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20部大正藏第11册P0919 父子合集經(20卷) 〖 宋 日稱等譯〗.txt
大正藏第 11 冊 No. 0320 父子合集經
No. 320 [No. 310(16)]
父子合集經卷第一
西天譯經三藏朝散大夫試鴻臚卿宣梵大師賜紫沙門臣日稱等奉 詔譯
淨飯王始發信心品第一
如是我聞:
一時佛在舍衛國說法施化能事畢已,往迦毘羅國,去城不遠,住尼拘律陀林中,與大比丘眾千二百五十人俱,皆阿羅漢,諸漏已盡,無復煩惱,心善解脫,慧善解脫,如大龍王,所作已辦,棄諸重擔,逮得己利,盡諸有結,心得自在,能到最上究竟彼岸。其名曰:阿若憍陳如、摩訶迦攝、優婁頻羅迦攝、伽耶迦攝、那提迦攝、舍利弗、大目乾連,眾所知識大阿羅漢等。復有種類差別捨邪歸正外道、尼乾子、沙門、婆羅門,無數眾會皆悉來集,所謂調伏、調伏眾,寂靜、寂靜眾,善超彼岸、善超彼岸眾,善住安隱、善住安隱眾,出離煩惱、出離煩惱眾,能離罪惡、能離罪惡眾,洗除罪垢、洗除罪垢眾,善超三有、善超三有眾,遠離五塵、遠離五塵眾,離諸障礙、離諸障礙眾,清淨意樂、清淨意樂眾,具足諸根、具足諸根眾,違順解脫、違順解脫眾,善護自身、善護自身眾,具諸正念、具諸正念眾,具四神足、具四神足眾,樂說明記、樂說明記眾,明了緣諦、明了緣諦眾,善寂諸根、善寂諸根眾,決定信解、決定信解眾,樂求義利、樂求義利眾,觀察無我、觀察無我眾,離諸分別、離諸分別眾,斷除疑惑、斷除疑惑眾,身行輕安、身行輕安眾,自在愛樂、自在愛樂眾,心善解脫、心善解脫眾,慧善解脫、慧善解脫眾,住聖種族、住聖種族眾;如是眾會身意泰然,樂得善利,各與徒屬來詣佛所,猶如廣大鉢羅奢樹枝葉繁茂生長圓滿,清淨而住。
爾時世尊,於初夜分露地而坐,寂然無聲,一切大眾恭敬圍繞。於是如來觀察時會諸比丘眾,而問之曰:「何人堪往化淨飯王,勸導發心生淨信解?」
時尊者憍陳如即從座起,偏袒右肩,右膝著地,合掌作禮,白言:「世尊!我當願往。」
佛言:「憍陳如!汝居聲聞最為上首,先解諦義,有大名稱,一切眾生尊奉如師。且止是說,不須汝往。」
是時會中四大迦攝及舍利弗、目乾連等,各伸禮敬,而作是言:「我能往化淨飯聖王。」佛皆不允,止之如初。
時大目乾連即作是念:「未知如來今遣何人詣父王所?」遂入定觀,乃覩如來心光遠矚彼優陀夷,猶如杲日穿其樓閣,從於東牖直注西垣。時目乾連從定起已,往詣尊者優陀夷所,而語之曰:「世尊召子,往化父王。故相報爾。」
優陀夷曰:「果蒙教勅,固當從命。」
目乾連曰:「尊者所往,此極難事,宜自審悉無貽後悔。所以者何?彼為灌頂剎帝利王,威德尊嚴,性無敢犯,孰能導達?何由召對?況復教化,發生信心?今取諸譬,子當可悉。如以百夫於累歲中,擔負乾薪,積成大聚,縱火焚之,其焰猛熾,復以酥油而沃其上;頗有人能於此廣大火聚中行,不為所害。又如有人欲於最勝龍象口中而取其牙,當知是人必遭所損。今欲往化淨飯聖王,此極為難,亦復如是。我今粗陳少分譬喻,臨事籌量,好自安意。」
於是世尊乃召尊者優陀夷至,而語之曰:「於我聲聞弟子之中,汝為釋種,具足辯才善說法要,今可往化淨飯父王,以善方便開發道意。」
時優陀夷承佛指喻,唯然受教。白言:「世尊!我今當往,唯願大慈勿垂軫慮,設使父王或見致怒,遙冀慈光冥加救護。」
爾時世尊為優陀夷,而說偈言:
「賢哉優陀夷! 今當聽我說。
汝具智辯才, 眾中為上首,
釋種淨飯王, 見必生忻悅,
是故汝應往, 速勸令發心。
若能化父王, 發生清淨意,
諸天及世人, 咸增長善利。
安閑不修善, 如沮岸將墜,
當於現生中, 除我慢疑惑;
富貴剎那頃, 增放逸染著,
如羇旅無財, 所思唯有苦。
處最勝宮殿, 受殊妙欲樂,
佛教不了知, 樂壞生悲惱。
具四種兵眾, 七寶諸眷屬,
隨意而自在, 樂壞生悲惱。
有夜叉鬼神, 噉眾生精氣,
令人染眾病, 於身何不護?
積聚諸珍寶, 如計羅娑山,
染慧所纏縛, 不能自觀察。
由染慧覆心, 善法無所了,
如人處夢中, 何能有知覺?
凡夫失明慧, 決定獲憂怖,
猶如涉遠道, 而喪其伴侶。
是故優陀夷, 當以善方便,
勸王立信幢, 摧我慢高舉。
餘人非善巧, 獎助令發心,
汝具妙辯才, 能示三有苦。
我念過去劫, 有王出於世,
名稱遍十方, 號曰真實聚。
以善法治世, 境極海邊際,
俱胝那臾多, 臣民咸歸奉。
諸聚落城邑, 多種種花果,
地唯生軟草, 無瓦礫荊棘,
流泉及林木, 處處皆圍繞,
百千乾闥婆, 互奏諸音樂。
賢聖集其中, 民物咸豐樂,
多諸比丘眾, 依止持淨戒。
復有諸外道, 大仙大智者,
其數有百千, 捨所修苦行,
咸生真實見, 信樂佛正法,
怖彼三惡道, 願得生天果。
彼王有太子, 名曰堅固慧,
值過去諸佛, 久植諸德本。
俱胝那由他, 人民皆親近,
觀五欲過患, 心常生厭離。
覩王所居處, 如彼天宮殿,
后妃競圍繞, 受欲樂無極。
是時堅固慧, 即啟白父王:
『我今誠實心, 誓求無上道,
於采女眷屬, 都不生忻樂。
少年著欲者, 樂壞苦即至,
如往古大僊, 栖止於山谷,
五欲非究竟, 寂靜即為樂。』
王語堅固慧: 『勿作如是說,
若不受欲樂, 何名為我子?
有國之富貴, 如彼多聞天,
諸宮殿樓閣, 眾寶而莊嚴。
百千眾妓樂, 周匝常圍遶,
具最上色相, 類天女無異,
面貌皆圓滿, 脣丹齒齊密,
額廣復平正, 目比青蓮葉,
形儀悉端直, 膚潔猶珂雪,
作眾妙歌舞, 而共相娛樂。
年少色鮮白, 如彼枝上華,
汝當住於此, 勿棄於榮貴。
我今誠謂汝, 非毀亦非譽,
太子善了知, 王位極尊勝。』
我聞是說已, 決志求出難,
於彼五欲境, 不著如夢寐。
復白於父王: 『自念從無始,
為欲之所溺, 娛情不知愧,
猶如彼盲夫, 艱辛趣險道,
自捨平坦處, 憑誰為歸救?
於欲不了知, 何由脫苦縛?
當離於險道, 此心非顛倒,
若能遠諸欲, 安隱除過患。
當知著欲者, 如盲無所見,
欲境如瀑流, 傾注難防護。
世有明智人, 當生於厭怖,
欲為眾苦因, 損害逾蛇螫,
刀杖與毒藥, 熾火然相似。』
堅固慧王子, 含悲白父王:
『我志在山林, 離欲求解脫。
是身深可厭, 老病苦縈縛,
不顧王寶位, 願允聽出家。』
是時王族中, 童子名月施,
見太子出家, 亦隨修梵行。
太子出家已, 具勇猛精進,
獲得五神通, 善修四無量。
人中釋師子, 說法無所畏,
教化諸眾生, 皆令入佛道。
彼月施童子, 以善巧方便,
示五欲過患, 勸王發道意。
優陀夷當知, 往昔堅固慧,
於汝意云何? 今則我身是。
其月施童子, 樂修真實行,
同居釋種中, 今則汝身是。
是故優陀夷, 汝今應當往,
勸父王發心, 增長諸善利。」
爾時尊者優陀夷,聞佛世尊說是偈已,欽承慈旨,作禮而退。於晨朝時執持應器,往迦毘羅城詣王宮門,見有百千釋種皇族共集一處,時彼眾中有一釋種,名曰月面,與優陀夷舊為知識,遙見尊者往相慰問:「何緣至此?」
優陀夷曰:「今從世尊所住之處尼拘律陀林中,匍匐而來,奉佛慈旨,遣令教化淨飯父王開發淨信。」
彼聞說已,而作是言:「昔者太子若不捨家,決定當作轉輪聖王,十善治化王四天下,當有七寶自然出現,所謂輪寶、象寶、馬寶、珠寶、女寶、兵寶、主藏神寶;復有千子之所圍繞,一切人民恭敬尊重。今既出家志樂空寂,則失如是廣大富貴,今所集會正議此耳。」
所言未竟,時淨飯王即召釋種群列于庭,而語之曰:「卿等當知,悉達太子棄捨國位上妙快樂,樂居林野,一何錯謬。而今而後,汝等不應往詣彼所供養恭敬。若有違者,必當捶罰。」
時有釋種名曰善悟,聰慧明達,多諸善巧。出至宮門見優陀夷,方便附近,漸至屏處,始敢伸問:「世尊導師起居輕利安隱快樂,四大調和,少病少惱,化度眾生無疲勞耶?」
復有釋種名曰無憂,復有釋種名曰離憂,詣尊者所問訊世尊,一如前說:「我等咸欲詣世尊所,適奉王旨,諸釋種等不得於佛親近供養。若有違越,必行捶罰。為懼嚴勅,無敢往者。」
時優陀夷聞已太息,淨飯父王何意如是?如來慧日出現世間,於諸眾生多所饒益,一切人民、四大天王、帝釋天主、梵天王等,競伸供養,曾無虛日,我當求見彼淨飯王具陳上事。乃入定觀,知彼父王信根成熟決定可化。
時尊者優陀夷具諸威儀,結跏趺坐,涌在虛空,高七多羅樹,即現種種神通變化。時淨飯王遙見尊者乘空而來,心生歡喜,合掌瞻仰。說伽陀曰:
「希有成就殊勝行, 現諸神變具威儀,
乘空至此有何緣? 唯願聖者速當說。」
爾時尊者優陀夷,以偈答曰:
「我是聖王子之子, 依止如來法中住,
願王速發淨信心, 於勝福田興供養。
太子棄國成佛道, 具勝吉祥大名稱,
身光常照於世間, 智光能破諸癡暗。
猶如赫日除雲翳, 空中普放大光明,
龍子智光亦復然, 於三有中常照耀。
又如皎月舒盛光, 揜蔽遊空諸宿曜,
龍子智光亦復然, 能伏一切諸外道。
又如師子吼巖谷, 眾獸聞已悉奔竄,
龍子宣暢妙法音, 摧諸異論令開解。
苦行外仙邪妄智, 不能入解無我理,
流轉輪迴三界中, 由無勝慧迷真諦。
一切世間諸有情, 盲無慧眼難出離,
如來開發智光明, 為破無始無明瞖。
善惡二途極明顯, 一為平坦一險阻,
如來善為指其迷, 沒淤泥者能救拔。
譬若雲能含眾水, 普滋大地無高下,
佛施法雨亦復然, 增長人天諸善種。
雨能充洽諸山林, 藥草根莖及枝葉,
眾妙花蘤悉開敷, 周遍莊嚴於大地。
亦如龍子雨法雨, 滋榮佛法功德樹,
十力無畏不共法, 成熟菩提智花果。
海中眾寶彌盧山, 煥赫巋然而不動,
佛處聲聞大會中, 最勝光明無與等。
三十三天帝釋主, 廣興供養妙莊嚴,
龍子巍巍大沙門, 諸天見者咸開悟。
欲入佛法解脫海, 成就智慧法寶藏,
當以戒定為船筏, 能至念處摩尼聚。
太子昔修諸苦行, 或住陂池或巖窟,
或依逈絕曠野中, 善達空無相無作。
牟尼大仙師子吼, 指誘群迷生覺悟,
如是善巧方便力, 難化能化使柔順。
佛為最上調御師, 能施眾生諸法寶,
寂靜妙樂奢摩他, 戒定功德堅固藏。
若能依教修諸行, 除惑滅罪令清淨,
是故天人阿修羅, 常樂聞持佛正法。」
於是淨飯王,為尊者優陀夷而說偈言:
「我子捨家無少樂, 或乏飲食或臥具,
猶如鮮潔青蓮華, 置之陸地當枯悴。」
尊者優陀夷,以偈答曰:
「如來遊戲諸神通, 常飡禪悅無飢渴,
由住寂靜妙等持, 若金蓮華體堅實。」
時淨飯王,復說偈言:
「太子昔在皇宮日, 百千采女常圍繞,
睡寤常聞歌吹聲; 棲止山林有何樂?」
尊者優陀夷,以偈答曰:
「佛住解脫勝境界, 深心依止諸禪定,
行住坐臥威儀中, 常生喜樂曾無苦。」
時淨飯王,復說偈言:
「太子昔在皇宮日, 眾妙茵褥敷臥具,
百千燈炬常照明, 向夕未嘗知有暗。」
尊者優陀夷,以偈答曰:
「牟尼廣修殊勝行, 以四無量為茵褥,
心常利樂諸有情, 於中庸境無癡鈍。」
時淨飯王,復說偈言:
「昔時太子居深殿, 遊戲受用諸快樂,
左右侍衛善承迎; 獨止山林何所得?」
尊者優陀夷,以偈答曰:
「如來所止悉清勝, 樂居寂靜阿蘭若,
平等觀視於世間, 常得天龍常恭敬。」
時淨飯王,復說偈言:
「昔日太子處王宮, 沐浴嬪嬙競承事,
上妙塗香以瑩身; 棲止山林何所得?」
尊者優陀夷,以偈答曰:
「牟尼持戒為浴池, 永滌諸惡淨無垢,
能令自他悉清淨, 離眾塵穢登彼岸。」
時淨飯王,復說偈言:
「太子所著殊妙衣, 金縷貫飾珠瓔珞,
旃檀和合妙塗香; 棲止山林何所得?」
尊者優陀夷,以偈答曰:
「牟尼以慚為上服, 菩提分法如珠鬘,
護戒清涼若塗香, 以用莊嚴功德體。」
時淨飯王,復說偈曰:
「太子所住常嚴警, 百千勇士持戈冑,
繖蓋迎空蔽日光; 獨向山林誰守護?」
尊者優陀夷,以偈答曰:
「牟尼具足十智力, 於諸怖畏心不動,
慈悲普蔭諸群生, 沙門法子常圍遶。」
時淨飯王復說偈言:
「善哉善說佛功德, 不久當往聞法要。
願今先受我供養, 復持香飯奉如來。」
父子合集經卷第一
大正藏第 11 冊 No. 0320 父子合集經
父子合集經卷第二
西天譯經三藏朝散大夫試鴻臚卿宣梵大師賜紫沙門臣日稱等奉 詔譯
淨飯王始發信心品第一之餘
時尊者優陀夷知淨飯王心生感悟,說偈讚已,白言:「大王!今佛世尊出興于世為大法王,具足成就諸善功德,於彼沙門大眾之中,猶如滿月眾星圍繞,世尊光明復過于彼。大王!如來出世如秋空日,無雲覆蔽其光特盛。佛於沙門大眾之中,光明照耀復過於彼。又如海中有光明山,其光赫奕出於眾山。佛處沙門大眾之中,光明照耀復過于彼。又如帝釋處善法堂,天眾圍繞,身光熾盛異諸天子。佛於沙門大眾之中,光明照耀復過于彼。又如大梵天王,百千俱胝梵眾圍繞,一切身光無與等者。佛於沙門大眾之中,光明照耀復過于彼。」
時淨飯王聞說世尊如是最勝光明威神,復自憶念:「往昔太子初降生時,地六震動,所謂動.遍動.極遍動、起.遍起.極遍起、涌.遍涌.極遍涌、震.遍震.極遍震、擊.遍擊.極遍擊、吼.遍吼.極遍吼,光照天地,無與等者,即行七步不假扶掖。是時空中澍二種水:一者、溫煖,二者、清冷,用為灌浴太子之身。地中自然涌出寶座,殊妙繖蓋,懸處虛空,有諸天子恭敬尊重,手執白拂,侍立左右。乃至菩薩長年捨家厭五欲樂,常住正念,說誠實語,令諸有情不相損害。所作決定勇猛堅固,願成無上正等菩提,未得度者皆令得度,漸次至於究竟彼岸。」於是淨飯王為優陀夷,而說偈言:
「若人初生時, 言說唯決定,
彼具寂靜慧, 智者何不信?
太子初生時, 世間無與等,
為世所尊重, 智者何不信?
乃至於夢中, 曾無虛妄說,
如說而修行, 智者何不信?
於境不生貪, 不為貪所縛,
不顧金寶聚, 智者何不信?
瞋如利刀劍, 忿怒令他怖,
善離彼過失, 智者何不信?
勝慧常相應, 驚怖不能動,
由離癡過失, 智者何不信?
受用五欲樂, 不為彼纏縛,
勝慧善決擇, 智者何不信?
百千種幻術, 無少分真實,
善人非所樂, 智者何不信?
無數巧妙言, 畢竟為戲論,
於縛不能脫, 智者何不信?
若愛樂法樂, 相應諸義利,
決定能離縛, 彼言何不信?
離垢方便力, 人孰能防禦,
逾城出釋宮, 彼言何不信?
棄捨五欲樂, 棲山若麋鹿,
志樂求菩提, 彼言何不信?
六年修苦行, 為度諸眾生,
求最上菩提, 彼言何不信?
六年食麻麥, 不思諸美膳,
求最上菩提, 彼言何不信?
六年處谷山, 眾魔來伺隙,
不能見少過, 彼言何不信?
何人不求利, 獨無少希望,
善離貪過患, 彼言何不信?
無上正等覺, 若他未曾聞,
難信復難解, 彼言何不信?
若梵天請轉, 或世尊自說,
如是微妙法, 彼言何不信?
憐愍釋種故, 示生於王宮,
皆令脫苦縛, 彼言何不信?
未登彼岸者, 教詔令得度,
常發如是願, 彼言何不信?
世尊於往昔, 嘗如是勸化,
當知今亦然, 彼言何不信?
是故我今者, 求見法中王,
如是諦觀察, 得身心清淨。」
時淨飯王說是偈已,復更思惟,謂尊者曰:「是身何久,乃發道意?」
時優陀夷為淨飯王而說偈言:
「大王今作人中主, 應當修習諸義利,
如來稱讚發心因, 常得生於尊勝處。
若能發生清淨意, 往詣牟尼大仙所,
所獲功德難可量, 增長人天諸善種。
如來昔為王太子, 大悲愍念諸群萌,
廣行平等無量心, 猶若蓮華不著水。
一切有情沒瀑流, 佛能救拔令出離,
是名無上兩足尊; 王發淨心善調伏。
佛智最上最第一, 善拔眾生疑惑箭,
永離眾苦得安樂; 王發淨心善調伏。
太子永斷三有縛, 降伏四種魔軍眾,
得成無上大菩提; 王發淨心善調伏。
開示解脫甘露法, 帝釋人王咸勸請,
利樂三界諸有情; 王發淨心善調伏。
能轉最勝妙法輪, 攝化一切諸外道,
其數俱胝那臾多; 王發淨心善調伏。
如來慧眼極清淨, 眾生無明之所覆,
說法能除彼癡暗; 王發淨心善調伏。
眾生老死所逼迫, 如來說法除憂怖,
方便令登常樂門; 王發淨心善調伏。
如來出現於世間, 如空四澍大雲雨,
能滅熾然三毒火; 王發淨心善調伏。
牟尼十力智光明, 銷滅眾生三世罪,
畢竟遠離諸過咎; 王發淨心善調伏。
如來常以大悲心, 愛念眾生如赤子,
皆令離苦得解脫; 王發淨心善調伏。
難化剛強諸眾生, 如來方便能攝受,
令除掉舉與憍慢; 王發淨心善調伏。
眾生沒於貪欲海, 諸天著樂亦復然,
佛垂十力能拯接; 王發淨心善調伏。
如來大悲無與等, 無量功德所莊嚴,
能救眾生長夜苦; 王發淨心善調伏。
如來大悲方便力, 若摩尼珠能瑩水,
善除鬪諍垢濁因; 王發淨心善調伏。
如摩尼寶本性淨, 眾生見已咸歡喜,
牟尼永離煩惱因; 王發淨心善調伏。
人天多受別離苦, 佛令獲得寂靜樂,
出離輪迴生死因; 王發淨心善調伏。
牟尼成就功德海, 我今略說一少分,
譬如虛空無有邊; 王發淨心善調伏。」
時淨飯王聞偈讚已,即自憶念:「向者菩薩未出家時,我曾親見作勝事業,正念相應發決定願:『我當捨家誓成佛道,度諸眾生令至彼岸。』」乃謂尊者優陀夷曰:「汝今即是如來之子,自食訖已,別齎供養,然後我當詣世尊所。」
時優陀夷生大歡喜,即持香飯奉上如來。佛受供已,召諸比丘,而告之曰:「彼優陀夷,我遣往化淨飯父王,今已信解。」
佛即讚彼優陀夷言:「善哉!善哉!汝今獲得無量福蘊,令諸世間諸天及人,聞是事已,增長善根。」
有諸比丘白言:「世尊!彼優陀夷得幾所福?」
佛言:「假使十方殑伽河中所有沙數,無量無邊不可稱量,是優陀夷所得福報,與彼沙數正等無異。」
於是世尊食已收鉢,安住威儀,加趺而坐,入定觀察,父王將至。即召北方多聞天王,與其眷屬百千俱胝那臾多大藥叉將,於自宮出從空而來,屈伸臂頃,到於佛所,合掌作禮,供養世尊及比丘眾,住立一面。
復次,東方持國天王,與其眷屬百千俱胝那臾多乾闥婆眾,從空而來,到於佛所,合掌作禮供養世尊及比丘眾,住立一面。
復次,南方增長天王,與其眷屬百千俱胝那臾多矩畔拏眾,從空而來,到於佛所,合掌作禮供養世尊及比丘眾,住立一面。
復次,西方廣目天王,與其眷屬百千俱胝那臾多諸大龍眾,從空而來,到於佛所,合掌作禮供養世尊及比丘眾,住立一面。
復次,帝釋天主與三十三天無數天子,來至佛所作禮供養。如是,焰摩天、覩史多天、樂變化天、他化自在天、大梵王天、光音天、廣果天、淨居天,此諸天子各與百千俱胝那臾多天子眷屬,來詣佛所頭面作禮,供養恭敬及比丘僧,住立一面。
復次,毘摩質多羅阿修羅王,與六十那臾多眷屬,著新淨衣次第裝束,從空而來到於佛所,頭面作禮供養世尊及比丘眾,在一面住。
復次,迦婁羅王與其眷屬八萬六千眷屬俱,從空而來,到於佛所,合掌作禮供養世尊及比丘眾,住立一面。
復有外道大仙婆羅門等八十俱胝,從於諸方來詣佛所親近供養,譬若滿月麗於空中,威德光明隱蔽宿曜。
時彼眾中天龍鬼神、摩睺羅伽等,一心同聲,以偈讚曰:
「佛具智光明, 最勝無倫匹,
降伏阿修羅, 滅三毒癡暗。
佛面猶滿月, 眾相悉莊嚴,
具最上辯才, 能破諸異論。
百福妙嚴身, 天人無與等,
開導諸聲聞, 如蓮出濁水。
如帝釋天主, 天子常圍繞,
威德勝諸天, 身光亦復爾。
如來二足尊, 法子常圍繞,
善說諸法要, 令眾生開悟。
如焰摩天主, 眷屬常圍繞,
安坐大眾中, 諸天咸尊重。
佛身無邊光, 照險難惡道,
墮落諸眾生, 蒙光皆離苦。
覩史多天主, 天眾常圍繞,
由昔福報故, 身光獨為勝。
天與阿修羅, 及餘龍神眾,
釋師子光明, 清淨超於彼。
樂變化天主, 皆來至佛所,
為佛光所蔽, 令知先福業。
如是佛光明, 最上無能比,
能化未調伏, 令生淨信解。
他化自在主, 天眾常圍繞,
由宿善業故, 身光獨為勝。
如來十力尊, 正行皆圓滿,
於諸天人中, 光明極熾盛。
色界大梵王, 身光超梵眾,
八種妙音聲, 諸天無與等。
如來大法王, 八部常恭敬,
演四諦法音, 光照三千界。
諸天龍神等, 咸來至佛所,
希聞梵音聲, 願佛開未悟。
大海深可量, 虛空可知際,
須彌尚可稱, 佛功德無極。」
父子合集經王詣佛所品第二
時淨飯王前已謂尊者優陀夷言:「不久我當躬詣佛所,諒惟世尊,他心先鑒。即召釋種擇吉祥日,於日天子初出之時,我當嚴駕決定往矣。」時諸釋種聞王教勅咸生忻慶,各作是言:「善哉!大王!願當侍從。」
時淨梵王勅令排備象馬車乘寶飾輦輿,以淨黃土遍覆道路,駕青色車青寶裝鉸,於其車上懸青繖蓋,寶網交絡,寶鈴和鳴,奏妙音樂,作眾歌舞;有百勇士擐青甲冑,著青革屣,周匝圍繞;無數翊從服青色衣,各各執持青色幢幡,及青色拂,復以眾寶而飾其柄,種種莊嚴,青色鮮潔,次第行列,安徐前進。駕黃色車,黃金裝鉸,於其車上張黃繖蓋,寶網交絡,寶鈴和鳴,奏妙音樂,作眾歌舞;有百勇士擐黃甲冑,著黃革屣,周匝圍繞;無數翊從服黃色衣,各各執持黃色幢幡及黃色拂,復以眾寶而飾其柄,種種莊嚴,黃色鮮潔,次第行列,安徐前進。駕紅色車紅寶裝鉸,於其車上張紅繖蓋,寶網交絡,寶鈴和鳴,奏妙音樂,作眾歌舞;有百勇士擐紅甲冑,著紅革屣,周匝圍繞;無數翊從服紅色衣,各各執持紅色幢幡及紅色拂,復以眾寶而飾其柄,種種莊嚴,紅色鮮潔,次第行列,安徐前進。駕白色車白銀裝鉸,於其車上張白繖蓋,寶網交絡,寶鈴和鳴,奏妙音樂,作眾歌舞;有百勇士擐白甲冑,著白革屣,周匝圍繞;無數翊從服白色衣,各各執持白色幢幡及白色拂,復以眾寶而飾其柄,種種莊嚴白色鮮潔,次第行列安徐前進。駕彩畫車眾寶裝鉸,於其車上張彩畫蓋,寶網交絡,寶鈴和鳴,奏妙音樂,作眾歌舞;有百勇士擐彩畫甲,著彩畫履,周匝圍繞;無數翊從服彩畫衣,各各執持彩畫幢幡及雜色拂,復以眾寶而飾其柄,種種莊嚴,雜色鮮潔,次第行列,安徐前進。於眾車後有八萬象,一一象上皆有七寶所成樓閣,金幢間列,甚可愛樂。復於象後有八萬馬,亦以金寶而鉸飾之。時淨飯王乘最勝象,從自宮中出迦毘羅城,詣尼拘律陀林,諸釋種等肅恭隨從。
是時世尊,遙見父王將諸臣佐、釋種眷屬、城中人民漸次來至,召諸比丘出林觀矚。比丘見已深生隨喜,歎未曾有,初覩咸謂三十三天帝釋天主而來至此。王所行路淨治平坦,散五色華,燒眾名香,於虛空中懸眾繒鬘,種種伎藝諸妙音樂行列道側,一時俱作,王意熙怡前詣佛所。
父子合集經卷第二
大正藏第 11 冊 No. 0320 父子合集經
父子合集經卷第三
西天譯經三藏朝散大夫試鴻臚卿宣梵大師賜紫沙門臣日稱等奉 詔譯
淨飯王致禮如來品第三
爾時淨飯王,將諸釋種前後圍繞,詣尼拘律陀園中,到已即下寶飾車乘,與諸臣從徒步而進。世尊知已,欲化父王捨除憍慢,發生淨信,即陞空中現神變相,遊行往來自在無礙。
時娑婆世界主大梵天王在如來左,帝釋天主居如來右,焰摩天王、都史多天王、樂變化天王、他化自在天王,各各執持種種寶蓋,隨從如來乘空而行。多聞天王、持國天王,合掌作禮住立東面。增長天王、廣目天王,頭頂致敬住立西面。復有六欲諸天眷屬,雨諸天花,優鉢羅花、拘沒那花、奔拏利迦花、曼陀羅花,及雨上妙細末旃檀、沈水香等,諸天伎樂眾妙歌舞,於虛空中一時俱作。
爾時世尊,以神通力化作無數七寶樓閣,微妙莊嚴,光明赫奕,令彼時會若天若人互相往來各得相見。是時眾會心大歡喜,從昔已來未曾有也。
時淨飯王覩斯瑞相生希有心,即作是說:「如來昔日為太子時,不以四天下轉輪王位富貴自在心生顧戀,今於三千大千世界為大法王,具足聖財神通自在,常得諸天恭敬圍繞,勝過於彼,不可比喻。我今唯有釋種眷屬及諸人民,而為侍從。」作是說已,喜悅無量生清淨心,偏袒右肩,右膝著地,合掌恭敬,瞻仰如來,頭面致禮,復作是言:「世尊初生無人扶侍,即行七步,觀視十方:『我於世間,最尊最勝,更無過上,越老病死,盡苦邊際。』我於爾時見是事已,心生歡喜,曾伸禮敬。又復世尊為太子時,往田野中觀於農作,憩閻浮樹蔭涼之下,日雖西昃,其影不移。是時復有六欲天子,合掌恭敬,侍立其側。我於爾時亦伸禮敬,今覩世尊現是瑞相,乃為第三向佛作禮。」
時淨飯王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
「福智無比兩足尊, 初生即行於七步,
唱言世間獨為勝, 我於彼時曾致禮。
又觀農作憩陰涼, 日昃其影不移動,
六欲諸天侍其側, 我於彼時伸禮敬。
今佛現此神變相, 愍念於我及眾生,
世間無有如佛者, 此乃第三頭面禮。
昔日我為立其名, 號曰一切義成就,
已得佛果遂夙心, 喜悅猶如飲甘露。」
時六欲天子知淨飯王一心渴仰欲覩如來,先於尼俱律陀園中,為佛世尊敷師子座,其座高勝諸珍嚴瑩,即以天中憍奢闍衣上妙白㲲鋪設其上;又彼林中自然化出眾妙衣服,周匝莊嚴處處垂下。設座畢已,迎請世尊安坐其上。「我自捨家至于成佛,乃與父王初得相見。」作是念已從空中下。時淨飯王獲奉如來,心大歡喜得未曾有,瞻仰粹容目不暫捨,尊重讚歎問訊慰勞。佛於座上結加趺坐,王與釋種退坐一面。
是時復有色界諸天皆來佛會,所謂梵眾天、梵輔天、大梵王天、少光天、無量光天、極光淨天、遍淨天、無量淨天、無雲天、福生天、廣果天、無煩天、無熱天、善現天、善見天、色究竟天等,覩佛世尊為化父王現斯瑞相,咸皆歡喜共相慶慰,各持天中曼陀羅花、摩訶曼陀羅花而散佛上,又復以諸上妙天衣懸於空中而為供養,復以種種嚴身之具,寶冠耳璫,指環臂釧,珠珮瓔珞,珍琦束帶,或以黃金為鬘眾寶間飾,眾寶為鬘黃金間飾,如是寶鬘貫以金線,巧妙光麗,奉上如來。又以種種上妙寶蓋寶幢寶幡,行列供養。
時諸天子作供養已,頭面作禮住虛空中,散諸香水如微細雨,各各合掌,以偈讚佛:
「歸依最勝大丈夫, 善能攝化群生者,
具大福智及名聞, 一切世間無與等。
歸依最勝大丈夫, 勝慧深廣難思議,
大悲憐愍諸有情, 為說四諦真實法。
歸依最勝大丈夫, 永離貪恚愚癡垢,
巍巍相好遍莊嚴, 猶若金山顯大海。
歸依最勝大丈夫, 能摧異論無怯弱,
咸令捨除迷妄情, 具修正見清淨行。
我等自惟宿福慶, 得值能仁出世間,
以此供養少善根, 迴向自他得作佛。」
父子合集經阿修羅王授記品第四
爾時世尊為化父王現神變已,時彼會中有諸阿修羅王,矚是瑞相,心各踊悅,復見色界諸天子等廣大供養,深生隨喜。時有上首尾摩唧怛囉阿修羅王而作是言:「我今於佛最初供養。」以神通力於彼園中,即時化作六十那庾多眾寶網幔,雜色間飾彌覆空中。寶幔之下復現六十那庾多寶莊嚴地,寶地之上復現六十那庾多殊妙樓閣,一一樓閣寶為其門,黃金樓閣以銀為門,琉璃為牖,硨磲為柱,玻瓈為栱,碼碯為地,真珠等寶間飾莊嚴,白銀樓閣以金為門,琉璃為牖,珊瑚為柱,硨磲為栱,玻瓈為地,真珠等寶間飾莊嚴;乃至碼碯樓閣玻瓈為門。如是七寶所成樓閣戶牖柱栱次第莊嚴,一一門中各現眾寶師子之座。於座左右皆有修羅童子童女,手執白拂或持寶扇侍立其側。一一座上有眾寶蓋,於前復現眾色寶幢,於黃金門現出青幢,黃色為頂黃金為幹,於白銀門現出黃幢,青色為頂赤寶為幹,於琉璃門現出紅幢,赤色為頂黃金為幹,於眾寶門現彩畫幢,眾色為頂白銀為幹,如上所現眾寶網幔、寶地樓閣、寶幢幡蓋迴轉空中,繞佛三匝行列而住。如三十三天伊羅鉢那大龍象王,徐行旋繞帝釋天主,亦復如此。又復降雨天諸妙花,所謂曼陀羅花、摩訶曼陀羅花,曼殊沙花、摩訶曼殊沙花,波嚕沙迦花、摩訶波嚕沙迦花,迦哩迦囉嚩花、摩訶迦哩迦囉嚩花,鉢吒羅花、摩訶鉢吒羅花,唧怛囉鉢吒羅花、摩訶唧怛囉鉢吒羅花,又雨七寶所成之花:黃金花、白銀花、硨磲花、碼碯花、吠琉璃花、玻胝迦花、真珠花等。復雨珍琦玩好之具,時會所樂皆得如意。又復降雨眾妙香水、塗香、末香、沈水香等。時迦毘羅城所積之花,舉高七尺廣六由旬,與其香水合和成泥。佛神力故,其香普薰遍滿三千大千世界,其中眾生若天若人聞是香已,皆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得不退轉。
彼阿修羅王作供養已,乘七寶車,繞佛三匝,合掌向佛,以偈讚曰:
「最勝無動尊, 圓成菩提果,
能化諸有情, 出離於三界。
我以清淨心, 現前伸供養,
願得如世尊, 永脫輪迴苦。
牟尼大聖主, 離染除諸惑,
堪為天人師, 救拔超彼岸,
善宣微妙法, 調伏諸眾生,
度老死苦厄, 故我稱讚禮。」
時尾摩唧怛囉阿修羅王偈讚佛已,「我今供養心猶未足。」復以海中所有一切無價珍寶,奉上如來。以神通力化作六十那庾多微妙寶車,一一寶車以調順馬而駕御之,皆以金寶裝校嚴飾,一一車上有妙幰蓋,懸眾寶鈴,出聲和雅,其上各有阿修羅女,色相具足獻妙歌舞,作諸伎樂,其聲嘹喨,聞者無厭。佛神力故,令此樂音遍徹三千大千世界;其中有情聞是聲已,身意泰然,離諸染著,皆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不退轉。
時阿修羅王作供養已,與其眷屬,心大歡喜,合掌向佛,重說偈言:
「願我常親近, 牟尼大導師,
設最上供養, 得盡諸苦際。」
爾時會中復有阿修羅王名曰極喜,發清淨心,廣興供養,一一供養與尾摩唧怛囉阿修羅王等無有異。作供養已,乘七寶車繞佛三匝,合掌向佛,以偈讚曰:
「歸依無上十力尊, 具修無邊真實行,
決定了達一切法, 永斷諸惑得無畏。
歸依三界大導師, 解脫有愛諸結縛,
己超菩提勝彼岸, 復能拯拔沈溺者。
如來善說出離道, 眾生聞已咸信受,
皆令清淨滌諸染, 猶若蓮花不著水。
牟尼勝智善觀察, 了諸法空亦無相,
不著一切有為行, 譬如虛空無所依。」
爾時會中復有阿修羅王,名曰妙臂,發清淨心廣興供養,一一供養與極喜阿修羅王等無有異。作供養已,乘七寶車,繞佛三匝,手捧金栗散如來上,合掌向佛,以偈讚曰:
「稽首吉祥調御師, 天中世間無與等,
了知眾生性本空, 但有假想如陽焰,
無作無受無眾生, 無我無人無彼此,
無言無說自性空, 諸法本來常寂靜。
推求諸法不可得, 則於佛教善入解,
是人得名法王子, 隨順先佛之所行。
我今於佛伸供養, 調伏難化諸眾生,
以此稱讚少善根, 迴向自他皆作佛。」
爾時會中復有阿修羅王,名曰大力,發清淨心,廣興供養,一一供養與妙臂阿修羅王等無有異。作供養已,乘七寶車,繞佛三匝,以諸寶花而散佛上,合掌向佛,以偈讚曰:
「稽首大法王, 慧眼照三有,
已渡生死海, 到究竟彼岸。
教導諸有情, 除惑無怖畏,
越四種瀑流, 得至安隱處。
甚深微妙慧, 窮世間源底,
知眾生所欲, 深著顛倒想。
常以大悲心, 開示令覺悟,
破彼邪妄智, 具足真實見。
了達一切法, 無垢無所著,
如幻化陽焰, 亦如水中月。
牟尼最勝尊, 視眾生如子,
皆令修正行, 不著於三世。
如來出世間, 了法皆虛假,
自性無所得, 他性悉皆空。
如世間愚夫, 夢中受欲樂,
畢竟不可得, 應當如理思。」
爾時會中復有阿修羅王,名曰羅睺,發清淨心,廣興供養,一一供養與大力阿修羅王等無有異。作供養已,乘七寶車,繞佛三匝,復以上妙唧怛囉鉢吒羅花而散佛上,合掌向佛,以偈讚曰:
「巍巍無上士, 身光極晃耀,
諸天及世人, 無有如佛者。
猶若以芥子, 比於彌盧山,
亦如牛跡水, 以況於溟渤。
如來妙色相, 世間無與等,
一一相端嚴, 觀者心無厭。
妙相難思議, 超過一切色,
如日照世間, 餘光皆隱沒。
佛威德光明, 映蔽諸天眾,
如月現長空, 星光皆晦昧。
慧深如巨海, 身相若金山,
佛身智光明, 三界無倫匹。」
爾時會中復有阿修羅王,名曰淨戒,發清淨心,廣興供養,一一供養與羅睺阿修羅王等無有異。作供養已,乘七寶車繞佛三匝,復以摩訶唧怛囉鉢吒羅花而散佛上,合掌向佛,以偈讚曰:
「牟尼具勝智光明, 能破貪恚愚癡暗,
成就最上奢摩他, 降注法雨沃群品。
如來金剛座道場, 熾然智炬照三有,
能爇眾生煩惱薪, 使無遺餘成灰燼。
無量百千俱胝劫, 積集任持妙法藏,
普施熱惱諸群迷, 聞者皆如飲甘露。
如來出現於世間, 能示眾生正法眼,
無明生死長夜中, 智慧摩尼能顯照。」
爾時會中復有阿修羅王,名喜鬪戰,發清淨心,廣興供養,一一供養與淨戒阿修羅王等無有異。作供養已,乘七寶車,繞佛三匝,復以上妙鉢吒羅花而散佛上,合掌向佛,以偈讚曰:
「歸依聖主釋師子, 於諸法中得無畏,
猶如勇將擐甲冑, 降伏他兵無怯弱。
能仁諸根常寂靜, 不為煩惱所動亂,
永盡三毒一切垢, 餘習展轉不復起。
如來六返觀眾生, 無愛無憎無分別,
安住無緣廣大慈, 於冤親境悉平等。
佛知眾生種種想, 各各開示袪諸妄,
皆令善住正思惟, 了心如幻無所著。」
爾時會中復有阿修羅王,名曰妙眼,發清淨心,廣興供養,一一供養與喜鬪戰阿修羅王等無有異。作供養已,乘七寶車,繞佛三匝,復以摩訶鉢吒羅花而散佛上,合掌向佛,以偈讚曰:
「大威德世尊, 了諸法實相,
所謂諸法者, 從因緣故有,
無法無非法, 尋求不可得,
若有法可說, 此說唯假名。
如是種種相, 本來常寂靜,
無名亦無相, 牟尼之所說。
雖說而無說, 少分不可得,
說者既亦無, 聽者亦如是。
善達如是義, 不著一切法,
則能行大行, 是名真佛子。」
爾時會中復有阿修羅王,名越三世,發清淨心,廣興供養,一一供養與妙眼阿修羅王等無有異。作供養已,乘七寶車,繞佛三匝,復以殊妙真珠瓔珞奉施如來,合掌向佛,以偈讚曰:
「如來具足諸功德, 淨戒威儀悉圓滿,
四種魔軍智伏除, 三界無與佛齊等。
如來定力無能動, 非淺智者所能測,
行住坐臥定相應, 現諸利樂神通事。
如來勝慧無過上, 於大眾中師子吼,
善說妙法破群疑, 攝化一切諸外道。
如來身色超三有, 種種相好遍莊嚴,
光明赫奕若金山, 廣修檀施所獲得。」
爾時會中復有阿修羅王,名曰普耀,發清淨心,廣興供養,一一供養與越三世阿修羅王等無有異。作供養已,乘七寶車,繞佛三匝,復以眾妙珍寶散如來上,合掌向佛,以偈讚曰:
「我等捨離五欲樂, 來詣佛所伸供養,
各見如來對已前, 此不共德難思議。
一音所演清淨法, 或樂廣說或略說,
各隨意欲而解了, 此不共德難思議。
一音所演清淨法, 隨其趣類各得解,
如來善巧應其機, 此不共德難思議。
一音所演清淨法, 或令修習或調伏,
或有獲證諸果利, 此不共德難思議。」
爾時會中復有阿修羅王,名目真隣陀,發清淨心,廣興供養,一一供養與普耀阿修羅王等無有異。作供養已,乘七寶車,繞佛三匝,以赤真珠,而散佛上,合掌向佛,以偈讚曰:
「如來善化於父王, 捨除憍慢及邪見,
令發堅固淨信心, 此為最上無比子。
法無自性從緣生, 如夢受樂非實事,
應知彼樂隨想起, 是則名了諸法性。
譬如秋空起浮雲, 妄情執有非堅固,
依於牟尼教法中, 智者不應增我慢。
心善觀察不放逸, 則於世間無所著,
是名安住佛法中, 當證如幻三摩地。」
時諸阿修羅王作供養已,各各合掌,住立佛前,身意泰然,快得善利,皆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爾時,世尊知諸阿修羅王心之所念,於大眾中現微笑相,即於面門放五色光,其光遍照普佛世界,繞佛三匝,復從世尊頂門而入。
時尊者馬勝覩是相已,從座而起偏袒右肩,右膝著地,頭面作禮,白言:「世尊!以何因緣現斯瑞相?」合掌向佛,以偈問曰:
「人中最勝釋師子, 現斯瑞相非無因,
唯願大悲為我說, 聞已皆使心安泰。
六十那由阿修羅, 廣大淨心興供養,
將非如來與授記, 令彼聞已生歡喜?
時會咸作是思念: 『放此光明非小緣,
唯願如來愍我輩, 為說現相之所以。』
為當有發菩提心? 或復初生於淨信?
如來各各悉了知, 願決眾疑速當說。」
爾時世尊以偈答曰:
「善哉馬勝大比丘, 汝能諮問放光事,
我今欲於眾會中, 記別最上真實果。
諸阿修羅興福業, 志求無上大菩提,
貪恚障染悉蠲除, 如手觸空無所礙。
由此發生清淨意, 廣興無邊妙供養,
後當捨此修羅身, 常生勝處增明慧。
未來過彼河沙劫, 親近承事諸如來,
後身得作法中王, 相繼成佛同名號。
皆稱最上燈如來, 名聞普遍十方界,
教化六十那庾多, 眾生聞法咸得度。
國土廣博極嚴淨, 盡一三千大千界,
其中受化諸眾生, 具足福德及智慧,
不造一切非法業, 皆修平等安樂行。
彼佛皆說無諍法, 聞者無著亦無礙,
佛壽六十那庾多, 眾生住命等無異。
彼諸如來化緣終, 機感相從亦入滅,
次第紹隆得作佛, 國土壽量悉同然,
亦化如上諸有情, 受持正法為佛子。」
父子合集經卷第三
大正藏第 11 冊 No. 0320 父子合集經
父子合集經卷第四
西天譯經三藏朝散大夫試鴻臚卿宣梵大師賜紫沙門臣日稱等奉 詔譯
如來本行品第五
爾時尊者大迦攝波,見諸阿修羅王於佛會中以神通力化作廣大諸供養已,歎未曾有,而作是念:「如來昔行菩薩道時種何善根,乃能獲得如是最上殊勝果報?」作是念已,入三摩地一心觀察;由佛加持,即能憶念無量無邊阿僧祇劫,世尊往昔在在處處,精勤修習無量無邊廣大福業,一一顯現,諦了無疑。假使十方殑伽沙數世界,其中所有一切眾生皆得人身,復於爾所河沙劫中,一一有情各興供養,如彼尾摩唧怛囉阿修羅王所有福蘊,不及如來一發無上正等覺心所有功德,不可為比。
時尊者摩訶迦攝波,從定起已,歡喜合掌,以偈讚佛:
「往昔牟尼大聖王, 誓求無上大菩提,
修羅雖興廣供養, 不及發心所得福。
如來聖德超三界, 於天人中無等倫,
旃檀香積若須彌, 堪受如斯大供養。
上妙塗香極清淨, 其量深廣如巨海,
人中師子出世間, 堪受如斯大供養。
或散種種上妙花, 積聚高若輪圍頂,
如來聖德妙難思, 堪受如斯大供養。
以大海水為膏油, 蘇彌山量為其炷,
然燈奉施大導師, 堪受如斯大供養。
或以無數妙花鬘, 奉上如來及塔廟,
佛具廣大勝威德, 堪受如斯大供養。
設於無量俱胝劫, 持以萬億妙寶蓋,
如來善化於父王, 堪受如斯大供養。
於不思議俱胝劫, 以寶幢滿十方界,
如來成就大慈門, 堪受如斯大供養。
復於無量俱胝劫, 以河沙數妙繒幡,
牟尼利樂諸眾生, 堪受如斯大供養。
如來善說諸法要, 眾生咸悉能聽受,
辯才無礙法中王, 言辭善巧無相似。
假使殑伽沙世界, 其中所有諸眾生,
皆為十力天人師, 同出世間成佛道,
如是無數河沙佛, 各各化出無量首,
一一首現百千口, 復於口有百千舌,
於彼殑伽沙劫中, 稱讚如來功德海,
壽量智慧及發心, 不能了知一少分。」
爾時世尊讚尊者摩訶迦攝波言:「善哉,善哉!迦攝波!汝今於彼聲聞眾中,具修梵行,了達諸法,現證實際,心得寂靜。於我所證功德蘊中,善能入解,思惟觀察。我已成就無量無邊不可思議福德之聚,已到最上第一彼岸。迦攝!止於如來一發大心,所有福報,若有色相,十方所有河沙世界不能容受。假使十方殑伽沙數諸佛世尊同出於世,復於爾所殑伽沙劫,欲說如來一發大心所有功德,不能窮盡。所以者何?如來昔修菩薩行時,無一發心不為攝受利益安樂一切有情,彼有情界無限量故,如來發心亦無限量;以有情界畢竟無盡故,如來發心亦復無盡。是故我今得諸天人阿修羅王如是供養。假使十方殑伽沙世界,其中所有一切眾生,皆作供養如彼阿修羅王,猶不能及,一發大心所獲功德。所以者何?彼諸有情心不清淨,著果報故。迦攝!當知過去無量諸佛出世,初發大心,皆為憐愍一切有情,令脫輪迴,得涅槃樂;我今所作亦復如是。
「復次,迦攝!我念過去無量無邊、不可稱數、不可思議阿僧祇劫,爾時有佛出現於世,名曰帝幢如來.應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御丈夫.天人師.佛.世尊。其佛剎中所有眾生不造罪惡,心無散亂,不起邪思,無顛倒見及彼憍慢,身語意業畢竟清淨,伏除煩惱離惡趣因,精勤修習,互相策勵。能於生死長夜之中,發勇猛心,愛樂大乘,聽聞正法,如理修行。彼佛剎中有五種樂:一者、欲樂。二、出離樂。三者、定樂。四者、等持樂。五、菩提樂。彼諸眾生而常受用如是快樂,雖受彼樂而不耽著;如蜂採花但延其命,如禽飛空無所罣礙,此諸眾生亦復如是。
「又彼有情無貪恚癡種種惡業,煩惱過患,隨先善業而受其樂。何以故?彼佛修行菩薩道時,所化眾生唯純善行,設有先世不善故業,現善根力銷伏不起。是故彼土一切有情,唯一樂受相應現行。又彼佛土無種種難,暴惡風雨,祁寒酷熱,隨時所欲,即降甘雨。又彼眾生常樂聞法,各能了達,尊重恭敬。設若經行,若坐若立,思惟義趣,深入法味,無有疲倦,未甞睡眠。四威儀中,精勤修習,由法樂故,不生勞苦。唯修正斷,無顛倒見,設有錯誤,尋即改悔;故無苦受。
「又彼如來昔修行時,身語意業未甞錯謬,凡有所作智為先導,說菩薩法化諸眾生;彼聞法已隨智慧行,所作義利,非癡愛俱,故無不苦不樂受。彼國眾生其心平等,於一切處如理安住,故無冤憎會苦。又彼眾生無彼無此,於一切法心無所著,故無愛別離苦。又彼眾生於諸善法,不生輕慢,亦不毀訾,故無求不得苦;彼國眾生有為所遷,唯有行苦。何以故?其佛常說第一義諦微妙法故。
「復次,迦攝!彼帝幢如來出現於世,壽命長遠無量無邊恒河沙劫;其中眾生各各具足廣大辯才,善說法要,皆為過去諸佛世尊教化成熟,來生其中。迦攝!於汝意云何?如是廣大嚴淨佛土,頗有無信、無戒、無定、無慧、寡聞、懈怠,如是有情得生彼不?」
迦攝白言:「不也!世尊。」
「迦攝!於汝意云何?如是廣大嚴淨佛土,頗有微細善根、少劣善根、怯弱善根,業集煩惱為苦所攝,如是眾生不淨迴向,得生彼不?」
迦攝白言:「不也!世尊!如是佛剎其中生者,具足善根,純淨無雜,住正思惟,解脫諸苦,多聞精進,清淨迴向,皆蒙先佛久已化度;如是眾生得生其中。」
佛言:「迦攝!善哉,善哉!如汝所說,其事如是。昔帝幢如來者,於汝等意云何?知是誰也?」時諸比丘默爾無對。
當於是時,東方去此過殑伽沙世界,有國名月光莊嚴,是中有佛名光明聚,現在說法。彼佛會中有妙吉祥童子,遙聞此界所問因緣,知諸大眾無能答者。時彼童子即白佛言:「我今應往娑婆世界釋迦牟尼佛所,為彼時會,答其所問。」
時光明聚如來謂童子曰:「隨意當往。」是時童子即從彼沒,以神通力,屈伸臂頃,至娑婆世界釋迦牟尼佛所,頭面禮足,住立一面。
時佛世尊,語童子言:「以何因緣而來至此?」
時妙吉祥童子合掌白言:「我為眾會,答前所問,自遠而來。彼往昔帝幢如來,豈異人乎?即今釋迦牟尼如來是也。所以者何?由佛世尊具足成就不可思議微妙功德,方便善巧,憐愍有情,皆令安住菩提之道。」
時眾聞已,咸共讚言:「善哉!童子!善答斯問,決眾疑網。汝今所說,是為正說,是真實說,是最上說。」
爾時童子為彼眾會,而說偈言:
「聖主釋師子, 具勇猛精進,
憐愍於世間, 現不思議事。
彼牟尼世尊, 過去已曾作,
八十俱胝佛, 成熟諸有情,
常以大悲心, 嚴淨佛國土,
淺識不能知, 種種善方便。
不捨初發心, 隨機而應現,
亦於未來世, 復現無量身。
或現為釋梵, 或示作魔王,
遍法界有情, 莫能知少分。
或現王宮生, 成道轉法輪,
乃至入涅盤, 顯現佛功德。
或隨其種類, 現作女人相,
不染世間法, 如蓮性本淨。
或涕淚悲泣, 或歌舞嬉戲,
或乘空往來, 皆為作佛事。
怖者令安隱, 慢者令柔順,
為利彼眾生, 現種種調伏。
癡者令離癡, 愚者示明智,
為利彼眾生, 作權巧方便。
狂者得正念, 跛者得安行,
為利彼眾生, 現諸神變事。
是故我稽首, 不思議精進,
普化諸有情, 皆令入佛道。」
父子合集經迦樓羅王授記品第六
爾時會中,復有六萬八千迦樓羅王,見諸阿修羅王作供養已,復聞如來與彼授記,發隨喜心廣興供養,以神通力即時化作六萬八千殊妙樓閣,一一樓閣七寶所成,所謂金、銀、琉璃、硨磲、碼碯、珊瑚、玻瓈,皆有七重,第一層級黃金為柱,椽梠枅栱,白銀為之,眾寶裝鉸;第二層級,白銀為柱,椽梠枅栱,黃金為之,諸珍嚴飾;乃至第七珊瑚為柱,真珠等寶雜廁間飾。如是樓閣,一一皆有寶網羅上,或黃金網、白銀為網,乃至真珠以為其網。復懸無數眾妙寶鈴,微風發聲,聽者無厭。復現六萬八千寶蓋,諸珍間錯,光明顯照。復現六萬八千寶幢,眾色相間,珠珍嚴飾。復現六萬八千繒幡,五色綷錯,甚可愛樂。復現六萬八千寶幔,或黃金線,而用合成;或以銀線、吠琉璃線、真珠等線,巧妙嚴飾。
時迦樓羅王,即以如上所現六萬八千七寶樓閣、眾寶網幔、寶幢幡蓋,奉上如來,於虛空中次第行列,徐行旋轉,繞佛三匝,如三十三天,愛囉嚩拏大龍象王繞天帝已,住立一面。
爾時迦樓羅王,合掌向佛,以偈讚曰:
「稽首歸依無上士, 一切世間無與等,
能超生老病死因, 解脫輪迴諸苦厄。
願我速成就佛身, 具足妙相三十二,
八十種好遍莊嚴, 如那羅延堅固力。
願我如佛真金色, 圓光丈六常照明,
行住坐臥威儀中, 攝化有情令出離。
願我堅持諸禁戒, 住勝最上三摩地,
以方便智利群生, 皆使得成菩提道。
願我此身永除斷, 為他乘馭瞋恚心,
如佛具足大慈悲, 獲得十八不共法。
了知諸法從緣起, 如幼如夢如谷響,
悉同牟尼大導師, 於人天中廣開示。」
爾時世尊,知諸迦樓羅王深心了達,志固精進,現微笑相,放五色光。時馬勝比丘覩是事已,頭面作禮,合掌恭敬,以偈問曰:
「歸依無上天人師, 現此希有難思事,
放斯光明非無因, 憐愍我等為演說。
迦樓羅王興供養, 寶幔彌覆於空中,
世間昔未曾見聞, 願兩足尊說斯義。
今此眾會諸人天, 合掌欣悅懷希望,
願聞為彼迦樓王, 演暢未來解脫果。
佛為最上天人尊, 能赴群生之所欲,
唯願如來為宣說, 令彼大眾除疑怖。
眾會若得離疑怖, 則能發生歡喜心,
若聞如來授記言, 當具奉行諸佛教。
唯冀大慈垂護念, 除疑增長諸善根,
各各合掌願欲聞, 迦樓羅王得佛道。」
爾時世尊,為馬勝比丘說伽陀曰:
「善哉馬勝善諮問, 放光現笑之所因,
吾今當說應諦聽, 令汝除疑生喜悅。
迦樓羅眾興福行, 誓求無上大菩提,
當成無畏十力尊, 獲斯勝報名為佛。
由彼淨心供養故, 定招相好所莊嚴,
十八不共法難思, 脫那羅延所乘馭。
由是堅持於淨戒, 安住清淨三摩地,
修習勝慧六神通, 嚴淨一切諸佛剎。
由彼淨心供養我, 後身脫此傍生報,
畢竟不歷惡趣生, 常受人天勝福樂。
過彼殑伽沙劫數, 供養承事諸如來,
善能調伏諸根門, 然後皆當得作佛。
同稱彌盧幢如來, 十號具足剎嚴淨,
其劫名為自然生, 其土無彼三惡趣。
其中所有諸眾生, 容儀挺特無殘缺,
彼佛壽命極長遠, 八萬四千俱胝歲。
如是次第得成佛, 國土壽量悉同等,
各各化度諸眾生, 八十那庾俱胝數。
皆令捨除憍慢習, 盡袪纏蓋獲清涼,
安住無生解脫門, 遠塵離垢心清淨。
以彼本有身金色, 恃其大力生憍慢,
是故成佛為有情, 先令斷除憍慢法。
彼等過去無數劫, 曾為苦行大仙人,
其數六萬有八千, 常樂修習神通事。
彼諸仙人得通已, 謂已自在世希有,
雖持禁戒具威儀, 安住山林生我慢。
由是墮於金翅中, 緣昔神通有大力,
以持戒故見我身, 忘失菩提因我慢。
我今與授成佛記, 略說先因令覺了,
廣為利樂諸眾生, 聞者咸共生歡喜。」
父子合集經卷第四
大正藏第 11 冊 No. 0320 父子合集經
父子合集經卷第五
西天譯經三藏朝散大夫試鴻臚卿宣梵大師賜紫沙門臣日稱等奉 詔譯
龍女授記品第七
爾時會中,復有九十六俱胝龍女,見彼阿修羅王、迦樓羅王於世尊所作供養已,復聞如來各與授彼成佛之記,心大歡喜,踊躍無量,發清淨心,廣陳供養。此諸龍女以神通力化作九十六俱胝青色傘蓋,一一傘蓋吠琉璃寶而作千骨,巧妙安布,黃金為柄,真珠為網,垂諸花鬘,諸珍嚴飾。復化九十六俱胝上妙良馬,亦以眾寶,裝鉸嚴飾,吠琉璃寶,而為轡勒。又復變現眾寶網幔,其量周廣六十踰繕那,遍覆一切諸來大眾,寶幔之下現一殊妙摩尼寶珠,光明顯照,無不明了。復現九十六俱胝眾寶花鬘,巧妙奇絕,周遍垂下。又復懸綴無數寶鈴,微風動搖,其聲和雅,猶如天樂,聞者無厭。復以細末多摩羅跋旃檀香沈水香等散如來上,復散優鉢羅花、詹博迦花,及散無量上妙衣服,種種無量雜色瓔珞,種種無量雜色花鬘。是諸龍女各乘彼馬,張設傘蓋,於虛空中繞佛三匝。復奏龍宮種種音樂,其聲清婉,眾所樂聞。又於迦毘羅城,降諸塗香及眾香水如雨而下,與其香花合和成泥,縱廣六十踰繕那。以彼如來威德加持,令此樂聲及香水泥普聞三千大千世界。其中眾生聞此聲香,皆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得不退轉。
是諸龍女作供養已,頭面禮敬,合掌向佛,以偈讚曰:
「我等宿慶值於佛, 淨心忻樂興福業,
供養牟尼大導師, 冀脫此身龍女報。
化出九十六俱胝, 眾寶莊嚴妙傘蓋,
供養無上調御師, 以此善因求出離。
復化九十六俱胝, 調順善御青色馬,
上妙青寶以莊嚴, 皆為供養如來故。
復化九十六俱胝, 青色寶幢空中轉,
一一皆以身語心, 頭面作禮伸迴向。
諸龍宮中妙樂音, 一時俱奏聲清徹,
牟尼出現於世間, 堪受如斯大供養。
如是種種樂音聲, 遠徹三千大千界,
其中眾生若得聞, 皆得菩提不退轉。
復現廣大一寶幔, 縱廣六十踰繕那,
周匝普遍於空中, 廣覆諸來大集會。
中現最上摩尼珠, 熾盛光明悉委照,
普於天人大會中, 淨心忻喜為供養。
我等以此少善根, 志求寂靜菩提果,
一如牟尼大導師, 成就甚深微妙慧。
教化饒益諸眾生, 解脫塵勞諸結縛,
亦如十力無上尊, 演說無邊清淨法。
諸有為法如幻化, 亦如聚沫非堅牢,
如空注雨起浮泡, 自性虛假無主宰。
智者觀諸世間法, 譬如鏡中現影像,
眾生體性亦同然, 唯佛現證如實說。
愚夫不了謂為實, 於虛妄境生執著,
畢竟諸法本來空, 此愚癡者自欺誑。
由彼迷妄無知故, 不達諸法真實性,
如來由是出世間, 顯示無我不可得。
譬如秋空起浮雲, 暫時顯現須臾沒,
當知我相本來無, 智者諦觀何所有?
如是一切世間法, 皆無自性非真實,
但能誑惑諸根門, 愚夫由此增狂亂。
牟尼超越於三界, 了諸法性無分別,
若依如來教奉行, 一切世間皆解脫。
若人聞是深妙法, 心生忻樂正思惟,
則能越離生死泥, 此非愚者之境界。
是故我今頭面禮, 無煩惱者天人師,
大悲能救苦眾生, 為舟為舍為依怙。
我等供養於如來, 為求無上菩提故,
當宣法要警群迷, 普願自他成佛道。」
爾時如來,知諸龍女心之所念,希望授記。即現瑞相,放大光明。時尊者馬勝覩是相已,頭面禮足,合掌向佛,以偈問曰:
「世出世間勝智者, 忽興神變放光明,
時會覩此稱吉祥, 非無因緣發斯瑞。
人中最上牟尼主, 願說光相之端由,
諸天人民龍鬼神, 聞已咸生歡喜念。
如來威德聖中聖, 於世間法無不了,
憐愍攝受諸眾生, 說此放光神變事。
如來慧力妙難思, 窮盡諸法實相義,
眾會瞻仰願欲聞, 各令知已心安隱。
牟尼久已成正覺, 能與群生作義利,
何因放此大光明, 願說咸得除疑惑。
今此大眾心寂然, 堪能領解深法義,
一心瞻仰於如來, 聞已各發菩提意。
若人於事未決了, 其心掉動則生惱,
由此皆墮疑網中, 唯冀洪慈速開示。
誰於今日發大心? 何佛他方說大法?
誰得菩提破魔軍? 放此光明甚希有。
何人廣興淨福業? 佛憐愍故放淨光。
聖主師子十力尊, 於大眾中無畏說。
我等若蒙佛顯示, 離諸疑怖心泰然,
咸生清淨隨喜心, 各各奉行於佛教。」
爾時世尊,為尊者馬勝說伽陀曰:
「善哉馬勝大比丘, 汝能諮問放光事,
吾今於此眾會中, 為說龍女未來果。
汝等一心當諦聽, 離諸散亂染因緣,
聞我說此放光因, 增長人天諸善利。
此諸龍女心開解, 能以智慧觀實相,
了知諸法本性空, 不著世間業果報。
無人無我無眾生, 亦無作者及受者,
補特伽羅自相空, 猶如陽焰鏡中像。
諸龍女等植德本, 共興廣大淨福業,
善能安住佛法中, 了世間法皆如幻。
如是作諸供養已, 誓求佛果大菩提,
後當捨此龍女身, 得生三十三天上,
得為帝釋天宮主, 受用妙樂無毀訾,
具天壽量大名聞, 復往焰摩天中住。
得生焰摩天宮已, 具足受彼殊妙樂,
佛子安住此天中, 自在得終天壽量。
後復生於兜率天, 得彼天眾常愛敬,
雖受快樂心不著, 猶若蓮花性本淨。
由彼宿習出世智, 常觀諸法皆空寂,
譬如刻石畫長存, 安住正念無移動。
後生樂變化天中, 天子天女常圍繞,
不為他毀有名稱, 滿彼壽量無中夭。
受彼最上五欲樂, 而與正念常相應,
善修三種解脫門, 畢竟入解真空法。
復生他化自在天, 得彼天眾常恭敬,
清淨意樂住其中, 任持正法心無動。
所欲受用皆他變, 不起染著癡愛心,
佛子安住彼天宮, 得盡彼天壽邊際。
由於欲樂生厭患, 忻求定地伏諸惑,
獲得諸禪解脫門, 由此得生梵天上。
由彼定生諸善根, 受用喜樂一中劫,
定中適悅勝難思, 漸能進趣菩提道。
住彼梵宮經一劫, 專修正行淨無雜,
善巧方便利有情, 無冤親想心平等,
於喜妙樂悉通達, 亦不味著諸禪定,
善能覺悟寂諸根, 是為最上牟尼子。
彼梵天說自然法, 不與業果理相應,
唯此真實解脫門, 畢竟超越於三界。
若人於此生信解, 善能引導諸眾生,
速成無上妙菩提, 是則名為世間眼。
彼龍女等生梵世, 饒益利樂諸天人,
教化令發清淨心, 皆能進趣菩提道。
往詣無邊佛剎土, 供養承事諸如來,
過彼未來星宿劫, 同成佛號寂諸根。
彼等聞佛授記已, 心淨踴躍志堅固,
時會咸生歡喜心, 各各頭面禮佛足。」
父子合集經龍王授記品第八
爾時難陀烏波難陀龍王,與其眷屬九十俱胝龍眾,見諸龍女供養如來得授記已,身意泰然,得未曾有,稱讚如來:「究竟滿足廣大威德神通無礙,能知眾生心之所念,所作事業皆悉聞知,各各現證,無不了達。然彼如來大悲增上,或不待請,即為說法或非時說,皆為教化成熟有情,除煩惱熱,得涅盤樂。隨機授法必令得果,乃至女人志意動亂,於婬怒癡自性增上,設聞法要,不能領解,亦得如來之所化度,如彼六十俱胝龍女猶獲授記,何況我等豈不蒙益?」
時彼龍王作是說已,於世尊所生難遭想,以神通力興大香雲,滿閻浮提,遍覆一切諸山大海,雨眾香水,旃檀末香,其香遠聞普佛世界。又復於彼迦毘羅城,雨赤真珠積至于膝,縱廣量等六十踰繕那。復於尼拘律陀林中,普散無量龍自在花,散已復散,變成花殿,其量亦廣六十踰繕那。七寶相間而為其柱,復以半拏紺末羅石以甃其地,其石柔軟,觸之清涼,眾所樂觀,非世所有。復現九十俱胝眾寶花鬘周匝垂下,又復懸挂眾色名衣,復現種種巧妙繒幡、香鬘寶鬘真珠鬘等,周遍莊嚴殊妙清淨。又復涌出無數寶藏,行列殿中而為供養。又復出現最上無價摩尼寶珠,以成其鏡,表裏瑩徹,無不交照。乃至迦毘羅城時會大眾,種種供養,殊勝莊嚴,於其鏡中皆悉顯現。復有九十俱胝龍馬,諸妙珍寶以為轡勒,無數寶鈴進步鳴響。是諸龍王各乘馬已,於虛空中繞佛三匝,復奏龍宮無量音樂,及雨種種殊妙珍寶,散於如來及聲聞眾。作供養已,頭面禮足,瞻仰世尊目不暫捨,以我所集功德善根,願與眾生同得佛道。合掌向佛,以偈頌曰:
「久修慈忍大悲行, 成就百福相莊嚴,
捨家逾彼迦毘城, 志固為求無上道。
六年示修於苦行, 伏諸外道不疲勞,
直詣金剛座道場, 普施群生甘露法。
昔日如來調御師, 棄捨王宮妙欲樂,
斷除頂髮住山林, 於世浮榮心不顧。
牟尼昔捨於頭目, 積功成滿菩提因,
凡夫聞見尚無因, 況復效修其苦行。
如佛昔作忍辱仙, 為歌利王無辜害,
割截耳鼻及身肢, 不生恚惱心怡悅。
時有愚癡婆羅門, 來秤身肉而蹶倒,
說此難行苦行時, 我等聞已生悲惱。
何因如來不起瞋, 愛念眾生如己子?
由興害意墮泥犁, 慈尊於彼能垂救。
如來具足無上慧, 於己害者不加報,
昔修廣大安樂因, 故得身肢復如故。
我等咸生淨信心, 稱讚如來真實行,
如彼牟尼利有情, 咸願速登無上覺。」
爾時世尊知諸龍王信解堅固,發大誓願,即於面門放種種光,其光普照上至梵天,復從如來頂門而入。時尊者馬勝,合掌長跪,即白佛言:「法爾諸佛若放光明,必有所謂。唯願如來方便演說。」時彼尊者說伽陀曰:
「大哉無畏釋師子, 何因緣故放此光?
慈門廣利諸天人, 唯願如來為我說。
此諸龍王并眷屬, 及彼時會皆肅然,
唯冀牟尼震梵音, 說此放光希有事。
誰於釋迦佛法中, 初發大心感斯瑞?
誰能摧破諸魔軍, 令彼惶怖皆退沒?
將非龍眾久修行, 獲得無盡諸功德?
願聞現瑞之端由, 斷除疑惑心清淨。」
爾時世尊以偈答曰:
「我以最上勝功德, 八種深遠梵音聲,
所說真實利眾生, 汝當諦聽放光事。
此諸龍王深淨信, 設大供養世希有,
志心願證佛菩提, 為度一切群生故。
常以悲心觀世間, 普使眾生脫苦厄,
未嘗一心生疲勞, 堅固精進無退轉。
修習清淨奢摩他, 具足智力無能屈,
安住三種解脫門, 謂空無相及無願。
得佛無上甚深慧, 了一切法皆虛假,
大悲愍念諸有情, 離冤親想悉平等。
過彼殑伽沙劫數, 次第成佛出世間,
同名寂靜慧如來, 十號具足土嚴淨。
常說無我甘露法, 無諸外道及魔冤,
善巧方便應群機, 不違世俗談真諦。
是諸眾生聞法已, 了法自性悉皆空,
大悲方便演三乘, 勝義法中無所說。
此法非出於自然, 求之少分不可得,
乃至無有一眾生, 聞佛言教而不解。
由飲解脫甘露味, 則能出離生老死,
及彼憂悲我慢幢, 皆因聞佛梵聲故。
釋尊無畏聖師子, 說諸龍意答所問,
佛子常隨智慧行, 速得菩提無上果。」
如來授彼諸龍記, 時眾聞已生忻慶,
咸各歸命牟尼尊, 於佛法中心寂靜。
父子合集經卷第五
大正藏第 11 冊 No. 0320 父子合集經
父子合集經卷第六
西天譯經三藏朝散大夫試鴻臚卿宣梵大師賜紫沙門臣日稱等奉 詔譯
鳩盤茶王授記品第九
爾時會中有十八俱胝鳩盤茶王,見諸阿修羅及迦樓羅諸龍王等作供養已,心生愛樂;復聞如來與彼授記,歡喜踊躍,得未曾有,咸共讚言:「如來成就最上智慧,於一切法無有疑惑,無喜無恚不生分別,堪受人天廣大供養,譬如大海深廣彌滿,不動不涌,湛然安靜,如來功德亦復如是。」
時彼鳩盤茶王并諸眷屬,各發淨心而興供養,以神通力化作十八俱胝寶幔,是諸寶幔巧妙殊絕,皆以寶線次第嚴飾,所謂黃金線幔、白銀線幔、吠琉璃幔、玻胝迦幔、赤真珠幔、杵藏珠幔、馬藏珠幔等,若金線幔垂銀花鬘,若銀線幔垂金花鬘、吠琉璃幔玻胝迦鬘、玻胝迦幔吠琉璃鬘、赤真珠幔杵藏珠鬘、杵藏珠幔赤真珠鬘、馬藏珠幔眾寶為鬘,互相間列甚可愛樂。又復化出十八俱胝眾寶妙車,所謂金車乃至馬藏珠寶所成之車;於彼車上復現十八俱胝上妙繖蓋,一一繖蓋奇異巧妙,有骨百莖眾寶裝鉸,或以純金而為其柄,次第乃至吠琉璃柄,繖蓋之下垂諸花鬘,黃金花鬘乃至摩尼珠寶所成花鬘,是諸繖蓋以赤真珠巧妙交絡以為其網。時鳩盤茶王各各乘彼眾寶妙車,執持繖蓋作諸伎樂,於虛空中繞佛三匝,以七寶花散如來上;散已復散,從車而下,禮世尊足,在一面住,合掌向佛,以偈讚曰:
「牟尼聖主出世間, 如彌盧山顯大海,
離諸憂畏不動涌, 堪受如斯妙供養。
常住寂靜三摩地, 演說諸法無所著,
捨除憍慢諸垢染, 觀察世間唯名想。
了知諸法如幻化, 猶如夢中受欲樂,
亦如水月體非真, 智者當作是觀察。
乾闥婆城本無有, 於方處求不可得,
應知但以假名說, 諸世間法皆如是。
我等所作諸供養, 寶車寶蓋寶幔等,
及以種種歌樂音, 如來觀之如谷響。
願我成佛如世尊, 為眾生說如幻法,
皆令遠離惑業因, 悉證菩提寂靜道。」
爾時世尊知諸鳩盤茶等心之所念,即於口中,放大光明。時馬勝比丘覩是光已,合掌向佛,以偈問曰:
「調御施化非無因, 矚斯淨光難思議,
時眾欲知其所由, 唯冀如來速演說。
覩佛面門現斯瑞, 諸天人民咸有疑,
願佛憐愍諸群萌, 說此放光希有事。
誰於今日發大心, 樂於佛所聞正法?
何人於佛興供養? 為說所獲諸功德。
何人達彼有為行, 剎那能離諸過患?
何人證於實相門, 寂靜意樂而不動?
何人得道降諸魔? 何人稱讚佛功德?
何人斷惑超三有, 息諸纏蓋心泰然?
大眾咸生恭敬意, 佇聞如來微妙音。
何因放此淨光明? 願決眾疑分別說。」
爾時世尊,為馬勝比丘說伽陀曰:
「善哉馬勝問斯義, 為作世間饒益者,
我今說此光所從, 汝等一心當諦聽。
今此鳩盤茶眾等, 廣興供養淨福業,
合掌住立於我前, 安住實際心不動。
以智慧力善修習, 起大悲心利群有,
後當脫此鬼趣身, 決定往生於勝處。
得為忉利天宮主, 親近承事諸如來,
了達諸法無有疑, 如黑暗中然大炬。
未來復過俱胝劫, 嚴淨無邊佛剎土,
供養河沙佛世尊, 被精進鎧修諸行。
饒益攝受諸有情, 決定自知當作佛,
及於方域而降生, 由是號曰除疑佛。
常說最上寂靜法, 聞者心淨離諸疑,
咸願求趣大菩提, 救拔群生超彼岸。
我今已答汝所問, 普令時會心安隱,
故此授決鳩盤茶, 於未來世得作佛。」
父子合集經乾闥婆王授記品第十
爾時會中,復有三十六俱胝乾闥婆王,見諸阿修羅、迦樓羅,諸龍眷屬、鳩盤茶等,於如來所作供養已,復聞與授成佛之記,歡喜踊躍得未曾有,及聞稱讚如來法性本來寂靜,清淨無垢,無有少法之所顯示,皆為增長眾生善根,深生信解,捨諸慳悋,即發無上菩提道心。
時諸乾闥婆王為供佛故,以神通力化作三十六俱胝愛囉嚩拏大龍象王,一一象王各有六牙,一一牙上而有七池,一一池中有七蓮華,一一蓮華而有千葉,一一葉間有七天女,一一天女復以七女而為侍衛。復於一一龍象頂上,化出三十六俱胝上妙繖蓋,七寶為網,寶鬘交映,又復各現寶幔彌覆,懸諸花鬘,處處周遍。彼蓮華中所有天女,或作歌舞,或奏音樂,或說伽陀讚佛功德,或散旃檀沈水末香,或散種種天諸妙花,或散種種上妙衣服,或散眾寶嚴身之具,耳璫臂釧寶鬘金帶,或有執持種種寶幢雜色幡蓋,或散種種清淨香水,於虛空中如雨而下,與諸香花合和成泥,遍迦毘羅城廣六十由旬,隨風所飄其香普至。
是時彼諸乾闥婆王各各乘一大龍象王,競奏百千諸妙音樂,徐行空中,右繞三匝,以神力故,令樂音聲并前香風遍於三千大千世界,其中眾生得聞樂聲及彼香者,皆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得不退轉。彼乾闥婆王於虛空中繞佛畢已,從象而下,至於佛所,復繞三匝,頭面禮足,住立一面,合掌向佛,以偈讚曰:
「如來具足諸妙相, 於三界中無與等,
解脫煩惱生死因, 已盡輪迴苦邊際。
顯現無邊大威神, 天上人中極希有,
成就寂靜解脫門, 無有非人能動亂。
如來具足清淨道, 本無所證無可說,
佛性真常本湛然, 依世俗諦強分別。
未來諸佛出世間, 亦能安住如是法,
法無自性本性空, 無有作者及主宰。
了知自他無所作, 是為世間具智者,
諸法各各不相知, 佛於無作示有作。
譬如多種集成車, 彼各不知自業用,
但由運載得車名, 佛說我相亦如是。
彼法無法可教招, 彼法無法可思念,
彼法無法令解脫, 彼法無法令變異。
如來如是了知已, 為眾生依世俗說,
顯示諸行有為門, 彼世俗相亦無得。
展轉分別諸法性, 令淺智者得除疑,
諸法無相亦無名, 畢竟無住亦無作。
願我等於未來世, 成佛如彼牟尼尊,
無邊功德莊嚴身, 常說如是勝義法。
利樂世間具智者, 及彼邪見諸眾生,
常起如是大悲心, 令出輪迴生死海。
世間苦惱諸有情, 皆由邪慧心諂曲,
如猴輕躁無暫安, 唯佛大慈能救度。
恃彼貪恚癡我慢, 隨其識浪常漂流,
展轉沈淪苦海中, 唯佛大慈能救度。
眾生愚癡無慧眼, 不知自業墮惡趣,
永失人天出要門, 唯佛大慈能救度。」
爾時世尊,知諸乾闥婆王心之所念,即於口中放大光明,普照時會。於是尊者馬勝比丘覩斯光已,合掌向佛,以偈問曰:
「如來今者現斯瑞, 寂然普放大光明,
時眾相視咸驚疑, 未曾見是希有事。
何人蒙佛攝受故, 生大歡喜離諸障?
今佛放此淨光明, 令彼信解力堅固。
何人奉行於大法, 如佛所說等無異?
今佛放此淨光明, 於彼加持垂護念。
是諸大眾生渴仰, 願聞佛說光因緣,
合十指爪住佛前, 瞻仰尊顏無暫捨。
如來為世間作眼, 離諸垢染及憂怖,
大悲憐愍諸群生, 使除疑網心清淨。」
爾時世尊為馬勝比丘說伽陀曰:
「善哉馬勝問斯事, 我為饒益於世間,
咸令增長諸善根, 今放光明與授記。」
尊者馬勝大比丘, 聞佛許說光所以,
歡喜合掌無異緣, 冀梵音聲次第說。
「乾闥婆王興供養, 為聞真淨大法故。
此法唯依實際中, 本來自性無增減,
若人取相而分別, 彼則如幻不可得,
此法無實亦非虛, 由法性空佛無說。
彼作如是供養已, 後身當作爍迦羅,
是為生死最後身, 增進淨行心無懈。
從一佛剎至佛剎, 承事河沙諸如來,
化度那由他有情, 果滿得成離塵佛。
彼離塵佛出於世, 住壽那由他劫數,
常說諸法自性空, 復能顯示一切智。
如是彼彼佛名號, 住世正法及像法,
說法化利諸眾生, 悉同前佛等無異。
馬勝汝問光因緣, 故我略說彼功德,
如是展轉成佛時, 降伏天魔無億數。」
乾闥婆王授記已, 時眾除疑心悅豫,
咸各歸依牟尼尊, 合掌住立於一面。
父子合集經藥叉王授記品第十一
爾時會中有八十俱胝大藥叉王,見彼阿修羅王乃至乾闥婆王等於如來所廣作供養,復聞世尊與彼授記,歡喜踊躍,得未曾有,恭敬尊重,生難遭想,稱讚如來智慧深遠,於所說法,心得入解,深生愛樂,發清淨信,以神通力化作廣大殊妙供養,與前阿修羅王所作供養,等無有異。
時藥叉王作供養已,繞佛三匝,住立一面,合掌向佛,以偈讚曰:
「人中無比釋師子, 具大神通及智慧,
如海深廣不可涯, 是故我今頭面禮。
蘇彌盧山可稱量, 劫燒洞然可知際,
唯佛智力妙難思, 一切無能窮極者。
過現未來諸世間, 所有諸趣有情類,
彼等造作善惡業, 佛能遍知無與等。
或有樂住阿蘭若, 修寂靜行除憒閙,
隨其修習性不同, 佛能遍知無與等。
或具貪恚癡過患, 憍慢嫉妬諸惡行,
或有等分或隨增, 佛能遍知無與等。
或有迷失於正道, 沈淪苦報無罷期,
或具信解隨法行, 佛能遍知無與等。
有情樂作諸惡行, 彼業隨逐不捨離,
以至惶怖命終時, 唯有如來能救度。
或持淨戒往天宮, 或造黑業受眾苦,
受報好醜理無差, 唯有如來悉知見。
或有智慧求解脫, 於佛法中而出家,
樂修聖道利有情, 得證無為寂滅樂。
復有愚夫雖出家, 依止如來法中住,
於甚深法不能解, 由無智故返生謗。
彼於佛教生毀訾, 造作無量苦因緣,
命終墮大地獄中, 劫盡更生餘苦趣。
若人諦信增上心, 樂聞正法能守護,
善達諸法本性空, 離一切相無所著。
了知世間非堅固, 是身如幻如谷響,
常以悲願利群生, 於佛菩提無退轉。
我今稱讚佛功德, 一切世間無過上,
迴此少善及有情, 未來同得成佛道。」
爾時世尊知諸藥叉王等心之所念,即於口中,放大光明,普照佛土。時馬勝比丘見斯光已,合掌向佛,以偈問曰:
「大哉最勝兩足尊, 忽放淨光難思議,
此光希有非無因, 照耀世間逾滿月。
今此眾會皆合掌, 同聲稱揚佛功德,
唯願如來震梵音, 為說此光之所以。
何人於佛生淨信? 何人悟入真淨法?
何人堅固菩提心? 唯冀如來分別說。
大慈悲主出於世, 能決群生眾疑網,
諸天龍及人非人, 聞已心生大忻慶。」
爾時世尊為馬勝比丘說伽陀曰:
「善哉馬勝大比丘, 汝能諮問如是義,
因光啟請利天人, 皆令安住真實見。
彼藥叉王陳供養, 增長見聞勝善根,
故我放此淨光明, 今當與授成佛記。
如是彼諸藥叉眾, 悉了諸法從緣生,
由願力故受此身, 心常安住菩提道。
能以智慧善觀察, 知蘊處界皆虛假,
超出輪迴苦惱因, 猶若蓮華不著水。
自他和合染因緣, 一切覺了皆如幻,
觀色自性空亦然, 得證寂滅無為理。
若能覺了諸法空, 亦達無相及無願,
於此三種解脫門, 平等遍觀無障礙。
能觀智慧性本空, 所觀境界何所有,
了知心境二都無, 是為具足菩提行。
諸天及人聞是法, 心生歡喜未曾有,
各各信解隨法行, 漸能修習一切智。
如是密跡藥叉眾, 能以淨心興供養,
後當轉此惡趣身, 往生諸天受妙樂。
彼等當於未來世, 奉覲無量俱胝佛,
號曰寂靜慧如來, 住世壽命極長久。
教化無數聲聞眾, 猶如星宿現虛空,
具諸智者生其中, 國土嚴淨無有苦。
一切世間人非人, 聽佛所說無疲厭,
皆發勇猛清淨心, 解脫煩惱諸結縛。」
父子合集經卷第六
大正藏第 11 冊 No. 0320 父子合集經
父子合集經卷第七
西天譯經三藏朝散大夫試鴻臚卿宣梵大師賜紫沙門臣日稱等奉 詔譯
緊那羅王授記品第十二
爾時會中,有八俱胝緊那羅王,其上首者名曰大樹,見諸阿修羅王乃至諸藥叉眾,咸於佛所廣作供養,復聞如來與授記別,心生驚疑,歎未曾有,謂:「若佛說一切世間諸蘊.界.處,但有假名,無有少分令眾生見,若佛菩薩亦不可見。云何世尊於大眾中與諸天龍次第授記,復令化度無量有情,從一佛剎至一佛剎,奉覲如來經河沙劫,廣修諸行得成佛道,具諸相好,國土莊嚴,壽命劫數正像法等,乃至緣畢,入般涅盤?既言諸法皆悉空寂,何能建立授記之事?」
時大樹緊那羅王生此疑心未能決了,合掌向佛,以偈問曰:
「我聞如來作是說, 於佛妙慧心有疑。
既言空已復授記, 此義甚深不能了。
又云法界本空寂, 而說如月現於水。
既言空寂復現形, 此義甚深不能了。
云何諸法本無生, 復說樂求菩提者?
既言無生何有求, 此義甚深不能了。
云何諸法本無盡, 復說如來有滅度?
我今請問牟尼尊, 此義甚深不能了。
云何諸法皆如幻, 復說此歿得生天?
既言如幻何有生, 此義甚深不能了。
云何諸法無所依, 復說依止善知識?
既言無依何假人, 此義甚深不能了。
云何世間無作者, 復說有能斷諸惑?
既言無作斷無由, 此義甚深不能了。
云何諸法自性空, 復說觀空得解脫?
既言空已復何觀, 此義甚深不能了。
云何諸法剎那滅, 復說諸法常不滅?
既言遷變或凝常, 此義甚深不能了。
云何福業非積聚, 而說修習成菩提?
既言無集豈能成, 此義甚深不能了。
云何諸法無所說, 復說毀謗墮惡道?
既言無說謗何生, 此義甚深不能了。
無能勝者所宣說, 種種差別難曉了,
佛眼清淨照世間, 普施群生甘露味。
餘無有能為我等, 決擇如上所疑事,
唯有如來能斷除, 故我頂禮一切智。」
爾時世尊,為彼大樹緊那羅王釋諸疑故,以偈答曰:
「緊那羅王汝所問, 既空依何而授記?
由彼達法性本空, 故得如來與授記。
以何因緣作是說? 諸法若有實性者,
則應不減亦不增, 於一切時無改轉。
譬如圓鑑挂空中, 假明緣故現色像,
緊那羅王汝當知, 自性清淨本如是,
法性無垢常湛然, 亦無動亂及變異。
汝觀供養福業因, 於何法中有其相?
應知法界本寂靜, 智者觀法不可得。
諸有取相凡夫人, 於此疑惑不能了。
汝問諸法本無生, 復說發心求佛道?
緊那羅王汝當知, 十力妙智難思議。
凡愚沒溺三界中, 於諸欲境生耽著,
由是常生顛倒心, 故受生死諸苦惱。
從昔未聞於正法, 設得聞已而不解,
使令安住實智中, 漸能求趣菩提果。
汝問諸法本無滅, 何故如來有滅度?
為破常見諸眾生, 無有少法為常者。
汝問諸法猶如幻, 見生天者故懷疑?
為化凡愚諸眾生, 恃己所有生憍慢。
汝問諸法無所依, 而見依止善知識?
若非依止說法師, 畢竟世間無出離。
汝問諸法無主宰, 而見世間有作者?
當觀車由眾分成, 有於運載作用事。
為化著我諸眾生, 及彼執著我所者,
我為彼說無堪任, 是故但唯假名想。
汝問諸法自性空, 復說觀空得解脫?
由彼分別執著心, 故於空義不能了。
汝問諸行剎那滅, 復云諸法性不滅?
為破著欲諸眾生, 於非淨處生淨想。
譬如遠矚於陽焰, 渴者趣之而求水,
皆從妄想分別生, 當知水體不可得。
陽焰之處本無水, 自性淨中本無染,
由彼愚夫顛倒心, 則為彼愛所纏縛。
汝問諸法無所說, 亦云謗者墮惡道?
愚夫聞已懷驚疑, 智者聞之除障礙。
世間諸法本空寂, 無智妄計執為我,
彼等若聞諸法空, 則生斷滅怖畏想。
若人毀謗於空法, 皆由執著我人相,
猶如繫縛於虛空, 增長愚癡墮惡趣。
或說善業往天中, 或生人間受快樂,
作者非實業不亡, 如夢中境唯心造。
當知諸趣皆如夢, 由迷真故不覺知,
夢中何有於去來, 愚夫妄謂真實境,
我雖說有所作業, 十方推求無作者。
譬如狂風吹樹枝, 由相觸故生其火。
彼風及木無思念, 謂言我能出於火。
兩相因故火發生, 本無作者亦如此。
汝問福業無積聚, 云何能得菩提果?
如世間有百歲人, 雖經時分年無聚。
汝問諸法不可盡, 云何復說業可盡?
觀空理者說無窮, 隨世俗中則有盡。
我雖演說真實際, 由顛倒故於外求,
眾生業惑障緣深, 不能了此勝義法。
緊那羅王汝當知, 於此勝義善安住,
一切諸相皆一相, 善通達者謂無相。
一切菩薩之所行, 一切諸法皆無作,
所謂阿字總持門, 由此入解一切法。
緊那羅王汝當知, 一切諸法本寂靜,
此說無相總持門, 由阿字門而入解。
緊那羅王汝當知, 一切諸法無分別,
此說平等總持門, 由阿字門而入解。
緊那羅王汝當知, 一切諸法無自性,
此說清淨總持門, 由阿字門而入解。
緊那羅王汝當知, 一切諸法無有盡,
此說離障總持門, 由阿字門而入解。
緊那羅王汝當知, 一切諸法非思議,
此說實相總持門, 由阿字門而入解。
緊那羅王汝當知, 一切諸法無所趣,
此說解脫總持門, 由阿字門而入解。
緊那羅王汝當知, 一切諸法本無動,
此說證淨總持門, 由阿字門而入解。
緊那羅王汝當知, 一切諸法假名說,
此說真實總持門, 由阿字門而入解。
緊那羅王汝當知, 一切諸法不可得,
此說離相總持門, 由阿字門而入解。
緊那羅王汝當知, 一切諸法離思念,
此說靜慮總持門, 由阿字門而入解。
此法非見非對治, 求彼二相無所有,
了知無相亦無名, 則能具足菩提道。
若法可見可對治, 是法非實非平等,
彼法自性離言詮, 譬如虛空無相似。
法性無有種種相, 亦非一相及異相,
非有冷相及熱相, 如鏡中像不可得;
非有曲相及直相, 亦復無有明暗相,
遠離男相及女相, 此名入解真實相。
非諂非誑非動亂, 無有舒卷微細相,
亦無忿怒忻喜相, 非怯弱相起盡相,
非有入相及出相, 亦無進相及退相,
非其寤相及寐相, 復無去來現在相,
非是眼相及瞻視, 亦非盲瞽與瘴瞖,
非其調順非剛強, 非有覆藏及顯露,
非是動轉及止息, 離諸戲論常湛然。
智者當作如是觀, 此名了知佛境界,
為欲調伏世間故, 於離言法強分別,
於此勝義善知了, 則能通達一切法。」
爾時大樹緊那羅王,聞佛世尊釋諸疑已,及聞演說總持字門,深生入解,心大歡喜得未曾有。以神通力化八俱胝殊勝樓閣,巧妙奇絕,或住山峯,或依林木,或化現於蓮華之上,是諸重閣皆以七寶合成花蓋而懸其上,一一皆有眾寶幢幡、寶幔花鬘次第嚴飾。是八俱胝緊那羅王,各各陞彼樓閣之上,於虛空中右繞三匝,復以上妙水陸之花而散佛上。散已即從重閣而下,至於佛所,復繞三匝,瞻仰尊顏,目不暫捨,一心合掌,住立一面,思念如來過去現在積集無量最勝功德。
佛知是已,口放淨光。時尊者馬勝比丘覩是相已,頭面禮佛,以偈問曰:
「如來今者放光明, 淨妙難思甚希有,
時眾諦視於慈容, 猶若披雲瞻滿月。
何人今於世尊所, 樂聞最上微妙法,
以真實智善了知, 放此光明垂印可?
誰人初發菩提心, 感佛加持現斯瑞?
唯願說此光因緣, 制諸外道令生信。
是時諸來大集會, 咸各歡喜發淨心,
冀聞清淨甘露音, 聞已奉行於佛教。」
爾時世尊為尊者馬勝比丘說伽陀曰:
「具壽馬勝問斯義, 當一心聽無異緣,
我今為彼緊那羅, 授記未來成佛事。
彼所請問極難解, 皆為利樂諸世間,
我今為斷彼疑心, 令於佛法善安住。
此大樹緊那羅王, 與八俱胝徒屬眾,
由興供養淨福因, 命終當得生天上。
展轉天中受妙樂, 滿足九十俱胝歲,
獲得如意五神通, 親近承事河沙佛。
經歷那由他剎土, 常說勝義第一法,
化度那由他有情, 得成無上菩提道。
號曰無量光如來, 劫名國土皆無異,
人中師子十力尊, 具足無邊大智慧。
彼國所有諸菩薩, 修習善根悉圓滿,
亦無求趣二乘人, 皆是一生居補處。
如是彼諸菩薩眾, 各懷悲願利群生,
能與世間作照明, 後當次第得作佛。
彼諸國土勝莊嚴, 離諸穢惡無煩惱,
猶如覩史多天宮, 受用清淨知止足。
一切過患八無暇, 乃至名字未嘗聞,
有情安隱住其中, 常飡法味禪悅樂。
大哉善逝天中天, 與授緊那羅佛記,
時眾聞已心泰然, 稽首致禮無上士。」
父子合集經寶瓔珞天授記品第十三
爾時會中有八俱胝寶瓔珞天子,見諸阿修羅乃至緊那羅等於佛會所作大供養,及聞如來與彼授記,心甚歡喜得未曾有。時諸天子為供佛故,發勇猛心,繞迦毘羅城周匝六十踰繕那量,於虛空中雨曼陀羅花,繽紛而下,積至于膝,作供養已,繞佛三匝,住在一面合掌向佛,以偈讚曰:
「具足大悲十力尊, 能救一切眾生者,
諸根寂靜放光明, 故我敬禮聖中聖。
諸天及龍人非人, 於佛法中生愛樂,
最上牟尼大導師, 是故我今歸命禮。
如來出現於世間, 譬若眾星中滿月,
無邊福智莊嚴身, 眾生觀者心無厭。
具足種種清淨法, 六通三明四無畏,
十八不共法難量, 是故我今歸命禮。
三十二相皆圓滿, 八十隨好妙嚴身,
巍巍猶若天帝幢, 是故我今歸命禮。
成就最勝三摩地, 能斷輪迴諸結縛,
降伏無數億魔軍, 湛然安住心無動。
如來智慧力堅固, 常說四諦真實法,
廣能化利諸人天, 咸令超越於彼岸。
人中最勝釋師子, 破諸邪見及異論,
願我當得如世尊, 說法使離諸癡暗。
超出世間成正覺, 常興四種無量心,
憐愍攝受諸眾生, 同證菩提無上道。」
爾時世尊知諸天子深心所念,即於口中放大光明。時尊者馬勝比丘覩是相已,合掌向佛,以偈問曰:
「牟尼現是希有相, 時眾矚已心忻悅,
各各諦奉大慈顏, 願說放光之所以。
如來今放此淨光, 必興廣大利益事,
我等頂禮無上尊, 唯冀洪音為開示。」
爾時世尊為馬勝比丘說伽陀曰:
「善哉馬勝問斯義, 今當為汝分別說,
我為利樂諸人天, 與瓔珞天授佛記。
如來若不因請說, 無由記別弟子事,
答汝問故息群疑, 彼離疑則心安住。
寶瓔珞天於我所, 以淨意樂伸供養,
從此展轉生諸天, 百千天子常圍繞。
復持天上妙香花, 供養無量俱胝佛,
於彼佛所發淨心, 愛樂修行菩薩道。
如是精進供養已, 復於未來作佛事,
奉覲那由他世尊, 常說伽陀讚佛德。
如理廣修清淨行, 得那羅延堅固身,
於其歡喜劫中生, 具足圓成一切智。
號曰華幢勝如來, 有大名稱無與等,
并餘天子八俱胝, 同一劫中皆作佛。
彼佛土中無地獄, 亦無鬼趣與傍生,
及阿修羅憍慢心, 離於八難諸危苦。
彼諸天子成佛剎, 悉如三十三天中,
國土富樂遍莊嚴, 壽量長遠皆相似。
彼土既無惡趣名, 況復有作惡業者,
眾生各各隨法行, 皆住無諍清淨行。
所化眾生無有邊, 過彼恒河沙數量,
彼佛出現世間時, 常說勝義第一法。
如是化緣歸寂已, 廣布舍利起塔廟,
一一舍利勝難思, 其中皆有佛身相。
咸各稱讚佛功德, 住虛空中現神變,
教化無量諸眾生, 皆發無上菩提意。」
十力牟尼方便力, 為彼天子授道記,
時諸大眾聞佛言, 住正思惟心寂靜。
父子合集經卷第七
大正藏第 11 冊 No. 0320 父子合集經
父子合集經卷第八
西天譯經三藏朝散大夫試鴻臚卿宣梵大師賜紫沙門臣日稱等奉 詔譯
四大天王授記品第十四
爾時四大天王并諸眷屬九萬天子,俱見諸阿修羅王乃至寶瓔珞天等,於世尊所各作供養,復聞與授成佛之記,心大歡喜得未曾有,覩佛威神,深生尊重,於佛法中,欲求出離,發勇猛心,精勤修習。譬如有人乘於坏船,入駛流中,欲達前岸。是人即時作此思念:「如是坏器本非堅牢,不久沮壞,要當速渡,用力求濟,可免斯難。」彼四天王及諸天子,厭怖生死速求出離,勇猛之心亦復如是。
時四大天王并諸天子,為供佛故,以神通力,即時化作九萬寶帳,眾色間錯,眾寶裝鉸,廣大嚴飾,世所希有,所謂赤真珠帳、摩尼珠帳、吠琉璃帳、金剛寶帳、黃金帳等,化作如是眾寶帳已,於虛空中,繞佛三匝;復化九萬天諸伎樂,於虛空中復繞三匝,出妙樂聲而為供養;又復降雨曼陀羅華、摩訶曼陀羅華、曼殊沙華、摩訶曼殊沙華,而散佛上,散已復散,繞佛三匝,住立一面,合掌向佛,以偈讚曰:
「敬禮二足尊, 能救世間者,
離掉舉昏沈, 及貪欲諂誑,
能斷諸有結, 拔諸根毒刺,
摧伏我慢幢, 破無明黑暗,
四大善調和, 無便利垢穢,
不為毒所中, 九竅常清淨,
解脫煩惱縛, 永盡諸苦際。
剛強難化者, 牟尼善攝受,
我等諸天人, 皆來至佛所,
瞻仰佛功德, 稱讚所不及。
於三解脫門, 空無相無願,
唯佛能證知, 通達無障礙。
彼真如實際, 為諸法所依,
愚夫設得聞, 如鹿怖獵師。
眾生取諸相, 不能達法性,
起四種顛倒, 此為輪迴行。
佛了知法性, 觀世如虛拳,
諸蘊本來空, 處界亦如此。
若法與非法, 以名字而說,
如是一切法, 佛本無言說。
譬如大幻師, 化種種形像,
此實無主宰, 唯假名施設。
如是蘊與處, 及十八界等,
皆從幻妄生, 體性非堅固。
猶如工畫師, 畫作女人像,
身肢悉圓滿, 相貌皆端正。
此相非實有, 但誑愚夫眼,
智者善了知, 法界本平等。
善入佛法者, 於此無疑惑,
譬如己掌中, 置之菴羅果。
如來智光明, 照彼群生類,
轉最上法輪, 使之令開解。
願我得佛時, 亦說如是法,
化一切眾生, 同成無上覺。」
爾時世尊,知諸天子心之所念,即於面門放大光明,普照時會。尊者馬勝比丘覩是相已,合掌向佛,以偈問曰:
「大聖無上尊, 何故現斯瑞?
此必有因緣, 願為我等說。
今此諸天王, 及天子眷屬,
覩佛放淨光, 咸生於疑惑。
何人發大心, 為當與授記?
誰今降諸魔? 願為我等說。
何人於佛所, 作廣大供養,
諸根善調伏, 蒙佛現斯瑞?
將非佛世尊, 與諸天授記?
願兩足尊說, 聞已咸歡喜。
令一切眾生, 成熟諸義利,
求證大菩提, 如佛等無異。」
爾時世尊為馬勝比丘說伽陀曰:
「馬勝大比丘, 善問如是事,
我今放光明, 當為汝顯示。
彼九億天子, 皆來至我所,
說此光因緣, 與授成佛記。
是諸天子等, 久值遇諸佛,
善達諸法空, 說偈而讚歎。
安住佛法中, 信解心決定,
為求大菩提, 發勇猛精進。
復於未來世, 奉覲河沙佛,
若不供養者, 誓不成正覺。
作是供養已, 當得成佛道,
號曰持光明, 於世間最勝。
彼佛出於世, 如燈常照耀,
度脫聲聞眾, 數滿八十會。
此諸比丘等, 善修如實智,
住是最後身, 皆得法眼淨。
彼佛國土中, 所有眾生類,
壽命極長遠, 滿八俱胝歲。
佛滅後之後, 咸皆懷戀慕,
造無數塔廟, 伸供養尊重。
那由他有情, 護持佛正法,
或有發大心, 或般無餘者。」
彼四大天王, 蒙如來授記,
心生大忻慶, 敬順頭面禮。
父子合集經三十三天授記品第十五
爾時三十三天帝釋天主,與其眷屬八十俱胝天子來詣佛會,見諸阿修羅王乃至四大天王等,於世尊所廣大供養,復聞如來與彼授記,於佛法中增上愛樂,發希有心,求無上道。時帝釋天主為供佛故,以神通力化作八十俱胝寶幔,是諸寶幔第一希有,皆以眾寶而為瓔珞,或赤真珠而為瓔珞,或吠琉璃,或摩尼珠,或以黃金而為瓔珞,於諸寶幔周遍垂下。又復化出八十俱胝清淨樓閣,門牖欄楯眾寶裝鉸,繖蓋幢幡次第嚴飾,一一樓閣皆有上妙師子之座,眾寶鈴網而覆其上,一一座側無數天女以為侍立。於重閣後復化八十俱胝眾寶妙車,於上各懸雜色繖蓋,以調順馬,而駕御之。又復化出八十俱胝愛囉嚩拏大龍象王,一一象王有八十俱胝頭,一一頭皆有六牙,一一牙上而有七池,一一池中有七蓮華,皆有千葉,一一葉中有七天女,一一天女復以七女而為侍從,眾寶瓔珞以嚴其身。彼蓮葉中及樓閣間,所有天女或有執持幢幡寶幔,或作歌舞,或奏音樂,或散旃檀沈水香等,或散天中曼陀羅華,及以七寶所成之華,於虛空中如雨而下,遍迦毘羅城,縱廣六十踰繕那量,散已復散,積至于膝。
是時八十俱胝天子為供養故,亦以神力化出八十俱胝龍象,一一象上皆有幰蓋,亦以眾寶而嚴飾之;復化八億上妙寶車,復化八億殊妙天女,復化八億天諸伎樂。是諸天女各乘寶車,作樂歌舞,散諸香華,於虛空中右繞三匝,如向所說阿修羅王所作供養無有異也。
是時天主及諸天子伸供養已,作是思念:「此化天女作供養已,了知諸法如佛所說皆如幻化,復觀自身亦同幻化,知彼供養及如來身亦如幻化,佛所說法悉成幻化。」了知是已,離諸疑惑,於世尊所右繞三匝,頭頂禮敬,住立一面,合掌向佛,以偈讚曰:
「化人所作諸供養, 巧妙變現無與等,
乃至觀察自身相, 悉同幻化無有異。
謂若佛說一切法, 及與授記成佛事,
令諸天發歡喜心, 此等皆同於幻化。
此說牟尼清淨身, 及所說法皆如幻,
唯願如來絕眾疑, 令於授記心開解。
謂彼愚夫諸異生, 迷於所行真實行,
由此不了如幻法, 乃說世間無授記。
謂若有學與無學, 及求緣覺弟子等,
彼皆了知如幻法, 於佛法中無疑惑。
有若樂修寂靜行, 單已求證獨覺果,
彼能了知如幻法, 於佛法中無疑惑。
有若樂行菩薩行, 利樂世間無放逸,
如是佛子了幻法, 於一切法無分別。
最上善逝調御師, 具足大悲無與等,
十力勝慧妙難思, 於此法中達自性。
或有依止阿蘭若, 離諸熱惱無希求,
彼能了知如幻法, 於佛法中無疑惑。
若達諸法如幻化, 實無少法而可得,
彼則遠離一切疑, 當於佛教生尊重。
願我成佛出世間, 常說諸法皆如幻,
皆令解脫虛妄因, 安住真常佛境界。」
爾時世尊知彼天主及諸天子深心所念,於其面門,放淨光明。尊者馬勝比丘覩是相已,合掌向佛,以偈問曰:
「牟尼具足大名稱, 今者忽放淨光明,
此光殊勝非無因, 唯願大慈為我說。
如來面門現此瑞, 時會覩已咸有疑,
我等願說光所從, 聞者皆得心清淨。
諸天稱讚佛功德, 廣設最上妙供養,
將非如來放此光, 令諸天子心悅豫?
佛放無邊離垢光, 此光清淨逾珂月,
將非諸天達幻法, 十力與之垂印可?
牟尼積集菩提行, 常修法施心無悋,
唯冀如來決眾疑, 令於佛法善安住。」
爾時世尊為馬勝比丘說伽陀曰:
「善哉馬勝大比丘, 汝能請問放光事,
我今為說此因由, 與諸天子授佛記。
如是彼諸天子眾, 能了一切法如幻,
成就無邊淨智明, 滅諸癡暗除疑惑。
曾於過去生死中, 親近承事河沙佛,
從彼聞法正思惟, 由是了知如幻法。
今於我前伸供養, 亦知諸法皆如化,
已於佛法離諸疑, 得決定心無損減。
彼等當於未來世, 得成最上菩提道,
號曰帝幢王如來, 巍巍功德極高顯。
教化那由他眾生, 為說如是如幻法,
是諸天子同名號, 次第皆當得作佛。
汝等諸天捨放逸, 觀諸境界猶如幻,
漸能修習奢摩他, 速得無上菩提果。」
父子合集經焰摩天授記品第十六
爾時焰摩天王與四俱胝天子來詣佛所,見諸阿修羅王乃至三十三天帝釋天主,於佛世尊作大供養,復聞如來與彼授記,歡喜踊躍,得未曾有,於佛法中深生愛樂。即作是念:「謂佛證得最上甘露第一之法,於諸世間無有少法而不能知,無所不見,無不解了,無不現證,由彼如來於世俗諦及勝義諦明了通達,無有限礙。彼世俗者,謂世間行,若業若報,已生未生,皆悉知之,無有錯謬;彼勝義者,第一清淨,不可識別,不可智知,不可言說,不可顯示,非見非聞,非取非捨,非動非靜,非得非失,非去非來,非輕非重,非毀非譽,非利非衰,非稱非譏,非樂非苦,非色非非色,非數非非數,非分別非離分別,非煩惱非離煩惱,絕諸戲論,超諸言說,乃至所謂色相不可得,受.想.行.識相亦不可得;眼相不可得,耳.鼻.舌.身.意相亦不可得;色相不可得,聲.香.味.觸.法相亦不可得;眼識不可得,耳.鼻.舌.身.意識亦不可得;眼觸不可得,耳.鼻.舌.身.意.觸亦不可得;眼觸所生諸受不可得,耳.鼻.舌.身.意觸所生諸受亦不可得;色想不可得,乃至法想亦不可得;地界不可得,水.火.風.空.識界亦不可得;欲界相不可得,色界.無色界相亦不可得;有為相不可得,無為相亦不可得。若人於此勝義法中,求彼諸法及自性者,不可得也。
「又諸無聞愚夫異生,聞是法者則懷驚怖,於佛法中心生悔惱,於一切智即便退失,諸天世人咸共輕毀,如是之人常處輪迴,則為眾苦之所纏縛。」
時焰摩天王及諸天子,觀察世間一切眾生常處生死,眾苦逼切。於佛正法深生尊重,以神通力作大供養,與前三十三天所陳供養勝過於彼。是諸天子供養畢已,右繞三匝,頭面禮足,住立一面,合掌向佛,以偈讚曰:
「觀佛諸蘊皆空寂, 處界等法亦復然,
諸根境界常湛然, 則見如來真實性。
世間智者於實法, 不由他悟自然解,
所謂世俗及勝義, 離此更無第三法。
如來出現於世間, 隨機演說世俗法,
眾生若發清淨心, 常獲人天諸快樂。
人中無畏釋師子, 依世俗諦說六趣,
諸天及人阿修羅, 地獄鬼界傍生等。
富樂豐饒尊勝族, 下劣種姓貧窶家,
僕隷走使伎樂人, 及彼癃殘諸疾苦。
如是所說世俗法, 普為利益凡夫人,
由眾生起渴愛心, 不能出離世八法,
所謂利衰及毀譽, 及與稱譏苦樂等,
得者增於忻喜心, 失者常生於熱惱。
此依世俗談真諦, 由染慧故起顛倒,
不淨為淨苦為樂, 無我法中執為我,
於無常法謂為常, 起虛妄想而封著。
彼雖設得聞佛言, 心生驚怖不信受,
由謗如來正法故, 於地獄中受極苦。
如是貪欲愚癡人, 展轉沈淪不休息,
若有人於佛法中, 以慧揀擇非顛倒,
棄捨輪迴苦惱因, 漸能修習菩提道,
諸法自性本清淨, 及勝義諦非詮顯,
若人聞生愛樂心, 當知是為真佛子。
我依如來作是說, 諸天一心當樂求,
若能如理依法行, 畢竟皆當成佛道。」
爾時世尊知諸天子深心所念,口放淨光,普照時會。尊者馬勝比丘覩是光已,一心合掌,以偈問曰:
「如來今者放光明, 眾會見已生疑慮,
願為我等說其由, 令此大眾心安隱。
若或諸天得授記, 咸皆尊重生隨喜,
具智慧者亦希望, 於佛法中常精進。
此諸天子住佛前, 皆為最上功德器,
伏冀如來闡大慈, 以梵音聲垂攝受。
彼聞佛德心忻樂, 謂我當得無有疑,
若得如來授記言, 勇猛勤修無退轉。
大哉無上天人師, 破異論者歸正理,
眾會佇聞微妙音, 速演諸天授記事。」
爾時世尊為馬勝尊者說伽陀曰:
「馬勝比丘當諦聽, 我為宣說放光事,
此大集會諸天人, 樂聞如來功德故。
世有下劣凡夫人, 聞佛功德不忻樂,
彼懷貪恚常熾然, 百千生中多忿諍。
若於佛法生信樂, 是人曩劫曾薰習,
大悲願力常相應, 當獲如是佛功德。
若見世間衰苦者, 常起悲心為憐愍,
讚佛勝德叵思議, 令彼淨信生愛樂。
諸天曾於過去佛, 廣大修習諸善根,
今聞佛德妙難思, 猶若花鬘當頂受。
彼焰摩天并眷屬, 於我法中求得度,
具足淨慧大悲心, 厭離世間諸有結。
承事供養諸如來, 猶若殑伽沙數量,
積集無邊勝福因, 為求無上菩提故。
人中師子出世間, 能說無邊清淨法,
眾生沒溺煩惱中, 以大悲心而濟拔。
觀諸眾生縈業惑, 為說最上出離法,
彼聞法已正思惟, 知諸法空離自性。
諸根寂靜無所著, 了一切法皆如幻,
各各達法本性空, 由此入解真實相。
彼諸天子於我前, 已作廣大諸供養,
於彼未來星宿劫, 得成無上菩提果。
此諸如來出於世, 滿四十四俱胝劫,
度脫無量苦眾生, 皆令清淨離諸惑,
彼焰摩天得授記, 同名大仙降冤佛。
今為馬勝答其疑, 諸來大眾皆忻慶。」
父子合集經卷第八
大正藏第 11 冊 No. 0320 父子合集經
父子合集經卷第九
西天譯經三藏朝散大夫試鴻臚卿宣梵大師賜紫沙門臣日稱等奉 詔譯
覩史多天授記品第十七
爾時會中,有八十俱胝覩史多天子,見諸阿修羅王乃至焰摩天等,於世尊所作諸供養,復聞如來與授無上大菩提記,心大歡喜,得未曾有。是諸天子即作是念:「此菩提法本無色相,受.想.行.識亦復無相。今者世尊,當以何法而為授記?所以者何?色本無生,菩提亦無生,乃至識無生故,菩提亦無生。云何無生法能得菩提耶?如是色無滅故,菩提亦無滅,乃至識無滅故,菩提亦無滅。云何無滅法能得菩提耶?如是色寂靜故,菩提亦寂靜,乃至識寂靜故,菩提亦寂靜。如是色無二故,菩提亦無二,乃至識無二故,菩提亦無二。如是色無動故,菩提亦無動,乃至識無動故,菩提亦無動。如是色不可見故,菩提亦不可見,乃至識不可見故,菩提亦不可見。彼菩提相自性離故,復云何說不生不滅、寂靜無二、湛然不動及不可見?於諸法中何者名色?色自性空,受.想.行.識亦復皆空。何者名佛?何名菩薩?何名授記?佛、佛自性空,菩薩、菩薩自性空,菩提、菩提自性空,授記、授記自性空。所名佛者,但依世俗,假名呼召希望分別,諸有智者聞諸法空,不生取著,彼愚癡人聞則瞋恚不能入解。譬如有人於睡夢中,具足受用五欲快樂,覺已思念實不可得,智者了知不生憂惱。如是安住菩薩乘者,了菩提性,本來空寂實無所得,不生怖畏亦復如是。何以故?了知諸法皆如夢故。愚癡凡夫取解各異,於諸妄法而生執著;如是諸法皆不可得。凡夫不可得,凡夫法亦不可得;聲聞不可得,聲聞法亦不可得;緣覺不可得,緣覺法亦不可得;菩薩不可得,菩薩法亦不可得;佛不可得,佛法亦不可得;菩提不可得,菩提法亦不可得;涅盤不可得,涅盤法亦不可得。」
時覩史多天子作是說已,白言:「世尊!我今於此第一義中,得無疑惑,發清淨心,造作上妙種種供養,勝焰摩天不可為比。」作供養已,頭面敬禮佛世尊足,右繞三匝,住立一面,合掌向佛,以偈讚曰:
「若人奉行如來教, 則為安住佛功德,
彼於三種解脫門, 深達義味無罣礙。
此中無色及受想, 亦無行識心與境,
了彼五蘊但假名, 是名具慧人師子。
如是最上勝丈夫, 不取少分菩提相,
已悟蘊空獲善利, 於佛功德無疑惑。
深達菩提實相義, 不起希望不毀呰,
亦無忻喜任運心, 此則善住菩提行。
若人平等見法性, 則於諸法無所畏,
佛子能於此世間, 具足修證勝功德。
了達色相悉皆空, 於諸欲境咸棄捨,
觀察輪迴三有中, 亦不希求不願樂。
若人明了五蘊法, 佛及菩提并授記,
說者聽者二皆空, 如是悟解無所礙。
佛功德法凡夫法, 此一切相本無生,
能了最上法性門, 是則名為真佛子。
又復了知如是法, 五蘊處界本無滅,
佛及菩提授記言, 斯等諸法悉同等。
智者達解此法門, 而不捨離菩提行,
由了法性無滅故, 於佛菩提不難得。
又復諸蘊及處界, 佛及菩提皆空寂,
若人於此無依求, 彼則能持佛正法。
諸蘊處界皆無作, 佛及菩提授記事,
彼等諸法悉皆同, 如是了知為佛子。
諸蘊處界自性空, 佛及菩提授記事,
智者決定善了知, 此則名為真佛子。
諸蘊處界悉虛妄, 及與最勝二足尊,
菩提授記亦同然, 如是了知為佛子。
是法非離非不離, 亦非為有亦非無,
非有為相及無為, 如是了知為佛子。
如來出現於世間, 了達如是微妙義,
是為最上勝丈夫, 堪受諸天廣供養。
我今稱讚佛功德, 所獲福報利群生,
唯有如來悉證知, 迴向自他皆作佛。」
爾時世尊知諸天子心之所念,希望如來與授佛記,即於座中,放淨光明。時尊者馬勝覩是相已,合掌向佛,以偈問曰:
「世尊今者何因緣, 以神通力現斯瑞?
願為眾會說其由, 一切世間咸喜悅。
覩佛口中放淨光, 諸天皆悉懷疑惑,
各各瞻仰於慈顏, 一心願聞佛所說。
譬如病者遇良醫, 唯希拯救授靈藥,
今此眾等住佛前, 渴仰希須亦如是。
諸來集會天人眾, 皆具廣大清淨慧,
一心諦聽無異緣, 於佛所說能入解。
如來常以大悲心, 能破一切諸疑網,
彼等聞已皆奉持, 摧諸異論生正見。」
爾時世尊,為馬勝比丘說伽陀曰:
「馬勝汝今發斯問, 為利世間作照明,
智者能息諸群疑, 故得人天咸尊重。
覩史天王及天子, 達最上法甘露味,
作大供養妙莊嚴, 是故我今與授記。
彼以勝慧觀世間, 得見法性無所著,
善達三種解脫門, 非愚癡者之所及。
彼於過去諸佛所, 已曾請問如是義,
觀諸法性畢竟空, 悉如先佛之所說。
今復於我興供養, 最上最勝無與比,
能以空義讚如來, 皆為利樂有情故。
一切諸法皆無生, 佛及菩提授記事,
乃至修習菩提者, 本性無生亦同等。
若人如是了法性, 決定當證大菩提,
彼諸天子昔聞持, 故能宣暢第一義。
能以明慧善決擇, 了知法性常無減,
彼諸天子離諸疑, 自然成就無師智。
法性非取亦非求, 畢竟無依離分別,
彼諸天子離諸疑, 愚夫心則生驚怖。
一切諸法離自性, 菩提及彼菩提心,
彼諸天子善了知, 本來清淨無染著。
覩史天王天子等, 住堅固慧無所住,
不久當得佛菩提, 具足圓成一切智。
於彼未來星宿劫, 次第出現於世間,
度脫無邊諸眾生, 同名決定智王佛。
如來知彼心所念, 應念忽放淨光明,
為說授記成佛因, 令彼時會生忻慶。」
父子合集經樂變化天授記品第十八
爾時樂變化天主,與七十俱胝天子眷屬俱,見諸阿脩羅王乃至都史多天諸天子等,於世尊所作供養已,深生隨喜,踊躍無量,復聞如來與彼授記,是諸天子聞是說已,身意泰然,得住實際,於勝義法,離諸疑惑。
時樂變化天王,即從座起,頭面禮足,合掌恭敬,而白佛言:「世尊!如我解佛所說義,一切諸法名為實際,名無量際、無礙際、無住際、無盡際、無二際,非際無際,說名實際。世尊!言實際者,不顛倒故;無量際者,非分限故;無礙際者,非和合故;無住際者,離自性故;無量際者,無有生故;無二際者,唯一相故;非際者,體非有故;無際者,本無極故。世尊!此實際法遍一切處,有為、無為通達無礙,無有一法非實際故,乃至菩提,亦是實際。復以何法名為菩提?此一切法即是菩提,乃至所有五無間業亦是菩提。何以故?彼菩提法,離自性故,五無間業亦離自性。世尊!又彼五無間業,即無餘涅盤界。何以故?彼諸法性離罪相故,是故無間業,名為涅盤界。世尊!住輪迴者,可求涅盤,彼實際中,無有二相,無生死可離,無涅盤可證。何以故?自性離故。世尊!我今於此實際理中無有疑惑,若於此法得離疑者,當知是人,已於過去佛世尊所,得授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記。」
是時如來聞彼天王作是說已,欲令大眾心淨信解,生歡喜故,即於座中放大光明。時尊者馬勝比丘,以偈問曰:
「憐愍世間調御師, 於大眾中現斯瑞,
口中忽放淨光明, 此相非無其所以。
今此諸來大集會, 咸生清淨恭敬心,
願說所放光因緣, 使除一切諸疑惑。
此等若聞佛所說, 一心諦聽而信受,
咸遵佛教能奉行, 誓求無上菩提果。
唯願如來速演說, 慰彼群生渴仰心,
諸天身意咸泰然, 決定自知當得佛。」
爾時世尊為馬勝比丘說伽陀曰:
「馬勝今問放光事, 如來所作非無因,
汝當諦聽無異思, 今與諸天授佛記。
化樂天王并眷屬, 漸能成就一切智,
當於天人大眾中, 作師子吼摧異論。
譬如一切山穴中, 不產珠璣無有惑,
如是化樂諸天人, 決定當來得作佛。
又如世間日沒時, 不久應知月出現,
彼諸天子達法性, 自知必定成正覺。
又如世間日中時, 觀諸色像皆明了,
彼諸天子達法性, 當獲如來一切智。
又如世間夜分時, 有情咸知日不現,
彼諸天子達法性, 當得明慧悉照了。
又如世間諸流泉, 悉皆注下歸於海,
彼諸佛子達法性, 必能速證大菩提。
如以瓦礫擲空中, 力盡墜地必應爾,
彼諸佛子達法性, 不久成佛無有疑。
若人了達此法性, 入佛知見離戲論,
彼當取證大功德, 往趣菩提場不遠。
假使二十那由他, 弊魔說我不作佛,
由具正見達法性, 不能退壞菩提意。
如是彼諸天子眾, 善解法性心無著,
各各希望授記言, 故我讚勵生忻慰。
是諸天子久修習, 不由他悟能入解,
自知決定得菩提, 諸有智者皆隨喜。
馬勝比丘當了知, 若求無上菩提者,
常樂親近佛世尊, 觀諸法性無罣礙。
自能入解於正理, 復令他人善通達,
隨其力能為演說, 是為第一行法者。
設百千劫行苦行, 以身血肉而布施,
於剎那頃了法性, 此福廣大復過是。
過去所有一切佛, 現在救度眾生者,
以及未來諸世尊, 無不依此而修習。
化樂天王并眷屬, 今於我前伸供養,
已曾往昔植福因, 故能了斯深法義。
諸有世間具智者, 當須修證三摩地,
若能依止勝等持, 是人得至佛行處。
馬勝比丘當了知, 此諸佛子悟法性,
常能游戲佛境界, 摧伏一切諸異論。
是故勤修清淨業, 則能遠離諸苦惱,
常樂親近說法師, 得成無上菩提道。」
父子合集經他化自在天授記品第十九
爾時他化自在天王,與八十那由他天子眷屬俱,見諸阿修羅王乃至樂變化天等,於如來所作諸供養,復聞如來與彼授記,歡喜踊躍,得未曾有。白言:「世尊!此樂變化天所說實際,我今於實尚不可得,云何復說更有於際?何以故?世尊!若見實者亦應見際,當知是人住二種相,何能入解證彼菩提?應知彼說是非道行。若善男子離此二相名善安住,住無所住,則無言說。求菩提者,無有少法當情可見,而能覺悟得彼菩提。何以故?此實際法,非有非無,離一切相,非過去、非現在、非未來,非有為、非無為,非識識、非智知,非觀察、非現證,無有少法為能對治,亦無少法作所對治。何以故?法非煩惱所染污故,法無自性不可得故;若彼彼法有所對治,則有少法自性可見。世尊!若色生者,彼色離生相故,受.想.行.識生者,受.想.行.識離生相故。世尊!若色滅者,彼色離滅相故;受.想.行.識滅者,受.想.行.識離滅相故。世尊!若過去者,離過去相故;未來者,離未來相故;現在者,離現在相故。世尊!若有為者,離有為相故;無為者,離無為相故。如是五蘊所攝,三際所攝,有為所攝,無為所攝,此等諸法皆不可得;以不可得,是故彼法不可知、不可見、不可說、不可解、不可觀、不可證。世尊!若善男子,善女人,為求菩提,如是發心決定修行;彼皆名為善能安住菩薩乘者。」
爾時他化自在天子,咸說是所悟法已,合掌向佛,以偈讚曰:
「如來顯示輪迴際, 無始堅固難超越,
世間無智諸凡夫, 樂住三有生死海。
諸蘊本來自性空, 一切有情不可得,
無有少法可對治, 當知諸法皆無相。
色自性空本非有, 非知非識非觀察,
非見非證亦非無, 依此正理善明了。
菩提無相不可得, 菩提分法亦復然,
佛菩薩僧但假名, 離心取相皆無相。
愚夫著欲取諸相, 自謂我得菩提心,
彼行顛倒境界中, 染慧難證真常理。
於佛境界離相者, 是為智者依法行,
遠離諸相如無相, 亦離於空及不空。
依此修習菩提行, 獲得最上第一樂,
一切外道不能知, 亦非聲聞所行學,
又非辟支迦佛陀, 心善解脫離塵垢,
亦非無漏阿羅漢, 於此正理能入解。
牟尼無相菩提行, 唯大智者善了知,
若依正教能說空, 非二乘輩之所有。
善達實相不思議, 了一切法無自性,
菩提淺識不能知, 上根聰慧聞即解。」
爾時世尊,知諸他化天子心之所念,即於坐中放淨光明。時馬勝尊者覩是相已,合掌向佛,以偈問曰:
「佛知他化天意樂, 忽放清淨大光明,
此唯如來自證知, 願為時眾分別說。
諸天咸作是思念, 佛非無因現此光,
必為饒益諸群生, 令生諦信心渴仰。
今此大眾懷猶豫。 由覩如是希有因。
口中放此淨光明。 應與諸天授佛記。
彼等棄背輪迴道, 求趣寂靜涅盤城,
佇聞如來梵音聲, 無礙辯才速演說。
眾等尊重如來教, 達諸法性無有疑,
堅固聞持信解心, 稱讚牟尼功德海。
如來正教不思議, 令眾生至安隱處,
若能如理善修作, 畢竟得成無上道。」
爾時世尊為尊者馬勝說伽陀曰:
「善哉馬勝大比丘, 諮問為利群生故,
我今放此淨光明, 與授最上菩提記。
他化自在天主等, 信解堅固悉利根,
皆能奉持諸佛言, 久已修習菩提道。
能了世間諸妄想, 如見陽焰知非實,
愚夫謂水起妄心, 求菩提者勿同彼。
諸有執著想見者, 無智返怖於無相,
愚夫妄想趣非道, 離此能得大菩提。
妄想邪思為苦本, 隨生分別即為縛,
智者了此悉皆空, 得勝總持寂靜樂。
妄想之心不平等, 決定墮落於諸趣,
百千生中為苦緣, 三世如來同此說。
若人取著於想者, 則為陰界所纏縛,
善觀察者息妄緣, 一切皆空無有相。
由想相故增諸惑, 復能損減諸福業,
若於無相離狐疑, 速證無上菩提果。
若人分別求聖道, 分別求道即為縛,
智者在欲而行禪, 彼則善修無相行。
諸法無體不可說, 分別諸法性皆空,
彼無相法離思惟, 如是菩提不難得。」
聞佛世尊作是說, 眾離疑惑得無畏,
如以詹博迦花鬘, 授之歡忻而頂受。
是諸天眾心開悟, 今於佛所伸供養,
了知法性本來空, 於未來世皆作佛。
父子合集經卷第九
大正藏第 11 冊 No. 0320 父子合集經
父子合集經卷第十
西天譯經三藏朝散大夫試鴻臚卿宣梵大師賜紫沙門臣日稱等奉 詔譯
大梵王天授記品第二十
爾時會中,有六十俱胝梵天子眾,見諸阿脩羅王乃至他化自在天等,於世尊所作供養已,復聞如來與彼授記,歡喜踊躍,怪未曾有。是諸天子已於過去諸如來所,親近供養,積集善根,深修禪定,超世俗法,於佛正教,各獲最上甚深法樂,明了通達,離諸戲論,生決定解,了知諸法非作、非無作,非生、非無生,非得、非無得,非盡、非無盡,非離、非不離,非垢、非離垢,非愚、非不愚,非智、非無智,非見、非無見,非取、非不取,非空、非不空,非相、非無相,非願、非無願。是諸天子,如是知已,心無所著,遠離諸想,無所依求,無種種求想,無作者想、無作者法想,無凡夫想、無凡夫法想,無聲聞想、無聲聞法想,無緣覺想、無緣覺法想,無菩薩想、無菩薩法想,無如來想、無如來法想,無涅盤想、無涅盤法想,無輪迴想、無輪迴法想。是諸天子了彼法性猶如虛空,無有染著,於佛法中離分別想。
時梵天王合掌向佛,以寂靜意,說偈讚佛:
「如來具足平等慧, 修寂靜行到彼岸,
說寂靜法度群生, 觀諸世間常寂靜。
菩提寂靜本無染, 依寂靜境無動亂,
常飡寂靜甘露味, 於一切處悉通達。
如是最上寂靜道, 善觀察者獲妙樂,
依八正道久薰修, 能斷世間煩惱縛。
修寂靜法證菩提, 乃是先佛之所說,
決定能至涅盤城, 如佛世尊無有異。
若人依止佛正教, 受持讀誦勤修學,
求趣寂靜解脫門, 一切世間無過上。
善修平等寂靜道, 諸根適悅常清淨,
具諸福慧遍莊嚴, 如那羅延有大力。
若了寂靜甘露法, 則能盡袪諸有相,
觀察世間無所依, 是為最上如來子。
是人久遇於諸佛, 種植無邊勝善根,
達斯寂靜等持門, 息除諸惑無所染。
由具正念精進力, 離於諂曲懈怠想,
了知生死即涅盤, 能離世間諸相故。
諸佛出現於世間, 演說寂靜解脫法,
智者了達無有疑, 永出輪迴生死海。
若人於蘊求解脫, 於寂靜法非愛樂,
唯悟蘊法不堅牢, 於佛菩提生驚怖。
離欲淨心求解脫, 能以明慧善揀擇,
著欲取相諸愚夫, 故佛於彼不開示。
若取寂滅亦是縛, 不能成就一切智,
不起一切執著心, 是名善住無相行。
能至無名安隱處, 逮得清淨佛功德,
息諸諍論伏魔怨, 能斷一切煩惱縛。
我以平等寂靜意, 稱讚牟尼福德聚,
迴向法界諸有情, 同證無上菩提果。」
爾時大梵天王知諸梵眾天子偈讚佛德,合掌向佛,而說偈言:
「牟尼善了世間法, 決定虛假如空拳,
亦如秋雲及電光, 佛常顯示袪諸妄。
如人夢中饑所逼, 遇飡上妙諸美膳,
畢竟無食亦無人, 如來證法亦如是。
又如夢中渴乏者, 得飲甘露清冷水,
應知渴飲悉皆無, 如來證法亦如是。
如夢中聞美妙言, 彼語言相實無得,
亦無說者及聽人, 了法如此無疑惑。
又如箜篌出妙聲, 彼聲本無有自性,
智者觀蘊理如然, 知蘊自性不可得。
無作無受無眾生, 無所作業及受報,
亦無受彼果報者, 佛於此理善明了。
譬如摩尼體瑩澈, 置之衣上隨色變,
諸法自性本無塵, 隨其分別而增染。
又如吹貝發大聲, 推其響自何所得,
彼聲自性本來空, 佛了諸法亦如是。
又如世間香美饌, 彼由眾味而合成,
觀食自性本來空, 佛了諸法亦如是。
如天帝幢極高顯, 無思而現諸色像,
彼幢自性本來空, 大仙證法亦如是。
又如身藉眾緣成, 推其體相不可得,
當知諸蘊本如然, 如來證法亦如是。
又如擊鼓所出聲, 能令聞者生忻悅,
彼之音響本來空, 如來證法亦如是。
如人以桴而擊鼓, 尋其聲自何方現,
復推隱沒向何方, 如來證法亦如是。
又如鼓韻無憎愛, 離濕潤緣則鳴響,
此身虛假本同然, 如來證法亦如是。
如人擊鼓發響時, 彼聲任運無所召,
了身如彼自性空, 如來證法亦如是。」
爾時世尊,知諸梵眾、大梵王等心之思念,以寂靜意讚如來已,即從口中,放大光明,令彼時會覩斯光已,堅固正見,增發淨慧。時尊者馬勝比丘,以偈問曰:
「如來今者現奇相, 放淨光明極希有,
諸天及人龍鬼神, 覩斯神變咸疑慮。
最上牟尼調御士, 現此瑞應非無因,
願佛開演光因由, 令諸時會心忻豫。
我等一心生渴仰, 瞻奉慈容無暫捨,
若得聞佛梵音聲, 各各除疑生信解。
如來現此神通事, 必為慈念諸眾生,
何緣放此淨光明, 今正是時冀開示。
大聖牟尼方便力, 令時機發增上心,
眾等合掌住佛前, 唯願如來速演說。」
爾時世尊為馬勝比丘說伽陀曰:
「馬勝汝矚此光明, 普為成熟有情故,
時眾若聞我所說, 則於菩提無退轉。
大梵天王梵眾等, 善達法性除疑惑,
已於那由他劫中, 修習無邊清淨行。
於諸境界無染著, 心如虛空無罣礙,
常樂利樂諸有情, 而不取證菩提果。
彼等復於未來世, 過於無量俱胝劫,
具足修證解脫門, 成就無邊大忍力,
然後得成無上道, 號曰大忍力如來,
調伏攝化諸群生, 觀諸世間皆空寂。
彼佛壽量極長久, 同昔修行諸劫數,
具大威德及名稱, 能拔有情生死苦。
彼佛剎土極嚴淨, 富樂豐饒無與等,
設於那由他劫中, 說其功德不能盡。
彼佛說法難思議, 自性空寂無所依,
其國所有諸眾生, 成熟善根無損減。
皆盡輪迴苦邊際, 無一復受後有身,
亦無鬼畜地獄名, 唯有遷流諸行苦。
由悟諸行無常故, 各發勝願生厭患,
是故彼國諸有情, 皆能永離老病死。
又彼有情善修作, 耳不復聽餘音聲,
唯聞無我及無常, 苦空寂靜無相法。
奉持佛語不放逸, 常修純淨真實行,
趣求甘露解脫門, 最上最勝菩提道。
彼土所有諸塔寺, 若牆若壁林木等,
皆出清淨妙法音, 聞者咸登不退地。
此是如來神力故, 演斯八種梵音聲,
聞已棄背生死流, 求證寂靜真常樂。
其國所有諸眾生, 已於過去河沙劫,
為菩提故久修行, 今當次第得成佛。
大梵天王梵眾等, 由常修證寂滅理,
爾時彼佛及眾生, 同飡寂滅甘露味。
復觀眾生界本空, 未曾暫起疲勞想,
故能遍入諸法性, 常修寂靜無相行。」
父子合集經光音天授記品第二十一
爾時會中,有八十俱胝光音天子,見諸阿脩羅王乃至梵天王等,於世尊所,各現神變作諸供養,復聞如來與授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記,歡喜踊躍,得未曾有。是時天主,即從座起,偏袒右肩,頭面敬禮,住立佛前。白言:「世尊!有三摩地,名照明諸法。若有菩薩,善修習此三摩地者,則能入解一切諸法;復能獲得無量辯才,所謂:無著辯才、加持辯才、善巧辯才、美妙辯才、適意辯才、離縛辯才、安隱辯才、甚深辯才、微妙辯才、無等辯才,乃至獲得如來所有最上辯才。世尊!何故名為照明諸法三摩地?若菩薩摩訶薩得此三摩地者,於一切法無有尋伺及彼作意,若離此者,則無疑惑。若於諸法斷除疑惑,於一切處通達無礙。何以故?以彼諸法離自性故,若了諸法自性無有,彼菩薩則能入解阿字義門。所謂阿者無作,阿者普遍,阿者非有為,阿者非無為,阿者無不成就,阿者無所依止,阿者非動,阿者非亂,阿者非分別,阿者非離分別,阿者非畢竟,阿者非散壞,阿者非形色,阿者非顯色,阿者非住持,阿者非定住,阿者非知,阿者非見,阿者非言說,阿者非離言說,阿者非思議,阿者非離思議,阿者非去來,阿者非入出,阿者非有表,阿者非無表,阿者非名,阿者非相,阿者非對治,阿者非覆障,阿者非盡,阿者非無盡,阿者非二,阿者非不二,阿者非真實,阿者非虛妄,阿者非求,阿者非離求,阿者非淨,阿者非離淨,阿者非執,阿者非離執,阿者無生無所不生,無少法可生,阿者無滅,無所不滅,無少法可滅,阿者不空,無所不空,阿者無相,無所不相,阿者無願,無所不願。如是解已,知非戲論,是名入解阿字義門。
「世尊!又復諸法從意中生,由阿字故引生達字,若能入解達字門者,則能入解一切教法。所謂入解有為法、無為法、有表法、無表法、世俗法、勝義法。世尊!勝義法者,唯一真如,以言詮顯,何由能解?世尊!如人夢中作種種事,夢境非實,但有假名,覺已了知,皆由心造。世尊!如空谷中傳於音響,自性無實,從和合生。世尊!如幻化人作諸幻事,愚夫不了,謂為實有。世尊!又如陽焰妄生水想,智者了知,本無其體。世尊!又如鏡中,現諸色像,妄生分別,實不可得;諸法性空,亦復如是。但為悅豫彼愚夫人,畢竟諸法本來寂靜。世尊!我昔曾聞先佛所說勝義諦法,得真實見。」
是諸天子,作此說已,佛所印可,頭面作禮,以偈讚佛:
「世尊善達第一義, 故能展轉說諸法,
諸有聰慧佛真子, 於佛教海能遊戲。
世間少智愚癡人, 由著我故不能解,
我及我所本來空, 十方求之不可得。
如見陽焰本非水, 愚夫妄想作水解,
如是顛倒執為我, 皆由染慧迷真智。
由於五欲生愛樂, 備受生死諸楚毒,
諸蘊自性本來空, 愚夫枉墜於諸趣。
彼無正智心狂亂, 於諸苦境妄為樂,
為三毒火鎮燒然, 未甞覺悟生怖畏。
愚夫不厭諸垢惑, 如隨怨賊為親友,
聞如來說勝義空, 返生驚怖或輕毀。
猶如世間怯弱人, 雖持利劍心憂怖,
如來演暢正法門, 所謂微密一阿字。
出生最上真實慧, 如平坦地生喬木,
善能降伏眾魔軍, 速證無上菩提道。
牟尼有諸勝弟子, 了達如是第一義,
既自消伏三毒垢, 見餘毒者施法藥。
以八正道大船筏, 運載群生出有海,
令知諸法本來空, 息諸異論妄分別。
明人捨邪歸正道, 夙昔曾修彼善根,
了法體性本來空, 心無所著即解脫。
若達法性即同佛, 是名大智那羅延,
諸法性空無所空, 亦無繫縛及縛者。
真如寂滅離諸相, 體非垢染亦非淨,
以其法爾本如然, 非煩惱縛亦無斷。
如是了知諸法性, 是人不久得菩提,
自能得度亦利他, 善談正理不希報。
有情常生虛妄想, 於境執著男女相,
增長愚癡染污心, 猶如渴鹿奔陽焰。
由彼彼業生諸趣, 此業皆由妄想生,
了業體性本來空, 畢竟無有能作者。
我等解佛所說義, 顯示難思妙法門,
歸命牟尼大導師, 諸根寂靜無所著。
如來清淨無瑕穢, 成就無邊功德海,
於三界中作照明, 堪受諸天妙供養。
我等於今大會中, 稱讚能仁大福聚,
善哉無比二足尊, 究盡諸法實相義。
以此所獲善根力, 迴施三有諸眾生,
願於未來淨土中, 悉能成就菩提果。」
爾時世尊,知諸光音天子心之所念,於佛法中明了通達,具足殊勝廣大辯才,希望如來與授佛記。即於口中,放大光明。時尊者馬勝比丘覩是事已,合掌向佛,以偈問曰:
「大悲救護世間者, 成就吉祥功德聚,
以方便力息群疑, 放此光明極希有。
眾會若聞佛所說, 心生淨信決定解,
勤修妙行趣菩提, 超出輪迴生死海。
一切天人阿脩羅, 為老病死所逼切,
如來常以大悲心, 救濟令修八聖道。
彼由勇猛大精進, 深心堅固無退屈,
樂修如是妙法門, 誓證菩提求佛智。
今此會眾無餘念, 一心瞻仰佛慈顏,
願聞如來微妙音, 決除疑網生忻慶。
覩佛現斯神變事, 口中放此淨光明,
譬如痼疾遇良醫, 亦如孾兒顧慈母。
何人請問深法藏, 滿足廣大悲願力,
獲得最上祕密門, 感佛現斯希有事?
眾會心皆大歡喜, 冀聞佛說光因緣,
各能具足清淨心, 修習如是三摩地。」
爾時世尊為馬勝比丘說伽陀曰:
「馬勝具足妙辯才, 能應群心發斯問,
今正是時說此因, 斯則如來神變力。
此諸光音天子眾, 往昔曾供無數佛,
觀察世間苦眾生, 誓求佛道而濟度。
已修廣大真實行, 決定當得一切智,
為彼深著邪見者, 指示咸令歸正道。
彼等由聞佛正教, 深入義味生尊重,
猶如世間諸女人, 喜得生男心滿足。
是諸天子心清淨, 志求無上佛菩提,
曾於那由他劫中, 修習利他殊勝行。
所化眾生無限量, 皆能發起大乘心,
具足福智相嚴身, 星宿劫中皆作佛。
彼諸天子成佛時, 國土無量百千億,
廣博殊妙不思議, 種種莊嚴無與等。
三惡趣及八無暇, 彼諸佛剎未嘗聞,
亦無求證二乘人, 各各咸登不退地。
又彼諸佛剎土中, 有情壽量悉同等,
滿足十億恒河沙, 常能承事於諸佛。
若令那由他眾生, 依二乘法取滅度,
不如能化於一人, 或男或女修大行。
以初福聚比於此, 百千萬分不及一,
何況勸勵於多人, 安住大乘菩薩道。
馬勝汝今當諦聽, 如來出世甚希有,
譬如優曇鉢羅花, 經無邊劫難值遇。
善巧方便說法師, 能示真實無為道,
志求寂靜菩提者, 應當恭敬常親近。
那由他數諸天子, 散妙寶衣從空下,
復以清淨妙伽他, 稱讚如來勝功德。
佛說寂靜甘露法, 能袪眾生煩惱熱,
若依如來教奉行, 漸次得成無上覺。」
父子合集經卷第十
大正藏第 11 冊 No. 0320 父子合集經
父子合集經卷第十一
西天譯經三藏朝散大夫試鴻臚卿宣梵大師賜紫沙門臣日稱等奉 詔譯
遍淨天授記品第二十二
爾時會中,有十二那由他遍淨天子,見諸阿脩羅王乃至光音天等,於世尊所設諸供養,復聞如來與授佛記,心生歡喜,得未曾有。此諸天子,已於過去無量佛所植眾德本,入解正法,充足法財,有大神力,自在無礙,從座而起,頭面禮足,白言:「世尊!有三摩地,名超諸法樂,若菩薩摩訶薩,獲證如是妙三摩地,所作事業離諸攀緣,得最上樂,不生苦受,無一因緣,而非樂想。假使入於諸地獄中,種種苦具,治罰逼迫;由是菩薩三摩地力,一切苦惱悉為快樂。如彼世間諸有情類,造作諸惡、不律儀事,劫奪他財,王法所戮,或截耳鼻,或斷手足,或杖捶打,或繩繫縛,為諸獄卒禁閉囹圄,雖受楚毒,心無追悔,為貪所蔽,翻如樂想。又諸有情,傭力自濟,艱辛求索,以苦為樂,謂裁衣者、造蠟炬者、壓蔗漿者、作伎樂者,造飲食者,供象酒者,或然酥燈及油燈者。如是等輩種種所作,或不如法,或復遲惰,為彼主者呵罵驅遣,受諸陵辱,皆如樂想。又如世間諸俳優者,令他喜悅,易己形狀,作鵂鶹面,或師子面,或打或縛,翻為樂想。何以故?以彼眾生作業決定,為貪所使,心無悔故。菩薩摩訶薩亦復如是:為利有情,能於生死長夜之中,修習種種難行苦行,志求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乃至救濟饑渴眾生,噉己血肉,常生樂想。或於菩薩惡罵捶縛,及斷命根,雖受苦惱皆生樂想。如是具足廣大願力,能與眾生種種快樂,長時修作無有間斷,則能獲得彼三摩地,不為惡魔之所動亂,復能破壞一切魔業,當得如是五種自在。何等為五?一者、壽命自在,二者、所生自在,三者、業報自在,四者、尋伺自在,五者、受用自在。彼菩薩若求一生成等正覺,由得如是妙三摩地,即能如意滿菩提願。若不速求無上菩提,則能久住無量無數阿僧祇劫,利樂有情,嚴淨佛土。何以故?由彼菩薩從初發心,普為攝受一切有情,不怖惡道,於彼受生,皆令習學諸菩薩行,善巧方便通達諸法,成熟般若波羅蜜多;是為善住菩薩乘者。世尊!若菩薩樂修如是三摩地者,當知是人,皆是如來威神功德之所加持,則能決定入解諸法自性本空,無有疑惑。」
時遍淨天子作是說已,合掌作禮,以偈讚佛:
「我等遍淨諸天子, 於佛正法能了知,
頭頂禮敬調御師, 諸根寂靜無所畏。
如來以大智慧力, 悉能破壞諸魔軍,
歸依最上牟尼尊, 引導群萌登彼岸。
諸法自性無所有, 亦復畢竟無所住,
妄想攀緣悉了知, 猶如幻師明幻事。
如是六趣諸眾生, 皆從虛妄因緣有,
谷響求之自性無, 如來證法亦同彼。
人中最上釋師子, 觀諸妄法悉皆空,
彼無我相亦無人, 及與眾生壽者想。
如來大慈無與等, 為度愚夫出世間,
演實相法妙難思, 一切無能測量者。
佛觀眾生界平等, 常起清淨無緣慈,
故能憐愍諸世間, 畢竟不見眾生相。
我今於佛智慧海, 心無垢染離諸疑,
清淨慈門利有情, 堪受諸天廣供養。
如來最勝天中天, 常於眾生起慈護,
而於十方世界中, 求其苦性不可得。
既無眾生亦無苦, 是故如來無所緣,
已能除遣諸憂疑, 獲證真常寂靜樂。
佛於諸趣不見苦, 亦無所證大菩提,
以此愍念於有情, 皆令棄背生死縛。
無苦無救無眾生, 亦無菩提而可得,
佛知法性本如然, 故我於佛伸妙供。
如來出現於世間, 以四無量利含識,
不見慈悲喜捨心, 亦不見有眾生相,
不見行於放逸者, 亦復不見修聖道,
知佛如是方便門, 故我於佛興供養。
牟尼常說四念處, 觀身畢竟不可得,
我於佛教如是知, 今得供養救世者。
佛說觀受不可得, 以受無有真實性,
乃至受者亦復然, 故我於佛興供養。
佛說觀心及觀法, 二相求之不可得,
亦不見有所修念, 及以安住念處者。
我今不見有諸法, 亦復不見修法者,
佛以念處度眾生, 彼念自性常空寂。
復說念與法和合, 欲求解脫應修習,
我於佛教如是知, 今得供養一切智。
念處一尚不可得, 況復說有二三四,
是故我今達佛意, 畢竟無受苦樂者。
如來常說四正勤, 有諸比丘專修習,
斯則能為解脫因, 得越輪迴生死海。
如是無解亦無縛, 無佛無法及菩提,
而復不壞其假名, 故我於佛伸敬禮。
佛說如意四神足, 最上殊勝安隱樂,
諸根寂靜解脫人, 修此能得涅盤道。
又彼如意及神足, 諦觀彼體不可見,
非動非靜非無作, 如是顯現難思議。
今此眾會諸天子, 而不見有眾生想,
我於佛教正了知, 皆能遠離諸疑惑。
此為最上法供養, 唯佛堪任受此供,
如來妙智無等倫, 故我一心生讚歎。
又復牟尼說五根, 此法能得菩提道,
出生福智二資糧, 善觀察者除放逸。
所謂信進念定慧, 不見能修及所得,
我於佛法無有疑, 是故今當興供養。
如來宣說五種力, 能除邪見心諂曲,
息諸煩惱破諸魔, 趣向無為寂靜道。
如是諸力無能屈, 無有所縛及縛者,
我於佛法離諸疑, 今當供養調御士。
大仙開示七覺分, 最上清淨菩提道,
善修習者諸有情, 得證真常安隱處。
牟尼復說八聖道, 成熟眾生諸善根,
常修聖智現其前, 能盡苦際諸纏縛。
如是聖智及諸惑, 畢竟清淨無有餘,
諸天於此得無疑, 故我供養人中聖。
於奢摩他善修習, 毘鉢舍那亦復然,
如來曠劫悉圓成, 能斷諸惑及習氣。
如是相應因與果, 及觀察者悉皆空,
諸天於此得無疑, 故我供養牟尼主。
說不淨觀除貪欲, 慈心對治彼瞋恚,
以其智慧遣愚癡, 為利眾生佛所說。
彼皆無作無罪相, 是故不垢亦不淨,
諸天於此得無疑, 由此供養無上士。
又復佛說十不善, 殺盜婬妄及兩舌,
惡言綺語貪恚癡, 此等名為十業道。
眾生非有亦無殺, 餘九過惡理同然,
無善惡相無對治, 以彼罪性本空寂。
此義非無佛正教, 然其不壞法體性。
如是牟尼最上法, 宣揚引導諸群迷,
如理作意正思惟。 是名最上真佛子。」
爾時遍淨諸天子說是偈已,咸各默然,住在一面。時佛世尊,知諸天子心之所念,希授佛記,口中忽放清淨光明。尊者馬勝見是事已,合掌向佛,以偈問曰:
「善哉調御大聖主, 為利群生出於世,
甚深智慧妙難思, 而能化伏諸天眾。
窮盡諸法救世者, 現斯瑞相非無因,
能與眾生作導師, 唯冀能仁為演說。
此諸遍淨天子眾, 合掌稱讚甚希有,
瞻仰如來功德山, 聞已一心而頂受。
佛為最上天人師, 了達諸法無罣礙,
當願憐念諸眾生, 說此放光神變事。
何人於此生淨心, 解於微妙甘露句,
彼於十方世界中, 當得圓明一切智?
誰於未來佛剎土, 饒益攝受諸群迷,
善宣無上妙法輪, 降伏魔軍及異論?
是諸天子於佛教, 深入義味心決定,
唯願如來震法音, 使諸時會除疑網。
百福莊嚴無上士, 慈心普覆於世間,
八種功德梵音聲, 咸願聞持佛教勅。
若有眾生於佛所, 樂聞正法勤修習,
堅固不退菩提心, 漸能成就一切智。
如來善說微妙法, 能盡有情生死苦,
佛子淨心當奉持, 則令佛種永不斷。」
爾時世尊為馬勝比丘說伽佗曰:
「馬勝善問放光事, 我為利樂諸天人,
汝所得福叵思量, 比喻說之尚無盡。
善哉尊者應其機, 一切大眾心忻悅,
此等遍淨諸天人, 於我法中得解脫。
往昔曾供於諸佛, 其數千億那由他,
達諸法性無有疑, 各於彼佛問斯義。
彼由往昔因緣故, 以妙伽佗讚於佛,
此生復以清淨心, 稱揚賢劫諸善逝。
後於優曇鉢羅劫, 成佛號曰那羅延,
教化那由他眾生, 悉證無為寂靜樂。
同一劫中出於世, 皆名法幢正等覺,
化度眾生數同等, 次第皆當成佛道。
是諸如來化緣畢, 分布遺形諸舍利,
建立無量窣堵波, 猶若散花嚴佛剎。
如是所有眾生類, 各於舍利興供養,
咸登寂靜甘露門, 一切如來所稱歎。
若有稱彼佛名號, 發生淨信歡喜心,
當知由是善因緣, 得值當來彌勒佛。
彼得慈尊攝受故, 勤加精進斷諸結,
樂修寂靜奢摩他, 漸次得成無學果。
從一佛剎至佛剎, 供養親近無疲懈,
於諸天人大眾中, 稱揚最上佛功德。
今此遍淨諸天子, 皆具威德大名聞,
深達佛智不思議, 各各頂禮如來足。」
父子合集經廣果天授記品第二十三
爾時會中,有八俱胝廣果天子,見諸阿修羅王乃至遍淨天等,於世尊所,種種施設作諸供養,奉上如來。復聞與授成佛之記,心大歡喜,得未曾有。是諸天子即作是念:「如來所說一切諸法,於三際中求不可得,一切諸根皆不可說,若能入解彼法界者,則能通達一切諸法。若能了知一切諸法,則能證得四如實諦,所謂苦諦集諦滅諦道諦,如世尊說,一切諸法皆悉空寂,無我、無人、無眾生、無壽者、無想、無作。我等天子,於此法中心得決了,不生疑惑。世尊!以諸眾生本寂靜故,則無有苦;當如是知。所以者何?眾生無故,苦諦亦無。以無苦故,集諦亦無。何以故?若無是因,則無其果。世尊!以無集故,滅諦亦無。何以故?若無集諦,則無斷集。以無滅故,道諦亦無。何以故?無有是道,不斷集者。世尊!彼煩惱業不可得故,斷煩惱滅亦不可得。以滅不可得故,道亦不可得,未有是道,無其果者。此四聖諦,但是分別假施設有。以非有故,不可說為過現未來。何以故?過去已滅,現在不住,未來未至。於三際中,皆不可得。依世俗諦,有種種相;若三際非有,彼則無生亦非有滅,無想、無作、無施、無受、無說、無聽,無所說法,無了悟者,以彼三世未曾有故。若法若空,皆不可說,眾生顛倒不能入解,無因無緣,無名無相,無所詮表,無所趣向,自性離故皆不可得。彼不可得亦不可得,何以故?以眾生界本非有故,若彼彼法皆不可得,則無染淨,無作無證,無凡夫地,無聲聞地,無緣覺地,無菩薩地,無如來地,非地非無地,此即真如寂靜無相。若說有表、有為限量,名如來者;依世俗說,非勝義中有如來也。何以故?法無得故。若彼如來廣大宣說色界乃至識界,如是意界乃至法界。若無法界,無所依止,亦無詮表,無四諦、無五根、無緣生等。世尊!彼一切法隨其所在,安布建立種種名字,然不壞彼法界體性。世尊!如彼地界,隨其方處建立名字,亦不壞彼地界本性。如是水界、火界、風界、空界,立異名字亦復如是。世尊!又若證入彼法界者,即能入解二十二根,所謂眼根、耳根、鼻根、舌根、身根、女根、男根、命根、苦根、樂根、憂根、喜根、捨根、意根、信根、精進根、念根、定根、慧根,未知、當知根、已知根、具知根。世尊!若眼、眼體不可得,若根、根體亦不可得。何以故?眼離自性不可見故,若法自性不有,彼即非物,以非物故,即不可作,若不可作,彼即不生。若不生者,即是不滅,以不生不滅故,不可說為過現未來。於三世中無生滅者,彼即非眼,亦非眼根;何有作用世俗詮表?世尊!譬如空拳中無有物,但誑愚童,唯假名爾。勝義諦中,以至空拳,所立名字,亦不可得。如是乃至眼及眼根,於勝義中,亦復非有。
父子合集經卷第十一
大正藏第 11 冊 No. 0320 父子合集經
父子合集經卷第十二
西天譯經三藏朝散大夫試鴻臚卿宣梵大師賜紫沙門臣日稱等奉 詔譯
廣果天授記品之餘
「世尊!如是色蘊無有分量,無所住持,亦非入解。何以故?以色自性不可得故。若諸法非作則無積聚,由積聚故說名為蘊。猶如世間造立舍宅,宮殿、樓閣、戶牖、軒檻、園林、渠流、牆墉圍遶,多物積聚,名為城邑。當知彼色本來非有,復以何法名為積聚?以無積聚,亦無彼蘊;受.想.行.識亦復如是。若於諸蘊各得入解,所造淨色任持自性皆不可得;當知地界、地界性畢竟清淨,乃至風界、風界性皆畢竟清淨。何以故?自性離故。復何說有過現未來生滅等相?是故色蘊不可分別,受.想.行.識亦不可分別。世尊!又若眼處自性非有,本來清淨亦無有苦,但是世俗假名顯示,彼名及體俱不可得。何以故?實無少法得名為眼,亦無少法得名為處,如是耳.鼻.舌.身.意,色.聲.香.味.觸.法等處,自性非有,本來清淨,苦及苦名,皆不可得。世尊!又彼眼界,無少可得。何以故?若眼離眼性故,若界離界性故,乃至法界亦復如是。由自性離彼則非物,以非物故則非所作,非所作者則無有生,若無生者亦無有滅,若不生不滅即無過去現在未來建立施設。當知諸法本離自性,若法離自性者,無名相、無作用、無可說、無稱讚、無授記。」彼諸天子作是說已,時會聞者心生愛樂,歡喜踊躍,快得善利。
時彼天主,即從座起,前詣佛所,白言:「世尊!有三摩地名無量義門,若菩薩摩訶薩能修習是三摩地者,則能獲得無量辯才,所謂相續辯才、相應辯才、正說辯才、無著辯才、不謬辯才、微密辯才、甚深辯才、善巧辯才、美妙辯才、正論辯才。得如是等殊勝辯才,各各入解無量法門,具足正見達諸法性,捨離攀緣滅除癡暗,了勝義法,入總持門,入解蘊,入解處,入解界,入解諸根,入解四諦,入解緣生,入解眾生,入解無眾生,入解有想,入解無想,入解有形,入解無形,入解我,入解無我,入解空,入解不空,入解相,入解無相,入解願,入解無願,入解出離,入解不出離,入解有為,入解無為。於如來教,不可詮表,但唯假名,世俗分別,非言說、非無言說,非思議、非無思議,非見、非無見,非聞、非無聞,非覺、非無覺,非知、非無知,非了別、非無了別,非悟、非不悟,非得、非無得,非對、非無對,非證、非無證,非白非黑,非明非暗,非淺非深,非清非濁,非安非動,非縛非解,非順非違,非染非淨,非去非來,非生非滅,非智非愚,非成非壞,非道非非道,非執非離執,非眾生、非無眾生,非壽者、非無壽者,非我、非無我,非有、非不有,非空、非不空,非相、非無相,非願、非無願,非出離、非無出離,非有為、非無為,非斷非常,非邪非正,非真非假,非實非妄,非住、非無住,非依止、非無依止,非解脫非離解脫,非觀察非現證,非輪迴非涅盤,非凡夫境界,非聲聞境界,非緣覺境界,非菩薩境界,非佛境界,非境界非非境界。若能如是入解法界,則能入解十二緣生;所謂無明緣行,行緣識,乃至憂悲苦惱為大苦聚。
「世尊!又彼無明性不可得。何以故?自性離故。若法自性離者彼則非物,以非物故則畢竟清淨,亦無生滅非三世攝,無名、無相不可顯示,亦無記別。但為成熟愚夫、異生,假名安立生諸戲論,於勝義中實不可得。世尊!又若無明無自性者,云何能生彼行支耶?以無明無故,行支亦無;乃至無彼生緣老死。世尊!若法不生,云何有老?若無老者,亦無有病及以滅故。即彼三世諸佛菩提,但唯世俗,名字施設;非勝義諦,作如是說,所言無明即是菩提,諸有支等亦即菩提。如是入解十二緣生,即是入解真實法界。世尊!如來不生,一切法亦不生;是故無生法即是如來。世尊!如來不滅,一切法亦不滅;是故不滅法即是如來。世尊!如來無相,一切法亦無相,是故無相法即是如來。舉要言之,如是無名無相,不垢不淨,非愛非憎,法界不可識,亦復不可知。世尊!真如者即是如來,一切諸法即是真如,是故一切法即是如來。世尊!實際者即是如來,一切諸法即是實際,是故一切法即是如來。世尊!隨所有法即是如來,於其法中即有一切法,是故一切法即是如來。世尊!若有人言:『如來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者。』當知此人是執著見。何以故?如來無二,菩提亦無二,以無二故而無所得。世尊!若有人言:『如來轉於無上法輪。』當知是人為執著見。何以故?實無少法如來可得,以諸法性非隨轉故。世尊!若有人言:『如來化度無量眾生。』當知是人是執著見。何以故?實無眾生如來度者。世尊!若有人言:『如來緣盡入般涅盤。』當知是人是執著見。何以故?法性常住,非生滅故。若有眾生,於我所說如是法要,能信解者,當知是人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得不退轉。世尊!假使法界有其變異,若善男子、善女人深信是法,於佛菩提而退轉者,無有是處。」時諸廣果天子於如來前,說己所證勝義法已,頭面禮足,右遶三匝,一心合掌,以偈讚佛:
「歸命牟尼大聖主, 具足勝慧無過上,
憐愍世間諸有情, 常說如是第一義。
成就無量功德聚, 救拔輪迴諸苦因,
既自了達諸法性, 復能開示於群品。
五蘊自性本非有, 應知但誑彼愚夫,
譬如膠著獼猴身, 無智疑惑不能脫。
蘊體求之不可得, 無所依止絕攀緣,
如以瓔珞飾虛空, 智者於斯得解脫。
又復牟尼作是說, 諸入自性悉皆無,
猶如深谷傳於聲, 彼響尋之何所有。
愚癡凡夫由此縛, 於真諦法不了知,
如持珠寶莊嚴風, 智者觀之無所著。
彼一切智作是說, 諸界本來常空寂,
如示空拳但有名, 誑誘愚童實無得。
凡愚妄想執為有, 由於勝義不能解,
展轉輪迴三有中, 譬如商人迷巨海。
又復如來作是說, 諸根自性常清淨,
如諸影像現鏡中, 畢竟尋之本非有。
無智疑惑不能了, 迷真實法妄生愛,
猶如深淵墮網魚, 為彼纏縛何由脫。
眾生本空法亦空, 依真勝義無所得,
如依壁繪士夫形, 智者觀之非有我。
愚夫執著生愛樂, 皆由不達於正教,
因緣自性無所依, 如彼卵生出其㲉。
緣生之法剎那有, 暫起即滅匪堅牢,
如人夢中受五欲, 覺位推求何有樂。
無始有情妄分別, 常為境界之所縛,
若能達彼法性空, 如彼飛禽脫籠網。
諸法寂靜離言說, 佛能於此證法性,
諸法寂靜本來空, 佛能如是歸圓寂。
諸法寂靜離諸相, 佛能宣暢第一義,
佛於三界無所著, 如來由是出於世。
佛於諸法離諸怖, 由不起彼自他想,
廣宣正教破群迷, 故稱善導眾生者。
佛於諸法離分別, 而能助顯第一義,
此唯如來方便門, 非是凡夫之境界。
或有眾生作是說, 如來已證大菩提;
或有眾生作是說, 如來能轉妙法輪;
或有眾生作是說, 如來已度河沙眾;
或有人作如是說, 佛於輪迴久解脫,
饒益無量眾生已, 入於寂靜大涅盤。
皆是凡夫所執見, 為彼魔黨之所持,
於勝義法不了知, 以不了故不知佛。
若有達斯正法者, 是人決定得菩提,
廣能救度諸世間, 具足最上功德聚。
如是吉祥寂靜法, 體即真如無變異,
唯有牟尼能證知, 我已善達實相義。
今此廣果諸天子, 於甚深法心決了,
恭敬合掌無異緣, 住立佛前廣宣說。」
爾時世尊知彼廣果諸天子等,畢竟悟入第一義諦,亦能增長時眾善根,即於口中放大光明。時尊者馬勝,矚斯相已,合掌向佛,以偈問曰:
「具足福智無上士, 何因現此神變相?
我曾往昔從佛聞, 若放淨光為大利。
如來現此奇相已, 能令眾會心泰然,
諸天及人阿脩羅, 咸願親聞佛所說。
牟尼今者有何故, 口中忽放清涼光?
大眾合掌住佛前, 瞻仰尊顏無暫捨。
佛為無上天人師, 願速演斯希有相,
一切世間諸有情, 若聞佛說除猶豫。
今此廣果天人眾, 各各自知成佛事,
彼無所證亦無修, 何人所作何所得。
如來八種梵音聲, 眾生聞已咸忻慶,
隨順正理如法行, 悉能護持於佛教。
我等眾會生渴仰, 冀於佛所得親聞,
若蒙佛說宿修因, 增長人天諸善利。
彼諸天子久植本, 決定成就一切智,
當度無量苦眾生, 令悟真如法自性。」
爾時世尊為馬勝比丘說伽陀曰:
「善哉馬勝發斯問, 我當為汝分別說,
為利廣果諸天人, 於大眾中現此瑞。
如來具足一切智, 有三種因放光明,
隨順觀察彼機緣, 現此吉祥神變事。
或有樂住涅盤者, 小智求彼聲聞乘;
或有愛樂默然者, 志求緣覺菩提果;
或樂為世大導師, 求佛菩提利含識。
故我觀察彼善根, 隨其樂欲而施設。
若求聲聞得度者, 即為彼放下品光;
為求緣覺解脫人, 放中品光而濟度。
馬勝當知最上光, 與諸天子授佛記。
如其次第下中上, 顯示三乘得果證。
若為聲聞放光明, 其光出已從足沒;
若為辟支佛淨光, 現已即向臍中隱;
若為求彼無上道, 其光從佛頂門入。
隨其勝劣有所表, 今與諸天記佛果。
馬勝比丘當了知, 我今復說光明相,
若光漸次復增廣, 從空宛轉而右旋,
等佛身量遍莊嚴, 赫奕猶若融金聚,
如是變現淨光明, 當知記別佛剎土。
若光出已猶如蓋, 於上遍覆如來身,
有光如華住空中, 煥然顯發端嚴相,
或光三匝入佛身, 斯皆記別佛壽命。
當知如來所現相, 善應群機信樂心。
今此廣果諸天子, 滿足八十俱胝數,
已經那由他劫中, 承事供養於諸佛。
常樂說是勝義法, 化利含識不疲勞,
誓求無上大菩提, 勇猛勤修無退屈。
過三十六俱胝劫, 具修福慧植善根,
救度無邊諸有情, 悉令離苦獲安隱。
然後皆當得作佛, 同名號曰那羅延,
其劫稱為勝金幢, 各於異剎成正覺。
一一如來出於世, 國土清淨妙莊嚴,
佛身猶若淨日輪, 具智光明功德聚。
彼諸如來壽長遠, 住世過於那由劫,
各各化度諸聲聞, 其數廣多無有量。
假使算師及弟子, 比喻校計不能知,
化菩薩眾亦無邊, 與聲聞數等無異。
如是此諸菩薩眾, 一同先佛所修行,
由是堅固菩提心, 皆能成就一切智。
彼諸如來化緣畢, 正法久住於世間,
十二那由他劫中, 為諸佛子常守護。
當其正法廣流布, 有發菩提大心者,
數量猶如殑伽沙, 各各勤修菩薩行。
如是彼佛滅度已, 所有證悟聲聞人,
悉皆求趣於涅盤, 猶如薪盡火隨滅。
大眾今聞佛所說, 咸發淨心生信解,
歡喜住立於佛前, 一心頂禮如來足。
以無與等妙供養, 奉上調御天人師,
咸發堅勇精進心, 如救頭然求出離。
勤修勝慧波羅蜜, 常樂親近說法師,
此是最上真實門, 汝等比丘善修學。」
父子合集經卷第十二
大正藏第 11 冊 No. 0320 父子合集經
父子合集經卷第十三
西天譯經三藏朝散大夫試鴻臚卿宣梵大師賜紫沙門臣日稱等奉 詔譯
淨居天子說偈讚佛品第二十四
爾時會中有無數淨居天子及無量眾生,於佛法中,心得覺悟,離諸疑惑,深生愛樂,歡喜踊躍,得未曾有,一心合掌,住立佛前,各以伽陀,稱讚於佛。
爾時善施天子而說偈言:
「佛昔捨身命, 國土及妻子,
圓滿彼施行, 故我稽首禮。」
爾時淨戒天子而說偈言:
「堅固持淨戒, 離一切垢染,
能渡於彼岸, 頂禮具戒者。」
爾時安忍天子而說偈言:
「佛廣修忍行, 為他斷肢節,
不生怨恨心, 得成無上慧。」
爾時精進天子而說偈言:
「大雄猛世尊, 捨生死重擔,
勤修無退屈, 速至於菩提。」
爾時靜慮天子而說偈言:
「如來大威德, 常棲止禪定,
不著彼世間, 三際悉平等。」
爾時勝慧天子而說偈言:
「如來勝慧力, 知眾生諸行,
如業而受報, 隨界趣流轉。」
爾時明福業天子而說偈言:
「若修彼福業, 勝報常現前,
餘不能了知, 此唯佛境界。」
爾時了罪性天子而說偈言:
「眾生由惑業, 常貪求彼物,
於心若了悟, 一切悉通達。」
爾時善巧智天子而說偈言:
「若人於佛智, 善思惟分別,
常念如己物, 菩提不難得。」
爾時善巧行天子而說偈言:
「若起諸惑業, 內心非所思,
了罪性本空, 此為證法者。」
爾時遍趣行天子而說偈言:
「若人造諸行, 隨善惡流轉,
受好醜之報, 佛眼悉知見。」
爾時離攀緣天子而說偈言:
「若於所受報, 能了知攀緣,
雖生諸趣中, 常與智隨轉。」
爾時隨順善巧天子而說偈言:
「若造作諸惡, 或修習眾善,
皆由先業故, 隨所生受果。」
爾時業善巧天子而說偈言:
「了三世業行, 斷故不造新,
愚夫無正慧, 隨惡而流轉。」
爾時果善巧天子而說偈言:
「或因少果多, 或因多果少,
於此不了知, 為愚癡外道。」
爾時了知業行天子而說偈言:
「善因生勝處, 惡業墮險難,
隨眾生所行, 如來悉明了。」
爾時見法樂天子而說偈言:
「若人受福報, 而不了善法,
彼為自欺誑, 不久當墮落。」
爾時善受生天子而說偈言:
「若造諸勝業, 順生受其報,
唯佛正了知, 世間不能解。」
爾時善受名天子而說偈言:
「若業經多生, 或俱胝劫數,
展轉于今身, 受報佛能了。」
爾時受報成熟天子而說偈言:
「若此業和合, 彼有情受生,
皆從昔因緣, 如來悉明了。」
爾時根未成熟天子而說偈言:
「彼根未成熟, 樂作不善行,
遠離二足尊, 不希望解脫。」
爾時善成熟天子而說偈言:
「若業已成熟, 及未成熟者,
業性本來空, 隨心之所造。」
爾時決定受天子而說偈言:
「眾生所作業, 若重若輕微,
如來悉證知, 受報無差忒。」
爾時了罪相天子而說偈言:
「若造眾惡行, 當墮於惡趣,
或外遇良緣, 轉重令輕受。」
爾時明業報天子而說偈言:
「積集諸罪惡, 為彼所纏縛,
不畏未來苦, 此邪見外道。」
爾時善思惟天子而說偈言:
「能思擇善行, 少善招勝報,
如以涓渧水, 置海永無減。」
爾時入解諸法天子而說偈言:
「若人能永盡, 有漏分別業,
當證無學果, 是如來所說。」
爾時證佛智天子而說偈言:
「佛眼悉明了, 三世諸業果,
種習無遺餘, 敬禮遍知者。」
爾時業無餘天子而說偈言:
「世間諸有情, 或此生彼滅,
如來已永盡, 得稱無畏者。」
爾時離攀緣行天子而說偈言:
「眾生所行行, 唯趣於生滅,
果報如夢幻, 此如來所說。」
爾時伏諸惑天子而說偈言:
「愚癡著欲者, 如渴飲鹹水,
是故調御師, 觀之如夢事。」
爾時離分別天子而說偈言:
「由貪癡過患, 起分別執著,
智者善了知, 夢中何有樂。」
爾時息虛妄天子而說偈言:
「夢中說夢事, 從顛倒所起,
如來所教勅, 當求寂靜法。」
爾時觀察漏盡天子而說偈言:
「如人於夢中, 見天雨洪注,
了夢體本無, 應知漏非有。」
爾時了夢境天子而說偈言:
「夢境本為假, 何曾見其漏,
展轉妄想生, 而作於漏解。」
爾時達真常天子而說偈言:
「如世間童女, 夢已生於子,
生已而夭殤, 何有別離苦。」
爾時尋夢境天子而說偈言:
「如人於夢中, 為他斷己首,
彼識本無得, 誰為能斷者。」
爾時正觀察天子而說偈言:
「彼智了諸法, 如夢境和合,
無喜無別離, 此為真勝義。」
爾時智心天子而說偈言:
「從佛聞正法, 心了若虛空,
夢中尋夢因, 法性本如是。」
爾時意喜天子而說偈言:
「汝等諸天人, 常樂在禪定,
了知彼世間, 猶如鏡中像。」
爾時善慧天子而說偈言:
「如來所說法, 如箜篌發聲,
饒益諸天人, 故我稱讚禮。」
爾時了幻化天子而說偈言:
「幻人作幻事, 愚夫不能了;
智者所了知, 一切皆如幻。」
爾時定中變化天子而說偈言:
「如來出於世, 如夢中見幻,
善達佛理者, 於此無疑惑。」
爾時如幻化天子而說偈言:
「幻師知幻法, 於幻能變現,
由了彼幻故, 則見諸法性。」
爾時分別觀智天子而說偈言:
「汝觀世間佛, 起思惟分別,
夢中見佛身, 於法何所說。」
爾時離思惟天子而說偈言:
「無物不生貪, 由貪而積聚,
無思亦無貪, 見佛亦如此。」
爾時正智天子而說偈言:
「深谷本無聲, 亦無彼聽者,
如是達佛理, 於世無所著。」
爾時善說天子而說偈言:
「如人聞谷響, 彼聲不可得,
愚夫不了知, 妄執以為實。」
爾時各各入解天子而說偈言:
「諸愚夫執著, 不達勝義法,
若了法性者, 自他無疑惑。」
爾時求利益天子而說偈言:
「最上勝義法, 諸佛等無異,
無說亦無聽, 及彼領悟者。」
爾時入解法天子而說偈言:
「斷諸煩惱垢, 分別所分別,
離染得清淨, 牟尼之所說。」
爾時善思惟天子而說偈言:
「於諸法名數, 斷有漏煩惱,
心淨無瑕穢, 是名真佛子。」
爾時無依止天子而說偈言:
「心等於虛空, 三界無所著,
善施不希報, 寂靜無畏者。」
爾時無染污天子而說偈言:
「於欲離諸貪, 色無色亦爾,
牟尼心平等, 如空無障礙。」
爾時無希望天子而說偈言:
「於欲不希望, 色無色亦爾,
離和合相應, 歸依無上王。」
爾時拔愛欲天子而說偈言:
「由斷彼愛垢, 拔三有毒箭,
敬禮調御師, 永超於彼岸。」
爾時降伏愛天子而說偈言:
「發最上精進, 伏除世貪愛,
常起大悲心, 是為救世者。」
爾時離相應愛天子而說偈言:
「離相應愛欲, 不復受輪迴,
歸依無上尊, 如蓮超濁水。」
爾時達法性天子而說偈言:
「歸依離縛者, 善達實相義,
明了諸法性, 其心無所畏。」
爾時超欲泥天子而說偈言:
「貪欲如淤泥, 勇捍能超越,
敬禮牟尼尊, 不復生三有。」
爾時棄珍玩天子而說偈言:
「若人遠追求, 則能離諸惡,
於珍玩無貪, 心淨踰於彼。」
爾時離憂天子而說偈言:
「若人於欲境, 心不生放逸,
則能越魔網, 是為大智者。」
爾時施無畏天子而說偈言:
「自他修正行, 離憂怖熱惱,
佛以無礙辯, 令眾生覺了。」
爾時持譽天子而說偈言:
「若聞佛音教, 善思惟分別,
是人於世間, 能盡諸苦際。」
爾時無所畏天子而說偈言:
「救世釋師子, 智海廣無極,
決定了諸法, 能起對治道。」
爾時離諸怖天子而說偈言:
「敬禮天中尊, 無垢無所著,
善拔煩惱箭, 能離一切怖。」
爾時無所著天子而說偈言:
「若諸天魔梵, 請佛轉法輪,
於大集會中, 唯佛得無畏。」
爾時師子奮迅天子而說偈言:
「善說一切法, 成就一切智,
敬禮釋師子, 三界無倫比。」
爾時除驚怖天子而說偈言:
「師子依山谷, 心常離諸怖,
震吼林藪中, 馳散餘小獸。
聖主出世間, 智慧叵思議,
演法怖眾魔, 降伏諸外道。」
爾時降伏魔怨天子而說偈言:
「所來所得法, 世間無與等,
故我稽首禮, 聖中最聖者。」
爾時師子慧天子而說偈言:
「敬禮牟尼主, 眾聖之導師,
成就一切智, 通達無邊法。」
爾時隨佛受生天子而說偈言:
「如來證諸法, 無能發問者,
隨佛所受生, 請宣深妙義。」
爾時持藏天子而說偈言:
「佛持正法藏, 無畏善宣說,
百千億有情, 皆令生覺悟。」
爾時隨法行天子而說偈言:
「隨法修諸行, 能發菩提心,
於世間勇猛, 為最上丈夫。」
爾時樂法樂天子而說偈言:
「彼大心眾生, 由聞佛音教,
如法而行學, 得成無上果。」
爾時淨心天子而說偈言:
「如來梵音聲, 聞已心清淨,
雖萬類機緣, 無能發問者。」
爾時清淨眷屬天子而說偈言:
「佛於長夜中, 如理修眾行,
具相好光明, 得眷屬圓滿。」
爾時無漏法天子而說偈言:
「如來盡諸漏, 故能師子吼,
於未曾有法, 分別除疑惑。」
爾時達勝義天子而說偈言:
「如來大智力, 了諸法自性,
諸天及世人, 無有如佛者。」
爾時盡諸漏天子而說偈言:
「最勝大沙門, 畢竟盡諸漏,
今此大會中, 無能伸詰問。」
爾時常勇猛天子而說偈言:
「大雄大智力, 諸法無不見,
惑業盡無餘, 於問難無惱。」
爾時寂意天子而說偈言:
「永離貪過患, 瞋癡亦復然,
不起惡業思, 敬禮寂靜者。」
爾時相應行天子而說偈言:
「歸依善逝師, 永盡諸業惑,
正行常相應, 至一切智處。」
爾時相應智天子而說偈言:
「無邊相應行, 為佛所行處,
種現習亦除, 得成一切智。」
爾時相應慧天子而說偈言:
「佛以相應慧, 為世作照明,
根本諸惑因, 畢竟永除斷。」
爾時寂靜受天子而說偈言:
「永斷一切惑, 深心常寂靜,
佛子善精進, 於怖何所有。」
爾時智現證天子而說偈言:
「佛盡諸煩惱, 種現及俱生,
破眾生無明, 大悲無與等。」
爾時拔除隨惑天子而說偈言:
「牟尼天中天, 以智能覺悟,
斷增上隨惑, 及除餘習氣。」
爾時安隱住天子而說偈言:
「能仁出興世, 斷諸有漏因,
示現從母生, 為利有情故。」
爾時離諸染天子而說偈言:
「調御天人師, 離煩惱怖畏,
焚燒苦根芽, 無復餘種子。」
爾時除虛妄天子而說偈言:
「佛以一切智, 永棄無明垢,
依止清淨行, 此名善調伏。」
父子合集經卷第十三
大正藏第 11 冊 No. 0320 父子合集經
父子合集經卷第十四
西天譯經三藏朝散大夫試鴻臚卿宣梵大師賜紫沙門臣日稱等奉 詔譯
淨居天說偈讚佛品之二
爾時善稱讚天子而說偈言:
「佛超三有海, 能化彼難化,
是故於世間, 得稱無所畏。」
爾時達真諦天子而說偈言:
「成就一切智, 滅除諸惑業,
令盡無遺餘, 是名大寂靜。」
爾時法幢天子而說偈言:
「建高勝法幢, 摧堅固我慢,
無量勇健力, 示眾生正道。」
爾時法海天子而說偈言:
「牟尼說諸法, 為大法寶藏,
開導彼群迷, 令至安隱處。」
爾時法衣天子而說偈言:
「佛子住大法, 其心無厭足,
安忍離諸怖, 故能師子吼。」
爾時求法義天子而說偈言:
「佛子善了知, 當勤求正法,
聞已如教行, 速得菩提道。」
爾時渴仰法天子而說偈言:
「無量百千萬, 俱胝有情眾,
希聞佛音聲, 志固常精進。」
爾時勇法天子而說偈言:
「具廣大辯才, 摧滅諸異論,
樂修殊勝行, 得最上菩提。」
爾時持法天子而說偈言:
「佛說第一法, 甚深極難了,
印勝義皆空, 令得寂靜道。」
爾時樂勇施天子而說偈言:
「佛子善行施, 捐捨己身命,
以是因緣故, 得成最正覺。」
爾時離染慧天子而說偈言:
「堅固持淨戒, 其心無所畏,
聞佛正法音, 頂受無忘失。」
爾時無異緣天子而說偈言:
「聖主法中王, 善巧說諸法,
不求二乘果, 勤修無上道。」
爾時近住天子而說偈言:
「世雄二足尊, 為眾生出現,
分別說三乘, 究竟唯佛智。」
爾時成就辯才天子而說偈言:
「佛名遍十方, 辯才無限礙,
咸以清淨心, 於所說隨喜。」
爾時各各成就辯才天子而說偈言:
「若人無辯才, 從佛所求願,
說法除諸怖, 聞者不毀呰。」
爾時常喜天子而說偈言:
「佛子住忍力, 為呵毀無恚,
志求大菩提, 常喜無怯弱。」
爾時離二乘天子而說偈言:
「為如來長子, 不樂下劣乘,
若聞佛音聲, 唯趣無上道。」
爾時無能勝天子而說偈言:
「勇猛大精進, 不怖諸煩惱,
捨緣覺聲聞, 誓求無上慧。」
爾時相續善法天子而說偈言:
「樂修淨分法, 而無有間斷,
牟尼大導師, 知彼所依處。」
爾時善說法天子而說偈言:
「攝受彼正法, 如來所印可,
住堅固精進, 如滿月無減。」
爾時善法性天子而說偈言:
「法自性潔白, 為客塵所覆,
皆由染污心, 如來能現證。」
爾時達正理天子而說偈言:
「法性本無染, 黑白不共住,
此正理相應, 如來之所說。」
爾時分別善惡天子而說偈言:
「一切不善法, 善力能摧滅,
若惡法增多, 違損於白業。」
爾時入正解天子而說偈言:
「由彼染污行, 白法不增長,
定為損害緣, 此如來所說。」
爾時求解脫天子而說偈言:
「染污力強盛, 心不希解脫,
隱覆一切智, 於此善決擇。」
爾時明心天子而說偈言:
「心若脫諸欲, 惡業不復生,
如來能證知, 為眾生演說。」
爾時見煩惱天子而說偈言:
「若不了正法, 不知染污行,
常違背佛言, 去聖道彌遠。」
爾時見罪行天子而說偈言:
「若不造諸惡, 善業則增益,
是故彼智人, 樂解脫安樂。」
爾時信力天子而說偈言:
「離貪恚癡行, 則能越惡道,
如來出世間, 常如是教誨。」
爾時知善惡天子而說偈言:
「若於染淨法, 心不能分別,
佛說如是人, 為極愚癡者。」
爾時解脫行天子而說偈言:
「隨順佛教誨, 棄捨諸不善,
是人於聖道, 決定得成就。」
爾時解脫現前天子而說偈言:
「若棄諸惡法, 白業則現前,
精勤無退修, 弊魔不得便。」
爾時順正理天子而說偈言:
「諸佛所說法, 利樂於群生,
令遠離非處, 不隨彼勸請。」
爾時吉祥無畏天子而說偈言:
「不淨觀治貪, 為相應正行,
彼貪既除已, 當令障轉遠。」
爾時進趣勝慧天子而說偈言:
「慈心觀治瞋, 彼瞋得解脫,
設復遇深怨, 而不生少怖。」
爾時淨眼天子而說偈言:
「淨慧斷癡惑, 是所對治法,
彼癡已遣除, 不隨他教勅。」
爾時破疑惑天子而說偈言:
「住正念思惟, 能離諸疑惑,
設遇邪師友, 依法善調伏。」
爾時達無相天子而說偈言:
「如來說空法, 依空善安住,
既達於正理, 此不由他悟。」
爾時除我慢天子而說偈言:
「了自他我慢, 高舉何所得,
與正行相應, 皆悉令除斷。」
爾時寂意天子而說偈言:
「永斷諸疑惑, 深心常寂靜,
煩惱不復生, 安隱而得度。」
爾時觀照天子而說偈言:
「了知道非道, 依淨而離染,
隨順諸佛言, 除怖得解脫。」
爾時了世俗天子而說偈言:
「世俗唯假名, 能起對治道;
當知彼世尊, 亦假名施設。」
爾時身威儀天子而說偈言:
「以智為前導, 身業隨法行,
利樂諸有情, 得成一切智。」
爾時淨身業天子而說偈言:
「佛身業清淨, 所作無錯謬,
憐愍諸眾生, 我今歸命禮。」
爾時身業決定天子而說偈言:
「身業善決擇, 方便利群品,
信禮調御師, 為世照明者。」
爾時善觀身天子而說偈言:
「善觀察身業, 具清淨相好,
為無上丈夫, 能與一切樂。」
爾時成就語業天子而說偈言:
「遠離彼惡言, 具美妙功德,
住正念思惟, 是如來所說。」
爾時應辯天子而說偈言:
「如來梵音聲, 世間咸尊重,
善察彼時機, 非義利不說。」
爾時成就義利天子而說偈言:
「遠離不饒益, 與相應安樂,
不壞於果報, 是先佛所說。」
爾時不相違天子而說偈言:
「未嘗邪活命, 求利而妄語,
故佛大名聞, 世所不能壞。」
爾時實語天子而說偈言:
「佛出於世間, 所說皆真實,
是故諸天人, 咸樂聞妙法。」
爾時了實際天子而說偈言:
「佛以實語故, 得成最正覺,
了緣生諸法, 名正遍知者。」
爾時超緣生天子而說偈言:
「若有為諸法, 及諸法實性,
牟尼法中王, 如理悉知見。」
爾時決定行天子而說偈言:
「於自他所作, 身語意業行,
佛以清淨智, 悉能分別說。」
爾時定意天子而說偈言:
「佛以清淨意, 六返觀眾生,
歸命救世尊, 大悲無與等。」
爾時善伺察天子而說偈言:
「如來有所作, 威儀無缺減,
悲智常相應, 愍念於三有。」
爾時覺意天子而說偈言:
「佛心所緣處, 身語悉調柔,
於諸大眾中, 未嘗有錯謬。」
爾時明了意天子而說偈言:
「佛以意為地, 大悲觀眾生,
知法自性空, 方便令開悟。」
爾時過去善巧天子而說偈言:
「若人於往昔, 所修諸行業,
施戒忍進禪, 如來悉明了。」
爾時觀察過去天子而說偈言:
「宿植諸德本, 承事多億佛,
今滿彼昔心, 獲得菩提果。」
爾時具足相應行天子而說偈言:
「佛於無量劫, 隨處修勝行,
正念常相應, 不捨菩提故。」
爾時觀察先行天子而說偈言:
「親近諸如來, 修習善諮問,
樂住三摩地, 出生種種法。」
爾時本行相應天子而說偈言:
「過去諸佛所, 請問如教行,
於三摩地門, 觀察無疲倦。」
爾時知宿住天子而說偈言:
「生死多過失, 應作不應作,
如來了知已, 為說解脫法。」
爾時觀先業行天子而說偈言:
「昔同造諸惡, 染污業相似,
或迭相食噉, 或與之遊戲。」
爾時了前際天子而說偈言:
「如來出世間, 以禪定智力,
能知過去世, 諸趣無有礙。」
爾時知後際天子而說偈言:
「佛知未來世, 智慧無障礙,
此歿及彼生, 業報亦復爾。」
爾時知後際境界天子而說偈言:
「如來知後際, 智力無限礙,
眾生所行行, 隨業受其報。」
爾時離輪迴天子而說偈言:
「如來大勇猛, 成就無上慧,
於三有不著, 住最勝境界。」
爾時了世俗天子而說偈言:
「眾生所歸趣, 起種種憶想,
但唯假名字, 此如來所說。」
爾時觀現在天子而說偈言:
「現在勇猛尊, 智力無能壞,
河沙諸佛土, 分別無限礙。」
爾時住無畏天子而說偈言:
「聖主法中王, 照三世平等,
諸法無自性, 愚夫不能了。」
爾時智無著天子而說偈言:
「如來善調伏, 三世無所住,
以法離自性, 一切無所得。」
爾時明三世慧天子而說偈言:
「了過未無體, 蘊起倏歸滅,
如是輪迴相, 牟尼之所說。」
爾時意無著天子而說偈言:
「諸法皆幻化, 如陽焰谷響,
有情及世間, 自性非真實。」
爾時喜三世天子而說偈言:
「如來慧無等, 能了知三世,
諸根自性空, 一切皆如幻。」
爾時樂欲行天子而說偈言:
「如來於中夜, 示現成正覺,
發勤勇樂欲, 未曾有退減。」
爾時發起樂欲天子而說偈言:
「佛為世光明, 精進無損減,
由彼大勇猛, 超出成正覺。」
爾時超欲想天子而說偈言:
「佛出於世間, 極勇猛精進,
能超欲淤泥, 如蓮不著水。」
爾時樂欲解脫天子而說偈言:
「如來出興世, 說法界平等,
唯一無二相, 故我稱讚禮。」
爾時發起精進天子而說偈言:
「如來大威德, 能警覺群品,
勤修不懈怠, 天魔不能壞。」
爾時具正念天子而說偈言:
「佛於一切處, 常起彼正念,
是故成道已, 獲得念無減。」
爾時住等引天子而說偈言:
「如來常在定, 知眾生性欲,
隨彼所修行, 而為說諸法。」
爾時尊重正智天子而說偈言:
「世尊大智海, 邊際無限量,
設經百千劫, 說之不能盡。」
爾時樂解脫天子而說偈言:
「無能勝丈夫, 樂最上解脫,
由證解脫故, 於三有不著。」
爾時相應解脫天子而說偈言:
「牟尼大聖主, 具解脫知見,
度無盡眾生, 真智無有減。」
爾時觀往行天子而說偈言:
「昔於然燈佛, 達勝義法行,
勤修不退轉, 證得大菩提。」
爾時甚深行天子而說偈言:
「佛久離諸惡, 非如餘有情,
知法自性空, 於三際無礙。」
爾時廣慧天子而說偈言:
「佛於一切智, 心不生疑惑,
正念常現前, 如持油滿鉢。」
爾時無散亂天子而說偈言:
「佛心常湛然, 未曾有散亂,
法性本無染, 眾生不能解。」
爾時安住智天子而說偈言:
「如來不共法, 甚深叵思議,
於一切眾生, 未曾不擇捨。」
爾時超諸有天子而說偈言:
「佛為天中仙, 三界無倫比,
了達一切法, 勝智無過上。」
爾時堅固不退天子而說偈言:
「堅勇最勝尊, 於法無所畏,
覺悟諸有情, 其心悉平等。」
父子合集經卷第十四
大正藏第 11 冊 No. 0320 父子合集經
父子合集經卷第十五
西天譯經三藏朝散大夫試鴻臚卿宣梵大師賜紫沙門臣日稱等奉 詔譯
外道婆羅門授記品第二十五
爾時會中有外道婆羅門,名鉢哩沒囉惹迦,與其眷屬六萬人俱,見諸阿修羅王、迦樓羅王,諸大龍王、夜叉、乾闥婆等,及瓔珞天、四天王天、三十三天、焰摩天、覩史多天、樂變化天、他化自在天、梵眾天、光音天、遍淨天、廣果天等,作供養已,蒙佛授記,及聞淨居諸天子眾以妙音聲,說偈讚佛,歡喜踊躍,得未曾有。
時彼外道從座而起合掌向佛,而作是言:「我聞瞿曇說無我法,心不愛樂,而生疑惑,不樂住處,無家所歸。沙門瞿曇!若無我者,何故此身從因緣生?我見瞿曇神通色相,於天人中最為第一,具足成就廣大威德,令諸見者皆生歡喜。又嘗為諸廣果天子,說一切法即是如來。云何乃言無有我耶?沙門瞿曇!願為時會如實分別,我當聽受,唯有如來他心能知,令我了解,斷除疑網。」
佛言:「善哉!外道!假使汝伸百千問難,我悉能答,不以為難。我返問汝,隨汝意答。外道!云何有情最初結生入母胎中,汝知之否?」
外道答言:「我宗所說有三種因,父、母、和合,如是成胎。」
佛言:「外道!彼胎為從父貪起耶?」
答言:「不也。」
佛言:「外道!彼胎為從母思起耶?」
答言:「不也。」
佛言:「外道!彼胎為從天中退沒,入母腹耶?」
外道答言:「不知也。」
「外道!彼胎為從人趣中歿,入母腹耶?」答言:「不知也。」
「外道!彼胎為從阿修羅中、地獄中、畜生中、餓鬼中歿,入母腹耶?」
外道答言:「皆不知也。」
佛言:「外道!於意云何?彼胎為從色生,入母腹耶?」
答言:「不知也!」
佛言:「外道!於意云何?彼胎為從受.想.行.識生,入母腹耶?」
答言:「不知也。」
作是說已,佛即告言:「外道!此法甚深微細難知,非汝論議測度能解,唯具正見,專心修學,於此理趣,方能了知。譬如有人患其眼根,得遇良醫,治差其目,由是緣故,復見眾色。外道!若能親近諸善知識,是人即得慧眼清淨,以其慧眼得見深法。若不具足信等五根,入解深法無有是處。是故汝等諸外道輩,在昔生死長夜之中,為彼邪論之所誑惑,起於異見,堅執不捨;於其非法取為正法,於非解脫執為解脫,於非出離而為出離。汝師自壞,亦壞汝等。外道!譬如有人自己無目,為諸盲者而作引導;當知此輩必墮險難。如是沙門惑婆羅門,實非先覺自稱先覺,自處非道說為正道,自未調伏謂已調伏,自依邪念謂為正念,自非救度謂能救度,自不能知出離之道,謂我能知出離之道。」
佛言:「外道!如牧牛人牽牛渡水,先不能知水之淺處,悞入深淵旋轉洄洑,彼牛捨此未達彼岸,溺於中流,困厄無救。何以故?由牧牛者不能導故。外道!如汝等輩,實非導師自謂導師,令受化者返遭困厄,亦復如是。」
佛言:「外道!我稱導師真善調伏,令於正法,決定安隱;我是正覺,如實覺了,令諸有情真實覺悟;我常正念憶持不忘,亦令眾生離諸散亂;我善出離永脫輪迴,令所化者得盡苦際;我示正道決定無異,令所化者得到彼岸。外道!汝今欲求解脫法者,應當發起清淨樂欲,一心尊重,精勤修學,先所未聞出離法要,當生淨信,令汝入解。先已學者汝宗論議,應當捨離更不尋求,先未獲得正法之藏,令汝悟入通達無礙。」
佛言:「外道!於我法中說有三種和合相應,得入胎藏。所言父者,是為過去先業之因;所言母者,乃為過去先業之緣;最初結生羯邏藍位。業招彼識,託母胎中,此業熟故,於彼受生,如尋香城隨心所現。識依胎已,漸次增廣,譬如世間藥草叢林,依彼大地而得生長。外道!如是彼識入母胎已,漸次成就身支具足。將及產生,形分顯現,因緣和合,相續不斷。外道!如是胎中最初結生分位差別,唯除如來具一切智號正遍知,真實了達,無智愚夫則不能解。」
佛言:「外道!若彼有情從地獄歿,得生人趣,入母胎中,出生世間,當有是相:其聲嘶嗄,語不明了,有所言說,人不信用。怱遽慞惶,事多忘失,心常恐怖,身毛顫聳。夢中時見,大火熾然,釜鑊沸騰,奔走求避,獄卒羅剎執杖驅逐,或見被縛,置於柱橛,以杖捶打,求脫不能。或見狂象毒蛇所趁,交橫馳走,不知方處,為人輕賤,視之如賊外道,是為從地獄來,有是餘習;智者了知,愚夫不解。」
佛言:「外道!若彼有情從畜生歿,得生人趣,入母胎中,出生世間,當有是相:為人闇鈍、懶惰、多睡,樂食泥土,咀嚼草木,與愚癡人共為交友,常處黑暗及泥塗中。或坐或立,足指掘地,頭多臭氣,蠅虫?食,動搖無時,不能暫止,常苦飢渴,或得微劣不淨飲食,便生喜足。多為諂詐,虛說見聞。或於夢中,身墮糞穢;或於田野噉其水草;或夢山谷叢林之中,為彼大蟒纏遶於身,受大驚怖無救護者。外道!是為從畜生來有是餘習,設經一劫說不能盡;智者了知,愚夫不解。」
佛言:「外道!若彼有情從鬼趣歿,得生人趣。入母胎中出生世間,當有是相:其髮黃赤,怒目直視,常苦飢渴,性唯慳嫉。多希財利,心無止足,若見他財,為己有想。於他好物,思欲竊取,不淨殘食,食而無恥。見他所有園林花果,多欲摘取而損壞之。外道!是為從鬼趣來有是餘習;智者了知,愚夫不解。」
佛言:「外道,若彼有情從脩羅歿得生人趣,入母胎中,出生世間。當有是相:常懷忿怒,我慢高心,樂為諍競,結怨不捨,勇健多力,喜於鬪戰,多恃脣吻,陵蔑於他。亦有智力及無明力,攻破他論,以自活命。外道!是為從脩羅來有是餘習;智者所知,愚夫不解。」
佛言:「外道!若彼有情從人趣歿,復生人趣。入母胎中,出生世間,當有是相:是人質直,樂近賢善,棄遠惡人,篤信守節,顧惜善名。性樂工巧,常懷愧恥,樂行惠施。於善人所,心無違逆。先觀後作,言無踈謬,善能機辯,通致使命。所有教勅憶持不忘,於處非處而能揀擇。外道!是為從人趣來,有是餘習;智者所知,愚夫不解。」
佛言:「外道!若彼有情從天界歿,得生人趣。入母胎中,出生世間。當有是相:為人端正,常好潔淨,喜服華鬘,薰香塗香,沐浴其身,厭於塵垢,於彼五欲歌舞音樂,唯擇上妙而不淫泆,常與善人共為交契。好登樓閣華麗堂宇,性唯慈忍,令他喜悅。常以上服瓔珞嚴身,進止威儀心無懈惰。外道!是為從天中來有是餘習;智者所知,愚夫不解。」
佛言:「外道!若善男子,善女人,於善知識親近恭敬,供養禮拜,樂聞正法,如理作意,即得超越如向所說諸惡色相。
「外道!當知:若地獄來生人間者,以其先因多造瞋業損害有情,墮在地獄受諸苦惱,今得為人,尚懷瞋惱,遇善知識為說對治相應善法,令起慈心,漸令修習戒波羅蜜。
「外道!當知:若畜生來生人間者,以其先因積集愚癡,數數造作彼不淨行,今得為人尚多婬泆,遇善知識為說十二緣生觀行,對治無明,令生覺悟,發生淨慧,漸令修習般若波羅蜜。
「外道!當知:若鬼趣來生人間者,彼由先因慳貪嫉妬,長時造作,而無間斷,今得人身,性多鄙悋,遇善知識為說布施相應善法,對治彼慳,漸令修習施波羅蜜。
「外道!當知:若阿修羅中來生人間者,彼先造作廣大福行,常生我慢,陵蔑他人,今生人中,性多高舉,遇善知識為說六處及空法門,對治我慢,漸令修習忍波羅蜜。
「外道!當知:若人趣中來生人間者,由彼先修十善業道慣習力故,樂近善友,柔和共住。觀察正理悟無常法,厭生死苦,忻真常樂。漸次修習六波羅蜜,能發無上菩提道意,當得如來一切種智。
「外道!當知:若天趣中來生人間者,是人前身所修施戒,不能忘相,皆希果報,以是緣故得生天上,久受天樂,退生人世,為由宿昔福慧力故,念已先業,必從天墮,而於此身勤加精進。勸行布施,不應希報,若住相者,則為過患,應住無相,得福無量,勸持淨戒,不應希報。若取相者則為瑕垢,應當純淨,離諸染污。如是持戒,得福無量,於佛菩提,得不退轉。
「復次,外道!從地獄出,得生人趣者,是人應當近善知識,樂聞三世佛所說法,住阿蘭若專修梵行,精勤習學,心無疲懈,巧於問難分別義趣,了一切法無有自性,由解法故樂為他說。或於聚落城邑之中,化諸比丘及比丘尼,諸優婆塞、優婆夷等,講宣正法,能令自他斷惡修善,漸次修習得無上道。
「復次,外道!從畜生脫得生人趣,彼應親近善友良緣,得聞正法,捨離愚癡,由善友力多聞熏習,觀諸法空,離諸纏縛,而於自身作非有想,於大眾中心無所畏,自然證得平等法性,了一切法本無自性,速能獲得一切種智。
「復次,外道!從餓鬼脫得生人趣者,彼應依止善友知識,初習布施,除其慳貪。由行施故,發生善慧,樂求出離,修清淨行,於所修福而不取著,了知三世諸法平等,皆唯一相所謂無相,漸次修習得一切智。
「復次,外道!從修羅中來生人趣者,應先發心依善知識,與煩惱魔共為鬪戰。煩惱魔者,所謂我慢。應當思惟:『何者是慢?誰起此慢?誰受此慢?亦不見有捨此慢者。』如是作意、思惟、觀察,我慢之相了不可得,自誑己身都無實性,則能了達諸法無性。若法自性不有,彼則非物,若非物者則不可成辦。若非成辦,彼則不生不滅;若無生滅,則不可分別;若無分別,則無過去未來現在;若三際不可得,當知彼法不可破壞。」
佛言:「外道!如是法性無變、無異,體即真如,名為如來。應知我相實不可得,由起我慢生修羅中,或人或天,流轉諸趣;是故觀察我慢之相,本無體性自他平等,斷除餘習心得清淨。外道!此名捨離我慢善巧方便波羅蜜多,汝於是中當勤修學。」
時彼會中六萬外道,聞說此法,得無生忍,從座而起,頂禮佛足,一心合掌,說偈讚佛:
「世尊智力無與等, 能了眾生所行行,
亦知諸法所歸趣, 如觀掌中菴羅果。
觀彼世間諸惡業, 猶如雲霧蔽虛空,
愚夫不了鎮沈淪, 亦如盲者失正道。
有說世間為無常, 或言世間非無常,
又云非常非不常, 譬如狂象為拘縛。
有說世間無有邊, 或言世間非無邊,
又云非邊非無邊, 如彼飛禽被籠罩。
有說即身執為我, 或言離身別有我,
此皆妄見之所迷, 如獸觸網心生惱。
有說大自在天化, 亦云非因之所生,
如是惡見覆有情, 如雲翳彼水中月。
猶如籠中所拘鳥, 眼視籠竅欲求出,
當知外道愚癡人, 彼無解脫亦如是。
或有歸依大梵天, 那羅延天多聞天,
如人處暗為賊侵, 彼無解脫常生怖。
外道愚夫著邪見, 心求出離無所依,
如囚拘繫於獄中, 常如貧餧而求丐。
若能捨邪修正行, 如來於彼起慈心,
速令免離於輪迴, 如王赦宥蠲諸咎。
如來備修諸苦行, 始證最上佛菩提,
為度愚癡邪見人, 皆悉解脫無明縛。
人中師子二足尊, 於諸法中得自在,
愍彼沈淪苦海中, 以方便力而拔濟。
若蒙如來大智力, 消伏魔怨無有餘,
願我當得如世尊, 於大眾中師子吼。
如來能動三千界, 放無量光普照明,
成熟一切諸有情, 唯願與授菩提記。」
爾時世尊知諸外道深心信解,口放淨光。時尊者馬勝以偈問曰:
「如來威德無與等, 令諸外道生信心,
今於天人大眾中, 放大光明叵思議。
覩佛淨光從口出, 猶如秋空月滿時,
諸天及人咸有疑, 願聞佛光所因起。
何人於佛伸妙供, 何人稱悅如來心,
何人住佛功德中, 感得如來現斯瑞?
外道今聞授佛記, 一切眾生亦發心,
如來出現於世間, 為攝受彼令調伏。
善哉牟尼大聖主, 能斷一切諸疑惑,
今此眾會咸樂聞, 於佛法中生愛樂。」
爾時世尊為馬勝比丘說伽陀曰:
「馬勝比丘汝當知, 今正是時發斯問,
為欲利樂諸有情, 請益如來放光事。
我今為汝分別說, 應當諦聽無異思,
如來所作非無因, 宜生忻慶住正念。
此諸外道悉調伏, 捨於邪見得正見,
由入正法起對治, 故能安住菩提道。
了知無垢寂靜法, 而於見取心厭離,
從佛聞斯授記音, 決定自知當作佛。
已曾往昔修正行, 得值二十俱胝佛,
供養承事不疲勞, 為求無上菩提故。
廣行惠施心無悋, 堅持淨戒住忍力,
精勤修習總持門, 依三摩地發淨慧。
具足六度諸功德, 念念增進無退轉,
摧諸異論捨邪宗, 百千問難善分別。
昔由習近惡知識, 依止群邪異見中,
得遇如來大導師, 頓棄所修邪教行。
於彼未來星宿劫, 皆當作佛同一名,
各各出現於世間, 號曰普遍勝名稱。
其佛國土極嚴淨, 種種珍寶妙莊嚴,
得離邪見諸眾生, 同依佛教生明慧。
彼土無有三惡道, 及以八難所逼惱,
諸佛壽命極延長, 等同八萬四千歲。
若人聞此佛名者, 悉能捨離於貪欲,
女人得轉丈夫形, 斯由聞佛功德力。
如來善伏魔怨者, 與諸外道授佛記,
聞已咸生歡喜心, 皆當成就一切智。」
父子合集經卷第十五
大正藏第 11 冊 No. 0320 父子合集經
父子合集經卷第十六
西天譯經三藏朝散大夫試鴻臚卿宣梵大師賜紫沙門臣日稱等奉 詔譯
六界差別品第二十六之一
爾時淨飯王并諸營從眷屬等,見諸阿脩羅王乃至外道婆羅門蒙佛授記,發希有心,歎未曾有:「世尊言音美妙清徹,一切世間聞者忻悅。」時淨飯王始見如來,以愛戀故,情意慇懃。
爾時世尊知彼父王心之所念,而告之曰:「大王!我所說法初中後善,其義巧妙,清淨一相,梵行圓滿。今正說者,所謂分別六界差別分位法門。王當諦聽!善思念之!」
時淨飯王即白佛言:「善哉!世尊!願樂欲聞,為我宣說,憶持信受。」
佛言:「大王!如是六界、六觸處,十八意所伺察,是補嚕沙為緣得生。云何六界?所謂地界、水界、火界、風界、空界、識界。云何六觸處?謂眼觸處而見於色,若耳觸處得聞其聲,若鼻觸處能嗅於香,若舌觸處悉嘗於味,若身觸處親覺其觸,若意觸處則知於法。云何十八意所伺察,謂眼見色已,若生適悅,若生憂惱,若住於捨;如是六根各各緣彼適悅等三,是名十八意所伺察。大王!云何為內地界?謂於內身所生硬澁,髮毛爪齒,皮肉筋骨。若內地界不生,亦無有滅,則無集行。大王!若時女人,而於內心如所思惟彼補嚕沙,彼補嚕沙亦生愛樂,由二和合羯邏藍生。又復思惟相似和合,而得生者,無有是處;若二女人,無有是處;二補嚕沙,亦無是處;若彼彼思惟而得生者,亦無是處。自體無實,非相應故。云何說此為堅硬性?大王!此堅硬性相似而立,畢竟此身潰爛散滅,唯塚壙中是所歸趣。彼堅硬性從何所來?亦非四方上下而去。大王!此內地界,應如是知。
「大王!云何外地界堅硬性者,如彼世間初建,梵王所居宮殿大寶所成;復生他化自在諸天,所居宮殿皆七寶成。大王!若無地界,彼堅硬性從何所生?復成大地,厚八萬四千踰繕那,縱廣六萬踰繕那;復生輪圍、大輪圍山,堅固安住同一金剛;復生蘇彌盧山、庾健陀山、?泯陀山、伊舍陀山,乃至黑山。如是三千大千世界,次第成已,堅固安住。若無地界,彼堅硬性從何所來?大王!又此地界欲壞滅時,或為火焚,或為水漂,或為風吹,譬然酥油,其焰熾盛,乃至灰燼,不復可見。若為水漂,猶如以鹽投於水中,須臾消散。若為毘嵐猛風所吹,彼時三千大千世界悉皆散壞,淨盡無餘。大王!此外地界生時本空,滅時亦空,自性空故,無有男相,亦無女相;但唯言說之所顯示。如是地界與地界性皆不可得,唯佛正慧而能了知。
「大王!云何內水界?謂此身內所有執受濕潤等性,涎唾、脂髓、膿血、便利為內水界。大王!若時忽見親愛人等,眼中流淚,或為苦惱所逼流淚,或聞深法信重流淚,或為寒風所吹流淚。如是水界從何所來?水相乾時,復何所去?乃至此界壞時,興大黑雲三十二重,遍覆三千大千世界,降霔洪雨,點大如象,晝夜傾注,相續不絕。如是時分經五十劫,其水積滿,上至梵世。大王!此外水界從何所來?又此世界將欲壞時,有二日出,二日出已,小河泉流悉皆枯涸。三日出時,無熱惱池,所出四河亦皆乾竭。四日出時,大海水減一踰繕那,或二或三,漸次減至十踰繕那,或二十踰繕那,次第枯竭至八十踰繕那。有餘水在,或深至一多羅樹,或深至胸臆,或深至牛跡,乃至少水如指面量。當爾之時,大海水中悉皆乾燥淨盡無餘。大王!此水界相,生無所來,滅無所去,生時本空,滅時亦空,自性空故,無有男相亦無女相,但唯言說之所顯示。如是水界與水界性皆不可得,唯佛正智而能了知。
「大王!云何身內火界?若此身中所有執受,溫煖蒸熱咀嚼飲食,成熟變壞便令安和,入熱數者名為火界。云何外火界?謂不執受溫熱相生。若復有人於曠野中尋求火緣,或以蒿艾,或牛糞屑,或兜羅綿,引火生已;或燒草木山林聚落,及餘方處皆為所燒。大王!此火界性生無所來,滅無所去,生時本空,滅時亦空,自性空故,但唯言說之所顯示。如是火界與火界性皆不可得,唯佛正智而能了知。
「大王!云何身內風界輕動等相?謂此內風或時上行,或時下行,或住腹間,或脇或背,或發癮胗,或聚成塊,或如刀裂,或如針刺,出入息等遍滿身支。云何外風界?謂若此風從四方來,或狂暴起,摧折樹木,墮裂山峯,若微細起,飄舉身衣,動多羅樹,名外風界。大王!此風界相生無所來,滅無所去,生時本空,滅時亦空,自性空故,無有男相亦無女相,但唯言說之所顯示。如是風界與風界性皆不可得,唯佛正智而能了知。
「大王!云何內空界?若此身內皮肉血等顯現增長,離質礙性。謂若眼竅耳穴面門咽喉,嚥噉飲食所引滋味,於腸胃間通徹而出。若時業緣引生六處,諸處生已,圍遶空界,此說名入內空界數。然彼空界從何所來?又若方處外所顯現,離質礙性名外空界。大王!若色變壞一切皆空。所以者何?是虛空界本無盡故,安靜不動,猶如涅盤,遍一切處無有障礙。大王!譬如有人於彼高原穿鑿池井。於意云何?是池井中所有空相,從何所來?」
王曰:「無所從來。」
佛言:「大王!設使彼人復填以土。於意云何?空何所去?」
王曰:「空無所去。所以者何?是虛空界無去來故,不住男相,亦非女相。」
「大王!外虛空界本來無動,自性離故,但唯言說之所顯示,除佛正慧而能了知。
「大王!云何識界?謂若眼根為主,緣彼形色及彼表色,名眼識界。若餘五根緣於自境各別建立,名五識界。又此識界,不著於根,不住於境,非內非外及二中間。然此識界,各各了別彼彼境已,即便滅謝,生無所來,滅無所去。大王!識生時空,滅時亦空,自性離故,不住男相亦非女相,但唯言說之所顯示。如是識界與識界性皆不可得,如佛正慧而能了知。
「大王!云何眼處?謂四大種——地界、水界、火界、風界——所造淨色。若地界清淨,則眼處清淨;若水.火.風界清淨,則眼處清淨。何以故?由地界清淨眼處得生,是中無有少法可得。如是乃至風界清淨,眼處得生,是中無有少法可得。何以故?無主宰故,無造作故。猶如涅盤自性清淨。大王!如是眼處各各尋求皆不可得。所以者何?地界空故,則地界清淨,乃至風界空故,則風界清淨。若諸法自性本空,則彼界何有清淨?亦無忿諍。若淨若諍皆不可得,復有何色而可見耶?當知眼處畢竟空故,自性亦空,前際後際皆不可得,未來所造亦不可得。何以故?自性離故。若自性無有,則無男相亦無女相,何有愛樂?若生愛樂是魔境界,若無愛樂是佛境界。何以故?若無愛樂,則能遠離一切諸法。
「大王!云何耳處?謂四大種所造淨色,分別行相,如前所說。大王!諸法解脫,決定現前,如法界空不可施設。大王!諸根各各樂著境界,眼緣色時而生愛樂,是故說色為眼境界。又此眼根緣於色境,有三種相:見可愛色起於貪想;不可愛色起於瞋想;非愛非惡而起捨想。如是乃至意著法處為意境界,若彼意處緣可愛色極生愛樂,為彼所牽引生貪行;不可愛色生於瞋行;愛非愛色起於癡行。如是聲等三種攀緣領納等相,准前應說。
「大王!諸根如幻、境界如夢,譬如有人於夢寐中與諸婇女共相娛樂。大王!於意云何?彼夢覺已,憶所受樂,為實有不?」
王曰:「不也!」
佛言:「大王!是人所夢執以為實,為智者不?」
「不也!世尊!何以故?夢中婇女畢竟非有,何況與之共相娛樂,當知是人憶夢中境,徒自疲勞,不復可得。」
佛言:「大王!如是,如是!愚癡眾生眼見色已,心生愛樂,復起貪著,為彼所牽,造貪業行,身業三種,語業四種,意業三種。最初造作剎那滅謝,是業不依東西南北四維上下中間而住,於死邊際命根滅時,自分業報皆悉現前,猶如夢覺,念夢中事。大王!識為其主,業為攀緣,二種相因初識生起,或趣地獄,或墮傍生、琰摩羅界及阿脩羅,若人若天。初識生已,各受其報,同分心品相續隨轉,最後識滅名為死蘊,最初識起名為生蘊。大王!無有少法從於此世,得至他世。所以者何?性生滅故。大王!身識生時,無所從來,滅無所去;彼業生時,無所從來,滅無所去;初識生時,無所從來,滅無所去。何以故?自性離故。如是了知身識身識空,自業自業空,初識初識空,若滅滅空,若生生空,了知業轉無有作者亦無受者,但唯名相分別顯示。
「大王!譬若有人於睡夢中,與諸冤對共相鬪戰。於意云何?是人覺已,憶念夢中鬪戰等事,為實有不?」
王曰:「不也!」
佛言:「大王!是人所夢執以為實,為智者不?」
王曰:「不也!世尊!何以故?夢中畢竟無有冤對,何況與之共相鬪戰?當知是人徒自憂惱,都無有實。」
佛言:「大王!如是,如是!愚癡異生眼見惡色,即生於惱厭離破壞,毀呰過失,造瞋業行。身業三種,語業四種,意業三種,最初造作,剎那滅謝,是業不依東西南北四維上下中間而住,於死邊際命根滅時,自分業報皆悉現前,猶如夢覺念夢中事。大王!識為其主,業為攀緣,二種相因初識生起,或趣地獄,或墮傍生、琰摩羅界及阿脩羅,若人若天。初識生已各受其報,同分心品相續隨轉,最後識滅名為死蘊,最初識起名為生蘊。大王!無有少法從於此世得至他世。所以者何?性生滅故。大王?身識生時無所從來,滅無所去;彼業生時無所從來,滅無所去;初識生時無所從來,滅無所去。何以故?自性離故。如是了知身識身識空,自業自業空,初識初識空,若滅滅空,若生生空,了知業轉無有作者亦無受者,但唯名相分別顯示。
「大王!譬若有人於睡夢中為畢舍遮之所嬈害,心生怖畏,癡迷悶絕。大王!於意云何?是人覺已,憶念夢中為鬼所嬈,為實爾不?」
王曰:「不也!」
佛言:「大王!是人所夢執以為實,是智者不?」
王曰:「不也!世尊!何以故?夢中畢竟無鬼所惱,何更說有癡迷悶絕?當知是人徒自疲勞,都無有實。」
佛言:「大王!如是,如是!愚夫異生眼見是色,迷惑不了,造癡業行。身業三種,語業四種,意業三種,最初造作,剎那滅謝,是業滅已,不依東方南西北方四維上下中間而住,最後邊際命根滅時,自分業報皆悉現前,猶如夢覺念夢中事。大王!識為其主,業為攀緣,二種相因,初識生起,或趣地獄,或墮傍生、琰摩羅界及阿脩羅,若人若天。初識生已各受其報,同分心品相續隨轉,最後識滅名為死蘊,最初識起名為生蘊。大王!無有少法從於此世得至他世。所以者何?性生滅故。大王!身識生時無所從來,滅無所去;彼業生時,無所從來,滅無所去;初識生時無所從來,滅無所去。何以故?自性離故。如是了知身識身識空,自業自業空,初識初識空,若滅滅空,若生生空。了知業轉無有作者,亦無受者,但唯名相分別顯示。
「大王!當知諸根如幻境界如夢,一切諸法皆悉空寂,此名空解脫門;空無空相,名無相解脫門;若無有相即無願求,名無願解脫門。如是三法與空共行,涅盤先道,當如是學。」
父子合集經卷第十六
大正藏第 11 冊 No. 0320 父子合集經
父子合集經卷第十七
西天譯經三藏朝散大夫試鴻臚卿宣梵大師賜紫沙門臣日稱等奉 詔譯
六界差別品第二十六之二
佛言:「大王!譬如有人於睡夢中,聞妙樂聲,心生適悅。是人覺已,憶念夢中美妙音樂,是實有不?」
王曰:「不也!」
佛言:「大王!於意云何?是人所夢執以為實,是智者不?」
王曰:「不也!世尊!何以故?夢中畢竟無有樂聲,何況復有生適悅耶?當知是人徒自疲勞,都無有實。」
佛言:「大王!如是,如是!愚夫異生聞可意聲起於愛樂,而生染著,造作惡行,身三、語四、意業三種,作是業已剎那滅謝。是業滅已,不依東方南西北方四維上下中間而住,最後邊際命根滅時,自分業報皆悉現前,猶如夢覺念夢中事。大王!識為其主,業為攀緣,二種相因初識生起,或趣地獄,或墮傍生、琰摩羅界及阿脩羅,若人若天。初識生已,各受其報,同分心品相續隨轉,最後識滅名為死蘊,最初識起名為生蘊。大王!無有少法從於此世得至他世。所以者何?性生滅故。大王!身識生時無所從來,滅無所去;彼業生時無所從來,滅無所去;初識生時無所從來,滅無所去。何以故?自性離故。如是了知身識身識空,自業自業空,初識初識空,若滅滅空,若生生空,了知業轉無有作者,亦無受者,但唯名相分別顯示。
「大王!耳聞惡聲則生憂惱,如人夢中親愛別離,悲號啼哭,生大苦惱。於意云何?是人覺已憶夢中事,是實有不?」
王曰:「不也!」
佛言:「大王!是人所夢執以為實,為智者不?」
王曰:「不也!世尊!何以故?夢中親愛畢竟無有,何況復有別離事耶?當知是人徒自疲勞,都無有實。」
佛言:「大王!如是,如是!愚夫異生聞其惡聲,則生憂惱,起於瞋心,造作瞋業,所謂身三、語四、意業三種,造彼業已剎那滅謝。是業滅已,不依東方南西北方四維上下中間而住,最後邊際命根滅時,自分業報皆悉現前,猶如夢覺念夢中事。大王!識為其主,業為攀緣,二種相因初識生起,或趣地獄,或墮傍生、琰摩羅界及阿修羅,若人若天。初識生已,各受其報,同分心品相續隨轉,最後識滅名為死蘊,最初識起名為生蘊。大王!無有少法從於此世得至他世。所以者何?性生滅故。大王!身識生時無所從來,滅無所去;彼業生時無所從來,滅無所去;初識生時無所從來,滅無所去。何以故?自性離故。如是了知身識身識空,自業自業空,初識初識空,若滅滅空,若生生空。了知業轉無有作者亦無受者,但唯名相分別顯示。
「大王!耳聞捨聲起於捨想,如人夢中聞他宣說不了義句。於意云何?是人覺已憶念夢中所聞之聲,為實有不?」
王曰:「不也!」
佛言:「大王!是人所夢執以為實,是智者不?」
王曰:「不也!世尊!何以故?夢中畢竟無有音聲,何況更有不了義句。當知是人徒自疲勞,都無有實。」
佛言:「大王!如是,如是!愚夫異生耳聞捨聲,不達義趣,輕慢毀呰,造作癡業。身三、語四、意三種業,最初造作,即便滅謝。是業滅已,不依東方南西北方四維上下中間而住,最後邊際命根滅時,自分業報皆悉現前,猶如夢覺憶夢中聞不了義句。大王!識為其主,業為攀緣,二種相因初識生起,或趣地獄,或墮傍生、琰摩羅界及阿脩羅,若人若天。初識生已各受其報,同分心品相續隨轉,最後識滅名為死蘊,最初識起名為生蘊。大王!無有少法從於此世得至他世。所以者何?性生滅故。大王!身識生時無所從來,滅無所去;彼業生時無所從來,滅無所去;初識生時無所從來,滅無所去。何以故?自性離故。如是了知身識身識空,自業自業空,初識初識空,若滅滅空,若生生空。了知業轉無有作者,亦無受者,但唯名相分別顯示。
「大王!當知諸根如幻境界如夢,一切諸法皆悉空寂,此名空解脫門;空無空相,名無相解脫門;若無有相,則無願求,名無願解脫門。如是三法與空共行,涅盤先道決定,如法界周遍虛空際,於此譬喻當如是知。
「大王!譬如有人於睡夢中,以旃檀香或多摩羅葉香及餘香等而以塗身。於意云何?是人覺已,憶念夢中所塗之香,是實有不?」
王曰:「不也!」
佛言:「大王!是人所夢執以為實,為智者不?」
王曰:「不也!世尊!何以故?夢中畢竟無有諸香,何況復有以塗身耶?當知是人徒自疲勞都無有實。」
佛言:「大王!如是,如是!愚夫異生初聞妙香便生愛樂,心起染著,造如是業,身三、語四、意三種業,造彼業已,即便滅謝。是業滅已,不依四方四維上下中間而住,乃至最後識滅,自業現前,猶如夢覺念夢中事。大王!識為其主,業為攀緣,二種相因,初識生起,或趣地獄,或墮傍生、琰摩羅界及阿脩羅,若人若天。初識生已,各受其報,同分心品相續隨轉,最後識滅名為死蘊,最初識起名為生蘊。大王!無有少法從於此世得至他世。所以者何?性生滅故。大王!身識生時無所從來,滅無所去;彼業生時,無所從來,滅無所去;初識生時,無所從來,滅無所去。何以故?自性離故。如是了知身識身識空,自業自業空,初識初識空,若滅滅空,若生生空。了知業轉無有作者亦無受者,但唯名相分別顯示。
「大王!如人夢中見以死蛇死狗人屍繫己頸上,心生怖畏。於意云何?是人覺已憶念所見,為實有不?」
王曰:「不也!」
佛言:「大王!是人所夢執以為實,是智者不?」
王曰:「不也!世尊!何以故?夢中畢竟無死蛇等,何更復有繫之頸耶?當知是人徒自疲勞,都無有實。」
佛言:「大王!如是,如是!愚夫異生見是臭惡,瞋恚毀呰造作是業,身三、語四、意三種業。造是業已剎那滅謝,是業不依東西南北四維上下中間而住,最後邊際命根滅時,自分業報皆悉現前,猶如夢覺念夢中事。大王!識為其主,業為攀緣,二種相因,初識生起,或趣地獄,或墮傍生、琰摩羅界及阿修羅,若人若天。初識生已各受其報,同分心品相續隨轉,最後識滅名為死蘊,最初識起名為生蘊。大王!無有少法從於此世得至他世。所以者何?性生滅故。大王!身識生時,無所從來,滅無所去;彼業生時,無所從來,滅無所去;初識生時,無所從來,滅無所去。何以故?自性離故。如是了知身識身識空,自業自業空,初識初識空,若滅滅空,若生生空。了知業轉無有作者亦無受者,但唯名相分別顯示。
「大王!譬如有人於睡夢中為彼非人斷其鼻根。於意云何?是人覺已,憶念夢中鼻根斷壞,是實有不?」
王曰:「不也!」
佛言:「大王!是人所夢執以為實,是智者不?」
王曰:「不也!世尊!何以故?夢中畢竟無有鼻根,何更說有被斷壞耶?當知是人徒自疲勞,都無有實。」
佛言:「大王!如是,如是!愚夫異生見鼻根壞,起恐怖想,造作癡業,身三、語四、意三種業,最初造作剎那滅謝。是業滅已,不依四方四維上下中間而住,最後邊際,命根滅盡,自分業報皆悉現前,猶如夢覺念夢中事。大王!識為其主,業為攀緣,二種相因,初識生起,或趣地獄,或墮傍生、琰摩羅界及阿修羅,若人若天。初識生已,各受其報,同分心品相續隨轉,最後識滅名為死蘊,最初識起名為生蘊。大王!無有少法從於此世得至他世。所以者何?性生滅故。大王!身識生時,無所從來,滅無所去;彼業生時,無所從來,滅無所去;初識生時,無所從來,滅無所去。何以故?自性離故。如是了知身識身識空,自業自業空,初識初識空,若滅滅空,若生生空。了知業轉無有作者,亦無受者,但唯名相分別顯示。
「大王!當知諸根如幻境界如夢,一切諸法皆悉空寂,此名空解脫門;空無空相,名無相解脫門;若無有相,則無願求,名無願解脫門。如是三法,與空共行,涅盤先道,決定如法界,周遍虛空際;於此譬喻當如是知。
「大王!譬若有人於睡夢中,為彼饑渴之所逼切,遇諸美饌隨意而食。於意云何?是人覺已憶念美饌,為實有不?」
王曰:「不也。」
佛言:「大王!是人所夢執以為實,是智者不?」
王曰:「不也!世尊!何以故?夢中畢竟無彼美膳,況得食耶?當知是人徒自疲勞都無有實。」
佛言:「大王!如是,如是!愚夫異生見美食已,心生愛著起於貪行,身三、語四、意三種業,最初造作剎那滅謝。是業滅已,不依東方南西北方四維上下中間而住,最後邊際命根滅時,自分業報皆悉現前,猶如夢覺念夢中事。大王!識為其主,業為攀緣,二種相因,初識生起,或趣地獄,或墮傍生、琰摩羅界及阿脩羅,若人若天。初識生已,各受其報,同分心品相續隨轉,最後識滅名為死蘊,最初識起名為生蘊。大王!無有少法從於此世得至他世。所以者何?性生滅故。大王!身識生時,無所從來,滅無所去;彼業生時,無所從來,滅無所去;初識生時,無所從來,滅無所去。何以故?自性離故。如是了知身識身識空,自業自業空,初識初識空,若滅滅空,若生生空。了知業轉無有作者,亦無受者,但唯名相分別顯示。
「大王!如人夢中為饑所逼,得其苦瓠并拘賒怛計子、畢租摩哩捺子,而便食之,心生恚恨。於意云何?是人覺已,憶其夢中食苦瓠等,為實有不?」
王曰:「不也。」
佛言:「大王!是人所夢執以為實,是智者不?」
王曰:「不也!世尊!何以故?夢中畢竟無苦瓠等,況復食耶?當知是人徒自疲勞都無有實。」
佛言:「大王!如是,如是!愚夫異生夢為饑逼,噉其苦味,心生恚惱,造是業行,身三、語四、意三種行,造彼業已即便滅謝。是業滅已,不依東方南西北方四維上下中間而住,最後邊際命根滅時,自分業報皆悉現前,猶如夢覺念夢中事。大王!識為其主,業為攀緣,二種相因,初識生起,或趣地獄,或墮傍生、琰摩羅界及阿脩羅,若人若天。初識生已,各受其報,同分心品相續隨轉,最後識滅名為死蘊,最初識起名為生蘊。大王!無有少法從於此世得至他世。所以者何?性生滅故。大王!身識生時,無所從來,滅無所去;彼業生時,無所從來,滅無所去;初識生時,無所從來,滅無所去。何以故?自性離故。如是了知身識身識空,自業自業空,初識初識空,若滅滅空,若生生空。了知業轉無有作者亦無受者,但唯名相分別顯示。
「大王!如人夢中舌根斷壞。於意云何?是人覺已,憶念夢中,是為實不?」
王曰:「不也!」
佛言:「大王!是人所夢執以為實,是智者不?」
王曰:「不也!世尊!何以故?夢中畢竟無有舌根,況復斷壞?當知是人徒自疲勞,都無有實。」
佛言:「大王!如是,如是!愚夫異生見舌壞已,心生恚惱造是業行,身三、語四、意三種業,造彼業已,剎那滅謝。是業不依四方四維上下而住,最後邊際命根滅謝,自分業報皆悉現前,如夢覺已,念夢中事。大王!識為其主,業為攀緣,二種相因,初識生起,或趣地獄,或墮傍生、琰摩羅界及阿脩羅,若人若天。初識生已各受其報,同分心品相續隨轉,最後識滅名為死蘊,最初識起名為生蘊。大王!無有少法從於此世得至他世。所以者何?性生滅故。大王!身識生時,無所從來,滅無所去;彼業生時,無所從來,滅無所去;初識生時,無所從來,滅無所去。何以故?自性離故。如是了知身識身識空,自業自業空,初識初識空,若滅滅空,若生生空。了知業轉無有作者亦無受者,但唯名相分別顯示。
「大王!當知諸根如幻境界如夢,一切諸法皆悉空寂,此名空解脫門;空無空相,名無相解脫門;若無有相,則無願求,名無願解脫門。如是三法,與空共行,涅盤先道,決定如法界,周遍虛空際;於此譬喻,當如是知。」
父子合集經卷第十七
大正藏第 11 冊 No. 0320 父子合集經
父子合集經卷第十八
西天譯經三藏朝散大夫試鴻臚卿宣梵大師賜紫沙門臣日稱等奉 詔譯
六界差別品第二十六之三
佛言:「大王!譬若有人於睡夢中與諸寶媛共相執持,是人覺已,憶念夢中所受妙觸,為實爾不?」
王言:「不也!」
佛言:「大王!於意云何?是人所夢執以為實,是智者不?」
王言:「不也!世尊!何以故?夢中畢竟無有寶媛,況復有彼美妙觸耶?當知是人徒自疲勞,都無所得。」
佛言:「大王!如是,如是!愚癡異生寡聞無智,於可意觸而生愛樂,心生染著造如是業,身業三種、語業四種、意業三種,造作彼業,剎那遷謝。是業滅已,不依東方南西北方四維上下中間而住,至命終時,見先所作,心想中現,如彼睡覺憶夢中事,最後識滅自業現前。大王!識為其主,業為攀緣,二種相因,初識生起,作業受報,皆不失壞。或趣地獄,或墮傍生、琰摩羅界及阿脩羅,若人若天,同分種類相續不絕。大王!最後識滅名為死蘊,最初識起名為生蘊。大王!彼識起時,無所從來,滅無所至;其緣生時,無所從來,滅無所至;彼業生時,無所從來,滅無所至。大王!無有少法從於此世得至他世。何以故?自性空故。如是了知初識初識空,自業自業空,身識身識空,若滅滅空,若生生空,輪迴輪迴空,涅槃涅槃皆自性空,無有作者亦無受者,但隨世俗之所顯示,非第一義作是說也。
「大王!當知諸根如幻境界如夢,一切諸法皆悉空寂,此名空解脫門;空無空相,名無相解脫門;若無相者則無希求,名無願解脫門。若能了此三解脫門,與空共行菩提先道,廣大如法性,究竟如虛空;於此譬喻。當如是知。
「復次,大王!譬如有人於睡夢中,持熱銅鍱以為衣服而自纏身。是人覺已,憶念夢中熾然銅鍱觸身苦惱,為實爾不?」
王言:「不也!」
佛言:「大王!於意云何?是人所夢執為真實,是智者不?」
王言:「不也!世尊!何以故?夢中畢竟無熱銅鍱,況復觸身受苦惱耶?當知是人徒自疲勞都無有實。」
佛言:「大王!如是,如是!愚癡寡聞凡夫異生,見恐畏事,心生嫌惡,妄生執著造是惡業,身業三種、語業四種、意業三種,造作彼業,剎那遷謝。是業滅已,不依東方南西北方四維上下中間而住,至命終時,見昔所作,心生恐懼,如彼睡覺念夢中事,最後識滅自業現前。大王!識為其主,業為攀緣,二種相因,初識生起,作業受果皆不失壞,或趣地獄,或墮傍生、琰摩羅界及阿修羅,若人若天。初識生已各受其報,同分心品相續而轉,最後識滅名為死蘊,最初識起名為生蘊。大王!彼識起時,無所從來,滅無所至;彼緣生時,無所從來,滅無所至;彼業生時,無所從來,滅無所至。大王!無有少法從於此世得至他世。何以故?自性空故。如是了知初識初識空,自業自業空,身識身識空,若滅滅空,若生生空,輪迴輪迴空,涅槃涅槃皆自性空。了知業報自性非有,無有作者亦無受者,但唯名相分別顯示。
「大王!當知諸根如幻境界如夢,一切諸法皆悉空寂,此名空解脫門;空無空相,名無相解脫門;若無相者,則無希求,名無願解脫門。若能了知三解脫門,與空共行,菩提先道,廣大如法界,究竟如虛空。於此譬喻,當如是知。
「復次,大王!如人夢中自見其身,悉皆散壞不覺諸觸。是人覺已,憶念夢中身根散壞而生憂惱,為實爾不?」
王言:「不也!」
佛言:「大王!於意云何?是人所夢執以為實,是智者不?」
王言:「不也!世尊!何以故?夢中畢竟無有身根,況復散壞?當知是人徒自疲勞,都無有實。」
佛言:「如是,如是!愚癡寡聞凡夫異生,自見身壞,心生執著,復起恐怖,造是癡業,身業三種、語業四種、意業三種,造作彼業,剎那遷謝。是業滅已,不依東方南西北方四維上下中間而住,至命終時,見先所作,心生惶怖,如彼夢覺,念夢中事,最後識滅自業現前。大王!識為其主,業為攀緣,二種相因,初識生起,作業受果皆不失壞,或趣地獄,或墮傍生、琰摩羅界及阿脩羅,若人若天。初識生已,各受其報,同分心品相續隨轉,最後識滅名為死蘊,最初識起名為生蘊。大王!初識起時,無所從來,滅無所至;彼緣生時,無所從來,滅無所至;其業生時,無所從來,滅無所至。大王!無有少法從於此世得至他世。何以故?自性空故。如是了知初識初識空,自業自業空,身識身識空,若滅滅空,若生生空,輪迴輪迴空,涅槃涅槃皆自性空。了知業報自性非有,無有作者亦無受者,但唯名相分別顯示。
「大王!當知諸根如幻境界如夢,一切諸法皆悉空寂,此名空解脫門;空無空相,名無相解脫門;若無相者,則無希求,名無願解脫門。若能了此三解脫門,與空共行,菩提先道,廣大如法界,究竟如虛空。於此譬喻,當如是知。
「復次,大王!如人夢中見彼幻師幻作五欲種種欲樂,自見其身為彼圍遶,受諸快樂。是人覺已,憶念夢中所作事業,為實爾不?」
王言:「不也!」
佛言:「大王!於意云何?彼於夢境執以為實,是智者不?」
王言:「不也!世尊!何以故?夢中畢竟無彼幻師,況復變現五欲等事。當知是人徒自疲勞,都無有實。」
佛言:「大王!如是,如是!愚癡寡聞凡夫異生意著於法,心生貪染,復起追求,轉增癡愛,為彼所牽,造如是罪,身業三種、語業四種、意業三種,造作彼業,剎那遷謝。彼業滅已,不依東方南西北方四維上下中間而住,至命終時,見昔所作心想中現,自分業報皆悉現前,猶如夢覺念夢中事。大王!識為其主,業為攀緣,二種相因,初識生起,作業受報,皆不失壞,或趣地獄,或墮傍生、琰摩羅界及阿脩羅,若人若天。初識生已各受其報,同分心品相續隨轉,最後識滅名為死蘊,最初識起名為生蘊。大王!身識生時,無所從來,滅無所至;彼緣生時,無所從來,滅無所至;彼業生時,無所從來,滅無所至。大王!無有少法從於此世得至他世。何以故?自性空故。如是了知初識初識空,自業自業空,身識身識空,若滅滅空,若生生空,輪迴輪迴空,涅槃涅槃皆自性空。作業不可得,受報不可得,但唯名相分別顯示。
「大王!當知諸根如幻境界如夢,一切諸法皆悉空寂,此名空解脫門;空無空相,名無相解脫門;若無相者則無希求,名無願解脫門。依此了知三解脫門,與空共行,菩提先道,廣大如法界,究竟如虛空。於此譬喻,當如是知。
「復次,大王!譬如有人於睡夢中,為彼瀑流漂沒己身及其眷屬,受諸惶怖種種苦惱。是人覺已,憶念夢中水所漂溺,為實爾不?」
王言:「不也!」
佛言:「大王!是人所夢執以為實,是智者不?」
王言:「不也!世尊!何以故?夢中畢竟無水所漂,況復有彼惶怖苦惱?當知是人徒自疲勞,都無有實。」
佛言:「大王!如是,如是!愚癡寡聞凡夫異生,意著諸法生憂惱處,展轉尋求無對治道,以不了故起諸惡行,身業三種、語業四種、意業三種,造作彼業,剎那遷謝。是業滅已,不依東方南西北方四維上下中間而住,至命終時心生惶怖,見昔所作悉現其前,如人夢覺念夢中事。大王!識為其主,業為攀緣,二種相因,初識生起,作業受果皆不失壞,或趣地獄,或墮傍生、琰摩羅界及阿脩羅,若人若天。初識生已,各受其報,同分心品相續不絕,最後識滅名為死蘊,最初識起名為生蘊。大王!初識生時,無所從來,滅無所至;彼緣生時,無所從來,滅無所至;彼業生時,無所從來,滅無所至。大王!無有少法從於此世得至他世。何以故?自性空故。如是了知初識初識空,自業自業空,身識身識空,若滅滅空,若生生空,輪迴輪迴空,涅槃涅槃皆自性空,無有作者亦無受者,但唯名相分別顯示。
「大王!諸根如幻境界如夢,一切諸法皆悉空寂,此名空解脫門;空無空相,名無相解脫門;若無相者,則無希求,名無願解脫門。若能了此三解脫門,與空共行,菩提先道,廣大如法界,究竟如虛空。於此譬喻,當如是知。
「復次,大王!譬如有人於睡夢中,自見其身飲酒惛醉,不識善法及諸惡行,功德過失都不覺知。是人覺已,念夢中事,為實爾不?」
王言:「不也!」
佛言:「大王!於意云何?是人所夢執為真實,是智者不?」
王言:「不也!世尊!何以故?夢中畢竟無飲酒者,況惛醉耶?當知是人徒自疲勞,都無有實。」
佛言:「大王!如是,如是!愚癡寡聞凡夫異生,意著諸法,起愛染心造是癡業,身業三種、語業四種、意業三種,造作彼業,剎那遷謝。是業滅已,不依東方南西北方四維上下中間而住,至命終時,見先所作自分業報心想中現,如人夢覺念夢中事。大王!識為其主,業為攀緣,二種相因,初識生起,作業受報皆不失壞,或趣地獄,或墮傍生、琰摩羅界及阿脩羅,若人若天。各受其報,同類心品相續隨轉,最後識滅名為死蘊,最初識起名為生蘊。大王!身識生時,無所從來,滅無所至;彼緣生時,無所從來,滅無所至;彼業生時,無所從來,滅無所至。大王!無有少法從於此世得至他世。何以故?自性空故。如是了知初識初識空,自業自業空,身識身識空,若滅滅空,若生生空,輪迴輪迴空,涅槃涅槃皆自性空,無有作者亦無受者,若業若報,皆不可得,但唯名相分別顯示。
「大王!諸根如幻境界如夢,一切諸法自性空寂,此名空解脫門;空無空相,名無相解脫門;若無相者,則無希求,名無願解脫門。若能了知三解脫門,與空共行,菩提先道,廣大如法界,究竟如虛空。於此譬喻,當如是知。」
父子合集經卷第十八
大正藏第 11 冊 No. 0320 父子合集經
父子合集經卷第十九
西天譯經三藏朝散大夫試鴻臚卿宣梵大師賜紫沙門臣日稱等奉 詔譯
淨飯王信解品第二十七
爾時世尊,告淨飯王言:「大王!如上所說解脫法門,當自繫心,正念觀察,勇猛精進,決定修作。過去未來現在諸佛,依此得證無上菩提,能招世間一切富樂,能消世間一切渴愛,能伏世間一切我慢,能破世間一切邪見,能滅有情一切罪惡。未登初地凡夫異生,皆令證得平等法性。如是法要,非諸聲聞及辟支佛所行境界,唯諸菩薩之所修作。大王!應作是念:『我當云何於人天中得為眼目?於長夜中得為照明?於愛河中得為船筏?於險難處得為導師?無依怙者為作主宰?自得度已,復能度他;自解脫已,令他解脫;自得安隱,令他安隱;自證涅槃,復令他證。』大王!不應觀彼現在世間所受富樂五欲自在,諸根如幻境界如夢,謂於色境聲香味觸心生貪著,無滿足時。
「大王!乃往過去無量俱胝那由他劫,有轉輪王名無邊稱,富貴自在,有大威德,象馬車乘眾寶輦輿,最勝輪寶無能壞者,已曾親近無量諸佛,於彼佛所種多善根,隨意所念皆得成就。大王!彼無邊稱王忽於一時,作是思惟:『我當自試福德之力,以我福故,令四天下所有一切樹木花果,皆得茂盛,受用無盡。』作是念已,彼四天下所有花果而得敷榮。大王!彼無邊稱王如是思惟:『我今更試自善根力,令四天下一切人民,若有所願,隨意無違。』作是念已,彼四天下所有人民,一切希求皆得如意。大王!彼無邊稱王復更思惟:『以我所有善根之力,令四天下降注香水。』作是念已,於四天下普雨香水。大王!彼無邊稱王復更思惟:『以我所有善根力故,令四天下普雨妙花。』作是念已,於四天下降雨種種上妙天花。大王!彼無邊稱王復更思惟:『以我所有善根力故,令四天下雨妙寶衣。』作是念已,於四天下悉雨寶衣。大王!彼無邊稱王復更思惟:『以我所有善根力故,令四天下悉皆雨銀。』作是念已,於四天下皆得雨銀。大王!彼無邊稱王復更思惟:『以我所有善根力故,令四天下降雨黃金。』作是念已,於四天下皆雨黃金。所以者何?皆由無邊稱王於往昔時與諸眾生共修善業之所獲得。
「大王!此閻浮提大地縱廣一萬八千踰繕那量,復有六十俱胝諸大城郭,中有一城名寶莊嚴,縱廣正等十二踰繕那,四面平正妙巧成就,於其城外有多羅樹,七重行列四寶所成,金銀琉璃玻胝迦寶,裝校嚴飾甚可愛樂。彼金樹者,其葉花果悉皆是銀;彼銀樹者,其葉花果皆是黃金;吠琉璃樹,其葉花果皆玻胝迦;彼玻琍樹,其葉花果悉是琉璃。其城七重,寶網寶鈴諸妙珍琦彌覆其上,城外復有七重寶塹,皆以七寶所共合成。一一寶塹,深半由旬,廣一由旬。金沙布底,八功德水,澄湛盈滿。諸妙音鳥翔集其中,優鉢羅花、拘沒那花、鉢訥摩花、分陀利花,普遍開發。周匝階陛四寶合成,黃金為階,白銀成陛;白銀為階,黃金成陛;琉璃為階,玻琍成陛;玻琍為階,琉璃成陛。一一階道七寶所成,其傍皆植金色芭蕉。復於道首置諸寶座,巧妙裝校,甚可愛樂。如是富樂種種嚴飾,皆是無邊稱王積集廣大善根福力之所獲得。又彼寶莊嚴城,周匝復有八萬四千清淨園林,一一園中有八大池,其池各廣半踰繕那,一一池岸有四階陛,四寶所成巧妙嚴飾,八功德水充滿其中,眾色蓮華開敷彌布。於其池岸復有諸花:阿提目葛多花、詹博迦花、嚩始計花、蘇曼那花、阿輸迦花、婆師迦花,如是種種諸妙香花。無邊稱王與諸臣民,止住園中共為遊樂。大王!彼王宮城高廣嚴好,寶多羅樹行植於上,寶網周遍,寶鈴和鳴,出妙音響,如五樂聲。時彼人民賴王德化,富樂自在安隱而住。
「大王!彼無邊稱王復於異時,如是思惟:『我今應往東勝身洲。』作是念已,王領四兵俱乘虛空,即至其處。彼諸小王皆來奉迎,各以國土虔誠致獻,王於彼住百千萬歲。大王!彼無邊稱王復自思惟:『我今當往西牛貨洲。』作是念已,領四兵眾俱乘虛空,即至其所。彼諸小王皆來奉迎,各以國土虔誠致獻,王於彼住百千萬歲。大王!彼無邊稱王復自思惟:『我今當往北俱盧洲。』作是念已,領四兵眾俱乘虛空,即至其所。彼諸人民歡喜歸化,王於彼住百千萬歲。大王!彼無邊稱王復自思惟:『我昔聞有三十三天住須彌頂,我今當往。』作是念已,即乘龍象與四兵眾,飛騰空中上須彌頂。時無邊稱王問御臣曰:『汝見須彌及以大海并四天下,其事云何?』御臣答言:『我見其相旋轉不定,如陶家輪。』王語御臣:『汝所見者,此龍象王大行未止。』王復前進,問御臣曰:『見須彌等,其相云何?』御臣答言:『我今見彼須彌大海皆悉震動。』王語臣曰:『今將至于須彌山頂,此龍象王小行未止。』王復前進,問御臣曰:『見須彌等,其相云何?』御臣答言:『我今見彼須彌大海不動不轉。』王語臣曰:『此龍象王,今已到彼須彌山頂。』時無邊稱王及四兵眾到須彌已,彼帝釋天主即時遙見無邊稱王,歡喜來迎,而作是言:『善來!大王!』即分半座,命王而坐。時無邊稱王即就其座,住於天上經無量歲,與彼天主分半同治。在彼時久,作是思惟:『可退彼天,我獨為主。』作是念已,王及兵眾即時退墮寶莊嚴城寶篋園中。
「時守園者見是事已,告城中人,作是唱言:『今有天人退沒於此。』時彼國王名曰作愛,聞是說已,速嚴駕馭詣彼園中,見如上事,怪未曾有。即勅排備種種香花、末香、塗香,詣彼王所,偏袒右肩,右膝著地,長跪合掌,安慰問訊,白彼王言:『聖天至此,為當是誰?』彼即答曰:『汝昔曾聞有轉輪王名無邊稱不?』作愛王言:『我聞耆舊說:「昔有王名無邊稱,威德自在,領四天下,與四兵眾乘空而上三十三天。」』『汝所聞者,豈異人乎?則我身是。』
「時無邊稱王從天退已,初聞人間飲食氣味不能堪任,猶如酥油,沃熱沙中。時作愛王見其頓弊,不能止住:『有何善說?我於來世作何宣傳?』時無邊稱王語作愛王曰:『我從昔來富貴自在王四天下,一切所須皆得如意。陞忉利天帝釋分座,貪無厭故從天退下,如上眾事當如是說。』作是語已,即便命終。」
佛言:「大王!往昔無邊稱王者,豈異人乎?今我身是。是故當知,諸根如幻境界如夢,繫心正觀,勿生疑惑。」
爾時世尊而說偈言:
「樂求正法財, 淨心常質直,
五欲不堅牢, 智者當遠離。
若於法明了, 則厭五欲樂,
彼善降其心, 能破諸煩惱。
由斷煩惱故, 不受諸惡道,
離彼業道者, 為世所恭敬。
離貪欲染污, 開示欲過失,
心樂利群生, 稱世間最勝。
聞五欲過患, 速能生厭離,
以智淨其心, 處世無過上。
最勝大丈夫, 能滅眾生惡,
令離彼貪行, 處世無過上。
最勝大丈夫, 能滅眾生惡,
令離彼嗔行, 處世無過上。
最勝大丈夫, 能滅眾生惡,
令離彼癡慢, 為清淨智者。」
爾時世尊說是偈已,為淨飯王復說法要。佛言:「大王!乃往過去無量世時,有轉輪王名曰地生,善法治世,七寶具足,所謂輪寶、象寶、馬寶、珠寶、兵寶、女寶、主藏臣寶。王有太子,名曰地天,紹繼父王轉輪王位,輔相大臣與王灌頂,為剎帝利灌頂聖王。於十五日月盛滿時,澡沐首髮洗浴身垢,著新淨衣。以諸花鬘摩尼天冠、種種瓔珞莊嚴其身,陞高樓上采女圍繞。即於東方有金輪寶,千輻具足轂輞圓滿,光明照曜縱廣七肘。
「時地天王覩是事已:『我昔曾聞耆舊所說:「若剎帝利受灌頂時有金輪現,如前所說,當知定作轉輪聖王。」我今應當自試驗之。』時地天王即從座起,偏袒右肩,右膝著地,向輪合掌,作如是言:『此金輪寶當降于地。』如是禱已,依王前住。王以妙香上妙衣服,用拭輪寶置右掌中,而語輪曰:『我今欲往東勝身洲。』金輪乘空,即至彼所。地天聖王出現之處,其地平正布諸寶花,以王威力,地皆震動,井泉河池枯涸之處,八功德水悉皆盈滿,所謂輕清甘滑,不濁不臭,飲者無厭,令腹無痛。一切林木華果敷榮,諸枯槁者復得滋茂。王所遊處輪導其前,所至國土大小諸王,各以金槃盛滿銀粟,或以銀槃盛滿金粟,咸來奉迎安慰問訊:『善來!聖王!此土安隱,唯願居此治化人民,我等皆當給侍左右。』王即語曰:『我今不須國土珍寶,汝等應當隨順教誨,遠離殺生及不與取,遠離邪婬亦莫妄語,乃至邪見十不善業;汝等應當自住十善,亦教他人令住十善。孝養父母,承事師長,莫作非法,修行善行,亦勸他人勤行眾善。』時地天王與四兵眾,從勝身洲,過盡人境,漸度大海,至牛貨洲及俱盧洲,宣王德化。悉降伏已,王及輪寶還閻浮提,於王宮門依空而住。
「時四天下變成七寶,所有一切三惡道苦,及八難處不善之聲,悉皆消滅,況復有彼造惡業者。所以者何?皆由地天轉輪聖王本願力故。又彼輪寶於虛空中,往來旋轉四天下時,處處皆生自然香稻,不假種植,淨無糠糩。又彼輪寶旋天下時,諸劫波樹出天寶衣,一切有情受用如意。又彼輪寶旋天下時,諸有重病皆得痊愈,唯有三病:一者、意樂;二者、叚食;三者、衰老。彼諸眾生壽命千歲,設有微苦,自然消殄。有如是等無量無邊希有之事,俱時出現。
「時地天王,忽作是念:『我今於此富貴自在,頗有餘處,而勝此耶?』復自思惟:『我昔曾聞須彌山頂有三十三天快樂無比,今可詣彼。』與四兵眾即至彼所。時帝釋天主,見地天王自遠而來,即起奉迎,善言問訊,分座令坐,命王同治。時地天王經彼時久,欲退帝釋獨為天主。作是念已,王與兵眾墮閻浮提末土羅城。彼地天王久居天宮受上妙樂,忽墮人世,不能暫安。猶如酥油,置熱砂上,身心頓弊,無所堪任。
「時地天王,而說偈言:
「『王者稱自在, 不能斷貪欲,
如火益乾薪, 是故應遠離。
如渴飲鹹水, 轉增其渴心,
當知著欲者, 無厭亦如是。
如眾流入海, 曾無滿足時,
當知著欲者, 無厭亦如是。
如鏡照形容, 顯現何曾定,
當知著色者, 無厭亦如是。
如聞空谷響, 應答無休息,
當知著聲者, 無厭亦如是。
猶如盛香匲, 受薰未甞足,
當知著香者, 無厭亦如是。
如杓和美饌, 均布用無時,
當知著味者, 無厭亦如是。
如風行虛空, 轉動曾無定,
當知著觸者, 無厭亦如是。
如夢中飲水, 不能蠲渴想,
意著諸法者, 無厭亦如是。
若樂著諸欲, 貪火轉熾然,
當以淨智水, 滅之無有餘。』
「爾時地天轉輪聖王說是偈已,尋即遷謝。」
佛言:「大王!地天王者豈異人乎?我身是也。」
父子合集經卷第十九
大正藏第 11 冊 No. 0320 父子合集經
父子合集經卷第二十
西天譯經三藏朝散大夫試鴻臚卿宣梵大師賜紫沙門臣日稱等奉 詔譯
淨飯王信解品第二十七之二
佛言:「大王!我今復說,往古世時有轉輪王名曼達多,有大威勢,具大福德,從彼父王頂上而生。已於先世久修梵行,曾值無量百千俱胝那由他佛,於彼佛所植眾德本。繼嗣父王灌頂之位,統四天下豪富自在。於閻浮提出現治化,五欲娛樂,殊勝第一。安隱豐饒,人民熾盛。聚落城邑鷄飛相至,大地無有瓦礫荊棘,設有山阜多產金寶。園林泉池莊嚴國界,所都大城名阿瑜闍。其城東西十二由旬,南北修廣各七由旬,寶網寶鈴遍覆其上。王多眷屬恭敬圍遶,猶如帝釋妙見大城。彼曼達多王造三時殿:一名月光,當熱際時王居其中。二瑠璃藏,於雨際時王居其中。三曰日光,於寒際時王居其中。若王入彼月光殿時,王與后妃采女眷屬,前後圍遶,身得清涼。譬如牛頭旃檀之香以塗其身,王體安和亦復如是,亦如帝釋與諸天子在廣勝殿受上妙樂。若雨際時,王與眷屬入瑠璃殿,譬如以彼多摩羅跋怛囉香以塗其身,王意適悅亦復如是。若寒際時,王與眷屬入日光殿,如沈水香用塗其身,王體溫暖亦復如是。大王!彼曼達多王隨其時節,所至宮殿皆生樂觸,或出涼風,或降香雨,或奏伎樂,皆得如意。
「大王!彼曼達多王忽自宮內,七日之中雨諸金寶,滿七日已,王歎希有,清淨福業,感報若此。王住治化經無量歲。時曼達多王作是思惟:『我聞西有大牛貨洲。』作是念已,與四兵眾,上陞虛空,從閻浮提,漸至彼所。王到彼已,受用最上飲食資具,國土人民安隱豐樂。於王宮內七日雨寶,與閻浮提等無有異,王於彼住百千萬歲。時曼達多王復更思惟:『我聞東有大勝身洲。』作是念已,與四兵眾上陞虛空,從牛貨洲漸至彼所。王到彼已,受用美妙最上飲食,化治人民安隱豐樂,亦於宮內七日雨寶,與牛貨洲等無有異,王住於彼經百千歲。大王!彼曼達多王復自思惟:『我聞北有大俱盧洲,其中人民不生分別我我所想,今當往彼而試驗之。』作是念已,與四兵眾俱乘虛空,從勝身洲即至其所。王到彼已,驗其眷屬乃知實爾,受上妙樂經無量歲。
「大王!彼曼達多王復更思惟:『我曾聞有三十三天,在須彌頂各各安住,我今當往躬自觀之。』作是念已,與四兵眾乘空而往,從俱盧洲,即至其處。時彼天主與諸天子,集妙法堂,論天中事。時帝釋天主見曼達多王自遠而來,即出迎之,作如是言:『善來!大王!遠至於此。』乃分半座,命王同坐。曼達多王就彼坐時,有十種事,勝彼天主:一者、壽命。二者、容儀。三者、名稱。四者、快樂。五者、自在。六者、端正。七者、音聲。八者:身香。九者、食味。十者、細觸。時曼達多王與彼天主,形色受用悉皆相似,唯目瞬動為其別也。而諸天子,以此辯知天主人王二種有異。」
佛言:「大王!曼達多王生於人間,與其天主形儀一等,殊勝福報未曾有也,住彼天中經無量歲,得為最勝自在天主。於四天下富樂獨尊,帝釋分治,心猶未足。時曼達多王忽於一時而起異意:『我今自可獨為天主,何須帝釋?宜應退之。』作是念已,王與四兵從天而墮於閻浮提阿瑜闍城最勝園中。當退沒時,王之威光遍閻浮提普皆照曜,而能映奪日月光明。時彼人民出城遊觀,見是事已怪未曾有,即入城中而唱是言:『今有天人并四兵眾,從空退墮最勝園中。』大王!爾時城中王及人民,即辦種種塗香、末香、歌舞、伎樂、寶幢、幡蓋、華鬘、瓔珞嚴身之具,速疾詣彼最勝園中。
「大王!彼曼達多王初墮人間,地六震動,是時人民所有一切殊勝莊嚴最上妙香,各各持至最勝園中,用塗王身而為供養。時曼達多王久受天宮上妙快樂,不能堪任人中資具,譬若酥油置熱砂上,身肢疲頓,略無暫安。時城中王乃問之曰:『天為是誰,而墮於此?』彼即告言:『汝昔曾聞有轉輪王名曼達多?』王及人民咸皆答曰:『曾聞有王名曼達多,有大威德,統四天下,不離人趣,與四兵眾,而能上陞三十三天。』時退墮天即告之曰:『昔曼達多王者,我身是也,由無厭故而至于此。誰於福報而止足耶?』
「時城中王及諸臣民,以偈問曰:
「『我聞耆舊說, 昔有轉輪王,
名曰曼達多, 具廣大威勢。
與四兵眷屬, 陞三十三天,
教化諸天人, 為說於正法。
彼曼達多王, 捨天樂受苦,
無常力所加, 由心無足故。』
人民皆合掌, 頂禮大王足:
『王遺何善言, 未來我當說?』
時曼達多王, 乃語眾人曰:
『我由著樂故, 從天而墮落。
有大威德力, 統領四天下,
受欲樂無足, 從天而墮落。
昔於自宮內, 七日雨珍寶,
受欲樂無足, 從天而墮落。
彼帝釋天主, 分半座同治,
惡覺所惱亂, 從天而退墮。
於欲樂無厭, 不信受佛語,
破壞自福業, 流轉輪迴海。
世有大智者, 能離欲癡暗,
亦能教他人, 止足善觀察。
若住正思惟, 隨順諸善法,
破壞輪迴行, 及生老死厄。
觀觸如熾火, 觀受亦復然,
如是善了知, 則於貪不起。
愚人著境界, 如聞音樂聲,
了根境本空, 知法離自性。
六處不寂靜, 唯遍計分別,
若了色等空, 則不生貪著。
智者善防護, 厭怖輪迴苦,
慧眼常照明, 得離諸過患。』」
佛言:「大王!爾時曼達多王豈異人乎?勿作異觀,我身是也。由恃威德福力自在,貪無厭故,而取終歿。是故,大王!應捨豪富憍慢自在,安住淨心莫生放逸。若離放逸利益自他,生諸善根住平等理,則能證入真如法性。大王!當知若有為界、若無為界二種平等,非有男相亦非女相,亦非過去現在未來,當於此法安住自心,決定正觀,勿隨他教。
「大王!往昔有王名曰昵彌,出現世間正法治化,心常寂靜不生放逸,於彼彼處離放逸行,怖彼罪惡故不復作。大王!彼昵彌王志意堅固,常住觀察三世平等,觀彼過去一切諸法,住平等理、本離自性,現在未來一切諸法離於自性,亦復如是。大王!彼昵彌王觀三世法平等平等,不生取著。復觀世間一切眾生,為四顛倒之所惑著,於不淨中而作淨想,於逼迫中而生樂想,於無常中而起常想,於無我中而為我想。時昵彌王即作是念:『世間愚夫深可悲愍,一切諸法自性空寂,癡妄所覆而不覺知,當設方便以四攝事,化諸有情令生信順。』即語彼言:『汝當了知,一切諸法本離自性,若法離自性者,當知彼法即非過去現在未來。何以故?以一切法自性空故。若法自性空者,則不可分別說為過去現在未來。』
「大王!彼昵彌王顯示三世平等法已,是時眾會百千俱胝那由他眾生,聞法悟解得無生法忍。爾時三十三天諸天子等,集妙法堂,共相議論,天眼遙見閻浮提中,有昵彌王十善治化,一切人民獲得法利,善巧方便饒益眾生。是時帝釋天主在於餘處,以淨天耳聞如上說。時彼天主來會中坐,問諸天子:『向說何事?』彼即對曰:『閻浮提人快得法利,有昵彌王深達諸法,善巧方便攝化眾生,住顛倒者令離顛倒,前所論者乃此事耳。』時彼天主謂天子曰:『此昵彌王宿植德本,具足成就威神之力。汝欲見彼昵彌王不?』諸天咸曰:『我等願見。』
「是時帝釋即勅御者名摩多黎:『汝當嚴飾千輻寶車,并諸營從,詣閻浮提昵彌王所,作如是說:「大王!此是帝釋千輻寶車遣來迎王,唯願乘此,勿生怖也。彼諸天子願覩聖王。」』御者白言:『王今陞天,有二道往,為從顛倒眾生道去?從不顛倒眾生道去?』王即報言:『汝可將我,於彼二道中間而去。』時彼御者摩多黎言,隨王教勅中道而進。王復告曰:『汝可停車,暫憩少時;我當觀彼顛倒眾生所住之處。』時昵彌王以慈願力,於須臾頃,令無量眾生各各獲得寂靜神通遊戲三摩地及無生法忍。彼昵彌王於此少時,能成大利。所以者何?由彼積習不放逸行,善巧方便利樂眾生。
「時摩多黎漸次前進,復將王至須彌山頂。王初遙見林木青茂,謂御者曰:『此中定是不顛倒眾生所住之處。』御者答曰:『此林乃是三十三天,彼諸天子於妙法堂,一心瞻仰欲見大王,願勿疑怖,當陞此堂。』時昵彌王容儀和悅,身心不動,帝釋遙見,即起奉迎:『善來!大王!遠屈威神,無至疲極。』乃分半座而奉彼王,共相慰問,王乃就坐:『善哉!大王!快得善利,能令佛法熾然增長。』帝釋乃謂諸天子言:『此昵彌王久植善根,成就不可思議功德。善巧方便於少時間,教化八十俱胝有情離顛倒地安住佛法,彼摩多黎都不覺知。』
「時昵彌王為諸天子廣說法要,白天主言:『我今當還於閻浮提。所以者何?為欲護持佛正法故。』天主乃曰:『願王隨意。』」
佛言:「大王!往昔昵彌王者,我身是也。不放逸力不可思議。帝釋分座,尚無貪著。是故當知於佛法中勤加精進,住不放逸。大王!何謂佛法?一切諸法皆是佛法。」
時淨飯王聞是說已,白言:「世尊!若一切法皆佛法者,一切眾生皆應是佛。」
佛言:「大王!眾生不住顛倒見者,即是佛也!大王!所言佛者,或名真如,或名實際,或名法界,但依俗諦推求詮表,非勝義諦作是說也。大王!一切諸法本無生滅,此名阿字陀羅尼門:無自性,無造作,無相貌,無因緣,無去來,無眾生,無壽者,無養者,無補特伽羅,無戲論,無形狀,無邊際,無染污,無餘習,無使者,無斷者,無縛無解,無進無退,無勝無劣,無散亂無妄失,無知無不知,非見非無見,非戒非無戒,非悔非離悔,非喜非無喜,非愛非無愛,非安非無安,非定非無定,非靜非無靜,非貪非離貪,非脫非離脫,非智非無智,非作非無作,非報非無報。大王!若能入解此阿字門,則能入解一切諸法。
「大王!色離自性,非已有、非現有、非當有,受.想.行.識離彼自性,三世不有,亦復如是。大王!譬如谷響非已有、非現有、非當有;色乃至識,三世不有,亦復如是。大王!譬如陽焰非已有、非現有、非當有;色乃至識,三世不有,亦復如是。大王。譬如聚沫非已有、非現有、非當有;色乃至識,三世不有,亦復如是。大王!譬如石女夢已生子,非已有、非現有、非當有;色乃至識,三世不有,亦復如是。大王!虛空無依,色乃至識亦無所依。大王!色無有生,乃至識亦無生。大王!色無有滅,乃至識亦無滅。大王!涅槃界無生滅,色乃至識亦無生滅。大王!法界無生滅,色乃至識亦無生滅。大王!此法乃是如來所行,不可思議微妙境界,非取非捨,非得非失,非諸聲聞及辟支佛、凡夫異生之所能及。何以故?大王!一切諸法本無自性,若取若捨皆不可得。王於此法好自安意,正念觀察,勿隨他教。」
時淨飯王聞是說已,明了通達,乃知無有少法可得不可得,時此說名佛說是法。時淨飯王與七萬釋種,各各獲得無生法忍。
爾時世尊知淨飯王悟此法已,深心決定,即於口中放種種光,遍照無量無邊世界超過梵世,復從如來頂門而入。時尊者馬勝從座而起,偏袒右肩,右膝著地,合掌作禮,以偈問佛:
「勇猛大聖尊, 現此希有事,
普放淨光明, 遍照於梵世。
一切智導師, 何故現斯瑞?
願說其因由, 除我等疑惑。
如來成道已, 廣饒益眾生,
為度釋種故, 令人天歡喜。
如來放光明, 覺悟諸佛子,
如法而修行, 當得無上智。
佛為三界主, 最勝無與比,
能破諸群疑, 清淨心安隱。」
爾時世尊為馬勝比丘說伽陀曰:
「馬勝當諦聽, 今放淨光明,
為利樂釋種, 令見真實智。
彼等善了達, 諸法不可得,
於我正法中, 寂靜心安住。
釋種大名稱, 了法無所依,
得離彼疑心, 未來當作佛。
從此最後身, 得生極樂國,
於蓮華化生, 奉覲無量壽。
安住彼佛剎, 精進無退轉,
遊化於十方, 承事俱胝佛。
於一一世界, 興種種供養,
為利諸有情, 勤求無上道。
經一一佛剎, 建立諸佛事,
如來所加持, 勇悍心堅固。
於無量億劫, 嚴持妙香花,
奉獻諸世尊, 後當成正覺。
於彼彼佛所, 宣揚助法化,
成熟諸有情, 皆得心明悟。
又彼諸佛土, 無緣覺聲聞,
唯有住大乘, 清淨菩薩眾。
一一佛壽量, 無量俱胝歲,
說化利眾生, 緣盡如燈滅。
彼佛滅度已, 住持諸佛子,
安住於世間, 善宣空寂法。
如是弟子眾, 攝化諸眾生,
調伏於自心, 於空法得證。
住不放逸行, 觀法自性空,
如理善修作, 當成一切智。
此諸釋種等, 聞法悉開悟,
諸天及世人, 心生大欣慶。」
爾時世尊,語尊者舍利子:「我今說此見真實性妙三摩地,若諸菩薩聞是法已,速能覺悟到於彼岸。何以故?此三摩地,明一切法自性非有無,補特伽羅無少法可得。若有所得,彼非覺悟;若無覺悟,彼則無說;若無說者,則無了知;若無了知,則是三世諸佛之法。舍利子!我今以此見真實性三摩地門,付囑於汝,汝等應當受持讀誦廣為他說。舍利子!若善男子、善女人安住大乘,於十劫中行五波羅蜜,除般若波羅蜜。若人於此見真實性三摩地門,親近聽受,所得功德復過於彼。又,舍利子!若復有人於十劫中聞是法已,乃至能為一人解說,所得功德復過於彼。又,舍利子!若復有人於十劫中聞是法已,為他人說,不如有人於剎那頃修習觀察,所得功德復過於彼。舍利子!汝當一心為諸菩薩分別開示,使不斷絕。何以故?若能證此三摩地者,速能證得無生法忍,當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說是法時,尊者舍利子等諸比丘,淨飯王等,釋梵諸天,阿修羅、乾闥婆、人非人等,聞佛所說,皆大歡喜,信受奉行。
父子合集經卷第二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