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30部大正藏第79册P0072 野金口決鈔 (1卷) 〖 日本賴瑜撰〗.txt
《大正藏》第79卷No.2530
No. 2530
野金口決鈔
先上堂觀。作法如十八道。
御口云。護身法常用淨三業三部被甲。如法行時。初加三密觀也。又上堂間吾身觀本尊時。住知拳印等可步行(矣)。又觀金剛薩埵時。二手金拳。左拳面向下當腰。右拳面少向外。當右乳下也。或隨觀何尊用金掌(矣)。又御口云。金剛拳者。地水火三指握之。空少屈以指端。押屈火側。屈風立空甲上也(云云)裏書云。私云。仁和寺流。金拳三指握中。火以握空甲。屈風著立空甲[/卽]間也。兩流金拳異故。爲令知別記之。胎拳兩流俱同也(文)。裏書云。私云。追檢儀軌并大師圖作等尊像。皆以握大甲。當流習聊未審如何。尋申之處。仰云。誠金輪儀軌東寺并高尾形像分明上。改本習可就彼說也(云云)仍薄草子等口決。以御自筆改之。爲末葉記之(而已)。
次至道場門觀(疏第十云。無能勝是釋迦之眷屬。取意又釋迦化身文)。
御口云。二手伸掌。以右掌覆左掌背掌面當胸。以右空腹。押左空甲。次以右風。押同火背。向左風火背間彈之。三度明各一反。次改二手。各作拳皆伸風。左拳向胸安之。右拳面向左。前上持。逆順各三旋轉。明各三反。次印少動。自丑刁角至上下方。次第印之。明各一反。次印身五處。明各一反。
次開道場門觀。御口云。先觀開法界道場門。次以右手開門戶。入堂內立門內邊誦.三反(不用印)左右目。如次觀..。想自身或如本尊。或如金薩(委細別記)徐應步行禮盤許(文)。
次壇前普禮。御口云。立禮盤前。摺念珠。誦明五體投地。至心禮拜。觀念如次第(文)自行及晴儀等作法如十八道記也。私云。五體投地者。先右膝投地。次左又爾也。次以右手押地。次左又爾也。次以額投兩手間地。反兩掌向頂少屈也。是則承本尊兩足接行者頂之意也。故俱舍云。稽首接足故稱敬禮(文)。
次辨供。御口云。辨供有二義。一云。先承仕辨供具。備折敷。脇机置之歟。次行者著禮盤(或半疊)之後取彼供具。備佛壇云辨供也。一云。承仕本備佛壇。行者著禮盤之後。阿伽器等少少押直。是云辨供。近來多分後說用(文)。
次著座普禮(印相如印文)御口云。五輪著地者運心作觀(矣)。
次塗香。作法如十八道記(文)。
次三密觀。御口云。蓮掌者大僧正御傳云。二中指端少開之。委如十八道記。但彼此誦明有異。謂十八道眞言三反也。三密各一反故。金界明九遍也。三密各三反故(御記云。是只廣略之不同也)又祕傳云。口業時用四反。意云。斷淨身三口四意三十惡業義也。
次淨三業。御口云。以前印安額(運心也)先唱頌。次誦明。次印四處。明各一反(先師御自筆被註之)御記云。凡四處五處等。諸加持印。聊其處搖動許也。
次三部被甲。印相印處觀念。如十八道記(文)。
次加持香水。作法如十八道記(文)。
次加持供物。御口云。擧多說中。且用小三古印降三世明也。右手伸五指。地大掌方入立。水風手背方偃立。空向火立。作五古形。掌面向左膝末方。前上持當胸下臍上程。順逆各三反旋轉。明逆順各一反御記云。凡此印中立中。地水風空如次立四角像五古印面向壇。逆順加持諸供物也。各三反逆順各明一反。御記云。先師云。凡結印時。其臂極忿。惡極身副見苦。吉程可相計。印上下可依印體歟。但上胸程下臍程也(云云)十八道記中雖載之。此御記要故重引之。於三寶院末流。專可宛終身之口實者也。
次覽字觀(印相如印文)御口云。或初心人。或鈍根者。誦之觀之。若久習人。若利根者。離文觀之。自下准之。謂五相成身道場觀等類也。誦.字七反等者。御口傳云。...可誦也。
次淨地(印觀如說文)次淨身(印觀如說文)御口云。印四處眞言各一反。自下准之。但明多印四處。或印五處。唯用一反。或如本尊加持等。又誦明三反畢。後印四處。佛母加持又爾也。問。印四五處次第如何。答。四處心額喉頂次第也。五處謂額右肩左肩心喉次第也。四五俱印少動印之。
次淨三業。文云。虛心合掌(文)。御口云。二掌諸指端合。少掌內令虛空也。
次佛部心(如印文)止觀十度者兩手十指也。禪智者如次左右二空也。作拳者內縛拳也。
次蓮花部心(如印文)直竪禪度者。右空伸立也。
次金剛部心(如印文)直竪智度者。左空伸立也。
次後被甲(如印文)。止翼觀翼者。如次左右兩手也。御口云左印面向身。少動搖印身五處。明各一遍。
次觀佛(如印文)。
次金剛起(如印文)御口云。檀惠相鉤者鉤結也。印三擧者二風端三擧也。明各一反。
次本尊普禮。文云。印眞言如前(文)前普禮印明也。
次四禮。御口云。四佛皆合掌種子并印處等如次第(文)。
次金剛持遍禮。金剛持大印者。前金剛部三昧耶印也。御口云。先結彼印。次解印。二手伸諸指各屈大指。橫掌中。掌面仰。如垂帶之勢。次兩掌相向。三度爲舞儀。各伸大指。作金掌。置頂上(運心也)如是間明一反誦之。又御口云。伸諸輪印。皆屈大指。此流樣也。與願施無畏等皆爾也。自下准之。又仰云。垂帶勢有二說。一兩掌從下向上。漸擧掌屈體。如打懸物之勢(文)一云。從上漸下。以兩掌背。如押物之形也。二說中初說爲勝(文)又仰云。金掌者先左掌少窪。次伸右掌。四指押左掌中左五指間右五指指入作金掌也。故僧正傳也。御記云。此垂帶二說。只無風情。二手掌向外向內垂下兩樣也。又此金掌口傳。自舞儀移金掌之時作法也。無舞儀之時。必不可然也。
次啓白乃至三摩耶戒明。作法次第皆以如十八道記。但發願之處用勸請。〃〃時唯取香呂不打金。表白勸請五大願等別有之(遍智院御草)御口云。金剛界自行時唯用發願。晴儀及御修法等用勸請(御修法中。大法時初夜日中勸請。後夜發願。小御修法等。日中又發願也。後夜日中相續行之故也)用發願時打金(作法如十八道記也)其發願詞十八道中發願文。除本尊界會(乃至)明王明妃之四句。餘句悉用之。又祈願如十八道祈願。但用摩訶毘盧遮那。除觀自在菩薩名也。然祈父母師長(或施主等)之句下改觀自在菩薩。用金剛手菩薩。又初令法久住句下。佛名如十八道記。彼時三打驚三部諸尊故。必用觀自在菩薩名也。又表白神下句。御記中示異。餘作法皆同彼畢。
次四無量觀(從此以下結跏趺坐)文云。卽結定印(文)御口云。金剛界但云定印。皆彌陀定印自下准知。
次勝願(如文)次大金剛輪(如文)。
次金剛橛(如文)次金剛牆(如文)次金剛眼(如文)。
次金剛合掌。御口云。金剛合掌印母故。云一切印之首也。
次金剛縛(如印文)。御口云。但云金剛縛。大旨皆是外縛也。五種拳中。外縛拳故。云作拳也。五種拳(如十八道記文)。
次開心(如印文)御口云。三度引開也。明各一反。
次八智(如印文)御口云。禪智並入。進力召三度明各一反。
次合智(如印文)進力拄禪智者。御口云。屈進力合甲。著二大屈甲節間也。以下觸胸者運心也。非正觸。聊寄之也。
次普賢三昧耶(如印文)。御口云。四處明各一反。
次極喜三昧耶(如印文)。
次降三世。印相如印文。忿怒拳者。御口云。水火深屈。又空少屈押火側。地風偃鉤立也。但今印以左右腕。二拳背二地鉤結。二風伸立。逆順各三度旋轉。明逆順各一反。次加持四處。明各一遍。
次蓮花三昧耶(如印文)。
次法輪。前印二小交立也。是輪義也。
次大欲。如印文。御口云。智虎口者。左風空間也。右空出入三度。明各一反。
次大樂不空身。御口云。前印第三反入。不出用今印也。
次召罪。如印文。御口云。進力屈火傍相向召之三度。明各一反。
次摧罪。御口云。二中如元改餘指作內縛。先誦明。二火交拍明終。.(一拍).(一拍).(一拍)也。二火立合觀一獨古也。重御口云。祕傳云。召罪如先印。二風端各觀.字不鉤召。而先明二反誦之第三反三摩耶。.次.三反誦之。隨誦召之。次二風作內縛誦.。次二火外皆作內縛誦.。立合二火觀二獨古。左右火頭如次想..。又獨古兩邊觀火炎。次誦摧罪明。以兩獨古。交打如先。...三拍(矣)此印相甚深也。初心人不可授之。
次業障除。如文。御口云。進力屈二[/卽] 者。進力各屈第一第二兩[/卽] 。合甲以二大腹。彼押屈側也。
次成菩提。蓮花三昧耶者。二手外縛。二地二空立合(文)。
次妙觀察智。御口云。次第有兩說。中依師傳行之。無量壽印者。彌陀定印也。初印相是法界定印。有二說中其一也。大旨如印文。但二大頭拄。如三角形也。師傳者石山內供說也。前後又同之。又仰云。從妙觀察智。至諸佛加持。同用彌陀定印也。又故僧正口傳云。於初觀想文存爛脫。想身證十地住於如實際之句。迴卽觀於空中之上讀之觀(矣)。
次通達菩提心(本有菩提心)次修菩提心(修生菩提心)。御口云。已上二菩提心。月輪中觀種子也。
次成金剛心。御口云。此心月輪中。觀本尊三昧耶形也。
次廣金剛。次歛金剛。御口云。已上二種金剛。第三成金剛心廣歛觀故。第三攝也。
次證金剛身。御口云。行者自身卽成本尊三摩耶形也。
次佛身圓滿。御口云。自身卽成本尊羯磨身也。
次諸佛加持。御口云。自身成本尊羯磨身故。眷屬圍繞義也。此諸佛加持五相攝不攝先達異義也。然今屬佛身圓滿也。
私云。已上諸文但就身密雖記之。五相至要故粗注大概委如別鈔。
次四佛加持。
不動佛(印相如印文)外縛也。自下准之印心。
寶生尊(印如文)。二火中[/卽] 屈之印額。
無量壽(如印文)。二火蓮葉形也印喉。
不空成就(如印文)。御口云。掌面向下少開。如加樓羅鳥座形。二大二小相拄類鳥首尾。二火垂下類鳥足歟。
次五佛灌頂。
遍照尊(如印文)。御口云。進力著中背。進力端付中[/卽] 歟。
四佛。四佛如次。前四佛加持印用之但印處彼異。如次額頂右頂後頂左也。
次四佛繫鬘。御口云。如次前加持印結各誦明。各解縛作結冑印。謂二手金拳。各鉤立風指。印面向身。如繞糸三度。伸兩掌。從頂後向前。如垂帶。此間無言也。御記云。先印言。次三結。次垂帶。一佛一佛各如此作之也。
次甲冑付紙(二羽虛心合掌進力押忍願背上節禪智著中指邊矣)印相如文印處如法(矣)御口云。明各一反。合九反。
次結冑。押紙右頭.左頭.。印觀如說文(文)。御口云。二拳相向也。二風各順繞如纒糸。心并背(乃至)頂後十二處各三結三誦(印少動運心可當彼彼處也)次各伸掌作垂帶勢。次二掌相向。如次左右乳。左右頬及額前五處。各三度旋舞(或總大輪但三度旋舞而兼五處是吉)卽作金掌置頂上(自垂帶勢至金掌無言也)次拍掌三度。明各一遍(拍掌有二說如十八道記也)歡喜咒者拍掌明也。此印晴儀顯印也。
次現智身。如印文。御口云。先二大並入。次出彼三度召入。明各一反。卽金剛薩埵。召入自身義也。前去一肘觀之。
次見智身。御口云。不解前印。二大並入不召入也。
次四明。御口云。先如降三世印。二風鉤誦.。次二風合腹誦.。次二風鉤結誦.。次合腕振誦.也。
次成佛(亦名陳三昧耶)押紙(二羽金剛縛忍願如蓮花葉形)如印文。御口云。印四處明各一反。
次道場觀。文云。結大羯磨印(文)。御口云。二手外縛二大二小各端。相枉偃立不附風水側。開掌掌面向身當臍。
次大海。押紙(印相二手頭中各小四指叉入內。二大指頭相枉也)如印文。御口云。二大不著風。又三度左右動搖。未必旋轉。明各一遍。
次金龜。如印文。御口云。三度來去。明各一遍。
次寶山。如印文。御口云。二大以右押左入縛也。此則內縛樣也。
次宮殿及本尊觀。如來拳如印文。委如十八道記(文)。
次七處加持。御口云。以前印少動印七處。明各一遍。
次大虛空藏。如印文。御口云。但二大並立。又與十八道印少異。彼二火外縛也。此二水外縛也。
次小金剛輪。如印文。御口云。印五處。明各一遍。餘處各一遍。收口時無言。此晴儀顯印也。委私十八道記并御記中注之。
次啓請文云。不改前印相(文)。御口云。如前印。面仰誦明也。非不解前印。收口時散彼故同前印故云不改也。但無變印事(文)。
次開門。印相如印文。御口云。印面仰應誦眞言終.。二風端開之。謂如次東西南北順旋。行者面觀向門開之。各一度。各一遍。又御口云。若如常本教者。先東門乍座開之。餘三方起座順行道可開之。雖然方處狹少故。四方俱乍座觀想中運心也。
次啓請伽陀(亦名啓白)如印文外縛也。御口云。每度伽陀初加我實名。但有施主時應加彼名(矣)。
次金剛王(亦名佛海會)如印文。御口云。二臂以右押左。印面向身。二風三度召之。明各一反。三度彈指。明各一反合六反。
次百八名讃。御口云。用合掌四智也。百八名讃在金剛界儀軌并瑜祇經等中(云云)。
次四攝。印相如先注(文)。
次金剛拍(亦名拍掌)御口云。先三度成舞儀(無言)。
次三度拍掌。明一反如十八道記。
次聖不動結界護身。印相印處如說文。
御口云。但逆順旋轉時。左如本胸。右劍前擧持印面。向左方當胸下程。先逆三轉明一反。次順三轉明一反。次印少動印十方。各一字明一反.........也。次印身五處。一字明各一反。然後左鞘如本左股上置。指右刀擧印。胸程三反搖動。其後捧頂上。旋轉散也。是結界義也。印十方事。始從刄刀。順次第旋。次上方。次下方也。順逆十方五處。各用一字明。初印置股上。時七反用本明也。
次金剛網(亦名虛空網)如印文。
次金剛炎(亦名火院亦名火炎)如印文。
次大三摩耶。如印文。
次閼伽。御口云。印相及加持等作法。皆以如十八道。但捧阿伽器。先五部百字明誦之(但初行時計具用之。餘時唯用金剛部百字明也)次閼伽眞言二種誦之。次唱兩種偈畢。次以右手風空火。取閼伽器端滴水五度(晴時二度。後度少長滴擬四度也)次如先置火捥。以右手空火。取火捥兩邊端置本處也。
次蓮花座。御口云。八葉印開敷蓮花是佛座成。故殊開立也。
次振鈴。作法悉以如十八道。御口云。但今次第雖不出杵明。取杵時可誦之。明如十八道(文)。又振鈴以前五處加持次杵少擧虛空順轉。慈救咒一反。振鈴後五處加持。慈救咒一反。次第雖不擧之用之。具如十八道記(文)。
已上成身會畢。
次羯磨會(御口云。此會印皆以金拳爲印母也。下但云拳者金拳也)文云。結羯磨印(文)。御口云。二手外縛開掌二大二小端枉偃立。向身當心安之。
大日。智拳印當胸。御口云。觀自身卽成大日。四佛等又准之。
阿閦。御口云。左作金拳安臍(拳面少向下)右手伸五指。掌覆觸地(文)。又仰云。觸地有二說。一五輪成身之時。膝卽地輪故。押膝上云觸地也。二從膝末垂下。指端正觸地也。今次第云指端者。當後說也。
寶生。御口云。左如先右手舒仰膝上置之(又大指屈之與願印也)。
觀自在。彌陀定印安跏上(文)。
不空。如文施無畏印他(大又屈云)掌向老膝末持之。
四波羅蜜。如次前同四佛印也。御口云。此中法波羅蜜。列三十七尊時。漢音呼之亂寶波羅蜜故。但擧一菩薩時日本音呼之。
薩。如文。御口云。右羽抽擲杵者。伸諸指掌仰。大指屈掌中。三度作抽擲杵之勢。明各一反。問。掌中屈大指。廣澤觀杵。今又可然乎。答。御口云。不然此流伸諸輪印皆屈大故印形也。私廣澤與願施無畏等不屈大。唯此印屈故觀杵歟。或傳廣澤此印。又不屈大也。
王。如印文。御口云。但交者交肘也。右押左印面向身三度召之。明各一反。
愛。御口云。二拳相向各風空相捻。如引弓之勢一度。明一遍。
喜。御口云。二拳相合不著掌根。各風空相捻再彈詣。明各一遍。
寶。如文。御口云。二大並立。
光。御口云。二風二空如先。餘六指開散三順轉。明各一遍。此異印文。此流樣也。
幢。如印文。御口云。左拳仰。右拳面向左膝末方。立肘於左金剛拳上。
咲。如印文。
法。御口云。左拳火已下三指。少鉤開捻風空。想持花向右當心。右手向外伸火已下。以風空如花引開勢三度。明各一遍。
利。御口云。左如先右金拳。想把釼作切花葉勢三度明三反。又仰云。故僧正傳云。右手正作劍印切之(云云)此流專用後說(文)。
因。如印文。御口云。順逆轉三度。明各一遍。
語。如印文。御口云。語菩薩列三十七尊時。呼漢音亂護菩薩故。但擧一尊時用日本聲(文)。
業。御口云。二金拳相向。各從大指舒心兩頬。總相三度旋舞。作金掌置頂。明一反。
護。御口云。二拳各伸。鉤風向胸。三度纒結左右引之。明各一遍。
牙。如印文。御口云。但少向外安口兩邊也。
拳。如印文。御口云。但二拳指差合也。
嬉。如印文。各面向下歟。
鬘。御口云。二拳伸鉤風當心。三度結之。諸輪伸散(大旨屈掌)。如從額頂後垂物之勢。明一遍。
歌。如印文。
舞。御口云。伸兩掌相向。三度施舞作金掌置順明一遍。
香。如印文。
華。如印文。御口云。又並拳也。
燈。御口云。二拳合面。二大並立如針也。
塗。如印文一度塗之。
四攝印。如前。
賢劫十六尊。御口云。右金拳右乳下程仰。少向身安之。左又金拳仰。從左膝前至右膝前。四處各四度印之。明各一反。兩足結跏地輪四處分配。拳背印之。一處各四印四誦。十六度十六遍。以十六印誦運心。迴壇四面觀念(矣)。
二十天。御口云。如前印。從右膝前。至左膝前。四處各五印五誦。合二十度二十遍也。亦迴壇四方。觀想如先。前長.字。今短.字也。又前從行者至諸佛次第。今從諸佛向衆生次第也。私云。十六尊內陳。二十天外陳旋之歟。
次三昧耶會(御口云。此會皆以外縛爲印母也。故下但云縛者外縛也)。
總印明(如說文)大日。如印文。阿閦(如印文當心)。
寶生。如印文當額。無量。如印文當喉。不空如印文當頂。
四。波羅蜜。印相如四佛印。
薩。如印文各五古印也。
王。如印文。御口云。進力端不著也。
愛。御口云。前印鉤交者。進力交立。右押左也。
喜。如印文。御口云。二度彈指明各一反。
寶。如印文。
光。如印文。御口云。三度施轉。明各一反。
幢。文云。前二亦不改。中指入縳。餘四指集立如幢(文)。御口云。前二亦不改者。前印大頭不改也。前印旣不改。今亦不改故云亦不改也。中指入縛者。今依外縛也。餘四指等者。二水地合立也。
咲。如印文。
法。御口云。外縛二風蓮葉二大並立也(或二大作縛也)。
利。如印文外縛也。
因。文云。忍願復入縛。四竪五竪交(文)。御口云。四者二水也。五者二地也。謂外縛二水合立。二地交立也。
語。如印文。御口云。但禪智開偃附者。開附二風側也。
業。如印文。六外交叉也。
護。如印文。
牙。如印文。
拳。御口云。二大捻各小根。二風又捻各大背也。
嬉。如印文。御口云。偃立禪智者。風空間離立非二大離立也。
鬘。御口云。前印臂展立當額也。
歌。如印文。
舞。御口云。先外縛次解縛。二掌相向三度作舞勢。作金掌置頂(矣)。
香。如印文。華。如印文。燈。如印文。
塗。如印文。鉤。如印文。索。如印文。
鎖。如印文。御口云。但上四交如鐶者。各空風交入。各其端相捻如環也。
鈴。如印文。御口云。二空並入也。
次大供養會。又云。結金剛縛印(文)外縛印也。下皆准之。
五佛。印同羯磨會五佛印。御口云。於此會有二說。謂如次第印文行之。又傳云。或云羯磨會印。或云三摩耶會印。但用三摩耶會印也。
東前薩。如印文當心。
東右王。同印右脇。
東左愛。同印左脇。
東後喜。同印安脇。
南前寶。同印額上。
南右光。御口云。三摩耶會光菩薩印。二風作寶形。二大並立餘六指舒散旋轉也。
南左幢。如印文。
南後咲。御口云。縛安咲處。咲處者。口傳云人中也。
西前法。御口云。外縛安口。
西右利。同印右耳。
西左因。同印左耳。
西後語。同印頂後。
北前業。同印頂上。
北右護。同印左肩。
北左牙。同印右胯。
北後拳。同印心上。
散花。並金拳向上散。
燒香。並金拳向下散。
燈明。二拳合面。二空並立如針。
塗香。二金拳開掌塗胸。
寶類。如印文。御口云。通八供總印明歟。
翫具。御口云。嬉菩薩二手金拳當腰。頭少左低。
寶樹。御口云。鬘菩薩如印文。
承仕。御口云。舞菩薩不空成就印。
觀法。御口云。歌菩薩彌陀定印。
布施。如印文。
淨戒。二金拳開掌塗胸。
安忍。左金拳安臍右伸掌
精進。如印文。
禪定。彌陀定印。
智惠。智拳印。
解脫。如印文。御口云。法界定印有二說中其一也。懷中者御口云。或右袖中結此印也。或左袖中結也。二說中今流用右袖義也說法。文云。十指爪一處聚集(文)御口云。餘流兩手各五指。齊頭取一處。圓二手指頭合。二掌根相離向身也。此流頭指已下四指。竪編烈兩手指頭指合二空並立。押二風甲側。御口云。此印手持不縱不橫也。一向非竪也。
四印會。金剛拳大印。薩(智拳印)。
三昧耶印。寶二手外縛二中如針。
法印。彌陀定印。羯磨印(不空成就印)。
次摩尼供(如印文)。御口云。前供事供此用之。作法如十八道記。
次四智讃。御口云。先金掌當心誦唵嚩日羅薩埵等。次舒臂指擧當額。誦縛日羅羅怛曩等。次合掌指頭成下。從臍向上掌漸仰開。散口誦嚩日羅達摩等。次掌相向當胸程。三度成舞儀。三度拍掌誦嚩日羅羯磨等也。又仰云。十八道次第無舞儀。但拍掌也。然口傳用舞儀也。金界未傳受之前未用四段作法。金界傳受以後。十八道如今次第作之又得(文)。
次普供養印言(并)三力。普供養印明。如前摩尼供。三力偈如十八道。御口云。三力偈。次加祈願句。但十八道。普供養摩訶毘盧遮那。普供養本尊界會。兩部界會(云云)。今祈願普供養摩訶毘盧遮耶。普供養兩部界會(云云)諸尊聖衆已下句。彼此全同也(文)又普供養印誦明(并)四句偈。改印作金掌。唱祈願禮佛等。委如十八道記也。
次禮佛。禮三十七尊。次第別在之。但十八道禮佛。四攝次加本尊。今無此句。又十八道。終禮兩部諸尊二句。加摩訶薩句。今但云。一切諸佛菩薩。不云摩訶薩也。是故僧正御房御記意也。今御口決意彼且略也。委云之者。可加摩訶薩也(云云)。
次佛眼。如印文。但二大並立抂二中根。御口云。上四眼(二火二空各間二手各風火間也)下一眼(二小間也)印面仰當胸。明誦七遍加持身四處(云云)又御口云。祕傳云。結印誦明五反畢。次印面向行者面。印面上五處(非印直付面上也)開五眼義也。次向面三順旋轉(文)。五處更問。委曲如別抄。
次本尊加持。印智拳印明...羯磨會印言也。御口云。結印明三遍誦之。後印少上下加持心額喉頂(文)(或四遍四處各一反也)。
次佛部百字。如印文言如前。
次金剛部百字。如印文言如前。
次寶部百字。如印文言如前。
次蓮花部百字。如印文言如前。
次羯磨部百字。如印文言如前。
御口云。此中五部百字印明。初行時具用之。餘時唯用金剛部也(矣)。
次入我我入。文云。結定印觀(文)(彌陀定印)御口云。金界但云定印。皆是彌陀定印。胎藏定印者。法界定印也。此觀又初習。心中誦文觀念。久習離文觀想也。
次本尊加持。此處本尊加持。雖無本次第。今依御口決加之。仰云。覺洞院口傳云。本尊加持三度(廣澤)四度(小野)兩說不同也。依之故。僧正別行等。就十八道雖用三度。胎藏頸次第。擧四處加持。是則相承口傳也(云云)問。今次第不擧之。何可用四處加持乎。答。御口云。三處之時。入我我入之後用之。故十八道并廣澤兩界。入我我入以前無本尊加持也。今次第以前擧之。入我我入與正念誦中間本尊加持。勿論成故旦略也。
次加持念珠。作法悉以十八道記中委注之但明及偈增加爲異(文)。
次本尊加持。但本尊加持云。羯磨加持者。用羯磨會印明故云爾歟。中間兩度本尊。唯大日印明。不用百字加持也。
次字輪觀。御口云。先結彌陀定印。安結跏上。而口可誦 .....·.....·.....·.....。心月輪上順逆安布之。次諸法本不生等(文)又.字諸法本不生等又遂月輪等。又我卽地大本不生等之觀想。或誦文觀之。或偏觀之。可依行者意樂也(文)。
次本尊加持。如先。
次百字加持。如先。
御口云。或五部。或唯金剛部如前。又傳云。總閼伽并前後本尊加持等。皆不用百字加持(文)。
次佛母加持(如先)佛母者前佛眼也。
次散念誦。遍智院御記云。成賢。
次佛眼(二十一反)大日(台藏百反)本尊(千反)金剛薩埵(百反)降三世(百反)大金剛輪(七反)一字(百反)(念誦次第。摺珠作法等如十八道記文)。
次八供養。可用三摩會印言。
次摩尼供(如先)御口云。後供事供此無之。作法如十八道記(文)。
次閼伽。如先。
次神分。祈願。御口云。此結願作法也。非常時所用也。
次後鈴。裏書云。此中後鈴雖無本次第。此記及御披覽時。以御自筆被加此畢。以此又可爲相承口傳歟。
次四智讃。如前。次普供養。三力。祈願(如先)。
次禮佛(如先)御口云。餘流後供禮佛次後夜時用後夜偈。此流自行時不用之。
次迴向二種。如例。御口云。二種者所修功德等并五悔終段也。先取香呂金(一丁)(若無香呂時可取珠)唱所修功德等文。云迴施法界迴向無上大菩提至心迴向之時。置香呂(或珠)作金掌可誦懺悔隨喜等也。
次解界。大三昧耶。火院。網界。不動。降三世。墻界。地界。已上。各結印誦明。一度逆轉。卽解界意也。此中地結。結願時計用之。
次解三昧耶拳。御口云。外縛掌開當心引開一度。
次解羯磨拳。如說文。言用師傳(矣)。
次撥遣。御口云。先右風空火三指以。若前供若後供。花取一房。花本挿二中端。先唱伽陀。次誦明解縛。以右風空。取花投後供方也。委如十八道記(文)。
次四佛加持。如先。
次五佛灌頂。如先。
次四佛繫鬘。如先。
次寶印。如印文。禪智亦復然者。二大又作寶形也。
次甲冑。如先。次結冑。如先。次舞儀拍掌(如先)。
次三部。如先。次被甲。如先。次普禮如先。
次四禮。如先。御口云。結誦四禮印明畢取珠。少摺金一打或取珠。金一打後摺之。私云。自行并晴儀珠呂杵等取置次第。御記及私十八道記中委注。故今記中不具也。
次下禮。如十八道記。次出堂。
或傳云。出堂時自證旣成。爲利生出化他門之由觀之。
(本云)弘長元年暮秋中旬於醍醐寺報恩院奉傳受金剛界之次御口決僅抽九牛之一毛塵滴巨海之一諦記之畢斯則雖耻後賢之披覽爲恐當時之廢亡而已。
金剛佛子頼瑜(三十六)
加一覽畢委細珍重可爲末資之龜鏡歟。
金剛佛子。憲深
此鈔者豪瑜阿闍梨受報恩院僧正御房憲深御口決所鈔也於三寶院正流者可爲規模口決也。
元祿二(己已)年極月十一日於和州長谷寺槇軒寫之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