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大小乘釋論部八 俱舍並順正論疏(0836-0862)
第0854部卍續藏第53册P0842 因明入正理論疏後記(三卷下卷不完), 〖唐.智周撰〗.txt
卍續藏第 53 冊 No. 0854 因明入正理論疏後記
No. 854
因明入正理論疏後記卷上
樸揚 智周 撰
疏空桑啟聖者按于寶搜神記云孔子母性顏名徵在夢黑帝謂曰當禮於空桑因便有娠乃誕孔子空桑者地名在兗州界從本生處以立名也。
疏歸真寂於兩河者謂生死涅槃名為兩河問何故大師在兩河中間入滅答表生死中而有涅槃涅槃不離於生死故所以大師於此兩河而歸真寂亦有解言在二恒河中間入滅名歸真寂於兩河不如前解也言浹潤也。
疏二十八見者如對法具列也。
疏聖者域龍者梵語此云陳那是也。
疏秘思優柔者研等道理名為柔也。
疏喬山者喬者高也。
疏西夏者大國謂之夏[車*閏]者歷也踐也。
疏劫初足目者此有二解一云足者多目者智慧智慧廣多名為足目一云足下有目名為足目此即劫比羅外道有別非九十六外道中不定配屬也。
疏是稱命世者應命而出名為命世也。
疏觀述作之利害者問為欲造此理門論先觀利害又為更造餘論答非獨造此論更造餘也問何以為證答下有云將釋深經明知不局。
疏悠邈者俱是遠也。
疏菩薩撫之欲遂王請者撫者從義問當爾之時山神亦請何獨言因妙吉祥耶答山神雖請未至教重故略不言也。
疏奉以周旋者陳那菩薩敬受吉祥伏臂即俯仰之貌也。
疏三量者現比至教三也(〔一義云自他共〕)。
疏規模後頴者與後代人而作規模故作斯論。
疏尸羅者戒䟦陀羅者賢也。
疏尋波瀾者大曰瀾小者名波也。
疏雖前修而桂悟者以前修習名為前修其芳名為桂悟。
疏未烈我師者烈猶次也。
疏旋踵者踵謂足跟從西國還名為旋踵。
疏司南者司主也意指南。
疏餘雖解釋等者外道小乘中解道理不正者皆得名為餘雖解釋邪而不中大乘清辨等立比量即其類也。
疏攝法已周略無餘也者唯此六因道理即是更不假餘故言略無餘。
疏故瑜伽等者問此引意何答意證持業故此文來彼論言諸所有事者即是因明為因照觀察義故明知因即是明也熟研自悉。
疏入正理者能入所入論之別稱者能入者天主論名所入者陳那教稱二人論別故言別稱。
疏依後四解至亦名因明者問第二解中立論者言名之為因第四五解中因明亦屬佛經或陳那論可言論等而非教耶答第二解中立論者言實合是教以言詮言今取所詮之言名之為言第四五解亦據所詮故總無失。
疏欲令隨論因生等者意云教不得名為因明入正理從其所為而得其名喻如中觀論者解中道理之智名為中觀論從所為以得其名名中觀論。
疏或此辨說因明正理等者意云因明正理俱是所詮所入之法智名能入論不得名為因為因明入正理從其所詮所入以得其名如十地經十地是所詮所入之法經從於彼以立其名云十地經。
疏或衣能入正理因明而說等者意云從所依以得其名能造論人有解因明正理之智論從所依以得其名喻如水陸華俱從所依以得其名也。
疏名義寬故者名寬者遍是宗法性等義寬者所作性義義該宗喻若如是宗亦應名為因明明義俱寬亦通三處答不爾以宗中之歒先不許有狹於因故宗不得名為因明。
疏又諸能立等者即談古及今諸能立者皆名為因非唯一相故言又諸能立也問前解言因因有三相名義寬故得名因明何故今言非唯一相遠指其因答諸能立中列名不同因是一數今從列言唯一相前解望釋有三相故亦不相違。
疏答舉真攝似者意云因明唯取其真不喚似者名為因明但舉其真即攝似故如唯識言亦攝心所或已攝故者此解喚似因明真似俱是但言因明即以總攝真似了寬故言或已攝故或兼明之非正明故者此解喚真者正為因明似者兼之兼正不同故作此解總作三釋差別不同細尋應悉也。
疏答是因明數故者此釋前難中過破亦得名因明但不立量破他故有斯難能顯他過故能破他故故亦因明或似真俱因明者此有又解云前解偏唯在真今解似真俱是由此過破似破雖一真一似俱在因明名中攝故也。
疏現比無智言者不能生他智解名現比無智也答見因亦明等者而有二解第一解者約三分說初言見因亦明者見分為因能生自證名為因體能照境名之為明即此見分亦因亦明故言見因亦明也。
見因證明者見因同前言證明者自證親取故言見因證明前解見因即明後解見之明二義有異。
自證亦因者此解意云不但見分亦為其因亦為其明即是自證亦為其因亦為其明望生見分名之為因望體親證亦即是明故言自證亦因也第二解者約現比智而以釋之初見因者見所作性因名為見因了無常智名之為明見因證明者現量智也親照於境名為證名明自證亦因即前解同也第二解未審。
皆順照成宗義故者問言生言了不是其義答中可言順照成宗義生了即了宗義何得答言順成宗體即義故答凡言義者為有二義一者所立義即是立者所立義也亦是敵者所了之宗二者因三相義亦名為義今據此義名二生了順成宗故總明熟思。
答由不決定故者因喻名為能立今古共同唯宗一箇古今稍異或為能立或為所立由不決定故所立宗不是因明此相符答下當正解尋之自現也又有一解總宗望因喻成即是所立若自性差別為所立即喚宗而為能立亦是不定。
果有果之明者果者即是敵證之智及所立宗俱名為果即是能立言及敵證智名果之明。
非果皆即明者所立宗義而是其果不即是明也所以言非果皆即明因有因之明是因皆即明者敵證之智望所解宗名之為因立論者言名因之明是因皆即明者敵證智為因亦即是明也立論者言為因即亦是明立論者言名為明者望淨成宗果名之為明。
果明不定者意云喚果即是明而有濫敵論智為果即是明所解宗是果不是明所以言非果皆即明果明不定有果是非明也。
因明兩定者釋皆定持業依主也此中稍隱靜心澄思方可察。
善斥其非者出過破也或妙徵宗者立量破綺互皆得隨舉配一也。
疏據其多分皆至悟他者此意云何答真能立者悟歒及證似能立者亦悟於證真似二立悟他是多自性是少唯似能立有少自悟從多分而言唯悟他。
彼此乖角者(細註)宗因喻三名彼此乖角。
理幽事顯者(細註)五識親緣境名為事顯境上苦空無常無我等義名為理幽此據因位若果位者苦空無我等亦名為顯見道已前加行菩薩於定位中亦緣空無我等道理亦合名顯今據因中汎散心說及等若非量境所立為幽者所立宗義名之為幽能立因喻名之為顯也。
於總比況假類法中者引喻名為總比況也。
以因總別者因三相名為別總喚為因而是其總故言總別。
或三或二者瑜伽八能立中二喻或二者古師四能立中二喻也。
喻中無合乃至故說為過者此文是縱也。
離因及喻都無勝體以下為奪也尋之自悉。
一何繁長者但離因喻外更無別合結故但說三而為能立不同對法等煩長者言諸所作皆是無常即已合訖何煩更合瓶是所作瓶無常聲是所作聲亦無常即是重說有法也。
非要三體者但是一因義異三處即是多言非要三體也問因後二相為即是喻為喻非耶答據喻所依名為喻者喻非是因取正喻體名為喻者後之二相即是其因古今有異至下當知。
其宗之言至雖亦所立者此明宗言望因喻成亦是所立何以得知宗言所立彼於論說下乃至故亦所立已成引論證成宗言得是所立意尋之應解。
論俱名義者瑜伽論言自性差別若教若理總名為義所以言論俱名義也。
隨應有故者此隨言而簡其過若總立十八界是無常便有違自教過及相符極成過自宗無為而是其常今立總為無常即違自教十八界中瓶盆車我及心心所等者他外道等亦許無常今重更立故犯相符為簡二道故立隨應也。
總中一分至即名能立者且如於十八界中偏成聲界為無常名為一分既成立無常之聲即為同喻更成餘界中隨應所成即以先成之聲宗若言若義自性差別等俱為能立。
雖此對宗至理不相違者雖先所成一分之聲若為宗之時即是所立此聲若為喻時即為能立言對者非為對他餘宗名為對宗但此聲自為宗時即名為對為喻亦爾大論據宗為能立者約此一分已成聲能成餘界邊喚聲宗為能立也陳那宗為所立者據列一分未成之聲以所作瓶等為同喻而成立之此所立聲宗即為所立也。
合所依義者今此合言而有二義一者合是不相離性二者和合配屬思之。
能依合宗者合者即是和合義也由此能依與所依和合即喚此總宗能和合自性差別名為能立也問此三解是何處諸德作此和會答此方先輩和合今古互不相違也。
總立別故者總者即是能依別者即是所依尋文取闕八有一者問今言闕者為總無言名之為闕但立有過即得闕名答遍有二義任自思取。
大師至彼六十年前者意云賢愛論師三藏至彼早已捨化經六十年問舉此論師而彰何意答明此論師特善因明不肯總闕三相為第七句。
自餘諸師不肯除之者除此賢愛師自餘諸論師皆有第七闕句。
又雖有言乃至第七亦缺減過者(此註時也)。
以能別不成即是因中不共不定等者如佛弟子對數論師立聲滅壞無常滅壞無常他所不許即是能別不成因云所作性故此所作性故因有是轉變所作生起所作意言生起所作同喻如瓶異喻如空同異二喻俱無所作性因即是不共不定因中之過等者等取餘不定及法自相相違也同喻瓶上無所立滅壞無常即是喻中闕所立過數論宗內總無滅壞之法更將何法得為同喻所以言闕無同喻等過向內等也如立聲滅壞無常所作性因同喻如瓶異喻如空亦是宗犯能別不成亦是因中不共不定過也若以因中是不共不定等者如成立聲是常所聞性因同瓶異空同異二喻闕無所立定宗以瓶盆等皆無常故也。
餘難同前者前難若非能別誰不相離準所別中亦合會之即煩不述故指餘難同前思悉兩俱不成因中過及俱不成似同喻中過俱不離似異喻中過本非因喻者皆不成其因之與喻仍自立之為因喻中何癈相符本非宗過立為過也第二釋云陳那菩薩乃至是故加之已來總是古師錯會陳那師意也但是陳那影略說者此正是陳那菩薩第二解意所以得言非是師資自為鉾楯若如前言乃是難破和上何成師資不為鉾楯此處文隱熟細尋方旋了。
以於此中立聲為常者此古人引聲論所立宗因乃指此為違宗過也。
方便惡立異法者此陳那釋聲論立量意言一切皆是無常故者此舉異法喻方便顯因若據順者應立量云聲是其常非一切故諸非一切故者悉是常故猶如虗空若無常皆是一切猶如瓶等然此聲論所立聲常不舉其因但言一切皆是無常翻顯是常及非一切此即以異法喻返顯因法因法中非一切故即是其因故是舉異法喻方便顯因是其一惡立也又先離宗後離因應言無常一切而乃倒說言一切無常故此乃先因後宗乃成倒離故言惡立異法也由合喻顯非一切故者此正釋方便顯因之所以也或是所立一分義故者立敵兩家一許一不許名為一分立者許非一切因於聲宗有敵者不許聲非一切因於宗無故言一分也。
故此二徒等者此若不正因即犯兩俱言兩俱者立敵兩家皆不許聲非是一切聲既在一切中攝因無所依即是兩俱所依不成若被陳那正已仍犯隨一所以言故此二說名因過也。
立敵或偏所不成故者立敵即兩俱或偏即隨一外道唯立兩俱不成及隨一不成有不立餘二者此有二意一云此二因因體自不成亦不成宗故同於兩俱不成及隨一不成中收所以更不別立即疏主云此不成因亦不成宗是也二云猶豫所依二不成因若有兩俱及隨一過不異前二因故所以不立即疏主云立敵或偏所不成故陳那意者兩俱隨一一向是決定此猶豫因一向是疑疑決既異所以別立猶豫不成疏主云或決或疑是也別立所依不成兩俱隨一一向決定有所依所依不成者所依定無所以疏主云宗或有無是也。
古亦有說至除不共因者問古師何意六不定中但除不共不定一箇而有何意答有少相濫所以除之若不除者他有難云二八異亦無即不名不定不共異非有有濫故須除所以古師除不共因異品以無故也。
觀可信聲而此義故者但無虗妄所發聲名為可信通凡及聖也。
謂若法無我準知必無常者問無我之言該通四諦何言無我誰必無常答據少分言通苦舉二無我准知必是無常亦無過也。
加無體量者入室中不見其主明主不在是無體也問但知無主寧知往處答此據先有誠言而知所往非謂一切見無體已即知所往也。
如入鹿母堂者毗舍佉母名為鹿子鹿子造堂供養眾僧堂從鹿母以得其名名鹿母堂也不見苾蒭知與食處此據少分也。
隨其所應攝入現比者聖正至聲此四多分現量中攝譬喻義唯無體多分比量所攝也尋文配取也。
有釋無此者此疏主斷即執唯是能立而非能破者故言無此如有能立即是破他如大乘立唯識比量對薩婆多薩婆多離識有境於此大乘唯識量中出過不得亦是能立立自唯識道理亦破他離識境不有故成能立亦是能破也。
言能破定非似立等者以真似異更不得四句料簡問如何前說能立望似真得為四今無四句答前有真破兼真兼似故不相例或可未問。
似現似比總入非量者非量體寬攝似現比。
若依心體者見分自證總名心體。
真現真比似現似比者此之真似六因之中總當智了因智了因攝二智了故者總談真似名二智了似總為一真開為二故云由斯八義體唯七種。
釋體相同異等者即解論文之中八義體相有同異所文也。
總綰群機者淮南子中綰者貫也群機者機弩牙機要也。
但敘紀綱不彰餘理者此一頌中唯攝四門不攝餘三名不彰餘理問何以不攝答論云總攝諸論要義彼三既非要義故此不攝。
綸煥者綸者繩也煥者明也旨幽者指意也。
實亦易葉成功者易者改易葉者代也從樹葉以為其喻如樹葉葉葉相重即此天主造因明論與後世世而作揩模功成至能所以言實亦易葉成功也。
長行以體類有同者現量比量但是真量名為類同俱一智名中攝故故名體同問現比二量體各別何得體同答亦如五蘊中受蘊體一何妨受蘊多受不同今言此一何妨二智體別似現似比者俱有其過名為類同體即非量名為體同所以長行體類有同合成品數也。
免脫他論者意云自立道理免被他斥脫其過失此即真能立是也若不免脫即是似立也。
摧伏他論者即真能破也。
為勝利故者意云自能立成得能破他此即真是勝利事也。
此之六門由是能立等者此第二解中唯解長行與頌不依次釋所由不答開合也尋之自現。
能破似破雖體即言境無有異者意云能破似破雖體即是言一一對境境無有異真能破境體即似立似破之境即真能立離此真立似立之外更無別境是能破似破家所緣所以言境無有異為對雖言故言無異問此意云何答境若是別能破不順便次而無差別故須有境方可申破所以長行與頌由此不同也問此三解而有何別答第一第三解中釋長行與頌開合意同第二解中不釋此義若釋不依次第第一解性相求之總明後之二解非廣分別尋之自悉故不繁云也。
邪宗增減者如十四過類是也他實真立妄彈有過名為減自實有過妄稱為真名為增也。
宗是何義所尊等者所尊者重也所崇者敬也所主者尊也所立者正所諍也。
不但義旨現乖古師文亦相違者意云且隨對敵所立名宗非是不許宗為能立言乖古者只隨別義以釋其宗非是不許宗通能所名乖古也若不爾者先敘三釋於今古皆不相違如何今言義旨乖古由是只據對敵一義名為乖也。
問宗若所立頌中八義攝法不盡者答有三解第一解者頌中八義名為能立但舉能立定有所立不須言宗即已攝訖如母牛在處犢子必隨有能立處必有所立第二解者隨能立中明之文中雖無准義合爾既有所立明知八義攝法亦盡第三解者指此論中初言此中宗等多言若不舉宗於何觀察既舉所觀以彰能立體明有能立定有所立宗訖此解即指此論文也。
論何不說多智多義者意問立智義二也。
六種言論者一言論二尚論三諍論等如瑜伽第十五廣明引證意何答准前問中不說智生義生名為能立引瑜伽論體中亦但有言而無義智也問何故不言答以是疎故不說智生義生此智義生是立者許義了即義生言了即言更無別體所以不言問若無別體如何生了各分三種答如下當辨。
又此量中唯見此理者唯見此因三相理也。
又一二之言宗由未立等者問此第二解與初解何別答前但引證論有多言第二解中出其道理若無多言宗義不立細尋疏文應知藏否也。
若但無異至或返成異法者如四相違中法自相相違即是返成異法問若爾四相違中既有異喻何言無異指此為例答異若無過可名有異異既有過不能止濫亦名無異也。
競何由消者意云既立道理不決徒引喻因終不能息諍競何有申他未詳一定。
瑜伽等說有六處所者問凡論義處要具此六為隨取一答但於六中隨取其一處即得論義不要具六問文引此文欲證何義答意云於此六處皆須有一證義人方得論義也。
三為廢忘宗為欲憶宗此二何別答先曾已解多時廢忘宗途既多為欲令知隨所立宗各為欲憶宗故二差別也。
問能立有多何故一言說為能立答為顯總成一能立性名為一言理實能立有因喻等如是多言總別不同故無其過也。
建立二種所成義耶者自性差別名為二也問此二種一切諸法本來自有何須更成答為欲令他生信解故所以重成非別更欲生成諸法名所成也問生成何別答先無今有名生先有今合名成如樹先無後從地出名之為生合眾多法成殿堂等名之為成或可生成而無有別也。
依現見事決定道理者前陳有法名為現見能立因名決定道理或可有所作處定有無常之道理也亦名決定道理也。
能成道理之所依止現事故者能成道理即因體也所依止即瓶盆等現見事也。
即於因喻現比量等者隨能立中真者名不相違似者名相違故言隨其所應真似所攝也。
初是六不定至或成或違者問六不定四不成及四相違但是因過何故不決定及同所成二種差別耶答六不定者因於同異二喻或成或違同喻有因名為或成異喻有因名為或違由不能定成於一宗所以偏名不決定也實理而言因喻等通皆得同所成名同所成隨舉少別立名不等智者思之。
似宗二喻亦在此攝者似宗似因似喻亦得在此同所成攝問因喻帶似理更成立名同所成似宗如何亦得說言名同所成答且如佛弟子對數論師立聲是滅壞無常數論不許即是似宗他既不許別將因喻而成立之名同所成據自比量有斯義也。
一決定故二異所成故者問此二何別答望義不同尋文自悉。
其相違者於為成就所立宗義此已下釋是疏主釋也問前既釋訖何須更明答前雖總明而不子細即疏主釋似因喻中及似現比量等名相違不成宗故不名為量真者返此也。
此雖不同彼次第等者意談大論二為所立八為能立今此因明即不同彼宗因喻等生起次第擬宜亦准大論釋也。
依之宗性方非極成者能所宗性即不相離也或可所依之宗性即不相離也。
因中必是因同品至所立不成者如佛弟子對數論立聲是滅壞無常二十三諦中隨一攝故猶如色等諸非滅壞者皆是異喻二十三諦中隨一攝故因於同喻色不遍轉於同喻色上闕無所立滅壞之宗他不許色是滅壞法所以言同喻皆有所立不成所立不成即是因同品非定有過也。
異喻一分者且如大乘對薩婆多立真異熟識定是第八因云是識性故諸非第八識者皆是異喻識性之因於六轉識皆悉遍轉或可宗如前故別改因云業識故因於異喻七識上前六識轉第七不轉即異喻一分轉。
因中亦有所依隨一兩俱不成者意云所依之中有有體者有無體者所別不成即是因中所依不成據無體者問何以無猶豫不成。
佛地論云彼因明論者但是明因明處總名為彼或偏指此論也。
不定屬一門者意云自性差別非一向定隨前後陳別也不得自性唯屬前陳不得差別唯屬後陳所以言不定屬一門也。
不同大乘者因明之名即通內外道佛地論者唯是大乘所以言不同大乘不同義文中自說也。
二名如前者即指前解因明論中唯局自體不通他上名為自性如縷貫華等名為差別也或可指初解明五釋中且解自性差別等二名也。
二燈二炬等者問燈炬雙舉何言互顯答此處舉光彼處舉影舉影即影取其光還影取影思准可知也第四有是者此意即說俱正皆無一分之過名俱非一分不成若自他俱是全過亦得名為俱非一分以全不成故由是第四句俱非一分言中通有是者及非是者故言第四有是也。
所別定成能別不成為句亦爾者且能別定成為首對所別不成有全有分所別不成亦有全分故云亦爾此中他法應云有能別不成有他俱有俱非不成等餘可思准此等作句數指法如下解似宗之中一一指法具作今時未利不可顯談也。
如是徧句總別合有者總數別句合當四種四句所以言總別非是俱不成名總偏句不成名別熟思量其前七句皆是此過者此俱不成中此上已作二種四句前之七句皆是俱不成中過也其第八句即是前偏句中所別定成能別不成中第三俱過攝也細尋可知。
雖總有四體唯有二者意云能別為顯作二四句又以所別為首亦有四句更互能所為顯為句差別更無異也所以言後即是前更無別異。
所以但名二四句者論體即是二四句也或可言二句者即能別為一句名為二句也。
一一離為一分句者即如是俱中五四句內能別所別各取一分而為句也。
義准亦有宗猶豫不成者兩俱隨一全分一分等過將此以釋猶豫不成亦有如是等過非是結前兩俱隨一等過問何故不言宗有所依不成答而有二意一云准例合有但略不言實道理而論宗中不合有所依不成由此二途故今不說。
二種自性及二差別者前陳後陳名為二種為對意許名為自性前陳後陳皆有意許名為差別即下四相違勢當此也此等設爾有過皆在所簡之中故置極成簡彼非也。
隨自即簡至如前已說者意云理門簡五此中簡三及兼隨自簡九周備談理雖爾今此據勝但言簡三非欲具簡一切宗過亦如喻言顯因同品有能立決定有性有所立今既是真即簡得似同法喻中三過能立不成所立不成俱不極成亦據勝者但簡於三不簡合結今此中言極成有法極成能別亦但據勝簡三過也更不言餘。
因喻依體並須極成等者因體者所作性因名之為體三相義名之為依即能依也喻依者即瓶盆是喻體者即是瓶盆上能立所立也或可因依者即聲有法喻依者即瓶盆等也異喻依者即虗空也。
因喻之中自比言許他比言執者意簡差別若共比量不須言簡也問此之二解而有何別答言語稍差別大意相似細思。
三因喻成中無不成等者意云真因真喻定能成宗更無濫故不須繁簡成宗之中雖是真宗約有總宗一許一不許所以有濫要須言極成返彰不相離性宗而是所諍名為不極為諍不極故二宗依必須極成與前二解稍別熟詳。
因不成等攝不極從寬為名不名極等者意云宗過之中有不極成之言真宗中即須對彼而言極成因喻之過中雖有不極從寬為名名兩俱不成隨一等過約似因等中無不極成之語所以真因等中亦不著極成之言以簡於彼若准真似相翻但應言非兩俱隨一不成約所翻中無不極成之語所以不得真因喻中著極成也。
但此論略等者此解正也前四解中隨據一義且作斯釋理門論未為盡理故有此解也。
但說有法為宗以法成有法故者意云先古諸因明師不悟其宗唯喚有法以為其宗此等指如下當釋合此二種宗所成故者此有二意第一意云合此二種者即自性差別宗所成故者即喚總為能成依宗為所成所以言宗所成故即說同已前古今同異第三解也自尋去取二云合此二種為宗將因喻成所以言合此二種宗所成故問若准此義道理無違如何簡耶答意欲成立不相離一許一不許名之為宗非欲成立宗之所依故即簡也。
故者所以此有二義者問二釋何殊答第一解中但簡古師或將有法或但取法或雙取二而為其宗今陳那簡之皆非宗諍取此二上不相離方成宗故為簡古師遂說故字第二解者故字雖屬其宗意欲擇依極成之語且以互相差別不相離性違他順己而為宗故其宗所依必兩共成若不極成須更成立既不成立說故字者有深意耳。
或有於此者即軌公也。
亦乃闇唐梵之方言者問解梵無故改故為為言無其闇如何得言闇唐語也答非是不解故字為字有別但不悟此理名為闇也。
五失三不異者具如義決故不煩云也。
如因三相至所依便非者意云其因有體有義所作是體三相是義體不離義義不離體是差別性故今不欲偏取能依差別性為因不取所依體義為因今但總取為因由此因中不立差別性故喻體即因准因可知也。
此論獨言者意云理門論中不立能別所別及差別性等今此因明論中不獨有也為簡於彼故置此言也。
凡宗有四者此即理門論中凡明宗義此四也。
然於因明未見其過者意云因明論中未見有義准宗過明知義准宗得是真宗問何以得知宗中而有義準答準下因過四相違中說法差別有法差別相違之因明知有義准也問既無其過如何不立答本意但諍言所陳者名不顧論宗所樂所立非言陳不是正諍但傍准故今不立然非正立所以故在所簡之中也。
因喻成立自義亦應名宗者此意說云若不言所成但言成立即名宗者因喻亦能成立自宗此之因喻應亦名宗由此道理著所成言簡能成也。
此上一解依理門論唯簡於真不簡於似者問准理門論有難云所成立者即名為宗因喻重轉他成應亦名宗故疏釋云雖更成立合名為宗非是所樂屬第二時疎故非宗准此合著樂為言以簡真似何故疏主斷依理門唯簡真耶答意云理門論中樂為所立謂不樂為能成立性者唯簡真因喻等此唯簡真因喻等同時申者餘所簡者而是別時以真因喻唯是能立以簡濫言樂為所立簡決定不樂能成立也若異此者說所成立似因似喻應亦名宗者此說救難非正所簡似宗因喻體被他成已亦合名宗但第二時非正所諍不名樂為准此簡宗樂為不是簡似智者思之。
又解樂者貫通上下者前解隨自簡於前三種唯取第四不顧論宗所以言隨自宗而言樂言今又解者樂字亦通於上讀也問縱通上下簡定云何答雖自樂者非但簡前三宗而亦簡似宗因喻雖重成已合為宗非是正諍者樂為言簡於此餘並如文熟思也言遍許失及承稟失者意云宗中有遍許宗承稟宗若更立者乃相符所以宗中須隨自若共因喻必須遍許或承稟等所以因喻言隨自無遍許等過也。
不說亦有傍義差別者意云喻不著隨自樂言非但簡得遍許承稟理實亦無傍義准也亦前二宗(遍許承稟)也有本言二者即喻二也若論道理二言違若又疏著亦稍好也。
隨其不顧故於因喻不說隨自者意云自比量因置許言簡他比量中著汝執簡所以不須因喻置隨自樂若共比量必先共許方成能立故言隨自所以疏言隨其不顧者此答共量言隨自也。
能立本成成自所立隨應之義者意云立所作因成聲無常聲上雖有有漏無漏可聞等性種種差別今所作性因唯成聲為無常隨應義也。
立乃乖角共自相違者且如數論師對佛法立眼等必為他用意中所許擬成眼等是真他用勝積聚性為因臥具等同喻及舉因喻乃成眼等為假他用勝由此舉因違自所立成違故云立乃乖角共自相違由此因喻違他意許明知宗因可有義准宗之差別同喻定言熟思。
又宗有諍以更須成等者此第三解與第一解簡濫無異意義無差別宜可細尋。
又宗前未說至更何須說者意云夫立比量先宗後因不說所立欲顯於何即所濫故宗標所立性。
因先已彰者因前申己標宗舉宗定有能立既有能立更何須說由此因喻不說能成立也又解云宗前未說等者意云論初頌中未有所說宗為所立所以言宗前未說前文中已說因喻名為能立所以言因先已彰更何須說能成立也前解親問後說傍來智者思前解但舉所立之宗必有能成因喻也。
又前標云宗等多言者此第四解但前標長行中早已說能立今更不說此四解者皆有許差別細尋應悉。
瑜伽顯揚二論等者瑜伽論言各別攝受自品所許品是宗義何以得知顯揚亦言各別攝受自宗所許明知品字是其宗也。
此中三釋等者即前古今同異中三釋無別任自思之。
此文總也者此即前引瑜伽言立宗者謂依二種所成乃至品是宗義等文名為總也。
立他義輕他故者由覺了知真實宗趣以此因緣達他宗中而立他義名輕他也佛弟子三教等即其事也其後二種從他聞及覺真實等緣皆准此三宗立因緣如次配之。
如種生芽能別起用者意如一切種未生芽前但持自體後遇緣已而即芽生名為起用故理門云如前二因者若准論文唯有言生因智了因名為二因若取義解二因即是言生義生由言及義敵智方生雖有此言不如前解言生智了正是二因言義兼之亦無過也。
立者義言望果二用者此中意說立者言義望生起了即名生因望諍宗果亦名為了由此言義望果義前不成生了除此無體故唯有四也問此之六因望立敵二各攝於幾答立者攝五敵唯有一起者思之遍是宗喻二之法故者聲瓶二法因相貫通故因獨開宗喻不爾不可齊責也。
其言生因至各有三相者立論言及所詮義並敵論智各有三相問指法如何答望立論言能論三相證敵二智能緣三相三相義故義亦三由此總言各具三相也。
宗同異喻各有一體者聲及瓶盆並虗空體各唯一若論因相義貫於三更無別體也。
餘二各以有法為性者此中意說古師因相即是其體初相同此更無有別體同異二喻直取有法瓶空等是不肯取上所作者無常等為後二相故言餘二各以有法而為性也。
今此唯依證了因故者立敵共許所作性因將此證彼名為證了或可即是敵者智了名為證了問若爾既取證了因為因是言便失能成立性答文如疏故不錄也。
對敵所申至以為宗體者此答外難有難云不相離性名之為宗如何今說有法名宗此是難意故疏答云有法既為二法總主總宗一分故亦名宗問何意喚此有法之聲名總主耶答聲上具無常之法及與所作與此二法而為所依故名總主。
理門論云豈不總以至如言燒衣者問此與前解而有何別答前取意難今引證文尋者有悉。
以其總聲至如言燒衣者不相離性名為總宗二所依異名之為別既總中一分說別亦帶總聲但言宗聲於別亦轉如言燒衣小分被燒亦名燒衣全分燒盡亦名燒衣以燒衣言少分處轉故引為喻。
此唯義性非是體性者此所作性因有三相義與宗相順故名相應餘二亦然者後二喻體亦取義性也因犯兩俱不成過者所作生義無常滅義兩俱不許生依滅故。
理門難云若以有法至其義云何者此敘外人引證得有有法成立有法及法道理難前論主立義須要以別法為因成立法也其義云何者此語問也。
此義難云如遠見烟者此釋他外人難意及陳那釋以來總是押他意以為難也。
烟之與火俱有法故者問烟為有法其下有火火即是其法如何得言俱有法故答古人立法而欲決定如勝論立德及有德一向決定火雖在於宗法之中亦名有法如是定故所以今言烟之火俱有法故。
但為成立此相應物者火之與熱名之為此山與爐等名曰相應。
謂成山處決定有火以有烟故者問凡言立宗違他順己是俱見烟一知有火一不許耶答此但指法有愚者雖見其烟未即知所有火今為對此立量成之故無違理。
彼論又云若不爾者至一分為因者此中意說若不如我為成山處爾者意如汝所立即合將宗一分以為其因言一分者前陳後陳名一分也。
還以宗中至無所依故者此釋所以開顯其過。
亦不以法成立有法者此意說云亦不得將後陳之法以成前陳不但有法不成有法及法即是後陳之法亦不成於有法故言其亦。
宗中所陳後能別前至非別後故者此釋意云亦不以因法成於有法何以然者為成於敵不許者但將因法遍於前陳意欲成立後陳法也所以疏云亦不以法成立有法雖有此義若順理門取於前解若論別義後解無違俱通無過也。
理門又云又於此中至故無有過者問引此文意欲證於何答諸因明理立法有法而不決定本舉其因為成後陳不成前陳若後陳法迴作前陳別舉其法因還成法終不成前陳證前後而不決定故此文來凡所立因皆有他隨一所依不成過者此中意說凡真隨一在有法施今遍後陳名之為似復立者許敵者不許名為隨一據實而言因犯兩俱所依不成復縱立許寧無此他隨一過也。
又如立宗至無常之上本無生故者問此唯大乘若經部立可俱不成若薩婆多正量等立如何得有兩俱不成彼宗皆許滅待因生正量滅待客主兩因有宗滅待主因生故答有宗滅相雖待因生滅至現在滅若滅時小滅滅大滅滅小滅滅由生滅方滅也故亦無違問正量如何答今且釋正量滅相因生方滅有所不立顯皆因立者此有二意一云因若不遍宗有法有法之上此所不遍則非因成有所不立如勝論師對聲生者立一切聲皆是無常勤勇為因不遍宗法聲宗之言該內外聲佗許外聲非勤勇發舉勤勇因不遍宗法宗法不遍不能成得宗聲無常即是不遍有所不立若所作因而即是遍第二意云所不立者聲上無常佗無未許名有所不立今言遍者顯此不立因皆能立是故稱遍。
又因於宗遍至名曰相違者此汎敘述因中之過。
若唯言法性至是故言遍者此方配屬若但言法而無遍字是初相過即兩俱不遍等過尋文自曉。
若但言遍不言宗法至故言法性者前雖已明此重結也細尋應知。
必無是遍非宗法句者准此疏主不許有之餘人有此句成過如軌法師疏說。
如薩婆多對大乘者立命根者引此意證若有別體因亦不闕初相是與前陳法義相關涉故若無別體因即所作因聲外無體名無別體若舉此因成不闕初之一相所以疏云非無體是非有體非總意而言離有法外別有體者義相關涉得為因不離有法名無別體亦得為因所以下言非無體是非有體非問引佗比量而以為證此量有過為無過耶答有過如餘常釋。
更有十一并前十二一分不成者不作句而言十二言更有十四并前十五者義意亦同此釋。
此二偏句並皆是過者偏有其過名之為偏無偏名正隣近均等而無別也。
若唯言所陳至處名同品者此明佗難意云唯取言陳法之自相名為所立不取意許有何過耶解云若唯取言陳許不取意許者便無有四相違之因比量相違決定相違等皆應無四。
若全同有法上所有一切義者此中意說同品之上所有皆同者即有關無同喻亦有相符極成亦無異喻等過如聲有所聞瓶即無立聲所聞即犯相符立聲無我即無異喻由此道理取所立有此名同品不煩一切皆令相似名為同品。
或所作因是聲有法者問此與前解而復何別答有少差別前即取聲望瓶為別今解言聲上所作義望聲為別不對於瓶前文別。
不說異名言即是此故無有失者此中意說聲上所作與瓶所作相似名之為同不說異名者不言聲上所作瓶上所作名為異名言即此據相似說故無有失。
別不容有舉喻成宗者意聲瓶二上所作無別處不得容舉喻成宗以能立因同喻無故恒住堅窂性者此中有三常宗一者恒二者住三者堅窂性此三宗義意如是。
是法自相相違因故攝餘不盡者此中意說九句因中四六唯攝四相違中法自相相違不攝餘三故言不盡問何意不攝答九句因中同無異有唯攝初一餘不相當故不攝也。
此初三句內唯第三句少分正因等者四句相對三句名初唯第三句內有是有非有故言少分正因所攝或可前三句中初二唯過第三句少分正因為簡過句故言少分問第四句內亦有正因如何獨言第三句耶答第四句中雖有正因今言正因意唯明第二相故縱彼是正屬第三相故今不說。
不同同品體類解品者此中意說同品必須所立宗因有體無體皆須相似問設不相似而有何過耶答有體宗舉無體喻能立所立二皆闕也由斯必須與宗相似異即不爾何止相濫良盡是真異喻也非要有體無體皆同故言不同同品體類解品也思之。
古因明云者此是不善因明論師作如是言西方部類其數寔繁問古師所立即為非正豈天親等非古師耶答除天親等餘之不善因明之者故今牒破。
或說與前立有異者問此與第一意何別耶答初狹後寬初解狹者如立無常但是常者即是異喻第二解寬者如立聲無常聲上無我空苦等義皆名為異問設爾取此名為異者而得何過答且如立聲無常所作性因瓶為同喻空為異喻聲上無我等義亦是異者所作性因即於上轉便成不定者准古師作此立異名為異者即一切量無有正者故今應依陳那所說但與所立宗無之處即名異品非要一切方名異也。
謂彼若非無所立處名為異品者此舉自意以顯佗非佗非者要相違法名異品者此牒佗意也破文如疏故不繁云。
若異有法至亦應名異者此中意說異品為異於何若異所陳有法者而名異同喻所依瓶盆與聲亦別應名聲此是難也。
若異於法至皆應名同者此即難異應名同且如聲上無常敵無不許於聲上有餘不於聲上有皆應得名為同品可燒可見及虗空皆不於聲上有應名同品以俱不許故。
此但略無正諍無常等者意前宗之上亦有傍意所許種種不同何故異品但舉其常以異無常不言異餘者若論文略無言陳正諍無常更不是餘傍所許者所以言略理實而言舉異品者與前宗上一切別異名為異也。
然雖異品至宗定隨轉者問凡言雖者必兼得失何者為得何為失耶答然異品中取因異名之為得謂顯無宗處因隨無翻顯有因宗定隨轉此名為正異品中唯取宗義由非正取故名失也。
雖復離法至其宗便立者問此雖得失而何在耶答前解得失唯在一因望有功能立名為得望不正取即名為失今此望於宗因兩法名為得若唯離法先宗後因此名為不正取名為失也或可兩箇雖字共成一箇得失之義思之可悉。
自句佗句皆無過者正因所攝者即於三相隨應一一皆為四句正明初句名之為自餘二名佗處互自佗准思可悉若自佗皆無過者正因所攝即是同品定有性異品遍無性也。
第三句少分正因餘皆有過者四句之中唯第三句少得為正第一二句皆有過失故言餘也第三句外名之為餘問第三句內亦有小過何不當句簡名之為餘答少分正言即以簡說故更不簡。
答宗一所立至狹不說品者意釋初相不得言品總宗唯一無多品類不名為品同喻異喻皆有多品類體性是寬故皆名品問二品何寬答且如立聲無常為宗餘之一切但無常處皆名為同喻異返此故寬名品也。
以因成宗非成二品者意云舉因本欲成宗所以初相而得法名二喻本不欲成俱名品非法。
何故前言闕無異品等者此乃指前古今同異中彼處明闕應解此已故指前言而以為難。
上來三句至句之過者此意總結明因三相各為三句一一相雖應皆作四句料簡有過非過等者前已明。
無體闕者謂不陳言等者但陳其宗不舉因等名無體闕。
三相既一義故非無體者意云若陳因言隨闕何相即有體以相即義但闕義相而非無體體即所作性也。
三立皆闕者一因二喻名為三立也。
不闕不定者意云亦有不闕三相即名為正亦有不闕三相即是不正如決定相違不生佗智三相雖具但名似立為約有過及非有過故言不定問不陳其言名為無體三立不闕即是陳言如何在此無體闕中答為顯屬對故在此中實非無言名無體也合是有體中所攝也。
如是合有三箇四句者即三立互為而相對有無成四句也一箇兩句者即三皆闕三皆不闕名為二也問三皆不闕雖有似立是成闕過答雖立論言具顯三相由敵論者者於三相上智不決失亦得名為三立皆闕問此一兩句與四句中第三第四而有何異答第三第四即是四句綺互相望一種兩句非望四句故有異也。
但名闕過非餘過攝者非是不成不定及相違等及喻過中俱不成等及不遣等諸過所攝但名闕減之過類收也。
少相名闕至義少名闕者問少相少義二有何別答少相闕者因三相是少義闕者雖陳因喻等言而闕於義故二差別。
有闕初相非後二者即是不成是也。
有闕後二非初相者即不定相違等少相闕中第二四句者有闕第二非初後者即不共不定過是有闕初後非第二者即六不定中同品一分轉異品遍轉是有亦闕第二闕初後者即四相違中法自相相違是聲顯立不許有所作因(不問)。
或具二過或具三過者即前四句過中有一一二二三三即七闕過也少相義少皆有此闕七過也問少相少義二有何別答(如前問答故略之)。
答以因親成於宗者意云謂因親成於宗所以九句之中皆不闕初相以闕後二相中有過無過所以不攝餘四不成以四不成唯初相過也。
同異成宗疎遠等者同喻異喻皆有順違九句之中任自思取以約同異二喻但標違順所以不攝餘過之盡。
等言意顯至皆此所攝者此中意說前引理門頌中唯攝因過也缺減等過及喻十過皆未曾攝所以今五種解相一一各對為句取後二相為二四句第二解明因三相綺對七句一一為顯有三四句初二後三即成五也。
古今合有多釋者即今同異可以三相能立中或八或四或三等而為能立今此唯明因三相以為能立入此頌中不同古說也。
三種四句者即前明初相中有是宗法而非遍等三句也。
一種兩句者即三皆闕三皆不闕此皆是體闕也。
或闕一有三句闕二有三等者此即無體闕也此等作句成四十五皆據有體數亦如之皆雖一相以作斯釋。
此問二體相未顯故者二相未顯所以偏問而以釋之亦有本言相成顯故今不依也。
有無法處者意云有體無體處隨應皆名為同品也由法能別至以彰彼聚者此中意說舉所立法以彰彼同喻聚也。
答彼若不許聲至宗因無故者喚立論人名之為彼立論之人不許聲上有於無我及以所作名宗因無故也此但舉法不舉人故。
有有法差別相違者聲上我無我義名為差別所作性因與相違法作因也明知傍許有義准宗不爾即無四相違也。
謂隨所有法者是同喻望所餘法者是餘所立宗也其相展轉者此彼兩法名為展轉也少分相似者正釋同喻也下釋異喻義亦准之。
此中不言至此准可知者意前同喻中言與所立法今異喻中但言無其所立不言其法者義准可知也故略不言但無所立義已成故也。
若常宗有亦入異品者意云若立有體常宗龜毛等無體即入異品也。
若非有品便入同中者意云若立無體之法即入同品中攝故無第三雙非二品也。
聲論師中總有二類者一聲生二聲顯此二計中一一皆有四種且聲生論有計內外聲皆是常二計內常外是無常此復二類一者執內聲常其體是一如大乘真如二者執內外聲常其體本多如薩婆多擇滅此為四類聲顯亦爾問此生顯二計何別答顯文有聲先常住顯發之後其聲亦常聲生發已方是常住先無常也。
勤勇為因至兩俱不成者如佛弟子對聲生論立內外聲皆是無常舉勤勇因佗全許自是一分於內即轉於外不轉對自一分轉名兩俱不成也。
不爾因有兩俱一分兩俱不成者若佛弟子對聲顯論立內外聲皆是無常勤勇為因兩俱一分兩俱不成自佗不許外聲勤勇名一分也。
勤勇因成同定餘遍者舉勤勇因成無常宗同品定有餘二皆遍餘二皆遍者遍是宗法異品遍無所以言同定餘遍。
此既正因無不定過者所作性因隨成苦等乃犯不定由此隨應除苦以外即無其過所以言因既正無不定過也。
因寬狹等至應設劬勞也者所作勤勇二因成無常宗名狹能成所成俱狹若所作因成無我宗即是宗寬而因是狹雖無異喻亦成正因也舉所量性因成無我宗能成所成俱名寬也無有一法非所量無有一法非無我所以名寬此等作法如下當知道理深幽卒難以曉莫不勤勞方能悟之勸勉後徒驗識臧否故披斯疏應設劬勞也。
後記卷上
卍續藏第 53 冊 No. 0854 因明入正理論疏後記
因明入正理論疏後記卷中
樸揚 智周 撰
和合正說者宗喻二處能立所立共相隨順名為和合因喻無過名為正說。
此上差別所立名法者意云此有法聲上所作因名所立法問宗中之法可名所立所作性因既非是宗何名所立答汎言所立而有兩義一被因喻成名為所立二所建立法亦名所立今喚此因名所立者即是聲上差別所建立法也問何名差別答且如聲上有無常苦空無我所作性等種種差別今所作性即是聲上差別法中之法也所以言此上所立名法也若不同異總宗至名之為法者此中意說多法聚類名之為品一法多聚不名品也問宗何多法而得品名因何不多但得法稱答聲上苦空無常及不相離體非是一遂得品名所作性因義唯是一故但名法若准此解多法名品少但名法也。
又因宗二同異名法等者此第三解敘因宗雙同異名為法也問因宗同異俱總名法而有何意答軌生物解名之為法所以宗因俱有生他物解之義總名為法也問宗因別同異總名品復有何意答品者品類差別之義所以俱得名為品也。
此二名譬喻餘皆此相似者意云唯說因宗所隨同喻成宗無因不有異喻成除此已外喻中十過皆雖舉喻而有過失名為相似相似者過之異名。
以法同故能所同故二合同故者問此三何別答大意雖同小分有別且第一云以法同故者因亦名法宗中能別亦名為法同喻具有此之二種名為法同第二云能所同故者喻上二有能所二立名能所同第三云二合同故者不性離性名為二合喻上亦名為同也。
問顯因同品宗法必隨等者此中問答與三相中第二相中問答何別答有少差別唯舉因相今兼於喻故有差別又前問中先舉宗同品後言定有性即是先舉其宗辨因有無今此先舉其因後言相也故有差別問俱明第二何意問答先後不同答先明於因相舉宗辨性有無今說同喻證宗先有因便逐由此先後問答或先或後不同不可齊責也。
此中指法以相明故者意云由舉同喻合結遂令宗義明著以相明故者屬於宗中無常宗相問無常之法何名為相答義相體相俱名為相也或可相者屬著同喻將此同喻義相證宗無常令宗義立所以言以相明故二解任情。
若爾喻言至顯因義故者此中意且敘古師難難云此二喻因外別立故喻非因若如新師二喻即是因後二相者喻言應離因外非有何所以者喻言即是顯因義故顯因義故者釋所以也二喻即是因後二相舉喻但是顯於因義何差別因外別有喻言此是他難意也。
陳那釋云事雖實爾等者問汎言難者而有得失何者是得兼得失耶答此牒他難云若喻即因更無別者應合唯立宗因二支何繁二喻故牒他難云其理實爾唯立二支名之為德闕後二喻名之為失問此雖德失在古今耶答古今通有一德失義但雖古難唯立有二名之為得陳那解已合立有喻若隨古難不立二喻即是失也。
若唯因言至斯有何失者古師難意能詮因言但表因義能詮二喻但表二喻隨言詮義喚喻非因而有何失此是難意也。
如世間外道者即勝論師等名為世間世間即是外道也。
不極成義有過失故者非是兩家不共許法名之為極但是別立二喻不能成得至極宗道理名為不極也。
既喻不言至能立之義者既不言諸所作者皆是無常但言所作性各在聲瓶而不關通雖舉同喻以類於聲但無功能非能立也問何以不成為能立無答以聲瓶二處所作不相關帶由此無能若許同喻因第二相即是有能以貫三處但言諸所作者無常如瓶於因既相貫無常宗成是有能也。
以同喻中不必宗法義相類者意云以古師不言諸所作皆無常名為不必宗法宗義相類也。
既汝不言諸所作者至及無常宗義相類者即更有餘譬過失問作過失法其事如何答且如立聲無常所作性因同喻如瓶不言諸所作皆無常總合爾者他若有問瓶如何無常答言如燈乃至展轉應成無窮設不為著諸皆之言即有此過。
又不必定有諸品類者此是陳那自敘其意若如我言同喻但取所作無常不取瓶體名不必定有諸品類若取瓶體即是有諸品類問何者是品類答燒見種種品類若取諸品類即無同品也若但瓶體為同喻者正難於他也。
所立異品非一種類者異品中亦非有名非一種類彼復結云故定三相至且說為因者皆總是理門論文也。
此中故定唯為之聲至故名為且者已上總是疏主釋彼理門論意也。
前文依此至亦不相違者言前文者即指理門論中結語言故定三相唯為顯因此是前文後文者即是彼云由是道理然唯一分且說為因者此是後文前文總說明三相後文據勝且取一分為因餘二名喻亦不相違。
豈非鄭重者再三重陳名為鄭重也。
何勞長議者長者去聲讀也議者語也總意而言不煩多語義成即得故改前師也以法異故二俱異故者若准前合有三義今此略之故但二義名之為異有解正取至應是異喻者此總敘軌法師解彼意唯取因異名之為品不取宗異兼取無失復自難云若唯取因異不兼取宗者同品非有應是異喻由是應知因無宗不有兼宗名異合名異法此總是疏主牒他解責也。
若爾聲無常宗至偏故非異以來總是疏主正解兼難尋文應悉。
如空等言便徒施設者意云諸所立無因遍非有但得因中著於遍字所立宗中不得言遍若宗亦言遍無名異品者只如聲宗之上有無我等義若異喻中言所立遍無者即前宗中無我之義於異喻上而即不無設舉虗空不成異品所以言如空等言便徒施設也。
標其所依有法顯能依之法非有者意云無常所作名為能依但舉虗空名為所依即此能依之法定是非有今言能依者不是虗空之上常非作義名為能依但取汎言言能依也。
顯異無體亦成三相者意云成第三相略故無第字表詮遮詮二種皆得者意云同喻有體具遮表二若無體同喻但有遮而無表也問何意不同答如大乘宗對薩婆多立第六意識非真異熟以間斷故如電光等此即是有體同喻具遮表也遮非真異熟表有第八真異熟也若如陳那破勝論師有非是有此即但遮而非是表何以然者意但言欲遮大有應非是有不別表有體也總意而言若將自義以破於他有體之者即具遮表若就他宗以破於他但遮非表由此不同設有餘疏無體同喻具二義者與此疏中望義不同也。
長讀文勢義道亦遠者長讀此所引理門論云非異品中不顯無性有所簡別等謂於異品應言謂若是常見非所作如虗空等此方為異喻兼非所作空為異喻依要如此簡別能顯得異喻之中宗無因不有返顯有所作因無常相必隨也汝既不作如是簡別故有過也為有過故故返難云非於異品之中不顯無宗及因不有即有簡別能為異喻上一非字亘通於下故須長讀此等之文其義方得顯著。
有成於有可許詮也者問前解同喻有體具有遮表如何今言可許詮也而無遮言答且據一邊實但言詮遮表俱有問今言詮者為是言詮為不是耶答此因明中所言詮者即是言詮不是顯以得解詮也緣為能立要在於言所以不取詮顯為詮也。
問聲瓶俱無常至所作兩俱成者總有六句初三句者一義讀初三總意云聲上瓶上俱有無常俱有所作即將所作以成無常此是前三句難意也後三句者聲上瓶上俱有所作俱有無常亦應將無常以成所作此是後三句難意也。
不欲成瓶所作無常者本成其許不欲將所作性等以成瓶上無常由此不齊不可難言俱有無常應成所作也。
此勤勇因至略故無又字者意云勤勇狹因既俱同前所作性因有成非所說之過亦有不遍之過所以應言又不遍略故無又字也問第三句中非所說與第四句中不樂而有何別答同也無別。
若有於此一分已成者兩喻中隨解於一名一分已成也如下言有已解同應但說異者此是釋一分已成所以也。
若如其聲兩義同許者此中意說立敵相對只舉總聲聲上有無常義所作義名為兩義立敵俱許聲有無常及以所作更不煩舉同異二喻問立敵共許何法對立答唯若便立合犯相符今此指法有如是事但舉因宗不須二喻故此示法也。
或由義唯一能顯二者意云聲上俱舉有所作性因即義准解同異二喻也。
或立論者已說一喻義准顯二者意云如有人舉因舉同喻而即義准解於異喻也總意而云緣對時機有利鈍故故有如是種種不同亦如有言愚根樂三故說蘊處界三等即其事也。
宗是能立之所立具故者具者辨義由先有宗因喻方能有成辦義若先無宗者能立於何由此喚宗名為立具八囀聲中即當第三具聲中說具者作具與成辦義相似也。
牒前宗後指法云者此中所言論文者是牒前宗後顯指法論文也所以言牒前宗後指法云也下皆准悉不開言昔雖舉因者因在喻前稱之為昔也。
自瓶同品者雖是共喻指喻為自也緣聲無常他家不許同喻瓶等雖兩共成為對前宗他家不許故對不許而言自瓶。
又同品者是宗同品者問此中二解隨同品言而有何別答前解聲無常隨因同品決定有性即喚同法名為同品第二解者喚宗同品名隨同品問何者是能隨及所隨耶答聲上無常而是能隨因所作性而是所隨也。
然同成宗至不須異性者問中但問不離於喻何故答中辨答無異喻所依之體亦成異耶答義勢相當因辨無妨也。
於餘同類念此定有者問何故同異皆致念言因何初相面即不言答初相雖遍於宗有法他於無未許聲是無常及舉同異本極成法令敵憶念所以初相即是合言後□支也。
彼引本頌言者彼理門論所引頌者乃是足目仙人所說之頌問足目仙人為內道也為外道耶答無定判文設縱外道引證無妨何以然者因明法通大小乘及以外道設外道無妨如勝論師對聲生立聲無常宗即是外道有因明義也。
自比處在弟子之位者此中有二一相二言相者但見其相即知其事言者要從師聞自比知起若自解已轉教餘人亦得名師是師種類非正師攝若相比量不獨處在自弟子處亦通於師今望生他解邊即在師主緣而自解但在自比弟子位中實通自比他比二也。
集量破云者集量論陳那菩薩造也。
又由證者語具床座者即喚口舌名語具也非獨唯取能立論者所須語具兼論者所有語具及床座等方得立論總應名能立也。
皆非親勝所以不說者問瑜伽顯揚皆說有八或有三四名為能立今何建古但取因三相耶答不是古但言非勝所以不言非是不許八四三等故不相違初牒已說有過非真者問何處等文而是已說及非真耶答即指前言隨自樂為所成立性是名為宗此文是總名為已說若無過者而是真宗若當時有過者即是今時所牒現量相違等過名為非真故言初牒有過非真也。
且如四支無闕者此是西國法有象馬車步名為四支即今此方亦有此事。
以相成宗者因三相也本符智境者通現比二也令智那得會真者比量者也。
三麤可得者地水等三三微已去方眼根得名為三麤或可地麤水麤等名為三麤也。
自性我體皆轉變無常者自他皆不違現量也故言但不違一分問是全不違何者一分答雖全不違亦得言俱不違一分以全分故也。
大乘捨佛者捨者除也。
如大乘者對一切有說十色處定非實有者問此是大乘不自違耶答凡因明論中且示作法也實論言發也。
如明論師至故成一分者問明論聲常自立一切聲皆是常可違自宗一分比量對佛法立佛法全是無常何言一分答若論生滅以解無常佛果法中聲亦無常以有為法皆生滅故今據捨無常色獲得常色是色收可有常色為對果位故言違其一分比量問詮明論聲為逕廷常為有生滅答是逕廷常而無生滅問現有不詮即無其聲何言常耶答體實是常緣具即顯無緣即隱隱顯有殊體實常也。
或是他全自宗一分據佛法宗即有為法皆無常故名他全也他立比量佛法是他明論者敵故名他也若俱不違或非此過者或言而有二義不同第一或者若俱不違非是此中比量之過是下相符極成之過故置或言第二或者俱不違言不妨是現量等過故言或非比過也。
若不頋立隨所成教者意云隨入他宗立他宗義亦不得違他之教問既是他教何得言自答望自比量教隨其量而得自名實是他教也。
如經部師對一切有至違共一分者經部色中麤假細實薩婆多師麤細俱實今言一分且取細者立為非實名違一分也。
或違他全自成一分者薩婆多師麤細俱實今立非有名違他全也。
雖共違教亦是過収者意云亦有違其教者成過今此論中但取一分違自為失故此論中但說自教相違也。
引自為證至無宗稟故者此中意云凡立比量宗中之法他未信從能立因喻必極成故為欲他信此宗法教若不違他可成信引自教證即自相違何能令他生決解也故言引自為證他未信從等也。
學者世間者三乘教法總名學者世間耕犁等工巧等事名非學世間以對三乘出世之法總名非學世間所攝就學者中大小乘分還有學非學二世間也若深法便世間者真如理法名為深也便非世間之所攝也。
然論但有宗因無喻者如說懷兔是有法非月是法有故者是因若據論文即無其喻但有宗因。
理門論云又若於中至正與此同者此中意云世間人共知月中而有其兔即獨立無更無別道理可成比量令他信也由此無有極成道理可成比量遣相違義既他不許月無其兔即不能遣世間相違也若准理門鈔解者若於是中者謂於懷兔是自義中由不共故無有比量者謂除懷兔已外更無是月可為同喻是不共義故比量不成謂有餘人以日等為喻雖立量成然違世間故不能遣宗中世間相違過也問今此方人未必皆知月中兔今何乃犯世間相違答據西國說土人皆悉月有兔也若准此方多人皆悉亦得名世間相違。
此論又言如迦婆離外道者即因明論也問此論之中何有迦婆離外道之名答能無有外道之名既言人頂骨淨等論中但舉所許之事而不言能許之人今此舉人故言此論也。
猶如螺貝者問螺貝既是眾生身分何得言淨答准西國法共將為淨故引為喻此方亦有螺抔也縱言其淨不違世間若立髑髏世間不許與為淨也問上明現比二量皆不舉其因如何世間相違獨申具足答前但指法有如是事今此所引謂有外道穿人頂骨世皆誚也所以立之要須宗因及以喻申方成比量本意為遮但人所咲故今引此外道全量取世間之過失也。
簡諸小乘後身菩薩染汙諸色者彼宗所說釋迦之身也從王宮生即至坐菩提樹總名後身菩薩於其中間起種種事也三十心前有愛悉覺起染汙身語也又復諸色是緣轉斷後身菩薩煩惱未盡所縛此色同染汙名也(〔此解不好〕)。
其此二因者意云若不宗中簡自他所別不成但總立者因成於彼自他不成名為二因非因有二也。
為簡此二過者不定及法自相決定相違二過也。
為遮有法差別相違至唯自所許者意明此量中言自許者非顯為極成色初三攝等他不許唯自所許須著自許之言為遠除防他作有法差別相違之過遂於因中寄自許言也。
汝立比量既有此過非真不定者謂立論之者前量中既有自許言外人不可遂除他有法差別過立者遂與彼量作不定過汝量若無此不定過可成真能破也既我與汝所立量作不定汝量便非真能破也成真不定也意云汝量既帶其過不能令我前所立量而成過也設外人加言以出過者即一切量皆非正量但隨立者言下而出於過更不得加言以出過也問准勝軍論師立佛說比量是共比量大唐三藏正彼教因中置自許之言即簡得他小乘不定過今他順憬法師因中置自許言何不簡得大乘不定過耶答汎因明法有自比他共量准此唯識及佛說比量皆是共中自比量也凡自比者許得置自許之言若敵者出過即不得置自許言也所以順憬即是出過之人大唐三藏雖正於彼亦是自立大乘人也非是破他置自許也故有差別。
每稟行於杜多等者稟者承也務者事也閉隱與事務相似也馳誠者誠者衷誠也實也總意而言恒馳實心於少欲也。
又同喻亦有至非定即離者意云大乘眼根與識非即非離因果法爾若宗言定離舉眼根為同喻闕無所立也以不定離故無前宗定離義轉所以言同喻之上闕無所立也遵起者筭也。
況成事智至有定相離義者意云非獨根因識果證不即不離之義即是佛果成事之智亦緣眼根豈能緣眼識與本根有定相離義耶即據能緣一邊以證非是一切證也問親相分可不離識本質疎遠何不離耶答由質有相能緣所緣相從而言名為不離其實離也問本質相分既總不離如何得有離中知耶答約勢用近者是合中知勢用遠是離中知等義也若違深淺二義至所共知故者問此中何是淺何是深義耶答淺謂內外教中共所習學所知麤法深者唯內教中智者所了非世間攝若立論者敘違淺深二種亦合名違世間但違世義淺從深為名但違教也若唯違淺義亦得名為教但違教義微從勝為名但名違世間也各隨勝為名偏彰一號故有亦字也一切言皆是妄者問准佛法中所有言詮亦不得法體亦是虗妄與外道計而何別耶答准外道計即喚言語總是妄語無詮表也今佛法言即不同彼雖不得實體能詮召法還有作用喚皆非博各成等作用也不同外道總言防舌而無表詮諸法等也。
其學數論及造論者名數論師者劫比羅者是造論者雨際生者是學論文。
一一皆有三種德故者意云所成法上一一有能成三德。
闇鈍之闇者簡明闇也但取愚癡之闇。
言三德者如次至今名樂苦捨者意云正名勇塵闇今古易名如文自辨三德如次第配之者薩埵配黃剌闍配赤答摩配黑下貪瞋癡及樂苦捨皆如名次第以配三德也。
總無別依者不相離性名之為總後陳能別名為別依別依不成總無依也故言總無別依須更成立也唯有法我至餘皆無故者意云二十部中准宗輪論有犢師正量等五部皆計有我故言佛之弟子多分不立少分五部立也問唯二十部主皆是無學何言有我答彼宗中有凡夫執從主為名故言有我或可部主未成無學已前有我從因為名故無過也問內道外道皆計有我既不無外道何別答我名雖同執行相異外道妄執或如芥子或如虗空或指等種種不同今此准論中破唯有非即非離計也故而不同也。
有簡便無者意云或言汝執或言自許名言有簡便非所別不成等過失也。
宗無簡別為過如前者即指前言不標汝執故是宗過故曰有過如前若彼言簡即無過也。
說我去來皆是實者此中意謂[余*(刀/心)]立皆有一分所別不成兩宗皆許有去來我俱無故名一分所別不成也。
問若說我是思至我等為有者問意云何答前指此語名所別不成一切他不計法皆犯過失如何可立我等為有耶此是問意也。
答若有所簡至不爾便違者此答意云隨自他比量著自許汝執有所簡別即無過謂我能詮之下必有所目假我真我既有所目如色等有能詮言必有所詮色等體性故置言簡即無其過若無言簡爾者即便成於所別過所以言不爾便違。
上二過中至所別有故者上二過者即所別能別二也問若准論文辨於二過即能別所別者居後何故今言初過亦名所依不成答不據論文以明先後但取作法先陳後陳以說先後也此中意云所別不成亦得名為所依不成問何故論文而不言耶答緣有能別不是其過其能別名必有所別所以不名所依不成過也能依不成亦准此解緣有所別成故但名能別不不名為能依不成也以能別所別相對為名故也。
由是所立不與能依所依之名者此中意云即喚能別所別亦名所立竝以是不相離宗所須之具相從總名為所立也約為相對以得其名不與能依所依之名也但名能別不成所別不成也。
義准亦有等者如下因中當廣分別也。
成劫之末有鵂鶹出者問前劫比羅何故成劫初時出世今此鵂鶹即言成劫末時方出何意不同答雖俱總出成劫之中先後有別故言初末問二十劫初而出答准理而言合當五十劫後方成言欲界有情於中方出若爾即合是成劫之末何故言初答對後出者所以言初也更問。
四有十句者准十句論中喚作同句者意云大有能與實德業三而為體性同一有故所以喚有名之為同也問同句與同異句二何別耶答有名同者體一名同同異不爾總同總異及別同別異體類即別故二不同也。
五同異十句論名俱分者問何者是俱分行相答一法體上亦異故名俱分如實九法總同名實即有異於德業等義故名俱分與同異句名別體同也。
此六加四謂異有能等者問加中異句與本同異二何別耶答六中同異實德業三若單句唯異於實故二不同也。
我有十四德者與常徒別傳撿文也問列二十四德名有言性者有不言者如彼性此性液性等皆置性子餘皆不言何意耶答作論者意故此不同也。
我云何至起智為相名我者此中意說和合覺樂等九德與我合時由何而得和合答由我為因緣和合始能令覺樂等與我和合若我不為因緣覺樂等終不能與我和合為因和合九德能起相是我功能也問和合不由於我和合自有功能若要有我為因我合功能焉在答據親因和合即是若為疎緣即由於我親疎不同故二有別今據踈只言由我也亦如麥子生芽親為因體不得水土無以得生親踈不同今此亦爾思之。
由此亦有兩但隨一至但生疑故者此中既有兩俱不成等名准於宗中亦有兩俱隨一猶豫不極成等名也何以不言亦有所依不成之名答所依不成有法無故前明所別不極成即是所依不成所以更不重言也(更思)。
說意為實兩不相符者意云取勝論師宗中所有意也數論有我一分相符二俱不許有勝論意如二極微名兩俱不符也。
符自全分或是真宗者謂立量本意欲違他順己縱符於自非過所攝不以符自為一向即真若有餘過量非真宗故置或字也問如何者是請為指法答如勝論師對數論立業滅壞此即符自今對他立得即名真宗數論不許有滅壞等即犯宗過故言或是或者不定義也更有別法只指梗槩。
并俱不符至違教等過者問指法如何答如數論師對佛法者立業滅壞此是二宗俱不相符以俱不許故雖然俱不相符或可能別不成數論不許有滅壞亦違數論師教也或是俱不成及所別等全不許名俱不成也二宗皆有此等之過思之。
此九過中有自他共不共者意云宗九過中有自有他有俱非今言共者即當第三俱過句所以言共不共者第四俱非句也全及一分皆通自他共不共也。
如小乘師對大乘立(乃至)非定心得者意云定心所緣皆是現量今言不得是違現量違比量者觸處諸色定心所得五境之中隨一攝故如色聲等總意而言如小乘自許通果是心許起眼耳二識緣色聲等今難大乘觸處諸色非定心得不獨有違現量之過亦有違於比量之失比量云觸處色定心必得五境之中隨一攝故猶如色聲以小乘許通果眼耳而是定心親得二境明知我觸處色定心必有得問何以得有此量相違答以小乘人定通果中不許起心身識故若大乘者不起滅定現威儀等故大乘定心許得觸色。
有違現非自教者如對勝論實德業三定非現得此是違他現非違自宗教也。
有違自必違自教者如大乘言第八識非是現量緣三種境此即是違現亦違自教也。
現非世間者如色等非眼等境此是違現非是違此世間但是違學者世間也。
有違現亦至及他能別不成者如勝論立覺樂等德非我現德即唯違自現大乘不計我現得境犯他能別不成勝論者敵故名他也問覺樂等名大乘不計何故不是他俱不成答覺樂等名是心所法佛法亦有故非俱過。
若違共現能別必成者如聲非所聞彼此俱違聲現量得名違共現能別必成者非所聞言兩宗俱有所以言能別定成也。
如違自現亦所別不成者如勝論言我非現得覺樂等也彼宗覺等是我現得今言不得違自現量他不許我即他所別不成文少他字。
如違自現他俱不成者如勝論言實德業三非我現境即違自現他不許有實句等及我名他俱不成也。
如以現量合三(乃至)合八作法者皆以現量為首不得除之如言以比量為首隨作二合三合等皆以比量為首亦不得除自教等為首作句數一一如前皆不得除也如是九合有一四句者有違現量亦餘八過者如勝論言我非現得覺樂等德此法之中望自望他具有餘過如言我不親得覺樂等德即自違現量也違比量者覺樂等德定我現得實德業三隨一攝故猶如實句自教許得今言不得違自教自語依教教既有違自語亦失他宗不許我及實等覺等過佛法不許前陳之我即他所別數論不許覺樂等德即他能別薩婆多師二皆不許即是犯他俱不成過覺樂等德皆不許是我現德對立犯相符此即違自現量得有餘之八過餘違八違七乃至一二等皆應思准也。
前云且答現量一箇八種四句者且約現量與比二合為四句即除比量取自教還與現量合為一四句乃至相符皆以現量為首二合一(現量)通但有八句所以言現量一筒八種四句理實而言大有諸句如上應知。
此論所說現量相違有四過合者如有現量相違亦自教世間自語四過如論說言聲非所聞即具四過聲今現聞立聲非聞只違現量教中亦許聲是所聞今聲非聞亦違自教世間皆委聲是所聞聲非聞者違世間過自語依教所依既違能依亦辟也故違現量有四過失問何故違現非比量違答若別指法可容許有今依論文不違比也故但有四過而無五過比量等具四義准此知故更不述。
世間二違世間比量者世間相違者如說懷兔非月有故非但違於世間亦有違比量比量過者如懷兔定月以有故猶如母兔此即是違比量也或加自教或加自語也。
雖違他教至皆非失故者論文之中如對數論立聲是滅壞滅壞宗法雖違他教非違他比非違他語但是能別不成之過縱犯他教亦不為失所以能別唯一亦無違教比量等過由此名為皆非失故。
或加比量至如勝論我者是但示法有違比量之道理非即以此比量為是問何以此量不名為正答勝論師我非即思我舉為同喻立量不成故但指法非為定量下量同喻如數論我亦是指法尋之應知。
如前總為四類者有二違一違二亦有四違四有一不定或二三四也故名四類。
如上所說至且為大例者意云總指前宗非過之中一一論也或此上縱簡有違一二等不同各或皆雖有不同如題自處只為大例作法一一過中皆有自他全分一分二種四句也。
此言意說至應名立宗者此是諸家之語也意云如自佛法宗中大小兩宗許聲無常今相對立應名立宗或可佛法對勝論立聲無常言應名立宗此若更立犯相符由此說言所應成義方名立宗也。
若不言自所許義至應名立宗者意云非是自許義但說示他宗之所應成義應得名為立宗以不如佛法者對勝論立實等六句皆是實有乃雖示他宗以符他故不名立宗。
此二以簡相符極成者准對法論初之二義與此論中簡相符過相似故言此二以簡相符極成或有疏本而言似亦得從多為正也。
若如提婆至亦名他破者意云若要須言宣示他者方名宗者即提婆論點三十言亦令他解應不得名為能立破也由此宣示要立言者從多分說也問何知提婆論義言令他解等答如提婆傳說也。
或此闕無能立至准因當知者此中意說准對法五因簡過即簡得此論宗九過中前之八過他皆未解或猶豫宗不能揩定亦名未解隨其所應宗猶豫者宗過之中攝闕能立等宗過不攝故言隨應問准因過中宗亦得有兩俱隨一等名今何獨指猶豫名耶答示法而已隨舉其一理實有餘也。
若如所安立至是名立宗者是彼總結辨也我法自性若有若無者外道立者即為有內道即無要所執者我法俱有佛法對者我法共無就法之中龜毛是無也五薀名有遍不遍者如無我統遍四諦故名為遍無常遍三諦除滅也苦遍二諦等此是遍義別此是法義別也若我亦有遍不遍義別如外道即蘊計我不遍離蘊計我即名為遍。
若准彼文過多於此者意云准彼論過簡乃多於此因明論也問因明簡少應過未除如何立宗得為真耶答准此只據立敵對明即不同彼立無敵過此要無容方名能立亦不同被不言宣示等過彼處第五他未解中亦兼能立闕等亦成其過今此闕能立等乃至是因喻等過非入宗中所以此雖少於彼亦無其過。
若後二相至與名不決定者問准此中解下不定中除相違決定而有何意答相違決定三支具足與此稍別所以不言或可此中而亦攝得疏令義無所決斷者即是第六相違決定也與名不定總結前也。
若後二相至與名相違者四相違過者總有其中或可九句之中四六二也前解為得。
若因自不成至名不成者此難古執也古師唯自不成名不成不望不能成宗名不成也故為此難又若因自不成等過今既望自名為不成能立不成等名便徒施設何以自不成不望他故。
文說不成之義至非自不成者此引文辨及申理也如文中明四不成皆前舉宗後辨因過明知不成非望於自也。
是故應知此中所說者意斷他非彰此為是。
或理釋言至並自不成者據理可有望自非無問何者是理答兩俱非因至理亦無爽者此即四不成名及喻等皆得望自名不成也此第三解乃順古人也問新舊二說不成名各取何為正答新乃望他舊唯望自或後新師亦取望自然非正取但有其理而無文也今助一釋合二為一義方滿足也。
無因依有法至有法唯須有者意云如無體因所依有法得通有體無體若有體因所依必有體故也今舉有體之因依無體有法有所依無無所依故故成因過問如何者是無體之因依有體有法答且如立聲定是無我非一常故如色香等即此非一常故因而是無體也意云無一常之體故名無體將此無體之因依聲有體有法也有體因依有體有法者如立聲無常舉所作因此即是有體因依等也今論所舉即是有體因依無體有法故是過也。
有傳釋所作通顯者如軌法師疏解也。
此中諸他隨一至說自許言者凡立比量許置言簡即無其過若不簡即過隨生故如勝論師對聲顯論立聲無常所作性故此因乃犯他隨一過故應簡言自許所作即無此失問置自許言設不犯他隨一過其比量成不答量未必成然令生信故亦無過。
諸自隨一全句至說他許言者意云如聲顯論對佛弟子立聲無常所作性故此因乃犯自隨一過置他許言即自無過也未即成量示法而已簡過應知。
若諸全句至及一分句者即指前八句若不置言簡一切為過。
如攝大乘論至無我理故者此因乃犯他隨一失若著言簡樂大乘者即無過也此引為例簡乃無違。
學藝超群理當食邑者以其學藝合當食對邑也三百餘家為邑出周易文四十餘年方得立一比量也註在唯識決擇中者西方有之此土采釋也。
亦餘小乘及大乘者等者前言兩俱極成非佛語所不攝證大乘經是佛所說今發智論許佛說者兩俱極成因亦於彼轉前論證大乘已一迴舉今又重舉故有亦言許是佛說是不說餘舉此不許佛說之餘以對大乘出不定過也。
又誰許大乘至因犯隨一者意云汎兩俱極成名寬亦有小乘對外道作兩俱也若准彼為兩俱大乘經即合兩俱極成非佛語所不攝今言不攝犯隨一過雖有此義正意所立唯對小乘故因不犯隨一過也以見名寬故為敵也。
因犯一分兩俱不成者取小乘中許發智論非佛說者對大乘者各於有法發智不轉名為一分兩俱不成。
若立宗為如發智至自許是佛語故者意云由言由一名為立宗非是和合不相離性名立宗也小乘不置汝自許言直向大乘出不定過為如增一兩俱極成非佛語所不攝故證大乘經是佛說耶為如發智兩俱極成非佛語所不攝故諸大乘經非佛語耶即違自宗自許是佛語故由此應置汝自許言即無茲失。
炎熱騰焰煙照飛煙者此語乃並是標彰事火之形狀也言烟者明焰之義烟字去聲呼也。
觸處可有者觸物皆有名為觸處非五塵中觸塵也和合火有有彼火故者由有地大及水風等四大種故和合假說事火方成故言有彼火故能有即四大所有即假事火也。
而有所說者此中意說如立多人遠共望彼烟塵霧等其中有一人言彼遠烟下似有事火以現烟故如厨舍等中論文云中云而有所說者此明立因所以也欲立有火便舉其因故言而有所說問舉烟為有法便取為因豈不犯過耶答但示法而已非乃是過或可改言遠山處似有事火以現烟故喻如厨等中作立量亦得但取宗因猶豫即得故別指法亦無其過也若爾何須論言於霧等性答指此霧等而不決定非即舉彼而為有法也。
如於角決定於牛有疑者此即所別決定能別有疑有人隔垣見角決知是角不知人放為牛自戴所以前陳見角即生決定後陳不定為牛自戴為是人放或於火決定於烟有疑者如夜遠見火決定於烟猶豫皆是後陳決定烟為前陳不定也。
或二俱疑者即如前立言如似烟下決定有火前後其猶豫也。
前似宗中至決定智故者即指前明所別不成之中疏主指法如薩婆多對大眾部立我實有立敵不許前陳之我此即是無體俱不極成義准亦有有體猶豫俱不極成故今此中方辨此過前似宗中偏明無體俱不極成不得作於猶豫過也以猶豫者必有體故疑決既異故今明有體故有猶豫俱不極成。
獨法合法者以能所二各別有過名為獨法合過生名為合法也。
況諸因者皆是有法等者此中意說法及有法必須極成便是一重過也(所別不成)况復諸因皆有法宗之法性有法更須極成今標有法對無空論空已不成更舉其因因依何立故是因中所依不成過也總意而言有法不成卑一重過又因是有法之因有法不成因更無所依之處是大過也所以言況復諸因皆是有法宗之法性也因非一故因稱諸。
問勝論師說至他隨一因者問雖說空有六德行相如何答如餘處辨總問意言勝論師對經部立空實有宗德所依因非獨因有所依不成即是此因經部不許亦合有他隨一不成如何舉所依不成此是問意疏答示法舉略至體即隨一所依不成者此答意云指法而已非獨一過准理合有他隨一過二過合言體即隨一所依不成之過也。
問如前所說至無所依過者此問意者前言以無體法為宗還得以無體法為因今因既隨一無體還依隨一無體虗空因即合有所依如何言因無所依過耶。
雖說無為無因不說兩皆無過者此對無空論即是此過雖宗因隨一無體亦是其過。
豈以有為有因等者此返質也。
如宗能別不成至亦有所立不遣者如佛弟子對數論師立聲滅壞二十三諦隨一攝故因喻如色等此滅壞法他不許故能別不成同喻如色色上無滅壞宗即闕所立凡滅壞為宗非滅壞者總是異喻二十三諦攝因於彼異喻色等上轉名能立不遣色香等望宗即為成品望因即為同品舉此一法或為同喻或為成喻為同喻時闕無所立為成喻時能立不遣也他作法自相相違云聲定非滅壞無常二十三諦隨一攝故如色香等。
空大生果大乘不許故者大乘空大極逈色是假立其名而無體也又與虗空無為有別。
上來所說兩俱隨一二種不成等者此等諸文辨四不成及數多少餘文可知也。
然皆決定者前二不成所依定有能依之因通有無後二所依唯有亦定能依通無亦定所以言然皆決定也。
兩俱隨一無者意云兩俱隨一因通於無也問准此亦通於有何獨言無答有已極成故更不舉且得言無理實通二也。
猶豫不成至故總為句不分有無者凡立猶豫依有法立不依無法雖依有法以說猶豫仍不得約有無以分而句數是此諸常何以不得依無立耶答既言猶豫必附有法如遠見杌妄為人無法本無不可猶豫由此疏意猶豫必有所依必無若准餘疏即許此事如彼疏解。
所依不成至一分所依不成者意云所依不成總為九旬之中不有無體自他隨一一分為句者問何以不得作此句耶答若以無成無所依通有無非有依過若以無成有有體有法有非彼依有無因宗中半有故無無體一分所依不成也。
所依之法有法皆有何名此過者此疏主結也依論但說四全不成者縱有隨一等過望自他等亦是全過非望兩俱其違名全過也。
若依古師至合有二十七句者此中意云設准於古師四不成中但立兩俱及隨一過兩俱不成攝九句隨一不成攝十八句合二過總有二十七也問准四不成中各攝幾句耶答兩俱中四句全也取猶豫中取二句所依中取三句總當古師兩俱中攝此九句也餘十八句所不攝者是也。
問因於宗無喻於二無等者此問意云因於宗無喻於二無而名不成宗於因有及以喻有名作何過耶答能立本擬成他他成非過飜名不成宗本非是能立不得望他成名為不成謂宗於因上無即是比量相違宗於喻上等無亦名比量相違過也瓶常之宗不於餘行作無常上有縱於喻無品是比量相違也異此不然非名不滅者意云即結因宗不成非名不成之所以也問何以然者答將因成宗有過飜名不成於二喻設過但得名為不定相違非宗成一設過名比量相違望本成別所以言異此也。
問若爾因過等者意云若因喻皆欲成宗有過總名不成爾者現量等九皆欲成宗義有過應總名不成何故但三(能別所別俱不成也)名不成耶此是問意也答因雖三相至翻名不成者此即舉例答也。
餘皆宗具者除三不成外餘之六過名餘皆宗具也合二建宗者即能所別二有過云翻名不成也。
成宗義疎等者即因後二相也總意而言因雖有三相初相親成名宗有過飜名不成宗中雖有於九過親違於宗者立不成也。
若立其狹常無常宗者唯無我宗寬常等皆名狹也合有九共今此舉三者如文俱敘他共自三以示其法未曾有人能全作將此九過者(〔付後〕)宗既順前不立此因應非不定者意云初立其宗未舉其因其宗未立後舉因時擬成於宗由因闕同喻成宗不得宗仍順先未舉因時一種不成名順先不立未生他解名為不立也。
謂如山野多有草木者問此誰舉喻其意云何答如山中草木未有人取即無所屬若有人取即可屬彼望此草木有取不取亦有不定所聞因亦復如是同異品無如山中草木望所成立聲常無常名宗法同異可有通極成一義不闕初相故問既通成一義如何言不定答闕因同法無可證成故名不定若法處攝若聲處攝者定果五塵中聲名法處攝除聲是聲處攝意耳二識所緣別故攝處別也。
數論立聲若是實有若是自性者許聲但是轉變非生滅無常故稱有體不異冥性故名自性。
勝論若德句非德句者問准彼宗許聲德句收如何今者言非德攝耶答非德者是同異性他宗喚此同異名聲性准此故言德非德攝。
離繫親子者即喚門人名為親子或言苗裔亦名親子後義為勝。
有動增長等者准彼宗計但有動作增長者名為有命外非情等有動增長皆名有命聲無此事故名無命我有動作亦名有命。
上為釋難未破前量者意云所聞性因是不定攝如立一切聲常無常等皆是疑因故是不定也如不可言不是不定也從上文言彼論釋云不共故至上為釋難已來總是釋難之語也以下方破外人比量尋之應悉。
由此宗法決定相違者此是談前外人量應合是宗法決定相違決定相違下文自作也。
然俱可得一義相違者若聲生論對勝論立聲常為宗舉所聞因此因有喻應合成宗如何今斷名不定答若勝論師爾時愚鈍無智可許汝因得成正因若勝論師對立無常舉所作因然俱一義相違宗容有故常與無常各自宗立五舉一因成相違宗名一義相違也常無常宗名一義也。
雖是兩俱全分兩俱者意云聲生聲顯俱不許無常性因於聲上轉即是因中兩俱不成過然雖不成指法而已且取不定問聲顯聲生許聲何別答二宗聲性俱許常能詮之聲雖俱計常聲生本無生通無常聲顯本有顯己亦常准此能詮之先有不有二宗別也以音聲無常二宗俱許也。
空大為耳根亦無質礙者亦者亦前聲也問或明於聲名無質礙何須耳根答辨差別成非正取耳也。
所生皆合一能生皆離多者意云能生皆有父母所生子唯一乃至大地父母容多也其實能生但父母二不得言兩屬對而言一多相准理而無能生皆離多也問子微不超因量者為總敵父母為但共一父一母許大耶答可得成大也。
理門論云若於其中至是名差別者此中意說同品異品俱有一分為俱分問既若分有相是不定何故彼論言俱分是有亦是定因答雖俱分有互隱不定亦成正因及相違也簡別餘故是名差別者第五不定與前同別前過但同異及唯是不定第五不定差別於前若有簡別即成正因及相違也故差別於餘名不定也不唯是正不唯相違故名不定與前四過全同不同故彼論云俱分有者簡別於餘是名差別或於其中俱分有等者此第二解也非唯此一者非唯此第五俱品一分轉名為俱分也但同異俱有即名俱分非俱一分名俱分也。
若作後解攝不定盡者意云但是同異俱有者是此俱分名中攝盡非攝第二及第六也。
前不共因無有定義至與餘差別者准此中解而有二意第一意者簡別自餘不定因故者即此第五不定差別餘四即第五為能差別餘四為所差別第二意者即將此第二不共不定與餘不定不同也即將第二為能差別餘為所差別也前解為勝。
相違之決定令相違者意云相違即宗決定是因不得名為決定相違相違之因屬主為名第六囀攝決定令相違者由因能令宗法相違也還是相違家決定也第三囀攝雖由於因宗方相違此論文中正明因過因不得名相違從相違主以得其名名相違決定也。
有比量云者但是古德不知誰也。
或此二因非正因攝等者此量意云第六相違非是正因敵智不決如餘過因此量稍寬於前量也前量但難第六是不定因如五不定今第二量但是因過總為同喻皆非正因也。
如餘正因者問九句之中但二八因名為正因今為所立何有正因為同喻耶而言如餘正因答一切正因不過九句之中二八因也今意且取論中指法舉所作因及勤勇因名為二八以在宗中其實二八之中但是正因皆在中攝故指如餘正因得為同喻也二聲性一一能詮各有性類者准此聲性隨能詮聲許有多也。
別有本常不緣不覺等者意云聲性緣未具時耳根不取名不緣不覺覺者起耳緣時名之為覺也不緣者無緣也總意而言要須緣具聲性之上方有可聞若不然者但住本常不緣不覺不同勝論但取同異性名為聲性聲生即作如前分別緣不緣具有聞不聞勝論不爾故稱不同也問勝論聲性與能詮聲俱不俱耶答有俱不俱正起即俱不起之時但本常住未必俱也雖響及此者此者即此第三能詮聲也。
便成過類分別相似者意云因喻無其過妄立道理而分別但是似破非真破也如軌法師疏當廣分別也。
觀宗法者不定因也審察者智也所樂違害者相違因也成躊躇者不定因凡此二因不定攝者疏主斷也如殺遲碁後下為勝亦不據道理勝劣以判之也但有如此二因不論先後勝劣皆名不定也。
故不應爾者意談古人不可斷以勝後聲前如殺遲碁後下為勝若准此論即是勝前聲生居後故不得如殺遲碁以斷二論先後勝劣也故言故不應爾也應依世間現有至實可信之說者即取足目仙人所說之教名為世間共信教也彼教之中明聲逢緣有暫有還無世閒皆信故取為定也。
初是他比後必自比者意云如大乘先就他宗以破於他他將自義以作相違決定故言初是他比後必自比雖有自他名望於大乘總名他比相違決定也若立自比對必他比者意云如先自立義後他方破即是自比相違決定也。
無二自他若二自他俱真立破者意云是相違決定者要須一自一他方成其過若二自一他俱是真立及以真破問作法如何答大小二乘各立自宗無表色等為實為假三支無過即名真立各就他宗以破假實即是二他俱真破破他義故如疏自指故不重云。
如許定果色等者問大乘定果色中有假有實假者不論如何非極微成而言許非極微等是無對色耶答論文之中言色有二者一者有對極微所成二者無對非極微成非極微成即法處定果色也由此定果五塵色等但由定力故變現也不同業果故言非極微成也色名雖同根境相對攝處復別故有不同(更問)。
如論所說即是共相違等者問准前指法置汝許等言即不名為共但自他置言簡之二自二他俱非過攝今者論文言其相違即成其過若置言簡各望自宗應得名二他真能立真能破乎答准理合然有此相例但為聲者悉皆共許立餘法者即有不許對共不共言自他其三種之過准示法處合別作法即無其過也。
但宗違因無二因故者意云比量相違但違一因相違決定二因違也故二差別也問比量相違攝得決定相違如何相違決定中有宗違因之義答有若望言陳各自舉因即無宗違於因之義若望不了因之道理即有舉宗違因之義且如聲生立聲為常自許聲有所作性故舉聲為常豈可不違所作因也聲生不了所作之者皆是無常故有舉宗違因之義勝論亦爾立聲無常自許聲有所聞性因舉聲無常豈可不違所聞性因也由此相違決定中即含比量相違之過自有比量相違不是相違決定也即如說瓶常等即是比類。
若言聲應非聲等者此改於因假說出於有法自相相違決定有違教過亦為不可。
若云無常之聲應非無常等者意云前出有法自相過既不成訖更出言無常之聲應非無常之聲如瓶為有法自相相違過者亦為不可不可道理如疏自非也。
其無常言根本所諍至有法差別者意云亦不得出有法差別相違決以無常法但是所諍非有法上意許差別也。
如勝論立自比量云至無自不定者意云若不改其因違宗四種即是後四相違過若改其因違宗四種即是此相違決定過也故指勝論所立一宗以改於因得成四種也如立有性非四大種不言除四大真舉其因體非無故如色聲等他便作不定云為如色聲體非無故證大有性非四大種別有體耶為如四大種體非無故證大有性不離四大別有體耶為簡不定故因中言許除四大四大體性非無故是四大種體非無者即是異喻總四大種即在異喻中。
有法差別言作有有緣性者他本意立大有能與緣大有心而為其性所以言作有有緣性非無之有也名非有有緣性非是與緣大有心而為其性也所以言中含二差別。
不能有四大非四大種者即同異和合等是能有四大非四大種即大有是也。
以此准前比量相違亦有四種者准此決定相違既有四種過前宗之中比量相違亦准此中合有四種也問相違決定改因喻過作四種相違改喻過不答改喻今此指法但改其因喻略不改或等取也。
五十四種不定中者即如前明六不定之中各有九過合而言之有五十四也。
自共比中至是是不定過者問共中因有於他異品轉者何非不定不答不共許故故犯於他非不定也餘目他比中犯自他不定過如理應思。
此論且依兩俱不定等者即指六不定過因皆立敵共過也。
二喻雖共至同喻無體者其如次第即是不定也。
此六不定至名不定也者意云亦不定因立一切宗皆有不定非獨如上論中所指之法也(更問)。
因明入正理論疏後記卷中
卍續藏第 53 冊 No. 0854 因明入正理論疏後記
因明入正理論疏後記卷下
樸揚 智周 撰
與相違法而為因故者如立常宗無常是彼常宗相違所作性因與無常法而為因故名相違因相違是果因得果名名相違因依主釋也。
非因違宗至例而成難者此中意說隨因得相違之名非由因令宗返名相違因但與彼相違作因名相違因由此解已即無宗亦違因例而成難之妨問准此即是因不違宗從相違法得相違名若如是者何故即前言不改他因能令立者宗成相違若准此語還令有宗違因例而成難之妨何故言無答此解且據因得其名屬於己前決定相違且作此解理實得名還是一種如下問答即知一種有相例失也問既是一種相違決定與四相違俱是由因令宗相返名相違因也二何別耶答相違決定要改於因此四相違因乃不改故二有別。
如無違法相違亦爾者意云聲生立聲而是其常舉所作因望他本立名為無違若成相違無常之宗亦復無違故言如無違法相違亦爾也。
初成法無定無有故者意云所作性因成常不得名所成法無同喻虗空上無名定無有故。
由彼說故者彼理門論也總意而欲明知非是因違於宗名相違也問雖引理門那知即是因不違宗答理門論云若法能成相違所立是相違過即名似因如無違法相違亦爾明知不是因違於宗也問四相違因名為似因望誰為似答望本立者舉違本名之為似非望出過之者因得似名望出過者乃是真能破也。
此宗說法者此因明論宗也問敵闕因明何不擬簡今乃至此方言此宗答今此正明四相違中有自性差別故於此處方說此宗有此不同故不應責。
此雖即前然教少異義亦別者言教異者對法佛地二論不同名為教異一望自性差別定而言之一約先陳後說不定以說此名義異也。
三者言許至皆有差別者此第三對言陳之中隨其所應攝前二門也若據義顯但攝第二問何以不攝初局通對耶答前通之中已有差別遍不遍等何第三中除言陳外餘皆差別與前差別即濫言陳若言陳中即說差別何故更說意許差別緣此不攝初門雖然不如總攝也。
從彼初說者意云比量相違相違決定皆先說法自相相違者從彼四相違中初相違說故言從彼初說也問何因四相違中先說法自相耶答正所諍也餘比量決定從彼四相違正所諍初說也。
若不爾者必無法等者意云四相違中初一改喻後三任改任同不改若言得一因違二宗三宗必須改喻若隨論文初改於喻後三不改也。
許初改喻後三不改故者此釋不改於喻必無二合違三合違等也。
豈非有法自相相違者意云設他出過豈可無有法自相相違耶不是有法自相相違但是法自相過得不答不得如疏自非。
又無常無至犯所依等者敵牒聲無常二為有法所作性因亦犯一分所依不成也。
諸無似立此過相者諸似立中不見有此似立之過也。
常聲之上可聞等者意談常聲之上差別之義聲是可聞義聲上無我非可聞義或可能詮常緣合即可聞不合即不可聞也亦是聲上差別義也。
無常之上作彼緣性非彼緣性者意云無常之聲而是其境與彼緣聲無常之心作性故不與彼緣聲無常之心作性亦是無常之上差別之義也故言作彼緣性非彼緣性也總意而言差別相違因者隨其所應意之所許因與彼違名差別相違因非取一切差別之法皆與作因若與為因非但無相違之因亦非有同喻也問前雖舉常與無常可聞不可聞作彼緣性以辨差別未知是有法中差別為是法中差別答可聞不可聞是有法差別也作緣非緣是法差別。
此中義說者此意說此文中為他用所以也。
此因如能成立眼等者此中意說數論矯立積聚性因成立眼等必為他用望何意立為真他用所以論言此因如能成立眼等也如者指處也論言如是亦能成立眼等者即指此積聚性因與所立法差別相違也。
若以所思實我用勝者此中意云臥具等物若無神我思即不變若論思已方變即實我望臥具等為勝若以安處所須假我望臥具即勝今據假他受用臥具是勝故以難也。
共比量中無同喻故者准數論師所立比量乃是共也答言實我用劣者即無同喻也若他比量者若大乘言汝眼等根實我用劣者與他比量一切無遮即無過失。
西域諸師至不積聚他用者此敘西方有不善因明者謂彼言眼等唯為不積聚他用床座通二他也直申過云眼等應為積聚他用等故今此乃犯相符過也。
西域又釋至如前所分別者此中意說前敘眼等唯為積聚他用難今應眼等亦令為不積聚他用無相符失雖作此判更失他宗之本意也廣申道理引證如文可知。
不應於中生異覺者此結上也或可屬下讀之也。
云眼等唯為實他受用至臥具唯假用者此非西方師釋也但是此亦軌公說也所以結非不應於中生異覺也由此但應如此疏說勝劣難也即無過失。
亦即此中法差別過者意云勝義七十亦徵於彼數論師也犯差別過立此一種故言即此中法差別也。
後經多劫婆羅等者問准此外道成劫未出言經多劫是何劫耶答非經成住壞空等劫名之為多但據日月歲數等劫名之為多亦彼無過設縱經於住二三萬億五頂亦名多劫也。
此三之上至體常眾多等者此敘彼宗同異句義總有二種一總同異二別同異總同異中設有二一總同二總異實德業三同類雖多總同名實及以德業名為總同三法各別名為總異第二別同異中亦有二一別同二別異九實同實名之為同別即是同故言別同德業亦爾地非水等名為別異德業亦准此所以疏言此三之上各各有一總同異性隨應各各有別同異即如前所分別了訖。
其疏文言如是三中隨其別類復有總別諸同異性者實等三中隨指一法名為別類只地實等中亦有總別同異性義地實之中二實無實多實總名為實父母不是子微子不是孫等各各與餘不同名為總別准此釋或可復有總別者還取前言總別若同異也總為四句料簡有唯總非別謂實德業有唯別非總謂地等實中多極微等有亦總亦別謂九實是同為實句名總九合不同名別餘准此知也。
能非無性者意云但奄含言意說但是不無有名能非無性此成所別若顯言大有名實德業上能非無性即犯所別不成過也因亦犯隨一所依不成過言中少故略言因犯隨一也。
四本極微等者意云四本極微名之為多空時等五體各唯是一雖多少別皆不從實因生故竝名為無實也。
果微名有二實者子微名能有父母為所有子微所有以立其名名有二實也。
三三合生及七七合等者此中意云孫微父母通常無常為子孫等乃至大地能生中無本父母是子微已去皆悉無常能生之中通常無常因有因正助常者為助無常者為正雖有此解未定。
如佛法言有色有漏等者此舉例煩惱之體名之為漏善法能有名為有漏大有為能有實為所有能有所有合而言之為有實有漏言亦復如是能有所有體各不同名為有漏也有色之言如有一實但屬著體非別有能有如空有聲亦復如是非是離空外有但是屬著法體之言名有一實問勝論師何意須作如是舉例答宗言有性猶如有漏此奄含言因中言有一實等者凡因須共所以舉有色之言以例於因不犯隨一也。
若言有無實至犯兩俱不定者意云凡兩俱不定因立敵皆不許於前陳有法上轉也今立宗中言有性是有法也此有性能有實德業三即是實德業三上能非無性立敵俱許亦舉因言有無實故無實言於和合句義上轉立敵俱不許實等能有有彼和合句無實此乃因犯兩俱一分兩俱不成有無實因不於前陳有實等能非無有性上轉也。
實等能有上無有無實故者此釋因犯兩俱不成之所以也。
其喻亦犯能立不成者謂以有無實故為因者其同異性喻不能有於和合句無實准此亦是喻上一分能立不成問何名一分答同異性亦能有實句中之無實俱不能有和合句無實故喻一分能立不成也因亦不遍者如疏中言乍似唯能有於實句之無實者此釋不遍所以也謂言不能有於實句之中二實多實等也所以因言不遍或可不遍者謂有無實因不遍有性即不許有性有於和合句義敵者不因即實非無之有有於和合故言因亦不遍也或可不遍和合句也。
問有性有法有一實因等者此問意云言望本立有乃是大有及其舉因有一實者乃是共許不無之有此與宗有法全不相當何不是因兩俱過耶答但言奄含言申有性因依於彼故無過也難者直取大有為問也尋之。
德業無簡不須一言者意云實中有無實多實等別即有多過有簡別故但置有一實云言即除諸過德業中無有如是差別可簡別故不須著有一德業等言所以疏言德業無簡不須一言也。
重述彼宗載申過難者意云量即重申過唯一出含而為文言載申過難也。
兩俱決定故者意云將有一實故因成本立宗離實有體即將此因亦成立敵實有非是有名兩決定望本立者似立決定望出過者真破決定非是立敵俱真決定名兩俱決定也問准四相違皆是同無異品中有何故後二論文即言俱決定故前二不言而有何意答理實合有示法略言故不應責也。
亦一切宗皆無同品者他有難言聲瓶既別應瓶不得為聲同品故今返難若許不是聲宗同品者不但違論亦一切宗皆無同品也亦有本言皆無異品者意云聲可聞瓶燒見別異法尚得名為同品者即合一切別異之法皆得為同品若總為同即一切宗更無異喻何以故異法為同故也。
若不爾者極成所別皆無此過違自宗故者意云若不難意中所許有非大有爾者即簡何不極成但是極成所別皆無此過亦違五頂十句宗也問何以違宗答若無所別不成即合但是不無之有今又難言有非是有不犯自違宗更誰肯犯也。
問若難離實之大有至隨一不成者意云若五頂申言真難大有非大有者此言乃犯自所別自所依不成亦犯違自宗言隨一不成者通宗因也亦合是宗中隨一所別亦是因中隨一所依不成過也。
若難不離實等大有至彼豈非有者意云本師不離實者元來不是大有性五頂不無有元來是有今難有非是有正犯相符過於本師不離實者非大有也上違自教也彼豈非有者釋違自教之所以。
言同意別故無諸過者勝論本意立有言陳有言含二種大有之有及不無有意中立者乃是大有也故言言同意別也攝意隨言陳但是違自相過非差別因也亦無如前所別所依等諸過失也問他立言陳有性即難他言有非是有即犯有法自相相違過若如是者如汝大乘對小乘立第八識是異熟業感故猶如六識報心心所他出過言汝第八識定非第八識業所感故猶如六識心心所等此豈不是有法自相相違過耶二失既同何乃偏責答我宗無過凡對立量置許言簡即無過失簡法是或可不立量也更無過咎。
一切根所取者由大有與諸法作性故諸根所取此廣分別如唯識演秘說也。
如是有性定非所作等者體是常住非從所作生故言非所作常也。
無德者大有非是德句之依故名無德雖與作性德不用為依但是實家德也。
無動作者不同業句有動作故言無動作也。
無細分者體唯是一不同同異體有多故言無細分也。
亦爾者亦前非所作也。
所和合者意舉所和合彰能和合非有也。
一有同詮緣因者意云實德業三共有一故名為一有以此為因起同詮言同緣智也如小乘立同分也有緣性同詮言各別者此中意云大有同異俱能為境起詮緣因一能起言詮於大有一但起言詮同異性故言有緣性同詮言各別也。
故彼不取心心所等者此中說云有緣性者非唯能緣心心所法名有緣性但取境體名為有緣為境能有他緣故從果為名名有緣也。
非作境因有能緣性故非大有也者意云同異性亦如大有但能為境牽能緣也同異之上有一實因中言有者非大有有也若言大有能別有不成等過也文言雖略義覈定然者意云准義合言作大有緣性也即有過故論文略也。
問如聲論言聲應非聲等者此中意說佛法對彼立聲無常即聲論與佛法作有法差別相違也以佛法中亦許其聲耳所緣性也及繫發所生起等故亦例之。
唐與者即濟洲城寺名也。
紐者衣紐也。
摛者舒也。
蘭金者易曰二人同心其利斷金剛發其嗅如蘭也言符藥石者良藥苦口忠言逆耳。
古疏者軌法師疏當爾之時軌公已後故言古疏也。
因明入正理論疏後記卷下(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