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10部大正藏第76册P0503 溪嵐拾葉集 (116卷) 〖 日本光宗撰〗.txt
《大正藏》第76卷No.2410
溪嵐拾葉集(幷序)。
夫法身內證之春花焉。梵風吹而遠熏。舍那外用之夜月矣。甘露映而高照。是以西天破有之尊琢金言於八方。東漢虛無之客遺玄訓於五千。誠尋敎法流傳之源。在文點書持之功者歟。於是予生邊土之幽介爲法林之荆棘。長薄地之陋質爲禪庭之羝羊。然而纔明因果之理聊辨邪正之差。遂則卜山中之寂寥捨世上之憒丙。獨交。華頂之霞一紀也。三千之妙觀猶暗。鎭結草繫之露幾日也。八萬之細行惟缺。悲哉時移事改兮白日漸傾。春往夏闌兮黃壤旣近。以何爲無生之因。以何爲度生之緣。倩觀今時之云爲。志學者似牛毛。況成功立業哉。訪道者如麟角。況窮玄探[顊-頁+責]哉。師資自相承其器隔雲泥。名望雖似古。其德如天地。然則法命之旣迫在今。學燈之纔殘若存若亡。請爲吾門資者。進步於菩提場矣遊心於弘誓海焉。彼通藏達多之入石窟也。以心性之闇迷也。得定比丘之沈奈梨也。由惠眼之閉却也。矧暗證之禪師誦文之法師。佛祖之所誡經論所嫌也。文武不虧其國治。長短不捐其車成。蓋此謂者歟。依之以行學三餘之隙。集內外一切之要。所謂中道圓融之譚。上乘眞實之藏。鵝珠死後之譽。雞距夢中之才。膏腴隱入之治。枕嗽石流之答。加之龜毛兎角之語。山猿海虬之諍。都看目觸耳梗概錄之。就中孤溪之幽砌。無物而不令。與嵐嘯三界之枯薨。無時而不秋。拾葉吟。故名嵐溪拾葉集。不定赤軸不調黃卷。予者記之終焉爲期。資者錄之日夜不懈者。寂場長時之華嚴述心佛衆生之一體。今拙庵常在之葉集顯戒定惠解之一致。抑緘燕石詞卑得嘲在指掌。買周璞志疎。招咲難迴踵。辱更無素意。只爲驚明窓之眠。恐又有玄念。將欲備遍界之功。毀譽共善因也。必入阿字門。視聽同良緣也。乃擧泥洹道。嗚呼吾者半百之旅館也。定去馬嵬焉。書者萬葉之遺塵也。冀至龍華矣。于時文保二年戊午六月九日。於叡岳西堛院黑谷慈眼房記之而已。
山家記錄有四分。所謂一顯二密三戒四記(云云)。又於四分記錄各有灌頂。謂第一顯部者。生智妙悟祕決也。第二密部者。都法灌頂也。第三戒部者。鎭護授戒也。第四記錄部者。和光同塵利益國土灌頂也(云云)。於第四記有六科。故山家御釋曰。建六科篇章。辨一山儀事(已上)。六科者。第一淨刹結界。第二佛像安置。第三嚴神靈應。第四鎭護國家。第五法住方軌。第六禪侶修行(云云)。今又建六箇篇目顯三字義門。
第一顯部(觀心爲正表相爲傍)。
第二密部(宗義爲本事相爲傍)。
第三戒部(大綱爲本綱目爲傍)。
第四記錄部(大事爲本淺略爲傍)。
第五醫療部(旣効方成現益)。
第六雜記部(和漢美言道法哢胤)。
第一顯部五。
一止觀(觀心)。
二玄義(敎相)。
三文句(敎相)。
四義科(文料簡)。
五宗要(宗大事)。
第二密部五。
一宗義(眞言宗旨三部大意)。
二敎相(天台四敎上加大日一敎)。
三事相(曼荼界會示現相貌)。
四現行(三部五部行要次第)。
五雜(大師先德形儀要語)。
第三戒部五。
一佛寺(三寺不同)。
二佛上座(文殊頭盧兩上座)。
三佛戒(大小兩戒不同)。
四佛授戒(十師五師不同)。
五雜(自他戒同異先德物語等)。
第四記錄部六。
一淨刹結界章(七重結界表事寂光)。
一佛像安置章(九院十六院本尊等)。
三嚴神靈應章(吾山開闢時諸天聖衆瑞應)。
四鎭護國家章(天子本命道場鎭護祕密念誦等)。
五法住方軌章(三學靈場幷顯密軌則)。
六禪侶修行章(六條八條四條學生式是也)。
又三聖二師二十卷記錄事。
三寶住持集上下(山家御釋)。
三寶輔行記五卷(前唐院)。
顯密內證義上下(山王院)。
已上三聖。
四明安全義十卷(五大院)。
御遺告一卷(御廟)。
已上二師。
又就記錄有六箇習事。
一散在流章記(他流記引用之)。
二雜記(眞俗日記至于未來際)。
三總目錄(自他共知之)。
四別目錄(知名字不知義)。
五祕目錄(名義共他家不知之)。
六面受決(末後一言唯授一人)。
第五醫療部三。
一旣効方(當時相應驗藥等)。
二加持法驗方(神呪德治業病)。
三胎息仙術方(調定氣息治病得壽)。
第六雜記部。
一三才軌範。
二古今芳談。
右此集者抄大師四分之錄爲愚老一期之記。蓋是佛道之全體法門之精髓也。只納于心腑留于門室。曾勿見異門異流之人。爭可許偏執偏墜之輩哉。傳持之本所深愼此旨。同學之朋友更存此掟。又受法之仁書寫之族。若無讓付之器若有移門之志。且返本所且投火中耳。若背此旨令違反者。顯密緣起釋迦遮那圓宗守護山王諸天證明證覽。恐之愼之而已。
文保二年六月日。沙門光宗遍照。
貞和四歲初冬中澣於阿字息障院書此。
拾濱之學沙門吾宗示。
大永三年(癸未)卯月三日書之。亮政。
元祿十四年歲次辛已秋九月望以野之下洲。本對于天台山淨敎坊。
住持法印實觀。
十五年辛已夏四月二十七日重閱。
溪嵐拾葉集緣起
夫眞言上乘敎法。傳來良□者山家大師者從順曉和尚□隨慧果和上傳受之。前唐院者從八□山王院者就一師和尚學之。然本朝弘□師。傳持而流行于今不絕。爰覺大師曰□者不恥下問(云云)。然則谷阿闍梨者從□合行其隨一也。仁海僧正者値一千□相傳是也。就中相實法印者兼備諸流而□之德號榮四僧正者遍學諸方。而葉上流之康樂寺慈胤法印云。不爲我師者無之不爲無之(云云)。看賢思齊仲尼。遺訓在眼。依之□始自天台流流終至東寺□大小權實敎法醫術工巧之作業等大綱學相承次第列左耳。
一。溪嵐所詮事。
再興和尚時時示衆云。今度弘通者所詮三箇條也。所謂戒法者持相爲本。顯宗者觀心爲本。眞言者宗義爲本也(云云)。
第一戒法者。南都戒者。最初鑑眞和尚傳來而弘通于天下。而星霜頻移戒相似忘。然中比解脫上人建於律學院令興戒學未及持相。爰思圓上人而爲鑑眞再誕。而戒法流傳于今不絕矣。次我山圓頓戒法者。傳敎覺大師傳來旣久。而持相亦如忘。爰祖師求道上人建長比企籠山。圓戒由致雖令興行未及守持。而先師和尚德治比致籠山。云戒相致再興。是弘通本意也(云云)。山家釋曰。爲我勿造佛勿寫經。唯興此戒法者。我願滿足耳(文)。覺大師釋曰。蒿草纔立條緒未成。藥石無驗而微風忽至。若有同宗者遂此願言者死骨不朽(文)。
第二顯宗者。凡天台圓頓敎行者。不似餘宗餘行。爲敎觀一致宗旨信法相資深義也。然而我山風體以敎門義道爲本。觀心修行似忘。仍爲我門資者。三時行道二時坐禪莫令廢忘矣。
第三眞言者。事相現行書抄者。祖師先德鈔多端。而當代眞言師等。唯專現行一偏。於祕密宗義以更暗之所歎者此一事也。爲我法流者。宴心賓說毘盧之自證進心馬於舍那之覺路耳。
因師物語云。德治比靈山院寂仙上人關東下向事有。公文所評定次談合云。眞言宗者攘災祕術也。其護持大功也。律宗者戒行如法方可崇敬也。禪宗者坐禪工夫爲出離大要也。而天台宗者八講請用許也。論義學匠非爲護持非爲出離。總以無用宗也。爰和尚歎曰。彼方天台學侶無之哉。又眞言學者無之哉。先戒法事。南都北京戒法者。依馮小乘權宗故。不窮如來出世本懷者也。爭及圓頓妙戒哉。次眞言宗事。自身卽佛宗旨。而建立心佛國唱成等正覺。以心傳心之祕法也。豈攘災一偏哉。大方迷宗旨者歟。次禪宗事。悟道得法置不論。然末代愚鈍禪僧等。敎法者不學故無智也。心地者未開通故暗證也。道而無可論者也。可祕可祕。夫天台圓頓敎法者。三學俱傳妙法。卽身頓學直道也。所謂戒法者。於受戒卽座。盡三惑非六卽成佛(云云)。又定惠二法者。天眞獨朗內證無作本覺佛也。前代未聞宗義。諸宗所分絕也。所以出離生死者極天台宗。卽身成佛者在眞言宗哉。加之弘仁皇帝建於我山爲本命道場。安置於旱法。禁固於魑魅路。豈非攘災祕術哉。將又持經擁護之神呪。是非除災方便哉。不知子細。難勢非所論者也矣。山家釋曰。無相甚深敎法者。攘災過於未萠。災而無不除。樂而不與。圓頓敎行□□不可勝計者歟。抑此鈔所載者。顯宗者觀心大綱也。密宗者宗義大事也。戒法者祕旨深奧也。記錄者末後一言也。以此等赴可令料間者也而已。
一。●●許可作法。
先嚴淨道場。
次禮佛。次五瓶(若一瓶)。
次塗香。次著座。
次啓白等。
次灑水。
次灌頂(儀式如常)。
次三摩耶戒。
次胎藏傳法印。
●●●●●。
五鈷印。
金剛傳法印。
●●●●●。
無所不至印。
次蘇悉地傳法印。
佛眼印明。
次瑜祇密印。
非內非外印●。
次祕密印。
無所不至●。
次總許可印。
文殊八字印明等。
次敎誡云。
祕密敎法使不斷絕矣。
次迴向。
願以此功德。
普及於一切。
我等與衆生。
皆共成佛道。
次禮佛起去。
●●許可作法。
示云。許可以後可授目錄也(云云)。
一。支度事。
壇一前。半疊一帖。燈臺二本。屛風一雙。袈裟二帖。淨衣二具。佛供。燈明。佛布施。儭施。調鉢等。
右所註如件。
文保三年正月十一日。於天台黑谷。任師說記之畢。
天台沙門阿闍梨光宗記。
一。天台流眞言事。
山家大師御流(金剛覺三藏御流)。
已上。
三昧流(門迹方東陽方)。佛頂流(小河方房全方)。法曼院流(靜然方政春方)。
已上谷三流。
兜率流(號橫川流)。
已上根本兩流。
智泉流。聖行院流。蓮華院。流葉上流。
已上傍相傳。
一。書寫流性空上人異相受記(文殊普賢)授與(云云)。
一。東寺流眞言事。
三寶院。理性院(號中院流)。金剛王院。
已上小野三流。
御流(御室法流)。保壽院(西院)。
已上廣澤兩流。
智證大師御流者。不出三井寺院故。弘通不廣博也。然而祕事大事等大旨者。相承所謂祕旨與淵奧等是也。
已上眞言宗(云云)。
一。神明灌頂事。
公慶僧都(眞言院灌頂事)。義源僧都(嚴神靈應章)。智圓僧都(神書二十七帖准之)。
已上。
一。眞言宗依學師事。
公慶僧都 惠顗上人 傳信和尚。
法圓上人 惠鎭上人 忠籟僧都。
行遍阿闇 盛慶阿闍梨 義憲法印。
義源僧都 承敎法印 智圓律師。
桓守座主僧正 性總阿闍梨 圓信禪師。
守源禪師 寶月上人 圓快僧都。
明觀上人 心性上人 豪覺阿闍梨。
實眞僧正 仁宗上人 覺舜上人。
俊增僧都 宣與註記 最顯立者。
專鏡上人 宗遍大德 尊曜僧都。
尋快律師 融慶阿闍梨。
已上或授職或許可或敎相或得鈔(皆載之)。
一。悉曇相承事。
公慶僧都 承覺二品親王 智圓律師。
仁宗上人 澄譽大德 澄惠闍梨。
已上大綱習之。
一。天台宗依學師事。
傳信和尚 承敎法師 嚴深僧都。
辨深法印 惠鎭上人 玄慶阿闍梨。
靜聖上人 承性上人 閑證上人。
大鏡上人 眘乘阿闍梨 義憲法印。
義源僧都 忠範僧都 拾圓大德。
慈救僧都 道存立者 空觀上人。
明緣大德 運盛立者 重朗僧都。
能承律師 禪心聖人 頓寂上人。
已上。
一。禪宗相者師事。
白雲禪師 巖松禪師 本覺禪師。
山叟禪師 藏山禪師 白首座。
凝然禪師 玄眞禪師 道顯禪師。
事圓禪師 守源禪師 實智禪師。
已上或參學或五燈錄等讀畢。諸方遍參畢。
一。華嚴宗依學事。
示觀上人(凝然) 禪明上人。
已上一宗大綱讀畢。
一。三論宗依學事。
智通上人 玄通上人。
已上一宗本書等大旨讀畢。
一。法相宗依學事。
義憲法印 智圓律師 義圓大德。
已上大綱讀畢。
一。俱舍宗依學事。
義憲法印 智通上人 唯圓上人 智圓律師。
已上大綱讀畢。
一。淨土宗事。
性海上人 任心上人 靜觀上人。
已上大綱讀畢。
一。醫方事。
行法聖 元一律師 清增聖。
已上。
一。俗書事。
公慶僧都 眘乘阿闍梨 爾賛禪師 智圓禪師 智乘大德。
已上。
一。歌道事。
爾賛禪師 義憲法印 義源僧都 慶盛阿闍梨。
已上。
一。兵法事。
義憲法印 義源僧都 定宗法印 榮俊阿闍梨。
已上黃石公傳神明相傳等。
一。術法事。
公慶僧都 慶盛阿闍梨 觀慶阿闍梨。
一。作業。
通文傳 依事林廣記 智乘大德。
已上。
一。土巧事。
傳信和尚 公慶僧都。
已上。
一。算術事。
公慶僧都 性圓阿闍梨 事圓禪師。
已上大綱依學師等也(云云)。
一。傳授門資事(註文別有之)。
授職灌頂仁一百餘人。傳法許可仁三百餘人。一尊一法結緣仁五百餘人結緣衆一千餘人。
已上。
右大概所㼼錄如斯。祕密云。舌相言語皆是眞言。身相擧動皆是密印。意相思惟皆是密觀(云云)。天台云。或從智識或從經卷於名字中通達解了知一切法皆是佛法(云云)。然則順逆機緣皆成知識。麁言軟語悉轉妙法。生生廣演佛法世世普利群生而已。
文保三年(己未)。正月 日。
金剛光宗記。
于時曆應元年(戌)十一月四日。於江州靈山寺。阿闍梨位光宗授金剛如圓畢。
嘉吉二年九月二十七日。以紹惠本奉傳受畢。
猷秀(生年五十七)。
同三年(癸亥)三月二十六日。以猷秀阿闍梨本書寫之訖。探題法印權大僧都仙承金剛。同二十七日授點畢。
同四年三月六日。以師自筆本書寫畢。
沙門隆海(四十二歲)。
萬治三年(庚子)六月。以葛川本書之。
舜興。
元祿十二年十月。哉生明書之。
天台兜率谷鷄頭院沙門嚴覺洪道。
溪嵐拾葉集目錄。
一。顯部之內。九卷。
序目錄觀道用心合二卷。
神明部合六卷。
禪宗敎家同異合二卷。
禪與敎事。
一。密部之內。
佛部四卷合一。
舍利法一卷。
藥師法二卷。
阿彌陀法一卷。
同四卷合一。
佛眼法一卷。
金輪法一卷。
尊勝法一卷。
尊勝佛頂修瑜伽法一卷。
菩薩法七卷合一。
慈氏菩薩一卷。
愛染王法一卷。
求聞持法一卷。
五祕密一卷。
文殊法一卷。
地藏法一卷。
六觀音法一卷。
經部四卷合一。
法華法一卷。
同大意(附)觀智儀軌一卷。
同三種法華一卷。
同祕決一卷。
明王部四卷合一。
不動鎭護國家祕法一卷。
不動四種身口決部一卷。
佛母愛染明王最勝眞言法一卷。
青面金剛法一卷。
天部七卷合一。
辨財天本末二卷。
多聞天祕決一卷。
吒枳尼天祕決一卷。
大黑天口決一卷。
大黑天灌頂密印一卷。
四天王合行法一卷。
聖天祕決一卷。
求子姙胎法一卷。
眞言敎相部一卷。
眞言宗名目一卷三卷合一。
東寺流眞言敎相本書目錄一卷。
道具類聚鈔一卷。
山門東寺血脈同異一卷(此帖四卷合一)。
諸家印信不同一卷。
眞言血脈相承見聞一卷。
眞言血脈(此卷非溪嵐乎)。
曼荼羅口決一卷(此帖五卷合一)。
東曼荼羅類聚抄一卷。
胎藏界曼荼羅(池上)一卷。
曼荼羅類聚抄(帖決私)一卷。
五大院先德事一卷。
兩界要事集一卷(此帖三卷合一)。
結願作法一卷。
祕密傳授次第一卷。
行法事一卷(此帖六卷合一)。
五大願事一卷。
密祕決部一卷。
護摩法一卷。
法花明三密護摩事一卷。
佛菩薩供養事一卷。
怖魔事一卷(此帖二卷合一)。
除障事一卷。
圓寂記芳談記合一卷。
大日經說處一卷(此帖五卷同一)。
三部經說處一卷。
光明眞言一卷。
陀羅尼集經事一卷。
十住心論事一卷。
灌頂部一卷(此帖四卷合一)。
祕密念誦作法一卷。
眞言灌頂部一卷。
證不由他灌頂事一卷。
阿字義一卷(此帖八卷合一)。
修觀部一卷。
眞言雜雜一卷。
牛玉事一卷(大納艮岡狩籠岡之事)。
知死期法一卷。
護法事一卷。
眞言口決一卷。
安養都率事一卷。
鐵塔事一卷(此帖二卷合一)。
神明二間安置等一卷。
菩提心論抄三卷合一(第一第二第三)。
同抄三卷合一(第五第六第七)。
一。戒部之內。
普通廣釋抄合五卷爲一。
一。記錄部之內。
佛像安置事一卷(十六院此帖四卷合一)。
佛像安置事一卷(根本中堂本尊之事)。
記錄部(寶幢院)一卷。
記錄部(總持院建立等事)一卷。
一。雜記部之內。
神明二間安置等之事一卷。
圓寂記一卷(此帖二卷合一)。
芳談集一卷。
右總計一百一卷合二十一帖也。
凡溪嵐拾葉集者山門古記也。都三百卷。顯密戒記具記無漏之。然近代散失不全傳(余)素有好古之癖。故求東訽南之。漸求得一百一卷。故令管域千書寫之。以納莊嚴藏中畢。冀不散失之。垂不朽矣。且亦雖(余)沒後。猶求索闕卷滿全帙。此則(余)大望。法孫勿廢此念而已。
元祿十一歲(大歲在戊寅)東井穀日。
山門校嚴峯鷄足院住。
淨蓮臺院探題法印大僧都覺深識。
寶永(丁亥)秋八月。傳領。嚴覺。
私曰。從一卷至二十五卷目錄之分記之。二十六卷終。此一卷者目錄之外見出記之。
目錄三卷合一
五種供養釋。青面金剛傳屍二十五病事三衣一鉢幷座具。以上。
溪嵐拾葉集。
止觀坐禪用心。
坐禪有四種。一小座禪者讀誦經典。二中坐禪者解大一義。三大坐禪者離別筌蹄。四大大坐禪者起臥。又云。下讀誦。中修行。上證得。上上無所作。已上諸禪異名。如來禪。祖師心性禪。我禪。默示默開禪。一棒一喝法然禪。寂奧不寂敎外禪。
溪嵐拾葉集
觀道用心。
問。以何方便卽身開悟。若又順次可生安養淨土乎。答。現身思成佛。決定欲生極樂。先順菩提心以可觀三諦理也。問。所言菩提心者何義。答。衆生無邊誓願度。煩惱無邊誓願斷。法門無邊誓願知。無上菩提誓願證是也。問。所云三諦者何義耶答。一空諦。二假諦。三中道也弘決第五云。心性不動假立中名。亡泯三千假立空稱。雖亡而存假立假號。此三諦理以心性可心得。依之玄義第一云。適言其有。不見色質。適言其無。復起慮相。不可以有無思度故名心爲妙。但心性計。非備三諦理。非情草木等悉備之。窓前梅花迎春花色鮮香匂芳。欲言其有冬梢空無色形。有也又無也。歸中道理。今此三諦不思議理此。名眞如法性理。天台者爲顯此妙理立三種止觀。其中圓頓止觀文云。圓頓者初緣實相。造境卽中無不眞實。繫緣法界一念法界。一色一香無非中道。心界及。佛界衆生界亦然。陰入皆如。無苦可捨。無明塵勞卽是菩提。無集可斷。邊邪皆中正。無道可修。生死卽涅槃。無滅可證。無苦無集故無世間。無道無滅故無出世間。純一實相。實相外更無別法。法性寂然名止。寂而常照名觀。如此觀者。諸法悉是三諦理也。故一切諸法毘盧之身出也。故法華懺法云。如經中說。釋迦牟尼名毘盧舍那。遍一切處。當知一切諸法悉是佛法也。妄想分別受諸熱惱。是則於菩提中見不清淨。於解脫中而起纒縛(云云)。問。所云決定往生義如何。
答。今此三諦理者。卽阿彌陀如來法報應三身也。故意者觀三諦理。口者稱南無阿彌陀佛。故誓言持戒云止觀。慈悲爲往生路。身口持自行戒意恒。天台禪門要略詮有二種方便。止觀方便者五緣。衣食·持戒·居常·息務·知識。又呵五欲色聲香味觸也。又棄五蓋貪嗔眠悔疑。調五事者貪眠身息心。行五法欲精進念巧惠一心。欲者捨妄念。精進者持戒清淨也。念者一色一香無非佛法。巧惠者轉魔事卽爲佛事。一心者世法卽出世法也。坐禪約出入。略此法可知通塞。法有是非心有邪正。通塞者。集爲塞滅道爲通。無明十二因緣爲塞無明滅爲通。六弊爲塞六度爲通(云云)。
蓮實坊座主問長宴阿闍梨云。卽見傳敎大師御影入定相。右手上左手下。是阿闍梨樣其入定相有三種樣。一常入定相者。左手上右手下。以定止惠觀也。一如問是正入定相也。禪門口決見。座主稱美之。但謂觀音經疏見。闍梨不勘定也溪嵐拾葉集(觀道用心)。
永亨十年五月七日書畢。金資榮幸。
元祿十五年春二月十四日。法印實觀閱。
溪嵐拾葉集。
山門黑谷光宗記。
問。天台所立宗旨。其肝要如何。答。實天台釋廣博難知。然而所詮者敎觀兩門是。敎門者四敎。觀門者三觀也。四敎者。一三藏。二通敎。三別敎。四圓敎也。三觀者。一空觀。二假觀。三中觀也。敎觀不同。源是一也。所以者何。開我等一念立三觀。分三觀爲四敎。依之四敎義云。三觀從一心起。四敎從三觀起(文)。藏通兩敎說空觀。別敎說假觀。圓敎說中觀。爰以弘決第三云。藏通爲空。別敎爲假。圓敎爲中(文)。明知一代聖敎雖廣博。不出一心三觀。所謂華嚴說別圓兩敎。假中兩觀也。阿含說。但三藏但空觀也。方等說四敎明隔歷三觀。般若說後三敎故明空假中三觀。法華說純圓敎。明圓三觀也。當一代五時雖廣博。不出四敎不出三觀。三觀者我等一心也。
問。其一心三觀者如何。答。雖有多種不同。大分爲二。一次第三諦。二不次第三諦也。先知次第三諦可知圓融三諦也。先空觀者。一切諸法皆從衆緣生。緣生之法無主無主故。自性空故。詑他起也。觀一切諸法。皆離自他共皆不可得也。譬如於繩起蛇之思。繩似蛇故。謬思蛇也。實非蛇。生死思謬也。以偏計所執故有思也。又尋其繩者。緣生之法也。實當體麻也。繩者依手緣假成繩也。是依他法故全無自性。尋其體離。自他共皆不可得也。緣生之法似有思有。僻緣生萬像森然也。一向不可云空也。次中道者。一切諸法自性空而緣生宛然也。故不可云有。偏不可云無。是名雙非雙照中道觀也。是則次第三觀相貌也。次不次第三觀者。觀根塵相對之一念心。卽空卽假卽中也。因緣所生法我說卽是空。亦名爲假名。亦是中道義(矣)。玄一云。適言其有不見色質。適言其無復起慮想。不可以有無思度。故名心爲妙矣。此釋正以三觀量一心肝要文也。以一心三觀釋妙法也。夫一心三觀者。觀息我等思想念慮法體已成三諦相貌也。非諸佛菩薩天人修羅之作。我等心法法然具德義也。依之妙樂大師始終心要云。夫三諦者天然之性德。非造作所成。所詮覺知三諦三觀者。於一切法門可得自在。所以約能說敎主者名三身如來。約所說敎法者名四敎五時。約所居之土者四種佛土也。約所觀之理者名三諦。約能觀者名一心三觀。約智者名三智。約眼者五眼也。皆是不出三諦三觀也。一切准例可得意。雖能觀多不出三觀。雖所觀多。不出三諦。依之止五云。所觀不出三諦。能觀不出三觀矣。爲顯此等意。勘文。少少注之。
問。一心三觀與一念三千同異如何。答。一念三千者。隨緣眞如法體也。萬法攝於三千。三千漏法無之。此三千者我等一念也。所謂一念具十界。十界互具者百法界。百法界各具十如千如。各具三世間故。一念三千云也。此三千者法性體也。緣起隨緣眞如相貌也。此三千法體者各各皆悉三諦三觀之法也。爰以弘五云。心性不動假立中名。亡泯三千假立空稱。雖亡而存。假立假號(矣)。三千法體卽三諦三觀也。但一心三觀與一念三千同異。流流有異義。且述一義者。一心三觀者山王影向法門也。故久遠實成大牟尼尊。多寶塔中授於南岳天台。南岳天台受生於震旦成師弟。南岳授天台。天台授章安。乃至道邃和尚授傳敎大師。傳敎天台大師御再誕也。依之道邃和尚云。日本國圓澄三藏者天台再誕也(云云)。彼多寶塔中釋迦牟尼垂迹於叡山麓成山王權現。語座主慶命大僧正曰。我名號山王者。以一心三觀爲名字也。山字者以橫一點消竪三點。王字者以竪一點消橫三點。是則不縱不橫非一非三。一心三觀之義也。已上權現宣御爲義。一心三觀者。例如伊字三點面上三目。非竪三水。非橫連火。如草下也。故知修於三心三觀人。山王權現如影隨相令守護也。又唱南無山王者。修非三非一不縱不橫一心三觀人也。是則山王一心三觀山門祕藏大事也。復兩所三聖奉値根本大師受圓頓戒御時。大師參三聖奉授於御法名號法宿花臺聖眞子。就此等義相圓頓戒家一心三觀云事有之。一心三觀者。旁山王御影向法門也。奉尋三聖本地者。釋迦彌陀藥師三如來。高高峯安置本地之三佛。下下麓奉崇垂迹之山王。是則本迹雖殊。不思議一意也而已。
右爲識靈社來由。遍得斯記錄卒拜寫而已。
近日以來都鄙亂劇兵塵甚盛。王法佛法滅亡在于玆。伏乞山王七社三如來四菩薩本迹高廣顯密爾昌耳。
大永(丙戌)十二月二十四日。尊契謹記。
右台家之法門光宗集記別而殊勝。乍書感淚餘袖。唯恨無後學而已。
天台三昧院灌頂大阿闍梨僧都定緣春秋六十七歲。
慶長二(丁酉)年八月二十五日。三井微妙寺於千手堂勞筆了。
溪嵐拾葉集。
一。我國號大日本國事。
二。神明相傳眞言事。
三。三種靈寶事。
四。神宮僧不詣事。
五。日域號神國事。
六。二間御加持事。
七。璽箱之事。
八。伊勢太神宮不云本地事。
九。天人影向供物事。
十。祖師求道上人山王勸請事。
十一。神冥與佛陀祈精旨趣事。
十二。參詣北野者可爲正直事。
十三。煮布祕法事。
十四。胎息法法性身事。
十五。稻荷與北野中惡御事。
十六。諏訪明神託宣事。
溪嵐拾葉集(神明等事祕祕極極)
一。我國號大日本國事。
密談云(忠快)或人物語云。大日如來色界頂成道。南浮提之海中天逆鉾投下給。入海之時泡沫凝成州。所謂日本國是也。日本國南州二中州內遮末羅州也。俱舍此州羅刹婆居(矣)。其羅刹婆伊勢太神宮是也。私云。大日垂迹也。內外宮因果兩部曼荼羅意也。滅罪生善之方。羅刹噉食有情意似也。日本遮摩羅州云證據。傳敎大師學生式傳法遮跋(云云)。大日本國。大日。本國也。云也。此事故大師說(片)忠濟語(云云)。極祕事也(云云)。學生式。問云。今我東州但有小乘未開大類者。其東州者何處。又其小乘及大類何。答曰。其東州者。南膽部州東海之東東勝身州西海之西遮末羅州(大唐語翻猫牛州。日本方言大八島國)言小像者。謂小乘像。言大類者。謂大乘類○(云云)。
一。神明相傳眞言事。
私云。莊嚴院者。法性寺眞言院事。此灌頂接錄家相傳奉授王也。莊嚴院祕傳云。我大日本國五畿七道分又九品淨土令擬。又云。城九重金界九會曼陀羅也。五畿分胎藏界五大法性也。七道者蘇悉地七識相應不二妙成就也(云云)又云。是伊勢太神宮習事也。於神宮內宮外宮二社有之。外宮者社形八葉也。是表胎界也。內宮社形獨古形也。是表金界也。鳥居イカキ等迄直造。是表正直也。又野羅子(片)十歲內男女有童男童女不知其數。其遊爲稱。夫婦冥合相貌振舞也。不可說之神明者。和光垂迹故歟。
一。三種靈寶事
神璽國圖也尊形蘇悉地應身也。尊形。蘇悉地。應身也。寶劍。T76051101.gif。三形。金剛界。報身也。內侍所T76051102.gif。種子。胎藏界。法身也。我國劫初大海最底大日印文有之。三輪金光是也。國形獨古也。種子●也。蘇悉地義也。四劫中成劫蘇生義故也。號大日本國事可思之。
一。神宮僧不詣事。
昔天照太神於日宮阿修羅王與約諾故也(云云)。又云。凡天照太神者。大日如來應用自性法身自體也。僧寶者。釋迦法中聲聞形斷迷開悟形體也。密敎意自然覺了本法俗諦常住所談也。始覺斷迷方密敎病也。故經中壞二乘品說。可思之問云。壞二乘品眞言者何耶答云。文珠眞言也(云云)。又云。神明相傳灌頂事者。眞言未渡以前我國流布。印明在之。祕抄等有之。道光獨傳受之。餘人不知之。可愍之。
一。日域號神國事。
天竺佛生國也。震旦彌佛國也。日本神國也。故國神明化導盛也。悲花經云。現大明神廣度衆生(云云)。大師釋云。如來唱於三密者。利益滅後衆生唱於舍利者是如來身密。唱於神明者是如來意密也(云云)。
一。二間御加持事。
示云。內裏內侍所奉安置處二間也。是亦號貴所也。故二間御加持參僧貴所云也。山門淨藏貴所云是也。東寺杮本貴僧正云是也。其本尊如意輪觀音也。最極祕事也。不可口外也(云云)。又云。天照太神者卽如意輪觀音也。內侍所御鏡天照太神御形。寫給也。眞實今鏡者遍照法界心月輪全體三昧耶形也。
一。璽箱之事。
正親町禪門物語云。後二乘院崩御之時。神璽等持明院殿方被渡時。上廊達各各重寶等持給。璽玉箱以外輕。地體如形。重動不鳴也。世間不吉事有此箱輕カハカハト鳴也(云云)。
一。伊勢太神宮不云本地事。
一說云。太神宮本地者日神也。然而彼國風總以天照太神本地云事不云也。但代代爲異敵降伏被修之時者。如意輪行法被勤仕(幷)。二十一社別宮祈禱被修。本地如意輪云事者。一經說見。習合事都表如意輪義軌說。可見得(云云)又云。太神宮者大日遍照尊習事。東寺一流大事也。神明相傳灌頂事。可思之。
一。天人影向供物事。
師物語云。後嵯峨法王御時。公卿僉議云。天人影向事。有以何物可供養耶(云云)。法王勅定云。瓔珞囊內柘榴。盛入六位以供養(云云)。私云。天部行法時。天人影向供物(片)瓔珞囊內柘榴入供事有之。被知食被思食被思食侍。凡六位裝束ウツクシキ形也。國王御衣如山ハト色裝束也(云云)。六位殿上五人。其中一郎極節(片)一人許國王御衣如山鳩色表也。故以六位可供養勅定有也(云云)。
一。祖師求道上人山王勸請事。
上人御物語云。十二年籠山以後。每日參社法樂爲山王我心月輪中奉勸請。所謂我五陰山中心王御座心數眷屬圍繞。我淨土不毀也(云云)。籠山以後鏡中奉移素月。上人光師上人被送鏡是也(云云)。仍阿偸陀比丘鏡面釋尊眞容移。天照太神神體。又鏡面留鏡像圓融義。可思之(云云)。
一。神冥與佛陀祈禱旨趣事。
師云。奉行佛之時者修懺悔法也。所謂一切業障海皆從妄想生○(云云)。我心自空。罪福無主○如此事理懺悔令修所念事可爲祈禱精也(云云)。次神冥奉祈禱時者。只世間人如物申クトキコトヲスル也。事旨趣委細可啓白也。參社祕法。神明法樂祕法。如此法味擧也。三歸十戒授神明弟子成也。山家大師山王三聖奉受戒也(云云)。
敎戒事。示云。授灌頂於神明。次授三歸十戒也。時可敎化。我若有衆障可懺悔。若無罪者。可擁護給也。今神明所奉授十戒中。嗔心不受懺謝戒。若不受懺悔者。此戒犯給。爭犯戒神。成給耶。今是圓頓大戒者。千佛大戒佛佛傳持妙戒也。今神明又諸佛應來也。爭內證所持大戒。棄捨耶。若爲實者神者。依受戒功力離苦得樂。內證階位。進令成所願給若爲權者神者。佛佛授手大戒。隨喜令滿所願給クトキ語ヘキ也(云云)。
一。參詣北野者可爲正直事。
師物語云。北野天神參詣。北向ツイ垣キハ後門妻戶向奉念誦也。就之三重習事有之。初重此神菅亟相御座時。依無實之咎被罪給。故妄語殊誡給。而世間人皆不實意以參詣。萬人竟樂皆神慮背。仍北方向給故。北面參詣所念事奉祈請也(云云)。第二此社壇後門舍利塔安置。此舍利處天神常居給。故北面參祈念也(云云)。第三重今舍利卽天神御體也。一切諸神本源。舍利習也。加之此天神元辨才天法行給。卽以舍利爲最極大事也。其上此神不妄語神體金界大日全體習也○口傳(云云)。身密(舍利)口密(經敎)意密(神明)。又云。伊勢八幡等以不妄語爲體也。サレハ正直頭ヤトラント誓給也。可思之(云云)。
一。煮布祕法事。
頌文云。唵焰此布能煮給●●。口傳云。火爐上金輪立其上釜スヘテ其上木二筋打渡其上桶入水其中入布蓋コシキ如スフル也。三度禮拜上件頌文可唱也。一宿經委煮也。秋長夜夏夜分齊量可置也。久置煮過也。能能可令用意也(云云)。相傳云。筥崎御息女神所授給祕術也。故神明相傳祕法習也(云云)。口傳云。或仁此祕法成疑夜陰忍伺見之處。童子二人來終夜火夕キケリ(云云)。又或仁生疑同樣釜立一禮拜眞言頌。一如此不作法。不作法布一切不煮。不思議不思議(云云)。或傳云。絹ネルアテ實ツキシホリテアツキ湯入絹ヒテテ置夕レハ卽時被練也(云云)。
一。胎息法法性神事。
口傳云。法性身禮云。常三身中法性身非。五藏精神禮云也。所謂五行精皆神形也。五色人形也。五辛龍色如(云云)。
一。稻荷與北野中惡御事。
物語云。北野天神雷電神成給內裏亂入欲成障礙之時。公卿僉議有。今日三十番神何神相當給(云云)其時稻荷大明神乘雲來現給。仍天神神威相諍故自在不成障礙故。北野與稻荷中惡御事也。仍當日詣北野。卽日稻荷不參詣也(云云)。
一。諏訪明神託宣事。
業障有情雖放不生放食身中同證佛果(文)。謂意者。或聖參詣諏訪大明神之時。此神以千頭鹿奉祭事令不審。奉祈念之時神託也(云云)。或說云。汝入死門放不得生我食身中共成佛道同神託文也(云云)。或一義云。訪諏大明神緣起有之。其意者一切畜類者徒生徒死。出離指南無之。以生死依身奉明神。爲結八相來緣。此明神者本地普賢大士也。普賢者法界以爲體。萬法悉令法界宮意也。祕經焰口三昧地意也。已上口傳(云云)。深祕意者。又十惡悉是無作戒行示意也。甚深(云云)。又云。祕密敎意者。金剛夜叉炎口三摩地意也。萬法悉法界曾非能接所接也。不受而受[冖/衣]納受自他安住祕密藏深可思之。總體塔婆之內攝別體塔婆。以心王納心數意歟。不可口外也。
溪嵐拾葉集。
元祿十四年歲次辛巳十二月五日法印實觀閱。
溪嵐拾葉集拔書。
金剛祕密山王相承。灌頂第三重血脈以後口決。
夫山王權現者。祕三如來本體顯三聖之靈神。因玆奉尋此由緒者。昔天地開闢之初。溟湀蒼海耀浮三輪之金光。爰陰陽割判之終。葦原中國化現三聖之靈神。
●大比叡明神號法宿菩薩。釋迦一宮俗體正一位山上僧形。人皇第三十代磯城島金判宮欽明天皇卽位元年庚申。大和國城上郡三輪明神天降。第三十九代大津宮天智天皇卽位元年大比叡明神顯給(云云)。
我イホハ三輪ノ山本戀シクハ。
訪ヒキマセ杉立ル門。
●二宮。小比叡明神號花臺菩薩。藥師僧形。正一位。昔天地開闢之始。天神第一皇子國常立尊。高峯五色花開。是則妙法蓮華經五色也。是故天地開闢之初降故號地主明神(云云)。二宮小比叡峯御詠。
波母山や小比え峯のみ山ゐは。
嵐も寒し問人もなし。
●阿彌陀聖眞子僧形正一位。
人皇十六代輕島明宮應神天皇卽位元年。鎭西豐前國宇佐郡八幡大菩薩顯御。第四十代天武天皇元年壬申。近江國滋賀郡垂迹。今聖眞子(云云)於宇佐宮御詠。
千早振玉の簾を卷あけて。
念佛の聲を聞そうれしき。
三寶輔行記云。三輪三神同溫金仙敎法風應之地。流注葦原中國現三聖靈神爲一乘鎭守(云云)已上三如來。
金剛定智灌頂。
嚴神靈應章文云。夫以法性凝寂莫歸心而不通。智地玄奧感懇城而還顯是也。以我法主山王(垂迹)三聖或出自本有性德之境智。或出自遍應法界冥合。故顯三聖之靈神爲一圓之全體不縱不橫之一心三德示之。爲名良有心乎。已上。
尋云。垂迹山王內證如何。口傳云。山王者卽三諦圓融心地也。此山王靈神法界獨朗也。只天眞獨朗法界歷歷。此三聖者本地甚深妙門也。此時垂迹靈神卽法界遍照。是圓融無礙處山王鎭圓滿。故顯靈神以圓宗爲我命。故三世諸佛根本法花妙行也。故顯三聖靈神法界依正己己利益也。是卽法界本有圓滿。
尋云。無作三身山王內證如何。口傳云。指法界心地也。是久遠實成內證卽法界圓滿。故無作三身山王云也。是多寶塔中本有妙行三世諸佛本地甚深妙行也。此本地久成處山王圓滿本有常住事事物物圓滿。是卽無作法界靈神是也。此無作山王卽三千口傳也。
尋云。不二山王內證如何。口傳云。指修性一如也。此不二山王者。法界事事緣起處萬法不二。本來常住也。故萬法不可得而法界歷歷。此不二山王明神鎭本有十界三千己己圓滿。是云不二山王靈神。此不二內證一念三千妙行。只向法界可暮日心地也。
尋云。法身山王內證如何。口傳云。法身內證法界圓滿。故云山王只心境微妙萬法寂然。此心境者本地甚深妙行周遍法界事事物物義也。卽天眞獨朗三千鎭圓滿。是云法身山王也。
尋云。報身山王心地如何。口傳云。此報身山王指法界智體也。其故十界三千鎭不縱不橫三千也。是法界本有圓滿。是報身山王習也。
尋云。當體山王心地如何。口傳云。境智圓體。十界互具法界本有圓滿。此當體卽法界遍照。故山王法界依正サテハツル處御立行也。此時境智冥合顯當體山王也。又顯七社靈神故。在天顯七星。在地現七社明神。在人成七佛藥師治法界衆病也。此當體山王鎭法界遍圓三千己成事事物物本有己成也。
尋云。首題山王心地如何。口傳云。妙法蓮華經當體三聖靈神首也。故我等心地鎭。本有常住依正鎭圓滿。故云首題山王靈神。此時□三千妙法當體自顯山王利益一天四海也。妙法顯道場三千一念法界悉圓滿サテ居處也。
尋云。一念三千山王心地如何。口傳云。三千者法界法體己己振舞處也。一念是法界總體也。只法界總念總體取山王明神習也。故三千常住三千獨法界圓滿。只顯三千靈神此當體自三千妙行也。故不縱不橫本來常住也。故云一念三千山王也。是以只是一切法一切法是心。此意也。
尋云。觀心山王心地如何。口傳云。三德祕藏妙行法界圓滿。此時向月見花當體卽法界心地也。只安住法界觀朝朝暮暮可日晚也。此前山王靈神法界圓滿三千事事妙行サテハツル處法界念相也。
尋云。法性凝寂心地如何。口傳云。指法界道場內證也。其故法界凝寂處三觀覺月遍照。是三千依正當體萬法鎭無作三身所成也。故天眞獨朗意地萬法鎭事事物物。是云法性凝寂山王。是寂然法界心念也。故此凝寂處山王靈神獨圓滿以一乘。爲我命習也。
尋云。智地玄奧心地如何。口傳云。智地玄奧處本有山王靈神鎭圓滿。故是自受用法界功德三千獨天然。故云玄奧。是三世諸佛內證多寶塔中日也。本分思成也。
尋云。我法空山王三聖心地如何。口傳云。我法空者。根本大師弘圓宗。顯三聖靈神一天四海護持也。是卽久遠實成靈神也。法花守護是也。是無作三身內證也。
尋云。山王於本有性德之境智心地如何。口傳云。本有性德處無作山王圓滿只法界功德サテ居處立行也。此時山王明神卽無作本有事事圓備。
尋云。現於遍應法界之冥合心地如何。口傳云。冥合者境智圓體冥合也。此時山王靈神遍照法界歷歷。此三世諸法內證遍照法界己成也。是萬法同時依正歷歷處也。
尋云。被顯三聖之靈神忽圓之全體心地修行如何。口傳云。此三聖者顯首題山王給也。故法界利益自然事事緣起。靈神三輪金光法界遍照(云云)。
尋云。不縱不橫之一心三德心地如何。口傳云。不縱不橫處山王明神鎭圓備。是法界三德祕藏姿也。是法界萬德內證事事物物己己三千云也。又我等尋胸中。心王上萬法同時圓備。是三世諸佛八萬聖敎姿也。是山王明神口傳惠心一流相傳是也。我山我等本青蓮院口傳處也。相構相構不可口外。偏三寶之恐難測(云云)。
祖師試云。此金剛祕密山王者。三門迹御相承而天下人更不知之。只前唐院御經藏之一箱底奉納之。口傳□庭□。然惠心嫡弟內證與內證面授口傳也。返返不可授不思議傳授也。臨終之剋可埋火中底(云云)。
證覺親王在判。若爲率爾者。山王權現之恐可有之者也。努努不可率爾。深妙深妙穴賢穴賢。
元祿十四年(辛巳)十一月十四日。實現以日小見山所藏本挍對。其卷尾云。
元和二年(丙辰)正月十九日書寫畢。
十五年(壬申)二月二十二日淨敎坊重閱。
溪嵐拾葉集(記錄部)。
山王御事。
尋云。天照太神與山王權現一致習方如何。答。五大院御釋云。於天照社者爲太日應迹神明。於日吉社者爲釋迦應現明神。顯密且雖殊。一致幽明爲神明(矣)。以此文天照太神與日吉權現一體習合者也。口傳(云云)。
尋云。山王權現者崇廟社稷神中何耶答。凡山王者宗廟社稷共兼也。所以大宮與聖眞子十禪師是宗廟神也。二宮社神也。餘神稷神也。
尋云。宗廟神者其相如何。答。爲百王中宗廟故名宗廟也。
尋云。社神者其相如何答。社神者地祇也。所謂紀錄云。高天下立厚地不可敬盡故。對地爲社(矣)。又云。天神無氏。示申爲神。地祇有氏。示地爲社(矣)。口傳云。上句大宮權現也(下句二宮權現也。凡社者本名二宮權現也云云)。
尋云。稷神者其相如何。答。稷者五穀總體也。五穀萬菓皆有精靈不可敬盡故。五穀精神勸請尊敬。以之爲稷神。今日吉稷神幷賀茂等是也(云云)。
一。山王七重習有之其相如何。第一垂迹山王也。所謂天智天皇御宇。傳敎大師山門開闢時。圓宗敎法爲守護影向給。以之垂迹山王也。第二本地山王者。我國爲神國故。應迹神明多之。然而今日一代敎主釋尊應迹神日吉大宮權現許也。自餘神明以垂迹爲本故。本地沙汰無之。山王權現獨爲應迹神明。本迹雖殊不思議一山王也。故日本一州神明者皆山王應迹前方便也。故山王祕決云。會三權諸神歸一實山王也(矣)。此則神明開會云祕事也。然則日本一州諸神皆歸本地山王也(云云)。第三觀心山王者。以圓頓止觀習山王御體也。祕決別有之。更可問之。第四無作山王者。無始無終非近非遠實修實證成道顯。十界三千諸法皆無作本有山王也云。口傳別有之。第五三密山王者。以妙法蓮華經首題五字爲山王御體。此則如來三身也。又是行者三密也(云云)。第六元初不知山王者。記錄云。一陰一陽山王三德祕藏妙理出不知其元初(云云)。凡山王者。萬法所歸諸佛本源也。故陽無形陰無形。陰陽不測故名元初不知也。第七如影隨影山王者。在天名七星。在地號七社明神。此則行者七覺分是也。尋其本源。東方七佛藥師閻浮移影名之云七星。七星精氣降令生一切衆生。故以七星名本命星也。今山王則七星精神故。行者色體則山王全體也。故如影隨形致守護給也。仍如此名也(云云)。祕決云。七星者面上七穴也(云云)。此則當體山王祕事也。口傳(云云)。已上山王七重祕決如斯。
尋云。以十禪師爲山王總體方如何。答。就十禪師三重習有之。一者十方衆生法喜禪悅食受給故名受十禪師也。二者神代十代禪得故名十禪師也。三者十者圓也禪者頓也師者止觀也。其故止觀云。十者非橫非竪故圓也。禪者爾雅云。禪者疾也。疾者頓也。師者諸佛所師法也。所謂止觀也(云云)。故十禪師者圓頓止觀云事也。故所云觀心山王云。以今十禪師習極也。加之以十禪師山王總體習事。神道得禪神明政道此神當職也。故以十禪指山王總體習也。故青蓮院治山王時十禪師許參詣給也。
問。十禪師本地何耶答。此神本地重重習事有之。或彌勒或如意輪或地藏。是皆有本說。更可尋之(云云)。
尋云。以山王出世習如來出世方如何。答。山王神託云。樹下和光同塵事。二度其事旣已畢。今度不詣我寶前。何知生死盡不盡(云云)。以此文山王出世則如來出世習也(云云)。
尋云。樹下和光者何處耶。又二度其事者其相如何。答。二度者西天菩提樹下與日吉樹下是也。如常義者。菩提樹下成道本地身也。山王出世者和光垂迹也。本地垂迹各一度也。何二度和光云耶。此事最極祕事也。常敎相意今日成道佛以本地沙汰也。故西天本山王垂迹云也。圓敎無作意以本地法身爲本以八相樹下成道和光垂迹義也。仍二度和光云也。又義云。以無作本有爲本地身。以西天成道垂迹習也。故神明祕決云。大日應迹釋迦成道神事佛事併之道理(云云)。義云。神明者大日也。釋迦應迹佛也。此時我國大日本國西天釋迦應迹國也。然則山王出世樹下者。是大日本土也。西天菩提樹下者。化身意應迹也。爰以山王參詣時。三惑同時斷越三祇劫咸成佛得道習也。故今度不詣我寶前何知生死盡不盡託宣給也(云云)。
問。三祇劫越一念者其相如何。答。三僧祇者。又云劫數。此妄執之義也。顯密之大乘意。劫數者非時分斷三惑妄執事表也。所謂初僧祇者麁妄執則見思也。第二僧祇者細妄執則塵沙也。第三僧祇者極細妄執則無明也。三惑以●●等三觀斷之。故山王參詣時。●●●三門通詣山王寶前。故一念越三僧祇斷三惑奉拜見無作本身也。故山王參詣時我等出離生死極也。仍參詣法(片)當流大事有之。所謂三種悉地印明是也。奉拜見無作山王時顯本地三身意也。甚深口傳別有之。
問。山王祕決三卒都婆云事有之。其相如何答。上所云●●●三門是也。更可問之(云云)。
問。以神明大日習方如何答。凡顯宗意以佛爲本故。以八相作佛釋迦爲敎主也。眞言敎意以一切衆生無作本有體自性法身習也。故神明者宗廟稷社神云。一切衆生本體押崇神明也。此無作理超過三世還施三世化用也。加之我國神國也。尋其元神天照太神也。此則大自在天也。今眞言敎主色究竟天成道大自在天是也。故以神明習大日也。方方其謂有之。口傳(云云)。
問。以我國三部曼多羅習方如何。答。帝都有九重。是則金剛界九會曼荼羅表示也。近國五幾內有。此則胎藏界曼荼羅表示也。諸國有七道。蘇悉地曼荼羅表示也。故神明灌頂祕法中以此三部曼荼羅名三衣祕法。口傳有別(云云)。
尋云。神明灌頂者本說何事哉答。神明相傳付眞言重重習有之。所謂一者寶誌和尚皇太神宮義記一卷有之。以內外兩宮爲兩部大日以七所別當爲蘇悉地大日云。口傳別有之(云云)。次聖德太子神明記行基菩薩神明記弘法大師神明祕決慈覺大師神明祕決。已上此祕決等中神明灌頂祕事有之。口傳(云云)。
尋云。以日本爲大日本國方如何。答。覺大師祕決云。夫日浴灌池水出扶桑路爲神明應迹國大日本國故號日本(云云)。此事者隨分神明灌頂祕事也。以我國大日本國釋給故也(云云)。
尋云。神明灌頂時波羅提木叉云事有。其相如何答。波羅提木叉者。天竺言。此云戒。其故諸凡夫四季轉變被移爲四相被遷移。是生滅去來見則顯常住不滅相也。故以榊爲神明法體也。凡此木不被移四季木也。故以榊名波羅提木叉也。
尋云。以五大輪爲神明法體方如何。答。神明祕決云。或現大地身或現大海身或顯火神或成風神或顯靈空神也(云云)。T76051601.gif。又云。內宮日神外宮月神也。或土宮月宮夜宮天宮風宮。此等皆五大輪表相也(云云)。
問。太神宮不入僧形事何故耶。答。付之敎門實義有之。先敎相此神明。我國開闢時影向神明也。諸神事祭禮等以俗諦勸之畢。僧體佛法傳來以後現也。任最初義或不入僧體也。又云。天照太神影向時。神請魔王開我國給不得我佛法誓給。故神宮不入僧形也(云云)。上爲魔王誓約給故不崇佛法。義誠內證佛法崇敬神明也。次以佛法案之。僧形者外現是聲聞形體也。故不及報身報土粧。故嫌之。其故阿含經無常觀爲成沙門形(云云)。意小乘聲聞觀法以無常觀爲本故。修骨鎖觀悟無常理也。是故除頂髮乍生白骨形現形也。是則小乘權敎意也。故神明顯常住不變內證給故。自性法身大日也。故忌沙門形給也(云云)。
尋云。付神明習鐵塔方如何。答。素盞男尊依惡事。天照太神成嗔天岩戶閉籠給時。容闇黑成畢。其時八萬神達集聚舞カナテ給。其時天津小屋根尊與手力男尊天岩戶左右立給。八萬神達燒庭火神樂給時。天照太神諸神達神樂納受給。神威光少顯八萬神達照面。其時諸神達アラ面白ヤト被申。自夫面白云言始ケリ。其時天津小夜子尊與手力男尊引開岩戶給。此二神大力神也。故開岩戶給也。已上本說意也(取意云云)。以法合之時。天照太神自性法身又法性王也。素盞男尊無明也。又提婆達多也。鐵塔者法界塔婆也。天岩戶閉籠者。無明法性法義也。開塔者。法性無明法義也。大力二神定惠二法也。經云。定惠刀莊嚴以此度衆生(文)。可合之(云云)。燒庭火者。諸方便敎也。八萬神者。指八萬聖敎也。所詮天岩戶閉籠給云者。一切衆生明暗指也。開岩戶云者。開法界扉義也問。付敎主釋迦鐵塔有之耶答。有之。其證據者。今經化城喩品中。大通佛法事說曰。大通智勝佛十劫坐道場佛法不現前不得成佛道(文)。又云。佛告諸比丘大通智勝佛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時十方各五百萬億諸佛世界六種震動其國中間幽冥之處日月威光所不能照(云云)。義□大通佛者。大日也。十劫坐道場者。鐵塔籠給也。幽冥之處者。指無明黑暗也。十六王子八方作佛覆講法花經給。十六王子者。十六大菩薩也。覆講法花者。開法界扉佛法現前也。此則顯密一致意開塔定惠二德本有無作功用。深可思合(云云)。
尋云。於山王權現寶塔涌現相習方如何答。多寶佛者。自東方寶淨世界來卽藥師如來也。指本有法身也。釋迦者。修德顯了如來自受用報身是也。二佛並座冥始覺本覺。是自受用身境智冥合習也。契一座本有妙境無相離故。法花經中釋迦入塔文有出塔無文(云云)。又云。山王影向時。其表示有之耶答。所以二宮權現者。本地藥師如來也。我國地主權現今大宮神立御座。然大宮權現影向我山麓給時。地主權現神立去大宮權現令鎭座。此則多寶佛去半座如與釋尊給。以此等儀式思彼。以山王出世法花二所三會相共習也。
尋云。以我山習靈山淨土方如何答。今五大院釋云。夫尋法花宗流轉。始靈山中天台終我山。雖爲三傳末山。不異昔三變土。得道因不植我山者。何處得出鍛。不求此峯者何處修(云)。案此等文義。我山開闢時。傳敎大師豁然入定照了法花給時所爲不毀。靈山釋迦多寶二佛幷座。法花會上二所三會儀式曆然。故山王出世儀式者法花會上相貌也。深可思合矣。
問。於日吉社頭寶塔涌現習方如何。答。明達律師建立寶塔奉勸請山王三聖。今塔本三聖是也。尋此建立元起。今塔本結庵被居給。有時靈山一會儼然未散寶塔空涌現。二佛並座說平等大會法花經給。其時三聖神法花肝心以一心三觀授明達律師給。今相應流大事是也。其時儀式爲顯建寶塔奉勸請三聖也。明達律師者。龍樹菩薩應迹也。今小禪師是也。依顯敎意法花寶塔也。依密敎意南天鐵塔也。龍樹者爲本身開鐵塔。明達應迹開寶塔給也。顯密一致故也。
問。山家大師戒奉授三聖神云事。其相如何。答。山家大師我山最初御當山時。於今戒壇峯三聖影向給。三聖無礙金剛定智以灌頂奉授大師給。大師又以梵網戒品奉授三聖神給。其時三聖神號大師稱山家大師給。山家大師者與山王給所大師號也。而後三神登虛空三輪現金光如伊字三點。此時又山家大師傳一心三觀給。大宮相傳大事云此事也(云云)。此時又寶塔涌現空。靈山一會儼然未散也(云云)。凡圓實妙解開時者。必一切衆生寶塔涌現相有。又眞言祕密智生時者。南天鐵塔可開(云云)。甚深之口傳也。
問。於社頭文殊入海敎化習方如何答。文殊入海者。爲化龍女也。海中所說一乘者。虛空藏菩薩眞言也。以之授龍女。龍女守護之。唱無垢世界成道也。凡虛空藏菩薩者。寶部菩薩也。龍女此入三摩地名南方成道也。又海中者。生死海最底也。故王子宮降最下卜居給也。凡龍女成道者。爲顯平等大會法花經也。故於平等性智方成正覺也。山王出世本意爲衆生成佛也。今龍女旣唱一切皆成佛道現成明證成道故。今以辨才天山王總體習故。梨本座主參社時巖瀧參給也。
問。神明垂迹必現蛇身方如何。答。神明者。和光同座體故。似同凡夫給也。凡夫者。三毒等分極成體也。三毒極成無作本有形體者必蛇體也。仍小野(弘法)四十帖決云。一切神義迹化歸虫類云。迹化者指神明應迹也。虫類者蛇身也。付田夫愛染並不三寸不動云事有之。口傳(云云)。
尋云。龍女之詣鷲峯體形如何答。靈山聽衆見八歲龍女也。釋尊見十六丈蛇形也。其故一切衆生無作本有形體蛇形也。不改此無作體。開覺本有法身也。一切衆生理性海中不三寸蛇形有。今第六識是非思量識主也。指之習龍也。口傳(云云)。
尋云。理性海中者何耶。答。北野天神御筆云。寶珠何在性海底。惠日高照心空境(矣)。止觀一云。夫寶珠者九重淵底驪龍頷下在(矣)。是則本有性德指第六識也。寶珠者。一乘無價珠也。此事相習時者。一切衆生第六無障識主也。我等肺臟中本有蛇身有之。口傳(云云)。
問。以申爲山王使者事如何。答。凡申者。雖爲畜獸依身。付顯密隨分習有之。先付顯此云者。尋天台宗流傳。依獼猴相傳緣起也。所謂南山傳云。傳三觀於古德受四敎。於神僧(矣)。凡神僧者。今獼猴是也。天台師於台蘇山修法花三昧發旋陀羅尼時。夢中神僧來授與四敎其時相貌云者。現丈六金身肩覆金光踊入林中。大師後朝見林中。獼猴現居。是則釋尊化身獼猴(云云)。唐土圓宗寺庭上二竹有之。左名金篠右名叢篠。我山山王社頭竹臺其所表也。
問。於獼猴種種習有之。其相如何。答。花嚴經云。神獼猴王(矣)。又云。山母山神山王(矣)。
尋云。以申爲山王使者事。何深義有耶。答。凡神明者。不出五行精神。所謂大地精神者。或堅牢地神或山王等是也。故天竺飛來峯緣起云。靈鷲山艮角闕飛來成唐土天台山。天台山艮角闕飛來成我國比叡山。此三國飛來峯皆乘白猿飛來。故天竺靈鷲山唐土天台山我國比叡山皆王城艮方有之。西天靈鷲山鎭守以猿爲使者。天台山圓宗寺鎭守又以猿爲使者。我國山王又以申爲使者。其中以白猿爲權者猿。故社頭手白猿有之。可思合之。因物語云。俊範法印終焉之時詠之。
神垣ヤマシテナリトモ椎柴ノ。
コノミナレニシ法ヲトナへン諾ト讀成手白猿在社頭ケルトカヤ。
問。山王現猿給有證據耶答。山王祕決云。無動寺智信記。於心法有五性。所謂魂心魄意神。如次五行精神也。今山王者釋尊應迹。以猿爲垂迹。天神無氏。示申爲神。地祇有氏。示土爲社(云云。已上)。又云。五行大義序云。申者無所擁滯故名云神(云云)。凡猿者。其形貌人形畜獸兼。於天地得自在。故擁滯無所云也(云云)。凡猿者。天台宗四敎大事眞言敎北山石藏相傳大日經緣起等深祕習事有之。更可問(云云)。
問。付山王一兒二山王云事如何答。山門記錄說曰。高祖大師最初御登山之時。二人化人値給。先現天童。次山王影向給。故一兒二山王云也。又云。十禪師寶殿內童子形御座其義也(云云)。因物語云。山門延年時。秀口兒髮サカリ夕レバ。一兒二山王申也。
問。於神明習四攝行方如何。答。諸神祭禮之時必頂戴神輿。爲祭禮拜觀十方衆生群集。以之爲鈎召義。右神輿ワラビテノ曲其義意也。爲祭禮拜見神明結緣。以之爲索。仍神輿必善繩有之。次來葉衆生結八相來緣。是鎖義也。仍繫諸瓔珞。次結緣衆生拜見神幸成歡喜思。神明又衆生値遇結緣歡喜悅與。是則鈴之義也。故神輿莊嚴懸鈴鐸。是則神明利生四攝行也。深可思之。
問。我國大海最底有大日印文事如何。答。國常立尊天逆鉾降此下無國云搜給時。海底有三輪金光(云云)。是其印文有云(云云)。此山王三聖表示也。又三部三密表示也(云云)。口傳更可問。又傳云。大日印文者獨古也(云云)。我國獨古形故也。口傳(云云)。
問。於太神宮南閻浮提國軸云事如何。答。於神宮社頭莊嚴深祕習有之。故神殿中央心御柱云事有之。是則南閻浮提中央須彌山王習。仍難他跋難陀守護之故。我國三千大千世界中央習也。如此心王神明擁護之故。不爲異國被襲也(云云)。
問。於神明三位有之。其相如何。答。皇太神宮義範云。於神明三位在。上位花藏世界。中位梵天。下位神宮(已上)。是則如此三神三部三密表示也。今神明大日應迹故。花藏世界云。深可思之。
問。以我國習蓬萊宮方如何。答。唐玄宗皇帝共楊貴妃至蓬萊宮。其蓬萊宮者。我國今熱田明神是也。此社壇後有五輪塔婆。五輪銘釋迦種子●字書。此塔婆楊貴妃墳墓也熱田神儀見。
尋云。以熱田社習五智如來方如何答。熱田明神者。金剛界大日也。故以五智習本智也。或又以眞言三部經爲本地。或又以寶劍爲神體也。皆是金剛界智門表示也。凡蓬萊宮云順寶者不壞金剛智體也。法花宗意。本地無作三身指久遠壽量習不老不死妙藥也。故天台御釋云實相常住如天甘呂。是不死之藥(云云)。深可思。又云。金剛界曼荼羅。大海中有金龜。金龜上有寶山。寶山上有寶塔(矣)。今熱田社壇相貌。伊勢海如月輪之圓滿海也。北端中央有金龜島。今社頭是也。神體有三部經。蓬萊又有三山。多生不死藥。不死者天仙名也。今眞言敎持明仙義。深可思合之。
問。以我國習獨古形方如何答。行基菩薩記云。日本其獨古云。謂意行基菩薩日本遍歷定國境開田畠給。其時十人可作田變十人被雇。乃至百人可作田變百人被雇。如此變作我國田畠開給。其時感見樣(片)圖給。其形獨古形也(云云)。
T76051901.gif。
口傳云。伊勢與湖海北海三所獨古鬼目也。伊勢者寶部神明故。以如意寶珠爲神體。氣比北方事業神明故。以羯磨爲神明體也。山王不二中道神明故。以圓滿月輪爲體。以此三神顯宗意者三諦三觀三身圓滿之如來習也。密宗意三部曼荼羅理智事三點三密三業是也(云云)。
尋云。以寶珠與羯磨爲神體事誰人所觀耶答。弘法大師緣起事起。所謂付太神宮瑜祇與理趣祕決。其中神明以寶珠爲體(云云)。異本云。弘法大師氣比社壇詣云。北神我國北方神也。故以羯磨可爲體云。此其元由也(云云)。
問。以湖海爲辨財天淨土證據如何。答。法花經。東北方少國有。大乘流布國也。其中有湖海。又有靈島。辨財天所在也(文)。
可知。竹生島是生身辨財天所在也(云云)。又五大院錍文云。江州有靈島。生身辨財天坐。叡山佛法可繁昌。相州有靈島。生身辨才天坐。鎌倉佛法可繁昌(文)。義云。如此等文理。湖海者是辨才天淨土事。深可思之。
尋云。湖海是辨財天三摩耶形方如何。答。凡水海形琵琶相貌也。所以竹生島覆手也。十羅刹島此撥也。辨岩室陰月也。竹生島與白石半月也。沖島遠山也。熱田麁頸也。其下至于海半月也。宇治大渡等橋轉手也。至海者海老尾也。此等皆辨才天三摩耶形妙音天全體也。故琵琶有三曲。是則辨才天三昧耶本尊一身習也。深可思之。口傳有之云。
問。以竹生島明神在世明神習方如何。答。竹生島明神初辨岩屋出現鷲岩屋影向給。此則如詣龍女靈鷲山。次行基菩薩勸請今社壇奉安置宮崎給。其時未及御體安置。次慈覺大師御代造立神體社壇造營給。以之龍女南方無垢成道習合也。又一相傳云。竹生島今宮嶋根本地主權現坐。此神本地靈山釋迦也。辨才天此所影向給。龍女自入寶部三摩地。不二平等法花開悟唱外用八相事。今石山如意輪爲本地事顯也。故南方無垢成道者。指石山寺也(云云)。
尋云。辨才天淨土於日本幾有之耶答。相傳云。吉野奧天川安藝嚴島江州竹生島也。此三箇處如次如三辨寶珠互穴。アキ通也。其外處處靈崛皆是辨才天淨土也。或表本地高高居高山峯。或表深禪定。居大海最底。此外山河大地悉是此尊部類眷屬所住也。悉無有其隙也(云云)。
問。日吉社頭諸神影向方如何。答。大宮伊勢太神宮也。二宮下賀茂明神也。並春日明神是也。聖眞子八幡大菩薩也。客人白山權現也。劍宮同神也。八王子三宮諏訪明神也。王子宮熊野神藏明神也。氣比明神敦賀氣比是也。十禪師天照太神御孫子正哉吾勝勝尊是也。巖瀧竹生島明神也。早尾江州三上一王子一王宮是也。大行事十禪師伯父也。聖女稻荷大明神。大宮西竹臺住吉明神也。大宮竈殿伊勢別宮凡山王者。總云時六十四所也。別云時三七社是也。是皆我國大小諸神影向圓宗敎法守護給也。此外日本國中大小諸神各各互爲主伴諸神影向事如山王社壇(云云)。
問。於大峯眞言祕密習方如何。答。彼山傳記云。先大峯者眞言兩部峯也。故熊野者胎藏權現也。金峯山金剛權現也。大峯中間兩部不二曼陀羅有。自此至熊野悉胎藏界三昧耶形有之。自不二曼荼羅至吉野山金剛界三昧耶形有之。役行者是金剛薩埵也。故三生靈骨有之。其遺骨持金剛奉笙岩屋有之(云云)。凡山伏峯行上成苦行三途八難苦患經盡也。論其內證。祕密甚深無云妙行(云云)。
問。山臥行體如何。答。相傳云。如義者。不動形體也(云云)。所以袈裟名不動袈裟。頭巾者頂上蓮花也。此等形相其義也(云云)。又祕傳云山臥以形體三天相貌習也。所謂杮衣者辰狐之色表也。不動袈裟クリカラ圍繞表也。此則辨才天也。頂上頭巾表胎藏蓮花也。此則聖天三摩耶形也。故以山伏形體三天合行之祕法習也。口傳在別紙(云云)。凡大峯者神仙屈宅賢屈所居也。故彼峯結緣者植不知不覺大善根也。仍峯行者入壇灌頂功德具足也。其故所所靈崛諸祕所悉是兩部曼荼羅相貌也。此拜見時不知不覺曼荼羅結緣也。又云。大峯者密嚴花藏莊嚴也。大日應現峯者眞言祕藏也(云云)。
問。葛木峯相如何答。大方者大峯與葛木者兩部峯習也。然而別是云者。大峯者眞言峯。葛木者法花峯也(イ故宿宿所所靈堀法花二十八品題名也)。
問。役行者本地如何答。曇無竭菩薩化身也。故花嚴經云。從此五百由旬東方有大乘流布國。其中曇無竭菩薩在(文)。又云。鑒眞和尚葛木之峯巡禮之時。有鬼神布薩鐘鳴。和尚問云。何故鐘鳴耶。鬼神答云。曇無竭菩薩布薩也(云云)。仍和尚布薩共取籌。其籌今南都有。日本奇瑞是也(云云)。
問。曇無竭菩薩何故有之耶。答。葛木一宿二上笙南谷靈崛有之。被行布薩(云云)。又云。鐘ツキノ鬼神者。葛木守護神深沙大王。是則多門天化現也。又云。玄奘三藏渡天時。流沙葱嶺七生經給。其七生靈骨頸賏懸。今深沙大王是也。
尋云。止觀云。常啼請東善哉者求南(文)。常啼東方請曇無竭菩薩合聞般若云。可知我國者曇無竭菩薩淨土也。又云。大乘流布國也(云云)。今役優婆塞是曇無竭菩薩也。又傳云。今熊野權現日域淨土也。故一度參詣輩決定往生者定也。故彼參詣道三輩九品淨土表相故。證誠殿神拜上品上生往生習也。仍心王彌陀拜見奉也。又云。參詣路次道立(片)。男名サヲ女名イタ尼名ヒツソキ法師名ソリ。如此改世間名字付新名字。是則凡夫執心著相處。改著相壞迷情心也。又云。參詣發心願日入精進屋不犯十惡也。是則持十戒心也。十惡裏必十善戒故也。凡我國神明者。或劫初影向。又佛法名字不顯神明本地皆是久成薩埵往古如來故。替風情改體回衆生利益方便給故。今熊野參詣作法皆是示佛道修行方便也。或破定相或持十戒。不知不覺令植善根神明和光利益不可盡者耶。
問。付神明天岩戶云事有之。何處耶答。相傳義云。在大和國。如此說者。和州有之歟。所明大和國伯馬山南端峯中央有石崛。所所諸神影向砌也。其中安置大般若經。以之名天岩戶歟(云云)。又云。弘法大師祕決云。太神宮高社云宮有之。其後有岩屋。空十八切石並。其形如天桂。是則十八梵天王表。是金剛界曼荼羅也。地十三石並。是則胎藏界十三大院是也。以之名天岩戶也。是最極之祕事。不可出口外(云云)。
尋云。天照太神天岩戶閉籠給相貌如何。答。凡天照天神者日神坐上日輪形天岩戶籠給者也。又云。相傳云。天照太神天下給後。天岩戶籠給云者。辰狐形籠給也。諸畜獸中辰狐者自身放光明。神故其形現給也(云云)。
尋云。何故辰狐必放光明耶。答。辰狐者如意輪觀音化現也。以如意寶珠爲其體故。名辰陀摩尼王也。寶珠者必夜光。故諸眞言供養時以摩尼爲燈云。旁以可思合也。又云。辰狐尾有三古。三古上有如意寶珠。三古卽是三角火形也。寶珠又摩尼燈火也。故此神現威光明法界也(云云)。又云。一傳云。未曾有經說云。辰狐アガメテ成國王云。是以天照太神百王元神習神也。
問云。以神道配當六波羅密方如何。答。我國神明雖多不出四攝行。又云。於佛法雖有萬行諸波羅密。縮不出十波羅密。又縮十波羅密在六度。故神道利益不出六波羅密。所以第一檀波羅密神者稻荷(幷)嚴島當國竹生島等是也。皆是施福神明故也。第二尸羅波羅密神者八幡。以不妄語爲本。故正直頭宿誓。北野天神亦如此。第三忍辱波羅密神者。賀茂平野等神也。是以忍辱爲體給也。第四精進波羅密神者熊野權現是也。故參詣宿願始下向喜日至以精進苦行爲本也。第五禪定波羅密神者天照太神也。故神明參詣作法社司禰宜至。諸事皆以端靜成之。是甚深習有之。追可尋之。第六智惠波羅密神者春日大明神(幷)山王權現也。影向最初以法施爲本。以法門爲神體。仍以智惠爲神通壽命。故名智惠波羅密神明也(已上)。此外我國神明多之。或顯檀度益乃至智惠法門利益施給。以六度可攝之(云云)。又云。付神道折伏攝受二利益有之。所以諏訪住吉等是折伏神明也。其外賀茂春日等是攝受神明也。餘又准例可知之。
問。以天照太神我國祖神習方如何。答。雖佛法廣不出顯密兩道。其能化尋顯密敎以釋尊爲本。眞言者以天照太神本習也。論此實義。以本地身爲自性身。以其變化爲釋尊也。顯密暫雖殊。其本意是一也。故經云。今此三界皆是我有其中衆生悉是吾子(文)。是以二十五有衆生如來長者窮子諸十方衆生皆釋尊一佛分身故也。次付神明論之者。我國開闢時。天照太神獨天下。其神子孫漸廣我國流滿。我等衆生至天照太神苗孫ナラスト云事無之。事相論之者。神明實是我等孫親也。加之大自在天三界所有衆生悉是我子也思成生者養者見立慈悲給也。今天照太神又大自在天也。深可思合之(云云)。
問。何故諸敎法中三乘弟子號佛子耶答。佛子者相續義也。故天台釋云。佛子者紹續之義也(文)。謂意世間人子孫其家業相續出世佛弟子法令相續令不絕。故以紹續義名弟子也。弟子者弟子續也。所謂次弟相續義也。今神明亦如此。本地久成薩埵應迹閻浮降我國衆生利益給也。一切衆生亦本有無作覺體來我國生在成神明子孫也。故神門詑宣云。自他國我國自他人我人申給也。故如影隨形擁護至也。可仰信也(云云)。
問。何故顯密終極以塔婆爲本耶答。顯宗意以法花寶塔品本習也。其故法花者諸佛出世本懷諸經王也。萬法中以中道爲本。萬行諸乘歸一乘故。十界三千諸法歸法一理。故平等大會法花經爲證誠寶塔涌現。先付名字立之者。多者指諸法也。寶塔者一乘妙法也。全實相一理也。凡多寶佛是平等性智三摩地住成正覺。故號多寶佛。故以寶塔爲其體。約法門云之者。二邊是理智也。平等是中道也。是約事談時。色心二法是定惠理智也。此理智以不二多寶習也(云云)。
尋云。此以寶塔行者用觀方如何。答。此寶塔者。諸法實相妙理證誠故。其當體是行者用觀也。所以天台釋云。實相卽是三諦異名(云云)。所謂寶塔莊嚴全體是三觀也云。又云。寶塔品疏云。塔從地涌示不奧。分身共坐示不生。入塔示不常。現塔示不斷。分身示不二。全身示不異。多讓坐示不來。釋迦坐半座示不出。八不顯體也。此故眞實(云云)。義云。此塔婆涌現。破八迷爲顯八不中道也。故天台釋云。有一切衆生各自謂實念。鐵床非苦變易非遷。此心等覺拾身至(云云)。次付密敎云之者。塔婆莊嚴是全鉢此三部總鉢也。所謂塔婆色體五大法性也。塔內寶蓋是心法也。色心不二者是兩部冥合塔婆也。所詮一切衆生當體併鐵塔全體也。開塔婆者一心萬法開覺也。故唐決云。以一心芥子開萬法扉(文)。深可思之。又云。付天照太神開塔閉塔義有。此則兩部灌頂敎相也。口傳(云云)。
問。天照太神每日神明法樂方如何。答。山家大師每日神明法樂法云。常在靈鷲山及餘諸住所我此土安穩天人常充滿(文)。此文如山家大師御法樂。天照太神自每日誦祕文也。不可口外。甚深也。
問。富士岳以眞言祕事方如何。答。富土者郡名也。此山富士郡有故也。實事云眞言布字義也。謂意此峯四方圓滿山高秀。頂上八葉形有。昔火炎立。故富士煙云。頂上八葉不動頂上蓮花也。又有十九相布字故名布字。故人云。●●●●●富士高根月見心清見關スミケリ(云云)。是十九布字ヨメル也。又一傳云。我國有兩部曼多羅。富士是金剛界曼荼羅也。故竪高秀。武藏野胎藏界曼多羅也。故橫平等也。此野中無山無峯。然而山有之底深有谷生萬木。然而自餘所不見也。是胎藏理內萬法含藏意也。故以此武識野爲胎藏曼荼羅。以富士爲金剛界曼荼羅(云云)。尋云。有何證據以此兩所爲兩部曼陀羅耶答。案世間事相。竪者必兼橫。橫者必堅相對。故古老傳云。武藏野峯皆富士集富士谷皆武藏野集(云云)。又云。富士緣起云。富士峯是金界曼荼羅也。武藏野是胎藏曼荼羅也(云云)。又云。以此義案此。胎藏曼陀羅也。凡胎藏界曼陀羅者。於智所成十三大院四重圓壇聖衆橫布列。胎界理智法門故橫攝法界。全武藏野其相也。次金剛界曼荼羅次第昇入爲本故。竪建立之故。智所成至尼吒天。九會曼荼羅聖衆列座給。次第竪入故竪建立也。今富士岳竪秀其相貌也。故號金界曼荼羅也(云云)。因物語云。禪三中務富士衆(云云)峯秀云意ヨモ山高根高根ツタイ來富士スソ野カカル白雲。
三塔云事。
傳云。師云。我山高祖傳敎大師坂本生源寺云處御誕生給。然大師左右御手拳生給。至七歲不開此手。諸人不吉相也。怪不審。父母悲之。時七歲正月八日。朝日向南無藥師如來南無妙法蓮花經唱左右御手開給。見是右御手金銅藥師佛持給。左御手水精軸小經有之。其佛御胸宿生本尊銘有。經軸生生世世持經云文字有。是我山持經本尊大事(片)祕藏法門有。當時二分梨本青蓮院收。此法門傳敎天台垂迹習。天台大師知靈山聽衆也。今略法花經是也。サレハ入唐ノ時法花開コ先是得給。其後世世生生持經也。思食入錦袋繫御頸給。經料紙西天多羅葉也。知是經天台說也。天台靈山是略說給聞釋尊座條無疑也。三國一師習是也。靈山釋尊唐土智者大師我朝傳敎大師貴事也。但經軸水精藥師薩達摩分陀利伽法花經也。本尊持經一具右御手持給云相傳有之。法花藥師佛一體義爲顯也。御誕生傳記左右御手有。以之爲正歟。縱本尊持經別有云。佛敎一體義此成無疑也。藥師衆病悉除願座。今經善治衆病說。佛經一體義自顯。付之山門造立時。虛空藏谷云處有杉切。佛三體同印相造。一體名藥師爲中堂本尊名號止觀院。是藥師向東立瑠璃壺不持筥持。其箱中妙法蓮花經收。意藥師向東彌陀藥師一體意也。法花持給法界衆生衆病悉除藥也云意也。一體名釋迦西塔爲本尊。一體名觀音爲橫川本尊。印相同三身一體意也。一體上建立三世也。中堂止觀院也。止觀寂照二德也。寂照寂光義故寂光云也。西塔釋迦。報土敎主也。釋迦牟尼佛實報土中院故。橫川觀音娑婆示現敎主。同居凡俗引方便土送給。故方便土也。九院立八葉九尊己心安置意也。一山三千衆徒置一念三千故也。如此建立王宮鬼門方靈地卜鎭國出家勢施魔界卽佛界故也。諸國出家人彼山登以受戒云。爲離穢土至淨土也。彼山須臾刹那參詣志有步進。永六道輪迴門閉也。能能可祕之。不可口外。又師仰云。所詮三塔迹門意也。山王本門意也。故一傳。三塔云本門山王迹門云。本高迹下傳人有。當流山王本三塔迹。是本下迹高習也。此等大法門辻也。能能可祕藏事也。
本云于時寬弘七(庚戌)七月二十五日沙門源信記。
至德二六月二十一日於武洲兒玉郡金□□所書寫了。
應永二(乙亥)極月十日於上總州武村身鄕多田光明寺藏本所書寫了。
元祿十四年辛巳十一月二十二日法印實現校閱。
十五年壬午二月十七日淨敎坊重閱。
溪嵐拾葉集(神明部)。
一。山王出世本懷事。
山王院大師釋云。山王出世本懷者。示開示悟入儀之智見利益國土。所謂利益國土者。在圓頓戒與灌頂(已上)。問。山王出世圓頓戒相如何。示云。神明應迹者併爲利益國土也。所以入慈無量心三昧地大悲示現給事。偏爲饒益有情也。是則諸惡莫作衆善奉行之本誓豈非戒行乎。可思合之。
尋云。十禪師戒體相如何。示云。就此十禪師名號圓頓止觀習事有之。所以十者圓也。禪者頓也。師者止觀也。是則中道妙觀戒之正體。十禪師圓頓戒全體也云事。又云。就此神明。染隨緣戒體云事有之。所以阿鼻依正全是防非止惡無作戒行也。是以祕經云。地獄極猛炎●字能燒滅。加之六道次第深示是遮惡持善之戒相。乃至四聖界捨劣得勝豈非戒法耶。依之五大說釋云。一心戒體十界戒相三千戒行(片)。深可思之。
尋云。十禪師三聚淨戒相如何示云。就十禪師。本地垂迹三聚淨戒習事有之。先就事相謂之者。閻王瞋造惡者攝律儀戒也。地藏薩埵持善者攝善法戒也。利益衆生慈悲者鐃益有情戒也(云云)。次就法體謂之者。右此尊祕密眞言三聚淨戒有之。所以初●字者本有無作之性德戒也。次●字者修德之傳受戒法也。次●字者修性不二之發得戒也。然則此尊之自證化他悉是戒法也云事。是以梵網經云。心藏地藏戒藏(云云)。三聚淨戒之證也。地藏名言深可思合之。
尋云。梵網經中圓頓證有之耶示云。經云。汝是當成佛。我是已成佛。常作如是信。戒品已具足。衆生受佛戒卽入諸佛位。位同大覺位眞言諸佛子(文)。是其證也。
尋云。法花中圓頓證有之耶如何。示云。法花圓頓名義事。在理絕言。所以須臾聞之卽得究竟(文)或於須臾頃便成正覺(文)。或遊於四方直至道場開示悟入佛之知見(文)。又云。是名持戒行以陀者卽爲疾得無上菩提(文)。深可思之。
尋云。十界通受圓戒相如何。示云。經云。國王王子百官宰相比丘比丘尼十八梵天六欲天子庶民黃門婬男婬女奴婢八部鬼神金剛神畜主乃至變化人但解法師語盡受得戒(文)。法花經云。諸法實相(文)或云。一切衆生皆成佛道(文)。天台釋云。十界具足方名圓佛(文)。深可思之。
尋云。山王出世灌頂相如何。示云。覺大師釋云。敎有二種。一者顯示敎。諸三乘敎是也。二者秘密敎。花嚴維摩法花涅槃等諸大乘經是也。於祕密敎有二種。花嚴法花等明世俗勝義圓融不二故號理祕密敎也。大日金剛頂經等經者非明世俗勝義圓融不二亦明三密事相故號事理俱密敎也(文)。應化八相佛名釋迦。自性法身名大日。然則釋迦者顯密敎主也。神明者眞言敎主也。是以太神宮五大神明宮有之。大日經五佛表示也。又五種木名波羅提木叉。四相遷流四季轉變不遷故也。是亦大日自性常住表示也。依之扶桑明月集云。於天照宮者爲大日示現神明。於日吉社者爲釋尊應迹之權現。於彼者表眞言敎。於此者顯敎門。顯密且雖殊一致幽冥神道也(云云)。深可思之。又云。天神宮神詑云。順我敎令者可度安樂國。違我敎令者可遣根國底國(云云)。私云。安樂國者安養淨土也。根國底國無間大地獄也。凡地獄者此地最下有之故也。深可思之。
次灌頂事。
示云。先佛智水灌於後佛頂是也。所以灌者金剛界智體也。頂者胎界理頂也。瑜伽瑜祇無底其事也。是以或云始覺冥本覺。或云境智冥合。此等皆灌頂異名也(云云)。然則一乘寶珠者顯於寶生之心地。灌頂智水者灌於無垢世界。依之唱八相成道於一念。彰五相三密於須臾者也。誠圓經勝用不可勝計者哉。
尋云。我國六波羅密神明有之。其相如何。示云。稻荷檀波羅密也。八幡與北野戒波羅密也。平野忍辱波羅密也。熊野精進波羅密也。神明與賀茂禪ハラ密也。春日智波羅密也。
尋云。何故山王不攝六度耶示云。於之有二義。總屬別名故不攝也。一稻荷者聖女也。平野者王子宮也。八幡熊野聖眞子也。賀茂春日卽二宮也。神明大宮也。故不攝六度也。又云。六度者因分修行相好業因也。故山王者正覺成就果上體也。故不攝也問。神明開會事。其相如何示云。智信阿闍梨山王祕決云。十界三世諸佛菩薩者釋尊一佛之分身也。我日本國中大小神明者山王三聖之應迹也。仍山王出世而開顯久成實本之時。開三權諸神歸一實山王。以之山王爲開會。深可思之。
尋云。七重山王其相如何。示云。記錄云。山王七重習有之。所以第一迹門山王者。天智天皇御宇志賀郡顯現給也(云云)。第二本門山王者。三如來四菩薩是也(云云)。第三觀心山王者。非竪非橫一心三觀字訓是也(云云)。第四無作山王者。無始無終久遠實成山王是也(云云)。第五三密山王者。我等之三業三密三諦三觀三身三部三聚淨戒是也(云云)。第六無初不知山王者。一陰一陽山王者陰陽不測故號無初不知也(云云)。第七如影隨形山王者。山王七社者我等之本有七覺分也。故如影隨形之擁護非他物也。所以南方無垢成道者。平等大會妙法也。無始色心本是理性。妙境妙智豈非此事耶。深可思之(已上祕決別有之。可尋之)。
問。山王三聖云事如何示云。三聖者。三如來故號三聖也。又云。三輪明神故號三聖也。所明我國成立之時。大海最底大日印文有之(云云)。三輪金剛是也。卽是三輪明神也。又是三身如來也。又三部大日也(云云)。無作本有覺體實修實證三如來也(云云)。
尋云。山王三聖三率都婆相如何示云。記錄說云。●●●三門卽是三率都婆也。亦是日吉鳥居是也(云云)。所謂三門者。
第一阿字門者。
T76052401.gif
第二●字門者。
T76052402.gif
第三●字門者。
T76052403.gif
記曰。第一阿字門者。日吉馬場末大鳥居是也。第二●字門者。馬庭鳥居是也。第三●字門者。內鳥居是也。通此三門詣社頭。卽三重無明一時俱盡意也。
問。何故神前必立鳥居耶示云。神明瑞籬表門也。大國法者。自四門入如奉見一君故四方立門也。神明亦如是。以鳥居爲門標也。次以法門謂之者。阿字門者。流轉還滅皆阿字門出入也。仍神前之參詣下向必阿字出入。深可思之。
尋云。鳥居相貌如何。示云。我國最初工巧未作人事調之時者。神明表門如此也(云云)。人屋亦如是。材椽不削次第不切風情深可思之。
尋云。三輪明神鳥居相如何。示云。神明有三輪。鳥居有三形。所謂三形者。神體。鳥居。
T76052501.gif
已上三輪明神立如此。遍於法界神體故不構社檀也。在天者日月星宿是也。有地者三聖明神是也。在佛者三身圓滿如來也。在密者三部大日是也(云云)。
問。以山王應迹爲釋尊成道方如何。示云。山王神詫云樹下和光同塵事二度其事旣已畢。今度不詣我。寶前何知生死盡不盡(文)。口傳云。以比神詫山王出世卽是如來成道習也。深可思之。
尋云。二度其事旣已畢者。其相如何示云。山王出世者。三土應迹也。第一西天釋迦之應生也。第二晨旦應現也。第三者我朝山王是也。天竺與晨旦二度已畢。今度不詣者何知生死盡不盡云也。又云。二度者西天與本朝指也。所以樹下者。第一菩提樹下也。第二今日吉樹下指也。是以記錄相承云。社頭樹下卽是菩提樹下習也。依之今度不詣我寶前等也。深可思合之尋云。參社巡禮卽詣靈山相如何。示云。付之敎門實義二種有之。所以以山上三如來爲本地。以社頭三聖神爲應迹也。已上敎門義。次山上三如來者。始覺修顯故迹門新成三佛也。社頭三聖者。無作本覺三如來也。故本門意者。山王三聖卽是本覺顯證三佛也。如是開佛知見之時。參社卽是詣靈鷲山儀式也。深可思之。
尋云。以山王參社爲開佛知見方如何。示云。大小半滿諸敎雖餘八萬。不出於四敎。四敎卽是三觀也。三觀卽是一心也。所以以三智一心中得具一切佛法之知見開時。名開佛知見也。是以山家釋云。統萬法於一心了衆途於三觀(云云)。依之釋云。於念念中止觀現前卽是衆生開佛知見(云云)。深可思之。
尋云。菩薩要經三劫無數者性相所判也。何於一念開佛知見耶示云。一心有三妄執。迷妄之時者三惑也。覺悟之時者三諦也。所以小乘意者。三妄斷除之時分。名三無數劫。世大乘意者。縮三祇於一念了三惑於三諦也。是以釋義云越世間三妄執出世間心生者。若以淨菩提心爲出世間心。卽是超越三劫瑜祇行。梵云劫數有二義。一者時分。二者妄執。若依常途解釋。度三阿僧祇劫得成正覺。若祕密釋。超一劫瑜祇行卽是度百六十心等一重麁妄執名一阿僧祇劫。超二劫瑜祇行又度一百六十心等一重細妄執名二阿僧祇劫。眞言門行者復越一劫更度百六十心等一重極細妄執得至佛惠初心。故云三阿僧祇劫成佛也。若一生度此三妄執卽一生成佛。何論時分耶(云云)。此等文理分明也。一念超越三祇劫應成佛云事。深可思之。
尋云。一念成覺事如何。示云。一念成覺者如上云。一心三諦三觀覺了名成覺也(云云)。
尋云。一座成佛事如何。示云。一座成佛者。論云。不起于座三昧地現前(云云)。所以眞言敎意者。三祇百大劫修行縮一念成正覺也。所以三祇者化他位也。百劫者相好修因也。然則三祇卽是三妄執亦是三密也。百劫者六度萬行也。六度者定惠二法福智二嚴也。以六種供具修三密修行外無成佛事者也。深可思之。
問。何故以猿爲山王使者耶。示云。一切諸神者皆以山王爲本習也所以魂神魄意志五以如次肝心脾肺腎五臟時。神者藏也。今神者以山王可爲本也。五臟中心臟王也。是諸神王與五臟王相對。然以申爲使者事。申顯智門故。神申ツクリニスル也。篇示字スル福智圓滿義表也。
尋云。以猿爲使者有證據耶。示云。五行大義序云。菅原在義檢之。神者申也。清靈之氣也。無所擁滯故云神(云云)。已上俊範抄意也。一俊範法印臨終詠歌ニ。
神垣ヤマシラナリトモシイシハノ。
コノミナレニシノリヲトナヘソ。
然則十禪師方手白猿成爲猿說法利生給由詫宣アリケリ。
尋云。經論中以猿爲使者證有之耶。示云。釋尊往昔爲猿結緣妙法。仍世世以猿爲眷屬給也。一經說也。或爲鹿說法。鹿野苑其證也。或爲雁身說妙法。五百羅漢緣起是也。天台釋云。初從此佛菩薩結緣還於此佛菩薩成就(云云)。深可思之。又云。天台大師神僧授與四敎事。是以獼猴天台宗緣起スル也。又此天竺石藏之大日緣起又是以猿祕敎大事習也。深可思之。
元祿十四年十一月十五日法印實現校閱。
壬午十二月十八日重閱。
一。八幡習事。佛菩薩明王天童也。先佛者阿彌陀佛也。菩薩者地藏也。明王者愛染明王也。天童者聖天也。聖天本地十一面也。十一面男天。又ヒナヤ天者女天。聖天書聖二人讀也。口八幡慈悲二字習之也。常此念可持也。口傳(云云)。可祕可祕。
溪嵐拾葉集。
嚴神靈應章第三。
日吉七社降臨垂迹時代事。
扶桑明月集云(大江匡房紀匡房在生之時號[月*厭]月集沒後改名明月集)。大比叡明神(俗形翁體)。人皇三十代磯城島金判官欽明天皇卽位元年(庚申)。大和國城上郡大三輪神天降。第三十九代天智天皇大津宮卽位元年(壬申)大比叡大明神顯座。日吉與三輪大物主神此國地主也。法號言法宿大菩薩。但非僧形俗體也。小比叡明神(俗形僧形)天地開闢之昔。天神第一皇子國常立尊。高峰五色花開大[扌*毘]天地開闢初天降。故立地主權現法號花是菩薩聖眞子(唐老僧形)人皇第十六代應神天皇輕島明宮御代天降。欽明天皇卽位三十二年鎭西豐前國宇佐郡八幡大明神顯御。第四十代天武天皇元年(壬申)近江國滋賀郡垂迹八幡一御前八情大菩薩者。今聖眞子是也。八王子(俗形)天神國狹槌等人皇第十代崇神天皇卽位元年(甲申)。近江國滋賀郡小比叡東山金大巖傍天降。八人王子行卒天降故言八王子。客人宮(唐女形)。桓武天皇卽位延曆元年天降。八王子麓白山妙理權現顯座。十禪師(若僧形童子形)。桓武天皇卽位延曆二年天降。地主宮前天兒屋根尊顯御。今十禪師是也。三宮(唐女形)。桓武天皇卽位延曆六年。從空垂紫雲女人形八王子金大巖傍天降。手持法花經。大師奉見之崇三宮權現。永曆元年新日吉社御體安置。任匡房記。大行事(俗形非普通人體高名惡神也)此大神天地開闢之時天降。
一。大宮權現三輪明神之事(高皇產靈皇地主權現傍大行事顯御)。匡房記云(鳥羽白河二代任)。康和元年正月十一日。大江匡房謹記。日吉社者本是大和國所座之大和社也。傳敎大師勸請爲天台山神。彼本社者天神也。無社巖上有三輪。以虛空爲座也。昔邑長作社。群鳥來以觜壞社不殘一木。後人見其如此不後更作。今大比叡神是也。
一。山王二字釋事。顯密內證義云。初言山義者。則藥王品云。衆山之中須彌山爲第一。此法花經亦復如是。於諸敎中最爲其一(文)。文句云。此法花經所說諦理常樂我淨。如四寶所成。開示悟入者所依。是故此義最爲尊上(文)。止觀云。觀心處者諦理是也。中道之法幽遠深邃。七種方便絕迹不到。名之爲深。高廣不動名之爲山。遠離二邊稱之爲靜。不生不起稱之爲閑(云云)。大品云。若干由旬外赴聲聞心者。此人身雖遠離。心不遠離。以憒閙爲不憒閙。非遠離也(云云)。是知神明位斯山。十界皆成卽境也。三身法子住斯山。三聖同證卽智之兩足也(云云)。
一。王義釋事。同文云。次言王義者。亦藥王品云。如佛爲諸法王。此經亦復如是。諸經中王(已上)。玄義云。稱王者空假調直未得名王。所以二乘入空菩薩出假不名法王。中道調直故得稱王。一一三昧皆有中道。悉稱爲王。是知二十五有之火宅。五百由旬之險難。當位卽妙不動。名之爲山。究竟清淨自在無礙。名之爲王(已上)。
一。山王奉名社稷神事。嚴神靈應章云。初言社義者。字訓云。社者巿者反。土地神主也。弘決云。社謂后土。土者吐也。土所生如口吐物。卽地神也。國語云。平凡土故祀以爲神。田正也。又云。戴黃天履后土。土地廣不可盡敬。故封爲社(已上)。
一。稷神釋事同文云。次言稷義者。字訓云。稷子力反。黍稷爲五穀之長(已上)。弘決云。稷謂五穀總名。卽五穀之神也(已上)。五者三草二木之種子。故疏記引論云。一種子無上指樹兩解(已上)。穀謂純眞一味之藥王也。故止觀引淨名云。於食等者。於法者亦等於法等者。於食亦等(乃至)如來用此法喜禪悅歷一切法。無不一味一色一香無非中道之法。具一切法。卽是飽義。無所須義。如彼除山土一草一果資身卽是(已上)。抄略。
一。社者可限地主明神云事。同文云。藥草喩品云。一地所生。一雨所潤(云云)。弘決云。苟萠氣昇天爲五衰化爲五龍。其音名五音(文)。弘決云。地圓理也。雨圓敎也(文)。明知言社者獨是吾地主大明神也。
一。宗廟社稷神事。同文云。弘決云。天子所居。左宗廟右社稷布列四時五行。故以國已爲失。社稷旣入怨國及婬女房。右社稷壞也(云云)。應知欲護王法者。專可崇此神。欲求成佛者。先可祈此神(文)。
一。以山王名天下善神事。顯密內證義云。智者大師引龍樹論云。除諸法實相餘皆魔事(文)。若非圓宗護法者。誰神明爲天下善神(文)。
一。本迹山王事。三寶輔行記云。引文句云。非三非一爲本。而三而一爲迹。皆言語道斷心行所滅不思議一也(已上)。
一。大宮權現名法宿菩薩事。明知本迹雖殊。不思議一之神明。依正色心同宿四一之妙法。故號法宿(文)。
一。法宿菩薩號事。文句云。三力卽是三德祕密之藏。初心棲此初心與佛不殊故。名與如來共法也。又信力修畢竟空。如來智如來棲畢竟空爲舍。此人信力亦學畢竟空。故名與如來共宿(已上)。法宿名號良有以。先師所由此謂乎(云云)。
一。大宮權現本地尊星王云事。顯密內證義云。在天名尊星王。在地名法宿明神。
一。山王七社北斗七星云事。嚴神靈應章云。陽在名七星宿。在陰名七明神(文)。宿者平地異訓字也。宿者三光天子七星九曜二十八宿皆是山王也。當流祕口決有習子細。
一。二宮權現事。顯密內證義云。小比叡神又號二宮者。宗廟社稷之二神不二而二。主天地之二義。圓智妙境之二法而二不二。護二世之悉地。故以二爲名號二宮(云云)。
一。聖眞子權現事。相對法則集云。言聖者妙覺之極尊圓宗之極聖也。言眞者第一義諦之淨德第七和合之眞諦也。言子者從佛口生之佛子從法化生之法子也(云云)。
一。本迹聖眞子云事。惠心先德聖眞子念佛表白文云。夫明聖眞子本迹者。本謂阿彌陀也。故藥王品云。卽往安樂世界阿彌陀佛(文)。佛義經云。見諸法實相名爲念佛(文)。故疏記云。正明本迹體性。性卽實相。實相非遠誰論其本。實相非近。誰論其迹。實不思議故名爲一(云云)。明知眞諦如海水俗迹似波浪。事理圓融水波一體。界如顯本皆成四一。故言聖眞子。次觀心聖眞子。止觀云。轉色成法身。法身常樂。轉識想成般若。般若卽淨。轉受行成解脫。解脫卽我(云云)。我等色心自本無作三德。當知三德各開三德。三三九品淨土也。三德各異四德。卽是十二光佛也。十二光佛各具四德。卽是四十八願王也。然而衆生六根各具八倒。亦成四十八顛倒。悲哉乍具是心是佛之六根。妄謂五燒五痛之六道。喜哉得卽心卽性之安樂。了是心是佛之彌陀。所以尋梵音於月氏。則阿彌陀三字也。念三德於日域。亦聖眞子一社也。止觀云。專以彌陀爲法門主(文)。弘決云。佛表法身。觀音表智。勢至表福(云云)是知法身三德則阿彌陀三字也(云云)。以下略之。
一。千手千眼觀世音事(八王子之事)。自行要記云。五大院釋云。千手者。實相法身總爲佛體。般若卽惠手。解脫卽定手。五指卽五陰世間。今取法性四德之五陰。一指具十界十如。五指卽成五百。合定惠總成一千。故云千手也。言千眼者。止觀云。一心三觀所成三眼見不思議三劫。此見後心得故受眼名。又云。眼者是智。智卽是眼。眼故論見。智故論知。知卽是見。見卽是知。佛眼具五眼。佛智具三智。王三昧一切三昧悉入其中。首楞嚴定攝一切定(云云)。明知一一手指無非佛眼。故云千眼也。言觀世音者。文句云。三智名觀。三諦名世。三觀語本。故名音(文)。
一。本門八王子之事相對法則集云。法花經序品云。是八王子威德自在。各領四天下(云云)。疏記云。從彼敎王卽王三昧(云云)。故藥王品云。於諸經中最爲其尊(文)。又云。諸經中王(文)。八王子護法生於此經故。云八王子(云云)。
一。客人權現者白山妙理權現云事。慶命大僧正記云(無動寺座主二十七代)。現神力於普門之青龍。降藥珠之雨。飼忍草於雪山之白牛。施醍醐之味。所以名之曰妙理權現。今爲護一乘之佛法來中道之山下列七社之神明得賓客之字。故名之曰客人明神(文)。
一。本門十禪師云事。二門相卽集云。引玄義云。本者理本。卽是實相。一究竟道。迹者。除諸法實相其餘種種皆名爲迹(云云)。知地藏者。地謂一實智地藏。謂如來祕要之藏也。弘決云。地圓理也。雨圓敎也(云云)。文句云。一切祕藏者。遍一切處皆是實相也。此語妙體也(云云)。是以吾等久遠已來常住此地常在此藏。未曾暫廢法花妙行。故藥草喩品云。貴賤上下持戒毀戒威儀具足及不具足正見邪見利根鈍根等。雨法雨而無懈惓。一切衆生聞我法者。隨力所受住於諸地(文)。
一。觀心十禪師云事(付此文有口決)。誠是開會實相之一地。如來祕要之大藏也。凡十謂假諦名之爲十。禪謂空諦名之爲禪。師謂中道名之爲師。得名十禪師。總在一念未出色心。故釋籤云。總在一念別分色心。何者初十如中。相唯在色。性唯在心。體力作緣義兼色心。因果唯心。報唯約色。十二因緣苦業兩兼。惑唯在心。四諦則三兼色心。滅唯在心。二諦三諦皆俗具色心。眞中唯心。一實及無諦准之可見(文)。故十禪師者。諸神之總社衆生之正體也(云云)。
一。本門三宮之事。相對法則集云。三宮者。卽一而三。故名三女。卽三而一。故爲一宮。知是一心三諦之妙理無緣大悲之神體也。兩卷疏云。便生端正有相之女。端正無邪醜。表中道正觀離二邊之醜。卽惠之義也。相卽三十二相。慈心所種。卽表定義也。雖具二而名女(文)。止觀云。苑中有女。女表慈。若無無緣慈。豈能以神通力假身令小入此娑婆。通由慈運。如花擎女(云云乃至)。向此神轉三道於三德。詣此社淨三業於三身。以三爲名良有由(文)。
一。觀心三宮之事相對法則集云。言三者正了緣也。三種熟脫之三也。故文句云。示勝因。若能五種法師卽三世佛所爲種爲熟爲脫。此人同未來諸佛。注細字書之也(云云)。
一。三宮本地普賢云事。得脫故言同普賢行。此人已於先佛前植善故。言深種善根。此人爲現佛所熟故言手摩其頭(文)。言宮者。諸佛所住祕密藏義也。止觀引大經云。安置諸子祕密藏中。又云。自入三德名歸。令他入三德名旨。故名指歸(文)。故知三德名三。祕藏名宮。號三宮(文)。弘決云。若信三道卽是三德。尚能度於二死之河脫三界耶。
一。本門大行事云事。相對法則集云。大行事者。顯四諦四德之是。獨居發大心之首。名之爲大。受日月證明佛之付屬行藥王之大事故言大行事(文)。
一。大宮權現天照太神分身也。康和五年十二月十日。以近江國愛智庄寄進當社官府曰。權中納言大江匡房。宣奉勃御神者。大八島金判朝庭顯三輪明神。大津宮御宇(紀典明經)初天下坐奉。尋其本爲天照太神。分身或號日枝或名火枝或申日吉。是則垂迹於叡岳之麓施威於日下御(云云)。
一。大宮二宮父母云事。菅家清人記云(天神曾孫)。日吉地主權現者。日本國地主也。卽天照太神父也。大宮權現者。天照太神也。分身於兩國。垂迹於吾朝(文)。
一。天照太神日本國地主事。日本紀神代上云。素戔烏神娶國神女生大已貴神。遂就於根國(云云)。大已貴神(一名大物部神一名大國主神一名大國魂神大和國城上郡大三輪神是也)與少彥名神(高皇產靈尊也子道常世國也)共勠力一心經營天下。
一。日吉三聖三光天子垂迹云事。顯密內證義云。天現三光養育千象萬物。地顯三聖護持一天四海。內證利生之慈雲無所不覆。外用和光之惠風無物不扇(云云)。
一。伊勢日吉一體事。安全義云(五大院)依顯敎心。大日卽爲釋迦。依眞言心。釋迦卽爲大日。故於天照宮現大日。應化明神卽日吉社顯。釋迦垂迹權現。彼表眞言門。此依法花宗。共以一致幽遠也。冥道也(文)。
一。賀茂日吉一體事。神祇鑒典云。大比叡山王亦名日神。小比叡山王亦名月神。聖眞子山王亦名雷神(云云)。口決云。日吉聖眞子與賀茂大明神一體也(云云)。是以於賀茂社者名別雷太神。日吉聖眞子社亦名雷神(云云)。最極祕密也。非口決不可知正義而已。
一。中酉賀茂祭事。秦氏本系帳云。又云。初秦氏女子於于葛野河澣濯衣裳時。有一矢自上流下。女子取之還來判置於戶上。於是女子無夫懷妊。旣而生男子也。父母怪之責問。爰女子答云不知。再三詰問。雖經日月遂云不知。父母以謂。雖然無夫而無生子之理也。我家往來近親眷屬隣里孤黨之中其夫應有。因玆辨備大饗招集諸人。令彼兒執盃。祖父母命云。父思人可獻之。于時此兒不指示人。仰視行指戶上之矢。卽便爲雷公。折破屋根昇天而去。故鴨上社號分雷神。鴨下社號御祖神也。戶上矢者。松尾大明神是也。是以秦氏奉祭三所大明神。而鴨氏人爲秦氏之聟也。秦氏爲受聟以鴨祭讓與之。故今鴨氏爲稱宜奉祭。此其緣也。鴨祭之日楓山之葵挿頭。當日早朝松尾社司等令齎頭斷參候內藏寮。祭使旣來置楓山葵於庭中。詔戶申使等各挿頭出立。稱宜祝等賜錄物。又走馬近衞二人捧謝幣與稱宜祝。俱參松尾神社。是乃父母子愛之義芬芳永孝之意也(云云)。
一。日本國地主有二神事。神祇宣令云(匡房記)。日本國地主有二神。一假神住山城國乙訓郡賀茂村。一假神住近江國滋賀郡(文)。
一。日吉松尾一體事。大山咋神亦名山木大主神。松尾神也。此神者座淡海國日枝山亦座山城國葛野邑。共用鳴鏑神也。
一。松尾日吉一體事。智證大師傳云。仁和二年冬十月。和尚於松尾明神社發願曰。我願每年五月八日十月八日。比叡明神社頭詣。講演法花佛名等大乘經。以爲一生之事。卽於彼松尾社始終講事(云云)。
一。聖眞子垂迹事(當流極祕決也)。神祇鑒典云。當寺鎭守法宿權現傍有聖眞子。地神第二主正哉吾勝命(云云)。地神五代。天照太神。正哉吾勝云速日天忍穗耳尊。
一。垂迹八王子事(口決云。神祇宣令者非匡房私記。北野天神密奏記行戴書之。鳥羽院御時匡房書之)。言八王子者。天照太神所生也。五男三女等八王子也。父祖[頡-口+方]于上帝裎于六宗同久代天恩來歸率欣八十萬神。八子同天降故曰八王子(云云)。
一。垂迹十禪師事(當流祕決也)。神祇宣令云○天照太神曰。夫瑞穗國吾子孫可王之地。皇孫就而治焉。葦原之中國當與天地無窮。卽以三種神器授賜皇孫。永爲天璽。彼皇孫者。天照太神皇孫天瓊瓊杵尊。今日十禪師是也。治護寶祚之隆。過去蒼生之交神世當第十代。爲受禪卽位神。亦名十禪師(文)。
天神七代事。
國常立尊。國狹槌尊。豐斟渟尊。(泥土煮尊陽。沙土煮尊陰。大戶道尊陽。面足尊陽。伊奘諾尊陽。大戶邊尊陰。惶根尊陰。伊奘册尊陰。)
已上天神七代。
地神五代事。
天照太神。正哉吾勝尊(已上二神坐天上不降此國云云)。天津彥火火瓊瓊杵尊(天神第一已來第十代神也)
私云。地神五代者。天照太神·忍穗耳尊瓊瓊杵尊·彥火出見尊·鸕鶿草葺不合尊(云云)。
一。三宮垂迹事。神祇宣令云。日吉三宮者。天照太神所生八王子中三女。剪除天下之兇渠衞護天璽之望祑天降。三神奉齋同殿故曰三宮(文)。
一。垂迹大行事之事。神祇宣令云。日吉大行事高皇彥靈神。天地開闢之時。防護皇孫天降。葦原瑞穗國國中大勅行天位事故。曰大行事(文)。
一。日吉大行事又名猿田大神事。日本紀神代下云。皇孫天降之時。居天八達衞有一神。其鼻長七咫背長八尺餘。口尻明耀。眼如八咫鏡。而赦然似赤[暖-日+酉]醬也(乃至)。天細女命問口。天孫所幸之路居之者誰也。衢神對曰。聞天孫應降。奉迎相侍。吾名是猿田彥大神(文)。
一。神明現申事。五行大義云(菅原在茂檢之)。神者申也。清虛之氣也。無所擁滯故曰申(文)。
一。地主權現奉名山王事。嚴神靈應章云。夫伊奘諾伊奘册二神御宇。天地創闢州縣新作。以降土地最初者。是小比叡神。山之示土爲社示申號神。識了小比叡大明神者。爲吾國之地主。爲吾山山王(云云)。
一。山王三國法花宗鎭守事。顯密內證義云。傳聞日吉山王者。西天靈山地主明神。卽金毘羅神也。隨一乘妙法東漸。顯三國應化靈神(乃至)。祕密灌頂之庭奉勸請山王。顯密雖異大道一味也(云云)。五大院口決云。金毘羅神者宮毘羅神。卽主家時釋迦垂迹(云云)。一行口決云。宮毘羅神彌勒垂迹(云云)。
一。山王現猿事。法花宗傳記云。天台山花頂峯西南有圓宗院。見叢篠竹林。碑名文曰(口決云)。件文現行宛如墨字書(文)。圓宗佛法東漸故。叢篠竹林自然生。神明和光垂迹。化衆生皆令得利益。
一。天台大師傳四敎於神僧事。天台大師。陳大建十一年戊戌歲。夜夢一神僧。身長丈六。首冠金光。卽唱偈曰。因緣所生法。我說卽是空。亦名爲假名。亦是中道義(文)。圓宗佛法東漸故。叢篠竹林自然生。神明和光垂迹。化衆生皆令得利益(云云)。神僧踊以入叢篠竹中。大師待旦見竹林。有大獼猴(云云)(付此文有祕口決)。口決云。天竺佛陀波利三藏。隋開皇二年入天台山詣圓宗院巡禮曰。西天靈山鎭守宮毘羅神前有篠竹茂林(云云)。
一。根本中堂篠竹中山王御垂迹事。中堂神祇祭文云。叢篠竹林中方便法傳來神明垂權迹人間萬世奧(云云)。中堂(左方叢篠右方金篠)圓宗院南西(左叢篠右金篠)口決云。傳敎大師御歸朝之時。自圓宗院移植止觀院大宮寶前。同此篠竹也(云云)。
一。山王者唐天台山鎭守云事。三寶輔行記云。先師在唐求法歸朝之海中。過暴風逆浪之巨難。至心發願祈念平著。一人童子化現舶頭。先師問云。童子是誰耶。童子答云。吾是天台山鎭守圓宗擁護明神隨使。佛法之東漸。將屆聖人之本國(云云)。先師重問云。如何稱號耶。童子答云。下竪三點加橫一點。下橫三點加竪一點(云云)。先師此時恭敬合掌唱諸佛救世者住於大神通爲悅衆生故現無量神力之偈(云云)。機感淚致瞻禮。而未及上首忽爾不見(云云)。
一。山王三聖法號妙法蓮華經五字之事。後傳記云。三聖菩薩號是妙法蓮華經五字也。所謂法宿者。妙法。花臺菩薩者蓮花。聖眞子者經也(云云)。
一。大宮二宮兩神難測陰陽事。顯密內證義云。當寺法王大比叡小比叡兩明神陰陽不測。造化無爲。弘誓疊佛護國爲心(云云)。
一。嚴神靈應章云。一陰一陽之冥威被微塵界而遙及。利於利生之法力歷恒沙劫遠至口決云。一陰一陽。一陰一陽。一陰一陽。口云。陰具陽德。陽德具陰德。故云陰陽不測也。不二冥合義可思之。
一。山王三聖元初不知神明云事安全義云。當守鎭守山王三聖者。元初不知之神明。垂迹幽致之冥道也。故不可以常情測。不可以衆例求。本迹雖殊不思議一也。
一。三輪三神同住日本國事。三寶輔行記云。三輪三神同渴金仙敎法感應地流住葦原中國現三聖靈神。爲一乘鎭守(文)。口決云。波母山者ナミノタクハウルヤマトヨム也(云云)。口決云。一。神天降小比叡峯神歌云。波母山哉小比叡能峯能一人居波嵐茂寒之問人母無(云云)。一。神者住三輪山本神歌云。戀之久波訪來摩世大和南流三輪能山本杉立留門(云云)。一。神者住宇佐宮神歌云。何事加於和志摩須羅牟瑞籬耳久南梨怒美多天摩津羅天(云云)。三。神行列神歌云。吾母思布君母和須流南阿利曾海能浦吹風能耶無時母無(云云)。大宮垂迹之時神歌云。大友能三津能濱邊於打左羅志與世久流波能由久邊志羅須母(云云)。
溪嵐拾葉集。
元祿十四年歲次辛巳冬十二月十六日。
法印實現閱。
溪嵐拾葉集。
禪宗敎家同異事。
問。敎與禪勝劣同異如何。仰云。効敎爲八家。小乘權門等且置之。天台若眞言家爭。可及耶。尋云。禪宗不及天台宗云意如何。先天台心立四敎三觀法門。四敎者界內外機爲之儲之。戒定慧三學立之令斷界內外煩惱。三觀能治三惑所治也。斷之論後後增進。無明漸漸盡。三昧展轉增。我性分分顯等云ヘリ。有能治有所治。斷迷開悟從因至果顯然次第也。依高野大師。從淺至深從近至遠轉妙轉樂(已上)。然禪心者無煩惱無是菩提云盡本無煩惱體令直達。無能治無所治。又無從因至果成所談遙超過非。就中廣燈錄云。達磨西來敎外別傳不立文字直指人心見性成佛(已上)。禪宗敎外別傳云敎者。諸佛說敎也。禪律論三藏戒定慧法門於之法義因果信解修證者宣說。斷迷開悟終至佛果菩提談。不立文字下者。如此不煩直見性成佛云故。卽身頓悟義敎學所談超過者乎。禪律論不學。敎行證次第不修習。直指人心見性成佛速脫生死。是非超過分乎。
新仰云。誠人心見性成佛云巧似。用公案分猶以不及天台宗也。其故用公案心手立。念想起時。狗子無佛性庭前栢樹枝云是懸心遮念想也。遮念想手立用公案也。譬止觀等爲遷念想如用四運四性觀也。然四運四性觀望一心三觀一念三千觀時猶不及也。遷念想深空寂處見性成佛云故。從果至果修行也。大品經。眞如觀別敎此中俱理不具諸法義別敎但中爲佛心。菩提心論。妄心若起。知而勿隨。妄若息時。心源空寂。心無相違。是別敎心地也。十住心中他緣大乘心義門也。指心源空寂萬德此具妙用無窮故。不離二邊水出纒池月處法性空義相之外起也。サレハ仍僧都御房關東御下向時。道證禪門師云宗門者有之。重重問答之給時。修門修行心地者。所詮大品空無生心地也被仰時。サリト領狀申也(云云)。天台一心三觀一念三千分不論能所。斷迷開悟義無之。無能所云心行縱指義。只心是一切法一切法是心連也。縱橫云道理立味可出來也。於之全不論斷不斷二法無之。何宗云此上超過分不可有之。眞言法界體性智。天台一念三千觀。二法不分位直達無作三身分也。是號卽身成佛。是名無作三身。宗門用公案。機三類機中第二類機也。公案爲無技。是心地故也。直達義無之也。第三常敎學機也。學戒定慧三學敎行證修習分也。第一機者禪錄圓云。向上宗風千聖不能說。向上機全不用公案直令達也。此義千聖不能說云也。止觀正機向上宗風空廢立也。不置取持也。宗門向上無機常云也。道證等虛空也。唯唯佛與佛境界也。向下論機云也。然東福寺聖一房向上機存也。其有子細歟。聖一房入唐聖人也。唐土禪師佛感禪師爲高祖。其門弟中一寺長老程者五百人。其外學之類不知其數。其中對得者三人。其內唐土二人日本一人。其一人者聖一房也。佛感禪師種種感之障子書付。サテ天台正機者一念三千觀也。禪門向上無之云手。天台立機正觀機圓頓直達行人也。常禪師等不立機云說分殊不及天台。向上論機分天台眞言同之分有之。前重八義八門外不二摩訶衍重彼向上分當。彼義往機根故雖敎後故云無機根手ヒク。天台此上立機圓頓直達行人也。仍敎觀俱實宗云也。妙樂大師釋云。尚理觀敎ナヒカシロニスル者誤レルカナヤト釋給敎敎ヨルヘキ也。仍向上宗風千聖不能說云向上機第一也。是不立機存。禪門天台不可及。立機存輩カラシテ同分也。可云也。
僧都仰云。敎家禪家論唐土サル事。我朝學禪宗弘通法宗輩自昔至于今有之。南都大安寺行表和尚云人御座。傳敎大師先初行表和尚禪宗傳給。御授戒小乘篇聚戒等傳受給。然傳敎大師天台六十卷等以前我朝渡御覽。甚深殊勝聖敎也被思召。爲決之御入唐有之。邃師若爾圓頓戒可有御傳受之旨被仰間。龍興寺西庇於極樂淨土境圓頓戒受之御。其初天台法門傳受之。於吾朝値行表和尚習禪法御。其後御入唐後禪林寺參秀禪師禪法禀給。仍我朝大安寺行表和尚其後傳敎大師等禀之給。其後近頃入唐僧共習禪宗輩用淨房聖人後號僧正。此人於唐土習禪法歸朝後弘通之。眞言吾朝於自本習學アリキ。於唐土雖碩望之。唐土眞言敎廢人師無之。仍用淨房於唐土眞言師セラレタリ。當世ナントハサコソ廢タルラメ。此人弟子般若房法印云人有之。其隨分眞言師也。用上房御意。禪宗天台上眞言下可置之由思召給。是山法師也。此人弟子般若房法印。禪宗依經金剛般若首楞嚴經等云。首楞嚴疏六十帖計造之。然而彼宗無彼經可云也。又我禪法師云人有之。是於我朝學天台入唐於唐土隨公請論決授人也。此人爲禪宗。然者禪宗天台不及存間。於吾朝不弘通。泉涌寺最初建立人也。彼寺キ長者也。
尋云。我禪聖人處禪房可云也。仍法師可云乎。新仰云。唐土法師號大師次スヽシキ號也。法師號給也。仍殊彼門徒我禪法師云也。法師法師也。大師於三學明了名也。聖一房東福寺長老也。元寺法師也。此人習禪宗意據日本國天台眞言等行人本寺本山多之。故人目不可立。日本國禪宗弘通人盛無之。仍習禪宗弘通思習之(云云)。其時眞言宗如法法タリキ花嚴宗猶盛隨分習タレドモ。花嚴宗不弘通。聖一房存知禪宗天台眞言等其上置之思也。常禪宗輩此定申也。道證禪師聖一房同時人也。建長寺長老也。壽福寺長老也。僧都御房重重御問答有ケリ。今禪林寺法皇御師範道隆禪師門葉也。
尋云。傳敎大師於唐土御傳受宗天台眞言禪法也。傳法要偈云一心三觀心境分兼禀達磨法云達磨法禀之給。然眞言止觀其旨一故。於一山弘兩宗釋給。禪宗若天台眞言等無相違者。何於我山不弘通之耶。僧都御房云。仰云。此事年來不審也。禪宗尋之不知之(云云)。但我所爲天台眞言外禪宗可云法義無之。天台宗極機不殘立之了殘事無之。宗別別立之云事殘事法有之。法義各別立之故。別別宗有之也。天台止觀修行重重無盡手立有之。禪宗立行全不出之。故別不弘通之。次禪宗別而無依經云事無術難有也。其故今禪宗之源釋尊已來敎外上祕術相傳云也。眞言宗ナレハトテ釋迦所證非自性受用證云異也。釋迦傳大迦葉。阿難等次第次第傳之。第二十八祖師達磨和尚也。達磨天竺人也。達磨和尚來唐土時。惠可禪師又習之。向達磨和尚許七日七夜立。達磨和尚目ミセス。慧可禪師切臂献之時。得記云初授之。達磨和尚日本來見。所詮元祖佛也。何無依經乎。天台大師講止觀給時。達磨和尚現空中。汝數文字(云云)。天台答云。汝愚痴也(云云)。達磨心敎學下之。抑以名敎外別傳達磨西來不立文字直指人心見性成佛也。不立文字宗故天台敎學下之。仍數文字許之也。天台御意。天台敎觀俱實宗心不知敎外觀全無之心不知間愚痴也。釋也。敎禪諍論大師御在世有之。大師愚痴也。答給上。達磨和尚閉口不擧難者也。天台大師應化禪師也。仍禪法得之。己心中所行法此之止觀。天台智者說己心中所行法門。釋以三千觀爲己心中所行法門。全以禪法爾不云也。大師御說法御言。靈山一會儼然未散(已上)。是一念三千觀有也。三千法法本來本有所。儼然未散一念三千云也。引此言天台大師應化禪師御故禪師云也。
尋云。用公案遮念想分。天台四性推撿等之間。大品空無生觀同之分聞。是第二反機分也。第一向上宗風千聖不能說。此分止觀正機相當。此分自其心聞。何聖一房天台眞言等上可置之耶。又葉心房天台上置之事。其心不審也。此事能能可明事苦也。有門三句者。殺斷衆流句者。狗子無佛性云庭前柏樹枝等(已上)。是不立義味心也。凾蓋乾坤句者。聖敎云也。妙法蓮華經南無阿彌陀佛云遮念想也。又隨波遂浪句者。是世體證因因相也。是等三句云也。臨濟(眞耽)者。何佛法云時エツト聲ツクロイヲスル也。殺斷衆流句也。德山棒者。何佛法云時以棒打。是殺斷衆流句也。
問。禪公案第二反機以公案是遮念想入間第二反機云之歟。此分天台直達機劣也(云云)。其分自聞。抑公案云其心如何。新仰云。於禪門前百丈後百丈云禪門有之。其中後百丈云。禪門一千七百公案集之以之爲末論法由來スル也。其取公案云事譬國國政政定法義有之。武家御式條ナント云樣物シテ以之爲手本國政スル也。國師代代替共。此公案云物不替也。此定行人昔行人論法人替此狗子無佛性庭前柏樹枝云悟也。是公案云也。是得法トリエ也。是心懸寄之得法也。是宗門取置取枝故第二反機云也。第三敎家機也。
問。第一機何名耶。新仰云。第一機向上宗風機云也。是如此不立取枝也。止觀正觀向上宗風定廢立シタ也。取枝不置也。汗縱橫義只心是一切法一切法是心直達也。縱云橫云。是道理立義味司出來也。正出離生死云。此不立道理味無所達上事也。新仰云。當時禪師敎家學生何シテ味付ント味曾鹽付腰也。此味曾鹽付ケン輩何只生死可遊也。
問云。何道理イミ味付乎。何付之生死可遊耶。新仰云。道理云二法起上事也。彼此相望上是非立之也。二法不分時是非能所善惡無之也。二法不分只是心是一切法達上コソ。去此經彼我永止不立道理イヘルハ。二法不起心也。二法分上能所善惡有之也。此前於死此生彼也。
問。狗子無佛性云庭前柏樹枝云心如何。新仰云。禪門輩有弟子。何法問タラハ。有師或唱之或以棒打之。或庭前柏樹枝云。或狗子無佛性云此意也。無道理子細心也。庭前梅櫻云梅香殊勝ナルソトモ云子細櫻色妙ソト云故可有之也。庭前柏樹枝庭前樹枝。狗子無佛性ナレハ狗子無佛性有之也。最取枝指出以之懸心爲本得法由來スル也。公案是也。第二反機也。第一機不置元枝直達也。
問。禪只其詮句可習。何禪錄談之。其心如何新仰云。字只以心知之可足。サレハ一句通スレハ千句百句云也。談錄事禪人師ナムトノ其條敎家同事也。
問。禪公案後百丈禪師一千七百公案集云中樣樣言有之。假令何物佛法問タラハ。庭前柏樹枝阿字一心三觀若火何樣可答也。其敎家學生●字五點有之。卽五大也。萬法不離五大體也。ナント付道理分別之也。禪門輩如此道理不付。●字ナレハ阿字吽字ナレハ●字有之。定其不同也。然前六重止觀是妙解位也。此時心アリ樣引證據委釋之。此時道理敎有之也。正修止觀修行位三千觀故故道理無之。此分禪門義同之也。
問。禪祖師誰人耶。新仰云。禪經二十八祖擧之。元祖佛。第二大迦葉阿難等也。最後達磨和尚也。是天竺人也。達磨和尚來唐土時永嘉禪師爲習之。彼達磨和尚許迎。七日七夜立。達磨和尚目モミセス。永可禪師臂切献之時。得法云初授之。達磨和尚日本來見。錄云。向上一路千聖不傳千佛不可說云也。
廣燈錄。汝何言數文字不知實理。是天台大師講止觀給時。達磨和尚現空中。汝何數文字云。天台答云。汝愚癡也。達磨心下敎心也。天台御心敎觀具實也。云心不知之(云云)。其時達磨閉口畢。天台得法心悟云。靈山一會儼然未散(已上)。是三千觀也。三法法本來本有心也。禪門輩引此證。天台大師應化禪師御。敎文也。新仰云。於禪門者宗旨宗敎不同有之。宗旨者不可以言宣位至宗旨也。此樣敎宗敎也。敎之者以公案敎之授之。是彼宗我家敎云也。又云。宗門最初句末後句云事有之。最初句者。絕斷衆流句也。無道理句也。狗子無佛性等是也。是號死句。是公案也。末後者名割句。天台眞言等六書六作緣共本覺也達也。是各行如來釋也。六書六作緣當體本來本覺云也。宗門カラクシテ末後句コソ。山是山水水云故割句時天台歸也。
尋云。近來禪師聖一房其後當世五條覺忍ナト云者アリ。此等內證尤不審有也。新仰云。五條覺忍房公案大疑下有大悟妄起照見是念想起云時尋之時念想可止樣顯也。聖一房公案云。退壽付己(巳上)。捨己身法不求云也。唐土人師虛生〃人師語云。念起是病也。不續是藥也。念起不畏。唯恐覺遲(已上)。私云。是念想起不續處爲要聞也。
問。達磨天竺人。來唐土。魏近也。天台陳代也。時代相違者乎。何數文字難之愚癡也。答之給乎義云。達磨權者也。仍不可有相違歟。天竺人來日本歟。相應飛體達磨和尚驗仰信和尚令近處也。少納言入道信濟書之。玄譽阿闍梨アタタケレハ日本來與ケルヲヤ其外來日本見此有之耶。新仰云。玄譽阿闍梨本無動寺法師也。日本渡唐學禪法輩多之。傳敎大師等葉上房我禪法師聖一房等也。然得法人唐土住之玄譽阿闍梨計也。得法故達磨和尚鉢傳之。是於唐土傳之也。下﨟法師原云。此鉢六祖所相傳鉢也。六祖者達磨和尚第六祖師也。是惠能禪師云下﨟法師原也。然而得法心地以外高。異心散散起心心彌彌明鏡(已上)。天台三千觀同之。仍法師原賤者ナレトモ。得法者故達磨鉢授之。大通禪師トモ云也。參秀上座第五祖師上﨟無得法故衣不授之。仍以威勢故惠能禪師衣鉢欲奪取。然惠能逃其處去。猶以多勢追之。其時惠能サラハ衣鉢汝與云石上置之。參秀欲取之處。彼鉢石ヱリツイテ鉢與石イヘアイテ不取。其時參秀不及力シテサラハ不得法タリ。難治也衣鉢惠能與之。其時惠能取之時石エリツカスシテ被取畢。參秀後悔其後法畢。此參秀上座門弟渡日本國授行表和尚畢。行表和尚授傳敎奉。故傳敎御相傳宗門劣也。彼宗方云也。サテ傳敎大師日本大國禀達磨宗給不得法故無御弘通云也。是尤山門學者可會通云事也。參秀初不得法後御法セリキ。得法後授行表和尚奉也。其上傳敎大師御入唐時。六祖末流會給御禀承有之見也。是禪血脈可勘事也。別而可有之。何況傳敎大師御事得不得云事中中不及子細。天台御再誕故也。天台應化禪師也。天台後身御上不可論議云事也。於大國得法注文不入給事。外相誠サモヤアラン。於內證勿論事也。サレハ傳敎大師未入唐以前。寶龜十年妙樂大師唐日本來傳敎大師御問答時。傳敎大師爲父十三孝養被修法花十講時。南都勤操僧正等被請之。妙樂可有請之由被勸申時。御精有之。近江國志賀郡於生源寺修之有之。時十三年佛事經論無本說カ(云云)。可爲何樣候ヤ。由妙樂大師奉尋申。妙樂大師梵本地藏十輪經有之被申(云云)。生源寺妙樂大師來臨砌也。傳敎誕生處也(殊勝處也)是卽天台再誕御故。入唐以前來奉尋彼人也。妙樂大師我朝延曆元年御入滅有之。其後傳敎大師御入唐有。隨邃滿兩師習學天台敎觀。禀一心三觀於道邃。傳一家法門於行滿(已上)。六識九識相承道邃行滿兩師相承也。是又法花宗天台宗二心也。尤可祕事也。此事傳敎大師巡永云歟。大原如來藏院有之。常不流布書也。常人不知之事也。於生源寺可說法事也。仍傳敎大師御事天台再誕應化禪師御故。中中不及子細事也。弘法與同時御入唐有之。宋地高僧傳。傳敎大師入給。高野大師不入給(云云)。仍不云論得不事也。無得法故不弘通云事不可然。聖一房師佛感禪師也。付之習禪宗輩其數多之。其中一寺長老者五百人門弟有之。其中殊論者三人。唐土二人日本一人。其一人者聖一房也。佛感禪師種種稱美障子書付目出事也。玄譽阿闍梨殊禪錄得法人達磨鉢得之。相應和尚進上之。當寺法藏收之。六祖惠能相承鉢也。誠重寶也。聖一房其隨分弘通之。傳敎大師實可有御弘通者。何不然乎。不弘通心天台立行外別不可有法故別而不弘通給云也云心一故ヘシ。彼玄譽阿闍梨事宗門血脈日本國比叡山得法相傳達磨鉢歸朝住無動寺アル歟目出事也。永仁二年正月十四五日。於前唐院入講砌。大衆僉義シテ京都異類異形輩多之。是佛法滅相也。永可令停止(云云)。仍サレラ大良夢次良電光朝露等輩京中可追却由有沙汰。三月中旬頃被追却畢。於此條山門沙汰尤可然乎。但於在家又罪業也申合。不知子細故也。其次大衆僉議云。禪林寺法皇改皇后造禪堂條是甚不可然。由經奏聞處。法皇勅言。京都禪堂院自昔不可稱計。此等可停止者不可有子細。何限禪林寺御堂申子細哉。就中傳敎大師御相承法門也。依無機雖無弘通。其器量有之令習學。是何必可子細申乎。何況佛法修行者在行人心。何出離得脫指南也。不云是非。加之五大院先德敎時諍論。以禪宗號佛心宗。天台宗上眞言下置之。傳敎大師御相承上者。是上事不及子細云。慈覺大師御入唐時。於赤山大明神御前奉法施。自劫初已來未領如此法施。願我隨和尚守護聖□佛法。誓我西麓居住守覺大師佛法御。彼砌覺大師被立禪院。天台座主成敗末寺也。或日記云。此宗當世盛也(已上)。覺大師御時禪宗盛也。赤山大明神居禪院御事雙守禪宗也(云云)。傳敎大師御相承法也。慈覺大師御相承不可疑之。赤山大明神爲護之自異朝我朝來山門麓住給。山門云事可廢之。抑興禪宗佛法可衰微。若亡國基也云事如何。若可佛法衰微者。資師何可相承之乎。天竺大國何流布耶。尤不審是也。新仰云。此條尤可有沙汰云事也。傳敎大師御相承條無疑云事也。傳法要偈云。一心三觀三千觀之境義兼禀達磨法。御入唐以前大安寺行表和尚傳受給。是南都僧也。禪宗寶龜年中日本國渡唐土僧日本國來傳之。六十卷等傳敎大師延曆年中御相傳有之。此山弘通給以前日本渡アリケルヲ。大師御覽殊勝聖敎也爲被御不審。有御入唐得邃滿二師御學文有之也。大師本受小乘。篇聚戒禪宗相承御也。其後御入唐時天台佛法可相傳之由被仰時。一向小乘寺受小乘戒習小乘定慧。一向大乘寺受大乘戒學大乘宗義。可受天台法門者圓頓妙戒可受。不然者不可叶由被仰間。龍興寺西ヒサシニ極樂淨土作受圓頓戒畢。其後隨邃滿兩師御學文有之。一家法門傳行滿。一心三觀受道邃給。禪宗法門禪林寺神秀禪師禀承禪法。我朝唐土共禀禪法御條勿論是也。然御入唐後相傳眞言止觀兩宗御。以後者過眞言止觀兩宗無之被思召。眞言止觀其旨一故。於一山弘兩宗(云云)。傳敎大師相承勿論事眞言止觀御相傳後過兩宗法門無之被思召間。三千衆徒習學之也。可守王位契御。護國祈王宮事天台眞言兩宗不過。卽身成佛頓悟又兩宗不可過思召間。於一山弘通之給禪宗無御相承云非。於御相承者。初小乘篇聚戒等受御イへトモ。御相承圓頓戒後擱小乘戒品以大乘圓頓戒出得度定比丘法﨟給。禪宗御相承不可依事也。於唐土禪得法種種印許有之。然天台眞言兩宗不過被思召也。御相承有之無披露云事證據何事不分明事也。於我山無弘通事者如上書。天台眞言外無別法之故也。南嶽天台大師應化禪師以止觀爲己證釋給。此之止觀天台智者說。己心中所行法門。良有以也。不可被御相承事也。次慈覺大師御在唐時。法樂非禪宗。天台眞言法味也。慈覺大師禪法門無御相承事也。被造所禪疏者如來禪也。禪如來禪祖師禪。如來禪者止觀等敎也。三學法門請之故也。祖師禪者達磨禪也。禪宗僧共覺大師造御禪境禪宗云也。非其議事也。日記云。此宗當世盛也(已上)。豈非祖師禪如來禪事也。興禪宗佛法可衰微事勘文事有之(如別紙)。次五大院敎時諍論以佛心宗天台上眞言下置之。得書(次下書之)未再治書故。無何眞言宗佛心宗天台宗別之會覺也。私尋云。未再治者以何別之乎。再治書何物耶。再治書サハ不連以天台上置之。敎時諍論未再治無四度計ツラネタリ。會可然。只未再治ハカリ云ナラハ。會釋強不分明者乎。
抑又東福寺聖一房。天台眞言上置之思云事如何。新仰云。天台眞言上置禪宗云事。聖一房不限。一切敎敎家下之禪敎外別號之。禪過宗無之慢也。天台等敎家皆六塵修行云下之。皆皆味落也。其故聲塵殊勝。一切事敎之時。正敎理說之。無聲塵者。色香中道理難得。出聲塵妙也イヘルハ。是聲塵得度落也。色香一切如此。色塵勝イヘルハ。色塵得度落香塵妙也色香得道落也。如此六塵別別入者皆取枝出來也。敎如此一偏一偏落也。敎外一切顯密行人味噌鹽付腰義味落處下之也。如此落義味取持タニモアラハ如何ニモ生死可流轉耶。努努敎家識行人應行不同六塵得道各不同也。是被下分可有。四性同立行皆是定也。被下事觀心有之。唯識一人事觀被下。以實相觀號理觀。實相觀者諸法實相處直達也。一心三觀幷三千觀等是也。故取立能所。置取技所可有。唯識觀論能所故存境狹釋給。
天台等一心三觀立行等何宗可有不覺耶新仰云。此事於東福寺聖一房前彼門弟等以外諍論事有之。其心彼等云天台敎家故如何道理付故何ヨハキ也。サレハ禪錄云。入文字者氣力弱。但居入文字顯位。敎學輩入自文字云下之。是卽道理ツケ故ツクルヲ云也。禪衆流殺斷云無道理無故所。理無故事也立道理。生死流轉因緣有也。サレハ敎禪如何不及(云云)。其時誠於敎種種有敎門。對治病修行大小乘權實諸宗多之。其條不可稱計。就中天台宗前六重法修多羅以妙外位付敎立道理也。種種心地樣敎之也。立行位成道理故無之也。卽禪殺斷衆流義聊無不同。其故直達諸法實相處。汗從橫義者。諸法心生橫義者諸法一心含之云皆是道理也。付之只心是一切法一切法是心云故也。是一切諸法悉是佛法所直達云也。此外無別故。サレハ三千觀殺斷衆流句與無相違。問答所諸僧等難之。聖一房申云。諸僧所存返返禪不入立敎又闇故難之也。所宣申尤云然答之畢。天台止觀直達觀故。何宗超遍之分不可邊事也。宗門何四性推檢不可出。其故敎引之也。聲塵香塵捨之。自其不生地不生等云分相當。仍俱破句也。天台俱是法界中道存故。猶超過邊也。總禪門不習輩何彼等不被難也。習禪此レヲヲ以問答スレハ。彼等不及申事有之。
私曰。敎時諍論釋猶猶無支度計未再治會猶猶會釋不定意也。又其上末先德御釋非。五大院御釋ナントハ難捨御釋也。如何樣。新仰云。天台宗與眞言宗其旨一也根本大師定給釋眞言下旣置之。顯密無不同義治定何其中間禪宗可置之耶。サレハ無何擧是有之。眞言天台一也釋。顯密殊大道無異釋故大旨同之。委論之時。互有勝劣心有之也。慈覺大師唯理祕密事理俱密釋給。行筋眞言勝。事理俱密故也。理祕密同筋傳敎大師釋給也。其外天台勝心可有之。其故卽大日經第七卷說之也。無相法劣慧所堪。爲應彼等故兼存有相說也。以眞言兼存有相下置之。其源無相法云不思議疏眞如理智說阿字釋給。一行阿闍梨大日經第六卷釋之。自第七卷不釋之。不思議云人。第七以下二卷疏造釋。是名不思議疏也。眞言四重釋有之。梵王說阿字。何說阿字。●字說阿字。眞如理說阿字。祕祕中深密云事。眞言敎大綱也。眞如妙理天台專說之。以眞如理爲能生。以●字。爲所生。故是天台勝被得タル也。天台眞言與互論勝劣。大綱同之。仍其中間佛心宗置之。故無何意得自然擧之給有也。大綱無不同。強判勝劣時互有勝劣故(云云)。私云。五大院御釋一向無四度計擧之云事無念覺也傳敎慈覺御心如今義。天台眞言一同被思召共云高野大師以天台置第八住心。以華嚴置第九心。以眞言置第十住心。其義又非無子細。五大院天台眞言中間置佛心宗事只無支度計被置トハカリ云ハン事尚無念覺也。仍以一義會之可。敎時諍論天台宗云指法華宗號天台宗也。其故常天台宗者指法華故。天台宗法華宗同樣存人有之。實同事心有之也。天台宗法花宗委分別之事。慈覺大師御釋委悉分別常指法花宗天台宗云也。高野大師天台宗御意得アルモ其從淺至深從近至遠轉妙轉樂也釋。也第八置之給也。五大院御釋心以此分佛心宗下置之給也。佛心宗者佛智慧云也。內證也。此分我學佛智如佛心卽止觀明靜云前代未聞止觀云圓頓直達觀指之也。三千觀是此分無義無味分也。此分誠諸佛內證也。サレハ僧都御房聖一房論之御時。禪殺斷衆流句者。狗子無佛性庭前柏樹子等云無佛性意也。無義無味也。以之禪已證云也。是ヲ此分天台三觀一心妙觀三千觀等禪殺斷衆流全無不同云。彼等問答聖一房僧都御房御定義是畢。仍殺斷衆流分天台三千觀同之。法花宗界內機從淺至深移界外分又以外禪殺斷衆流句不及也。無義無味所直達故以此義分天台上置之歟云一義意可有之也。正天台宗無二法本迹不二處直達也。天眞獨朗所何宗超過分不可有事也。サレハ正法眼藏錄云。若祖若佛別無元旨(已上)。內證本法處無不同云事宗門淨之也。於其者無子細事也。今論處於何於修行法方論之時。宗淺深論之。其餘天台等サコソ判給。法旣本妙塵由物情等釋是也。
尋云。禪法門說之樣如何。新仰云。禪師云。石虎山麓タカヒ草也。花治水座一時可說之(云云)。重難之サル事不可有。仍如此云耶。答之サハ不可說法之不可以言宣故也。是猶可說之時旣說法シタルト(云云)。此心全對般若經見。以不說而說之。例如無說而說卽是法身說法云也。
問。以禪宗立不立文字事其心如何。新仰云。人以禪宗名不立文字宗事。禪宗物不云宗不立文字宗思。非其義也。如青蟆如夏蟬殊物云也。然不立文字云譬敎家柱云物圓物云四方造家以之爲本ソトモ柱有樣付道理云之也。是號敎家也。禪宗不與柱柱疊疊別而不云其故也。道理不云之。故不立文字宗云也。同●字也。敎家阿字樣沙汰也阿字別不立其道理也。仍不立文字宗云也。私云。所詮タタチニ達體宗門云也。國王內裏御。彼內裏中何樣御云敎家云也。是卽國王未拜見上其御有樣トカク云也。禪宗タタチニ拜見シタル上其有樣由來不宣也。門內得體門外得體不同也。修多羅敎指月如指。以之爲敎。月國王也。諸字何國王月同事也。見國王得月處直得之遠得之諸宗不同出來也。天台宗敎觀俱字云事。指外不求月云心也。眞言敎舌相言語皆是眞言云。天台麁言軟語皆歸第一義。只同事也。
問。傳敎大師唐土御師範神秀禪師云事。唐土禪師寺イミシキ禪師スル也。神秀禪師六祖被難。所以神秀得法句也。心明鏡臺塵愛更斷(已上)。六祖難偈云。妄心屢起塵愛何斷之。神秀煩惱斷之イヘルヲ煩惱歷歷。何斷云トカムル也。ハルカニツヨキ也。新仰云。ソレヲ會神秀物コソ六祖被難不得法人アリシカ。彼得法人ナレハ。得法後傳敎大師禪法ヲハ授也。
私云。尋云。以何得法後知之耶。問。祖師所存各別歟。新仰云。天台宗云問樣コソ可有共。慧心檀那寶地房各別如禪宗以外カワル也。サレハ常禪師向上無機云。サレハ道流等無云唯佛與佛境界也。聖一房向上機分有機云也。
私尋云。天台三千觀向上上論機分。禪宗超過分歟云事誠被成云也。禪師中聖一房計コソ攝機上同天台分有之。ナニトテ聖一房天台眞言上置之耶。如今所存トカクシテ同之分也。超過分不聞也。新仰云。聖一房眞言敎以外イミシキ宗思之。天台宗殊習之。天台家當流相承ナトノ委不習之歟。
問。天台サカリニハ思也。新仰云。禪宗日本國以外盛。法花經去年曆斥之。念佛地獄業捨之。佛法滅相也。此宗盛於佛法忽可滅亡條勿論也。其旨大經文委悉也。佛法滅亡時至ナラハ。此宗繁昌佛法不可有迹形。佛法修行斥之故。不可有三學修行故也。見佛聞法不可有。一捻香彈指散花隨聞一句善根悉不可有。得法人又千萬一不可之。故一切衆生悉出離期更不可有。微微緣不可有。故一切衆生サナカラ三途墮人天善趣生ズル義不可有。不便事也。山王大師能能可有祈念事也。
私尋云。宗門出離要道誠諸宗超過分廢之斥之事。山王大師冥慮本難知事也。先修行要心勝劣何分可有之耶。先定之。其上可有沙汰事也。然傳敎大師御釋內證相承血脈達磨宗諸宗初置之。其後天台眞言圓頓戒等四箇血脈別之。仍達磨宗諸宗最頂也被得。五大院敎時諍論眞言宗佛心宗華嚴宗別之。是天台上眞言下置之。智覺禪師宗鏡錄自在圓宗眞言天台華嚴宗等字連之。就中宗鏡錄古德台敎云初緣實相等云。無量劫來癡惑所覆。不知無明卽是明。今開覺之故。言大意(已上)。惑無明癡惑本。是法性以癡迷故。法性變作無明也。旣初緣實相云無明卽明云豈非始覺宗耶。難之天台始覺宗下之。以宗門天台宗等上置之。先是等可會之也。如何。新仰云。內證相承血脈非淺深勝劣次第。只四箇血脈別也。サレハ眞言天台下置之覺也。圓頓戒云天台宗云只同總也。然別之如前後也。何況傳法要偈止觀大旨法華深義一心三觀以境義邊禀達磨法云全無御弘道。眞言止觀其旨一故也。於一山弘通之釋給。達磨若諸宗最頂出離要道ナラハ。專可弘通之也。旣不然。可知有子細云事。其子細者。一斥敎處先眞言止觀敎弘通斥之。忽自語相違ナルヘキ處一旦故ナルヘシ。次眞言天台立行外別所立法不可有。其故三類機中第二反機者。用公案爲元技。大疑下有大悟云狗子無佛性庭前柏樹枝云此公案守居所自然法得事可有之。仍大疑下有大悟云也。狗子無佛性等云無是非不立道理。眞言事義不可得意直示也。老鼠牛角カフルト云老タル子スミノ牙ヨハク力ナキカ牛角空前。足カフラハ不可叶事也。ナレトモ其中自カフリ透スクル子スミモ可有也。會小學大乘空者。無狗百取蛇云ヘリ。是心不趣禪宗。大乘空行者。我本佛無煩惱行也。其如此行不可叶事無鎰取蛇者又可有也。用公案癈念想分四種三昧中隨自意三昧分義。彼宗起念卽覺談止分也。起念當體釋歸寂分大品性眞如觀無相違。サレハ四種三昧立行外別而禪宗立行不可有用。公案機者第二反機也。用公案耶心ノ隨自意三昧四運四性推檢不過。見失起念想令歸空寂分也。以之爲己證故。起念卽是彼宗云也。大品經眞如觀共空無性觀云故天台立行不及。天台立行三千觀是也。彼宗迴光反照云起念卽覺義也。是大品經說出。サレハ天台隨自意三昧外前可立宗非。是第二反機也。向上機者。常彼宗向上無機云向上宗風不能于聖說云無機云。是釋摩訶衍論不二摩訶衍重不置機□機根故敎說故云分也。法相宗癈□談旨非境界故云分同事也。天台眞言此宗立機。聖一房向上攝機耶。向上不置機分權宗權門所談立機也。若攝向上機分有者。其カラクシテ天台三觀コソ同之分有之。其故六祖惠能禪師得法語云。妄心數數起心心彌明鏡(已上)。妄心起念當體不改。本覺本有體明故。三千同之。故是彼宗向上機當。向上向下共天台立行。不遣或不及或同之。別宗立事儀別替所アツテ別修行處各別取事也。禪宗不立文字宗乍云。四種三昧立行外何義門有之別可立不覺宗也。俱破俱立俱是法界是天台法門也。宗門俱破義門也。天台俱是法界義也。遙不及人無別替所。仍天台眞言外不立之也。然彼宗輩云。傳敎大師禪宗禀給條。我朝大安寺行表和尚等禀之。於異朝禀之給彼五祖末也。五祖六祖被難治流也。無御得法故無御弘通云也。其會釋如上。傳敎大師天台再誕也。往古菩薩也。次五大院敎時諍論天台上眞言下置之給事未再治也。云事非治定釋云也。五大院御釋手草敎時義草敎書給敎時諍論非治定釋イへルハ。眞言下天台上置字門□如天台上可有之(云云)。彼論證據不引之。亦五大院一旦置之給也。高野大師造十住心論時。隨時隨宜不敢違我釋悉引經論誠證定之給。卽第八第九住心大日經住心品釋摩訶衍論等引之。傳敎大師住心品會之。釋摩訶衍論非龍樹別作。故不及會通捨之給。敎時諍論釋全不付經論。故非治定釋。云也。サテ五大院一旦置之給心。今天台宗者非直行天台。指法華宗號天台宗歟。宗門修行要心大品覺意三昧同之。不立道理不論義味。內證義直示所。界內機昇進分付機可有勝劣故。智覺禪師宗鏡錄。以禪宗名自在圓宗。諸敎衆頂置之。是宗門輩何敎下之。宗門釋不及會通事也。但彼宗門輩智覺禪師敎禪下之。彼錄敎マシリカチニ釋之故也。彼錄百卷文也。上五十卷天台眞言等實大乘敎斥之。下五十卷法相等權大乘等下之。第三十卷古德重敎云天台止觀引之。圓頓者初緣實相云。或無量劫來癡惑所覆。不知無明卽是明。今開覺之故言大意。或無明癡惑本是法性以癡迷故法性變作無明。引此等文旣云初緣實相無明云故。豈非始覺宗耶等云。天台止觀始覺宗下之。此等尤可會之樣。始覺本覺不同行人立行以定之。設本迹立行不同云時。貪體卽覺體名本覺理也。若覺貪卽菩提名始覺理也イヘル文。以之定之如也。今初緣實相無明卽明等云全始覺行云非心○然圓頓敎本被凡夫云圓頓行人凡夫也。無始已來六道四生流轉間。爲癡惑所覆。今値圓頓敎前代未聞止觀開覺云也。前代未聞止觀開覺止觀大意云也。全始覺立行云非也。開覺之上立行時止觀機不滿故。始覺修行本覺立行値人可不同心勿論可有也。仍今文全止觀行始覺修行云非也。取敎相樣釋也。初緣實相文又以前也。今此行同比凡夫也。今入天台敎修圓頓行釋也。
尋云。無明痴惑本是法性以癡迷故法性變作無明文如何可會耶。新仰云。其天台立行釋非。我等衆生念念第八識記無記一念生。萬法同歸第九識一念忘。生死流轉由來釋也。宗勝劣定事修行始覺行覺能所不立可定事也。宗門輩云。我輩○宗高イミシキト慢下敎事。最初句公案狗子無佛性等云無道理味無所直達。敎道理立故沙汰所超過也。如此不立道理所直示誠イミシキ樣ナレトモ。如此用公案廢會相分義修行覺意三昧廢起念所天台三千觀不及也下之也。彼宗起念卽覺談迴光反照云源大品經說也。大集經中反照心源イヘル只同事也。此詮源帶權經出。起念卽是報隨自意三昧修行不越イヘリ。彼輩不論也。禪宗者不知敎者下敎不知案內也。敎學者下禪。彼立行相不知不叶也。用公案癈念想分何四性推撿分也云之時。彼輩會釋無也。次彼宗無依經法華經也。法相。方等大集等經也。三論以般若爲依聖集經也。彼經中佛大迦葉傳之以來。次第次第相承也。是卽佛入滅後入金鑵給超ナラテ微笑シ給迦葉禪法門得意給云也。仍佛傳迦葉云也。是敎家方難之。佛傳迦葉イヘルハ何不立文字禪宗可得意乎。以法華大經付屬迦葉云事兩經說分明也。仍天王所問經中佛傳迦葉云事傳法華涅槃可得意也。何以不立文字禪法傳之可得意乎難之。會釋不分明云也。仍僧都御房於東福寺如此難給無會釋也。サテ禪宗輩難敎家時。敎學人立道理故墮共義。好味故墮味義。此定釋事也。於一家釋義法數法相二義。法數者十界三千其數云也。法相者地獄地獄有樣乃至性相體力作因緣等十如是也。法相時地獄等惡道也人天等善趣也二乘從空也菩薩慈悲利生也。此等有樣義味釋時アリノマヽ釋之。義味道理爭無之耶。假令聲塵得道上淨名香飯及以法門思惟悟等幷以金口聲敎爲本等道理尤可有。何法數法相義門釋時道理義味爭無之耶。體達時又道理義味更不可有。サレハ縱亦不可橫亦不可唯心是一切法一切法是心等釋。不論能所不立道理。三千法法一念當體直達外無仔細。直行圓人聞於長壽開通無礙信。一切法是皆佛法。此卽本門立行之首(已上)。聞無作三身卽修本覺立行。三千法法共本覺本有當體直達外無仔細事也。此時全道理味無也。總止觀修行大方作法執之莫イウ容。釋之文義落事不有イマシムル故。更墮義味云事敎者ナレハトテ不可有事也。先ツサキ以箭前イマ置也。是禪宗問答故實也。
次日本國圓機純熟處也。日本一洲圓機純熟朝野遠近皆歸一乘(已上)。天台眞言立行尤可想應事也。サレハ桓武天皇建立我山峯生身本尊アカメ麓如冥神奉勸請。所弘通者眞言止觀兩宗也。山王養三千衆徒爲我子。守一乘敎爲我命。四明經法加桓武叡慮故云比叡。四方勝故號四明(已上)。峯崇生身藥師生身不動。麓勸請山王。眞言止觀兩宗アカメテ護國計致御。年始歲末御祈偏顯密御祈也。其外天變地震息(災降)伏等御祈何離顯密兩宗。サレハ以我山號鎭護國家道場此心也。其外法相三論等諸宗何神明擁護非云事無之。春日大明神守法相大乘。赤山大明神守圓宗法味。新羅大明神又以守護智證大師相傳。其外熊野金峯等諸大權現何佛法護持神明也。然禪林寺法皇總忘日本國風儀。別忘桓武嵯峨叡慮。閣眞言止觀兩宗。忘山王御本誓。或一向專修口稱念佛コノミ翫宗門。御奧行條甚不可然事也。後嵯峨法皇御時。極樂寺佛法坊立宗門毀敎家。覺住坊讀止觀音有之。造護國正法義。宗門及奏聞時。故法印御房可判是非由被仰下ケリ。護國正法義心二乘中緣覺所解也下之。不依佛敎自開解分尤相似。然モノモノシク不可及沙汰云被却彼極樂寺。佛法房追却畢。今可有其義。其上以佛法心地修行可有是非所云。一一不及其沙汰條不可然事也。達磨和尚天竺唐土來時。南岳大師何聖敎持來尋給處。達磨和尚答云。不可有別經敎。以心法來云。以心傳心云答給是不得其意。事也。心持可來法非。來不來義不可有事也可難之也。彼宗門者手立必何物佛法問也。答之五時說敎コソトモ法華經コソ佛法ヨト其可答也。宗門者何物佛法問指サシテ是コソトモ云心棒打之。是コソ佛法是イハレ其非法華物アラハコソ。非法華經佛法指コソ。佛法是甚不可然。十界三千法法塵塵物物非法華法無一物。是非佛法嫌留迷也。天台心其不立文字云不可有相違。執文字不可有故也。以心傳心云義又不廢之。一心三觀一念三千傳之故也。天台眞言心敎觀俱實故文字外別法不可有。●阿者地也。●鑁者水也。●羅者火也。●賀者風也。阿鑁云外別體無之。タタケハ答。ヨハハイラヘル風情。アリノマヽナル法也。萬法●阿●縛●羅●賀●佉外何物有之耶。周遍法界體也。以之號大日。法界體性形也。宗門者樣樣用案煩座禪中中有煩。癈念想分又不可然。隨自意三昧意也。宗門者得法依事不同也。惠能禪師木破得法云。六祖人何物佛法問時。指サヽクルニモ必得法。其所從童アリケルカ是見習何物佛法問時指ササク。人見之得法有之。不然有之。六祖何如此スルト問時。童子答云。上如此セサセ給ヘバ見習如此付。此時ササクル指切ステテ又何物佛法問時。次指切之。如此次第五指悉切捨後得法畢。同指ササクル得不得同指。得人ササクル法門得云之人ヤマフ。得意不得人云是同言ナリトモ不可得意條勿論也。
達磨和尚天竺來時。別而持聖敎不來云事如何。宗鏡錄六卷持楞迦經來見。有禪僧問之ツマリ畢。宗鏡錄不見ケルニヤ。不立文字宗名リテ一切敎下之謗之ナカラ。楞伽經來所尤不審也。サテ南嶽大師西天何聖敎持來御被問。仍心法持來答也。天台大師應化禪師條誰可論之耶。然己心中所行法門全禪師不見。以三千觀心中所行法門被仰。我根本大師御釋云。止觀大旨法華深義一心三觀心境義兼禀達磨法達磨兼得法擧之御本意不見。又注金錍論性宗者天台云一義有之。サレハ先法印御房天台宗定被仰。然無相違樣總實大乘法宗法華涅槃眞言等佛性談圓乘云也。諸宗等收也。
尋云。宗門本無煩惱元是菩提談得法云時ヤカテ妙覺果地處令直達也。新仰云。頓悟大悟大用重重也。頓悟得法云也。以天台次位交合スレハ。頓悟名字妙解位也。大悟觀行相似也。大用初住以上分眞位也。
尋云。顯密行人有弟子。機進時法淵底可授之也。新仰云。可授之條不可及仔細。但顯密共弟子悉能能可見之也。サレハ傳敎大師御入唐時。奉遇和尚天台書籍相傳一心三觀血脈時御布施被進見。國清寺碑文云。日本沙門最澄以黃金一百兩入國清寺供利賣天台書籍歸朝(已上)。龍女成道時我獻寶珠世尊納受(已上)。寶珠者如意珠也。價直三千界云。眞言敎入檀灌頂也。妻子珍寶不可惜(已上)。力住タカウナリ。達磨和尚又西天來時爲望之。永賀禪師向達磨和尚許七日七夜立和尚目不見。時永賀禪師切臂獻之時。得法云卽初授之。仍習佛法尤可獻珍寶理也。一字一字一句世世生生不可攝。何寶可惜耶。
尋云。天台妙樂釋斥宗門所判有之耶。玄六云。夫一向無生觀人但信心益不信外佛威加益。此墮自性癡。又一向信外佛加不求內心益。此墮他性癡。共病無用病亦可解。自性人眼釋世理。牽重不前者傍力助進。云何不信藏垢重者佛威建立給令觀惠得益耶。又汝從何處得此無生內觀。從師從經耶。從自悟耶。師與經卽是汝定外緣。若自悟者ナレトモ必被冥加。汝不知恩。如樹木不知日月風雨水等恩。又三事汝不知外加。一不信敎。二自行不求外加。三不敎人。直是汝之不信。非無外益。經曰。非內非外而內而外。故內故諸佛解照於心中。而外故諸佛護念給。何不信外益耶(云云)。他共無因病例可解。卽假故無自性。卽空故無他性。卽中故無共性。照故無無因性(已上)。此釋心一向心是佛也信不求外緣。諸佛護念不求卽假邊不知。依墮自性病斥之。付三失破之。一不信敎。二自行不求外加護。三不假人等斥之。內觀追云眞如冥熏也。是師說也。或從經論是外緣也云信遍執也。草木樹林生長日月風雨陰陽德也。木石如不知之破給。玄一云。爲文字人約事解釋。爲座禪人作觀心解。又論作四句詳。有惠無多聞。是不知實相。譬如大闇中有目無所見。多聞無智慧。亦不知實相。譬如大明中有燈。而如大闇中有目無所見。多聞無智慧○亦不知實相。譬如大明中有燈而無照。多聞利智慧是所證應受。無內無智慧是名人身。牛今使聞慧兼修義觀雙擧。譬如貧窮人日夜數他寶自無半錢分。偏聞之失也。下文云。未得謂得未證謂證。偏觀失也。何コソ者祖聽馳舞スルハ如風中燈照物不明了。但貴耳入口出。都不治心。自是陵人增見長非把又自傷解牽惡道。由其不習觀也。若觀心人謂卽心而是己則均佛都不尋經論墮增上慢。此則抱炬自燒行牽惡道。甚由習聞也。若欲免貧窮當懃三觀。若欲免上慢當聞六卽(已上)。竹云。闇證觀心之人起增上慢抱暗證炬燒勝定手(已上)。不釋善不作唯釋惡可作。是處可怖畏。猶如墮惡道(已上)。偈文佛說加葉菩薩覆說也。サテ文心問也。佛言也。善男子不見者偈不見。佛性善者卽是阿含菩提。不作者所謂不能親近。善支唯釋者釋無因果。惡者謂謗方等大乘經典。可作者限一闡提輩無心趣問清淨善方。何善法。謂涅槃也。趣涅槃者。謂能修集賢善之行。而一闡提佛滅後謗正法輩也。又次下云。善男子有闡提。非羅漢僧。住於空處誹謗大乘方等經典。諸凡夫人見己皆謂眞阿羅漢。是大菩薩摩訶薩是一闡提惡比丘輩住蘭若處壞阿蘭若法見他利心生嫉妬。作如是言。所有方等大乘經典悉是天魔波旬所說。亦說。如來是無常法。毀滅正法破壞衆僧(已上)。今所云一闡提世流布禪宗輩也。凡今問答加葉佛與佛問答也。事理具足定慧相扶無畏以彼文於世乎。
結成云。禪門唯傳大乘理觀。天台唯行顯敎定慧。眞言唯修祕密事理。備此三法唯我一山。印度斯那未聞斯盛者也(已上敎時諍論安然和尚私記)。問。傳敎大師傳以上三學而於當山興行遮那止觀兩宗不弘通禪門宗。有何故耶。一依佛說別句不通之。所謂像法決疑經云。諸惡比丘或有修禪不依經論。自逐己見以非爲是。不能分別是正。遍向道俗作如是言。我能知是我能見是。當知此人速滅我法(已上)。依此明文別不弘通之(敎外言通外道。委細勘文在別卷仍略之)。二以禪法攝天台宗別而不弘通之。所謂敎時諍論云。天台宗十六門中圓敎空門攝禪宗耶。問。彼敎時諍論擧九宗淺深中以禪門安上以天台安下。何以禪接淺法乎。答。佛心宗四種不同。所謂妙樂釋之。一一切愚夫禪。二觀察禪。三眞如禪。四如來禪也耶(以上取意)。此如次四敎佛心禪也。而天台所立佛心者。超八一圓佛心離捨在禪要也。故敎止觀近修門之上其旨別卷章委問答之非其所用故暫略之而已敎時諍論上云。天台四敎開十六門。一切諸宗皆攝三藏有門。攝俱舍論三藏空門。成實論藏通毘尼攝四律。通敎有門攝唯識。別敎有門攝華嚴十地。別敎空門攝三論計。圓敎空門攝禪門。傳圓敎有門攝眞言。敎宗之義理門門各會故答天台與諸宗淨共法宗學徒各執一門。敎路破玄偏執在義門樂諸宗(已上)畢。
御本云仙波無量壽寺書寫了。
元祿十五(壬午)。三歲端午後二日。法印實觀閱。
天明五(巳)年九月二十三日校合了。此書禪宗空宗也。天台眞言專談有門。互有其義。優劣淺深評議無用無用無益無益。
溪嵐拾葉集(私苗)。
禪與敎事。普圓禪師記。
或時聖公密談云。止觀所明不思議境者。實相理體爲所緣境也。故云繫緣法界也。所緣旣是不思議理故。能緣止觀卽絕待不思議妙觀也。非相緣思議念相觀也。是一念無明未起前法也。純一實相。實相外更無別法是也。此所所是三千名理具三千。亦名性具三千。法性自爾非作所成故。雖具三千非無明返造法也。是名不思議境。非思議境故也。立思議境不思議境。論無明一念已起未起前後也。無明未起之所理性三千說諸法實相也。指此彼云下。一念不生前後際斷。理地混鈍未分地。父母生前面目。本分事一著子等皆此所也。佛向上事者又是也。一念已生無明已起後總名思議境也。彼云。第二反事是也。分凡聖眞要等事信此起向上向下者此不同也。以一念不生云向上。以一念已生後名向下也。君臣未分時是向上也。三皇五帝前也。故止觀不思議境待親上根唯一法云全同曹溪宗旨也。然則止觀不思議境絕待觀超絕境智能所心緣凡聖等修行。吾家向上工夫之意也。能能可附合也。但自宗風唯向上一向截斷一機爲宗旨計也。止觀不思斷待觀立。サテ所止明中根二或七。或云下根方具十具足十境。是故說敎多附下根筋論也。已上東老傳私附合耳(云云)。五大院云。禪門唯傳圓敎理觀。私云。平等法界解未生不修諸法實相理觀。從初心偏修事行。行高魔強被魔惱可成魔業。尤可有用意。末代多其輩有之。或持呪行者必入阿字門住諸法本不生境智可練行也。曰又云。東老常義云。自家有二計段。理致機關也。西天二十八祖多說理致小用機關了。機關棒喝等也。理智說心設性說性說故。宗鏡引合諸宗此意也。故止觀待不思議何意(云云)。私云。用對治助道不堪唯天爲中下機事不獲已明之(云云)。故上根唯一法不思議境許用之供事助道也。六祖百丈此風也。又云。業力機關假爲空聚從從衆緣生無有宰主(云云)。私云。機關名目有之。我人無實實如此也。故機關アヤツリノ義也。無量義經中者此定也。禪語用之歟。因住之。已上風煙禪師記之也。
一。敎內敎外事。
東聖云。以解了入機案內機也。不待解了。初門本分契當機是宗門機契也。又於宗門宗旨宗風兩義有之。於宗旨向上一路千聖不傳。祖師末西來旨也。諸敎對辨義不可有之。宗風時者諸敎超過佛祖不傳談也。是皆向下法門也。所詮宗旨向上宗風向下也(云云)。靜法印義云。如此向上等云諸敎超過ナシト云。卽是別敎法門也。此中但理不具諸敎文可思之。又達摩釋云。取意楞伽經宗通說通文敎門也。一義云。始自華嚴終至般若(以上)。楞伽經接別敎方等部經故也(云云)。故傳信和尚仰云。五大院釋云。禪法接圓敎空門眞言接圓敎有門(以上)。如此釋者不可云別敎也(云云)。又瑤琳禪師云。今禪門者別敎有諸敎對判眞言修。本分契當卽眞言宗門也。天台華嚴三論法相等乃至俱舍婆娑等本當契當也。皆是宗門法門也。是皆如來心也。此上祖師禪風體在之。臨機相合處立宗。豈有勝劣淺深義乎。又云。當世尼入道等。或無事界中墮在。或公案疑不疑論。未入敎門分齊。何且於宗旨了敎法不學。故文解了一念無御地不散明故不當法體非外道衆類者誰乎。可愍可愍。
一。惠心且那不同事。
靜法印義云。北谷立宗大事。此流偏出離要道全不立宗大事也。又無殊事。サテ不思懸之處立祕所也。坐禪修行ナント云於是下機也。無想無念心性不思議落付嗜所又成病故也。仍當流只ムズト一向令達叩ムクル也。サレバ言語細細授體法門非也。一向禪門ナンドカ宗門ウツ高云不可劣也(云云)。東聖義云。敎法爲上根也。禪門爲下根也。凡敎法者始自阿鼻依正終至極聖自心。其相貌委細沙汰タル也。其敎細不被封達心地內證爲上根也。次禪法者。敎細被封機シテ爲拔釘拔根也。故達摩西來不立文字直指人心見性成佛云。譬如重醉人都不覺知云。都不定之時一棒一喝以打驚也。以言語驚敎法也。一棒以打覺禪門也。輕醉者依言語覺也。重醉者依棒喝覺也。仍以敎機爲上以禪機爲下機也。已上東老義也。又云。關東道隆門流義勢不儞。禪法者爲上根上智機也(云云)。又云。東聖義云。敎外分別譬如演若達多。雖不失頭求頭者是病也。東西奔跛。爰權敎心以空觀爲本故。頭自本無意也。求意可止之。如是無相宗意也。次天台宗心求頭意卽是頭也。此外不可有頭云也。迷則三道流轉。悟則果中勝用(云云)。無明無體全依法性。法性無體全依無明(以上)。次眞言意。頭雖不失。求心都所止故。彼人語色見否聲聞否香聞否味味否觸觸否法緣否。答云。皆是緣也(云云)。又問云。六塵法何物緣耶。答。眼耳鼻舌身意也(云云)。又問云。此六根何處有之乎。答云。六根我頭在之(云云)。其時語云。何頭旣出現(云云)。然後不失頭事覺悟也。是密敎六塵說法是也。自性法身論五大院論文說法。可思之。五大院釋云。五大當體是眞言也。故眞言人直聞風聲水音悟入●字本不生理。卽是法身之聲(以上)。弘法大師釋云。五大皆有響。十界具言語。六塵悉文字。法身是實相(以上)深可思之。次禪宗心者。人來求頭斷是非。不說有不說失。只禪師於彼園此竹馬彼竹低示畢。知音自會。向上一路千聖所傳。學者誤勞影了已上東老義。岩松禪師記之。
一因物語事。
槇山嶽南浦禪師後宇多院法皇問佛法不思議也。丸與對坐。禪師答云。戒善不思議也。佛法與對座。法皇叡感有起敬信給了。一廣澤(仁和寺)覺者了遍僧正與南浦對面。禪師曰。汝所立大日。犬屎也(云云)。了遍不答(云云)。私云。禪衆十八種問答體也。今問答辨至問云也。又云。抑下問也。謂意彼得解分齊爲知如此抑勸見也。故人云。釋迦老子乾屎橛。普賢文殊是擔糞謨。十二分敎是拭瘡[疺-之+友]紙。等覺妙覺結驢橛。達磨是守石窟老狐也(云云)。又云。私云。汝所立大日犬屎也耶(云云)答可云。和尚卽是大日也云。又云。私云。汝所立大日犬屎耶(云云)。答可云。和尚卽是大日也。云ヘキ也。因明問答如此。深可思之●嵐拾葉集。
正和二年七月二十五日。於黑谷任師說記之。
天台沙門。光宗記之。
天文二十二年九月二十六日。夜書之。自他同踏向上一路。
元祿壬午夏五月七日。法印實觀閱。
溪嵐拾葉集。
一。舍利法事。八塔事。示云。分舍利爲三分令流布人中天上龍宮。又分人中令配分八國諸王。故云。禮八塔等云也。
佛牙塔事。釋迦髮爪塔緣起第二十二云。忉利天城東方照明園中有佛髮塔。忉利天城南鹿忽薗中有佛鉢塔。忉利天城北駕脚園中有佛牙塔(云云)。已上出智論(云云)。
一。舍利祕法事。日吉御託宣文。如來舍利放光明遍照十方諸刹土刹土一一隨應機利益微妙難思議。今此文者日吉大行事明神詫示解脫上人給頌也(云云)。又彼仰云。奈良十三重可語。忍淨房(云云)。仍忍淨界傳也(云云)。
一。御遺告七箇條祕決。能作性如意寶珠記事(已上西院御流悉傳受畢)。
一。後七日祕法事。口云。後者下旬至二十六日始行朔日至也。合宿際至極習也。十一日觀音供者。內宮日神爲本。晦日御念誦者。內外兩宮合行祕法也。合宿際大事故云後七日也。後七日法者天照太神祕法也。
一。後夜念誦時向彼方事。口云。付之重重祕法事在之。一宀一山向也。密珠安置所故也。二向南方也。寶生尊方故也。三刄刀方向也。刄刀者金輪者萬性精靈衆生元神也。故萬物金輪七寶出生也。
一。佛舍利身常可奉安置事(解脫上人製)。佛子(某)今生受人身也。大慶者有奉遇釋尊之舍利。現乍爲生身之凡夫。親奉禮如來色身。宿因之至深。須成奇特之思。謹愼動疎。不法之行儀殆似穢佛身。誠是雖悅値遇之儀。又願亂穢之恐。然而佛者在極大慈悲之父母。我等爲煩惱重病之雅子。妄任親近於愚意。蓋垂憐愍之撫育。經云。今此三界皆是我有其中衆生悉是吾子(云云)。已稱慈父。雖遇一子是以佛子殊發値遇之別願。常安垢穢之胸間。願日日觸舍利之威光漸漸破我身之濁闇。凡以此因緣永仰其加被生生世世遠離惡緣在在處處令發喜心。近則命終之時不遇惡緣不起妄念。勝境感顯善心開發。直義釋尊發遣必預彌陀之迎接。敬白師云。奉隨身舍利功能世世不德靈知識也(云云)。
一。佛舍利頸奉懸有十德事。一定不易德。二定業能轉德。三儲集功均德四福利增長德。五善神守護德。六女人泰產德。七衆人愛敬德。八族徒昌多德。九不中夭死德。十決定成佛德。
一。虛空藏寺舍利事(解脫。上人記之)。和州古京之南虛空藏寺之側古塔北有奇異之汝士。女採之以稱舍利。有智之人或笑或歎。其嘲哢則謬魚目爲驪珠之類也。歎息。又其嘲哢則以僞而亂眞故也。僧拭老眼而拾之。就親友而乞之。竊安道場。誠作供養。適得千顆。因知其不當。聊又有可思。所謂於全身已其形儀至碎身。何嫌彼法類。妙樂天割彫之像影勝王圖繪之質。如來許之爲住持佛。旃壇雖芳本非五分童修之眞身。丹青雖巧誰謂八相成道之尊儀。只模其粧留其色故也。而眞實舍利雖遇難得。薄福之者乞求不憚。適雖感得其數不幾。至今異物者。對之沙石形色殊。置之舍利毫不違。自然形像不可喜。經云。若人不得佛舍利者紙上圖圓形以作供養。與眞無異(云云)。寫舍利影旣有誠文。塔婆之砌樹有。此沙許之。往日所安舍利現神變涌出同類也。傳聞彼塔者小野篁卿之所建立也。相實本朝之聖哲閻王之冥官也。旁尋濫觴之事。設雖爲山野土石。若名物舍利恭敬渴仰者。如來大士何不愍之。自在神力何不詫之。彼丁薗之梅恒有精靈。養老之孝子新得酒泉。佐土孝行天猶有感。大聖境界人何得頻。抑事直妄誕王法之譴難遁。心兼信愚佛界照見如何。唯願毀讃共歸空寂(云云)。解脫上人筆(云云)。
一。法花三顆寶珠事。仰云。珠有三種。一王頂珠卽本門珠也。二衣珠卽迹門珠也。三龍女珠也(云云)本迹觀心三重寶珠也。一義云。法花者全身舍利。諸經者碎身舍利也。一佛菩提者全身舍利也。故金輪一字一體也。仍十方佛土中唯有一乘法時處儀軌十方刹土中唯有一乘法習合之皆是●字。卽是舍利義也。
一。功能事。陀羅尼品云。令百由旬內無諸衰患(云云)。如意寶珠經云。百由旬內全無所減(云云)。此等文皆是寶珠功能也。深可思合之(又云。多天與舍利法一體習祕事也)。
一。龍女一顆寶珠事。示云。八歲女人捧寶珠來發願得記云也。戒家意此如意寶珠卽是戒體也。故龍女此珠持來事我本來戒體持者也戒體載鷲峯詣。其我獻寶珠世尊納受說也。
一。文珠入海時事。和云提八品云。於刹那頃發菩提心(云云)。可合之。師云。須臾聞之卽得究竟云文入海之時得意也。釋三周之後方始入海云。文殊入海八歲龍審有敎化戒體如意寶珠納得此戒體載出授記給。南方無垢成道唱事戒體持發願得記云也。又我獻寶珠世尊納受卽受記云義。此二義同事也。
一。眉間白毫事。橫川安樂院行忍上人云。眉間白毫與頂上肉髻共是舍利法祕事也。其故白毫白光。是金界意也。肉髻赤色也。胎界意也。是則赤白二界表也。此不二己身當體卽舍利祕事也(云云)。
一。如來毫相習寶珠事。三密抄云。問。毫相藏者藏字意如何。答。疏釋云。如來無量功德也。所集成卽寶處三昧中一種滿願如意寶珠也(云云)。可知。
一。觀音品法施珍寶瓔珞事。山家遺告事。文云。爲戒勿作法勿寫經○出(云云)。一流相傳義云。山家大師今御釋法華深意起。サレハ經云。無盡意菩薩白佛言。世尊我今當供養觀世音菩薩。卽解頸珠○而以與之作是言。仁者受此法施珍寶瓔珞。時觀世音菩薩不肯受之○(云云)。佛告觀世音菩薩。當愍此無盡意菩薩及四衆○卽時觀世音菩薩愍諸四衆及於天龍○受其瓔珞。分作二分。一分奉釋迦○一分奉多法○(云云)。私云。觀音珍寶瓔珞不肯受之故。自證旣圓滿。此瓔珞不可受說。定惠二法以自證爲本。戒法化他爲本此今瓔珞戒體也。自證爲不可受。愍四衆故受戒法饒益有情爲本。故愍諸四衆義可思合也。今山家大師御遺言爲戒勿作法(定也惠也)勿寫經(境也定也)。○欲傳一乘戒○云。定惠二法自證圓滿。爲化他戒法。弘通被思召。又云。今此文以三學一致習也。釋迦(惠也)珞瓔戒也。
一。榮全法印舍利法傳受事。師物語云。西林寺榮全法印者山本僧正覺誓同朋也。覺誓僧正實賢僧正弟子也。實賢僧正榮全法印舍利法授時示云。師資同時不得好相者不可授云。仍榮全法印加行間三千大千世界瓔珞明鏡見傲ケリ。實賢僧正同時大行感見ケリ。仍舍利法授。不得好相者舍利法不授也(云云)。尋云。何故感見三千界耶示云。舍利者萬法總體故。如淨瓔珞中內現眞金像說也。故經云。價直三千大千世界(云云)。深可思合之
一。由良上人感得如意寶珠事。或由羅僧物語云。由良寺之前當有田。六月比雷鳴龍神田中落。然後龍神上去後其迹見所雲ウヅマク中圓物徑幅一尺許アリケリ。人見之欲取之處。火焰アツテ手燒。良久後取之。方丈奉之畢。其時其僧衆是如意寶珠也。歡喜讃歎ケリ。然而方丈擧眼不被見ケリ。眞實道者ナリケリト見タリキ。其寶珠寺藏納置。其後僧食如形出來(云云)。
一。法花寺如意寶珠緣起事。師物語云。紀州或俗人思惟。如意寶珠者龍王所持物也。舍利者又無價寶珠也。同龍王所欣求物也。我相傳佛舍利有之。寶珠可代思。海畔行七尺棚カキ上舍利安置燒香禮拜。七ケ日夜祈念之。七日滿日午刻海上雷鳴海上雲聳來。其次彼俗人高原居雲集覆舍利。然後晴天畢。行見之舍利無之。其所炎有物圓輪アリ。取之熱如火。良久取之。卽是寶珠也。得之後福貴自在也。其子時代爲佛法興隆法華寺施入。仍彼寺福貴也(云云)。
一。能作寶珠事。或仁物語云。大覺寺法皇伊勢太神宮御參詣之時。五顆御建立。神殿奉納給ケリ。代代名匠建立神殿被納。仍神殿御室千顆許アルナリ(云云)。
一。所作寶珠云事。或東寺眞言師物語云。能作性寶珠所作寶珠云事在之。此事眞僞難云事也。予小野廣澤當流共傳授。又此寶珠事習傳。殊更西院嫡流相承得。所作寶珠者事所不見也。又或一義云。兩部所表能作寶珠也。直寶珠許建立所作寶珠也(云云)。又云。廣澤流能作寶珠相承。小野方所作寶珠相傳(云云)。尋云。所作寶珠作樣如何答。或云。所作寶珠者中央安金山七曜九執十二宮二十八宿三十六禽等圍繞建立也。此中日本無物有之。仍建仁寺葉上僧正此物爲尋入唐(云云)。最祕最祕甚深甚深更問。已上東寺眞言明義也。眞僞難知事也。尚尚可尋問(云云)。
一。物語云。弘法大師御作如意寶珠。先年毘沙門堂經海僧正之時被感得。其爲體徑輪七八寸許。含衆宮大底形珀色。凡大師御作珠數顆也。一顆稻荷峯埋。今如意峯是也。一顆高野山埋。今摩尼峯是也。一顆鳥羽寶藏被收。一顆仁和御室之重寶是也(云云)。或物語云。先師佐佐目僧正若宮別當被坐之時。御室珠僧正一期之間被備用申。僧正入滅之刻任遺言仁和寺被返進。其時使者此能作寶珠持鎌倉內出時。俄雷鳴落取珠欲ケリ。然而以袈裟包之間。不取得龍神去。無相違令京着。旣佛法凌遲。一流精髓寶敎魂魄關東トリケリ。可悲之。可愍可愍。予元亨元年十一月日。奧州津輕賢一律師(安藤次郎太郎舅也)。依初申迂見爲爲大阿闍梨令沙汰之二顆也。一顆彼律師□。與一顆者返光自分得之耳。
一。弘法大師建立寶珠事。大定房物語云。弘法所造之珠七顆也。東國西國高野摩尼山稻荷如意峯伊勢多土(六所權現)。仁和寺御室鳥羽寶藏(已上七箇處建立安置之云云)。
一。如意寶珠建立事。毘沙門法公海已溝乳母子醍醐法師隨分碩眞言師也ケリ。彼師如意寶珠安置壇上。多年勤行相貌莖チイサクシテ青蓮形也。夫弟子相傳。彼沒後見之者。彼青蓮華□破。中土作寶珠形有之。又彼建目錄。其日中央佛舍利安置之。八葉紙五色彩色其上包之。然後福所五處土以固寶珠形也。其上青蓮花作籠。其後加持種種也(云云)。已上大定房物語(云云)。
一。舍利與彌陀一體事。心光院禪助僧正弘師彼僧正依近江入渡請舍利寶筐彌陀抄云事一卷造之。彼禪門許被遣。此書隨分祕事被書。御室在之(云云)。彼禪門舍利信事超土倫。弘仁皇帝御感得牙舍利相傳。其安置樣八寸水精塔安之。其上寶筐印塔金銅(金銀鏤)。其上三尺八角宮殿安之。寶形水精每月晦日舍利講行之。其前不斷香燒之。師師子形香箱也(云云)。龍神口水吐奉灑體シツライタリケリ。殊勝令見ケリ。福萬富天下無雙也(云云)。
一。悉地成就人可結緣事。三井隆辨僧正於關東降雨祈。七箇日祈之無其驗。仍重申請今七日延引。極樂寺長老良親上人者文殊法成人御座。仍僧正種種儲施物捧文殊法傳受給。僧正別持尊在態悉地成就之法トテ受給。僧正語仍上人江島於龍穴佛舍利置壇上行之時。小蛇一壇上來佛舍利食海中入。仍卽時降雨天下充。時僧正高名。隆辨天下無雙碩眞言師也。不耻下問事可知之。是文殊法無傳受。授之了。
一。求聞持法献白芥子事。示云。付之種種習事有之。一白芥子者金剛三形也。故辟鬼功能有之。此法魔障心起法。故用之也(云云)。又云。此法灌頂表示開塔習事在之。サレハ龍猛呪白芥子鐵塔打開也(云云)。又云。白芥子七粒南方寶部方第七識處故色心不二皆□。可思之。又云。佛舍利必白芥子加之可勤行也。最極祕事也。以一心芥子開法界扉意歟。甚深(云云)。
元祿十五年壬午二月二日法印實觀閱。
溪嵐拾葉集。
藥師法。私苗。
一。本願功德事。經云。諸佛名號及本大願殊勝功德令諸聞者業障消除。又云。藥師瑠璃光如來本行菩薩道時。發十二大願令諸有情所求皆得(云云)。
一。十二大願事。第一大願者。佛果無邊相好令一切有情如我無異(云云)。第二大願者。瑠璃明徹光明過於日月。幽冥衆生悉蒙開曉(云云)。第三大願者。以無量無邊智惠方便有情所用物莫令衆生有所乏少(云云)第四大願者。行邪道者安住菩提。若行二乘者皆以大乘而安立之(云云)。
第五大願者。梵行具戒者設有毀犯聞我名已還得清淨(云云)。第六大願者。若諸有情諸相不具種種病苦。聞我名已一切皆得端正(云云)。第七大願者。若諸有情衆病逼切貧窮多苦。我此名號一經其耳。衆病悉除資具豐足證得菩提(文)。
第八大願者。若有女人願捨女身。聞我名已一切皆得轉女成男證得菩提(文)。第九大願者。若墮種種惡見稠林皆當引移置於正見證得菩提(文)。第十大願者。繫閉牢獄身心受苦。若聞我名皆得解脫一切愛苦。第十一大願者。飢餲所腦造諸惡業。得聞我名上妙飮食飽足其身。第十二大願者。貧無衣服晝夜逼惱。若聞我名卽得種種上妙服隨心所翫皆令滿足(文)。藥師瑠璃光如來應正等覺行菩薩行時。所發十二微妙上願。
一。淨瑠璃世界莊嚴事。經云。然彼佛土一向清淨無有女人。亦無要趣及苦音聲。瑠璃爲地金繩界道。城闕宮閣軒窓羅網皆七寶成。亦如西方極樂世界功德莊嚴等無差別(文)。
一。二菩薩事。經云。其國中有二菩薩摩訶薩。一名日光遍照。二名月光遍照。彼無量無數菩薩衆之上首悉能持彼世尊藥師瑠璃光如來正法寶藏(文)。
一。願生彼土事。經云。曼殊室利諸有信心善男子善女人等。應當願生彼佛世界(文)。
一。願生極樂事。八菩薩引接事。經云。願生西方極樂世界無量壽佛所聽聞正法而未定者。若聞世尊藥師瑠璃光如來名號。臨命終時有八菩薩乘神通來示其道路。卽於彼界種種雜色衆寶中自然化生(文)。
一。變成男子事。經云。若是女人得聞世尊藥師如來名號至心受持。於後不復更受女身(文)。
一。所願皆遂事。經云。復應念彼如來本願功德讀誦此經思惟其義演說開示。隨所樂願一切皆遂求長壽得長壽求富饒得富饒求官位得官位求男女得男女(文)。
一。異國降伏事。經云。若能至心憶念彼佛。恭敬供養。一切怖畏皆得解脫。若他國侵擾盜賊返亂。憶念恭敬彼如來者亦皆解脫(文)。
一。易產法事。經云。或有女人臨當產時受極苦。若能至心稱名禮讃恭敬供養彼如來者。衆苦皆除所生之子身分具足形色端正見者歡喜利根聽明(文)。
一。琰王裁斷事(去識還來事)。經云。像法轉時有諸衆生爲種種患之所困厄。長病羸痩不能飮食。唯唇乾燥見諸方暗死相現前父母親屬朋友知識啼泣圍遶。然彼自身臥在本處見琰魔使引其神識至琰魔法王之前。然諸有情有俱生神隨其所作若罪若福皆具書之盡持授與琰魔法王。爾時彼王推問其人算計所作隨其罪福而處斷之。時彼病人親屬知識若能爲彼歸依世尊藥師瑠璃光如來請諸衆僧轉讀此經燃七層之燈懸著五色續命神幡。或有是處。彼去識還來識得還如在夢中明了自見。或經七日或二十一日或三十五日或四十九日彼識還得如從夢覺皆自憶知(文)。
一。七日佛藥師法事。經云。若有病人欲脫病苦。當爲其人七日七夜受持八分齋戒。應以飮食及餘資具隨力所辨供養苾芻僧。晝夜六時禮拜供養彼世尊藥師瑠璃光如來。讀誦此經四十九返燃四十九燈彼如來形像七軀一一像前各置七燈。一燈量大如車輪。乃至四十九日光明不絕。造五色珠幡長四十九搩手。應放雜類衆生至四十九。可得過度危之難不爲諸橫惡鬼所持(文)。
一。國土安穩年穀成就事。經云。彼如來本願力故令其國界卽得安穩。風雨順時穀稼成就一切有情無病歡樂於其國中無有暴惡藥叉等神惱有情者。一切無相皆卽隱沒。而刹帝利灌頂王等壽命色力無病自在皆得增益(文)。
一。王臣除難事。經云。若帝后妃主儲君王子大臣輔相中宮婇女百官黎庶爲病所苦及餘厄難。亦應造立五色神幡燃燈續明放諸生命散雜色花燒衆名香病得除愈衆難解脫(文)。
一。九種橫死事。經云。阿難問言。九橫云何。救脫菩薩云。有諸有情。得病雖輕。然無醫藥及看病者。設復遇醫授以非藥。實不應死而便橫死。又信世間邪魔外道妖?之師妄說禍福。便生恐動心不自正。卜問覓禍殺種種衆生。解奏神明呼。諸魍魎請乞福祐欲冀延年。終不能得。愚癡迷惑信邪倒見遂令橫死。入於地獄無有出期。是名初橫。二者橫被王法之所誅戮。三者畋獵嬉戲耽婬嗜酒放逸無度橫爲非人奪其精氣。四者橫爲火焚。五者橫爲水溺。六者橫爲種種惡獸所噉。七者橫墮山崖。八者橫爲毒藥厭禱呪咀起屍鬼等之所中害。九者飢餲所困不得飮食而便橫死。是爲如來略說橫死有此九種。其餘復有無量諸橫。難可具說。復次阿難彼琰魔王主領世間名藉之記。若諸有情不孝五逆破辱三寶壞若臣法毀於信戒。琰魔法王隨罪輕重考而罰之。是故我今勸諸有情燃燈造幡放生修福令度苦厄不遭衆難(文)。
一。十二神將守護事。經云。爾時衆中有十二藥叉大將俱在會座。所謂宮昆羅大將(釋迦)伐折羅大將(陀羅尼菩薩)迷企羅大將(普賢菩薩)安底羅大將(藥師如來)額儞羅大將(文珠師利)珊底羅大將(地藏菩薩)因達羅大將(旃檀香佛)波夷羅(摩利支天)摩虎羅大將(大勢至菩薩)眞達羅大將(地藏菩薩)招杜大將(觀世音菩薩)毘羯羅大將(彌勒菩薩)此十二藥叉大將一一各有七千藥叉以爲眷屬。同時擧聲白佛言。世尊。我等今者蒙佛威力。得聞世尊藥師瑠璃光如來名號。不復更有惡趣之怖。我等相率同一心乃至盡形歸佛法僧。誓當荷負一切有情。爲作義利饒益安樂。隨於何等村域國邑空閑林中若有流布此經或復受持藥師瑠璃光如來名號恭敬供養者。我等眷屬衞護是人皆使解脫一切苦難。諸有願求悉令滿足(文)。
一。此經得名事。經云。爾時阿難白佛言。世尊。當何名此法門。我等云何奉持。佛告。阿難此法門名說藥師瑠璃光如來本願功德。亦名說十二神將饒益有情結願神呪。亦名拔除一切業障。應如是持(文)。
已上經文略鈔。
溪嵐拾葉集。
御本云。
貞治三年(丁亥)二月二十六日於王城東山金山院方丈任師說記(云云)天台沙門光宗記之。
應永九年十月二十二日於平泉寺書之。
修晃。
天祿十四年(辛巳)九月旣望以日光山庫本校對于天台山淨敎坊。住持法印實觀。
十五年(壬午)三月十二日重閱。
溪嵐拾葉集。
藥師法。私苗。記錄相傳。
一。三身相卽事。經云。如來祕密神通之力(矣)。天台釋云。佛於三世等有三身。於諸敎中祕之不傳又云。昔所不說名爲祕。唯佛自知名爲密。又云。一身卽三身名爲祕。三身卽一身名爲密。又云。此品全量通明三身。若從別意正在報身(矣)。又云。報身上冥下契三身宛足(矣)。又云三身卽無暫離時。旣許法身遍一切處。報應未甞離於法身。況法身處二身常在。故知三身遍於諸法(矣)。
一。根本中堂藥師三身具足事。經云。藥師瑠璃光如來。私云。藥師者應身也。入悉施妙藥三昧地治衆生身心病患故也。瑠璃者法身珍寶。瑠璃者法身如來莊嚴故也。光如來者智惠遍照故。報身如來卽是自受用身智體也。山家釋云。刻三尊於一佛(矣)。智證大師釋云。割一佛擬三尊(矣)。五大院釋云。衆生迷故成多衆生。諸佛覺故會成一佛(矣)。
一。通法別法事。本朝先德釋云。一心三惑所治妄病。一心三觀能治妙藥。分別病藥能治衆病。稱號藥師瑠璃光如來(矣)。私云。諸佛在總別功德。所謂諸佛皆具三身故云通法也。各別發願各修淨土方者名別法也。十方三世諸佛皆是釋尊一佛之身云也。以之爲法花深義(矣)。又云。諸佛皆號藥師如來。藥師又具諸佛功德故。深可思之。
一。良與法藥師事經云。求好藥草色香美味皆悉具足擣蓰和合與子令服。而作是言。此大良藥色香美味皆悉。具足。汝等可服。速除苦腦(矣)。又云。是良藥今留在此。汝可取服。勿憂不差(矣)。天台釋云。實相常住如天甘露。是不死之藥(云云)。私云。色香美味者戒定惠三學也。會此三學歸實相一味。以之令治失心之子重病。是則法花良藥也。深可思之。又云。是好良藥等十六字法花直受血脈最極祕文也。
一。根本中堂藥師爲戒本尊事。經云。於我法中修行梵行一切皆令得不釋戒具三聚戒設有毀犯聞我名已還得清淨不墮惡赴(云云)。私云。藥師者饒益有情戒也。瑠璃者接律儀戒也。光者攝善法戒也(云云)。五大院釋云。設有所犯供養藥師瑠璃光如來者戒體還淨(云云)。
一。三佛配當三時事。經云。我實成佛已來甚大久遠。釋迦又云。譬如良醫智惠聰達明練方藥善治衆病。藥師又云。壽命無量阿僧祇劫常住不滅。彌陀慈覺大師釋云。歸命毘盧遮那如來妙法敎主。亦名釋迦。像法轉時利益衆生稱號藥師瑠璃光佛。亦住西方饒益有情是號無量壽佛(云云)。智證大師釋云。三世常妙法敎主。像法轉時稱號藥師。五濁惡世名爲彌陀。三世利益同體慈悲(云云)。私云。三世常住大日如來者講堂大日是。此佛具三身事釋也。妙法敎主者西塔釋迦。正法佛也。像法饒益者中堂藥師也。末法利益者橫川阿彌陀也。此三身一體分身也(云云)。問。以藥師如來習大日如來周遍法界相方如何。答。凡藥師如來者歷依正萬法皆是藥師如來示現也(云云)。所以東方在七佛號七佛藥師。閻浮提移影。是名北斗七星。故名本命星。問。以中堂習本命道場方如何。答。根本中堂安置七佛藥師故。又七星影現故也(云云)。故山家御釋云。西湛清池。阿耨達池之餘流也。東岐峻嶺。七星影現之靈峯也(云云)。仍中堂號本命道(云云)。問。總持院名本命道場方如何。答。總持院莊嚴者。西在熾盛光堂東在佛眼堂中央在不二塔婆。熾盛光堂者卽是金輪堂也。金輪者金大日也(如父)。佛眼者胎大日(如母)。此二尊七星圍遶之。中央不二塔婆是蘇悉地也(如子)。故以總持院號本命道塔也。問。何故以七星名本命星乎。答。凡七星者五行加日月爲七星也。日照陽(如父)月照陰(如母)此二者能生也。五行者所生(如子)此七星依正萬法出生故名本命生也。問。藥師如來遍依正萬法方如何。答。藥師如來者萬法正體也。以定惠二法爲日光月光二菩薩也。晝夜二時各在守護身號十二神將也。此十二神將各具孟仲季之三輔。故名三十六禽也。七覺各具千如。故七千夜叉護法神在之。十二神將各具七千夜叉者。八萬四千護法成也(云云)。又云。迷時八萬四千塵勞門也。覺者八萬四千陀羅尼門八萬四千寶聚門也。可思之。問。藥師如來遍依法國土方如何。答。一年總體者藥師如來也。晝夜者日光月光也。十二時十二月者十二神將也。三十六刻者三十六禽也。此三十六禽各具十界故成七千。十二時各具七千成八萬四千也。問。藥師如來遍一切衆生方如何。答。我等總體者藥師如來也。兩眼者日光月光也。十二骨离梁骨者十二神將也。三十六大骨者三十六禽也。三百六十小骨者三百六十日也。七千筋脈在之。八萬四千毛孔在之。藥師如來鬘荼羅衆悉於己身上具足云事。深可思之(云云)。問。七佛藥師能生萬法方如何。答。藥師如來者發最初四智根元也。所以付佛眼金輪陰陽出生五智五佛者也。七佛者體性也。七星者作用也。是以天氣下下地氣上昇而生三種世間也。然後生萬物也。是則五大五輪五相五智全體也。諸佛在七佛。故在世七廟。天七星。故有七草。諸佛在七覺。故衆生有輪障礙神也。測知依正萬法無非有七佛藥師者也。深可思之。又云。藥師草木地藏田地云事顯密終極之大事也(云云)。又云。萬法初生藥師如來之內證德也。萬法究竟者彌陀如來之內證德也(云云)。問。本命元神方如何。答。本命者七星也。無神者金輪也。一切衆生最生結生七星頂上入衆生色法造也。元神趺入衆生心地造也○(云云)。問。藥師如來十二大願有所表乎。答。諸佛在十二光佛故有十二神變。天有十二宿故地有十二月十二時也。流轉十二因緣有之故還滅十二因緣有之。本尊藥師發十二上願。故護法十二神將在之也。問。觀心十二大願方如何。答。凡十二因緣者煩惱業苦三道也。此三毒各具欲觸愛惜四攝故成十二因緣。爲顯此義發十二大願給也。又云。祕密敎意者。十二因緣者十二羯磨也。此十二作業卽祕經十二品說相是也。仍始序品者無明也。終金剛夜叉品者老死滅盡三摩地是也。一經始終悉是●字字義顯也。是以經云。●字心結大羯磨印時時不間斷三十七圓滿(云云)。問。付藥師法晨朝日出觀行方如何。答。天台流就天子本命祕密念誦法十重祕曲有之。晨朝日出觀行不二大日超過愛染法(云云)。從師師密受口傳(云云)。
元祿十五年壬午春二月十二日。
法印實觀閱。
溪嵐拾葉集。
一。草木成佛事。齋法善惡分別陀羅尼經云。六道衢大樹王立。名法圓法界樹。是主木大毘盧遮那化身也。其樹縱橫三千大千世界迴轉。其葉菓普賢文殊化身也(矣)。中陰經云。一佛成佛觀見法界。草木國土悉皆成佛。身長丈六。光明遍照悉能說法其佛皆名妙覺如來(云云)。經云。釋迦如來見明星時開悟得脫。依法國土示隨成佛。經云。釋迦牟尼名毘盧遮那遍一切處。其佛住處名常寂光。法花經云。觀三千世界如芥子計是菩薩無不捨身命所(矣)。釋云從迷情故分於依正。從理智故依卽是正(矣)。經。一切地水是我先身。一切火風是我本體(矣)經云。諸法實相(云云)釋云。實相必諸法。諸法必十如。十如必十界。十界必身土(矣)。釋云。已證遮那一體不二。良由無始一念三千(矣)。惠心釋云。法花大士者靈山草木也(云云)。論云。草木無心言自於小宗生。隨緣不變之說從於大敎起已上草木成佛口決文也。經論誠說此外繫多也。
一。法性身三密事。金光明經疏云。法性身者非是凡夫二乘之下地所能見。唯應土者示令得見。此卽無身之身無相之相一切智爲顯。第一義諦髻。八萬四千法門髮。大悲眼。中道白毫。無漏鼻。十八空舌。十八不具齒。弘誓肩。三三昧腰。如來藏腹。權實手。定惠足。如此等莊嚴法性身也。若以實相惠導成諸業。一一業無非實相法界。此是法性身佛種相義也(云云)。菩提心義云。於自受法身論三密者。天台所立法身三十二相豈非三密。況金光明玄以諸法門作佛相好。非自受法身三密門(矣)。山家御釋云。一念三千卽自受用身。自受用心者出尊形佛(矣)。五大院釋云。一念心卽遮那三密。百界千如四種曼荼羅(云云)。口傳云。藥師草木(生陰二千爲正)地藏田地(國土一千屬依)。已上。
溪嵐拾葉集。
永亨十年卯月六日於世良田山長樂寺眞言院賜御本書畢。金資榮幸。
元祿十五年壬午二月十二日。
法印實觀閱。
溪嵐拾葉集。
阿彌陀部目錄。
一。四種念佛事。
一。念佛諸宗不同事。
一。四敎彌陀事。
一。阿彌陀眞子一體事。
一。西方葉彌陀事。
一。十萬億土所表事。
一。五劫十劫表示事。
一。睡眠修行用心事。
一。無相菩提授記事。
一。極樂彌陀娑婆觀音事。
一。眞言行者生極樂事。
一。以蓮華爲世界事。
一。六方諸佛證誠法花證誠事。
一。念佛四修事。
一。念佛末世相應事。
一。子孫七代往生事。
一。臨終正念事。
一。己心淨土事。
一。魔來迎事。
一。文殊彌陀一體事。
一。眞如堂彌陀事。
一。同佛印契事。
一。光明眞言功能事。
已上目錄。
溪嵐拾葉集
阿彌陀。私苗。
一。觀心念佛事。欲念佛時。先修三觀次念阿彌陀佛四字次唱名號可念之也。或先念後唱。或先唱後念。或唱念俱之也。於一念心修一心三觀者。一念心卽佛心。卽空卽假卽中。觀心卽空故是念報佛。觀心卽假故是念應身。觀心卽中故是念法佛。一念卽三念三念卽一念。一佛卽三佛三佛卽一佛。雖三一。卽一而三。是名圓頓念佛。亦是不思議念佛問。一心三觀有何功德答。卽空觀破四住惑。卽假觀破塵沙惑。卽中觀破無明惑。一心三觀圓。觀空假中三諦圓破五住煩惱。破五住煩惱顯三身。破四住卽顯報身。破塵沙卽顯應身。破無明卽顯法身。言●者(空假中卽報身具三身)言●者(假空中卽應身具三身)言●者(中空假卽法身具三身)言佛者指上三身。卽一念各〃具九體。能念所念歟性空寂。不二而二難思議。我此心性如帝珠。三寶顯現我心中。我心顯現三寶前。念念精進一心念。已上。
一。四重念佛事。惠心流。問。念佛有何種耶。答。一流相承於念佛立四種不同也。所以一祕密念佛。二天台宗念佛。三通大乘念佛。四善導念佛也。問。四種念佛相貌如何。答。第一祕密念佛意者。先彼土相貌者全體是金界九會曼荼羅也。故土九品淨土有之。樹下三十七菩薩有之。是又金界三十七尊也。中台是妙觀察智阿彌陀也。東西相對之時者。西方卽是金界曼荼羅也。證菩提門之方也。本有自性覺體故號自性法身也。凡密敎之一佛二明王大事深可思之(口傳)。又云。土者九品卽九會曼荼羅也。云佛金界九會三十七尊等也。念佛者本有風息。如實知息命息也。出入息自然歸入阿彌陀願海也。自性天然三密相應妙行也。不假修治之功也(云云)。第二天台宗念佛者。所居土云者。凡天台意者。十界具足方名圓佛。故依正圓滿滿法具足談也。仍起九界歸佛界也。九界見凡見也。見法界者淨土也。此九界卽是一如見總體佛界習也。故云十界圓滿也。次佛者自受用身智體也。無始無終無近無遠如來也。凡迹門意者。大通智證佛十六王子隨一也。三千塵點佛也。本門意者。五百塵點最初實成佛也。故名無量壽決定王如來也。口傳。釋迦迹本開顯卽是爲顯弟子遠本也。能化佛者我等所具佛界一念也。所化衆生者佛界所具之我等也。去我等心數一分。於東方唱正覺名藥師。於西方唱正覺名阿彌陀也。天台釋云。一極至理非凡小近非佛果遠(文)。次念佛者。曩謨(本有三身)歸命義也。●(無義空諦)●(量義假諦)●(壽義中道)佛(修性不二覺體也)。凡雖法門無盡。縮者能化佛所居土所說敎法也。以之攝入行者一心時者。色法者法身也。所居土也。心法者覺了能居報身也。口業者所說敎法也。故於意地三諦不思議妙解開覺上文字實相不思議名號唱也。身業實相也。意業實相也。口業實相也。仍止觀步步聲聲念念唯在阿彌陀等釋此意也。次止觀佛者。謂止觀大意者。身開遮意止觀口說默也。所以身開遮者。煎略身錢不兼餘事等云開座禪不許餘事也。意之止觀者。蠲除惡覺捨諸亂想等云許實相觀其餘禁也。口說默者。誦經誦呪靜喧等云禁妄言語也。若障起時者向一佛方面應念一實境界立。妙樂承之一佛方面者西方向可念彌陀也(且東)。所以者何。諸敎所讃多在彌陀故。以西方爲一准釋。凡止觀念佛者實相觀爲本。障起之時爲助業修稱名。譬如愁時哭喜時歌也(云云)。全非爲往生淨土也。如上云身業三諦不思議實相也。意業三諦不思議實相也。口業三諦不思議實相也。彌陀法門主云此意可。西方云非西方立相西方。彌陀云十劫正覺他身非也。西方者卽證菩提門之本門久成正覺之彌陀也(云云)。第三通大乘念佛者。諸大乘師所立義攝之。惠心往生要集念佛者。欣淨厭穢意也。是則擧苦果令厭離也。次擧淨妙境界令欣求也。諸宗人師經論釋義等大日此攝盡也。謂意者。妙解者以實相爲本。底下凡夫難得故。淨土無難土往生爲令開悟也。故釋云。常聞彌陀觀音說法等釋。於穢土入聖得果難有歟。如予頑嚕者豈堪乎釋給。可思之。
第四淨土宗念佛者。不論有智無智。不論有戒無戒。不論淨不淨。只歸命彌陀超世悲願稱名念佛往生淨土也。但有相行業也(云云)。善導宗意歟。凡法然上人勸化意者。諸宗學者極智慧出離淨土一門者還愚癡往生云。淨土宗意誠不爲解了本故。還愚癡云其意歟迴愚案云。顯密終極者。三毒者本有三身三諦三觀三部曼荼羅也。在佛果時者三身如來也。在衆生時者理智事之三點也。天台釋云。三千在理同名無明(彌陀大日)咸稱常樂(勢至愛染)三千無改無明卽明(觀音不動已上取意)。龍猛釋云。三千有理稱名彌陀。三千果上咸稱愛染。三千無改卽名不動(文)。私云。愚癡者中道法界隨緣體也。深甚深甚。天台一處釋云。離三毒貪者執也。執者假也。嗔者遮者空也。癡者不取不捨也。不取不捨卽是中道也(云云)。
私云。一佛二明王法門自是起。甚深甚深。
一。念佛諸宗不同事。師示云。於念佛種種不同有之。所謂一眞言宗。二天台宗。三往生要集。四善導宗等也(云云)。第一眞言宗念佛者。彌陀本有命息●字觀本源也。然則出入息卽妙觀察智說法斷疑妙用也。又次天台念佛者。阿彌陀三字空假中之三諦也。故釋云。心觀爲宗實相爲體(云云)。唯心淨土己身彌陀意也。次惠心往生要集意者。諸敎所讃多在彌陀意。眞言天台釋義大綱爲內證。外用往生淨土義勢被勸進次善導宗念佛意。上所云離。諸宗念佛。西方立相但有相念佛宗義被立。其故餘宗妙解上妙行也。罪惡生死凡夫不可叶故。聖道此土入聖得果者也。淨土宗彼土得聞機也。以此等不同可分別也(云云)。
一。以●●●相對四敎事。山家釋云。藏通爲空●別敎爲假●圓敎爲中●(已上)。
一。以身子阿彌陀習事義云。山家釋云。法(妙法)宿大菩薩(釋迦大宮蓮花藥師華臺二宮)聖經子眞(阿彌陀文)弘法大師祕釋云。法身無量壽。報身無量光佛。應身阿彌陀。無量身子甘露神藥(文)。經云(身子領解)云。從佛口生從法化生得佛法分(文)。口傳也(云云)。深可思之。身子者舍利弗也。
一。西方葉阿彌陀事。智證法花密敎釋云。又云。次西方阿彌陀佛葉壽量品明也。梵云阿彌陀痩膔。此翻云無量壽。卽彼品所說久遠實壽也。
一。十萬億土所表事。小阿彌陀經云。逈十萬億有佛土(文)。此十萬億土者。天台意者。十煩惱所表也(云云)。十煩惱者五鈍使五利使等也。此十煩惱斷西方淨土往生云意也(云云)。探玄義云。未煩惱斷者引生都率天。已斷煩惱者引生西方極樂世界(文)。私云。眞言敎意者。祕藏記云。十萬億土者十波羅蜜也。十波羅蜜者左右十指配當。故三歸眞言滿此土加持變成淨土也。明曰。●●●。此眞言不空三藏菩薩心戒儀幷大師三昧耶戒序出。此三歸眞言無量壽儀軌如來拳眞言名。十一面軌淨土眞言名。青龍儀軌地神持次第眞言云。金剛薩埵軌毘盧遮那眞言名。金輪時處軌毘盧遮那如來三字密言名也。又無量壽軌。此如來拳印依加持故穢土卽成淨土。經云。安樂云都史云本來一念中在立。此意ナルヘシ。
一。五劫思惟十劫正覺表示事。示云。五相成身者。五位成就卽是彌陀五劫思惟是也。十劫正覺者。十月所胎卽是十波羅蜜圓滿位也。不限彌陀一佛。一切諸佛五劫思惟十劫正覺儀也。是則密敎五相成身卽身成佛表也(云云)。又云。顯敎意者。本法五字以五劫思惟爲。十界具足十界皆成以十劫正覺習也(云云)。天台釋云。當知五大是內體。五時是佛語外用法(文)。
一。睡眠時修行用心事。大日經云。依於西方繫念以安寢(文)。一行釋云。彼安寢時常當思惟心蓮華台中磨字門。一切諸法我不可得故。卽是無障礙菩提心也。亦是如意寶珠(文)。又云。此如意珠只是阿字門耳。彼阿闍梨當於夢中或見無量諸佛及菩薩大名稱者示現作諸事業。謂隨種種應度衆生三輪化道。或觀自安布建立悲生曼荼羅(文)。淨遍義云。阿彌陀馱都名號。●●歸●三字卽一。一含千理證如眞言。唯出入息此言不絕不繫小緣證大覺(文)。祖師祕傳云。未萠事隨彼卽寢(文)。宗祕論云。善得眞言夢同授菩提記(文)。
一。無相菩提心授諸佛記事。楞伽經云。捨離於一切卽是無所有。時十方刹土諸佛眞如手摩彼行者頭入眞如無相(文)。大日經疏云。釋深祕阿闍梨云。離現世利直求佛道。十方諸佛以右手摩頂以法灌頂付法藏。
一。極樂稱爲阿彌陀尊娑婆示現觀自在事。理趣釋云得自性清淨性如來者是觀自在王如來異名也。則此佛名無量壽若於淨妙佛國土現成佛身住染五濁世界則爲觀自在菩薩乎持蓮華觀一切有情身中如來藏性自性清淨光明一切惑染所不能染由觀自在菩薩加持得離垢清淨等同聖者(文)。
一。眞言行者生極樂事。若人持此一字眞言能除一切災過疫病命終已後當生安樂國土得上品上生(文)。覺鑁上人云九品花藏開于性德心蓮無盡莊嚴顯於恒沙己有(文)。
一。以蓮華爲世界事。無畏釋云。不思議法界卽喩蓮花台。種種方便道卽喩蓮華葉(文)。梵網經云。我今盧舍那方坐蓮華台周遍千花上。復現千釋迦。一花百億國。一國一釋迦(文)。五大院釋云。花嚴千葉不過八葉。○又云。過八葉無方所(文)。私云。台上法身葉上報身葉中應身義可思之。
一。六方恒沙諸佛誠證事。示云。西方者第六識無生方六大無礙心王也。然則阿彌陀者妙觀察智斷疑生信如來也。心王彌陀顯現時。心敎六識塵敎諸尊開顯。六方恒沙諸佛證誠習也(云云)。尋云。法花者多寶一佛證誠。阿彌陀經者六萬恒沙諸佛證誠也。法花證誠遙劣也。可云歟。如何。
答。淨土宗義云。法花者一佛證誠也故劣也可云也。淨土宗者恒沙證誠故勝可云也(云云)。天台義云。淨土宗恒沙證誠者數量有量也。故狹劣也。法花寶塔證誠者法界總體故可云無限也(云云)。又云。阿彌陀經者六方也。法花經者十方也。彌陀者化佛也。是則分身也。彼者心數一分也。是則法界全體也。彼者返化一分也。法花本覺顯證也。凡十方分身之時。彌陀卽釋迦之化身也。然則恒沙諸佛法花證誠之隨一也。豈及同日論乎。深可思之。
一。念佛四修事。十因云。(永觀)傳聞有聖人念佛爲業專惜寸分。若人來謂自他要事(賀古敎信房聖人陳曰)。今有火急事旣逼於旦暮。塞耳念佛終得往生。是故假稱念行時不懈(無間修也)。六時禮敬四儀不背(恭敬修也)。念佛爲宗。不雜餘事(無餘修也)終無退轉。畢命爲期(長時修也)念佛一行旣具四修往生業。何事加之(已上)。私云。播州賀古敎信房晝夜念佛故擧世稱阿彌陀丸。今敎信寺者以彼名爲寺號也。
一。念佛妙行末世相應事。智覺禪師釋云。生期分縮。死路在近。暫閣廣學約念彌陀(文)。
一。往生人子孫七代往生事。念佛六時經云。若人至心稱彌陀。一切諸佛常護念。現世所願皆成就。前後七代得往生(文)。
一。念佛行者臨終正念事。大經云。慈悲和融令心不亂(文)。私云。彌陀攝取之慈悲行者心腑冥合臨終正念云。
一。西方淨土爲己心土事。天台安養疏云。心觀爲宗實相爲體(文)。經云。十方佛土中唯有一乘法(文)。般舟讃云。一到彌陀安養國元來是我法王家(文)。私云。唯心淨土己心彌陀義深可思之晨朝偈云。十方諸國土悉是法王家(文)。
一。魔來迎事。守護國界陀羅尼經云。光明有十三。一來迎二支。二不乘蓮花。三眼動。四無白毫。五無眉間。六觀音頂化佛不在。七勢至頂無瓶。八來迎香臭。九無天衣。十開咲。十一身長不如佛。十二善惡不言三尊不從坐蓮台如物葉。十三墮天官道(已上)。
一。以阿彌陀行文殊法事。師物語云。西方院座主行文殊法給時。以阿彌陀可爲本尊。聖眞子爲本尊行給。義云。付之二義。文殊是三昧覺母彌陀證菩提門智體一體也。次山王三聖三身如來也。聖眞子化身當歟。文殊又三悉地中化身也。是深密之義也。旁以彌陀與文殊因果異名也。可思之(云云)。
一。眞如堂阿彌陀佛事。古老傳云。覺大師此御本尊造立之時。此如來立行步給間。造サシ給也。生身精靈阿彌陀也(云云)。
一。眞如堂阿彌陀印契事。師云。此阿彌陀如來者覺大師御作也。右手法身印大指與頭指合也。左手報身應身合結之。大指與中指無名指合也。是則三輩印同時結之。法身說法印上品印。報身印中品印。化身印下品印也。最上祕口決也。不可口外也(云云)。
一。光明眞言功德事。物語云。東二條女院問竹谷乘願房云。爲訪亡者修追善。何法爲最勝哉(云云)。乘願云。不如光明眞言與寶筐印陀羅尼功德(云云)。其時七十餘人門人等一揆申。凡淨土宗阿彌陀超世悲願濁世相應之妙行也。サレハ一念十念之問億劫生死重罪消滅往生素懷遂。若然者念佛之妙行可被撰申者也。光明眞言等功能被注進之條不可然云。門徒等悉有緣方方赴時。乘願房云。見諸經論。只行人修行證果相貌說。未說亡者追善處也。爰光明眞言土砂加持功能幷寶筐印陀羅尼功能不如也。仍住佛說所注進也。若淨土門經論中亡者修追善文有之者被勘出可信受被申之時。弟子門徒等悉令閉口畢(云云)。因物語云。小川承澄僧正義云。眞言師云。光明眞言功能念佛功能勝劣判時。光明眞言大日覺王法界遍照無處不至功能也。念佛者顯應逼機佛功能也。不可及眞言也(云云)。淨土宗義云。光明眞言功能者。云滅罪未云出離。稱名功能者。光明遍照十方世界念佛衆生攝取不捨(文)。應知念佛者往生直因出離妙業也云事。加之土砂功能者微微結緣也。念佛往生勝業也(云云)。承澄僧正判云。眞言師義阿彌陀梵號翻名不知上事也。念佛宗義悉曇字義不知上難破也。共以不知案內事也。我悉曇通達。然者光明眞言功能字義阿彌陀字義功能一體不二也。不可偏執事也(云云)。所詮阿彌陀遍照光明。云光明眞言功能一分也。眞言光明者法界之全體也。阿彌陀攝取光明者利總慈悲之一分也。以小分不可齋滿分者耳。
元祿壬午五月十三日。法印實觀閱。
溪嵐拾葉集。
第三佛眼法事。祕曲。
問。佛眼得名云何。示云。大日如來相好無邊中取五眼德號佛眼尊也。四眼入佛眼皆名佛眼故隨勝名佛眼也(云云)。
問云。山門流以佛眼爲最極祕法方云何示云。覺大師御相承次第者。以佛眼彼經總體傳給。故佛眼者瑜祇敎主也。仍瑜祇傳法印佛眼印明出。可思之。尋云。彼經有十二品。此品品皆敎主。一一尊又經總體見。仍弘法大師以愛染爲一經總體。智證大師大勝金剛品以爲一經總體。山門流何故以佛眼獨此經總體云耶。示云。弘法大師相承樣以愛染爲經體。其故愛染三面六臂左面佛眼右面金輪中面愛染也。故以兩部不二總體爲愛染。今經又兩部不二經王也。尤以愛染爲經體。其義甚深也。已上東寺流義。
次智證大師御相承樣。大勝金剛者一身十二臂。此一一印相十二品法門表示。故大勝金剛以一經總體給已上三井寺流義。
次慈覺大師御相承樣以佛眼爲一經總體。今經中佛眼題號置吉祥成就品題。吉祥者妙義。成就者悉地義。故吉祥成就妙成就蘇悉地名號也。今經妙成就根本故。此尊名字旁相應。凡佛眼品始末見。百八名讃擧一經總體功能讃嘆。凡今品說相餘品超過。覺大師御相承尤深祕也。加之此品中胎八字明出五大虛空藏印說。八字明胎藏八智所表也。五大虛空藏印金剛界五智所表也。兩部不二妙成此品說窮。故題吉祥成就品也。又佛眼者文殊師利菩薩也。故吉祥成就號也。文者此翻吉祥。故以文殊今品題。加之佛眼部母尊者。諸佛功德皆佛眼出生。故名佛眼部母尊。顯敎三世覺母大聖文殊名。三世諸佛覺母智印三昧出生故名覺母尊也。一切諸佛覺智圓滿眼智具足。眼智圓滿必眼具足。五眼圓滿佛眼部母尊名。是覺滿名也。此時大阿闍梨識位授。以之阿闍梨自證法門。仍稱號與也。故授文殊法。最後壇掃祕法也。深可思之。
尋云。付今經十二品十四法開合不同方如何。示云。合十二品爲佛眼一品。佛眼品中拾八字明八。五大虛空藏五。以十三法也。加總佛眼品十四品也。開佛眼品時餘十一品合。餘品開時佛眼品合也。故十二品十四品開合異習也。是五大院修行法意也(云云)。
尋云。以佛眼不二妙成就爲本尊方如何。示云。佛眼相貌云。金剛界大日胎法界定印結胎胎藏三摩地入給。故兩部不二蘇悉地本尊習也(云云)。因物語云。慈鎭和尚與東寺法師於大內有參會。法談次和尚問云。何是蘇悉地本尊(云云)。答。某身可被御覽(云云)。其後和尚歸山御門弟等話云。甚不可思議也。誰不知我等當體蘇悉本尊也云事。然而如此於廣座加樣祕曲可申乎。只本尊相貌於蘇悉地樣習傳事有尋コソ有。如此答ツルハ東寺流不習蘇悉地事分明也。山門蘇悉地曼荼羅云事有之。今佛眼曼荼羅也。東寺流者不可令聞名字事也(云云)。已上和尚御詞。
尋云。以佛眼爲蘇悉地曼荼羅樣云何。答。佛眼曼荼羅者三層八葉曼荼羅也。中臺佛眼。次葉前一葉金輪餘七葉七星圓遶。次八葉八金剛圍遶。次八葉八菩薩圍遶。外院四攝八供等圍遶。是兩部不二曼荼羅相貌也。故佛眼曼荼羅以爲蘇悉地本尊也(云云)。
尋云。以七星近付中臺方云何。示云。凡佛眼金輪二尊兩部理智本尊也。金輪折伏不變眞如以爲體。佛眼攝取門隨緣眞如以爲體。故佛眼諸佛出生根源萬法能生源也。仍近付中臺安七星事一心總普門萬法出事爲顯也。七星萬法能生根元也。故曼荼羅中安之也。又一義云。一切衆生受七星精氣出生。七星成嗔時天下起災難。七星難爲降伏近付中臺也(云云)。又一義云。法花時四大聲聞內院列如云體內權法。今曼荼羅中以七星列內院方便爲究竟心也。
一。本命元神事。右護摩請供之事唯在人意。抑本命元神者北斗之中一也。是相承也。佛法中意也。外典陰陽家之生日若甲子神是也。又若生日納意是也。若又是也。本命元神外說有三(云云)。皆內意(云云)。私云。本命者七星隨一也。以佛眼爲體。卽是胎藏界大日也。元神者九曜中隨一也。以金輪爲體。卽是金剛界大日也。口傳(云云)。陰陽家可尋也(云云)。
尋云。以佛眼金輪星供爲本尊方云何。示云。三昧流以金輪曼荼羅。爲星供本尊也。金輪又七星部主故也。法曼院相承以佛眼爲星供本尊也。佛眼卽七星部主故也。加之今佛眼品中破諸星宿曜印明出。今曼荼羅中近付中臺列七星此意也。口傳(云云)。
尋云。以佛眼習馱都法方云何。示云。覺大師御相承樣以兩部理智不二爲舍利法根元。今以佛眼尊一一表示悉顯不二眞身。仍以此尊舍利法本尊也。凡此尊法大法儀式也。其壇樣云。立五瓶安法螺灌頂儀式也。大法儀式者灌頂儀式不載也。口傳(云云)。
尋云。此尊功能云何。示云。佛眼品中五大虛空藏法明。此法除國土災難五穀萬果豐饒施故。國土祈禱此五大虛空藏法無過也。口傳在別。更可問之。
尋云。行法次第幾種有之乎。示云。此佛眼法山門流第一祕法故。谷御坊私記三重作給。所謂初度第二度第三度也。初度者普通十八道。私記八金剛八大菩薩內外八供等加是也。第二度者以前私記十六大菩薩等加是也。第三度以前私記羯磨三昧耶四攝八供十六大菩薩等加是也。今佛眼法從狹至廣行法也。故第三度所謂兩部取合合行祕法也。一切諸尊從大呪以小呪爲祕事也。今佛眼自小呪以大呪爲祕事。故以廣爲本也。仍此本尊自一一毛孔出生塵數諸尊爲祕事。以隨緣眞如習祕事故也。
尋云。以佛眼妙成就尊樣云何。示云。此尊以●字爲種子。此●字兩部理智不二種子也。所謂●字者人羅智也。金剛界也。●縛者理也。胎藏界也。●點者不二●也。故以此●字。兩部理智不二本尊之種子也(云云)。
尋云。以此●字佛眼尊五眼印三形方云何示云。此●字二並自五眼印形成也。所謂●此字兩部理智不二三摩耶也。種子兼三摩耶形。三摩耶形兼印三密平等種子也。故以此字此尊灌頂祕決也。口傳(云云)。
尋云。以此尊習舍利法方云何。示云。凡義云者。理智平等尊故名馱都法也。次深密義云者。以●字爲種子。此字如意寶珠種子也。故以此字馱都法祕スル也。此佛眼品中五大虛空藏印明明事。此尊以●字爲種子事爲顯也。凡五大虛空藏者南方寶部意也。寶部者萬法能生如意寶珠以三昧耶形。南方又不二平等性智方也。今佛眼又兩部理智平等尊故。今佛眼法以馱都法大事習也。龍女南方無垢成道云入五大虛空藏三摩地五眼朗具足南方無垢成道習也。今如意寶珠種子字體●字也。●字者卽無垢字也。故名南方無垢世界也口傳(云云)。
尋云。今佛眼行法三重次第有之。此外又有祕事乎示云。有之。如法佛眼法是也(云云)。
尋云。東寺流云如法愛染法。山門如法佛眼。法云同云何。示云。口傳(云云)。如法者有兩義。普通義大法儀式云如法也。深密義安置佛舍利行故云如法也(云云)。尋云。如法佛眼行用次第有之乎。示云。有之。佛眼灌頂已後可有沙汰也(云云)。已上溪嵐拾葉集。
永享十年卯月七日。於世良田山長樂寺普光菴眞言院。賜御本書畢。金資榮幸元祿十四年歲次辛巳秋九月旣望。以野之下州日光山庫本校讐。於天台山淨敎坊二十四日以日光山所藏別本校對。十五年壬午二月十二日重閱。住持法印實觀。
溪嵐拾葉集(私苗)。
第四金輪法事。
問。金輪法者其相如何。示云。八大佛頂中金輪佛頂是也。凡與金輪名言事者。假世間淺名顯法性深號也。所謂金輪者轉輪聖是也。轉輪王出世時。金輪寶迴四州。自然攝領四海也。故名金輪王也。今大日如來自然四智具足法界遍照給也。是世王卽位儀式以大日灌頂爲軌則。故義釋云。如輪王卽位者。取四海水灌頂上以刹利爲證誠。以國位付太子。今灌頂軌則亦復如是(云云。取意)。仍密敎灌頂時。一一作法輪王卽位儀式也。故覺大師御傳付今尊四海統領灌頂祕法有之。山王院大師立太子灌頂傳給。
尋云。覺大師御相承四海統領灌頂方如何示云。金剛頂經疏云。金輪王自眷屬如受快樂。非國內人民所知(云云)。是統領灌頂相釋給也。其作法一一表示悉是法門事相表示也。不可書付事也。口受口(云云)。此灌頂時無口傳無印信無血脈等也。其心口(云云)。
尋云。以金輪舍利法習樣如何。示云。凡馱都法祕事●字以爲祕事。此字三身卽一種子也。舍利又三身舍利有。法身以色法爲舍利。報身以心法爲舍利。應身以口業爲舍利。是三密舍利也。此三身舍利於又各各全身舍利有。碎身舍利有。所謂以法界總體法身全身。以法法塵塵爲法身碎身。次以法花經爲口業全身。爾前諸經以爲應身碎身。是如來三密以滅後衆生度給意也。故悲花經云。於我滅度後分布舍利也。當隱諸相好。變身爲此呪(云云)。其故此土一代敎主釋迦如來末世衆生愍給故。入滅變成●字字。諸天星宿示現一切衆生利益給也。此一字法界顯現故。所有諸天等皆悉釋迦如來三身顯隨類化現身故。諸天神秖卽釋尊分身顯故。此一字神明顯衆生福智吉祥事與給也。於此●字者。三身卽一字也。所謂●字者。本不生法身中道理也。●字有不可得應身體諦也。卽釋迦如來本有種子也。故法花云。破有法王出現世間隨衆生欲種種說法(云云)。破有者二十五有實有執情破不可得有顯也。●點者塵垢不可得報身也。空諦也。●空點者不二●吽字也。●嚧點諸天種子也。此三身卽一報身諸天聖衆現事顯爲也。仍加●點也。凡此一字卽中道假諦故。有不可得隨緣眞如俗諦常住也。顯敎中道密敎寶部云夢告可思合之。總此一字合諸天功德施一切利益也。知此字者諸天致感應故一切悉地成就也(云云)。
尋云。法花明●字事如何。示云。十方佛土中唯有一乘法無二亦無三(云云)。時處軌云。十方刹土中唯有一乘法。如來之頂法是名智拳(云云)。可合之也。又一義云。法花金輪四身明事。諸佛兩足尊(自性●字)知法常無性(受用身●字)佛種從緣起(變化身●字)。是故說一乘(等流身●)已上四身義。示云。以此四句文●字合最極大事也。加之是故說一乘云故。等流示現天部也。仍顯密一敎傳也。最極也。
一。法花有四重智拳印事。今此三界皆是我有誦兩手拳印作。其中衆生悉是吾子誦以左風至右拳下。而今此處多諸患難誦左風至右風空間。唯我一人者則是金輪三身卽一尊體也。密一乘儀可思之也(云云)。
尋云。釋尊留三密度給滅後衆生方如何。示云。山家御釋云。如來留三密度滅後衆。留舍利者如來身密。留敎經者如來口密。留神如來意密(云云)。此釋悲花經變身爲此呪乃至現大明神廣度衆生說釋成給文也(云云)。仍悲花經云。汝勿啼泣。我滅度後現大明神度衆生(云云)。示云。諸佛中釋迦第一也。諸神中山王第一也。謂意者十方三世諸佛者釋尊一佛分身也。諸佛皆釋尊一佛顯三身卽一金輪習也。今山王又釋迦分身顯山王。出世本懷妙法守護給現。大明神金言。不謬諸佛總體山王顯給。日本一州諸神者皆是山王分身也。仍山王開會習事也。開三權諸神歸一乘山王云。深可思之。金輪者卽舍利也。舍利者一身事相顯也。故舍利者自受用身三形習也。口(云云)。
尋云。今大宮權現以金輪一體習方如何。示云。我國神國故以神道爲本。其中釋尊示現神明山王也。故現大明神廣度衆生(文)。可思合之。山王示現給事說也。故以山王金輪一體習合也。三密舍利習事深可思合之。
尋云。以山王名金輪有證據乎。示云。大比叡權現者大轉輪王(大海)小比叡權現小轉輪王(小海)已上口云。イサナキ者陽神也。卽磯也。イサナミ者陰神也。卽是波也。此陰陽神天照太神生給也。口傳在前也(云云)。
尋云。我國劫初大海最底大日印文有(云云)。其相如何。示云。此事神道大事最極祕事也。無左右不可口外。所謂其印者三輪金光也。國常立尊天宮御座天鉾下此下國アカラメヤ云大海最底探給時。金三輪卽山王也。故山王金輪一體習也。此三輪卽密敎三部也。故大日印文口傳口(云云)。
尋云。神明相傳事如何。示云。是皇太神宮儀軌云(寶誌和尚釋大職冠息)。天照太神者有三位。上位者花藏世界法身如來居。中位者梵天報身如來居。下位者皇太神宮居。化身如來(云云)。口傳。內宮金剛界。外宮胎藏界。七所別宮蘇悉地。彼太神宮神事樣悉是祕事灌頂作法也。凡我國三種異寶有。所謂一神璽。二寶劍。三內侍所。此三種三子尊形三昧耶三也。其故神璽者國指圖也。是尊形也。寶劍者三昧耶形也。內侍所鏡者種子也。此等皆以我國種子尊形三昧耶習也。一國土衆生皆曼荼羅界會聖衣也。國有五畿七道。五畿者胎藏五大法界表。七道者悉地七識和合表。都有九重。金界九表。天子卽位時四海領掌印結金輪王位居給也。故以金輪法名四海統領灌頂事深可思合之。又此外覺大師弘法大師祕決等二十五卷有之口傳(云云)。
尋云。以金輪習無作觀法方如何示云。金銀銅鐵輪一二三四州等云。四輪王四敎配當也。金輪者當圓敎配當也。金輪者當圓敎故以無作觀爲本也。輪王出世自然四海攝領。雖不信修治本有觀智現現也。仍時處儀軌不置本尊不構道場事。深可思之。私云。金輪與舍利一體也。神明一體也。委如熾盛卷抄也(云云)。
尋云。以金輪習法成就方如何。示云。金輪者七覺成就義也。仍東寺成就呪以金輪爲本也。故念誦末誦一字也。所詮舍利法祕事也。和尚祕決云。佛眼金輪陰陽者觀誦得悉地。迷妄凡夫陰陽者執着墮惡赴(云云)。凡佛法大綱者以滅罪生善二德爲本。今金輪七寶中輪寶者滅罪德也。如意法生善義也。故以金輪法成就尊習也耳。委細祕決有別。更可尋之也。
一。金輪行法事。示云。凡付金輪有兩種義軌。一名天會儀軌。二名時處金輪也。金輪王出世給時者。四州諸小王等悉令制伏也。金輪佛頂者卽熾盛光佛頂也。譬如日輪出現時者諸星宿光令隱沒也。今心王大日智光遍照法界時者。心數諸尊皆隱沒亦復如是。尋此熾盛光諸天聖衆佛所集會。故號天會義軌也(云云)。次時處金輪者。自性本有大日無作自然覺體也。不待覺智不侮位修治也。故一切會此尊觀行道場也。此則見諦阿闍梨修行相貌也。甚深也。口傳別在之。
溪嵐拾葉集(金輪)。
元祿十四年九月二十四日。以日光山本校對。十五年二月十四日。淨敎坊主重閱。
法印實觀。
溪嵐拾葉集。
一。尊勝法事。
一。地獄爲滅罪生善德事。
一。別行經抄事。
一。尊勝陀羅尼功能事。
一。八功德水祕印事。
一。曼荼羅事。
一。尊勝淨水法事。
一。賢瓶與胡瓶不同事。
一。因緣物語事。
溪嵐拾葉集。
尊勝法事。
問。尊勝佛頂名字如何樣。示云。尊勝者。諸佛所說果證法門最尊最上故名尊勝。諸佛中最頂故號佛頂也。所以以三身圓滿體名尊勝佛頂也。又云。此尊勝法者四箇大祕法隨一也。付此佛頂法八大佛頂有之。其名雖各別也。其體是一也。其故此八大佛頂共是大日如來具德也。凡大日者其相雖無邊也。其中勝德取名八大佛頂也。佛頂義八種共同體也(云云)。
尋云。此八大佛頂者修顯得體佛耶。示云。非修顯佛也。只大日如來內證具德功能取出爲一佛。德也。如之不動愛染佛眼金輪尊勝等非修因感果佛。大日具德法門以佛體造顯。給也。非別體佛也(云云)。
尋云。以今尊勝佛頂爲蘇悉地大事方如何。示云。大原四十帖決云。蘇悉地根本印出三種悉地品。此三種悉地印明自尊勝破獄軌中出。故以尊勝佛頂蘇悉地本尊習也(云云)。
尋云。以此三種悉地爲蘇悉地印明證據樣如何。示云。彼經中清淨毘盧遮那三種悉地尸羅品題。此經蘇悉地根本也。故以此印明蘇悉地祕曲習也(云云)。
尋云。彼經中三種悉地印明不見如何。示云。凡祕密經軌習以亂脫爲祕曲。其故今三種悉地印明尊勝軌中有之。今經又彼儀軌一體也。故其名題其印明不出歟。有深義口傳(云云)。
尋云。三種悉地印明以爲悉地大事樣如何示云。凡山門相承意者。於蘇悉地三重有之。所謂蘇悉地迦羅經理界妙成就明。故爲胎蘇悉地也。瑜祇經智界妙成就明故爲金蘇悉地也。今別行經兩部不二妙成就經習也。故蘇悉地上蘇悉地(云云)。此意也。
尋云。東寺流邊瑜祇法上不置餘法故。以瑜祇爲最極祕法也。何故天流瑜祇上置蘇悉地耶。示云。五大院瑜祇修行法中云。修餘經法不成就時可用此經印明。修此經法不成就時可用毘盧遮那經也云兼持此經。根本眞言在毘盧遮那經中。功果眞言以此文爲證據。天台流瑜祇灌頂上祕密灌頂也。
尋云。以此經爲蘇悉地部祕經意如何。示云。凡此經梵網經同本異譯習也。故此經中三重相開成就道相明畢三種悉地樣出。所謂臺上(法身)。上品悉地頂上葉上(報身)。中品悉地心上。葉中(化身)下品悉地臍間。以上以此三品悉地置行者己心時。以頂上爲臺上毘盧遮那。以心上爲葉上盧舍那。以齊輪爲葉中化身。如次法報應三身也。文意臺上最尊最上故爲佛頂。葉上心法所在故爲報身。葉中齊輪故以口業爲應身也(云云)。私云。齊輪者風大所出根源也。口業色心不二義有之。齊云字ヒトシト讀也。故境智冥合義。理智平等應身所在也。
尋云。此三重相關成道以爲無作三身樣如何。示云。和尚祕決云。無作三身者。顯敎明其名不出其體。密敎明其名出其體(云云)。故以今三種悉地無作三身習也(云云)。
尋云。此三種悉地印明破地獄功能有樣如何。示云。破地獄法者種種也。先因緣義云者。自然住天子事起。虛空在聲告云。善住天子死後可墮地獄云。其時此天子生怖畏優惱ナス。而白佛言。佛爲天子說三種悉地眞言。仍地獄苦患免。故名破地獄法也(云云。取意)。次深祕意云者。轉生死業縛依身法性五分法身成。以此爲破地獄祕法也。示云。凡此法名尊勝法事。諸佛所說法門中最尊最上無作三身以爲本。此法最頂故號佛頂。仍無作三身與三種悉地習合也。凡無作三身者。始自阿鼻依正終至佛果最頂。此三身タカウコト無。此迷爲凡夫。解此理名佛。如此開覺時地獄無不破。故名破地獄法也。顯敎意三千諸法居一念。故法界悉毘盧遮那一佛依正也。仍阿鼻依正處極聖自心釋也。顯宗暫明一心觀法。故破地獄事相不明也。密敎卽事而眞敎故。此理事相明也。凡地獄者。密嚴花藏莊嚴兩部大日淨土也。言心我等內識八葉九尊所在。所謂阿鼻依正云中央頗梨鏡カク。第九心月輪表八方八面鏡。八識花臺顯。又有八寒八熱地獄。八熱者理至故花藏世界莊嚴也。八寒智至故密嚴世界莊嚴也。所謂兩部理智境智冥合以爲彼莊嚴。所居土旣密嚴花藏淨土。能居有情全體是無作本有三身也。如此開覺時。地獄無不破三身無不圓備故。號尊勝破地獄法也(云云)。
一。地獄爲滅罪生善德事。師云。都率一卷釋有之。或人先德御自筆相傳之。而法性寺禪定天下御讀義時。是隨身件本書留寫本令所持。彼御釋云。地獄者滅罪生善器也。全非惡業所感苦器。其故墮地獄者經百千劫歸人中天上。是滅罪生善德也。若惡業所感處。隨經劫數彌可練習增長。何滅罪了○乃至猛焰●字智火。獄率明王使歟畢已上。大日經云。地獄極寒苦●字能消息(云云)。私云。付不動法最極祕法。名不動本地獄法。以地獄依正火生三昧習也。所謂八熱地獄胎藏曼荼羅。卽是花藏世界莊嚴也。八寒全分曼荼羅。又是密嚴世界莊嚴也。委祕決。更可尋(云云)。又云。地獄莊嚴本來花池寶閣也。サレハ瑜祇經云。地獄諸有趣悉淨如蓮花(云云)。深可思合之。又云。付圓頓戒法惡緣起戒體云事有之。於眞如隨緣兩種有之。一淨緣起。此眞如隨緣名。二染隨緣。是妄緣起故名惡緣起。惡緣起云名目有憚故。戒家名目付十禪師戒體云也。夫十禪師戒體者。於地獄莊嚴習事也(如元)。示云。十禪師者。十者止觀云。十者圓也。不縱不橫故。禪者爾雅云。禪者疾也。疾者頓也(云云)。師者。止觀云。諸佛所師法也。法者止觀也(云云)。故以圓頓止觀奉號十禪師也又云。十禪師之本地地藏薩埵也。垂迹焰王也。焰摩王者以笏威儀帶。卽攝律儀也。又衆生造惡イカル。是防非止惡義也。地藏サタ罪人愍念給饒益有情戒也。又地藏菩薩持善體攝善法戒也。凡十禪師戒體云事於地獄防非止惡戒體有事爲顯也。口傳有別。更可問(云云)。
尋云。今別行經梵網經同本異譯也。尤以戒法可爲本。何爲蘇悉地祕法耶。示云。密敎意以戒法本習也。故論云。攝義行願三摩地爲戒等云以戒法爲本也。加之戒法色身法身以爲本。眞言又以法身色體爲本也。方方以其義一致也。仍山家大師圓頓戒與三摩耶戒其義一致也。其上密敎自性戒與圓頓性得理戒一體也。仍今經中尸羅清淨品題。凡圓頓戒意於受戒卽座登佛果極位。密敎又入壇當位於大日自證果位契當。故梵網經云。衆生受佛戒卽入諸佛位位同大覺已眞是諸佛子(云云)。論云。若人求佛惠通達菩提心父母所生身卽證大覺位。或一義云。今論文者梵網經文ウツシ書給習也。加之頓極頓證祕法非戒法難顯。卽身成佛本源非密敎難證。仍以今經三種悉地梵網戒品一體無二習合。以之我山大師先德已證給口傳。
尋云。今別行經者東寺流有之耶。示云。東寺流相承無名字不聞祕經也(云云)。難云。東寺流人云。今經我流有相承之。何無之耶。可笑也(云云)如何答。此經弘法大師無相承故。釋義不載。將來緣無之也(云云)。若傳來祕法最極也。何祕決不造耶。但當世東寺流有云事。後入唐僧正宗叡傳來本也。然而本經計將來祕事不相承也。其證據云。此經相傳學者此經大事相尋時。總以不知此經深義也。仍東寺流分絕云也(云云)。又先師上人仰云。此經傳來。云學者對可云。蘇悉地根本祕經者此經外又有。東寺流名字不知事ヲトシカクヘキ也。
一。別行經抄事。三昧流義云。慈鎭和尚造此經抄緣起云。眞言敎抄作事自淺至深也。所以大日經義釋一行和尚造之。金剛頂經疏覺師造之。瑜祇經疏五大院造之。毘盧遮那經疏予造之。師云。大日經因分理界法門故。一行和尚先造疏也。唐土諸師悉祕之。以金剛頂經異朝人師釋不儲故。覺大師初此經疏造給。次瑜祇經密祕最極故。天竺震旦人師釋義不儲。五大院初瑜祇修行法三卷造給也。次別行經別時異時祕密法此經明。三國師諸祕藏釋義不儲。慈鎭和尚初此經抄造給。故自淺至深云也(云云)。又云。東寺流大悲壇眞言師也。天台流成就壇眞言師也。今別行經者成就壇至極說。以尊勝三種悉地印明最極祕事習故也。例如大悲壇先天台迹門祕密壇者。無作本覺內證明故。天台本門實修實證法門也。成就壇者天台觀心修證法門(云云)。
一尊勝陀羅尼功能事。高山幢上四衢道中安置陀羅尼利益功能文波利本云。佛言天帝。若人能書寫此陀羅尼安高幢上或安高山或安樓上乃至安置率都波中。若有苾芻苾芻尼優婆塞優婆夷俗性男俗性女。幢等上或見幢或云幢相近其景照身。或有風吹陀羅尼上幢等上塵落在身上。天帝彼諸衆生所有罪滅。應墮惡道地獄畜生閻羅王餓鬼阿修羅身惡道之苦皆悉不受。不爲罪垢之所染行。爲一切諸佛所受記(云云)。又云。於四衢道率都婆安置陀羅尼合書了恭敬施饒行道歸命禮拜。眞是佛子持法棟梁。又是如來全身舍利率都婆塔(云云)。
一。八功德水祕印事。示云。三昧流付尊勝淨水法八功德水祕印以爲最極大事也(云云)。私云。八功德水印者大海印歟。付此印八功德池習事有故也(云云)。又一義云○(云云)。
一。曼荼羅事。示云。尊勝曼荼羅五輪印。習也。所以方圓三角半月輪。等也。五輪成身意歟又是色表事有之。可思合之。
一。尊勝淨水法事。示云。五輪塔婆中立賢瓶。其中入淨水尊勝荼羅尼一千反誦加持之(云云)。
一。賢瓶與胡瓶不同事。示云。千手所持物兩種有之。賢瓶者普通水瓶也。上小下大名之云賢瓶。上大下小名之云胡瓶。又云。胡瓶者頭鳥形。賢瓶者又軍持云。又君持云事有之。可尋也(云云)。以上大概注之。祕決在別。更可尋也(云云)。
一。因緣物語云。神照本如禪師問四明云。何是性德境。四明答云。三年知事(云云)。本行三年知事。二度具威儀上方丈大顛三拜問云。何是性德境。四明振威喝。本如豁然大悟。作頌云。處處遇歸路頓頓遠古鄕。本來常現事何得待思量(云云)。印可云。如是如是(云云)。又有學者問下天竺長老北峯。問云。何性德境。北峯云。叮香爐此在這裏(云云)。豁然大悟(云云)(私云。這裏者自己下事也)。又云。北峯敎義云。三千妙境尚是言說也。何是學者行履處。天台云聞鐘上堂(云云)。一學者問山家大師云。何是佛法。大師答言。天羅羅地默〃(云云)。一學者問弘法大師云。何佛大師手中五古投虛空(云云)。又弘法大師碑銘云。傳內證於漕溪受外用於惠果(云云)。
溪嵐拾葉集。
元祿十五年壬午夏四月二十七日。
法印實觀閱。
因緣物以下非尊勝法删受。
溪嵐拾葉集。
尊勝佛頂眞言修瑜伽法(一卷)。
我今略說尊勝陀羅尼法。卽是除一切障滅一切地獄傍生等身故。號尊勝佛頂之儀。是故如來爲善住天子說除七變畜生之身。卽此修瑜祇者不同事法。若於一念證無生。轉五智成五分。法身悟三密卽三身。初發心時便越百六十種心度三無數劫行證普賢色身三昧耶。卽初發心時便成正覺。是故我今爲求有相者爲說有相。若求無相者兼說無相念誦之法。雖說多種我今略說兩種。悉攝一切法。一者爲求世間除災增益等故略說有相之法。二者爲求無上菩提修瑜伽者卽說衆生頓入普賢色身之法。復次我今略說修尊勝眞言法。每月十五日誦或遣人誦滿一千八遍。能除一切災殃長壽增福。或每日三時觀本尊心上圓明中。或觀己身爲本尊。於心上圓明中。旋轉安布本尊眞言。加字輪形一一字隨本法臨時。本色相應放光。皆變成曼荼羅聖衆。卽是己身爲尊勝佛頂法界曼荼羅體。其本尊佛頂眞言曰○(大陀羅尼如常)此陀羅尼本中天竺國三藏善無畏將傳此土。凡漢地佛陀波利已來流轉本闕少。是故具本譯出流行(已上注)。次誦眞言。所烈勝願迴向皆得成就。烈願迴向眞言曰。●蘖縛(二合)俱捨羅慕多攞寧三鉢哩儜度夜弭薩羅縛俱捨羅慕怛羅(四)三摩多(引)鉢羅(二合)半遮達莽多(五去)娑縛(二合)婆(去)縛悉地夜羅(二合)言囊(云)多曳。持誦旣畢。次應發遣本尊外金剛界。次以眞言外所結界。解界眞言曰。●縛折羅(二合)謨乞灑(二合)謀。
問。就尊勝法有幾勝利耶。答。如儀軌說者。擧三十四種得益耳。第一法者。若欲得壽命長遠不墮地獄餓鬼畜生阿修羅道及滅諸罪者。每時至心誦此陀羅尼二十一遍。起大慈悲憐愍一切衆生卽得四惡趣罪業消滅。卽此第一法耳。第二法者。若有飛騰羅刹鬼神入國。恐怖惱亂一切衆生者。稱南謨佛心心憶念誦此陀羅尼一百八遍。卽得如上諸難患皆消滅。第三法者。若人有不信者。但制心一處專作此法卽得大驗。卽令不信者能起大信心。若作法得驗時當有白鳳旋來入身。身上所有麁惡黑皮及諸厄難皆風吹。惡皮變退厄難消息。第四法者。若人欲得爲大自在者。於七日中對四方誦呪一百八遍以七種穀捏作人形安置四方。必得所願稱意。第五法者。若欲得滅自身重罪者。卽於城門底作前法。第六法者。若人欲得滅先世罪者。卽於十字街頭作前法。第七法者。若欲得滅一切衆生罪。卽於佛塔前作前法。第八法者。若欲得救地獄中一切衆生罪業者。每時結佛頂印誦呪二十一遍卽向四方散印。卽得罪苦滅。第九法者。若人欲得施餓鬼醬水者。取淨水呪二十一遍。以水散灑四方作施彼之心。鬼等卽得水喫。第十法者。若人欲得救一切畜生罪苦者。取黃淨土呪二十一遍。散於畜生身上及散四方。卽得罪苦消滅。第十一法者。若欲得救人天罪苦及墮落諸恐怖者剪五色雜綵花。呪二十一遍。將散三寶及佛頂上。卽得一切罪苦自然消滅。第十二法者。欲滅有王難百官難軍兵幷口舌等難者。呪五味香湯二十一遍。將洗佛及灌頂。卽得諸難消滅。第十三法者。若有沙門婆羅門毘舍首陀及四衆等。欲得福報具足者。每日發願懺悔誦此陀羅尼七遍。以此功德迴施一切衆生。但作此心卽得如願。第十四法者。若有人欲得滅除衆生業障者。當以五色綵帛作拂。常用誦呪拂掃故像及故經。常作此法卽得一切衆生罪障消滅。第十五法者。若有口舌起者。取好蜜以淨器盛之。以朱沙和蜜。呪二十一遍。將用塗百一八軀佛像口。卽得口舌當卽消滅。第十六法者。若有人長病在床。若復有人欲得一切愛念敬重。復有人欲救一切世間出世間事心未得定被鬼神惱亂夢想顛倒。當取金薄一百八番呪之二十一遍將用帖一百八軀佛形像頂。頂前作摩尼寶珠形。卽得一切諸障消滅所求如意。第十七法者。若有國內被鬼病所著及時氣疫病流行。當於四城門上以青紙寫呪。用白檀香木作函盛之。鏁以臘印函當於四城門上懸之。以白色傘蓋蓋凾。門別安一本。卽得諸鬼及病等皆消滅。第十八法者。若有國內五穀不熟風雨不時。當以白絹作幡書呪。於上畫作佛頂印。懸於一百八十尺上向刹正南著之。卽得風雨調適。五穀成熟。人民安樂。卽得惡龍迴心作善阿修羅王不能障礙。第十九法者。若多雨不止。卽以緋絹書呪二十一首。懸著正南刹上。卽雨止天晴。第二十法者。若惡賊起於國內。當以青絹書呪二十一首。中心畫乾闥婆兒善住兩手調箭。懸於正東刹上。卽得惡賊自然退散。第二十一法者。若有國王衰禍欲至。當以雜物作一百八箇浮相圖輪。又打金薄葉各書呪一本。於一一相輪最上頭凾內盛之安置。卽得衰禍消滅福祚延長。第二十二法者。若有貴人賤人。欲得常擁護他人及自護身所求財寶稱意者。常起善心心不散亂每日每時於佛像前結印誦呪一七遍。瞻仰觀佛面目不動。如此作法卽得種種福祿充足。命終之後必有福報不墮惡趣。第二十三法者。若有女人欲求男女者。於一百日辨香美飮食乞與貧病人喫。施食之時口常誦呪念念莫絕。如此作法必獲福德男女兒子。第二十四法者。若有夫婦相憎者。將絹帛呪之二十一遍。卽將作衣與夫聟者著。卽便得和順。第二十五法者。若有女人嫁娶不結。取好淨鹽不限多少。呪之二十一遍。施與現前僧喫。卽便女得嫁娶。第二十六法者。若有外道及國王王子大臣百官等不信佛法者。取無瘡?黃乳牛三頭。呪水草二十一遍與牛食之。日欲出時卽將取乳。以鈞器盛之。又呪乳二十一遍。卽於四方淨地寫之。其將乳人須著白衣。口云。乾闥婆兒善住及天主帝釋。今有此事當自處分。呪師當卽入城見。國王王子大臣百官及諸外道不信佛法人等見此呪師深生歡喜。呪師所說悉信受得之。信心無有改動。第二十七法者。若有人所在住處界內所有惡神惡鬼毒龍等。呪師欲得降伏者。取牛乳呪之二十一遍卽寫著有龍水中。若有龍出來。呪師語言。汝莫損此界內衆生。卽依舊安置龍。若薄媚不出來惡業不息者。卽呪沙二十六遍散於池中。卽得池平如地。呪師別將龍向餘處安置遣令得所。呪師卽更呪龍二十一遍。莫遣東西。其惡鬼神呪飮食二十一遍以施之。呪師告言。我今語汝。若不損害衆生。任汝住此。若擬損害衆生。卽須出去。其鬼神薄媚不受處分者。卽作鐵杵長十二指呪之二十一遍。卽釘入地。惡鬼神卽散出走去。呪師仍安置鬼神遣令得所。又告言。一如處分不得東西。第二十八法者。呪行每欲出行之時。常作一拂呪之一百八遍。手常持行。若逢諸類一切畜生等皆拂之一遍。卽得畜生惡業離苦解脫。第二十九法者。若欲令先亡離苦解脫者。呪師當於屍陀林中安座七日。日別三時誦呪任意多少。滿七日已卽散呪師坐處等散於四方。當散之時亡者卽得離苦得脫。悉得生天永離惡道。第三十法者。若有人雇賣不售所求不稱意者。呪師爲結印誦呪二十一遍。安置善住形像於密處供養。卽得所求雇賣稱意。第三十一法者。若有人欲入山林逢獅子虎狼毒蛇惡獸等者。欲入之時預於山前誦呪二十一遍。呪黃土七遍。取上土口含之數數訶氣。入山中口云。於此山中惡毒禽狩等所有惡毒氣悉皆消滅。此地屬我。若能依我法行者。任聽汝住。若不能依我法行者。卽須急出。若不出者口卽閉塞開口不得。呪師見虎狼禽狩等開口不得。卽須集之一處。以右手摩沙其頭上呪二十一遍。呪師口云。我和上令開汝口。卽放出界外守地。勿令傷損此界內一切衆生。呪師發遣已。仍須安置令遣得所。呪師當坐山中二月餘日更不得住。卽須且東西。去已後更來坐。若其久住。諸禽狩等卽不得安穩。第三十二法者。若山中有慳鬼神龍等不許呪師於山中隱逸者。呪師知見此事卽依法處分者。呪師口云。○若不與。我當共汝住。若不許者。儞卽須出去於三百由旬外安置。若其薄媚不受諫勸者。我卽禁繫汝不令東西。呪師卽以鐵杵長十二指呪之一百八遍。用釘住處門首。卽令諸惡禽獸等於一百由旬內住止安穩。第三十三法者。若有諸龍被外道等禁繫致令國中無雨。呪師當於有龍泉邊作一小壇。以桑木作杵八箇安於壇中。又乳酪三垸只安壇上。總呪乳杵等一百八遍。卽以木杵釘泉水四邊八處。又以乳酪寫於池中。又以金薄葉上呪著荷葉上著泉中。呪師口云。善知識今有厄難。被諸外道禁繫。今此作法已訖。以陀羅尼護汝發遣。收領其荷葉與呪故沒水去。呪師訶氣三遍。外道禁法卽便破壞。其龍卽得解脫無難。當卽便出來供養呪師。龍口云。曹主有何處分。呪師口云。汝可每依時興雲致雨。將此陀羅尼頂上守置。令汝等永得無難。第三十四法者。若大水汎漲損傷人者。卽呪水二十一遍。將投大水中。更不汎漲。
已上。
尊勝佛頂瑜伽法。
建保四年(丙子)三月晦日。於武州金剛寺書之。
無障金剛堯詮(三十九)。
建武五年(戊巳)八月於靈山寺抄記之畢。
天台沙門光宗。
元祿十五年歲次壬午春二月三日。
法印實觀閱。
溪嵐拾葉集(慈氏菩薩上下)。
慈氏菩薩略修愈誐念誦法卷上(青龍寺山林院)。
一切經。
大興善寺沙門三藏善無畏奉詔譯。
慈氏菩薩略修愈誐入法界五大觀門品第一。
稽首?嚕左曩佛。
一生補處妹怛利(二合)耶。
四智四波羅蜜多。
八大有情摩訶薩。
五部諸明定惠相。
諸波羅蜜男女像。
十方護世天王衆。
我今盡皆稽首禮。
爲利一切修愈誐。
相應定惠三密也。
速成慈氏大悉地。
爲修無生說愈誐。
示求有想兼說相。
有無二相同一體。
文字觀照實相智。
三種波羅壞無相。
身口意業成三密。
三密卽成應化法。
五輪五智是五分。
五分盡攝法界輪。
是故我今禮愈誐。
愈誐卽是慈氏尊。
是故我今修愈誐。
速證慈氏同一體。
若欲現世捨道身速證慈氏宮同會說法得大悉地者。必依此愈誐念誦。必獲無上大悉地。若欲依此法念誦先觀淨法界心三昧耶。頂上無火輪狀。如日初出色赫奕。三角漫拏攞其形如左。淨法界心眞言曰。曩○囕。
如頂上三角智火遍身燒盡。五蘊皆空唯有空寂。從中觀金剛座。腰已下紫磨方金剛輪。眞言曰。曩○遏。
號曰金剛輪座。從金剛輪上觀水輪。色白如賞佉。其形如滿月。圓形如左。眞言曰。曩○[訁*盛]。
號曰水輪。又從水輪上當心中想智火輪。三角赤色。尖頭向下一切智心。其形如左。眞言曰。曩○囕△。
又於頂上觀半月仰輪狀。如黑風靉靆垂雲。其形如左○眞言曰。曩○含。
又於頂上觀欠字爲虛空。具一切道。其形如左○眞言曰。曩○[居*僉]。
圖五輪形如左。觀五輪及以法界眼。圖如上。以五智輪嚴身。普通眞言一切佛心印加持五支。卽成金剛不壞無漏智清淨法身。以定惠爲日月安置於眼界。以用法界眼觀。眼遍照十方界。旣身如是。此漫拏羅亦然。以此法界觀五輪。先觀智火燒除漫荼羅地一切穢惡。其形如左。智火眞言曰。曩○[艹/覽]。
普通手印相。以定惠二手十輪相叉齊度。卽是普通印也。若用此印加持身。卽成金剛不壞之身也。若加持地上。便成金剛地漫拏攞。如此五輪如上。略觀慈氏菩薩修瑜祇漫拏攞。大圓明內更觀九圓明。八金剛界道。其中圓明慈氏菩薩。白肉色頂戴五智如來冠。左手持紅蓮花。於蓮花上畫法界塔印。右手大拇指押火輪甲上。餘指散舒微屈風幢。種種寶光。於寶蓮花上。半跏而坐。種種瓔珞天衣白帶鐶釧莊嚴。於八圓明中安四智三昧耶等○(云云)。又云。凡請諸尊定法。心想本尊在都史陀天宮珊瑚殿上。普現色身三昧耶。起從珊瑚殿上白寶階道場降臨道場。其形如左。大圓明內更有五圓明。四隅四半月輪八寶塔金剛輪。四金剛杵界道。其中圓明本尊慈氏菩薩。次四面智波羅蜜多菩薩。四隅四內供養等菩薩。其圓明外邊旋智火光焰從空而降。其聖者等皆頂戴五智如來冠。各執本印契半跏而座。其慈氏等尊亦如上說。左手執紅蓮花。於花上置法界塔印。右手作說法之印。如上是也(云云)。昧怛利(二合)也。修愈誐奉献。
本尊香花等品第二。
復次所有水陸所生香花寶燈塗香末香燒香散花等。各以本尊眞言加持一七遍以用奉献。先奉燒香奉献。燒香眞言曰○乃至念。次當運心供養者。以心運想水陸諸花無主所攝。遍滿虛空盡十方界。及以人天上妙塗香海雲燒香海雲燈明海雲幢幡寶蓋種種鼓樂歌舞伎唱。眞珠羅網懸諸寶鈴。花鬘白拂微妙磬譯。寶繩羅網如意寶珠衣服之雲。天諸厨饍上妙香美。宮殿樓閣寶柱莊嚴。身頭冠瓔珞。如是愈[宜*以]運心遍滿虛空。以至誠心如是供養最爲殊勝(云云)。
慈氏菩薩修愈誐法持誦本尊眞言品第三。
若欲求慈氏菩薩速證悉地。不變肉身面觀慈氏。摩頂授記悟無生忍。入普現色身三昧者。以昧怛(二合)利菩薩法界印加持本尊及己身五支。處處便成慈氏眞體。法界手印曰。交叉二地水輪於掌中。以二風幢各在火輪背。令頭著火輪甲下。以二大空竪捻二火輪上節文。其二火輪相離一寸半許。開二空輪來去卽成。又慈氏菩薩以法身印眞言加持本尊及愈[宜*以]者加持五支。卽成清淨法身。慈氏菩薩法身印曰。以二地水二輪相叉屈入掌中。開二火輪竪二風輪相背。屈二空輪雙押火中文。火開一寸半許。風幢來去○根本眞言曰(云云)。又云。以印加持五支。卽成慈氏菩薩眞身。以印印本尊及愈[宜*以]者五處。然後執珠數合掌頂戴。兩手當心執珠念誦○觀遏字。變成法界塔。在於圓明中又轉變塔成慈氏本尊身。卽此尊身卽是愈[宜*以]者身。是故三密轉成三身。故以心置心。觀心如實。知自心。卽是母地心。初發心時便成正覺。此心發時便成普現色身三昧耶身○(云云)。又云。略觀己身爲本尊身。於大圓明中而坐。復觀自心圓明中遏字。無生之義。若乏困。然後任出道場作諸事業。以本印塔印沙印水等。或浴洗像接人十事轉讀三乘。昧怛羅(二合)也。經及慈氏本願經大鉢囉(二合)。[吉*常]經乃至本尊法等。每日三時念誦作法觀行等事文又云。所現眞言有八種義。一者眞如法性一體之義。所謂爲無生無滅無來無去離言離相言語道斷心行寂滅本來淨故。二者隨想流出相成義。何故。以性淨故。應化相應義故。三者加持護念義。何以故。以四種不可思義力故。所謂業力佛身眞言力藥力等護念成熟。四者隨諸衆生所求不同義。何以故。本願如神藥隨服應念成就故。五者慈悲義。何以故。慈悲證此法故。六者以佛願度有情。何以故。隨心應像故。七者以諸菩薩度有情義。八者一切諸佛不可思義。何以故。眞言不思義力亦成無上不思義果故。恒具八義常順眞言如意法如寶珠所求皆得。有相無相悉地皆得成就故。是故名爲眞言眞如以無言如相是眞言也。手印相者。謂誓敎法。卽如國王勅級印文驗隨所行處無人敢違乖。承此如來權敎法印亦復如是。凡聖及諸天龍惡魔鬼神皆不能違越(云云)。復次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若依此法印行持供養。從此生已乃至成佛。永離下道所生之處更不墮落三惡道處。以法印加護故恒爲護念。令斷煩惱漸證彼岸也(云云)。
已上上帖畢。
下卷。
持誦本尊眞言此品第四。
復次此法不思義力如如意寶。如意法雖無所言。隨所願處必不違願。此如來法印亦復如是。雖無言無相。作一切法必得成就。此是法力不可思義故也(云云)。復次此法隨處行處。或印己身成彼本尊身。或印他身亦隨他身隨作而成。譬如拙人手執諸佛菩薩印印於泥沙及白土等乃至水等皆成佛菩薩像隨印成諸形像。此法印力亦復如是。雖未得悉地。以執諸佛法印之力依敎而行。便成本法。若執法界印印於己身。卽成本尊慈氏眞言體。若以?嚕左曩法印印於己身。亦成?嚕左曩之身。乃至應生諸菩薩莽賀薩埵諸天龍八部乃至人非人等身。隨所印相卽成本身。印己印他皆成本體三昧耶之身。雖凡愚不見。一切聖賢天龍八部諸鬼神及尾那夜伽皆見本尊眞身。諸護法明王等爲此親近俱相助成悉地速得成就(云云).亦順法印必得悉地。准此供養。隨心順印令成彼事。如是應知一切行同六度萬行及四無量心七覺分八聖道分及諸八萬四千恒河沙法門。隨所作處卽順得印卽成彼法。是故此法印儀難信難解。除佛菩薩之所能知。且論不動尊明王刀印。左手應女。相應三昧。慈悲相儀。右手應男。相應智惠簡釋善惡。雄猛想義。將右手智惠刀入彼左手三莽地門。鞘令成印隨所印處令成法事諸度門等。如是眞言印契窮劫說不可盡。唯佛與佛乃能說之。祕密主菩薩亦不能知之(文)。
慈氏菩薩修愈誐法畫像品第五。
中心畫大圓明。就大圓明中更分爲井。中心五圓明四隅畫四半月。圓明中間用十二金剛界道。一如常法。每金剛頭上安率都(二合)婆法力之印。中心置本尊慈氏菩薩。首載五如來冠。左手持蓮花。於花上置法界塔印。右手作說法印結跏趺坐○(云云)。復次我今更說。修愈[宜*以]者速令成就大悉地故。先觀一生補處菩薩最勝大三昧耶像。號曰莽賀媡怛利(二合)耶三莽耶○像端正嚴妙第一。色如贍部州檀金色。畫像深赤黃色是也。首載五佛智七寶冠。種種瓔珞莊嚴天衣環釧鬘花呪索眞珠緩帶白帶髮袋等。於大圓明中畫大百蓮花。於蓮花上結跏趺座入三昧凝定。面貌慈軟含笑具三十臂。各執寶蓮花於蓮花上皆執本印契。各表三昧耶。不同。有種種身光。頂背亦然○(云云)。復次更說入三莽地。省略一尊慈氏之像。取一幅絹畫圓明。於圓明中心畫本尊慈氏如來。結跏趺座如入三昧地形。有兩臂(云云)。
慈氏菩薩修愈誐大漫拏攞品第六。
復次我今爲修妹怛利(二合)耶法速令證得大悉地。是故略說悉地曼荼羅法。先簡擇吉宿直日與本法相應。擇取勝地已平治取淨土。填實平正。曜莽移及瞿莽母怛羅(二合)幷和沈水香末水加持而塗。乾訖次取龍腦欝金香相和。以眞言加持更塗中心。皆以眞言加持量取十肘。或八肘五肘乃至最小四肘。若十肘者。五肘爲中心圓明。五肘分爲兩邊○中心大圓又更分爲九圓。每圓中各畫佛菩薩等。其中心更分爲九圓。於中心及四面四圓畫本尊及佛○第二院從外畫白黃赤三道圍之。義表三戒定惠義。亦是三身之義。亦是三解脫義。第三院最外白黃赤青黑之五道圍之。表五智義。亦是五分之義。亦是五輪之義。亦是五部之義。通前成八解脫之義(云云)。
慈氏菩薩略修愈誐法觀一生補處諸佛果會灌頂曼荼羅品第七。
我今略說觀一生補處菩薩。於知足天上諸佛集會。觀一生補處菩薩頂上十方一切補處菩薩諸佛集會亦復如是○且觀一世界爲一曼荼羅會。於彌盧山頂上至有頂下及金剛輪際爲一道場宮。知是宮爲中心。中心三重爲圓曼荼羅○一一界道以寶柱上置法界塔印。其中圓明外佛向外禮十方本有法身佛。又大圓明內慈氏如來禮我本有法身佛。第二院置十方諸佛雲集之像。皆取袈裟角印。第三院置諸大菩薩雲集之像。其佛皆左手取袈裟角爲金剛拳置齊下。右手曲臂向乳上○(如上)。依法盡作法求悉地。持誦三落叉。遍於像中心出大光明。便把愈誐者畫影處。一時騰空住覩史陀天宮。面覩慈氏如來摩頂授記(云云)。
慈氏菩薩修愈誐護摩品第八。
復次我今略說四種念誦。及護摩等法次第等略說准前。念誦本尊眞言依法一一不違法則滿三落叉遍。每至落叉數更加如法供養。三十萬遍數滿已卽祈境界。卽得本尊指授作四種念誦。其四種念誦者。初夜爲除災念誦。每眞言上下加薩?(二合)賀二字。中夜爲降伏諸魔念誦。每眞言初後加虎?(二合)發吒?三字。從後夜至明日出時號曰增益念誦。每眞言首末稱納莽二字。日中爲攝召念誦。每眞言首尾唱紇唎(二合)納莽三字。其曼拏羅火爐壇形方圓半月三角圖如左○(云云)。其持念人手把辨事跋[白*左]羅(二合)及金剛鐸母地子念珠或水精珠。隨四種念誦用之。其杵鐸作之曰。一金二銀三鈆四鍮五好賓鐵等是。幷安梵字眞言種子字。如是作者名爲辨事跋[白*左]羅(二合)常隨其身常念誦時執持作業。我已說四種念誦護忙等法竟。
慈氏菩薩修愈誐法分別悉地法品第九。
我今略說修慈氏菩薩摩訶薩速證悉地。不化肉身往慈氏如來宮中。見慈氏菩薩摩頂授記。一時下閻浮提同會說法者。或一生中從初念誦至於越三每數劫行。卽證一生補處三莽地。越一百六十種心。三度卽是度三遏僧秪行。卽是無相悉地。若有相悉地者。卽本尊指授。求如是初作如是悉地卽證五地八地。已來眞言菩薩或現身往知足天上見慈氏菩薩。其所成就物者衆多無數。不可具陳○(云云)。若求事法中或求本尊悉地者。卽取金或銀水精馬腦頗梨或白檀木等作法界塔印。卽安七粒舍利骨。作法念誦三落叉滿。其檀上放大光明照愈誐者頂上。大得大悉地。形若七歲具足明貌證慈氏身。須臾之間往至十方世界一切知足天宮上見慈氏菩薩莽賀薩埵得摩頂授記作大佛事。遍十方世界分一身爲無數身大作佛事。若干世界分身度衆生。無盡修行無盡成佛處慈氏宮珊瑚法堂廣作佛事。隨意自在○(云云)。若求如意寶瓶法者。取金銀乃至瓷瓶作瓶可受一升已來。卽不著水滿盛白芥子幷龍腦香安置本尊前。誦眞言三十萬遍。從瓶口上所畫諸佛菩薩形像上諸天神王等形像上放大光明。照觸眞言者身上卽得寶瓶上悉地。其白芥子皆變爲如意摩尼珠施與一切衆生。所求如意自在。寶瓶仙中爲轉輪王。待慈氏如來下生爲作第一會主。待賢劫千佛時皆作爲轉輪王。千佛皆與授記。與千佛爲應身。如是等悉地之法無量無數。不可具陳(云云)。若木剋作千佛印。若河海州上印沙爲佛塔。剋木像印沙成塔。三十萬箇每佛每塔前誦眞言一百八遍供養香花。一一如法念誦。最末後塔上放光明照觸愈[宜*以]者頂上。便得大悉地證得八地已來菩薩之身。須臾之間三千大千世界大火德天王能仁天主等幷諸大威德天衆八十億俱胝天衆將諸寶臺寶蓋伎樂歌詠讃嘆迎將諸佛刹土廣作佛事。現世造十惡五逆罪人。作此印沙佛像塔像必得大悉地○(云云)。
慈氏菩薩略說愈誐法大三昧耶像悉地品第十。
復次我今略說成就慈氏大三昧耶像法。一依莽賀三昧耶像法一一如法或畫或繡或鑄金銀或剋白檀隨取一色如法而造。其像頂上安七粒舍利骨。一依如上持誦依法作成就○(云云)。欲求成就大悉地者亦得。依法上例如法念誦三十萬遍。於像頂上放大光明。或見像動眼睛轉便把於像中畫愈誐者處。卽身騰空而往十方世界三千大千世界。一時分身皆觀一生補處慈氏菩薩摩頂授記說法。分身無量遍至十方一切世界六趣之中。皆應度之。若干衆生類無不度。不可具說○(云云)。門冬棗內豆黃白求桂心又加人參。右如上藥等各二兩。皆作細末。以白密和之。空腹頓服三彈丸。明日減服兩丸。後日卽減但常服一丸。以棗湯及密人參等湯皆頂煎熟湯下之。服藥一劑神仙三十年。幷服妙藥兩劑得四百五十年。第三服得五千五百年。第四服得四萬四千年。第五服得五億五千年。第六劑服與天地齊畢。此卽名爲服藥悉地○(云云)。
灌頂說法悟無生。
慈氏大日同一體。
?嚕左那卽慈氏。
一生菩薩卽愈誐。
自心卽是母地心。
母地卽是慈氏尊。
三種無二元一體。
是故我求如實智。
中天三藏善無畏。
甘露飯王釋苗胤。
五十五殊十三臨。
任持烏馱釋國土。
十八捨位讓於兄。
度那蘭陀脫塵勞。
多聞博學七百數。
誦持一百五十藏。
大乘經論皆十萬。
棄捨多聞修妙藏。
祕密三藏及總持。
幷解了義一萬偈。
明開七種諸聖敎。
五明論悉無不通。
有一摩賀支那僧。
法號釋種善無畏。
純陀献供最末後。
許可五部阿闍梨。
是故我今略敎授。
未得許可猶未傳。
但求無上大悉地。
不從尊者口傳授。
輒與一句一偈者。
不但現世不悉地。
當來必獲無間獄。
願諸持念速悉地。
若人供養此人者。
供養慈氏同千佛。
是故我今盡歸命。
非持誦者所能傳。
已上下卷畢。
本云永久六年四月二十五日書之。
●●。
T76056701.gif
(私云。火輪尖端向下事又尊勝儀軌淨法界身中火輪向下△可見彼也。)。
(又云。遍知院佛眼在內證云時向上外用之時下向也云云可思合也云云)。
此軌中火輪尖方向下(云云)。能能可尋者也。
口傳云。補處彌勒也大日也。補處三形五輪也。正覺尊形也。
大日也三形因分也。尊形果故也。都率天珊瑚形其五輪也。彌勒時五輪給事。深可思之。
慈氏菩薩上下畢。
溪嵐拾葉集(密部)。
愛染王法。私苗。
問。就愛染王法幾種習在之耶。答。二十重習在之也(云云)。一鬼宿。二形像。三五指量。四愛菩薩。五吒喜王。六平等王。七金剛王。八馬陰藏。九身色。十三目。十一獅子冠。十二頭毛。十三五古釣。十四首天帶。十五六牛。十六結跏。十七蓮華。十六寶瓶。十九愛染王法。二十愛染染愛別體同體。已上。
(裏書)本師傳云(宇治)五指量支度天蓋等三九法曼荼羅等(十二臂)羅計形白身像注藏文染愛印地匝云愛染王佛眼佛母也(云云)。
第一鬼宿可書事。經云。於日月鬼宿取淨白素絹畫愛染金剛諸佛云。愛染王孫以鬼宿日曜可奉圖繪(云云)。或記云。鬼宿者漢語也。梵云布漉星合也。尤相應吉祥宿也。宿曜經云。鬼宿所作皆吉(云云)。二十八宿中以此星爲上。孔雀經云。鬼宿能吉祥了。或抄云。昔悉達太子踰淨飯王宮城入壇德山曰相當鬼宿直日也。其心有歟。或云。取算術宿歟。
第二形像事。經曰。身色如日暉。住於熾盛輪。三目威怒觀。首肆師子冠。乃至蓮下有寶瓶。兩畔吐諸寶。七行偈經アリ。今暫依事多不載之。戒像一體(如常)別在之。右像弘法御筆(云云)。此像叶經說。左擧先德多分用之(珍海筆被三ノ下ヲ。圖也)。日輪下無寶瓶。後圖加之。又像一體。禪林別在之。右尊形後入將來也。理趣經曼荼羅中在之。又大師御筆同之。但頭白也。以之爲異。仍別不圖。法務御抄云。高雄傳左第三手向外大圓物握(云云)。蓮花下無寶瓶(云云)。三井觀圓窺取献大殿靜與阿闍梨見之由示(云云)。大師御作(云云)。或仁海本尊持日輪卽入黃。彼像遍知院アリ。又宇治經藏大師御本尊在之。日中晝湯爲日記云。日輪大師相傳也。左ヘカタフキ給敬愛義也(云云)。宇治經藏目錄云。愛染王弘法大師在唐日傳得歸朝間負來。又尊一體宇治平等院丈六像也。別在之。此尊佛後無日輪。火焰許也。左拳中出半持赤袋樣物也。位與云。後三條院御本尊拳中有赤圓物(云云)。成尊進造(云云)。裏書云。法務御抄云。仁和寺圓堂傳持肉團。少圓肉也。又像一體(智證大師)別有之。右尊珍和尚傳云。二手於頂上アケテ持弓箭(法王御說)安養云。射天像智證大師本尊(云云)以赤蓮。打之。慈愛義也。又像一體(惠運)月輪上七星アリ。右圖小野曼荼羅寺アリ。女禪寺請來(云云)。顯惠法印奉請之。又施願手在之。或天女同與願手諸尊通用也(云云)。御抄云。大唐所圓之像種種不同。或持寶珠。或持人頭。有髻毛具足諸相(云云)。或持鉤。或持輪。或持甲冑。或持日輪(云云)。裏書云。法勝寺圓堂尊坐角也。無瓶(云云)。又云。像六體古今圖之。用否依人。或般若梵筐。或人全體。若印鎰。又兩手弓箭。又壽量品持之。又以磐石幷師子爲座。恐繁不圖之。
第三五指量事。口云。鬼宿日曜爲吉。經曰。取白檀香剋金剛愛染王五指爲量等長帶於身藏。一切有情及諸刹利王攝伏。如奴僕(云云)。或人云。以穀木用御木(云云)。小野祕傳顯指五並爲量(云云)。御抄云。小野權僧正被用頭指故。有佐家運奉造女左指太可用左頭指(云云)。大僧都(嚴ー)或女房頭指五重取用給(云云)。法務(寬ー)丹後守惟方鑊令造二寸六分給了。口傳云。行者左頭橫取之。雖有指大小五分(寬祐)六分歟。裏云。五指量。日記。可入御木之斷白檀事(云云)。長六寸廣三寸厚二寸五分。又略定御木同。木卽身許也。長四寸廣三寸厚二寸。件白檀可買直物之事。又云。可奉圖繪愛染王之日記可入御衣絹之事。長三尺七寸ハタハリ定或等身五寸(云云)。疏五云。凡一切量法皆用大拇指上節。側而相捻。是正數也(云云)。槇尾口決云。指者大指初分上文稍廣所。是爲指量也。義軌僧都云。自大指爪際橫引迴謹用(一指七分也。三寸五分)。成尊白檀三寸五分ツツ。御抄云。勝成阿闍梨可用大指量之由。故理趣房賴照授之(云云)。已上三寸五分證也。或云。自大指至于小指五指量用(云云)。實勝云。五指量愛染王奉造者手タケナリ。天竺人手タケナレハ五寸許歟。然居タケ二寸五分可造。周世四寸也。者居タケ二寸也。二寸五分吉也(云云)。行者心中クホミタル處大指量愛染有御思也。俊寬傳抄云。愛染王愛菩薩也。大樂金剛卽是貧欲卽愛染心也。偏愛菩提習事不審也。答。一經中其證多之。經曰。三界世中天人王等敬愛悅字者●也。又修行法羯磨金剛愛言羅誡(云云)。印外縛進力針交並(云云)。是染愛根本印同也。又四臂五目四臂四足加四攝八供以十三尊曼タラトス(云云)。種種異說多之(不能委述。云云)。
第五吒枳王事。御抄云。愛染王卽吒枳王也(云云)。唵樀枳吽弱。吒枳王眞言愛染眞言也私云。吒枳王漢語也。可尋之。又平等王(云云)。勝成阿闍梨云。吒枳王金剛王歟。金剛王軌可見之師云。降三世有摘枳王名(云云)。三井山王院大師愛染王●●●一楨被渡。所謂彌勒大慈三昧尊觀音大悲行門士也。左右二三昧耶福智一雙也。艮坤二尊主伴一雙也。大日主不動使者也。巽乾二尊愛增一雙也。又樣或傳云。其形四面。每面五古。所謂額一目左右本目下各一目。首載寶冠。髻如火焰。身白色小青色。四臂。左一手持弓上空。右一手持箭當胸間。左一手取彼。右一手持白蓮花打彼勢。四足。左二足上並右二足下垂。踏蓮花坐白蓮花俓日輪。彼坐下四面師子。四足下各踏蛇。其師子從口兩如意寶珠(云云)。又云。右二像者智證大師御將來(云云)。又云。曼荼羅在之。御抄云。中尊如常降三世大威德無能勝善集金光寶藏善才四童子(云云)。
第六平等王事。小野口云。平等王者愛染王也。吽摘枳吽惹眞言是也。委曲地藏問法身讃可見之。不空譯。尋云。以愛染王名平等王所見證據如何。般若寺僧正相續云。愛菩薩變成閻王。右手持檀荼印左手持金。身赤肉色坐水中。此王殊除死難(云云)。眞言●●●●●●●●●有歸命。檀荼印(外五古印)(裏書曰)地藏問法身讃心云。降三世成金剛手。金剛手變成平等王。此焰魔王也(云云)口云。降三世變成金剛薩埵。金剛薩埵者卽愛染王故(云云)。●●●。或抄云。以一面三目六臂像爲中尊。加十臂大日兩臂尊不動大威德觀音彌勒寶幢劍龍爲一曼荼羅。
已上延喜二十二年六月一日於般若寺傳之。
寬空右口傳。愛染王法次在之。二尊可有平等王名也。御抄云。平等王炎魔王名也。祕祕。
第七金剛王事。
瑜祇經云。此名金剛王頂中最勝名(口云。愛染王金剛王一體也)。金剛王軌者愛染王軌也。東方愛菩提也。卽吒枳王也(云云)。形像四臂別在之。金剛王軌云。是五智金剛又變成本尊。身有四臂。上二住端箭勢。下右手仰當心。持金剛杵。下左手爲金剛拳。安左腰側持金剛鈴。頻肩口微咲白色。載五佛冠緋裙天衣半跏坐月輪中蓮華上(云云)。又像。金剛頂要略念誦軌云。觀彼前有阿字門。變成月輪中有斛字。化爲金剛薩埵。朱砂也。四臂。二手弓箭。右一手持金剛杵。左一手執金剛鈴(云云)。次有金剛王金剛愛印眞言可尋之。私云。此形像與金剛王軌說同。彼爲愛染王。彼爲金剛薩埵(云云)。可尋之。
第八陰馬藏事。瑜祇經云。爾時世尊復入馬陰藏三摩地。一切如來幽陰玄深寂靜熾然(云云)。觀佛三昧經云。太子於其根處出日蓮花。其色紅白也。上一下二三花相連。花中亦有身根。如童子形。一一花上乃有無數大身菩薩。手執白蓮圍遶身根現。此名菩薩陰馬藏相(云云)。取意。
第九身色幷熾盛輪事經云。身色如日暉。住於熾盛輪(云云)。口云。暉光也。赤色也(云云)。身色事。師云。愛染王眞實白色也。而憐愍衆生大悲心碎骨髓。大悲之淚遍身流紅。腐染故赤色(云云)。又云。住極愛一子之地。一切衆生愍念。母一子。悲如。故身一一毛孔血出流。故身色赤也(云云)(見大經十五)。又云。大悲慈勝諸佛血肉顯外。是敬愛色歟。經云。能令一切見者皆生父母妻子相(云云)。
(裏書云)御身赤白事。口云。赤色胎藏大日。
五輪指量金剛界大日(云云)白色以白檀作之白色也。熾盛輪事。安養記云。熾盛輪者日輪也。或十六尊愛菩薩可住月輪也。
第十三目事。經云。三目威怒觀(云云)。三目或照見三界施故三品悉地。又伊字三點面上三目是不竪不橫義也。三目表三諦三身三學等(云云)。私云。三智五眼開合異也。四眼二智萬像森然。佛眼種智眞空冥寂光也示云。三智三眼者照眞諦。二眼者緣俗諦也(云云)。
第十一師子冠事。付那磨。經云。首髻師子冠(云云)。疏云。師子降伏煩惱涅槃義也。又云。此尊解脫名無能過者也。解是師子住所一切百獸無能過(云云)。又佛眼八字等以師子爲冠。是無怖畏自在義也。師云。師子王一切畜類必如攝伏。此尊又一切衆生意欲悉滿事。載師子冠顯本誓也。非畜類師子。如來身也(云云)。口納○祈之時。所望事書入師子冠之內也師云。調伏時赤色紙ハサラ薩男(某)敬愛迦跋也。惹吽カキテ入口本尊御口卽師子冠口也書結五古印。百八反加持之。或大呪用之尤可也。
(裏書)口傳云。木像師子口入。繪像タヽミテ師子口裏押也。
第十二頭毛事。經云。利毛忿怒形(云云)。利者其毛竪也。仁王經云。身毛爲竪呼聲大叩(云云)。忿怒顯順慈體顯逆怒心意也(云云)。師云。師子奮迅之時者。一一毛髮竪。柔和之時者。一一毛悉垂也(云云)。
第十三五古鉤事。經云。於五古鉤在於師子頂(云云)。
第十四首天帶事。經云。五色花鬘垂。天帶覆(云云)。或云。五色五部色五色界道。花髣佛莊嚴具也髣菩薩是也。天帶者天衣也。文選東京賦云。夫君人者黈纊塞耳。注云。以綿大如丸懸冠兩邊當耳不欲妄聞不急之意也。天帶山義也。
第十五六手事。第一二手。經云。左手持金鈴右執五峯杵。儀形如薩埵安衆生界。口云。鈴攝召義驚覺之義歡喜義奉送之義。五古寂照之義。又鈴三十七圓滿義。五古表薩埵(云云)。付傳法云。持五智金剛振被。若鈴鐸驚長眠三有受法樂十方(云云)。安立衆生界安樂也。立者建立也。金剛頂經。盡遍衆生界喜愛一切安樂悅意(云云)。守護經云。大慈大悲意自莊欲可持五種三形(云云)。同手作法師云。彼手令持赤地錦袋。其內書入黃之上敬愛事。繪像其手トテ付。又裏付之。所求事行也。只觀念斗用之。師云。傳云。赤地錦月輪中書字令持彼手(云云)。又云。以水入鹽磨書寫也。右手蓮。經云。右蓮如打勢者降伏之義也。經云。一切靈心衆速無有疑(云云)。或抄云。今尊不似餘法。雖爲降伏令起慈悲。依之以智惠蓮令打破也(云云)。疏云。蓮者理離染著(云云)。本流白蓮用之。又以赤蓮打之。又蓮花有五種義。周圓(息災)花葉(愛敬)臺實(增益)赤色(降伏)葉端(攝義古也云云)。以此蓮花荼吉尼鬼乃至一切衆悉打拂(云云)。
第十六結跏座事。經云。作結跏趺座(云云)。不動等半跏座(云云)。餘明王用結跏座尤甚意也。
第十七蓮花座事。經云。住於赤色蓮(云云)。
第十八寶瓶事。經云。蓮下有寶瓶。兩畔吐諸寶(云云)。瓶種子。●●字成寶瓶(云云)。一字心地經。如意瓶。絹索紅吉祥瓶。歸度諸德瓶。又天瓶。如此種種異名在之。又是地天三摩耶形也。
第十九染愛王法事。種子●●羅誐記云●●。開嚴安立衆生於聖道(云云)。法花經云。未安全安(云云)。藥師經云。畢竟安樂而建立之(云云)。此等文者皆以大乘而安立之。依此等文者。衆生決定安立佛道。甚深(云云。裏書云)。五古事五古向外者。顯樂衆本有五智也。上下十古十界悉具五智義也。第二二手。經云。次左金剛弓。右執金剛箭。如射衆星。光能成大染法(云云)。弓箭卽兩手相合射。厭離心能成愛染之義。明王非願顯速疾義。定惠均等之身會一如。一如卽平等也。心得此自在名王(云云)。衆生見者。五道衆生名利佛種二乘小智衆生佛性如衆生(云云)。吳宿殊常人間。臂放大日大光射之義也。射照義。此明王定惠力光明無邊遍虛空界(云云)。云。如來放光從阿鼻獄至有頂。天地洞明止觀日月戢重輝。天光陰不現(云云)。三光也。十住心論云。日輪射眼放四光(云云)。寶鑑論云。本覺內薰何光外射(云云)。宗鏡云。射字取柯及果也。又弓有五種。成就義。箭有五種。速疾飛行必至所念敬愛義。委可見抄裏云。明王射光如流星(云云)。放箭如流果疾意也。第三二手氏氏持者加持之義也。經云。左下手持彼右蓮如打勢。一切惡心衆速疾無有疑(云云)師云。持彼者持所求事也。隨所明用之。●●人形三形人形杵。
第二十染愛愛染同異事。經云。染愛品。爾時世尊復入馬陰藏三摩地(云云)。愛染品云。爾時金剛菩薩自佛言。我今更說愛染王一切如來共成就雜法悉地等(云云)。又云。兩頭二臂白色在之。左鈴右五古又云。金剛薩埵一切諸佛母也。知大日染愛王金剛薩埵愛染也。非大日薩埵別。染愛愛染卽二尊也(云云)。同一體事傳集云。染愛王卽愛染王也(云云)。祕密義云。金剛薩埵妻愛染。二兩定惠義也(云云)。和合義也。
已上。
右鈔記者本朝八箇大阿闍梨所傳所令類集也。凡山家記錄中他異流祕事大事等悉記之(云云)。
天台沙門光宗記之。
溪嵐拾葉集。
溪嵐拾葉集。
求聞持得名事。
明星事。
此法先蹤事。
乳事。
閼伽水事。
取水時分事。
散杖事。
道場莊嚴事。
香花事。
本尊安置事。
日數事。
念誦事。
行法數事。
出世本懷事。
行者用意事。
助修事。
念誦故實事。
證相事。
本書事。
相承私記事。
山門相承汀事。
東寺流汀事。
諸家日記事。
自他門行者相事。
已上目錄。
溪嵐拾葉集。
求聞持事。得名。
示云。求者能求智體。以妙法爲體。聞者所聞法體。以蓮花爲體。持者憶持不妄。以經爲體。故以妙法蓮花五字求聞持法爲所詮也。付之有敎相事相。所謂敎相者。今求聞持法一代五時以說相爲其相貌也。謂意者。壇上安牛乳最初頓說乳味得益也。次乳酪生蘇熟蘇醍醐次第五味調熟經法花入實此法法就相也。故檀上安置乳光明生。是卽法花諸法實相遍照法界相表也次事相示云。壇上安置乳祕密壇五位成就最初位也。依祕密加持力得五味調熟。五相成身五智圓滿全體也(云云)。
尋云。以五智五相成身習證據如何。示云。天台一處釋云。以色受想行識五種爲五時相貌(取意)謂意色法花嚴乳味。受者阿含酪味。想者方等生蘇。行者般若熟蘇。識者法花醍醐味也。
尋云。眞言敎中以五時爲五智證據有之乎如何。示云。覺大師一處御釋云。五時者五智所表也(文)。又云。五蘊卽是五分法身也。五分法身五智也(云云)。又云。五大院先德釋云。五蘊卽是五分卽是五智也(文)。深可思之。
尋云。以求聞持眞言爲五時物體相云何。示云。眞言體譯云。南無(歸命)阿伽捨(花嚴乳味)揭婆耶(阿含酪味)唵阿利迦(方等生蘇)摩利慕利(般若熟蘇)娑婆訶(成就)。中央●(法花醍醐味也)私云●字義法界不可得也(文)。示云。求聞持眞言以五時說行者一念接得相貌也。加之顯宗法門以五時接行者一念也。故一代五時法門行者心地品習也。凡一代不過八敎。所謂化義四敎化法四敎。合爲八敎也。化法四敎者三觀也。卽三智也。三智現前必至五智圓滿位也。故名行者心地也。化儀四敎者。五時者卽以機入爲本。機者必具五大五蘊。卽是五智如來也。故一代五時法門行者色心二法於接盡也。三智者一切智·道種智·一切種智也。
又示云。諸佛敎法雖廣顯密二法不出。凡顯敎者。久遠下種王城得脫等云。中間世世番番調熟調益經熟脫時分至。爲一大事因緣。能化佛出世八相成道等唱給。其說法時分必經五時也。故經云。如三世諸佛說法之儀式等。此卽十方三世諸佛必說五時證據也。諸佛說法必爲衆生開悟也。開悟得脫必顯五智如來也。所謂雖一念間也。開覺思必經五時時分。五時必五味濃淡也。五味必五智表事也(云云)。次密經意云者。久遠下種云トテ非過去遠遠。一念本不生解大通結緣習也。故三千塵點云トテ非劫數長遠。指一念三妄執也。故天台釋云。三千塵點者三惑所表也(云云)。故密敎意。大通結緣者大日結緣習也。仍山王院大師釋云。大通者大日也(云云)。所詮●字本不生理解卽大日說敎聞習也。只今値知識經卷本生理解了。理性大通結緣名也。此則自性法身說法三世超過儀式。深可思合之。
尋云。法花經中大日說法相有之耶如何。示云。山王院釋云。經云惠日大聖尊久乃說是法。此其證也。謂意惠日遍照義大聖大日也。故以此文大日異名釋給也。次久乃說是法者指久遠下種也。是又無始無終無近無遠三世超過大日說法。深可思合也又云。示云。顯宗觀心與眞言瑜伽一致不二也。故天台一念五時與眞言瑜伽五時一致不二也。故山家御釋云。天台觀心與眞言瑜伽不二冥一也(云云)。深可思合也。又云。談天台觀心大事時。一座成佛半偈成道云事。是則久遠下種王城得脫不向聞一偈一句處於開悟得脫也。是又眞言敎五相瑜伽心也。謂意於一念間盡三妄執於一座行法六度萬行圓滿也。入本尊瑜伽三魔地卽身成佛也。故五相成身觀時。始自微心明終至于第五普賢滿月圓滿具足成佛得道也。所詮今求聞持法顯宗五味濃淡接行者一念五相成身圓滿法花入受開悟得脫相表示也。口傳(云云)。深可思合之也。又示云。祕密壇深義云者。初乳味●種子本有位也。第二酪味者●字東方發心位也。第三生蘇南方修行位也。●字也。第四熟蘇●字菩提成就位也。第五方便爲究竟●字也。已上五點具足成就五大虛空藏位也(云云)。
尋云。虛空藏菩薩者兩部曼荼羅中居何位耶示云。胎藏界曼荼羅西方虛空藏院居給。金剛界曼荼羅南方寶生尊所具尊也。寶菩薩卽是也。
尋云。文殊虛空藏一體證據如何。示云。虛空藏經云。此菩薩是三世諸佛智母。一切衆生不請師友也(文)。文殊又請佛覺母所請師友也。深可思合之。加之文殊入海爲龍女說法敎化給。其時文殊今虛空藏菩薩求聞持眞言授給。龍女此眞言受持南方無垢成道唱。此卽寶部三摩地入事表也。凡南方者寶部東方金剛部西方蓮花部中央佛部。此三部合不二平等三摩地住。故以南方名平等性智也。今虛空藏又福智圓滿本尊曼法圓備菩薩也。故以此菩薩爲寶部本尊習乎。示云。以兩部曼荼羅主天地時。胎藏因曼荼羅主地藏。金剛界果曼荼羅主虛空藏。金剛界卽智門故文殊虛空藏一體也(云云)。
尋云。付虛空藏三身九身習方如何。示云。先法身三身者以寶生尊爲法身。以虛空藏菩薩爲報身。以如意輪爲應身(已上)。次報身三身者。以虛空藏爲法身。以如意輪爲報身。以寶光菩薩爲應身(已上)。次應身三身者。以如意輪爲寶身。以寶光菩薩爲報身。明星天子以爲應身也(已上)。明星天子事。示云。明星者理智相稱本源妙成就至極也。凡世界建立義談時以日月星宿三部大日習也。所謂日月兩部遍照大日也。星宿者不二妙成就本就本尊也。故求聞持行法時一一表示三摩耶皆是以不二平等爲本。故不二妙成就明星天子以爲本尊修行法然後本壇求聞持法修也(已上)。尋云。明星天子有何功德耶示云。明星天子者。丑終出寅時顯現也。其故丑時陰極黑闇。時分也。是卽無明極際也。寅時陽始法性顯現表示也。所詮出生死黑闇法性幷至表也(云云)。又云。凡明星天子者暗暝夜出明相盡照也。所詮斷迷開悟出離生死表相也。凡眞言敎意以世間相常住法門爲自性法身說法。故三光大子出現相併是三部大日全體也。深可思之。
一。先蹤事。示云。高野大師於阿波國大瀧寺此法成就給。付之入唐已前相傳入唐以後相傳兩種有之。更可問之。次山家大師山門虛空藏尾修給也。出香爐灰中現佛舍利仍得悉地給。次覺大師於安房國清澄寺得悉地給。彼寺大師御建立也。明星來下閼伽井有之。於此寺修此法者無不得悉地也(云云)。次慈惠大師應和宗論時於仰木莊高日寺此法成就給。次行曉和尚於相模國朝日寺此法成就給。次葉上僧正於備中四相里日應寺修此法成就給。此外自他門明匠等悉依此法得證理給。不遑註記。
一。乳事。示云。東寺山門兩流共用牛乳事如常(云云)。付山門流葉上僧正祕乳在之。是如秋八月霧○口傳(云云)。又云。或人相傳云。若乳及闕如者用桑乳(云云)。又傳云。乳及闕如以閼伽水可用乳。其中入白米(云云)。又云。祕傳云。不得乳時可安置佛舍利(云云)。已上口傳相承也。委細更可問之。
一。閼伽水事。示云。求聞持法取水作法最極祕事也。灌頂一箇大事有之口傳(云云)。又云。凡閼伽水者先可用靈地水也。相應靈地水細細不得取。先以吉日良辰取靈地水。假令百日行法每日閼伽水入加入加可用之也。靈地水者。或悉地成就之地。或明星來下之地。或明星寫影閼伽水(云云)。
一。取水時分事。示云。丑終寅一點可取之也。凡寅時者龍神吐水時分也。仍難陀跋難陀二龍居須彌最底大海底吐水也。故寅初成大海水生波音發也。水生時如花開。故水花サク云也。花水供因緣是起又云。葉上僧正傳云。漉水祕決云一卷祕鈔有之。情非情依正萬法自水輪無不生。●字法界種子深可思之。所詮漉水灌頂大事也。
一。散杖事(私云。乳散杖事)。示云。梅枝等用之。東寺山門如常又云。乳カク散杖常散杖如七寸切用之。又葉上僧正祕傳最極大事。行者生氣養者方行。桑木一年立杖フクフクトシテ無疵立。行者福德方向刀不用手折。半如寶劍造半如柄造柄端寶珠造也。以是乳散杖用之。此卽此尊福智相應三昧耶形也。口傳(云云)。甚深甚深。T76057301.gif尋云。何故用桑木乎。示云。覺大師御釋云。過去久遠菩提樹彌陀相應緣木也(云云)。謂意者桑字四十八書也。所詮西方風大方。桑又風大所成靈木也。西方又妙觀察智智門也。旁以相應靈木也。仍用之。用桑乳此義依也(云云)。
一。道場莊嚴事。示云。方三尺五寸柏檀。指其上方一尺八寸柏乳壇安。其中心安乳器(云云)。又示云。壇上梶葉敷(云云)。或桑葉敷也(云云)。又葉上流祕傳云。乳壇侄一尺八寸圓輪造。其迴三十六禽形像畫。其中二十八宿形像畫(云云)。尋云。見儀軌文。一方木曼荼羅安(云云)。然何圓壇造之乎示云。難勢尤可然。但葉上流口傳意云者。一方木曼荼羅安云者。凡曼荼羅者此輪圓具足翻故圓形造之。是則萬法圓備十界皆成意也。大壇地輪。表故方形造之。小壇天曼荼羅表故圓形造之。口傳(云云)。又示云。此圓形木曼荼羅中心黃皮皮以侄七寸月輪形造敷之。此月輪中心乳器案也尋云。何故必用柏木乎。示云。此尊儀軌云。此法用柏爲相應緣木。謂凡柏者五種相應靈木故。不可限此尊餘尊可通用也。別謂之。柏者其色黃色也。定惠均等色故用之也(云云)。凡以栴檀佛像造此意也。邊土無栴檀。其代用柏木也(云云)。
一。香花事示云。香用白檀或柏抹用之也。花柏葉用也。無柏處餅籾ハセヲ花供花用也(云云)。最極祕供也(云云)。
一。本尊安置事。示云。本尊西向行者東向。本壇北ヨセテ安之。脇壇明星天子壇南ヨセテ安之也。凡明星天子供時別不安本尊。窓アケテ直對生身明星奉供之。求聞持行法別無神供。但以明星天子供擬神供也(云云)。明星供窓アケタルカ故風引。但ハヤハヤト供窓タテヽ本壇移也(云云)。又云。示云。此法行相始終風引故風病發也。故物狂成事有之也。相構相構出入之時。風病治良藥。可服也(云云)。
一。日數事。示云。上根機百日。中根五十日。下根三十五日也(云云)。
一。念誦事。示云。百日行法每日一萬反。或三時或二時正念誦間折當念誦也。次五十日三十五日其行法數折當可數反也。
一。念誦故實事。示云。或祕傳云。出息南謨阿迦捨揭婆耶(台藏義出息)。唵阿利迦磨利慕利娑婆賀(入息金界)。如此出入息折當本尊眞言行者一念必得悉地成就也。凡此法念誦行住坐臥悉住本尊三摩地不可交他事。此法別時異時行法成就念誦故。必深行阿闍梨可修此法也。故四種念誦中先念誦成就後可修此法也。先修滅罪法無障無難成後可修行也。故儀軌云。或可修上厠法(文)。是爲滅罪也。或又可行壇施(文)。是福業成就也。能修前方便然後可入此法修行三摩地也(云云)。不然者初心始行者必障礙赴也。強非此法失也(云云)。凡此法一一表事皆灌頂事相也。故深行之大阿闍梨成可修行法也。未灌頂者非所修也。凡諸佛出世本懷爲一大事因緣也。一大事因緣者開示悟入佛之知見爲也。知見二字定惠二法福智二嚴也。此福智圓滿體以虛空藏菩薩爲自體也。故三世諸佛以定惠滿足爲體。十方之薩埵以福智二嚴爲所詮也。故釋尊多百千劫修行以此求聞持一座行法習盡也。故薄福底下凡夫非滅罪生善難得其證理。然而此尊神呪功能甚深故必成悉地也(云云)。
一。行法數之事。示云。儀軌云。此法七度修習之必得悉地。尋云。何故此法七度行之乎。示云。此法寶部行法故也。又南方七識方故也(云云)。故此法成就時七寶圓滿也。
一。出世本懷事。私云。因御物語云。經云。唯以一大事因緣故出現於世爲令衆生開示悟入佛之知見(文)。釋云。若有衆生無佛知見。何處論開。當知佛之知見蘊在衆生也(文)。心要云。於念念中止觀現前。觀名佛知。止名佛見(文)。
一。行者用意事。示云。先畢竟空寂妙理開覺於心地可離著相也。其故此法頓法故。一期行法中於經四味調熟一代五時之時分經盡也。故宿惡赴來行業妨也。或內魔起心內三毒煩惱等也。或外魔發來。所謂常隨魔等內眷屬也。或外人等障難也。如此內外障難發時住本不生觀不可驚動也。界內業煩惱盡。界外塵沙障難發。塵沙惑障除。無明細惑障難起。此時第六天魔王示現生留難也。如此因果斷證法門如敎相所談能能可信知解了者也。不然者爲魔障被障礙不得悉地也(文)(云云)。又示云。凡敎相所談者止觀等所明十境互發相能能可解了也(云云)。又云。於我朝此法修行之者種種異相感被障礙事端多。少少記之。所詮或行者此法修時。大海水鹽滿來先道場外滿。次道場內浪入。行者與本尊之外悉大浪立來打。其時行者此相驚捨行法逃去。然時後立返見時水無波無(云云)。又云。或行者此法修時。明星拜見窓間死人首現來暫大成道場內充滿。散杖迴無所。此相驚捨行法逃去。或行者此法修時。當結願時露地儀式成。其時肉付馬スネ乳器上ワタセリ。ケサキ事肝膓トヲス。其時行者起取之遠捨之。爲之被妨行法畢(文)。又或行者此法行之時。壇上乾糞雨ケリ。爲去之佛壇西寄北寄程行法被妨畢。又或行者修此法時。當結願時明星拜見之窓鳶飛來於壇上羽打ケリ。仍乳打コボシテ妨行法ケリ。又或行者修此法之時。黑犬馳入乳吸喰畢。或女境來妨行者。或盜賊來妨行法。或客來成妨。或內眷屬成妨。或被障家業等。如此留難不可勝斗。不遑註記之。又示云。疑如覺津云。障礙發悉地先相。故止觀云。十境所斷惑。十乘能觀智。障發必智可發故也(云云。取意)。謂意六弊裏六度如云。十境者欲覺發時先十境現前也。所以十乘裏也。故十境發程機覺近付也。凡道者云來生惡令不生故。發心已後惡心不造也。故所發障礙皆先生宿執發也。多生廣劫間所執發故業故。新新所發業其故業其最大也。止觀云。夫無間業者動而不動拔而不出(文)。弘云。於一念心以定手動之以惠手拔之(文)。故業欲滅苦別故障礙發也。此障發時猛利強盛信心發宿惡懺悔重誓願發修習。必定悉地得也。障卽德故也。止觀云。染體自虛本名滅。故妙體滅不立除名。障體卽德不待轉除。故云生卽無生(文)。此文圓敎斷惑習至極甚深文也。又云。唯除實相餘皆魔事(文)。謂意凡實相者以眞如不思議妙理爲體。以而二情隔爲魔事。又云。心外境存爲魔事。以覺知一心爲實相故。或行者此法修。猪來土鼻以行者座堀タヲシケリ。此僧スクヤカ物ニテ有ケル間。猪鼻ネヂツメテ膝ネヂカヒテ行法シハテメリト思タリケレハ。我首壇下ヲシカウテ我手モツテ我鼻ネヂツメタリケリ。比興次第也。是則宿殃被障礙或念想分別被障礙也。外障礙來非。只一念妄心依也。能能可令信知者也。
一。助修事。示云。此法以深行阿闍梨可令助修也。爲不發障礙也。助呪必軍荼利印明可用也(云云)。師物語云。或人此法修ケルニ。百日行法中五十日半成時。道場內有大海。大海內現補陀落山。山內有宮殿。宮殿內有蓮花。蓮華內坐觀音。蓮花部部類眷屬乃至無量人天大會現前。其時行者歡喜落淚悉地成就之思生。以此事師申。其時道場傍坐見之師見時。如此相不現前。師退出卽時淨土現前。ケリ弟子此事師範奉向。是無始故業現起行者行業爲障礙也。仍此法修時。深行大阿闍梨道場傍置可令護念也(云云)。是隨分故實也(云云)。
一。念誦故實事。示云。此法念誦晝夜不斷是誦故。舌スクミ口ツクムテ誦不明事。又師云。或行者此法修ケルニ。眞言忘徒日數送。行法不成者有。一師口傳如字道場觀此眞言書本尊傍可懸也。見此眞言爲思出也。
一。證相事。示云。此法福智圓滿祕法。故福德相先現前。或壇上白米涌出或閼伽桶內白米現前。如此相出現時不可成著相。又示云。壇上安置乳光明生涌時。以手乳器當時。アツクシテ手不當魔相也。ヒヤラカニシテ乳桶成就相也。如此證相出現時不可成著相。執心著相アレハ必爲魔被障礙也。能能可用意事也。故大日經疏云。有相悉地現前時。可觀十緣生句(文)。深可思之。又云。凡此法悉地以憶持不忘爲所詮。故名求聞持。付之邪正有之。設雖備憶持不忘德。無慈悲心邪見興行。非成就相也。能能可用意也。所詮正法成就證相無相無念成畢大慈大悲願示現前。悉地成就證相也。深可思之。因物語云。或行者師弟相共此法修ケルニ。師信智具足行者旣及數箇度。弟子薄學淺智者初心始學行者也。而百日行法五十日計成ケルニ。每度行法乳涌。以之師申。師聞之呵責云。汝未至。弟子立腹云。宿習開發事不可依師弟。悉地成就不可初心後心。凡此法以乳涌爲成就相。乳旣涌上成就時節來云。結願了破壇ケリ。扶佐檀那致信心令歸敬ケリ。檀那德人後室ナリケル間。與彼合體富貴自在也。然付萬事障礙出來無程貧窮成ケリ。仍令離別不知行方逐電ケリ。是卽有相小悉地大菩薩障也。能能可用意事也。又示云。凡悉地成就法者。付滅罪生善沙汰事也。仍付眞言加持力無始故業消滅性德本具妙理顯爲悉地成就相也。故高野大師御釋云。眞言不思議觀誦無明除。一字含千理卽身證法如。故行者依行法念誦功力無相無念觀成行コソ法證理アレ。心地サナカラ本凡夫有相悉地感得著心熾盛。魔被執縳冥罰蒙。可知也(云云)。又示云。眞言師タラン人必可修此法也。サレハ高祖大師始代代明匠無不此法。相構相構爲因緣可修此法也。今日大聖世尊出世爲一大事因緣說法利生給。其所被機鹿苑證果聲聞也。此聲聞證果一切衆生開悟得脫表也。此聲聞未來無數劫記莂預淨佛國土成就衆生成道可唱證處。龍女南方無垢成道可唱也。而龍女於海中預文殊敎化一乘覺開。其海中法花如前言今求聞持眞言是也。此眞言誦持南方無垢成道唱。南方無垢成道者。五相三密行相也。顯宗意。南方不二平等方。平等大會法花爲表南方成道云也。密敎意。南方平等性智理智不二寶部三摩地也。此定惠瑜伽內證理叶開悟故。南方無垢成道云也。又示云。南方修行方●字方也。●字必離塵垢義具故無垢界成道名也。又示云。成佛必依修行劫。修行必離煩惱塵垢。離塵垢必得道證理也。所詮斷迷開悟斷惑證理滅罪生善等義顯爲名無垢界成道也。所詮今龍女成道求聞持事相祕事也相傳也。顯宗成道龍女成道極。眞言敎卽身成佛龍女南方無垢成道顯。又示云。上自三世諸佛至一切衆生。出離生死開悟得脫云。必以龍女成道習究也。凡大海者生死苦海表。鷲峯者法性難動山表。故經云。從於大海沙竭羅龍王宮自然涌出詣靈鷲山(文)。是生死大海出法性鷲峯詣事說也。師口傳云。此法修行時道場內大海水觀行業妨。其由此法寶部祕法馱都根元也。其所證云。●一字極。●字卽如意寶珠種子也。故以南方灌頂智法習也。仍悉地成就近付時無垢故業現起大海水成行菩薩妨也。如此相現前時。無垢罪障懺悔猛利強盛信心發。必悉地成就也(云云)。又示云。此法修行時。火事發留難成也。其由。此法南方寶生尊知火宰故。●字智門開時。無始古業發火事出現行業妨。如此相現前時不可驚動。猛利強盛信心起。必得悉地成就(云云)。又示云。此法修行之時。男女色欲發來行業妨也。其故凡眞言敎意一切衆生胎內五位成就位。ハタラカサズシテ本覺顯證如來自性法身當體也開顯以祕密壇五位成就習也。是則五相成身觀也。如此祕密智生時。無始故業現前行業妨也。故薄學淺智行者當世多世間落墮併依是等義也。如此相現前時。無始罪障懺悔猛利強盛信心發修習。必得悉地成就。能能可有用意事也。已上此三箇條諸障礙中最第一也。障礙成時留難第一也。悉地成就時此三事法門最上也。祕密至極也。自兼學得之。可令用意事共也。甚深甚深。
一。本書事。能滿虛空藏經。問儀軌。弘法大師御流相承記二卷。同私口傳等。已上。山門相承私記口傳等有之。覺大師私記。池上私記。大原私記。明星天子私記口傳等。葉上僧正悉地成就決七帖。明星天子圖口傳等。三十六禽圖。二十八宿圖已上。山門流求聞持灌頂祕法東寺流同灌頂祕決等諸家日記等。自他門行者行物語等有之。
已上大概記之。
溪嵐拾葉集(求聞持)。
正和五年丙辰四月二日。於天台山黑谷清龍寺慈眼房爲求聞持修行用意任師說記之耳。天台沙門光宗記之。
永和戊午正月一日。於上野州世良田山長樂寺普光庵爲令法久住書之畢。
遍照金剛了義(六十四歲)。
遍照金剛了宴。
于時天文四(乙未)於同寺眞言院義慶大和尚傳受之砌。日日御本給書之。
求法明朝。
五大虛空藏。
T76057601.gif
五大虛空藏者。聚無盡法界諸尊則此爲五尊。
元祿十四年十月三日校對本尾云。
永正六年(己巳)五月九日白囑澄源了比丘和秋。
又五日校對本尾(云)。
永亨七二月二十七。靜玄。
常州下妻莊黑子千妙寺書之。法印亮禪于時延德四年(壬子)七月二日。於千妙寺別當坊書寫之畢。亮心。
又七日校對本尾云。
嘉吉元(辛酉)七月十九日書寫了。招蓮又九日校對本尾云。
天文十八己酉。於大平山求聞持修行砌。賜圓融房亮範御本書寫了。千妙寺十乘坊亮曉。
右五本皆日光山所藏本也。法印實觀。
十五年壬午春二月十日重閱。
溪嵐拾葉集。
一。五祕密事。示云。說者依三經也。一五祕密儀軌。二理趣經。三瑜祇經也。故此三經同位習也。印直言軌五?●一字也(云云)。
一。此五祕密者。眞言一字卽身成佛手本。大阿闍梨四威儀密行也。細釋爲上根五祕密說。五祕密經也。爲中根者十七尊說。理趣經也。爲下根廣三十七尊說。瑜祇經也。雖然委細口傳時者。只行者一人所具一五祕密也。其義分明。東方欲菩薩行者初念。南方觸菩薩第二念相續物分別位也。修行分觸義可思合之。第三念相續是非知極位西方愛菩薩云。必無念成位慢菩薩名。是顯宗意此四位分別心加五祕密云也。此五祕密悟能覺智五智五佛詞ツカへ名也。知五智五佛五祕密一法事聞畢。上根如此證時。自身所具五祕密法界諸法所具五祕密同一性觀成時眞言敎相重成佛也。其非情以難時。梅生出始位欲菩薩云。其生長位觸菩薩云。其菓熟位愛菩薩云。其木必滅歸慢菩薩云。其本性所具理中央金剛薩埵云也。若造作物云。備令疊欲指位欲菩薩云。正指位觸菩薩云。此祕藏領納位愛菩薩云。其後滅歸位慢菩薩云也。其所具妙理金剛薩埵云也。如此一切有情非情見五智如來說法云也。已上淺略分畢。
一。深祕云者八葉九尊云者四佛者如前。欲等四菩薩補處四菩薩者此欲等本有配四菩薩云也。所詮我等所具五智祕密。本有修生云數八葉九尊云也。示云。深密先淺略非情草木奇欲觸愛慢事云ツルカ。此深祕重曼荼羅八葉九尊我等所具欲觸愛慢四親近云顯也。其故大日四佛四菩薩。四佛大日望因也。大日果也。又四佛四菩薩望。四佛果也四菩薩因也。仍此因果互具アル形卽欲觸愛慢具タル我等行住座臥四威儀也云也(云云)。
一。祕事深祕云之者。此九尊置東方者。本有許數薩王愛喜云。四方四佛如此四菩薩加故云十七尊也。加自證故也。所詮是行者一人所具欲等四菩薩四處數四四十六也。加自證分十七尊也。知只一五祕密也。理趣經十七段此十七尊說也。故此經段段四宛位擧說。是欲等四菩薩也。經校合可見之也。示云。此祕中深祕。先深祕猶五祕密ハカリヲ出事出重。漸十七尊釋出凡夫所具姿顯故。先重猶深也。然而凡夫所具事來聞之(云云)。
一。祕祕中深祕三十七尊名。行者一人有四處住欲等四菩薩數四九三十六也。加自證三十七尊云也。知是所落居者只一人所具一五祕密也。
已上瑜祇經說也(云云)。示云。此重三十七尊顯應法界曼荼羅顯故。漸凡夫所謂聞也。所詮是行者一身備云斷也(云云)。
一。如此習取愛染所說一五祕密知行者行住座臥四威儀行法也。如此觀智德知時萬法自體迷情滅方內護摩云也。故愛染滅罪生善二德內護摩內作業灌頂云也。
已上是眞言中名目也。云例一向顯敎分齊也。
一。此五祕密以眞言本分云時。欲時左右指擧。是不捨大欲義也。觸時兩拳合小指鉤結是觸義也。修行云者是非分別位也。觸薩埵也。愛時兩風指鉤結。執著不捨離義也慢時兩手擧振事。奇捨義也。出三形時者。鉤索鎖鈴四形也。中央時此四悟覺心加五祕密云故。此分以阿闍梨內證行也。此義瑜祇經中四行接品說。是欲等四菩薩也。
一。是五?印習合時。二地欲菩薩地住持生長義有故。右風指觸菩薩。風拂愛義。故當修行也。左右二大指愛菩薩。西方愛菩薩愛也。左風指迷中風故。煩惱又慢義也。二中指果也。中央自證分薩埵是也。瑜祇經十二品共五?一印證故。以此印爲至極。
已上五祕密眞言本分是也。
一。此眞言瑜祇經雖有重重●一字也。故十二品眞言中一一●字一字說事此意也。此字義釋。本字●字也。●字因不可得字也。因者善惡二因也。金胎二義也。又風輪也。風輪者西方敬愛三形愛染。又西方愛菩薩也。可思合。上主然西方妙觀察智兩部不二智說智也。下點者損滅點也。愛染智被照諸法皆五祕密一法成時。其情滅損減義也。瑜祇經秋八月霧崩細定說是也。漸如八月サへタル夜月光被照霧足金色見事。愛染智惠被照五祕密一德成愆也。又射衆生光云事。日月大光被照諸星光失如。愛染五祕密被照五祕密一德成事喩也。是損減點義也。又滅罪義也(云云)。已上種子了。
一。此印眞言於瑜祇經習。序品。大羯磨印結一字心密言滿(云云)。此印三國相傳五?云也。法性大日習時。智拳印云義有。此義一分雖然。經本意不合也。三明云者別口傳有。更可尋之。已上。此五祕密之全眞言祕中分齊加持身眞言分齊也。此上本地身眞言可有之。
一。本地身眞言者。眞言本分顯宗上所談也。一息災。二敬愛。三增益。四降伏也。初息災者成就不闕義也。三形圓形也。一切法界圓形我是不闕本圓滿形也。ナノリ居方息災本有眞言云也。一切法界圓形此中接也。五輪中水輪方北方無所作圓形方也。色白色無有惱色也。五部中佛部五智中中央大日也。一切方色形天然義知息災三形說法云也。二敬愛者。執著不捨義也。形長形。長形物執著以爲義。網等以可知。一切法界異形物我是物カラミアシテ外不遣持ナノリ居方愛敬中蓮花部五佛中觀音方西秋方也。秋一切物熟受愛方也。色赤色草熟色也。一切色方等滅如此見敬愛說法云也。三增益者。始生義也。出生義形方形●字大地形也。大地物始生義持故。一切方形物我是始生義持ナノリヰタル方增益三形說法云。一切世間方形物此中接可見。方東方始生物方故也。色黃色。一切種子始具。破中黃色成其後各別色成也。五輪中地輪五部中寶部五智中大圓境智。一切皆方色形持義分照見增益三形說法云也。四降伏者。破滅義也。形三角也。一切トカリタル物我此物摧サク義持ナノリアラハレヰタル方降伏三形說法云也。色黑色。愁歎色也。方南方修行滅罪義也。五輪中火輪。火滅義故也。五部中金剛部。如此一切方色形等以法界見降伏形說法云也。已上眞言本分本地身說法畢。以此重顯敎上所談云也。說法者身內德顯。今四種三形身內德ナノリヰタルヲ。如來轉說三密修行說給故。本地合時無云甲斐眞言也。
一。此外鉤召延命二法有。雖有此二法。別三形法界不顯故。息災中說開也。
一。五輪中空輪口決者出之二義。大修以心法習大日時圓形出給。如意寶珠習時。寶形出給。故其證據。大師高野鐵塔下長五尺廣四寸劍。箱入堀出給。此劍三?柄左右三?脇六輪鎖。其劍中五輪圖下四輪各替チカへニ四黑龍圖。空輪對向二龍圖。故合六龍也。此五輪空輪水輪同圓形也。大師於法界四種形顯思食四形顯之。空水二輪一息災三形圖給故。四種法云五種法不云也。法界三形不顯故也。寶形寶界顯云。接時尚降伏三角中接也。以此五輪法界四形定畢。已上四種法畢。
一。此劍決者。總劍者過去七佛智也。又釋尊九代祖師也。文殊三形故也。大塔云者。法界五輪智開義也。仍是堀出云也。五輪者前四種法三形顯也。六龍者此五輪迷六道衆生也。故黑色之迷義也。六輪者六道輪迴也。箱入者廣云者法界塔婆也。縮之時者五尺身也。實事此劍南天鐵塔開義劍堀出云也。已上眞言本分四種法外無也。五輪以眞言本分事可思合。弘法大師稻荷峯三五輪立給。由緒有事上四種法可思合也。示云。過去七佛智劍事一段最祕灌頂有之。別可習之。
一。如法愛染祕法事。示云。如法愛染者五祕密異名也。愛染行法五祕密共十七尊以爲眷屬。但普通非。大日智拳印用以如法愛染云也。呪大呪也。小中二種。印外五?也。此智拳印。瑜祇經習合時。法性大日アサリト云時智拳印住也。故序品大羯磨印智拳印習事。此如法愛染習合時事也。實經意五?印也。爲含二義大羯磨印云不明本名也。此智擧印。內護摩品用也。品品印雖說。此內護摩品許印不說。此品如法愛染自證分述品也(云云)。
已上次第五祕密次第也(三密說祕事也云云)。已上五祕密畢。
一。如法愛染法事(付舍利)。東寺流云。此事東寺一流大事也。天台流所無之也(云云)。凡如法愛染法者如意寶珠安置行祕曲也。故云如法愛染法也。加之事相如意寶珠建立事天台流無之也(云云)。御遺告七箇條隨一能作經如意寶珠此事也(云云)。又云。東寺流大愛染法云事有之。今如法愛染法是也。天台如法佛眼法名。所詮一致也。尊替名主替斗也。予兩流兼學。其底一云事知。
尋云。天台流●●法有之乎。答。東寺舍利法●●名。極祕事故名字祕藏後七月法名。如法愛染法一體也。天台流熾盛光法名。東寺大愛染天台流大熾盛光法一致也。熾盛光法者所詮●●法也。愛染王如意寶珠熾盛光法三摩地出生。應知一致也云事。
尋云。山門有舍利法證據如何。答。總持院建立其證也。右方熾盛光堂左方佛眼堂中間不二塔婆建立。佛舍利致安置爲賴願。每年舍利會被勤行其證也(云云)。一義云。山家大師於北谷虛空藏庵令修五大虛空藏法時。香爐中佛舍利感得給。委細本傳有之。可尋也(云云)。又云。根本大師於高雄寺法花會被始行之時。清瀧明神一顆寶珠奉獻大師。其爲體龍女我獻寶珠世尊納受云如。其所獻寶珠西塔寶幢院雙輪樘安置給。此雙輪樘三國相承大事餘處分施。所詮舍利法大事也。口傳(云云)。又云。我山中堂建立卽是舍利法祕事也。佛眼金輪安鎭熾盛光全是舍利法也。已上記錄相承口傳也(云云)。
尋云。如東寺相承山門流事相如意珠建立義有之乎。答。可有之。所謂如意寶珠者舍利法大事也。普賢延命入三摩地菩薩捻香祕事。又如法佛眼習事。又戒法相承大事等。寶珠建立事相也。不知案內東寺法師等難勢不足言也。示云。我山中堂者。吾山三種中堂有之。其三學中也。然而我山中堂總名得戒壇院也。其故顯密戒三學共有之。先是分別時。眞言定習止觀惠習。其上戒定惠不二習故總名顯也。已上。又云。葉上僧正穴太流明匠也。爲寶珠建立相應物尋故。被入唐其祕曲口傳(云云)。
尋云。以佛舍利號寶珠其證如何。答。都率先德龍女。我獻寶珠事分古佛舍利海中來云。又鑑眞和尚戒珠荷來云。覺大師戒珠懷來云。皆是佛舍利寶珠名給(云云)。
尋云。慈鎭和尚三昧流嫡流也。舍利法不知之間植西行法師傳受給。如何。答。和尚是雖爲三昧嫡流。鳥羽院第七宮覺快親王十七歲早逝之間。灌頂大事等多以絕。サレハ舍利法ノミニ非。祕密灌頂第五三摩耶等無傳受之間。伯耆大山基好被召。觀性法橋以傳受給。和上舍利法不知給トテ山門舍利法無不云事也(云云)。因物語云。西行法師參和尚申歌被遊者舍利法可奉授也(云云)仍和尚詠云。
チハヤフル七ノヤシロノイフタスキ。
カケテモ六ノミチニカヘスナ。
ト被遊。舍利法傳受給。世間□遊如此。然而彼流舍利法習大事有之。報恩講作法云事有之。是舍利講次第也。彼流有沙汰。和尚與觀性法橋申談之作給ヘリ(云云)。
一。愛染王習平等王事。示云。平等王者閻魔王也。顯宗云地藏所具。密敎習愛染王所具也。白川院御代造立閻魔王建伽藍安置之。此號平等王院。彼閻魔王形像大體如愛染王說。●●王習閻魔王時。持彼手金持頭骨。是名人頭幢也(已上般若寺口傳也云云)。
問。平等王名義如何。答。閻魔王住生死涅槃兩際記善惡示輕重。愛染王第八識上所現體相也。第八識染淨眞妄總識也。閻魔愛染共第八識所具故云平等王也。●●王持彼手第八識也。閻魔王淨頗梨鏡又第八識所具也。人頭幢切頸則死。頭者魂也。可思之。持彼拳中持一切所求物。一切所求心卽第八識中熏之。仍第八識卽持彼手也(云云)。已上。
一。雜法悉地事。示云。彼經愛染王法四種法成就相明。成一種時四種同時成就故。雜法悉地云也(云云)。此雜法悉地愛染王明功力故也。甚深(云云)。
一。愛染王法者以山門爲本事。或云(澄禪)世間天台流無愛染法。東寺流委悉也(云云)。此事不然。東寺五大院修行法以爲祕曲。其故五大院以前東寺總以愛染祕決無之。上古只愛染法大阿闍梨自證法不及顯露沙汰也。覺●乃至道範以後愛染法賞翫披露。所詮以五大院爲內證。如此沙汰。仍以東寺祕決山門用事不可有子細事也(云云)。
一。人形杵事。師云。東寺最圓阿闍梨云。僞物也。但我師用之。大師御時アリケルト見。眞雅僧正御目六之中。金銅人形杵一枝注之。又此三宮御經藏一身兩頭像繪畫有。又杵人形杵同繪畫有。
已上仁平四年六月八日記之。
和云。山門法性房人形行有之。金銅也。今本院西谷普門房現在(云云)。又云。金剛壽院座主持金剛人形杵在之。顯露也。被取隱ケリ(云云)。
愛染王彌勒菩薩內證不二事。口云。通達菩提心者。彌勒法習知(云云)。非彌勒力士(云云)。寂圓入道菩提心抄中有之(云云)。如敎修行法(彌勒)祕中祕決。不可書之(云云)。有相大日彌勒菩提心愛樂無相大日愛染王大菩提心彌勒(云云)。
溪嵐拾葉集。
古人云。
菩提得否。依智慧淺深生死縛脫。依禪定有無才覺有無。依稽古淺深人倫信誹。任滅罪有無。
一。地主權現號天照太神事天社。昔者號國狹杵尊。國津社。今者稱小比叡宮(云云)。
一。天岩戶緣起事。素盞烏尊犯天津罪時。天照太神成嗔而天岩戶閉給。天下闇冥也。爰八百萬神達成悲燒庭火致神樂。
下賀茂(御祖大明神云祕事アル也。天照太神父御前母云云習也)。
上賀茂。全分天照太神習也。
貴布稱。全體賀茂習也。
元祿十五年壬午六月五日。
法印實觀閱。
溪嵐拾葉集。
文殊法。私苗。
師云。六樣奉沙汰畢。文殊私密。文殊五字。文殊六字。一髻文殊。文殊一字。文殊滅婬欲。
一。本書事。金剛頂瑜伽文殊師利菩薩五字經。金剛頂超勝三界經說文殊師利菩薩說密眞言。文殊師利菩薩根本大敎王金翅鳥王品一卷。
一文殊祕密事。祕密眞言●●●●●二種樣也。師曰。此祕密法者以受此眞言爲其詮也(云云)。
一。文殊六字。示云。此法本書者六字呪功能法經也(云云)。師云。私記等無之。行用人有不聞。但行思修安アリヌ。半儀軌也。此法者陀羅尼集經委說也。
一。根本印明。如儀軌。示云。若小劍印可用之。文云。一切文殊皆是劍印(云云)。
一。種子事。示云●。
一。三形事。示云。梵筐。智劍可也。
一。五髻文殊事。尋云。今五髻文殊者卽文殊五字歟。題目五髻文殊云如何。師云。五髻文殊者。頂上五分髻置結故五髻文殊云也。文珠五字者。五字眞言爲本故也。然者五髻文殊爲本也。自餘文殊常五髻文殊爲本。文殊八字八分置給也。故別五髻文殊不云也。示云。五髻文殊以五髻爲本。表五知五佛也。示云。梵筐者箱造無謂。重多罪業。上下板當狹樣造之。又云。尤取青蓮花事不同也。
一。蓮花部菩薩持蓮花。其中持蓮花事青蓮花者蓮中勝故也。又云。彼非實青蓮似蓮花別花也。其名云泥盧波羅花。本蓮蓮細也。牛糞中出(云云)。一佛功德中智慧第一也。一切畜類中獅子第一也。又云。清涼山五百毒龍有之。爲降伏之乘獅子。然者釋迦三尊像乘獅子頗無故事歟。文殊乘獅子事。文殊八字軌熾盛光陀羅尼集經金輪佛頂。此等之說乘獅子見。
又云。獅子座二義有之。一人中獅子申故能居人隨獅子座云歟。又云。現獅子王座也。金剛頂五部佛菩薩各五種獸爲座云。
尋云。金界意利菩薩文殊也。若爾者西方無量壽佛親近孔雀可座而乘獅子事如何師云。此事更不定也。但獅子乘事云非佛菩薩獸乘云證據也。故無過也。又云。普賢菩薩象乘事者是薩埵故也(云云)。然自餘尊准之隨方可乘歟。如何。師云。他尊イト不然歟。常行事文殊八字文殊五字本尊何大旨。
一。私記事示云。如記(云云)。
一。兒文殊事。師云。梵德婆羅門家其子生給形也。根本御經藏有之。文殊獅子不乘傳敎大師御將來也。大原僧都於文殊樓五字文殊法被修之。國家御祈也。其時念誦眞言前後加●●故誦之息災也歟。
尋云。眞言前後加者心如何。師云。●●●●●●●●如此也(云云)。
一。髻文殊事。師云。此法者文殊福德法也。此軌初心人不授之。餘別尊法傳受可授也。此法文殊一尊不限。餘法行後可修之。自餘諸法依此法力可成就見故也。
一。行法事。示云。修悉地可修之也。胎金可依人意也(云云)。
一。種子事。●師里字●。
一。三形事。示三形寶珠。
一。尊形事。示云。尊形如五字文殊(亦云。一髻。寶珠有之)寶冠。
一。根本印明事。示云。二手內縛二大指竪合。師云。以二大指押二頭。明曰。曩謨曼柞室哩(二合)曳矩摩羅都跢耶怛他也他(三合)唵室里佉攞陛摩尼伽羅陛阿難摩佉攞陛娑摩三滿多伽羅陛ソワカ。此法者以五字瑜伽法次第可行也。
一。文殊一字法事。師云。此法祕法也。私記無之。大原僧都日記可見之也。
一。行法事。示云。儀軌兩部行法不見。依悉地可修之也。儀軌中萬事成就見。
一。根本印眞言事。印劍印眞言●唵此路枳焰。此四字成一字也。
一。尊形事。示云。問。八字五字八髻五髻分用之。然者一字本尊一髻可書歟。師云。此事難定。但非師傳。一髻書タラムモ惡カラント穴太師示給。豪光阿闍梨者懷妊御祈被修被書五髻。
一。種子事。示云。種子●。
一。三形事。示云。三形智劍。
一。文殊滅婬欲事。師云。此法者出自七佛所說神呪經。私記無之。若欲修此法者。十八道若大法可修之。若又行法不修只佛前奉獻香花可備此軌眞言也(云云)。若又文珠此部能御心得者。他五字眞言備可滅婬欲歟(云云)。已上。
一。令法久住法事。或人云。東寺無名法者此法云也(云云)。最極祕法也。以口傳。受之。
一。本尊事。示云。本尊文殊用之。胎八葉文殊是也。師云。是最極祕法也。故縱雖修之人修此法不可聞也。
一。行法事。示云。胎略行法可修之。七日三時如常備佛供燈明可修也。
一。文殊八字法事。師云。穴太流以此法爲最極祕法。兼日別尊法皆沙汰終最結句可授此法也。受此法者卽蒙總許可故也。都此流所被載目錄法者凡百十五尊。加持十四。悉奉傳授畢(云云)。此流殊以被祕藏法四箇也。所謂文殊八字·佛眼·阿彌陀(許可)雙身(已上)二箇法許可可有之。初度根共奉受乎。雙身初度根者。毘沙門則法是也。故合四箇法以之爲祕法也(云云)。
一。本書事。文殊八字三昧經一。文殊八字儀軌一。示云。谷流入場已後授之也(云云)。此法奉受畢時被仰(云云)。諸經軌等大略授盡畢。自於有殘書者皆可准傳授之。先師上綱此法被授之時。我蒙此仰。其御詞等(云云)。件總許可雙嚴坊於谷御房令受八字文殊儀軌給畢。次師匠以詞如此被仰。我等詞蒙此許可也等(云云)。常師示云。文殊八字者慈覺大師門徒最極祕法也。諸部瑜伽受終以後可受學也。儀軌奧大師遺誡アリ。奉授之(云云)。
一。根本印。示云。儀軌根本印不說之。只口傳受之。以受之此法イミシキ事スル也。示云。三印用之。先胎諸會文殊印(東第三文殊云云)。私云。二手虛合屈二中指。押二無名指甲。握二風端相拄二空並押二風端明如常(云云)。次劍印。示云。有二說。一小劍印。二大劍印也。示云。大劍印可有也。呪事此眞言者大日眞言末小分加之。然者大劍印旁便宜相應。但何印有明如前。次印經可授之。示云。內縛二大指立屈押頭指也。明如前。以上印以祕要事也。示云。此八字眞言大日眞言加之。八字文殊。文殊取大同意歟(云云)。師云。此文殊八字眞言文殊大日眞言意也(云云)。尋云。文殊大日眞言者其意如何。師云。是文殊法身眞言也。法身眞言故大日眞言云也。此意諸尊可通也。虛空藏云。大日眞言者五大虛空藏眞言云也。所謂●(法界虛空藏)●(金剛〃〃)●(寶光〃〃)●(蓮花〃〃)●(羯磨〃〃)此眞言也。尋云。三身印明如何。兩部各別有歟。若然者可用何乎。師云。三身印明者兩部各別有之。分別胎金可用之也。胎三身印明法身法理。●●●●●。自受用身(無所不至)●●●●●。化身(小劍印)●●●●●。金三身印明。法身(金縛置心)唵ヤタサルハタヽキヤタサタヽ呼。報身(普印置書)唵ソハハハ式度?。化身(前印置額)唵ソロハソホ吽。已上御。抄云。所賜文殊八字印示云。此書者大原少將入道寂源谷御房被奉問消息也(云云)。師云。勝林院本願也。谷阿闍梨灌頂弟子也。勸請印三印中終印也(云云)。隨一用師傳文殊釼印可用之歟。文殊印說二何不可苦。大釼印今少フカキ說也(云云)。已上。
一。熾盛光八字文殊大日衣行法一也。云事子細如御沙汰可見彼也。此行法熾盛光法可修之。所謂九執十二宮二十八宿十二天等蠟燭供也。軌曼荼羅作法重重有之。曼荼羅大旨同熾盛光。第二院八菩薩相造也。熾盛光佛頂法以佛眼觀音等爲眷屬。今又文殊一法以八大文殊賛之。只其中救護惠菩薩非文殊具。其イカニモ可心得也。次旣諸天布事大旨可同歟。
一。古摩呪事。示云。八字眞言也(云云)。
一。後加持呪事。示云。大威德眞言可用之。
一。行法事。示云。胎處悉地可有意也(云云)。
一。五種五摩中何乎。示云。息災也(云云)。
一。蠟燭供杯數事。示云。准熾盛光等可思之也。師云。杯數可在心也(云云)。此法離壇行事イト無之也。然者修法ナントニ行時者本尊壇間立机。又便宜處今一机立。如熾光法可供也。御抄云。蠟燭供如熾盛光。杯數可准用也。若界之時者十六大天九曜許可供之也。蠟燭別棚立可置之。若略蠟燭數少壇廣土有棚サマテ不高可有也。略二十供歟。
一。讃事。示云。常用讃。無用四智讃。諸佛通讃故也(云云)。或用要文是師說也(云云)。敬禮天人大覺尊(應身)恒沙福智皆圓滿(報身)因圓果滿正覺(法身)住壽凝然無故來。佛菩薩天等可用之也。又云。如來妙色身世間無與等(十八句。云云)佛用事有也。佛用佛讃菩薩用蓮花部讃。金剛部用金剛部讃。付其尊又用要文殊勝義也(云云)。已上師抄。
一。文殊法事。一髻文殊(寶冠有寶珠同福德修之)如意輪一體(云云)。●。二字文殊●●不動一體。三字文殊●●●。萬法吉祥一字●止路呬焰(爲易產修之)。五字文殊●●●●●。知慧。六字文殊唵闍婆計陀那麽降伏。七字文殊●●●●●●●(淨口業)。八字文殊●●●●●●●●(智惠辨天)。軌云。根本密契從師密受(云云)。又云。印契差別門(云云)。私云。唵共八字也。
元祿壬申五月十四日。法印實觀閱。
溪嵐拾葉集。
溪嵐拾葉集。
一切所作成就事。
能除衆生苦事。
不墮惡趣事。
常隨行者事。
能接諸佛敎法事。
往生極樂事。
面見彌陀事。
證大菩提事。
魔怨不親近事。
無宮福壽事。
消除貧苦事。
永離三途事。
得宿命智事。
六根清淨事。
觸犯不墮惡趣事。
得清淨身事。
衆人愛敬事。
得王位事。
得官位事。
得好子事。
勝軍事。
惡夢消滅事。
溪嵐拾葉集。
地藏菩薩念誦儀軌。不空譯。
爾時世尊普告一切諸天人衆言。汝等善聽。地藏菩薩大慈大悲眞言法。我今當爲汝等開示顯說。若有誦者一切所作皆得成就。更無過者。於諸大悲中是最勝法王。有大威德力。能除衆生苦。引導安樂國。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能受持者。雖作十惡業不墮無間獄。由大悲顯力故也。地藏菩薩常來擁護現聲聞形常隨行者。諸善子。此眞言法能接諸法敎法。何況一切菩薩及諸天龍鬼神等。況若有善男子善女人每日誦一百八遍。永離三惡道往生西方極樂世界面見無量壽佛證大菩提位。若復有人誦此大悲眞言者。一切怨敵一切魔王鬼神病罪百病萬惱不能親近。盡福壽常見寶藏出來世衆生福盡之處。能誦此眞言者消除貧苦兩七寶。所有一切五無間等罪業皆消滅。不沈輪生死大海(云云)。永離三途惡道之怖隨所生處得宿命知。六根清淨諸根具足。妙盡嚴威德熾盛。若能受持是眞言者。雖有女犯不墮惡道。何況三業清淨常受持者。佛說是語已。爾時地藏菩薩以大悲大慈觀一切衆卽說眞言曰。曩莫三曼荼沒多南(引)訶〃〃索怛弩莎哥。復次說心眞言曰。唵訶〃〃毘三摩曳娑婆(二合)賀(引)。復次說心中心眞言曰。唵係多振多摩尼莎哥。復次說根本印相。二手相縛竪。一合火輪圓滿如錫杖形。是名根本印。由是結印故。成就大悲。不墮三惡道。常生諸佛前。復次說心印。二手合掌作蓮花形。由是結印故。消滅一切破戒罪障。一切毀犯業悉得清淨。復次說心中心印。二手內縛進力摩尼形禪智並立。由是印威力故。消滅貧苦悉得福壽利。能滅定業能延壽命。若有善男子善女人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厭三惡道求菩提。消除貧苦求福利。滅不淨業求清淨身。離惡業身求衆生愛。或求王位若求官位。欲得好子者。先擇宿曜吉祥之日。白絲或羂索上畫地藏菩薩形像。安坐千葉白蓮上。左手持如意寶珠。右手執錫杖。身色白肉色。現聲聞形。以種種瓔珞莊嚴其身。(一)蓮花座下左方畫閻魔使者。身白肉色左手持寶鏡。右手執檀荼幢。(二)次畫持寶童子。其身如日光。左手持如意寶珠。右手與願印。(三)次畫大力使者。身青黑色載師子王左手持獸稍。右手開赦押右腰。以忿怒惡眼觀四方形。(四)右方畫大慈大悲天女。身白肉色。左手與願印。右手執圓扇。(五)次畫寶藏天女身。齊色七寶衣甲。以惡眼視一切鬼神形。左手持舍利塔。右手執寶棒。(六)次畫接天使者。其身金色。左手托左腰。右手持三股杵。畫如此像已作念誦法。燒香散花供養。置尊像於西方。面向東方。行者向西方滿三七日誦其眞言三洛叉遍。卽得成就則滅身中十惡四重五無間罪一切業障。不廢忘菩提心。消滅破戒滅障。還得戒品清淨。何況餘罪障。臨命終時見無量壽佛及地藏菩薩。則生極樂世界。上品上生證菩薩位。若每日誦前眞言一百八反。我地藏菩薩作等童子形常隨遂與願。所求皆成就。所說言敬。人皆信受。
一。勝軍事。再等敬。易產事。又取帝支縛底藥以前眞言加持百七反。隨身持得衆人愛敬。一切鬪諍之處皆得勝(云云)。又有女人欲生男子者。對像誦前眞言一萬反。則生男女子。又一切鬼魅所著種種痛所或爲毒藥所中。當以蘇三兩孔雀尾一兩內於蘇中。加持之二十一反。煎之擣爲粉和淨水。以孔雀尾拂病人頭。患卽除愈。又有怨敵及諸惡夢種種怖畏。身心不安。以金剛杵加持自身二十一反。一切怨敵種種惡夢怖畏悉皆消散。卽得安穩(云云)。又有諸衆生喫五辛酒肉等。每日至心能見尊像誦前眞言二十一反。一切諸惡自然退散。得無量福不墮惡道。我今爲行者復說兩寶形像。若欲供養者。白絲上或羂索上畫地上菩薩兩寶形像。其身金色。[忄*煕]怡微笑。種種珠髣頂冠瓔珞莊嚴其身。右手執金剛幢。左手安腰。安立千葉蓮花。對此像作念誦法者。先世薄福者皆得寶藏能滅宿業壽命長久。
焰魔使者眞言曰。二手外縛二中指立合如針。唵因捺羅耶娑婆(二合)賀(引)。是接天使者一切諸天王。若有衆生婦敬持念者。無有薄福短命夭死業。
已上。
●●拾葉集。
地藏菩薩儀軌幷使者法了。
應永二十一年(甲午)七月二十一日於靈山寺別院記。
求法少比立具笑。
溪嵐拾葉集
六觀音法事。私苗。
千手法第一。
一。本書事。金剛頂瑜伽千手千眼觀自在菩薩修行儀軌一帖。示云。此軌依金剛界行法也。
一。私記事。大原法橋私記賜之。
一。種子事●纈利字用之。依金界故也。
一。三形事。示云。開敷蓮花用之。又云。此法三井祕法也。四十臂各別法有(云云)。裏書圖云。西一千宛書各別種子三形眞言卽等書之(云云)。
一。尊形事。示云。尊形千手千眼千音如此千數取事。諸師異儀不同也。以千爲總限量事其證是多。但能義劫初之時梵天下生。海中千蓮花出生。其上千衆生又生。其中用四十臂事以千手當二十五有當四十手也。今南州分也等(云云)。私云。三井流相承四十臂祕決在之。可見彼也(云云)。示云。胎現圖曼荼羅千手使者。婆蘇仙功德文云事功德天吉祥天古名也。吉祥新釋名也。吉祥蓮花體也。天竺見蓮花稱吉祥。仍觀音所現云上依蓮花部故也。婆蘇仙有說云。彼補陀落山麓爲奉遇觀音指菴候云。唐本繪圖ナトニ多カリケリ(云云)。但此事故師匠達奉尋。不知之由被示(云云)。我慥樣彼事無也。私云。或人云。今婆蘇仙云者。方等時地獄火輪載來物也。其上今現圖曼荼羅者。十界開會曼荼羅也。而地獄無之云婆蘇仙千手眷屬也。千手地獄界敎主也。今婆蘇仙地獄界衆生習也。現圖曼荼羅沙汰之時可習之(云云)。
問。胎現圖千手安虛空藏院。其心如何。示云。胎現圖シトケナキ物也。千手蓮花部金剛藏金剛部可書也。然是手多圖有煩故。曼荼羅ノ面癈爲如此書也。十一面又如此(云云)。軌云。彼像式云。式納或素。示云。素云隨處可隨意歟。此何不得意。墨像又薄タミトモ云。白云事也。私云。素云事。凡白色本尊云事也。例證多也。覺大師御相承白色不動素本尊云也。加之西山法輪寺虛空藏素色虛空藏云也。付之二樣有之。彼山本願上人建立彼寺時不彩色只白色安置之。故云素本尊也(云云)。又義云。生身明星天子來現。彼本尊御身現明星奉造納。其色素色也。故云素本尊也(云云)。或東寺碩眞言師物語云。素者音備也。正蘇可云也。蘇悉地本尊素備云也口傳(云云)。
一。千手陀羅尼事。示云。此陀羅尼ハ一切觀音眞言可用之觀音總陀羅尼ナリ。然千手經出タレハ。千手陀羅尼云也。然陀羅尼中全千手云事無。只觀音部能說。
一。千手千眼姥陀羅尼經。示云。依此經別修行法事無有興經也。三井寺以此經四十臂各別行法修之等(云云)。常云記。千光眼經云物用否難知。軌云。地門作蓮座安八臂觀世音(文)。尋云。何觀音乎。師云。不空羂索意也。私尋云。千手小呪ハサラタルマキリ呪何軌中出耶。義云。無量壽軌中出(云云)六角堂觀音太子令申給御詞云。守汝事旣七生。我止是利順逆衆生云。
一。六觀音次第。聖觀音·千手·馬頭·十一面·如意輪·不空羂索。師云。一樣如此。六道司命記云。師云。不知作者不言歟。大悲千手獄·大悲聖觀音餓鬼·師子馬頭畜·火光圖十一面修羅天人准提人·大梵如意輪。已上。師云。此文六道六觀音禮也。此偈諸事天台非。東寺人云。准提入六觀音故也。山入不空羂索(云云)。此偈外准提入六觀音事證據無之。私云。天台流不入准提於六觀音中事。准提者頂上佛無之。不空羂索頂上寶冠載彌陀。故天台六觀音列次第爲本也(云云)。經云。菩薩摩訶薩經無畏等諸普賢地(十地名普賢地眞言宗意)。以二十五三昧壞二十五有。然則觀自在菩薩昔於千光王如來所住初地時。由聞大悲章句已越第八地發大誓願。應時具足千手眼。悲愍法界二十五有一切衆生。堪能利益入三摩地名無所畏。現二十五諸菩薩等普往三界破二十五有。其二十五菩薩身皆金色具諸相好。有頂上十一面。身上有四十手。每掌中有一慈眼(千臂經意也)。二十五尊各具四十目令成千手千眼。如是世尊各住一處破其相有(有者迷義也。所心迷時謂淺法有作扱也。悟時諸法非有非無)。二十五三昧名三昧王。諸佛等別得如是三昧王。一身分爲百千萬身乃至無量身。後合之。多身以爲一身。雖如是心無所著。猶如蓮花。二十五三昧各入三昧。謂無垢等乃至我三昧是名二十五三昧。成就如是諸三昧王以一法身現二十五四十手尊。其四十手執持彼處所樂之物。各於四十手一一現於一菩薩身持寶物往施與之(二十五觀音各有別名)。其一千各於頂上具十一面。於其本面皆有三目。如是各於一處有四十菩薩。一一菩薩各有二十五眼。總合四十五千眼也。一一菩薩互破二十五有故具二十五眼也(云云)。已上山王院御釋。
問。千手千眼何所表耶。示云。十界十如因果不二妙理顯王也。亦是三千三傍全體也。所以非諸法印相者。不顯三千妙法。不顯三千者不顯十界。皆成者者不能地獄秡苦也。是以五大院釋云千手千眼者。十指者卽十界也。指各具一眼。左手者性德。右手者修德。修性冥合而成千眼。十界互具而成百眼。一界具十如成千手千眼。凡千手者。每手衆生所樂三昧耶持。是故經云。以千手引接。又云。無利不現身(云云)。千眼者每面各各衆生照見給。故經云。慈眼視衆生(云云)。是則普門示現應用妙法圓經勝屬也。依之普門一品者以人界法。以法顯人。一品始終但觀音稱名。不擧妙法名也。仍釋曰。妙達摩馱都人名觀自在王(文)。六觀音中人法不二。功能明千手一尊限。眞言曰。 ●●(金剛也人也)●●(法也)●(人法不二觀音也)依之惠心流以千手爲天台宗敎主也。故沒流我國繁昌觀音大悲秡苦スル。重苦不可過地獄。大悲者千手不可過者也。深可思合之也。
聖觀音法第二。
一。本書事。聖觀音瑜伽觀行儀軌一帖。
一。唱禮事。輪云。胎八葉。金禮懺(二十七尊略禮)悉地三身唱禮(佛眼諸天本尊三部五大尊)。雖然相互通之無難。其故唱禮依國風俗禮佛之語也。サレハ非出密敎。然者東寺不用之(云云)。已上。師云。總才覺八葉唱禮別尊行法行。佛五佛次加。菩薩四葉菩薩次加。天等五大尊次加ヘキ也。又云。八葉唱禮本尊句不可三反。又云。八葉唱禮中自本身尊爲本尊時。其音重不可加唱禮無尊凡事也。又曼荼羅主句不可加之。又云。禮懺者金界唱禮禮懺長唱禮有。唱禮常今唱禮也。
一。九方便事。問。我某甲自後無始已來等三方便文漢音可讀歟。對馬可誦歟。如何。示云。可隨行人心。此國後對馬誦漢土移者漢音可讀也。漢音讀傳來讀漢音。不然對馬(吳音)讀常事也。但九方便五悔等對馬讀又無妨歟。
問。三方便用心云何。示云。イイツアルヘキ事カハ等(云云)。已上師云。三方便者軌在之。我某甲自後無始已來輪迴生等○(云云)。乃至我罪障速得生滅。已上懺悔已上衆罪。復應自誓受三歸○乃至歸依僧伽諸菩薩衆。已上歸依也。我某甲歸依佛受○乃至唯願慈悲哀愍護。軌如此出。然者三方便。九方便所可替用也。然者師傳常九方便用不可苦也。
一。種子。三形事。●。未敷蓮花。胎藏。●(吉利)同前。金剛。軌文●字見。然者常可用●字。無染不可得●(中臺觀音)祕開敷蓮花祕。
一。尊形事。示云。手持未敷蓮花也。中臺觀音持開敷蓮花(云云)。
一。根本印明事。示云。大惠刀印結大日眞言可誦也。可問深意(云云)。尋云。可問深意者如何。師云。聖觀音無相法身印眞言有也。此悉地行法時分可用也。常蓮花部心部印明可用之。金界三昧耶會法菩薩印結羯磨會法菩薩眞言誦。胎界八葉觀音印也。是布字八印中印明可用也。
一。祕藏樣用時種子幷根本印明事。深行人八葉觀音以爲本尊可行也。種子●根本印明無所不至五字明以之爲最極也。淺行人觀音院觀音部心印明可用也。所詮又大日變成本尊是也。或又我行用時八印中印結。其次何觀音結也。八印法身印故也。餘尊准之可心得也。
一。出聲誦念事。師云。出聲誦念者高誦也。アサリノ念誦不緩不急不高不卑スへキ也。
問。聖觀音相貌如何。示云。一切衆生性海中自性清淨覺悟蓮花生。以之爲謂境開悟給。是名觀自在王。此蓮花未敷之位名觀音。此蓮花開敷名阿彌陀也。所以觀音左持未敷蓮花當胸。右手大指與頭指相捻欲引敷相貌也。一切衆生心性佛法蓮花欲令開標相也(云云)。尋云。何故此尊爲餓鬼道能治耶。示云。凡餓鬼者我見深執重故。爲他不施財。依之得鬼道報。大慈觀音者自損已眞印他慈悲深重也。故入慈無量心三昧地拔鬼道之苦給也。深可思之。
馬頭法第三。
一。本書事。儀軌上下。軌云。北門作蓮花座安八臂觀世音。問。何觀音耶。
一。私記事。大原法橋私記賜之。示云。此尊依蘇悉地可行之也。
一。種子。三形●。白馬頭。
一。尊形事。示云。肉色三面二臂結印。或本一面四臂二手結印。右手持三古杵左手持未敷蓮花座赤蓮花(云云)。
一。根本印事。示云。胎藏諸會印若十八道辟除印可用之也(云云)。
問。馬頭觀音相貌如何。示云。釋尊十九踰城之時乘金泥駒而入壇德山給。爲報恩馬頭載給。自其緣起(云云)。將又馬鳴菩薩緣起在之。深可思之。又云。日天子乘八馬。此馬卽是天子天之三形也。所以日天子者觀音垂迹也。馬者午也。南方不二方主也。平等大會義可思之。又云。諸佛萬生道雖多之不出十波羅蜜。縮之在六道。衆生可度機雖無量也。不過六道。地獄道佛法緣起機千手引接之。於餓鬼道結緣機聖觀音引接之。於畜生道結緣機馬頭引接之給也。餘道亦復如是。又云。愛染頂上師子冠。不動尊頂上蓮花。皆本覺顯照妙理也。今馬頭義深可思之。
十一面法第四。
一。本書事。儀軌三卷。
示云。軌意依悉地付悉地可行之(云云)。
一。私記事。示云。大原私記賜之。示云。陀羅尼集經。見合可沙汰也(云云)。
一。種子事。示云。●●用事梵號字也。十一面梵號也。隨一可用也。●離作業義也。
一。三形事。示云。賢瓶。尋云。何故此尊持賢瓶耶。示云。瓶者亦名軍持也。其故天竺風俗戰場向之時。必持水瓶也。此尊又修羅闘戰除給間。此軍持用給也。問。十一面其儀如何。示云。古義云。十一面表十一地(十地體果也。云云)。今經云。十一俱胝佛所說見。然者隨號陀羅尼所門十一面觀(云云)。尋云。今經者何經指耶師云。十一面神呪心經說也。講堂十一面首コトニ彌陀載。是陀羅尼集經其由見(云云)。
一。頂上佛面除疫瘵事。示云。經見。可檢也。尋云。除疫瘵云者如何。師云。十一面中頂上一面除疫病德御故爾云也。
一。一髻尊陀羅尼經云。不空譯。觀自在菩薩白佛言○。私云。此經陀羅尼集第四十一面經端大旨相似。彼集經祕處七日壇作法同此經文在之。但此經一髻羅刹明王觀音現作譯。翳迦惹吒明王云卽一髻尊見。結集經再十一面儀軌正云。十一面觀音正身功德行儀說一髻尊經。十一面化現明王行相明歟。又一髻經後七日作壇法。可祕歟。一髻尊三目四臂譯。只有所持物等。委不說。台圖可見也。師云。此經七日壇所不許之。仍不奉讀之。
問。十一面所表如何。示云。十一面者修行十界也。以從因至果爲本。一面者性德本有一理也。故以從果向因爲本也。是以天台云。佛界雖嚴妙。居九界末故屬思儀。其上三千不思義妙境出。此尊十一面其義顯也。法花本迹二門此尊功能也云事深可思之。加之此尊頂上佛面者藥師如來也。今經解如良醫明練方藥。大醫王久遠印成敎主也。故能衆生心身病患治給也。深可思之。
尋云。何故此尊爲修羅道能治乎。示云。凡修羅者暗心增盛體憍慢高擧物也。故此十一面觀音入百八三暗。彼散亂麁動慕靈治給也。然則此尊左手持念持表百八三昧也。右手持錫杖十界平等妙法顯也(云云)。
尋云。十界表相也。所以左右六輪在之。六道表也。中三瓶上塔婆在之。佛果勝出表也。總體圓論十界圓備表也。委細別在之。
尋云。錫杖表妙法相如何。示云。惠心釋云。地藏薩埵六道昏衢說妙法屬衆生(文)。此釋錫杖部德釋也。深可思之。
不空羂索第五。
一。本書事。不空羂索心呪王經三卷。示云。台金悉依何不釋者。依悉地可行之也(云云)。
一。種子。三形事。●。蓮花。示云。不空梵號阿母伽也。共其中母字凡用也(云云)。尋云。三形蓮花者未敷開敷中何乎。師云。常開敷也。然者其カタトルヘキ歟。
一。尊形事。示云。胎圖六臂也。常用之。軌四臂也。示云。三說中千手軌印不空羂索經初陀羅尼用也。小呪陀羅尼歸命句除可用也(云云)。
一。行用事。小記(云云)。問。不空羂索相如何。示云。三十三身應用鉤。垂衆生死海中。願而無不果普無不與。故號不空羂索也。是以經曰。心念不空過(文)。世間有漏願樂尚不空也。何說世出無漏妙法乎。抑可信者哉。加之念念勿生疑說。淺治意念念不疑所願成就云也。深祕意者所起念想不過十界。十界卽此尊普門應用也。然則念念悉與諸波羅蜜相應無作本有覺體也。故經曰。自在之業(文)。深可思之。
如意輪法第六。
一。本書事。儀軌二帖(金剛智不空)。示云。金剛智所說。軌依金剛界也。不空依悉地。仍悉地若金界可修之。
一。私記事。示云。金剛壽院私記(云云)。
一。種子。三形事。示云。金剛寶蓮。北師云。種子。三云。金剛寶蓮。又云。如意輪根本印眞言共三用也。示云。三用眞言可用之。二軌少不同。但二中同金剛寶釋軌印可用也。金明智不空行也。尤可用意也。就中觀音殊金剛智靈驗顯給故可用也。示云。金剛壽院座主如意輪殊爲本尊給。每日後夜必行法可修給三眞言。千反被滿。光明者補陀落山也(云云)。
一。尊形事。示云。金剛智軌六臂或二臂本有之(云云)。
六臂六道當事。
示云。念珠手畜生道當異義不同也。一畜生其數多故持念珠(云云)。
示云。思惟手畜生道配事。六道中地獄苦最勝也。仍配之。念珠手配畜生事自苦義之事也。三義一傍生衆其數多故。念珠數多義相叶(云云)。二貫聚互相ツラヌキタルカ互爲食噉心相叶(云云)。三百八獸畜生本體故念珠百八數相叶(云云)。此義難云。念珠必百八不爲本。瑜伽念誦儀軌云コソ百八者云千百五十四二十一等念珠數也。示云。此義等粗僧都僧祇有之(云云)。此義共サマテモ不覺歟。又云。餘手叶其義相叶歟(云云)。尋云。六臂說依思惟手念珠手配次第如此。今心手云何。師云。
一。加星供事。示云。此如意輪法加星供別修事有也。穴太阿闍梨御房故祝ア成仲祈加星供令修給。但師令勤仕。此手代給時。付仰被記之(云云)。火土羅計加事。彼成仲愼星也。然隨施主可改也。所詮如意輪行法彼星加供事也。尋云。此加星供者本說何事。示云。七星如意輪經在之。依其釋歟(云云)。口傳更問。
一。都表如意輪法事。示云。一卷儀軌在之。最極祕法也。更問凡都表者。六觀音總體也。餘五觀音者。接受一邊也。今如意輪折伏接受二利益備具給也。所以輪御手者折伏也。安山手者接受也。餘手亦復如是。餘五觀音五根故其功能各別也。如意輪者第六意根故周遍諸根故號都表如意輪也。六大無礙義深可思之。
尋云。六觀音合行義如何。示云。如上云。觀音者五根也。五大也。如意輪者心法也。識大也。色心合行而六大無礙。以之名合行也。深可思之。
尋云。六觀音中以何爲本乎。示云。凡六觀音者爲一尊功能。上者不可有勝劣者也。然而先德問答釋云。極樂稱爲彌陀尊。如女示現觀世音者。六觀音中何乎。答。女女示現觀世音者如意輪也(文)。譯意者。以心王無義別爲極樂彌陀尊。心數第六念想。爲女女觀音也(云云)。應知以如意輪爲六觀音總體云事。深可思之。
溪嵐拾葉集。
文保二年五月八日。於天台山黑谷任師說記之畢。
天台沙門光宗記。
長享二年三月十六日。爲令法久住利益人天供養父母奉仕師長此一帖留記。
天台末葉澄運(生三十八)。
于時延德六年(己酉)十月二十八日。以彼御本於鞍馬寺爲興隆佛法如形書寫畢。
天台沙門慶成。
元祿十年丁丑春月書畢。
兜率谷雞頭院嚴覺洪道記。
天明五(乙巳)七月二日。北嶺東塔南溪學侶令筆耕寫。更使不省校閱總本書。以草寫故展轉寫誤不少。尚又此抄總不用事頗多。後來君子訂證焉。
遍照金剛實空。
溪嵐拾葉集(法華。付觀智軌)。
法華法。私苗。
夫法華至理者。以印相爲體。三諦玄極者。以一印爲本也。至一者何。至三之謂也。至三者何至一之名也。圓融相卽而不思議妙法也。亦是法界●●全體也。故寶塔涌現。而誠證於實相法花也。法界塔婆者。卽是大日五字●●●●●是也。依之儀釋云。此經本地身卽是妙法蓮花經最深祕密處(文)。山王院釋云。●字不生微妙體。卽是衆生內心法。本來清淨如蓮花。故題妙法蓮花經(文)。又經云。開示悟入佛之知見(文)。是則●字四點也(云云)。所以妙法蓮花一部文字。皆是諸佛尊種子。各各法界曼荼羅體也。所說草木樹林等及蓮花·寶珠·寶塔·瓔珞。悉是三摩耶曼荼羅也。塵數聖衆皆同大萬荼羅身也。各威儀事業皆是羯磨曼荼羅也。各各音聲皆眞言陀羅尼也。取捨屈申皆印契也。各各心行是等持意密也。如是三業三密。不出五大法界。周遍法界而六大無礙也。此不妙體皆是超過一切心地故。悉是本覺眞如如來也。此六大·四曼·三密。皆自性清淨妙法也。因果俱時故號蓮花也。是法佳法位世間相常住也。果性雙智德海而圓融圓滿。故云妙法也。序品●·方便品●·辟喩品●·信解品●·藥草喩品●·此五輪五相瑜伽相應。而成法界●●功德聚也。以此名全身舍利者歟。以萬法圓備。爲平等大會寶塔也(云云)。
一。序品事。第一。序者一經元起。●字本源也。是以經云。眉間白毫大光普照(云云)。釋云。始從妙法。終至而去。無不●字本不生(云云)。●字是諸法本。初不生。萬法根源故也。仍說序品。說●字門(云云)。
四箇●字事。列同聞衆時者。始阿若橋陳如說終阿闍世說也。明依報時者。始下至何鼻地獄說。終上至阿伽尼吒天說也。是則依正萬法。悉是不出●字門事表也。●字卽是諸法本。初萬法極際故也。
一。方便品事。第二。此品者。說●字門也。是以經曰。惠日大聖尊。久乃說此法(云云)。山王院大師云。惠日大聖尊者。大日也(云云)。加之不儀疏大日又名惠日尊(云云)。深可思之。又云。此品說●字者。此●字者。言語不可得字也。依之經云。是法不可示。言辭相寂滅也(文)。又云。諸法者。寂滅相不可以言宣(云云)。又云。我有方便力。開示三乘法。一切諸世尊。皆說一乘法(云云)。今儀軌云。言語道斷離心境。是故方便說三乘(云云)。是則●字之字相字義顯也。又云。方便品開示悟入四種歸開示二也。其故者。經云。開方便門示眞實相云故。此四種開示上開出也。今軌云。開示甚深殊勝等(文)。此意也。四佛知見開方便。開示眞實相タメナル故也(云云)。萬機皆合歸一印會大日。卽是會一乘也。
一。譬喩品。第三。此品●字三摩地說也。三界無安猶如火宅等者。●字字相也。煩惱塵垢也。諸毒蟲惡鬼等三毒等無量煩惱喩也。煩惱●字猛火也。如來已離三界火宅等者。●字字義也。是煩惱卽菩提意也。離三界塵垢●字字相。還如來大智●字智火成者也。生死卽涅槃。煩惱卽菩提。此品極也。此儀軌歸命火宅譬喩品云。●字三摩地大意取云也。其意可知者也。
一。信解品事。第四。此品●字門說也。信解者。信信力也。信解力大日經疏云。風大力義釋合タル也。此品多力法門說也。經云。窮子見父有大勢力(云云)。又云。世尊以方便力。說如來智慧(云云)。又豪富如是有大勢力。又云。以方便力。調伏其心(云云)。又云。及其志力隨所堪忍(文)。又云。不思議大神通力(云云)。是●字風力因業法門也(云云)。又云。四大聲聞探領齊敎領解說。是則因住修行法門領解也(云云)。又云。獲大善利。無量寶聚。不求自得(云云)。又云。今於文所大獲珍寶(云云)。此品多又說寶德。是則淨菩提心如意寶意也。菩提心爲因也。因德是●字門字義。此故風大●字門品又寶德說者也。又云。西方者淨菩提門方也。主風大菩提心爲恩義。深可思之。
一。藥草喩品事。第五。此品●字空大三摩地說相也。其故宿曜經云。草木空精說。故三草二木皆是空大也。依之草木青色。皆是大空色(云云)。又云。以五行配五大時。草木當空故也(云云)。經云。如來知是一相一昧之法。所謂解脫相離相滅相。究竟涅槃常寂滅相。終歸於空。一切諸法皆終歸空大。說此品說空大云事。分明者也。依之或師義云。今此藥草喩品引終歸於空文。五輪中空輪終有證據引合給也(云云)。四大從空輪起。終歸於空輪故也。成劫之時者。四大從空大起。壞劫之時者。四大歸空大。終空劫成者也。然則大日經疏中此事(見)。又經云。破有法王。出現世間。隨衆生欲。種種說法(云云)。破有者。空義顯然也。此軌云。獲得智光如日輪(云云)。日輪住空。其意可知者也。
已上五品者。大日五字眞言功能說事畢。
一。授記品事。第六。此品四大聲聞授記也。此聲聞大日五字眞言功能周遍法界妙理開悟。而平等大會法門證得故。未來可成佛得道。故授當作佛記莂也(云云)。
一。化城喩品事。第七。此品三周聲聞大通結緣之往事說也。然則於大通覆講會座。繫無價寶珠於衣內裏。●字不生妙理是也。五大法界眞理開悟。而十六生正覺顯也。今十六王子是也(云云)。
一。五百弟子品事。第八。此品者。一念心卽如來藏理覺悟故。衣內無價寶珠顯。故授記莂也(云云)。
一。人記品事。第九。此品者。明五字皆成之旨。安住佛道故。學無學之人之記說也(云云)。
一。法師品事。第十。此品者。五種法師妙行明也。一句一偈一念隨喜者。皆授記給也。須臾聞之卽得究境說。此品大意也(云云)。又云。如來寶衣座卽是三聚淨戒也。三身萬德是極者也。
一。寶塔品事。第十一。此品者。五大法性常住寶塔事說也。又云。多寶佛者。平等大會大智常住顯也。此故多寶證明而平等大會讃歎也。是釋迦悲智二德常住旨顯也。蓮華智德多寶釋迦二德也。蓮華悲德者。八大菩薩也。此妙法蓮華悲智二德開。金界三十七尊トス也。故蓮華三昧經云。歸命本覺心法身乃至三十七尊。住心城等云。所謂以釋迦多寶二佛接五佛。以八大菩薩等接餘三十七尊。此等諸尊常住本有故。遠離因果法然具云也。又經云。以界八道者。胎藏中台八葉也。金界常住妙法心蓮華臺也。是則密嚴華藏之淨土也。亦是常寂光土也。寂者理也。卽台也。光者智也。亦是金也。是以天台云。豈離伽耶別求常寂光。非寂光外有娑婆(文)。又云。寂光理通如鏡如器。諸土別異如像如飯(云云)。今寶塔者。是毘盧遮那身土相稱之相貌故也(云云)。五大法性五字眞言事●●●●●。釋曰。腰下●字本不生。金色方形。佛身地。臍輪●字離言說。白色圓形。大悲水。心上●字無染著。赤色三角。大智火。額上●字離因業。黑色半月。大風輪。頂上●字等虛空。雜色團形。大空輪。卽是無作眞言也(云云)五處五輪。和合五輪。一體五輪。多寶五輪等(云云)。私云。今寶塔者。法界總體五輪是也。仍多寶證誠詞。平等大會皆是眞實(云云)。全身舍利此事也。是以經云。在在處處皆應起七寶塔。不須復安舍利。其中有全身舍利(文)。可思之。
一。寶塔莊嚴事。本有四種。爲所依(多寶)修得四德爲能依。釋迦能所並爲能依之身(多寶釋迦者。能住佛界也)。依於能所所依之土。二義齊等。方是毘盧遮那身土之相(文)。本有四德者(法界五大)。修德四德者(修得起立塔婆也)。是則所依之土二義是也。
一。己身寶塔事。本有四德(一心三諦境)。修得四德(一心三觀智)。已上能依。本有四德(法界五大)。修得四德五陰和合。已上所依方是毘盧遮那身土之相(云云)。可思之。
一。三身九身事。法身三身(寶塔)多寶佛釋迦佛。報身三身多寶佛·釋迦佛·十方分身。應身三身釋迦佛·十方分身·一切衆生。已上一切衆生爲釋迦分身事。深可思之。
一。提婆品事。第十二。此品者。法華中微。密敎肝心也。然則三逆調達者。卽坐預天王如來記莂。三毒龍女者。速疾唱南方無垢成道。龍畜苦趣卽法身顯。又龍女之三毒煩惱卽般若轉。調達三逆業卽解脫示也。
一。此品表大日五字事。龍女者。上品五大法性覺成正覺也。所以妙法蓮花●字大地也。大海者。●字水大也。龍女三毒及南方無垢成道●字火大也。調達業體故。是●字因業風大也。提婆龍女苦道是●字門大空也。上品寶塔五大和合總體也。今品五字者。而二著別智用也。
一。提婆文殊一體事。大王千歲給仕之昔阿私仙人者。大聖文殊大王千歲給仕之昔阿私仙人者。大聖文殊化現也。加之最勝王經云。第一調達卽是文殊師利也(文)。調達邪見卽正者。妙法蓮花卽是順勝用顯也(云云)。
一。我献寶珠事。此寶珠者。卽是一乘無價寶珠也。龍女南方寶部如意輪也。故以寶珠顯內證也。是以先德釋云。龍女之寶珠古佛舍利從海中來(云云)。可思之。又云。往生論注云。如來遺身入海中。成如意珠(云云)。山王院釋云。龍女依三密方便成佛(云云)。菩提心義云。龍女是有緣得記人等(云云)。是依五相三密成佛事釋也(云云)。天台釋云。他經但記菩薩不記二乘。他經但記男不記女。且記人不記畜。但記善不記惡。今經皆記。深可思之。
一。勸持品事。第十三。此品者。惡世弘經說。妙法流通顯也。仍上品次此品來也。又云。上品龍女之成道記。此品女人授記明。故姨母憍曇彌耶輸之記莂說是也。姨母者。憍曇彌卽養母也。
一。安樂行品事。第十四。此品者。四行萬軌明。離十惱亂。滅後修行相顯。觀心一文此品極。是以天台釋云。觀心一文除安樂行修接其心。餘皆義立(文)。末代行者修觀用路不可通之者歟。甚深甚深。又云。法花勝用一乘無價寶珠。此品肝心也(云云)。
一。從地涌出品事。第十五。此品者。本門序段也。地涌菩薩者。本地弟子也。久成釋尊事粗顯。
五相成身事經曰。諸中有四導師。一名上行(火大)。二名無邊行(地大或風大)。三名淨行(水大)。四名安立行(風大或地大)。已上四人表四智也(云云)。至虛空會顯無礙德也。中臺者釋迦也。此五大尊互具成五智如來也。山家五相成身記云。從地涌出品四導師者。四大也。中天竺釋迦者。法界體性智也。在地時胎藏五輪也。在天時名五大虛空藏也。金界五智如來也。今四臂地藏明星天子是也(云云)。大日經義釋云。從地涌出品上行等諸菩薩迹隣補處菩薩乃不識一人(云云)。凡五相三密者。迹門不明也。本門明之。故不識一人說也(云云)。
五大虛空藏事。●法界虛空藏地大中央。●金剛虛空藏空大東方。●寶光虛空藏火大南方。●蓮花虛空藏風大西方。●羯磨虛空水大北方。
已上從地涌出品五相成身是也(云云)。
一。如來壽量品事。第十六。大日經義釋中多以壽量品佛。大日本地常身引合也。今經能說敎主久遠成道佛。是中臺毘盧遮那本地常身也。今塔中釋迦是也。八葉八大菩薩是台藏八葉四行也。只以八葉八大菩薩位。可爲四智四行二菩薩。具諸位故爲四智四行。不可有相違也。餘菩薩明王等是四重聖衆也。台一曼荼羅●字者。是衆生一念心性也。此心性無性。●字云也(云云)。釋云。釋迦如來久遠成道皆在衆生一念心中(云云)。此等皆●字德也(云云)。此心性本有三佛德。是無作三身云也。又靈山佛常住號曰金剛界等(云云)。或歸命本覺(乃至)常住妙法心蓮臺等(云云)。或歸命皆是金剛界也。禮懺云。南無清淨法身毘盧遮那佛者。妙法蓮花法身體也。卽淨妙法身也。故一切衆生皆是妙法蓮花三十七尊。本來圓滿。又法花我本行菩薩道等。因久遠也。卽本因德也。五百塵點之久遠成道果久遠也。卽本果德也。此本因本果又兩部也。因曼荼羅本因也。果曼荼羅本果故也。
一。分別功德品事。第十七。此品者。聞於如來長壽。微塵菩薩八番增損有之。是以天台釋云。若但只信事中遠壽。何能令此諸菩薩等增道損生至於極位。故信解本地難思境智(文)。又云。無始色心本是理性妙境妙智(云云)。此意べシ。又云。聞於長壽開通無礙。信一切法皆是佛法(文。云云)。一切衆生無作顯本也。深可思之。又云。一念信解機深信觀成者。不斷煩惱。不離五欲。得淨諸根。引接五品習事。甚深甚深。
一。隨喜功德品事。第十八。此品者。依一念隨喜功德超證無上道。五十展轉隨喜者。超過八十年布施。二乘證得之果。證者不及大乘初心。故經云。百分千分百千萬億分不及其一等說。又云。天台釋云。十心具足初隨喜等(云云)。以觀不思儀境。名隨喜也。又云。觀名佛知。止名佛見。於念念中止觀現前。卽是衆生開佛知見。此觀成就名初隨喜(云云)。可思之。
一。法師功德品事。第十九。此品者。能行五種妙行。現淨六根也。唱相似八相。能轉妙法也。示六根互用。顯諸法相卽者也。此法花勝用也(云云)。又云。如淨璃瑠中內現眞金像等說。鏡像圓融法門者。此品說顯。甚深可思之。
一。不輕菩薩品事。第二十。此品者。說釋迦說往因。明妙經弘通也。所以不輕禮拜者。弘本迹二門也。皆當作佛之詞者。迹門意也。乃至遠見四衆者。本門久遠義表也。然則述門意者。當作佛授記習也。本門意者。無作三身拜禮習也。又云。經云。不專讀誦(但行)禮拜(云云)。以此意。釋尊居觀行卽位習事。甚深(云云)。
一。如來神力品事第二十一。此品者。現無量神力。令衆心歡喜。令得菩提祕要給也。於此品者。證道八相習也。所謂經云。能持此經者。則爲己見我。亦見多寶及諸身者等(文)。深可思令之。
一。藥王品事。第二十二。此品者。說燒身燒臂行。明色心三昧也。是則三諦。卽是三諦卽是妙理說也。所以燒身燒臂者。圓融三觀也。還復如故者。複疎三諦也。是以天台大師者是眞精進名眞法供養如來文至。法花三昧發悟給也。甚深甚深。
一。妙音品事。第二十三。此品妙音來相說事者。爲顯法花勝用也。此菩薩殊法花三昧證明。故現十界色質。當品者。從因至果現身說也。故天台妙音加佛十界具足(云云)。普門品者。從果向因也。普門示現也。兩品大綱可思合之。
一。普門品事。第二十五。此品者。法花一部肝心也。其故。觀音是妙法蓮花體也。所以妙法蓮花之蓮花者。是觀音所持蓮花也。自性清淨覺悟蓮花德法部顯之時者。卽今妙法蓮花也。佛顯時者。是阿彌陀也。菩薩顯時者。是觀音也。是卽人法不二義顯也。仍山王院釋云。一品之內不云妙法。故知。觀音妙法正體也(文)。又覺大師釋云。法名達摩馱都。人名觀自在王。此等文理。深可思合之。
尋云。觀音品觀音六觀音中何哉。示云。種種習在之。山王院六觀音。勘文在之。別云之者。千手觀音習也。最深最深。此品如幻定事依台藏意者。是大日經所說胎藏如幻三昧也。第八地菩薩所得如幻三昧。皆觀音如幻三昧也。釋之。是以義釋云。是故世稱觀自在者(文)。是普門示現德也。若金剛界意者。金界如幻三昧也。以此三昧身。本有金剛性海德。三十七尊示現三十三身云也。此三十七尊攝在者也。又云。無盡意者。所献寶珠者戒體習事。深可思之。
一。陀羅尼品事。第二十六。凡陀羅尼者。總持號在之。所以開會諸經令歸一乘。於一佛乘分別說三總持德此品顯也。又陀羅尼。總持故。今經密經事此品顯。持經者擁護之功能此品極。又云。迹門者明法開會故。十如實相說。本門者。明人開會故。十羅刹說也。此品甚深故說之(云云)。
一。妙莊嚴王品事。第二十六。上品明人開會故。此品正出其機也。說四聖先緣。顯妙法勝用也。依二子級引。改邪見歸正法。證明妙法故。號妙莊嚴也。是則邪正一如妙理顯也。當來成佛號沙羅樹王佛。卽是熾盛光佛是也(云云)。
一。勸發品事。第二十七。此品者。法花眼目。一經肝心也。所以天台釋云。法花重演。此經再宣。遠來勸發方此謂也(云云)。取意。一經歸普賢。故此品在經末也。上諸品歸此普賢故也。是則歸普賢本因也。其本因者。衆生一念心性也。一切有情皆如來藏普賢菩薩自體遍故。云此意也。嘉祥大師釋云。一切衆生本來是佛。卽是妙法蓮花經也(云云)。普賢經云。法花修行說云。大乘因者。諸法實相。大乘果者。亦諸法實相也(云云)。又序品放眉間白毫。果德用顯。終說普賢三摩地歸本因意示也。大乘因果俱實相意也。因則常住實相義也。又彼普賢經說法花一部法門無盡。普賢(本因)歸止事此等意也。此普賢本因者。眞言法爾應住普賢大菩薩心一切衆生本有薩埵意也(云云)。
一。屬累品事。第二十八。此品本經在經中。今軌歸命終置之(云云)。
問。何故經軌前後相違畢。答。今妙法花者。經中置之。天台所用也。正宗之後卽屬流通意不苦也。餘經者經末置之。法相所用也。今儀軌中經末置事者。不空者元法相三論依學之聖者故也(云云)。又云。至極大乘意者。今序正流通三段者。如次法報應之三身功德習也。法相等意者。三身次第意。以強經末置之也。三身相卽無前無後意。天台者習也。法相者。正像末三時。隔曆意沙汰也。天台者。三世常住弘通故。經中置之也。甚深甚深。
已上。
溪嵐拾葉集。
御本云。
永亨十年三月二十八日於世良田長樂寺眞言院書之(云云)。
金資榮幸。
元祿十四年辛已九月十九日以日光山輪王寺所藏御本校讐于京洛寓居。
法印實現。
十五年壬午四月二十八日重閱于天台淨敎房
溪嵐拾葉集。
法華法大意事(付觀智儀軌)。
問。今儀軌者。世流布法華儀軌歟。示云。然也。
尋云。世流布法花者。是釋迦所說顯敎經也。今儀軌五相三密三三昧等說。然何顯經儀軌云耶示云。此例非此經軌。花厶經頓證毘盧遮那儀軌。又仁王經儀軌。又般若儀軌(修眼般若儀軌)。又山門一切經法。凡於所說經。依機淺深。所聞各各不同也。於阿含經所會。小乘聞人空法有敎。得小乘益。大乘聞二空妙理。得大乘益。如八方諸天。得無生忍益也。又於般若顯機聞理趣分。密機聞理趣經。花厶仁王顯密同之。今法花經及儀軌顯密異亦復如是。顯機多名句顯經聞之。密機五相三密眞言敎聞之。大師開題云。以多名句得之。密以總持得之(云云)。顯偏句義也。密句義字義。幷得之也。然結集之時。金剛薩埵。祕密分別出納塔中。授龍猛。是故今軌是塔中相承祕密法花分也。菩提心論於諸敎中闕而不書者。此意也。然者今軌是顯密中祕密有也(云云)。
問。祕密中付此軌雜部歟。將又兩部所接歟。示云。今軌變化法身說故。此方是雜部也。然深密得意者。五相三密三三昧耶等說故。此方是兩部所接也。釋迦外大日無故也。釋迦內證大日也。大日外用釋迦也。又內證外用不二平等也。又兩部超過意。此事至下論之。
問。今軌兩部中何所說耶。示云。金胎及不二義在之。謂先金剛頂意者。今軌初偈頌我今於大敎王遍照如來成道法等及下。五相成身說文意。依是金剛頂部也。依之卽身義中金剛頂部引之。大敎王云金剛頂經名故也。又遍照如來成道法者。是五相成身也。然者芳芳金剛頂經也(云云)。又大師法花開題法花●●●等九字觀音曼荼羅九尊種子(云云。取意)。此曼荼羅八葉阿彌陀也。中台觀音也。此萬荼羅無量壽儀軌理趣釋說之。故又金剛頂部聞。然者一經妙蓮花體是歸命本覺心。法身常住妙法心蓮臺意有也。次胎藏部意者。此軌入佛三昧耶等三三昧耶等說。是胎藏意也。然者一經妙法蓮花妙體蓮花胎藏歸者也。又大師大日經開題●●●等九字台九尊釋之。又●字台觀音種子(云云)。明惠上人云。今軌大意依胎藏。其故說三三昧耶故(云云)。是故取合得意時者。一經皆金剛頂部也。皆台藏界也。然而面金剛界胎藏含說可得意歟。大段初我今依於大敎主遍照如來成道法說故也。次不二義者。一經通兩部經。不二義自然聞者也(云云)。
本迹二門兩部及不二事。問。本迹二門兩部如何分之耶。不二義又如何。示云。或迹門金剛界本門台藏界。或迹門台藏界本門金剛界(云云)。此中迹門金剛界本門台藏界者。法花方便品云。十方佛土中唯有一乘法等(云云)。時處軌云。十方刹土中唯有智拳印(云云)。此兩文同意也。唯有智拳印者。唯有一乘。法云平等大智一智也。此平等大惠一智外無餘法故。云唯有智拳印也。智拳拳彼軌文拳能堅執持諸佛智法海說。一佛乘三乘五乘等含藏意也。此平等大惠唯有一乘法。又是金剛界一印會大日意也。又方便品云。諸佛智慧甚深無量。其智慧門難解難入等者。是金剛界智也。又嘉祥大師以先段爲智門。然者迹門是金剛界也。云事。
問。然者菩提心論。以四種阿字配四佛智見。四種阿字大日經及疏專釋之。四佛智見又方便品說之。故迹門台藏聞如何。示云。大師金剛界開題云。以五阿顯無常因果(云云)。然而無明違者也。何況四佛知見如來智開示悟入。故四佛知見皆是智體也。故四佛智見金剛界智德相順也。次本門台藏界大日經疏云。此經本地常身。妙法蓮華經最深祕密處○此宗瑜伽之意。如是本門壽量大日經同也云事。疏文處處見。然者常在靈鷲山。天人常充滿等云。是台藏四重海會諸尊也。又普門示現聖衆皆四重十界聖衆也。次迹門台藏本門金剛界意者。兩部各雖說阿字專宗。●字法門說事大日經在之。故菩提心論引大日經疏。五阿義釋者也。然者四佛知見四種●字配釋義。是胎藏意。但十方佛土中唯有一乘法等文。四佛知見●字不生一智也。此●字胎藏故。是又台藏意也。諸佛智慧等皆是●字不生智也。故不相違也。次本門金剛界意者。壽量品常在靈山。大師宗祕論云。三災末劫時。靈山佛常住。號曰金剛界。又大師密釋中。觀音普門示現諸尊三十七尊釋之。是則歸命本覺心法身○三十七尊住心城意也(云云)。次不二義者。上二意取合。今不二義顯然也。本迹二門俱兩部意有故也。然則二門俱金剛界也。台藏也。故一部通金也胎也。一部妙法蓮華若台藏。蓮華胎藏八葉花等也。若金剛界常住妙法心蓮台意也。一經聖衆台藏四重諸尊也。金剛三十七尊也。
法華經三部具足事。示云。以前兩部義示之。卽是東寺意也。東寺兩部專故蘇悉地事疎也。山門寺門蘇悉地法委細傳之。三部大法。以一切眞言部習傳故也。此故今法三部俱具足習傳也。兩部事如前。蘇悉地兩部不二義。是蘇悉地也。就儀軌成就妙法成就是蘇悉地也。故付法花法。山門三部具足印在之。蘇悉地兩部能成就故兩部兼也。依之兩部不二。蘇悉地習也。成就妙法成就蘇悉地習能蘇悉地。所成經兩部。習也。又能成所成同三部有習也。謂所成經。兩部及不二故三部具足也。能成軌又兩部及不二故三部具足也。以三三昧耶成台。此三三昧耶能成是蘇悉地也。以五相成身成金。此五相能成是蘇悉地也。故能成儀軌三部有也。此祕密法花三部有意也。今軌歸命。釋迦歸命事。釋迦蘇悉地尊習也。若阿闍梨云。蘇悉地本尊以釋迦爲本尊云。然則釋迦兩部大日深習筋。蘇悉地兩部兼兩部不二故。今法花三部具足習。兩部大經勝習事アル也。
妙法事。示云。大師法花開題妙法六重釋給。染淨始覺妙法法相也。五性各別斷惑證理說見故也。清淨覺妙法三論也。獨空不生見故也。染淨本覺妙法天台也。染淨一如等義說故也。三目一心妙法花ム也。三世九世圓融等明故也。不二法門妙法眞言祕密法花也。性德果海不二法門見故也。又四箇大乘妙法尚是麁法也。祕密法花實是妙法也。若依金剛頂經者。常住妙法心蓮臺也。若依胎藏部者。蓮華台藏妙法蓮花曼荼羅義也。又顯知多名句。不知總持妙法。若依根本能字者。不出●一字。智證大師御釋云。終始妙法至而去。無不阿字本不生(文)。又云。阿字不生微妙體卽是衆生內心法。本來清淨如蓮花。故題妙法蓮花經(文)。若依種子者●字也。大師御釋云。若依多字者●等四點字也。又妙法蓮花經一部文字。皆是諸尊種子各法曼荼羅體也。所說草木樹林等。及蓮花寶珠寶塔瓔珞等。悉是三昧耶曼荼羅也。塵數聖衆皆同大曼荼羅身也。各各威儀事業。皆是羯磨曼荼羅也。各各音聲皆眞言陀羅尼也。取捨屈申皆印契也。各各心行是等持意密也。如此三乘三密不出五大法界。周遍法界六大無礙也。此等妙體皆九種住心心量出過故。是皆妙法體也。四重法界九會曼荼羅非顯側量故也。此六大四曼三密。皆自性清淨體故。皆是蓮花也。又因果俱時含故蓮花也。又此等皆住不二性海。圓融圓滿故云妙法也。
妙法種子(●字●字●字等也)。法曼荼羅蓮華三昧耶(經中寶珠龍女奉獻)瓔珞(無盡意奉獻)等皆接。□。(蓮花此等皆無非蓮花三昧故也。是本性清淨蓮花上諸德也)。□。觀自在菩薩(一部經皆觀自在王三摩地也。故一部聖衆皆接此觀自在也)。若依此義者●字也。若依三昧耶者蓮花也。若依人者觀自在王也。可見大師開題也。此等妙法約金界者。常住妙法心蓮臺意也。依台藏者。蓮華台藏八葉蓮華體也。經中諸尊皆四重聖衆三十七尊也。又十住心皆接此經。是故顯法華等皆一門也。大師御作中法花等大日經十六不同說文。又他門師作中法花大日如來齊等說云文。●一字攝一部。
法華事。示云。此●字含性無盡德中。性德不二殊勝德是妙也。此字諦不可得字義。此諦者。四諦三諦無諦等諦也。一經三諦二諦等法門此字流出。是卽法也。又此字染著不可得字義。此卽蓮華也。故此●字卽妙法蓮華也。●●●等名●字諸德開●●等シタル也。此●字又觀音爲體也。大師御釋。法華觀自在王三摩地也(云云)。智證大師御釋云。一品之內不云妙法。故知。妙法觀音爲體。又嘉祥大師御釋云。問。何故此品中不云妙法。答。觀音卽妙法也。是故讃觀音三業德卽讃法華也。是故不云妙法(取意)。
以普賢爲法華體事。示云。又法華一部以普賢爲體習也。是故今軌五相成身終。出普賢三摩地。然後一切衆生皆普賢妙體也云事明也。法華壽量品。我本行菩薩道。所成壽量。今猶未盡復倍上數。此文常住金剛普賢體習也。釋迦菩薩因行卽普賢妙體也。不局釋迦。諸佛菩薩因行。是普賢菩薩也習也。是本因德也。久遠實成猶是成佛外迹也。今我本行菩薩道普賢因行壽量深習也。是事相祕傳習普賢延命法習合也。此習山門寺門習也。非東寺傳也。甚深習也。法華所歸只普賢菩薩也。故勸發品今經受持讀誦等。皆普賢威神力依說也。法華一部懺悔修行方法。普賢觀經普賢行法(片)說之。提婆品深達罪福相等云。普賢經我經自空罪福無主等說時。甚深意顯者也。彼經釋迦牟尼名毘盧遮那。遍一切處。其佛住處名常寂光說。是普賢本果德說也。因果本有云時。本因本果俱深奧。果猶成佛外迹云邊在之。故因果相對時者。本因深習也。法爾應住普賢大菩薩心一切衆生本有薩埵。此意也。此本因自性清淨蓮華處。因果德俱時圓滿。妙法蓮華因果俱時義。此意也。
題名事。成就妙法蓮華經王瑜伽觀智儀軌。成就妙法蓮華經王瑜伽觀智儀軌。成就妙法蓮華經王瑜伽觀智儀軌。師云。此三文點。明惠上人文點也。依此文點。能成所成可得替也(云云)。初點意。瑜伽觀智能成就儀軌名也。瑜伽者。能成修行法則也。三密相應故瑜伽也。又本尊行者。相應涉入故。瑜伽也。如是無量瑜伽相應有故者也。觀智者。能成行者修行觀智也。次點意者。瑜伽是所成經王名也。經所說法門義理。皆相應涉入不二中等相。卽圓融法門故。所成經相應瑜伽名付也。是本有相應瑜伽也。觀智後點意者。瑜伽觀智俱所成經王名也。瑜伽如前義觀智者。法華平等大惠也。
此儀軌有異本事。示云。此儀軌二本一本儀軌譯者中京大興善寺三藏沙門大廣智不空等云。是大師御將來本(山門亦請來)。是一卷本也。一本儀軌譯者說進試鴻臚卿大興善寺三藏沙門大廣不空云。是智證御將來本也。此本或一卷本。或二卷本。是調卷不同也。寺門中京本不讀傳。然ヒカル中將云人。出家山門。此儀軌讀傳後入三井寺。此儀軌讀傳。其已來寺門中京本傳受也(云云)。
問。今儀軌佛說歟。將傳法聖者所製歟。示云。佛說也謂從佛說中。傳法人集出也。我今依於大敎王者。故金剛頂經中集出之。此儀軌法。則彼經中本在之故也。
問。何人集出耶。示云。何人云事未見。本據未聞師傳。然道理是龍猛菩薩集出。其故者。一切眞如經皆在塔中涌出事。又龍猛菩薩外無餘人故也
歸敬偈。示云。歸命釋迦牟尼佛等者。
問。此儀軌若是佛說。何今歸敬釋迦乎。示云。是或結集者置言。或譯者置事。如是事常行也。
問。今釋迦者三身四身中何身耶。示云。面變化法身也。是淺略之意也。深祕之時者。今經兩部大經故。今云。釋迦卽是大日法身也。釋迦牟尼名毘盧遮那遍一切處等云。此意也。涅槃經云。吾今此身卽是法身云。此意也。生卽無生意。深可思之。又今經兩部不二習時。此經軌卽三部具足也。山門習也。就中不二是蘇悉部也。釋迦蘇悉地別本尊習之(山門習也)。然者。殊今歸命釋迦有由事也。文云。宣說方廣大乘經。是今法花經也。又云。甚深最勝眞實敎者。示云。今法花金剛頂部云事。此文見。甚深最勝者。是頂義也。眞實者。金剛義也。又是眞實敎王經云事也。金剛頂經云。題名金剛頂眞實。攝大乘經云。是故眞實敎者。金剛頂名也。
二十八品大意事。
序品第一。示云。序品一經大意得意時者。序品深習也。餘品皆此序品開出得意也。瑜祇經·六波羅密經皆序品深習也。此品中眉間白毫光中能顯因果事。是此經肝心也。菩提心論云。此觀若成。十方國土。若淨若穢。六道含識等。今光中現因果事同意也。此光是如來知光也。故菩提心論圓明月輪一也。此因果事。一經所說一切法門皆接在也。此眉間白毫光。是中道智光也。眉間中道表故也。眉間又平等性智也。白毫如意寶珠也。大日經云。毫相如意珠。文疏釋云。毫相如意寶珠也(取意)。觀佛三昧經云。不隱他德故。得白毫相(文)。此毫相如意寶珠萬德圓滿。又兩萬德。一切衆生與之。是不隱他德顯發故。得此如意寶珠白毫相也。法花經體如意寶珠體シタル也。故法花肝心達多品顯。龍女献如意珠。我献如意。世尊納受。說卽時唱南方無垢界成道也。無垢者。如意珠一德也。南方又寶部方也。能能可思合。又法花論。法花經異名出中。堅固舍利名在之。是法花卽●●故也。依之法花不須復安舍利說也。又釋迦寶處三昧此白毫三摩地也。寶多又是寶體也。釋迦多寶一處住。寶體不二義顯也。又釋迦生身舍利。多寶法身舍利也。生身法身●●平等義顯也。又此白毫光經皆如金色云。然智證大師。皆如金色由釋給。●字不生中道智光也(云云)。是又寶光也。祕藏記云。●字轉成如意寶珠(云云)。此光照東方者。東方因也。向因位衆生開衆生德意也。其德者。是寶萬德也。釋迦卽大日故。此毫相卽大日毫相也。今文福德智惠至究竟者。福德者寶也。智惠者光也。又今經此品我見燈明佛等者。又日月燈明佛。云皆是圓明智也。是●字圓明也。此圓明光寶光明也。寶妙法蓮花萬德圓滿寶也。圓明光此經平等大惠也。又此光照萬八千土對萬八煩也。萬八煩惱被照智光。煩惱卽菩提轉意也。卽八萬四千煩惱成八萬四千寶聚門也。又此品是●字門也習也。皆如金色光明。智證大師●字不生中道顯故也(云云。取意)。祕藏記●字轉成寶珠云。此品眉間白毫卽寶是●字門者(云云)。
方便品第二。此品惠日大聖尊云。智證大師大日釋之給。不思議疏大日又惠日尊名之。此智證御釋符合示云。開會至極此品說之。是故一實中道法門此品極也。又此品開示悟入。是四種●也。諸佛智惠甚深無量。其智惠門難解難入者。此四種●不生智也。又此品四種之●說之。是四方也。四種●四方也。四方是四曼也。十方佛土中准有一乘法等者。是法曼荼羅也。次供養舍利者。起萬億種塔等者。是三昧耶曼荼羅也。次彩畫作佛像百福莊嚴身等者。是大曼荼羅也。次白鑞及鈆錫等者。是羯磨曼荼羅也。或下諸供養事。是羯磨曼荼羅也。又是供養事者。是三業供養也。若人善軟心等者。是意業之供養也。一稱南無佛等者。是口業供養也。合掌以敬心等者。是身業供養也。已上是四曼三密。序品四點●因果ツヅメテ說之。此品開因果四●說之。此四阿是四萬故。四萬義說之。又前惠日大聖云者。是大月也。四●(四佛智見也)是四萬四佛也。是卽五佛也。此五佛皆四種曼荼羅具之。是故下一一說四萬義也。三密四萬上用也。又此品●字門說習也。其故此品多言語道斷法門說故也。經云。是法不可示。言辭相寂滅(文)。又云。力無畏三昧。禪定解脫等。不可思議法。道場所得法。無能發問者(文)。又云。諸法從本來。常自寂滅相。我有方便力。開示三乘法。一切諸世尊。皆說一乘道(文)。又云。諸法寂滅相。不可以言宣。以方便力故爲五比丘說(文)。此品多如是言語道斷法門說。是●字門義也。又廣說一乘道云。說無分別法云。爲說佛惠故。云方便說諸法。亦說如是法云。如是無說事云。皆是●字相也。今儀軌此品云。言語道斷離心境。是故方便說三乘(文)。●字字相字義顯也。此品大意可知也。●字最上乘聲說(大莊嚴經文殊問經)。●字言說字故云聲也。世間所知字相。言說アラサル故。最上乘聲云也。字相義可知也。最上乘者。是一佛乘也。今品一佛乘法門多說之。是●字門也。如來智海言語道斷也。此智海以方便以言語說三乘。令入一乘。實相言語道斷如來智海●字性海也。諸佛智慧甚深無量。其智慧門難入等者。性海不二智體故。難解難入也。是雙圓性海也。●字也。離機根故敎說故云意。可知也。示云。方便品開示悟入四種。歸開示二也。其故開方便門示眞實相上。此四種開出故也。今軌開示甚深殊勝等云。此意也。四佛智見。開方便門示眞實相タメナル故也。
譬喩品第三。此品●字三摩地說也。三界無安猶如火宅等者。●字字相也。煩惱塵垢諸毒蟲惡鬼等。三毒等無量煩惱喩也。煩惱●字猛火也。如來已離三界火宅等。是●字字義也。是煩惱卽菩提意也。離三界去垢●字字相。還如來大智●字智大成者也。生死卽涅槃。煩惱卽菩提此品極也。此儀軌歸命火宅譬喩品云。●字三摩地大意取云也。其意可知者也(云云)。
信解品第四。此品●字門說也。信解者。信信力也。信解力大日經疏。風大力義釋合也。此品多力法門說也。經云。窮子見父有大力勢(文)。又云。世尊以方便力說如來智慧(文)。又云。豪富如是有大力勢(文)。又云。以方便力柔伏其心(文)。又云。以方便力調伏其心(文)又云。及其志力隨所堪任(文)。又云。不可思議大神通力(文)。如是力法門多明。是●字門風大大力德也。今儀軌我等皆獲無上寶者。經無量珍寶。不求自得意也。又云。獲大善利。無量珍寶。不求自得(云云)。此心也。又云。今法王大王。自然而至(云云)。又此意也。又云。今於父所大獲珍寶(云云)。又此意也。如是此品又多說寶德。是則淨菩提心如意寶意也。淨菩提心菩提爲因也。此因德是●字門因德也。此故風大●字門品。又寶德說者也。經云。其家甚大富。財寶無量。金銀瑠璃珊瑚琥珀頗梨珠等。其諸倉庫悉皆盈溢。多有僮僕臣佐吏民。象馬車乘牛羊無數等(文)。如是寶德說多之。皆是淨菩提心。如意寶●字門因德依明寶者也。
藥草喩品第五。此品●空大三摩地說也。其故宿曜經。草木空精說故。三草二木是皆空大也。依之草木青色。皆是大空色也。經云。如來知是一相一味之法。所謂解脫相離相滅相。究竟涅槃常寂滅相。終歸於空(文)。一切諸方皆終歸空說。此品說空大云事分明者也。依之小野僧正御房。今此藥草喩品終歸於空文引。五輪中空輪終有證據引合給タル也。四大從空輪起。終歸於空輪故也。故成劫之時。四大從空大起。壞劫之時者。四大歸空大。終空劫成者也。大日經疏中此事見。又經云。破有法王。出現世間。隨衆生欲。種種說法破有者。空義顯然也。此儀軌云。獲彼智光如日輪(云云)。月輪住空。其意可知也。
序品●方便品●譬喩品●信解品●藥草喩品●授記品第六。示云。此品四大聲聞授記明也。此四大聲聞。迦葉·目蓮須菩提·迦旃延四種也。是信解品四種聲聞也。但彼品須菩提。迦旃延·迦葉·目連·列。今法花曼荼羅四角住四大聲聞。迦葉·須菩提·舍利弗·目連也。問。藥草喩品次授記品來由緒。如何。示云。前品一味法水四大聲聞受意也。大日經疏引律文云。四大聲聞猶如賢瓶(云云)。瓶入水用也。今曼荼羅壇用瓶事。入如來智水持意。大勢至瓶載。此意也。如來智水賢瓶入持意也。然四大聲聞猶如賢瓶者。此四大聲聞受持如來智水故。猶如賢瓶也。今此法花曼荼羅四角。四大聲聞住事。此意也。平等大會如來智水執持意也。法花經殊二乘成佛以爲肝心也。是故四大聲聞住內院四角。法花規模顯者也。此曼荼羅四大聲聞。授記品四大聲聞異也。授記品舍利弗無之。舍利弗上根法說解了故也。今法花曼荼羅四大聲聞中上首擧。此四種一切聲聞接在者也。又迦葉是獨覺種性也。然而過如來故。依聲聞得道故。聲聞列故也。今三乘成佛明法花。一向聲聞種性ハカリアラハ。獨覺成佛義難顯故。獨覺種性迦葉擧。獨覺成佛義顯也。又須菩提是解空第一也。法華平等大會。依眞空顯故。觀一切法空如實相等如云。又我心自空等文意。法花無生懺悔意也。是故擧須菩提。法花眞空顯也。又舍利弗是智慧第一也。然法花以平等大會爲體。嘉祥大師釋云。法花以智慧爲體。爲舍利弗說之(云云)(是告舍利弗下釋也。云云)故擧舍利弗。法花平等顯也。又目連是神通第一也。然者法花如來祕密神力力(云云)。法花經超過餘經。二乘敗種之類成佛。是此經祕密神通力也。故今經祕密神通以爲體也。是故擧目連。此經王祕密力顯者也。以上四大聲聞。此法花曼荼羅四瓶位住タル也。常曼荼羅。此四角四瓶置也。然不置瓶。此四種聲聞住。四大聲聞猶如賢瓶意也。然此四種聲聞不坐荷葉座。尼壇(坐具也)上坐也。是不改本有聲聞形義意也。卽汝等所行。是菩薩道意顯也。是弟子顯本也。天台富留那舍利弗本有舍利弗顯以。爲弟子顯本實義。聲聞卽菩薩云。猶屈曲說キライタル者也。本不改本有聲聞形義意。同彼也。此四大聲聞。內院四角住(第二院從諸菩薩。尚位高住タル也)。平等大會智水持也。此智水開出一代敎開說。是ツツムレハ歸一乘妙法。是ツツムレハ四大聲聞所持智水也。此所持智水所歸平等大會也。此平等大會衆生一念心性也。又八大菩薩住八葉。我本行菩薩道所成壽命。今猶未盡。大悲常住表也。多寶佛平等大會大智常住顯也。是故多寶證明。平等大會讃歎也。是釋迦悲智二德常住旨顯也。又是妙法蓮花悲智二德也。蓮花二德多寶釋迦二德也。蓮花悲德八大菩薩也。此妙法蓮悲智二德開。金界三十七尊也。故蓮花三昧經。歸命本覺心法身乃至三十七尊住心城等云。謂。以釋迦多寶二佛接五佛。以八菩薩等接餘三十二尊。此等諸尊常住本有故。遠離因果法然具云也。卽五大法性常住寶塔住。此本有德顯也。四大聲聞常住蓮花住故。是聲聞本有顯。卽聲聞顯本也。聲聞顯本故。人天大會皆顯本也。然則天龍八部。皆此曼荼羅住。本有妙法顯者也。故法花云。久遠實成本門。依此寶塔顯者也。分別功德品云。若善男子善女人。聞我說壽命長遠深心信解。則爲見佛常在耆闍崛山。共大菩薩諸聲聞衆圍遶說法。又見此娑婆世界。其地瑠璃垣然平正。閻浮檀金以界八道寶樹行列。諸臺樓觀皆悉寶成。其菩薩衆咸處其中。若有能如是觀者。當知。是爲深信解相(文)。其地瑠璃垣然平正者。本不生心地曼荼羅壇也。瑠璃者。本不生理圓融無礙故也。以界八道者。八葉也。本不生上自性清淨德也。金界常住妙法心蓮臺也。胎藏中台八葉也。是故密嚴花藏淨土也。卽是寂光土也。寂是理也。卽是胎也。光是智也。卽是金也。此娑婆界如是密嚴花藏常寂光淨土也。天台釋云。豈離伽耶別求常寂光。非寂光外別有娑婆(文)。又云。寂光理通如鏡如器。諸土別異如像如飯(文)。普賢觀經云。釋迦牟尼名毘盧遮那遍一切處。其佛性處名常寂光(文)。所居國土皆寂光。能居衆生皆是佛體也。此經本地常身妙法蓮花經。最深祕密處云故。此胎藏花藏世界也。三災末劫時。靈山佛常住。號云金剛界。故金剛界密嚴淨土也。
瓶事。示云。瓶是器也。是一切衆生。皆無上菩提法器也云事顯也。今儀軌云。一切衆生生身中。皆有佛性。具如來藏。一切衆生無非無上菩提法器(云云)。此意也又法花云。一切衆生皆成佛道云。同意也。
問。瓶入水立花意。如何。答。瓶是金剛也。是淨菩提心●字本不生常住金剛也。水是諸佛智水也。是南方灌頂智也。花是南方娑羅樹王開敷花也。菓實是西方菩提。菓落是北方入涅槃也。是則金剛常住●字本不生理。諸佛智水入。萬德開敷娑羅樹王出生。成菩提菓實意也。又今經付得意者。一切衆生無上菩提法器平等大會雨智水入。三草二木五乘花立。一切衆生自性清淨菩提菓實生長意也。藥草喩品云。雖一地所生一雨所潤。而諸草木各有差別(云云)。一地者。●字不生一切智地也。雨平等大會智水也。草木五乘機也。●字不生一地生。平等大會一雨智水潤云。機根未熟前性類各別生長。然而一地所生一雨所潤故。終雨潤澤歸。一地本源入者也。經云。如來說法一相一味。所謂解脫相離相滅相。究竟至於一切種智(文)。是歸一地意也(一切種智如來智地也)。又云。如來智是一相一味之法。所謂解脫相離相滅相。究竟尋常寂滅相。終歸於空文。是歸一地一雨法意也。一大法界大空ヨリ平等大會一雨下故也。瓶實義如是。故台藏曼荼羅八葉四角各立瓶前所示深義表也。然今法花曼荼羅八葉四角四瓶位四大聲聞置也。此經二乘成佛肝心故也。其心如前法花肝心四大聲聞在之(卽猶如賢瓶意也)。今法花開爾前諸經爲妙法蓮花體故。一代諸法皆法花曼荼羅也。此曼荼羅又是兩部故。一代諸經無非兩部曼荼羅體者也。示云。眞言敎眞實祕密法花。不二本覺妙法也。是卽性德圓滿蓮花也。此不二本覺妙法。卽離敎說也。故無能說無所說。離機根故。無能證無所證。而本有三密性德四萬歷然也。雙圓性海。談四萬自性重如月殿受三密自樂云意。此不二本覺妙法所開也。是能開也。是總體也。淺深也。優劣不云明也。
化城喩品第七。五百弟子品第八。
授學無學品第九。法師品第十。
已上四品大意不示之。
寶塔品第十一。下曼荼羅處記之。
提婆品第十二。示云。密敎肝心大師御意。提婆品規模習也。所以三逆調達。卽座天王如來記莂アツカリ。三毒龍女速疾南方無垢成道唱。餘卷品中未如是得益不顯。龍畜苦法卽法身顯。龍女三毒煩惱卽般若轉。調達三逆業卽解脫示者也。然則調達三逆。天王如來行業。龍女三毒無垢界莊嚴成者也。唯圓敎意逆卽是順深意。非調達三逆者。以何顯之。故提婆是此經王主領也。又須臾聞之卽得究竟經旨。非龍女成佛者。以何開之。故龍女是一部經眼目也。提婆者。阿私仙人。我有微妙法世間所希有者。上三道卽三德妙理也。此妙理自性清淨。三道垢穢ケカサレス。生死淤泥不染。本來因果圓滿十界十如歷然。是名妙法蓮花也。深達罪福相遍照於十方等事。示示。此文意甚深微妙。龍女讃釋尊之時。深達罪福相等云事。如來大空智所照。三道卽三德妙理達故。煩惱業苦三道。卽法身上無盡莊嚴瑠璃云也。故用莊嚴法身等云也。是故調達三逆。龍女三毒。二身苦報正是微妙淨法身莊嚴也。又遍照於十方云故。不局提婆龍女三道。一切衆生三道。皆是法身如來莊嚴也。故一切衆生。又是法身如來也。一切有情皆如來藏普賢菩薩自體遍故云。此意也。普賢是法身理故。今卽釋尊卽體ヲサヱテ法身如來也。是普賢觀經釋迦牟尼。名毘盧遮那遍一切處等文意也。又涅槃經吾今此身卽是法身云。此意也。不思議疏。中臺大日釋時。此涅槃經文引合。釋迦卽大日也云事成也。能說旣大日。所說經兩部事勿論也。今文遍照於十方者。大日也。毘盧遮那又遍照反故也。今三十二相八十種好以法身相好事。密敎中大日莊嚴云。以三十二字莊嚴法身三十二相。以八十字莊嚴法身八十隨行好云。今文此意同也。此品釋迦法身云故。釋迦卽本法身也。壽量品久遠實成成佛久云。猶未成前有聞。成佛彼久遠故也。今品釋迦內證本有法身顯故。眞言見時者。此本實殊勝也。壽量品猶不及此品云邊在之。而事成三十二相八十種好。ヤカテ本有法身故。此事成相好無始無終也。云事。分別也。彼五百塵點云故。有數量。今本有法身云故。無始無終。無有時分長短數量者也。此龍女如是本有法身遍照如來體見故。速疾成佛。如是不知者成佛久遠也。此深智卽此龍女菩提心也。經於刹那頂發菩提心者。此深智菩提心指也。又我今寶珠世尊納受者。此菩提心也。淨菩提心如意寶云故也。世尊納受者。菩提心納受。速疾成佛證明給意也。
問。深達罪福相者。何樣達耶示云。是以大空智達之。
問。此深達罪福相觀智何處說之耶。示云。或觀一切法空如實相說。或如來如實知見三界之相無有生死。若退若出亦無在。世及滅度者。非實非虛非如非異。不如三界見於三界說。皆是大空智故。此深達罪福相觀智也。雖然正今深達罪福相能觀大空智說。普賢觀經我心自空罪福無主文。是今深達罪福相能觀智也。以此空智煩惱業苦三道無主達時。此三道大空成。微妙法體成也。謂虛空藏尊也。八萬四千煩惱成八萬四千寶聚門云。此意也。大空故云虛空。萬德含藏故云藏。虛空藏菩薩寶珠體寶部主也。以之龍女之淨菩提心如意寶スル也。是我献寶珠世尊納受云也。或祕經空輪如意珠云深意。可思合也。又三道之中煩惱道是根本也。依煩惱造業感苦果故也。然此龍女等三毒持之男女中女身也。以貪愛爲體。諸趣中蛇毒身以大嗔爲體。六道中畜生道。愚癡爲體。又蛇身三毒等持形也。ヲソロシキハ嗔恚相也。執著相貪愛相也。汚穢相愚癡相也。又此龍如以愚癡爲體。六趣中畜生愚癡也。男女中女身愚癡也。年齡幼少愚癡也。此愚癡無明爲體。無明是諸煩惱根本也。然淨菩提心大空智發時。明卽法性無漏摩尼珠成。三毒又三空菩提如意寶成者也。根本惑道旣成摩尼。枝末二道豈不轉寶體耶。然調達逆罪。依之妙法蓮花微妙寶體成者也。我有微妙法世間所希有者。此妙理也。又法花法寶部增益習。此事(至下可記)其中此品殊寶顯者也。龍女唱南方無垢界成道深意。可知。龍女三毒是●字種子。寶珠是三昧耶形。南方無垢界成道是尊形也。卽寶生尊也。種三尊皆是寶部三摩地也。●字字相煩惱塵垢也。字義卽塵垢不可得也。故無垢世界云。是●字三摩地。南方火方也。相應意。可知。寶珠又無垢德。迷位之時。第七四煩惱塵垢●字字相也。開悟時者。平等性智無垢體●字字義也。又今品明五字門。謂文殊於龍宮說妙法蓮花。此妙法蓮花是●字本不生大地也。此妙法蓮花以●本不生爲體故也。智證御釋云。始終妙法終至而去。無非●字本不生(云云)。又蓮花方形地火習事。故妙法蓮花爲地大。大海是●字智水水大也。龍女三毒及南方無垢成道等●字火大也。調達罪業體故。是●字圓業風大也。提婆龍女苦道是●字門空大也。此事五字門大事有之(更問)。前五品是五字也。寶塔品彼五字五輪五大一大法界塔婆ツツメテ說之。今品又開彼寶塔德。一切三道卽五字門歸旨顯也。開寶塔五字五大塔婆彼五大合一。寶體歸也。依彼德不同五輪寶體各別。其實體論只歸一致者也。文珠及俱來菩薩坐寶蓮花。又智積菩薩讃此經之時。甚深微妙諸經中寶世所希有云。又我献寶珠世尊納受等云。皆是此經寶部意也。又卽往南方無垢世界坐寶蓮花成等正覺云。又此意也。又住在空中者。我心自空虛空藏也。又是寶部也。以所住內證顯故也。是等龍女之寶德顯者也。此品寶條勿論也。又大師御釋云。多寶寶生尊也(云云)。然南方無垢成道寶性尊也。故寶塔提婆兩品相通者也。禮懺經寶性福德聚身寶性佛云故。福德聚是多寶寶德也。多寶寶性一體云事。分明者也。是多寶寶性寶塔云。卽是三道卽三德祕藏寶聚門也。顯德見五輪功德聚。是寶塔也。萬德出生佛菩薩見時者。寶性也。此得出生萬德故。無盡寶德有寶多寶云也。種子云或●字(此字深更問)或●字。或●字等也。三昧耶卽如意寶。或今寶塔也。尊形是多寶寶性也。此種三尊全是衆生煩惱業苦三道。轉法身般若解脫三德體是也。謂。是三道本來不生。大空圓明體故。如如法身●字也。離煩惱塵垢故●字也。大寂靜●字也。不生不滅無爲體故●字也。故三道不生●字實體也。又此大空不生體是●字也。此不生●字處大悲大行●字也。故三道不生●●字義也。此三道不生五大五輪如意寶也。此三道不生萬德能生佛菩薩體。寶生多寶也。遍法界大空虛空藏也。此寶塔出現只此實義顯者也。一切衆生皆具三道故。一切衆生卽多寶寶生寶塔也。果地上寶塔今サラメツラシキ非不足示之。寶塔出現。只衆生卽體萬德莊嚴寶塔也云事顯タル也。又此妙法蓮花體三道自性清淨德也。是常住妙法心蓮臺等云也。
問。如意寶珠如何物了。示云。龍肝鳳腦如來舍利(云云)。此龍卽過去大善根福業修。而大嗔恚起者也。依之今世大善根福業感故。此龍肝卽如意珠。雨萬寶者也。大嗔恚起故。嗔恚熾盛龍身感也。又鳳腦者。金翅鳥腦也。是又先世修福業故。此尊腦卽如意寶成而愚癡修故鳥類身感。又往生論注云。如來遺身入海中成如意珠也(云云)。是三大僧祇所修福業所感身故。如意珠有也。然今龍女之我獻寶珠。寶珠是龍肝如意珠也。謂三道卽三德了達大空智也。卽深達罪福相意也。是我心自空罪福無主大空智以達故也。此等大意如前示之。
龍女依眞言成佛事。示云。今儀軌若欲成就此法者。應當先具如此四緣。乃至若不具如是增上緣者。所有讀誦修習。如此經者難得速疾證成三昧(文)。龍女速疾成佛依眞言祕密法成就云事分明也。又智證大師云(講演法華義)。龍女依三密方便成佛(文)。菩提心義云。龍女旣是緣得記之人等。是依心地觀經五相成覺有緣得記人。龍女得記之人故。依五相成佛釋也。龍女依三密五相成佛云事。此等文分明也。龍女成佛妙覺成佛事示云。龍女天台等唱初住成道(云云)。今密敎意者。龍女成道妙覺究竟成道也習也。其故者。龍女實眞言敎五相三密行依成佛。其文義如前。然者究竟成道也云事。不足疑也。此敎實義不立位淺深。無開悟次第故也。稍地位漸階開等妙頓首云也。又直修直滿證釋。皆此意也。今軌歸命偈龍女成無上覺云疑時。我見釋迦如來於無量劫難行苦行積功累德求菩提道等云釋尊以僧祇修行今成佛道。龍女是不經僧祇行速疾成佛道耶云。然釋尊成道是妙覺成道也。龍女若唱初住成道。何以釋尊妙覺成道難之耶。故龍女成道妙覺成道也云事。此文聞者也。私云。天台宗一流龍女成道二重有也。謂海中成道初住成道也。無垢界成道妙覺成道也。故初住成道見文。約海中成道釋之也。無垢界成道妙覺也云事。智積菩提疑見。凡此品勝餘品事多之。謂逆卽是順圓意。此品顯三道卽三德也云事。此品顯女人成佛。又此品卽身成佛速疾旨。又此見。一經寶部事。又此品在。微妙淨法身具相三十二(云云)。天台。釋引下諸相本故釋。眞言等見時卽法身色相也。如是等勝事餘品超過。長安城此一品切留事。有由事也。
提婆卽不動明王事。示云。提婆達多不動明王習也。是東寺習也。謂提婆逆罪是因果●字門也。業卽解脫轉故。因業不可得●字種子成也。是不動明王種子也。又彼逆業黑業闇體也。是不動明王黑色也。業卽解脫。青黑色也青是大空也。青黑二不色是業卽解脫色也。●此●字黑業上大空點卽此意也。彼提婆無間猛火。苦道卽法身見。故不動明王火生三昧成也。是種子行點也。又提婆起大我慢。此我體是●字也。我不可得故。明王●字種子。此我不可得者。人法二義不可得也。卽法二空也。此二空大智明王所持智劍也。又彼提婆深名聞利養貪愛。然此貪愛畢竟不生故。大貪大愛遍法界慈悲也。卽是明王所持大悲索也。又提婆我慢貪愛是煩惱道也。逆罪是業道也。無間苦果是苦道也。此三道卽三德。卽三諦也。三身也。此三諦三身。是又明王體也。明王體中道法身理也。所持智劍是般若智身也所持索是解脫大悲身也。智證大師釋云。心性不動明王之體亡泯三千。卽大智劍雖亡而存執大悲索(云云)。提婆墮無間而如第三禪云異。有由事。
提婆權者等事。示云。入大乘論云。提婆達多是賓迦羅菩薩(文)。然賓迦羅菩薩文殊一體也習也。又文殊不動一體習在之(三井流)不動又提婆一體也。然者。提婆品文珠龍女不思義深義說事。有由者。又不動現俱哩迦羅龍身提婆龍女相通事。彌有故者也。提婆不動故也。如前在之。
文殊不動一體事。示云。唐房法橋云。文珠持智劍。此明王持智劍。彼菩薩持經。此明王持修多羅索。彼菩薩住清涼山。此明王住妙高山(菩提山妙高山也)。師此明王。又菩薩心體四十二地諸菩薩導首。彼菩薩住金色世界。況於明王耶(此明王者。指黃不動也)。
已上文珠不動一體由也。
勸持品第十三。安樂行品第十四。
從地涌出品第十五。
已上大意不示之。
如來壽量品第十六。示云。疏中多壽量品佛。大日本地常身引合也。其文如常。然今能說敎主。久遠成道佛。是中臺毘盧遮那本地常身也。今塔中佛是也。八葉八大菩薩。是台藏八葉四智四行也。只以八葉八大菩薩位。可爲四智四行。一一菩薩等具諸德故。爲四智四行不可有相違也。餘菩薩明王等是四重聖衆也。台一曼荼羅●字諸德也。今法花曼荼羅又然也。智證等御釋分明也。亦引之。此●字者。又是衆生一念心性不生●字云也。此心性清淨蓮花云也。故智證大師御釋云。阿字不生微妙體(云云)。疏云。釋迦如來久遠成道。皆在衆生一念心中(文取意)此心性常住不及本有覺德。卽是久遠成道也。此本有三佛德無作三身云也。又靈山佛常住。號曰金剛界等。云或歸命本覺(乃至)。常住妙法心蓮臺等(云云)。皆是金剛界也。禮懺經南無清淨法身毘盧遮那佛者。是妙法蓮花法身體也。卽淨妙法身也。故一切衆生。皆是妙法蓮花三十七尊本來圓滿。法花我本行菩薩道等者。因久遠也。卽本因德也。五百塵點久遠成道果。久遠也。卽本果德也。此本因本果。又兩部也。因曼荼羅本因。果曼荼羅本果故也。
分別功德品第十七。隨喜功德品第十八。法師功德品第十九。不輕菩薩品第二十。如來神力品第二十一。藥王菩薩品第二十二。如音菩薩品第二十三。
已上七品大意不示之(云云)。
普門品第二十五。示云。法花一部肝心此品也。其故觀音是妙法蓮花體也。妙法蓮花蓮花。是觀音所持蓮花也。觀音是蓮花部自性清淨德法部顯之時者。卽今妙法蓮花經也。佛顯時者。是阿彌陀也。菩薩顯之時者。是觀音也。觀音品一向讃觀音三業得益。不出妙法德。是觀音妙法一體故。讃觀音卽讃妙法。有由顯故也。智證大師御釋云。一品之中不云妙法。故知。妙法觀音爲體(文)。大師御釋云。此意見。又嘉祥大師釋中此意見。又大師釋法花觀自在王如來地(云云)。又今妙法蓮花兩部界會曼荼羅故(其義如前)。觀音卽兩部總體也。兩部聖衆如幻三昧力。以普門示現卽今品也。三十三身四重九會聖衆也。含藏大悲故台藏也。金剛常住故金剛界也。又經諸佛智慧等云。大師無量乘(云云)。四佛知見。又是四●也。
此經密經云。條佛意可知也。此品幻定事。示云。台藏意。是大日經所說台藏如幻三昧也。第八地菩薩所得如幻三昧。皆觀音如幻三昧也。釋之。疏云。此故世稱觀自在者(文)。是普門示現德若金剛意者。金界如幻三昧也。以此三昧身。本有金剛性海德三十七尊示現。三十三身云。此三十三身三十七尊接在者也。無盡意菩薩以瓔珞獻觀音事。至下可記之。
陀羅尼品第二十六。示云。此法一切總接。開會諸經歸一乘。於一佛乘分別記三等總持德。此品顯也。又陀羅尼總持故。今經密經事。此品顯。又一經守護功德。此品極。
妙莊嚴王品第二十七。此品大意不示之。普賢菩薩勸發品第二十八。示云。此法法花眼也。一經歸普賢故。此品在經終也。上諸品皆歸此普賢故也。一經終普賢本因。其本因衆生一念心性也。一切有皆如來藏。普賢菩薩自體遍故云。此意也。嘉祥大師釋云。一切衆生本來是佛。卽是妙法蓮花經。一切衆生本來成佛。普賢菩薩自體遍故。普賢爲法花體也。故普賢觀經法花修行說也。普賢觀經云。大乘因者。諸法實相。大乘果者。亦諸法實相(云云)。序品放眉間白毫果德因顯。終說普賢三摩地。歸本因意示也。大乘因果終實相意也。因果常住實相義。又彼普賢觀經說。是依普賢本因常住德顯者也。一部法花法門無盡。普賢本因歸ヤミタル事。此等意也。此普賢本因者。眞言法爾應住普賢大菩薩心衆生本有薩埵意也。此普賢事。又至下可示之(云云)。
屬累品第二十八。經在經中。今軌歸命終アリ。大意不示之。
問。何故經軌前後相違也。答(云云)。私云。今軌法相所立證據也。
已上大意畢。
溪嵐拾葉集。
康永元年(壬午)六月二十八日(立秋鬼宿)於江州靈山寺密嚴菴書寫畢。
此抄者東寺流祕抄也然而今智證大師御釋意爲本天台流宗義被抄者也尤可祕藏之甚深甚深耳。
天台沙門光宗記之。
雖爲惡筆眼前當用之間書寫字。
元祿十五年壬午五月朔法印實觀閱。
溪嵐拾葉集(祕決)。
三種法華事。
山家大師御釋云。於一佛乘者根本法華。分別說三隱密法華。唯有一乘顯說法花。妙法之外更無一句餘經(云云。取意)。根本法花者玄文序云。今此妙法蓮花經者。本地甚深之奧藏(云云)。機法未分天眞獨朗之妙法也乎。今此三種法花御釋相傳一箇祕事也。所謂南無開三顯一。開近顯遠。心佛衆生一乘妙法蓮花經(根本)南無佛(隱密)南無妙法蓮花經(顯說。○本門○迹門)。身一印。法界道場。口一聲。法界聲塵。八風爲體意三觀(法界心佛)以天心獨朗件。
第一(名號根本)大師多少之間御念誦了。第二受生以本御念誦正文在山門。第三示敎傳流事敎也。自佛至我等相傳留于當流。而今勤此深祕所奉授(某)而已。
年月日。某判。
相傳云。前唐院御藏經山家大師者。生御持經一卷有之(云云)。大師自身書置此御經也。所謂南無開三顯一。開近顯遠。心佛衆生一乘妙法蓮花經(已上)。是則諸佛未出。天眞獨朗法位。而未下佛位。是云根本法花(云云)。又大師宿生之御本尊在之。是同御手握生給。三寸白銀。藥師如來也。則梨下相傳也。實相院本尊御身奉籠也(云云)。次隱密法花者。紺紙金泥御經也。覺大師注釋大師御持經注給。是卽梨下相傳御經也。佛出興而自此位出佛位。故南無佛三字也。一代敎法皆悉雖法花。隱密故顯妙法。只云南無佛也。一代者。隱密法花故。覺大師御相傳後。外題妙法蓮花經云。
問。南無佛三字隱密法花。爲皆成佛。其證如何答。於南無佛名字者。方便品偈五乘開言中人乘開會文曰。若人散亂心入於塔廟中。一稱南無佛。皆以成佛道(云云)。此文有相散心名號也。是卽靜散無妨。寂照同時也。雖止雖觀寂靜同時。此意也。南岳天台受生於震旦。陳隋二代傳妙法於塔中。我等與衆生雖受生於邊土。傳一乘於道場。陳隋非遠。年月非近。我等一念也。次分別說三隱密法花者。法解因緣三三周。其心分明也。所以法說文云(方便品)。諸佛以方便力故。於一佛乘分別說三○諸佛如來無言虛妄諸說三乘引導衆生。然後但以大乘而度脫之。當知。諸佛方便力故。於一佛乘分別說三(云云)。信解品云。於一乘道隨宜說三(云云)。因緣說文云。但是如來方便之力。於一佛乘分別說三(云云)。故妙法之外更無一句餘經釋給。尤有其謂歟。根本顯說二經妙法名言分明也。於隱密法花者。自天眞獨朗妙法出。大悲利生佛位施九界化。皆是隱密法花也。又青山我我蒼海漫漫。明月照軒清風拂地。皆是機法未分根本法花作用也。第三顯說法花者。南無妙法蓮花經是也。靈山年說敎。我等所持八卷經王是也。示敎傳流之本也。宿生今生二敎。慈覺大師御相傳妙法蓮花經也。表事之後惠亮和尚傳之。經波二經安置(如上云)。三種法花名字書列事者。惠亮和尚御作也(云云)。
身一印。法界道場。口傳云。山家大師以來相傳祕印有之。是卽行者所信之本尊印也。雖然是淺略也。次深祕爲說實相印(云云)。合十指爪(云云)。越淺深二重。實行者自身無作三身故。擧手動足印也。故無定印習也。己身無作實佛所居。卽實報寂光互具四土也。依正相順故。國土安穩也。仍身一印無作四威義。居法界道場誦一偈文也。其偈俗者。嫡流一人之外無傳之。卽塔中相傳之一偈者。慈覺大師讀入唐記見。然天照太神自過去七佛三法花(幷)一偈文。御箱承有之。每日誦之給。故國土安穩也。此一偈者。深納心底最後臨終之時。嫡流一人付屬之。
口一名號。法界聲塵(以悟爲體)。口傳云。一名號者。總論者。始自根本法花名字。終狂言綺語之音聲是也。別而論之。根本法花一名號也。法界聲塵者。命息也。命息風大也。風大者俗諦也。事事諸化之當體也。總體時無種子獨一法界總五音也。此命風當時。成別體風大也。此時有種子。當松松風也。當水浪風也。一一有文字一心法體也。故云聲字實相。命息當舌時。成妙法蓮花經等事相之名字也。一一字法。一一文字。止觀二法也。三觀妙智也。無作三身也。自受用智也。本因本果三千世間依正宛然也。此命息陽氣成霞。仍春夏霞立故。從口出息其色不見。是則爲霞遍天故也。陰氣秋冬不立霞故。見息色也。霞從口入身中故也。私云。霞天陽故無濕性。霧者地陰故有濕性。故霧水珠餘氣也。水珠心月輪也。故秋增光秋熟時也。故佛果圓滿。祕經云。如秋八月霧微細清淨光常住。此等持是名微細定云。住持息觀息令微細不見身故以三事令調觀同之。臨終用心行者至要也。意一心三觀法界心佛以天眞獨朗爲體。一心無對治迹。卽本地本覺四安樂行也(云云)。
已上三種法花口傳相承事。
尋云。嫡流相傳一偈。如何。答。示云。法華壽量品云。常在靈鷲山及餘諸住處。我此土安穩。天人常充滿了。口云。中間二偈略五言一行相傳來者也。天照太神每日讀誦。卽此五言一行也祕祕。
血脈事。靜明。心䐋。空觀。光宗。運海。宗秀。貞算。
御本云。元應元年九月二十一日。於黑谷傳之畢。卽賜師御本書寫之。一人附大事也。禁戒及再三努努不可口外(云云)。
天台籠山沙門光宗記。一偈書云。師示云。俗人若女身授此云書授也。題名唱後可授之也。
上東門院長豪。嘉陽門院俊範。大宮女院靜明。
已上被奉授之(云云)。如此一紙ツヽメテ授之事。惠亮和尚也。以惠亮爲嫡流。又東陽御時。殊分別之給也。師物語云。爰空觀上人嫡流心就奉授灌頂之間。被擬儭施物可被許。彼偈之由所望之間。不能固辭。被授此偈畢。又云。彼空觀上人心雅御弟子也。彼三法花也。文心雅一期之間。雖所望之。依爲嫡流相承大事。不許也。爰以雅僧都於勢州入。且灌頂之時。爲儭施物奉授之畢。不可散在之由。誓狀有之(云云)。可祕可祕以上。
三種法花裏書云。覺大師御傳根本(本有性德一點不具)印堅寶合掌明。(胎寂)隱密(始覺修顯緣起諸法)印虛心合掌明●(金照)顯說(修性不二法界比蓮)印八葉明●(寂照俱時)。又示云。根本法法花者。維運法印印花嚴擬宜未發前(云云)。難云。根本法花義不相傳故存此義歟。雖擬宜未發前觀今日成道歟事也。可云隱密法花了(已上)。
先師光宗阿闍梨御自筆。
元祿十五年壬午五月二日法印實觀閱。
溪嵐拾葉集(法花末)。
法花法祕決(末)。私苗。
一。法花肝心眞言字義事。觀朗決云。法花肝心眞言字義句義。互法花迹本二門統接胎藏金剛兩部肝符。今出其眞言應釋其相。肝心眞言曰。●(三身圓滿大日如來)●(開。●(示)●(悟)●(入)●●●●(一切覺)●●(知)●●(眼)●(見)●●●●(如處空悟)●●●(護持)。
已上是法花迹門意也。以開示悟入四位知見理。爲法花迹門體。此開示悟入妙理。名曰三世諸佛智見之理。亦名道場所得法。此知見道遍照如來內證法。此總體周遍法界故。名無所不至大日如來。卽是●●●●四字顯開示悟入四位知見。胎藏無所不至眞言以●●●●爲周遍法界。四處輪種子眞言卽其義也。此諸佛菩薩諸天聖衆各爲護持故結安●●●之句。是護持句也。次●●(妙)●●(法)●●●●(白蓮花)●●(經)此是題名亙本迹二門。故安中間。兼於前後。次●已下法花本門意也。●(鈎)●(索)●(鎖)●(鈴)●●(金剛)●●(擁護)●(普通義)●●(成就義)法花本門意表金剛界果曼荼羅智拳大日。故以金剛界鉤索鎖鈴四菩薩。安此眞言中。卽其意也。本門時一切菩薩聲聞圓覺諸天大衆。皆悉引入無量壽命決定如來寂靜眞如大功德海中。是卽鉤義也。一切衆生聖主尊住此功德海。是卽索義也。歡喜是鎖鈴二義也。今此無量壽命決定如來本地寂光功德一切法界果曼荼羅普門海會聖衆。各各現無量功德可擁護故。安●●●●之句。是擁護普遍句義也(已上法花裏書)。
義釋三云。次復衆生一念心中有如來壽量長遠之身寂光海中乃至不退諸菩薩亦復不能知。當知。此法倍復難信故法花中補處三請。如來四誠然後演說(文)。
一。法性道場觀事。軌云。則須應入眞如法性道場觀行而誦此偈。思惟偈中眞實勝義。乃至心與眞如體性相應爲限。偈云。虛空爲道場。菩提虛空相。亦無等覺者。眞如故如來(文)(私謂先謂偈後觀義)。偈意云。道場者。佛成道場故道場。道場旣虛空故於道場所可成菩提覺也。亦虛空相也。無體相(上二句意。此)道場空。菩提空也。故亦無等覺者亦空。卽道場空。覺空此覺證人亦空。故云等等覺者。故唯眞如常住周遍法界之理。是所依土皆同虛空。卽此周遍法界身上也。卽知常寂光土法身如來也(云云)。私云。或眞言師義云。法花法性道場觀偈以爲祕事最極也。其故讀點爲祕藏也。所謂眞如故如來(ナル本門點也)。眞如故如來(迹門點也)。
一。師云。付法花法眞如王菩薩祕云云事在之。所謂證道八相習事也。胎內五位成就唱本門習。出胎外現。迹門習也。一切義成就菩薩處胎經說給時。摩梵釋女開。悟得脫。是詑胎相時於成道轉法輪相感見。一一相中皆八相故義歟。將亦慈氏菩薩於住天位。爲諸天衆說法給。是又八相互具義也。轉法輪相感見諸法自互具也。此事我卽無作本覺如來靈山不毀淨土居。鎭妙法宣說。念念唱八相。本覺眞如祕法也。一卷祕決有之。更可問也。
一。地藏菩薩補闕眞言法花肝心眞言。那謨阿羅怛那怛羅夜耶唵佉羅佉羅俱住俱住摩羅虛(莫加反)羅吽賀賀怛弩吩(索靺反)末拏薩哥此陀羅尼線起者。唐朝靜定寺住僧道如。自元和年中晝夜六時專讀誦法花及一萬餘部。於此隣坊有老僧沒畢。已過七日乃得蘇生。道如法師所讀誦。吾初歸冥途時猶如夢惛[惛-日+巾]乎。適到閻羅宮。見別座在地藏菩薩。乃告曰。汝隣坊道如法師。未離擧緣。廢亡句偈。雖讀誦數千部未納法藏。今得此眞言可授道如。每讀經典持念三反。縱雖有補闕。皆悉如法如說可成就(云云)。故名補闕眞言(云云)。
一。法花法性道場觀決事。虛空爲道場。菩提虛空相。亦無等覺者。眞如故如來。或云。法性道場(寂土)輪壇(光土)觀曼多羅(方便土)道場觀(同居土。云云)。文云。歸命本覺(胎)常住妙法(金云也)已上。
一。入塔中眞言事(付泥塔)。師云。緣起法身眞言可入之曳達磨(云云)。又云。法身眞言可入之。
一。問三昧耶曼荼羅說法如何。師云。可見菩提心義也。法身偈。曳達磨醯都鉢羅婆跋(一)縛醯都弟仙多他位度蛇縛怛知(二合)。弟山者要曰?娜醫凡皤底摩訶梨羅摩那。私云。蘇悉地軌上卷終有之。眞言可捨之。法身漢語云。諸法隨緣起。如來說此因。彼法隨緣滅。是大沙門說云。梵偈異說。曳達摩係覩鉢羅婆縛(引)係覩沙底(二合)苫弟(引)怛他誐覩糺野縛娜帝欽(引)左庚(引)??馱臆縛(引)儞(泥以反)摩訶室羅娜(朔反)漢偈異說。諸法從緣生如來說是因此法因緣盡。是大沙門說(云云)。法身偈說所說亦名緣起偈。亦名三諦。造塔功德經云。諸法因緣生。我說是因緣。因緣釋云。故滅我作如是說。亦是偈義名佛法身(云云)。造塔延命經云。法身眞言(云云)。又云。諸法從緣生如來說是因。彼法隨緣滅。是大沙門說。高野大師此經末加此文也。可尋之。義釋云。諸法從緣生。如來說此因。彼是因緣滅。是大沙門說。此偈攝三藏。亦攝此眞言義。故天竺相傳謂之法身舍利(云云)。私云。梵語偈說所未檢之。如私錄者。則業將來歟。私云。錄云。梵字法身偈一卷海。或人云。法身偈梵本前唐院御經藏有之(云云)。
法身偈。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T76060501.gif
大原抄云。以前唐院御經藏本書之。法身偈三十六字梵本也。此法身緣起塔也。生身舍利塔十三重也。
大原抄云。師云。無所不至名率都婆者。五輪相累故也。謂塔五輪以成。又云。金剛劍印凡三摩耶三形標。故名率都婆。又云。師云。隨法身緣起塔攝收三十七尊(云云)。讃法身。印五?明●●●●可見之。
印明師說可聞之(云云)。字義可見之。●字也。
一。法華功能事。軌云。若修行者。爲求六根清淨。滿足六千功德。成就法花三昧。現世入初住。求證無上菩提者。應一七日三七日乃至七七日或三箇月。依儀軌(云云)。
私云。松島者。皆是如法經基也(云云)。經云。常在靈鷲山及餘諸住處○我此土安穩。天人常充滿。我淨土不毀(文)。深可思之。
一。法華曼多羅中菩薩二乘內列事。示云。菩薩者外用利他邊主故外院列。二乘空觀內證中道親故爾列歟。仍文云。空中二諦而無二也(云云)。又云。自行唯在空中。利他三千赴物(文)。可思之。又云。一義云。一代說化本意爲二乘成佛也。故同聞衆列時。最初二乘列事。可思之。又云。一義云。同聞衆列次第始二乘(空)次菩薩(中)次八部等(假)以上如次空中假。次第也。又一義云。佛法修行本意先以空門爲本也。故經云。破有法王出現世間等(文)。可思之。又一義云。以二乘列內院事體內權法也(云云)。可思之。
一。以天台宗置毘盧頂上事。義云。芥爾有心卽具三千(文)。古人云。一念歸無念者。高踏毘盧頂上行(文)。今天台宗一念無念歸三千妙門毘盧頂上居也(云云)。
一。以文殊置毘盧頂上事。義云。文殊者。鎭居毘盧頂上。爲五智奧元(文)。
一。法花印事。星光院澄尋僧正義云。法花一部皆印說相傳也。所謂始自如是終至而去皆是印義也(云云)。是則三昧流祕曲也。餘流不供祕事也。予如相傳者。實相一印也。法花法一大事。事相法花一部己身全體習一印也(云云)。
法花敎主事。
一。以釋迦藥師彌陀配三世事。岡崎桓守僧正義云。山家大師藥師如來爲山門本尊給事有其謂也。所謂我山建立時儀法時分也。像法轉時利益衆生義相應歟。次過去釋迦。現在藥師。未來彌陀也。仍現在利益衆生大翳王。故藥師爲本尊給也。次義云。藥師萬法總體也。此尊所部日光·月光·十二神將·七千夜叉(文)。是則依正二法亙其所表。故以藥師。我山本尊給也(云云)。又云。藥師萬法總體也。日光月光理智極也。此理智諸法出生也。故日月理智中星霜等出生。日月晝夜十二時也。一日十二時。一年十二月。三百六十日也。我等一身總體藥師也。一身寂照日光月光也。十二三百筋骨。深可思之。
一。法花法觀曼荼羅事。示云。成尋阿闍梨記道場觀等文四種佛土配之。軌文實報寂光二土コソ見。法花二處三會儀式也(云云)。又云。自受用身佛也。曼荼羅諸尊自性所成眷屬。師云。法花法本尊釋迦也。五相成身先普賢成身次可成釋迦也。如金剛界先成金剛薩埵也。是等覺一轉入于妙覺也(云云)。五相成身現中第五觀身爲本尊眞言。亦名妙覺成就眞言也。因分普賢變成妙覺如來意也。故等覺一轉入于妙覺云也。凡密敎意五相成身觀間六卽位經盡也。隨分祕事可思之。又云。塔中釋迦卽無量壽命決定王如來(云云)。
保元三年五月二十二日記之。
問。彼岩藏記云。妙音提婆品文殊也。山王院山師云。智積問妙音云(云云)。心。如何。答。妙音提婆品文殊云事文殊妙音云名有也。智積妙音者文殊也(云云)。義釋云。或云妙德。亦云妙音也(云云)。
一。法花敎主事。師云。法花敎主者。當流意據皆有深義也。各據一義無左右事也。惠心流報身。旦那流三身相卽應身也。其義勢如常也(云云)。一義云。此上甚深義在之。一六於佛習時釋迦藥師彌陀三如來必可具之也。所謂釋迦正法敎主也。藥師豫法敎主也。彌陀末法敎主也。此三佛法花敎主習事法花明文也。其義口傳(云云)。天部聖天法身。吒天報身。辨才天應身也。於菩薩習時普賢(正法理也。戒藏法身)文殊(像法知心。惠藏報身)觀音(末法不二相。菩薩定藏應身)此以三菩薩法花敎主習也。普賢實相正體色法根本也。戒法本尊。懺悔敎主云事。可思之。文殊惠藏正體。自受用觀音。無作應體。慈悲實儀也。今經久遠壽量應用也。一經自體人法不二義。可思之。無作三身行者三業也。於佛云時釋迦藥師彌陀三如來也。於菩薩習時普賢文殊觀音三菩薩也。是色(體理)心(相智)業(用事)也。甚深甚深不可口外(云云)。
一。塔中釋迦印相事。問云。敎主釋尊如序品入定有本門入定義耶答云。仰云。今塔中儀式以可習事。一六寶塔品本門遠由證前起後塔婆也。サレハ多寶釋迦供於塔中入定儀有之。多寶法界定印表法身。釋迦法輪入定印。表智也。此事依文等撿事有之。法花中證誠在之口傳(云云)。物語云。先年勅願八講時。鷄邏問。海性答也。其時問題。迹門十四品說已未說本門前有入定瑞可云耶(云云)。後日海性法印云。此事當流殊大事也。勅願八講時予不顯實義。雞還告論義疑思。故法印義告不習歟思事。問者所存於入定瑞全無本迹不同思也(云云)。而又定此論義本迹不同也。答ヌラント難セシカ心淺覺也。然雞邏經默然而坐云文撿出。常人問者所存不爾鼻フキシテ也。凡此法門惠心率都已來東陽連實坊等マテモ古目錄被載題目也。仍一言不可損也。サレハ先年竹中法印立義時預毘沙門堂御精御免修立申云ケルヲ。末代不覺。此事本迹同異下多法門有中一箇大事也。所詮此事傳。寶塔品時釋迦入塔時以爲本門入定瑞。釋迦入寶塔時定下有也。法花曼荼羅如此圖。此旨觀音儀軌分明也。可見之。以此等爲相傳詮也。實乘坊嚴海律師云。凡入定瑞序分也。但定下入塔始方事也。入塔後虛空會說法儀式說故。轉法輪印旨見タル事。尤有其謂也。是則經文註歟。常云。釋迦多寶二佛造立多寶定印也。釋迦轉法輪印見事在之。又經二十八品義或繪書。釋迦入塔時轉法輪印見。仍入定印始方事得意始終無相違歟(云云)。
一。常陸國成國事。物語云。常州海畔漸漸成海也。雖爾如法經奉納塚許相殘成島也。妙經威神之事不可說也。可貴可貴。餘國漸漸海中涌上成岡也。常州許漸漸崩成海也。不可思儀也。私云。松島者。皆是如法經墓也。經云。常在靈鷲山及餘所住處○我淨土不毀(文)。深可思之。
溪嵐拾葉集(法花本末終)。
文保二年三月八日於天台山黑谷任師說記畢。
天台沙門光宗●●。
元祿十四年十月二日挍對干天台山御藏本此本。
亂脫甚多故以墨符誌焉。法印實觀。
十五年五月四日重閱。
溪嵐拾葉集。
四箇大祕法(法花。尊勝。佛眼。金輪)。
第一法花法。私苗。
問。於法花敎主有幾種耶示云。凡法花敎主事。多數也。顯宗所談旦置之。付顯密合論云之。八種不同有之。一以釋迦爲本尊。二以釋迦多寶之二佛雙爲本尊。三以普賢爲本尊。四以多寶爲本尊。五以金剛大日爲本尊。六以胎藏大日爲本尊。七二界大日並爲本尊。八兩部不二大日爲本尊(云云)。
已上八種習付密沙汰之灌頂大事也。此外藥師彌陀壽量品爲敎主事有之(云云)。
尋云。此重重敎主中山門相承以何可爲本字。示云。山門相承意。以釋迦與普賢也。山王院大師。以不動爲本尊給也。凡山門以釋迦爲本尊事。皆是普賢威神之力等云。法花弘通皆普賢威神力云也。仍大般若云。一切衆生皆如來藏普賢菩薩自體遍故云。付密敎立三種普賢。所謂實相普賢(本地理體)究竟普賢(本覺智)顯現普賢(從東方普賢)示云。自東自西。爾來勸發云皇覺世界悉旦普賢云也。故悉旦普賢ナルヘシ見。悉旦方不來而義有之。若遍法界體也云去來義不可有故。法界全體皆是普賢相貌也。故以普賢。諸法實相經王敎主也(云云)。示云。不動三諦卽是總體法花敎主有便。心性不動等釋。可思之。
尋云。法花法以法性道場觀爲祕事方如何。答云。此法性道場觀四種佛土方習故最極祕事スル也。所謂虛空爲道場(同居)菩薩虛空相(方便)亦無等覺者(實報)眞如故如來(寂光。已上)。口云。偈意云道場者。佛成道場成故道場者云也。道場旣虛空故。菩薩亦虛空也。道場亦虛空。故無等覺者又空。只眞如常住周遍法界理是如來云也。仍能依身所依土。皆虛空同卽是周遍法界身土也。卽是知道寂光土法身如來也。是虛空會名也(云云)。示云。凡法花法法性道場觀以爲祕事事點讀以爲祕曲也。所謂眞如故如來眞如故如來也。以上本門點。眞如故如來。是迹門點也。口傳云。付法花法眞如王菩薩祕法云事有之。所謂證道八相習事也。胎內五位成就間本門習。出胎化現迹門習也。一切義成就。菩薩所胎經說給時。魔梵釋如開悟得脫。是託內相時。於成道轉法輪相感見。是摩耶母胎法界宮感見形也。是虛空爲道場意。將又慈氏菩薩於住天位。爲諸天衆說法給。是又八相互具意也。轉法輪相惑見諸相自互具也。一一相中皆八相故。可思之。凡此事我等卽無作本覺如來(文)。靈山不毀淨土居。鎭妙法。宣說。念念八相唱本覺眞如如來也。故眞如故如來等釋也。凡此事灌頂祕事。事相可傳受(云云)。
尋云。衆生一念中如來久成身有云證據。如何。示云。義釋三云。復次衆生一念身中有如來壽量長遠之身。寂光海會乃至不退諸菩薩亦復不能知。故當知。此法倍復難信故法花中。補處三請四誡。然後演說給(云云)。
尋云。法花本迹二門以胎金兩部配方如何。示云。今法花肝心眞言中開示悟入種子。以之法花迹門爲體。三世諸佛知見體。又道場所得法。次鉤索鎖鈴四攝眞言。是卽金剛界曼荼羅聖衆也。故迹門胎藏界本門金剛界義表也。以證前起後寶塔兩部不二體顯。以之本迹不二習也。二佛並座。可思之(云云)。
尋云。法花寶塔與密鐵塔同異如何。示云。不空三藏鐵塔圖四繩懸。法花寶塔無繩。其體全體同形也。以繩有無可分別也(云云)。一義云。東寺流鐵塔與寶塔始終各別也習也。山門相承顯蜜不同習談事。迹門一段也。最極實義云。法花寶塔以密鐵塔習也。其故於鐵塔三種不同。所謂一南天鐵塔。自劫初有之。是無始無終本有常住爲顯也。二眞言寶爲緣起一時化現塔婆也。故龍猛感見後塔婆如故不見也。故遍覺三藏西天巡禮給時無鐵塔云。三金粟王起立塔婆也。是善無畏三藏曼荼羅感見塔婆也。此三種塔婆如次法報應義表也。已上此三種義密三部經爲流通此義建立也。實法花寶塔正法時寶塔習也。故鐵塔習破在世寶塔習失多寶三密歸。多寶三密習失釋迦三密歸。釋迦三密習失樹下分身歸。樹下分身習失行者三密歸。行者三密習失法界三密歸。法界無所歸。以之爲法性道場觀口傳(云云)。
尋云。鐵塔者眞言所談寶塔者。顯宗所談也。何一致習合耶。示云。一往雖各別也。再往論之時在世寶塔爲流通。鐵塔化現故南天鐵塔云釋迦所說內有之。所謂楞伽經中大惠菩薩如來內證世尊奉問。佛告言。我乘內證智妄見非境界。我滅度後於南天竺有大德比丘。名龍樹菩薩。爲人說我乘。能破有無見。證得歡喜地(文)。龍樹菩薩正受如來記莂給事。此文分明也仍如來遺屬不違。龍猛大士開南天鐵塔。流通眞言敎給。若然鐵塔云在世寶塔不違也。其故法花如來內證也。又法花實義以寶塔顯之。楞伽經中我乘內證智云法花寶塔可指。仍一致習無相違歟。
尋云。以寶塔證誠法花方如何。示云。經云平等大會皆是眞實矣。凡密敎意。平等者名境智瑜伽。其故迹門明法開會主心法。本門明機開會主色法。此境智相稱名平等開會也。故密敎意東方金剛部。西方蓮花部。中央佛部。此三部不二南方平等性智名也。此智亦名灌頂智。卽是寶部如來也。故今多寶佛者。南方寶性尊是也。此境智不二法門。塵數法界周遍故。多寶名得給。法花諸法實相說多寶名言以顯也。龍女南方成道寶生尊三摩地入給。以南方無垢成道名也。又南方●字塵垢不可得義。南方無垢世界說也。役行者雖向何方。本來不生心地安住。是名南方無垢世界也。龍女爲從此義。於寶垢南西開覺畢。是卽二佛並座時分也。一切衆生開悟得脫皆修行功力依事。南方修行方南方成道習也(云云)。
尋云。眞言敎意有三密證明方如何。示云。寶塔者。色塵說法也。卽法身證明也。平等大會皆是眞實經文口業證明也。二佛並座意密證明也。故三密證明有之習也。寶塔者。卽是平等大會受相也。深可思之。
尋云。三千塵點五百塵點表示事。示云。迹門弟子劫數明故。三千塵點說也。故法開會三諦三觀義可有之。故三千塵點者三惑表示也。惑障無礙。故塵名與。長次五百塵點者。本門師劫數明故。五百塵點云也。卽是五陰本法者。至色法其故五者。五陰世間也。百者衆生世間也。塵點者國土世間也。所證一念三千實相也。故如來久成事顯本云。三千妙法事顯名三千者指萬法。塵數廣多法故。塵點名與。今寶塔云迹終山王本遠由成依正不二境智相稱表示。其故以寶塔本迹不二爲法門也。凡事顯本事過去遠遠未來永永諸佛道同義式故。前佛其如此顯本。後佛如此顯本。世世番番違事無之。故摺形木顯本名也。
尋云。今法花法兩部合合習如何。示云。法花曼荼羅中八葉蓮花。八大菩薩座列。中央寶塔。次四大聲聞安之。次四接八供圍遶。此曼荼羅八葉者胎藏意也。四接八供金界意也。中央寶塔者。兩部不二意也(云云)。
尋云。何故以四大聲聞安內院耶。如何。示云。付釋重重習事有之。一義云。先同聞衆列次第也。所謂以四大聲聞初列。次菩薩列。次人天列。是空中假次第意也(云云)。一義云。此四大聲聞內院列事。體內權法爲顯也。諸經王法花。以衆經攝入意也。又一義云。釋尊出世本懷鹿苑證果聲聞也。故先聲聞列也。其實義云空假中次第也。事一切衆生出離生死空觀以爲本理也。故經云。破有法王出現世間說也。凡三諦法門者。一心俱起雖無前後。中道心總體其體本來也。假諦三千慮想念念續起無闕減。空觀本來雖無自性。有相執著凡夫難具故。空觀以如來出世本懷習也。故聲聞先列事空觀本意爲顯也。是付顯密隨分祕藏意據也。深可思之。
尋云。於法花文殊品云事有之耶。示云。以提婆品文殊品習也。旣品提婆品題阿私仙人往事出。大王者釋迦往因也。仙人者大王師範也。文殊又釋迦師範也。故一致習也(云云)。
尋云。今經文殊提婆一體文有之耶。示云。本居清涼。迹示天熱(文)。文殊居清涼山事內證清涼智煩惱熱惱除事表也(云云)。故經云(云云)。又云。最勝王經中薩埵王子往事說時太子達多也。次子彌勒也。幼子薩埵王子。至偈頌第一達多者文殊師利(云云)。應知。文殊提婆一體也。云事。加之始末現提婆品題終文殊通經以爲本。文殊本。地提婆迹也。本迹雖殊不思儀一也。示云。妙樂云。調達是賓迦羅菩薩也云。是亦文殊異名也。
尋云。別不顯文珠品意據有耶。
尋云。以序品文殊品習方如何。示云。此事隨分祕曲也。無左右不口外也。所謂序品中我見燈明佛等說。釋尊往事明中殊更文殊事說。其故釋尊九代師範事顯。八葉九尊事顯爲文殊往事引付之覺大師清涼山文殊過灌頂大事傳給。所詮今序品習事也。是則文殊法一大事也。大聖大智身灌頂者此事也。故以序品。文殊品相承也。是文殊卽法花總體也云事顯也。序品又居初令本迹。仍一致習合也。口決(云云)。更問問。以觀音法花敎主習方如何。示云。凡普門品始末見觀音稱名德擧法花名言不置事。是法花與觀音一體事爲顯也。故釋云。法名達摩馱都。人名觀自在王云。觀音者。人法不二體故。以觀音爲法花敎主也(云云)。
尋云。觀音品觀音六觀音中何乎。答。三重之習有之。一正觀音也。二如意輪也。三千手也。此三種觀音習事。更問。
尋云。以千手普門品敎主習方如何。示云。六觀音中人法不二證據千手觀音有功德。仍千手觀音肝心眞言曰。●(歸命三身)●●(金剛智人名也)●●(法也理也)●(不二觀音)。口傳云。此眞言句義人法不二義有之也。故人名觀音。法名法花釋。此意也。仍以觀音顯一經總體也。
尋云。以觀音爲法花體證據如何。示云。釋云。品品內咸具體等句句下。通結妙名一品之內云不妙法故。智觀音妙法體同(取意)。又云。品題以三觀爲其體。所謂觀者空諦。世者假諦。音者中道。法花者以實相爲體。實相卽是三諦異名也。釋可思之。
尋云。三學俱傳名曰妙法釋意如何。示云。普賢(戒藏)文殊(惠藏)觀音(定藏)此三菩薩以三學俱傳。妙法習合也。所謂普賢者實相理體也。同遍法界。體以之戒體之三千合。加之普賢懺悔敎主スル事其體戒法故也。次文殊自受用智體惠藏根本也。正體法身釋可思之。次觀音者。解脫理身調伏衆生應體主。應體口業根本也。以此三菩薩三德祕藏妙理三諦三身三密其體宛然也。所詮此三菩薩以我等三業顯也。又是理智慈悲無作三身也。口傳(云云)。
尋云。南天鐵塔者其相如何。示云。凡塔婆者。周遍法界表示。法然自覺體相也。故大日如來法身本有三摩耶形習也。南天者。不二平等性智法也。又灌頂智方名。灌者。修得智名。頂者本覺理境最尊最上名。所詮始末不二理以灌頂名也。前佛智水以灌頂後佛頂等云此意也。次鐵塔金銀銅鐵四種配當四州時。鐵當南方也。又一義云。淨飯大王者。是鐵輪王也。釋尊鐵輪王種出金輪王上位契事表也(云云)。又示云。黑色鐵サヒ色也。煩惱黑業表也。裏白色白善表也。是卽善惡不二。邪正一如爲顯也。塔婆者。法界異名也。故法界衆生煩惱黑業體不改。法身本有自然成佛理開顯以鐵塔開云也。故唐決云。以一心芥子開法界扉(文)。又云。鐵塔者。我等心藏也。一切衆生妄想戲論心法打開令安住。法界妙理鐵塔開習也。是三昧流最極祕傳也。口傳(云云)。
尋云。當時鐵塔其相如何。示云。口傳(云云)。
尋云。鐵塔何重塔婆乎。示云。如不空三藏圖者。如寶塔一重也(云云)。
尋云。法花寶塔乎。示云。如普通者。一重塔婆也。然鐵塔習如重重意可有之。故經云。龕室千萬(文)。是重重塔婆可有見。其故法塔者。法界立名。三千世間總體。依天台意者。三千重塔婆可有習也。例如天台宗三千重一念三千云也。口傳(云云)。
尋云。法花寶塔者兩部中何乎。示云。常義意兩部不二以寶塔云故。本迹不二觀心義當也。密敎意今塔婆卽是蘇悉地三摩耶習也。境智不二表示故。此上又習事有之。所謂●字塔婆●字塔婆云事有之。●字塔婆常五輪四方形是。又寶筐印塔●字塔婆。是胎藏三摩耶形。次●字塔婆者。常寶塔圓形是也。是法花塔婆也。依此意者。主金界也。又五輪悉圓形塔婆在之。是主金界智門意也。若爾者。法花寶塔者。本迹不二表示ナカラ本門表示也。口傳(云云)。私云。慈惠大師變成男子祕法令行始之時者。此●字塔婆三十七被立タリ。
問。變成男子法者依何法修之乎。示云。付法花法習事也。付之重重有之。一知佛性爲男子。不知佛性爲女人(云云)。二理智不二智惠也(云云)。三滿字卍習也(云云)。四向下蓮花成向上(云云)。已上四種習事口傳(云云)。
尋云。如劫開鑰開大城門意如何。示云。以實相一印開法界扉也。故開大城門云也(云云)。
尋云。實相一印者其相如何。示云。以諸法實相妙解印鑰習也。故山家御釋云。色心不二滿字印鑰云。
尋云。以右指開七寶塔扉(云云)。其相如何。示云。
尋云。以右指者何指乎。答。
尋云。法花寶塔者何方向乎。示云。
尋云。釋迦多寶二佛何方向乎。示云。
尋云。何故釋迦入塔者有出塔文無之耶。示云。
尋云。寶塔還可如故時釋迦供去乎。示云。
尋云。序品時有寶塔乎。示云。
尋云。二十八品同時方如何。答云。示云。事相者。諸流祕決等有之。細注不能。其中和尚不聞口傳畢。
溪嵐拾葉集(法花本)。
(御本云)文保元年七月二十日於天台山黑谷臆師記之畢。
元祿十四年九月二十九日與日光山御藏庫本挍對山門淨敎坊。法印實觀。
十五年壬午五月三日重閱。
溪嵐拾葉集。
不動鎭護國家祕法。金剛智祕傳。
一。緣起事。經云。爾時毘盧遮那如來爲欲愍念煩惱苦海衆生故。於三界中勅不動明王言。佛法磨滅末世時。若有國家利益日月失度惡星變怪。鬼魅流行。疫病災難虎狼害人。暴風未已。毒虫怨敵頻起盜賊征戰。種種妖邪相續不斷。汝不動明王率四大忿怒金剛幷八方威德諸天七曜二十八宿三十六禽。鎭護國家利益衆生。現諸驗力。種種成就。于時不動明王。受毘盧遮那勅。出火生三昧。卽召如是諸金剛七曜等。令住圓盤方位。眷屬圍繞(云云)。
一。建立道場事。同曰若建立此殊勝法者勿生厭倦。登山頂四十九日供養之香花。種種嚴飾。造四肘壇塗。牛糞未落地。安置處以七寶莊嚴。報盤位。安置壇中。設大音樂悉令殊勝。然後常懷念不動金剛不食能能應受持之。欲封時先常請我不動尊爲上首。故擇吉日鬼宿合。若欲建立方圓壇者(佛衣事)先百年節桂率都婆□把木苦練木阿迦木柘榴木等若用。躃?本未足七日最勝。用楓木苿來等又吉也(云云)。
一。曼荼羅事。同日圓盤大小任意地盤原三寸。廣一尺。又法厚二寸。廣五寸。又厚一寸。餘廣二寸五分。地盤金色。天盤種種色。圓中令座不動金剛。東方所謂降三世金剛。南方軍荼利金剛。西方六足尊金剛。北方藥叉金剛。令貪狼巨文祿存文曲□貞武曲破軍等圍繞不動金剛。更問地盤畫東方帝釋天王。右手持獨股金剛杵。左手叉腰乘六牙白象。東南方火焰天。右一手佐陀願□羅手。第二手持念珠。左一手持仙杖。第二手持添瓶。乘羊遍身有火焰。南方焰摩羅天。乘水牛。右手持焰摩幢。左手叉腰。西南方羅天主。乘獅子右手持釼左手叉腰。西方水天。乘龜左手執蛇索右手叉腰。其天頭上有七龍頭。狀如蛇形。西南方風天。乘獐右手持籏左手叉腰。北方毘沙門天王。乘鬼右手持花棒左手叉腰。東北方伊舍那天王。乘對牛右手持三枯杵左手叉腰。次日月火水木金土。次二十八宿。角·亢·氐·房·心·尾·箕·斗·牛·女·虛·危·室·壁·奎·婁·冒·昴·畢·觜·參·井·鬼·柳·星·張·翼·軫。次三十六禽魚·蛟·龍·貉·兎·狐·虎·豹·狸·龜·蟹·牛·?·鼠·燕·猪·㺄·獺·豺·狼·狗·雉·鳥·猴·猿·独·鴈·鷹·羊·獐·馬·鹿·蛇·䖧·蟬。如是眷屬准甲乙丙丁等安置如法修造(云云)。又云。隨其自身或金或銀乃至銅鐵泥木彩畫。如是鎭護國家永斷一切災禍。天龍歡喜愍念。衆生諸佛菩薩常護念一切有情。自然安穩豐饒壽命長久國土榮盛。此法無能勝者。是故。深祕之敎也。若持此法者。常繫左臂諸天擁護。不過一切不祥。見者歡喜。一切鬪諍遂得勝之(云云)。
一。行用次第事。本尊印明諸尊眞言等別在之。
一。起首日事。軌云。若欲修行此法者。每月一日及十五日依法供養○起從憍尸迦。至伊舍那。各各應供養○(云云)。問。付此法幾種功能在之乎答。四十八種靈驗在之也(云云)。
尋云。四十八種者何等事。第一所有難調伏者。災變自消除事。第二治罰惡人怨結事。第三死人甦生事。第四降伏惡人呪咀事。第五悉地速成事。第六惡人疾病事。第七除病患事。第八勝軍陣事。第九除水難事。第十國王大臣愛欲事。第十一得大智大辨事。第十二得尊官尊位事。第十三惡人令歸佛法事。第十四歸佛法不生邪見事。第十五除火難事。第十六得降雨事。第十七舊井出水事。第十八轉男女令託宣事。第十九留癲㾠事。第二十除時氣疫病事。第二十一禁天孤病事。第二十二禁地孤病事。第二十三禁惡人口事。第二十四得一切勝利事。第二十五解脫枷鎖事。第二十六免官事幷鬼神恐怖事。第二十七散惡夢事。第二十八除鬼?病事。第二十九禁毘那夜迦障事。第三十除小兒鬼病事。第三十一得婦女易產事。第三十二得大富貴事。第三十三除非時霜雪難事。第三十四令相愛人別離事。第三十五國家鎭宅事。第三十六留萬怪事。第三十七治水腹病事。第三十八治風病事。第三十九治女人白血事。第四十治女人長血事。第四十一治齒病事。第四十二治眼病事。第四十三治腹病事。第四十四命終人歸其神識事。第四十五捕逃亡人事。第四十六求得馬牛央事。第四十七療治萬病事。第四十八此行修行人不起三毒可起慈悲事。已上四十八種如此。
□曰。若持此法者。心恒念不動明王。一切有爲諸習奪煩惱盡皆消滅。不被爲女人之所或亂。持戒清淨能修行之。不動金剛說是法已力士忿努天等俱皆大歡喜信受奉行。本云。是法極祕密法故。有別異本(云云)。又私記奧云。右件私記略中極略也若有見義淨三藏儀軌可。加行印是只爲鈍根行者依金剛智三藏儀軌抄出事。若招人神去返大金輪印用之可聞。口傳(云云)。若所祈事遲成。然者結六目四目印投盤上。責之(云云)。私云。此法者或名五大尊法或鎭護國家法。或名盤法也(云云)。問。何故名盤法乎答。曼荼始中圖天地兩盤故也。或又隨行者所念曼荼羅尊像番番取替故也(云云)。謂意者。若欲得大智大辨者。以軍吒利金剛加毘沙門天等也。餘准之。
溪嵐拾葉集。
T76061101.gif
貞和二年丙戌八月十七日於江州姨綺屋山爲興法屬生令抄記了。
天台沙門光宗記。
元祿十五年壬申五月十八日法印實現閱。
溪嵐拾葉集。
口決部。私苗。
一。不動四種身事。示云。一釋迦(本)所現不動(迹)是生身不動也。底哩三昧耶所說不空聖者是也。卽不空聖者。明幷十四中初索印是也。二大日(本)所現不動(迹)是法身不動(私云。息障品大日經)所說不動是也。彼經所說慈救明幷刀印。是其印明也(私刀印可見之)。三除蓋障(本)所現不動(迹)是初住不動也。熾盛光佛頂經除初住已上障蓋三昧名也。故以之卽彼佛頂經所說明幷心印是也。四金剛手(本)所現不動(迹)是等覺不動也。立印軌金剛手所現不動是也。卽等覺位金剛手一切義成就菩薩不動故也。卽彼軌所說火界明幷其印(胎藏諸會中及十四初不動印也。索印也)是也。謂此不動有生身法身初住等覺四身也。而其體是一也(已上大原口決)。私云。總云之。六卽五十二位不動可有之。心性不動假名中名云。以上心寂靜不動心名此尊。故凡夫一念心性至妙覺究竟位其心次第顯。故六卽五十二位不動可有之也。今略擧四種。四種種子卽四身種子也歟。可尋之。●字不空聖者眞言中有之。今二種慈救明中有之。
一。四種不動各別功能事。大原決云。釋迦所現生身不動者。利益衆生。法身不動者。諸法總體。初住不動者斷煩惱。等覺不動者。施作用(云云)。
一。不動梵號事。師云。阿哩也聖也。阿沙羅耶多不動也。而阿字無只サラナタトモ云ヘルハ上阿哩也。也響阿字有故也。無闕也(云云)。
一。眷屬事。八大童子有之。此外又俱哩迦羅俱哩釼梵語也。迦羅龍梵語也。藥厠抳(此云勇健)蓮花吉祥天女(是吉祥天女也)守務夜叉女蓮花童子五部使者(此者藥厠抳眷屬五人也)五部夜叉(本說未勘。可有五人也)。
一。八大童子名字事。惠光童子菩薩。惠喜菩薩。阿耨建菩薩。指德童子菩薩。烏俱婆誐童子。清淨比丘使者。福聚勝者(梵云制多迦)。恭敬少心者(梵云矜迦羅)。
尋云。八大童子中比丘有之。其故如何。示云。就多分名之。例如燃盛光八大菩薩中熾盛光佛頂。是佛也。然而多付八大菩薩名。今卽其義也(云云)。
尋云。八大菩薩所標如何。示云。不動中臺。八大童子者卽八葉也(云云)。
一。不動二童子事。矜羯羅形如十五歲童。著蓮花冠。身白肉色。二手二掌其二大指間橫挿一鈷杵。天衣袈裟微妙嚴飾(云云)。
制多迦形如童子。色如紅蓮頭結五髻(一髻頂上之中。一結額上。二結頭。左右一結。頂後表五方五智)。左手執嚩曰羅。右手執金剛棒。順惡性之者故不著袈裟。然以天衣纒其頸肩。畫像法說已竟(云云)。
又云。矜羯羅(唐云能作者)。
根本印。不動刀印。
唵地哩矜娑婆(二合)賀(引)。
制多迦(唐云福聚勝者)。
根本印。虛心合掌配胸如何。
唵毘智須多迦志尼娑婆哥。
一。園城寺黃不動事。示云。智證大師歸朝之時遇惡風。金色不動顯現云。不可恐。吾有生生而加護之誓。汝依法慳之罪過去在惡道。吾加護濟之。今爲守汝來也。吾有三種身爲上品行者現金色身。爲中品行者現白色。爲下品行者現青黑色。汝旣爲上品行者故現金色身也。其金色不動卽今園城寺黃不動是也。不動本誓云。一時祕密呪生生而加護(文)(不動所譯)。義記云。見我心者。發菩提心。聞我名者。斷惑修善。聽我說者。得大智慧。知我心者。卽身成佛(云云)。
一。不動三種身事。示云。白色者。衆色之本。一百千母諸法本體少ハタラカサヌ貌顯時白色也。金色先淺略門云七寶中金色第一也。故法然至極法體顯時金色有之也。其地上不動竪黃色也。故法性不動自體顯時金色有也。所詮眞言卽事而眞敎故。爲界惠者有相貌顯時少。髣髴顯爲上品機。少易得意貌顯中品。至極易候樣ヒシヒシトヲホセテ顯下品機也。故自胎金兩部不二大日超二超三等次第立。皆是界惠者所不堪。爲應彼等故兼存有相說等云此トヲリ可得心也。法門分限皆同程落付タレトモ次第ヒシヒシ易得意。卽事而眞深立擧也。部以前申三句法門云ルモ方便爲究竟者。金剛界時嘉會壇祕密壇有之。其嘉會壇中臺恭枳尼毘那耶迦等物安置。大日東方寶幢位下眷屬。是方便爲究竟貌也。サレハ故和尚法印俱體俱用本地三身此嘉會壇分明也被仰。用體被云。體用被云故也。此方便爲究竟惡卽勝善劣云意也。故眞言敎意惡勝善劣也云門アリ。又善勝惡劣也。云門アリ。又善惡無勝劣門有之。此俱體俱用也。今才覺和尚御傳也(云云)。又云。金色白色不動兩眼俱開ヘシ。全不可暗閉謂也(云云)。此黃色白色青黑色三種不動可有之見。本說不動儀軌本經有之。覺大師御釋此白色不動餘祕白色不被釋。本尊可用索本尊等釋。三昧流白色不動被爲本尊也。餘祕事故也(云云)。
一。超二超三習事。示云。凡胎金兩部大日上立不二大日。其上超二大日超三大日習。深祕大事有之○(云云)。
又云。始覺修顯方有動也。迷執當體ハタラカサス方不動也。又云。變化身降魔不動也。自性身降魔愛染也(云云)。
問。不動者其義深奧也。只大日法界體性智少不動貌也。而何不爲本尊。不動毘沙門如四天脇士分立之哉。又云金伽羅制多迦爲脇士其心如何。答。不動實大日法界體性智ハタラカサヌ謂アレトモ。猶是誓願門貌顯惡魔降伏形狀故。大日所變眷屬不動毘沙天降伏本尊成給也。次至金迦羅制多伽二童子者。不動所變身ナレハ爲脇士也。義記云。大聖明王故無住處。但住衆生心性之中(文)。又云。遍金伽制多順正不順性(文)。
尋云。不動火焰智火歟。サテ童子謂如何。次不動所現身コソ多カラス。必二童子爲脇士故如何。示云。二童子必爲脇士事者。順正不順違誓願有之。故不動所現身中殊以此二童子爲脇士也。不動法自體少ハタラカサヌ貌ナル故。正直義尤相應故也。示云。必不動童子事大日俗體猶髮取擧分少。出胎貌シクロヒタル義分有之。故旣是動作義アリ。其以前童形出胎貌。少ハタラカサヌ體質有歟。故第二大日被云尤有其謂。本尊被云大日ユリサカリテ降伏四天一列落付法自體貌顯サンカ故也覺。如何。答。爾也(云云)。
一。相應和尚南山建立事。示云。和尚山門南谷於南山南向被建本堂意赴者。龍樹菩薩開南天鐵塔。得三部經。次第深得意如此被廢立也。此山閉籠拜不動本身願拜生身不動給ヘリシカハ。覺大師讃歎曰。日域顯現在不動叡山留生身明王(云云)。凡顯密無雙御弟子也。
一。叡山西坂不動堂事。示云。慈覺大師承和十年四月一日始御登山之時。於西坂本思惟給樣。先師吾山被建之本意者。三諦一體本尊安置御願也。而此山麓未被建護法無念次第也思食(云云)。結誦一印一明有緣尊可令現給(云云)。此時不動現給。故欲奉立此尊。而大師空御入定之間。奉命相應和尚仍相談惠理阿闍梨。令造常行堂本尊之時。同令造此尊(云云)。三諦一體本尊者。覺大師御釋云。心性不動明王體也。亡泯三千卽大智釼雖亡而存取大悲索。一見其形三法宛然(文)。此釋可思合之故。登山之時南無大聖不動大悲明王拜。必三諦一體吾山拜也。私云。阿字三觀可思合之。付不動習事也。又云。惠理阿闍梨被請事者。自公家未被仰下以前夢中貴僧一人來告云。此程爲我本尊造立。可被召請。其時不可被辭申(云云)。
問云。是誰人耶。答云。戒圓仁也(云云)。其時覺大師奉知。竭仰無極。其後如案被勸請之間。是先立奉被請了參畢。權者利生實可仰可貴。末代生在而有餘者。
正中二年(乙丑)七月二十二日。
義源持金剛說記之。
一。三三摩地事。一入火生三摩地。此三摩地者立印軌分明也。是行者自身許火生三摩地也。二入金剛等至熾盛光三摩地。此行者自身外。三界國土一切衆生妄情燒三摩地也。三入俱胝焚燒三摩地。此行者外廣三千大千世界所有一切佛土一切衆生妄情乃至法界依正燒三摩地也。已上(云云)。
一。慈救呪五大尊總呪事。
一。金色大日事。
瑜祇供養次第法云(金剛智胎意)。
率都婆變成本尊毘盧遮那身金色如閻浮提(文)。念誦法護法同之。
(住在勝妙色三昧。又身作赤金色智拳印金云云)
印相不說之。又色相鮮白如淨月○。
胎藏大日五字儀軌云(不空)。
自身如金色毘盧遮那佛(文)。印相不說之。
大日要略念誦經云。菩薩金剛。
從字而轉。或盧舍那諦觀如來結伽坐作三昧相。如閻浮壇微妙金色(文)。
近代翻譯。法報不分釋此事也。
威儀形色經云。身相金色定惠智拳印文塔中多寶相也(云云)。
一。現眇事。示云。不動眇一目事者。瑜如番近一目以諸法如來平等見給也(云云)。目スカメテ物直。タムル意也(云云)。一。奉事修行者。猶如婆誐梵(文)。心如何(立印)。師云。異義多端一婆誐梵者。奴婢梵語歟。三卷底哩三昧經云。此尊本願大悲捨身奉持一切持誦者。身如奴僕現無一目(文)此意歟。二婆誐梵者。ウキクサノ梵語歟(末乞本乞)。彼草木風吹風先立靡〃〃。金方亦爾。不動尊隨行者如彼草云事也(云云)。三婆誐梵者。如義也。如金剛頂疏。先如音如義也。男如云事也。此義アリ。一女下賤ナレトモ商人室家ナレタレハ。其品男如云說有之。二隨男命。男心如有云事也。不動尊者。隨行者意。女隨男云義有之。四婆誐梵者。佛也。佛隨機說法利生給事。水如隨方圓器。不動尊隨行者心奉事給事。佛如隨機說法利生云事也(云云)。五婆誐梵者。大日也。不動尊大日使者也。奉事行者如仕大日世尊云事也(云云)。六文起盡不辨カヽル異義トモ有也。不動尊現身奉事修行者。上句讀切。猶如婆誐鑁三摩地成。與諸天菩薩得同共止住ヨム也。底哩三摩地耶三卷本。自身得爲如來使者。三摩地菩薩同位(文)。一卷本同之。使者法云。不動使者。卽自現身令行人見。見已得如來三摩地心。與諸菩薩常得一處(文)。文意三密觀行成就見本尊。如婆誐梵得三摩地成就。與諸菩薩共住云事也。此義祕藏也(云云)。
一。伏藏事(立印軌)。示云。伏藏有三。一伏藏。昔有人地中埋寶也。二神伏藏。諸鬼地中埋寶也。三天伏藏。諸天地中埋寶也。今此法成就時。行者具三種伏藏自在取之免貧窮也。
一。密密(文)事(立印軌)。一義云。大原口決云。人之頸。クヒラレテ卽無音仍ヒソカニ吁喚也。故密密云也(云云)。一義云。五大院云。密里多此云死。仍今心死云也。密密云密里多略タル也。委イハヽ密里多密里多可云也。
一。如七日光照大馬口等(文)事(立印軌)。示云。南方有大海。海水如黑什。天火常燒海水水令不增。若天火海水不燒一切陸地變大海ナルヘシ。而衆生業力ヨシテ天火燒之。海水不增也此牝馬口海名也。委可檢心地觀經也(云云)。憶樵石事馬陰藏事。可申合掌事也。
一。差別之心令同一體(文)事(立印軌)。示云。識多種。先五識(五根也)。意第六識(意根也)。梵云悉多心。此云分別心。第七云梵云摩那。此云執我識。先分別上猶差別執心除決定思成也。第八識梵云阿羅耶識。此含藏識云也。是差別心發始源也。仍今文差別心云八識以前指也。軌文曰。合同體者。第九識指也。第九云梵云庵摩羅識。如此云無苦我此心總無分別一味平等心也。此心卽佛果也。八識以上迷心也。十識事東寺眞言師立也。仍山門不立也。
一。三界其中所有一切魔羅(文)事(立印)。示云。魔羅者天竺詞也。委魔羅略魔也。此云殺善也。其魔云二種。一第四禪頂色界頂魔王也。是大自在天云也。又摩醯首羅。是第八識所變也。法性心背生死入人ナル。大自在天云也。二第六天魔王欲界頂。此第六識所變也。一念隔歷差別心法性心一切毘曩也。迦聖天羅刹馬等當時鬼云也。此前五識所變也。殊大火梵燒。蒙也。
一。阿尾捨法事(此云取縛。又遍入義也)。示云。此法如文以無病童男童女清淨洗浴著新淨之衣於道場中以不動眞言作阿尾捨法也。以眞言加持童男童女心體遍入召請思天神地祇稱其名彼童男童女心中請入一切事問皆答也。世間雙法笘云是也。若委知之可勘蘇婆呼經也。
一。頂上蓮華事。大原口決云。尋云。不動頂上畫蓮花是誤也。使者法云。釼首如蓮花葉狀古像釼如之。
新渡經中威儀形色經云經。五大明王形色說處不動明王形像說云。髻上有八葉蓮(文)。已佛說超。頂上蓮花アルヘキ由見タリ。隨佛法相傳不動頂上蓮花不用云ヘル者。威儀形色經未渡時自本云事也。大原入滅以後此經渡。借昔無證據。雖不用之此經可有頂上蓮花由見上於今是。可用也。
一。不動一持祕密呪生生而加持事。使者軌云。此不動使者毘盧遮那佛化身一持後生生加持。若求無上菩提當清淨梵行。一心精進當得種種不思議三昧。不思議境界。不思議神通。辨才不思議力用。如是之事證者。乃知。不可具說○(文)。
一。千度聽許願事。亦名千度觸犯法(文)。同軌云。若世間之人世習未斷千度觸犯種種業使者。皆許其懺悔不卽捨離(文)。
一。殘食法事。又云。每日自食先於種種飯食一分於一盞中著持食。誦呪七反呪寫淨處著日別如此。所居處常得擁護(文)。
一。阿彌陀與不動一體事(經云)。私云。或經說云。地藏菩薩法藏比丘也(文)。應知。阿彌陀與地藏一體也云事。又云。地藏菩薩阿彌陀因位也。故阿彌陀種子●字也。地藏種子●字字體因業不可得●字也。風大也。阿彌陀本有命息。可思合之。又云。放光菩薩法事觀音地藏合爲本尊也。此唐土始行者。尋其根元者。此二菩薩者阿彌陀因位內證一體故。如此證人。可知。可祕可祕。
一。五時間有不動愛染事。示云。以方等彈哥等爲不動折伏習也(云云)。愛染者。般若總體也。故以般若時分愛染王習也。惠心一流相傳義也。遂可尋之也(云云)。
一。尋云法花中有不動耶。示云。傳云。法花折伏破權門現(文)。可思之。
尋云法花同聞衆列不動耶一義可有之。以蓮花法門爲義。不動經體法門可思之。仍頂上蓮花頂戴也。卽觀音習也。祕事祕事不可口外也。
尋云。法花同聞衆有愛染耶示云。有之。愛染王者凡智體也。卽文殊師子冠頂戴事。可思之。
尋云。不動愛染觀音文殊云事證據如何。答。嚴密習事一佛二明王事。可思之(云云)。
尋云。其相如何。答。龍猛大師釋云。愛染王是諸法體。以瞋爲體。以惡爲相。以愛爲用染愛王卽諸法相。以貪爲體。以善爲相。以降爲用。阿彌陀是諸法用。以癡爲體。以不二爲相。以慈悲爲用。故頌曰。
諸法在體 同名無明 是名愛染。
諸法在相 同名常樂 是名染愛。
諸法在用 同名不二 是名彌陀。
諸法並成 俱體俱用(文)。
一。地藏不動一體事。經云。時二童子侍立左右。一名掌善。左右白色。持白蓮花調御法性。一名掌惡。左右赤色。持金剛杵降伏無明。佛號大衆汝等。當知。是二童子法性無明兩手兩足。延命菩薩中心不動阿字本體。若有衆生知是心者知是成就。卽滅三毒得自在。恭敬供養延命菩薩不生疑惑。現在求所皆令滿足。後生淨土得無生忍(文)。
一。堂外作善事。東寺流諸祕抄中皆終堂外作善處印佛印塔像等出(云云)。
●●拾葉葉。
文保二年五月十日於天台黑谷任師說記之畢。
天台沙門光宗記之。
至德二年(乙丑)九月十九日於佛眼寺爲興法利生寫了。
遍照金剛光信記之。
寬正三年(壬午)二月二十五日於妙戒院書之。
天台沙門盛助筆者榮隆。
寬正六年(乙酉)二月二十九日於首嚴楞院飯室谷禪林坊寫了。南無山王權現不動明王顯密紹隆臨終正念往生極樂(云云)。
四明沙門有尊大德(歲三十三)。
于時文明八年(丙申)五月十二日於鞍馬寺月性房考佛法弘通令書寫畢。
遍照金剛慶義。
元祿八年歲次乙亥夏五十一書寫了。
天台山兜率谷雞頭蘭若大阿闍梨法印大僧都嚴覺。
溪嵐拾葉集。
佛母愛染明王最勝眞言法。不空譯。
爾時大毘盧遮那佛告金剛手菩薩言。有眞言名愛染王心眞言。於諸法中最勝。若末法中金剛手有善男善女等常持此明者。汝飮無量大菩薩天龍八部擁護持明者。若有人得聞此明王者。能滅百劫罪。若常誦此眞言令一切見者。皆如慈母之想。刀兵水火不能害。一切聖衆咸來擁護。無有捨離。若能每日見像除一切罪業。若求長命劇死籍。付生籍壽命長久得見百秋。若有人常持此明。宿業重障不能破壞。金剛手及諸大菩薩皆歡喜。福收寶藏。天女一切寶具足。若復有人誦持此眞言五十萬遍。一切眞言手大漫拏羅王悉會。所求善願成就。爾時世尊卽說根本印明。由二手內縛直竪忍願針相交。眞言曰。●●●●●●●●●●●●●●●●●。是名最勝根本印明。若有人以此眞言以印印心額喉一切罪業一時除滅。三界所有天魔外道作障難。不善者見此印聞眞言。不隨順持明者皆悉飾融。眞言行者先誦此明滿十萬遍。作種種法。此眞言能擁一切覺。何況天龍八部不隨佛法者。爾時世尊復說成就諸法一宇印明曰。二羽內縛二空並立右押左。眞言曰●●●。此眞言常誦持得無量福衆人愛敬。上虛空界下至風輪際所有天魔外道毘那夜迦土令見者。皆歡喜能成就所願圓滿。現生勝諸人。後世生東方瑠璃淨土。是大威怒王者。一切諸佛大菩薩天龍八部等慈母金剛薩埵妃。十方淨土三世及三界無能越者。
曼荼羅事。我今更說曼拏攞法界。房宿及鬼宿顯白索絲畫愛染王身。赤色。住日輪三目威怒形。天魔外道首髻有師子頂安五鈷鉤以髑髏爲瑠璃。虎皮爲裙。火焰遍身。左手持五鈷鈴。右手執人形五鈷。安衆生界。次左手執金剛弓。右手持金剛二箭射三光成大愛染法。左手持輪。右手執赤蓮花打輪勢。次畫四大忿王。東南角畫降三世金剛。青色八臂。當前二手結印。檀惠反相鉤。餘拳竪進力。左手執弓右把箭。左一手執杵右一手執索。左一手執戟右一手把棒。三面口角現牙。坐火焰中。西北角無能勝金剛。四臂青色。三面火髻聳上。右一手作拳竪頭指。一手執三般戟一手絕願。一手執棒安坐蓮花。西南角大威德金剛。青黑色。六頭六臂六足。左上手執戟。次下手執弓。次下手執索。右上手執鉤。次手執箭。次下手執棒。乘青水牛爲坐。東北角畫馬頭金剛。面有三面六臂。各執器杖。左一手執青蓮花。一手持執。一手執棒。當心二手結印契。左手上執鉞斧。一手持數珠。一手執索輪王。坐蓮花中大忿怒相。
愛染明王右邊畫善集童子。身著青衣叉手向肘。面白肉也。次金光童子著白衣。左手執赤蓮花右與結印。右邊寶藏童子。著五色衣。頭有孔雀王。左手執錫杖。右手執拔打羅。次畫善財童子。著黃青之衣二手合掌。此四大童子身各繞火炎。以忿怒虛眼。現一切魔王形。次畫十二天王無量聖衆恭敬圍繞(云云)。
十八種勝利事。若有人求悉地。於勝地作曼荼羅。安置尊像作念誦法。燒香散花。供養東方阿閦如來及本尊據。而諸他人罪滿七日誦根本明一萬遍。卽得成就。若誦至眞言一千八反。一切天龍鬼神玄來衞護。又法。若有人求最勝驗者。於三日中可食。誦滿根本呪三萬反。所有心願便遂意獲大悉地。對本尊前作法。卽得威怒王及四大金剛·四大童子·十二天王·無量聖衆其現身。又法。喰菖蒲根百八反含口。卽一言論及官府申理。若鬪諍決定得勝。
又法。花香含口中誦此呪三萬遍也。國王妃后王子官人令一切衆生皆大歡喜敬念。
又法故令一切諸人歡喜者。稱彼人名誦滿三百遍。卽皆歡喜。又法。若人誦滿此明日日一千八反。卽家內五穀常豐盈無缺。
又法。呪菖蒲根一百八反。隨持貴人使得財物。
又法。若有末法世人日日滿眞言三千反。隨欲令不二十一遍。諸病疾皆得除滅。又云。法欲令他人歡喜敬愛者。安置尊像作念誦法。燒香散花供養尊像。誦眞言一千八遍。則得歡喜敬愛。又法。若有人求親覲國王后嬪妃王子公主宰官婆羅門刹利毘舍首陀比丘若男若女等。畫兩頭愛染王。一身二頭各著寶冠。右面赤色忿怒。左黃色慈悲形。右手當心執人形五鈷左手持五鈷金剛鈴。坐赤蓮花火焰遍身。洞然如劫焰。四大童子恭敬圍繞。若欲成就如上諸法者。安置尊像作念法所持諸眞言。若佛頂如來蓮花金剛羯磨部等。皆持罸被等眞言令成就。若有人誦一字明每日三百反。得大神通所作事業悉成辨。若有人見靈夢。誦眞言三遍靈夢不應。又若有人求大音聲求大智慧求光明求一切所安穩求官位求善和眷屬求辯才求諸天龍八部等加護求衆人愛敬求菩提心求五穀等一切食物。
欲縛一切逆財無量病除滅者。取白壇香刻。六臂愛染王安置西行。人面西對。於三七日中三時日日列根本呪誦滿一千七反。所求善願一時成就。速得大金剛從急難中如日昇空。
若誦此眞言能主一千反。在其人至臨命終時。金剛界大曼荼羅王皆悉集。令得大涅槃數遍事。爾時如來復說偈言。
若有末法人 是根本眞言。
若誦一百八 劫賊忽然侵。
若滿二百遍 有念皆稱遂。
若稱三百遍 是人三界中。
神力得自在 若講四百遍。
家豐足七寶 若誦五百遍。
得天人愛敬 若誦六百遍。
壽命悉長遠 若誦七百反。
祈求事決定 無不充滿足。
若誦八百反 自然得智慧。
復得大音聲 若誦九百反。
所求得官位 大海及江河。
師子象虎狼 水火諸毒難。
一時皆除滅 若誦一千反。
忿怒大明王 一切大菩薩。
天龍八部衆 一切有情類。
及諸刹利生 所有三界天。
接狀如奴僕。
竪持莫犯慈悲道心事。念誦了當出道場時。起慈悲心勿生他人怨害。女身及童童身勿婬。此大法最勝故不簡淨不淨。獲得成就經行任意(已上)。
已上儀軌文抄之耳。
元祿十五年五月十八日法印實現閱。
外溪嵐拾葉集(青面金剛法)。
一。緣起事。
一。依經集義軌事。
一。得名事。
一。病相事。
一。尊像事。
一。大壇供事。
一。護摩供事。
一。灌頂祕法事。
一。加持三種事。
一。持戒修行事。
一。此病久成不治事。
一。功能事。
一。金剛夜叉一體事。
一。金剛夜叉劫末利益事。
一。此法相傳事。
一。太元明王一體事。
已上十六箇條。
溪嵐拾葉集。
青面金剛法。私苗。
一。此法緣起事。口決云。此鬼有九萬眷屬。住寒山云山。日日飡人精氣幷血肉。名阿利多夜叉。此鬼出彼山赴曠野時。阿多婆?大神(鬼神也)來降伏之。汝飡人血肉。我飡汝血肉。于時悶絕。躄地而口出血云。今日以後長不飡血肉。願勿食我(云云)。此大神過去空王佛時長者。其佛末法飢渴人多死。哀之捨妻子荷諸食施衆生。依此功德。令得接領諸鬼神之威德。又云。阿多婆?明王者。太元明王事也。故東寺流青面金剛法與太元明王法一體習也(云云)。又軌云。比四大夜叉手足爪皆長利如釼首。各將八萬四千夜叉眷屬。護持南閻浮提一切衆生○(云云)。
私云。過去迦葉佛末法之中有一比丘。其名曰良忍。依破戒咎被擯出衆中。仍住寒山。印度習破戒僧不受供養。故身體枯渴成骨骸。起惡心成佛法障礙神。今傳屍病鬼是也。
問云。此儀軌者。依經軌歟。集儀軌歟。如何示云。此軌者。非依經。故集儀軌也。仍或依陀羅尼集經說。或依多門天軌等歟。故陀羅尼集經第九說大青面夜叉陀羅尼功能曰。行人誦此大青面金剛陀羅尼者。伏滅傳屍病鬼難(云云)。
一。得名事。儀軌曰。青色大金剛夜叉辟鬼魔法。亦名辟鬼殊法鮫龍。洞阿闍梨位。
空基述。
復此鬼病漸漸展輪處處流行。所謂傳夫妻子孫及兄弟姉妹等。是故時人號曰傳屍鬼病。天下名醫不能療治。佛法澆薄時。國王大臣后妃婇女。國中僧尼。爲此鬼神當所侵害。上品爲癩兒。中品爲傳屍。下品爲狂亂。是故父母忘親眤。妻子奇恩義(云云)。
一。病相事。傳屍病者。五種天魔鬼也。第一傳屍病鬼者。頭頸鳥。身人骨也。右手以刀切人口。左手持尊勝陀羅尼(云云)。第二屍骸鬼者。頭女形。髮長身人骸也。右手以針人口ヌウ也。左手以槌病者頭打也。第三天魔羅醯室陀鬼者。頭者鷄。手指二足。左右手槌持。腰虎皮著。付無道起嗔恚惡心等也(云云)。第四兜醯羅鬼。頭僧腰下蛇。左手持千手陀羅尼。右手病者頭打。此病付始非時道心起。或啘咳(文)。第五猫鬼。頭猫頭猫鬼。身人。赤衣著。左手持百光遍照王。右手病者胸打(云云)。
私云。第一傳屍病者。骨ウシキ諸血脈ヲトルナリ。第二屍骸鬼病者。婬欲好發病也。第三天魔鬼病者。起嗔恚發病也。第四兜醯鬼病者。非時道心發病也。第五猫鬼病者。依物狂發病也。
一。尊像事。一義云。或云。三井流相傳者。二臂像也。東流四臂像也。或云。此事不審也。當世流布四臂像者。三井相傳本也(云云)。可勘本軌說也。
一。大壇供事。軌云。畫作此曼陀羅已。日月蝕時俄小壇作莊嚴此曼荼羅。隨力所堪辨備飮食菓子等供供養誦呪。待日月複滿之時。日明其壇供者。十三燈明。十三飮食四淨鏡。四大刀。四弓箭。五色線。是王宮供養(云云)。
一。護摩供事。軌云。次護摩供具准普通供義。凡息災敬愛官位福祿降伏等一切事業一一成就。
一。灌頂祕法事。軌云。末世愚夫偏應歸此法。翻譯三藏深祕不傳。大日金輪灌頂以後傳授此文(云云)。
一。加持三種事。軌云。治此病時。誦一前大身呪三七遍。以右手把白芥子。誦前身呪三七反。散打其病人頭面。其鬼身碎裂所燒失。二或把楊柳枝。誦前身呪三七反。打其病人。三赤柘榴枝。誦前身呪三七反。打其病人。如□□其鬼退散其病卽愈(云云)。又云。以沈香白檀香等入銅器中。誦前身呪三七反。加持其香水入苪草楊柳柘榴湯中。應浴洗其病人炙處傳。屍病止息(云云)。又云。造三鬼像。入銅鐃器油中。誦聖無動尊火界眞言一百八反。煮三鬼像。然後擲入爐中護摩二七日夜。若猶無驗三七日修之。此時三鬼成灰無其形。其灰中有●字●字變成眞如寂靜無動尊。是名三惡還住本覺無動眞如(云云)。
一。持戒清淨而可修此法事。軌云。受持此印法者。著新淨衣。住靜室中。持戒清淨發上求菩提下化衆生願。每日三時各誦前身呪三七日也。繞壇行通誦呪加持炙湯其病人。行者常以孔雀明王根本眞言護持其身。辟除一切鬼神障難○(云云)。
一。此病久成而難治事。軌云。過四十九日難治○(云云)。私云。此病者。速疾身疲勞其以前早早可令治者也。凡此病者。以心勞爲本。不可懷憂喜念者也(云云)。以忌病患爲第一祕術也(云云)。又云。口決云。此病者。始一人患之。不傳于人病者。逝去後移萬人。器破之時其水如散諸方也(云云)。
一。功能事。軌云。若有諸王勤修此法。國王無病長壽。國土安穩豐樂。五天震旦行此法者。其高驗無量。不能載之。又云。若有行人如法歸供證得六通。成就五法。更無生疑(云云)。獨行法云(准提)。若遇大惡病或傳屍。於道場之中密作法事病鬼魅自反傳而至(云云)。最勝太子經云。摩訶迦羅王能除傳屍(文)。或記云。以柳桑湯洗沐之。以不動心呪加持之(云云)。又云。傳屍病者。是風病鬼病兼之。仍柳者鬼退散。桑者風病除(云云)。本說可尋之。
一。青面金剛與金剛夜叉一體事。相應經云。大金剛焰口降伏一切魔怨品第十二。示云。焰口者。祕說也。焰者光義。光以南爲本。口者收口內。此則入法界宮義也。又云。炎口者。閻燒盡義。口呑噉義也。此明王入摩渴魚三摩地呑食一切惡業衆生也。謂摩渴魚者海中大魚也。海中一切イロクスノ類呑噉無餘。背有穴ウナシノ水是吐。今金剛夜叉呑滅惡有情身心事。亦復如是(云云)。
一。金剛夜叉劫末利益事。敎時義第二云。又劫末時或飛行夜叉告。發慈心是金剛手之所爲乎(云云)。
師云。勘文云。爾時天人欲壞時。百億飛行夜叉巡空而唱言。此劫將壞。爾時萬億人天聞之怖畏而生厭離。法爾有一有情。無師將入初禪定(云云)。三界義引之。是劫章文歟。此夜叉亦金剛夜叉歟。金剛薩埵金剛夜叉同體異名也(云云)。石山文泉房云。金剛夜叉劫末人壽十歲之時。現大夜叉形。呑噉一切衆生類無餘。夜叉云。發菩提心之人不可食(云云)。諸人爲免夜叉難一切發菩提心。其時釋迦如來舍利從金剛際出現。昇虛空放大光照。照觸一切衆生。光中雨無量寶蓮花。蓮華中有聲說微妙法。衆生聞法彌發心。勸道劫末三寶名字失滅無。勸道因緣。是時金剛夜叉住大悲晝三昧現出世。此卽釋迦最後利生也。釋迦如來敎令輪身三昧耶共出興世。施大悲利生方便也。亦復觀一切未來世薄福有情。住大悲晝三昧者。指彼劫末時歟(云云)。或傳云。金剛夜叉末法利益事者。金剛夜叉愚癡煩惱治給也。故飛行夜叉成無菩提心者呑噉給也。發菩提心者其味スシ。未發心者其味殊勝也。無菩提心者取噉也。故爲免夜叉難劫末時發菩提心也。又云。今青面金剛法斷酒肉五辛。持戒清淨而發上求下化衆生菩提心者。免此惡鬼病難云。故此法以加持爲最要。此加持者。灌頂祕事也。金剛夜叉劫末利益可思合也。
私云。金剛夜叉骸骨呑噉給事自性舍利灌頂智收意也。故覺●舍利式云。收威儀歸平等云。深可思之也。
一。此法相傳事。師示云。此法者。山門東寺共根本無之。智證大師許傳來給。仍三井流祕法習傳。然而當世山門傳持流布(云云)。
一。太元明王尊形樣事。或云。此太元明王法者。小栗栖常曉阿舍利將來祕法也。常曉未入唐以前於本朝太元明王。曼荼羅感見之。其後入唐奉傳授之時一分無所違。曼荼羅事示云。中尊者。台藏界金剛藏形如。頂上佛面多之。千手千足千眼等有之。男髮取タルヲ引割帶セリ。凡イカメシケナル形像也。如此異形尊形五鋪在之。無申量大法也。又云。天下惡靈邪氣大鬼病難除祕法也。孔雀經法青面金剛法一體習事也。口傳○(云云)。
溪嵐拾葉集。
于時永亨八年潤五月八日於書寫山藤谷方記之不慮之感得冥衆御照覽歟。
無障金剛。
元祿十四年歲次辛巳十月二十八日以日光山文庫本校對又二十九日以別本校對別本藏辟差魔法畢復今書寫附爲別卷(云云)。
天台沙門實現。
溪嵐拾葉集(辨財天祕決)。
一。本書事。
一。私記事。
一。五箇灌頂事。
一。生身辨財天拜見法事。
一。本地事。
一。三體本尊事。
一。十五童子事。
一。不動尊愛染一體事。
一。理性大通結緣事。
一。愛染熾盛光習事。
一。鎭護國家祕密念誦事。
一。總持院建立事。
一。辨說宇賀事。
一。以龍女習辨財天事。
一。以蘇悉地三玄四印辨財天習合事。
一。生身辨財天事。
一。文殊入海敎化事。
一。海中一乘事。
一。求聞持三字習事。
一。龍女宮收諸敎法事。
已上。
溪嵐拾葉集。
辨財天法祕決。本私苗。
一。本書事。圓滿陀羅尼經(一卷)。神將陀羅尼經(一卷)。宇賀長者經(一卷)。十五王子經(一卷)。刀自女經(一卷)。雨寶檀度儀軌(一卷)。已上別法。
最勝王經(辨財品)。法花經(提婆品)。華嚴經。仁王經。寶積經。觀音經。已上通法。
一。私記事。南岳天台持誦次第(一卷)。山家大師將來●許可(一卷。覺大師御傳)。辨才念誦次第(一卷池上)。
已上。弘法大師私記(爲一守長者大聖坊傳)。此外口傳數十卷已上。大修儀(一卷)。依四箇祕經。謙忠傳。大修儀(一卷。依最勝王經同此外)。口傳四十餘帖(云云)。
一。五箇灌頂事。一。生身辨才拜見法事。
已上祕決在別。
一。本地事。示云。妙音辨財者。諸佛智慧主故通諸尊也。仍最勝王經云。始從諸佛妙辨才。終至十方普世天。此尊所變說。此時以釋迦爲本地。或藥師或彌陀也。此等花嚴經或依寶積經說也(云云)。又一義云。虛空藏或地藏或彌勒等也。仍惠心先德御釋云。在天名虛空藏。在地名地藏(文)。或又山家大師御釋云。天地經緯靈童也(云云)。仍天地陰陽以理智不二爲宇賀神體也。是宇賀辨才德也。故祕決云。宇者天也。以天爲父(金剛)。賀者地也。以地爲母(胎界)。神者人也。以不二爲體(蘇悉地意也)兼天地人三際名宇賀神王也(云云)。●者虛空藏菩薩種子也。天而無不覆。●者地藏菩薩種子也。地而無不載。人者天地間生在故名人間。天雖施無礙德。地而不載者不可有。地雖載天。無礙。德無之者不可有。天以地爲藏。地以天爲藏。天地相寄顯德。虛空藏菩薩地藏德也。地藏菩薩虛空藏德也。此以二菩薩爲陰陽理智福德自在父母。故人畜千草萬木皆以此尊恩澤無不浴。故以宇賀辨才爲福德尊也(云云)。示云。付此尊有兩種。一妙音辨才也。主智慧。諸佛四辯八音言辭無礙德主也。此時以●字爲種子也。次宇賀辨財主福德。是觀音所變辨才也。此時以●字爲種子。●字卽寶殊故也。凡以此尊。法花十界皆成習也。サレハ其垂迹云時。以白蛇爲體。蛇身是三毒極盛體故。三惡道攝也。白色表白善。故。三善道攝也。已上以白色蛇體。六法界攝盡也(云云)。次此尊右手持智釼。萬法亡泯故。空觀二乘界也。左手持如意寶珠。萬法龍生故。假諦菩薩界也。頂上有老翁形。是佛果昇出故。中道佛果法門也。已上以此形貌十萬界窮盡也。加之此尊本經云。三世諸佛爲衆生雖施福智。荒神上首多縳天王成嗔。遣三神令奪衆生福惠。三神者貪欲飢渴障礙等三惡使者是也。多縳天王者。元品無明是也。無明住地其力最大。一生補處智力不能斷。除佛菩提智之所能斷(文)(已上取意)。又云。我有對治法。右手持智釼能除障礙神。左手持如意寶珠能除飢渴神。頂上有白蛇能除貪欲神(文)。口傳云。以此文天台三諦三觀法門習合也。正是元品能治妙覺智見。故此尊本地無作三身內證也習極也。始覺因分智慧不及故也。補處智力久遠事不知事此謂也。故一生補處不能斷除說也。又云。宇賀辨財觀音智主也。妙音辨才音聲當體故。所觀境主也。此觀音妙音共本門流通現身說法故。此尊本地三身習事。旁有由哉(云云)。又云。此尊三毒具足當體。不動內證具德法門云也。如此開顯故。普門品三毒三觀妙理習合也。深可思之(云云)。
問。此尊三部中何乎。答云。蘇悉地部祕法也(云云)。依之覺大師記云。此法蘇悉地部中大法也(文)。其故蘇悉地大儀軌中。此尊以眞言?口セリ。應知此尊言辭無礙德備故。淨口業明用事。最有其謂。此事隨分祕決也。不可口外。將又以三部宛三密時。口業卽蘇悉地也。旁以有由歟(云云)。
一。三體本尊事。示云。最勝王經中說五億八千童子。其中十五童子爲上首。其十五者。祿命身三各五具合。三五十五也。祿者人果報也。命者壽也。身者報壽不二人體也。故陰陽道報壽身三名之。約內法時。法報應三身智慧也。此法報和合以爲不二身體。是如次三身各具五智。成三五十五童子也。又祿者甲乙等十支干也。是皆空居天衆七曜九執等也。命者十二神將也。人壽者注十二時以爲義。身者五大和合。以之爲義。故以五行爲德。是灌頂祕事也。付之三身習事在之。口傳有別。更問之(云云)。
一。十五童子事。示云。第一印鎰童子乃至船車童子等也。最勝王經委細說也。其第十五船車童子者。我朝乙護法是也。背振山緣起云。南天竺國有大王。名曰德善大王。此王十五人王子生。第十五王子生後經七箇日。不知行方失畢。大王此事悲歎而白龍樹菩薩言。其時菩薩入定現天眼通知見三千界給。此王子粟散邊地之境。同域西海之地。背振山現居。菩薩以此事由而白大王。爾時大王生歡喜思自餘十四人王子達引率。龍樹菩薩共我國影向給。今背振山權現是也(已上)。第十五王子故乙護法號也。護法願發處處示現。故乙護法號也(已上取意)。可勘本傳也(云云)。示云。以此十五童子布字時。第一印鑑以童子安頂上。第十五船車童子以安兩足。是十五童子居行者身體致擁護意也。次深祕意云時第一印鎰童子實相一印佛果證得法門故頂上布字。第十五船車童子定惠二法。故兩足布字。船水上行故定主。車陸地行故惠主也。依此船車運載人皆助身命。是卽定惠二法以運載出世寶財。法身惠命連持相續意也(云云)。次己身自體護法云者。一體二手平指摩。定惠二足身體運動。是法爾自然侍者也。以心傳心故寸陰無違。故祕密灌頂記云。八萬四千護法神常隨守護不捨離。深可思之也(云云)。
一。不動與愛染一體事。示云。祕決云。以本三摩耶三使棟梁五鬼門戶可擬印。口傳云。三使者三惑使者是也。又是三毒也。五鬼者五住地煩惱也。此三惑五住不動愛染以三摩耶斷之。三惑者心法所具惑障也。故定惠三摩耶以弓箭降伏之。仍三惑使者入愛染三摩地斷除之。五住地煩惱者。主色法五陰。除色法障事。以刀劍斷之。是不動三摩地所表也。凡以不動愛染二法。煩惱卽菩提。生死卽涅槃習極也。凡愛染者。心法智體故。三觀三身實相也。故此尊三面也。不動色法主故。五大五蘊法身事現也。表生死卽涅槃故現黑色體。愛染生德表故現赤色。不動現死德故。黑色死人色也。仍以此尊生死二法習也。所詮實惠二法寂照二德佛智身也。又愛染三諦三觀所表。迹門三千塵點是也。不動五蘊本法故。本門五百塵點是也(云云)。仍不動愛染二尊卽法花本迹實體是也(云云)。
一。理性大通結緣事。示云。顯宗沙汰者如常(云云)。次密敎意。大通佛者卽大日也。故智證大師釋云。大通佛者卽是大日也。此大通佛卽熾盛光也。梵云沙羅王。一切衆生本有定惠二德。卽是熾盛光佛也。愛生衆生誰不大通結緣。三世諸佛十方薩埵。悉皆從熾盛光三摩地出生故也。本有自性三摩地現前故。是理性名大通結緣也。佛必十六生唱。正覺故。大通佛十六王子生給。此事不可口外。深可思之(云云)。
一。愛染習熾光事。示云。此尊居熾盛光日輪給故爾云也。加之此尊有三面。左面佛眼。右面金輪。中面不二愛染也。佛眼金輪兩部理智也。此熾盛光從三摩地不二妙成就出生愛染也。是從一切衆生熾盛光三摩地生事表也。所詮一切衆生卽愛染王體也。外不可求法。深可思之(云云)。
一。鎭護國家祕密念誦事。示云。吾山總持院亦名天子本命道場。是有三重建立。第一重安置天子本命。第二重安置百官本命。第三重安置萬民本命。總名天子本命道場。通一切衆生也。是十四人安供僧故號十四禪師。此禪師等國家護持念誦作法有之。故謂向國城每日晨朝奉加持天子。其印明三種悉地中報身印明也(云云)。
問。何故以報身印明爲天子本命印明耶。答。此事最極祕事也。所謂此三種悉地者。辨才天祿命身三體一致習合也。其故三種悉地蘇悉地大事也。辨財天又蘇悉地敎令輪身也。此三身中命眞言誦。祿身自存也。三種悉地報身明卽命眞言也。命身報身智慧故也。又報身上冥下契三身宛足云。此釋深可思之(云云)。
一。總持院建立事。示云。右熾盛光堂。左佛眼堂。中間不二塔婆建立。內奉安置五佛。熾盛光者金剛界大日。佛眼者胎藏大日。五佛者不二蘇悉地全體也。一切衆生結緣最初元神(金輪)從頂上入衆生心法作。本命(七星佛眼)從足入衆生色法作。此本命元神和合成蘇悉地大日。今不二塔婆其三摩耶形也。此色心冥合必五智如來出生。故五佛奉安置也。又此塔婆奉安置舍利矣。卽熾盛光三摩耶境智冥合表示也。仍於此靈場奉加持天子事。諸佛出世根源萬法成就砌故也。口傳有別。更可問之(云云)。
一。宇賀辨說事。示云。取榎枝作飯匙。一方書●字。一方書●字。祈福時●字爲面。祈智慧時●字爲面。本尊前立之行也。其故此匙卽是此尊三摩耶形也。言辭無礙法必從舌根生也。仍匙卽此尊舌根也。口傳在別。更可問之(云云)。又云。此舌根者卽如實知自心菩提心也。依之龍猛菩薩辨天一卷疏云。如實知自心者。自者色法。心者意也。色心冥合成不二息風也(文取意)。口傳云。以實相無想法門爲如實知自心體。是常敎門心也。是事相沙汰時。自者色法之身也。心者智慧報身也。此色心不二時成息子也。是法爾自然道理也。仍色心冥合生口業也。故我等三密卽三諦三觀全體。如實知自心也(云云)。示云。我等口業者。心性八葉從蓮花。其八葉西方葉開來成舌根也。此舌根西方妙觀察智阿彌陀說法斷疑智爲三摩耶形也。故出入有命息。自然三諦三觀法門修事相居也。故一切衆生舌根具足證菩提門阿彌陀自然成覺我等也。仍出入息卽如實知自心修行也。不意自然唱●●二字以無作大行也。不加分別觀。深可思之(云云)。
一。以龍女習辨財天事。示云。龍女卽如意輪觀音也。此尊本地又如意輪也。仍一體習也。又龍女以寶珠卽爲自證法門。此尊又以寶珠爲三摩耶形。又付此尊三身習事有之。所謂南方寶性尊法身也。如意輪觀音報身也。龍女卽應身也。此三身共以如意寶珠爲三摩耶形。此寶珠者。境智冥合以爲本。凡法花經者。本迹兩門也。迹門明此開會。卽心法三觀也。本門明人開會。此不二以塔婆表境智一乘。一乘卽平等法門也。故多寶誠言。平等大會皆是眞實宣給。又密敎意。東方胎藏界。西方金剛界。南方不二平等性智方也。仍龍女南方無垢界成道不二平等三摩地入事表故平等法門也。平等者十界皆成妙理也。故界如三千諸法法花實體也。開顯也。仍釋云。平等大會。常鑒法界。亦由理性。九權一印。印復九界。權亦復然。權實相冥。百界一念等釋也。又付此寶理種種有習。戒家戒體發明表示也相傳。眞言灌頂事相習也。顯宗心法三觀口決也。境智冥合事相故也(云云)。又示云。龍女寶珠事。本地無作內證爲顯也。故都率釋云。古佛舍利從海中來(文)。云意我卽本地無作三身也。仍本來本覺如來以舍利。我此本有法身也。如來示請誠證也。仍世尊納受說也。
尋云。何故以寶珠名灌頂耶。示云。凡灌頂者以不二爲體。前佛智水灌後佛頂云也。是卽始覺本覺不二義顯也。今寶塔品時。二佛並座表其義也。付之顯密義相分。顯意寶塔法身妙境。多寶報身妙智。釋迦不二應身也(云云)。密意多寶法身。釋迦報身。塔婆不二尊形也。凡寶塔者不二寶珠塔婆也云意也。仍龍女南方無垢界成道云。實南方非行。寶塔南面成正覺也。或又修行斷惑必南方無垢界被云也。五佛時南方種子●字卽離塵垢義也。故云無垢世界。修行斷惑時。設雖行餘方。必南方無垢界被云也。仍西方行東方行。不二自證歸アラハ。平等大會法花修行也。仍龍女成道時節寶塔品時也。寶塔東方來故。多寶佛西向給。釋迦西方東方向給。二佛並座時。クルリト西方ネヂムキ給間。必東南向。次西方向給。釋尊南向給時分。唱龍女正覺也。速疾開覺故。須臾聞之卽得究竟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說。提婆品於刹那頃發菩提心說文可合之。凡釋尊一代敎法此寶珠自證窮。一代開悟機用龍女一人窮也。故龍女頓成一切衆生成佛手本也。仍龍女正覺五相成身觀習也。顯敎八相成道云。密敎亦五相成身云也。我等五蘊和合成身體時。自然五分法身具足成五智如來也。サレハ金界五相成身觀處。第五佛身圓滿觀名觀身爲本尊也。此佛身圓滿眞言。以又名妙覺如來也。故義釋云。一切衆生色身實相常是毘盧遮那平等智身。非是得菩提時強空諸法使成法界。法界海會自身顯觀。一切行願一念一切所作諸佛同等(文)。
一。蘇悉地以三玄四玄印習此尊合事。示云。四玄印者須彌大海師子座寶樓閣也。是一世界一四州建立也。此世界促一世界也。此一世界促我等己身有之。以之蘇悉地爲大事。凡兩部法門法門無邊無由法界宮談故無邊際。蘇悉地意不爾。只兩部理智法界遍萬法亡泯不變眞如不生一理也。此上隨緣眞如覺體緣起談蘇生一世界建立歸。一佛所王土建立法界數量無闕減於此一州習盡也。故彌陀大海印兩部表示也。師子座寶樓閣等不二寶塔我等己身也。世界建立有兩部理智表示。正法我等世界建立數量具足。仍我等水輪有八海表示有九山相貌。法爾自然道理也。依正不二色心一體有義故。施空諸法使成法界。法界海會自身顯現等釋給(云云)。
一。生身辨財事。示云。先龍神居大海最底事。凡龍畜依身三毒極成體。生死沈沒本源也。故大海最底居住。又能居正法有此表示。我等水輪中有肺藏。其中有金色水。其中三寸蛇在之。我等第六心王也。肺藏西方妙觀察智所在也。妙觀察智第六識邪正分別識也。卽是我等是非思量覺體也。其種子云●字也。此字卽辨才天種子也。所詮我等無作本覺本有全體蛇形也。故高野大師御釋云。迹化歸蛇類(文)。云意一切神祇冥道垂迹皆蛇形也。其故一切衆生ツクロハザル本有念體蛇曲心也。サレハ凡夫衆生悉蛇身感得也。爲應同之。垂迹神明現蛇身給。仍歸蛇類釋給也。一切衆生有本佛性云持此念體也。仍祕密云寶珠何在性海之底。性海者指我等大海最底也。其大海者水輪中有八葉。是名八海。又有九迴腸。是名九山。九山者金界九會曼荼羅也。八葉者胎藏八葉曼荼羅也。以之名密嚴花藏莊嚴。其中央自性本有大日御座。是亦名金剛薩埵。其薩埵者今龍女是也。法花寶塔云南天鐵塔也。南天者兩部理智不二。灌頂方形取也。龍女寶塔前開悟得脫事。表示不二一乘法門也(云云)。又示云。凡密敎之意。今日龍女正覺相貌。悉密敎灌頂表示也習也。釋迦多寶二佛兩部大日也。此兩部理智法門授金剛薩埵也。顯意寶塔二佛並座。以不二一乘法門授龍女。其意云者。不改龍畜迷心。無作本有念體不動無作本覺體也示處云也。蛇心表無作。十六丈顯十六生正覺。年少愚癡體不動本覺也顯也。サレハ不動法習時。肥滿童子云事在之。其者十五歲已前童子未煩惱修起時念體也。是卽本覺無作體也習也。是名無作斷惑也。龍女幼稚唱正覺顯此意也(云云)。
一。文殊入海敎化事。口傳云。三世覺母入海中授般若妙理於龍女。依之龍女出生死大海。詣鷲峯法性山。只非龍女一人。三世諸佛十方衆生出離生死時。皆可有此表示(云云)。
一。海中一乘事。示云。密意文殊所說一乘者。虛空藏菩薩眞言也習也。付此法有三身九身習事。所謂寶性尊(法身)虛空藏菩薩(報身)寶菩薩(應身)已上法身三身也。虛空藏菩薩(法身)寶菩薩(報身)明星天子(應身)已上報身三身也。寶菩薩(法身)明星天子(報身)一切衆生(應身)已上應身三身也。以此三身九身寶塔品三身九身習合也。所詮寶性尊者法花多寶佛是也。多寶寶言可思之。又虛空藏菩薩求聞持眞言五智眞言也。當此顯宗時五味調熟也。故五味具足畢。醍醐味法花會入也。サレハ求聞持法行時。壇上安置牛乳事。表花嚴乳味。依眞言不思議加持力。無明血乳反生法性智光。是名醍醐味。是名一乘法花。又不二灌頂表示也。亦如意寶珠表也。經五味卽五味濃淡有之。又五分法身五相成身儀或也。龍女五相成身云。五味具足爾云也。加之虛空藏菩薩種子●字也。此字南方不二法性不二也。旁以一乘法花相應。龍女於海中一乘妙法開悟云。此●字字義觀名(云云)。
一。求聞持三字事。示云。求者能求智惠卽指妙法也。聞者聞法體卽持蓮花也。持者指經也。上境智二法不二一心以執持爲義。卽如次法報應三身三諦三觀三部妙理也。深可思之。故求聞持行法橫竪五味一座行法中窮盡故也。故龍女成道不限。我等本有無作成正覺相此行法中修顯也。口傳在別。更問(云云)。
尋云。法花中說辨才天耶。答。一義云。辨才天者又名妙音天。若爾者妙音菩薩是也。又一義云。美音乾闥婆王是也。其故大日經疏釋妙音天相。妙音者乾闥婆類也。乾闥婆者樂人也。妙音天又樂人也。仍可合之也(云云)。又云。最勝王經中說乾闥婆眞言。辨財天蘇羅娑婆帝曳眞言出。是隨分勘文也。深可思之(云云)。
一。龍宮收諸敎法事。示云。凡龍神者。三毒等分極成體。煩惱黑菩提本深也。愚癡黑暗體故常居龍宮。表生死沈沒故居大海最底。所詮無明體龍神也。故諸敎法滅龍宮收。法性反作無明意也。又云。龍神者水神也。故居大海最底。敎法者言說風大用也。風大又水大用也。留其化用時歸其水大本源也。仍佛敎滅必收龍宮也(云云)。又云。諸敎法云者。自●字種子起。此字卽言說不可得種子也。大海又●字水輪也。故敎法滅收龍宮云事。歸●字水輪事表也。敎法非種子歸三千諸法悉歸●字種子也。是非歸生死本源也。是生死一如迷語一體事表也(云云)。又云。龍神本源者窮如意寶珠。此寶珠一心三摩耶也。仍止觀云。大千經卷收一微塵。破一微塵出大千經卷。此一微塵者卽指一心處也。表萬法一心歸事也。故唐決云。以一心芥子開萬方扉(宗叡問法全決)。云意以白芥子鐵塔扉打開事云時。一心如芥子萬法一理也。開語事表也。縮諸法有寶塔。縮寶塔在一心。在一心時不狹。有萬法時不廣。故佛敎滅收龍宮云時不滅。敎法世間流轉時不生。故密敎意本來不生不滅自性天然敎法也。故卽生非生。卽滅非滅者也。已上以辨財天顯密一致習合事。大概如此。委細口傳有別。更可問之者也(云云)。
已上事相者在別。不遑注(云云)。
溪嵐拾葉集(本)。
御本云文保元年六月一日於天台黑谷青龍寺記之畢。
右以上件書寫功德奉備悲母妙宗禪尼頓證菩提追福仰願者聖靈早登三身之覺位速證福樂得生死自在神力貧窮無福衆生濟度給而已敬白。
縛曰羅資法印良鎭。
溪嵐拾葉集(辨財天緣起(末))。
一。天川緣起事。
一。嚴島祕事。
一。竹生島事。
一。同島緣起事。
一。同島宮殿事。
一。同蓮花會事。
一。同島魚龍事。
一。日本獨古形事。
一。役行者緣起事。
一。六處辨才天事。
一。江島緣起事。
一。四種龍神事。
一。善女龍事。
一。法性坊葉上對面事。
一。生身辨財天事。
一。八大龍王事。
一。辨財天成就事。
一。龍神授戒事。
一。地鎭法事。
一。福神勸請事。
一。辨天悉地敎主事。
一。隆愉僧正辨財事。
一。謙忠成就事。
一。西明寺感夢事。
已上二十四箇條。
可有之心性不動。
辨天部(末)。私苗。
一。紀州天川緣起事。相傳云。紀州天川者。昔湖水大海也。此地善惡有二龍。此惡龍惱害萬民。爰大汝·小汝二神發慈悲降伏惡龍之時。彼惡龍出現而吐毒氣。此時大汝迷亂絕入。菩薩小汝以八目矢惡龍口中射入。其時此惡龍被降伏破湖入大海畢。其爲體卷湖水昇虛空。其水濕堅而成大岡。今天川是也。其時善龍者卽是大辨財天女是也。夫德善大王是也。又以箕面辨財天一體也。所生王子十五人也。亦是十五童子是也(已上)。又云。大汝者辨財天第一王子也。小汝者第二王子也。仍此二神者兄弟也(云云)。又云。大汝者日吉大宮權現也。卽釋迦垂迹也。小汝者春日大明神是也。卽藥師如來垂迹。第三王子者熊野權現是也。卽阿彌陀如來垂迹也(云云)。又紀州吉野天川者地藏辨天也。日本第一辨財天。第二嚴島者妙音辨財天也。第三竹生島觀音辨財也(云云)。又云。今天川嚴島竹生島三所穴互通徹。三辨寶珠一體互融。甚深甚深。
相傳云。役行者於紀州天川此法成就。弘法大師卽役行者再誕也。何大師同於此天川此法成就。又一守長者同於江州竹生島此法成就セリ。的長者須達再誕也。卽傳敎大師檀那也。一守長者檀毘梨再誕也。卽弘法大師檀那也。
T76062501.gif
口云。深入禪定故大海最底居(云云)。又云。表佛果昇出故高山頂上居(云云)。
一。安藝嚴島三箇祕事。夫嚴島大明神者。娑迦羅龍王第二女也。發五十種誓願。其中三箇大願者。第一無上菩提。第二大智慧。第三福德也。若有人詣我寶前者。此三箇大願不果遂者。不取正覺(已上)。又有三箇祕事。第一陀羅葉銘(四)。本從南方海□常在補陀落。爲度衆生故示現大明神。一度參詣諸衆生。三塗八難永苦離。和光同塵結緣者。八相成道當作佛(已上)。第二馬瑙枕。縱設凡夫身。用此枕者。觀見三千大千界(云云)。第三如意寶珠(眞實殿內也。正御云云)。口傳云。寶珠埋所最上祕事也。所謂寶殿刻橋上御殿前土壇下埋之也(云云)。
一。須彌山事。右山者弘法大師結界地也。嚴島後山也。一里擧上也。女人不登清淨靈地也。此山有石門。卽是蓬萊宮門也(云云)。本尊藥師如來也亦是良與寶藥不死妙藥也(云云)(已上弘法大師緣起有之。可尋之。云云)。
一。竹生島事(又名智福島)。花嚴經云。東北方有小國。其中有湖海。海中有小島。在生身辨財天(已上)。口傳云。此竹生島者金口所說也。應知辨財天靈地也云事。五大院釋云。江州有靈島。生身辨財御座故。叡山佛法繁昌(云云)。
一。興行緣起事。第一者役行者住行也。仍坤方山上有率都婆。號役行者率都婆是也。第二行基菩薩住行也。明神垂靈應。行基示分地耳。第三者覺大師作社壇安置本尊也。夫尋明神影現根元者。最初辨岩屋出而顯鷲岩屋給。龍女之出海底詣鷲峯表也。次自鷲岩屋顯宮[糹*寄]給。是則南方無垢之成道表也(是一)。又云。竹生島者從出大海諸鷲靈表也。石山如意輪者表南方無垢成道也。辨財天者如意輪化現也。故以內證三摩耶寶珠詣鷲峯也。深可思之(是二)。又云。湖海者琵琶形也。所以竹生島者覆手也。小島(號十羅刹女島也)者撥也。島內之宮殿者陰月也。白石與竹生島者半月也。[氵*動]島者遠山。勢多者鹿頸也。自宇治至于海者海老尾也。湖海最底。四河流卽是四絃也。法爾天然之標相。生身辨財所居也(云云)。又云。此島自金剛輪際出生金剛寶石也。釋尊正覺金剛座也。然則地主權現者。靈山敎主釋尊也。龍樹者文殊入海敎化表也。正殿之辨財者現成明證成道表也。法花提婆品說相。深可思之也。
一。竹生島爲宮殿事。師物語云。竹生島者申ウツケテ爲宮殿。卽辨財天爲淨土也(云云)。其島爲體總相一島石一也。故船寄リヤウトヒヒ也(云云)。內ウツケタル故歟。又云。彼竹生島辨岩屋云龍穴有之。彼役優婆塞彼龍穴入給。此岩屋大朽木。此岩屋南北通穴也。前後入口穴ホソクシテ又曲。此中央池。其池ウチワタリタル朽木有。左右穴曲故。此朽木外不可入也。仍大龍居在歟往古疑來也(云云)。
一。六月蓮花會事。相傳云。慈惠大師始行也。此奈禮儀式者。造大鳥嚴船也。神事終此鳥切破沈海底也。金翅鳥骨入海中。表成如意寶珠也。鳥骨寶珠此謂也。
一。竹生島明神爲魚龍事。相傳云。大鯰七匝繞島也。是則七佛藥師化現也(云云)。叡山與湖海者須彌與大海表也。兩部陰陽福智二嚴也(云云)。竹生島者。眞實智福島號也(云云)。
一。日本國獨胡形事。行基菩薩記曰。日本國獨胡形也(云云)。
一。相傳云。役行者於紀州天川此法成就。弘法大師卽役行者再誕也。仍大師同此天川此法成就。又一守長者同於此所成就(云云)。又云。蒲生野的長者於江州竹生島此法成就。的長者須達再誕也。卽傳敎大師大壇那也。一守長者檀毘梨再誕也。卽弘法大師大檀那也。
一。六所辨財天事。天川(紀州)。嚴島(安藝)。竹生島(江州)。江島(相州)。箕面(攝州)。背振山(肥州。已上)。
T76062601.gif
(住吉者。西方神明主智門故。文殊化現習也。太神宮者。寶部神明也。故以寶珠爲神體也。
諏方明神者。降伏勝化神明也。故以金剛部爲體也。黃石公再來也云云。
嚴島者。胎藏界大日如來也。故以妻女爲眷屬也云云。
氣比者。金剛界大日如來也。故以男子爲社官也云云。又氣比緣起事。越州幸林峯最初影向之時。忽然御前氣飯入現前。仍擧世奉號氣飯大明神。此幸林山建寺號幸林寺。其故公家被下印鎰號氣比云云。天氣降下相比地祇。故號氣比云云。
本地事。仲哀天皇示現大日如來也。)
一。江島緣起事。相州江島云所有長者。十六人子生。彼所又深澤四十里池。其深幾千萬尋云事不知。彼池有五頭龍。其長二十丈。江野長者子年喫間後造棚懸贄。父母コレヲ見悲事。村南村北哭聲猶勝百千萬行淚袖朽。是辨財天影向御覽。哀傷無限。爰五頭天女奉見繫念。其時辨財不受(云云)。其時五頭龍成嗔吾信倍爲衆生生害。爲天下可怨申。其時天女我云ママニ止毒害。爲萬民成守護。此所垂迹勅。長者彼所恨。行迹トテ子死越云。サテ天女天龍八部四大天王等語從天下雨。從地上沙。力士抛石。夜叉運土。一夜中土架上號島。號最初鸕鶿來居間。初名鸕鶿來島。後江野南島トテ江島號。胎金兩部峯立。金峯金色巖金色光赫奕。台峯有池號龍池。一名觀音池。巖虛空藏巖云。常生身虛空藏現。又三寸白龍有之。隨機現。又聖天峯東方有之。北方蝦蟆神大石有之。爰常道祖神現前給(云云)。
一。武烈天皇御宇泰澄大師彼島籠行之。二臂天女二天具我常寂光土アリト(云云)。次役行者伊豆大島流サレテ御座時。彼島上五色雲靉靆。具二童子籠被行之。六臂天女乘龜具童子。我常靈山有也(云云)。次道智法師彼島籠奉誦法花經。其時備飾饍。日本國女形薄衣著每日影向。道智龍女行方爲知。藤衣スソツク。遙尋行之程。新田四郎人穴云所トメ行。其時龍女嗔。此島雖至于劫燒時藤オホサント誓也(云云)。次傳敎大師彼島籠被行之。天女八臂具四天。我常靈鷲山住(云云)。次弘法大師籠彼島被行之。四臂天女持智劍如意珠。西方淨土敎主也(云云)。次慈覺大師籠彼所被行之。一度觀天女。鷲峯敎主也(云云)。一度六臂天女。安養敎主也(云云)。此御貌寫自依號大明神。社搆神事執行。國師請延供養。于今少無相違(云云)。次安然和尚尋覺大師迹。籠彼島被行之二臂天女乘雲現給。安養敎主也(云云)。安然碑文云。江州湖中有靈島。生身辨財天御座故。叡山佛法可繁昌(云云)。相州海中有靈島。生身辨財天御座故。鎌倉佛法可繁昌(云云)。彼五大院光德相模國星谷生人也。父法道和尚(云云)。サテ五頭龍成盤石。江島守南向住給。今龍口山大明神是也。彼大明神誓願云。暴虐族我前頸切贄可懸。雖至于未來際此願不空(云云)。然間鎌倉謀叛殺害人夜誅強盜山賊海賊等。彼明神御寶前切之。昔好覺。彼大明神體束帶著衣冠タタシキ人也(云云)。
已上取意文也。江島緣起相州大山寺在之。可尋之(云云)。
一。於龍有種種不同事。第一蛇龍(今龍神等是也)。第二魚龍(私云。湖海龍魚龍歟)。第三馬龍(世間龍馬云物是也)。第四蝦蟆龍。
一。善女龍王鱗事。因物語云。高野大師善女龍王授灌頂給之時。儭施等種種物有之中。我形見トテ鱗一枝大師奉獻之。其大五尺。土代金色含衆色。如法如法ウツシカリケリ。金色光明赫[奕-大+火]トシテ。目クルメキテミアハセラレス。今高野山重寶是也(云云)。
一。法性房贈僧正葉上僧正對面事。師物語云。僧正御在入唐求法歸朝時。水島トマテ自海中一小島出現シテ。船ツレテ半時許アリキ。僧正船屋形上閉目念誦給餘人見ケリ。然後彼小島忽然トシテ不見。僧正云。法性坊贈僧正成大龍。龍宮御座アリキ。彌勒出世不改生身。奉待給也(云云)。只今某求法請益事感歎來現給ツルナリ(云云)。法性坊持國天垂迹也(云云)。葉上僧正如意輪化現達磨大師再誕也(云云)。
一。少納言入道信西感得生身辨天事。師物語云。信西被詣竹生島之時。暗夜水中明月有ケリ。水練仕以カツカセタリケレハ。圓石シラカリケル面白石アリ。スキトホリタル中。見ケレハ龍下子アリ。是感得壇上安置勤行セラレケリ。速疾悉地成就。其生身于今安居院流重寶也。仍彼門流繁昌シケリ(云云)。
一。良達房上人於淡路國開發田事。此上人淡州成相寺御座之時。此水田少間故。開荒野成水田。三百町許也。山間谷一ツキ切成水池。從奈良瓦燒召下。樋瓦作ツツミ下フセラレタリ。池底八方石立。八大龍王勸請セラレタリ。最初池邊八方壇立。八大龍王法被勤修。卽是辨財天祕法也。旣龍神現身影向。其池水于今不漏絕(云云)。此則俗諦利生菩薩也。世以皆奉歸伏。
一。同上人辨財法成就事。淡州成相寺前大河。其河中瀧。水音被障。佛事法會音聲不聞サリケレハ。本尊祈請イタシケレハ。夜半計雷電響天地龍神下。河底大石皆摧破成平平タリ。靈驗無雙。世以信仰畢(云云)。又同人或時被行灌頂之時。庭儀式。臨時降雨。上人被加持ケレハ。其寺許不降雨。皆是此僧不思議加持力也(云云)。
一。同上人授戒於龍神事。或時龍神爲受戒來臨。上人閉眼少□三摩耶印明結誦觀法住給。御弟子達眼見。二三尺許小蛇來。上人右足水指クワヱタリ。經數刻去了。御弟子等相語云。爲龍神授戒畢(云云)。御弟子疑云。何故呑水指耶上人云。水指者戒指也(云云)。
一。關東壽福寺埋沙金事。物語云。壽福寺佛殿後山三鈷形山。近來炎上アリシ時。爲造營山クツシ地ヒク。其時彼三鈷形山クスシケル時。人夫等或病惱。或物狂成。或死ケリ。彼長老ハカリ神僧ナリケレハ不用シテ。彌山クヅシケリ。其後彼三鈷形山中古牛形金掘出。彼何物疑處。葉上僧正傳記見ケレハ。唐瓶子中沙金入滿被埋ケリ。此辨財天祕事也。其地神成土公形變ケリ。樣樣タタリケル間。如本令埋ケリ。根本上人如此建立タル事。相構不可令動事也(云云)。如此取動シテ以後。寺中種種不吉事共出來ケリ(云云)。
一。良觀上人福神勸請事。上人存生時。如意寶珠乞衆僧可扶持トテ。江島龍穴被籠ケリ。七日行法之間。壇上狐子三出現。此感得給歸寺之後。一極樂寺方丈下埋。一多寶寺埋。一三村埋給。仍彼三ケ處寺繁昌給。但極樂寺長老入滅以後。第二長老彼方丈取クツシテ被造作ケル之時。地引ケレハ。其地白蛇引出。中打切ケリ。故老僧共無勿體事セラルル由申ケリ。其故彼寺無程炎有。俗諦事不足成ケリ。如此最初興隆上人置事不可動事也(云云)。
私云。彼孤子變成白蛇。是二臂神王法修給歟。宇賀刀自女經說也(云云)。
一。辨財天爲悉地敎主事。示云。八阪寺救海長老義云。辨才天者悉地敎令輪身也。此事世人不知事也。隨分祕密事也。諸佛菩薩四辯八音言詞無礙德者。獨此尊主給(云云)。又云。山王堂鎌忠者。宇賀辨才計知。妙音辨才事イト不知ケリ。可加賀者彼尊寔習也。不可加加者此尊別願也(云云)。此句許如法如法能書(云云)。又云。妙音辨才習事種子●也。印別行經中鉢印是也。木土曜印是也。隨分祕曲也(云云)。
一。隆愉僧正宇賀勸請事。物語云(義源)建長比。內裡御惱アリケリ。諸寺有驗高僧等被召奉加持ケルニ。無其驗。物氣自口ハシリテ云。當時我等可加持僧徒無之(云云)。唯隆愉僧正許コソアレト(云云)。其時付才覺隆愉被召令加持。卽時御惱平愈アリケリ。如此雖有効驗。貧道御座。彼門弟等宇賀法可行給之由。強被申ケリ。僧正云。我無上菩提志故。有漏福報不欣也(云云)。其時御弟子達思。貧道御座間。利口如此被仰哉(云云)。其時僧正宇賀法被行ケリ。始勸請段之時。十方蛇來臨壇上充滿。其外又房中室內充滿。兒同宿等恐怖。サレハコソトテ不及供養撥遣給ケリ。慈鎭和尚四天王御弟子快雅僧正附弟也。近來事理通達ノ大行者。瑜伽觀行大眞言師也(云云)。
一。謙忠律師辨財天法成就事。謙忠律師他人祈禱事申ケレハ。暫ノ時御座候トテ入內ケリ。山王堂前池アリ。向彼池念誦ケレハ。大龍水中頭指出。其時祈禱請取。不可入眼事龍神不出現ケリ。隨分通神行者ナリケリ(云云)。
一。西明寺禪門感夢事。物語云。山王堂律師謙忠刀創斗入滅キ。其夜有感夢。山王堂辰已方當井アリ。謙忠立出井ハタニテ念誦アリキ。然後井中落入給。西明寺殿見給。打覺給時。山王堂使者來申。律師御房御入滅申又同時夢。此律師變青色爲童子。井中乘紫雲指東方去畢。西明寺殿申サク。此律師十五童子隨一也(云云)。應知。謙忠權者也云事。血脈忠快·謙忠列穴太流人也(云云)。
已上付此尊物語等也。爲後代行者故實粗注記了。
溪嵐拾葉集。
文保二年四月十八日於天台黑谷青龍寺學窓以師說記之耳。天台沙門光宗記之應永二十一年四月十二日記之。
江州靈山寺別院書之。貞算(俗七十)。
溪嵐拾葉集。
一。多聞得名事。
一。尊形事。
一。種子事。
一。根本印事。
一。三摩耶形事。
一。功能事。
一。法華一體事。
一。以多聞顯密一體習事。
一。四種成身二種斷惑事。
一。不動毘沙門護者事。
一。雙身事。
一。阿彌陀一體事。
一。雀爲瑞鳥事。
一。成就相事。
一。相承故實事。
一。雙身口決事。
一。灌頂事。
一。五巾法事。
溪嵐拾葉集
多聞天悉決事。私苗。
問。多聞得名如何。答。梵云毘沙門。此云多聞也。凡多聞者正法護持故。寶塔內十二部經首題納。諸經典總持故號多聞天也(云云)。又一義云。毘沙門者如點談也。所謂爲除四魔軍。雖著金剛甲冑。爲正法護持。內著解說法衣懸袈裟衣事毘沙門。故名毘沙門也。大將軍胞胎衣懸事。毘沙門袈裟著貌也。祕密檀本有袈裟事。深可思之(云云)。
一。尊形事。示云。多聞者降魔大將施福本尊也。左手寶塔持事。正法護持表相也。右手三古鉾取事者。降魔表示也。是以四魔三障難除。三身圓滿惠命得也。故身著金剛甲冑。壽命長遠德令得也。仍所持三摩耶悉是福智圓滿表示也(云云)。又云。於此尊有種種異形。所謂吽迦陀毘沙門者十臂尊形也。是大日所具多聞天也。最極灌頂大事有之。更問之。
次。都拔毘沙門事。示云。身著甲冑帶太刀。是東方都拔國出現相也。故號都拔毘沙門也。山門毘沙門堂毘沙門天是也(云云)。又云。左手捧寶塔。右手取寶捧。是卽北方天也。帝釋眷屬也。此兩種毘沙門者。觀音所變多聞天也(云云)。
一。種子事。示云。●字也。其字體云者。言說不可得●字也。此字卽言說敎法本源也。仍多聞天稱。或號正法護持此意也。仍以此字爲種子也(云云)。
一。根本印事。示云。二地相叉入掌中。卽是所座二鬼也。二水立合須彌山也。二火二空相柱二鬼體也。二風立合此尊吉祥天不二一體義也(云云)。
一。三摩耶形事。示云。或寶塔也。或寶捧也。或三古鉾也(云云)。
一。功能事。示云。此尊與如意寶珠一體習也。故法花云。我獻寶珠。世尊納受說。卽指此尊種子也。此故●字者。字體萬法能生根元。如意寶珠種子也(云云)。又云。安鎭儀軌中。如意寶珠功能說云。三百由旬內令無衰減(已上)。又法花多聞天所說神呪功能說云。令百由旬內無衰減(已上)。深可思之也。
一。法花一體事。示云。此尊所持寶塔法花塔婆也。加之。此尊捧寶塔習。諸經之王法界塔婆也。卽是三千世間異名也。法花十如實相妙理寶塔全體也。深可思之也。
一。以多聞天顯密一致習事。示云。岡崎義云。當流相傳云。太穴流以天部顯密一致習事雙身法傳。其故傳敎大師示覺大師云。汝到大唐者付顯敎門。習中道。付眞言門問天部(云云)。依此文顯密一致習也。而傳敎大師天部御相承雙身法外無之。故知雙身以顯密一致習事有之云事。
一。四種成身二種斷惑云事。示云。四佛四波羅蜜五大尊四天王等習合祕曲也。此時多聞天者北方天故。天鼓雷音分身也。仍以多聞釋迦分身習也(云云)。次。二種斷惑者。四天王共踏二鬼。是則二種生死斷意也。或又見思二惑降伏義也。
一。不動與毘沙門共正法護持者云事。慈鎭和尚示俊範云。不動者大日正法護持者也。法界體性智敎令輪身故也。多聞天者釋迦正法護持者也。仍安置此二尊。爲正法護持者也。雖多敎法。不出顯密法故也(云云)。
一。雙身法事。示云。此尊吉祥天不二冥合義也。此卽台金不二理智平等法門表示也。又義云。半天波羅門多聞天不二體意也。其緣起云者。此多聞天往昔此半天波羅門同時發心。多聞天精進苦行故速成福智。半天波羅門懈怠樂行故于今在凡地。依之起猛利強盛瞋恚。多聞天法修處行。成障礙神發誓。所詮多聞天法性表。半天無明表也。無明法性相雙法故。此雙身相背。無明法性同體之惑故不相離也。法性無體全依無明。無明無體全依法性。深可思合之。又云。付此尊在黑闇女云物。又云黑兒。卽是障礙神也。又吉祥天法性表。黑闇女無明表也。此不二相應義。其意如前(云云)。因物語云。此天有緣起。吉祥天者相好圓滿端嚴美麗天女也。此天所行諸吉祥事有。仍諸國召請之。次黑闇女醜陋シテ有不吉祥事所行悉諸災難競起。故人皆是厭。爰此黑闇女申。我是吉祥天女姊也。暫時不相離。故吉祥天女所行我必隨順云。所詮此二天善惡二法無明法性義也。故此二天女共不召請。其儀有漏善惡二法捨。無相法身眞空冥寂理入事。表也。是大經說也。追而可尋之。
一。阿彌陀與多聞天一體事。示云。自昔阿彌陀許可雙身許可相副傳授來事者。多聞天正法護持願付。何菩提心人令守護習也。阿彌陀是證菩提門敎主也。尤一體被得。故花嚴經云。一切衆生以發菩提心名多聞天(云云)。又云。我法修行人。必可令引導淨刹(云云)。應知□阿彌陀多聞天一體云事。又一義云。諸天部中。此天獨無上菩提可證得習也。餘天未聞其義也。仍此天五種願中。第五願無上菩提說。深可思合之(云云)。
一。多聞天法成就之時以雀爲吉祥相事。師物語云。孔雀西天瑞鳥也。我朝雀孔雀部類也。悉地成就之時。必此鳥影現也。サレハ小川承證僧正於關東足利之祈禱時。前裁葦毛馬乘著甲冑武者。頂上雀頂戴出現ケリ。現身足利感見タルケル間。以使者壇所被申遣時。未發言以前僧正云。御前葦毛馬現タル事候歟被申ケリ。不可思議不可思議。此事足利謀叛虛名アリテ旣可被誅ケルニ。卽日被免ケルトカヤ。甚深甚深。師云。都鉢毘沙門寶冠中雀。吉祥瑞鳥故也。可思合之。
一。天部法成就相事。師云。雙身法成就心明佛菩薩等キタナク親近タカラサル也。佛具鈴杵等取捨ハヤト思也。如此意出來。我旣此法成就シタリト可知也。サテ此法成就シタレバ世財餘多出現也。總外部天等行スルニハ法成就シヌレハ內院佛菩薩物キタナク親近不思也。仍天部必別壇所可供也。佛菩薩壇近處不可供也。是則祕藏事也(云云)。葉上抄口傳(云云)。
一。天部相承故實事。三昧流義云。吒天法者。急事出來時祈禱。速疾効驗。然而畜類垂迹體故。愚癡法也。閣之者又無其驗也(云云)。次聖天効驗未落地法也。然而一種利生說處十種罰明。故谷御房遺誡云。我門弟等。聖天法不可修。末代學者不可精進修習故。必可得其罰歟。其故此天本誓云。行者三業懈怠之時。我必可伺其短云(云云)。仍三昧流強不可修之歟。若如法清淨行者。速疾成就。祕術不如此法(云云)。又云。聖天法凡祕密最極習事。雖不及子細先垂迹而我等因緣祕合身體上。一期間擁護方示給也。卽如聲聞乘律盡形壽羯磨也(云云)。仍只天部法中。當流祕曲雙身法修也。其故餘天皆悉大日普門示現。何皆祕密內證法門。淺略行者世法貪著過有之。今雙身一偏無上菩提成就處也。出世法成就也。肝要肝要。可祕藏可祕藏耳。
一。雙身口決事。三昧流義云。此法者隨自意樂行祕法也。強不可精進苦行也。仍此尊本誓云。行者若辛苦。我亦辛苦。所以者何。我常在行者心中故也(云云)。又云。此尊觀想云者。先結無所不至印明。遍照法界觀法住。故行者旣諸尊本地身大日成畢。此時法爾道理。本地大日奉仕給也。別入我我入觀法不成。自然我身法界身中影現。悉地令成給也(云云)。今此尊者單無上菩提祈請處。自然世間福報等事法。令成就給也。其故多聞天出世事主。吉祥天世間法主給。世間出世法面相翻。故二天相背。然而世間出世法其理一物也。故二天體一。世間法外出世法無之。故出世無上菩提祈請處。自然世間福德事。成就也。餘天無此義也。多聞天法獨無上菩提祈世間法成就習也。最極最極又云。此尊本地事。多聞天觀音也。娑婆應現尊故現世主。吉祥天彌勒也。彌勒當來導師。未來主也。過去落謝畢。現在未來悉地肝要故。此二尊像安置悉地祈請也。又云。此尊祕藏不顯露也。故此尊本誓云。令我見童子者可被障礙也(云云)。相構相構不可及外見也(云云)。又云。或行者此法令修。悉地遲致精誠時。本尊影現云。汝此法誰人相傳哉(云云)。其時行者相承血脈奉見本尊。其時速疾悉地得。故此法修行時。血脈壇上安置也(云云)。又云。此法財施法施本也。仍諦緣度五佛印明三摩耶戒相授也(云云)。師云。此法者以法施爲本故。壇上未安置舍利也。又云。心經每日三十三卷可讀也。又金剛般若等可誦也。法花法一體習合之時。壽量品自我偈等可誦也。八曼荼羅其義見タリ。又云。此法讃根本印明授以祕事也(云云)。又云。諸天部三摩耶戒授事。隨分祕藏事也。天部者大旨忿怒形也。故行者不如法時。必成嗔令障礙。三摩耶戒授。柔和慈悲心住不成障礙也。又受戒以後者。行者弟子成給故。如影隨形守護神成。所願令成給也。又云。供物時菓子餅等可奉供也(云云)。
已上岡崎口決義記之耳。
一。灌頂事。示云。此尊手持寶塔者。是表示也。左手押腰。己心自體寶塔法界當體也。以此尊山門相承深祕也。此卽本有妙境也。右手執三古鉾給事。三諦三觀所表也。修得妙智也。兩部理智不二冥合本源開顯給。深可思合之。
一。五巾法事。示云。三古鉾白幡樣物懸。是卽那俱佐神也。又傘蓋也。亦袈裟也。五分法身本源故。五巾云也。三古鉾無作三身表也。卽是自性本有妙境妙智也。最祕最祕。口傳有別。更可尋之也(云云)。又云。五巾法者。唯授一人大事也。可祕藏可祕藏。不可口外而已。
溪嵐拾葉集。
元祿十五年壬午四月四日法印實觀閱。
●●拾葉集(吒天法)。
一。本說事。
一。本書事。
一。私記事。
一。緣起事。
一。得名事。
一。種子事。
一。三形事。
一。尊形事。
一。山門相承事。
一。法花一體事。
一。三大部習事。
一。四重本迹事。
一。天部出離事。
一。常行堂曼荼羅神事。
一。三井流相承事。
一。一階僧正祕法事。
一。一字呪王事。
一。卽位灌頂事。
一。灌頂事。
已上十九箇條。
溪嵐拾葉集。
吒枳尼天祕決。私苗。
一。本說事。大日經。孔雀經。仁王經。阿羅婆沙曩吒枳尼經。相觀陀羅尼經。刀自女經。神驗呪王經。八大童子經。一字呪王經。辰狐本因緣經。旃陀利王經。
一。本書事。蘖陛念誦祕決一帖(山家)。蘖陛念誦祕決(弘法)。悉地成就決七帖(山王院)。如意寶珠決一帖(山王院)。如意寶珠決一帖(五大院)。聖德太子祭文一帖。
一。私記事。生狐傳一帖。弘法大師私記一帖。小野流私記等葉上僧正傳。三井流私記。
一。灌頂事。四箇祕印。菩提心論灌頂。
一。吒天緣起事。示云。過去日月燈明佛時。南方有古吒山。其山人民一萬三千七百五十八人也。其時大聖文殊承如來敎勅行彼敎化之給。今吒天子孫眷屬是也(云云)。
一。吒天得名事。示云。夫●●●三字者百界千如三千世間也。故以法界爲體。亦是●●本源也。故號眞荼摩尼珠。欲界凡夫者以貪欲爲體。仍施寶成本尊給(云云)。又云。弘法大師以如意寶珠被納於稻荷峯依此義也。加之稻荷神來現相貌者。老翁荷稻大師御前影現。其詞云。過去七佛舍利持來云。稻者舍利本源也。故大論云。古佛舍利變成米云。深可思之。又此天有五人王子五智如來也。一切衆生五佛性是也(云云)。
一。種子事。示云。或●字或●字或●字等也。
一。三形事。示云。如意寶珠也(云云)。
一。尊形事。示云。如圖不能注也(云云)。
一。山門有此天法事。示云。古老傳云。此吒天法者。東寺三井派委細相傳山門無之。其故山家大師御相承有相輪樘下此法禪法被埋了。仍天台流不賞翫申傳。然而黑谷流代代相傳來祕藏事有。山家大師弘法大師蘖階念誦祕決一卷祕書有之。祖師求道上人隨分祕藏。顯密大事申給。所謂元品無明能治出如覺智事此抄中有之。所以元品師子上居妙覺文殊釋給。依之大堂精。山家御釋中元品無明能治被沙汰事有之。存知タラハ出申被尋此事也。本文委細也。更可尋之。
一。以此天法花一體習事。示云。此天大聖文殊化現也。以文殊法花敎主習時配當本迹二門。迹門明法開會故。諸法實相談。萬法令歸不變一理。故十如實相中以本末究竟。今吒天習也。本門意明釋開會故。十羅刹中奪精一切衆生精氣神說。迹門明心法三觀。本門顯色法久成正覺義。故本迹兩門機法一習也。故五大院如意寶珠決云。迹門明法開會故。以十如是爲此尊。本門說人開會故。以十羅刹爲此尊釋給。
一。天台三大部習合事。尋云。山家御釋大意如何。示云。付此尊約天台三大部設釋義給。所謂約玄義時。名體宗用敎五重玄約五種文殊釋給。此上七番共解五重各說給。次約文句時。因緣約敎本迹觀心四種文殊釋給。其中約敎時。約四敎敎敎斷惑分齊皆文殊被釋當。所以三藏敎時七賢七聖文殊有之。通敎時乾惠等十地文殊有之。別敎七位文殊有之。圓敎五十二位文殊有之等釋給。彼本文可尋也(云云)。次約止觀時。六卽文殊有之。所謂理卽文殊乃至究竟卽文殊等也。付之有修德文殊性德文殊。種種習有之。所以以獅子爲理卽。以文殊爲究竟卽。是則理卽妙境上居究竟卽文殊相也。等覺一轉入于妙覺心。可思之。以師子爲理卽。以文殊爲妙覺事。迹門從因至果意也。或又以師子爲理卽。以文殊爲名字卽。冥合一體時。名觀行卽習也(云云)。又云。以六卽習境智二法也。所謂本有妙境初後不二故名卽。本有妙者。以增進爲義故。以智爲六也。智或淺深意也。
一。四重本迹相如何。尋云。四重本迹相如何。示云。於天部四重本迹有之。山家御釋意也。第一重十界各俱權實故。佛果所具畜類爲本尊也。淺略釋第二重十界悉皆佛果所變也。故以畜類爲本尊也。深密釋第三重大日遍照十界者。皆是佛界功德故。以天部等爲本尊也(祕中深祕釋)。第四重眞如十界者。大日自體也。無能遍所遍諸法當體唯改動義故。絕本迹義。飮血戴角類當體本有不改大日也。若然者不如崇敬世天等。故天部高天台流習此意也(云云)(祕祕中深祕釋)。
已上四重本迹如此。上三重者論本迹。修成門意也。後一重本有曼荼羅也。絕本迹重也。
一。以天部可出離生死事。尋云。天部出離耶如何。示云。世人皆天部爲世福修法也思。此事不知子細事也。天台流以天部爲深祕也。仍天部總有三品悉地。所謂第一無上菩提。第二智慧。第三福德(云云)。凡此三種者。蜜敎大綱也。天部福德爲面。無上菩提爲裏也。共是出離生死要法也。故天台流以天部習一念三千一心三觀也。故五大院御釋云。一念心卽遮那三蜜。百界千如四種曼荼(文)。又山家御釋云。此天眷屬中云。一萬三千者三千世間。世間者七覺分也。五十者五道衆生也。八人者八大文殊(云云)。應知。以一念三千。爲此天正體事。顯中道密天部習合事此謂歟。如此天部不習須眞言師。天台流不可云事也。顯密一致意。深可思之也。
一。常行堂摩多羅神事。示云。覺大師自大唐引聲念佛御相傳歸朝之時。於船中有虛空聲告云。我名摩多羅神。卽障礙神也。我不崇敬者。不可遂往生素懷云。仍常行堂被勸請也(云云)。口云。摩多羅神者。卽摩訶迦羅天是也。亦是吒枳尼也。彼天本誓云。經云。欲臨終時。我行彼所食肝屍。故得臨終正念。若我不食肝者。不得正念不遂往生云。此事隨分祕事也。人都不知事也。サレハ彼堂僧等尚不知。何況餘人耶。不可口外大事也。可祕崇可祕崇又一義云。摩多羅神者。摩訶迦羅天。所謂經能延六月祕事也。天一切衆生精氣奪。摩訶迦羅天降伏之除。奪精鬼難仍臨終正念也。六月成就祕法可思之。
一。三井流有此法事。尋云。三井流有此法乎如何。示云。於此天者三井流殊委細也。故智證大師。於大唐奉値良譜和尚相傳之給。所謂悉地成就決七帖是也。最極祕事也(云云)。又云。三井流金剛童子祕法有之。今吒天一體習也。甚深甚深。
一。聖德太子御傳事。尋云。付此天聖德太子御傳有異事如何。示云。太子祭文一卷有之。最極祕事也。奏□足祭文云是也。因緣祭文也。太子御時者。眞言未度時故。行法首尾雖不相調。根本印明等有之。太子者靈山聽衆御座。西天聽弘給歟。甚深甚深。
一。生狐傳方事。示云。稻荷相神影現祕書。此書次第相傳仁無不得悉地也。行法體支分具足。甚深甚深。
一。一遍誦次第事。尋云。一遍誦次第如何。示云。是葉上僧正相傳祕曲也。始自自性法身終至等流。示現百八呪術神悉書載。悉地成就祕法也(云云)。尋云。供花方如何。示云。椿花雞頭花供也(云云)。菓子柏子栗等奉供之因緣尋(云云)。
一。一階僧正祕供事。尋云。一階僧正祕方如何。示云。此僧正成就祕供物。團子。シテ大豆粉。カケテアタヽカナル時供之。無左右祕物也。一階僧正油子云是也(云云)。因物語云。此僧正者小野仁海事也。於稻荷峯一千日修此法。今號僧正嶽是也。其間每日祇園承仕法師以息女日食令送。依此功勞此女人爲皇后畢。今號祇園女御是也。依爲女御歸依僧。仁海直任僧正被成畢。故云一階僧正也(云云)。
一。一字呪王經事。尋云。一字呪王經者如何。示云。此經者三井流相承經也。以一印明令修法故號一字呪也(云云)。因物語云。三井刑部僧正者。文盲第一貧者也。仍山臥成吒天一字呪王祕法呪。自大峯出稻荷參ケル時。地主權現御前法施居。折節隱岐院御乳母卿二品被參詣。車內被見出ケル刑部房貧僧間。袴破出大陰タリ。二品見之被召請。ヤカテ成歸依僧。所領三百六十箇所令領知。成大福人一階僧正被成畢。此一字呪王經法者。三井流第一祕法也。
一。付此天卽位灌頂習事。尋云。付此天習卽位灌頂方如何。示云。未曾有經云。帝釋禮野干爲師(文)。又涅槃經云。天帝敬畜爲師(文)。又云。敬狐者爲國王(云云)。依此等文歟。
私云。天子卽位灌頂時。以吒天法奉授國王事。鎌足大臣因緣起(云云)。又云。伊勢太神宮有此表示也。高倉岩屋有此事。仁王經以祭塚神事深可思之。
一。灌頂事。示云。以此四箇印有之。所謂理法身印智法身印五?印八葉印(已上)。私云。以此四箇印爲灌頂大事也。所詮此天者。菩提心論以灌頂習極也。故論云。
八葉白蓮一肘間。炳現阿字素光色。禪智俱入金剛嚩。召入如來寂靜智(云云)。
私云。以文殊不生智。令噉食迷妄八分爲表此事。垂迹吒天令食肝花。所詮金剛智體胎藏八葉受用也。是則彼經金剛夜叉品習也。所謂金剛智義也。夜叉呑盡義也祕密灌頂最極也。非密意者不可知事也。最極(云云)。
溪嵐拾葉集。
(本云)文保二年正月十一日於天台黑谷師說記之了。
天台沙門光宗記之。
元祿壬申夏四月十三日。
甲子法印實觀閱。
溪嵐拾葉集。
大黑天口決。私苗
一。本說事。大日經。理趣經。陀羅尼集經。孔雀經。仁王經。大日經。義釋良賁疏(下一)。
一。本書事。神愷軌。南海傳。山家大師(祕決)。弘法大師(祕決)。謙忠傳信和尚(決)。
一。私記事。山家私記。池上私記。大原祕記。穴太私記。
一。得名事。示云。梵摩訶迦羅云。此名大黑天。諸天中ヲイテ此天名字殊勝。故摩訶名言付給。仍以此天。或爲大日經爲敎主。或摩訶止觀敎主習事。摩訶者大多勝三義有也。是三諦三觀三部三身意也。サレハ大日經以暗夜天斷德極。十六大菩薩中拳菩薩習也。謂意大黑暗當體不動自性本有覺體事表也。付密敎三部大日也。付顯宗三觀法也。付戒法三聚淨戒也。故當流戒家本尊也談。仍一卷抄有之。更可問之(已上)。付名字習事也。
一。種子事。示云。或●字也。萬法能生本源故以●字爲種子也。或●字也。萬法出生寶珠故也。或●字也。羯磨事業天鼓雷音敎令輪身故。或●字也。不動一體(幷)堅牢地神故也。或●字也。不二妙成就尊故也。或●字也。大黑風大黑業體故也。或●字也。釋尊一體。故也。或●字也。文殊化現故也。重重習有之。更可問之。
一。根本印事。示云。或顯實合掌。或拳印次以智拳印名灌頂祕印習也。口傳別有之更可問。
一。三摩耶形事。示云。或袋。或槌。或如意珠。或智劍。或寶棒。或鉾。或斧也。
一。尊形事。示云。依南海傳或神愷記者。老翁形梨打鳥帽子著左手袋持右手槌持也。是世間流布尊形是也。次山門相承大黑。不依本經儀軌。山家大師御感見樣作給。所以高祖大師我山開闢時。大地六種震動。下方空中。一人老翁涌出。其形今政所大黑相貌是也。此形卽是堅牢地神也。故山家御釋云。請益於堅牢地神。發誓於梵天帝釋(文)。又云。建於香倉殿養於山老(文)。又云。安一人老翁養育三千徒衆(文)。付此等文顯密一致習有之。一人者修一圓因感一圓果意也。老者久成正覺義也。翁者俗諦常住義也。故本門序段。地涌千界菩薩自下方空中涌出本門遠由成。吾山開闢之時。一人老翁下方涌出致吾山護持。加之大師最初御登山時。靈山淨土義式。皆悉吾山顯現。寶塔虛空涌現。二佛幷座給。故靈山一會儼然未散釋給也。凡大黑者等流卑賤形。天鼓雷音垂迹也。其本地云者。卽一代敎主釋迦如來也。又三輪明神和國影現形。卽今大黑相貌也。約本地時大黑也。垂迹時山王卽大黑也。故吾山大師此尊崇敬給事。旁良有由也。
一。山門大黑事。示云。山家御相承大黑者。多聞大黑也。故其相貌皆如毘沙門形也。口傳(云云)。
一。東寺大黑事。示云。弘法傳來者。如神愷軌形也。卽是不動大黑也。口傳(云云)。
一。此尊異形事。示云。或不動一體。或愛染一體事。或毘沙門一體事。或辨財天一體事。或聖天一體事。或吒天一體事。或山王一體事。或降三世一體事。或大日一體事。或釋迦一體事。或觀音一體事。或文殊一體事(已上十二尊)。如是等種種習有之。口傳在別。更可問之。問。以大黑習合顯密一致方如何。答。凡此尊者。以堅實合掌印。表內證功德法門也。所以此合掌一印又名十雙印。十指合掌故也。又名十界皆成印。又名實相印。是法花諸法實相妙理顯故也。付此印本門合掌。迹門合掌。本迹不二合掌。不變隨緣合掌。俱隨緣俱不變合掌。如是等重重沙汰有之。又橫合掌。竪合掌。非橫非竪合掌有之。先隨緣合掌。十指開散時。一一指各五陰和合義有故。卽隨緣有不變又合掌持一一十指合掌作故。卽不變隨緣也。俱隨緣俱不變名也。是則全性起修。全修在性之意也。仍拳一指處法界悉接心也。其故法界者卽十界也。十界促五差故。文云。束十界爲五差。一惡二善三二乘四菩薩五佛界等(云云)。此付合掌印。從因至果從果向因法門在之。迹門從因至果。以不二爲本故。十指合掌印以爲根本印也。次本門從果向因。而二以隨緣爲本故。義彼彼萬法悉合掌一印也。不二合掌五陰和合表生德也。而二合掌五陰離散表死德也。此生死二法寂照二法知見二字也。故觀名佛知。止名佛見。於念念中止觀現前等釋也。
己身自性合掌事。示云。經云。或有人禮拜。或復但合掌。乃至拳一手或復少低頭(文)。私云。此文口傳。己身自體合掌證據習也。金剛頂經疏云。一指纔勉動法界咸不違。一言音發諸佛悉感(文)。謂意一指當體卽十界意也。十界卽法界也。如此釋故釋云。一家圓義言法界者。須云十界卽空假中初後不二方異諸敎(文)。深可思之。又示云。法花是法住法位文以合掌一印習事。最極大事也。不可口外。所謂是法住法位。世間相常住者。世界相五大也。法位者眞如爲位。是心法也。此色心冥合。以合掌一印習也。又示云。兩手合掌時。地大地大合。乃至空大空大合。空大仍當體能所亡泯乃至空大。空大當體能所亡泯。獨一法界無可對待心也。一以世間爲五大事。五大院御釋云。世間者五大也。法位者識大也(云云)。故法花中說大日五字明說事於此文習也。凡卽心成佛者。六大無礙名也。所謂●(地)●(水)●(火)●(風)●(空)●(識)以此明六大無礙卽身成佛眞言名也。故以世間相常住文。大日經法花習合一箇口決也。深可思之。
一。次橫竪合掌事。橫合掌者。十指合掌印。竪持之者五指卽地水火風空。橫並有也。此竪合掌卽名橫合掌也。此橫義依報國土主橫平等法門故。接盡法界。又橫十方衆生同時正覺義表也。次竪合掌者。此合掌。橫持從下上地水火風並置也。故名竪合掌。始覺修顯故。從因至果法門也是正報主也。又依正不二色心一體和合我身。我等當體卽是非橫非竪己身自然合掌也。低頭拳手。深可思之。
一。法爾自然合掌事。示云。佛法氣分離田夫野人等人歸依時必合掌也。是自性天然自然覺了大日如來位契當意也。次密敎意。以淨三業一印。法爾自然一印習也。此一印大日不說。祖師不吐一言重印也。故名本三摩耶印。此一印開名胎金兩部印也。サレハ高祖大師分手於金蓮場釋玉。釋迦一代敎法此一印起。大日兩部三部法門從此印出生。故祕密修行最初此一印結誦。然後三部五部印結也。深可思之。又示云。此合掌一印三聚淨戒當體也習也。所謂三聚者。卽三諦三觀三身也。此印相又卽三諦三觀也。釋云。實相卽是三諦異名(文)。又梵網經中佛佛授手(文)。又授字手篇受云字書也。以佛合掌印授受者也。故授手云也。凡梵網經意。以此戒法通授十界。故令結十指合掌印以表示結三聚淨戒法花開顯妙經。故。此一印十界皆成印名。梵網經佛授手說給。法花爲說實相印說玉也。三聚淨戒具足圓滿印故。合掌以敬心欲聞具足道說給也。
一。合掌印說文事。示云。是法住法位世間相常住(文)。又云。合掌以敬心欲聞具足道(文)。又云。合十指爪掌(文)。
一。法花三密文勘事。經云。汝舍利弗我此寶印(身密)。爲欲利益(意密)。世間故說(口密文)。又云。妙法蓮花(合掌自密)。敎菩提法(三業口密)。佛所護念(三觀意密)。深可思之(云云)。
一。於法花種子三尊習事。示云。先種子事以●字爲種子本故。山王院御釋云。始從妙法終至而去。無非阿字不生三觀(文)。又云。一義云。此經中神呪說卽是種子也次三摩耶形事。示云。或蓮花。或寶珠。或寶塔(云云)。此三種三摩耶。自三密三身三摩耶也。所謂蓮花者。口業爲義故應身三摩耶也。寶塔色法爲義故法身三摩耶也。寶珠心法爲義故報身三摩耶也。此三種三摩耶者。自三身三觀也。又三學法門也。以是不二冥合爲具足道。故釋云。三學俱傳名曰妙法(文)。又一義云。三昧流於法花習三密時一文一句勘。尚是敎門義也。法花一部悉是實相一印證文也口決。實相一印外更一句餘經無故也(已上)。四王院義也(云云)。此等三種法花習事。時不限法花。一代敎主悉是實相一印也。深可思之又示云。此合掌一印付或十六重(表十六生)或三十七重(亦表三十七尊)。如是等深密相傳有之。口傳(云云)。更可問之。
一。我山安迦羅天事。毘沙門堂暹圓法印義云。我流相傳義云。山家大師三輪明神祈禱云。以何尊我山護持可憑耶。仍安置之。又古老傳云。三輪明神和州顯現最初大黑天神形相顯現給。又示云。我山山王影向之時大黑天神形也(云云)。大宮權現俗形習事有之。可思之。
一。大黑天神法以白米爲相應物事。物語云。或碩學眞言師。大黑法行如聖天浴油。正念誦之時白米汲懸ケリ。一呪一反也。數反念誦數隨行。此人速疾大黑法成就。凡大黑者北谷熾盛光本源舍利傳也。白米舍利當體也。旁以相應物故歟。可祕藏(云云)。又或眞言師云。器中盛白米。大黑腰埋正念誦已後如浴油汲懸汲懸ケリ(云云)。
一。大黑天神爲闘諍神事。示云。大國合戰之時。以大黑天神立前陣向戰場也。此大黑者飡人血肉神也。仍名奪精鬼也。故此神住屍墮林給也。能除群賊怖天也。孔雀經說是也。
一。摩訶迦羅天神變事。物語云。延慶年中頃。七條邊或德人許強盜數十人寄ケリ。折節客人等來臨。門內門前無間群集。仍盜人等不寄還ケリ。其後手引人隣家。アリケルカ家主問云。某夜何ヨリ客人來臨有ケルカ申ケレハ。答云。無來事。其夜我僧召請大黑社奉供養(云云)。天神闘諍神將軍也。仍現神變給ケル(云云)。
一。同人物語云。大黑法飛礫法云事有之(云云)。是亦山門方無之。未承及事也。何事哉覽不審(云云)。或碩學眞言師。大黑法行見。其本尊爲體例袋中如意寶珠入滿取出。取出十方行者授與給樣造立セリ。是ツフテ風情アリシ此事歟。大方不審不審。
一。大黑飛礫法事。後日記。東寺眞言師說曰。以榎木蕎麥形造●字。書加持。然而後福人家內投入。彼福德我家來集也(云云)。此外不可口外也。此奧此奧私云。蕎麥者大黑因地好物也。サレハ蕎麥飛礫投ヌレハ。大黑天神何處有行施化用給也。
一。大黑祕供物事。師說云。此天祕供物。以鹽爲最上供物也。次行法次第常片供鹽一杯盛奉供養也。頓成悉地祕法也(云云)。
一。摩訶迦羅事。先師上人示云。天部中大黑程名字氣高尊無。摩訶二字顯。摩訶止觀義密敎。摩訶毘盧遮那經同也。サレハ顯中道密天部此尊事也。仍此尊止觀本尊習也。又戒法本尊習也。無作三身習也。故當流一卷祕書在之。又云。仁和寺明琳房東寺一流明匠也。サレハ大阿闍梨十三人逢灌頂遂僧也。其仁云。大黑祕事天台流有之。東寺邊申合被申ケリ(云云。已上)。
溪嵐拾葉集(大黑)。
元祿十四年十月二十六日校本尾云。
文保二年十一月晦日於天台黑谷師說記之耳。天台沙門光宗記。
同日又以別本校讐。
元祿十二年春月書。
台山鷄頭院主嚴覺洪道。
又同日以別本校讐卷尾云。
曆應四年三月晦日於花洛法勝寺謂師御本書寫畢。
天台沙門宗遍。
康永二年九月十八日。天台沙門辨鎭。
文和三年五月二十五日賜御本書寫畢。
天台沙門良賢。
文和三年八月一日。天台沙門禪惠。
又二十七日以別本校讐右四本皆下云野州日光山書庫所藏本也。
天台沙門實現。
十五年三月十一日閱。
溪嵐拾葉集。
祕密要集。大黑天神灌頂密印。
摩訶迦羅天灌頂事。第一實相印●●●●●●●●。第二心呪印(內縛開散地水三反召之。擧印口傳)唵密止密止室捨波羅誐帝ソワカ。第三心中印(拳印口傳)曩○南●。第四普賢一字心明(無所不至印明)。T76063601.gif。鑁。右印者天台祕藏肝心王頂寶珠也。不可祕篋底而已。
一。顯密一致印信(法曼院印信)顯密大道一味事。右唐緒餘決云。顯敎旨歸傳志遠宗頻。密宗大道受元政法全。彼此冥符事理俱密。大黑辨才在其最頂。先師異告。蓋玆謂乎。
相承口決云。
辨才八葉印。法花迹門開三印。大黑堅實印。法花本門顯一印。
傳敎大師受邃師文。
如三世諸佛。說法之儀式。我今亦如是說無分別法。諸法寂滅相。不可以言宣應安五年(壬子)八月九日沙門運記之。祕密傳燈大阿闍梨位澄豪示。口傳云。辨才天八葉印法華迹門開三印明。唵宇賀野若耶迦羅階ソワカ。又辨財天女眞言。普印。唵戒嚕底娑沒哩底陀羅尼吽訶口云。提婆所龍女卽身成佛迹門初住之成道是也(文)。口傳云。摩訶迦羅堅實印法花本門顯一印明唵摩訶迦羅野ソワカ。口云。從地涌出髮白而面皺地涌千界菩薩是大黑天神也。仰云。大黑天神天鼓雷音佛垂述。習也。而此佛釋尊也。其故釋尊北方佛御座也。故又大黑天神子方神也。子時掌給間。此本地云釋迦也。釋迦垂迹大黑天神是也。法曼流顯密一致之法門。大黑辨才天習之事。
示云。摩訶迦羅天神止觀敎主習事在之。其故摩訶者大多勝三義也。大多勝者一心三觀也。故一心三觀彼以天神習事也。良有由緒可思之。又付此天種種習事有之。此天老翁之形。久遠實成之如來也。所持袋。第八識含藏識意表也。又仰云。根本印重重印契有之。一普印此是法花本門顯一印是也。二拳印用之左右共拳也。故金剛界十六大菩薩中拳菩薩習也。彼菩薩我等無始曠劫生死根元習事在之。然則以此天出離生死本際習極事也。第三大日智拳印·理拳印用之。明●●●●●●●●●●用之。彼天神久遠實成如來無迹。又地涌千界之菩薩堅牢地神是也。雖然第一印契通漫之印明以之爲本體習也。其故今經本迹最極印。習時此印爲本。故方便品中爲說實相印。此天神根本印習故也。第四無所不至印用之。此是祕密灌頂瑜祇無相灌頂之至極。眞言一宗之最極也。凡以此天出過毘盧超大日習甚深法門在之。委細可開口決也(云云)。
已上金山院光師御口傳也。尤可祕藏祕藏穴賢穴賢。天台沙門運海記之。
一。最極甚深口傳灌頂密印法門在之。第一印明。此天一實之正體爲說實相印。本迹未分之重根本法十界三千依正一如。此尊一實之正體尊形之印明也。次第二印。內縛二地二水開舒三反召之。此印明天神之三摩耶形也。相貌胎藏界萬法含藏之印明也。次第三拳印。左右之脇此是金剛界十六大菩薩歷。次位十六正覺卽身成佛之印明也。第四無所不至之印明者。祕密灌頂之終極。四種法身一如之總體。佛金蓮之外加等流法身四部合行之印明也。眞言敎之意。佛果之上入重玄門法門。沙汰事有之。以此尊佛果之入重玄門。又法門至極諸談爲事也。此尊以超過之大日過ヒウ正體故也。大概任先師之口決注之。委細可尋明師之也(云云)。
一。大黑天神名字事。仰云。大黑者。一切衆生元明惑。卽貪嗔癡之三毒也。仍五大院先德三惑釋給。然而只三毒習也。瑜祇經第七品本有俱障自我所生障有本俱本輪。是名五輪觀云。是貪嗔癡三毒見。是大黑云也。右面赤黑也。左面赤色。中面金色也(矣)。付大黑二字大者金輪法性也。黑者無明十二天中伊舍那天也。是名障礙神也。此尊七曜總體習也。七曜者土火木金水五行陰陽二也。是七曜精靈現爲七星。是名北斗七星。四方各七星置時。四七二十八宿云也。此時以千手爲本尊也。七曜十二宮二十八宿總體卽金輪云也。無明法性一體。未分之位名超過大日大黑也。此大黑法性方增長化用名法花云也。金輪無明方化用名伊舍那天也。サレハ金輪時舍利。云法花云也。釋迦金輪云是也。種子滿卍字是也。字●字異形字也。是則八葉蓮花形也。一切衆生心蓮習也。●字寂靜體卽金輪種子也。サテ伊舍那天云方以●字爲種子也。印相左右也。水火六指ソハメテ背合。二頭指舒頭相合如火輪。以二大指押地水火六指端。是心中火輪內置三德幷三身三密三大空假中三諦等意也。此尊行法不用道場觀幷入三摩地等。只見本尊。卽入三摩地有也。以之爲甚深之口決也。只用一印一明。是名祕藏口決也。印如上明●●●●●●●明是也(云云)。先誦千手陀羅尼一反(云云)。又七星云方住子方給。於七星中以一星等身大黑習也。サテ伊舍那天方居艮方也。後日云。一星者四臂不動三尊也。此天三星。是三辨寶珠也。習也。金色四臂不動也。名房主尊。是諸天中統領也(云云)。
已上先師金山院御口傳也。
一。大黑飛石祕法事。口傳云。若有人欲得福德者。造如意寶珠形書●字。以本尊根本大呪一千反可加持。然後子刻不被知人可投入福人家內。以此緣本尊彼福德令集給也。其形曰T76063801.gif。示云。其形如此如蕎麥造之。三面●字書本尊御前安置加持也。相應木榎木乾方指枝以可造之也(云云)又云。福人門田以造之吉也(云云)。凡此飛石祕法千金莫傳祕曲也。不可口外。餘人被知者障礙出來也。穴賢穴賢。不可披露者也而已。
元應元年六月一日於黑谷令口傳畢。光宗記之。
大黑天神法。喜祥寺神愷記。大黑天神者。大自在天變身也。五天竺幷吾唐朝諸伽藍等皆所安置也。有人云。大黑天神者。竪牢地天化身也。伽藍安置之。每日所炊飯上分。供養此天。誓夢中語詞之中云。吾若安置伽藍日日敬供者。吾寺中令住衆多僧。每日必養千人之衆。乃至人宅亦爾也。若人三年專心供養吾。必此來供人授與世間富貴乃至官爵職錄應惟悉與焉。五體造五尺若三尺若二尺五寸。亦得通免之。膚色悉作黑色。頭令冠烏帽子。悉黑色也。令著袴駈褰不垂令著狩衣。裙袖短紬。右手作拳令收右腰。左手令持大袋。從背令懸肩上。其袋色爲鼠毛色。其垂下程餘臀上如是作畢。居大衣食屋。禮供養者。堂屋坊舍必自然之榮聚集踊出。又吾呪若人常持念四季大備飾饍美酒飮食乃至百味。以五更時。不知衆多人供吾者。決定與富。其呪曰。唵密止密止舍婆隷(二合)多羅羯帝娑婆賀。印者二手內縛舒起地水來去是也。供養印者。用常途法。來供人者。必於此神成父母之想。於三寶成外護。於衆人成父母故也。餘又聞天竺古風幷吾唐朝古風諸寺安此天。莫非豐饒。因之爲斷後輩之疑。以野客夢事。行尋贈焉。
大黑天神法(師云。此法最祕密也。不入室不可傳授千金莫傳)●或●祕記云。摩訶迦羅天。黑色三面六臂。大惡忿怒形。赤火焰鼠蛇瓔珞髑髏著彼衣(云云)。吉祥天讃曰。曩莫摩訶室哩耶。曳菩薩薩埵縛耶摩訶薩埵婆野南無蘇都帝(文)。
黑谷青龍寺相承之次第如此。天台沙門光宗記之。
(本云)隨先師令傳受畢。沙門海運記之。
一。摩訶迦羅天事。南海傳第一云。又復西方諸大寺所。咸於食厨柱側。或在大庫門前。彫木表形。或二尺三尺。爲神王形。坐把金囊却踞小床。一脚垂地。每將油拭。黑色爲形。號曰莫訶迦羅大黑神也。古來相承云。是大天之部屬。性愛三寶。護持五衆。使無損耗。求者稱情。但至食時。厨家每薦香火。所有飮食隨列於前。曾親見說大涅槃處般彈那等。每常僧食一百有餘。春秋二時禮拜之際。不期而至。僧徒五百。臨中忽來。正到中時。無宜更煮。其知事人告厨家曰。有斯倉卒事欲如何。于時有一淨人老母而告之曰。此乃常事。無勞見憂。遂乃多燃香火。盛陳祭食。告黑神曰。大聖涅槃爾徒尚在。四方僧至爲禮聖蹤飮食供養。勿令闕乏。是仁之力。幸可知時。尋卽總命大衆令坐。以寺常食次第行之。大衆咸足。其飡所長還如常日。咸皆唱善。讃天神之力。親行禮拜觀。故覩黑神。見在其前食成大聚。問其何意。報此所由。淮此雖復先無。江南多有置處。求者効驗。神道非虛。大覺寺目眞鱗陀龍亦同斯異(文)。
已上受音軌則篇有之。
仁王經疏下云(良賁)。言摩訶者。此翻云大。迦羅者。此云黑天也。上句梵語。下句唐言。大黑天神闘戰神也。若禮彼神增其威德擧事皆勝故饗祭也。何以知者。三藏引別梵文云。孔雀王經說。烏尸尼國城之東有林。名奢摩奢那。此云尸林。其縱廣滿一由旬。有大黑天神。是摩醯首羅變化之身。與諸鬼神無量眷屬。常於夜間遊行林中。有大神力。多諸珍寶。有陰形藥有長年藥。遊行飛空。諸幻術藥與人貿易。唯取生人血肉。先約斤兩而貿藥等。若人欲往。先以陀羅尼加持其身。然行貿易。若不加持。彼諸鬼神乃自隱形。盜人血肉。令減斤兩。斤兩不充藥不可得。若加持者。貿得寶貝及諸藥等。隨意所爲皆得成就。若饗祀者。唯人血肉。彼有大力。卽加護人。所作勇猛鬪等法皆得勝也。故大黑天神鬪戰神也。
一。摩訶迦羅天造立事。一。御身量事。神愷記云。吾體作五尺若三尺二尺五寸。亦通免之(矣)。私云。定寸尺事隨行者勢分用之。以一搩爲一尺故。依人大小異。藥師經云。四十九搩手(文)。義淨二卷經云。四十九尺(文)。或經云。凡一切瑜伽中儀。皆身自性等量盡之(文)。
一。御形體相好事。神愷記云。膚色悉作黑色。頂令冠鳥帽子悉黑色。令著袴駈褰不垂。令著狩衣裙短袖細。右手作拳令收右背腰。左手令持大袋從肩令懸。肩上其袋之色爲鼠毛色。其垂下程餘臀上(音長庵)。或袋色白以象皮爲袋也。南海傳第一云。抱金囊却踞小床。一脚乘地每時拭黑色(文)。
一。御衣木事。雖無指本說。當三十一日中千人渡橋木用歟。
一。納物事。五寶。金銀。眞珠。水精。瑠璃。五香。沈。白檀。欝金。丁子。龍腦。五穀。稻。大麥。小麥。大豆。小豆。佛舍利(私云。本尊髮中袋中槌中。一粒若三粒若五粒宛。可爲意示云云)。
一。可安置伽藍事。神愷記云。大黑天神者。大自在天變身也。五天竺幷吾唐朝諸伽藍寺皆所安置之(已上口傳如斯)。大黑天神儀軌先諸衆生短命無福。祀此天神延命得福。此天神無量不可說間。無量不可說世間。不可說不可說有緣無緣衆生化導。和光出生死泥。發五種願。現世與無量不可說福壽。來世得無上菩提。欲成其祕密法。幽谷深山蘭若清淨地建立壇。後如法修行。決定悉地成就。呪印八葉蓮花形呪曰。唵婆羅惹婆多曳吽。
次心眞言曰(二手擧安左右腰眞言)。唵畢哩(二合)抳野(二合)吽發吒。次心中心呪曰(右手拳安腰。左手拳左乳上置如前)。唵阿娑婆莎訶●●●●●●。是眞言。皆過去遠遠諸佛如來已心肝要。由持是眞言印。消滅過現未來罪障。現獲得福壽無上菩提。唯其本尊形體說曰。左□形像著水于袴。首覆散左手拳抱袋安左肩。右手拳安右腰二足踞屎沓並相□尻宿所安置供養物上分常無妄懸心奉仕。每日辰朝三千大千世界馳走求則施與持者行人無怠時。是天神大日如來分身觀音自在一身造立形像。彼無令見他人無驗。或自雖不作立。他人所持天神盜取安置靈驗殊勝。五種大願。一爲窮頓與福祐。二爲短命夭壽施長壽延命。三爲愚癡無智與智惠辨財。四爲病人施良藥。五爲罪業人成就功德善根得無上菩提。無量不可說海。發是願化度。衆勝佛菩薩聖衆毘舍門天等。能能可受持(而巳)。
大黑天神儀軌一卷。
一。摩訶迦羅神印。實相印。堅實合掌可思之。
一。決定貧轉印口決(五?印誦呪三反)。口云。二風指召入之風三味力三世貧業召入二風召入二風指寶珠中指付是召入貧報火指用以燒盡義也。又說呪(三反)以二大指召空無礙自在之義也。仍空指力三世福業自身召入義也外五?印(爲化他印)內五?印(爲自軌結之。云云)。
一。如意寶珠深祕印。口決。示云。八葉印(如常)。但二空被立二小指少內入餘八葉蓮二小指如意寶珠可思之。示云。口傳云。此法合掌皆如意寶珠如形スヘシ(云云)。
一。障礙三惡神居巽方宇賀神居乾方事。示云。辰已方者人門也。又因方也。所謂毒具足義故也。戌亥方者天門也。又果分也。第一義天是也(口人)可祕之也。又云。本有常住曼荼羅八葉東南葉普賢菩薩也。普賢菩薩者。恒順衆生願御座。故天台云。性惡若斷。普賢色身從何而立(文)。可知三惑具足因位人□也云事。又云。西北葉彌勒。與觀音異義有。仍此天本地出種種義。今且以觀音爲正。觀音是西方彌陀四親近菩薩也故(云云)。
一。宇賀神王祕事。祕決云。宇者天也。以天爲父。賀者地也。以地爲母。神者人也。以人爲體。王者於天地人之三除能通故云。通三事可思之(口傳)。
一。諸神眞言。唵薩縛那羅延耶曳醯呬ソワカ。
一。以法花此法依經習祕事也。就中提婆壽量兩品常可誦云事(云云)。可祕可祕(云云)。口傳云。南竺天台大黑辨財天。此二尊行悉地圓滿成就給。天台宗晨旦日域之兩朝之弘通廣大遍在此法之効驗(文)。仍黑谷相承之深祕也。不可出門流之內(而已)。
以上畢。
元祿十五年春三月翫望法印實觀閱。
溪嵐拾葉集。
四天王合行事。私苗。
師問云(三昧)事相壇置之。就法門□義理注之。所謂四種成身二種斷惑習事是也(云云)。經云。天人師(文)。示云。人者樹下成道以釋迦爲能化。天者阿伽尼吒天成道以大日爲本身(云云)。文云。敎有二種。一者顯示敎。二者祕密敎(云云)。示云。顯示意者。以大日爲本身。以五大尊爲敎金輪身也。顯密雖殊大道是一也(云云)。問云。四種成身相如何示云。普賢延命大事也。所謂轉生老病死之四相。成常住不滅長壽也。故四天各踏鬼故。是則四相之遷流是也。仍四天所降者。生住異滅四相也。所以成身者。五大相生也。相剋者。五大障礙也。故轉生滅無常四相。成如來久成壽量也。仍號普賢延命法也。次密敎意者。五大卽是五智如來也。故不動尊之四魔降伏者。轉四大離散成瑜伽甚密。以之爲五智圓滿如來也。問云。二種斷惑方如何。示云。斷惑有兩種。一變化身斷惑也。所謂智惑相待。而論斷惑也。是顯示敎意也。次密敎意者。自性會斷惑也。自我所生之障。卽是本有自性菩薩也。然則障者體性。是本有金剛薩埵也。非能治所治也。故論云。一切衆生本有薩埵(云云)。又云。二種斷惑者。分段變易二種生死也。故四天各踏二鬼。此表示也。所以斷二種生死持久遠壽是也(云云)。問。四天王合行何意耶。示云。四天王各踏相剋鬼形表相。生者生因也。故以合行相應顯如來長壽也。次密敎意者。四天王者卽是四天尊也。釋迦是不動中央法界體性智是也。仍五智相應者。曼荼羅圓滿意也。是則瑜伽相應義也。故云。合行五相成身。深可思之。
尋云。四天王中有勝劣義耶。示云。四天王者。如來四智所變故。雖無勝劣。以多聞天爲本也(云云)。釋迦者。一代敎主。北方羯磨事業身也。多聞者北方天衆故。尤相應義也。又云。付多聞天兩種習有也。所謂北方者觀音三十三身之隨一也。觀音又娑婆有緣尊也。故多聞天爲本習也(云云)。又云。正法護持誓願者。多聞獨主故也。次十臂多聞天者。大日所變也。●●●多聞者是也。北方釋迦所說敎法。北方天護持之。故云正法護持者也(云云)。尋云。正法護持相如何。示云。諸經云王故。法花爲正法本也。故法花者正法最詮也。仍多聞天左手捧寶塔。法花證明表相也。塔婆者。三千萬法之總體故也。右手執寶棒。是一乘無價寶珠也。
標指寶塔事(口傳)。當體寶塔事(口傳)。
尋云。多聞寶珠一乘寶珠一體相如何。示云。安鎭軌曰。說寶珠功能。百由旬內令無衰減。多聞天神呪功能。法花云。令百由旬內無所衰減(文)。深可思之。
鎭將夜叉祕法事(口傳)。大將軍祕法事(口傳)。
溪嵐拾葉集。
元祿壬午夏四月二日法印實觀閱。
溪嵐拾葉集。
聖天祕決。私苗。
一。本說事。大日經。金剛頂經。蘇悉地經。瑜祇經。陀羅尼集經。已上通弘。
一。本書事。大聖伽那鉢底經。使呪法經(廣略)。含光儀軌。均等儀軌。權現軌。十二重祕決。
已上別法。此外諸流祕決有之。
一。灌頂重事。六重祕印。三種一印不二●事。
一。緣起事。示云。此天緣起者。南天竺國有大臣。名意蘇賀大臣。亦名鼻長大臣。奉祀皇后畢。大王聞食此事爲罰此大臣。仰諸臣下令服象肉。其相謂者。和象肉於酒令服鼻長大臣。餘臣家令服藥酒銚子諸口左口入藥酒。令服諸臣下。右口入毒酒令服意蘇賀大臣。爰皇后大臣有密契故令告此事。汝旣服象肉畢。經一宿者。必可斷命根。汝急行雞羅山。身浴油可服羅蔔根也(云云)。依之大臣必敎行之。依之消毒存活。其時大臣成瞋。爲一切衆生成大障礙神願給。仍成大荒神給。故名毘那夜迦。此云障礙神。然後率五億八千那由他眷屬亂入王宮。爰國王大臣生大怖畏。此時皇后聞此事。申大臣云。此大臣於我有密契。使我任彼者可令止彼惡心云。于時大王許此事給。依之皇后行彼毘那夜迦許給。大臣后來給事見懷歡喜思。后曰。見汝形旣成大惡神畢。我爲一切衆生成大依帖。發大慈悲我願令隨順者。翻惡心可生大慈悲也云。其時大臣如后敎勅可生大慈悲心發誓。仍皇后令身於任大臣。時大臣生歡喜心懷付皇后給。今體相者其時相貌也。歡喜悅譽故名歡喜天。依此本緣常雙身給故名雙身。委細口傳在別。更可尋之。
一。形狀種種事。示云。此天雙身種種習有之。一權實不二習事。男天大日卽實者也。女天十一面觀音卽權者也。爲表權實不二二身相雙也。九界爲權佛界爲實意也。卽是十界皆成法門也(云云)。次依正一致習事。此天住第六金山給也。此山者名象鼻山。此天旣成山神給故。所居山形能居天現。山形象鼻天神成給是則依正不二色心一體義表爲也。付之一念三千境智不二深義顯也。次此天現象頭事者。象者隨調師之命雖燒肝。何熱鐵丸服之。此天又隨行者所願雖燒慈悲之肝。雖何非法惡行令成就給。爲表此事現象頭給(云云)。次象者卽是普賢大士所乘也。普賢又恒順衆生有誓願。此尊又隨順衆生有發願現象頭給次此尊色欲熾盛因緣緣起給。象又色欲熾盛之畜類也。爲顯因行相貌現象頭給也(云云)。次凡此天相貌者。兩部理智不二所表也。故鏡象圓融事相也習也。最極祕事也。不知密敎瑜伽者。不可明此天。最祕最祕。
已上緣起大概如此。委細口決在別(云云)。
一。此天供酒蘿團三種事。示云。酒者有消毒用故。此天因位令服之。又酒卽有和融用故奉供之。又服之者遍五體身分智慧光標遍法界事也。次團者此大臣志奉通后時。此團中入艷書奉后。依之常好之得之時歡喜給。故號歡喜團也。因位好物故。供之時必悉地成就也。故大事行法時書所念事。必入此團中也。深可思之也。
一。此三種祕供物以種三尊配當事。示云。酒是●字智水也。故以之爲種子也。蘿蔔根者。此尊三形也。次團者。又不二成就尊形也。又以此三種彼肉骨體習也。又是戒定惠三學三聚淨戒三諦三觀三身三部無作三身也。深可思之。此事此灌頂之時。委細有沙汰。更可問之。
一。天部敎訓法事。先師上人。示云。諸天法樂祕事云悉地成就遲遲時。三摩耶戒奉授本尊。然後クトキ申ヘシ。本尊本誓者。行者一切所願。悉應令成就也(云云)。如悲願我所願令滿足給。旣不妄語戒奉授畢。我願若不成就者。本尊本誓虛妄成。能能可奉敎訓者也。速疾所願成就也。最祕最祕。此事一切天部可通也。又云。聖天行者三業懈怠之時。必成障礙給尊也。法樂之時。三摩耶戒授。行者弟子成上行者所命不背障礙不成給也。可祕藏可祕藏。
一。行者用意事。示云。自性受用行法專用觀法。變化身行法專用念誦。等流身行法專用美供也(云云)。又行者云。上根專用觀法成就也。中根專用念誦也。下根專用美供也(云云)。又云。如此一往對判。此三種共一人所用也。又隨一觀誦成就機可有之也(云云)。
一。聖天供用意事。或東寺眞言師云。或行者眞如法性。或理智本源。或兩部大日。或境智冥合ナント觀念タリケレハ。本尊示現云。アラ眞如クサヤ。只甘物タヘカシト被示タリケリ(云云)。
一。聖天供支度事。示云。星光院澄尋僧正云。錢貨三百疋減者不可行也。此最下品用意也。未効驗不落等地祕法也。輒爾不行者也。
一。池上聖天供事。師物語云。池上一期聖天行給。世間所望一期於似不祈請給也(云云)。或時京都檀那許佛供料進タリケレハ。後日檀那登山先日供物本尊奉供給申ケレハ。池上供養畢被申ケルニ。道場ヨリ本尊少不候物云給ケリ。其時池上我恥カヽセタリトテ。本尊谷投入給ケリ。御弟子達。今本尊奉取上候ハテト被申ケレハ。池上被申。今上給ヌラムト申給ケル間。道場往見ケレハ。本尊如本壇上御座ケリ。奇特也奇特也。後日師說云。池上每日護摩供被修。諸尊段終意樂供之時。三杓聖天被供之也(云云)。
一。小舌法事。或東寺眞言師云。聖天法小舌法(片)。高名祕事有之也(云云)。某者未相傳之。何作法哉覽不審不審。山門法性坊祕傳六重祕印灌頂大事有之。其中舌打祕印有之。此印此尊本誓悲願顯之。內證自性法門爰極也。此印明以法樂時。極歡喜甘舌打給也。此事哉覽不審不審。又云。山門流池上十二重祕決。都率大原五大院智泉流等小舌法。云事所不見也。能能可檢之也(云云)。
一。此尊以女天可爲本事。示云。凡男天者障礙神也。亦表智德也。女天者福神也。亦表慈悲也(云云)。深祕口決云。天部者從本垂迹凡夫事似同給。聖天者女天如世間妻室。假令世事祈訴訟等屬內方執啓時速疾成就也。今此天亦復如是。仍女天奉祈念。一切事速疾成就也(云云)。又云。降伏男天向行者敬愛增益之時。以女天奉向者也(云云)。
一。五大院先德號聖天事。師云。此先德修護摩給時。壇上端嚴女天現申。餘貧道御座。令我歸給。福德奉與(云云)。爾時先德云。父マカレタル福カナトサハカテ候ヘトテ被追還ケリ。無欲清淨先德也(云云)。
一。聖天愛染法一體事。師云。三井流相傳祕曲或貴所被安置。其相貌見。中尊愛染王熾盛日輪中引弓。只今可放勢也。脇士本尊左方象頭男天白色也。頂上日輪載。左手持團。右方鉾持。右方象頭女天赤色也。頂上月輪戴。左手持蘿。右手劍持。隨分流大事被祕藏也(云云)。
一。繪像浴油事。示云。法曼院流最極大事又口傳云。聖天繪像本尊行者右方奉懸鏡。左手持多羅中立本尊奉寫。影像奉浴油也。隨分祕事也。不可口外大事也(云云)。
一。供物事。師物語云。或行者聖天花水供一萬座行ケレハ。本尊夢中現示云。我甘物好。只甘物タヘカシト示給ケル也。又師云。此尊先甘物專可奉供也。苦物。辛物。酸物不可供也。示云。甘物者甘呂義歟。又甘物五味本體。法界體性智本味也。又甘呂者不二妙體也。甘露軍荼利義可思之。阿彌陀十甘露義可思之。仍文曰。實相常住如天甘露。是不死藥(文)。可思之。又師云。聖天法行悉地成就之光相。先大事祕書重書等。感得也(云云)。
一。聖天治罰法事。示云。阿尾含者。此云執縛也。怨讐降伏之時。以結縛印明本尊加持時。本尊行者被治罰事悲。行怨敵治罰給也。因物語云。或眞言師。事相本尊執縛事有之。不可說不可說。又先師云。星光院澄尋僧正云。初心行者。求聞持法。聖天法不可行也被申。淺智行者等。此尊達本誓悲願不可相應者歟(云云)
一。九目天事。問云。聖天九目天云事如何師云。不知之。如此事不可沙汰也。先年東寺最朝阿闍梨謁。時彼阿闍梨云。九目天法高名祕藏事也。知哉否(云云)。答云。不知之(云云)。闍梨許有圖。三頭每面有三眼(云云)。仍去九目歟。八家祕錄中不見之。如此事拏吉尼等法不可有沙汰有沙汰已上師說抄(云云)。
一。池上遺言事。或東寺眞言師云。谷阿闍梨遺言云。我多年之間。聖天法行處動而懈怠被罰。末代行者聖天不可行也。予此事按不信用事也。此遺言何處有之耶。大方不審也。池上以後代代明匠達悉行之。祖師遺誡背可云耶。此事不可然事也。比奧〃〃。此遺言無之事也。不知不知。
一。聖天行者成國王事。示云。使呪法經說云。上品行者現身成國王云。山家大師餘所釋云。准內法者。以妙覺爲國王。等覺以還法住。爲臣下云。又云。僧者成僧中王。俗者成俗中王云。
私云。此聖天者皇后也。世俗事附准。后所對境無程仁國王非不可叶也。故世尊奉仕行者。現生凡身轉成國王也。必先上﨟成也。所詮凡夫身轉。佛果色體可成花報也。可祕可祕。
一。聖天異名事。閼伽水行毘那夜迦。塗香食毘那夜迦。花鬘笑業〃〃〃〃。燒香烏黑〃〃〃〃。燈明燈頂〃〃〃〃。念誦嚴髻〃〃〃〃。飮食無比〃〃〃〃。可尋之。
私云。付五供有其闕之時。毘那夜迦行者。身心作種種瞋也。
一。四種句事。息災扇底迦羅。增益補瑟底曩莫。敬愛縛試羯羅娜斛。調伏阿毘遮嚕迦洋吒(巳上)。
一。聖天灌頂事。師云。此天以一世種熟脫。爲最極灌頂大事也。凡顯宗意者。三祇化他位解脫種子殖。百劫修相位熟。以三十四心斷結成道。爲脫習也。次至極大乘意。迹門意者。於大通覆講會座。下解脫分種子三千塵點之間熟。於今日釋尊成道會座脫也。次本門意者。久遠下種王城得脫等判。凡圓敎意者。雖深甚也。熟脫尚以長遠也(云云)。次密敎意者。不爾。値阿闍梨開示聞阿字妙理。是則大通結緣也。是下種也。次修三密平等觀斷三妄執。三祇行縮一念也。以之爲化他位。以六種供具修一座行供者。六度萬行一念之間修之也。是則熟位也。建立心佛國成心等正覺。是則脫位也。以上眞言敎相所談也(云云)。此上一世種熟脫事者。兩部理智本元者。法界體性智位也●也。東薩埵位●字也。南方修行位●也。所詮祕密壇五位。併是尊身體於顯然也。故以一世種熟脫五相成身事相習也。最極祕密也。不可口外。甚深甚深。
問。縮三祇百劫於一念其證如何。答。都率釋云。以杵三擲表令諸衆生超昇三世。三世者。一初歡喜地(超初僧祇)。二弟八不動地(超弟二僧祇)。三如來地(超弟三僧祇)。以鈴心前五度振擧。驚覺五趣衆生無明醉臥。令證入如來五祕密門也。左耳三振覺悟三有衆生令證三解脫門也(云云)。
私云。此等文理甚深也。深可思合之。
溪嵐拾葉集。
元祿十五年歲次壬午夏四月二日法印實觀閱。
溪嵐拾葉集。
祕決部。私苗。
一。求子妊胎法事(三昧流大事也。云云)。問。欣求男女境界者。凡夫迷妄所求也。何故眞言行者可令修耶。答。衆生所樂者。男女境界也。爲祈請之令歸僧室也。其僧有効驗者。其所修法令歸敬也。令歸其法者。必其本尊令歸依也。依成歸依三寶也。歸依三寶者。諸佛出世本懷。正覺正智源底也。是則自漏迷法歸出世眞道意歟。甚深〃〃。問。五大院釋云。經云。貪欲則是道。恚癡亦復然(文)。若爾者。男女戲弄卽是佛法耶答。但除其執不除其法(文)。深可思之。
一。本尊事。示云。有本尊種種習事有之。非口決者不可知。阿闍梨自證大事也。師資相承祕傳也(云云)。
佛眼胎
第一重 定惠一雙也
金輪金
藥師胎
第二重 定惠一雙也。
釋迦金
觀音胎
第三重 定惠一雙也。
文殊金
一。壇樣事。訶梨帝母(養育乳發)。
T76064301.gif
一。道場觀事(北).示云。觀想場中有本尊種子。種子變成各各三昧耶形。三昧耶形變成本尊(云云).
●字變成佛眼。佛眼變成佛眼尊(云云)。
●字變成金輪。金輪變成一字金輪尊(云云)。
●字變成佛頂印形。印形變成藥師如來(云云)。
●字變成大鉢。大鉢變成釋迦如來(云云)。
●字變成蓮花。蓮華變成觀世音(云云)。
●字變成智劍。智劍變成文殊師利(云云)。
●字變成吉祥菓。變成天女(云云)。
一。行法事。示云。若依大法儀式者佛眼歟。藥師歟間可令修者也。常以文殊觀音兩尊可令修者歟。或訶梨帝母法最要也(云云)。或云。有功本尊悉地成就指掌者歟。甚深甚深。
問。佛眼金輪一雙事如何。答。佛眼者金界大日入胎藏三摩地故。爲理界本尊也。金輪者胎藏界大日入金界三摩地故。爲金界本尊也(云云)。
問。藥師釋迦一雙事如何。答。藥師者阿閦如來。久成多寶佛與一體習也。故爲理界本尊也。釋迦修得報身如來也。故爲智界本尊也(云云)。
問。觀音文殊一雙事如何。答。觀音者慈悲增菩薩也。故主定德也。文殊者大智門菩薩也。故主智德也(云云)。已上三部具足三身圓滿定惠冥合理智瑜伽本源也。仍妙成就身體。訶梨帝母以養育乳母シテ生長スル者歟。最極(云云)。
問。佛眼金輪功能如何。和尚祕決云。佛眼金輪陰陽。觀誦除無明。世間妄想陰陽。執著墮惡趣(文)。
私云。目出佛眼金輪。是則一切衆生色心境界本源也。又是本有熾光三昧地也(云云)。此則一念坐道場成佛不虛(云云)。止意(云云)。
問。藥師釋迦功能事如何。藥師者四智本元三身根源也。本命元展萬法能生大醫王也。故經說求男女得男女也。甚深甚深。釋迦者。一切衆生大慈父。十方分身根本也。故經云。今此三界皆是我有。其中衆生悉是吾子(云云)。
私云。釋迦多寶二佛坐塔中境智瑜伽本元三身相斷事相也(云云)。
問。觀音文殊如何。答。觀音者普賢色身之應體。應身常住之尊也。故經優婆塞優婆婦女身等說。法界皆蓮花法門以爲自證花藏世界。理內法界有情養育事。可思之。
文殊者三世覺母諸師範故。釋迦九代祖師也。彌陀三昧智母也。仍釋云。鎭居毘盧頂上爲五智奧源(云云)。加之世界國土。皆是文殊所造也。仍情非情。皆是文殊智印三昧出生云事。
問。訶梨帝母事如何。經云。又法女人欲得男女者。月經後澡浴取黃牛乳。母子同色者。搆乳一升置銀器中。以右手無名指攬乳。誦眞言加持一千八十反。然後取服至七日內則得有胎。
私云。訶梨帝母者。承如來敎勅。爲一切衆生婉子乳母愛子名稱是起。已上。
正中二年六月一日。於岡崎此口決畢。三昧流大事。餘流不共祕曲也。不可口外。薩埵明照在暗者歟。天台光宗遍照我記之。
一。行用次第(付丹)前方便(如常)三箇印明。啓白神分等(如常)驚覺。金剛輪陀羅尼。五大願。三部。被甲。地結。金剛墻。道場觀觀想。有宣臺座座上有●嚕字。若●字變成吉祥菓。吉祥菓變成天女像。
三力偈。普通供養。勸請。
虛心合屈二大指入掌中。以大指召之。
明曰。●拏拏摩里迦呬帝曳醯呬。
避除從魔。示三昧耶。金剛網。火院。閼伽。花座。善來偈。重結大界。五供養。普供養。讃(諸天賛)。祈願。根本印明(如召請不加句)。正念誦。
大日。佛眼。本尊。愛子。諸天。
大日。佛眼。金輪。釋迦。藥師。普賢。文殊。觀音。地藏。愛子。三部。諸天。
根本印明。部母印。五供。普供。讃。祈願。諦緣度。心經。啓謝。閼伽。隨方回向。解界。奉送(彈指)。三部。下座禮佛。
師云。如此天等行法勸請所召請本尊。其外道場觀不用也(云云)。
愛子明曰。唵知尾知?●●。師云。私記者師傳。小壇阿闍梨行法殊勝者也。以之可行之。常息災可行之。自行增益可行之歟。師云。三時行。後夜日中如常。初夜時本尊料五穀一坏汁一坏時珍菜時菓子折敷取置壇。奧閼伽內可居之。其外愛子等料一坏。毘沙門料一坏。大小神鬼料一坏。八大夜叉料一坏。
師云。此天者僧中殊可崇也(云云)。師云。如聖天調和調美膳。凡夫食事樣居折敷可奉也。今四坏者飯計也。示云。道場外彼可奉居也(云云)。
尋云。此事如何。師云。鬼神ヲツル故道場外可修云也(云云)。
訶梨帝母儀軌云。若有女人不宜男女。或在胎中墮落斷殺不收。皆密不宜男女能調適。或被鬼神作諸障難。或是宥業因緣不宜男女。應取白疊或一肘或一搩手半。或長五寸隨意小大畫訶梨帝母。作天女形像金色身著天衣。頭冠瓔珞。坐寶臺上。垂下右足。兩邊畫二孩子。傍寶臺立。於二膝上各坐一孩子。以左懷中抱一孩子。於右手中持吉祥菓。畫師應受八戒。其彩色中不用皮膠。畫像成以。淨治一室嚴儀塗拭。復以甘膳飮食乳糜酪飯及諸菓子閼伽香水。燒沈水香而供養。像面向西持誦者面東。對像念誦每日三時。時別誦一千反。取月生五日起首。先誦十萬遍。然後對像前念誦。所求一切事事皆圓滿。又法若有惡夢。誦眞言一百八反。則得惡夢消滅。又法若有月蝕時取蘇五雨置器中。以金筋攬。無間斷念誦加持。乃至月却得圓滿爲限。然後取一分供養訶梨帝母。餘者漸喫。卽有胎孕所生男子聰惠福德。
已上訶梨帝母儀軌。
曼殊師利一字呪王經云。若是有石女無產生法。欲求男女者。應取阿說健陀根。以蘇熟煎擣之令碎。和黃牛乳呪二十五反。彼女人身淨之時令飮其藥。妻莫犯他男。夫莫犯他女。未久之間卽便有娠。或復女人斷緒無子。經三五年○無子息者。應取少許孔雀尾。安陳蘇中煎之數沸。研令相得(文)。又云。若女人產難之時。取阿吒盧沙迦根。或卽伽根。呪之七反。以無蟲水和磨之塗於產女。齋中兒卽易生(文)。又云。若婦人五年乃至二十三十年不生男女者。或自在病。或男子有病。或鬼魅所著種種病等。或爲毒藥所中。當以十年已上酥五兩。孔雀羽一兩。於酥中呪之二十遍。煎之擣爲木。以石蜜一兩大訶梨勒三顆。去核取皮相和。呪之一百八遍。常以清旦空腹盡服。於七日中卽有男女(文)。
文殊是諸佛長子也。故號法王子也(云云)。已上文殊經。觀音經云。若有女人設欲求男。禮拜供養觀世音菩薩。便生福德智惠之男。設欲求女。便生端生有相之女。宿殖德本衆人愛敬(文)。
私云。佛知無邊經文多含也。就之有敎門有實義。然則凡夫求男女得男女之有緣得度之誓願不唐捐也。准實義者男子者。諸佛智德也。女人者諸佛慈悲也。天台釋義可見之。
地藏經云。又有女人欲生男女子者。對像誦前眞言一萬遍。則生男女子(文)。私云。地藏者寶部敎主妙成就尊體也。仍地藏觀音二尊以放光菩薩爲本尊也。易產最祕極本尊也。口傳(云云)。
藥師經云。若有淨信善男子善女人等。欲供養彼世尊藥師瑠璃光如來者。應先造立彼佛形像。敷清淨座而安處之。散種種花燒種種香。以種種幢幡莊嚴其處。七日七夜。更八分齋戒。食清淨食。澡浴香潔。著新淨衣。應生無垢濁心無怒害心。於一切有情起利益盡樂慈悲喜捨平等之心。鼓樂歌讃。右遶佛像。復應念彼如來本願功德。讀誦此經。思惟其義。演說開示。隨所樂願一切皆遂○求男女得男女子(文)。又云。或有女人臨當產時受於極苦。若能至心稱名禮讃恭敬。供養彼如來者。衆苦皆除。所生之子身分具足形色端正。見者歡喜。利根聰明。安穩少病。無有非人奪其精氣(文)。私云。情非情萬法出生本無者藥師如來獨主給。七佛藥師功能。深可思合之。
法華經云。諸佛兩足尊。知法常無性。佛種從緣起。是故說一乘(文)。又云。從佛口生。從法化生。得佛法分(云云)。
梵網經云。衆生受佛戒。卽入諸佛位。位同大覺位具足諸佛子(文)。
私云。依受戒力得佛子稱也。故若有女人欲得男女子者。可持齋戒也。又云。付圓頓菩薩戒有后宮易產受戒可祕習。口傳(云云)。
一。法花開塔事。經云。爾時釋迦牟尼佛。見分身諸佛□悉已來集。各各座於師子座。皆聞諸佛與欲同開寶塔。於是釋迦牟尼佛。以右指開七寶塔戶出大音聲。如却關鑰開大城門。卽時一切衆會。皆見多寶如來。於寶塔中坐師子座。全身不散如入禪定(文)。經云。爾時龍女有一寶珠價直三千大千世界持以上佛。佛卽受之。我獻寶珠世尊納受。當時衆會皆見。龍女忽然之間變成男子。具菩薩行卽往南方無垢世界。坐寶蓮花成等正覺。三十二相八十種好(文)。
私云。龍女速成者。五相三密足具圓滿。是則普賢滿月觀身爲本尊。可思之。
彼經云。普賢三昧耶屈進力如釣檀惠禪智合。是彼大印。次誦一字明時時不間斷三十七圓滿。
一。相應良藥事。黃牛乳。酥。蜜。訶梨勒。孔雀尾。
●●T76064601.gif急急如律令●.
口傳云。以佛眼大日呪加持。以前藥可令服也(云云)。師云。三齋月六齋日可持齋也。
又云。長日觀音經可令讀誦也。又云。此祈禱之間。不通他夫他妻也(云云)。私云。旦那事也。行者誡言不可得也(云云)。已上任師說記之了。不可外見耳。
溪嵐拾葉集。
正中二年六月一日於王城東山金山院授師說記之耳。天台沙門光宗記之。
貞和第五曆夷則第四天於花洛東山法性寺師御本下給書寫之畢。比丘圓[王*峉]記。
明德四正月十一日肥後國霜野山書寫了。
禎惠記之。
于時應永三十五年(戊申)二月十九日。
天台求法金剛元惠記之。
于時永享十三年(申戌)二月二十四日。
●●禀海記之。
于時享德三年(申戌)七月二十日以右御本附弟法印良順說然予積年累月長日致懇望蒙御印可敬書寫仕畢。金剛契秀記之。
于時寬正七年(丙戌)十二月七日於肥後州宇土郡高良律師總持院令書寫畢。
佛子雄舜記之。
第一內縛中指立合。眞言曰。
第二前印二風寶形。眞言曰。
第三前印火風開召請。眞言曰。
●福德便者來知〃〃晝夜守護●●。
求子妊胎法。
藥師次第(祕私)。
先方便等(如常)。
次入堂禮佛懺悔偈淨三業等如常。
次著座。次用塗香。次加持香水。次灑淨。次加持供物。
次禪指。次去垢。次清淨。次光澤。次神分。次祈願(如常)。次表白。次供養文。次唱禮。次驚覺。次九方便。次發願。次五大願。次三部被甲。次地結。次金剛牆。
次道場觀(定印)觀想。○●字字變成佛頂印。印變成藥師如來。日光月光等有眷屬。凡應光曼荼羅諸尊一一顯現施各各利益。
次三力偈。次普通供養。次大輪壇。
二手作金拳二風二地相拘。檀佛空心額頂口印也。
唵縛日羅斫迦羅吽弱吽鑁解。
次治路印。取香呂也。
唵蘇悉地羯哩入縛(二合)哩多曩南多謨羅多(二合)曳入縛(二合)羅〃〃〃滿馱〃〃賀曩〃〃吽發吒。
次成不動印(如常)。
曩莫三滿多縛日羅赦含曩莫三滿多縛日羅赦囕曩莫三滿多縛日羅赦戰拏摩賀路灑儜婆叵(二合)吒也吽怛羅吒捍?。
次振鈴。次送車輅。次請車輅。
眞言末加毘逝者瞿留吠流離耶鉢哩鉢羅闇耶但他蘖多耶曳醯呬●●句。
次迎諸聖衆。
次辟除從魔(佛部明末加句如前)。次觀三昧耶。次金剛網。次火院。次閼伽。次花座。次善來偈。次重結大界。次五供養。次普供養。次讃(先四智次本尊)
曩莫薩縛勃馱曩薩縛爾奈迦盧拏怛摩迦訶羅覩迷俱嚕吠女哩也入縛羅〃〃〃他但誐多摩訶捺耶曩謨悉羯羅。
滿甯史抳薩縛惹蘖地帶史抳拽捨婆縛?尾步羅步縛禰迦滿馱吠三麽婆多尼儞也地跛作訖羅摩哩寧曩謨娑都帝怛羅怛哩作訖羅韈底寧。
縛日羅達摩素娑怛嚩囉他縛日羅跛納素輸馱迦路計濕嚩羅素縛日羅乞刄縛日羅寧怛羅曩莫素都帝。
縛日羅底乞刄拏摩訶野娜縛日羅句捨摩訶庾馱曼殊室利縛日羅儼鼻哩耶縛日羅胃地曩謨薩都帝。
通菩薩。
曩謨羅怛曩怛羅夜也曩莫阿哩夜縛路枳帝濕縛羅也胃地薩怛縛也摩訶薩怛縛也摩訶迦嚕抳迦也怛儞也他唵斫訖羅韈底抳多摩抳摩賀跛納銘嚕〃〃底瑟婉入縛羅阿迦哩灑也吽泮吒娑縛賀。
諸天讃。
阿演都泥縛左誐素羅(一)緊那羅〃〃〃鑠迦羅那野(二)鉢羅(一合)〃〃違達蘖哩(二合)多但伽羅尾達摩左鉢羅(二合)捨麽操企也(四二合)儞銘(二合)多部多銘多鉢羅(二合)迦捨夜(五)怛儞賀室羅(二合)摩怒也馱?(引六二合)。
次入三摩地。心月輪上有●字。字變成佛頂印。印變成藥師如來(口受用心可有之。云云)。
次根本印。
佛眼印明(如常)三身印明(如常)。
本尊(二印)或日光月光金輪(劍印)●。
觀音(蓮花部)。迎請印也。
唵阿嚕力迦●●。
文殊(劍印)唵吒路呬焰焰(或)●(或)●。
隨求(內縛五胎印)。
摩訶鉢羅底薩落。
訶梨帝(二手虛合二空屈入月)。
唵知尾知?●●。
延命(普賢延命印)。
唵磨折羅瑜師●●。
六字(印口傳)。
佉知佉知佉毘知緘壽〃〃陀知婆知。
不動印明(如常)。軍荼利(印明如常)。烏芻沙摩(印明如常)。諸夜叉等。次加持珠。
次正念誦(大概准根本印可用之)。
次還珠法。次後入三摩地。
●字諸法本不生義也。
次根本印。次佛眼印明。次五供養。次普供養。次讃(先本尊次四智)。次閼伽。次振鈴。次回向方便。次隨方回向。次解界(火輪左轉如常)。次三部被甲(如常)。次下座禮佛。
文殊八字明。
三昧流祕曲也。更附法一人之外。不可許之由再三制戒也。深納心底莫披露(千金莫傳。云云)。
岡崎座主大僧正桓守。先師御相承也。
求法沙門運海記之。
溪嵐拾葉集
敎相部。私苗。
一。卽身成佛事(俊範義抄加和尚義)。示云。密敎六大無礙常瑜伽四種曼荼羅各不離三密加持速疾顯○圓境力故實覺知等云。高野大師山家大師同相傳給卽身成佛文也。サレハ五大院若覺衆生身中六大卽是法界體性卽以凡夫六大直成諸佛六大是名卽身成佛等云。付之三種卽身成佛在之。山門不立之。所謂理俱成佛。加持成佛。顯得成佛也。是難思樣。眞言卽身成佛天台本地無作三身劣也。彼旣卽身成佛云論成不成。天台本地無作云。故都修性顯得心不聞故也。天台卽身成佛有之云。先本地無作云至極極說付。如此可論勝劣也。其ヱイテハ彼全存作義義勢落居之樣同之。然而先付名如此可難也。菩提心論○於諸敎中闕而不書云卽身成佛。天台於諸敎中祕之不傳等云全同之。山王院論記同釋。サテ卽身成佛不成讀也。大日經我覺本不生(云云)。疏言。實無覺無成也(云云)。仍非修顯體得義也。菩提心義敎時義沙汰卽身成佛委細也。可見之。理具成者一家一念心卽如來藏理等云理性三千一向不深意也。仍天台理卽相當。加持成佛者。尚於凡聖辨能化所化也以我功德力如來加持力及以法界力等云。蒙離前諸佛加持力成佛也。
問。諸佛加持云意如何。答。加持者。偏眞言名目也。蒙諸佛冥加義也。冥合力衆生理性法體顯也。
問。內因者眞如密益。外因者諸佛菩薩敎誡也。其起自冥薰故衆生不發心者。諸佛冥加成佛難云。如何。答。六塵說法相分諸佛慈悲覆法界。若爾者衆生理具佛性諸佛大悲願力終日契到法界衆生成佛云義也。
尋云。若爾者顯宗所談三世益物義式不異如何。答。サレハ高野顯法匠。非不知密妙。或知而有讓由等云歟。南岳·天台·章安·妙樂等皆知密宗。然而讓密宗人其名義不釋。然而義勢悉知之(云云)。
尋云。若爾者。高野大師仍第八一道無異心天台宗下給乎。答。全不然。知而有讓由釋。知給不宣之。一道無異心分限天台宗得。正天台其義勢有マテハ不受。若爾者何料可下之耶。顯得成佛加持成佛マテハ尚能所相順。翻無始凡情義齊乞顯乎出過之。ヒシト得無累解解。爰全佛體更不立能化所化也。是天台本地無作三身也。因云。故法印一家釋大綱知究思。可明山家章疏也。大部章疏。守護章秀句拂式抽策等也。顯宗同異者五大院釋深妙也。觀心者第一都率釋也(云云)。
一。二界事。示云。東寺金剛(深祕)胎界(淺略)從果向因次第也。天台胎界(深祕)金界(深略)從深至淺義也。大方兩界共偏執也。而某相傳中不惡習也。各據一義也。凡天台以兩配本迹次第尤有其謂。台藏因曼荼羅云。理曼荼羅名。理性刷無修成處明故。金界果曼荼羅智曼荼羅云。此理性姿以知事相顯貌也。故迹門本門後。台藏金界後云也。而東寺果自元刷無修成貌也。サレハ因曼荼羅也。金界從因至果。從淺至深。捨劣得勝。事相修成顯得方深習也。故金界前。胎後立也。從果向因義也。各有據不可偏執事相傳也。
尋云。寺サレハ胎藏因曼荼羅云歟。果曼荼羅云歟。如何。答(云云)。
一。十住心論緣起事。亦云。嵯峨皇帝勅弘法可選進諸宗淺深(云云)。大師再三故障。綸言強被降之間。高問來叩小谷何點止隨經演義不敢爲我。制十住心論立十種心(隨經緣義者。大日經釋摩訶衍論也)。第八一道無異心(天台宗)。第九極無自性心(花嚴宗)。第十祕密莊嚴論(密宗云云)。サテ此論製後。令奉見山家給之處。大師下天台幷第八條不可然。依大日經讃花嚴報身報土儀式問眞言宗嚴淨土故。讃花嚴報身報土者卽實報土。故也。サテ下法花事應身應土故也。不可然。花嚴報身報土全不可勝法花嚴身報土。惡心得。サテ釋論明報身報土故爲所依也。其者僞論不能會通被捨。依之山門非龍樹所造僞論也申也。此條條等。守護國家章有之。彼十住心論自淺至深自近至遠。全未拂始覺迷故。天台宗尚是無明分也。眞言コソ拂始覺迷論。本覺。明分廢立。是偏修性顯得迹門一トヲリヲ存。如此破給也(云云)。
問。本門若爲本覺法門者。山家可釋其旨處。不然許知更山家意者本迹同修顯得體之分存行乞云事如何。答。不可然。本門迹門雖不可分別。旣不可然。破云意不修性顯得韻有之聞乎。
一。四種法身云法身事。大日經一切衆生色心實相常是ヒルサナ平等智身非是成正覺時強空諸法使成法界(云云)。此文上自性法身下底下凡夫皆法身釋。深可思之。
一。法花經中說大日五字明事。示云。經云。是法住法位(以眞言爲位)。種子●(第六意示也)世間相常住(世間者地水火風空也)。種子●●●●●大日經云。●●●●●(私云。卽身成佛者。六大無礙法門也。サレハ法花云。是法住法位世間相常住者。六大無礙常ニカ云云。又云。此義者智證大師雜記意也)。
一。本地三身種子事。問。一切佛菩薩皆有種子。若爾者本地三身尤可有種子歟。如何。示云。一●字。二●字乎。●字上空點空智慧報身。●字法身下タレ點對機說法下化衆生應身也。故三身具字是有歟。此字金剛界三身配之。故尤本地三身。被推歟。爰以弘法大師●字義。雖千經百論不如三句一字法門(云云。取意)。一字●字。三句者菩提爲因·大慈爲根·方便爲究竟。是大日經文也。其菩提心論引。千經萬論併此三諦三身爲明也。然則千經萬論本意是一字極。次●字者梵語也。此南無云事也。曩謨三滿多沒馱南云言也。故是歸敬義應身貌也。應身衆生能化歸敬之貌也。此言卽兩界中何云事無也。只想歸敬之言也。此字三身具足貌。空點報身。●字法身。垂點應身也。●●●●三字付●一字成一身卽三字故。一身卽三身。三字卽●一字故。三身卽一身也(云云)。
一。三部依經事。義云。密敎三部經有之。所謂大日經(專本付胎藏界)金剛頂經(專本付金剛界)蘇悉地經(兩部合行)。凡眞言敎五輪成佛殊本體談也。面白事也。五輪亙三部雖明之。專是胎藏界廢立也。五輪國土貌也。而胎藏又地曼荼羅故。其義尤相叶。又法花經國土世間理性三千明方便品說。能能可思合之。
一。三部事。義云。佛部金部部蓮花部有之。如次身口意三密也。是ヤカテ三部經各ツカサトリテ明之也。身台藏佛部大日經意也。意金剛界金剛部金剛頂經。口身意二捉。蓮花部兩界具足蘇悉地也。然而三部經云三部諸尊云異也。經上件經。三部諸尊佛金蓮三部也。サテ瑜祇經此三部經外一カサミアカリテ立擧經也。是則眞言敎至極也。愛染王都此瑜祇經外不明之。又瑜祇愛染王外法門無之。サレハ受染王不可說。祕事口傳有也。三子如令持兩舌劍等釋。初心始行類還可起邪見事。弘法大師引經文二根交會作五塵大佛事等釋。此釋可見之由。山家大師被仰。今文有憚不被進之。爰シテ兩大師不和成給高野邊申アへリ(云云)。山門義無迹形事也申傳。可得意(云云)。眞濟僧正之今作文也(云云)。
一。三部大日事。問。胎藏界大日黃色。金剛界大日白色。超二大日本體蘇悉地明之。超三大日瑜祇經有之。其超二超三大日相貌如何。答。胎金兩部其上立大日。更不可明之事也。超二不動。超三愛染王也。男女稱愛師弟生從等愛相ハタラカサテ得之。故修此法者。愛相隨望又離事修之。任心所詮得貌也間離合具足質也。
問。非離非合亦合亦離雙離雙照具足體質然歟。答。爾也。
一。八葉九尊事。示云。四方四佛四維四菩薩。中台大日加九尊云也。山王院論記釋方便爲究竟云。方者四方。便者四維(云云)。又論記天台宗眞言齋釋云。彼言諸法實相者。卽是此經眞實相(云云)。私云。大日經與法花者同梵異譯也。故義釋云。此經本地三身大日如常。心地妙法蓮花最深祕處(云云)。五大院釋云。迹門明法開會故說十如是。本門明人開會故說十羅刹也。是則台藏十界曼荼羅也(云云)。
一。曼荼羅事。示云。經中曼荼羅(大日經。金剛頂經。蘇悉地經說也)現圖曼荼羅。現虛空中。阿闍梨所傳曼荼羅等有之(云云)。私云。曼荼羅十界皆成示表也。經中所說曼荼羅者大悲壇意也。現圖曼荼羅者祕密壇意也。阿闍梨所傳曼荼羅者成就壇意也。甚深甚深。
一。愛染王事。示云。愛染頭師子戴給元品無明ハタラカサテ戴ケル貌也。師子獸王也。故元品無明王表也。委細後日可決也(云云)。
一。元品能治事。義云。元品無明妙覺智斷云事。顯敎大段大綱。雖不及仔細。付密敎少無所諍。瑜祇說樣。會中有一大障者。其形黑色。等覺菩薩尚不知之。爾時普賢菩薩蒙大日如來加。若治愛染王根本一字心等云。一字心眞言以治之。見妙覺知斷。事分明也。用在等覺功歸妙覺於等覺位引起妙覺智斷之云一門。其義瑜祇經文聞。可思之。
一。三種普賢事。問。實相普賢究竟普賢等本地本覺法體也。若爾者可云佛何立菩薩名乎。答。唐土人師心王無雙。心王大日識途。有類心數眷屬釋。心王大日云。心數菩薩名也。俱共取心王大日遍照尊心數恒沙諸如來等云。心數名佛四方配之。サテ此四方四佛具足中央法界體性智大日如來云也。故心數諸如來本地依難化度。今少近付迷利生貌菩薩云也。サテ普賢菩薩眞言敎。金剛薩埵云。顯宗釋尊補處彌勒名樣。大日補處定御也。仍法界體性智大日如來近付衆生方名普賢菩薩也。サレハコソ總而文殊觀音等實相究竟顯現三種廢立雖有之。其不明此義。普賢菩薩許カヤウ廢立。顯現普賢菩薩云者。顯宗明分立也。問。何必實相普賢云乎答。遍法界菩薩普賢云也。居衣伏之頂等云意べシ。
一。法花本尊事。示云。山門普賢。或不動明王。或云釋迦佛等(云云)。釋迦義能治敎主爾也。皆是普賢威神之力等云。法花弘通皆是普賢威神力云故也。大般若經云。一切衆生皆如來藏普賢菩薩自體遍故(云云)。密敎三種普賢立。所謂實相普賢·究竟普賢·顯敎普賢。示云。自東自西而來勸發。皇覺世界悉旦是實自東方來。而東西有次故。如此釋也。サレハ具四悉旦義云。可有四悉普賢見。第一義悉旦普賢不來來不往往也。遍法界體質也。自何來可云樣無之。若爾者自十方可來也(云云)。眞言三種沙汰不云爾。私云。具四悉旦義總自東方來也。普賢弘經具四悉云許也。然云四悉旦普賢可有マテハ不得意。如何。答。故道憲法橋爾申。眞言意者一切佛菩薩皆不出大日如來萬德乎。雖無邊又不出過大智·大悲·方便(釋迦)善巧三種也。大智門一切佛菩薩皆攝在文殊。大悲門一切佛菩薩悉攝在觀音也。サテ釋迦普賢菩薩敎流布貌習也。都率釋云。普賢菩薩大日如來勅下閻浮八相成道。是名釋迦文佛(云云)。五大院釋云。一切衆生自身中金剛台藏曼荼羅有之(云云)。曼荼羅者梵語聚集義曼荼羅名也。サレハ爲一佛一尊者不可得此名。語佛菩薩聚集。故曼荼羅云也。台金兩部曼荼羅外都無曼荼羅。サテ此兩都內隨行要別尊曼荼羅撰出之也。是卽一切衆生法然具足貌事相作顯令。知自身所具佛菩薩廢立也。若不得此意者。眞實曼荼羅云事可爲作事也。サレハ三密集付眞言都率十卷書作給事有之。其我山學者顯密兼學誠有由。或偏明心地許。唯顯唯密雖無不足。敎法弘通日者互知之。俱不學之者末代鈍機自。可有不達處並學之。除障求法誠巧也。サレハ法花弘通十羅刹說神呪四天宣。是皆眞言也(云云。取意)。是體見慈覺御釋云(取意)。一言纔發法界悉感。一手纔動。諸佛不違。三密結要所無諸經。五智興源獨在此敎(云云)。
問。眞言敎意觀音彌勒普賢文殊云諸大菩薩。共普通凡夫修行一人體質無之。只一切衆生所具功德。各有所主文殊普賢被云習乎。如何。答。不及仔細事也問。東寺天台一同乎。如何。答。不及左右其定也。五大院云。釋云。問。眞言音モテモ可名眞言。或有國土天衣。觸身卽得道。或見佛光明得道。或寂滅無言觀心卽得道。如衆香土委。モテ爲佛事。此等國中不無眞言乎。答。眞言有三。一字二聲三義。若有其一則是眞言敎。於睡眠聞法之國尚有眞言說。餘六□得道所乎(云云)。●字義云。法身三密入纖芥而不作。亙大虛而不寬。不簡瓦石草木。不擇人天鬼畜。何處不遍。何物不攝。故名等持(云云)。或人此意。
心なさ草木も法をとくなれは。
花もさとりをさそひらくらん。
問。六塵說法方如何。示云。地藏薩埵以地界爲所說法門。海會菩薩以水波爲法門。不動尊以火生三昧爲自證。觀音以風輪爲自體。虛空藏菩薩以虛空爲法相。五□豈非衆生得度門乎。加之香積世界以香飯爲法門。西天又有睡眠聞法國。諸菩薩於是中說妙法故也。金剛語菩薩以無言演妙法。刹刹塵塵時時剋剋諸佛說法境界也。超過三明大日說敎之義深可思之。
溪嵐拾葉集四明沙門光宗記之。
天明五(乙丑)五月二十一日北山領東塔南溪禪侶令筆工寫更使(小子)。校閱本紙草書故令寫人甚勞況復多文言不審問明師示爾。遍照金剛。實靈。
溪嵐拾葉集。
眞言宗名目(記爲初心也。唯不許他門人)。智金剛私集。
今此眞言宗者。言祕奧義趣難悟乎。因彌深。雌雄誰曉乎。一之下收萬。淺之裏含深。唯爲初學弟子集一二法數。敢不可爲指南也。
梵陀羅尼。
西音翻總持。法護三藏等。
姚秦翻呪也。羅什三藏等。
大唐翻眞言。無畏三藏等。
梵曼荼羅。
唐翻壇也。
又云聚集。
又云眞言。
胎藏界法。
大日經七卷。善無畏三藏譯。
蘇悉地經三卷。同人譯。
儀軌二卷。玄法寺法全和尚撰。
右此界灌頂等法部甚廣。可見八家祕錄。今隨根本記之。又東寺天台所承各異也。委可採之。
金剛界法。
金剛頂經三卷。不空三藏。
瑜祇經一卷。
儀軌一卷。玄法寺法全集。
右灌頂等法部類多。暫付供養法注之。可見本錄之。
一佛本來常住平等不二自性法身(敎時義云。平等智身云云)。
一時常住不變滿日一時(大日經云。越三時如來日)。
一處無中無邊法界宮一處(義釋云。一切一體宮等云云)。
一敎本淨無垢醍醐甘露一敎(義釋云。三平等句法是也)。
一乘無異趣一道速疾金剛一乘。
義釋云。住此乘者。初發心時。卽成正覺等(云云)。
菩提心義云(安然)。今眞言所用。若與論之天台華嚴圓頓敎義。若奪論之非前四敎五時所用。此是事理俱密金剛乘義故。與彼異(云云)。
一地信解地從初發心一念至佛果云信解也(義釋云)。
一心。可尋之。
二諦(眞諦。理祕密。俗諦。事祕密)。是宗則理事俱密也。不委(云云)。
二法(迷法。悟法)。
二門(心性滅門。立八識。如前所立)(心眞如門。立二識。一切一心識。一切一心識)。摩訶衍論十識是也。
二如。敎時義○二字一合可問○二界義(可問)。
二字(阿淐)。
三部。
佛部。如來部。
蓮華部。菩薩部。是云胎藏三部諸尊。
金剛部。忿怒部。天等屬此中也。
三菩提心。
行願。衆生無邊誓願度是心也。
勝義。觀一切法無自性是心也。可見菩提心論(龍猛)。
三摩地。觀五部三十七尊等此心也。
三密。
身密。佛部。印也。
口密。蓮部。眞言。又三業。又三輪。
意密。金部。觀念。
佛界。
三界。心界。心法。三菩提。二界故云一心(義釋)。衆生。
三妄執。
麁妄執通惑歟。觀五喩越一重百六十心等(初僧祇行)。
細妄執。別惑歟。觀六喩越二重百六十心等(二僧祇行演密抄)。
極細妄執。別惑歟。觀十喩越三重百六十心等(三僧祇行)。
右餘敎以先劫跛此翻時分。而度三阿僧祇劫成佛。起信論云。一切菩薩皆經三阿僧祇(云云)。而其中間十進九退。今此宗不爾。梵劫跛翻妄執如上之僧祇時劫乎(演密抄引義釋)。
三身。
理法身。又法身。種子●。
智法身。又報身。種子●。
化身。又應身。種子●。
右此三身名目未見本文。但依義釋意歟。若爾者。異顯敎所談也。大日義釋云。題名言毘盧遮那者。法身也。成佛者。報身也。神變加持者。應身也(云云)。依此說立自宗三身之稱歟。是則以四種法身。理智兩種法身唯是自性一身也。應身言之內含受用變化等流。故異餘宗耳。
可見心目等。智證大師記。
三部經幷儀軌。
大日經。胎儀軌。
金剛頂經。金儀軌。
蘇悉地經蘇悉地儀軌。
四重曼荼羅。
中台八葉。以五色界道隔之。
第一重。以五色界道隔之。
第二重。以三色隔之(白赤黑又云白亦黃義釋)。
第三重以白一色隔之。
四種法身。
自性身中台一尊(義時義云中臺八葉自性身)。
受用身八葉及第一二重三部眷屬。
變化身第三重釋迦牟尼尊。
等流身外院世天生身眷屬。
右先一身是能加持。身後三種是所加持。皆大悲壇利生曼荼羅也。從本垂迹。從因向果二意。可審定。
四曼者。
大曼荼羅。說聽二也。
三昧耶曼荼羅密印熛熾也。
法曼荼羅。種子眞言也。
羯磨曼荼羅威儀莊嚴也。
右此四曼者。四種法身每尊悉具足不闕減。此宗之一立如此。故自性法身及等流身同說常住法也。可問明師之。
可問意者。主伴不同也。所說何同常住(云云)。
四門。
發心。東方。●。開。春。溫。
修行。南方。●。示。夏。勢。
菩提。西方。●。悟。秋。冷。
涅槃。北方。●。入。冬。寒。
以方便●宗攝(●可問)。
四重禁戒。
不捨正法。涅槃。
不捨菩提心。發心。
不慳悋法。菩提。
饒益衆生。修行。
右殺盜婬妄者。是唯偸蘭也(大罪)。非彼波羅夷故。此宗以此四波羅夷授之(波羅夷此極重云云義釋幷演密抄)。
四種地。
勝解行地。圓三十心。
普賢地。圓十地。
大普賢地。圓等覺也。
普照曜地。圓妙覺。
右約自宗深微之義明此四地。雖然不同顯露之旨。又明四十二地而皆名如來地。以之思之。地位之名目雖附顯敎皆有隱語(義釋。云云)。
五部(五智列)。
佛部(中央)。大日淨妙法身(土用)。法界體性智(土)。
金部(東方)。阿閦金剛堅自性身(春)。大圓鏡智(木)。
寶部(南方)。寶生福德莊嚴身(夏)。平等性智(火)。
蓮部(西方)。彌陀受用智慧身(秋)。妙觀察智(金。又水)。
羯磨部(北方)。釋迦作變化身(冬)。成所作智(水。又金)。
右四身一往對當也。中央法身如實言也。又有人云。金五部者。胎三部加寶部羯磨部(云云)。此言荒量言談也。金五部每部有各方佛菩薩天等皆人其部中。胎三部唯菩薩唯忿怒也。故遙異之。敎時義等見之。
地輪(方黃)□●戒此五輪備三十二字。
水輪(圓白)○●定門是則三十二相歟。
火輪(三角赤)△●惠(總云之八萬四千三昧門。八萬四千陀羅尼門)。
風輪(半月)●解脫八萬四千字門等皆攝此中。
空輪(圓種)○●解脫知見八萬四千塵勞門。可問之。
右有偏催云。空輪非正圓。或如覆鉢器。或如心此。救云。此師旣總迷五輪正義。別已空輪之本形。所謂一切字門以缺字加之時云圓點以嚴之。或空點嚴之。悉曇幷大日經等之說。皆存正圓之義(更問祕之)。疑者云。五輪之數不幾。何有二圓耶答地水火風隨其假義而形體可然。水空若假若空。可正圓。故如此示之也。凡此五輪者。隨形貌不同則輪義不成。今隨實義立輪之稱也。尊勝佛頂別軌之文等。可尋之執假義失正理是非宗本意歟(又云團云故空異云云。救云。玉篇云團字訓圓也。若義異。如是云乎)。文云。五大皆有響十界。共言語六塵悉文字法身。是實相(云云)。
於五輪義又有聲字實相之義。可審之。
五相成身。
微心明。又通達心。
無染心。修菩提心。
觀金蓮華。又菩提心固堅。
金剛蓮華界。又普周法界有舒斂二相。
觀身爲本尊又佛身圓滿。
五障。
煩惱障。根本煩惱等障道機不入佛性。
業障。過去及現在造業障入道。
生障。依先業生難處不入佛道。
法障。設開悟依有先世障法失値善友聽深法也。
所知障。設得知識過開正法有種種妨修般若(義釋)。
五供養。
塗香(淨心。東方)。發心。戒。
華鬘(萬行。南方)。修行。忍進。
燒香(功德。西方)。菩提。進。
飮食(果德。北方)。涅槃。檀。
燈明(智慧。中央)。方便。智。
若依義對當之。不可指南。智者悉之(私義也)。文云。
如彼三世中 諸佛菩薩等 修行五供養。
我等亦如是 淨心爲塗香 萬行爲妙華。
功德爲梵香 果德爲飮食 智慧爲燈明。
供養自心中 心王大日尊 心數曼荼羅
以心供養心 色心不二故(云云)。
五種三昧道。
佛三昧道。
菩薩三昧道。
聲聞三昧道。
緣覺三昧道。四聖。
世間三昧道。六道。
五大願。
衆生無邊誓願度(東)發心肉眼正因。
福智無邊誓願集(南)修行天眼緣因。
法門無邊誓願學(西)菩提法眼了因。
如來無邊誓願事(南)涅槃慧眼果性。
無上菩提誓願證(中)方便佛眼果性。
五明。
聲明悉曇是也。
醫方明治一切病是也。
呪術內外呪術皆入此中。
工巧明刻彫方便巧慧是也。
因緣明知法相源流者分明也。
五藏敎。
素怛覧藏大小乘經敎皆入此中。
毘奈耶藏大小乘律藏皆入此中。
阿毘達磨藏大小乘論義皆有此中。
般若波羅蜜藏諸部般若皆有此中。
陀羅尼藏一切祕密眞言攝此中。
私略頌曰。高野二敎論引六波羅蜜經。
樂寂修禪說素怛覽 威儀法久說毘奈耶。
分別性相阿毘達磨 離於我執說般若。
滅除重罪說陀羅尼 是名如來五藏敎。
六大法身。
地大。肉。
水大。皿。
火大溫。
風大氣。
空大動。
識大心又意。
古此六大法身四種法身。皆悉備之(顯經中雖此名言不假今所立之)。文云。卽身成佛義文。高野此文唐阿闍梨偈也。
六大無礙常瑜伽 四種曼荼各不離。
三密加持速疾顯 重重帝網名卽身。
法然具足薩般若 心數心王過刹塵。
各具五智無際智 圓鏡力故實覺知。
理法身。智法身。
自性身。
自受用身。他受用身。
受用身。
應身。他身。
變化身。等流身攝此中歟。
文云。自性及受用變化幷等流佛德(三十六皆同自性身)(文)。
薄伽梵六義。
自在。
熾盛。
端嚴。
名稱。
吉祥。
尊貴。
七大。
法大。
發心大。
信解大。
性大。
依止大。
時大。
智大。
右七大者。經勝上大乘句。外道不能識之文。大乘之字釋也(義釋文)。
七菩提分法(如常)。
七宗行果(如常)。
寶幢佛。
普賢菩薩。(發心)。
花聞佛。修行。以虛空藏爲自性輪身(依金界意)。
文殊師。
彌陀佛。
觀世音菩薩。(菩提)。
天鼓雷音。
彌勒菩薩。(涅槃)。
右八大法身者。約大日以論八大法身也。卽八葉尊也。加大日之九尊也(智證大師)。
八心違順二種。八印(祕祕)八供養(如常)八天(如常)八葉(如常)。
菩提心義八葉義云。然中台上雖八葉。八葉之下亦有不可說葉(云云)。
東佛。東果。
東南。東因行。
南佛。南果。
西南。南因行。
西佛。西果。
西北。西因行。
北佛。北果。
東北。北因行。
中央。中非因非果。
九會。
根本成身。會中央。五十七尊。
成身羯磨三昧會。東。七十三尊。三昧耶形。
微細三昧耶羯磨會。東南。七十三尊。
儀雜供養會。南。
四印曼荼羅會。西南。
一印曼荼羅會。西。
金剛薩埵理趣會。西北。
降三世十八會。北。
降三世羯磨會東北。七十三尊三昧耶形。
九曜(北斗法)。
九方便(如常)。
九界可問之。
右九會名體可撿合知之。依一文具記之。
十識。
眼識。
耳識。
鼻識。
舌識。
身識。
意識。
阿陀那識。
阿梨耶識。(以前八心生滅門。差別義)。
一功一功識。
一心一心識。(心眞如門。平等義)。
右龍猛菩薩爲釋起信論造釋摩訶衍論。而起信立九識攝二門之中。衍論以十識納二門之內。是馬鳴二門中之心眞如門平等差別二義自有故。以平等義立心一心識。是爲十識。更不違本有(云云。敎時義)十地(以十度對之)。如常。歡喜名目不異。但名佛乘十地。不同顯敎十地。刹微塵數─可尋之祕祕。
十緣生句。
幻。
陽焰。
夢。
影。
乾闥婆城。
空谷響。
水月。
虛空花。
浮泡。
旋火輪。
十方(自宗)十佛刹微塵數。祕祕注之。輒朱云之。不可出之。
十願(普賢菩薩對九方便)。
●布頂。
●右耳。
●左耳。
●頂。
●右肩。
●左肩。
●咽。
●心。
●齊。
●腰。
●二股。
●二脚。
此十二支句是第五敎十二因緣也(可問)。
十二宮(北斗法)。
中臺內院。又云。九尊院。
上方佛母院。又云。遍知院。
右方蓮華部院。又云。觀音院。
左方金剛手院。
下方持明院。又云。五大院。般若院。五尊院。
四方四大護院。以前第一重。
初門釋迦院。有亂脫可尋。今第一重。
文殊院。第一重攝也。今有第一重。
除蓋障院第二重。
勝方地藏院。第二重。
龍方虛空藏。第一重。
蘇悉地院。第二重。
護世威德天院。又云世天院第三重。
十二天(如常)。十二大(如經)。
月十六分(菩提心論)。論晦朝雨問有。本有之。明性以之爲一分幷十六。
十六生成佛(卽身成佛)。此宗隱語耳。但十六尊位。
十六尊(賢劫義會之)。如圖。
十七尊。五祕密幷理趣經。
十八會(十八會指歸並高麗演密抄)。
第一會。名如來眞言抄敎王有四大品。
第二會。名一切如來祕密王瑜伽色究竟天說。
第三會。名一切敎集瑜伽法界宮說。
第四會。名降三世金剛瑜伽須彌頂說。
第五會。(名世間出世間金剛瑜伽波羅奈國宮界中略說。
第六會。(名大安示不空三昧耶眞實瑜伽)他化自在天宮說。
第七會。名普賢瑜伽普賢菩薩宮殿中說。
第八會。名勝初瑜伽普賢宮殿說。
第九會。(名一切集荼吉尼戒細瑜伽)眞言殿說。
第十會。名大三昧耶瑜伽法界宮殿說。
第十一會。名大乘現證瑜伽阿迦尼吒天說。
第十二會。名三昧耶最勝瑜伽宮界菩提場說。
第十三會。名大三昧耶眞實瑜伽金剛界道場說。
第十四會。名如來三昧耶眞實瑜伽與上同處說。
第十五會。名祕密處諸所謂瑜師婆伽處說。
第十六會。名無二平等瑜伽法界宮說。
第十七會。名如虛空瑜伽實際宮殿說。
第十八會。名七剛宮冠瑜伽第四静慮天說。
十八變(如常)。
十九種金剛。
虛空無垢。
虛空遊步。
虛空生。
被雜色衣。
善行步。
住一切法平等。
哀愍無量衆生界。
那羅延。
大那羅延。
妙執金剛。
勝迅。
無垢。
刄迅。
如來甲。(義釋云。住此乘者。初發心速成正覺。不動生死而至涅槃。故名勝迅)。
如來句生。
住無戲論。
如來十力生。
無垢眼。
金剛手祕密王。
二十天(如常)。
二十八宿(北斗曼外院)。
三十二嚴身(胎供養會)。
三十三字(四處輪布字)。
右隨轉四處加點呼之。所謂●●●●等也。今出發心字可審定種子卽三部字也。所謂●●●●(文)●●●●(文)●●●●(文)。口唯第五字有。口決又有十二字。
●●●●●●●●。
●●●●(字形不室)。
三十七尊(私略頌)。
大日四波羅密。
四佛各。親近。
嬉鬘等八供。
四攝三十七。
百六十心。
五根本煩惱一二三四五。再數成百六十。
右貪瞋癡慢疑。初再計成十數第二再計成二十數。乃至第五再計成百六十心也。凡有三重百六十心。所謂三妄也。
如前注是則一念之能所(舊損)。
自宗要文祕〃。
大日經云(第二卷具緣品。說入壇人功德功德)。從初發心乃至成如來所有福德聚。是善男子善女人福德聚與彼正等(云云)。菩提心論(龍猛)惟眞言法中卽身成佛故。是說三摩地法。於諸敎中闕而不書(云云)。
金剛頂疏云(慈覺)。三密結要諸經所無。五智奧源唯在此敎。金剛乘大綱蓋以此(云云)。
敎時義云(五大院)。如來內證寂照無言者。是顯敎所說。彼敎未知如來內證甚深義故。今不爾理聿俱密(云云)。義釋云(一行)。妄見有爲生滅增心垢。非如來本意(云云)。小僧(某)生年十八始入祕敎門。至于三十七歲敢無倦情。雖愚鈍亦所聞不廢已。僅所逮見名目記。爲初學祕宗者集之。是偏□小分名利何況爲多貪乎。□有訛謬者。覽者可添削之。于時安元三年(丁酉)六月(丁未)十五日矣。末於鎭西太宰府筑州怡土莊今津誓願寺僧房無言念佛之次。自筆記之(云云甲)五門者。入菩提心門(東)入功德(南)入智惠門(西)入方便門(北)入中台門(云云)。
眞言六番金剛智者。一四波。一四佛。三十六尊。四內。五外。六四攝。
七色者。前六加大日。
金剛有七色者。一青色金剛。二緣色金剛。三赤色金剛。四碧金剛。五黃六紫金剛。七白金剛。
(于時)延慶至然(辛亥)二月二十四日於比叡山本院東谷神藏寺禪房。爲佛興傳如(舊損)。唯顯之。
宗釋天台金剛光(宗生年六六﨟三十七。一餘)。
折節拭翁眼之淚書之。文句謬後日可撿之。
曆應四年(辛巳)十二月一日於江州阿彌陀寺迎接院御本賜書寫了。
于時康永元年九月二十三日書寫畢。
溪嵐拾葉集。
東寺流眞言敎相本書目錄事。
一。金剛頂經三卷。枚料百八十九文。一卷(二十枚六十五文)二卷(十八枚五十九文)三卷(十九枚六十二文)。已上五十七枚(厚紙)
一。大日經七卷。枚料五百七十二文。一卷(二十四枚七十七文)二卷(三十枚九十五文)三卷(三十九枚九十二文)四卷(二十二枚)(七十一文)五卷(二十二枚七十一文)六卷(十九枚六十一文)七卷(三十二枚百四文)。已上百九十三枚。
一。蘇悉地經三卷。枚料三百八十一文。上卷(四十枚百二十八文)中卷(三十四枚百三十六文)下卷(四十五枚百三十三文)。
一。理趣經一卷(九枚三十七文)。理趣釋一卷(三十三枚百三十二文)。
一。禮懺一卷(九枚三十七文)。
一。大日經疏二十卷。內一卷(四十六丁百五十一文)二(三十九丁百十八文)三(三十四丁百十五文)四(三十二丁百九文)五(三十二丁百九文)六(二十七丁九十一文)七(三十五丁百十八文)八(三十一丁百二十文)九(三十四丁百十五文)十(三十四丁百十五文)十一(三十七丁百二十四文)十二(二十九丁百文)十三(三十二丁百九文)十四(三十丁百三文)十五(三十丁百十二文)十六(二十丁百三文)十七(三十丁百三文)十八(二十三丁百十二文)十九(二十五丁百十五文)二十(三十四丁百十四文)已上六百六十七打。二貫二百五十八文。
一。不思議疏二卷(已上六十丁)上(二十九丁百文)下(三十一丁百六文)。
一。釋論十卷(已上)二百八十一打九百五十五文。一(四十六丁百五十一文)二(三十九丁百九文)三(三十六丁八十八文)六(二十四丁八十二文)七(二十二丁七十六文)八(十八丁六十四文)十(十七丁六十一文)。
同疏五卷(已上百三十八丁六百五十三文)。一(四十丁百三十三文)二(四十丁目)三(二十六丁百二十一文)四(三十八丁百二十七文)五(四十二丁百三十六文)
一。釋論同鈔四卷(已上百三十八丁四百六十六文)。一(三十九丁百三十文)二(三十二丁百十九文)三(三十三丁百九文)四(三十五丁百十八文)。
一。普觀記六卷(二百二丁六百八十四文)
一。起信論一卷(二十九丁百文)
一。菩提心論一卷(八丁三十四文)
一。聖法記一卷(五丁二十五文)
一。十住心論十卷(百二十七丁九百九十三丁)。一(三十八丁百二十七文)二(三十一丁百六文)三四(十八丁六十四文)五(十丁四十三文)六(三十五丁百十八文)七(十四丁五十二文)八(十丁四十文)九(二十一丁七十三文)十(十四丁五十二文)。
一。寶鑰三卷(三十八丁百四十四文)。
一。卽身義一卷(十丁四十文)。
一。祕鍵一卷(八丁三十四文)。
一。聲字義一卷(十丁四十文)。
一。●字義一卷(十五丁五十五文)。
一。二敎論二卷。上(十四丁五十二文)下(十一丁四十三文)。
一。四種曼陀羅義一卷(七丁三十一文)。
一。付法傳二卷。一(十二丁四十六文)二(二十丁七十文)。
一。御請來錄一卷(十八丁六十四文)。
一。眞言所學錄一卷(十丁四十文)。
一。悉曇字記一卷(十六丁五十三文)。
一。金剛般若開題一卷(九丁三十七文)。
一。金剛頂經開題一卷(十八丁六十四文)。
一。十八會指歸一卷(十丁四十文)。
一。金剛頂義決一卷(四十一丁百三十六文)。
一。陀羅尼義一卷(十五丁五十五文)。
一。眞言二字二義一卷(十丁四十文)。
一。●字義一卷(三丁十九文)。
一。性靈集十卷(六百八十八文)。一(十三枚五十七文)二(十五枚六十五文)三(二十枚四十一文)四(十八枚七十七文)五(十枚四十五文)六(十一枚四十九文)七(十四枚六十一文)八(二十六枚七十一文)九(十八枚六十七文)十(二十四枚百四文)。
一。三敎指歸三卷(百六十三文)。上(十二枚五十三文)中(四枚三十一文)下(十八枚七十七文)。已上了。
丁別三文內(料紙値一文打摺賃二文)不論大小一帖隱背表紙合拾文。內隱背五文。
卷物料紙杉原枚別四文內(紙直三文賃等二文)。又厚紙者枚別三文內(紙直一文賃等二文)。不論大小一卷。表紙半枚五文(云云)。已上。
一。覺鑁上人製作目錄。
自受法樂讃一卷。
不二義章一卷。
●字觀二不(一卷無題)。
勸發頌一卷。
兩部一心頌(一卷)。
一心自覺頌一卷。
三界唯心釋(無題)。
五大願釋(無題)。
心月輪祕釋(一卷)。
月輪觀頌一卷。
無相觀頌一卷。
淨妙法身頌一卷。
密嚴淨土略觀一卷。
舍利講式一卷。
顯密差別頌一卷。
助師成佛頌一卷(又一卷)。
謝德成佛頌一卷。
祕鍵略注一卷。
菩提心論開題一卷(無題)。
十九執金剛一卷(無題)。
眞言所學論指事。
以呂波釋二通(無題)。
無能所施頌一通(無題)。
五輪九字祕釋一卷。
虛空藏寶釼釋一卷。
卽身成佛義義集。
大日經疏義集。
阿字要略觀(幷大意)。
大日眞言開題(亦名五字眞言祕釋)。
阿彌陀祕釋一卷。
名手庄建立奏狀一通。
求聞持願書一通(又略本一通)。
求聞持表白一通。
相賀庄四至幷官府申請狀一通。
名字覺●釋一通。
座主御房所遣消息一通。
菩提心論式一通。祕文抄一通。
祕密莊嚴傳法灌頂異義迎卽釋一卷。
大傳法院建立奏狀一通。
阿彌陀大呪句義(不定歟)密嚴院十德一通大傳法院供養願文一通。
大理進狀一通。
神宮寺供養日遣勅使消息。
灌頂道具請文一通。
槇尾寺湯屋修理。
五十萬遍表白一通。
十八道記。
金剛界胎藏界記。
法華經釋。
大日界觀。
表白二紙(尊勝不動)。
阿彌陀九字釋。
八千枚釋。
●字祕決一卷。
本不生義三卷。
齋食略觀。
受食作法。
極大祕密陀祇尼法讓行扶道頌。
嘉貞三年(丁酉)源薗隨求得記之
五字頌。迴向頌。供奏總頌。
元祿十五年壬午孟春。法印實觀閱。
溪嵐拾葉集。
道具類集抄。私苗。
一。鈴杵事。成就院鈴杵抄可見。造金剛杵作法出爲葉記。所用財體。金(爲大貴自在持明悉地以之作)銀(爲富貴也)銅(爲成就龍法以熟銅作之)妙石(爲入修羅宮)金銀銅和合(爲成就一切法)瑠璃鐵(爲摧伏藥叉衆。)補沙鐵(爲隱形。或云棺釘也)密魯婆木(次下同)失利般尼木(爲無病錢財又爲對敵)摩度迦木(爲成就藥叉女)却達羅木(爲療鬼魅所着病)阿說他木(爲滅罪)容人木(爲摧伏怨敵)人骨(爲容極怨敵)水精(爲成就幻化)若棟木(爲令人相增增子子)毘勒梨木(爲成就鬼類令人鬪諍)天水(爲成就天龍藥叉乾團修羅)龍木(爲成就龍女敬念法又爲求財)泥(爲成變形之法)迦婆木(爲成就起死屍法)閼伽木(爲求財)無憂木(同上)菴沒羅木(爲成對敵)閼順那木(同上)柳(同上)白檀(爲意樂法)紫檀(同上)已上。
蘇摩呼經蘇悉地經云。金剛諸事應用天火燒木。或云。苦練木。或燒屍火槽木。或白檀紫檀。隨取一木刻作三股。杵抄大威力烏樞瑟摩明王經上云。若示。群靂木刻作三股杵持杵降山。或化境雷等移往往其處(云云)。鉛錫瑜石好賓鐵白蟻土(出文殊根本軌)栢木松木吉祥木菩提木(妙辟經出之)。
摩羅末伽土(唐云鼠土)東引桃根。沙土(出文殊根本軌)。
一。股數事。獨古二股(出慈氏軌)三股(出慈軌)四股(同軌)五股九股(出微妙曼荼羅經又有九股七股鈴)。
一。鈴多種事。五股鈴。三古鈴(慈覺傳圓行惠運等)塔鈴(圓行等惠運等)寶鈴獨古鈴。
一。杵量事。十六指(上品)十二指(中品)八指(下品)乃至一指(下品)已上出都部要因等。十指二十指(最長不過二十指。各隨法其數異)。
一。鈴韻數一二三四五六七各隨法其數異。微妙大曼荼羅經云。寶藏神軌云。鈴內有簧聲相最妙音(云云)。
一。形體所表事。不空羂索經云。白檀木量十二指。圖刻五股●●杵心股兩頭步多鬼面。其餘八股鋒刄。面上令采光焰。其杵通心股身心股兩頭難陀龍王跋難陀龍王。左右逆順交檄相經合檄步多鬼頭是二龍頭各出過步多鬼頭三四分量。微妙大曼荼羅經云。我今說五杵。上五股表●●●●佛·阿閦佛·寶生佛·無量光佛·不空成就佛。下五股表四ハラウ。中表清淨菩薩變化身忿怒明王(云云)。降三世五重結護經云。五股杵頭五智也。中直者。此正義無方便。邊曲者此摧義○摧必歸實故曲也。上下同者。佛界衆生界同具五智故(云云)。
弘法大師御抄云。或時想己身●字門成。八葉蓮華胎中想金剛法。於八葉上想八佛。或時他身想。●五股金剛杵中央把處。想十六大菩薩。以自金剛與彼蓮華二體和合成爲定惠。是故瑜伽廣品中密意說。二根交會五。敬云。成大佛事。以此三摩地奉献一切如來。亦能從妄心所起雜染速滅。疾證本性清淨法門(云云)。
一。功能事。蘇悉地經上。蘇摩呼經。二集二都部惡目大陀羅尼末法心元經。抄眞實經。金剛童子軌。奇特佛頂經。大日經悉地出現品。
一。鈴杵用儀事。用鈴杵法云謂。二羽各作金擧各置左右腰可誦眞言。曰●●●●●●(三反)眞言已以右手取杵(若無杵念手握杵也)。握杵已仰右三反迴轉。次三反擲擧。吹拳杵置右乳上唱吽字。次可誦眞言。曰●●●●●●(三反)。又云。改●字爲●字也。誦眞言已以左手取鈴。以袖隱五指小舒忿屈如釣形。以中指繫鈴頂。以四指如把取鈴頭(若無鈴時垂下五指。未念如鈴口形)。取鈴已漸擧左頰邊。五度上下振鈴念驚覺諸尊。次有小間二度上下振鈴召請諸尊。次寄著耳邊二度上下振鈴觀聲性空寂。次左取鈴拳置左腰。次以取右杵拳印身五處。次左右杵鈴□時置本處也。已上念誦前作法也。又云。取杵鈴作法如前。但就振鈴其旨小異。右頰五度上下振鈴。念歡喜。次寄著耳邊二度上下振鈴。觀聲性空寂。已上念誦後作法也。凡就振鈴隨時各異。初夜後夜念誦九度振鈴。念誦後七度振鈴如記。日中夜半念誦前七度振鈴。謂。先三度振鈴念驚覺。次二度振鈴念召請。次二度振鈴念聲性空寂。又念誦後五度振。謂。三度振鈴念歡喜。二度振鈴空也。作頌曰(九七七五)。文本敎者略出。經等金剛杵眞言。
金剛杵眞言 二拳安腰側。
住薩埵形儀 入三解脫觀。
授三摩地起 忿怒欲調伏。
取杵三橫擲 想成猛利火。
先照於十方 熾燃以拳上。
吽字極暴惡 双身成甲胄。
擬諸障難者 被忿怒火燒。
退散而馳走 或住爲便命。
凡欲請聖衆 卽於召請前。
三旋舞三擲(中長) 飜掌當胸間。
次持金剛鈴 從心而五擧。
驚覺諸聖衆 次二成請召(住耳)。
以人聲解脫 次二息而上。
依敬而啓請 略儀三二二。
送於閼伽後 倣像於薩埵。
心想對至尊 右手擲金剛。
習本祕密句 作蹈舞之勢。
同便加五處 卽取金剛鈴。
額前三搖振 密句如前稱。
表以天樂音 供養諸聖衆。
令其生悅喜。
已上覺大師之本。寬平二年十月七日珍記。入眞言祕記。本云。承平七年十月九日寫。康濟和尚本。
一。鈴杵之儀式事。
身住薩埵形 奉印准三部。
腰側三解脫 吽三有當胸。
然後取其杵 調伏令前面。
三曳成猛炎 擧杵如擬勢。
餘時三旋舞 每擲誦密明。
安心又習四 振鈴獨股中。
三摩與五智 風輪持外服。
從心左肩側 五振幷眞言。
驚覺諸聖衆 住耳邊降起(二十一七)。
從心振於二 至想住本位。
鈴印安其側 次杵結護身。
心額與喉頂 辟除結界等。
鈴安於杵前 念誦分限畢。
三振如天樂 杵解護其身。
拳食及香華 燒香燒明有。
四種佛菩薩 金剛諸天頂。
額心趺一一 染心奉獻燒。
香初入而信 次献等自身。
及所謂出時(准前)。
已上青龍寺法全大師分付之。年來久紛失不得之。九月末良會向三井寺本房搜集古紙數十末。仍令修安。師覓得之。故古紙甚希有也。
永曆元年以成蓮院御抄書記也。
一。金剛針事。義釋五云。枳羅釼是金剛橛首。如一股金剛。而下體銛銳猶如捨形。若更細小者。卽名金剛針。其相各異(云云)。
一。塔事。義釋中以台曼荼羅爲塔(云云)。亦以三十七尊以可爲塔也。可思之知之。
一。以出入息用數珠事。念佛三昧寶王論中云(飛錫述)。世上之人多以寶玉水精金剛菩提木槵爲珠數矣。吾則以出息爲念珠焉。行住坐臥皆用此珠(云云)。
私云。古人云。百八摩尼顆〃圓也(云云)。謂。意迷時者。百八煩惱也。開覺之時者。實相眞如明珠也(云云)。
一。念誦種類事。蓮師念誦抄悉委也。活兒子菩提樹異名也(云云)。嚕捺羅子。或云。金剛別名也。妙心大云。金剛部用嚕捺羅刄子(云云)。童釋子。名印捺羅子。是帝釋樹子也(云云)。瓔珞子。瓔珞樹實也。見起世經也(云云)。木槵子。環子。亦云。木欒(魯官反)。梵云。阿梨[玨/女]子見陀羅尼集經(云云)。蓮華子。多羅樹子。皂莢子。大日遍照尊經出之。私云。地結子也。吉祥珠。文殊軌云。結吉祥草造(云云)。私云。結吉祥草貫之也。烏盧捺羅迦刄子。出數珠功德經。眞珠咽珠牙珠土珠摩尼珠骨珠菩提珠青蓮子螺珠。私云。珠菓種類甚多。各有本文。可見蓮師念珠抄也。芥子。金剛子。蓮子。木槵子等。金銀銅鐵。水精。瑠璃。鍮石。鉛錫。珊瑚。硨磲。瑪瑙。玖珀。齊銅等。寶物。沈水。白檀。紫檀等。香木。土骨。牙螺等。諸草木實等(云云)。
一。念珠之員事。一千八十八(上品)。一百八(最勝)。五十四(中品)。二十七(下類。已上四品出念珠經)。二十一(陀羅尼集經出)。十四(出抂量數珠經)。四十二(陀羅尼集經出之)。
一。南枝菓不可爲念珠事。大方廣菩薩文珠師利根本儀軌經曰。金剛子。印捺羅子。芥子。木槵子。若得南枝長而無葉。彼雖有子不可爲珠。若爲珠者。害衆生命故○彼南枝若不長及有葉。彼或有子堪爲珠者。彼持誦人亦須捨離。何以故。猶能敬寃家故。捨而不取。乃獲福無量(云云)。文廣尤悉。可見念珠抄。
一。菩提子異類事。奝然在唐記曰。高昌國菩提樹高三丈來。其實最小不得作念珠。作念珠者。非是金剛座下地樹也。木雖同生處異也。
一。龍華樹事。或經曰。彌勒成道時。從龍宮種來生故。曰龍華樹(取意)。有人說也(云云)。
一。菩提樹隨佛異事。私云。菩提樹總名也。何釋處云爾耶。大孔雀呪王經上云。南無毘鉢尸無憂樹下坐。敬禮尸棄佛依止奔陀利。毘舍除如來住在沙羅樹。拘畠殊馱佛尸利沙樹下。羯諾迦大師烏曇跛羅樹。迦葉波善逝依溺窶路陀。釋迦牟尼佛坐於菩提樹。或云優曇。優曇者。合昏樹阿說。阿說者柳也(云云)。此演密抄第五釋也。大疏五云。十住毘婆沙論云。釋迦牟尼佛於阿主陀樹下成道(云云)陀羅尼集五云。尸利沙樹(合歡樹是也)拘留孫佛得道樹(云云)。西域記云。金剛座上菩提樹者。卽[羊-丷+白]鉢羅樹也。○佛於下得道故名菩提樹(云云)。西域二云。[羊-丷+白]鉢羅樹○過去四佛已坐其下。今猶現有四佛坐像。賢劫之中九百九十六佛皆當坐焉(云云)。
私云。孔雀經等說似相違如何。又云。菩提樹事者。次次擧之耳。
溪嵐拾葉集。
康永元年八月二十三日聖敎披覽之次記之。
天台沙門光宗。
應永二十一年卯月十五日於江州靈山寺別院寫之耳。
求法少比丘貞算(俗七七)。
元祿壬午夏四月十七日法印實觀閱。
溪嵐拾葉集。
山門東寺血脈同異事。私苗。
問。天台流血脈兩部各別。東寺血脈一通血脈以兩界通用。其不同如何。示云。天台流血脈意兩界流布塔內塔外習在之。于二界各別。東寺流意以金界爲本。以八祖相傳血脈一通二界通用。是兩流習大綱也(云云)。
尋云。凡眞言者。源龍樹大聖南天鐵塔開緣起。依何兩流差別出來耶。仰云。凡天台流意。善無畏三藏台藏界相傳震旦將來給。金剛智三藏金剛界相傳唐土傳來給。仍善無畏與金剛智相謁給時。善無畏不聞金剛界名。金剛智不聞台藏名イへリ。仍兩三藏互兩界習替給。然後兩界首尾故。兩界傳來源尋兩師相傳各別故。天台流二界各別血脈相承也。
次東寺流意。凡眞言敎龍猛大士開塔已後緣起。仍八祖相傳血脈名。大日金剛薩埵龍猛龍智乃至惠果弘法相傳。以之八祖相傳血脈名也。故一通血脈以兩部通用也。
尋云。凡兩部者。胎界依大日經。金界依金剛頂經。兩部依經旣各別也。何。以一通血脈兩部通用。故智證大師東寺血脈難云。吳家行狀迷血脈(文)。謂意天台流眞言海雲血脈爲本。兩部各別血脈次第用。東寺吳殷兩部一通血脈用也。故智證大師東寺血脈破給也。
尋云。智證大師依何義東寺血脈破給耶仰云。天台流血脈兩部各別。東寺血脈一通。以兩界通用。以此等不審。入唐時法全和尚決。和尚義云。圓仁闍梨以兩部各別血脈爲正。海闍梨兩部一通血脈以爲謬決。智證大師此義受吳家行狀迷于血脈破也。深可思之。
尋云。東寺流如天台兩部各別血脈無之乎。仰云。東寺流兩部各別血脈在之。所以靈山聽法血脈。宗叡相傳血脈。乃至靈嚴寺血脈。最初血脈兩部各別也。山家大師御相承一樣物歟。此等義以思之。震旦本朝兩部各別血脈以爲正見。
尋云。東寺流兩部各別血脈在之者。今何處在之乎。仰云。高野山天野御經藏在之。加之高野大師進官中兩部各別血脈印信被出。此等其證也。
尋云。天台流兩部一通血脈在之乎。仰云。於祕密灌頂重位一通血脈放事在之。難云。天台流一通血脈在之者。何強東寺流血脈破乎。仰云。義云。山門一通血脈與東寺一通血脈其義天地雲泥。其故山門一通血脈者。兩部三部不二冥合上祕密深義以一通。東寺血脈兩部各別初重血脈於何一致義有之乎。旣合行重不及。何祕密深義在之乎。凡山門義兩部各別上不二蘇悉地立。此三部合行三部冥合顯(已上修得不二冥合)。此上瑜祇本有不二冥合在之。此上又祕密證者灌頂在之。此等皆一致冥合血脈也。此等深義爲不亂。淺略重敎相有儘兩部三部各別印信出也。此如敎門超越祕密深義顯也。此等己證不出東寺流一通血脈用事甚淺也。山門流難申也。深可思之事也。
問。付海雲血脈。金界相傳。大日·金剛薩埵·妙吉祥·龍猛·龍智·金剛智·不空·惠果·惠則·法全·慈覺(已上)。台界相傳。大日·金剛手·掬多·善無畏·義澡·義眞·法全·慈覺(已上)。問。何故台界除薩埵金剛界入妙吉祥乎。仰云。金界妙吉祥入事。凡眞言敎意兩部共文殊示現也。如東寺流血脈者。一紙血脈以文殊不載。故大日智門一德缺。故海雲血脈以文殊金界到。其故三部大日中文殊以應身諸法體出。故眞言敎流傳悉是妙吉祥所作也。應身眞言深可思合之。次台藏血脈除龍猛事。付之山門流相承種種習在之。所以有敎門有實義。所謂台界金剛手者。是則大聖文殊也。龍猛大士者。又大聖文殊示現也。應迹方暫雖各別也。其實體論是一也。加之掬多者。或龍智或龍猛習事在之。五大院先德御釋分明也。其上掬多者。梵語也。此法護翻。此則悉地宮人通號也。此掬多以或龍猛云。或善無畏云。上通下通證者。顯體阿闍梨內證顯也。然故顯機顯應應迹八相佛。成佛國土成就衆生儀式調畢。劫國名號治定也。祕密內證大日如來越三世如來之日自性大覺內證開顯故。日時無。無依正。三世超過行者。自證顯也。鐵塔開云眞言敎弘通爲暫緣起也。故娑婆顯宗時分定相敎張非也。故雖末代行者。也法界法門開顯。開塔義可在之。故法全和尚決云。以一心芥子開法界扉(文)。若如此意南天鐵塔云一遍執定。末代行者開塔義不可預。依何末代行者可令得益乎。凡眞言意三世超過三世得益。無邊無中法界宮而遍於法界應用顯也。仍龍猛於南天鐵塔下開顯。善無畏於乾陀羅國金粟王塔下開顯。或北天竺石藏示。乃至弘法大師吾國於久米寺大塔感見。此等皆越三世如來之日內證顯也。別不越三世者豈三世益成乎。方所超過故於一切時一切處開悟得脫也。故於悉地宮人通號上冥下契。諸阿闍梨內證顯也。深可思之。
尋云。天台流血脈付如金界次第。台界列血脈在之乎。仰云。在之。所謂傳敎大師御相承血脈。慈覺大師御血脈。智證大師血脈。五大院敎時議列處血脈。皆是兩部經八祖相傳血脈也。此異義爭無之。已前所謂海雲血脈金界塔內相承。如東寺流無不審。台藏界血脈塔內塔外習。深祕相承在之。故金剛界血脈不同也。其義前如沙汰也(云云)。
尋云。付鐵塔相承塔內塔外云事。其相如何。仰云。東寺流兩部俱塔內云一義也。山門三義也。所謂兩部俱塔內(是一義)。台界塔外。金界塔內(是一義)。兩部俱塔外(是一義。已上三議)。
問。山門相承三義。其相如何。仰云。第一兩部俱塔內者。凡眞言敎者。龍猛大士開鐵塔。已來。眞言敎緣起故。兩部俱塔內相承云也。是如東寺義(云云)。
第二台界塔外·金界塔內者。於龍猛大士於南天鐵塔下大日五字明誦。於塔外虛空金子曼荼羅感見給。此台藏曼荼羅也。依之台界塔外相傳云也。
次金界塔內者。呪白芥子鐵塔扉打開。入塔內金剛薩埵對金剛界十萬偈頌傳。此卽塔內證據也。此義依金剛頂義決也。
第三兩部俱塔外者。凡南天鐵塔者。爲眞言敎弘通龍猛大士現作處塔婆也。此塔婆遍法界妙理爲顯示現也。故法界本有不顯妙理者。塔內塔外義不可有。故南天鐵塔外用利他流通表示也。故此塔外本地身塔八事爲顯。兩部共塔外相承云也。天台流習南天鐵塔滅後流通塔婆也。在世寶塔正宗塔婆也。故兩部共塔外相承談也。
尋云。金界塔內台界塔外云付。深義在之乎。仰云。金界修生門爲本故。大日薩埵次第相承事爲本也。故塔內相承云也。次胎界本有以爲本故。師資相承不爲本一義在之。故鐵塔相承外相傳意顯也。是尚敎門義也。此外深祕相承在之。所謂金界智界故。心法了智以爲本。故金界內識了智爲本。故塔內相承云也。
次台界色法五大法性以爲其體。故塔外相承云也。謂意色法外顯。塔外相承云便有者歟。此義事相祕事也。不可口外也(云云)。
尋云。南天鐵塔付幾種習在之乎。仰云。種種習在之。所以一劫初在之。二龍猛現作一時化現塔婆也。三乾陀羅國金粟王起立塔婆也。付此三種甚深所表在之。所謂劫初塔婆者。本來不生本有塔婆也。故法身常住表也。次一時化現現作塔婆者。修性顯得塔婆也。此報身修得體顯也。次乾陀羅國金粟王塔婆者。外用利他應用應身應土色相顯也。故此三種自三身門表相也。深可思之。
尋云。付大日經將來重重義在之。其相如何。仰云。三本習在之。所謂一善無畏三藏將來大日經。二無行將來大日經。三勃嚕羅國石藏大日經。獼猴傳。已上三本不同在之。
尋云。北天竺獼猴相傳大日經山門東寺共是不依用。其意如何。仰云。凡大日經者。大日金剛薩埵三國相傳祕經也。何獼猴相傳云可用之乎。故天台東寺俱不依用也(云云)。
尋云。天台流意獼猴相傳始終不用歟。如何。仰云。凡眞言敎意師資相承爲本。獼猴傳一往不用也。然而再往習之時深祕相傳在之。所以大日經者。無邊無中法界宮三時越如來日○也。故三世越三世說。一切處離無所不至說也。若爾者。何限南天北天不遍哉。若此意。石藏卽南天鐵塔也。又大日者法界開會曼荼羅也。何自性身云嫌哉。十界皆成曼荼羅遍應法界大日差別身也。故天台流以獼猴相傳眞實大日習也。譬如天台宗四敎神僧傳云。妙樂大師破之此語無憑釋。此天台內證天機秀窮給。故獼猴傳不可得云意也。然而天台法花宗傳云。受四敎於神僧云。此天台宗至極甚深大事也。此獼猴卽是釋迦如來也。故靈山聽法云獼猴對直受給事指也。仍傳記云。神僧丈六現金身背負金光踊入林中云。此卽釋尊也。依之天台大師靈山一會儼然未散覺開給者也。其後朝林中見獼猿現在。依之獼猿傳云也。非眞言天台宗獼猴相傳以爲祕事也。顯密一致習。深可思之。
又云。唐土傳記云。飛來峯者。靈鷲山艮角缺唐土天台山來。白猿乘同飛來。震旦天台山艮角缺日域叡山來。白猿乘同飛來也(已上取意)。此等儀式皆靈山一會儼然未散內證爲顯。飛來峯瑞相在之。是山王影現表示也。神通事。甚深相傳在之。深可思之。
問。何故山王影現相猿形現乎。仰云。釋尊往因尋。五百猿王圓宗敎法結緣繫屬給。其本時往因爲顯猿形現給。其本說止觀中釋。加之密談抄中日吉大行事猿形現事云。釋尊往昔猿形現一乘下種給。其本時往因爲顯猿形現給也云。
尋云。以猿爲神明垂迹證據在之乎。仰云。五行大義序云。無所擁滯故示申爲神(文)。又云。五行各有神。所以魂心魄意神如次五行精神也(文)(已上取意)。謂意五行者五臟也。卽是五智如來也。第五腎藏北方成所作智釋迦也。此釋尊神體應現給時顯神也。所以木(肝魂)火(心心)土(脾魄)金(肺意)水(腎神)以此五行宛五智時。釋尊第五神宛也。故五行大義序示申爲神釋此意也。凡猿者。地與虛空自在得者也。故無所擁滯釋也。又人體畜獸也。凡畜生者。以愚癡爲體。人者以了別智慧爲本。法性智體也。無明無智體也。今獼猴畜生形人體兼。此則無明無體全依法性法性無體全依無明意顯也。又猿者。地居虛空自在也。地者。台藏因曼荼羅也。虛空者。金界果曼荼羅也。此於二界得自在。台金因果不二冥合事顯也。以此等義顯密二敎緣起出猿也。深可思之。
問。何故獼猴相傳必北天乎仰云。智證大師雜記云。南天鐵塔者。表釋迦卽大日。北天石藏者。表大日卽釋迦(已上取意)。謂意南天鐵塔者。龍猛大士大日所說經王緣起。此大日爲本故。本地身爲面也。次北天者。釋尊北方羯磨事業尊故。變化身爲面。於石藏緣起也。顯宗周遍法界談。密宗無所不至遍照法界名。此意何處非法界宮。何處非密嚴國土。此等義勢爲顯。北天竺於石藏大日經緣起也。深可思之。
仰云。凡鐵塔者。有敎門有實義。所以敎門時譬塔八也。實義時當體塔八也。此事祕經門時於第三重其沙汰在之。如此義遍於法界塔婆故。刹刹塵塵皆鐵塔也。故八祖相傳經王流傳處。卽是開塔時分也。次獼猴相傳事。又天台天師神僧授與事。此等皆其表示也顯密且雖異其深義一致也。深可思之。
尋云。於本朝鐵塔相承義在之乎。仰云。天竺震旦日本事。今一重深祕在之。其故吾國雖爲神國大日本國故。國土成立表示云。神道影現云。悉是眞言祕敎深祕也。所以皇太神宮者。內宮外宮兩部大日開塔義。又大神宮表相也。所謂素盞鳴尊天下惡事作時。天照大神暗成天岩戶閇籠給。六合常暗成天下暗。其時天安河邊舞カナテヽ岩戶開セシ時。手力男尊與天津兒屋根尊岩戶左右立扉引開。其時天照太神御貌光法界照。其時八萬神達御貌白ケレハ。アラ面白ヤト被申タリケリ。其ヨリシテ面白言緣起(已上)。日本記意也(取意)。義云。凡鐵塔者。法界塔婆表示也。所以以吾國爲本。天照天神者。遍照尊也。依之國常立尊天宮御坐此下無國哉。天逆鋒下大海最底サクリ玉シ時。ホコサキサワリテ大日印文アリ。此則三輪金光也。國成立表示開塔義也。神道降臨表示開塔義也。所以天安河者。梵天也。八萬神達者。八萬諸天也。又曼荼羅聖衆也。庭火燒者。諸權敎小乘智光也。開塔光者。諸法實相平等大會智光也。以二神扉開者。定慧力以法界扉開也。八萬諸天舞カナツ者。前三敎調熟調養方便指也。天照太神以身光法界遍照事。法花平等大會十界皆成妙理表也。已上顯意。
次密宗意云者。付之又有敎門有實義。先敎門者譬喩鐵塔也。所謂釋尊鐵輪王種出成正覺給故。鐵塔開祕密敎弘通習也。
次實義云者。煩惱之墨業以爲鐵塔。自性清淨白善以爲內證佛性。此理開悟以鐵塔開名也。此則人人皆閉塔義。甚深甚深。口傳(云云)。
尋云。付太神宮開塔義在之乎。仰云。在之。高間原者。梵天也。高倉岩屋也。卽是鐵塔也。此岩屋天照太神閉籠給也。凡日本記所云天岩屋者。此事云也。上所云八萬神達此處於舞カナテ玉シ也。口傳(云云)。已上付神道習事也(云云)。
尋云。於本朝鐵塔相傳義在之乎。仰云。在之。所以善無畏三藏養老年中。大日經梵本七卷持來。佛舍利七粒大和國久米寺大塔心柱納畢。未來記云。今二百餘歲アテ大乘菩薩來此經弘通云。仍弘法大師此塔開大日經弘通。
次傳敎大師吾山開顯密敎法引通。此則開塔義也。傳文云。上宮太子推古天皇御宇。奈良里行シテ觀見四方云。現東嶽於寶幢。現中天於王氣。今有二百餘歲在大乘菩薩弘於一乘敎。在一聖皇開於萬乘道已上。
聖賢遺訓無違。傳敎大師開吾山弘通一乘敎法。桓武皇帝開平安城立萬乘道。東嶽寶幢者。双輪塔也。凡此双輪幢者。寶幢也。故以西塔號寶幢院。所以諸佛說法砌必現寶幢也。故今双輪幢下釋尊正覺金剛坐也。故釋迦轉法輪處名也。仍西塔釋迦堂釋迦轉輪院號也。凡夫肉眼前此寶幢不見。諸天聖衆感見聖者說法砌必寶幢現也。然而末世凡夫此寶幢不見故。傳敎大師一切衆生此寶幢爲令出双輪樘起立也。凡双輪樘者。中央金山安玉フ也。此塔婆拜見時。顯宗釋尊出世値密敎開塔儀式在之。故生身佛値開悟得脫功能在之。仰可信者也。口傳(云云)。又云。如此顯密深義覺了時諸佛出世。開塔義在之。是不出時諸佛入滅。開塔時分也。又此義覺了神明威光增。是不信時冥衆止化道給。能能可令信知者也(云云)。
次中央氣現云者。白傘蓋也。聖者所居必傘蓋有也。諸佛說法砌寶幢現如。諸天聖衆必知見給也(云云)。又傳敎大師出世法王也。桓武帝世王也。眞俗和合佛法弘通。故五大院御釋云。傳敎大師靈山聽衆。桓武皇帝一會同聞也。利生之道秀於周文。化物之功高於權武(文)。凡佛法弘通興法也。故如來八相成道聖衆悉神生上天。又神中夜下王宮生給。眞詞法王俗詞世王助依。設雖權者也佛法歸依無機緣所弘通義不叶也。如影隨形結緣繫屬成熟說時至諸佛出世成道給也。以之開塔時分習也。聖者知見前法界本有塔婆時時剋剋開塔義在之。無明醫眼未開時皆是閉塔時分也(云云)。
問。何故佛法相承次第必名血脈乎。仰云。此世俗言語借出世法道名。所以高野大師釋云。借世間淺名顯出世深號文。此世俗義文祖脈譜得其家業續如。出世法義亦復如是。佛家生在佛種子受。佛法宗菩薩相續也。故天台釋云。菩薩者紹續義也(文)。謂意菩薩者諸佛化道相續化物利生義令不絕。以之爲紹續。此則血脈相承義也。
凡付血脈顯密習在之。先顯宗意云者。如來長者以慈父。窮子以爲其子。迹門意覆講法花會座於一乘種子下。以之父子天性定習也。
次本門意久遠下種王城得脫等云。最初成道時。一乘父子天性取也。是皆佛家生在佛子號得也。今日釋尊正覺時。父子相見家業損也。一代敎法鹿苑證果タメ調熟調養經法花入實。如來長者家業損儀式也。故於法花開會說預時。無上寶取不求自得領解也。是則顯宗血脈相承次第也。
次密敎意灌頂儀式以血脈相承事相習也。所謂不生空智以煩惱之故菩提燒●字。智水以灰炭●字上灑。佛家生在佛果芽莖生。無漏滿德圓滿滿足佛界家業相續。此則佛果化月三世無絕。以之血脈相承習也(已上敎相所談也)
次深祕相承云者。凡眞言敎意卽事而眞所談故。自性本有血脈相承在之。所以佛眼金輪陰陽以爲父母佛性種子養育。佛果依身成就。是併血脈相承義也。依之雖爲末代凡夫。灌頂壇趣祕密職位至。此併龍猛大士鐵塔開金薩受給如。人人皆大日金剛薩埵値直血脈受儀式也(已上深祕)。
次祕密壇五位灌頂儀式在之。口傳(云云)。
問。付血脈幾數不同在之乎仰云。緣起門血脈與祕密門血脈兩種不同在之。所以緣起門者。初自大日金剛薩埵展轉相承至我等。此敎法相承面爲令知師資名字。書列計也。譬如顯宗血脈時敎相血脈云。
次祕密門血脈者。祖祖傳來方不取也。直値金薩相承方取也。此直授血脈名也。此時已前師資相承名字不列也。只今傳受師資名字計書也。就之又重重相承在之。所以眞言敎三世超過說日時不置。故傳受年月師名字等。不書事在之。此東寺法性塔印信號也。山門三卒都婆印信名也。凡敎門時血脈相承次第依祕密終極法位至。深祕時祕密元意窮了諸深法離。只血脈計落居也。其故師資傳來血脈源大日金剛薩埵極。此金薩開塔法門緣起。此法性塔又大日如來全體也。又是鐵塔也。此鐵塔本源尋行者己心歸。此己心法界塔婆也。法界者。攝無外能所中道離。法界獨一大我也。此前己心血脈外相承者無之。故天台流至極甚深血脈相承重至血脈外無法門習也。口傳(云云)。
又云。天台流眞言薄墨許可白紙印信手番祕曲也。薄墨許可者。佛頂流祕處大事也。白紙印信者。法曼院大事也。殊毘沙門堂邊祕藏事也。更可尋。口傳(云云)。
尋云。法門相承次第可名。何故強血脈相承名之乎。仰云。如已前云。付顯密脈譜由緒在之。所謂顯宗意如來長者以爲慈父。窮子以爲孝子。故經云。今此三界皆是我有。其中衆生悉是吾子(文)。天台釋云。悉是吾子者。佛性同故(文)。加之經云。從佛口生。從法化生。得佛法分(文)。又以文殊諸佛法王子名。謂意佛家生在佛法化生故也。此則今日鹿苑證果タメ如來長者家業領事。佛法脈譜得故也。或又付日吉山王山家大師釋云。大比叡者。名法宿大菩薩(妙法)小比叡者。名花臺菩薩(蓮花)聖眞子者。從佛戶生從法化生。卽是經也。云已上妙法蓮花首題五字以名山王三聖也。首題三觀事在之。妙法者智也。心法也。蓮花者境也。色法也。經者不二也。卽是口業也。三密相應三諦三觀妙理成。以之山王三聖也。所謂妙法境智出生故。名聖眞子也。是從法化生處眞子故。佛法家業受故。聖眞子以血脈相承手本也。
次密敎意不爾。自性法身以爲本。故十界當體以遍照尊也。就中。眞言大日者。神明以本習也。其神明本所日域以爲本也。所以取神明以天照太神爲本。此神明以大日奉習也。故笛糸要記云。國名大日本國。神名天照太神。祖師名遍照金剛故。以我國名密嚴國土(已上取意)。三寶輔行記云。日洛感池之水出於扶桑之路雖號日本(文)。又弘法大師釋云。大日應迹釋迦成道神事佛事併此道理。此等釋意以神明本地身。西天應迹諸佛菩薩皆是變化身也。故大日應迹釋迦成道釋也。加之覺大師御釋以吾國如來利生本國釋給也。加之日本記中云。豐葦原中津國。又名曰大日靈貴國(文)。此等皆以吾國大日本國名也(云云)。凡三國相承國土緣起見。天竺或梵王下諸有情界生。文字言句出生。梵王所製故梵字號也。或又光音天來下有情界出生世界國土成立也(云云)。次震旦世次樣見。劫初盤古王出現法界總體示。所以頭須彌山成。兩目日月成。兩手兩足四州成。腹成大海。四友血脈江河成等。
又一說云。世界成立最初云。三皇五帝等云。此等義勢付人王初云。三皇者。天皇子(日本天神七代當ル)。次地皇子者(日本地神五代當ル)。人皇子者(日本人王當也)。已上三皇也。此次十四代人王立也。次吾國世次樣云。天照太神魔王神璽得吾國來下。神道本源成玉フ。所以最初天照太神一神天降御坐一切衆生出生。故遍照尊本源我等衆生出生也。故神明血脈受吾國衆生生在也。故神詫云。他國吾國。他人吾人云。謂意日本一州衆生皆神明御子也。仍一子慈悲垂御坐。依之他人吾人神詫也。凡三國相承相貌習。以日本爲本。其故以神明爲大日。以一切衆生爲補處弟子。自性法身內證顯。本覺顯照大日成故。父子天性定法王家業領事。實以日本爲本也。血脈相承義餘國異者歟。
問。龍猛開塔時何必以白芥子塔扉開乎。仰云白芥子者。辟鬼呪三昧耶也。所謂白芥子有二種。甘味是荼也。辛味白芥子辟鬼功能在之。此開塔時辛味白芥子用也。其故辛味者。肺藏本味也。肺藏者。西方風大也。凡西方者。妙觀察智證菩提智體也。此菩提心智慧以本有理藏開也。所以白芥子者。菩提心體也。七粒者。七覺分也。又南方第七識分不二平等以爲體。平等大會寶塔扉。本覺顯照菩提心以可開。故白芥子七粒以扉開表示也。又白芥子者。西方風大我等風指也。所以法花開塔相云以右指開七寶塔戶(文)。此則右手以風指塔扉開玉也。此則白芥子義也。凡白色者。西方金色也。故白芥子名也。又西方金方。金必摧破功能在之。此則斷惑義也。故西方彌陀智惠斷疑生信名此故也(云云)。
問。龍猛開塔相如何。仰云。南天竺鐵塔在之。劫初以來不開之也。然楞伽經大惠菩薩如來內證境界問時如來答云。我菩提內證智妄覺非境界云我滅後六百年於南天竺中有大德比丘。名龍樹菩薩。此大德如來內證境界可說。然龍樹菩薩大日經六卷習傳云トモ。未知行法念誦作法。故於鐵塔下諸佛加被諸行法次第思惟處。空中金色文字現供養法次弟在之。龍樹此文字寫。卽大日經第七卷是也。故台藏於塔外相傳之。塔中相傳無證據也。而白芥子七粒以塔扉打開。見之守護天衆此瞋。汝罪障深。故此塔內不可入(云云)。仍七日懺悔修塔中入。金剛薩埵光明赫奕坐。前金剛頂經十萬偈頌。故於金剛界者。於塔外受之。於塔中者。重受云也。但於塔外金界受事分明證據無之歟。然而如來滅後鐵塔未開已前金剛薩埵眞言弘見事。若爾者。金剛界弘給ケルカト(云云)。
私云。或云。若爾者。金剛薩埵龍猛可次第歟。如何。東寺流鐵塔未開已前眞言不弘云。兩部共塔中相傳云也。此義義釋違。又此等說違故。不用之。山門台藏塔外相傳云事分明事也。金剛於塔外習之。塔中重受云也。已前於塔外金界習云事別證據不依也。善無畏三藏口傳來也(云云)。又云。於塔內台界相傳云義金界超智明阿字用也。此則台金一致意也。若爾者。金界必台具。台界必金具也。理智相資意也。深可思之(云云)。
溪嵐拾葉集。
血脈事。
御本云。
建武五年(戊寅)三月十六日於江州姨綺屋山阿彌陀寺迎接院談之
天台沙門光宗記之。
于時長享三年(巳酉)六月十日日爲令法久住利益人天供養父母。奉仕師長於鞍馬寺月性房。●●慶義(春秋)。
貞和五年(巳丑)十月二十日於江州靈山寺密嚴院賜御本書寫畢。
天台沙門懷譽記之。
永享十一年八月二十七日於阿彌陀寺西谷中學道。爲弘通結緣令寫(云云)。
玄覺。
應仁元年(丁亥)六月二十四日於山門楞嚴院飯室谷千手房爲興隆佛法令書寫訖。穴太末塵英有。
于時大永七年(丁亥)十月二十七日於同院聞安樂谷書之覺眞。
享祿二年(己亥)十月二十三日常州中郡莊小垣鄕而令書損訖宋舜。
天文拾陸年(丁未)三月二十六日池龜鄕而令摸寫訖佛子豪圓之。
元祿十五年(壬申)中五月二十日。
法印實觀閱。
溪嵐拾葉集。
一。天台流三率都婆印信事。
一。龍猛與不智爲兄弟事。
一。手圖印信事。
一。印信事。
一。許可祕印事。
一。眞言血脈不同事。
一。台藏界龍猛有無事。
一。梵本多羅葉印信事。
一。善無畏三藏入滅事。
一。三寶院帳代事。
一。東寺流同葉不同葉血脈事。
一。不空三藏還西天事。
一。八祖相傳山門流有無事。
一。不空三藏震旦梵事。
一。不空三藏依學宗事。
一。善無畏依學宗事。
溪嵐拾葉集。
諸家印信不同事。私苗。
一。天台流三率都婆印信事。山門流三塔印信者。三部三摩耶也。無邊無中法界總體年月日名字等不書也。東寺流法性塔印信云是也。東寺有不第三重印信云也。山門祕密離作業印云也。法無作許可云是事也。甚深甚深。不可有外見也(云云)又白紙印信云事。付此塔圖印信習事也。薄墨印信白紙許可等可思合之(云云)。
一。手圖印信事。口云。凡印信印可決定義也。印文者。手印以爲最上也。諸作業者。皆以手爲根元也。故名振多摩尼珠也。仍世間無改動事。推手印云也。而間眞言敎最後耳語印信手圖印信放也。甚深義也。問云。手圖印信相承如何答。慈覺大師八祖中全雅阿闍梨相承也。當流隨分祕事也。諸印信等皆畢後最後可授者乎。又云。此印信口傳依正萬法皆以此手圖習盡也。以之爲大事也(云云)。
一。印信事。師云。三昧流二通也。蘇悉地印信別無之。胎印信及蘇悉地(云云)。又云。三昧阿闍梨三戒隨要記台金共一日讀之。仍時刻久カリキ(云云)。
師云。許可台八字再行位印明授之給。件印明三身印明許可可授之也。許可有二種。持明傳法也。
一。許可祕印事。問。許可密印行法之時必可結誦加之歟。師師二說也。如此密印必不可結加之。更畢入三衣箱可隨身也。開箱底云事自是起。一說云。必可結加之也(云云)。
一。眞言血脈不同事。師云。山門相承意據兩部共塔內者。以一時化現鐵塔爲本。故淺略義也。兩部共塔外大日者。超三時不思義之因出世無邊無中法界宮也。何就化現他受用門塔。必可得相承也。故兩部共塔外也。深祕深祕。金界塔內。台界塔外。海雲阿闍梨相承也。是淺略深祕相兼。尋云。何台界不列龍猛。又金界列妙吉祥乎。義云。眞言相承異常途也。覺大師御相承中兩部共龍猛相承在之。前唐院等敎時諍論被載之歟。何致疑乎。但今就海雲相承出一義也。妙吉祥就金界事相大事在之。難云。何必海雲可用之乎。列龍猛本可用。如何。義云。是有甚深子細。其故金界相承暫任不空義釋等也。仍化現爲本也。台界法界宮相承龍智直受金薩無畏過。是殊顯深義也。若如金界龍猛龍智列之者。龍智直受深義。不可顯也。乃至我等皆此義也。依之山家相承直大日授無畏(云云)。此文顯此義也。塔外相承意據尤顯也。サテ此時龍猛只金薩大日也。殊勝殊勝。難云。若爾何以金不顯此義乎。義云。二故。一不空義決意也。二山門台界本有曼荼羅習故。殊就此界顯此義。金界修生曼荼羅ナレハ且化現爲本也。此義下知致難不便不便。此義相攝可有祕藏。隨分大事也。
一。胎藏界龍猛有無事。一義云。菩提院二品親王覺雲仰云。當流御相承事在之。所謂達摩掬多者。此云法護凡悉地宮人道號(云云)。若爾不限一人名號亙諸人歟。故五大院釋掬多者龍智云。又龍猛可云也。分明證據アリ。可尋之。掬多卽龍猛故。台界龍樹有習也。口傳(云云)。
一。梵本多羅葉印信事。師云。梵本印信者。塔圖印信也。東寺以此印信兩部相承印信スル也。此印信見。山門相承三部塔圖印信中金界印信也。或又蘇悉地印信歟(云云)。
東寺蘇悉地不傳故此事不知歟。又義云。此塔圖下三玄明。印無之。可知。蘇悉地塔圖也云事。三玄者。須彌大海等印明也。能能可思之。又云。天台流三部塔圖印信。東寺一ケ塔圖以兩部印信セリ。可分明事也。
尋云。東寺流多羅葉梵本印信事。如何。答。梵本印信者。八祖相傳塔圖印信是也。弘法大師御筆也。三寶院相承外他流不散在印信也。離作業塔圖印信云是也。但當世諸流相承之來印信。大門法印信梵本印信非。梵本印信愚僧相承之其爲體。天台流三部塔圖印信中金界塔圖相似。隨分大事也。祕曲也。不傳受者。不可知事也。此塔圖者。大日如來自手被圖印信也。其不働シテ寫來也。口傳アラス。不可知事也(云云)。
三寶院帳代事。示云○(云云)。
私云。此以下皆眞言血脈相承見聞在之。仍略之。可見彼抄(云云)。
元祿十五年壬申六月十七日法印實觀閱。
溪嵐拾葉集(穴太)。
眞言血脈相承見聞.
問。山門相承之血脈塔內塔外以何爲本乎。示云。山門相承之意據兩部共塔內云事。以一時化現鐵塔爲本故。淺略之義也。兩部共塔內大日如來云者。越三種不思議之日無邊無中法界宮出世也。依付化現他受用門塔必可得相承乎。故兩部共塔外也習也。是深祕之義也。次金剛界塔內。胎界塔外云事海雲阿闍梨相承義也。是淺略深祕相兼。次胎界顯色法周遍意。故於塔外傳之。金界心法智體故於塔內相承之也。此卽色法外顯內心內居云意也。可祕可祕。
問。塔內塔外相承付幾義有之乎。示云。付之有三種習。一兩部共塔內。淺略也。第二胎藏塔外。金剛塔內。深祕之義。第三重兩部共塔外。山門深義。兩流之己證。祕祕中也尋云。何故兩部共以塔外爲深祕乎。示云。凡南天鐵塔者。爲眞言敎緣起一時化現塔婆也。故天台相承意南天鐵塔習盡在世寶塔顯。在世寶塔習盡顯多寶三密。多寶三密習盡釋迦三密顯。釋迦三密習盡顯己心寶塔。譬如天台宗觀心時。己心寶塔顯芝居多寶佛等云。口傳(云云)。尋云。何故胎藏界不列。又金剛界列妙吉祥乎。示云。眞言相承異常途也。覺大師御相承中兩部共龍猛相承有之。敎時諍論被載之。海雲相承付出一義計也。加之妙吉祥付金剛界事相大事有之故也。
難云。何必用海雲相承乎。列龍猛本可用乎。示云。是有深深子細。其故金剛界相承且不空義決等任也。以化現爲本也。台界法界宮相承相多龍智直受金薩無失。是殊顯其義。若如金界龍猛龍智列者。龍智直受深義。不可顯也。乃至我等迄皆有此義故也。依之山家御相承。直大日授無畏(云云)。是又顯此義也。塔外相承意據尤顯。サテ此時龍猛只金剛薩埵大日也。殊勝(云云)。難云。若爾者。何以金界不顯此義乎示云。二故有之。一不空義決意也。二山門相承意台界本有曼荼羅習故。殊付台界顯此義也。金界修生曼荼羅且化現爲本也。不知此義致難破。不便不便。相構祕藏スヘキ也。隨分一大事也。
問。台藏界有龍猛證據。如何。示云。法曼流相承義云。胎藏界龍猛有之。所謂達磨掬多云者。是云法護。凡悉地宮人通號也。若爾者。不限一人有諸師歟。故五大院釋云。掬多者龍智(云云)。又悉地宮通號故龍猛可云也。依之掬多卽龍猛。胎藏界有龍智習也(云云)。問。於山門相承兩部共八祖相承有之乎。示云。凡八祖相傳東寺流有習。然而山門有之。所謂山家等將來血脈八祖相傳次第也。其以一紙血脈兩部共相承也。一義云。東寺流又兩部各別印信有之。智證相承造玄血脈後入唐僧正宗叡傳之。是東寺流相承內內祕藏也(云云)。尋云。東寺流同葉不同葉血脈云事。其相如何。一義云。同葉者。兩部共塔中相承也。不同葉者。兩部各別血脈也。所以根本弘法大師御血脈如天台兩部各別也ケリ。然小野仁海僧正自天野御經藏兩部一致血脈取出令流布。今金界爲本是也(云云)。尋云。何故同葉云乎。示云。同葉者。中臺八葉相承云義也。意天台戒宗相承時。人人悉位同大覺位云。皆塔中相承如談。口傳(云云)。問。梵本多離作業印信云事。其相如何。示云。梵本印信者。塔圖印信云是也。東寺流以此印信兩部相承印信習也。此印信相見。山門相承三部塔圖印信中金剛印信許也。故東寺流不傳蘇悉地云事。以是爲證據也。其故此塔圖下有三玄明。印無之。故蘇悉地委不相承。山門流三部相承委細也習也。東寺流以一箇塔圖爲兩部印信。不委細難也。尋云。東寺流梵本印信云事。其相如何。示云。梵本印信者。八祖相傳塔圖印信是也。是八祖相傳弘法大師相承給。三寶院相承外未散在他家印信也。離相業塔圖之印信。云物是也。當世諸流相承印信大門徒印信非梵本印信。其爲體天台流三部塔圖印信中金界塔圖相似。依之山門難云。東寺流只傳金界不傳胎界云是等義勢也。當流獨在之。此塔圖者。大日如來手自所圖給印信也。其不當傳來處也。隨分大事祕藏事也。不傳受者。不知之。不可口外。穴賢穴賢。尋云。三寶院張替印信云事。如何。示云。相應灌頂第三度。大門徒印信嫡流梵本印信兩種有之。所以相應灌頂有三種重云者。第一一心灌頂。第二至極灌頂。第三無相灌頂也。此時嫡流相承授梵本印信。大門徒授別塔圖印信。故張替印信名也(云云)。問。今鐵塔性得修得中何乎示云。於今鐵塔種種習在之。一鐵塔自劫初有之。是約本有。故起滅邊際無之。表法身常住故約性得也。二爲眞言敎緣起一時化現塔婆也。是約修生門故修得塔婆也。是顯報身內證。三金栗王起立塔婆。約應化身也。已上三種塔婆三種悉地表示三部大日所證顯也。尋云。北天竺勃嚕羅國石藏相承事。上三種塔婆同異如何。三井相承。示云。時石藏相傳事(義釋)。大日經序雖破之。付之深祕習在之。所以三井相承習之。諸佛境界經佛話經同本異譯也。金剛薩埵所譯南天鐵塔納之。是名諸佛境界經。文殊室利所譯今北山石藏納之。是則獼猴相傳是也。唯佛與佛境界故。名諸佛境界經。佛與佛談話故。名佛話經。名字且雖各別其意一致也。南天北天不同其理是一也。鐵塔相承。是釋迦卽表大日事。北天獼猴相傳。是表卽大日釋迦事。南天灌頂智方故。大日自證習。北天是羯磨事業方故。顯釋迦自證也。同葉印信事。可深思合之也(云云)。凡獼猴相傳天台宗觀心相傳之時。神僧授與四敎云事有之。顯密一致習於是有深甚口傳。更問(云云)。問。不空三藏還西天事有何故乎。示云。付之有二義。一不空還西天奉値祖師龍智。重受前所受法給也。弘法大師此相傳法傳來前受廣澤流授。重受法小野流相承習也。一善無畏金剛智互成師資。金剛智云。胎藏界不聞其名。無畏云。金剛界不聞其名。依互成師資傳受給也。不空還西天重受故。小野理性院流印信云。胎藏第一度(無前受故)。金界第二度(有前受故)。可見彼印信也(云云)。又一義云。胎藏界第二度(受無畏又重受故)。金界第二度(前受故)。第一度(前受故無量受)故無是等義勢。可尋之也(云云)。已上東寺流義勢(云云)。
一。不空三藏依學宗事。示云。不空元習學三論宗。三論宗又以畢竟空智門爲本。故金界智門爲本有便。仍多釋義等依金界作給。弘法大師又三論宗依學祖師也。故不空釋義爲本。以金界爲依憑也。
一。善無畏三藏依學宗事。示云。無畏三藏元天台宗學者也。故多以法花文義釋等引用給。大日經與法花經其意一致故歟。渡日本給(云云)。或云。還天竺給(云云)。或云。弘唐土入滅給(云云)。聖者相機見不同(云云)。久米寺塔心柱大日經七卷被納。弘法大師感得之(云云)。
一。善無畏三藏於何處入滅乎。相傳云。付之有三義。一還于西天。二於唐土入滅。三於本朝入滅(云云)。故上總國佐野云處御墳墓有之。又云。法曼院息心鈔(百卷抄也)中善無畏三藏我朝來至有無問答有之。可見彼(云云)。尋云。何故有三說不同乎。示云。得法性身聖者。起滅邊際自在也。自在所欲生故。遍應法界益同時俱時示現給也。譬達摩大師三國入滅相示云ヘトモ。眞實不入滅。還西天。覺大師亦復如是(云云)。尋云。達磨掬多者。法護三藏事歟。如何示云。各別人也。掬多於三人不同有之。一掬多三藏。是止觀所列第五祖師是也。二達摩掬多。是法護三藏事也。法花譯者是也。三達摩掬多。眞言祖師是也。上如沙汰悉地宮人通號。故亙諸師也。五大院掬多者龍智也釋給云ヘトモ。上通下通也。所以於南天鐵塔下法界曼荼羅如感見。可指龍猛。於北天竺金栗王塔印如感見可指善無畏。依之以大日三種靈寶東寺山門三井傳之。所謂東寺北天竺乾陀羅國大日袈裟傳來。三井大日寶冠傳來。常義大日金剛薩埵授灌頂給時三種靈寶八祖相傳我朝傳來習也。然而眞實善無畏三藏御道具等也。旣北天竺乾陀羅國大日云可知善無畏靈寶也云事。准之可知。掬多者。卽亙善無畏等也(云云)。問。大日授金剛薩埵給灌頂相如何。示云。金剛薩埵者。大日補處也。金剛薩埵卽普賢菩薩也。普賢猶是因分菩薩故。於法界神變所變不同有之。凡大日者。法界異名故此果上大日覺位爲全居。金剛授灌頂給也。其相貌云金剛當體。卽法界全體也。開示。玉フ也。是非能變所變。故釋謂覺自心從已來不生卽是成佛而實無覺不成也釋此意也。此自性法身當體灌頂曾非作法受得也(云云)。尋云。凡眞言敎以授職事業爲本。如上義ナラハ只理觀法門也。如何。示云。理觀法門似云非意地觀法許。法然自覺事業灌頂有故。作法授得習也。祕密證者。灌頂授職。眞實灌頂事業也。口傳(云云)。尋云。法然自覺灌頂作法如何。示云。佛佛相承灌頂職有之。瑜伽相應事業。可思之(云云)。私云。天台流相承義云。唯密不授。唯顯不授(云云)證者見前可談之(云云)。斷無明證中道人所修故也(云云)。
問。眞言血脈相承次第幾有之乎。示云。一東寺天台兩流不同也(云云)。傳敎慈覺血脈不同在之。又付慈覺大師相承不同有之(云云)。尋云。先傳敎大師相承付血脈相貌如何。示云。內證血脈譜云。
一。胎藏。大日如來·善無畏·一行·義林。
二金界。大日如來·金剛薩埵·龍猛·龍智·金剛智·不空·順曉·最澄。
三。雜曼陀羅。大牟尼尊·天竺菩提流支·阿地瞿多·大唐明州江祕·開元寺靈光·國清寺惟象·日本最澄。已上。
問。覺大師印信血脈相承次第如何。示云。胎藏界相承依善無畏三藏說。
大日·如來·金剛手·掬多·善無畏·玄超·惠果(義操)·義眞·慈覺。
金剛界血脈相承依龍智說。
大日如來·金剛薩埵·妙吉祥·龍猛·龍智·金剛智·不空·惠果·惠則·元征·慈覺。
蘇悉地血脈相承曰。
一。敎時諍論云。五大院釋云。一胎藏界。大日如來·金剛薩埵·龍樹·龍智·金剛智·善無畏。不空·一行·惠朗·惠則·義操·義眞·法全·圓仁。
二。金剛界。大日如來·薩埵·龍樹·龍智·金剛智·不空·善無畏·一行·惠朗·惠果·惠則·義操·義眞·全雅·圓仁。
三。蘇悉地相承。海會別記云。
一。胎界。大日如來·妙吉祥·龍猛·掬多·無畏。
一。金界。大日如來·薩埵·文殊·龍猛·龍智·金剛智。已上。
菩提心義海雲阿闍梨金剛界相承。
大日如來付金剛手。金剛手付妙吉祥。妙吉祥付龍猛龍猛付龍智。龍智付金剛智。金剛智付不空智。不空智付善無畏(取意)。
已上天台流眞言不同此意也。智證流眞言天台同之。但惠果相承次第少有不同歟(云云)。
次東寺眞言附法相承次第事。
T76067201.gif
以上東寺流相承如此。
問。天台東寺兩流相承次第以何可爲本乎。示云。東寺弘法大師將來印信次第以爲正相傳。天台相承次第誤云也。天台以慈覺大師相承次第爲正。東寺相承次第誤云也。依之智證大師東寺血脈吳殷誤也破給。仍以天台印信次第可爲正也(云云)。
尋云。以何得心。必以天台血脈正。東寺血脈以誤屬云事。天台此事始非不審。上古諍論也。弘法大師孫弟安祥寺僧都眞紹口(云云)。私云。此下五六丁計密血脈帖全同也。仍今略之。可見彼帖下也。亦未再治本故繁重書之給歟(云云)。以後日校合有。前後七八丁一向同事也。可彼見(云云)。
問。何故以獼山王使者乎。示云。總一切諸神以山王爲本也。所以魂志魄意神五加次肝肺腎髀心五藏相配時神心藏也。今神者。以山王可爲本也。五藏中心藏王也。是諸神王五藏王相對。以獼爲使者事表智門。故神字申作スル也。篇福字シタルハ圓義也。神者福智二門也。獼(申)智福福也。又山王義也。示者定故山也。申智故王也。山王二字眞貴事也又云。無動寺阿闍梨云人有之。引五一行大儀序作山王祕決。
彼序云(菅原。在茂檢之)。神者申也。清虛之氣也。無所擁滯故曰神(云云)。猴畜獸兼人體。人體畜生也。地居翹虛空。天地定惠二福智二門也。山王定惠德顯爲以獼爲使者也。
一。顯密敎主習事。顯敎敎主釋尊密敎敎主。以神明爲本也。凡顯宗意斷迷開悟始覺修顯以爲本。故以始覺正覺釋迦爲本敎主。祕密自性本有覺體以爲本。故一切衆生精量以神明敎主スル也。示云。神明中以皇太神宮大日遍照尊習也。五大院釋云。於天照社者。爲大日應現神明。於日吉社者。爲釋迦應現明神。顯密且雖異一致遙具神明也。故以日吉大宮伊勢太神宮垂迹習也。
問。以日吉天照太神云證據如何。太神宮緣起云。志賀郡一柱。賀茂河原一柱云意天照太神皇子遣兩處垂迹坐事云也。故知。日吉賀茂一體也。
一。神明開會之事。知信山王決云。開三種諸神。會一實山王(云云)。意我朝應化諸神者。皆爾前和光權神也。故各各守權宗神道也。山王一乘守護神明也。以山王諸神開會習也。凡一代化儀集十方分身諸佛釋迦分身也。四味三敎諸經法花一乘方便也。一乘擁護神明日吉山王是也。諸神本地釋迦大宮權現本地也。云神明云敎主法。以我山習本也。垂迹獼猴又靈山金毘羅神也。勃嚕羅國石藏獼以顯密一致義。可思之。
溪嵐拾葉集。天台沙門光宗記。
溪嵐拾葉集。
眞言血脈。延慶二年十月晦日已時始之。興圓問。眞言血脈相承次第如何。答。有多種不同(云云)。一東寺天台流不同(云云)。一傳敎慈覺兩大師血脈印信。不同在之。一於覺大師相傳又有不同(云云)。先傳敎大師相承次第者。內證血脈譜(云云)。一胎藏大日如來·善無畏·一行·義林。二金界大日如來·金剛薩埵·龍樹·龍智·金剛智·不空·順曉·最澄。三雜曼陀羅大牟尼尊·天竺菩提流志·阿地瞿多·大唐明州江祕開元寺靈光·國清寺惟象·日本最澄。已上。
次覺大師印信血脈相承次第。胎藏界相承(依善無畏三藏記)。大日如來金剛手·掬多·善無畏·玄超·惠果·義操·義眞·慈覺。金剛界血脈相承次第(依龍智說)大日如來·金剛薩埵·妙吉祥·龍猛·龍智·金剛智·不空·惠果·惠則·元政·慈覺。
蘇悉地血脈相承次第。又敎時義諍論云。五大院釋。慈覺大師印信(三通)。
一。胎藏界。大日如來·金剛薩埵·龍樹·龍智·金剛智·善無畏·不空·一行·惠果·惠足·義操·義眞·法全·圓仁。
二。金剛界。大日如來·薩埵·龍樹·龍智·金剛智·不空·無畏·一行·惠朗·惠果·惠足·義操·義眞·全雅·圓仁。
蘇悉地相承。口。海雲別記六。胎藏。大日如來·妙吉祥龍猛·掬多·無畏。金界。大日如來·薩埵·文殊·龍猛·龍智·金剛智。菩提心義云。海雲阿闍梨金剛界相承。大日如來付金剛手。金剛手付妙吉祥。妙吉祥付龍猛龍猛付龍智。龍智付金智。金智付不空。不空付善無畏(云云)。取意(已上天台流眞言不同此等也云云智證流眞言天台同シ。但惠果相承嫡流次第有少少不同云云)。
次東寺眞言付法相承次第。
T76067301.gif
已上東寺流此定也。
問。天台東寺血脈相承次第以何爲正可云耶。天台東寺以弘法將來印信次第正相傳。天台相傳次第誤云也天台以覺大師相傳次第爲正。東寺相傳次第誤云也。依之智證大師東寺血脈吳殷誤也破給。以天台印信次第可爲正也可云也問以何得知。以天台血脈爲正。以東寺血脈爲誤云事。如何答。此事始今非不審上古諍論也。弘法大師孫弟安祥寺僧都眞紹弟子宗叡云人御坐。此本智證大師御弟子也。然而山王夢告云。在此山不可遂先途可移他處。仍移諸寺畢。此人源仁師匠。益信聖寶祖師也。後號入唐僧正是也。此僧正東寺天台兩流相承重重差異不同多間。爲散不審。智證御入唐時重重不審擧奉誂智證大師被決。唐土其不審中隨一血脈不同被決法全刻圓仁爲正。空海爲邪(云云)。依之智證大師東寺血脈吳殷誤也破給也天台血脈依義決與海雲血脈。東寺血脈依吳殷祕密曼荼羅付法傳說。故殷誤破給也。故宗殷僧正腹立此智證我情入決給コソ如此有トテ思立入唐決此事。只智證決給定間。無面目閉口玉へリ(云云)。問。有何失東寺血脈相承誤云耶。金剛智金剛頂經持來。善無畏持來大日經。依台金兩部兩人各別傳之。來震旦以後受之。後始不空三藏胎藏界値金剛智傳受給。善無畏不相傳受台藏事。全無之。何台金俱金剛智不空相承傳耶。故誤云。雖依吳殷祕密曼荼羅付法傳。殷俗人也。違義決等背海雲義。復無據無道理故誤可云也。海雲雖末師相順龍智善無畏義。以爲正云也。所詮殷台金共塔同相承云故誤云也。台藏於塔內傳之無所據故(云云)。問。不空三藏依金剛智最後敎往天竺値龍智。若爾者。値龍智直受給胎藏有何非善無畏無胎藏相傳云乎答。若如所難者。胎金相承各別並胎藏相傳時列龍智不空。金剛界相傳金剛智不空可列也。而二界俱金剛智不空相承來故。東寺相承金剛界相承許。胎藏血脈絕聞。如何。就中弘法大師大日經渡唐以前我朝第七卷雖感得。將來目錄中大日經不見。但入藏目錄中有之。雖然胎藏界攝大儀軌三卷不傳。慈覺大師將來。弘法大師入寂後。眞雅此由奉誂相承良助。方便彼儀軌御借用作見御座申間。良助此儀軌覺大師奉借時。大師爲依人有憚。祕印祕明。切取奉借畢。以此奉見眞雅。時眞雅云。此書尚有子細疑。其後宗叡渡唐時渡此儀軌。故彼三卷儀軌有多不同也。覺大師御本與落脫本後宗叡將來異說有之(云云)。以此等意案之。本金剛界相承胎藏界麁相被傳聞。仍血脈相承本金剛界見。問。東寺血脈除文殊薩埵龍猛相承來。天台此不同。如何。天台以義決爲據。後依海雲也。其所以如何。龍樹菩薩感見南天鐵塔。欲入此塔中塔戶堅閉不開入。我爭可開塔耶思向虛空祈之。其時虛空大日一身多身現。金字念誦法要感見(當時台藏現圖曼荼羅)。其時感見也。龍樹問云。此處現誰人耶。空中有聲。所現我也。問云。我者誰耶。答云。我者文殊也(云云)。文殊吾我不得其字。所現菩薩故我答。龍樹大德持誦成就以大日五字眞言。加持白芥子七粒。打開塔戶。時其戶開也。其後欲入塔內。善神等集汝不盡惑障爭可入耶卽追出之。七ケ日惑障懺悔可入也(云云)。其後龍猛七日懺悔之後開塔戶令入畢。其內廣大無邊攝領三千大千界。香花微妙供具在之。床高百丈千丈。共內金剛手現身坐列之。受金剛界灌頂訖。七日之間金界十萬偈案誦出塔畢。十萬偈書針陀羅葉世間弘之也。爰以山門流胎藏塔外相傳。於虛空受文殊也。金剛界塔內受薩埵云也。東寺流兩部俱塔內相承。台藏十萬梵字。金界十萬梵字。二十萬梵字於塔內受之。於塔外弘之(云云)。八祖相傳如此。大日·薩埵·龍猛·龍智·金智不空·惠果·空海。天台難云。金剛頂義決慥塔內金界許也。令授台界云事。不見處也。東寺相承誤破文起此。雖依殷。付法傳殷又依何耶。全無據故。智證吳殷。誤破給也。示云。於山門相承有三不同。一胎藏塔外相承。金界塔內相承如上注。二台金共塔外相承。別有口決隨分天台眞言己證也。三兩部共塔內相承如東寺。此只サルコ有許非天台流所用也(云云)。示云。塔內塔外相承事。能能可聞。口決事也。或疏云。台藏自性海會中理爲門故理界也。理遍諸法。虛空體卽法身理體。於此虛空令相傳也。大日經云。心虛空界菩薩三種無二(云云)。金界智界故。塔婆自受用智形故。於塔內受之。可祕之(云云)。弘云。於塔外値文殊受胎界智卽冥境義也。文殊智也。胎界理故也。理虛空事表無相法身無量理故。天台宗智冥境爲受義也。於塔內受金界於金剛薩埵境卽發智義也。薩埵者。普賢也。普賢者。一切衆生身。體遍故主理。金界智也。此境發智爲故義也。總合得意者値智身受理界値理身受智界也。塔婆虛空理智二法也。此境智互冥合互具義也。付之有祕印祕明等。可祕之也問(私云)。義決台文殊·龍樹·金薩埵·龍樹。海雲台薩埵·龍樹。金文殊·龍樹。敎時諍論台金共薩埵·龍樹。又海雲別記台妙吉祥·龍樹。金薩埵·文殊。此等不同如何。答。雖多不同兩單俱非四句不同也。其故義決台文殊·龍樹金薩埵·龍樹。海雲台薩埵·龍樹·金文殊·龍樹。此兩單二句也。海雲別記胎金俱入文殊者。俱句也。敎時諍論俱除文殊者。非句也。兩單二不同影略互顯意也。實二界俱龍樹受薩埵台金俱受文殊意可有也。故文殊台金俱入。台金俱除不同在之也。此爲俱非兩句也。實大聖相承不可思議隨機不一。准不可和會。不及論義事也。
問(私云)。以何義除文殊乎。台理。金智。薩埵理。文殊智也。故義決台文殊龍樹相承。台理文殊智身相承。此境發智龍樹相承台理文殊智身相承。此境發智爲報故也。金薩埵龍樹相承。智界從理身受之。智冥境爲受故也。是胎金理智薩埵文殊理智相對意也。又授龍樹時智身授理界。智冥境爲受意也。理身授智界授發智爲報義也。約能授所授理智兩重互具可云也。又海雲台薩埵·龍樹金文珠龍樹者理界受理身智界受智身也。敎時諍論台金俱受薩埵。台金俱卽理故也。別記台金俱受文殊台金俱卽智故也。此四句不同各有祕印祕印祕明。可開口決。可祕之祕之。如此口決。相承不同令無凝滯者也。努也努也。天台宗血脈有不同。入傳大士。有血脈。又除傳大士惠文爲元祖樣有之。又除惠文南岳爲元祖流有之。又除南岳以天台爲元祖血脈又在之。總習血脈有五ケ不同。此付宣一心三觀己證有血脈不同。又戒家有正依傍依兩流血脈不同。又付正依法花血脈有三重不同(云云)。此隨法門相承不同隨又血不同也。眞言血脈准之可得意。可祕義。可祕義問。若此得意者東寺兩界俱一血脈。除文珠不可子細。何殷誤破耶答。猛樹受文殊否事大聖相傳隨法門品順機イカカ有。不可及論事也。二界塔內塔外相承任義決山門一流全無異義。東寺一偏台金俱境內相承云義不便。付中善無畏不相承台藏金剛智不空相承誤覺也。但法皇流印信相承次第。未見之不審也。可尋東寺人也。
又一說云。崔牧。大日經序牧崔傳云物有之。彼云。中天竺境呂八國云國有之。此國有山。山腹有巖窟。人不通此。而七月七日中天竺內猿悉群集入窟中。自其內多經箱取出爲虫拂(云云)。俄大風吹之。其箱吹入谷底。而折節樵夫求之奉國王。國王被見龍樹。龍樹弘通之其箱中大毘盧遮那經十萬偈有之(云云)。此傳代代明匠疑之不用(云云)。私云。此傳事實殊勝事也。
但代代明匠不用之事。違諸家印信故。且不用之許也。爲內證眞實不可爲聊爾事也。猿者天台宗山王習也。於猿有三名。一猿名山神。二名山母。三名山王(云云)。山王者。不縱不橫三德祕藏妙體大恩敎主釋迦如來也。釋迦者。大日如來也。釋迦牟尼名毘盧遮那ト云此意也。智證大師釋中。山王出世本懷在眞言灌頂アリト(云云)。眞實貴事也。聊付天台宗有習子細。天台大師御相承云。神僧傳四敎云說。妙樂大師破此給。但此且爲立師師相承也。眞實傳神僧云事最極祕事也。付神僧有二儀。一直釋迦習也。二猿習也。此猿云付大師御釋中二祕文有之。有起請文故今不載之。爰以天竺震旦我朝三國相承圓宗以山王爲鎭守相承來故。顯密一同眞言經山王守給條勿論也。可深意(云云)。
金御私。
一。胎藏界龍猛有無事。一義云。菩提院二品親王覺雲仰云。當流聊相承事在之。所謂達摩掬多此法護。凡悉地宮人通號也(云云)。若然者。不限一人名字亙諸歟。故五大院釋掬多龍智云。又龍猛可云也。證據。可尋也。掬多卽龍猛故。台界龍樹有習也。口傳云。
一。不空三藏還西天事。同親王義云。問。不空三藏還西天有何故耶。示云。付之有二義。一不空還西天奉値祖師龍智。先所受法重受給也。先受廣澤流授。重受法小野流授來也(云云)。一善無畏不空互成師資。不空云。胎藏其名不聞無畏云。金界其名不聞(云云)。仍互傳受代也。不空還西天重受。故小野理性院流印信云。胎藏第一度(無先受故)。金界第二度(有先受故)。可見彼印信也(云云)。又一義云。胎藏第二度(無畏受又重受故)。金界第一度(先受故無重受)。彼大義勢能能可尋也(云云)。
一。八祖相傳山門流有無事。一義云。凡八祖傳東寺流三有習。然而山門有之。所謂山家將來血脈八祖相傳次第也。其一紙血脈以兩部共相承也(云云)。一義云。東寺流又兩部各別印信等有之。智證相傳造玄血脈後入唐僧正宗叡傳之。是東寺流相承內內祕藏也(云云)。
一。不空三藏震旦再來事。師云。不空所譯經軌大旨渡天再來後翻經也(云云)。
一。不空依學宗事。師云。不空本三論宗依學。三論又畢竟空智門以爲本。故金界智門以爲本。多釋義等儲給。弘法大師又三論宗依學人也。故不空釋義爲本。以金界爲依憑給。
一。善無畏依學宗事。師云。無畏三藏者。本天台宗學者也。故多以法花文大疏等引用給。大日經與法花其意一致故歟。
一。善無畏三藏入滅事。物語云。上總國佐鄕鄕所御墓在之(云云)。
應永二十一年卯月五日書之。
江州於靈山寺寫之畢。
元祿十五年盂夏二十五日法印實觀閱。
●●拾葉抄(鬘多羅事祕〃極〃)。
一。大悲鬘陀羅事。
一。蓮花鬘多羅事。
一。成就鬘荼羅事。
一。祕密壇鬘多羅事。
一。嘉會壇鬘荼羅事。
一。都外壇鬘多羅事。
一。都壇鬘荼羅事。
一。都外別鬘多羅事。
一。因鬘荼羅事。
一。壇場法界事。
一。鐵塔事。
一。十三重會異事。
一。金剛界鬘荼羅事。
一。成身會事。
一。一印會事。
一。三摩耶會事。
一。四印會事。
一。大供養會事。
一。理趣會事。
一。降三世會事。
一。降三世三摩耶會事。
一。鬘荼羅人圖事。
一。金界九會攝己身事。
已上二十三箇條。
溪嵐拾葉集。
曼荼羅口決事。私苗。
一。曼荼羅者。天竺語。此云發生。生十界位正故。亦云無比法。雖多諸法無過曼荼羅遍相諸法。亦云輪圓具足。輪者摧破義。圓者諸法圓滿義。滅罪生善二德也(云云)。
一。曼荼羅異名事。示云。一名大悲曼荼羅。二名蓮花曼荼羅。三名成就壇曼荼羅。四名祕密壇曼荼羅。五名嘉會壇曼荼羅。六名都外曼荼羅。七名都壇曼荼羅。八名都外別曼荼羅。九名因曼荼羅。十名壇場法界。十一名鐵塔。已上。
第一大悲壇者。義云。三世諸佛說法出方大悲皆名觀音。故云大日如來十界依正爲愍出說法方名觀音。仍名大悲壇也。覺大師記云。昔在靈山名法花。今在西方名彌陀。五濁惡世名觀音三世利益同一體。雜問答云。大日說眞言。釋迦說眞言。觀音說眞言(文)知。大日名觀音事依此義。如意輪名胎藏大日。慈氏儀軌云。慈氏名毘盧遮那。毘盧遮那名慈氏(文)。又分別聖位經云。彌勒七名與如意輪八名同一也(文)。但七名云時如意輪八名中除因菩薩。三世明王經云。欲往生都率天光可滿如意輪明一百八反(文)。三川入道寂照云。都率天儀軌云。先欲生都率天可禮如意輪。
第二蓮華曼荼羅事。示云。蓮華曼荼羅者。觀音三摩耶形也。此蓮花付有二義。所說法花蓮花同雖觀音三摩耶形白蓮花也。未開敷。今此宗蓮花五色蓮花也。如次表五佛色。總云蓮花。名言眞言卽事而眞智。法花理智不二智也。故慈悲一德名觀音品。現三十三身聖容。爲衆生說法。是色法方也。壽量品一切衆生本有常住內心不生不滅體名壽量品。是智也。此理智不二人名釋迦。釋迦三身通號。大日異名也。故名蓮花曼荼羅也。
第三成就壇曼荼羅事。示云。灌頂時曼荼羅也。成就者。灌頂南方寶部入三摩地。三世諸佛當來導師芽莖生。故成就壇云也(云云)。
第四祕密壇曼荼羅事。示云。是行者向諸尊過去現在所望祈時。應祈請佛菩薩三摩耶形。釼蓮花等形。或覺或夢想感得。是寫取爲本尊。致祈請祕密壇云。祕密眞言中以三摩耶形爲本法故。云祕密也。天竺祕密夜叉云意名用其體隱故。眞言卽時而眞眼爲愚者譬不隱見(云云)。私云。祕密壇者。我等五陰五大等。卽諸佛五智五祕密三昧耶也。故行者以己身祕密壇爲曼荼羅也。
第五嘉會壇曼荼羅事。示云。灌頂時依諸佛加持誓願當來導師始生故。佛菩薩影向擁護方嘉會云。嘉者歡喜義也。會者來集義也。諸佛來臨影向行者正覺歡喜給義嘉會壇云也(云云)。
第六都外曼荼羅事。示云。是今台藏曼荼羅中大日爲本尊餘諸尊皆成伴義也(云云)。
第七都壇曼荼羅事。示云。是今台藏曼荼羅主伴義無之各各本。大日住。上佛不念下六道不怖。自受法樂方都云也。私云。平等無有高下義也(云云)。
第八都外別曼荼羅事。示云。是今台藏曼荼羅中取隨樂本尊安置壇上。以此佛眷屬五佛四波羅蜜等爲心數諸尊建立曼荼羅都外云也。都者總指曼荼羅。外者取引部尊分處指也。
第九因曼荼羅事。示云。是今台藏曼荼羅名因事者。西方金剛界果曼荼羅對也。總諸法習東爲因。西爲果也。亦表德曼荼羅云也。十界依正體相共四曼三密法體故也。果遮情曼荼羅云也。諸惡莫作諸善奉行談故。法界衆生住理名台藏因曼荼羅至果位。金剛名果曼荼羅。因果二德也。迷悟二法也(云云)。
第十壇場法界事。示云。是諸佛集會給故云壇場。天竺土以築上其上牛糞塗其上五色塗其上佛菩薩畫之也(云云)。私云。大國壇曼荼羅畫。別本尊不安置也。又云。大國庭上沙ヒロケテ其上曼荼羅ヲ畫。其上灌頂授之也。別壇場不建立也(云云)。
第十一鐵塔事。示云。是今台藏曼荼羅法界宮曼荼羅云也。法界曼荼羅者。私云。瑜祇第三重灌頂也。第三重時鐵塔異名也。機見不同依或云法界。或見鐵塔。或見岩窟。故玄奘三藏此塔爲拜見天竺十六年間遊行。其時終不見。故釋云。此塔者。隱現自在塔婆而機見不同也(文)。於此塔有口傳。上檜皮色內白色也。十六丈塔也(云云)又一義云。十三重塔也。五重塔。七重塔。八重塔。九重塔。三十七重塔等云。已上機見不同也。
又云。七重塔者。衆生命根表七星。有有時現七星成衆生本命。在智慧時現七佛藥師喩衆生煩惱業苦病。在草木中時成七草爲衆生良藥。故知。七重塔眞言行者見七星法界得度時義也(云云)。又云。八重塔者。法界只八葉見入法界時義也(云云)。九重塔者。八葉九尊見法界入時義也。故大師今平安城九重分給。九條末塔婆。建立給。此所表也(云云)。十三重者。十三大會曼荼羅見法界入時義也。三十七重者。三十七尊所表也(云云)。十七重者。理趣經十七段曼荼羅見法界入表示也(云云)。已上曼荼羅異名也(云云)。
又云。表檜皮色者。鐵サヒ色也。意衆生迷情譬也。鐵四輪王中南州王重寶故。南州依鐵相應名鐵塔。裏白色者。衆生本性清淨蓮花三昧智指之。衆生迷云。本性不迷。故內白譬也。
一。十三重會異事。示云。此曼荼羅十三重曼荼羅大日經雖說。曼荼羅見。十一重有之。經曼荼羅四方四重曼荼羅十三重也。其名明之。大日上遍知院。次上釋迦院。次上文殊院。但有亂脫。故實遍知院。次上文殊院置。文殊座席釋迦院可置也。自大日前五大院。次下虛空藏院。次下蘇悉地院。大日。左方薩埵院。次外除蓋障院。大日。右方觀音院。次外地藏院也。故加中臺已上十一重曼荼羅也(云云)。又或義云。除中臺加外院十一重云。是今善無畏所現現圖曼荼羅義也。阿闍梨所傳曼荼羅十三重。大日經疏第十六卷說之。其名字前十一重不動大日左右二尊有之。所謂在一百八譬說金剛藏王院。右方說千手院。故四方四重曼荼羅也(云云)。
次是會大日經四方四重云。隨喜曼荼羅十一重云全相傳時同也。其故印雖無之。院主見金剛藏千手二菩薩虛空藏院右左有之。故知十三重曼荼羅義也。分成就(云云)。
問。何故此二菩薩本院不居而居虛空藏院耶。答。有二義。一餘院皆多佛多尊院家莊。今此院一院一尊居見苦間。虛空藏左右書云。此義一分也。淺略意也。實深意有之。其故大日本有曼荼羅建立時。台藏大日定惠虛空藏福智也。金剛界定惠普賢文殊也。故八葉尊出此人說法出時虛空藏智成。故智名金剛藏菩薩。智惠樂人少故。一百八譬現利衆生。福樂者多故千手現衆生利。此故虛空藏同體同位無差別。故左右有之。以之曼荼羅相傳深義スル也。私示。亦云現圖曼荼羅。
問。隨宜曼荼羅者。悉智金色曼荼羅也。阿闍梨所傳曼荼羅者。五色曼荼羅也。此不同如何。又今現圖曼荼羅地盤隨宜也。佛菩薩五色阿闍梨所傳曼荼羅也。如何可得意合耶答。以此會異東寺一流相傳爲大事。尋此立處祕藏記也。此記弘法大師奉遇惠果。密敎深意有傳。欲歸朝之時惠果云。汝凡體也。所傳祕事大事可廢忘。是可記錄也(云云)。時大師一代眞言不審大事等九十篇立。條條書給。其中第一今此兩部曼荼羅傳給。繪圖有之。其相傳云。阿闍梨所傳與隨喜佛撿合主不缺伴皆缺。此時阿闍梨所傳中佛所持物色等皆注。是如注隨喜曼荼羅引合其名其色彩色口決。如此習時此曼荼羅阿闍梨所傳曼荼羅直云無失。五色令雜故。非阿闍梨所傳云無失。地盤經曼荼羅非故也。
尋云。今隨喜曼荼羅善無畏所感見曼荼羅也。若爾者。善無畏已前諸師現圖曼荼羅不見歟。如何。答。全不見也。其故唐開元八年金剛智三藏自光明國唐土來。善無畏從摩渴提國震旦來。善無畏台藏授金剛智。金剛智金剛界授。善無畏。互師資成畢。其以來兩界流布。只經義分明觀見法界曼荼羅開給也。現圖曼荼羅事相開事無之也。
尋云。若爾者。善無畏以前灌頂儀式兩界有無如何。答。全無之也。玄奘三藏附法傳云。行法未明(文)知。只義理全傳今日如讀式懸曼荼羅事無之歟。
尋云。此阿闍梨所傳曼荼羅佛菩薩天竺廣本何許多少耶。答。善無畏唐土來一行於舊房今現圖曼荼羅談時。觀音院中多聞菩薩云名字有之。此菩薩善無畏云。廣本一百體。諸尊亦復如是多少有之(云云)。時一行云。此經我等終不可拜見止ナムヤ云時。三藏云。我五十藏覺。欲知可書也(云云)。于時一行執筆三藏梵本誦書二十卷作。時一行入滅。同聽弟子智嚴溫古二人有之。智嚴再治之爲十四卷。今山門義釋云是也。溫古又再治十卷作。宗人云。是疏云非一行作。翻譯三藏語本經同。是爲凡夫再治事大誤也誡也。此時梵本佛菩薩大日經六卷具出。今現圖校合名字異佛多之。又今現圖可合經大日經第七卷供養法卷是也。此卷。台藏次第出。是善無畏北天竺金栗王塔下空中現金色給圖銘故。今現圖附合。此經異譯要略念誦名之。故知。地體大日經六卷也。此卷加七卷云也。大日經天竺十萬頌三百卷也。金剛頂經三百卷也。蘇悉地經序流通除二段正宗分許也。故說處何處不知也。乞有相傳可尋之。已上胎藏界大概如斯。
一。金剛界曼荼羅事。示云。九會曼荼羅也。中臺成身。會上一印。會下三摩耶會。
右中大供養會。上四玄會。下羯磨會。左中降三世會。上理趣會。下降三世三摩耶會。
已上九會。
一。於曼荼羅中從上古于今不知佛有之。所以降三世會四角似毘沙門佛有之。先德云。此佛漿束似毘沙門持箜篌。二十八部衆中持箜篌有之。其像見漿束又別也。故不分明。今學者上代不知習以知人云也(云云)。
一。今九會三卷經中只說五會。今四會無之。仍何圖尋。東寺意本自自天竺廣本圖金剛智唐土來無畏相傳上無不審。今三卷經金剛智三藏天竺三百卷類集持來之。時漢土不相應故。大風吹來海上。海上漂流時。船頭諸財沈波底。時二百七十七卷海中入了。今三卷最要本故。三藏持經持給故。不慮之外傳來經故。序正流通無之。又一部始終不備。故九會無之也。
又山門四十帖云。此九會自本一會開而爲九會。故慈覺大師御入唐時。只成身會一會傳今開九會也(云云)。知。本經不會事不可不審也(云云)。
問。今金剛界次第九會中理趣會。降三世會二會無之。其故如何答。是可有義分也。極喜三摩耶明中降三世攝。大樂不空明中攝理趣會。故九會具次第有之也(云云)。
一。成身會法門事。示云。成身者。身俱舍云。聚集義。意色心二法集爲人體故知。今成身會者。法界依正二法無過集爲大日本有成身云。強佛菩薩相貌身集計不可言也。諸法實相名也(云云)。
一。一印會者。一者非一以多數爲數。印者決擇分明義。亦不改義。又體現義也。此印諸法同一性結得意時。於一性云下橫竪平等意可有之也。又橫竪無礙平等有之。橫平等云者。佛衆生平等也。竪平等者。佛與佛平等。衆生衆生平等也。以此平等爲眞言本法。故此敎談卽事而眞云。煩惱卽菩提菩提卽涅槃談此意也。是六大無礙義也。謂意高物百千高置低物百千重低。己成能見智平等名之。所見法名不平等。故以升物ハカリテ上。カキタルカ如平等不可得意也。橫竪無礙平等者。一法體於或時見事。或時見理。如此所見不同橫竪無礙云也。
一。三摩耶會者。是諸佛意雖萬差也出色法時。長短方圓青黃赤白不出。方云時五方。佛云時五佛也。故法界天然法爾所生草木等形人修羅所作非。又非佛菩薩所作。天然法爾體現。長物敬愛ナノリ。圓物息災ナノリ。三角物降伏ナノリ。方形物增益能生名乘。故知。三摩耶曼荼羅者。法界色形體也。赤色敬愛ナノリ。西方秋色故。秋諸色皆赤成。一切衆生熟實子愛義也。黑色降伏色黑染云時。一分惡方故降伏世間降伏門例時惡義也。黃色增益色。諸法生長始必メクム事色黃也。白色息災色。一切諸法滿時法界無闕減故。圓形也。此德成就時不苦不樂也。故住理性。理性白色也。清淨色故也。青色黑色同。法相大乘意也。眞言降立之四種法相對時青色アマルヲ攝黑色也(云云)。私云。法相宗黃赤白黑色立也。青黑色ウスキ也。仍屬黑色也(云云)。
一。四印曼陀羅事。示云。四種曼荼羅也。四種者。一三摩耶曼荼羅。如前釋。二羯磨曼荼羅此云自業威儀。亦云辨事。三大曼荼羅六大所成諸法總體也。只木木見。竹竹見未見其能藝。麁見也。四法曼荼羅者。諸法所具眞如妙理。佛菩薩悲智二心。眞言陀羅尼中字義句義等諸法也。此三曼荼羅中顯敎強例時大法羯三義分有之歟。三摩耶曼荼羅全無之處也(云云)。
問。何故此會中五佛有之。何云四印會耶。答。雖有五佛中臺同●字一印會大日與同一性故。二佛幷出爲妨四印云也(云云)。
一。大供養會事。示云。大者。周遍法界義。供養者。能生義也。譬如世俗意。供養者。佛菩薩備香花許供養得意故。少供養無大義。今此大供養者。眞言行者以大日智法界四曼別相住說法三密說知。時時不間斷。三十七圓滿見時。所見諸法此觀被長養。本有大日成方養云。能見智供云也。如此觀諸法遍無量無邊也。故云大也(云云)。私云。我今奉献諸供具○法界卽是諸妙供○自他安住祕密藏(文)。可思之。
一。理趣會事。示云。是十七尊曼荼羅也。此十七字愛染王種子也。故理趣經十七段欲·觸·愛·慢說。說四德。每段此ノミ擧。是印合時四攝印是也。弱時拳初當欲金剛。欲不捨義故。拳體卽欲相也。吽時相背合。觸義也。鑁時二地與二風相鎖。是愛義也。慢時此二手擧振也。人物慢時頭振手擧意也。眞言四攝印被云。顯敎發心修行菩提涅槃四點也。亙諸法云時生住異滅四相也。諸法雖多心內心外二行此四攝不離。理趣經十七段序品擧九品。此九尊四佛四菩薩具故四四十六也。是加中尊十七尊云也。次下十七清淨句說。此菩薩也。次下此十七尊一一段段說。故十七段也。但一向全體上十七尊說無義分大方皆上十七句說似。段段皆四四擧法門。何變相亂說理趣釋談日欲觸愛慢四菩薩相傳也。奧往四菩薩加中央自證薩埵五祕密說也。理趣瑜祇二經愛染三摩地心內心外二法以。五祕密曼荼羅習爲最極。已上。
一。降三世會事。示云。三世者。貪瞋癡三毒也。理趣經殺害三界一尊有情(文)。是貪瞋癡三毒。害ツレハ不墮地獄云意也。其故貪開佛部。佛攝取不捨願衆生大貪一體故也。癡開蓮花部。蓮花部慈悲故。慈悲起愚癡還。智惠發又愚癡歸。故般若經云。般若無智自證鈍故云。法性至極本住愚癡也。如此知降伏三界故。云降三世也(云云)。又云。調伏調者。迷情調味法性大日心成故云調。如此知時。當體不動而雖有引衆生。不墮地獄故云伏。故五大尊中以五大尊爲四摩降伏尊。足蹈摩醯首羅。一切衆生業體也。眞言意初地卽極習故。東方發心於初位降伏第六天魔王形也(云云)。
一。降三世三摩耶形事。示云。先降三世降伏摩醯首羅之時。所持物器杖等也。衆生對治怨敵時不持兵具不向。如此爲降三毒惡心表示持器杖等。明三摩耶形會故。降三世三摩耶會云也。故此會內諸尊皆以器杖爲三摩耶形也(云云)。已上九會大概如此也(云云)。示云。此九會會會每難釋異義。只行者一心法色心通諸法通達解了差別也。留意可思之(云云)。
一。曼荼羅人圖事(胎藏界)。示云。大日胸。左右四院兩手。前五大院腹。表五藏置五尊也。藏必發嗔恚故也。虛空藏院腰。蘇悉地院足。遍知院心。上釋迦院口。文殊院頂上也。是五輪也。此縮五輪時色心二法●●兩字也。又五大五輪云時。性者堅濕燸動性也。云體之時長短圓方寶形之五也。是二輪攝樣。水輪兩部別時風輪生T76068001.gif 地輪。角チカヘニ切時成火輪T76068002.gif火輪智故當四智。此約方時東北胎藏一會。去年果成今年種義也。南西金剛一會修行菩提一位故。譬如稻者草時實時少分相似。故又當因果二不義。故五輪攝二輪。四方二方攝兩部萬德攝義也。空輪心法。故亙二輪不二心也。顯敎意心雖不念不想。眞言心生諸心事。寶珠雨萬法似。故寶形也。但御作五輪水輪同形也。皆圓形也。是心表萬德圓滿義。能攝義也。如意寶珠所生義也(云云)。師云。理趣釋意也。可尋彼也(云云)。又云。生身大日拜見事。瑜祇灌頂時一向生身眼也。甚深甚深。
尋云。兩界者。因果曼荼羅也。因果相順法門也。何故五百諸尊七百餘尊不同有之(云云)。答。此問端者。曼荼羅不習傳者所疑也。凡胎藏界五百餘尊修顯得體至果時。金界成身會一會顯也。餘八會亦復如是。仍因果不齊。難破不可致之也(云云)。尋云。己身曼荼羅時。以胎十三院攝五輪方。如何。答云。地輪者。八葉也。水輪者月輪(中臺)。火輪者。三角遍知院也。風輪者。半月釋迦院也。空輪者。圓形文殊院也(已上五輪)。左手者。金剛手院(腕也)。同手者。除蓋障院也。右手者。觀音院(腕也)。同手者。地藏院也。胎內五藏者。五大院也。左右膝者。虛空藏院也。左右足者。蘇悉地院(已上)。一身總體毛髮毛孔等者。外院三十天等也(云云)。已上一師口傳也。不可口外者歟。
尋云。以金界九會攝己身曼荼羅方。如何。答。凡金剛界者。九體佛智顯事形故。縱雖一會九會義分必可具足也(云云)。又云。於一身總體九圖形有之。所謂龍猛菩薩竿術九圖番形。
T76068003.gif
曰。已上此九圖番形橫合·竪·角合皆悉成十五也。以之瑜祇十五布字辨才天十五童子曼荼羅習合也。是則三種悉地眞言十五字習合也。悉地者。妙成就也。今金界果德圓滿義。深可思合之也(云云)。私云。天台宗意橫竪五輪俱是成四敎三觀也。譬如九圖番形橫合竪合悉是十五成也。仍四明和尚指要抄序云。錯倧允括云。橫竪敎相皆三觀三千成事釋也。深可思合之(云云)。
溪嵐拾葉集。
御本云。
于時元應元年九月十八日於比叡山黑谷慈眼房。對受口筆了。東寺一流未及筆墨祕曲也。薄伽梵之制戒也。不可外見而已。此中少少山門義勢載之。此外又兜率東曼荼羅記抄別有之(云云)。應永十年閏十月十九日書寫之訖。●●惠嚴之(云云)。
溪嵐拾葉集。
東曼荼羅類集鈔(私)。依都率御記云。
第五明曼荼羅名體。此爲二。一明名。二明體。就名爲二。一別名。謂蓮花胎藏也。二總體。謂曼荼羅也。初明蓮花台藏名有二。一譬喩釋。二當體釋也。譬喩者。如前所引義釋第三也。當體者有二。一事體。二理體。事且有二。一者如先譬喩所顯法門。卽其當體立蓮花名。二者心是也。心亦爲二。一慮知心。如住心品等明。又如花嚴經云。若人欲求知三世一切佛。應當如是觀心造如來。卽此心名蓮花二處中心。如具緣品疏云。內心白蓮花者。此是衆生本心妙法芬陀利花(云云如曼荼羅抄)。又如上所引白檀曼荼羅文之末。又成就悉地本云。摩訶薩意處說名曼荼羅。諸眞言心意了。如得成果諸有所分別悉皆從意生。分辨白黃赤。是等從心地決定心歡喜。說名內心處。眞言住斯位能授廣大果○(文)。義云。心處大衆生曼荼羅皆作是說者。心處亦疏名爲心位。卽指此衆生自心之處。卽一切佛大悲胎藏曼荼羅也。所以者。何一切衆生卽是花臺之藏。然以四種常俱生故。爲彼覆蔽。故不能明了。而自覺知心處者。卽知此心自性常淨。如是淨無垢處。卽是諸佛大圓實相之地也(乃至)。三世菩薩皆如是說。一道無異(云云)。
第二理體者。一實理也。具天台釋法花體。已上釋名體多依此經疏意。兼天台法花玄意。所以然者。今案此經疏意。法花經與大日經只眼目之異名也。天台與此敎宗亦復如是。更檢(文)。又經云。無量門進趣(文)。義釋四云。無量門進趣者。卽是兼釋曼荼羅名義。夫曼荼羅者。名爲聚集。今以如來眞實功德集在一處。乃至十方世界微塵數差別智印輪圓輪湊翼補大日心王。便一切衆生普門進趣是。故說爲曼荼羅也。又十一云。曼荼羅是具種種德義。卽是如來祕密之德。如蓮花開敷而自莊嚴。陀羅尼集經云。曼荼羅云檀(云云)。有處云。檀者怛也。怛然而平也(云云)。
第二明曼陀羅體者。卽前當體釋名所目之法是也。
第三述愚意者(只爲染自心不可反外見。閉目之後燒捻而已)。
今此曼荼羅有二種。
(一者。人曼荼羅)
(二者。法曼荼羅)
人曼荼羅有二。
(一。本尊曼荼羅)
(二。行者曼荼羅)
本尊曼荼羅亦二。
(一。一尊都會)
(二。行者假立)
本尊實得亦二。
(一。三部都會曼荼羅)
(二。三部隨一諸尊隨一諸尊隨一曼荼羅)
三部都會亦二。
(一。尊都會)
(二。諸尊都會)
一。尊都會亦二。
(一。大日一尊謂一界四重諸尊皆是大日一尊種種身也)
(二。諸尊隨一謂一界四重皆是諸尊隨一種種身也)
大日一尊都會有三。
一法身理具。謂法身理性宛然具足三部四重。本來常住不增不減。
二報身實種。謂報身智體如彼理性眞實修。謂諸尊功德。
三應身化現。謂應身智用如彼理性隨緣化現諸尊功德。此是三身各具三部四重曼荼羅之義也。或可言本尊法身遍知文殊等報身·釋迦等應身亦可言佛部法身·蓮花部報身·金剛部應身(已上初三身)。又云。中台九尊爲眞身三重諸尊。爲應身(初二身)。又云。三部四重皆大日體用也(初一身)。然就三身各具義此大曼荼羅。一往論之是化身化現而表三身萬德故。
今且初此示一兩義門。
此有二次第。
(一從因感果次第以爲四重)
(二從本垂迹次第亦四重)
從因感果有六位。
一理卽。
二名字卽。
三觀行卽。
四相似卽。
五分眞卽。
六究竟卽。
又可開爲十界云如次下。
從本垂迹開爲十界。
一地獄。
二餓鬼。
三畜生。
四修羅。
五人。
六天。
七聲聞。
八緣覺。
九菩薩。
十佛。
或可迹示爲六卽位也。如次上。
此十界各二。
一依報。
二正報。
此爲三種世間。
一五陰世間。
二衆生世間。
三器世間。
卽有百界千如三千世間乃至無邊法門究竟而論如是圓融無宮法門。但有凡下一念心中。
問。今見曼荼羅天地獄界。答。具緣品疏阿闍梨所傳圖中有寒冷地獄熱惱地獄(云云)。
諸尊隨一都會有三類。
一內證八葉。
二二重佛菩薩。
一二乘諸天。
內證八葉隨一各有。
三身亦有二次第。
一從因感果。
二從本垂迹。
具如上大日。准知。問二重佛菩薩幷二乘諸天爲中台時。四重次第不中因果本迹二義。是何次第。答。此祕密檀祕密中之祕密也。纔示大途心寒毛竪。況及決擇甚可怖畏更問。
諸尊都會此亦二。
一。諸佛共。謂大日寶幢等名別體。總一尊各表諸佛一德。諸佛萬德共集成大曼荼羅也。言諸佛者三世諸佛。
二。諸佛不共。謂大日寶幢等爲名定體。一尊各表一佛萬德。諸佛菩薩共集成一大曼荼羅也。
問。若諸尊體各別。何同坐八葉。答。不異。異而不異。然爲助一心觀示一八葉心也。
問。此都壇相何處化現乎。答。具緣品入祕密曼荼羅位品(云云)。
三部隨一諸隨一曼荼羅有多類。
一大日。
二佛部。
三蓮花部。
四金剛部。
五二明王。
六佛眼。
七諸菩薩(不能細示更檢)。
八釋迦。
九四菩薩。
十二乘諸天。
行者假立亦二。
一內觀假立謂道觀等亦如祕密品等說。
二外作假立卽建立內心所觀也。
內觀亦二。
一都壇觀如前可知。
二別壇觀如前可知。
外作亦二。
一都壇如前。
二出別壇亦如前。
此二各四。
一大曼荼羅。
二三摩耶曼荼羅。
三法曼荼羅。
四羯磨曼荼羅。
又云。此四亦通內觀。謂初心不能觀佛身故。具觀之爲眞觀緣。
行者曼荼羅亦有都會隨一因果本迹等義。准前可知。然爲助初心觀。且就從因感果略示一兩義。
此有二種。
一。因。
二。果。
因亦有二。
一。性得。
二。修得。
性德有二。
一。理性。謂一實相也。此亦有三。一正因佛性。二了因佛性。三緣因佛性。乃至十種三法(云云)。
二。事相。謂有情心也。此亦有二。一行栗馱心之名監慮知。今是處中心也。處中亦監草木心。今取有情八葉心也。二質多心。是慮知心。如言三界一心(云云)。然則判修性位諸文不同。今且以理卽位爲性德也(云云)。
修得有二。
一。師資相承。謂師以已成佛曼荼羅加持授。與弟子弟子歡喜頂戴信樂領受。以爲已有具如傳法灌頂作法。
二。發心修行。謂信師傳受亦信也。理性發大誓願修學祕密敎。乃至登地住位也。且以發心已上爲修得也。
果亦有二。
一。因中勝解作意希求觀念之境界。謂於未成佛身作已成佛想也。是行者恒時之用心也。此猶屬因如前。
二。果上萬行圓滿眞實感得之果報。
眞實佛果亦二。
一。自身因圓果滿三身四德。
二。自身亦具諸功德。謂十方三世諸佛萬德異而不異。備在我心也(云云)。已上。
法曼荼羅者。卽人曼荼羅中諸尊所表諸法門也。若初會數一往明之。一約一法。謂一實相也。或質多心也。或八葉心也。二約二法。自行化他是也。中台自行三重化他。或事理爲二。大日理也。諸尊事。或心心所爲二。中台九尊九識也。三重諸尊諸心所也。三約三法。佛部·法身蓮花部·解脫金剛部。般若或諸法中也。二乘空也。諸菩薩諸天假也。或定惠式道識等十種三法(云云)。或有身語意曼荼羅(云云)。四約四法。發心·修行·菩提涅槃也。此四輪卽法花開示悟入也。五約五法。前四輪上加方便也。如是乃至百千萬億恒沙塵數。總別自他橫竪自在隨智力所。及宜作無量觀。又諸布字是法曼荼羅也。所謂四輪布字。百光王布字。布字品布字。三部阿闍梨布字。輪布字。十二眞言王布字也。又諸尊種子爲法曼荼羅。此等皆甚深祕密法門也。問。已前所明人法無量曼荼羅具足皆應在此一曼荼羅中耶答然也。
問。以何爲證。答縱無證據不可疑也。顯密觀行用心如此。況又大日經疏始終所明自有其意。不能繁引。凡普門塵數法門具在此曼荼羅。卽此曼荼羅。唯在一念心。請諸行者善得意(矣)。
問。學此數者多謂此曼荼羅是敎主毘盧遮那所現。卽佛果眞實相云。何前言他受用報身·應身化身化現。答。法身自受用身非說法利生身。明知。眞言敎主非彼身也。若准今經疏是他受用身。名毘盧遮那者。如前(云云)。但抄記意希許法身現通說法故。彼文云。常途說法。或云。法身淨寂如虛空無所動作都不說具足。如是力用以爲凡起神變。皆是有爲之心三昧之力。而不言法體。如是此其未了也(文)。可決。
問。大三法羯四種曼荼羅如何。答。理趣釋云。若畫一一菩薩本形卽成大曼荼羅。若畫本聖者。所執持標熾印三昧耶曼荼羅如前種子字各畫本位。卽名法曼荼羅各鑄本形安於本位卽成羯磨曼荼羅。安公云。六大和合出生諸尊身。若五色所畫像(一)諸尊所持三昧耶。若眞若畫(二)諸尊種子眞言若說若畫(三)諸尊三密動作若眞若彫(四)如次是三羯四種曼荼羅也。又云。初大者。以五大色成如來妙色身。故云大也。第二三者。佛常安住平等三昧定而怛然不變。猶如金剛。是故示以金剛杵影也。第三法者。軌則決定之義也。如來所出言語音聲無非實相。若人囚之決定成佛。故言法(成法之法)第四羯磨者。羯磨事業威儀之義也。諸佛如去如來之威儀也。如幻三昧隱現自在。隨類示現。大悲小怒之形。皆無非法性境界羯磨之事業。如是四種之義其旨深廣(云云)。已上。
義釋第四云。從大日如來齊以下光明是此第三重位。自齊以上至咽所出光明爲第二重位。自咽以上乃至頂相之光明爲第一重位。其中台藏卽是毘盧遮那自心八葉花也(云云)。十一云。從佛自身一一毛孔出種種身雲。隨其上中下分。謂頭爲內台。心已上爲第一院。齊以上爲第二院。齊以下爲第三院。抄記云。爾時行者觀心葉作中台觀。其身卽是曼荼羅。從心已上爲第一院從心以下至齊爲第二院。從齊以下爲第三世間天院。
入祕密曼荼羅位方。義釋云。大略心爲八葉之位。從齊至心爲金剛臺。齊爲大海。從齊以下是地居諸尊位也。此者何義。謂從諸佛大悲海而生金剛智出生一切佛會也(云云)。又以四種阿字爲四重。如四處輪中明(文)。已上東曼荼羅義(云云)。
溪嵐拾葉集。
(御本云)。
元應元年六月一日於黑谷青龍寺書寫了。
籠山菩薩比丘天台光宗記之。
一。曼荼羅事東曼荼羅。上卷(本末)。中卷(本末)。下卷(本末)。曼荼羅料簡鈔。上下。已上東曼荼羅鈔八卷。
西曼荼羅鈔一卷。已上都率僧都覺超御作也(云云)
應永十年潤十月二十三日於元應寺書寫之訖。
●●惠嚴之。
東曼荼羅別卷。一帖。覺超僧都作。
台三密抄五帖。金三密抄五帖。覺超僧都作。
●●拾葉集(三部經大意)。
胎藏界曼荼羅。池上作。
夫大悲胎藏曼荼羅者。三世佛陀。十方如來之根源。發心菩薩地。住薩埵之所出一者。一切有情身中常住不滅實相平等極理。是名胎藏界。凡夫因時如未敷蓮花爲諸惑所纒縛輪迴生死不知身中有佛性理。是以大日如來經無量劫。爲頓悟機。說此祕密法。若有眞言行人。如法觀行。卽身成佛。佛果成時。自身八分肉團變爲八葉大蓮花。心王大日顯花臺上。四佛四菩薩坐八葉上。心敷諸尊諸會具足。相備十界廣大無邊。皆從觀心顯成佛理。若有衆生一見曼荼羅。俱胝劫重罪一時摧滅。必定得菩提記。名大悲胎藏者。妙法蓮花法門。毘盧遮那本地常心。卽是花藏具體四佛四菩薩。醍醐果德。如衆實。俱成十世界塵數金剛密惠衆。猶如鬢蘂十世界塵數大悲萬行諸大菩薩猶如花葉。三界六道無量應身猶如根莖條葉。然如來加持故。從佛菩提自證德現八葉中胎藏身從金剛密印智現第一重金剛平等諸內眷屬。從大悲萬行現第二重諸大薩埵。從普門方便智現第三重隨類之身。此總大悲胎藏界云。此曼荼羅可多意。所謂行者曼荼羅。諸佛果德曼荼羅。付行者曼荼羅有二。或性德曼荼羅。成修德曼荼羅也。一切有情心中本備諸佛萬德。普門塵數諸三昧。遠離因果法。然具云此。卽是性德理也。修德曼荼羅者。授法灌頂法師傳敎信己心理具發心行修證入地住位。四重曼荼羅總而言之。無非大日功德。別而言之有二意。謂中台八葉幷遍知印等第一重。是大日功德也。第二重文殊等四菩薩外金剛部。是釋迦所攝也。東方初門中臺釋迦牟尼。爲令大日敎流布。住彼轉法輪自心功德。而入衆生心。其釋迦功德者。文殊等四菩薩功德也。大日功德不過四種。東方寶幢佛。是發菩提心義。南方花開敷佛。大悲萬行義。西方無量壽佛。諸菩薩義也。北方天鼓雷音。是入涅槃義也。釋迦佛名有四種。文殊等四菩薩也。文殊是三世諸佛智母。諸佛初發心皆是文殊敎化力也。始覺法性。始開佛智。是名諸佛發菩提心。之後能修諸行。一一行中除菩提障。是除蓋菩提功德也。蓋障若除心地自開法財顯現。是地藏菩薩功德證菩提義。三德祕藏是名大涅槃。無邊功德備在此中。是則虛空藏菩薩功德也。釋迦如來一切功德皆大日如來功德也。故知。四菩薩功德卽四佛功德也。法身寞寂心言路絕故。令釋迦流布八萬十二敎。一一功德皆還入我等之心。旣受佛胤豈非佛子哉。代大日轉此法輪。故大日法身是法水源。三世常住冥熏不斷。於六趣四生。任運隨逐生死海中漸生佛種。唯是法身遍依正故。雖蒙恩德不知其恩。雖不知之利益無窮。語絕心不及。稱歎何爲哉。胎藏界曼荼羅亦如來理常住不滅大寂定故。大日住法界定印。此金剛界大曼陀宣自性清淨普賢大菩提心。故舍那住大智拳印。一切有情身中本備普賢大智性。爲煩惱惡業被纒縛。鎭受生死輪轉苦。是故舍那敎主愍斯倒惑鑒無上乘機說此大敎王。行人受此密旨。於心中觀一輪淨月。頓證舍那萬德三十七尊塵數聖衆顯現於菩提心月輪中。密嚴國土無盡莊嚴依觀心之功自然見之。若有衆生造四重五逆罪。一念發悔心須臾消滅。獲得一切如來眞實智惠(云云)。
金剛界九會其旨難明。且案一師說。一印會配法界體性智。雖有諸尊皆歸大日所證法性一理意也。根本會是大圓鏡智。無量劫中修眞言行。轉賴耶識得此智也。三昧耶會是平等性智。住平等大誓能利衆生。轉第七識得此智也。微細會卽妙觀察智。爲衆生說法斷疑。是轉第六識得此智力也。供養會是成所作智。無量劫中供養三寶事業故。轉前五識得此智(云云)。
胎藏界大日如來發生四重曼荼羅身。內證眷屬共說內證自行化他因果法。卽以此法普示法界有情。金剛界大日如來流出五部海會。共說內證因果法以此法普示法界。大日如來大悲胎藏中養育法界有情。法界有情心胎中開發四重曼荼羅。大日如來五智金剛中加持法界有情。法界有情心月中發生大日如來三十七尊無色曼荼羅。名爲聚集。今以如來眞實功德。集在一處。乃至十佛刹塵數聖衆集會翼補大日如來。一切衆生普門進趣。是故說爲曼荼羅(云云)。大毘盧遮那成佛神變加持經。今將釋此經。略有三門大意等也。義釋云。如文殊師利見白毫所照萬八千土。諸菩薩種種因緣。皆是行菩薩道。卽知。諸將開權顯實法花經。當知。金剛手等亦復如是。普見加持世界唯說平等法。卽知。如來將演遍一切乘自心成佛之敎。是經大旨也。次釋題目者。大是唐翻。梵言摩訶。則一大法界之總體。三部最深之祕處。且含三義。謂大·多·勝也。正當三部。阿字一□反爲深大。理婆字離染爲廣多智。縛字離壞殊勝用。皆在一心。非多非一。阿字故之體大也。娑字之故其相大也。縛字之故其用大也。一物異名。性相常住。總水流波稱之大海也。苞體宗用名摩訶期。乃三點之祕府。五智之幽。開冥始自發心終于證果自行化他。皆攝其中。毘盧遮那是阿字理點。一切諸法本不生故。成佛是娑字智點。一切諸法無染著故。神變加持是縛字用點。一切諸法離言說故。不生而生故現法宮。無染而染故具五大也。離言而言故說三三昧耶所謂不生卽是寂滅義。離染則蓮花義。離言則金剛義。體不生故妙理無極。宗離染故眞智無窮。用離言故化導無盡。是以摩訶之體無處不遍。摩訶之宗無法不圓。摩訶之用無行不滿。居性寂之極地包法界之體用。卽云。卽身無異無相故顯呼。
大毘盧遮那佛神變也(云云)。入眞言門住心品第一者。入文三段者。凡此經總可有三本。法爾常恒本。諸法曼陀羅是也。二分流廣本。金剛手所讀傳十萬頌經是也。三略本者。有三千餘頌。七軸之經是也。此三千餘偈以略攝廣。以少持多。一字中含無邊之義。一點內呑塵數之理。廣略雖殊理敎是一。諸家釋經皆三分判經。今眞言宗且約三部而釋。初如是序分也。當於身密卽爲佛部。示身無盡藏以。爾時世尊至囑累終。是當語密。卽爲蓮花部。現語無盡藏故。信受等文是當意密。卽爲金剛部。表意無盡藏故。序正似異。祕妙三密各殊。一如理平等。然則講演所生(云云)。
金剛頂大敎王經。
稽首金剛寶樓閣。法界衆德大月尊。理事俱密金剛乘。菩提心殿一切衆。金講此祕密典。大法主〃〃。
將釋此經可用三門。大綱釋名·入文·三段業也。大綱者。今此金剛眞宗人則眞如法界以爲其體。釋迦牟尼名毘盧遮那遍一切處。法是一切陰入界等無非其敎。是法住法位世間相常住(云云)四種曼荼羅談法界無外。五佛智慧遍三世盡底。學之人如瑩摩尼殊。修之者疾得顯極階。然則法界體性智。毘盧舍那居極理以示頓。四智心品四佛顯內證。那住四方十六大菩薩內外八供養等宣是異矣。三世佛陀十方郡生咸同源乎。縮之在一塵。舒之遍法界。一誦眞言塵界悉感。一捐纔動諸佛亦來思字義。觀月輪除苦與樂者也。故此經云。由此眞言。設作無間罪。謗一切如來乃至獲得如來最勝悉地(云云)。三密結要諸經所無。五智奧源唯在此敎。此經大經蓋如是矣。
釋題目者。此經有二題目初云。金剛頂一切如來眞實攝大乘現證大敎王經卷第一者。總名也。次金剛界大曼荼羅廣大儀軌品之一者。是別號也。金剛頂者。十八會都名也。一切如來大敎王者。是十八會初會也。金剛者。世間金剛有三種義。一不可壞。二寶中之寶。三戰中勝也。不可壞者。實相中道過一切語言心行。離諸過患。不可變易故也。寶中之寶者。顯實相中道具恒沙萬德也。戰具中勝者。表第一義空。一切煩惱無敵對者。此三是●字三義。此等三法非佛人天所作。是法然道理。無始無終。無生無滅故云金剛也。如金剛不可壞。此經亦爾。不爲外道邪魔等之所頌壞也。如金剛寶中寶。此經亦爾。諸經中最爲第一。如金剛戰具中勝。此經於諸敎中爲勝。若學此敎不歷劫數破賊。早成佛故也。所謂頂者。是最勝尊上義。此金剛敎諸大乘法中最勝無過上故。以頂名之。又不是偸名。一切衆生心法界中從本具足金剛堅固勝義。則於理體諸法興起。故法花云。是法住法位。今正顯說此祕敎故。云金剛頂也。一切如來者。毘盧遮那如來三十七尊及八十一尊三世十方盡空法界微塵刹海一切如來身以爲其體。故能出生。甚深祕密。百千萬億修多羅。皆是毘盧舍那如來性海功德。亦能出生花藏莊嚴世界。有情世間及器世間。皆是毘盧舍那如來體性周遍一身充滿一切刹故。名一切如來。又一切如來者。謂五如來。大日·阿闍·寶性·彌陀·不空成就之五。攝一切佛故。又三世十方一切諸佛。是爲一切如來。以一切言遍攝故也。眞實者。一切如來內證眞實法也。攝大乘現證者。收攝爲攝眞實義故。名大乘頓證。故爲現證也。眞實者。七大有。一行闍梨云。一以法大故。謂諸佛廣大甚深祕密之義。毘盧遮那遍一切處。大人所乘。二發心大故。一向志求平等大惠。起無盡悲願誓當普授法界衆生三信解大故。初見心明時。具足無量功德。能遍至恒沙佛刹。以大事因緣成衆生。四以性大自性清淨心金剛寶藏無有缺減。一切衆生等共有之。五依正故。如是妙乘卽法界衆生大依止處。猶如百川趣海草木依地而生。以時大故。壽量長遠出過三時。祕密神通之用未曾休息。六以智大故。諸法無邊故等虛空。心自然妙惠。亦復無邊窮實相底以如是。七因緣故。諸大乘門最勝第一。故云。最勝大乘諸最上乘頓證之旨。無不攝屬此經。故云。攝大乘現證也。大敎王者。諸大乘經雖說成佛義。經歷劫數。或得或不得。或大乘經雖明現證但理無事。或雖但明印明支分不具。未盡佛意。今此經具說五部三密五智成佛等事理具足盡佛本意。故云大敎王也。經者梵云素怛覽。或以翻經。卽常義法義。常則道軌百王。法乃德橫葉。故曰經也。第一者。以數也。此經一部三軸此卷居初故。云第一也。以金剛界大曼荼羅廣大儀軌品之一別稱(云云)。十八會中初會一切如來眞實攝敎王。有四大品。謂金剛降三世遍調伏一切義成就也。表四智品也。今此經四大品中初大品故。云金剛界。云金剛者。堅固利用二義。如前釋之。所言界者性也。一切如來金剛性。遍一切有情身中。本來具足圓滿。普賢毘盧舍那大用。自性身海性功德故也。又性是實性性。卽理性極實無邊。卽佛性意名。卽毘盧舍那法身如來之性具。此理故一切有情當顯得祕密三身理必有覺。猶如金剛寶必有光明又性名不改。是如來性隨逐煩惱經歷生死。其性不改引發衆生的到佛果如金剛寶必至輪際得停住。依此等義云界也。大曼荼羅初六有。六曼陀羅中擧初兼後。故云大曼陀羅也。是諸如來內證祕法故云大也。一切如來祕密頓證之儀式普度郡生。軌範云。儀軌品者類也。品類區別。於此儀軌品總有三。此品居初故云一也。第三略分別。經三段者。從初如是乃至諸勝宮自在名第一序說分。示現智用驚發會衆。次從婆伽梵大菩提心乃至經末。是爲第二正說分。正宣祕旨開悟物機。於第三分於修行者。非是要故。傳法聖者。且闕不載。
蘇悉地羯羅經。
將釋此經分爲二門。初明經意次釋題目。後判經文初經意者。所言蘇悉地羯羅經者。是三部經王。諸尊肝心。諸總眞言之祕旨。詠貫大敎妙。是以精進忿怒擊衆機發數十疑問。持明大仙悲未來開眞言法則致羯羅五莊嚴遍涉眞明爲經衞悉地九成就亙通諸而成階位。修行之輩如樹木三世之利。信修之類寔獲世出世驗。諸部大敎非此術。陵大虛云。靈翹開地獄之神術。唯此妙典也。次釋題目言蘇悉地羯羅者。作業義。今此經成就世出世諸作業也。六趣四生諸有情所樂之世間業。及二乘菩薩等諸聖者所樂出世之業也。總持明大仙安住大智大悲開敷眞明。身中有成佛之理。是故大日如來經無量劫爲頓悟機說此胎藏祕密敎法。若有行人如法觀行卽身成佛果時八葉開敷。心王大目題蓮花臺上。四佛四尊生八葉上。心數諸尊諸會具足。備十界廣大無邊。皆從觀心顯成佛之理。是則胎藏界理性曼荼羅大意也。若有衆生一見此曼荼羅者。無始以來惡業重障摧滅無餘。必定得菩薩之記(云云)。三密修行之功。香供佛之善。其德難思。結於一印契驚塵數佛。誦一眞言利六趣之生。暫運想念者。本有之功德自然開顯。纔致信力者。恒沙之罪障須臾消滅矣。香火是三密加持之香花。於一花一香之色具萬行成就之無量香花。佛身亦三身相卽佛故。於一佛一尊之像。備萬德圓融之無數果德。能供是法界一色一香是中道。所供亦法界佛像卽此法身也。佛弟子宿因多幸適値遇究竟大乘。是時不修學者。豈入寶山異空手。而歸聞法悟道究竟方軌又遇此敎哉。仰願大日如來釋迦彌陀胎藏界會五百餘尊證知弟子誠。淨土之行願必成滿足給(云云)。
金剛界。
敬白祕密敎主摩訶毘盧遮那四智四佛四波羅密微細支分。無苦不救無樂不與。隨諸有情願能妙成辨其意願。全安住毘盧眞位故。云妙成就等也。經者梵云素怛覽。聖敎都名亙三際不可改易故云經。卽常恒不及義也。軍荼利金剛發數問請決於金剛手故云。請問此經有三十四品。居首故云第一也。第三判經者。此經一部三卷。善無畏三藏譯。有三十四品。此無通別二序及囑累。是傳持人得傳眞闕二序流通也。若明處云。須彌山頂。金剛手所住普宮殿也。分爲三。初半品經。初軍荼利請問也。次爾時吉祥莊嚴等也。下至經文總是第二明大執金剛答也。具如經幷疏(云云)。
胎藏界。
敬白眞言敎主大日如來祕密內證四證四佛四尊大聖不動明王四大八大忿怒十三大院五百餘尊兩部曼荼羅聖衆外金剛部護法天等言。佛子小善相催志求佛道。是則依生生世世宿緣也。眞言敎行頓證方軌也。須傳受胎藏。大法修行三密勝行也。夫大悲胎藏界曼荼羅者。是三世十方一切諸佛之根源。四十二地一切菩薩之所出矣。何物名胎藏界凡夫因時如未敷蓮花。爲諸惑之所纒繞。輪迴生死不知。四攝八供諸大薩埵外金剛部護法天等總三十七尊五部界會五十世界塵數聖衆乃至三世十方一切三寶言弟子蒙善友故訓云。祕密尊敎是諸敎肝也。胎藏金剛大法者。是卽發心成佛之直道也。夫金剛界者。是毘盧舍那內證之法。金剛薩埵超昇之路。十方諸佛者。金剛界五佛是也。何物名金剛界。自性清淨之大菩提心名金剛界。又一切有情身中本來有普賢大菩提心。爲貪嗔癡惑之所纒縛。經歷六趣四生不觀自心成佛之理。是故大日如來經。無數劫爲上根之人說金剛界大法。於內心中今觀日月輪䔽妄霧。於惠風見大日光。澄迷濁於定泉顯得本覺。若有行人如法修行。觀法成就。卽身成佛。自心大日尊三十七尊圍繞。密嚴國土。無盡莊嚴。內證眷屬現在。皆是觀心成佛。是則金剛界無上乘敎大意也。何況經云。若有衆生已造四重五無間極重罪業。若發懺悔心。能入此金剛界大曼荼羅。及有見者。一切罪障皆得消滅。獲得一切如來眞實智慧(云云)。故今爲結緣於勝敎故。以不堪之器恭敬受習金剛界念誦儀軌。於懈怠身[邪/心]欲練行供養修行之勤。仰願大日如來諸尊聖衆。殊垂證明常被加護。速離魔緣身心精進善根相應成佛大事。必令成就給。願往生彌陀淨刹。聽聞此祕敎。開悟自心妙惠。以自心悟智慧。普示法界三寶境界。證知弟子意趣(矣)。
已上池上御作。以穴太御本書寫了。
天台沙門光宗記之。
溪嵐拾葉集。
曼荼羅類集鈔。帖決私。
決云。胎三壇。大悲。祕密。成就。
師曰。大悲壇者。卽嘉會壇也。亦曰都會壇也。如常灌頂壇等也(云云)。祕密壇者。卽前說大悲壇。其後彼大悲壇所有諸尊各別壇也。方圓三角等各別別尊壇也。亦各有其部圍繞之。謂此諸尊別壇建立時用之。或於諸尊說祕密壇也。成就壇爲成就物也(云云)。又大悲壇者。灌頂行法等引入弟子。以悲爲首故也。卽諸尊圖位如常。此壇亦名都會壇。亦名嘉會壇也。而嘉會壇者。觀移大日。安寶幢之位。第一重乃至炎魔等以之安中台之時。諸尊皆同嘉悅集會給故。名嘉會壇也。或於都會壇中一一諸尊。皆一一具足彼一一祕密壇。此名爲祕密都會壇(云云)。又大悲壇之意五色界道之內有四門。門內有八葉蓮花蓮花上有九尊也。而軌意加祕密壇之文。謂中羯磨金剛者。卽是也。又其上大蓮花。又祕密壇文也。謂。今意羯磨金剛之上准安八葉妙白蓮也。其蓮卽九位也。而祕密壇具文羯磨上畫。仰半敷蓮蓮上有莖擎八葉妙白蓮卽九尊座也今軌意不說半敷花幷其上莖。謂大悲壇者。以慈悲爲本。最初引入弟子壇也。故簡略具不說之。後後壇壇委漸說顯之也(云云)。
又祕密壇諸尊之曼荼羅。唯是觀作曼荼羅也非可圖畫(云云)。
又祕密壇成就壇外院重重隨尊不同也。多云三重(云云)。
又成就壇或唯安內院。不安外院故。四大護有內門。是別時意也。
又祕密成就壇不云外院界道。若以大悲壇可准之歟。
又五色界道者。唯是通道地色也(云云)。
又大悲壇大蓮花藏上中心八葉妙白蓮安。卽爲中台九尊位祕密壇花王上有十字羯磨。羯磨上有半敷蓮。半敷蓮上有蓮臺。蓮台上八葉妙白蓮也。而大悲壇是最初悲生故。不委說之。存略也。而傳法軌引祕密壇文加中羯磨金剛文。唯略半敷蓮耳(文)。
又祕密壇半敷蓮上有妙色金剛莖擎八葉蓮。謂因果具足之義也。
又祕密壇者。大悲壇中諸尊各各壇也。故於彼大悲壇中可住各各其壇歟。
成就壇者。世間成就品有四種念誦。一意支念誦。謂先觀本尊相好了了分明也。而於尊心月先觀種子字。種子分明卽眞言之字一一加之。乃至一眞言字皆分明也。故台界之意諸眞言中先種子字。次諸字也。是觀次第也。如不動門種子在終。雖然先必觀種子(云云)。而一一字了了分明。卽觀一一字義更分明也。而卽諸字有聲。一一字旋轉流灑一一有聲。謂如●字唱阿聲。乃至眞言諸尊皆有聲。唱字名也。此念誦純熟之後。次作先持念誦。謂其本尊眞言依敎。若一洛叉等之數反滿之持之也。而後三具支念誦也。謂辨香花等諸事供供養本尊等也。
次四作成就法。謂前之三念誦已成就了。更作成就法也。謂祈境界。謂若我以何物可爲成就物乎。可祈之也。若夫夢可成就。杵釼若蓮若種種異物。隨其境界作儲其物。然後卽以其物修成就法。卽依其物發神通手持其物往反十方佛刹。爲持明仙乃至登覺耳。卽今此三摩地所成就物。謂之三昧耶形也。卽本初入門之中三摩地所成之標幟也(云云)。
已上此作成就之作法。謂之成就壇也。若無意支作先持。乃至無前三。作成就還妨祕法。何有其驗耶。卽諸別軌等多是第四作成就法也。而無前三直作第四云無驗。痛哉痛哉。但依胎藏金剛智三藏一卷軌意者。不作前三直作成就(云云)。聊有法驗。依此意尤可貴可貴。
師曰。其尊手所持之物。是爲三昧耶形也。凡三昧耶形者。其尊三摩地所成物形也。由此三摩地成就。其物卽發神通。故云三昧耶形。自成就物發神通。依三摩地故。持明仙等手持三昧耶所成之物。往反十方(云云)。乃至諸佛菩薩金剛天等之手所持之物亦是昔日我三摩地所成之三摩耶形也。卽彼三摩地標熾(如金剛三昧以金剛杵爲表)。卽是印也。
此印是定也。眞言卽惠也(云云)。凡印有二。相印手印也。相印者。三股五股等諸三摩耶也。卽手所執物也。手印者。手所結三摩耶形。標熾印契也。
師曰。大日經世間成就品相似成就說之也(云云)。又曰曼荼羅者。是數義(云云)。台金二曼荼羅俱圖隨宜(云云)(對記。金界。天竺。隨宜云云。又現圖云云。顯圖故)
菩提心義云。金現圖(云云)。
師曰。世流布胎藏曼荼羅謂之現圖曼荼羅。昔無畏三藏之經中大曼荼羅佛所密也。顯露圖之恐違佛旨。若任意圖亦非也。仍祈請給卽佛空中現此曼荼羅。故云現圖。又佛隨宜現之故。云隨宜曼荼羅(云云)。
今此曼荼羅觀世音金剛手等院諸尊二三重安之。所狹故也。如除蓋地藏院一重安之。皆可向大日也(云云)。
又曰。現圖曼荼羅是現空中也。然師資傳來有此說。未見矣。
胎曼現空中事。是唯師口傳也(云云)。先師說。台現圖曼荼羅尊位等。只是隨宜隱祕之圖也。強不可尋之(云云)。
義釋中。以胎曼荼羅爲塔(云云)。亦三十七尊可爲塔。可思之知之(云云)。從本垂迹者。疏二云。從本垂迹則從中台一一門各流出第一重種種門。從第一重一一門各流出第二重種種門。從第二重一一門各流出第三重種種門(云云)。青龍軌意是也。謂先八印。次佛印。乃至外金剛也(云云)。從因向果者。疏云。從因至果。則第三重之所引攝成就能通第二重。能通第二重所引攝成就能通第一重。能通第一重所引攝成就能見中台藏(云云)。謂先外金剛部。次文殊等。次觀音等。次中台也(如前受次第是又對受記有之)。但傳法軌云。諸會云次第。是非從本垂迹。非從因向果(云云)。
師曰。胎藏曼荼羅以觀不思議境之意可知之也。今此曼荼羅凡聖雜居。善惡並趣。尋本大日三摩地也。且置本不論之且點一念心。卽如來藏理也。百界千如三千世間法門宛然具足。故一念之中地獄。乃至佛界雜居凡聖不異處善惡無隔趣。是曼荼羅卽此意圖顯也。但義釋中大曼荼羅其事彌分明也。釋迦如來及諸世尊同在善惡雜類之中故也(云云)。
胎曼荼羅是十界互具之中佛界之上十界顯現也。故其曼荼羅中六道四生宛然具之。卽是天台所說觀不思議境之意也。佛界乃至地獄界宛然一曼荼羅所說也。其地獄義釋曼荼羅具有之。但現圖曼荼羅無之。師說地獄攝炎王也(云云)。
又義釋曼荼羅天部之中諸佛雜居。佛界上理具地獄鬼畜也云事。彌顯然也(云云)。
胎曼荼羅是示現理具法門故。說理敎故。從佛界至地獄示現。金界曼荼羅是果位成道相故。說果上敎故。從佛至天等示現之。果上地獄鬼畜等其相隱故(云云)。又胎曼荼羅具觀佛界之上九界形狀故。地獄乃至佛界宛然具足之。但現圖曼陀羅隨宜以地獄攝炎王。不圖之耳(云云)。
師曰。胎藏諸尊若付三摩地門云之者。皆大日如來一一三摩地也。若付一一果德云之者。各各因圓果滿佛也。具緣品初釋文可見之。謂大日如來欲說曼荼羅時。十方諸如來皆悉來集坐於八方。各我爲初入發心門。成佛三摩地門乃至次第入大日三昧地。謂以荼吉尼三摩地門爲初入門佛自荼吉尼門乃至大日也。以不動三摩地爲初入門成佛自不動門乃至大日也。而後俱入大日。身出已各住曼荼羅本位。皆入其三摩地各各而住故。不可相濫(云云)。
胎界現曼荼羅時十方諸佛來集智處城住本初入門。所謂昔依荼吉尼得成就佛先入荼吉尼三摩地。卽展轉入二地三地乃至十地。乃至卽入大日身乃至昔依死王得成就佛先入死王三摩地。乃至展轉入大日如來身。如之十方諸佛各入本初門乃至轉入大日身。而卽十方諸佛各出大日身如先各住本初入門。卽坐八方。現法界曼荼羅。此界意智處城所現。曼荼羅是爲攝法界所現也。而後卽如先入大日之身耳。
金界自阿迦尼吒天下至須彌頂充滿空中。諸佛皆是互相攝入之諸佛也。謂一佛身中更互攝入十方諸佛之身。故金界意一佛卽一切佛也。故指一佛亦可云一切佛。而則下須彌頂大日四佛互現諸尊。現法界曼荼羅也。胎界非互相攝入佛也(云云)。理趣釋等可見之。釋意指五佛之一切佛也。
胎界大日成道智處城十方諸佛來入大日之身。卽出本初門。乃至示荼吉尼之身。各各初入門也。金剛大日於須彌頂爲一切義成就菩提將成道時。自須彌頂至尼吒諸佛滿空互相攝入。謂一一佛互攝入一一身一佛各各具攝入諸佛也。而俱時入一切義成就身卽成大日尊(云云)。胎金等曼陀羅中諸天曜宿等皆是大日等流身也。卽是顯敎中實業生此界諸天曜宿等是也。更無異也。尋本皆是大日如來本初入門形互也。故一卷一字經智處城此等曜天等皆列。此事猶以欝〃可思之。
又云。猶此世界諸天星曜等皆是權者。其各各眷屬或是實者也(云云)。曼荼羅中日月五星等卽是世界所有日月五星也。謂彼召入曼荼羅中住其位故也。三界諸天神等皆爾也。或亦彼大日所現諸天神等隨類各顯。世界天神等各爲其部類。
胎曼荼羅經三重各有主。遍知印(初)文殊(二)釋迦(三)若幷中胎總有四主也。遍知印者。卽大日也。文殊者亦是佛也。故軌注梵號云。曼祖室哩沒馱曩(云云)。卽有佛之句也。故四主皆佛也。
義釋十六云。文殊會中西方部主(虛空藏也)。乃至一菩薩爲主(云云)。
又胎曼荼羅中胎三重卽四種佛土也。中胎寂光初重。實報二重。方便土三重。同居土。以文殊爲方便土化主者。卽是應身如來故也。如次文殊眞言爲應身眞言也。付應身可分二。勝應卽是方便土主也。劣應卽同居土生也。是第三重釋迦凡聖同居也。
胎界四重諸尊皆是花臺上實報土所居衆也(云云)。
問。台曼荼羅分生法二身眷屬如何答。釋迦諸眷屬幷外金剛部是生身眷屬也。四大菩薩三點眷屬等。是法身眷屬也(云云)。
不空成就天鼓雷音卽釋迦也。而五智次第等前後次第等爾故在北方。但北方佛只隨應身義邊名釋迦也。謂阿彌陀受用智慧身。寶生福德莊嚴聚身(云云)。乃至寶幢自性身(云云)。不空成就作變化身(云云)。
問。大日卽釋迦也。何有北方耶答。師曰。北方佛釋迦事身也。西佛釋迦敎惠身也。南佛釋迦福德身也。東佛釋迦發心也。故大日如來卽釋迦尊也。此釋迦尊卽具此四身也。北方佛卽名不空成就。亦爲釋迦卽供養諸佛。修行圓滿三祇百劫事業成就。悉達太子出家成道名爲釋迦。爲顯此義故在事業方。胎名天鼓雷音者。此事業尊隨諸界諸趣機緣隨樂欲遍說法猶如天鼓隨人樂有雷音。彌陀說法斷疑尊猶堂堂爲十地菩薩說法歟。天鼓音遍應同法說救度。故名天鼓雷音(云云)。金曼荼羅唯現他受用現身說法相故。不專理趣耳。彼曼荼羅唯是忉利天上說。自佛界乃至天衆現之。自人至地獄卽闕也(云云)。金剛記云。佛皆住金剛定。爲表之皆住金剛杵(東南會齊說)。又云。九會天竺隨宜繪像不可以爲此界定量(云云)。九會天竺晨旦難一定。但猶是人師爲一機所圖歟(云云)。金界曼荼羅不云現圖。如說圖也。九會不空所爲歟。慈覺大師說。鑁部輪獨一尊卽是成身會也。更無餘義也。一印云者誤也。次下大曼荼羅會也。依成身爲他現大曼荼羅也。二十天位在四獨?闕位也。闕位者。尊位無所空故書也。非尊位也。五月輪各通寶珠亦爾也(云云)。
慈覺大師傳意和上記。九會之名號中心名大陀羅。次上名成身會(云云)。世云成身繪圖不可也。但古說皆如之。如大師說(云云)。
金界中台月輪四角寶形是闕位。自然畫也。
師云。出生義中塔者。是五輪法界塔也。上方五頂等圖。是如來頂相功德也。下方十六執金剛者。十六大菩薩也(云云)。出生義云。塔者是五輪塔也(云云)。法身緣起塔攝收三十七尊。地(外供四攝)水(十六尊四攝又可攝水也。內四供塔四門可有也)火(九佛頂等云云)風輪上四隅有寶形(棖鎖斷也)。此四寶珠卽四佛也。四佛四波羅蜜也。中心寶珠卽大日也。卽虛空輪也(此塔事可見出生義等分別聖位等也。又義釋中有胎曼荼羅。爲塔之意。可見之)。
金界曼荼羅卽是五輪具足之卽是五輪塔形也。謂於大金剛輪四隅四大有之。大金剛輪卽大空形也。故圓也。四大抱大空依之。卽五輪具足意顯也。胎曼又可觀塔也。謂四智卽四佛也。四波卽四行也等(云云)。可思之。
金界四大地水火風。但合空者五大也。今謂。大金剛輪卽圓滿也。是則空輪歟。四大卽懷空輪也。又空輪依餘四輪生立歟。
問。金界曼荼羅是何重曼荼羅耶答。或云。三重也。加內院金剛輪云也。而是非也。何重曼荼羅者。只云外院也。故此界是二重曼荼羅也。如云台藏三重曼荼羅也。
一印曼荼羅事。一印曼荼羅者。意樂尊種子中台安。四攝八供安之也。或本有曼荼羅。或本法無曼荼羅。隨意圖之。但天等爲本尊之時不必爾。四攝等勝天劣故也(云云)。
一印等圖樣。最初圖十七尊加四佛。一說可爾歟。四波羅是常也。而十七尊只大日普賢也。或私謂。四佛猶可有十七尊曼荼羅歟(各四親近加之也云云)。第二圖愛前事。五種祕密曼荼羅心也(云云)。七十尊曼荼羅大日安中臺。四方安四波羅蜜。又如常安四攝八供。謂十七也。又說。以金剛薩埵安中臺。餘同(云云)。
師曰。胎藏曼荼羅千手金剛藏本云一。曼荼羅大日三摩地也。但千手是觀音大悲三昧所現也。金剛藏是金剛薩埵大智三昧所現也。而大悲門福德門也。求願福衆生多故現千臂。利益之大智門入之者少。求之者少。故現一百八臂。利益之福敎二身手多少。以之可得意歟。又此二尊各可在其觀自在金剛手院內也。而左右相分十波羅蜜菩薩爲此二院攝也。卽壇等五觀自在院福德莊嚴也。惠等五金剛手院敎惠莊嚴也。若依此義者。虛空藏一獨無眷屬。而然和尚說云。下大曼荼羅等菩薩是其眷屬也(云云)。可尋。
問。若然者。十波羅蜜菩薩各於彼二院可圖之。何於虛空藏院圖之耶答。師云。虛空藏是福智兼備菩薩也。爲顯此義故。於虛空藏左右。書之。今此虛空藏持劍寶。卽表福智也。故一說十波羅蜜菩薩虛空藏眷屬也(云云)。
胎曼荼羅千手金剛藏上所書飛天是首陀會天也。是闕位之處書之也。首陀會者。淨居是也(云云)。
問。千手金剛藏何故在虛空藏院耶答。非在虛空藏院之中。千手是觀自在院一具也。金剛藏是金剛手院之一具也。但是隨宜繪界道等之形也。不可爲定量耳(云云)。
問。胎藏金剛手院是佛左也。爾者可云定。如何答。離敎定易劣也。今敎上建立定也(云云)。
觀自在院亦是出□利生敎也。卽義釋云。三點眷屬(云云)。是金剛手空也。觀自在假也。上佛部中也(云云)。已上帖決(云云)。
溪嵐拾葉集。
(本云)。
應永十年十二月二十四日於元應寺書寫之訖。
沙門惠嚴也。
溪嵐拾葉集。
五大院入唐事。私苗。
胎藏大法對受記第一云。安然記。
安然以貞觀十八年二月有入唐事。又云。閏八月十七日。大和上爲令安然讀胎藏界眞言。授大枝君。且以釋迦傳法印密授安然。音人子也。江家也。政枝作枝作江也。
透暹云。被下唐符也。彼官符有之。同時四人也。元昭濟暹安然等也。仍如此令申給歟(云云)。
問。此事實否如何樣可云事哉。或人云。夢入唐歟(云云)。私云。只有入唐志故如此書給歟(云云)。
一。聖一和尚弟子岩松禪師云。五大院者。入唐於大唐大悟發明有。號阿覺上人人是也。歸朝之後者。山門西坂本松崎住給(云云)。私云。此事依何說耶不審不審。五大院前代也。覺阿上人近代也。此相違如何。
一。日本禪法得悟人事。妙法院賴勇法印夢想云。日本國禪法開悟人山家大師覺阿上人許也(云云)。此賴勇覺阿上人事不知人也。誠感夢樣不思議也(云云)。
或物語云。覺阿上人禪法開悟人朝帝聞ケル間。參內タリケルニ。勅問云。何是禪法覺阿卽ウソヲ吹卽退出(云云)。或人物語云。覺阿參內時。勅問云。何是禪法。覺阿云。上田タカエル下田タカエルト申ケリ(云云)。
五大院入定所事。或日記云。五大院者。於西塔大日院御入定(云云)。私云。大日院者。道海和尚御房也(云云)。
一。五大院御釋名譽事。後嵯峨法皇御代密敎肝心要文可撰進由。山門東寺被仰下之時。東寺法師一向五大院御釋注進(云云)。
又云。或東寺眞言師云。內內覺大師與五大院御釋懷中敎相沙汰候也。此等御釋無東寺敎相可難明事也(云云)。
又云。五大院御釋見哀我東寺門流先德御釋ナラマシカハト何ウレシカラマシト申合(云云)。
尋云。五大院御作敎時義菩提心義等始東寺有之。山門無之。山門經奏聞申給以後山門弘通。是則東寺門側入滅故歟。申合。其義如何。答云。此事證據何事。大方不審也(云云)。何時代申給ケルソヤヲロ似事アル也。道光或三寶院碩眞言師對面事侍。其時物語云。五大院御作蓮花觀フノリ抄云兩種祕書有之。五大院山階草堂寺シテ此等祕書造フノリノ中裹牛負坂本被越ケル時。逢坂口付童アヒルノ物食ケル時。件牛離行ケルヲ東寺法師見之取之。今此等祕書東寺門流現在(云云)。已上物語也(云云)。
私此事思。此等事申歟覺。此蓮花觀フノリ抄申事東寺第一祕曲也。未及散在抄也(云云)。
或僧物語云。此祕書攝津國三寶寺云所在之(云云)。大日房建立寺也。道光行可書寫約束畢。
尋云。世間口遊云。五大院貧道無極先德也(云云)。此事實否。如何。答。此事不可然事也。凡然和尚者。覺大師之敎德御弟子也。金輪院和尚定德之御弟子也。故安惠和尚福德主給。彼對五大院敎德主故云貧歟。貧道不可云也。其上五大院所領丹州有之。三百餘町所領也。何五大院貧道也云耶。將又三井寺南院五大院御建立也。寺領漠大シテ寺門第一福所也。貧道先德御建立豈如此耶。可知。貧道和尚不可云也(云云)。何況丹州五大右衞門尉ナソト申セルハ五大院所領相承故也。隨分大名也(云云)。
又先師上人義云。五大院先德亂僧云事。大方不可然事也。所以密宗深解都法大阿闍梨戒法堅持禁戒大和尚也。御廟大和尚御讃嘆詞密如金剛薩埵云。凡山門故實。密宗書籍。戒家祕書等皆以五大院爲指南。總以不可云破戒僧也(云云)。
又云。然和尚貧道也云事法器飢故貧道云歟。サレハ上宮太子御詠云。シナテルヤカタ岡山ニイヰニウヘテフセル旅人アハレオヤナシ諾。アソハサレタルヲハ達磨和尚佛法機飢事讀給タリト申侍リ。仍然和尚貧窮也不可云事也(云云)。
一。草堂寺鐘銘事。筆主者。北野天神也。願主五大院和尚也。此鐘以數千貫也。貧道身ナラハ豈如此大功成乎其鐘者。今花洛東山淨聖院云寺在之。禪林寺殿之御代度度有勅被召ケリト(云云)。
一。五大院虛名事。東塔西谷住侶千本詣說法聽聞。其時長老如禪坊詞云。五大院先德貧道無極先德也。其上西京飯殿加村雨飯櫃流給間。被追出東寺門シテ餓死給也(云云)。其時彼西谷法師聽衆中侍云ヤウハ。御房不知案內事申物哉云ケルハ。凡五大院者。顯密碩德堅持禁戒和上師也。犯戒先德不可云事也。貧道和上云事。又不可然。五大院領今丹州在之。豈云貧道。何事云耶(云云)。
又云。日本第一不覺二存之。一山僧不覺。二奈良法師不覺也。其山僧不覺者。五大院貧道與犯戒僧知不覺也。此事弘法大師安然和尚難破給。東寺法師腹立虛誕搆出。五大院弘法大師難破罪障酬成貧窮。終焉時東寺門側土堀食。餓死給(云云)。此虛言聞山僧等皆以如此申合。是山門第一不覺也(云云)次奈良法師不覺光明皇后御髮七難開毛申合。是又第一不覺也(云云)。
此等子細不知。我山明匠先德貧道破戒僧。申コソ不思議ナレト被難申ケレハ。如禪長老閉口說法未終高座コホレ落。ハウハウ逃去ケリ。比興之事也。
尋云。五大院所造給眞言事相抄何等(文)。示云。付事相敎相數本在之。所謂具支灌頂記。持誦不同。悉曇八卷藏。蓮花觀。不苔抄。手草。敎時義。菩提心義。敎時諍論。草木成佛普通廣釋等也。委不遑注。仍略之(云云)。
一。五大院入定所事。德圓和尚傳可見之也(云云)。相州星野シテ御入定也(云云)。此星野者。御出生處故。於此所有御入滅歟。三月十三日御緣日故修御影供也(云云)。此御影供日中現明星給也。五大院者。明星天子無迹故也。
溪嵐拾葉集。此內五帖在之
(本云)
寬正五年(甲申)卯月一日筆功訖。於南山無動寺上勝房學窓爲佛法興隆書寫了。
縛日羅重海。
(本云)
同五年九月二十七日遂筆功畢於南岫南樂房爲來際紹隆令書寫之者哉。
縛日羅永賢。
延寶八(庚申)歲秋八月十五日以城北鞍馬寺月性院本爲祕敎流通書寫之。
艮嶽蘇悉地峯都率谷。
(後改嚴覺)。
雞頭院主金剛佛子圓朗。
(法﨟十一夏往年二十二歲)。
天明五(乙巳)六月二十三日東塔南溪修學侶令筆工寫更令(予)校閱。
遍照金剛。大僧都。實靈。
五大院先德御入定所。
上總國長柄郡大ケ場村道脇寺(今ハ住僧日蓮宗)ノ北方有之。其邊之村民等每月二十八日獻供(云云)。
右彼國之僧演話。寶珠院可透書記被送來
享保二年七月。嚴覺記。
溪嵐拾葉集。
兩界要事集。
世間口傳云。天照大神者大日尊示現。仍內宮者金剛界。外宮者胎藏界會也(云云)。或一書云。天照大神日輪也。豐受大神月輪也(云云)。口傳云。本日本國者。心言大日本國也(云云)。同書記說云。眞實御體者。內宮者胎藏界七百餘尊。外宮者金剛界五百餘尊也(云云)。或私記云。我國海底有大日如來之印(舊記)。可思合之。私云。所上云書記者。頗於事存祕藏旨間。交雜而雖集之。依之文章都見者也。能能可致了簡也。口傳說云。書記說頗相違。尤可和會也。又眞實義可尋習之也。若出眞言止觀者爲自證。深可思推之歟。又兩所三座者粗示現法華曼荼羅相也。但此二ケ條愚意之所存也。頗僻見歟。能能可思案之歟。
佛讃。摩訶(引)迦嚕抳(引)建曩(上)貪捨娑跢(二合)藍薩縛吠(荍圓反)儞(夏以反)南奔(蒲閉反)女(自界音女)那地(白二)蠅窭拏(引)馱(引)藍鉢羅(二合)拏(上)摩(引)弭怛他(引)誐耽。
兩界敎義事。藥師彌陀二佛事。可思之。二界敎示相當。尤勝最甚深矣。尋云。二界敎主何耶。師未奉問之。然而私存之者。胎藏理法身大日也。金剛智法身大日也。付之以外深事共有之。可尋習事也。尤可存知之矣。胎界明理故爲理法身。金界明智故爲智法身也。此旨大綱也。相交非也。無理智二義也。蓮觀月觀兩部隨一談印云。是實如近二界也。大日讃(普印)。私云。胎藏供養會作法也。師匠私被注之。仍又寫之。
薩縛尾也(二合)比婆縛訖(引)羅(二合)訖哩野(二合)素蘗多地鉢帝示(而以反)曩怛賴(二合)馱都迦摩訶囉佐吠嚕左曩曩謨娑都(二合)諦(四)。私云。圓師讃金界今用也(云云)復圓師云。此次佛讃幷四智讃可用。諸會時四智讃。次一切佛心印眞言可移也(云云)。サテ自普世明妃加持珠。次次次第同供養會(云云)。私云。佛讃者大日云歟。師云。別有之。但佛讃下移也。次入本尊觀(內定印隨尊各別也)。但今以大日爲本尊也。私云。後日可尋知之。
私云。□□□月輪之中心觀想阿字。一切法本來不生不滅。亦空亦有。謂不空之空。同不有之同不生故。言三義不可得而已。不可得者。謂指但空而名不可得而已。而天台三諦義同(文)。私云。三諦義與天台同之者。指迹門三諦歟。指本門三諦歟。次根本印(隨尊各別。但今可用大日印。卽五古也。善師說·筑師說。無所不至印也同)。眞言(云云)。尋云。無所不至印若其相別差之。將又二種不同有之歟。筑師云。深行義念誦以前入三摩地略也(云云是仙眞僧正ヒサ門堂也)。善師說同之。是尋有律師也。今僧都也。善此池上。次加持珠(如常)。次正念誦。師云。念誦以前入三摩地根本印言可略之。其故內外五輪觀大日如來之功德皆令成就故也。但是深行之時(云云)。諸會之時同之。サテ念誦以後之入三摩地根本印眞言必可用也。金界同之。此本尊大日之時(云云)。別尊之時入三摩地根本印眞言可用也。私云。此略事初心之時非云也。金界可然也。只是因果二同修行也。而依因修行三摩地略之者。依果修行必可略之歟覺也。サレハ略共略。不略者共不可然事歟。此參差處尤不得心。必可決明匠也。大日眞言アヒラム欠。慈救呪曩莫三〃〃。次根本眞言曩莫三曼多沒馱南阿。次佛眼眞言。普馱嚕左儞ソハカ曩謨婆伽縛怩烏瑟儞沙耶嚕嚕薩普(二合)嚕入縛(二合)攞底瑟姹(二合)悉馱嚕左儞薩嚩囉他(二合)娑他儞曳ソハカ。筑師云。故近江法印御房。念誦先本尊。次次餘呪可用(云云)。都餘呪多用無詮。只本尊呪多可用歟(云云)。故御菴御房。先大日可然本尊一意(云云)。又示云。加持珠入三摩地以前。此都率記也。其故。
次一字金輪。勃嚕唵。次三部總呪。唵アサハソハカ。次還珠法(如常)。次。入三摩地(隨尊各別。東寺流受ル仁眞言師ハ只常恒處是身大日ノ思住道云云但今可用大日)。次根本印眞言。字義云。阿字門本不生不可得也(云云)。私云。釋義云。我卽毘盧遮那佛不說眞實也。□此文可思之。甚深金界其同是。圓示云。事理不二佛也。已身可思之(云云)。次部母印(隨尊各別)爲佛部。虛空眼印眞言。善師云。印相如常表五眼。是但小指相合不開小曲(云云)。口傳(云云)。付三部各別之說アレトモ。只亙諸尊用此印眞言(云云)。曩莫三滿多沒馱南噞誐誐曩嚩羅落訖叉(二合)嬭誐誐曩三迷曳(三)薩嚩覩嗢蘖多(引四)避娑羅三婆吠(平五)入嚩攞那目伽難(去六)ソハカ。次成身菩提身如前例第七□是加之諸說殊多不用之。
筑師云。成事業身以用否異義也。我不用之(云云)。閼伽可用三度圓云。閼伽四度用事アリ。慈云。四度必可用之。次閼伽(口傳。私云。圓師云。先理供養。後事供養也。十八道不然。其以事供養爲前也。又事理供養相交ル樣アリ)。次塗香。次華鬘。次燒香。次飯食。次燈明。次普供養。次讃。次閼伽(柱器先別願。次誦眞言獻云云)。次振鈴。次可用迴向方便。次隨方迴向(如常)。次發願(用普印)。次加持句。次解界(以無堪忍印左轉三匝。眞言如前。但難堪忍云云善師說)。次示三昧耶。次禮佛偈。次奉送偈。次誦眞言。同台入佛三昧耶印也。用普賢三昧耶印事台不說故。供用金界也時事也。此常說也。師說入佛三昧耶也。證據尊勝儀軌□□卽蓮華部。奉送印阿彌陀根本印也。金界儀軌分明也。三部各別如何(云云)。慈云。如私記彌陀印用也。華後供養取也(云云)。師同前歟。善師云。曼荼羅時(ナムトハ)。自禮盤下(云云)。華右手取可擲之。總自禮盤下事可依便宜。說曰。云花擲事。瓶師說違也。如金記。次入佛三昧耶。次法界生。次轉法輪。次被甲。次下座禮佛。次出堂(師合點也)。一。行願分(義五大願)。二。三昧耶分(自入佛三昧耶。至持地印)。三。成身分(自內五輪至慈氏印)。四。曼荼羅分(自一切三世無量力至三昧耶)。五。供養分。六。作業分(自入本尊觀至救世加持)。七。三摩波多分(自解界至迴向)。私云。一切行法分爲七段也。尤可存知之而已。圓師云。此寶滿院之一流外分別始(云云)。仍異流不存此旨也。又云。金界私記三部送車輅不云事如何。尋云。如十八道。本尊觀請之時召請句加之。□召歟。圓師云。必不然。大日之時(云云)。尋云。此事難思。縱大日之時也云。何勸請之時不然之。最明師可尋之。思不重重。サレハ隨台界說記尤此事可習先也。或古記用之如何。尋云。示如云時。如天台迹本二門兩界因果四土可有歟。私云。可然歟。兩部二門故耶。○曩南歸命儀。唵三身儀。
實報寂光二土事。私尋申云。台界道場觀之時居實報土思。金界道場觀之時居寂光土思事歟。師來云。仁示云。胎界實報土見。金界不分明(云云)。或依仁示云。金界寂光土ヘキ歟。安然御釋。須彌頂智所城。顯敎云定非(云云)。可思之。天台宗釋實報土(云云)。台云。胎界之時居實報土云事。大原口決見。不可疑之。金界之時居寂光土云事。未見出之致。未廣引見故也。廣尋有モヤスラン。但彼決中。金界道場觀之時。大日空中觀(云云)。是則寂光土儀式歟。亦如不已然而是案寂光土歟。其故。天台宗釋。空中云ヘルヲハ。寂光土釋シタリ。准彼思之ヘシ。不然□御釋密嚴經所說密嚴土實報寂光二土也說給。頗兩界可思合之歟。次金剛持大印(私云。金剛成身會作法也。私云。圓師云。心上事。然而只ヘソノ邊ニサクヘシ)。筑師云。法印如定印下ヘシ。サテ以前懸事不可有。只轉也。轉樣兩手スクニ合也。ヒソムル事不可有(云云)。善師云。此印時膝通云。仍此二義。尤可存知事也。永豪闍梨云。此流不(云云)。驚發地神再奉送時膝不通。當時仰正口房殊此義被仰(云云)。
私云。圓師云。不通義宜之儀。後日筑師云。共膝可返之(云云)。次用舒?二蓮華印。眞言舒眞言。筑師云。此印有二樣也。一奉舒印眞言。次下奉說金剛身眞言。次印下?眞言。如三反奉舒眞言。次說金剛眞言。次印下。如此三反奉眞言。此度下時早。擧時シツカ也。此三反早彼?眞言三反。此度擧時ハヤク。下時シツカ也。以上六反(云云)。左右磨事右印核シテ磨也。次大日繫鬘(先說大日加持印)。筑師云。作擧額轉卽腦後懸也。擧スクニ合也。ヒラムル事不可有。以下同前私云。スクニトミト者。擧身向也。ヒソムト者。擧下向也。次如來甲冐(諸被甲印誦同眞言)。圓示云。具如此題歟。台藏不習也。但印義不同也。筑師云。背印別不可深。只心深左右引背ヤルト可思也。腰頂腦後同之。正強アマリ久也。サテ引者。小指引許也。左右膝印殊サケテ卽膝上(云云)。故菴室背等右寄結給。次振鈴印。師云。諸會之時。此印移手是也。卽大日之皆拳印眞言初有之。次第如成身會私記。不實也。次塗香菩提。示云。塗香次飮食供養可有。印眞言下所有。サテ三昧耶眞言用也。口傳(云云)。但爰不可有飮食也。下之五供養之時可用之也。私云。八供養下薩埵印明加事。理供養別不云時事歟。可存知之矣。次事供養(口傳云台藏事理供養スル事。前一義金界供八儀例不分。准之故備用台藏次第也。云云。然而非常途義歟)。善師云。事供養以之。次用五供養。印眞言卽八供養中香華燈塗外加薩埵三昧耶印眞言也。高師云。必理供養前(云云)。仍後說如理供養前ナルヘシ。私云。事理供養次第宜覺(文)。依善師義勢修之畢。可思之。次讃(大日阿〃〃四智)。私云。四智讃百字次ナルヘシ。次不散前印誦金剛薩埵眞言師云。隨本尊結根本印。誦百字明。金剛薩埵印同之。眞言隨三部異也。又終一字隨五部異。其如常佛アハソトハ或沒馱。蓮華部如今私記。金部縛曰羅。百字明同之。私云。金界心依蓮華見事如何。師云。此界專彌陀行法依也。私云。大原說云。金界彌陀別行法(云云)。尋云。何專彌陀行法。私云。三井大阿闍梨云。西方界者金界字也(云云)。此言尤可思合之歟。付此等之流。淨琉璃世界台藏界。安養世界金剛界也(云云)。義云。簡出畢。尤甚深(云云)。藥師理法身大日。彌陀智法身大日也歟上之也。仍如此會歟。東方界者胎界也。云事。眞言抄物中其心見事有之。尤可思之。私云。金界念誦呪如何。私云。胎如加慈救呪云金。又可加之歟。可奉尋之。可加之。如此事人意樂也。師云。大日降三世根本佛眼一字金輪五部總呪。大日者如胎藏。佛眼一字同前。根本者羯磨會大日呪也。五部如入三摩地道場觀中見也。次入三摩地次根本印次部母印眞言(口傳。云云)。次振鈴(師云。振鈴次五悔中發願一用ヘシ。次隨方迴向。サテ終ニ五悔略也)。筑師云。大原私記入三摩地根本印略也。但根本印明百字可讃。卽隨本尊印明不同云者。其意也大日大劍印ナルへシ。卽根本印也。此印也。此外別用根本印明事一切不同(云云)。サレハ百字讃讃衆不誦事在之也。卽中山殿御流說不誦之(云云)。後日云。百字明成身意也。サレハ略記入三摩地略百字明用。其心也。サテ正根本印眞言云ヌルハ。金剛薩埵印明也。サレハ念誦金剛薩埵眞言也。又云。佛部定常大紉印縛曰羅タト鑁呪也。慈云。入三摩地等只可用之。五相成身觀惠事足トテ不用樣有之。可思之。尋云。只入三摩地是可用歟。師云。金界略云習ハセリ。尋申云。胎界三摩地略事深行時也(云云)是又可然也。師示云。サレトモ大原私記略之タル也。サレハ可然事歟。私云。此事凡不得心事也。明匠可決也。次奉送印(薩埵三昧耶歟彌陀印)。筑師云。餘物五色糸下ナルヘシ。但奉送華隨便宜上ナケンモ。何苦カラン。華ハサミナカラ上投(云云)。私云。圓師云。只華ナケスシテ。ソト右手取。右方華机可置如何。投花餘物打チラシヌヘサキ樣惡故也(云云)。後日云。右手取投事アリ。行者左方取也。尋云。十八道時花投事有之。サル人少少有歟云事有如何。圓師示云。サル事申私記有之歟(云云)。示云。一會時諸會時。事供養時。重香花燈塗印眞言用事。一向不可然。次前八供養印眞言用コソ。卽理供養ニテハアレ。又用理供養二度道理不可然也。台藏何然歟。サテ成身會八供養云者。諸會中三摩會印眞言引用也。飮食印用薩埵印コト二樣アレ。一八供養時用之。次事供養時飮食次用也(云云)。戒光房第二說定(云云)。但此理供養一向前云故相違歟。仍八供養可時(云云)。私云。諸會後如成身一會時。事供養以前可有八供養。サテ諸會時五供養計歟。此義有其謂歟。所以諸會時八供養二重有之。而善師說成身會時五供養定注。仍二義重可同之。後日又示云。事供養時理供養必可有之(云云)。以前印明行法首尾也。又事供養一反理供養尤可有也。夫取八供養用。只香花等五供養用二段也(云云)。私云。依善師義者。後供養時同前歟。サコソハ有ランスラメ。前後供養不可替歟。存如何。私云。度度如此被示意。師說決定歟。サテ以前五供養定後不違歟。後日示云。諸會後如筑師說歟。仍一向彼定ナルヘシ。示云。成身會時事供養以前先八供養。次事供養。其後香花燈塗薩埵印(云云)。此事供養一具五供養印眞言スル歟(云云)。諸會時此八供養略只五供養之眞言斗(云云)。私云。如高師說者。金剛界理供養前見タリ。其故私記後供養之次第八供養次第供養(云云)。慈云。十八道初心始行行法ナレハ。事理次第供之。二界後心深行行法ナレハ。理事次第供之。サレハ理供養斗事供養略事有之。私云。事理供事宜覺也。理事供事逆惡也。只可如十八道也。若然者兩部共同善師義。可思之矣。
一。行願分(自前方便至勝悉地印)。二。三昧耶分(自摩地印至成菩提印)。三。成身會(自土持印至陳三摩那印)。四。曼荼羅分(自本母印至輪且印)。五。供養分(自智清印至普供養)。六。作業分(自百字明至後根本印)。七。三摩波多(自供養印至迴向)。已下皆私義也。則此義畢。付一說此旨定有相違事。私云。或寶滿院一流仁也。金界到門前加持香水印明。如台藏可用軍陀利印明也。是口傳云(此分可思之)サテ降三世印明。可略也(云云)。圓師不被示此旨也。サレハ一流中有異說歟。又云。台藏可四度閼伽也(云云)。圓師可用三度閼伽也(云云)。サレハ。又有此異說歟。但以外祕事也(云云)。仍被祕歟。又或云。加持供物台不動印明也。金降三世印明ナルヘシ。不動用台。三世用金明王故也(云云)。圓師云。台藏閼伽塗香次第供之。金剛閼伽燈香次第供之。但與台藏同人有也。然而兩部行法不同示義。今樣宜覺也。尋云。何金界閼伽度數沙法セサルソヤ(云云)。胎藏○諸會此同可行諸會黑谷說。
次入本尊觀(定印。)心月輪上有□字〃反成五輪率都婆〃〃〃漸舒大扁法界等(云云)。此率都婆漸收?等己身等(云云)。此率都婆反成大日如來(云云)。次。根本印明(五古印五字呪云云)。次入三摩地定印。心月輪上有●字。諸法本不生義也。本尊同本不生故。本尊行者一體無二(云云)。次根本印明(五古印)。次九方便(用迴向方便普印)。一師修一切(云云)。歸命頂禮(云云)。唵(云云)。次隨方迴向金剛諸會此同也。次八供養。次入三摩地定印。次根本印明(劍印)。次入三摩地(定印)。T76069601.gif(離言說不可得也)根本印明(劍印)。次八供養○。次五悔。發願懺悔隨喜勸請福(乃至)。願讃迴向如是歸命頂禮(云云)。
溪嵐拾葉集。
結願作法(最極略同前說)
後。普供養印明之後。若有佛布施者。灑水以辨事印明加持頂載奉之。五悔之後。或但迴向方便(打磬)讀卷數。次啓白補闕分之由取香呂(打)佛子日來之間謹依佛敎雖勤修瑜伽行法。凡夫具縛身三業四儀誤多。佛眼之照見可恐可恥。仍持諸尊眞言。唱種種寶號。補其闕分。成如法清淨。善根(打)滅罪印眞言(打)。出罪方便印眞言。金剛輪菩薩印明。右轉頂上。佛眼印明(打)次寶號(取香呂)南無金剛輪菩薩(打)南無一字金輪(打)南無大聖文珠(打)次略神分(七百行法諸願在此座等。云云)。
胎藏界散華。歸命毘盧遮那佛。身口意業遍虛空。演說如來三密門。金剛一字甚深敎。金剛界散花。歸命本覺心法身。常住妙法心蓮臺。本來具足三身德。三十七尊住心城。毘盧遮那散花。常住不淨由悲他。願力成就住世間。能爲利益無邊際。大悲爲體常遍。願我速成勝地。毘盧舍那散華我今歸依毘遮那。萬德莊嚴法身體。示現度衆生無邊。世界遍示現□□□對揚。南無法界空中。眞言敎大日如來。經說知證成執金剛手胎記供養會始書之。一流之仁本也。懺悔偈(令合印)。師說我從過去世之淨三業眞言禮佛歸命滿分淨法身毘盧遮那遍照智開敷。覺光明眼。廣猶若青蓮華。攝眞實經。此祕密法。難得難遇。設使得遇信心難生。汝等大衆。於無量劫積功累德。今得是法。若遇是法。不久當坐菩提樹下金剛寶座。摧諸魔軍破無明㲉。竭煩惱河永斷生死。證無等等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云云)。欲結契者。敬白十方三世諸佛。我等下輩愚鈍凡夫。雖掌持此印。猶如蚊蟻掌須彌山。恐無勢力。唯願諸加持於我等。諸持此印同佛勢力。私尋云。有相成身內妙覺位也。後日尤可取歟可思之如何。卽成義勢云。古義不取之見。公然者不取之事如何。示云。先餘分證成道故歟。若然者眞言宗分證成佛云談歟如何。示云。此卽其心歟。凡眞言法華共祕敎。良觀感大果者。初住乃至等覺論見。仍眞言觀身爲本尊者。四十一位取見。如何サマニモ。兩宗共敎門心。先初住分證成佛論被得。能能可案之耳。彼云。安然付金界立佛因佛果之處。五法成身觀內取妙覺歟見。令記成身會論事也。懺悔偈普印。誦偈已禮佛著座。我從無量劫。淪滯生死海。今以清淨心。發露初悔過。如諸佛所懺。我今亦如是。願我及衆生。一切皆清淨。禮佛。歸命毘盧遮那佛身。口意業遍虛空。演說如來三密門。金剛一字甚深敎。
降三世小呪。唵?蘇吽婆縛曰羅吽發吒。願一切有情。如來稱讃。世間出世間。速成勝悉地。澄憲示云。大悲胎藏中。以不動降三世爲除障法。蘇悉地中。以軍陀利爲結護法。金剛界中。以愛染王一字爲除障法(云云)。
又示云。胎藏降魔者。他受用自在宮成道降伏大自在心也。或遣無動使者。或遣降三世金剛界兩說頭不同。其不又一致也。又示云。金剛界降魔者。不壞金剛光明心故。自性眷屬自受法樂之義也。故以可爲自受用成道降魔也安然和尚口心也。蘇悉地降魔者。軍陀利也(云云)。此蘇悉地者。非佛成道義歟可尋知法之人也。變化身釋迦於閻浮提菩提樹下所降魔軍。眞言敎不明能治法歟。可尋之。私云。於兩部大法者。大日說云。於悉地法者。金剛手說云。後日云。慈覺三部印信。悉地大日見。若金剛說云者。思之誠成佛道之義非事歟。私云。胎藏界迹四種佛土總名歟。金剛界四種佛土總名歟。凡佛眞實體者。自受用身也。仍兩界共可同佛二門。示可實報土。但可有淺深異也。傳敎大師御釋。吾此法華宗久遠實成道釋迦牟尼佛實報土中說。超八大日事理俱密祕敎釋給。兩宗者同可云密宗也。眞實同二門敎主共自受用身報土居給可得心也。或云。胎界理法身居寂光土。金界自受用身居實報土義有也(云云)。凡異也(云云)。後日見大原決。兩宗共實報土居見。相當扁素主義自口之歟。尤殊勝殊勝。珍重珍重。幸甚幸甚。唄可尋之。云何唄布薩用也。云何於此經究竟到彼岸願佛開微密廣力衆生說。澄憲聲明血脈案中云。如長□唱禮。云何唄者。密宗以之爲規模。九條錫杖始段唄者。顯宗以之爲准。於云。
愼敬白大悲虛空蓮華胎藏莊嚴世界中台敎主遍照如來四智四行醍醐果德三點眷屬四大菩薩摩訶薩埵總法界圓壇四重曼荼羅諸賢聖衆別十三大會同體別體五百餘尊乃至外金剛部護法天等而言。今信心弟子。合一心清淨十指掌。開五輪成身瑜伽壇場。修三密加持頓悟法文事。其趣云何者。大日覺王在法界加持世界偏爲頓悟之機說。薩婆爲等心地瑜伽之法門有。夫胎藏界大曼荼羅者。法界有情色心中開發土。同如來法界胎藏故。指法界有情五蔭色心名如如理法身內證圓明蓮華台胎藏。然則此本覺圓明三摩地體。是心量因緣生。卽自性不動法身也。此理法身。若不生同體五智者。不可得大日如來稱。又智法身佛不說空理性不可得法然常住名。凡此法身內證圓明事理俱密三平等義。佛顯露不說也。故大聖文殊上傳法聖者。祕藏不傳。但經勝義菩提心事理不二旨。說衆生三菩提卽是三因佛性。明未說法身內證三平等體用法然常住自受法樂衆會儀式也。故安然和尚云。圓敎佛果非平等三摩地。眞言敎果以名平等三摩地也。然則法佛三密者。深微細故。十地等覺不能都見說。凡十界廣大無邊。皆從觀心影現成佛之妙理。如是大悲萬行具足淨心影現者。卽近佛惠初心故。大日經十地法生滿足說。以是速疾頓成之瑜伽之大旨。似觀生死無常爲初門。然則厭離眼前。十界依正皆以空。觀法心內萬相有。如是發一切智心時。卽般若波羅密智身。宿大悲虛空胎藏。內備大悲萬行。外淨心影現。思難無明暗障開眞解脫門。菩提心月輪光十方施益用。具益一密□德遶機緣說法利生。大日遍照光普照十法界衆生。凡三密修行功。香華供佛善。其德難思者。或一結契者。本有功德自然無不開界。暫至觀念者。恒沙罪障須臾消滅說。香花是三密加持香花。雖一花一香。萬行成就無量□具足。佛身又無所不至德故。一佛一尊之儀。悉備萬德圓滿無數果德。何說大日曼荼羅。或依三密種福加持故。忽以父母所生身階一生大覺位。凡分段同居洛陽。卽身成佛規模生死妄報忽捨。叶毘盧遮那智光圓滿位說。密嚴世界無盡莊嚴大眷屬悉圍繞故。以八曼荼眷屬自圍繞明者。或仰願中台敎主遍照如來。伏乞三點眷屬四大菩薩法母誠悉明哀愍納受給。抑令法久住了。愼敬白金剛界會智處城中十八大會六曼荼羅中台敎主遍照如來四方四佛十六開示內外八供四攝薩埵從本垂迹果地究竟隨冥曼荼羅聖衆乃至賢朝薩埵二十天衆外金剛部護法天等申。今信心弟子。抽一心丹誠。專三業謁仰。開祕密道器。修頓說三身瑜伽行法事在。其旨趣云何者。遍照如來。以五智所成四種法身本有金剛界。自覺本不生際普賢滿月不壞金剛光明心殿內。偏爲頓悟之機說平等法界瑜伽敎門。然其大意者。本初極理超非而常寂。遮那大智絕四句常住以明。而三乘賢聖者說未至具下輩。依之何得佛法漸流滿珠悉備東法緣不通佛道者憂。爰以龍樹菩薩。妙雲如來化身。於道器得滅後給。及如來滅後七百歲。體大連加持給。幸開鐵塔戶化持漢家略本弘通人間給。以來致數百歲春秋。傳付南天龍智大阿闍梨給。抑龍智位居聖地。神力自在。四悉壇利物偏增無過龍智。凡龍樹龍智是同位等行深位大士。入重玄門薩埵。豈異三十七尊。爰慈覺大師聖靈承和初。奉綸旨。跋訪大洋遠入巨唐遍歷諸方終。至入長安城住資聖寺。尋善財悉近諸師丈。以常啼誠搜不見祕敎。宿緣所成。幸得遇玄法寺法全大和尚。然此和尚。心踰水憂行等十地。傳此利生誓無過和尚。以三部大法傳付慈覺大師給。大師沐耳呂畢五瓶智水。傳叡岳給。一摺印契無非大師念願。抑大毘盧遮那說想大乘金剛界者。最上金剛祕密界。故別席本經文。以爲無量種莊嚴供養。衆香煙雲遍滿一切金剛界(文)。爰以一行和尚釋此文作多釋。最要言之者。如來依正皆是眞如法性所攝成也。本際極理無有生滅。然則諸佛廣大甚深祕密藏。卽是毘盧遮那遍一切處大人所乘。一向悉求平等大會起無盡悲願。誓度法界衆生。初見心明道具足無量功德。至恒沙佛刹。以大事因緣成就衆生給。自性清淨心金剛寶藏。無有闕減。如此妙菩提。卽法界衆生大依止處也。樂壽量長遠出過三時。師子奮迅祕密神通用未曾休息。諸法無邊故等虛空心。自然妙惠亦復如此。明悟五部祕密胎三寶加持勝妙法。顯五智周遍法界體。說五相成身眞言爲金剛界宗用也。然卽本覺圓明用輪。體用俱時故。凡夫心地入佛地三摩地悟十色心。是名一道清淨。修正德三十七尊行。修德三十七尊如如智法身自受法樂曼荼羅現給也。凡金剛界大意取要足之。仰願中台敎主(云云)。金剛界初行表白。建久八年正月爲惠靜法師注之。愼敬白本有金剛界自在大三昧耶自覺本初大菩提心普賢滿月不壞金剛光明心殿中理智不二清淨法身五智所成摩訶毘盧遮那阿閦寶生無量壽不空成就等五智如來四攝天女十六大菩薩等自性眷屬三十七尊賢劫眷屬二十天等都九會曼荼羅諸尊聖衆而言。南閻浮州大日本國比叡山延曆寺東塔南谷沙門惠靜。幸受人身。漻列釋氏。年齡是少夏﨟尤淺。容身於四明洞企菩提於三密道。奉從前天台座主大和尚。傳受胎部大法。胎藏大法傳受初行。今所令傳受。金剛界欲始行法。唯願聖衆哀愍聽護。夫金剛界法者。祕中祕深中之深也。智所成毘盧遮那如來妙光明心殿中。與自性眷屬共自受法樂。所說如來內護境界也。十六大菩薩四攝八供養。皆是毘盧互體微細法身也。十地等覺猶隔境界。凡夫二乘無伺其門戶。依大日如來之加持力。酬金剛薩埵ノ慈悲心顯現。此敎法布閻浮提。龍猛龍智者。爲西天之曩祖。無畏金剛者。爲支那濫觴。傳敎弘法者。爲扶桑元古。三國相傳一流未竭。爰弟子惠靜。性迷菽[莢/夕]智暗。添黑漻禀大法企修行央恐傳法師資顯憚諸德耶否。所疑者惠質之中蓋淨菩提二何習歟。所尋者迷心之底。若爲殘瑜祇諸緣歟。雖入十乘之窓悉深三密密依故也。願身示皿量性。少馮愸企深祕行法。只仰大尊加被。唯願金剛天哀愍加護。初心願行必成就圓滿給。同胎藏初行表白。建久七年五月二十七日敬白。娑婆界南閻浮州大日本國比叡山延曆寺沙門惠靜。敬奉從當山座主法務權僧正傳受胎藏界印眞言行法。自今年五月二十三日無月始修行法。伏願大日如來哀愍納受。夫此曼荼羅者。是三世十方一切諸佛之根源。四十一地一切菩薩之所出。名胎藏界者。一切有情身中。有本來不生不滅之理界。如最下卑賤醜陋穢惡女人孕轉輪聖王王子血。如蓮華種子在汚泥之中。衆生輪迴不知此理。是故大日如來遙出大悲門。對最上乘之機。說此胎藏祕密敎法也。大日如來大悲心胎本自養育法界有情。法界有情本有之理開出。大悲胎藏悲生曼荼羅。當知遮那具足シタレハ。諸尊十界法界衆生同具足之。生佛一如始末同體也。若有衆生如修行遮那三密〃〃加持行〃〃理性忽開敷。解如蓮華値同有拔出泥中八葉忽開敷。心王大日心數諸尊具足我心。伏願依修行力漸漸得開敷。抑佛子是底下薄福凡身也。天性愚鈍。受生於末法。令受法之修如獼猴學獨覺之儀。嬰兒膽赫日之光明異十三大會聖衆五類一切諸天密供成仰影施勝利。凡此等眞言祕密敎。至深息深五天不流布。辰旦早不傳之。及八代最寂當開覺。寶歷無畏金剛始末至始傳給。我大日本國欽明聖朝。釋迦遺法雖傳來。延曆寶祚依傳敎弘法祕法始傳兩部德。故知弘夫迴依行可久故。雖末代何偏卑下。願依下遇都懷心感上聖加被。一心丹誠。諸聖知見給。
此兩界表白者。澄憲法印筆也。可用乎。
(本云)文永五年冬比。於東塔西谷眞乘□出寫了。
源惠之胎藏界啓白(黑谷說)。愼敬白眞言敎主三世常住淨妙法身摩訶毘盧遮那四智四行醍醐果德大悲胎藏四重法界圓妙壇中三部界會諸尊聖衆總無中無邊一切處廣大金剛法界宮中自性受用變化等流四種法身大三法羯四種曼荼普門玄數諸尊海會而言。今南閻浮州大日本國比叡山延曆寺信心弟子(某)抽一心之丹誠專三業之懇念。移花藏世界莊嚴。開瑜伽三密壇場。請月輪聖衆結尊印契。凝大日法身親行。念最上甚深密言。夫眞言陀羅尼宗者。一切如來祕奧之藏。自覺聖衆智修證之門也。一發言聲。重罪悉滅。一指纔動佛。又不違誓。思字義無災不除。試觀圓輪無樂不與。誠是卽身成佛之徑路。頓證菩提之直道也。依此薰修必悉地圓滿大願成就。乃至法界平等利益(云云注下也)。金剛界啓白同前。恭敬白祕密敎主三世常住淨妙法身摩訶毘盧遮那阿閦寶生彌陀不空四智心品應正等覺三世諸佛能生之母四波羅蜜菩提自性所成內證眷屬金剛平等十六大士內外八供四攝行金剛天女賢劫一千佛菩薩等五類諸天后妃眷屬總金剛瑜伽十八會中六種曼荼羅海會尊而言。今南閻浮州大日本國比叡山延曆寺信心佛子(某)凝一心清淨之精誠。專三菩提相應之懇念。密嚴佛土之莊嚴。開瑜伽三密之壇場。請五部九會聖衆。結三十七印契。凝大日法身觀行。念最上甚深密言。是則爲滅罪生善大願圓滿。然則大日如來五部諸尊。照我清淨誠。現世當生悉地。必令成就圓滿。抑爲令法久住利益人天(云云)。次神分。三密瑜伽壇場悉地圓滿砌。爲法味飡受冥衆來臨影嚮。那羅延俱摩羅等二十天奉始。三界所有天王。奉令法樂莊嚴。殊兩所三聖王子眷屬。赤山大明神部類眷屬。本命曜宿當年屬星行役神等。總王城鎭守十八明神奉始。普天率土案上案下天神地祇威光增廣御爲般若心經(丁)大般若經名(丁)祈願大師等聖靈普賢行願究竟圓滿奉爲南無摩訶毘盧〃〃(丁)金輪聖王玉體安穩寶祚延長御爲南無摩訶毘盧〃〃(丁)關白殿下大臣諸侯文武百寮善願圓滿爲南無〃〃(丁)佛子善願圓滿爲南無〃〃(丁)山上山下安穩泰平爲南無〃〃〃〃(丁)鐵圍沙界平等利益爲南無〃〃(丁)決定法成就爲南無佛眼部母(丁)南無一字金輪(丁)南無大聖文殊(丁)南無一切三寶。
抑爲令法久住利益人天護持佛子善願圓滿南無〃〃(丁)次神分。奉始梵王帝釋四大天王。十二威德天后妃眷屬。三界所有天王天衆。日月五星。北辰北斗七曜九執二十八宿。琰魔法王七母死生冥官冥衆。一乘守護兩所三聖。赤山大明神。鎭守王城諸大明神。日本國中三千餘座大小權實天神地祇。乃至普天率土權實二類。爲法樂莊嚴威光增廣一切神分般若心經(丁)大師等聖靈普賢行願究竟圓滿奉爲南無摩訶毘盧遮那〃〃(丁)金輪聖王玉體安穩寶祚延長御爲南無摩訶毘盧遮那(丁)關白殿下大臣諸侯文武百寮善願圓滿爲〃〃(丁)佛子善願圓滿爲南無摩訶毘盧遮那(丁)山上山下安穩泰平爲南無〃〃(丁)鐵圍沙界平等利益爲南無〃〃(丁)決定法成願爲南無佛眼部母(丁)南無一切三寶(丁)。
私云。先十八道護摩時者。當依式所被載之啓白用。胎金當式不載之間。則上谷說用乎。於結願作法者。自十八道護摩用兩。
元祿十四年辛巳十二月三日。
法印實觀閱。
溪嵐拾葉集。
祕密傳授次第。私苗。
一。四種念誦事。師云。都率先德御時意支念誦成就者受法許給ケル(云云)。四種念誦者一意支念誦。所謂本尊種子觀念會必一處不雜亂時。始先持念誦許也。二先持誦者。本尊根本眞言觀誦得滅罪驗時。具支念誦許也。三具支念誦者。當時所現行十八道等七分行法也。四作成就念誦者。具支念誦成就上。任行者意樂。或宗福或示智慧。乃至求聞持行法是也(云云)。已上。問。第一意支念誦者意如何。答。不對本尊不念誦眞言。只本尊種子一字。觀於意地無相三摩地故云意支念誦也。又云。或月輪觀水輪等。皆是其類也。故都率先德。於楞嚴院修月輪觀時。御本房前椙木月輪現。故今月輪房號是也(云云)。又云。入三地時所修字道觀等是也(云云)。問。第二先持念誦相貌如何。答。道場不莊嚴尊容道具不安置。先本尊眞言許觀誦得成就故。先持念誦云也。其證據龍猛菩薩鐵塔未開前。大日五字明誦。如開鐵塔其證也(云云)。又云。先持念誦成就相者。佛來摩頂香華滿室等也。廣如經說也(云云)。問。第三具支念誦相如何。答。莊嚴道場尊容道具具足。七分成就支分具足行法故。具支念誦號也。問。第四作成就念誦者其相如何。答。以前三種念誦具足上。爲利益衆生祈精所願乃至爲自證欣求淨土願都率等是也。又云。求聞持乳光明生也。不動法八千枚折樹枝。逆流水落飛鳥等是也(云云)。此等皆成就相也(云云)。又一義云。意支念誦者。先修結緣灌頂宿生本尊感得。其佛菩薩種子陀羅尼念誦等是也(云云)。東寺流本尊種子念時。事相種子行者喉サハル時成就スル也(云云)。次先持念誦者。意地觀法成就上眞言誦也。字義爲句義爲令相應也(云云)。又一義云。山門十八道本尊不動爲本故。字誦念(云云)。又一義云。東寺或不動或愛染。或如意輪或大日等以十八道本尊故。以前尊尊以本尊其根本眞言令觀(云云)。
一。四度加行次第事。一十八道。二胎藏。三金剛。四護摩(已上四度)。次胎諸會次金諸會。已上加行畢。東寺流先金界次護摩次胎藏界。次第。今天台流兩部後授護摩意如何。答。凡天台流兩部後授護摩事深祕有之。所謂護摩者。此云焚燒。亦燒盡義也。且斷惑義也。今諸會者。十方普世天等供養。護摩斷惑ヨテ。十方普世天等。皆悉曼荼羅界會聖衆顯意也。亦有所表(更問)。又云。今護摩者。兩部合行法也。故兩部後護摩法修也(云云)。又云。東寺流兩部中間護摩スル也。兩部不二表意(云云)。
一。傳受用事(法曼院流)。先眞言修行種種習在之。不知其大都者難明宗義。仍先大都而後可得其意者也。凡大都云者。大日經住心品。修行得果相明云。金剛手問云何菩提心。大日答言。謂如實智自心(文)。文云何心謂如實知自心(文)。付之云何可知自心乎云ヘハ。大日經義釋云。一切衆生色心實相。從本際已來。常是毘盧遮那平等智身。非是得菩提時□空諸法便成法界也。云ヘリ。文意眞言敎。一切衆生自元毘盧正體也。初非成正覺。此義聞卽開悟者頓機也。上根人也。依之顯密兩敎有不同。顯只明心法實相未云色法實相。サレハ文云。三界唯一心。心外無別法。心佛及衆生。是三無差別(文)。是諸法一心法明心融通雖明隨緣不具二種眞如寄事也。祕敎色實相心實相明也。色體卽實相也。心卽五智也。色心共本有如來全無別體也。故胎十界圖。餓鬼飢饉體。地獄猛火燈燃體。卽大日如來也。別何尋始非求正覺。一切衆生。於法界宮鎭成佛也。故一切衆生色心實相云ヘリ。顯敎立六卽階級。我身外目出事有云。我身理卽衆生名字觀行相似分身究竟次第。大行アルヘキ樣思思ヤル也。密敎不及也。成佛云始九界捨佛界移義非。仍從本際已來。常是毘盧遮那等。本來成始非修得故。非是成正覺時等云。凡一切衆生諸默作作卽五輪三密體也(云云)。尋云。平等智身如何。示云。其一切色心。皆是毘盧遮那ノ全體知智惠也。故智身云ヘリ。是卽自受身也。甚深義今更如此不可覺。自本全體佛。故智證釋云。新成佛有云者。尼揵外道見也(云云)。爰漸機アリテ。一切色心毘盧全體ナリトテ。サテ有ヘキ歟。又動種種念起迷妄衆生猶迷(云云)。師云。爰毘盧ヲハ內證土代置。此上五種三摩耶立此機敎也。其五種三摩耶云。第一三昧耶者。示云。供養曼荼羅ノ總體見。大日如來法界全體也見。身見曼荼羅供養也。凡大日心中十界性納也。故曼荼羅向本有佛性物見スル也。第二三昧耶者。示云。投華三摩耶結緣灌頂云是也。胎藏諸尊二百餘尊也。其皆宿習也。生死離事宿世結緣依也。仍就開悟得脫有無始事習法也。假今文殊(智)普賢(理)觀音(慈悲)不動(嗔恚)烏須沙摩(不淨含)愛染王(男女愛)如此所緣入得脫也。全是本有自證本也。依之文云。如是入理門非一。如五百比丘各說眞因(文)。此經俱果得事種種說也。假令手水悟得。又食事悟得等也。凡文云。各稱本習而入圓乘。本習不同圓乘非一。先世宿習三摩地依。其三摩地佛知行爲結緣灌頂云也。投花當佛先世宿習私スル也。假令嗔恚宿習者。忿怒尊打等也。自餘准之。喩如身子弟子浣衣子金師子アリ。浣衣子數息觀敎。金師子不淨觀敎也。此觀凡不成就。仍身子案煩此事佛問奉。佛言。浣衣不淨觀授。金師數息觀授(云云)。其故依先世宿習也。浣衣先世衣洗人子。不淨觀便。金師先世鍛冶子。フキカウト云物ノフハフハト風スルニ習。息出入緣アル故已前也。此以前ノ曼荼羅ヲ拜メ。目ヲユヒ花ヲ投ヲ宿習佛知也。第三三摩耶者。示云。受明灌頂也。前別尊知。其尊明受也。此三種法。所謂一隨行一尊(其中何佛ニテモ何菩薩ニテモ四種念誦アリ)。一尊功德習也。此中四種者。一意支念誦者。因居本尊種子行者心月輪上置念誦也。菩提心種子萠位念誦也。出入息字觀。數息觀當也。此法就之相四種益。所謂見(怖鬼神等法成就之時目見也)聞(地破山崩分リ法成就之時大音聲ヲ聞也)觸(イミシキ味身ニ觸本ヨハキ身ニ強ク成也)知(日來不知之法門此時知之)上先持念誦者。如前念誦シテ罪輕重知也。赤色見嗔恚增上身知。如此先相知也。此時自蓋障見也。蓋障惡業也。三具支念誦者。七分行法儀軌本經習。十八道其外別尊等受也。一尊行法首尾學也。支具トテ行法首尾具也。又云。大日本源利益門根處別尊支分云也。三密支分具故也。支ヱタ也。四作成就念誦者。此護摩也。此時必定當成佛信取也。ヨリ天地心迴。北流水南ナシ。死人生也。任意得成就也。已上隨行一尊作法也。二三部各別。假令不動金剛部。觀音蓮花佛部等。此等依尊三部各キハト學也。一部學ハテテハ他移ウツリシテ皆學也。假令金剛部諸尊習ハテテ後。又蓮花部移等也。次第習佛部ハテテ胎藏習。金剛界習ハテテ蘇悉地習也(云云)。三三部都法。三部學極受也。胎受許胎阿闍梨。其後金習。又蘇悉地受也。蘇悉地法廣行法アリ。今十八道蘇悉地略也。第四三摩耶者。此上遍覺一切經トテ一切法習得。我身發得畢爲衆生許可也。是云傳法灌頂也。我身學極化他爲許也。此時申國王阿闍梨位賜也。瞿醯經說云。阿闍梨位國王申可被許(云云)。仍覺大師安惠惠亮擧申。阿闍梨位賜也。サテ阿闍梨賜後。衆生灌頂授也。是自行德極爲化他德施也(云云)。第五三摩耶者。以前凡夫ナルヲ。此ヨリ直大日如來受眞言。又大行也。當時受法ナマサカシク是學ツヽクル也。其故加行百日。意支先彼スル也。此時又五種三摩耶有也。百日ハテヽ十八道受具支念誦也。山門不動法學也。仍疑云。投花之時宿習學得。今又何以不動爲尊耶。答。不動者中道體故也。文云。三諦無形。俱不可見。然卽假法可寄事辨。卽此假法卽空卽中。空中二諦二無二也。心性不動假立中名。亡泯三千假立空稱。雖亡而存假立假號(云云)。覺大師金剛手光明灌頂經疏云。心性不動明王之體。亡泯三千擧大智劍。雖亡而存報大悲索(文)。又四明釋云。空中名稱一相不應。假諦名稱三千宛然(文)。一念三千一心三觀一成也。三觀能觀。三諦所觀也(云云)。弘決云。一家圓義法界者。須云十界卽空假中(文)。山家釋云。一心三觀傳於一言。菩提圓戒授於至心(文)。又云。不動大菩提心體也。菩提心者智慧也。體也。智慧卽佛也。而一念嗔恚自受用智也。不動迷體成智也。一切煩惱智慧以對治故。不動者煩惱對治降伏尊也。然則迷時恚煩惱。解脫□智慧體也。智慧者了別強盛心熾盛也。嗔恚者體煩惱也。得智慧光明對治之。文云。迷則三道流轉。悟則果中勝用(文)。故不動火體。大菩提心體也。青黑色卽智慧體也。又煩惱也。其故薪強盛元品微烟燒也。惡體智體也。嗔恚強盛時。大體現前也。不動嗔恚熾盛體也。智慧サカリニシテ煩惱斷體也。大菩提心卽不動習也。智證大師釋云。堅固菩提心。寂靜三昧地。金剛不壞身。名爲不動尊(文)。了別強盛智火起煩惱薪燒時。智慧體成就也。
一。許可語事。師耳語云。若無印佛造印。無眞言佛可造眞言(云云)。雖然何印何眞言云事未授之。仍無印眞言佛。胎藏遍知院一切佛印眞言可用也。若無印眞言菩提。同一切菩薩可用印眞言也(云云)。求云。有何證如此可語耶師云。眞言敎師資相傳爲先。何可求證據耶。但義釋中。此說文隱難得也(云云)。文云。師傳云。若末世時。眞言一句或途中見出。或鳥類一句眞言含來落是求得。或樹中或地中。祕印祕眞言見。若不傳受眞言□云不誦斷滅之失可有。若任雅意誦持。越三摩耶罪。如何仍此條可習事也。但總印信授後無妨歟。雖然尚一重口傳可在可習也(云云)。又云。佛經供養時爲開眼。佛眼印眞言用之事非也。只佛眼云タレハ開眼云歟。不可依名言。可依義也。佛眼又佛母云也。仍佛眼眞言法體成就斷也。世間人依母成就五體也。諸佛皆依佛眼佛母法體成就依佛眼胎內善惡。佛菩薩有高下也。母胎生後。依父敎訓子有善惡也。仍佛眼母胎生後。大日父諸佛養育家業付也。入佛三昧耶。胎內法界出生。轉法輪付家業也。東方藥師。西方彌陀。依大日付家業爲導師也。佛眼大日印眞言外。別不可四種法身等□也。佛眼大日印眞言誦時。四種法身乃至恒沙萬德。併莫不具足。大日智佛眼理也。理智冥合意。赤白二滴和合可思合也。委如陰語集也。不可外聞。
九月八日已時。於叡山東谷佛頂。尾西蓮房住之。又云。金剛界賢劫千佛許也。胎藏遍知院三世諸佛皆併安也。仍一切佛菩薩印眞言。諸佛菩薩印眞言也(云云)。已上葉上流口決也。
一。西山觀性法橋物語事。師云。觀性法橋之一期之間。常隨給仕行者。號云隨緣法師。死去之後。相當百箇日之時被修佛事ケル。房中諸人命。唵隨緣娑婆哥被唱。其外別無別事也。灌頂可語云。無佛世以此人爲佛。無印明佛菩薩。恣作印明云ヘリ。誠哉此事。甚深深可思合之。最祕祕。
一。新作眞言事。總許可言云。無印明佛菩薩天等。恣作印明可授也(云云)。示云。孔雀經說云。作印明者。上唵字置。終句●●句置。中間物名名字等可置。一切皆成眞言也(云云)。取意。サレハ池上大師供私記云。唵良源●●(云云)。可思之也畢。
元祿十五年歲次壬午春正月十四日。
法印實觀閱。
溪嵐拾葉集。
建武第五(乙亥)五月九日始之。
一。行法事。
一。門前灑水事。
一。引入印事。
一。香爐事。
一。洒水器事。
一。道場觀事。
一。入三摩地事。
一。三杵事。
一。振鈴事。
一。五部鈴杵各具五箇事。
一。六種供養事。
已上十一箇條。
溪嵐拾葉集。
一。行法事。示云。七分行法生起次第。十八道印義口決。別有之。不遑委載。今且約大綱法門。任一師口傳記之耳。問。眞言行法肝心如何。示云。先兩部肝心在蘇悉地。蘇悉地細行十八道極。十八契印中初以護身法爲最極。其中被甲化他也。三部自證也。此自證化他法自大日如來說敎起。所謂淨三業印明是也。又名本三昧耶印。自此一印三部諸尊自證化他法門敎也。故行法最初淨三業印明結誦也。次三部被甲印明用也。已上天台流口傳在別更問。尋云。以淨三業一印爲兩部肝心樣如何示云。於今宗三箇大事有之。所謂爲上根。說五祕密經爲中根。說理趣經十七段爲下根。瑜祇經三十七尊明。此三種中以理趣經十七段爲本習也。所以淨三業明十七字有之。理趣十七尊是也。十七尊總印五古印是也。非常五古。以合掌橫五古習也。此淨三業印明者。祕密肝心兩部根源也。凡祕密敎初心卽極談故。最初結誦此印明(云云)。尋云。此三種中以理趣經爲本樣如何。示云。五祕密略。瑜祇經廣也理趣我處中也凡中者上冥下契義有之。理趣者十七字雖有之。以●一字爲本。五祕密●一字極。瑜祇經三十七尊以●一字爲所詮。故今淨三業一印●一字極。依爲祕密最極。用此印明也(云云。已上東寺義)。又云。就淨三業一印。十六重(表十六尊也)三十二重(表三十二相也)三十七重習事有之。口傳有別。可更問。
一。門前洒水之事。示云。此生在佛家種子位也。所謂軍陀利印明南方不二平等灌頂意也。以●●二字加持事。兩部理智意也。是以前佛智水灑後佛頂。所謂前佛後佛體皆同義也。是卽最初下種位植解脫分功德意也(云云)。
一。次引入印事。示云。胎藏界用入佛三昧耶印。金剛界用薩埵三摩耶印。蘇悉地用合掌印也。此卽以三部三摩耶。生在佛家表示也(云云)。
一。香爐事。示云。勸請諸佛時必用香爐也。其故在世在比丘。所持水瓶執著生。龍畜依身得。故世尊此比丘敎爲業障懺悔。令行香故。諸佛應來處此龍神香爐載來臨。依此因緣諸佛灌頂時必用香爐也。
又云。香爐相貌事。示云。香爐相貌者。此龍神依執心。尾水瓶マトフ持。首火舍載法會薰也。是法門合。卽龍神水精神也。火舍火大也。此卽兩部理智法門也(云云)。
一。灑水器事。示云。此中香與水和合事。水金剛界智體也。●字也。香火大事●字也。胎藏界理體也。又是兩部理智表示也(云云)。又云。此洒水香爐共談理智法門也。香爐以香火爲本故。以●字爲體。洒水水體故。以●字爲體。一壇上置此香爐灑水事。自此兩部理智本源不二覺體出生事表示也。口傳(云云)。又云。灑水功能事。東寺義云。洒水灌頂事。凡灌頂者滅罪生善義也。又滅罪也。以散杖三反タヽリ事。三妄執斷除意也。初少タタリ麁惑斷義也。後タヽリ無明難斷故大タヽリ也。又云。三反タヽリ付。初一度二度ツヽケテタヽリ事。不二而二タヽリ意也。已上東寺義也。天台流而二不二タヽリ也。從因至果意也。又云。淺略義●字去垢義也。●字智水種子也。深祕義滅罪生善義也。此卽降魔成道意也。示云。洒水祕決別有之。更可問。此事隨分祕藏一流大事。其大綱云者。萬法約不過依正二法。夫世界建立樣風輪上有水輪。水輪凝成地界(云云)。次正法云。自上諸佛菩薩。下至蠢蠕動含靈。最初種子皆自水輪結生。又非情草木自水種出生也。萬葉種子皆圓形。自圓輪●字生事表也。故盡●字法界種次。諸佛正覺成就事菩薩心出生。非●字功能。次祕密意灌頂時●字智水ソヽキ。正覺成就之後歸●字一字。故一印會大日字。爲種子。口傳(云云)。弘云。此事葉上僧正一箇祕抄中委細被定。可見之。後不可口外。因物語云惠心先德御代寬師供奉。谷皇慶事相眞言師故。不可知法門。深祕。我行可敎化。谷御房被參。法談之次眞言事被尋申。其時谷御房洒水功能被語申。寬師聞之。法門大綱灌頂大事不可過之トテ。信仰歸伏給。仍其後參惠心御房。先德問云。谷御房何法文被申。寬師不歸一年中谷御房私渡セラレケリ。顯宗大事只眞言ヨリ候ケン(云云)。□ノ眞言事相結顯宗大事不可知。日頃常ソシリ給谷御房被參。以後常眞言方釋給(云云)。已上物語也。
一。道場觀之事。示云。凡道場莊嚴所居佛土建立也。安立心佛國故。心日輪中本尊觀種子等也。是行者未來可出世成道所居佛土也。故先德口決云。道場觀時不可妄念雜亂。若生異念。所居土不清淨。亂唱穢土成道也。若此意慇懃可修道場觀也。所詮成佛國土成就衆生儀式也。法花未來成道記別習合也。深可思之一。示云。先安置本尊事。表法身本有也。凡法身者本有妙境故。先自本壇上奉安置之。次召請本尊報身如來也。行者勸請依自本國土來臨影響給。表去來故以召請本尊。名修德報身如來也。召請本尊壇上本尊不二。冥合境發智爲報智。冥境爲受。以之境智冥合給(云云)。
一。次入三摩地事。示云。行者心月輪中有本尊種子。變成三昧耶形。三昧耶形變成本尊等。所詮種子者法身理也。三昧耶者報身修德智慧也。尊形者不二應體也。故行者一心三種具足。是卽三身卽一覺體習也。
一。金剛盤事。示云。東寺天台共金剛盤無本說習也。然弘法大師御作有之。仍兩流共用之也(云云)。又云。天台流四十帖決中金剛盤形見。以彼可爲本歟。又師資相承口傳之金剛盤者。如來成道表金剛座也。故五大院釋。古佛成道所座故名金剛盤(云云)。又云。不動尊所座盤石是也。所謂如來成道正覺時。爲斷最後品無明。金剛喩定入給。此故安樂行品疏云。深入禪定見十萬佛。卽第十地中無始三昧入金剛定。諸佛皆觀摩頂授職也(文)。妙樂大師云。若入金剛定。義當等覺。合在第十地中(文)。又又私云。諸佛眞金色文屬妙覺也。又云。此金剛喩三摩耶三摩地。猛利強盛觀念故。常地界座事不能也。其故地六種震動。天魔波旬來山河大地動搖。故自金剛輪際出生金剛寶石坐給故也。故號金剛座。爲表之用金剛盤也。凡金剛盤相貌三角火炎形也。付之有事理所表。准顯宗意。諸法空爲座所表也。故三角寶石坐。三角卽火形也。火大必萬法燒盡德。此故法花諸法空爲座說也(云云)。次密宗意南方火天方故。以角寶石爲座也。火大者五形中心法カタトル故三角用也。所詮以一心法界爲座意也。又南方無垢成道。深可思合之也(云云)。
一。三杵事。問云。三杵者何表示耶。示云。五古者金界五部也。三古者胎界三部也。獨古者不二妙成就三摩耶也(云云)。次約依報時。日域獨古形也。震旦三古形也。天竺五古形也。此三國法爾自然三杵也。曾非造作也。自性法身三摩耶形。深可思合之(云云)(已上弘法大師神明祕釋意也。云云)。又云。獨古者獨一法界表示也。又一心三昧耶也。三古者三智三觀三部表示也。五古五大法性五智五部表示也。所詮此三杵者。開一心顯三觀。三觀現前必五智具足也。是我等因位修行。法門橫平等義顯。故此三杵橫雙也(已上淺略意)。次以祕密壇意者。兩部不二中胎法界體性智。東方薩菩薩位出云獨古。次南方修行位至三古德。次菩薩責至五古位。此四點具足至方便爲究竟位。爲鈴位也。此鈴者至正覺圓滿位。爲人天說法利生事表也。正覺必竪成道故鈴竪立也。此事密祕壇五位成就意也。故祕經云。●普賢三摩耶。●屈進力如鉤●檀●惠禪智●合。是名彼大印。次誦一字明結大羯磨印時。不間斷三十七圓滿。此文祕密壇最極大事。自然覺了佛體也。所詮我等胎五位成就間。五相生身圓滿形也。凡鈴杵者。一切衆生本有三昧耶。諸佛自證法門也。故時時無間斷等說也(云云)(口傳也。更可問)。已上天台流習也。
一。振鈴事。問。於振鈴有緣起耶。示云。西天法食時必振鈴也。凡供養法者。食時作法也。仍用振鈴也。是順內法時法喜禪師軌則也。仍振鈴者。卽說法儀式故也(云云)。又示云。凡振鈴者驚覺意也。則是說法義也。所謂諸佛在定中。爲奉召請驚覺也。先格意云者。諸佛於本國土在定中。爲驚覺振鈴云(云云)。次深祕意云者。一切衆生本有自性覺體。皆性德理內有。是名在纒眞如。聞諸佛說敎法音。始覺修顯智慧發起。是諸佛驚覺名也。是故衆生心中有藤塵數諸佛等說也。凡眞言敎意常應化說法非。五大響當體是眞言也。故鈴自五古ハサラ形。是五智五佛說敎相表也。故五大院御釋云。五大響當體是眞言也。故眞言人直聞風響水音。卽知是法身之聲。且能悟入阿字本不生理。若其不知此義。卽非頓機。雖聞佛音聲於彼無益(文)。又云。弘法大師御釋云。五大皆有響。十界具言語。六言悉文字也。法身是實相也(文)。示云。如此等文理者。諸法當體卽是大日如來說敎相也。自然覺了佛事。可思之(云云)。智證大師御釋云。一凝然一切凝然。故三身皆是凝然。俱執隨緣俱不變易。照同時(文)。覺大師御釋云。寂照俱時故。法界俱寂照故。法界同散不妨寂。寂不妨散(文)。此等釋又於諸法當體有寂照二義。卽是兩部理智法門也。故覺大師御釋云。寂者●字。智藏理也。照者●字。金剛故也。寂照俱時者●字。蘇悉地理智不二(文)(已上取意合行口傳)。又五大院御釋云。萬法是眞如。阿字不變理眞如。是萬法隨緣阿字相(文)。此文以寂照二義諸法極盡也。示云。上所云鈴杵五古ハサラ。卽諸佛所變金剛也。於此有譬喩金剛。有當體金剛。譬喩如法花當體譬喩蓮花譬喩金剛如常。次當體金剛者智慧定是則佛智見之二字也。是亦寂照二義也。此五古ハサラ則大日所具一智具德故。理也。寂也。五古寂然智也。照也。又我等於色體云時。五蘊和合一身總體成寂也。理也。五蘊寂然照也。智也(已上約正法說之)。次約依法云之者。草木國土悉具此二義。無不談也。遍一切諸法故。大日稱號無所不至遍照尊也。故今振鈴聲大日如來自受法樂說敎也。又報法當體鈴相貌也。深可思之。
一。五部鈴杵各具五部事。示云。五部鈴者佛部五部也。五部杵金剛部五部也。五色糸蓮花部五部也。五瓶寶部五部也。輪羯磨羯磨部五部(已上師口傳也云云)。示云。五部各具五部。故各具五智無際智成也。此事有本說。可檢之也(云云)。
一。六種供具事。示云。此六種供具者。六波羅蜜所表也。此行法次第。自因至果從果向因成佛所表故。必用供具。其故因位萬行萬善。雖廣促在六波羅蜜。此六度一座行法中圓滿具足也。所謂閼伽者檀度。塗香戒。花鬘忍辱。燒香精進。飮食禪定燈明智慧也。此六種供具當體。是六大相貌也。以六大無礙卽身成佛名也。仍我等六大和合祕密壇供養法名也。以之長時法名。或晝夜不退名。或號十二時不退行法云也。如以前所談也(云云)。
尋云。於一座行法。從因至果從果向因習樣如何。示云。前供養行者。奉供養本尊。故從因至果行也。後供養本尊供行者。故從果向因義也。仍決云。師口一座行法。從因至果三祇大劫行(文)。又云灌頂時大壇供表從因至果。正覺壇新佛供養表從因向因也。故於一座行法。本因本果行相悉因備滿足也(云云)。
尋云。以六度當六種供具證據如何。示云。以六種供具當六波羅蜜事善無畏三藏所譯十度異名。云抄有之。是其證也(云云)。
又惠果和尚五供養伽陀云。
如彼三世中 諸佛菩薩等。
修行五供養 我今亦如是(淺略)。
淨心爲塗香 功德爲燒香。
萬行爲妙花 果德爲飮食。
智慧爲燈明 供養自身中。
心王大日尊 心數曼荼羅。
三界唯一心 心外無別法。
以心供養心 色心不二故(深祕)。
五供養色言 六大所和合。
大曼荼羅心 顯形等諸色。
手印標熾等 三摩耶法身。
眞言色聲中 文字句義等。
法曼荼羅身 此間失念之。
供養自身中 四處威儀等。
羯磨法之身 我今四法身。
諸佛同一體(已上深祕)。
我今奉獻諸供具 一一諸塵皆實相。
實相周遍法界海 法身卽是諸妙供。
供養自他四法身 三世常恒普供養。
不受而受哀納受 自他安住祕密藏(秘祕中深祕)。
義釋云。擧淺祕兩釋。接衆經微言(云云)。同尋云。此淺祕云言下攝四重釋樣有之乎示云。此淺祕言下兩祕合釋也。私云。於密敎一切法門淺略等四重釋用事。以此五供養伽陀爲誠證也。夫淺略意云者。過去諸佛菩薩如修行正道給。修五相三密行。以之爲淺略也。次深祕意。以自性清淨菩提心爲塗香。以因位萬行爲花鬘。花必結菓實功能有之故也。次燒香遍至功能有之。仍喩精進也。六波羅蜜中精進波羅蜜無別體。餘五波羅蜜無懈怠名精進。仍精進遍六釋。又止觀云。精進者不交名精。不忘爲進。故以燒香六種供具中央置也。次以飮食爲禪定事。諸佛以法喜禪悅爲食。依如來法身壽量常住也。故圓覺經云。如來如圓覺心皆從禪定生。一切五情皆依食持壽命。是皆從禪定智慧生意也。故禪波羅蜜故智慧波羅蜜置也。次以燈明喩智慧事。燈明必有破暗之功能。故喩智慧斷明也。以閼伽喩檀度事。檀度者布施也。四攝行初故用之。故止觀云。布施者轉怨作親云。凡四攝行者。布施愛語利行同事也。今閼伽時以本清淨水諾治無垢身。證誠我承仕。是利行同事意也。故閼伽時頂上サヽケテ。所念事奉祈念也。其故此閼伽者。佛御足奉洗意也。佛奉給仕時正奉親近佛。仍所念事佛奉啓白也(云云)。又云。十指卽十波羅蜜也。此十波羅蜜促卽在六度。此六度促在定惠□□。此定惠福二嚴也。又是我等色心二法也。所詮以六大和合六度滿足名。境智冥合習也。所詮此六大無礙名六種供具也。此卽長時不斷祕密檀行法也。故祕密灌頂時道場莊嚴無。本尊道具無之。其故我等六大色心當體。自受法樂尊容道具故也(云云)。尋云。十波羅蜜促爲六度樣如何。示云。十波羅蜜只六度也。其故開第六智波羅蜜。出終四波羅蜜也所詮是開合異也。又云。今深密意五供養色。皆悉是內心所詮法故。我等六大和合全體是法界體也。仍以心供養色心不二釋。將又內外八供香菩薩花菩薩名事此意也。故以草木菓實奉諸佛供養事。世間花菓卽大日具德同恒例功能隨一也。其故草花佛家供時。受木成佛義宛然也。仍一切供具佛供事。法界體合契意也。法界促不出五塵。卽是卽佛果功德示名供養法云也。深可思之。又云。祕中深祕供養法者。以四種曼荼習也。所詮大曼荼羅六大和合名也。又以之爲體。又名法身。亦名性德。次三昧耶曼荼羅者。智慧義也。亦名報身。又名相。次法曼荼羅者。祕密宗中文字句義眞言等也。是經依正萬法有字。以之爲法曼荼羅。此以爲用也。次羯磨曼荼羅者。上三曼荼羅上作業也。故羯磨無別體。仍羯磨通三種釋。所詮大曼荼羅法身理體色法也。三昧耶曼荼羅報身智體也。心法也。次法曼荼羅應身口業不二也。次羯磨曼荼羅者。三身如來四威儀動作事遍也。故四處威儀等釋。仍一切衆生色心具足。必四種曼荼羅具足也。仍自然覺了佛名也。仍義釋一切衆生色心實相。常是毘盧舍那平等智身等釋。或六大無礙常瑜伽。四種曼荼各不離等釋此意。深可思之。次祕祕中深祕供養法以。一花一香奉供本尊。一一諸證皆實相也。此實相法界全體也。法界體無間斷。故常住不退行法也。故三世常恒普供養等釋。以法界對法界。故無能施無所施自他共安住祕密藏中。卽以一花一香供具供本尊事。本尊者法界體也。今奉獻供具法界體也。開顯名供佛也。此准顯宗意。常境無相。常智無緣。以無緣智緣無相境等釋此意也。或又境發智爲報智。冥境爲受釋意。所詮我等。六塵境受用處。自受用法樂。心王大日心數曼荼羅塵數諸尊奉供養也。故住心王無分別處時。名大日如來。心數念想念現起處。曼荼羅名也。故歷緣對境起處念相。悉是菩薩心。發起習也。皆是自性本有菩提心故也。此念拂云者。非祕密機。凡念慮起卽諸佛出世給習。故本朝大師釋云。斷忘念者。殺害曼荼羅聖衆。豈非五逆之隨一乎(文)。又義釋云。三界極重罪不過於厭離。汝於貪欲處勿生厭離心(文)。深可思之。
私云。師云。此等法門祕密自證法門也。非凡大妄想見也。能能可思之。
尋云。所上出五供養伽陀。惠果和尚送船中。弘法大師授給。故天台流無相承云。如何。示云。東寺流弘法大師相承偈云。天台流法全和尚慈覺大師授給習傳。
尋云。覺大師御相承證據如何。示云。弘法大師自惠果相承之。覺大師自法全相承之給。其證據云者。覺大師在唐諸宗口決中云。一對受法(謂對面傳受)。二遣使法(謂遣使傳之)。三懷紙祕法(謂師懷中來受之)。四餞別祕法(謂歸朝時授諸加持法)。五伯頭祕法(謂伯頭師來授之)。六贈船祕法(謂差專使)。贈五供養伽陀於船中(已上)。師云。今贈船祕文者。上所云五供養伽陀。差專使令送船中。故名贈船祕文。東寺流乘船偈名也。若依東寺相承。山門無之云者。是處可笑可笑。又一義云。弘法大師御在唐首尾三箇年也。其中年惠果有御入滅。仍惠果和尚碑文等弘法大師書給。何故弘法歸朝時。船中送此偈云耶。若然者誰人送ケルソ乎。此相如何。東寺流人可答也(云云)。以上。
本云。於山門橫川靈山院正定房。書寫之畢。
元祿十五年正月十一日沙門實觀閱。
溪嵐拾葉集(深祕)。
一。行法事。示云。先兩部肝心。有蘇悉地。蘇悉地細行十八道窮。十八契印中始護身法始。其中肝心淨三業。所謂被甲化他也。三部自證也。此自證化他法大日如來說敎起。此大日敎法未起以前。自性本有妙法此謂清淨三業印明是也。又名本三昧耶印。此一印三部五部諸尊自證化他法門緣起也。故行法最初淨三業印明結誦。次三部被甲印明用也。口傳別。更可問(已上天台意。云云)。
一。門前灑水事。示云。是佛家生存種子位也。所謂軍荼利印明南方不二平等灌頂心也。●●二字兩部理智心也。是以前佛智名灑後佛頂。前佛位後佛智契當意也。
一。次引入印事。示云。胎藏界入佛三昧耶印用。金剛界以薩埵三昧耶印用。蘇悉地合掌印用也。是則以三部三昧耶。佛家生在法門表示也。
一。次道場觀事。示云。凡道場莊嚴所居佛土建立也。心佛土安立故。心月輪中本尊種子等觀也。是行者未來可出世化道所居佛智也。故先德口決道場觀時。不可妄念雜亂。若生忘妄者所居土不清淨。故穢土化道唱也。若此意慇懃可修道場觀也。所詮淨佛國土成就衆生儀式也。道場觀並灌頂儀式法花未來成道記莂習合也。深可思之。
一。本尊事。示云。先安置本尊事表法身○本有妙境故。先自本壇上安置奉也。次召請本尊報身如來也。行者依勸請本國土來臨影向給。智去來故以召請本尊修得報身如來習也。
一。次入三摩地觀事。行者心月輪中本尊種子子變成三昧耶形。三昧耶變成本尊等云。所詮種子者法身理也。三摩耶者報身修得智慧也。尊形者不二應體也。行者一心此三種具足。故三身卽一覺滿顯傳也(云云)。
一。香爐事。示云。勸請諸佛云時。必用香爐也。其故在世比丘。所持水瓶生執著。龍畜依身得。此業障懺悔爲令行者故。舟諸佛行來處。此龍神香爐戴來臨。以此因緣。諸佛勸請時必香爐用之(云云)。
又云。香爐相貌事。示云。元香爐相貌此龍神執心依尾水瓶纒持。頂戴火舍熏法會也。是法門合。凡龍神水精神也。火舍火大也。是則兩部理智法門也(云云)。
次灑水[箸/灬]事。示云。此中香水和合事。水金剛界智也。●字也。香火大也。●字也。胎藏理也。又是兩部理智表示也(云云)。香爐以香火爲本。故以●字爲體。灑水水大故以●字爲體。一壇上此香爐灑水置事。此兩部理智本源。不二覺體出世事表示也。口傳(云云)。
一。鈴杵事。示云。先金剛盤者。如來成道金剛座表也。又不動尊所座。盤石是也。所謂如來成等正覺時。最後品無明斷。爲金剛喩定入給。此三摩地猛利隆盛觀念故。常地座事不能也。故名金剛座。爲表之金剛盤用也。此金剛盤相貌三角火形也。是有事理所表顯字意准。諸法空以爲座。表之三角寶石生。三角則火形也。火則萬法燒盡法。是則諸法空爲座意也。次密意南方火天方。故以三角寶石爲座又火大五行中形心法故用三角。是則以一心法界爲座心也(云云)。
一。三杵事。示云。先獨古者。表獨一法界也。又一心三昧耶也。三古三智三觀三部表示也。五古五大法性五智五部表示也所詮此三杵一心三觀開。三觀現前五智具足也。是我等自他修行法門橫平等意顯故。此三杵橫置也(已上顯意)。次以祕密壇意云。兩部不二中臺法界體性智。東方薩菩薩位出爲獨古位。次南方修行位至爲三古位。次至喜菩薩爲五古位。此四點具足方便爲究竟位至爲鈴位也。此鈴正覺圓滿位到。爲人天說法利生事表也。正覺必竪成道故鈴竪立也。此事祕密壇五位成就心也。故祕記云●普賢三昧耶。●掘針力如鉤。●檀●惠禪智合。是名彼大印。次誦一字明結大羯磨印時也。不間斷二十七圓滿。此文祕密壇最極大事。自然覺了佛體也。所詮我等胎內五位成就之間。五相成身圓滿貌也。凡鈴杵者。一切衆生本有三摩耶。諸佛自證法門也。故時時不間斷等說也。口傳有別。更可問也。
一。振鈴事。示云。凡振鈴者。驚覺心也。卽是說法義也。所謂諸佛定中御座。爲奉召請驚覺也(云云)。先淺譬意云也。諸佛本國土於定中坐。爲驚覺振鈴云。次深喩意。一切衆生本有自性覺體。皆性法理內是名在纒眞如。諸佛說敎法音聞。始覺修顯智慧發起。是名驚覺諸佛也。此故衆生心中微塵數諸佛御座等說也。凡眞言敎意。常應化諸法非。五大響當體是眞言也。故鈴自五古縛曰羅形有之。是五智五佛說敎相表也。故五大院御釋云。五大響當體是眞言也。故眞言人仁直聞風聲水音。卽知是法身之聲。亦能悟入阿字本不生理。若其不知此義。卽非頓悟之機。雖聞佛音聲於彼無益(文)。又次此釋云。五大皆有響。十界具言語。六言悉文字。法身是實相(文)。義云。如此等文理者。諸法當體卽是大日如來說敎相也。自然覺了佛事。可思之。智證大師御釋云。一凝然一切凝然。故三身皆是凝然。俱隨緣俱不變。寂照同時(云云)。覺大師御釋云。寂照俱時寂故。法界俱寂照故。法界同散。散不妨寂。寂不妨散。此等御釋又於諸法當體有寂照二義。卽是兩部理智法門也。故覺大師御釋云。寂者阿字胎藏理也。照者●字金剛智也。寂照俱時者。●字蘇悉地理智不二(ト云ヘリ取意)。又五大院御釋。萬法是眞如。阿字不變理眞如。是萬法隨緣阿字相也。示云。此文又以寂照二義諸法窮盡也。又上示云。鈴杵五古ハサラ卽諸法所具金剛(云云)。有臂喩金剛。有當體金剛。解如法花當體。譬喩蓮花。譬喩金剛如常。次當體金剛者。金剛者智惠也。是則佛知見二字。是又寂照二義也。此五古ハサラ卽大日所具一智具德故。理也。寂也。五古宛然智也。又於我等色體習之者。五蘊和合一身總體成寂也。理也。五蘊宛然照也。智也(已上約正法讀之)。次約依法謂之。草木國土悉此二義具也。一切諸法無不遍。故大日講無所不至遍照尊號也。故今振鈴聲大日如來自受法樂說敎也。又諸法當體鈴相貌也深可思之。
一。六種供具事。示云。此六種供具者。六波羅蜜所表也。此行法次第。從因至果從果向因儀作所表故。必六種供具入用也。其故因位萬行萬善廣促有六波羅蜜。此六度萬行一座行法中圓滿具足也。所謂閼伽檀度。塗香戒。花鬘忍辱。飯食禪定。燒香精進。燈明智惠也。此六種供具當體是六相貌也。以六大無礙名卽身成佛也。何我等六大和合祕密壇供養法也。以之長時行法名。或晝夜不退行法名也。十二時不退行法云也。尋云。於一座行法。從因至果從果向因習事如何。答。前供養行也。奉供本尊。是從因至果心也。後供養本尊行者供給。是則從果向因心也。密怙決云。一座行法從因至果畢三世大劫行。又灌頂時大日供從因至果表。正覺壇新佛供養從果向因表也。故於一座行法。本因本果行相悉圓滿具足也。尋云。以六度宛六種供具證如何答。以六種供具宛六波羅蜜事。善無畏三藏所謂十度異名云抄有之。彼可見也(云云)。又惠果和尚五供養伽陀云。
如彼三世中 諸佛菩薩等。
修行五供養 我今亦如是(淺略)。
淨心爲塗香 功德爲燒香。
萬行爲妙花 果德爲飯食。
智惠爲燒明 供養爲身中。
心王大日尊 心數諸曼荼羅。
三界唯一心 心外無別法。
以心供養心 色心不二故(深祕)。
五供養色塵 六大所和合。
大曼荼羅身 顯形等諸色。
手印檀樂等 三摩耶法身。
眞言色聲中 文字句義等。
法曼荼羅身 供養自身中。
四處威儀等 羯磨之法身。
我今四法身 諸佛同一體。
(祕中深祕譯)
我今奉獻諸供具 一一諸塵皆實相。
實相周遍法界海 法界卽是諸妙具。
供養自他四法身 三世常恒普供養。
不受而受哀納受 自他安住祕密藏。
(祕祕中深祕已上)
示云。凡於密敎。一切法門淺略等四重釋用事。以此五供養伽陀爲誠證也。此偈意如過去諸佛菩薩修行覺道。修有相三密行心也。爲淺略。次深祕意。以自性清淨菩提心塗香。以因位萬行萬善爲花曼。花必果實結功能有之故也。六波羅蜜中無精進波羅蜜別體。餘五波羅蜜無懈怠心名精進。以精進六通釋。故以燒香六種供具中央置也。次以飯食爲禪定事。諸佛法喜禪悅以食給。如之如來法身壽命常住。故說云。如來妙圓覺心從禪定生。一切有生皆依食持壽命。此皆依禪定生智惠心也。故禪波羅蜜次置智惠也。又以智惠解燈明事。燈明破闇功能故解智惠斷惑也。次以閼伽解檀度事。檀者布施也。四攝中始故用之。故止觀云。布施者。轉怨爲親(文)。凡四攝行者。布施愛語解行同事也。今閼伽供時。證誠我承事。是解行同事心也。故供閼伽時。捧頂上所念事奉祈念也。其故此閼伽足奉洗心也。佛奉給仕時。正佛奉願。故所念事佛奉啓白也(云云)。又云。十指卽十波羅蜜也。此十波羅蜜促卽有六度。促此六度窮定惠二法。此智惠我等色心二法也。所詮六大和合以。六波羅蜜滿足名。境智冥合習也。此六大無礙六種供具名也。是則長時不斷祕密壇行法也。故祕密灌頂時無道場莊嚴。無本尊道具也。其故我等六大色心當體。自受用法樂尊容道具等也(云云)。
尋云。促十波羅蜜爲六度事如何。答。十波羅蜜只六度也。其故開第六智波羅蜜。終四波羅蜜出也。所詮是開合異也。又示云。今深祕心五供養色塵。悉內心所具法故。我等六大和合全體是法界體也。故以心供養心。色心不二故釋。將又內外八供等香菩薩花菩薩等名事。此意也。故以草木菓實奉供諸佛事。世間花菓卽大日具德過恒沙功德隨一也。其故草木供佛果時。草木成佛義宛然也。仍一切供具供佛者。法界全體合念心也。促法界不過五塵。此五塵卽佛果具德示名供養法也。深可思之。次祕中深祕供養法者。以四種曼荼羅習也。所詮大曼荼羅者。名六大和合也。以之爲體。又名法身。亦名性德。次三摩耶曼荼羅者。智惠義也。卽報身義也。亦名相。次法曼荼羅者。密宗中文字句義眞言等是也。此法曼荼羅以爲用。次羯磨曼荼羅者。上三曼荼羅上作業也。故羯磨無別體也。仍羯磨通三種釋。所謂大曼荼羅法身理體也。色身也。三摩耶曼荼羅報身智體心法也。次法曼荼羅應身口業不二也。次羯磨曼荼羅者三身如來四威儀動作事業也。故四所威儀等釋。一切衆生色心具足。是必四種曼荼羅具足也。故名自然覺部佛也。仍一切衆生色心實相。常是ヒルサナ平等智身等釋也。或六大無礙常ユカ。四種曼陀各不離等釋此心也。深可思之。次祕祕中深祕供養法云者。以一花一香供本尊。一一諸塵皆實相。此實相卽法界全體也。法界體無間斷。故常住不退行法也。三世常恒普供養等釋。以法界對法界。故無能施無所施。自他共安住祕密藏中。凡以一花一香供具供本尊事。本尊法界體也。今所獻供具是法界體也開顯名供佛也。是准顯宗意者。常境無相。常智無解。以無解智緣無相境等釋。此意也。或又境發智爲報智。冥境爲受等釋意者。所詮我等六塵境受用處。自自受法樂心王大日所顯曼荼羅塵數諸尊奉供養也。故心王無相處住時名大日如來。心數念相現起處名曼荼羅也。故歷緣對境。所起念悉是菩提心發起習也。皆是自性本有菩提心故也。拂念云者。非祕密機。凡起念慮云者。皆是諸佛出世給也習。故弘法大師御釋云。斷妄念者殺害曼荼羅聖衆。豈非五逆隨一耶。深可思之。
一二六朝暮行法事。口決云。壇者自身也。要目已下結跏趺坐貌也。此壇上我等六根置卽供養具也。息出入卽念誦也。是尊形也。總體色陰三摩耶形也。此尊形三摩形法爾自然滿見色知青黃等。聞聲顯解。總歷六塵境卽念誦有。故十二時行住坐臥振舞。皆三密行。十方諸佛供養有也。參佛神御前。只默然居卽供養佛神行法也。此外更不用念誦讀經也(云云)。是深深至極灌頂祕密口決也。可祕可祕。又云。早早念誦云事。有四重口決。最極祕事也。更可尋之(云云)。
尋云。上所出五供養伽陀。惠果和尚送船中。授弘法大師給。天台流無相承云。如何。答。示云。東寺流名弘法大師相承偈云。天台流法全和尚授覺大師習傳。尋云。覺大師御相承證據如何。答。弘法大師自惠果相承。覺大師自法全相承給。其證據云。覺大師御在唐諸餘決中有(云云)。一。對受法(謂對面傳受)。二。遣使法(謂遣使傳受)。三。懷紙祕法(謂師懷中來授之)。四。餞別祕法(謂歸朝時諸加持法授)。五。泊頭祕法(謂泊頭師來授之)。六。贈船祕文(謂差專使贈五供養伽陀於舟中已上)。師云。今贈船祕文者。上所言五供養伽陀。差專使令送船中。故祕文。東寺流名乘船偈也。若依東寺相承。山門無之云者。無其處。可笑可笑。不便不便。一義云。弘法大師御在唐首尾三年。惠果銘文等弘法致。何故弘法歸朝之時。船中此偈送云耶。此相如何。東寺流者如何可答耳(云云。已上)。
(御本云)
元享二季後五月二王城東山於元應寺。爲初心者讀之畢。不可及外見者也。後日可令添削者歟。
住持沙門天台菩薩比丘光宗記之。
建武五年二月四日。於阿彌陀寺南谷□報。
金剛佛子定勢。
應仁三年(己丑)二月二十七日。於阿彌陀寺北谷定光拜書寫之。
天台金剛玄祐。
元祿十四年(癸巳)十一月十四日。於山門淨敎房。以日光山所藏御本校對。
天台沙門實觀。
御本無之也。
大小攝事。五大院抄云。大攝名禪定波羅蜜菩薩。小攝名智惠波羅蜜菩薩。卽以三昧耶形汲有情輪迴業。引處之處也。或云。大攝名實智。小攝名權智。又云。大攝名定。小攝名惠。卽如來權實二智定惠(云云)。所謂爐口者。大馬口海也爐火者法身智火也。我今以權實二智之手。汲無明生死之油。入不動明王大馬口海。以智火舌皆悉燒盡我等施主及惡靈邪氣十二因緣之故業。無明轉明更顯眞如法性之理體(云云)。山家云者。三世一切諸佛所修行業。總爲妙法蓮花經。是故受持此經。人位同佛位。更非凡夫。辨才儀軌云。寶珠何在惽海之底。惠日高照。心處之悅也。善無畏云。●字遍成八葉。八葉遍成彌陀。大日經云。大日者●●●三字。●者色法。●者心法。●者色心不二體也。弘法云。●者過去千佛。彌者現世千佛陀者未來千佛也。南無阿彌陀佛一度唱。三世諸佛如來御名號奉唱也。
一。三會曉者。●字觀義者是目也。曉明星出時也。三是不二旨可明。唯獨自明了節也。孔雀經云。一切日皆善。一切宿皆現。諸佛皆威德。羅供皆引滿。以此誠實言。我願成吉祥。
一。竈塗法幅三尺四尺。長五尺作竈。口東向貧。西向大吉。南向大陰。北向大凶。竈井向必口舌也。竈塗吉日(正二三卯五六七八九十十一十二戊サルカ丁卯己丁午丁未イヌカ)。
摩訶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
心經口決。
摩訶(大日)般若波(大通智勝)羅(寶生)蜜多(威音王)心經(大般若波羅密菩薩名也)觀自在(寶明)行深(釋迦)般若波羅蜜多(十二神)時照見五蘊(成佛)皆空度一切苦厄舍利子(金剛不良佛)色不異空(梵天主)空不異色(帝釋)色卽是空(龍尊王佛)空卽是色(精進軍佛)受想行識(寶月佛)亦復如是(寶力佛)舍利子是(迦葉佛)諸佛空相(寶光佛)不生不滅(炎魔王)不垢不淨(無現佛)不增不減(難垢佛)是故空中(清淨佛)無色無受想行識(清淨施佛)無眼耳鼻舌身意(四大天王)無色聲香(旃檀香佛)味觸法(多寶佛)無眼界(念德佛)乃至無意識界(旃檀德佛)無無明(無量光佛)亦無無明(無量壽佛)盡乃至無老死(蓮花佛)亦無老死(蓮花光佛)盡無苦(大光佛)集滅道(辱明佛)無智亦無得(花嚴佛)以無所得故(寂靜佛)菩提薩埵(不動)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心(寂光靜佛)無罣礙無罣礙(妙見莊嚴佛)故無有恐怖遠離(顯惛佛)一切顛倒(自在通王佛)夢想究竟(定光佛)涅槃三世諸佛(過現未三千佛)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八千億菩薩)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故(三萬燈明佛)知般若波羅蜜(召明種佛)是大神呪(寶篋印陀羅尼)是大明呪(尊勝陀羅尼)是無上呪(千手陀羅尼)是無等等呪(隨求陀羅尼)能除一切(大圓鏡智觀自在)眞實不虛故(牛頭天王)說般若波羅蜜多呪佛神三寶印卽說呪曰(三世諸佛)揭諦揭諦(藥師眞言)波羅揭諦(寶性眞言)波羅僧揭諦(阿彌陀呪)菩提婆訶(釋迦呪)。
般若心經口決。
一。舍利孔大虛燈心寺不空三藏釋也。故燈心寺孔又云也。
元祿十四年(辛巳)冬十二月十七日
法印實觀閱。
溪嵐拾葉集。
五大願事。衆生無邊誓願度(文)。第八識大圓鏡智。卽元品無明。金剛薩埵是也。難云。第八識者無明也。何所發境云乎。仰云。無明。衆生也。衆生誓境。第八識菩提心發也。卽苦劫也。東方發心出立是顯歟。
福智無邊誓願度(文)。第七識平等性智寶生尊也。恒沙也。二嚴也。眞言敎意所斷煩惱無之。然者煩惱當體卽恒沙功德。福智二嚴成也。仍四弘煩惱無邊者。五大時福智無邊改也。可收之。寶生尊三摩地是也。如意法心法意三惑當體三智顯姿也。三辨寶珠可思之。法門無邊誓願智。第六識妙觀察智菩薩界見思惑顯也。仰云。妙觀察智釋。弘法釋云。五眼高懸邪正無誤(文)。假諦恒沙法門。森羅萬像歷然也。佛眼種智眞空冥寂。四眼二智萬像森然(文)。又云。四眼皆入佛眼。皆名佛眼(文)。
尋云。妙觀察智說法斷疑樣如何。仰云。說法斷疑智者。妙觀察智也。卽佛眼種智。眞空冥寂方。第一義不思議本分不動也。四眼二智。萬像森羅方。說法斷疑也。凡斷疑生信妙觀察智德也。
尋云。二智云何耶。仰云。三智時一切智(空二乘)道種智(假菩薩)一切(中佛)也。一切種智方眞空冥寂サテ有也。餘二智四眼說法斷疑也。
尋云。此妙觀察智唯說空假二邊歟仰云。不然。三劫是卽法門也。五眼三智不可相離故也。
一。以五眼對三智事。仰云。一切智(惠眼緣空)道種智(法眼緣假)一切種智(佛眼緣中)此上天眼肉眼者。所破無明也。所詮五乘也。但□種三昧道時。是ハタラカサテ三却卽是照也。仍萬像森然云。邪正不誤云也。
一。妙觀察智定印事。尋云。此智門也。今尊結定印耶。仰云。凡妙觀察智時也。說法時此印引合立向下持也。仍妙觀察智說法印云是也。
尋云。來迎印一手上一手下云意如何。仰云。上求下化也(云云)。又尋云。能化下化所化上求ヘシ。ミダ自證極佛也。何上求義有之乎。仰云。衆生引攝令上求菩提一義也。尋云。此定印三辨寶珠印也。南方寶部尊可結此印。如何。仰云。東方金剛部。西方蓮花部。中央佛部。此三部不二南方寶生尊寶生平等性智云也。仍不二□結顯也。所詮阿彌陀三身印者此印也。此印義三部共雖有之。今說法斷疑智示尊故。三身圓滿願顯也。卽三密一致印也。追可尋之。
一。妙觀察智尊乘孔雀意如何。仰云。此鳥一切善惡物不撰令食也。間所撰十惡五逆罪人妙觀察智三摩地入意也。邪正不誤釋此意也。衆生無邊誓願度願相叶。可思之。四明釋云。一切衆生有各自。謂實念鐵床非苦。變易非移。此心至等覺終心(云云)。仰云。此釋以度生願滿可得心也。如我昔所願。深可思合之。如來無邊誓願事(文)。前五識成所作智塵沙惑。仰云。是北方羯磨事業也。以前大圓境智三來依正云。東西中如次。此各事業顯也。仍成所作智云也。各諸佛內證顯間。依正不二無非諸佛三摩耶。如來無邊誓願事云。可思合之。
尋云。此三摩地釋迦云意如何。仰云。釋尊自證圓滿正覺成證尊也。卽羯磨事業成也。西方猶自證法門極。正羯磨事業之義無之仍此三摩地毘首羯磨三摩地云義有之。可思合之。又四智三密習也。所謂此三摩地身密。兩方口密。餘意密也。身密云間羯磨事業義云名也。
尋云。釋尊以●字觀成道給。然者●字當此羯磨義可云乎。仰云。釋尊以三義三密成道給。所謂●字義意密。敎主實相口密。卽身成佛義意密。第三者今三摩地當。無上菩提誓願證。第九識法界體性智。佛界無明斷。
尋云。佛者羯磨事業極者也。此上今法界體性釋物何耶。仰云。所詮上四智取合總體也。予大日如來也。
尋云。此大日如來者兩部中何耶。仰云。夫胎體也。以上義者皆約菩提心沙汰來也。是胎藏意。以金界意云者。卽五相成身體也。以次五相五智也。此時羯磨業云。卽我等當體五眼等出生以可得心也。衆生無邊誓願事云トテ。如來仕ナントハ不可得心。此時者誓願事有其便。可思合之。
尋云。何故於誓願四弘五大不同有之歟。仰云。凡顯宗意四大明故。法門四□明。發誓四弘明也。是圓實妙理約。開示悟入四弘智見。發心修行菩提涅槃四點也。次密敎意五大五智明故。發誓五大佛果五智立。胎五輪成身。金五相成身也。是卽一四心五蘊和合以佛果五相習也。故本朝先德御釋云。五大卽五分戒身。五分戒身卽五智也(文)。深可思之。
尋云。四弘五大同異如何。仰云。顯密所談且雖各別也。所詮是一也。發四弘至佛果位。是發心修行菩薩依因位修行。萬德圓滿佛果至。顯宗從因至果時者。明因分功德也。次密敎意從果向因談。先果德內證住四智用□。本來五智圓滿談敎故。自始發五大願也。往顯密一點義成也。
尋云。顯宗意四弘外立佛果位也。仰云。文不見。四弘卽佛果上具德習上。總體佛果自然故。一義釋中開示悟入四種智見以修行向地四位配當。法花經遊於四方直至引道場。文。當因位四智。中央成覺不立。因當體卽極果覺位。故直至道場釋也。是併密敎發心等四種修行外。別阿字五點無也。中央法界體性智云。因位四智總合數點具足阿字習也。遊於四方直至道場云全是數點具足阿字也。深可思之也。
尋云。以二乘智斷密敎五智具足習樣如何。仰云。山王院御釋云。ヲク四果表五智。緣覺一果表法界性智。謂意自調自度用顯四智證。緣覺體住一果證也。深可思之。
尋云。布字行法事如何。仰云。四處輪布字聲聞四果表。十二生句布字緣覺十二因緣表。百先王布字菩薩百法門表。三十二嚴身布字佛果三十二相表也(云云)。
尋云。此布字行法等表何事耶。仰云。凡眞言敎意。法界十界縮。此十界以佛果莊嚴也。故理趣釋云。上下十峯表十眞如(文)。此意。凡六道因果六大無礙表也。菩薩空智表。菩薩者善妙有功德表。佛果不二萬德中道理顯。故十界一念縮。法界五智壇婆顯。故二乘自調自度內證本。自性法身果德內證。證也。菩薩智願利生利他萬行表。佛果嚴身修性功德妙理顯也。是則十界圓備萬德具足法門。行者色心上圓備事顯也。故布字行法以最極大事習此事也。口傳在別。更可問之。已上。
四弘事。其菩薩界者。常修常證(云云)。在自證化他習也。度生以下三願化他也。無上菩提自證也。又四弘願利生一願習也。釋云。度生一願發餘三誓願(文)。又四弘願中。無上菩提一念彼國義有之如何。仰云。是無作四弘意也。一切衆生本有無作文體。自證圓備如來也。此上何菩提可證。以除之(云云)。
難云。然者此義所度衆生可同。何度生等願可發乎。仰云。爾也。但此謂未知。衆生以我已證示也。又四弘願三聚淨戒也。所謂度生饒益有情戒。菩薩已下二願攝善。無上菩提者攝律儀戒也。仰云。度生誓□境。煩惱無邊。所謂煩惱。法門無盡能治智慧也。無上菩提自證圓滿也(云云)。止云。四劫爲境。四弘爲智。六卽爲斷(文)。疏起云。境妙究竟顯名毘盧遮那。智妙究竟顯名毘盧遮那。行妙究竟顯釋迦牟尼(文)。仰云。天台大師觀行五品居。卽釋迦習證據也。隨分己證可祕之(云云)。
永享十一年八月二十四日。於江州姨綺屋山阿彌陀寺西谷中學院。爲弘通結緣書寫了。
中覺(三十三)。
長享二年七月八日。爲令法久住利益人天供養父母奉仕師長書寫畢。天台末葉澄運(三十八)。
長享三年(己酉)三月二十一日。爲當寺興隆佛法之。以彼御本令書寫畢。●●慶義(五十三歲)。
元祿八年歲次乙亥夏月。於橫川兜率谷雞頭城院之南軒書之訖。
法印大僧都嚴覺。
●●拾葉集
密祕決事。
一。三昧十八道事。示云。三昧阿闍梨十八道加治路印。治路云三部諸尊來起道。魔網ヲハリテ。佛不通治路者通程ハラフ印有也。而十八道三部駕御アリテ。佛部不動。蓮花部馬頭。金剛部軍荼利車ヤリテ御。治路ナケレトモ。駕御力勢魔網不憚。若治路印用駕御功能無スル歟。大法無駕御故コソ治路用。
問。上至世界無能遮抑。佛可來修因行。佛來魔網何妨耶。示云。其意外魔コソ有スレ。是若一法一塵不通所アラハ。其不通之心魔有也。サテコソ瑜祇經等覺護摩薪シタレ。止觀烈大網可是也(云云)。
一。三昧十八道事。示云。許可灌頂密印可加行法物有。コハコハ加云心○如此シルシヲシタル也(云云)。又云。慈覺大師於唐法全被尋之時。十八道阿闍梨自行行法也。兩部大法傳法時行法也宣(取意)。故一切所行十八道殊勝也。仍谷藥智曼荼羅供行法被行。十八道可行之由宣ケリ。故靈山阿闍梨政眷灌頂被授時。行法十八道有ケリ。如此得意祕事有也(云云)。嚴云。師云。曼荼羅供行法事。重重習事有之。如此法會儀式。以現行爲本故。行法讃爲本行也。仍心閑行法スル也(云云。是一)。次十八道行之也(是二)。次三部合行等祕印明行之(是三)。皆是深行阿闍梨所作也。非初心者所用也。
一。四攝名供養事(攝眞實經行法等)。示云。四攝無供養之義。是守門人也。而名供養事供養了。次列壇爾云歟。打任不可云事歟。總法尊供養云事別時事也。大原師說云。金界是忉利天所說也。故彼曼荼羅以天女等爲供養耳。
一。時事。示云。胎藏三時常事也。金界四時。此界一切物數四取故也。四時常三時加半夜(文)。
一。壇場置經卷事。示云。經法各可安置本經。兩部行法法花經可置也。雙嚴房智泉房等昔人被置之。
尋云。何故置經耶。示云。多義有之。置般若經事智慧義佛母義尤據アリ。又瑜伽道場諸經軌等諸佛成道轉法輪所。舍利塔邊此等爲勝處(見)。天神冥衆加護給故也(云云)。嚴云。經卷者法身舍利也(云云)。
一。兩部五佛形像事。示云。胎四佛螺髮。金四佛寶冠可有歟。其故金界色界頂授識灌頂形也。仍可爲寶冠也。胎五佛出家形螺髮可有也。各各淨土形也。寶冠有二樣。一俗形寶冠也。一螺髮上寶冠也。示云。東大寺大佛毘盧遮那華嚴敎主也。應身形也。又云。山家形人同事也。又云。三十二相人中轉輪聖王三十二相應。而殊勝之由示也。三十二相八十種好。六具人天敬崇形也。凡諸佛出世相好如此心也等(云云)。或眞言(敎禪)。尋云。口決胎金互無事有東准用云。胎藏曼荼羅尤四攝可有也。然者何處可安置乎。答云。是不知不受之。但口決者何互用云事何不覺(云云)。
一。重結大界功能事。金輪佛頂經云○金輪佛頂行人所有五百由旬內。餘法有修行人全以不成就○金輪佛頂威神被隱蔽大故(文)。蘇軌下云。重結大界處云也。此作已假令測近。輪王佛頂及餘相違所眞言者。不能爲懷亦不損減。本尊威力諸有破明眞言。繼縛及却著法皆不得便(文)。軍荼利軌云。由此印密言加持故。如金輪王等。佛頂經說。若有人誦持頂輪王等佛頂。五百由旬之內修餘部密言者。諸本所尊念誦。聖者不降之。亦不與悉地也。一字頂輪王威德攝故。重結大界。設隣近持誦頂輪王法。不能礙。不奪行人功能。餘部密言皆速得成就(文)。
一。飮食三時供事。中道房勘文曰。
蘇悉偈云。晨朝時。日中時。及日沒時(文)。
不動使者軌云。旦時。午時。黃昏時(文)。
已上則是三時飮食證文也(云云)。
一。手印供養悉地成就事。同勘文曰。蘇軌偈五供養處云。眞言幷手印運心供養者。若當不辨塗香乃至燈明供養。徂誦如上。奉塗香等眞言。及作手印。亦成圓滿供養(文)。
一。佛母眞言功能事。蘇軌明部母功能處云。功能有六。一能衞本尊。二能蠲衆罪。三除諸災障。四悉地相應。五母通成事。六諸天增衞也。
一。三部定印事。示云。法界定印(佛部)妙觀察智印(蓮花部)縛定印(金剛部)。又云。鉢定印(金剛部)。
一。十二布字事。十二眞言王儀軌云。左耳暗字。大勤勇大日如來(二)右手欠字。佛眼部母(一)暗字。頂上釋迦如來(三)惡字。額上遍智印(四)右肩上糝字。蓮花部聖衆(五)左肩上索字。金剛部聖衆(六)唅字。胸上胎中臺九尊位(九)咽上郝字。般若菩薩。臍上濫字。勝三世菩薩(九)腰上落字。無動忿怒等(十)鑁字右足上。千手千眼觀自在(十一)縛字左朕上。金剛藏菩薩(十二)。
私云。左耳晴字。大道勇大日如來。是中台主。何復於置此乎。又大日置耳。於義不便。恐可云大勤勇大菩薩衆歟。中置遍知印。右置佛眼。左置諸菩薩。是大經說故云爾也(云云)。
一。加持珠明事。帖決二云。唵縛曰羅(金剛也)。獄呬也(密)。左波(娑婆此亦者語也)。已上金剛密語。三摩耶曳吽(此明語菩薩眞言也)。旋縛眞言一反念珠一旋轉。唵縛曰羅獄呬也左波(至于五十四)。三摩曳吽(終珠第百珠)。如此還立三反也。又獄呬也眞言名旋轉明。謂引縛珠也。尾嚕左那明名千轉。謂以此明一反加持珠。其所可念誦。本尊眞言千反轉當。故名千轉(云云)。又名加持念珠明。虛空藏軌是也。又獄呬也眞言無量壽軌名千轉也(師云。借音也。當千反歟。軍荼利軌分明也)。尾嚕左那摩羅(鬘也)者。大日鬘也。謂數珠鬘也(文)。
一。念珠名法門事。帖決云。又云。母珠彌陀也。世云達磨。是法門主故也。法部主故也(云云)。師云。念珠二露珠者。福智二嚴(云云)。意者十珠者十度也。付十度分別福智。檀戒忍進禪之五智也。惠方顯力智五智也。加二珠名表福智也(云云)。
一。不越母珠事。帖決云。旋轉念珠。東寺一說從五十四反轉之。彼大師御念珠五十四有母珠故也(云云)。
私云。母珠者。兩部大日如來也。故至五十四又轉也。若越母珠者。得越三昧耶罪也。
師物語云。不空三藏阿彌陀法修給時。阿彌陀如來不來迎給也。其時三藏本尊奉問。本尊答云。汝念誦之時越母珠。故我遲來ツル也(云云)。是則越三昧耶故歟(云云)。
問。加持數珠法云何。答。異說甚多。今檢諸軌。且有五種眞言。一旋轉珠(獄呬也是也。諸軌多用之。但或但云加持。不云旋轉。或云千轉)。二淨珠(此亦有二。尾嚧左曩諸軌多用之。但或但云加持。無淨珠名。二蘇悉地三部淨珠眞言)。三持珠(出蘇悉地。但經名持珠。軌名成就珠)。四菩提心。五剛語心(此二)。出一字頂輪王法(文)。
一。四種念誦事。問云。四種念誦云何。答。略出經云。作四種者。所謂音聲念誦。二者金剛念誦。合動舌默誦是也。三三摩地念誦。心念是也。四眞實念誦。如字義修行是也。義釋云。調和氣息。唇齒相著。而心誦之。舌不至齶。但於口中微動。而不出聲。故瑜伽宗名爲離聲金剛語也。
問。何故離聲云金剛耶。答。是祕密言也。縛字是言語斷義也。卽金剛之種子也。故離名念誦。名金剛念誦歟。如義釋云。緣覺眞言云。縛是語言道斷義。文字性離。卽解脫相故。此縛字門卽是諸佛金剛語。能以無言聲普遍世界(已上略抄)。以之可知。念誦後佛眼印明(文)。
一。片鈴證據事。師云。大原僧都者。鈴子付一方被振之。靜聞吉(云云)。
一。四處獻閼伽事。師云。准提軌可見之(云云)。又云。以慈救幷●字明加持之了。以刀印指入閼伽器。右方五供等洒之。後供養之時左方又如此也。第二度閼伽獻之者。第三度必可獻之。觀四度也。初度沐浴。第二第三洒淨。第四嗽口也。第二度右方也。第三度左方。洒之(云云)。
一。初心時不用振鈴事。師云。叡山東塔持明房延殷門徒不用振鈴。其故件延殷戌剋許。我持佛堂緣行道。尊勝多羅尼誦往反處。如影人出來云可申事由(云云)。延殷何物。問。答云。我是自此北方壇那院邊住非人也。自來之間賜御施食續命。而此程中絕間無術候也。爰延殷召行事僧尋候(云云)。延殷云。道理有ナレ。若人食ツヘキ物ヤ有問。僧行事申云。此程御時斷絕候也。但三階ヲリウツミヌアヲノリ體物候也。四五合計取來。椽ハシニ指置。非人云。加呪印可令與給(云云)。仍延殷加呪印施畢。其時皆引ヨセく食畢。申云。御行法時振鈴聲留ラレ候ハヤト申ス。延殷云。何事如此申哉。非人云。振鈴聲タニスレハ。自此北方候非人乞者。皆頭モチアケテ耳。驚候(云云)。延殷云。汝不知事也。早可罷歸(云云)。雖然延殷存生之間。不憚振鈴。最後遺言。我無畏門葉等定振鈴用。非人乞者集來返成障礙歟。然者我門葉不可用高聲振鈴(云云)仍持明房流鈴物。サシテ振也。延殷無已事人ヲワスル上老僧也云。後歸皇慶爲弟子也。其故延殷中道爲人。各皇慶住房後通房後山必振動。其後延殷アヤシムテ聞。皇慶行法發發地神眞言表時地振也。其仍皇慶弟子成給也其由皇慶傳書。可見之。仍谷流印信皇慶次延殷載タリ(云云)。
一。振鈴斷聲事。儀軌文。己心軌。御廟常住金剛記。都率三密抄等。斷聲在之。當流振鈴相叶本文歟。
私云。皇慶振鈴記。重二度振之。重字其證也。サレハ諸經長行說事。重偈頌結時。欲重宣此義。說此證據也。深可思之(云云)。
一。拍掌可有聲事。小川僧正有感夢。法全和尚夢中示云。拍掌者聲有吉也(云云)。仍小川令有聲也(云云)。
一。行法時剋長短事。師物語云。栂尾明惠上人行法給。一座百乃至七日。一座一月一座終給也。晝夜不斷道場。念誦觀法給ケル其間。若急事起座法修。出道場給ケル也。其外餘事休息給。凡念誦三密平等得爲期。入三摩地字道觀成就爲期。無左右行法不終給ケリ。故一日三日七日乃至一月一年ナト行法給ケル也(云云)。又或明達一期行法一座不修。後鈴於淨土可振入滅給ケル也。甚深甚深。一義云。或軌云。每日三時二時一時等云。若然者依每日三時二時等可行法。火長時積功事者。不可依行法長短歟。行法一座之間。前後供養有之。是六度萬行行法一座修盡也。前供養從因至果義表自行也。後供養從果向因表化他也。自行化他不可有闕減也。凡行法物忌早速不可然事也。相構相構慇懃可如法歟。
一。不可超香像事。師云。先達說入堂之時。必超之。不可然事也。如來在世香象諸佛所自身出香供養佛熏會也。全非可超之物歟。本文置香爐(文)。先達意業香象置之也(云云)。
一。供養淨多羅尼事。師云。多分普通供養眞言誦之。或普供養眞言有ナン(云云)。一義云。供養淨陀羅尼經云經有之。更可問之(云云)。
一。已供養花不可置惡處事。口云。已供養花者。旣成花菩薩畢。仍不可置惡所也。凡顯宗意者。一色一香無非中道談。塵塵法法皆是遮那妙境妙智顯也。密意者香花燈塗等八供。毘盧法體莊嚴也。法界總體大日名之。諸法各體諸尊別體習也。已供養花大日所具曼荼羅故。不可置惡處也。草木成佛時。香花燈塗等草木發心修行習也。此意歟。
一。竹葉抄事。示云。山王學生常口遊云。密竹葉抄顯紅葉抄云。隨分手番祕曲等也。竹葉抄者。穴太流大事也(云云)。紅葉抄者。惠光房流大事。不及左右祕曲也。口(云云)。
一。大海抄事。師云。大海者。三昧流抄也。西山觀性法橋所記抄也。當時穴太流所用如厚雙紙也。只諸尊法作法等記集物也(云云)。三昧流隨分祕書也(云云)。
溪嵐拾葉集。
應永十年二月二十四日。於元應寺賜御本書寫之。沙門●●惠嚴之。
寬正第三(壬午)卯月十六日。爲佛法興隆。於比叡無動寺莊嚴房書寫之乞。
●●重海。
寬正第三曆(壬午)六月八日。於北嶺南岫草屋之內。爲佛道修行。令書寫之畢。
金剛弟子永賢。
文正元年(丙戌)十月二十六日。於鞍馬寺。爲佛法再隆。之令書寫畢。●●慶義。
元祿八年歲次乙亥春月。於天台兜率峯下雞頭精舍南軒書之。
金剛乘沙門嚴覺書。
溪嵐拾葉集。
護摩法。私苗。
一。七日作壇事。建立軌云。初日以如來性加持。自身供養驚地神。擇地中諸惡物築令堅實(文)。第二日於壇內堀一肘。不動明加持。五寶等定聖尊等位五佛四菩薩白壇點位。第三日置瓶。不動明加持一百八反。第四日暮次香水眞言一百八反。然後灑淨。第五日護身供養。以不動或降三世一百八反。以持地明〃〃〃。第六日夜師弟子沐浴淨衣。詣壇如法供養。與印相應手接中台。持明一遍一按。乃至七反。諸尊位亦准。第七日次敎弟子三歸懺悔。發菩提心(文)。文云。
爲求無上道 欲於此地中。
建立曼荼羅 精修於念誦。
願尊憶本誓 許我此建立。
護助我勿令 天魔惡鬼神。
惱亂作障難 釋迦坐道樹。
降伏衆魔怨 我今亦復然(文)。
又云。
護摩略二種 謂卽內及外。
言內護摩者 以彼諸衆生。
皆從業所生 淨除於業者。
卽是得解脫 能燒於故業。
所謂菩提心 名曰內護摩。
如彼世間火 燒物成灰燼。
今此則不然 爲己猛利智。
燒一切煩惱 如劫燒之火。
無有於遺燼 三處同一體。
大壇卽護摩 護摩卽己身。
己身卽火天 火天卽大日。
身口意和合 三平等無異。
具足於三身 量周遍法界。
不生亦不滅 離言離言相。
生與於無生 無非大日尊。
觀於阿字門(文)。
又云。
惑障所覆蔽 入於猛利智。
周匝成光焰 如劫火熾盛。
持刀及羂索 焚燒業煩惱。
無明株杌等 不復有遺餘。
次觀菩提心 沐以大悲水。
當想遍身中 流注白甘露。
灑於十方刹 熱惱諸衆生。
滋長菩提牙 次第生諸字。
卽是五輪字。成佛身。
一。護摩相傳偈事。文云。本尊大聖者(拳總)以火爲火天(火天)。曜宿以爲身(曜宿壇)。無染淨爲心。無著別爲力。利生界爲用(已上本尊壇)。諸尊爲毛孔(諸尊壇)。天地爲脚足(世天壇)。三世象本尊一大火象中(後火天壇)。假僞我之所。實得五菩薩(文)。已上。
一。心品事。瞿醯經云。以寂靜心作息災事。以歡喜心作增益事。以忿怒心作降伏事(文)。建軌息災文曰。當須寂靜意。增益文云。歡悅心相應。敬愛文云。喜怒心相應。降伏文云。內起慈悲。外示大忿怒。
一。向方事。瑜伽軌云。面北作息災增益。東方應面南。而億以作降事。仰觀遍諸方。是爲鉤召儀。若敬愛相應。應住面向西(文)。
一。爐事。建軌云。作火壇者。圓穿。其爐形(或方)量一肘。深半。爐底泥作輪。其輪具八輻。一搩是其量(高一咫)。四節爲周界。塗壇純白色(餘普准)。階上詳弟草隨日。右旋布。以本覆其苗。以上息災。餘法更檢。
一。乳木事。建軌云。息災文云。甘草李子木薔薇乳樹等。沈檀柏楓構。量長一磔半。瑜伽軌云。息災燒甘木。增益用草木若木。降伏萊判木爲鉤召花木說敬愛(文)。瞿醯經云。若作息災事者。用樹最上枝。而作護摩。若作降伏事者。應用樹根。而作護摩(文)。
一。名香事。建軌息災文云。丁香白檀沈薰陸龍腦香荳蒄白芥子。及以蘇合。香半末。半爲丸以蘇蜜和。增長文云。塗壇用欝金。白檀爲燒香。敬愛文云。燒丁香蘇合。降伏文云。燒香安悉。瑜伽軌云。置通香白檀欝金龍腦等(私云。二香水器可入之香歟云云)。
一。後火天壇事。師云。護摩行法終支物等散。拂集以火天明加持之。爐中可入之也。然後以火天明念誦也。習氣盡義也。三昧流隨分祕事(云云)。
一。六壇護摩事。師云。當時現行護摩是也。大壇供本尊等。別護摩壇召請。故云離護摩也。故大壇護摩。護摩卽己身等觀也。亦護摩供許時名卽壇護摩也(云云)。文云。火天曜宿本尊修昇。從因至果義也。本尊諸尊世天。自中臺出外部者。從果向因意也。凡護摩者大法儀式也。四重圓壇諸尊同時供儀式也。甚深甚深。
一。五壇護摩事。師云。假令佛眼金輪護摩時。曜宿二壇各部至本尊壇合。故云五壇護摩也(云云)。
一。四壇護摩事。師云。中陰護摩時略曜宿二壇也。故云四壇也。凡曜宿兩壇爲息災修之。爲亡者無其詮歟(云云)。
一。三壇護摩事。師云。灌頂時護摩三壇歟。火天本尊世天三壇也。諸尊壇合本尊段。曜宿兩壇合世天。有表示。最祕最祕。
一。二壇護摩事。師云。火天壇本尊壇許也。火天者本有智火也。本尊修得智火也。甚深甚深。
一。一壇護摩事。師云。一壇護摩者。本尊段許也。但終三部請加之(云云)。又云。一壇護摩者。覺大師御相承最極祕事也。今世人總以不知事也(云云)。仰云。瑜祇內作業者。一壇護摩儀式也。甚深(云云)。
一。八千枚爲限事。常云。有人疑云。八千枚數尤不重也。何處以八千爲數滿乎。加之今軌作成就說大旨同。底里三昧耶軌者。而彼軌文。今行滿處護摩一千八枚(文)。恐今八千難用歟。又如此事必可有所表耶。示云。此疑頗無謂事也。聖敎所說隨時無定。何必可無八千義乎。難知。此軌意存八千枚法可成就之期歟。底里三昧耶軌等可用云事。彼此各別。各各軌不同事其例非一也。仰云。阿嚕力經陀羅尼集經等。八千枚說多。仍不定難事歟。文所表事。以護摩支分或解煩惱等。或法門供養(見)建立瑜伽兩軌如此。故今八千若寄煩惱八。八萬四千塵勞門土也。若解此門。八自在我八正法八千法蘊八萬四千陀羅尼門等也。凡有記之上。此門對當自在也。如法花中。三十子云三乘。五百人解五道。又以五百由旬解五住等說。甚多(云云)。
一。八千枚所表事。師云。凡護摩者斷惑分也。顯云降魔。密云護摩也。其故顯成道必依降魔功也。密灌頂必依護摩功也。仍成道護摩者其意一致也。故成道前必降魔相灌頂前必護摩燒也。其意可知也(云云)。今八千枚護摩者。梵網經意釋迦如來娑婆示現。八千反成道給。若然者八千枚降魔。故八千枚護摩云也。又東寺第八識於千理顯。故云八千枚也(云云)。委祕決別有之。
問。八千何所表乎。答。一千八十煩惱相配。八識中隨一一識。皆可起一千八十義故。都合之成八千六百四十名。依是意言者。擧三千萬數說相。配彼等惑事歟。先師說如此。後師者三時意也(云云)。一千八十者。是一百八煩惱本惑十也。貪嗔癡慢疑五見也。依一一惑力可限餘一百七煩惱今都合成一千八十歟(云云)。
一。八千數祕決事。覺●述不動尊法燒八千枚者。今案之可有總別二意。且出總義者。表八識惑障證於諸佛理智歟。意云。衆生妄心其數無量也。接廣得略不過八識。八識各千珠惑品。故成八千。千者擧滿數表無數密諸敎經。經說故略。且如下謂千佛千理千品千依等。是則無量無數勝數等義(文)。
問。往來娑婆八千反者。若依深祕釋之。同今八千數義乎。答。マタ直付梵網經(出金剛頂經中)。古今來此世界八千返(云云)。又作深祕釋者。起從一如五智之佛地來云。衆生八識之故投散藥。於文珠治心病。於郡品普出三有之客舍。共歸一心義之本宮(云云。已上)又一義云。八千枚表示事。八十八支。煩惱。一煩惱有一百八煩惱。都合八千八百也(云云)。
問。必可燒八千乎。答。師云。經軌不同也。阿ロリ迦經タラニ集今軌等八千枚。底里三昧幷使者法等說千八枚也(云云)。底里三摩耶。若修行菜食。長□。或草子等誦滿一萬遍。取苦練木○一呪一燒萬一千八反(文)。又云。能利益成就一切事業。行者欲修行諸法者。先誦十萬遍也。於月八日。或十五日。一日一夜大作供養。於像前苦練木和蘇燒。一誦一燒。滿一千八反○須練[木*電]榮枯崩摧任意(云云)。使者法云。專誦根本タラニ。滿一洛叉。乃至三洛叉已。卽一日一夜水亦不食。廣大供養莊嚴道場。於畫像前燒苦練木。加大栂。指長十二指兩頭摺。蘇密多誦。呪一遍燒一枚木。滿一千八反。燒了卽心(文)。已上千八枚證也(云云)。
一。支木所表事。師云。檀木麁惑也。乳木細惑表也。七木七杞者。身口七支表。三十六木三杞者。百八煩惱表也。三杞者。三惑表也(云云)。
一。五穀所表事。師云。五穀等燒供名也。是色法五大也。生五穀者子縛也。未熟業熟五穀者果縛也。已熟業表也。鹽者諸助道法也(云云)。
一。芥胡米所表事。師云。芥胡米三種投物者。心法所具三毒也。此三種各各投之者。住前次第斷意也。至尊段三種合投之者。住上同時斷意也。
一。香所表事。師云。香者香薰習意也。丸香者三德和合義也。甚深甚深。
一。五大相生護摩事。
一。以護摩習一念三千觀事。師云。凡護摩者。祕密宗心。以字燒字行法也。天台一念三千觀者。依正色心不二相卽不思議妙觀也。今護摩者。復如是世間花草等。卽我等心內所具相也。故以外色支物等。燒盡心法具足煩惱斷除也。三界唯一心。心外無別法。以心供養心。色心不二故。此意也。權敎權宗意。內宮外宮不同有之。實敎實談意。色心不二依正一如也。故三密抄云。世間火大者。大日如來心數也(云云)。
一。護摩翻名事。修行法云。●●本體只倭云燒。是●●支那那竈加三昧點故云●●。梵云君荼。此云燒也。梵云□賀。此云燒也。用此二事名。爲●●。大日經云。降三世種子。●是淨除相。今隨字門爲淨。深義此有二種。一內。二外。或直用物。能得成就。若直用外不得成就。故作外法。必用內法(文)。又云。三身處月內。而作觀念。以三妄執百六十心爲因。五障爲業。以此五因果爲此木。三十七智爲火。菩提心月輪圓明爲焰。□爐壇爐法界爲量。以眞言聲爲爐。以印□故。而爲焰形。遍虛空界。以等覺等。擲口爐中。作諸成就。若加外法。常唯諸部所相魔物作爐燒之。略如下金剛手口作業灌頂。●●悉地品(文)。
一。最後品斷事。師云。普通護摩三惑斷盡表示也。八千枚最後品第八識斷燒義也。眞言行者。必可燒八千枚者也(云云)。一義云。八千枚一度不修者。不可致他人祈禱(云云)。乃宰圓僧都云。我八千枚不行故。三種悉地切深眞言百萬反誦也(云云)。謂意云。三種悉地眞言破地。
一。法花明三密事。覺大師御傳大聖大智身灌頂祕法有之。是付序品習事也。清涼山文殊傳也(云云)。又云。戒家相承付法花首題習事也。是則山家大師口傳也。甚深甚深。今兩箇大事世人不知之。又金光院義云。我相承最極祕事有之。以一品一文爲三密事有之。是無左右祕事。此外深義始妙法終去。皆悉法花實相說文也。皆是意密也。皆悉口意也。是三昧流大事也(云云)。私云。此等皆是相承大事。無左右不可令散在之。
于時元弘元年十一月一日。於比叡山東塔東谷神藏寺寫之。
溪嵐拾葉集。
法花明護摩法事。龜山法皇於禪林寺御所。爲蒙古征伐祈禱有之。醍醐道寶僧正靜明法印被召。道寶孔雀經轉讀。靜明法花讀誦。勅定云。睡眠之時者可有法談也(云云)。仍種種法門被申。僧正法花明三密乎。法印法花明三密也(云云)。僧正難云。度令也。所不聞也。法花明三密云事。法印云。眞實有之(云云)。又僧正法花明護摩乎。法印有之。僧正難云。護摩者密敎不共祕法也。爭顯經明之乎。三密猶不可明。何說於護摩乎。其誠證可被出也。若不證據者。其法花經可最取也。法印云。御經取我經不可被取也(云云)。其時勅定云。法花三密護摩依文可出申也(云云)。法印云。相傳祕曲也。廣坐有憚(云云)。御簾近參申云。法花三密者。爲說實相印合掌以敬心(身密)。護持神呪(口密)。意安樂行(意密)。以上三密也。汝舍利弗我此法印(身密)。爲欲利益(意密)。世間故說(口密)。
問。僧正云。法花護摩法證如何。法印云。密敎護摩者伊]氵*宅]梵士行也。藥王燒身燒臂者。眞實護摩也(云云)。法皇有叡感。滿坐讃嘆無極。甚深甚深。不可口外。僧正云。義云凡護摩者梵語也。此燒盡。斷惑義也。其事相超降外道。火天仕作法也。此上法界三密觀念住。光菩薩三摩地入色心故業燒盡心也。名事相計不住觀念者。全分仕火婆ラ門行。全非密行也(云云)。爰法花藥王菩薩燒身燒臂行者。最上乘大行眞法供養密行也。所謂燒兩臂者。空二偏歸中道意也。燒身者。燒別敎假中。顯圓虛三諦也。迹門心以不反反理觀爲本。故燒身燒臂云門。本門者隨緣眞如爲本。故云還復如故也。解如拔?三諦立還成三諦也(云云)。又云。粥五穀者已熟業也。生五穀者未熟業也。コレ色法五大燒盡義也。是則燒身燒臂義也(云云)。燒涉業成法性五大是。是還復如故義也(云云)次芥胡米三種。心法不具三毒煩惱。燒盡意也。顯三觀意地三惑斷除義也。顯密且雖異。大道一致者哉。應知可祕(云云)。師云。護摩者一心三觀。與一念三千事相習也。燒世間花草。表內心斷惑事者。依正一致色心不二故也。一念三千亦復如是。
問。八千何所表乎。答。一千八十煩惱ツヽ。示云。八十八支煩惱。一煩惱有百八煩惱。都合八千八而已。文云。混萬法。於一如理者。燒身燒臂意也。蘇生三千並成。俱體俱用顯還復如故義也。甚深甚深。
溪嵐拾葉集。
佛菩薩供養事。私苗。
問。三智五眼配立如何。示云。三智者。一切智道種智一切種智也。五眼者。肉眼天眼惠眼法眼佛眼也(云云)。尋云。所云三智五眼相貌如何。示云。佛眼種智眞空冥寂。四眼二智方像森然。付此文四種了簡在之。所謂迹門兩重。本門兩重也。迹門意者。開九界迷法。令歸佛果一理。故云佛眼種智眞空寂也。四眼二智者。照九界。空假二通也。佛眼種智者。照佛界卽佛智中道也(云云)。四眼入佛眼。皆名佛眼意也。次本門意者。眞空冥寂者。不變眞如理也。此上蘇生而隨緣眞如名體緣起談。而森羅三千諸法宛然不失。故云四眼二智萬像森羅然也。本迹各有兩重。仍云四重了簡也(云云)。尋云。佛菩薩開眼時。用佛眼印明方如何。示云。青蓮慈悲御眼開者。凡佛者必五眼具足在。其中佛眼者。中道理知見御眼也。是無緣慈悲也。惠眼者。空寂緣御眼也。是法緣慈悲也。法眼者。緣假諦御眼。是衆生緣慈悲也。天眼者。無邊法界障外境界緣御眼也。肉眼者法界兼色緣御眼也(已上。五眼)。尋云。肉眼天眼者。人天眼也。佛果上何具之乎。示云。釋云。佛眼種智眞空冥寂等云。凡佛果者開九界迷法。皆令混佛果一理。然而具四眼二智。故立還森羅三千諸法宛然也。照令九界衆生拔苦與樂給也。而佛眼種智知見前眞空冥寂時。能度所度無之。依何歟。拔苦義在之乎。故四眼二智功能歸勝習也。故覺大師釋云。無作三身住寂光土。三眼三智知見。九界垂迹施權後說妙境。令昔恩者皆成佛道(文)。加之四眼入佛眼皆名佛眼云時。四眼二智當體押佛眼習也。凡佛果者大慈悲習也。故開青蓮慈悲御眼。爲奉各五眼具足等啓白也。所謂五眼功德者。三諦三觀全體也。故肉眼天眼者。所緣妙境也。三智三眼者。能緣三觀也。境智相照自受法樂。五眼具足習也。凡天台宗成佛者。自受用身智慧顯以爲其體。故惠心流成佛得道。報身如來習此事也。所謂境智冥合。自受法樂無間斷功德以五眼具足習也。次大日眞言用事。示云。爲奉令具足因果恒沙功德。大日眞言等事。大日眞言者。梵云●●●●●。此地水火風空(文)。是約法門談時。大日經云。諸法本不生(●字)。自性離言說(●)。諸過得解脫(●)。遠離於因緣(●字)。智空等虛空(●字。文)。義云。諸本不生阿字德。故屬台藏。卽是因曼荼羅功德也。次自性離言說者。●字德也。故屬金界。卽是果曼荼羅功德也(已上本有因果)。次諸過得解脫者。修性顯德義也。故屬果。遠離於因緣者。萬行諸乘因德也。此因果互具●字無礙自社德得也。故因果恒沙功德具足啓白也。凡眞言敎意大日五字明以萬行諸乘極盡也。付此五字依報五大有之。是台藏意也。約色法故也。是約正報者。五智如來也。是則兩部理智境智冥合因果具足妙體也。所詮アヒラムケン五字。堅濕暖動無礙等五字也。故法性理體堅固以爲阿字德。大悲智水法界濕潤以●字德。此理智法門覺悟時。煩惱塵垢不離云事無也。以之爲●字德。次此法性法爾自然本來覺體故。一切衆生因位當體不動。佛果菩提談也。因緣果滿●字德也。次上諸字功德一念具足。無礙自在也覺知以爲●字德也。眞言行者知見。法界大地見阿字本不生理覺。次法界水大見●字言不可得覺知。次火大見時。本來煩惱塵垢離可覺知。次法界風大聞。因果互具法門覺悟。次法界空見。萬法互具圓融可覺悟也。次以之遍一切處自身成佛習也。尋云。今所造立佛五智具足相如何。仰云。凡佛者五智具足以爲其體。五智者卽我等。五蘊五大也。付之和合五輪有之。五所五輪。一體五輪。多體五輪。所以今造立佛地水火風空五處。是名五處五輪。此五輪各各五大具。以之爲和合五輪。次法界只一五大輪也。以之名一體五輪。是總體自受用云如也。次法法塵塵各各五輪具。以之名多體五輪。如此談時。何物五大五智不具足。何物非遍照尊。仍大日五字誦因果互具功德奉具足也。次大日印事。仰云。大日總印者。習無量也云。以無所不至印爲最上祕事。其故兩手合掌。理智冥合十界皆成表也。二風二空相捻。境智冥合表示也。凡付此印。六大四曼三密習在之。所以中指已下三指合。六大無礙表示也。二風二空四指合。四曼別相表也。付此印三辨寶珠在之。是三密當體也。凡六大者。依正萬法反。四曼是又依正反。三密正報所具三點也。故以此印萬行諸乘極盡也。故因果恒沙功德具足習也。又付無所不至。重重沙汰在之。追可沙汰也(云云)。尋云。五眼功德大日五字功德同異如何仰云。五眼云三觀三智境智也。今五字明云者。三智五眼功德也。往一體法門也。所謂阿字者。空假中三諦也。是本有三智也。次●字者。果上三觀也。此●●二字境智三體三觀。上五眼所照三體三觀一體也。凡眞言敎意。一切衆生當體經依正萬法。三智五眼功德不具足無云事也。此知見前情非情差別無之。故大日經義釋云。本尊所持刀釼是有情也釋。皆是智慧所表故也。尋云。付無所不至印。種種習在之。其相如何。仰云。付無所不至。重重習在之。所謂橫無所不至。竪無所不至等也。故祕決云。束十界爲五差。一惡。二善。三二乘。四菩薩。五佛界也。一惡者小指。二善者水指。三二乘者火指。四菩薩者風指。五佛界者空指也。口云。付此無所不至有種種習。一無所不至。所謂歸菩薩界佛界意也。二有所不至。二乘界歸佛界意也。三徒所不至。三善道歸佛界意也。四無量不至。三惡道歸佛界心也。已上竪無所不至四重習也。以九界皆令歸佛界意也。
次橫無所不至其義如何。口云。此橫竪無所不至。祕決祕密深義也。云。以天台釋爲本說也。所謂釋云。束十界爲五差。一惡。二善。三二乘。四菩薩。五佛界。前四是權法。後一是實法。且依兩義細論。各具權實。論云。因緣所生法(一惡二善)。六道因果善惡二法也。我說卽是空(二乘法界)。亦名爲假名(菩薩法界)。亦是中道義(佛法界)。已上束十界爲五差意也。有漏善惡六道因果是所緣境也。以四重界三體三觀妙理也。以之爲能觀智也。此則境智相照法門也。此法門眞言事相無所不至印以諸顯也(云云)。尋云。橫竪無所不至方如何。仰云。竪無所不至者。兩手合掌立腕結之也。故名竪無所不至也。次橫無所不至者。例如妙觀察智定印。橫指合兩手結也。其印相如上竪次第云。無所不至乃至無量不至等也。口傳如前。橫印四重。以上八重無所不至也(云云)。尋云。大日根本印幾數有之乎。仰云。重重習在之云。先不出三種。所謂一五古印。二無所不至。三智拳印等也。此外九會十三院大日印等在之也。更可問之尋云。已前三印相如何。仰云。付三身習。是云者。一五古印。五字明アムハムラムカムケム。是念五大本法。是法身如來功德也。二無所不至。五字明アヒラムケム。是念報身智體也。三智拳印。是羯磨會大日印也。明バサラタトバム。是事業成就故。應身如來功能念也(云云)。尋云。以五古印爲法身印意如何仰云。五古者。五智所表五大相成顯也。故祕經云。●字心。普賢三摩耶。屈進力如鉤。檀惠禪智合。是名祕大印。時時不簡斷三十七圓滿(文)。口決云。此文五印說文也。●一字心者。外縛也。普賢三摩耶者。二中指立合。東方サタ三摩耶印也。屈進力鉤者二風屈如鉤。南方寶性尊三摩耶也。檀惠合北方羯磨事業印也。故此五古印台五位成就五智圓滿相形也。故大日印以因果恒沙功德極盡也(云云)。凡五大卽是色心也。今印以法身如來功德事。色法法身義。深可思之。又付五古印。十地滿足五智圓滿習在之。所謂祕密敎十地佛果位以習極故也(云云)。尋云。以無所不至印爲報身印相如何。仰云。凡無所不至印者。遍照法界義。以如如妙智照如如妙境。是名自受法樂。境旣法界遍。智又冥境。故境智旣無量無邊。智亦如是釋。深可思之。無所不至印說文如已前沙汰也。又云。無所不至境智冥合事。攝大儀軌云止觀蓮未敷アヒラ峯合等文以爲本說也。深可思之尋云。智拳印相如何。仰云。凡付智拳印。又有重重習。所以有理拳印。有智拳印。所謂智拳印者。以右手拳。左拳風指立結之付云。又有重重。擧兩拳唱云。若人求佛惠(欲心)。次通達菩提心(觸心)。以左風右拳下觸。次父母所生身唱。以左風致右拳掌中(愛心)。次速證大覺位誦。以左風指致右拳風空間(慢心)。
已上。然後(智)●●(金剛)●●(法界)●(不二大日)。如此可誦也。已上四重也。次里拳次第准上可知之。尋云。付智拳印有重重習。其相如何。仰云。已前如云十界爲五差。各四重印成。故智拳印二十重。理拳印二十重。合四重習在之。已上口傳在別。更可問之。問。佛眼印相如何。仰云。佛眼印者。印相如常。大途如佛頂印。二火中間佛眼也。右風火間惠眼也。左風火間法眼也。右風空間天眼也。左風空間肉眼也。已上此五眼印。佛眼中道緣。惠眼空緣。法眼假緣。已上四重界。天眼十界障外境緣。肉眼十界麁色緣。故五眼十法界境智極盡故也。四眼二智萬像森然。佛眼種智眞空冥寂(文)。尋云。三智五眼一體方如何。仰云。已前云如。五眼者三智三觀十界照相也。三觀云十界三體不思義妙法觀見也。故三觀成就必三智成。三智圓滿必五智具足如來成也。五智具足必五眼圓滿。覺位居也。故以大日佛眼印明。奉開眼供養也。是眞言心。六大無礙常瑜伽。四種曼荼各不離等云。六大四曼法界不遍云事無也。此時生身佛也。畫像佛功德習等無差別。故今佛眼大日以印明加持時。生身如來功能具足効驗施給也(云云)。尋云。五眼三智不同如何。仰云。五眼者如前。三智者一一切智(緣空)。二道種智(緣假)。三一切種智(緣中已上)。口云。五眼者佛果功能名也。三智者名內證智德。往其體一物也。尋云。開眼時大小呪中用何呪乎。仰云。可用大呪也。尋云。用佛眼大呪方如何。仰云。其佛眼金輪一對習事也。金輪諸佛如來皆開會令歸一體也。故以金輪密一乘習也。仍一字呪以爲祕事也。是卽不變眞如德也(云云)。次佛眼者。萬法能生根本隨緣眞如體也。一一毛孔五億俱胝諸佛出生。故以佛眼攝受習也。萬法開出尊故。以大呪祕事習也(云云)。尋云。顯密所談五眼有不同乎。仰云。凡顯敎意。理祕密故。五眼功能約法門談之。祕密敎意。事理俱密敎故。內證法門事相顯明之也。仍佛眼尊五眼色相顯形也。所以肉眼所具佛眼者色法也。佛眼所具肉眼中道理也。餘三眼亦復如是。故五眼互具故二十五眼成也(云云)。尋云。凡祕密敎意。五眼功能色法顯談之。其證據在之乎。仰云。有之。所以大日經十九種金剛中。無垢眼執金剛在之。是佛眼事相尊體顯形也。凡無垢眼者。塵苦悉斷畢。佛眼朗開。法界周遍妙理開顯給形也(云云)。問。御衣木加持其相如何。仰云。凡御衣木加持之時。先以木本末不差。本下末上。大小如心。如此治定安佛前。阿闍梨以●字觀。此靈木觀察令去垢。然後灑水。以散杖五處五輪種子書也。又胸間卍字書也。又本尊種子書也。然後啓白神分祈願加持護念等如常。尋云。觀法相貌如何。仰云。對此御衣木。或大日彌陀藥師等。何尊任檀那意樂。其尊五眼體相貌歷歷可奉觀也尋云。佛菩薩開眼時。因果功德不同在之(矣)。仰云。一師口傳云。當世人。佛菩薩開眼時。極果如來與因位菩薩無其差別。一概開眼供養事無相傳至也。能能可分別也(云云)謂意極果如來三身總別功德如常。若因分菩薩聖衆開眼供養時。未開顯故以性德三身可開眼供養也(云云)。若委欲奉稱揚讃嘆者。先理性三因佛性以供養畢。然後圓融圓滿宗旨之意。因果互具故。理性如來果恒沙功德圓備滿足給由啓白終。其後果上功德以讃嘆不苦也(云云)。此趣不辨。直於因分菩薩。果上德以讃嘆。無才覺至也(云云)。能能可分別也(云云)。尋云。顯密佛開眼供養。其不同如何。仰云。顯宗佛開眼供養次第。已前如云無子細也。次密敎佛開眼供養時者。是又自性受用等四種法身相貌分別。加言有用意可開眼也。其次第如前云。凡大日如來奉供養時。自性受用等文誦。顯顯宗三身功能一體樣可讃嘆也。所謂四身三身開合異也ナムト加言。委可讃嘆也。又如前云。自性法身與變化等流雖有不同。佛德三十六皆同自性身等釋故。四身互四身具。三身常一身趣委細可奉讃嘆也。此等趣不知。一概供養僻案至也。能能可有用意也。問。堂供養者。唯堂舍許供養歟。將又本尊奉供養也如何。仰云。凡堂供養者。能居佛奉供養時。所住堂舍卽佛果莊嚴方供養也。凡心佛國供養故。此佛依正悉佛果功德顯。金剛不壞妙體成也。謂意凡所依土皆准正法故。堂舍變佛果莊嚴成也。凡密敎意。須彌大海寶樓閣者。皆法界塔婆體顯也。故堂舍等雖破壞タリト。是不成人物。又是薪等不用也云此意也。尋云。堂舍塔廟不同如何。仰云。凡塔廟者。法門表示佛果相貌也。堂舍者。其形人屋相似故。一往是不同雖有之。再往者佛果依正顯故。全是一物也。不可差異也。尋云。堂舍與塔廟眞實無不同也如何。仰云。此事祕經終極大事。如來內證事相故。無左右不可口外。然而爲備廢忘。入門許先記之。所以梵本タラ葉印信。台藏塔婆者。常堂舍形也。次金剛界塔婆者。今寶塔等貌也。不可口外也。口傳(云云)。尋云。以堂舍與塔廟配兩部方如何。仰云。凡台藏界意者。因曼荼羅故。以人屋爲所住。金界意者。果曼荼羅故。以修得莊嚴塔婆爲所住也。口傳(云云)。尋云。生身大日拜見方如何。示云。山王院大師御傳中。生身大日拜見祕法在之。因大日相貌在之。堂舍塔廟意在之。深可思之。口傳(云云)。又云。太神宮瑞籬有此表相。所以皇太神宮造。法界地理以爲地盤。地輪上檐下水輪也。屋上火輪也。知木風輪也。鰹木空輪也(云云)。已上五輪表相也。又鰹木出或九表九重塔也。或七表七重塔也。或五表五重塔也。或三表三重塔也(云云)。此等義思之。堂舍塔廟悉是佛界微妙莊嚴也。不可處聊爾者也。甚深甚深。又云。太神宮神寶五大輪表相在之。所以山形(地輪)大海形(水輪)三角(火輪)半月(風輪)婆羅提木叉(椿木)空輪也(云云)。又云。天神七代者。月輪也。地神五代者。方形中有八葉蓮花(云云)。是則兩部大日三摩耶形也(云云)。我國五畿七道。兩界曼荼羅相貌也。堂舍塔廟又是因果不二塔婆也云事。
一。堂供養時地鎭方如何。示云。付鎭法重重習事在之。一安鎭法。大法儀式(如常)。二鎭宅法(不動法以鎭之如常)。三祕鎭法。付三種悉地法鎭之。梵網經意者。花臺花葉儀式。三種相開成道表示也。次法花意者。三變土轉儀。三重無明一時俱盡意也。破三惑成三身表示也(云云)。尋云。鎭宅次第如何示云。三種鎭法隨意作之。其作法者如常也。口傳(云云)。又云。三種悉地鎭法事者。成佛得道表相也。又淨佛國土成就衆生義也。所以上密悉地法身(花藏世界)。中密悉地報身也(實報土)。下品悉地應身也(修羅宮等)。依正也。色心互具互融。又云。安鎭結界作法者。淨刹結界儀式也。故賢聖傳云。淨刹界處者。三災壞劫時無壞所。其殘如柱。五大院云。結界地毛孔計無破(矣)。加之今堂舍塔廟建立地者。昔釋尊之放光所照東方萬八千世界云時。其光明所相殘。皆堂舍塔廟建立也。釋尊夫先達照地給也。應知不動不退之伽藍也云事。又云。大光明所留者。成大伽藍。小光明所留者。成小伽藍也。是一往說也。可信可仰者也。甚深甚深。問。佛供養時三身方如何。示云。凡付三身重重習在之。始覺三身。或本覺三身。或從因至果三身。或從果向因等三身也(云云)。尋云。其不同如何。示云。從因至果三身者。敎相所談爾前三身也。所以先三藏敎者。今日天尊於樹下成道。三十二相佛果得也。此則劣應等流身也。是丈六應現色體也。次通敎意。帶比丘像現尊特身等云。三藏敎劣應比丘像上現尊特身。故丈六尊特合身佛等云也。此故通敎佛勝應身名。仍通敎敎主。汝一里十里百億里等身量見也。或壽量云一切減一切云也。此機前示現也。故通敎八相齊流八相云也。此意也。又於丈六佛者。梵天不見其頂。目連不窮其音聲等云。丈六尊特合身佛色相顯也。次別敎意。敎主云他受用報身以爲能化。其相云色相色邊音聲無等云。周圓無際寶莊嚴報身報土粧樂也。次圓敎意。以法身如來爲敎主。虛空同體理身法界周遍體以爲敎主也。已前別敎意。周圓無際衆寶莊嚴等云。尚是能遍所遍在之。次圓敎意。萬法當體卽是法身如來全體也。能遍所遍不同無之。依報云卽是正報也。云卽是依報也。依正一如因果不二也。以之爲法身如來色體。次三藏如來而爲境。本於色像上四見不同等云。已前如云。三藏老比丘於形體上。後三敎所談形感見也。此劣應。法身如來次第昇進。三身如來相貌分別也。已上爾前四敎所談三身也(云云)。問。迹門所明三身相如何。示云。前所談三身劣至勝三身相貌分別。皆是隔歷三身也。法花迹門所明三身。爾前隔歷三身融相卽三身明也。故應身處餘三身具也。法身處餘三身具。卽是互具互融三身也(云云)。尋云。本門三身方如何。示云。凡本門意明無作本有三身也。故本朝大師釋云。本地三身者。法中論三(矣)。此於法身本有妙理。無始無終無近無遠三身本來具足事釋也。法花云。如來祕密神通之力(文)。釋云。一心卽三身名爲祕。三身卽一身名爲密(文)。或又云。昔所不說名爲祕。唯佛自知名爲密(矣)。或佛於三世等有三身。於諸敎中祕此不傳(文)。此等文理意於爾前三身相卽不明。至法花三身明互俱互用也。凡迹門意。爾前三身隔歷淺至深。三身隔歷開會。三身相卽旨明迹門大綱也。是皆始覺修顯妙理約明之也。次本門意。本地三身從本垂迹。爾前四味三敎所明應迹云三身垂下。卽是爾前今經三身。本迹大綱也。深可思之。尋云。本地三身相貌如何。示云。付之流流相承在之。一傳云。理智慈悲(云云)。一傳云。色心業(云云)。一傳云。體相用(云云)。尋云。以理智慈悲。無作三身習方如何。示云。凡本地三身法中論三等云故。本有無作三身功德也。故依正萬法經三身功能備也(云云)。尋云。其相如何。示云。先約正法是云者。理者法身也。智者報身也。慈悲者應身也。次約依報是云者。假令所座疊等。總體法身理也。此上或赤緣高麗等疊不同有報身智也。次人敷說成。人所用成。利益施方應身慈悲也。深可思之。此等以義勢經萬法。三身相貌可覺了也(云云)。尋云。色心業以配三身方如何。示云。色心業三身配事。處處釋義大綱也。故色法法身。心法報身。業卽解脫釋。三身體相事分明歟。故一往說云。一切有情色法身。一切有情心報身。法報化用應身。三身有相各別心(文)。深可思之。尋云。以體相用一身習方如何示云。當流相承以體相用本習也。色心業三以三身習事無止大事。彼限正報不亙依法意有之。體相用云依正萬法經。本有無作三身。本來具足形歷然。其證據今經十如是中。初三如是以三諦三觀配當釋給事此意也。深可思之問。付三身門。應身開眞身合。眞身開應身合云。其不同如何。示云。爾前應身開眞身合也。所以三身隔歷。從因至果時前如云。於應身劣應勝應開。是爲藏通二敎敎主。次以他受用報身爲別敎敎主。一以法身爲圓敎敎主。是應身開眞身合意也。次眞身開應身合者。法花意法中論三云。以性德三身本有無作三身習也。是眞身開意也。爾前所以談應身等合。今本有三身中應身攝也。故應身合名也。是三身習事大綱也。深可思之問。於三身。或修性各三。修二性一等不同。其相如何。示云。先修性各三者。性德三因佛性。修顯得體修得三身成。是性德有三佛性。修德有三身。是名修性各三也。次修二性一者。性因佛性本有不改法故。性德法身也。緣了二因修得約也。其故彈指散花是緣因。隨聞一句是了因(矣)。此知識經卷敎依。事了緣等功德成故約修得。是修二性一意也。上所云修性各三云。往一義也。所以文云。性因佛性通亙本當。緣了佛性種子本有(文)。此又修性各三意也。此等解以修二性一修性各三義。能能可分別者也。尋云。於三身因果不同在之。其相如何。示云。凡法身者。如如妙境。報身者。如如妙智。應身者。解脫現身調伏衆生體也。如此三身相貌云者。皆是修得顯了果上如來付談之也。次因果未證於菩薩聖衆者。未至極果。故此菩薩聖衆供養時。性德三身約可奉讃嘆也。如此分別不知。果上佛對因分功德讃。因分菩薩聖衆對果上三身滿德功德讃事。無才覺至也。故唐土人師云。因果不辨佛功德讃嘆。州額如懸打乎。深可思之。又一義云。圓敎意。因果互具修性不二也。此時因分菩薩聖衆於。果上德無闕減。於果上佛因位功德具足。此時廣因果恒沙功德圓備滿足由。委細可奉讃嘆也。然而先果上佛修得圓滿功能讃。然後因分功德可讃嘆也。次因分菩薩聖衆。先性德三身樣釋終。次果上德可奉讃嘆也。如此分別不知。因果分別ナキハアヤマチノ至也。能能可令存知者也。已上三身者。諸佛菩薩總功德也(云云)。尋云。別功德者。其相如何。示云。於諸佛菩薩必各別發願。各修淨土功能在之。所以藥師衆病悉除願在。良與法藥別願在之。故藥師名號付之。瑠璃藥師者(應身)瑠璃者(法身)光者(報身)。其名號三身功德在。故本朝先德御釋云。一心三惑所治妄病。一心三觀能治妙藥。分別病藥。能治衆病。稱號藥師瑠璃光佛(文)。此又別願名號付。而三身具足事云也。可思之。次阿彌陀如來等。又別願西方淨土莊嚴四十八誓願在。一切衆生往生引接以爲此佛本願。其名號云。又三身功能在。所謂阿者報身(空義)彌者應身(假義)陀者法身(中義)此等又三身滿德功能也。以之餘尊餘佛功能可准知。次因位菩薩聖衆。又各各別願在。如文殊師利者。以智慧法門本誓觀音如者。慈悲誓願以本誓。以此等才覺。餘菩薩聖衆功能可讃嘆也(云云)。問。眞言佛供養方如何。示云。當世密供養作法。明匠達被修見其詞云。青蓮慈悲御眼。開五眼功能爲奉令具足。佛眼印明(云云)次四智三身因果恒沙功能。爲奉令圓備滿足。大日眞言(云云)。次神分。表白等(云云)。尋云。於眞言佛總別功德無之歟。如何。示云。凡眞言供養時。如顯宗讃嘆。委不說法。表白中其佛菩薩總功德(三身)別功德其佛菩薩各各本誓也。如此等法門表白次啓白也。又一義云。眞言供養時說法人有之。如此啓白畢。眞言供養時只如例行法修也。仍其佛種子三摩耶尊形等。委細觀誦修七分行法也。此七分行法者。應身八相作佛義也。顯宗委細稱揚讃嘆。八相中轉法輪一分也。眞言密供養。初上天終八涅槃。八相作佛功能圓備滿足也。故顯宗讃嘆供養。密供養功德最尊最上也。深可思之問。眞言供養顯宗所談如。佛菩薩因果不同無之歟。如何。示云。凡眞言敎四種法身沙汰時。因果不同無乎。所以心王大日。心數曼荼羅等(文)。或又自性及受用變化菩薩等流等(文)。此等主伴義分明者歟。此時大日自性身讃嘆時。本地三身約是可稱揚。次心數曼荼羅功能沙汰時。各本誓悲願可奉稱揚也。已前如云。因果互具故。因分菩薩果上如來。總別功德互可奉讃嘆。故佛德三十六皆同自性身(文)。此等釋義如。因果互具相貌也。四身三身互具互融。開合異故。顯宗如讃嘆奉稱揚不苦也。能能可思之。
尋云。四種法身者。其相如何。示云。大日自性身。四佛受用身。釋迦變化身。外金剛部等流身(文)。
尋云。權實等流相如何。示云。大日差別身方權者等流身也。次實業六道凡夫實者等流也。敎相一往權實分別。往大日差別身也。次之四重圓壇十界曼荼羅聖衆。習也(云云)。
尋云。於曼荼羅因果不同在之乎。示云。山王院御釋云。胎藏曼荼羅於衆生心所開發。金剛界曼荼羅於諸佛果中示現(云云)。因果不同分明者歟。
尋云。胎藏界曼荼羅以四重圓壇十界皆成習方如何。示云。胎藏界曼荼羅法花經十界開會法門事習相也。所以內院四重四聖界也。外院六凡界也。此則十界曼荼羅也。付之明三身者。六凡界等流身也。四聖界四種法身也。付之又二業界報身也。菩薩界應身也。佛界法身也。四身三身開合異也。
尋云。付三身門六身九身貌如何。示云。先六身者。一應身(劣應勝應)。二報身(他受用自受用)。三法身(理法身智法身)。已上。次九身者。俱體俱用三身也。所以應身處餘二身相卽。報身處餘二處相卽。法身處餘二身相卽。互具互用三身也。次之名俱體俱用三身解。如圓融三體互具相卽。深可思之。
尋云。付寶塔品三身九身習方如何。示云。一法身三身。寶塔(法身)多寶(報身)釋迦(報身)分身(應身)二報身三身。多寶(法身)釋迦(報身)分身(應身)三應身三身。釋迦(法身)分身(報身)一切衆生(應身)。
尋云。法花會座儀式以三身九身配立。我等何得分有乎。示云。爾前諸經意於佛果分身散影。三身圓滿相明。是佛果功德。一切衆生爲其分無之也。今法花意不爾。十界三千衆生悉是釋迦分身一身也。此則十界皆成無始無終本佛方說顯給其表示。今樹下分身以爲具證據也。故他經所說分身一佛界功德也。今經所說分身十界皆成妙理也。故他經分身分身名也。今經分身分身名也。深可思之。
尋云。三身與三寶同異如何。示云。三寶者佛法僧三也。三身者三寶中付佛寶談之。一往分別也。眞實三寶三身物也。佛寶者法身也。法寶者報身也。僧寶者應身也。所以三種三寶中。一體三寶者。我等色心業三也。全是三觀三密三身也。深可思之。
尋云。三身如來說法相如何。示云。妙樂釋云。法定不說。報通二義。應化定說(文)。此釋意法身妙理名。故能說所聽無之。故法定不說釋也。次報通二義者。報身上叶如理方不說云也。下應萬機方說法也。故報通二義釋也。次應化定說者。凡應身隨類化現故。終日對機說也。故應化定說釋也(云云)。次若俱相卽。俱說俱不說等(文)。此釋意應身如來法報二身。相卽方說法云也。應化身又法身相卽時。法身不說不別。不說法故但不說云也。已上顯宗意也(云云)。
尋云。眞言四身說法相如何。示云。眞言自性身說不說事。古來異義一偏難定。然而東寺義者。四身說法。山門義。自性身不說。受用身說法云也。或變化身說云也。謂意自性身變化身加說法也(云云)。以釋迦爲敎流布身此意也。但自受法樂爲互爲主伴。三密敎說。東寺山門共許此義也。如顯宗對迷機說法事。自性是不可有也。是敎相大綱也。次已前如云。四身三身互具互用三密敎說事。山門東寺共許之也。深可思之。
尋云。法身如來說法相如何。示云。高野大師釋云。五大皆有響。十界具言語。六塵悉文字。是法身。是實相(文)。此釋意。塵塵法法皆阿字不生妙理說。五智種子示也(云云)。次五大院御釋云。五大當體是眞言。故眞言行人直聞水聲風音。悟入阿字不生理。若不如是非是頓悟之機。縱雖遇生身佛。於彼無益(文)。此釋又六塵當體五智種子唱。法身如如妙理顯也。此等皆法身說法相也(云云)。
問。眞言敎言四身中何乎。示云。凡眞言敎主。總云者自性身可云也。若別是云者。經經所說旨任。其敎主相可分別也。所以瑜祇經自性身三十七尊說也。故自性身說也。金剛頂經受用身三十七尊明也。故受用身說云也。大日經變化身所說法門明也。故山門變化身說云也。此一往分別也。四身俱法身名上。何法身說云無相違也。凡天台流意。四身共名法身上。變化身說云故。經經說相不違歟。東寺流義一偏自性身說定邊局義也。法身說云自性身說不可定。此等分別能能可存知者也。
尋云。法身如來說不說事。經論說不同也。如何是可心得歟。示云。妙樂釋云。近代翻譯法報不分二。三莫辨(文)。此釋意翻譯三藏三身說相不辨。只大樣付翻一偏法身說定也。故法報不等釋給也。凡四身說法其相不同也。自性受用內證境智故。總不對迷機。故外用利他說法不可有也。自受法樂爲互爲主伴。三密敎說也。是非如變化身說法故不說云也。今大日經等一分迷機下相有故。變化身說云也。此等相貌能能可分別者也。
尋云。天台流意。大日經變化說云其相如何。示云。凡自性身者。不對迷機。故說法相無之。今大日經一分對迷機故。變化身說名也。解如被妙覺加說法云。謂意自性身變化身加說法給也。故今大日經加持身說名也。經題初神變加持經等說。故加持身說云義尤被得。或一義云。山門加持身說法事。神明巫女詫如詫宣給。故山門御子義東寺邊申合。此義心自證諸佛內證。總以迷機不見也。故以變化身下敎流布給也。深可思之。次戒家相承意云。眞言祕敎意有。天台顯宗意有。戒法タニモ說。皆法身談法習也。縱小乘權敎說有。又天魔波旬說也云。諸惡莫作諸善奉行戒法タニモ說。法身說法習也。戒卽法身義。深可思之。此等義勢不知。他門異宗學者。法身說法義迷。此一流大事也。不可口外(云云)。已上大概注之。此則當流相承祕傳也。不可處聊爾者也。隨億持出次第注記之。後見學者可令添削者也。潤色文理通可令加者(云云)。已上畢。
一。天台三身眞言四身事(慈鎭和尚)。今奉讃嘆大師釋尊。總別功德。願念之旨趣存略。抽詮。聊以述之。先佛有三身功德。法報應是也。眞言敎立四身。通稱法身。方今法身者。不變眞如之妙理。十界互具之佛性也。八葉肉團之蓮。未開五百塵點之劫。五相成身之月。深證無始本有之空。報身者彼理界之蓮花開八葉。預匂於十三大會之聖衆。其智界之月輪縮一肘。敷影於九會諸尊之舒斂。自他受用之說法境智冥合之內證。顯敎本門迹門外用之。應身者他物隨緣之月。出從寂光之理峯。變化等流身借出實報之智水。今所奉歸向之大師釋尊。已勝劣應化之本也。涉分身究竟之說(矣)。八相作佛之化義。五時八敎之說法。法花開會是菩薩道。領受四種法身。是總之功德也。別功德者。三身之中應化眞佛。五智之內成所作智。五佛不空成就。大通第十六之王子也。此是一切佛中一切。三身卽一。十方佛土中本佛。四土歸寂。藥師彌陀彌勒地藏。悉同體應化也。故化緣誠近。爾前諸敎法花眞言。亦是一佛之所說也。故修學結緣(云云)。
溪嵐拾葉集。畢。
元祿十五年歲次壬午春正月十日。
法印大僧都實觀閱。
●●拾葉集(怖魔事)。
一。魔界迴向事。
一。二種降魔事。
一。一切魔羅事。
一。魔界證據事。
一。天狗證據事。
一。魔業因事。
一。遣除從魔事。
一。驚發地神事。
一。境智各別事。
一。佛眼三摩地事。
一。除障○事。
一。四種軍荼利事。
一。四種降魔事。
一。斷恒證據事。
一。怖魔祕術事。
一。天狗怖事。
一。常行堂怖魔事。
一。明惠上人授戒事。
一。孤迷呪文事。
一。香鳴呪文事。
一。羅細事(已上二十一ケ條)。
溪嵐拾葉集。
怖魔。私苗。
一。魔界迴向事。解脫房作。
以所作善迴向魔界。離苦得脫事。心地觀經云。或有菩薩。以諸天魔而爲恐怖。天魔眷屬充滿欲界。障修道人退菩提故(云云)。末代僧緣涼可恐者此事也。若上人宿業障熟。行願清淨之人。魔王魔衆不能擾惱。如佛子等者[(牙*攵)/心]欣出離雖受佛法。戒定惠中都無一分之功。身口意間未離衆多之失。常念世俗事。假名阿練若。內外不相應。名利多有汚。人之所推者其過猶似輕。當身願之者誰有如我人。日夜所作恐皆魔業。顛倒墮墮難期解脫。或引疏云。引花嚴經云。忘失菩提心。而修法善根。魔所攝持。過患衆多。中間忘失猶被攝持。況都未發心。諸行豈離彼業(乎)。彼都未發心者(云云)。誠我等之類也。就中命終之時。苦重心迷。魔界得力。行業德至。運心年久人猶多不遁其難。況於我等乎。但初心行者福惠雖少。若全一行隨分用心。諸佛哀愍。天神加護。臨終大事成就不難。雖一善。雖一念。只依誠。只依清。我聞。設魔王雖化形。悟則爲眞佛。設眞佛雖來迎。迷還成魔界。行者用心本其如此。最後一念推量昇沈。抑我朝中古以來。顯密修學之人。有德有功之輩。粗墮魔界妨此惱人。嗚呼投如意之珠。徒爲名利之直。甞露藥。剩增煩惱病。昔以行德伏魔軍。今何爲其伴黨。昔以智力守法城。今何爲其怨雔。哀哉。凡夫之心雖變反掌。何日何生。方住不退。大象之尾拘窓。師子虫食身。蓋此謂歟。
當時之輩者。僅爲其末生。或彼門葉也。德不及彼。不可階天。云顯云密佛法傳世何事離。先賢得聽惠多門猶以可爾。況於我等懈怠遲鈍之輩者。若不守古說一文義爭得見聞。是以且思彼昔德。且願我後報。悲之尤深何事如之。今以誠心耎詞。告彼諸靈云。三寶境界功德廣大。長夜之中常施巨益。汝等故生之時深歸之。修之。生生其緣不空。今失出離道。沈惡趣苦。是誠汝等心過也。罪豈在三寶哉。此法若絕世。誰救汝等。自今以後努力努力勿成障礙。今以一期所修一切善根及今祕密念誦功德。悉皆迴向汝等。汝等心底具無上之佛種。身中畜福惠資糧。各須靜心悟念昔事。一念改悔出妄歸眞。受長壽樂。見佛聞法速成佛道。我詞雖拙汝悟可開。依地仆者依地還起。爲法受苦者依法離苦。哀愍我等。必識長護各得佛道。幷施引攝。凡日本國中開闢以來貴賤靈等大有。其恩同皆迴向(矣)。
遠離魔界有二方便。一慈悲。二者空觀。今聊所思是慈悲之方便也。於空觀者。且先讀誦大乘經典祕密神呪等。皆是第一義諦甚深空法。若唱文言。能顯空理(云云)。
一。二種降魔事。大日經義釋云。不動金剛者。降伏惑障令動之。降三世令發菩提心。自色界頭一一天處次第降伏下(云云。取意)。
又入大乘論云。魔醯首羅有二種。一毘盧遮那魔醯首羅者。第四禪主也。二伊舍那魔醯首羅者。第六天主也。降三世降第六天衆。故理趣釋云。金剛部中金剛降三世調伏他化自在天魔王。寶部中寶金剛忿怒降伏魔醯首羅。蓮花部馬頭忿怒觀自在降伏梵天。羯磨部羯磨金剛調伏那ヤ延。慈氏難降伏諸天引入佛道給。
一。三界其中所有一切魔羅之事。立印。
示云。魔羅者天竺詞也。此云殺害也。委魔經略魔也。其魔者二種。一第四禪順色界頂魔王也。是大自在天云也。又魔醯首羅云。是第八識所變也。此經心背生死入人ナル大自在天云也。二第六天魔王欲界頂。此六識所變也。一念隔歷差別心法性心背者也。一切毘曩也迦聖天。羅刹婆等當時鬼云也。此前五識所變也。此等外大火焚燒蒙也。不動火生三昧燒盡或障義也(云云)。
一。魔界經論證據事。大日經云。魔界爲佛界。皆入阿字門(云云)。理趣經云。一切諸魔不能壞(云云)。祕密行者爲諸魔不被侵故也(云云)。却蘊神呪經七鬼神(見)。又五鬼神(云云)。陰陽道牛頭天王云內法八智如來也(云云)。明眼論云(聖德太子)。燒香一切鬼神等聞香煙。如趣死門思也。是香德也(云云。取意)。
一。天狗證據事。覺大師御釋云。卽證(菩提集)天魔(波旬)天狗等(云云)。誑止一云。降魔相處云(魔王魔女魔民。魔誑等之)。私云。魔誑者天狗歟(云云)。
延命地藏經云。天狗土公大恐神等(云云)。
一。戊魔業因事。首楞嚴經云。雖有多聞及禪定。不斷婬欲必落魔道。上品魔王。中品魔女。下品魔民(云云)。
一。遣除從魔事。師云。魔有二說。本尊共來魔。又在此。本尊來奉防魔也(云云)。
一。驚發地神爲降魔相事。三密。問。就驚發偈意。釋尊降魔地神爲證。是初成佛時之事也。今是凡夫初修道也。何彼爲例驚地神耶答。義釋云。世尊昔在菩提曼荼羅。降魔軍時。汝作證明。我今亦欲隨佛法行。紹如來事故畫此曼荼羅也。我雖未得一切同於如來。然以毘盧遮那三密所加持。故亦能現作佛身。香集一切曼荼羅大會。是故汝亦當現作證明。使諸魔軍不能煩懷也(云云。取意)。
一。境智各別修行被侵魔事。山王院釋云。億外故知者。境智間斷故被得魔使。圓頓行者境外無智故不被侵魔也(云云)。私云。不思識境智卽陰是觀文。可思之。又云。唯圓敎意。逆卽是順。自餘三敎逆順定故(云云)。又云。唯除實相。餘皆名魔事(云云)。法花云。雖有魔及魔民。皆護佛法(云云)。
一。佛眼三摩地事。怖魔事。付法傳云。不空林行天竺至師子國。國王迎宿中七日供養。令住佛牙寺。卽奉遇龍智阿闍梨時。行腖步問律。卽奉大唐國位金貝等物。龍智曰。吾所寶者心也。非此寶也。尋卽授以十八會金剛頂瑜伽十萬頌經幷大毘盧遮那大悲胎藏十萬頌經五部灌頂眞言祕曲經論梵筴五百餘部。他日王作調偈戲以試和上。和上結佛眼印。住慈心之定。誦眞言。以劫之。其象顛倒不能前過。王甚敬異。與夫梢降醉象。有何殊哉(略抄。付法傳)。
涅槃云。昔釋迦如來經行時。達多放醉象欲害佛。佛入佛眼三摩地。擧右手同象。從五指端出師子。師子同聲迅孔。其時醉象須臾死(取意)。此卽表如來息災也。十七尊皆著師子冠。可思之。
私云。以五眼配三智之時。佛眼有緣中道。中道者無明卽明觀惠也。卽是三摩地也。無明愚癡同也。師子愚癡果也。卽法性觀惠故。佛眼八師子座坐給也。師子禽獸王也。言怖畏體故。怖畏體功能在之(云云)。
一。除障在祕敎事。可顯密兼學事。問。有人難云。汝本久學顯敎。今何受答。蘇悉地疏云。譬如有人手執刀杖。不著甲冑。入群賊中。儻勝一人。或爲賊所害。顯敎轉報亦復如是。未被如來三密甲冑。或爲報業煩惱所害。祕敎不爾。三密甲冑著法上體。定惠手執阿字利釼。如來要誓事理兼備。無交不際。無宗不與。譬如勇士密著甲冑。執持利釼入群賊中。自他俱安(已上)。故兼學眞言也。問。若祕密敎勝於顯敎。汝何不永捨天台三觀偏就眞言三密耶。答。誰言眞言勝於圓觀。大日經疏始終一同。以法花文義釋成此經理。三觀妙理全同天台。問。若爾云何祕敎除障。顯敎不爾。天台諸□□□□眞言師。以法花等諸大乘經爲眞言敎□□□□□三密修行儀軌故。又應言圓頓妙現不如□□等經。除障方便不如三密加持。如天台法花□□□□尼品疏云。惡世於經甚多惱難。以凡護之。□□□□□道流通(已上)。正宗妙理雖勝。而受用呪。除□□□□□□□知三密敎門是除障勝術也。此敎門多□□□利惡世學大乘者歟。我山兼學眞言。我山兼學眞言。□□□□□□□□□□□□□□□□□□□□□□□□□□有以也。就中佛子年少之比。慈惠□□和尚。時時軟語曰。凡我山僧初雖顯□□□必學祕敎。汝莫軴眞言敎徒。今□□□□□習(云云)。仍爲奉報大師之恩。憖研頑嚕之心(矣)。
一。四智軍荼利事。示云。四方軍荼利者。息災軍荼利。增益軍荼利。敬愛軍荼利。降伏軍荼利(已上)。於建立軌。此四種軍荼利。三形成四方金剛結成也(云云)。又云。四種軍荼利。降伏四種毘那耶迦也(云云)。
一。四種降魔事。示云。降三世降天子魔。軍荼利降煩惱魔。大威德降人魔。金剛夜叉降鬼神魔也(云云)。
一。斷鹽證據事。降三世儀軌云(不空)。若行者修此法時。七七日間□□斷五穀。□□□□□□□□□□□□□□□□末鹽一心無餘境。滿眞言十萬返。爾時必本尊現。形作大惡怖魔體。試謙行者。以是時愼勿生散亂。則法成就(云云)。
一。怖魔祕術事。師云。行者若於時所生怖畏念者。唾慈打令生聲。仍無想怖念也。然則蚖蛇等作障礙者。令退散也(云云)。先師和上云。鵄ナト飛來。不可怖不可隨。彼鵄者一念妄心異趣墮。其自性□□□佛性。直大日如來也觀。●●●●●明可誦也。此明三身報身也。四魔降伏眞言也。可思之。如此是天狗タフラカサレサルナリ(云云)。
又云。灌頂印明三摩耶戒可授也(云云)。受法熏曾以不可作障礙也。又同體慈悲心發ヘキナリ(云云)。
一。常行堂天狗怖トシ事。示云。山門常行堂衆。夏末於常行堂。大念佛申事。佛前如法引聲。後門子トリ。無前無後經讀也。是山門古老傳天狗怖申也。又住侶等如此戲論事識。天狗怖申習。又物語云。熊野山那智瀧衆引聲念佛時。正面如法引聲也。後門阿彌陀經讀時。懺法讀懺法之時。阿彌陀經讀加。無前無後讀也。如前ハ子トリケニヤサハナムヲウタフ也。是彼山故實天狗怖申習タリ。
私云。此事案。如法如說修行。必天魔障礙。內觀首楞嚴三昧住。外相假順魔。戲論事振舞也。是還天狗怖義歟(云云)。古人云。乘賊馬追賊。咲中拔釼。□□手段也。如此機契能打敵也。不動座者。成魔王形降魔體。能能可得心合也(云云)。
一。常行堂怖魔事。示云。堂僧等年始上文殊樓。扇五間開自樓二階投下也。記錄相傳云。是則五眼印也(云云)。
私云。五眼佛眼根本印也。此印卽是怖魔祕印也。常行堂天狗怖云事。可思合之。魔多羅神除障最極祕印也。甚深〃〃〃〃。可尋之也(云云)。
一。明惠上人授戒於天狗事。師物語云。栂尾明惠上人許。山臥一人來現云。受戒之悉有之(云云)。仍上人授戒畢。彼山臥申。我受戒當絕三種事可奉授也。所謂我是山邊有者。作爲佛法三種怖畏有之。一明障子內不可燈火也。二聖敎等幷一切物直可置之。三諸危所不得居。又不可置物也。又云。示云。アヤウキ巖石ヤケナムト者不可居也。諸天魔波旬等如此難所居住。又一切聖敎等直置事。天魔等陷曲不取直。以爲體物直不置。人天狗根性物也。何爲魔被障礙也(云云)。又阿闍梨障子內火事者。遠見闇似。仍天狗等爲肉食集來。眞實非間。故起嗔恚成障礙也(云云)。
一。狐被迷時頌文事。口傳云。狐被迷時。可結誦。所謂師子印結。追打鬼婆羅羅鬼法性房燒妻戶可誦也(云云)。如此迷惑之時者。安座心經讀也。
一。香鳴時頌文事。頌曰。追打鬼婆羅羅鬼法性房門葉可誦也(云云)。又云。八大龍王名字唱之也。或傳云。金剛翅鳥王眞言誦也(云云)。
一。羅網除魔障事。示云。那智花山花山法皇御庵有之。那智瀧行之等居止。今擬如法經道場。或行者如法。衆中百鬼夜行。引率無數眷屬。道場內亂入時。四面懸羅網漸漸廣成。杉敷落下。彼異形冥鬼防畢。此事那智山臥大夫房長辨申仁親見之。□□□□侍ケリ(云云)。
私云。案此事甚深法門。界依而二見墮異趣。羅網法界表相也。サレハ帝釋因陀羅網者。彼云三千幷遍爾爾意也。點鬼執見豈過法界乎。故待障亂來也。甚深甚深。不可治(云云)。
溪嵐拾葉集。
(御本云)。
文保三年正月十一日。於天台黑谷慈眼房記之畢。天台籠山沙門光宗記之。
應永二十一年卯月二十九日。於江州最山寺書之。
求法小比丘。
溪嵐拾葉集。
除障事。私苗。
悉地疏云。問。此說只無道理。何者衆生昔業決得今報。更不可說。此理叕然。何故今說轉報障乎。天台一依法然道理故。二依經威力故說轉報也。諸法自本無定相。故一藝卽是法界耶。故云有轉義。是爲法然道理也。若聽其經如說修行。無願不遂。故有轉義。是爲經力也。問。若如所說二敎俱有轉報義者。顯密二門有何別乎。天台於顯敎而有兩經。若淺經說不可轉。若深經說說報有轉義。雖說轉報爲有遲速。譬如有人手執刀杖。不著甲冑入群賊中。儻勝一人。或爲賊所害。顯敎轉報亦後如是。未被如來三密甲冑。雖有少解行。而無速轉義。或爲報障之所逼害。豈只報障。於煩惱亦准知也。若祕密不爾。三密甲冑著法界體。定惠之手執持阿字利釼。如要誓事理兼備無災不除無樂不與。譬如勇士密著甲冑。執持利釼。入群賊中。自他俱安(云云)。
問。大乘圓密意轉實業耶。答。可轉也。卽顯密終極所談者。三道卽三德體達上者。業報轉義勿論也。故止觀云。法身究竟餘亦究竟。般若清淨餘亦清淨。解脫自在餘亦自在也(云云)。結業當體卽是自在神力之作用。故業報轉無疑者歟。故經曰。自在之業是一念三千依文也。結業多之云ヘ。不可出十界三千三千果成咸稱常樂三身。並成俱體俱用也。豈非自在之業乎。此法門證得故。釋云。法名達磨馱都。人名觀自在王(云云)。乃觀音稱名功力。怨念呪咀還著於本人也。深可思之(云云)。
一。解脫怨念事。示云。三昧習破怨念呪咀事者。不如六字法。付之三種習在之。一可觀一心不生本源。一切衆生怨念者。依一念妄執也。從無住本立一切法此意也。衆生際觀達時。自他之業待解脫也。□□□□□□□□□□□□□□以四摄行修也。慈悲是攝業根本故也。次降伏護摩法修也。憐三類形。業縛種子盡也(云云)。
一。於邪氣有不同事。師物語云。古口傳云。於怨靈有權實不同也。所謂佛菩薩御崇。於頭有痛。同輩之怨靈肩下腰痛。下輩怨靈腰下痛。大概以之邪氣有極可知也(云云)。佛菩薩靈以懺悔爲本。同輩以敎說爲本。下輩以降伏爲本也。是大旨也。能能可有用意事也(云云)。
一。神供敎識事。口云。於淨所勸請諸神可啓白。今所勸請諸神等。若爲權者神者。於如來在世。親承如來敎勅。爲護法善神。守護我法。苦爲實者神者。今受法時成護法神。可守護我法也。諸冥道諸神者。皆依先世戒施之福力爲其所領主。其尋根元者。三寶之恩力也。若遣如來敎勅成障者。可便汝摧破也。如來次有雖有魔及魔民。皆護佛法之誓願。或又若不順我兒惱亂說法者。頭破作七分。如阿梨樹枝說。豈違佛勅乎。又云。如來在阿尾舍法。所謂三界所有天王天衆大威勢冥衆等。迷令執縛。如汝冥類少神等。豈不順尾舍乎。速成護法神。可守護我法。猶成靈威者。遣八萬四千密迹金剛神。可使汝摧破也。頭破作七分敎勅。豈不恐乎。能能可令敎誡也(云云)。
一。眞陀摩尼事。師云。●●●者。亦名眞陀摩尼王。凡欲界衆生者。貪欲強盛也。故現如意珠王。令成衆生萬願也。如意珠者。南方寶部三摩耶形也。仍眷屬有七種野干。表七覺聖財也。天照大神閉籠天岩戶之時者。現野干身給。最極最極。
一。七野干事。馬鳴菩薩七野干法云。王舍城北尸陀林中有野干。夫名曰有德。妻名曰滿德。有五子。一名福德。二名威德。三名智慧。四名勢德。五名壽德。此七野干能五天竺王。攝領鬼類。變化自在。遊行五天竺。能成福禍(云云)。私云。此七種野干者。七寶莊嚴義表也(云云)。
一。稻荷大明神事。稻荷大明神社壇其形如開模也。仍萬人參詣崇敬也。又云。地主權現後圓山者。文殊淨土也。竈殿先祖號官大夫也。彼官大夫觀婦引導依。後塚入識見文殊淨土(云云)。今官大夫者。命婦南脇北向社是也(云云)。
一。狐病治事。示云。付吒天法。百八呪術有之。其中天狐吒吒病云事。所謂此天八大童子中。奪魂神云神。此神令奪精氣。此天行者。此神祭令付國中人民。可然智者高貴不得付也。愚癡下劣者令付也。
病相事。凡此病相者。最初者無病人風氣如也。有持病人者如本病ナマナマト勞也。不被顯程者如常病者。若顯露如物狂成也。或呪驗者。或有威勢者。或大弓勢岳武者カマシキ者厭也。如此人來臨。貌不見小袖僅頭也。ハヤ返シ〃〃〃追出也。如此時狐病知畢。汝執マサヌレト申。イヤアラヌモナト云。小兒ナクヤウナヰテワヒカナシムナリ(云云)。未剋以前急急可治也。若剋畢身消衰。雖治不叶也。必死決定痛也(云云)。
一。付狐神法事。示云。此狐病邊土多。或狐頭入本尊。或木造狐爲本尊也。每日五穀粥或以齊飯供也。又出現物上分不忌供也。欲病仁名字書。彼狐口中可令安者也。卽時著病也(云云)。
一。狐病治勞事。示云。凡此病者。國內効驗立者所作也。若其仁所行知畢。其名字呼。其法師其巫女等所仕狐神也。敎化云。佛菩薩者慈悲心利生爲本懷。如汝小夜叉神令人病惱。諸佛令違。諸天利生背。護持天衆定使汝治罰給者歟。敎誡時本人名字顯。可四能還由口ハシル也。無程加持落。此時早早可被迴祈療方便耳。
一。天狐吒咤病對治事。祕縛云。以不動慈救呪結刀印令加持也。又以同印明痛所令指者。卽時令平喩者也。甚深甚深。最極最極。又云。傳云。以摩訶迦羅天印明令加持也。能延六月祕法自是起(云云)。
一。天狐●●病本尊事。或師語云。百里國以辰狐頭爲本尊也。不足百里國或白犬頭或狸頭也。仍四國者不足百里。故犬頭或狸頭爲本尊也(云云)。後傳云。生身辰狐頭祭爲本尊也(是一)。次以金銀等造辰狐形爲本尊也(是二)。或以木像爲本尊也(是三)。或又以于頭爲辰狐形爲本尊也(是四)。此等皆御子陰明師等所行。如此加精物。世間來現如家內病者不可斷絕也。能能可有用意者也(云云)。
一。狐病治方事。示云。彼巫女等所持本尊取出。アハタカシヌレハ失効驗。ヤヤマセサルナリ。第一祕術也(云云)。
一。山家鳴怪異方事。傳聞。相州大業鄕地。以宿所家柱常鳴。其時彼家主內房。大山寺不動堂參詣祈請。彼不動示現云。每家狂九一云字可出也(云云)。仍如示現書付。其後狂鳴止。或時陰陽師尋鬼神名也(云云)。此十字卽是神符也。
一。依稱念觀音除障事。師範示云。爲除中夏每夜睡臥時。觀音名號百反可唱之。若然者一生之中不相中夏也(云云)。是一師所傳也。有證據也(云云)。仍我十歲許之時。承敎化以來。每夜無懈怠修之。長大之後密大事祕法傳受上。餘法雖修之。此名號無懈怠稱之。仍今怖畏之事一念無之(云云)。一義云。觀音者。自本解脫現身調伏衆生之應用也。仍三毒七難拂給也。仍經云。刀尋段段壞等說。深可思之也(云云)。
一。依念觀音除難事。或仁物語。近比京都或仁內房間夫艶書得。實夫アヤシキコト見。伺見處。此艶書見出。夫是欲被見處。其女房恐怖事無極。心中觀音祈念。一心不亂觀音名號稱。其時夫此文被見處。一一行皆南無大悲觀世音出(見)。其時夫觀音名號出文也打捨。仍此女房觀音稱念之志彌增長。不思識也(云云)。
一。對治蛇毒事。師物語云。或仁內方陰中蛇入。何加醫療雖致祈禱不叶間。囑衆僧大般若奉轉讀。其時此女房睡夢中。見極端嚴童子。白杖持彼陰中蛇向云。急可出也(云云)。蛇云。能居所臥之間。努〃〃不可出(云)。其時童子云。猪逆貌毛細切。吉酒和合令服時如何。其時此蛇憂惱氣色見覺。其時如夢事調令服。卽時此蛇下畢。此猪毛每蛇鱗立死タリ(云云)。因物語云。猪以蛇爲食物。故亥歲人毒蛇不食也。此事以可思之也(云云)。
一。眞言師業報轉事。師物語云。五無間業造女地獄可墮在者。眞言入壇灌頂遂。轉重輕受。今生山病所勞受也(云云)。サレハ習種子基好者。山病身受遁世。伯耆大山隱居給。然間碩眞言師。其山病事可在之。見之不可謗法也(云云)。
一。癩病祕術事。粉川觀音示現祕方云。●(一字)三千三百三十三字出。此符一三十三度禮拜。令服者速疾平喩也。最極祕方也(云云)。
粉川觀音。但彼聖(律僧)。戒蓮房(律僧)。咸昇。光宗。運海。
元德三年(辛未)正月十六日記之。
溪嵐拾葉集。
大日經事(淨土寺秀暹口決義也)。
善無畏所譯。龍猛所書十萬偈內。肝要三千五百偈大日經六卷セラレタリ。善無畏如此說給。大日經常七卷知。サハ無之。第七卷前六卷修行相明故。非前六卷外事。不思議云人第七卷作疏。此當第七卷記。第七卷云有三義。一毘盧遮那佛所說金剛頂經義決心云。龍猛菩薩。虛空中毘盧遮那佛眞身現。多身現感見虛空。種種字現。書寫之給要略念誦法云是也。今第七卷同本異說云也。二文殊所說。又示云。零妙寺不思議疏也。疏云。善無畏爲求成就。依請聖加諫。北天竺金粟王塔前。於虛空現移之給。復問云。誰所現乎。虛空答云。我也。又問云。我誰。答云。文殊也。口決云何文殊我答云。文殊種子吾我不可得云義也。以其種子義我答●(滿字文殊種子)。吾我不可得義。三達摩掬多所說(云云)。又示云。五大院持誦不同。幷菩提心義心云。達摩掬多阿闍梨作(云云)。
尋云。第七卷供養法本經何處出乎。答。世間成就品出。其故世間成就品義釋有五品。一眞言行學處品。二增益守護清淨行品。三供養儀式品。四持誦法則品。五口(云云)。是第七卷成就壇行法也。大日經大悲壇成就壇祕密壇三壇說也。世間成就品等。成就壇也。大悲成就二壇祕密壇入也。以祕密壇爲己證也。我卽毘盧遮那。我卽普門身等云祕密壇也。東寺大悲壇入眞言師也。天台成就壇入眞言師也。尋云。何叶經乎。答。山門義叶經也。第七卷前六卷修行作法云隱釋不思議疏委注。蘇婆呼經·蘇悉地經等。皆成就壇作。毘盧遮那別行經。成就壇沙法。山門蘇悉地經殊勝事有也。餘經行法時不成就者。兼持此經根本眞言云。誦此經根本眞言成就說也。慈覺傳之給故。東寺對給時每度勝也。カカルクセ事有故。瑜祇尚蘇悉地祕也(云云)。紀僧正惠亮對論時。惠亮勝給。紀僧正靈相應降伏給。其後紀僧正。歸天台佛法再誕。サレハ同披座主。紀僧正再誕也。是延呂僧正弟子也。又云。此不思議疏云。尚大樣也。仍善無畏三藏作儀軌流布也。善無畏儀軌廣大儀軌攝大儀軌作也。
一。儀軌事。善無畏大儀軌(三卷)。上卷(成就壇第七卷同。云云)。中卷說諸尊位同大悲壇。大悲壇行法也。下卷祕密壇行法也。持誦不同。六卷引合可見也。具支灌頂第七卷。祕密壇行法顯書故。智證奉見之處被抛火中畢。仍不流布。其事持誦不同第六卷見也。付此儀軌有四本不同。所謂一覺大師本。二同大師略本。三智證大師本。四宗叡僧正本。又云。廣大儀軌有三卷。是三壇合行也。法全儀軌五本不同。一言法兩卷軌(各傳授軌)。二言法三卷軌(已上覺大師御將來)。三亂脫儀軌(惟正法全授也)。四青龍儀軌(智證本)。五同儀軌(宗叡本別儀軌立是也)。
一。胎藏私記事。虛心記慈覺大師御在唐記也。御自作也。胎藏最初有虛心合常印。仍如此被名歟。最初箱被收也(云云)。又傳法記(露地說青冷房記之。或露地記云也)。付傳法記。池上記在之。池上記付大原私記有之。諸流通同大原記也。慈覺金界記名淨地。記淨地印。金界始在之。次如此名給妙心太云文。是覺大師御作也。蘇悉地幷護摩事書給。此兩少最初箱被納乎尋云。廣大儀軌合行說三壇。攝大儀軌三壇各別說之。今私記依何私記乎答。今大原私記三壇合行也。依廣大儀軌歟。
一。可見合文事。胎對受記七卷(五大院)。三密抄(五卷)。都率同斷簡(三卷)。同東曼荼羅抄(四卷)。同生起(一卷)。同理界記(五卷)。明達律師作法性別記(三卷尊意御作)。
一。本儀軌大意事。示云。付行法具緣品明大上壇。攝大儀軌中卷其行法也。世間成就品。悉地現前品。成就悉地品。世出世持受品。已上四品明成就壇。其行法大日經第七卷。菩薩要略念誦法是也。攝大儀軌上卷明之。
祕密曼荼羅品。入祕密法品。入祕密位品。布字品。百字五品。大阿闍梨眞實智品。已上六品明祕密壇行法。攝大儀軌下卷。明此行法也。今法全儀軌三壇合行也。是三身卽一身始本不二行法也。尋云。此軌初壇合行有何文證乎。答。入祕密曼荼羅品義釋云。此經前後相成。共壇事縡互其文行者。甚深相照覽乃可行也(文)。
具支灌頂云。無畏法全兩木儀軌會四壇意。彼此相成。三少用初一。但相照者。未辨差耳。
一。蓮花事顯密一致事。問。法花首題蓮花。與今曼荼羅蓮花義同異如何。答。義釋云。此經本地之身。卽是妙法蓮花最深祕處(文)。又云。今此中妙法蓮花曼荼羅義。毘盧遮那本地常心卽是花藏具本(文)。山王院釋云。正指妙法最上密(文)。
一。歸命事。示云。歸命者。不思議疏云。衆生所重名爲最深。用此寶藏奉獻三寶也(云云。)因論云。南無阿彌陀佛。又云。歸命者捨命云心也。大日經第七卷心取也。
一。出罪方便二師事(父母二師云定也)。問。二師者如何。答。都率云。世間出世間師也。世間師者。未見謗阿闍梨。出世者。見謗阿闍梨也。但世間師可互見謗未見謗師也。
一。九方便事。問。九方便員數所表如何。答。八葉九尊表也(云云)。尋云。必限九歟如何答。實法三卷九十三方便(文。云云)。又對受記云。驚覺已下十四方便也。
一。無所不至與遍一切處差別如何。示云。無所不至者。遍物義也。遍一切處者。不及遍當體。卽遍義也(云云)。私云。摩訶毘盧遮那者。遍一切處義也。無所不至者。又大日根本印也。若然者一體歟。
一。五輪觀事。問。外五輪時逆用其心如何。答。有情身無下地。乃至頂空也。器世間空有下。乃至地有上也故也。問。其故如何。答。唯識論云。器世間第八識影也。サカサマニウツル也(云云)。花嚴經與大日經。梵網經與金剛頂經同事。示云。敎時義云。菩提大藏經。是花嚴廣本。顯機聞爲花嚴經。密機聞爲胎藏敎(文)。又金剛頂義決云。此地梵網經兩卷。金剛頂經淺略行相也(文)。
一。左轉右轉事。付之有平轉。今實義無也。又有迴轉。メクラス義也。左轉者。右メクラス。右轉左メクラス。迴轉時者有二義。置加持時如上。左右可作也。サテ捧物加持時左メクラス左轉也。五供養時左轉ハカリニテスル也。
一。三力偈事。尋云。及以法界力者何等乎。答。他凡聖法界功德成我力故。三處同一體也(云云)。
一。普通供養與普供養不同事。示云。四面供物供名普通供養也。仍四反誦也。サテ普供養自他共周遍法界供也。依廣略不同歟。
一。拍掌有二事。僻除拍掌前方便。左掌右指スヘテ打去摩義也。歡喜拍掌義也。合掌打也。然法曼流前方便拍掌歡喜樣スル也。三昧難之答。對受記僻除合掌拍掌用。仍今用之也(云云)。
一。念誦數返事。大日(百反)。金輪(百反)。佛眼(百反)。本尊(千反)。三部(百反)。諸天(百反)。又佛眼(百反)。已上。法曼流如此也。佛眼兩度祕事也。眞言深義在之。佛眼兩重スル事。常佛母一切功德奉歎義也。深祕瑜祇經中說此功德有輪圓具足德故。誦此呪者。具足其功德(云云)。大日經文字落章句違。三摩耶不成就說。然誦此明者。如此功能一不闕云也。仍爲輪圓具足。重誦之。三昧流前根本印明次佛眼印明ソヘ。又後根本印明次又用也。仍兩重用印明也。念誦別兩重セサル也。凡山門祕法中佛眼最極故。如此有之(云云)。
一。玉女方事。師云。玉女方順九逆五數事如常。辨才天法行必向玉女方可念誦也。於世出世事。一大事始行。必向玉女方可作也(云云)。サレハ畜類共獅子必向玉女方臥也(云云)。一切障礙除所願成就也。因物語云。或山僧元三孔子取。每度一孔子取。何祕術有人尋問。或眞言師相一箇祕事相傳。所謂其直同玉女方向祈念。向玉女方孔子取。每度一孔子取(云云)。此玉女神者。一切衆生吉祥事。授給愛敬大神。如此致祈念者大利益得事也。
一。五大願事。尋云。顯四弘密五大。其意如何。又斷煩惱。云福智意如何。答。法相宗明八識四智故。約四智發四弘也。密敎明五智故。發五大願也。唯識論云。四智心品所依常故。無斷盡故。遍說爲常(文)。此宗理智不二故。所依常眞如立智名爲法界體性智故。有五大願也。天台宗雖明理智不二。密敎不及故四弘明也。示云。五大願事。尊勝儀軌說。次煩惱卽菩提。煩惱無可厭。故密敎呼煩惱於福智也。天台斷而不斷云。正不呼福智也。示云。眞言煩惱菩提見直義非。煩惱當體ヲクル。但大字置大我大愛等云也。我所愛境愛小欲也。無邊衆生愛大日所愛也。此義福智無邊誓願集云其義。
一。散杖事。金剛童子持念儀軌揚杖云。傳法記束?草ヨト云ヘリ。
一。諸目錄事。覺大師御目錄。求請錄(諸師求請給錄也)。長安錄(長安注給錄也)。五臺錄(五大注給目錄也)。葉子錄(前唐院箱目錄也)。已上御所御本中出書之。
瑜祇經求請葉子目錄被載之。了祕蓋目錄(慈覺)。別行經在之。已上。
一。諸讃出所事。四智讃。漢語略出經說也。梵語(時處軌說之)。供養文。觀佛三昧經記之。唱禮。大日經云。先當爲一切如來作禮(文)。唱禮。依禮懺也。彼文云。大讃。梵語義軌說也。漢語略出經說也。佛讃等。五種漢語蘇悉地經出。佛讃等梵別相傳也。普賢讃別傳也。百字讃義軌出。諸天讃。請雨經出也。云何唄。涅槃經文也。散花歸命毘盧遮那文。三摩地軌說也。吉慶讃梵語義釋云ハサラ。阿毘更經。此云金剛起出之。但義釋等讃。梵漢共有之。其中第一今所誦吉慶梵語。初段也。第二第三義釋無之。今所用梵語三段。漢語五段。別大師相傳給。嘉會壇次第見。
一。普賢三摩耶事。問。文殊五字軌文殊三摩耶用依此尊可替用乎。答。此有二意。依文殊軌者可改之。但以普賢三摩耶通用意可在之。其故普賢者三十七尊總名也。是以普賢以通諸尊其意尤可也(云云)。
一。蓮花三摩耶事。問。蓮花三摩耶通五部意有之乎。答。在之。金剛界意以蓮花部爲本故。如軌蓮花部心念誦義軌(云云)。依此意以蓮花三摩耶通五部此總法也。又隨部改之義意也(云云)。
一。金剛事。問。金剛界金剛。與金剛部金剛有何異乎。答。是祕藏記問答也。金剛界金剛五智成就義。金剛部金剛五智成就義。故同也。俱情童異有。金剛界金剛廣。金剛部其內五部其一也。故可有廣狹也。然□□□界與一塵同之故。同云義可有也。
止觀十三種外道事。
佛法外三人外道事(此三人外道元祖外道也。勝論外道)。止云。一迦毘羅外道。此翻黃頭。計因中有果。二䧢樓僧?。此翻體[目*庚]。計因中無果。三勒娑婆。此翻苦行。計因中亦有果亦無果。
付佛法外道(犢子方廣)。學佛法外道四敎四門執成人也。已上三種外道也。
六師外道事。止云。所謂富蘭那迦葉。迦葉姓也。計不生不滅。半伽梨拘賒梨子。計衆生苦樂無有因緣自然爾。删闍夜毘羅胝子。計衆生時熟得道八萬劫到縷丸數極。阿耆多翅舍欽婆羅廉衣。計羅報之苦以投巖拔髮代之。迦羅鳩馱迦栴延。計亦有亦無。尼揵陀若提子。計業所作定不可改。此出羅什疏(文)義云。韋紐天摩羅天事。紐天臍中生云也。此計事也。韋紐天毘紐天同事也。外道上力不過八萬者。界內壽二□□爲本意也。先德釋云。一期之壽練持云命(文)。弘決云。投嚴外道。是外道名也。縷丸者。糸マルメテ引延有程ノヒテ無成也。
決云。五勢炙身事。示云。四方火天日五也。四方火。タキテ天日熱アツル善修行思也。是外計也。附佛法外道方廣附小乘我起。犢子大乘附我起也。學佛法外道者。佛法修行人學佛法意得可心地修行也。
止云。報風依風事。義云。報風云生所得果報風云也。依風云母胎內託生時。出入息隨託也。依息續故子息云此意歟。是依風云也。命燭識此三事殊勝事也。轉迷開悟時法身般若解脫。又三身云也。人人具足以同云緣生。禪門等沙汰。狼一切衆生此三事不具者無也。本來三德妙理具有也。二十五方便中調五事時。三事合調云身息心三定同合合調眠食二法定外各調云身息心云是也。付止觀卽身成佛談時何所云。一流祕藏□□合調出也。三事具足セサム衆生無之□□□無類者也。サレハ旣云生死長夜。何無覺悟曉勢殊勝事也。檀那先德付圓頓者四箇處卽身成佛出給。
八不中道事。不生不滅不遣不來不一不定不斷不常也。
管[笔-毛+健]譬事。觀心論疏在之。意琴上手引佛果上十界互具平等妙理意譬也。琴ヘタ引惡聲出來。是衆生見約。三靈四趣生佛差別十界各各片落譬也。
能破所破三藏事。佛口三藏者。佛說三藏也。是則四阿含經中其證據在之。大論是佛口所說非羅漢此說等云是也。是小乘中於佛說三藏迦旃延子三藏相對。佛說三藏能破云也(是一義也)。一義云。能破者。大論意後三敎本故。大小相對大乘爲能破。小乘爲所破也。故此時佛口三藏云爲所破也。故能破三藏佛口三藏異也。三藏菩提因時未斷者。佛口三藏意也。俱舍如如性相因時斷惑云也。迦旃延子モ因時斷惑也。一家意因時未斷釋事。大論能破三藏意依也。但因時未斷之義。依餘部云事。餘部數人中餘。
八念事。佛法僧戒捨天息死。
因須彌山事。涅槃疏六云。從月而一出白銀面。至十五日銀面現琉璃面全隱。從十六日出琉璃面。至三十日琉璃全現。白銀全隱因須彌山者。爲五風所吹。自然迴轉。一持風。二住風。三動風。四轉風。五行風(文)。
上觀紀云。大經云。因須彌山故有增減者。因須彌山行月琉璃面漸轉白出琉璃色芙月黑面現其碧色故。便月面碧色也(文)。
元祿十五年壬午正月十四日實現閱。
溪嵐拾葉集。
三部經說處事。私苗。
一。大日經事。示云。大日經者。阿伽尼吒天宮說也。實此經色心二法法性大日說故。色界頂云也。アナカチ上界非。衆生色心不二智處指色界云也。頂者諸法實相悟智慧雖多。眞言最頂無之故云頂也。但眞言意三界貪嗔癡三毒也。色心不二得意時。上界行者心離說得意無失。心自本周遍法界體故。上界云無失。上言無上智得意。俱舍等云上界不可得意也。此時敎主理智事三點大日也。理者實相妙理。智者色法所具智。事者當體諸法。此三事無始無終人指敎主云也。道範等此義盛談也(云云)。
一。金剛頂經事。示云。此經須彌頂說也。此經強九山等須彌不可得意。衆生本不生堅固心指云須彌。此經者衆生心不動顯故。以心喩金剛也。心不壞義有。若以自心九山八海造。九山者九識也。所證理八海也。八葉開時八佛云。八大地獄開。眞言最極。故阿闍梨所傳曼荼羅地獄界有之。今隨宜曼荼羅地獄界云者。婆蘇山以地獄習是也。地獄卽千手慈悲一德開事表觀音脇士立給。深祕意觀音師匠也。其故三世諸佛慈悲發給事衆生苦依發故。獄率以爲師意也。又閻魔宮地獄一分也。曼荼羅只十界當體大日表故。地獄現也。此如知智金剛智名。又須彌智名。煩惱不動故也(云云)。其故此經金剛手對問也。金剛手者。俱舍云。四角有四峯金剛手所住云。眞言意卽事而眞眼開人金剛手云。金剛手祕密主一人也。經云。二人說義分有(云云)。
一。蘇悉地經事。示云。此經序流通二段略正宗許說故。說所正不見。雖然正宗中金剛手對問助伴軍荼利爲說見。故金剛手所住須彌不離故。諸師此經皆須彌頂說了簡也。法花經大日經淺分。大日經瑜祇淺分。花嚴經金剛頂淺分。金剛頂經瑜祇經淺分。蘇悉地經十八道淺分。十八道降三世淺分也。
已上金剛頂經開題意也。弘法大師說也。
次眞言妙成就法者。蘊悉地經也。此云妙成就經。其故眞言一百餘部內皆速疾成就雖說之未說至極。今此經來一家行法具支支分行者信不信日長短等皆收。洛叉云意。蘇悉地經依百萬反也。是三度以決定成就。若依大日經者。洛叉云者一見翻是非數滿。只行時餘行不見釋云梵語也。如俱舍者。一億云翻名也。知蘇悉地以百萬反。爲定。餘儀軌本經シツラヒ。且稱一義可得意也。此經斷食爲宗。百萬反以爲滿也。但十八道蘇悉地法習。其時道場觀●字以此十八道無量壽儀軌依作。無本儀軌。此十八道中殊淨三業印以爲最極。此眞言梵字スル時十七字。理趣經十七段曼荼羅也。理趣經三毒清淨說故。三毒在貪瞋癡三毒也。亦蓮花印云亦籾印云。頭指少開事。籾花カカリタル時。夜口開衆星精氣欲。日閉生養成穀成。是生身佛舍利習也。亦如意寶珠云。一切衆生福智精也。故此印如意寶珠以三毒三辨寶珠觀時。衆生本心清淨也。
次龍樹事。示云。龍樹者八宗長者。其中殊眞言敎主大日此云。金剛薩埵是云。或口決云。大日者自緣大日云。化他舍利薩埵云也(云云)。
次卽身成佛事。示云。卽身成佛者。三種有之。一理具。一切禽獸畜類等成之。二加持。今行者所備行法威力也。三顯得者。加持力增成身內思議如意寶珠顯得也。此三種外眞言卽身成佛アリ。淨三業意以可知也(云云)。
次六大無礙事。尋云。是水與火礙全成障礙。何云無礙乎答。得意其故此文外題卽身成佛義云。知於外色非可論無礙。於一身可得意也。假令火與水無礙樣。血水煙火也。此義詑胎內以來。全暫時無隔不失。此不思議。無礙云也。知火境水境無別。而萬德身養育也。是云無礙餘大可知也。
師云。一切衆生卽身成佛談宗。大師御時加持成佛也給如。我等加持成佛可有之耶。口云。今加持成佛行德也。強非卽身成佛所詮。卽身成佛詮句只六大無礙本習也。我等行業純熟加持成佛アルヘキ也(云云)。
一。大日後夜成道釋迦中夜成道云事。示云。後夜云者寅時。中夜者子時也。善無畏三藏十二時佛配給時。大日寅時當。普賢名。釋迦子時當給。是流轉還滅十二因緣也。釋迦流轉衆生爲五時八敎說衆生度給故。中夜成道名。大日還滅義。衆生爲三部五部法述衆生化度故。後夜成道云。丑一時流轉還滅不二智也。亦迷悟不二智也。衆生得脫指成道云。實二佛共非成道也(云云)。
一。鼻端●字觀事。示云。鼻端者。謂意眼前境界當體卽佛法也云事歟。然者目近色法於開悟成道云。他土行思可止云意也。字者三毒名也。在佛之時三部也。在顯時三身也。假令他佛不求淨三業觀法セヨ敎。若目近云者。マユ云ヘキ鼻端云意。六根佛當時。鼻無量壽當ツ意。妙觀察智以三毒法性釋云意也。又鼻息出。臍輪入云口傳有。臍阿字本不生。鼻風輪也(云云)。
私云。鼻端●字觀事。天台流數息觀云。數息觀者三身具足觀法也。所以●字者。●●●三字合成字也。是則無作三身種子也。●字又三身不二妙體也。可思之。
又云。天台宗意。●字觀者中道觀義也。所以止觀意者。行者若心散時意怛殿置。若心昏時意頂上置云。鼻端定散無妨中道觀也(云云)。所詮瑜祇本有命息時時不間斷數息觀也(云云)。
問。大日者眞實有之歟。將以法門假立歟如何。答。ユ(云云)。
問。釋尊外有大日耶。答。ユ。
問。大日外有釋尊耶。答。ユ。
問。大日如來說敎時者。與釋尊同時歟。將如何。答。ユ。
問。南天鐵塔以前有大日說敎耶。答。ユ。
師云。東寺義大日與釋迦實各別也(云云)。四重法界皆大日如來化作云時。大日如來一佛分身條勿論也(云云)。
一義云。山門義大日如來者卽是釋迦也。顯機顯應一筋以釋迦爲面。若約本地身時者。爲自性所成眷屬。本有內證曼荼羅開顯方大日如來。釋迦外無大日也。サレハ楞伽經云。我乘內證智等○文以鐵塔習事スル也。旣釋尊在世記別不違。龍樹菩薩出世鐵塔開密敎弘通。知釋迦外無大日如來云事。故大日如來有之問無可答也。釋迦外無大日故也。亦有可答也。釋迦卽大日故也。非有非無亦有亦無。自在可答也○(云云)。
一義云。最極○云。眞實相傳義龍樹菩薩以大日習也。楞伽經文。○(云云)。其證也。
又云。最祕口傳大日五佛寶冠著佛ナカリシナリ。一切衆生有有形相以大日如來習也。祕密深義○可思之。師云。此事不可口外也。東寺第三重灌頂之時習之也。天台流第五三摩耶時授之。可祕可祕。穴賢穴賢○(云云)。已上師口筆也(云云)。
溪嵐拾葉集。
元應元年九月十九日於青龍寺慈眼房傳記之畢。
天台沙門黑谷光宗記之。
文明十九年七月十八日爲令法久住利益人天供養父母奉仕師長此一札留訖。
天台末葉澄運(生三十)。
元祿十五年四月二十五日法印實現閱。
溪嵐拾葉集。
光明眞言。私苗。
毘盧遮那佛說金剛頂經光明眞言儀軌云。此釋迦如來常恒恭敬禮拜。昔修忍辱仙人行間。常誦此眞言時。從頂出現百千光明。照耀三千大千世界。成正覺故名光明眞言。五智如來現非我身。從頂各放出百千光耀。燒滅魔王郡類。幷燒滅魔王宮時。魔王衆引類皆摧滅。爲如來成各誦持了時。卽依此百千火耀光明。三千大千世界中惡道黑闇處地獄餓鬼一切惡趣苦處被照。此百千火耀光明皆現前明了。依光明力。地獄餓鬼畜生阿修羅等。皆悉解脫惡趣速得成正覺故。名光明眞言(文)。
一。光明眞言句義事。軌云。初阿謨迦者。此三身萬德如來心中密言。次毘盧遮那者。其如來眞言明句言。次摩訶穆陀羅者。此五智如來心中密言。次摩尼婆頭摩者。四攝智菩薩等密言。次蘇婆羅者。光明。次婆羅婆利陀耶者。是三四三劫一切諸佛如來一切菩薩等心中密言。次吽發吒者。此毘盧遮那如來無量壽如來大神力威猛大勢力密言。次蘇婆訶者。此證得大菩提果句言(文)。
一。諸佛如來以此呪爲肝心事。軌云。此祕密眞言呪。此萬億無數諸佛如來心中祕密呪也誦持此眞言神呪。卽萬億無數諸佛勸喜給。
一。以大日與彌陀爲本尊事。軌云。此毘盧舍那如來無量壽如來兩軀如來心中心呪。誦一反爲誦萬億無量大乘經百億無量陀羅尼百億無量法門了。最此大毘盧舍那如來肝心祕密呪。
一。三世諸佛依此呪力成正覺事。軌云。三世三劫諸佛。由誦持此眞言呪力。速得成正覺。此神呪是百億無數諸佛如來母。百億無數菩薩聖衆母。此大神呪。此大明呪。此無上呪。此無等等呪。依此名光明眞言(文)。
一。不撰淨不淨可誦持事。軌云。誦持此眞言者。常不可選淨不淨。不可障滯一切穢惡。常不可間斷。誦持此眞言者。一切天神地祇靈鬼等。悉所歡喜悅可故蒙大福德故。常可誦持(文)。
一。種種得益事。軌云。若欲得智。向東方誦十萬返。必得大智慧。若欲得大福德。向北方誦二十萬返。必得大福德。若欲得辨才。向東方誦十萬返。必得辨才。若欲得福人愛敬。向東方誦三十萬返。若欲得一切上下諸人愛敬。向西方誦四十萬返。若欲得長壽。向東方誦五十萬返。乃至百萬返必得長壽福德樂。
一。往生淨土益事。軌云。若爲死者此眞言誦一返者。必無量壽如來爲死者授手引導極樂淨土。彼呪七返若十返二十返誦。更不可量。若於墓所誦四十九返。必得無量壽如來荷負期靈決定令生極樂淨土。若有孝子。一切人奉安置率都婆立父母墓處。經無量劫其靈不墮惡趣。化生蓮花座上。不受胎生身。不墮邊地下賤。所生之處身常生極樂淨土佛前蓮花(文)。
一。不知不覺結緣拔苦事。軌云。若誦持此光明眞言法師吹充其身風來觸一切衆生類之身皆悉解脫苦果入佛地界會。幷禽獸異類脫畜生業皆悉證得人天果也。若有死者靈墮惡道助救道度之法。墮地獄道者。向未申方誦四十九返。免地獄苦生極樂。墮餓鬼道者。向丑寅方誦四十九返。免餓鬼苦生極樂。墮阿修羅道者。向辰巳方誦四十九返。免阿修羅苦生極樂。欲生人中樂處誦百八遍。生人中樂處。欲生天上仰天閉目誦千反。必生天道(文)。
一。梵書功能事。軌云。以眞言書制無量壽梵字安置父母墓處。必彼靈雖經無量無邊不可思議阿僧祇劫不墮惡道。必往生極樂淨土蓮花中寶坐上。成佛時從眉間放白毫光明故名光明眞言(文)。
一。斷最後品事。軌云。若有一切衆生耳聞一反眞言。此人滅除無量億劫微細生死重罪證得大三昧地。況亦常誦持人。無量壽如來荷負令生極樂淨土。具足三十二相八十種好。速令成正覺(文)。
一。變成男子事。軌云。若有女人欲得厭女身好男子。誦持此眞言者。轉女身得成男身。若常誦持女人得成大梵天王。若貌形醜陋女人。誦持此眞言滿一萬返者。必得端正形貌爲世間諸人被愛敬無疑(文)。
一。滅妄語罪事。軌云。若有世間一切佛子。爲免妄語罪必誦此眞言。免妄語等罪得成如法清淨耳。
一。光明眞言法成就相事。示云。行光明眞言法時。燈明加持之祕事云事有之。其相云者。以大日五字明加持。此法成就時者。此燈明雖當風曾以不消也。以之爲成就之相也。尋云。大日如來遍照法界義阿彌陀佛光明遍照其不同如何。示云。大日如來無所不至遍照法界之義。本有自性光明也。阿彌陀如來遍照智光攝取不捨光明也。是約修德也。往其體一物也。故光明眞言中彌陀遍照智光德有之。深可思合也。尋云。土砂加持五相成身習方如何。示云。儀軌云。加持土砂置於墳墓。亡者離苦得樂。謂意者五輪卽是法界表相也。亦是五相成身義也。諸顯敎談依正一致義。不知依正一致事相也。今敎事相顯依正一致。今土砂義其意也。可思之。師云。佛法結緣有兩種。一心法結緣。所謂顯密敎法心法發心學道是也。二色法結緣。今土砂加持義是也。又云。於心法有境智。一心無相寂然理。以之爲境。遍照智用。以之爲智又於色法有境智。今土砂加持法。以上砂觸彼肉。以彼肉觸骨隨。以骨髓。觸寂然無相心法。以寂然心理觸照了覺體。凡身心共法界遍。五相三密理法界因遍事。今光明眞言祕法有云事。故祕密灌頂最極大事。非光明眞言法所不顯也。小野流最極大事習傳也。仍清瀧權現。此法阿彌陀峯外不出誓給也。甚深(云云)。
一。清瀧權現祕光明眞言事。物語云。小野流五ケ大事有之。其中光明眞言法以爲最極大事也。故清瀧權現。仁海僧正弟子令傳授時。其私記被取隱。甚深甚深。凡此法祕密源底。只此法顯。依正不二色心一如義也。故先亡聖靈依土砂加持力得脫。非無深意哉。甚深甚深。凡清瀧權現五ケ祕法阿彌陀峯西不越願給也。甚深甚深問。何故用土砂加持事。示云。土砂者是地大也。是卽顯●字德也。●字者。本不生不可得理。萬法總體也。今光明眞言云。本不生理法界周遍以名大日遍照智光。土砂加持置墳墓云。以本不生●字法界不生加持顯云也。尋云。土砂如加持。餘四大加持有之耶。示云。五大加持可有之。所以經異說多之。譬如五大印佛。土砂上或紙上印地大印佛也。水上印水天印佛也。香煙印火大印佛也。風印風大印佛也。虛空印空大印佛也。是則五相成身義也。皆是周遍法界事相也(云云)。又云。尊勝陀羅尼寶炬陀羅尼等安。寶幢於高峯觸其餘風者。皆令離苦得樂也(云云)。又云。千手經云。若有行者。於江河中沐浴。潤其餘流者。轉生十方淨土。又云。復有行者。行道路。爾時大風時來吹其身。觸其餘風者。自蓮花化生淨土(云云)。此等皆五大法界事相法界三密妙理顯也。深可思之。尋云。今法中有五大結緣事。答。今儀軌文分明也。有五大結緣云事。所謂大日五字明是也。萬法不生者●字德也。地大也。陀羅尼句義言語者●字德也。水大也。滅罪者卽是斷德也。●字德也。火大也。迷位衆生耳聞此呪得益卽●字德也。風大也。法性色質無礙自在●字德也。空大。五分法身義深。可思之也。
一。光明眞言與阿彌陀名號同體也事。示云。阿彌陀光明遍照與光明眞言功能勝劣事。一ケ沙汰也。淨土宗以外大事沙汰也。小川僧正事聞云。以悉曇沙汰。阿彌陀名號光明眞言同功能也。不知悉曇故諍同異歟。不便不便。問。五大周遍相如何。答。心地觀經云。有情輪迴生六道。猶如車輪無始終。或爲父母爲男女。生生世世互有恩(文)。梵網經云。一切男子是我父。一切女人是我母。生生互從此受生(文)。又云。一切地水是我先身。一切火風是我本體(文)。此等文理皆法界五大相說也。仍五大院先德。引此文法界五相三密相釋成給。法花五云。觀三千大千世界如芥子許。非是菩薩捨身命處(文)。同六云。每自作是念○速成就佛身(文)。覺大師云。故六道衆生皆是我父母。無作三身住寂光土。三眼三智以知見九界。垂迹施權後說妙經。令昔恩者成佛道(文)。生生世世互有恩者。法花每自作是念無作應體也。深可思之。此等皆釋尊遍應法界成道相顯也。若爾者。一切衆生皆釋迦一佛分身也。所以我等衆生色心全體法界周遍相貌也。光明眞言周遍法界法門。此等義勢顯也。大日如來除闇遍明德。名光明眞言法也(云云)。
一。光明眞言本尊事。示云。一流最極祕傳云。以日天子爲本尊。日輪者。胎藏界大日示現除闇遍明自體也。深可思之。
一。三形事。或日輪或寶珠或五輪塔婆或燈明等(云云)。示云。此等皆是周遍法界表相也。
一。灌頂印明事。口云。菩提心論月輪灌頂印明是也。最極大事法也(云云)。T76074201.gif 月輪灌頂印也。菩提心論淨月輪。與大日遍照光明其義全體一致也。
溪嵐拾葉集。光明眞言。
元祿十五年壬午二月二日法印實現閱。
溪嵐拾葉集。
私苗。
一。陀羅尼集經事。僧都御略頌曰。一二佛部。第三法部。四五六蓮。七八九金。十十一天。十二灌頂。以上。師云。陀羅尼集經者。次第立印。可傳受也。但第七卷都不結印七八有之。不及力事也。不結傳習重承云也。
一。師云。此五輪抄者。第一●帖三部大法。●帖者藥師等諸尊。●帖者釋迦等諸尊。●帖者彌陀觀音等。●帖者一向護摩灌頂也。仍別尊法者。●●●三帖沙汰畢(云云)。
私云。●帖(上下)二帖。●帖(上中下)三帖。●帖(上下)二帖。●帖一帖。●一帖。
一。又法以牛黃等事。示云。此無別事如先用へキ歟。示云。諸尊修正時。牛王自此起(云云)。又云。滿字エリツケタルハ諸佛戈シテ也。是遍知印也(文)。ケ牛王法者。以不動與毘沙門等尊爲本尊也。其故。
一。又法畫釋迦等事。示云。此傳通成就尊像也。等然道成就云へリ。一切皆成菩提文ヨルカ。又示云。此畫像法。釋迦本不動迹。文殊普賢本二童子迹也。顯本地垂迹也。或此金剛手光明灌頂經說時儀式歟。此說能(云云)。
一。光明眞言法事。大灌頂光明眞言儀軌一云(不空譯)。示云。谷私記無之。行法依胎可修之。
本尊事。示云。胎藏大日可本尊故。奉懸胎藏曼荼羅可爲本尊也。
根本印。示云。可用金剛合掌也。其故者。奉行大日百光遍照生德故。以金剛合掌可爲根本印也。金剛合掌。卽百光遍照王戶故也。但此法二印二明在也。其故者。付大日佛部大日蓮花部大日以故。胎藏大日佛部也。不空羂索經大日蓮花部也。可有二印二明故異說品品。其中胎藏佛部大日如佛說者。金剛合掌可用中悉地眞言。蓮花部大日者。無所不至印可用光明眞言。其故者。光明眞言者。不空羅索經所說大日眞言故。卽蓮花部也。而無所不至印者。諸法印合故蓮花部。又是妙觀察智卽說法智也。阿彌陀光明遍照義可思合歟。●(三身)。阿謨伽(無間永斷)尾盧左曩(大日業)摩訶(大)母捺羅(印)摩抳(寶)鉢納磨(二合蓮花)入縛攞(光明)鉢攞韈嘌多(二合)野(轉法輪也)吽。
一。文殊滅婬欲法事。師云。此法七佛所說神呪經出。付彼經滅婬欲眞言。幷功能書之出文賜之。私記無之。若此法修思十八道。若大法可修也。文殊滅婬欲眞言句利〃〃帝那憂牡〃〃帝那度呼〃〃帝那究吒〃〃帝那若密都若密覩帝那究吒〃〃帝那憂寺〃〃帝那密若那密若帝那度呼吒〃〃究吒多薩傳訶。
永享十二年正月十二日書寫山寶生院令書寫畢。
元祿十五年壬午四月二十五日法印實現閱。
溪嵐拾葉集。
十住心論事。私苗。
予正和五年(丙辰)四月二日。於叡山黑谷經藏求聞持法始行之處。或東寺眞言師來謁。而眞言敎相令談論。法談有次十重心論之沙汰在之。物語記之間前後不齊也。可令添削者歟。
其夜感夢云。彼僧與愚僧遊歷廣田中。於秀稻中兩部曼荼羅拜見之。其爲體廣紙一雙〃〃數十枚折重。其紙面黃色之草木令圖之。兩面之文相似而無所異也。是則兩部曼荼羅拜見而覺了(已上)。彼僧令相語之處。讃嘆而云。草木之文卽四種曼荼羅之隨一也。甚深〃〃(云云)。
一。本朝眞言緣起事。善無畏三藏。唐玄宗皇帝御代。開元四年震旦來至。養老年中本朝來至。於和國未有密敎機熟事悲歎。而於大和國久米寺東側建立大塔。所將來大日經梵本七卷。與佛舍利七粒大塔之心柱中奉收畢。其緣起文曰。未來有大乘菩薩來開此經可弘傳也(云云)。取意。
善無畏入滅事。或記曰。上總佐野鄕墳墓在之。或一說曰。還入唐也(云云)。
一。大師行狀事。凡此大師。自初託胎至于出胎。長生種〃寄特不可勝計。悉有本傳雙親。此奇瑞貴欣入佛道。大師娚儒家人也。示云。縱入佛道先可達詩書云已。隨娚學文書給。無程終得書之功。其後動發道心好閑叢。仍奉値南都岩淵勤操僧正。於和州牧尾寺出家得度。受沙彌十戒。幷學七十二威儀。隨勤操僧正極三論宗之奧義。又隨元興寺之護命僧正學法相宗之玄底給。爰大師思惟。我今所學敎法者。未是至極深奧之法。此上尚如來內證之源極祕法可在之思。奉祈念諸佛云。仰願諸佛菩薩。示不二眞心給(云云)。仍夢中告云(依牧野尾觀音利生感夢アリ)。汝所求法者。大和國武巿郡久米寺大塔中在之(云云)。仍披覽之給。梵本大日經七卷。佛舍利七粒。幷善無畏三藏記文感得之給。解封見之。衆情(モロモロコロロ)有滯訪之日本無人(云云)。仍渡唐元意自之起。時奏桓武皇帝。以勅許與傳敎大師俱。延曆二十三年入唐求法。奉遇大唐西明寺東塔院惠果和尚。〃〃相見云。汝來何遲。相待事是久。欲報命盡附法無人。可入灌頂壇也(云云)。仍六月上旬入胎藏壇已投花自然當中臺毘盧遮那佛和尚嘆德云。不可思議也(云云)。七月上旬登金界壇投花亦當中臺佛和尚嘆德如前(云云)。八月上旬受阿闍梨位灌頂等。爰和尚門人令障礙大師之御受法云。縱爲法器異朝之人不可盡深法云。彼僧其夜感夢云。密迹金剛力士等來。持金剛杵被摧伏見畢。仍後朝以此事語大師罪障懺謝。人皆無不歸伏大師也。爰大師以夜續日。兩部儀軌本經梵讃諸部經軌諸尊瑜伽等皆以鑚仰了。幷召諸道經師佛師等圖曼荼羅。造佛寫經。八祖傳來道具等。鐵塔相承佛舍利如意寶珠等。悉以傳受畢。和尚示云。梵漢無違事。猶如寫瓶水。受法事終。汝急歸本國弘此經。將利蒼生可增國家之福。又示云。汝者於是入我室。我亦於彼入汝室(云云)。其後和尚至次年入室給畢。和尚之室弟雖無量。大師被撰書碑銘給。大師者和尚附法上足爲弟子故歟。其碑銘曰○聖靈集在之可尋之。又大師行法之時。和尚親現。於境界中種種法談有之。
一。大師被召內裏給。王羲之所書殘色紙形書續給。其障子片間五處(手足左右口ナリ)。取筆被遊。仍云五筆和尚。片間只以墨障子被投懸。自然成樹字。一人萬乘無不嘆美耳。仍皇帝以水精念珠朕片見可擬給大師被献之。今東寺重寶是也。又或時大聖文殊師利菩薩。爲試大師筆迹。化童子來云。和尚者是筆主也。流水之上文字可書否。大師答云可然。仍水流上龍字被遊。水上文字不流。未打點給童子云可打點給。大師點打給之時。此龍字化生龍昇天了。又大師於本朝所造。三寶指歸隨身白樂天令見給。樂天嘆云。和尚統百部書云。加之大師於唐朝施威德給事。不可稱計。委在本傳可尋之。
一。大師御在唐中一年也。首尾三箇年也。御歸朝之後。或說云。近江州石塔三箇年間蟄居。其後聞朝庭給。參內以後住高雄寺給。桓武天皇大師御歸朝之時。船中人皆御崩御知。不思義也。嵯峨淳和仁明三代國師也。此三代御門。皆受灌頂給也(云云)。爰七宗大德造書難破眞言宗卽身成佛義。法相宗護命僧正造研神章。三論宗造大義抄。依之弘仁皇帝。召諸宗學者令對論大師。法相宗學生源仁。三論宗學生道尚。花嚴宗學生道應。天台宗○(圓澄)此等諸宗人師難者。眞言卽身成佛義○大師立卽身成佛義給。經文釋義分明也。又諸宗人師重難云。若爾者。於卽身可現佛身云。其時大師向南方結智拳印入五相三密瑜伽給。面門俄開忽然成金色毘盧遮那佛給。載五佛寶冠光照遍照。其時一人去席萬乘成禮。七宗徒折慢幢皆歸大師德行。悉成門弟了。又大師應勅請行請雨法時。道場忽現龍神速疾降雨。勅使親。見之。信仰餘。氏寺高雄寺大師奉献之。弘仁皇帝。自此時彌歸伏大師德行給。旣對七宗難論立眞言宗卽身成佛義給。仍勅命被召眞言宗□疏故。製十住心論奉献皇帝。此論尚爲廣轉故。再治寶鑰三卷被製。凡十住心論尚深義在之。其故十住心論依大日經胎藏爲本。寶鑰依菩提心論被示金界義。所以十住心論於當位〃〃。立顯略祕密二門。顯略時。諸宗人師所立顯宗法門被當。是竪淺深在之。祕密之時。卽胎藏十界曼荼羅當。各〃四菩提種子等約。其事相事義釋給。所以法相宗彌勒。三論宗文殊。天台宗觀音。花嚴宗普賢也。仍普。文。觀。彌。四菩薩。大日內證四親近也。故異生等十心。四重法界曼荼羅聖衆也。故深祕之時。十住心卽四重圓壇聖衆各〃自證三摩地法門是也。所謂胎藏以本有爲六十意捨平等法門也。故文云。此是一句含無邊義捨示塵數廣多(文)。寶鑰專依菩提心論以修成顯得爲義門。捨劣得勝爲本。彼論三種菩提心中。依勝義菩提心卽被立十住心次第。其勝義菩提心者。眞言行者。以深般若智慧諸宗權實淺深觀察。捨權取實。從淺入深次第也。仍以竪淺深名勝義菩提心也。故文云。竪顯十重之淺深。是則示九種住心暗體。至祕密曼荼羅心殿。此專背暗向明之法門也。故寶鑰云。九種心藥拂外塵捨迷。金剛一宮開內庫授財(文)。又云。譬藥拂塵眞言授財(文)。又云。九種住心無自性轉深轉妙。皆是因眞言祕敎法身說毘盧金剛最勝眞(文)。
十住心論次第者。
第一。異生羝羊住心(文云。羝羊是畜生中性最下劣。但念水草及婬食餘無所知。文)。謂三惡道凡夫。專三毒五欲感起十惡鎭造三途流轉心也。迷暗甚事如羝(メヒツシ)羊(ヲヒツシ)。
第二。愚童持齊住心。是則人道因果攝。纔持齊苞念離貪苦。此位始一分修德善萠。故釋云。當知依衆生自心實相熏習之因緣一分修起善心。持齊芎食一分信因果位也。
第三。嬰童無爲住心。謂凡夫外道等。依厭下欣上事觀。一分制伏下地麁惑發得上界定捨下界依身得上界果報。是嬰童無爲心也(云云)。已上三種住心。三界流轉果報六道輪迴凡夫也。未至出世無屬之位也(云云)。
第四。唯蘊無我住心。是則聲聞乘心也(云云)。私云。ヒム等當歟(云云)。
第五。拔業因種住心。是則緣覺乘法門也(云云)。私云。成實論當歟(云云)。已上二種住心者。小乘法門自利□調修行也。佛不堪大乘機根。爲利小機說四□緣生法門。斷見思煩惱。卽令證無學果。僅離界內生死未得變易果報。終灰身滅智以歸無餘圓寂極果思。此二種住心。纔雖出三界。未得界外果報。雖斷見思惑。未斷塵沙無明。纔證小乘淺近果位。不得如來三身滿德佛果。尚留三百由旬化城。未至五百由旬寶所故。此二種住心者。未得至極覺位也(云云)。
第六他緣大乘住心(私云。法相宗明五重唯識所謂一)。
法相宗明五位。
一資糧位。二加行位。三通達位。
四修習位。五究竟位。
謂法相宗法門也。凡彼宗意大乘菩提心發。經菩薩五位〃修習六度萬行。福智資糧具足。三祇四依之間凝唯識三性觀門。斷煩惱所知二障。離分段變易生死。三身四德佛果得。此住心於顯敎大乘最初發無緣菩提心。利益法界衆生故。第四第五住心。小乘自度未修利他行願。相替第六住心始發法界無緣慧悲。生濟生利物願樂。是大乘初門也。故於四箇大乘中。居最初住心也(云云)。私云。口傳云。今法相宗者。專菩提利物無緣慈悲法門習也。敎主彌勒也。彌勒者慈悲增菩薩也。慈氏之號可思之。仍他緣大乘住心當歟。私云。依六經十一部論也(云云)。
第七。覺心不生住心(私云。三論宗明三種方言四種釋。又立二藏。一聲聞藏二菩薩藏也。又立三轉法輪。根本法輪枝末法輪攝末歸本法輪也。私云。四種釋者。依釋二因緣釋三顯道釋四無方釋已上)。謂三論宗法門也。所以彼宗意。立四重二諦不生正觀爲本。立八不中道絕八迷戲論。專依般若等經建立無依無得宗義。示無相無念法門。故文云。才(ソツカス)起一念卽墮斷常(文)。故以不生觀門遣陽一理。彼宗爲大細也。故今住心不生名言被立。勝義皆空宗義正具也(云云)。
私云。中論百論十二門論(已上三論)。
第八。一道無爲住心。謂天台宗也。凡彼宗意。非五時八敎〃相顯法花超八純圓。開四味三敎權門歸唯一佛乘。其中迹門。開權顯實明二乘成佛。本門明顯壽長遠。凡一家大意。以一心三論一念三千法門爲宗義至極。其圓融無作三諦中於。專中道實相妙理爲本。隨緣不變眞如建立。森羅萬法一如理體歸入彼宗大意被得。仍一道云者。一乘云事也。無爲云者。本有無作義也。彼宗性德。十界無作。三身等云義勢當歟。
第九。極無自性住心(私云。花嚴宗立五敎。一小乘敎。二大乘始敎。三大乘終敎。四大乘頓敎。五圓敎。已上。清凉大師釋云。大同天台但加頓敎文)。謂花嚴宗也。凡此宗大意者。法界緣起法門建立。事〃圓融宗義專。十玄六雙大義兆。帝網重〃法門示。凡一塵法界一多無礙三無差別。十身具足互融自在事〃相卽。是則彼宗義也。故初發心時便成正覺云。故初心卽頓亡位果德證。見聞解行等三生。十身舍那妙果成。是則不動一念塵數劫海經。無量劫數不動歷〃只一念經之故。九世十世。只行者刹那一念攝之。此一念全體。卽長持遠劫也。如此念劫圓融法門云也(云云)。
已上九種住心者。是他受用應化如來所說敎法。顯機修行法門也。此等法門雖甚深殊勝也。只或翫一心利刀未知三密金剛。或雖法身周遍法界常住不變云。未知六大常住義門。或雖云三身相卽事理不二。未知四種法身各說三密自受法樂談話。只諸法根元。萬法能生不及一實眞如法性也談。言語道斷。心行所滅。無相寂滅妙體也談。未明此心性卽體於。四重曼荼諸尊建立。三十七尊印契句義等也(云云)。
第十。祕密莊嚴住心。卽眞言祕密敎法。大日內證法門也(云云)。
十住心論云。祕密莊嚴心者。如實證語。自身之數量究竟覺知。自心之源底所謂胎藏界會曼荼羅。金剛界會曼荼羅。及十八會曼荼羅是也(文)。同一云。如實知自心。此是一句含無邊義。橫示塵數廣多。竪顯十重之淺深(文)。又云。若能觀察密號名字除開莊嚴祕密藏。卽佛性闡提煩惱菩提生死涅槃空有偏圓二乘一乘。皆是自心佛之名字。焉捨焉取(文)。
問云。今此十住心論者。源依何經論乎。答。義云。大日經菩提心論依被立此義也。所謂彼大日經住心品。金剛薩埵大日如來致九句問給。其問意云。如來無上應正等覺云何成問。卽大日如來。菩提爲因大悲爲根方便爲究竟答給。夫付初菩提爲因句。重云何菩提問。大日如來如實知自心答。卽此如實知自心一句義。暗分城謂眞言行者。從淺至深所經迷悟斷證明暗分城有淺深故。實雖云行者心品無量也。且以十重位明暗迷悟位〃攝盡。故大師此住心品如實智自心一句以。開十住心法門建立給。專眞實漸次行者所經位約。兼諸經論顯宗祖師等所立宗義。悉此如實知自心一句中攝盡。故大師云。住心雖無量。且擧十種攝之衆毛(文)。
問云。依菩提心論立十住心方如何。答。一義云。彼論有三種菩提心。其中行願菩提心者。菩薩發大慈大悲誓願憐愍衆生。拔苦與樂。四攝四無量心住。專利益衆生相貌也。第二勝義菩提心者。發除般若智慧。諸乘淺深揀擇。迷悟斷證觀察。凡勝義者。諸法因緣無自性理覺知。不住一住從淺入深。從權歸實。背暗向明。捨劣得勝義門。專智慧行相也。是擧諸宗觀門顯眞實〃義故。名勝義菩提心也(云云)。又云。今此十住心者。依第二勝義菩提心文立之。此一段文切當十住心。諸宗法門攝盡給。故以勝義菩提心爲眞言敎相也(云云)。第三三摩地菩提心者。凡眞言內證菩提心也。所謂自然覺了三摩智。曾不待觀行修得也。故號自性法身說也。仍而實無覺言成也釋。深可思之。
問云。二敎論其相如何。答。義云。是專大師辨顯密二敎差異。爲顯諸宗權實宗義此論造給。卽他受用應化所說。九種住心法門。皆名顯敎。是隨他意方便敎門。未明大日如來自受法樂隨自意說。仍言顯露義門狹少也。故名顯敎也。密敎者。所謂四種法身。各說三密自受法樂兩部曼荼羅。祕密內證法門也。等覺十地不能見聞。九種心量九種住心非所伺。如義言說法身內證眞言祕密聲字實相祕奧實說故。名祕密敎歟。故二敎論云。夫佛有三身敎則二種。應化開說名曰顯敎。定顯略逗機法身談話。謂之祕奧實記也(文)。
問云。大師以釋摩訶術論立眞言宗敎相方如何。答。二敎論中引釋摩訶術論。五重問答四箇大乘並眞言第五住心證給。故四重分尚無明分位非明分位。此四重法門分齊。法相等四箇大乘法門相當。第五重有問無答。以眞言法門也得給。卽彼論三十三法門建立。其中三十二。修行修因海顯宗因分法門也。是機根敎說存故也。次性德圓滿海不二摩訶術。法身內證境自受法樂法門也得給。而前四住問答。先初重問答云。如此經五位。修二三度萬行伏斷。二障轉得四德超十地圓滿三身。如是佛無明分歟明分歟。答。如是住心佛無明分域而非明分位。第二第三第四問答亦復如是。皆無明邊域非明分位云。其故三十二彼因海法門故。未至性德圓滿果海故。尚無明分位未明至極圓滿故也。第五問云。不二摩訶術者明歟無明歟。答云。非明無明。不二摩訶術者。卽不二摩訶術也(文)。
已上五重問答。而大師引用之意。前四重因海顯乘分齊。於當分者雖至極甚深佛也。望後敎者尚因分無明位也。
第五重不二摩訶術者。釋論現文面。離機根離敎說故云故。離機敎證得之人無之。仍不二摩訶術相貌何物說事無之。夫大師判敎意。彼論離機敎者。望顯機時。離機根故。離敎說故云也。然而若約眞言敎祕密機者。可有機敎也。所謂兩部大經所說六大四萬三密法門是也。
一。顯密不同可沙汰事。於顯敎法身如來色相莊嚴事。顯敎以眞言爲理。密六大爲理事。顯以一心爲宗。密三密平等爲宗事顯□情法門。密表德實義也云事顯始覺修故爲本。密本有性德爲宗云事。顯眞如卽體不立形色。密六大法性法界形色有事。顯三身相卽法身色形說法明。密四身各別明色形事。顯從因至果法門。眞言從果向因密談也。此外尚重〃差異有之。更可決擇之。
師物語云。中川實範上人。大經用義云七卷文造給。付十住心於一一門顯密五重差異判。凡此師覺鑁上人同時人也。事相敎相互爲師資隨分名匠也。顯密兼學人也。後光明山住給也(云云)。
T76074701.GIF
T76074702.GIF
一。五大院敎時義引弘法大師十住心事。
世間。
(一向行惡不修最善凡夫也云云)。
一異生羝羊心。
大日經云無始生死愚童凡夫執著於我名我有分別○猶如羝羊文。
菩提心論云謂凡夫執著名聞資生之具務以安身姿行三毒五欲口云云。
(是大乘持五戒者也)。
二愚童持齊心。
大日經云愚童凡夫或時有一法相生所謂持齊心○如文集說六種心也。
菩提心論云諸外道等戀其身命口(云云)。
(是大乘厭下欣上持出善者也)。
三嬰童無畏心。
大日經云被灌戒生天善者也是第七受用種子復次以○心如文集是名愚童異生生死流轉無畏作嬰童心文。
小乘。
(聲聞乘也)。
四唯蘊無我心。
大日經云謂如是義解唯蘊無我根境界淹留修行。
(緣覺乘也)。
五拔業因種心。
大日經云緣覺拔業煩惱株杭無明種子○云云。菩提心論云又三乘之人緣覺執四諦法緣覺執十二因緣知四大五蘊畢竟磨滅○亦不可樂文。
(法相菩提乘也)。
六地緣大乘心。
大日經云大乘行發無緣心法無我性○文。菩提心論云又有衆生發大乘心行菩提行於諸法門無不遍修復經三阿僧祇劫修六度萬行皆悉具足然後證佛果等文。
七覺心不生心。
大日經云彼如是捨無我心主自在覺自心本不生○越二劫瑜祇行文。
菩提心論云當知一切法空已悟法本不生心體自如○文。
(天台佛乘也)。
八如實一道心。
大日經云何菩提謂如實知自心○云云。
菩提心論云。
又云。一道無爲心云又名如實知自心又名空生無境心(文)。
(花嚴佛乘也)。
九極無自性心。
大日經云離有爲無爲界離諸造作眼耳鼻舌身意極無自性心等文。
守護國界經云。
菩提心論云夫迷徒之法從妄想生○能轉法輪自他具利文。
金剛頂經云。云云。
自受用身法身說究竟佛果也。
(眞言乘諸法身說也)。
十祕密莊嚴心。
大日經云眞言門修行菩提行諸菩提行無量無數間○皆悉成就文菩提心論云三摩地者眞言行人○。
已上敎時義引用意也了。
右十重心論大概所注記如件。添削讓後學了。
(本云)。
正和五年(丙辰)。四月十日記之畢。
天台沙門光宗●●。
貞和五年(已丑)。後六月二十九日書寫了。
榮年(二九)。
應永二十一年(丙午)。二月十四日書寫之。
納運。
(裏書云)。
一可尋法門條〃頸指事。
一諸宗緣起事。
一諸宗人師名匠事。
一諸宗名目事。
一諸宗肝心要文事。
一諸宗興行時事。
一偏計所執斷不事。
一曼荼羅聖衆天部具實式事。
一密敎十界互具事。
一眞言行常心地事。
一眞言行者所事。
一自性等流說法不同事。
一花嚴遮那十身事。
一法相菩提五位事。
一兩宗空有諍事。
一大乘敎納龍宮事。
一御作書抄事。
一被投三杵事。
一血脈相違事。
一御遺告七箇條事。
一難破釋論人感天果事。
一龍樹菩薩引海中人事。
一校了。
溪嵐拾葉集。
灌頂部。私苗。
一。三種灌頂事。
一。手印灌頂。又云離作業灌頂。大日經(祕密曼荼羅品)云。灌頂有三種。佛子至心聽。若祕印方便則離於作業。是名初勝法。如來所灌頂義釋(十一)。云。然灌頂有三種。一者次印法作之。離諸作業。此密入祕密曼荼羅。謂有弟子誠心慇重。深示眞言行悉求大乘。然資力乏少。若令一一具求衆事。返當於道有礙。如是人師當除。起慈心觀彼心行而攝引之。然但得爲此一人而止之。不得多爲人作。何以名恐彼資力能辨者。生怠慢心。而不盡心聽衆德本。名作時隨力令辨少供。供養三寶。此第一最勝。謂本尊身口意合三爲一。三俱淨名以此印印之此最勝也。師祕受其眞言手印之類也。初但以手印二具足是法事三在三昧灌頂也(文)。已上。
私云。此第一離作業灌頂作法也。嚴範某記等此意也。又井房許可(名八色幡許可又號五瓶許可)。卽此灌頂儀式也。本朝慈覺大師。貞觀六年正月十三日(御入滅前日)。召常濟只授印眞言是也。
問。此次第全分無事相儀式歟如何。相傳云。無七日作壇幷嚴重儀式等故號離作業。然而如形儀式可有之。所謂八色幡一流(東方白色也)。五瓶幷佛前閼伽一。前少供袈裟二帖(濕衣等)。可在之歟。依之釋云作時隨力令辨少供供養三寶分明者歟。凡三種灌頂各可有三種習也。故印灌頂如形事業可有之。以心又勿論也。問。投花可有之歟如何。答(口受)。次祕密壇儀式可足歟。嚴範某記。觀念投花可思之。
問。尤不審也。彼儀式爲深行也。今爲初入行者也。何爲同乎。相傳云。一往可然。但阿闍梨以慈悲爲初心授此式歟。依之彼祕密曼荼羅位品釋云(十二)。然此祕密曼荼羅。若師觀弟子深是法□誠心願求。而力不能具衆緣如上作者。師得爲作此法度之。自餘當須衆緣不得同此也。此釋正以祕密壇儀式與初心見。次下云。若弟子已得瑜伽師欲令入祕密佛會亦作此也。次上爲初心聞。
問。若爾者與以心灌頂事業不同如何。相傳云。彼自元以心爲本故。以事業不爲要也。今事業與有要之上事業也。天地懸隔者歟。此等趣甚可祕之。但還又此重甚深子細可有之。眞言初心卽極此謂歟。離作業之印信血脈有習。灌頂只投花印信許。無別印信可開也(云云)。廣攝不動下卷云。前三種灌頂。文中師及弟子。俱得瑜伽。然後作之。今是文中師得瑜伽弟子式得。或有不得。故知。弟子未得瑜伽爲作此法者。是持明及受大法心灌頂也。若師弟子共得瑜伽爲作此法者。是傳敎心灌頂也。當今四衆若動修學常捨世業必資緣故。灌頂今時最要(文)。此釋正師弟瑜伽時傳敎心灌頂也。祕密也。爲未得瑜伽者。只是持明者傳法分齊也見。而又爲資力乏少者。此離作業大功(云云)。殊勝(云云)。問。他流人云。嚴範某記次第許可也。非灌頂如何。相傳云。不知案內之至也。經文釋義分明也。都率先德幷帖決正灌頂見。不可有不審也。經釋幷先德御釋等無相違可笑(云云)。井房只此次第傳給歟(云云)。範緣左判印信云是也。右手所勞左判スル歟(云云)。又●字左書印手故云左●歟(云云)。上義吉。
問。今義釋注中。擧手印等三種。是手印灌頂下也。何擧三(云云)。相傳云。是手印中三種如此釋也。甚深(云云)。此不審大切也。能能迴思案哉。問。此手印與下第三同歟。將同第四歟。相傳云。下第三許可也。只是學法分齊也。今手印灌頂也。故同下第四傳法可云也。
二。事業灌頂。大日經云。所謂第二者。令起作衆事。義釋云。二者以作事業而灌頂者。卽是師及弟子。皆先作事業也。先令弟子七日以來誠心禮悔之類。亦於七日以來。爲其持誦必求感應及令辨諸供物香花之類。緣壇所須一一令作。然此之灌頂與前者不殊。但以有資力故。令盡其所有。於諸佛海會之中。而作無盡供養。由此因緣福絕之果不可窮盡故。須灌頂勸彼令具作也。私云。是當得傳法灌頂事業相貌也。但與前手印於重位者無別。只手印與事業不同也。故釋云。然此灌頂與前者不殊(云云)。此意也。
問。當時世間事業灌頂無七日作壇等事相。頗與事業不同。只是尚可攝離作業上如何。依之五大院上云(廣攝不動下卷)。手印灌頂亦有三種。於前三種但用手印。七日行法一時具作。其手印等具如大敎。大唐日本古今傳法。但有一日手印行法。未有七日事業壇法。至施供養過事業。今須觀機。若施供當作七日事事壇。雖有誠心。若無資力當作一日手印。亦除絕供等此歟。正無七日作壇者。可攝手印灌頂見如何。相傳云。七日作壇軌則。是地壇曼荼羅相貌也漢家本朝。但依大壇儀則故不作此七日作壇也。仍只三戒與授職之次第計也。然而此內可攝七日作壇歟。故而可謂事業灌頂也。決一非手印灌頂儀式可攝何乎。但至五大院御釋者。且依無七日作壇之儀。此釋許也。然而不可遮名事業灌頂者也。已上二種灌頂。下第四傳法灌頂內。離作業與事業不同分二種也。尤可思之。難云。此五大院釋猶難。縱一日中雖作七日義。其七日行法一時具作。皆手印中作業被釋之。上者勿論也。所詮何處釋。但成一日作壇名事業灌頂乎。甚不審也如何。義云。若如此者漢家本朝。皆但手印灌頂得意之條尤不審也。八家相承等。皆事業儀則コソ見。無念次第也。今釋如前云。只是一往御釋歟。色色不可治定者哉。
三。以心灌頂。經云。第三以心授悉離於時方令尊歡喜故。如何現應作現前佛灌頂。是則最殊勝。釋云。三者但以心而作灌頂。如是灌頂不擇時方(不擇イフハ謂向東設位。或向南等皆離也)。由此弟子已修眞言之行。於祕密藏中有所堪任。令師心悅。此又最勝也。師弟俱得瑜伽。以心灌頂。猶如摩頂授記也。又能盡心承奉其師。於種種善事無有違越。以是因緣。令尊歡喜故。爲作心想灌頂也。其灌頂法。瑜伽阿闍梨。先入淨室而住三昧。如前所現以身四分。作四重曼荼羅位。亦如毘盧遮那所現之方位。一一無異。如是作已。以祕密加持故。令彼弟子先在門外。而待命者自然而得金剛手威神加持引之令入。亦自然而解作印等一一如法旣入室已。以金剛手所加持故。現覩曼荼羅。諸尊位宛然現前。一一本尊形及印字等。亦悉明了。爾時行者。復以加持力故。手中自然。蒙授妙花。而以供養大衆。隨所墮本尊之處。其尊卽起以妙音聲而安慰之爲作攝受。爾時本尊。卽取一大會。諸尊處耳呂三昧之水。而爲彼弟子現前灌頂。爾時阿闍梨。但座一處而入三昧。寂然不動。而能成就。如是勝事。令尊歡喜相應謂承事本尊。本尊歡喜行者現前而爲灌頂。次遍數及行具作故也。承事念誦令尊歡喜。現前現法而作之也。准前持之。如弟子能事師令歡喜。師爲灌頂敎授也。私云。是第三以心灌頂作法也。以心作業義尤甚深也。是則依下入祕密曼荼羅品意如此釋歟。投花已下幷道場本尊等。皆以口傳也。具爲備後日廢忘。引下文令知文更不可及他見。定有慢法罪者歟。可恐可恐。經云(入祕密曼荼羅供品)。眞言者。誠謗圖畫曼荼羅。自身爲大我。淨諸垢安住瑜伽坐。尋念諸如來頂授諸弟子阿字大空點。智者傳妙花令敎在自身。爲說內所見行人室奉處。此寂上壇故。應與三昧耶(文)。義釋(十二)。云。今略現之。下文更有安布方便也。其花莖下觀爲大海水。爲成三摩耶故。須辨花等。爲欲與一切入壇故。心念花而令入也。海岸之外地居天衆。各依方觀布之意燈花已下偈也(意生謂之心生花等)。盡之慇懃。謂彼持誦者。布於身心尚如於畫也。此心曼陀羅之上有佛在中故曰大我。大我者佛之利名也。自作謂自內觀作之諦了分明也(六)。然此祕密曼多羅。悉師觀弟子深是法器誠心以願求。而力不能具衆緣如上廣作者。師得爲作此法度之。自餘當須衆緣不得同法也(五)。然若弟子已得瑜伽。師欲令入祕密佛會亦作是也。●羅字淨除者(先已作阿字了今如前法及羅字淨除レル弟子也)。卽是如前方便觀於囉字之火。而燒除彼障法積業令悉淨。已方便以甘露法水而灌灑之。得於死灰之中而生道芽。故以授彼●暗字也(三)。師當住瑜伽之坐觀此●字加點。置弟子頂上十字縫中。當知此上有點。卽是甘呂法水灌其頂也(九)。尋念如來者。謂師將度弟子入祕藏故。尋念三世佛所行方便。欲令同證同護持之也(四)。師旣自住瑜伽座以其身心而作佛海之會。唯獨自明了。餘人所不見也(十三)。次佛而觀本緣。隨彼本緣而觀法或器。若本尊攝受花中。於彼師皆觀之不謬(十五)。而弟子未度瑜伽者。但見在其身上可。其花投處大略。心爲八葉之位。從齋至心爲金剛臺。齋爲大海。從齋以下是地居諸尊位也。此表何義。謂從諸佛大悲海而生金剛智。從金剛智出生一切佛會色。於一切曼荼羅中。此最爲上。無與比也(十一自見已向彼說之謂師心中故見墮所云云)。上文說持誦者。觀其內身內心八分作八葉作開敷。及●羅字置字等。若行人不如是修行成就。而作此祕密度人無有得理也。要當先自成就堪住瑜伽師位。又爲阿闍梨所許方能辨也。今此所作雖是度人方便。然行者於自持誦觀照之時。忽當如法習之(十二)。用此灌頂之聞而灌灑。爲除一切障速入佛惠故也。前品名祕密今復云入者。此入是證入入也。猶如人已入室。一一明了細分別之。出入自在家內所有悉皆知之。不同初入門入也(云云)。此經文釋義尤顯然。更分明也。但恐抄出之貽後見得口傳可見之。推不可知之。甚深甚深。何事如之哉。同儀式如此授何印明耶。相傳云(口受)。不可聊示之者也。已上三種灌頂畢。五大院具友灌頂廣攝不動等可合之。問。此時可離時方(云云)。若爾者其相如何。相傳云。可向何方無定方角故。離時方云也。可思之。
五種三昧耶。
初三昧耶(遙見曼荼羅也。無量罪業皆得滅除云云)。
經云(祕密曼荼羅品)。正等覺略說五種三昧。初見曼荼羅具足三昧耶。未傳眞實語。不授彼密印(云云)。釋云(十一)。次答。三昧耶有幾種者。今世尊答略有五種也。三昧耶者。如有人於衆多國王大臣所尊重集會之處。而自發言作大要擔。我今如是之事永當不作。如是之事如是之事依行之以自對可信人而取誠言。若有所違卽得重罪。是故三昧耶者。卽是不可違越義也。略而言之。卽是戒義也。此五種者。第一但得遙見曼荼羅。謂如造曼荼羅時。謂見其具足曼荼羅也。亦有諸人善心隨喜。欲求禮拜供養。爾時阿闍梨聽令引入於壇外。遙令禮拜以香花等遙散道場而作供養。以得見如是法會故。無量罪業皆得滅除。然未令授彼眞言及印。是第一也(云云)。私云。是第一三昧耶也。雖未及入壇內授印眞言。謹拜見曼荼羅成隨喜心時。無量罪業得滅除(云云)。眞言加持力尤甚深。誠憑敷哉。旣無惡苦器之條勿論也(云云)。先蹤在之(云云)。廣攝不動三云。復有五種三昧耶。一者遙見壇外。但作供養不授灌頂。不授眞言及印(云云)。
第二三昧耶(投花三昧耶也。又結緣灌頂)。
經云。第二三昧耶入覩聖天會。釋云。第二見曼荼羅坐位。謂引彼入於壇中禮拜供養投花。於本位師告彼。汝花隨其尊位上爲說本尊名號。幷得入壇門內悉見諸位也。此人說名爲第二三昧耶也。若請眞言及印。亦得隨所應者授之(云云)。私云。是第二三昧耶也。當世結緣灌頂起自此第二三昧耶歟。只拜見曼陀羅。當得滅罪生善之功德。何況入壇內投花於曼荼羅得眞言印契哉。神明納受有其意也。衆生結緣之基。諸善之中最何如之哉。殊勝(云云)。廣攝不動三云。二引入壇中投花本尊始受灌頂。隨諸眞言及印(云云)。
第三三昧耶(學法許可位也)。
經云。第三具壇印隨敎修妙業(云云)。
釋云。第三見曼荼羅及印位幷作諸事者。謂阿闍梨從首至末。爲此人而作曼荼羅。乃至諸尊及印等。一一告示。又授眞言手印。一一行法皆敎授之。此是第三也(云云)。私云。是第三三昧耶者。當時許可分齊也。廣攝不動三云。三者廣作事業受灌頂遍受諸尊眞言及印(云云)。問。此經文釋義幷先德御釋。皆今弟子三事業灌頂儀式也見。依之以下第四三摩耶還無作法。只當時許可聞。經後以許敎云ヘリ。釋可有事業。不見先德釋。爲作傳敎許可釋。故第四當世許可云也如何。相傳云。第三四不同。所詮第三當弟子灌頂分齊也。故四種阿闍梨中。第二都法阿闍梨。第三一行阿闍梨。第四一尊阿闍梨分歟。第一傳敎阿闍梨。正是今第四三昧耶也。仍第三學法至極。尚是弟子位也。未叶師位。第四正傳法阿闍梨位。是登師也。第三立太子灌頂。第四卽位灌頂分可意得也。故事業有無不可辨兩種不同者也。去延慶年中。謁星光院僧正(澄尋)被示云。唐朝古風第三三昧耶時結緣。事業頗如當朝傳法灌頂儀式也。サテ第四三昧耶。唯是印明等許。授傳法師位許也。而本朝不爾。第三三昧耶略儀式唯傳印明等。第四三摩耶事業令修也。今傳法灌頂儀式是也(云云)。
第五三昧耶(祕云。祕密證者灌頂也云云)。
溪嵐拾葉集(建武第二(乙亥)四月二十七日)。
祕密念誦作法事。
問。眞言行者念誦時何觀法耶。答。三昧相承義曰。誦能令三業等一文。別不云義也(云云)。所謂以行者三業。令同本尊三業。外別不持觀法也。凡此一文者。眞言乘肝心釋也。從此一門者。指宿生本尊也。從此一尊三摩地入大日法界身也。一門者。一尊三摩地也。普門者。諸尊三摩地也。又義云。一門者。心王大日也。普門者。心數曼荼羅也。又三業者。因名三業果名三身等云故。行者所具身口意者因分故名三業。本尊所具三業者。三輪俱密無妨無礙德顯故。三密云也。故以行者三業令同本尊三密時。諸佛加持身時。卽見本地身也。以之一切法界門習也。又三摩地軌云。二手持珠當心靜慮離念心專住等者。是出念誦相貌也。能令三業同於本尊時。離妄想思念故。靜慮離念云也。本尊瑜伽心一境者。本尊與行者一如故。一境云也。又瑜伽者。此翻相應。是卽敎行應理行人指也。次本尊者。付之有三種義。一以已成諸佛爲本尊。行者致觀行所依境本。故名本尊也。次本尊者。行者本具功德指也。初心行者。未顯本覺一理故。行者本具妙理假名佛爲所緣境也。次本尊者。別不置本尊。行者本來覺體顯時。本來本有妙體故名本。行者所具妙理最尊最上故名尊也。是別不置本尊。指行者當體也(云云)。祕密灌頂軌則可思之。次瑜伽者。解行相應云也。故山家釋云。眞言瑜伽者。天台觀心一致不二也(云云)。是則始本不二解行相應名也。故祕經云。一切瑜伽瑜祇經(云云)。是則色心不二境智一如。因果相稱法門也(云云)。
三昧流十八道加行之以如意輪爲本尊也。
山門通遍義以不動爲本尊也。
法華云。今此三界。皆是我有。其中衆生。悉是吾子。破有法王。出現世間。隨衆生欲。種種說法。
涅槃經云。安置諸子。祕密藏中。我亦不久。自住其中。
溪嵐拾葉集。
眞言灌頂部。私苗。
問。傳敎大師御將來眞言山門有之耶。答。記錄說曰。天台流眞言三流在之。第一山家御將來。第二前唐院。第三山王院(云云)。傳敎慈覺御流山門弘之。智證御流三井弘之(云云)。尋云。山家相承血脈山門不流布如何。示云。記錄云。傳敎大師相承眞言血脈者。南都大安寺在之。又世人所思山家大師者。三部大綱有傳受不委細。加之瑜祇祕密等重重無之(云云)。覺大師者。隨八箇阿闍梨委細傳受在之(云云)。然而傳敎大師祕密重重委悉御傳受在之。爲顯之覺大師瑜祇祕密已上祕曲等者。皆以山家血脈爲本。三部印信者。我御相承血脈出給。兩大師御相承。影略互顯習也。仍山家相承血脈在山門傳之也。深可思之。又師云。法曼院流。此等不同委細相承。瑜祇以上祕密重重者。皆傳敎慈覺烈。此等子細不知。餘流者覺大師。烈下奉除傳敎大師事。不知子細事也。能能可令存知者也(云云)。
尋云。瑜祇祕密奉烈傳敎證如何。示云。瑜祇大許可印信。祕密第五印信等。皆奉烈傳敎慈覺。是其證也(云云)。餘流者。此事不知也。可愍之。尋云。傳敎大師瑜祇相承證如何。示云。記錄云。山家大師最初御登山之時。寶塔涌現於虛空。釋迦多寶二佛並座。爲大師說此要。爾時靈山一會儼然未散(文)。是靈山聽法灌頂證也(云云)。又云。大師爲三聖神奉授圓頓戒法。亦三聖神昇虛空並光如伊字三點爲大師說祕要。是名三世常住金剛定智灌頂(云云)。私云。是則瑜祇灌頂也。又非祕密自證感得。於大唐御相承分明也。大許可印信其證也(云云)。尋云。山家祕密灌頂御相承證如何。示云。法曼院流餘流不知第五祕密灌頂在之。是則傳敎慈覺列。加之八重灌頂住之。我山結界之時。以本有常住曼荼布八方者。此灌頂起。是依金界意也。次己心自證灌頂在之。是付瑜祇故依亦剛界意也。深可思之。尋云。山家相承記錄相傳重重灌頂屬何流耶。示云。記錄者元承雲和尚相傳也。此和尚者梨本元初也。若然者法曼院流令依時也(云云)。尋云。山門傳敎御相承兩部血脈在之耶。示云。古來不審此事也。流布義無之也(云云)。予正和比。於西塔院黑谷。或眞言師。自關東令登山事在之。適山家相承兩部血脈令隨身。宿習所令然感得之。可貴可貴可喜。以敬信令傳受之耳。尋云。賀登上仙許可何祕事在之耶。示云。此事三箇條祕事在之(云云)。所以此賀登渡補陀落山達謁生身觀音相傳之。生身觀音者覺大師也。直受大師(是一)。此許可敎誡云。慳悋有科不授此器故。傳授有科授非器故也(云云)。山家大師御相承許可詞是同(是一)。又弘法大師御相承許可詞是同(是一)。已上三部祕事也(云云)。然則傳敎弘法覺大師等最初御相承血脈等。全是同也(云云)。又云。弘法大師根本相承血脈。天野御經藏本山家相承同云此事也(云云)。可祕可祕。問。傳敎弘法慈覺智證等四大師御相承灌頂儀式同之耶。示云。四箇大師御相承。此門大旨同之。灌頂儀式各不同也(云云)。尋云。法門相承同之而灌頂儀式何不同耶。示云。西天祖師達。皆大權之應作得瑜伽阿闍梨故。直持佛語不依色經卷。皆是以心傳心之聖者也。故灌頂式無之。然而佛云相承心印無違也。然色經卷者。爲誡後機記置之給也(云云)。次晨旦諸大德者。是對翻譯三藏傳經卷。任其說行灌頂法也。得瑜伽大阿闍梨故。以心傳心灌頂也。直依本經說不用灌頂式也。皆是觀智成就上摩頂灌頂印可證誠義也。爲未來機造章疏作儀軌許也。仍灌頂私記無之也(云云)。次本朝大師先德達。直依本經儀軌說行灌頂給也。仍事相私記無之。依自證登得法門。爲他授之各入門不同也。所以智機者。以金界爲本兼胎界理機者。以胎界爲本兼金界。凡山門流者。胎界眞言師故。灌頂儀式皆依儀釋記給。東寺者。金剛界眞言師故。依義決等意也。仍灌頂祕記不同也(云云)。尋云。天台流灌頂式。何時代出來耶。示云。最初覺大師所記灌頂式在之。敎王房祕記云是也。尋云。依義釋再攝大儀軌說也。所以義釋說與攝大儀軌說相大旨同也。始自祕密道場莊嚴終至道具傳授祕密布字。大旨其說同也。此攝大儀軌者。東寺者無相傳故。灌頂法則其相不同也。深可思之。然則天台相承灌頂儀式以可爲本也。先師和尚被申。尋云。傳法灌頂時。師資觀法方如何。示云。大阿闍梨者。是妙覺究竟如來也。資者是等覺終止之菩薩也。是則以本覺智水灌於新成理頂。亦以修顯得體之智慧契於無始自然本理。新覺冥本覺境智相稱名灌頂也。尋云。如何是等妙二覺相耶。示云。不亡始覺之智慧爲等覺。亡新覺智慧名妙覺朗然也。尋云。如何是元品能治所治耶。示云。迷悟未分無明以爲元品也。迷悟未分法性以爲妙覺也。無明法性同體之惑釋故。元初者一物也。凡三毒五欲者。見思惑也。無始間隔之念者。元品無明也。此念盡妙覺名也。尋云。得佛須頂相如何。示云。和尚祕決云。中臺得佛者名中說發心。卽入位斷惑妙覺智斷也。故從果向因之機也。四佛得佛者。名東說發心。卽斷惑入位等覺智斷也。故從因至果之機也。若不此事者不成灌頂之儀也。機法相違之失在之(云云)。私云。等覺智斷機者。因果斷證之義在之。妙覺智斷機者。直入中臺故。斷證義無之也。深可思之。尋云。等妙二覺不同如何。示云。等覺智斷機者。以心法爲入門故。斷惑義在之。妙覺智斷機者。以色法爲入門故。無斷證義也(云云)。尋云。色心入門方如何。示云。釋曰。削地位漸階顯等妙頓旨(文)。經云。等覺照寂妙覺寂照(文)。私云。削五十位存等妙二位也。二位者。等覺者。以心法爲面故照寂云也。妙覺者。以色法爲面故寂照云也(云云)。尋云。色心觀法方如何。示云。心性不動假立中名。亡泯三千假立空稱。雖亡而存假立假號(文)。已上心法觀法。
心性不動明王之體亡泯三千執大智劍雖亡而存。執大悲索一見其形三法宛然(文)。以上色法三觀。
尋云。如何是正三觀相貌耶。示云。以寂照不二一心爲中道。以照了分別爲假體。以非色非形爲空諦(云云)。以上心法三觀。
以一身總體爲中道。以形色宛然爲假體。以色相如如爲空諦(云云)。以上色法三觀。
尋云。智機者從心法入故也。是瑜祇灌頂大事也。凡瑜祇者。金界祕密灌頂作業也。心法所具之時云。不間斷三千七圓滿顯故也(云云)。次理機者。從色法入故也。是祕密第五灌頂大事也。凡胎界理機所入法門故。六大四曼三密。皆是我等之色體上顯故也。天台宗三句合條一心三觀談之時。境三觀云如。深可思之。尋云。灌頂以前傳授法在之耶。示云。或傳云。許可以後。授五相成身觀流在之也。然後入灌頂壇也(云云)。再興和尚授予給作法者。灌頂前夜示云。許可者內證印可也。心地觀法成就學法分齋也。次傳法者。外用利他成道也。凡成佛之證道八相四句成道。俱是無作三身比翼也。我等之念念所唱也。以法門所談分悉被授之了。事相成道者三十二相表也(云云)。尋云。布字行法何祕事耶。示云。大悲壇布字者。佛果功德也。祕密壇布字者。行者自證功能也。非凡小近非佛果遠者。諸佛成道者。我等成道也。我等成道者。無作證道成道也。是則眞言正覺也。是以或云十界具足方名同佛。或云一家圓儀。言法界者。須云十界。祕密密曼荼羅者。輪圓具足(文)。今布字行法者。十界皆成法門輪圓具足標指故也(云云)。又云。今胎界曼荼羅者。四重圓壇十界皆成標相也。所以四重者。四聖界也。外表者。六法界也。是則十界具足義也(云云)。次祕密壇曼荼羅者。我等色心二法。六大和合法也。卽六道所表也。次四處輪布字等者。四聖界所表也。是則十界成妙體也(云云)。傳法以後可授與也(云云)。以上師語。
問。灌頂儀式者。三身成道中何耶。示云。凡依眞言宗大意。四身互用三身相卽故。何身不可偏墮也。然而眞言者。以自性身爲本義。法身事業也。次今灌頂儀式爲天台成道云義報身成道也。次天台流相承深義。應身應土儀式也傳也。其故眞言宗灌頂三種在之。所以第一祕密壇灌頂。是則始覺修顯成道故。佛果高習也。如天台迹門也法門也(是一)。第二祕密壇灌頂。是則行者自證本有無作之曼荼羅也。如天台本門之法門也(是一)。第三成就壇灌頂。是則觀心己證法門也。譬如天台云尋迹迹廣而不可窮。尋本本高而不可至。只觀己心高廣叩無窮之聖應(文)。凡大悲壇者。大日如來大悲示現。而於智所域爲法界機開示於十界曼荼羅給。是高廣深遠法門也。爲未機他密相也。次祕密壇者。衆生本具妙理。諸佛開覺自證也。是又立遠深妙法門也。爲未機他密相也。次成就壇者。今所行傳法灌頂是也。四重圓壇之曼荼者。大悲壇所表也。正覺壇四處輪布字祕密壇所表也。此兩重曼荼羅。行者己心自證法門也開示成就壇灌頂名也。甚深甚深。深可思之。尋云。若然者。何故傳法灌頂上置祕密灌頂耶示云。具支灌頂云。灌頂有五種。一遙見三摩耶。二投花三摩耶。三學法三摩耶。四傳法三昧耶。五祕密三昧耶。五種各具五種(文)。
私云。遙見三昧耶機者。五種俱得遙見三摩耶功能也。餘四種三摩耶。亦復如是。乃至祕密三昧耶機者。五種俱得祕密三昧耶功德也。故五種各五種釋給也。卽二十五重灌頂也。今成就壇灌頂。行者之祕密自證妙理爲顯也。深可思之。
問。今傳法灌頂應身成道習方如何。示云。一傳口云。五種三昧耶第三三昧耶者。今日三因得悟之聲聞。如初住無生悟開。內證覺悟之位者。卽是第三學法之重也。第四傳法三昧耶者。預劫國名號之記莂。未來無數布成道唱如也。卽外用利他成道也(云云)。山家大師釋云。天台觀心。眞言瑜伽。一致不二也(文)。依之三因聲聞種熟脫者非他物。我等之己心所行之妙理也。所以阿字不生者。卽是大通結緣之妙理也。一念之間越三祇三妄。自行化他之妙業圓滿也。然則淨佛國土成就衆生之化儀相調者哉。仍傳法灌頂者。劫國名號之記莂也。是以天台釋云。一極至理。非凡小近非佛果遠(文)。山王院釋曰。一念非一念。卽是久遠劫。無量非無量卽是一刹那(文)。天台釋云。外者卽短而長。或者卽長短(文)。是念劫圓融者。至極大乘所談也。是故傳法灌頂。卽是爲應身成道之標指也。吉慶讃其□也。深可思之。尋云。境智瑜伽故。報身成道云不可云應身成道如何。示云。四敎八相成道在之。四敎證道八相自性本具妙理也。是則無作本有覺體顯故。我等行者念念所唱成道也。自然覺了無作應體也。仍云應身成道也。深可思之。非機息應轉之應身也(云云)。問云。書寫上人法花方如何。示云。彼相傳曰。異僧授記是也。所以異僧在種在之。一金剛薩埵授密傳法灌頂(印明在之)。二大聖文殊授記莂(印明在之已上)。私云。金剛薩埵傳法印明如常。大聖文殊所授者。法花授記品文也。授記品劫國名號以傳法灌頂合之也。隨分祕事也。深可思之。
又云。書寫性空上人者。敎行應理之行者。得瑜伽之聖者故。冥前來而授灌頂今異僧授記是也(云云)。
問云。薄墨印信何祕事耶。祕密壇法所以普布八五(云云)。以普印布四處故也。八五者。胎八字明。並金五智明誦也(云云)。次從定起誦四□。准依法者。四種佛土也。准正報者。本有四智。卽聲聞四果也(云云)。次誦十二支生句明。表緣覺十二因緣。卽是中臺一智表也。山王院釋云。聲聞四果者。卽是表本有四智。緣覺一果者。卽亦表中臺一智也(文)。深可思之。次百光王布字者。菩薩界百法門表也(云云)。次三十二嚴身布字者。佛界尋云。於己身曼荼羅相配十三大院方如何。又一義云。我等之色體十三要所有之故。云十三大院也(云云)。示云。一義云。眞言敎意者。六大四曼三密法門不可過之也。故云十三大院也(云云)。又一義云。普布八五(云云)。胎八字者。心法之八智。八葉之所表也。金五智者。色法五大之顯智形也。是則十三大院所表也(云云)。然則我等之己身當體法界全體也云事。深可思之。依之谷阿闍梨者。薄墨祕藏給也(云云)。尋云。顯密卽身成佛不同如何。示云。顯宗者。以觀心爲本故。心法成佛也。密宗者事理俱密宗者。以事相灌頂卽身成佛談也。尋云。顯宗心法成佛方如何。示云。凡成佛者。顯法界體爲成佛也。所以一念三千者本有妙境也。一心三觀者本有妙智也。此境智相稱爲法界體也。此觀成就成佛談也。觀名佛智止名佛見於念念中止觀現前等云此意。又無始色心本是理性妙境妙智(文)。深可思之。尋云。顯宗灌頂事相有之耶。示云。寶塔涌現於空中。二佛並坐。靈山一會儼然未散(文)。經云。平等大會皆是眞實(文)。深可思之。尋云。大日宗灌頂相如何。示云。以法界塔婆爲理法身大日也。此妙理顯人名金剛薩埵。是理之家爲智故名智法身。此本有妙境受用名自受報身也。卽是妙吉祥也。凾蓋相應境智冥合云是也。塔中塔外相承等是也。次內證境智法門傳持弘通人龍猛大士名也。他受用報身當也。次金剛智智機故。金界傳持流布也。掬多理機故。胎界傳持流布也(云云)。尋云。己身塔婆相如何。示云。法界五塵爲大日法身。以五陰和合理身爲金剛薩埵也。以心法覺了爲妙吉祥也。深可思之。尋云。己心塔婆相如何。示云。無思無念之一心者。法界總體之大日也。心數相用者。曼荼聖衆也。是以或云心王大日心數曼荼羅。或云一念心卽遮那三密百界千如四種曼荼可思之。又一切衆生色心實相。常是毘盧遮那平等智身(文)。或云。無始色心本是理性妙境妙智(文)。可合之。尋云。己心二佛並座相如何。示云。覺大師己心中記云。問。於一念中何分境智。答。前念爲境後念爲智(文)。深可思之。又曰。塔婆表法身多寶表報身釋迦表應身(文)。示云。境發智爲法智。冥境爲受境。旣無量無邊常住不滅智亦如是凾大蓋大(文)。此等文理深可思之。以上灌頂事相。
問。山家八重灌頂本說何耶。示云。大覺灌頂卽身成佛所契經(一卷)。卽成成佛義譯(三卷)。龍猛釋不空譯(云云)。依此等也(云云)。尋云。此經釋將來目六中不見如何。示云。御將來錄中不見經軌多之。況此經中所談八重灌頂山家將來給。仰可信者哉。尋云。八重灌頂相如何。示云。始從自性持念灌頂終至靈覺心王灌頂。此金剛八重也(云云)。尋云。第七靈外大日灌頂相如何。示云。義釋曰。三尊靈外灌頂(文)。有相心地行者。兩部三部大日置心外者。三尊成靈陰心上月輪也。捨有相心地得無相眞實理修也。是天台別敎○離二偏如取但中也。故釋云。如中道花離二偏水。出纒池月處法性空(文)。深可思之。尋云。靈覺心王灌頂相如何。示云。金剛薩埵傳法記曰。七所契大日所未說也。何況於超位灌頂乎(文)。謂意者七重灌頂次第淺深階位也。第八灌頂心王總體故名超位也。靈覺者法界全體也。心數者諸尊覺位也。念心王而心數也。念心數而心王也。俱體俱用也。以上八重灌頂事。
問。總許可相如何。示云。就之兩種在之。一大阿闍梨傳法許可是也。一未傳授許可是也(云云)。尋云。此兩種總許可不同在之耶。示云。大阿闍梨總許可者。始自四度加行終至祕密重重灌頂悉傳受之。於向後者。可爲灌頂師範云是也。次未受經軌許可者。無印佛作印。無眞言佛作眞言。恣可授他云是也。是以經曰。正覺大功德說名阿闍梨。諸佛不出世此人卽名佛(文)。以此許可爲最極祕事也(云云)。深可思之。尋云。付總許可所傳授法在之耶。示云。流流相承不同也。但一紙授之別無法流在之。當流付今總許可壇拂祕法有之。所謂文殊八字法是也。尋云。何故以文殊八字爲總許可耶。示云。八字陀羅尼經曰。三部諸聖衆具含八字中(文)。依此文總許可之時。以文殊法制授之也(云云)。尋云。文殊八字法者。爲最極祕法故不出印也。今總許可印者何印耶。示云。蓮花部無所不至印也。如惠刀印也。內外共劍形也。最祕最祕尋云。八字軌曰。印契者從師密授(文)。不出印也。又印契差別門(文)。其相如何。示云。八字文殊法者。諸尊總體故限一印也。故不出印也(云云)。次印契差別門者。或息災或增益等四種五種法之時。隨所用隨其法可用故云差別等也(云云)。尋云。付文殊法必有總許可義耶示云。付總許可祕印。東寺天台其習不同也。先東寺流羯磨菩提印明以爲總許可。又出別祕印流有之。更可尋之。次天台流。必以文殊印明爲總許可也。其故者。阿闍梨者。此云軌範師。調御師義也。故文殊法相應也。阿闍梨師範義也。文殊三世諸佛覺母也。尤相順者也。是天台流菩提心論大阿闍云者。大聖文殊習也。依文殊示現開法界曼荼羅故也。加之三世諸佛爲智母。十方如來爲師範。依之彌陀爲三昧覺母。釋尊爲九世祖師。鎭居毘盧頂上爲五智奧源(云云)。深可思之。尋云。正居阿闍梨位相如何。示云。金剛薩埵傳法記曰。向密壇師。是密嚴花藏大日也。弟子是娑婆能化釋迦也(文)。加之花嚴經三重相闕成道在之。臺上葉上所誦。或法傳持流布故。名敎流布身釋迦也。今大阿闍梨內證理智法門傳持弘通故。號娑婆能化釋迦也。深可思之。尋云。何故文殊必居金色世界耶。示云。一經云。普賢居白銀世界。文殊居黃金世界(文)。清涼山卽黃金世界也。理者依智住。智者依理住故也(云云)。深可思之。尋云。金色世界何所表耶。示云。六大和合而成法界理智也。五陰陰山頂居心王覺體事顯也。故天台曰。心王卽王舍城也。五陰卽靈鷲山也(文)。又大唐人師云。無念眞五臺山。五陰空清涼寺(文)。應知我等之五陰色體者。卽是金色世界也。靈覺心王者。卽是大聖文殊也(云云)。覺大師釋。清涼山雲上受文殊師利化現。長安城月前訪法全和尚門下(文)。是則總許可可習事也。尋云。法身地照機相如何。示云。三昧流相俟義云。天台日本結人緣寂光爲上。期心所契法界爲機(文)。付此文法身地照機習事也。所謂阿字不生義。開解結大緣也。阿字理卽是寂光土體。顯故也。故云法身地也。加之上自諸佛菩薩下至蠢動含靈。具心法覺了物無不文殊智體。是以古人云。樵夫戶內。螻蟻塚內無不寂光土(文)。所以蠢々含靈者。理性文殊也。諸佛菩薩者(文)。修得之文殊也。大日法身者。果德之文殊也。深可思之。尋云。何故以文殊爲法身地照機耶示云。梵網經云。一切有心者皆應攝佛戒(文)。涅槃經云。一切有心者。悉皆當得阿厶如來常住無有變易(文)。天台云。闡提者心猶可作佛。二乘滅心不可生(文)。此等文理皆有習文也。深可思之。次眞言敎意者。心王心數悉是大日如來差別智身故。無一不成佛也。壞二乘品眞言說射二乘之厭離心也。是則文殊眞言也。本性靈知具足故。皆成佛道開會也。所以經曰。三界極重罪。不過於遠離。汝於貪欲所。勿生厭離心(文)。深可思之。尋云。如何是眞實大阿闍梨職位耶。示云。住無邊無中法界宮。以法界遍照之敎理。應於周偏法界之機緣。所以不傳而傳。傳而不傳焉。心王心數互爲相稱。三十七尊各說三密自受法樂無間斷矣而已。
已上大概記之。祕決別在之。
溪嵐拾葉集。
(本云)
曆應元年(戊寅)十二月八日於江州靈山寺暗先聞記之了。
貞和三年七月二十日(甲寅)令書寫之訖。
快意(四十九歲)。
溪嵐拾葉集(十八道)。
示曰。先兩部肝心有蘇悉地。蘇悉地綱行十八道窮。十八契印中肝要護身法始。其中肝心淨三業。所謂被甲化他三部自行也。此自行化他法。大日如來說敎起。此大日敎法未起已前。自行本有祕敎起也。所謂淨三業印明是也。又名本三摩耶印。此一印三部五部之諸尊。自行化他法門緣起也。故行法最初淨三業印明結誦。次三部被甲印明用也。口傳有前更問。已上天台意(云云)。尋曰。淨三業一印兩部肝心方如何。示曰。知今宗三箇大事。所謂爲上根者五祕密經說。爲中根者理趣經十七段說。爲下根機瑜祇經三十七尊明也。此三經中。理趣經十七段以本習也。所謂淨三業明十七字。理趣經十七尊總印者。五?印是也。非常五?。以合掌橫五?習也。此淨三業印明者。祕密肝心兩部肝心杯也。凡祕敎者初心卽□極談故。最初此法結誦也(云云)。
尋曰。此三經中以理趣經爲本有方如何。加之十七尊雖有法。以●一字爲本。五祕密所謂故。今淨三業一印一一字極。依爲祕密最極用此印明也(云云)。以上東義也。
一。門前洒水事示曰。是佛家生在種子位也。所謂軍荼利印明。南方不二平等灌頂心也。●●二字理智心也。爰以前佛智水灑後佛頂。前佛境後佛智契當意也。是則最初下種位。殖解說分功德也。
一。引入印事。示曰。胎藏界入佛三昧耶印用。金剛界以薩埵三摩耶印用。則以三部三摩耶印佛家生在法門表示也。
一。香爐事。示曰。勸請諸佛時必用香呂也。其故在世比丘。所持水瓶生執著藏蓄依身得此業障懺悔。爲令行香故。諸法佛行來處。此龍神香呂載來臨。以此因緣。諸佛勸請時。必香呂所持者也。
一。香呂相貌事。示曰。凡香呂相貌。依此龍神執心。尾纒水瓶持頂載火舍熏此會。是法門合。凡龍神水。精神也。火舍火大也。是則兩部理智法門也。
一。灑水器之事。示曰。此中香水和合事金界智也。□字也。香火大也。●字也。胎界也。又兩部理智表示者也。貳義曰。洒水香呂共。兩部理智法門。香呂以香火爲本。一壇上香火以●字爲體。灑水水大故。以●字爲體。
一。壇上香呂洒水置事。兩部理智本源起。不二覺體相生事表示也。口傳(云云)。示亦一義曰。洒水功能事。示義曰。灑水灌頂云事。凡洒水灌頂者。滅罪生善義也。灑水者●●二字以加持。●●去垢義也。是則斷惑義也。以散杖三反叩事者。三妄執斷除義也。初少叩所惑斷義。後大叩無明執所故。強叩言也。又曰。付三反叩神一反後三度叩者。不二百二叩意也。是東義也。天台流二百不二叩也。從因至果意也。又曰。淺略義●字去垢意也。●字智水種子也。深祕義滅罪生善心也。降魔與成道ノ義也。次灑水祕決在別更問。
一。道場設事。示曰。道場觀莊嚴所居佛土建立也。心佛國安立故。心月輪中本尊等設也。是行者未來可出世成道所居佛土也。故先德口決。道場觀時不可爲忘念離亂。若生忘念者。所居土不清淨故。穢土成道唱也。若此意慇懃可修道場觀也。所謂淨佛國土成就衆生儀式也。故此道場設以。幷灌頂儀式法花未來成道記莂習合也。深祕可思之(云云)。
一。本尊事。示曰。先安置本尊事。表法身本有。凡法身者。本覺行境故。先奉安置自本壇上者也。次召譜本尊報身如來也。行者勸請依。本國土來臨影向給。智表來故。以召請本尊。修得報身如來習也。
一。次入三摩地觀事。行者心月輪中本尊種子。曰曰變成三摩耶形。三摩耶形變成本尊曰。可所謂種子者法身理。三摩耶者報身修德智惠也。尊形者不二應身體也。行者一心三種具足故。三身卽一說體界傳者也(云云)。
一。金剛盤事。示曰。東寺天台。共金剛盤無本說習也。然大師御作有之。心身流共用之也(云云)。亦曰。天台流。帖決中金剛盤見云也。示曰。先金剛盤如來成佛金剛座表也。又不動尊所座盤石也。所謂如來成道時。最後昌無明斷故。安樂行品疏曰。深入禪定見十方佛。卽第十地中無垢三昧入金剛定。諸佛皆現摩頂授識也。妙樂大師之別之入金剛定義。當等覺令在第十地中。私曰。諸佛身金色具屬妙說也(云云)。此金剛瑜三摩地盤屬強盛說念故。常地界座事不能也。金剛輪際相生金剛寶石座也。故金剛座爲表示金剛盤用也。此金剛盤相貌三角火刑也。是有事理所表。顯宗意准諸法空以表之三角寶石生。三角則火形也。卽萬法燒宮德有之。是則諸法空爲座意也。南方火大方故。以三角寶石爲最。又火大五行中最心法故。用三角也。是則以一心法界爲座心也(云云)。
一。三杵事。問。三杵者何表示耶。示曰。五?者金剛界五部。三?者胎藏界三部也。獨?者不二妙成就三摩耶也(云云)。次約依報時者。日域者獨?形也。辰旦者三?形也。天竺五?形也。三國者法原自然三杵也。且非造作也。自性法身三摩耶形源可思合也(云云)。次弘法釋心也(云云)。示曰。先獨?者。表示獨一法界也。又一心三摩耶也。三?者。三智三觀三身三部表示故也。五?五大法性五智五部表示也。所詮此三杵一心三觀開。三觀出現必五者具足也。是我等因位修門法門。橫平等意顯故。此三杵橫置也。以上顯意也。次祕密壇意曰也。兩部不二中臺法界體。東方菩薩位出爲獨?位。次南方修行位至爲三?位。次至菩提涅槃爲五?位。此四熟具足方便爲究竟位至鈴位也。此鈴正覺圓滿位至。爲人天說法利生事表也。正說必竪成道故。鈴竪立也。此事祕密壇五位成就心也。故祕密經曰。●●●●●普賢三摩耶崛進力如鉤檀惠禪智合。是名彼大印。次誦一字明結大半石印。是五?印也。時時不間斷。三十七圓滿。此文祕密壇最極大事自然覺了佛體也。所謂衆生□胎內五位成就之間。五相成身圓滿貌也。凡鈴杵者。一切衆生也。本有三摩耶諸佛自證法門也。故時時不間斷說也。口傳有別。以上天台流習也。
一。振鈴事。問云。鈴有緣起耶。示云。約天台法者。食時必振鈴也。凡供養法者。食時作法也。仍用振鈴也。行法准時者。法喜禪悅食儀式振鈴。卽說法儀式故也(云云)。示云。凡振鈴者。驚說意也。法義也。所謂諸佛定中御座。爲奉驚說善請也(云云)。先淺略意云者。諸佛本國土於定中座。爲驚說振鈴可云。次深密意。一切衆生本有自行說。皆性德理內。是名在纒眞如。諸佛說敎法音聞。始說修界智惠發起。是名驚說諸佛也。此故衆生心中微塵數諸佛御座等說也。眞言敎意。非常應他說法。五大驚當是眞言也。故眞言行人。直聞風聲水音卽知是法身也。聲亦純悟也。機雖聞佛聲。於彼益無。又弘法釋云。五大皆驚十界具足言語。六大言勞悉文字法身是實相。如此等文理智諸法當體。卽是大日如來說敎相也。自然覺了佛事可思之。智證大師御釋云。一凝然故三身皆是凝然。俱隨緣俱不變寂照同時。覺大師御釋云。寂照俱時。寂故法界俱寂。照故法界俱照。寂不妨散○不妨寂。此等御釋。又於諸法當體有寂照二義。卽是兩部理智法門也。故覺大師御釋云。寂者阿字胎藏理也。照者●字金剛智也。寂照俱時者。●字。蘇悉地理者不二取意也。又五大院御釋云。萬法是眞如阿字不變理眞如是萬法隨緣不變阿字相。示云。此文以寂照二義諸法窮盡也。又云。上所云鈴杵五?。傳曰。罪卽諸佛所具金剛也。故有解喩金剛。有當體金剛解。如法花當體解喩蓮花。解喩金剛如常。次當體金剛云者。金剛者智惠也。是則佛智見二字也。是又寂照二義也。此五?縛曰羅。卽大日所變一智變德故。理也寂也。五?宛然。智也照也。又於我等色體習也。謂五蘊和合一身總體成。寂也理也。五蘊宛然。照也智也。以上約正法也。次約依法謂之者。草木國土悉此二義具足。一切諸法無不遍故。大日稱無不不至。遍照尊號也。故振鈴聲大日如來自受法樂說相也。又諸法當體鈴相貌也。源依之。
一。五部各變五部事。五部鈴者。佛部五部也。五部許金剛部。五部盡糸蓮花部。五瓶寶瓶五部。輪羯磨羯磨部五部也。以上口傳也。
示云。五部各具五部故。各具五智無際智成也(云云)。此事本說可檢之者也(云云)。示云。此六種供具者。六波羅蜜所表也。此行法次第。從因至果。從果向因成佛所表故。必六種供具用也。其故雖因位萬行萬善廣。促有六波羅蜜。此六度萬行法中圓滿具足也。所謂閼伽檀度。塗香戒。慢忍辱。飮食禪定。燒香精進。燈明智惠也。此六種供具當體。是六體相貌也。六大無礙以卽身成佛名也。仍我等六大和合祕密壇供養法也。
以是長時行法名貳。晝夜不退行法名也。貳十二時不退行法云也。尋云。於一座門法。從因至果從果向因習方如何。答。前供合行者奉供本尊○是從因向果心也。後供合本尊行者供之。是從果向因心也。仍帖決云。師云。一座行法從因至果異。三祇大劫修行。又灌頂時大壇供從因至果表也。正覺壇新佛供合從果向因表也。故一座行法。於本因本果行相。悉圓滿具足也。尋云。以六度宛六種供具法如何。示云。以六種供具宛六彼羅蜜事。善無畏三藏所謂十度異名云抄有之。可見彼也(云云)。亦惠果和尚五供合伽陀云。如三世中諸佛菩薩等修業五供。今家今亦如是淺略義也。淨心爲塗香。部德爲燒香。萬行爲於花。果法爲飮食。智惠爲燈明。供合自身爲中心理。大日尊心數曼多羅。三界唯一心。心外無別法。以心供合心。色心不二故。深祕五供養。色陰六大所和合。大曼陀羅身。顯形等諸色。平等標樂等。三摩耶法身。眞言色聲中。文字句義等。法萬陀心身。供合自身佛。四處威儀等。羯磨之法身。我今四法身。諸佛同一體。祕中深祕藏。我今奉獻。諸供合一一。諸花香實相。實相因兼法界海法界。卽是諸妙供。供養自他四法身。三世常恒普。供合不受而受哀納受自他。安住祕密藏。祕密中深祕。重以上示云。凡於密敎。一切法門淺略等曰重釋用事。此五供合伽陀以爲誠證也。此謂意過去諸佛菩薩如。修行覺道。修有相三密行以之爲淺略。次深祕意。以自性靜淨菩提心爲塗香。以因位萬行萬善爲花幔。花必結果實功能仍解精進也。六波羅蜜中。無精進波羅蜜別體。餘五波羅蜜無懈怠。以精進名。仍精進遍六釋。故以燒香六種供養中央置之(云云)。次以飯食爲禪定事。佛法喜禪悅以食玉。依之如來法身喜常住。故經云。如來於妙圓覺心。皆從禪定生。一切衆生。皆依食持壽命。依此禪定生智惠心也。故禪定波羅蜜次者惠置也。又以燈明解智惠事。燈明有破闇功能者。惠所惑解也。次以閼伽解檀度事。檀度布施也。曰攝行始故用之。故正說云。布施轉怨爲親。凡四攝行者。布施愛語利行同事也。今閼伽時證誠我承事是利行同事心也。故供閼伽俸頂上所令事在祈念也。其故此閼伽佛御足奉洗心也。佛奉給仕。正佛奉親近故。所令事佛奉啓白也(云云)。又十指卽十波羅蜜也。此十波羅蜜促卽有六度。促此六度窮定惠二法。此定惠我等色心二法。所謂六大和合以。六波羅蜜滿足名。境智冥合習也。六大無礙六種供具名也(云云)。此卽長時不斷祕密壇行法也。故祕密門時。無道場莊嚴無本尊常具。其。故我等六大色心當體。自受法樂尊容常變等也(云云)。尋曰。促十波羅蜜爲六度方如何。答。十波羅蜜出也。所謂是開合異也。又示云。今源祕意。五供養色。今悉內心具足法故。我等六大和合全體是也。法界體也。故以心供合心色心不二故見。將又內外供等香菩薩花菩薩等名此心也。故草木果實以奉諸佛事。世間花菓。卽大日變德過恒沙之功德隨一也。其故草木供佛界時。草木成佛義宛然。仍一切供具供佛者。法界體令會心也。不過五塵。此五塵卽佛果具法示名供合法。深可思之。次祕中深祕供合法者。四種曼荼羅以習也。所謂大曼荼羅者。六大和合名也。以之爲體。又名法身。亦名性德。次三摩耶曼荼羅者。智惠也。卽報身義也。亦名相。次法曼荼羅者。祕密宗中文句義眞言等。是以法曼荼羅爲用。次羯磨曼荼羅者。上三曼荼羅上作業也。故羯磨無別體也。如羯磨通三種釋。所謂大曼荼羅法身。理體色法也。三摩耶曼荼羅報身者體心法也。次法曼荼羅應身。口業不二也。次羯磨曼荼羅三身。如來四威儀動作事業也。故四所威儀等釋。一切衆生色心身具足。必具足四種曼荼羅也。故自然說行佛名也。仍一切衆生色心實相。常是毘盧遮那平等智身釋。或六大無礙常瑜伽四種曼荼各不離等釋此心也。次祕祕中深祕供合法者。以一花一香合奉供本尊。花香皆實相也。此實相卽法界全體也。此法界體無間斷故。常住不退行法也。故三世常恒普供合等釋。以法界供法界故。無能施無所施。自他共安住祕密藏中。凡以一花一香供本尊事。本尊法界體也。今所獻供具法界體也開顯供佛名也。乞准顯宗意者。常境無相常皆無緣以無緣無緣無相境等釋此意也。或又境發智爲報。皆冥境爲受等釋意。所謂家等六塵境受用處。自受法樂。心王無相處住時名大日如來。心數念相現在處曼荼羅名也。故歷緣對境。所起念悉是菩提心發起習也。皆是自性本意菩提心故也。拂此念云者非祕密機。凡起念意云。皆諸佛相違異。習故。弘法大師盡斷妄念者。殺客曼荼羅聖衆。是非五逆隨一耶矣。又云。三界極重罪不過於厭離。深合思之。三朝暮行法事口決云。壇者自身要日已下結跏趺座貌也。此壇上我等六根並置卽供合具也。息出入卽念誦也。是尊形。扨總體異形三摩耶形。是尊形三摩耶法爾自然備。餘見色知青紅等同趣顯解總歷六重境。卽念數有之。故十二時行住座臥振舞。皆三密行。十方諸佛供合有也。參佛神御前。只默然座。卽供合佛神行法也。此外更不用念誦讀經也(云云)。是甚深至極灌頂祕密口決也。深合祕(云云)。又早早念誦事。有四重口決。最極祕事更明師合尋之(云云)。尋曰。上所出五供合伽陀。惠果和尚送授弘法大師給。天台流無相傳如何。答云。示云。東寺流名弘法大師傳。天台流法全和尚授說大師習傳置也。尋云。說大師御相承證據如何。答。弘法大師自惠果相承說。大師自法全相承給。證據云。覺大師御在唐諸餘決中云。一對受法。謂對面傳受。二遣使法。謂遣使傳受。三懷昏祕法。謂師懷中來授之。四踐別祕法(以歸朝時諸加持法ヲ授ク)。五伯頭法。謂白頭師來授之。六贈船祕密法。謂差專使贈五供合伽陀於船中。以上。難云。今贈船祕文者。上所云五供合伽陀。差專使令送船中故名贈船祕文。東寺名棄船謂也。可笑云也。不便也。一義云。弘法大師在唐首尾三年。其中年惠果碑文銘文等弘法大師取遊。何故弘法大師歸朝時船中送此謂云事。此相承如何。東寺流者如何可知申(云云)。
溪嵐拾葉集。
元祿十四年歲次辛巳冬十一月十六日野之下州日光山輪王寺御所所藏本校對天台山淨敎房法印大僧都實觀。
溪嵐拾葉集。
一。證不由他灌頂事。私苗。
尋云。如天台云禀承南岳證不由他。於眞言有此義耶。示云。凡止觀意者。有師無明二儀在之。所謂始覺者有明義也。本覺者無師義也。此二義登時不可相離也。故釋云。在因必籍師保。果滿證爲獨悟(文)。禀承南岳證不由他(文)。次密敎意者。有師無師共作法受得也。顯宗一切法門。皆心地觀法令入故。以理爲本。密宗事理俱密談故。諸法皆事相振舞也。仍祕密第五三摩耶時。以心傳心灌頂阿闍梨□□受者授分齋皆是有師義也。此上阿闍梨傍居弟子口授。受者自身作法。以之傳不傳習也。是則自身灌頂義也。又無師獨慢意也。深可思之。
一。以眞言敎爲超佛越祖宗事。師云。兩部大法。法界周遍理爲本故。萬法相用亡泯。以之爲死句。蘇悉地立還諸法相之宛然義建立。以之爲活句是禪家。以向下法門爲死句。以向上法門爲活句如也。是則葉上僧正蘇悉地口決意也。深可思之。
一。眞言敎敎外別傳習事。示云。心自悟心自證心故也。因尋云。禪家義云。一念歸無念付高踐毘盧頂上(云云)。若爾眞言悉成所超法歟如何。答。葉上流義云。凡眞言敎意。四重祕釋有之。祕密自證超位灌頂出過毘盧ナレハ。無佛無敎何超何不越。成佛無之哉。故又云。成佛外迹菩提實義(文)。次禪家意。向上一路千聖不傳者。能超所超無之也。然而理致下精大□建立時。禪敎對辨密敎高可談也。所謂宗建立習祖承爲本。入門儀則。凡如禪家者。祖承靈山枯花起。辰旦緣起。達磨西來起。青蓬日眸頭陀微咲引得事。最後入滅時節也。能化況機息應轉。如來憍恣厭怠雲隱給。常在靈山內證非佛。所化又中根得悟聲聞自性本有眷屬非。凡花嚴敎主云時。三重相關成道有。臺上毘盧遮那。葉上千釋迦弟子。葉上釋迦。葉中百億釋迦弟子。又法花敎主云時。又寶塔品儀式。三身九身。廢立有。皆是常住內證佛也。又密敎意。顯宗釋迦。密第三院釋迦內證暗。第三院釋迦。八葉釋迦內證暗。八葉釋迦。中臺毘盧內證暗。何況自性法身內證哉。大日經變化身說也。金剛頂經受用身說也。瑜祇經自性法身三十七尊各說三密說敎也。非能傳所傳。以心傳心同作業也。禪宗破相宗分域非。生滅去來佛敎示受禪宗。爭祕密內證談話。遍一切自身成佛敎理及。以此趣能可令思案者也。此葉上流口決大綱也。能能可思之。
一。以眞言宗立禪宗上事。葉上僧正弟子見西義云。佛法大綱以心地修行爲本。設雖至極大乘敎法也。不明心地。爲行者皆成權敎。非大乘。凡在世化儀案法花開顯故。小卽是大妙解開故。別無大乘法則。只小乘軌則。致大乘修行故。西天二十三祖。皆小乘四果聲聞也。其內證皆大乘眞實修行人也。故列止觀爲付法元祖。禪家以之傳來爲祖師。此等皆大小無別故也。次案禪法趣。諸宗學者越敎學列位達心地內證取宗門機也。是如來禪意也。又元來越敎行證三重。過心意識藏量。本來面目本地風光見。爲祖師禪。如此雖談。不得宗骨。機非敎非禪。尚是自誦文法師尚下。縱雖敎法達心地者皆是本地風光也。縱雖禪宗也足不蹈實地夫敎□□□劣也。中中敎者心地雖疎。敎法流傳方勝。八敎法是佛語故。聞者必發悟。宿習開發聞凡夫師所說開悟得脫也(云云)。次眞言敎大意云者。戒定慧三學所不及。陀羅尼藏能治之。遍一切處自身成佛敎。故也。凡禪宗雖是高。應化釋迦所說也。然卽禪門付法兩重在之。所謂多子塔前皋座者。是第一頭機也。靈山拈花者。第二頭機也(云云)。尋云。多子塔者如何。答。昔有大王生五百人王子。釋迦其隨一也。此五百王子。爲父大王起立塔婆(云云)。。此塔婆現在。釋迦此塔中入給與界座於迦葉如法花二佛並坐。釋迦一言不說。此是禪宗第二付法方也(云云)尋云。靈山拈花方如何答。大梵王問佛決疑經說也(云云)。禪家風體。以此經爲所依經。如相傳者。釋迦入滅之時。大梵王來請法要。釋迦不出言說。只擧裟羅樹花了時。摩訶迦葉破額微咲。以此拈花微咲禪家付法元由也。是則第二頭付法形也。因難云。釋尊入涅槃砌。俱尸那城也。何云靈山拈花耶。答。又尋云。大梵王問佛決疑經者。大藏經中無之如何。答。凡以眞言宗意見之者。禪宗應化釋迦所指機息應轉佛振舞也。所以戒家意。梵網經三重相關成道有。釋迦是葉中分身小釋迦也。爲臺上毘盧遮那弟子也○密宗意云者。今日釋迦第三院敎流布身小釋迦習也。此釋迦八葉釋迦尚不及也。何況於中臺自性毘盧遮那乎。花嚴中臺盧舍那爲本身。葉上千釋迦受戒。千釋迦爲師。葉中小釋迦受戒也。此應化釋迦。機興卽生緣遮卽滅理。旣入滅給也。何超三世遍照尊及乎云。能化者緣□卽滅小釋迦也。所說敎破執情遣蕩一筋也。故五大院先德。以禪法圓敎空門攝給也。何況花嚴經者。法華前方便擬宜乳味也。豈及醍醐上味哉。加之四敎主云時。三藏敎八十壽量也。生滅佛也。通敎一劫滅一劫壽量也。無生佛也。別敎者無量壽量也。音聲無邊色相無遍佛也。圓敎三世常住壽量也。虛空同體佛也。故法花云。我淨土不毁常在。此不滅等說也。仍圓敎意。色相虛空同體也。所居土虛空同體也。故佛壽量無近無遠。常在不滅如來也。仍經云。我實成佛已來甚大久遠壽命無量(云云)。然則靈鷲山瑜伽淨土也。瑜伽者相應義。心佛國也。妙覺極智所所照如如法界之理。名之爲國土云。可思合之(云云)。
一。敎外別傳事。東寺學頭賴寶問石長老答。達磨西來不立文字云。此文字者亙六立耶。又問曰。宗門行捧行喝豈非立耶答。非六立也(云云)。此外問答重重也(云云)。已上。
義云。假相文言義理應佛所用文字也。六立文字者。法身受用文字也。只以離世間文字言句。敎外別傳不可云也。凡敎意著文字者誦文法師也。非敎正機也。宗門暗證禪師者不得宗體共是不可也。知文非文者文字卽解脫也。風聲水音法身說也。凡眞言敎意者。諸法本來不生。●字德也。離文字者●字德也。離妄想者●字德也。離迷悟者●字德也。本來無一物者●字德也。若然者。五大當體是法身文字也。非假相文字也。非能說所聽世間當體眞實說法也。是法住法位世間相常住可思之。尋云。六立說法方如何。示云。地藏薩埵者。以地輪所證法門也。海會菩薩者。以水波爲法門。不動尊者以火生三昧爲自證。觀音以風輪爲自體。虛空藏以虛空爲法相。五塵豈非衆生得度門耶。加之香積世界以香飯爲法門。西天亦有睡眠聞法國。諸佛在於空中說妙法給。金剛語菩薩以無言演妙音。刹刹塵塵時時剋剋。諸佛說法境界也(云云)。超過三時。大日說敎之義。可思之。
一。五大功能事。義釋云。大悲地界所執持故。大悲火界所溫育故。大悲水界所濕潤故。大悲風界所開衆生故。大悲虛空不障礙故。互時無量度門。任運開發。由如芽根莖枝次第莊嚴。卽是於一切法具足因緣之義也(云云)。私云。地水火風空者。世間五大也。●●●●●者。出世五大也。堅滋溫動無礙者。世間五大功能也。我覺本不生●。出過語言道●。諸過得解脫●。遠離於因緣●。知空等虛空●。是出世五大功能也(云云)。因物語云。一山問金澤長老答。問曰。和尚尋常以何法示衆。答曰。眷義百花開。隨所青黃赤白黑。又問曰。若爾非割却於天下人眼目乎。答曰。是法住法位世間相常住。隨機時●●●●●(云云)。一山印可云。和尚非敎者悟禪。作如是如是已上私云。地水火風空世間五大也。●●●●●出世五大也。深可思合之。
一。四重毘盧事。一出過毘盧。二冥合二毘盧。三兩界合行毘盧。四兩界色心理智毘盧(云云)。
一。菩提實義成佛外迹各有三義事。成佛外迹三義者。一諸尊一門成佛外迹。二兩部大法成佛外迹。三一智法身成佛外迹(云云)。菩提實義三義者。一諸尊一門入阿字本不生門爲菩提實義。二兩部大法入一智本地身爲菩提實義。三一智本地身八字成身五字成器爲外迹無成無覺出過毘盧位爲菩提實義。更問。
一。不二大日而二大日之事。示云。法皇流相傳大事云。以不二而二大日密敎爲大事也。所以本有息風習祕曲也。出氣息有●(煖)●(冷)二字。●字唱成煖氣卽●(胎也)風吹成冷氣卽●字也(金也)。風息當體不二大日也(云云)。有地依報時金輪際也。有正法時金輪尊也(云云)。凡縮萬法極五大。縮五大極●●二輪。此兩部卽是色心二法也。此本有命息顯成阿彌陀也。又示云。三密金輪有之。三身卽一者。身密金輪勝絕不具德也。四王大日隱沒出心數。星光是則意密金輪寂照俱時德是也。●字當隱諸相好受身爲。此呪者三字卽一口密一乘也。我等三密法界自然金輪王功德也(云云)。
一。金輪不二而二習事。口云。凡金輪假名於世王。今付出世王也。輪王出世者。自然四州悉令歸伏也。大日四智抄領。是又自然覺了義理相應歟。付之二種習在也。釋迦金輪者。居須彌頂爲諸星宿尊主。北辰尊星王是也。次大日金輪者。大日遍照尊無所不至金體也。時處金輪尊是也。又次祕密自證金輪者。本有息風是也。付之而二風息在之。不二風息有之。口傳(云云)。和尚御釋云。佛眼金輪陰陽觀誦除無明。世間妄想陰陽執著墮惡趣(文)。私云。我等色心境智佛眼金輪。深可思之(云云)。又云。日出佛眼金輪。甚深甚深。此則一念座道場成佛不虛也(云云)。本有熾盛光三昧記可思之。師口傳云。兩部習事在之。所謂本有風息付●●二字有之。息●フケハ煖氣也。胎藏不二理也。風フケハ冷氣也。金界智風也。自性本有風息。法具自然說法也(云云)。深可思之。
一。輪王三種坐事。時處儀軌云。加持自身時便同諸佛卽身母加持作智拳念誦坐如前全跏。或作輪王坐交脚。或乘一乃至獨膝竪。輪王三種座(文)。口云。三種坐者。一全跏者。結跏坐也。法身坐也。次交脚坐者。應身坐也。次獨膝竪。如意輪如。以右足蹈左足裏也。卽報身坐也。此三種坐。卽三身坐也。今武家仁等。足指出坐武將戰場於キト敵降伏用意也(云云)。
一。兩部大日事相拜見事。示云。法皇流大事義云。地居有情者。胎藏曼荼羅也。虛空星宿者。金界曼荼羅也。解如法花曼荼羅時。二處三會義式。卽是兩部曼荼羅相貌也。甚深甚深。不可口外也。
一。生身不動拜見事。法皇流相傳云。胎內五位間。因分不動位也。出胎化現時。果分大日覺位也。又十五歲以前。因分不動位也。十六歲以後。正覺成就大日覺位也(云云)。
一。顯密敎相不同事。示云。師云。顯敎辨機於十界。開理於八敎。爲令衆生開示悟入故。說法敎化給也。密敎不然。一切衆生本有振舞。カクテ自性法身說敎談也。遍一切處自身成佛此意也。故各衆生自心卽是一切智(云云)。深可思之。
一。直約諸法令識其心事。師云。眞言只讀也。止觀只心。是一切法。一切法是心。文意深可思之。
溪嵐拾葉集。
元祿十五年壬申六月七日法印實觀閱。
溪嵐拾葉集(私苗開題)。
五種供養釋。
將供養本尊者有多種。經中云。或以心供養。一切皆作也者。如世尊說諸供養中心最爲上。今約供養有內供養外供養也。內供養者。以三密爲供養具也。於此三密亦有內外也。身口者是外供。所謂印契幷眞言讃歎種種舞戲等供也。意者是內供。所謂以運心遍滿法界也。此等是作心供耳也。雖有內外二途。不思議一也。今就顯略釋者。疏云。供養有五種。所謂塗香燒香雜花飮食燈明也。是皆世間供養也。若約深祕釋者。塗香是淨義。如世間塗香能淨垢穢。行者本不生菩提心。塗香亦爾。故爲塗香也。燒香是遍至法界義。如天樹王開敷時。其香逆風遍布。行者本不生菩提心燒香亦爾也。智慧火所燒解脫風所吹。隨悲力自在而薰一切故。以爲燒香也。雜花是慈悲生義。如於大悲胎藏中萬行開敷。莊嚴佛菩提樹。行者□字不生雜花亦爾也。故以爲花也。飮食是無上甘露之義。如世間飮食食之人肥盛。行者菩提心飮食亦爾也。服此菩提心飮食時。已持不生不滅身。皆果德成就。故以爲食也。燈明是破闇義也。如世間油燈闇明一切暗處洞朗。行者菩提心燈亦爾也。行者菩提遍照無明暗壞。而至果地無不顯然。故以爲燈也。若竪說一一地中皆具如是五義。若橫說一一門中皆具如是五義。若行者善能以五字門作金剛供具。普和五味布五綵。韻五音調五樂。以應供養本尊也。世間供具雖繁多。不過此五種。千變萬化功轉不窮之也。行者當解。塗香三昧義。亦解花三昧義。燒香三昧飮食三昧燈明三昧義。亦應解。此五種陀羅尼義以如是。種種法門供具。供養心王如來。能令諸尊歡喜。所求必獲得也。經云。煩惱爲薪。智慧爲火。以是因緣。成涅槃飮。凡得心萬善者。世間悉地可成就之耳(已上)。
一。七分行法事。凡供養法雖有廣略。不出七分。者也。且略法之密印。此是都法阿闇梨所行也(千金莫傳)。
一行願分(用金剛輪陀羅尼及印)。
二三昧耶分(三昧耶印明)。
三成身分(行位印明)。
四曼荼羅分(道場觀已下代金剛輪印明)。
五供養分(唯普供養印明)。
六作業分(若諸會分金剛薩埵印明念誦。本尊隨意)。
七成就分(佛眼印明後供養回向等如常)。
傳授師曰。安然和尚記(云云)。
付蘇悉地一座行法。分七分行次第。
一行願分(自前方便至五大願)。二三昧耶分(自佛部三昧耶至被甲)。三成身分(可問之)。四曼荼羅分(自地結至善來偈)。五供養分(自中閼伽至讃)。六作業分(自中入三摩地至部母印明)。七三摩波多分(自塗香至回向)。
已上以之爲七分。
成身分以根本印明用之。但天等法不用之。祕密壇深祕阿闇梨用之(云云)。已上。
一。七日以前行法。
一。普賢。唵三曼多跛多羅耶阿娑婆賀。
二。虛空藏。唵縳日羅囉怛那唵。
三。除蓋障。曩南阿薩怛縳係哆縳弊嗢蘖多怛藍〃〃囕〃娑婆賀。
四。觀音。唵阿嚕力迦娑婆賀。
五。文殊。曩南阿(去)吠娜尾泥莎賀。
六。佛眼。曩謨縳伽縳都烏瑟膩沙野唵嚕〃娑普嚕入縳羅底瑟吒悉馱嚕左寧薩縳囉吒薩埵寧曳娑婆訶。
一。傳法七日以前持念次第。
初日分。謂妙果者以菩提心爲最勝故。持誦普賢菩薩眞言。
第二日分。謂菩薩極果者。以慈悲心爲最極故。應檀波羅蜜卽菩薩是也。
第三日分。謂滅罪故。可持誦除蓋菩薩眞言。
第四日分。謂六度熏習故。應持誦世尊眞言。觀世音是也。
第五日分。謂離諸煩惱故。心月輪上可觀?字門。妙吉祥菩薩是也。
第六日分。謂爲成就圓滿。出生曼荼羅功德。應持念佛眼眞言。
右依師傳儀式宜示之如件。年月日某。
一。晝夜不退行法事。示云。瑜祇卽身成佛義云。手結塔印。成三密觀行者。晝夜不退行業也。故經云。時時不間斷三十七圓矣。深可思之。
一。十二時不退行法事。示云。祕密瑜伽內證者。無作本有大行也。全非有爲有作法也。不假修治之功也。時時刻刻。無不行法故。號十二時不退行法也。超過三時大日說法可思之。
一。生中一行行法事。示覺大師奉値生身阿彌陀。所傳受給法是也。其時示現相貌者。今常行堂本尊是也。所謂金剛界五智如來也。中尊者乘孔雀。凡孔雀者。不簡淨穢善惡物呑食鳥也。今彌陀不擇十惡五逆引攝淨土給貌也。甚深甚深。
一。生中一度行法事。示云。是同前付阿彌陀祕法也。凡阿彌陀內證衆生本有命息也。一度奉歸命行人者。必得往生祕法也。甚深甚深。
一。一生中一念行法事。示云。是同前付阿彌陀祕事也。安養莊嚴者。金剛界果上曼荼羅也。然則九品淨土者。金剛界九會三十七尊相貌也。行者一念九識法性也。故一念菩提心發。菩提門淨刹往詣也。最祕最祕。
問。行法有幾種乎。示云。行法身種也。所謂一大悲壇行法。二成就壇行法。三祕密壇行法也。第一大悲壇行法者。諸佛世尊。被促大悲。一切衆生性德本有之功德爲令開示出世給。其本尊者不過三部諸尊。奉供養以爲大悲壇行法也(云云)。第二成就壇行法者。諸佛世尊各有本誓。以因位相應物。四種五種之勝利令成就也。所詮三種悉地等是也(云云)。第三祕密壇行法者。行者本具曼荼羅也。祕密修行法故。以心數供養心王。心數心王互爲主爲伴。自受法樂儀式也。以隨緣萬法供不變一理。以不變一理供隨緣萬法也。以法界對法界。彼彼三千互遍亦爾也。義可思合也。
一。合行行法方如何。示云。傳敎慈覺兩大師御相承次第有之。合行七印是也。口傳別有之(云云)。九方便一印也。五供養一印也。三部各有一印。甚深(云云)。
已上一流大事也。
一。海大師祕密行法事。
成胎金蘇等。
結大日根本印(無所不至印若內五?印)。不出音口十反唱●●●●。依一切諸法本不生不可得故。成胎藏界行(云云)。成結無所不至印不出音。口中十反唱●●●●。依一切諸法無邊際不可得義故。成金剛界行(云云)。結前無所不至印不出音。口中十反唱●●●●依一切諸法離作業不可得義故。成蘇悉地行(云云)。結同印不出音。口中十反誦●●●●。依一切諸法神通不可得義故。成一切十方諸尊諸天等各別行法。甚深甚深。淺智者不可令聞之(云云)。
已上東寺。
一。一座諸尊行法事。大原長晏僧都參於谷御坊時問云。我數多檀那諸尊。各各行法令誂不可盡行之。如何。師答云。一座諸尊行法有之。所謂年來持尊之心月輪中台。所用本尊等種子有之。如次種三尊三種觀之。各各根本印等用之(云云)。所詮於一座行法。成諸尊行法也(云云)。口傳有別。又云。此行法私記者。金界被記。一卷記也。隨分法曼院流祕書也(云云)。
一。別行一時法事。口決云。一前供物行法多座修之法也。隨分祕事也。次第別有之(云云)。葉上坊流祕事也。
一。明惠上人修諸尊法事。師云。此上人不限一尊法。彼尊此尊打替打替行給。門弟等成疑。上人云。各稱本習而入圓乘。本習不同圓乘非一(云云)。何尊三昧現前。故衆多本尊行也(云云)。
一。明惠上人行法次第事。師語云。彼上人者。寂靜之時每日三座也。總悤之時每日十二座被修(云云)。解脫上人亦復如是(云云)。或人者每日一座修之。或人者七箇日一座修之。或人者一月一座修之。或人者一期一座修之也。所詮以一座行法。一期中修之也。謂意者道場觀者。淨土行故。以中道妙觀令淨國土也。本尊者能化正覺故。成就衆生儀式也。六種供養者。自證化他所行也。念誦者說法利生儀則也。故本尊觀時。令同身密。念誦之時。令同口密。入三摩地之時。令同意密也。所詮身密者。法身修因也。意密者。報身修因也。口密者。應身修因也。凡一座行法者。萬行諸乘一念從。三身萬德一身滿足儀式也。故三密平等觀成就程。或經七日或經一月。或經一期也。能能可思之。
一。或人云。生中一座振鈴後鈴於淨土可振也(云云)。謂意者。一座行法者。自行化他習故。前供養者。從因至果自行也。後供養者。從果向因化他也。化他卽是淨土行故。後鈴者於淨土可振也。甚深(云云)。
一。葉上僧正行法次第事。師云。密室安燈明。前不置供物也。凡行法者。祕密壇意者。以心數供心王。以心王供心數。以心供養心。色心不二故也。仍以無分別心王。遍照法界儀式也。所詮燈明者心王大日也。五塵境界者法界諦也。然則以心王遍照法界外別行法無之故也。是此見諦阿闍梨之所知也。非有相行者所應。能能可令修習者也。以心傳心可思之。
一。睡眠祕法事。示云。行者欲睡眠時。本所修本尊三昧地住。其眞言誦睡眠也。自此三摩地無量三昧現前也。故五大院釋云。西天有睡眠聞法國矣。謂意者一切時一切處。無非諸佛三昧地也。故云睡眠聞法國。於睡眠中無量法門現前也(云云)。凡迷妄時者人遂法。覺悟時者法遂人也。誠哉此語。甚深(云云)。
一。五祕密行法事。示云。於衆生者五陰也。五大也。於諸佛者五分戒身也。五智五眼等也。約作業者。欲觸愛慢四攝合總體名五祕密也。約法門者。發心修行菩提涅槃加中央名五祕密也。歷依正萬法無不具足此謂。是則法爾自然具德。無作本有覺體也。故時時不間斷行法敎行應謂行法深行阿闍梨已證也。不可口外也。口傳別有之。甚深(云云)。
溪嵐拾葉集諸行法。
嘉曆二年十二月日於金山院方丈記之。
天台沙門光宗。
永和戊午結夏日於世良田長樂寺爲令法久住書寫之。遍照金剛了義。
嘉慶二年戊辰七月三日書畢。
了源四十二歲。
應永二十二(乙未)五月十八日書畢。
皇澄二九三歲。
于時文正二年(丁亥)二月二十六日書畢。
沙門源俊。
溪嵐拾葉集(付青面金剛醫疏法有治方是二十五病也。次第一一明是者也)。
一。傳屍病者。五種之天魔鬼也。各一人四人宛持眷屬。我共五人也。五五二十五也。是成二十五病也。
或云。衆生二十五有果盡歟。見有文。
第一傳屍者。億地水風鬼。天利鬼。旱恩吸血鬼。咄血免鬼。爲是眷屬。
第二屍骸鬼者。睡沒鬼。娠死鬼。任水鬼。赤血見天熱風鬼。爲是眷屬。
第三天魔羅醯室陀鬼者。屍勢風鬼。七草鬼。工月水風鬼。三季勢鬼。支病鬼。爲是眷屬。
第四兜醯羅鬼者。氣風鬼。草風鬼。利病鬼。旱魚鬼。焰熱鬼。爲是眷屬。
第五猫鬼者。鹿水勢鬼。亡厭風鬼。通勢風鬼。推勢風鬼。利判鬼。爲是眷屬也。
第一總名傳屍病。此病相者。身熱覺心サハキヲトル。人追立ラレタルコトシ。日日衰死也。酢物辛物樣樣物願病也。治方五懸骨下壇中心中トヲリヨリ。一寸五分宛兩去二十一火炙又壇中炙二乳中。又章門炙又ヲトル處炙。又キヨケツヲ二十一火炙。藥五香煎飮。
第二天利云傳屍病也。是不食病也。心知惡常エツキスル也。治方壇中章門一骨左右一寸五分置炙五ツイ一穴十三骨中二十一火炙。藥野老。能能ユテテ粉吉酒可呑。日三度三錢宛也。
第三旱鬼吸血云傳屍病也。此病者物多食不飽。是定業也。治方吉飯十膳計コシラヘテ。重重食飽滿止也。其後ヤセヲトロフ也。炙治一骨二骨三ツイ左右一寸五分宛去五十火炙。又二十一火歟。又壇中中穴キヨケツヲ五十火炙。
第四咄血云傳屍病者。ツバキヲイタクハク也。ツバキネバレバ大事也。其上ツバキニ血付テ出ハ大事也。治方一口シノ手結處。又後髮生際ヨリ上三寸去炙。又頭輪糸迴端合切頸懸引コシテ。ムネニ當處ヨリ左右一寸五分去炙。又口寸取二折中スミニ當兩方端炙。三寸歟。又後如前二十一火。又壇中上一寸。又一骨一寸下二十一炙。藥五香煎可呑。又ケイシンヲツキフルイテ晝夜三度宛呑。又ホソヨリ上一寸上炙。
第五免鬼云傳屍病者。不臥病也。是五臟損物食ツキスツ病也。藥五香煎可呑。炙處ホソ下一寸。又三寸二十一火炙。足大指上キタミノ中九火炙。
第六睡沒云傳屍病也。是眠發事。是ナツキヲ病也。百工五火炙。又アタマヲ三火炙。後髮生際上二寸上三火炙。耳上五火炙一中示左右一寸五分去三十一火燒。
第七娠死云傳屍也。是シハブキシテヲツテ入病也。治方一骨二骨五骨穴一寸五分宛兩三寸去三十一火炙。後髮生際上三寸上炙。桑木上生サルタケヲ火燒其烟呑。于時吸スツへシ。又青菜蕪十計吉酒三升入シホリテ。鹽少入可呑食。兩手中指第三キサミヨリ。七分及二十一火炙。一骨五ツイ三十一火炙。
第八任水云傳屍病也。是シハブキシキリニシテ死也。此病付後五月又七月或九月アツテ死也。春發夏重。夏發秋重。秋發冬重。冬發春重。魚鳥百日可食。其間吉酒可呑。猪可忌。章閑香煎物可呑也。又唐竹葉煎常可呑。又タヌキハ好。治方玉懸骨下唯凹下一寸五分宛兩去二十一火炙。又トヲリ背炙。又一骨左右去三寸ツイ上共三處炙吉。
第九赤血云傳屍病也。是心地常惡振覺腹イタク足手タルシ湯水好也。久坐ワヒシク成。炙穴一骨左右一寸五分宛去三十炙。又一骨下六寸下左右一寸五分宛去二十一火炙。又章門又へソノ下二寸置炙。青菜赤飯腹立事酒盛少麥類湯水アフル事。箏類ワラビアラメ家イモ濁酒。能可忌者也。
第十天熱風云傳屍病也。平狂心セキ上サワメキヲトルヲトアイ重也。此病氏神崇緣發也。一年十二月間懸二月二七日身清。三ケ年間加樣スレバ止也。春始十二日間藥可呑。樂チカヤ根煎ユワウ二合呑。シヤウブ根楊柳煎可呑。五日一度宛。三ケ年間。春秋アヒべシ。炙處ヤムル處炙。
第十一屍熱風云傳屍病也。此病者身內ホホメキサムケダツテ常水掛コトシ。是氣業也。炙所一骨五ツイ下兩一寸五分宛者炙。又壇中炙。各二十一火。
第十二七草云傳屍病也。是振覺心ヲトルコト如走馬。ソハナル人聞付ホト也。サテシハブキシテヤセカルル也。少時七歲病付十三死去。過二十五死也。炙穴壇中又兩一寸五分去炙。是心前骨一寸五分下也。
第十三工月水風云傳屍病也。是腹背ヒタ身腫心知惡死ニ期ハキムラサキ色也。スス鼻タリ長病死也。治方玉懸下一寸五分宛中左右三寸也。五十火炙。
第十四三季熱云傳屍病也。是心地惡身タルミサメテ頭イタク。胸腹常サハキチトヲリスム也。春發至夏。秋冬心少吉。炙處百工穴左右一寸五分去炙。又章門炙。
第十五支病云傳屍病也。是偏クルシクヤミヲモリヌレハ色黃成也。舌破目白ツバキカハル也。後色黑成舌切落大事。ヤセカレバ必死。炙處百工穴炙。耳寸上炙。ヒタヒ髮生際分目トヲリ足ウラ掌中炙。
第十六氣風云傳屍病也。是物爲食ヤスル也。身ヌルミ覺胸ヲトル。此春發也。炙穴後一骨三骨左右一寸五分兩三寸去炙。五十火歟。膻中上中兩一寸五分去二十一火炙。
第十七草風云傳屍病也。是心サワキシ心ヲトル也。炙穴玉懸骨下一寸五分宛去左右炙。又且中又臍左右一寸五分去炙。又三里炙。各二十一火歟。
第十八利病云傳屍病也。是腹イタク身ホトヲリテ痛也。炙穴臍下一寸五分。又臍上一寸五分。又臍下四寸下炙。各二十一火。旱魚粉食。後アメヲ食ヘ。
第十九焰熱瘡云傳屍病也。是身ホトヨリ覺病也。常サムケタツ瘡出也。炙穴手內キタミヨリ上ミツ臥當處左右炙。亦三里炙。各二十一火也。
第二十億地水風云傳屍病也。是心常驚水如浮腹立人惡也。常飮酒爲食如飽滿。日日少宛物。食ヲトル也。心クルシクシテ四枝重。目飛如行物色不見。氣足黃色成也。三月過不療治。五月重。九月死。三年或五年或七年必死也。療治不爲。
第二十一鹿水熱云傳屍病也。是自脇下腹胸サマニ指相心前腹中空腹クサクサト鳴。氣色時時聞サモクルシケ也。長病死也。炙處一骨下三寸下炙。又五ツイ章門炙。乳臍間クラヘテ二折。當處左右一寸五分兩去炙。又臍左右如上各二十一火炙。
第二十二七厭風云傳屍病也。是無何身內熱ヤセカル也。十月計或十二三月死也。藥ヰノコツチ根手一束切。酒一舛タタキ入。半分煎。每月三七日宛也飮也。炙中膻中耳ソバノコ穴炙。章門二穴。是外ツフフシヲ炙。必平愈也。
第二十三痛熱風云傳屍病也。是頭イタク目クルメキ面赤眼重。手足タユク腹鳴。身タルシクシテヤセ色黃也。五體不安。次節イタク。七月剋九月死。三月內有驗吉。無驗五月ナレバ腹フクレテ內外通也。春發夏重。夏發秋重。七月ナレバ療治不及。藥鹿鴈菟食ヘシ。炙穴十二箇處炙。有口傳者也。
第二十四推勢風云傳屍病也。是病次節弱俄立エズ。アラク步目暗成也。心前エスヲメ。三年過者物多食力弱手足ナエタル樣也。身色衰久死也。自クルシクシテ身熱也。此炙治數多吉。石風呂入ホウ皮煎物呑。又可浴餘湯不可浴可忌。禁物濁酒糯飯餅。是不可食。秋立用療治。不可爲療治之。治方日數三七日定也。
第二十五神判云傳屍病也。是氣弱有出氣計。腹フクレ腫自身アセタル也。是有大小神祇氏神崇心能能可祈。懸參T76076701.gif萬病圓麝香(一两)文香(三两)ミミブシ也。ミミブシト云ハ又テブシ也。大黃(二分)樂神呪(一兩二分)アブルヘシ。續隨子アフラ取也。戟天(一兩二分)以上七種細抹丸○一京門二章門可炙也。
一。總此病總炙總藥之習祕事也。總炙十二處也。十二處者。一十字。二旦竟。三三左右。四五左右。五風巿。六三里。七足。ツフフシ。左右是也。若旦背肩井仁穴添十三處成也。
一。總藥者蒐鹿圓每少蒐鹿圓吉也。
一。緣木緣草事。山桃皮。柘榴枝。柳枝。桑枝。桃木枝。苪草。蓬草。芥子。是取集置壇上也。又煎物病者可飮。行水ニモサスル也。
一。青面金剛行法用抄。
一。支度事。
註進。青色金剛藥叉供一七日夜支度壇一面(方三尺五寸)。脇机一脚。燈臺(二本)。半疊(一枚)。名香(沈白檀薰陸龍腦)。布二端(一端且敷料一端蠟燭料)。御明(一石斗)。蘇密(丁子)。閼伽桶一口(可有杓)。御折敷(二枚)。淨衣一領(隨法色異也)。承仕二人驅走一人淨衣(如常)。人供等(如常)。
右大略註進如件。
年月日。阿闍梨(某)。
註進。
青面金剛藥叉護摩一七日支度。
御本護摩檀一面(方四尺五寸可有爐壇)。脇机二前。燈臺(四本)。禮盤一脚(可有半疊)。五寶(金鑲眞珠)。五藥(赤箭人參茯苓石菖蒲天門冬)。五香(沈白檀丁子欝金龍惱)。五穀(稻穀一斗。大麥一斗。小麥一斗。鹽五升。大豆一斗。小豆一斗。蒭豆胡摩芥子五升。胡摩五升。粳米五升)。蘇密。名香(沈白檀丁子薰陸龍惱)。壇供米(三石五升)。御明(三升五合)。佛供覆大幕(一帖)。桶三口(佛供神供閼伽料大中小)。杓二支(大小)。折敷(二枚)。淨衣一領(隨法色異也)。
承仕二人驅走四人見十一人淨衣(如常)。
閼伽棚一基人供等(如常)。
右大略註進如件。
年月日阿闍梨(某)。
委細不動法准。
一。卷數事。
青面金剛護摩所。
奉念。
大日如來眞言二千一百返。
護衞本尊眞言二千一百返。
青色大金剛藥叉明王眞言二萬一千返。
不動明王眞言二千一百返。
四天王總呪二千一百返。
三部諸尊眞言二千一百返。
諸天曜宿眞言二千一百返。
當壇護摩眞言二千一百返。
有功成就眞言二千一百返。
奉供。
大壇供七箇度。
護摩供二十一箇度。
神供三箇度
右始自今日(某日)至于今日。幷一七ケ日夜間殘致精誠勤修上件敎法奉祈。大施主(某甲)殿下。御息災增長福壽之由如件。仍勤行事謹言。
年月日。阿闍梨(某)。
溪嵐拾葉集。
三衣一鉢事(幷)座具(建武貳年甲戌十二月日於洛陽東山金山院方丈談之)。
問。以衣鉢心地敎法習方如何。答。示云。今思一代敎法以心地法授迦葉故。如來最後付屬云。我有心地敎法付屬迦葉云令練袈裟授。是則心地表相也(云云)。次以如來敎法付屬阿難給故。經云佛法大海水流入阿難心矣。是卽授敎法給表示也。尋云。以袈裟表心地。以鉢表敎法方如何。答。示云。以衣鉢表心地敎法方顯密入門不同也。先顯宗心者。凡三衣者。三觀表相也。所謂五條者。假體也。七條者空體也。九條者中道也(云云)。次密敎心。五條者胎藏也。阿字三觀也。七條者金剛界也。鑁字三觀也。九條者蘇悉地吽字三觀也(云云)。種字云。阿鑁吽三字卽三部曼陀羅也。謂意胎藏色法故。五大共生以爲體。以五條爲胎藏曼荼羅。七條爲金界曼荼羅故。以七覺分智慧爲體。故以七條爲金界曼荼羅也。九條理智不二。以九千法性爲體故。以九條理智平等蘇悉地曼荼羅也(云云)。尋云。於三衣大小權實所談各別也。其不同如何。答。爾云。先小乘權敎心者。凡袈裟者。三世諸佛解脫幢相法衣也。或怖魔衣。號福田衣。謂意者。三世諸佛出世。爲衆生授出離生死敎法給故。三乘弟子入佛家。必今著法衣故。名解脫幢相法衣。爲如世間勇士趣戰場必擧幢。三乘弟子亦復如是。煩惱敵打著解脫法衣(云云)。次怖魔衣者。於樹下成道給時。魔王來成障礙時著法衣魔降給。故魔王著袈裟衣見。沙門必生怖畏也。故名怖魔衣也(云云)。次福田衣者。三乘弟子必備應供德。所謂小乘契第四果備應供德也。大乘意。三觀現前必應供德具足也。故惠心先德。食時作法云。不修五觀者應用三觀(云云)。故行者爲人天受供合故。能施人云得福報故。人天福田故。今袈裟合田畔表也。次大乘意云。顯宗三切三觀三身也。次密敎意云。理智事三點三乘三密三部曼荼羅也。尋云。三衣者三觀表示故。內心觀法也。何以故著用身上耶。答。示云。內心觀法三切因分法門也。至果上時。修顯得體顯色法也。故釋云。因名三觀果名三身(云云)。所謂五條卽假諦顯應身。七條空觀也。顯報身。九條中道也。卽顯法身。故戒法云。卽事而眞敎法。卽身成佛法門也。仍於受戒卽座三惑必盡。六卽成佛也。故經云。衆生受佛戒卽入諸佛位。已同大覺位。眞是諸佛子(云云)。凡內心觀法色法顯。依正一致也。色心泯合法門也。故釋尊御胸滿字文有之。仍世尊御袈裟文飪羅錦文在之。世間折入云文在之。是則滿字文也。一切衆生結生時。滿字文先顯出生也。此滿字文袈裟文事。色心不二表相也。凡此事密敎大事。灌頂事相口傳也(云云)。有印信有血脈更可問之。
一。座具事其相如何。答。示云。梵尼師壇云。此名座具。此座具者。四土不二寂光也。凡雖廣諸佛淨土。四種佛土不出。今戒法心。於受戒卽座卽身成佛也。四土不二寂光土居心也。所以四店合四種佛土表相也。故同居應身淨土也。方便土報身淨土也。實報寂光法身所居也。圓頓心以衣鉢受持卽身成佛至極習也。委細私決別有。更可問之。
一。鉢事。尋云。以鉢如來敎法習方如何。答。示云。凡付鉢種子三摩耶字成種子三摩耶字成三種習在之。第一種子者。有不可得縛字也。縛字二十五有衆生也故。經云。今此三界○子(云云)。縛字體二十五有衆生也。涅槃點釋尊能破敎。而經云。破有法王○說法(云云)。縛字者。所破二十五有衆生。能破釋尊涅槃點合。釋尊種子成也。涅槃經云。安住諸子祕密不久自住其中(云云)。三世諸佛出世。必爲令衆生開悟得脫也。衆生開悟了。必三德祕藏入土涅槃理相也。故經云。安住法子祕密藏中說。仍應身八相中。第十置旨歸章大意五略中最後置歸大處。是等皆敎法所歸以三體祕藏涅槃理爲本故也。凡釋尊種子取事。今經依破有法王出現世間文也。有不可得縛字者。迷時二十五有衆生迷情也。約諸佛覺悟時。眞善妙有功德也(云云)。能破涅槃點。能化釋迦如來也。能所泯合一縛字成。預法花開會說了。一切衆生當體釋迦分身也。故二十五有衆生。卽樹下分身顯也(云云)。問。鉢三摩耶形如何。答。示云。鉢者團圓半月輪也。所謂釋迦如來敎流布故。以風輪半月爲三摩耶形也。所以釋尊大日如來風輪法也。故居釋迦院也。然則胎藏下曼荼羅者。五大輪表相也。故中臺八葉地輪也。中月輪水輪也。遍知院三角火輪也。釋迦院半月輪風輪也。今鉢是也。次文殊院圓形空輪也(已上)。故釋迦卽大日風輪也。仍以風輪半月爲三摩耶形也。大日自性本有理體故。不說三乘敎法。釋迦敎流布身下說法利生給也。故以鉢爲三摩耶形也(云云)。次字義者。凡種種說法云事。此明風輪德也。所謂一代敎法八萬餘。雖縮不出五味。此法卽不出四敎。四敎縮不出三觀。三觀不出一心。今一心者。卽今鉢是也。鉢者卽是心月輪也。問。以鉢習四敎三觀方如何。答。示云。觀一心體必三觀現前。三觀者必四敎也。所以釋云。藏通爲宗。別敎爲假。圓敎爲中。是故三觀○敎□。又云。四敎從何而起。從何三觀生。三觀從何而起。從一心生。一心從何而起。因緣所生四句生(云云)。中輪云。因緣所生法○成(云云)。此四句以習盡一代敎法也。故今文四敎總體也。付之橫竪習在之。仍竪判時。因緣所生一句三藏敎也。我說卽是文一句通敎也。則名爲假名一句別敎也。則是中道儀一句圓敎竪儀也。次橫儀者。今四句皆三藏敎攝。生滅四句。次今四句。皆無生儀述。卽通敎四句也。次今四句約無量法門。別敎法門也。次今四句。約無作儀卽圓敎也(已上)。擴儀此土儀。皆天台所判也(云云)。次以今四句對判十界時。初因緣所生一句。六道賴緣也(已上六凡)。次我說卽是空一句。二乘法界也。亦名爲假名一句。菩提法界也。亦是中道儀一句。佛界也。故以今四句法。顯十界皆成妙理也(云云)。今經中隨衆生欲種種說法者。種種言顯處卽是四敎五時法門也。四敎五時大事。舍利法深祕也(云云)。尋云。以鉢三密習方如何。示云。付之種種習在之。故釋云。諸佛有二食。一者法喜食。二者善悅食(云云)。所謂法喜者。照了體卽是心法智惠也。禪悅食者。色法定德也。鉢者不二心業也。又義云。鉢者一心總體也。禪悅食者。寂然理也。法喜者。智惠故。照了體也。故以一心總體爲鉢。以寂照二德法喜禪悅也。故經云。定惠力莊嚴以此土衆生(文)。又諸佛兩足尊置法成無性種從緣起是故說一乘(云云)。仍以今鉢二身四身下法窮盡也。然則以二時食作法。諸佛斷惑證理法門利生習盡也。故不動法習時殘食法在之。所謂以食爲惑障也。以受用斷惑習也。食時外別行相不置也。說法利生者。四敎三觀不出。今食時作法。卽說法利生故也。所以不現前五師請五智圓滿覺位也。因緣所生召願文。化他利生說法也。或又五師者。釋迦卽和尚。文殊羯磨師。彌勒敎受師。十方諸佛證成也。十方菩薩同學等侶也(已上)。以因緣所生呪願文樣子相貌也。故食時時云清五師呪願文可誦也。譬陀一縳食也書鉢入可受用也。能施所施共無量福田得也。故一摶食鉢盛時。法界等功德得也。三觀觀法持如我等陀凡夫僧也。三身圓滿如來也。仍難勝如來供合壯勝矣。尋云。鉢樣子幾不同有之耶。答。於鉢種種不同在之。一以鉢爲釋尊三摩耶形時以縳字爲本。次鉢卽習風輪三摩耶形時以含字爲本。次鉢卽萬法圓滿體習時以吽字爲本。卽寂光理體習時以阿字爲本。次鉢卽習馱都總體時以ボロム字爲本。次以鉢習飛鉢法時蘇字以爲本。此義勢有。深祕習口傳(云云)。
尋云。惠心先德。食時作法云。五觀應修矣。其五觀者何等耶。五觀者。律文云。計劫多少量彼來所鈍己德行全闕多憾悈訪止顯過不過三毒正事良藥主宗形軀爲成道切世法非意(云云)(已上十乘律儀食時)。作法如此。示云。此等文爲不食味貪著修五觀生慚愧也。次圓頓大乘食時作法。以三觀爲本。三觀者己心法界觀法也。故知。一切法皆是佛法妙解土塵塵法法舍那妙境也觀也。然則鉢卽法界也。受用食物亦法界也。行者亦法界也。三所共法界故。一切法皆佛法也。此時一持食施云。以法界法界供合德得也。若行者三觀不修呪願文不用。令食味貪著必受畜衆生檀那追施報也。能能可生懺悔也(云云)。尋云。四分律云。木鉢是外道瓢也(云云)。何以故山門僧衆何用木鉢耶答。凡木鉢者天竺法。外道多用木鉢故。外道瓢也釋也。佛弟子不用之故。木鉢必以漆塗之。爲塗垢膩也。西天法用漆至殺生也。故不用木鉢。一生嫌也。我國法用漆不至殺生。何木鉢嫌哉。故我國大師先德多用木鉢給。不用敬生故也。尋云。諸律文見多嫌木鉢。何以故大乘菩薩偏用木鉢耶。答。汝出所四分律文一往說也。非深理釋。而四分律中。木石瓦鐵四種鉢出。其中石瓦鐵三種鉢。外道瓢也(云云)。於石瓦鐵三種鉢熏鉢不用(云云)。於木鉢失鉢病樣時木鉢可用也云。開遮不一順故。強不可木鉢嫌(云云)。難云。失鉢病樣時用木鉢事強非正義。失鉢故暫時用之歟。譬失三衣等時。以布切等代如用。此布切正非法衣也。若然病證時用木鉢事。正非佛弟子正所持應量器也。答云。大乘菩薩僧用鉢事。深祕習事在之。強不可遮之。大師大乘經中。以木石瓦鐵四種鉢可巡行乞食乞其證據也。失法衣時。一且以布切受持代不同也(云云)。尋云。大乘菩薩僧用木鉢證據如何。答云。種種說多之。一善戒經。二蘇婆呼童子經。三妙臂菩薩所圓經等也。又云。師云。今法華經。卽木鉢證據也(云云)。尋忙云。蘇婆呼經眞言經也。故祕密修行時。深山幽谷陰居至勤行祈悉地時。衣食若貧時聚落出。以木石瓦鐵四種鉢可巡行乞食(云云)。能諸人童子也。又能行人俗體也。故經云。唯留頂髫(云云)。知俗體人也云事。此等文只祕密行者僧法體アラサルヲヤ如何。今答能請人童子也云。經文三毒弟子貪蒙。何俗體云ンヤ。巡行乞食言顯品三乘子聞。譬亦俗體祕經也。非外道經攝非。
尋云。蘇婆呼童子經妙臂菩薩經。爲同異(云云)。答。示云。此兩經同翻異譯經也。若爾者。一經別經アラサルカ所以。今經前後首尾開。云文言云成理一致也。但經題名少不同。然而對譯勘同事也。所請蘇婆呼者此臂云。童子能請菩薩也。故蘇婆呼童子請問經翻不臂菩薩請問經云也。譬如蘇悉地妙成就翻也。仍妙臂菩薩經中。祕密修行相明。唯留頂髮不云蘇婆呼童子不云。□妙臂菩薩木石瓦鐵四種應量器受持。聚洛出可巡行乞食(云云)。此經正菩薩所持非在家俗人所持哉。若彼兩經同翻異譯經。悉木鉢所依經也。不二在家菩薩所持可准如何。尋云。於法華經木鉢依文有之哉。答。示云。在之。凡法花經者。諸經王故。爾前諸經有程事。悉有法華習也。故天台釋云。鈍機在法華細目出衆傳(云云)。若然者。本鉢依文無法花不可云。是一。次法花開會心以諸部經敎所有患。是法華所說明文也。是一。次法華是大王如密語。栴馱婆來云所鹽騎馬云心在之。故大王栴馱婆來時智臣是察。或兼水或兼物或馬兼也。是卽至極大乘心。一語一切言含心也。仍法花諸法實相一語中。爾前諸經說含也。若然者諸部經敎所說法門皆法花心也。仍法華中木鉢證據在之談也。尋云。已前所談義勢。皆是法華開會大綱。諸部所說法華心脫得也。此外正法花中正木鉢證據在之(云云)。答云。法花中木鉢證據在之。其故權敎小乘律部心。鉢者是諸佛應量器也。故食盛器ハカリ得心也。凡天台眞言心。今鉢以佛習一代敎法佛習諸部三摩耶也。故馱都祕法以鉢習如意珠三摩耶也。今世非鉢法是也。故鉢觀諸佛總體也。四土不二寂光也。如此談時。以鉢習顯密經極也。凡以鉢習諸佛總體時。不限木鉢。金銀七寶悉是鉢器也。若然者他門異流戒法。鐵鉢計ヲ請勸。嫌木鉢事。佛法據源佛體宗極抌深迷。如他門僧俗者。佛奉造事クロカネハカリ可用之歟如何。不佳之。
尋云。法花中於木鉢依文正在之耶。答。在之。經云。木[樒-山+田]幷餘材○佛道(云云)。此等文理如。佛造事不限鐵歟。若依七寶最土者。金銀七寶可用也。加之毘首羯磨於忉利天據尊容事赤栴檀用。若然者諸佛造事以木爲本歟。付草木成佛。實香花燈塗等其證據也。淨土莊嚴樹木悉唱空空。此等成佛證據也。或又惠心先德釋云。法花四大士靈山草木也(云云)。或又山家大師五相成身記云。法花修行無邊等。是地水火風云(云云)。此等皆草木成佛證據也。若然者佛鉢不限鐵鉢(云云)。尋云。所出法花文。佛像彫刻相也。非本鉢證據。答。以前如云。鉢旣佛體。出所諸文皆木鉢證據也。凡天台宗心。依義不依文也。故涅槃經云。四不依文也了義經不依。不了義經依文不振義。又天台釋云。先無文有義。智人用之。有文有義。常人用之。無文無義。愚人用之□心也。他門異流僧俗。文クヰセ守一隅滯事。有文有義常人用之分齊也。同道不可行歟(云云)。尋云。本朝大師先德用木鉢給證據如何。答。本朝大師多用木鉢給。其證據弘法大師三敎指歸云。以木鉢可巡行乞食(云云)。又山家大師銅鉢木鉢用給。加之覺大師已來後先德等。多用木鉢給。然則根本御經藏中。多木鉢在之。是其證據也(云云)。尋云。何以故施多鉢中用木鉢(云云)。答。山家相承戒法習用木鉢故。瓦鉢易求易破。鐵鉢難破難求。石鉢易破難得。木鉢易求難破故用木鉢也(云云)。尋云。以鉢如意珠習如何。答。然悉地大事鉢祕法在之。凡鉢者五輪成器相貌。萬法圓備總體也。故以鉢如意寶珠習也。
尋云。以鉢萬法圓備體方如何。答。鉢者圓滿形也。又月輪體也。故釋云。鑁字法界種(云云)。水輪形是月輪也。故萬法種子卽從水器生。故如秋八月霧深可思之。
尋云。釋尊成道時。或鼻端現唵字故觀月輪其意如何。答。月輪云觀唵字云其意一致也。所謂今鉢云法界總體有不二中道妙觀也。故釋尊成道時觀月輪給。不二中道妙觀入給心也。其事相云今所持鉢是也。凡鉢者。色心不二。境智冥合。不二中道表相也。尋云。以何故釋尊成道時觀鼻端唵字云。答。唵字者本有三身也。故現前先是觀給也。故守護國界經云。其取意。釋尊晝夜可成道給時。觀法不現前故。於盧文告諸佛云。可觀鼻端唵字(云云)。何鼻端唵字觀時。於後夜成道王フ也(云云)。謂心唵字者阿索磨三字也。是則無非三身也。本有無作三身不歸本覺理不現前。成道義不遂故。中夜成道不遂。後夜成道成也。凡唵字者。本有無作三身也。以本有無作三身。爲歸命句也。故一切眞言最初唵字置。本有三身歸命意也(云云)。尋云。何以故於鼻端此觀耶答。凡鼻端者。中道觀表事也。又是月輪觀事相也。所以止觀心開。心若散亂時。置觀於觀國殿。心若混時。置觀頂上。或若清淨時。可置觀鼻端(云云)。謂心鼻端者。風息出入所也。凡息者。令麁細隨出入故。從出入息修中道不思議妙觀也。其故息者但色但心不生故。心中動識法外助。風七所觸言音生也。是則三輪圓滿表事也。故祕經云。常於自身中觀一吽字。聲出入隨命息不見心與身。但觀字因起等同於大空(云云)。此文心。本有命息者。瑜伽成就本源。色心平等法門也。故不見心與識說也。祕密終極說法。顯露是不中談。今鉢以五輪成器習。如意寶珠談。依此等說也。可思之。尋云。本有命息者心如何。答。五輪成器者。皆依風輪生。風輪者水氣也。水輪萬法種子也。鑁字法[扌/(丿@虫)]也。故有情存命ホトハ必本有風息具足也。故古今得覺悟者見鼻穴アル僧云也。此則活面散人事云也。仍葉上流蘇悉地祕決云物在之。其中云。兩部敎法密音本藏說云。法界義理留。是以爲四句。蘇悉地者。但生一句不留所名於成就蘇悉地也(云云)。曰心或柳翠花紅。山山河河等云。此四句法門也。山非山河呼河博漉漉治苦苦地一法不執定蘇悉地法習也。今以鉢五輪或器習。水以動搖爲命根絕(云云)。以兩部當定惠時。地輪色法無動轉爲義。是定德也。故水情鑁字院。定惠當時惠法也。惠必以照了分別爲體。以動撿爲相也。故本有命息云也。又次當東西定惠時東方台藏色法也。西方金剛心法也。又風大方色故。以西方妙觀察智名說法談義智。此本有命息故也。
尋云。以鉢如意寶珠習名飛鉢法故如何。答。凡鉢者圓融圓滿體。萬法圓滿資也。故名如意寶珠。名飛鉢法也。凡飛鉢法一卷軌記有之。是以鉢如意寶珠習故也。此飛鉢付種種習在之。能能可分別也。道士法習說有之。此外法也。付顯宗習說在之。密敎習在之。暫付密是云辨才天大事也。故以鉢安檀上無別本尊奉此鉢供養也悉地成就時。龍神此鉢頂。或壇那本或舟中行米錢等運來也。山門相應和尚。北國泰澄大師。那智山空鉢上人。皆是例也。其外處處靈驗社等其例是多。凡辨才天者水神也。龍神是水大精靈也。故龍神大海最底居也。龍神水輪精也。如意寶珠水輪生。萬法能生根源。故龍神以舍利精水魂魄也。鉢如意寶珠三摩耶故。龍神是頂虛空飛登故。名空鉢法也。山門相承眞言中。蘇悉地部祕經如意寶珠大事也。今飛鉢法一致也。口傳在別。更可問。尋云。舍利與如意寶珠一致方如何。答。兜率先德釋云。龍女所慮寶珠者。古佛舍利海中來。是其說也(云云)。
尋云。何以故龍神以舍利爲靈寶(云云)。答。龍神得舍利必金翅鳥難遮故也。又義云。龍神得舍利必十一衆大龍成也(云云)。又義云。龍神得舍利必離三毒熱惱也(云云)。又義云。龍神以舍利爲重寶事。舍利者風輪精髓也。龍神又水火魂魄也。故龍神得舍利時。必得自在神力也。故以舍利爲例法也。此等種種義勢以。龍神舍利等也。尋云。舍利龍神一體證據如何。答。仁王經云。是般若波羅蜜亦名神符○護國守(云云)。是其證也(云云)。亦名天地鏡者。天者兩部大空。地者索訶大地。以天地爲宇賀。此以定惠理智法門爲龍寶神王也。故理智不二如意寶珠以龍宮寶也。口傳。尋云。於如意寶珠幾習存之耶。答。覺大師祕決中云。於寶珠出七種差別。所謂於世間寶珠有四種。出世寶珠有三種。以上七種第一福報如意珠。示云依福報如願樂福報自在也(云云)。第二大地如意寶珠。示云。從大地五穀萬菓出生。此以爲大地如意寶珠。此則地藏德也(云云)。宇賀賀是也。第三虛空如意珠者。示云。從大地出生處五穀萬菓。於虛空生長。川河大地草木樹林有情非情。於虛空中生長也。此則虛空菩薩德也。宇賀宇是也。有地無天不可有天有地無不可有。地以爲天德。天以爲地德。地不載云事ナシ。天不覆云事無。天地間生長故人間云。此天地人三交兼宇賀神王云也。所詮地藏虛空藏二菩薩德也(云云)。第四鳥骨如意珠者。示云。金翅鳥骨至龍宮如意寶珠成也。已上世間寶珠。以上三種出世寶珠也。第五前佛舍利也。第六釋迦舍利也。第七一心中道也。問。何故以佛舍利名如意寶珠。答。雖鳥類也。福報成就。依其靈骨皆寶珠變也。故大論云。龍肝鳳腦變成如意寶珠(云云)。此皆福報成就故也。何說出世無漏萬德世尊□靈骨不成寶珠耶。故萬法總體一心中道法門色法利融給故。其舍利變如意寶珠成給也(云云)。尋云。此舍利事相以行者自心觀法方如何答。舍利祕決云。法界體性智大地上。大日鏡智薪積。平等性智火ツケ。解脫自在風令吹故。自業舍利成也(云云)。如來涅槃相示云。須返是常在不滅事相也。滅後舍利是萬法能生種子返。此則生滅不二出離解脫本源也。故舍利拜見奉所。於生死一如相顯。色心境智一如相顯。色心境智一如法門示現給也(云云)。以上口傳在別。更可問。凡以前所談法門。皆是法界馱都表相。萬法圓滿鉢多種也。所詮山門相承大事。以鉢如意寶珠習也。如意寶珠者。則是一心中道表相也。故龍女以一類寶珠奉戲大聖世尊。是云現成明照大事也。成道表相也(云云)。此則法花大事也。山門記錄大事也。其證據大講堂大日鉢印結給也。口傳也(云云)。
三衣一鉢幷座具。
佛子亮圓。
溪嵐拾葉集(卍字祕決祕祕中極極)。
●字義。卍滿。
此七字也。七者悉也。悉者皆也。皆者圓也。圓者滿也。故名滿字也。圓滿故佛頂圓也。圓字者十字也。十字七字也。七字者四字也。四字者一切衆生八分肉團八葉蓮華也。兩部不二不壞金剛光明放。入淨妙法身摩訶毘盧遮那ノ妙體金剛寶座。故諸佛福田也。八葉花報也。中臺眞實佛果也。又此滿字。一切衆生流轉還滅六度述十字也。善修行時福田也。作惡業時非田也。依惡業輕重受三惡四趣分分苦。依善業輕重。受三界人天分分果報。依分分智惠。菩薩聲聞等證分分位得大智惠。當顯無無上佛果。八葉蓮花臺也。此花臺上日月燈明佛座。雖然五塵六欲雲益被覆隱。不顯常住光明。此名凡夫。聖人智惠以卍字鑰。開寶蓮華戶。奉拜實相眞實無漏常住菩薩佛果。一切衆生智惠無故。不開寶塔扉。無始以來生死闇迴。佛說五智如來意佛體似名大日。無無明病名藥師。以無漏妙行名寶生。以知見名阿彌陀。以本來寂靜名釋迦。五輪者。以納無漏萬德名地輪。甚奧甚深。法水無量無邊。情非情大小長短方圓器不擇可應理名水輪。本來靈靈明了名火輪。無來無去可隨緣之理名風輪。本無一物無礙自在名空輪。如是無量無邊萬德納故名祕密宗。言語道斷敎閉口●〃〃也。此三重●字如次法報應三身也。又三種法華初善中善後善也。序正流通也。六種震動衆生六根動義也。故震動東方鈴菩薩。東方鈴衆生六根令動義也。震東東木也。木肝藏也。肝藏流轉還滅根本也。故八分肉團大檀上。始自艮方引始五色糸引者演也。糸始延演。丑上引迴通結故。紐云字。糸丑書也。此糸八分肉團上十十二流轉爲顯表示丑刀角結也。胸中智惠開時解脫云也。故解字丑刀角書。流輪始元品無明結也。名之合華。最初發心始韭此理願脫流轉生死發願云也。開智惠之扉合花佛果顯時法成就云也。是云解脫。此時名破檀故結願始也。破檀終也。悉凡夫離迷心得佛果體云。水氷外得濕性身故。乍煩惱之依身得常住佛果。煩惱不穢故我心名妙法蓮花經。又結願者。結者一念迷可得當來果。是名結。願者脫生死之結思始云願。此願次第次第修行成就功德十字卍字云也。法花開示悟入滿字也。開示悟入四字。如次發心修行。菩提涅槃東南西北也。此本有智惠定惠也。胎金兩部。皆悉歸滿字。我等幷世界五輪五陰五色等。甲乙丙丁等。子丑等。地水火風空十二神二十八宿三十六禽等。皆悉卍字四字四密也。
T76077401.gif
(卯神帝釋之使者。午神赤女子。酉神天女子。子神黑女子。丑未辰戌辰孤王菩薩也。此五大五行悉行者一身所具法門也。)
卍田圓●字。妙法蓮華經正體也。顯密諸法。善惡。天地。兩部。佛界。衆生界。皆悉滿字阿字也此內不出。□□已下略不載之。
應永二十年六月晦書寫畢。
元祿十五年壬午孟夏望陵一日法印實觀閱。
溪嵐拾葉集。
修觀部。私苗。
一。眞言行者菩提心事。五大院手草意云。此敎行人以菩提心爲門。入如來境界者。衆生自心也。衆生自心外無如來境界也。自性清淨心名爲菩提心也。問。自性清淨心者何物耶。答。只是阿字門也。問。何故阿字名菩提心耶。答。阿字不生理。是諸法本故名菩提心也。問。何故阿字菩提心名因耶。答。萬行功德從此增長故。四菩提心爲因也。眞言行者斷三種煩惱成佛也。其三種者。麁妄執細妄執極細執也。其麁妄執有三種。一五蘊。二我倒。三百六十心煩惱也。問。爾何故此三種名麁妄執耶。答。此三能障出世菩提心故也。問。三種中百六十心煩惱者如何。答。五根本煩惱也。答。貪瞋癡慢疑。是爲五根本煩惱(云云)。。
一。五種●字事。●(第一發心東阿閦)本不生義也。是發心也。諸法不生理性常住究竟心也。一切衆生志想乃至草木生長皆是發心也。故心實相也。是心性常恒是發心也。本不生也。故是無點阿字也(云云)。●(第二修行南寶生)。前不生理傍具一點。是修行義也。常住心實相芽生義也。世間種子如生芽也。謂籾地蒔如生芽是也。修行進修之義也。菩薩進故。種子果赴如。仍自體之阿字上具一點也。芽サスカ如ン。乃至世間進行。又總餘事修行也(云云)。●(第三菩提西阿彌陀)。前修行功進修。必至菩提果也。故修行之點登頂上住也。又空點。是無得義也。又自在義也。菩提者不生空理也。仍空點頂上置也。●(第四涅槃北釋迦)。菩提證了必化他事可有也。化他方便成故下住。有二點是有樣事也(云云)。又下義果通必成因心也。●(第五中央大日方便)。三句法門成滿也。大日如來者。前功德共成滿位也。故五點具足方便阿字也。通用五字推樂具。發心修行。菩提涅槃本不生法爾法然具足成就故也。十界雖異心實相是同也。八功德水喩如。隨化意之說。卽隨機也。密意不□自性所成眷屬所說自受法樂自證也。金剛薩埵大日□異人乎。故知。心自證心自聞心心自悟心。又覺王本來法爾覺此理。薩埵亦爾。亦一身爲他不說也(云云)。釋摩訶衍偈云。平等平等一皆無有別異。各攝諸法故。然終不雜亂(云云)。一義云。月輪離貪欲者心清淨也。離瞋者心清冷也。離癡者心性有光明惠光也。明惠故唯離妄想(云云)。深可思之(云云)。
一。●字觀。若人此字觀思。自心中白色八葉蓮花有。蓮花上一肘月輪有。其輪中金色阿字白色光放。無邊世界照。一切有情身無明煩惱除思。其字タテテ觀へシ。其輪水精珠中ウツケタルカ如。月輪智阿字理(已上觀文如此)。行住坐臥可觀之。●字義(私云。●字有三義。所謂空有不生三義也云云)。此阿字是十方三世諸佛。一切衆生無二無別本位清淨理。是菩提心體。是則法身如來也。此阿字一切寂靜體ニシテ。本不生不滅也。此阿字是胎藏界大日如來法界身也。●字功能。若始此字。觀時心未純熟者。先繪蓮華書月輪中阿字書觀へシ。若人此觀純熟時。此字光暗中四方散。普十方一切佛土通。此光頂趺至マテ行者身圍達。此阿字明觀時。六根諸罪垢皆總清淨成。六根純淨無垢故。心性又無垢。尚水精淨月如。世間輪繞時。一切草木不碎破云事無如。此阿字輪亦如是。能一切無明煩惱除不碎破云事無。何故八葉觀大小心住。凡人形蓮花未開如。八分別脈有。男子上向女人下向。今此心觀其開敷也。此八葉四佛四菩薩也。蕋具足其心有。此蓮花三昧心。若開敷時。無量法門具足。所謂百八三昧門。五百陀羅尼門也。如此無量無邊法門無不足云事。若奉見諸佛思。人諸佛奉供養思。人諸菩薩同生遇思。人菩提證得思。人一切衆生利益思。人一切悉地得思。人一切智得思。人如此事求人更他術無。但當此阿字可觀。一切衆生自心。本已來清淨ナレトモ。爲無明覆サレテ不能悟。若此淨ツレハ。卽是曼荼羅成。餘處來給アラス。今此阿字又外來給アラス。只心生也。定修其心漸清成心清淨故。●字中現。●字門入故。大果報得。人能授アラス。若短命人。日日三時此字思惟長壽得。若出入氣中此字思壽命長遠得。●字菩薩心本來不生不滅故。出入氣思鼻上寸許此●字可觀。此觀□下功德。死歸人還更生得。中功德虛空上十方遊戲自在也。上功德卽無上菩提至。此法學時常行住坐臥スヘシ。若心中亂念多。必此●字可觀。此法修行者。尤急切ナリトモ。常心不可放。此●字是一切字母。十方三世諸佛所說法。此字體アラスト云事ナシ。僅念人一切如來法稱同。乃至鐵石此字觀念スレバ。能動念成ル也(已上了)。
一。心字事。已下秀暹勘文(云云)。義釋第一住心門品釋云。此品縮論經之大意。所謂衆生自心。卽是一切智智。如實了知名爲一切智者。是故此敎諸菩薩。直以眞語爲門。自心發菩提心。卽心具萬行。見心正等覺。證心大涅槃。發起心方便。嚴淨心佛國。從因經果。皆以無所住而住其心故。曰入眞言門住心品(云云)。義釋第三云。復次衆生一念心中有如來壽量長遠之身。寂光海會乃至不退菩薩無不能知。當知此法倍復難信故。法華中補處三清。如來四誡。然後演說シ玉フ。今此經具有修入方便。乃至一生不成。若能誦受不疑到於信地。或度信解(云云)。又云。復次梵音制底與質多體同。此中祕密謂心爲佛塔也。如來曼荼羅以自以爲基。次第增加。乃至中胎涅槃色最居其上。故制底甚尊也。又從中臺八葉次第增加。乃至第三普門身無處不遍故。制底極廣。蓮華臺達磨馱都イハ。所謂法身舍利也。若衆生解此心菩提印者。卽同毘盧遮那(云云)。山王院雜記云。同此敎大宗以心爲本故。序題云入眞言門住心品。然則可以心釋爲第一故。列三密以身密爲初。以心爲後。若心在內性身據外相。此義通涉若凡若聖。不室設論內性以心爲先。今典約修行門外相爲先。住緣入內此爲便宜。若極論之總攝心密三密爲能入一心爲所入。所謂能所內外總別之義耳。問。示可道卽三密成佛。何故處處噵卽身成佛。答。此義不爾。不令輒爾。是一經大體萬敎所歸。所謂卽身成佛語同他。其義天隔。何以故。今敎合如實知自心。卽是一切智。更不用修行。若傚修行。卽是洗除心垢。〃〃〃〃了。卽是佛身。得如意珠清涼無垢名爲自然雨寶。佛亦如是。若有餓垢在心中者不是佛也。心上無垢宛然如虛空名爲□如來(云云)。已上。
(本云)建治元年六月五日。妙觀院僧正彼淨土寺一條殿御息禪師御房。遂業無爲事爲奉賀之也。于時謁予被命云。或人以心字可爲本尊。依眞言門可畫銘(云云)。義釋等中勘明文可與也(云云)。依之同十二日勘義釋等抄之(云云)。秀暹金剛記同本表紙云。元初一念者。常人義。無始生死輪轉始起妄心時也(云云)。又云。我等念念起差別心初起云元初一念云也(云云)。彼義甚深〃〃(云云)。建治六年正月十四日榮昭記。師示云。或人云者。禪林寺法皇對妙觀院僧正(經海)觀法御學問之時。サテハ以心字可爲本尊。然者色紙心義釋文可出也。付顯密可勘進之由(云云)。仍顯敎我可勘也。於密敎文者。助僧都秀暹可勘給之由。妙觀院被示之間。秀暹勘文如此(云云)。已上了。
一。但事相眞言師成陰陽師事。示云。道範義云。唯事相眞言師。三代成陰陽師成也。凡陰陽師者。淺略三密義相知トモ。無相甚深法義暗カ故名陰陽師也。今密敎亦復如是(云云)。師云。不明一心本源者。皆是外道也。故釋行法於心外故名爲外道(云云)。深可思之。
溪嵐拾葉集。
正和三年七月七日於叡山黑谷任師說記之了。天台沙門光宗記。
應永二十一年(甲午)四月二十三日出之。
求法少比丘貞算(俗七十七)。
嗚呼南無阿彌陀佛。
元祿十五年壬午四月二十六日法印實觀閱。
溪嵐拾葉集
一。祕密主名夜叉王事。義釋一云。金剛手祕密主者。梵云播尼。卽是手掌。〃〃持金剛與手執義同故。經中名互書也。西方謂野叉爲祕密。以其身口意速疾隱祕難可知故。舊翻或云密迹。若淺略明義祕密主是夜叉王也。執金剛杵常侍衞佛故曰金剛手。然是中深義言夜叉者。卽是如來身語意密。唯佛與佛乃能知之。乃至彌勒菩薩等。於如是祕密神通力所不及。祕中最密。所謂心密之王故曰祕密主。能持此印故云執金剛也(云云)。
一。摩醯首羅亦名商佉羅。印品疏商羯羅骨鎖大也。緣品疏云。商羯羅天此是摩醯首羅。於一世界中有大勢力。非三千世界主也。經中下文更有嚕㮈羅。卽商羯羅忿怒身從事立名。熾盛軌中摩醯首羅天注云此大自在天。其手用思惟手。又云。欲界自在。伊舍那經云。小自在。護摩軌云。東北方。伊舍那天舊云摩醯首羅天。亦云大自在天。天台法花疏釋同聞中云。自在欲界第五天。大自在卽第六天。普門疏云。自在天欲界頂。大自在卽色摩醯首羅也。入大乘論云。摩醯首羅有二。一淨居摩醯首羅。二略舍摩醯首羅。基法師因明疏云。外道有言。成劫之始。大自在天人間化導。二十四相。匡利卽畢。自在歸天。事者願戀遂立其像。其苦行悴疲飢羸骨節相違形狀如鎖故。標此像名骨鎖天。劫初雖有千名。時減猶存十號。此骨鎖天一名也(安公云。因明論說。劫初梵王以苦行形下化人間名骨鎖天。是初禪主非三千主云云。私曰此文可檢)。智度論云。摩醯首羅天。秦言大自在。八臂三眼。事納天。秦言遍悶。鳩摩天。秦云童子。皆是諸天大權。諸天皆云一切智○理趣釋云。摩度羯羅三兄弟是。梵王那羅延摩醯首羅之異名也(云云)。又云。指軌不說摩醯首羅。又於烏摩妃眞云在伊舍那眷屬中祕密曼荼羅品列西門。南列自在天。烏摩妃。私曰。今此西方摩醯首羅。應非應非色頂淨居。但約欲界未知何天○(云云)。
一。降伏魔王事。大日經義釋云(取意)。不動金剛者。降伏或障令動之。降三世令發菩提心。自色界頂□□一處次第降伏下(云云)。二尊各降一天無共事。入大乘論云。摩醯首羅有五種。一毘盧遮那摩醯首羅者。第四禪主也。二伊舍那摩醯首羅者。是第六天王也。降三世降第六天衆故。理趣釋云。金剛部中金剛降三世。調伏他化自在天魔主。寶部中寶金剛忿怒降伏摩醯首羅。蓮花部中馬頭忿怒觀自在。降伏梵天。羯磨部羯磨金剛。調伏那羅延。慈氏難降伏諸天引入佛道給(云云)。
一。加持事。祕密藏記云。加者諸佛護念。持者我自行。又加持者。顯如以父精入母陰之時。母胎藏能受持生長種子。諸佛以悲願力放光加持衆生。謂諸佛護念衆生。內心與諸佛加被感應之因緣之故。衆生發心修行。是謂自行(已上)。卽身義云。加持者。表如來大悲與衆生信心。佛同影現衆生心水曰加。行者心水能感佛曰名持(云云)。實●上人云。所加行者爲能持。能加諸佛爲所持。能加卽所持。能持卽所加也(云云)。
問云。天台宗有加持義耶。答云。祖師上人義云。凡密敎加持者。感應義也。若爾者。天台感應義釋。一月一時浮於萬水。以此意可成義也(云云)。
一。三摩耶事。義釋云。如來以普眼一切衆生金剛智體與我無異(是平等義)。以衆生不自覺知故。從無量金剛智門作種種金剛事業。惡擔種種大障令至實際(是本誓義)如是實際名爲無垢眼金剛(卽是除障義)以師子吼聲震動十方佛刹(卽是驚覺義)。故名三昧耶也(云云)。
問。四種三昧耶行。答。平等三昧耶者。佛成道之後先觀世釋佛如衆生如平等也。次卽從本誓成立誓願。如我等無異也。次卽驚覺有情令入出離之道。諸佛說法利生等。皆是驚覺意也。次卽令斷惑證果。是除障三昧耶也(云云)。又有四種三昧耶。一平等三昧耶。佛成佛之後。見衆生性一切與佛平等也。二本誓三昧耶。見平等已憶念本誓。我令衆生令知佛性。三驚覺三昧耶。念本誓已正卽是驚覺衆生令知佛性。四種三昧耶正除障也。
一。供養淨陀羅尼事。師云。多分普通供養眞言讀之。或普供養眞言ニテモ有ナム(云云)。一義云。供養淨陀羅尼經有之(云云)更可問也。
一。成就物事。師云。中堂以香水爲成就物。大原決何限牛王耶。
私云。日吉カツラ。賀茂アホヒ。熊野ナキ。稻荷スキ。皆是有因緣也(云云)。
一。印信事。師云。三昧流二通也。蘇悉地印信別無之。胎印信及蘇悉地(云云)。又云。三昧阿闍梨者。三戒隨要記。胎金共一日讀之。仍時刻久カリキ(云云)。師云。許可胎八字幷行位印明授之說有。件印明傳法灌頂時猶可祕也。何初心之人可授之哉。三身印明許可授之也。許可有二種。持明傳法也(云云)。
一。齒木事問。此記意。齒木薦上不投之何。師云。薦上投齒木事谷流也。都率流不爾。便處置之(云云)。總薦上投齒木事。本文不見之。妙心太出外○擲棄(云云)。源幸阿〃〃授三戒之時。依件心出緣前遲令投捨齒木(云云)。
又云。大原流令投之時。齒木可令投薦上也(云云)。
一。許可祕印事。問。許可密印。行法之時必可結加歟。師說云。二說也。如此密印不可必結加之。受了入三衣箱可隨身也。開筥底云事起自此(云云)。
一說云。必可結加之也(云云)。師云。川流許可灌頂印信一也(云云)。
一。悉曇不同事。問。東寺人云。慈覺所傳悉曇。南天流不讀涅槃點。弘法傳中天音讀涅槃點。以中天可爲本也(云云)。何。師云。覺大師二流共傳之。於寶月三藏所傳。南隨宗叡受。中天不讀點事。聲明法語ヤハラクル事也。大日眞言。天台東寺共唵跕。南天音テム。中天音トム(云云)。又弘法大師十住心以天台立。第八經云。如實知自心(云云)。義釋有三如實知自心。二乘菩薩佛也。是初二乘如實知自心也(云云)。
一。密號事。師云。密號者。成佛之號也(云云)。
一。法界事。師云。毘富羅者。法界梵語也(云云)。
一。菩提樹事。師云。菩提樹活兒樹延命樹。二名有之。義翻也(云云)。略之。
一。金粟王塔事。師云。不思議疏。金粟王塔下得者。善無畏三藏乾陀羅國シテ語シヲ聞テ不思議ハ於唐土書之。南天鐵塔卽金粟王塔歟(云云)。
久壽二年八月二十三日記之。
一。片鈴證據事。師云。大原僧都付一方被振之靜聞吉(云云)。
一。遣除從魔事。師云。魔有二說。本尊共魔又在此。本尊來奉防魔也(云云)。
一。四度獻閼伽事。師云。准提軌可見也(云云)。又云。以慈悲救幷囕字明加之了。以刀印指入閼伽器。右方五供等灑之。後供養之時。左方又如此也。第二度閼伽獻之者。第三度必可方灑之。第三度左方灑之(云云)。
一。毘沙門堂可山門佛法流布事。出雲寺流記帳云。叡山根本大師入道七日。從定起宣云。我山佛法過三百餘義。悉可魔滅。其後移此寺。僅可如螢光(云云)。
一。園城寺佛法可繁昌事。寬平聖主記云。千手院和尚語云。三井寺佛法滅之後十三年。叡山佛法可滅。但寺佛法難滅。又可盛(云云)。
一。合殺事。示云。合殺梵語也。律音呂音合六反故等(云云)。梵語集見。慥可示之(云云)。
一。二王金剛力士事。示云。堂舍大門立金剛力士云也。中門立二王也。世人金剛力士。一體金剛。一體力士云。是僻事也。金剛力士總名也。樣樣金剛力士有之。千手經二王者多門持國也。常堂舍立如此。奈良二王增長廣目立之。不心得事歟等(云云)。
一。虫事。示云。世人此字虫讀僻事。虫可讀也。蟲此字チウトハ讀也(云云)。
一。四國傳燈大師云事。示云。新羅國義淨慈覺大師師也。仍加之寺家灌頂時如此用之。又三國新羅可云也(云云)。
一。和尚事。示云。和尚梵語也。此云觀敎。正授戒人也(云云)。
一。阿闍梨事。問。示云。阿闍梨此云軌範師天竺法呼外道師名之也。又內道師範通名也(云云)。
一。谷略錄事。示云。世間人云。此錄者谷御房眞言書。何等可傳受申。此等コソハトテ書注テ與給ケル也(云云)。是僻事也。其故不談有ヘキ書モ少少有之。又尤可談書無云也。此錄古傳點云事無之。而智淵明請等被點書目六也。然者古點書目六題等(云云)。不可超寫事。餘帖有之。仍私略之。
大師傳法事。傳云。惠果和尚。常謂門人曰。金剛界大悲胎藏兩部大敎者。諸佛祕藏卽身成佛之住路也。普願流轉法釋理度脫有情。阿陵辨弘新羅惠日。並授胎藏師位。釼布惟上江北義圓。授金剛界大法。義明供奉。並授兩部大法。今有日本沙門空海。求聖敎以兩部祕奥。壇儀下契漢梵語無差。悉授於心於如寫瓶。此是六人堪傳共法燈。吾願足矣。惠果又云。此沙門是凡徒第三地菩薩也。內具大樂心外示小國沙門(云云)。又云。延曆二十四年唐貞元二十一年十二月。知玉日蘭院。洗垢結毘盧遮那法印。右脇而終。是夜於道偈。我今和尚宛然立前告云。我與汝亦有契約。於超密藏我生東國必爲弟子(云云)。
惡露失事。十八道樣樣。若妄念發起惡露失時。作護身等誦金剛輪眞言一百遍(云云)。若闕時念誦者。向朝日作護身等作根本印。誦其根本眞言一百遍。又方作護身等誦火院眞言一百遍也(云云)。若見惡夢時。作六足尊小心印呪。向其見方搖振印加持夢神死也。其印二手內縛。並立二中指端相柱眞立二頭指磔如戟。其二大指以右押左相叉納掌中是也。右轉辟除左轉結界訖加持四處眞言曰。唵瑟致唎伽羅嚕婆吽欠若見諸觸穢不淨者時。以枳梨枳羅眞言印加持自身外除觸穢(云云)。枳梨枳羅眞言者。金剛掘印眞言也(云云)。已上安祥寺和尚口傳也。上堂以前也。
一。古老物語云。慈覺大師入巨唐遇諸師受學眞言敎。最後隨法全和尚又受學。然後自謂。諸師所學者。只法全和尚一人所學也(云云)。示云。是以下餘帖在之。何可披見也。
愛染王彌勒互內證不二事。口云。通達菩提心者。彌勒法習知(云云)。非彌勒力。二願難成就。依彌勒力可十方淨土往生(云云)。入道菩提心抄中有之。
行法(彌)。祕中祕決不可書之(云云)。有相□彌勒菩提心愛樂無相大日愛染王大菩提□勒(云云)。
□□□□臨絕印事。火內相相叉。二大二頭二小張□□立也。誦是也。以水火令內縛□□□事者。□卽膝者出定意也。□□也。一百八護摩者□□□□□也。□□者何。□□乳木細煩惱也。如五□□物云。燈佉非□華等一百八者。指百八枝□木也。軌說呼唵魔(云云)。此說尤有□□謂(云云)。火天云護摩此火天者。非十二天之中□□□□金剛夜叉也。爐者金剛叉口也。召如人體造立事在之。
元祿十五年壬申夏六月十日法印實觀閱。
溪嵐拾葉集。
一。牛王法事。
問。以牛王●●法一體習方如何。仰云。●●者佛舍利也。此則色心不二也。境智冥合全體故也。今牛王又色心不二事相也。其故以法門表示時。山家大師事有之。此則眞俗不二。境智冥合一乘中道法門也(云云)。口傳在別。又云。仁王經二諦品中。眞俗不二云。譬如牛二角說。此卽色心不二。眞俗一如妙理明。凡牛角者。一對事相。雙照二諦明。今寶珠者。色心不二全體也。圓滿心法月輪表。色相質礙色法形也。此則色心不二體顯也。謂意諸佛覺悟智體。法界一心達。觀心外無一法。此時色心俱周遍法界妙理顯。此寶又色心一如事相顯也。證此妙理時。正覺圓滿至覺位。萬法能生證理開覺也。依之佛舍利以如意寶珠習也。口傳有之(云云)。
尋云。多聞天此法本尊事其相如何。仰云。以山門號牛宿事。此法緣起也。付之重重義有之。牛宿者二十八宿隨一。東北方住宿也。自帝都比叡山東北方牛宿方當建立山故號牛宿。依之殊牛王法修靈場也。又多聞天東北方住牛宿天衆故。牛王法爲本尊也。
又云。東北方者方始也。陰陽和合方故。色心不二寶珠於此方沙汰也。
淨刹結界章文云。本有常住曼荼。始自甲方終諸癸方。畫象而有艮氣。爰以舍利祕決云。法界體性智大地上大圓鏡智薪積。平等性智智火付。解脫自在風吹。羯磨事業舍利成(已上)。釋尊解脫涅槃滅盡法非。常住不滅●●法示也。舍利卽萬法能生●字也。故●字法界種釋也。
尋云。以涅槃常住習方如何。仰云。釋云。涅言不生。槃言不滅釋。故知。如來安住三德祕藏妙理。常住不滅內證顯給也。
尋云。以今舍利法證道八相習合方如何。仰云。八相者四敎八相不同有之。圓敎證道八相以習之。所謂生住異滅滅異住生云ヘリ。此則滅終生也。生死一妙理智平等妙理顯也。今陰陽觀云事。深可思之尋云。以寶珠事理不二習方如何。仰云。覺大師舍利祕決。七重寶珠有之。是事理不二一心以。最極祕法。所謂寂照照俱時。雙照二諦以舍利本源也。口傳在別(云云)。尋云。付山家結界カリコメノ岡。云事其相如何。仰云。納艮氣者。魑魅魍魎氣。法幢院大納艮岡狩籠也。故狩籠岡云也。此所深沙大王安置奉爲守護神也。是又多聞天也。牛王法本尊用多聞天事是緣起。尋云。多聞天本地如何。仰云。付多聞天三種習在之。所謂大日所變毘沙門十臂多聞天也。是●●●耶儀軌說也。次釋迦所變多聞天。普門隨類一身也。或大日經。或記錄說分明也。次觀音所變多聞。今普門品三十三身隨一也。北方天等云此事也(云云)。
仰云。安鎭義軌中神呪功能一致習合。以之天台牛王法本尊用多聞天也。依之山家所謂天下護持本尊安置多聞天也。年始必殊修牛王法。今中堂毘沙門是也。口傳(云云)。
問。鹿王法相貌如何。仰云。付大威德法習事也。是モ牛王法一體也。然則水牛故也。又云。付炎魔天習事有之。是モ牛王法一體也。其故炎羅王地神物體也。故地藏一體也。其上炎羅王●字。第一乘不可得義也。今一乘無價寶珠云ヘル是也(云云)。
尋云。鹿王與牛王不同如何。仰云。牛王者大地如意寶珠也。鹿王者虛空如意寶珠也。謂意者牛王法界大地爲體。魔王以虛空無礙爲其體。此則金界智德表也。牛王表胎界理能生也。大概如斯。
尋云。何故名鹿王乎。仰云。釋尊往昔。四諦緣生空理結緣給事。鹿野苑。以鹿身結緣給ヘリ。故以空理金界智門表也。此則虛空藏菩薩體也。故祕決云。地而無不乘。天而無不覆。故夫雖施無礙德。地雖乘虛空。不可施無礙德故。地藏菩薩以虛空爲體。虛空菩薩以地爲體。天地相會萬物生長。故以牛王鹿王寶珠根本習也。口傳在別可問之。
溪嵐拾葉集。
長享三年(己酉)三月二十一日爲令法久住利益人天供養父母奉仕師長當寺爲興際佛法此一册書寫留畢乃至法界平等拔濟而已。遍照金剛慶義(春秋半百三)。
溪嵐拾葉集。
知死期法事。私苗。
一。達磨四句偈(云云)。同證道歌(云云)。一山家大師御傳(云云)。從行表和尚傳。
一。慈覺大師御傳(云云)。從法全和尚傳。已上以達磨四句偈爲本也(云云)。口傳別有也。
問。達磨傳外別有知死期法乎。示云。一傳云。死期近付之時。眼光先達云也。夜陰之時。燈明與暗所皆黃色見也。死期不幾也。暗所皆成黃色事者。黃泉先相也(云云)。尋云。名黃泉意如何。示云。命根有中有時者也。問。皆爲黃泉也。仍名冥途於黃泉也。本說可尋之。尋云。此外互有知死期方乎示云。或傳云。死期近人者。持心於身外。風聲水音等外境緣著意身不副也。如此成死期不幾也。譬如籠馴鳥持意於籠中。不籠馴鳥者。持意於籠外也。人亦復如是。出行之時不見足下外境見。敎命根離散之先相也(云云)。此上私記之。問。臨終一念〃散中何耶。示云。俱舍云。一切有情受生命終如何散心(云云)。如此文者散心歟。然而大乘心卽散心寂定也。定散無妨。首楞嚴定可思之。尋云。何故散心耶。示云。不得寂定。凡夫者被候八風故。臨終心散心也。其八風者天台釋云。永嘉集云。心與空相應。則譏毀讃譽何愛何喜。譏毀則二違。讃譽則三順。加後利衰苦藥乃成八風然證空者貴之不喜。賤之不好心。歌云。自從頓悟了無生。於諸榮辱何憂喜(云云)私云。譏毀讃譽者。他人讃謗也。利衰苦樂者。自身之盛衰也。風者以動搖爲義。此八種事相時心念紛飛。故云八風也(云云)。
一。斷抹磨苦相事。示云。臨終正念祕法有之。聖一和尚自宋朝傳之(別有之)。斷末磨苦□引正理論委明之(云云)。問。以三毒爲災方如何。示云。貪(水)瞋(火)癡(風)此三毒卽成三災也。故正報三毒者。依法三災也。故壞劫時。水火風三災起國土令壞也。又正報人死時。貪瞋癡三毒變。水火風三災成斷抹磨苦相現也。仍壞劫時。無間獄猛火起初禪至。水災起第二禪至。風災起第三禪至也。故俱舍云。要七火一水七水火湲風。謂意火災七度起後水災一度起。水災七反起後風災起也。所以火災七七四十九度也。水災七度也。風災一度也。四十九度火災起。國土令成灰燼也。水災七度起。世界令溧墜也。然後風災起。無一物吹拂令成空劫也(云云)。次正報壞滅時。身體熱惱事四十九度也。寒冷事七反也。然後五陰離散時風災也。此間斷抹磨苦(云云)。止觀此意。可尋之。凡心地修行人。貪瞋癡麁強念慮離。本不生心源落居スレハ。斷抹磨苦患除ナリ。然則坐禪學道人。臨終正念如入禪定也。其故三識同在理□相自性淨心本源安住。餘三識寂故也。六七八三識麁細不同去三毒念具。第九法性理念慮亡。是則第四靜慮三災不列如也(云云)。問。何故第四靜慮不列三災耶。示云。火災至初禪。水災至第二禪。風災至第三禪也。其故第三微細念慮有之。第四禪念想離故也。其四禪定者。一離生喜樂地有三天(一梵衆天。二梵輔天。三大梵天)。二定生喜樂地有三天(一光天。二無量光天。三極光天)。三離喜妙樂地有三天(一少淨天。二無量淨天。三無邊淨天)。四捨念清淨地有三天(一無雲天。二福生天。三廣果天)。已上。私云。第四靜慮者。昧著念離故云捨念清淨地也。仍三毒念無之故不列三災也。或人此意ヲヨメル。サクラ華。第四靜慮ニサカセハヤ。風災ナクテ春クラサンサクラ華。第四靜慮ニサカセテハ。眼識ナクテ何ニヲカ見ンサクラ華。第四靜慮ニサカセテハ。下地眼識カリテコソ見。
次出之不可指南也(云云)。
一。苦樂一如事。問。第三禪樂無間獄苦一體方如何。示云。一說云。第三禪樂捨受樂也。無間苦捨受苦也。捨受苦樂者。俱是無記苦樂也。故苦非苦樂非樂也。仍一體云也。故五逆調達者無間炎中有。如第三禪樂答(云云)。或時倫輪問云。第三禪與無間獄樂有不同耶。如此同此意歟。示云。樂至極非極也。苦至極非苦也。是則苦樂一如意以如此沙汰ナリ(云云)。譬如世間溫病時病苦不覺也。至極重苦故也。無間地獄苦亦復如是(云云)。問。極悅極苦無分別證如何。示云。光疏云。極悅不分別。可與樂相應。極損有分別。非與苦相應(文)。
一。炎字事。物語云。稱德天王(女帝御門)涅槃經被見給。經云。所有三千界。男子諸煩惱合集。爲一人女人之業障(文)。女帝御門見此文給云。我者雖爲女人。無煩惱心。佛語虛妄也。炎給七度燒給。依此罪障四大休在心煩惱修起。欲心熾盛暫時無休息。仍成大開給。七反燒經故炎韾也(云云)。是假說也。不可指南也(云云)。文義云。如來入滅之時。七方便人各爲荼毘奉付火出如來故[匕/火]。亡火書也(云云)。彼義吉也(云云)。問。何故如來不燒炎自燒給。示云。七方便火。是果報火也。如來者出世間無漏妙體故不燒也。仍入迦樓羅炎三昧。地胸間自出火燒給也。不動火生三昧是也(云云)。又約事相者。胸者心法所在也。心法者火大也。心藏者南方七識方至也。故[匕/火]亡火書也(云云)。又云。生者●字用也。滅者●字德也。●●二字。水火二法也。水火生死二德也。故如來入火生三昧。諸相好藏給。是入涅槃名也。如來入寶生尊三昧給。是名涅槃也。本有●字現。是舍利名也。是以覺鑁釋云。藏威儀歸平等(云云)。此意是寶生義。深可思之。
一。生死一如事。舍利祕決云。法界體性智大地上積大圓鏡智薪。付平等性智火。吹解脫自在風。成羯磨事業舍利(云云)。口云。釋迦入滅相。卽是五智轉成貌也。凡如來者。生死一如之妙理覺悟故。卽滅相顯生相故。入涅槃成舍利。舍利卽萬法能生●字也。故釋云。●字法界種云ヘリ。生住異滅四相者。四句成道也。又四德四相證道八相也。所謂生住異滅滅異住生(文)。此謂也。八相者卽四相也。四相卽生滅二法也。生滅者寂照二德也。寂照全體是一心也。一心者無去來迹。窮盡法界。深可留心也。?(云云)。
一。本無生死事。問。臨終作法事。示云。顯宗事且置之。付祕敎三種有之。所謂一外縛印誦●字。二本三摩耶印。誦●字。然後解印置左右膝也。三己身自體印明風息也。是則無印無明也。已上尋云。此三印中何勝耶。示云。常第三印明最祕也。先師上人義云。深行阿闍梨何自由也。然而此中初重外縳最要也。其故終焉時。何無知未力。餘印結炊敷也。外縳有力吉也(云云)。尋云。外縳印有何德耶。示云。止云。外縳者金界月輪印也。是則萬法一心三摩耶也。心外一法無之故。古人云。有心外法輪迴生死。覺知一心永棄生死云ヘリ。截斷生死三摩地住。己心法界內證顯。甚深甚深。
一。西行利口事。古老物語云西行於雙輪寺照月房。終焉期日來知音等訪來云。臨終作法如何。西行云。我內證知門弟候者。向北方終候スラン。若不知內證者。向西方テソ終候ハンスラント申ケリ。然則向北方結法界定印。如入禪定終。其時門弟等申ケルハ。此聖ハ日來願生西方玉シカ。今向北方天魔所爲歟申相。仍令向西方破定印令合掌。聖遺言不遺。門弟等所行可咲可咲。不便不便。凡此聖者。上念佛者如ナレトモ。內證深行大阿闍梨ナリケリ。サレハ高野山攀上重重灌頂遂。又山門橫川梶尾谷庵室構。天台眞言承習。仍終焉儀式。法界三密本源歸。無邊無中寂光內證叶。故向寂滅爲樂北方法界定印結。誠甚深甚深。因緣物語ナレトモ眞言門所要故記之耳。
一。禪家終焉不飮水事。示云。每人臨終時。大小不淨下也。仍終焉近付不雜食也。スソロニ不可飮水也。可用意也。道者故實也(云云)。
一。臨終加持作法事。示云。凡臨終加持法者。終焉之時。特以不動慈救呪可加持也。魔緣不得便臨終正念也。不動者。不動本際之體。寂靜三昧地仰之故。此神呪功力必得正念也。此呪亦名四魔降伏之呪事。深可思之。
一。死後加持作法事。示云。圓寂以後者。忽以●字觀燒有漏五大。然後以大日五字明可加持之。次佛眼大日三摩耶戒等可授也。次地結金剛墻金剛網火院重結大界等。如常可加持也(云云)。尋云。何故用重重加持耶。答。以字燒字觀者。滅罪義也。大日五字以下加持生善也。以地結以下淨佛國土。成就衆生儀式也。尋云。死骸無心也。於亡者加持有何益耶答。凡眞言敎意者。六大四萬三密周遍。法界不二冥一也。然則一大法界大日全體也。擧一去處接萬生也。大師加持大事依正一致意。深可思合也(云云)。
溪嵐拾葉集。
纔覺玉池無滴瀝。次於波底取神光。無常須聽髏頭鼓。得鼓方知幾日亡。
或人口傳。
七日內死知小便泡有無也。六日內神覺有無。五日唾泡有無。當日國子有無也(云云)正月二月朔日二日。子時亡時。
元祿十五年歲次壬午正月盡日法印實觀閱。
溪嵐拾葉集。
護法事。私苗。
祕密□□夜叉王事。義釋一云。金剛手祕密主者。梵云播尼。卽是手掌。掌持金剛與手執義同故。經中二名互出也。西方謂野叉爲祕密。以其身口意速疾隱祕難可了知故。舊□□□淺略明義祕密主是夜叉王也。執金剛□□□故曰金剛手。然是中深義言夜叉者卽是如來身語意密。唯佛與佛乃能知之。乃至彌六菩薩等。於如是祕密神通力所不及祕中最密。所謂心密之王故曰祕密主。能持此印故云執金剛也。私云。奪精鬼爲佛法成障碍故。祕密主成金剛夜叉。手持祕密三摩耶拂四魔三障難也。故祕經云金剛夜叉(云云)。疏云金剛夜叉(云云)。疏云。金剛者智慧也。夜叉者呑盡也(云云)。世間夜叉者。奪命根入死門也。出世夜叉者。盡無明命根令歸不生妙理也。仍金剛手持祕密器杖致佛擁護也(云云)。
一。不動一持祕密呪生生而加護誓願事。使者軌曰。此不動使者。毘盧遮那佛之化身。一持之後生生加護。若求無上出世□□淨梵行一心精進。當得種種不思議。□□境界不思議。神通不思議。辨財不思議力用如是也。證者乃知不可具說(文)。
一。不動行者十二時守護事。辰巳(藥師如來普賢東方天守護)。午未(釋迦佛觀音毘沙門天守護)。申酉(阿彌陀佛文殊羅刹天守護)。戌亥(阿閦佛延命菩薩帝釋天守護)。子丑(不空成就佛虛空藏吉祥天守護)。寅卯(華開敷佛彌勒火天守護)。已上。私云。祕決中如此記。仰可信者哉。智證大師不動集中。七十餘尊不動出。諸佛皆不動名字在之。十二時諸尊擁護不可疑者歟。深可思之。
一。不論不淨護法事。烏瑟沙摩木誓云□□□□我本先願。不捨衆生。常居一處。混同穢濁。悉令清淨。
●口云。●字者以不二本源爲體。所謂善惡不二邪正一如本體也。故以自性清淨法門爲內證也。是故此尊號觸穢金剛也(云云)。然則行者出於一切穢濁處。此尊印明誥讀悉得清淨法門也。
一。不動與外門立脇仕事。師曰。此事世間人所疑也。案佛法大綱。爲佛法護持諸尊案置也。或五大力菩薩。或四天王。或八天。或十二天十六善神。或五大尊等也。不動多門二尊安置意如何。示云。佛法雖廣不出顯密。不動尊者。大日如來敎令輪身也。密敎護持也。多門天者。釋迦如來正法護持者也。故案置此二尊令護持正法也。深可思之。
一。二王事。垂迹金剛力士(云云)。廣釋曰。一昔國有一千二子。千子發心皆成佛道。二子發願護持其法。天竺佛寺皆造其像。二金剛神是。如住梵網。又有力士名曰密迹金剛。護持佛法。如密迹說。又妙高山頂四角有四峯。金剛手所住。如俱舍說(文)。又曰。生身佛有五百執金剛神護持。法身佛有無量執金剛神護持。如大論說。四不退菩薩。五族執金剛神護持。須臾不離。如大般若說。圓乘初心。八魔遠離執名不退。五大明王常所護持(文)。私云。金剛力士本緣者。不可過此文歟(云云)。
一。二王金剛力士事。示云。堂舍大門立金剛力士云也。中門立二王也。世人金剛力士。一體金剛。一體力士云。是僻事也。金剛力士總名也。樣樣金剛力士有也。千手經二王者多門持國也。常堂舍立如此。奈良二王增長廣目立之。不得意事也。
一。五大力卽五大尊事。仁王經。一金剛吼菩薩(手持千寶持輪)。二龍王吼菩薩(手持金剛燈)。三無畏十力吼菩薩(手持金剛杵)。四雷電吼菩薩(手持千寶羅網)。五無量力吼菩薩(手持五千劍輪)。已上舊譯。
第一東方金剛手菩薩(手持金剛杵敎令輪降三世)。第二南方金剛寶菩薩(手持金剛摩尼敎令輪身甘露軍荼利)。第三西方金剛利菩薩(手持金剛劍敎令輪身六足尊金剛)。第四北方金剛夜叉菩薩(手持金剛鈴敎令輪淨眞金剛)。第五中央金剛波羅密菩薩(手持金剛輪敎令輪不動金剛)。已上新譯。
師云。五大力者。卽五大尊也(云云)。問。以何當何耶師云。金剛吼菩薩者不動也。眞源以無量力吼菩薩爲不動(云云)。先年道源眞源論此事。眞源說非也。曼陀羅金剛吼菩薩畫中心。手持千寶相輪(云云)。私云。此五大力菩薩者。五種執金剛神一體習合祕事有之。般若修行之人。皆名觀自在菩薩也。可思合之(云云)。又云。所言如所行所行如所言等行者。觀自在菩薩名也。甚深甚深。
一。本有俱生護法事。華嚴經云。一切衆生初生之時。二神必隨生。一名同生天。二名同命天。亦名遊行神。本有俱生神是也(云云)。示云。迷妄之時者。惡菩薩評量之靈鬼也。覺悟之時者。常隨擁護之善神也(云云)。是以釋尊普賢文殊也。藥師日光月光也。彌陀觀音勢至也。不動羚迦羅制多伽也。辨財天船車童子也。吒天須臾馳走頓遊行神是也。定惠二德陰陽使者也(云云)。
一。乙護法事。背振山緣起云。夫印度南天竺國在大德比丘。名曰龍樹菩薩。其國在王。名曰德善大王。此王生於十五人王子。第十五王子生後經七日不知行方失畢。于時大王失愛子悲歎無極。爰龍樹菩薩以天眼照見于三千界之處。粟散邊土之境。日域西土之際背振山現居。爾時菩薩如此事白大王。大王懷歡喜。引率十四人王子。而龍樹菩薩俱來現於背振山給云。今鎭守背振權現者德善大王。卽辨財天者是也。十五人王子者。卽辨財天十五童子是也。發於護法之願。處處示現玉フ。最後十五王子故乙護法(已上)。取意。師示云。不動法制多伽童子是也。吒天頓遊行式神是也。辨財天法第十五船車預御子。今乙護法是也(云云)。又云。總體辨財天。加之者十六善神也。亦十六大菩薩也。執作家事駈仕行者之大願。獨在此童子。如影隨形。晝夜不退守護式神也(云云)。又云。十五童子十五處布字。卽是最上最極祕密瑜伽源底也。阿闍梨所傳心腑之口傳可思之。又云。最勝王經五億八千童子中。以十五童子爲上首。十五童子中。第十五船車童子爲上首。亦名吉祥妙藏童子。定惠兩足福智二嚴是也。以智目行足到清涼池。深可思之也。
一。泰澄大師事。越州淺津船渡子也。武烈天皇御宇人也。佛法未度之時分故。佛像無之。仍初以扶立石上爲本尊行給。次越智峯登而行給。然後白山建立給(云云)。此泰澄二人侍者護法在之。所以一名臥行者法師也。二名立行者俗體也。其名曰清定船渡也。此二人行者。眞俗二諦至也。定惠二德也。
一。役優婆塞護法事。傳云。三人侍者有之。所謂義覺義玄義眞等也(云云)。一人持前立。一人持水瓶隨身。一人持鉾從後也(云云)。如影隨形給仕無違心者也(云云)。
一。山家大師護法事。相傳云。十二神將大師護法也(云云)。又御登山最初。天地經緯靈童出現也(云云)。文云。六所寶塔建立。所所伽藍建立之時。老翁隨遂給仕之。大宮權現是也(云云)。或獼猴常隨給仕也(云云)。
一。弘法大師護法事。相傳云。無量執金剛神奉仕(云云)。又云。天野明神並丹生明神致擁護也(云云)。又云。清瀧明神善女龍王等來現也(云云)。
一。慈覺大師護法事。傳云。八大金剛童子奉守護也(云云)。又楞嚴院中堂五體護法在之。其中赤山明神。化龍神王。護法童子。摩訶加羅。深沙太王等是也(云云)。
一。相應和尚護法事。和尚是不動使者。法成上人故。八大童子等常隨守護也(云云)。加之乙護法(赤色)童子也。若護法(白色)童子也。最勝王經中。吉祥妙藏童子是也(云云)。
一。相應和尚獨古事。物語云。相應和尚葛川御出京之時。渡橋ケルニ。御念珠川中落入給。流水共流行ケリ。御獨古水中投入。念珠取可參被仰時。獨古念珠追付。流水逆上念珠前達來。其爲體如蛇蛙追。橋近付時。念珠懸獨古奉和尚畢。未曾有効驗也。此併乙護法所爲也。此獨古飯室良快僧正御房相傳也。于今山有之(云云)。
一。谷皇慶護法事。傳曰(匡房卿作)聖天顯形捧盃勸之曰。吾爲護法一時不離。是先闍梨依病悶絕。帝釋天命曰。汝病尤重。雖違禁戒。每日可服桑落一杯。便示其器大可半舛(文)。又云。薄暮有一童子來曰。持爲牛馬走。闍梨見之身體肥壯其首如[镸*兊]視瞻意氣殆鬼神中之人也。問曰。自何處哉。童子曰。多年仕播磨國書寫山性空上人云。闍梨與飮食。童子曰。被加印呪。何不受之。爰知爲靈物。爲遠所使早達報命。四五日路。唯在涉者馮空洗雖不用竿棹。又童子曰。背振山地震者。堅牢地神之出也。躬見此事盛德所來也。不奉仕佛法者。每事失使(已上)。私云。此乙護法。如影隨形常隨守護之善神也。仍乙護法之間井房在之(云云)。
一。書寫性空上人護法事。上人給仕乙護法後山門于皇慶給仕已。乙護法者世一上人給仕發誓在之。所所示現而見諦阿闍梨奉仕也(云云)。此上人入滅之時。今護法問上人。沒後何人可仕耶。上人云。皇慶可奉仕也(云云)。仍移山門畢。
一。三昧阿闍梨護法事。記云。三昧阿闍梨大圓坊住。此坊乙護法間在之(云云)。
一。大原僧都護法事。此僧都冥致擁護ケリ(云云)。
一。智泉坊護法事。智泉坊覺範。毘舍鬼云護法守護。仍智泉坊乾部屋住之。于今靈感在之(云云)。
一。念念護法事。木崎一圓長老云。開語一念心性本不生者。本有覺體現前。此時塵數念惠悉曼陀羅聖衆顯。行者守護也。故念念護法云也(云云)。又三昧流習云。持眞言行者法護次。三悉地幷功課眞言誦加也。行者旣三身圓滿覺體成就之時。諸天悉擁護(云云)。
祕密式云。祕密灌頂者。八萬四千護法常隨守護不捨離也(云云)。凡一尊一法修行者。必本尊成護法守護行者也。然則持眞言行者。不可蔑茄。爲行者惡行成之者。必護法致治罰也。深可思之。
右護法者。見諦阿闍梨成畢。護法必守護也。凡人身者。色心二法在之。色法五大也。心法五智也。故色心二法旣法界體也。開悟畢。五種執金剛神等守護給也。仰可信者耳。
正和三年四月十三日於黑谷任師說記之畢。
天台沙門光宗記之。
貞和四年十二月二十六日於法勝寺給全山院御本書寫畢。
(書本云)
于時應永二十六年(己亥)五月十三日於播州書寫山中院得佛坊。
功筆了秀慶。
于時應永三十三年(丙午)七月於同山觀實坊敬染筆耳。
猷星(三十五歲)。
溪嵐拾葉集。
口決。
一。眞言誦七反事。示云。二十一反者廣也。三反者略也。七反者處中也。故用七反也(云云)。又口決云。三部聖衆皆是如來之四種法身也。依法身出三密加持。今爲顯彼能發之四種法身。所發之三密故用七反也(云云)。又多病多藥喩アリ。故眞言七反誦(云云)。
一。加如法名言法等事。如法佛眼。如法尊勝。如法法華。如法北斗。已上。
示云。准大法也。所謂大法之時者。立四壇也。大壇護摩壇十二天壇聖天壇以上四壇也。又立二壇事有之。大壇護摩壇也。又云。法華法三昧流立五壇。所謂三壇如前。山王壇十羅刹壇加也(云云)。又云。金輪法准大法不云如法金輪也。又云。大熾盛光法時者。胡摩壇四壇立之也。其故表四種成就也(云云)。
一。佛眼第三度籾事。三昧義云。佛眼大呪金輪□□字誦加也。所謂ロロソホロシハロシタロシヤネイサルハアラタサタニユイソハカ(云云)。
私云。瑜祇經難□□□字不說事也(云云)。悉地經□□□□□字說勝(云云)。尋云。佛眼呪在□字證據如何。示云。佛眼曼荼羅中金輪有之。金輪曼荼羅中佛眼有之。深可思之。慈鎭和尚口決如此。甚深甚深。
一。祕藏法等事。岡崎僧正云。光明眞言法根本印本尊祕藏也。其故本尊種種習事有故也。仍胎藏曼荼羅懸行也。是祕本尊也(云云)。又云。安慶者池上附法上足弟子故。大法祕法悉傳受給也。然而光明眞言法許被習落。仍遇大原僧都相傳申(云云)。聖天法雙身法祕道場也。尊形習事有故也(云云)。
一。最初箱口決不同有之事。吾山大師。此事顯一密一兩箇大事也。天台座主唯知一人餘人不知祕曲也。天台流祕事。未散在流布大事也。爰法曼院流。此事一大事習傳。付之兩種有之。一良快僧正奉授峯殿是也。開白御寶傳也(云云)。二東陽和尚解堂故。覺爲前唐院大事等被註置。隨分祕事也。甚深甚深。
一。別行經大經事。三昧流相傳義云。瑜祇不二說。今經者而二說。瑜祇本有爲本。今經者修顯爲本。不二而二尊天台習故。今經甚深也習也。
一。眞言三學事。古德云。陀羅尼有之。多字一字無字也。無字者圓覺無相理也。此理祕密也。一字者種子等也。多字者佛頂陀羅尼等也。
一。眞言結集通阿難事。覺大師御釋意云。金剛頂義決。金剛手結集云。何阿難耶。答。依伴者亦通阿難(云云)。
智證御釋云。四種阿難外有眞言結集。阿難大日如來普門法身法界阿難(文)。
一。三寶院得名事。示云。五祕密(是一)。如法愛染(是二)。舍利(是三)。已上法是也。以之三寶院令號也(云云)。
一。三種眞言事。示云。本地眞言。加持眞言。本地加持不二眞言也。本地者所謂法界自然義也。是則本有意也。諸佛此義傳說。以之加持身云也。本地者住加持顯加持者。以本有爲體。本有加持不相離故。不二眞言云也。以始本不二義爲加持也。故論云。若覺者是始覺。若不覺者是無明。若離二義者卽名本覺(文)。可思之。
一。以三國習三杵事。示云。天竺者五?形國也。晨旦者三?形國也。我國者獨?形也。此三國者。法示自然道理三杵形也。此三國卽三寶也。天竺佛生國故佛寶也。唐土敎法流傳國故法寶國也。仍經論釋義。廣唐土弘。我國者佛法傳來修行僧寶也。和合爲義。一體三寶可思之。
一。以我三業奉獻本尊事。義釋云。三世無礙智戒凡結緣者。皆令預聞其四種根本及三昧耶一偈。則當可誡之(文)。私云。三世無礙智戒者。三平等戒者也。四種根本者。不應捨密法等四種也。一偈者佛說三摩耶等四句也。凡眞言門有七種戒中。今戒第二也(云云)。大日經云。住此戒者。以身語意合爲一○捨物自身奉獻。諸佛菩薩何以故○若捨自身則爲捨彼三事(文)。義釋云。合爲一者。卽住三平等法門。是故名三世無礙智戒○身口意業自無別體唯是正(文)。
私云。三世者。過去現在未來也。以三業名三世也。以我三世三業也。卽是捨我身義也。捨身業諸佛歸三平等理義也。若歸終卽是佛戒也。三世身口意平等圓融無礙○戒云事也。三世三業。總其體唯心無礙也。仍御願尤叶三世無礙智戒意也。委可見義釋也(云云)。
一。石山本尊事。東寺流眞言師物語云。石山寺本尊者。二臂如意輪觀音也。與願施無畏印相也。隨分祕事也。可祕藏之(云云)。又云。此如意輪本誓云。洛中觀音祈誓不成事。我前參詣三度不成云者不可垂迹也(云云)。効驗無雙觀音也(云云)。
一。彌勒像事。或處寶冠與願施無畏佛像。碩眞言師等故。以何佛像不知也。無畏手如掌也。左願手左膝上覆置。或時祕決中披覽。是三六像也。未因位不成正覺故。與願手覆。成等正覺時。此與願手可仰也。此手觸地印名也。委可問也(云云)。私云。六與觀音一體也。天王寺救世觀音御座三六被書付又清水寺參詣時。光彌勒眞言誦悉地成就也。最極祕事也(云云)或云。清水寺三月八日奉修三六會事者。三六觀音一體故也(云云)。
尋云。現圖曼荼羅本經三六觀音圖替事如何。答。
示云。大方觀音三六一體無相違也。現圖曼荼羅事。因分在前果分後顯意也。サレハ爾列歟。又云。果分佛在前因分補處菩薩後列也。阿彌陀ノ後觀音有之。釋迦後列三六也(云云)。
一。三昧流高机行法事。示云。□一尺高壇上安十九箱。其迴三重机有。其上山王七社奉安置於此前修祕法也(云云)。
一。散杖祕決事。義爾上僧正散杖祕決一卷有之。最極祕事被注。甚深甚深。散杖三品アリ。所謂初重以第草湎之。次以指洒之。次三層八義示散杖洒之(云云)。此三層散杖。華藏世界相貌曼荼羅ノ全體也。胎藏散杖金界●水以洒之。灌頂至極也。●字法界種意可思之。委細可被尋也。
一。山王供三重事。初重如常七社本地供是也(云云)。第二重金輪行法如常觀音有異(云云)。第三重垂迹行法○此三重行法中。垂迹行法最極也。垂迹外不置本地意也。本迹雖殊不思議一。可思之(已上三昧流習也)。
一。以吉日可爲結願日事。示云。一切行法時。始行日不可簡吉凶也。以結願吉日爲詮。第八日爲吉日者。其日可結願也。若其日爲凶日者。第七日可令結願也。若又第七日爲惡日者。第九日可令延引也(云云)。已上三昧流習也(云云)。
一。振鈴斷聲事。儀軌文。虛心軌。御廟常住金剛記。都率三密抄等。斷聲有之。當流振鈴相叶本文歟。已上穴太。
一。拍掌可有聲事。小川僧正有感夢。法全和尚夢中示云。拍掌有聲吉也。仍小川令有聲也(云云)。
一。參堂祕法事。先師示云。參堂之時。必先行者心遍本尊身。以本尊心遍行者身可觀想也。不如是者。雖參堂全非參佛儀也(云云)。
弘法大師云。諸佛法界故。我身在中我心法界故。諸佛在中云ヘリ。三平等觀意也(云云)。
一。參社祕法事。師云。參社祕法不用入我〃入。捧法施等也。神明法樂祕法等有之(云云)。或祕傳云。只參社計ニテ前シテ無所作也(云云)。最祕〃〃習事アリ(云云)。或傳云。山王不似餘神。以法門建立神明故。其深法施不可有相違也(云云)。
一。初心時不用振鈴。師云。叡山東塔持明房延殷門徒。不用振鈴。其故件延印戌刻計。我持佛堂緣行道。尊勝陀羅尼誦往反之時。如影人出來云可申事由(云云)。延印何者問。答云。我是自此北方檀那院邊侍非人也○來之間贈御施食續命。而此程中絕間無術候也。爰延印召行事僧尋子細之處。行事僧申云。依無御時斷件施食小法師原食作(云云)。延印道理コソ申。若人食ウヘキ物ヤ有。行事僧申云。此程御時斷絕候也。但三階ニヲリウツマタアヲノリ體物候也トテ。四五合計取來緣ハシニ指置。非人云。加呪印令與給(云云)。仍延印加印呪施畢。其時ヒキヨセヒキヨセ食了。申云。御行法時振鈴聲留候ハヤ申。延印云。依何事如此申哉。非人云。振鈴聲タニモ仕レハ。自此北方候非人乞者。皆頭モチアケテ多驚候(云云)。延印云。汝不知事也。早罷歸(云云)。雖然延印存生之間不憚振鈴。最後遺言。我無畏。門葉等定振鈴用。非人乞者集成障礙歟。爾者我門葉不可用高聲振鈴(云云)。仍持明坊流鈴物サシテ振也。延印無止人ニテ御スル上。老僧ナリト云ヘトモ。後歸皇慶爲弟子也。其故ハ延印中堂爲入堂谷皇慶住坊後スクルニ。房後山必振動。其後延印アヤシミテ聞。皇慶行法聲發地神眞言。誦時地震ケル也。其ヨリ皇慶弟子成給也。其由皇慶傳出可見也。仍當流印信皇慶次延殷載タリ(云云)。
一。有功眞言事。橫川心城房義云。當三昧流口決云。以藥師明有功習也(云云)。尋云。示故如何。答。示云。山家大師以藥師法大事習傳給ヘリ。仍用有功尤山門建立可思之。
又師物語云。故粟田法印云。有功眞言●字明用也(云云)。其故●字者。言語不可得字也。行者無始已來妄想言說翻。法性法然自覺言說成也。仍用●也(云云)。
又云。公慶師云。有功眞言者。凡不限一尊一法云也。何尊有行者日來持尊入功尊明云也。御修法卷數ナントニ護衞明出タルハ持尊事云也。私云。此義吉義也(云云)。
一。有功眞言事。星光院義云。當三昧流以不動眞言爲有功眞言也。然而又不動私記中有功眞言云ヘリ。是多聞天眞言用也(云云)。其故當流多聞天法以テ祕事故也。付多聞天雙身祕事有故也(云云)。
一。求聞持初心行者無左右不可修事。星光院義云。求聞持與聖天法不可修也。作成就行法故也。初心者不可相應也(云云)。
又義云。求聞持法修程行者。一處不住成也。其故可尋也(云云)。
三昧流印板事。
溪嵐拾葉集。
(本云)
文安三年二月八日於龍宗寺書寫畢。
後學稱號。自他開悟。
文明十二年(庚子)五月二十三日於當寺方丈偏爲佛法再興門葉繁昌書寫訖滿山三寶知見納受。
帝釋寺住持沙門通舜(五十九)。
于時長享三年(己酉)七月十日於鞍馬寺爲佛法興隆平等利益書寫畢。
●●慶義(五十三)。
溪嵐拾葉集。
四十九院事。內院莊嚴事。
觀音來迎事。安養都率事。
往詣都率事。善光寺。
現娑婆事。佛字讀事。
當麻曼荼羅事。般若室事。
大師入定事。大師渡天事。
東寺事。扶桑事。
四天王寺事。役行者太子一體事。
神明行基一體事。鞍馬寺正觀音事。
溪嵐拾葉集(私苗)。
安養都率事。
一。都率四十九院事。
第一恒說華嚴院。盧舍那佛。
第二守護國土院。五大力菩薩。
第三覆護衆生院。佛眼尊。
第四般若不斷院。般若菩薩。
第五念佛三昧院。大勢至菩薩。
第六彼但三昧院。轉法輪菩薩。
第七修習慈悲院。過去七佛尊。
第八常念七佛院。過去七佛尊。
第九鎭國方等院。佛頂尊勝。
第十常念常樂院。釋迦涅槃像。
第十一少欲知足院。戒波羅密菩薩。
第十三地藏十輪院。地藏菩薩。
第十四常樂普賢院。普賢菩薩。
第十五精進修行院。精進波羅密菩薩。
第十六常念不動院。阿閦如來。
第十七恒修菩薩院。善戒童子知識像。
第十八三說眞言院。善見尊者像。
第十九廣明十惡院。世親菩薩。
第二十如來祕藏院。大盧遮那佛。
第二十一灌頂道場院。金剛手菩薩。
第二十二說法利他院。釋迦說法像。
第二十三常行說因院。文殊師利菩薩。
第二十四金剛修法院。大日如來。
第二十五法華三昧院。釋迦多寶像。
第二十六恒念觀音院。六觀音像。
第二十七求聞持藏院。海阿難像。
第二十八梵釋四王院。梵天帝釋四大天王第二十九彌勒法相院彌勒菩薩。
第三十施藥悲田院。藥王菩薩。
第三十一金剛吉祥院。吉祥菩薩。
第三十二念觀文殊院。文殊師菩薩。
第三十三平等忍辱院。忍辱波羅密菩薩。
第三十四造像圖畫院。修補如來。
第三十五安養淨土院。阿彌陀如來。
第三十六理正四天王院。炎魔天像。
第三十七檀度利益院。檀波羅密菩薩。
第三十八因明修學院。龍樹菩薩。
第三十九觀虛空藏院。虛空藏菩薩。
第四十栴檀救護院。摩訶迦葉像。
第四十一准學傳法院。諸經像。
第四十二常念總持院。五大明王。
第四十三理觀藥師院。藥師如來像。
第四十四伴行衆生院。金剛力士。
第四十五供養三寶院。金剛菩薩。
第四十六北方他勝福院。賓頭盧尊者。
第四十七不二淨名院。淨名居士。
第四十八光行如意院。禪波羅密菩薩。
第四十九常行律義院。釋迦說法像。已上。
一。都率往生觀音來迎證事。最勝心明王經云。臨命終時。觀自在菩薩卽當現身前而爲說法。命終之後。生都率天宮不墮於三惡道(云云)。探玄義云。未斷煩惱者。引生都率天。已斷煩惱者。引生西方極樂世界(云云)。私云。都率天四十九院中。安養淨土院觀音院有之。應知安養都率一體也云事。都率此云少欲知足(云云)。自身卽佛故。不求成佛於他故云小欲。穢土卽淨土故。不尋淨土於外。故云知足(云云)。問。都率內院相貌如何。示云。如儀軌說可見彼也。月輪中圖五佛大旨金界如曼陀羅也。外院三重加中台。四重曼荼羅也。都率者竪建立。始自阿鼻終至于色究竟於虛空莊嚴。是則密嚴淨土相貌也。十方淨土其中影現。又云。彌勒者珊瑚摩尼殿中於鎭爲內證。眷屬說法利生給也。凡都率者以五輪相成莊嚴。故三六尊左手持蓮華。蓮華上五輪塔婆有之。五輪者大日因分三摩耶形也。正覺成就果上大日成事表也。是以義軌云。毘盧卽慈氏。慈氏卽毘盧(云云)。深可思之。又安養界。橫攝十方淨土。都率天者。竪攝法界(云云)。甚深甚深。
一。安養都率事。或記云。江州有安養都率兩淨土。所以聖德太子者。於蒲生郡姨綺屋山阿彌陀寺建立。安養淨土是也。行基菩薩者。於愛智郡平流山四十九院建立。都率內院是也。密嚴華藏華報。同是影現好世淨土也。私云。聖者所觀見悉是成淨刹境界也。故經云。如淨瑠璃中內現眞金像(云云)。又云。唯獨自明了。餘人所不見(云云)。可思之。
一。安養與都率兩部曼荼羅習事。示云。安養者。九品淨土三十七尊布列。金界九會表相也。都率因位慈尊居給也。大悲胎藏因曼陀羅(云云)。又云。都率虛空會曼荼羅故金界意也。安養地居曼荼羅故。胎藏界曼荼羅也。理智相資義。深可思之(云云)。又云。安養淨土曼荼羅モ地上地中虛空三種習有之。地居曼荼羅ニ不限歟。都率曼荼羅。下至阿鼻獄。上至阿迦尼吒天云故不限虛空歟。此等次第者。因果互具理智相資意以。能能可令思校者哉。各據一義而不諍論之趣以。能能可思之。
一。叡山拜堂往詣都率表事。記錄云。天台座主拜堂儀式者。卽是往詣所表也。然卽山門建立者。九院(中臺八葉內院也)。十六院(金界十六大菩薩也)。又四十九院有之故。拜堂之時者。往詣都率觀法成也。又云。天台座主居職位者。必都率往詣遂素懷也(云云)。
一。善光寺如來反華座事(亦號安養淨土)。口傳云。善光寺如來反華座。一光三尊ニシテ軒住觀音勢至印相右手上。觀音左手上如意寶珠持著寶冠。彌陀左施無畏右不動劍印。一光三尊三世一佛義也。故此佛。正法世釋迦名。像法時藥師名。末法阿彌陀名也。故二菩薩如意寶珠持。三世利益自在表也。故著寶殊。自在義也。本尊劍印。三世斷惑修善義也。又化他門也。施無畏者。所化能攝義也。反華從果向因義。自始覺智歸本覺也。軒座意始覺本佛シテノキニ座。一切衆生本覺無作本佛事表。正殿不居意也。能能可思合也(云云)。又云。此佛自天竺來云事。眞實無其義。實太子御作佛也(云云)。甚祕甚祕。
一。現娑婆事。太子記云。現娑婆。東土三尊御座哉。私云。信州善光寺如來。眞實太子御作習也。仍西方來云事敎門義也。故現娑婆東土三尊御座記給也。是世間口遊ケニヤサハニウタヒタ(云云)。西方來云事。彌陀西方證菩提門敎主(云云)。
一。佛字讀事。示云。佛者梵語也。此云覺。ホトケトヨム事。卽善光寺如來南波堀江寄給時。拜見人皆溫氣ウケル間。佛ホトヲリケ云始也(云云)。善光寺如來三佛一佛習也。所謂正像末三時。釋迦藥師彌陀也。溫氣病ケルモ。像法轉時。利益衆生藥師化導施給歟。醫王病藥可思合也(云云)。
一。當麻寺曼荼羅習事(亦號極樂淨土)。示云。此曼荼羅者。經觀經觀音來織。故經只十三定善觀法計說故。今曼荼羅緣計經在。中台至極肝心不說也。故眞言深義思。邪正一如大日織。此中台佛菩薩三十七尊。金剛胎藏不二三十七尊也。此意中台彌陀印結給也。此印能能礙。九品往生經中。十印彌陀說。卽下品中生彌陀印。此曼荼羅ニ於本尊習時。三身同證印習也。其時眞言云。●●●●●●●●●●●●●●。是三種悉地明也。應身眞言中置事。今彌陀下品下生來迎印也。來迎以應體爲本故。中並理智二相兼意也。能能可思之。又云。此曼荼羅織始事。口傳有之。可尋之。口云。此織始逆卷大臣息女也。織者敎門也。眞實此織姬繪書此曼荼羅書也。不可口外。最極祕事也(云云)。
一。般若岩屋事。大和國生駒嶽有岩屋。玄奘三藏大般若經納之。付之巖窟三在之。中央大日也。左右岩屋。不動毘沙門。安置之大般若經。岩屋內奉積籠也。頂口開大般若氣出歟。十六善神爲守護影向給(云云)。師云。口傳云。是則我國南天鐵塔習也(云云)。
一。海大師入定之記云。下居於高野之樹下遊於都率之內院。不闕日日之影向。檢知所所之遺迹(已上)。此讃州善通寺誕生院柱銘書付也(云云)。但弘法大師御筆也。
自承和二年(乙卯)至嘉元三年(乙已)四百七十一年(云云)。禪惠檢之。
一。海大師入定所所示現事。一高野奧院。二高野佛生國。三宀一山。四高倉岩屋立都率天(已上口傳)。又云。御入定之所。高野山丑寅方當入定給也。本有曼荼羅ノ彌勒葉當也。都率往生義可思之。又云。御入定所峯上佛生國云所。釋迦淨土シテ十大弟子幷座。大峯佛生國一體習也。最祕最祕。不可口外(云云)。
一。弘法大師渡天事。傳云。大師御入滅入棺之時。留一履還西天(云云)。私云。一履者敎迹留事表也。辨才天一足留云事是也。還西天者。大師者觀音化現也。歸本地事云也。
一。東寺事。口云。世人口遊云。對西寺號東寺云也。大師御記意不知故也。所以佛法東漸表。我朝印土佛法弘事。花匂外熏。實本歸義也。故東因獨?方也。西果五?方也。唐因果不二所故。三?形也。依此義太神反釋尊成。說法利生施。其遺迹敎無殘所。傳敎大師我朝傳給。是鎭護國家道場名。弘法大師大日敎法傳給東寺安置。是則自果歸因故。果西因東也。佛法安置所故云東寺也。大師大神祕記見。其文曰。神明應迹釋迦成道。神事佛事併此道理(云云)。又本記云。大日靈貴國書公達還□□國讀事。佛法東漸義可思之。
一。扶桑國事。東國號扶桑。朝事詩云。日出扶桑路遙昇若木枝(云云)。東字木以日串也。謂意日神上菩提樹貌也。桑者四十八也。故覺大師御釋云。過去久誠菩提樹彌六相應緣木也(云云)。凡桑者乳樹也。智慧靈木也。何求聞持用之。又云。桑者蠶養根源也。馬鳴菩薩垂迹者蠶之。淺略自業得果道理自縛事表也。深義彌陀證菩提智體東土慈悲施示現。如如觀世音馬鳴菩薩也名也。蠶養衣裝根元也。又是忍辱法衣慈悲覆護意也。所詮皇太神宮日神東土木方居座表也。
一。四天王寺救世觀音事(又號都率內院)。聖德太子卽天照太神再誕也。未來記云。我末世應世次第者。聖武天皇弘法大師聖寶僧正(云云)。依之小野方聖法流故。以如意輪以十八道本尊。聖法卽大日習故也。此救世觀音。諸義軌中總以不見處也。知六觀音總體救世觀音。其六觀音中如意輪爲本。聖德太子六臂如意輪造給時。思惟二臂祕佛作也。如意輪胎藏大日一體習也。其證據三六儀軌慈氏名毘盧遮那。盧遮那名慈氏(云云)。又略出經。彌勒七名如意輪八名同名故。三六如意輪大日一體習也。以此意太子救世觀音造。足下三六云二字書給也。是天王寺最極祕事也。依之如意輪寺彌勒作。三六寺如意輪造給事此意也(云云)。
一。如意輪尊星王一體事。尊星王者。本地一字金輪卽胎大日也。故天王寺緣起云。金堂下有龍池(云云)。尊星王乘龍也。人明星天子習也。此明星乘龍也。池上如意安置事。尊星王乘龍意也。
一。役行者與太子一體事。見大峯緣起。役行者太子一體見。其故大峯役行者。卽是天照太神注。大峯靈鷲山欠來イヘリ。日本最初天逆鉾本處是也。行基菩薩注。其詞日本一州佛法利益。法喜菩薩利益也書留。法喜菩薩者。役行者異名也。六十華嚴住處品明說。又曇無竭菩薩法勇菩薩法誦菩薩。是同體也。行基菩薩注給。知太子正太神宮再誕也。行基又太神宮再誕也。故太子役行者一體也見。
一。天照太神與行基菩薩一體事。聖武天皇御代。東山紫色沙門來。聖武天皇示云。金銅十六丈盧遮那佛可造立也(云云)。于時天皇夢覺。天竺震旦此程大佛無之。我朝小國也。正冥衆告。天照太神可奉祈誓トテ。行基菩薩勅使トシテ。太神宮令參詣。于時行基菩薩。內宮杉本蟄居。釋迦如來舍利太神奉供。其時太神感言。重重有之。又示云。我遣垂迹神可令遂天王願也(云云)。仍今大佛殿天照太神依冥應建立給也(云云)。然則東大寺三國國軸也。三國第一大伽藍也。知皇帝太神也。太神卽行基菩薩一體分身見。其後舍利依神勅。爲末世利益。伊勢飯高郡入瑠璃壼埋畢(云云)。其日記分明故。當祭主正中二年堀出之(云云)。
一。鞍馬寺本尊爲正觀音事。金剛王院相傳云。鞍馬寺毘沙門者。榎造正觀音也。鑒眞和尚弟子(某)所造也。然而衆生。智慧裏福欣樂故。且化他義號毘沙門也。鞍馬者觀音慈悲大導師鞍馬云也。運載義也。此本尊祕印用時。八葉印胎藏五字明用事。最極祕事也。此尊胎藏大日習也。其故三形塔婆四重圓蓋衆生。本有曼荼羅故。實此佛以柏木造。其故必造營時。艮方角內陣柱柏木立。故今炎上時。錢右衞門尉造營時。大原梅宮以柏木宣旨切之內陣艮柱立。此其證據也。又云。此本尊爲觀音證據。本堂西幷千手堂造。其下柏木カフアリ習也。指本尊詞也最祕最祕。又云。鞍馬寺參詣人。必清水寺參詣此義也。可思合也。
●●拾葉集。
天台沙門光宗記之。
元應元年四月十一日於金戒院任師說記之。
元祿十五年壬午孟夏旣望法印實觀閱。
溪嵐拾葉集。
鐵塔事。末。私苗。
一。橫竪鐵塔事。示云。橫竪塔事。未悟重建立之。所謂一切衆生本有法界妙理未開悟故□理性是則橫平等法門故也。次竪鐵塔者。覺悟前開之。所謂本有塔婆修顯故云鐵塔也。所詮橫云者。胎藏意也。竪者金界意也。修性本有義以可。心得也(云云)。
一。鐵塔重重習事。示云。一自劫初有之(表本有法身義)。二一事化現塔婆(爲眞言緣起化現塔婆也。報身表也)。三觀作塔婆也(應身所表也)。又義云。南天鐵塔者(本有法身所表也)。金粟王塔婆者(修得報身所表也)。北天竺石藏者(化身所現所表)。
私云。南天鐵塔者。釋迦卽大日事表也。北天石藏。大日卽釋迦事表也。是智證大師雜記意也。
一。雙圓性海事。法華開題云(私苗)。雙圓性海。常談四曼自性。重如月殿鎭說三密自樂。人法法爾興廢何時機報絕人。
正像何分(文)。
T76079001.gif
義云。此文者。法花法塔釋文也。本迹不二。兩部理智境智相照義宛然也(云云)。物語云。雙圓坊光明院之性海房寄宿。石見入道重如月輪寺近住侍由聞。路輝雙圓性海房ヤトリヌ。重如月輪ヤスム覽。
一。性圓塔圖事。高野大師塔圖三種樣有之(云云)。又云。城興寺僧正塔圖樣有之(云云)。此等皆悉五輪種子向合出塔婆也(云云)。
一。南天鐵事。岡崎桓守僧正房義(三昧流義)云。南天鐵塔者。我等心藏習也。付之種種習事。所謂一心法界感見鐵塔開習也。一心芥子以法界扉開示給。此事也(云云)心藏者南方主也。不二灌頂義以可得心之。問。鐵塔者最初龍猛之感見也。又善無畏於金粟王塔下感見。爲同爲異哉如何。答。有同有異。同者一心法界開顯皆是鐵塔開意也。龍猛無畏非。代代傳法阿闍梨。共是皆開塔義義。天台一心三觀相傳時。皆塔中相承云如。次異者龍猛於南天感見。無畏於乾陀羅國感見。時代雖異也所見異也。同而不同。不同而同。自在可心得事。
一。鐵塔已前眞言流布事。川云。一義云。龍宮相承次第也(云云)。尋云。何人自龍宮相承如何。答。如來滅後一千年間。鐵塔未開以前。金剛薩埵眞言流布事。此則龍宮廣本也(云云)。尋云。龍猛大士者。持誦大日五字明從何人受之耶。答。菩提心義三云。若諸大菩薩所說四種陀羅尼中。大日尊陀羅尼呪。若人持誦歸依大日。雖不具釋印契。觀念能致悉地等(云云)。一義云。陀羅尼集經雜部眞言敎也。此經中大日乃至諸尊印明等明。可思之。
一。以五字明爲兩部眞言事。示云。胎藏儀軌中●●●●●五字明以胎根本明。次三種悉地眞言中。以今五字明爲報身眞言。報身者智慧金剛義也。故以此一明兩部眞言通用。因尋云。三種悉地中。報身明流〃相承不同。一向報身明不可治定歟如何。答。相承義不同。以五字明爲不二明也(云云)。
一。以兩部不二爲眞言本意事。隆禪義云。凡密敎意。理智不二兩部未分本源住也。理機聞爲胎藏。智機聞爲金界也。是兩部三部大法出來也。此重重灌頂極盡祕密內證歸時。增智未分本理契當也。以之合行大事也(云云)。又云。無畏三藏理機故。大日經傳來。不空三藏智機故。金剛頂經傳來也。深可思之。
一。綱代八秩祕書事。示云。祕旨淵奧大事也。此等皆祕敎大事也(云云)。又云。山王院御傳來聖敎。皆以覺大師御相承。爲本也。其故會昌天子令滅佛法之時。覺大師悉傳來給。依法全示智證大師。以仁大師相承本也。可令校合也(云云)。令遂灌頂綱代大事等。何人寫取也(云云)。
一。南天鐵塔與北山石藏不同事。示云。結集五藏之時。普賢結集收鐵塔。文殊結集藏北山也。尋云。文殊結集經何經乎。示云。相傳云。文殊師利於伽耶山頂佛話經結集。諸佛集會。唯佛與佛境界。結集故。號諸佛集會經也。未度經也。今北山石藏藏經是也。獼猴相傳云是也。一義云。南天釋迦卽大日事表也。北山者大日卽釋迦事表也。口傳。
一。多寶塔本尊印相事。東寺大眞言師良建房實興上人。淡路國成相寺多寶塔婆被建立。其本尊胎藏界大日智拳印結給。世間人總以不存知事也。大方不審相。此事東寺流意。多寶佛金剛界大日也。仍胎大日智拳結。不二大日卽是金輪也。金輪者卽金界大日也。其上多寶佛者銀色女經。定慧智拳印證誠法花經云。此文隨分祕事也。天台流顯密大事習合事。深可思之。
一。塔中印相事。師云。三重習事有。所謂初重師資各別無所不至印(已上入塔已前印相也)。第二重師資一體無所不至印(已上入塔中始本不二心也)。第三重師資各別五?印(本門意也)。私云。此三重者。如次本迹觀心也。又云。二處三會儀式也。甚深甚深。
一。大通佛印相事。(予)元應二年夏。伊豫國下向次。三島大明神拜見。此明神御本地。大通智勝佛奉建立。其爲體螺髮形釋迦理拳印結給。謂其相以左手拳右手風指。迹門者因分理性。理拳印尤相應。若此義本門敎主可智拳印。銀色女經文可思之。又十六王子御座。第十六王子者。比丘形也。今日釋迦如來也(云云)。第一王子ウラト卽是本地藥師如來也。今法花經說相不違也。誠不思議也(云云)。又三島明神緣起事尋申處。或僧答云。附之種種義勢多之。三島明神天下御坐之時。最前此神立影向有。日本國遊歷居處尋給可然處無之。仍見島住處無之故。此處還住給。故云見島。是此島者最初影向之時三島有。故云三島。今一成相一島也(云云。是二)。一義云。大通者法花迹門。三千塵點經給。是三惑三諦三觀所表。尤三島殊相應。深可思之。三島緣起別有之。可尋之(云云)。
一。土佐御船遊事日記之。彼緣起云。土佐明神本是三島明神后也。而嚴明神三島明神ヌスミトラレ給。故三年一度土佐御船遊神歌ハヤシテ云。開ホウホウ開ク開クトハヤシテ。船入チカヘコキ遊。船ハタヲタヽキテ唱也。是ウハナリトオトコトノロヒタル意也(云云)。是內法准。一切衆生色欲離。心地不生悟法性眞如宮可歸事表。
已上物語記之。更可尋之(云云)。
一。高野大塔建立事。師物語云。中比高野山大塔修造事有。其時此塔婆地引地底石櫃中。又鐵篋有。其中五尺劍有。其五蛇纒。以此事公家經奏聞。其時以勅使。此劍被召。其夜帝王有御感夢。密迹金剛力士等南殿庭上充滿。其故勅問處。彼密迹等申。我等是高野山大塔守護者也。有大師誓約故。我諸冥衆天等致擁護者也。若散在流布。佛法凌遲。仍爲此事訴參入由申。其時夢覺重被之立勅使。被止此事畢。口云。凡此大塔高十六丈也。表南天鐵塔也。五尺劍五蛇纒。是境智所表也。亦是無礙意也。色心和合。十六生正覺位叶是表也。口傳(云云)。又云。龍女正覺者。法花寶塔前唱。此寶塔者南天鐵塔也。龍女卽金剛薩埵也。故寶塔中龍神安置事此事表示也。我等身中方三寸金色蛇有之。識大心王卽如意寶珠也。八祖相傳如意寶珠云此事也。故鐵塔中心龍神安置事。深可思之。又云。不動生生而加護灌頂云事有之。山門相承九徹法一體也。所謂色心不二六大無礙意也(云云)。五尺劍五蛇纒。此云云歟。最祕最祕。甚深甚深。又云。生身辨才灌頂祕法有之。可受更習合也(云云)。
一。大塔相貌事。示云。大塔者表南天鐵塔也。高十六丈也。多聞天所持塔婆十六丈也(云云)。外表四角而內者八角也。安五大虛空藏也。能住尊者。金剛界五智所表也。所居塔婆者。胎藏界之表相也(云云)。彼經云。金剛峯樓閣。一切瑜伽瑜祇意也。深可思之。
一。七佛相承寶劍祕法事(東流。云云)。示云。不動劍印是也。亦名從上諸佛下徹界生印也。何者立合二頭指事卽心法也。心法體上諸佛下衆生。其心性全無差別。一筋トヲル故也。以二空押二火事。以赤色三昧燒盡煩惱故也。又名降魔印。是釋尊成道時。擧一指降魔云此印也。サレハ東寺釋尊兩度成道云也。何者寶塔品時。以一指開塔戶給。此時拳一指降魔。得內證悟。後入塔內給云也。是降魔印根本印云也。用火界呪三反也(云云)。次付刀鞘印二十反加持有之。般若二十空習也。以般若智斷三妄執。顯心上蓮花。是則法花經也。寶劍圖在別。可受尋也。口傳(云云)。又云。高野大塔納之法此事也。甚深甚深。
一。金粟王塔事。師云。不思議疏。金粟王塔下得者。善無畏三藏於乾陀羅國悟聞不思議於唐土書之。南天鐵塔卽金粟王塔顯(云云)。
壽久二年八月二十三日記之。
一。以淨名大士習大日事。示云。淨名亦名金粟如來也。又善無畏感見給鐵塔事金粟王塔下也。大日如來俗體五佛寶冠著。淨名俗體也。方丈室表寂光也。鐵塔又法界體也。能能可思合也(云云)。天台釋云。淨名空室表常寂光日之故。入者唯嗅佛乘(文)。
一。以維摩詰習文殊化身事。示云。兩方所部菩薩故也。所謂西方四菩薩中。金剛語菩薩卽是淨名大士也。道範瑜祇經疏云。淨名者金剛語菩薩也。無言而說法門。是則自性法身說法相也。色塵說法義可思之(已上。取意)。
一。阿育王石塔院事。說云。大日本國蒲生郡有寺寺奧有石塔故。號石塔院。凡此塔者。昔阿育大王八萬四千基石塔起立以迅疾鬼投十方。而三基日域飛來。今石塔院其隨一也(云云)。又塔水輪中有三尺。金塔塔中納佛舍利。舍利放光明照十方。
一。石塔寺再興事。記云。寂照法師(號圓通大師)入唐巡禮而到阿育王山。寺前有池。僧衆答云。大日本國致法施。爰寂照阿問其故。僧衆答云。大日本國江州蒲生群阿育王塔婆有之。其塔婆光明浮此池。仍拜之。依之寂照記此由而納箱浮大海其銘曰。
大日本國比叡山楞嚴院御房寂照法師狀。爰此箱經三箇年熊野山那智浦著岸。惠心先德開箱見之。所記如前。仍先德崛顯此石塔寺兩興處也(云云)。又云。三川入道寂照顯神我國影現。今愛智郡杮御薗總社三川部大明神是也。此神每日石塔寺塔下影現給者也(云云)。此塔有光照蒲生郡測識佛舍利光明也。云事(云云)。已上傳記取意。
賀登上仙(云云)。寂照法師號。
賀阿也火頭也三川守(□故也)。
一。額銘事(大)。
阿育王(宋帳)。
石塔寺(卽之書)。
高二丈六尺。水輪內納金塔三尺(云云)。
記云。此石塔者最初重許見。依寂照法師告惠心先德崛顯而成三重塔婆畢。我國不思議日域奇特此事也了。
已上任古老傳記緣起別有之。
西明寺禪門時。彼石塔寺僧等。此寺石塔者。阿育大王八萬四千基塔婆之內三基。日本迅疾鬼設之其隨一也。令修治之由申之。其時西明寺被仰云。彼阿育王石塔。水輪之中三尺金塔有之。其中佛舍利安置之。然間此塔見。水輪中有物。量知金塔中佛舍利有之歟緣起有之。可尋彼也(云云)。
一。阿育王塔相貌事。
橫九尺(云云)。
T76079301.gif
高三丈六尺許也(云云)。
水輪竪合歟。
溪嵐拾葉集。
文保二年正月十一日於天台黑谷任師說記之。天台沙門光宗記之。
建武五年三月二十日。辨勢。
永享十一年六月十七日於江州姨綺山阿彌陀寺西谷中學房爲弘通結緣令書寫畢。
玄覺。
文明八年六月十日於比叡山首楞嚴院飯室谷千手房東向部屋書寫畢。英有。
于時大永八年(戊子)正月二十五日於同院內安樂谷書寫畢。●●覺眞。
元祿十二年歲次己卯十月十六日以惠昭等運兩藏本較之書之。
天台兜率溪雞頭院嚴覺洪道。
溪嵐拾葉集。
第七卷感得事。
鐵塔與金粟王塔同異事。
達摩掬多事。
敎時義菩提心義不相違事。
大日經序(太子內率府曹泰軍事清阿崔瞿)。
昔北天竺界內有一小國。號爲勃嚕羅。其國城北有大石山。壁立千尋。懸崖萬丈。於其腹有藏祕法窟。每年七月卽有衆聖集中。復有數千獼猴。捧經出臍。旣當晴朗髣髴見之。將昇無階。似觀雲鴈屬暴嵐忽至吹一梵篋。下來。採樵人輒遂收得。觀此奇特便卽奉獻於王。王旣受之得未曾有。至其月暮有大猿來索此經。斯頃未還乃欲損身自害。王善巧方便。慇懃再三云。經夾卽還。但欲求寫。見王訶懇遂許通融。且爲向前受科三月卽却取。王乃令衆繕寫。及限却還。王唯父子相傳。其本不流于外。近有中天大瑜伽阿闍梨。遠涉山河求尋祕寶。時王覩闍梨有□異。欣然傳授此經。以其旨趣幽玄卒難精覈。乃與諸聖者霄繁摭要集爲二千五百頌。自法輪東流滴珠畢備。此經字旨祕而未傳其致也。理蘊於訶意絕文殊外。若不從師學無得欲選其門。苟非其人制妄傳授未經灌頂禁其輒聞。□有中天三藏厥號善無畏曰。開元丁巳歲。三藏乃持梵祕典杖錫來儀。朝野翕咸從請益受。大禪師一行。以三藏懷寶。遠來受詔禀。因請宣譯。沙門寶月。雅妙梵言精。詣至三藏臨文議懼每章三復。然先代名賢傳譯者衆。或文花而意迮。或詞拙而義微。意近則滯於常習。義微則玄旨難懷。禪師存實去花。令質文體譯爲六卷。又譯供養次第法一卷。重請三藏和上敷暢厥義隨聞錄撰。爲記釋十四卷。又三藏和尚躬親粉繪午起聖衆樣圖一卷。兼地契及手印圖一卷。都集曼荼羅圖一鋪。舍治部大輔罪讀之敎時義之毘盧遮那經序云。此天竺之境有一小國名突希羅。其國石山半腹有祕密經藏。一時風吹梵篋一本墜墮於地。樵夫取之以上國王。國王歡喜與之達摩掬多。達摩掬多得之。自披得旨。以授國王。我善無畏三藏和上。忽得其法開成之。初來於此地翻譯以兼七卷。一行筆受。和上決乃作義釋。都有大日經七卷。義釋十卷。都會曼荼羅一鋪(云云)。
又云。彼大日經序。是俗人東宮學士所撰。諸阿闍梨未許此序。有二失故。不用此序。一違臨藏相承失。此胎藏敎大日如來授金剛手。金剛手授大那蘭陀寺達摩掬多。達摩掬多授同寺善無畏。二違供養法疏失。新羅國零妙寺不可思議撰供養法疏云。衆云私略之次下有之。今略引之。祕錄云。
大毘盧遮那經序一卷(行)。
胎藏相承云。金剛手付掬多。而此序云。北天山腹爲吹落。故人多疑。
大毘盧遮那經供養法疏二卷(不可思議行)。
義釋仁樂上本三。三藏於烏底那國報此供養云。此疏空中示現金色。故人多疑。
大日經供養次第法疏(零妙寺不可思議)。
昔在中天國王有四子者。其王臨命終之時。王后請問大王。若崩以後何子當爲嗣位。王卽答云。小子可能繼位也。於是父王崩後。大臣百寮皆悉來集請問遺制。王后卽答如王終言。是時王后及諸兄竝大臣等。奉請小子將繼王位。小子答曰。我有誓願。出家學道望濟群品。不堪繼位也。母后等再三重請。如父王遺言。小子亦如前辭謝。母后等三請已後強令繼位。小子不敢違逆。卽王位之後。更亦思惟。我住此國不得出家。我之阿姨隣國爲后。宜以投託必能出家。方便逃出本國赴其國。到國境卽有鎭將問曰。汝何人也。小子卽答曰。我是中天竺之王也。鎭將曰。若是國主。何以獨來也。答曰。我本冀望出家學道。若久住本國必不得出家。深冀出家學道禮拜。□遣使聞奏。王后聞之使人來迎。小子見王后䠒說志願。王后聞說悲泣流淚哀愍傷心。良久曰。汝姓是刹帝利。淨飯王子孫。釋迦如來遠從姪也。我聞釋迦捨太子位出城入道乃成正覺。天下難捨唯棄寶位。汝同釋迦。捨國王位發大誓願。必得成佛哉。今日以後。隨百姓門持鉢乞食麁飯持齋。可以悲傷矣。雖然大丈夫可。冀至心誓願無可奈何。便許出家。爲請境內高德法師爲作弟子。出家學問。小子禀姓明惠。一聞便領妙宗。二聞比知千百。雖學不多年所學悉盡達。於是其法師辭曰。我之所解盡矣。更無所以演說。吾聞其國賢聖大德。宜到彼所而學也。小子奉敎禮謝而退。往至賢師之所修學如前。乃至經歷五十餘國乃至北天竺本云者如何。答。指南天鐵塔歟(金粟王塔下同明別所)。
東曼荼羅抄云。有一曼荼羅。今世流布之。諸尊座位多異經說。自是一途。
安公付記云。是天竺曼荼羅(文)。
私云。此釋意今所流布無畏感見名付現圖曼荼羅歟。如安然釋者。此曼荼羅。卽龍樹感見爲。鐵塔下毘盧遮那現其身及身曼荼羅也。都率口釋顯然也。故之安然口釋。天竺云南天也。云事。
問。若爾者世流布曼荼羅何無畏感得如何。答。掬多無畏授。外合感得。次第七卷准知之。大原決云。師云。世流布曼荼羅。昔善無畏三藏。藏經中大曼荼羅佛所密密也。顯露圖義相違仙旨。若意者之且兆也。仍祈請給。卽空中現此大曼荼羅故。云現圖曼荼羅也。佛隨宜爲無畏說之故云隨宜(云云)。今此曼荼羅觀自在金剛手等諸尊。多行安之處狹故也。如除蓋地藏院一行等。皆可向大日也(云云)。
金剛頂經義決(沙門智藏記)。此經有百千頌廣本。非此土人所聞。並是諸佛大菩薩等甚深祕密境界相。且非聲聞緣覺及人天小智之所聞知。此地梵網經兩卷。從此經中出淺略之行相云也。其中廣相根未有堪。此略瑜伽西國得灌頂主說相付。而其廣本且不傳之。其百千頌本。後是大藏經中頌略也。其大經本阿闍梨云。經篋廣長如床。厚四五尺。有無量頌。在南天竺界鐵塔之中。佛滅度後。百千間無人能開之。塔以鐵扉鐵鎖而封閉之。其中天竺國佛法漸衰時。大德先誦持大毘盧遮那眞言得盧舍那佛而現其身。而現多身於虛空中說此法門及文字章句次第。令寫訖卽滅。卽今毘盧遮那念誦法要一卷。是時此大德持誦成就。願開此塔。於七日中遶塔念誦。以白芥子七粒打。此塔門乃開。塔內諸神誦怒不令得入。唯見塔內香燈光明一丈二丈。名花寶蓋滿中懸列。又聲聞讃此經王時。大德至心懺悔發大誓願。然後得入此塔中。入已其塔尋閉。經於多日誦此經王○便令出塔。塔門還閉如故。爾時書寫所記持法有百千頌。此經名金剛頂經者。菩薩大藏塔內廣本絕世所無。塔內燈光明等。至今不盡。此經百千頌本。此國未有。此略本至此土者。於開元之初金剛菩薩阿闍梨云。我從西國發來度於南海。其大船三千餘隻。一一皆五六百人。一時同過大海行。至海中逢於大風。諸船及人至皆漂沒。我所附船。且欲將沒。爾時船主見欲沒船上諸物皆擲海中。當時怖懼忘收經夾其百千頌。且擲海中。唯存略本。爾時我發心念作除災法。大風便止。去船周迴可一里餘。風水不動。船上諸人皆歸於我。漸發來得至此岸。來到此國於開元七年中。至於西京。一行禪師求我灌頂。聞有此異希有法門。乃令伊舍羅譯爲漢文。一行等乃親自筆授。一依梵本次第而述其意不失。意義未圓。此以竊觀諸修行者。雖有尋讀莫知所從。又淺智愚識亦爲難入(文)。
誦經決云。師云。金剛智譯胎藏一卷□是伊舍羅○所誦也。三藏卽隨口誦譯之。卽是大日經第七卷同本異譯也(云云)以此決案之題同旣一也。可云同歟。
問。鐵塔與金粟王塔同異云何。師云。是又同習也。
問。鐵塔南天也。金粟王塔北天也。何一哉。師云。不疏序北天歟之由見。然而乾陀羅城。無論北天也。金粟王塔必北天不見歟。能能可訪尋也。問。鐵塔與金粟塔一也(云云)。不思議疏其將又廣分源不能尋。遂供養次第求請。和上供養萬法。和上受請於金粟王所造塔邊求聖加被故。故安然釋云。可謂受經掬多後得。文殊授念誦次第決然。
義決云。中天竺國佛法漸衰時。有大德者。誦持毘盧遮那眞言得毘盧遮那佛現其身。及現多身於虛空中說此門及文字章句次第。令寫之訖卽滅。卽今毘盧遮那念誦法要一卷是(文)。
故安然御釋云。雖不具足印契觀念。能被其念他。例如龍樹先持大日眞言感得。大日示現眞身據持誦法。龍樹承之持誦成就呪白芥子打開鐵塔。論初心法則不具也。已被佛應決。亦然者乾陀羅國旣持經授王。鐵塔纔眞言許先受不及受經。若然者旣各別塔哉。答。海雲胎藏相承云。大日金剛手逢掬多(云云)。同金剛界相承云云。大日普賢妙吉祥龍樹(云云)。故云龍樹所持大日經六卷受之歟。其供養次第法未受之間。於塔外感得之。入塔中受灌頂故付法傳云。龍猛入南天鐵塔中親受金剛薩埵(文)。苦如此存乾陀羅城。王授經事何謝之。若爾者兩塔猶可一歟。同安然御釋龍樹不具印契觀念能致悉地(云云)。龍樹若先受經觀念可具足之。何云不變觀念哉答。雖有觀念。唯理觀念不許之事。理具色支分聞滿念可許也。第七卷未感得以前於。非事理具足觀念歟。仍爾云歟。
問。龍樹若先受經者。依何入鐵塔誦出兩部云哉。答。色經卷傳爲披人間云。先所傳經者。若會金剛手以聲傳之歟。安然御釋云。如佛在世金口演說。以聲爲經。若佛去世紙墨傳持用色爲經(云云)。依此經者。未入鐵塔已前。以聲傳之爲經。王授之入塔後以紙墨爲經傳人間。可云歟。
問。於金粟王塔邊感得念誦法要事見不思議疏。此疏大略見。答。無畏感得。菩提心義又引此疏云掬多感得。然和上引同疏。或云無畏或云掬多。此相違如何師云。和上乍引同疏何有相違耶。先菩提心義文無諍掬多感得見。付之案之。件不思議疏序。無畏品。宣語不思議之記也。故乾陀羅國王所謂憑和上者掬多歟。無畏語和上者。是自非與小子云。又師掬多和上云也。
問。掬多感得者非無畏感得。何可載不疏耶師云。相承繼掬多傳受非無□□□□畏可說敎時義之有相承次第也。掬多本受於金剛手(海雪相承)。又於金粟王塔邊受文殊故。掬多相承是繼也。此法授無畏也。
問。不疏掬多授無畏之旨不見也。師云。感得寫一本奏王者。掬多奉授王也。自寫一本。旨從掬多無畏傳受之。無畏自一本寫取也。此序總無畏語也得意自者無畏也。掬多和上云也。
問。若爾者敎時義引不疏文云可謂受經掬多也後得文殊授金剛次第(云云)。此文無諍無畏感得見。授念誦次第可讀也。言意者掬多先從金剛手所傳受。□先授無畏。今又於塔邊掬多文殊授念誦次第。無畏又掬多授。如此得意。敎時義菩提心義。不可有相違歟。
問。達磨掬多誰人耶。師云。分明難定之。多分以龍智阿闍梨爲掬多。我山東寺令如此而此義大難等有之。龍猛菩提心論供養次第法引之。若勢力廣增益(云云)。於金粟塔下掬多感得第七卷。掬多龍智龍猛阿引此文耶(是一)。海雲金剛界大敎王經。師資相承付法次第記之。龍智阿闍梨。
又經說百餘年○又以法付爲金剛智三藏阿闍梨○三藏和上爲弘法杖錫五天來遊震旦。時有中天竺國三藏○傳法東國。與金剛智三藏出玄宋朝。同爲國師。知三藏金剛智解金剛界法。遂爲於金剛智三藏請傳金剛界五部法。時三藏金剛智云。中天竺國無畏三藏。解大毘盧遮那敎。欽言此法甚深難遇。昔於南天竺國聞有大毘盧遮那胎藏名。遂遊五天訪求耶。是解者今至大唐喜過此法。遂請無畏三藏求授毘盧遮那大敎。互爲師資(文)。如今記者。龍智阿闍梨不傳胎藏界歟。金剛智詞有大毘盧遮那名(云云)。我師龍智阿闍梨傳胎藏者何有此語耶。若爾者掬多非龍智(是二)。又如海雲記者。金剛手授掬多(云云)。掬多若龍智云者。受金剛手事如何。龍猛受文殊可受金剛手外龍智爭受金剛薩埵哉(是三)。以前道理掬多非龍智云有何失耶(云云)。答。與會次第難云。菩提心論引供養次第文事。於金粟王塔下所感得文引之文歟。卽龍樹欲開鐵塔。所感得引念誦法要之文歟(是一)。龍智不傳胎藏云事。以海雲記密量事髣髴乎。表制集四云。大廣智三藏和上之碑(勅撿校千福安國兩塔院法花道場沙門飛錫撰)。□□□□安以求出要。見大弘敎金剛三藏以爲眞吾師。至開元二十九年秋。先師厭化入塔之後。有詔令齎國信使師子國○其國有普賢阿闍梨耶云者。位隣聖地德爲時尊。從而問津無展乃誠奉獻金具寶曰。吾所寶者心也。非此寶也。尋卽授以十八會金剛頂瑜伽幷毘盧遮那大悲胎藏五部灌頂眞言祕典經論梵夾五百餘部。僉以爲得其所傳矣。十住心論第十云。祕密莊嚴住心者。卽是究意覺亦同心也。源底如實證語自身之數量也。所謂胎藏海會曼荼羅。金剛界會曼荼羅。金剛頂曼荼羅是也。又云。今所傳眞言敎法修作答據大日經云。諸佛菩薩如是人所不能離。卽是大悲曼荼羅。一切眞言相智法爾雖傳答初從大日尊下至青龍阿闍梨有地葉大阿闍梨一部其法號曰摩訶毘盧遮那。究竟大阿闍梨耶。金剛薩埵大阿闍梨耶。龍猛菩薩大阿闍梨耶。龍智菩薩金剛三藏大廣智三藏青龍寺惠果阿闍梨。如是大阿闍梨等轉之而授文。依此等文。龍智阿闍梨傳兩部經。若用海雲記意者。金剛智獨於天竺不受胎藏界云也。龍智阿闍梨對金剛手受法事。時代不可合(云云)。然而上聖之習何不變乎。有機感應不可偏執歟。是三。以此等意龍智卽掬多云者何等耶。師云。龍樹經開鐵塔感得念誦法要給耶。何又龍智重識得之哉。頗言其經歟。龍智傳兩部事共具也。又金剛一界傳見文甚多。所謂貞元錄表制集等也。不能委載之。但此中於慈覺明迹者。可仰海雲記也。俗人記錄等。安然和尚不爲說爲歟。例大日經序也。尚海雲金剛界相承記可思之哉。上聖之習不可凡下下量。發機有感事。此念珠爲詮也。但龍猛菩薩感得供養次第打開鐵塔頌出兩部事敎。以之此敎觀模。此龍猛胎藏敎不傳持。龍智我感得之授善無畏事失本懷。龍猛胎藏微人間不流布。龍智感得胎藏傳授流布云事如何。能能可思之。
問。掬多龍智者誰人耶。師云。難定。且龍猛掬多可云歟。此義大略非常義。可厭可厭。但東寺人也。立此義輩有也。由粗傳聞之。我山覺大師印信胎藏相承之大日金剛手達磨掬多善無畏掬多龍智今相承龍猛無之。何可爾哉。似忌深矣。
問。若掬多卽龍猛云者。無畏如何相承之哉。時代不可合哉。掬多尚耳爲龍智歟。附法傳云。玄奘三藏行狀云。南天竺磔迦國菴羅林中。有一長命婆羅門。年七百餘歲。親其可稱三十許。又貞元祿云。龍樹菩薩弟子名龍智。年七百餘歲。今猶見在。在南天竺國。傳授金剛頂經瑜伽經及毘盧遮那總持陀羅尼法門五部灌頂諸佛祕密藏及諸大乘經。掬多善無畏傳之。那蘭陀寺有達磨掬多者。掌定門之祕論。佩如來之密印。顏如三十許。其實八百歲也。玄奘三藏。昔曾見之。畏投身拔足。奉爲本師一日持食之。次旁有一僧。震旦人也。畏見其鉢中見油餌尚溫。粟飯猶暖。愕而歎曰。東國去此十萬餘里。是波朝熟而通也。掬多曰。不言眞可學。而後乃授無畏總持瑜伽三密敎者。善無畏碑銘序云。那蘭陀寺有達磨掬多唐法護。顏如三十許已八百年也○和上見本師鉢中非其國食。示一禪僧。禪僧華人也。見油餌尚溫。粟飯餘暖愕而歎曰。中國去此十萬八千里。是彼朝熟而午時至。此何神速也。會中盡駭。唯和上默然。本師密謂。和上曰。中國白馬寺重閣新成。吾適受供而返。汝能不言眞可學也。乃授以總持尊敎(文)已上附法傳與無畏傳。長命次第同人見。掬多卽龍智事尚顯然歟。師云。掬多長命。龍智也云事不可定量。其後海雲金剛頂經相承身法記云。以此付爲龍猛菩薩。龍猛菩薩又雖數百年。以法付屬龍智阿闍梨云。龍猛長命御ケリ見。何必龍猛知短命。上聖事不可事知歟。龍猛無畏時代不合事又難科也。但長命龍智不空三藏會外。龍猛若長命何不會之哉。
問。無畏傳云。玄奘三藏昔曾人也(云云)。卽掬多玄奘見也。掬多龍智云玄奘不可見之。涅槃疏云。六百年馬鳴出。七百年龍智等(云云)。或書云。玄奘唐貞觀三年發向天竺。同十九年歸唐。佛滅後千五百八十餘年也(云云)。龍猛佛滅後七百歲出。有無量縱八百歲題玄奘不可見之。玄奘佛滅後千五百餘歲往天竺。爭可會之哉。師云。楞伽經云。如來滅後八百年中。南天竺國中有大德比丘。名龍樹菩薩。能破有無者。彼初歡喜地。往生安樂國(文)如此經者。八百歲出有爾玄奘何不會有哉云勘之。出生義云。同佛已降匝相付寄師子得於毘盧遮那如來方授。而初傳金剛薩埵。金剛薩埵得之數百歲。傳龍猛菩薩。龍猛菩薩受之又數百年。傳龍智阿闍梨。又住持數百年。傳金剛智阿闍梨。金剛智阿闍梨。以悲願方將流演於中國。遂契瓶杖錫。開元七載不自上京十四載達得其人。復以約傳不空金剛阿闍梨(文)。如此文者。金剛手龍猛龍智皆數百年立。龍樹長命之條自降矣。
于時貞永元年十二月上旬之比於嵯峨野州問答決疑了。大概得之可求法比丘相祐。
寬元三年(癸卯)七月二十二日於大原山本菴宣出寫了卽談識了。
宰圓記之。
元祿十五年壬申六月六日法印實觀閱。
溪嵐拾葉集。
雜記部。私苗。
一。神明二間安置事。
左。T76079701.gif。十一面(如常)。
中。T76079702.gif。聖觀音(如常)。
下。T76079703.gif。如意輪(六臂。如常)。
已上安置相也(云云)。
口云。神明降臨神詫曰。我本地者。以日輪爲體也(云云)。娑婆示現之觀音者觀音故也。是一。又云。極樂稱爲彌陀尊。娑婆示現觀世音者。先德問答記曰。娑婆示現觀音者。如意輪也(云云)。謂意者心王無分別者。阿彌陀也(極樂)。心數相用之六識者。如意輪(娑婆)。是故曰天。如意輪者。卽今神明也。都表如意輪事。深可思合之。又云。神明影響元起者。防阿修羅難降臨給。今十一面觀音者。修羅道之能治也。賢瓶所治之相。深可思合之。師物語云。此御本尊効驗無雙之間。賞罰嚴重故。被移醍醐寺畢。而當今御代。建武元年被移二間畢(已上)。法性寺上人拜見方如此(云云)。
一。天王寺鎭守十五所。北向安之。
布留。大原野。春日。稻荷。松尾。賀茂八幡。太神宮。住吉。廣田。熊野。三十八所。白山。小寺。生宮。已上。
一。住吉大明神本地事。
一御前(阿彌陀)。二御前(私云。傳云。藥師住吉社壇交)。三御前(大日)。四御前(正觀音樣ハ一入當千。□□□□馬立樣也云云)。
御本御前(毘沙門)。
一。根本山王事。
一。中堂安置山王(今奉移虛空藏彼岸所慈惠大師御代)。
智證大師御代奉出內障建立別社壇奉安置之件。社壇者山院南(號寶藏)。空地也。每月晦日。當僧參此靈地令修庭立念佛。自彼砌奉移虛空藏尾件山王奉名根本山王。智證大師御安置之時南方正面也。奉安置南向(向食堂北野)。
一。神宮寺內陣山王(影向山王高祖大師御時)。
T76079801.gif
件山王者。無御體名影向山王。高祖大師始入神宮寺院練行之時。山王始御影向。其形如天女天婆夜叉神(云云)(口決更問)。其後傳敎大師御出家件。御髮奉埋。元彼地。御髮塠山王申也(件地口決更問)。
此二箇所外奉名根本山王事。當流不及相傳也。影向根本山王事。當流隨分相傳御出家事。向祕決意也。
一。注進。
日吉宮本地位階次第事(山王記錄委細注有之。仍略之)。
一。日吉賀茂爲天照太神王子事。日本紀云。鴨河原一柱志賀郡一柱(云云)。示云。日本紀家以此文日吉賀茂伊勢王子習(云云)。
一。宇佐社僧以法花爲名字事。當社僧實名神置上經字置下。如此名字付也。所以神妙。神法。神蓮。神花。神經等(云云)。如此付來也。神明垂迹以來已及二部畢(云云)。無冥加人。惡字名乘アタル也(云云)。
一。宇佐宮正像末三時閼伽井事。宇佐宮側三重閼伽井有之。正法時分上重閼伽水有之。像法時分上重水沽渴中水出也。當時分末法時分下重閼伽水出之。不思議不思議。
一。竹馬社事。江州坂田郡內有社。號津久馬社。此神者白鬚大明神婦父也。三千七百王子生也。本地阿彌陀如來也。二月八日祭禮也。此日間父之數鍋載馬場渡也。サレハ業平歌曰。
アフミナルツクマノマツリハヤセヨトツレナキ人ノナへノ數數。
此社頭有大澤多柳生。三千七百餘本也。此皆王子神體也。此祭禮七ケ鄕土民等寄合飯持來。大饗三本盛立也。又菓子三千七百合盛之。是王子斷也(云云)。此祭禮日者。白鬚大明神必來臨給也。其先相風吹來也(云云)。此祭禮日者。此所生在女人間夫數アサナへヲ戴馬庭渡也。凡恥カマシキ體也。是則懺悔業障表相也(云云)。
一。流濱明神也。本地藥師如來也。江州神崎郡內胡桃庄有神。號長濱明神。亦云投島明神也。此神昔爲毒蛇住竹生島。而今竹生島明神爲冥龍影響之時。唅毒蛇投南方。今長濱明神是也。自島投之故。號投島明神也(巳上傳受取意)。此長濱明神社頭有池。住大龍也。自島投蛇體是也(云云)。
一。長谷寺流記事。德道上人感夢記云。我本祕密大日尊大日日輪觀世音觀音應化日天子日天權迹名日神。此界能救大悲心所示現世音。已上。
記云。德道上人。於內宮正殿神明本地拜見之由奉念之處。二丈五尺十一面觀音示現給。爾時所示給文是也。長谷寺本尊其時拜見尊像奉愼者也(云云)。
一。乙訓寺事。長岡舊都有之。山家大師御住寺朝日寺號圓頓戒興行砌也。本尊彌勒也。朝日寺與法王寺其間七八町許也(云云)。
一。橫川中堂五體。
一法傳和尚本尊(深沙大王祕密印)。二護法童子。
三摩訶迦羅像。四化龍神像。
五覺大師像。
已上五體最極祕事也(云云)。
一。三輪明神爲生身文殊事。示云。大和國三輪明神者無社壇。以杉爲神明。樹下安三輪爲御正體也。此神者遍應法界明神故。不可作社檀謂歟。甚深甚深。又云。傍有堂奉安本地。此堂者卽生身文殊靈應也。於此堂修文殊法仁無不成悉地也(云云)。今(予)文殊者彼堂文殊奉愼也(云云)。
一。伯耆大山地藏權現事。示云。大山鎭守者。神體地藏菩薩也。僧形頭戴冠給。故號地藏權現也。此山皆沙常恒沙崩。緣起曰。此山崩盡慈氏世尊出世時。多寶塔婆可涌出也。
私云。此地藏權現僧形冠著給。表眞俗不二也。是則世俗義圓融不二意歟。彌勒出世時。寶塔涌現者。本來不二法界圓融義爲表也(云云)。
一。越中立山爲十界峯事。示云。緣起曰。此山者。十界具足所妙法法開顯法也(云云)。又云。我國罪人者。先墮此國地獄。遂可生此山淨土也(云云)。
私云。此立山十界具足峯者。麓有地獄。又餓鬼峯。亦有畜生峯。有修羅峯。有人天應來峯。有緣覺峯。有菩薩峯。中央有阿彌陀峯。是則安養淨土也(云云)。已上十界皆成峯習也(云云)。
一。大隅國正八幡宮石體事。昔於靈鷲山說妙法經。今在正宮中示現大明神(文)。又云。
得道來不動法性。示八正道垂權迹。
皆得解脫苦衆生。故號八幡大菩薩。
口云。大隅國正八幡宮後山石破此文顯現。以此石爲神體。故號石體也。委在彼緣起。可尋之也(云云)。
一。毘沙門堂佛法繫昌事。密談云。出雲寺流記帳云。叡山根本大師入定七日。從定起宣云。叡山佛法迴三百餘歲悉可魔滅。其後移此寺僅可如螢光(文)。
一。園城寺佛法可繁昌事。寬平聖主記云。千手院和尚語云。三井寺佛法滅之後十三年。叡山佛法可滅。但寺佛法雖滅又可盛(云云)。
一。南都南圓堂頂上佛事。師物語云。南圓堂不空羂索寶冠。比丘形佛頂戴。世以不知之。一箇相傳法藏比丘習也。自是阿彌陀因位地藏菩薩也。地藏卽法藏事爲顯也(云云)。最極祕事也(云云)。
一。十禪師本地彌勒習事。彌勒菩薩當來座故。用彼眞如無別分智(文)。是十禪師神詫證眞法印感夢也(云云)。
一。以宇治習龍宮事。古老云。宇治殿成龍神住宇治河給(云云)。日本一州最上重寶。悉納寶藏也。餘所重寶雖令散失。寶藏未紛失也。宇治殿成大龍。每夜丑刻自河中出現。巡見寶藏故也。
一。平等院號事。師云。弘法大師安置愛染明王故也。所以愛染王平等王習也。手有情靈精拳平等天下接領也。攝祿天下掌中拳萬人攝伏事。深可思之。所以愛染王以如意寶珠爲三摩耶形。龍神亦以寶珠爲心肝。凡如意寶珠者。如意自在。自元雨萬寶故得名也。此尊四海自然通領義。深可思之。
一。宇治佛法繁昌事。師物語云。宇治殿者。平等院本願也。其勤行作法者。例時外別數多行法不置給也。其故本願規式定置分限令懈怠者。其所令荒廢也。供僧等器用者。顯密碩才道心堅固僧侶等被補置也。私行業如法故。彼所者興福也(云云)知法高行者。所修三業都以不懈怠也(云云)。
一。法勝寺圓堂愛染王事。玄奘三藏自天竺歸震旦。奉渡釋尊御作一尺二寸愛染像。幷釋迦像畢。愛染王者。高麗惠慈法師。奉移日域。大和國寺本暫安之。
孝謙天皇御宇。山城國平安城神樂岡南麓。飛來枯木洞影向。
嵯峨天皇御宇。弘法大師八臂像被作。籠八角三重場安之。承保二年正月十五日。東山神光瑞。依神光以上鄕小野宮中納言實平被尋。神光之時大師御作建立愛染王瑞。依之被下。御所於白川安伽藍建法勝寺。八角圓堂彼愛染王是也(已上)。
一。法勝寺藥師堂本尊事。本山棱嚴院緣起云。此藥師如來者。五僧谷叡觀上人。自慈惠大師被相傳之像也(云云)。御衣木者。清涼山靈木也。相同根本中堂藥師如來御衣木。加之西塔院瑠璃堂藥師。日野藥師。美濃國橫安寺藥師如來等。皆以同衣木。又云。山家御所持藥師如來一軀。自花山一條兩院至于白川院代有。治承第二曆沾洗上旬比。於東塔南谷圓融房記之畢。僧正明雲。
一。佛法凌廢因緣事。當寺惠師物語云。佛法凌廢事。第一未田地坐具迹計龍神乞之。此坐具變滿大池。此龍神池云畢。是第一謬失也。次大天說五法亂佛法。是第二失也(云云)。又或傳云。大聖文殊坐具迹魂帝乞之。此坐具變歸五臺山。仍成文殊淨土畢。凡佛法威現雖施之大方狂惑也。
一。黑谷地境事。本院北谷報恩房僧都仁宗。地相法橋附第天下無雙相人也。先師上人御籠山最初。請彼僧都當谷地境令相給。彼僧都相曰。谷深水流長遠。必深法此處可留。但戌亥方カケテ谷スクニクタテ水流留處無之。世福缺處也。然而西山重重疊。正法護持多聞天此谷守護。應知深法當谷留。智者此谷不可絕。又云。近程可繁昌處也(云云)。又云。先師上人云。正法護持多聞天。遠守護故。此谷法流受者。餘處弘通可廣也。於當谷弘通。イト不可廣博也。谷懷中狹迫故。深法者來際可止住也。持又青龍所在故。佛法此處可留也(云云)當谷者亦號淨名崛(山號)青龍寺(寺號)唯心院(院號)。凡此谷爲體。女人陰形也。流水辰已丑寅方流合一水流下。流末長遠也。令法久住表示者歟。智高德明聖此谷。可出現相貌也。サレハ當谷智者不斷絕也(云云)。
一。惠心先德被修生身供事。橫川靈山院者。惠心御建立也。被模靈山淨土故。靈山會上聽衆等。悉四壁被書。寶塔涌現於空二佛並座相。朝供粥日中供時。在世儀式不違也。夏奉扇冬奉火。號之生身供也。先德御意奉仕佛只生身仕スべシ(云云)。如在禮奠云是也(云云)。
東福寺住持次第。
聖一和尚。東山(慈一)。無聞(普門)。白雲(道願)。藏山(無蓮)。無爲。月船。平等(癡台)。侶西塔。南山。雙峯(宗源)。仙溪。天柱。雙峯。虎關。士曇。無外(小師)。
泉涌寺住持次第。
雅禪法師(俊芿)。賴圓(空月無入院)。性海(無入院)。圓悟。明觀。願行。覺一。素道(私元)。空一。
京中三十三所觀音事。
六角堂(如意輪)。講堂(一條西洞院千手)。誓願寺(不空羂索本尊阿彌陀)。荒畠(千手正親町堀河)。朝日寺(十一面北野)。報恩寺(千手七觀音)。北小路大宮(千手)。堀出觀音(十一面一條烏丸)。枯川觀音(十一面武者小路富小路)。北原辻(千手)。川崎觀音(十一面)。東持院(千手二條朱雀)。溝觀音(千手)。千手(近衞朱雀)。祇陀林(十一面)。今長谷(千手十一面)。子安觀音(天摩云西)。粟田口觀音(千手)。眞如堂(千手)。滿願寺(大陀羅前)。中山(十一面覺大師御作千手清明本尊也御帳中奉納)。岡崎(千手阿彌陀宿房也)。谷堂(如意輪中山)。大谷(千手本七觀音中)。太子堂(如意輪)。長樂寺(准胝)。四辻(千手雙林寺口)。鷲尾(千手)。雲孤寺(千手)。蛇辻(千手)。子安觀音(清水阪西大門前)。高橋觀音(枯川觀音)。六原觀音(地藏堂)。清水寺(千手)。七觀音堂(坂面北貌)。小田原(坂面南貌觀音)。觀音寺(今叡奧)。稻荷觀音。荷稻大路(千手)。下北小路町(正觀音)。稻葉當(十一面)。四條室町(空也上人御作)。三條坊門鳥丸(如意輪)。春日町太根(觀音)。御靈堂(千手)。常聖院(觀音)。下御靈(千手)。
已上四十八所。
溪嵐拾葉集。
文保二年正月十一日於天台里閣任師說記之畢。天台沙門光宗記之。
文安五年十一月十八日於龍宗寺書寫之畢。證慶。
文明十二年(庚子)二月十六日於帝釋寺書寫畢滿山三寶知見納受。
比丘通舜(生年五十九)。
長享三年(已酉)七月二十四日於鞍馬寺書寫畢。
多聞大天悉知照明給。●●慶義。
元祿八年歲次乙亥夏六月八日以飯山本坊藏本於兜率谷雞頭院□軒書之訖。
法印大僧都嚴覺(年三十七﨟二十六)。
溪嵐拾葉集。
眞言敎元由事(付菩提心論。私苗)。
楞伽經第九云。大惠菩薩問云。何是如來內證境界。世尊告大惠言。我乘內證智。妄覺非境界。如來滅度後。未來當有人。大惠汝諦德有人持我法。於南天竺國中。有大德比丘。名龍樹菩薩。能破有無見。爲人說大乘無上法(文)。付法傳注云。我乘者。謂如來最上祕密乘。內證智者。謂如來所證五智三十七智及一百八智。乃至十佛刹微塵數不可說不可說四種法身智。具如金剛頂經說(云云)。
一。龍猛菩薩事。示云。龍猛亦云龍樹。傳云。其母樹下生因字阿周那(阿周那樹名也)。以龍成其道。故以龍配字號。號之曰龍樹(云云)。上文云。大龍菩薩○接之入海。於宮殿中發七寶函。以諸方等深奧經典無量妙法授之。龍樹受讀。九十日中通解甚多甚多。
付法傳云。釋迦如來掩化之後。八百年中有一大士。名那伽閼賴那菩提薩埵(唐云龍猛菩薩。舊云龍樹。訛略也)誕迹南天。化令被五印。尋本則妙雲如來。現迹則位登歡喜。和尚說是則觀自在王如來之異名也。雲者平等覆護之義。妙者甚深難測之義。
楞伽經及摩訶耶經等。釋迦如來所懸記則是也(云云)。
一。龍猛出世時代不同事。示云。或六百年。或七百年。或八百年(云云)。師云。龍樹菩薩住世三百歲也。初百年者在外道家。弘陰陽法術。從初云六百年也。中百年者習釋迦一代敎法。從中間云七百年也。終百年者開鐵塔。弘眞言敎。從終者八百年也。經論異說不同無。師云。如來滅後六百年之間。佛法漸衰。而邪風頻扇。爰龍猛大士愍此倒惑。而出興于世間。初百年之間習外道敎法。弘陰陽法術。爲道士之上首。凡外道敎法者淺近也云移釋門。中間者習佛敎。作千部論。七佛敎法者皆納于龍宮事聞。入海中龍宮之大本見給。爰如來內證者。納于南天鐵塔事聞。開塔敷弘祕敎(給)也。仍終百年者眞言弘通之時分也。是則如來記莂無違。如來所遣行。如來事大士者歟。
一。南天鐵塔事。金剛頂經義決云(智藏)其大經本阿闍梨云。經夾廣大如床。厚四五尺。有無量頌。在南天竺鐵塔之中。佛滅度後數百年之間。無人能開。此塔以鐵扉鐵鎖而封閉之。其中天竺國佛法漸衰時有大德。先誦持大毘盧舍那眞言。得毘盧舍那佛而現其身及現多身於虛空中說此法門。及文字章句次第令寫。寫訖卽滅。卽今。毘盧遮那念誦法要一卷是。時大德持誦成就。願開此塔。於七日中遶塔念誦。以白芥子七粒打此塔門乃開。塔內諸神一時踊怒不令得入。唯見塔內香燈光明一丈二丈。名花寶蓋滿中懸列。又聞讃聲讃此法時。此大德至心懺悔。發大誓願。然後得入此塔中。入已其塔尋閉。經多日誦此經王廣本一遍。爲如食頃。得諸佛菩薩指授。所堪記持不忘。便令出塔。塔門還閉如故。爾時書寫所記持法有百千頌。大本此國未有。此略本者至此土者。於開元之初。金剛菩薩三藏阿闍梨云。我從西國發來度於南海。其有大般三十餘艘。一一皆五六百人。一時同過大海行至海中逢於大風。諸船及人幷漂沒。我所附船亦欲漂沒。爾時兩本經夾。常近於身受持供養。其時船主見欲沒船上諸物皆擲海中。當時怖懼忌收經夾。其百千頌亦擲海中。唯存略本○乃令伊舍羅譯爲漢文。一行等乃親自筆授。一依梵本次第而述(文)。大日經開顯(弘法)云。於大日經十萬頌者。龍猛於鐵塔中誦出之(文)。菩提心義第三云。若諸大乘所說四種陀羅尼中。有大日尊陀羅尼呪。若人持誦歸依大日。雖不具足印契觀念。能致悉致。例如龍樹先持大日眞言。感得大日示現眞身。授持誦法。龍樹受之受持成就呪。白芥子打開鐵塔。論彼初心法則不見。已致佛應。故知。若唯誦呪。若念大日。若供尊像。隨一致驗。是大日。私云。東義云。兩部共塔內也(云云)。天台義云。兩部共塔內也。如東義。或云。金界塔內也。胎藏塔外也(云云)。或云。兩部共是塔外相傳也(云云)。已上三義云。天台流習也。此中兩部共塔外義。實義也。已證也(云云)。
一。顯密證據事。二敎論上(弘法)云。應化開說名四顯敎。言顯略逗機法弘談話。謂之密藏。言祕奧實說也(云云)。又云。自性受用佛。自受法樂故。與自眷屬各說三密門(文)。又云。問。顯密二敎其別如何。答。他受用應化身隨義之說。謂之顯也。自受用法性佛說內證智境界。是名祕也(文)。又云。唯有自性法身。以如義眞實能說是絕離境界。是名眞言祕敎(文)。宗輪中云。密敎者。自性法身大毘盧含那如來。與自眷屬自受法樂故所說法是也(云云)。蘇悉地經疏云。有二種敎。一顯示。二祕密敎。顯示敎。謂阿含深密等諸三乘敎也。祕密敎。謂花嚴維摩般若法花等諸一乘敎。祕密敎亦有二種。一理祕密敎。謂法花等。一乘唯說世俗勝義圓空無二。不說三密行相。二事理俱密敎。謂大日金剛頂蘇悉地經等。能說世俗勝義圓空不二。亦說三密行相故(文)。金剛頂疏第一云。今於大乘有二種。一者顯示大乘。二者最勝金剛祕密乘。故金剛經云。謂發大乘者。爲最上乘者說。智論亦云。佛法有二種。一祕密。顯示。而今經是最上金剛祕密乘(文)。智證大師諸家敎相同異略集云。自初眞□三藏。至第九天台大師。擧九人。□敎法師畢。不如天台□敎。釋云。第十近代叡山前入唐請益內供奉贈法印大和尚位慈覺大師。依龍猛釋論之二種敎。一顯示敎。總攝一切顯敎法門。二祕密敎。總攝一切祕密眞言法。又眞言敎別名一大圓敎也。具見金剛頂大經王疏也(云云)。
私云。此釋依大論。諸佛有二種法輪。一顯示二祕密云文。立顯密二乘名字云也。是則出金剛頂經釋也(如上書)。
問。大日經於何所說之乎。大日經云。如是我聞。一時薄伽梵。住如來加持廣大金剛法界宮(文)。義釋四。此法王宮殿在須彌山頂。
問。金剛頂經於何所說之乎。金剛頂經一云。往誦須彌盧頭金剛摩尼寶峯樓閣。至已金剛界如來以一切如來加持於一切如來師子座。一切西安立(云云)。金剛頂經疏一云。今案經文。金剛界如來受諸佛加持已。往須彌盧頭金剛頂金剛摩尼寶峯樓閣(文)。
問。蘇悉地經於何所說之乎。蘇悉地經疏云。若明處者。應指普賢宮。卽須彌山頂金剛手所住無非普賢宮故也(云云)。
問。眞言經敎誰人結集流布世間乎。金剛頂經疏云。佛於六波羅蜜中收接法寶。以爲五分。一素呾纜。二毘奈耶。三阿毘達磨。四般若波羅蜜多。五陀羅尼門。而擧五人以爲滅後傳敎者。謂。阿難·烏婆離·迦多衍那·曼殊室利菩薩·金剛手菩薩。如次令各受持一藏。若依此義。應云金剛手我聞也。若依結集傳者。義通阿難(文)。大日經抄云(山王院)。又此經我聞。或云金剛薩埵之我聞。非阿難。我者此說未詳。私謂。毘盧舍那對告聲聞。何言非阿難耶。今示明文。佛心經下卷有毘盧舍那對告阿難言。文煩故不具引(文)。
問。大日如來三世恒說眞言法句。何曰一段化儀。言我聞等乎。金剛頂經疏云。今大毘盧舍那如來常住不變無隱沒義。若依此義。諸弟子等而不應稱如是我聞。只是衆生無見佛。機無見佛故。不可得聞祕密大敎。是傳敎菩薩被大悲甲胄。入於無涯生死大海。卽唱言如是我聞。此卽帶我聞解(云云)。
一。金剛事。金剛頂經疏一云。言金剛者。是堅固利用。卽喩名也。利用爲譬。如來智用摧破惑障。顯證極理。又極理從本具摧破用。故云利用義。智用自體無有滅壞。故爲堅固義(文)。次下云。金剛頂者。不是喩名。一切衆生心法界中。從本具足金剛堅固最勝尊義。則於理體諸法奧起故。法花云。是法住法位。今止顯說此祕密理。故云金剛頂也(文)。義釋云。不可壞者。是實相中道。過一切語言。心行離諸過患。不可變易故。寶中之最者。是顯實相中道具恒沙萬德也。戰中勝者。卽表第一義空。一切煩惱無敵對者。此三卽是阿字三義也(云云)(已上金剛三義也。云云)。
問。當體譬喩金剛義如何。示云。大旨法花當體譬喩蓮花義如也。所以譬喩蓮花者。聖人悟妙法之時當體。蓮花自性清淨功德似蓮花故。以花菓譬當體也。次眞言意當體金剛者。卽五智五?金剛。三諦三古金剛。一諦獨古金剛也。是則五佛五智功德。三古金剛顯也。此三古杵當體卽攝法界處理也。然而五古三古形宛然事也。是事理俱密云也。當體蓮花者。則八葉肉團是也。其義全同也(云云)。
一。頂事。金剛頂經疏云。言頂者。是最勝義。又尊上義。謂此金剛敎詣大乘法中最勝無過上。故以頂名之(云云)。師云。台藏意十界三千衆生各各不改自體。一分不改法體旨談也。是則諸佛胎內アル衆生胎內アルママニテ。不分別迷悟義處名台藏也。依之諸佛台藏養育法界有情(云云)(雜記意取意菩提心義)金剛界於一一衆生。顯五智金剛佛知見。是修德佛故名金剛也。依之於五智金剛杵中。加持法界有情(雜記意取意菩提心義)。依此義門。山門胎藏因曼荼羅。金剛界果曼荼羅云。而台藏深。金剛淺云也。又台藏本門。金剛迹門云也。又云。東義金界深。台界淺云也(云云)。
一。瑜伽事。義釋第一云。瑜伽譯爲相應。若以女聲呼之。卽曰瑜祇。所謂相應者。則觀行應理之行人也(云云)。演密抄引瑜伽論疏云。一者境瑜伽。二者行瑜伽。三果瑜伽。四敎瑜伽(文)。說大義經云。說如來記。無分別智及以慈悲。名曰瑜伽(文)。師云。諸經者。不明三密觀法。故於法性無相應義。今明三密行。故眞言相應法也。故名瑜伽也。
一。中事。師云。但金剛頂注中引明菩提心義云。文故金剛頂瑜伽中云也。東寺遍滿義云。中者中道也。
一。發事。都率釋云。一發求義。二當體名發。三心卽成菩提(文)。遍滿義云。發者願也(云云)。一義云。發者起也(云云)。
一。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事。
尋云。菩提心翻名如何。答。道心·大道心翻也(云云)。難云。菩提心義云。或云冒地質多。此云覺心。菩提薩埵摩訶薩埵。此云大道心(文)。爾者冒地菩提各別可云乎。義云。敵對翻云覺。義滿云道。乞只是冒地菩提其心一也。舊譯云無上正眞道。新譯云無上正等覺也。無畏不空譯亦云道。亦亦云覺(云云)。法花玄讃云。阿云無。耨多羅云上。三云正。藐云等。又三云正。菩提云覺。則是無上正等正覺(文)。●●(冐地)●●(菩提)。示云。菩提心義云。意菩提云道心。云覺心。有二義。然者冒地菩提一云弘法釋誤云。
一。菩提心四種釋事。菩提心義二云。問。第二識性門云何。答云。一淺略釋。以厭求忘心爲菩提心體。二深祕釋。以自性淨心爲菩提心。三祕中深祕釋。以大三法羯爲菩提心體。四祕祕中深祕釋。以眞如法性爲菩提心體。
問。以厭求妄心菩提心體意何。餘三亦然。答。第六識分別善惡。厭惡求善念(文)。四運生滅不住。已念念欲念未念。此心發菩提心。菩提心亦是念念不住。後念續生。前念卽滅。離緣無上正眞菩提不當法體。體是虛妄。故云厭求妄念爲菩提心體。第九淨心卽是智智。一切智卽是菩提心。自求心自證心本有菩提心發。卽求本有菩提。能證本有菩提。故云自性淨心爲菩提心體。大三法羯四曼荼羅。各有大菩提心相貌。且如五大曼荼羅中。如地大金色方壇爲菩提心。又三摩耶曼荼羅五?金剛爲菩提心。法曼荼羅最初阿字及一切阿字爲菩提心。羯磨曼荼羅事中東方阿閦東南普賢爲菩提心是胎藏。若金剛頂接眞實經。東方青色故。金剛部青色爲菩提心。又略出經明淨月輪爲菩提心。又以惡字爲菩提心體。又以東方阿閦及四菩薩爲菩提心。一眞如中體具二。一不及義。二隨緣義。隨緣義中又有二種。一隨染緣。二隨淨緣。金錍論三諸法卽眞如。以不變故。如諸法以隨緣故云淨法隨緣眞如。心發自求隨緣眞如菩提。能證隨緣眞如菩提。故云眞如法性爲菩提心。師云。天台因緣約敎本迹。觀心四種釋眞言淺略等四種祕釋一致習合也。甚深甚深。一義云。第一第二菩提心者。互顯密也。第三限密敎。第四互顯密云也。一義云。四重菩提心者。悉密敎菩提心也。第一第二菩提心者。六識九識不同。俱是心法菩提心也。第三色法發菩提心也。第四眞如法性菩提心者。上色心二法瑜伽相應。寂照俱時發心習也。是合行深祕也。有印有明。無止事大事也(云云)。
尋云。有四重祕釋本說乎。示云。義釋云。有淺略深祕兩釋。付深祕有重重云擧二釋。義釋蘊古序云。擧淺祕兩釋。會衆經微言(文)。已上兩釋但擧淺略深祕二釋。不擧後二釋也。而零妙寺不可思議釋大日經第七卷供養法之時。具擧四重釋也。所以釋云。阿字誰說。梵王說。淺略誰說。阿字大日說(深祕)。阿字誰說。阿字說阿字(祕中深祕)。阿字誰說。眞如現說阿字(祕祕中深祕)。已上。又惠果乘船祕文曰(云云)金剛已八云。然釋法界體性四釋不同。若淺略釋者。諸三乘敎所明眞如法界理。若深祕釋云。諸一一乘敎所明眞如理智十法界法。若祕中深祕釋。諸眞言敎所明法界體性世尊三密。若祕祕中深祕釋。諸眞言敎所明法界體性四曼荼羅。今以五字爲法界者。是第四釋四曼荼羅中法曼荼羅。法界體性。金剛頂一云。當知此經是內證境界之所說也。
問。如來內證寂靜無言。心思迥絕。何故今云於內證說此經耶答。如汝所說。內證境界言亡慮絕。何以故。非凡夫境界故。亦如來內證但是寂靜無言等者。是卽顯敎云所說也。彼敎未知如來內證甚深義故。今此祖敎其義不然。寂照俱時。寂故法俱寂。照故法界同散。散不妨寂。寂不妨散。如來內證其義如是。
問。諸菩薩說法必爲利他。今與內證眷屬說法有何利益乎。答。卽自受法樂。如轉輪王與眷屬受大快樂。非是國內萬民所行故(文)。智證釋云。一凝然。一切凝然。故三身如來皆是凝然。俱隨緣俱不及。寂靜同時(文)。金剛頂疏云。顯敎如來雖說甚深。而只是莽鹵。歷劫薩埵雖稱眞言。爭得伊沒。今此金剛眞宗人。則麼馱都以爲其體法。是薩縛婆縛羅。無非其敎○體性毘盧居極理。以示頓覺。心品四佛顯內證。以住各方(云云)。
一。發菩提心事。問。眞言菩提心者。六八九三識中何哉。答。三識俱許之也(云云)。一義云。九識菩提心也。大日經明菩提心爲因。大悲爲根。方便爲究竟。三句大乘而說菩提心旨。經云。云何菩提。謂如實智自心(文)。義釋云。如實自心者。卽是開示如來功德實所也(文)。又釋開示寶所義云。所謂衆生自心卽是一切智智。如實了知。名一切智者(文)。又說如實了智旨云。一切衆生色心實相。常是毘盧舍那平等智身。非是得菩提時強空諸法使成法界也(文)。此釋意顯宗發心。色心不二法界圓空之旨解釋名發心也。而眞言於法界圓融上。三密·四曼本來成覺旨解釋名發心也。故是第九識發心也(文)。
尋云。顯密發心同異如何。示云。顯宗意知一切法皆是佛法者。解了轉迷開悟談。故經六卽七位次位也。眞言發心時安住極佛果德。故全不經次位階級也。故信知四曼·三密旨處。卽登大日果德位談也。義釋云。初發心時。如來定豈頓超四處至究竟耶(文)。是頓機直一念頂至究竟。不用修行等也(文)。
尋云。發心形如何。示云。顯宗一念心卽性相融通無礙旨信解名發心體。兼眞言台藏觀八葉肉團爲發心體。金界觀心性月輪爲發心體也。則是一一諸法事相差別。一一皆收法界也。然而八葉月輪殊攝法界之用勝故。觀八葉肉團之時事理俱密義顯故。觀之名發菩提心也。有相機以之謂有有相蓮花。無相機以之本來爲覺體也。
尋云。何故觀八葉爲勝用乎。敎時義云。一切衆生從凡夫地直入佛地云者。表其身中八分迦垂多。心開爲八葉陀羅利花。故現中台八葉(文)。菩提心論云。於肉身中觀日月輪(文)。一義云。眞言菩提心者。八識發心也。兩部大敎意。東方以大圓鏡智爲發心。乃至以北方成所作智爲涅槃也。而第八識含藏諸法。有爲無爲一切諸法攝在之也。又大圓鏡智見諸法宛然貌智也。故此發心中台大日本來成覺體不見。只於第八識上見生死涅槃宛然。以大悲利物爲先。爲脫迷衆生發心也。是發心修行菩提涅槃前後可云也。
尋云。眞言意有六識發心義乎。一義云。眞言機萬差也。何無六識發心人乎。依之義釋立十六重阿梨。最初證寂然界阿闍(云云)。是雖信本來成覺旨。直難立此行。先發厭求心。先證小乘理也。例如漸次止觀行者也。
私云。第十六阿闍梨眞言天台也(云云)。
一義云。今所云六識者。佛果六識也。第九識佛眼。種智眞空冥寂云。平等不二理照也。而四眼二智萬像森然云。彼〃諸法宛然照事。第六識幷妙觀察智功德也。故緣三密·四曼發心事。佛果六識可云也。菩提心義四云。所通達心各有二義。一約九識。謂本淨九識是所通達心。染穢九識是能通達心。又約九識更有二。第九淨識是通達。第六意識是能通達。又約五智更有二義。大圓鏡智是能通達。法界性智是所通達(文)。
問。心意識體一云。唯識論所識爲題。今論取心爲題事如何。示云。心法界總體也。識是用分也。故天台流雖立九識名。而中實理心釋。今注如實知自心(云云)。故以心爲題也。
尋云。今論菩提心理智中何乎。示云。理智俱取之也。故前唐院云。諸經呼眞如法性名菩提心。今取理智名菩提心。此釋理智俱取聞。此釋意約法性平等邊名理事。事諸法名事也(云云)。不空生出義云。淺識者。謂運動指節戲哢。差空者。恐有入空(云云)。
一。論事師云。佛所說名經。菩薩所說號論。故惠文禪師發願文曰。拔得經者。禮佛爲師。拔得論者。禮菩薩爲師(文)。又云。三學中以阿毘曇藏爲論也(云云)。又云。十二部經中優婆提舍爲論也(云云)。又云。論者惠藏也。以簡擇爲義也。故春日明神詫宣曰。衆善之中。決擇第一。破邪顯正。續惠命故。
一。經題事。亦名瑜伽總持敎門說。菩提心觀行持義(文)。示云。亦名者。題傍依義也。傍依大日經。正依金剛頂經故也。所以總持敎門說者。依大日經住心品事顯也(云云)。又云。瑜伽總持者。題入眞言三字也。雖似眞言總名。指住心品云也。蘇悉地疏云。眞言者。梵稱陀羅尼。唐亦名總持也(云云)。而大日經表入眞言。故今指之云總持也。敎門說三字者。指門住心品四宗也。次菩提心觀行修持義者。題三句大宗也。菩提心者。菩提心爲□也。觀行大悲爲根本句也。修持義者。方便爲究竟也。
一。義事。示云。顯宗立法體義用旨。法體勝。義用劣云也。是法體外立義用故也。眞言意不爾。於眞言平等上顯義用。故義用勝云也。敎爲顯異顯宗所談置義字也。又云。眞如立說義深可思合之(云云)。
溪嵐拾葉集。
建武第五天(戊寅)五月三日。於江州姨綺屋山集記之畢。天台沙門光宗。
應永二十年(癸巳)七月晦日書之。
靈山寺(江州)貞算(六八)。
溪嵐拾葉集(菩提心論抄第二)。
大阿闍梨事(附菩提心論。私苗)。
師云。阿闍梨者。明解正行二義也。大師御釋用正行義給。律宗五夏之阿闍梨。十夏之和尚也。光記云。覺我世親長聲呼云阿闍梨耶。翻軌師(文)。亦云明解師(云云)。
問。龍猛大士受何師。說菩提心論耶。答。山門大阿闍梨者妙吉祥也。東寺金剛薩埵(云云)。三井金剛智(云云)。此三義共皆有憑據也(云云)。
尋云。以前三義何證據在之乎。示云。山門義者。依海雲血脈。以文殊爲阿闍梨云。東寺義者。眞言相承次第。大日·金剛薩埵·龍猛次第間。以薩埵爲大阿闍梨也。加之東寺流。以瑜祇經爲最極祕事也。所以瑜祇經云。此名普賢金剛薩埵三耶三十七智。甚深相應大阿闍梨(文)。深可思之。三井義云。凡西天大阿闍梨者。皆是得瑜伽聖者故。直持佛語。不依色經卷也。內覽令然高德也。故不依書籍等也。而不空三藏受口決於金剛智。今論譯出給也。故云金剛智造也。智證大師御義也(云云)。
天台釋云。天親·龍樹內鑒令然。外適時義。各據一門(文)。
尋云。海雲血脈如何。
T76080501.GIF
┌─一行─義林
│ ┌─義眞
達磨掬多─善無畏─┼─玄超─惠果─義操─法潤─法全─┼─慈覺
│ ┌─傳敎 └─智證
└─義林─順曉─┤
└─義眞
大日薩埵。海雲。
義操。
妙吉祥。龍猛。龍智。金剛智。不空。惠果。
金。惠則。元政。慈覺。
示云。空中現眞身多身事。文殊所現見。故淨住寺相傳。兩部共塔外云也。是眞言相承法界空也。若爾者。義決於塔內受金剛界云。約他受用應化身爲一機。如此示現也。非實相承意也。故以塔外爲相承本也(云云)。
尋云。達磨掬多羅者。誰人乎。示云。龍猛歟。又一義云。龍智也。又云。達磨掬多者。此云法護。悉地宮人通號也(文)。
溪嵐拾葉集。
尋云。何故最初標大阿闍梨云乎。示云。顯敎雖明內證法門。逗機情故。任所化情領說。故必不要相傳也。而眞言不依所化情領。向自性所成眷屬。說內證自受法樂敎。故不聞師傳者。全不可知之。故眞言以相傳爲本也。依之爲顯相承義。標大阿大阿云也。義決云。此法法王祕法也。亂不可授人。必佛佛相付。若不決明師。輒而被得毁法罪。墮惡道(文。取意)。故眞言法門以推量不可云事也(云云)。
上根上智事。
問。眞言所被機限上根上智也。將亙三根歟。答。今論文上根上智(文)。付之此敎是遍一切處自身成佛法也。依之五大院依義釋(云云)。五種三昧開眞實相一生成佛(文)。是非逗衆機了。加之攝眞實經爲鈍根人。從大智海中略出祕法。六波羅密經或復有情造諸惡業。爲彼說諸陀羅尼藏(文)。大妙金剛經云。爲上中下三根衆生說眞言(文)。此等文專爲下根見。今何大根上智云乎。答。金剛頂經疏意。於機出多種。一當經所被機。次一切冷明機也。當經所被機者。自性所生內眷屬也。一切冷明機者。廣指凡夫具縛輩。是信本來成覺義類。皆攝一切冷明機也。金疏下云。凡夫具縛尚得得聞知(文)。此意也。蘇悉地疏云。二立上中下三根。以顯機秖屬中下二類。以眞言機爲上根也。此釋意望顯機三機百劫修行。以眞言本來成覺機爲大根也。又於眞言上根機分三根。又可有此義也。蘇悉地經疏云。問答備緣方進。是爲中下。闕緣而進。是爲上也(文)。此於眞言中分三根釋也。
尋云。上根者闕緣而進。中下機者備緣方進云意如何。一義云。上根人者不簡依處善惡。不論時節好要。不待衆緣。故云闕緣。中下者具勝緣修行。故云備緣也。一義云。闕緣而進是爲上也。云者。上根本來成覺悟開發故不待修行緣也。一念信解立。卽毘盧遮那極果位故。全不待修行緣也。中上根必待修行緣。遮那妙位故。云備緣方進也。一義云。直入頓機本來成覺。悟發後不用修行方便也。但其菩薩界常修常證報。如來常滿常顯云。本覺佛上其菩薩界意用本來修行事可有之。是非轉迷開悟之修行也。且是自受法樂修行可云也。仍智證御釋云。如實知自心。卽是一切智地受不用修行(文)。智證釋此文分明也。大師御釋闕緣而進釋可出之。
尋云。本來成覺上用本來修行事如何。示云。覺大師釋云。頓中之漸(文)。義釋云。不行而行。不到而到(文)。是本覺信解雖立之。違緣發來時。爲治妄緣立本覺自受法樂行也。花嚴云。宗頓悟頓修(本覺修行)。漸悟漸修○漸悟頓修頓悟漸修(文)。深可思合之。
問。上根上智者其義各別也。將上根卽上智歟。示云。上根者五根中信根也。義釋斷菩提心爲同句。云菩提心者。白淨信心義也(文)。是則眞言行者所發菩提心者。信心開發名初發菩提心也。眞言本來成覺旨令被九界機緣故。凡夫情識不可解了故。只發信心勸也。依之文殊儀軌云。此法爲最上乘者說。根性下劣者疑惑不能信。衆生性淨故卽出一生中使成最正覺。若隨此法者。應作如是信。或起一念。我凡夫云。同謗成佛旨爲上根也。次上智者於信心上發本覺智。本覺成佛解了立名上智也。義釋一云。於內證心地得深信力。薩般若心堅固離業受生。此釋一念信心發。而其上解了。立離生死業縛身云也。
有大度量勇銳無惑事。示云。大度量者。指頂上上智也。勇銳無惑者。指上根也。無惑者。無迷也。只是疑惑云也(云云)。一義。無惑者。從見思麁惑至無品細惑迷無之云也。何者眞言說如來內證塔界。明本來成覺旨。故無一分迷云故也。五大院云。而此會中都無具惑眷屬。弘法大師云。等覺難見十地何伺。是始覺修成十地等覺者不知本覺旨。故非境界云也。難云。若爾者。於凡夫有何得益乎。示云。凡夫本來內證眷屬故。一度解之者一念斷。立品微炎超三祇意在之(云云)。一度行法皆超三祇(云云)。金剛頂疏云。顯敎三無數劫勤精進功由此經力卽成就(云云)。依此釋故。眞言敎意有無量動修行功能云。故經劫數云也宜修佛乘事。
尋云。今所謂佛乘者。與天台超八圓同異如何。示云。天台超八圓對四味三敎云之。故待麁論妙也。眞言一大圓云。陀梵士等外道法。乃至畋獵漁捕マテモ皆是本來修行談。故是名一大圓也。大師釋云。若就眞言而立敎者。應云一大圓敎。如來所演無非眞祕密迹故(文)。敎時義云。雖眞如法界無垂。而成眞如法界自心佛。名遍一切自心成佛之敎(云云)。是一時一佛一敎談。故取萬法總名一大圓融敎也(文)。
尋云。本理大綱云。跨節三身超於八敎。一大圓敎也(云云)。是以超八圓同眞言云。如何。示云。與奪二義可有之也(云云)。
問。眞意以師資相傳爲本。全不許自解佛乘歟。ハタ許之歟。示云。有二意。於四種法身中。若依法身自受用邊者。無師獨悟佛。本來成覺如來故。不可有資師相承。若依他受用應化身邊者。必用師資相傳也(云云)。難云。付法身自受用。旣有自受法樂說法。何不許師資相承義乎。又內證眷屬旣聞法身受用說法。何無得益乎。若然者。尤以師資相承可爲本。示云。內證說法者。他受用也。所化金剛薩埵也。是約九界方。故有自受用法樂得益。又有相承義可云也。是菩薩界常修意也。若依法身自受用邊者。能化所化俱本來成覺體。故無相承義。又無得益歟。
尋云。於內證他受用自受法樂義門如何。又於敎主有得益乎。示云。自受法樂花香燈塗菩薩。各以自身供養毘盧舍那佛。四佛又以嬉髣歌舞四菩薩。供養香花燈塗四菩薩也。是名自受法樂也。又此等儀式皆爲如來莊嚴故。令悅如來心云。以之可名如來得益云意有之歟。花嚴經文云。令諸佛樂轉受增勝(文)。是等皆增如來莊嚴云意也。示云。眞言相承是法界宮也。全非凡夫迷情思量分。以六識情爲中道云事。是迷謂分限也。何九識外置六識。可辨能發所發乎。眞言六識是本來俱德。全非迷情乎。故約九界邊者。常恒說法也。依此意可論相承也。轉迷開悟皆是九界分拭也。若依佛界者。本來如來也。何可論相承得義(文)。示云。止觀相承此意也。約應身一段。此儀者二十三祖師資次第相承也。是因位時事也。果滿之時無師獨悟也。是本來如來故也(云云)。
尋云。若爾者。眞言相承敎主一向限他受用身歟。又法身自受用無說法。所化無得益可云也。如何示云。法略宮說法四身平等無差別。以自受身自受法樂敎主云也。而爲金剛薩埵自受法樂說法云。此緣物トテ。說方他受用身也。サテ先不知此事。今習此事云金剛薩埵傳。受方菩薩界方也。若依法身自受用邊者。金剛薩埵大日如來一德。初無傳受義本來德用アリケリト云也。難云。若爾法身自受用邊。何不論相傳義乎。又可有得益歟。如何。示云。法身自受用本來成覺也。所化又大日一分具德也。故傳受卽成無師獨悟。傳受故非付屬流義門也。又大日如來一德一德本來眷屬。終日得益生界不滅。佛界不增也。
擔心決定事。又云。擔決定故魔宮震動(一)。十方諸佛皆悉證(二)。常在人天受勝快樂(三)。所生之處憶持不忘(四)。師云。此文四德。或開人天爲五德。
尋云。誓心決定云。於何位具此德。如何。一義云。唯天台宗者。名字位也。准餘敎者。順解脫分位也(云云)。一義云。擔心決定者。大日經三三地品所明。初二三摩地分齊也。於擔心決定有淺深。若淺初三摩地。若深第二三摩地也。義釋云。初三摩地釋云。未能具有歡照之惠。但有求佛之心。而未能了達自己身之本性行功德。但有惠性。能於生死之中。最初發心求佛果。此是初三摩地耶也(文)。釋第三摩地云。以得如眞智故。能離無量分別妄見之網。善滅諸戲論。安住眞實相中。然此實智卽是菩提心也(文)天台名字位也。依此文者。名字不退云也。
尋云。初二三摩地中。正可取何乎。示云。祕祕。已上相傳義。大日經疏十一云。未得法身地者。世世生處常在人中。天上得離障。見佛聞法(文)。
尋云。魔宮震動意如何。示云。惠心別正法念經釋云(云云)。云。魔集氏族故。有發大菩提心者。歎此事。心嬈亂不見五境界。故云魔震動也。蘇悉地疏一云。大菩提心爲歸依處。若不安住大菩提心。一切所作卽爲競倒。若得安住。世出世法堅固不動。不爲魔之所嬈亂。故云歸依所也。
一。誓心決定魔動震動事。示云。此菩提心功能也。過去現在因果經云。時第六天魔王宮殿自然動搖。於是魔王心大懊惱。自念言。沙門瞿曇今在樹下不動。久當成正覺。此等心也。深祕實義擔心決定卽自證極位也。所謂淨菩提心白淨信心(疏釋)。此信定時卽初地淨菩提心也。此初地是一切衆生本有薩埵。普賢大菩提心。是實智自心開發位也。顯得無始本初萬德故云初地也。此初發心位之外建立位地。皆是開顯此位萬德之敎門也(疏釋)。故此擔心決定者。卽淨菩提心決定。初地故爲自證位。攝眞實經守護經等。於月輪觀說五祕三昧。其第五三昧名安住三昧。卽今擔心決定也。月輪觀淨菩提心觀故心月圓滿。是自證滿位也。卽眞言多只立十地。能出此生滿足地波羅密等云是也。萬行接十度。故諸位只十地也。又眞言地位皆對字門立之。對五十字立五十位。對四十二位立四十二位。對十二點立十二地等是也。而十地者●○●十點也。十二字中●遍一切。故別不立之。故唯十字也。又此十字是只●●●●●五音長短開爲十。合之只五點也。只五輪成佛也。只五輪成佛也。此五轉只歸●一字。卽普賢門大日一印會是也。如來十地功德接在初地。爲自證頓說頓證位故。今擔心決定卽頓極證得也。次魔宮震動者。降魔地也。自受用降魔成佛後(已上)。故四魔所照自心佛名字。故雖俱時自證上煩惱菩提等歸自字。故云成佛從十方諸佛皆悉證知者。五相後諸佛加持也。可見彼。
私云。菩薩實義成佛外迹可思之。是則正覺後降魔習也(云云)。
一。常在人天憶持不忘事。示云。於此文有敎門實義。敎門邊者只歎發菩提心功能也。疏十一云。第二法者。由具戒故常復生於人天中。此謂未得法身地者。世世生處常在人天中。天上得離障見佛聞。此卽大利也(文)。以此等文。古聖發心以後。如說修行以前功德歎云。或灌頂也。二種傳法結緣是也。今出結緣分功德。住初二三昧耶見。已入已離一切初心云。常在人天功能在故云。或上十方諸佛皆悉證知爲自證以今常在人天。爲化他天人師義(文)。又一重深祕義。人者曼荼羅卽台藏。台藏地曼荼羅故。天者天曼陀羅卽金界。金界月輪故爲天曼陀羅(云云)。又重祕祕中祕。人天卽自本法身自性體故。卽抑菩薩報人天爲法身當體故云常在也。次所生之處憶持不忘者。自餘三惡赴自性成佛也。胎藏有十界曼荼羅故。三要故法已體也。三惡貪(鬼)嗔(地)癡(畜)之果也。貪嗔癡法力般若解脫三點也。凡自宗自性身者。六道四性之中。螻蟻蚊蛇之間。其發心證得身不改形相。卽爲自性身。此一身中具十界一切衆生。生開之爲台藏四重法界圓壇也(云云。已上)。東寺。
問。勝義行願三摩地三門菩提心。今論初明之歟。ハタ大日經等有之乎。示云。菩提心義一云。行願者。兩部俱明五大願。十波羅蜜大日經大悲爲根句。金剛頂經三十七尊十二神變中。十二神變。又云。利益安樂無餘有情界勝義菩提心者。大日經如實知自心。金剛界勝義空。三摩地菩提心者。大日經大覺三摩地。大悲台藏發生三摩地。法界台藏三摩地。金剛界阿波波那伽三摩地(文。取意)。聚集此等文意名三門菩提心歟。
問。眞言上乘實義有修因向果義乎。天台不可有修因成果義。但又不可遮有意。若有之者。此敎果上內證所談。本有常住敎法法也。同諸敎常途施設。不可云有修因感果義。爰以義釋云。而實無覺無成也(文)。或云。實無能入之人。無所入所(文)。若依之爾者。金輪祕甘要遮那眼目也。正云。諸佛昔在因地。乃至成佛(文)。爾者如何。
私云。東寺爲難事也。
答。祕敎如來內證所談也。爰以五大院佛在內證說已因果歟。以此因果普樂法界(文)。故知。因位無闕滅失果上無極圓能也。只是因果共本有常住因果互備。昔在因地者。指常修常證邊。乃至成佛者。常滿常顯。方是正三摩地菩提心意也。但勝義行願俱有同顯敎意。故可有修因感果義也。然而是非敎正意也。何者安住三摩地菩提心之上妙用名勝義行願也。而一分同顯敎意有之。故從顯敎分有修因感果云也。約眞言意者。不可有之也。是本來捨劣得勝。本來大悲方便故也。智證釋云。若總論之。義家存淺略。甚深祕門在。師曰(云云)。是明修行斷惑義之處屬淺略。本來成覺義在口傳云釋也。
問。今論意如何斷戒法乎。進進勝義行願三摩地爲戒(文)。付之戒是遮惡持善防非止惡門也。爰以七支無非小乘戒法。以身口爲本。十重四十八大乘戒法。以意地爲本。大小雖異同制義制誡門也。未見之處也。以智惠慈悲等。爲戒法云事。答。戒有大小權實。五戒十善世間有漏戒。二百五十戒小乘聲聞戒。十重四十八等者。圓頓大乘耶也。天台戒正依法花。傍依梵網。佛性常住金剛實耶是也。而祕敎之戒者。天台圓頓耶上事理俱密。三密平等以菩提心爲其戒體。開本來成覺知見處。防始覺修成非。是名戒也。於此戒有二種。一者有爲戒。二者無爲戒也。有爲戒者。顯敎常途諸始覺修成談。故其體非常住。本來成覺上立戒體。是時名無爲戒也。其戒相大日經一部說七種戒品。以之名三昧耶戒也。行願勝義二門。通顯敎之方如諸大乘經戒體行願繞益有情戒。勝義攝善法戒攝律儀戒也。三摩耶一種今眞言本來成覺戒體也。
尋云。於本來成覺上立戒相事如何。示云。本來成覺如來有防非止惡德。是名持戒。依之根本大師破南都義云。約分論之者。螻蟻蚊蛇持戒。約究竟論之者。等覺已還皆破戒也。究竟佛果持戒釋。是超於三世分拭本來果德。無始覺修成義處名持戒也。而天台圓頓戒本來成覺落居。三世內修持之。本來成覺落居。故不及眞言也(云云)。
尋云。圓頓戒相如何。示云。於一念三千法有寂照。二義者定惠也。於此定惠有防非止惡義。是名圓頓戒也。故戒體一往亙色心二法云也。剋體之時限心法云意。色心二法中。以一心爲總體故也(云云)。尋云。若爾者。不依作法受得發戒體耶。又未知三諦三千妙理者。事相作法受得發戒體乎。示云。小乘猶有十種得戒。況圓敎意觀三千境之時。何不發戒體耶。別解脫戒一意也。又縱雖不知三千三諦理。作法受得任運法爾道理故。發得戒體也(云云)。示云。於大日總體。文珠取智惠一門。觀音取大悲一門也。若爾者。取戒一門人何菩薩耶(云云)。但種子阿字也。知●字不生旨。是持戒人也。若不知●字義。是名破戒也(云云)。
有爲無爲戒事。義釋云。有爲戒者。此是修行方便故云有爲戒也。然無爲戒者。卽是本性戒。是非修行。是修成對此有所行之方便。故云有爲。然深觀卽同無爲戒也以不離●字門故(云云)。又云。汝等當觀阿字義。密祕敎中而作佛事。若不卽是住於放逸也(云云)。又云。受持三世無障礙戒智。於身口意。奉獻如來諸有所作。隨此而轉。卽是心性菩提心(文)。示云。無爲戒者。住何字不生理處名無明戒也。是名三世無礙智三平等戒也。是超過三世智上立戒故也。又云。三摩耶戒以殺盜婬妄等重重十惡攝偸蘭遮。以始覺修成解了名重罪也(云云)。
私云。殺生等重罪者。持有漏生身之體。故屬輕垢也。始覺修成見指自性本來之佛體。故屬重罪也。深可思之。
尋云。三摩耶戒與圓頓戒同異如何。答。可同。若同云者。祕敎說七種戒品。故云戒體其旨甚深也。圓頓戒於三觀立戒名。借梵網威儀爲戒相。故其儀遙異也。依之弘法三摩耶戒不同常途者。卽指根本大師所立也。若爾者。說戒智證決唐圓頓戒三摩耶戒成一致之旨初如何。此此事自門他門敎相諍論也。自門敎相意。唯理祕密上立事理俱密。故圓頓戒爲理祕密戒。故中道爲戒體。祕敎三摩耶戒事理俱密也。於圓頓戒上付三密法體。立本來防非止惡爲戒體。故名事理俱密戒。雖有事理不同。於戒體者同云也。他門始終各別云。故智證大師入唐時。宗叡僧正此事侘於唐朝可決之(云云)。而智證大師於唐朝。問此事於法全阿闍梨答云。圓頓戒三摩耶戒是一也(文)。若爾者。弘法釋不足依用歟。宗叡侘智證大師疑問云。叡山仁法師說戒詞云。三摩耶戒者。前所傳菩薩戒是也(云云)。而高野海僧都說戒詞云。菩薩戒與三摩耶戒不同也。三摩耶戒不同常途(云云)。此事未決是非(云云)。法全阿闍梨答云。菩薩戒大通大道。三摩耶戒微細談戒相。不可異解。仁法師義可爲正義(云云)。此釋意談大意名圓頓戒。委細談名三摩耶戒。然而戒體一云也。依之山門戒壇圓頓三摩耶戒。其體同故受圓頓戒。後別不受三摩耶戒云。傳受兩部大法也。東寺菩薩戒三摩耶戒各別云。故不立菩薩戒壇。云上受南都聲聞戒。傳習兩部大法灌頂之時。初受三摩耶戒云也。而三井寺立頓圓戒壇云者。爲根本大師門弟。兩處立戒壇者。可爲破羯磨罪之由。山門勘申之。爰東寺菩薩戒與三摩耶戒各別之由申之間。依之三井寺可立三摩耶壇之由奏聞之處也。而智證大師免圓頓戒三摩耶戒一云。故違此決。故成破羯磨之罪云止止之了。
尋云。顯敎密敎不同。顯敎於三千三諦法門談之。眞言於三千法上。談三密四曼義門故也。戒體又從此可不同歟。若於戒無不同者。顯密二宗有雜亂失。若爾者。三井義勢圓頓戒外立三摩耶戒。可何失乎。示云。顯密二宗廢立誠如難勢。但不立天台一念三千。直立三密四曼事。全無之。又不立圓頓戒。直受三摩耶戒事。不可有之。若各別傳受之者。如東寺義勢。全非智證大師決答意耶。仍大網微細之不同。非別戒體云也。若受圓頓戒。其上受三摩耶戒之者。非所遮。凡根本大師戒體御本意。只一乘三乘諍。三摩耶事不及諍論也。示云。不空菩提論同聽異聞。敬賢授給名授菩提心戒及心地祕決(云云)。當時山門所用寺家戒體也。是用三聚淨戒羯磨。戒相十重禁也。不違妙樂十二門戒儀也。サテ傳法灌頂之時。三摩耶戒微細故持具也。一行禪師聞書名禪要也(云云)。
尋云。三摩耶戒與圓頓戒。戒相遙異也。仍同耶。師云。戒相名言異。於戒體者全同也。今同云事戒體事也。
乃至成佛無時暫忌事。
問。受三摩耶戒人。有退失廢忘義乎。若有之者。今文無之云。若爾者。初心凡夫初入三摩耶之時受之。何無退失義耶。爰陀羅尼集經中說釋迦法擧退云。非眞言行者相續修行時。乃至成佛時不可忌此三門。誓護意也。淺略義。一義云。實無退失義。頓機置不論之。雖漸機也初發心時免發此無作律儀。至成佛全不可退失。圓頓戒一得永不失。猶不論退轉。況於祕敎乎。最初初發無作功德。遍法界與如來無異。更不可有退轉義也(云云)。
尋云。歷緣對境妄失三摩耶戒者。何無退失義乎。抑無退失者其位何耶。示云。縱廢三密行解。一念無作功德發無退失也。但不退位者常在人天分齊也。又發菩提心人有憶持不妄德。故世世不可廢三密解。其證據義釋第六云。今此菩薩律義亦復如是。雖最初心乃至四十二地階次不同。然一時普遍法界發起無作善根。卽故如來更無增減之異。復次如初發心時。一切功德卽與如來等。從此已後經無量阿僧祇。於一念中恒殊進。深轉廣不可思儀。以此義故名爲祕密中無作功德也。但家家擧三摩耶事。一義云。不了本來成覺義。令被淺略機歟。或未發菩提心者也(云云)。
三摩耶事。義釋云。三摩耶者。卽是不可違越義也。略而言之。卽是戒義也(文)。又云。三摩耶者。平等本誓除障加護義也(文)。論云。諸佛菩薩昔在因地○三摩地爲戒等(云云)(已上四義也)。示云。諸佛者上心王。菩薩者上心數。昔者在因地指未發心位。勝義者大智。行願大悲。三摩地大定。以此三種爲戒者。大師三摩耶戒序云。故菩提心論云。諸佛如來以勝義行願三摩地爲戒。謂勝義者空義。卽●字義。行願則誓願義。則●字義。三摩地者。五部祕密觀是也。是祕密觀門能運載我身。我速到本尊位。卽●字義。如此祕密義名三摩耶戒(文)。已上祕法。
已上東寺義勢如此也。爲才覺載也(云云)。
溪嵐拾葉集。
建武第五天(戊巳)五月七日。於江州姨綺屋山爲弘通記之了。
天台沙門光宗記之。
菩提心論第三不足重尋可寫者也。
溪嵐拾葉集(附菩提心論第四)。
勝義菩提心下。私苗。
問。勝義無自性觀有幾淺深乎。答。付論文大分別者。有二種不同。所謂相說。旨陳是也。始自謂凡夫執著。終于亦超十地菩薩境界。是名相說段。次自又深知一切無自性。終至于爲因大悲爲根方便爲究竟者。旨陳段也(云云)。
尋云。所謂相說旨陳不同意如何。答。相說者。凡夫執著名聞利養資生具云。見凡夫迷執厭之名相說也。次旨陳者。□□法皆無自性。故於無自性法不可生執□□云。是名旨陳也。是則以人空觀名相。以空觀名旨陳也(云云)。
尋云。付相說旨陳二段有幾文段乎。答。於相說段或四段之不同有之。所以五段者。一凡夫。二外道。三二乘。四六度菩薩。五十地菩薩也。是菩提心義第三卷意也。或有四段不同。菩提心義第一卷云。且依彼論。厭棄凡夫外道二乘十地菩薩敎劣(云云)。此釋不擧六度菩薩也。次旨陳段有二段。一迷途無自性。二諸佛無自性也。合前人法二空。六段或七段不同有之也(云云)。
問。生法二空相如何釋之(文)。進云。空衆生妄想名生空。觀諸法說法無自性名法空(云云。取意)。付之經論常途說。空五陰和合身名人空。空五陰實法名法空也。今何空衆生妄想名人空。諸法說法無自性名法空(文)。答。菩提心義第三云。衆生妄想卽五陰中想陰。想陰已空四陰亦空。諸法說法亦五陰攝。於識中六塵說法具如常釋(云云)。
旨陳相說不同事。菩提心義三云。凡夫資行三毒五欲○捨無自性故(文)。
問。勝義菩提心中有敎觀二門乎。進云。菩提心義第三云。正立敎門(見)。付之。敎門者。說無自性義。觀門者。行者正觀無自性理也。若爾者。說無自性義之外。別不可立敎門。爾者如何。答。今論一向明觀門故。行者正明觀無自性理之相也。故此外別不可有敎門。但至善提心義釋者。彼引楞伽經文別立敎門也。仍今論文有之云非也。
問。勝義無自性觀亙圓密佛果乎。若。通云者。觀一切法無自性。析體觀門也。只是藏通二敎意。不可亙圓密佛果(聞)。若依之不通云者。諸佛慈悲從眞起用○萬德斯具。妙用無窮(文)。可知今論述密敎故。可通密敎佛果云事。答。誠此事不審。然而如一邊難。於勝義菩提有旨陳相說二段。相說者。前三敎分齊也。旨陳明諸法自性旨。是則大日經十緣生空中。卽空卽心不思義三幻也。而五大院以之對斷四敎之時。不思儀幻圓敎見給。天台釋幻炎之名通於偏圓(云云)。故不可限藏通。亙圓密可云也。難云。三摩地菩提心者。密敎正意故。於諸敎中闕而不書(文)。勝義菩提心者。捨劣得勝非菩提故。非密敎菩提心也。爾者擧無自性觀法事。常途顯敎分齊也。若亙圓密者。眞言內證觀法皆無自性可云歟。如何。答。三種菩提心俱密敎菩提心也。而前二種共顯敎方有之。第三顯敎分絕。故行願菩提心者。此敎大悲利生也。勝義菩提心者。眞言意色心實相遍法界故。離凡夫執著情意有之。約此義者無自性云也。但於無自性可有顯密不同。然云一向限顯敎不可云也。師云。權敎無自性云者。如幻等也。眞言天台意者。以萬法攝一法無障礙。融通事無定相故也。彼彼諸法不離亂。而融通無自性云也。菩提心義第三云。同此中有幾空觀。天台文有二番。一切法無自性。初是人空觀。後是法空觀。人空觀觀凡夫外道二乘六度菩薩十地菩薩。法空觀觀衆生妄想諸佛說法。此中凡夫是屬愛衆生。樂人天果(文)。又六趣是流轉世間覺悟。是還滅出世(云云)。諸佛說法五敎不同(云云)(裏)。菩提心義二云。問。三種菩提心於此五種地位中。幾地位人而發之乎。答。若行願勝義菩提心相。五乘菩薩皆同發之。准有淺深之異。若三摩地菩提心。聲聞神通如來神通乘二乘。唯能發之前三菩提不用。故心論云。是說三摩地法。於諸敎中闕而不書(云云)。
問。勝義菩提心相說段厭患法也可云乎。答。文相厭患法(見)。付之厭患生死捨劣得勝。權敎權門意也。眞言行者。豈不用權敎權門乎答。勝義菩提心本說歸甚深無想理之旨。故是又共顯敎意也。三摩地菩提心一向眞實功德本付也。而以三摩地菩提心爲本意。其上述厭患執著生死之相。故只是止觀簡非顯是意也。
問。於無自性觀有顯密不同乎。答。天台眞言無自性者。於法接諸法時。卽法界全體融通無礙事無定性故也。故以之名無自性也。權意幻炎等名無自性也。
問。厭患外道二乘等事。實棄捨其法歟。將如何。菩提心義云。但除其執。不除其法(文)。敎時者。意同之也(云云)。付之。眞言意不除其執情。不可捨其法。何今除其執耶。如何。答。權敎意除執情。又除其法云也。而實大意和須密多婬而梵行云。婬頓體卽離欲三昧。全執情法體不可除之也。但至但除其執文者。其情執卽法界不知之處今初知之。故除昔不知之情云也。一義云。今文法花實大乘意釋也。亦非眞言意歟。菩提心義三云。問曰。答。論云。云何無自性。謂凡夫外道二乘菩薩誠可厭棄。意云。彼等皆是因緣和合。不衆生故體無自性。彼執爲實。我厭其執。維摩經云。但除其執。不除其法(文)。
問。眞言行者空佛果可云乎。若空云者。相說段中擧諸乘。旨陳段下諸佛慈悲從眞用遍無自性觀。未云空佛果當體乎。若依之爾者。觀一切法無自性(云云)。一切言其豈除佛果乎答。相說段意凡夫執著煩惱戲論。有佛果眞實功德八相成道執故。空其執情云也。旨陳段下諸法無自性觀。差佛果功德處空云。故必不空佛果當體也。師云。今不空空其執著故。異常空不空沙汰也。菩提心義第一云。問。此中不可得空爲撥無空(一)。爲本體空(二)。爲佛性空(三)。爲實法空(四)。爲析法空(五)。爲體法空(六)。爲遍計空(七)。爲勝義空(八)。爲圓融空(九)。爲一心空(十)。答。無因外道撥無。諸法謂空。是名斷見外道(二)。若佛法中方廣道人讀大乘不生不滅等文。謂諸法空。名惡趣空(三)。內法外道。若分別計一切法名爲佛性。是小乘過分空也(四)。若成實論破毘曇五陰實法空名小乘法空(五)。若部小乘觀析實法以爲實空。名析法空(六)。若諸部大乘觀法體卽空。名體法空(七)。若法相宗於三性上立三無性。唯空遍計所執不空依圓二性名遍計空(八)。若三論宗門幻眞實義。有爲無爲所歸名勝義空(九)。若花嚴宗一切諸法得一無性爲圓虛空。若天台宗依中論云。因緣所生法。我說卽是空。亦名爲假名。亦是中道義。一切諸法卽空卽假卽中名一心空。今眞言披世者不可得空云非前九種。唯同天台(文)。
師云。第十空雖同天台。是同唯理祕密邊也。然而天台空上立不可得空。事理俱密邊不同云也。
已上勝義段。
文云。眞言行人誠可厭患。誠可棄捨(文)。疑云。二重不同云何。師云。論上文云。凡夫執著名聞利養資生之具。務以安身。姿三毒五欲(云云)。名聞起心品。故可厭患。利養約財寶。故云可棄捨也。
問。得仙宮住壽事爲藥力。ハタ依業力歟。若業力者。論云。或助以藥物得仙宮住壽。或復生天以爲究竟。眞言行人應觀彼等。業力若盡未離三界(文)。若依之爾者。次下明觀門下。業力若盡未離三界(文)。是依業力(聞)。答。得天仙報事業力也。此業力之上以藥助故。助以業力云也。仍無相違也。
問。二乘知何法。深生厭離乎。論云。知四大五陰畢竟磨滅。深起厭離。破衆生執。勤修本法。剋說其果。趣本敎以爲究竟(文)。付之。今論意二乘得生空不得法空云也。若爾者不可五陰畢竟磨滅乎。答。畢竟磨滅者。必不可空五陰實法。只空五陰和合體。故畢竟磨滅云也。
問。今論意許二乘灰身滅智歟。論云。以灰身滅智趣其涅槃(云云)。付之。灰身滅小乘談也。圓密意何灰身滅智云乎。依之楞伽經中明界外迴心。今論次下文明迴心向大旨乎。一義云。難勢誠可然。但至論文捨分段身得變易身故。且約分段身灰身滅智云歟。一義云。今論文相說段者。課各各情謂行之。故今文擧二乘灰身滅智方也。次下如大虛空。湛然常寂以下明厭患旨也。仍今進文不可然歟。
問。今論意明定性二乘成佛義乎答。論文明之(見)。付之衆生根性總有五性。法爾成就上品無漏種子。是名菩提。成就下品無漏種子。是名定性。而不定性者。一身具三業種子故云成佛。無性種性者。畢竟不出離。故名無性有性也。故瑜伽深密等說。皆定性二乘不成佛(定)。今何相違乎。答。敎有權實故。瑜伽深密等權敎故明五種各別旨。圓密實敎故不許五性。法花十方佛土中。唯有一乘法文。智論羅漢出三界具足佛道文。涅槃經凡有心者悉皆當得阿耨菩提說。全今論意同歟。若爾者權敎方便說強不可會之也。而今論雖有定性。不定性名言異。法相定性不定性歟。今論談本來佛性理。然而俱立定不定性名。法宗本性住種姓云。故其義遙異也。其故今論意宿生傍三乘敎名無性有情。三乘隨一緣結名決定菩薩生結緣三乘。故隨緣可學其佛法名不定性也。以之卽名客性。他宗以之名本性也。難云。法花唯有一乘法文約不定性說之歟。依之他宗會唯有一乘文云。密意說云唯有一乘。非於一切有情界中無有種種有情性等(文)。天親攝論云。由不定種性。諸佛說一乘。瑜伽論一向趣寂聲聞畢竟不能趣大乘(文)。莊嚴論云。餘人善根涅槃時盡。菩薩善根不爾(文)。此等諸論以皆權敎意不云乎答。權實二敎各別也。今論意三摩地菩提心下明祕密佛意理。故勝義菩提心下明皆成佛道道理置也。而立定不定性名附權敎。雖立之終皆成佛道云故。是約實敎意也。
問。今論意不定性人於界外迴心歟。答。可通界內外。若界內外若通界內外云者。若不定性者。不論劫限。遇緣便迴心向大(文)。是生界外之後不待劫限發心(聞)。若依之爾者。不定性人於界內迴心。何至界外乎。爰以金剛仙論不定性人。法花迴心定性二乘界外迴心(文)。答。不定性迴心通界外云事。如來滅後不定性二乘無如來敎力故。界內迴心甚難。故界外可迴心也。仍無相違也。
問。二乘聖者越三界之後爲入化城。ハタ如何。論云。若不定性者。無論劫限。遇緣便迴心向大。從化城越爲以越三界(云云)。付之。二乘過三百由旬入化城。以之名越三界。何今從化城越超三界云乎。一義云。住無餘之時心智不生。而漸從無餘界出。顯心智生迴心之時。簡限超三界思故也。一義云。先入化城畢。其後從化城起。趣故變易宿所。故其中間我旣超三界。今又至寶所思也。
問。今論立十信以前立次位歟。論云。從初十信下遍歷諸位。經三無數劫難行苦行。然得成佛(云云)。付之。十信以前無次位云事。常途施設也。今何如此云乎。一義云。廣韻下者後者也(云無動寺南圓坊義也)。
一義竪入時以發心爲主。以妙覺名下位也(林法印義也)。
問。論中從初十信下遍歷諸位等(云云)。是卽別圓二敎中何乎。若別敎十信者。伏三界見思(定)。而今以二乘無餘界迴心名十信(見)。可知別敎非十信事。若依之爾者。圓敎十信何經三無數劫乎答。旣云經三無數劫。故別敎十信也。但至難者。二乘未斷界外塵沙無明。故十信位猶不伏塵沙之義有之。故以假觀通經十信位。可伏斷塵沙歟(南林房義)。難云。今論文二乘於界外發大心事。釋故。是可圓密所談。次雖別敎意。以二乘斷惑位不可云伏惑位乎。
問。論文又有衆生發大乘心(文)。爾者大乘中何敎菩薩乎。若小乘菩薩者。雖云發大乘心小乘不可云乎。依之弘法引此文。他緣大乘(文)。可云法相大乘菩薩云事。若依之爾者。上擧聲聞緣覺畢。次列菩薩。文相起盡文明也。小乘菩薩云事。爰以菩提心義第三云。六度是三藏六度菩薩(云云)。次下論文修六度萬行(云云)。旣云六度菩薩。三藏菩薩(聞)。答。先德異義不同也。五大院意此論勝義段分七重。二乘文段攝三藏二乘。菩薩文段攝三藏菩薩。亦超十地菩薩境界文攝通別菩薩。旨陳文圓敎云。若依此義者。論文發大乘心立對二乘。以三藏菩薩名大乘也。弘法釋五大院所破也。一義云。五大院釋兩所不同也。第一卷且依彼論。凡夫外道二乘十地菩薩厭棄劣敎(文)。若依此釋者。今十地菩薩者。指又有衆生發大乘心文歟。然者通敎十地可得心也。次第三卷三藏六度菩薩釋。仍兩處釋各依一義。論文難定。故設二釋歟。戒序云(弘法)。他緣大乘覺心不生之二門身命。而行布施許妻子。與他人經三阿僧祇行六度萬行。劫不高廣。難盡弱心。易退難進(云云)。
尋云。復發利益安樂無餘衆生界一切衆生(云云)。無餘衆生外一切衆生者何物乎。義云。無餘衆生者。總指九界。下一切衆生者。別指一趣中一一衆生也。一義云。無餘衆生界所化衆生也。下一切衆生者。金剛薩埵也(云云)。
尋云。瑜伽勝上法(文)。何指法乎。義云。指三摩地菩提心歟。今勝義菩提心者。以無自性故捨劣得勝。得勝義菩提。發利益無餘有情之心。得行願菩提心。其上修三摩地菩提心。卽身成佛故超十地菩薩也。卽是一時得三種菩提心之相釋也。
問。復修瑜伽勝上法人。能凡入佛位意如何。一義云。菩提心義作二釋。究竟佛地名佛地。初義菩提心義第一。問。其佛位者何佛位乎。答。如難持誦者思惟而住佛室。以此行者住佛室名佛位也(云云。取意)。是佛室名佛意也。次佛位者。究竟佛位論次下之從凡入佛位者。卽是三摩地者。能達諸佛自性。悟諸佛法身。證法界體性智。成毘盧舍那佛自性身受用身變化身等緣身(文)。依此文也。
尋云。何以佛室名佛位乎。義云。菩提心義卽成毘盧舍那身也。而在二明王中間名住佛室(云云)。所云二明王者。中台八葉外在二明。卽不動降三世也。是二明王中間行者座。修行法故以之名佛室也。
尋云。何以之名佛室乎。義云。不動者智火鉢。降三世風輪體也。座此風火中間住。入我我入觀念誦外全無成佛義。故以之名佛室云釋也。是事卽身成佛貌也。
私云。不動者。●字體是台理也。降三世者。●字體卽是金智也。此理智中間座行者。卽是妙成就尊體也。以之卽身成佛也名也(云云)。私云。火體●字用也。風體●字用也。經云。大慈悲爲室(云云)。佛心者大慈(云云)。以理智不二爲慈悲體也。是則無作應體也。深可思之。
問。眞言敎意有一生入妙覺乎。答。論云。從凡入佛位(云云)。私云。凡一住入妙覺事。於顯宗雖難計。眞言敎意施非難義。談卽身成佛上者。一生入妙覺義非難義歟。故一處釋云。五相成身觀云妙覺成就眞言釋。所云妙覺者。五相成身第五普賢滿月事也。是則名佛身圓滿文借顯宗。義眞言心也。所謂始覺智本極名等覺。此智寂處名妙覺也。所以顯宗所談境智冥合云。以本有妙智爲自受用智本。以無始無終妙境名妙覺也。是以顯宗無始色心云。密宗色心實相云是也。於是事相灌頂有之。更可習之。
問。論文亦超十地菩薩境界(云云)。爾者何敎十地乎答。菩提心義云通別十地(文)。此釋意眞言行者。頓超權敎十地入佛位。於佛位修行有漸頓機。故分別初心後心云也。若爾者今超十地者。權敎云也。
問。眞言敎意直入中臺機有超入義乎。若有之者。眞言心談本來成覺旨。不許始覺修成旨。何必可有直入超入義乎。若依之爾者。從凡入佛位者。亦超十地菩薩境界(云云)。是可有超入義(聞)。答。眞言意不可有超入義。只是本來成覺旨信解超入者也。必非超次位也。依之義釋中三云。不動本所卽是謂所(云云)。
尋云。深知一切法(文)。何初深知云乎。又前以相說等云意何乎。答。義云。相說云者。是生空卽前三敎也。旨陳者卽法空卽圓敎也。次前以相說者。今以旨陳云事。棄厭指前三敎。有二心。而相說就當時三祇六度等行儀嫌之位也。是三祇六度等修行拙故也。次旨陳段擧理嫌迷途法意也。其故迷途法無自性故嫌之云也。
問。夫迷途之法從妄想生。乃至轉展成無量無邊煩惱。輪迴六趣(云云)。諸法無相爲虛空相○當知一切法空。已悟法本。無生心體自知○能轉法輪自他俱利(文)。此一段文何敎敎相乎。答。義云。行願勝義菩提心顯密三敎菩薩同修之。故別何敎意不可云。依之五大院前三菩薩唯有勝義行願二心。不得三摩地(云云)。故眞言菩薩大悲利物者。卽行願菩提心也。又止除妄法時卽超義菩提心也。彼十緣生句觀卽以無自性觀空妄法心也。故今文廣亙顯密二敎菩提可云也。但弘法大師以今一段文。花嚴·天台·三論釋給事。旣五大院所破也。不可用之也。或又且以平文一往對斷歟。非盡理之釋歟。
尋云。妄相者其體何物乎。亦無明其體何物乎。義云。妄想者元品無明也。所謂元品無明我見也。依之止觀釋云順流。十心云。妄想住競倒。競倒住身見。身見住我見。我見卽住無住所(云云)。弘決云。昔從無住起我身。此中所計非神我也。但是無始妄計假名(云云)。此釋意我見卽無住所云非神我。但是無始妄自他彼此情念越故。此情念諸迷途法生也。是則法性理背。最初一念則平等法界理背發差別念。故此差別念卽假我釋也。此釋卽攝大乘論平等覺菩薩爲無我輪惑所輪(云云)。此論文依也。是顯密最極祕事也。
問。迷途法從妄想生(文)。爾者所云迷途法者。九界俱攝之乎。難云。若九界俱不攝云者。等覺已還無明卽發故。卽從妄想生可云乎。若依之爾者。論文云乃至轉轉成無量無邊煩惱。輪迴六趣(云云)。是六趣衆生卽指(見)。一義云。廣可接九界衆生也。次下云。諸佛慈悲從眞起用。被攝衆生云故。次上迷途法云何不亙九界乎。但至輪迴六趣文者。變易生死微細故。麁強分段生死擧歟(云云)。師云。諸宗源底皆妄法止除。本不生理本付。以之爲本意也。故今論意以諸大乘。勝義菩提心攝也。起信論生滅門下染淨二緣起立。是則今論文迷途之法等者。染緣起也。諸佛慈悲從心起用者。淨緣起也。故諸佛慈悲應用衆生病發也。若衆生病無。全諸佛應用不可有云也。今論文法已應捨文。金剛般若經文移。是全禪宗敎法可捨之云意同也。仍禪宗等諸法本來空寂云。皆勝義菩提心接也。一義云。限六趣。三乘法不可亙也。仍者一乘雖不入。旣是佛智一分也。全迷途法不可云也。依之今論以六趣迷途法名云也。故以二乘法下。諸佛慈悲從眞起用內可攝也。依之次下法已應捨自性無故云。廣亙三乘法可接之云也。難云。應病與藥。施諸法門云。何必三乘法亙乎。諸佛慈悲從眞起用云。只是諸佛衆生利益時應用施云也。全施三乘法乎。義云。法門廢立不同。而或六凡四聖云。或九權一實云。二意有之。而今論文四聖廢立故。以四聖迷途法不名也(云云)。
問。眞言敎意諸法無自性觀時空佛果可云乎。師云。勝義菩提心下如顯宗可云也。眞言實義至三摩地中可釋之也。又云。佛果空不空先德諍論也。靜慮院者。空云意道理可然。而都率不空之義不得意也。而彼佛果按。中道名上六通三乘妄法同空之不可云也。縱佛果雖有空假。只是中道空假也。部主付名中道上者不可空之也(云云)。能能可案之。
尋云。眞言敎意如何。師云。眞言三諦者常義異也。空云只是無自性也。一微塵卽遍法界體。其體不失。諸法攝無性。無礙處名空也。攝萬法無障礙事。□無自性故也。爾云無本體云非也。假諦者雖無自性。而攝萬法。一一法體不雜亂故名假也。而空有平等相並名中道也。如此之時先德定如。此得意給。仍空云非空。不空云無相違事也。仍指歸云(山王院)。無相之相鏡照性空無形之形。星烈心心(云云)。前唐院云。以眞言名不空無凝敎(云云)。是屬有不障無。爲無障有(文)。此意也。
問。法花應病與藥法門攝可云乎。若攝應病與藥法門云者。法花是諸佛內證法門。唯一佛乘妙體也。何問權敎對機說。應病與藥法可云乎。若依之爾者。縱雖內證功德旣對迷情說之。豈非應病與藥法門乎。東寺義云。法花應病與藥法門也。故弘法大師意。十住心前九種住心心外拂塵云也。第十住心開自庫寶藏授財(云云)。此釋意九種住心不明如來內證境界。迷三密四曼法體故名隨他意說也。此花限不明五輪三密法體。豈非應病與藥法門乎。依之止觀云。門猶是對治道觀門也。全非連法體乎。一義云。法花不談如來內證功德云歟。如何。縱雖不明三密法體。又明三諦三千妙法。是豈非如來內證功德乎。謂意三諦三觀者。至果位者顯密法體。三千者曼荼自體者乎。深可思之。
問。論文法已應捨。自性無故(文)。爾者此中可攝三密法體乎。若攝者。眞言是自受法樂法門。何可攝應病與藥權法乎。若依之爾者。勝義深般若是十緣生句也。十緣起生句者。悉地宮行者見三密法體現顯。生執著故爲破此執情。陽炎等觀用也。若爾者何不捨三密體乎。一義云。可有捨之。三意三密是入理方便故也。依之大日經第七卷云。甚深無相敎劣惠所者。不堪爲應彼等。故兼存有相說(云云)。一義云。不可捨之。三密法體本來圓滿具德故。全不可捨之。但至十緣生句者。悉地成就之時。三密顯現之時。行者執著故爲破彼執著也。全非破法體也。因問云。要略念誦法與供養次第法不同如何。示云。要略念誦云。相無相甚深。小智不能故。依無相說相。攝後二種人。供養法次第云。無相甚深敎。芬惠所不堪。爲應彼等故。兼存有相說(云云)。師云。龍猛感見名要略念誦法。善無畏感見名供養次第法也。然而同梵異譯習也。
尋云。眞言三密敎有相說可攝歟。如何。示云。付之種種習有之。所謂四重料簡有之。第一義云。龍猛大士最初陰陽法術等弘通給時。付道士法有相擇地造壇等有之。兼存有相說等云也。次今大日經王等說。皆是甚深無相敎法也。故無相甚深說也。第二義云。大日經住心品如實知自心菩提心者。是勝義皆空法門。故無相甚深法說也。次具緣品以去有相擇地造壇者。兼芬惠處有相三密法也。故兼存有相說云也(云云)。第三義云。無相法身三密者。曾以非手印摽示之儀相也。故自性本有之直以身□也。故無相甚深法云也。然而爲芬機者。無相甚深法。卽是修成顯得方便成故。有兼存有相說云也。第四義云。凡祕密宗意者。無相甚深之法上有相高習也。所以有相全相也。無相全有相也。故相無相甚深說也。仍密祕修極之重位。無印無明上一切印一切明談如也。解如重藥治重病也。凡無相甚深敎力不及處。三密法能益之故。無相甚深法上眞言有相高云意也。爰以六波羅蜜經云。戒定惠三藏力不及處。陀羅尼藏能治之(云云)。此等意也。能能可思之者也。私云。此等義勢者。聖光院僧正對先師和尚被談之趣也。可祕藏可祕藏。穴賢穴賢。一義云。甚深無相法者。四重心中第一第二之勝義皆空菩提心指也。次兼存有相說者。第三之大三法羯之四曼菩提心眞言有相義指也。故上厭求妄心與自性淨心之菩提心者。甚深無明之心地觀法也。是則金剛界智門也(已上心法)。次第四眞如法性菩提心者。兩部不二色法心法合行法門也。故俱隨緣俱不反釋意也。是則寂照一如菩提心指也(已上理智不二境智冥合也)。師顯密相對有相無相不同論。理智各別義勢以高下沙汰分齊者。非密敎宗之義也(云云)。上密終極所談事相相無相合行印明等在之。一遍不可執之者也。甚深之習事有之。口傳(云云)。已上岡崎僧正義也。三昧流習事祕藏(云云)。
法者本無生心體自如事。菩提心義云。金剛般若二周說法。初周唯空一切菩薩。後周亦空一切空菩薩。此中云何。答。此論云。心體自如不見身。故知一切亦空菩薩自身。師云。此釋意上法已應捨等文空他意也。下心體自如者自身空云文也釋也。
不見身心住於寂滅○令無退失事。疑云。此文引金剛頂經五相成身之前無識心三摩地文也。此三摩地者。直明五相成身。行者一向可生實有之思。故爲不令生實有之思。先令歡寂滅寂空理。其後明五相成身觀。故是漸學大乘旨說文也。依之五大院以之或通敎菩薩敎。或別敎意釋給。今何引之可明勝義甚深之義乎。義云。引經論文事者。只是備用文言許也。必不引用其義也。只是引寂滅平等言。釋勝義無自性許也。必云漸學大乘義不可得意也。
問。圓敎意妄法卽覺法可云乎。若妄心卽覺者。論云。妄心若起知而勿隨妄。若息時心源空寂(云云)。是妄卽覺非聞。若爾者圓敎者煩惱卽菩提云。如何。一義云。不二門之時者妄卽覺云。而二門之時者妄卽覺不云歟。一義云。不二門之時者不辨心妄之不同。何可論趣不起相乎。而二門之時者卽辨眞如差別。故妄心卽覺云也。妄若息時心源空者。一向不云捨妄心。只是生佛平等理付處云也。
私云。相對妙開會可思合之。
問。論云。萬德斯具。妙用無窮(文)。爾者行位乎。菩提心義一云。論勝義菩提心中。具有心源空寂。萬德斯備。所言萬德是佛地萬德。故知。此勝義菩提心亦通初心究竟也。今淨菩提心五種三昧中。第五佛地三昧名究竟意發菩提心。故此淨菩提心亦通初心究竟。故知。初住以上乃至佛地。皆具經論二義(云云)。問。第二云。菩提心論勝義菩提心文云。當知一切法空。已悟法本無生。心體自如不見身心。住於寂滅平等究竟眞實之智。令無退失○萬德斯備。妙用無窮(云云)。是眞言門初心勝義菩提心功用(云云)。
私云。今文勝義菩提心初心取被釋。但此文意萬德具足文指初心極果萬德具釋給可得意也(師抄云)。
師云。五大院二釋。一大日經菩提心爲因約初心。此論勝義菩提心文約究竟。故心源空寂文指佛果滿德斯窮云也。一者妄心若超知而勿隨初心。妙用無窮後心也(云云)。
問。論文所以十方諸佛以勝義行願爲戒(云云)。爾者亙三種菩提心乎。若不亙云者。上總標文云。勝義行願三摩地爲戒(文)。可知亙三種云事。若依之爾者。今論文以勝義行願爲戒云。不亙三摩地菩提心釋乎。答。今文不亙三摩地菩提心歟。總標文爲成三種菩提心。總標文故廣亙三門菩提心爲戒云也。今文釋行願勝義畢。欲釋三摩地菩提心之時。結前生後文故擧行願勝義也。行願勝義者。自行化他悲智二門也。具此悲智二門。引發三摩地菩提心云意顯故。且擧行願勝義也。
尋云。所以十方諸佛(云云)。爾者指自性受用歟。將限應化身歟。義云。弘法引此文證極無自性心。故是花嚴敎主自受用身(聞)。
問。論文悲先惠爲主(云云)。爾者亙行願勝義乎。若亙二種者。菩提心義引此文。借別行十地明行願功用(云云)若依之爾者。悲者行願。惠是勝劣(聞)。爰以惠心要文應是行願勝義(云云)。答云。先德異義云。惠心御釋叶文理。但菩提義者今文悲爲先云。故行願爲面聞。如此釋歟。
問。論文纔生如是心卽得入初地(云云)。爾者今文從凡地入初心云歟。又指別敎地上歟。菩提心義二云。是眞門別借十地明行願功用(云云)。付之。今文意悲智具足之方便相應。從凡地入初地云事。在之分明也。何別敎地上云事。答。如難(云云)。但至釋者。今悲先惠爲主。卽得入初地文。幷次下文准花嚴經云。從初地乃至十地等文引合。故准下文地上云也。
問。論文方便共相應(云云)。爾者三摩地菩提心可云乎。菩提心義幷惠心要文。行願勝義云非三摩地(云云)。付之。論上悲先惠爲主者。指行願勝義二門。下方便共相廣云可三摩地菩提心(聞)。依之大日經三句大宗。菩提爲因勝義。大悲爲根者行願。方便爲究竟。著三摩地對斷也。是則三門菩提心者。卽三身菩提心也。三身菩提心全不可相離故。今方便共相廣者。卽方便爲究竟也。如何。答。旣是花嚴文也。以之不可說三摩地菩提心。故但限行願勝義二門釋也。但至難者。方便者只是修行甚深般若之時。用心方便云也。卽是前方便云意也。菩提心義第二云。是眞言門借別十地明行願功用(云云)。惠心菩提心論要文。花嚴無量壽眞經等文。下注云。已上論所引經應是行願勝義證(云云)。
問。論云。如來無量身無礙智現前(云云)。爾者其體何物乎。義釋云。一道者卽礙一切無礙人。具出生死直至道場道也。而其一者。此是如聲聞道獨一法界故云一也。
問。論云。佛心者大慈悲是(云云)。爾者凡聖中何位耶。菩薩提心義云。是借圓敎凡夫最初發心明行願功用(云云)。付之披無量壽經說。正是佛果位(見)。何云最初發心乎。答。本經如難。但至解釋者。引合今文幷賣經南無純陀等文故。位涅槃經文最初發心云歟。只是大慈悲言可通凡聖故也。
尋云。賣經文何位乎。天台釋或云初住。或云住前。云何義云。如天台也(云云)。
問。引賣經何文證行願菩提乎。論云。南無純陀身雖人身。心同佛心(云云)。付之。全行願義不聞乎。如何。答。經云。頂禮佛足。而白佛言。唯願世尊。爲比丘僧受我等最後供養。爲度無量衆生故(云云)。旣云度衆生故證行願也(云云)。
問。論文憐愍世間大醫王等(云云)。爾者行願勝義中何乎。菩提心義二云。是借圓敎初住明行願功用(云云)。付之。今論旣云。身及智惠俱寂靜云。上下二句行願勝義(聞)。何一向行願釋乎。答。上引賣經幷無量壽觀文。證行願勝義畢故。今文憐愍世間大醫王等云。以之爲本。次下身及智惠俱寂靜云。其俱德見故且行願見歟。
問。無我法中有眞我(云云)。爾者眞我者。其體何物乎。明曠梵網疏云。初云我今等者。常樂我淨四德義也(云云)。注云。無我法中有眞我。謂報身如來智號。俱圓四德究竟名淨滿(云云)。師云。我者身見之外道。神我者。佛法眞如法性諸法出生。惡得意神我云也。以實義探之時者。分引智性自受用智品也。此智本者卽自他分別性也。是自他分別性萬法生也。無自他分別。不可云諸法出也。故一切有心者思慮分別。卽自受用智品我一分也。眞言意吾我不可得云。以大日如來爲大我也。是自受用分別智性至極大日故云大我也。依之大經常樂我淨四德中。我云我者覺(云云)。師云。智證大師云。法花五千退座聲聞者。顯本有大我(云云)。大聖文殊之吾我不可得之●字事。深可思合之。
問。發心畢竟二別分。如是二心先心難。自未得度先度他。是故我禮初發心(云云)。疏云。若人自未得度。而得度人則度應爾。若人自度能度。釋易入初發心住雖(云云)。
尋云。二文何相違乎。師云。此賣經文山門如顯宗沙汰云也。東寺義云。自行圓滿事只初地一位也。二地已去但化他行也。仍自行化他一向前後也(云云)。
問。論云。如大毘盧遮那經云。菩薩爲因。大悲爲方便爲究竟意。如何。付之一論大旨。以三句大宗卽對三種菩提心。故引之尤可置總標文段。何今置勝義文終乎。一義引此文事者。只是行願勝義證據也。只方便爲究竟者。行大悲方便之時用心故。今置此文段下也。一義云。菩提心爲因者勝義。大悲爲根者行願也。而方便爲究竟者。亦勝義行願二種故引之證也。必三句以非對三門也(已上二義不宜也)。一義云。三門菩提心者。如次三句大宗也。又是三身菩薩也。勝義報身。大悲應身。方便究竟法身也。而報身上冥下契二義有故。上契行願應身。後冥三摩地法身。故今勝義下引三句大宗爲證也(此義可也)。一義云。此文不可有別料簡。今勝義菩提心下引三句大宗事結成也。以勝義行願二種爲起下三摩地菩提心引之也。此義可然也。
已上勝義菩提心畢。
溪嵐拾葉集。天台沙門光宗記。
(本云)
曆應二年(己卯)五月九日。於江州靈山寺密嚴庵。爲弘通以師抄記之。可除枝葉記大綱耳。
溪嵐拾葉集(附)(菩提心論。第五)
三摩地菩提心已下。私苗。
論云。第三言三摩地者等。菩提心義第一云。問。云梵三摩地。唐云等念。入普賢智持此敎行。猶如金剛。入有情界平等攝受而護念之。夫舊云等至。而今云等念乎。答。舊以定力等至一切境界名爲等至。此得大略未得全體。今約全體故云等念○上來略釋三摩地竟(云云)。師云。三摩地者□□義也。依舍意一切有心者。必大地法心所有其中。三摩地心所有其中。三摩地心所云。心法定住一境。有之時名三摩地也。亦五依四靜慮云心法。依禪定□時。其心畢竟平第究竟故。現神通故。三摩地者究竟平等義也。眞言意以此名等念事。自入普賢大菩提心。大菩提心究竟畢亦攝衆生。令入大菩提心。故自行化他究竟平等。故云。三摩地云也。舊譯等至云。無自他究竟義故。未得全體釋也(云云)。師云。抄云。顯敎以佛性如名上品三摩地。今諸菩薩於一切衆生。等攝受衆生界得此法。以於極□名三摩地也。只是大地法中三摩地心也(云云)。菩提心義第二云。若三摩地中。若修有相三摩地證無相三摩地。深祕釋。若四種曼荼羅各有此三摩地。是祕中深祕釋。若法如之如如智本有三摩地。是祕祕中深祕釋。四(已上)。略釋別體覺(云云)。師云有相三摩地者。地成就三□事體現成福分等。有相法顯現時。以十緣生句如幻。觀其後證本有菩提心。故名有相只是始覺修成意也。所證菩提同第二菩提心云。從初門名有相也(云云)。
私云。付三摩地菩提心。總體別體性一異相狀行相等不同在之。如本抄可見□也(云云)。
問。三摩地者。但從定歟。將如何。答。定惠平等名佛知見。以之名三摩地也。仍但不可限定也。義釋第三云。三昧當知。與智惠俱。然以蓮華台藏莊嚴智慧。是如來定惠無有入住出相○面如來定惠無有二相。爲顯常途敎門。分別令入易解。故言佛住於三昧也(云云)。
金剛頂經疏云。散不防。不妨散如來內。其義如是(云云)。
俱舍那伽行在定。那伽住在定等(云云)。
普賢大菩提心事。問。論云。當知法爾應住普賢大菩提等(云云)。爾者此一段文爲明本來法爾覺體。將明轉迷開悟旨歟。若本來覺體明者。次下爲貪嗔病煩惱之所縛故也(云云)。可知轉迷開悟義(聞)。若依之爾者。雖云法爾應住。全不可轉迷開悟乎。一義云。今一段分轉迷開悟旨明也。一切衆生普賢大菩提。理性雖具足。爲煩惱所縛故不顯之。而諸佛方便說三密方便。今修成本有菩提也。一義云。一切衆生有理性菩提云事。於諸大乘經通漫所談也。全以之不可云三摩地菩提心云ヘリ。今論意上明行者。勝義菩提者一分同顯敎。故猶不入如來內證菩提心。故云如是觀也。云何能證無上菩提問也。答之當知。法爾應住普賢大菩提心。一切衆生本有薩埵也。爲貪嗔病○之所縛故也云ヘル此文。一切衆生法爾本有薩埵也云。其所以出爲貪嗔病煩惱之所縛故云也。仍眞言意貪嗔癡三毒體。本來普賢大菩提心體故。一切衆生具貪嗔癡。是則普賢菩提心釋也。依之普賢五密三摩地。以欲觸受慢四爲普賢四種眷屬。若爾者。全三毒外無菩提心體。而貪嗔癡體。行住座臥威儀。皆菩提心不知故。諸佛方便貪嗔癡全體本有薩埵說。令發普賢菩提心云也。一度聞其旨之後。全不可有轉迷開悟修成義。迷悟皆是本有功德知。故無斷除義云也。如此云時超過修得性。得轉迷開悟段也尋。若爾者。眞言意不除執情歟。顯宗意但除其執。不除其法。如何。答。不可除執情。但除其執者。猶是始覺修成所談也。三毒體本來內證具德。不可□法知上不可除其執。依之義釋第七云。若除病者。卽是損減阿字法門也(云云)。又眞言大日名大欲大嗔(云云)。深可思之(云云)。師之此義東陽和尚以來師資相傳義也。東陽受三昧阿闍梨給當流殊一箇大事習也(云云)。尋。法爾應住之意如何。義云。一切衆生法爾相應普賢大菩提心住云。師云。此義門法華本門所談也。眞言此大菩提心上行。三密四曼行云處許替也(云云)。
蓮華三昧經云。無障礙經云。歸命本覺心法身○還我頂禮心諸佛。菩提心義。非是凡夫修成始覺。是祕密義(云云)。此等釋意。迷悟二法本來圓滿具德。全非始覺修成法也。仍信知此旨眞言□□云也。尋。若如此義者。但覺悟計全無迷法歟。如何。又本覺計無始覺可云歟。如何。答。起信論云。立眞如生滅二門。始覺本覺不同事。一分□迷生上立之也。依之依本覺故云有始覺云。或依生滅門論眞如云。此皆約□迷如此分別也。而天台眞言意。本來生佛平等。迷悟本有談。故超越彼論眞如生滅始覺本覺配立也。深可思之。師云。山門(二義)。東寺(二義。)如上(云云)。
瑜祇經云。時金剛界如來復次率都婆法界普賢一字心(云云)。
理趣分云。一切有情皆如來藏。普賢菩薩自體遍故(云云)。菩提心義云。諸大乘中第九眞如理心名爲自性清淨心。此理心同體智性名爲一切衆生本有薩埵。名普賢大菩薩(云云)。
用心次第云。一切衆生自性清淨。又名普賢大菩提心(云云)。
普賢事。義釋云。普賢者普是遍一切處。賢是最勝義(云云)。尋云。今論所明因分果分中何乎。義云。台藏八葉中。普賢因分。金剛頂經大日名普賢者果分也(云云)。今論因果平等具三十七尊云。故因果平等普賢也(云云)。
問。自心具三十七尊。何必以普賢一尊爲菩提心體乎。答。普賢遍一切處義也。故標普賢顯遍一切處。自心成佛義也。菩提心義四云。菩提心論三摩地菩提心初云。法爾應住普賢大菩提心。一切衆生本有薩埵名菩提心。乃至五相成身成本尊也。名普賢身。略出經云。普賢法身遍一切。能爲三界自在主。無始無終無生常住等。究空一切衆生所有心堅固菩薩。名菩薩安住不動三摩地(云云)。又金剛頂三十七尊皆名普賢。故知。五相成身普賢行。三十七尊是普賢身。乃至性德三十七尊是性德普賢。修得三十七尊修得普賢。且如菩提心論。現自心月輪一。十六分漸漸圓滿名爲滿足普賢。非謂十地名普賢地。乃至天台四十一地。居衆伏順卽名普賢(云云)。
問。本有薩埵與十六大菩薩中普賢金剛薩埵同異如何。義云。本有薩埵共本有大菩提心也。是理性也。十六大菩薩是修得故云異也。但修性不同云事一性事。修性本有俱具三十七尊云也。菩提心義一云。問。論云。何能證無上菩提。乃至無所分別(云云)。今疑。此中本有薩埵與十六大菩薩中初金剛薩埵同異如何。答。一切有情本有普賢大菩提心。名曰質多。是約心得名也。本有心城三十七尊中金剛薩埵。名曰薩埵。是約人得名也。普是性得三十七尊也。若順菩提心以者。所觀三十七尊皆修得三十七尊也。謂約性是同。若約修得卽異(云云)。師云。本有三十七尊。瑜祇經可習極也(云云)。問。修三摩地觀共出何位修(云云)。義云。從凡夫初心至佛果修之也。依之下論云。一切義成就菩薩初座金剛坐取證無上道。遂蒙諸佛授。此心地然能證果(云云)。是釋尊坐金剛座。初得諸佛敎授。修此觀(云)也。次上云。從凡入佛位者。卽此三摩地(云云)。此文亙凡夫(見)深可思之。問。眞言行者有幾不同乎。答。或四人或七人。是開合不同也。四人共一切如來內證示現觀法門(是佛果)。等覺初住從凡超入地(已上菩提心義四人第一意)。七人三身佛(自性身)。二菩薩(漸頓二類)。二受用(自他受用)。二後身(十地等覺已上。菩提心義第四意也)。師云。三摩地行者如來內證現觀此門之故。於妙覺位修之云也。仍眞言意妙覺智云也。又四十二位智慧。皆是妙覺智也(云云)。三身佛。二菩薩(漸悟天台三敎菩薩。兩敎二菩薩。迴入圓敎名爲入初住。名爲證佛。終入□覺位。頓悟圓敎眞言)。三身(自他受用也。文之自受不云他受分別。座位經忽有自他受用。)。二後身菩薩(法身等覺後身他身。八相後身菩薩也。他身坐覺樹法身。色究竟自在宮也)(已上七人義也)。於內心中觀日月輪事。師云。胎藏以八葉蓮花爲菩提心體。金界以月輪爲菩提心體。故成佛觀月輪之外全無成佛之義也。顯宗一念三千云一心所俱三千法。明未得一心體。而只一心無量法云不云有形色也。眞言以八葉月輪爲心法形也。八葉卽究識體也。中台卽第八識。八葉第八識也。是無始以來有胸內不改體也。以之名心藏。受生時最初領生位也。以之名佛。以之名理事。台藏意諸法只有方談。故心法八葉形只有成處。名佛性。爲菩提心體也。觀此八葉見自心體名成佛也。金界意此八葉總體圓也。故於八葉上令觀月輪也。自受用身智慧者。照了智也。故照萬法一法無增減智見故。其智體圓滿形也。總照了體圓滿形也。依之日月輪圓滿也。日月輪自受用智體事顯爲日月輪是名當體月輪也。故以此月名菩提心體也。是爲成佛也。此外全無成佛義也(云云)。叙之滿法界。縮之居方寸(云云)。尋云。心法具萬法故。可有圓方長短等形。何必以圓形顯心法體乎義云。心法中惟有三角方形。其中圓滿形其德勝故。以之爲心法總體也圓滿形無增減義。此中具三角方等形。三角等中不可容受圓滿形。故一心萬法總體義顯事。圓滿形勝故。以之爲一心體也。然而一類機觀方角等形。悟入不可遮之。而以心體月輪觀事。委如心地祕決。是則自心體本來離三毒體。故爲月輪三義。
師云。惠性寺敬賢問善無畏三藏云。我修何法可成佛。三藏答云。汝受三摩耶戒。觀心月輪(云云)。依之爲敬賢說給。敬賢記名菩提心戒及心地祕決。一行阿闍梨同聽異聞記名禪要也(云云)。
菩提心義一云。彼中爲開自心八葉佛身。觀肉心八分爲八葉蓮華。此中爲開自心十六大菩薩只以肉團令月輪。心地祕決云。此自性清淨心以三義猶如於月輪。一者自性清淨義。離貪欲垢故。二者自性清涼義。離瞋恚勢腦故。三者光明義。離愚配闇故(云云)。問。自心體有光明。故以自心故爲月輪也。又以月輪解之也。若以自心體名月輪者。略出經云。我見自心形如月輪。是以月輪顯自心(聞)。若依之爾者。月輪者卽一切義成就菩薩成等正覺法門也。若只以辨顯心體者。以何法可顯之。何必以月輪可云顯心體乎。可知心卽月輪故觀之云事。答。眞言意心法體者卽月輪云事。不可疑之。諸大菩薩經意心法體遍諸法。其性可定云。未顯其心法體也。今經意以月輪爲一心體。卽有大智光明義如故。尋云。智體必水輪事。如何。答。最初訶羅蘭。其體水輪也。識正結生濕一念心託也。故此識濕正水輪也。識卽智故。智卽水輪也。水形圓事以秋露爲記。字書中肉篇作月。自然道理也(云云)。又云。月輪智體金界。菩提心體月輪。水珠所成也。水種子●字卽金界也。故其形圓也。故其色白也。問。何故以月輪蓮華爲兩部總體乎。答。台藏意。智證釋云。胎藏本從生究欲處而起。以如來智印加持此欲。令相應本有大菩提心(云云)。此釋意衆生不改當體。卽本有大菩提心顯蓮華處在生死泥其體清淨也。此則欲染所著本有清淨法也。八分肉團體卽九佛住處。故衆生身迷妄體爲佛知見故。蓮華尤此理叶故。雖多萬法以蓮華爲心體。心性體自元蓮華形也。世間花草緣起時。心性體本清淨德俱。故花草又不染泥濁也(云云)。
尋云。內心者何物乎。菩提心義一一忽於八分肉心觀也。台藏觀爲八葉。金剛界觀爲月輪。問。凡夫第九第八第七第六識。若指心處在何處乎。答。忽在八分肉心處也。
問。若爾者佛地理智心形如八葉。忽如月輪。若凡夫第九八七六識忽有形乎。答。皆託在八分肉心故。若論其形並如八分肉團(云云)。問。論文觀日月輪(云云)。不觀日輪。觀月輪意如何。一義云。日本來圓滿體故。顯理性圓滿義。月輪明闇義故。顯修成義。卽是修得性理智義。又是陰陽二法顯也。
私云。此義不可爾也。本義也。
一義云。日本來圓滿故顯果德智。月有十六分不同。辨因位進修也。此義可爾也(云云)。
問。八葉肉團心處心也。今觀爲月輪。然共心所外受無心也。
菩提心義云。若發一念菩提心。卽名佛心。故觀此肉身形如月輪(云云)。問。月輪觀取圓明體也。ハタ取虧盈邊也。一義云。取虧盈邊也。若取圓滿體者。日輪可足。而若無虧盈邊者。十六大菩薩位難成也。故今取月輪十六分。立十六大菩薩因果不同也。又約行者進修之時。十六分增進可有之。故旁取虧盈邊也。一義云。圓滿虧盈兩義共可俱足也(云云)。
問。論文由作此觀覺本心(云云)。爾者指何識乎。一義云。第九識也。故論下文云。初心阿字發起本心之中分明○觀圓明阿識(云云)。是九識(聞)。一義云。菩提心義意。可亙六識九識(見)。
有相無相月輪事。義云。菩提心義意。三摩地觀有相無相等四種釋有之。如以前也(云云)。
問。月輪觀者。心內也。心外也。答云。兩義共在之。禪要云。身四尺量如一肘(云云)。心地祕決。正當行者心中量周一肘(云云)。今論文於內心中觀日月輪(云云)。內心見下八葉白蓮等文亙內外也。問。論文云。猶如滿月光遍虛空無所分別。亦名無覺了。亦名淨法界。亦名實相般若波羅蜜海。能含種種無量珍寶三摩地。猶如滿月潔白分別(云云)。爾者合解方如何。一義云。滿月(空智)。虛空(假諦舍一切故)。光遍虛空無所分別(中道)。一義云。滿月(中)。虛空(空)。光遍(假也)。師義也。
私云。東流於此三句印。有明隨分事相大事也。三點祕密也(云云)。論云。能含種種無量珍寶三摩地事。
師云。月輪觀成就時。心性月輪體事顯形也。於之卽攝萬法故成三諦理云也(云云)。仁王經此三諦三昧。王三昧攝一切三昧(云云)。是三諦攝諸法云文也。問。論云。凡月輪有一十六分。喩瑜伽中金剛薩埵。至金剛拳十六大菩薩者(云云)。爾者月輪有十六分意。如何。義釋七云。月天眞言是瑜伽淨月義。戰捺羅野卽是月名。一切世間以月能除勢惱。施清涼樂。故謂之甘呂造歷者。傳云。此甘呂十六分乃至以十五分遍施衆生。以前餘一分還生(云云)。所餘一分共薩埵位也(云云)。問。月輪何故有十六不同乎。白月黑月各各十五也。如何。義云。是有二義。敎時義意。晦日合宿以爲薩菩薩位。薩菩薩加白月十五爲十六大菩薩位也。薩菩薩共是本有生界也。餘十五菩薩本有悟。故迷悟合爲十六也。菩提心義意。晦日夜合宿日月少分前後時。月光少分生故取之加十五白月爲十六。是約悟爲十六意也敎時義全同菩提心義乎。
問。前月晦夕是十五分一也。何言少分明現乎。答。地上一寸影。天上萬里之光(云云)。尋云。觀月輪時。約行者如何成十六大菩薩次位也。示云。行者觀月輪。有明昧不同。故成十六次位也。尋云。觀月輪如何俱五佛體乎。義云。初觀心月輪者。發心卽阿閦佛也。五智中大圓鏡智也。卽第八識也。此識共緣諸法種子。是則緣衆生機根義也。緣衆生機根事卽大悲心也。大悲卽俗智云。大悲緣俗諦智也。故以第八識爲大圓鏡智也(是第八識發心義也)。次於月輪思惟觀察。卽修行平等性智。寶生佛也。是則於差別法。令一味平等觀。故名平等性智也。次於月輪生覺悟智者。妙觀察智也。是名菩薩。於差別法顯一味菩薩義也。次觀月輪心息。究竟施作用。故利益彼有有情令入涅槃理。是卽釋迦功德也。如此得意之故。於一月輪俱是十六大菩薩五智五佛功德也。
問。論云。五方佛位各表一智(云云)。爾共今釋十六大菩薩。故四方佛位可言。何五方佛位云乎。義云。今釋文意大日生四佛。四佛生十六大菩薩事釋。總表文段總五方佛云也。是大日諸法根本義顯爲也。次下四方如來各攝四菩薩已下。正釋四方四佛也。
問。五智五佛毘盧遮那體可云乎。若體者。出生義云。東方金剛藏世界阿閦如來。南方寶莊嚴世界寶生如來。西方大蓮華寶藏世界阿彌陀佛。北方羯磨輪世界不空成就如來(云云)。又義釋云。大日如來云妙花鋪地白藏世界大日如來(云云)。此等釋各身各土五佛(見)。若依之爾者。今論意一身所俱五智五佛也。依之禮讃擧三十七尊畢。皆是現證毘盧遮那法佛體(云云)。答。付三十七尊經經現不同也。瑜祇經明自性身三十七尊。金剛頂經說自受用三十七尊。攝眞實經述他受用三十七尊。守護經明變化身三十七尊。蓮華三昧經現等流身三十七尊。而自性受用三十七尊毘盧遮那體也。他受用變化身三十七尊。各身各土義也。然而四身同時三時共四方三十七尊。皆是毘盧遮那體云也(云云)。問。五佛各俱五智乎。若具云共論云。五方佛位各表一智(云云)。依之南都德一引此論文難之(見。云云)。若依之爾者。眞言意佛佛皆具五智談之乎。如何。答。菩提心義第五云○祕藏記云(文祕作)。五智云。謂一法界體性智。三密差別數過刹塵。名之法界諸法所依故。四體之法就不懷故名。爲性決分明故以爲智。二大圓鏡智。謂自他三密無有邊際。名之爲大也。俱是不缺四圓實智。高掛萬像頭現鏡之喩也。三平等性智。清淨智水不簡情非情故。彼是同如故。常住不變故。名曰平等性智。四妙觀察智。五眼高臨邪正不謬因以名。五成所作智。二利應作故曰所作。妙業必遂成稱也(云云)。
以五智五佛配四方事。
T76082301.gif
師云。以中央爲地輪事。地萬法所依也。法界體性智爲萬法所依(云云)。爲地輪是諸法總體之四智。是用分也。故於法界體上療立諸法意也。眞言意五大卽是諸法天然道理也。出生諸法事。皆是五大造作。只是此法然道理也。我等胎內出生。任運生身。非情草木長長事。皆是法爾道理也。我等依身卽五大也。是法爾大日也。台藏色法爲初門。卽八葉也。是法□□方取也。金以心爲門故。是取自受用智品。是照了分別方取故。是一分新義有之。我等體本來法爾五大也。又依五大彼生長也。辨如實四大種。依四大種生長。能能可思之。問。東方佛名阿閦義如何。答。阿閦梵語也。此云不動。此卽最初發心。堅固信心是也。故略出經一切衆生所有心堅固不動名薩埵(云云)。問。東方佛必發心體者如何。答。五大願者。五佛發心也。初衆生無邊誓願度者。東方阿閦發心也。卽第八識也。八識者。梨那鏡中萬法體宛然也。故發心者。生佛體歷歷見衆生可度。阿梨菩薩可究有知也。故約生界時元初一念無明體也。約佛界者大悲體也。是生佛像緣向度衆生願故也。約生界者元初一念無明根本也。此差別妄念翻爲佛德。成大悲利生根本也。八識九識發心中。八芳機發心也。是則生佛掛目衆生無邊誓願度願故也。問。寶生尊義如何。答。是南方爲水輪義習之也。劫初水輪生。其後烈風力水輪凝然而成金也。故水輪生福深寶生尊云也。如意寶珠兩萬寶。又是水輪也。
東寺寶生佛習爲大事。故釋尊入滅給必寶生成云也。寶生舍利習也。舍利又一物也。舍利者水輪也。名灌頂智。諸佛前佛後佛血脈相承。五瓶水灌利生界故。法緣無施生界。又父子相續生界無盡。此卽水輪體下故也。非寶生佛者。佛佛相承邊可斷也。南方花開鋪名事。夏花開鋪調時分也。所謂春種夏開秋熟冬收也。寶生成者成舍也。舍者如意體生萬法形也(云云)。私云。弘法大師云。隨惠果相承。如意寶珠王城南室生山埋給。此如意寶珠者。靈山淨土龍女之所奉釋尊寶珠也。八祖相承(云云)。惠果付屬此寶珠時。誓云。成生生師資(云云)。付屬此寶珠(云云)。仍惠果和尚成堅惠法師生。此與得此珠埋宀一山(云云)。弘法大師云。宀一山土心水師竹目底埋之御祕藏餘(云云)。此山有蛇。欲取珠。仍大師僻蛇法祈念給(云云)。大師自胸中不動出守護給(云云)。當時東寺一長者每曉行之。僻蛇法祕故白蛇令書給(云云)。
問。阿彌陀者。其名字如何。答。此云無量壽也。釋尊入滅者。歸當住體也。故圖白檀曼多羅時。自東方次第圖諸尊圖畢。後圖西方彌陀。此卽諸佛滅畢。彌陀常住利衆生義也。故義釋云。於西方觀無量佛。此是如來方便智。以衆生界無盡故。諸佛大悲亦無終窮。故名無量壽(云云)。問。諸佛皆常不滅也。何必西方佛名無量壽乎。答。西方第六識也。此識隨緣眞如體也。故萬法相顏云質多。故萬德體卽常住云。隨緣眞如緣起常住義也。故五佛中無量壽佛者。諸佛常住德也。九識等常住事置而不論也。第六意識常住。此敎中嚴故無量壽云也。故釋尊滅度後專可歸彌陀也。是以天台眞言以彌陀爲本也。
問。名蓮華智意如何。答。蓮華者敬愛義也。卽菩薩色蓮華也。現法界疑佛故。殊具見者無厭。彼可利衆生也。又在蓮華泥中不染泥。彌陀現法利生。處生死不著生死義也。故瑜祇經名清淨業也。問。不空成就佛者。其名字如何。答。不空者。萬德不空意也。是則敎流布身度衆生不空事。萬法本來不空故也。羯磨此云事業也。問。抑必東方爲八識。北方前五識。定義門約時次第。此九識發心修行菩提。當義如何。答。八識發心事如前了簡。南方寶生尊。以七識爲修行方事。七識梵云摩那識。唐云執我識。故唯識論云。我配我見·我愛我慢。與此究恒相應故。但緣藏識見分非餘(云云)。故發心者。生佛差別見故。發菩提心上修行。是無我上眞我也。故在衆生時執我體也。約覺體又無我上眞我故。契當平等理也。故以之正修行立也。修行者。生佛不二修行故也。若無我何法可立行。次西方第六成菩提事。正施作用取此塵境事。是第六識能也。故約覺體時成菩提義。卽無分別智光五眼也。第七識者雖有我配我見。正緣法塵境起妄分別事無之。今第六識分別別法塵境故。七識約佛智修行。非正覺體。六識正緣諸法實相。故成佛也。次北方前五識爲□事。六識情量雖緣欲境。不經身口時。欲事未成就也。身口行之故成事業。今覺約時妙覺察智發事理和□必歸不生不滅體。指不生不滅云涅槃。歸此□入方便俱足。中台一念間皆具也。故念念所作皆是發心□行□□義也。今落情量故名迷位。知法體是名佛。故祕經中時時不間界三十七圓滿(云云)。師云。以第八識名發心事。爲漸機也。非直入中台頓機也。故自東方次第發心修行。至北方入涅槃。事理圓滿名大方便。名法界體性智也。此時五點●字同時俱本尊本有阿字大日尊也。若頓機以直中央法界體性智爲發心也。發心之處卽五點具足也(云云)。
問。以四佛四波羅蜜如何相能生所生乎。論云。四佛智出生四波羅蜜(云云)。付之四波羅蜜因。四佛是果也。從因成果。是因果次第也。又四蜜定四智慧也。自定生惠。是三字次第也。今何此等次第背四佛智。出生四波羅蜜菩薩乎答。列三十七尊有從因向果從本垂迹二義。今論文從本垂迹次第故。四佛生四蜜云也。約從因向果次第。如所難四波羅蜜四佛本來因分也。而是置法界體性智中爲大日。四親近自此生四佛云也。故論云。法界體性中流出四佛(云云)。大日總體故別不立因果也(云云)。
T76082401.gif
師云。阿閦生金(東薩埵)。寶生寶(南虛空藏)。阿彌陀生法(西觀音)。釋迦生業(北金剛藏也)。大日總體故因果。平等體別不擧因也。故四佛菩薩因果俱德也(云云)。
問。轉依妙果受女身乎。答。論云。三世諸佛賢座生成養育之母(云云)。付之約理體之時之男女者。法體雖有之。約事相之時。爭佛菩薩色身卽女身可云乎。答。顯敎意以慈悲智二門辨父母云故。只是女者辨喩也。眞言意十界本有談。十界事顯故。世間父母義不改。卽是置佛果體也。依之瑜祇經八供四攝天女使(云云)。法界海會中。豈可缺女形俱德乎。故十八會指歸第二說陀羅尼曼陀羅具三十七。此座衆皆住波羅蜜形(云云)。問。因分皆女形。十六菩薩又可女形。如何答。四波羅蜜女形。事理體自此理生智也。理卽女形。故女形也。十六大菩薩皆是智淺深。非女形也(云云)。論云。於是印成法界體性中。流出四佛也。是天台點也。意金法業四波羅蜜生四佛也(云云)。東寺點云。於是印成法界體性智(云云)。此印者。因一印果位一印可有(云云)。因位一印者。第九會初院一印曼陀羅名之(云云)。薩菩薩位也。果位一印第九一印。會大日是也。
私云。此文意者。四波羅四佛因爲總體大日。四親近生四佛也。故爲法界體性智俱德也。
十六大菩薩事。頌曰。五佛四波羅。十六大菩薩。四攝八供。總成三十七(云云)。
私云。十六大菩薩功能相顏等。三十七尊心要等。幷師抄等可見被也(云云)。又云。十六大菩薩相顏者。相應經抄物委悉也(云云)。問。論云。除五佛四波羅蜜及後四攝八供養。但取十六菩薩。爲四方佛所攝也(云云)。爾者除五佛四攝等意如何答。三十七尊中。十六尊從因向果次第也。是名十六生也。月輪觀從因至果故。辨月十六分也。而萬成佛卽成一佛。故別不取四佛也。大日總體故。又不取之。大日生內四供養四佛。又生外供養。是內證自法樂故不取之也。四波羅密四佛因攝果。四供化他行故。又不取之也。今約行者次第進修邊。取十六大菩薩也。又合十六菩薩名一法界普賢。是非因非果總體也。故廣三十七中十六略普賢也(云云)。
問。五佛配配果德。故同時可圓滿。然東方四菩薩圓滿成阿閦之後。三佛各四菩薩次第故果渡。又有因次第雜亂如何答。十六大菩薩一念一時圓滿。更不可有前後次第。依之瑜祇經經時云。不問三十七圓滿(云云)。例如一念三千(云云)。
問。以十六空□十六大菩薩義如何。答。菩提心記決可見之。菩提心義一云。問。論云。又摩訶般若中。內空至無性自性空。亦有十六義者。是例也。喩也。答。亦例亦喩何者。彼般若中或明十一空十四空十六俱十八空二十空。且以十六空爲處中義。亦雖有三十七尊。且取十六大菩薩者。是例也。又十六空破十六。有十六大菩薩。亦破十六或障敢喩(云云)。若取例者。何故不取三十七品。以例三十七尊乎。答。爲喩心月十六分。且取世月十六分。不取三十七品也。若分別座位經云。若依二垂次第而說。若具修三十七菩薩分法。證得道果。無有是處。若證自受用身。何必□三十七三摩地。以成佛果故。梵本入瑜伽頂云。自性及受用變化菩薩等流佛德三十六皆同自性身菩薩。以法界身總成三十七(云云)。
菩提心義記決云。以三摩地者。謂一切有情悉普賢心。猶滿月。凡月十六分喩金剛薩埵。至金剛擧等一十六大菩薩。又●字至●亦有十六字。亦內空無法亦有十六。凡夫於心質中有一分清淨光明。其體極微妙妙月十六分一也。凡月其一分明相。雖當合宿之闇。卽其質始於窟中含一圓明性。所以不現後起月初如十六日圓滿無疑(云云)。大般若經四百八十三云。內空外空內外空大空空。云勝義空有爲空無爲空畢竟空無際空無散空本性空自性空一切法空無性空自性空(云云)。
次十六大菩薩配十地證文事。佛現金剛三昧本性清淨不增不減經云。今當爲汝分別。辨現菩薩所行俱德地法。初地菩薩猶如初月。光明地菩薩如十二日月。八地菩薩如十三日月。九地菩薩如十四日月。十地菩薩如十五日月圓滿。可觀明相俱(云云)。玄義第五大涅槃云。月愛三時。從初一日至十五日。光色漸漸增長。又從十六日至十日。光色漸漸損滅(云云)。光色增長辨十五日智德摩訶般若。光色漸漸滅辨十五界德無礙。解脫三十心爲三智行。十地爲十智。等覺妙覺各爲一智界。合十五智。月體辨法身(云云)。敎時義第三云却義中云。月宮中有十五智青衣。青衣日日一人來會。故十五日月輪漸黑。青衣日日一人去散。故十五日月輪漸白。故知。月黑白分各十五分。然以黑時當有白義。白時當有黑義。故白黑分各十六分。但以白滿之時日月遠。望日光不奪。黑分之時日月相過近日。月光映月故有合宿奪光之說(云云)。私云。以黑時尚有白義白時尚有黑義(云云)。依此文。敎時義本有薩埵修成十五。爲十六菩薩云也。意黑時云故迷位(聞)。此迷位發理智。乃至種種世智爲本有智用云。白義是喩本有大菩提也。白時有黑義者也(云云)。問。一切衆生有修得十六尊乎。答。可有之。若有云者。緞於性德者雖俱足未經發心行修行菩提○五點。爭可有修得十六尊乎。依之有一分淨性(云云)。若依之爾者。修得十五分同時圓滿(見)。仍修性一心俱可云乎。答。修得性得配立迷情機。一配迷起之上配立修性二門莫如生滅二門也。而眞言意本來本覺如來。自然覺了大日談故。超越修性二門也。依之菩提心義云。若瑜祇經金剛界如來。以四種法身於本有金剛界光明心殿自性所成三十七尊。而是本來成覺之佛。是凡夫修成始覺。是祕敎義(云云)。此釋一切衆生本來修成三十七尊云文也(云云)。
溪嵐拾葉集。天台沙門光宗。
溪嵐拾葉集(菩提心論抄第六)。
●字觀已下。私苗。三密。五相成身。師云。●字觀者。如天台流意者。無仔細三觀法門也。所以無相阿字空觀也。有相阿字者假觀也。相無相不二者。中道觀也(敎門義)。次祕密意者。無相阿字迹門意。不生三觀也。不及眞如也。有相阿字者本門意。隨緣眞如緣起常住也。天台有相高習此意也(云云)。總在一念分別色心。深可思之。次祕密有相無相阿字觀事(云云)。問。今論意者。初明月輪觀。次明阿字觀。有何所以乎。一義云。今論正明金剛界。傍依大日經。故明二種觀法也。所以月輪表智故。是金界觀法也。阿字表理故。胎藏意也(云云)。一義月輪觀阿字觀者。是只廣略二種觀門也。第九識知本心。亦名佛性識也。是卽衆生八分肉團名心所心。而付心所心。依金界者觀月輪。依台藏觀蓮花事。是兩部合行意也(云云)。又於此上觀阿字者。是第九識也。第九識者。遍情非情云。卽是阿字情非情總體故也。能通達染穢九識也。所通達本有淨識也。第九識能所不二圓明淨識也。本心與所心不二。卽蓮花月輪之體。又阿字總體也。故初明月輪。不得明阿字者是格觀也。後阿字觀卽月輪上置阿字之意也。是廣觀也只是廣略不同故無相違(云云)。尋云。阿字胎藏大日種子也。今論正依金界。何必用阿字乎。義云。阿字是兩部總體故。今論意以阿字觀。通明兩部觀法也。金界用阿字證據。九會中理趣會種子●惡字也。又召智印時光明心殿所召之●字本不生阿字也。故金界以阿字爲觀法體云事分明也。可祕(云云)。金流云。初總體者卽是本有●字一部。指歸流義統會已(云云)。此釋分明以阿字爲金界觀法(聞)。尋云。兩部共以●字爲觀法。有何所以乎。義云。顯宗意以眞空冥寂理爲至極。故以文字言音不爲法體也。是則未見窮於法體。一一法法塵塵皆備名字言音形顏作用等義。故以佛智如知見。於眞如之上如法體呼顯時。必以名字言音顯法體也。若以文字言音不呼之者。全法體不可顯故也。故自受用身照諸法事至極。法體呼顯時立名字立言語顯之也。言音之體卽智品故也。故諸法體至極卽名字言音云也。尋云。若爾者一切文字皆可顯法體。何必用阿字顯之乎答。出生諸色心諸法之根源卽阿字故也。以五大造作諸法色心。若無五大者。法不可出生。而阿字形顏卽五大也(如上)。餘字形顏不俱五大。故出生諸法事以阿字爲本源也。又於阿字有形音義三。形卽五大也。音者阿塵也。一切言語生最初卽阿響也。開口之時脣有。閉口時有喉也。在胸之時阿字當體也。是則法爾天然道理。非造作法。次義者本不生義也。阿字法爾道理。一切言音等三世常住故。今初不滅故不生不滅。以之本不生名也。凡一所顯敎意。但明本不生義。今不談形音法體。而眞言意直形音爲初門。卽達本不生故。以色法爲所觀。顯敎以本不生義爲初門。故以色法爲所觀境也(云云)。又出入息卽阿字聲也。故觀出入息之外全不可有阿字體。深可思之(云云)。又阿字有總體別體。總體者常阿字也。別體阿字出字。出生一切文字故。阿字卽俱一切文字故。以之爲別體阿字也。尋云。阿字本不生之方如何。答。此有淺深祕二義。淺略意因緣生故無自性。無自性故畢竟空云。或離自他共無因四性故云本不生也(云云)。深祕釋意諸法本來法爾道理。非天人修曼造作。非佛菩薩所作。故云本不生也(云云)。
一●字本文事。義釋五云。阿字自有三義。謂不生義空義有義。如梵本阿字有本初聲。若有本初則是因緣之法。故名爲有。又阿字無生義。若攬因緣成則自無有性。是故爲空。又不生者卽是一實境界。卽是中道故。樹云。因緣所生法。亦空亦假亦中。又大論薩婆若有三種名。一切智與二菩薩穴道種智與菩薩窮一切種智。是佛不供法。此三智其一心中得爲分別。令人易解名三種名。卽是阿字義也(云云)。此花阿字釋云。阿字不生微妙體。卽是衆生內心法。本來清淨如蓮花。因經悟入己心法。正此妙法最密大日如來常心地。今爲大會自開演。故題妙法蓮花經(云云)。智證大師奏狀云。南岳天台三觀一心之宗。源赴自阿字大空理。無畏不俱三密同體之敎。冥扶圓頓一實之趣(云云)。
●字觀(五大院)云。夫□字者。我及衆生本來自性清淨。圓明常住寂滅。遍一切無始無終眞如法性理。萬法卽眞如。阿字不及理眞如。卽萬法隨緣阿字相也。染緣強引故。迷本不生理。流轉於六道。淨緣薰勝故。悟平等眞言。證一如妙覺究菩薩體。一不異染淨。國土唯是心變。凡夫賢聖平等。一性一念心卽舍那三密。百界千如四種曼荼。一切凡聖本來無差隨緣眞如昇流差別事。無始無明著究妄法。於菩薩中見不清淨。於解脫中而起繫縳。往昔將想菩薩玄遠。今日始知菩薩本有。愚夫顛倒迷此眞如故。無始來受生死苦。聖者離倒迷此眞如。便得畢竟安樂。願我早悟阿字理。速證如來無上覺(云云)。菩提心義第二釋阿字四義云。三密中深祕釋。凡約佛身有四方曼陀羅。若性德四修得四。皆佛身相。此四一體毫無差別。若色若心。如人色心。若合若散。如空方法故。如羯磨曼荼羅身發心成佛。自餘三曼陀羅身亦皆發心成佛。故供養法衆云。祕中深祕釋。阿字自說阿字。如自現者自發亦然。四祕云中祕釋。悉曇云。此□字非佛天人修曼所作。本是自然道理所作故。是眞如隨緣故。發心成佛亦阿字以眞如隨緣故發心成佛。言眞如作阿字故。如有情非情皆俱●字同一眞如所作故(云云)。敎時義三云。五大響當體是眞言故。眞言人直聞風聲水音。卽是知法身聲。亦能悟入阿字本不生理。若其不知此義。則非頓悟之機。雖聞佛音聲於彼無(云云)。受記云。珍和上說。先結大日定印(前定印是)。心前觀九重月輪。中央觀阿字黃色正方。卽觀一切法本不生也。九重內外九月輪也(云云)。攝軌云。分明識觀初字門。輪圍九重虛圓向(云云)。問。月輪如有十六分。阿字又有十六分乎。若有云者。論前後文全不見此旨乎。若依之爾者。月輪與阿字其義全同。於阿字何無此義乎。答。阿字又可有十六分義。四種阿字則四點也。以阿字置本心之中時。卽四種阿字顯現。四字互俱故成十六字。仍有十六分阿字云也。尋云。證據如何。義云。菩提心義決云。又●字至●又有十六字(云云)。
問。論文以八葉白蓮一時間(云云)。爾者爲龍樹頌。如何。若龍樹所造頌云者。今文於三摩地義似。可知。非龍樹所造云事。若依之爾者。論文龍樹所造(見)。答。今文龍樹所造云事。不可疑之。但至三摩地似者三摩地義似。若佛現義似龍樹引佛現義軌也。若又彼儀軌不空三藏所製。三藏卽引今論文可云乎。問。論意心前觀阿字卽召入云也。將己身內觀阿字召入云也。義云。祖師法印云。常人觀己八分肉團云也。然而此儀不然也。是祕義云。金剛界召智意習也。其證文略出經等文分明也(云云)。又金剛界瑜祇云。次當前一時觀八葉蓮花。安其上置惡字。放大光如水。謂白色卽以金剛縳出二風。如捻取其字置心殿中(云云)。尋云。身內觀阿字云證據如何。答。義釋云。紇哩乃也。此云心狀。如蓮花合未敷。像有筋脈。約之以成八分。男子向上。女向下。先令其開敷。爲八葉白蓮花座。此台當觀阿字金剛色(云云)。尋云。八分肉團赤色也。何白色云乎。而現圖曼陀羅中台赤色。圖只是以意據從世情赤色圖書也。經文乃至妙白蓮云。尋云。一肘者意如何。白蓮勢分也。將如何。一義云。身前觀白蓮事。身外觀量前者一肘故。今身內置一肘間云。胸中白蓮周圍量一肘觀云也。周一肘者。一尺六寸故徑六寸也。但一肘光師一尺六寸(云云)。寶師一尺八寸云。依先師釋意。一肘者周圍量一尺六寸也。故於胸中可觀面六寸白蓮。其上置月輪。月輪上可置阿字也。其軌據法花儀軌。其圓明一肘量喩月光明。證淨師在心中故周一肘也。若徑一肘。肘內難容受故也(云云)。尋云。菩提心義釋月輪量云。法界爲量。如世滿月(云云)。而月輪與蓮花其體一爲。或云蓮花。或云月輪也。何違本論現法界量云乎。義云。菩提心義約觀行成就之觀。故云法界爲量。今論依初心行者。各據一義也。故心地祕決云。所觀月輪遍一大三千界時入三賢。遍法界之時入初地(云云。取意)。大日經心目云。法界一體同□字故。本故自受法樂寂照無二也(云云)。又云。止之而觀。是阿字之兩用法身二千(云云)。
問。論文云。炳現阿字索光色(云云)。爾者指阿字色也。月輪色也。答。雖有異義。一義云。月輪光也。●●兩字兩部大日種子也。或以阿字爲地輪。而攝五輪。或水輪攝五大(云云)。而台藏以阿字爲地輪也。而義軌云。阿字遍金色(云云)。阿字金色云故。於月輪白色中。觀金色阿字之時。以月輪光明卽爲阿字光明也。若爾者無相違(云云)。問。論文召入如來常靜智(云云)。爾者寂靜智者卽●字也。義云。如來寂靜智體顯字門名阿字也。爰以守護國界經云。阿字者一切寂靜體。本不生亦不滅也(云云)。論云。夫會阿字者。皆是決定觀圓明淨識○當俱具修三密行。證悟五相成身也(云云)。會(アハムムカフカナフ)。玉篇云。計會也。對也。合也。問。三密五相依何經立之乎義云。三密者專明大日經。五相者依金剛頂經也。是卽兩部行相之故歟(云云)。問。圓明淨識者。八識也。九軸也。一義云。常途經論現圓明淨識者。第八軸也。就中不空三藏本八軸家人故。以第八軸名淨軸也(東寺)。遍滿記意也(云云)。山門云。圓明淨軸者。第九軸也。依之攝大儀軌尺月輪觀云。輪圍九重究圓滿(云云)。智證大師決云。法全云。九重月輪者。九軸體云。但至不空三藏八識家人云者。本宗雖八識家人。學眞言不知九識乎。仍八識者只是附順敎門可意得也。
問。上現月輪觀阿字觀。下明三密五相事如何。義云。月輪阿字者。觀行之甘要兩部總體也。五相三密者。委細總體。月輪阿字修行方軌也。故月輪觀阿字觀者。五相三密總體也。略名月輪阿字。廣而名三密五相也(云云)。問。顯敎中明三密行乎。若不明云者。顯敎經中明三密(見)。依之命寔經密迹力士經現三密行相。法花金光明經明眞言(見)。法花文句云。因名三菩提。果名三密(云云)。若依之爾者。三密是一宗肝要。諸經分絕。依之大師解釋。三密諸要諸經無處(云云)。如何天台顯敎中。不可明三密行相(云云)。但至諸經現者。顯經意意地觀法開須身口三。三菩薩其上作月故。雖云三密未談三密本有旨。何現以無相理觀爲意地。身口二菩薩只是其上威儀談也。今眞言不爾。意觀月輪阿字。身口縝誦密印。眞言三密融卽法界全體也。故三密共遍法界總體達。故全異顯敎談也。但至諸經現者。雖現印契眞印。只是無相理觀助道。全不具足支。具故全不可同今敎爰以金剛頂經流之大敎王經者。或諸大菩薩經粗雖明眞言印契。而文分不具。俱未盡佛意。今此經俱現五部三密五智成佛等事理具俱盡佛本懷故云大敎王也(云云)。問。眞言意有一密成佛義乎。若有云者。今論意必具足三密(見)。若依之爾者。顯敎行人以意地報力空卽色心顯遍法界理。何又不借意地。但以身口二業不顯融卽理乎。答。以一密行可成佛也。眞言意三密俱平等法界體達故。但以身菩薩可口菩薩成佛也。又以身菩薩口菩薩可顯空通妙體也。尋云。眞言意密與顯敎意止觀同異如何。義云。異也。眞言意密者。觀阿字月輪。顯敎意觀無相理故異也。爰以弘法釋云。翫一利刀者顯敎。振三密金剛密敎(云云)。五相成身下。問。五相成佛從本垂迹行也。將從因至果修行可云乎。若從因至果修行者。金剛界意。釋尊六年苦行後坐菩提樹下。欲成等正覺之時。空中諸佛亦授五相成身觀。修成正覺後。爲所化現五相作佛。方軌故可云從本垂迹修行乎。若依之爾者。凡發心修行次第。皆是從因至果次第儀式也。全不可云從本垂迹乎。答。五相成身修行者。一往大分別時。約行者時者。從因至果修行也。約如來時者。從本垂迹方軌也。然而落居處本尊行者。共從本垂迹修行可云也。所以者何五相成身配立。初通達心是第九識也。是卽直通達法界體性智(云云)。次第二殿已下如次是四智也。是先通達第九識。次出前五識。故本垂迹意也。然而又趣向無上菩提之方者。從因至果可言也。從因向果云。異常途從因向果也(已上行者二義)。次約敎主之時者。又可有從因向果義。釋迦六年苦行坐樹下。欲成正覺之時。不得正覺故。空中諸佛集會授五相成觀。後[口*間]正覺故。約此邊者。卽從因至果可云也。次往至尼吒天成自受用身。出生四佛四菩薩三十七尊。成就自受法樂之後。於十方法界加持有情界。各各施利益安樂益之時。利益無餘有情界故。此金剛界元意顯也。若約此邊者。可云從本垂迹意也(已上敎主二義)。仍金剛界意。敎主從因向果從本垂迹下也。サテ行者正受自受用身利益衆生。現敎時須行願菩提心。如敎主利益衆生敎也。若依此邊者。一向不見自證向化他之故。可云從本垂迹意也(東寺意一向用此義)。次修學敎主六年苦行之後。受諸佛敎五相作佛方輒。向自證之時。從通達菩提心至觀身爲本尊。次第修方從因至果意也。然而通達本心者。直達法界體性智。其後四相次第圓滿。故是從本垂迹意也。故本尊行者各具二義。然而從本垂迹爲本也。次胎藏界意。佛自行圓滿在法界宮談利衆生事。是名大悲胎藏發心生曼陀羅。是敎主大悲心發心。而是大悲源爲令一切衆生契當如來內證。發生大悲胎藏曼荼羅。勸利衆生方軌故。內證大悲心發成就衆生行窮盡也。是則敎主者。先內證圓滿之後向化他事現。故敎主從本垂迹也行者受之時者。學如來正覺成方軌。立此行願成佛敎故。是從因至果意也。菩提心義一云。菩提心種子詫諸佛胎藏大悲養育守護。沙羅樹王增長開敷。是此大悲胎藏大意也。外修萬行內觀諸佛中。開心佛是金剛頂元意也(云云)。問。五相成身必空五相成佛也。將以一相成佛乎。若俱五相者。眞言意一印一明是成佛直道談故。縱雖一相何不成佛乎。依之守護國界經一相成佛(見)。若依之論文五相作佛寔如何。答。必不俱之也。金剛頂略出經攝眞實經等。五相成佛(云云)。心地觀經三相成佛(云云)。守護國界經一相成佛云。故知。雖一相五相義分不可闕減也。梵網經明成佛相者。是淺略五相作佛也。攝眞言經守護經心地觀經等。深祕五相作佛也。敎王經略出經十八會指歸。祕中深祕五相作佛也。金剛頂經四種念誦布字法。祕祕中深祕五相作佛(云云)。但成佛樣不同也。或云一相沙五相(云云)。雖一相不可闕五相道理也。問。五相成身中通達菩提心者。爲煩惱所染穢也。將如何。若爲究所覆者。法性隱顯者。是摧處敎談也。眞言敎不可有此義乎。若依之爾者。金剛頂經中五相成身中。初通達菩提心現觀心。如滿月若在輕霧中(云云)。是爲究所覆也(見)。答。通達菩提心。是第九自性清淨體也。眞言意初發心時。直安住第九識。而能通達者染四九識。所通達清淨九識也。今免所通達菩提心體故爲煩惱不可被窮。但至若在輕覆等者。菩提心義四云。若眞言者在凡夫地能了。惑障卽是菩提。唯在心垢滅取證如反掌。此智始生雖未分明。智強惑弱。亦如滿月輪在輕霧中(云云)。此釋意第九自性清淨智始生。而未分明處如在輕霧(云云)。然而如權敎爲煩惱所覆云非也(云云)。師云。是深深祕密口傳也(云云)。授決集法身無隱顯(云云)。
五相成身事。(一)菩提心義第四云。若析體二空中。始觀佛性猶如界外麈沙無明所纒解。如月輪在輕霧中。若別等覺始觀佛果。猶爲三十品無明所纒縛。亦如月輪在輕霧中。若圓敎等覺始觀佛果。猶爲如一品無明所縛。亦如月輪在輕霧中。若眞言者在凡夫地能了。惑障卽是菩提。唯在心垢滅取證如反掌。此智始生雖未分明。智強惑弱。亦如月輪在輕霧中(云云)。(二)第二菩提心者。轉第八識爲修得菩提心也。上通達心第九識自性清淨心故。雖達自性清淨心。未達迷心始生死根源也。故今第八識立下一念。癡迷發生死根源成處。轉第八識爲大圓鏡智時。心源圓滿成月輪智光也。前第九識時未窮第八迷心。故如在輕霧中云也。今轉第八識爲大圓鏡智之時。於月輪光明發生如圓滿月也。依金剛頂經云。我已見自心清淨。如月輪心法和窮。此時究竟也。菩提心義云。於性德菩提心發修得菩提心也(云云)。此釋意第九識性德菩提心。第八識修得菩提心云也。(三)第三金剛心者。第七識也。第七識者。前強經色塵。順我見我愛我慢。四煩惱生假色假塵等著執也。故轉色塵著心成平等性智。先第一第二雖覆心法。未覆色法。故不立平等名。今轉第七識之時。色法覆卽色心平等也。故名平等性智也。色心平等故。於月輪上立色法觀時。月輪上置五胎金剛部率都婆(佛部)蓮花(蓮花部)等三摩耶形事。是色心平等意也(云云)。(四)第四金剛身者。第六識轉爲妙觀察智也。第六識者。遊行六塵發分別自在智。故轉六識爲妙觀察智之時。叙蓮花者。叙一蓮花遍法界。攝法界納一塵。盈縮自在也。故轉第六識之時。色法自在盈縮隨心也。(五)第五識無上菩提獲金剛堅固身者。前五識轉爲成所作智。是羯磨轉身成佛。卽尊形等顏也。施一切作用事。卽前五識爲成所作智之時。第三第四(相)第五(用)菩提心義四云。然約清淨九識亦有二種。一性得清淨九識。如前所引。二修得清淨九識。如楞伽云。八識海證九識流淨。風不能動。波朗不起。金剛三昧亦云。等覺三智妙覺三身。於九識中皎然明淨。金剛頂疏引理趣釋。大日如來清淨八識。四智相應證四智菩薩。如云盧遮那如來名遍照報身佛。於色界發第四禪色究竟天。成等正覺。爲諸菩薩現四種自證菩薩自覺聖智四智菩薩。所謂金剛平等現等覺。以大菩薩金剛堅固者。由如來淨阿賴耶於大圓鏡智相應證得堅固無漏三摩地。能淨無始無明住地。微細究義平等現等覺者。以大菩薩一義利故者。第七無□未那與第八淨阿賴耶識中無□種子能緣所緣平等。平等離能取所取。故證得平等性智。流出其衆生愛樂身。如衆色摩尼能作無邊有情義利法平等性智。流出其衆生現等覺。以大菩薩自性清淨故者。由如來清淨意識與妙觀察智相應證得一得一切法本清淨。於清淨妙佛國土。爲諸菩薩能轉無上法輪。一切業平等現等覺。以大菩薩一切分別無分別性故者。由如來無□五識與成所作智相應。現三菩薩。化於淨妙國與及離染世界。任運無功用無分別作佛事情事(云云)。略出經云。如來五種智亦名法界性智(云云)。所謂如來清淨第九無垢識。與法界性智相應。會本深清淨法界(云云)。亦此修得九識發心以去。位位分有性德九識。在未發心(云云)。師云。眞言密身成佛者。只是五相成身觀也。此外全無成佛義。五相成身者。心中俱三十七尊也。菩提心義云。故知。成三十七尊身皆名成佛(云云)。問。今論中何不明迦留羅觀乎(迦樓羅觀。五相成佛身。作佛以前空觀也)義云。守護國界經云。此會中有二種人。一者成就。二者未成就(云云)。爲未成就者明迦留羅觀云事。爲未知諸法皆空之旨者。直明月輪觀者。可墮有相見。故先現迦留羅觀。令知諸法皆空旨之後。散月輪觀云(取意)。而今論上明勝義無性觀。次現月輪觀故。別不明迦留羅觀也(云云)前唐院御釋云。漸學大菩薩者。用迦留羅觀。頓機不用迦留羅觀云。此外立頓中之漸機給。
師云。漸學大乘者。從權敎迴入眞言者也。是依權敎宿習必用空觀也。顯機一同不用空觀(云云)。頓中之漸機者。異漸次止觀機也。是圓頓行者助道對治機也(云云)。
問。金剛界意。薄地凡夫修五相身觀乎。若修者見本經。現身證十地住如實際(云云)。此居等覺後身修之(見)。若爾者縱雖凡夫何不修之乎。答。菩提心義中擧四人修觀七人修觀不同。其中有凡夫之事。不可疑之。但至金剛頂經文者。是開本來覺體之上者。凡夫當體因果共備之故。雖凡夫修此觀之時。我身卽十地之後身也。體達。可修極果五相成身觀也。義決云。削地位階漸立等妙頓旨(云云)。論云。其圓明則普賢身也。亦是普賢心也(云云)。金剛頂經云。普賢法身遍一切。能爲世間自在主。無始無修無生滅。性相常住等究俱(云云)。移此文也(云云)。
溪嵐拾葉集。天台沙門光宗。
溪嵐拾葉集(菩提心論抄第七)。
論云證有前後。私苗。
問。眞言行者修行證入旨前後可云乎。若有云者。眞言意敎行證共本來有俱德故。行證俱時定全不可前後乎。若依之爾者。論云。三世修行證有前後(云云)。答。如一邊難。不可有修行證入前後。但至論文者。敎時義會云。在因地中雖有前後。至果海中會成一體。是故未悟之者。見因謂異也。悟之者了果知一(云云)。此釋以未達本來覺體名未悟者。若達本來覺體之人。全無別後。云也(云云)。菩提心義云。龍樹十識中第九名一切一心識。謂一切有情本來各有所一心。一心各有一切有情。第十名一心一心識。謂一切有情本來共有一心一心分成一切有情。一切有情還成一佛(云云)。敎時義一云。問。顯敎云。普賢是一菩薩也。密敎云。一切如來大菩提心。普賢菩薩何實。答。俱密。若約一切一心識。是昔發心修普賢行。今號普賢。若約一心一心識。是一人發心修普賢行。入普賢境。自然契會一切如來普賢境界。無渡新舊自他差別。若從本所通達門。亦一切如來大菩提心普賢菩薩如現。普賢諸尊亦然。故菩提心論云。證有前後及達悟也。無去來今(云云)。問。蓮花月輪解共通凡聖乎。論云。凡人心如合蓮花。佛心心如滿月(云云)。付之。蓮花解凡夫。以月輪可解聖人乎答。二俱可通凡聖。但至論文者。蓮花者在生死之泥中。顯本性清淨義故。以之表胎藏理體。月輪照無明闇故。以之表金剛界佛智。故解佛位許也。只是一往分別。非盡理義也。依之五大院釋云(云云)。一義云。影略互顯也。若具云者。可云凡人心合蓮花。何心如開蓮花。凡人心如合宿際月。佛心如滿月(云云)。菩提心義一云。問。胎藏敎中於凡夫心八分令觀八葉蓮花。何故金剛頂中不明心。不令觀八分爲八葉乎。答。中八葉蓮花。此中爲開自心十六菩薩。只肉團令觀月輪。非不明心處也。故論示云。凡夫心如含蓮花。佛心如滿月(云云)。此則心凡夫心義如合蓮花八分。若發一念菩提心卽名佛心。故觀此肉心形如月輪(云云)。又云。問。菩提心論云。凡夫心如含蓮花。佛心如滿月(云云)。若干栗馱八分含蓮花。佛心非如開蓮花乎。答。凡夫八分肉心如含蓮花。於此心處若見本心形如月輪。是名佛。於此心月觀爲蓮花。名爲妙法芬陀利也(云云)。敎時義三云。問。初文云。我見月心形如月輪。而彼文云。人心合蓮。佛心如滿月。答。釋云。凡人胸有干栗馱。心有一肉團。有八分。狀如蓮花。男仰女釋。此八分以爲妙法八葉芬陀利花。金剛頂宗觀此肉團以爲月輪。上釋八葉蓮花。又論云。普賢文殊等如十四日。佛如十五日。故此文云。人心如合蓮花。佛心如滿月(云云)。菩提心義四云。菩提心論云。凡夫心如合蓮花。佛心如滿月。此心合蓮花亦有二義。一男女心藏肉團八分如含蓮花。大日宗云。衆生自性八辨具足。故是肉心亦有八分。今云。第八識體之上有八識之相。肉心類一團八分。二如金剛頂疏云。如來開覺心蓮花開。今例言之。衆生迷覆如合蓮花。又疏引心要云。夫修行者初發心信以表菩提心。卽大圓鏡智紇哩娜野心。是衆生肉心。安呼字爲種子所變種子爲月輪。出月輪於輪光明中。總五智金剛杵光明照徹。卽爲金剛薩埵。卽普賢菩薩異名也(云云)。故約界能亦是質多。祕藏記云。凡夫心含蓮花。聖人心似開蓮花(云云)。問。今論中處處引大日經文。爾者是龍猛菩薩依梵本引之也。答。依梵本引之。付之義決意者。龍猛傳金剛界不傳台藏界(見)。又海雲血脈傳胎藏事云。薩埵傳達摩掬多(見)。全以胎藏傳龍猛之事不見乎。答。達摩掬多菩提心義龍猛釋敎時義龍智釋。仍龍猛龍智兩人間也。而於塔外龍猛菩薩盛供合次第法之時得大日經。故今引之無相違也。問。眞言行者破人法上執可云乎。論云。眞言行人旣破人法上執(云云)。付之眞言觀心行者。薄地底下凡夫也。爭可破人法上執乎。若破云。何次下或爲無始間隔釋乎。答。文意者二乘得生空不得法空。故眞言行者直住如來內證之時。卽超越二乘之所證。有□無明之義故。若約此意者。直□人法上執。一分無明故。雖初心行者顯第九識之一分乎(云云)。示云。眞言行者。無明事是也(云云)。眞言行者。無明事第五祕密之時(云云)。
尋云。上執者何物乎。義云。天台破眞俗上惑。悉之分齊也。只是人法上執者。障生空法空惑也。
問。論文云。惑爲無始間隔(云云)。其體何者乎。義云。瑠璃經云。始無法起故名無始(云云)。問。云間隔者。其體何物乎。答。起信論云。不生不滅與和非一非異名阿利耶識(云云)。諸法差別性。卽元初一心也(云云)。
尋云。論云。如來一切智(云云)。其體如何。金剛頂疏云。言眞實者。非者是隨喜誘引之言。專是一切如來隨自意故云眞實也(云云)。以五輪三密名隨自意也(云云)。尋云。一切智者何物乎。義云。義釋云。如實智者名一切智(云云)。問。眞言行者雖見如來內證。爲或所覆之時用修行可云乎。若不用云者。論云。欲求妙道修持次第等(云云)。是用修行(聞)。若依之爾者。今敎頓滿頓足敎也。縱雖不用修行。體達於本來圓滿之旨者。何必可用修行云乎。答。今論文中於漸頓二機。故今文是約頓機相也。次下若人求佛惠。通達菩提心等文約頓機(見)。若爾者無相違也。問。論文欲求妙道者(發心)。修持次第(修行)。從凡入佛位。卽此三摩地(幷)。能達諸佛自性(涅槃)。悟諸佛法身證法界體性者(大方便也)。是約頓機發心修行菩提涅槃等五位次第也尋。成菩提文置三摩地言意如何。義云。成菩提者。阿彌陀也。而攝眞言經說阿彌陀定印。除散亂心云故。成菩提下置三摩地言也。問。四種法身與三身同異如何。答。大日經明三身。金剛頂經四種法身(云云)。是開合不同也(云云)。四種名言出瑜祇經。彼經云。薄伽梵金剛界遍照如來。以五智所成四種法身(云云)。但正立四種法身名事。出梵本入楞伽羅也。彼經云。自性及受用變化菩薩等流佛德三十六。皆同自性身置以法界身總成三十七(云云)。不空心要引之(云云)。師云。楞伽經梵本說眞言(云云)。
問。眞言所立四種法身者。全同天台所立三身中法身也。私云。常人天台所立中法身也。云也。一義云。四種法身全於法身理內。非分別四身也。只是一大法界總體名法身。於其中分別四種也。是一大法界者。本來覺了如來也。付此自然覺了身分別四身也。是則敎時義第一卷。一佛一切佛一時一切時云中。一佛一大法界總體。一切佛四種法身也。若爾者。全非天台三身也。山王院釋云。一大法界總體三極最極深深祕處(云云)。本經大綱集以之名一大圓佛。前唐院釋云。自然覺了(云云)。五大院一佛一切佛(云云)。是等釋意。於自然覺了上分別四種法身。故全非性非修。修性同時法身云也。天台意廢立三身。猶是三身一體。終歸入一味平等理也。眞言初一大法界談。於之廢立四身。故入文少異也(云云)。尋云。於一大法界中立四身方如何。答。敎時義一云。眞如體性俱四法身。是法性身諸佛同體。以四身互受法樂。是自受用。諸佛本願爲諸愚惡菩薩。妙現此四法身。是他受用也。諸佛大悲爲諸凡地。處處妙現此四身。是變化身。變化身中應諸雜類。是等流身也(云云)。妙云。四身互俱故成十六尊也(云云)。尋云。天台立相卽三身俱體俱用三身。爾者二種三身俱同四種法身也。ハタ異也。答。簡相卽三身取俱體俱用三身。同四種法身也。何者相卽三身。雖立三身終歸法身不變理。故不取之。俱體俱用三身者。各具三身成隨緣別身。故取之同四種法身(云云)。菩提心義三云。問。如來內證寂發無言心思迴絕。何故今云於內證境界說此法乎。答。今金剛頂疏答此問云。如汝所說內證之境言慮絕。何以故。非諸凡夫之境界故。又如來內證但是寂靜無去等。卽是顯敎之所說也。彼敎未知如來內證甚深故。今此祕敎其義不然。寂照俱時寂故。法界寂照故。法界同散。散不妨寂。寂不妨散。如來內證其義如是。問。諸佛說法必爲利益他。今與內證眷屬說法有何利益。彼疏亦答此問云。是卽自受法樂。轉輪王與內眷屬受大快樂。非是國內萬民所知。乃至廣引瑜祇文(云云)。問。諸大菩薩經論及諸宗□。皆云理法身無形相不說法。唯智法身亦爲自受用身。此是自受法樂之處。彼無凡機故不說法。但他受用及變化身。能射機緣故有說法。而今四身皆爲說法。卽是楞伽經說三身。各說此義。彼經中無相無形等。是法身說法之相。悲智熏習等皆是報身說法之相。應世發言等是應身說法之相。雖云三身皆說法。而言是法身自受二身不說。故起言說是他受應身事。故法相宗引此經文。以爲法不說之證(云云)。又天台云。若存三身法定不說。報通二義。應化定說。若卽三身俱說不俱說等(云云)。是亦報三身門亦以他受變化說法。而爲法身自受說法。而爲法身自受說法而爲他受變化不說。今眞言宗爲如法相楞伽羅三身說法。爲如天台卽三身門三身俱說。答。並非法相天台所斷。今眞言宗意云。四身互俱四身。是故呼自性身則四身皆自性身。呼受用身則四身皆受用身。呼變化身則四身皆變化身。呼等流身則四身皆等流身。何者眞如之理法界爲體。若自性身無餘身。理卽非廣博法界之理。受用之智受用法界。若受用身無餘身。智卽非廣博受用之智。變化之用變化法界。若變化無餘身。用則非廣博變化之用。等流之身事等流法界。若等流身無餘身。事則非廣博等流之事。故不空羂索經云。三身一體皆平等毘盧舍那自性身。准而可云三身一體皆毘盧舍那受用身變化身等流身等也。此與天台三身俱體俱用大日(云云)(已上肝要也。尤可祕之)。尋云。何故簡相卽三身。取俱體俱用三身乎。義云。相卽者。寄一味平等法身理體。故修成不變眞如義也。俱體俱用者。三身各別故成隨緣眞如。是同眞言一大法界之上辨四種法身義故取之也。隨緣眞如委之時。卽俱體俱用俱隨緣俱不變。寂照同時義成也(云云)。尋云。俱體俱用三身者。全同四種法身也。義云。落居處者全同也。然而入門少異也。顯敎對九界之迷機。從本垂迹後說三身法門。而眞言天台所談。至極重上不待調機方便。直顯說之故。理祕密同敎門少格別也問。諸經中說三身相不同。皆取佛身立一身。何今取隨類應同身立等流身乎。答。三身四身者開合故。應化身攝等流身別不立之也。一義云。眞言意立等流身事。超過顯敎甚深事也。立三身方照諸法能覺體也。サテ所覺法卽等流說也。是等流身雖離覺體。而備三身者是理內三身云也。サテ修此三身化等流衆生隨機三身也。此三身甚深。天台從迷入悟云。故三身佛界等流衆生界也。故以等流身不云佛界也。而眞言意。在內證生佛本有知見。故三身佛界等流生界。曆曆置而名一大法界法身。於一大法身中立內證四身乎。故此四俱眞如名自性身。俱智名自受用身。等成四四十六身也。是全非隨類化現等流身。本來覺了等流身也。天台意以三身爲佛身。不動九界方故猶不本付內證也。尋云。大日經意但限三身也。ハタ明四身也。答。兩種只是開合不同也。大日經雖明三身。經意不可遮四身義也。所以經云。又現普賢金剛執等像顏。於十方界宣說眞言道句法。是等流身(聞)。然而只攝成佛加持身。別不立等流身也。師云。金剛頂經四身。大日經三身也(云云)。問。論云。故毘盧舍那經云。悉地從心生。如金剛頂瑜伽經說。一切義成就菩薩。初座金剛座。取證無上道(云云)。爾者引二經文事。有何所以乎。答。上證得四種法身勸畢。引悉地從心生文事。一切悉地從心生。故觀心勸意也。所云心者。是一大法界理也。故此文以理勸行者意也。次引一切義成就菩薩事。引修行人。如此菩薩修勸也。次不起于座等者。勸修行文也(云云)。皆約漸機也(云云)。尋云。金剛座形如何。義云。以蓮花爲金剛座也。問。論云。凡今之人若心決定。如敎修行等(云云)。爾者攝末代修行凡人云也。ハタ指龍樹造論時代行者也。若指造論時代云者。龍樹世世是正法時分也。若爾者。於末代行者三摩地不可現前云也。答。凡今人等者。縱時分雖何時分。只此眞言敎法德過時分指也。只此德此敎者。不簡正像末。三摩地現前故也。弘一云。若立正像護持藏通(云云)。圓敎猶不立正像末。況於眞言乎。今敎是超越三時日加持說也。今不可正像末也。若又附小菩薩立正像末意。此敎專爲末代可云也。依之瑜祇經述眞言深意。若末法世人長誦此眞言(云云)。一字末法經中。爲末法衆生說是眞言事云。我滅度後分布舍利。已當隱諸相好。變身爲此呪(云云)。●字事也。此文分布舍利畢。如來變爲●字云也。當世眞言流布隨分也(云云)。問。眞言意底下薄地凡夫。一座中叶妙覺位乎。若不可者論文○若爾者一生入妙覺猶以難定。何況一座中爭叶妙覺位乎。東寺二義海惠僧都不可有。實賢僧正可有也。山門無異義一座中叶妙覺位也。今敎談本來成覺旨故。聞此旨之時不立于座。不運步道叶妙覺位也。依之金剛頂疏云。學此敎者疾踐極楷(云云)。雜記云(智證大師)敎法多門。眞言密藏寔爲最(矣)。故能一念繫心者。忽超三祇之遙。運刹那觀之者。卒階萬德本位(云云)。尋云。難云。此等釋猶義勢釋也。如何。又經據證文如何。義云。五字陀羅尼經偈。衆生性淨故。諸佛本誓力。以相應法印。顯成諸聖身。卽於一座中。便成最正覺。若從此法者。應作如是信。或起於一念。言我是凡夫。同謗三世佛法中結重罪(云云)。問。眞言行者雖不俱事萬行。俱觀菩提心成佛乎。若成佛者。菩提心之上具足事萬行成佛云事。通慢施設也。縱雖眞言行。何不俱事行成佛云乎。若依之爾者。論云。若無勢力廣增益住法。但觀菩提心(云云)。答。眞言意雖不俱事六度。但以菩提心觀可成佛也。凡今論文供合次第法精進修行序有六門。其中第三觀行制戒門。其緣支分諸度門。依菩提心一行俱之萬行卽成佛印云文也。依之金剛頂經疏應云顯敎三無數劫勤精進功。由此經力卽身成佛(云云)。此釋意於菩提心一行中具足事萬行云釋也。尋云。菩提心具足事萬行云事。只俱事萬行功能云也。ハタ實具一一事行體云也。義云。實具事行體云也。假令結飮食印時。實施飮食等也。問。論云。若修證出現則爲一切導師云心。如何。義云。菩提心義二云。是爲顯敎者普賢門妙現之身。異時異處開迹顯本(云云)。此文意三摩地妙觀成就。爲顯敎人開顯三摩地法門。故名導師云也。論云。若歸本則是密嚴國土(云云)。義云。前爲一切導師者外用也。今若歸本則是等內證也。義釋云。密嚴佛國出過三界。非二菩薩所得見聞(云云)。敎時義三云。故密嚴經云。密嚴佛與是大智慧。是大寂靜故。是寂光實報二與(云云)。菩提心義二云。密嚴者妙覺實超淨與(云云)。師云。敎時義云。實報寂光二與(云云)。實修實證報土自受用居云也。如何。義云。於寂光與立實報名也。問。論云。若人求佛惠通達菩提心(云云)。如何。義云。上所擧重重釋皆爲漸機也。今一偈文爲頓機也。於此一文有二點。頓機連廢叶大覺云。方修成始覺意也。若頓機中直速廢妙覺位也(云云)。
(始覺)
若人求(ルニメテ)佛慧(ヲヲ)通達(セハスレハ)菩提心(ヲニ)。
(本覺)
父母所生身(ヲモテハ)速(ニカニ)證(スセル)大覺(ヲ)位(ヲナリ)。
血脈相承次第。
T76083401.gif
已上敎相相承次第。
問。山門大師先德御釋義了簡方。如何。答。梵僧讃歎曰。天台智者禪師。是震旦小釋迦。開弘法花經。一念具三千。依正皆成佛。一山家大師者。藥王菩薩應現天台大師再誕也。靈山聽衆台蘇妙悟如來所世行如來事五種法師。豈異人乎。所以梵僧嘆曰。智者是分身小釋迦也(云云)。山家大師爲智者後身。釋迦一代敎法安我山。加之天台山靈寶草結六十卷。散章疏等迄我山將來。根本御經藏安置給也(云云)。顯密戒三學傳來。日域弘通給畢。依之邃和尚嘆大師曰。日本三藏者天台智者再誕也。一宗內三學持事者。我宗限諸宗超過之德行也。先山家大師御釋義事。以顯宗爲正。一切義釋設給。傍密宗義勢兼釋給也。故以山家奉號顯大師也。次慈覺大師御釋義事。以密宗爲正。以顯爲傍。一切釋義設給。事相敎相兼釋給也。仍奉號密大師也(云云)。次智證大師御釋義事。諸釋義皆以顯密一致釋給。事相敎相和覆兼釋給。仍號顯密一致大師(云云)。
已上三大師御釋義。大綱以此趣可令了簡也。
次五大院釋義事。雖引顯經論文。以密宗爲正。一切釋義設給。於密宗又以事相爲傍。以敎相爲正給。次兜率先德釋義事。以唯密意釋給。以事相爲正。以敎相爲傍釋給。次皇慶御釋事。唯事相眞言師。敎相無之也。然而觀行應理座者故。於內證者敎相俱朗也。然則御口決中。甚深無相玄妙甚絕之義勢被載。甚深甚深。次三昧阿闍梨御事。宗義相傳敎相不傳也。故以唯事相爲本給也(云云)。次法曼院御事。文相傳故。以敎相爲本也。博覽稽古明座也。仍當世敎相沙汰人人者。皆是法曼院餘流也(云云)。法曼院記云。移點經軌一千餘軸。不向聖敎時雖有之。不對聖敎日無之耳(云云)。次佛頂師事(號穴太流)。諸尊祕決大事等。當流有之。其故大原僧都長宴三十年之間。每日參池上所傳受記之號四十帖決。幷胎灌金□山賀意風等長宴自筆祕抄。悉皆被渡于賴照萬畢。諸尊祕決當流有之。世以知之(云云)。次慈鎭和尚御抄事。顯密相兼隨分祕抄等被記置。又云鬘論難了簡抄也。次飯室良快僧正御抄事。此書者隨分顯字學匠故。祕決集文云。見易隨分祕書也。岡崎邊被申和尚御抄狼藉物也。飯室御抄者神妙也(云云)。次秀[辶@瞿]抄事唯密敎也。餘宗才覺無之。委細抄物也(云云)。
(是六七行古書物破損文失仕候)
問。山門疏灌頂有之乎。答。先山門流三種一念灌頂有之(云云)。又惠心先德付分論祕釋有之(云云)。次東寺流灌頂甚深(云云)。又云。付阿彌陀菩薩門大事有之。次三井流題下灌頂祕決有之。以不動明王爲論主習之。甚深甚深。
溪嵐拾葉集。天台沙門光宗。
●●拾葉集(普通廣釋見聞抄第一)。
粗云。於本覽眞和尚之覽字難思除。然先任本抄寫之。後見可有斷簡歟。鑑眞歟。尚可尋之。鎭增私云。鑑字事不可及不不審。轉寫之謂也。後生書寫人。皆皆可直可直(云云)。
山門東塔南谷。淨敎房。眞如藏(九十四)虞。
溪嵐拾葉集。
普通廣釋見聞。私苗。
從云。此宗事但以信心可聞之者也。根本大師御誡在之故。學生式云。以信心聞之。以嫉妬勿聞之(云云)。凡權敎權門意者。依一經一部經論立宗義。故得半敎之意。不知滿敎由致也。是則有文有義。當人用之分齊也(云云)。今宗者不爾。大師太蘇妙悟。直達佛智內證也。得大綱者不暗細目意也。無文有義。智人用之。義深可思之。
幷序事。
示云。爾雅云。序者東西垣也。在外表先可見故(云云)。又石壁沙門行靖釋云。序者緒也。在外表如璽得緒。緒畫一璽之絲。玆集得緒。畫一集之事。多云幷序。將來之矣。學者知之(云云)。私云。謂意者。序者表正宗故。於此書之序表。絲括一部始終大綱故也(云云)。文云。粵若彌勒菩薩說言。東方有小國。其中有大乘種姓(已上)。示云。此言是瑜伽論文也(云云)。人師釋此文云。東方有小國。有三千餓鬼。學大乘敎法也(云云)。相傳云。三千餓鬼者。指我山三千學侶也(云云)。謂意者。凡餓鬼者欣求飮食相也。今我山三千學侶者。欣求大乘法味故爾云也(云云)。然云不可得意實乘餓鬼也(云云)。沙門者貧乏號不可苦歟(云云)。又大般若經第四百內分明說。見其說相。此般若經十方可流傳之由明。其上重又於東北方久可傳播流布之由說。應知我國也云事。花嚴經云。東方有小國。湖海中在辨財天(云云)。五大院釋曰。江州靈島在生身辨財天。叡山佛法應繁昌。相州靈島在生身辨財天。鎌倉佛法可繁昌也。又惠心先德一乘要決云。日本一州圓機純熟。朝野遠近皆歸一乘也。此釋源依山家大師御釋。非惠心私釋也(云云)。文云。我日本國僉知成佛。豈非其事也。
求云。以何得知。東方小國日本一州云事。甚不審也。如何。示云。佛法東漸以來。翻譯三藏弘經薩埵雖多之。日本外未云有大乘流布國。以五大院釋云。天竺有外道諦佛法。晨旦有導士諍佛法。我日本國信佛法等(云云)。應知日本圓機純熟(云云)。
求云。以何得知。日本一州僉知成佛之事。如何。示云。我朝八宗九宗雖將來。皆成佛道者信知。故日本唯小乘行人總以無之也。其故天台宗天下流布。十界皆成妙法令流通故歟。甚深甚深從云。今我山大乘戒說者。此純諸菩薩威儀圓頓一實戒相也。故於受戒當位。經六卽成佛。三身四土成道卽座顯之也。是以梵網經乘生受佛戒卽入諸佛位。位同大覺位。眞是諸佛子也。瓔珞經云。其受戒者入諸佛海也。下釋云。諦信此語。是名成佛也。謂意者。不用覺悟知見。不假定惠修行。於受戒卽座信心成佛故也。凡信心者。信故證淨等云。疑惑一分無之也。故於信心受戒卽座頓斷盡三惑。速登妙覺位也。仍我山六重結界。定六卽階級也。今戒說者。卽妙覺說也。心性中臺常寂光土云是也。故經云。遊於四方直至道場說。我記云。直道而歸生源可盡云。又云。凡戒壇者非假相建立。我山是自本四土不二寂光土也。依之靈山一會嚴然未散等云哉。又塔中釋迦集分身脫垢衣。召地涌示常住。靈山報土劫火不破。常寂光土無明豈汚乎。三變不退娑婆。六動感會淨穢無礙(也)。如此顯修究極理。於事相而建立戒壇。地下功德甚深微妙故。奉遇生身如來不異也。依之登壇受戒之輩。殖不知不覺大善根。卽下成佛種子也(云云)。
一。我山靈山浮土事。山家御釋云。攀斯山者。永離三惡之嶮坑。容斯洞者。速至四德之直道也。
覺大師御釋云。發心山住任情。解實果之惑。不信離散之矣。正與爲吟菩薩輪之衢也。
御廟御遺告云。夫尋天台宗流轉者。始靈山中天台。終吾山雖言三傳之末山。不異三變之昔地。故得道之因不殖於吾山殖於何所。出離之道不求此處求於何所也。
一。吾山號四座弘通峯事。明州赤山院明神神託曰。對覺大師曰。迦禮記(云云)。傳聞。日域有藥王藥上弘法峯。我從上人至彼守佛法(云云)。赤山明神隨覺大師來至我國。叡山西麓令住給也(云云)。傳敎大師者藥王菩薩也。義眞和尚者藥上菩薩也。三津百杖者妙莊王也。妙德者淨德婦人也。仍我山號四座弘通山也(云云)。
一。山家大師爲如來使事。上宮太子傳云。嬭母者乳母也。大師御誕生七ケ日以後。出嬭母懷。普行七步。唱曰。捨於清淨土。愍衆故生此。能於此惡世。廣說無上道也。法師品云。藥王當知。是人自捨清淨業報。於我滅度後。愍衆生故。生於惡世廣演此經○當知。是人如來使。如來所遣行如來事○也。大師是卽藥王菩薩應迹也。深可思合之。
一。大師渡海元意事。山家云。殆萬里巨唐傳於一味戒(云云)。
口傳云。一味戒者。勸發品四要也。一者諸佛護念。二者殖諸德本。三者入正定聚。四者發救一切衆生之心。是則三聚淨戒也(已上)。五大院御釋意有之。廣說無上道云。一味戒習傳也。施之故顯密共心戒法爲本意習也。仍後義行願三摩地爲戒釋也。深可思之。又隨意普禮。此釋三學俱傳名曰妙法釋可合之正戒藏。
一。佛自唱一偈事。佛自住大乘。如其所得法。定惠力莊嚴(攝善法戒)。以此座衆生(攝衆生戒。已上)。
中堂藥師如來。與大師有交語者此文事也。是則三學俱傳妙法也之事。以藥師如來爲戒家本尊事是起。甚深甚深。
一。桓武與傳敎靈山聽法事。山家釋云。夫以桓武天皇者。依靈鷲願立法花宗。入玄龍宮助遍吉誓。利生之德秀於周記。法施之功高於漠武也。
五大院。
桓武天皇者靈山聽衆。傳敎大師者一會同聞。作芳契於靈山之席。覆利生於扶桑之境也。桓武天皇者普賢菩薩化現也。傳敎大師者藥王菩薩應迹也。
文云。鑑眞和尚創傳戒藏。
從云。鑑眞和尚終南山道宣律師殊弟也。三論祖師道睿云人。勸鑑眞令來日本。其時律三大部並天台三大部將來給。佛本意在大義也。又是初後佛惠圓頓義齊意也(云云)。
文云。先爲天皇大后以授菩薩羯磨事。
從云。鑑眞和尚爲聖武皇帝並光明皇后。以梵網菩薩戒奉授畢。仍廣釋云。我日本國勝寶六年。大唐鑑眞和上於東大寺大佛殿前。築大戒壇(云云)。應知鑑眞說戒梵網大乘戒也云事。
求云。以何得知。鑑眞說戒梵網戒也云事。如何。從云。蓮寶戒和尚話語集云。引永觀律師語云。鑑眞和上說戒者。梵網經十重禁也(云云)。
東大寺八宗異雖置之。以花嚴宗爲本云事此謂歟。甚深甚深。
文云。後因律儀方法而傳聲聞戒文事。
鑑眞和尚傳云。純以菩薩大戒。小根依何利等云。大佛殿前大戒壇破。西門脇小乘戒壇築。今戒壇是也。此專小乘篇聚威儀用也(云云)文云。叡山嶽本師論立大律事。
山家大師製四條式。定我山學生式給。然以來圓頓三學弘通天下也。
文云。普天感崇。謂爲直道事。
大師以四條式文。訪決於異朝。其文決曰。本朝綱統馳僞辨於當時神州明僧耀明珠於永代。
近得註論之誠證。遠契働智之內證(也)。其以來直往但菩薩威儀天下感崇。仍爾云也。
文云。我亦發起上品殊勝之心。同有菩薩戒事。
從云。最初七大寺大德難破。聲聞篇聚外無菩薩威儀難破。爰諸大乘論中多大乘菩薩戒法分明也。依之今南都戒法者。聲聞戒別意也。菩薩戒通受也。依瑜伽唯識律文通受菩薩戒威儀立。然而律儀一戒不異聲聞云。或云。於菩薩戒摘取少分。以爲五分八十具等云。攝儀一戒者。不異聲聞云也。我亦大乘菩薩也謂。是則異部意也。又是三乘同坐一解脫床義也。若爾者通敎分齊也。
文云。夫以如非實乘。恐欺自他事。
從云。此一句者判敎來由也。敎有權實。機有大小。不可不分別。依之擧十家戒儀。廣略偏圓義分別也(云云)。
一。本朝佛法流轉相叶在世五時事。從云。凡案在世五時次第。相似本朝佛法。其故日本佛法流布者。以南都爲始。聖武皇帝建立東大寺。盧遮那佛座千葉臺上。是則三重相關成道。花嚴梵網儀式也。加之東大寺供養念座老翁サハ云魚荷來置前机上。導師波羅門僧正救覽八十花嚴也。是最初頓說花嚴儀式表也。此老翁者淨名居士也。卽大職冠歟(云云)。
花嚴梵網經說相者。臺上盧遮那葉上千釋迦。葉中千百億釋迦。妙海王千王子。阿逸多等二十五菩薩次第相付。花嚴當分三重相關成道。法花跨節意。四句成道也(云云)。次鑑眞和尚天皇大后以授菩薩羯磨者。是則如授妙海王千王子歟。
已上花嚴時分也。
阿含次得因律儀方法等云者。鹿苑施小儀式也。脫瓔珞軟衣。著羊弊垢膩衣。溫尊特相海粧現老比丘形相事云也。加之春日大明神搆鹿野苑。以鹿畜爲眷屬事。可思合之。
已上阿含時分也。
方等次我亦發顯上品殊勝之心。同有菩薩意地所持之戒之事。是方等時分也。恥小慕大心發。成眞成通人也。故云。釋迦法中別無菩薩衆。故文誠三六依次第坐云。同在菩薩意地所持戒云意同之。又如我等同入法性云事也(云云)。
已上方等時分也。
般若次近代功德之場。感好菩薩戒事。彈呵之後卽沙汰。大機漸成卽眞得別益。
已上般若時分也。
法花次須觀機半滿行戒權實等事。此是判敎意也。非跨節圓意歟。無權實判敎也。以法花超八圓敎。爲開會四末三敎也。天台別敎如常應知事歟。
已上法花時分也。
一。依經事。問云。此書依經如何。從云。依妙樂戒本云故。如彼戒儀。云正依法花傍依梵網也(云云)。故廣釋云。今據妙樂戒本。略開一十二門(云云)。
難云。妙樂戒本依經依梵網瓔珞等經(見)。其上今戒儀殊以梵網依律經。就中第七正授戒下擧相傳戒時。以臺上舍那爲第一。次第逸多等二十五菩薩妙海王千王子擧。正依律經(見)。凡性德發得傳授三種中。家習專以相傳戒爲本也。若爾者律相傳也。非塔中次第。何今抄始終正依法花機也。云也。
仰云。妙樂戒本事(如律御沙汰)。
旣彼戒本文多依法花(見)。所謂請師下(依普賢經)。又授圓敎三聚(見)。文以妙觀門融通萬境(云云)。但至今相傳戒相者。有多意。一下文顯之通得引用意。彼舍那卽今釋迦也。依之釋云。二處會主雖卽遮那釋迦不同。但是衣瓔少殊內身不別也。尤可思之。其上尚有子細。如此次第時以梵網爲本意可有之。於法花戒者。如此相貌不相應。尤凡今家圓頓戒傍正不相離。並鼻可有之。故擧二方無失。此事梵網戒時有師師次第相承。法花戒時無此儀(云云)。尤可習之也。
尋云。疏第八釋如何(若正立圓戒。次指梵網)。仰云。其釋且指委細說所也。今經無戒。不可得意。釋前後可見之。三學俱傳雖有今經且指他所也。今經常事也(云云)。
尋云。何以爾前梵網經戒。爲今經開會依經乎。傍依尚不相應耶。又山家御釋傍依彼瓔珞經等。今何但云梵網乎。答云。以梵網經戒爲今戒傍依事有四重儀(如彼見聞)。次別以梵網爲傍依本事(同如彼見聞)。凡梵網經一代始。今經終窮極說也。始終取合事有深意。始本不二蓮花(梵網)。塔婆(法花)。不可相離者也。花嚴座蓮花。法花坐塔婆。皆是有子細事也(可聞口傳)。
序下。
文云。彌勒菩薩說言等事。
答云。正像末三時正法以小乘爲面弘通。像法大乘爲本弘通。末法實大乘爲面流傳也。今彌勒言者。瑜伽論文也。此外大般若有之。其外尚有之(云云)。又惠心御釋云。根本大師御釋有之。可尋之。仍所所唯有大乘種姓者指圓機也。尤可思之。法花圓頓戒弘通。實末代相應之法也。依之五大院御釋云。桓武天皇者靈山聽法衆。傳敎大師一會同聞○以此釋眞俗一致可思合之。又云。七重結界安九院之佛閣。三變地鎭開九重之皇居。俱是佛法此住之因緣。鎭護國家之祕術也。深可思之。又云。城是本有四德。山是修得四德。修性不二事理一如也。且不可相離。若闕一者住不可安穩也。佛□王舍城者心王也。耆闍崛山者心數也。是則託事顯理之明文也。深可思(云云)。
一。我山號一乘峯事。記錄云。我山本名日枝山。桓武皇帝改之號比叡。世王與法王一體也。王城與山門不二也。世俗勝義圓融不二意也。加之爾前四味三敎諸宗。皆是枝末敎法也。法花萬行諸乘皆歸一乘故號比叡也。云梵名者●●。此云一乘也。山城之事比叡眞俗一實意也(云云)。答云。三國弘傳天竺(正法)唐土(像法)日域(末法)也。尤可思之。就之日本戒法弘通次第。全與如來說敎次第同也。其故鑑眞最初於大佛殿前被建大戒壇(花嚴時也)。依之彼大佛花嚴敎主也。是以大佛殿供養時。行基菩薩請天竺波羅門僧正爲導師(請次第在別)。供養砌老翁荷物來。見之サハ云魚也。サレトモ正見之者花嚴經也。此老翁淨名居士也。天竺號佛陀婆梨三藏。此云婆羅門僧正也。此僧正行基菩薩俱是文殊垂迹也。淨名居士又是文殊應現也。每諸佛於世文殊悉爲對楊發起也。故經云。十方世界中有佛無佛國。大乘敎流演。皆是文殊力也。深可思之。婆羅門僧正於南波濱相見行基菩薩云。
靈山釋迦御前チキリコシ。
文殊御カホアヒミツルカナ。
行基菩薩。
迦毘羅會トモニチキリシカヒアリテ。
眞如クチセスアヒミツルカナ。
夫ヨリシテ行基菩薩文殊也世以皆知。又律サハヲ荷タリシアオマヲハ其所被殖。津木サハ木名タリ(云云)。于今現在セリ。皆是靈山一會儼然未發意歟。又是靈山聞晨旦弘。太蘇妙悟日域傳云カ如。
文云。天皇大后之事。答云。天皇者聖武皇帝也。大后者光明皇后也。
尋云。此所授戒者何戒乎。答云。蓮實記錄中云。梵網十重禁也(云云)。如前花嚴之無疑歟也。
文云。次後因律儀方法之事。答云。文云。次方等般若事。答云。法相方等意也。六經十一部論大旨依方等(見)。又云。三論宣無相義。故依中論等。仍般若部(見)。而此二家尚戒依東大寺小乘戒。故止宿草菴意也。尤可思之。
次法花事。答云。今又叡岳本師論立大律者。是法花戒始也。是開三顯一法花也。凡大師渡唐御本懷在三學俱傳。就中以圓頓戒。爲本懷給。習也。此事祕藏事在之。可用口傳。御歸朝之後。弘仁七年開一向大乘篇目。同九年暮春告門徒畢。同十年造四條式文奏聞(云云)。惟雄中納言執奏也。此仁謁傳敎幷光定習天台宗(云云)。可思之。故本朝弘傳云。次第專叶五時之說敎。可思合事。我山戒壇弘仁十三年六月十一日被宣下(云云)。同十四年始行之。以義眞爲戒和上(見)。天長四年正築戒壇畢。宣下以得六年歟。可見日記(云云)。
私云。我國神明示現習五時之次第也。山王法花敎主也。尤可思合之者也。故山王祕決云。會三權諸神歸一實山王(云云)(無動寺知信阿闍梨記也)(云云)。
文云。論立大律可讀也(云云)。
尋云。今抄花嚴阿含法花三戒付出。仍除中間二味乎。
私云。三周之說相不同歟。法譬二周略中間二味。故妙樂釋云(信解品)。仍今一意也。凡方等入法花以有也。故除之歟。稀業心後是顯實可思之也。是依如來知見所顯機遠如此云也。若至方等各到法花可思之。大乘初門調機入頓釋。同可思合之(云云)。
尋云。任四條式文。十二年後往兼行寺可受聲聞戒乎。如何。答云。不可然。彼式文且依時宜。爲防他謗。如此釋給也。サレトモ其後爲國定再不許重受(云云)。見山王院御釋。故當山古今僧侶只以大乘戒壇﨟次。會合無相違(云云)。尤可思之。仍當世別不可受之哉。
文云。一句法門永劫爲種之事。
尋云。心如何。答云。一句法門永劫爲種。非實乘者アシカルヘシ云也。此心ニテハ小乘等爲種子云也。サレトモ此種子權種子也。故不可用小乘。可用大乘云歟。是則上聲聞戒衆機等有菩薩戒云破也。一義云。一句法門永劫爲種也。權敎種子不許也。其故一句聞法可成種子事。サル時大乘成種子。可用實乘不成種。小乘不可用云歟(云云)。
已上二義可隨心。已上義可宜。
文云。前賢戒儀已及十家○偏圓盤吹事。
尋云。十家中有祖師戒儀。何破之乎。答云。且語偏圓不分別故如此云歟。只行一邊歟。所詮梵網瓔珞等尤被簡。妙樂大師戒儀等分明不釋乎(云云)。
(已上序分)。
溪嵐拾葉集。
天台籠山黑谷沙門光宗記之。
應永二十一年五月十三日。
求法沙門貞算書之(七二)。
元祿十五年壬午五月九日法印實觀閱。
溪嵐拾葉集。
普通廣釋見聞。私苗。
題名事。問。今戒儀依妙樂戒儀也。而何置普通名乎。答云。然之有二義。一七衆通受。二十界通受。七衆通受者。次下釋云。一切不擇普通授戒等(云云)。依此文也。此釋依後出天台道俗通用六家戒儀也。又今釋云。第十門戒其人共等可見之。又答云。小乘七衆漸次受戒次第。故云戒云時云人。皆以前後次第其相各別也。今菩薩戒意必非可立七衆。然而且附順權門立七衆也。故今隨意樂頓立七衆也。是但菩薩爲本也。但順小乘情時。又隨彼意情。如彼等次第用意可有也。此時且以彼威儀等立七衆也。先義只依菩薩戒儀名同七疏也。次此意樂以利他爲本也。可思之。此等然戒女人共戒別人別戒共人別行別人共。可思之。
已上七衆通受了。
尋云。十界通受方如何。答云。小乘戒等立遮難。故不與者多之。今戒只但解法師語。悉受得戒不簡無根二根。不行畜生修羅。一切悉授之。是則他經但記。菩薩不記。二乘但記。善不記。惡但記。人不記。畜但記。男不記。女今經皆記意也。是爾前カタチカヒニテ有也。而今經一界成佛時十界皆成顯。故十界通受法花意也。但迹門尚不極。本門顯畢也。可思之。又答云。一代次第一機歷十界相也。其故花嚴六道機眞熏密益取其益。鹿苑時證二乘果。方等時恥小慕大漸發大心般若時眞成通人眞得別益也。沙汰付財成眞成別人也。故前四時歷九界也。法花時卽身成佛故成佛界也。何竪歷十界。サテ法花十界同時皆成佛道也(云云)。
已上二義七衆通受傍相傳意也。十界通受正相傳意也(云云)。
尋云。普通名有何依憑耶。本質如何。答云。此條尤可得意事也。凡一代雖廣。本迹二門不出也。迹門(從因至果)。本門(從本垂迹)。又從果向因也。其故迹門取九界心。歸入佛界。本門本實成以來施化說也。仍正從本垂迹(見)。三變淨土尚從因至果(見)。自同居入寂光也。攝三土迹歸寂光本意也。本門靈主說始。後復穢土。故從寂光下同居也。佛身卑小可思之。
尋云。定四要品方如何。答云。四要品者。方便·安樂·壽量·普門也。故觀音品法花肝心。本門流通至極甚深品也。本門流通(見)。安樂初心始行菩薩相也。故夢八相等見可思之。今品不爾。觀音深位大士三十三身聖容現。故從本垂迹意也。三十三身次第自佛界至九界也。是云普門也。此普門門實相通義也。釋是則十界衆生悉通受法花戒相也。是先德口傳御釋合事在之。又此觀音本門內證慈悲也。每自作是念。慈悲無非應體。可思之。又云。戒家以慈悲爲根源。故繞益有情戒爲本。拔苦與樂觀音普門習也。私云。觀音品三十三身本門無作應用習也。又答云。觀音本門佛界所具菩薩界也。私云。此品事戒家一大事在之可習義也。又云。要品事根本大師普門可云普賢云御釋在之(云云)。然而只觀音品可用也(云云)。
尋云。妙音品可有普門義乎。答云。不可爾。普門從本垂迹意可云也。妙音迹門流通也。サレハ觀身次第自凡入聖也。故今抄專依觀音品意可云也。凡立太子灌頂云。四要品習事在之。要品中四品俱取意有。又一品取意有リ。其時觀音一品也。尤一箇習事也(云云)(妙音。東方大士)(觀音。西方菩薩)。是有子細事也。又云。說法花時迹門向東本門向西。其故序品白毫照東方。本門寶塔品。寶塔佛前西向出現。故塔中後向西也。可思合也。凡妙音品觀音品不同全全在之。普門有無其一箇條習也。可聞口傳。妙音加佛十界具足。可思合之。
尋云。梵網經十界通受(見)ヲヤ。如何。答云。此事中中自法花彼爾前經キラキラト多也。然而可有不同也。其故彼理性意可云。法花今經皆記釋可讀之也。卽身成佛已下一往通再往不通也(云云)。私云。法花以前以十界爲本。法花以十界爲本。是可有意據。中中十界指出還非十界成佛。イカニモ可有權劣得勝義。今說經十如實相時。實相必諸法。諸法必十如。十如必十界。十界必身土意彌甚深也。可思之。可聞口傳者也。又答云。凡又以梵網經依經事。可思合之(如上)。此時者花嚴時。粗說十界皆成歟。花嚴法花朽木書習也。サレハ花嚴別圓法花本迹二門。花嚴別敎一代根本。直代別敎○口傳(云云)。一義云。通受事南都意。於十界人天者爲道熏也。四惡趣者非道熏云也。於人道橫門無根非道熏者也。今法花意不然。雖爲四惡趣雖爲橫門無根。只機緣熟悉可授戒也。是以經云。但解法師語盡受得戒(云云)。又云。法花意十界皆成妙理明。無作本有十界談故。十界悉是道熏也明。故云十界通受戒也。可更問。
尋云。簡橫門無根等意如何。示云。一義意者。權敎小乘意者制身口七支。故根闕者非道熏簡也(云云)。又義云。凡根闕者依先生之報[阝*童]。今世成根闕也。仍如此者煩惱深全故。不能發菩提心故簡也(云云)。
尋云。法花十界通受意如何。一義云。凡實乘意。縱爲四惡趣機。菩提心純熟悉可授戒也。三業之中意業敎主釋此意。又云。戒緩乘急者赴惡趣詣佛世發心成佛。方等婆蘇等其意也。乘急者非道熏(云云)。又云。法花本有無作十界眞言。眞如十界皆是道熏也。所詮十界皆成意也(云云)。
尋云。以普門品名今抄意如何。答云。以普門品者無非應體。以慈悲爲體。三聚戒中繞益有情戒。又以慈悲誓度爲詮其意。可思之。
尋云。以普門品名普通義如何。答云。疏云。門者能通義也(云云)。故今普通者卽普門示現意也。今安樂行觀音兩品。如次本迹兩門流通也。於當品有兩重問答。上問答者。卽觀音大悲人也。藥樹王身也。下問答者卽法也。如意珠王身也。卽拔苦與樂也。今品正是法花本門流通也。流通者卽是繞益有情義。故以普門品令名今抄也。加之觀音三十三身現十界衆生利益也。故云十界通受戒釋故普通受菩薩戒也(云云)。委可見疏文也(云云)。一義云。周穆王乘八疋馬。詣天竺靈山之時。觀音品說時也。釋尊授護國祕法給。御卽位法今大甞會時奉授國王事是也。先冥利益時除三毒七難。卽是拔苦也。次顯利益時現身說法。滿衆生願望者與樂也。普門也。如卽位之時者灌頂儀式也。是則今受戒之方法也。卽繞益有情戒也(云云)。梵網經輕戒極云。轉輪王受位時。國王受位時。百官受位時。應先受菩薩戒○國王意者慈悲心也(云云)。梵網輕戒第一不敬師友戒法門。觀音經二句偈法門引合。王位佛法亙甚深習事在。事廣間思略之。可尋之。又云。后宮易產祕法有之。是又繞益有情義也(云云)。
已上普通了。
次授事。答云。以十二門次第授相云也。是正覺儀式也。授相通文也。可見一師受戒也(云云)。今受所化也。授能化也。一家釋有之。授記品釋也。
尋云。此授相法花有證據乎。答云。法花有之。其故普賢觀經受戒相說論五師(不現前)。受戒說。此相貌必所結有也。能依所也。若法花無之者。文許結之乎。而法花何不審也。其云序品儀式已別有口傳(云云)(論序ナントニテハ不可沙汰也)
和上(釋迦身不動搖而入三昧)
羯磨(文殊依彌勒疑引古答。今尤菩薩事義也)敎授(彌勒依大衆疑擧不審。是敎授義也)
證誠(多寶萬八千土佛也)。
同學等侶(自家他方菩薩也)。
如此習此五師正序品相貌也。所授戒方便品已下正說等(云云)。次此五師祕事有也。三師行者所具無作三身也。山王院御釋可思合之。普賢經記云。請聖人三師。作我和上羯磨敎授。恐表法身報身應身。引起我本有理智行法。令我悟入三法。具在一心之中。和上表理。具足三法爲其大師。羯磨表覺。母秉法弘理。家法爲我軌範。應本圓道。慈氏作敎導。導我行法速趣道場爲人天師。具足十號。於大衆中。唱言。我是如來乃至世尊(云云)。序者卽我等。心王心所可習之。
道場(四土一土)。敎主(無作三身一身)。所化(身土不二十界皆成也)。皆是習事在之(云云)。又一義云。圓頓戒授相者。以普賢經爲本也。彼經說相云者。請不現前五師。次前大德一師羯磨受戒也。此事非普賢經。源法花序品事起。加之釋尊爾前諸說了。無相不相一戒無量戒相出生。仍而彼無量義處三昧入了。眉間白毫東方萬八千世界照給。其光中於二界八番衆悉十界形相見了。四衆悉疑之。六瑞希疑問答。委如本經疏文也。
尋云。於光中見十界事如何。義云。十界者表十界幷具。是則十界通受意也。釋尊入定默然而坐者。和上師義也。三六四衆疑念擧奉問文殊事。敎授師義也。文殊又受。彌六問四種答。惟特答略增見天台廣增見答。分明判答也。見羯磨師義也。又云。不現前五師合爲法身眞身合也。現前大德傳授戒師者。此卽報身也。受者卽應身也。卽應身開也。付之三身四土成道。於卽座唱之也。又云。寶塔爲法身。多寶爲報身。釋迦爲應身(云云)。又云。多寶爲法身。釋迦爲報身。分身爲應身(云云)。委可尋之。十方諸佛爲證誠師。十方諸菩薩爲同學等侶(云云)。示云。此是三身成道儀式也。可更問。可祕事也(云云)。
問。普賢經五師於法花有證據乎。答云。能諸經有經事所結經有之。所以今經序品相貌其義也。如上(云云)。次最極習事有之。所以方便品五佛章是也。是則本有五智也。又是無作三身也。三師者三身也。證誠師者性德也。十方菩薩者修德同學等侶是也(云云)。五智三身幷開合異也(云云)。
次菩薩戒事。仰云。佛戒菩薩戒共同事也。然而今家意佛界上菩薩界也。故菩薩戒云還甚深也。上觀音可習之。又云。義記菩薩戒妙樂菩薩戒今抄菩薩入門可替。サレトモ終不可替事之。迹門本門意習時。義記菩薩重重有子細。義記見聞可見之。一義云。菩薩者紹續義也。佛種子續故也。佛子義弟子也。山家御釋云。於菩薩戒有四種。一三藏菩薩戒。二通敎菩薩戒。三別敎菩薩戒。四圓敎菩薩戒。今者授圓菩薩戒(云云)。義記同之。又云。於法花戒又不同。迹門菩薩界者等覺。次還因菩薩界也。本門菩薩界者佛果上菩薩界也。是則佛果大悲也(云云)。又云。理卽成佛乃至妙覺成佛釋。又此上理卽菩薩乃至妙覺菩薩成釋給。是則佛地邊菩薩是也。迹門佛界本門菩薩界云事。甚深之習事也(云云)。
次戒事。明廣云。戒具足惠含藏三德。名爲戒藏(云云)。付之。一以戒藏與三學門兩種入門可有之。答云。三惑非名爲戒(云云)。可思之。此上尚有子細。然本迹二門可習之也。一切分別皆習戒一字也。迹門權劣得勝。本門當位卽妙隨緣眞如。悉皆戒字。可得意也。三千性相是云戒義也。可聞口傳。大論十戒可思合之。
尋云。正以何可爲正義乎。答云。以本門可爲正也(云云)。答云。諸佛者以無緣大悲度衆生故。世世番番說法利生給。是以經云。每自作是念等云。五百盡點劫間出興。從本地無緣大悲垂迹門大悲也。故從本垂迹而起大悲心說。其利生說者。戒定惠三學也。若無戒者定惠無故。凡戒者佛法大地也。是以諸惡莫作諸善奉行云。諸佛出世本懷以遮惡持善爲本。諸佛出世本懷法花以戒爲本也。其妙法者三學俱傳妙法也。是以山家大師御釋云。虛主不動戒○三學俱傳名曰妙法。又云。天台大師卽身成佛義一卷祕書有之。一流最極大事也(云云)。其卽身成佛者別無子細。身持禁戒。心修定惠。念念住滅罪生善心地。是卽身成佛(云云。取意)。深可思之。
尋云。戒卽身成佛相貌如何。答云。今圓頓意者。機十界也。戒十界也。故釋云。直列十戒不出十界(云云)。十界具足方名圓佛義可思也。又云。一心戒體。十界戒相。三千戒行(云云)。可思之。
尋云。大論十戒相如何。示云。十戒者不缺不破不穿(已上)(三藏之律儀戒)不雜(定共戒)隨道無著(此二戒道具戒也)。智所讃自在(此二戒菩薩出假戒也)。隨定具足(此二戒中道戒也。已上)。
義云。此十戒意者。前六戒者二乘空觀也。智所讃自在兩戒者菩薩假觀也。隨定具足兩戒者佛界中道觀也(云云)。文云。因緣所生法者。六道因果卽所緣境也。我說卽是空者。二乘空觀卽前六戒也。爾名爲假名者。假觀也。菩薩界也。爾是中道義。卽佛界也(云云)。止觀意者。列此十戒爲所緣境。此上立能觀觀智也。故文云。一心三觀以照持犯。當知中道妙現戒之正體。上品清淨究竟持戒也(云云)。今戒家意者不然。於本有妙境不假解了。而直於信重三惑斷盡卽身成佛也。故文云。直道而歸生源可盡等云。或於受戒卽座六卽成佛云。故止觀者尚解行證次第。戒法不爾。直歸法界體。契當尸羅清淨本法也。仍止觀十乘觀法上立戒法妙觀也。故止觀上戒法立也(云云)。又於機十界機習事在之。花嚴以前六道機也。阿含(二乘三藏)方等(二乘通敎)般若(別敎菩薩界)法花(圓敎佛界)等也。又答云。權敎小乘戒法者。戒是定惠前方便也。故偏持篇聚戒其上隨意樂。何法何宗定惠法門修學也(云云)。サレハ南都邊僧衆學淨土宗。學法相。學天台宗。學眞言。入禪定。是則不三學俱傳故也(云云)。今山門戒法不爾。戒者是三學中本體也。仍以定惠爲方便。莊嚴戒體也。是以經定惠力莊嚴心。此度衆生(云)。所莊嚴戒體。能莊嚴定惠二法也。然則經佛自住大乘者。卽乘戒法也。口傳(云云)。戒卽法身釋深可思合也。又山家大師一心三觀上一心戒藏立。又天台依隨意普禮法文。深可思合也。
尋云。三學九學廢立源起婆沙論。一家引用之。今何故三學中戒法勝云乎。答云。戒家意三學共是雖戒法。對判三學之時戒藏勝。以定惠爲末也。天台御本意以戒爲本故也。隨意普禮法文。可合之。性無作假色云。以本門意釋也。此假色者。隨緣不變故名爲性之上。不變隨緣故名爲心意。隨緣眞如假色也。法花本門意。不變眞如上立隨緣眞如。故今戒體以外諸敎中勝高也。今假色者非三諦中假色。三諦未分之假法也。三諦共是假字置其證也。一心戒藏。可思也。
尋云。化敎戒制敎戒不同如何。示云。三學但是雖戒法。定惠二法所具戒名化敎。戒藏所具律儀名制敎也(云云)。
尋云。三學入門不同如何。答云。戒法以尸羅清淨德爲戒也。定者以息遍凝心爲體也。惠者以簡擇爲體也。
廣釋事。答云。廣釋者流通儀也。サレハ大論者作名字。說法名流通(云云。般意可思之)。文云。前賢戒儀已及十家。廣略在意。偏圓監吹。遂令直往之機還遮歷劫之經。因今廣揉。文義遍遺來賢事。須觀機半滿行戒權實。總是廣釋務在開導義云。依此文者。正是廣釋者判敎意也。擧十家戒儀判廣略權實。彰圓頓妙戒也(云云)。
已上題名畢。
溪嵐拾葉集。
四明天台沙門光宗記。
應永二十一年五月十三日書之。
求法僧貞算(俗七二)。
元祿十五年壬午五月十日法印實觀閱。
溪嵐拾葉集。
三重受授戒灌頂授戒云是也。口傳口傳重受之時。房中何事。スルトモ人不知事也(云云)。
問。十二門次第生起有表示乎。答。表示有之。所以我師連道上人(十二)。示釋在之。可尋之也。
尋云。戒持人云事如何。答云。藥王經云。從生至生不失此戒。常隨行人乃至成佛(云云)。此文口決。小乘戒者人持戒。大乘戒戒持人可思也。天神釋云。夫菩薩戒者流轉不滅敎也(云云)。深可思之。答云。直往迴心等爲多人設之須然。而又一人可有此義已(云云)。サテ此十種相貌上求下化攝也。
尋云。此十種意樂有何證據乎。答云。正依法花說也。故依法花經也。所以譬喩品云。若有利根已下十種人可持之說。合之可得意也。
尋云。其相配如何。答云(云云)。文云。若聞藥師瑠璃光之事。藥師應身也(攝衆生戒也)。瑠璃者(淨法身也攝律儀戒)。光者卽般若。故名報身也(攝善法戒也)。答云。一向當求無上菩提者。十種具是四弘菩提故爾云也。十種總各四弘有之。別云時十種分四弘料簡也。以法花文合之可受也。
四擇道場事。尋云。外道場相貌如何。答云。此下可習事寂光也。普賢經文尤可思之。是色常住法故文實殊勝也(云云)。四土不二寂光習也。七重結界內安心性中臺寂光土。可思之。
一。凡聖同居(理卽)。二。邪正一如(名字)。三。冥熏密益(觀行)。四。好世淨(相似)。五。開方便門(分眞)。六。示眞實相(究竟)。同居(第一)。同居淨土(第二三)。方便土(第四)。實報(第五)。寂光(第六)。已上迹門四土。
眞性中臺寂光土。本門四土不二寂光也。私云。一家立六卽外立位耶(云)。四土外立土(乎)。問也。今我山建立有此義(聞)。此義所詮迹門六卽上本門位立也。迹門四土外本門四土不二立歟。
尋云。本門位與本門土其相貌如何。義云。可聞口傳(云云)。
尋云。內道場相貌如何。答云。是於自身作寂光不二土也。所詮以我身爲寶塔也。此等深可聞口傳(云云)。疏九云。本有四德爲所依。修得四德爲能依。能所已幷爲能依之身。依於能所所依之土二義齊等。方是毘盧舍那身土之相(云云)。可思之。此文口傳可習也。以此文外道場內道場可習也。
尋云。內道場於今經中有證據乎。答云。可聞口傳。明明文相在之。祕藏祕藏。釋云。於師當生無上法塔也。依金光明經歟。於身當生無上佛國之想(云云)。可思之。私云。以寶塔品相貌合口傳可習內外道場者也。此抄委句多此段。任雅意不可率爾而已。
一。內道場證據事。法花云。爾時釋迦牟尼佛見所分身諸佛悉已來集。各各坐於師子之座。皆聞諸佛與欲同開寶塔。於是釋迦牟尼佛。以右指開七寶塔戶。於大音聲如却開鑰開大城門。卽時一切衆會皆見多寶如來。於寶塔中坐師子座。全身不散如入禪定○爾時多寶佛塔於寶塔中(始是冥本覺灌頂儀式也)。分半座與釋迦牟尼佛。而作是言。釋迦牟尼佛可就此座。卽時釋迦牟尼佛入其塔中坐其半座。爾時大衆見二如來。在七寶塔中師子座上結跏趺座(云云)。又云。我等本有塔婆中五分法身集會也。集分身脫垢衣云事。深可思之。又云。衣座室者卽是三聚淨戒也。又是三身三諦深可見合之。
一。天台有三密釋事。寶塔品疏云。三變土田者。三惑破斷相也。亦是三變淨土儀式也。是則如來三密三身體相也(云云)(已上取意)。又云。十不二門云。如來三密相海也(云云)。可見本文也(云云)。又云。因名三業。果名三密釋。可思之。昔淨滿如來者他受用報身也。卽是梵網敎主也(云云)。二侯者二者三公也。侯者諸侯王也。小國王也。答云。南山於辰旦築戒壇之時卜地。請僧來云。此壇四角掘可見也(云云)。掘見之時。長五尺石銘有之。其銘曰。迦葉佛時清觀寺戒壇也。又云。慈覺大師授戒於貞觀帝奉號文德。法名號素信菩薩。
事寂光事。寂光土色心境智相應也(云云)。答云。於靈文習之。又同居習也。又云。道場本尊戒師受者以習合事。心性中臺常寂光土云事。答云。性者寂也。光者心。是則寂照二義也。受戒道場云寂光土事。答云。本結大緣寂光爲土。期心所契法界爲機(云)。可思之。法身地照機事以此釋習合事也。本結大緣處皆名法身地。云寂光土習。甚深也。山家御釋云。稽首十方常寂光。常住內證三身佛。實報方便同居土。大悲示現大日尊(云云)。可思合也。
尋云。蓮花臺上寶塔相貌如何。答云。蓮花者表實報也。寶塔者表寂光。臺上下因。寶塔者上果義也。花嚴妙覺也。法花本覺也。因果色心始覺本覺境智冥合中。於萬法攝盡習事也。此三緣和合一切敎法習盡。
尋云。名內外兩道場事如何。答云。內證所具法門於外色依法莊嚴表示故名外道場也。內道場以心處八分爲所座。以靈明之月輪爲能住。五分戒身和合成就。是則五大法性圓滿具足。以之爲微妙寶塔也。是名內道場也。譬如當時傳法灌頂道場莊嚴者。外道場儀式也。祕密灌頂內證莊嚴者。內道場儀式也。顯密且雖異。大道是一故。先德如此釋給。已在世寶塔全是南天鐵塔也。戒家塔中相傳。密敎直受印信。全是一致也。甚深甚深。外道場文云。當知受菩薩戒地名常寂光土。一切如來五分法身。究竟證會之處(云云)。內道場文云。境界亦云行者。自身卽是道場。一切如來五分法身皆來住中。當知受菩薩戒之身。卽金剛道場一切諸佛集會此中。盡未來際不可捨離。體如靈文。永無敵對十方世界四魔盡力欲壞顛傾毛孔。
五三師相。已下。
示云。師相有三。一諸佛師。若眞佛。若佛像。若生身舍利。若道具錫鉢。若法身舍利大乘經卷(云云)。二菩薩師。若眞聖。若聖像。若生身舍利。若法身舍利等(云云)。三凡夫師。若內凡夫。若外凡夫。不須形像持物法文(云云)。
尋云。諸佛菩薩凡夫等。三師中以何爲本乎。答云。爲末代以第三師爲本也。此事深有子細。可聞口傳也。盧舍那因地相傳。義記眞傳(ト云ヒ)。廣釋從凡夫僧(云)。尤可思合事也。答云。在世滅後凡夫高習事。最極祕事也。凡夫師習法花文。
尋云。本地三身習事如何。答云。惠心流於理卽位習之。檀那流於極位習之。敎彌實高位彌下。敎彌權位彌高云事。可思之。又云。受者爲應身。戒師爲報身。本尊爲法身。是則無作三身祕義也。依之三身四土成道於受戒卽座習事此事也。
答云。理卽爲法寶。名字卽爲佛寶。觀行卽爲僧寶也。然間三諦卽是三寶也。三寶者是三身。三身卽是三聚淨戒也。深可思之。故明曠釋云○。
尋云。末代遇聖師。有受戒儀乎。答云。此事有口傳。眞言敎祕密重値聖師受之(云云)。彼聖師者有習子細(云云)。今戒家意聖師又有祕事。不可率爾者也。塔中口傳可聞也。
尋云。此五品中隨有一品。卽是入外凡位堪作菩薩戒師。爾末代五品師難有哉。如何答云。サレハ下別被於一種師。其師相如此下劣者也(見)。依袋臭不可捨珠(云云)。其上戒家意。五品階級有習。受戒弟子名字受戒以後。觀行習事有之。可聞口傳。凡立六卽位事。依物隨事可有差別。依之天台御釋。就彌陀稱念義共六卽。是習事有之。可聞之。
尋云。今戒師所詮如何可得意定乎。答云。此事戒壇習寂光土能居身。無作三身塔中儀式習也。サレハ一家釋云塔中相貌。塔爲法身。多寶爲報身。釋迦爲應身是。次多寶表法身。釋迦表報身。身表應禮。二重釋祕藏釋也。サテ今戒壇五師習。今所安置釋迦文殊彌勒。法身不現前五師報身習。現前一師不二應身云。是一傳也。又云。不現前五師與安置三師合爲法身。現前一師爲報身。所化爲應身。是一傳也。是則寶塔品三身釋以可思合之。上傳二義中。不現前與安置爲一法身事。眞身合意也。所詮三身六身廢立可思之也。故戒壇表塔中寂光也。以之上合內外道場可得意者也。又云。合弘仁三箇傳可習之。所受戒法蓮花因果可習也。答云。此五師等如此習事。有山王院御釋上(見)。又云。顯戒論序歸敬序文。
稽首十方常寂光(戒壇)。常住內證三身佛(安置五師也)。實報方便同居土(花嚴意也)。大悲示現大日尊(指戒壇勸請山王也。私云。顯戒論序有兩重歸敬序。始正依法花。次傍依梵網意也)。
又答云。此上尚有一兩重大事。只我等五陰色心體可習事也。又山王權現御法名依妙法蓮花經五字也。妙法大宮四一妙法。法宿報身又報身(眞言意)。蓮花花台法身又報身(眞言意)。台藏。攝律儀戒。中道。金剛。攝善法戒。空諦。經聖眞子應身。空諦。三聖御名此五字起也。蘇悉地。饒益有情戒。
私云。本結大緣○釋可合之。所居四土不二寂光。能居三身相卽無作三身。所說唯一實相妙法蓮花圓頓法門也。蓮花因果法門是也。梵網敎主蓮花□○葉爲座。
尋云。滅後必中下品戒體歟。如何。答云。必不可爾。如上得意者。上品戒可發得也。
尋云。復有一類等師相如何。答云。必非破戒。末代非法破書也。尤可得意歟。
又云。二塔云有習子細。只立塔故爾云已。然而說戒道場習事也(云云)。
私云。三千衆徒皆塔婆習也。三部塔婆習也。東塔金剛。西塔胎藏。橫川蘇悉地。可思之。
尋云。以一切僧體皆爲觀音分身事。如何。示云。經云。應以比丘身得度者。卽現比丘身而爲說法(云)。若爾者。我等凡夫僧持饒益有情戒者。觀音普門分身也。甚深甚深。答云。南岳天台等取戒師事者。相叶今經意也。一切凡夫僧有此義也。中中我等無作三身手本有。甚深甚深。
尋云。眞聖與影像不同如何。答云。眞聖者生身故現益無量也。影像不及歟。故妙樂釋云。泥木雖無心發佛想者功德無量也(云云)。生身者機前示現故。機緣薪盡時入滅給也。法身者如如妙境故。三世常恒也。自眞聖影像勝已先達。可思合也。加之密敎意六大四曼三密法界周遍故。生身法身無不同也。中中影像功德甚深已。法住法位世間相常住。可思之。
尋云。法身舍利生身舍利不同如何。答云。法身舍利者。實相妙理也。生身舍利者。應身舍利也。於法身有全身有碎身。今法花經者法界總體故全身舍利也。爾前諸經者分別說三故碎身舍利也。於生身亦復如是。釋迦總體者全身也。分敎舍利者碎身也(云云)。又土佛身也。多寶者法身故有身也。分身諸佛碎身也。法師前受戒時須要見好相事。答云。夢想得好相(云)。何況師資相傳和上値事免。是如來出世得意也。甚深甚深。
六重八重事。答云。善戒經九卷經。一卷經。一卷經中六重者在家戒也。八重者出家菩薩戒說。若此事不審。又云。梵網經意六重者前六重也。八重者。十重中二戒除前四戒。後四戒合八重云也。
一禮舍利事。示云。多子塔前禮舍利。又寶篋印陀羅尼住禮全身舍利多寶全身舍利等。皆是先生五分。答云。因果長者六重因果因緣事。可思合之也。一女人面目毒蛇出入(云云)。二衢。三天女散花。四餓鬼打頭。五火柱。六座山頭。已上。
古人云。雲林打骸。靈鬼者泣泣悲前生業因。寒林供花。天人者色色喜曩生善根(云云)。
覺大師云。縱得紫金妙體。還禮黃壤奮骨(云云)。此文深可思合也。
六敎戒德事。若善信菩薩二十四戒之事。
一百四戒之事。若聞琉離光。不墮三惡事。
答云。藥師應身瑠璃(法身)光(報身)卽是三身如來三聚淨戒。故云戒體還成也。可思之。若入印之事。答云。入印經也。此經說五乘譬也。
羊乘行事。答云。羊者五十里外不行也。小五十里也(云云)。
十二神行道事。答云。大集經委細說之(云云)。
步行菩薩事。答云。本論羊乘名言無之也。以步行當羊乘。以義引之也。智論中立四種故。今家四敎相對。有相宗者法相宗也。三乘共菩薩立。餘菩薩不議也。無相宗者三論宗也。獨一菩薩立。餘敎菩薩立事不許也。鈔家者南山家人師也。彌道賛者。異本云。彌天道安賛中云。
七阿僧祇事。答云。文句。可見之。
二十二僧祇百千萬劫之事。答云。文句壽量品疏云。二十二僧祇請見大論(云云)。大論中全無此文。又云大論者異本有之。大師所覽本有之故。
私云。玄三云。天竺大論尚非其類辰旦人師何勞及語(云云)。是只指四依弘經所造諸論也。殊指攝論十勝藏(見)。
又云。大論者強非智度論。總一切大乘論指云也。故攝大乘論中此文。此論明十地前明三祇。又十地位位明三祇。總合三十三僧祇位也。而地前三祇第六地救之者。二十一僧祇也(云云)。今二字剩歟。有云。經云。一卷善戒經云也。一向無敎相戒相許說也。
第三別敎菩薩事。攝律儀者。二百五十戒也(云云)。
問。瓔珞經中攝律儀者。十波羅夷說。何今二百五十戒釋乎。示云。一義云。經中無之。故釋義謬歟。答云。今隨義轉用歟。其故彼經偏敎別門經故。共二乘時可用二乘所據戒意有之。故顯此意引(青)。給歟。是則四四十六門中生滅門意也。尤可思之。依之以下引善戒經重禁說。是正漸敎菩薩戒攝別敎戒(見)。又云。又大般若云。諸菩薩以下文不共二乘別敎菩薩相云也。可思之。通軌者無釋。須相菩薩事何菩薩乎。答云。指釋尊歟(云云)。
天親之事。尋云。指何論乎。答云。
達磨說八勝法事。答云。
問。天台八相別法者何乎。答。一義云。別戒相有之歟。答云。敎理智斷等八種。已別敎意八種共是則別敎不共義故也。瓔珞云。攝律儀戒者。二乘二百五十戒乎。其上彼經但菩薩經也。如何。又一家菩薩律儀只十波羅夷云コソ可宜。如何。
尋云。圓敎戒攝法花乎。答云○故今此顯敎中且置此事(云云)。
尋云。此釋眞言卽身成佛戒家中不明之。故且置此事云歟。如何。答云。爾也。今且以迹門望眞言如此釋給已。是以山王院御釋云。引此菩提心論文合。佛於三世等有之身。於諸敎中闕而不出文釋給。不可思合也(云云)。一義云。此釋意尚以眞言移當分意也。故上引入印經五種菩薩(羊馬日月聲聞神通如來神通。後二圓敎也)。叡山立大日一敎攝圓敎釋故。下擧四分等諸宗義。乃至圓敎花嚴與眞言兩宗攝。故今且置此事云。所詮只眞言宗人謂云也。意彼宗人顯敎置此事不立之釋也。故擧彼宗情謂也。サレハ上三敎通敎下而有相宗唯執通乘○不許小乘菩薩獨菩薩圓菩薩(云云)。又別敎下而無相宗但執別敎。不許餘三立。故皆云云音所顯例前皆顯彼情謂也。仍今又如此可得意也。依之次下然上四菩薩戒等云下前擧四敎皆當分入也。仍以戒爲跨節法。以諸宗爲當分也。可思之。
尋云。天台戒何眞言勝乎。答云。大勝劣三義可有之(云云)。可聞口傳(云云)。
今約跨節以下事。尋云。跨節者心如何。答云。
尋云。的名虛空不動者靈文義如何。答云。光定一乘戒體文釋有之。可見之。
六卽成佛事。答云。十界卽六卽故。十界皆成云六卽成佛也。此事尚有口傳。付受戒儀式事相申合事有之。付十二門可習之。又云。大方師師相承儀。橫竪六卽成佛習也。又當山結界云合事有之。又眞言敎法花行法。六卽成佛云合也。顯密一致習。尤可思合之。以戒場習合也。此等皆可聞口傳事也(云云)。
圓乘戒身一切諸法皆是佛法。佛法之中却無犯戒事。答云。十界三千戒行戒相云可得意事也(云云)。
尋云。三敎戒而戒法不爾云約戒體也。而其違圓宗要犯戒云。戒相戒體共不可失已。如何。答云。勿論勿論不可有子細事也。十界三千可思合之。本門究竟持得門意也。凡今戒德下。十界果報皆戒德云也。十界權實當體束戒相云也。可思合也。妙蓮花權實不二是也。是云蓮花法門也。合三箇相傳可思合之。
尋云。正雖破戒戒體不可失歟。如何。答云。此不審セヌ事。今持得方云也。迷三道流轉。悟果中勝用。可思合也。
一得永不失付有四重習事。答云(云云)。
雖起三毒十惡五逆。皆成佛道不破戒品事。答云。此條只菩薩意樂門。爲利益衆生也。惡得意不可叶事也(云云)。是無作三身知見出可得意也。
十界共有持犯事。文云。九界爲權。佛界爲實云如。細論各具權實也。此深可思合之。答云。佛界爲持。九界爲犯。又以四聖界爲持。六凡界爲犯。又以人天爲持。四惡趣爲犯也。又於六道皆以王爲持。以餘爲犯。凡王者本地十界習也。王者饒益有情慈悲義。深可思之。
尋云。今戒體中所引文皆非戒體。隨求陀羅尼等眞言也。如何。答云。一切佛法皆是戒法思食引之已。三學妙戒云上殘物不可有事也。
順臾聞之卽得究竟卽究竟卽事。尋云。一家釋初住釋。如何。答云。迹門初住意得也。本門妙覺得意也。是法住法位文。山家壽量品引給。又從久遠劫來文。本迹意久遠言釋。尤可思之。此是發心以後不意癈忘不名犯戒事。答云。不意癈忘者。爲利他癈忘也。非實迷已。可思之。凡不意者隨緣利他法門也。非實業流轉也。法花隨緣眞如誠就也。甚深甚深。
一切智願事。答云。智願者戒也(云云)。三寶髻中明珠窮子衣同智寶者。戒法也。三周聲聞最初下種者。戒法也(云云)。經云。一切智願猶在不失也。可思之。
大通時定父子天性事。答云。於八識羅耶田地。九識佛智種子下也。是則境智冥合義也。又云。三周聲聞犯戒事。何於別敎云事也。非圓意也。圓敎皆是隨緣眞如ナレハナリ。又一海義云。無退大流轉義之事。此義違一家處處釋義也(云云)。答云。戒家意一向無記戒也。然而無左右。此義廣冷不云事也。凡佛法本意以斷迷開悟爲面。サレトモ其實機法共絕。正斷惑時體達斷云。以不斷爲正斷也。此義一而不斷也(云云)。
眞如戒體事。答云。案位開義。昇進開義。安位本門也。昇進迹門義也。眞空眞寂時眞如戒體云。故犯不犯共無之也。萬像森羅云時又置持犯也。是則本門蘇生萬法有。萬法有安位也。皆是天高地下山山河河云如。迹門有事理開會。以理爲本。本門事理開會有。以事法爲本也。戒家以事爲本置持犯也。所詮理無持犯所落居也。
化敎制敎事。答云。三敎化敎制敎各別談之也。圓敎意一致談之也(云云)。
五種顯事。疑云。圓戒總體相不破歟。如何。答云。如上。
一切如來妄執右臂事。答云。又左臂云事有之。右云時右智左理。以本覺理斷衆生迷智義也。右智左理也。以理切智也。凡成佛之時智解皆解皆絕也。サレハ以釼臂打懸。文殊有之。可思合也。又云。經云。在經左擘切說。是以正切邪意也。右擘切者。等覺無垢始覺智本已泯心也(云云)。
兒文殊詠云手ニナラスタケヤイノハノハヤクタヽウキヨノ中ヲオモヒナシトソ。
觀音定惠和合事。答云。此下皆以密敎意授之也。察之(云云)。是則瑜祇理趣大意。以可思合之。
鄔婆尼敬曇分事。答云。數量也。
性徒攝律儀事。答云。遮經者。攝律儀戒也。表詮者。攝善法戒也。十大弟子十心地大善地法釋事。優婆離尊者戒以所釋事也。可思之。
開悟已竟事。答云。諸法皆開悟上有闕字。有何故哉覽不審也。然而戒牒宿因多幸句上有闕字。是宿因責事也。是開悟賞意歟。
私云。戒牒闕字受者名字爲出令置也。非賞貶義也。若爾者。今書受者名字爲出也令置覽。不審不審。
已上卷畢。
因義云。中堂御前竹事。
師云。南叢篠云。北金篠云也(云云)。神明影向表相也。
大宮竹事。師云。始社造。西八幡宮也。東住吉大明神也。而寬平年中相應和尚社退。中堂竹付福殖也(云云)。又云。中堂多種名。福田院號。戒法時名也。鎭護國家時敬田院號。總持院同事也(云云)。
溪嵐拾葉集三(付廣釋)。
天台圓戒沙門光宗記之。
應永二十一年五月日。
求法沙門貞算書之。
元祿十五年壬午五月十一日法印實觀閱。
溪嵐拾葉集。
普通廣釋見聞。私苗。
第二。三歸。
佛惠比丘苦行事。答云。佛惠比丘居山中修行佛道時。盜賊奪取道具法衣等。故成裸形了。裸形外道從是而起。
鳩魔羅天事。答云。ハタカ也(云云)。
四種毘陀六種波陀十八經事。答云(云云)。
四不壞信事。答云。佛法僧戒四種也(云云)。
又云。城家習第二三歸。於至極口傳深祕習事有之。所詮一體三寶已心本元佛果終極習也。在世三歸得戒者。可思合之。又云。南山四種三寶立。三種三寶加理體三寶。故成四種也(云云)。又云。文句觀心處以一體三寶釋是則戒法諸敎本成故也(云云)。答云。天台無作三身成家一體三寶。密敎三寶其底一致也。甚深甚深。
佛遣三人且化辰旦事。答云。我遣三聖化被辰旦云事。妙樂釋云。禮學先發眞道後顯也。
昔者大宰問孔子云事。此文者引列子也。列子者孔子弟子也。此人作故云列子也。但彼文只云西方有聖。正不云釋迦。然而有其意故。如此引釋給擧(云云)。大宰者啇國人也。姓大宰。名蕩也(云云)。
令尹喜事。老子入西之時。令尹喜於路次請之。對之讀老子經也。令者官。尹喜名也。又三字共名字也(云云)。今御釋依前義歟(云云)。西昇化胡經者。老子入西之後。人多尊老子之說作僞文。其內西昇經莊子引用之。故外共用之已。化胡經王浮云人僞作之。仍外典家不用之(云云)今先德兩經共破之。彼兩經□□老子入西作釋迦化云也。而時代三百餘歲相違也。故不用之。依之曇漢最三藏彼等破。
李理同系事。李理同系者。李老子姓也。又云。理故李理共姓擧也。同系者。玄宗皇帝同李姓也。故號老子之餘胤也。仍此時稱老子云。玄元聖祖也。玩老子號同姓。故同系云也。系者系圖也。
三郎天子者事。三郎天子者。玄宗皇帝也。睿宗第三皇子也。故云三郎帝(云云)。
尋云。外典中都無釋迦名字歟。如何。義云。府子(府老作三十卷也)云。老子說。吾師釋迦文先入泥洹道(云)。是尤分明也。已上多年不審散之了。故和上御抄中。此所御無沙汰間。此段尤可致加置唯歟。是皆仲範鄕才學卽內外共有識。當世無雙事(云云)。此一段惠師自東關致送之間加常處也。義云。君喜。令尹喜也。高唱國玉路關令司也。周敬王元極元年。兼知眞人可來之期。四十里之間除藪澤造途路仁也。其後老子乘青牛來俱歸西(云云)。老子經序有其沙汰。委細可尋之。
李理事。李者老子姓也。理者釋理(佛敎也)李理(老子敎也)孔理(孔子敎也)。是曰釋李孔三敎。三敎指歸註。三郎天子事。俱魔羅天三男歟。律部有沙汰(云云)。
已上爾賀禪師才學(云云)。
三種三尊事。答云。三身九身事性德戒者。理身故法身如來也。相傳戒者。不二故應身如來也。發得戒者。智身故報身如來也。故如來述成三。從佛國生。從法化生得佛法分也。又明曠釋云。誓斷煩惱。卽攝律儀法身因也(云云)。
第三請師。答云。請師者。談三師也。所以釋迦者和尚也。卽是悲智不二定惠滿足尊也。羯磨智身也。敎授者悲也(云云)。所詮法報應三身也。又是無作三身也。山王院御釋有之法花依文(云云)。
尋云。請師所天王如來出事何意乎。答云。無出家無戒如來出事者。今釋迦如來威儀具足屬取也(云云)。
淨行經事。義云。如來久成事說故。後番方等經已云義。四敎含容說。又云。法花同座經已。法花以後已云事。金剛仙論者。十卷論也。
各有四義事。答云。第一釋現在事取也。第二釋過去方取也。□□□□方取也。第四釋三世常住不變事說也。答云。第四釋正是今戒本主也(云云)又戒家意四土不二。以寂光爲所居。非常途敎相意也。故山家釋云。稽首十方常寂光。常住內證三身佛。實報方便同居土。大悲示現大日尊(云云)。
答云。顯密顯密釋上給也(云云)。又云。無作三身住寂光土。三眼三智知見九界。垂迹施權。後玩妙經。念昔恩者皆成佛道(云云)。
答云。此等釋義能能可思合也。
心地觀經云。有情輪迴生六道。喩如車輪無始終。或爲父母爲男女。生生世世互有恩(云云)。
梵網經云。一切男子是我父。一切女人是我母。我生生無不從此受生。故六道衆生皆是我父母。一切地水是我先身。一切火風是我本體(云云)。
法花云。今此三界皆是我有。其中衆生悉是吾子(云云)。又云。每自作是念。以何令衆生得入無上道速成就佛身(云云)。答云。此等文者五相成身法界曼荼羅義說也。皆是依正不二境智相稱本源也。甚深甚深。
伽耶山頂經(說所名之)。文殊問菩薩心經(能請名也)。象頭山經(說所異名也)。皆是同本異譯經也(云云)。
文殊四種釋事。答云。第四三身常住是正義也(云云)。義云。花嚴經敎主劣應身之也。所居同居土云義。花嚴三七日間暫時化現事也。十九出家三十成道間。本體比丘形也。阿羅羅迦羅羅二仙遇出家故也(云云)。羅睺羅者此云覆性云塞。先生鼠穴塞故。如此得果報也(云云)。
尊證事。以普賢觀云。見諸佛。閉目則見。開目不見。答云。閉目時觀見。故見諸佛也。開目時凡夫聞眼故不見。或古人云。如是見性是心非眼(云云)。又云。煩惱卽菩提易成。生死卽涅槃難成(云)如。
介爾心事。答云。普通敎相念事。六識者。俱舍婆沙所談六識念。今則不然。天台宗本意六七八九等識皆是法性上沙汰也。文云。三識同在理。以敎門權說且立遠近也。
尋云。以山王習三聚淨戒事如何。答云。大宮八王子(總締)攝律儀戒。二宮聖眞子十禪師(僧形)攝善法戒三宮客人(女形)饒益有情戒。
客人影向事。貞觀八年相應和尚記云。端嚴微妙來謁相應。相應問云。貴女誰人乎。貴女答云。破萬法王出現此峯。爲助行化來作客人。仍號客人是也(云云)。
第四懺悔。尋。懺悔通凡聖乎。答云。凡夫懺悔勿論也(云云)。於聖者因時未斷分可有之也。故經云。懺悔至等覺(云云)。等覺以還者必可用懺悔法也(云云)。
尋云。於懺悔何種有之乎。答云。事理兩種懺悔是也(云云)。所謂事相懺悔有三種。如文(云云)。理無生懺悔是也。故經云。我心自空罪福無主觀心無心法所住法(云云)。
一切業障必皆從妄想生。若欲懺悔者。端坐思實相(云)。義云。定惠門意者號斷惑。戒家意名懺悔滅罪也。於受戒卽座盡三惑非。斷元品微焰也。故文云。直道而歸生深可盡也。又實相觀者盡三惑。何釋云實相。卽是三歸異名也。端座思實相文。深可思合之。
乘戒相對判四句事。答云。乘戒相對事非圓頓戒意也。單律儀以三學對判也。不能對治攝伏者。恣可趣向云事。答云。上根上智人所行也。末代行者不可爲事也。
第五發心一切菩薩皆有此誓。莫不皆成大悲闡提。故法花云。我本行菩薩道。今猶未盡(云)。答云。宗要大悲闡提節習合事一流祕曲也。又云。其菩薩界者。常修常證。其佛界者。常滿常顯(云)。本覺自受用法樂義也。甚深。
尋云。定惠門發心與戒法發心有不同乎。答云。定惠門發心者。或信知識或從經。當知一切法皆是佛法通達解了也。解行證シツライタルナリ。戒家不然。於受戒卽座契當本法尸羅心地。此上慈悲饒益行立發心名也。止觀正行上立戒家妙觀云事此事也。甚深甚深。
普觀一切衆生咸爲自身事。答云。爲報四恩起四弘願也。本有無作應體一切衆生皆是己心也。深可思之。法花云。每自作是念乎。可思之。
第六問遮。答云。小乘戒十三遮難有之。制止戒等十七遮難。今梵網等七遮難也(云云)。
尋云。事相懺滅七逆罪耶。答云。通途敎相事相懺悔不滅逆罪也。今則不爾。戒家意事相懺悔七逆滅也。故藥師瑠璃唱處罪滅也。經全觀無生不說故也。
尋云。佛故說七遮乎。答云。父母生身生也。佛等五人生法身也。殺之者全罪也(云云)。
化敎制敎事。答云。化敎制敎各別門。化敎制敎幷通門。化敎制敎不二門。如此三種不同有之。今山門戒法沙汰不二門爲面沙汰也。化制一致戒法性無始假色法性緣起意。全性起修全修在性事相懺法申故事相高習也。凡化制不二者。以十指合本習事也。定惠不二戒法合本習之(云云)。
天竺空觀寺沙門因緣事。尋語云。寒地獄寒水見。誤花藏世界莊嚴見時。卽時地獄寒水變花藏世界成畢也。此則事法性緣起。萬法悉是妙法故也。凡所依土皆准正報意也。甚深甚深。答云。阿鼻依正全處極聖自心毘盧身土不卦凡下一念也。實哉。此同地獄莊嚴者。是密花藏全體也。委在尊勝破地獄法習事也(云云)。
溪嵐拾葉集。
天台沙門。光宗記。
應永二十一年林鐘中旬作(書之)。
求法少僧貞算俗七七。
元祿十五年壬午五月十一日法印實觀閱此抄元應寺開山傳信和尚云。弟子鷲尾之道光上人ト申人。顯密戒記神道三百餘卷之抄ヲ作ラレタリ。總名ニ溪嵐名付タリ。其內普通廣釋付タリ抄歟。但求道上人本抄在之間。委細ヲハ讓之。大方斗被記之(見)。道光光宗同事也。爾ルニ製作ノ文ニ。黑谷沙門トモ攝迎院ト云書レタリ。當座所住處ナリ。可知可知。
溪嵐拾葉集。
第二佛像安置事。
當山十六院事。三寶住持集云。十六箇寺院別當三綱等。
一乘止觀院。大別當義眞。小別當眞忠。上座藏芬寺主慈行。都維那圓信。
法華三昧院(亦名根本法華三昧院)。別當延秀。知院事圓信。
一行三昧院(亦名法華一行三昧院)。別當圓仁。知院事法雄。
般舟三昧院(亦名法華常行三昧院)。別當道紹。知院事仁誓。
覺意三昧院(亦名法華覺意三昧院)。別當眞忠。知院事朗然。
東塔院(亦名法華千部東塔院)。別當德善。上座眞頂。寺主神快。都維那肅然。
西塔院(亦名法華千部西塔院)。別當康遠。上座慈行。寺主道叡。都維那寂然。
寶幢院(亦名法華延命寶幢院)。別當光定。知院事證圓。
菩薩戒壇院(亦名法華戒壇院)。別當義眞。知院事光定。
護國院(亦名法華護者多聞院)。別當圓誓。知院事寂然。
總持院(亦名法華佛頂總持院)。別當眞德。上座妙賢。寺主興善。都維那孝行。
根本法華院(亦名根本法華知見院)。大別當圓澄。小別當惠曉。上座圓珪。寺主德圓。都維那等善。
淨土院(亦名法華清淨土院)。別當藥芬。知院事俊然。
禪林院(亦名法華清淨禪林院)。別當藥證。知院事眞忠。
脫俗院(亦名法華禪林清淨脫俗院)。別當藥芬。知院事行宗。
向眞院(亦名法華清淨向眞院)。別當康還。知院事維叡。
右衆院別當三綱等爲令興隆佛擁護國家利群生。依去延曆二十四年大歲乙酉九月十六日。治部省公驗建立衆院任別當等。冥同法禪衆發精進心。修治諸院。長講不絕。持念不怠。禪定不息。福利國家成佛群生。
弘仁九年歲次戊戌七月二十七日。
前入唐受法大乘沙最澄。
前入唐受法大乘沙門義眞。
一。當山九院事。三寶輔行記云。念九方之佛力。祈百王之聖運(云云)。止觀院。定心院。總持陀。四王院。戒壇院。八部院。山王院。西塔院。淨土院。
貞觀四年歲次壬午三月二十一日。
入唐大乘沙門圓仁。
一。發願諸院事(佛像安置章文云)。
長講法華經院。長講遮那經院。長講涅槃經院。長講般若經院。長講金光明院。長講楞伽經院。長講仁王經院。長講大乘經院。長講大集經院。長講解深密院。長講大寶積經院。十一院。
長轉一切經院。長轉法華院。長轉最勝院。長轉孔雀院。四院。
四種三昧護國院。常行三昧般舟院。半行半坐法華院。非行非坐普通院。四院安鎭護國院。
胎藏院。金剛界院。大乘戒壇院。佛頂院。般若院。觀音院。文殊院。普賢院。虛空藏院。俱胝院。火頭金剛院。軍荼利院。寶幢院。如實院。摩利支天院。四王院。八部院。多聞院。十八院。
一。根本一乘止觀院。俗云中堂。檜皮葺十一間堂臺字。東在孫庇。其中七間爲藥師堂。安置藥師像三軀(並高五尺五寸)。
一軀(傳敎大師御作。立。高五尺五寸。身金色。衣文採色。頭光五枚。身光七枚。金色身像打物間青色。御袈裟色赤色。裏青色。文蓮圓也。御坐寶蓮花。寶蓮花者花間莊玉也)。
一軀(依大師提戒)惟首和尚御作(依延曆寺俗別當大納言國道本願。安慧和尚御作)。
一。七佛藥師小像事。中堂內陣御帳內各高二尺。御遺告云。以大唐玄法寺法全和尚自造三寸七佛藥師小像。奉納智證御作七佛藥師像中(云云)。智證大師御遺言(號智證大師十二箇條起請)。
一。法中堂藥師像智證大師自造事。予爲天下泰平自造七佛藥師立高二尺佛像。受法面受師奉慈覺大師。大師悅喜崇本尊安置前唐院。其改本尊奉居中堂內陣。門人必扶持之。長時之行法莫懈怠之耳。
一。日光月光二菩薩事。宇治關白太政大臣藤原賴通願。立。高五尺。永承三年造立之。各立。高五尺。本願主。攝政太政大臣藤原良房(忠仁公)
一。十二神將像事。各立。高三尺五寸。並揀色。本願主。關白准三后太政大臣道長(號御堂關白)。西方院座主院源僧正記云。
(寅)
宮毘羅大將(左手差目影。右手提鋒)。
(卯。青色)
伐折羅大將(左手拔鋒。右手持太刀)。
(辰。青色)
迷企羅大將(左手持鋒。右手持獨古)。
(已。赤色)
安底羅大將(左手持斧。右手持三古)。
(午。赤色)
頞儞羅大將(左手下□印。右手持曲斧)。
(未。赤色)
珊底羅大將(左手橫舒。右肩劍)。
(申。赤色)
因達羅大將(右手持釵鞆三古形。左手取鞘)。
(酉。赤色)
波夷羅大將(左手橫持獨古。右手持赤索)。
(戍。肉色)
摩虎羅大將(右手持太刀。左手受持太刀峯)。
(亥。赤色)
眞達羅大將(左手擧肘擧。面向外。右手擧安腰)。
(子。青色)
招杜羅大將(左手持三古。右手持劍)。
(丑。赤色)
毘羯羅大將(左手持弓。右手持箭)。
右十二神將頭光皆八輻輪共無本形(文)。
一。文殊聖僧像一軀(居。高二尺五寸)。肉色仰左右手持如意。右如意頭。依慈惠大師御命。千手院阿闍梨昌生造之。已上中堂安置佛像(云云)。
一。北二間爲文殊堂(今號毘沙門堂十六院內號法華護者多門院。是也)(云云)。安置土佛三軀(各居。高三尺。坐倚子)。文殊像一軀。普賢像一軀。彌勒像一軀。
一。中堂三體土佛事(居。高三尺)。後傳法記云。先師最澄禪師文三津百枝者。後漢孝獻帝玄孫。高禹貴王子也。我朝輕島明宮御宇。遙慕皇道歸帝德。令居江州志賀郡三津濱。則賜姓爲三津氏。號百枝(乃至)。顯宗皇帝卽位三年(已卯)。於志賀草屋。壤混田中泥土。以造長三尺坐像比丘形三體。見人有。怯畏之思。
一。三體土佛奉名文殊彌勒普賢事。後傳法記云。推古天皇卽位十五年(丁卯)。上宮太子始見所造百枝之土佛。備香華燈明供養。被恭敬禮拜。信心則唱曰。南無三世覺母大聖文殊師利菩薩。南無當來導師彌勒慈尊大菩薩。南無一切衆生本有薩埵普賢大菩薩等。國家愍護繞益有情(云云)。彼時三佛各放一一光明現種種靈異(云云)。
一。毘沙門天像二軀。一軀(根本大師御作。立。高六尺)。一軀(行基菩薩御作)。俗別堂大納言國道(御相傳)。于時爲延曆寺。安鎭護國家靈佛(云云)。
一。大師堂。安置三大師影像。傳敎大師座像一軀。等身(口云。義眞和尚御作。但於御頭者。大師自作之給。云云)慈覺大師畫像(口云。安慧和尚御筆。板面出之)。慈惠大師御影一軀(等身。依慈鎭和尚御願造之。證眞法印開眼供養。云云)。
日光菩薩印事。右手大指頭指屈。兩指頭一寸許不相至中指已下三指開立。但其三指首少屈之。如先舒立。臂立印向外。上肩邊。左舒開五指。以掌向右。膝邊垂下也。
(佛左)
梵天印事。左大指中指捻之。左水指同中指曲。但不捻也。風指許曲。右五指舒下(見)。
(佛右)
帝釋印事。左持獨古。火空以拳之。小指少拳曲也。乳上當之。面向外。地風立之。右舒下少屈。月面向外。水火少內曲。大指少內入之。
一。四天王形像事。多聞天(西北方。左捧寶塔杖鋒)踏二鬼。持國天(東北方。左提太刀。右持寶珠)踏二鬼。增長天(東南方。左橫太刀。右杖鉾)踏二鬼。廣目天(西南方。左杖鉾。右持堂打勢也)踏二鬼。
已上四天頭光皆輪光上有火焰(三所)。
天台黑谷沙門光宗記之。
應永第二十六二十七日。
元祿壬申夏四月十二日。法印實觀閱。
溪嵐拾葉集。
佛像安置事。私苗。
一。根本中堂。中堂智吉祥印相事。相傳云。左手仰掌中凹橫胸上置之也。右手以大指捻中指邊。少深違也。右手左印掌相近事五六寸許也。如梵匧印也。此卽智吉祥印也。報身說法印也。釋迦靈山聽法灌頂。祕法中智吉祥云此事也(云云)。
口云。此事者元弘比。法勝寺上人爲勅使拜見相也。諸門迹智吉祥印許相承セラルヽ事有之。屈而印相持樣不知及也。此印相事不可口外誡有之(云云)。又云。南谷南陽房幡州堅者。中堂欲炎上時拜見相少不違。甚深之旁符合了。
或一說曰。與願施無畏印。忍願少屈云。此相如何。示云。御厨子外戶帳內左右二尊有之。其佛印相也。是別佛也。此事本佛不拜見者歟。不便之誓在之。不可口外者也。口(云云)。
一。東寺敎王護國院事。
一。金堂本尊事。記云。是爲勅願堂。東寺西寺同時建立寺也。本尊非大師御作也(云云)。
一。講堂本尊事。記曰。中尊者大日也(左般若菩薩。右五大尊)。已上大師御作(云云)。相傳云。此本尊安置相仁王經本尊也。凡仁王經者。不空所譯仁王經依修法也。付此法二習有之。所謂以般若菩薩爲本尊行次第(是一)。又以五大尊爲本尊修次第(是一)。依流流相承次第。東脇行時有之。西脇行時有之可知者也(云云)。
尋云。仁王經者般若經肝心也。仍用般若菩薩爲本尊者有其謂。以五大尊爲本尊意如何。示云。五大力菩薩者般若經擁護尊神也。舊譯經五大力說。新譯經依祕密意五大尊說也。仍以五大尊爲本尊事無相違歟。甚深(云云)。
一。(同)食堂本尊事。記云。是弘法大師御作之千手觀音也(云云)。
一。聖德太子七生本尊三體事。記云。六角堂如意輪者。金六臂如意輪也(云云)。椿堂本尊者。本名安養堂也。銀四臂如意輪也(本佛千手)。御身中奉納也(云云)。石山白檀二臂如意輪也。三體俱三寸也。是則天竺勝鬘夫人御本尊也(云云)。
相傳云。椿堂者太子御登山之時御杖也。以此杖令立大地給。于今生長。仍號椿堂也(云云)。
一。推古天皇本地事。舊記云。推古天皇者。本地是大聖文殊也(云云)。用明天皇者(藥師如來)母后者(阿彌陀如來)太子者(觀音)后者(大勢至菩薩)是也(云云)。已上太子御廟緣起中有之(云云)。
一。園城寺彌勒事。相傳云。釋尊補處坐身彌勒也。而新羅國之勢明王相傳之。欽明天王奉獻之。佛像來朝之最初也。依爲日本小國現小身。纔三寸尊像也。敎待和尚百六十年行之。授于智證大師畢。
一。三井新羅明神習吒天事。智證大師御相承義云。本地名尊星王。垂迹名新羅明神。卽是吒天也。故新羅垂迹使者以辰狐爲使者也(云云)。
一。稻荷大明神安置事。記云。田中明神(不動)。東向下御前(如意輪)。西向中御前(千手)。南向上御前(十一面)。北向。
已上弘法大師爲四方鎭護向四方給也(云云)。
一。吒天荷稻事。示云。●天名眞陀摩尼珠。欲界衆生貪欲強盛也。仍手持摩尼珠。雨萬寶施衆生給也。故號之。稻者寶幢上如意珠習也。故大論云。古佛舍利變成米穀也(云云)。深可思之。又云。大師杉箱入寶珠。被埋三所件。垂迹體云者。上辨才天。中聖天下吒天也(云云)。又云。黑尾社垂迹烏也。小薄垂迹鼬也(云云)。
一。三天三密事。口傳云。大黑者色法極也。●天者心法極也。辨才者言音極也。是則色心業無作三身也(云云)。又云。大黑者色法王故。法性難動之山頂安之。辨天者心法極故。大海水底居之。●天者表不二故。廣野中住也(云云)。
一。本朝諸大師御相承事。飯室良快僧正記云。山家大師者。以雙身法爲己證給也(云云)。弘法大師者。以孔雀明王法爲大事給也(云云)。慈覺大師者。以熾盛光法爲己證給也(云云)。智證大師者。以尊星王法爲大事給也(云云)。小栗栖常曉者。以大元明王法爲大事給也(云云。已上)。
一。河內國觀心寺本尊不動事。記云。觀心寺本尊不動像者。金龜上乘。頂如意寶珠戴也(云云)。是弘法大師御作也。法門甚深(云云)。師物語云。康樂寺慈賢僧正水天供承令修之。以不動尊爲本尊。今觀心寺不動爲所見。甚深(云云)。金輪尊星王。又乘金龜。旁可思合者也(云云)。
一。弘法大師御作不動事。記云。大日不動也。右手持獨古橫當胸。左手持索(如常)。火炎非常相。三形三角也。如降伏爐形也(云云)。付之最極習事有之。口(云云)。
一。叡山東坂本生源寺事。記云。本佛者十一面觀音。長(三寸三分)山家大師御作也(云云)。大佛者千手(周一丈一尺)。此御身中大師御作十一面奉複身也(云云)。又云。大師御渡唐依御發願。御弟子慈慶法慶二人。此千手奉造之者也(云云)。又云。以大將軍奉爲鎭守者也。大將軍者。天照太神分身也(云云)。
一。慈覺大師誕生院事。記曰。山家大師爲六千部法華經勸進。東國下向。於下野國小野寺。爲廣智菩薩建立道場。授灌頂事。小野寺居止事十二年也。爰大師示廣智菩薩云。我山相續器容者。可有當國也(云云)。覺大師親父(天生氏人)三鴨關鎭將也。母儀七十歲而奉懷胎。爲老體產生。爲祈禱奉請廣智菩薩。初生之時。廣智菩薩神上受奉養育者也。懷胎之時屋上紫雲覆。皆可爲聖人知之。此大師誕生之所奉立堂。故號誕生院也。本尊藥師如來也。二人懷合之程。萩柱以建堂也(云云)。又云。此山形三岑而頭似鴨。故號三鴨山也。此山有關。故號三鴨關也(云云)(委如本記)。
一。宇治平等院本尊事。記曰。本堂中尊大日(智拳印。右大指風火間入之也。謂風火間入大指。佛堂習事最極大事也云云)。佛光左右兩面鏡有之。一面正觀音也。一面十一面也(云云)。本佛左方藥師十二神將安置之。大日(右方)。釋迦如來十大弟子安之。藥師左方(不動二童子)。釋迦(右方)。大威德(青棒童子)。已上五大尊本堂大尊也。以忠文民部卿山造奉九條右丞相畢。法興院法性寺宇治殿次第相傳也。宇治殿之時佛閣成。以震殿爲本堂。堂五大尊安置之。後戶安普賢像。修法華三昧。號平等院。供養導師興福寺眞範僧正。證誠者園城寺明尊僧正也(云云)。本願大相國於本堂拜見山王。卽御直衣袖被圖繪。今法華堂被安之畢。
一。青蓮院熾盛光堂本尊事。記曰。此熾盛光堂本尊者。金八釋●字也。慈鎭和尚御建立。檀那賴朝也(云云)。凡天台眞言者。法曼荼羅眞言師也。故以●字爲本尊給也(云云)。
一。月次勤行事。一日熾盛光行法。自二日至八日。金輪護摩(息災)。自九日至十五日。藥師護摩(增益)。自十六日至二十二日。佛眼護摩(敬愛)。自二十三日至二十九日。不動護摩(降伏)。晦日山王供。已上任和尚御意。如此被勤行也。大熾盛光法此意也(云云)。如此四種護摩。一月中勤行事者。普賢延命儀軌與文殊八字經意歟。如此七日七日行法。結願每卷數公家被進。
一。慈惠大師每月御行法次第事。記曰。白月台藏界行法。黑月金剛界行法被修也(云云)。然意者。白月者智德也。以理台藏助之。黑月斷德也。以智金界助之。是則理智相資意也。深可思之。
一。宇治殿被修護摩法事。日記云。宇治殿爲攝祿臣之間攝領天下。而我國靈寶等悉被納宇治寶藏。彌尚被成欲心熾盛畢。仍爲欲心退治。屈八十人眞言師。八十日被修護摩法。畢(云云)。示云。諸苦所因貪欲爲本(云云)。凡貪欲者自愚癡起。界內愚癡也。界外第八識元品無明也。八十日護摩者。八識斷除之所表也(云云)。又云。宇治殿者。十一面化現也(云云)。金剛壽院座主覺尋記。宇治殿者。傳敎大師之再誕也(云云)。
一。公家三壇御修法事。記曰。東寺普賢延命法(義云。普賢遍法界大日如來補處故也。又云。以壽命連持爲體也。云云)。天台如意輪法(義云。如如示現觀世音者。卽如意輪遍照法界一經自然故也。又云。生善義爲體也)。三井不動法(義云。大師盛見金色不動自證斷惑。此明王之功能也。云云。又云。滅罪功能。此尊德也云云)。已上三壇義也。又云。五壇時者。藥師(生善義。又息災)。千手(拔苦與樂)。此二尊被加也(云云)。
一。千手法安鎭爲祕事。記曰。智證大師於閑院太政大臣冬嗣公亭。千手法被修鎭宅法也(云云)。義云。凡千手者。蓮華法門之敎主也。亦是依正一致人法不二之妙法也。亦安鎭法者。妙華敷地華藏世界莊嚴也。非莊嚴莊嚴事寂光也。尤以相應法者歟。深可思合之。又云。葉依鎭法依此意也。甚深之。
一。慈惠大師二童子事。記曰。慈惠大師(天元年中)依圓融院御惱。爲御加持參闕之時。大師者現不動尊。矜迦羅勢多迦二童子隨從(云云)。仍大師脇士二童子奉圖也(云云)。已上隨分祕事也(云云)。又云。五檀法修之給時。中壇現不動身給。加之大師本地如意輪也。種子●字也。字體因業不可得也。不動種子亦是因業不可得義也。又云。地藏如意輪一體也。掌善掌惡二童子深可思合也。
一。興福寺南圓堂建立事。記曰。南圓堂本尊者。不空羂索。頂上佛者。比丘形之阿彌陀也。而今造替之時。常阿彌陀造畢無念至也(云云)。此丘形阿彌陀者。法藏比丘因位形也。甚深甚深。又云。北圓堂者。愛染王也。攝祿天下掌中拳事者。愛染王之持彼手習事也。愛染王平等王習事也。平等院號自是起。又云。手掌●●拳事。甚深習事也(云云)。
一。南圓堂緣起事。淡海公四人子產。是名四家人。其四家者。
南家者(嫡子武智丸。丸南家博士元祖也)。
北家者(次男房前。前攝祿以下藤氏十之八九此子孫也。云云)。
式家。京家(此兩家者。子孫中絕了。以上)。已上藤原氏四家也(云云)。
源氏公卿繁昌。藤氏公卿零落。爰閑院太政大臣冬嗣公。談合弘法大師。建南圓堂祈請之處。源氏公卿多以薨畢。仍藤氏公卿繁昌。仍閑院御詠云(補陀落乃。南乃岸爾堂建天。今曾榮留。北乃藤地波美)。冬嗣公手自南圓堂壇築(給)。甚深甚深。
一。根本中堂藥師脇仕事。記曰。金剛壽院覺尋記曰。大師所刻殘十二神將。日光月光四天王等。宇治關白賴通被造立畢。然則一會曼荼羅首尾訖。豈非大師再誕乎(已上取意)。私云。宇治殿年曆八十二。執政五十餘年也(云云)。攝祿者。興福寺長者延曆寺俗別當也。仍攝祿最初必興福寺寶帳布(三百餘端修二月時)。延曆寺(修正月)三番頭被調進也(云云)。
一。顯密三部經事。聖光院記曰。眞言敎如有三部經王。顯經亦有三部經。所以法華經大日經之顯經也。仁王經者金剛頂之顯經也。最勝王經者蘇悉地之顯經也(云云)。又云。法華經者大日經之淺略也。梵網經者金剛頂經之淺略也(云云)。又云。山家大師三部長講者。法華·仁王·金光明經等也。三部經之顯經故也。皆是鎭護國家經王故也。甚深之。
一。觀藥壽經爲三塔本尊事。十樂院道玄准后御記云。藥師經者。根本中堂本經也。壽命經者。西塔院本經也。釋迦久遠壽量可思之觀音經者。橫川本經也。觀音慈悲門義也。深可思之。是則理智慈悲無作三身也。甚深甚深(云云)。
一。四箇大法配當四種佛土事。相傳云。安鎭法者寂光土表相也。是則妙華敷地華藏世界意故也(云云)。熾盛光法者。功能所感實修實證報土表相也。自受用身無所不至遍照智光故也(云云)。七佛藥師法者。七方便人所感方便土表相也。是以藥師經云。若諸有情行邪道者。悉令安住菩薩道中。若行聲聞獨覺乘者。皆以大乘而安立之。普賢延命法者。我本行菩薩道久遠壽量同居土相也。文云。豈離伽耶別求常寂光。非寂光外別有娑婆(文)。經云。我此土安穩。天人常充滿(文)。甚深。
溪嵐拾葉集。
記錄部。私苗。
一。叡山寶幢院(名法華延命寶幢院)十六院之一(矣)。寶幢壹基。高四丈五尺。頂上金銅相輪樘。故之曰相輪樘。
T76085501.gif
右相輪樘。高三尺三寸。有九層。形似盤。最上層徑八寸。最下層徑一尺六寸。最下層懸十一寶鐸。每層有十一金銅小箇(形如小招子)。每箇納摺本無垢淨光等眞言。幢頂上。輪樘下置金銅桶一口。高一尺三寸徑。桶裏打著造樘銘文幷寫經眞言等人人名銅桶納(云云)。
妙法蓮華經二部十六卷。毘盧遮那經一部七卷。密嚴經一部三卷。福德三昧經一部三卷。金光明經一部四卷。文殊所說經一部一卷。首楞嚴經一部三卷。般舟三昧經一部三卷。諸法無行經一部二卷。梵網經一部二卷。無量義經二卷。普賢觀經二卷。請觀音經一卷。圓覺修多羅了義經一卷。寶篋經一卷。不必入定入印經一卷。無垢淨光陀羅尼經一卷。佛頂尊勝陀羅尼經一卷。梵漢兩字大佛頂眞言一卷。梵漢兩字隨求眞言一卷。大方等不增不減經一卷。大乘法界無差別論一卷。已上都合五十八卷(普長皆五寸紺表紙)。金銅軸。
金字外題。右弘仁十一年九月。根本傳敎大師所書寫安置也。無垢淨光根本眞言七十七本。
外題注。貞觀皇帝御願(清和天皇也)。
無垢淨光相輪樘中陀羅尼三卷(卷別復九十九本)。一卷。奉爲三界諸天八道神祇。一卷。奉爲賀茂(下上)。一卷。奉爲四恩法界。右右大臣藤原良相願者。佛頂尊勝陀羅尼二十一本。外題下注。奉爲中宮殿下。同眞言二十一本。外題下注。奉爲太政大臣。無垢淨光眞言三卷。題下注。爲法界衆生。
般若心經一卷。仁王經一部二卷。自綾造華十房(如新不模櫻華也)。名香二褁(各二兩許。舊香無變)。諸經諸眞言等其數巨多(營律總之不堪具注留而已)。已上貞觀二年寶幢和尚加(矣)。
叡嶺相輪樘銘。
延曆寺寶幢院相輪樘銘。
叡山沙門最澄撰。
葦芽開廊 天主下生 短歌長歌。
未防魔兵 第三十主 初開梵甍。
沈像燒舍 法鼓未鳴 聰耳立憲。
乃信三明 使歸南岳 諸經野卿。
因果冷然 開悟群盲 時機未熟。
洮汰五驚 天王出家 感得天平。
受菩薩戒 四車轟轟 海內諸州。
制底縱橫 雖敷法筵 未遣五莖。
豈若先帝 憑天台評 新立圓宗。
永填火坑 年年兩度 紹隆妙行。
爲悅冥道 起斯輪樘 叡嶺秀聳。
朝影北都 神岳嵯峨 夕臨東湖。
山王一等 思存給孤 法宿爲號。
開顯毘盧 亦塔亦幢 延壽安身。
惟經惟呪 護國濟人 金刹放光。
汲引迷津 寶鐸流聲 發開龍神。
我等發願 渴仰文殊 十生生現。
普施髻珠 信謗西友 俱會四衢。
同乘寶車 恒遊寂逼 長講妙法。
恒轉妙輪 五忍恒說 永息魔嗔。
生界未盡 此願不泯 成住壞空。
不散此座。
時弘仁十一年歲次庚子九月中旬也(巳上相輪樘銘)。貞觀二年八月二十七日改立幢緣起。惟相輪樘建立以來。弘仁十一年其中間改擩男柱一床方今輪幢朽損。基構傾斜。因玆內供奉大法師惠亮作備件幢[諮-口+心]聞。太政閤下傳奏貞觀皇帝旣訖。右大臣正二位藤原朝臣諱良相。奉勅與太政大臣從一位藤原朝臣諱良房。爲莊先師大願。賜金銅幷妙工等。埿冶輪樘。新鑄造男柱。頭銅相輪。無垢淨光陀羅尼八百七十一卷。佛頂尊勝陀羅尼四十二本。安置樘中。以貞觀二年歲次庚辰八月二十七修理建立但功□□。先師銘勅使散位從七位高彌高執事聞奏書了。散位從五位下高向朝臣公輔。大炊頭從五位下丸子子圶。權允從六位上悉紀懸主貞成嚴造。妙工左兵庫小屬池云。
一。相輪樘緣起事。寶幢壹基。高四丈五尺。相輪樘高三尺三寸。有九層。形似盤。最上層徑八寸最下層徑一尺六寸。最下層懸十一寶鐸。
T76085601.gif
五大院記云。推古天皇御宇。上宮太子御幸於帝艮鄕親見四方曰。東嶽現於寶幢。中央顯於王氣。今經三百餘歲。有一法師。弘於一味敎。有一聖皇。開於萬乘(已上)。聖賢遺訓無違。而傳敎大師者。建比叡山弘於一乘敎。桓武皇帝者。開平安城興於萬乘道。記云。爾時聖德太子登東岳。卜分地建一堂。今椿堂是也。七生尊留帝艮里。今六角堂是也(已上)。
一。相輪樘建立事。山家大師弘仁年中。建立相輪樘事二緣起有之。一依無垢淨光陀羅尼說。二依寶幢示現相。所以聖者說法之砌。賢聖窟詫之處。必現寶幢於虛空也。然則今寶幢院之相輪樘下者。釋迦如來成正覺金剛坐。三世常住轉法輪處也。仍寶幢現虛空也。又今本堂號釋迦如來轉法輪堂。深可思合之。
一。清瀧明神寶珠事。記云。山家大師於高雄寺最初行灌頂之時。清瀧明神現天女形來。而我姉龍女者獻一顆寶珠於釋尊。唱正覺南方。我者沈沒於生死海未得出離。奉獻一顆寶珠於大師。灑甘露法於我(給)。仍大師以灌頂法授之。記曰。大師以此寶珠奉納相輪樘頂上。爲恐紛失故。惠亮和尚之時。入石櫃地底五尺埋之。私云。相輪樘者。東岳示現寶幢也。釋迦如來三世常住轉法輪處也。又安置舍利者。卽是能說釋迦也。安置顯密經敎者。卽是內證外用轉法輪相也。深可思之。
一。我山號四聖弘通靈地事。大唐明州赤山院明神神託曰(巡禮記文也)。日域在藥王藥上弘法之峯。我從上人彼守佛法。日云三津百枝者。妙莊嚴王。妙德者。淨德婦人。傳敎大師者。藥王菩薩。義眞和尚者。藥上菩薩也。仍我山號四聖弘通峯也。
一。我山號靈山淨土事。御廟御遺告曰。夫尋天台宗流傳者。始靈山。中天台。終吾山。雖言三傳之末山。不異三變之昔地。故得道之因不殖於吾山者。殖何處。出離之道。不求於此處者。求於何所(矣)。
後傳法記云(光定和尚)。東峙峻嶺明星降來也。靈地西湛清池阿耨達池之餘流也。靈山一會儼前未散(中堂閼伽井)。北斗七星如在影向(矣)。
山家釋云。最澄不意聖五百賢聖豁然之地。見其座方不同威儀。或擧面觀念。低頭思惟。或誦念經呪。鉤鎖印契。最澄問云。此山何德聖者讃宅。聖者何願マシ^テカ 此由生。勒聖者答云。靈山如報土。不壞劫火常寂光土。無明豈汚。以願力故久住於世。心澄寂淨。待慈氏曉歟。
山家詩云(自弘法大師山家大師何所住給耶被尋給時。御返事一箇詩被遣之)。等持定裏青苔地。緣覺觀前紅葉林。曰云等持谷者。大緣地也。又云三昧谷。又云禪定谷。又云佛性顯現谷也。緣覺坂者。本願堂前也。紅葉林者。定林程也。
一。桓武與傳敎靈山聽衆事。山家釋云(六十部法華經銘。云云)。夫以桓武天皇者。依靈鷲頭立法華宗。入玄龍宮助遍吉捨。利生之德秀於周記。法施之功高於漢夢(文摩騰法蘭事)。五大院釋云(漢武金人夢事)。桓武天皇者。靈山聽衆。傳敎大師者。一會同聞。成芳契於靈山之席。覆利生於扶桑之境。
一。住山得益之事。山家釋云。攀斯山者永離三惡之嶮坑。容斯洞者速至四德之直道。覺大師釋。發心止住者。任情解實業之惑。不信離散之者。爲焉吟苦輪之衢。淨刹結界章云。本有常住之曼荼者。始從。甲方終諸癸方。魅魑魍魎之惡鬼。狩從巽氣。納諸艮氣(矣)。山家釋云(眞俗一串事。鎭護國家事)。大日如應用者。下從甲方。止於癸方○畫象而爲艮氣。以東以北。是卽鬼門之開也。私云。此句皆肝要也。鎭護國家祕密念誦事。自是起。甚深(云云)。五大院釋。城者是本有四德之城。山者是修得四德之山。修性不二而事理一如也。且不相離。若闕一者二俱不可安穩。
一。山家大師佛使人事。山家密傳云(上宮太子傳云。妹女老乳母也)。山家大師御誕生經七日。出嬭女懷。行七步唱曰。私云。釋尊天上天下唯我獨尊一致習合也。然則傳敎大師者。我國釋尊也(云云)。捨於此惡世。廣說無上道(文)。私法師品云。藥王當知。是人自捨清淨業報○愍衆生故。於惡世廣說此經○我滅後能竊爲一人則如來使。如來所遣行如來事(文)。偈頌曰。捨於淨清土。愍衆故生此○能於此惡世。廣說無上道(云云)。當知傳敎大師爲如來使。廣說法華經給事。深可思之。又云。當品者藥王菩薩對向說也。山家大師又藥王菩薩應來也。五種法師行相。滅後弘經大士。可思之。
一。山家渡唐元由事。傳敎大師釋云。詣萬里巨唐。傳於一味戒(云云)。私云。一味戒者。勸發品四要也。一者。諸佛護念(止觀·遮那兩業也)。二者殖衆德本(攝善法戒)。三者。入正定聚(攝律儀戒也)。四發救一切衆生之心(饒益有情戒)。已上三聚淨戒也(云云)。已上五大院御釋意在之。
一。傳敎大師與三藏號事。覺大師巡禮記云。道邃和尚云。日本國澄三藏者。天台智者再誕也(云云)。又日本澄三藏聞表極奧。高祖再値(佛像安置)。
一。自倒靈木事。山家釋云。章云。晝覆紫雲。夜放純光。芽葉青白。而肉眼所疑。雖類槲未知何靈木(云云)。曰西域記云。槲者柏也(云云)。同文云。五段切也(云云)。口云。藥師·釋迦·彌陀·迦羅天·多聞天等。已上五尊刻之(給云云)。又云。於中堂本尊有五不思義。一靈木不思議。二放光不思儀。三說法不思議等(云云)。又云。始本尊向西奉安置之處。眉間白毫照東方萬八千世界。故擬法華敎主。向東安置之。
一。大師造佛文事。歸命稽首禮。三身滿德尊。相好皆圓滿。利益有情界。五大院釋云。大師三敬禮。佛像一低頭(云云)。山王院釋云。顯密內證義云。削一㭪以致。三禮。刻一佛稱三佛(矣)。又云。祖師傳敎大師自造三禮佛像。以祈萬國安全。乃至本佛自唱一偈言。佛自住大乘。如其所得法。定惠力莊嚴。以此度衆生。私云。佛自唱一偈此事也。口云。延曆十三年九月三日中堂供養。自同日七箇日之間御參籠中堂。滿日夜本尊交語文也。可祕藏(云云)。山家御祈精詞云。法住方軌章云。策心馬於寂光之路。宴心賓於妙覺之臺。生生託居此間。世世潜衞吾山。修三味之律業。弘一乘之妙典。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佛等。吾建山中冥加所在境(文)。私云。此時藥師佛自唱文有之。可祕(云云)。又云。杣字者。弘仁十四年修理筆。師曰。口福世所進字也。故大師御在生不可有杣字。依山中(云云)。
一。山家大師御入定事。相應和尚記云。貞觀八年七月二十五日。傳燈大法師位延法傳敎大師御廟參淨土院讀詔書廟室內有聲。唱云。諸法從本來。常自寂滅相。佛子行道已。來世得作佛(文)。斷識大師是色心共不頽。精神送餘生(云云)。私云。以此文山家大師之御入定爲其證(云云)。或說云。傳敎大師之御入滅者。實入定也。弘法大師之御入定者。眞實入滅也(云云)。又云。弘法入定所者。眞實伊勢外宮高宮前也。不可口外者。
一。山門建立三箇大事。第一戒壇院中堂建立事。第二總持院天子本命三重建立事。右三箇大事者。東寺流●●祕法一致習事也。未及散在流布大事。不可口外。甚深。
溪嵐拾葉集。
應長二年卯月五日。於叡山神藏寺。隨義源阿闍梨記之。
天台沙門光宗記之。
曆應元年十一月十三日。於倍山靈山寺。賜自筆御本令書寫畢。留賜後賢。共期佛慧。
求菩提沙門運海記之。
元祿十二己卯閏九月十六日。以西北正敎房藏本書之。雞頭院沙門(嚴覺)洪道。
溪嵐拾葉集。
一。總持院建立事。
二。同本尊事。
三。本命元神事。
四。根本止觀院事(付本命道場事)。
五。法華三身事。
六。根本中堂不思議事。
七。中堂竹臺事。
八。神僧授與四敎事。
九。根本大師靈山聽法事。
十。聖德太子未來記事。
十一。文殊樓事。
十二。鎭護道場事。
十三。戒壇院事。
十四。七重結界事。
十五。解脫分種子事。
十六。眞言結界事。
十七。戒家結界事。
十八。大講堂建立事。
十九。講堂大日印相事。
二十。一箇祕鎭事。
二十一。四土卽離事。
已上畢。
溪嵐拾葉集。
記錄部。私苗。
一。尋云。總持院建立如何。仰云。凡總持院南方向建立之。西熾盛光堂建立安金輪。東佛眼堂建。今灌頂堂是也。中央三重塔婆建。此則不二南天鐵塔表示也。上一重天子本命安。中重百官萬乘本命安。下重國內萬民本命安(已上)。凡總持院建立天子本命道場不限。一切衆生本命道場也。然則一衆生我山護持不預者無之(云云)。
二。尋云。塔內本尊如何。仰云。安五智如來也。兼又覺大師御將來御舍利。塔心柱中被安置也(云云)。
三。尋云。付總持院本命元神習方如何。仰云。本命者七星也。佛眼曼多羅三層八葉在之。其中七曜安。此則本命星也。次熾盛光堂金輪曼陀羅安。此則衆生元神也。七曜心數則也法表。金輪元神則表心王。正色心二法和合不二塔婆。南方平等性智方鐵塔顯事。深可思之也(云云)(口傳在之)。
四。根本止觀院建立事。問。根本中堂建立次第如何。答。山家大師智者大師後身我山建立(給)。所以西天釋迦。震旦天台。我山皆是分身小釋迦也。故山家釋云。天台宗流轉尋。初靈山。中天台。終我山。雖言三轉末山。不異昔靈山地(文)。又大唐明州赤山院神託云。傳聞。日域有藥王藥上佛法峯。我住彼可護佛法(已上)。相應和尚記云。三津百枝妙莊嚴王。妙德妙德婦人也。傳敎大師藥王菩薩也。義眞和尚藥上菩薩也(云云)。口云。三津百枝者。大唐高獻帝王子也。佛法東漸表示直我國來至(給)。八幡大菩薩姫宮妙德婦人嫁(給)。三津濱住給故三津百枝號。夫婦共二百餘歲經。一子不生事歎。諸神祈請(給)處。五更眠覺聞給三津河水流音。唱云。一切衆生悉有佛性。如來常住無有變易。是驚水流尋登(給)。此浪音岩阿橋下留。依之今神宮寺建立祈請(給)。無程懷胎大師生奉。大師經七箇日。嬭女懷出。七步行唱云。捨於清淨土。愍衆生故。此能於此惡世。廣說無上道(文)。此文法師品藥王菩薩對向文也。故大師藥王菩薩化現也。藥師又藥王菩薩本地身也。仍傳敎大師手自藥師像刻。根本中堂安置(給)。故根本止觀院以天子本命道場名也。凡大師如來使。如來事行(給)。五種此師。隨一妙法弘通(給)。分身小釋迦也。仍唐土天台大師讃云。分身小釋迦也イへリ。道邃和尚傳敎大師讃云。日木澄三藏天台智者再誕也。又云。日本最澄闍梨。天台智者後身也。聞表奧極。高祖再遇(云云)(已上取意)。又妙樂大師御忌日傳敎大師以爲導師(給)。此則高祖大師再誕故也。依之以山家大師。東土釋迦奉習也(口傳如記錄)。可尋之(云云)。問。以根本中堂爲本命道場方如何。答。凡根本中堂本尊本佛隆座。又七佛藥師刻安置。東方七佛坐。此七佛閻浮顯移。此則七星顯。七星精氣下衆生本命元神成。情非情造。此本地身安置故名本命道場也。凡眞言敎習兩種祕事在之。一地藏田地。二藥師草木也。仍一切有情類。草木受用命根相續也。今無非藥樹王利益。此藥師如來司地坐十二願王取(給)。一切衆生爲非云事無之。又此如來悉施妙藥。三摩地入爲一切衆生。良與法藥願發。其時瑠璃壺中普賢菩薩入(給)。藥師如來良藥成。藥師妙藥是也。衆生身心病治事。無非藥師如來利益。付藥師如來三身習在之。所謂藥師者(應身)璃璃者(法身)光者(報身)。此三身妙藥以三惑病治也。是以飯室先德釋云。一心三惑所謂妄病。一心三觀能治妙藥。分別病藥能治衆病。稱號藥師瑠璃光佛。藥師色法病患治。三諦三觀心病患治。以之名身心病治也。
五。尋云。法華經中藥師如來明其相如何。答。經云。解如良醫智慧聽達明練方藥善治衆病。色香味美持節和合是好良藥。今留在此。汝可取眼。勿憂不差。色香味美者。色者戒也。香者定也。味者惠也。此戒定惠三學和合爲實相一理。此以良藥法身長壽得也。此則釋迦如來以藥樹王身奉名藥師謂也。凡釋迦藥師彌陀三尊。一體異名三如來也。是以山王院御釋云。三世常住大日如來妙法敎主。亦名釋迦。像法轉時利益衆生。稱號藥師瑠璃光佛。五濁惡世名彌陀。三世利益同體慈悲。此等文理釋迦三身以彌陀藥師一體習也。依之根本中堂藥師敎主釋尊也。轉法輪堂釋迦藥師如來傳也。祕事在之。口傳(云云)。尋云。以一佛號三佛故如何。仰云。以正像末三時釋迦藥師彌陀三佛擬故。以一佛擬三佛也。是以山家御釋云。一佛刻擬三佛。山王院御釋可以合也(云云)。
六。尋云。付根本中堂藥師。七不思議習方如何。仰云。記錄說云。付根本中堂藥師七不思議在之。所謂一靈場不思議。根本中堂藥師御衣木。今北谷本願堂迹在之。記錄云。此靈木晝覆紫雲。夜放光明。枝葉?白。肉眼所疑。雖類於檞。不知何木(云云)。此靈木其形似柏樹。故如此釋也。然而何靈木云事不知也。無量密迹金剛力士。此靈木自劫初守護。山家大師我山建立時分待給。此靈瑞不思議第一也(云云)。二感應不思議(云云)。三靈木不思議。記錄云。大師手自此靈木切給時。自東方倒。故自到靈木名也。四放光不思議。記錄云。此靈木瑞光放。東方萬八千界照。故藥師如來造東方奉向畢。五神變不思議。記錄云。山家大師唱云。歸命稽禮三身滿德尊。相好皆圓滿利益有情界(云云)。山王院釋云。大師三敬禮。佛像一低頭(已上)。口云。大師一斧下三敬禮。本尊又一低頭。其間種種神變現給。故神變不思議名也(云云)。六說法不思議。記錄云。山家大師根本中堂藥師奉造畢安置。七個日參籠祈請。結願夜本尊啓向言。進心馬於寂光路。寄心賓於妙覺臺。生生託居此峯。世世潜衞吾山。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佛達。我建山中冥加所在境(已上)。其時藥師如來唱云。佛自住大乘。如其所得法。定惠力莊嚴。以此度衆生(文)。記錄云。大師與藥師如來交語詞在之。以之說法瑞也。七利益不思議。記錄云。口(云云)。
七。問。根本中堂左右竹臺有事如何。答。記錄云。南竹臺金篠名山王七社奉勸請。北竹臺叢篠名日本國中三千七百餘座社奉勸請也。口云。山王者心王表。三千七百餘社神明者心數表。是皆山家大師所勸請也(云云)。尋云。此金篠緣起如何。答。法華宗傳記云。大唐圓宗寺前金篠叢篠在之。是西天靈鷲山佛前有竹也。佛法東漸表震旦來生。此佛陀波梨三藏五臺山生身文殊爲拜見。自西天震旦來至。付圓宗寺至靈鷲山佛前竹此寺來至。西天佛法東漸表示也(云云)。計知此金篠叢篠三國佛法流布表示也(云云)。山家大師天台敎釋演我山來給時。此竹篠根本中堂庭上植給。從其已來生榮。我山佛法繁昌表示也(云云)。
八。尋云。天台大師四敎於神僧傳云事如何。仰云。天台大師於普賢道場法華三昧覺悟。天機秀覺內證開時。夢中丈六金人來。奉授四敎於大師。其詞云。因緣所生法。我說卽是空。亦名爲假名。亦是中道義(云云)。是神僧授與詞也。最祕(云云)。不可口外(云云)。同文云。丈六金人背負金光踊入林中(云云)。大師其後朝彼林中見給。今金篠中白猿住。此則神僧也。又是山王也。西天靈鷲山林中白猿住。我國林中奉勸請山王。是則三國傳來表示也(云云)。又飛來峯緣起云。西天鷲山帝城艮方也。震旦天台山帝都艮也。我國叡山帝都艮方也。故三國相承靈山習也。依之山家靈山一會儼然未散等釋。今飛來峰緣起。靈山艮角闕唐土天台山來。唐土天台山艮角闕日域叡山來。佛法流傳表示。此山來時白猿乘。從唐土飛來。仍飛來峯號事從此起也(云云)。
九。傳敎大師與桓武皇帝共爲靈山聽衆事。五大院記云。桓武皇帝靈山聽衆。傳敎大師一會同聞也。結芳契靈山席。覆利生於扶桑境。入言龍宮助偏吉誓。法施之功高於漢武。
十。聖德太子我山未來記事。上宮太子傳記云。推古天皇。御宇。聖德太子幸於帝艮鄕。觀見於四方。日中央現王氣。東岳現寶幢。今在二百餘歲。有一聖皇○桓武皇帝建平安城開萬乘道。傳敎大師建比叡山弘一乘敎也。口云。中央王氣者蓋雲也。東岳寶幢今相輪堂是也。天子居處必天蓋雲在之。是其表示也。諸佛說法處必彼寶幢現。今寶幢院是也。彼院釋尊三世常住轉法輪處也。故以釋迦堂號轉法輪堂也。又今相輪樘下釋尊成道金剛坐也。此金剛坐上相輪樘建。此則寶幢所現處也。口傳(云云)。此時聖德太子。此寶幢尋吾山上給。仍一堂建立。今樁堂是也。凡我山三世常住也。釋迦轉法輪處。靈山一會儼然未散靈場也(云云)。
十一。文殊樓事。慈覺大師巡禮記云。清涼山雲上受文殊師利化現。長安城月前訪法全和尚門下(已上)。口云。覺大師五臺山詣。諸院巡禮。於北臺値生身文殊。一箇祕法傳受御。其時大聖文殊金色師子乘。法要爲大師說。其時形像摸今文殊樓建。師子四足下土石取。文殊樓鎭壇加玉。其口傳在之。凡吾山護持在此樓。五臺山靈威移此處。吾山爲吾山事此樓威德依。我山諸寺勝事又此文殊靈驗也。凡此文殊樓付本尊。最極祕法在之。一髻一字三字四字五字六字七字八字等習事在之。口傳(云云)。
十二。問。以文殊樓鎭護道場方如何。答。覺大師御記云。甲乙木德也。庚辛金德也。金剋木故。於本朝異國有恐。故建文殊樓。爲鎭護道場(已上)。口云。我國木方也。故名扶桑朝。異國金神方也。金木剋功能在之。故異國襲來。此難爲除奉勸請文殊。文殊是西方金神王也。彌陀四親近中利菩薩也。此以利菩薩。東方法幢中四親近中愛菩薩位安。凡違時作容。敬愛時無所言。故此文殊師利勸請。東方愛菩薩三摩地奉令入。此依功能爲異國吾國不被侵也(云云)。此則異國降伏祕術法。本命道場祕密念誦隨一也。口傳(云云。已上)。是門迹大事。未及門下相承祕事也。サレハ祖師。祕決中。ソクイツケニシテ終不被開。大師勸請起請文被相副。不可違犯者也。尋云。文殊樓草創時。生身師子現云事如何。答。覺大師文殊樓建立時。斷木三津濱付置。夜夜大牛負斷木山上運送。如眼見者也。牛形也。其影見師子形也。計知五臺山師子吾山影現也。此牛大浦庄下死骸留。故牛骨庄號。依之彼大浦庄樓被寄。
十三。戒壇院事。戒壇院者。吾山三學中臺在之。今戒壇戒法中臺也。付之顯密戒三學結界在之(云云)。
十四。問。顯密界結界次第如何。答。吾山結界三學不同雖在之。付法華法六卽結界以爲本也。所謂第一凡聖同居結界(自江邊至社頭)。理卽。第二邪正一如結界(自社頭至佛谷)。名字。第三好世淨土結界(自佛谷至香呂岡)。觀行。第四冥熏密益結界(自香呂岡至金輪塚)。相似。第五開方便門結界(自金輪塚至天梯林)。分眞。第六示眞實相結界(自天梯林至文殊樓)。心性中臺常寂光土。此中臺戒壇院也。
問。七重結界云相如何。答。凡顯宗意依法華經六卽結界也。官者部結界加七重結界云也。又一義云。內地清淨結界者。始從凡聖同居終至究竟密。是六卽結界也。此上心性中臺加七重結界名也。淨刹結章云。三世常住上。常住上故法性無明蹴上。三世常住下。常住下故無明法性蹴下(已上)。口云。登山時從因至果。上求菩提迹門意也。從山上坂本時從果向因。本門隨緣法流意也。凡我山上下本地無作妙行。不知不覺大善根殖之。故淨刹結界章云謬入此洞。傍攀此峯者。至四德直道。口云。上上求菩提表。下下化衆生表。故知不知諸佛恩殖。解脫分善根下也。
十五。尋云。何故解脫分善根種子下。不知不覺善根生耶。答。吾山戒壇院中臺建立者。生身佛値說法開道開。一代藏敎通達解了功德得方建立。故自邊今滿彌法師登山。戒壇迴時戒體不知不覺善根殖也。如三周聲聞覆講法華會座在。信樂慚愧衣裹一乘無價寶珠裹。重醉都不覺知云。退大流轉。恩緣說聞。本緣憶開悟得脫如。故一切智願猶在不失等釋也。可思之。
十六。問。密敎結界意如何答。凡眞言敎意八葉曼荼羅以地法界敷是也。是以淨刹結界章云。本有常住曼陀羅。始自甲方終於癸方。魑魅魍魎惡鬼狩。於巽氣納於艮氣。口云。惡鬼邪神狩於八方。然後八葉曼荼羅八方敷意也。凡八葉者法界總體也。故釋云。華嚴千葉不過八葉(文)。或又八葉過無方所(文)。此等文理深可思之。所謂密敎結界橫平等結界也。
十七。問。戒法結界相如何。答。凡戒法意三聚淨戒以爲本也。所謂攝律儀戒善法戒饒益有情戒也。以之三塔配當。結界淨地作也尋云。以三塔三聚淨戒配當方如何。答。第一攝律儀者。西塔院是也。此則理峯也。第二攝善法戒者。東塔院是也。此則智峯也。第三饒益有情戒者。首楞嚴院是也。理智不二以饒益有情也。故橫川不二鳥居立也。凡顯宗意。竪七重結界。眞言意。橫八葉曼荼羅敷。戒法三聚淨戒以非橫非竪結界成也。三學俱傳名曰妙法釋。深可思之。
十八。大講堂建立事。問。大講堂本尊安置方如何。答。中尊台藏大日法界定印結。此定印有祕事。釋迦鉢印結。釋迦卽大日事表。左十一面安置。右彌勒安置。梵王帝釋四天王等如例是安置也。尋云。何意大日卽釋迦印結乎。答。今大講堂是顯密遂業靈場也。故如此安置給也。尋云。今付大講堂。結界淨地習方如何。仰云。一義云。凡付結界。有三種不同。依密敎者。一葉衣鎭。是付觀音。二八字鎭。是付文殊法行之。三不動鎭。是付法行之。已上以前多種鎭雖習傳。當世是不行。今世流布安鎭法不動鎭是也。依之三昧流等不動。靈場以無動寺爲本。故山門鎭壇祕事無動寺極イヘリ(已上一義)。示云。已前義一分其勢雖有之。山門故實所不用之也。所謂大講堂本尊安置相以一祕鎭習也。結界地所三世常住儀式表也。故結界淨地靈地劫火不燒。其地殘如柱イヘリ此事也。依之山王院大師釋云。三世常住大日如來妙法敎主亦名釋迦。像法轉時利益衆生稱號藥師瑠璃光佛。五濁惡世名爲彌陀。三世利益同體慈悲(文)。口云。中尊大日三世常住表。十一面過去正法明如來也。釋轉輪印妙法敎主釋尊也。彌勒當來導師未來佛也。此三佛三世利益表。中尊出過三世表也。故密敎大日成業也。釋迦顯宗遂業表。故以此靈場三種鎭壇習極也。
十九。尋云。何故以鉢印釋迦習耶。答。鉢印者。風輪三摩耶也。釋迦卽以此印敎流布身內證顯也。凡大日五智本源菩提根元也。故五輪中第四風輪釋迦尊所住所也。凡台藏界曼荼羅五大所成曼荼也。釋尊卽大日風輪住敎法流轉。故釋尊敎流布身名也。約本地大日也。約化身者釋迦。此爲顯體用互具。台藏界大日釋迦鉢印結也。是最上口傳也。不可口外也(云云)。
二十。尋云。一箇祕鎭云事如何。答。是付三種悉地沙汰祕法也。此三種悉地者。依顯敎意。梵網三重相開成道儀式也。依密敎意。三種悉地祕法也。此經顯密一致習在之。依之三種悉地經卽是梵網經同本異譯經也。凡三種悉地者。上品悉地卽是臺上盧舍那。中品悉地葉上千釋迦表也。下品悉地葉中千萬億小釋迦表也。此則實報·方便·同居三土也。寂光土三世總體也(云云)。又一義云。上品悉地法身表。寂光土也。中品悉地實報表。下品悉地方便土類。同居凡聖雜居故。三土總體習也。淨土雖廣四土卽離不出。淨刹結界。三身卽一。四土不二義顯也。以三世常住大日。四土不二寂光土令居也。此則非莊嚴或顯也。事寂光義深可思之。
二十一。尋云。付四土卽離。以寂光土爲本相如何。示云。文云。寂光理通如鏡如器。又云。界界轉現不出十界。土土互照不出寂光(文)。可思之。尋云。以同居爲本相如何。示云。豈離伽耶別求常寂光。非寂光外別有如如(文)。又云。經云。常在靈鷲山。及餘所住處。我此土安穩。天人常充滿(文)。深可思之。
已上住師載之莫及外見耳。
金剛慶春。
元祿十五年壬午二月十二日法印實觀閱。
溪嵐拾葉集。
溪嵐拾葉(集眞言祕奧抄(元享四甲子正七始之))。
一。山門相承四頓法事。大黑。辨才天。聖天。毘沙門天。義云。梵云摩訶迦羅。此名大黑天。諸天部中名字勝。摩訶者。大多勝三也。三諦三觀三部也。サレハ止觀敎主習也。煩惱黑闇當體。不動自性本有實體顯事表也。密三部。顯三觀。戒三聚淨戒也。故當流戒家本尊習也。義云。●字也。萬法能生本源也故。●字萬法於出寶珠故也。●字不動一體幷堅牢地神故也。●字妙成就尊故也。●字大黑風大惠業體故也。●釋尊一體故也。●文殊化現故也。義云。根本印。堅實合掌。袋印。智拳印。義云。尊形如常。但吾山開闢時。大地六種振動。下方空中一人老翁涌出。今政所大黑是也。形堅牢地神也。山家釋云。安一人老翁育三千徒衆。顯密一致時一人者。濫一同理也。老者久成正覺心翁。俗諦常住心也。本門地涌千界菩薩也。大師御登山初靈山淨土儀式悉我山顯現(云云)。大黑者。等流卑賤形。天鼓雷音垂迹也。本地釋迦如來也。又三輪明神和國影現貌今大黑也。本地是大黑。垂迹是山王。卽大黑也(云云)。義云。顯密一致習事。以堅實合掌印。名十羽印。名十界皆成印。此印付本門合掌。迹門合掌。本迹不二合掌。不變合掌。隨緣合掌。俱隨緣俱不變合掌云事。又橫合掌。竪合掌。非橫非竪合掌。己身自性合掌者。經云。或百人禮拜。或復俱合掌。及至擧一手或復不退頂。金剛頂經疏云。一指纔動法界悉惑。一言音發諸佛不違。
一。是法住法位。此處合掌印習合也。法位者眞如也。是心法也。サテ世間以爲五大故。色心冥合合掌一印習也。是卽卽身成佛也。眞言●●●●●●是六大無礙卽身成佛也。大日經法花一致習合也。
一。法爾自然合掌事。佛法氣分離田夫野人。人歸依時合掌也。是自然覺了大日如來契當心也。然合掌以致心傾聞具足道也。
一。三摩耶形事。或蓮花或寶珠或寶塔也。蓮花者。口業爲義故應身三昧耶也。寶珠心法爲義故報身三昧耶也。寶塔色法爲義故法身三摩耶也。
一。此尊異形事。或不動一體。或愛染一體。或毘沙門一體。或辨才天一體。或聖天一體。或吒天一體。或山王一體。或降三世一體。或觀音一體。或文殊一體。或釋迦一體。或大日一體。
辨才天事。義云。一妙音辨才天主智慧。諸佛四辨八音言辭無礙德以爲體。此時以●字爲種子。二宇賀主福德。是觀音サタ辨才天也。此時以●字爲種子。垂迹云時以白蛇爲體。蛇身三毒極成體故三惡道勝。白色表白善勝三召道也。義云。右手持智劍。萬法亡泯故。空觀二乘界也。左持如意寶珠。萬法能生故。假諦菩薩法界也。頂上老翁。佛果中道法門也。
一。此尊本地事。釋迦·藥師·彌陀·虛空藏·地藏·彌勒也。惠心云。在天名虛空藏。在地名地藏。
一。天台南岳記此法修。天台御入滅時。水瓶中辨天出虛空去。天台啓白云。願住世滅後衆擁護(云ヘリ)。依之此尊左目願(云云)。依其福力天台敎法世世流布繁昌也。一義云。依天台啓白瓶中還入(云云)。
一。顯密一致習事。天台所傳五箇印明中心中心呪印。此印名寶珠印。名白蛇印。龍女從海中出詣靈山時。捧一嚢寶珠印是也。此印密灌頂印。顯無價寶珠寶相印也(云云)。
一。何故法滅時經卷如納龍宮耶。一龍宮者盡癡室也。盡癡源無明也。故佛法法性滅歸無明本源也。一大海者水大也。此水大●字也。●字卽金剛界智體也。故龍宮卽一心本源也。此正報約時。我等水輪中本初龍神有。此龍神者。我等遍知分別全體也。此一念三千經卷納也。何一代敎法行者心地現云此事也。故自然理佛法龍宮納也。又水大●字也。●字萬法種子敎法源也。●字言說不可得義也。萬法生住異滅四相被滿時。種子位歸●字云也。是名寶珠號佛舍利。此寶珠龍女持靈山詣也。
一。最勝王經云。五億八千眷屬有說。其中以十五童子爲上首。其十五者。祿命身三各各具五。合十五也。而祿者人果報也。命者壽也。身者報壽不二人體也。約內法時法報應三身也。十五童子者。等流身正體三身卽一本尊也。共祿命身三各各三身具九身成也。祿三身者。甲乙等十支以法身。歲年以報身。旬月以應身也。命三身者。以十二月爲法身。以三百六十日爲報身。以十二時爲應身。應身三身者。以五行本法爲法身。以五蘊爲報身。以假和合爲應身。
一。一年者一身總體也。十二月者大骨也。三百六十日者三百六十小骨也。是卽依正一體無作本地三身也。
一。智證釋云。大通佛者。卽是大日也(云云)。
一。總體辨才天加十六善神十六大菩薩是也。
一。愛染三諦三觀所表。唯迹門三千塵點是也。不動者。五蘊本法現故。本門五百塵點是也。
一。我等當體卽蓮花習時。肺藏卽八葉蓮花也。然體釋七葉也。其故西方一葉闕人舌根成。肺藏者。西方風大主舌根。又息風根源也。
一。鎭護國家念誦事。我山總持院名天子本命道場。是三重建立。一重安置天子本命。二重安置百官本命。三重安置萬民壽命。一切衆生通也。是十四人供僧安。國家護持念誦作。每日晨朝向王城。奉加持天子。其印明者。三種悉地中報身印明也。
一。龍女辨才天一體事。龍女如意輪觀音也。辨天本地又如意輪也。此尊三身習云事。南方寶生尊法身。如意輪觀音報身。龍女應身云也。此三身共如意寶珠以爲三摩耶形。此寶珠境智冥合體也。
一。龍女成道寶塔品時云一義。寶塔東方來故。多寶佛西向。釋迦西方。東方向サテ二佛並坐時。クルリ西方ヘ兩尊ムキ。其間東南方向。次正西方向。釋迦南向時分龍女正覺成。故速疾開覺也。何須臾聞之。於刹那頃說。
一。不動法習時。肥滿童子云事有。其十五歲以前童子未煩惱修起時全體也。是本覺體也。是無作斷惑云也。龍女幼稚正覺成此心也。
一。我等水輪中有肺藏。其中有金色水。其中有三寸蛇。我等第六心王也。肺藏西方妙觀察智所在也。妙觀察智第六識邪正分別識也。是我等思量也。其種子●字也。此字卽辨才天種子也。所詮我等無作本有體蛇形也。蛇曲心也。
一。山門相承眞言。四箇大法者。一安鎭。二熾盛光。三七佛藥師。四普賢延命。
一。三昧流以安鎭熾盛光顯中道習合也。法曼流以大黑辨才天顯中道習合也。
一。安鎭熾盛光以顯密一致習事。安鎭法本尊四臂不動。是十方普世天上首也。故安鎭法天部習也。不動者三諦卽是法門。此尊止觀本尊習也。故止觀云。心性不動假立中名已。
一。不動以四敎敎主相承也。天台流眞言五箇敎相云事。天台四敎上大日一敎加五箇敎相。
一。勢多迦童子台藏界大日理表也。[弟*令]迦羅童子金界大日主智也。不動蘇悉地大日。蘇悉地不二爲體。故心性不動假立中名●●●色法五大也。●心法智慧也。色心冥合義也。
一。安鎭法者。結界淨地作法也。
一。我山七重結戒者。一理卽結界。又名凡聖同居結界。二名字卽〃〃。又名邪正一如〃〃。三觀行卽〃〃。又名眞薰卽益〃〃。四相似卽〃〃。又名好世淨土〃〃。五分眞卽〃〃。又名開方便土〃〃。六究竟卽〃〃。又名示眞實相〃〃。心性中臺常寂光土云者。常寂光土者。戒壇院也。
一。熾盛光以名天部事。熾盛光佛頂者。諸天衆放身光照法界爲德。爲此諸天降伏。以身光照法界。以之名熾盛光佛頂。爲諸天化導成天部上首。付此金輪佛頂有多種。一釋迦金輪。是名北辰尊星王也。其相云。居熾盛日輪中。結釋迦鉢印。手持金輪。故名金輪。九執十二宮二十八宿圍繞。今北斗曼陀羅云其也。以上此上七十天圍繞。名熾盛曼荼羅。付此金輪。內七星外七星云事。●(天台流)●(東寺流)。
一。以湖海。爲辨才天淨土證據事。花嚴經云。東方有小國。大乘流布國也。其中有湖海。又有靈島。辨才天所居也(云云竹生島コトナリ)。
一。五大院錍文云。江州有靈島。生身辨才天坐。叡山佛法可繁昌。相州有靈島。生身辨才天坐。鎌倉佛法可繁昌(云云)。
一。於日本辨才天淨土義有耶。相傳云。吉野奧天河。アキ儼島。江州竹生島也。此三卽如三辨寶所幷穴アキ通也。其外諸諸靈島皆辨才淨土也。或表本地高高坐高山峯或表深禪定坐大海底。總山河大地悉此尊眷屬所住也。
一。天照大神山王一體事。五大院云。於天照社者。爲大日應迹神明。於日吉社者。爲釋迦應現明神。顯密且雖對一致幽冥爲神通(云云)。
一。山王者崇廟社稷兼也。大宮聖眞子十禪師崇廟也。二宮社神也。餘稷神也。
一。崇廟者。百王中崇廟故崇廟云也。
一。社神者。地神也。記錄云。高天下立厚地。不可敬盡。故對地爲社。又云。天神無氏。示申爲神。地祇有氏。示土爲社。口傳云。上句大宮。下句二宮也。社者本名二宮事也。
一。稷神者。五穀總體也。五穀萬菓皆在精靈。不可敬盡。故五穀精神勸請尊崇。以之爲稷神。日吉賀茂等是也。
一。山王祕決云。會三權諸神。歸一實山王。此神明開會者祕事也。然則日本一州諸神皆歸本地山王也(云云)。
一。垂迹山王者。天智天王御宇。叡山麓影向(玉フ)是也。
一。本地山王者。釋尊應迹神。日吉大宮事也。
一。觀心山王者。以圓頓止觀習山王體(云云)。
一。無作山王者。無始無終。非近非遠。實修實證。成道十界三千。無作本有山王也。
一。三密山王者。妙法蓮花經五字以。山王正體習也。是卽如來三身行者三密也。
一。元初不知山王者。一陰一陽山王三德。祕藏妙理出不知其元初也。
一。如影隨形山王者。祕決云。山王七社者。北斗七星是也(云云)。凡天名七星。地號七明神。此卽行者七覺分也。尋其源七藥師閻浮寫影。名之云七星。七星精氣降令生一切衆生。故以七星名本命星也。山王卽七星精神故。行者色體卽山王全體也。故如影隨形守護(玉)。祕決云。七星者。面上七穴也(云云)。
一。就十禪師三重事。一十方衆生法喜禪悅食受(玉)。故十禪師名也。二神代第十禪得(玉)。故也。三十者圓也。禪者頓也。師者止觀也。
一。十禪師本地地藏彌勒如意輪也。
一。山王出世以如來出世習事。十禪師山王詑云。樹下和光。伴塵事。二度其事旣已畢。今度不詣我寶前。何知生死盡不盡(十禪師夢中示玉文點也)。
一。山王祕決三率都婆云事在。如何。答。●●●三門是也。
一。以神明大日習事。眞言敎心。一切衆生無作本有體以自性法身大日也。而神明者崇廟社稷神云。一切衆生本體押神明崇故一體也。是三世超過。還三世化用施也。此國元神者。天照大神也。此卽大自在天也。眞言敎主色究竟天成道大自在天是也。故以神明習大日也。
一。義記云。以內外兩宮爲兩部大日。以七所別宮爲蘇地大日。
一。神明灌頂云事。本說聖德太子神明記。行基菩薩神明記。役行者神明記。弘法大師神明祕決。慈覺神明祕決等。神明灌頂云事在。
一。以五輪爲神明體事。神明祕決云。或現大地。或現大海身。或顯火神。或成風神。或顯虛空神也(云云)。
T76086501.gif
又云。內宮日神。外宮月神也。土宮月夜宮。天宮風宮。是皆五輪也。
一。大神宮不入。僧形不入事。敎相此神祇我國開闢時影向神也。神事祭禮等以俗體懃也。今僧體佛法傳來以後出現也。任最初義式僧體不入也。二天照大神影向時。神神魔王請我國開。我佛法不得誓。故神宮不入僧形也。向魔王誓約給故也。實內證佛法崇敬神也。三以佛法思僧形外現是聲聞形體也。不及報身報土粧。故嫌之。阿含經無常觀爲成成沙門形。故骨鎖觀。修無常理悟也。是故髮ソリ乍生白骨形今現形也。是小乘權敎心也。神明顯常住不變內證(玉)。故自性法身大日也。故沙門形忌(玉)也。
一。付神明鐵塔習事。スサノヲ尊依惡。中天照大神成嗔。天岩戶閉籠時暗黑成畢。其時八萬神達舞カナテテ。其時天津小夜子尊與手力男尊。天岩戶左右立。八萬神達燒庭火神樂時。天照大神諸神達神樂納受。神威光顯八萬神達面照。其時諸神達アラ面白ヤ。被申。面白云言始。其時天津小夜子尊手力男尊。岩戶引開。天照大神者。自性法身也。又法性義也。スサノヲ尊無明也。提婆達多也。鐵塔者。法界塔婆也。天岩戶閉籠者。無明法性ノトル義也。大力二神定惠二法也。經云。定惠力莊嚴心。此度衆生。庭火燒者。諸方便敎也。八萬神者。八萬聖敎指也。閉籠者。一切衆生暗指也。戶開者。法界戶ホソヲ開義也。
一。釋尊付鐵塔有之。化城喩品大通往事。說云。大通智勝佛。十劫座道場。佛法不現前。不得成佛道(云云)。又云。十方各五百萬億諸佛世界。六種振動。其國中間幽冥之處。日月威光所不能照(云云)。
一。大通佛者大日也。十劫座道場鐵塔籠也。幽冥之處無明黑闇也。十六王子八方作佛。法花覆講十六大菩薩也。覆講法花法界戶開佛法現前也。顯密一致心。開塔閉塔定惠本有無作功用也。
一。於日吉社頭寶塔涌現事。明達律師寶塔立。奉勸請山王。今塔本三聖是也。尋此建立元起。今塔本結席下座。或時靈山一會儼然未散寶塔涌現。二佛並座。法花經說。其時三聖神。法花肝心一心三觀以授明達律師今相應流大事是也。其時儀式爲顯建寶塔。奉勸請三聖也。明達龍樹菩薩應迹也。今小禪師是也。顯敎法花寶塔。密敎南天鐵塔也。龍樹爲本身開鐵塔。明達應迹開寶塔。顯密一致也。
一。山家大師我山最初御登山時。今戒壇峯三聖影向(給)。三世無礙金剛定智灌頂以授大師大師又以梵網戒品。三聖神奉授其時三聖神直大師稱山家大師。山家大師者。山王與處名也。與後三神登虛空。現三輪金光。如伊字三點。此時又山家大師一心三觀傳(給)。大宮相傳大事云此事也。此時又寶塔涌現。靈山一會儼然未散。圓實妙解開時。一切衆生寶塔涌現相可有。又眞言祕密智生時。南天鐵塔可開也。
一。於社頭文對入海敎化事。海中所現一乘者。虛空藏菩薩眞言也。以之授龍女。龍女持之唱無垢世界成道也。虛空藏菩薩者。寶部菩薩也。龍女入此三摩地名南方成道也。又海中者。生死海底也。故王子宮者最下下卜座給也。龍女平等大會經爲顯也。故平等性智方成正覺也。山王出世本意爲衆生成佛也。龍女一切衆生皆成佛道現成明處也。故今以辨才天山王總體習也。故梨本座主參社時巖瀧參給也。
一。神明必現蛇身事。和光同塵者。三毒權成凡夫爲同也。而三毒極成體者蛇身也。共小野四十帖決云。一切神義迹化歸虫類(云)。虫類者蛇身也。田夫愛染幷□三寸不動云事。
一。龍女詣靈山形事。靈山聽衆見八才龍女也。釋尊見十六丈蛇形也。其故一切衆生無作本有形體蛇形也。此無作體不改本有法身開也。一切衆生理性海中。□三寸蛇形有。
一。理性海中云事如何。答。北野天神御筆云。寶珠何有。性海底惠日高照心空境(云云)。止五云。夫寶珠者。九重淵底驪龍頷下在(云云)。是本有性海第九識指也。寶珠者。一乘無價珠也。此事相習時。一切衆生第六無礙心王也。我等肺藏中本有蛇身有之。
一。於獼猴種種習。如何。答。花嚴經云。神猴獼猴王(云云)。又云。山母山神山王(云云)。
一。以猴山王使者事。凡神明者。不出五行精神。サレハ大地精者。堅牢地神。或山王等是也。故天竺飛來峯緣起云。靈鷲山艮方角闕飛來成唐土天台山。天台山艮方角闕飛來比叡山成。此三國飛來峯皆乘白猿飛來。故天竺靈山唐土天台日本叡山。皆王城艮方有之。靈山鎭主以猿爲使者。天台圓宗寺鎭主又以猿爲使者。山王又以申爲使者。以白猿爲權者。社頭手白猿有。
一。俊範法印終焉時。詠云。カミカキヤマシラナリトモシイハノコノミナレニシノリヲトナヘム諾喚。手白猿成社頭有ケルトカヤ。
一。諸神祭禮時如神輿頂戴。爲祭禮拜見十方衆生集。以之爲鉤義。輿ワラヒテ曲其義心也。爲祭禮拜見神明故緣。以之爲索。輿尚善繩有之。又來集衆生八相來緣結。是鎖義也。サレハ諸瓔珞カケタリ。又結緣衆拜見神成歡喜思。神明又結緣歡喜給。卽鈴義也。故輿莊嚴鈴鐸カケタリ。
一。我國大河底大日印文有。是卽三輪金光也。又大日印文者獨朗也。
一。於神明三位有之。皇大神宮儀軌云。於神明三位座。上位花藏世界。中位梵天。下位神宮。是卽三神三部三密也。今神明大日應迹故花藏世界(云云)。
一。我國熱田社是也。其蓬來宮爲體。大海中有金龜。金龜上有寶山。寶山中多生不老草(云云)。陽貴妃者。今熱田明神其也。
一。行基菩薩記云。日本其形獨古。行基菩薩遍國。國境定田畠開時。十人可作田。變十人雇(乃至)。百人可作田。變被雇。如此變作田畠開其時日本國圖其形獨古形也。
T76086601.gif
一。伊勢與湖海北海三所獨古鬼目也。伊勢寶部神明故。以如意珠爲神體。氣比北方事業神明故。以羯磨爲神體。山王不二中道神明故。以圓滿月輪爲體。是三諦三觀三身。密敎心三部理智事三密三業也。
一。日吉大宮伊勢大神宮。二宮下加茂明神。聖眞子八幡大菩薩。客神白山劍宮同神八王子。三宮諏訪王子宮能野神藏明神也。氣比孰賀氣比也。巖瀧竹生島明神。早尾江州三上一王子一王宮也。大行事十禪師伯父也。聖女荷稻大明神大宮。西竹臺住吉明神大宮。竈殿伊勢別當。山王者。總六十四處。別二十一社也。
一。傳記云。大峯者。眞言兩部峯也。熊野胎藏權現。金峯山金剛權現也。大峯中間兩部不二曼荼羅。此至熊野。悉胎藏界三摩耶形有。不二曼荼羅吉野至。金剛界三摩耶形有之。役行者金剛薩埵也。
一。山臥不動戒體習也。袈裟不動ケサ名也。祕傳云。以山臥形體。三天相貌習也。サレハ杮衣者辰孤色表也。不動袈裟クリカラ圍繞表也。此卽辨才天也。頂上頭巾胎藏蓮花表也。此卽聖天三摩耶形也。故山臥形體三天合行之祕法習也。何峯入行者入壇灌頂功德具足也。所所靈崛悉兩部曼荼羅也。
一。大峯眞言峯。葛木法花峯也。故宿宿所所靈崛法花二十八品題名。
一。曇無竭菩薩化身役行者也。今役優婆塞曇無竭菩薩也。
一。玄奘三藏渡天時。流河葱嶺其生絕其靈骨頂懸葛木守護神深沙大王是也。
一。熊野一度參詣者決定往生者定也。故參詣道九品淨土表示。
一。參詣路次言。男サン名。女イタ名。尼ソキ名。法師ソリ名。卽是凡夫執心定相改愼迷情心也。
一。天照大神天下天岩戶籠者。辰狐形籠也。餘畜類替自身放光故也。辰狐者。如意輪觀音化現也。以如意寶珠爲其體。故辰陀摩尼王名也。辰狐瓦有三古。三古上如意寶珠。三古卽三角火形也。
一。神道六波羅蜜事。第一檀波羅蜜神者。稻荷嚴島竹生島等也。皆施福神故也。第二尸羅波羅蜜神者。八幡北野天神等也。以不妄語爲本。正直頭宿(云云)。第三忍辱波羅蜜神者。賀茂平野等也。以忍辱爲本也。第四精進波羅蜜神者。熊野權現。宿願始下向旦。以精進苦行爲本也。第五禪定波羅蜜神者。天照大神也。彌宜社司萬事皆寂靜以爲本。第六智慧波羅蜜神者。春日山王也。初以法施爲本。以法門爲神體。故以智慧爲神道。壽命也。
一。富士者。郡名也。此山富士郡可在也。實眞言布字義也。頂上八葉有。昔火炎立。八葉不動頂上蓮花也。又有十九相布字。故布字云也。古人云。●●●●●富士高根月見。心清見關スミ是十九布字ヨメリ。
一。富士金界曼荼羅也。故竪高秀(云云)。武藏野胎藏界曼荼羅也。故橫平等也。此野無山峯。然深谷有萬木生。有餘所不見之。是胎藏理門萬法含藏心也。故武藏野爲胎藏曼荼羅。兩部也。一相傳如此(見)。傳云。武藏野峯皆富士集。富士谷皆武藏野集(云云)。
師手(吉祥院)存世。
溪嵐拾葉集。
比叡山靈所巡禮修行記。比叡山三院分淨結界地。參拾陸町。同山四方各陸里。
西塔院。名理拳峯。
胎藏界理拳峯。有十三大會。名十三印地。
第一中臺八葉院(九尊)。第二遍知院(七尊)。第三蓮華部院(三十七尊)。第四金剛部院(三十七尊)。第五五大院(五尊)。第六四大護院(四尊)。第七釋迦院(三十九尊)。第八文殊院(二十五尊)。第九除蓋障院(九尊)。第十地藏院(九尊)。第十一虛空院(二十八尊)。第十二蘇悉地院(八尊)。第十三外金剛部院(二百五尊)。西塔院胎藏理峯四百十八尊。
東塔院。名智拳峯。
金剛界智拳峯。有九會。
第一成身會(一千六十尊)。第二羯磨會(七十三尊)。第三三昧耶會(七十三尊)。第四大供養會(七十三尊)。第五四印會(二十三尊)。第六一印會(一尊)。第七理趣會(十七尊)。第八降三世會(七十七尊)。第九降三世三昧會(七十七尊)。東塔院智拳峯一千四百六十一尊。
橫河。名不二峯。
蘇悉地不二峯(有七十三尊)。
第一重(三十七尊)。第二重(二十三尊)。第三重(十三尊)。蘇悉地不二峯(七十三尊)。
靈所法施記。金剛界智拳峯。
根本神宮寺。震國鎭國道場。御髮堆山王靈告岳舍利。天人普禮踏石。巖間埋水摩(利支天)。巖下幽水(水天)。御影大巖(天照大神)。影向巖梵(天二天)。小平嶂(將經童子)。香興堆(淨名居士)。崿壑(五大尊)。磊硅(四天王)。盤坂(鬼石)。玄龍宮(遍吉龍神)。波羅崛負法龍神。巖阿谷(水月觀音)。巖阿橋(飛龍神)。三上明神。隱吹明神。寂定靈地五百賢聖除難堆塠澁那天神滿土混崙(堅牢地神)。作禮辻山內所有護法善神。
一乘止觀院。五智。四波羅蜜。十六大菩薩。八供養。四攝。佛法與文殊。多門。摩訶迦羅天山王及諸神。伽藍諸護法。入堂。出堂。口傳(八五二九晝。四一八五夜)。
胎藏理拳峯。轉法輪堂。法華延命寶幢院。陽勝仙人登天石。王城鎭守。伏拜仁壽殿密行所。阿字休息峯。疫神堆十羅刹岳七星影向祕水。蘇悉地不二峯。檀那峯。持戒峯。忍辱峯。精神峯。禪定峯。智慧峯。法身峯。解脫峯。都率峯。蘇陀峯。寶幢峯。嘉祥元季歲次戊辰八月三日圓記。當山巡禮靈所法施記。比叡山三院分淨結界地。參拾陸町。周山四方各陸里。
西塔院。名理拳峯。胎藏界理拳峯有十三大會。
第一會(法身印)。阿尾羅吽欠。第二會(報身印)。阿羅波左那。第三會(化身印)。阿鑁覽吟欠。第四會(無所不至印)。鑁吽坦羅訖里惡。第五會(普印)。阿阿暗惡。第六會(小釼印)。阿羅波左那。第七會(內五古印)。阿尾羅吽欠。第八會(佛頂印二羽內縛二中指合立。以進力者。二中指背禪智並立。火中郎)。欠縛日羅馱覩。第九會(羯磨印二手外縛。二中指入圓。指合二地二空直立相柱)。唵跛娜謨納婆縛也娑婆訶。第十會(金剛部印)。唵縛日盧納婆縛也娑婆訶。第十一會(大日根本印)(二地二水相叉入掌立二中指端相柱二風小屈如寶形以二空置二地二水面上)。阿尾羅吽欠。第十二會(釋迦根本印)(虛心合掌二空二火屈入掌中)。唵藍ハ落スソハカ。第十三會(大惠刀印)(金剛合掌。進力如釼。屈付二重端)。鑁鑁鑁鑁。
東塔院。名智拳峯。
第一會(法法身印。法界塔婆印)。阿鑁藍吟欠。第二會(法報身印。智拳印)。阿尾羅吽欠。第三會(法他身印。內五古印)。阿羅婆左那。第四會(報法身印。無所不出下)。阿尾羅吽欠。第五會(報身身印。小釼印)。唵縛日羅枳惹南惡。第六會(報化身印。金剛輪迥)。阿尾覽唅欠。第七會(應法身印。阿彌陀根本印)。阿尾羅吽欠。第八會(應報身印。不動根本印)。阿羅波左那。第九會(應應身印。大日根本印)。阿尾羅吽欠。
橫川蘇陀峯。名不二峯。
第一重(羯磨印。外縛合立二大二小)。縛曰羅羯磨婆。第二重(攝一切阿闍葉印。如常)。唵縛曰羅蘇乞志摩摩訶薩但縛吽吽更問。第三重(蘇悉地三古印。自證灌頂密印)。唵賀佉里里吽泮吒(三反)。
當山靈所巡禮次第。根本神宮寺震朝鎭國道場。日天印。二羽內叉仰掌二風橫指柱以二空各捻風下眞言曰。曩牟喝羅怛曩跢羅夜也(一)。曩莫索哩也(二)。薩縛捺乞灑(二合)。怛羅若也(三)。唵娑訶薩羅(四)。喝羅濕謎(五)。阿謨伽鴈也(某甲)。扇底迦羅娑縛賀。御髮堆山王。鎖印。南謨薄伽伐帝鞞殺社窶嚕薜瑠璃鉢利婆喝羅闍耶坦他揭多邪阿羅揭帝三藐三劫陀耶坦姪他唵鞞殺逝鞞殺社三沒揭帝娑婆訶。靈告岳舍利。智拳印。步嚕吽。天人普禮踏石。普印。南磨三曼多勃馱南(一)。滿弩羅磨(二)。達磨(三)。婆縛微婆縛迦迦那三三莎訶。巖間埋水。摩利支天(二手地水內相合風空幷立合以火纒風如金剛輪印眞言曰)。曩莫三曼多設馱南摩利支曳莎訶巖下幽水水天下(內縛二風立圓柱名索印眞言曰)。唵縛嚕馱耶莎訶。御影大巖。天照大神(外五古印眞言曰)。阿尾羅吽欠。影向巖。梵天帝釋。梵天印(定印屈水入月以空桿側上色惠拳)。安腰眞言。曩莫三滿多沒馱南鉢羅(二合)。惹鉢多曳莎訶。帝釋印(內縛二風立合如針二風並立眞言曰)。曩莫三曼多沒馱南鑠乞叉羅耶莎訶。小平嶂持解童子。法華首楞嚴三昧印。內五古印。唵縛曰羅赦底里焰吽莎訶。香興塠淨名居士。小劍印。阿羅婆左那。崿壑。五大尊。連五古印。慈救眞言。磊硅四天王普印。諸天想呪。盤坂鬼石。溫形印(更同)。里夜神眞言曰。南磨三曼多勃馱喃(一)。迦羅坦利(二合)。曳莎訶。玄龍宮。遍吉龍神。普下。諸龍眞言曰。南磨三曼多勃馱喃(一)。謎伽設儜曳莎訶。婆羅崛屓法龍神。普印。難陀龍王眞言。南磨三曼多勃馱喃(一)。難徒鉢難捺瑜莎訶。巖阿谷水月觀音。如意輪三眞言同印用之。巖阿橋。飛瀧龍神。普印。諸龍眞言。三上明神。普印。羅刹婆眞言。南磨三曼多勃馱喃(一)。呪嚂(二合)。計[口*履]。陰吹明神。普印。法龍眞言。寂定靈地五百賢聖。虛心合掌。諸緣覺眞言。南磨三曼多勃馱喃(一)。縛。諸聲聞眞言。南磨三曼多勃馱喃(一)。係賭鉢羅(二合)。底也微蘖多羯磨濕闍(三)。吽。除難搥移那天神。右拳桿腰。仰左掌。以舌舐血勢作也。南磨三曼多勃馱喃(一)。訶利訶。滿土混崙堅牢地神(定惠指端一座衆合作掬故眞言曰)。唵徵哩體尾曳莎訶。作禮辻山內所有護法善神。虛心合掌。南磨三曼多勃馱喃(一)。三摩多奴揭多(二)。徵縛羅闍達磨濕多(三)。摩訶摩訶莎。一乘止觀院。大日印言。大日釼印。縛曰羅(二合)。枳惹(二合)。南阿(去印)。羯磨眞言。智拳印。唵縛曰羅(二合)。馱都鑁。攝一切如來大阿闍梨行信印眞言。唵縛曰羅(二合)。索乞志摩摩賀(引)。薩坦縛吽吽。金剛薩埵印眞言。唵縛曰羅假捨冐地喞多吽。一切佛母金剛吉祥傳法印眞言。曩謨婆誐縛帝烏瑟抳(二合)。灑唵嚕嚕娑普(二合)。嚕入縛攞底瑟姹(二合)。悉馱路(引)。左寧薩縛羅他(二合)。娑馱?曳莎訶。本尊印眞言。鎖印(以左右手頭指算。八指反叉入於掌中。右壓左。兩腕指去五寸許。眞言曰)。唵呼盧〃〃戰馱利磨橙[衤*民]莎訶。諸天印眞言。普印。諸天想眞言。諸夜叉印眞言。內縛。地水合立。藥乞叉濕縛羅野莎訶。竹臺南方聚[箈-台+者]。山王七神。五古印。阿尾羅吽欠。北方[筠-匀+句][箈-台+者]。三千七百五所大小神祇。智拳印。唵縛曰羅三曳〃〃訖麗者麗莎訶。鎭壇搥。南方三鎭(向巽)。三惑(更問)。北方五鎭(向艮)。五重(更問)。橙遣印(內縛二頭指立合。以二大加二無名指。以二頭指三度摺之。眞言曰)。唵伽縛〃〃三〃莎訶。正面居跪。佛部心印(普一切佛菩薩心眞言曰)。南磨三曼多勃馱喃(一)。薩婆勃馱菩薩薩埵縛(二)。訶㗚捺耶(三)。寧夜(二合)。吠奢儞(平四)。娜磨薩婆尾泥(去五)。莎訶。作禮出堂(八五二九晝。四一八五夜。更問)。
西塔院。胎藏理拳峯。轉法輪堂。大悲傳法印。無所不至印。曩莫薩嚩坦他(引)。蘖帝毘庚(二合)。毘濕縛(二合)。月契毘藥(二合)。薩㗚嚩(二合。上引)。阿(上)阿(去)暗惡。阿闍梨位大印。阿尾羅吽欠吽訖哩惡。三身說法大印。法身印言。唵野他薩嚩坦他蘖多婆坦他吽。報身印言。唵娑嚩婆縛戍度憾。化身印言。吽。唵薩嚕嚩娑謨訶。已上三明金剛縛印。
更問。法華延命法寶幢院。金剛合掌根本無垢淨光大陀羅尼。智拳印。金輪呪。陽勝仙人登天石。普印。虛空惠眞言。南磨三曼多劫馱南隣。王城鎭守伏拜。虛心合掌。諸佛披世者。住於大神通。焉悅衆生。故現無量神力。金剛薩埵印。唵縛曰羅俱捨冒地喞多吽。仁壽殿密行。八葉印。紇哩。無所不至印。伽內縛中指立合吽。更問。阿字休息峯。印言。更問。行疫神搥。虛心合掌。南莫婆伽筏帝鉢羅惹婆羅弭多曳唵訖哩地室利輸虛陀昆沙曳莎訶。十羅刹岳。金剛薩埵印。唵摩訶演曩縛曰羅怛縛薩縛達磨尾戍帝吽。普賢延命。唵縛曰羅兪麗薩縛訶。法界塔婆印。阿尾羅吽欠。七星影向祕水。普印。唵薩怛那羅迦莎訶。
橫川。蘇悉地不二峯。傳法大印。內五古印。唵縛曰羅馱覩鑁。阿闍梨行位印。如胎藏。阿尾羅吽欠吽紇哩惡。自證灌頂印云。更問。唵賀佉哩哩吽泮吒。一切悉地成就印言。內縛並申合二空二風在風合內二地申合。唵蘇底瑟吒縛曰羅。諸佛內證理所眞合印云。無所不至印。曩莫婆伽伐帝烏瑟尼沙唵部林盤陀曳娑縛訶怛陀揭都娑婆曳娑縛訶跋折羅摩尼娑婆曳娑婆訶摩尼摩尼俱羅曳娑婆訶??叭吒摩尼達哩?叺唵吽吽歌歌叭吒摩尼伐折哩吽叺吒。
嘉祥元年歲次戊辰八月十八日圓記。
元祿十五年歲次壬申六月十八日。
後學。實觀閱。
溪嵐拾葉集。
圓宗記。私苗。
一日。
(七月)龍智三藏(七百歲)。道邃和尚。
(天祿三十一)謙德公(四十九)。(長保四八)邏賀座主(八十五)。
(長元二正)公任卿。(寬弘四十一)覺運僧正(五十五)。
(正月)杜順。(天慶八五)仲平大臣(七十一)。
(治承三八)重盛卿(四十三)。(九月)大智律師。
(永保元年)覺尋座主(七十一)。(貞元二十一)忠義公(五十三)。
(大治)勝覺僧正。(永承三九)源賴信。
(寬弘七十)爲平親王。慈威和尚(私後入之)。
二日。
(天平勝寶元二)行基菩薩(八十法相)。(同八)聖武天皇(五十七)。
(十一月)善清行。(延喜十八)相應和尚(八十八)。
(貞觀十四)忠仁公(六十九)。(建久二十二)實定公(五十二)。
(天永二十二)永觀律師(七十九)。(保元元七)鳥羽院(五十四)。
三日。
(二月)天親菩薩(八十)。(永觀三正)慈惠大師(七十四)。
(元慶三三)眞雅僧正。(元)淡海公(三十)。
(二月)玄奘三藏(六十三)。(延喜十五三)玄昭和尚(七十二)。
(貞觀十四或五日)安惠和尚(六十)。天智天皇。
用明天皇。(正月)義昭。
(十月)道宣律師(七十二)。(四月)法和尚。
(正月)法藏。(延喜六七)長意和尚(七十九)。
(六月)通玄居士(五十五)。(平治五正)源義朝(三十七)。
(建保元二)解脫上人(五十九)。
四日。
(弘仁十三六)傳敎大師(五十六)。(元慶四十二)清和天皇(三十一)。
(天德四五)九條右承相(五十三)。長宴僧都。
(延喜九四)時平大臣(二十九)。(弘安七四)法光寺殿(三十四)。
(養和元二)平清盛公(六十四)。(喜四十二)御堂關白(六十二)。
五日。
達磨和尚。(建保三七)葉上僧正(七十五)。
(二月)妙樂大師(七十二)。(建仁二八)澄憲法印。
(承安三正)光賴卿(五十)。
六日。
(寶年七五)鑒眞和尚(七十五)。(承和三十)寂光大師(六十二)。
(六月)覺快座主(十八)。(後魏大常元正)惠遠禪眞。
守屋大臣。(承元二正)靜敎法師(八十六)。
聖寶僧正。(天平寶字元正)橘諸兄(七十四)。
(建保六正)平時政(七十八)。(七月)時忠卿。
義滿將軍(法名道義)。
七日。
(十一月)善無畏三藏(九十九)。(八月)章安大師(七十二)。
(開元元三)惠威大師。(三月)性空上人(八十)。
(七月)義眞和尚(五十五)。慶命座主(七十四)。
(天長元五)勒操僧正(七十四)。(七月)平城天皇(五十一)。
(五月)後三條院。(文治四七)白川天皇(七十七)。
(延喜六三)益信僧正(八十)(武內大臣十二代孫也)。(建永元三月)後京極殿。
(七月)高辛氏小子(索餅緣)。(長元元九)起菅三品(八十三)。
(七月)三守卿。
八日。
(五月)菩提留支三藏。(十月或十一月十八日)一行阿闍梨(四十八)。
康濟座主(昌泰二)。(五月橫死千三百)舍利弗尊者(六四歲)。
(二月)韋提希夫人。(三月)花山院(四十一)。
九日。
僧賀上人(八十七)。(安貞二九)法蓮上人(八十二)。
(五月)順空上人。四條院。
十日。
(元慶九五)義海座主(七十)。(十月)良相卿(五十七)。
桓舜僧都。(寬仁元五)源信僧都(七十六)。
(天安二八)別當大師(八十)。(延喜十二三)紀納言(六十八)。
(寬仁元五)三條天王。
十一日。
(正月)眞諦三藏(攝論宗)。(二月)般若流支三藏(四十九)。
(九月)空也上人(七十六)。(延喜五十一)增命座主(八十五)。
(十二月)崇德院。(延長四)玄鑒和尚(六十五)。
(平治元十二)信西入道。(永承三十)源心座主(八十三)。
十二日。
(仁治三十二)良快座主(五十八)。覺尊上人。
(七月)良觀上人(八十七)。圓融院(三十四)。
(平治二正月)惡源太義平。
十三日。
羅什三藏(七十)。弘忍禪師。
(十一月)慈恩大師(五十一)。(建久三十二)金玄座主。
(建久三三月)後白川院(六十六)。後鳥羽院。
(永仁)心地上人(六十)。(寬平三正)昭宣公(五十六)。
(建久十五)賴朝卿(五十三)。(四月。垂仁)王莽(五十年)。
(永保二十)源賴義(八十八)。(元仁元六)平義時(六十二)。
十四日。
(貞觀六正)慈覺大師(七十一)。(三月)善導和尚。
(承和元九)護命僧正(八十五)。(保延四十)忠尋僧正。
(正月)允恭天皇(八十)。(正月)高倉院。
後高倉院。覺賢三藏(七十二)。
十五日。
(二月)釋迦如來(八十)。(八月)金剛智三藏(七十三)。
(六月)不空三藏(七十)。(十二月)惠果和尚(六十)。
(五月)喜禪大師。(十二月)香象大師。
(二月)彌勒菩薩(未劫卒天)。玄朗大師。
(十二月)法照禪師(淨土)。(應和四八)延昌僧正(八十五)。
西行法師。(大治四二)善意上人。
(貞和八)敎信上人。(保延九)覺猷僧正(八十八)。
朱雀天王。(四月)欽明天皇。
(神護慶雲四)善仲上人。善算上人。
(寬平七八)融大臣(七十三)。(仁平三正)平忠盛。
十六日。
(七月)義寂法師(法相)。(六月)明遍(八十三)。
(九月)義孝少將(二十二)。(十月)大職冠。
人丸。(應保二二)最雲座主。
(昌泰二十二)幽仙律師(仁和寺開山)。朝方卿。
十七日。
(九月)元曉大師(雜羅。華敎)。景興法師(法相)。
(長元十四)覺起僧都(八十三)。(康和三七)喜慶座主。
(延曆元二)尋禪座主(四十七)。(建久四九)公顯座主(八十四)。
(延曆二十五三)桓武天皇(七十)。後嵯峨天皇。
(承平元七)宇多院(四十九)。(十月)聖一國師(七十九)。
安陪貞任。
十八日。
龍樹菩薩(三百)。(四月)孔子(七十三)。
(延曆二二)餘慶僧正。(延久二三)明快座主(八十六)。
(七月)聖寶僧正。(十一月)淨藏法師(七十四)。
(六月)智嚴大師。(長元七)寂照上人。
(承和十二十)白居易。(正月二十日)惠美大臣。
具平親王(四十六)。惠顗上人。
(應永三十五正)義持將軍(法名道詮)。
十九日。
玄朗大師(八十二)。遍照僧正(七十五)。
明雲座主(六十九)。(嘉承二七)堀川天皇(二十八)。
明惠上人。(貞元二)忠算先德(六十九)。
(長寬二)法性寺殿。源義仲。
源爲義。
二十日。
行滿和尚。(三月)闍那屈多(四十七添品法譯者)。
(保安元六)膽西上人(六十六)。蘇我大臣(七十六)。
撲楊大師(法相)。藤原純友。
(天慶四五)業平中將(五十六)。
二十一日
(承和二三)弘法大師(六十二)。(十二月)橘人皇女(太子御母)。
澄豪律師(八十五)。(三月)仁明天皇(三十三)。
平宗盛(三十九)。(建久十一正)梶原景時。
(正應二十二)憲實法印(五十四)。(正長元十二)良壽僧正(九十七)。
二十二日。
(六月)南岳大師(六十三)。聖德太子(四十九)。
(長保二八)實因僧都(五十六)。(長和四十一)覺慶座主(八十七)。
慶祚阿闍梨(十二)。(天曆九)明達律師(八十一)。
(九月)朗辨僧正(華嚴)。護身法師(花嚴)。
(仁壽二十二)小野篁(五十)。(寬和五六)一條院(三十一)。
(六月)平重忠(四十二)。(弘安三十一月)西明寺禪門道崇(三十七)。
二十三日。
(六月)義淨三藏(五十五)。田村將軍(五十四)。
(二月)染殿后(七十三)。(久壽二七)近衞天皇。
二十四日。
(十一月末時)天台大師(六十一)。(天慶三二)尊意座主(七十九)。
(正月)法護三藏(六十)。(建久三十一)顯眞座主(六十三)。
(天長三七)冬嗣卿(五十七)。傳大士。
賴豪僧都。(萬壽五)院源座主。
二十五日。
(延喜三二)北野天神(六十六)。(貞觀二二)眞濟僧正。
惠亮和尚(六十一)。村上天皇(四十二)。
(建曆二正)法然上人(八十)。(嘉祿元九)慈鎭和尚(七十一)。
(十月。四十五)光宅雲法師(法相)。波羅門僧正。
(五月)曇鸞淨土(六十七)。(寬德二十二)禪瑜僧都(七十八)。
(寬平九八)融大臣(七十三)。
二十六日。
(開寶)智覺禪師(八十二)。(承和三十)寂光大師(六十四)。
(永承四七)皇慶阿闍梨(七十三)。(建久三十一)智海法印(八十九)。
(仁和三八)仁明天皇(五十八)。(治承四五)高倉宮(橫死)。
(康平六)明尊僧正(九十三)。(長寬二八)崇德天皇(四十六)。
(二月)安德天皇。前中書王(七十四)。
(治承四五)賴政卿。最勝園寺殿。
(文保元四)傳信和尚(五十五)。
二十七日。
佛陀三藏。(四月)道鋽禪師(八十四)。
(天安二八)文德天皇(三十二)。
二十八日。
(十一月)智威大師。(永延三九)尋禪僧正(四十七)。
(承元二六)證眞法印(八十五)。(六月)求道上人。
(天養元十)敦光(八十二)。
二十九日。
(寬平五二)惟首座主(六十九)。(十月)陽成天皇(八十一)。
(三月)法明大師(九十一日本元祖)。(十月)智證大師(七十八)。
(九月)醍醐天皇(四十六)。(文治五四)源義經(三十)。
三十日。
清涼大師(華嚴)。(承久元十一)俊盛卿(九十一)。
●●拾葉集。
元祿十五年歲次壬午春正月十一日。
法印實觀閱。
溪嵐拾葉集。
南岳大師無常偈。堅牢比丘偈。馬鳴賴吒。和羅伎。德失鏡。高野大師結偈。惠心懺悔偈。惠心內道持念。酒不可。道心十六德。無常句。懺悔詞。白骨觀(三井公顯)。
溪嵐拾葉集。
芳談集。私苗。
無常偈。南岳。
三界皆苦 四生非樂 一期假棲。
萬年如夢 名官不久 榮華無終。
繁昌時程 昇人刹那 妻子身敵。
眷屬心怨 貪欲苦本 追求愁端。
有生有滅 有樂有苦 盛者必衰。
會者必別 命草上露 身風前燈。
無墓此世 無憑我身 何時受病。
何時招死 墮何地獄 受何樣苦。
地獄可怖 以焰爲家 餓鬼不安。
臨飢食子 畜生互飮 修羅鬪諍。
人間八苦 天上五衰 三界無安。
猶如火宅 唯厭穢土 偏欣淨土。
淨土在心 無著卽淨 佛不離身。
無欲卽樂 凡聖一味 苦樂有心。
迷悟無二 淨穢不二 佛悟此理。
昇涅槃臺 衆生迷此 沈生死海。
早觀一如 至本覺位 速學三等。
顯自身佛(已上)。
堅窂比丘壁上偈示。
生死不斷絕 貪欲嗜味故。
養怨入丘塚 虛受諸辛苦。
身臭如死屍 九孔流不淨。
如厠蟲樂糞 愚貪身無異。
憶想妄分別 則是五欲本。
智者不分別 五欲則斷滅。
邪念生貪著 貪著生煩惱。
正念無貪欲 餘煩惱亦盡(已上)。
馬鳴菩薩賴吒和羅伎聲唱云。
有爲諸法 如幻如化 三界獄縛。
無一可樂 王位高顯 勢力自在。
無常旣至 誰得存者 如空中雲。
須臾散滅 是身虛僞 猶如芭蕉。
爲怨爲賊 不可親近 如毒蛇篋。
誰常愛樂 是故諸佛 常呵此身。
德失鏡。
竊以人有得失。賢愚皆齊。有德無失不。有失無得不。以得多爲德。以失多爲失。有得不奢者得也。不愼者失也。知失耻失者得也。知失隱失者失也。一失不輕。必招失之故。積成多故。一得惟重。必施得之故。又積成多故。拙誠爲得本。巧僞失本。今抽肝耻要擧十得標十失。敬神歸佛。天跼地蹐。才智兼備。是非分明。禮義不亂。大大。小小。進進。退退。貧而無蹈。富而無驕。報怨以得。諸得十。中攝盡。知非不改。意有表裏。賢而同愚。眞而同曲。不憚機嫌。偏立道理。不用人諫。可近不近。可遠不遠。依愛妄失。此外諸失十中攝盡。常携斯鏡。照鑒吾心。定爲人師。寧非國寶哉。
高野大師結偈。
有智有行有道心 現證無上大菩提。
有智無行有道心 一生補處菩薩位。
無智有行有道心 十地三賢修行者。
無智無行有道心 出離生死二乘地。
有智有行無道心 暫雖成魔終得果。
有智無行無道心 每生爲師其身貧。
無智有行無道心 雖生不賤有福壽。
無智無行無道心 不離生死三途業。
源信僧都每日懺悔頌。
我扇生死風 馳迷六道衢。
我乘生死船 溺四魔之波。
我呑三毒劍 切生死猛風。
我胎無明卵 沈生死深海。
我縛六塵愛 不離三界獄。
我破般若船 不渡生死海。
我摧智慧橋 溺愛河深淵。
我摧法飛車 不越涅槃峯。
我枯菩提華 煎善根種子。
我漏三種戒 失來世利益。
我迷愚癡闇 不報四恩孝。
我向邪見林 不知正道路。
我以放逸心 殺害諸有情。
我姦有情物 墮嫉妬深谷。
我依婬欲盛 穢清淨佛性。
我醉三毒酒 犯誤諸善根。
我親近惡友 不相四果聖。
我伏無慚床 穢忍辱之衣。
我住惡業家 不研淨戒珠。
南無滅除三寶誹謗罪。
南無滅除父母不孝罪。
南無滅除自作敎他罪。
南無除違背敎理罪。
南無生生値遇善友知識。
南無心念所願悉令滿足。
無始已來無量罪 今世所犯極重罪。
日日夜夜所作罪 念佛威力皆消滅。
懺悔能燒煩惱薪 懺悔能照煩惱闇。
懺悔能出三界獄 懺悔能聞菩提華。
懺悔能見大圓鏡 南無釋迦牟尼佛。
內道者持念。
去去不還 若盛我齡。
來來不離 衰傾我形。
增增不減 惱我老病。
促促不延 保我殘命。
飾飾不失 我身不淨。
祈祈不絕 我身苦果。
捨捨難除 我身名聞。
止止易發 我身貪欲。
徒謗人事 處叫喚獄。
虛致睡眠 沈黑暗獄。
一時破戒 下八大獄。
我何破制 待獄卒責。
一世持戒 昇九品臺。
我何不持 列聖衆迎。
念徒過昔 報淚易落。
觀空向木 悲炎難消。
昔獄卒誡 後亦不來。
愚哉我何 重欲造罪。
今釋尊勸 只生極樂。
拙哉我何 誤欲退勤。
殺鬼求短 何不護身。
害魔伺間 何不愼心。
內道者持念。
酒不可。
鬪諍起自酒 尾籠出自酒。
聲高不恐君 言多不恥親。
形亂無禮儀 心懈退行法。
或發發煩人 或朦朦臥泥。
所行卽非例 所言又不實。
不當于常道 亂國背法故。
不順于佛法 忌行失德故。
非只費財寶 動亦致耻辱。
右件意者。致未來歲是可信伏也。仍狀如件。
惠心僧都記之。
道心者十六德。解脫房作。
不構舍屋者 無失火之難。
不貯財產者 離盜賊之厄。
不好華美者 豐衣食之事。
不親于人者 遁別離之悲。
不帶妻子者 失鐘愛之苦。
不仕主君者 避祇候之煩。
不須所從者 退恩顧之責。
不望官位者 漏公家之請。
不全身命者 背長壽之望。
不交徒衆者 避高慢之思。
不立學匠者 無論談之耻。
覺知無常者 絕必滅之恨。
不欣榮樂者 斷貧窮之愁。
不離聖衆者 停天魔之妨。
不誤佛語者 住無歸之心。
不懈稱名者 蒙彌陀之攝。
無常句。解脫房(貞慶已講)。
昨日徒暮。臥見多夢。今夜空曉。起營何事。無常虛聲近耳不覺。雪山鳥鳴出巢速忘。壽如水上泡隨風。而迴神同籠中鳥待開而去。消者不再見。去者不重來。須臾生滅。刹那離散。重病在身助。而欲生頓死多。世聞而無驚。兼不知者死期也。今日何必不其日。自不悟者病相也。我身爭得辨其事。罪不悟積。時不覺遷。恨哉。忘釋迦大師慇懃之敎。悲哉。聞焰魔法王呵嘖之詞。名利助身未養北?之骸恩愛惱心。誰隨黃泉之魂。爲之馳走所得幾利。依之追求所造多罪。塞目思往事。悅恨皆空。折指數古人親疎。多隱。昔臨其事之日。愛樂之思銘肝。古向其人之時。貴賤之質在眼遷時。去事眇茫往我。殘人誰又傷嗟。三界無安。猶如火宅。王宮是三界之家。常有生死病死憂患。天仙猶四苦之身。況於下賤貧道之報哉。況於老病憂悲之質哉。愛其可樂哉。惜其可保乎。衆生福業日日衰減。漸近刀疾飢之三災。愚夫妄業念念增長。皆醉貪瞋癡之三毒增其惡。誰能誡之。自沈其苦。誰能救之。恨至深莫過佛前佛後之恨。悲尤切不如無勝無怙之悲男女婬樂互抱。臭骸身冷魂去棄荒原。雨灌日曝須臾爛壞。燒卽爲灰。焉見昔質。埋又爲土。誰思舊好。爲之惜名。冷於谷響。爲之求利。其利空於春夢。順我以爲恩愛。背己作讐敵。順逆二門莫不妄緣。
懺悔詞。
懺悔罪障者。八識六根和合假立。譬如叉材爲舍。四支五體暫時相連。猶似粘泥作像。骨肉汚血。髑髏湛腦。臭穢不淨內外充滿。著紅紛於其面。掛錦繍於其肩。執之爲我人。愛之爲男女。爲之求名利。爲之生憂喜。常樂我淨顛倒迷謬。愚於狂亂之心。拙於昏醉之眠。東西馳走。以苦爲樂。日夜追求。自生至死。形無常主。燒爲灰。埋爲土。神無常家。昨誇樂。今沈苦。形神常離。況於恩愛?寶王位。一無隨身。只有罪業薰習。心底因果堅猛不能改易。一入三途。曠劫難出。適來人界。忘念如舊一生間。作無量業。一業果送無邊劫。經歷六趣。似旋火輪。如來道眼不見其邊。悠悠常沒。嗚呼悲哉。我等剃頭染衣。雖竊比丘名。違犯四重。永斷汝門之性。欺誑三寶。總卒釋子之行。一顧往事春夢空枕。[女*蒙][女*蒙]緩緩。生涯徒暮。悲哉。戴罪石於首上。臨奈梨於趺下。但一切業障三毒爲本。三毒忌染一心爲依。一心亦是衆緣所成。不卽于緣。不離于緣。不卽故非有也。不離故非無也。非有非無不生不滅之我身。自空罪福無主。如空中風。無依止處。其性眞如。衆相寂滅。卽是普賢一實之道。染淨同歸之體。若悟此理。業障永盡。名之無相懺悔。名之大莊嚴懺悔。若人百千劫造諸極重罪。暫時能發露。衆惡盡消滅。譬如執燈入闇室中。百年大闇一時消滅。唯願諸佛垂加護。滅顛倒心。悟眞性源。
白骨觀。
白骨爲我爲非我。
愚夫迷惑不覺知。
若謂爲我無彼肉。
若謂非我不離身。
自他彼此終白骨。
地上地底纔不同。
厭風厭霜扶持力。
如木如石交瓦礫。
昔持胸間心心所。
今去身中在何所。
壽燸識三捨離時。
唯殘白骨無思覺。
我年旣欲滿七十。
顯此白骨在須臾。
悲哉不顧此白骨。
名利之心猶未斷。
非唯死後顯白骨。
皮肉暫覆雖不見。
以手摩觸何有陰。
諦觀一期之榮花。
只帶白骨送年月。
白骨之上懸青甲。
清涼殿中扣論鼓。
白骨之上著紫衣。
師子座上講經敎。
白骨之質纒香衣。
翠簾之傍決是非。
參時白骨列前後。
白骨從多以爲盛。
不淨說法五十年。
以白骨身營世途。
故白骨久染名利。
不以法水洗何淨。
唯此白骨小所照。
結諸尊印數十年。
三平等觀雖不起。
動白骨身向本尊。
願以如此白骨觀。
貪嗔癡慢永不起。
攝取光明照白骨。
臨終正念乘金臺。
白骨觀。已上。
溪嵐拾葉集。
曆應二年(已卯)正月十二日書寫了。
永享五年五月十五日。於蒲生下郡阿彌陀寺西谷。爲佛法弘通染筆了。
●●玄覺(二十七才)。
文明六年(甲午)七月九日。於西塔院南谷寂光院書寫了。
●●榮慶。
寶永五年十一月於鷄頭院騰寫。
已講大僧都嚴覺。
溪嵐拾葉集。
密法相承審論要抄
沙門。慈遍撰。
慈遍聞。持明藏宗分條流傳譯久矣。是以佛敎來辰旦。論宗於半滿。密法渡吾朝。降流隨自他。爰予訪說家之灌頂。未糺傳風親疎。訪衆師之印信。未審眞言之淺祕。仍知識之所了。題八十箇微管之所及集爲一卷。抑改起說聞。悲有差謬。謹讓後賢。故怖添削。
審十箇條。
密經說時。兩部傳來。傳敎相承。弘法相承。慈覺相承。合行灌頂。離作業之傳谷。橫川異三種灌頂三摩耶位。
一密經說時。
問曰。如來說敎有顯密別。雖顯後殊何出一代。若然者密經論說時者。於敎部中何接畢。八敎內歟。八敎外歟。法花前歟。法花後歟。異時說歟。同時說歟。又各別歟。將一致歟。答云。使說密經接五時中。古來異說非今新哉。是以當初求決於異朝。乃法答。聲部於方等。唐決曰(圓仁問維蠲廣修答)。
問。大毘盧舍那經一部一卷。薄伽梵經如來加持廣大金剛法界宮。寫一切持金剛旨演說之(云云)。而中天竺國三藏愉波迦羅。唐土云善無畏。今翻譯今經。如來所說始從花嚴終至涅槃。無下爲五時四敎八相所不統接。今以毘盧遮那十經。何部何時何敎攝之。又爲法花前說。爲法花後說。此義如何答。謹尋經文。屬方等部。通被聲聞緣覺。右與不空羂索大二寶積大集方等金光明經維摩楞伽思益等經同味。具四敎四佛四土。今題毘盧遮那。於法界寶說。乃至法身寂光土。從勝受名前後多(已上唐決)。或云(義釋第七)。顯敎之前說密經(云云)。或(末生分義)。密經之前說顯經(云云)。或(山王院釋)。前後說密。中間說顯(云云)。或云(山家御釋)。此胎金兩部聲聞授記之後。人天得天免之前。毘盧舍那坐衣臺。設義金剛薩埵尊雲海。未傳義(云云)。此等解釋皆順敎部而說說時。各有其意。卽約佛惠所說之際。以辨密法所說之意。其實一代顯密同時。何者佛惠不可停止。應形內證卽是法身故。如普賢行法經云。釋迦牟尼名毘盧舍那兼一切處。其佛住處名常寂光(云云)。文義釋解法界宮云。三界有遠之處無非此宮(云云)。皆是如云。豈雖伽耶別非常寂光。非寂光外可有如如(云云)。
佛土義曰。雖身無土。雖土無身。其亦土者。一法。二義(云云)。故智假正同體一理。此理密法。此法卽佛。此佛法身卽法界宮也。所以一切無非法界宮。當出顯大所詮妙理。卽是舍那所說密法。司蔭不元金界義釋。以彼南天鐵塔可出之。金以十萬頌經爲花嚴經之廣本也。及世流布。梵網經是金剛頂經淺略行相也(云云)。故五大院解花嚴經云。孤顯機聞爲花嚴經。密機聞爲金剛頂(云云)。乃至或云(時義)顯機聞爲花嚴經。密機聞爲台藏敎(云云)。又方等陀羅尼經中。密會聲聞如法花說內祕外現。卽合出不思議經明極位菩薩。各含密意故。佛在化他自在天。說般若理趣分。顯機聞義爲般若十六分中第十理趣分。密機聞義爲金剛頂十八會中第六理趣會也。菩提心論中開般若十六空。爲十六大菩薩(云云)。其心大師述師說云(金疏)。法花明久遠義佛。此經明顯證成佛。二佛雖異。同是一佛(云云)。又大日經義釋三云。妙法蓮花大曼陀羅八葉具體。及七云。如釋迦出世四十餘年。因舍利弗慇懃三請。方爲略說妙法蓮花義。此經本地之身卽是妙法蓮花最深祕處(云云)。五大院云。法花爲略說者。唯說理敎故。眞言爲廣說者。說計理故(云云)。又義釋以法花開示悟入。而配當四種阿字(云云)。山王院云(講演)。當知此經是顯說本地八葉妙法蓮蓮花之義(云云)。如此文釋不遑具載。粗以所引上可尋。
問曰。今此密敎永失顯域。若爾何論敎部接屬。所以他主自性法身。謂其機則同體眷屬。能所內證彼此不異。位同理同無二無別。一相一味別不實際。少分未簡。不名集會(云云)。故如密會。雖有能所而非淺深。自受法樂。四身同體。三世常恒說三密法。越三時云。所謂三時卽爲三世。如大日經及義釋旣越三世。何接五時說法界宮。豈開別會。故如弘法大師釋云。大日三身釋迦三身各不同(云云)。又依釋論。以顯別則無明分位非明分位(云云)。凡顯密分而能所別也。恐說相異而身土遙。故如密經結集隔顯·卽說菩薩過鐵圍外。仍在世滅後悉不同也。說處聞敎何混?乎。故唐決。是山王院五大院俱已後義哉。抑有何意趣。說時論異。各出所以。可勘據歟。答云。顯密所說有同有異。彼此常存。何獨何諍。因疏廣尋在世滅後。或別如難。或同如文。卽大日經屬累品疏一行禪師解經意云。然此妙法如來在世猶多怨嫉。何況末代惡世之中(云云)。是寫法花法師品云。而此經者如來現在猶多怨嫉況滅度後(云云)。然則本朝大師先德。於四身說作二種釋。以四身各別。配四敎品題。以四身同體。讓三身相卽。但在守山門所立宛各別(文)。人情旣確執。不須和會。缺且師今家意。辨顯密差者。於同體佛身論義立異也。所謂釋尊大充之體取要。專有三身之德。約其能證。法界智體是爲能說敎主身。如其施設悉有應佛。外化三業。通被顯經。故所證則法界身理是。能證則自受用智冥合現應用身。隨類示現。逗諸乘機。卽如釋云。記若法花以前三佛□明淨偏小。故來至此經。從劣辨勝。卽三界一(云云)。乃至亦云(厶五)。境名法身。智名報身。境智相應能起他用。名爲應用(云云)。而於法花開顯會密。三身相卽一多無礙。於彼爾前有內外異。東寺所立卽此意也。但至顯密名別體云者。未缺分明誠證文也。成道處同。名字不異。且於所說雖有顯密。故佛何論各別身體(云云)。故五大院破立三失。一違金剛頂失。二違大日經失。三違守護經失。金剛頂經說。一切義成就菩薩坐菩提道場。心相成佛爲毘盧舍那佛。自心流出三十七尊。是爲眞言敎說主也。又大日經云。我出妙衣布地台藏莊嚴世界。所云我者。敎主釋尊卽說主也。又守護經云。六年苦行鼻端現唵字。得成毘盧舍那。卽是一代敎主也(云云)。恐出釋摩訶衍論者。月忠僞論沙汰外也。破文事繁。委在別抄。以在眞俗如在唐決。抑於爾前唯有顯密。雖然未辨權實良致。但至此經而會一致。卽開佛惠以顯昔密。如一說(云云)。顯經之後而說密經。卽此意也。今開之密者。花嚴佛惠也。乃尸サ以來調停爲顯。如一說云。經云。前而說經。卽此意也。密佛惠本在花嚴。初後佛惠圓頓義齊。今日之前從寂光本垂三旦迹。至法花會接三旦迹歸寂光本(云云)。如一說云。前後說密。中間說顯。卽此意也。但大日經說曰。以異巧引顯機。非爲隔別。內證眷屬更無未篤。皆同自性。何有四別。然如唐決不得此意。偏屬方等。故衣破也。抑聲聞授記之後。人天得益之前等者。於今法花而開兩部不二密理也。多寶塔中二佛同座。台金瑜伽意。更問。
問曰。佛惠開會俱是顯敎密法宛別年論同致。但祕密藏須辨其成。陀羅尼敎何混顯說。抑東寺山門敎相不同。施廢立其義云何。答曰。此事舊。雖非可論。彼義今興粗驚歟。夫眞佛說法含內證故陀羅尼。密敎轉理施外用於法界宮。清涼師曰。豈今佛無陀羅尼力。不能一會說一切法(云云)。謂五藏中第五陀羅尼藏如六波羅蜜經。分別聖位經。佛自講陀羅尼宗。何混假名。所以陀羅尼則梵音。斯翻眞言。舊譯總持。一字多含。疏音具色聞。一亙十界。益一兼千品。諸佛密語隨類得利。雖然禀機以未連故名祕密敎。如義釋云。凡夫不觀說法本際。故妄疑有生。所以隨生死流不能自出。如法無智畫師自運衆綵。作可畏夜叉之形。成已還自觀自心生怖畏。頬躃於地。衆生者渡如是自運諸法本源畫作三界。而還自設其中。自心熾然備受諸苦。如來有智畫師旣了知已。卽能自在成立大悲曼荼羅。由是而言。所謂甚深祕藏者。衆生自祕義多非佛有隱(云云)。敎時義曰。問。凡眞言敎名祕密意云何。
答。義釋有四說。一諸佛所祕故。爲無頓悟之機。不入其畢中。二衆生所祕。諸趣言音皆眞言。衆生自祕非佛隱祕。三言說隱密。諸佛密別義。若如文趣旨則異佛意。四法體祕密。此諸佛自證三菩提。非有心境。非加持。十地菩薩尚不能見聞。況生死中人。故名祕密也。菩提心義亦明六種。其四如上。五未入三摩耶者。不許證聞持。故名祕密。六行人切密不顯露行。故名祕密(云云)。所詮如來夫說顯密。佛敎導師宜順佛意。此條如釋彼文可解。但他學者無可宜執。謂東寺談山門敎相。專欲顯綱純非密法。於天台宗而借密稱。故尋精詮。更無敎相。名山門東寺敎相。以十住心論淺深義。前九種心更談他宗。第十住心祕密莊嚴唯有計相。諸宗未許住心難。是故於東寺。都無敎相。仍此兩義邪正唐決官符分明也。何爲祕淨。抑彼所詮尚說軌釋。分義論衆家宗家。其衆家則大日經。其宗家則弘法解釋。若爾應云彼疏敎相唯自建立故無下人證。故雖引文還遣所立。先德加破未得會多。苟迷敎意雖應綱疑依宗義異。權情事解一佛一時一處一音。一切譯語一眞言敎。應知如云持明藏宗條流傳譯久。在斯者覆開權顯實云意。終不得祕密敎之益。所以不傳悉地者。云何得生祕密惠耶。
問曰。今此眞言非佛隱密。衆生自祕稱祕密敎。若然者與八敎中祕密更無別歟。甚誰辨神爾前。今經顯密同異會與未會其相如何。答曰。所詮祕密佛惠內證。此祕密有能祕所祕。其能祕則就機以論。其所祕則約法而說。故八敎中之祕密者。且擧能祕之顯機也。謂論未解。卽其能祕而覆法體。卽所祕此眞言法。若爾能所之邊不異。唯法所祕之邊不同。所云不同三密四曼。所以於顯未得宣示。凡厥一代不出八宗。故一佛乘分別說三。則三乘分別爾前。其一乘則通在佛惠。然至法花開顯佛惠。三卽一乘也。顯密一致故。三乘敎爾前顯露故。一乘敎開顯會密。故出法花顯密同體。若從所開並擧顯密。如玄文云。此經唯約說敎大綱不委綱目。種種規矩皆不論。何者爲前經已說故(云云)。故今開顯之。密法者卽是一乘法。事則三密及四曼法。今此事理並會一體。是名顯密一致而已。顯密相望等勝劣不遑細論。如會圓論。
問曰。等勝劣義細論恐繁。且辨顯密同意云何。答云。大有二義。謂論事理。東寺山門所立不同也。法東寺義事理俱別也。其事三密。其理六大。事則共許。理則疑據故未定歟。追可尋多。此山門義理祕密同如義釋云。法音諸法實相者。此經心實相也。心實相者。卽是淨菩提也。更無別理也(云云)。事祕密異也。覺大師曰。三密諸要所無諸典。五智奥源獨在此經(云云)。加之亦委顯密相望而辨事理。以出釋曰。有二種敎。一顯示敎。二祕密敎。顯示敎謂阿嚴深密等諸三乘也。祕密敎謂唯說世俗勝義圓融不二。亦不說三密行相。故事理俱密敎也。謂大日金剛頂蘇悉地經等。能說世俗勝義圓融不二。亦說三密行相(云云)。
一兩部傳來。
問曰。兩部傳來印傳不同也。若爾以何正定相承。而論傳法須散不審。若有疑者寧無妨耶答。且就慈覺大師相承。而論多部傳來相者。專順唐淨住寺海雲和尚。兩部傳法次第出慈恩寺造玄記也。山門相承。謂海雲則惠果弟子義操付法。造玄者元政法全之弟子也。共住唐朝置禀明師而受口決。無一可誤。是以東寺一流中(小島見德)。尚以海經及造玄記。而爲禀承之正傳受。說故山門承來之師云。以兩記可爲指南。若能決此相承義者。前後諸傳俱分明歟。
問曰。且就此記者。論台藏者。大日如來授金剛手。金剛手授達摩掬多。掬多授善無畏三藏(云云)。次金剛界相承者。大日薩埵如吉祥龍。抑台藏者。大日經也。宜任緣起。如經序云。昔此天竺境內有一小國。號爲勃鼻羅。其國城北有大岩。壁立于雲。懸岸萬丈。於其半腹有藏祕法之窟。每年七月有衆座集中。復有敷手猿猴。捧經出曬。尊風更至乃吹一梵夾下來時。採樵夫輒遂取得。敎此奇特便卽奉獻於王。王旣受義得未曾有。乃至王唯太子相傳。其本不流外。近有中天竺大陟伽阿闍梨。遠涉山河。尋求祕密敎時。王覩闍梨有異。欣然傳授此經。以其旨趣幽玄卒難精竅。乃與諸聖者簡繁摭要。集爲三千五百頌。若不從師受學無得詣䔏其門。苟非其人制妄傳授。未經灌頂禁其輒聞。有中天竺三藏。厥號善無畏。潤達七藏。明總持諸度。德洽西域。化流殊方。斫服此經。深窮奥旨。中宗孝和皇帝承風迎請。至開元十二歲。三藏乃持梵祕典。扙錫來儀。時朝野翕然咸從請益。乃至譯爲六卷。又別譯供合次第法一卷。重請三藏和上。敷暢厥義。隨錄撰爲義釋十四卷。又三藏和上躬新粉繪畢。起聖衆樣一卷。兼地契及手印圖一卷。都集曼荼羅圖一鋪(已上取詮)。台藏傳來。此序分明契義釋歟。用否如何。答曰。此序有義。且五大院斫加破文而不依用。謂大日經序是俗人東宮學士所撰。諸阿闍梨耶未許之。序有二失。故不用此序。一違台藏相承失。此台藏大日授金剛手。金剛手授大那蘭陀寺達摩掬多。掬多授善無畏。二違他合法衆失。新羅國令妙寺釋不思議撰供合法衆云。中天竺國大王小子出家。修學經歷五十餘國。乃至此天竺有一國。名乾陀羅。其國之王仰憑和尚受法念誦。其經文廣義深。求請供合方法。和尚受請。於金粟王塔下求聖加。此□云。誰所造乎。云我所造也。云我是誰乎。文殊師利也。卽寫取一本與其王。一本自寫流行四方。所謂小識號善無畏(云云)。如此破意。妄執一邊。未辨所承。傷失其前。何者兩部世尊以來相承繼蹱有何異何。所以佛法流傳非一哉。値經卷。或竭知識。各應化儀。俱被利生。說時出現。豈完爲元。抑佛相分付囑五藏。卽見六波羅蜜經說。三藏如常。第四般若藏付文殊。第五陀羅尼藏付屬普賢菩薩。故密法出普賢爲師。如龍猛金言懸鏡。楞伽摩那兩說分明也。雖然嗣以法普賢。而爲本祖達摩掬多雖受龍樹。專歸普賢殊得付法。仍台金法所承如此。遮那密藏傳來無疑。故五大院破獼猴傳。若執鐵塔亦以如然。故證大師破法相承。爲建血脈。如下金界(云云)。
問曰。兩部法俱佛付普賢。如此所記未知據哉。然中台藏專得文殊。何如金界不列義耶。凡理普賢。智文殊也。台則唯理而無智歟。答曰。密法非顯。傳來誰知。佛祖付來此外何證。若可疑義者。何但密法乎。三論傳文殊。法相受彌勒。況金言明也。誠證如鏡。失疑求是愚昧甚也。但至台無妙吉祥。七印信諸師所列也。或台金俱無妙吉祥(如東寺脈)。或亦兩部俱有文殊(如密脈)。或台雖列而金不列(亦如月脈)。或雖載金而不載台(如阿聖脈)。何者經云。文殊師利大聖尊。三世諸佛口敎他力(云云)。故得開發卽連文殊。若論其法專付般若。然此密藏遮那眞說。法身付屬最在普賢。而理發智。智冥理。故理智智理互表。更問。說如二聖理智不二。卽雖畢竟同體故。敎瓶陀羅尼經曰(不空譯)。爾時金剛手法身大士也。故名文殊師利。亦名妙吉祥。入火生三昧。照室瓶行者(云云)源旨在斯。印明更問。故論開則冥加文殊。若論合則獨在普賢。如此傳付曼タ有所由。師資所承密意。更問。若無畏始論感得者。同獼猴傳尤衣破也。故五大院擧註疏云。和上(掬多)。於烏扙曩出所承。時人不知謂無畏感得(云云)。
問曰。和尚掬多於烏扙曩出所承者。未見誠證。若然此言有何據乎。抑掬多則見値龍猛。値龍猛則解兩部經。若爾掬多何以龍猛嗣此密法。不相承乎。答。尤可有據。敢非臆說。此條專見大日經序。所以經序述兩師儀。訶者近有中天竺大瑜伽阿闍梨。乃至二千五百頌者。明達摩掬多之相也。次若不從師等。以去許禀承關。有中天竺以下說文。嘆無畏三藏之德也。序云大方師。云至資師所。俱指達摩掬多而已。但破經序所不用者。偏以獼猴爲元故也。仍尋二失。宜有違順。一違相承。何者如前在世以來金言分明也。二違不思議疏。何者法則從掬多令相承故也。此邊順序。非獼猴傳。若亦疏意無畏爲元。論感應者須違師授。時人不了被奪破也。所望不同也。互有取捨。不可偏執。能料簡之。次至掬多乍値龍猛。不嗣密法無相承者。如來付囑五藏不同也。得解由緒。何爲疑乎。所以龍猛改受馬鳴。亦傳普賢。以付龍智(云云)。
問。台藏傳來粗以如斯。金界相承元由如何。答曰。台藏元爾。金界何異。密法付屬豈滯台金乎。佛說明白也。誰滯疑網。在世以來傳承如台更可准例。但亦不空三藏金界義釋云。昔天竺界有一鐵塔。佛滅度後數百歲間無人能開。時有大德者。誦持大毘盧舍那五字眞言。得盧舍那佛而現其身(云云)。及現多身。於露空中說此法門。文字章句次第令寫訖。卽毘盧舍那念誦法要一卷。是時大德以白芥子七粒打此塔戶。乃開得入此塔中。多誦此經王。廣本一遍如食頃。得諸佛菩薩指授。有百千頌。此經名金剛頂經。沒世所無此國未曾有。略本至此土者。金剛智三藏阿闍梨云。開元初我從西國發來此土。機樣以非所堪。龍神怒故大風轉沈船。于時大藏經投海中。略本三卷隨身持來。其百千頌爲花嚴經廣本。世流布梵網經出金剛頂淺略行相(已上取詮)。此決如斯專用東寺。一途感應宜加料簡。問曰。就此義決且有多疑。未散不審。爭生決智。時機應出坐聖加。諸佛菩薩指授無疑。雖然未見普賢在座。若千不授故。毘盧舍那佛爲龍猛今化現空中(云云)。不思議疏文殊爲無畏令化現。故義釋名無畏於烏杖曩撰出(云云)。而五大院何名文殊爲掬多說(云云)。答。以相違(已上是二)。抑鐵塔證幽。若龍樹傳及餘論中有載事否(已上是三)。故南都德一頻難無據。仍諸義決疑無同聞(已上是四)。況鐵不久。何不朽損。送數百年于今存神(已上是五)。答曰。陀羅尼藏何付普賢。卽出六波羅蜜經。龍樹大德於佛滅後可弘密法者。見授記楞伽經中。普賢文殊同體理智。卽雖如前。是故應智大日如來自付普賢菩薩。以來在世滅後相承歲久。龍猛何故無三摩耶。送數百年。徒傳鐵塔。所以其間賢聖法彼無佛道哉。故知開塔一途感應。寧以此義偏爲元始說如義決。雖云指授更無普賢。別付龍樹(已上解一)。他合次第兩如略念誦。雖爲同本感得人別也。本有密法梵供文同共現空中。彼此無異。掬多嗣法何無聖加。空中化現卽以無畏(已上會二)。德一疑難眞言決皆悉不理千一。如玄談滅後驗記何緣同聞。例如止觀不載同聞(已上會四)。鐵塔難思。不同常義。鐵國未朽。況於聖財。義決旣云法界宮。內外密意傳付更問。
一。傳敎相承。
問曰。他門人等專始傳敎稱謗言。乃謂但用三種悉地。此印明限蘇悉地經。若爾別部未關台金。更非大法。何稱通用。是以圓澄德圓等連日志狀云者。師最澄雖渡大唐學十八道眞言。未傳兩部大法(云云)。此條如何。答云。此等僞言及謀狀等。已雖事明尚歌世歟。故重驚義。謂相當云。在陽座主忠尋心時。斯有西朝。謂爲在元二長者也。奉懇傳敎態行御名。然法心室仰西朝曰。假名猥音同最澄。然則有憚。雖爲他門已爲大師。早可改之。答申曰。某智不可劣法者。爾由何云爲恐乎。雖然衣改之號惠什。所以此人所行如斯僞稱霞言。傷造謀書。或云。傳敎從我大師令灌頂狀。又有天台圓澄德圓等連署狀。故傳敎則吾祖弟子。於德唐土未傳大法。連日志分明無疑。仍此等囘已令風聞。然間東陽爲知露實。田舍法師器量一兩密遺東寺。令伺談義。種種說言。一一如聞疑難。至極強尋誠文。所答但言皆在寶藏。故經奏聞卽出其狀。終以不出。故被闕宸。自身門法數十人衆流諸國。仍其次第如破邪辯正記而已。就中連署於法案文。至正文者。本爲謀書。而由御室心祕計奉爲護身。衆卽置院御所之由。通天台之間。雖食欝念僞書無疑。彼連署文何爲護身說。亦應察此等先德乍受三部大法灌頂。有何意恨及連署哉。謀實之要。聖勅明。仍官符云。治部省國曰。四寺僧最澄古任於乎。在嶽比叡山。精進練行十有五年。搜念誦之祕法。慕天台之高縱。延曆二十三年(甲申)東混渡海求道(乃至)。以二十四年歲在乙酉六月還來。後期(乃至)有勅於青龍高雄寺。造毘盧舍那都會大壇。令傳受三部三摩耶祕法。遂弘此道(乃至)。以下略之。延曆二十四年九月十六日。四品葛原親王(已上良付)。都會大壇三部大法其三摩耶道。勅言驗矣。蟜蜋其渡車西朝迴謀鸚鵡旣轉。東寺還卑。
問曰。云奉始傳敎耶。答曰。吾朝密法傳來元祖獨傳敎有。故始。何者傳敎弘法同船入唐。雖然兩師勅命有異。弘法則承留學請勅。傳敎則承還國請命。所以國師不可久住。速歸本朝。乃應聖勅。於高雄寺衆行灌頂。八人受法如上良府。其後經年弘法歸朝。亦謁傳敎。重受灌頂。訪密法義。及學悉曇。再聞天台圓宗敎。多當知上古都無偏執。然今末學還作怨嫉。爲防諸德。而構此失。仍彼弘法所學文曰。奉上僧空海。大同四年二月三日。右爲天台傳燈奉向比叡山大禪師。謹捧名書敬白(此自筆有狀。答丁尾心經藏)。同師送還傳敎狀云。阿闍梨空海稽首。和尚去仲秋之比。雖獻上書未散樹付望之間。重以連子細狀。去延曆二十三年遠渡大唐國。傳眞言敎。同習梵字悉曇。大同三年入帝都。普弘傳在西寺。帝王諸臣無不皆感悅義。抑空海於悉曇有聊所疑。亦非可渡蒼波決疑。唯願者蒙阿闍梨加被。爰極其源應。凡昔有靈山。共佛所聽善種。而感勝果。今生同遊兩朝。振芳名之嚮。固是宿因所催。貴而有餘。大概委曲旨。莫違古今契約矣。弘仁三年四月十四日。阿闍梨空海敬白(已上請文)。一心戒文曰。弘仁三年(乃至略義)。大師於西大寺一夜之間宿於彼室。還入平安城長岡之國寺。爰有海阿闍梨。與光大師相語。於諸寺而一宿。光大師與海阿闍梨交卷。然海阿闍梨頻請受順曉和尚相承之灌頂。光大師再發入壇灌頂之事。入高雄寺可執行旨也。所以海阿闍梨爲品要期。受兩部灌頂。彼此之志期諸時之間。弟子光宅爲受一道法。留高雄寺(爲謝禮亦光定有弘法受灌頂)。仍粗所載大略在斯。爲遮偏執。還而興憍慢。如狂人走不狂人走。委見破邪辯正記(矣)。
問曰。他門僞者不足云也。今於山門殆解蘇意大趣如何。答云。各隨胎金別修諸尊。而有隨行三摩地軌。爰瑜伽(女聲相應)瑜祇(男聲相應)此相應金界細行。雖會(從果向因)猶在果界。還詮不二(果卽是因)此蘇悉地胎藏細行。雖融因果(從因至果)卽諸經曰。若有樣誦眞言法不得成就當令兼樣此經根本眞言(云云)。所言餘者。指諸尊也。其諸尊兩曼荼羅也。故大儀軌以蘇悉地亦用三部。仍先德釋。胎三金本蘇爲觀心。其儀可知。十八道則蘇略行法。而最初授。委在別紙。亦根本則三種悉地。令別行經。壞破地獄軌。三部總雖唯在斯傳□斯口決。委細更問。
問曰。胎金相承分其外稱蘇。三部各別頗不通歟。若爾蘇以難通用者。旣他門人專所疑也。抑所示根本眞言。彼經未說此條。云何先德稱三種悉地。卽見尊勝破地獄軌。傳敎大師以此爲極。是非通用名部歟。故五大院彼以儀軌則入蘇悉地祕錄門。然則隨而根本大師說蘇悉地印信文曰。大日本國近江州比叡山延曆寺蘇悉地羯磨大曼荼羅灌頂道場所(三種悉地印明有別)。伏尋蘇悉地大法相承次第。大日如來。金剛薩埵。文殊師利。達摩掬多。無畏三藏。順曉和尚。傳敎大師(云云)。其密印則三種悉地。此印明則限一經歟。答云。此等疑者他門難也。偏執甚故攝□義哉。說瑜祇經註會胎金。如何亦稱爲超兩部。但雖最頂未云通用。此蘇則被行者悉地。若有持誦餘眞言者。自非諸尊指何法乎。況大儀軌旣定通用。汝非三藏。有難倚用。慈覺智證傳敎付法。俱承三種悉地印明。慈覺大師入唐之時。最初專決邪正之剩。先謁法全。而全和尚作決示法中。決此三種悉地。如說文云。兩部之肝心三身之祕言也(云云)。況眞言出大日經金剛頂等。陰覆散說。剩於本經此說明未見他難。□背。所以智證大師釋曰。若有闇者毁我祖師。罪過畢死。殊雖心傷故。略於明據。願具慚愧。幸鑒餘情歟(云云)。加之澄師歸朝已後。殊有勅。以於總持院令授兩部大法。於兼照僧正之時。而加三種悉地印明。付之云。當知爲說澄師。祖則傳敎。師則慈覺。故密印細說相承。能令定其要也。凡於傳敎相承血脈。有印信異。宜辯多途。謂胎則大日薩埵。文殊。掬多。無畏。義林。金則大日薩埵。吉祥。龍猛。龍智。金智。然說義林金智兩師俱付順曉。順曉付傳敎。傳敎歸朝以授慈覺智證兩師。智證所流且置不論。慈覺門迹自有二流。謂谷·橫川。其答次第傳敎慈覺安惠遍照最圓玄鑒(乃至)。延叡長宴以下相承如常。而今此流旣沒世歟。唯有慈覺大師御流。專於三流以競他多。其橫川流傳敎慈覺(乃至)。玄鑒覺惠慈惠覺超以來亦如無(矣)。先師傷歎。偏在此事。內證傳譜一兩載詮。無畏去承密意更問。其外亦有雜曼荼羅。雖非大部殊有深祕。但於蘇悉地相承者。亦有二失。難答是也。或合胎藏而不則流。三部合行五傳敎御作。乃其印信密印。更問。仍橫川傳深祕在斯。三丁各義。已如前載。於此亦有印信密印(云云)。答。行門專約兩部而論聖位。蘇悉地則智證大師連署起請以後禁。但印信有蘇悉地言。仍兩流俱密意是同。抑蘇悉地根本眞言彼經無之。瑜祇疏云。經中不出根本眞言。別有盧舍那別行經。出蘇悉地眞言。及切譯眞言再三種悉地法(云云)。雖然別行經中無之。若爾此遠不審也。而照顯義宜察密意。說別行經解大日經。卽略而廣。卽計而眞。說相印明在口決。更問。其旨難連名尊勝。悉地妙雖結歸三種。如尊勝破地獄軌云。是五字者亦名蘇悉地(云云)。從此一行得入法界。諸尊雖普並爲悉地。三部諸尊不出三三種。總別二門同入悉地。所以如示云。兩部肝心三身之祕言也(云云)。上契下契五字多食四十七言三呼一字兩部曼荼無非悉地。故五大院以此儀軌入蘇悉地祕錄門多。同師對受記第五云。載顯戒論緣起中三果悉地眞言。珍和上說。大師廣智德圓。圓珍付權僧正大和上。和上常疑此法有無。安然上得尊勝破地獄法中。有此等三種悉地眞言。又同順曉阿闍梨傳之(云云)。有云。五大院以破地獄軌。依悉地言入同祕錄。未理窮哉。決示前歟。今云此餘尊勝密意三種別行經歟。對受記曰。今見珍和上與書中。有此三眞言印也(云云)。與書中者。決示法也。若未見者何不改也。
問曰。同對受記下文中云。初印眞言是文殊眞言也(云云)。違常次第。若爾如何。答曰。尤有深意。莫守一途。何者三種卽三身也。互具互融非前非後。順讀何始何終。五字八字或因或果。三身相卽無暫。雖時應中論三委細。更問。抑亦應知眞言行者。若不傳此三種悉地。如何獲祈王民佳運。
問曰。於本朝以說密法。奉祈國家。元由如何。答曰。密法傳來鎭護國家皆悉始自根本大師。謂延曆始有御修法。以御弟子令勤如扶桑略記云。延曆二十四年大師入唐以後。御修法事始有勅命。然圓澄法師依限於紫震殿修念五佛頂法。卽願得度(文說實報同)。其後相續年月事繁。乃至弘仁後七日法。乃至自身勒。再戒和尚亦心自身勒。如諸加持僧官府云。入唐大乘宗阿闍梨最澄(住近江國比叡山滋賀郡)。右說大政大臣今月五日官府儞。件內供奉阿闍梨最澄。從來八行疏始行宮中。金光會後七日以修法爲大阿闍梨。粧眞言祕密壇場。引卒二十口淨行之伴僧等。方今捨我國家豐饒之由。兼爲沙彌戒和尚。授諸僧。今年衆始行御修法。加持香水沙彌。或自今以後者爲永例。最證門說護持僧勤行者。左大臣宣。奉勅者依件施行奉行。弘仁四年正月六日。從五位宇近江介笠朝臣(在判)。從六位下(小錄笠朝臣在知)。西塔寶幢院緣起曰。後七日御修法者。源始自山門也。謂依最勝王經之時。或名最勝護國法。依熾盛光法之時。或名鎭護國家法。依無垢淨光菩薩造塔延命經之時。是名後七日舍利法。故以兩部大曼荼羅爲總所依。而衆行之者也。爰弘仁四年傳敎大師始修此法。其後門徒或眞言院或總持院。以爲恒例御修法。而衆修之也。但大師御入滅後。弘法大師奏朝廷。於眞言院始衆修之。仍山門大旨於總持院令修之。東寺專於眞言院令修之也(云云)。吾朝密法大師始興以下傳法准此可云。
一。佛法相承。
問曰。弘法大師相承密法。吾山先德多加難破。佛法非祕偏執無養。若爾此條是非云何。答云。是非難定。宜任經軌。若違誠言加破無咎。此條當初有兩門徒互諍論。凡眞僞難決。因玆證大師將審此事。所依山王權現神勅。仁壽三年渡海入唐(云云)。謂渡彼唐。於最先謁法全和尚。各擧失義謹決邪正。和尚答曰。皆仁義爲正。海義爲邪。加義名曰。吾少年古見日本空海阿闍梨傳法。金剛界傳大旨。胎藏界如無(矣)。於蘇悉地未聞名字也(云云)。抑亦廣訪諸阿闍梨。皆如法全仁義爲正。都爲一人海義無爲實。悉屬邪義違經軌多。兩義雲泥定有他疑。卽申官符。以今歸朝。仍粗如引。委見說證大師在唐決中而已。是非分明。雖然不息珍興邪義還請正。又證大師歸朝後。亦重記誤中夆血脈脈說撰。則高野空海大師云所謬也。元慶四年五月十七日。延曆寺入唐沙門圓珍。於總持院記異家行狀迷。血脈。順信吾相承也(云云)。
問云。何故證師傍若無人破他血脈。信吾相承乎(云云)。仍知血脈所謬如何。抑說所立有義異耶。答云。智證大師惠果正流。自餘恐傍若無人。何法潤惠果付屬。繼青龍寺直傳眞俗。法潤亦與法全。如斯說。法全傳圓珍亦爾。所以證師爲異域僧。閣諸弟子。眞俗同付諸流家嫡。難諍之耶。若爾簡誤何憚義耶。西脈有失夆一兩相承。辨異宜簡邪正。但稱他傳不用官符。況汝所備何足信用。所詮樞種專任誠言。次糺其僞。何說弘法付法傳中引玄奘三藏行狀云。南天竺磔迦國奄ラ林中有一長命ハラ門。歲七百歲。觀其面貌可稱三十許。明中百論等及諸經等(云云)。乃至或曰達磨掬多。此云龍智(云云)。具如傳文。所詮載之。今因說。付法傳所引而見玄奘行狀云。此天竺磔迦國等(云云)。說亦大宋高僧傳第二。那爛陀寺。此云施無畏。北天磔迦國也。寺有達磨掬多者。掌定門之祕鑰。佩如來密印。顏如四十許。其實八百歲也。玄奘三藏昔曾見義(云云)。何故改字。令此爲南所以龍智南天竺人。則合此祖。改北爲南。達磨是法。都無異論。翻爲龍智。尋常未聞。故諸傳文皆俱名法。或云法護(無畏口處)。或云法稱(翻經偈文)。所以掬多爲無畏師。今作龍智。自備台歟。雖然無證說。云何會。惠運法師請來錄曰。龍智阿闍梨影像一軸。達磨掬多影像一軸(云云)。別人有證。同體無據。意曲分明也。謀文何疑。總說所立亦有五失。不遑具載。如敎時義(云云)。抑於朝家如所定置。東寺兩部。山門三部。雖然能糺相承傳來。彼東寺則一界灌頂。但限金界未傳胎藏。法全所示尤有以哉。
問曰。何以得知。諸流灌頂限金界無胎藏耶。答。爲奪無畏。雖以掬多。今爲龍智別分明也。爲取胎藏改以金界合兼用。印明宛異。如說弘法大師釋云。此大日經金剛頂經。龍猛菩薩自鐵塔門所涌出也(云云)。而如不空三藏義決。雖寫金剛頂經廣本。未見誦等大日經也。況有大小經有廣略。若爾兩部在世以來繼承竪林。祖承如血。故如鐵塔一途。或不一致。然內外非密意。細論恐繁。委如玄談。一途感得也。如前簡。一界相承見前後文(云云)。
問曰。智證大師法全付法。眞俗俱傳正嫡無疑。慈覺大師前受法全。其付法義其相如何。答曰。密宗極祕在蘇悉地。付法器容云非一人。故證大師以蘇悉地授雲和尚。賜官府云。胎藏金剛兩部大法者。先來本朝。非不傳義。至蘇悉地大法。其名未曾有也。爰阿闍梨圓仁還五百之運創傳斯道。大之中大實在此門。能常未尊。非件人難歟。況如同證傳法記云。法全密至五實簡寤。授三部之祕密。言待傳法之仁。伺付法之機。汝當其運。所謂不開五劫思惟之法者。蓋繼眞言之惠命哉。不盡三部祕要之深者。豈擬家嫡之相承哉。此是惠果大師之密傳。義操和尚之祕要也。已卽依宿緣受得之。吾卽汝付屬之也。八家相承舊記曰。第一弘通尊祖傳敎大師。傳三部灌頂承之血脈。又兩部印信外五雜曼荼羅之譜。是卽異密敎蘇悉地之大部也(云云)。第二弘通尊聖弘法大師。稱兩部相承之血脈。是卽以金剛界之一卷爲血脈譜。而兼胎藏界。以義雖號兩部之相承。而闕蘇悉地之大法也(云云)。第三弘通慈覺大師。始傳正嫡之血脈。亦得蘇悉地經大法之印信。於吾日本國。行三部大阿闍梨。所謂仁王第五十五代御引文德天皇御宇。眞言宗三部大阿闍梨者。依慈覺大師奏申。傳敎惠惠空兩德畢。其後東寺門人入唐。雖傳密法。更惠運等皆爲兩部阿闍梨。故出山門專三部。東寺准兩部而已(已上)。仍其血脈相承次第。更如兩部須合前多。
一合行灌頂。
問曰。於覺大師相承爲二。胎則法全。金元政。此外說難傳合行耶。將於合行有重位歟。抑蘇悉地灌頂如何。答云。傳敎大師御流灌頂有三印信。三部各至密印如常兩部合行。三部合行皆覺大師令傳以來。谷橫川俱相承無疑。然谷流迄至長宴見有相承。其後漸廢而絕世歟。故此合行且置不論。慈覺大師廣訪八祖。其中一師南向立壇奉授灌頂。此儀則是蘇悉地歟。將合行歟。古來不審未決定。若爲蘇者。何不行乎。若爲合者。卽相承也。但見手印灌頂義歟。若爾許可非事業哉。故三摩耶重位難決。雖合隨宜。不能潤盡。何七合行有種種重。印明相承各各別紙。
問曰。於各合行有幾重耶。答曰。於谷相承有六種及七種合行。各如印明。初合行則事業。時宜以後合行皆爲手印。其時宜者。順機宜也。其手印重見印明。謂事業則二界儀同故用一業。而贖二黃。其印明則二界相承。其放與則如惠壇但合事業。胎金不定。是亦時宜委別記。
問曰。自何時代令合行耶。答云。當初灌頂七日作壇。若雖有略事業如法。所以灌頂其儀不輒。多受一界。希受二界。或胎去年而金今年。或春受胎以秋受金。或限金界。或限胎藏。或置一年。或隔多年。然末世則人意諂曲。雖無其實名聞受法故。殘一界云受二界。事業闕傳法無實。奇順此義而忘如法。亦雖有器無事業。答。阿闍梨憐愍此機。爲無財人略合事業。然今當世阿闍梨多不辨此義。大作誤歟。雙嚴房記及川師。或能合釋悉分別多。抑重合行乃成瑜祇悉地方便。各見印明。約三摩故云須口決。印明次第具如別記。
一。理作業傳。
問曰。理作業者何行儀耶。名義本據其相如何答云。作業灌頂如常行義。今致此業。故名曰理。何者機進而無世財。難默止。種灌頂時大阿闍梨特起慈心。迴善巧言悉贖事業。卽拾峯草及取谷花。乃至以帋用壇敷等。如義釋明理作業云。作時隨力令辨小供。供養三敎。此第一最勝(云云)。謂義釋明三種灌頂。卽其第一合說可行。
問曰。理爲淺劣皆有事業。非理業。何名理耶答云。非常作業。稱理無咎卽理作業手印灌頂。此義異彼。所以此理作業之業卽有印明故。亦名曰理作業。多所不同以在義也。仍谷行橫川理作業。是二流所掌而已。合行如上。此理作業見都率記。大旨在斯。但谷合行理略眞業。故爲不堪於谷流。有借用橫川之理作業。而謂爲谷之重灌頂。以他略爲自密。愚昧至極。淺略智甚哉。
問曰。灌頂有三。此理作業於三種中可攝何耶答云。若如一義。七日作壇之外可云手印灌頂(云云)。爲此意七手印攝也。但有人說誰決定哉。又雖假說各於儀則。事業無闕。攝事業歟。先師存日予尋申曰。理作業記皆用草本。今理作業似眞事業實非橫川。成各合行乎。先師答曰。如此思寄甚神妙也。吾同存也。雖然事業有似不似。何者壇敷用紙等事。不似合行。何屬谷儀。若爲如此。縱交眞業應云理作業灌頂也。若無輕物用眞事業。尤可云合行灌頂也。何事業淺略受法深祕印明有差。須解重位。謂谷合行主其重位。橫川不委。仍如下文(云云)。
一。谷橫川異。
問曰。於谷橫川受法次第。三部合行瑜祇祕密(云云)。其三部者異時歟。無作法歟。答云。上來所論皆在此中。可取要各各可決。謂谷橫川頗有不同。答則各至三部次第。傳法以後授蘇悉地。如證大師連日者禁狀。但十八道令授最初有密意。委別記。而橫川流有二授儀。三部各別合行(置如別記)。但有許祕分三摩耶。許則授第三三摩耶。祕授第四三摩耶。後傳法祕密。次於合行亦有不同。谷稱合行。而合兩壇。橫川流則名理作業。或合兩部。或合三部。事業各異。不遑具記。委在別紙。瑜祇祕密谷橫川俱或合或理若略若廣。但隨利鈍而有差別。利則無作。鈍則用作。
問曰。作法有無何由利鈍。若爾授義勝劣如何。答云。今此宗意卽事而眞。每三摩耶理表深祕。唯利人解。鈍人不解。故爲鈍機亦重示矣。
問云。傳法灌頂事業理合兩部三部谷橫川異。瑜祇祕密亦可然耶。抑瑜祇與祕密灌頂作法同異其義云何。答云。傳法灌頂事業理合兩部三部同異上。瑜祇祕密俱會台金。故終同體異境無異。但入門何監部意。故付部主。須解同異。謂瑜祇則金界網行。故至果海居最頂時。此頂卽極還在本理。兩部(因果)同體二儀(陰陽)不二瑜伽(女聲)瑜祇(男聲)因果相應故。投花于大阿闍梨。師取此花置受旨頂(云云)。蘇悉地則台藏細行。故令台藏成就密意。卽蘇悉地祕密灌頂。直連台藏因卽是果。故投花于自身頂上。卽阿闍梨取此置壇。行者自身卽本地身。新舊同證法緣過曼。當知成就諸尊瑜伽兩部曼荼歸蘇悉地。成通用法。行者妙證唯在此矣。
問曰。瑜祇悉地同體密意。蘇旣通用。祇可然耶。答云。此事大旨如前料簡。委細不輒。密意更問。瑜祇金極。說果會因。雖理同體未開行成。蘇悉地則翻妙成就。所以行者親得行成。何故爾乎。順部主故。何爲部乎。附因果故。若分兩部。且在一往瑜伽悉地。畢竟同體。但未得則有名無實。唯被覺見。何異他二敎。若諸行人慇懃修有。能令三業同於本尊。從此一門得入法界。卽是普入一切法界門(云云)。各引無量當機衆。同入法界曼荼羅云也。改果攝因感果非因得果。雖遙行果在因。以心灌頂祕密惠生。卽是第五三摩耶矣。
一。三種灌頂。
問曰。三種灌頂事理前後次第相望其義如何。答云。義釋中明三種灌頂。有二次第。須解前後。謂如一處明。一手印灌頂。二事業灌頂。三以心灌頂。亦如一處明。一事業灌頂。二手印灌頂。三以心灌頂。先初次第。其第一則學法灌頂。謂行者爲自證利他。將授經軌。而主許祕。越三摩耶。誤猶大罪未成許可。爭開密藏。然則云。從大阿闍梨受可披覽密藏經軌之印眞言。令許可云三摩耶。名學法矣。其第四則傳法灌頂。正傳密法以云受令密藏。可授他之印明。是故曰傳法灌頂。抑名稱事業灌頂者。調事供合三二敎故也。廣有七日作壇事業。今世受者不堪義歟。一日千壇尚以爲難。說盡七日。更閣義哉。有人(澄尋僧正)受法作法記云(各錄法式)。當世灌頂儀非七日作壇。故可謂印灌頂(云云)。此條難定。宜云略義。如何倫屬手印灌頂。何者先德諸阿闍梨。分別事業手印差降。各被器量。恐相違歟。故請師受源。師傳云。於當時事業灌頂。悉分次第。被宛七日作壇義。其一卷記是谷一流至要也(云云)。有人(觀性法橋)抄(號西山抄)灌頂有多種。所謂台十三種。金十六種(云云)。清師云。略擧大數。廣兼諸尊。謂台則有十三大院。金則爲十六大菩薩。如儀軌云。至十六生成正覺(云云)。每迴十六可正覺。受明灌頂各各可然(云云)。其第五則祕密灌頂云。於自心生祕密惠。通連所受之祕密藏。故名以心灌頂而已。亦有次第。其第一則事業灌頂。其相如上更無別矣。其第二則手印灌頂。是非學法。卽傳法等。何者受七機雖發無世財。故其事不堪。故阿闍梨大悲善巧且略事業至授印明乃覺大師被授常濟此儀則也。傳法以心宜任機根。第三灌頂更如上矣。
問曰。於初受傳法灌頂者。云不受學法灌頂歟。答云。三摩耶位隨機不空各示一途。何盡無謀。唯於手印示淺深異。豈二次第云限別機。縱受學法。若有頓機須得進傳法以心也。故有令授許可儀也。此條難定。隨宜授合二合三。各見印信。乃非口決授儀。誰解仍順印明密意文問。或雖傳法不解表說。重作法受瑜祇祕密。如此劣機密惠難生。不受學法。何得傳法。但如當世悉不如法非法量限。何守授儀學法非學。傳法行法淺深。俱設眞僞何辨。
問曰。如谷禀承之許可者。定用橫川之法流也。若爾無谷之許可歟。可有谷之正流耶。答曰。此條久而人不覺歟。雖不足言殆可驚也。故先師忠僧正語曰。傳聞。當初於谷灌頂。動摩障競。爰阿闍梨爲奉勸請慈惠大師。用彼許可。先灌頂令授之時。奉應大師意在義多。然與灌頂屬無爲也。以前雖爾川師奧義。抑谷許可學法其相如鏡。其傳可見。橫川許可全非學法。除一印明餘皆同谷。仍附印明定三摩耶人恐不辨委細歟。
問曰。谷相承有三部許可。其印明其相如何。答曰。三家許可是其隨一。谷一流傳在此許可。凡密法云立三摩耶。非阿闍梨云無可授。然則三種灌頂及五重三摩耶。皆爲許可。而通受法悉開智水。三種五重無非灌頂。但用事業。專在傳法。故人不辨。而皆定執唯以傅法。別名灌頂。若無事業妄□許可。又以許可云爲淺略。及以灌頂定爲深祕。若爲如此。何以名正。與先賢說示後學。速伴學法灌頂。難云。灌頂及總許可難稱許可。然則今此三部許可事業用不宜任師意。仍件許可須知旨輒。阿賴胎則長宴同□而爲尊﨟。谷圓寂剋閑奉尋諮。御入滅後於付法中從難可訪密法相承。谷喜答曰。委細面受不如長宴。有悉者可口決。因花滅後從彼長宴令重受時。被書許可卽以是也。賴胎灌頂已承谷畢。故密印則讓前而已。仍彼長宴爲此賴胎令授付法大許可時。委細被載前後旨趣。一流要樞悉有別記。
一。三摩耶位。
問曰。祕密儀則定三摩耶。其位不濫。其相如何。答云。義釋中明三摩耶位。卽立五重。而禁越次。說義釋云。三摩耶者。卽是不可違越義也。略而立義。卽戒不解。此上來所作曼荼羅終不得成也(云云)。何三摩耶有縱容義。事理卽雖密意更問。
問曰。已上五重三摩耶位。先示行者進入次第。而其能引大阿闍梨。何三摩耶。不審也答云。於大日經具緣品說阿闍梨十五德中云。得傳敎灌頂等(云云)。同義釋曰。灌頂有二種。謂傳敎以心(云云)。其傳敎次第曰。傳法灌頂是也。凡此宗詮卽事而眞故。於五重雖備眞理。且強分別五重位者。前曰卽事第五眞也。例如天台六卽位云事異故亦理同故卽(云云)。而未解眞置不了論故生密惠爲阿闍梨。未生密惠□爲五主能引導師。故連第五三摩耶位。異須成大阿闍梨。如義釋云。不入第五三摩耶者。祕密惠不生(云云)。大略如斯。同經祕密曼荼羅品一具文曰。五種三摩耶初見曼荼羅。第二三摩耶人覩座天會。第三具壇印。復次許傳敎。說具三摩耶。未連心灌頂。祕密惠不生。具第五要捨。當知。異此者非名三摩耶(云云)。同義釋曰。五種者第五卽是祕密三摩耶。若不經入此壇祕密智不生也。若異此者不名三摩耶(云云)。
問曰。於闍梨有淺便位。具如經文及義釋等。若雖不連第五密意。何今不得阿闍梨耶。況於末世。若擇人者還未絕歟。故具緣品云。明學法中時阿闍梨告子云。無佛世以汝可爲佛。無印佛則作印。無眞言佛則作眞言云也。乃至又曰。汝已故祕密藏中隨順。修學如是。隨其所應種種慰喩卽應爲人作曼荼羅阿闍梨也(云云)。又祕密果傳法云。堪在師位悅可師意。可作曼荼羅(云云)。同義釋云。悅可師意卽爲作傳敎曼荼羅(云云)。若然如何答云。六道言音皆是眞言。衆生自祕非佛陰密(云云)。故佛無祕。從始宣示有機未解選三摩耶矣。未來八相極果成道記莖如此。准例可知(已上如前段示)。第一選歟。曼荼羅云。所作衆罪業消罪盡無餘云也。旣云無餘。何期第二。應知爲通而可起妄(已上位可准智)。佛至末世還未絕者。不如法外何□陀也。有名無實不限義歟。累劫不得可思之。抑此密宗宛異餘敎。雖無眞覺而有事相。是尚將陀。可悲可悲。況於密惠。可嘆可嘆。
問曰。詮阿闍梨其要云何。答。於阿闍梨有十六重。其究竟位大日如來。於中詮要大有三種。一見諦阿闍梨。二相應阿闍梨。三法則阿闍梨。三種同在卽身成佛。於此成佛有二種。一凡位成佛。二聖位成佛。謂其聖位旣得知哉。卽身成諦阿闍梨義。接顯得。其凡位在相應。法則宜接理具加持二種。今於三種阿闍梨中。前二種師且置不論。尋第三法則阿闍梨。如具緣品明十五德。其門文曰。善巧修行般若波羅蜜。得傳敎灌頂等。究習瑜伽。如是法則阿闍梨云也。然同義釋第三解云。善巧修行般若波羅蜜者。等露空心無邊智慧乃名甚深般若。□作祕密阿闍梨也。祕密中又漸次轉深。乃至唯毘盧舍那得名究竟阿闍梨也。得傳敎灌頂等者。灌頂有二種。謂於弟子法中得灌頂。已漸次進修乃至成就。謂闍梨衆德。爾時阿闍梨歡喜。更爲造曼荼羅。當知是人堪作祕密阿闍梨也。如是法則阿闍梨。謂佛菩薩之所稱讃。以衆德兼備。故卽能流通密敎云也。第三法則其德如斯。說於前二種阿闍梨。何說第五三昧耶人。解五種釋。具見義釋(云云)。
問曰。末世凡師皆屬三種。若爾者更無阿闍梨歟。答曰。見諦聖位衆德自備。相應得解不違聖旨。謂行證雖未得至開解圓明如鏡。見儀彼法則亦非無小解。若無小解何得師意。未得師意。無由口決。定失法則犯三摩耶。然如云多世倦學。解族陷世俗。纔椎乃次受前後不覺。而翫露戲。始終未了。而作導師。各興謬觀。皆僞訇謂。唯爲事相何滯學道。進讃道味。還哢學者廢敎。因說未絕。在斯所以。密法卽事而眞。何但論事而無卽理。若得解了法則不難。是不得阿闍梨位。頓機一途漸次悉堪。旣云進修。須期極果分○理解漸漸增進。一一事儀各各生惠。卽字卽應細決在口密法密。受源旨更問。凡厥法則事理互表立第五三摩耶而已。
密法審論要抄。
一。蘇悉地經者。金剛薩埵於須彌頂。爲軍荼利菩薩說三部蘇悉地法。行法異兩部。是自前方便至正修。明行者威儀供合支分。隨三部所用香花等皆有品。此經大概如此也。一。瑜祇經譯者事。南天竺國三藏金剛智譯。大師御請來錄不空譯。口傳云。金剛智在世時。雖譯此經。未及再治。遷化之後不空重加再治。進最流通故。入多三藏譯中。無相違云也。
傳敎。
修禪和尚義眞。智證大師圓珍。良勇。
寂光大師圓澄。
別當大師光定。
慈覺大師圓仁。
新宮和尚和惠。
大樂大師惠亮。
露地和尚長意。
安然(五大院江州人也)慈惠大師良源近江國人也。永觀三年正月三日入滅也。
覺超兜率先德。聖覺法印(安居院東塔)。
溪嵐拾葉集。
一。以祕密眞言行法。顯敎次位對判事。勝悉地十信位。麼吒十住位。金剛合掌。十行位。金剛縛十迴向已上資糧位。開心煗法位。召智頂法位。閉心忍法位。普賢三昧耶世第一法位。
已上是加行位也。
極喜三昧耶初歡喜地。降三世第二離垢地。蓮花三昧耶第三發光地。法轉第四焰惠地。大慾第五極難勝地。大樂第六現前地。召罪第七遠行地。摧罪第八不動地。淨業障第九善惠地。成菩提第十法雲地。定印以五種相成等正覺。徹心明勝進通。無染心加行道。金剛觀蓮華無間道。觀身爲本尊得一切種智。證無上菩提。諸如來加持諸佛同體。四如來加持四智具足。五如來灌頂以五法攝三身。四如來繫鬘四智相應心品體相。上來云無分別智。如來甲冑出大悲門利生。金剛柏掌諸佛歡喜。現智身顯現智用。見智身知見智用。四字明用四智方便。陳三昧耶成權應身。大海變爲佛土。
法性記云。八功德水者。一甘。二冷。三軟四輕。五清淨。六不臭。七飮時不損喉。八飮已不傷腹(云云)。生義云。八功德水者。一澄淨。二清冷。三甘美。四輕軟。五潤澤。六安和。七除飢渴等。八長養諸根(文)(是八正道也)。怙云。大海中有●字。變成金龜背上有須彌山七金山等。七金山繞須彌立。一踰?達羅山。二伊沙馱羅山。三渴地洛迦山。四蘇達梨舍那山。五頞涅縛羯拏山。六毘那怛迦山。七尼民達羅山(云云)。皆眞金成故名金山(文)(是七等覺支也)。
啓請招證誠佛。開門迎待客佛。啓白請佛許可。觀佛海會示現神通。諸如來集會諸佛讃歎。四明意樂平等。金剛柏掌諸佛隨喜。閼伽說法功能也。振鈴化利究竟。八供是大日自受法樂義也。本尊行者幷供養。三十七尊幷供養。謂四佛以香華燈塗供養大日。其報答大日以喜鬘歌舞供養四佛。或香華燈塗爲內供。喜鬘歌舞爲外供。修行法云。內四供養從大日出。外四供養從四佛出。謂嬉戲義。鬘首莊。歌口所宜。舞身儀也。普供養印明怙云。佛言。我閻浮提殘二如意寶珠。一是摩尼普供養陀羅尼。一是隨求卽得陀羅尼(云云)。或又我遺娑婆世界摩尼珠。一者名佛眼文句。一者廣大不空摩尼文句。此則我全身舍利。此則我眼。
根本印對七云。都法阿闍梨總持誦印。
一大日羯磨印。二大日三昧耶印總眞言。三大日勝身三昧耶印眞言。四大日三種悉地三身印眞言。五大日攝一切如來阿闍梨行位印眞言。六金剛薩埵菩提心印眞言。七一切佛眼部母印眞言也(云云)。
正念誦華山記云。念誦有四種。一者音聲念誦(發音)。二者金剛念誦(合口接舌)。三者三摩地念誦(但心中念之)。四者眞實念誦(思惟眞言之義理也)。今此中用金剛念誦也。部母四波羅蜜四佛母也。卽事究竟到彼岸度無極義也。事究竟卽成就養育義也(云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