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大小乘釋經部十七 方等部疏(0343-0353)
第0347部卍續藏第19册P0549 維摩經評註(十四卷), 〖明.楊起元評註〗.txt
卍續藏第 19 冊 No. 0347 維摩經評註
No. 347
維摩經評註 維摩經評注目次卷一 十譬贊 佛國品卷二 方便品卷三 弟子品卷四 菩薩品卷五 問疾品卷六 不思議品卷七 觀眾生品卷八 佛道品卷九 入不二法門品卷十 香積佛品卷十一 菩薩行品卷十二 見阿閦佛品卷十三 法供養品卷十四 囑累品
謝康樂維摩詰十譬贊
飛沫泡合
水性本無泡。激流遂聚沫。即異成狀貌。消散歸虗[壑-土+丘]。君子識根本。安事勞與奪。愚俗駭變化。橫復生欣怛。
?
性內相表狀。非炎安知火。新新相推移。熒熒非向我。如何滯著人。終歲迷因果。
芭蕉
生分本多端。芭蕉知不一。含蕚不結核。敷華何由實。至人善取譬。無宰誰能律。莫昵緣合時。當視分散日。
聚幻
幻工非同異。誰復謂非真。一從逝物過。既往亦何陳。謬者疑久近。達者皆自賓。勿起離合情。會無百代人。
夢
覺謂寢無知。?中非無見。意狀照眼前。好惡迭萬變。既悟眇已往。惜為浮物戀。孰視婆娑畵。寧當非赤縣。
影響合
影響順形聲。資物故生理。一旦揮霍去。何因相像似。群有靡不然。眛漠呼自己。四色尚無本。八微欲安恃。
浮雲
泛濫明月陰。薈蔚南山雨。能為變動用。在我竟無取。俄已就飛散。豈復得攢聚。諸法既無我。何由有我所。
電
倐爍驚電過。可見不可逐。恒物生滅後。誰復覈遲速。慎勿空留念。橫使神理恧。發已道易孚。忘情長之福。
維摩詰所說經卷一
姚秦三藏法師鳩摩羅什譯
佛國品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毗耶離。菴羅樹園。與大比丘眾八千人俱。菩薩三萬二千。眾所知識。大智本行。皆悉成就。諸佛威神之所建立。為護法城。受持正法。能師子吼。名聞十方。眾人不請。友而安之。紹隆三寶。能使不絕。降伏魔怨。制諸外道。悉已清淨。永離蓋纏。心常安住無礙解脫。念定總持。辯才不斷。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智慧及方便力。無不具足。逮無所得不起法忍。已能隨順轉不退輪。善解法相。知眾生根。蓋諸大眾。得無所畏。功德智慧。以修其心。相好嚴身。色像第一。捨諸世間所有飾好。名稱高遠。踰於須彌。深信堅固。猶若金剛。法寶普照而雨甘露。於眾言音。微妙第一。深入緣起。斷諸邪見有無二邊。無復餘習。演法無畏。猶師子吼。其所講說。乃如雷震。無有量已過量。集眾法寶。如海導師。了達諸法深妙之義。善知眾生往來所趣及心所行。近無等等佛自在慧。十力無畏。十八不共。關閉一切諸惡趣門而生五道以現其身。為大醫王。善療眾病。應病與藥。令得服行。無量功德皆成就。無量佛土皆嚴淨。其見聞者。無不蒙益。諸有所作。亦不唐捐。如是一切功德。皆悉具足。其名曰等觀菩薩。不等觀菩薩。等不等觀菩薩。定自在王菩薩。法自在王菩薩。法相菩薩。光相菩薩。光嚴菩薩。大嚴菩薩。寶積菩薩。辯積菩薩。寶手菩薩。寶印手菩薩。常舉手菩薩。常下手菩薩。常慘菩薩。喜根菩薩。喜王菩薩。辯音菩薩。虗空藏菩薩。執寶炬菩薩。寶勇菩薩。寶見菩薩。帝網菩薩。明網菩薩。無緣觀菩薩。慧積菩薩。寶勝菩薩。天王菩薩。壞魔菩薩。電德菩薩。自在王菩薩。功德相嚴菩薩。師子吼菩薩。雷音菩薩。山相擊音菩薩。香象菩薩。白香象菩薩。常精進菩薩。不休息菩薩。妙生菩薩。華嚴菩薩。觀世音菩薩。得大勢菩薩。梵網菩薩。寶杖菩薩。無勝菩薩。嚴土菩薩。金髻菩薩。珠髻菩薩。彌勒菩薩。文殊師利法王子菩薩。如是等三萬二千人。復有萬梵天王尸棄等。從餘四天下。來詣佛所而為聽法。復有萬二千天帝。亦從餘四天下。來在會坐。并餘大威力諸天。龍神夜叉。乾闥婆。阿修羅。迦樓羅。緊那羅。摩睺羅伽等。悉來會坐。諸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俱來會坐。彼時佛與無量百千之眾。恭敬圍繞。而為說法。譬如須彌山王。顯于大海。安處眾寶師子之座。蔽於一切諸來大眾。
爾時毗耶離城。有長者子。名曰寶積。與五百長者子。俱持七寶蓋。來詣佛所。頭面禮足。各以其蓋。共供養佛。佛之威神。令諸寶蓋合成一蓋。遍覆三千大千世界。而此世界廣長之相。悉於中現。又此三千大千世界。諸須彌山。雪山。目真隣陀山。摩訶目真隣陀山。香山。寶山。金山。黑山。鐵圍山。大鐵圍山。大海江河。川流泉源。及日月星辰。天宮龍宮。諸尊神宮。悉現於寶蓋中。又十方諸佛。諸佛說法。亦現於寶蓋中。爾時一切大眾。覩佛神力。歎未曾有。合掌禮佛。瞻仰尊顏。目不暫捨。長者子寶積。即於佛前。以偈頌曰。
目淨修廣如青蓮 心淨已度諸禪定
久積淨業稱無量 導眾以寂故稽首
既見大聖以神變 普現十方無量土
其中諸佛演說法 於是一切悉見聞
法王法力超羣生 常以法財施一切
能善分別諸法相 於第一義而不動
已於諸法得自在 是故稽首此法王
說法不有亦不無 以因緣故諸法生
無我無造無受者 善惡之業亦不亡
始在佛樹力降魔 得甘露滅覺道成
已無心意無受行 而悉摧伏諸外道
三轉法輪於大千 其輪本來常清淨
天人得道此為證 三寶於是現世間
以斯妙法濟羣生 一受不退常寂然
度老病死大醫王 當禮法海德無邊
毀譽不動如須彌 於善不善等以慈
心行平等如虗空 孰聞人寶不敬承
今奉世尊此微蓋 於中現我三千界
諸天龍神所居宮 乾闥婆等及夜叉
悉見世間諸所有 十力哀現是化變
眾覩希有皆歎佛 今我稽首三界尊
大聖法王眾所歸 淨心觀佛靡不欣
各見世尊在其前 斯則神力不共法
佛以一音演說法 眾生隨類各得解
皆謂世尊同其語 斯則神力不共法
佛以一音演說法 眾生各各隨所解
普得受行獲其利 斯則神力不共法
佛以一音演說法 或有恐畏或歡喜
或生厭離或斷疑 斯則神力不共法
稽首十力大精進 稽首已得無所畏
稽首住於不共法 稽首一切大導師
稽首能斷眾結縛 稽首已到於彼岸
稽首能度諸世間 稽首永離生死道
悉知眾生來去相 善於諸法得解脫
不著世間如蓮華 常善入於空寂行
達諸法相無罣礙 稽首如空無所依
爾時長者子寶積。說此偈已。白佛言。世尊。是五百長者子。皆已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願聞得佛國土清淨。唯願世尊。說諸菩薩淨土之行。佛言善哉寶積乃能為諸菩薩。問於如來淨土之行。諦聽諦聽。善思念之。當為汝說。於是寶積與五百長者子。受教而聽。佛言寶積。眾生之類。是菩薩佛土。所以者何。菩薩隨所化眾生而取佛土。隨所調伏眾生而取佛土。隨諸眾生。應以何國。入佛智慧。而取佛土。隨諸眾生。應以何國。起菩薩根。而取佛土。所以者何。菩薩取於淨國。皆為饒益諸眾生故。譬如有人。欲於空地。造立宮室。隨意無礙。若於虗空。終不能成。菩薩如是。為成就眾生故。願取佛國。願取佛國者。非於空也。寶積。當知直心是菩薩淨土。菩薩成佛時。不諂眾生。來生其國。深心是菩薩淨土。菩薩成佛時。具足功德眾生。來生其國。菩提心。是菩薩淨土。菩薩成佛時。大乘眾生。來生其國。布施是菩薩淨土。菩薩成佛時。一切能捨眾生。來生其國。持戒是菩薩淨土。菩薩成佛時。行十善道滿願眾生。來生其國。忍辱是菩薩淨土。菩薩成佛時。三十二相莊嚴眾生。來生其國。精進是菩薩淨土。菩薩成佛時。勤修一切功德眾生。來生其國。禪定是菩薩淨土。菩薩成佛時。攝心不亂眾生。來生其國。智慧是菩薩淨土。菩薩成佛時。正定眾生。來生其國。四無量心。是菩薩淨土。菩薩成佛時。成就慈悲喜捨眾生。來生其國。四攝法是菩薩淨土。菩薩成佛時。解脫所攝眾生。來生其國。方便是菩薩淨土。菩薩成佛時。於一切法方便無閡眾生。來生其國。三十七道品。是菩薩淨土。菩薩成佛時。念處正勤神足根力覺道眾生。來生其國。迴向心。是菩薩淨土。菩薩成佛時。得一切具足功德國土。說除八難。是菩薩淨土。菩薩成佛時。國土無有三惡八難。自守戒行。不譏彼闕是菩薩淨土。菩薩成佛時。國土無有犯禁之名。十善。是菩薩淨土。菩薩成佛時。命不中夭。大富梵行。所言誠諦。常以輭語。眷屬不離。善和諍訟。言必饒益。不嫉不恚。正見眾生。來生其國。如是寶積。菩薩隨其直心。則能發行。隨其發行。則得深心。隨其深心。則意調伏。隨其調伏。則如說行。隨如說行。則能迴向。隨其迴向。則有方便。隨其方便。則成就眾生。隨成就眾生。則佛土淨。隨佛土淨。則說法淨。隨說法淨。則智慧淨。隨智慧淨。則其心淨。隨其心淨。則一切功德淨。是故寶積若菩薩欲得淨土。當淨其心。隨其心淨。則佛土淨。
爾時舍利弗。承佛威神。作是念。若菩薩心淨。則佛土淨者。我世尊。本為菩薩時。意豈不淨。而是佛土不淨若此。佛知其念。即告之言。於意云何。日月豈不淨耶。而盲者不見。對曰不也。世尊是盲者過。非日月咎。舍利弗。眾生罪故。不見如來國土嚴淨。非如來咎。舍利弗。我此土淨。而汝不見。爾時螺髻梵王。語舍利弗。勿作是念。謂此佛土。以為不淨。所以者何。我見釋迦牟尼佛土清淨。譬如自在天宮。舍利弗言。我見此土。丘陵坑坎。荊棘沙礫。土石諸山。穢惡充滿。螺髻梵王言。仁者心有高下。不依佛慧。故見此土。為不淨耳。舍利弗。菩薩於一切眾生。悉皆平等。深心清淨。依佛智慧。則能見此佛土清淨。於是佛以足指按地。即時三千大千世界。若干百千珍寶嚴飾。譬如寶莊嚴佛無量功德寶莊嚴土。一切大眾。歎未曾有。而皆自見。坐寶蓮華。佛告舍利弗。汝且觀是佛土嚴淨。舍利弗言。唯然世尊。本所不見。本所不聞。今佛國土。嚴淨悉現。佛告舍利弗。我佛國土常淨若此。為欲度斯下劣人故。示是眾惡不淨土耳。譬如諸天。共寶器食。隨其福德。飯色有異。如是。舍利弗。若人心淨。便見此土功德莊嚴。當佛現此國土嚴淨之時。寶積所將五百長者子。皆得無生法忍。八萬四千人。皆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佛攝神足。於是世界。還復如故。求聲聞乘。三萬二千。諸天及人。知有為法皆悉無常。遠塵離垢得法眼淨。八千比丘。不受諸法。漏盡意解。
卍續藏第 19 冊 No. 0347 維摩經評註
維摩詰所說經卷二
方便品
爾時毗耶離大城中。有長者名維摩詰。已曾供養無量諸佛。深植善本。得無生忍。辯才無礙。遊戲神通。逮諸總持。獲無所畏。降魔勞怨。入深法門。善於智度。通達方便。大願成就。明了眾生心之所趣。又能分別諸根利鈍。久於佛道。心已純淑。決定大乘。諸有所作。能善思量。住佛威儀。心大如海。諸佛咨嗟。弟子釋梵世主所敬。欲度人故。以善方便。居毗耶離。資財無量。攝諸貧民。奉戒清淨。攝諸毀禁。以忍調行。攝諸恚怒。以大精進。攝諸懈怠。一心禪寂。攝諸亂意。以決定慧。攝諸無智。雖為白衣。奉持沙門清淨律行。雖處居家。不著三界。示有妻子。常修梵行。現有眷屬。常樂遠離。雖服寶飾。而以相好嚴身。雖復飲食。而以禪悅為味。若至博奕戲處。輙以度人。受諸異道。不毀正信。雖明世典。常樂佛法。一切見敬。為供養中最。執持正法。攝諸長幼。一切治生諧偶。雖獲俗利。不以喜悅。遊諸四衢。饒益眾生。入治正法。救護一切。入講論處。導以大乘。入諸學堂。誘開童蒙。入諸婬舍。示欲之過。入諸酒肆。能立其志。若在長者。長者中尊。為說勝法。若在居士。居士中尊。斷其貪著。若在剎利。剎利中尊。教以忍辱。若在婆羅門。婆羅門中尊。除其我慢。若在大臣。大臣中尊。教以正法。若在王子。王子中尊。示以忠孝。若在內官。內官中尊。化正宮女。若在庶民。庶民中尊。令興福力。若在梵天。梵天中尊。誨以勝慧。若在帝釋。帝釋中尊。示現無常。若在護世。護世中尊。護諸眾生長者維摩詰以如是等無量方便。饒益眾生。其以方便現身有疾(過現疾處血脉聯貫)。以其疾故。國王大臣。長者居士。婆羅門等。及諸王子。并餘官屬。無數千人。皆往問疾。其往者。維摩詰。因以身疾。廣為說法。諸仁者。是身無常。無強。無力。無堅。速朽之法。不可信也。為苦為惱。眾病所集。諸仁者。如此身。明智者所不怙。是身如聚沫。不可撮摩。是身如泡。不得久立。是身如焰。從渴愛生。是身如芭蕉。中無有堅。是身如幻。從顛倒起。是身如夢。為虗妄見。是身如影。從業緣現。是身如響。屬諸因緣。是身如浮雲。須臾變滅。是身如電。念念不住。是身無主為如地。是身無我為如火。是身無壽為如風。是身無人為如水。是身不實。四大為家。是身為空。離我我所。是身無知。如草木瓦礫。是身無作。風力所轉。是身不淨。穢惡充滿。是身為虗偽。雖假以澡浴衣食。必歸磨滅。是身為灾。百一病惱。是身如丘井。為老所逼。是身無定。為要當死。是身如毒蛇。如怨賊。如空聚。陰界諸入。所共合成。諸仁者。此可患厭。當樂佛身。所以者何。佛身者。即法身也。從無量功德智慧生。從戒定慧解脫解脫知見生。從慈悲喜捨生。從布施持戒忍辱柔和勤行精進禪定解脫三昧。多聞智慧。諸波羅蜜生(到彼岸也)。從方便生。從六通生。從三明生。從三十七道品生。從止觀生。從十力四無所畏十八不共法生。從斷一切不善法。集一切善法生。從真實生。從不放逸生。從如是無量清淨法生如來身。諸仁者。欲得佛身斷一切眾生病者。當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如是。長者維摩詰。為諸問疾者。如應說法。令無數千人。皆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
卍續藏第 19 冊 No. 0347 維摩經評註
維摩詰所說經卷三
弟子品
爾時長者維摩詰。自念寢疾於牀。世尊大慈。寧不垂愍。佛知其意。即告舍利弗。汝行詣維摩詰問疾。舍利弗白佛言世尊。我不堪任詣彼問疾。所以者何。憶念我昔。曾於林中宴坐樹下。時維摩詰。來謂我言。唯舍利弗。不必是坐。為宴坐也。夫宴坐者。不於三界現身意。是為宴坐。不起滅定而現諸威儀。是為宴坐。不捨道法而現凡夫事。是為宴坐。心不住內。亦不在外。是為宴坐。於諸見不動而修行三十七道品。是為宴坐。不斷煩惱而入涅槃。是為宴坐。若能如是坐者。佛所印可。時我世尊。聞是語。默然而止。不能加報。故我不任詣彼問疾。
佛告大目犍連。汝行詣維摩詰問疾。目連白佛言。世尊。我不堪任詣彼問疾。所以者何。憶念我昔。入毗耶離大城。於里巷中。為諸居士說法。時維摩詰。來謂我言。唯大目連。為白衣居士說法。不當如仁者所說。夫說法者。當如法說。法無眾生。離眾生垢故。法無有我。離我垢故。法無壽命。離生死故。法無有人。前後際斷故。法常寂然。滅諸相故。法離於相。無所緣故。法無名字。言語斷故。法無有說。離覺觀故。法無形相。如虗空故。法無戲論。畢竟空故。法無我所。離我所故。法無分別。離諸識故。法無有比。無相待故。法不屬因。不在緣故。法同法性。入諸法故。法隨於如。無所隨故。法住實際。諸邊不動故。法無動搖。不依六塵故。法無去來。常不住故。法順空。隨無相。應無作。法離好醜。法無增損。法無生滅。法無所歸。法過眼耳鼻舌身心。法無高下。法常住不動。法離一切觀行。唯大目連。法相如是。豈可說乎。夫說法者。無說無示。其聽法者。無聞無得。譬如幻士。為幻人說法。當建是意而為說法。當了眾生根有利鈍。善於知見。無所罣礙。以大悲心。讚於大乘。念報佛恩。不斷三寶。然後說法。維摩詰說是法時。八百居士。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我無此辯。是故不任詣彼問疾。
佛告大迦葉。汝行詣維摩詰問疾。迦葉白佛言世尊。我不堪任詣彼問疾。所以者何。憶念我昔於貧里而行乞。時維摩詰。來謂我言。唯大迦葉。有慈悲心。而不能普。捨豪富從貧乞。迦葉住平等法應次行乞食。為不食故。應行乞食。為壞和合相故。應取摶食。為不受故。應受彼食。以空聚想(凡入聚落宜存此相)。入於聚落。所見色與盲等。所聞聲與響等。所齅香與風等。所食味不分別。受諸觸如智證。知諸法如幻相。無自性無他性。本自不然。今則無滅。迦葉若能不捨八邪。入八解脫。以邪相入正法。以一食施一切。供養諸佛及眾賢聖。然後可食。如是食者。非有煩惱。非離煩惱。非入定意。非起定意。非住世間。非住涅槃。其有施者。無大福。無小福。不為益。不為損。是為正入佛道。不依聲聞。迦葉若如是食。為不空食人之施也時我世尊聞說是語。得未曾有。即於一切菩薩。深起敬心。復作是念。斯有家名。辯才智慧。乃能如是。其誰不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我從是來。不復勸人以聲聞辟支佛行。是故不任詣彼問疾佛告須菩提。汝行詣維摩詰問疾。須菩提白佛言世尊。我不堪任詣彼問疾。所以者何。憶念我昔入其舍從乞食。時維摩詰取我鉢。盛滿飯。謂我言。唯須菩提。若能於食等者。諸法亦等。諸法等者。於食亦等。如是行乞。乃可取食。若須菩提。不斷婬怒痴。亦不與俱。不壞於身而隨一相。不滅癡愛。起於明脫。以五逆相而得解脫。亦不解不縛。不見四諦。非不見諦。非得果。非不得果。非凡夫。非離凡夫法。非聖人。非不聖人。雖成就一切法而離諸法相。乃可取食。若須菩提。不見佛。不聞法。彼外道六師。富蘭那迦葉。末伽梨拘賖梨子。刪闍夜毗羅胝子。阿耆多翅舍欽婆羅。迦羅鳩䭾迦旃延。尼犍陀若提子等。是汝之師。因其出家。彼師所墮。汝亦隨墮。乃可取食。若須菩提。入諸邪見。不到彼岸。住於八難。不得無難。同於煩惱。離清淨法。汝得無諍三昧。一切眾生。亦得是定。其施汝者。不名福田。供養汝者。墮三惡道。為與眾魔。共一手作諸勞侶。汝與眾魔及諸塵勞。等無有異。於一切眾生。而有怨心。謗諸佛。毀於法。不入眾數。終不得滅度。汝若如是。乃可取食。時我世尊聞此茫然。不識是何言。不知以何答。便置鉢欲出其舍。維摩詰言。唯須菩提。取鉢勿懼。於意云何。如來所作化人。若以是事詰。寧有懼不。我言不也。維摩詰言。一切諸法。如幻化相。汝今不應有所懼也。所以者何。一切言說不離是相。至於智者。不著文字。故無所懼。何以故。文字性離。無有文字。是則解脫。解脫相者。即諸法也。維摩詰說是法時。二百天子得法眼淨。故我不任詣彼問疾。
佛告富樓那彌多羅尼子。汝行詣維摩詰問疾。富樓那白佛言世尊。我不堪任詣彼問疾。所以者何。憶念我昔於大林中。在一樹下。為諸新學比丘說法。時維摩詰來謂我言。唯富樓那。先當入定觀此人心。然後說法。無以穢食置於寶器。當知是比丘心之所念。無以瑠璃同於水精。汝不能知眾生根源。無得發起以小乘法。彼自無瘡。勿傷之也。欲行大道。莫示小徑。無以大海內於牛跡。無以日光等彼螢火。富樓那。此比丘久發大乘心。中忘此意。如何以小乘法而教導之。我觀小乘。智慧微淺。猶如盲人。不能分別一切眾生根之利鈍。時維摩詰。即入三昧。令此比丘自識宿命。曾於五百佛所。植眾德本。迴向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即時豁然。還得本心。於是諸比丘。稽首禮維摩詰足。時維摩詰因為說法。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不復退轉。我念聲聞不觀人根。不應說法。是故不任詣彼問疾。
佛告摩訶迦旃延。汝行詣維摩詰問疾。迦旃延白佛言世尊。我不堪任詣彼問疾。所以者何。憶念昔者。佛為諸比丘。略說法要。我即於後。敷演其義。謂無常義。苦義。空義。無我義。寂滅義。時維摩詰。來謂我言。唯迦旃延。無以生滅心行。說實相法。迦旃延。諸法畢竟不生不滅。是無常義。五受陰洞達。空無所起。是苦義。諸法究竟無所有。是空義。於我無我而不二。是無我義。法本不然。今則無滅。是寂滅義。說是法時。彼諸比丘。心得解脫。故我不任詣彼問疾。
佛告阿那律。汝行詣維摩詰問疾。阿那律白佛言世尊。我不堪任詣彼問疾。所以者何。憶念我昔於一處經行。時有梵王名曰嚴淨。與萬梵俱。放淨光明。來詣我所。稽首作禮。問我言。幾何阿那律天眼所見。我即答言。仁者。吾見此釋迦牟尼佛土三千大千世界。如觀掌中菴摩勒果(形似檳榔)。時維摩詰。來謂我言。唯阿那律。天眼所見。為作相耶。無作相耶。假使作相。則與外道五通等。若無作相。即是無為。不應有見。世尊。我時默然。彼諸梵聞其言。得未曾有。即為作禮而問曰。世孰有真天眼者。維摩詰言。有佛世尊。得真天眼。常在三昧。悉見諸佛國。不以二相。於是嚴淨梵王。及其眷屬五百梵天。皆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禮維摩詰足已。忽然不現。故我不任詣彼問疾。
佛告優波離。汝行詣維摩詰問疾。優波離白佛言。世尊我不堪任詣彼問疾。所以者何。憶念昔者有二比丘。犯律行以為耻。不敢問佛。來問我言。唯優波離。我等犯律。誠以為耻。不敢問佛。願解疑悔。得免斯咎。我即為其如法解說。時維摩詰。來謂我言。唯優波離。無重增此二比丘罪。當直除滅。勿擾其心。所以者何。彼罪性不在內。不在外。不在中間。如佛所說。心垢故眾生垢。心淨故眾生淨。心亦不在內。不在外。不在中間。如其心然。罪垢亦然。諸法亦然。不出於如。如優波離。以心相得解脫時。寧有垢不。我言不也。維摩詰言。一切眾生。心相無垢。亦復如是。唯優波離。妄想是垢。無妄想是淨。顛倒是垢。離顛倒是淨。取我是垢。不取我是淨。優波離。一切法。生滅不住。如幻如電。諸法不相待。乃至一念不住。諸法皆妄見。如夢如?。如水中月。如鏡中像。以妄想生。其知此者。是名奉律。其知此者。是名善解。於是二比丘言上智哉。是優波離所不能及。持律之上而不能說。我答言。自捨如來。未有聲聞及菩薩。能制其樂說之辯。其智慧明達為若此也。時二比丘疑悔(應前)即除。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作是願言。令一切眾生皆得是辯。故我不任詣彼問疾。
佛告羅睺羅。汝行詣維摩詰問疾。羅睺羅白佛言世尊。我不堪任詣彼問疾。所以者何。憶念昔時。毗耶離諸長者子。來詣我所。稽首作禮。問我言。唯羅睺羅。汝佛之子。捨轉輪王位。出家為道。其出家者。有何等利。我即如法。為說出家功德之利。時維摩詰。來謂我言。唯羅睺羅。不應說出家功德之利。所以者何。無利無功德。是為出家。有為法者。可說有利有功德。夫出家者。為無為法。無為法中。無利無功德。羅睺羅。夫出家者。無彼無此。亦無中間。離六十二見。處於涅槃。智者所受。聖所行處。降伏眾魔。度五道。淨五眼。得五力。立五根。不惱於彼。離眾雜惡。摧諸外道。超越假名出淤泥。無繫著。無我所。無所受。無擾亂。內懷喜(道法內充)。護彼意(獎順眾生)。隨禪定。離眾過。若能如是。是真出家。於是維摩詰。語諸長者子。汝等於正法中。宜共出家。所以者何。佛世難值。諸長者子言。居士。我聞佛言。父母不聽。不得出家。維摩詰言然。汝等便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是即出家。是即具足。爾時三十二長者子。皆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故我不任詣彼問疾。
佛告阿難。汝行詣維摩詰問疾。阿難白佛言世尊。我不堪任詣彼問疾。所以者何。憶念昔時。世尊身小有疾。當用牛乳。我即持鉢。詣大婆羅門家門下立。時維摩詰。來謂我言。唯阿難。何為晨朝持鉢住此。我言居士。世尊身小有疾。當用牛乳。故來至此。維摩詰言。止止阿難莫作是語。如來身者。金剛之體。諸惡已斷。眾善普會。當有何疾。當有何惱。默往阿難。勿謗如來。莫使異人聞此麤言。無令大威德諸天。及他方淨土諸來菩薩。得聞斯語。阿難。轉輪聖王。以少福故。尚得無病。豈況如來無量福會普勝者哉。行矣。阿難。勿使我等受斯耻也。外道梵志。若聞此語。當作是念。何名為師。自疾不能救。而能救諸疾人。可密速去。勿使人聞。當知阿難。諸如來身。即是法身。非思欲身。佛為世尊。過於三界。佛身無漏。諸漏已盡。佛身無為。不墮諸數。如此之身。當有何疾。時我世尊。實懷慚愧。得無近佛而謬聽耶。即聞空中聲曰。阿難。如居士言。但為佛出五濁惡世。現行斯法。度脫眾生。行矣。阿難。取乳勿慚。世尊。維摩詰。智慧辯才。為若此也。是故不任詣彼問疾。如是五百大弟子。各各向佛。說其本緣。稱述維摩詰所言。皆曰不任詣彼問疾。
卍續藏第 19 冊 No. 0347 維摩經評註
維摩詰所說經卷四
菩薩品
於是佛告彌勒菩薩。汝行詣維摩詰問疾。彌勒白佛言世尊。我不堪任詣彼問疾。所以者何。憶念我昔為兜率天王。及其眷屬。說不退轉地之行(即無生法忍也)。時維摩詰。來謂我言彌勒。世尊授仁者記。一生當得阿耨多羅(無上也)三藐三菩提(正徧也)。為用何生得受記乎。過去耶。未來耶。現在耶。若過去生。過去生已滅。若未來生。未來生未至。若現在生。現在生無住。如佛所說。比丘。汝今即時亦生亦老亦滅。若以無生得受記者。無生即是正位。於正位中亦無受記。亦無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云何彌勒受一生記乎。為從如生得受記耶。為從如滅得受記耶。若以如生得受記者。如無有生。若以如滅得受記者。如無有滅。一切眾生皆如也。一切法亦如也。眾聖賢亦如也。至於彌勒亦如也。若彌勒得受記者。一切眾生。亦應受記。所以者何。夫如者。不二不異。若彌勒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者。一切眾生。皆亦應得。所以者何。一切眾生。即菩提相。若彌勒得滅度者。一切眾生亦當滅度。所以者何。諸佛知一切眾生畢竟寂滅。即涅槃相。不復更滅。是故彌勒。無以此法誘諸天子。實無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者。亦無退者。彌勒。當令此諸天子。捨於分別菩提之見。所以者何。菩提者。不可以身得。不可以心得。寂滅是菩提。滅諸相故。不觀是菩提。離諸緣故。不行是菩提。無憶念故。斷是菩提。捨諸見故。離是菩提。離諸妄想故。障是菩提。障諸願故。不入是菩提。無貪著故。順是菩提。順於如故。住是菩提。住法性故。至是菩提。至實際故。不二是菩提。離意法故。等是菩提。等虗空故。無為是菩提。無生住滅故。知是菩提。了眾生心行故。不會是菩提。諸入不會故。不合是菩提。離煩惱習故。無處是菩提。無形色故。假名是菩提。名字空故。如化是菩提。無取捨故。無亂是菩提。常自靜故。善寂是菩提。性清淨故。無取是菩提。離攀緣故。無異是菩提。諸法等故。無比是菩提。無可喻故。微妙是菩提。諸法難知故。世尊。維摩詰說是法時。二百天子。得無生法忍。故我不任詣彼問疾。
佛告光嚴童子。汝行詣維摩詰問疾。光嚴白佛言世尊。我不堪任詣彼問疾。所以者何。憶念我昔。出毗耶離大城。時維摩詰方入城。我即為作禮而問言。居士從何所來。答我言吾從道場來。我問道場者何所是。答曰。直心是道場。無虗假故。發行是道場。能辦事故。深心是道場。增益功德故。菩提心是道場。無錯謬故。布施是道場。不望報故。持戒是道場。得願具故。忍辱是道場。於諸眾生心無礙故。精道是道場。不解怠故。禪定是道場。心調柔故。智慧是道場。現見諸法故。慈是道場。等眾生故。悲是道場。忍疲苦故。喜是道場。悅樂法故。捨是道場。憎愛斷故。神通是道場。成就六通故。解脫是道場。能背捨故。方便是道場。教化眾生故。四攝是道場。攝眾生故。多聞是道場。如聞行故。伏心是道場。正觀諸法故。三十七品是道場。捨有為法故。四諦是道場。不誑世間故。緣起是道場。無明乃至老死皆無盡故。諸煩惱是道場。知如實故。眾生是道場。知無我故。一切法是道場。知諸法空故。降魔是道場。不傾動故。三界是道場。無所趣故。師子吼是道場。無所畏故。力無畏不共法是道場。無諸過故。三明是道場。無餘礙故。一念知一切法是道場。成就一切智故。如是善男子。菩薩若應諸波羅蜜。教化眾生。諸有所作。舉足下足。當知皆從道場來住於佛法矣。說是法時。五百天人。皆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故我不任詣彼問疾。
佛告持世菩薩。汝行詣維摩詰問疾。持世白佛言世尊。我不堪任詣彼問疾。所以者何。憶念我昔住於靜室。時魔波旬。從萬二千天女。狀如帝釋(之像)。鼓樂絃歌。來詣我所。與其眷屬。稽首我足。合掌恭敬。於一面立。我意謂是帝釋而語之言。善來憍尸迦。雖福應有。不當自恣。當觀五欲無常。以求善本。於身命財而修堅法。即語我言。正士。受是萬二千天女。可備掃灑。我言憍尸迦。無以此非法之物。要我沙門釋子。此非我宜。所言未訖。時維摩詰來謂我言。非帝釋也。是為魔來嬈固汝耳。即語魔言。是諸女等。可以與我。如我應受(沙門豈受乎)。魔即驚懼。念維摩詰。將無惱我。欲隱形去而不能隱。盡其神力。亦不得去。即聞空中聲曰。波旬。以女與之。乃可得去。魔以畏故。俛仰而與。爾時維摩詰。語諸女言。魔以汝等與我。今汝皆當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即隨所應(觀根利鈍)而為說法。令發道意。復言。汝等已發道意。有法樂可以自娛。不應復樂五欲樂也。天女即問。何謂法樂。答言。樂常信佛。樂欲聽法。樂供養眾。樂離五欲。樂觀五陰如怨賊。樂觀四大如毒蛇。樂觀內入如空聚。樂隨護道意。樂饒益眾生。樂敬養師。樂廣行施。樂堅持戒。樂忍辱柔和。樂勤集善根。樂禪定不亂。樂離垢明慧。樂廣菩提心。樂降伏眾魔。樂斷諸煩惱。樂淨佛國土。樂成就相好故。修諸功德。樂莊嚴道場。樂聞深法不畏。樂三脫門不樂非時。樂近同學。樂於非同學中。心無恚礙。樂將護惡知識。樂親近善知識。樂心喜清淨。樂修無量道品之法。是為菩薩法樂。於是波旬。告諸女言。我欲與汝俱還天宮。諸女言。以我等與此居士。有法樂我等甚樂。不復樂五欲樂也。魔言居士。可捨此女。一切所有。施於彼者。是為菩薩。維摩詰言。我已捨矣。汝便將去。令一切眾生得法願具足。於是諸女。問維摩詰。我等云何止於魔宮。維摩詰言。諸姊。有法門。名無盡燈。汝等當學。無盡燈者。譬如一燈然百千燈。冥者皆明。明終不盡。如是諸姊。夫一菩薩。開導百千眾生。令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於其道意。亦不滅盡。隨所說法。而自增益一切善法。是名無盡燈也。汝等雖住魔宮。以是無盡燈。令無數天子天女。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者。為報佛恩。亦大饒益一切眾生。爾時天女頭面禮維摩詰足。隨魔還宮。忽然不現。世尊。維摩詰有如是自在神力。智慧辯才。故我不任詣彼問疾。
佛告長者子善德。汝行詣維摩詰問疾。善德白佛言世尊。我不堪任詣彼問疾。所以者何。憶念我昔。自於父舍。設大施會。供養一切沙門。婆羅門。及諸外道。貧窮下賤。孤獨乞人。期滿七日。時維摩詰。來入會中。謂我言長者子。夫大施會。不當如汝所設。當為法施之會。何用是財施會為。我言居士。何謂法施之會。法施會者。無前無後。一時供養一切眾生。是名法施之會。曰何謂也。謂以菩提起於慈心。以救眾生。起大悲心。以持正法。起於喜心。以攝智慧。行於捨心。以攝慳貪。起檀波羅蜜。以化犯戒。起尸羅波羅蜜。以無我法。起羼提波羅蜜。以離身心相。起毗梨耶波羅蜜。以菩提相。起禪波羅蜜。以一切智。起般若波羅蜜。教化眾生而起於空。不捨有為法而起無相。示現受生而起無作。護持正法起方便力。以度眾生。起四攝法。以敬事一切。起除慢法。於身命財。起三堅法。於六念中。起思念法。於六和敬。起質直心。正行善法。起於淨命。心淨歡喜。起近賢聖。不憎惡人。起調伏心。以出家法。起於深心。以如說行。起於多聞。以無諍法。起空閑處。趣向佛慧。起於宴坐。解眾生縛。起修行地。以具相好。及淨佛土。起福德業。知一切眾生心念。如應說法。起於智業。知一切法。不取不捨。入一相門。起於慧業。斷一切煩惱。一切障礙。一切不善法。起一切善業。以得一切智慧。一切善法。起於一切助佛道法。如是善男子。是為法施之會。若菩薩住是法施會者。為大施主。亦為一切世間福田。世尊。維摩詰說是法時。婆羅門眾中二百人。皆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我時心得清淨。歎未曾有。稽首禮維摩詰足。即解瓔珞價直百千以上之。不肯取。我言居士。願必納受。隨意所與。維摩詰。乃受瓔珞。分作二分。持一分施此會中一最下乞人。持一分。奉彼難勝如來。一切眾會。皆見光明國土難勝如來。又見珠瓔在彼佛上。變成四柱寶臺。四面嚴飾。不相障蔽。時維摩詰。現神變已。又作是言。若施主。等心施一最下乞人。猶如如來福田之相。無所分別。等於大悲。不求果報。是則名曰具足法施。城中一最下乞人。見是神力。聞其所說。皆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故我不任詣彼問疾。如是諸菩薩。各各向佛。說其本緣。稱述維摩詰所言。皆曰。不任詣彼問疾。
卍續藏第 19 冊 No. 0347 維摩經評註
維摩詰所說經卷五
問疾品
爾時佛告文殊師利。汝行詣維摩詰問疾。文殊師利白佛言世尊。彼上人者。難為詶對。深達實相。善說法要。辯才無滯。智慧無礙。一切菩薩法式悉知。諸佛秘藏。無不得入。降伏眾魔(四魔也)。遊戲神通。其慧方便皆已得度。雖然當承佛聖旨。詣彼問疾。於是眾中諸菩薩。大弟子。釋梵四天王。咸作是念。今二大士。文殊師利維摩詰共談。必說妙法。即時八千菩薩。五百聲聞。百千天人。皆欲隨從。於是文殊師利。與諸菩薩大弟子眾。及諸天人。恭敬圍遶。入毗耶離大城。爾時長者維摩詰心念。今文殊師利。與大眾俱來。即以神力空其室內。除去所有及諸侍者。唯置一牀。以疾而臥。文殊師利。既入其舍。見其室空。無諸所有。獨寢一床。時維摩詰言。善來文殊師利。不來相而來。不見相而見。文殊師利言。如是居士。若來已更不來。若去已更不去(明無來去相)。所以者何。來者無所從來。去者無所至。所可見者更不可見。且置是事。居士。是疾寧可忍不。療治有損。不至增乎。世尊殷勤致問無量。居士是疾。何所因起。其生久如。當云何滅。維摩詰言。從癡有愛。則我病生。以一切眾生病。是故我病。若一切眾生得不病者。則我病滅。所以者何。菩薩為眾生故。入生死。有生死則有病。若眾生得離病者。則菩薩無復病。譬如長者。唯有一子。其子得病。父母亦病。若子病愈。父母亦愈。菩薩如是。於諸眾生。愛之若子。眾生病。則菩薩病。眾生病愈。菩薩亦愈。又言是疾何所因起。菩薩疾者。以大悲起。文殊師利言。居士此室何以空無侍者。維摩詰言。諸佛國土。亦復皆空。又問以何為空。答曰以空空。又問空何用空。答曰以無分別空故空。又問空可分別耶。答曰分別亦空。又問空當於何求。答曰當於六十二見中求。又問六十二見。當於何求。答曰當於諸佛解脫中求。又問諸佛解脫。當於何求。答曰。當於一切眾生心行中求。又仁所問何無侍者。一切眾魔。及諸外道。皆吾侍也。所以者何。眾魔者。樂生死。菩薩於生死而不捨。外道者樂諸見。菩薩於諸見而不動。文殊師利言。居士所疾。為何等相。維摩詰言。我病無形不可見。又問此病。身合耶。心合耶。答曰非身合。身相離故。亦非心合。心如幻故。又問地大水大火大風大。於此四大。何大之病。答曰是病非地大。亦不離地大。水火風大亦復如是。而眾生病。從四大起。以其有病。是故我病。爾時文殊師利。問維摩詰言。菩薩應云何慰喻有疾菩薩。維摩詰言。說身無常。不說厭離於身。說身有苦。不說樂於涅槃。說身無我。而說教導眾生。說身空寂。不說畢竟寂滅。說悔先罪。而不說入於過去。以己之疾愍於彼疾。當識宿世無數劫苦。當念饒益一切眾生。憶所修福。念於淨命。勿生憂惱。常起精進。當作醫王。療治眾病。菩薩應如是慰喻有疾菩薩。令其歡喜。文殊師利言。居士。有疾菩薩。云何調伏其心。維摩詰言。有疾菩薩。應作是念。今我此病。皆從前世妄想顛倒諸煩惱生。無有實法。誰受病者。所以者何。四大合故。假名為身。四大無主。身亦無我。又此病起。皆由著我。是故於我不應生著。既知病本。即除我想及眾生想。當起法想。應作是念。但以眾法。合成此身。起唯法起。滅唯法滅。又此法者。各不相知。起時不言我起。滅時不言我滅。彼有疾菩薩。為滅法想。當作是念。此法想者。亦是顛倒。顛倒者。即是大患。我應離之。云何為離。離我我所。云何離我我所。謂離二法。云何離二法。謂不念內外諸法。行於平等。云何平等。謂我等。涅槃等。所以者何。我及涅槃。此二皆空。以何為空。但以名字故空。如此二法。無決定性。得是平等。無有餘病。唯有空病。空病亦空。是有疾菩薩。以無所受而受諸受。未具佛法。亦不滅受而取證也。設身有苦。念惡趣眾生。起大悲心。我既調伏。亦當調伏一切眾生。但除其病。而不除法。為斷病本。而教導之。何謂病本。謂有攀緣。從有攀緣。則為病本。何所攀緣。謂之三界。云何斷攀緣。以無所得。若無所得。則無攀緣。何謂無所得。謂離二見。何謂二見。謂內見外見。是無所得。文殊師利。是為有疾菩薩調伏其心。為斷老病死苦。是菩薩菩提。若不如是。己所修治。為無慧利。譬如勝怨乃可為勇。如是兼除老病死者。菩薩之謂也。彼有疾菩薩。應復作是念。如我此病。非真非有。眾生病。亦非真非有。作是觀時。於諸眾生。若起愛見大悲。即應捨離。所以者何。菩薩斷除客塵煩惱。而起大悲。愛見悲者。則於生死有疲厭心。若能離此。無有疲厭。在在所生。不為愛見之所覆也。所生無縛。能為眾生。說法解縛。如佛所說。若自有縛。能解彼縛。無有是處。若自無縛。能解彼縛。斯有是處。是故菩薩。不應起縛。何謂縛。何謂解。貪著禪味。是菩薩縛。以方便生。是菩薩解。又無方便慧縛。有方便慧解。無慧方便縛。有慧方便解。何謂無方便慧縛。謂菩薩以愛見心。莊嚴佛土。成就眾生。於空無相無作法中。而自調伏。是名無方便慧縛。何謂有方便慧解。謂不以愛見心。莊嚴佛土。成就眾生。於空無相無作法中。以自調伏而不疲厭。是名有方便慧解。何謂無慧方便縛。謂菩薩住貪欲瞋恚邪見等諸煩惱。而植眾德本。是名無慧方便縛。何謂有慧方便解。謂離諸貪欲瞋恚邪見等諸煩惱。而植眾德本。迴向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是名有慧方便解。文殊師利。彼有疾菩薩。應如是觀諸法。又復觀身無常。苦空非我。是名為慧。雖身有疾。常在生死。饒益一切。而不厭疲。是名方便。又復觀身。身不離病。病不離身。是病是身。非新非故。是名為慧。設身有疾。而不永滅。是名方便。文殊師利。有疾菩薩。應如是調伏其心。不住其中。亦復不住不調伏心。所以者何。若住不調伏心。是愚人法。若住調伏心。是聲聞法。是故菩薩。不當住於調伏。不調伏心。離此二法。是菩薩行。在於生死。不為汙行。住於涅槃。不永滅度。是菩薩行。非凡夫行。非賢聖行。是菩薩行。非垢行。非淨行。是菩薩行。雖過魔行。而現降伏眾魔。是菩薩行。求一切智。無非時求。是菩薩行。雖觀諸法不生。而不入正位。是菩薩行。雖觀十二緣起。而入諸邪見。是菩薩行。雖攝一切眾生。而不愛著。是菩薩行。雖樂遠離。而不依身心盡。是菩薩行。雖行三界。而不壞法性。是菩薩行。雖行於空。而植眾德本。是菩薩行。雖行無相。而度眾生。是菩薩行。雖行無作。而現受身。是菩薩行。雖行無起。而起一切善行。是菩薩行。雖行六波羅蜜。而遍知眾生心心數法。是菩薩行。雖行六通。而不盡漏。是菩薩行。雖行四無量心。而不貪著生於梵世。是菩薩行。雖行禪定解脫三昧。而不隨禪生。是菩薩行。雖行四念處。不畢竟永離身受心法(即四念也)。是菩薩行。雖行四正勤。而不捨身心精進。是菩薩行。雖行四如意足。而得自在神通。是菩薩行。雖行五根。而分別眾生諸根利鈍。是菩薩行。雖行五力。而樂求佛十力。是菩薩行。雖行七覺分。而分別佛之智慧。是菩薩行。雖行八正道。而樂行無量佛道。是菩薩行。雖行止觀助道之法。而不畢竟墮於寂滅。是菩薩行。雖行諸法不生不滅。而以相好莊嚴其身。是菩薩行。雖現聲聞辟支佛威儀。而不捨佛法。是菩薩行。雖隨諸法究竟淨相。而隨所應為現其身。是菩薩行。雖觀諸佛國土永寂如空。而現種種清淨佛土。是菩薩行。雖得佛道轉於法輪入於涅槃。而不捨於菩薩之道。是菩薩行。說是語時。文殊師利所將大眾。其中八千天子。皆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
卍續藏第 19 冊 No. 0347 維摩經評註
維摩詰所說經卷六
不思議品
爾時舍利弗。見此室中。無有床座。作是念。斯諸菩薩。大弟子眾。當於何坐。長者維摩詰。知其意。語舍利弗言。云何仁者。為法來耶。求床座耶。舍利弗言。我為法來。非為牀座。維摩詰言。唯舍利弗。夫求法者。不貪軀命。何況牀座。夫求法者非有色受想行識之求。非有界入之求。非有欲色無色之求(即無三界之求)。唯舍利弗。夫求法者。不著佛求。不著法求。不著眾求。夫求法者。無見苦求。無斷集求。無造盡證修道之求。所以者何。法無戲論。若言我當見苦斷集證滅修道。是則戲論。非求法也。唯舍利弗。法名寂滅。若行生滅。是求生滅。非求法也。法名無染。若染於法乃至涅槃。是則染著。非求法也。法無行處。若行於法。是則行處。非求法也。法無取捨。若取捨法。是則取捨。非求法也。法無處所。若著處所。是則著處。非求法也。法名無相。若隨相識。是則求相。非求法也。法不可住。若住於法。是則住法。非求法也。法不可見聞覺知。若行見聞覺知。是則見聞覺知。非求法也。法名無為。若行有為。是求有為。非求法也。是故舍利弗。若求法者。於一切法。應無所求。說是語時。五百天子。於諸法中。得法眼淨。爾時長者維摩詰。問文殊師利。仁者遊於無量千萬億阿僧祇國。何等佛土。有好上妙功德成就師子之座。文殊師利言居士。東方度三十六恒河沙國。有世界名須彌相。其佛號須彌燈王。今現在。彼佛身長八萬四千由旬。其師子座。高八萬四千由旬。嚴飾第一。於是長者維摩詰。現神通力。即時彼佛。遣三萬二千師子之座。高廣嚴淨。來入維摩詰室。諸菩薩大弟子。釋梵四天王等。昔所未見。其室廣博。悉皆包容。三萬二千師子座。無所妨礙於毗耶離城。及閻浮提四天下。亦不迫迮。悉見如故。爾時維摩詰。語文殊師利。就師子座。與諸菩薩上人俱坐。當自立身如彼座像。其得神通菩薩。即自變形。為四萬二千由旬。坐師子座。諸新發意菩薩。及大弟子。皆不能昇。爾時維摩詰語舍利弗。就師子座。舍利弗言居士。此座高廣。吾不能昇。維摩詰言唯。舍利弗。為須彌燈王如來作禮。乃可得坐。於是新發意菩薩。及大弟子。即為須彌燈王如來作禮。便得坐師子座。舍利弗言居士。未曾有也。如是小室。乃容受此高廣之座。於毗耶離城無所妨礙。又於閻浮提。聚落城邑。及四天下。諸天龍王鬼神宮殿。亦不迫迮。維摩詰言。唯舍利弗。諸佛菩薩。有解脫。名不可思議。若菩薩住是解脫者。以須彌之高廣。內芥子中。無所增減。須彌山王。本相如故。而四天王忉利諸天。不覺不知己之所入。唯應度者。乃見須彌入芥子中。是名不可思議解脫法門。又以四大海水。入一毛孔。不嬈魚鼈黿鼉水性之屬。而彼大海本性如故。諸龍鬼神阿修羅等。不覺不知己之所入。於此眾生。亦無所嬈。又舍利弗。住不可思議解脫菩薩。斷取三千大千世界。如陶家輪。著右掌中。擲過恒沙世界之外。其中眾生。不覺不知己之所往。又復還置本處。都不使人有往來想。而此世界本相如故。又舍利弗。或有眾生。樂久住世而可度者。菩薩即演七日以為一劫。令彼眾生謂之一劫。或有眾生。不樂久住而可度者。菩薩即促一劫以為七日。令彼眾生謂之七日。又舍利弗。住不可思議解脫菩薩。以一切佛土嚴飾之事。集在一國。示於眾生。又菩薩。以一切佛土眾生。置之右掌。飛到十方。遍示一切。而不動本處。又舍利弗。十方眾生。供養諸佛之具。菩薩於一毛孔。皆令得見。又十方國土所有日月星宿。於一毛孔。普使見之。又舍利弗。十方世界所有諸風。菩薩悉能吸著口中。而身不損。外諸樹木。亦不摧折。又十方世界。劫盡燒時。以一切火內於腹中。火事如故。而不為害。又於下方。過恒河沙等諸佛世界。取一佛土。舉著上方過恒河沙無數世界。如持針鋒舉一棗葉。而無所嬈。又舍利弗。住不可思議解脫菩薩。能以神通現作佛身。或現辟支佛身。或現聲聞身。或現帝釋身。或現梵王身。或現世主身。或現轉輪聖王身。又十方世界。所有眾聲上中下音。皆能變之。令作佛聲。演出無常苦空無我之音。及十方諸佛所說種種之法。皆於其中普令得聞。舍利弗。我今略說菩薩不可思議解脫之力。若廣說者。窮劫不盡。是時大迦葉。聞說菩薩不可思議解脫法門。歎未曾有。謂舍利弗。譬如有人。於盲者前。現眾色像。非彼所見。一切聲聞。聞是不可思議解脫法門。不能解了。為若此也。智者聞是。其誰不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我等何為永斷其根。於此大乘。已如敗種。一切聲聞。聞是不可思議解脫法門。皆應號泣。聲震三千大千世界。一切菩薩應大欣慶。頂受此法。若有菩薩。信解不可思議解脫法門者。一切魔眾。無如之何。大迦葉說此語時。三萬二千天子。皆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爾時維摩詰語大迦葉。仁者。十方無量阿僧祇世界中。作魔王者。多是住不可思議解脫菩薩。以方便力故。教化眾生。現作魔王。又迦葉。十方無量菩薩。或有人。從乞手足耳鼻。頭目髓腦。血肉皮骨。聚落城邑。妻子奴婢。象馬車乘。金銀瑠璃。硨磲碼碯。珊瑚琥珀。真珠珂貝。衣服飲食。如此乞者。多是住不可思議解脫菩薩。以方便力。而往試之。令其堅固。所以者何。住不可思議解脫菩薩。有威德力。故行逼迫。示諸眾生如是難事。凡夫下劣。無有力勢。不能如是逼迫菩薩。譬如龍象蹴踏非驢所堪。是名住不可思議解脫菩薩智慧方便之門。
卍續藏第 19 冊 No. 0347 維摩經評註
維摩詰所說經卷七
觀眾生品
爾時文殊師利。問維摩詰言。菩薩云何觀於眾生。維摩詰言。譬如幻師見所幻人。菩薩觀眾生為若此。如智者見水中月。如鏡中見其面像。如熱時炎。如呼聲響。如空中雲。如水聚沫。如水上泡。如芭蕉堅。如電久住。如第五大。如第六陰。如第七情。如十三入。如十九界。菩薩觀眾生為若此。如無色界色。如燋穀芽。如須陀洹身見。如阿那含入胎。如阿羅漢三毒。如得忍菩薩貪恚毀禁。如佛煩惱習。如盲者見色。如入滅盡定出入息。如空中鳥跡。如石女兒。如化人煩惱。如夢所見己寤。如滅度者受身。如無烟之火。菩薩觀眾生為若此。文殊師利言。若菩薩作是觀者。云何行慈。維摩詰言。菩薩作是觀已。自念。我當為眾生。說如斯法。是即真實慈也。行寂滅慈。無所生故。行不熱慈。無煩惱故。行等之慈。等三世故。行無諍慈。無所起故。行不二慈。內外不合故。行不壞慈。畢竟盡故。行堅固慈。心無毀故。行清淨慈。諸法性淨故。行無邊慈。如虗空故。行阿羅漢慈。破結賊故行菩薩慈。安眾生故。行如來慈。得如相故。行佛(自覺覺彼稱佛)之慈。覺眾生故。行自然慈。無因得故。行菩提慈。等一味(平等無相也)故。行無等慈。斷諸愛故。行大悲慈。導以大乘故。行無厭慈。觀空無我故。行法施慈。無遺惜故。行持戒慈。化毀禁故。行忍辱慈。護彼我故。行精進慈。荷負眾生故。行禪定慈。不受味(五欲味)故。行智慧慈。無不知時故。行方便慈。一切示現故。行無隱慈。直心清淨故。行深心慈。無雜行故。行無誑慈。不虗假故。行安樂慈。令得佛樂故。菩薩之慈。為若此也。文殊師利。又問何謂為悲。答曰。菩薩所作功德。皆與一切眾生共之。何謂為喜。答曰。有所饒益。歡喜無悔。何謂為捨。答曰。所作福祐。無所希望。文殊師利又問。生死有畏。菩薩當何所依。維摩詰言。菩薩於生死畏中。當依如來功德之力。文殊師利又問。菩薩欲依如來功德之力。當於何住。答曰。菩薩欲依如來功德力者。當住度脫一切眾生。又問欲度眾生。當何所除。答曰欲度眾生。除其煩惱。又問欲除煩惱。當何所行。答曰當行正念。又問云何行於正念。答曰當行不生不滅。又問何法不生。何法不滅。答曰不善不生。善法不滅。又問善不善孰為本。答曰身為本。又問身孰為本。答曰欲貪為本。又問欲貪孰為本。答曰虗妄分別為本。又問虗妄分別孰為本。答曰顛倒想為本。又問顛倒想孰為本。答曰無住為本。又問無住孰為本。答曰無住則無本。文殊師利。從無住本。立一切法。時維摩詰室。有一天女。見諸天人。聞所說法。便現其身。即以天華。散諸菩薩大弟子上。華至諸菩薩。即皆墮落。至大弟子。便著不墮。一切弟子。神力去華。不能令去。爾時天問舍利弗。何故去華。答曰此華不如法。是以去之。天曰勿謂此華為不如法。所以者何。是華無所分別。仁者自生分別想耳。若於佛法出家。有所分別。為不如法。若無所分別。是則如法。觀諸菩薩。華不著者。已斷一切分別想故。譬如人畏時。非人得其便。如是弟子。畏生死故。色聲香味觸。得其便也。已離畏者。一切五欲。無能為也。結習未盡。華著身耳。結習盡者。華不著也。舍利弗言。天止此室。其已久如。答曰我止此室。如耆年解脫。舍利弗言。止此久耶。天曰。耆年解脫。亦何如久。舍利弗默然不答。天曰。如何耆舊大智而默。答曰解脫者。無所言說。故吾於是不知所云。天曰。言說文字。皆解脫相。所以者何。解脫者。不內不外。不在兩間。文字亦不內不外。不在兩間。是故舍利弗。無離文字說解脫也。所以者何。一切諸法。是解脫相。舍利弗言。不復以離婬怒癡為解脫乎。天曰。佛為增上慢人。說離婬怒癡為解脫耳。若無增上慢者。佛說婬怒癡性。即是解脫。舍利弗言。善哉善哉。天女。汝何所得。以何為證。辯乃如是。天曰我無得無證。故辯如是。所以者何。若有得有證者。則於佛法為增上慢。舍利弗問天。汝於三乘。為何志求。天曰。以聲聞法化眾生故。我為聲聞以因緣法。化眾生故。我為辟支佛。以大悲法化眾生故。我為大乘。舍利弗。如人入瞻蔔林。唯齅瞻蔔。不齅餘香。如是。若入此室。但聞佛功德之香。不樂聞聲聞辟支佛功德香也。舍利弗。其有釋梵四天王。諸天龍鬼神等。入此室者。聞斯上人講說正法。皆樂佛功德之香。發心而出。舍利弗。吾止此室。十有二年。初不聞說聲聞辟支佛法。但聞菩薩大慈大悲不可思議諸佛之法。舍利弗。此室常現八未曾有難得之法。何等為八。此室常以金色光照。晝夜無異。不以日月所照為明。是為一未曾有難得之法。此室入者。不為諸垢之所惱也。是為二未曾有難得之法。此室常有釋梵四天王他方菩薩。來會不絕。是為三未曾有難得之法。此室常說六波羅蜜不退轉法。是為四未曾有難得之法。此室常作天人第一之樂。絃出無量法化之聲。是為五未曾有難得之法。此室有四大藏。眾寶積滿。周窮濟乏。求得無盡。是為六未曾有難得之法。此室釋迦牟尼佛。阿彌陀佛。阿閦佛。寶德。寶?。寶月。寶嚴。難勝。師子響。一切利成。如是等十方無量諸佛是。上人念時。即皆為來。廣說諸佛秘要法藏。說已還去。是為七未曾有難得之法。此室一切諸天嚴飾宮殿。諸佛淨土。皆於中現。是為八未曾有難得之法。舍利弗。此室常現八未曾有難得之法。誰有見斯不思議事。而復樂於聲聞法乎。舍利弗言。汝何以不轉女身。天曰。我從十二年來。求女人相。了不可得。當何所轉。譬如幻師化作幻女。若有人問。何以不轉女身。是人為正問不。舍利弗言不也。幻無定相。當何所轉。天曰一切諸法。亦復如是。無有定相。云何乃問不轉女身。即時天女。以神通力。變舍利弗。令如天女。天自化身。如舍利弗。而問言何以不轉女身。舍利弗以天女像而答言。我今不知何轉。而變為女身。天曰。舍利弗。若能轉此女身。則一切女人。亦當能轉。如舍利弗非女而現女身。一切女人亦復如是。雖現女身而非女也。是故佛說一切諸法非男非女。即時天女。還攝神力。舍利弗身。還復如故。天問舍利弗。女身色相。今何所在。舍利弗言。女身色相。無在無不在。天曰。一切諸法。亦復如是。無在無不在。夫無在無不在者。佛所說也。舍利弗問天。汝於此沒。當生何所。天曰。佛化所生。吾如彼生。曰佛化所生。非沒生也。天曰。眾生猶然。非沒生也。舍利弗問天。汝久如當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天曰。如舍利弗還為凡夫。我乃當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舍利弗言。我作凡夫。無有是處。天曰。我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亦無是處。所以者何。菩提無住處。是故無有得者。舍利弗言。今諸佛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已得當得。如恒河沙。皆謂何乎。天曰。皆以世俗文字數故說有三世。非謂菩提有去來今。天曰。舍利弗。汝得阿羅漢道耶。曰無所得故而得。天曰。諸佛菩薩亦復如是。無所得故而得。爾時維摩詰語舍利弗。是天女已曾供養九十二億諸佛。已能遊戲菩薩神通。所願具足。得無生忍。住不退轉。以本願故。隨意能現。教化眾生。
卍續藏第 19 冊 No. 0347 維摩經評註
維摩詰所說經卷八
佛道品
爾時文殊師利。問維摩詰言。菩薩云何通達佛道。維摩詰言。若菩薩行於非道(起照後)。是為通達佛道。又問云何菩薩行於非道。答曰若菩薩行五無間(五逆罪也)。而無惱恚。至於地獄。無諸罪垢(地獄因)。至于畜生。無有無明憍慢等過。至于餓鬼。而具足功德。行色無色界道。不以為勝。示行貪欲。離諸染著。示行瞋恚。於諸眾生無有恚礙。示行愚癡。而以智慧調伏其心。示行慳貪。而捨內外所有不惜身命。示行毀禁。而安住淨戒。乃至小罪。猶懷大懼。示行瞋恚。而常慈忍。示行懈怠。而勤修功德。示行亂意。而常念定。示行愚癡。而通達世間出世間慧。示行諂偽。而善方便隨諸經義。示行憍慢。而於眾生猶如橋梁。示行諸煩惱。而心常清淨。示入於魔。而順佛智慧不隨他教。示入聲聞。而為眾生說未聞法。示入辟支佛。而成就大悲。教化眾生。示入貧窮。而有寶手。功德無盡。示入形殘。而具諸好相以自莊嚴。示入下賤。而生佛種性中。具諸功德。示入羸劣醜陋。而得那羅延身。一切眾生之所樂見。示入老病。而永斷病根。超越死畏。示有資生。而恒觀無常。實無所貪。示有妻妾綵女。而常遠離五欲淤泥。現於訥鈍。而成就辯才。總持無失。示入邪濟。而以正濟度諸眾生。現遍入諸道。而斷其因緣。現於涅槃。而不斷生死。文殊師利。菩薩能如是行於非道(收應前)。是為通達佛道。於是維摩詰。問文殊師利。何等為如來種。文殊師利言。有身為種。無明有愛為種。貪恚癡為種。四顛倒為種。五蓋為種。六入為種。七識處為種。八邪法為種。九惱處為種。十不善道為種。以要言之。六十二見。及一切煩惱皆是佛種。曰何謂也。答曰。若見無為入正位者。不能復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譬如高原陸地。不生蓮華。卑濕淤泥。乃生此華。如是見無為法。入正位者。終不復能生於佛法。煩惱泥中。乃有眾生起佛法耳。又如植種於空。終不能生。糞壤之地。乃能滋茂。如是入無為正位者。不生佛法。起於我見如須彌山。猶能發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生佛法矣。是故當知一切煩惱為如來種。譬如不下巨海(妙諭)。不能得無價寶珠。如是。不入煩惱大海。則不能得一切智寶。爾時大迦葉。歎言善哉善哉。文殊師利。快說此語。誠如所言。塵勞之儔。為如來種。我等今者。不復堪任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乃至五無間罪。猶能發意生於佛法。而今我等。永不能發。譬如根敗之士。其於五欲。不能復利。如是聲聞諸結斷者。於佛法中。無所復益。永不志願。是故文殊師利。凡夫於佛法有反復。而聲聞無也。所以者何。凡夫聞佛法。能起無上道心。不斷三寶。正使聲聞終身聞佛法。力無畏等。永不能發無上道意。爾時會中有菩薩。名普現色身。問維摩詰言居士。父母妻子。親戚眷屬。吏民知識。悉為是誰。奴婢僮僕。象馬車乘。皆何所在。於是維摩詰。以偈答曰。
智度菩薩母 方便以為父 一切眾導師
無不由是生 法喜以為妻 慈悲心為女
善心誠實男 畢竟空寂舍 弟子眾塵勞
隨意之所轉 道品善知識 由是成正覺
諸度法等侶 四攝為妓女 歌詠誦法言
以此為音樂 總持之園苑 無漏法林樹
覺意淨妙華 解脫智慧果 八解之浴池
定水湛然滿 布以七淨華 浴此無垢人
象馬五通馳 大乘以為車 調御以一心
遊於八正路 相具以嚴容 眾好飾其姿
慚愧之上服 深心為華鬘 富有七財寶
教授以滋息 如所說修行 迴向為大利
四禪為牀座 從於淨命生 多聞增智慧
以為自覺音 甘露法之食 解脫味為漿
淨心以澡浴 戒品為塗香 摧滅煩惱賊
勇徤無能踰 降伏四種魔 勝旛建道場
雖知無起滅 示彼故有生 悉現諸國土
如日無不見 供養於十方 無量億如來
諸佛及己身 無有分別想 雖知諸佛國
及與眾生空 而常修淨土 教化於羣生
諸有眾生類 形聲及威儀 無畏力菩薩
一時能盡現 覺知眾魔事 而示隨其行
以善方便智 隨意皆能現 或示老病死
成就諸羣生 了知如幻化 通達無有礙
或現劫盡燒 天地皆洞然 眾人有常想
照令知無常 無數億眾生 俱來請菩薩
一時到其舍 化令向佛道 經書禁呪術
工巧諸技藝 盡現行此事 饒益諸羣生
世間眾道法 悉於中出家 因以解人惑
而不墮邪見 或作日月天 梵王世界主
或時作地水 或復作風火 劫中有疾疫
現作諸藥草 若有服之者 除病消眾毒
劫中有饑饉 現身作飲食 先救彼饑渴
却以法語人 劫中有刀兵 為之起慈悲
化彼諸眾生 令住無諍地 若有大戰陣
立之以等力 菩薩現威勢 降伏使和安
一切國土中 諸有地獄處 輙往到於彼
勉濟其苦惱 一切國土中 畜生相食噉
皆現生於彼 為之作利益 示受於五欲
示復現行禪 令魔心憒亂 不能得其便
火中生蓮華 是可謂希有 在欲而行禪
希有亦如是 或現作淫女 引諸好色者
先以欲鉤牽 後令入佛智 或為邑中主
或作商人導 國師及大臣 以祐利眾生
諸有貧窮者 現作無盡藏 因以勸導之
令發菩提心 我心憍慢者 為現大力士
消伏諸貢高 令住無上道 其有恐懼眾
居前而慰安 先施以無畏 後令發道心
或現離婬欲 為五通仙人 開導諸羣生
令住戒忍慈 見須供事者 現為作僮僕
既悅可其意 乃發以道心 隨彼之所須
得入於佛道 以善方便力 皆能給足之
如是道無量 所行無有涯 智慧無邊際
度脫無數眾 假令一切佛 於無數億劫
讚歎其功德 猶尚不能盡 誰聞如是法
不發菩提心 除彼不肖人 癡冥無智者
卍續藏第 19 冊 No. 0347 維摩經評註
維摩詰所說經卷九
入不二法門品
爾時維摩詰。謂眾菩薩言。諸仁者。云何菩薩。入不二法門。各隨所樂說之。
會中有菩薩名法自在。說言諸仁者。生滅為二。法本不生。今則無滅。得此無生法忍。是為入不二法門。
德守菩薩曰。我我所為二。因有我故。便有我所。若無有我。則無我所。是為入不二法門。
不眴菩薩曰。受不受為二。若法不受。則不可得。以不可得故。無取無捨。無作無行。是為入不二法門。
德頂菩薩曰。垢淨為二。見垢實性則無淨相。順於滅相。是為入不二法門。
善宿菩薩曰。是動是念為二。不動則無念。無念即無分別。通達此者。是為入不二法門。
善眼菩薩曰。一相無相為二。若知一相即是無相。亦不取無相。入於平等。是為入不二法門。
妙臂菩薩曰。菩薩心聲聞心為二。觀心相空如幻化者。無菩薩心。無聲聞心。是為入不二法門弗沙菩薩曰。善不善為二。若不起善不善。入無相際而通達者。是為入不二法門。
師子菩薩曰。罪福為二。若達罪性則與福無異。以金剛慧。決了此相。無縛無解者。是為入不二法門。
師子意菩薩曰。有漏無漏為二。若得諸法等則不起漏不漏想。不著於相。亦不住無相。是為入不二法門。
淨解菩薩曰。有為無為為二。若離一切數則心如虗空。以清淨慧無所礙者。是為入不二法門那羅延菩薩曰。世間出世間為二。世間性空即是出世間。於其中不入不出不溢不散。是為入不二法門。
善意菩薩曰。生死涅槃為二。若見生死性則無生死。無縛無解。不然不滅。如是解者。是為入不二法門。
現見菩薩曰。盡不盡為二。法若究竟盡若不盡。皆是無盡相。無盡相即是空。空則無有盡不盡相。如是入者。是為入不二法門。
普守菩薩曰。我無我為二。我尚不可得。非我何可得。見我實性者不復起二。是為入不二法門電天菩薩曰。明無明為二。無明實性即是明。明亦不可取。離一切數。於其中平等無二者。是為入不二法門。
喜見菩薩曰。色色空為二。色即是空。非色滅空。色性自空。如是受想行識。識空為二。識即是空。非識滅空。識性自空。於其中而通。達者。是為入不二法門。
明相菩薩曰。四種異空種異為二。四種性即是空種性。如前際後際空故中際亦空。若能如是知諸種性者。是為入不二法門。
妙意菩薩曰。眼色為二。若知眼性於色不貪不恚不癡。是名寂滅。如是耳聲。鼻香。舌味。身觸。意法為二。若知意性於法不貪不恚不癡。是名寂滅。安住其中。是為入不二法門。
無盡意菩薩曰。布施迴向一切智為二。布施性即是迴向一切智性。如是。持戒。忍辱。精進。禪定。智慧迴向一切智為二。智慧性即是迴向一切智性。於其中入一相者。是為入不二法門。
深慧菩薩曰。是空是無相是無作為二。空即無相。無相即無作。若空無相無作。則無心意識。於一解脫門。即是三解脫門者。是為入不二法門寂根菩薩曰。佛法眾為二。佛即是法。法即是眾。是三寶皆無為相。與虗空等。一切法亦爾。能隨此行者。是為入不二法門。
心無礙菩薩曰。身身滅為二。身即是身滅。所以者何。見身實相者。不起見身。及見滅身。身與滅身。無二無分別。於其中不驚不懼者。是為入不二法門。
上善菩薩曰。身口意善為二。是三業皆無作相。身無作相。即口無作相。口無作相。即意無作相。是三業無作相。即一切法無作相。能如是隨無作慧者。是為入不二法門。
福田菩薩曰。福行罪行不動行為二。三行實性即是空。空則無福行。無罪行。無不動行。於此三行而不起者。是為入不二法門。
華嚴菩薩曰。從我起二為二。見我實相者。不起二法。若不住二法。則無有識。無所識者。是為入不二法門。
德藏菩薩曰。有所得相為二。若無所得。則無取捨。無取捨者。是為入不二法門。
月上菩薩曰。暗與明為二。無闇無明。則無有二。所以者何。如入滅受想定。無闇無明。一切法相。亦復如是。於其中。平等入者。是為入不二法門寶印手菩薩曰。樂涅槃。不樂世間為二。若不樂涅槃。不厭世間。則無有二。所以者何。若有縛則有解。若本無縛。其誰求解。無縛無解。則無樂厭。是為入不二法門。
珠頂王菩薩曰。正道邪道為二。住正道者。則不分別是邪是正。離此二者。是為入不二法門。
樂實菩薩曰。實不實為二。實見者。尚不見實。何況非實。所以者何。非肉眼所見。慧眼乃能見。而此慧眼。無見無不見。是為入不二法門。
如是諸菩薩。各各說已。問文殊師利。何等是菩薩入不二法門。
文殊師利曰。如我意者。於一切法。無言無說。無示無識。離諸問答。是為入不二法門。
於是文殊師利問維摩詰。我等各自說已。仁者當說。何等是菩薩入不二法門。
時維摩詰。默然無言。文殊師利歎曰善哉善哉。乃至無有文字語言。是真入不二法門。
說是入不二法門品時。於此眾中五千菩薩。皆入不二法門。得無生法忍。
卍續藏第 19 冊 No. 0347 維摩經評註
維摩詰所說經卷十
香積佛品
於是舍利弗心念。日時欲至。此諸菩薩。當於何食。時維摩詰。知其意而語言。佛說八解脫。仁者受行。豈雜欲食而聞法乎。若欲食者。且待須臾。當令汝得未曾有食。時維摩詰。即入三昧。以神通力。示諸大眾上方界分。過四十二恒河沙佛土。有國名眾香。佛號香積。今現在。其國香氣。比於十方諸佛世界人天之香。最為第一。彼土無有聲聞辟支佛名。唯有清淨大菩薩眾。佛為說法。其界一切。皆以香作樓閣。經行香地。苑園皆香。其食香氣。周流十方無量世界。時彼佛與諸菩薩。方共坐食。有諸天子。皆號香嚴。悉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供養彼佛及諸菩薩。此諸大眾。莫不目見。時維摩詰。問眾菩薩。諸仁者。誰能致彼佛飯。以文殊師利威神力故。咸皆默然。維摩詰言。仁此大眾。無乃可耻。文殊師利曰。如佛所言。勿輕未學。於是維摩詰。不起於座。居眾會前。化作菩薩。相好光明。威德殊勝。蔽於眾會。而告之曰。汝往上方界分。度如四十二恒河沙佛土。有國名眾香。佛號香積。與諸菩薩。方共坐食。汝往到彼。如我詞曰。維摩詰。稽首世尊足下。致敬無量。問訊起居。小病小惱。氣力安不。願得世尊所食之餘。當於娑婆世界。施作佛事。令此樂小法者。得弘大道。亦使如來名聲普聞。時化菩薩。即於會前。昇於上方。舉眾皆見其去到眾香界。禮彼佛足。又聞其言。維摩詰稽首世尊足下。致敬無量。問訊起居。少病少惱。氣力安不。願得世尊所食之餘。欲於娑婆世界。施作佛事。使此樂小法者。得弘大道。亦使如來名聲普聞。彼諸大士。見化菩薩。歎未曾有。今此上人。從何所來。娑婆世界。為在何許。云何名為樂小法者。即以問佛。佛告之曰。下方度如四十二恒河沙佛土。有世界名娑婆。佛號釋迦牟尼。今現在於五濁惡世。為樂小法眾生。敷演道教。彼有菩薩名維摩詰。住不可思議解脫。為諸菩薩說法。故遣化來。稱揚我名。并讚此土。令彼菩薩增益功德。彼菩薩言其人何如。乃作是化。德力無畏。神足若斯。佛言甚大。一切十方。皆遣化往。施作佛事。饒益眾生。於是香積如來。以眾香鉢。盛滿香飯。與化菩薩。時彼九百萬菩薩。俱發言聲。我欲詣娑婆世界。供養釋迦牟尼佛。并欲見維摩詰等諸菩薩眾。佛言可往。攝汝身香。無令彼諸眾生起惑著心。又當捨汝本形。勿使彼國求菩薩者。而自鄙耻。又汝於彼。莫懷輕賤而作礙想。所以者何。十方國土。皆如虗空。又諸佛為欲化諸樂小法者。不盡現其清淨土耳。時化菩薩。既受鉢飯。與彼九百萬菩薩俱。承佛威神。及維摩詰力。於彼世界。忽然不現。須臾之間。至維摩詰舍。時維摩詰。即化作九百萬師子之座。嚴好如前。諸菩薩皆坐其上。時化菩薩。以滿鉢香飯。與維摩詰。飯香普熏毗耶離城。及三千大千世界。時毗耶離。婆羅門居士等。聞是香氣。身意快然。歎未曾有。於是長者主月蓋。從八萬四千人。來入維摩詰舍。見其室中。菩薩甚多。諸師子座。高廣嚴好。皆大歡喜。禮眾菩薩及大弟子。却住一面。諸地神。虗空神及欲色界諸天。聞此香氣。亦皆來入維摩詰舍。時維摩詰。語舍利弗等諸大聲聞。仁者。可食如來甘露味飯。大悲所熏。無以限意食之。使不消也。有異聲聞念是飯少。而此大眾人人當食。化菩薩曰。勿以聲聞小德小智。稱量如來無量福慧。四海有竭。此飯無盡。使一切人食。摶若須彌。乃至一劫猶不能盡。所以者何。無盡戒定。智慧解脫。解脫知見。功德具足者。所食之餘。終不可盡。於是鉢飯。悉飽眾會。猶故不盡。其諸菩薩。聲聞天人。食此飯者。身安快樂。譬如一切樂莊嚴國諸菩薩也。又諸毛孔。皆出妙香。亦如眾香國土諸樹之香。爾時維摩詰。問眾香菩薩。香積如來。以何說法。彼菩薩曰。我土如來。無文字說。但以眾香。令諸天人得入律行。菩薩各各坐香樹下。聞斯妙香。即獲一切德藏三昧。得是三昧者。菩薩所有功德。皆悉具足。彼諸菩薩問維摩詰。今世尊釋迦牟尼。以何說法。維摩詰言。此土眾生。剛強難化。故佛為說剛強之語。以調伏之。言是地獄。是畜生。是餓鬼。是諸難處。是愚人生處。是身邪行。是身邪行報。是口邪行。是口邪行報。是意邪行。是意邪行報。是殺生。是殺生報。是不與取。是不與取報。是邪婬。是邪婬報。是妄語。是妄語報。是兩舌。是兩舌報。是惡口。是惡口報。是無義語。是無義語報。是貪嫉。是貪嫉報。是瞋惱。是瞋惱報。是邪見。是邪見報。是慳悋。是慳悋報。是毀戒。是毀戒報。是瞋恚。是瞋恚報。是懈怠。是懈怠報。是亂意。是亂意報。是愚癡。是愚癡報。是結戒。是持戒。是犯戒。是應作。是不應作。是障礙。是不障礙。是得罪。是離罪。是淨。是垢。是有漏。是無漏。是邪道。是正道。是有為。是無為。是世間。是涅槃。以難化之人心如猨猴。故以若干種法。制御其心。乃可調伏。譬如象馬。?悷不調。加諸楚毒。乃至徹骨然後調伏。如是剛強難化眾生。故以一切苦切之言。乃可入律。彼諸菩薩。聞說是已。皆曰。未曾有也。如世尊釋迦牟尼佛。隱其無量自在之力。乃以貧所樂法度脫眾生。斯諸菩薩。亦能勞謙。以無量大悲。生是佛土。維摩詰言。此土菩薩。於諸眾生。大悲堅固。誠如所言。然其一世。饒益眾生。多於彼國百千劫行。所以者何。此娑婆世界。有十事善法。諸餘淨土之所無有。何等為十。以布施攝貧窮。以淨戒攝毀禁。以忍辱攝瞋恚。以精進攝懈怠。以禪定攝亂意。以智慧攝愚癡說除難法度八難者。以大乘法度樂小乘者。以諸善根濟無德者。常以四攝成就眾生。是為十。彼菩薩曰。菩薩成就幾法。於此世界。行無瘡疣。生于淨土。維摩詰言。菩薩成就八法。於此世界。行無瘡疣。生于淨土。何等為八。饒益眾生而不望報。代一切眾生受諸苦惱。所作功德盡以施之。等心眾生。謙下無礙。於諸菩薩視之如佛。所未聞經聞之不疑。不與聲聞而相違背。不嫉彼供。不高己利。而於其中調伏其心。常省己過。不訟彼短。恒以一心求諸功德。是為八法。維摩詰文殊師利。於大眾中說是法時。百千天人。皆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十千菩薩。得無生法忍。
卍續藏第 19 冊 No. 0347 維摩經評註
維摩詰所說經卷十一
菩薩行品
爾時佛說法於菴羅樹園。其地忽然。廣博嚴事。一切眾會。皆作金色。阿難白佛言。世尊。以何因緣。有此瑞應。是處忽然。廣博嚴事。一切眾會。皆作金色。佛告阿難。是維摩詰。文殊師利。與諸大眾。恭敬圍繞。發意欲來。故先為此瑞應。於是維摩詰。語文殊師利。可共見佛。與諸菩薩。禮事供養。文殊師利言。善哉行矣。今正是時。維摩詰即以神力。持諸大眾。并師子座。置於右掌。往詣佛所。到已著地。稽首佛足。右遶七帀。一心合掌。在一面立。其諸菩薩。即皆避座。稽首佛足。亦遶七帀於一面立。諸大弟子。釋梵四天王等。亦皆避座。稽首佛足。在一面立。於是世尊。如法慰問諸菩薩已。各令復坐。即皆受教。眾坐已定。佛語舍利弗。汝見菩薩大士自在神力之所為乎。唯然已見。汝意云何。世尊。我覩其為。不可思議。非意所圖。非度所測。爾時阿難白佛言。世尊。今所聞香。自昔未有。是為何香。佛告阿難。是彼菩薩毛孔之香。於是舍利弗。語阿難言。我等毛孔。亦出是香。阿難言此所從來。曰是長者維摩詰。從眾香國。取佛餘飯。於舍食者。一切毛孔。皆香若此。阿難問維摩詰。是香氣。住當久如。維摩詰言。至此飯消。曰此飯久如當消。曰此飯勢力。至於七日。然後乃消。又阿難。若聲聞人。未入正位。食此飯者。得入正位。然後乃消。已入正位。食此飯者。得心解脫。然後乃消。若未發大乘意。食此飯者。至發意乃消。已發意。食此飯者。得無生忍。然後乃消。已得無生忍。食此飯者。至一生補處。然後乃消。譬如有藥。名曰上味。其有服者。身諸毒滅。然後乃消。此飯如是。滅除一切諸煩惱毒。然後乃消。阿難白佛言。未曾有也。世尊如此香飯。能作佛事。佛言。如是如是。阿難或有佛土。以佛光明而作佛事。有以諸菩薩而作佛事。有以佛所化人而作佛事。有以菩提樹而作佛事。有以佛衣服臥具而作佛事。有以飯食而作佛事(舌根通道)。有以園林臺觀而作佛事(眼根通道)。有以三十二相八十隨形好而作佛事。有以佛身而作佛事(現全身)。有以虗空而作佛事(滅眾色像)。眾生應以此緣。得入律行。有以夢幻影響。鏡中像。水中月。熱時焰。如是等喻。而作佛事。有以音聲語言文字而作佛事。或有清淨佛土寂寞。無言無說。無示無識。無作無為。而作佛事。如是阿難。諸佛威儀進止。諸所施為。無非佛事。阿難。有此四魔。八萬四千諸煩惱門。而諸眾生。為之疲勞。諸佛即以此法。而作佛事是名入一切諸佛法門。菩薩入此門者。若見一切淨好佛土。不以為喜。不貪不高。若見一切不淨佛土。不以為憂。不礙不沒。但於諸佛。生清淨心。歡喜恭敬。未曾有也。諸佛如來。功德平等。為教化眾生故。而現佛土不同。阿難。汝見諸佛國土。地有若干。而虗空無若干也。如是見諸佛色身。有若干耳。其無礙慧。無若干也。阿難。諸佛色身威相種性。戒定智慧解脫解脫知見。力無所畏。不共之法。大慈大悲。威儀所行。及其壽命。說法教化。成就眾生。淨佛國土。具諸佛法。悉皆平等。是故名為三藐三佛陀。名為多陀阿伽度。名為佛陀。阿難。若我廣說此三句義。汝以劫壽。不能盡受。正使三千大千世界。滿中眾生。皆如阿難多聞第一。得念總持。此諸人等。以劫之壽。亦不能受。如是阿難。諸佛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無有限量。智慧辯才。不可思議。阿難白佛言。我從今已往。不敢自謂以為多聞。佛告阿難。勿起退意。所以者何。我說汝於聲聞中。為最多聞。非謂菩薩。且止。阿難。其有智者。不應限量諸菩薩也。一切海淵尚可測量。菩薩禪定智慧。總持辯才。一切功德。不可量也。阿難。汝等捨置菩薩所行。是維摩詰。一時所現神通之力。一切聲聞。辟支佛。於百千劫。盡力變化。所不能作。爾時眾香世界菩薩來者。合掌白佛言。世尊。我等初見此土。生下劣想。今自悔責。捨離是心。所以者何。諸佛方便。不可思議。為度眾生。故隨其所應。現佛國異。唯然世尊。願賜少法。還於彼土。當念如來。佛告諸菩薩。有盡無盡解脫法門。汝等當學。何謂為盡。謂有為法。何謂無盡。謂無為法。如菩薩者。不盡有為(無凡夫閡)。不住無為(無二乘閡)。何謂不盡有為(起句)。謂不離大慈。不捨大悲。深發一切智心。而不忽忘。教化眾生。終不厭惓。於四攝法。常念順行。護持正法。不惜身命。種諸善根。無有疲厭。志常安住。方便迴向。求法不懈。說法無悋。勤供諸佛。故入生死而無所畏。於諸榮辱。心無憂喜。不輕未學。敬學如佛。墮煩惱者。令發正念。於遠離樂。不以為貴。不著己樂。慶於彼樂。在諸禪定。如地獄想。於生死中。如園觀想。見來求者。為善師想。捨諸所有。具一切智想。見毀戒人。起救護想。諸波羅蜜。為父母想。道品之法。為眷屬想。發行善根。無有齊限。以諸淨國嚴飾之事。成己佛土。行無限施。具見相好。除一切惡。淨身口意。故生死無數劫。意而有勇。聞佛無量德。志而不倦。以智慧劒破煩惱賊。出陰界。入荷負眾生。永使解脫。以大精進摧伏魔軍常求無念實相智慧。行少欲知足。而不捨世法(天下皆謂我同己)。不壞威儀(而我獨異人)。而能隨俗。起神通慧。引導眾生。得念總持。所聞不忘。善別諸根。斷眾生疑。以樂說辯。演法無礙。淨十善道。受人天福。修四無量。開梵天道。勸請說法。隨喜讚善。得佛音聲。身口意善。得佛威儀。深修善法。所行轉勝。以大乘教。成菩薩僧。心無放逸。不失眾善。行如此法。是名菩薩不盡有為(收句)。何謂菩薩不住無為(起句)。謂修學空。不以空為證。修學無相無作。不以無相無作為證。修學無起。不以無起為證。觀於無常。而不厭善本。觀世間苦。而不惡生死。觀於無我。而誨人不倦。觀於寂滅。而不永寂滅。觀於遠離。而身心修善。觀無所歸。而歸趣善法。觀於無生。而以生法荷負一切。觀於無漏。而不斷諸漏。觀無所行。而以行法教化眾生。觀於空無。而不捨大悲。觀正法位。而不隨小乘。觀諸法虗妄。無牢無人。無主無相本願未滿。而不虗福德。禪定智慧。修如此法。是名菩薩不住無為(收句)。又具福德故。不住無為。具智慧故。不盡有為。大慈悲故。不住無為。滿本願故。不盡有為。集法藥故。不住無為。隨授藥故。不盡有為。知眾生病故。不住無為。滅眾生病故。不盡有為諸正士菩薩。已修此法。不盡有為。不住無為。是名盡無盡解脫法門(又總収一步緊一步)。汝等當學。爾時彼諸菩薩。聞說是法。皆大歡喜。以眾妙華若干種色。若干種香。散遍三千大千世界。供養於佛。及此經法。并諸菩薩已稽首佛足。歎未曾有。言釋迦牟尼佛。乃能於此。善行方便。言已。忽然不現。還到彼國。
卍續藏第 19 冊 No. 0347 維摩經評註
維摩詰所說經卷十二
見阿閦佛品
爾時世尊。問維摩詰。汝欲見如來。為以何等。觀如來乎。維摩詰言。如自觀身實相。觀佛亦然。我觀如來。前際不來。後際不去。今則不住。不觀色。不觀色如。不觀色性。不觀受想行識。不觀識如。不觀識性。非四大起。同於虗空。六入無積。眼耳鼻舌身心已過。不在三界。三垢已離。順三脫門。具足三明(順三脫無相)。與無明等。不一相。不異相。不自相。不他相。非無相。非取相。不此岸。不彼岸。不中流而化眾生。觀於寂滅。亦不永滅。不此不彼。不以此。不以彼。不可以智知。不可以識識。無晦無明。無名無相。無強無弱。非淨非穢。不在方。不離方。非有無。非無為。無示無說。不施不慳。不戒不犯。不忍不恚。不進不怠。不定不亂。不智不愚。不誠不欺不來不去。不出不入。一切言語道斷。非福田。非不福田(無相之體莫知其畔)。非應供養。非不應供養。非取非捨。非有相。非無相。同真際。等法性。不可稱。不可量。過諸稱量。非大非小。非見非聞。非覺非知。離眾結縛。等諸智。同眾生。於諸法無分別。一切無得無失。無濁無惱。無作無起。無生無滅無畏無憂。無喜無厭。無已有。無當有。無今有。不可以一切言說分別顯示(都結之也)。世尊。如來身為若此。作如是觀。以斯觀者。名為正觀。若他觀者。名為邪觀。爾時舍利弗問維摩詰。汝於何沒。而來生此。維摩詰言。汝所得法。有沒生乎。舍利弗言。無沒生也。若諸法無沒生相。云何問言。汝於何沒而來生此。於意云何。譬如幻師。幻作男女。寧沒生耶。舍利弗言。無沒生也。汝豈不聞佛說諸法如幻相乎。答曰如是。若一切法。如幻相者。云何問言。汝於何沒而來生此。舍利弗。沒者。為虗誑法壞敗之相。生者。為虗誑法相續之相。菩薩雖沒。不盡善本。雖生。不長諸惡。是時佛告舍利弗。有國名妙喜。佛號無動。是維摩詰。於彼國沒。而來生此。舍利弗言。未曾有也。世尊。是人乃能捨清淨土。而來樂此多怒害處。維摩詰語舍利弗。於意云何。日光出時。與冥合乎。答曰不也。日光出時。則無眾冥。維摩詰言。夫日何故行閻浮根。答曰。欲以明照為之除冥。維摩詰言。菩薩如是。雖生不淨佛土。為化眾生。不與愚暗而共合也。但滅眾生煩惱闇耳。是時大眾。渴仰欲見妙喜世界無動如來。及其菩薩聲聞之眾。佛知一切眾會所念。告維摩詰言。善男子。為此眾會。現妙喜國無動如來。及諸菩薩。聲聞之眾。眾皆欲見。於是維摩詰心念。吾當不起於座。接妙喜國。鐵圍山川。溪谷江河。大海泉源。須彌諸山。及日月星宿。天龍鬼神。梵天等宮。并諸菩薩聲聞之眾。城邑聚落。男女大小。乃至無動如來。及菩提樹。諸妙蓮華。能於十方。作佛事者。三道寶階。從閻浮提。至忉利天。以此寶階。諸天來下。悉為禮敬無動如來。聽受經法。閻浮提人。亦登其階。上昇忉利。見彼諸天。妙喜世界。成就如是無量功德。上至阿迦尼吒天。下至水際。以右手斷取。如陶家輪。入此世界。猶持華鬘。示一切眾。作是念已。入於三昧。現神通力。以其右手。斷取妙喜世界。置於此土。彼得神通菩薩。及聲聞眾。并餘天人。俱發聲言。唯然世尊。誰取我去。願見救護。無動佛言。非我所為。是維摩詰神力所作。其餘未得神通者。不覺不知己之所往。妙喜世界。雖入此土。而不增減。於是世界。亦不迫隘。如本無異。爾時釋迦牟尼佛。告諸大眾。汝等且觀妙喜世界。無動如來。其國嚴飾。菩薩行淨。弟子清白。皆曰。唯然已見。佛言。若菩薩。欲得如是清淨佛土。當學無動如來所行之道。現此妙喜國時。娑婆世界。十四那由他人。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皆願生於妙喜佛土。釋迦牟尼佛。即記之曰。當生彼國。時妙喜世界。於此國土。所應饒益。其事訖已。還復本處。舉眾皆見。佛告舍利弗。汝見此妙喜世界。及無動佛不。唯然已見。世尊。願使一切眾生。得清淨土。如無動佛。獲神通力。如維摩詰。世尊。我等快得善利。得見是人。親近供養。其諸眾生。若今現在。若佛滅後。聞此經者。亦得善利。況復聞已。信解受持。讀誦解說。如法修行。若有手得是經典者。便為已得法寶之藏。若有讀誦。解釋其義。如說修行。則為諸佛之所護念。其有供養如是人者。當知則為供養於佛。其有書持此經卷者。當知其室即有如來。若聞是經。能隨喜者。斯人則為趣一切智。若能信解此經。乃至一四句偈。為他說者。當知此人。即是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記。
卍續藏第 19 冊 No. 0347 維摩經評註
維摩詰所說經卷十三
法供養品
爾時釋提桓因。於大眾中。白佛言。世尊。我雖從佛及文殊師利聞百千經。未曾聞此不可思議自在神通決定實相經典。如我解佛所說義趣。若有眾生。聞此經法。信解受持。讀誦之者。必得是法不疑。何況如說修行。斯人則為閉眾惡趣。開諸善門。常為諸佛之所護念。降伏外學。摧滅魔怨。修治菩提。安處道場。履踐如來所行之跡。世尊。若有受持讀誦。所說修行者。我當與諸眷屬。供養給事。所在聚落城邑。山林曠野。有是經處。我亦與諸眷屬。聽受法故。同到其所。其未信者。當令生信。其已信者。當為作護。佛言。善哉善哉。天帝。如汝所說。我助汝喜。此經廣說過去未來現在諸佛。不可思議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是故天帝。若善男子善女人。受持讀誦供養是經者。則為供養去來今佛。天帝。正使三千大千世界。如來滿中。譬如甘蔗竹葦。稻麻叢林。若有善男子。善女人。或以一劫。或減一劫。恭敬尊重。讚歎供養。奉諸所安。至諸佛滅後。以一一全身舍利。起七寶塔。縱廣一四天下。高至梵天。表剎莊嚴。以一切華香瓔珞。幢幡伎樂。微妙第一。若一劫。若減一劫。而供養之。天帝。於意云何。其人植福。寧為多不。釋提桓因言。甚多。世尊。彼之福德。若以百千億劫。說不能盡。佛告天帝。當知是善男子。善女人。聞是不可思議解脫經典。信解受持。讀誦修行。福多於彼。所以者何。諸佛菩提。皆從此生。菩提之相。不可限量。以是因緣。福不可量。佛告天帝。過去無量阿僧祇劫。時世有佛。號曰藥王如來。應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御丈夫。天人師。佛。世尊。世界名大莊嚴。劫名莊嚴。佛壽二十小劫。其聲聞僧。三十六億那由他。菩薩僧。有十二億。天帝。是時有轉輪聖王。名曰寶葢。七寶具足。主四天下。王有千子。端正勇徤。能伏怨敵。爾時寶蓋。與其眷屬。供養藥王如來。施諸所安。至滿五劫。過五劫已。告其千子。汝等亦當如我。以深心供養於佛。於是千子。受父王命。供養藥王如來。復滿五劫。一切施安。其王一子。名曰月葢。獨坐思惟。寧有供養殊過此者。以佛神力。空中有天曰。善男子。法之供養。勝諸供養。即問何謂法之供養。天曰。汝可往問藥王如來。當廣為汝說法之供養。即時月蓋王子。行詣藥王如來。稽首佛足却住一面。白佛言世尊。諸供養中。法供養勝。云何名為法之供養(起句)。佛言善男子。法供養者。諸佛所說深經。一切世間。難信難受。微妙難見。清淨無染。非但分別思惟之所能得。菩薩法藏所攝。陀羅尼印印之。至不退轉。成就六度。善分別義。順菩提法。眾經之上。入大慈悲。離眾魔事及諸邪見。順因緣法。無我無人。無眾生。無壽命。空無相無作無起。能令眾生坐於道場而轉法輪。諸天龍神。乾達婆等。所共歎譽。能令眾生。入佛法藏。攝諸賢聖一切智慧。說諸菩薩所行之道。依於諸法實相之義。明宣無常苦空無我寂滅之法。能救一切毀禁眾生。諸魔外道。及貪著者。能使怖畏。諸佛賢聖。所共稱歎。背生死苦。示涅槃樂。十方三世諸佛所說。若聞如是等經。信解受持讀誦。以方便力。為諸眾生。分別解說。顯示分明。守護法故。是名法之供養(收句)。又於諸法如說修行。隨順十二因緣。離諸邪見。得無生忍。決定無我。無有眾生。而於因緣果報。無違無諍。離諸我所。依於義。不依語。依於智。不依識。依了義經。不依不了義經。依於法。不依人。隨順法相。無所入。無所歸。無明畢竟滅。故諸行亦畢竟滅。乃至生畢竟滅。故老死亦畢竟滅作如是觀。十二因緣。無有盡相。不復起見。是名最上法之供養(又收句)。佛告天帝。王子月蓋從藥王佛。聞如是法。得柔順忍。即解寶衣嚴身之具。以供養佛。白佛言。世尊。如來滅後。我當行法供養。守護正法。願以威神。加哀建立。令我得降伏魔怨。修菩薩行。佛知其深心所念。而記之曰。汝於末後。守護法城。天帝。時王子月蓋。見法清淨。聞佛授記。以信出家。修習善法。精進不久。得五神通。具菩薩道。得陀羅尼無斷辯才。於佛滅後。以其所得神通總持辯才之力。滿十小劫。藥王如來所轉法輪。隨而分布。月蓋比丘。以守護法。勤行精進。即於此身。化百萬億人。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立不退轉。十四那由他人。深發聲聞辟支佛心。無量眾生。得生天上。天帝。時王寶葢。豈異人乎。今現得佛號寶焰如來。其王千子。即賢劫中千佛是也。從迦羅鳩孫䭾為始得佛。最後如來。號曰樓至。月蓋比丘。則我身是。如是。天帝。當知此要。以法供養。於諸供養。為上為最。第一無比。是故天帝。當以法之供養供養於佛。
卍續藏第 19 冊 No. 0347 維摩經評註
維摩詰所說經卷十四
囑累品
於是佛告彌勒菩薩言。彌勒。我今以是無量億阿僧祇劫所集。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法。付囑於汝。如是輩經。於佛滅後末世之中。汝等當以神力。廣宣流布於閻浮提。無令斷絕。所以者何。未來世中。當有善男子善女人。及天龍鬼神。乾闥婆羅剎等。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樂于大法。若使不聞如是等經。則失善利。如此輩人聞是等經。必多信樂。發希有心。當以頂受。隨諸眾生所應得利。而為廣說。彌勒。當知菩薩有二相。何謂為二。一者好於雜句文飾之事。二者不畏深義。如實能入。若好雜句文飾事者。當知是為新學菩薩。若於如是無染無著。甚深經典。無有恐畏。能入其中。聞已心淨。受持讀誦。如說修行。當知是為久修道行。彌勒。復有二法。名新學者。不能決定於甚深法。何等為二。一者所未聞深經。聞之驚怖生疑。不能隨順。毀謗不信。而作是言。我初不聞。從何所來。二者若有護持解脫如是深經者。不肯親近供養恭敬。或時於中。說其過惡。有此二法。當知是新學菩薩。為自毀傷。不能於深法中調伏其心。彌勒。復有二法。菩薩雖信解深法。猶自毀傷。而不能得無生法忍。何等為二。一者輕慢新學菩薩。而不教誨。二者雖信解深法。而取相分別。是為二法。彌勒菩薩聞說是已。白佛言。世尊未曾有也。如佛所說。我當遠離如斯之惡。奉持如來無數阿僧祇劫。所集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法。若未來世。善男子善女人。求大乘者。當令手得如是等經。與其念力。使受持讀誦。為他廣說。世尊。若後末世。有能受持讀誦。為他說者。當知是彌勒神力之所建立。佛言善哉善哉。彌勒。如汝所說。佛助爾喜。於是一切菩薩合掌白佛。我等亦於如來滅後。十方國土。廣宣流布。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法。復當開導諸說法者。令得是經。爾時四天王白佛言世尊。在在處處。城邑聚落。山林曠野。有是經卷。讀誦解說者。我當率諸官屬。為聽法故。往詣其所。擁護其人。面百由旬。令無伺求得其便者。
是時佛告阿難。受持是經。廣宣流布。阿難言。唯。我以受持要者。世尊。當何名斯經。佛言阿難。是經名為維摩詰所說。亦名不可思議解脫法門。如是受持。佛說是經已。長者維摩詰。文殊師利。舍利弗。阿難等。及諸天人。阿修羅。一切大眾。聞佛所說。皆大歡喜。信受奉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