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大小乘釋經部二十 方等部疏(0397-0435)
第0422部卍續藏第22册P0550 阿彌陀經略解(一卷), 〖明.大佑述〗.txt
卍續藏第 22 冊 No. 0422 阿彌陀經略解
No. 422-A 佛說阿彌陀經略解序
吳郡沙門 大佑 述
夫寂光真淨初無苦樂之殊妄識紛紜遂有聖凡之異由是漂流五濁莫遍一真故我釋尊示生堪忍當祗園之嘉會告身子之利根開法藏之願門指樂邦之妙土瓊林玉沼直顯於心源壽量光明全彰於自性眾聖同處非少善之得生七日持名在一心之不亂車理體一生佛原同無緣之慈不謀而應了唯心之本具億剎非遙知大願之可憑三祗橫截經文簡約佛旨玄微持誦雖多研詳實寡惟前賢之著述嗟末俗之罕聞竊效流通略伸援引願與同志普結淨緣咸契無生同登不退云爾。
○唐慈恩法師造彌陀通贊一卷宋孤山淨覺靈芝諸師皆有疏記三衢倫師古厓新師皆曾集註今欲從略以便初機故茲別出各從其志。
No. 422
佛說阿彌陀經略解
佛說阿彌陀經
釋此經題五重玄義準孤山法師以西土果人為名方等實相為體信願淨業為宗捨苦得樂為用生酥大乘為教相。
○初釋名佛說者釋迦教主四辨宣說也梵語佛陀華言覺者十號之一究竟覺了諸法實相名圓滿覺說者悅也得機而說稱悅佛懷又經通五人共說揀異菩薩天仙化人故云佛說。
○阿彌陀此云無量壽經云彼佛壽命及其人民無量無邊阿僧祗劫以應身壽量而天人莫知其數況法報身耶亦云無量光經云彼佛光明無量照十方國無所障礙又佛是通號阿彌陀是別號釋迦是此方教主庶物咸知故但舉通號彌陀是極樂導師理須表顯故彰別號。
○經者法也常也十界同遵三世不易由聖人金口所宣故言經也又經是通名佛說等是別名經有三種謂教行理依教修行從行顯理佛是覺義約修成就故屬於行說即是教阿彌陀是理與眾典不同則三經皆別以對經字則三經皆通理即法身行即般若教即解脫三一圓融不可思擇名秘密藏故聞首題名字獲無量功德也。
○此經本名稱讚不可思議功德一切諸佛所護念經傳至中華凡二譯唐譯云稱讚淨土佛攝受經今本隱略經題在六方佛後即云汝等眾生當信是等以此經正示持名方法況彌陀聖號眾所樂聞用此立題人多信受故得四海同遵流通無盡譯人之善巧也。
○二辨體智度論云諸大乘經通以一實相印為經正體即所詮之理也。
○三明宗經云若有信者應當發願生彼國土一經之宗要也。
○四論用經云即得往生極樂國土皆不退轉於無上菩提離生死苦得解脫樂此經之力用也。
○五判教相部屬大乘方等教攝二藏明義菩薩藏收漸頓分之屬頓教以令凡夫不退菩提故。
姚秦三藏法師鳩摩羅什奉詔譯
鳩摩羅什此云童壽丘茲國人也後秦姚氏據長安尊為國師弘始年間譯諸經論南山感通傳云七佛以來譯經師也。
如是。
註曰如是者即指所聞之法體也實相之理古今不異名如如理而說為是。
我聞。
我者阿難自謂也阿難結集法藏自言如是法門我從佛聞也。
一時。
機應和合之時不言其年月日者二土正朔不同故也。
佛。
此云覺者自覺異凡夫之不覺覺他異二乘之獨覺覺滿異菩薩之在因眾聖中尊故名曰佛即釋迦教主也。
在舍衛國。
舍衛正云室羅筏悉底此云聞物言人物富庶遠聞諸國故。
祗樹給孤獨園。
梵語祗陀此云戰勝波斯匿王太子名也梵語須達多此云善施長者名也能惠施國之窮民名給孤獨側布黃金從祗陀買園建立精舍請佛說法祗陀施樹故並稱也。
與大比丘眾。
比丘此云乞士乞食資身乞法練心又云怖魔又云破惡僧者具云僧伽此云眾和合。
千二百五十人俱。
三迦葉有千弟子舍利目連共二百五十人最初歸佛常隨眾也。
皆是大阿羅漢。
阿羅漢含三義一應供為人天福田乞士果也二殺賊斷煩惱盡破惡果也三無生不受後有怖魔果也。
眾所知識。
聞名欽德曰知覩形敬奉曰識。
長老舍利弗。
耆年碩德通稱長老舍利弗此云身子其母身容端正眼如鶖鷺兼母名之又名鶖子智慧第一。
摩訶目犍連。
此云大采菽姓也其族眾多故以大別之神通第一。
摩訶迦葉。
此云大龜氏其祖感靈龜負仙圖而出遂以名族又云飲光身光赫奕映蔽餘光毗婆尸佛時為冶金師貧女以金珠同修塔像從是以來身常金色也。
摩訶迦旃延。
此云文飾論議第一。
摩訶拘絺羅。
此云大膝從狀得名舍利弗舅氏。
離婆多。
此云星宿父母禱星而生遂以為名。
周梨槃陀伽。
此云繼道其母省親生於路傍故姿性魯鈍唯誦半偈證羅漢果。
難陀。
此云善歡喜佛之親弟也。
阿難陀。
此云慶喜白飯王之子佛之堂弟也佛成道日生舉國忻慶因立嘉名多聞第一。
羅睺羅。
此云覆障本修羅之名能障日月佛為所障不即出家故以為名。
憍梵波提。
此云牛呞宿生為牛食已轉噍故受此名。
賓頭盧頗羅墮。
賓頭盧此云不動名也頗羅墮此云利根姓也別譯云賓度羅䟦羅墮闍。
迦留陀夷。
此云黑光其形麤黑故。
摩訶劫賓那。
此云房宿母禱房宿而生。
薄拘羅。
此云善容形貌端正故昔施僧一訶梨勒感五不死報。
阿㝹樓䭾。
此云無貧昔於飢世以稗飯施辟支佛九十一劫果報充足天眼第一。
如是等諸大弟子。
學在師後故稱弟解從師生故稱子此總結前文也。
并諸菩薩摩訶薩。
梵語菩提薩埵此云覺有情同佛所證曰覺無明未盡曰有情摩訶薩此云大道心眾生。
文殊師利法王子。
文殊師利此云妙德以微妙三德同佛所證故亦云妙吉祥菩薩入法正位名法王子。
阿逸多菩薩。
此云無能勝超出偏小故慈氏之名。
乾陀訶提菩薩。
此云不休息勤不懈故。
常精進菩薩。
了法性常住成無作正勤故。
與如是等諸大菩薩。
逈出偏小故以大別之。
及釋提桓因等。
此云能天帝忉利天王也。
無量諸天大眾俱。
欲色界中諸梵天王護世四王等也兼四眾八部故言大眾俱。
爾時佛告長老舍利弗。
爾時者將說經之時也以身子利根故特告之不俟其請問也。
從是西方過十萬億佛土。
一佛土者大千世界也十疑論云西方去此十萬億佛剎為對凡夫肉眼生死心量而言之耳但使眾生淨業成就臨終在定之心即是淨土受生之心動念即是生淨土時實非遠也。
有世界名曰極樂。
梵語須摩提此云安養或云清泰又云極樂者猶言最勝也一切國土隨機所感有乎四種一常寂光土諸佛究竟極果所居二實報土法身大士所居三方便土三乘人所居四同居土六凡所居以五濁輕重而分淨穢娑婆五濁重故兼四惡趣輪迴不息安養五濁輕故唯有人天皆得不退故名極樂盡理言之唯究竟寂光是真極樂。
其土有佛號阿彌陀今現在說法。
佛有三身一法性身居寂光土身土一如名秘密藏二報身居實報土三應化身居下二土隨九品機所見不同現在說法揀非過未也。
舍利弗彼土何故名為極樂。
上文徵起下文總釋明依報莊嚴。
其國眾生無有眾苦但受諸樂故名極樂。
無有眾苦者無三塗八難等諸苦也對娑婆極苦言之故云極樂。
又舍利弗極樂國土七重欄楯。
欄檻也橫曰欄縱曰楯莊嚴寶樹圍繞華叢也。
七重羅網。
寶網羅覆光色晃耀周匝垂布莊嚴校飾。
七重行樹。
觀經云一一樹高八千由旬七寶華葉無不具足。
皆是四寶周匝圍繞是故彼國名為極樂。
四寶者金銀瑠璃玻琍也。
又舍利弗極樂國土有七寶池。
觀經云二池水七寶所成其寶柔軟從如意珠王生。
八功德水充滿其中。
唐譯云一澄淨二清冷三甘美四輕軟五潤澤六安和七除飢渴八長養諸根。
池底純以金沙布地。
觀經云黃金為渠渠下皆以雜色金剛而為底沙。
四邊階道金銀瑠璃玻琍合成。
瑠璃此云不遠去波羅奈城不遠有此寶故以為名玻琍此云水玉。
上有樓閣亦以金銀瑠璃玻琍硨璖赤珠馬瑙而嚴飾之。
觀經云眾寶國土一一界上有五百億寶樓大本云其講堂精舍宮殿樓觀皆七寶莊嚴自然化成復以真珠明月摩尼眾寶以為交露覆蓋其上。
池中蓮華大如車輪。
靈芝云車輪大小難為定準十住婆娑論云輪王千輻輪周圍十五里。
青色青光黃色黃光赤色赤光白色白光微妙香潔。
觀經云一一池中有六十億七寶蓮華則非止四色一一蓮華團圓正等十二由旬非止如車輪也大本云池中蓮華或一由旬乃至百千由旬是知隨機所見優劣不同耳。
舍利弗極樂國土成就如是功德莊嚴。
國界嚴飾皆是彌陀積劫薰習修菩提行願之所成就。
○引文中言大本即無量壽經二卷廣談淨境言觀經即十六觀經廣明行相今經略說世稱於小本即對大本而言也。
又舍利弗彼佛國土常作天樂。
觀經云無量諸天作天妓樂又有樂器懸處虗空如天寶幢不鼓自鳴大本云亦有自然萬種伎樂又其樂音無非法音清揚哀亮微妙和雅一切音聲所不能及。
黃金為地。
觀經云瑠璃地上以黃金繩雜廁間錯兼以七寶界其分齊今言黃金乃地面莊嚴耳。
晝夜六時雨天曼陀羅華。
曼陀羅此云白華亦云適意然彼國光明常照不以日月則無晝夜準大本經以華開鳥鳴為曉蓮合鳥捿為夜亦無四時春秋冬夏不寒不熱常和調適。
其土眾生常以清旦各以衣裓盛眾妙華。
衣裓即衣襟真諦云外國盛華器也。
供養他方十萬億佛。
大本云承佛威神一食頃往詣十方無量世界恭敬供養諸佛。
即以食時還到本國飲食經行。
食時者午前也大本云若欲食時七寶鉢器自然在前百味飲食自然盈滿見色聞香自然飽足身心柔軟無所味著食已化去時至復現。
舍利弗極樂國土成就如是功德莊嚴。
復次舍利弗彼國常有種種奇妙雜色之鳥。
淨土珍禽與娑婆羽族不同故云奇妙如來順世而說譯人取類而翻。
白鵠孔雀鸚鵡。
此三可解。
舍利。
此云春鸚或云鶖鷺。
迦陵頻伽。
此云妙音鳥在殻中其音已超眾鳥。
共命之鳥。
兩首一身報同識異法華云命命。
是諸眾鳥晝夜六時出和雅音。
其音演暢五根。
一信根二精進根三念根四定根五慧根能生聖道故名為根。
五力。
同上根名能排業障故名為力。
七菩提分。
菩提此云覺分者亦云支也一念覺二擇法覺三精進覺四喜覺五輕安覺六定覺七捨覺。
八聖道。
諸經或云八正道一正見二正思惟三正語四正業五正命六正精進七正念八正定。
如是等法。
三十七道品闕四念處四正勤四如意足三科故云等法。
其土眾生聞是音已皆悉念佛念法念僧。
孤山曰念佛如醫王念法如良藥念僧如瞻視人三者既備煩惱之病可瘥也又觀自心寂而常照則諸法炳然名念佛照而常寂無法可得名念法寂照不二即存而亡名念僧此一體三寶也靈芝云此界心垢常思五欲彼土心淨專念三寶兩土昇沉於斯可見。
舍利弗汝勿謂此鳥實是罪報所生。
濁世禽畜罪業所招淨土何緣有此。
所以者何彼佛國土無三惡趣。
大本法藏比丘本願云設我得佛國中有地獄餓鬼畜生者不取正覺。
舍利弗其佛國土尚無三惡道之名何況有實。
彼土清淨尚無三惡道之名字況有罪報所生之實體乎。
是諸眾鳥皆是阿彌陀佛欲令法音宣流變化所作。
觀經云如意珠王涌出金色微妙光明其光化為百寶色鳥和鳴哀雅讚佛法僧靈芝云當知眾鳥即是如來神力欲使法音宣暢耳知非罪報所生也。
舍利弗彼佛國土微風吹動諸寶行樹及寶羅網出微妙音譬如百千種樂同時俱作聞是音者皆自然生念佛念法念僧之心。
大本云微風徐動吹諸寶樹演出無量妙法音聲其聲流布徧諸佛國聞其音者得深法忍觀經又說其摩尼水流注華間演說苦空無常無我諸波羅蜜孤山云雖寶樓金池為悅目之翫而非惑蕩之色而能達唯心無境矣雖風樹鳥聲有入耳之娛而非惉懘之音而能念三寶有歸矣。
舍剎弗其佛國土成就如是功德莊嚴。
舍利弗於汝意云何彼佛何故號阿彌陀。
審其解否次為釋通。
舍利弗彼佛光明無量照十方國無所障礙是故號為阿彌陀。
大本云阿彌陀佛威德光明最尊第一諸佛光明所不能及觀經云遍照十方念佛眾生攝取不捨或曰光明無量我何不見答杲日麗天瞽夫不覩是盲者咎眾生障重如處覆盆之下非日光之不照也。
又舍利弗彼佛壽命及其人民無量無邊阿僧祗劫故名阿彌陀。
阿僧祗此云無數大本云彼佛壽命不可稱計假使十方世界眾生皆成聲聞緣覺竭其智力於百千劫悉共推算不能窮盡法藏本願云設我得佛國中人天壽命無能限量若不爾者不取正覺。
舍利弗阿彌陀佛成佛以來於今十劫。
前總告云今現在說法此示已成佛之劫數也大本云成佛已來凡歷十劫唐譯云經十大劫皆是一期赴機之說然勝應身彌亘三際充滿十方無有限極其可以劫數測量其久近耶。
又舍利弗彼佛有無量無邊聲聞弟子皆阿羅漢非是算數之所能知。
聞四諦聲教悟道故名聲聞皆阿羅漢者揀非前三果也不言緣覺攝在聲聞數中天親論云二乘種不生今言迴心向大故得生以慣習小故權證二乘不久證大也。
諸菩薩眾生亦復如是。
不獨聲聞無量菩薩亦無量也聲聞通兩教二乘菩薩通四教正意在圓。
舍利弗彼佛國土成就如是功德莊嚴。
樂那殊勝海眾難量皆是彌陀願力成就。
舍利弗極樂國土眾生生者皆是阿鞞䟦致。
阿鞞䟦致此云不退轉下文云皆不退轉阿耨菩提則知生彼國者雖下品凡夫直至成佛更無退墮大本云其有眾生生彼國者皆悉具足三十二相諸根明利乃至成佛不受惡趣神通自在常識宿命於此世界有六十七億不退菩薩往生彼國。
其中多有一生補處其數甚多非是算數所能知之但可以無量無邊阿僧祗劫說。
一生補處即等覺也亦名最後身謂次當作佛唯餘一生若此土彌勒者是也彼土則觀音次補佛處勢至又補觀音處大本云彼國菩薩皆得究竟一生補處除其本願為眾生故以弘誓鎧而自莊嚴其數甚多不可稱計故云阿僧祗也。
舍利弗眾生聞者應當發願願生彼國。
願能導行如牛挽車要須御者則能有所至淨佛國土由願引成天親論云菩薩所修善根不為自身欲拔一切眾生苦故攝取眾生同生彼國四明云但為戒福不精無往生願故在穢土聞法入真須懼娑婆不常值佛塵境麤強誠為險處致多退失故須外加事懺內勤理觀加願要制必於寶剎速證無生。
所以者何得與如是諸上善人俱會一處。
諸上善人者指前聲聞菩薩一生補處也慈覺云娑婆國土觀音勢至徒仰嘉名極樂世界彼二上人親為勝友如染香人身有香氣以不退菩提故同佛所證謂同法性身同常寂光故云俱會一處。
舍利弗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得生彼國。
靈芝云欲顯持名功勝先斥餘福為少善根施戒禪誦一切福業若無正信迴向願求皆為少善非往生因若依此經執持名號發願往生方名多善根也善根明正行謂執持名號一心不亂福德約助行觀經云願生彼國者當修三福一者孝養父母奉事師長慈心不殺修十善業二者受持三歸具足眾戒不犯威儀三者發菩提心深信因果誦讀大乘勸進行者如此三事名為淨業皆往生之助行也。
舍利弗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聞說阿彌陀佛執持名號。
孤山曰執謂執受持謂任持信力故執受在心念力故任持不忘。
若一日若二日若三日若四日若五日若六日若七日一心不亂。
若者不定之詞利根一日一念鈍根或至七日行成縱來破戒定為往生之因一心不亂有事有理事一心者行者繫緣憶念阿彌陀佛相好光明無分散意念無間名事一心理一心者了達能念之心所念之佛皆無自性雖本來空寂而感應道交如鏡像水月任運顯益當處皆空全體即假二邊匹得中道不存三諦圓融絕思絕議名理一心然須了達法界唯心心外無境彌陀相好元是自心十萬億程不踰當念以性具諸法故不從外得又復當知彌陀已證究竟第一義諦一稱嘉號萬德齊彰罪消塵劫福等虗空何況一日至七日耶良由法藏本願設我得佛十方眾生至心信樂欲生我國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覺既承彼佛因中願力果上光明執持名號功德無量臨終見佛決定無疑。
○靈芝疏載襄陽石本於一心不亂下有云專持名號以稱名故諸罪消滅即是多善根福德因緣彼石經本六朝人書竊疑今本相傳訛脫況我彌陀以名接物耳聞口誦無邊聖德攬入識心永為佛種頓除億劫重罪獲證無上菩提信知非少善根實謂多功德也。
其人臨命終時阿彌陀佛與諸聖眾現在其前。
靈芝云聖眾現前亦有多種或真佛化佛觀音勢至隨其品位委在觀經或謂臨終見佛以為魔者或云自心業現實無他佛來去斯蓋不知生佛一體感應道交自障障他為過非淺法藏本願云眾生發願欲生我國臨命終時假令不與大眾圍繞現其人前者不取正覺。
是人終時心不顛倒。
乘彌陀願力攝持不為平昔妄想攀緣傾動其心正念現前故云心不顛倒。
即得往生阿彌陀佛極樂國土。
因前念佛罪滅障除淨業內熏慈光外攝離苦得樂一剎那間。
舍利弗我見是利故說此言若有眾生聞是說者應當發願生彼國土。
淨業功勳願為最要是故如來再三勸勉。
舍利弗如我今者讚嘆阿彌陀佛不可思議功德。
牒前稱讚依正莊嚴願行功德利益無量以例六方諸佛悉亦如是稱讚勉令生信唐譯具有十方此唯六方略去四維耳孤山疏此後即屬流通今謂諸佛稱讚是本經題一經要旨合歸正說。
東方亦有阿閦鞞佛。
此云不動法身是常住無遷變故。
須彌相佛。
須彌此云妙高佛相如之妙則三德圓融高則逈出因位。
大須彌佛。
佛德高大如須彌盧超過眾山。
須彌光佛。
光如須彌殃蔽眾山。
妙音佛。
音聲美妙說法稱機。
如是等恒河沙數諸佛。
恒河亦云殑伽河在天竺無熱池側廣四十里其沙至細與水同流言其多也。
各於其國出廣長舌相徧覆三千大千世界。
出廣長舌表無虗妄無量劫來口離四過故感此相三千大千世界俱舍頌云四大洲日月須彌盧欲天梵世各一千名一小千界此小千千倍說名為一中千此千倍大千皆同一成壞謂萬倍四天下總為佛土也。
說誠實言汝等眾生當信是。
決定不虗故言誠實十方世界恒沙諸佛異口同音說此法門令生深信。
稱讚不可思議功德一切諸佛所護念經。
此十六字是本經題上八字言極樂依正莊嚴行願因果下七字言六方稱讚下文釋云聞是經受持者及聞諸佛名者是皆為諸佛之所護念不退菩提。
舍利弗南方世界有日月燈佛。
日月燈光表佛二智。
名聞光佛。
名聞十方如光徧照。
大?肩佛。
肩表二智?喻照理。
須彌燈佛。
須彌高出眾山燈表化他之用。
無量精進佛。
方便度生未嘗休息眾生無量悲智亦然。
如是等恒河沙數諸佛各於其國出廣長舌相徧覆三千大千世界。
說誠實言汝等眾生當信是稱讚不可思議功德一切諸佛所護念經。
舍利弗西方世界有無量壽佛。
靈芝云同名甚多決非法藏所成之彌陀也慈恩云設若彌陀自讚於理何妨謂稱讚此法門令生深信非自代其善也。
無量相佛。
相好無量故也。
無量幢佛。
所證功德高而無上如幢。
大光佛大明佛。
廣大光明映蔽一切。
寶相佛。
相好殊特如寶可貴。
淨光佛。
淨表法身光表應化。
如是等恒河沙數諸佛各於其國出廣長舌相徧覆三千大千世界。
說誠實言汝等眾生當信是稱讚不可思議功德一切諸佛所護念經。
舍利弗北方世界有?肩佛。
雙照真俗如肩發?。
最勝音佛。
梵音深妙超勝一切。
難沮佛。
法身堅密不可沮壞。
日生佛。
如日初昇無幽不燭。
網明佛。
智明如網徧覆十界。
如是等恒河沙數諸佛各於其國出廣長舌相徧覆三千大千世界。
說誠實言汝等眾生當信是稱讚不可思議功德一切諸佛所護念經。
舍利弗下方世界有師子佛。
如師子王摧伏群獸。
名聞佛。
名稱普聞無量世界。
名光佛。
名如日光徧照一切。
達磨佛。
達磨翻法所證法身軌持萬德。
法幢佛。
法性如幢高出群有。
持法佛。
以中道實智持二邊法。
如是等恒河沙數諸佛各於其國出廣長舌相徧覆三千大千世界。
說誠實言汝等眾生當信是稱讚不可思議功德一切諸佛所護念經。
舍利弗上方世界有梵音佛。
梵即淨也法音淨妙聞者適悅。
宿王佛。
如月照夜星宿中王。
香上佛。
眾德如香超諸因位。
香光佛。
五分法香如光破闇。
大?肩佛。
大智發光雙照二諦。
雜色寶華嚴身佛。
萬行因華如寶莊嚴法性之身。
沙羅樹王佛。
沙羅此云堅固喻法身無變易故。
寶華德佛。
四德如寶如華開敷。
見一切義佛。
洞達諸法甚深義趣。
如須彌山佛。
如妙高山眾聖中尊。
如是等恒河沙數諸佛各於其國出廣長舌相徧覆三千大千世界。
說誠實言汝等眾生當信是稱讚不可思議功德一切諸佛所護念經。
舍利弗於汝意云何何故名為一切諸佛所護念經。
佛自徵起下文釋之。
舍利弗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聞是經受持者及。
聞是經者教經也受持者行經也不退菩提是本有性德而是理經也三經即是三德祕藏圓該一切舒之則彌綸法界卷之則攝在一經故使受持之人恒沙如來護念不退菩提也。
聞諸佛名者。
靈芝云聞是經受持者牒前依正莊嚴修證因果之文及聞諸佛名者牒前六方稱讚之文也。
是諸善男子善女人皆為一切諸佛之所護念。
護謂覆護不使魔嬈念謂憶念不令退失唐譯云聞是經已深生信解必為十方十殑伽沙諸佛世尊之所攝受。
皆得不退轉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阿耨多羅此云無上三藐此云正等三菩提此云正覺佛之果號也靈芝云薄地凡夫業惑纏縛流轉五道百千萬劫忽聞淨土志願求生一日稱名即超彼國諸佛護念直趣菩提可謂萬劫難逢千生一遇也。
是故舍利弗汝等皆當信受我語及諸佛所說。
叮嚀告誡勉令生信以成流通。
舍利弗若有人已發願今發願當發願欲生阿彌陀佛國者。
已即過去今即現在當即未來發願是因得生是果有願必生萬無一失。
是諸人等皆得不退轉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唐譯云一切定於無上菩提得不退轉。
於彼國土若已生若今生若當生。
唐譯云一切定生無量壽佛極樂世界清淨國土是故皆應深心信解發願往生勿行放逸。
是故舍利弗諸善男子善女人若有信者應當發願生彼國土。
孤山云若有信者應當發願則揀出無信之人夫求生淨土者是假他力彌陀願攝釋迦勸讚諸佛護念三者備矣苟有信心往生極易如渡大海既得巨航仍有良導加以順風必能速到彼岸矣若其不肯登舟遲留險道者誰之過歟。
舍利弗如我今者稱讚諸佛不可思議功德。
此明諸佛互讚唐譯但云稱揚讚嘆無量壽佛今言稱讚諸佛者以佛佛體同故華嚴云一切諸佛身唯是一法身一心一智慧力無畏亦然是故稱讚彌陀即是讚諸佛也。
彼諸佛等亦稱說我不可思議功德。
彼諸佛等亦稱讚我則彌陀亦同諸佛稱讚釋迦也。
而作是言釋迦牟尼佛能為甚難希有之事。
釋迦此云能仁牟尼此云寂默能仁則大慈應物寂默則大智冥理能為甚難希有之事者下文自釋謂一於五濁得菩提二為眾生說難信之法也。
能於娑婆國土。
梵語娑婆此云堪忍以眾生堪能忍受三毒諸煩惱故。
五濁惡世。
楞嚴云譬如清水投以沙土土失留礙水亡清潔汩然渾濁由此五濁理水亡清。
劫濁。
梵語劫波此云時分從減劫人壽二萬歲時即入劫濁四濁增劇聚在此時瞋恚增劇刀兵起貪欲增劇飢饉起愚暗增劇疾病起三灾起故煩惱倍隆諸見轉熾眾濁交湊如水奔昏。
見濁。
身見邊見戒取見取邪見五利使乃至六十二見等也。
煩惱濁。
貪瞋癡慢疑五鈍使乃至百八煩惱等是也。
眾生濁。
攬五陰見慢果報立此假名。
命濁中。
剎那生滅催年促壽。
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悲華經云吾以大悲本願力故處此濁惡不淨國土。
為諸眾生說是一切世間難信之法。
念佛三昧不揀賢愚不擇貴賤不論久近不分善惡唯取決定信心臨終惡相十念往生此乃具繫凡愚屠沽下類剎那超越成佛之法可謂一切世間甚難信也。
舍利弗當知我於五濁惡世行此難事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為一切世間說此難信之法是為甚難。
孤山曰五濁界中行難行之行而得菩提其事已難復說此難信之法難二事兼行是甚難也諸佛讚我豈虗言哉慈雲云五濁得道為難淨土修行則易。
佛說此經已舍利弗及諸比丘一切世間天人阿脩羅等。
一切世間總收四眾十界別舉三善道者多受化之機故也天謂梵釋欲色等天阿脩羅此云非天受樂同天多諂誑無天行故等者等於八部鬼神同聞眾也。
聞佛所說歡喜信受作禮而去。
孤山曰聞所未聞故歡喜信受重法尊師故作禮而去言歡喜者義該深淺或得歡喜益或證理入歡喜地故大本結益無量眾生發菩提心那由他人得法眼淨宣布十方垂於萬世盡未來際利樂無窮。
佛說阿彌陀經略解(終)
No. 422-B
吾佛聖人所談一大藏教之文雖其緣起互有不同莫非化人為善入佛境界而已矣然於七種大乘偏讚極樂淨土者為令眾生繫心一處淨業易成耳若小本彌陀經即偏讚七經之一也初則廣讚依正二報莊嚴殊勝次則引同諸佛護念誠諦不虗又次則勸修行願決取往生所謂辭簡理明文約事備得不然乎而世人讀者甚眾解者或寡啟宗法師究心淨業之餘搜抉祖詰句釋斯文題之曰略解挈領提綱咸得其要使開卷冷然隨文生解依解成觀妙達唯心淨土本性彌陀不假他求唯在一心不亂而自得之矣其於淨行豈小補哉是用序于後云。
洪武二十有五年歲在壬申夏四月佛誕日前僧錄司左善世古抗上天竺住山比丘弘道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