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大小乘釋經部二十一 方等部疏(0438-0447)
第0446部卍續藏第23册P0746 七俱胝佛母所說准提陀羅尼經會釋(三卷附五悔儀並持誦法要), 〖清.弘讚會釋〗.txt
卍續藏第 23 冊 No. 0446 七俱胝佛母所說準提陀羅尼經會釋
No. 446
七俱胝佛母所說準提陀羅尼經會釋卷上
唐天竺三藏法師大廣智不空奉 詔譯
清粵東鼎湖山菩提心沙門弘贊 會釋
按如來一代說法。教分三藏。所謂修多羅。毗奈耶。蘇怛䌫。即經律論也。藏雖分三。而不出顯密二門。顯則廣談性相。曉悟玄理。修證法身。密乃但令誦持。不加了知。默登聖位。然悟有頓漸。位有淺深。漸則歷諸僧祗。頓即立超十地。淺則聲聞緣覺菩提。深即現證佛果大乘。今此準提陀羅尼。即經藏密教。默證十身佛果大乘也。或於三藏外。立一雜藏。收諸部陀羅尼。或於三乘外。別立最上金剛乘。即是陀羅尼藏。若據神變疏。則判陀羅尼為大不思議成佛神通乘。故此經以大秘密為宗。法界真如為體。不思議為用。三密為門。最上乘為教相。以一切法。皆從金剛陀羅尼乘中流出。如千流萬派。發自崑崙石磧之山。三藏十二分教。出乎總持秘密之藏。乃至六度萬行。莫不從陀羅尼所出。謂真言一一字。全是無相法界。而六度萬行無不從法界中流出。故云。唵字者。是三身義。亦是一切法本不生義。由一切法本不生故。即得不生滅。由不生滅故。即得相無所得。相無所得。即是無相法界。實則證法界真如。故白傘葢頌云。誦滿一萬八千遍。遍遍入於無相定。號成堅固金剛幢自在。得名人中佛。又五秘密修行儀軌云。金剛薩埵者。是普賢菩薩。即一切如來長子。是一切如來菩提心。如經所說。金剛薩埵三摩地。名為一切諸佛法。此法能成諸佛道。若離此法。更別無有成佛。欲知金剛者。名為般若波羅蜜。能通達一切佛。無滯無礙。猶如金剛。是故。出生諸佛。若於顯教修行者。久經三大無數劫。然後證成無上菩提。於其中間。十進九退。或證七住。以所集福德智慧。迴向聲聞緣覺道果。仍不能證無上菩提。若依毗盧遮那佛。自受用身所說。內證自覺聖智法。及大普賢金剛薩埵地。受用身智。乃至應時集得。身中一大阿僧祇劫。所集福德智慧。則為生在佛家。其人從一切如來心生。從佛口生。從佛法生。從法化生。得佛法財。從此已後。受得廣大甚深不思議法。超越二乘十地。是知真言秘密之旨。尚非因位菩薩所知。況容凡夫小智能測。茲會眾譯并諸疏鈔。略為互相發明。以便初學持誦。有所措心。非敢曰釋。如神變疏云。金剛手方可探其頥。蓮華眼始能窺其奧。首楞嚴云。諸佛秘密法。唯佛與佛。自相解了。非是餘聖。所能通達。但持誦之。能滅大過。速登聖位。天竺止觀云。上聖方能顯密兩說。凡人但能宣傳顯教。不能宣傳密教。故非下凡所議。師心可知。今按此準提真言。前後數譯。而不空三藏。深得密教之傳。由昔金剛薩埵。親於毗盧遮那牟尼如來前。受瑜伽最上乘義。後數百年。傳於龍樹菩薩。龍樹又數百年。傳於龍智阿闍黎。龍智傳於金剛智法師。金剛智來遊震旦。以五部瑜伽。及毗盧遮那經。蘇悉軌範。授與不空三藏。及智滅度。三藏奉其遺教。復遊天竺諸國。增廣其學。於師子國。從龍智阿闍黎。求開十八會金剛灌頂。及大悲胎藏之法。法化相承。自毗盧遮那如來。至於不空三藏。凡六葉矣。空既遍遊天竺。復得親傳之旨。故其所譯本。真言儀軌。委悉詳備。今恐初學未閑梵音印契。由是於諸譯中。多取智所譯本而會明之。以其師資相承。授受無替故也。
如是我聞。
謂如來如實相理。說是準提陀羅尼法。故云如是。阿難尊者。親從佛聞如是之法。故云我聞。
一時。
是說此經之時也。
薄伽梵。
此是如來眾德至尚之稱。具六種義。一自在。二熾盛。三端嚴。四名稱。五吉祥。六尊貴。廣如餘處釋。
在名稱大城。
梵言舍衛。
逝多林。
舊云祇樹。謂林樹是祇陀太子所施也。
給孤獨園。
給孤獨。是須達長者之別名。園是長者布金所買之地。二人共施。故名合稱也。
與大苾芻眾。并諸菩薩。及諸天龍八部。前後圍繞。
此是聽法之眾。
愍念未來薄福惡業眾生。即入準提三摩地。說過去七俱胝佛。所說陀羅尼曰。
愍念。謂如來悲愍慈念眾生也。梵語三摩地。華言等持。謂定慧平等任持者也。俱胝。華言百億。陀羅尼。華言總持。謂總持一切法門。含攝無盡教理行果。又持善不失。持惡不生。故亦翻為遮持。謂遮二邊之惡。持中道之善。別名為呪。元非正翻。既含多義。故非名言所能宣釋。究其實。乃毗盧遮那如來諸佛。大不思議秘密心印也。
曩謨颯多(引)南(引)(一)三藐三沒䭾(引)俱(引)胝南(引)(二)怛你也(二合)他(引)(三)唵(四)者禮(五)主禮(六)準泥(七)莎嚩(二合)(引)賀(引)(八)
凡誦真言唵字當引。句須分明。聲要不緩不急。詳如下釋。
此真言八句。上三句。是歸敬諸佛說呪之辭。下五句。正是呪體。言引者。謂長引其聲。二合者。謂二字合為一音。金剛智譯作折隸主隸準提莎嚩訶。其上多字南字。皆有口傍。隸字去聲○地婆訶羅譯作折戾主戾準提莎婆訶○闍那岌多譯作折麗主麗準遞莎訶○天息災譯作曩莫颯鉢哆喃。三藐訖三沒䭾句致喃。怛你也他。唵。左隸[口*祖]隸噂禰。娑嚩賀。莫字入聲。鉢哆字二合。他字去聲。唵字。及兩隸字皆引。噂字上聲。禰字引。餘並同上。法賢譯。大同天息災。初句皆同。次句訖三字二合。祖字尊字無口。此中諸譯不同。皆由梵音有輕重之轉。故字不一。然既梵音。即取字之音。不取字之義。若其善梵音者。誦上諸譯。而無有異。任取一譯誦之。但於梵音不訛者皆得也。凡是口傍字者。須彈舌道之。即得其音矣。曩謨。或作娜麼。或作納莫。或作南無。華言歸命。亦云皈依。怛你也他。華言所謂。亦言即說。莎嚩賀。譯為成就義。亦云吉祥義。亦云圓寂義。亦云消災增益義。亦云無住義。即是無住涅槃。盡未來際。利益有情無盡期故。
若有修真言之行。出家在家菩薩。誦持此陀羅尼。滿九十萬遍。無量劫造十惡。五逆。四重。五無間罪。悉皆消滅。所生之處。常遇諸佛菩薩。豐饒財寶。常得出家。
十惡者。謂殺。盜。婬。妄言。綺語。兩舌。惡口。貪。瞋。邪見。四重者。謂破四禁戒。殺盜婬妄也。五逆者。一弑父。二弑母。三出佛身血。四弑阿羅漢。五破和合僧。若造一逆。即墮阿鼻地獄。一劫受苦。具五逆者。故云五無間罪。梵語阿鼻。此云無間。謂墮此獄中。一大劫受苦。無彈指頃間歇也。
若是在家菩薩。修持戒行。堅固不退。誦此陀羅尼。常生天趣。或於人間。常作國王。不墮惡趣。親近賢聖。諸天愛敬。擁護加持。若營世務。無諸灾橫。儀容端正。言音威肅。心無憂惱。若出家菩薩。具諸禁戒。三時念誦。依教修行。現生所求出世間悉地。定慧現前。證地波羅蜜圓滿。疾證無上正等菩提。
在家菩薩。奉持五戒。十善。菩薩大戒。故云修持戒行。出家菩薩。俱持沙彌比丘律儀。菩薩木叉。故云。具諸禁戒。出世間悉地者。即定慧現前。乃至證無上正等菩提是也。悉地。此云成。意謂成就世出世間。所求大願。由含多義。故無正翻。言證地者。釋陀羅尼云。瑜伽中。從凡至聖。總為四地。一勝解行地。通目地前。二普賢行願地。通目十地。三大普賢地。即等覺地。四普照曜地。即成正覺地。亦云成毗盧遮那三身普光地。波羅蜜者。謂六波羅蜜。及十波羅蜜。大乘寶王等經云。持誦真言行者。日日得具六波羅蜜圓滿功德。故諸陀羅尼經。說真言行者。現世能成無上菩提。五字陀羅尼頌云。諸佛本誓力。現成諸聖事。即於一座中。便成最正覺。
若誦滿一萬遍。
智譯云。十萬遍。
即於夢中見佛菩薩。即吐黑物。
黑物表惡業。即吐。是罪滅福生之相。故自見口中吐出黑物。或云黑飯。
其人若罪尤重。誦二萬遍。
餘譯云。二十萬遍。亦見自口中吐出黑飯。
即夢見諸天堂寺舍。或登高山。或見上樹。
不為罪業所累。故能升躡。成就善因。故見天堂寺舍。
或於大池中澡浴。
滌除罪垢。得清淨身。
或見騰空。
不為罪業所纏。故身輕舉。
或見與諸天女娛樂。
謂與慈善根力相應。故見與之娛樂。
或見說法。
得示教利喜也。
或見拔髮剃髮。
拔髮。是西國外道之法。拔髮剃髮。皆表斷除煩惱根株也。智譯云。或見拔髮。自身剃頭。
或食酪飯。飲白甘露。
食酪飯。是成就世間福善。飲甘露。謂得出世法味。
或渡大海江河。
得越苦海。
或升師子座。
謂得法王之座。
或見菩提樹。
是見道相。
或乘船。
是乘般若船。得登彼岸之相。蘇悉地經云。或見乘師子象牛鹿鵝等。皆是悉地成就之相。
或見沙門。
得離世染。而出三界。
或見居士。以白衣黃衣覆頭。
黃表正。白表淨。以白淨正法。而覆護之。智譯云。以衣籠覆其頭。
或見日月。
表破無明煩惱暗也。
或見童男童女。
不為貪欲煩惱所染也。
或上有乳果樹。
乳者白義。白者善業。謂得世出世間善業果報也。
或見黑丈夫。口中吐火焰。共彼鬬得勝。
謂與瞋煩惱魔共戰得勝。
或見惡馬水牛。欲來觝觸。持誦者。或打或叱。怖走而去。
謂於癡煩惱魔得勝故也。
或食乳粥酪飯。
謂得上味福善成就。
或見蘇摩那華。
華言稱意華。色黃白。而極香。樹高三四尺。下垂如葢。謂表所求善法。必得稱意。智譯云。或見有香氣白華。香表五分法身之香。謂得五分善業。
或見國王。
謂得大人護念。獲尊貴勝業也。
若不見如是境界者。當知此人前世造五無間罪。應更誦滿七十萬遍。即見如上境界。應知罪滅。即成先行。
此令誦七十萬遍。上言一萬二萬疑誤。應如餘二譯云。十萬二十萬為當。如上所夢境界。皆是行者證騐成就之相。蘇悉地經云。於其夢中。見真言主。背面而去。或不與語。當應更須起首念誦。如是再三。若夢中見真言主與語。當知此人。不久成就。若無境界。不應誦持。若強念持。恐與人禍。初持誦時。於淨密處起首。
然後依法畫本像。(謂準提本尊像)或三時。或四時。或六時。依法供養。求世間出世間悉地。乃至無上菩提。皆悉獲得。若有修持此陀羅尼。當知未來成就處所。有難無難。悉地遲疾。應於淨室。以瞿摩夷。塗一小壇。隨力供養。以結界真言。結十方界。(四方四維上下)以香水一瓶。置在壇中。一心念誦。其瓶動轉。當知所為所求事成就。若不動轉。其事不成。
結界真言。如下結地界。墻界等出。智譯云。若於佛像前。或於塔前。若清淨處。以瞿摩夷塗地。而作四肘方壇。復以香華。幢葢。飲食。燈明。燭火。隨力所辦。依法供養。若欲求願。先須念誦。加持香水。散於八方。上下結界。既結界已。於壇四角。及其中央。各置一香水之瓶。行者面向東方互跪。誦一千八十遍。其瓶即便自轉。隨意東西。任以上下。訶羅譯云。呪香水散於四方上下。以為結界。於壇四角中央。各置一香水瓶。持呪者於其壇中。面向東方胡跪。誦呪一千八十遍。言加持香水者。當誦根本真言三七遍。十方洒之。
又法。取一瓦碗。以香塗。置於壇中。專心念誦。碗若轉動。事即成就。若不動。事即不成。
智譯云。以淨瓦鉢。燒香熏之。內外塗香。盛滿香水。并好香華。置壇中。依前瓶法。而作念誦。其鉢即轉。與瓶無異。若欲得知一切成就。不成就事。即燒香發啟白聖者。願決心疑。若右轉即成就。若左轉即不成就。
又法。欲知未來之事。先塗一小壇。令一具相福德童子。澡浴清潔。著新淨衣服。以七俱胝真言加持香。塗童子手。又加持華七遍。置童子手中。令童子掩面。立於壇中。又取別華。誦真言加持。一遍一打童子手背。乃至二十一枚。即問童子善惡之事。童子皆說。
智譯。令取好華。念誦一百八遍。以香末塗童子手。捧華掩面。復自手。更取別華念誦。擲童子身。
又法。取一明鏡。置於壇中。先誦真言加持華。一百八遍已。然後又誦真言。一遍一擲打鏡面。於鏡面上。即有文字現。說善惡事。
智譯。或使者即身現鏡中。使者即佛母之使者。
又法。欲知事善不善。成就不成就。取蘇摩那華香油。誦真言加持一百八遍。塗右手大拇指面誦真言聲不斷絕。令童子觀指面上。現諸佛菩薩形像。或現文字。具說善惡。
智譯云。或以硃砂。或以蘇摩那華。浸胡麻油中。塗拇指甲。念誦一百八遍。即現天神。及僧菩薩佛等形像。若心有所疑三世中事。一一問皆知。即拇指上自現。
又法。若人患鬼魅病。取楊柳枝。或茅草。誦真言。拂患者身。即得除愈。
訶羅譯云。以呪呪茅拂病人。得香茅第一。不得。直茅亦得。智譯云。以石榴枝。白茅香等草。念誦鞭拂之。
又法。若患重病者。誦真言一百八遍。稱彼人名。以牛乳護摩即瘥。
謂以茅草等捏乳。誦呪作法。擲火中燒之。名為護摩。智譯云。以茅草置酥中。念誦七遍。擲著火中燒之。令烟熏病人即愈。所言酥者。謂以牛乳鑽煉成酪。酪鑽成生酥。生酥鑽成熟酥。熟酥鑽成醍醐。
又法。若孩子夜啼。令童女右搓線。誦真言加持。結二十一結。繫於頸下。孩子即不夜啼。
餘譯云。令童女合五色縷。一呪一結。滿二十一結。與病人。小男女等。頸上繫者。惡魔鬼魅等病。即得除瘥。
又法。先加持白芥子。一百八遍。然後取芥子誦真言。一遍一擲打彼鬼魅者。滿二十一遍。其鬼魅馳走。病者除愈。
智譯云。或以白芥子置酥中。取芥子少許。念誦一遍。一擲火中。如是二十一度。病即除愈。
又法。或有患鬼魅。以瞿摩夷。塗一小壇。以麩炭畫地。作鬼魅形。誦真言。以石榴等杖鞭之。彼鬼啼泣。馳走而去。
智譯。作法同此。訶羅譯。令於病者前。以墨畫其病人形。呪楊枝打此畫形。亦得除瘥。瞿摩夷。此云牛糞。
又法。若人被鬼魅所著。或復病者身在遠處。不能自來。或念誦人。又不往彼。取楊柳枝。或桃枝。或華。加持一百八遍。使人將往病人所。以枝拂病人。或以華。使病人嗅。或以華打病人。鬼魅即去。病者除瘥。
智譯云。遣人將去語彼云。汝去。某甲遣將此枝鞭汝。汝若不去。損汝無疑。若不去。鞭之即去。
又法。若被蛇所齧。或拏吉你女鬼所持。旋繞病人。誦真言。其病即愈。
謂繞誦病人數帀。即愈。
又法。若人患癰腫等。及諸毒蟲所齧。取檀香汁和土為泥。誦真言七遍。塗瘡上。即愈。
智譯令取熏睦香和淨水土。塗丁瘡癰癤癬漏即愈。
又法。若人在路行。誦此真言。不被賊劫傷損。亦離諸惡禽獸等難。
智譯云。若在路夜行。念誦不缺。無有賊盜虎狼惡鬼等。怖畏難處。持心念誦。并作護身。彼等諸難。即皆自滅。若乞食時。常持此呪。不為惡人惡狗等類。之所侵害。乞食易得。
又法。若鬬諍。言訟論理。及談論求勝者。誦此真言。強勝。
準提真言。如金剛杵。擬物皆碎。無敢當者。故於諍訟理論。談說名言法義。無不獲勝。
又法。若於江河中行。誦此真言。不被漂㲻。及水中惡龍。摩竭。黿。鼉等。傷害。
摩竭。此云鯨魚。長十餘里。或數百里。能吞大舟。等者。謂諸毒虫蛇類也。智譯云。或蛇咬。即遣彼人。圍繞念誦人數帀。即愈。
又法。若被囚禁繫閉者。誦此陀羅尼。速得解脫。
菩提心體。自性空故。離一切物。猶如蓮性。不為垢染。今此陀羅尼。從諸佛菩提心流出。故持誦者。自然速得解脫。
又法。若國中有疾病。十夜以油麻。粳米和酥蜜。作護摩。即得灾滅。國土安寧。
智譯云。或國土水旱不調牛馬六畜等疫毒流行。應以油麻。大麥。粳米。粟。豆。酥。蜜。乳。酪。白乳木。諸雜香等。皆置一邊。燒香發願。為一切眾生除去灾難。即作手契護身念誦。取前諸物。念誦加持。擲著火中燒之。如是七日。日別三時作法。時別一千八十遍。即得滿願。一切安樂。一切三寶悉皆護念。亦能成就一切大願。訶羅譯云。應以酥和胡麻粳米。用手三指。取其一撮。呪之一遍。擲火中燒。或經七日七夜。六時如是相續不絕。一切灾疫。無不消滅。言手契者。謂手結印也。
又法。若求豐饒財寶者。每日以種種食護摩。即得財寶豐饒。
智譯云。若求富饒。以粳米油麻置酥酪中。手把少許。發願念誦七遍。擲著火中燒之。隨力七日。乃至七七日。即如其願。訶羅譯云。以酥和稻穀。呪一百八遍。火中燒之。隨心所願。無不成諦。財寶增盈也。言護摩者。即是以前諸物。擲著火中燒之。以為供養。蘇悉地經云。於尊像前。作護摩爐。頂方一肘。四面安緣。量深半肘。緣高四指。以牛屎和牛尿塗。用香水洒。或作圓爐。其念誦之處。若在房室。應出於外。望見尊像。而穿作爐。隨其事業。依法作之。乳木等物。及以香華。置於右邊。護摩器皿。置於左邊。坐茅草座。攝心靜慮。先誦本尊真言一遍。請安本座。依法供養。願尊垂納護摩之食。其護摩木。有十二種。此方無有。可用紫檀。或堅實乳木代之。取其枝端直者。量長兩指。或云十指。皆新採濕潤者。觀其上下。一面置之。香水淨洗。細頭向外。麤頭向身。以乳酪酥蜜搵兩頭。擲於爐內。如念誦時。置兩手在雙膝間。護摩時亦應如是。護摩畢。用本真言淨水。以手遠巡散洒爐中。如是三度。護摩都了。如法發遣。若以酥蜜油作法。當用杓。至娑嚩賀字。餘聲未盡。即潟爐中。初以一杓滿酥。護摩一遍。中間小杓。護摩畢。還以一杓滿酥。護摩一遍。重獻閼伽。乃至供養。準前重作護身等印。乃至解界。方可發遣。如下所明。
又法。欲令人敬愛歡喜者。真言句中。稱彼人名。即得歡喜順伏。
訶羅譯云。稱彼前人名字。一呪一稱。滿一百八遍。即便敬念。
又法。若無衣。念誦即得衣。
又法。意中所求。念誦皆得如意。
準提真言。是諸佛心寶。如摩尼珠王。隨眾生念。故云皆得如意。
又法。若人身體肢節痛。加持手二十一遍。摩觸痛處。即瘥。
若自為。若為他。皆得。
又法。若患瘧。及頭痛。以加持手二十一遍。摩觸亦得除瘥。
此等皆謂已成就先行。或長持誦準提真言行人。故得隨手應物悉騐。若初誦行人。梵音未淳。心不專一。反謗無騐。獲罪彌深。
又法。塗一小壇。取一銅碗滿盛淨灰。令童子兩手按灰碗上。持誦者。應誦真言。本尊使者。入童子身。其碗即轉。即下語。童子即自結三部三昧耶印。誦三部真言。即取滑石。過與童子。童子即於地上書過去未來事。吉凶善惡。及失脫經論。廢忘難義。真言印。即得知解。
此中不言遍。應是百八遍。或持至童子自結印呪為限。
又法。兩軍相敵。於樺皮上。書此陀羅尼。懸於竹竿上。令人手把。誦真言。彼敵即破。
已上數條。餘譯俱缺。
又法。若女人無男女。以牛黃於樺皮上。書此真言。令帶。不久當有男女。
智譯云。於樺皮葉上書此陀羅尼。并畫童子。以紫綵裹之。念誦一千八十遍。安著髻中即孕。或曰諸佛本意。令人斷貪瞋等諸煩惱。今何却令人起貪念。求於世事名利等耶。答曰。此是諸佛不思議力。度生方便之妙用。若有眾生不肯直求無上菩提。且隨其所欲。令持呪求之。盡得遂心。由是神呪不思議力熏。罪業消滅。菩提種成。自然超凡入聖。如此真言。諸佛境界。十地菩薩。尚非其量。況凡夫人。而得思議哉。若具智眼者。須終日求。而無能求所求之相。即與般若相應。故非佛縱眾生起貪等煩惱也。
又法。或有女人。夫主不敬重。取一新瓶滿盛水。於瓶中著七寶。及諸靈藥。五穀。白芥子。以繒帛繫瓶項。以真言加持一百八遍。令女人結根本印。安頂上。以水灌頂。即得寵愛敬重。非但敬重。亦得有子息。在胎牢固。
智譯云。取淨瓶盛滿香水。別置淨處。以牛糞塗作壇。念誦一百八遍。如是七瓶。皆作此法。於淨處。以香華為道場。取瓶內香水洗浴。夫即愛樂。亦得有孕。婦不樂夫。亦如前法。按一大藏經中陀羅尼神呪。總為五部。一佛部。謂諸佛呪。二蓮華部。謂觀自在等諸持蓮華菩薩呪。三金剛部。謂金剛手菩薩并諸金剛神呪。四寶部。謂諸天呪。五羯磨部。謂諸鬼神呪。此五部。每一部各有五部。總成二十五部。今此準提真言。總持攝二十五部。故隨所用之。無不成就。
又法。行者每念誦時。結大印誦真言。印塔滿六十萬遍。所求之事。即得滿足。觀自在菩薩。金剛手菩薩。多羅菩薩。即為現身。所求如意。或作阿蘇羅宮中王。或得菩薩地。或得長年藥。或得敬愛法成就。
智譯云。於大海邊。或河渚間。沙灘之上。以塔形像印。印沙灘上為塔形像。念誦一遍。印成一塔。如是數滿六十萬遍。即覩見聖者觀自在菩薩等。隨其心願。皆得滿足。或見授與神仙妙藥。或見授與菩薩之記。或現前來問。隨其乞願。皆得菩薩等位。若欲求聰明。取石菖蒲。牛黃。各半兩。擣作末。以酥和。於佛前作壇。念誦五千遍。服之。即得聰明。持明藏經云。若有行人。欲作最上殊勝成就者。一心專注精勤修習。先於大海岸邊。誦準提根本真言。造沙塔六洛叉已。於所求事。必獲成就。金剛手。亦名金剛藏。
又法。於菩提道場。於大制底前。誦此陀羅尼。得見聖僧共語。與悉地成就。得共彼同行。即得同彼聖僧。
菩提道場。在中天竺摩竭國。佛坐其中。成等正覺。故以為名。制底。是佛塔也。此塔在菩提場中。智譯云。右繞菩提樹像行道。念誦一百萬遍。即見佛菩薩羅漢。為其說法。欲隨菩薩。即得隨從。所求如願。乃至現身成大呪仙。即得往詣十方淨土。歷事諸佛。得聞正法。又欲得見一切鬼神。取牛黃。念誦令烟火出。即塗目。并服之。即見。持明藏儀軌云。誦一俱胝數滿。得阿羅漢現身與語。獲大利益。此後與阿羅漢同行。亦同其威德。
又法。於高山頂上。念誦一俱胝遍。金剛手菩薩。即將此人。領五百六十人。同入阿蘇羅宮。壽命一劫。得見彌勒菩薩。聽聞正法。聞法已。獲菩薩地。得不退轉。
言一劫者。此當一小劫。計有一千六百八十萬年。入阿修羅宮。以待彌勒下生。上生經云。彌勒菩薩。五十六億萬歲。爾乃下生。阿蘇宮。其處非一。且如清辯論師所入者。其宮在南天竺安達羅國。城南不遠。大山嵓石壁間。論師呪芥子擊石壁。豁然洞開。入中待見彌勒菩薩下生。
又法。上毗補羅山。
此山。在摩竭國。又云。但有高山亦得。
有舍利塔像前念誦。隨力以香華供養。乞食以支身命。從月一日。至十五日。誦陀羅尼滿三十萬遍。取其滿日。一日一夜不食。倍加供養。至後夜。即見金剛手菩薩。將行人往自宮中。為行者。則示阿修羅窟門。入窟中。得天甘露。壽齊日月。
金剛手者。手持金剛杵。表內心具大菩提。外摧伏諸煩惱魔。又自體堅固。成金剛智。杵破邪見山。證金剛定。常持於掌中。故名金剛手。菩薩者。具云菩提薩埵。菩提是能覺義。薩埵是有情義。謂自能覺悟。復住生死中。覺悟一切有情也。智譯不言上山。但云在塔前。或佛像前。或舍利塔前。初言在塔前者。或如來八大靈塔。或法身偈塔。非舍利塔也。
又法。於三道寶階。從天下處寶塔。行者乞食旋繞。誦俱胝遍。即見無能勝菩薩與願。為說妙法。示無上菩提道。或見阿利底母。將此人入自宮中。與長年藥。還童年少。端正可喜。獲得伏藏。大人許可。應廣利益三寶。得一切菩薩安慰。示其正道。乃至菩提道場。
若誦此陀羅尼者。乃至未坐道場。一切菩薩為其勝友。故常安慰示以三十七品菩提之道。令其進修。乃至坐菩提樹下成等正覺。故云坐道場。阿利底母。即鬼子母。本名歡喜母。伏藏。謂得地中寶藏。諸佛菩薩。許其將以廣利羣生。供養三寶。不得慳慝自用。三道寶階。在中天竺僧伽舍國。昔佛昇忉利天。為母說法。三月訖。從天來下。天帝化作三道寶階。中央黃金。左瑠璃。右瑪瑙。佛從中下。後阿育王。於其處。建立寶塔也。智譯云。若於轉法輪塔前。或佛生處塔前。或寶階塔前。或舍利塔前。念誦右繞。滿七七日。即見彼二菩薩。隨其所願。皆悉滿足。云云。持明藏云。菩薩授與聖藥。變行人身。具殊勝相。及得一切菩薩。接引證道。乃至速坐菩提道場。
又法。若人無宿善根。無菩提種。不修菩提行。纔誦一遍。則生菩提法芽。何況常能念誦受持。
智譯云。若讀一遍。即得菩提分根器芽生。何況誦持。常不懈廢。由此善根。速成佛種。無量功德。皆悉成就。訶羅譯云。若得聞此大準提陀羅尼法。速疾證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若人憶持誦念常不懈廢此佛母心大準提陀羅尼者。無量善根皆得成就。佛說此大準提陀羅尼法時。無量眾生。遠離塵垢。得大準提陀羅尼大明呪功德。得見十方諸佛菩薩。諸聖眾等。作禮而去。
○七俱胝準提陀羅尼念誦儀軌
智譯云。依經梵本。有十萬偈。我今略說念誦觀行供養次第。若有四輩弟子。發菩提心。行菩薩行。求速出離生死者。先須入三摩耶灌頂道場。受持禁戒。堅固不退。愛樂大乘菩薩戒行。於四威儀。修四無量。發四弘願。求離三途。於一切事業。心不散亂。方可入此秘密法門。
若有修習此陀羅尼求成就者。先須澡浴。應著淨衣。
蘇悉地經云。三時澡浴。應具三衣。又內衣一日三時浣濯。其衣乾燥。香熏洒淨。別置睡衣。及以澡衣。於此三時替換。內衣日別一洗。乾聽熏洒。澡浴。洗淨。大小便利。皆用真言。和水而洗淨之。若不如法洗淨。即無靈騐。故根本雜事律佛言。若苾芻苾芻尼。鄔波塞迦鄔波斯迦。以我為師者。咸應洗淨。若不洗淨。不應繞塔行道。禮佛誦經。諸天不喜。所持呪法。皆無效騐。若作齋供。書經造像。得福寡薄。云云。其洗淨法。備載律中。蘇悉地經。洗淨並同。但用呪印。及澡洒身有別。其洗浴。洗淨。去穢。浣手。各有真言。俱如餘處應知。持明藏儀軌云。復誦甘露軍茶利菩薩心真言。加持水三掬。用灌自頂。即成沐浴。真言曰。
唵(引)阿蜜哩(二合)帝(引)吽(引)(一句)
復誦二十一遍加持水。用洒淨。及遣魔障。然後隨意沐浴。所用拭巾。亦濯令清淨。又洗二手。作潔淨已。却入道場。近於賢聖。又凡結印。當用塗香。塗其二手。
嚴飾道場。安置本尊。隨力所辦。其道場法。應擇勝地。作四肘壇。掘深三肘。
謂嚴飾道場。隨力所辦旛葢香華飲食等。勝地如下所明。智譯云。東西南北。各量取四肘。作方壇。掘深一肘。
除去瓦礫。惡土。髮毛。及骨。灰。炭。蟲蟻等。以好淨土填滿築平。掘無惡土。即取舊土填。土若有賸。當知其地是大吉祥。速疾成就。取未墮地瞿摩夷。以香水和淨好土為泥。誦無能勝菩薩真言。加持二十一遍。然後埿壇。埿已。復取五淨相和。
五淨者。瞿摩夷汁。牛尿。酪。乳。酥。餘部令取黃牛五淨。
以無能勝菩薩真言。加持一百八遍。右旋遍塗其壇。
梵語曼茶羅。華言壇。壇者生也。謂出生無盡功德故。又壇者集也。是無邊聖賢會集之處。如是壇法。乃諸佛不思議之神用。勿生疑惑。依法結之。所求必獲如願。
若在山石上建立。或在樓閣。或居船上。一切賢聖得道處。但以五淨塗拭。
智譯云。若在山中。及好淨屋。不須掘地。依前塗拭。即張天葢。四面懸旛。若有俱胝佛母形像。安置壇中。面向西。若無本尊。有諸佛像。舍利。及大乘經典。供養亦得。
面向東坐。結無能勝印按地。誦真言七遍。加持壇中心。又取諸藥七寶。并五穀各少分。掘壇中心深一肘。安諸藥及七寶。復取舊土填滿平治。以右手按。誦地天偈三遍。警覺地天神。偈曰。
汝天親護者 於諸佛導師 修行殊勝行
淨地波羅蜜 如破魔軍眾 釋師子救世
我亦降伏魔 我畫曼茶羅
誦地天真言曰。
曩謨三滿多沒䭾(引)南(引)畢哩(二合)體(佗以切)微曳(二合)娑嚩(二合)(引)賀(引)
地天者。謂夜叉。羅剎。阿修羅。龍。迦樓羅。乾闥婆。緊那羅。摩睺羅伽。部多。畢舍遮。鳩槃茶等。真言。亦曰妙言。謂從諸佛心中流出。乃真實微妙秘密之語。一切諸天魔梵。及因位菩薩。不可得而思議也。
誦偈加持已。然後以檀香。塗九箇聖位。如滿月。
智譯云。磨白檀香。塗作八壇。猶如滿月。或似八葉蓮華。本譯令塗九聖位。即是供養根本九字真言。智譯令塗八壇。擬供全呪八句。任意作之。皆得。
以新淨供具。金。銀。熟銅。商佉。貝。玉。石瓷。木等新器。盛諸飲食及好香華。燈燭。閼伽香水。隨力所有。布列供養。
商佉。即螺盃也。蘇悉地經。三時塗地。獻華香水。種種供養。除去萎華。續置新者。獻供鉢器。三時洗挑。
若在家出家菩薩。求成就者。每入道場。先應禮佛。懺悔。隨喜。勸請。發願已。應自誓受菩提心戒。
據此。若比丘比丘尼。及在家已受三歸五戒八戒者。入道場時。皆須自誓受菩提心戒。蘇悉地經云。每日三時澡浴換衣。三時供養禮拜懺悔隨喜勸請發願。三時讀經。及作曼茶羅。三時歸依受戒。三時護身。如是作法。定得成就。智譯亦令三時受戒禮佛懺悔隨喜。而文缺勸請發願。今以禮佛懺悔隨喜勸請發願五法。詳附于後。
真言曰。
唵冐(引)地止多母怛跛(二合)(引)娜野(引)弭
冐地。亦作菩提。止。亦作唧。又作質。跛。或作麼。弭。亦作彌。瑜伽釋云。冐地止多。此云覺心。冐字為種子。冐字者。詮一切法無縛義也。若能知自身中菩提之心自性成就。三世平等。猶如虗空。離一切相。則能了知一切有情心。及諸佛心。皆如自心。本來清淨。則起大悲。深生矜愍。種種方便。令諸有情。離苦解脫。得至究竟。無縛無解。是為廣大菩提心也。
菩提心者。離一切我執。遠離蘊處界。及離能取所取。於法平等。自心本不生。自性空故。如過去一切佛菩薩。發菩提心。我亦如是。此名自誓受菩提心戒。由誦一遍。思惟勝義諦。獲得無量無邊無為功德。莊嚴三業。乃至菩提道場。其福無間斷。速滅一切業障。真言速得成就。本尊現前。如華嚴入法界品。慈氏菩薩。為善財童子說菩提心功德。
蘊。即五蘊。處。即十二入。界。即十八界。如餘處釋。受菩提心戒儀云。今所發覺心。遠離諸性相。蘊界及處等能取所取執。諸法皆無我。平等如虗空。自心本不生。空性圓寂故。如諸佛菩薩。發大菩提心。我今如是發。餘如入法界品明。
自誓受菩提心戒已。全加。半加。隨意而坐。端身閉目。即結定印。想空中準提佛母。與七俱胝佛圍繞。遍滿虗空。定中禮一切諸佛及準提佛母。然後以香塗手。應結契印。
先結定印。次結禮佛印。俱如後出。智譯云。安心定坐。除一切妄想。觀六道眾生。無始以來。生死海中。輪迴六趣。願皆發菩提心。行菩薩行。速得出離。即以塗香摩手而結手印。結印時。以衣覆手。勿令人見。先結三部三摩耶契。次結諸契。
○佛部三摩耶印(即三昧印)
蘇悉地經云。先於室內。當置尊容㡧。或制底。或但置座。入時面向於尊。合掌曲身。口誦真言。入便禮已而供養之。真言曰。
唵入嚩(二合)里多(二合)路者泥?泮吒
七遍誦之。次即應作三部三摩耶印。及真言。
二手虗心合掌。開二頭指。屈輔二中指甲下第一節側。二大指各附二頭指根下。即成。當心。誦真言七遍。想於如來三十二相。八十種好。相好分明。如對目前。
智譯云。福智手並仰。檀戒忍慧便願微屈相拄。進力壓忍願上節。禪智附進力側。即成。蘇悉地經。印同智譯。檀。戒。忍。進。禪。從右手小指起。慧。便。願。力。智。從左手小指起。此是十波羅蜜。
真言曰。
唵(引)(一)怛他(引)蘖覩(引)(二)納婆(二合)嚩(引)野娑嚩(二合)(引)賀(引)(三)
覩或作妬。納或作娜。智譯作唵怛他㜸覩嚩皤耶娑嚩訶。以契頂上散之。皤字去聲。下並同。
由結此印誦真言故。即警覺一切如來。悉當護念加持行者。以光明照觸。所有罪障。皆得消滅。壽命長遠。福慧增長。佛部聖眾。擁護歡喜。生生世世離諸惡趣。蓮華化生。速證無上正等菩提。
大寶樓閣經云。或山頂上誦呪。盡目所覩處。五逆十惡諸眾生等。皆得滅一切罪。來世生諸佛淨土蓮華化生。而況持呪行者。不蓮華化生。滅一切罪耶。
○蓮華部三摩耶印
以二手虗心合掌。散開二頭指。二中指。二無名指。屈如蓮華形。安印當心。誦真言七遍。想觀自在菩薩相好具足。於頂右散。
二小指。二大指相著。餘六指散開微屈。如開蓮華。觀自在菩薩相好。如觀無量壽經說。
真言曰。
唵(引)(一)跛娜謨(二合)(引)(二)納婆(二合)嚩(引)野娑嚩(二合)(引)賀(引)(三)
跛娜或作鉢訥。智譯作。唵鉢頭牟嚩皤耶莎嚩訶。
由結此印誦真言故。即警覺觀自在菩薩等持蓮華者。一切菩薩。光明照觸。所有業障。皆悉消滅。一切菩薩常為善友。
無量壽如來供養儀軌云。由結此印。及誦真言。警覺觀自在菩薩。及蓮華部聖眾。皆來加持行者。獲得語業清淨。言音威肅。令人樂聞。無礙辯才。說法自在。
○金剛部三麼耶印
以左手翻向外。以右手掌背安左手背。以左右大小指。互相鈎。如金剛杵形。安於當心。想金剛手菩薩。誦真言七遍。頂左散印。
蘇悉地經云。兩手中間六指。微令開。如三股杵。此三印。名為大印。諸佛菩薩。猶不能違。況諸魔類等。非但順教。亦滅諸罪。以除諸難。所求之法。必得順願。智譯令左覆右仰。大小指相交。然其印成。皆同本譯。
真言曰。
唵(引)(一)嚩日嚧(二合)(引)(二)納婆(二合)嚩(引)野娑嚩(二合)(引)賀(引)(三)
智譯作。唵嚩折嚕婆皤耶莎嚩訶。
由結此印及誦真言故。即警覺一切金剛聖眾加持擁護。所有罪障。皆得除滅。一切痛苦。終不著身。當得金剛堅固之體。
供養儀軌云。由結此印。及誦真言。警覺金剛藏菩薩。并金剛部聖眾。皆來加持行者。獲得意業清淨。證菩提心。三昧現前。速得解脫。按智譯結三部三摩耶印。後即結佛母根本身印。誦佛母真言七遍。今本譯。在持珠念誦前結根本印。如欲結者準理無妨。其印如後閼伽印出。
○次結第二根本印(用護身)
智譯。以此印在後持數珠念誦前用。而別有辟除一切天魔惡鬼等印呪。本譯用此印及心真言護身。後復以無能勝印呪辟除障者。
二手外相叉。二頭指。二大指。並直豎。即成。誦佛母心真言。印身五處。所謂額。次右肩。次左肩。次心。次喉。頂上散。真言曰。
唵迦麼黎尾麼黎準泥娑嚩(二合)賀(引)
結護身印時。起大慈心。徧緣六道四生。願一切有情。被大誓莊嚴堅固金剛甲冑。速證無上正等菩提。
大誓莊嚴堅固金剛甲冑者。謂菩薩以四弘誓。而為莊嚴。不為邪魔之所沮壞。遇逆順緣。心無退轉。故願諸有情。皆披如是堅固金剛甲冑。離諸障難。速證無上菩提。如是想已。即成被金剛甲冑。一切諸魔。不敢障難。
○次結地界橛印
二手內相叉。豎二大指。二頭指。二小指。各相合。屈左頭指如鈎。三掣。大拇指指地。印成一掣。誦真言一遍。
智譯云。以左右二中指。二無名指。叉入掌。右壓左。右頭指屈如鈎。左頭指直豎。二大指二小指。令面相著。
真言曰。
唵準你你。枳(引)邏野娑嚩(二合)(引)賀(引)
智譯。唵準你泥枳邏耶莎嚩訶。誦一遍。以印大母指。觸地一回。如卓橛勢。三度作即休。
由結此印誦真言加持地界故。下至水際。如金剛座。天魔及諸障者。不為惱害。少加功力。速得成就。
地中所有諸穢惡物。由此印呪加持力故。悉皆清淨。
持誦者。次應於壇中心。想八葉大蓮華上有師子座。座上有寶樓閣。垂諸纓絡。繒旛幢蓋。寶柱行列。垂妙天衣。周布香雲。普雨雜華。奏諸音樂。寶瓶閼伽。天妙飲食。摩尼為燈。如無曼荼羅。但於空中觀想。即成。作此觀已。應誦此偈。
以我功德力 如來加持力 及以法界力
普供養而住
誦此偈已。即誦大虗空藏菩薩真言曰。
唵(一)誐誐曩(引)三婆嚩(二)嚩日囉(二合)斛(引)(三)
三字去聲。婆字去聲。誐字或作伽字輕呼。
由誦此真言加持故。所想供養具。真實無異。一切聖眾。皆得受用。
按無量壽儀軌誦大虗空藏真言。先令結印。以二手合掌。二中指右押左外相叉。博著手背。二頭指相蹙如寶形。想從印流出無量諸供養具。衣服飲食。宮殿樓閣等。行者縱使觀念力微。由此印呪加持力故。諸供養物。皆成真實廣大供養。又準別部有出生供養印。二手當心合掌。以十指右壓左。頭相交。復安在頂上。誦出生供養真言二十一遍。即唵字也。由唵字真言及印。不思議力。自然遍法界。出生無盡香華燈燭幢旛寶葢衣服臥具樓閣宮殿音樂唄讚等。種種諸供養具。供養遍法界無邊佛法僧三寶等。若無飲食香華等。但對像前結印誦唵字真言。自然有無量供養。遍供法界無盡三寶。是知唵之一字。如摩尼珠。隨心所現。亦如本經。所想悉皆成就。又此唵字。是一切真言字母。能生一切真言字義。是故一切真言。皆首宣之。
○次結寶車輅印(車昌遮切。撦平聲。輅魯故切。音路)
二手內相叉仰掌。二頭指橫相挃。以二大指各捻頭指根下。想七寶車輅。佛部使者。駕御七寶車輅。乘空而去。至於色界頂。阿迦尼吒天。毗盧遮那佛宮殿中。誦真言七遍。
智譯云。先以二手向內相义。右壓左即仰開掌。二頭指直伸頭相拄。以二大指撥二中指頭來去。即成。心想阿迦尼吒天宮中毗盧遮那如來。十地菩薩圍繞。集會中。請準提佛母聖者。乘七寶莊嚴車輅。上有白蓮華座。座上有如所畵形像。心中想念。如在目前。阿迦尼吒天。此云色究竟天。是色界最頂天。亦名有頂天。
真言曰。
唵(引)(一)覩嚕覩嚕吽(引)(二)
嚕字轉舌呼。智譯無吽字。有莎嚩訶字。
由誦真言結印加持故。七寶車輅。至色界頂。準提佛母。并八大菩薩。及諸聖眾。眷屬圍繞。乘七寶車輅。
八大菩薩者。一觀自在。二彌勒。三虗空藏。四普賢。五金剛手。六文殊師利。七除葢障。八地藏菩薩。若毗盧遮那佛內心證得三摩地智。則流出十六菩薩。一金剛薩埵。二金剛王。三金剛愛。四金剛善哉。五金剛寶。六金剛威光。七金剛幢。八金剛笑。九金剛法。十金剛劍。十一金剛因。十二金剛語。十三金剛業。十四金剛護。十五金剛藥叉。十六金剛拳菩薩。瑜伽分別聖位修證法門云。夫真言陀羅尼宗也。是一切如來秘密之教。自覺聖智修證法門。亦是菩薩具受淨戒。無量威儀。入一切如來海會壇。受菩薩職位。超過三界。受佛教敕。三摩地門。具是因緣。頓集功德。廣大智慧。於無上菩提。皆不退轉。離諸天魔。一切煩惱。及諸罪障。念念融證。佛四種身。謂自性身。受用身。變化身。等流身。滿足五智。三十七等不共佛法。然如來變化身。於閻浮提摩竭陀國。菩提道場。成等正覺。為地前菩薩。聲聞。緣覺。凡夫。說三乘教法。或於他意趣說。或自意趣說。種種根器。種種方便。如法修行。得人天果報。或得三乘解脫果。或進或退。於無上菩提。三無數大劫。修行勤苦。方得成佛。王宮生。雙樹滅。遺身舍利。起塔供養。感受人天勝妙果報。及涅槃因。不同報身毗盧遮那如來。於色界頂第四禪阿迦尼吒天宮雲集。盡虗空徧法界。一切諸佛。十地滿足諸大菩薩。證明警覺。身心頓證無上菩提。自受用佛。從心流出無量菩薩。皆同一性。謂金剛性。對毗盧遮那如來受灌頂職位。彼等菩薩。各說三密門。以獻毗盧遮那佛。及一切如來。便請加持教敕。毗盧遮那佛言。汝等將來於無量世界為最上乘者。令得現生世間出世間悉地成就。若依次說。前後有差。據報身佛。頓證身口意三種淨業。徧周法界。於一一法門。一一理趣。一一毛孔身分相好。盡虗空界。不相障礙。各住本位。以成徧照光明毗盧遮那自受用身。他受用身。若依二乘次第而說。若不具修三十七菩提分法。證得道果。無有是處。若證自受用身佛。必須三十七三摩地智。以成佛果。梵本入楞伽偈頌品云。自性及受用。變化并等流。佛德三十六。皆同自性身。并法界身。總成三十七也。以三十七內證無上金剛界分智。威力加持。頓證毗盧遮那之身。從無見頂相流出無量佛頂法身。雲集空中。以成法會。光明徧覆。如塔相輪。十地滿足。莫能覩見。冥加有情。身心罪障。悉令殄滅。無能知者。雖不能知。能息諸苦。而生善趣。從光流出十六菩薩。及八方等內外大護。展轉出光照觸惡趣。以成窣堵坡階級。衛護諸佛窣堵坡法界宮殿。成為全身。現證金剛界如來毗盧遮那徧照之身也。是知準提佛母。乃從毗盧遮那身流出。而準提真言。即諸佛內心自證之法。故云七俱胝如來所說。以能出生諸佛。故云佛母也。
○次結請車輅印
準前印。以二大指向身。撥二中指頭。即成。誦真言七遍。真言曰。
曩麼悉底哩(三合)野地尾(二合)迦(引)南(引)(一)怛他(引)蘖多(引)南(引)(二)唵嚩日?(二合)(引)擬(斫以切)你也(二合)(引)(三)羯哩灑(二合)也娑嚩(二合)賀(引)(四)
南。亦作難。?。亦作朗。又作㘕。擬。亦作祇。蘖多。應作孽跢。你也。亦作孃字。上聲羯哩。亦作迦囉。
由誦真言加持故。聖眾從本土來至道場空中而住。
智譯無此真言印契。唯用後真言印契請之。修真言行者。隨準一法。皆成。
○次結請本尊印從車輅下降於道場(本尊。即準提佛母)
準前第一根本印。以二大指向身招。誦真言三遍。
第一根本印。即前佛部印。下言準前根本印。同此。智譯云。以二大指來去招之三度。想聖者從寶車上。下來道場中。白蓮華座上。蘇悉地經請云。今有某甲。為某事奉請。仰惟尊者。以本願故。降赴道場。願垂哀愍。受此閼伽。及微獻供。當請之時。誠心作禮。再三啟白。若不誠心。徒多念誦。乃至真言。亦皆慇懃。加翳醯字。此更秘密。速滿其願。
真言曰。
唵。者禮主禮準泥。翳醯曳呬婆戰嚩底(丁以切)娑嚩(二合)賀(引)
婆字去聲呼。智譯作。唵折[棣-木+(上/矢)]主[棣-木+(上/矢)]準提。噎醯曳醯。薄伽嚩底。莎嚩訶。伽誐揭孽。四字同音。戰字疑是戟字。當伽字輕呼。蘇悉地經云。奉請已。作如是言。善來尊者。愍我等故。降臨道場。復垂哀愍。當就此座坐。受微獻供。復起誠心。頻興作禮。而白尊言。大悲垂愍。乘本願故。而見降臨。非我所能。應須辦供。先獻塗香。次施華等。復獻燒香。次獻飲食。次乃然燈。如其次第。
○次結無能勝菩薩印辟除障者
二手右壓左。內相叉作拳。豎二中指。頭相合。即成。繞身右旋三帀。作是思惟。所有障者。毗那夜迦。諸惡鬼神。遠走而去。所來聖眾。不越本三麼耶。大悲而住。願垂加護。
凡修真言行者。及坐禪人。須先以呪印。除諸魔障。故金光明經云。十地菩薩。尚以呪護持。況其凡夫。如首楞嚴經云。若不持呪。而坐道場。令其身心遠諸魔事。無有是處。悉地經云。若成就諸餘事者。應當發遣諸有障者。若不遣除。後恐傷及。所以先須作遣除法。
真言曰。
曩莫三滿多沒䭾(引)南(一)唵(引)(二)戶嚕戶嚕(三)戰拏(引)里(四)麼(引)蹬耆娑嚩(二合)(引)賀(引)(五)
戰或作贊。耆或作儗。里作哩。持明藏云。此呪能成就一切事。
○次結墻界印
準前地界印。屈右頭指。展左頭指。右旋三帀。隨心近遠。即成金剛堅固之城。諸佛菩薩。尚不違越。何況諸餘難調伏者。毗那夜迦。及毒蟲。利牙爪者。不能附近。
無量壽儀軌云。想從印流出熾焰。以印右旋繞身三轉。隨心大小。成金剛光焰。方隅墻界。諸魔。惡人。虎狼。師子。及諸毒蟲。不能附近。神變疏云。持呪行者。得諸佛歸命。故佛頂偈云。十方世界諸如來。護念歸命受持者。然諸佛尚且歸命持呪人。而敢有違越者乎。毗那夜迦。此云猪頭象鼻。
真言曰。
唵準你儜。鉢囉(二合)迦囉耶娑嚩(二合)(引)賀(引)
智譯儜字作泥字。誦三遍。以印右揮三帀。
○次結上方網界印
準前墻界印。展左頭指。右壓左。當中節相交。即成。誦此真言三遍。
智譯云。準墻界印。開仰著。右大指捻左頭指頭。左大指捻右頭指頭。小指依舊相拄即成。
真言曰。
唵準你儜。半惹囉娑嚩(二合)(引)賀(引)
惹字自攞切。智譯儜字。作泥字。囉字。作邏字。誦三遍。以印隨日。揮三度。按別部。以印於頂上右旋轉。便散。
由誦真言結印加持故。即成金剛堅固不壞之網。
無量壽儀軌云。由印呪加持力故。即於上方覆以金剛堅固之網。乃至他化自在諸天。不能障難。行者身心安樂。三摩地易得成就。
○次結火院密縫印
以左手掩右手背相重。(令無縫)直豎二大指。即成。誦真言三遍。右旋三帀。想金剛墻外有大金剛火焰圍繞。
智譯云。以左手密掩右手背相重。直豎二大指。相去二寸許。無量壽儀軌云。想從此印流出無量光焰。以印右旋三帀。則於金剛墻外。便有火焰圍繞。即成堅固清淨火界。
真言曰。
唵(一)阿三莾擬(宜以切)你(二合)吽(引)癹吒(半聲)(呼)(二)
三字去聲。莾字上聲。亦作摩。或作?。又作?引。擬。或作儗。蘇悉地經令咽聲念之。智譯作。唵阿三摩。[口*木*氏]你?莎嚩訶。
由結此印誦真言。成大結護密縫。不被諸魔入。
○次結閼伽印。
閼伽或作遏伽。又作阿伽。此云器。凡供養之器。皆稱曰閼伽。謂以鬱金。龍腦。白檀香等水。盛于閼伽妙器中。而奉獻之。其器或金。銀。寶玉。銅。石。瓦。木。螺盃。及綴蓮葉乳樹葉。皆得為閼伽供養。有云。法中使熟銅作閼伽器最上。蘇悉地經云。作扇底迦法。當用白器。置少小麥。及乳。作布瑟徵迦法。當用黃器。應著胡麻。及酪。作阿毗遮嚕迦法。當用黑器。當致粟米。及牛尿。或自血。餘如下釋。
二手內相叉。豎二中指。頭相著。以二頭指。捻二中指背。二大指側附二頭指根下。即成根本印。準前根本印。微屈二大指入掌。即成閼伽印。誦真言三遍。
智譯云。準前根本印。以二大指各捻頭指根第一節側下。即成。
真言曰。
唵者禮主禮準泥遏鉗。鉢囉(二合)底(引)蹉。婆誐嚩底。(異丁反)娑嚩(二合)(引)賀(引)
智譯作。唵折隸主隸準提遏鉗薄伽嚩帝。鉢囉底槎。莎嚩訶。按此真言與本譯同。但後二句相倒。不同耳。本譯以鉢囉底蹉在先。婆誐嚩底在後。彼以薄伽嚩帝在先。鉢囉底槎在後。為別。持明藏經。亦同智譯。
行者思惟聖眾了了分明。想自身在諸佛聖眾足下。手持七寶閼伽器。盛香水。浴聖眾足。由獻閼伽香水故。行者三業清淨。洗滌煩惱垢。業障消滅。
無量壽儀軌云。由獻閼伽香水浴聖眾雙足。令行者三業清淨。洗除一切煩惱罪垢。從勝解行地。至十地。及如來地。當證如是地波羅蜜時。得一切如來授與甘露法水灌頂。又五字心陀羅尼云。飲此水者。除諸災患。
○次結蓮華座印
準前根本印。並二大指向身豎。運想。從此印流出無量師子座。奉獻一切聖眾。是諸聖眾。各各皆坐。
智譯印呪並同。而印云。並二大指向身開豎之。即成。心想道場中。種種寶鈿師子座上開白蓮華。安置聖者。即誦真言三遍。
真言曰。
唵(一)迦麼邏娑嚩(二合)(引)賀(引)(二)
麼亦作摩上聲。邏亦作攞。或作囉。
由結座印誦真言奉獻聖眾故。行者當得十地滿足。得金剛之座。
行者亦得三業堅固。猶如金剛。言金剛座者。謂坐金剛座而成等正覺也。今此神呪。是諸佛境界。有不可思議神力。但當生信誦持。自然滅障成德。超凡證聖。故云當得十地滿足。得金剛之座。持明藏經云。行人誦真言已。即言。惟願聖眾。處此座已。安住道場。受我供養。
○次結澡浴印
準前根本印。以二大拇指頭。捻二中指中節。即成。誦真言三遍。
智譯以二大指。各並捻二中指下節側。
真言曰。
唵者娑嚩(二合)(引)賀(引)
想從此印流出無量光明。一一光明道。有無量七寶賢瓶。想滿天玅香水。灌注一切聖眾澡浴。復想空中有無量天樂。供養本尊諸佛菩薩一切聖眾。由結此印誦真言故。行者不久當得法雲地。
法雲地。是第十地。謂菩薩修行功滿。唯務化利眾生。大慈如雲。普覆一切也。神變疏云。如餘菩薩。為求菩提。雖行難行苦行。如救頭然。經無量劫。尚不能得。真言行者。不虧法則。只於此生得菩提也。大教王經云。若不依秘密課誦修行。終不成於無上菩提也。
○次結塗香印
準前根本印。以二大指。傅著右頭指下節側。即成。誦真言三遍。
智譯印呪悉同。
真言曰。
唵禮娑嚩(二合)(引)賀(引)
想從此印。流出無量光明。一一光明道。有無量天玅塗香末香雲海。供養本尊諸佛菩薩一切聖眾。由結此印誦真言故。當證一切如來戒。定。慧。解脫。解脫知見香。
香以熏聞為義。故感證五分法身之香。如餘菩薩。由持戒清淨。則戒體成就。而得無持無犯。若修習無漏禪定。則根塵泯淨。而便離諸散亂。若修習無漏智慧。則能斷三界煩惱。而出離生死。若不作諸業。則脫諸累縛。而得自在。知即無生智眼。謂照了識心虗妄分別。則無生之智眼自在明了。今持真言行者不假餘修。由真言力故。即越諸階級。而證得五分法身。理趣疏云。性德力大。密呪功強。解行雖劣。解脫則疾。故成佛心要云。顯教圓宗。須要先悟毗盧法界。後依悟修。滿普賢行海。得離生死。證成十身無礙佛果。如病人得好藥方。要須自知分兩。炮炙法則。合成服之。方得除病身安。今密教圓宗神呪。一切眾生。并因位菩薩。雖不解得。但持誦之。便具毗盧法界。普賢行海。自然得離生死。成就十身無礙佛果。如病人得合成妙藥。雖不知分兩。和合法則。但服之。自然除病身安。故大般若經云。總持猶妙藥。亦如天甘露。能療眾惑病。服者常安樂。
○次結華印
準前根本印。以二大指。傅著左頭指下節。即成。誦真言三遍。
節字下。應有側字。智譯印呪並同。
唵主娑嚩(二合)(引)賀(引)
想從此印。流出無量光明。一一光明道。有無量種種水陸天妙華雲海。供養本尊諸佛菩薩一切聖眾。由結此印誦真言故。當得大慈三摩地成就。能利樂無邊眾生。諸災難不著身故。
大慈即無緣慈也。皆言雲海者。雲是隨緣義。謂此供具。色相顯然。而智鑒無性。從法性空。無生法起。能現所現。能現即行願力。所現即供養具。逈無所依。應用而來。來無所從。用謝而去。去無所至。而能含悲潤注法雨益濟萬物。重重無盡。故如雲像。言海者。以表供養稱理故深。稱事故廣。以深廣故。喻之如海。如是一一供具稱於真理。等虗空界。即以全法之身。遊諸佛剎。稱真之物。供養諸佛聖眾。行者安心觀行。於諸供具常稱理而成就。以是法施供佛。名真供養也。
○次結燒香印
準前根本印。屈右頭指。捻二大指頭。即成。誦真言三遍。
智譯印呪並同。
真言曰。
唵禮娑嚩(二合)(引)賀(引)
想從此印。流出無量光明。一一光明道。有無量和合俱生天妙燒香雲海。供養本尊諸佛菩薩一切聖眾。由結此印誦真言故。當得普徧法界三摩地成就。
○次結飲食印。
準前根本印。以左頭指。捻二大指頭。即成。誦真言三遍。
智譯印呪並同。
真言曰。
唵準娑嚩(二合)(引)賀(引)
想從此印。流出無量光明。一一光明道。有無量天妙種種飲食雲海。供養本尊諸佛菩薩一切聖眾。當得法喜禪悅食。三解脫最勝味。三摩地成就。
以愛樂大法。得法資長道種。心生歡喜。不嗜世味。常持正念。是為法喜食。由得禪定自資。長養慧命。道品圓明。正念現前。心常喜樂。不貪世味。是為禪悅食。蘇悉地供養法云。若不辦塗香。乃至燈明供養。但誦如上奉塗香等真言。及作手印。亦成圓滿供養。次運心供養者。以心運想水陸諸華。無主所攝。遍滿虗空。盡十方界。及與人天妙塗香雲。燒香燈明。幢幡繖葢。種種鼓樂。歌舞倡妓。真珠羅網。懸諸寶鈴。華鬘白拂。微妙磬鐸。如意寶樹。衣服之雲。天諸厨食。上妙香美。種種樓閣寶柱。諸天嚴身。頭冠纓絡。如是等雲。行者運心遍滿虗空。以至誠心。如是供養。最為勝上。是發行者以決定心。而行此法。運心供養。誦真言及作手印。如上所想供養。皆悉成就。蘇悉地經云。若香華飲食無可獻者。但誦本色真言。及此手印獻之。表云。供物無可求得。但納真言。以真心故。速滿其願。離此之外。有四供養。遍通諸部。一切處用。一謂合掌。二以閼伽。三用真言及慕捺羅。四但運心。此善品中。隨力應作。或復長時供養中置。無過運心。如世尊說。諸法行中。心為其首。若能標心而供養者。滿一切願。又復應知。不可纔聞運心。即便慳貪。不辦供養。悉地難成。若能辦諸供養。加以真言運心。最為殊勝。故彼經云。持誦之人。不獻飲食。違本部者。其人乃著魔障。身無精光。風燥饑渴。恒惡思想。不能成就本尊真言。皆由不獻本尊果食。當於六齋等日。廣設供養。奉獻本尊并諸眷屬。當淨洗手。?口嚥水。次下飲食。若準本部真言。運想香華等供養。皆從印中流出。尤勝以水陸無主香華運想。或恐初學觀心未淳。用此助成亦妙。言三解脫者。一空解脫。二無相解脫。三無願解脫。亦名三三昧。此三。即涅槃門。是諸賢聖所常飡履。一切解脫法中。無過於此。故云最勝味。
○次結燈印
準前根本印。以二頭指。各捻二大指頭。即成。誦真言三遍。真言曰。
唵泥娑嚩(二合)(引)賀(引)
智譯印呪並同。彼云。已上塗香印等。各各印觸當色物上供養。按諸部陀羅尼。別有香華飲食等供養印呪。而字句頗繁。今此準提陀羅尼。唯改本印。以本六字真言。而成六種供養。誠為妙用。不可得而思議者。
想從此印。流出無量光明。一一光明道。有無量種種七寶燈燭雲海。供養本尊諸佛菩薩一切聖眾。當得般若波羅蜜光明五眼清淨。
一肉眼。二天眼。三慧眼。四法眼。五佛眼。般若。此云智慧。波羅蜜。此云到彼岸。由獻燈故。感智慧光。得五眼淨。而登彼岸也。此上作法結界供養真言。與持明藏儀軌經同。唯契印有異耳。彼經云。如是諸印相。行人䖍心記憶。習令精熟。於作法時。無令誤失。若稍疑誤。不成印契。不成印契。即賢聖不喜。凡所祈求。不獲成就。
七俱胝佛母所說準提陀羅尼經會釋卷上
音釋
法財
謂三密菩提心教法也。
十二分教
一修多羅。此云契經。二重頌。三授記。四孤起。五無問自說。六因緣。七譬喻。八本事。九本生十方廣。十一未曾有。十二論義。
苾芻
舊云比丘。新云苾芻。本香草名。含五義。一體性柔輭。喻出家人。能折伏身口麤獷。二引蔓傍布。喻出家人。傳法度人。連延不絕。三馨香遠聞。喻出家人。戒德芬馥。為眾所聞。四能療疼痛。喻出家人。能斷煩惱毒害。五不背日光。喻出家人。常向佛日故。
菩薩摩訶薩
菩薩。如上釋。摩訶薩者。摩訶。是大義。薩即薩埵。是有情義。亦名心。亦云勇猛。以勇猛不怯弱故。三大無數劫。積集二種資糧。故名摩訶薩。
八部
一天。謂諸天神也。二龍。謂龍神也。三夜叉。此云勇健。有在地。有在空。有在天者。四乾闥婆。此言香陰。不食酒肉。天帝樂神也。五阿修羅。亦作阿蘇羅。此云非天。謂其果報最勝。隣次諸天也。六迦樓羅。此云金翅。即金翅鳥神也。七緊那羅。此云疑神。似人而頭有角。是天帝樂神也。八摩睺羅伽。此云大腹行。即地龍。是大蟒神也。
㲻
同溺。
黿
音元。似鼈。長一二丈。
鼉
音陀。類魚。有足。長丈餘。甲如鎧。
樺
音話。木名。皮可貼弓。
四無量
慈悲喜捨。
四弘願
眾生無邊誓願度。煩惱無盡誓願斷。法門無量誓願學。佛道無上誓願成。
礫
音力小石。
賸
與剩同。餘也。
鈿
音田。金華飾也。
六道
亦名六趣。一天。二人三阿修羅。四地獄。五餓鬼。六畜生。
四生
化胎卵濕。
五智
一通達智。二隨念智。三安立智。四和合智。五如意智。謂菩薩起行度生。分別顯示。而能覺了通達諸法。憶持不失。建立正教。令他修行。觀一切法。隨緣和合。隨意所欲。無不滿足。故有五種之別。詳如攝大乘論釋所明。
三十七不共佛法
謂佛證四種身。一自性身。二受用身。三變化身。四等流身。梵本入楞伽經偈頌品云。自性及受用。變化并等流。佛德三十六。皆同自性身。并法界身。總成三十七。是為三十七不共佛法。餘一切聲聞緣覺菩薩。所不共有也。唐實叉難提譯云。自性及受用。變化復現化。佛德三十六。皆自性所成。元魏菩提留支譯云。實體及受樂。化復作諸化。佛眾三十六。是諸佛實體。
窣堵坡
即佛塔也。
十身
一菩提身。二願身。三化身。四力持身。五相好莊嚴身。六威勢身。七意生身。八福德身。九法身。十智身。
閼伽
閼音遏。閼伽水真言中遏鉗字。亦作阿哩伽(二合)。
阿伽
阿入聲。音遏。
蘖
與㜸孽蘗不同。
十波羅蜜
一施。二戒。三忍辱。四精進。五禪定。六慧。七方便。八願。九力。十智。
藥叉
舊云夜叉。
搓
音蹉。娜也。
五分法身
一戒。二定。三慧。四解脫。五解脫知見。
洛叉
此云十萬。
凡經律論中。華言梵語。各不同者。良由如來。滅度一百一十餘年後。時諸比丘。互執見聞。各引師說。分經律論為五部。致於文言呪語。有詳有略。大雖不殊。小則不無其異。然佛在世。曾已預記。我涅槃後。經律論。當分為五部。而皆是如來金口所說。但為聞聽不廣。故成多部。猶如甘露散於人間。但同飡飲。無不除病延年。隨秉一部修行。悉成道果。是以五天竺國。各宗一法。咸獲聖證。既知如來先為預記。則無是無非。是故智者。不可於中妄生疑惑。阻自前進。失却千生萬劫之殊妙因果也。
卍續藏第 23 冊 No. 0446 七俱胝佛母所說準提陀羅尼經會釋
七俱胝佛母所說準提陀羅尼經會釋卷中
唐天竺三藏法師大廣智不空奉 詔譯
清粵東鼎湖山菩提心沙門弘贊 會釋
○次誦讚歎
阿嚩?囉左覩囉娜(二合)舍(引)囉䭾(二合)娑麼(二合)囉哩補句致鉢囉(二合)拏麼跛娜尾呬帝阿者禮怛?娑哩素你祖禮悉?思準泥薩囉(二合)悶底南(引)婆嚩捨麼你娑嚩(二合)(引)罕(引)帝薩鉢囉(二合)拏吠怛你也(二合)佗(引)訖灑(二合)囉(引)拏蘖帝阿尾你多薩怛嚩(二合)娜麼你鉢囉(二合)枲(引)那路(引)迦怛囉(二合)野(引)囉佗(二合)迦唎囉訖多(二合)(引)囉尾孕(二合)(引)那戍(引)鼻你播(引)怛囉(二合)迦囉那訖使(二合)?娑普(二合)砧(底浪切)悉體(二合)怛嚩(二合)進底多麼囉貪(二合)(去)鉢囉(二合)瑟砧(二合)李佉惹曩你爾娜(引)你薩帝(知曳切)曩鉢囉(二合)庫舞(二合)地曬邏始佉嚟野薩怛梵(二合)(引)囉抳焰(二合)惹閉怛母(二合)你帽(引)你(你夷切)嚩日哩(二合)擔枳邏䭾彌焰(二合)素囉哩補婆嚩喃鉢囉(二合)吠奢野底阿引哩野(二合)嚩路(引)枳帝皤悉?底諾僧捨閻薩怛多惹播(引)多(半音)(多語切)旦曩(引)悉底(二合)惹㜸底緊旨你也(二合)薩怛梵(三合)(引)曩那娜(引)悉薄羯底(二合)毗藥(二合)壹底娑迦羅播(引)跛曩(引)舍你婆誐嚩底跛耻多麼(引)怛囉(二合)悉地迦哩布囉野麼努(引)囉貪冥枲(引)娜底曩怛梵(二合)(引)娑麼(二合)囕迦室子(二合)多(半音)婆誐嚩底準泥陀(引)囉尼薩妬(二合)怛羅(二合)薩麼跛多(二合)
讚歎者。謂稱揚讚歎聖德之美。具足無邊福智。能成就眾生所求。一切世出世間之樂。然智譯缺此讚法。持明藏中雖備。其文尤繁。行者若不能作此梵讚。當知蘇悉地經讚偈。蘇悉地經云。其讚歎文。應用諸佛菩薩所說歎偈。不應自作。而彼經無讚準提文。今按本經述一偈。以讚本尊。偈曰。
大慈救世尊 善導一切眾 福持功德海
我今稽首禮 真如舍摩法 能淨貪瞋毒
善除諸惡趣 我今稽首禮 得法解脫僧
善住諸學地 勝上福德因 我今稽首禮
大聖準提尊 哀愍於世間 成就諸悉地
我今稽首禮 大悲觀自在 一切佛讚歎
能生種種福 我今稽首禮 大力忿怒身
善哉持明王 降伏難伏者 我今稽首禮
忿怒身。即明王大威金剛。
○次說本尊陀羅尼布字法
從頂至足。觀一一真言字。屈曲分明。流出光明。照六道四生輪迴有情。深起悲愍。施與安樂。用陀羅尼九字布列於行者身。即成。以如來印。八大菩薩所加持身。若作息災。增益。降伏。敬愛。隨四種法。所謂白黃黑赤。成辦悉地。即結布字印。二手內相叉。二大指。二頭指。二小指。相合直豎。即成。
智譯云。結此手契成。即想自身猶若釋迦如來三十二相。八十種好。紫磨金色。圓滿身光。想已。以手契觸頭上布唵字。觸眼中布折字。一一依字次第。乃至兩足。皆以契觸布之。
想oṃ 唵字安於頂。以大拇指觸頭上。
次想ca 左字。(即者字)兩目瞳人上俱。
想le 禮字。復以大拇指觸左右眼上。
次想cu 祖字(即主字)安於頸上。用大拇指觸。
次想le 禮字當心。以大拇指觸。
次想cuṃ 準字安左右肩。以大拇指觸。
次想de 泥字安臍上。以大拇指觸。
次想svā 娑嚩(二合)字安右左兩䏶上。以小指觸。
次想hā 訶字安右左兩脛上。以小指觸。
智譯。每字皆以偈釋。及令觀字色相。然其安布與本譯略有參差。故不錄。如欲知者。下持誦法要當出。又當知。令想九字真言。皆是天竺梵書。非此方之文。故一字頂輪王儀軌云。所言觀諸字。唯瞻於梵書。非是隨方文。有大神力用。或問曰。何以梵字。皆有不思議神用耶。答曰。謂每一一字。當體即是諸佛菩薩心故。當體即是離相法界故。當體即是教理行果故。是以有不可思議神用也。又天竺梵字。法爾本有。何以故。以世界初成時。梵王傳說。不同此方蒼頡等創製。若然者。凡天竺梵字。皆有不思議神用。何得偏贊真言中字耶。答曰。以真言中字。由諸佛不思議神力加持。體含多義。法性如然。故偏有神用。即如此方語言文字是一。唯急急如律令等語。呪火不燒。呪湯不熱。呪刀不傷。呪毒不中。由作呪語。偏有此神用。非餘一切文言。皆有此功力。天竺亦爾。文字雖一。唯真言中字。偏有神力。非餘一切字。皆有如是神用也。或曰。呪是諸佛秘密之法。尚非因位所知。何以今解釋此九聖字義。答曰。據賢首心經疏。及神變疏。并密藏諸經。釋陀羅尼字意。而有二門。一不可說門。謂呪是諸佛密法。唯佛與佛相傳。不通他解。但當持誦。不須強釋。二強說門。謂真言中隨舉一字。或作人。或作法。橫豎該羅。自在解脫。以要言之。無盡法門。於一字中。解說都盡。方是陀羅尼字義。就此而言。假使十方諸佛。經恒沙劫。共說真言中一字義。亦不能盡。故莊嚴寶王經云。六字陀羅尼。是觀自在菩薩微妙本心。無量如來。而尚難知。其因位菩薩。云何而能解耶。是知。知者尚難。況其受者。今於一字中。略為解釋。即是強說門中。少分一途義耳。謂於真言一字中。或作二義五義十義。乃至百義等解釋。名為少分義。若作一義解釋。名為一途義。上云。尚非因位能解者。此據密教圓宗。不可說門而言也。其不可說門。義當密教圓宗。離言果海。其強說門。義當顯教圓宗。帶言因分也。
由想布真言結印加持故。行者身即成準泥佛母身。滅除一切業障。積集無量福德吉祥。其身成金剛不壞體。若能常專注觀行。一切悉地皆得現前。速證無上正等菩提。
智譯云。如是布字想念已。便成準提勝法門。亦名本尊真實相。能滅諸罪。得吉祥。猶如金剛堅固聚。是名準提勝上法。若常如是修行者。當知是人速悉地。故持明藏儀軌經云。若於準提菩薩法中求成就者。先觀準提菩薩根本微妙字輪。安自身分。一一分明。是人先身所造一切罪業。悉得除滅。凡有所求。決定成就。神變疏云。真言行者。能令三業。即同本尊三業。又真言中。每一一字。皆是諸佛全身。故云行者身。即成準泥佛母身。故知此準提神呪體即法身圓圓果海。用即不可思議。所以得速證無上菩提。
○次結根本印
如前閼伽印出。持明藏經云。行人結根本印。誦根本真言時。本尊菩薩歡喜顧視行人。
誦根本真言七遍。頂上散印。
智譯用第二根本印。誦根本真言。
即取菩提子念珠。具一百八。依法貫穿。即以塗香。塗其珠上。以二手掌中。捧珠當心。誦真言七遍。加持念珠。
蘇悉地經云。捧數珠時。微小低頭。以至誠心。頂禮三寶諸佛菩薩。若作阿毗遮嚕迦法。應用諸首而作數珠。速成就故。
真言曰。
唵吠嚧(引)遮那(引)麼羅娑嚩(二合)(引)賀(引)
此是持珠真言。吠字。無蓋切。智譯作微字。於麼字上有阿字。餘悉同。吠嚧遮那。此云徧照。亦云大日。如世間日。唯照晝不照夜。照一世界。不照餘世界。不得名大日。如來色身。法身。普周法界。十方世界悉皆照耀。若人稱名皈依禮拜。則得法界一切諸佛菩薩賢聖。乃至八部。加持衛護。
加持頂戴。心口作是願言。我今欲念誦。惟願本尊諸佛菩薩。加持護念。願令速得隨意。所求悉地圓滿。然後以左手無名指大指承珠。右手以大指無名指移珠。手如說法相。
先以珠加持頂載。後方結此持珠印。有云。右手大指捻無名指頭。直舒中指。小指微屈。以頭指著中指上節側。此是佛部執數珠印。智譯云。二手相去一寸許。餘指散開微屈。
當於心前。持珠念誦。其聲不緩不急。
此名言音持誦。根本真言。智譯云。不得高聲。須分明稱字。而令自聞。此名聲念。一字佛頂輪王念誦儀軌云。字句分明呼。不緩亦不急。不頻伸噦嗌。咳?與唾涕。染等心相應。及與緣苦受。如是等過患。皆不得成就。
心專注。不異緣。觀自身。同本尊身。相好具足。又於身前壇中。觀想七俱胝佛母。與眷屬圍繞。了了分明對坐。
智譯云。所觀本尊及身上布字。念誦記數於一念中。並須一時觀見。不得有缺使心散亂。蘇悉地經云。念誦之時。不作異語。想真言如對目前。如是傾誠。不應散亂。心緣別境。身雖疲極。不縱放之。制諸惡氣。世間談話。皆不思念。不捨本尊。縱見奇相。而不恠之。
每稱娑嚩(二合)(引)賀字。同時移一珠。
智譯云。誦本尊陀羅尼一遍。以右手無明指捻一珠過。周而復始。
一百八。或一千八十。為念誦遍數。常須限定。若不滿一百八。即不克求悉地遍數。
蘇悉地經云。依法念誦了。應起誠心。作祈請云。我依本法念誦數滿。唯願尊者。領受為證。於其夢中。為授教誨。正念誦時。若有謦欬昏?欠呿。忌真言字。即起就水。作洗淨法已。還從前念被所障隔。為須一一皆從始念搯珠將畢時。申禮一拜。終而復始。數珠一帀。一覩本尊顏。而作一禮。若正念誦時。忽然錯誤。當誠心懺悔。過由放逸。故致斯誤。願尊捨過。便申頂禮。復須從始。而念誦之。
念誦畢已。蟠珠於掌中。頂戴。發願。作是願言。以我念誦功德。一切眾生。所修真行。求上中下悉地。速得成就。安珠於篋中。
言上中下悉地者。每地各有三品。共成九品。下三品者。若下品成就。能攝伏一切四眾。凡有所求。舉意從心。一切天龍。而來問訊。又能伏一切蟲獸。及鬼魅等。若中品成就。能驅使一切天龍八部。能開一切伏藏。或要入阿修羅宮。龍宮。便得入之。去住隨心。若上品成就。便得仙道。乘空往來。天上天下。而得自在。世出世間事。無不通達。中三品者。若下品成就。便得諸呪仙中為王。住壽無數歲。福德智慧。三界無比。若中品成就。便得神通。往餘世界。為轉輪王。住壽一劫。若上品成就。現證初地已上。菩薩之位。上三品者。若下品成就。得至五地已上菩薩之位。若中品成就。得至八地已上菩薩之位。若上品成就。三密變成三身。只於此生。得證無上菩提之果。此是持呪人九品成就。若直求成佛。不須求中下三品等。即當求上三品成就。餘如下增益法明。
即結定印。端身閉目。澄心靜意。當於胸臆身內。炳現圓明。如滿月。皎潔光明。起大精進決定取證。若能不懈怠專功。必當得見本源清淨之心。於圓明中想唵字。餘八字右旋於圓明上布列。於定中須見真言字分明。既不散動。得定。即與般若波羅蜜相應。即畫圓明月輪。
即結定印者。以兩手外相叉。仰於臍下。或以二手仰掌展舒。將右手在左手上。二大拇指甲相拄。安於臍輪下。又無量壽儀軌云。以二手外相叉。二頭指背相著。從中節以上直豎。二大指捻二頭指。即成。此之三印。隨結其一。皆得作此圓明觀法。名為瑜伽念誦。故智譯云。若求解脫速出離生死。作此三摩地瑜伽觀行。無記無數念者。即想自心如滿月。湛然清淨。內外分明。以唵字安月心中。以折隷主隷準提莎嚩訶字。從前右旋。次第周布輪緣。諦觀一一字義。與心相應。不得差互。
圓明布列梵書圖
X23p0764_01.gif
持明藏儀軌云。唵字為毗盧遮那佛根本。左字為大輪明王根本。隷字為大忿怒不動尊明王根本。又為馬頭明王根本祖字為四臂佛身根本。隷字為不空羂索菩薩根本。亦觀自在菩薩根本。尊字為大尊那菩薩根本。禰字為金剛薩埵菩薩根本。莎字為伊迦惹吒菩薩根本。賀字為嚩日囉曩佉明王根本。
次應思惟字母種子義。
此九聖字。能生一切字。故云字母。言種子者。是引生義。攝持義。以初一字為種子。而下諸字。所有觀智。依所引生。攝入初字。若得唵字門。秘密相應。即得諸佛無盡法藏。則悟一切法本不生。一以普及為言。切以盡際為語。由悟一切法本不生。即達諸法空。以諸法入實相中。故不生不滅。乃至悟一切法言語道斷。故無言說。法相平等。如霔大雨。故云平等。於一一字。專注思惟觀察。則一切行願。皆得滿足。
唵字者。是三身義。亦是一切法本不生義。
智譯云。唵字門者。是流注不生不滅義。復於一切法為最勝義。
左字者。一切法不生不滅義。
智譯云。於一切法是無行義。
禮字者。一切法相無所得義。祖字者。一切法無生滅義。
智譯云。於一切法是無起住義。
禮字者。一切法無垢義。準字者。一切法無等覺義。泥字者。一切法無取捨義。娑嚩字者。一切法平等。無言說義。訶字者。一切法無因義。
於一切法。是無因寂靜無住涅槃義。
由一切法本不生故。即得不生不滅。
由不生不滅故。即得相無所得。
由相無所得故。即得無生滅。
由無生滅故。即得無垢。
由無垢故。即得無等覺。
由無等覺故。即得無取捨。
由無取捨故。即得平等無言說。
由平等無言說故。即得無因無果。
般若相應。無所得。以為方便。入勝義。實則證法界真如。以此為三摩地念誦畢已。
謂由悟一切法本不生故。平等無二。成無分別智。與般若波羅蜜無智無得相應。由此無所得智以為方便。悟入最勝義諦。證法界真如。此法界真如海。不可以言詮。是佛境界。自覺聖智所證。非思量分別所能知。智譯云。所說文字義。雖立文字。皆是無文字義。既無文字。須諦觀一一義相。週而復始。無記無數。不得斷絕。不斷絕者。為流注不生不滅最勝義。是故無行。為無行義。乃至云。無因寂靜無住涅槃。為無因寂靜無住涅槃義。是故不生不滅最勝無斷。週而復始。此名三摩地念誦。按諸陀羅尼經。持誦法。亦有多種。今略出其六。一三摩地持。亦名瑜伽持。但想心月中布字。如本經布字法所明。二出入息持。即於出入息中。想有梵書真言字。若息出字出。若息入字入。字字分明。朗如貫明珠。不得間斷。如息出時。想自心月輪中九聖梵字。字字連環。皆有五色光明。從自口中流入準提菩薩口中。右旋安布菩薩心月輪內。如息入時。想菩薩心月輪中字。字字連環。皆有五色光明。從菩薩口出。流入自口中。右旋安布心月輪內。如是終而復始想之。三金剛持。急口齒。舌不至㗁。但口中微動。四言音持。亦名微聲持。但令自耳聞之。不緩不急。字字分明稱之。五高聲持。令他聞之滅罪。此須觀時。若有不信者在傍。聞聲。反生毀謗。便獲重罪。只宜微聲持之。六降魔持。內以悲心為本。外現威怒之相。顰眉厲聲念之。如後阿毗遮嚕迦法。是也。復有二種持誦。一無數持誦。謂不持珠定數。常無間斷念之。二有相持誦。謂搯數珠。每日須得限定其數。不得闕少。於上八種持誦。隨用其一。依法念誦無有間斷。所祈勝果。決定成就。準金剛智所譯本。亦出多種持誦。故智譯本。次說準提求願觀想法云。若求無分別者。當觀無分別無記念。若求無相無色。當觀文字無文字念。若求不二法門者。應觀兩臂。若求四無量。當觀四臂。若求六神通者。當觀六臂。若求八聖道。當觀八臂。若求十波羅蜜圓滿十地者。應觀十臂。若求如來普遍廣地者。應觀十二臂。若求十八不共法者。應觀十八臂。即如畵像法觀也。若求三十二相。當觀三十二臂。若求八萬四千法門者。應觀八十四臂。如上觀念。當入一切如來三摩地門。甚深方廣不可思議地。是正念處。是正真如。正解脫。念誦觀行了。欲出道場。復須依前次第更結燒香。燈明。飲食等。手契。供養。懺悔。隨喜。發願。即結前第一根本印。誦根本陀羅尼七遍。頂上散之。復結前輅車印云云。
應結根本印。
○次結澡浴印。
○次結五供養印。
○次誦讚歎獻閼伽。
○次結阿三摩擬你(二合)印。左轉一帀。解界。
謂結前火院印。誦阿三摩擬你真言。左轉一帀。解前所結諸界。持明藏儀軌經云。復作供養。讚歎懺謝。某甲上來供養。絕無殊妙。唯願菩薩布施歡喜又獻閼伽。而作頂禮。作法畢已。發遣賢聖。復作護身。次作阿三摩擬你印。
○次結寶車輅印
此中諸印。準前應結。輅車者。乃大車之總名。此方黃帝始制。天子所乘法車。名曰玉輅。今寶輅。是佛母所乘。上有幰葢。垂諸華纓。四面懸鈴。周帀欄楯。七寶間錯。種種嚴飾。
以大拇指向外。撥中指頭。奉送聖者還本宮。
準智譯。以二大拇指向外。三度撥二中指頭。誦真言三遍。
奉送真言曰。
唵者禮主禮準泥。蘖車蘖車。婆誐嚩底。婆嚩(二合)(引)婆(引)嚩南。布娜囉(引)誐麼那(引)野。娑嚩(二合)(引)賀(引)
車字。當書何切。蘖車蘖車。即奉送句。前請輅車羯哩洒耶。即迎請句。
○次結三部三麼耶印。各誦真言一遍。禮佛。如前懺悔。隨喜。勸請。發願。廻向無上菩提。隨意經行。轉讀大乘經典。華嚴。大般若等經。印塔像。浴舍利。右旋繞。思六念。以此福聚。迴向自所求悉地。
智譯云。誦大般若。或華嚴。或無邊門。或法華。楞伽。涅槃。大經論等。思惟講說。或以七俱胝佛像塔印。用印香泥。沙上。紙上。隨意印之多少。如念誦有功。如經所說境界。一一分明了知次第。蘇悉地經云。為淨心故。常持六念。心注一境。而不散亂。一念佛。二念法。三念僧。四念施。五念戒。六念天。前三是念他。後三是念自。以施戒是自因。天是自果。而果有近遠。近是生天。遠是第一義天。又前三。亦可為念自。謂念一體三寶也。優婆塞戒經云。念佛法僧。名智慧莊嚴。念施戒天。名福德莊嚴。然上所修。為欲速得圓滿福智。及十波羅蜜。頓出世間。超三無數劫。現生祈尅聖果。故須發菩提願。運大悲心。常欲利樂一切有情。同於準提菩薩。復仗無邊諸佛菩薩。以大悲願。加持護助。使速成就。準此。必須依前選擇勝處。為所修壇場。限四月四日為一期。屏絕往來言語。方得三密相應。面向東方。吉祥之位。或復餘方。若不能依上如法結壇者。別有一法。亦須擇一靜處。於準提聖像前。置一淨鏡為壇。如上向方跏趺。對於聖像。行者先於自頂上。想一raṃ 㘕字。變成三角火輪。從頂至足。燒盡自己有漏之身。及燒此有為世界。如同劫火。燒盡無遺。但有空寂而已。又想一aṃ 暗字。在自頂門中。此字體。即是諸佛光明法水。用灌佛子之頂。此是秘密灌頂法門也。復想建立無為之壇。於最下方。遍想khaṃ 欠字雜色。而為空輪。於空輪上。遍想tnaṃ 含字黑色。變成風輪。風輪上。遍想caṃ 㘕字赤色。變成火輪。火輪上。遍想raṃ [金*(离-禸+ㄆ)]字白色。變成水輪。水輪上。遍想a 阿字黃色。變成金剛地。於金剛地上。遍想有大蓮華。一一華上。皆有準提菩薩。飲食幢旛等諸供養具。而為供養。皆對準提鏡壇。三密相應。又行者無準提像。并華果飲食等供具。但作此觀。亦得吉祥成就。如是想已。一心諦觀準提菩薩。具無盡相好光明。於菩薩心月輪中。有九聖字。右旋布列。行者想自心月輪中。亦有九字如前布列。於自身分。從頂至足。亦布九字。次誦唵㘕淨法界真言。并唵齒?護身真言。各二十一遍。然後結根本印。或金剛拳。誦準提真言。無記無數。專精一意。勤策身心。不令懈怠。欲近成就時。或有種種障起。應如後作息災等法。而降伏之。於一期中。隨自根性。必獲三昧現前。即於定中見無數佛會。聞妙法音。證得十地菩薩之位。行者欲於此法求成就者。須依前預誦準提真言一萬遍。乃至十萬遍。而為先行。如蘇悉地經云。若不先誦遍滿念持。所求下法。尚不得成就。況求上中悉地成就。以是義故。作勝上心。而先念誦。既為先行。便於夢中見諸佛菩薩吐出黑物等。即是罪滅福生成就之相。如念所求。決獲果遂。莫生疑惑之心。勿起取捨之念。更須策發三業。加功誦持。亦不得以是境界衒賣於人。唯同道者。不為名利敬讚。方得說之。或曰。見如上相。得無成邪妄耶。曰。今依經持誦。正觀成就。勝境自現。非同他修。斥離取相。如不達經各有旨。雷同取謗。毀滅大乘。自陷泥犁。然行者若欲持誦真言。必須求於明師。善曉梵音作法之者指決字句契印。不令訛謬。切勿師心。持誦無騐。於呪生疑。自招愆咎。蘇悉地經云。若復有人。久至持誦下品真言。縱自無力。於本尊邊。轉求上品自成。若於上品真言之中。心懷猶預。念持供養。復不精誠。雖於上品真言。彼念誦心輕。致招下品成就。故知持誦。皆由心意。誠心念誦。皆獲悉地。若人持誦真言。久無效驗。不可棄捨。倍增廣願。轉加精進。以成為限。如此之人。速得成就。於其夢中。或於虗空有聲告言。汝不應持是真言法。亦不應棄。復不瞋彼。何以故。並是魔故。唯須精進。不應退轉。心不惡思。攀緣諸境。縱放諸根。恒常獲淨而念誦之。故香王陀羅尼經云。日別濾水。香湯洗浴。別著衣裳。大小行來。皆須洗淨。入壇之時。須嚼楊枝。然後入壇。一心誦呪。莫思外事。持呪之法。不得破戒身。亦不得近觸著女人。若觸著者。即無騐。
○次說息災。增益。敬愛。調伏。四種法。
○扇底迦法者。求滅罪轉障。除災害。鬼魅。疾病。囚閉枷鎖。疫病。國難。水旱不調。蟲損苗稼。五星陵逼本命。悉皆除滅。煩惱解脫。是名息災法。
扇底迦。義譯為息災。復含上多義。故存梵音而不直翻華言。下三法。準此應知。
作此法時。著白衣。面向北。交脛豎膝。吉祥坐。觀本尊白色。供養飲食果子香華燈燭地等。悉皆白色。
交脚豎膝。名為吉祥坐。塗香用白擅。燒香用沉水。燈用酥然。如無酥。用白茶油。本譯云。觀作白色。智譯云。並用白色。下三法亦然。
從月一日。至八日。日三時念誦。夜作護摩。息災真言曰。
唵者禮主禮準泥(令某甲。若為他念誦。當稱彼名)扇(引)底矩嚕(二合)娑嚩(二合)(引)賀(引)
智譯云。欲作扇底迦等。種種方法。或為自身或為他人。即任依法而作念誦。若欲求息災。除一切鬼神。及聰明長命。求解脫者。即於道場中。面向北交脚豎膝而坐。乃至日三時念誦。及護摩等法。若念誦時。先誦根本陀羅尼三七遍已。然後但從唵字誦之。妙言曰。唵折隷主隷準提。與彼某甲除災難。莎嚩訶。
○作此法時。並須於道場壇中。如無場壇。或於準提像前安置鏡壇。更須想一白色圓壇。於圓壇中。遍想va 嚩字。或vaṃ [金*(离-禸+ㄆ)]字。尊像供具。并自身。想在圓壇中。或於像前只塗一圓壇亦得。以慈心相應。從月一日初夜起。至月八日。每日三時洗浴。三時換衣。至日滿時。或斷食。或食三白食。謂乳。酪。粳米飯。
○布瑟置(二合)迦法者。求延命。官榮。伏藏。富饒。聰慧。聞持不忘。藥法成就。金剛杵等成就。或作師子象馬類。以真言加持三相現。隨上中下所求獲果。如蘇悉地經廣說。欲求持明仙。入阿蘇羅窟。及諸八部鬼神窟。求入者皆得。及證地位神通。求二種資糧圓滿。速成無上菩提。是名增益法。作此法時。身著黃衣。面向東。結跏趺坐。觀本尊黃色。所供養香華飲食果子燈燭地等。並皆黃色。
塗香用黃檀。或白檀。加少鬱金。燒香用白檀。然麻油燈。
從月八日。至十五日。日三時念誦。夜作護摩。真言曰。
唵者禮主禮準泥(令某甲)布瑟徵(二合)矩嚕(二合)娑嚩(二合)(引)賀(引)
徵。音紙。智譯云。若欲求增長五通。轉輪。種種寶藏。布著輪劍。賢瓶。如意寶。安善那。虞里迦鐘。及鉞斧。羂索。三叉等。一切財寶。藥草。求成就者。身著黃衣。乃至念誦如前。妙言曰。唵折隷主隷準提。與彼某甲所求如意。莎嚩訶。
○如無壇場。可於準提像前安置鏡壇。更想一黃色方壇。於方壇中。遍想a 阿字。或aṃ 暗字。尊像供具自身。俱想在方壇中。或像前塗一方壇亦得。以喜悅心相應。如前洗浴換衣。至日滿時。亦如前斷食等。三相現者。謂火?。烟出。煖氣。若真言行人。欲求成就時。按諸陀羅尼經。用四種物。一者弓箭鉞斧鈎輪杵鏡。或數珠瓶鉢袈裟等。僧家所用種種之物。二者雄黃雌黃等。種種藥物。三者取河岸上土埿。作師子象馬牛駝。或雞鵝孔雀金翅鳥等。種種禽獸之形。四者或塑畫彫刻種種佛菩薩明王等形像。隨心所樂。用作一事。依法成已。而置壇中。如法誦呪若得火?出時。或手執。或塗身。或乘之與助伴知識飛騰虗空。或有人見成就者。或成就者見彼人等。總得騰空。遊諸世界。供養諸佛菩薩。皆壽命一劫。獲初地百法明門。若烟出時。依前用之。得諸仙中為王。住壽萬萬歲。若煖氣出時。得一切人天敬愛。所求如意。此是成就三種相現。若得火光出。是上品成就相。得烟出。是中品成就相。得煖氣出。是下品成就相。西方昔有一人。得上品成就。引五百人升空。又云。若火光現。得一切呪神常來擁護。八部之眾。皆常恭敬。一切神呪。用之皆得最勝靈騐。若烟相現。隨所去處。而無障難。所求遂心。若煖氣現。得一切諸人。并鬼神等。同心敬愛。蘇悉地經云。若欲成就藥物等者。有三種成。光?為上。烟氣為中。煖氣為下。若乘空自在而進。此為最上。藏形隱跡為中。成就世間諸事為下。三種成就。隨上中下。更分別之。上成就法。得持明仙。乘空遊行。成就五通。或得諸漏斷盡。或得辟支佛地。或證菩薩地位。或知解一切事。或辯才多聞。或成吠跢羅尸。或成藥叉尼。或得真陀羅尼。或得無盡伏藏。具上等事。名上中下成就之法。若藏跡。於身得大勢力。先來懈怠而得精勤。入修羅宮得長壽藥。成鉢[口*(上/矢)*(入/米)]史迦天使。或能使鬼。或能成就娑羅坌爾迦樹神。或成多聞。悟深義理。或合藥。或纔塗足頂。即遠所涉。無有疲乏。如上所說。悉名中成就之法。若下成就法。令眾喜見。或攝伏眾人。或能懲罰惡人。降諸怨眾。及餘下事。名下中下成就之法。若見㡧像舍利塔等。忽然搖動。或光焰出。當知不久速得成就。餘如上念誦法中。上中下九品法明。若欲成就輪仙法者。鑌鐵作輪。量圓兩指一磔。輪安六輻。輞椽銛利。若欲成就雌黃法者。取光雌黃。如日初出色光。亦如融金色光。是為上好。若欲成就刀法者。取好鑌鐵刀。量長兩肘。以小指齊。濶四指。無諸瑕病。其色紺青。如枿施鳥?。若欲成就佛頂法者。當以金作佛頂。猶如畵印。安置臺上。其臺撑。用薩頗胝迦寶。若欲成就蓮華法者。金作八葉蓮華。如兩指一磔手量。或用銀作。或熟銅。白檀木作。若欲成就拔折羅法者。以好鑌鐵作拔折羅。長十六指。兩頭各作三股。或紫檀金銀熟銅作。若欲成就雄黃法者。取雄黃。色如融金。塊成分折。復上有光。如是雄黃。能成上事。若欲成就牛黃法者。當取黃牛牛黃為上。若欲成就護身線法者。取細白氎縷。三合為股。復三股合索。童女右撚合。或縷金合。若欲成就牛糞者。取蘭若處。淨牛糞燒作灰。和龍腦香用。若欲成就弓箭槍矟獨股叉棓。及諸器杖。隨世用者。如意而作若欲成就鞍馬車乘牛羊。一切鳥獸諸餘物等。隨世人共將為上。隨意樂作。所成就物。置於金銀器。或熟銅。螺盃。石。木。土器等。或敷有乳葉。香葉。蓮葉。蕉葉。或新氎。隨取敷之。又葉五重。先敷地上。置成就物。復以五重葉而覆其物。或可是散。或種種衣。或諸雜物。次第應知。所盛之器。然後以不散亂心。作三簸多法。以心光明其物。及散洒之。手執杓。緩?其酥。置其物上。誦本真言。至莎嚩字。即瀉爐中。至訶字。還觸其物。却至酥器。如是去來三處觸物。不得斷絕。是名三簸多護摩法。三簸多時。以杓遍霑其物。皆令潤膩。初置物時。先以水洒。次按持誦。若成有情之物。作其形像。杓次於頂。而作護摩。若欲成自身。以杓觸自頂。若為他作。但稱其名。其護摩物。復有三種差別。一但稱名。二以物葢隔之。三但露現。眼所觀見。如是皆用其酥而作護摩。若不得酥。當用牛乳。或酥和乳。或用三甜。或觀成就差別。應當用之。或以真言持誦香水。而洒其物。如前光顯物法。此亦如是。又蘇悉地供養法云。真言中。有唵字者。及歸命字。應寂心誦。若作息災增益之事。應小聲念誦。若真言有?字。及泮吒字。應嗔猛誦。言二種資糧者。謂菩薩欲證佛果。必須廣修福智二法。以為資糧。福智圓滿。方證佛果菩提。今持真言行人。不假餘修。但依法念誦。即得圓滿。速成無上菩提。
○伐施迦囉拏法者。若欲令一切人見者。發歡喜心。攝伏鈎召。若男若女。天龍八部。藥叉女。及攝伏難調伏鬼神。有諸怨敵。作不饒益事。皆令迴心歡喜。諸佛護念加持。是名攝召敬愛法。作此法者。身著赤衣。面向西。豎二膝並脚。名為賢坐。
坐法略有三種。一結跏坐。二半跏坐。三記賢坐。令身端直。勿使動搖。而作念誦。
觀本尊。及所供養香華飲食果子燈燭地等。並皆赤色。
塗香用鬱金。燒香以丁香蘇合和蜜燒之。然諸果油燈。
從十六日。至二十三日。每日三時念誦。夜作護摩。攝召真言曰。
唵者禮主禮準泥(令某甲)嚩試矩嚕(二合)婆嚩(二合)(引)賀(引)
智譯云。若欲呼召一切天龍鬼神人非人等。應作此法。乃至妙言曰。唵折隷主隷準提。為彼攝召某神。成就我願。莎嚩訶。
○如無壇場。可於準提像前。安置鏡壇。更想一赤色半月形壇。於半月壇中。遍想hā 賀字。或haṃ 含字。尊像供具自身。俱想在半月壇中。或於像前。只塗一半月壇亦得。內以悲心。外現怒相。應洗浴斷食如前。
○阿毗遮嚕迦法者。犯五無間。謗方廣大乘。毀滅佛性。背逆君主。惑亂正法。於如是等人。深起悲愍。應作降伏法。
若為自己所求。及有怨讐。而作此法。準諸經說。必定反招災禍。及反得盡世癡騃。行者宜慎之。故金剛陪囉嚩輪儀軌經云。持呪之人。自心不得愚癡憎嫉。於諸有情。具眾善人。輙作此法。為惱害者。當來感果。入於號呌大地獄中。受於眾苦。經無量劫。持呪之人。當須遠離如是過惡。方可修習。此曼茶羅。求諸成就。
以驢糞。或駝糞。或燒屍灰。以用塗壇。作此法時。身著黑衣。或青衣。面向南。左脚押右脚。蹲踞坐。觀本尊黑色。取臰無香氣黑色。或青色華。供養。所供養飲食香華果子等。燈燭地等。並皆黑色。或青色。
押。即壓也。有云。閼伽用黑器。飲食用石榴汁染作黑色。或青色。塗香用栢木。閼伽用牛尿。以黑色華及芥子栢木塗香等。各取少分。置閼伽水。燒安息香。然芥子油燈。持明藏儀軌云。其閼伽水。若作息災法。用乳汁大麥同作。若作增益法。加脂麻。若作調伏法。加血及蕎麥。所用閼伽器。亦有差別。蘇悉地經云。羮臛之中。味甘甜者。及乳粥。扇底迦用。味酢甜者。及石榴粥酪粥等。布瑟徵迦用。味苦辛淡者。及胡麻粳米豆子等。阿毗遮嚕迦用。如前所說諸食味等。或隨方所。種種有異。觀上中下而奉獻之。凡猛利成就。及阿毗遮嚕迦事。日月蝕時。最是相應。其爐三角。以己身血塗。或用苦揀木。或用燒屍殘柴。而用護摩。火著已後。以燒屍灰。和己身血。而用護摩。及以毒藥。自血芥子油。赤芥子和。而用護摩。
從月二十三日。至月盡日。取午時。中夜。二時念誦。夜作護摩。真言曰。
吽。者禮主禮準泥。(令某甲)鉢囉(二合)喃。伽多野。吽癹吒
吽字合口呼。如牛鳴聲。吒字半聲呼。智譯云。若欲降伏一切惡鬼神。及損三寶人天者。有多罪業障重眾生。難調伏者。能令發菩提心。修諸善業者。應起慈悲心。而作此法。云云。蘇悉地經云。或有真言。初有?字。後有㧊吒字。速得成就阿毗遮嚕迦法。復須善解修真言法。隨所求事。隨稱彼法真言之相。誦彼真言。即得成就。持明藏云。若作息災增益法時。輕輕誦吽字。又癹吒字。若作調伏法。當起忿怒心。厲聲持誦吽字癹吒字。
○若無壇場。可於準提像前。安置鏡壇。更想一青色三角壇。於三角壇中。遍想ra 囉字。或raṃ 㘕字。尊像供具自身。俱想在三角壇中。或於像前。只塗一三角壇亦得。以忿怒心相應。洗浴換衣斷食如前。若惡人等。身心不安。或得大病。或命欲終。即當勸彼令發善心。若是悔過自責。永斷惡心者。即為彼人作息災法念誦。彼人即免災難。此上四種法。若欲於中求成就者。須預前持誦準提真言。五十萬遍。或七十萬遍。或百萬遍。而為先行。方於四種法中。隨心所作一法。決定成就。當依本經。用真言印契。結界護身。供養迎請本尊。念誦畢。復如前作供養解界奉送本尊等印呪。故持明藏經云。若作如上四法。必須請召本尊。及眾賢聖。作法竟。却發遣。蘇悉地經云。護摩了已。用本尊真言。真言淨水。以手遠巡。散灑爐中。如是三度。護摩都了。乃至復作供養等已。如法發遣。又持真言行者。不應與彼別持誦人。更相試騐。若緣小過者。不應作降伏之法。持明藏云。又行人以紅華染線。用童女合。以真言加持一千遍。結七結已。繫於腰側。真言曰。
唵(引)賀囉(一)賀囉(二)滿提戌訖囉(二合)䭾(引)哩尾(三)悉提(引)娑嚩(二合)(引)賀(引)(四)(○戍亦作縮)
此真言。亦能禁伏戍訖囉。及能破設咄嚕。蘇悉地經云。取白氎絲。及以麻縷。令童女染紅色。或鬱金色。作線取結。為真言索。持誦七遍。而作一結。一一如是。乃至七結。置本尊前。以真言持經一千遍。或持誦時。及護摩時。欲臥之時。應以繫腰。不失精穢。臥時應如師子王。右脇而臥。真言同上。但滿提字。彼作滿䭾滿䭾。為異。又蘇悉地供養法云。其腰線者。令童女右旋搓合。經三合已。重更三合。若網調雲作。以五淨用灑之。佛部五淨真言曰。
那謨婆迦嚩帝烏瑟膩(二合)沙也微輸(上聲)提微囉誓尸吠扇(引)底羯里莎訶
又云。以紅藍華染。或鬱金染如前法成就已。以結索真言持誦千遍。於念誦護摩時。及以睡時。繫於腰間。能止失精。念誦之時。及護摩時。須上下著衣。偏袒右肩。若大小便。應著木屐。於本尊及二師耆宿前。不應著之。言謗方廣大乘者。謂華嚴。法華。楞嚴。楞伽。維摩。圓覺。勝鬘。涅槃。諸大經典。廣談真如實相。謂一切眾生。本來成佛。性具恒沙德用。誹謗不信。自損損他。俱墮阿鼻。千佛出世。莫能救拔。毀滅佛性者。謂一切眾生。本具佛性。只因妄想煩惱積集。而不證得。若息妄歸真。即與諸佛同一覺源。凡夫邪見。毀而不信。自他斷滅佛性種子。作一闡提。永劫難救。故於如是等人。深生悲愍。作法降伏。令其回心向善也。持明藏經云。若以唵字為首者。能成就一切法。若左字於息災增益降伏三法。有大威力。隷字能破壞設咄嚕。亦作發遣。及擁護法。功力最大。主字能作破壞。及散他軍。如金翅鳥能食於龍。隷字破諸大惡。有最勝力。準字能成就一切。而能破堅固禁縛。泥字能破魔怨。及諸大惡。莎字能自擁護。及能破怨。賀字能除大毒。及一切病。如是等字。猶八正道。能使有情解脫輪迴。後得涅槃。若諸真言所用。加唵字。能為警覺。及作發遣。若加唵隷吽三字。力能斷截。若加唵羅吽癹吒五字。力能驚怖。及能破壞。亦能擁護。若加唵主曩謨四字者。能成就敬愛法。若加唵主吽三字。能退他軍。若加唵隷癹吒四字者。能息大鬦戰。
七俱胝佛母所說準提陀羅尼經會釋卷中
音釋
?
乃挺切。音寧去聲。梵音亦同你。
?
切身。
?
音齋。
枲
音徙。
㧊
音潑。
衒
音眩。自矜也。又賣也。
設咄嚕
此云冤家也。
安善那
眼藥。
?
音見。抒滿也。
枿
音不。
噦嗌
上音洲入聲。下音抑。
咳?
上音慨。下音搜去聲。
臰
同臭。惡氣也。
棓
同棒。又連枷。
䟦折囉
此云金剛杵。
卍續藏第 23 冊 No. 0446 七俱胝佛母所說準提陀羅尼經會釋
七俱胝佛母所說準提陀羅尼經會釋卷下 附五悔儀并持誦法要
唐天竺三藏法師大廣智不空奉 詔譯
清粵東鼎湖山菩提心沙門弘贊 會釋
○次說準泥佛母畫像法(亦名尊那菩薩)
取不截白氎去毛髮者。㡧於淨壁。先應塗壇。以閼伽飲食隨力供養。畵師應受八戒齋。清淨畫像。其彩色中。勿用皮膠。於新器中調色。應畵準泥佛母像。身黃白色。結跏趺坐。坐蓮華上。身佩圓光。著輕縠。如十波羅蜜菩薩衣。上下皆作白色。復有天衣角絡。瓔珞。頭冠。臂皆著螺釧。檀慧著寶環。
檀慧。即二小指。智譯云。種種莊嚴其身。腰下著白衣。衣上有華。又身著輕羅綽袖天衣。以綬帶繫腰。朝霞絡身。其手腕。以白螺為釧。七寶莊嚴。一一手上。著指環。都十八臂。
其像面有三目。十八臂。上二手作說法相。右第二手作施無畏。第三手執劍。第四手持寶鬘。(貫寶華為鬘)第五手掌俱緣果。
梵云微若布羅迦果。華言子滿果。西竺國有。此間無。
第六手持鉞斧。第七手執鈎。第八手執金剛杵。第九手持念珠。
智譯以第四手持念珠。第九手持寶鬘。法賢譯第四手執寶鐸。而無寶鬘。
左第二手執如意寶幢。第三手持開敷紅蓮華。第四手執軍持。(澡罐也)第五手執羂索。第六手持輪。第七手持商佉。(螺也)第八手持賢缾。(即淨瓶也)第九手掌般若梵夾。蓮華下畫水池。池中難陀龍王。塢波難陀龍王。拓蓮華。
智譯云。二龍王。共扶蓮華莖。
座右邊畫持誦者。手執香爐。瞻仰聖者準提佛母。矜愍持誦人。眼下顧視。上畫二淨居天子。一名俱素陀天子。手持華鬘。向下承空而來供養聖者。畫像已。隨力僧次。請七僧供養。請開光明。呪願讚歎。於像下應書法身緣起偈。
偈云。諸法從緣起。如來說是因。彼法因緣盡。是大沙門說。
將像於精室秘密供養。以帛覆像。念誦時去覆帛。瞻禮供養。念誦畢。却以帛覆。慎勿令人見。何以故。從師受儀軌畫像法。若轉與人呈像。被魔得便。當須秘密。
白氎若無。可倩人織。與西洋布相似。長短濶狹。隨宜織之。如無能織者。可取西洋布權用之亦得。彩色中不聽用皮膠。當用白膠香等。此亦無者。可用桃樹膠。或以肥皂莢仁去上麤皮。取內白淨煎膠。或磨黃豆。白芨用之。皆得。僧次者。恐無財力。不能總請眾僧。又復如來不聽擇請。故隨僧中次第差赴請也。
○附五悔儀
經云。每入道場。先應禮佛懺悔隨喜勸請發願已。應自誓受菩提心戒。此之五法。乃諸菩薩六時行道之軌轍。文備諸經論。今略錄其要。以便修持。行者初入道場。長跪合掌。專心定意。手擎香爐云。願此香華雲。徧滿十方界。一一諸佛土。無量香莊嚴。具足菩薩道。成就如來香。
供養已。次應起禮敬。
一心頂禮毗盧遮那牟尼世尊。
分別聖位修證法門云。如來最初於無上乘。發菩提心。由阿閦佛加持故。證得圓滿菩提心。由證菩提。外感空中寶生佛灌頂。受三界法王位。由觀自在王佛加持語輪。說無量修多羅法門。由不空成就佛加持。於諸佛事。及有情事。所修行利樂。皆悉成就。是故如下當次第一一禮之。
一心頂禮阿閦世尊。
一心頂禮寶生世尊。
一心頂禮觀自在王世尊。
一心頂禮不空成就世尊。
一心頂禮極樂世界阿彌陀世尊。
一心頂禮十方法界諸佛世尊。
一心頂禮七俱胝佛母所說大準提陀羅尼。
一心頂禮十方法界修多羅藏。一切陀羅尼門。
一心頂禮毗盧遮那宮殿中。七俱胝準提佛母菩薩摩訶薩。
一心頂禮觀自在菩薩摩訶薩。
一心頂禮彌勒菩薩摩訶薩。
一心頂禮虗空藏菩薩摩訶薩。
一心頂禮普賢菩薩摩訶薩。
一心頂禮金剛手菩薩摩訶薩。
一心頂禮文殊師利菩薩摩訶薩。
一心頂禮除蓋障菩薩摩訶薩。
一心頂禮地藏菩薩摩訶薩。
一心頂禮無能勝菩薩摩訶薩。
一心頂禮大勢至菩薩摩訶薩。
一心頂禮十方法界一切菩薩摩訶薩。
一心頂禮摩訶迦葉尊者諸大聲聞僧。
一心頂禮十方法界一切三乘賢聖僧。
已上俱一拜。至準提佛母。及準提陀羅尼。各須三拜。此之人法。是道場主故。禮已。次當懺悔。行者應想自身。對三寶前。憶念先罪。及今生所造。若不懺悔。當墮阿鼻地獄。受極大苦。豈能成就所修真言妙行。持明藏儀軌經云。行人於瑜伽法門。若欲修習。求諸悉地者。先於自身。種種作法。懺除宿業。令無障難。若不如此。聖道難成。金剛智譯本。與此儀軌。雖出懺悔等五法。而文簡略。恐行者臨文懇禱之情難伸。故述餘經。以詳其旨。如無量壽儀軌云。自身五體投地。想於一一佛菩薩前。恭敬作禮已。即右膝著地。合掌當心。虔誠發露懺悔。無始以來。一切罪障。則隨喜諸佛菩薩。聲聞緣覺。一切有情。所修福業。又觀十方世界。所有如來。初成正覺者。請轉法輪。所有如來現般涅槃者。請久住世。不般涅槃。又發願言。我所積集善根。禮佛懺悔。隨喜勸請。以此福聚。迴施一切有情。乃至見佛聞法。速證無上正等菩提。如是知已。心生哀切。口宣懺悔。
我弟子(某甲)至心懺悔。自從無始生死以來。隨惡流轉。共諸眾生。造業障罪。為貪瞋癡之所纏縛。由身口意。造五無間罪。及十惡業。自作教他。見作隨喜。或塔物僧物。自在而用。於諸善人。橫生毀謗。見學聲聞緣覺大乘行者。喜生罵辱。令諸行人。心生悔惱。見有勝已。便懷嫉妬。法施財施。常生慳惜。無明所覆。邪見惑心。不修善因。令惡增長。於諸佛所。而起誹謗。如是眾罪。佛悉知見。我今歸命。對諸佛菩薩聖眾前。皆悉發露。不敢覆藏。未作之罪。更不復作。已作之罪。今皆懺悔。所作業障。應墮三途。及八難處。願我此生。所有業障。皆得消滅。所有惡報。未來不受。亦如過去未來現在諸大菩薩。修菩提行。所有業障。悉皆懺悔。我之業障。今亦懺悔。咸悉發露。不敢覆藏。已作之罪。願得除滅。未來之惡。更不敢造。
懺悔已。歸命禮三寶。
我(某甲)至心隨喜。過去未來現在一切眾生。修行施戒心慧。所有善根。我今皆悉深生隨喜。由作如是隨喜福故。必當獲得尊重殊勝無上無等之果。又於過去未來現在一切諸佛菩薩。聲聞緣覺。所有無量功德之聚。我今至心。悉皆隨而歡喜讚歎。
隨喜已。歸命禮三寶。
我(某甲)至心勸請。十方一切諸佛世尊。現得無上菩提者。未轉法輪。我皆至誠勸請。轉大法輪。安樂有情。十方一切諸佛世尊。欲捨報身。入涅槃者。我今頭面頂禮。至心勸請。久住世間。度脫安樂一切眾生。
勸請已。歸命禮三寶。
我(某甲)至心迴向。從無始來。至於今日。於三寶所。修行成就。所有善根。乃至施與眾生一摶之食。復以如是持誦秘密功德。懺悔勸請隨喜善根。皆悉攝取。回施一切眾生。無悔悋心。是解脫分善根所攝。如諸佛世尊之所知見。不可稱量。無礙清淨。如是所有。功德善根。悉以回施一切眾生。不住相心。不捨相心。我亦如是。功德善根。悉以回施一切眾生。共諸眾生同證無上菩提。得一切智。因此善根。更復出生無量善法。亦皆回向無上菩提。又如過去未來現在諸大菩薩修行之時。功德善根。悉皆回向一切種智。然我所有功德善根。亦皆回向無上菩提。是諸善根。願共一切眾生。俱成正覺。如餘諸佛坐於道場。菩提樹下。不可思議。無礙清淨。住於無盡法藏陀羅尼。首楞嚴定。破魔波旬。無量兵眾。一剎那中。悉皆照了。於後夜中。獲甘露法。證甘露義。我及眾生。願皆同證如是妙覺。猶如諸佛。示現應化。得無上菩提。轉妙法輪。為度眾生。我亦如是。示現應化。得無上菩提。轉妙法輪。度諸眾生。
迴向已。歸命禮三寶。
我(某甲)至心發願。願諸眾生。悉發無上菩提之心。常念十方諸佛功德智慧。復願一切眾生。頓破無明。得見佛性。猶如諸大菩薩。一切天龍八部。增益威光。擁護國土。及於壇場。却諸魔怨。令我所修諸佛秘密法要。速獲成就。
發願已。歸命禮三寶。次應自誓受菩提心戒。如上懺悔。隨喜勸請迴向。文出大金光明經。而五法皆言悔者。以其悉能除障滅罪。禮佛能除我慢障。得尊貴身。懺悔能除三障。得依正俱足。隨喜能除嫉妬障。得大眷屬。勸請能除慢法障。得多聞智慧。迴向者。謂迴自所修善根。向於三處。即實相。菩提。及與眾生。能除著有及慳悋心。由迴向少善。徧入三際。如滴水投海。如聲入角。則能遠徧。發願能除退屈障。得總持諸行。速獲妙果。然迴向即兼發願。今於迴向開出發願以對治無決定心。喜退屈障。或可入道場時禮佛乃至迴向。持誦畢方兼發願亦得。念誦畢如前次第結印。各誦真言一遍。復修五悔。若時速。不能如上誦懺悔等文。可為偈曰。
我弟子某甲。至心懺悔。
歸命十方佛 大聖準提尊 一切賢聖眾
悉知悉見我 今身若前身 所造諸惡業
我今盡發露 眾罪皆懺悔
我弟子某甲。至心勸請。
十方一切佛 現在成道者 我請轉法輪
安樂諸眾生 十方一切佛 若欲般涅槃
我今頭面禮 勸請久住世
我弟子某甲。至心隨喜。
三世諸如來 菩薩聲聞眾 修習三乘人
乃至凡夫類 所有諸福善 施戒禪定慧
忍辱并精進 我今皆隨喜
我弟子某甲。至心發願。
願諸眾生等 悉發菩提心 永斷諸煩惱
當證一切智 復願我今修 準提秘密行
所求諸悉地 隨心速成就
我弟子某甲。至心回向。
以我所修福 及與真言行 回向諸有情
共成無上道 復以今所修 禮拜及懺悔
勸請并隨喜 發願回向善 悉施與眾生
永離三途苦 同趣大菩提 法界真如海
○附持誦法要
今此法要。葢為初機行人。依經修習。三業未淳。不能作諸觀行。然聞陀羅尼功德殊勝。而心急欲持誦。或鈍根之人。聞經真言觀行。心生退怖。遂失菩提法芽無量功德。如經所說。若人纔誦一遍。即生菩提法芽。何況常能念誦受持。由此善根速成佛種。無量功德皆悉成就。故持明藏云。若有眾生作大惡業。無有善種。於菩提心。無由生起。菩提分法。永不獲得。如是之人。忽遇知識。誦此真言。一歷耳根。重罪減劣。善種即生。何況恒常持誦。專注精勤。漫茶羅疏云。念如來之神呪。心心暗契如來心。誦菩薩之密言。願願冥符菩薩願。何生死而不出。何涅槃而不得。有斯利故。由是集此法要。以便受持。行者若欲持誦。先須屏息諸緣。起慇重心。生難遭想。至聖像前。或對鏡壇。正立。作合掌頂禮相。此是準提菩薩最上頂禮印。然後注心觀想尊容。五體投地。頂禮十方佛法僧三寶。次禮毗盧遮那牟尼如來。準提佛母。觀世音菩薩。金剛手菩薩。及一切聖眾已。胡跪合掌。至心懺悔。作如是言。我弟子(某甲)自無始以來。身口意。所作之罪。今對三寶諸佛菩薩前。發露懺悔。不敢覆藏。乃至過去現在未來三世諸佛菩薩。福智圓滿。種種功德。我今隨喜。然後結金剛正坐。以右足壓左䏶上。或半加趺。或隨意坐。次結大三昧耶印。以二手仰掌展舒。將右手在左手上。二大拇指甲相拄。安臍輪下。此印能滅一切狂亂妄念。雜染思惟。既澄定身心。即觀六道眾生。無始已來。於生死海中。輪迴六趣。願彼皆發菩提心。行菩薩行。速得出離。作是念已。即便入淨法界三昧。謂想自身頂上。有一梵書raṃ 㘕字。此字遍有光明。猶如明珠。或如滿月。想此字已。復結金剛拳印。以左手大拇指捻無名指根第一節。餘四指握大拇指作拳。此印能除內外障染。成就一切功德。右手持數珠。即口誦淨法界真言。二十一遍。真言曰。
唵㘕(或單持㘕字亦得。㘕或作囕)○oṃ raṃ (此是梵書唵㘕字)
此淨法界㘕字。若想若誦。能令三業。悉皆清淨。一切罪障。盡得消除。又能成辦一切勝事。隨所住處。悉得清淨。衣服不淨。便成淨衣。身不澡浴。便當澡浴。若用水作淨。不名真淨。若兼此法界心㘕字淨之。即名畢竟清淨瓶。如靈丹一粒。點鐵成金。真言一字。變染令淨。偈云。囉字色鮮白。空點以嚴之。
梵書ra 囉字上。安空點。即成raṃ 㘕字矣。
如彼髻明珠。置之於頂上。真言同法界。無量眾罪除。一切觸穢處。當加此字門。故蓮華部念誦法云。若觸穢處。當觀頂上有法界生字。放赤色光明。所謂㘕字也。
若實外緣不具。無水洗浴。闕新淨衣。用此㘕字淨之。若外緣具者。而不洗換。託此以為淨。是無敬信懈怠之人。尚不免輕慢之愆。何能滅罪生福。成就所求悉地。若先用水如法澡浴。洗淨。著新淨衣。更用此真言淨之。即內外俱成清淨。所祈速獲靈騐。
次誦護身真言。當結本經第二根本印。誦心真言七遍。或結無能勝菩薩印。誦無能勝真言七遍。今時多誦他部。所謂文殊一字真言。
唵。齒?(二合)(?字當作離禁切。彈舌道之。或直音疾陵)。oṃ cchrīṃ (此是梵書唵齒?字)RJ-E041.gifRJ-E042.gif(此亦唵齒?字。原梵書兩種不同。亦如此方之隸篆也)
此齒?字作二合。或作三合。叱哩陵。或作四合。體哩呬淫。義淨法師譯作叱洛呬?。如是四字。合為一言。方成梵音一字。如不善梵音者。實難得其真妙。此一字呪王。功力甚大。不可思議。如文殊根本一字陀羅尼法云。世尊告諸天眾言。應知此陀羅尼。於諸呪中。是大呪王。有大神力。若善男子。善女人。能受持者。文殊師利菩薩。常來擁護。或於覺時。或於夢中。為現身相。及諸善事。此呪尚能攝得文殊師利菩薩。況餘菩薩及世出世賢聖等眾。此呪能消一切五逆。四重。十惡罪業。當知是呪於世出世種種呪中。最為殊勝。是諸佛心。能令一切所願。皆悉滿足。未作法時。即能成辦。如意等事。若發無上大菩提心。誦之一遍。力能守護自身。若誦兩遍。力能守護同伴。若誦三遍。力能守護一宅中人。若誦四遍。力能守護一城中人。若誦五遍。力能守護一國中人。若誦六遍。力能守護一天下人。若誦七遍。力能守護四天下人。若以清旦誦一遍。呪水洗面。能令見者歡喜。乃至云。若有眾生為飛頭鬼所執。以手自摩其面。誦呪一百八遍。作可畏相貌。便以左手作本生印。(以大母指。屈在掌中。用後四指。壓大母指上急把拳)即自努目。陰誦此呪。而著病者。所患即除。若患一切鬼病。以呪呪右手。一百八遍。燒安息香熏之。左手作本生印。右手摩病人頭。患即除愈。若欲經過師子。虎狼。毒蛇。怨賊。一切險難之處。當須盡其身心。不得近諸女人。及喫五辛。一切酒肉。於諸眾生。起大悲想。至心誦呪四十九遍。而諸怨惡。自然退散。假令遇之。無不歡喜。此呪假令一切眾生。或於一劫。或無量劫。乃至名字。不可得聞。何況得見。專心念誦。此陀羅尼。能令眾生現世當來。常獲安隱。與諸如來。大菩薩眾。常為眷屬。是故慇懃。生難遇想。勿生輕慢。起疑惑心。廣如經說。此不繁錄。
別譯云。若誦百遍。能護一國。若誦千遍。能護四天下。舊令誦此一字呪王已。復誦六字大明真言。一百八遍。然後誦準提陀羅尼。今恐多雜他部。行人反見難持。故此不錄。如欲持者。當如後誦之。
次誦加持數珠真言。用末香塗珠上。以二手掌。捧珠當心。誦真言七遍。加持數珠。真言曰。
唵吠嚧(引)遮那(引)摩羅娑嚩(二合)(引)賀(引)
加持珠已。心口作是願言。我今欲念誦。惟願本尊諸佛菩薩。加持護念。令速如意。所求圓滿。然後以左手無名指。及大拇指。承珠。右手以大指。無名指移珠。當於心前。澄心觀想準提佛母。與眷屬圍繞。了了分明對坐。誦準提真言時。其聲不緩不急。每稱娑嚩賀字。同時移過一珠。或一百八遍。或一千八十遍。常須定限。不得缺減。若務忙者。誦一百八遍已。後隨意散持之。或結根本大印。於菩薩臂上。記數念誦。誦畢。頂上散印。若一百八滿已。不能多記。可以左手作金剛拳印。右手持珠念誦。根本真言曰。
曩謨颯多(引)南三藐三沒䭾(引)俱(引)胝南(引)怛你也(二合)
na mo sa pta nāṃ saṃ mya ksaṃ bu ddha ko ṭī nāṃ ta dya
他(引)唵。者禮。主禮。準泥。娑嚩。(二合)(引)賀。(引)
tha oṃ ca le cu le cuṃ de svā hā (此是梵書準提真言)
若所求事。欲速得成就者。當依如上本經作法。斷除酒肉葷辛。方得應騐。如或隨時獲益。滅罪生福。在家不能全斷酒肉妻妾。可於十齋日持誦。如欲長持無間斷者。非十齋日。縱令酒肉妻妾。但當一心誦持。亦能使短命者增壽。疾病者消除。
經律中。謂在家不能長持齋戒。令於每月中十日。受持八關戒齋。斷殺。盜。婬。妄。酒。香華。歌舞。戲樂等。八事為戒。過中不食為齋。由此十日淨持齋戒。故令念誦真言。必獲速騐。今時不知齋戒。但以不食酒肉為齋。謬之久矣。茲許酒肉妻妾持誦者。由近代俗流。酒肉妻妾。是其常業。雖聞佛戒。習性難改若不用此大不思議神呪救拔。何日得出生死。故佛頂頌云。不持齋者。名持齋。不持戒者。名持戒。若聞念佛頂陀羅尼。便得具於聲戒。其有齋戒清淨依法持誦者。豈不速出生死乎。
或有無福無相者。求官不遂。貧苦所逼。常誦此呪。能令現世。得轉輪王福。所求官位。必得稱遂。若求智慧男女等。無不稱意。此真言。似摩尼珠。一切隨心所欲。皆得。乃至欲請梵王。帝釋。四天王。閻羅天子等。但誦此呪。隨請必至。所有驅使。隨自心願。此呪於南瞻部洲。有大勢力。移須彌山。竭大海水。呪乾枯木。能生華果。何況更能依法持誦。不轉肉身。得大神足。往兜率天。聽聞正法。及往十方世界。承事諸佛。獲菩提記。若欲成就壇法。如前依經作法。或但用鏡壇。可取一新鏡未曾用者。於佛像前。從月十五日夜。面向東方。置鏡座前。隨力莊嚴供養。具諸香華。閼伽淨水。然後結根本大印。當於心前。誦根本真言。呪鏡一百八遍以囊盛鏡。常將隨身。每欲念誦。但以鏡壇置於面前。結印誦呪。若不能逐日對鏡念誦。但於十齋日對鏡念誦。餘日不對鏡念亦得。若無鏡者。但觀想一鏡在前。持誦亦成。或不能觀想者。但只專注念誦。亦得成就。此準提呪。七十七俱胝如來同說。龍樹菩薩以偈讚曰。
準提功德聚 寂靜心常誦 一切諸大難
無能侵是人 天上及人間 受福如佛等
遇此如意珠 定獲無等等
今時多於準提真言下。兼誦佛頂大輪一字明王真言。所謂部林字bhrūṃ 。
此是梵書部林字。亦作RJ-E044.gif 彈舌道之。二字合為一字。亦作步林。或作?[口*(隆-一)]。又作部隴。又作勃龍。不空三藏譯作勃嚕唵三字合為一字。其註云。嚕字彈舌共為一音。又引聲從胸喉中出。其聲如繫大鼓。古譯云步林。訛不正也。如此則音難得其正。惟善梵音者能之。
根本儀軌經云。此佛頂大輪一字明王。得成就者。乃至於諸如來。法欲滅時。能為佛事。復能擁護諸佛如來一切法藏。此一字明王。於佛滅後。末法之時。行於世間。為無能勝諸真言。亦諸佛菩薩悉所受持。乃是過去佛菩薩之所傳說。若復所在有彼行人。專心持誦此大明者。於彼所在五由旬內。地界之中。所有一切諸惡宿曜。不能侵近。諸惡鬼神。皆自馳散。乃至一切諸惡。不能為害。至於天人。聖人。亦不敢近。若持誦者。一切業障。皆得清淨。若作擁護。能隱身入一切部多中。無所障礙。於世間出世間不能為害。能摧世間一切惡呪。此真言。是一切諸佛之頂。是文殊菩薩之心。能施一切眾生無畏。能與一切眾生快樂。凡有修持。隨意得果。同如意珠。能滿一切之願。若持誦餘一切呪不成就者。用此真言。共餘呪一處。同誦持之。決定成就。若不成就及靈騐。其呪神等。即當頭破七分。是知此真言。能助一切呪。疾得成就。若欲單持此真言求一切法成就者。當依彼經作法念誦。若持誦者。不能如前誦淨法界真言。護身真言。乃至大輪一字真言者。便可專持此準提陀羅尼。若年老衰邁氣力短少。不能誦全真言。可初誦三遍已。後但從唵字起。誦下九字亦得。又或不能結準提大印。即當作金剛拳念誦。凡誦呪訖。却用金剛拳印。誦吽字真言。而印五處。先印額上。次印右肩。次印左肩。次印心上。後印喉上。印竟。於頂上散之。能除一切魔障。成就一切勝事。又隨所住處。欲辟除鬼神。可結金剛界。但誦準提真言。呪香水二十一遍。八方上下之。灑即成辟除結界。
持明藏儀軌云。或作法時。在壇內睡臥。或得惡夢。即誦佛眼真言八百遍。當誦時。右手持珠。左手執金剛杵。真言曰。
唵(引)度曩嚩日囉(二合)郝
每日依法持誦時。須限定其時分。若一時持。即當早晨。若二時持。則兼黃昏。若三時持。則加正午。如務忙者。不能依時。但有暇時即便持之。若上根者持。得三密相應。一身密(端坐結印)二語密。(口誦真言)三意密。
一念專注。或想真言梵字。或緣持誦之聲。或想準提聖容。或想菩薩手中所執杵瓶華果等物。
神變經疏云。若用三密為門。不須經歷劫數。具修諸行。只於此生滿足諸波羅蜜。故五秘密儀軌云。三密金剛以為增上緣。能證毘盧遮那清淨三身果位。釋陀羅尼文字云。若有諸佛不修三密門。不依普賢行願。得成佛者。無有是處。若成佛已。於三密門。普賢行願。有休息者。無有是處。若正持誦時。未滿一百八遍。不得共人語話。如必欲語話時。於自舌上。想一梵書raṃ 㘕字。縱語話。不成間斷。語話竟。即當續前持之。問曰。為當只持一道真言。功德成就。為復廣持多道真言。功德成就。答曰。此有二門。一者隨根所樂門。謂人根機有於多種。好樂不同。或有樂持三道五道十道。乃至百道等。於中隨根所樂。皆得持誦。二者疾得成就門。謂欲求一切功德。疾得成就。宜專持誦一道真言。成時。一切真言功德。皆悉成就。故文殊儀軌經云。若欲一切功德成就。不得於別真言。而起思想。是也。如上雖有數道真言。而皆是持誦準提真言之次第。助成勝妙故也。又每日對鏡。初欲持誦時。當如本經想自心如一月輪。圓明皎潔。有九聖字梵書。每一一字。想有種種光明。布於心月圓明中。或不能想此九字。可於心月輪中。想一梵書唵字。或想九梵字。安布自身分中。言梵書九字。有種種光明者。如金剛智所譯本。頌云。唵想安頭上。其色白如月。放於無量光。除滅一切障。即同佛菩薩。摩是人頂上。折字安兩目。其色如日月。為照諸愚暗。能發深慧明。?字安頸上。色如紺瑠璃。能顯諸色相。漸具如來智。主字想安心。其色如皎素。猶心清淨故。速達菩提路。?字安兩肩。色黃如金色。猶觀是色相。能披精進甲。準字想臍中。其色妙黃白。速登妙道場。不退菩提故。提字安兩䏶。其色如淺黃。速證菩提道。得坐金剛座。莎嚩字安兩脛。其狀作赤色。常能想是字。速得轉法輪。訶字置兩足。其色猶滿月。行者作是想。速得達圓寂。按顯密圓通取諸部陀羅尼字義。安布觀想。今恐初學。反見尤難。故依本宗為持誦法要。或欲觀想他字義者。當如本經末。別出一法中所明。如有復不能想此梵書者。但只專心持誦。亦具一切三昧。故大悲心經云。陀羅尼是禪定藏。百千三昧常現前。若人緊切持誦時。或遇種種魔障。或忽然怕怖。或口舌難誦。或身心不安。或多嗔多睡。或見諸異相。或於呪生疑心不欲持誦等。當作對治之法。應依本經結第二根本印。誦心真言。或作無能勝真言印契。或觀梵書ra 囉字。或觀a 阿字。隨作一法。隨觀一字。彼等境界自然消滅。若分別心多者。當觀ṣa 灑字。即成無分別。若著有為心多者。應觀haṃ 含字。即得因緣法本空故。又持明藏經云。行人欲作法時。先須澄心。離諸誼閙。於自身分。想微妙字相。一一現前。若得現前。一切罪垢。皆得消滅。微妙字者。先於口門想其maṃ ?字。於右肩上想aṃ 暗字。於左肩上想aḥ 惡字。於頭上復想aṃ 暗字。於右臂上想ā 阿(引)字。左臂上想va 嚩字。於臍輪中想hūṃ 吽字。復於遍身想ā 阿(引)字。行人每想如是字。於身分現時即復誦真言曰。
吽(引)左?祖?尊禰(引)吽(引)
此真言。若誦至一洛叉。能除一切罪。
又真言曰。
唵(引)左?祖?尊禰(引)癹吒(半音)
此真言。若誦至一洛叉。得大智慧。
又真言曰。
曩莫(引)左?祖?尊禰(引)曩莫
此真言常持。能除一切塵垢。其?字是妙吉祥菩薩根本。昧字是慈氏菩薩根本。室哩字為如來根本。暗字為普賢菩薩根本。惡字為虛空藏菩薩根本。阿字為一切如來根本。阿字又為觀自在菩薩根本。又為金剛手菩薩根本。吽字為焰鬘得迦忿怒明王根本。今略出其印相。先正足立。後却作右旋轉。以二手各作拳。舒中指。作動搖相。此名惹嚩曩印。若行人於大難中。或被禁縛時用。彼一切事。無能為害。
又以右手作拳。直豎中指。此名幢印。若鬬戰時。或有大怖時用。
又先作跏趺坐。以左手作拳。直豎拇指。以右手執左手拇指。安於臍輪。此名法印。求解脫用。一切天人。皆悉稱讚。
又以二手展舒。手指各相離。於頭上旋轉。如輪相。此印名八輻輪。威力。能斷除一切大惡。
又先正立。作右舞勢。右轉。以右手作施願。左手作三旛相。安額上。復作右舞勢。復作左舞勢。此名方位印。能伏師子。龍虎。及部多。必舍左鬼等。乃至賊盜等。
又以二手各安臂上。各豎頭指。此名鉢哩伽印。能除一切瘧病。
又以二手作拳相合。以拇指相交此名搗杵印。當用息除大惡宿曜。
又以右手拇指與小指。安於頭指頭。此名鉢致娑印。能降伏阿蘇羅。
又以二手合掌。二拇指如針。此名說法印。於供養本尊時用。當得諸佛菩薩。及天龍八部。諸持明天尊。皆悉歡喜。能施成就。(已上諸印。皆誦本部真言)如欲成就大事。速求靈騐者。必須依經立壇作法。方獲果遂。
○修悲敬二田。
○初修敬田。
行者欲得定慧增長。福智圓明。必須廣修悲敬二田。上供十方三寶。下濟六道四生。以此為定慧之基。菩提之本。故云菩提心有二種。度無邊眾生為因。無上菩提為果。曼茶羅疏云。夫為道者。上若不供諸佛菩薩。何處展智。欲求菩提。下若不濟諸仙餓鬼。何處行悲。行者如欲修敬。當依本經。結五供養印。誦根本真言。運想供養本尊諸佛菩薩一切聖眾。成就所願。福智圓滿。如或常須供養。不能依經作法。今準諸部陀羅尼。并成佛心要。略而出之。先當於聖像前。一心恭敬。五體投地。遍禮十方法界無盡佛法僧三寶。如五字陀羅尼頌。令結金剛印。以兩手各相背。二小指。二拇指。相鈎。口誦真言七遍。真言曰。
唵(引)嚩日囉(二合)勿(微吉切)(亦作吠)
誦已。以印頂上散之。由此真言印。不思議力。自然遍法界無盡三寶前。皆有自身禮拜奉事。然後以飲食香華等。隨力所辦。盛於淨器。結普通吉祥印。印之。以右手拇指。與無名指相捻。餘三指舒散。誦淨法界真言加持二十一遍。真言曰。
㘕
由此真言加持。及手印力。其飲食器物等。自然清淨。遍於法界。蓮華部念誦法云。於一切供養香華等。皆加持此raṃ 㘕字。放白色光。即無穢觸。所供養物。皆遍法界。次誦無量威德自在光明勝妙力變食真言。合掌加持二十一遍。真言曰。
娜謨薩嚩(無可切)(下同)怛他(引)(去聲)㜸跢(引)(一)嚩路(引)枳帝(二)唵(引)(三)三(去聲)䟦囉三䟦囉吽(引)(四)
由此真言加持力故。其飲食等。即變成諸天種種餚饍上味。奉獻供養十方無盡三寶。亦為讚歎。勸請。隨喜功德。復結出生供養印。二手外相叉合掌。十指各兩節相交。安在頂上。誦出生供養真言二十一遍。真言曰。
唵
由此真言及印不思議力。自然遍法界出生無盡香華燈燭幢旛寶葢衣服臥具樓閣音樂等。種種供具。供養遍法界無量三寶等。若無飲食香華等。但於佛前運想結印誦呪。亦自然出生如上種種供具供養法界三寶(此變食真言理趣功德如下廣明)。
○次修悲田。
欲施諸仙食者。以一淨器。盛滿飲食。誦變食真言二七遍。投於淨流水中。即變成天仙美妙之食。供養百千俱胝恒河沙數諸仙。彼諸仙等。得加持食。各各成就根本所願。諸善功德。若人以此真言加持飲食施諸仙眾。能令現世增長福壽。心所見聞。正解清淨。具足成就。梵天威德。一切冤讐。不能侵害。
欲濟諸餓鬼者。每於晨朝。及一切時。悉無障礙。取一淨器。盛少淨水。置於少飯。及諸餅食。以左手持器。右手作寶印。(以大拇指頭指中指小指舒。以無名指。用攪食上。施諸仙食。亦作此印)誦變食真言七遍加持已。然後稱四如來名號。南無多寶如來(能破餓鬼慳恡業。得福德圓滿)南無妙色身如來(能除餓鬼醜陋形。得色相具足)南無廣博身如來(能令餓鬼喉咽寬大。所施之食。悉皆充足)南無離怖畏如來(能除餓鬼一切怖畏。得離鬼道)
稱如來名號已。彈指七遍。取其食器。於淨地上。展右臂瀉之。(淨石木上瓦器亦得)佛言。加持此陀羅尼七遍。能令一食。變成種種甘露飲食。充足百千俱胝那由他恒河沙數。一切餓鬼。及異類鬼神。皆得飽滿。如是等眾。一一各得摩伽陀國。七七斛食。此食此水。量同法界。食之無盡。皆獲聖果。解脫苦身。得生天上。及生淨土。其能施者。便能具足無量福德。則同供養百千俱胝如來功德。等無差別。
當知此無量威德自在光明勝妙力變食陀羅尼。即是三德秘藏。此之秘藏。具一切法。故能流出無窮。出生無量。周徧法界。普興供養。三德者。法身。般若。解脫。各具常樂我淨四德。法身不獨法身。必具般若解脫。般若解脫。互具亦爾。言威德自在者。即解脫德也。光明者。般若德也。勝妙者。法身德也。力者。三德之力也。梵語陀羅尼。此云總持。謂總持三德。要在一心。一心三德。法爾而具。然則一心。即陀羅尼。陀羅尼。即是法食。莫不以三德共為之體。亦莫不以三德共為之用。圓教之人。由能了知三德秘藏。具一切法。一切諸法。體是三德。故能舉體起用。作此現前所施分段之食。於一一食。出生一切天須陀甘露味。及歡喜丸。酥酪醍醐。一切美味。莫不悉具。於此一一味中。亦復出生妙香。寶華。天衣。瓔珞。眾寶輦輿。一切服用。鐘磬。金鐃。笙。簫。角。貝。樂。絃。歌。一切妙音。流泉浴池。華果園林。光明臺殿。一切住處。復於一一美味。一一服用。一一妙音。一一住處。彼彼出生如上六塵。一切妙供。無不周徧。一器之食。至微至約。而所以能有如是不思議用者。以此一即三德之全體故也。我今持此三德所熏。六塵妙供。普施法界無量群生。一時充足。無所乏少。雖施之物。亦本無有。我及眾生。亦無有相。是為以空為觀者。雖復無與。無取。無物。無我。無眾生。而其施者。受者。及中間物。莫不宛然。歷歷可見。是為以假為觀者。於一心中。了知施者。受者。及所施物。非有非無。三輪俱絕。是為以中為觀者。三觀照一念中。得無後無前。何思何慮。作如是觀。而行施。是為不住相施。是諸眾生。受此施時。一一自然。皆得禪悅法喜之食。以故居天道。則轉增勝福。在人倫。則頓悟真歸。修羅調伏瞋心。餓鬼咸獲飽滿。畜生自得智慧。地獄永脫拘囚。即於此時。咸悔業因。進求出世。應知是法是食。俱得為利。譬如熏藥。藥隨火勢。入人身中。患除方復。法隨食入。亦復如是。或近或遠。終破無明。
若取水一掬。用甘露真言。加持七遍。散於空中。其水一滴。即皆變成十斛甘露。一切餓鬼。並得飲之。無有乏少。皆得飽足。真言曰。
南無素嚕皤耶。怛多揭他耶。怛姪他。唵。素嚕。素嚕。皤囉素嚕。皤囉素嚕。莎嚩(二合)訶
設無飲食。即以甘露真言。加持水施之。令一切餓鬼。皆悉飽滿。若有四輩弟子。以此真言。及四如來名號加持飲食。施諸餓鬼。便能具足無量功德。壽命延長。福德增榮。又得顏色鮮潔。威德強記。速能滿足檀波羅蜜。一切夜叉羅剎。諸惡鬼神。人非人等。皆畏是人。不敢侵害。
○智矩如來心破地獄真言
別行經云。此呪若誦一遍。無間地獄。碎如微塵。於中受苦眾生。悉生極樂。若梵書此呪。於鐘皷鈴鐸。作聲木上等。有諸眾生得聞聲者。所有十惡五逆等罪。悉皆消滅。不墮惡趣之中。真言曰。
曩謨。阿灑吒(二合)悉底(引)喃(引)。三摩也(二合)三母䭾。故緻(引)
na mo a ṣṭa ś? te nāṃ saṃ mya ksaṃ bu ddha ko ṭī
喃(引)。唵。艮齧(二合)曩(引)。嚩婆(引)。悉蹄哩。提哩。吽
nāṃ oṃ jña nā va bhā śa dhī re dha re hūṃ (以梵漢字。兼書之於鐘皷等上。更妙)
○毗盧遮那佛大灌頂光真言。
不空羂神變經云。若諸眾生。具造十惡五逆四重之罪。數如微塵。滿斯世界。身壞命終。墮諸惡道。以此真言。加持土沙一百八遍。散亡者屍骸上。或散塚墓上。彼所亡者。若在地獄。餓鬼。修羅。傍生等中。以此真言加持力故。應時即得光明及身。除諸罪報。捨所苦身。往於西方極樂國土。蓮華化生。直至成佛。更不墮落。真言曰。
唵(喉中擡聲引呼)(一)阿謨(引)伽(上聲)尾嚧左曩(二)摩賀(引)母捺囉(二合)
oṃ a mo gha vi ro ca na ma hā mu drā
麼抳(三)鉢納麼(二合)入嚩(二合)攞(四)鉢囉(二合)靺哆野(靺亦作韈)
ma ṇi pa dme jva la pra va tā ya
吽(引)(五)(○合口呼。胸喉中聲如牛吼。尾亦作吠。廢。微。左亦作遮者。母亦作畆。抳亦作儗)
hūṃ
阿字去聲呼。阿謨伽。此云無間斷。古云不空者。謬也。尾嚧左曩。亦作吠嚧遮娜。或用紙帛等。書此真言置亡人身上。或骨上。亦妙。故偈云。真言梵字觸屍骨。亡者得生淨土中。見佛聞法親授記。速證無上大菩提。不空羂索經云。若聞此呪。二三七遍經耳根者。即得除滅一切罪障。若有眾生。連年累月。痿黃疾惱。苦楚萬端。是病人者。先世業報。以是真言。於病者前一二三日。每日高聲誦此真言。一千八十遍。則得除滅宿業病障。若為鬼嬈。魂識悶亂。失音不語。持真言者。加持手一百八遍。摩捫頭面。以手按於心上額上。加持一千八十遍。則得除瘥。若諸鬼神魍魎之病。加持五色線索。一百八結。繫病者腰臂項上。及加持衣。則便除瘥矣。
○觀自在菩薩甘露真言
觀自在菩薩陀羅尼經云。若人誦此呪者。所有過去現在。四重。五逆。謗方等經。一闡提罪。悉皆消滅。無有遺餘。身心輕利。智慧明達。若身若語。悉能利樂一切有情。若有眾生廣造一切無間等罪。若得遇此持呪人影。暫映其身。忽得共語。或聞語聲。彼人罪障。悉皆消滅。又若欲利益一切有情者。每至天降雨時。起大悲心。仰面向空。誦此真言二十一遍。其雨滴所霑一切有情。盡滅一切惡業重罪。皆獲利樂。真言曰。
曩謨囉怛曩(二合)怛囉(二合)夜(引)野 曩謨阿(引)(去)哩也(二合)
na mo ra tna tra yā ya na mo ā rya
嚩路枳帝濕嚩(二合)囉(平)(引)野 冐地薩怛嚩(二合)野 摩
va lo ki te śva rā ya bo dhi sa tvā ya ma
賀(引)薩怛嚩(二合)野 摩訶迦(引)嚕抳迦野 怛你也(二合)
hā sa tvā ya ma hā ka ru ṇi ka ya ta dya
他(引) 唵(引) 度?度? 迦度? 娑嚩(二合)賀(引)
tha oṃ dhu ni dhu ni ka dhu ni svā hā (迦。或作葛。抳或作禰。?或作你)
若樂略者。但唵字以下持之。唵字已上。是歸敬辭。又怛你也他已上之文。或不慣誦。可依大悲呪曩謨字誦起。至迦盧尼迦耶。向下如本真言誦之。若書此真言於鐘皷鐸等。一切出聲物上。或有撞擊吹振出聲。一切眾生聞此聲者。悉皆清淨。命終得生西方淨土。
○六字大明真言
唵(引)麼抳鉢訥銘(二合)(引)吽(引)
oṃ ma ṇi pa dme hūṃ
莊嚴寶王經云。時觀自在菩薩說此大明時。四大部州。并諸天宮。悉皆震搖。四大海水。波浪騰湧。一切諸魔作障者。悉皆怖散馳走。佛告除蓋障菩薩言。此六字大明陀羅尼。難得值遇。若有得此六字大明王者。是人貪瞋癡毒。不能染污。若戴持在身中者。是人亦不染著三毒病。此真言無量相應如來。而尚難知。菩薩云何而得知此觀自在菩薩微妙本心處耶。若人能常受持此大明者。於持誦時。有九十九殑伽河沙數如來集會。復有微塵數菩薩集會。復有無數天龍八部而來衛護是人。此持誦人。七代種族。皆當得其解脫。腹中所有諸蟲。當得不退轉菩薩之位。若身中頂上戴持。有人得見是戴持人。則同見於金剛之身。乃至見於如來。若能依法念誦。即得無盡辨才。日日具六波羅蜜圓滿功德。若口中所出之氣。觸他人身。彼人發起慈心。離諸瞋毒。當得不退轉菩薩。疾證無上菩提。此戴持之人。以手觸人。或以眼見。乃至異類諸有情等。悉皆速得菩薩之位。如是之人。永不受生老病死諸苦。又佛言。所有微塵。我能數其數量。乃至大海水。我能知其數量。若有念六字大明一遍。所獲功德。而我不能數其數量。假如四大部洲。一切男女。皆得七地菩薩之位。所有功德。與念六字大明一遍功德。而無有異。若人書寫此大明者。同寫八萬四千法藏。若以天金寶造作如來形像。如微塵數。不如書寫此六字大明中一字。所獲果報功德。不可思議。是人當得一百八三摩地門。但念一遍。當得一切如來。以衣服飲食湯藥。及座臥等資具。一切供養。此法於大乘中最上精純微妙。一切如來。及諸菩薩。而皆恭敬合掌作禮。說此六字真言時。有七十七俱胝如來皆來集會。同說七俱胝準提陀羅尼。是知此六字真言。與準提真言。首尾相須。如欲與準提真言同誦者。可於準提真言前念誦。然須要得其訥銘二字合為一字。始符梵音不謬。或欲單持誦者。功德準如上說。若欲如法結壇念誦。詳彼經文。此不繁錄。
○文殊菩薩五字心呪。
阿囉跛者娜(梵書)a ra pa ca na
金剛頂經五字真言勝相云。若人纔誦一遍。如誦八萬四千十二圍陀藏經。若誦兩遍。文殊普賢隨逐加被。護法善神在其人前。又若誦一遍。能除行人一切苦難。若誦兩遍。除滅億劫生死重罪。若誦三遍。三昧現前。若誦四遍。總持不忘。若誦五遍。速成無上菩提。若人一心獨處閑靜。梵書五字輪壇。依法念誦。滿一月已。文殊菩薩。即現其身。或於空中演說法要。是時行者得宿命智。辯才無礙。神足自在。勝願成就。福智具足。速能皆證如來法身。但心信受。經十六生。決定成正覺(欲作法加持結界。詳如五字心陀羅尼品)。
○大寶廣博樓閣善住秘密陀羅尼。
曩謨薩嚩怛他(引)孽多(去聲)喃(引)(一)。唵(二)。尾補攞孽陛(三)(亦作毗布羅揭陛。尾又作肥。陛亦作鞞)。麼抳鉢囉(二合)陛(四)(抳亦作尼去聲。囉亦作臘)。怛他多(五)(他上聲。多去聲)。你捺捨寧(六)(亦作那捺你捨泥。又作達囉設你)。麼抳麼抳(七)(抳亦作尼)(上聲)。蘇(上聲)鉢囉(二合)陛(八)(蘇亦作素。囉亦作臘)。尾麼黎(九)(亦作肥摩麗。又作毗末梨)。娑(引)孽囉(十)(孽亦作竭)。儼鼻㘑(十一)(亦作鉗鼻囇。又作鉗苾?)。吽(十二)。吽(十三)。入嚩(二合)攞入嚩(二合)攞(十四)(亦作什皤羅。又作什伐囉)。沒䭾尾盧枳帝(十五)(亦作勃陀嚩?。枳羝。又作勃陀毗路吉帝)。麌呬作(二合)地瑟恥(二合)多(上聲)孽陛(十六)(麌呬夜。亦作矩醯耶)。娑嚩(二合)訶(引)(十七)。(下是梵書。舊本多訛。今校正。若欲書於物上。須華梵兩存。然書華文。不必書其句下別譯之文)
na mo sa va ta thā (引)ga tā nāṃ (引)(一)oṃ (二)vi pu la ga bhe (三)ma ṇi pra bhe (四)ta thā tā (五)thī nā śa ne (六)ma ṇi ma ṇi (七)su pra bhe (八)vi ma ṇi (九)sā (引)ga ra (十)ga mbhī re (十一)hūṃ (十二)hūṃ (十三)jva la jva la (十四)bu ddhā vi lo ki te (十五)gu hṭha dhi ṣṭhi tā ga bhe (十六)svā hā (十七)
○心呪。
唵(一)麼抳嚩日囉(二合)(二)吽(三)oṃ (一)ma ṇi va jra (二)hūṃ (三)
○隨心呪。
唵(一)麼抳(尾軫切)駄(上聲)哩(二合)(二)吽(三)泮吒(半音)(四)oṃ (一)ma ṇi tho (二)hūṃ (三)pha ṭ (四)
此呪前後三譯。初譯失譯人名。開元附梁錄。次菩提流志譯。三不空三藏譯。今恐初學苦於梵音。乃校其三譯。正錄不空所譯之文。以餘二譯。字有不同者。贅於句下。俾習者。宛得其音。而無疑滯焉。
經云。此陀羅尼有大威德。佛由此成道。由此降魔。能滅惡障。能成六度。若書於幢上。殿上。氎紙上。墻板等上。有諸眾生暫得見者。或身手觸者。或影中過者。及於人轉觸此人者。或佩身。或頂戴。或書於有聲物上。其聞聲者。或讀誦者。或有但聞此陀羅尼名者。如是眾生等。縱有四重五逆十惡等罪。悉皆消滅。決定當得無上菩提。能於現世獲無量百千功德。常得國王宰官四眾喜敬。不受世間種種諸苦。毒藥刀杖水火等難。一切師子虎狼諸惡禽獸不敢為害。又無一切盜賊鬼神邪魅諸毒蛇難。又現身不受一切諸病。所謂一切瘧病眼病耳病鼻病舌病齒病。脣病喉病。頭病項病諸支分病。手病背病。腰病臍病。痔病淋病。痢病瘻病。瘡病髀病。脚病疔病。斑病肚病。疥病疱病。癩病癬病。如是等病。悉不著身。不為厭禱蠱毒呪詛著身。無橫災死。臥安覺安。於其夢中。見百千佛剎。及見諸佛并諸菩薩圍繞。臨命終時。心不散亂。一切諸佛現前安慰。又一切傍生鹿鳥。蚊蝱飛蛾螻蟻。乃至胎卵濕化諸有情等。聞此陀羅尼名者。或身觸者。或影中過者。決定當得無上菩提。又人於高山頂上。誦此陀羅尼者。盡眼所見處。一切眾生。皆得滅除一切罪業(廣如經說)。
○功德寶山陀羅尼。
南無佛陀(引)耶 南無達磨(引)耶 南無僧伽(引)耶 唵 悉帝護嚕嚕 悉都嚕 只利波(二合) 吉利婆(二合) 悉達哩 布嚕哩 娑嚩(二合)(引)訶(引)(○護亦作胡。都亦作度。只亦作遮。波亦作婆。哩亦作尼去聲)
大集經云。若人誦此呪一遍。如禮大佛名經四萬五千四百遍。又如轉大藏六十萬五千四百遍。造罪過十剎土。入阿鼻大地獄受罪。劫盡更生。念此呪一遍。其罪皆得消滅。不入地獄。命終決定往生西方世界。得見阿彌陀佛。上品上生。
造罪過十剎土者。謂造罪過於十世界微塵也。劫盡更生者。謂此娑婆世界壞時。其罪未畢。即寄往他方世界地獄中。此界成已。復移其人迴此方地獄中受苦也。
○三字總持真言
唵啞吽(啞亦作阿)oṃ āḥ hūṃ (此是梵書唵啞吽字)
瑜伽大教王經云。唵字是大遍照如來。(即毗盧遮那佛)啞字是無量壽如來。(即阿彌陀佛)吽字是阿閦如來(即不動佛)。
如來因住多年修道。不得菩提。後習此觀。於初夜分。便成正覺。謂唵字具含無量法門。是一切真言之母。一切如來皆因觀想此字。而得成佛。阿字是毗盧佛身。亦是法界。亦是菩提心。若人想念。能生無量功德。吽字總攝金剛部。一切真言。是金剛部主身。亦是三解脫門若常想念。能除一切罪障。成就一切功德。
諸教決定名義論云。吽字即法身。阿字即報身。唵字即化身。如是三字。攝此三身。彼分別說。三乘解脫道。是為正說因。所有聲聞緣覺。及一切智智。由是出現。說一切法。即彼三字。亦是金剛三業。如實安住。所謂唵(引)阿(引)吽。(引)此中唵字。是名金剛身業。阿(引)字金剛語業。吽字金剛心業。又復吽字而為心智。覺了一切法。如上所說。一切文字。當知皆從盎阿(引)吽三字所生。由是諸法。起種種相。今當分別。彼一切法。皆與盎阿(引)二字。初後相攝。此中吽字。出生一切。於三界中。出現眾色。所有天。人。龍。阿修羅。迦樓羅。緊那羅。乾闥婆。成就持明天。吉祥天。辯才天。烏摩天。帝釋天。梵王天。那羅延天。大自在天。如是等天。及天后。所有一切有情界中。男子女人。乃至諸佛菩薩等。皆從此吽字出生變化。彼一一心住此字相。若心想此字時。當住虗空。出生無礙。所謂三界心。同此一心入。入是心已。此得名為現證菩提。當知此心。無等無取。無著無住。無表無相。是即虗空平等。一切智。無所得。相應。無自無他。相應正行。世間所有旃陀羅等。最下族類。彼等諸行。乃至傍生等類。彼所行行。種種差別。如是諸行。雖復差別。皆亦不離一切智智。相應正行(云云)。
成佛儀軌頌云。
由誦此唵字 加持威力故 縱觀想不成
於諸佛海會 諸供養雲海 真實具成就
由諸佛誠諦 法爾所成故 由適誦啞字
摧滅諸罪障 獲諸悅意樂 等同一切佛
超勝眾魔羅 不能為障礙 應受諸世間
廣大諸供養 由吽字加持 虎狼諸毒蟲
惡心人非人 盡無能陵屈 如來初成道
於菩提樹下 以此印密言 摧壞天魔眾
大佛頂陀羅尼經言。設有眾生。於散亂心。口持神呪。尚有八萬四千那由他恒河沙俱胝金剛藏王菩薩種族。一一皆有諸金剛眾而為眷屬。晝夜常隨侍護此人。縱令魔王。求其方便。終不可得。諸山鬼神。去此善人十由旬外。若魔眷屬。欲來侵擾是善人者。諸金剛眾。而以寶杵殞碎其首。猶如微塵。恒令此人所作如願。
已上修持悲敬諸真言等。若不能各各誦持書寫者。一切所作。悉用準提真言亦得。以準提真言。似如意珠。若持誦行人。處處用之。皆得成就也。上言誦持真言能滅五逆。十惡四重罪者。須知罪有性遮。懺具事理。性則無論受戒與不受戒。作便是罪。遮謂曾受佛戒。故心毀犯。事須披陳發露。禮佛名經。行方等儀。能伏業本。理謂專觀實相。達罪性空。滅業根源。此諸真言神呪。若能依法誦持。即事理雙運。業本罪源並消。若犯禁戒。準律說悔。加以神呪。則事理兼備。性遮齊遣。不可纔聞神呪功力。便乃違犯禁戒。不依律懺。遮罪猶存。或托真言儀軌。數造眾過。譬如愚人。恃王勢力。廣作諸惡。禍終滅頂。業心不斷。罪實難除。必使身心俱捐。方得罪滅如日消霜矣。
○數珠功德法
夫數珠者。記心之奇術。積功之初基。持之者成德。戴之者滅垢。世出世果莫不由斯。如金剛頂瑜伽念珠經云。爾時毗盧遮那世尊。告金剛手言。善哉善哉。為諸修真言行菩薩者。說諸儀軌。哀愍未來諸有情等。說念珠功德勝利。由聞如是妙意趣故。速證悉地。時金剛薩埵菩薩。白佛言。唯然世尊。我今為說之。爾時金剛薩埵菩薩。而說偈言。
珠表菩提之勝果 於中間絕為斷漏
繩線貫串表觀音 母珠以表無量壽
慎莫驀過越法罪 皆由念珠積功德
硨磲念珠一倍福 木槵念珠兩倍福
以鐵為珠三倍福 熟銅作珠四倍福
水精真珠及諸寶 此等念珠百倍福
千倍功德帝釋子 金剛子珠俱胝福
蓮子念珠千俱胝 菩提子珠無數福
佛部念珠菩提子 金剛部法金剛子
寶部念誦以諸寶 蓮華部珠用蓮子
羯磨部中為念珠 眾珠間雜應貫串
念珠分別有四種 上品最勝及中下
一千八十以為上 一百八珠為最勝
五十四珠以為中 二十七珠為下類
二手持珠當心上 靜慮離念心專注
本尊瑜伽心一境 皆得成就事理法
設安頂髻及掛身 或安頸上及安臂
所說言論成念誦 以此念誦淨三業
由安頂髻淨無間 由帶頸上淨四重
手持臂上除眾罪 能令行者速清淨
若修真言陀羅尼 念諸如來菩薩名
當獲無量勝功德 所求勝願皆成就
三部念誦持數珠手印相。今當分別。如蘇悉地供養法云。以右手大指。捻無名指頭。直舒中指。小指微屈。以頭指著中指上節側。此通三部執數珠印。其蓮華部執珠印。以右手大指。捻中指頭。餘三指直舒。左手亦然。其金剛部執珠印。以右手作拳。展直大指。捻頭指。左手亦然。持明藏儀軌經云。用童女合線。以二十一合成條穿珠。或持誦時。以大拇指搯一珠。一誦真言。
七俱胝佛母所說準提陀羅尼經會釋卷下(終)
音釋
郝
音壑。
幀
音諍。張開畵繒也。
縠
音斛。紡絲織之。細如霧。一名方空。言其紗薄如空也。
那由他
此云萬億。
拔折羅
此云金剛即金剛杵。
棓
同棒。
部多
鬼也。
淨居天子
色界第四禪。共有九天。上五天。名五淨居天也。
瘻
音閭。痀瘻。曲脊病。
必舍左
此云啖精氣。謂噉人。及五穀之精氣。
殑伽河
舊云恒河。
三障
一煩惱障。二業障。三報障。
五悔法
一禮佛。二懺悔。三隨喜。四勸請。五發願。餘經或不以禮佛為五。以迴向足五。元迴向即兼發願。若本經初入道場時。令發願。持誦畢。乃兼迴向。意謂以現所修真言功德。迴向三處也。或有以隨喜在勸請後。謂先懺滌身器。次欣法雨。後攝他同己迴向三處。若勸請在隨喜後。以隨喜是懺悔中別義。事勢相連。故先明之。平等廣大。方堪聞法也。大金光明經云。有四種重業。難可滅除。一者於諸菩薩律儀。犯極重罪。二者於大乘經。心生誹謗。三者於自善根。不能增長。四者貪著三有。無出離心。有四對治。能滅四罪。一者於十方佛。至心親近。說一切罪。二者為一切眾生。勸請諸佛說深妙法。三者隨喜一切眾生所有功德。四者所有善根。悉皆迴向無上菩提。如是隨喜。當德無量功德之聚如恒河沙三千大千。世界眾生。皆成阿羅漢。有人盡其形壽。以上妙四事供養。不及隨喜功德十分之一。其勸請所得功德。假使人以滿恒河沙數大千世界七寶。供養一切諸佛。所德功德。其勸請功德。亦勝於彼。云云。
䟦
鞞揭切。
數珠一百八
表除一百八煩惱。謂九十八使。更加十纏。是也。
儗
偶起切音擬。
有清信士問曰。準提有懺法否。答曰。經云每入道場。先應禮佛。懺悔。隨喜。勸請。發願。此之五悔。即是懺法。無別有以為懺也。問曰。近見有云夢授懺儀。或云鏡中所現。復圖諸形像。今某甲未辯邪正。特請師決。答曰。若不與本經文合。皆是魔事。或持呪行人。不善作法。魔現佛像。菩薩像。種種異相。令行人生喜生怖。皆不足信。倘行人遇斯境者。觀其所現。不合經文。即當以無能勝呪印辟除之。魔遂不得便。問曰。鏡上可用梵書九字否。答曰。行者不能如法結壇。故以鏡為壇。元梵書。只宜想布於心月輪中。奚用書於鏡為。問曰。世云五月初十日。復云某月日。是準提菩薩誕晨。果否。答曰。準提乃法身菩薩。既不降生人間。何有誕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