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34部大正藏第79册P0145 胎藏入理鈔 (3卷) 〖 日本賴瑜記〗.txt
《大正藏》第79卷No.2534
No. 2534
胎藏入理鈔卷上
釋頼瑜記
胎藏界念誦次第
問。何故今界名胎藏耶。答。大疏第三云。今且約胎藏爲喩。行者初發一切智心。如父母因緣。識種子始託胎藏。爾時漸次增長。爲行業巧風之所匠成。乃至初誕育時。諸根百體皆悉備足。始於父母性中生。猶依眞言門。學大悲萬行。淨心顯現。又此嬰童。漸具人法。習諸伎藝。伎藝已通施行事業。如淨心中發起方便。修治自地。隨緣利物。濟度衆生。故名大悲胎藏生也(文)小島胎藏釋上云。蓮花胎藏者明法體也。以喩顯體。譬如蓮花花實鬢蘂一時具足。衆所愛樂。此法界體亦復如是。內證實體普門示現。花葉鬢蘂一切具足。爲衆願樂。如彼此中含恒沙萬德。隨緣出生。如母產子。故以爲喩名蓮花胎藏也(云云)私云。兩釋俱從喩建號之中。疏意別約三句義明之。小島想據法界體出生萬德顯之。
問。金剛胎藏有淺深耶。答。先德義(密嚴)云。初淺略義胎淺金深。是因果次第也。次深祕義金淺胎深。是智門理法次第也。第三義不二想體上有理智用。此云蓮華部(台)金剛部(金)不二卽佛部也。第四義不二一體上金胎故。傳受前後隨宜。以此意可見疏釋也(取意)。
問。依初因果者。諸佛無胎藏。衆生無金界耶。答。佛生俱具二界。故蓮華三昧耶經云。歸命本覺眞法身。常住妙法心蓮花。本來具足三身德(三身德者。胎藏字印形三身。故大日經云。一切如來有三種身。謂字印形像文。台是蓮爲本。故云心蓮臺。故論云。凡夫心如合蓮花也。文)三十七尊住心城(是金界三十七尊。故金剛頂經明三十七尊印言也。心城在者心月輪。金界月佃為本。故論云。佛身如滿月文)普門塵數諸三昧。遠離因果。法然具無邊德海本圓滿。還我頂禮心諸佛(文)此(顯二界塵數諸尊法然本具也)但至因果配當者。約本有修生邊一往義。實義各具因果也。故先德釋云。因無不滿疵。果有輪圓美(文)。
自房中至佛前作法。如金剛界次第
常喜院台藏記上云。私云。隨兩界行者。房中作法亦雖須替用先修十八道金剛界。且依彼作法歟。又云。金剛合掌(念珠懸左腕也。或懸風空指間也)普禮眞言三反。三度禮佛(一禮一反)不散印。漸如蹲居而禮也。但晴行法。取香呂禮(云云)私云。誦普禮明。摺珠數作五體投地禮。如金界抄記之。五體者釋迦軌云。五輪著地。額二手膝也。神心迴轉故。名曰輪(文)若修阿彌陀法之時。以蓮華合掌可禮歟。故無量壽軌云。本尊前端身正立。蓮花合掌。恭敬作禮(取意)然隨修何法。皆用金剛合掌也。
著座普禮。問。今此座者何座耶。答。常喜院記云。常途說從此時所用。結跏半跏等也。今云。前方便之間。不可必用法座。三力後入供養法可用之。所謂金界四無量。胎藏九月輪等時也(云云)(私云。九重月輪者。供養法初廣澤用之。今次第不爾)高野西谷記云。前方便半跏。四無量已下全跏也。散念誦以下亦半跏(云云)私云。當流從初至于終。或半跏或全跏。任行者意可用之。
塗香。常喜院記云。塗香作法如常。但石山內供四卷金剛界次第也(云云)問。祕宗於諸事具三密。何塗香身儀觀念無語密耶。答。實三密具足雖宗本意。一密二密亦非無其義。就中前方便隨宜歟。又新渡金界儀軌中。初塗香時。用羯磨會之塗香眞言也。或次第塗香時。如此用之。然古今諸師。未必用之。
三密觀。此觀如金剛界記。但仁和寺流。於胎藏無此觀。金界云三金觀也。
淨三業。問。蓮花合掌中指開不開如何。答。檜尾口決云。中指末少開(云云)然近代。或開。或不開。二說不定歟。當流開之。私云。淨三業時。本有心蓮。初開發之義歟。
三部三昧耶。常喜院記云。胎藏時。以入佛法界轉法輪。爲三部三摩耶。但常途說。只用十八道三部印言(云云)私云。當流用金剛界三部印言也。
問。法界生等云三部三摩耶。依憑何在耶。答。納涼房不動次第云。先結三摩耶印印五處。次法界生印○法輪印○(此儀軌是云三部三摩耶)又疏第九。釋入佛三昧耶法界生轉法輪云。初三昧耶。爲加持如來眷屬故。第二三昧耶。爲加持蓮花眷屬故。第三三昧耶。爲加持金剛眷屬故。是故佛說三三昧耶也(云云)以此義。爲其證也。
加持香水。法皇二卷次第云。不動劍印曩莫三(云云)又或次第云。加持香水大僧正云。用不動劍印同一字明。..(如常)大僧都云。加持香水(用三古印軍荼利明)私云。杵次第者。阿彌陀院經識入寺云。檜尾記也(云云)加持供物(不動劍印一字明)問。以劍印加持作法如何。答。常喜院云。左拳安腰。以右刀印。逆順加持。或復順逆加持之。左拳金界金拳。胎藏蓮拳也。今胎拳用之。又拳安腰二說。一云。拳側立向身置腰邊。一云。拳仰安腰邊也(云云)御口決同初說。各明一遍合六反。
次唱禮。御口決云。改唱禮用普禮印言也。或云。唱禮天台用之。御作次第云。次觀佛。次普禮。次遍禮金剛持....(云云)別本御作次第云。次驚覺金剛起。次一切恭敬等(云云)御流梵字次第云。次加持供物。次驚覺金剛起(云云無用普禮等也)。
次九方便。御口決云。此九方便。唱偈之時皆金掌。誦明之時。或金掌。或餘印(如次第出之)隨應不定也。若明印同金掌。不解印卽誦明。初入佛法界生二明。俱金掌誦之。不用轉法輪言也(云云)私云。御作次第。入佛法界結各印。九方便各結明印唱偈。謂作禮方便。結金剛持印誦偈。出罪方便。結大惠刀印誦偈。下准之。九方便皆不用眞言也。廣澤法皇二卷次第。九方便或結別印。先誦眞言。後唱偈也。仁和寺御流次第。印言俱不用之。但誦九方便偈也。一卷.字次第。以口傳皆用金掌也。
作禮方便。印左拳安腰者。御口決云。此方便用金剛部三昧耶印。不用次第印(云云)。私云。高野南院次第(小島次第也)中院次第(明算記也)印相同今次第(文)仁和寺二卷次第持地印(云云)同御口決也。靑龍·玄法·廣大·攝大四本儀軌。共云持地印(矣)檜尾次第云。作禮方便。二手背三古。地空結(云云)今口決專順本文也。
次出罪方便。大惠刀印者。廣大軌大惠刀印也。攝大軌普通印。今用廣大軌也。
歸依方便。合掌者。偈幷印言用靑龍軌。但靑龍·玄法軌云普印。廣。攝二軌云普通印也。
施身方便。獨古印者。偈幷印言同靑瀧軌也。玄法·廣大二軌。云獨古印。攝大軌。云身同獨古杵(云云)。
發菩提心方便。定印者御口決云。法界定印也(云云)偈幷印言同靑龍軌也。玄法云定印。攝大云縛印。廣大云金剛縛印也。御作次第。大日定印(云云)此說會御口決(矣)。
隨喜方便。印相普印者。偈及印言同靑龍軌。但記云歸命合掌。亦云金剛合掌也。玄法·廣·攝三軌。云歸命合掌也。
勸請方便。印相如前者。偈及印言同靑龍軌。但軌云普通印。玄法云金剛合掌。廣大云歸命合掌。攝大無印也。
奉請方便。印相如前者。偈及印言同靑龍軌。廣大云。請法身眞言。外縛風鉤(云云)玄法攝三軌無印也。問。今此奉請。與前勸請。何異耶。答。前勸請者。請轉法輪故。云恒以大雲降法雨也。此奉請者。請久住法身故。云安住清淨法界身也。故阿閦軌說勸請功云。由誦此明故。一切諸如來。雜染清淨。轉無上法輪(文)又說奉請云。由誦此眞言。一切諸如來。復經無量劫。廣利益有情(文)。
迴向方便。印相如前者。偈及印言同靑龍軌。諸軌皆云普印。但攝大軌無印也。次發菩提心。
次佛性三昧耶戒。御口決云。改發心三昧耶二明。不解前金掌。誦轉法輪擐金剛甲二明也。御作次第。此處用轉法輪。無動金剛能成就二明也。其印前風輪印。後定印。大頭捻申餘三指結護也。御流次第。前後各二種印言。同御作次第也。
問。金界用五悔。今何用九方便也。答。私案。金界果曼荼羅故。爲表果位五智故。用五悔方便。胎藏因曼荼羅故。爲表因位九識。用九方便也(此九識卽當中台八葉。九尊也)故卽身義云。因位名識。果位爲智(文)。
問。因九識成果五智方如何。答。別本卽身義云。問。轉此九識成五智方如何。答。轉菴末羅識。成法界體性智。轉阿頼耶識。成大圓境智。轉阿陀那識。成平等性智。轉第六意識。成妙觀察智。轉五識。成成所作智(文)此意以胎藏本有九尊九識因。顯金界修生五佛五智果也。又義爲成中臺八葉九尊果。修因須九方便也。故眞興釋云。問。修因之中何須九方便。答。欲成中臺九尊爲果。爲表其相。方便有九(云云)私云。准此金界欲成五佛果故。修五悔因也。
問。九方便配位方如何。答。眞興釋云。勝解行地有八位。一十信位。二十住位。三十行位。四十迴向位(巳上資糧位也)五煖位。六頂位。七忍位。八世第一位(巳上加行位也)此八位加最初發心位。合爲九位。此九位是顯行菩薩。歷劫修行位也。今眞言行者。如神通人一生成佛故。廢分位爲一念觀。名九方便。密示九位也(取意)此九方便。當九位之義。如彼記辨(矣)九方便次第生起。如覺超生起釋之。
問。何故此九名方便耶。答。生起云。由此印明等方便力。卽成眞實故。作彼九種事故。或是所修法前方便故(云云)小島釋云。方便者所學有則曰方。隨法宜修曰便。四方便中。進修方便也(云云)。
次五大願者。御口決云。先勸請。次五誓。次轉明妃三力也。今五大願者。五誓也。所以御作次第等。五誓云五大願也。
次四無量觀者。此已下入供養法也。大日經等。不明此觀也。御作次第。仁和寺御流次第等。於此用九重.字觀。不用四無量觀也。御流次第云。次九重.字觀(內五古印)分明諦觀。初.字門。輪圍九重虛圓白(文)又法皇次第。二觀用之。初四無量觀。後九重.字觀也。廣大軌上云。分明諦觀。初字門輪圍九重虛圓白。正念運心四無量(文)私云。儀軌旣出二種觀故。隨宜或用隨一。或二俱出(矣)但今次第。依金界四無量觀故。住彌陀定印。作此觀歟。
次地結。次四方結。此二箇印言。胎藏經軌中。不說之故。次第注云。已上三種印相眞言。如金剛界次第(文)以金剛界例。加用之。三種中四無量觀。出台軌(矣)或云。地結·四方結。出蘇悉地行法十八道中也。
問。前九方便配九位。此已下可配何位耶。答。眞興釋云。一云。明初地行。於一地中。更有三心。謂入住出。今此文中。顯初入心。疏云。入佛三昧耶。是生法身也。次法界生。第二顯初地住心也。疏云。法界生者。是養法之身也(云云)第三顯初地得身也。疏云。金剛薩埵。是堅固法之身也。次擐金剛甲此。第四顯初地菩薩所具智德也。疏云。金剛鎧者。爲莊嚴金剛薩埵身故。第二釋云。依瑜伽等。從凡夫位。乃至佛位。總爲七地。謂種姓地等如上出。初九方便。如前釋之。密說地前勝解行地之行相也。入佛三昧耶已下五段。如次密明五地之行相。謂第一入佛三昧耶。祕說淨勝意樂地也。第二法界生。祕說行正行地(從二地至七地)第三金剛輪。祕說決定地(第八地也)第四擐金剛甲。祕說決定行地(第九地也)第五無能堪忍明。密說到究竟地也(第十地也)私云。初云勝解行地者。地前三賢位也。上言種姓地是也。三賢中。十住是習種姓。十行是姓種姓。十迴向是道種姓。故云種性地也。次云淨勝意樂地者。初地也。餘地可知之。第三金剛環者。今次第云轉法輪是也。儀軌金剛環也。又生起云。義釋意云。入佛三昧耶。是詫聖胎之義也。法界生。是聖胎具足。生在佛家也。轉法輪。是金剛事業。具足成就也(云云)又云。復次由入佛三昧耶故。於胎藏中。不令夭折。由法界生故。初出胎時離障礙。由金剛薩埵故。能傳家業。備諸伎藝(文)。
問。今此四箇印言。依憑何耶。答。入佛三昧耶印言。出靑龍軌。經幷攝大軌同今印。玄法·廣大。唯有印名。不說其相也。法界生眞言。同靑龍軌。印又同。但印文末云。兩頭從頂兩邊向裏曳。頭指皆向內。漸漸至心散。印(文)廣大軌同之。玄法軌。但有印名。不說其相。攝大軌歸命次加監字。餘軌不爾。轉法輪眞言。同靑龍軌赦下有唵字。印同經第七也。擐金剛甲印同經。是歸命。經幷諸軌。忿怒命也。無堪忍眞言。同靑龍軌。印同集記。玄法·廣·攝三軌。不說印相也。常喜院記云。眞言種子字。多小有異。經二疏九同。經七疏十三。供養法疏玄法·廣大等。云含欠。靑龍軌云含欠縛入縛索。以此眞言。或唯爲無堪忍呪時。限含欠字。或爲四大護總呪時。加持縛索思之。可知(云云)。私云。今爲無堪忍呪。勿用五字。廣大軌如今次第。五字出也。
次住定印等者。御口決云。法界定印也。常喜院軌云。恐是.字觀歟。今次第依靑龍軌。彼軌於無。堪忍前。列.字觀。今此處置之云何(云云)私云。御作次第。左大惠刀前。文云。次.字觀(金剛掌當心白色.字左頂。淨除罪垢。赤色.字觀解處。普除不淨。文)御流次第同之。但大刀處。次三世不動(順逆如常云云)次驚發地神偈。偈幷印同靑龍軌。玄法·廣大。攝大軌。大旨同(矣)西域記云。佛將成覺。地神一。出請降天魔。佛言。我以忍力降之。魔云。誰爲證乎。佛垂右手。小指地之時。第二地神出作證明(文)。
問。今此等印言。約次位者何位乎。答。眞興釋云。今依此文。此下五位中究竟位也。七地中到究竟地上位。卽明佛果也。問。就入佛等五種眞言。配初地之初釋。何故不經後後九地。而超越明說佛地耶。答。今解此義。有顯密二家義。約顯義者。今此文中標難略易。一切菩薩創入初地。極以爲難。登後後地。非如初地。如有頌云。如竹破初[/卽]。餘[/卽]速得破。得初地眞智。諸地疾當成。故今此文。唯擧初地及與佛地。略隱中間。依密義者。祕密宗人。若得初地。不經劫種。唯十六生疾得成佛。何更建立地地修道客預之位。
私云。兩釋中。初釋其難善遣之。第二釋云堪忍明配究竟地。今文說佛果。豈非重說乎。然第二釋云。此地佛與菩薩雖立。今此中取菩薩除佛(云云)眞興釋云。第一明實報身成佛土相。於中更分爲五。一明變爲淨土之相。二明成立土地之相。三明建立道場之相。四明灌頂受職之相。五明堅固不壞之相。今此驚覺地神等者。明第一變爲淨土之相也(文)生起云。自下第二明供養儀式。略有六門。一作壇法謂驚發地神等。二建立行者依正。謂五輪成身等。三建立諸尊依正。謂道場觀等。四召請諸尊。謂治路已下也。五成身結界。謂執金剛以下也。六供養讃嘆可知也。其次第者。欲修法時。擇地作壇。安置佛像。而修其法故。作壇法以爲最初(今此中行法中間唯用此作壇法。不說圖尊法具如料簡問答)前約世俗。是假立也。須約勝義以運眞觀。眞觀有二。一觀己身理性依正故有第二。二觀彼佛助自觀心故有第三。凡夫觀念不如實故。次召請諸佛所觀曼荼羅故有第四。佛降臨了。將修佛事業。又恐魔事故有第五。結了供養故有第六。初作壇法者。初驚發地神偈護身已了。次作壇故與壇地驚發地神。又云。前護身法。如將作法降魔相故。驚發地神。以爲證明(文)。
勸請地神。常喜院云。諸軌未見(云云)御作次第無之。私云。廣澤二卷次第。灑淨後有此印言。印異此文。彼云召請地神(作鉢印惠風與訶三招之。云云)御流次第無之。
地神持次第。眞言同靑龍軌。印同石山集記也。
作壇。眞言依靑龍軌。印師傳歟。
已上二種印言。靑龍·玄法兩軌。但有呪無印。廣·攝二軌印言俱無之。問。何故用持次第作壇耶。答。眞興釋云。持次第第二明成立土地之相。謂所變淨土必以五大所共成也。空風火水地種子次第成故。名持次第(文)又云。作壇第三明建立道場之相也。卽以色界大自在宮爲其道場。成等正覺。變爲其宮密名作壇。乃至所現大蓮花王亦復爾也(文)生起云。佛成道處除金剛座。餘地不堪故驚地神地神歡喜守護此地。令同金剛。今又以印明加持彌令堅固歟。故次來也。或說。此次有作壇眞言(靑龍)今唯此說。又准前所引建立法幷灌頂七日法。私案先擇地平治了。次以地神次第印。加持令堅固。次於此作壇歟。然此供養法中。不別明作壇法。若至此處用心觀歟(云云)。
私云。灌頂七日法者。七日作壇作法歟。可見大日經疏(矣)御作次第幷御流次第等。不用此二箇印言(矣)。
灑淨。印呪共同玄法軌。或記云。經第一言同靑龍軌。經七幷廣攝兩軌。無灑淨眞言也(云云)私云。廣大軌印言俱出之。
問。今次第印言(矣)。眞興釋云。第四明灌頂受職之相也。謂若菩薩坐蓮華臺。入金剛定。斷二障時。十方諸佛如雲集會。以五智水灌其心首。幷受之。方成正覺。如轉輪王灌頂法。今說其事。略名灑淨也(文)生起云。次灑淨經欲出此眞言云。如是所說處所隨在一地。治令堅固。取未至地瞿摩夷及瞿橫怛羅。私合塗之。次以香水眞言灑淨(云云)建立法中塗地眞言次有掃地眞言。其注云。再灑淨香水(云云)。故知。塗壇次淨其壇也。故次有之。私云。二義中生起義依經文故順今文。如文義者可云灌頂何云灑淨耶。又准七日作壇法此次有持地。何成佛以後有第五日受持作法乎。又儀軌等此次有請白偈故。二卷次第次請白偈出八句偈(矣)御作次第等不出之。
持地。印呪俱同靑龍軌。但儀軌中呪初有歸命句。今次第無之。又以朱入之。生起云准七日法。請白在第四日。受持在第五日。故云明日降臨。今此持地印明是受持法也。先請白祈請了。卽次受持令得堅固故次來也。但名受持地其義不明。瞿醯云。以心受持名受持地(云云)以之可思(文)私云。廣大儀軌如今次第。但云持地仁和二卷次第云受持地也。
道場觀。生起云。自下第二建立行者依正。此亦有二。一總略明依正。謂以五字成身器也(成身有多種。成或金剛薩埵如前。又如造曼荼羅時。及作法供養時等。或作大日。如觀曼荼羅時及受持時絣線時等。或作不動如振鈴時。各有其意。行者審知。今欲觀曼荼羅。先成大日身也)二別廣明正報。如次下三十二印也。別明中無依報者。非如正報有種種別義故歟。初總略名者。先覽字觀以如來智火。燒有漏身。次五輪成身地水火風空。前燒有漏舊身五大。次成無漏新身五大五輪次第如常(文)。私云。儀軌中.字觀五字觀俱明之。今次第但擧五字觀。略覽字觀也。御作次第無五大觀。廣澤二卷次第。標五輪觀。依正二報各別委觀之御流次第云。
次五輪觀(定印)。我心月輪上及道場中。各有.字。毎下有.字。變成風輪。吹發大智火輪。燒淨自心及道場。地中不淨過患皆悉成無爲大空界。只有心月輪。其上有.....五大字成吾身。其形如薩埵。大魔不能成障(文)此觀似二卷次第觀略鈔(矣)當流不用本次第觀替用。大谷道場觀也。眞興釋云。實報身成佛行相。
問。有漏心之身五大所成。今成無漏何具五大。答。自受用佛常遍色身是有爲法。何離五大。卽以清淨五大爲身。非如凡夫離染所成。況此五大密表五智(文)私云。相宗有爲色法云四大所成。不通心法無爲。依本宗儀作此釋歟。今宗有爲無爲色心諸法皆六大所成故。何遮自受用身心。就中。今宗三身俱常住也。何必云有爲乎。
問。五輪觀俱何不用印言耶。答。雖可用且略歟。今替大谷觀用之。又仁和寺等次第皆用之。
器界觀。
大海。眞言幷印同靑龍軌(矣)。
金剛手持花。印言同靑龍軌(矣)。
大蓮花王眞言同靑龍軌。印彼軌云。大眞言王印口授(云云)作法次第云。大途花王八葉也(云云)。
蘇迷盧山。靑龍軌不出印明。廣大軌雖出印明少異。御流次第云蘇迷內縛合肘當額(文)今次第同之。
五色界道。靑龍軌云。結大輪壇印衆色界道囉(白色中)囕(赤色幢)迦(黄色花印一二同)魔(靑色彌)訶(黑色界道金剛界會部印)(云云)御流次第。五色界道外五。
道場觀。問。今次第幷大谷道場觀。未顯四院十三會。其相云何。答。廣澤次第云。次宮殿觀(如來拳印)觀相。其大蓮花王之上有四重階道(曼荼羅前後四重左右三重也)曼荼羅壇場上有阿字。轉成八峯廣大莊嚴宮殿。八金剛爲柱。遍有幢蓋珠鬘等交結。垂懸妙法衣。其殿之四方。有門開通道。每門有七寶吉祥幢。雨雜香衆寶雲。繽紛繖地諧韻愛聲而奏諸音樂。宮中淨妙賢瓶開伽。照以摩尼燈。方便作衆妓。歌詠妙法音。供養諸如來。其殿中有羯磨金剛。其上有惡字。轉成白大蓮花。其上有阿者羅鉢囇字。轉成大覺師子座(師子有八方與中合九ナリ)其上阿字。成大寶紅蓮花王。其上又阿字。轉成淨月輪如是觀已。
次觀曼荼羅相(定印)觀相。中臺普光淨月輪中有.字。轉成率都婆。率都婆變成大日如來。閻浮淨金色。爲應世間故。跏趺坐蓮上。正受離諸毒。身被綃穀衣。自然髮髻冠。次東方寶幢如來(阿)如朝日赤白耀之色。次南方沙羅樹王花開敷佛(阿)身相金色光明。次北方天鼓雷音佛(惡)作離熱清涼住寂定相。次西方無量壽(惡或暗)此二佛身金色。普賢(巽)文殊(坤)慈氏(乾)觀音(艮)四菩薩。中臺東遍知印(第二會)次北觀自在(第三會)次南金剛手(第四會)次涅哩底方不動佛(坤)風方勝三世(乾第五會第二院)次四方四大護(第六會)次初門釋迦(第七會第三院)次第三妙吉祥(第八會)次南除蓋障(第九會)次勝方地藏(北第十會)次西方虛空藏(西第十一會)次蘇悉地眷屬(巽。第十二)(會)次護世威德天(第十三會第四院)如是觀已。次以印加持七處(云云)私云。今次第下方不動等五尊但云持明院。而爲一會。何今不動三世爲二種而爲一會耶。答。不動三世爲二種者出儀軌也。故靑龍軌上云。普光淨月輪阿字置其中。次當轉阿字。成大日牟尼○以八曼荼羅眷屬自圍繞。次速遍知印。北方觀自在。南置金剛手。依涅哩底方不動。如來便。風方勝三世。四方四大護。初門釋迦文。第二妙吉祥。南方除蓋障。勝方地藏尊。龍方虛空藏。蘇悉地眷屬護世威德天次第而分有(文)私云。依此文分二種歟。涅哩底方者坤也。涅哩底者羅剎天眞言。彼天居坤故。風方者乾也。彼方是風天所居故。勝方者北也。四方中勝故龍方者西也。水天方故。凡言十三大會。先德等說不同。且相承說云。第一中臺八葉院(九尊)第二遍知院(五尊儀軌云遍智印。異今次第。又云佛母院也)第三蓮花部院(三十七尊。又云觀音院)第四金剛部院(三十七尊。又云金剛手印)第五五大院(五尊。又云持明院)第六四大護院(四尊)第七釋迦院(三十七尊)第八文殊院(二十五尊)第九除蓋障院(九尊)第十地藏院(九尊)第十一虛空藏院(三十尊)第十二蘇悉地院(八尊祕藏記云四波羅密院也)第十三外金剛部院(二百五尊)或說。除中臺八葉院。開不動三世爲十三大會也。或說。入中臺八葉。除外部爲十三大會也。或軌文雖開不動三世。無一二等數。故順何義(矣)廣次開不動三世爲一會。而計十三也。已上十三大會聖衆四百十七尊也。或云四百十四尊也。御作次第觀云住智拳印。山上有.字。成七寶宮殿。其上有.字。成八葉蓮花臺。臺上有.字。成率都婆。變成大日如來。東葉.寶幢。南葉.開敷花。西葉.無量壽。北葉.天鼓雷。巽葉.普賢。坤.文殊。乾.觀音。艮.慈氏(一)東遍智院(二)。北觀音院(三)南金剛手(四)西五大院(五)。
四方四大護院(六)。初門釋迦(七)第二文殊院(八)。南除蓋障院(九)。北地藏院(十)。西虛空藏院(十一)。次蘇悉地眷屬(十二)。護世天(十三)。如是一...無量聖衆。出現於.字光中。皆如來自證法性身也。十三大會諸尊。一一相好威儀分明觀已。七處加持如常(云云)私云。十三大會以此可爲定量。此次第七處加持後。結誦小金剛輪印言。御流次第亦爾。但彼住如來拳印作觀(矣)廣澤二卷次第。住定。觀畢。次寶冠擧手印(五古印)歸命.....(云云)今次第住定印觀畢內五古印(云云)不出言。大谷觀住定印作觀手本尊印(外五古)五字明(云云)御口決云。用大谷觀文但改定印住如來拳印。觀畢同印七處加持如常。次結外五古印。誦五字明三反。然後五處加持也.
問。現圖曼荼不見四大護院在處何耶。答。四大護院現圖雖無。儀軌出其印言。有第一院外歟。無能勝結護閻曼方在金剛手外中。無畏結護。帝釋方在遍智限外中。壞諸怖護。藥叉方在觀音院外中。難降伏。護龍方在五大院外中歟。御口決云。界道隱而不顯現也(云云)。
問。以十三大會攝三部方如何。答。中臺·遍智·五大·釋迦·文殊·虛空藏·蘇悉地七會爲佛部。金剛手·除蓋障二會爲金剛部。觀音·地藏二會爲蓮花部也。若復爲五部者。以釋迦院爲羯磨部。虛空藏院爲寶部也。又外金剛部東門北南。西門南北爲佛部。南門東西爲金剛部。北門西東爲蓮花部也。又四門四護十六體。東西佛部。南金剛部。北蓮花部也。又口傳云。中臺大日。虛空藏院內千手千眼觀音。一百八臂金剛藏。大圖畫。是示三部曼荼羅義也。大日·金剛·觀音如次佛·金蓮三部尊故。
次三部字輪觀。此三部四處輪觀者。諸儀軌中出。廣澤御流幷餘次第等。至奧略用之。今次第於四處約三部。各別誦之。師傳云。於四處歸命次唱三部字。後五類聲字一反誦之。其圖如印記中出之。但儀軌如口傳擧三部眞言。四處各一反出之。靑龍軌中云寶冠擧手印(五古)身行輪布之。眉間咽心齊。阿字至娑賀。右旋轉相接。初行果圓寂方便一切處。身外如光焰(文)私云。阿字至娑賀者。先約佛部觀之。初行果圓寂者。因行證入字。卽四處住也。方便一切處者。第五.字。四處輪中無之。眞興釋云。第五惡(長)字遍一切處。隨意所作得之。此在身外。如佛身光。隨意而用。不在身內布字位也(文)。
問。何故觀三部四處輪耶。答。眞興釋云。身中法爾。本有三部四處種姓(三部是橫。四處是竪也)是成佛因緣之姓。了知此因。觀身法界。卽知我身成佛之所以。爲顯此義。說是法門(文)大疏云。字輪卽是遍一切處之法門也。菩薩若住此字輪者。從初發心乃至成佛。於是中間。自利利他種種事業。由入此門。皆得成就。無有罣礙(文)私云。旣云二利事業由入字輪門。皆得成就。故知。成佛因緣姓也。
次住法界平等觀(印五古內)靑龍軌云。爾時金剛手。昇於大日世尊身語意平等觀。念未來衆生。爲斷一切疑。故說大眞言王曰(住法界平等觀云云)私云。儀軌唯出眞言不說印。今依師傳用內五古印歟。御作次第。云次中印(二大惠刀外五古云云)御流次第。十二眞言王內五古印(云云)眞興釋云。如上建立行者內心道場。內心觀之。建立道場猶如幻化。豈信之耶。是故金剛手爲除彼疑。說此眞言。明能作因。謂一身中。具有五大三業種子。五大爲因。三業爲緣。行者觀心爲士用力。建立內心曼荼羅與外均等。不可疑悔(大疏云。暗欠暗惡如次地水火風與今少異云云)私云。如上建立道場者。儀軌上文。有道場建立長行偈頌。今次第不出之。廣澤此眞言上十二字爲布字觀。名十二眞言王也。
祕密八印。儀軌云。佛子有祕密八印。最爲祕○若依此敎。於眞言門。修菩薩行。次諸菩薩應如是知自身住。本尊形堅固不動。知本尊已。如本尊住而得悉地(文)。眞興云。自下第二明能住尊體也(文)前明所住道場故。云第二能住尊體也。今次第不出所住道場。唯擧通妨眞言也。
大威德生。印言同靑龍軌·廣大軌。大師梵字次第云虛合。攝大軌云。智惠三昧合舒散地風輪(文)不云虛合蓮合也。
開敷花。言同靑龍軌。印同集記。靑龍軌云。開敷淨金色。嚩字金剛光。風輪屈在空(文)攝大云准前威德印。屈風加空上印。廣大軌同靑軌也。御作次第。大惠刀。梵字次第。虛合二.。安二.上(文)御流梵字次第印。大惠刀印也。
蓮花藏。印言同靑龍軌。廣大軌同。攝大·廣大。印文雖異。俱八葉印歟。御作兩次第。御流次第。同八葉印。
萬德莊嚴。印言同靑龍軌。廣·攝二軌同。御作次第同(矣)。
一切支分生。印言同靑龍軌。但印文異。廣·攝二軌印又同。御作次第虛合雙二.屈如掬水當心(文)經幷靑龍·廣·攝三軌。皆云蓮花合。御流次第鉢印。
世尊陀羅尼。印言俱同靑龍軌。廣·攝二軌同也。御作次第幷御流次第同之。但彼兩次第。法住在先。世尊陀羅尼在後。然大日經幷靑龍軌等同今次第。八葉四行菩薩座位。如御作次第也。大疏十七第六印。如前二火指稍圓屈入掌○餘依舊。謂如第五卽是也。此是法住印也(文)第六印者觀音印也。而今法住印違軌文。可尋決之。攝大軌云法住妙吉祥。廣大云如來法住印。
法住。印言俱同靑龍軌。廣大軌云。虛心合掌開散火輪。其地與空和合持之(文)攝大軌云。蓮合火輪舒空地自相合(文)御作次第虛合開二.(文)御流次第同。
迅疾持。印言俱同靑龍軌。廣大軌云。二羽虛心合。以定惠手。交互相加持。而自旋轉(文)攝大軌云。智定金剛掌更互搖動(文)。御作次第云。金掌左右耳三轉。先右手覆。而左仰。次左覆右仰(文)御流次第云。金剛合掌先上右三旋。次上左三旋(文)生起云。諸文不同。今軌云○(同今次第)又檢八葉印品云。世尊大威德生印。世尊金剛不壞印。蓮花藏印(疏名如來藏印)如來萬德莊嚴印。如來一切支分生印。世尊陀羅尼印。如來法住印。世尊迅疾持印(已上)此中不對人。亦不指方住。但次第同今軌。彼品義釋初文如經。釋經了云。復次第一東方寶幢。第二南方開敷花王。第三西方彌陀。第四北方鼓音。第五東南普賢。第六西南文殊。第七西北彌勒。第八東北觀音(四佛次第同。今四菩薩異)又祕密曼荼羅位品云。東方寶幢如來。南方開敷花王如來。北方鼓音如來。西方無量壽如來。東南方普賢菩薩。東北方觀自在菩薩。西南妙吉詳菩薩。西北慈氏菩薩(四佛次第異。四菩薩同)攝軌以四佛四菩薩。相對八印同今軌也。但四佛不指方。四菩薩指之。卽同前經。廣軌云。東方寶幢世尊威德王印。南方開敷王世尊金剛不壞印。北方鼓音王如來萬德莊嚴印。西方無量壽蓮花藏印。東南普賢如來一切支分生印。西北觀自在世尊陀羅尼印。西南文殊如來法住印。東北慈氏世尊迅疾加持印(四佛次第異今。四菩薩同。但四菩薩方位異今。上來引文了)案今軌云。四佛東南西北卽爲次第。其四菩薩。普賢觀音東之印北。爲一雙。文殊彌勒西之南北。爲一雙。若准廣軌。四佛以東爲初。南北爲次以西爲後。卽初東。後西爲一雙。中間南北爲一雙也。四菩薩東南西北從隅向偶。以爲一雙。西南東北亦復如是。自餘准知。大日中央以爲最後。此且約方次第。若對法門。四佛對發心修行菩提涅槃也。大日對方便。或對理性。亦有異說。更撿。四菩薩別對法門。諸文不明。但或云四攝。或云四行。又或八葉爲四智四波羅蜜(文)。
滿足一切智智。靑龍軌擧呪無印。攝大軌云普印。經疏不說印。御作次第云。滿足一切智智(外五)阿尾羅吽欠(云云)御流次第同。但眞言有歸命句也。
無所不至。靑龍軌言同。印彼軌云。根本師口授(文)。集記四云。有傳根本印口授外五。大師云。金剛合掌(云云)攝大軌云。爲大率都婆止觀蓮未敷。阿尾羅峯合雙佉依羅本。二訶橫其端(文)此頌灌頂印信也。更問靑龍軌云口授可思之。法皇二卷次第。一切智智。無所不至二箇言。俱用大率都婆印也。御流次第無所不至(大刀)阿阿(引)暗惡惡(文)眞言終云。是謂祕中之祕(云云)。御流次第云。次無所不至(虛心合掌。幷立二.屈二.合端置二.上).......................(云云)儀軌印云口授。言不出第五字。今次第定印者祕印歟。
百光遍照。師傳云。此百光遍照引擧。八印初法界平等觀次用之。印言同靑龍軌(矣)。廣大軌云。二羽金剛合成作五智印。卽置頂上。微加動搖之(云云)御作次第云。百光王金掌安頂(云云)御流次第同之。御作等次第布字不用之。問。何故.字置頂上耶。答。疏云。暗字一切眞言之心。眞言王。眞言導師也。於諸眞言。最最爲上首(文)准此釋者。眞言。王故置頂上歟。生起云。次首中百光遍照王。已成五大法身。可有所證菩薩故。頂上置.字表之(文)。
問。何故除遍口聲八字。布五類聲五五字。而爲百光耶。答。眞興云。諸佛正敎雖有八萬四千差別。不過五法事理。以此百法爲一切佛智德光明。爲表此義名百光明也(云云)私云。八萬四千正敎。言其體者。唯色行二蘊攝也。何盡事理諸法。故俱舍云。牟尼說法蘊數有八十千。彼體語或名。此色行蘊攝(文)只事理諸法攝百法故。擬彼云百光也。又更解云。表初地淨菩提心照百法明門故。云百光遍照也。初地卽究竟故。爲佛果光明歟。
遍智院(大疏云一切遍智印。又名諸佛心印也)。
一切佛心。此印言俱出靑龍軌(矣)。
大疏第五云。次於東方內院。當大日如來之上。畫作一切遍智印。作三角形。其銳下向鈍白色。光焰圍之。在白蓮花上。卽是十方三世一切如來大勤勇印。亦名諸佛心印也。三角。是降伏除障義。謂佛坐道樹。以威猛大勢。降伏四魔。得成正覺。鮮白大慈悲色也(文)。
虛空眼。印言出靑龍軌。但軌云。如佛眼印(文)大疏五云。次於大勤勇地。至於北維。置虛空眼。卽毘盧遮那佛母也(文)。
一切菩薩。印言俱出靑龍軌(七俱胝已下二十七字。軌無之)大疏五云次。復於大勤勇南。至於南維。作一切諸佛菩薩眞陀羅尼印。此是淨菩提心無邊行願之所集成。常能普雨世出世間一切財寶。諸求世者皆從性淨蓮華臺中。現如是法故。云住於白蓮華(文)私云。此院中七俱胝佛母大樂不空身。經幷儀軌中不出之觀音院(儀執云。北方觀自在文。是第一重北方觀音院也)。
觀自在菩薩。言出靑龍軌。印出廣大軌。攝大軌云。十度印開敷地空自相並(文)大疏五云。經云。大日右方置大精進觀自在者。卽是蓮花部主。謂如來究竟。觀察十緣生句。得成普賢蓮花。故名觀自在。約如來之行故名菩薩頂現無量壽者。明此行之極果。卽是如來普門方便智(文)。
問。觀音經云。衆生受苦惱。一心稱名。觀音觀其音聲得解脫(云云)此卽觀音觀衆生稱名故名觀音。今何云因如來觀察名觀自在耶。答。彼約衆生拔苦義。此據觀音能生。故各據一義歟。故演密鈔云。從此(蓮花部母)出生普賢故。普賢者一切觀音也(文)。儀軌云。觀名諸佛觀。卽是平等普賢觀也(文)疏中約如來之行者。約當云如來行歟。頂現無量壽者。密鈔云。觀音持佛師現在故。彌勒持塔師滅度故(文)御口決云。彌陀現在佛故。貴師德頂戴。釋迦入滅故起塔之義也。
多羅菩薩。印言俱出靑龍軌。玄法經疏廣·攝同靑龍軌歟。御作次第云。多羅內縛二風立空加風(文)御流次第云。內縛二.立合(文)大疏云。多羅是眼義。靑蓮花是淨無垢義。以如是普眼。攝受群生○靑是降伏。白是大慈色。其妙左二用之中。故令二色和合。不靑不白也(文)。眞興釋云。多羅菩薩在觀音右。凡諸聖者皆向大日以定左右。從觀音眼生阿彌陀佛姊妹也(文)。
毘俱胝。此菩薩在大勢至右。言出靑龍軌。印同玄法軌。經·疏幷攝大軌意。同玄法軌也。大疏云。時觀音額皺中現此菩薩。西方謂額此皺文。爲毘俱胝。如今人忿時上有皺也(文)。
大勢至。此菩薩在毘俱胝左。言出靑龍軌。印經云。空心合掌。如未敷蓮是得大勢印(云云)御作次第云。如來刻蓮火指少開(文)。
御流次第同。私云。御作幷御流次第。觀音次擧勢至。然今次第同儀軌也。
問。何故名大勢至。又持未敷蓮耶。答。大疏云。次近毘俱胝左邊書。得大勢尊。如世國王大臣威勢自在。名爲大勢言。此聖者。以至如是大悲自在之位故。以爲名。所以持未敷蓮者。如毘盧遮那實智花臺。旣成果已。後持如是種子。普散一切衆生心水中。更生未敷蓮花。此尊迹同是處○卽是蓮花部持明王也(文)。
問。蓮花部明王是馬頭觀音也。何云勢至菩薩明王耶。答。菩薩明王稱隨宜。故大疏五云。以得大勢明王。主安立一切衆生菩提心種子(文)。眞言參髯髯索者。靑龍軌云。髯髯生義也。二重上生煩惱障。下生所智障。入阿字門卽不生。有大空點。謂除二障。得大空生也。索不動義。種子。動法有生滅經動。不動義。皆是不安相。傍加二點。同於涅槃。卽是堅義。已離二障。同於大空。如諸佛住(文)私云。中髯髯二字。如次煩惱·所智二障。初參字何若云種子者。種子索字也。御作幷御流兩次第。髯髯索(文)初參字無之。而儀軌有之。釋不顯其義如何。
耶修多羅。此菩薩在大勢至側。眞言同靑龍軌。印軌云准明王(文)馬頭明王印歟。石山七集內縛五古(云云)御作·御流兩次第。不出此尊(文)。
問。今尊形相如何。答。大疏云。次於明王左邊畫明妃耶輸陀羅。譯言持明稱者身眞金色。以彼瓔珞莊嚴。令極端嚴。如天女像(文)。
白處尊。此菩薩在多羅右。印言俱出靑龍軌。玄法·廣·攝軌同之。經·疏又大旨同。御作·御流次第又同(矣)問。此尊形狀如何。答。大疏云。以此尊常在白蓮花中故。以爲名。亦戴天髮髺冠。襲純索衣。左手持開敷蓮花。從此最白淨處出生普眼故。此三昧名爲蓮花部母也(文)。
馬頭明王。此明王在觀音下。印言俱出靑龍軌。廣·攝西軌經·疏等大旨同也。大疏云。何耶枳利婆譯云馬頭。其身非黃非赤。如日初出之色。以白蓮花爲瓔珞等。莊嚴其身○此是蓮花部忿怒持明王也(文)。
諸菩薩。此觀音院二十一尊諸菩薩中。擧觀音等七菩薩。餘大白身發生等十四尊。無各別印言故。結誦總印言。故云諸菩薩也。眞言出靑龍軌。印同集記。御作·御流次第等。不出諸菩薩印言也。
地藏菩薩。此印言出靑龍軌。攝大軌云。地藏同馬頭申水風餘拳(文)廣大軌云。次右花臺中。觀阿字。放光轉成馬頭身。馬頭同地藏。申水風餘拳(文)。私云。兩軌如馬頭印也。御作次第。內縛申地水空竪。御流次第云。內縛二.二.二.竪合(文)。
問。大日經幷善無畏所傳。及現圖等中。於此院無出地藏。今何列地藏耶。答。靑龍等諸軌中。皆出地藏印言。又御作次第廣澤等諸次第又出之。本經儀軌現圖等。末必一同歟。問。眞言三重.示何事耶。答。靑龍軌云。訶訶訶(三因也。謂聲聞·緣覺·菩薩之因。凡諸眞言自說本尊之德。此總指地藏菩薩之德也)索怛拏(妙色身。自身極淨故。名妙色身卽法身也文)私云。示沙門形。是依聲緣因。致衆生拔濟卽菩薩之因也。
諸奉敎者。印言俱出靑龍軌。此觀音院蓮花使者等十六尊奉敎者有之。今此結誦總眞言也。大疏第十云。地.(法界)室利.(定止無垢)唅.(行空)沒藍.。此四字諸奉敎者通用。隨取其一字用(云云)。私云。軌幷今次第。四字俱用之(文)金剛手院(是第一重南方金剛手院。大日左方也。儀軌云。今院第二壇也文)。
問。儀軌觀音院次列文殊院。今何背儀軌列金剛手院耶。答。今次第所列。第一重四方東西南北次第列之。其理可然。而如儀軌次第者。第一重第二重雜亂歟。故眞興釋云。此次須列金剛部金剛手院。爲慢法者綺互列故。交錯次第至下列也(文)。
問。若爾御作次第。如靑龍軌列之(御流又爾也)何云交錯次第耶。又金剛手第一重義。不共許。儀軌云今說第二壇如何。答。御作次第所列又爲慢法者歟。故祕藏記所列如今次第也。但至儀軌文者。眞興釋云。自下第三金剛部卽第一重南方也。今言第二重者密言。以其中臺爲第一。故大疏云。於中臺左置金剛部(文)故無邊(矣)。
問。今次第文殊院先列釋迦院。此豈非二三重雜亂耶答。釋迦·文殊俱以有二重三重義故(現圖釋迦第二重。文殊第三重。經說文殊第二重。釋迦第三重)幷擧歟。餘院其重定故招雜亂過也。又廣澤法皇二卷次第。觀音院次列金剛手院。第二重四院後第一重持明院列之。是又違儀軌幷祕藏記等也。
金剛手院此尊印言。出靑龍軌(矣)諸軌經·疏是同。御作次第等又同也。
忙莽鷄。印言出靑龍軌。但印文異今次第。軌云。亦持堅惠杵(三股云云)攝大軌云。部母地空入。餘相同初(文)廣大軌同靑軌。大日經四同攝軌。印文少異。御作次第同今次第。印文異。御流次第內五古印(云云)大疏五云。所謂金剛部母。亦持金剛智杵。以諸瓔珞嚴身。此是出生金剛智力三昧。所謂金剛三昧也(文)。儀軌云由此三昧。故殺無明住地煩惱也。謂以如如無我之法。降伏一切難(文)。
金剛針(御作幷御流次第。此尊月厭次擧之)此印言出靑龍軌等。彼軌云。內縛申風(空入云云)攝大軌云。外縛堅風輪金剛針密契(文)廣軌同靑軌(矣)。經四云。定惠手爲拳建立二風論而相持。是金剛針印(文)。私云。經幷攝大軌。內縛二風立合針印也。而靑龍軌空入者。或云。二空改雙入也。疏十三見(云云)今云。以惠空入定虎口之義。內縛印本。以右空。入左空風間故云爾。無別義歟。眞言縛日羅索爾者金剛針也。軌云。以金剛銳利智觀穿法性也(文)。
金剛鎖。靑龍軌云。亦名金剛商佉羅大智之鎖也(文)言同靑龍等。印彼軌云。四輪皆相刄旋轉。惠加定(文)攝大軌云。鎖契福智乎返鉤向身。轉舒定智少上(文)御作次第云。輪反內(文)御流次第云。轉法輪印反內二.出外(文)。
降三世。靑龍軌云。亦云忿怒月厭。此金剛在佛毫相而生也(文)印相集記有傳(大師說同之)言出靑龍軌。靑龍云。准前金剛鎖二空開持風(文)廣大軌云。印如金剛惠。二空開持風(文)攝大軌云。空附風並申不相著(文)御作幷御流次第外五古(云云)。
問。金剛惠印者何印耶。答。大日經四說金剛大惠印云復以定惠手五輪。外向爲拳。建立火輪。舒二風端屈爲鉤形。在傍持之。虛空地輪並。而直上水輪交合。如拔折羅(文)此印外五古印歟。
一切持金剛。常喜院云。呪同靑龍。印用集記大師說(云云)靑軌云。諸金剛持地一切持金剛(文)。廣攝二軌與地持同(云云)御作御流次第無此尊(矣)眞言中吽吽等重言。呵二障之義也。眞興云。此院中有五人持金剛菩薩。合之爲一。名一切持金剛菩薩也(云云)金剛拳。印言俱出靑龍軌(矣)。經四云。如前以定惠手爲拳。而直於心(文)廣大軌云。金剛拳外縛(云云)七集如經印相也。
一切奉敎金剛。常喜院云。呪同靑龍軌。印用師傳歟(云云)。廣大軌云。一切奉敎金剛。獨古金剛印(文)攝大軌云。一切奉敎者。如上福智拳(文)法皇二卷次第云。定惠內縛申二風。如環空並立(文)御作御流次第不出此尊(矣)。
問。此尊何尊耶。答。私云。准前觀音院諸奉者。今金剛手院使者。總合擧之故。靑龍軌此題下注云。一切金剛菩薩如來。三部通用此使者。謂此眞言在本尊側。承命往來隨有所作也(文)。又大疏云。在本尊側。承命往來隨有所作者也。乃至通三部使者用之(文)故知。此院中使者。有軍荼利等十二人。合之想名一切奉敎金剛也。以十二合二十一金剛者。三十二尊也。
問。准前院者。諸菩薩後可擧之。此院有二十一人金剛菩薩。何不擧盡。但擧伴使者耶。答。前院本軌中諸菩薩奉敎者。如次列之。此院本軌中但擧奉敎金剛。不出諸菩薩印言。故任本軌說。如此列歟。
問。若爾何下出諸菩薩印言耶。答。此院有二十一尊金剛。之中擧七尊故。重擧諸菩薩印言也。但儀軌文。諸菩薩讓前院歟。
問。若爾何重擧奉敎金剛耶。答。影略互顯歟。問。何故二十一尊中唯擧七尊耶。答。或云。二十一尊中無一切持金剛別名。二十一尊中有五種持金剛。謂金剛輪持金剛(乃至)金剛手持金剛也。故知。今一切持金剛。通五人。故云一切持金剛也。故今次第等。擧十一種金剛也。私云。儀軌所擧忙莽鷄金剛針。現圖二十一尊中無之。經軌曼荼羅現圖異故。一切持金剛別名菩薩有之歟。
胎藏入理鈔卷上
胎藏入理鈔卷中
釋頼瑜記
持明院(是第一重內西方五大院也。儀軌云。次往西方畫無量持金剛文)。
般若菩薩。常喜院云。呪同玄法軌。印用集記有傳。靑龍軌列般若尊。不出印言。攝大軌亦不列尊。廣大軌不出印言(云云)。私云。撿廣大軌。雖不出印言。如靑龍軌擧尊名云。中量般若尊(文)又廣大軌一本出眞言(矣)御作幷御流次第。闕持明院。廣澤二卷次第有之。印文云。金剛縛申風如針印四處(文)印文先順轉等者。大師云。梵篋印先左轉想小乘敎。次右轉想大乘敎。用一切佛菩薩心眞言(文)。
不動尊。言同靑龍軌。印同集記。靑軌但云火界印(文)攝·廣兩軌劍印慈赦呪也。玄法軌如靑軌。火界印火界呪也。大疏云。此尊於大日花臺久已成佛。以本誓故。示現初發大心。諸相不備之形。爲如來僮僕。給仕執作諸務故○若行者常能念之。能除一切障。所謂不動者。卽是眞淨菩提心。爲表此義。因事立名也(文)。
降三世。次第云。金剛界根本印眞言也。儀軌不戴之(云云)法皇二卷次第云。次降三世(定惠作拳易懸兩地立二風)眞言大呪常喜院云。攝大儀軌不說此尊。是依經疏曼荼羅歟。廣大幷靑·玄兩軌說之。是現圖依曼荼羅。列諸尊故也(云云)私云。經疏曼荼羅於此院。說不動三世二尊。無餘三尊也。靑龍軌等有勝三世。無降三世也。
大威德。常喜院云。呪同玄法等亂脫軌。忿怒命也。靑龍除歸命。用唵印在本軌。或次第出印。可見之(云云)廣大軌出此尊眞言無印。靑龍玄法兩軌又爾也。攝大軌經幷疏不出此尊也。廣澤二卷次第云。內縛合中指。作一峯風開。屈爲三戟(文)石山七集云。印相二手內相叉作拳。二中指竪頭合。又舒二頭指。屈三戟刄卽成(文)小野·廣澤兩說。今異彼(矣)。
勝三世。常喜院云。呪同靑龍軌。印同集記有傳(云云)儀軌勝三世大威德次第也。靑龍軌云。所謂勝三世○寶冠持金剛(五古云云)廣大軌云。所謂勝三世。印同金剛惠(文)廣澤二卷次第云。次勝三世五智金剛印也(云云)安然對受記四云。勝三世印說五古金剛印(私云。諸佛說皆用之云云)。
問。降三世勝三世同異如何。答。此眞興僧都問答也。彼釋云。問。金剛手院有降三世尊。今此院中有勝三世。亦名降三世。此外亦有凡三處有同歟異歟。答。一云。各別也。別人同名。其眞眞言各異故。別體同名。部..非一。如金剛針。在金剛手院。亦有虛空藏院之末。執杵菩薩亦名金剛針等也。一云。一人一名也。隨本誓故。處處出現。如地藏等也。二義俱得取捨任意(耳云云)私云。今院二尊別擧。印言隨別。儀軌旣說勝三世。而今次第擧降三世云。儀軌不載之。若一體者。何云如此耶。故知。延命院御心。可別體歟。然石山七集。出此院五尊。題聖三世。擧金界降三世大印呪。後標降三世。用今勝三世印言也。故知。雖一體。爲顯形相印言等異。兩處現歟。故大日經第一云。所謂勝三世。威猛焰圍繞寶冠金剛(文)疏第四釋云。復次於下方西北隅際。作降三世忿怒明王尊。首戴寶冠。持五古金剛(文)旣經勝三世。釋降三世。故知。一體異名也。但勝三世。四面八臂。降三世。一面二臂。隨機現形異故歟。又常降三世。四面八臂也。醍醐遍智院本尊。智拳印大日也。是尊勝本尊。左右脇士。左不動如常。右二臂降三世也。先師法印。勝三世被申也。
釋迦院(此東方第三重釋迦院也)靑龍軌云。持眞言行者。次往第三院。東方初門中釋迦師子壇(文)。
問。大疏第五云。次往第二院。盡釋迦牟尼(文)又現圖曼荼又第二重也。何云第三院耶。答。大日經云。東方初門中。盡釋迦牟尼(文)。旣云初門。可第三重也。但至疏釋者。彼疏釋云。此中第二者。是隱密語耳。若從中向外。當以釋迦牟尼眷屬。爲第三院。今則以毘盧遮遮那法門眷屬爲第一。釋迦牟尼生身眷屬爲第三。諸菩薩在非智之間。上求下化。故爲第二。所以如此。互文者此是如來密藏。爲防諸慢法人。不從師受者。變亂經文故。須口傳相付也(文)。生起云。前一二重萬太良是法身眷屬也。第三重是生身眷屬也。卽外金剛部名。釋迦亦同爲其主也(文)。私云。大疏約內眷屬。云第一重。生起據內大眷屬云前一二重也。
問。義釋第四云。今則以毘盧遮那法門眷屬爲第一。釋迦牟尼生身眷屬爲第二。諸菩薩在悉智之間。上求下化。故爲第三(文)疏釋與相違如何。答。演密鈔五云。疏此中第二是隱密等者。謂釋迦眷屬。第三院者卽在第三外院也。今言第二者。謂第一先安置中胎第一院已第二。次於外第三院安置。釋迦眷屬。名爲第二。非第二院也。諸菩薩在非智之間。上求下化者。表在三院之間。卽第二院也。今言釋迦第二菩薩第三者。卽是從果至因說之。若約上求下化安置次第者。卽名第二。故云。隱密語耳(文)私云。謂第一先安置中臺等者。中臺爲第一。外三院爲第二。故云。次往第二院。非謂三院中第二院也(爲言)諸菩薩在悲智之間等者。此顯諸大菩薩是三院中第二重也。然今義釋云釋迦第二菩薩第三者。從果至因之義也。若約上求下化次第者。應云第二。而義釋云第三者。隱密語也(爲言)。
問。諸菩薩在悲智之間等文。叶第二義。何爲第三耶。答。悲者釋迦化道。論云救世大悲者。之故智者諸執金剛。疏云一向是如來智印。之故第一第二擧悲智畢。菩薩是在彼悲智法門中。上求下化也(爲言)故疏云。今此菩薩義兼定惠。又兼慈悲(文)是非謂第一重第二重中歟。若歟依疏釋者。先三院行相畢今如此。交文者隱密語也(爲言)。
釋迦牟尼佛。言出靑龍軌。印同石山七集(矣)靑龍軌云智吉祥印(空持水文)釋迦軌同之。又集記第五云。各相捻空風(云云)私云。諸說不同中。今依七集也。或云。此印相捻三說不同。是他家大事。可尋慈覺·智證之門流也。亦可見對受記第四歟(云云)。
問。經幷靑龍軌云。住彼而說法智手吉祥印(文)智吉祥印云說法印歟。又云。智印片手印歟。故大日經說加持印云。空水輪相持是謂智吉祥印(文)如何。答。攝大軌云。牟尼說法相智手吉祥印(文)玄法軌云。住彼而說法(鉢印)智手吉祥印(空持水文)私云。此等軌意。智吉祥印云說法印歟。玄法又云鉢印歟。又釋迦軌云。定手水空相捻。惠手亦爾二手水空共相著。餘地火風三指散立(文)二手仰覆義。似今次第。但水火異。又著不著別。又七集如今次第印文結。爲應身說法相。此意以二手作智吉祥印。云說法印歟。又釋迦軌說形像印云應身說法相。智手吉祥印。理手向上置臍前(文)此文意。右智吉祥印。左鉢印俱說法印歟。玄法軌智吉祥印鉢印。俱又爲說法印歟。對受記第四云。長意大德說中。但右申仰右空火捻向外名說法印。左名鉢印(文)此文似鉢印不名說法印。然住此印相說法故。俱可名說法印(矣)諸軌多分云智手吉祥印。常云智吉祥印者。智手作此印故歟。或兩手合云智吉祥印歟」
能寂母。印言俱出靑龍軌。大經四云。如前佛頂印是佛眼印。復有少異。謂金剛標相(文)疏十三云。佛眼印如前佛母印作之。是中少計異者。謂開空頭指。令去火背。一來計不相著。如仰五眼之形卽是也(文)經金剛標相者。二風不付火背。似五眼形云爾也。御口決云。不相著者。風火間開擬眼也(云云)私云。經疏意二風端不付火。標杵形(矣)玄法軌云。內縛中火屈風在火背。一麥不相到(文)廣軌云。次右蓮花中顯示遍智眼○是名能寂母○印如佛頂眼同。金剛標相異(文)攝大軌(文異)意同。御作次第佛眼(內三古印)御流又同。
毫相。卽言出靑龍軌(矣)軌云。右拳置眉間(舒風指。空左內掌文)攝大軌云毫相智拳。風[/卽]置眉上(文)對受記云。惠拳以風中[/卽]。指白毫處(文)。御作次第云。智拳置眉間(文)。御流次第。右手作拳(胎擧)置眉間(云云)御口決同御流印。
一切諸佛頂。印言出靑龍軌(文)。軌者一切佛頂。惠手指聚印頂。成密印(文)玄法軌全同。廣大軌幷經·疏意同之。御作御流又意同。
問。何故云一切佛頂耶。答。大疏云。謂十佛剎微塵數佛頂。佛頂者是尊勝義。最在在身上。卽十八不共法之別名。此尊形像一同。釋迦具大人相。唯頂肉髻作菩薩髻。亦住寶處三昧(文)。
白傘蓋佛頂。印言出靑龍軌(文)。軌云。次南五佛頂白傘蓋堅惠風(眞金)定掌覆如蓋(文)。玄法軌同之。廣·攝兩軌幷大經意同。疏十三云。次白傘蓋佛頂印散舒左手。令指頭相去。各寸計以爲傘。右手作拳。而竪風指。指爲柄以拄左掌心是也(文)。御口決云。以右風頭指左火根也。御作等印相。意同靑龍。注眞金者五佛頂中。白傘蓋其色金色故歟。故大疏云。次於釋迦之南。置五如來頂。第一白傘(眞金色)第二誓耶此云勝(欝金色)第三微誓耶此云最勝(淺黄色)第四帝殊羅施此云火聚(極白色。亦名高亦云火聚)第五微吉羅拏此云捨(淺白色。亦名除障。亦名捻除。亦名摧碎云云)私云。餘佛頂下擧故具引之。
勝佛頂。印言俱出靑龍軌。軌云。勝頂前刀印(金色文)常喜院云。經幷廣·攝兩軌大意同之(云云)私撿云。廣大軌云。勝頂前刀印(金三補吒文)七集云。大惠刀印(云云)御作御流兩次第同之。
最勝佛頂。印言俱出靑龍軌(矣)。軌云。最勝印金輪(淺黄文)。私云。金輪者轉法輪印歟。故大經云。如前輪印是最勝佛頂印(文)。疏云。如前轉法輪印是也(文)御作次第云。最勝佛頂轉法輪(文)御流亦爾也。
光聚佛頂。印言者常喜院云。呪同靑軌。印師傳歟(云云)靑軌云。火聚如來頂(白)玄法軌云。淺白也。廣·攝二軌火聚印。與佛頂同。七集云。火集佛頂印。以定惠手合爲一相。其地水輪皆向下。而申火輪。二峯相連屈二風輪。量於第三[/卽]上。置虛空輪。如三目形。置火聚佛頂印也(文)御作御流次第。內三古印(云云)法皇二卷次第云。合掌地水入月。火峯以風著火。申空推火側(文)。
除障佛頂。印言出靑龍軌(矣)軌云。捨除內成拳(內縛)風輪屈如鉤(文)。廣軌云。惠手風輪鉤(文)攝大·玄法二軌同之歟。御作御流法皇二卷次第同。廣大軌右手作拳風釣也。靑龍軌云。內縛。今次第同彼也。大經云。兩手爲拳。風輪少屈(云云)疏釋內相叉合掌。而屈右手風指(云云)。私云。經拳者內縛拳也。疏合掌者又內縛合掌歟。又本軌上云。兩手外叉合掌作拳。曲釣右風幢(文)依此等文者。此尊印有三說。內縛外縛片手印也。
廣生佛頂。印言俱出靑龍軌(矣)極廣廣生頂五智金剛師(文)攝大軌云。極廣廣生頂五古金剛印。水入福智合。風屈持火中下節上一麥。極廣眞言云。輸嚕唵(二合)鄔瑟抳(二合)娑娑縛賀(文)。私云。靑龍·廣大·玄法三軌以吒嚕吽。爲廣生呪。以輸嚕吽。爲發生呪。攝大軌反之。可尋決之。但御作御流法皇二卷次第。如今次第。.爲廣生。.爲發生也。但御作御流印內五古(云云)今次第外五古(云云)。先師僧正口決云。內五古印(云云)此則同御作等也。
發生佛頂。印言俱出靑龍軌(矣)軌云。廣大發生頂同前蓮花印(文)攝大軌云。廣大發生頂同用蓮花印。曩○南一吒嚕唵(三合)鄔瑟抳灑娑縛(二合)賀(文)御作次第等八葉印(云云)眞言漢注第三字如靑軌。廣大等吽字也。攝大用唵字也。又靑龍·玄法兩軌說印。先發生次發生。說呪先廣生次發生次第也。尊勝軌上云。廣生佛頂王。左手持縛日羅。發生佛頂王。左手持開敷蓮花(文)今兩佛頂印。自契尊勝所持之三形(文)。
次無量聲佛頂。印言俱全同靑龍軌(矣)。御口決云。虛合二空幷屈屈二風。合掌兩空間絞拄。大疏十三云。謂三補吒雙屈二空。以二風並厭之也(文)御口決同此釋歟。今次第口云。遏伽印者是意歟。御作次第等商佉印。
聲聞衆。印言俱出靑龍軌(矣)。軌云。次南聲聞衆梵篋爲標相(文)玄法廣大兩軌同之。攝大不列此尊也。
緣覺衆。印言俱出靑龍軌(矣)印文如次第出。玄法·廣大兩軌同之。攝大軌不列此尊。經幷疏有呪無印。御作次第等如攝大軌。不擧聲緣也。
問。攝大軌不說二乘印言。靑龍等何說彼印言耶。答。大疏云。此是諸佛大悲力。爲利有情。於三昧中。而現聲聞緣覺眞言。若有衆生。應以此法入道者。令從此門入大悲藏(文)問。二乘自利行。永無利他心故。十心論云。隨二乘地名菩薩死。相宗判若起自利心是大菩提障。何以彼眞言。爲入道之要耶。答。今宗五乘融會。皆開心實相門。故爲入道要。不同顯乘二乘也。疏第七委釋此旨(矣)問。緣覺佛相好何異耶。答。靑龍軌云。緣覺相與佛相何別。佛相圓滿。緣覺相疲也(文)。
無能勝。印言俱出靑龍軌(矣)。軌云。明王智持蓮(風捻空。火屈入掌。右手爲惠左定)定掌向外舒(高於頂文)玄法軌同之廣軌云。智執蓮左心。定掌向外舒(文)攝軌上句同。下句云定舒定外距(文)御作次第云。惠空風持花。餘輪舒散定拳辟上擬打物勢(文)御流次第右手同御作。左拳舒五指向外(文)御口決云。定掌徐垂下一度(云云)眞言喞陵者。諸障不生義。廣·攝軌喞替日。云日陵(二合)也。經疏此處但有印無言也。
問。無能勝者何尊耶。答。大疏云。是釋迦眷屬。亦入寶處三昧。此是釋迦化身。隱其無量自在神力。現此忿怒明王之形。降伏衆生畫諸障(文)。
無能勝妃。印言俱出靑龍軌(矣)。軌云。妃密勝大口(內縛並二空如口云云)玄法軌同之。但云如釣也。經·疏幷諸軌印相同。御作御流次第大旨同。眞興釋云。此院內有如來寶等。皆不說印言也(云云)。
文殊院(是第二重東方文殊院也。儀軌此次說外金剛部院。御作次第亦爾)靑龍軌云。次東第三院施願金剛壇(文)。
問。大日經云。次至第三院。先圖妙吉祥(文)儀軌云。次東第三院施願金剛壇(文)現圖又第三重圖文殊院。何背此等說云第二重耶。答。文殊是第二重四菩薩隨一也。故疏第五云。當釋迦內正東門之中。盡文殊師利(文)旣云釋迦之內。可第二重。釋迦外第三重故。但至經軌文者。眞興釋云。自下第二重東方妙吉祥院也。文云第三亦是隱言。理實應言東第二也(圖與此異。疏文與今同云云)故無過問。疏上文云。經中次說第三菩薩眷屬(文)同經·軌如何。答。此釋違下句釋迦之內之文。故義釋第四云。經中次說第二院菩薩眷屬當釋迦內正東門中(文)此釋上下符順耳。或又經軌旣隱密語。疏又隱語云第三歟。
文殊師利。印言俱出靑龍軌(文)。軌印文如次第也。攝大軌云。文殊智定手火合加水上。風空如縛字戚合似靑蓮(文)。經五云。作空心合掌。火輪交結相持。以二風輪。置二空輪上。猶如釣形(文)廣大軌同御作。御流次第如靑龍軌(矣)。問。今次第口授者。誰人口傳耶。答。常喜院云。見集記歟(云云)。先師僧正口決云。用口授說也。遍智院僧正都督次第。用儀軌說也。
光網菩薩。常喜院云。呪同靑軌。印同集記有傳(云云)。靑軌云。右光網菩薩定拳執釣印(文)。攝大軌云。光網定爲拳。屈風如釣勢(文)經幷廣大記意同之。御作幷二卷次第又同。御流次第云。右手作拳屬.。如釣形(文)儀軌幷諸次第皆左手。御流右手者傳寫誤歟」
無垢光菩薩。常喜院云。呪同靑軌。印用集記有傳(云云)靑軌云。左蓮無垢光靑蓮而未敷。前印舒微屈(如佛身光文)御口決云。定手向右釣立四指開散表光也(云云)表光義會軌如佛身光(矣)攝大軌云。無垢同前印(文)經·疏·廣大軌意同之。御作御流次第又同。
計設爾。印言同出靑龍軌(矣)軌云。計設爾持力。惠拳竪風火(空押地水甲加擬勢云云)御口決云。三度如擬勢明各一遍(云云)經·軌諸軌同。御作云智刀。御流右手作劍印。俱不云擬也。
烏波計設爾。印言同出靑龍軌(矣)軌云。前印火輪戰(空押風地水甲文)經·疏幷諸軌大旨同。又御作等次第同也。
地惠菩薩。印言同出靑龍軌(矣)軌云。地惠持幢印。定拳地水竪(空押風火文)經·疏幷諸軌大旨同。御作等次第同。
質多羅童子。印言同出靑龍軌(矣)軌云。右拳風輪杖(文)經·疏幷諸軌大旨同。御作次第云。定拳舒風空在左(文)此云定拳與前異。集以空付風側(云云)。
召請童子。言出靑龍軌。印同御作次第歟。靑龍云。召請風爲釣(外拳文)御作次第云。智拳風釣三招(文)經云。惠手爲拳。而舒風如釣(文)諸軌及疏大旨同。軌注外拳者集記云。惠風爲釣空押火側外拳也(文)風三召者。見八字文殊記也。私云。此計設爾等五童子。是文殊五使者。故疏云。一名計設爾。二烏彼計設爾。三質多羅童子。四地惠菩薩。五召請童子於妙吉祥左右列之。各持文殊一智也(文)。
不思議童子。印言同出靑龍軌(矣)軌印文全同次第。廣大軌云。定惠外拳叉二風屈如釣(文)攝大軌意同之。御口決云。二手內縛屈二風合甲立二空並屈甲上也。御作次第云。諸奉敎者亦名不思議童子合掌(文)御流次第同之。
問。軌云。如是五使者。五種奉敎者(文)爾者今此不思議童子。五人隨一歟。將通五使者歟。答。對受記云。五種奉敎者初不思議童子。別記云。不思議童子是五種奉敎者之上首也(文)此意五種隨一歟。又眞興釋云。謂是卽於五使者。各有一人奉敎之者。想名不思議童子。與使者別。以其眞言當知之也(文)此意五使者各各有一人奉敎者。總名不思議童子也。故知。若依前義者。本軌文如是五使者(波)五種奉敎者也可讀也。若依後義者。如是五使者(仁)五種奉敎者可讀也。大疏云。其使者下。各有作一奉敎者(文)玄法軌云。次五種奉敎不思議童子(文)此等文意順後義(矣)。
諸菩薩。印言如前(矣)眞興釋云。此院內亦有觀自在普賢對面等多類。皆無印言也(云云)私云。文殊院有二十五尊之中擧九尊。餘十六尊諸菩薩印言攝彼歟。但儀軌所出地惠質多羅召請等現圖二十五尊中。無此異名歟。可決之。又經現圖異故。不可一同也。
除蓋障院(是第二重南方除益障院也)儀軌云。行者於左方除一切蓋障(文)疏第五云。次於第二重大日如來左方。畫除蓋障菩薩。西方俗法。東向而治故以東爲初方。南爲右方。西爲後方。北爲勝方。今此曼荼羅壇門向西。故當大日左方也(文)。
除一切蓋障菩薩。印言俱出靑龍軌(矣)軌云。福智虛心合地水入月(空持水甲)並合風火輪。如持摩尼珠(文)。御口決云。二風作寶形也。理性院風火俱作寶形也。二說中後說雖順軌文。經軌口傳中。就師口爲祕說也。御作御流次第不擧此尊。法皇二卷次卷列之。疏云。此菩薩及諸眷屬。皆是大慈悲拔苦除障門(文)。
除疑怪菩薩。印言俱出靑龍軌(矣)。軌印文如次第也。玄法軌云。尊右除疑怪內縛竪火空。寶瓶置一股(文)(疏云。除蓋障側作二使者。今此菩薩在除蓋障右也)(文)廣大軌云。定惠內叉拳次舒屈上[/卽]。寶瓶上金剛(矣)攝大軌意同也。御口決二火圓合也.御作次第云。次大愛樂(亦除疑怪)內縛二火刀御流次第意同.私云。御口決雖似違儀軌等。師口爲本如先成(矣)就中法皇二卷次第云。內縛火輪圓屬(文)御口同之。御作次第大愛樂者。不空羂索經說也。對受記除疑怪文云除垢(文)眞言少御作御流次第等異。..........法皇次第呪。同今次第也。
施無畏菩薩。印言俱出靑龍軌(矣)軌云。羅婆諸(三字種子)阿佩演那那(無畏施也)娑縛(二合)賀(引)御流次第歸命下加羅種子也。儀軌三字爲種子。下除惡趣救護惠眞言。儀軌如今次第。種子字下有沙難二字。御作御流次第無此二字也。二卷次第如今次第也。
除惡趣菩薩。常喜院云。呪同靑龍軌。印似集記有傳(云云)大日經靑龍軌。如今次第名。惠運記云滅惡趣。不空羂索經云捨惡道菩薩。現圖云破惡趣菩薩也。靑龍軌云。一切衆生無始無明覆故。常在三惡趣中。尊名似得五力。願擧之令清涼。令一切衆生出三界也(文)御作次第施無畏云。表五根力也(文)今軌除惡趣云。得五力聊異。然二菩薩俱可依五力歟。故疏說施無畏印云。地爲信。水爲進。火爲念。風爲定。空爲惠。此印卽表五根力也。又說除惡趣云。似諸衆生無始以來以無明故。常在三惡。今此聖者得是力。擧之令昇(文)故知通二菩薩也。御作次第高擎右臂。申五輪。如打物勢。破地獄拔衆生(文)。
救護惠。印出玄法軌。言出靑龍軌(矣)靑軌云。披護惠菩薩悲手掌左心左拳安腰側(文)。私云。悲手者惠手。悲是後得智所起故。廣大軌云。惠悲手掩心(文)問。何故名救護耶。答。靑軌云。憶念本願。除一切苦故。故名爲救護。今呼彼名。令憶本願。而救護一切也(文)又云。又名哀愍惠(文)私云。依哀愍救護衆生也。
大慈生菩薩。印言俱出靑龍軌(矣)軌云。大慈生菩薩惠風持花(散之文)廣大軌云。直空水持之(文)疏十三云印如前無畏施手。而以空風指捻。如人持花之狀。餘三指立而向上卽是也(文)御作御流次第如今次第印。
問。何故名大慈生耶。答。儀軌云。言此慈從自心生。不從他生得故名大慈。謂自性清淨心。不從大種子生故名自心生也(文)。
問。經第一云。慈起大衆生菩薩(文)旣向衆生起慈。何云不從他生乎。答。大衆生者。道心衆生義。指菩薩體歟。故疏五云。慈起菩薩十六云大慈悲起也。
悲旋潤菩薩。言出靑龍軌。印同御作次第(矣)軌云。悲念在心上垂屈火輪指(文)廣攝軌意同之。法皇次第同今次第也。御口決云。右掌覆心。火屈當心。空不立也(云云)。御流次第云。右手舒五指。以掌向心。屈.拄心(文)。御口決同御流印相也。
問。何故名悲念等耶。答。疏云。此菩薩名悲念者。此菩薩繫屬於悲。如人被他執持。故心不得自在。此菩薩身心。繫屬於悲。爲悲所持故(文)此菩薩經五疏十六云悲念菩薩。經第二疏十云大悲纒。經一云悲念具惠者也。
除一切熱菩薩。印言俱出靑龍軌云。除一切熱惱作施願印(文)廣·攝兩軌幷經·疏大旨同(矣)。
問。何故名除一切熱耶。答。靑軌云。今憶本願。而與一切衆生。除諸熱惱。化一切衆生。令成佛道(文)御作次第云。智與願指頭流出甘露除熱惱(文)攝大軌云除惱。現圖云斷諸熱惱也。
不思議惠菩薩。印言俱出靑龍軌(矣)軌云。次不思議惠以施無畏手。空風持珠形。火等散微屈(文)玄法·廣大·攝大三軌意同也。經云。如前以智慧手。如執持眞多摩尼寶形是不思議惠印(文)御作次第如靑軌。但云當口也。眞興云。此會中有賢護菩薩無印言也。
地藏院。第二重內北方地藏院也。靑龍軌中云。北方地藏尊(文)。
地藏菩薩。印言俱出靑龍軌(矣)軌印文如次第出也。廣大軌云。定惠內爲拳舒散火輪幢(文)攝大軌幷經疏等印意同(矣)御作御流次第又同(矣)。
問。何故名地藏耶。答。十輪經疏地藏名釋云。地者初也。藏者終也。性德大地中。結緣春始下一毛端善根種。熟脫之秋終阿頼耶識中苅納爲終(文)私云。從法身大地示現三密無盡莊嚴故云地藏也。
問。今菩薩與在上觀音院何異耶。答。是一菩薩由本誓故。成他部伴成自部主也。
寶處菩薩。印言俱出靑龍軌(矣)軌云。右觀寶處尊惠散空風寶。寶上三股印(文)玄法軌經疏大旨同。御作御流次第又同(矣)。
問。何故名寶處耶。答。儀軌云。如寶生於大海中。從寶處生故寶處也(文)。
寶手菩薩。印言俱出靑龍軌(矣)軌云。寶掌於寶上。一股金剛印惠拳舒水端(空押之文)經疏諸軌大旨同集記。七集同之。
問。何故名寶手耶。答。儀軌云。寶從手出言聖者從寶生(文)。
問。寶者何處耶。答。軌云。謂從菩提心寶而生(文)前寶處准知之。
持地菩薩。言出靑龍軌。印出御作次第(矣)靑軌云。持地右寶上二手金剛印(矣)玄法軌同之。攝大軌云。智定皆合。空地互加持(文)私云。攝軌分明。靑玄金剛印者。金剛部三昧耶印故云爾歟。廣大軌·經·疏大旨同。七集文同。御作次第如金剛部三上下(文)御流同之。法皇次第又同。但不云三上下。御口決云。三遍上下明各一反。問。何故名持地耶。答。軌云。以地能持一切物故以爲名也。謂諸佛荷負衆生故名持也(文)。
寶印手菩薩。言出大日經。印師傳歟(矣)靑龍軌云。寶上五古印(文)玄法·廣·攝諸軌幷經第四。但云五古。無內外說。疏云。先作向外相叉拳○狀如五股金剛(文)此文見外五古(矣)御作御流次第。外五古印也。眞言儞梨爾多者。同大日經。靑龍軌云儞唎惹多。玄法軌云爾?多也。問。何故名寶印手耶。答。儀軌云。生諸佛寶(文)。
堅固意菩薩(經云發堅固意。七集云堅固深心菩薩。諸軌同今題也)印言俱出靑龍軌(矣)軌云。定惠蓮花合並空。微拳開(文)玄法軌云。右寶羯磨金剛印。前印諸輪合(二風指竪著二中指背爲諸輪合也云云)疏十三云。如前五股之狀。令諸指頭併相著是也(文疏前印者五古印也)。御作次第云。二羽五輪相合如五股形(文)。
御流次第云。蓮花合掌二.散開(文)二卷次第同之。問。何故名堅固意耶。答。儀軌云。從金剛不壞智印生故以爲名也(文)。私云。金剛不壞卽堅固義也。
諸菩薩。印言如先。此院有九尊之中。今擧六尊。以諸菩薩總印言修除憂闇等四尊也。但九尊中無寶處菩薩名(矣)眞興云。此院內亦有日光等四人。皆無印言。如是上首諸尊。又各各左右眷屬圍遶(文)。
虛空藏院。第二重內西方虛空藏院。大日前也。靑龍軌云。西方虛空藏(文)。
虛空藏菩薩。常喜院云。呪同靑軌。印集記有傳(云云)靑龍軌云。尊密同慈氏空持水中節(文)玄法·廣大同之。私云。慈氏寶瓶印。以二空入掌中。持水中[/卽]。二風屈自押空上故。今次第印也。攝大軌云。初印福智合風如火上[/卽]雙空入日中(文義釋同之)此印相異今次第印。七集云。虛心合掌以二風在二火輪下。以二虛空輪入中(文)此印相屈二風置二火下歟。意同今印歟。住清淨境界三昧者。疏第十云。所謂住此三昧。能知自心本性清淨卽達如是清淨法界之境卽是大空之祕藏也(文)。私云。御作幷御流次第。此虛空藏院。不出虛空藏菩薩。除蓋障院不出除蓋障菩薩。於如來身會。出此二尊也。今次第幷儀軌。於兩院擧二尊。如來身會不列之。現圖方荼於地藏院出二尊。除蓋障院。不出除蓋障也。經圖俱虛空藏院。列虛空藏菩薩也。今次第專合名詮自性之理。御作現圖未審(矣)善無畏所傳曼荼十五尊中。列除蓋障菩薩也。
虛空無垢菩薩。印言俱出靑龍軌(矣)軌云。次虛空無垢二手惠刀印(文)。私云。惠刀者大惠刀印義。故玄法軌云二手作刀印(文)廣·攝二軌經·疏同之。御作御流次第又同之。
虛空惠菩薩。印言俱出靑龍軌(矣)軌云。虛空惠法輪(文)玄法同之。廣·攝二軌經·疏皆云轉法輪也。御作御流次第又云轉法輪也。虛空惠者演密鈔第八云。謂此聖者。旣虛空藏眷屬。當轉法輪惠故。云虛空惠也(文)。
蓮花印菩薩。言出靑龍軌。印用集記印(矣)。石山集記第五云。有傳云。外縛二地二空竪合。蓮花三昧耶印也(文)靑軌云蓮花印。玄法云普印。攝大云普遍印。經不擧此菩薩。御作御流又不出之。二卷次第八葉印(云云)。
清淨惠菩薩。印言俱出靑龍軌(矣)軌云。清淨惠商佉(文)玄法·廣·攝軌皆云商佉印歟。御作御流又爾也。
行惠菩薩。印言俱出靑龍軌(矣)今次第蓮花臺印者。御口決云。八葉印也。法皇次第云。蓮花臺仰地空相捻六指開立(文)靑龍軌云。行惠敷蓮花(文)玄法·攝大·疏十三同御作。御流又云八葉也。
安住惠菩薩。常喜院云。呪同靑軌。印師傳歟(云云)軌云。安住惠菩薩多羅印。稍開(文)玄法同之。御口決云。內縛二頭指立端少開。二大指並立也。私云。先多羅菩薩印文云。內縛立空風也(文)。此印二風頭合少開故云稍開也。故疏十三云。作向內相叉拳合掌。申二風指竪之。頭邊少計勿相著(二空並竪)此印與多羅菩薩相似。但少開耳(與前異更問文)先師御口決。專合疏幷軌文(矣)今次第如前者前觀音中多羅菩薩歟。兩手間者二手風端開。不爾者違稍開文故。或又如前者。似前指行惠印(矣)御作御流二卷三次第。如御口決也。
出現智菩薩。印言俱出玄法軌(矣)彼軌云。出現智菩薩眞言曰(普印文)廣·攝大軌云。普通印。靑龍軌云。出現智合掌(文)此軌眞言。今次第眞言滿怛羅下。有沙羅(二合)句。餘軌亦爾玄法軌又入彼二字。可勘證本也。法皇次第如儀軌。加娑羅句。御作御流本。不出此菩薩(矣)問。今此菩薩何會攝耶。答。眞興釋云。出現智菩薩。攝大儀軌亦名蘇悉地伽羅菩薩也。上文蘇悉地眷屬。判爲蘇悉地會。是則虛空藏院之內。以出現智爲上首可有拳屬。若依圖者。此出現智位。在虛空藏院內。從此下位。有曼荼羅菩薩金剛明王乃至十一面。以此等可爲眷屬。在此軌文幷圖中。不見經文及疏文也。出現智在古軌中。勘之可悉(矣文)私云。現圖壇。虛空藏蘇悉地二院菩薩中。無出現智菩薩稱。然攝大軌旣出現智名蘇悉地伽羅。虛空藏院有此菩薩。圖中虛空藏院下列蘇悉地院八菩薩。虛空藏院菩薩中。此菩薩得蘇悉地稱。彼會菩薩可屬此菩薩也。故儀軌中。擧虛空藏院諸菩薩畢。次出蘇悉地八菩薩。故靑龍軌中云。次曼荼羅菩薩。金剛明王菩薩。金剛將菩薩。軍荼利菩薩。不空金剛菩薩。不空供養寶菩薩。死雀明王菩薩。一髺羅剎王菩薩。十一而觀世音菩薩形印如法敎(文)玄法軌下云。曼荼羅菩薩(乃至)一吉羅剎王十一面自在印形如法敎(文)故知。於虛空藏院出此八菩薩。故蘇悉地會是虛空藏院攝歟。依之小野廣澤次第別不行蘇悉地。又小野次第示座時。不指蘇悉地院。現圖立別院者。開蘇悉地迦羅菩薩之眷屬八菩薩。而爲一院。從主名蘇悉地院。是依主得名歟。此八菩薩。儀軌中雖出其名。不說印言。故又兩流次第不修之歟。其名現圖所列全同而已。
執杵(靑龍·玄法軌云執蓮花杵菩薩)印同集記或說。言出靑龍·玄法等軌。但彼軌皆佛部歸命。攝大軌無歸命句歟。靑龍·玄法兩軌云普印。攝大軌云普遍印也。御口決云內五古印。法皇二卷次第印言。如玄法軌。眞言佛部歸命也。御作御流次第。不出此尊也。
壇波羅密。印言出玄法軌(矣)軌云。右仰忍與禪相捻(文)靑龍軌標十波羅蜜稱。不說印言。常喜院軌云。經疏幷靑龍·廣·攝三軌不出十波羅蜜印明也(云云)私云。廣大軌雖不出印。十波羅蜜言說之。千手軌幷最勝心明王經。出十波羅蜜印言。可對思之。法皇次第印相同今次第印御作御流次第不出十波羅蜜也。
戒波羅蜜。印言俱出玄法軌(矣)軌云。內縛竪禪智(文)。
忍波羅蜜。印言俱出玄法軌(矣)軌云。內縛進力禪智竪(文)七集幷二卷次第同之。
精進波羅蜜。印言俱出玄法軌(矣)軌云。准前忍進力折開(文)七集云。內縛進力禪智竪進力折開(文)法皇次第云。外縛風開竪少屈不合(文)。
禪波羅蜜。印言俱出玄法軌(矣)軌云。仰右於左禪智相拄(文)七集法皇次第同之。
般若波羅蜜。印言俱出玄法軌(矣)軌云。左手舒右覆左上當心(文)七集法皇次第同之。
方便波羅蜜。印言俱出玄法軌(矣)軌云。左惠方握智度。右准前忍願相背。進力平舒側相拄(文)七集印同軌。法皇次第印意同今次第印歟。
願波羅蜜。印言俱出玄法軌(矣)軌云。右手直竪施無畏。七集云。印相右手直竪施無畏(文)。
力波羅蜜。印言俱出玄法軌(矣)軌云。准戒印禪智進力忍願竪頭相合(文)七集云。印相內縛。禪智進力忍願竪頭相合(文)法皇次第云。內縛風火地合立(文)今印同石山七集也」智波羅蜜。印言俱出玄法軌(矣)軌云。外叉作拳。壇惠直竪。互交少分。屈進力頭圓。忍願竪相合(文)。七集印文同軌也。私云。今次第不云二火立合。然初云三補吒合掌。二水外縛故。二火自立合也。故同軌等也。法皇次第云。外縛風成丸。火甲一峰地甲少分交(文)。
諸菩薩。印言如前。但於虛空藏院有多菩薩。且擧十九菩薩故。今以總印言修金剛藏千手等菩薩歟。善無畏所傳曼荼羅。列二十三尊中。金剛藏千手十波羅蜜等無之。今次第虛空藏·虛空無垢·虛空惠·清淨惠四菩薩。彼曼荼中有之。其餘菩薩異現圖壇。此院有三十三尊之中。虛空藏·蘇悉地二菩薩。當今虛空藏·出現智二菩薩。其餘菩薩皆其名異(矣)大日經虛空藏·虛空無垢·虛空惠·清淨惠·行惠·安惠七菩薩擧之。無畏現圖等菩薩同體異名歟。可尋決之」
外金剛部院。靑龍軌下云。次於東北方。布列淨名衆(文)眞興釋下云。自下第三重內護世天等也。於中有四。約四方門分別之故。此卽第一東方部內也。於中分三。初東北。次正東。次東西。是卽初也。大疏云。次於東方最近北邊。布列五淨居天衆(初三名如軌文)第四意生。第五名稱遠聞。此是五那含天子耳(云云)此佛所化生非關世天也(云云)。
自在天子。印言俱出靑龍軌(矣)軌云。自在思惟手(側頭就手)玄法軌同之。攝大云。惠手承己頬(文)經同之。廣大云。思惟。御流次第法皇次第同攝大(矣)御作次第云。惠手承..作思惟相。頭微傾掌少曲(文)。
普花天子。言出靑龍軌。印似彼軌印少異(矣)軌云。散右手風捻火背。空持火側文地水稍屈仰胸前(文)集記大師傳同之。玄法軌云。普花風火卷火入胸前側(文)。私云。靑軌有二說中。玄同初說也。今次第空入地水內者。異靑軌也。諸說中無之。恐師傳歟。御作次第云。舒惠五輪風付火背(文)御流云。右手作拳。立.屈.附.上[/卽]。以.押.側(文)法皇次第云。惠手舒五輪。以風立火背立胸前(文)此等印相。大旨同軌(矣)。
光鬘天子。印言俱出靑龍軌(矣)軌云。光鬘空在掌(文)玄軌同之。攝大軌云。光鬘印同前印。改空橫掌(文)御作御流次第。同今次第(矣)。
滿意。印言俱出靑龍軌(矣)軌云。空捻風側掌當前。獻華勢(文)玄法云。滿意空風花(文)集記御作御流法皇等又持花印。
遍音天子(御作次第云遍音聲天子)印言出靑龍軌(矣)軌云。遍音空加水風以掩耳(兩耳文)玄軌同之。又靑軌呪下注云。惠手側掌屈三輪(文)今印取初說也。攝大軌云。智空加水上。舒掩惠耳門(文)御作御流次第同之歟。法皇次第云。掩二耳(文)問。何故名遍音耶答。儀軌云。令此音色普遍知法界諸天極歡喜(文)。
伊舍那天(儀軌五淨居天次列火天等)印言俱出靑龍軌(矣)儀軌云。東北伊舍那眷屬部多等戟印。三昧拳竪火輪風屈背(文)玄法·廣大同之。攝大軌云。三昧拳火輪舒。正直(文)御口決云。定拳風火空開立。風空少屈如三戟也。或次第云。定拳立火。舒風空小曲之(云云)此似御口決(矣)。
諸步多。言出靑龍·玄法等軌。印諸軌不說之。他家師等說。道海普施天普印。堅實合掌二空立去風。又用金剛合掌。權僧正說。惠和尚說。亦用堅實合掌。智證大師亦用伊舍那印(云云)今說同智證大師說歟。
帝釋天王。印言俱出靑龍軌(矣)軌云。帝釋印內縛二風申如針(空竪文)玄法·攝大同之。法皇次第同。經疏有呪無印。
持國天王。印言俱出靑龍軌(矣)軌云。右拳空竪風如鉤不相著。准此腕相叉(文)。石山集記六云。大師左拳立風舒空。右亦如此交臂如鉤不相著。記龜印(云云)經疏印言俱不說之。
日天子。言出靑龍軌等。印同大師次第(矣)靑龍云。日天福智仰水入空持側。火輪欲相並。舒二地輪(文)御作次第云。定惠顯現合掌二水入掌。以二空著水側。二火相跓。二風舒開。勿合仰如車路形(云云)。
私云。玄法軌印文大異。靑龍軌大旨同。但不立開二風是異。御作御流次第。日天次出社耶毘社耶印言。不擧摩利支也。靑龍軌云。二妃在左右逝耶毘逝耶。摩利支在前(文)玄法軌云。社耶毘社耶也。兩軌俱雖標其名。不出眞言也。
摩利子。印言俱出靑龍軌(矣)軌云。寶瓶印(乃至)想在此中。日天子前不能日光天人眼(文終一句異)廣·攝兩軌云寶瓶印也。今次第同石山集記(文)。
七曜九執十二宮神。印言俱出玄法靑龍軌(矣)玄軌云。九執二羽合空輪並。而申(文)靑龍云。定惠手相合空微屈離火輪(文)今印同玄意也。
大梵天王。印言俱出靑龍玄法軌(矣)軌云。梵天持蓮花(准月)三昧空持水(玄云捻水)廣·攝兩軌三昧空持水。猶如執花相(文)。
乾闥婆王。印言俱出靑龍軌(矣)軌云。乾闥婆密印。內縛申水輪(文)靑軌全同廣·攝二軌又同之。
諸阿修羅。印言俱出靑玄軌(矣)兩軌云。修羅以智手風絞空輪上(文)廣·攝兩軌又同。彼西軌不說定手。靑·玄二軌云。定手如妙音天(文)御作次第如今次第印。
摩睺羅伽。緊那羅。諸人。普世明妃。自下四尊。靑玄兩軌幷經疏。有言無印。廣·攝二軌。緊那諸人普施明妃印言不說之。玄法寺亂達普世明妃注云。師云。通用一切雜類天等印。金剛合掌。今次第恐依此說歟。
已上自東北角南行東方了
胎藏入理鈔卷中
胎藏入理鈔卷下
釋頼瑜記
火天。靑龍軌下云。行者於東隅。而作火仙像(文)印言俱出靑龍軌(矣)軌云。定印當心(已下全同次第印文)法皇二卷次第意同之。疏十三云。以右手作施無畏相。以空在掌中。是召請火天印(文)。
火天后。言出靑龍軌印同集記(矣)玄法·攝大亦有呪無印。廣大軌印言俱無。經·疏又爾也。法皇次第惠持少下定拳安腰(文)御作御流次第無此火天后也。御口決云。左如前火天印也。
嚩斯仙。言出靑龍軌。印同集記傳(矣)法皇次第同之。御口決云。自下五佛皆左手如火天印。胸前仰印持之。御作次第云。以右空承水中文。左安腰(文)此意左拳安腰歟。
阿趺哩仙。言出靑龍軌。印同集記(矣)。
尾哩瞿仙。此仙名。靑龍·玄法軌等偈頌中。云阿底哩與仙及毘哩瞿仙。雖如此列名。諸軌中不出印言。今云在他所仍入之出言云。.毘里.俱.摩.訶.里使(云云)御作幷御流次第。用今次第驕答摩婆哩輸怛摩〃阿栗?言。彼處用嬌答摩〃訶栗?言也。御流次第云..。大師梵字次第云尾哩瞿......(云云)私案。於梵字有婆哩毘里二聲歟。
今漢語次第。或記云。此次第大師梵字次第。後人漢字畫成也。全無相違(云云)今案於梵名。隨人或云比里。或云婆里。於一梵名。漢注不同歟。大師次第云輸怛摩。今云俱多摩。彼梵名雖異通用歟。嬌答摩呪。大師次第云..。御流次第云..等也。法皇次第兩仙俱用婆哩輸怛摩之言。靑·玄等軌嬌答摩眞言出婆哩輸怛摩。御流御作眞言違軌文。法皇次第兩仙用一箇言如何。又五仙中後四仙印相是異。御作次第嚩斯(以右空蹉水中文。左安腰)阿趺哩(地)尾哩瞿(風)嬌答摩(火)蘖哩伽(散五指云云)御流次第同之。法皇次第嚩斯仙如諸次第印歟。後四仙皆云印如前但用同印(矣)天台諸師等列五仙。以毘哩瞿爲第五。東寺諸師次第。同今次第(矣)。嬌答摩仙。言出靑龍軌。印同集記大師傳(矣)記第六云。有傳惠手以空指火中文。大師惠手以空指水中文(文)御作御流次第。俱同集記初說也。
蘖哩伽仙。言出靑龍等諸軌。印同集記大師傳(矣)彼軌云。有傳以空指中指文。同嚩斯仙印。大師惠手以空指地中文(文)御作御流次第散五指(文)。
增長天。印言俱出靑龍軌(矣)軌印文如次第。但如鉤下水甲二字無之。集記又同。玄法軌有呪無印。廣大·攝大印呪俱無。經疏亦爾也。
閻魔王。印言俱出靑龍軌(矣)軌云。焰魔定惠合地風雙入月(文)廣·攝二軌經·疏同之。集記亦爾。玄法同靑軌。但下句注云。空屈至火(文)今眞言吠字。靑·玄等軌嚩字也。御作次第云。壇荼印定惠合地風入內。以.捻二.(文).
死王。言出靑·玄軌。印通印歟。法皇次第死王普印(文)集記六云。有傳不用印。誦主呪者。卽成主者焰魔王也(大師用主印云云)靑·玄兩軌有呪無印。廣·攝二軌印呪俱無。
焰魔后。印言俱出靑龍軌(矣)軌云。焰魔妃后鐸惠手垂五輪猶健吒。相(文)玄法印又同之。但不出眞言也。廣攝二軌印意同之。法皇次第印文同。但三振(文)儀軌暗夜神次列之。法皇次第亦爾。
焰魔七母。印言俱出靑龍軌(矣)軌云。七母三昧奉抽空竪鎚印(於心文)玄軌同之。但無注二字也軌無打物之形。今次第不云抽空。廣·攝兩軌等意同(矣)御口決云。打三度。明各一反。法皇次第云。安心三度上下(文)御作次第不列七母死王等也。
暗夜神。印言俱出靑龍軌(矣)軌云。暗夜三昧拳風火並皆申(空押上文)玄軌同。但無注也。廣攝二軌同。御作次第云。又名黑夜神。焰魔后也。印相同。問。何故名暗夜神耶。答。靑軌云。鬼魅所行處。有情多恐怖。此神於夜中加護與安樂(文)。
奉敎官。言出靑龍等軌。印通印歟。法皇次第云。金剛合掌(文)御作次第等不出此天(矣)」
拏吉尼。印言出靑龍軌等(矣)軌云。荼吉尼定掌爾賀縛觸之(文)玄軌全同。私云。爾賀縛者舌梵名也。大師梵字次第云。諸荼吉尼(特劫波近舌文)集記云。大師定掌以舌觸之。謂竪定掌。而以指端當眉間。而出舌觸掌中也(文)演密抄云。謂此荼吉尼是夜叉趣攝。能以自呪術盜取人心食之(文)。
金翅鳥。印出靑·玄二軌言雖出玄軌等非今呪。靑軌不出言。法皇次第用儀軌言(大呪也)今次第言說處安在耶。御作次第云。金翅鳥王(如難陀但以右空押左空。二羽散舒如三擊勢)唵枳悉娑婆嚩賀(云云)今次第眞言初句同之。御流次第金翅鳥不出之。御口決云。八指三搖動如鳥飛勢也。諸人幷普施明妃印言如先。
已上自東南角西行南方了
羅剎王。靑龍軌云。涅哩底方主號名大羅剎(文)私云。涅哩底者西南南。大疏云。次於南隅畫涅哩底鬼王是護方。羅剎王也(文)印言俱出靑龍軌(矣)軌云。印文同次第。玄軌有言無印。廣·攝二軌身印同竭誐(文)又廣軌或本印言如靑龍也。
羅剎斯。印言俱出靑龍軌(矣)軌云。蓮合水入月。風竪空火交(文)玄·廣·攝三軌同之。將兄言出靑龍軌。印通印歟。玄法軌印言俱不說之。廣·攝兩軌有呪無印。
羅剎衆。言出靑龍軌。印通印也。玄廣攝三軌。又有呪無印。此將兄羅剎衆。御作次第法皇次第等不擧之。
廣目天。印言俱出靑龍軌。軌云。二拳而背交合。空押火輪甲。風交如索(文)玄軌同之。但風交申如索空召(文)御口決云。二掌背合交腕。二風鉤結也。或云。廣·攝兩軌。印呪俱不說之(云云)廣大或本如靑軌(矣)眞興云。經及疏古儀軌中。不說廣目天。薄魯拏爲首。大疏云。嚩魯拏是大海龍王。西方護方龍王持羂索印也(云云)。
水天。言出靑龍軌。印出廣·攝兩軌(矣)法皇次第云。定拳申風小屈惠手安腰(文)是用疏釋又說歟。
難陀拔難陀。言出靑龍軌等。印同集記有傳也。靑軌云。二龍左右掌更互而相加(文)意同今印歟。御口決云。先結兄印。誦歸命難陀。次結弟印。誦鉢難多等也。御作次第云。二羽覆空絞。先以右加左。次以左加右置頂上。成九頭龍(文)法皇次第云。如梵天印。左手端柱右腕。手間二寸許開拳。左縛兄。右轉弟(文)御流次第二手舒五指覆掌。二.相絞三縛(文)御作意同。
諸龍。印言俱出靑龍軌(矣)。軌云。諸龍覆散掌二空互相絞(矣)。御口決云。今次第腹行者。順旋轉也。玄軌同靑軌。廣·攝二軌不說諸龍印(矣)。
地神。印言俱出靑龍軌(矣)軌云。定惠密頭。相拄空其掌內。奉獻形(文)玄軌有言無印。廣·攝二軌云二空如蓋(文)。
妙音。印言俱出靑龍軌(矣)軌云。惠風持於空。定仰在齊。舒運動如奏樂。彼天費拏印(文)玄軌同。但無第三句。攝軌云。惠風持於空。向身而來去(文)。御口決云。惠手風空捻。於定掌上三運動。明各一反。費拏者琵琶梵名也。
那羅延天。言出靑軌等。印依廣·攝歟。彼兩軌云。三昧空捻風圓宛如輪勢(文)今次第云。餘三散竪也。靑軌云。那羅延持輪定掌以舒散(文)玄軌同之。
那羅延后。印言俱依廣攝二軌歟。彼軌云。彼后風加空(文)靑·玄二軌云。后契空。持風。圓滿如輪勢(文)此印文似前那羅延印。故攝軌云。彼后風加空。以此爲殊(文)。御口決云。以風絞空也。故主后印異(矣)。
月天。言出靑龍軌等。印師傳歟。異經疏儀軌等。靑軌云。月天三昧手(或云。空捻火初[/卽]。應觀向月在花中文)玄軌云。月天三昧手(觀音半印文)廣軌云。三昧手空風持白蓮(文)攝軌云。身印三昧手空加於風上。因作白觀(文)御作次第月天同梵天。但於此蓮上。觀淨月輪爲異耳(文)彼次第云。梵天印定手蓮捻風空(文)今次第幷諸軌梵天印。三昧空持水(文)常喜院云。今次第以空持空。是前梵天印。以空持水。如取花形作之。今月天印准彼梵天印。故以空押水也(云云)。
二十八宿印言俱出攝大軌(矣)軌云。蓮合火空交(文)靑·玄二軌云。宿密火空交(文)此軌不出印母。疏虛心合掌爲印母。廣軌云。定惠合空建火輪交(文)私云。小野·廣澤同。二十八宿印空火交也。廣軌空建者可尋之。
已上從西南角北行西方了
風天(此下四天ハ儀軌出西方天矣)言出靑龍軌。印同熾盛光軌(矣)彼軌云。定手握爲拳。地水如幢建(文)靑·玄·廣·攝諸軌智拳地水竪(文)。御作次第云。惠掌立..竪附作幢相(文)。法皇次第云。定拳立地水。立肘立幢勢(文)御口決云。定拳者以空。押風火甲也。問。拳者次風火握空何押甲耶。答。御流次第云。左手作拳。甲立..以.押..甲上(文)御口決旣同。尤可仰信(矣)但金掌小野·廣澤異。如金界鈔記之。
摩蓋首羅。印言俱出靑龍等軌(矣)軌云。二羽外相叉。右押左。直竪地風空。空成招(文)廣·攝說半印曰三戟印。但無呪也。
鳥摩妃。言出靑龍軌等。印未檢本說。靑軌云。妃密三輪開(前立文)玄軌同之。但無住法皇次第云。外縛地風空合立以空召(文)廣·攝二軌。同靑軌也。
遮文荼。印言俱出靑龍玄法軌(矣)靑軌云。定手仰劫波羅置口(文)玄軌云。定掌仰持劫波羅(文)劫波羅者髑髏梵名也。故今次第想有髑髏(文)。
多門天。印言俱出靑龍軌(矣)軌云。多門虛心合雙地入掌交。空竪風側屈。一寸計不相著(文)玄·廣·攝同。但玄竪字替樹也。廣·攝屈字作拄也。問。靑龍軌云。北方門內置(文)自多門始之。今何自風天始之耶答。儀軌自北方中央始之。今次第自戟始故意異。故疏云。西北隅置護方風天眷屬(文)」
諸藥叉。言出靑龍軌等。印未檢本說(文)靑軌云。虛心合掌火空內相叉。二風如鉤形水合竪(文)又云。內縛水竪二風屈(文)玄軌云。定拳風如鉤(文)廣·攝二軌同靑軌也。御作御流次第同玄軌(矣)法皇次第云。左拳鉤風空立(文)今印相違此等諸說。可尋決之。
諸藥叉女。印言俱出靑龍軌(文)軌云。二羽地空入掌空捻地甲風火水相捻散申。如三昧耶(文)玄軌云。舒掌空持地。風捻空輪[/卽]。亦合手作(文)廣·攝兩軌云前印申火輪。地空自相持(文)私云。前印者諸藥叉印也。御作次第云。定捻..申三指(文)。
諸毘舍遮。言出靑龍軌等。印依經耶。經云。內向爲拳而舒。火輪(文)然未云合立(矣)靑軌云。內縛火輪圓(文)玄軌云。定拳申火小(文)廣·攝兩軌同經也。
諸毘舍支。印言出靑龍軌(矣)軌云。前印火甲背(文)廣·攝兩軌云。前印火輪屈(文)彼軌前云。舒火輪今云屈令圓也。御口決云。前印二火令圓(云云)御口決同兩軌(矣)又疏云。次亦准前而稍屈中指(文)御作次第云。定捻..申三指(文)。
諸人普世明妃。印言如前(已上)從西北角東行了。
淨治。言出靑龍·玄法軌等。印出阿閦八字文殊軌等也。又靑龍軌云。次應執香爐(文)安然云。玄法等兩卷亂脫。儀軌云。若有香爐者。不可要印。若無作之但執香爐眞言在別可口決之(文)。
不動明王。靑·玄等軌但說明不出印。准常作法用劍印。但印十方五處無之。去垢令清淨等二句靑玄兩軌文也。
金剛鉤。印言俱出靑龍等(矣)軌云。定惠內成拳惠風屈如鉤(文)。
問。何故用鉤印耶。答。靑龍軌云。此鉤印能召十方諸佛菩薩。集會道場。令滿足十地位。況餘八部未生善心者。而不來至耶(文)。
立身。此印言儀軌不出之。依憑可尋之。示三昧耶。儀軌云。印言俱不出之。大日經供養儀或云。次擧示三昧耶以眞言印○入佛三昧耶印(文)儀軌云。次示三昧耶蓮滿無上願。令本眞言主諸明歡喜故(文)。
金剛網火院大三昧耶。此三箇印言。諸儀軌不出之。准金剛界出之歟。其印言等如金界抄記之。常喜院云。上三種印呪。經疏及胎藏諸軌等不出之。但集記兩傳用之。仍今次第擧之歟(云云)。
閼伽。印言出靑龍軌(矣)儀軌中出閼伽印言。不說加持印言。今次第亦爾。御口決云。作法如金界。但加持印言。不動刀印。一字明加持三度。明各一反。問。儀軌云。不動尊加持二十五反(文)是豈非加持印言耶。答。是出閼伽印言。俱軌次下云。蓮合風絞火空持風下[/卽](文)印旣閼伽印。其下眞言曰出閼伽明。故知。加持二十五遍者。閼伽言等遍數也。但不動尊者。出所觀尊也。故今次第云觀不動尊加持二十五反也。儀軌無觀字故次第加之。
問。大日經七閼伽明下注云。當誦二十一遍。以不動尊印示之(文)此豈非云以不動刀印加持耶。答。此文甚難解。然經以不動刀印加持之。後誦閼伽明。故云爾。儀軌擧所觀體故。經·軌各據一義也。
奉花座。靑龍軌有呪無印。經第七云。定惠手相合。而普舒散之。猶如鈴鐸形。二空與地輪。聚合以爲臺。水輪稍相遠。是卽蓮花座印(文)此常八葉印歟。水輪稍相遠者。不審可應云火輪歟。
執杵鈴。靑龍軌云。次執金剛杵抽擲振金鈴(文)。攝大軌云。次執金剛杵抽擲振金鈴。是加持法轉法輪諦想執金剛如於法性當住菩提心(文)。
四智讃。儀軌此處不出讃。
不動尊示座。儀軌不示此等作法(矣)又廣澤流御作等次第不用此作法(矣)示座事委有集記耳。安然云。花座印但於此次。用不動示位印。以不動刀印左安腰。以右示尊(准世間主客禮想之)一示毘盧遮那佛位。二示寶幢佛○(云云)問。何故不指蘇悉地耶。答。蘇悉地院。是虛空藏院蘇悉地迦羅菩薩眷屬。卽虛空藏院攝故。不別指歟。
金剛手。印言出靑龍軌(矣)軌云。具印眞言。卽同執金剛。彼眞言曰(五胎三胎文)眞言如次第出(矣)玄·廣二軌同頂上欠字等者。靑軌云。佉字大空點而置於頂上。轉身作薩埵。金剛種子心遍布諸支分。諸法離言說(文)。
私云。金剛種子心。.字在心故云爾。故次第云心上.字也。諸法離言說者。.字義故。故法皇次第云。佉字大空點(欠字在頂)金剛種子心(鑁字在心文)。
環金剛甲。靑軌云。遍身被服甲(文)玄軌同之。儀軌上卷所出環金剛甲印言也。
怖魔。印言俱出靑龍軌(矣)軌云。惠拳舒風輪。加於白毫際(左拳安腰文)又云。如來菩提出樹下以此印。摧伏諸魔也(文)。四方四大護。
南門金剛無勝大護。言出靑龍軌。印無之。軌云。焰魔方含字成。無勝結護。
東門無畏大護。言出靑龍軌。印無之。軌云。帝釋方花臺嚩字光轉成無畏結護者(文)今次第種子.軌嚩可讀.聲歟。
北門壞諸怖大護。言出靑龍軌。印無之。軌云。夜叉方博字壞諸怖護(文)。
西門難降伏大護。言出靑軌。印無之。軌云。龍方觀索字轉成難降伏(文)。
問。儀軌東北西南次第。今何南東西北次第耶。答。大師次。第云。次大界(虛合入二風水。順逆旋轉結十方略說眞言曰)。
次南方無堪忍大護(虛合開水)...。次東方無畏結護(內縛立火)..。次北方壞諸怖大護(內縛火加鉤)..。次西方難降伏大護(內縛甲立風)..(云云)今次第依御作次第歟(云云)。
問。若爾南方西方印何異耶。答。設印雖異。四方次第依彼何失。常喜院記云。經軌出一字言何不說各別呪耶。御作次第先標大界結印。誦略說眞言畢四大護。謂一字明。今次第不顯大界。標四大護。各歸命加一字明。誦略說明也。本儀軌先印。次標大界眞言出廣說略說二箇眞言。畢四方四大護出之。法皇次第題次難堪忍出。廣說眞言。次四大護如儀軌。東北西南結印。各誦略說眞言也。但印。北方。五峯。三方。如御作次第印(矣)。
無能勝。言出靑龍軌。印是異。軌云。門門二守護無能。三昧拳擧翼輪開敷。智拳心舒風猶如相擬勢(文)玄·攝二軌同之。御作次第云。無能勝(不可越右手作金剛拳。直竪風指當心。直竪掌面向左腕。右手金剛拳怒風地。當如鵂鶹耳。張臂捧拳與頭齊之。眼目猛怒左方顯視之文)御流次第云。右手作拳。竪.當心上。左手同作此印。高擧與頭齊(文)法皇次第云。左舒五指。上臂至頂側。右作拳舒風。當心誦明頂散(文)私云。今印相異此等說。依憑可尋之。大日經攝大軌云無能勝。靑·玄兩軌云不可守護。疏云難勝金剛也。問。今此尊何院攝耶。答。御作次第。此二守護。釋迦院攝。七集出文殊院。現圖出釋迦院。左右圖無能勝無能勝妃也。妃與相向。同異可決之。但天台次第。題門門二守護。擧無能勝相向。故知。無能勝妃云相向守護歟。無畏所傳曼荼下方第一重內有此二尊。當今持明院(矣)今次第十三大會外出之。
相向守護。印言俱出靑龍軌(矣)軌云。相對擧惠拳狀如相擊勢(左拳也)玄·廣·攝三軌同之。軌相對者今相向名也。七集云對面也。御作次第云阿毘目佉(相向如先印相。左當心如先相。右拳捧又如先相。眼目左顧之文)七集云。印相相對。惠拳狀如相擊勢(文)法皇次第云。開右至頂側。左拳舒風當心(文)。
不動尊心。儀軌不出此尊。法皇次第如儀軌。今次第擧此尊。依憑可尋之。御口決云。右手作刀印。逆順各三轉。明各三反。
塗香。印言俱出廣大軌(矣)彼軌云。塗香印定羽握智腕。舒五輪揚掌。作施無畏勢(文)靑軌云。以定握惠腕。開惠如與願手(文)攝軌云。觀掌向外竪止羽握右觀(文)御作次第同廣軌意也。
花鬘。印言俱出廣大軌(矣)軌云。定惠內。相叉。圓屈二風輪峯而相拄。二空附風側(文)今次第空輪離立(文)理性院向上離立。御口決負今軌文(矣)靑軌云。相叉仰蓮印置額右旋轉(文)。御作次第云。內縛二.圓合(文)。
焚香。印言俱出靑龍軌(矣)軌印文同。但額前下有旋轉如三字也。御作次第意同。飯食。印言俱出攝大軌(文)軌云。二地側相著。水火風端合。空附於風下(文)靑龍軌云密合(文)御作次第云鉢印(文)。
燈明。言出靑龍軌。印師傳歟。靑軌云。擧右手竪火輪。空押風。捻火中節(文)廣軌云。智羽應作拳。水輪絞火輪。空押風地甲。火輪而直端(文)攝軌云。觀拳竪火輪。空拄火下[/卽](文)御流次第云。右手作拳立.。屈.附.上[/卽]。以.押.側(文)此印相同靑軌。今印以空押地水甲廣軌空押風地甲(文)今印相違諸軌說如何。答。兩流俱有其由。廣澤空押火是火生空中故。有障礙火可滅也。小野水滅火故。殊押水甲令去火也。問。若爾何儀軌云水輪絞火輪耶。答。彼約同類大種歟。火大中有水大故。今次第約外水故意異。問。何故屈風著火。風迴火火可滅故。答。御口云。風著火者。風約近火。云著風。若遠火不燃故。
問。若爾何軌云空押風地甲耶。答。彼爲遮迫近歟。
虛空藏轉明妃。靑龍軌有言無印。眞言下注云。於印上想一寶蓮花。花上想普通種子。從此字流出種種供養(云云)法皇次第云。觀想火峯有欠字。流出種種供具。供養三力諸尊。
壇上供物。儀軌不出之。大日經七云。爲令心喜故。奉獻外香花燈明閼伽水。皆如本敎說(文)。
讃。靑龍軌云。應以清雅音歌詠而讃曰(讃如次第出之)啓謝頌(如次第出)。
如來身會。問。今此如來身會者。十三大會中。何攝耶經軌幷祖師等口決。未見相攝文。且私案。今此會想明十三大會修行得果義歟。若爾旣非十三隨一。若相攝者可攝諸會歟。例如金剛界成身會。明九會修行之軌則(矣)。
問。若爾此會二十餘印言。如何應配因行果德耶。答。眞興僧都釋云。初入佛三昧耶法界生轉法輪三箇印言因行也。故釋云。軌云初印佛等。解云。第二明入地因行也(文)儀軌云。初印入佛三昧耶及法輪(文)大惠刀二十餘等印言明果德也。故釋云。軌云。憩伽歸(等)解云。第三明成道果德(文)儀軌云。憩伽歸命合屈風。空輪加(甲側)文。
問。小島釋以如來身會。明反化身佛(云云)。今又可爾耶。答。今如來身會印言。灌頂小壇時用之。故知。法佛成道儀式也。三寶院有兩說。理性院一義。更問。私案。舌語牙等身語行相。法身難有。故云化身臺歟。今宗法身如來三密具足故云。三摩地軌云。歸命毘盧遮那佛身口意業遍虛空。演說如來三密門金剛一乘甚深敎(文)各據一義歟。
大惠刀。印言出靑龍軌(矣)軌云。憩(ソクケイ)伽歸命屈風空輪加(甲側云云)玄軌同。但注二字無之。靑軌又云。金剛合掌。亦名歸命○或云定惠虛心合掌也(文)廣大軌云。作歸命合掌。風輪相捻。以二空輪加上。其形憩伽(文)攝大軌大日經又同也私云。憩伽者朅伽。故經云朅伽也。
問。何故此印名大惠刀耶。答。靑軌云。刀喩利智以能斷除爲義○斷害身見及俱生見六十二見等。此刀卽大智得無垢法身(文)眞興釋云。第一大惠刀。謂表斷障成覺相○以此惠刀金剛利智斷如是等諸煩惱故。便得無垢如來法身。此言法身者。是五分法身。是化佛成覺義也○瑜伽論云。惠刀者。謂能永斷一切法故(文)私云。儀軌無垢法身也。惠刀有深祕口決更問。
大法螺。印言俱出靑龍軌(矣)軌云。法螺虛心合風絞空輪上(文)玄軌同之。攝軌云。定惠虛心合。屈風空絞之(文)經又同之。御作次第云。虛心屈二風。以二空絞之。此商伽印。近口吹之(文)私云。御作攝軌等。與今印少異歟。又可讀文點。屈風(天)空(仁)絞之。御作以(天)二空(仁)絞之可讀也御口決云。未必吹之(云云)軌云。近口吹之。如吹螺之狀(文)可吹歟。
問。吹法螺有何由耶。答。軌云。卽得滿一切善願。宣說大法普得聞知(文)眞興云。第二大法螺。謂表果滿說法相也。得一切善願者。顯佛果圓滿義。宣說大法等者。顯說法利生義(文)。
蓮花座。印言俱出靑龍軌(矣)軌云。吉祥願蓮花(文)。攝大軌云。定惠合散舒○地空各相持風火頭令合。吉祥願蓮花(文)私云。風火頭令合者。六葉印歟。此云吉祥蓮花歟。御作次第云。八葉(文)。今次第依彼歟。
金剛惠(軌云。金剛大惠)印言俱依靑龍軌等歟。軌云。金剛大惠印(文)攝大軌云。二羽外爲拳申風。如鉤地空各竪合。形跋折羅金剛大惠印(文)此軌幷經外五古印。廣軌幷疏內五古印也。御作次第又爾也。御口決云。外五古印(云云)御流次第。金剛大惠外五古印(云云)御口同之。問。何故名金剛惠耶。答。眞興云。金剛惠表佛身堅固相也(云云)大疏云。由此金剛印能壞無知之害。一切不能壞(文)。
如來頂。言出靑龍軌。印同集記有傳(矣)靑龍云摩訶如來頂(內縛)攝大云。定惠內爲拳。火空各竪合風屈持於火(文)御作次第云。內三置於頂上(文)。
如來頂相。印言俱出靑龍軌(矣)右手爲拳置於頂(文)法皇次第同之。御口決云。左手不取袈裟。爲拳安腰也。問。今頂相與前何別耶。答。眞興云。如來頂表尊特大人相也。大般若云。如來頂上烏瑟尼沙。高顯周圓。猶如天蓋如來。頂相表身量無量相也。大般若云。如來頂相無能見者(云云)。
毫相藏。印言俱出靑龍軌(矣)軌云。惠拳置毫相處(文)攝大云。惠手屈成拳。風節置眉間(文)御口決云。此下左手取袈裟角也。私云。御流大鉢印取袈裟角也。問。何故毫相云藏耶。答。眞興云。毫出入光故名藏也(文)。私云。靑軌云。毫光遍十方。能滿願淨戒因也(文)准此文光遍十方而滿衆生願如庫藏出寶。成人所求故。云藏也。大鉢印言俱出靑龍軌(矣)軌云。取袈裟內角及掩肩之角繞肘。迴入手內。合二角如雙耳也。重於二手。引上當臍。承鉢之形(文)私云。御流次第繪圖。左手執袈裟角。其拳上右掌仰置也。御口決云。左掌仰繞袈裟以大指押袈裟角(角出指間)右掌仰重二火端拄如法界定印也。集記第八云。有傳云。定掌取袈裟二角置臍輪。卽掌仰以惠掌仰重。置袈裟手上(文)又疏云。二手相重如坐禪手(文)疏幷石山記叶御口決(矣)問。鉢表示如何。答。疏云。亦能定一切非器衆生。皆堪爲法器也(文)。靑軌云。同如來持恒河沙諸佛標熾之儀。堪爲法器也(文)。
旋無畏。印言出靑龍軌(矣)軌云。智慧手上舒名無畏施者(文)玄·廣二軌同靑軌云左手持衣二角(文)。問。何故名施無畏耶。答。軌云。此印能除一切種種怖畏。憂患卽時皆息(文)。
與滿願。印言出靑龍軌(矣)軌云。下垂號滿願(掌外文)又下注云。持衣如前掌外如施悲也(文)。問。滿願意如何耶。答。軌云。意云。願諸佛與我金剛身也。亦是受我大智之身卽是滿其所願耳(文)。私云。前施無畏是大悲拔苦義。今與願卽大悲與樂義也。
悲生眼。印言俱出靑龍軌(矣)軌云。惠拳舒水火(押空)又下注云。地風押空背反手云飾眼。成金箄除暗膜印。先左右眼(文。或本)右左(云云)此時不取袈裟角也。
問。何故加持兩眼耶。答。以此印加持兩眼故。成就五眼也。故儀軌云。以此祕密方便。能淨眼根。成就佛眼。得見如來深密境界也。肉眼見一切色。天眼見一切衆生心。惠眼見一切衆生諸根境界。法眼見一切法如實相佛眼見十力(文)眞興云。如來深密境者。卽解脫涅槃理也。肉眼等者明五眼用也(云云)。私云。成就佛眼等者總句。故興釋云。肉眼等四至果位時總名佛眼(文)又御作次第云。惠空押地水甲申水火三度拭右左眼先右眼。次左眼。總成就佛眼(文)旣云總成佛眼。故知。儀軌成就佛眼者總句也。予十七歲。爲學問歎睡眠之時。夢僧來。欲除睡眠以此印可加持眼。所授印自當今印(矣)。
如來索。印言俱出靑龍軌(矣)軌云。內縛風輪索(文)玄軌同之。攝大云。定惠成拳舒風頭圓合(文)廣大意同。問。何故名如來索耶。答。軌意云。此索從如來信解力生親能現種種形。以四攝索度一切衆生故云也。
加來心言出靑龍軌。印同集記有傳(矣)集記第八云。有傳云。三昧手空押地水甲。惠手地水入定掌。以空押惠地水甲。定惠二火風舒竪前(文)靑記云。心印舒爲輪(文)玄法同之。又下注云。不易前指申火相並微屈(文)私云。前者索印歟。攝大軌云。前印申火屈火風並如鉤。是謂如來心(文)廣軌同之。私云。此軌前印者鉤印也。廣·攝兩軌。如來心前擧如來鉤印。靑玄二軌不列鉤印。今印相異諸軌經說。依石山記師資相承口決歟。御作次第云。內縛右大指入左風空間。火風並立少屈(文)此印相同經軌說歟。
如來臍。言出靑龍軌。印同集記傳(矣)靑軌云。舒水如來臍(文)玄軌同之。攝大軌云。右拳收火風。申水如來臍。廣軌幷經意同歟。今次第印。異經軌。依集記相承口傳歟。御作次第云。內縛舒屈惠水火風(文)御流又同之。
如來腰。言出靑龍軌。印同集記有傳(文)集記云。有傳云。內二水合竪。大師云。內縛舒立風火頭相附(云云)御作次第云。內縛申惠水(云云)私云。集記大師說與御作次第相違。可決之。靑軌云。惠手地水火風如前皆小屈(文)玄法軌云。內縛舒惠水。是名如來腰(文)攝大云。卽前風火水。舒散(文)御作次第同玄法也。
如來藏。印言出靑龍軌(矣)軌云。全同次第印文。攝軌云。定惠虛心合風水屈入內火合。空亦然。地合令少屈。此名如來藏也(文)玄法同之。御作次第云。虛合二風水入內二地少屈(文)此印相同攝大也。
普光。印言俱出靑龍軌(文)軌云。普光火內交。空入風水。散地輪竪相合(文)玄軌云。普光准大界。二空屈入月。風舒如放光。火屈如鉤形(文)攝大軌云。普光印准前空。入月。風開。如放光(文)御作次第云。虛合二空火指拄六指散開(文)私云。攝軌准前者。指火界印歟。今次第不出火界印也。
如來甲印言俱出靑龍軌(矣)軌云。甲印。虛心合風幢加火背(文)眞言注云。空離火如少麥許(文)今次第風加火背不付(云云)御作次第云。虛合二風加火以空指火中[/卽](云云)法皇云。虛合風持火側。空離火如少麥許(文)諸說取少麥喩異。可決之。
如來舌。言出靑龍軌。印依大師次第(矣)。御作次第云。虛心合二水入掌。屈二空押水甲(文)靑軌云。舌相二空入(文)攝軌云。准前如來甲。空押二水甲。爾賀縛觸印(文)私云。爾賀縛者舌梵語也。
如來語。言出靑軌等。印出攝軌。又同御次(矣)軌中云。語門虛心合風水屈相捻。二空並少屈。地水合成峯(文)御作次第云。虛合風水入內。二空少屈口形(文)。
如來牙。言出靑軌等。印同大師次第(矣)御作次第云。虛合二風屈合甲如牙二空開立(文)御口決。二空押二風屈側。開立如牙也。靑軌云。牙印風入掌(准前)玄軌同。注云。三補吒(云云)廣軌云。復准語印。以二風輪屈入掌。在空輪傍(文)諸軌大旨同(矣)。
如來辯說。言出靑軌等。印同大師幷石山記(矣)御作次第云。虛合二風勾火背勿著。二大動轉。辯說勢也(文)集記第八有傳意同之。靑軌云。辯說二風輪(准前印)火側第三節空輪微搖動(文)玄·攝等軌意同之。
如來持十力。印言出靑龍軌(矣)軌云。十力蓮花合。地空屈入月。掌內節相合(相合云云)經第四云。空心合掌二地二空屈入相合(文)廣攝二軌意同。御作次第云。地空入中相捻六度頭相集(文)私云。此表如來十力功德也。十力者。一處非處智力乃至十漏盡智力也。靑龍軌云。由此智印。能持如來十力之義也(文)此十力唯在果位。或通因位。二義中今約果。故云如來持十力歟。此等分別如別抄。
如來念處。印言俱出靑龍軌(矣)軌云。念處風捻空(准前文)玄軌同之。但無住。攝軌云。念處同十力。雙屈於空。風上節相合(文)。廣軌大旨同歟。集記云。大師言虛心合掌。以風立空背。似閼伽印(文)。
一切法平等開悟。言出靑軌。印同攝軌(矣)攝軌云。次陳開悟印。前印空。加水。餘度並申合(文)靑軌云。開悟圓風甲。地水空入掌(文)玄·廣二軌大旨同也。
問。儀軌文初偈頌。從如來藏至慈氏十二印言爲一段。而正出眞言之時。開悟次結已上如來身會。恐似前後相違耶。答。凡今軌文於三十印言。初段入佛三昧耶。至如來腰十八印言爲一段。初以偈明印。後正說眞言。後從如來藏至慈氏十二印言。初以偈明印。後出言之時。開悟說爲如來身會結者。開悟已上表佛身德。是內證自利之義也。普賢·慈氏等菩薩德。卽外化利他之義也。佛菩薩德中。開悟已上顯佛德故。結如來身會也。故生起云。二羽依文。開悟眞言靑龍注云。已上如來身會(云云)故知。前佛果。後是佛因也。第二明佛因功德者。初普賢。次慈氏。此曰是佛因歟(云云)。彼小壇時。或自大惠力至慈氏二十七箇印言結誦。是顯自利利他圓滿之義也。或又從入佛至開悟二十八印言結誦。是顯因果圓滿之義也(入佛法界轉法因行。大惠力等是果德也)又義大惠力至開悟二十五箇印言用之。眞興釋云。度二十五有群生。但表二十五種功德(云云)。
問。儀軌幷御作次第廣澤御流次第等。諸會以前如來身會行之。今何違本軌等。諸會以後修之耶。答。今此如來身會專示果德故。諸會修行之後擧之歟。但儀軌文者。眞興釋云。如來身會明成佛果德。諸會明三部普門示現也。御釋等任儀軌次第歟。廣澤等未必然。法皇二卷次第。如今次第也。
問。如來身會者。自何印言。至何印言耶。答。法皇次第云。自大惠力至開悟二十五明名如來身會。藏一切智印(文)生起云。就初三十印亦二。初二十八明佛果功德。後二明佛因功德(文)眞興釋云。爾時薄伽(等)自下第五明作化身佛分三。一總表化身德。二明入地因行(入佛三昧法界生轉法輪)三明成道果德(大惠力已下)此等意。入佛三昧耶等。爲如來身會歟。儀軌旣一段明故。或又普賢·慈氏儀軌爲一段。然如來身會結不入之。常喜院入佛三昧耶等屬如來身會也。理性院小壇時。自入佛至開悟二十八印言結誦之。此入佛等三明屬如來身會歟。三寶院自大惠力至開悟二十五印言結誦之。法皇次第同歟。又覺超。入佛等三明爲果德。眞覺爲因行也。
普賢菩薩。言出靑龍軌。印同御作次第(矣)彼云。虛合二風加火背令圓。以大捻火根(文)。靑軌云。普賢如意珠蓮花合風加火上節如寶形。玄法·攝大同之。但下一句無之。靑軌上節寶形異今印。疏十三云。作補吒。以風指。轉加二火指之背後。當[/卽]令圓是也。此又同今次第歟。
慈氏菩薩。印言俱出靑龍軌。又印同集記有傳(矣)靑軌云。慈氏印准前。屈風火輪下空壓如軍持(文)玄法攝大同之。疏十三同之。又疏云。此印如卒都婆形者。以持一切如來法身塔故。猶如觀音持佛身也(文)。問。何故彌勒持塔。觀音持佛耶。答。演密云。觀音持佛師現在故。彌勒持塔師滅度故(文。)問。印文寶瓶印何云如卒都婆形耶。答。三寶院流。彌勒印有祕決。更問(矣)傳法院本願釋云。能居慈尊旣號毘虛遮那(慈氏軌云。大日慈氏同一體)所住足天豈非法身淨土。密印所表祕趣可知(文)。
三世無閡力明妃。印言俱出靑龍軌(矣)軌云。頂印(文)法皇次第云。內縛申合火開風著火。空直立頂散。如來頂印也(文)。
無能害力明妃。印言俱出靑龍軌(矣)軌云。以梵夾印八遍(文)法皇次第云。定掌開仰心前惠覆定上。是梵夾印(文)。
問。御作次第者無此二印言。何今擧之耶答。儀軌擧二印明。故今次第依彼也。故生起云。故知。三十印攝別別功德。此二總攝無邊功德。二中前但同如來境界。後通二乘三乘凡聖。寬狹爲次(文)。
本尊加持。石山集記第八云。次本尊加持。大師五古印五處加持。眞言曰。..........御口決云。本尊加持結外五古印。誦五古明三反。然後加持五處也。師傳云。法界定印等幷毫相等印言不用之次住定印御口決云。入我我入觀也。定印者法界定印也。御流次第云。次入我我入觀(云云)。彼用彌陀定印也。今觀文全同集記有傳也。問。想自心九重滿月輪。九重方如何答。或記云。九重有二說。或說平團上細九重也。今說虛圓。次第中小九重也(云云)。私云。兩說意同也。對受記云。珍和尚說云。九重者內外九重月輪也。大和尚釋。仰平月輪中作大小九重(文)(大和尚者慈覺大師也)眞興釋云。言九重者非如紫宮內外九重。亦非如塔上下有九。其實中臺幷八葉。各有一輪。名九重也。有九月輪合名九重。卽是大日四智四攝各別壇場也(文)私云。八葉九尊月輪云。九重月輪也。今四攝者四行菩薩也。
問。中臺八葉月輪則可有九尊種子。何九重月輪中觀一.字。故知。可如前義耶答。一種.字卽諸佛種子故。爲九尊種子何失。故尊勝破地獄軌云。九重月輪表八葉九尊義(文)或又如瑠璃壺九重之內觀一.字歟。若九尊各別月輪何下字輪觀云九重月輪有五字耶。又有九重滿月輪。其上有五字(云云)旣云其上。如鏡九重歟。但尊勝軌設雖如前二義。九數表九尊位也(爲言)又御流次第云。我心中有九重滿月(九尊位)其上有.字(文)此文或九尊住月輪。各有.字歟。或一.字遍大小九重月輪歟。
問。九重月輪何色耶。答。或處云。輪團成九重。秋夕月光也(云云)又悉地出現品疏云。猶如九重月在薄霧中。旣云月色。若爾純白之內。何爲九重。大和尚決云純白圓。內小大九重可有際分。安亦疑云。小大九重可有白黑。何爲純白。大和尚決云。雖無白黑。只有重際(文)。
次取珠置頂上。御口決云。入我我入觀次本尊加持(如先)次正念珠念珠加持明幷偈念珠作法等。皆以如金界。但本尊明異彼也。又改本次第明明五字明也。珠捧頂上。誓願呪珠置本所畢。
次本尊加持(如前)次結定印。此字輪觀定印者。法界定印也。
問。以五字配五分法身依憑安在耶。答。此字輪觀。用集記有傳文也。師資相承說歟。
毫相悲生眼等。御口決云。本尊加持如先。外五古印五字明也。毫相悲生眼。不動不用之。問。集記有傳。毫相悲生眼用之。不用不動印言也(云云)如何。答。靑龍軌云。復結根本印。眞言七反已(文)私云。根本印者。外五古印歟。玄法軌同之。
次隨意念誦。此散念誦佛眼大日(台)金剛薩埵般若不動大金一字。
次淨供物覽字用之。御口決云。先佛眼印言(如常)。
次五供印明(如常)次事供(引上閼伽用此矣)事供加持印明(如前)。
讃(心略讃)普供養(虛空藏轉明妃)三力。祈願。禮佛(別在之)後鈴迴向方便(祈修一切等)迴向(在別)。解界(如次第出之)。
次加持句印言。出靑龍軌(矣)軌云。說救世加持令法眼道遍一切處。久住當令金剛合掌隨明遍觸身(文)。次奉送偈幷眞言(同金剛界)偈幷眞言出靑龍軌。印依金界(矣)靑龍軌云。所奉請諸尊本所不爲無等。本誓之所留止也(文)。
普爲五類幷偈(用否任意)迴向方便隨心迴向。御口決云。普爲五類幷偈兩種迴向不用之。三部三昧耶。御口決云。三部被甲印言結誦之普禮(金一打)。
胎藏入理鈔卷下
正安二年九月十二日。依或人請於根來寺中性院坊記之畢。金剛佛子頼瑜(七十五)。
同三年十二月二十四日。於同院少少再治。頼瑜(七十六)。
同四年正月比。愚身清書之進之間賜此中書畢。金剛資實尊。
天正三年五月比。於根來寺中性院(道僖法印)御房傳受之砌。下總佐倉專良房書寫之了。實名尊快。
時元祿十五(壬午)祀同國同處養詮房。實名定昌。
時寶永二(乙酉)季三月下旬。於豐山書寫之。
上求菩提下化有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