No.2485
祕藏金寶鈔一
六字。轉法輪。
仁王經。孔雀經。
金輪。
六字。
種子●(行不可得)。
三弓。
尊像。左右第一手印。左第二戟。右刀。左第三月。右日。
印。觀宿大僧都説曰。以二大指捻中指頭。仰定掌覆惠掌。以惠頭指入定大中間。以定小指入惠大中間。以惠小指捻定無名指頭。以惠無名指捻定頭指。
以此印爲根本印(或説觀音印也。又陰陽反閉印云云)又印内縛。二中指相立。屈二頭指捻中指上節。二大指並立。眞言如常。
金輪。
●如來形黄色。法界定印上有輪。光有七輪。
六觀音。
●變成獨股杵。杵變成聖觀世音菩薩。
根本印。二手外縛。頭指蓮花●●●●(唵阿嚕力)迦。娑縛賀。
●八葉蓮花變成千手千眼觀世自在菩薩。
八葉印。唵縛曰羅。達麽吉里。
●變成寶形。寶形變成如意輪觀自在菩薩。
有三種印眞言。
●變成軍持。軍持變成十一面觀自在菩薩。
合掌。唵嚕慶入縛羅吉里。
●變成甲冑。甲冑變成準胝觀自在菩薩。
印。二手合掌。二地二水交入掌。屈二風著二火背。二空著風側。
曩莫颯多南三藐三沒馱倶胝南怛儞也他唵者禮主禮準胝沙婆呵。
●印眞言如常。
禮佛。南無六字章句觀世音。
勸請。六字章句觀世音。六大八大諸觀音。
觀宿僧都圖
明仙僧都傳
(或本此月輪邊有人形六人。貴布禰須比賀津良等呪咀神云云)。
支度。
蘇。蜜。名香(安息香)五寶。金。銀。眞珠。虎珀。瑟瑟。
五香。龍腦。欝金。白檀。丁子。沈香。
五藥。赤箭。人參。茯苓。石菖蒲。牛黄。
五穀。稻穀。大麥。小麥。綠豆。油麻。
小燈臺(伴僧座讀經料。其數可隨人數)弓一張(佛右立之)矢十二隻(六隻副弓。佛前立之。二隻鳥居料。四隻橛料)。
已上例(乃)弓箭也。
大刀一腰(佛左立之)桑弓七張。
葦箭四十九隻(弓一張各具矢七隻置迴爐邊。或此弓箭不載支度)葦七束(箭並乳木等料。百八并二十一乳木皆以葦造箭形以紙爲羽(云云)。
白練糸一兩(結線料)。
紙五帖(三類形。矢羽等料。三類形者天狐鳶。地狐狐人形如常。各以紙彫之)。
淨衣(鈍色。已上委注子細。支度不可有此注。書樣在別紙)。
檀樣(四角橛以矢立之不用例橛。左右鳥居又用矢云云)。
嚴覺。奉仕院御修法。承仕前行備物具之間。佛前大弓此圖定張立之。而院被仰承仕云。弓弦ハヅシテ可立。故僧正サソセシト(云云)。
護摩作法。調伏行之。餘家之説息災修之。然不可然之由僧正示給之。
初火天段(如常)次部主段(聖觀音專用之)或金輪。或馬頭。次本尊段(六字天)次諸尊段(六觀音如曼陀羅。或以六觀音爲本尊之時。諸尊段用五大尊。又三十七尊。(云云)。
次世天段(如常。後火段加修之又如恒)。
次燒三類形。護摩了未置鈴杵以前燒之。先燒人形。次天狐次地狐也。夾箸燒爐火。以器(本入三類形器也)受其灰覆蓋不令散件灰。七日了後相具結線送檀越令服之。服怨敵之心也。以湯可服之。以酒不可服之。
次以葦箭桑弓射拂六方。東南西北上下其次第也(上方矢。天井射立之)。
結線供養法了之後。護摩之間以伴僧一口令結線。一時以一筋一百八遍結之。三時三筋。凡七日之間二十一筋也(本書云。三尺五寸爲法。不足四五尺亦得(云云)。
若長日修時。七日一筋可結之歟(云云)有解線法。悉地成之後解之。但故僧正(仁海)僧都(成尊)倶不被行之(云云)。
伴僧時間讀經。臨護摩末各令滿六觀音眞言。(云云)。
已上以小野口傳造紙書寫了((朱書)卽師主御本也。師主云伴僧分讀經料四人)。
有人語云。宗意律師説云。護摩終鈴等未置本處中間。右脇机小器入置取三類形置金剛盤上。先以不動慈救呪一百八遍誦攪。次以六足尊呪一百八遍誦攪。然誦降三世眞言以獨股二十一返加持。其後爐延上三類形置。誦佉知眞言燒之燒間觀云。想一切衆生依作業輪迴。淨除此業得解脱潅頂名(云云)。
轉法輪。
彌勒爲本尊。
種●瑜字。三蓮花上迅疾也。
印並言小金剛輪也。
銅筒壇中立之。筒圖(醍醐樣。又有種子圖(云云)可尋之)。
師主云。轉法輪法以彌勒爲本尊。此最祕事也。大妙金剛甘露軍荼利經以彌勒爲轉法輪菩薩。(云云)醍醐流以大輪金剛爲本尊(云云)此二傳實義無違。大輪金剛是彌勒變故也。
部主大輪金剛。諸尊段十六大護等也(部主諸尊以有人説註之。可問師主。耳)護摩調伏歟(可問之)有人云。以栴爲乳木(云云)。
賢覺法眼先年語云。石山内供胎藏次第。出轉法輪菩薩印言。擧大金剛輪印言(云云)師主授云。等身畫檀越形。彼左足下書怨敵姓名可篭彼筒中。是小野究竟祕事也(云云)。
魔醯首羅大自在天王神通化生伎藝天。天女念誦法○。有怨家以用朱砂書名形。於左腳下踏自來(云云)夫婦相背者書其名不令知。左足踏之卽愛(云云)一切貴人愛入宮(云云)。
金剛智云。兩界共奉打轉法輪菩薩(云云)
可尋之。
仁王經。
本尊。五大尊(不動爲本)。
不動尊不持索持十二輻輪。教令輪之故也。四大明王又教令輪身也。如次可觀迴之。
或説以般若菩薩爲本尊。此傳不可也。彼菩薩者是正法輪也。正法輪不可爲此法本尊事歟(云云)。
五大尊種子三形。
●十二輻輪。
●五𦙶杵。
●寶。
●劍(或鉤)。
●牙。
息災行之。有大壇(懸曼茶羅)護摩壇。聖天。十二天壇等。
阿闍梨。正念誦并護摩壇了後。修字輪觀下座讀經(如常作法)。
伴僧二十口(永久二年。院御修法十二口)有上下番。不斷讀經如孔雀經法。後加持用不動呪。
已上以小野口傳造紙書寫了。
師主云。部主段降三世。本尊段不動。諸尊段四大明王(云云)。
天養元年從二月日。被始行公家仁王經御修法。師主僧都勤仕之(予)勤仕護摩壇耳。
注進。仁王經御修法一七箇日支度事。
合。
一。大壇所。
蘇。蜜。名香(沈)。
五寶。金。銀。水精。琥珀。眞珠。
五香。沈。白檀。薫陸。安息。甘松。
五藥。荳蔻。桂心。遠志。白朮。甘草。
五穀。稻穀。胡麻。大麥。小麥。菉豆。
壇。一面。脇机二前。燈臺四本。禮盤。一脚(在半疊)。壇敷布一端。大幕一帖。經机二十前。切燈臺十本(不斷經料)壇供米八斛。御明油壹斗七升五合(七升御明油。一斗五合不斷經。并房油等料)。
阿闍梨。伴僧二十口。承仕三人。驅仕六人。見丁二人。淨衣(白色)。
一。護摩壇。壇一面。脇机二前。燈壹四本。禮盤一脚(在半疊)壇敷布一端。壇供米八斛。御明油七升。
一。聖天壇。壇一面(三尺二寸)脇机一前。燈臺二本。半疊一枚。壇敷布一端。壇供米三斛五斗。御明油七升。
一。十二天壇。壇一面(三尺二寸)脇机一前。燈臺二本。半疊一枚。壇敷布一端。蠟燭布一端。壇供米一斛四斗。御明油三升五合。
一。敷設供所雜具等(如常)。
右注進如件。
康治二年九月十五日行事大法師。
嚴實阿闍梨權大僧都法眼和尚位寛。仁王經御修法所。
奉供。大壇供。護摩供。聖天供。十二天供。諸神供。
奉讀。仁王般若經。
奉念。佛眼眞言。大日眞言。仁王般若陀羅尼。般若菩薩眞言。不動明王眞言。降三世明王眞言。軍荼利明王眞言。大威徳明王眞言。金剛藥叉明王眞言。護摩眞言。一字金輪眞言。
右奉爲國母殿下御息災安穩増長寶壽。天變怪異消除解脱。御願圓滿。自九月二十日至于今日。并三七箇日夜之間。殊致精誠奉修如件。
康治三年十月十一日。
阿闍梨權大僧都法眼和尚寛。
天養二年五月二十一日。被始行仁王經法日記。於土御門大裏昭陽舍被修之。
大阿闍梨著平袈裟。伴僧五疊也。初夜日中勸請。後夜發願。
勸請本尊句。仁王般若。深妙典。五大明王。施主句。聖朝安穩増寶壽。天長地久成御願。天下法界等(云云)。
發願。開白時表白等如常。次次時大阿闍梨臨神分時先金一度。爾時上番伴僧中迴向。下座迴向了後。大阿闍梨金二度打神分等如常。時了後金下番上臈發願四弘。其後大阿闍梨金一度打退出。毎時大阿闍梨念誦了護摩後。後供以前於下座讀經。讀經了著禮盤。後供等如常。大阿闍梨正念誦程。護摩壇阿闍梨進昇。其次餘小壇同進趣行之。
仁王經法之八色幡二十四流懸圖樣(義範僧都傳)。
白色幡二流(正東)紅色幡四流(東南)。
黒色幡二流(正南)烟色幡四流(西南)。
赤色幡二流(正西)水色幡四流(西北)。
黄色幡二流(正北)肉色幡四流(東北)。
醍醐大僧正定海仁王經法勤行時八色幡八流懸圖。
件僧正圖違本説云人多不審之。
上醍醐圓光院義範僧都幡懸圖。
此圖已不違本方。大僧正説如何。
五種鈴立樣。
中央花瓶之北置經筥。佛前火舍大也。不斷香料無敷曼荼羅。
立五種之鈴更有一説。所謂東方寶鈴。南方五股。西方獨股。北方三股。此説爲證。要鈴許引替自餘本方之故。
御加持發願時。本尊句無聲本尊界會般若菩薩。五大明王等(云云)。
勸請時。本尊界會般若持主。四大八大諸大明王(云云)。
孔雀經。
本尊種子●字(普通説云云)或●字(祕説)。
三昧耶形。孔雀尾。
根本印。二手右押左内相叉。二大指二小指各直竪相跓。口傳云二手外縛。二大二小竪合。中間六指三度扇拂(云云)究竟祕事也。
眞言(如常)。
五種香。并勸請禮佛等如次第。并口決可見之。
師傳云。紫鑛代用湯黄(云云)祕事也。
部主。無能勝(仁和寺用之)金輪(小野説祕事云云)醍醐定賢法務傳云。三摩耶形。孔雀尾上安半月也。半月至七日必圓滿。顯修此法七日成就也(云云)息災行之。倶縁菓。本草云倶延菓(云云)。
金輪。
種子。勃嚕唵(三合)三昧耶形。金輪。此尊有二。大日金輪。釋迦金輪也。小野僧正護摩達麽云。大日金輪法身。釋迦金輪應身(云云)以之案之二尊是一佛歟。
印。敦造紙上云。内縛二中指直竪劍形。二頭指平屈。跓押二大指甲(云云内供道場觀同之)私考奇特佛頂經第一文云。先當結一切世間出世間眞言。上上一切佛頂主。轉輪王卽相。二手内相叉作拳竪二光。屈上節二輪並竪。二蓋屈兩節相拄於二輪上。此是輪王根本印。一切印中最殊勝(云云)敦造紙。并内供依此文歟。傳受集一云(理趣傳)根本印。内縛二火立如劍形。二風屈二節二大指並立押二風(云云)同第三帖(大谷傳同之)師主口授云(先年於高野山授之)二手内縛(後日授云外縛)立二中指屈上節如劍。以二頭指付中指上節。卽成。大日劍印云書有之(云云)私考大日劍印云。次結一字頂輪王印。先合掌以左右二無名指二小指右押左相叉入掌。二中指直竪屈第一節頭相拄如劍形。二大指入掌平伸。二頭指屈押二大指甲頭相跓名(同用云。二大並立直申(云云)同用云。二頭指平屈(云云))。
頂輪王根本印頌曰。
此印摩訶印 所謂如來頂。
適纔結作之 卽同於世尊。
頂輪王眞言曰。
曩莫三滿多母馱南。唵(若有祈請所求一切事者。於此應加孔雀王陀羅尼)部嚕唵(三合云云)。
三寶院僧正授云。用智拳印(云云)眞言曩莫三滿多沒馱南。勃嚕唵。
敦造紙上云。唵有祈請所求一切事者。可加孔雀明王●。僧正并師主僧都。以此敦造紙意爲究竟祕事。大日劍印云書在之(云云)。
安祥錄(爾)金輪王佛頂略念誦法。通一切佛頂尊同用云文。件書出加誦眞言耳(可見之件文。全文如劍印上書之)師主僧都授云(小野説)金打後眞言曰。曩莫薩縛沒馱冐地薩怛縛(二合)南。阿尾羅吽欠。
後加持眞言(辨事佛頂眞言也。五佛頂經出(云云)。
曩莫三曼多沒馱南。唵吒嚕(二合)滿馱。娑婆訶。
已上二種眞言誦之處。獨在此流尤可祕之。
師主云。光明輪雲海者金輪也(云云)。
部主。佛眼(普通説)。孔雀明王(小野祕事)。
奇特佛頂經三云。東方金剛幢如來爲上首。西方無量壽如來爲上首。北方光明王如來爲上首。南方帝釋幢如來爲上首。上方勝鬪戰如來爲上首。下方寶蓮花山王如來爲上首。如此十方一切如來皆入頂輪王眞言。彼等皆入能摧一切魔三摩地(云云)。
正應三年庚寅十二月十日賜山本僧正御自筆本於仁和寺嘉祥寺書寫了。
行譽。
交校了。
徳治元年十二月二十日以嘉祥寺御本書寫了。一校了。金剛資了嚴。
寶曆四甲戌八月上旬以醍醐幸心院祕藏御本書寫了。求法沙門圭洞。
寶曆七丁丑冬十二月以幸心第二轉本書寫。校合了。求法杜多動潮。
祕藏金寶鈔二
如法尊勝。遺告口傳。
地鎭。鎭壇。
新佛始作法。葉衣(以或本書加之)。
白衣。大白衣(以或本書加之)。
八字文殊。護摩壇作法。
訶利帝母。潅頂。
如法尊勝。
幡皆黄色。四角各二流。中央一流。合九流也。中央幡三丈。八流各九尺
九輪百八造之。毎輪書尊勝陀羅尼。仍總百八遍也。
口授云。塔長三尺許(云云)。
大壇不懸本尊。上釣天蓋。敷曼荼羅中央立塔安置舍利(曼茶羅在別)。
口授云。或安置如意寶(云云)。
護摩壇懸延命。
但權僧正範。依院宣奉爲公家。近年被行之日。不懸尊像於護摩壇(云云)。
●。●。●●●。●。●●。●●阿哩野(聖者)烏瑟抳灑(佛也)尾若耶(尊勝)曩麽(稽●●●首)馱羅尼。
口授云。是尊勝陀羅尼之題目也。此題目モテ不空譯陀羅尼可出之(云云)。
部主。寶生尊。
本尊。尊勝。
蘇油三度。次燒供三度(飯也)。次五穀粥三度。次五穀三度。次沈香。次白檀。次乳木次又沈香。次白檀。次安息。次丁子。次薫陸。次甘松。次寉香。次苓陵香。次乳頭香。次又安息。次龍腦。次丁子。次荳蔻。次白芥子。
加持物所。白芥子二十一遍投爐。次投粳米。
口授云。已上蘇油等供作法。十五日事也。自餘時如常爲之。凡此法自月一日始之至十五日結願之。但餘日始結願如上可作之(云云)。
乳木。骨路草(ウリ根也。高野有之)無時柏木。或用松木。四角削之。又用活路草(カラス瓜ナリ)。
御加持胎藏除障佛頂眞言。
曩莫三曼多沒馱(引)南。訶婪(二合)尾枳羅拏半祖。鄔瑟(二合)抳灑。娑婆賀。
印(如次第)更有之(云云)眞言(小呪如次第)。
時間伴僧念陀羅尼。
保延六年閏五月二十八日(辛未)奉受大僧都御房。
尊勝法香藥。
一。毎日香藥。黒沈香。白檀。安息。薫陸。丁子。已上可用丸香散香等。多者可通諸壇。若不足者可限本尊壇歟。
檳榔。天門冬。訶梨勒。人參。桂心。茯苓。已上可用本尊壇藥種。各別可盛之。各三度可供之。
一。十五日香藥。沈。白檀紫檀。煎香。已上四種香。抹以蜜和一器可供之(各三度可用匙)。
安悉。丁子。薫陸。已上以蘇和一器可供之。
甘松。寉香。苓陵香。已上以蜜和一器可供之。
乳頭香。龍腦。丁子。已上香抹各可爲丸香毎香可加荳蔻白芥子。
右件香藥等。諸壇丸香散香處可供之乎。
支度。
注進尊勝御修法一七箇日支度事。
合。
一。蘇蜜。名香(白檀)。
一。五寶。金。銀。瑠璃(青)琥珀。水精。
五香。龍腦。欝金。白檀。麝香。沈香。
五藥。赤箭。人參。茯苓。甘草。檳榔子。
五穀。稻穀。大麥。小麥。大豆。胡麻。
一。毎日護摩料。黒沈香(燒香料)白檀(塗香料)乳木(骨路草。件草無者。代用活樓草。或又代用柏木)安息。薫陸。丁子。檳榔子。天門冬。訶梨勒。人參。桂心。茯苓。
一。毎月十五日護摩料。
沈。白檀紫檀。煎香安息丁子。薫陸。甘松。寉香。苓陵香。乳頭香。龍腦荳蔻。白芥子。蘇(和合料)蜜(和合料)乳(燒供料)酪(燈供料)。
一。天蓋(空色)幡九流(之中。一流長三丈淺黄色。八流各長八尺淺黄色)敷曼荼羅一鋪(方六尺。給佛師可令圖)多寶塔一基。
一。壇供米十二石。御明油壹斗五升。雜穀。鹽合七斗。壇敷布二段。
阿闍梨一口。伴僧八口。承仕二人。驅仕六人。見丁二人。淨衣(黄色)。
右注進如件。
天仁二年八月十二日。
權僧正範奉爲公家被修之。
印。彈指勢如次第。鉤召如胎次第。智拳印。率都婆(私)部(寶)。
白傘蓋佛頂。
曩莫三曼多沒馱(引)喃(引)藍悉怛多鉢怛羅(二合)鄔瑟(二合)尼沙。娑婆賀。
最勝佛頂。
曩莫三曼多沒馱(引)喃(引一)枲尾惹欲。鄔瑟尼灑。娑婆賀。
尊勝佛頂。
曩莫三曼多沒馱(引)喃(引)訶婪(二合)尾枳囉拏半祖。鄔瑟(二合)抳灑。娑婆賀。
放光佛頂。
曩莫三滿多沒馱(引)喃(引)怛陵(二合)帝儒囉施。鄔瑟抳灑。娑婆賀。
勝佛頂。
曩莫三曼多沒馱(引)喃(引)苫惹欲。鄔瑟尼(二合)灑。娑婆賀。
廣生佛頂。
曩莫三曼多沒馱(引)喃(引)吒嚕吽。鄔瑟尼(二合)灑。娑婆賀。
無邊聲佛頂。
曩莫三曼多沒馱(引)喃(引)吽惹欲。鄔瑟尼(二合)灑。娑婆訶。
發生佛頂。
曩莫三曼多沒馱(引)喃(引)輸嚕吽(二合)鄔瑟尼灑。娑婆賀。
四方四偶次第。
白傘。最勝。尊勝。放光。
勝佛。廣生。無邊。發生。
遺告口傳(師主説)。
宀一山(室生山)土心水師(堅惠法師)本尊眞言(羯磨會寶生尊。古傳寶菩薩(云云)奧砂子平(調伏(云云)賢覺法眼説云。降三世(云云))勞篭名山勝地旣畢(範云旣云勞故今有之(云云)竹木目(箱)百心樹(可尋之)[亠/凶]婆非禰(可尋之)。避蛇法(寶生尊)。避蛇云事可尋之。
地鎭(以小野口傳造紙書之)。
不築壇以前修之。金銅賢瓶一口(五寸)入五寶等。覆蓋以五色糸結之。誦大日并地天眞言然後埋之於本地。次五色玉埋于地四方。
五穀粥二桶。以甘露法味眞言加持之。一桶沃壇外。一桶沃墻外四至。是乞請地於諸神地主也。
鎭壇。
築壇建堂之後修之。輪八枚鐝八本埋壇八方。輪中央穿穴入鐝峯令載立鐝埋之也。先自東方可埋之。各隨本方誦八方天眞言可埋之。
五穀粥二桶沃之(作法如前。粥地鎭。鎭壇共用之)已上前後兩度修地鎭鎭壇之儀也。所謂地鎭埋瓶及玉不用輪鐝。鎭壇埋輪鐝不埋瓶玉等也。若前不修地鎭。造畢堂舍之後。一度行鎭壇者金銅瓶埋壇中心。輪鐝可埋八方。玉不埋之。近代多者別不修地鎭一度行鎭壇之。
供養法。成身會。又十八道供地天也。
已上以口傳造紙書之了。
賢瓶輪鐝等畫樣。
新佛始作法。
經机(若脇机)供火舍。花瓶一口灑水器等。先佛師削木置之淨薦。次三部被甲。次灑水(灑木并佛師等)次加持木。次三禮唄。次事由(打)次佛師畫形像卽奉造始。其間滿其尊呪事了退去(云云)師傳也。
(朱書)。
已上御素本事以或本書。
葉衣觀音。
圖云。肉色左手垂下持索。右手當乳持如意幢。立左膝座。赤蓮花(或本白蓮)葉衣觀自在菩薩經云。左手持羂索。右手仰施願(或吉祥果持)種●。三吉祥菓(又鉞斧。或未數蓮花。又羂索)。
部主(聖觀音)諸尊(六觀音)。
印。八葉印(師説也)。通印。合掌右押左是也。●●●●●●●●●●(唵鉢羅拏捨鉢里。吽發吒)勸請(本尊界事觀世音蓮花部中諸眷屬)。
禮佛(●●●●●●●●●曩謨阿梨耶鉢羅拏捨鉢里。又説。●●●●●●●●●曩謨阿梨耶鉢羅捨鉢里)。
發願。異行金剛。正念誦(大呪)御加持并伴僧(同)字輪觀。●等。鎭法在別。
(朱書)。
已上葉衣以或本加之。
白衣觀音(師主注給之)。
無指儀軌次第。或説以葉衣觀音卽爲白衣。或師以白處尊爲白衣。或説用蓮花部母者卽此也。
不空羂索經八云。白衣觀音菩薩。左手搏脇髀上仰掌執不開蓮花。右手側揚掌半跏趺坐(云云)如意輪經云。白衣觀世音母菩薩(云云)第九云。白衣觀世音母菩薩。左手執開蓮花。右手仰伸臍下半跏趺坐(云云)又云。白衣觀世音母菩薩。左手執蓮花。右手仰伸髀上半跏趺坐(云云)第二十二云。次半拏羅婆徙儞白衣觀世音菩薩。手執蓮花(云云)胎軌云。白處尊髮冠裝純白。鉢曇摩花手。大日經疏第五云。半拏羅縛悉寧譯云白處。以此尊常在白蓮花中故以爲名。亦戴天髮髻冠襲純素衣。左手持開敷蓮花。從此最白淨處出生普眼故。此三昧名爲蓮花母也(云云)或師云。白處者白衣是也。唐摺本寶冠之上覆白繒。左右之端垂肩上。驗知不空羂索經。第八九二十二三十。并云白衣觀世音母。又皆有半拏羅婆徙儞之句。又十一面軌。白衣眞言有半拏羅縛悉儞之句。大日經一疏云半拏羅縛悉寧譯白處(云云)。
小野説。
種子●三昧耶形。白蓮花。
(朱書)。
部主聖觀音又馬頭諸尊六觀音又三十七尊。
印。金剛合掌。眞言。曩謨羅怛曩(二合)怛羅夜(二合引)野(一)曩莫索摩薩縛諾乞灑(二合)怛羅(二合)邏惹野者都地波阿(去引)路迦羅野怛儞也他。唵拏摩底跛弩麽底薩賓(上)儞佉。娑縛賀。
或説。
種子。●三。鉢曇摩花。
印。内縛二頭指圓相拄(私云。出十一面軌中卷)眞言。唵濕吠帝濕吠帝。半拏羅縛(引)悉儞。娑嚩賀(出同軌下卷)。
(朱書)。
部主聖觀音諸尊六觀。
梵號。南無半拏羅縛悉儞。
((朱書))。
讃(用聖觀音讃)發願句離垢金剛。
勸請句。本尊界會白衣觀音蓮花部中諸聖衆。
已上師主僧都所注給也。
師主後日語云。本尊像世間所流布以衣覆首像也。是説所未考得之。若唐本流布歟。或人以此像名道行觀音(云云)。
正念誦(大呪)御加持(并)伴僧(同上)。
字輪觀。●等。
大白衣。
種●。三。開敷蓮花。部主(聖觀音)諸尊(六觀音)印(二手内相叉進力二度合竪微開禪智並立)眞言。摩訶鉢頭迷濕廢譡倪虎嚕。虎嚕。娑婆賀。又云。●●●●●●●●●(曩莫三曼多沒馱南薩)娑婆賀。
禮佛。阿利也。豪黎阿微地也。
發願。放光金剛。常住金剛。
(朱書)。
已上大白衣以或本書加之。
八字文殊。
種●。三。青蓮三股。
印言。普通用妙吉祥破宿曜明。
印言。究竟祕事以件印用本尊八字眞言。師主云。以破宿曜印誦本尊八字。有人傳語云。兼意阿闍梨説云。文殊師利法寶藏陀羅尼經出(云云)。件經八家祕錄無之。可尋之。有人云禪林別錄有之。但印外縛(云云)。
部主。大威徳(云云)。小野祕説馬頭明王(云云)傳受集二云(理趣房)加持用本眞言(小野祕説(云云)。
息災行之。
諸尊段。三十七尊(云云)祕事八大童子(云云)。
或人云。以●字可爲種子也。例八字文殊眞言末加此字。仍成八字也(高野琳賢闍梨説(云云)。
漱口香水眞言文殊眞言也。出陀羅尼集經。其眞言終有●字也(云云)。
護摩壇作法。
大阿闍梨正念誦程。護摩壇起伴僧座進壇場。
次普禮。次著座。次塗香。次淨三業。三部被甲。次二器香水(或説覽)次大金剛輪印眞言。次羯磨加持。次部主印。次本尊印。次入護摩。次退下著本座。
護摩(小野説)。
置供物事。芥子置行者左机。花座器乍置右机取花供之。
段數事。火天段。部主段。本尊段。諸尊段。世天段。
積薪事。火天壇積十一支。其次第先爐底置一支(置火料也)次積四支。先行者左。次右。次佛前。次行者前也。其上積六支。先左。從其次第六支置之(以此薪本尊段部主段行之。但若其薪盡火滅者。更又可加薪一兩歟)次諸尊段積十支無底一支。自餘如前。兩度都合二十一支也。
蘇油事。諸段供油各有前後兩度。前先大杓三度(以小杓度別入三度。合九杓也)次小杓三度(只三杓也)後先大杓一度(以小杓三度入也)次小杓一度也。
本尊印供物事。延命院次第。本尊段獻諸供物凡有兩段。而今説前一巡不行之。後一巡可勤行之。所謂先塗香。次蘇油。次百八支乳木。次飯七度(小杓)次五穀(小杓)切花。丸香。散香。各七度。次油(件飯等各三度可修之)混屯事。本尊段之時。飯穀花香等隨供了入雜器(近代諸物供了一度入合之)承仕混屯分二器。一器者諸尊段供之。一器者世天段供之。
世天段供火天事。世天段之時。至火天位供乳木三支。混沌三杓。不修後火天段故歟。
小野説大略如此。自餘如延命院次第。長承二年六月二十九日師主律師記給之。
灑淨漱口加持爐 補闕羯磨覽字等
大日加持若別尊 芥子火天茅草指
調薪扇火灑淨薪 加持爐薪及勸請
漱口塗香蘇乳木 飯穀花丸散蘇油
部主灑淨及羯磨 漱口加爐調薪等
本尊段時燒百八 普供養後乳六支
次供藥種加持物 所餘次第與前同
諸尊段中混屯供 供滅惡趣別三燒
普世天段至火天 乳木和合各三燒
普供漱口及撥遣 此句皆通五種段
護摩口傳。右手常持獨𦙶(自積薪時持之)三𦙶加持時計右手用之。
乳木供事。三度一度取之。先本差蘇油。末差蘇油仰横一供之(諸段皆同)丸香供事。一度取三丸各別投之(諸段皆同)置杓事。大杓供了卽置本處。次小杓供了卽置本處。
積薪事。二十一支(小野説)先底一支。次左次右次佛前次行者前。後其上竪並六支(合十一支)以之火天段部主段本尊段用之。次如前積十支諸尊段世天段用之(無底一支故云十支)。
(下四支次第。左右前後也。本爲行者方。末爲佛方。上六支本末無定。可自左致右積)。
三十六支(行大法時可用之)火天段十一支(如前)部主段四支。所謂先火天段上六支之左初一支。猶左置一支。次右終一支。猶右置一支。並木六支合八支也。次佛前次行者前故成四支。是四左右前後次第也(前者佛前。後者行者前也)。
本尊段六支。前部主段前後二支上。竪置六支(從左至右)諸尊段十支如前(無底一支)世天段五支竪置之(從左至右)故成三十六。右塗香殘護摩了器共還置時。彼殘香投爐其器置本處。訶利帝母。
地結許行。道場觀。壇上有八●字。各變成荷葉座。中奧座上有●字。變成刀。刀變成訶利帝母。餘七葉座有●字成七界。或タム爲座。
次以大鉤召印眞言觀誦。次閼伽。次現供(右方)洗米八杯。燈明二燈如常。
念誦。佛眼(小呪)二十一返。大日二十一返。次弩弩摩利迦吃帝。裟縛可。
次經七卷誦之。無後供養。但有閼伽。
撥遣。母乞舍穆。彈指。
永治二年二月八日奉受之了。小野究竟祕事(云云)。
胎藏界。外縛五𦙶印。滿足一切智智明●●●●●(阿尾羅吽欠)金剛名號。壽命金剛。
金剛界。大率都婆印。普賢一字明。●●●●●●(唵縛曰羅駄怛鑁)金剛名號。無障金剛。
右於勸修寺勝福院道場授兩部傳法潅頂職位於明海已講畢。
康治元年十一月六日甲午(火曜壁宿)。
阿闍梨少僧都法眼和尚位寛。
任小野古風亦授妙成就印言了。
金剛拳菩薩印●●●●●●(唵縛曰羅補瑟底鑁)。
徳治元年十二月二十日以嘉祥寺御本於菩提院西房書寫了。金剛資了嚴。
寶曆四年甲戌年八月七日以醍醐幸心院相承御本寫之了。佛子圭洞。
翌年乙亥冬十月以他本再校了。
寶曆七丁丑冬以幸心第二轉本書寫對比了。杜多動潮。
祕藏金寶鈔三
五大虚空藏。佛眼。無垢淨光六字經。釋迦(以或本書加之)。不空羂索光明眞言(以或本書加之)寶樓閣。金輪藥師。阿閦(以或本書加之)訶利帝母。
五大虚空藏。
結如來拳印觀。於己身前有無盡乳海。海中出生大寶蓮花王。金剛爲莖量周法界。上有七寶珍妙樓閣。花香雲海伎樂歌讃摩尼爲燈。閣中有大圓明月輪等自身量。於一圓中更分爲五。於中圓明有●(鑁)字。成法界虚空藏。白色左手執鉤右手持寶。前圓明中有●(吽)字成金剛虚空藏。黄色左持鉤右執寶金剛。右圓中有●(怛洛)字成寶光虚空藏。左鉤右持三辨寶放大光明。於後圓中有●(紇哩)字成蓮花虚空藏。赤色左持鉤右持大紅蓮花。左圓中有●(惡)字成業用虚空藏。黒紫色左持鉤右持寶羯磨。其菩薩衣服首冠瓔珞皆依本色各結跏趺坐。一曼荼羅内大威徳諸尊圍繞恭敬。五𦙶印(二中指作寶形。五峯皆想寶義)。
●●●●●●●●●●●●(唵縛曰羅。囉怛曩。鑁吽怛洛紇哩惡。娑縛賀)。
讃(四智次寶部讃)●●●●●●●●●●●●●●●●●●●●●●●●●●●●●●●●●●●(●縛曰羅。囉怛曩。蘇縛曰羅囉怛曩。縛曰羅迦賒。摩訶摩抳。阿迦賒[𦵮/木]婆。縛曰羅荼。縛曰羅[𦵮/木]婆。曩謨率都帝)。
師説伴僧誦此眞言。●●●●●●●●●●●●●●●●●●●(南阿迦賒三曼多弩[𦵮/木]多尾悉怛羅縛羅駄羅娑縛賀)散念誦(佛。大。本。八破(七星呪)軍一)。
師云。三十七尊皆入寶部三摩地。各持虚空藏印。一切義成就輪五部富貴吉祥法也。振鈴之後五大虚空藏印明各別用之。如經説(云云)。先五字成五佛。次轉五佛成五菩薩。源仁僧都云如意寶鈴是五大虚空藏之鈴也。小野僧正云。
作各別印時中指作寶形。各別眞言●●。●●●●。●●●●。●●●●。●●●●(唵鑁娑婆賀。唵吽娑縛賀。唵怛洛娑縛賀。唵紇哩娑縛賀。唵惡娑縛賀)
部主一字金輪。
●●●●●●●●●●●●●●●●●●●●(曩謨。達麽駄都。阿迦賒[𦵮/木]婆。冐地薩怛縛。摩訶薩怛縛)。
●●●●●●●●●●●●●●●●●●(曩謨。縛曰羅。阿迦賒[𦵮/木]婆。冐地薩怛縛。摩訶薩怛縛)。
●●●●●●●●●●●●●●●●●(曩謨。囉怛曩。阿迦賒[𦵮/木]婆。冐地薩怛縛。摩訶薩怛縛)。
●●●●●●●●●●●●●●●●●(曩謨。跛納麽。阿迦賒[𦵮/木]婆。冐地薩怛縛。摩訶薩怛縛)。
●●●●●●●●●●●●●●●●●●●●(曩謨。羯摩提縛。阿迦賒[𦵮/木]婆。冐地薩怛縛。摩訶薩怛縛)。
已上五大虚空藏梵號。
壇上置佛舍利五粒。若無五粒者置一粒同事也。
五大虚空藏曼荼羅圖像。如經對此像前。誦五字明一千萬遍。卽得富貴成就速獲大悉地。
次説印相。毘首羯磨三昧耶。忍願相合峯如針。是名法界虚空藏。三昧密印應當知。師口云。金剛縛中指如針。歸命●(鑁)。
次改進力如三𦙶。是名金剛虚空藏。金剛縛直立忍願。進力偃竪如三𦙶。歸命●(吽)
復改進力如寶形。是爲寶光虚空藏。金剛縛立忍願。進力如寶形。歸命●(怛洛)。
又屈進力如蓮葉。卽名蓮花虚空藏。金剛縛立忍願進力如蓮葉。歸命●(紇哩)。
戒方進力互相叉。是名業用虚空藏。金剛縛立中指面相各。又戒方進力立互相忍。
●●●●●●●●●(曩莫三曼多沒駄南惡)。
成就富貴金剛虚空藏鉤召五字明曰。●●●●●(鑁吽怛洛訖哩惡)。
師口云。以五字明。各別加歸命句。用五大虚空藏契(云云)。
此法依増益行之。
念誦次第。佛眼。大日。本尊。八字文殊。金剛吉祥成就明。破諸宿曜明。一切成就明。軍荼利。一字。
本尊加持時先五𦙶印。次各別印。各別眞言。各●●●●●●●●(唵縛曰羅。囉怛曩。鑁。娑縛賀。以上同上)支度増益定也。但五穀次別藥書載之(眞珠也。若五寶。今以爲益藥)
振鈴已後作法。常羯磨會也。印言此行之。
五大虚空藏法。羯磨會三十七尊眞言。加●●(囉怛曩)句。印皆金合掌。但五佛印用經印。中指如上口傳五佛眞言加●●(囉怛曩)句●●●●(瑜祗素多覽)疏中云。今此五大虚空藏菩薩亦是明星天子本身故。處明星圓明之中。以七曜九執二十八宿而爲眷屬故。此法亦用金剛吉祥破七曜等三眞言印○五相身之處當隨所樂。或五或一以成自。以五佛身成五菩薩。只隨一印十三四印十七五印三十七行之。●●●●●(鑁吽怛洛紇哩惡)卽五佛種子故。須先成五佛。次轉五佛成五菩薩轉法界之圓明成明星之圓明。從明星之圓明會法界之圓明。
五菩薩者何菩薩哉。虚空藏經云。西方虚空藏菩薩(云云)又經云。南方虚空藏菩薩(云云)二經説西南二方虚空藏。今准此經卽有五方大虚空藏菩薩。是卽五菩薩也。
佛眼法。
種●。
三。金剛眼(傳受集第四)種●(理傳也。不出三。可知上傳乎)尊像。傳受集第四。金剛眼形成佛眼佛母如來坐白蓮花。身相白色著五智冠住法界定印。圖云肉色空印坐蓮花(云云)曼荼羅(出瑜祇經成就品)印眞言(如常)傳集第四云以印拭眼及眉兼竪拭眉間。想成五眼(云云)部主段。大日(勸)諸尊段。三十七尊(勸)。
勸請句。佛眼佛母大覺尊(或金剛吉祥佛眼尊)八大菩薩諸薩埵。
梵號。阿利也沒陀路左曩●●●●●●●密號。殊勝金剛。
息災行之(勸請集)。
無垢淨光法(明聞)。
以阿彌陀爲本尊。誦彼陀羅尼(勸)。
部主觀音。諸尊(三十七尊)。
六字經法。
本尊六觀音中。置金輪佛頂。
伴僧讀經(小野僧正説(云云)。
六觀音種子。三昧耶形觀之。
印。總用六字印(云云)。
根本印。二小指二無名指内相叉。二中指直立。以風付中指背。以二大指押二無名指佉知佉知。佉毘知緘壽緘壽。多知婆知。
結線作法(近代不用高座)以細長線。阿闍梨取片端一度誦呪振鈴。檀越取片端懸無名指一結。如此滿百八結。又毎時如前百八結。振鈴者行者示告檀越令結線之義也。又施主若在遠處。或重病者阿闍梨自結。若伴僧結之(云云)。
桑弓七張(長二尺許)蘆箭各七隻結付之。佛前置二張左右各置二張。或説向爐置之(云云)。
大弓一張。箭八隻。大刀一柄立之。或説大弓向外立之。隨形左右立之。必無定所(云云)。
大箭四。隻副橛立之(云云)。
三類形團粉作之。又以紙作之(或説不用之。云云)或説以陰陽師。令行三祭原。
保延三年六月十八日(戊申)以御本書。
六字經印相觀宿僧都傳(云云)。
二手各以大指捻中指頭。而左仰掌。右手以掌覆。頭指入左大指中指間。又以左小指入右中指大指間。以右小指押左無名指頭。以右無名指押左頭指頭成。加持四處。
又印。二小指二無名指叉入掌内。二中指直立以二頭。付中指上節。二大母指雙立卽成左是福(亦名惡)右是智(亦名善)法花疏(云云)。
已上敦造紙下帖文也(祕祕祕祕)。
師主口授云。本尊聖觀音。部主金輪。大威徳。馬頭(此三中。隨心用之)。
印。觀宿僧都傳祕事也。但右以大指捻無名指。餘如説文也(六字明王形像作此印)可用六字曼荼羅也。或傳以六字明王爲本尊。
天狐者鵄也。地狐者野干也。三枚可燒之。護摩後。後供未反置時燒之也。以坏受其灰七日滿後。送施主許可令飮之。線番僧中。一人結之百八結一呪一結。一七日了件結線送施主。施主持爲護也。
阿闍梨燒三類形後。以壇前弓箭射四方上下。自東方射之。
六字曼荼羅金輪爲中尊。六觀音圍繞之。如儀軌奧圖之。
壇樣可用小野説。卽三角形壇也(在別紙)。
保延三年六月十八日傳受此法。師主當寺別當僧都寛。勸修寺住僧明海受。之保延五年十月二十九日(丙子)。師主授了。種子誐字(智不可得)三摩形刀。本尊六字明王(云云)是究竟祕事也。
釋迦。
種●。三鉢(諸師皆用之)部主(胎大日)。諸尊(三十七尊)。根本印(定惠各舒五輪空火相捻左仰心前。右覆左上勿相著)眞言●●●●●●●●●(曩莫三曼多沒駄南。婆)薩縛吃哩捨涅素娜曩。薩縛達麽。縛始多鉢羅鉢多。誐誐曩三摩三摩。娑縛賀。
如來慈護呪。
●●●●●●●●●●●●(唵沒駄昧底里。縛曰羅囉乞刃憾。娑縛賀)。
師主云。犯土處必可誦之。亦名文殊慈護(云云)。
勸請。一代教主釋迦尊。普賢文殊諸薩埵。
禮佛。釋迦牟尼。薩怛他誐多。
發願。寂靜金剛。
正念誦。本呪。或小呪。歸命。婆。娑婆賀。
((朱)以上釋迦法以或本加之)。
不空羂索法(息災行之)。
種子●。 三羂索(内供道場觀。理傳。谷傳。皆同之)。
尊像(有多説)四臂(自在王呪經上在之)黄白三目也。左上手執持蓮花。下手執持澡瓶。右上手施無畏。下手執數珠。
六臂。
八臂(無本説云云谷傳有之)第一手合掌。第二手(左開敷蓮花。右錫杖)第三手(左右施無畏)第四手(左羂索右白拂)。
師主云。一卷經説形像云。如自在天(云云)彼天三目八臂也。知此尊可八臂。又十一面經泗洲疏云。觀音有八臂。引不空羂索經(云云)。
十八臂。
梵號。阿利也母伽跛舍。
密號。等引金剛。
印(千手儀軌出之。)二手蓮花合掌。進力禪智金剛縛。右手禪度入左手虎口中(云云)。
眞言(如千手軌)此印并眞言在千手軌。可見之。内供并理傳用此印眞言耳。師主云。印如前。眞言三十帖經第二卷。并儀軌下有之。此方所習如此(谷傳有之)。
唵跛覩摩達。阿謨伽惹野寧。素魯素魯。娑縛賀(●●●●●●●●●●●●第二卷等眞言是也●●●)。
此方所用眞言。佛眼。大日。本尊(第二卷眞言)同自在王呪。聖。千。馬。十一。如。不空奮怒王。一字已上依遍數注之。
自在王呪(自在王呪經上卷有之)。
唵阿慕伽缽羅底喝多𤙖𠰢吒。娑婆賀。(●●●●●●●●●●●●●)。
不空奮怒王眞言(彼王在三十帖經右使者也。四臂)。
唵(一)矩嚕陀(上)囉惹(二)摩訶(去)慕伽(上三)歌那歌那薩縛訥瑟吒𤙖(五)。
同印(究竟祕事)谷傳可見之。
師説云。不空羂索法。加持衆物皆用此奮怒王印呪之。呪卽是也。印密印。
不空羂索決定成就印眞言事。
師主云。彼眞言自在王呪經初眞言也(卽上所出自在王呪也。彼印八葉蓮花印)天台長宴口決云。以世間流布根本印爲彼印。(云云)是全無見所(云云)。
隨作事成就眞言(自在王呪經上卷有之。可見之)。
師主云。不空羂索儀軌。三十帖不空羂索經第一第二卷同本異譯也。
使者童子(可見三十帖經云云)。
經四云。奮怒王印。合腕相著竪開掌。二中指。二無名指。二小指。頭各並相著似屈。相去半寸。二頭指各搏中指側。中節上屈如鉤。二大拇指竪伸之相去半寸。置印頂上(密印在別)。
兼意闍梨云。八臂尊見于寶師和尚傳(云云)。
永治元年十二月十九日師主僧都授之。不空羂索之奮怒身用不動獨𦙶印。是究竟祕事也。四月十四日。
不空羂索決定成就印眞言事。
天台長縁口決云。以世流布根本印爲彼印是全無見所也。彼印不空羂索自在王呪經(見)蓮花三昧耶印(云云)眞言亦見之。大師眞言以之爲不空羂索心呪耳。此方三十帖第二卷眞言用之(如傳受集第三帖)不空聖者印如第三帖。之究竟祕事(不空忿怒王印是也彼王三十帖經在)一卷云。如自在天。八臂不空羂索。十一面四洲疏云。觀音有八臂。引不空羂索經(云云)。
光明眞言。
本尊。胎藏大日。
種子。●。三昧。塔。
部主。阿彌陀(印言。金剛界三昧耶會云云)諸尊(三十七尊)。
印。外五祕密印。眞言(如常)。
師主説云。普通説以金剛界大日爲本尊。印言如常。但此傳祕傳説(云云)。
加持物呪。
●●●●●●●●●●●(曩莫三曼多沒駄南。阿。娑婆賀)。
光明眞言法本尊。或不空羂索。或説大日。或人胎藏大日(齊朝。堀川院五十日繋胎藏八葉)或人金剛界成身會曼荼羅用之。
寶樓閣法。
種。●縛(入)字三。鉢印。智吉祥眞。寶樓閣眞言(大呪)本。釋迦梵號●●●●(釋迦菩提)密號(寂靜金剛)部主。胎藏大日。諸。三十七尊。
金輪法。
種子。勃魯唵(三合)三昧形。輪。
本尊。大日如來一字頂輪王也。
印(有三)一用智拳印(前師授此印)一内縛。立二中指屈上節如劍形。以二頭指付中指上節(後師授此印。大日劍印云書有之)一後師云。凡此尊印有此三也(勝賢曰。先師者是勝覺。後師者寛信也)。
眞言。曩莫三滿多沒馱南。勃魯唵。
口傳云。其上可加孔雀明王呪也。大日劍印云書(見)是究竟祕事也云(先後兩師倶授之)。
保延五年九月二十七日(甲辰)於高野山。後師授云。金打後眞言曰。曩莫薩縛沒馱冒。地薩怛縛(二合)南阿(引)尾羅吽欠後加持眞言(辨事佛頂眞言也。五佛頂經出云云)。
曩莫三滿多沒馱南。唵吒嚕(二合)滿多。娑縛賀。
已上二事獨有此流。尤可祕之。
又云。四輪王中金輪王殊勝也。故稱此尊云金輪王。又國主寄之奉祈稱金輪聖王(云云)光明輪雲海者金輪也。後師授云。部主孔雀明王(云云)。
藥師法(増益)。
壇上有●(哦)字變成象。象上有●(紇哩)字成蓮花臺。臺上有●(阿)字成月輪。月輪上有●(吽)字。字變成金剛杵。變成藥師如來。光明具足相好圓滿。日光月光十二神將。護法聖衆前後圍遶(云云(朱書)諸師同之。金剛杵者或三𦙶或五𦙶或獨𦙶)。
種三。●。金剛杵(三𦙶。又五𦙶)。
已上内供。理趣。平救。
或阿字。又吠瑠璃。又琉瑠。
已上平救出之。叡能聖用琉瑠字。
●(種)壷(三)。
已上内供云。師説大谷用此種三。
三。獨股。大教。又説。
印言。根本印。出儀軌。二羽内相叉。兩腕稍相去五寸許。禪智來去散頂上。眞言用大呪(又用心呪)。
已上。
理傳。印如上。眞言曰。唵惡蒭毘夜吽。
大谷傳。印如上。眞言唵戶盧戶盧等(云云)密印法界定印。大教傳用之(同又説鉢印)日光菩薩(林説)。
金剛縛。二大指直竪。二食指屈中節而端相拄。餘六指散舒向外三旋轉。
●嚕褒儞庾多。
月光菩薩(林説)。
右手作拳置腰。左手大指水指相捻如執花。竪臂向外想掌中有伏兎。
●唵賛捺羅鉢羅婆野●●(娑縛賀)。
十二神將總印(内供大谷)右手作拳屈人指如鉤。唵倶毘羅。莎呵。
發願(林集)本尊界會。十二淨願。醫王善逝。善逝薄伽。日光月光。十二神將。兩部界會了。
勸請(勸請集)十二上願薄伽梵。日光月光諸菩薩。
梵號。佩殺柴野虞嚕。吠女里也。薩他多蘖多。
讃(用四智)。
堂莊嚴支度遍數可尋之。七佛名號。并十二神將名在平救抄。
部主。諸尊。八大菩薩(出迦才淨土論)觀音(左)勢至(右)彌勒。文殊。藥王。藥上。無盡意。法檀花。
阿閦(滅罪)。
種子。●三形。五股。
部主大日(金)。
根本印。金剛外縛。忍願直竪如針。
眞言。唵惡屈蒭(二合)毘野(二合)吽。
正念誦。本呪。(朱書)以或本加之。
訶利帝母。
寶曆甲戌秋八月九日以醍醐幸心相承御。本奉書寫了。沙門圭洞。
翌年乙亥冬以性善師本再交了。
寶曆七丁丑冬以幸心第二轉本書寫了。
求法杜多動潮。
祕藏金寶鈔四
法華經。仁王經。
愛水(附如法愛染法)後七日。
牛王加持。四方雷光。
心經(以或本書加之)。
法華經。
大日爲本尊。印大日率都婆印。言金剛界大日眞言。
大日劍印(但二大指之間少開之爲異)二手虚心合。屈二頭指置二大指頭。二大指並立之。其間少開之。二大指之間少開之者開寶塔戶義也。此印塔婆形也。塔婆卽大日如來三摩耶形也。是此流究竟祕事也。專可祕之。穴賢穴賢(云云)。
永治二年正月二十八日受之。
仁王經(普通説)。
●劍。●五股。●(●)三股。●(●)棒。●羯磨輪。仁王經法。
種子●。三。梵篋。
般若菩薩印。或梵篋印也。或如儀軌。似燒香印。二小指端開。六指合背立端也。
般若菩薩印。經臺也。作梵篋印。想中有八萬法藏。又以兩手背相附。收二頭指屈於掌中。以大拇指各押二頭置於心上。陀羅尼(在別)。
後加持。義範僧都誦陀羅尼(其中取要云云可尋之)定賢法務誦不動眞言。是恒事也。
五大力。
●●。
●。
●●。
已上第一帖理趣房。
種三(如前)圖云肉色額上有眼。左第一手持梵篋當心。第二仰掌安臍下。第三仰屈風指舒餘四指。右第一手屈風指竪四指當梵篋上。第二手施無畏。第三手竪掌。屈水指舒四指著胃坐赤蓮花。後本坐寶蓮(云云)。軌曰。坐白蓮花上。身黄金色衆寶瓔珞遍身莊嚴。首戴寶冠(云云)。左手當心持般若梵篋。右手當乳作説法印。以大拇指押無名指端(云云)胎藏般若菩薩梵篋印。
眞言(如常)。
又印有二。一梵篋印。二經臺印(儀軌印也)又印胎藏焚香印(但小指開也。口傳)或傳曰焚香印。中指無名指各端開也(胎藏時傳也)或以不動尊爲本尊(加持大呪。若小呪云云)或慈救呪番僧讀經(或不斷或時許)。
件曼荼羅可尋之。非五大力(云云)。
壇上張青色蓋(云云)繞壇懸幡二十四流(云云)八流天蓋角懸之。殘迴莊嚴。
已上第二帖理趣房。
仁王經。
問。般若婆羅蜜多根本印。師傳曰。兩手背相附收二頭二小屈於掌中。以大拇指各押二頭二小指。直立餘四指想置梵篋。但軌文相違仍申案内。卽被答曰。如此相違餘法皆以如此。究竟事者只依師説者。又根本眞言如何。卽被答曰依本法者如軌。依師説者可用胎藏般若菩薩眞言。問。護摩之時五大力等如何可奉供(哉)答。本尊壇般若波羅蜜多。諸尊段四大力等。問。然者種子三昧耶形如何。答。●(中)●(東)●(南)●(西)●(北)此字變成十二福輪五股金剛寶劍牙等。問。後加持作法如何(可用般若波羅蜜眞言)。
已上大教院御本之中取要抄之。
山本曼荼羅中院。
大原僧都五大力爲本尊。是常事也(云云)師主大僧都授了。以不動尊爲本尊。
種●(憾)。三劍。印獨股。言。
本尊段。本尊中央。餘四大尊四方安之。五大尊三昧耶形。部主段般若菩薩(云云)諸尊段。三十七尊ナトニテコソアラメ。小野説曰(範俊)。以不動尊可爲本尊。以般若菩薩不可爲本尊(云云)師主曰。此説叶儀軌并受持品經意耳。尤可祕之(云云)。
康治二年九月十八日授之。
愛水法。
種●吽字(理趣房傳也。大谷同之。頼昭阿闍梨云重吽字●)。
三。五股鉤。或説五股(頼照傳也。同大谷前説)種●斛字。三。箭(已上宀言師授之)。
最極祕密羅誐法出三樣。所謂●(斛)字爲種弓箭爲三(是一●重吽)字爲種五股爲三(是二)更出一樣曰。依前經序品。●(紇哩)字爲種子白蓮花爲三摩耶(云云)。
瑜祇經曰。時金剛染菩薩以金剛白蓮擲於虚空寂然一體還住手中説此蓮花曰●(云云)私云。見經次第是當愛菩薩可見之。
印言。外縛五股印用大呪。又用小呪(理趣房私云此傳叶瑜祇經)大呪用根本印(内縛竪交中指)小呪外縛五股印。或内縛(云云頼昭阿闍梨傳也。大谷出此小呪二印。不言大呪印)。木貝師授云。大呪内縛中交。小呪印内五股。但通漫外縛也。吽悉地眞言外五股。是全人不知也。而幸得今此第三五股印言(云云)件師久安四年二月十四日。於高野山更授究竟祕印。其名二股四股印。慶俊入寺。并良禪阿闍梨臨最後授之(云云)件印有口傳[酉*券]師(勝賢曰。[酉*券]師是醍醐勝覺也)往年悉地眞言。五種印中敬愛印授給。是卽瑜祇經大勝金剛心。瑜伽成就品所言眞言也。此印言究竟祕事也(云云)傳授集第四曰。眞雅御傳以三昧耶印爲宗。實惠僧都御傳以五種印爲宗。眞然僧正御傳以根本印爲宗(木貝師所授同之)此中有三種口傳印。此愛染王種子。三昧耶形。羯磨形。此三人御傳各別也(已上傳受集)。
問。眞雅傳三昧耶印者何印哉。實惠傳五種印何印哉。眞然傳根本印者何印哉。瑜祇經。金剛縛交立中指印名根本印。又五股印名根本印。仍不審也如何。答。木貝師云。今此三昧耶印博者普通大呪印也(内縛立中指)祕事金剛界三昧耶會愛菩薩印也。此印用同會金剛王菩薩印。由緒在口傳。實惠傳五種印者。瑜祇經愛染王品所説五種相應印也。眞然傳根本印者。小呪五股印也(云云)木貝師又授云。於大呪印有二樣。普通右中指我身方叉。祕事左中指我身方叉之。於小呪五股印有二樣。普通外縛五股。祕事内縛五股也。内上求菩提義。外下化衆生義也(云云)瑜祇經修行法上云(染愛王品處)又此法印外縛忍願針交。金剛頂三昧耶會金剛愛印。外縛進力針交並是染義(云云不言此印用眞言)。
五種印事。木貝師所授散供紙云。愛染羯磨印●●●●●(吽摘枳吽)外五股加持四處有五印。虚心合二水二空入掌。二風申不著火側是息災也。先印二風著火(爲増益)先印二風作蓮葉(敬愛)先印二風作三角(調伏)先印二風鉤召也。已上眞雅傳之(云云)小野次第奧云。次有五印。一内縛立二火。申二風不著中背爲息災(云云餘四印可見之)。
私尋云。先所出眞雅傳云。虚心合。小野次第云内縛。相違如何。木貝師又授散供紙云。兩三股上下相叉依金剛界説(云云是其二股四股印也)最極祕密羅誐法云。又金剛界會兩三股杵上下相鉤。是愛染不離之義也(云云與前大略同歟)尋云。依金剛界説。者意如何。答。木貝師云。
木具又示云。件二股四股印卽人形杵印也。惠手彼人思。定手我思也。彼此敬愛祈時。人形杵爲三昧耶形。可觀一身二頭像也(其像在于祕曼荼羅)只息災等事祈時。例形像觀許アリナン。仍此法觀念印眞言等。隨事可有用意也(云云)。
最極祕密羅誐法云。祕觀云月輪上●●二字(吽右斛左)此二字色紅頗梨。放光互照各成人形杵。轉此杵成兩頭一身愛染菩薩。如是觀已專注念誦(云云)私云●(吽)金剛薩埵●(斛)金剛愛歟。瑜祇經云。金剛薩埵妻。能生諸佛母(云云以之可案之妻字或本定字也。其義亦不違之思之)經云。左下手持彼。[酉*券]授云。所求事也。木貝師所授同之。宀言授云。人王也。是祕事也(云云)宀言更示云。是行者心也。大日經疏所言栗馱心歟(以之爲究竟祕事也。於人王者有無不定也)木貝更所授散供紙云圓大方也。衆生心珠也(云云)又別紙云。彼者行者キモ。大師御文也(云云)供養法下卷云肉心(云云)祕考之尤可祕之。經云。右蓮如打勢(云云)宀言授云。打除行者障難也。故經次文云。一切惡心衆速滅無有疑(云云)木貝授云。除倶生障大師文也(云云)。
師子冠事。又木貝所授散供紙云。師子表大菩提心也。又此菩薩攝伏奪人王者。又彼手令持所求事。梵字ナントニ書令持之(云云)予案云。表大菩提者。是顯決定成悉地成就義也(其旨見大日經疏)攝伏奪人王者延壽命意也。可思之。
曼荼羅事。宀言(勝賢曰。宀言是寛信也)授云。在于金剛界。卽理趣會曼荼羅也。但中尊觀本尊(云云木貝所授散供紙説同之)是名十七尊曼荼羅。小野大次第奧書卽是也。久安四年中春之比。於高野山木貝取出一曼荼羅授云。是雖智證所渡。又大師門流用之。究竟祕曼荼羅也(云云)私云最極祕密羅誐法。并傳授集第四所引曼荼羅卽是也。在別紙。又如法愛染王法時敷曼荼羅アリ。或人持本モテ書寫之(在別)問。愛染王何佛菩薩所變乎。傳授集一云(理趣房傳)愛菩薩也(云云)右小次第端云。金剛愛變。又金剛王變(云云)瑜祇經修行法上云。愛染王此名金剛王。故云囉惹。實是愛金剛非金剛王也。亦大日尊爲本尊。乃至變身成金剛愛染王。持金剛愛眞言。通能成就五部(云云)護摩達麽云金剛薩埵。問。瑜祇經染愛王品。愛染王品同異如何。傳受集二云(頼昭傳)染愛王卽愛染王也(口傳云云)瑜祇經修行法上云。此染愛王心品説心眞言印。後愛染王品説一字心印及作業分。次四攝行品。説染愛法中四攝行。又大勝心瑜伽品説愛染王一字心。治自性障。並是同法説非比次。爲禁慢法故。須隨樂或爲一法行之。或爲二法行之並得(云云)兼意闍梨云。隨能説教主品名異歟(云云)。
問。此法爐底書何三摩耶形乎。傳受集第四云。此法爐底書五股鉤。此法五藥寶香等(小野僧正口傳)呵梨勒荳蔻。檳榔子。肉桂心。木蘭(各一兩)金。銀。瑠璃。車磲。馬腦。沈。丁子。欝金。龍腦。安息。
已上在于傳受集第一。
傳受集云。加持物用小呪。後加持用大呪(云云)。
久安四年二月二十日於金剛峯寺注之了。兼學釋子日心。爲備廢忘聊染愚筆。努力努力不可經他見耳。
愛水去。
師説云。種子●斛。三昧耶形箭(云云)祕事也。
本尊形像。瑜祇經愛染王品説之可見之。經説左第三手云。左下手持彼(云云)彼者尤有習事也。師説云命也。是極祕事也。依此法力延壽命卽此意也。寂圓入道傳。嚴覺僧都云。人王六粒(云云)經説云。又取彼那麽置於師子口(云云)師説云。那麽此云人。謂書檀越名也。若亦書調伏人姓名也。頗祕事也(云云)經云。蓮下有寶瓶兩畔吐諸寶(云云)師説云。普通蓮座之下置寶瓶。小野説蓮座前之安之(云云)。
根本印。瑜祇經愛染王品云。復説根本印。二手金剛縛。忍願竪相合。二風如鉤形。檀惠與禪智竪合如五峯。是名羯磨印。亦名三昧耶(云云)。
眞言。又云。復説愛染王一字心明曰。
吽摘枳吽(短)弱。
師説云。小野僧正以此眞言。名平等王眞言祕事也(云云)。
又根本印。瑜祇經染愛王心品云。二手金剛拳。相叉内爲縛。直竪忍願針相交卽成染。是名根本印(云云)。
眞言。又云。爾時世尊卽説明曰。
唵摩賀羅誐縛曰路瑟抳灑縛曰羅薩埵弱吽鑁穀(云云)。
此眞言功能不可思議也。可見彼品所説耳。又有五種相應印(眞言同小呪云云)又有此法究竟祕事觀。又有十六尊等印。此等祕事皆小野次第有之。保延五年季秋之比。於高野山師主以彼次第授于小僧是極幸也。大師御加護歟。
部主。師説云降三世(云云)可祕之。
護摩諸尊段。師説云。勸請十七尊。用大樂不空身眞言爲供也。
師説云。以本尊爲中央。是則金剛界理趣會也。以之爲愛染王曼荼羅耳(云云)。
私尋云。金剛王儀軌。以四攝爲色聲香味。●●●●(蘇羅多薩怛鑁)爲四時。今説背之。可尋之。
大樂不空身眞言(與金剛界眞言小異。五祕密儀軌同之)。
摩訶蘇佉縛日羅(二合)薩怛嚩弱吽鑁斛蘇羅多薩怛鑁(三合)。
師説云。此眞言卽十六尊種子也(云云)。
師主云。仁和寺御室。以紅薄紙一百八蓮葉彫護摩之給(云云)瑜祇經云。又令伽跢耶取紅蓮花蕊一百八護摩。一宿卽敬愛(云云)依此説歟。但於予者不習之(云云)又語云。白河院御年二十五之比。被仰義範僧都云。今年極重厄年也。若過今年者今暫可在世間。爲延壽命可行何法乎。僧都奏云。可令行悉地成就法御。院宣云。何悉地成就法。僧都奏云。愛染王法是也。院聞食此由云。極貴事也(云云)。
已上依勸修寺師説注之。
梵號。縛曰羅羅誐冐地薩埵縛(云云)。
往年之比。三寶院僧正授此法云。種子●吽(重)。
三昧耶五股(云云)彼手令持所求極祕事也(云云)
二種根本印眞言。如例也。五種相應印。用吽悉地眞言也。最祕祕事也(云云)瑜祇經瑜伽成就品文。先説吽悉底一宇明下文云。若持愛染王根本一字心此障速除滅不得少親近。又説此眞言功能云。若常誦持一切天人愛敬降伏(云云)明知。此眞言是愛染王眞言(云云)金剛薩埵之變也(云云)勸修寺師主云。若持愛染王根本一字心者。指前愛染王品眞言也。非吽悉地眞言也。依之傳聞。宇治經藏小野僧正抄爾言(云云)又云。是愛菩薩變也。故瑜祇經云。金剛薩埵定。能生諸佛母(云云)或本云。金剛薩妻(云云)安然記亦成此旨。尤其理分明。可見之(云云)。
平等王事(地藏問法身讃。可勘之)。
彼事。金剛智口決云。有命字●也(云云)。
三世最勝心明王經云。心眞言曰。
唵噁(引)吽發吒(半音云云)。
私云。非例心眞言。是心眞言也。前後文説頭頂劍等眞言可見之。
保延五年十月十七日授之。
金剛吉祥成就一切明(有印)。
●●●●●●●●唵縛曰羅(二合)室哩(二合)摩賀(引)室哩(二合三)阿●●●●●●●涅(寧逸反)底(二合)室哩(二合)索(引)摩室哩(二合)阿●●●●●●●●●●儗羅伽室哩(二合)沒馱室哩(二合)沒羅賀沙麽(二●●●●●●●●合)底室哩(二合)戍訖羅(二合)室哩(二合)捨禰始戰●●●●●●●●●●(二合)羅始制(二合)帝室哩(二合)摩賀三摩耶室哩●●(二合)娑嚩(二合)賀(引)
妙吉祥破諸宿曜明(有印)
●●●●●●●●●●●唵薩縛多羅。三摩曳室利曳。娑婆賀
成就一切明(有印)
●●●●●●●●●●唵(一)吒吒吒烏(短聲二合)吒烏(引二合)置智置智吒烏●●●●●●(短聲二合三)吒烏(短二合)吒烏(引)吒烏(短二合四)縛曰羅(二合)娑<●●●●●●●●●●●(●)怛縛(二合五)弱吽鑁穀(六)纈哩(二合)郝吽泮吒吽(八)
愛染東四菩薩事(醍醐祕事)此尊是金剛薩埵儀形而相具薩王愛喜義也。當前二手表薩埵。能召諸金剛攝伏而爲僕使。弓箭二手表愛。能生歡喜一切佛菩薩盡爲染愛妻。三界中天人等悉敬愛。次二手表喜。自他大悅得平等諸怨退散。頂上鉤表王。能生大鉤。上一切佛下至非人盡來爲成就。隨心所樂速令獲得。範俊説(云云)●●●●●唵摩訶羅誐)二手金拳●●●●(縛曰羅烏瑟抳灑)相叉内爲縛●●●●(縛曰羅薩怛縛)直竪忍願針●●●●(弱吽鑁斛)相交卽成染。是名根本印。大御室。令問彼手於海僧正御。僧正令注進給(云云)彳者人王肉心肝也。不令奪生氣。王黄也。
如法愛染法。
大壇(三時)護摩壇(三時敬愛)降三世護摩(三時調伏)
此明王蓮華部爲部主。金剛部爲部母(云云)。後七日御修法。有二護摩壇。増益息災也。息災不動爲本尊。増益普通吉祥天爲本尊。今此流在究竟祕事。所謂部主寶生尊。本尊如意輪。印言金剛界三昧會印眞言用之(云云)。永治二年正月六日受之。卽年後七日御修法増益護摩予勤仕之了。件年於眞言院師主語云。十八日觀。音供十一面。但小野僧正口傳造紙云。正觀音(云云)醍醐淳觀闍梨亦聞之。
同年正月二十七日師主語云。眞言院晦御念誦本月一日可修之。其一旨見遺告。但祕之故月終三日修之。三日九時以終時一日擬之。然近來或以代官如形三日各一時念誦之。本是三日九時護摩也。寶生尊眞言用之如増益護摩(云云)二四字云。加持了袖内捧五股思宀一山優也。小野説加持了有祕事(云云)件年御藥加持師主勤仕之。其作法立少屈也。還師主語云。於南殿立勤之也。清涼殿時跪勤之也(云云)。清涼殿作法。康治三年正月二十五日授云。勸修寺僧正傳。左膝ツイテ右膝立。護身并加持三器灑水。次雙膝倶ツイテ灑主上。次如初左ツキ右立。自身諸卿法界灑也。次加持二十一遍。小野傳左膝ツイテ護身等了卽灑自身等。次雙膝トモニツイテ灑主上。次加持等(云云)。
牛王加持事。可尋之(又大安產法)以牛王磨水。以準胝眞言一百八遍加持塗產門眞言曰。●●●●●●●●●●●●●●●●●(娜莫颯哆喃(一)。三藐三勃駄倶胝喃(二)怛姪他(三)唵(四)御產安穩無諸災難。●●●●●●●●(折隷(五)注隷(六)準提(七)莎縛二合訶(八)。
口傳云。件水臍ヨリ下サマヘツケサセ給申也。產氣分ツキテ作此加持(云云)四方雷光。
●●●(東)●●●(南)。
●●●(西)●●●(北)。
●●●●●●●●●●●●●●●●●●●。
心經法。
本尊。般若菩薩。部主。不動。
諸尊。三十七尊。印言(如常)。
已上以或本加之。
交合了行擧。
徳治元年十二月二十八日於如來壽量院僧坊加點了。金剛資了嚴。
寶曆四甲戌八月十五日以醍醐幸心院祕藏御本奉書寫了。沙門圭洞。
翌年乙亥以他本再交了。
寶曆七丁丑冬以幸心院第二轉本寫功了。金剛佛子動潮。
祕藏金寶鈔五
普賢延命。
河臨略記(六字法也)以上三十九尊。
普賢延命。
須彌山頂有●(惡)字變成七寶宮殿。其中有●字變成八葉蓮華。蓮華上有四●(哦)字成四大象。象上有●(紇哩)字成千葉大寶花王座。其上有●(阿)字成圓淨月輪。輪上有●(紇哩)字成八葉蓮華。上有●字變成金剛甲冑。轉成三世常住金剛壽命薩埵智身。遍身黄金色著五智寶冠。具足二十臂而執持十六尊並四攝三摩耶標幟(右方。薩王愛嬉寶光幢咲鉤索。左方。法利因語業護牙拳鎖鈴)著微妙輕衣鬘縧緩帶。坐千葉寶華。華下有四大白象。其象各向外方立。象頂上有四大天王向外方立。誓護世界。東方持國天王其形忿怒露齒。首髮聳上猶如夜叉。髮際有金環身色綠青。著金剛甲冑。左手五指端微曲捻如持物。右手執刀横胸臆前叉下首。左如切物勢。南方増長天形如前。但身色赤火不露現齒。二手外縛二大指並立當心前。西方廣目天其形如前。但身色白。二手腕相叉右押左持刀索(或不持之)北方多聞天身色黄金。頭冠上有赤鳥形。如金翅鳥。天身著甲胃帶刀。左持寶塔。右手執三股戟。
二手金剛拳。以頭指右押左相鉤安於頂上。誦金剛壽命●●●(陀羅尼)七遍。安額上分手懸頂後。直舒二指遍身旋轉如鐶甲冑勢。甲冑眞言曰●●●●●(唵砧縛曰羅瑜)由結密印加持威力。身如金剛堅固難壞。離諸災横見者歡喜。口決曰正縈繞時。於進度頭面觀●(唵)字。於力度面觀●(砧)字。縈繞旣觀被金剛甲冑。
延命眞言曰。●●●●●●●(唵縛曰羅喩勢。娑縛訶)讃四智。次金剛薩埵。
夫摩尼隨物現衆色萬象之影。法身逗機施普賢三昧之用。所以。或住神變之加持顯化用於三世常恒。或赴利生之悲願示分身於十方刹土。就中。諸佛之本誓雖多普賢延命之力用殊勝。如來之教法亦廣壽命經王之利益尤深。加之。歸佛者斷惡之美風也。盡拂千殃之過塵。敬法者與樂之寶珠也。宜集萬善之良財。是以瑜伽方壇之上嚴幡蓋之粧。祕密寶場之内靜燈明之光。造立薩埵尊像修如法如説之行法。書寫數卷妙典展開題開講之齊莚給也。方今。此菩薩從往劫修因之昔立金剛壽命之誓。臨濁世末代之今專施除災延命之益給。是故右持金剛之智杵受法樂於十方。左振般若之鈴鐸驚長眠之三有。凡過現未來之如來何異菩薩之智。恒沙塵數之聖衆誰非薩埵之三昧乎。名如來名菩薩皆大日法身之具體。爲部主爲眷屬互施帝網無盡之圓滿。然則讀誦經王四天王除短命夭横之怖。信敬本誓八部善神退水火兵毒之難。誠弘誓廣大何物不致信心。靈驗揭焉誰人不蒙加被。何況。御願不疎者必奉授壽齡於龜鶴之萬算丹誠清御者可保福祐於松柏之千榮給也。而今行業未積者雖不繋憑於自身。相承不虚者尚奉仰加護於大師者也。仰願本尊界會普賢延命。伏乞金剛壽命甚深妙典。太上法皇内外無邊御願。奉令成就給者也。
普賢延命御修法一七箇日略支度。
五寶。金。銀。瑠璃。眞珠。水精。
五藥。黄精。天門冬。桂心。地黄。枸杞。
五香。沈。白檀。青木香。欝金。蘇合。
五穀。稻穀。大麥。小麥。大豆。小豆。
蘇。蜜。名香(白檀丁子)芥子袋。乳木。栗柿。壇。燈臺。脇机。禮盤等(如常)輪燈(可隨時)壇敷。佛供覆。并大幕布。等(如常)壇供米。并御明油(如常)供所雜具等(如常)。
阿闍梨。伴僧。承仕。驅仕。見丁。已上。淨衣(黄色)右注進如件。年月日。
(已下裏書)。
輪燈立佛前(或云立大壇與護摩壇之間云云)。
或云。普賢延命菩薩讃。
唵●●(縛曰羅二合)羅細(堅固勇猛之義)摩訶燥勢耶(大安樂之義)●●(縛曰羅二合)喩勢摩訶喩勢(壽命之義)●●(縛曰羅二合)惹儞多摩訶惹儞底(延命)●●(縛曰羅二合)毘喩摩訶毘耶(不老不死之義)唵砧慾。曩謨率都帝。
右一讃是傳法阿闍梨深祕之故。不載於錄不出儀軌(云云)。
延命法以滑蔞草爲相應物投此物時。想從本尊毛孔流出甲冑雲海。供養盡虚空遍法界諸佛聖衆。光明所望之處一切衆生。離短命之業増長壽之報。
三世常住延命尊。金剛部中諸聖衆。普賢延命眞言有習。●●●●●●●●(唵砧縛曰羅慾勢。娑縛賀)延命時只●●●●●●●(唵縛曰羅喩勢娑縛賀)普賢延命種子●(慾)延命●●(喩)是諸乘不可得義也乘運載義也。運載延命之義也。從近到遠。所以爲延命種子歟。
發願。本尊聖者。三世常住。普賢延命。金剛部中。諸大薩埵。
久安四年三月二十五日於金剛峯寺傳受了。
日貝正叩(増益息災)●(喩最)●(阿)甲冑。
眞言延命呪。印二手拳二頭指如鉤也。二手不相付也(不相著者。不付腕也)安頂上。
部主。降三世。諸尊。三十七尊。
道場觀。壇上有寶樓閣。中有月輪。月輪中有●(阿)字。字變成甲冑。甲冑變成本尊。其形如滿月童子。五佛寶冠。右手持金剛杵(五股)左手持召集金剛鈴勢。其身色黄金坐千葉寶花。花下有白象王。象有三頭鼻卷獨股杵。各具六牙。其象四足蹈一大金剛輪。輪下有五千群象。各負其輪。於菩薩身放百寶光。無量聖衆前後圍繞(依延命經説)梵號。南無阿梨也縛曰羅目佉三昧耶薩怛縛。
後加持。本尊呪。又降三世。
伴僧讀經壽命經(金剛智譯。普通經云云)又不空譯)。
經法伴僧不用佛眼眞言。
念誦。佛眼。大日。本尊。降三世。一字。一字呪以前阿闍梨讀經也。
象。四頭(小野説)或三頭(如常)。
延命。
種子●。三形甲冑。根本印(二手作拳仰二頭指相鉤當心)。
眞言。唵縛曰羅喩曬。娑縛賀。
部主。大日(胎藏)諸尊。三十七尊。
禮佛。曩莫縛曰羅目迦三摩耶薩怛縛發願句。眞實金剛。
勸請句(本尊界會延命尊。金剛部中諸聖衆。三世常住延命尊)。
正念誦(大呪)。伴僧(本呪)御加持(本呪)。
發願句。三世常住延命薩埵。
(朱)以上延命法以或本加之。
河臨略記。
先於本所修六字法。息災調伏可依便宜卽河之趣方也。臨結願夜初夜時畢。本尊大壇移船行之。必以本尊向下不得向上。若有從南流北之河調伏尤吉。此本尊尚北故。若有從北流南之河者。息災行之本尊向南故。但雖本尊向南亦用調伏尤吉。降伏怨家呪咀故。壇所之船可用大船(若無者二艘結合安置壇)厨船一艘相並具足(供所料)七瀬各一時行之時間。番僧之中有祓師一人(時別七返讀中臣祓)番僧之中無之者。別請陰陽師。念誦四人(誦不動呪怒音用之)讀經四人。吹螺振鈴(鈴者ススナリ)振錫杖撃大鼓各二人(番僧數少者承仕等勤其役云云)結線師一人(向檀趣結之檀趣取片端)檀越解繩(如普通祓。或番僧一人解繩)打一字金以後止諸音。瀬瀬如此。七時同備佛供等。仍一夜支度同七箇日修法。七時畢後還本所行後夜日中時結願(云云)凡修此法其河。必用壇越之家下。所以。木津河向北流下。行調伏法雖有便宜。向王城流下。所以不可用之。檀越若有南京者用之尤吉(云云)七時必從下行之至上修了。修了以後還本所不下流之末(云云)能可得心之。又云日來番僧其數雖少。河臨之夜別請加無咎(云云)又云。結願之夜日次不宜者。可用第六日夜(云云)同●●(護摩)作法。其日番僧少人アラハ四人念誦。四人讀經。念誦人中一結線。一人打磬。一人灑水檀越(如常)其念誦讀經之了●●(護摩)之後。并役人中堪能者中臣秡令讀。又一人令解繩。中臣秡間。四人番僧口誦六字呪振鈴。四人亦誦呪振錫杖。四人吹螺。又一人不間斷打磬口誦呪。二人打大鼓。檀越應響卽取鐵蘖藁人形。各取七和合摩身息吹繋置之。卽有一人茅○一枚繋檀越後越。而後以散米加彼人形。卽解繩并(太刀ヌキスガヌキ)。人形流河中入。螺錫磬鈴等音止之。然迴向等如常。次瀬瀬亦如此第七瀬亦如此。
觀宿僧都傳印名輪印。此摧破義。
河臨法支度。
大船一艘(壇所料。若無者可並二艘)厨船一艘●●(護摩)壇一面(廣五尺許可有爐桶)禮盤一面(可有半疊)脇机二前。燈械五。壇敷布二段。大幕二帖。鐵人形四十九。蘖人形四十九枚。藁人形四十九。菅拔七枚。解繩少少。小大鼓一口(若二口)寶螺四。錫杖四。鈴四。磬四。米七石(乃至十石五斗)人供可計載之(可有用心)油七升
觀想。五大所成空中有大圓明月輪。中央圓明中有●(怛洛)字變成金輪佛頂。法界定印持輪。前圓明中有●(薩)字成正觀音青色二臂。右圓明中有●(紇哩)字成千手觀音。黄色六面二臂。後圓中有●(吽)字成馬頭觀音。青色二臂。上圓明中有●(迦)字成十一面觀音。肉色二臂。左圓明中有●(沒)字成准胝觀音。青色二臂。下圓明中有●(紇哩)字成如意輪觀音。白肉色二臂。下右有●(憾)字成不動明王。左有●(紇哩)字成大威徳明王。前有圓鏡六箇神等圍遶。上有寶蓋。兩邊有飛天。各執香花。
印。内三股。眞言(如常)。
大聖慈悲觀世音。蓮華部中諸薩埵。本尊界會大悲大聖。觀自在尊。蓮華部中。諸大薩埵。六字神呪。甚深妙典。兩部(云云)。
南無阿梨耶。縛魯枳帝(或云南無六字章句)。
南無蓮華部中諸薩埵。
六箇飛天。
息災。大壇置之。若無可置護摩壇也。
至徳三年正月二十日於總持寺書寫了。
末資俊覺。
祕藏金寶鈔六
五大尊形像。不動。四天王。雨請糸去。八大佛頂(大佛頂)。
五大尊形像。
左脇。降三。金剛藥叉。
右脇。軍陀利。大威徳。
金剛藥叉。三面正面五目。左右面各三目。三面皆開口。上唇在牙。六臂右第一手執五股。第二箭。第三劍。左第一執五股鈴。第二弓。第三金剛輪。左足直踏蓮。右足引擧踏蓮。
降三世。四面各三目。上齒喫下唇。上唇在牙。八臂第一兩手當胸結彼印。右第二手執劍。第三箭。第四五股鈴。左第二手執索。第三弓第四三股鉾。左足直踏大天。右足引擧踏后。
不動。坐瑟瑟座。劍有火焔。道場觀四臂四面。
軍陀利。一面三目。上齒喫下唇。上牙向下。頂上有髑髏。八臂。第一兩手相交在前。右第二手垂掌向外。第三屈前作拳舒頭指。第四屈上五股。左第二三股マサカリ。第三三股鉾。第四金剛輪。左足殊屈引擧。右足直踏蓮。遍身有蛇。
大威徳。六面正面左右頂上三面各二目。六臂第一兩手。作印當心内縛二中指竪合。右第二手寶棒。第三手劍。左第二索。第三三股鉾。左三足安牛背。右三足垂下。
結如來拳印閉目含口觀念。壇上有●惡字變成五峯寶樓閣。寶幢幡蓋珠鬘瓔珞四面懸列。其中央有殊妙壇場(云云)。
不動。
殊妙壇場上有瑟瑟。上有淨滿月輪。輪上有●(憾)字變成利劍。利劍變成聖無動尊。安坐盤石上住火生三昧。頂有七莎髻。左垂一辮髮。額有水波皺。斜閉左一目齧上唇下翻。右手執智劍。左手持羂索。遍身出火焔普周遍法界。悉燒盡自他罪障及諸難降之類。無量聖衆眷屬前後圍繞(云云)。
印眞言(雖有十四根本印今且取要。具如儀軌)結根本契應誦火界呪。
根本印(十四之中第一印也)内縛。以二空捻二火甲二風竪合。是根本印也(獨股印也)火界呪曰。曩莫薩縛怛他(引)蘖帝毘藥(二合)薩縛目契毘藥(二合)薩縛他怛羅(二合)吒。賛拏摩賀路灑拏。欠佉(引)呬佉(引)呬。薩縛尾覲南(二合)吽怛羅(二合)吒(半音)憾𤚥。
結渇誐印(劍印也)應誦慈救呪。
渇誐印(十四之中第十二印也)定手火風並申。地水屈掌内空押地水甲。惠手亦如是。惠劍入定鞘置左股上。誦眞言七返拔出惠劍定鞘當胸左。惠劍左三轉爲辟除。右三轉爲結界。次指四方四角上下結界(自東北角可起首之)然後印身五處。
慈救呪曰。曩莫三曼多縛曰(二合)羅赦戰拏摩訶(引)嚧灑拏沙頗(二合)吒耶吽怛羅吒唅𤚥」。
不動儀軌云。次説不空聖者無動威怒眞言曩莫三漫多縛曰羅(二合引)南怛羅吒(半音)阿慕伽賛拏摩訶路沙拏娑頗(二合引)吒也吽怛羅(二合)摩也怛麽(二合)摩也吽怛羅(二合)吒(半音)憾𤚥。
此呪相加兩三句可尋之。
入我我入觀(此時可用十九布字)結定印入本尊觀。其眼小許開視是入定相也。入火生三昧自身成無動尊。謂本尊與我一體無二。卽以十九種布字。從頂乃至足一一安布之。
十九布字眞言曰。
曩莫薩縛怛他蘖帝毘藥(二合)薩縛目契毘藥。薩縛他(引)唵婀左羅賛拏(已上歸命)欠●(安頂)企孕●棄●(安頭左是成垂髮)憾●(安額成毫)呬●(安兩耳)怛羅吒●●(如次安左右眼)吽●(安兩鼻)護●(安口)憾●(安舌端)莽●(安兩肩)𤚥●(安喉)瞻●(安兩乳)滿●(安心)吒暗●(安臍)吒唵●(兩脇)吒●(安腰)郝●(兩䏶)憾●(安兩膝)憾●(兩足)。
字輪觀。結定印閉眼觀念心月輪上有●(憾)字是因業不可得義。因業不可得故果位又不可得也。因果不可得故生死涅槃無別。生死涅槃無別故本尊自身無隔。故有大自在力大堅固力。悉摧破自他怨敵魔縁令圓滿大菩提直道住此觀畢失字義言亡慮絶良久出定。
梵號。曩謨阿利耶阿左羅。曩多尾儞耶囉惹慈救呪攝五大尊事。
●●●●●●●●●●(曩莫三曼多縛曰羅南賛拏。北方金剛藥叉。暴惡)●●●●●(摩訶路娑拏。東方降三世。忿怒)●●●(娑頗吒也。南方軍陀利恐怖主)●●●(吽怛羅吒。西方大威徳)●●(憾滿。中方不動能成事業)。
劍印。師説外五股。仁和寺人以三三昧耶攝召印爲祕事(件印本尊加持所用之云云)仁平二年中冬之比兼意闍梨授之。遍照寺不動次第云。次三三昧耶攝召。謂三三昧耶者是底哩三昧耶也。梵云底哩唐云三也。梵云三昧耶唐云平等。今云三三摩耶攝召者。准大日經。從初發心乃至成佛位。常有三法成就。一除障相應。二相續不斷。三究竟成就。亦證三身三寶三事。初後平等故名三平等。若不具足此平等。則有障起間斷不成就三事不至菩提。故此法中以是三三摩耶攝召印明。從初發心乃至成佛攝召明王永不捨離。纔結印明長得成就。其印金剛堅固内相叉。檀惠竪開所生印。此印名爲功徳母。佛法僧寶住其中。明曰。
●●●●●●●●●●●●●●曩莫薩縛沒馱母地薩怛縛(二合)南。阿(引)莽邏●●●●●●●●●●●尾迦羅(二合)多帝爾儞邏逝娑縛(二合引)訶。
善無畏云。此三三昧耶除障相應相續不斷究竟成就。是大日經三句法要。菩提心爲因大悲爲根方便爲究竟之義也(已上遇照寺次第文也)小野厚造紙上云。三三摩耶攝召用獨股印。加護所住處明用劍印。不動聖者無動威怒用劍印(云云)。
寂圓入道云。十四根本契。前禮佛之次作之。十九觀大虚空藏。若小金剛輪次作之(云云)大谷不動次第。前禮佛次作十四根本契。此次十九布字。次佛眼印明。入我我入。本尊加持。加持念珠等。
種子事。
●(憾)三劍。●(吽)獨股。●(吽)十二輻輪。
(厚)。
無眞言印用●(吽)。無印眞言用内外縛。大身明用根本印。
四天王法。
多聞天。
種子。●三昧耶形。寶棒。
印眞言。盧心合雙地入掌相交。二空竪並水火竪合。二風屈火背一寸不相著。
眞言曰。歸命句。唵昧室羅摩拏耶。娑嚩賀。
持國天。
種子。●地利字。三摩耶形。刀形。
印眞言。左拳竪風舒空。右拳竪風舒空。腕相交如鉤不相著。眞言。
歸命句。唵地隷多羅瑟吒囉囉羅鉢羅(二合)末馱那。娑縛(二合)賀(引)。
増長天。
種子。●毘字。三摩耶形。刀形。
印眞言。二羽背相合。火輪鉤如索。地風空屈如鉤水申。左手持刀。右手把槊根著地。眞言曰。
歸命句。唵尾嚕𠻬(二)迦藥乞叉(二合)地跛多曳(三)娑縛(二合)賀。
廣目天。
種子。●(尾字)三摩耶形。三股戟。
印眞言。二拳交合著二腕相背。空押火輪甲。風交如索。左執戟右把赤索。眞言曰。
歸命句。唵尾嚕博乞叉(二合)那佉(二)地跛跢曳(三)娑縛(二合)賀(引)。
雨請糸去。
本尊。釋迦(金剛手觀音)増益法也。但佛供淨衣等一切物皆用青色。加持物所可誦釋迦眞言(云云)不引五色糸。不結界(云云)毎日花瓶水新入換之。
初夜時伴僧下庭。敷疊向水天方禮拜(拜彼天也)其詞曰南無甘露普潤成五穀(云云)。
龍供。大師出東北角出水處供給。小野僧正於中島被行之(云云)茅龍作九寸紙。卷押金箔額入舍利池中放之(云云)。
屋立卯酉。左右屋上立幡。幡八流青色。書八大龍王名號(梵字)東門修五龍供。北井供物料。西北井阿伽料。池艮方池底入有石。件石龍現仍其石(云云)先奏聞公家五龍祭三箇日陰陽寮所爲也。於室屋之中不修之。須修於池邊。張青幕修之也。卯酉借屋五間三面也。以青幕四方并屋上引張。西端三間壇所。南北庇伴僧座。東端母屋并庇等阿闍梨宿所也。總以青幡毎間散立。屋上幡長八九尺許也。
伴僧二十人(云云)塗壇等作法如本法。諸説不同也。但阿闍梨以用心將以建立曼太羅圖。相分二種。謂大曼太羅敷曼太羅也。龍宮之中畫釋迦觀自在薩埵。輪蓋難陀等(爲大)畫五龍王(爲敷)一頭龍一尺。三頭龍三尺。五頭龍五尺。七頭龍七尺。九頭龍九尺。是五類龍。道場觀之時。五龍之中至于中心龍王者。可觀釋迦前。
本尊壇釋迦(種三印言如胎藏)。
諸尊壇末。觀自薩埵。輪蓋難陀等。
觀自薩埵印言種三如常。輪蓋印者合掌。難陀印者如胎藏。
從西門出入來去。其餘三門不得輒入者如何。答。依龍方也。又龍供之處非一説也(但道場建立前之池邊。云云)僧正御記云。南向禮拜大師并善如龍王(云云)。
八大佛頂。八大菩薩。八大明王其體是一也。
八大佛頂。最勝佛頂。無量聲佛頂。光聚佛頂。發生佛頂。白傘蓋佛頂。勝佛頂。除障佛頂。廣生佛頂。
八大菩薩。觀音。慈氏。虚空。普賢。金剛手。文殊。除蓋障。地藏。
八大明王。馬頭金剛。大輪々々。大咲々々。歩擲々々。降三世々々。大威徳々々。不動々々。無能勝々々。
先徳頌云(小野眞言集出之)。
最勝觀音馬頭尊 無邊慈氏大輪尊
光聚虚空大咲尊 廣大普賢歩擲尊
白傘金剛降三世 勝佛文殊大威徳
尊勝除障不動尊 極廣地藏無能勝
問。八大佛頂異名云何。答。
最勝(金輪。攝諸輪王)無量聲(無邊聲。妙響。遍照)光聚(神通。放光)發生(廣大。大轉輪。高佛頂。破魔)白傘蓋(異相。奇特)勝佛(無比)尊勝(除障。捨除。摧毀。降魔。摧碎)廣生(極廣。最高。難覩。辨事。黄色)。
已上依小野眞言集。内供道場觀。傳受集等註之。
問。八大佛頂其次第云何。答。二卷儀軌上卷四方四隅次第也。白傘(中圓之左)最勝(右)尊勝(前)放光(後)勝佛(尊勝左)廣生(尊勝右)無邊(光聚右)發生(光聚左)小野眞言集最勝爲始。廣生爲後(私云。是右方爲始順回次第歟)最勝。無邊。光聚。廣大。白傘。勝佛。尊勝。極廣。
胎藏次第。白傘。勝佛。最勝。光聚。除障。廣生。發生。無量聲。
定覺律師物語云。石山内供對般若僧正問八大佛頂。次第。僧正授云。最勝佛頂爲始無邊聲爲後。朝成此談僧正夕頓滅。仍不能尋其由緒(云云)。
問。八大佛頂種子云何。
最勝●●無邊●●(軌奧)●。
光聚●●發生●●。
白傘●●勝佛●●。
尊勝●●廣生●●。
上字小野眞言集大佛頂次第。并理趣房等傳也。下字内供傳也。八大佛頂種子更有異説。謂二卷儀軌(上)醍醐本可見之。
問。大佛頂法本尊何。答。大佛頂次第云。寶宮殿中央七師子座。白蓮花王上有●(惡)字成金剛寶。寶變成攝佛頂輪王卽大日也。如來形紫金色丈夫相也。住法界定印。其上持八輻花輪。其上右旋現八色輪。有八大佛頂(云云)。
師主云。攝佛頂輪王卽是大佛頂也。
傳授集一云(理傳)種子●。
印。智拳印(大師御傳也)此法増益行之。或息災(云云)時間伴僧誦陀羅尼。後加持用小呪。誦金剛歌讃(但用四智讃云云)大佛頂小呪可見件集之。
傳授集四云(諸師)。師説云。一切佛頂皆通智拳印。大佛頂是諸佛頂總名也。或説云八佛頂云大佛頂。或説云五佛頂云大佛頂(可尋之)以金輪爲●●(摩訶)頂爲吉。靈巖傳以白傘蓋爲摩訶頂。壇置十六鏡可尋之。部主阿彌陀也(云云)。
五佛頂者何。師主云。金輪。光聚。白傘。廣生。勝佛(見金輪儀軌云云)又云。佛頂有多種。謂十佛頂。八佛頂。五佛頂。三佛頂也。
攝一切佛頂曼荼羅(高野本)。
私尋云。中尊種子可●(惡)何。
(發生白傘勝佛頂)。
八●(普賢)一●(金剛手)五●(文殊)。
(歩擲降三世六足)。
(光聚尊勝)。
四●(虚空藏)●(大日)三●(除蓋障)。
(大咲不動)。
(無邊聲最勝廣生)
七●(慈氏)二●(觀自在)六●(地藏)。
(大輪馬頭無能勝)。
先徳略頌云。
最勝觀音馬頭尊 無邊慈氏大輪尊
光聚虚空大咲尊 廣大普賢歩擲尊
白傘金剛降三世 勝佛文殊大威徳
尊勝除蓋不動尊 極廣地藏無能勝
私云。八大菩薩現作八大明王出大妙金剛經(禪林)。以二卷儀軌料簡一卷儀軌。知次八大菩薩八大佛頂同也。
一二三等依次第説。一卷軌説觀自在爲始右迴地藏爲終也。次第説依二卷軌説耳。正應三年(庚寅)十二月二十五日賜山本御自筆本於嘉祥寺書寫畢。行(譽)。
徳治元年十二月二十七日以嘉祥寺御自筆本於壽量院僧房書寫畢金剛資了嚴 。
寶曆四甲戌八月十八日以上醍醐幸心院御本寫之了。沙門圭洞。
翌年乙亥冬十月以性善律師御本校合了。
圭洞。
寶曆七丁丑冬以幸心第二轉本寫。
求法佛了。動潮。
祕藏金寶鈔七
大勝金剛(以或本小小加之)蘘虞梨。
觀音聞持法。阿彌陀(以或本書加之)。
阿摩𪘨●●●●(焔摩提婆)。
大勝金剛法(朱)敬愛。
大月所變。十二臂。
種子●(吽)三。五股部主(朱)愛染王。
諸尊(朱)三十七尊。
印内縛。竪忍願如劍形(師説云用智拳印祕祕也)●●●●●●●●●●●●(唵摩訶縛曰路。烏瑟尼沙。吽怛洛頡哩惡吽)。
禮佛。(朱)字輪觀●(阿)等
勸請。本尊聖者大勝尊。蓮花部中諸聖衆。
發願。大勝金剛。
正念(本呪)御加持(本呪)伴僧(同)。
經云。十方淨妙國。三世及三界。最勝獨無比。此大轉輪王(等文(朱))已上以或本書加之。
大勝金剛法。
樓閣中有●(紇哩)字成千葉白蓮花。蓮花上有●(阿)字成月輪。月輪上有●(吽)字變成智劍。智劍變成大勝金剛。身色如日暉現十二臂。智拳印五峯金剛蓮花摩尼羯磨鉤索鎖鈴智劍法輪五髻光明遍於十方。四大明王十二大天恭敬圍繞。
内竪十度縛忍願屈如頂(師説。智拳印)●●●●●●●●●●●●(●。唵摩訶縛曰路烏瑟尼沙吽怛洛頡哩惡吽)。想隨作皆成就。一切願皆滿。
又説。現十二臂出身火焚燒三毒煩惱(上餘如前)仁海僧正口傳云。●(吽)五股三昧(云云)。
蘘虞利童女。
香醉山上有寶樓閣。中有●(吽)字變成黒蛇。轉爲蘘虞梨童女身。綠色状如龍女具足七頭。項有圓光四臂。右一手持三戟叉。第二手執三五莖孔雀尾。左第一手把一黒蛇。第二手施無畏。七寶瓔珞耳環釧脚釧莊嚴。鹿皮爲衣諸毒蛇爲瓔珞。諸蟲蟒蛇之類爲伴戲四面圍繞。
根本印。二手相博如掬物勢。以二小指並餘八指各散微屈卽成。加持自身五處。謂所右肩左肩心喉額等。頂上散印。
隨心印。右手五指散開。微屈如師子爪形成。結此印誦隨心眞言。
唵阿枲(辛以反)爾賀吠(二合引一)戌攞爾賀吠(二合引二)縛曰羅(二合)迦(引)曳(引三)仡羅(二合)娑(四)入縛羅入縛(二合)羅(五)摩訶(引)迦(引)里(引六)摩賀(引)喩祇(電夷反引七)濕縛(二合)里曳(引八)唵頗隷(引九)普吒羅奚(引)娑縛(二合)賀(十)吽發吒莎呵(上)五返加持五處。隨心眞言曰。●●●●●●●●●●●●●●●●●●●●●●●●●●●●●●●●●●●●●●●●●●●●●●。滿一萬遍無先行成就。於眞言句中増加左攞娑縛娑縛尾鑠●●(娑婆賀)句。烏頭湯入閼伽供養。又用名香。
又像。畫常瞿利作一童女。百福相好莊嚴其身。鹿皮爲衣著嬌奢耶衣。大神車髻。右手執降毒劍。左手把毒管木印(隨願求有差也)遍身瓔珞毒蛇相縛環釧毒蛇。面前畫一青衣童子。把水椀及香藥百種毒菓子及諸毒漿。普在常瞿利面前。遍四面各畫山。山兩邊畫虎狼師子。蚖蛇毒龍蚊蝎。諸惡毒蛇四面圍繞。
若作壇隨心。一肘二肘壇上安形像。欲成就此法先斷五辛。亦不食鹽不食油斷言語於淨處澡浴換衣。結印誦隨心眞言滿一萬遍然後作一切事。必獲成就(云云)常瞿利毒女經云(瞿多三藏譯)此常瞿利雖現女身實非女也(云云)。
觀音眞言加用。燒蔓覩羅香(可尋之)。
或説。三戟叉。或本云種●。
總此天女諸天部主也(云云)。
觀音聞持法(匡弼三藏)。
眞言曰。
南無羅怛那陀羅夜耶。南無阿利耶婆盧揭諦。戍縛羅耶菩提薩埵耶。摩訶薩埵耶。摩訶迦盧尼。迦耶。他侄他●(唵)毘利曳摩提耶帝制弟闍摩諦陀羅尼輸盧陀羅尼悉膩彌諦陀羅尼。
若欲作聞持法。先須擇山中幽寂小人到處。搆一草堂面向東方。求得東流水於靜室中造小壇。高一尺四寸。縱廣一如常壇法。須以百香水和泥。壇上置觀世音如意輪菩薩像。至心作法如常儀則。卽於座左右置香水。常以供養及以百花衆菓種種飯食。行人日三白食。如欲念眞言。先啓十方諸佛。及諸大菩薩一切聖衆。并諸天護法善神王等。其辭曰。啓十方三世三部之中菩薩内外諸尊(某甲)無始以來三業罪重心神闇鈍法眼觀開。如今歸依如意輪大悲觀音。欲求聰明聞持智惠。唯願十方諸佛菩薩。大慈大悲如意輪觀自在菩薩。諸尊聖衆大悲本願利衆生故降臨道場證成攝受所願成就矣。諸供具先獻閼伽次獻香花飮食菓子等。誦廣大摩尼供養眞言。作本尊印加持至心誦眞言。一七日三七日七七日乃至一年。滿十萬返應得好相。然後取新淨熟黄牛乳一升煎之令熟。菖蒲秣大一兩投於乳中。念前眞言一百八返。便喫經宿不吐功能卽成。自爾已後日覽萬言聞而不忘。如有吐逆其功未成。依前更作七日後服藥如吐更作不吐爲度。如此能滅宿業之罪増長福智。若取菖蒲時。用鷄犬老子婦人不曾到處者。一寸有九節爲好。取向東流水洗之。日乾杵爲抹以絹羅之。如無九節之菖蒲尋常菖蒲亦得。至心念誦發廣大心以命代死何物不感。乃至加持藥應令現三相。此法功能不可思議。尊法之人愼之也。
阿彌陀。
種子●(紇哩)三。開敷蓮花以獨股爲莖(覺俊平救以獨股爲三形云云)。
部主大日(胎)或觀音。諸尊。三十七尊。
根本印。外縛中指如蓮葉形(云云)
唵阿密栗多帝勢迦羅吽。
或前印用大呪。又定印。又佛母。或佛眼印。眞言大小如常。
勸請(極樂教主彌陀尊。蓮花部中諸聖衆)禮佛。南無●●(阿利耶)彌陀婆野薩怛他誐多。
發願。清淨金剛。
正念誦。觀自在王呪。伴僧。大呪。
御加持。金剛羯磨會無量壽眞言(云云)。
(朱)已上彌陀法以或本加之。
阿麽𪘨(此云無畏又寛廣)。
於閑淨。或舍利塔前置尊。隨其力分精誠供養。清淨澡浴著新淨衣愼護三業。一日一夜獨處斷一切語。心不異縁專想觀音心不間斷誦此眞言。大聖當見諸願滿足衆人愛敬。燒沈香或五味和合香煙勿令斷絶。又四角瓶入石蜜乳欝金白檀香水。
觀自在菩薩像如波羅蜜菩薩形。三目四臂乘白師子座。頭向左膝下。首戴寶冠以白蓮花嚴飾。前二手執鳳頭箜篌。左一手掌摩竭魚。右一手持吉祥鳥白色。左足屈在師子項上。右足垂下。嚴以天衣瓔珞遍身光焔。面貌慈悲向左諦視。其印以二羽合芙蓉二風如鉤當心。毎至●●(娑婆訶)字卽動其鉤契。誠心念一百八不散印爲一座之修行。須遣助伴持珠記數。如此一日三時。師云念珠右印中以大指記數。不用助伴。
●●●●●●●●●●●●●●怛儞也他。阿麽𪘨鉢羅麽𪘨。尾麽𪘨。多羅●●●●●●●●●●●●●●𪘨。三鉢羅比野𪘨。伊里寧。只里寧。吉里寧。●●●●●●●●●●●●●●●●阿嚕賀寧。儞嚕賀寧。馱羅寧。馱羅寧。馱波●●●●●●●●●●●●●●●●寧。阿縛多羅寧。薩縛多羅寧。𪘨跛寧。阿𪘨●●●●●●●●●●●●●●●曩跛寧。曩頗曩頗。曩頗寧。曩拏曩拏。曩●●●●●●●●●●●●拏寧。住(拏戸反)住(准上)寧娑蜜栗殿。覩銘阿舍●●●●●●●●●●●●●●●麽曩。跛羅布哩。馱寧演曩莫。阿哩也。縛路●●●●●●●●枳帝。濕縛羅野。娑縛賀。
久安四年卯月二十二於金剛峯寺傳受之金剛佛子(在判)。
●●●●(焔魔提婆。師説云。以亥刻供之。住無縛三昧能除衆生縛)
壇上有●(惡)字。放光明遍照大地成瑠璃寶地。上亦有●(惡)字成宮殿。七寶莊嚴幡蓋寶樹周匝嚴飾。此殿四方四門開通。毎門皆有階道。殿内有壇場。其上有●字。變成檀荼印。印變成焔魔法王。肉色左持人頭幢。右手與願印乘水牛。左右前後有后妃婇女。太山府君。五道冥官等眷屬圍繞。作此觀已加持七處。
●●●●●●●●。
唵吠縛娑縛多野。娑縛賀。
十二天軌云。合掌二地屈中節背相著。二風亦屈背著。以二大指押各風中節卽成檀拏印。
眞言曰●●●●●●(唵焔魔耶娑婆賀)燒安悉香。散念誦之後心經七卷(已上裏書)焔魔眞言。吠縛娑縛跢也。亦是本名。卽爲眞言。毘縛娑是堅固住義。以初字爲眞言體。是無縛義。所謂堅固住無縛三昧。亦是以理除衆縛不以非法也。娑是諦義以離言語戲論常如法相故。判決是非無有錯謬。是故名爲王也。亦是乘義。乘此如如言至法王徳是焔魔乘也(云云)。
大山府君。肉色左手持檀荼杖。前披書卷。右手取筆書之。胎藏二卷儀軌云。奉教官亦太山府君。古人傳曰深砂大聖也(云云)印金剛合掌也。此食肉飮血鬼也(已上裏書)●●●●。
焔魔天供一七日箇日支度。
壇一面(方三尺)脇机(一脚)燈臺(二本)半疊(一枚)名香。沈。白檀。安悉香。蘇。蜜。壇敷。蠟燭布。上紙(三帖)小刀(一柄)桶(三口之中足桶一口。各加杓)折敷三枚。壇供米三石五斗。油三升五合。五穀各一斗阿闍梨。承仕。驅仕。已上(淨衣白色)。
右注進如件。
年月日。
々々々々所。
奉供。供養法二十一箇度。
奉讀。般若經々々々。
奉念。
佛眼眞言。大日眞言。焔魔天王眞言。焔魔后眞言。焔魔妃眞言。七母眞言。左作拳申空向上(三摩耶形人頭杖)太山府君眞言。遮多荼眞言(右如髑髏状當胸仰之)拏吉尼眞言。一字金輪眞言。
右々々々。年月日。
焔魔后眞言。●●●●●●(唵迦羅羅地里曳)。
焔魔妃眞言(亦名黒夜神)●●●●(唵摩哩怛野吠)。
七母眞言。●●●●●(唵摩怛哩毘藥)。
太山府君眞言(亦名奉教者)●●●●●●(唵質怛羅矩婆多耶)。
遮文荼眞言。●●●●●●●(唵護嚕護嚕左門拏)。
拏吉尼真言。●●●(唵頡利訶)。
敬白眞言教主大日如來。十方三世諸佛薩埵。梵天帝釋。四大天王。焔魔法王。泰山府君。司命司錄。五道大神冥官冥衆。年中行疫神等而言。忝依十善之宿因謬登萬乘之尊位。徳是菲薄。性亦眇虚。未洽玄化於四海。早澄素意於汾水。然而依一人之爲嫡嗣。有庶政之致諮詢。仰畏蒼蒼伏慚元元。只以歸佛敬神之功。偏爲延年益算之術。爰今年之曆厄運可愼。頃月之間變異頻呈。畏懼之途區分。祈救之籌宜運。夫以焔魔法王者。内祕覺位於中道。外爲冥官之上首。定運命於修短決罪福之輕重。抽志之者勝利早顯。致誠之輩素願無違。是以。殊專叡慮久仰靈眷。方今。擇吉日定良辰就深祕之軌儀。飾道場於仙居圖繪三十體之靈像。勤修七箇日之供養。永爲母月之勤偏懸二世之憑。抑禍福無門。謝之轉禍爲福吉凶同域。愼之凶去吉來。宋景善言星退三舍。漢武清祀山呼萬歳。天地之感急自影響。況於眞言之法力乎。況於冥衆之靈徳乎。若今金言不朽豈無丹祈之應乎。然則射山雲晴壽域月不傾。襄野風靜仙境之塵無動。祗敬至深。必其尚饗。
維保延三年歳次丁巳三月朔癸亥十一日癸酉。南贍部州大日本國從三位藤原朝臣。敬白眞言教主大日如來。十方三世諸佛薩埵。梵王帝釋。四大天王。焔魔法王。焔魔后妃。泰山府君。司命司錄。五道大神冥官冥衆等而言。妾。婉順隔性才色少譽。雖謝婦道之柔範。幸入姑山以承恩。爰帶松爵以慕眞。通蘭夢以呈慶。誕降之期已臻。載生之計宜運。加之傳聞。炎魔法王者。内證惟嚴深達眞如之理。外現不賤尚爲冥衆之尊。司人間之壽福定天下之否泰。致丹祈之者必蒙玄應。抽匪石之者必成悉地。是以擇吉日定良辰。殊凝精進之誠今修深密之法。夫嚴霜無響暗和九種之洪音。流水無心自入五絃之妙曲。物之相感自然而然。何況所仰者如來之實語。所憑者冥衆之護持。佛説若不妄法王豈捨諸。縱有天羅地網之厄。縱有宿曜錄命之厄。縱有厭魅呪咀之厄。縱有怨家魔界之厄。拂之遐遠同于動風之拂微雲。銷之刹那類于熱湯之銷片雪。偏依法王之加被。欲得產生安全。祗敬至深早其尚饗。
右中辨顯業作。
卷數。神分。祈願。
請乞。眞言教主大日如來。兩部曼荼羅諸尊聖衆。外金剛部護法天等。別本尊界會焔魔法王。后妃眷屬五道大神等部類冥衆。各往昔慈悲利生本誓。還念所設供具哀愍納受。隨喜悅與異體同心施加持力。大施主晝夜常恒摩頂。擁護奉給理運厄難退他方之外。當生不祥拂未然之前。惡人怨念惡靈邪氣。未然未發之前必消解脱給。保壽福得安穩給者也。誠一念信心者頓得不死之神藥。刹那歸依輩速蒙長壽之祕術。何況七箇日之間。殊致精誠禮拜供養。專抽丹誠信敬歸依。然則保運命撰龜鶴類貴體松柏。内外無邊御願必奉令成就給。兼又一宗繁昌諸人快樂。乃至法界平等利益(云云)。
正應三年(庚寅)十二月二十五日賜山本僧正(于時二長者)御房御自筆本於仁和寺嘉祥寺書寫畢交合了。行譽。
徳治元年十二月二十九日交合了。
金剛資了嚴。
寶曆四年(甲戌)八月二十日以醍醐幸心院御本書寫一校了。圭洞。
翌年乙亥十月以洞泉比丘本校合了圭洞寶曆七丁丑冬以幸心第二轉本書寫比校了。動潮。
祕藏金寶鈔八
歡喜天。太元。
金剛藏王。最勝太子(以或本少少加之)。
一髻文殊。理趣經印。
歡喜天(白雲上綱傳云。師説云當取一瓶香湯。洗浴天像云云)。
建立壇場。并備供具(從後夜始之)先以三股印誦枳里枳里眞言。加持湯洗浴本尊像。淨拭安置壇上。入堂普禮。先加持坐所(三股印)阿羅吽々々々。
著座。塗香。淨三業。三部。被甲。加持。香水。加持供具。加持油(獨股印。調温寒爲期置壇上入名香少小)右手舒中指。以頭指著中指背。大指著頭側。無名小指屈入掌内。先取多羅居火爐以身呪加持百八返。呪曰(或二十一返)。
唵娜翼迦。尾娜翼迦。怛羅翼迦。簸哩怛羅翼迦。鉤伽賀悉底。鉤佉迦只多。扇底迦羅。薩婆呵。
次放立像於油中。驚覺。金剛持。表白。神分。五悔。發願。五大願。普供養。三力。勝願。大金剛輪。地結。四方結。道場觀(如來拳印)觀念前有●(惡)字放大光明遍。大地成瑠璃寶池。寶池上又有●(惡)字放光明成宮殿。内外莊嚴具足。此宮殿内有白色圓壇。壇上有七寶多羅。湛上妙香油泛白蓮花。上有●●字成三昧耶形。(蘿蔔)三昧耶形變成毘那夜迦王。雙身夫婦抱持。威徳可尊。眷屬圍繞。如來拳印(加持七處如常)。
大虚空藏。小金剛輪。請車輅。召請(二小二無名内相叉。二中指頭拄。二頭指附中指上節背。二大指來去)。
唵跛迦羅主拏泥縛多耶。●●●●●●●●●(翳醯呬。弱吽鑁斛。娑縛賀)。
虚空網。火院。大三昧耶。閼伽。花座(合掌火風相著開立。四葉花座也)。
唵縛曰羅。蜜羅也陀賀。薩婆呵。
次五供事供。讃四智讃。本尊讃。
唵誐娜簛底。扇底娑縛悉底。摩賀誐娜簛底。娑縛(二合)賀。
普供養。三力。祈願。次禮佛南無●●●●●●(摩訶毘盧遮那)。
南無十一面觀自在菩薩摩訶薩。
南無軍荼利菩薩摩訶薩。
南無大自在天王。
南無誐娜簸底●●●●(提婆囉惹三返)。
本尊加持(前迎請印。但大指捻中指本)心呪曰。
唵儗哩虐吽●●(娑縛賀。第二眞言也)。
正念誦(心呪百八遍祈願)。
次取杓沐油(平旦四百日午三百)。
夢見悉地相。水壇上備蒸餅蘿蔔。燒白膠薫陸。向東誦此呪百八遍。口云慚愧。
●●●●●●●●●●●●●●●●●●●(唵毘跢羅薩尼波羅末唎達尼。瞋達尼瞋達尼頻達尼頻達尼)娑婆賀。
供物各取小分盛盤。出門向西云.
大師口云.
●●●●●●●●●●●●●●●●(薩縛野吃灑囉惹阿翳奢訶薩波社伽勢。云云)却縱雖修三時後夜日同。但後夜粥。日中佛供如常。初夜無佛供。
調和法。若夢中有驚怖事者。以自在明乞慚愧令棄却。別發願結召請印。用荷葉座。大自在天呪。
●(唵一)毘跢羅薩尼(二)波羅末唎達尼(三)瞋達尼瞋達尼(四)頻達尼頻達尼●●(娑縛賀)
調和呪●(唵)鑠都嚕婆羅摩馱儞曳。娑縛賀。
若事遲遲。誦軍荼利眞言。祈請修中致障礙念十一面眞言。
觀自在種子。
●●●●●●●●●(唵頡哩虐吽虐虐吽。娑婆賀)毘那夜迦種。師傳心呪。心中心呪二種合也。
師説。小指無名指内叉。中指立叉。頭指著中指背。大指曲中指本捻。五供開田院本皆有印明。歡喜園蘿蔔根●●●(三摩耶)形。或云息災輪爲三昧耶形。増益用歡喜團。降伏用刀若棒。敬愛索。鉤召牙。洗時觀想以本清淨水洗浴毘盧舍那身。以●(鑁)字智水洗●(阿)字本不生之體(云云)起立右膝如寄取杓沐油時始時。先慇懃發願。以第三呪沐一呪一杓。中間亦數數祈願。謬以杓不得觸尊御頭。百八返滿已誦讃。金剛合掌普供養眞言。三力。法身偈。祈願。第二第三第四亦復如此。
次根本印。
散念誦。佛眼。大日。正觀音。十一面觀音。軍荼利。大自在。聖天身呪。心呪。心中心呪。一字。
五供印。事供。讃。普供養。三力。祈願。禮佛。迴向。解界。奉送。護身等了。像如本安置壇上。但以紙奉拭油氣出堂。
歡喜天供七箇日略支度。
名香(沈。白檀。薫陸。蘇。蜜)壇一面(方三尺)燈臺(二本)脇机一脚。半疊一枚。桶三口(加杓)折敷五枚。火鉢一口。淨鍋二口。金輪一口。炭一荷。油五升。米三石五斗。壇敷布五段。紙三帖。淨衣(阿闍梨)承仕。驅仕。
右注進如件。年月日。
歡喜天供所。
奉供。供養法度。
奉念。佛眼眞言。大日眞言。本尊眞言(七箇日。一萬四千返)心中心呪(七箇日。一千四百返)軍荼利眞言。大自在天眞言。一字金輪眞言。
右奉爲々々々々。年月日。阿闍梨。
久安四年三月二十七日於金剛峯寺書了。
兼意本。
太元。
大日。釋迦。彌勒所變(云云)。
種子●(阿)三。形太刀。
根本印。普通合掌。但以二大押二水中節。眞言結護神呪明。
唵多利馱保利婆羅保利柘頡迷柘頡迷馱羅薩多烏鹽毘。莎婆呵。
已上常曉傳所(云云)。
種●(鑁)三輪(千輻)。
智拳印。眞言結護神呪。
已上大師御請來(祕説)。
番僧十六口(結護神呪用)護摩壇。増益。調伏。
諸尊段(四十四羅刹。百部鬼神供之)種子●(吽加葉座)勸請。撥遣(胎藏諸夜叉印言用之)世天段。四大天王。
自正月八日後夜行之。同十四日結願。自十二日後夜至結願時三日九時。加持百口物置壇中(百部鬼神各持之云云有口傳)。
大刀百。鉤百。弓百。箭百。棒百。合五百。其外五種物八方各一口置之。卽是結願時料。屏風内修之有觀。番僧中知法人。手持五種物自東方結護之。結護眞言用之。與立竪○其下書怨家姓名置之。
行法次第(在別)或金剛界成身會修。
字輪。
支度。
注進。
太元明王御修法五寶香藥等事。
蘇(三兩)蜜(三合一)大壇料。名香(白檀香)五寶。金。銀。瑠璃。眞珠。琥珀。五香。欝金。蘇合。白檀。丁子。白膠。五藥。天門冬。呵梨勒。桂心。地黄。苟杞。
一。息災。護摩壇料。名香(沈香)五寶(如例)五香。沈木。薫陸。龍腦。丁子。白檀五藥。人參。黄精根。檳榔子。桂心。甘草。
燒料藥種。呵利勒。遠志。地黄。
一。調伏護摩壇料。名香(安息香)五寶(如前)五香。龍腦。欝金。麝香。白檀。甲香。五藥。巴豆。鬼臼。茯苓。鬼箭。石菖蒲。
燒料藥種。鐵末。附子。射干。
右香藥等注進如此。於自餘物者被載宣旨状。仍重不注進之状如件。
年月日。阿闍梨々。
卷數。
太元法所。
奉供。
大壇供二十一箇度。
息災。護摩供二十一箇度。
調伏護摩供二十一箇度。
十二天。聖天。神供。
奉念。
佛眼眞言一千七百返。
大日眞言二千一百返。
護摩眞言二千一百返。
本尊甘露神呪一百八返。
同小呪三十萬返。
不動尊眞言七百返。
四大天王總呪七百返。
吉祥天眞言七百返。
一字金輪眞言二千一百返。
右奉爲聖朝安穩天長地久。太上天皇玉體安穩。國母仙院増長寶壽。諸官大臣増長福壽。天下太平五穀成就。引率十五口伴僧。於禁殊致精誠依例奉念如右。
年月日。
金剛藏王。
蓮花台中觀一●字變爲●●。轉成金剛菩薩身。如淺碧玉色。頂戴五佛。禪爲金剛拳。安置心上執縛折羅。放火焔光。聖者於中乘寶蓮華。三鈷金剛杵圍繞。禪爲金剛拳安置於心上。智手亦如之。作縛折羅勢(師云金剛部三昧印)。
●●●薩埵●●●。
最勝太子(毘沙門天第三太子)。
樓閣中有大盤石山。山上有●●●(曼茶羅)曼荼羅上有羅字。字變成刀劍。刀劍變成如意天王。其像八臂四面。當前正面作平正圓滿之相。猶如菩薩相。左廂面。青黒色大張口虎牙相。右廂一面自在天相亦白色。當前上面作藥叉極惡相。牙齒長利身赤黒。髮色作金青色。其天王左右二手皆竪持刀。左右手雙持縛折羅叉。左右二手合掌當心。左右二手下倶持槍。其身雄状迅極可畏。以五色雲散垂爲蓋。諸天藥叉大將二十八部。前後圍繞。合掌當心。卽以二大指右押左交入掌。二頭指並竪。餘三指交作拳。然頂戴之三上三下。
●(唵)那吒倶伐羅●●(娑縛賀)。
名香用求求羅香(朱)安息。以或本比交了)。
一髻文殊(產生明説云云)。
種●。三。青蓮上如意寶珠。
左手執青蓮花。花上有如意寶珠。右手向外下五輪作滿願印。
八葉蓮花印。心眞言。
唵沙摩那始嚕吽。娑縛賀。
隨心眞言。唵阿捨摩𩕳吽。娑縛賀。
小呪●●●●(唵叱洛呬焔娑縛賀)正念誦用此呪。
部主馬頭。諸尊(八大童子。又三十七尊)。
勸請句。本尊聖者。一髻文殊。蓮花部中諸聖衆。
發願。一髻文殊。
禮佛句。●●(曩謨)阿利也曼殊師利。
正念誦(小呪)字輪觀●(阿)等。
御加持心眞言。伴僧同上。
(朱)已上以或本書入了。
理趣經印。
金剛手菩薩。二手各金剛拳右安胸。左安左腰。●。
大日如來説智拳印(二手金剛拳以右拳掌。握左大指當胸)●。
降三世印(如常)●。
觀自在菩薩印。二手金剛拳。以右拳小指。始自左拳小指迄大指一一解終●。
虚空藏印。外縛。二風相合作寶髻安頂上●。
不空成就佛印。二金剛拳。以右拳覆左拳上●。
文殊印。二手金剛拳。以右拳安右腰。以左拳安左膝上●。
纔發心菩薩。二手金拳。二風相鉤。卽輪壇印●。
虚空庫菩薩。以左右空捻各地水。申火風直立。左手直立越於前。右手仰著於左手下。右腋并胸間一旋安頂●。
摧一切魔菩薩。左右手指曲置口腋卽成牙。口前三度往來●。
普賢菩薩(金剛合掌)●。
外金剛部(五股印)●。
七母如天(外縛右風來去)●。
未度迦羅天(金合)●。
四姉妹如天(金合)●。
已上理趣經印
私云無終一印歟。眞言●(云云交了)。
正應三年(庚寅)十二月二十五日賜山本正僧正(于時二長者)御坊御筆本寫了。行譽。
徳治元年十二月二十三日以嘉祥寺御本書寫了。了嚴。
寶曆四(甲戌)八月二十四日以醍醐幸心院御本寫交了。沙門圭洞。
同七(丁丑)冬以幸心第二轉本書寫一校了。
動潮。
祕藏金寶鈔九
千手。多羅菩薩(以或本書加之)圓滿金剛。滅惡趣尊(以或本書加之)。
毘倶胝(以或本書加之)。轉法輪。
五字文殊(以或本書加之)。六字文殊(以或本書加之)。
如意輪六臂事。地藏菩薩事。
千手觀音(息災行之)。
道場觀。妙高山上有八大金剛柱寶樓閣。其中有蓮花。蓮花上有●(紇哩)字。從字流出大光明遍照一切佛世界。所有衆生解脱苦惱獲得安樂。此字變成開敷蓮花。一切如來皆入此蓮花中合爲一體。其蓮花變成千手千眼觀自在菩薩。具無量相好威徳熾盛。十波羅蜜八供養菩薩各住本位。四隅有白衣大白衣多羅毘倶胝等四大菩薩。各與無量蓮花部衆前後圍繞。諸天八部以爲眷屬。如此觀想極須分明。
根本印。二手金剛合掌。稍曲背合掌相離。以忍願二度相合。檀惠禪智四度開各直竪(出儀軌)。
陀羅尼(或用小呪如次下)。
次八葉蓮花印。眞言曰。
唵縛曰羅。達麽紇利。
私云。小野僧正眞言集。以此眞言名小心眞言。此眞言用八葉蓮花印理趣房傳也。常人所用陀羅尼出于世間流布千手經○譯也。其字義如小野眞言集。不空譯陀羅尼如儀軌耳。小呪出青頸觀音儀軌。可見之。大谷傳出一説了。種子●字(薩)三鉢(云云)。
讃(如傳受集第一帖。可考本文云云)。
字輪觀。紇里字遠離諸塵垢不可得也。紇里字遠離諸塵垢不可得故。訶字因業不可得也。訶字因業不可得故。羅字清淨無垢染不可得也。羅字清淨無垢染不可得故。伊字自在不可得也。伊字自在不可得故。惡字本不生不滅不可得也(照曰。以上順觀也。逆觀如常本次第有圓圖。今略焉)。
梵號。沙訶沙羅布惹阿利也。縛路吉帝濕羅。
密號。大悲金剛。
六字呪功徳法經云。摩訶止觀云。大悲觀音。千手餓鬼(云云小野眞言集引之)小野眞言集云。大悲觀音地獄道衆生極悲深故。現大悲像救其中衆生(千手云云)。
同奧文云。千地坎大悲正餓鬼艮大慈馬畜乾師子十一修震大光準人離天人如修光大梵(云云)。
已上二文意違止觀説。證據何處耶。
三昧耶形事。或傳云。開敷蓮花上隨所求。可置四十手三昧耶形(云云)祕事。
多羅菩薩。
種●三。青蓮花已開却合。
部主(正觀音)諸尊(六觀音)。
印(二手内縛。進力竪申合拄。禪智並立)。
言。唵多利咄多利咄唎婆縛賀。
禮佛。●●●●●●(曩謨阿利耶多羅)。
發願。悲生金剛。
正念誦(本呪)御加持呪。伴僧(同)。
字輪觀阿等。
(朱書)多羅法以或本書之。
圓滿金剛法。
種子●三。器上盛花。
((朱))甘花盛器
印((朱)如胎藏)右手仰掌屈忍度與禪度相捻。餘度皆舒。唵婆(去)誐縛(無可反)底(丁以反)娜(引)曩地跛帝尾沙㗚(二合)惹(引)布羅野娜(引)難。娑縛(二合引)賀(引)。
由結此印誦眞言三遍。卽滅無量劫慳悋業種獲得三種施福。所謂資生施無畏施法施。卽檀波羅蜜圓滿。現生獲得富饒資縁具足心得自在壽命長遠(云云)千手軌可見之。醍醐聖賢阿闍梨。以此法殊得靈驗(云云)。
祕説云。種●(怛洛)三寶珠。
印言(如先)。
(朱書)已上圓滿金剛。或本大旨同。
滅惡趣尊(向北修之滅罪)。
種●三。幢寶珠。
部主尊勝。諸尊。三十七尊。
印。鉢印。
言(訶訶訶素多弩。娑縛賀)。
根本印(定惠爲拳。開立二中指)。
根本印(定慧爲拳開立二中指)。
眞言。●●●●●●●●●(唵訶訶訶。尾三摩曳。娑縛賀)。
口傳曰。幢菩薩印用之。金剛界眞言本呪(云云)。
正念誦。
曩莫薩摩吒沒馱南。阿弊(毘庾反)多羅(二合)尼薩怛縛(二合)馱敦。娑縛賀。
勸請。本尊界會地藏尊。寶部會中諸聖衆。
禮佛。●●●●●●(訶利耶乞叉底蘖羅婆)。
發願。悲願金剛。
加持物(胡麻)藥種(拘杞)。
保元四年始自正月三十日五七日勤修此法。美福門院。奉爲鳥羽院令修之御志也。
毘倶胝。
種子●(又毘哩)三。數珠鬘。
部主(聖觀音)諸尊(六觀音)。
印。如多羅。但二風交立也。
言。唵娑羅娑羅惹曳。娑縛賀。
禮佛。阿利也毘哩倶胝。
發願句。降伏金剛。定惠金剛。除障金剛。
正念誦(大呪)御加持(并)伴僧(同)。
字輪觀。●(阿)等。
(朱書)已上地藏院毘倶胝。以或本加之。
轉法輪口傳。
種子。●三昧耶形。輪。
印言。小金剛輪印言(用之)。
羯磨身(有口傳)筒本尊(用之)筒長八寸廣四寸(或五寸餘)此筒書付本尊并十六護。以此筒立壇中心。又潮和合蛇結汁。並置灑水灑供物。
部主寶生。降伏大威徳。乳木命木(二十支)。
干棗蓮根爲佛供。又以蓮汁塗佛供。
曼荼羅理趣經轉法輪菩薩曼荼羅用之。
筒上下書付十字佛頂眞言。内裏可書姓名。
羯磨身有樣樣。
護摩時勸請奉送。用胎藏慈氏印明。
師傳云。乳木用松木。具十大藥叉三大龍王行也。印明大金剛輪陀羅尼。小呪小金剛輪陀羅尼。
正念誦。大呪。次結十字佛頂印明七返加持。次惠手作金剛拳安幢上。誦十字佛頂眞言百八返。次護摩。次散念誦(已下作法如常)。
師云。筒安鈴後爲按金剛拳也。若無大壇者。護摩壇爐自常前可置所。是鈴後邊爲按幢也。有大壇者不可然。幢安大壇也又於幢頂上書無礙王十字佛頂眞言。末後吒字在輪臍中。所有怨敵叛逆主帥當書彼名於輪輻間。於幢底圖書一輪。具足八輻如上。吒字置輪臍中。此法以幢爲本尊。或只轉法輪菩薩許知本尊有多種。問。幢何義哉。答。幢鑄付十六大護。中篭彼姓名。此攝伏心歟。法花儀軌以小金剛輪眞言云轉法輪眞言。
車去侖(付十八道行之)。
種子(●●)。三。輪(千輻)。
眞言。小金剛輪呪印同小金剛輪印。
中臺彌勒。四方五類諸天。十六大護。日本諸神等當所神等請之。中瓶後立筒。アフチ木。或金銅。軌中有委曼荼羅佛眼(又一字曼茶羅)。
師云。本尊轉法輪菩薩也。以之爲祕説(云云)種子。●三。千輻輪。
印。縛二地交二水立。二火入掌二頭立。眞言小金剛輪。幢事(在別)。
摧魔怨法中。頭指旋遶。者如降三世印。小指鉤之樣也。
幢十二指(長苦練木)闊八指。頂上置輪(八輻也)底下然。右旋書字。吒字置輪中心印臍也。
●●●●●●●●●●(唵縛曰羅薩怛縛。烏瑟抳沙。吽發吒)。
幢形團圓殊棟好。日曜採作之。凡持法人恒隨身供養好。圓珍記。
注進。調伏御修法七箇日支度事。
合。
蘇。蜜。名香(沈水)金銅筒一口(給細工可令作)。
五寶。黄金。白銀。眞珠。螺貝。赤珠(代用琥珀)。
五香。沈水。薫陸。白檀。丁子。龍腦。
五藥。赤箭。人參。天門冬。訶利勒。桂。
五穀。稻穀。大麥。小麥。菉豆。油麻。
別香。安悉香。麝香。甲香。蘇合香。鶴香。
別藥。巴豆。花石木(蓮根)勅豆丸(干棗)模桝(杉子)水精指(石榴)。
相應物。白芥子。附子。鐵抹。引生鹽。酢。
壇供米八石四斗。御明油一斗五合。壇敷布一段。
阿闍梨一口。伴僧。承仕二人。驅仕四人。見丁(二人)淨衣(鈍色)。
右注進如件。
康和二年八月二日。行事大法師。
五字文殊(右手持智劍。左手執青蓮花。花上有般若梵篋。云云。首有五髻。下有光形。鉤有火焔。云云)。
種。●三。智劍。
部主(馬頭)。諸尊(八大童子)。
印。外縛。忍願申如劍形。言。唵耨佉砌那。
根本印。虚心合掌。二火押水。屈風押空甲眞言●●●●●●(阿羅波者曩)。
勸請句。本尊界會五字文殊。蓮花部中諸聖衆。
發願。五字文殊。
禮佛句。南無阿梨也曼殊師利。
正念誦(本呪)御加持并伴僧(同上)。
又説。虚合二大指入掌中。以二頭指立節上。是傳法印(云云)眞言。●●●(唵縛曰羅)底乞史拏(二合)地瑟𡛥(二合)娑縛𤚥。莎婆呵。
六字文殊。
種●。三梵篋。部主(馬頭)。諸尊(八大童子。又三十七尊)印。
言。●●●●●●●●(唵縛曰羅。帝乞瑟那淡。(引)娑縛賀)勸請。本尊聖者六字文殊。蓮花部中諸聖衆」
禮佛。南無阿利也曼殊師利。
正念誦。御加持(本呪)伴僧(同)。
字輪觀。●(阿)等。
如意輪觀音六臂。當六觀音并六道事。
右第一思惟手是卽聖觀音也。修無垢三昧能救濟地獄受苦衆生第二如意寶珠手是卽千手觀音。修心樂三昧。雨寶能救餓鬼道飢饉苦第三念珠手馬頭觀音也。修不退三昧。能度畜生道鞭韃苦左第一光明山手是十一面觀音也。修歡喜三昧。能度阿修羅鬪諍苦第二蓮花手是卽準胝觀音也。修日光等四種三昧教化人道第三金剛手是卽如意輪觀音也。修不動三昧等十七種三昧。能破天道有也。是卽六道觀修二十五有三昧破二十五有。作如意輪觀音在一身也。是觀自在六臂圓滿體也。
石山内供傳(云云)。
地藏菩薩事。
最勝王經開題云。妙幢菩薩地藏化身(云云)。
可考之。私云。地藏菩薩三十七尊中幢菩薩(云云)。
王氏者感通賦云。廓良震(云云)。
正應三年(庚寅)十二月二十六日賜金剛王院僧正(覺)御自筆本於仁和寺嘉祥寺書寫了交了。金剛佛子行譽。
徳治二年正月十二日於壽量院僧坊挑燈書寫了。金剛佛子了嚴。
寶曆(甲戌)中秋下六日以幸心院御本書寫了。圭洞。
同乙亥十月上旬以性善師本交合了。圭洞。
寶曆七丁丑冬以幸心第二轉本書寫了。
求法佛子動潮。
祕藏金寶鈔十
陀都法。如意寶珠法。
香藥。七寶。
五寶。尊法目錄。
陀都法。
大陀羅尼末法中一字心呪經云。云何名爲一字轉輪王呪。卽呪曰。●(此是梵本一字之呪)部(上聲)臨(去聲。此是唐音彈舌呼之)○爾時釋迦牟尼如來觀察一切清淨天宮。告諸菩薩摩訶薩。及諸縁覺聲聞天仙諸大衆言。汝等諦聽。卽説頌曰○分布舍利已。當隱諸相好。變身爲此呪。佛有二種身。眞身及化身。若能供養者。福徳無有異(云云)。
種子。●三昧耶形。陀都。
尊形。釋迦金輪。印。金輪印也。
眞言。一字眞言加歸命句(云云)息災行之。
部主大日。本尊。可懸釋迦金輪。壇中心安舍利塔(云云)。
香藥等口傳。相傳云此法殊益末法衆生。現世當生求願無不滿足。次第口傳事等努力努力不可忌授非器衆生(云云)。
保延六年十二月十六日授申已講了。
此判寛信之判(云云)。
在判。
如意寶珠法。
本卽彼也。主是南主。
諸三十七。對東。増益。
本印言。以兩手相叉二頭指拄。屈其大母指入於掌内相叉。此印亦名大精進如意寶珠印。卽説祕密陀羅尼曰。
●●●●●●●●●●●●●●●唵帝儒入縛攞薩縛他(二合)娑陀迦悉𠆙悉𠆙●●●●●●●眞跢摩抳囉怛那吽。
部主印言。金本誓之印言也。諸尊如常。
愚推云。●(阿)字變成馱都。馱都成如意寶珠。是私推也。不可輒施説耳。祕密之中祕密也。
遺告云。大阿闍梨誦再拜言口曰再拜。而實拜三般。卽手取玉戴頂可月輪觀行(云云)金剛界軌云。汝想阿字門。○觀心如月輪(云云)故知。阿字爲種耳。遺告云。按道理意在大海底。龍宮寶藏無數玉然而如意寶珠爲皇帝。方伺其實體自然道理釋迦分身也。此玉從寶藏通海龍王肝頸下。藏與頸不斷常住。等(云云全文可見之)又云東寺大經藏佛舍利。大阿闍梨須如守惜傳法印契密語。勿令一粒他散。是則如意寶珠是卽護道。以何言之。彼能作性玉心本之故(云云)故知。如來馱都卽成如意寶珠耳。遺告云。彼海底玉常此通能作性寶珠御許親近分徳。所以可觀大阿闍梨曰歸命頂禮在大海龍王藏并肝頸如意寶珠權現大士等。三般誦之念觀可念誦本尊眞言(云云)。
本尊眞言者。一字金輪儀軌云阿字菩提心種智之本源(云云)莊嚴殊妙寶壇之上有七寶所成寶臺。珠鬘瓔珞圍遶懸列。其寶臺之上有閻浮檀金白銀合成梵篋。色相清徹威光赫赫。其梵篋之内有阿字放光明照法界。此阿字變成圓滿月輪。光明澄淨其色潔白。此月輪中有如來馱都。馱都變成如意寶珠。香風匂天密雲覆空令生長萬物利益一切衆生。水底陸地無不蒙利益耳。
(朱書)香雄黄芍把牛黄。
大陀羅尼末法一字心呪經云。何名爲一字轉輪王呪。卽説呪曰。●(此是梵本一字之呪)部(上聲)臨(去聲此是唐音彈舌呼之)爾時釋迦牟尼如來觀察一切清淨天宮。告諸菩薩摩訶薩。及諸縁覺聲聞天仙諸大衆言。汝等諦聽卽説頌曰○分布舍利已。當隱諸相好變身爲此呪。佛有二種身眞身及化身。若能供養者福徳無有異(云云)。
香藥。合藥經云。窟具羅香(安息香)弭哩咜那(死横兒頭骨)劫布羅香(龍腦香)結𦡲(一名肝𦡲。耳穴内結耳屎)摩那屎羅(雄黄。最勝王經云朱捺眵羅)印成鹽(鹽矢)阿婆末利草(朱膝草)杜嚕香(薫陸香)瞿摩夷(烏牛失)骨嚕未遮(白馬尿)骨嚕怛佉(新驢糞)奢弭葉(茍杞葉。最勝王經云苫弭)阿梨瑟迦紫(木患子)胡盧遮那(牛黄。最勝王經云瞿嚕折那)骨嚕萬異(白馬屎)草纒羅菓(蒐糸子)瞿摩犢夷(牛子之失)瞿摩角䚡(牛角中子)法花儀軌云五藥。娑賀者羅。娑賀禰縛。建吒迦梨。擬哩羯羅拏(二合)勿哩(二合)賀底。最勝王經七云。菖蒲(致者)牛黄(瞿嚕折那)苜蓿香(寒畢力迦)麝香(莫訶娑伽)雄黄(朱捺眵羅)合昏樹(尸利灑)白及(因達羅喝悉哆)芎藭(闍莫迦)茍杞根(苫弭)松脂(室利臂瑟得迦)桂皮(咄者)香附子(目率哆)沈香(惡揭嚕)旃檀(旋檀娜)零陵香(多揭羅)丁子(素瞿者)欝金(茶矩摩)婆律膏(曷羅娑)葦香(捺刺柁)竹黄(雊路戰娜)細豆蔻(黄作迷羅)甘松(苫弭哆)寉香(鉢怛羅)茅根香(嗢尸羅)叱脂(薩洛計)艾納(世梨也)安息香(窶具攞)芬子(薩利殺跛)馬芹(葉婆儞)龍花鬚(那伽鷄薩羅)白膠(薩折羅婆)青木(短瑟奼)。
陀羅尼集經十云。阿波末利伽草(此云牛膝草)阿利瑟迦(二合)柴(此云木患子)摩那尿羅(此云雄黄)若杜嚕香(薫陸香)須曼花(此云相思)却陀羅木(此云紫薑)貰禰木(此云茍杞)任婆木(此云苦練)舍離沙(此云合歡)。
奇特佛頂經一云。菩提樹木(此土用夜合木云云)最勝王經云。安息香。窶具攞。屈蔞草。朱膝(ヰノクヅチ)。五種軍陀法云。屈蔞草。築垣河岸上縵延者也。其根遠行倭伊知之波。或云牛膝。又括樓草。寒無毒。亦云地樓。或云草羸。又天菰。又澤始實黄菰。鳥瓜(云云)集經云溜草。又固漏草。又倶婁草。又活嚕草。又滑爐。又屈婁草(云云)火布惹那私記(後入唐僧正)云。若欲増益福徳者。應請寶生尊。智惠者蓮花部次第一同扇底迦。但不用滅惡趣法。若欲延命燒屈蔞草(波此柴也)其延命爐如前。増益爐外作甲冑形。其粳米屈蔞草皆餘挍十倍。又用括樓草(此云烏瓜)等(云云)。
天木香事。嘉祥涅槃疏。諸天爲供養木名天木香(云云)寶樓閣經之注云松木。
佉陀羅木事。三十卷經カシ木云。金輪儀軌ハジノ木云。人師釋云堅木。
物類相感志三云。
相思樹事。宋人韓明妻美。康王奪之驅門。築青陵之臺。妻不從乃作詩以明意。以庶人之妻不願奉公王遂自殺。王怒埋之路傍經宿乃生。枝體相交。宋人號爲相思樹。王適欲伐之化作鴛鴦飛去。相思木理(東宮切云息慈反。陸法言云相思木)文選左太仲吳都賦云相思之樹。注云相思大樹。其材理堅強斜斫之則有文亦可作器。其赤如珊瑚歷年不變東海有之。列異傳曰。韓馮夫妻死化爲梓號相思樹。
石榴枝除災禍事。陀羅尼集經十云。欲除家内一切災禍取伽羅樹枝。若無此木取石榴枝。寸截塗蘇酪蜜呪之一返。著火中燒滿一千八返。一切災禍自然除滅(云云)。
七寶事。法花第八云。金。銀。瑠璃。車磲。馬腦。珊瑚。琥珀。眞珠。等寶(云云)。仁海僧正云。今案珊瑚如優曇花希有難得。仍加眞珠歟。
一黄金。二白銀。三瑠璃(青白黄黒等異也)。四車磲(仁海云貝類以水精可替用之私云若貝類者以商佉螺貝可替用之何。勸請集云。大師御記云。車渠代螺鈿云云)五馬腦(仁海云。從帶之外所不見也)六珊瑚(仁海云在大海底。色如朱砂。形似序膝難得物也私云蘇悉地儀軌出五寶中赤珠者若是歟)七琥珀。眞珠(仁游云。島國有之。或在竹林中)瑟瑟(仁海云。此五色石也。不動明王坐也世間所無也成尊云。代用商佉螺貝云云)頗梨(此云水精)商佉(仁海云。白寶螺。當國在兩三處爲財。不見他處)螺貝(仁海云。也古加比)赤珠(蘇悉地五寶中有之。又雨寶陀羅尼經有之。成尊云。代用琥珀私云。若是珊瑚歟)五寶事。一金。二銀。三眞珠(已上蘇悉地經。并建立軌皆同)四螺貝(蘇悉地經)或瑟瑟(建立護摩軌)五赤珠(蘇悉地經或頗梨。建立護摩軌)瞿醯經金銀同前。三商佉。四眞珠。五寶。建立曼荼羅軌如護摩軌。仁海云。瑠璃碎破物相應之處不可具足(云云)餘寶可準之歟。大般若音義云(仲算)迦遮末尼者水精也(云云)。
一切寶。鬼敬愛事。奇特佛頂經。牛黄或雌黄。或復一切寶鬼神敬愛故(云云)。
尊法目錄。
諸佛。諸菩薩。諸經法。諸明王。諸天等。諸雜部。
諸佛(十四)釋迦。阿彌陀。藥師。阿閦。尊勝。佛眼。金輪。大勝金剛。大日。定光佛。無垢淨光。五祕密法。大佛頂。光明眞言。
諸菩薩(三十九)聖觀音。千手。馬頭。十一面。準胝。如意輪。不空羂索。白衣。葉衣。多羅尊。阿摩𪘨觀音。七星如意輪。毘倶胝。耶輒陀羅。青頸觀音。彌勒。文殊。八字文殊。六字文殊。一髻文殊。普賢。普賢延命。虚空藏。求聞持法。五大虚空藏。延命。般若菩薩。地藏。龍樹。馬鳴。得大勢。香王菩薩。持世菩薩。轉法輪菩薩。隨求菩薩。圓滿金剛法。藥王菩薩。善名稱。金剛藏。
諸經法(十四)孔雀經。仁王經。請雨經。六字經。壽命經。法花經。雨寶陀羅尼經。寶樓閣經。理趣經。童子經。呪賊經。守護經。心經。最勝王經。
諸明王(十三)不動。降三世。軍荼利。大威徳。金剛夜叉。愛染王。烏瑟澁摩。金剛童子。八大童子。太元。使者。無能勝。安鎭。
諸天等(三十七)毘沙門。兜拔毘沙門。吉祥天。聖天。水歡喜天。十二天。北斗。本命供。屬星供。帝釋。炎魔天。地天。大自在天。呵利帝。放光訶利帝。氷迦羅天。摩利支天。迦樓羅天。伎藝天。尊星王。熾盛光。那羅延天。最勝太子法。孃倶利童子。大黒天神法。辯才天。深沙大將。水天。妙見。梵天。持國天。増長天。廣目天。火天。風天。寶藏天女。青目天女(天臺歟)。
雜(四)泥塔。施餓鬼。神供。土公供。地鎭。鎭壇。
右法等者。是先師僧都(實運也)一一以自筆所被記置也。先徳祕決多有之。而以不肖之身茍傳之宛如守眼精。今永爲不失先師跡奉傳佛種房了。且是求法志殊丁寧之故也。
權律師勝賢。
承安四年六月十五日以勝賢僧都本書寫了。此鈔者實運僧都受寛信法務祕説所記也。諸師之傳少少相交本體爲四卷書(相分上中下卷。其内下卷有本末)予分爲十帖而耳。
心覺闍梨懇切樂勝賢僧都披閱此抄。卽以或本(廟抄歟)加繼漏脱法等。爲無混合令黄紙書之。其外於朱付者心覺皆注之。
全部十帖四箇度校合了。
文永五年後正月七日以加茂空上人御本於山本禪室書寫之同日子刻於燈下一交了。權僧都覺濟)。
正應三年(庚寅)十二月二十五日賜金剛王院僧正(于時二長者也)。御自筆本於仁和寺嘉祥寺書寫交點了。行譽(四十七歳)。
徳治二年五月十四日於壽量院僧坊以喜祥寺御本馳筆了。了嚴。
寶曆四(甲戌)八月二十七日以醍醐幸心院御本書寫了。伏見太子山住圭洞。
翌年(乙亥)十月以瓶原性善師御本校合了。
圭洞。
寶曆七丁丑冬以幸心第二轉本全部十帖奉書寫比校了。金剛資動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