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77部大正藏第81册P0619 大鑒清規 (1卷) 〖 日本清拙正澄撰〗.txt
《大正藏》第81卷No.2577
新刻清拙大鑑禪清規敍
支那叢規。橐籥於馬祖。黼黻於大雄。至赫照代。則千光國師倡之於先。大覺道元和之於後。繼是興其廢者。大鑑瑩規律丕振。百丈千光·道元大覺·瑩山之定規。鍥刻可觀焉。凡禪規以禪堂爲ハ最。百度由茲始焉。今睹日本禪林。於洞上則間講規戒。濟家但節序課誦也已。明清規典。雖微行于此。率從事華飾。只圖衣食。益學益遠矣。伏告此土禪林諸老。平生非梵。放肆葷酒。飲啖自若。不知禪規何日之行。可痛矣。護法百檀紳。亦請著眼。清拙老祖。入朝已還。承命莅建長。發揮禪規。沾化華裔。又應信州刺史貞宗小笠原公之請。剙開善寺。矩護鼎新。今日諸宗葬儀。遡其餘波。謂之小笠原家禮。想禪規爲俗所掩焉。然言拙老者百丈再世。宜神朝文明於緇衣足驗焉。余曾聞諸毘耶。大雄清規蚤泯於中土。黃檗元公始覩焉傳彼。彼地禪規。蓮池尚疎。全仗中峯。此出于元公間話。檗下老僧語毘耶如此。蓋毘耶主之求清拙清規。多年于茲。竟獲三四本。校讐弗遺。泊于付梓。以視余。因竝叙其首。
元祿十年龍集丁丑孟春十七日
旨外居士太路敬序于毘耶離室中
大鑑禪師小清規
兩班出班拈香之法
三佛初祖百丈臨濟開山嗣法師。無借香問訊。其餘前住忌。則兩班人人借住持香合内香燒之。故先問訊住持借香。又回身問訊謝住持也。
土地堂四節念誦出班。但依元班立。無向内立。蓋無拜也。
維那於香爐左立揖出班。但正面。一低頭問訊。不可以手搖揖兩邊。非法。
出班人但正面。合掌低頭小問訊出班。不可搖動身手兩邊。相揖。非法。其上下肩人亦小問訊。不可搖手相揖。非法。歸班時。上下肩人亦小問訊。兩兩對出。先問訊住持時。但於後堂監寺面前所在立。問訊住持兩人面相向回身立同問訊。却進一二步至香爐。兩人對手拈香。東班人右手。西班人左手。相向拈香。不中手相背。却退一二步問訊。又回身不動同問訊住持。回身時。兩人面向中相向回向身。不可相背回身非法。問訊住持畢。各分東西歸班。自然不相背。蓋可觀也。
佛祖忌出班。雖無借香問訊。亦須兩人面向中相向回身歸班。庶不相背也。兩人問訊住持借香時。及回身問訊住持。但回身不動步。遠遠問訊。不可直趨住持面前相近問訊。非法。
日本樣。古來至今錯相傳習。直趨住持前。頭額與住持相磕著問訊。住持驚畏退身立。其兩人又趨近逼面問訊。大可怖畏。雖曰尊敬之意。安知禮過成諂。今後可人人知而改之爲美也。
出班時。合掌搖揖上下肩相揖。大不可觀。可勿習之。
兩掌相合但名合掌。若合堂低頭或揖。此名問訊。今此間人。但合掌名曰問訊。此亦錯誤傳習也。
毎日三時諷經回向畢。兩班但人人低頭問訊而散。
不必揖上下肩。佛生成道涅槃此日住持若他緣者。兩班有出班燒香。此山門公界禮也。首座居偏跪。爐堂司行者進手爐。聖僧侍者進香合。方丈侍者亦得。維那立宣疏。不須跪。
三佛二祖疏内無住持則頭首比丘(某人)白之。傳法故也。
盂蘭盆歲末無住持則知事僧(某人)白之。
代山門故也。
坐具禮拜之法
坐具搭手須在袈裟之下。坐具開展處。向外搭之。多見誤以坐具背向外。又妄言。前輩一六名尊宿。以坐具背向外。堅執此説。殊不知。初與客人相見時。便相背也。又展時亦顛倒反逆。大非禮法(前輩豈不知禮法如此。乃知作此説者齊東之人也)。
坐具展時。須從衣袖内邊拈起坐具角展開。此爲順也。今則多從衣衲外邊倒拈坐具展開。此爲逆也。順則吉。逆則凶。知禮人皆從吉也。
兩展之禮。但如尋常展拜之法。坐具將盡及地。住持以坐具約而免之。遂收摺之。今人以坐具展開加額了遂摺之。此非法。
古法。小比丘見大比丘。必須展拜。一問訊便展坐具。大比丘堅以手約免之。或以坐具約而免之。小比丘收摺了。又慇懃必欲展拜。又展坐具。大比丘又堅約免之。小比丘又收摺了。敬禮之心未息。乃以坐具觸地三而拜之。大比丘遂答之一拜。此其兩展三拜之本意也。
禮拜之法。自謙之法。坐具不敢全展。須上兩角摺轉些子。若新爲僧。坐具但半展兩重狹而拜禮。又拜時合掌低頭問訊。次先兩手托地。次兩膝至地。低腰妥身。仰展開兩掌。頭額至地。兩手兩膝皆至地。名五體投地。又拜佛之法。仰開兩掌。接承如來雙足。叩頭而禮拜佛也。故曰頭面接足禮。今此方人以兩手捏拳。不知何義。 問訊之法。合掌深深低頭致敬。今人背腰俱曲仰面合掌。大非禪僧威儀也。
禮拜之法。低頭問訊。先兩手掌至地。徐徐五體投地。低腰伸手掌而拜。有一等執拗之人。禮拜時。先跪兩膝至地。次方兩掌至地。威儀不雅。如俗人不知次第。此大訛謬之人。不依眞正法度。誤後來錯習惡相之甚也(此細大法門人人不耐煩厭看。殊不知皆謗之不及前輩賢德人也)
維那須知法凡齋粥二時。僧堂念十佛。鳴槌時。須於砧槌後正面而立。背後門在堂前。如聖僧龕。同面堂前而立。切不可偏立側立。無叢林村裡小院模樣。
十佛名以先。先出聲念逐日小回向。滿堂聞回向聲。次大出聲十佛名念之。多有維那不依。唐僧説。堅執日本古例。不念小回向。此非通人達士。殊不知禪宗規式皆依唐法。其間有微細未全處。次第改正。豈不全美者乎。
逐日回向内。須念守護伽藍合堂眞宰。切不可護伽藍(無守字不可)。
月中毎日粥時念文
初一十五(粥供)香修利祝延。今上皇帝聖壽萬安(初一十五。此兩日不念仰恁大人念)十佛。念。
初二十六(粥供)香修利祝獻當山地合堂眞宰仰憑大衆念十佛。
初三十七香(粥供)修利回向初祖菩提達磨六代祖師仰憑大衆念十佛。
初四十八香(粥供)修利祝獻南方火德星君火部聖衆仰憑大衆念十佛。
初五十九香(粥供)修利祝獻韋駄尊天監齋使者仰憑大衆念十佛。
初六二十香(粥供)修利回向普菴寂感惠慶禪師仰憑大衆念十佛。
初七二十一香(粥供)修利祝獻田公田姥田庫神祇仰憑大衆念十佛。
初八二十二香(粥供)修利祝獻蔬園土地種植神祇仰憑大衆念十佛。
初九二十三香(粥供)修利祝獻中欄土地馬廏神祇仰憑大衆念十佛。初十二十四香(粥供)修利祝献山林界相守護神祇仰憑大衆念十佛。
十一二十五香(粥供)修利祝献本寺檀那增福增壽仰憑大衆念十佛。
十二二十六香(粥供)修利祝献十方檀那增福增長仰憑大衆念十佛。
十三二十七香(粥供)修利祝献八幡諏訪新羅六所權現仰憑大衆念十佛。
十四二香(粥供)修利祝献亡沒僧行莊嚴報地仰憑大衆念十佛。
二十八香(粥供)修利祝献亡沒且信莊嚴報地仰憑大衆念十佛。
二十九香(粥供)修利祝献三界萬靈十方至聖仰憑大衆念十佛。
三十日香(粥供)修利祝献上報四恩下資三有仰憑大衆念十佛。
施食
所有斛食饅頭等。淨盡推倒。使餓鬼得食。今寺寺人工守住。自所望大。無慈悲心。維那差僧三人奉行。盡推倒不可留。古老相傳云。斛食盡推倒。令衆人爭拾取之。如此則餓鬼得食。
僧堂衆僧須知
直堂須自開靜後看守衆僧被鉢。一日至晩不諷經。不出外。不入寮舍。專此一日。至於參了。名曰交堂。交付聖僧侍者看管。明日當次直堂者。今日直堂之者。預先報知。其明日直堂者。今夜四更一點。須在被位俟開靜時。上肩僧交付直常牌與下肩僧。日日如是。不可推懶。如下肩僧出外不回時。且又以次僧交付之直堂。俟前出外僧歸。仍令未進分直之。如三日不歸除名。
聖僧侍者放參時。便入僧堂交堂。此一夜至五更鐘絕。方出僧堂。此時開靜。直堂僧上下肩交牌也。夜夜如是。朝朝一同。
齋粥二時。食畢掛鉢。須待首座出堂方起身掛鉢如遇失食日。粥罷且掛鉢。諷經後可收鉢。別置之。如今粥了便開函櫃藏鉢盂滿堂喧鬧。非叢林法。違者出院。
陞堂時。須粥罷諷經後。人人入僧堂被位坐。聞鼓鳴回身正面坐(此名坐堂)俟頭首入堂同坐堂。鼓二通始。首座領衆出堂。鼓初鳴時。耆舊皆堂前。坐堂。建長圓覺耆舊。皆有古叢林體裁。可喜。今後大家追復古風爲後昆模範可也。
陞堂聽法時。戒臘高者近前立。後生兄弟次第皆近前立。不可退縮在門外。此皆因老戒退縮。以致後生不能近前。又陞堂時。後生半分懈怠。其意謂。唐音聽不得。不如懈怠不妨。此之謂輕師慢法。向後決定住院無分。自然鬼神妬滅其福。可不自思(法鼓一鳴。諸天皆臨。在寺掛搭者。輕慢住持。土地神必罰)。
初夜後夜三分二懈怠。住持常常苦口勸令坐禪。全分不依教。此等土地神消損其福。自然病生。宜自思。
展堂塔所諷經未了。小僧群然走去。大敗叢林。今後維那回向畢方散。今分行者守之。先走去者出院。
希望職事并掛搭者。多求官勢書凌壓住持。此僧可自羞。決定然不免。維那令行者諸寮一一見之。
凡入祖堂。當一一歷代位牌平等供養。此天下古今順理也。凡生前死後。道理則一(比之新住院日。長老自喫飯。大衆迎接后。皆不喫飯。大衆必怒也)一代住持。入祖堂新安位牌。則前歷代諸住持。皆相迎接問訊歡喜。其新入牌住持之小師。當爲本師修設歷代供養點心餚饌作入門歡。若獨設一位。新入住持自饗食。歷代住持空坐。看別人受供。是何道理。兩無面目(新入者自受供無面目。前歷代空坐無面目)比之生人。入寮暖寮同。自今後入祖堂時。當職維那可以理喩之。不可悋財無供養。令本師無面目於冥冥中也。榜永掛維那寮。令衆通知(在先未曾有人説此理。今后大衆達理。爲知禮君子。則有道之國也)。
四節衆寮寮主事。維那預先定有音聲兄弟。望寮内爲定。臨時僞以請暇病暇辭免者。可令起單除名。此等紊煩公界僧。不宜共住(若人人辭免者不可。令俗人作寮主歟)。
浴佛在近沙彌喝食不請暇病暇寮暇(鴟吻一對左右閹拈定之。幡四首四柱。第柱一幡。額一毘藍園)。
凡遇一切疏。維那先一日齎疏。請住持僉疏。不可臨時彼此爭促不方便。代代維那須知。應一切布施衆僧内照依唐例。以後爲定。維那雙分(堂司庫司同)。
參暇僧無維那寮先請暇禮者。不可免參。維那照了。
凡祈禱啓建滿散有供具者。須於早晨及日中可也。此二時佛天受供也。若急祈禱晩間。茶湯而已。歷代忌隨宜。
藏經中所載 早晨諸天食
日中諸佛食 晩夜鬼神食
僧堂坐禪號令。權在首座。不在住持。首座謂之禪頭。衆僧皆聽僉於首座。切須力行勉礪後學。其衆僧當遵依規矩成就自己光明盛大之業。自古佛祖皆從坐禪究明而得證悟。切望自奮發大道心。勿生懈怠。勿生我慢。勿生惡念。但期成佛作祖永爲道伴。
四更二點。首座巡堂。不至者罰。住持來。不來。首座須到鐘鳴出堂。鐘未鳴先出。非叢林法。其後生以道爲心。不可生嗔。如有先出者出院。
鐘二通後。衆僧各歸被位。俟開靜方收單摺被蓋巾。首座此時巡視。先蓋被去者罰。
凡坐禪首座巡堂非一次。或見多昏睡者鼾聲者。首座須巡而警之。
日本樣。住持若稍不出。頭首大衆同心懈怠。此事今後不可如此。又有一等無道心者。見首座勸行便生惡念。此等之人。請當山護法諸神譴逐。惡報決定。
諷經僧少。維那拔籤重罰。
此牓安僧堂前三日。維那令人看守。仍堂中兄弟各錄一本。依此而行。向後作頭首時。現成受用(三日后留首座寮後人通知)。
侍者寮牓(眞本在南禪侍香寮)
昔雪豆明覺禪師在衆日。與曾侍郎談道交契。一日明覺入淅。曾公與書一封。至靈隱珊和尚處求掛搭。明覺至靈隱。相看得掛搭。匿其書。明年曾公訪靈隱。問。去年有書。送僧掛搭。到否。珊和尚云。無。取床歷看。有重顯上坐名。問之乃作淨頭。曾公乃相見問其書。明覺出其書還之。緘封未開。曾公大悅。知其遠大之人也。今日本僧。人人求擧書掛搭。全無羞恥。實使人愁。有高見遠識兄弟。別有格外相見。不擧書爲妙。
相看求掛搭禮
諸擧掛搭。入道僧。除外。放參了。方丈行者引送燒香侍者寮。相看禮畢。再禀侍者云。自名(某)等。欲禮拜和尚求掛塔。伏望慈悲通報。侍者再坐問尊諱令師何寺領清要。問答罷。侍者於相看帳内名字書之。待開爐一度相看。大心衲子須歷些門戶入唐一般。以後自然氣象可觀。附名之法。某人侍者。某和尚小師。某寺侍者。某州人某人。上座某和尚小師。某州人。
兩展三禮。問訊一展畢。問訊叉手云。某等久仰道風。得拜尊顏。下情不勝欣幸之至。又問訊兩展云。即日孟(冬春)謹時恭惟。堂頭大和尚尊侯起居萬福。又問訊觸禮三拜。起身問訊。就座喫茶。茶罷起身。爐前問訊云。某等禮拜不虔。伏蒙煎點。下情不勝欣抃之至。問訊退。即皆詣侍者寮。參頭問訊云。即日恭惟。高侍禪師起居萬福某等適來有煩神用。特此拜謝。下情不勝。感激之至。侍者答云。禮合通報。返蒙降重。下情不勝皇恐之至。問訊退。
相看之明日。粥前方丈行者請粥罷方丈獻茶。參頭報衆皆赴。粥罷參頭領衆。方丈前候住持入了。參頭領衆進。門外肅立。侍者一問訊接入。香爐前住持出與問訊。參頭云。即晨恭惟。堂頭大和尚起居萬福。某等伏蒙寵召。下情不勝喜躍之至。皆分兩邊坐。獻茶。茶畢起身皆至爐前。雁行肅立。參頭與衆展坐具。住持約免之。又觸禮雙免。問訊云。恭惟堂頭大和尚起居萬福(某)等特蒙煎點。下情不勝感謝之至。問訊退兩三步。參頭領衆近前云。某等生死事大無常迅速。特來依栖。伏望慈悲收錄。此時或免則觸禮一拜云。謝和尚掛搭。或不免則且退。免時各人謝掛搭無時節。或一處下語。試詩試文章。隨其能者免之。不能者無奈何。
侍者寮壁上貼之。已知者可説與未知者。貴知禮。
四節日巡堂禮
至知事禮謝大衆畢。知事出堂。侍者隨知事出。次住持巡堂。禮皆畢燒香。侍者入堂中立。問訊揖坐。凡茶湯禮。侍者門外立。俟兩班耆舊皆集。但一箇問訊。衆入無人人問訊之理。與衆寮不同。衆依各位立。侍者中立問訊(此名揖座)衆方坐。次問訊進爐前炷香。退身問訊(此名揖香)次行者行茶。瓶出侍者略進一步問訊(此名揖茶)凡僧堂三巡之禮。第一巡(揖座)第二巡(揖香)第三巡(揖茶)凡兩掌相合只名合掌。如十佛名時。大衆合掌默念佛名。不名問訊。如揖香揖茶。此時合掌低頭捐衆。此名問訊。如自己於佛前合掌低頭敬揖諸佛。此名問訊。如主賓相見合掌相揖。此名問訊。如合掌巡堂。不名問訊巡堂。如上堂出班。問訊住持。叉手出班。合掌歸班。不名問訊歸班。如土地堂念誦出班燒香。問訊住持。不可太近住持面前。非禮。此問訊名借香問訊。
凡在衆兄弟遇行禮時。常常著眼觀而記之。至自己臨時。得現成無乖謬。
凡茶湯之禮。兩手掌相合(此名合掌)合掌低頭揖(此名問訊)坐具。取開始。須從近身内取。不可從外邊取。非禮。兩班耆舊皆至門外立。侍香一問訊。便少退叉手立。不可人人。接(此名接入問訊)一衆入席立定。侍者中立問訊衆坐。(此名揖座問訊)衆坐定。侍者小問訊。進爐前燒香。退中立問訊(此名揖香)衆皆喫茶湯。瓶皆出。侍者進一步問訊(此名揖茶)行者收茶器時。侍者退外側立禮畢。
四節僧堂茶禮
鼓鳴。大衆堂内立定。侍者叉手至首座前問訊。便至後堂面前問訊。
便至特爲人前問訊(此名送入席)却從聖龕後轉出堂外報住持。住持入堂立定。
侍者從住持前直至特爲人前問訊(此名揖座)又從龕後轉從上間一問訊合掌。巡堂内外一匝。爐前中立問訊(此名揖大衆座)衆座定。侍者小問訊。進爐前燒香。次上下間堂前燒香。安香合畢。直至特爲人前問訊(此名揖香)又從龕後轉至上間。
巡堂内外。又爐前中立問訊(此名揖大衆香)行者。行茶湯。瓶出侍者直至特爲人前問訊(此名揖茶)又從龕後出上間。聖僧前大展三拜。外入中立(此名揖大衆茶)行者收茶琖出。侍者燒光伴香一炷。問訊出。禮畢。
此牓永貼侍者寮客展壁上。代代侍者并衆兄弟觀之。庶幾爲知禮君子。向後自當職時。現成不須問人也。師子捉象全其力。捉免亦全其力。凡禮不可輕欺。須習之。
若下八念誦有巡堂。則初一日上堂罷。巡堂喫茶。住持巡堂還禮。下八三人問訊之禮(此日繼罷僧堂無就座茶)上八念誦有巡堂。則十五日同前。若上下二八念誦無巡堂。則初一十五粥了就座茶。侍者禮如常。
此事燒香侍者可分明記之。住持忘記時。侍者須提起。勿至失禮。
侍者寮貼之。代代侍者通知。侍者之職。觀道德於前後。聽教誨於朝夕。凡叢林禮儀。皆須詳覽清規及博問行知。講究悉能諳練。庶臨時不至倉惶失措。其寮中英俊義聚之士。亦當習問禮儀。大家講明以後當職之時。不須問人也。此其一端至若自己一大事因緣。人人各須勉力以古德爲法。必須以悟爲則。其餘非僧人之所常爲者。一切不可違者。叢林有規(百丈清規。輕則油。重則出院)。
粥飯二時。侍者隨住持入堂。住持至鉢位。侍者一列問訊。便歸鉢位。不可久立相妨維那。聖僧侍者出入。不可持住持坐。便住持纔至位。侍者問訊便去。切莫待住持坐相妨維那。燒香侍者之職。所行之事。悉是公界之事。其令必嚴。其威必重。過於展老也。所有隨方毘尼合行之事。但依日本先例行之。如有傲慢欺侮公界之者。即令其出院母怒者。
右牓侍者寮。各宜知此意
丁丑七月二十六日示方丈(花字)
藏主寮牓
大藏經文前後。皆因隨意取去看閱不肯送還。散失極多。不念航海梯山難艱之來處哉。自今後閱經賢德。只就藏殿内披覽。不許將歸各寮。於中或有老成耆德知因識果之士。欲借歸寮者。須白藏主書名及經卷數目。看畢依數交還。却不得用別處鎖匙檀開取經。毎年藏主切須親自照。應不宜倦怠令同住代管致有去失。如此告而不遵違者有過。當職藏主不能主之。非藏主也。丁卯夏住山清拙花字勤曰
秉拂提綱法
衲僧以參學爲主。頭首以秉拂爲主。秉拂以提綱爲主。提綱以宗眼爲主。宗眼既正。則擧揚箇一段大事。胸襟浩浩地。蓋天蓋地。縱橫得妙。左右逢原。如王秉劍殺活自由。如珠走盤不留影迹。如師子遊行不求伴侶。如香象渡河徹底截流。如壯士展臂不假他力。如長江大河之水有來源必須到海。如大海水汪洋無際波濤千萬各異。如大空雲不知起處不知滅處。能如是者。説法之大概也。
趙州 雲門 黄龍 眞淨 圓悟 大慧 五祖 佛眼 示衆提綱可爲法
叙謝語貴簡淨。不必繁多。多則厭聽。叙謝住持不過兩句。多則太無禮。古德語錄中。多載秉拂提綱及拈提公案。不見有載叙謝。近時有俗儒爲僧。無宗眼無衲僧氣息。却製作叙謝文章。此等不可爲法。戒之戒之。
古德未説法已前。先垂語令學者有疑請問。問以決疑。一言之下超越生死之岸。後來變其名曰索話。此二字已訛謬矣。其秉拂垂語之意。只要向一著大家激揚光顯祖庭。大概如此。變通在人。切不可自言我是作家。我要決勝負我無敵。我七事隨身一任爭戰。如此等語非理也。自言作家。便非作家。
又問話禪客。始謂出陣。終謂入陣。此皆訛謬。古人胸中疑情未泯。出來對衆決擇。安有出陣入陣之意。可削除之。古來雖有法戰之語。不專在禪。客分上。
精進勸
人誰無過。過而能改。善莫大焉。此古賢之格言也。懈怠乃常人之情。唯智者能以勤治之。怠者衆生之病。勤者衆生之藥。凡愚怠則不能爲聖賢。修行怠則不能成道業。習讀怠則不能富才學。請益怠則不能決疑惑。禮敬諸佛怠則不能增長福慧。披閱經教怠則不能識妙理。參禪學道怠則不能立身以繼祖位。行旅怠則不能還家。農夫怠則不能有秋。衲僧怠則曹擯被罰。怠者無根。以勤治之甚易也。今夫怠者必資嚴規峻矩以懲戒之。使成叢林之大器。賢智之士因是激發。而深造遠詣也。愚不肖之者。徒生怨謗曰。今之住持何爲使我苦至是也。殊不思。怠者。住持不撿責。則誰當撿責也。責汝使成器。人必稱曰。此名僧何人之子。何人之小師。住持無分得也毋怨恨毋嗔讟。自漸自悔自勵自奮。吾願汝成人。不望報也。勉之哉勉之哉。
月甫藏主裒所自謄小清規來。徵予分其句讀。且加和字。便於讀。大鑑。大智再世。而出中華徠日東。日東禪林禮之所缺不可不補者。裒爲小清規是也。且夫以日東無百丈忌爲歉。平日告人曰。茲日偈我寂。俾我徒弗做我忌做百丈忌。果以正月十七日終焉吾出百丈忌出此始。大矣哉渺乎大瀛海瓦一葦於日出處。再俾大智妙行赫焉新。固不離規矩出乎規矩之外者也。燒香三拜。著朱墨返之卷。大慧笠中一金釵爾。月甫名光。族姓源武田氏。大鑑四世孫也。
明應申寅年春。群玉峰窗龍統書于靈源閣下。
禪居菴常住清仲置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