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83部卍續藏第70册P0274 無准和尚奏對語錄(即無准師範禪師語錄卷六)(一卷) 〖(侍者)了南了垠編〗.txt
卍續藏第 70 冊 No. 1383 無準和尚奏對語錄
No. 1383
徑山無準和尚入內引對陞座語錄
侍者 了南了垠 編
紹定六年七月十五日。
皇帝御修政殿引見師領本寺僧眾山壽畢。提舉都知太尉張延慶引見祝
皇帝壽。師捧香云。根同天地。秀發山川。薰靄寶爐。瑞騰沙界。恭為祝延
皇帝陛下聖躳萬歲。萬歲。萬萬歲。指七金山為壽山。巍巍不動。以四大海為福海。渺渺無窮。長居北極之尊。永作中天之主。金枝玉葉。育秀騰芳。八表歸仁。萬邦入貢。
都知太尉云。請長老敷演。
乃奏云(臣)僧(師範)。一介庸衲。生于西蜀。浪游湖海。今四十年。於道無聞。每切自愧。夙生何幸。兩蒙
睿旨。掃洒慶元育王。而至雙徑。自去年八月領職。與四方衲子朝夕禪誦。仰報
聖恩。不謂於四月二十一日夜。適遭回祿。然休咎莫逃乎數。實亦(臣)僧薄祐所致。即詣
朝廷俯伏待罪。
聖恩寬大。未忍誅戮。旋即獲奉
聖旨。降賜度牒一百道。再荷
宸恩。別賜度牒五十道。下本寺重新建造。恩大如天。未知圖報之所。切惟本山乃
高宗皇帝臨幸之地。
朝廷第一祈禱去處。建造寺宇。實難稽時。尚賴
聖恩。早得圓就。不勝幸甚。
在昔祗園精舍亦罹此厄。唐宜律師甞問韋陀尊天曰。世尊無量福海。當說法時。十方諸佛.諸大菩薩.諸天龍神悉皆畢集。是謂㝡吉祥地。㝡殊勝處。何得有此厄耶。韋天答曰。此南天王天乘大願力。當重新此寺。是以爇之。今
陛下寵加錫賚。重新徑山。得非
陛下廣大聖心。與南天王天願力等無有二。然此廣大之心不離日用。游刃萬機。區別邪正。剖決是非。絲毫無隱。如明鏡當臺。物來斯照。無一法不從心之所現。
陛下全此心以活天下。天下咸服。廣此心以化萬邦。萬邦來朝。推此心以崇佛法。佛法乃興。純此心以行仁孝。仁孝乃至。此(臣)僧區區効野人之芹。所陳若此。言語無倫。冒瀆
聖聦。下情不勝恐悚戰汗之至。即奉
聖旨賜金襴袈裟。謝
恩畢。仍賜坐僧眾同齋。齋畢。又謝
恩下殿。
午時宣詣
恭聖仁烈皇太后几筵殿陞座。
皇帝垂簾。師陞座。拈香云。三昧海中流出。非木非煙。九重天上頒來。最尊最貴。恭為
恭聖仁烈皇太后上資
仙馭。伏願佛國三千金世界以遨以遊。仙家十二玉樓臺爰居爰處。遂就座垂語云。靈山的旨。少室真風。一言未剖。四海流通。莫有共相激揚底麼。
時有僧出眾云。不知大海深多少。直把絲輪探一回。
師云。看脚下。
問云。昔年和月下瑤池。來為人間作母儀。宴罷廣寒歸路穩。至今厚德播坤維。正恁麼時。願聞提唱。
答云。大千沙界盡沾恩。
進云。天人羣生類。皆承此恩力。
答云。有水皆含月。無山不帶雲。
進云。記得西天國王為母仙游。涕淚悲泣而白佛言。使母命可延者。當以世間一切等物延之。此意如何。
答云。通身俱放下。觸處見慈容。
進云。世尊為說微妙上法。且微妙上法作麼生說。
答云。山河大地放光明。
進云。國王歡喜頂戴奉行時如何。
答云。須是過量人。方明過量事。
進云。只如和尚今日被旨
舉揚宗教。與昔時相去幾何。
答云。眾星皆拱北。萬派盡朝宗。
進云。恁麼則我
皇太后不勞彈指。轉身成佛去也。
答云。天真自是黃金骨。不必旃檀入細雕。
進云。消息已蒙師指示。向上宗乘事若何。
答云。人人仰面看。
進云。
孝宗皇帝問佛照禪師道。世尊六年雪山。所成者何事。 聖意如何。
答云。王言如絲。其出如綸。
進云。佛照禪師對云。將謂
陛下忘却。還諦當也無。
答云。雪山高映黃金殿。
進云。大小佛照禪師因什麼被此一問。直得盡情吐出。
答云。聖主面前豈容藏覆。
進云。昔日君臣慶會。何異如龍得水。似虎靠山。
答云。古今榜樣。
進云。今日千載會逢。可謂月印澄潭。風生萬壑。
答云。此話已行遍天下。
進云。正當恁麼時。感恩一句作麼生道。
答云。海濶山高未易言。
進云。林下衲僧無以報。只憑早晚一爐香。
答云。直須恁麼。
復有僧出問云。几筵殿上寶炬開。花香散九天。願聞法要。
答云。須彌頂上擊金鐘。
進云。恁麼則今日得聞於未聞去也。
答云。普請證圓通。
進云。記得世尊拈花。迦葉微笑。此理如何。
答云。泥牛吼處山河靜。木馬嘶時日月明。
進云。飲光親承祖位。達磨直指人心。二千餘載流傳。未審所傳何事。
答云。闔國咸知。
進云。恁麼則始信普通年遠事。不從葱嶺帶將來。
答云。朦朧睡眼開。鄰雞已三唱。
進云。只如今日和尚恭為
皇太后追崇。舉揚所說何法。
師豎拂子云。只憑此个真消息。上薦仙游快樂天。
進云。記得
皇太后讚觀音大士云。大士具定相。應現不可量。作麼生是大士定相。
答云。描也描不成。?也?不就。
進云。祇劫清淨觀。天人快安隱。安隱處作麼生。
答云。塵塵無向背。念念不思議。
進云。乃至作幻像。如如契本真。且幻像與本真。是一是二。
答云。南天台。北五臺。
進云。補陀出世間。若人恭敬禮。如何是出世間事。
答云。不離世間相。
進云。只這一讚。高出古今。與觀音大士同一受用。且
皇太后即今居何國土。
答云。九蓮開合處。百寶自莊嚴。
進云。還許學人道箇諸佛出身處也無。
答云。今日當陽。正好拈出。
進云。九天澄萬籟。一月印千江。
答云。好箇消息。
復有僧出問云。夜來一雨潤乾坤。全露真如不二門。
帝苑法筵今大啟。靈山一會儼然存。正恁麼時。請師提唱。
答云。杲日當空。香風匝地。
進云。恁麼則鳳閣龍樓多瑞氣。金堦玉殿擁祥光。
答云。特地好乾坤。
進云。記得須菩提巖中宴坐。帝釋雨花時如何。
答云。馬頭偏向富門多。
進云。帝釋何得雨花。我見尊者善說般若。又作麼生。
答云。滿口嚼氷霜。
進云。高山流水知音聽。葉落知秋作者諳。
答云。伯牙與子期。不是閑相識。
進云。須菩提云。我於般若未甞說一字。畢竟是說耶。不說耶。
答云。舌柱梵天。
進云。帝釋云。尊者無說。我亦無聞。是名真說般若。此理如何。
答云。仁者見之謂之仁。智者見之謂之智。
進云。今日和尚恭對几筵。舉揚般若。上薦
皇太后仙游。與須菩提所說是同是別。
答云。西天梵語。此土華言。
進云。上嚴 太后超三界。仰祝
皇圖億萬年。
答云。如是。如是。
師云。大道之源。萬物之母。虗空莫能喻其廣。滄溟未足較其深。可以昭日月之明。可以益山河之固。量包眾善。體育群靈。德敷寰宇。猶春在百花。明贊政機。如鏡臨萬像。一周事畢。不守故常。得意生身。隨方任運。正恁麼時。
恭聖仁烈皇太后且道向什麼處去。音樂動搖仙子隊。彩雲繚繞梵王家。(臣)僧(師範)適來得覲
清光。蒙賜金襴。又蒙賜齋。感荷
聖恩。莫知報稱。茲者再奉
聖旨。恭對
皇太后几筵陞坐。舉揚如來正法眼藏。涅槃妙心。伏蒙
陛下為佛法故。
聖駕俯臨。但(臣)僧(師範)林野踈拙。語言荒蕪。有凟
聖聦。尚容事畢俯伏謝罪。
然此一段因緣實為希有。昔聞大舜之至孝。今見陛下之能行。自非深得聖人之心。兼造佛乘之妙。何以臻此。自古帝王留神此道者非一。不敢偹舉。有如
唐代宗。亦甞宣召本山國一祖師。每加禮敬。適遇天寒。 代宗以銷金龍袖覆其頂。後竟以龍袖為帽。至今祖師遺像儼然猶存。又如
聖朝太宗皇帝。深悟空宗。一日。幸大相國寺。見僧看經次。帝問曰。看什麼經。僧曰。仁王護國經。帝曰。既是寡人經。因甚在卿手裏。僧無語。後來佛海禪師代以經卷作執笏勢云。聖躳萬福。
真宗皇帝甞頌西來之旨。云。初祖安禪在少林。不傳教法只傳心。後人要悟真如性。密印由來妙旨深。自非洞明教外之宗。豈易得此。
仁宗皇帝甞召大覺璉禪師陞座。君臣酬唱。至今育王宸奎璨然。
英宗.神宗.哲宗皆召淨照禪師.佛國禪師於壽慶殿.福寧殿.慈德殿陞座。至今續燈具載。
高宗皇帝亦召圓悟禪師陞坐。有頌云。大福德人修。大福德人受。善因招善果。種穀不生荳。語雖朴野。不妨徑直。 孝宗皇帝尤擊節禪關。每召諸山無盧十餘人。如佛海禪師.別峯.密庵.水庵.自得諸禪師。皆蒙聖眷。佛照禪師五宿觀堂。甞謂佛照曰。朕心與佛心通。佛照對曰。直下更無第二人。帝曰。自古帝王英雄者多。信此道者少。如梁武帝亦未徹在。佛照奏曰。當面蹉過達磨。當時君臣問答。金聲玉振。實謂自古罕聞。
仰惟
陛下以佛法為心。以仁孝為治。
聖明天縱。深造至理。以故一時大臣皆皐夔稷契。三教並崇。至於草木昆虫皆蒙
德澤。(臣)僧固不敢望前輩。然亦勉攄管見。仰承
陛下純孝之意。前所謂如來正法眼藏。涅槃妙心者。即非他心。乃人人具有之心。上自帝王。下至黎庶。莫不咸具此心。所以釋迦世尊昔在雪山。夜覩明星。忽然契悟。嘆曰。奇哉。奇哉。一切眾生具有如來智慧德相。但以妄想執著不能證得。於三七日中思惟如是事。無啟口處。尋念過去佛所行方便力。於是起道樹。詣鹿苑。說三乘十二分教。滿龍宮。盈海藏。見眾生根器純熟。末後遂於百萬眾前拈起一枝花。以青蓮目顧視大眾。眾皆默然。獨迦葉破顏微笑。世尊云。吾有正法眼藏。涅槃妙心。分付摩訶大迦葉。自後迦葉傳阿難。阿難傳商那和修。以至西天二十八祖。此土六祖。而後分兩宗。列五派。莫不以心傳心。如水與水。至於顯大機。彰大用。湧出超宗越格之妙。與一切人解粘去縛。㧞楔抽釘。使人人明自心。見自性。直到安樂之地。然此心能建立一切法。無一法不從心之建立。所謂誰能出不由戶。何莫由斯道也。是道也。不可須臾離。可離非道也。至於左右逢原。豈有他哉。然三教聖人同一舌頭。各開門戶。鞠其旨歸。則了無二致。惟禪宗乃教外別傳。超出語言情識之表。謂之無門之門。須得其門而入。若果入得無門之門。則盡大地無不是門。方能出入卷舒。得大自在。
只將上來舉揚一言一句。一問一答。契佛契祖。契聖契凡功德。恭為
恭聖仁烈皇太后上助
僊游。仰惟
皇太后始居中殿。至處東朝。崇信佛乘。深悟教理。神機獨運。慧性圜明。來示母儀。去登果位。伏願仙樂凌空上升於兜率。金蓮捧足即證於菩提。復耀慈光。保佑邦國。恭願
皇帝陛下壽山增峻。福海彌深。蕩蕩無為。元元自化。中宮皇宮皇妃滿宮天眷伏願千祥併集。萬善咸臻。秀育元良。益隆國本。(臣)僧輙罄丹誠。更舉一則因緣。記得
神宗皇帝為慈聖光獻皇太后上仙。齋千法師於慶壽殿。宣十方淨因禪院淨照禪師陞座。時有僧問。太后仙游。今在何處。淨照禪師曰。月落不離天。(臣)僧借水献花。輙成一頌。聲前得句盖乾坤。的的無私妙不痕。碧落磨銅見秋色。桂輪高潔鎮長存。冐凟
聖聦。下情 無任激切屏營之至。下座。
皇帝大悅。厚加錫賚。謝恩下殿。
徑山無準和尚入內陞座語錄(終)
No. 1383-A 徑山無準禪師行狀
粲無文撰
師諱師範。號無準。生於蜀之梓潼雍氏。九歲依陰平山僧道欽出家。經書過目成誦。而又喜閱宗門語要。師兄澄道印有聲講席。每以機緣詰之。師應答如響。甞因誦經次。遽問曰。看什麼經。
師舉卷曰。如是經。印惘然。
師一日以女子定話問印。印以義訓解釋。師笑而已。
紹熈五年十月。登具戒。即欲南詢。母何氏病篤。師刲股救療。明年次成都。坐夏正法。首座老堯。瞎堂高弟。道行四川。師請益坐禪之法。堯曰。禪是何物。坐底是誰。師受其語。晝夜體究。一日。如廁提前話。有省。
六年秋。次荊南玉泉寺。有言老宿者。甞參大慧。覺老宿。見璉窮谷。師周旋二老間。多獲其言論風旨。明年辭去。見保寧全無用.金山奇退庵。退庵問曰。遠來何為。
師曰。究明己事。
退庵曰。生死到來時如何。
師曰。渠無生死。
退庵曰。參堂去。
久之。遊四明。依育王瑞秀巖。時佛照禪師居東庵。印空叟分座。法席人物之盛。為東南第一。如覺無象.康太平.淵清叟.琰淛翁.權孤雲.嵩少林輩皆在焉。有老深首座者。蜀人。久病。師為執侍湯藥。深平生惟一喝用事。佛照問疾次。謂深曰。深首座何不下一喝。深却喝。
佛照曰。猶作主宰在。
頋謂師曰。何處人。
師曰。劒州人。
佛照曰。帶得劒來麼。師隨聲便喝。
佛照笑曰。者烏頭子也亂做。師年方二十。而臨機不屈類如此。
貧甚。無資薙髮。故佛照室中常以烏頭子目之。空叟嘗指師謂眾曰。範年方二十。更二十年未可量也。已而絕錢塘。見岳松源於靈隱。往來南山。屢入充肯堂室。棲遲此山六年。游吳門。謁萬壽修無證。
時先破庵住西華秀峯。遂往依焉。堂僧十餘輩。皆飽參宿學。有純顛者。於入室次。橫機不讓。破庵打至法堂。且欲逐出。師解之曰。禪和家爭禪亦常事。何至如此。
破庵曰。豈不聞道。我肚飢。聞板聲要喫飯去聻。師聞其語。不覺白汗浹背。
無何。辭往華藏。依演遯庵。三年。復還靈隱。破庵居第一座。齋餘同遊石筍庵。庵之道者請益曰。胡孫子捉不住。乞師方便。
破庵曰。用捉他作什麼。如風吹水。自然成文。師於侍傍。平生礙膺之物不辭而去。
約齋張公鎡以廣惠新創。請破庵開山。師偕往。執侍三年。散席。同登徑山。又三年。破庵過天童掃密庵塔。偕師絕紅。逮其赴穹窿。師留天童。依觀息庵。俾歸藏司。不就。破庵退穹窿。歸徑山。師往省候。破庵遷寂。付密庵法衣.頂相。師不受。惟領圓悟墨跡及密庵法語。既舉喪。遂訪舊友巖雲窠于穹窿。與首眾雲窠遷瑞光。復居板首。
無何。泉高原有四明梨洲命。高原謂人曰。範首座肯往。吾當一行。不然。雖兜率內院。不往也。師遂與俱。四明諸山以仗錫為高絕。而梨洲距仗錫又二十里。寺在絕頂。高寒荒落。非人所居。師婆娑其上。三年如一日。麻麥粟豆僅給日食。而未甞有飢色。
既而以台鴈未到。拉月石溪同游至瑞巖。時雲窠領住持事。留分座。忽夜夢偉衣冠者。持把茅見授。翌日。明州清凉專使至。師以倦游。力拒其請。適數僧來訪。自言舊業清凉。幽䆳深靖。古稱小天童。寺之護法者。茅其姓。靈異甚著。師省前夢。乃易書受請。入院。見所謂伽藍神。衣冠人物與疇昔所夢無異。陞堂開法。一香供破庵。真借庵時寓育王。以師開堂語舉似秀巖。秀巖驚異曰。始終作家。且曰。之人也。清凉不可久留矣。
三年。京師諸禪以焦山舉師。密院劄奉化津遣。師不赴。再劄。乃行。期年。遷雪竇。三年。被旨移育王。又三年。嵩少林散廗徑山。朝命以師補處。抵京師。見丞相史衛王。衛王曰。徑山住持。他日皆老宿。無力葺理。眾屋弊甚。今挽吾師。不獨主法。更張盖第一義也。明年寺燬。先是師夢有烈丈夫授以明珠二十一顆。莫知謂何。及寺焚。則四月二十一日也。師逆知其數。不動容變色。安眾行道。如無事時。
是年七月。有旨入內。 上御修政殿引見。師奏對詳明。 上為之動色。賜金襴僧伽黎。仍宣詣慈明殿陞座。 上垂簾而聽。 上謂大參陳公貴誼。留心內典。以師所說法要示之。陳公奏云。簡明直截。有補聖治。乃賜佛鑑禪師號并縑帛.金銀錢.香合.茶藥等。侍僧各賜金帛。有差仍降銀絹僧牒。俾助營繕。寵光錫賚。由佛照以來。未之有也。
三年寺成。又六年復燬。師不驚不變。不徐不亟而多助雲至。荊湖制師孟侯珙蜀之思播二郡。與夫海外日本。皆遣使委施。不數年。寺宇崇成。飛樓湧殿如?圖中物矣。去寺四十里。築室數百楹。接待雲水。堂殿樓觀。凡叢林所宜有者悉備。皇帝親御宸翰。賜額曰萬年正續。市良田九千畆。奏其徒以甲乙主之。正續西數百步。結庵一區。為歸藏所。上建重閣。秘藏後先所賜御翰。敞室東西偏。奉祖師與先世香火。遇始生日。為飯僧佛事。以贊冥福。盖自狂韃犯蜀。師之先祀遂絕。天性至愛。有不可解於心者。 上聞而嘉歎。賜扁圓照。詳見待制李公心傳所記。
洞霄介臨安在。衲子登山者。必抂道過之。縣市叢脞。食息無所。舊有保錦廢寺。師葺新之。買田具㸑。至者如歸。紹興初。立國錢塘。北馬駢集。至無所容。以浙西瀕湖。草澤為牧。蕩馬政廢。許有力者圍而為田。賦稅加民田三之一。端平。更化廷臣言事者。以圍田多隱胃。復行經界。京師豪貴家舉不免寺之廣陵一莊。悉指為圍。師詣闕敷奏。有旨特免。徑山雖在萬山間。而樵薪不給炊爨。舊募民入山樵採。輟其半以酧力役。四山濯濯。實由於此。師置田千畆。立局収掌。取直庸工。貸山林斧斤之厄。且植松種杉數百萬。補其形勝。
淳祐戊申秋。寺再成。師築室明月池上。榜曰退耕。乞老于朝。而舊疾適作。涉春不愈。三月旦陞堂示眾曰。山僧既老且病。無力得與諸人東語西話。今日勉強出來。從前所說不到底。盡情向諸人面前抖擻去也。遂起身抖衣云。是多少。十五日。集兩班區畫後事。親書遺表及遺書十數。言笑諧謔如平時。
或告以末後大事。和尚宜作主宰。師曰。才作主宰。便不是也。其徒以遺偈為請。師笑曰。我未撿韻略在。醫者診視次。師謂之曰。汝未識者一脉在。
十八日黎明。索筆書偈。侍僧以紙筆至。師曰。第一句道什麼。
僧云。此是第二句。
乃執筆疾書云。來時空索索。去也赤條條。更要問端的。天台有石橋。移頃而逝。停龕二七日。遺表上聞。 上遣中使降香賜幣。四月一日。歸正續。二十日。奉全身塔于圓照。
治命也。師風神閑暇。襟度夷曠。寬而不弛。明而不察。無厲聲惡色。有徒數百輩。視之如路人。端居丈室。無異玩兼味。澹然如常僧。吳民好施。頻年持鉢不下十數萬。既付主事。不規規焉。計其出入。或負之亦不較。處逆境大變。雍容恬適。略不經意。寺之再火也。師坐喝石巖。諸力負行李。中途發鑰。挾出過半。師目擊之。終身不道其姓名。甞小出。臧吏失職。為有力者負其所重。後得其人。其徒執而訊之。師曰。吾無是物也。縱不問。炎火方烈。眾皆詰責延燎主名。師適見之。遽告曰。若固在是耶。急逸去。主事見執則不爾恕矣。三門右趾建層閣。上安萬佛。下敞僧寮。費以數十萬。大風一夕而仆。師歸自外。眾謂不堪其憂。師則曰。猶幸傾覆之早。加以數年。安僧其下。其不傷人乎。寬仁大度率類此。
幼不嗜學。閑居未甞執卷。皷鳴眾集。肆口而說。多不病繁。少不病簡。不為險辭恠語。簧皷後學。平夷而峭峻。簡明而圓活。如轉丸於千仞之岡。縱橫高下。無影迹可尋。踞座籌室。迅機痛快。破山截流。至於隨病與藥。能曲施方便。常曰。合掌問訊。總識得伊來處。不錄過。不沒善。不受譖。愬不執法厲眾。是以天下之士歸之如市。融火煽虐。萬瓦灰飛。雖露坐簷宿。不忍舍去。故其得人。視同時諸老為最盛。
異時主徑山者。有道如大慧老人。曾不十歲。師大坐方丈垂二十祀。年穀屢登。有眾如海。雖兩丁大厄。而旋復舊貫。嗚呼盛哉。昔人謂前輩言行不見傳記。後世學者無所矜式。蓋當時門人弟子之罪。其朅來徑山。間侍師座。師不鄙其愚。凡其家世之本支。出處之次第。師友之淵源。詳以見教。某竊聽緒餘。佩服惟謹。因恩曉瑩之狀浮山圓鑑。寂音之傳石門雲菴。起居言動。纖粟不遺。其師生之義。浮于翰墨。暇日因敘次所聞以付侍史。為他日大書深刻張本。晚學不文。固不敢上班前輩。然義理之在人心。古今天下無二揆也。
此錄舊板已漫滅者。命工重刊。置于龜山金剛禪院。伏願
佛種不斷。世世建光明幢。祖印親傳。人人開無盡藏。
應安庚戌季夏 天龍東堂比丘 妙葩 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