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67部卍續藏第74册P0076 禮念彌陀道場懺法(十卷), 〖元.王子成集〗.txt
卍續藏第 74 冊 No. 1467 禮念彌陀道場懺法
No. 1467-A 重刊禮念彌陀道場懺法序
余觀古今論念佛往生者。多誇自力。所謂唯心淨土不往而往。自性彌陀不成而成之類也。竊意斯論似輕佛力也。夫佛也者。其體明淨。無幽不燭。或有人雖不知佛之所以為佛。但隨人言稱南無佛。其人已於如來妙觀察智中。成就佛地正因之謂蓮生瑤池矣。譬如游魚吞鈎。雖不知鈎之所以為鈎其魚。已入鈎者之手矣。故知佛之一字即覺海之一鈎也。
大都大天源延聖寺高麗三藏法師旋公。久默斯要。偶觀金時王子成所撰彌陀懺法。其開誘之術。與公兼濟之心。若合符契。仍損己資。委其同志比丘祖栢。旁募眾緣。鳩工入梓。以傳諸遠。俾余為之序引。余曰未曾有也。佛有八萬四千相好光明。徧照十方世界念佛眾生。攝取不捨。何如吾三藏公以文字般若。攝取眾生。其光亘於萬古盛大。俾見者聞者。同登不退轉地。永祝聖人金剛無量壽域。可謂能下覺海之一鈎者也。
旹至順三年七月 日
大都大覺住持日本國沙門至道序
No. 1467-B 彌陀懺讚
奉政大夫翰林修撰同知制誥趙秉文撰
極樂居士王慶之集淨土因緣為懺文。閑閑居士稽首讚曰。未曾有也。昔有達官事一道人。謹甚親友。或勸之曰。公聰明特達。何至作此闒冗事。公謝不敏。勸者愈力。公曰。若等果以余為聰明特達。而復事彼是。必有質於我者矣。彌陀淨土諸經稱讚者不一。歷代名士歸依者甚眾。可以無疑矣。至於太白樂天東坡山谷。皆知尊嚮。其亦可謂聰明特達者非耶。宿植善根者。不待余言而了。不然。如小兒觀戲。隨長者笑可也。更或未然。但觀此懺。思過半矣。乃敬而為之讚曰。
眾生見佛 秪是一心 佛度眾生
不離大願 心猶鏡然 交光涉入
願猶地然 有種即生 汝且觀此
諸大幻師 陽燧取日 方諸承月
本無去來 緣有彼此 當知淨土
亦復如是 又如二人 出門相背
一人適燕 一人適越 乃至終身
各不相值 苟為相求 萬里咫尺
佛愛眾生 如母憶子 子若逃逝
雖憶何為 子若念母 決定見母
我觀彌陀 作慈母想
為佛長子 一切菩薩 是我眷屬
無量法財 隨意充足 孰有智者
甘受貧苦 捨極樂土 戀閻浮提
發心還家 須知道路 極樂居士
是汝導師 當知此懺 諸資粮具
稽首十力 為我證明 敬告佛子
當作此觀
No. 1467-C 彌陀懺序
儒林郎應奉翰林文字同知制結兼夔王府
文學記室參軍武騎尉賜緋魚袋李純甫撰
天地之中。凡有血氣。皆有鬪心。更相噉食。其苦無量。幸而為人。差似樂者。僻在蠻夷。亦相屠害。與苦相應。又幸而生於中國。其樂頗勝。試考於古史。兵饑疫癘。苦相居多。又幸而老於治世。誠可樂也。其困窮微賤疲羸殘癈之屬。猶有不勝其苦者。至於大幸富足貴豪康強聰慧之徒。其樂為何如哉。或嗜欲未滿其志。或憂患遽及於身。尚且不免悲思驚嘆。有自以為苦者。佛說眾生世界為苦趣。此真實語也。故學佛者先修苦行。經無數劫。求寂滅樂。未得少分。然則何以疾度此苦厄。徑至樂地耶。佛大慈悲。開方便門云。此西方有無量壽佛國。名極樂。眾生起一念信心。持彼佛名號。即得往生。同無量壽。更無老病死者。神通智慧。與無數劫修行者。等無有異。故名極樂。此又真實語也。自佛教東行。陰修密證者。不可勝數。但昧者不知耳。近讀極樂居士結集西方淨土懺文法門。乃學佛者之捷徑。屬予讚嘆。故亦以真實語識之。
崇慶二年中春望日序
啟運彌陀道場懺法一心
歸命十方三世一切諸佛X74p0077_01.gif南無過去毗婆尸佛X74p0077_02.gif南無尸棄佛X74p0077_03.gif南無毗舍浮佛X74p0077_04.gif南無拘留孫佛X74p0077_05.gif南無拘那含牟尼佛X74p0077_06.gif南無迦葉佛X74p0077_07.gif南無教主釋迦牟尼佛X74p0077_08.gif南無西方阿彌陀佛X74p0077_09.gif南無當來彌勒尊佛
No. 1467
禮念彌陀道場懺法卷第一
極樂居士王 子成 集并序
(立此彌陀懺法者。廣則恐其文繁。略則慮其義闕。如常禮念應赴。只讀大字。若推本末因緣。須尋小注。庶得廣略兩存自他俱益。一帙十卷。例皆倣此)。
原夫釋迦大覺出慈旨。以叮嚀讚彼彌陀運悲心而廣博發四十八之誓願。願願度生。開一十六之觀門。門門攝化。救提溺者。越苦海之迅航。指導迷人。出輪迴之捷徑。高超三界。逈出四流。十方接引諸群生。九品護持。如一子。又聞古今善士緇素名人感應尤多。往生非一。方抱圓頂。宜追慧遠之高風。儒履道冠。可慕遺民之雅範。啟芳懷玉。壽終而化佛迎歸。張抗吳瓊。命盡而金僊引去。善和具屠牛之業。尚往玉池。仲舉負害命之怨。亦生金地。慈光照處。地獄為之崩隤。聖號持時。天魔為之悚懼。不思議佛力。無障礙神通。一聲滅八十億劫罪?。一念獲八十億劫功德。是以世尊觀彼方之緣會。在此界之有情。特開往生一門。教入念佛三昧。日修片時之少善。後為萬劫之資粮。現世則白業頓增。惡緣漸息。人敬而神祐。禍去而福來梁氏女目盲而重明。馮夫人身病而復差。邵希文神遊而脫難。劉慧仲夢魘而無驚。此乃身前之効也。臨終則免赴黃泉。更無黑業。緩則一日至于七日。急則十聲至于一聲。面覩白玉毫。身乘紫金座。閻王不敢召。化佛自來迎。直歸極樂之鄉。永別幽冥之路。范婆瞻聖像於戶外。曇鑒得運華於缾中。烏長王天樂盈空。隋文后異香滿空。此乃往生之徵也。過世則名除鬼簿。位列佛階。丘冢現祥。輝骨骸為舍利。拋閻浮之短景。居安養之長年。化生菡萏。華中託質。芙蓉池內勢至觀音為其勝友。馬鳴龍樹結作法朋。雖名往生凡夫。便是不退佛子。前唐善導垂語向五雲堂中。後魏曇鸞現形於七寶舫內。此乃身後之驗也。壽盡臨終之感應傳廣。聊陳生前身後之禎祥。文繁略載。凡夫心劣。用自力以難成。法藏願強。仗他威而易就。自他二利。悲智兩全。幸當末法之時。此教大弘之際。今則愚將管見。強發毫端。頗依梁武懺之規儀。粗闡彌陀教之功德。千佛備列。眾聖全彰。十方調御共力消殃。三世如來同緣懺罪。削阿鼻之恐怖。說淨土之莊嚴。三塗路上教箇箇廻程。九品池邊使人人進步。流通十卷懺法。度脫三世眾生。經云。梵語阿彌陀。此云無量壽。或云無量光。梵語須摩提。此云極樂國。或云安樂剎。若受持讀誦為過去者。救拔惡趣。為現在者。增福消災。為未來者。教修淨土。廣於三界。偏及四生。或行十惡業。見聞則霧散。若犯五無間。禮念則雲消。引一切有情化生。度無量眾生成佛。蒙此懺力。受彼佛恩。西方淨土一譯。往生無上菩提。兩手分付。請威加護偈曰。
集此彌陀禮念懺 欲於濁世救群生
同超三界出輪迴 盡令離苦生極樂
自恩福薄智慧淺 凡愚學寡文荒踈
發揮淨土讚彌陀 捧土培山蠡酌海
懺法廣大才輕微 慚恐不契諸佛心
我今清淨身口意 焚香哀請道場中
仰告三世與十方 彌陀淨土諸三寶
惟願不捨大慈悲 神通法力冥加護
願賜觀音甘露辯 下筆盈軸如智覺
上契諸聖下契機 集成懺法度有情
眾生見聞喜信受 流通傳布遍十方
廣度一切眾生界 盡未來際恒無盡
若有十惡無間罪 遇此懺法滅無餘
現在皆具五功能 過去咸蒙八解脫
臨終悉願往西方 共覩彌陀成佛道
啟請三寶
今日道場幽顯大眾。仰啟三身四智圓明十號之尊。八藏五乘微妙一真之教。悲增智增之菩薩。有學無學之應真。遍法界之龍天。盡虗空之賢聖。伏冀不捨慈悲之願。惟垂照鑒之心。今(日夜)建淨土道場。示群生歸向。陳斯勝會。露以丹誠。蓋以(某甲)等(某甲字請各自稱名。後皆例此)三界受身循環。豈離於六道。一雲乘質漂流。未出於四生人間八苦。交煎天上。五衰共惱。不有大慈悲父。孰開真解脫門。欲修九品之真歸。須懺多生之惡業。而況圓明妙體。本唯一心。虗幻浮生。妄為眾罪。罪唯妄起。隨惡緣而乃成。妄以真除。因善念而得滅。幸望同業大眾。各收異念攀緣。盡出苦輪。同生樂國。今依釋迦遺教禮懺法門。召請聖賢。願垂感降。南無一心奉請靈山不滅鶴樹常存千百億化身釋迦牟尼佛南無一心奉請光明普照壽命難思四十八願阿彌陀佛南無一心奉請一生兜率三會龍華當來下生彌勒尊佛南無一心奉請五峯聖主七祖佛師大聖文殊師利菩薩南無一心奉請如來長子法界願王大聖普賢菩薩南無一心奉請普門示現願力弘深大聖觀世音菩薩南無一心奉請念佛三昧攝化眾生大聖大勢至菩薩南無一心奉請菩提高廣大智宏深清淨大海眾菩薩南無一心奉請十方盡虗空界一切諸佛(一拜)南無一心奉請十方盡虗空界一切尊法(一拜)南無一心奉請十方盡虗空界一切賢聖(一拜)
又復一心奉請十方盡虗空界一切三寶無量賢聖(一拜)。
今日道場幽顯大眾。已請三寶。處瀝丹誠。披露積?。願求禮懺。(某甲)等志心歸投西方淨土極樂世界阿彌陀佛。歸依西方三寶第一決疑生信第二引教比證第三往生傳錄第四極樂莊嚴第五禮懺罪障第六發菩提心第七發願往生第八求生行門第九總為禮佛第十自慶第十一普皆迴向第十二囑累流通第十三
○歸依西方三寶第一
(夫歸依西方三寶者。我佛隨根授道。應物現形。廣演修多羅。偏讚彌陀國。因緣際會。感應道交。凡心專想於西方。真身定降於瞻部。其猶葉公畫龍而龍現。子晉吹鳳而鳳來。蓋凡聖以交通。由志誠之冥會。是以慈恩首稱十勝。智者明辨十疑。太白子瞻共說勸生之偈。樂天子厚因述願徃之文。優曇花之一開。不知幾劫。浮木孔之相值。何啻千生。獲利尤多。用功極鮮。是以六方共讚。十剎同宣。主勝願強。緣深悲重。欲知淨土求生路。當入彌陀禮懺門)。
今日道場同業大眾。宜各人人攝心諦聽。今為憐愍一切眾生無明覆心迷於淨土。戀著三界不求往生。六道輪迴漂流生死。為斯顛倒無信凡夫。集諸經論。教修往生西方淨土極樂世界度生道場禮懺法門。良為凡夫垢重貪愛昏迷。造罪恣情。不怖泥犁痛苦長劫。平生放逸。但嗜奢華。不知修進。臨終苦逼。方始歸依。縱欲處誠。注心何地。荒忙失志。無法可憑。甘入三塗。可悲可愍。無依無怙。無趣無歸。今乃遣愚昧者。起信求生。令智慧者決疑悟道。所有我等無始至今。不信歸依西方三寶。不求厭離濁世五燒。不了自心起惑造業。或五逆十惡破齋犯戒。具諸不善。生死輪迴。至於今日。皆因從昔以來不覺不知不聞不見。不親師友。不逢經教。不識因果。妄起毀謗。自作教他。見作隨喜。業障所使。都無信受。一切種種障難因緣。阻往生行。斷成佛種。墮失聖胎。漂沉惡趣。未來生死無有盡期。不得往生。不得解脫。皆因我等罪業牽纏愚迷顛倒。不信阿彌陀佛。不信往生淨土。身口意業侮慢訶毀。或時見聞。心則輕笑。見人禮念。惡心毀謗。破他善事不肯勸修。惱亂行者。讚歎邪師。設爾信者進退猶豫。無決定心。身在道場。心緣世務。口談淨土。意戀閻浮。雖手掐念珠。而心懷毒惡。外境則違順繁興。內心則愛憎迭起。唯有虗言。全無實行。善未積於毫?。惡已成於山嶽。不仗三歸。難除五怖。如是等罪無量無邊。求哀禮懺。願乞除滅。相與志心。等一痛切。五體投地。歸依世間大慈悲父。志心歸命西方淨土極樂世界一切佛寶(一拜)志心歸命西方淨土極樂世界一切法寶(一拜)志心歸命西方淨土極樂世界一切僧寶(一拜)
西方諸三寶 我等與眾生 志心歸命禮
願生安樂國
又復歸依如是西方淨土極樂世界一切三寶無量賢聖(一拜)。
今日道場同業大眾。重加志誠。一心諦聽。無量壽經云。彌勒菩薩白佛言。世尊。於此娑婆世界。有幾不退菩薩。生無量壽佛國。佛告彌勒。於此世界。有六十七億不退菩薩。往生彼國。一一菩薩已曾供養諸佛。次如彌勒者也。諸小行菩薩及修習少功德者不可稱計。皆當往生。不但我剎諸菩薩往生。十方世界無量佛國。其往生者甚多無數。像法決疑經說。佛滅度後。正法五百年。持戒堅固。像法一千年。禪定堅固。末法一萬年。念佛堅固。准法王本記釋迦碑文。已有二千餘年。入末法來數百餘載。故知正是眾生念佛堅固。彌陀度生時緣已至。如經所說。此界眾生。我等大眾。根緣成熟。機感相應。遇斯懺法。往生無量。是知念佛福生。禮懺罪滅。求生淨土。萬無遺一。宜各諦信佛言。厭離娑婆。忻求極樂。相與志心。五體投地。歸依世間大慈悲文。歸依十方盡虗空界一切諸佛(一拜)歸依十方盡虗空界一切尊法(一拜)歸依十方盡虗空界一切賢聖(一拜)
願共諸眾生 往生安樂國 志心歸命禮
西方彌陀佛
又復歸依如是十方盡虗空界一切三寶無量賢聖(一拜)。
今日道場同業大眾。無量壽經云。娑婆世界共爭不急之事。於此劇惡極苦之中。勤身營務。以自給活。無尊無卑。無貧無富。少長男女共憂錢財。有無同然。憂思適等。併營愁苦。思念積慮。為心走使。無有安時。心常念惡。口常言惡。身常行惡。曾無一善。不信先聖諸佛經法。不信行道可得度世。不信死後神明更生。不信作善得善為惡得惡。心中閉塞。意不開解。大命將終。悔懼交至。不預修善。臨終方悔。悔之於後。將何及乎。如是世人難可具盡。故自然三塗無量苦惱。展轉其中。世世累劫無有出期。難得解脫。痛不可言。是為五大惡五痛五燒。勤苦如是。譬如大火焚燒人身。汝今諸天人民及後世人。得佛經語。當熟思之。能於其中。端心正行。齋戒清淨。一日一夜。勝在無量壽國為善百歲。所以者何。彼佛國土無為自然。皆積眾善。無毛髮之惡。佛言。我哀愍汝等諸天人民。甚於父母念子。今我於此世作佛。降化五惡。消除五痛。絕滅五燒。宜各人人志誠遵奉。相與志心。五體投地。歸依世間大慈悲父。歸依十方盡虗空界一切諸佛(一拜)歸依十方盡虗空界一切尊法(一拜)歸依十方盡虗空界一切賢聖(一拜)
願共諸眾生 往生安樂國 志心歸命禮
西方彌陀佛
又復歸依如是十方盡虗空界一切三寶無量賢聖(一拜)。
今日道場同業大眾。前略明厭離娑婆五痛五燒過患已竟。次乃忻求極樂。三歸三寶。志誠諦聽。陀羅尼雜集經云。爾時世尊告諸比丘。西方安樂世界。今現有佛。號阿彌陀。若有四眾。能正受持彼佛名號。以此功德。臨欲終時。阿彌陀佛即與大眾。往此人所。令其得見。見已尋生慶悅。倍增功德。以是因緣。所生之處。永離胞胎穢欲之形。純處鮮妙寶蓮華中。自然化生。具大神通。光明赫弈。爾時恒沙諸佛。皆共讚彼安樂世界(下文偈略經廣例皆倣此)。
佛教於阿難 西方禮三寶 彼此遙見聞
無量壽經說
(無量壽經云。佛告阿難。汝起。更整衣服。合掌恭敬。禮無量壽佛十方國土諸佛如來。常共稱揚讚歎彼佛無著無礙。於是阿難起整衣服。正身西向。恭敬合掌。五體投地。禮無量壽佛。白言。世尊。願見彼佛安樂國土及諸菩薩聲聞之眾。說是語已。即時無量壽佛放大光明。普照一切諸佛世界等。爾時阿難即見無量壽佛威德巍巍。如須彌山王。高出一切諸世界上。相好光明靡不照曜。此會四眾一時悉見。彼見此土亦復如是。爾時佛告阿難及慈氏菩薩。汝見彼國從地已上。至淨居天。其中所有微妙嚴淨。自然之物。為悉見不。阿難對曰。唯然已見。汝寧復聞。無量壽佛大音宣布一切世界。化眾生不。阿難對曰。唯然已聞。彼國人民乘百千由旬七寶宮殿。無所障礙。遍至十方供養諸佛。汝等復見不。對曰已見。云云(出服字號))。
夫人韋提希 引導未來人 求生極樂國
十六觀經說
(觀無量壽經云。時韋提希見佛世尊。自絕瓔珞。舉身投地。號泣向佛。白言。世尊。唯願世尊。為我廣說無憂惱處。我當徃生。不樂閻浮提濁惡世也。此濁惡世。地獄餓鬼畜生盈滿。多不善聚。願我未來不聞惡聲。不見惡人。今向世尊。五體投地。求哀懺悔。惟願佛日教我觀於清淨業處。爾時世尊放眉間光。其光金色。遍照十方無量世界。還住佛頂。化為金臺。如須彌山。十方諸佛淨妙國土。皆於中現。或有國土。七寶合成。復有國土。純是蓮華。復有國土。如自在天宮。復有國土如玻璃鏡。十方國土皆於中現。有如是等無量諸佛國土。嚴顯可觀。令韋提希見。時韋提希白佛言。世尊。是諸佛土。雖復清淨皆有光明。我今樂生極樂世界阿彌陀佛所。唯願世尊。教我思惟。教我正受。時無量壽佛住立空中。觀音勢至侍立左右。爾時韋提希見無量壽佛已。接足作禮。白佛言。世尊。我今因佛神力故。得見無量壽佛及二菩薩及彼國土。若佛滅後。諸眾生等。濁惡不善。五苦所逼。云何當見阿彌陀佛極樂世界。佛言。善哉。快問此事。阿難汝當受持。廣為多眾。宣說佛語。如來今者。教韋提希及未來世一切眾生。觀於西方極樂世界。以佛力故。當得見彼清淨佛國。如執明鏡自見面像。見彼國土極妙樂事。心歡喜故。應時即得無生法忍。佛告韋提希。汝是凡夫。心想羸劣。未得天眼。不能遠觀。諸佛如來有異方便。令汝得見。佛告韋提希。汝及眾生。應當專心繫念一處。想於西方。云何作想。凡作想者。一切眾生自非生盲。有目之徒皆見日沒。當起想念。正坐西向。諦觀於日。令心堅住。專想不移。見日欲沒。狀如懸皷。既見日已。閉目開目。皆令明了。是為日想。名曰初觀。次作水觀地觀樹觀。乃至下品第十六觀。廣如經說。爾時世尊說是語時。韋提希與五百侍女。聞佛所說。應時即見極樂世界廣長之相。得見佛身及二菩薩。心生歡喜。歎未曾有。豁然大悟。逮無生法忍。五百侍女發菩提心。願生彼國。世尊悉記。皆當徃生。行此三昧者。現身得見無量壽佛及二大士。但聞佛名二菩薩名。除無量刧生死之罪。何況憶念。若念佛者。當知此人是人中芬陀利華。觀音勢至為其勝友。當坐道場。生諸佛家(出豈字號))。
造惡中夭人 念佛或供養 復增其壽命
決定王經說
(大乘聖無量壽決定光明王如來經云。佛告妙吉祥菩薩言。今此閻浮提世界中人。壽命百歲。於中多有造諸惡業。而復中夭。妙吉祥菩薩。若有眾生。得見此經。功德殊勝。及聞名號。如其短命之人。志心書寫受持讀誦供養禮拜。如是之人。復增壽命。滿於百歲。若能持念一百八遍。如此短命眾生。復增壽命。或但聞其名號。志心信受遵崇之者。是人亦得增益壽命(出刻字號))。
恐怖縣官者 念二菩薩名 解脫恐怖厄
彌陀大經說
(阿彌陀三耶三佛薩樓佛檀過度人道經云。佛言。世間人民。善男子善女人。若有急難恐怖縣官事者。但自歸命是蓋樓亘菩薩摩訶那鉢菩薩所。無不得解脫者(出服字號))。
昔有四億眾 願生無欲國 同時見淨土
斷結經中說
(十住斷結經云。爾時世尊。放覺華定意三昧光明。有四億眾。見此瑞色。各生患厭。心自思惟。夫生有死。皆由因緣。死此生彼。牽連不斷。染欲為源。斯由貪愛。我等願生無欲國土。乃得修此覺意三昧。是時世尊知來會者心中所念。而告之曰。西方去此。無數佛土。有佛名無量壽。其土清淨。無婬怒癡。悉同一心。皆由蓮華中生。不因父母情欲而生。純是童男。亦無女人。無大小便。以禪〔脫〕法樂為食。無想念識。共相敬念。如父如母。欲生彼者。可發誓願。時四億眾即於座上。同心發願。求生彼土。爾時世尊即〔於〕覺意三昧光明。照彼國土如來世尊及化生菩薩。其國廣〔傳〕。眾寶雜廁。無三惡道八難之苦。見彼國已。此四億人隨其形壽。皆得同時生彼國土(出能字號))。
眾生念彌陀 菩薩常衛護 鬼神不得便
往生經中說
(禮懺儀十往生經云。若有眾生念阿彌陀佛。願往生者。彼佛即遣二十五菩薩。衛護行者。若行若住。若坐若臥。若晝若夜。一切時一切處。不令惡鬼惡神得其便也(出丁字號))。
有善相童女 厭濁禮西方 佛力化為男
經律異相說
(經律異相云。佛在舍衛國。時有長者女名善信。年始十五。為人慈孝。智慧〔傳〕達。少小常有大願。不樂世俗之事。坐自思念。萬物無常。當歸於死。年壽萬載亦皆當死。天地當壞。何況人身。死後魂神當入惡道。酷毒勤苦。獨當受之。本從何出。忽有瞋恚恐怖愁憂。或時歡喜。有此無常之事。不見來時去至何所。是輩往來無休無息。念我父母諸家兄弟中外親屬。不知罪福貪欲無厭。我年三五。以許他男。諸家兄弟飯食酒肉。受取疋帛。令我身當往受患難。物質縛結不可得離。當如之何。為此生老。不如及我。今日清淨。當發上願。求覔安隱長樂宮殿。可以自娛。不宜染濁沒於三塗。不覩光明。長與苦俱。便正一心自誓。持我身命自當有神有靈。知我心誠。爾時天神現於虗空。語善信言。若當自歸西方安隱清淨法國。且當先向十方禮拜。慈心敬意。念必達也。已便不現。爾時善信踊躍歡喜。便自澡浴。燒香散華。向十方禮。叉手自思念一切人。即有天神。於虗空中言。汝當正心向於西方說此一頌。以是讚歎阿彌陀佛。如神所勑。爾時佛與大眾。飛到善信家。於佛前化身為男)。
今日道場同業大眾。相與志心。五體投地。歸依世間大慈悲父。南無教主釋迦牟尼佛南無西方阿彌陀佛南無當來彌勒佛南無維衛佛南無式棄佛南無隨葉佛南無拘留秦佛南無拘邪含佛南無迦葉佛南無善德佛南無無憂德佛南無栴檀德佛南無寶施佛南無無量明佛南無華德佛南無相德佛南無三乘行佛南無廣眾德佛南無明德佛南無金剛不壞佛南無寶光佛南無龍尊王佛南無精進軍佛南無精進喜佛南無寶火佛南無寶月光佛南無現無愚佛南無寶月佛南無無垢佛南無離垢佛南無文殊師利菩薩南無普賢菩薩南無觀世音菩薩南無大勢至菩薩南無清淨大海眾菩薩
又復歸依如是十方盡虗空界一切三寶無量賢聖(一拜)。
今日道場同業大眾。願弟子(某甲)等。從今已去。至坐道場。厭離娑婆五痛五燒。忻求極樂三歸三寶。隨願往生西方淨土。發願已。歸命禮西方淨土一切三寶。
禮念彌陀道場懺法卷第一
闒
(音塔)。
冗
(而瀧切)。
思過
(上去)。
燧
(音遂)。
適
(音釋)。
苟
(音狗)。
夔
(音逵)。
僻
(普擊切)。
疫
(音役)。
癘
(音例)。
不勝
(音升。舉也。下准此)。
嗜
(音視)。
遽
(其據切急也)。
迅
(音信)。
航
(胡郎切)。
緇
(音之)。
抗
(音航)。
隤
(杜回切)。
悚
(息拱切)。
魘
(音靨)。
菡
(胡感切)。
萏
(徒感切)。
舫
(音放)。
培
(音裴)。
蠡
(音螺)。
宏
(戶萌切)。
啻
(施智切)。
侮
(音武。慢也)。
猶豫
(上餘救切)。
迭
(徒結切)。
劇
(奇逆切)。
弈
(音亦)。
唯然
(上以水切。諾也)。
中夭
(上去。下於兆切)。
酷
(苦沃切)。
卍續藏第 74 冊 No. 1467 禮念彌陀道場懺法
禮念彌陀道場懺法卷第二
○決疑生信第二
(嗟夫眾生疑多學寡。障重福輕。如無開導之文。豈解求生之法。今則假施問答。權設主賓。為決疑情。令生諦信耳)。
今日道場同業大眾。前歸依西方三寶已竟。次乃決疑生信。普為眾生。無始至今。種種疑惑。各各在心。所以不肯求生淨土。縱欲求生。不知法門。多修雜善人天有漏華報因果。不出輪迴。受其生死。苦惱無量。為此四眾。今於諸聖教中。採摭眾生種種疑惑。一一釋之。稱讚疏云。因則唯修一日七日。果則永得阿鞞䟦致。如是境界。駭人耳目。若佛在日。或正法中。眾生福勝。信智深厚。聞佛一說。諦信無疑。奈以像末法中有情福劣信智淺薄。聞如是法。便生疑謗。故釋迦世尊說此經時。即有十方十殑伽沙諸佛如來。現大神變。發誠諦言。證我世尊所說非謬。仍自今有無信之人。聞修西方淨土業者。撥之為邪謗法之?。云何不怖。凡是三寶弟子。應須諦信佛語。如為臣者必信王言。若為子者必信父訓。若其不信。豈得名為忠臣孝子。若四眾等以佛為師。不信佛語。便非佛子。乃是魔民。如是之人。深可怖畏。而諸眾生所以不能深信經語有此疑者。皆由無明惑故。妄起顛倒。因疑惑故。墮三惡道。悔何所及。大眾當依佛語。如教修行。不得疑惑。所有我等無始至今。一切疑惑重罪業障。若不懺除。無由往生。宜各人人如救頭然。求哀禮懺。速令清淨未作之罪。不敢更作。相與志心。五體投地。歸依世間大慈悲父。南無教主釋迦牟尼佛南無世自在王佛南無西方阿彌陀佛南無十殑伽河沙數俱?佛南無東方現在一切諸佛南無不動佛南無山幢佛南無大山佛南無山光佛南無妙幢佛
如是等佛。如殑伽河沙。住在東方。自佛淨土。各各示現廣長舌相。遍覆三千大千世界。周匝圍遶。說誠諦言。汝等有情皆應信受。如是稱讚不可思議佛土功德一切諸佛攝受法門。南無文殊師利菩薩南無普賢菩薩南無觀世音菩薩南無大勢至菩薩南無清淨大海眾菩薩
又復歸依如是十方盡虗空界一切三寶無量賢聖(一拜)。
今日道場同業大眾。宜加用心。攝耳諦聽。疑障消除。身心解脫。願離三塗。求生九品。過去生死。劫石難量。未來輪迴。芥城何盡。惟願三心勵志。十念成功。此方生緣既謝。彼界妙境即現。祥雲後捧。淨侶前迎。剎那頃即得往生。僧祇劫常居安養。今則決疑生信。次第開陳問曰。稱讚疏云。如何口念心思即得往生西方淨土。答曰。心則緣佛境界。憶持不忘。口則稱佛名號。分明不亂。如是心口內外相應。若念一句阿彌陀佛。能滅八十億劫生死之罪。成就八十億劫殊勝功德。一句尚爾。何況十句百句千句萬句。如是一日一月一年一生。行住坐臥。晝夜精勤。何罪垢而不消亡。何功德而不增長。何因不生極樂國。何緣不見彌陀佛。譬如嬰兒。或有所怖。發聲號呼。喚其父母。父母慈悲。聞子喚聲。諸事且置。急來救護。今時五濁惡世眾生。常被生老病死三塗等苦之所逼切。既覺知已。即生驚怖。以真實心。高聲稱念彼佛名號。以求救護。阿彌陀佛有天耳通。必定遠見。有也心通。必定遠知。佛之慈悲不同人間癡愛。父母等視。眾生猶如一子。決定親來。垂慈接引。所以然者。良以西方無量壽佛願力深重。常以光明名號。攝化眾生。我等佛子。今既與佛本願相應。理必如是。勿生疑慮。若諸眾生以志誠心。一念十念。一日七日。承佛願力。皆得往生。
今日道場同業大眾。當起勇猛心殷重心志誠心決定心不退轉心。五體投地。歸依世間大慈悲父。南無教主釋迦牟尼佛南無西方阿彌陀佛南無當來彌勒佛南無勇施佛南無清淨佛南無清淨施佛南無娑留那佛南無水天佛南無堅德佛南無栴檀功德佛南無無量菊光佛南無光德佛南無無憂德佛南無那羅延佛南無功德華佛南無文殊師利菩薩南無普賢菩薩南無觀世音菩薩南無大勢至菩薩南無清淨大海眾菩薩
又復歸依如是十方盡虗空界一切三寶無量賢聖(一拜)。
問曰。決疑集云。但見性悟道。復超生死。何須繫念。彼佛求生化方耶。
答曰。通昧他心聖凡安測知。非正遍授記應難。真修行人當自審察。如人飲水。冷暖自知。諸仁者當觀自己行解。見性悟道。受如來記。紹祖師位。能如馬鳴龍樹。不得無礙辯才。證法華三時。能如天台智者。不宗說皆通行解兼備。能如忠國師壽禪。不此諸大士。皆明垂言教。深勸往生。蓋是自利利他。豈肯悞人自悞。況大雄讚歎。金口叮嚀。希從昔賢。仰稟佛勑。定不謬悞。又當自忖量。臨命終時。生死去住。定得自在。不自無始來惡業重障。定不現前。不此一報身定脫輪迴。不天上人間。十方世界隨意寄託。定無滯礙。不若也了了自信得及。何善如之。若其未然。莫以一時貢高却致。永劫沈墜。自失善利。將復尤誰。嗚呼哀哉。何嗟及矣。古德云。有為雖偽弃之。則功行不成。無為雖真趣之。則聖果難尅。剎那悟道。要須長劫煉磨。頓悟一心。必假圓修萬行。誠哉是言也。今則末世悠悠之徒。學寡疑多。妄肆臆說。自悞悞人。所謂可憐愍者。
今日道場同業大眾。相與志心。五體投地。歸命世間大慈悲父。南無教主釋迦牟尼佛南無西方阿彌陀佛南無當來彌勒佛南無蓮華光遊戲神通佛南無財功德佛南無德念佛南無善名功德佛南無紅燄幢王佛南無遊步功德佛南無寶華遊步佛南無寶蓮華善住娑羅樹王佛南無鬪戰勝佛南無善遊步佛南無周匝莊嚴功德佛南無文殊師利菩薩南無普賢菩薩南無觀世音菩薩南無大勢至菩薩南無清淨大海眾菩薩
又復歸依如是十方盡虗空界一切三寶無量賢聖(一拜)。
問曰
十方皆淨土 云何獨指西
答曰
願強教主勝 諸經共讚推
(十疑論第四云。問曰。等是念佛。求生一佛淨土。何不十方佛土中隨念一佛。何須偏念西方阿彌陀佛。答曰。凡夫無智。不敢自專之。用佛語故。偏念阿彌陀佛。云何用佛語。云釋迦大師一代聖教。處處唯勸眾生專心偏念阿彌陀佛。求生西方極樂世界。如無量壽觀經等。七十六種因緣。殷勤指授。求生西方極樂世界。其餘諸佛一切淨土。雖一經兩經略勸往生。未若彌陀佛國處處經論勸令往生。是故偏念也。如隨願往生經云。普廣菩薩問佛。十方悉有淨土。世尊何故偏讚西方彌陀淨土。專遣往生。佛告普廣。閻浮眾生心多濁亂。為此偏讚西方一佛淨土。使諸眾生專心一境。易得往生。若總念一切佛者。念佛境寬。則心散漫。三昧難成。故不得往生。又求一佛功德與一切佛功德無異。以同一佛法性故。為此念阿彌陀佛。即念一切佛。生一淨土。即生一切淨土。故華嚴經云。一切諸佛身。即是一佛身。一心一智慧力無畏亦然。又云。譬如淨滿月。普應一切水。影像雖無量。本月未曾二。如是無礙智成就等正覺。應現一切剎佛。身無有二)。
問曰
自疑宿業重 十念功德微
答曰
千年萬株木 一火變成灰
(十疑論第八。問曰。眾生無始以來。造無量業。今生一形。不逢善知識。又復作一切罪。無惡不造。云何臨終十念成就即得往生。出過三界結業之事。云何可通。答曰。眾生無始以來。善惡業種。多少強弱。並不得知。但能臨終遇善知識。十念成就者。皆是宿善業強。始得遇善知識。十念成就。若惡業多者。善知識尚不能逢。何可論十念成就。又汝以無始以來惡業為重。十念為輕者。今以道理三種。校量輕重不定不在時節久近多少。云何為三。一者在心。二者在緣。三者在決定。在心者。造罪之時。從自虗妄顛倒生。念佛者從善知識。聞說阿彌陀佛真實功德名號。生一虗一實。豈得相比。譬如萬年暗室。日光暫至。而暗頓滅。豈以久來之暗。不能滅耶。在緣者。造罪之時。從虛妄癡暗。心緣虗妄。境界顛倒。生念佛之心。從聞佛清淨真實功德名號。緣無上菩提心。生一真一偽。豈得相比。譬如有人被毒箭中。箭深毒磣。傷肌破骨。一聞滅除藥皷。即箭出毒除。豈以箭深毒磣而不肯出也。在決定者。造罪之時。以有間心。有後心也。念佛之時。以無間心。無後心。遂即捨命。善心猛利。是以即生。譬如十圍之索千夫不制。童子揮劒。須臾兩分。又如千年積柴。一豆火焚。少時即盡。又如有人一生已來修十善業。應得生天。臨終之時。起一念邪見。即墮阿鼻地獄。惡業虗妄。以猛利故。尚能排一生之善業。令墮惡道。豈況臨終猛心念佛。真實無間。善業不能排無始惡業。得生淨土。無有是處。又云。一念念佛。滅八十億劫生死之罪。為念佛時。心猛利故。伏滅惡業。決定得生。不須疑也。上古相傳。判十念成就。作別時意者。此定不可。又那先經云。國王問那先沙門言。人在世間。作惡至百歲。臨終時念佛。死後得生佛國。我不信是語。那先答曰。如持百枚大石置於船上。因船故不沒人。雖有本惡。一時念佛。不入泥犁中。其小名沒者。不置船上。如人作惡。不知念佛便入泥犁中。又何疑也)。
問曰
具縛凡夫輩 焉能生彼池
答曰
自力經多劫 佛威頃刻時
(十疑論第五。問曰。具縛凡夫惡業厚重。一切煩惱。一毫未斷。西方淨土。出過三界。具縛凡夫云何得生。答曰。有二種緣。一者自力。二者他力。故十住婆沙論云。於此世界修道有二種。一者難行道。二者易行道。難行道者。在於五濁惡世。於無量佛時。求阿鞞䟦致。甚難可得。此難無數塵沙。說不可盡。略述其五。一者外道相似善。亂菩薩法。二者無賴惡人破他勝德。三者顛倒善果能壞梵行。四者聲聞自利。障於大慈。五者唯有自力。無他力持。譬如跛人步行。一曰不過數里。極大辛苦。謂自力也。易行道者。謂信佛語教。修念佛三昧。願生淨土。乘阿彌陀願力攝持。決定得生。如人水路行。藉船力故。須臾即至千萬里。謂他力也。若言具縛凡夫。不得生者。同跛人義也。論又云。劣夫從輪王。一日周行四天下。非是自力。輪王力也。今則舉自心之信。足登釋迦之教船。展方便之輕帆。安精進之正[木*(刀/巴)]。從眾聖引迎之路。乘彌陀願力之風。泛念佛三昧之法流。到極樂淨方之彼岸矣)。
問曰
天宮樂不少 何須堅勸西
答曰
五衰并十劣 不是久長時
(慈恩通讚云。問曰。慈氏天宮快樂不少。勝侶頗多。何須堅勸往生西方。答曰。若論兜率。即勝人間。乃並西方。全成微劣。勝劣既異。彼此各殊。勸生西方。捨劣求勝也。勝劣有異者。淨土十勝。天宮十劣。淨土十勝者。一化主所居勝。二所化命長勝。三國非界繫勝。四淨方無欲勝。五女子不居勝。六修行不退勝。七淨方非穢勝。八國土莊嚴勝。九念佛攝情勝。十十念往生勝。天宮十劣者。一所居國土劣。二所化壽促劣。三界繫攝屬劣。四彼天有欲劣。五男女雜居劣。六修行有退劣。七穢方非淨劣。八國土莊嚴劣。九善念攝情劣。十修行勞苦劣。又雖壽四千歲。己命欲終時。有五衰相現。一則頭上華萎。一則腋下汙出。三則起坐不定。四則氣力衰微。諸天勉。其眷屬。五則多諸掉舉。有斯十劣五衰。所以勸生彼國。又問曰。諸天妙樂。壽劫長遠。足得修行。人中積善。亦自超越。乃至於修羅龍鬼三塗惡趣。正可㧞苦。利生何必。專務求生極樂耶。答曰。欲界諸天躭著妙樂。醉於放酒。視東忘西。貪迷放逸者多。發心修善者少。福盡即墮。如箭射空。色界諸天雖獨行無交。而未盡形累。無色界天亦不出輪迴。經中判為難地。傅大士云。饒經八萬劫終。是落空亡。又楞嚴經說。十種仙類別得生理。壽千萬歲。休止深山。或大海島。絕於人境。報盡還來。散入諸趣。唯有淨土一門侶聖賢。於剎那超三界。而常樂故。云國非界繫勝也(出寂照集))。
問曰
兜率祈生好 內院更無迴
答曰
誰如師子覺 外院尚躭迷
(十疑論第七云。問曰。彌勒菩薩一生補處即得成佛。上品十善得生彼處。見彌勒菩薩。何須求生西方。答曰。求生兜率。理若相似。若約比校。大有優劣。先論二種。一者縱持十善。恐不得生。何以得知。彌勒上生經云。行眾三昧。深入正受。方始得生。更無方便接引之義。不如彌陀本願力光明力。但有念佛眾生。攝取不捨。二者如釋迦佛。在世之時。大有眾生。見佛不得聖果者。如恒河沙彌勒出世亦爾。大有不得聖果者。未如彌陀淨土但生彼國已悉得無生法忍。未有一人退落三界。為生死業縛也。又聞西國傳云。有三菩薩修兜率。一名無著。二名世親。三名師子覺。約云。先生兜率。見彌勒者。即來相報。師子覺先亡。數年無報。次世親亡。三年乃來報云。天宮日長。我生兜率。禮彌勒佛。聽其說法。即來相報。已三年也。問師子覺如何。云生兜率外院。戀著天樂。即不曾見佛。且以菩薩而修兜率。猶有戀著。不見佛者。此輪迴根本。是知兜率難修有墜。非比西方易修無墜也。又白蓮集先師讚毀疑第四云。問曰。慈恩法師千佛一數。製上生經䟽讚。內院云。生天宮有七易。生淨土有十難。聖師所說必不悞人。未審如何和會。答曰。爾只知慈恩上生疏。不知慈恩通讚疏。彼通讚疏云。淨土有十勝。天宮有十劣。却勸人求生淨土。聖師製述豈自相違。蓋為演教隨機各示方便。此與世尊親說彌陀等經勸生西方。又說上生經。勸生內院。意旨何異耶。眾生機緣不同。佛土攝受亦異。譬如有人生緣在南。具舟欲往吳越。治裝問程。智者應酬所問。豈可却讚陸地之便。稱秦蜀之利哉。如此則只增惑亂。不應利益。通方達士隨願知歸。淺見狐疑。強生矛楯。所謂醍醐上昧。為世所珍。遇斯等人。翻成毒藥。普勸後人。勿以管見窺天蠡心測海。疑謗佛土。自結苦因。深誡之哉。深誡之哉。又即司空大師念佛三昧儀云。興宗皇帝御書問曰。西方極樂世界。今世凡夫合求生不。余忝對曰。夫人居浮世。如客寄旅亭。設得盡百年。亦如經一瞬。根被六塵外坌。識遭三火內焚。況無實樂可貪。縱有虗華何戀。是故西賢東哲繼武聯蹤。攷攷厭處於塵寰。念念忻趣於佛境。或上祈慈氏。願往天宮。西禱彌陀。求生淨土。皆超凡之㨗徑。俱入聖之要門。若就彼境以論。則一處見異。報化雙彰。或約自心面辨。則二義說殊。易難兩具。非此兜率定化定易。非彼淨土定報定難。謂兜率經中說有他方來會諸大菩薩住天冠中故。若欲求生化兜率天。〔則〕有七易。若欲求生報兜率天。則具多難。以兜率天通報通化故。求生者有易有難。西方淨土亦有二種。一化淨土。經許凡夫二乘生故。二報淨土。論說女人二乘無故。若欲求生報佛淨土。准上生經疏。則有十難。若欲求生化佛淨土。准諸經說。還有十易。一彌陀願重得生易。(經諸經)二極樂不逆得生易。(無量壽經)三十方諸佛攝受易。(稱讚淨土經)四東方一佛助成易。(藥師本願經)五二大聖者來迎易。(無量壽經)六八大菩薩引去易。(亦藥師經)七奉行十願得生易。(華嚴經行願品)八書寫一經得生易。(決定光明經)九散善迴向得生易。(大寶積經)十少時念佛得生易。(十六觀經)以極樂上通報通化故。求生者有易有難。今我皇帝陛下。生在人中。獲居王位。將今世果。驗前世因。必已曾發大菩提心。必已曾修大菩薩行。雖境強情逸。時時應有於虧違。而信逼志堅。念念常思其善利。早年已曾分受菩薩戒。今歲再曾全受近住戒。兼常念八菩薩。亦恒持大悲心。又於諸處廣作善利。建寺即經。齋僧作福。若直求生報佛淨土。是則實難。若秖求生西方化土願見化身無量壽佛。理甚相應。不為越分。以經疏說。若受佛戒。經於一日乃至七日。供佛筵僧。起塔建寺。書經造像念八菩薩。持大悲心。迴向願生。西方極樂世界。一切皆得。如願徃生。生已即得見無量壽佛及八菩薩。於無上道。更不退轉。更不復墮三惡道中。其間苦惱一切並無。富貴莊嚴不可勝說。唯願專信勤持。無得懷疑。擬進擬退。(自餘凡庶例此知之))。
問曰
彌勒龍華會 逢期亦出離
答曰
五十六萬載 終是下生遲
(念佛鏡。問曰。當來彌勒下生之時。三會說法。度諸眾生。得阿羅漢果。何以不願求生。云何求生彌陀淨土。答曰。彌勒未下生來。不可待得。何以得知。上生經中所說。釋迦牟尼佛入涅槃後。經五十六億七千萬年。然始下生。又下生經云。海水減至三千由旬。彌勒乃出。准法王本記。釋迦涅槃已來。始有二千餘年。全未擬來。不可候待。眾生命短。恐沈苦海。多劫受殃。不值彌勒。今阿彌陀佛現在說法。住極樂世界。廣度眾生。歸依西方。早證道果矣)。
今日道場同業大眾。相與志心。五體投地。歸依世間大慈悲父。南無教主釋迦牟尼佛南無西方阿彌陀佛南無當來彌勒佛南無普光佛南無普明佛南無普淨佛南無多摩羅跋栴檀香佛南無栴檀光佛南無摩尼幢佛南無歡喜藏摩尼寶積佛南無一切世間樂見上大精進佛南無摩尼幢燈光佛南無慧炬照佛南無海德光明佛南無金剛牢強普散金光佛南無大強精進勇猛佛南無大悲光佛南無慈力王佛南無慈藏佛南無栴檀窟莊嚴勝佛南無賢善首佛南無善意佛南無廣莊嚴王佛南無金剛華佛南無寶盖照空自在王佛南無空虗寶華光佛南無琉璃莊嚴王佛南無普現色身光佛南無不動智光佛南無降伏諸魔王佛南無才光明佛南無智慧勝佛南無彌勒仙光佛南無文殊師利菩薩南無普賢菩薩南無觀世音菩薩南無大勢至菩薩南無清淨大海眾菩薩
又復歸依如是十方盡虗空界一切三寶無量賢聖(一拜)。
問曰
厭苦生極樂 豈是有慈悲
答曰
欲得治他病 先須還自醫
(十疑論第一云。問曰。諸佛菩薩以大悲為業。若欲救度眾生。秖應願生三界。於五濁三塗中。救苦眾生。因何求生淨土。自安其身。捨離眾生。則是無大慈悲。專為自利。障菩提道。天台智者答曰。菩薩有二種。一者久修行菩薩道。得無生忍者。實當所責。二者未得已還。及初發心凡夫。凡夫菩薩者。要須常不離佛忍力成就。方堪處三界內。於惡世中。救苦眾生。故智度論云。具縛凡夫有大悲心。願生惡世。救苦眾生者。無有是處。何以故。惡世界煩惱。自強無忍力。心隨境轉。聲色所縛。自墮三塗焉。能救眾生。假令得生人中。得作國王大臣富貴自在。縱遇善知識。不肯信用。貪迷放逸。廣造眾罪。乘此惡業。一入三塗。經無量劫。從地獄出。受貪賤身。若不逢善知識。還墮地獄。如此輪迴。至於今日。故維摩經云。自疾不能救。豈能救諸疾人。又智度論云。譬如二人各有親眷為水所溺。一人情急。直入水救。為無方便。彼此俱沒。一人有方便。往取船筏。乘之救接。悉得脫水溺之難。新發意菩薩亦復如是。未得忍力。不能救眾生。為此常須近佛。得無生忍已。方能救眾生。如得船者也)。
問曰
臨終佛現處 邪正如何知
答曰
天魔不敢現 是佛更休疑
(白蓮集云。問曰。善境現時。其事不定。或邪或正。臨終現時。如何辨明。苟若不識。如何去取。答曰。念佛往生之人。得諸佛護念。故魔不敢現。現者定是佛境故。稱揚諸佛功德經云。若有得聞無量壽如來名者。一心信樂。持諷誦念。其人當得無量之福。永當遠離三塗之厄。臨命終時。一心信樂。念不忘捨。阿彌陀佛將諸比丘往人前。魔終不能毀壞斯等正覺之心。所以者何。其佛世尊興立大悲。誓度一切無量眾生。亦復護持十方世界一切眾生)。
問曰
無量人將化 彌陀豈遍知
答曰
如月處虗空 處處蒙光輝
(龍舒文云。問曰。修行精進者。臨終之時。佛與菩薩來迎。且如十方世界。有無量眾生精進焉。能皆知期。而往迎乎。答曰。佛身如月。影現眾水。水清而現。故無前後去來。故古人云。大願聖人從淨土來。來實無來。深心凡夫。往淨土去。去實無去。彼不來此。此不往彼。而凡聖會遇。兩得交際。彌陀光明如大圓月。徧現十方。水清而靜。則月現金體。月非趣水而遽來。水濁而動。則月無定光。月非捨水而遽去。在水則有清濁動靜。在月則無取捨去來矣)。
問曰
西方十萬億 路遠恐難歸
答曰
夢魂遊萬里 何況仗佛威
(十疑論第九云。問曰。西方去此十萬億佛剎。凡丈劣弱。云何可到。答曰。為對凡夫肉眼生死心量說耳。西方去此十萬億佛剎。但使眾生淨土業成者。臨終在定之心。即是淨土受生之心。動念即生淨土。所以觀經云。彌陀佛國去此不遠。又業力不可思議。一念即生彼。不須愁遠。又如人夢。身雖在牀。而心意識遍至他方。一切世界如平生不異也。生淨亦亦爾。動念即生。不須疑也。又彌陀鈔。間曰。觀經云。西方不遠。且西方去此十萬億佛剎。今云不遠者何也。答曰。有二義。一往生不遠。觀經云。如彈指頃即得往生彼國。二相迎不遠。經云。臨命終時。阿彌陀佛與諸聖眾現在其前。又遠近相對信念。即近不信。即遠也)。
問曰
若負殺生債 冤業豈能離
答曰
往生成佛後 同度更無疑
(龍舒文云。問曰。人平生為惡。殺害眾生。苦虗人民。臨死念佛。亦得往生。其所殺所害之眾生。懷冤枉之心。何時而可解乎。答曰。生淨土得道之後。皆能度脫一切怨親。豈不勝怨怨相報彼此無出期者乎)。
問曰
臨終十念往 何假預修持
答曰
人生有壽夭 十橫恐難知
(慈恩通讚云。問曰。臨終作善。便得往生。何假預前修諸勝業。答曰。人生壽夭。難測短長。或即病困昏迷。或即非時奄逝。既闕生前之善。難逃後世之殃。預作善緣。恐防斯咎。群疑論云。十種命終。不得念佛。一則善友未必相遇。二則或疾苦纏身。不遑念佛。三或偏風失語。不得稱名。四或狂亂失心。注想難尅。五或俄逢水火。不暇志誠。六或輙遇豺狼。無其善友。七或臨終惡友壞彼信心。八或飽食過多。昏迷致命。九或軍作。鬪戰。奄爾輪迴。十或忽墮高巖。傷中身命。如此不得待臨終十念也)。
今日道場同業大眾。相與志心。五體投地。歸依世間大慈悲父。南無教主釋迦牟尼佛南無西方阿彌陀佛南無當來彌勒南無世淨光佛南無善寂月音妙尊智王佛南無龍種上尊王佛南無日月光佛南無日月珠光佛南無慧幡勝王佛南無師子吼自在力王佛南無妙音勝佛南無常光幢南無觀世燈佛南無慧威燈王佛南無法勝王佛南無須彌光佛南無須曼那華光佛南無優曇鉢羅華殊勝佛南無大慧力王佛南無阿閦毗歡喜光佛南無無量音聲王佛南無山海慧自在通王佛南無大通光佛南無才光佛南無金海光佛南無一切法常滿王佛南無寶海佛南無寶英佛南無寶成佛南無寶光佛南無寶幢幡佛南無寶光明佛南無阿閦佛南無大光明佛南無無量音佛南無大名稱佛南無得天安隱佛南無正音聲佛南無無限淨佛南無月音佛南無無限名稱佛南無月光佛南無無垢光佛南無淨光佛南無文殊師利菩薩南無普賢菩薩南無觀世音菩薩南無大勢至菩薩南無清淨大海眾菩薩
又復歸依如是十方盡虗空界一切三寶無量賢聖(一拜)。
問曰
蓮苞住胎日 苦樂定難知
答曰
如在夜摩天 妙樂不思議
(白蓮集云。問曰未審花中受苦受樂耶。答曰。花中住處。如忉利天夜摩天所受快樂故。寶積經第十八云。譬如三十三天夜摩天等。八百由旬。或五百由旬。宮殿之內。遊戱歡樂。我見極樂世界人住胎者。如夜摩天處於宮殿)。
問曰
智者心是佛 愚人愛往西
答曰
根緣有利鈍 演教各隨機
(寂照集云。問曰。六祖壇經云。凡愚不了自性。不識身中真佛。西方願東。東方願西。悟人在處一種。誌公云。智者知心是佛。愚人愛往西方。若果是真正法門。何故二大士排遣。答曰。佛說法有隱顯。教有權實。人根有利鈍。祖師有抑揚。譬如受疾不同。處方還異。今有病熱發黃。方大狂亂。有善醫者。必以寒藥治之。豈可却讚乳石桂附有除寒起廢之功耶。有偏見人。聞寒藥有治熱之功。遂云乳石桂附永不可用。豈不謬哉。祖師單傳心印。誌公方讚大乘直指人心見性成佛。佛法雙亡。不立文字。當時人尚未信受。豈可又教人念佛求生也。圓機達士固自無疑。求法初心定生猶豫。但得意忘言。融通了解。自無矛楯也)。
問曰
無想是泥洹 有想即為癡
答曰
誰留十六觀 佛語敢生疑
(白蓮集云。問曰。般舟經云。是我心作佛。是我心見佛。心有想為癡。無想是泥洹。今起想想佛。豈不為癡耶。答曰。機差教別。聖意難思。遮表多門。文旨非一。或就理遮。情隨有想。而皆非或簡境對治。約行須明違順。順即善淨之想。違即惡染之想。若淨想想善。則善境現。若染想想惡。則惡境現。故方等賢護經云。惡欲想女。夢見於女。善欲想佛。夢見於佛。令謂二想同名。則善惡天隔。不可聞想。一槩厭之。若苟厭之。則違佛謗法。違佛則非為佛子謗法則入十方泥犁。可不慎乎。況此觀行是三世諸佛淨業正因。一切凡夫成聖。元胎安得輕易而不遵哉)。
問曰
女人論中說 不許生蓮池
答曰
蓮池纔到者 轉女化男兒
(白蓮集云。問曰。論士女人及根缺不生。此云何通。答曰。此界女人求者得生。生彼國時。轉為男子)。
問曰
亦有修行者 不樂見阿彌
答曰
宿無緣種故 障重有何疑
(白蓮集云。問曰。亦有人不樂生極樂者何也。答曰。宿無緣種故。執見分別故。不樂也)。
問曰
設如不信敬 毀謗有何非
答曰
阻他求生者 多劫墮泥犁
(大乘懺悔儀第三卷云。問曰。設爾不信。有何過失。答曰。稱揚諸佛功德經云。其有不信。讚歎稱揚阿彌陀佛名號功德。而毀謗者。是人命終。具足五劫。墮阿鼻獄。具受眾苦。又作餓鬼百千萬劫。乃至畜生百千萬劫。常為刀等之所害也。(出得字號)又大彌陀經云。其有人民。男子女人聞阿彌陀佛聲不信。有者不信經語。不信有比丘僧。心生狐疑。都無所信者。皆故從惡道中。來生愚癡。不解宿命。殃惡未盡。尚未當度脫。故心中狐疑。不信向耳。又甘露疏云。徵驗傳說。大歷年中。衡州有一夫。曰張瑗。以謗毀故。病而身爛。每至日晚。見金剛力士身長三丈許。著大坑中。受極苦惱。經於數旬。作牛吼聲。舌墮而卒。瑗有兄弟數人。為喜其謗。總皆身爛舌墮。相次而終。此類甚多。不能具述。經傳所說深可怖畏)。
今日道場同業大眾。相與志心。五體投地。歸依世間大慈悲父。南無教主釋迦牟尼佛南無西方阿彌陀佛南無當來彌勒佛南無日光佛南無無量寶佛南無蓮華最尊佛南無身尊佛南無金光佛南無梵自在王佛南無金光明佛南無金海佛南無龍自在王佛南無一切花香自在王佛南無樹王佛南無勇猛執持牢仗棄捨戰鬪佛南無內豐珠光佛南無無量香光佛南無師子響佛南無大強精進勇力佛南無過去堅住佛南無皷音王佛南無日月英佛南無超出眾華佛南無世燈明佛南無休多易寧佛南無寶輪佛南無常滅度佛南無淨覺佛南無無量寶華明佛南無須彌步佛南無寶蓮華佛南無一切眾寶普集佛南無法輪眾寶普集豐盈佛南無樹王豐長佛南無圍遶特尊德淨佛南無無垢光佛南無日光佛敬禮過去無數劫諸佛大師海德如來敬禮無量無邊盡虗空界無生法身菩薩 無漏色身菩薩 發心菩薩 無邊身菩薩敬禮興正法馬鳴菩薩敬禮與像法龍樹菩薩南無文殊師利菩薩南無普賢菩薩南無觀世音菩薩南無大勢至菩薩南無清淨大海眾菩薩
又復歸依如是十方盡虗空界一切三寶無量賢聖(一拜)。
今日道場同業大眾。如上問答。已經開示。疑障消除。心意泰然。已信之後。更不再疑。從今已去。至於往生。願弟子(某甲)等。承是懺悔。所生功德。速生淨土。同成佛果。受無盡樂。
禮念彌陀道場懺法卷第二
駭
(使楷切)。
勵
(音例)。
跛
(布火切)。
[木*(刀/巴)]
(徒可切)。
瞬
(音舜)。
處三
(上音杵下居止也。准此)。
奄
(音掩)。
遑
(音皇)。
豺
(音柴)。
傷中
(下去)。
楯
(食尹切)。
卍續藏第 74 冊 No. 1467 禮念彌陀道場懺法
禮念彌陀道場懺法卷第三
○引教比證第三
(夫引教比證者。集佛祖語要。採諸子文章。削去繁蕪。撮其精粹。一言㨗徑便出輪迴。六字法門直超生死。依憑聖教。方免沈淪耳)。
今日道場同業大眾。前已決疑生信。釋然氷泮。今復引教比證。拂遣餘惑。又復無始以來至於今日。積惡如恒沙。造罪滿大地。捨身與受身。不覺亦不知。如是種種罪垢。因緣無量無邊。今日發露。願乞除滅。水懺略云。先當興五種心。以為方便。然後此罪乃可得滅。何等為五。一者慚愧。二者恐怖。三者厭離。四者怨親平等。五者觀罪性空。第一慚愧者。自思我與釋迦如來同為凡夫。而今世尊成佛以來。已經爾所塵沙劫數。我等相與躭染六塵。輪迴生死。無有出期。此實世間可慚可愧。第二恐怖者。既是凡夫身口意業。常與罪相應。以是因緣。命終之後。當墮地獄畜生餓鬼三塗惡道。受無量苦。如是實為可恐可怖。第三厭離者。相與常觀。生死之中。猶如車輪。生老病死八苦交前。無時暫息。此身眾苦所集。一切皆是不淨。何有智者。當樂此身生死。既有種種惡法。甚可厭離。第四怨親平等者。於一切眾生。起慈悲心。無彼我想。何以爾者。若見怨異於親。即是分別。以分別故。起諸憎愛。因違順緣。造諸惡業。惡業成熟。故得苦果。他以怨來。己須親應。於含毒者。報之以恩。應作是觀。我昔惱君。君今怒我。我之宿罪。縱使殺身。亦合甘心。而況怒耶。假饒前世無罪。今輙怨憎。橫見欺陵。應當思忖。彼有智者。欲令成就忍波羅蜜。是我思師。云何遭遇。但應仰報。豈敢懷違。若無智者。乃是悲田。如母聞子返罵之時。母轉歡心。但更撫摩。曾無慍色。愍其癡小。唯與深恩。今亦如斯。彼蓋煩惱內攻迷體。密使性未狂。歇力不自由。以此悲心。但垂拔救。豈合念咎。思以為讐。若起違心。與癡何異。人欲強者。推以為強。人欲高者。推以為高。豈有違順憎愛於其間哉。怨親平等矣。第五觀罪性空者。無有體相。從因緣生。顛倒而有。既從因緣而生。則從因緣而滅。從因緣而生者。狎近惡友。造作不善。從因緣而滅者。即是今日洗心懺悔。是故經言。此罪性不在內不在外不在中間。故知此罪本從空生。六根本淨。四大元空。物我皆亡。將何為苦。欲除妄本。須見靈源。故了性空。是真滅罪。
今日道場同業大眾。從於今日。乃至往生。觀罪性空。悉無障礙。相與志心。等一痛切。五體投地。歸依世間大慈悲父。南無教主釋迦牟尼佛南無世自在王佛南無西方阿彌陀佛南無二十五俱胝佛南無南方現在一切諸佛南無日月光佛南無名稱光佛南無大光蘊佛南無迷盧光佛南無無邊精進佛
如是等佛。如殑伽沙。住在南方。廣舌稱讚佛土功德攝受法門。南無文殊師利菩薩南無普賢菩薩南無觀世音菩薩南無大勢至菩薩南無清淨大海眾菩薩
又復歸依如是十方盡虗空界一切三寶無量賢聖(一拜)。
今日道場同業大眾。各各志誠。善攝心聽。古今佛祖勸修西方無盡法門。
釋迦教主 偏讚法門
今日道場同業大眾。賢護經云。假使有人以七寶滿十方微塵數三千大千世界。以用布施。復以衣服飲食四事供養一切眾生。皆令得至阿羅漢果。其福多不。賢護白言。世尊。其福甚多。佛告賢護。不如有人勸令稱念一聲阿彌陀佛功德。即過於彼。勸他既爾。何況自念。一聲尚爾。何況多耶。又陀羅尼集經云。若四部眾將持七寶滿世界中布施十方一切諸佛。不如有人以一錢一香一華好心供養阿彌陀佛。作此功德者。一切諸佛及諸菩薩金剛天等皆悉歡喜。死生阿彌陀佛國。若人然燈供養阿彌陀佛。命終生彼佛國。即得天眼。徹見十方一切世界。陀羅尼集經云。若轉輪王十萬歲中滿四天下七寶布施十方諸佛。不如有人一彈指頃坐禪以平等心憐愍一切眾生。念阿彌陀佛功德。死生彼國。救阿難焰口陀羅尼經云。諸佛子等若聞阿彌陀如來名號。能令汝等往生西方極樂淨土蓮華化生。得不退地。藥師經云。若淨信男女有能受持八方齋戒。或經一年。或經三月。以此善根。願生西方極樂世界。有未定者。若能聞我藥師瑠璃光如來名號。臨命終時。有八菩薩。乘神通來。示其道路。即於西方極樂世界寶蓮華中自然化生。
今日道場同業大眾。相與志心。五體投地。歸依世間大慈悲父。南無教主釋迦牟尼佛南無西方阿彌陀佛南無當來彌勒佛南無梵天佛南無不退轉輪成首佛南無大興光王佛南無法種尊佛南無日月燈明佛南無須彌佛南無大須彌佛南無超出須彌佛南無香像佛南無圍遶香熏佛南無淨光佛南無香自在王佛南無大集佛南無香光明佛南無大光佛南無無量光明佛南無文殊師利菩薩南無普賢菩薩南無觀世音菩薩南無大勢至菩薩南無清淨大海眾菩薩南無佛陀南無達摩南無僧伽
又復歸依如是西方盡虗空界一切三寶無量賢聖(一拜)。
馬鳴論主 起信法門
大乘起信論云。如修多羅說。若人專念西方極樂世界阿彌陀佛。所修善根。迴向願求。生彼世界。即得往生。常見佛故。終無有退。若觀彼佛真如法身。常勤修習。畢竟得生。住正定故。
今日道場同業大眾。相與志心。五體投地。歸依世間大慈悲父。南無教主釋迦牟尼佛南無西方阿彌陀佛南無當來彌勒佛南無開光明佛南無月燈光佛南無月光佛南無日月光明佛南無火光明佛南無集音佛南無最威儀佛南無光明尊佛南無蓮華軍佛南無蓮華響佛南無多寶佛南無師子吼佛南無師子音佛南無精進軍佛南無金剛踊躍佛南無度一切禪絕眾疑佛南無寶大侍從佛南無無憂佛南無地力持勇佛南無最踊躍佛南無文殊師利菩薩南無普賢菩薩南無觀世音菩薩南無大勢至菩薩南無清淨大海眾菩薩
又復歸依如是十方盡虗空界一切三寶無量賢聖(一拜)。
坦淵記主 甘露法門
甘露疏記第一云。念佛求生淨土者。與初心汎修餘善者。優劣不同。汎修餘善者。唯依自力。要經多劫修行不退。方獲聖果。則甚為難。念佛求生淨土者。依阿彌陀佛願力。攝持不捨。則少有退墮。甚為易也。譬如二人皆欲渡海往詣寶山。一人則種植樹木。待以為船欲使樹成。甚為久遠。多諸障難。不能得渡。自力汎修餘善者。亦復如是。一人則於海岸上。遇大商主有大船舶。以柔軟語。告大商主。憐愍聽許。即時登船。不歷久遠。得至寶所。依阿彌陀願力。攝持念佛。求生淨土者。亦復如是。又云。從昔無量劫來。常受苦惱。一一眾生。一劫之中。所積身骨。如王舍城毗富樓山。所飲乳汁。如四大海水。身所出血。多四大海水。父母等命終。哭泣所出目淚。多四海水。沈生曠劫。不遇覺王。且佛出中天舍衛。三億人不見不聞。震旦一方不知不覺。三塗八難障重難逢。諸佛希出世。處難無緣值。雖生不值佛。而慶遇此經。
慈覺長老 語錄法門
(勸化文云。蓋以初心入道忍力未淳須託淨緣。以為增上。何則娑婆國土釋迦已滅。彌勒未生。極樂世界彼二上人親為勝友。娑婆國土諸魔竟作惱亂行人。極樂世界大光明中。决無魔事。娑婆國土邪聲雜亂。女色妖婬。極樂世界水鳥樹林。咸宣妙法。正報清淨。無實女人。然則修行緣具無。若西方淺信之人。橫生疑謗。竊甞論之。此方之人無不厭俗舍之喧煩。慕蘭若之寂靜。故有捨家出家。則殷勤讚歎。而娑婆眾苦何止俗舍之喧煩。極樂優游豈直蘭若之寂靜。知出家為美。而不願往生。其惑一也。萬里辛勤。遠求知識者。蓋以發明大事。决擇死生。而彌陀世尊色心業勝。願力弘深。一演圓音。無不明契。願參知識。而不欲見佛。其惑二也。叢林廣眾皆樂棲遲。少眾道場不欲依附。而極樂世界一生補處。其數甚多。諸上善人俱會一處。既欲親近叢林。而不慕清淨海眾。其惑三也。此方之人。上壽不過百歲。而童癡老耄。疾病相仍。昏沉睡眠。常居太半。菩薩猶昏隔陰。聲聞尚昧出胎。則尺璧寸陰。十喪其九。而未登不退。可謂寒心。西方之人。壽命無量。一託蓮苞。更無死苦。相續無間。直至菩提。所以便獲阿惟越致。佛階决定。可期流轉。娑婆促景。迷於淨土長年。其惑四也。若乃位居不退。果證無生。在欲無欲。居塵不塵。方能興無緣慈。運同體悲。迴入塵勞。和光五濁。其有淺聞單慧。或與少善相應。便為逈出四流。高超十地。抵訶淨土。耽戀娑婆。掩目歸空。宛然流浪。並肩牛馬。接武泥犁。不知自是何人。擬比大權菩薩。其惑五也。故經云。應當發願。願生彼國。則不信諸佛誠言。不願往生淨土。豈不甚迷哉。古德云。念佛一門有七種勝。一詞少易行勝。二念緣佛境勝。三離難獲安勝。四稱名滅罪勝。五持念獲福勝。六果感見佛勝。七親迎往生勝。彌陀十勝。一能滿所求勝。二親迎往生勝。三蒙光超世勝。四聞名得法勝。五聞名轉質勝。六聞名修敬勝。七聞名證果勝。八聞名受生勝。九聞名具德勝。十聞名不退勝。淨土十勝。一生值三寶勝。二速得勝法勝。三生得身相勝。四無惡唯善勝。五無苦純樂勝。六所須隨念勝。七壽命長遠勝。八修行不退勝。九國非界繫勝。十國土莊嚴勝。往生十勝。一經說易生勝。二時但少修勝。三聖眾護念勝。四光明攝受勝。五乘佛願力勝。六化主親迎勝。七諸佛證明勝。八能滅眾罪勝。九眾經共讚勝。十法滅獨行勝。又往生十易。一信解發心得生易。二隨修少善得生易。三凡修一觀得生易。四慈光願攝得生易。五諸教讚勸得生易。六諸佛讚勸得生易。七眾聖加護得生易。八二聖化攝得生易。九念滅眾罪得生易。十臨終聖迎得生易)。
今日道場同業大眾。如上所說。佛祖大慈悲心。垂語勸生念佛法門。我等應當相與志心。五體投地。歸依世間大慈悲父。南無教主釋迦牟尼佛南無西方阿彌陀佛南無當來彌勒佛南無自在王佛南無無量音佛南無定光明佛南無寶光明佛南無寶蓋照空佛南無妙寶佛南無諦幢佛南無梵幢佛南無阿彌陀佛南無殊勝佛南無集音佛南無金剛步精進佛南無自在王神通佛南無寶火佛南無淨月幢稱光明佛南無妙樂佛南無無量幢幡佛南無無量幡佛南無大光普遍佛南無寶幢佛南無淨光佛南無寶王佛南無樹根華王佛南無維衛莊嚴佛南無開華菩薩佛南無見無恐懼佛南無一乘度佛南無德內豐嚴王佛南無金剛堅強消伏壞散佛南無寶火佛南無文殊師利菩薩南無普賢菩薩南無觀世音菩薩南無大勢至菩薩南無清淨大海眾菩薩
又復歸依如是十方盡虗空界一切三寶無量賢聖(一拜)。
香山居士 誓願法門
(白蓮集云。香山居士。白居易。字樂天。作畵西方幀記。誓願云。弟子居易。焚香稽首。跪於佛前。起慈悲心。發弘誓願。願此功德。迴施一切眾生。有如我老者。如我病者。願皆離苦得樂。斷惡修善。不越南部。便覩西方。白毫大光應念來感。青蓮上品隨願往生。從現在身。盡未來際。常得親近。而供養也。欲重宣此願。而偈讚云)。
(極樂世界清淨土 無諸惡道及眾苦 願如老身病苦者 同生無量壽佛所)
唐李太白 讚序法門
(白蓮集云。唐李白。字太白。作金泥畫西方淨土變相。并序云。我佛金天之西日沒之所去。中華十萬億剎有極樂世界焉。彼國之佛身長六十萬億由旬。眉間白毫向右宛轉。如五須彌山。目光。清白。若四海水。端坐說法。湛然長存。沼明金沙。岸列珍樹。羅網彌覆。欄楯周帳。硨磲瑠璃為樓殿之飾玻瑪瓈瑙耀階砌之榮。皆諸佛所證。無虗言者。若已發願。求及發願。若已當生來及當生。精念七日必生其國。功德罔極。灼然難名。讚曰)。
(向西日沒處 遙瞻大悲顏 目淨四海水 身光紫金山 勤金必往生 是故稱極樂
珠網珍寶樹 天花散香閣 圖畫了在眼 願託彼道場 以此功德海 冥佑為舟梁
八十億劫罪 如風掃輕霜 庶觀無量壽 長覩玉毫光)
東坡居士 偈頌法門
(白蓮集云。東坡居士。蘇軾。字子瞻。讚阿彌陀頌曰)。
(佛以大圓覺 充塞恒沙界 我以顛倒想 出沒生死中 云何以一念 得往生淨土
我造無始業 本從一念生 既從一念生 還從一念滅 生滅滅盡處 則我與佛同
如投水海中 如風中鼓槖 雖有大聖智 亦不能分別 願我先父母 與一切眾生
在處為西方 所遇皆極樂 人人無量壽 無往亦無來)
楊無為子 序讚法門
(决疑集。無為子楊傑。字次公。作序云。華嚴解脫長者云。知一切佛。猶如影像。自心如水。彼諸如來不來至此。我不往彼。我若欲見安樂世界阿彌陀如來。隨意即是。知眾生注念。定見彌陀。彌陀來迎。極樂不遠。乃稱性實言。非權教也。淨土無欲池欲界也。其國地居非色界也。生有形相。非無色界也。一切眾生未寤正覺。處大夢中。六道升沈。未甞休止。諸天雖樂。報盡相衰。修羅方瞋。戰爭玄勝。傍生飛走。噉食相殘。鬼神幽陰。飢渴困逼。地獄長夜。痛苦號呼。得生人趣。固已為幸。然而生老病死眾苦縈纏。唯是淨方更無諸苦。蓮苞託質。無生苦也。寒暑不遷。無老苦也。壽命無量。無死苦也。無父母妻子。無愛別離也。上善人聚。無怨憎會也。華裓香食。彌寶受用。無求不得。無窮苦也。觀照空寂。無蘊苦也。悲惠有情。欲生則生。不住寂滅。非二乘也。智照生死。則不退轉。非凡夫也。若生彼土。則無諸惱。不聞知者。固可哀憐。亦有善士。發三種不信心。不求生者。尤可嗟惜。一曰。吾當超佛越祖淨土不足生也。二曰。處處皆淨土。西方不必生也。三曰。極樂聖域。我輩凡夫不能生也。夫行海無盡。普賢願見彌陀佛國雖空。維摩常修淨土。十方如來有廣舌之讚。十方菩薩有同徃之心。試自忖量。孰與諸聖。謂不足生者。何自欺哉。至如龍猛祖師也。楞伽經有預記之文。天親教宗也。無量論有求生之偈。彼皆上哲。精進往生。謂不必生者。何自慢哉。火車可滅。舟名不沈。現華報者。觀甚於張[旭-日+百]。十念而超勝處。入地獄者。莫速於雄俊。再甦而證妙因。世人愆尤未必。若此謂不能生者。何自棄哉。般舟三昧經云。䟦陀和菩薩諸問釋迦佛。未來眾生云何得見十方諸佛。佛教令念阿彌陀佛。即見十方一切諸佛。又大寶積經云。若他方眾生聞無量壽如來名號。乃至能發一念淨信。歡喜愛樂。所有善根。迴向願生無量壽國者。隨願皆生。得不退轉。此皆佛言也。不信佛言。何言可信。不生淨土。何土可生。自欺自謾。自棄己靈。流入輪迴。是誰之咎)。
今日道場同業大眾。相與志心。五體投地。歸依世間大慈悲父。南無教主釋迦牟尼佛南無西方阿彌陀佛南無當來彌勒佛南無寶月光明佛南無賢最佛南無寶蓮華步佛南無壞魔羅網獨步佛南無師子吼力佛南無悲精進佛南無金寶光明佛南無無量尊豐佛南無無量尊離垢王佛南無德首佛南無無數精進興豐佛南無無言勝佛南無無愚豐佛南無月英豐佛南無無異光豐佛南無逆空光明佛南無最清淨無量幡佛南無好諦住唯王佛南無成就一切諸剎豐佛南無淨慧德豐佛南無淨輪幡佛南無琉璃光最豐佛南無寶德步佛南無最清淨德寶佛南無度寶光明塔佛南無無量慚愧金最豐佛南無文殊師利菩薩南無普賢菩薩南無觀世音菩薩南無大勢至菩薩南無清淨大海眾菩薩
又復歸依如是十方盡虗空界一切三寶無量賢聖(一拜)。
孝祥狀元 序引法門
(狀元張待制。作龍舒淨土文序云。阿彌陀佛如來。以大願力。攝受群品。繫念甚簡。證果甚速。或者疑之余。甞為之言。阿彌陀佛即汝性是。極樂國土即汝心是。眾生背覺合塵。淪於七趣。立我與佛。天地懸隔。佛為是故。慈悲方便。開示悟入。現諸無量如幼三昧。莊嚴其國。備極華好。後以辯智而為演說。令諸眾生歡喜愛樂。於日用中能發一念。念彼如來。欲生其國。即此一念清淨堅固。還性所有。與佛無異。當念是時。不起於坐。阿彌陀佛極樂國土皆悉現前。如是修習。乃至純熟。幻身壞時。此性不壞。金蓮華臺由性種生。徃生其中。如歸吾廬。諸佛菩薩即我眷屬。性無異故。自相親愛。友人龍舒王虗中。端靜簡潔。博通群書。訓傳六經諸子數十萬言。一旦指之曰。是皆業習。非究竟法。吾其惟西方之歸。自是精進。唯佛是念。年且六十。布衣蔬茹。重趼千里。以是教人。風雨寒暑。弗遑暇恤。間居曰課。千拜夜分。乃寢面目。奕奕有光。望之者言。其淨土文。凡修習法門。與感驗章。著具有顛。末將求信道者。鋟木傳焉。委余序其書。故為之題其端云。虗中名日休。十月旦歷陽張孝祥序)。
龍舒虗中 淨土法門 店邸雨具 勸預求生
(龍舒淨土文略云。譬如入大城中必先覔安下處。却出幹事。柢暮昏黑。則有投宿之地。先覔安下處者。修淨土之謂也。抵暮昏黑者。大限到來之謂也。有投宿之地。生蓮華中。不落惡趣之謂也。又如春月遠行。先備雨具。驟雨忽至。則無淋滴狼狽之患。先備雨具者。修淨土之謂也。驟雨忽至者。大命將盡之謂也。無淋滴狼狽之患者。不至沈論惡趣受諸苦惱之謂也。且先覔安下處者。不害其幹事。先備雨具者。不害其行遠塗。是修淨土者。皆不妨一切世務人。何為而不修乎。予一相識。平生多殺魚之罪。晚年得疾。有似中風。予怜其罪惡疾苦。乃徃見之。勸念彌陀。堅不肯念。但與予說雜話。豈非為惡業所障疾病所昏。已不能迴。心念。善閉眼之後。將奈之何。故修此者。宜急早迴首也。世間晝必有夜。寒必有暑。人所共知。不可隱者。若曰生必有死。人乃諱之。不肯說出。何大蔽也。蓋不知所謂我者初不曾死。唯業緣盡而去年。故不可不修淨土以求蓮華中生。而受清虗之身無極之壽。以脫一切生死苦惱也)。
佛示阿難 勸凡求生
(龍舒云。大阿彌陀經。釋迦佛。一日容顏異常。侍者阿難恠而問之。佛言。善哉所問者。勝於供養一天下聲聞緣覺及布施諸天人民。以至蜎飛蝡動之類。雖至累劫。猶百千萬倍。不可以及。所以者何。以諸天帝王人民乃至蜎飛蝡動之類。皆因汝所問。而得度脫之道。以此觀之。是釋迦佛初欲說阿彌陀佛之時。其存於心。而形於色者。已異於平日。則阿彌陀佛所以感諸佛者。固以非常。況於感一切眾生者乎。及阿難問而告之。則為諸天帝王人民。以至蜎飛蝡動之類。皆因汝所問而得度脫之道。是上自諸天。下至蠕動。皆同在三界之內。故不出輪迴。是以未為得度脫者。阿彌陀大願力無所不度。故皆度脫之也。觀其初發願偈云。我至成佛時。名聲超十方。人天忻得聞。俱來生我剎。地獄鬼畜生。亦生我剎中。是則凡在三界。六道輪迴之內者。無所不度。是以此經云。阿彌陀佛現在西方極樂世界。又在十方世界。教化無央數。諸天人民以至蜎飛?動之數。莫不得過度解脫者。蜎飛謂微細飛蟲也。?動謂微細蛆蟲也。若此者佛尚化度。況於人乎。是其所以廣度眾生。無有窮極。而人一念歸依。遂生其國。無足疑也)。
現禾俱益 勸俗求生
(淨土之說。多見於日用之間。而其餘功。乃見於身後。不知者止。以為身後之事而已。殊不知大有益於生前也何則佛之所以訓人者。無非善。與儒教之所以訓人。何以異哉。唯其名有不同耳。故其以淨土為心。則見於日用之間者。意之所念。口之所言。身之所為。無適而非善。善則為君子為大賢。現世則人敬之神佑之。福祿可增。壽命可延。由是言之。則從佛之言。而以淨土為心者。孰謂無益於生前乎。其次為業緣所奪。而不能專心志。於此苟有志焉者。亦惡緣自此而省。善緣可以自此而增。惡緣省而不已。終必至於絕其惡。善緣增而不已。終必至於純乎。善惡既絕矣。善既純矣。非為君子而何。非為大賢而何。由是言之。則從佛之言。而以淨土為心者。孰謂無益。於生前乎。又其次不知禮義之所在。不知刑罰之可畏。唯氣力之為尚。唯勢利之為趨。苟知以淨土為心。則亦必知省己而自咎。所謂雖不能皆合於禮義。亦必近於禮義矣。雖不能盡超乎刑罰。亦必遠於刑罰矣。漸可以脫小人之域。而終為君子之歸。庸人稱知佛理者。世人目為善人。此其効也。由是言之。則從佛之言。而以淨土為心者。孰謂無益於生前乎。或曰。從孔子之言。而以儒教為心。豈不益於生前。何必淨土哉。曰此世間法耳。非出世間法。世間法則不出於輪迴。出世間法則直脫輪迴之外。淨土既益於生前。又益於身後者。以其兼出世間法故也)。
因少果多 勸眾求生
(修持法門有九品。人人皆可以修。雖罪惡之人。佛亦不棄。迴心向善則為善矣。故此十念法門。人皆可以通行。譬如久為暗室。一燈照之。則明矣。故雖殺牛屠馬之人。放下屠刀。亦可以修者不難。亦不妨一切俗事。故在官不妨職業。在士不妨修讀。在商賈不妨販賣。在農人不妨耕種。在公門不妨幹事。在僧不妨禪誦。凡一切所為。皆不相妨。故曰其修持功夫見於早辰一茶之頃耳。遂可以為萬萬劫不壞之資人。何為而不修乎。今有販物者。一錢而得兩錢之息。則必自喜。以為得息之多矣。行路者一日而及。兩日之程亦必自喜。以為及程之多矣。是於外物小有所得。而知其喜也。或兩錢而得一錢之價。必憂之。以為喪本。兩日而及一日之程。亦必憂之。以為費日。是於外物小有所失。而知其憂也。何於吾身之光陰有限。則泪沒以過其失大矣。而不以為憂。於淨土之因緣難遇。幸而知之。其得大矣。而不以為喜。是徒見小得小失。而知其憂喜。及得失之大者。則不能知。何不思之甚也。況不費時刻。用力甚少。而收切有不可盡言者。何為而不修乎。此而不修。可痛惜哉。可痛惜哉)。
比校優劣 勸迷求生
(人驟聞淨土之景像。多不信之無足怪也。盖拘於目前所見遂。可謂目前所不見者亦如此而已。且如陋巷糞壤之居者。安知有廣夏之清淨。小器藜藿之食者。安知有食前之方丈弊篋錙銖之蓄者。安知有天府之充溢。故處娑婆濁世。不信有清淨佛土。所以生長於胞胎。不知彼有蓮華之化生。壽不過百年。不知彼有河沙之壽數。衣食必由於營作。不知彼有自然之衣食。快樂常雜於憂惱。不知彼有純一之快樂。然則佛之所言。不可以目前所不見而不信也。況佛切誡。人以妄語。必不自妄語。以誑人。世人妄語者。非以規利則避害。佛無所求於世。何規利之有。佛視生死。如刀斫虗。空何避害之有。是佛無所用其妄語也。世間中人已上者。猶不肯妄語。以喪其行。止況佛乎。其言可信。無足疑也)。
雙明十戒 勸儒求生
(儒者或以釋氏之徒無戒行。故輕其教。而因以不信淨土。是不然。豈可以道士不肖而輕老子。士人不肖而輕孔子。智者尚不以人廢言。況可以其徒而輕其教乎。釋氏之教。有世間法。有出世間法。其世間法與吾儒同者。不可以縷數。姑舉其大者言之。釋氏可以攷攷訓世人者。無非誡惡勸善。而吾儒何甞不誡惡勸善哉。且以目前言之。佛以殺生偷盜邪婬為身三業。而孔子言。勝殘去殺。詩人言。文王德及鳥獸昆蟲。是豈不誡殺哉。盜固不在所言矣。孔子言。吾未見好德如好色者。詩人刺不好德而悅美色。是豈不誡邪婬哉。佛以妄言綺語兩舌惡口為口四業孔子謂。人而無信。不知其可。豈不誡妄言也。謂巧言令色鮮矣仁。豈不誡綺語也。書稱。爾無面從。退有後言。豈不誡兩舌也。惡口謂之。惡怒之聲尚未至於穢語。荀子謂。傷人之言深於矛戟。見未甞不誡惡怒之口也。佛又以貪嗔癡為意三業。孔子謂。見得思義。是則誡貪矣。謂伯夷叔齊不念舊惡。是則誡嗔矣。謂困而不學民斯為下。是則誡癡矣。由此言之。儒釋未甞不同也。其不同者。唯儒家止於世間法。釋氏又有出世間法。儒家止於世間法。故獨言一世。而歸之於天。釋氏又有出世間法。故知累世而見眾生業緣之本末。此其所不同耳。欲知釋氏之所長。須看楞嚴楞伽圓覺無蓋障菩薩所問經。及曉金剛經之理。未能如是。而遂非之。則孔子所謂不知而作之者。可不誡哉。誠如是則釋氏為可信矣。其言淨土。烏可以不信哉。所謂出世間法。淨土尤其要者。不可以不勀也)。
勤修須斷 勸執求生
(世有專於執著者云。唯心淨土。豈復更有淨土。自性彌陀。不必更見彌陀。此言似之而非也。何則西方淨土有理有迹。論其理。則能淨其心。故一切皆淨。誠為唯心淨土矣。論其迹。則實有極樂世界。佛叮嚀詳複言之。豈妄語哉。人人可以成佛。所謂自性彌陀者。固不妄矣。然卒未能至此。譬如哀材可以雕刻物象。極其華麗。必加以雕刻之功。然後能成不可。遽指良材。而遂謂物象之華麗也。是所謂唯心淨土而無復更有淨土。自性彌陀不必更見彌陀者。非也。又或信有淨土。而泥唯心之說。乃謂西方不足生者。皆失之矣何則此言甚高。且恐不易到。古人云。見道方修道。又云。單輪不運。隻翼不飛。又解行相應。名之曰祖。圭峰云。佛本是而勤。修惑元無。而須斷祖。師云若有纖毫習漏不盡。未免銜鐵負鞍。償他去在。然吾心可以為淨土。而卒未能為淨土。吾性可以為阿彌。而卒未能為阿彌。烏得忽淨土。而不修捨阿彌。而不欲見乎。大阿彌陀經云。十方有無量菩薩徃生阿彌陀國。彼菩薩尚欲徃生。我何人哉。不欲生彼。是果勝於諸菩薩乎)。
今日道場同業大眾。自白居易。至王虗中。先世名儒。皆有讚歎西方法門。我輩應當相與志心。五體投地。歸依世間大慈悲父。南無教主釋迦牟尼佛南無西方阿彌陀佛南無當來彌勒佛南無蓮華尊豐佛南無淨寶興豐佛南無電燈幡王佛南無法空燈佛南無一切眾德成佛南無賢幡幢王佛南無一切寶緻色持佛南無斷疑拔欲除冥佛南無意無恐懼威毛不竪佛南無師子佛南無名苾遠聞佛南無法名號佛南無奉法佛南無法幢佛南無文殊師利菩薩南無普賢菩薩南無觀世音菩薩南無大勢至菩薩南無清淨大海眾菩薩
又復歸依如是十方盡虗空界一切三寶無量賢聖(一拜)。
今日道場同業大眾。色身難保。趁康徤時。辦此大事。應常作念云。吾曹自無始以來。輪迴六道。不曾知此法門。故不得出離。今日知之。豈可不即時下手。年高者固當勉力。年少者不可因循。三教同修。九流共往。命終往生極樂世界。迴視死入陰府。受恐怖者。不可同年而語矣。以大慈悲。救護六道一切眾生。從今已去。至於往生。願弟子(某甲)等。承是懺悔貪嗔癡等一切煩惱。深識三界。猶如牢獄。四大毒虵。五陰怨賊。拔疑惑根。斷無明源。正向涅槃。不休不息。十波羅蜜。常得現前。懺悔已。志心敬禮。常住三寶。
禮念彌陀道場懺法卷第三
粹
(雖遂切)。
泮
(音判)。
慍
(於問切)。
八分
(下上)。
舶
(音白)。
耄
(音冐)。
抵
(音底)。
謫
(音摘)。
軾
(音式)。
槖
(音託)。
裓
(古德切)。
馗
(音逵)。
廬
(音閭)。
茹
(音汝)。
趼
(音蠒)。
恤
(音戌)。
奕
(音亦)。
鋟
(音侵)。
邸
(音底)。
幹
(古案切)。
驟
(鋤祐切)。
漓
(呂支切)。
狽
(音貝)。
蜎
(音淵)。
蝡
(音軟)。
壤
(如兩切)。
錙
(音之)。
銖
(音殊)。
孜
(音茲)。
戟
(居逆切)。
卍續藏第 74 冊 No. 1467 禮念彌陀道場懺法
禮念彌陀道場懺法卷第四
○往生傳錄第四
(夫徃生傳錄者。伏為三灾劫。近五濁時。臨入地獄者如牛毛。生蓮池者若麟角。是以釋迦調御遺聖教於閻浮。彌陀世尊度眾生於末法。故得慈光願攝佛力難思。有願必迎。無機不被。我等宿生何幸得遇斯門欲報佛恩。輙集懺法。援引徃生事迹。非敢攻乎異端。依憑傳記明文。寔謂述而不作。欲知安養路。先看徃生人)。
今日道場同業大眾。前已引教比證。次明往生傳錄。是以愽來教典。該括古今。開釋疑情。逕超信地。若登彼岸。舟固可忘。來者問津。斯言勿忽。無輙悔墮。悞認疑城。欲求往生。先應禮懺。救拔我等。無始至今。罪障消滅。相與志心。等一痛切。五體投地。歸依世間大慈悲父。南無教主釋迦牟尼佛南無世自在王佛南無西方阿彌陀佛南無三十六俱胝佛南無西方現在一切諸佛南無無量壽佛南無無量蘊佛南無無量光佛南無無量幢佛南無大自在佛南無大光佛南無光燄佛南無大寶幢佛南無放光佛
如是等佛。如殑伽沙。住在西方。廣長舌讚佛土功德攝受法門。南無文殊師利菩薩南無普賢菩薩南無觀世音菩薩南無大勢至菩薩南無清淨大海眾菩薩
又復歸依如是十方盡虗空界一切三寶無量賢聖(一拜)。
今日道場同業大眾。善根心耳。一一諦聽。定意散心。作觀念佛。一日七朝。一聲十念。依經修持。見聞隨喜。盡得往生。極樂世界各如本傳。
廬山遠公 結社往生
(梁高僧傅第六云。東晉僧惠遠法師。雁門人。居廬山。與劉遺民等僧俗百二十三人。結為蓮社。以修淨土。謂他日生蓮華中也。遺民著文讚頌。感一仙人乘雲聽法空中。或奏清唄。聲御長風。法師澄心觀想。初十年。三覩聖相。而遠公沈厚不言。後七月。遠又見阿彌陀佛身滿虗空圓光之中。有諸化佛。觀音勢至侍立在右。又見水流。光明分十四支。一一支水流注上下。自然演說苦空無常無我妙法。如十六觀經所說。佛告遠曰。我以本願力故。來安慰汝。後七日。當生我國。見僧佛䭾耶舍及慧持曇順住佛之側。向前揖遠曰。法師之志在吾先。何來之遲也。遠自見分明。乃與其徒言之。且曰。始吾居此。幸於淨土。三覩聖相。今復見之。吾生淨土決矣。次日寢疾。至七日。聖眾遙迎。寂然而化。時義熙十二年八月六日也。同會一百二十三人前後皆生淨土。具列碑文)。
晉闕公則 報現往生
(高僧傳云。東晉闕公則。遠公白蓮社中人。已亡友人。於東京白馬寺作忌曰。林木殿宇皆作金色。空中有聲云。我是闕公則。所祈徃生極樂寶國今已遂矣。故來相報。言訖不現)。
天台智者 三昧往生
(往生傳云。天台智者。釋智顗。字德安。頴川人。開皇十七年。帝請授菩薩戒。還山一心在定。他日由定起。謂弟子智越曰。吾之幻質。且夕云滅。汝於石城。嚴持香花。俟吾以謝此報身。及顗至施牀。西向專念。彌陀佛與二菩薩。及於淨土化佛與菩薩來相遮護。又命侍者。讀無量壽經。一心靜聽經竟。乃顧大眾。合掌讚曰。四十八願莊嚴淨土。花池寶樹易到無人。火車相現。一念改悔者。尚得徃生。況戒定熏修。聖行道力。實不。唐捐。豈不生耶。又囑弟子。多然香燭。又挹三衣鉢杖。置於身側。有欲進齋食者。師曰。能無攀緣。即真齋矣。又索香湯。漱淨舌根。說十如四不生十法界三觀四智四無量六波羅蜜等法。僧有問其所證。師曰。吾不領眾。必淨六根。為他損己。退歸五品位耳。又曰。人命將終。聞鍾磬聲。增其正念汝宜鳴磬。以增吾念。即見彌陀觀音勢至聖眾幡花來迎。於彌陀像前。端坐終焉。弟子等迎歸佛隴嵓。大業元年九月。煬帝遣使。入山設忌。齋集僧。開石室。唯見空榻而已)。
後魏曇鸞 神異往生
(徃生傳云。後魏壁谷僧曇鸞。初自陶隱居。得仙經十卷。鸞忻然自得。以為神仙必可致也。後遇僧菩提留支。問云。佛道有長生乎。能却老為不死乎。支云。長生不死。吾佛道也。遂以十六觀經與之云。汝可誦此。則三界無復生。六道無復徃。其為壽也。有劫石焉。有河沙焉。沙石之數有限。壽量之數無窮。此吾金仙氏之長生也。鸞深信之。遂焚仙經。而專修觀經。雖寒暑之變疾病之來。亦不懈怠。魏主憐其志尚。又嘉其自行化他流傳甚廣。號為神鸞。一日告弟子云。地獄諸苦不可以不懼。九品淨業不可以不修。因令弟子高聲念阿彌陀佛。鸞向西閉目。叩頭而亡。是時僧俗同聞絃管之聲從西而來。良久乃止。至唐貞觀三年四月八日。道俗集其寺。為如來降生之日。且見鸞法師於空中乘七寶船。指道綽曰。汝于淨土。堂宇已成。但唯報命未盡耳。復見化佛菩薩飄飄在空。眾乃驚歎。大生信服。雖無種眾。闡提亦所服之)。
前唐少康 放光往生
(徃生傳下卷。睦州釋少康。貞之初至洛下白馬寺。見殿中文字累放光明。探取之。乃善導西方化導文也。康曰。若於淨土有緣。當使此文再發光明。言未已。光乃閃爍。遂至長安善導影堂。大陳蔫獻。善導於空中曰。汝依吾事。利樂有情。則汝之功。同生安養。又逢一僧謂曰。汝欲化人。當徃新定。言訖遂隱。新定今嚴州也。至彼人尚無識者。康乃乞錢。誘小兒與之。約曰。阿彌陀佛是汝本師。能念一聲。與汝一錢。小兒務得其錢。隨聲念之。後月餘小兒念佛求錢者眾。康乃云。念佛十聲。乃與爾錢。小兒從之。如此一年。無長少貴賤。凡見康者。則稱阿彌陀佛。以故念佛之人。盈於道路。後康於烏龍山。建淨土。道場。康外座令人面西。康先唱阿彌陀佛。次眾人。和之。康唱。時眾見一佛從其口出。連唱十聲。則有十佛。若聯珠狀。康云。汝見佛。不如見佛者。決生淨土。其禮佛人數千。亦有竟不見者。後囑眾人。當於安養。起增邊心。於閻浮提。起厭離心。又云。汝等此時能見光明。真我弟子。遂放異光。數道而亡)。
啟芳圓果 聞鍾往生
(徃生傳云。唐初州僧啟芳圓果二法師。精心觀想淨土。後五月。於觀想中。同覺身臨七寶大池。間有大寶帳。身入其中。見觀音勢至坐二大寶蓮華。下有蓮華。彌滿千萬。見阿彌陀佛。從西來坐一最大蓮華。迭出光明。相照芳等。禮佛問云。閻浮眾生依經教念佛得生此不。佛云。如念我名。皆生我國。無有一人念而不生者。又聞。釋迦佛與文殊菩薩。稱讚淨土。其前又有大殿。殿有三道寶階。第一道純白衣。第二道僧俗相半。第三道唯僧無俗。佛指之謂。芳等云。此皆南閻浮提念佛眾生。遂生於此。汝宜自勉。芳果既寤。歷與其徒言。後五月二人無病。遽聞鍾聲。他人不聞。芳果云鍾聲乃我事。頃刻二人同終)。
台州懷玉 金臺往生
(徃生傳云。懷玉丹丘人。注想淨業。近四十年。天寶元年。玉念佛間。忽見西方聖眾。數若恒沙。中有一人。手擎銀臺前以示玉。玉曰。如玉者。本望金臺。何為銀臺耶。臺乃隱。人亦隱。於是彌加精苦。至三七日。向之擎臺者。復來告云。法師以精苦故。得升上品。又云。上品徃生必先見佛。可趺坐以俟佛。來未旋踵間。異光照室。又三日。異光再發玉曰。若聞異香。我報身即盡。次日書偈云。清淨皎潔無塵垢。蓮華化生為父母。我經十劫修道。來出示閻浮厭眾苦。一生苦行超十劫。願離娑婆歸淨土。偈畢。香氣。四來弟子有見佛與二菩薩共乘金臺。傍千百化佛自西而下迎玉。玉恭敬合掌。含笑長歸)。
相州道昂 樂西往生
(續高僧傳第二十卷云。唐相州寒陵山釋道昴。未詳姓氏。志結西方。願生安養。後自如命極。預於春首。告諸有緣。至八月初。當來取別。未測其言也。期月既臨。一無所患。齋時即陞高座。身含奇相。爐發異香。援引四眾。授菩薩戒。詞理要切。聞者寒心。於時七眾圍繞。昂目高視。乃見天眾繽紛。絃管繁雜。空中有清音遠徹。告於眾曰。兜率天樂。下迎昂公。昂曰。天道乃生死根本。由來非願。我常祈心淨土。如何此誠不從遂耶。言訖。便覩天樂上騰。須臾還滅。便見西方香華伎樂充塞如團雲。飛湧而來。旋環頂上。舉眾皆見。昂曰。大眾好住。今西方靈相來迎。事須聞徃。言訖。但見香爐墜手。於高座上。端然而終。即貞觀七年八月也)。
隋二沙彌 同時往生
(徃生傳云。隋并州文水縣開化寺。有二沙彌。其少者語其長者言。兄作淨土業。莫閑過日。其長從之。同念阿彌陀佛。纔經五年。其長沙彌先死。徃生淨土。見阿彌陀佛。坐百寶蓮華。作紫金色。既瞻禮已。不勝忻慶。即白佛言。弟子有一小同學。今在閻浮提中。同作行業不委。得生此土以不。世尊報言。汝本無心。念吾名號。是彼教汝。汝既得生。彼何疑矣。放汝還去。勤行淨業。正念我名。三年已後。共彼同來。遂即還活。小沙彌聞。悲喜流淚。不捨晝夜。專心念佛。既至三年。二沙彌心眼開明。即見彌陀與諸聖來迎。大地震動。又見天花遍滿虗空。此二沙彌見已。忽然無病。一時命終。同徃淨土。大業十二年也)。
明州可久 報信往生
(徃生傳云。明州僧可久。常誦法華經。故號久法華。平生修淨土業。元祐八年。八十一坐化。三日却還。說淨土事。興十六觀經所說一同。見蓮華臺。皆標合生者姓名。一紫金臺標云。大宋城都府廣教院熏法華。已坐其中。又以金臺標云。明州孫十二郎。合生其中。又一金臺標云。久法華。又一銀臺標云。明州徐道姑。語訖復化。去五年。徐道姑卒。異香滿室。又十二年。孫十二郎卒。天樂盈空)。
今日道場同業大眾。如上所說。僧眾往生。今為僧者。當自念云。我為出家人。了達生死。乃本分事不應。如此汩沒塵俗。一日大限到來。有何倚賴。雖作世善。不免輪迴。如修淨土。速脫生死。面見彌陀。方是出家事畢。又轉以化人。以己為名僧。必信從其言。所為利益無有窮已。必上品往生。相與志心。五體投地。歸依世間大慈悲父。南無教主釋迦牟尼佛南無西方阿彌陀佛南無當來彌勒佛南無拘樓孫佛南無拘那含牟尼佛南無迦葉佛南無師子佛南無明炎佛南無牟尼佛南無妙華佛南無華氏佛南無善宿佛南無導師佛南無大臂佛南無大力佛南無宿王佛南無修藥佛南無名相佛南無大明佛南無炎肩佛南無照曜佛南無日藏佛南無月氏佛南無眾炎佛南無善明佛南無無憂佛南無文殊師利菩薩南無普賢菩薩南無觀世音菩薩南無大勢至菩薩南無清淨大海眾菩薩
又復歸依如是十方盡虗空界一切三寶無量賢聖(一拜)。
長安淨真 授記往生
(徃生傳云。唐長安尼淨真。住積善寺。衲衣乞食。一生無嗔。誦金剛經十萬遍。專精念佛。顯慶五年七月染疾。語弟子曰。五日內。十度見阿彌陀佛觀音勢至菩薩。僧眾不可稱數。如來放光。照吾身及室內。咸皆洞明。又兩度見極樂國土莊嚴之事。寶樓閣池。雜色蓮華。開敷水上。金沙德水。諸天童子遊戲池中。聞殊香芬郁。亦見紫金臺。聞天音樂。千萬諸佛皆真金色。與吾授記。當得作佛。吾得上品徃生。言訖。跏趺而逝。光照一寺)。
丹陽道瑗 佛現往生
(徃生傳云。劉宋丹陽尼道瑗。少聰悟。成戒之後。研味三藏。尤得其要。大造佛像。以廣福業。又造金無量壽像一軀。願憑其福。接置西方。明年夏四月十一日。像於眉間。大放光明。照寺內盡。如金色。於金色中。無量壽佛與瑗記曰。汝捨此報。必遂依我。當善護持。勿生疑慢。瑗得其記。彌增感悅。於其月望日。就其像前。端坐入滅)。
洛陽悟性 中品往生
(徃生傳云。尼悟性。浴陽人。於衡州。遇照闍梨。發願念佛。因大曆六年入廬山。忽病。聞空中音樂。尼曰。我得中品上生。見同念佛人。西方盡有蓮華也。身皆金色。時年二十四)。
尼大明月 聞香往生
(徃生傳云。汾州平遙度脫寺。名尼大明月師。玄中寺綽禪師。學念佛三昧。以為真極。每欲稱念阿彌陀佛。必換淨衣。口含沉香。燒眾名香。熏所居室。三年不斷。臨終舉寺。咸覩聖眾。奇光光中。聞沉水香。尋卒)。
今日道塲同業大眾。如上所說。尼眾往生。今為尼者。當發願云。常奉三歸。恒除五障。又能精心觀想。不久見佛。此報身盡。必定往生。相與志心。五體投地。歸依世間大慈悲父。南無教主釋迦牟尼佛南無西方阿彌陀佛南無當來彌勒佛南無提沙佛南無明耀佛南無持髻佛南無功德明佛南無示義佛南無燈曜佛南無興盛佛南無藥師佛南無善濡佛南無白毫佛南無堅固佛南無福威德佛南無不可壞佛南無德相佛南無羅睺佛南無眾主佛南無梵聲佛南無堅際佛南無不高佛南無作明佛南無大山佛南無金剛佛南無將眾佛南無無作佛南無珍寶佛南無文殊師利菩薩南無普賢菩薩南無觀世音菩薩南無大勢至菩薩南無清淨大海眾菩薩
又復歸依如是十方盡虗空界一切三寶無量賢聖(一拜)。
烏長國王 見佛往生
(徃生傳云。烏長國王。萬機之暇。謂群臣曰。朕為人主。不免生老病死無常之苦。六趣輪?。誰分貴賤。聞西方佛國。誓願棲神。於是日夜。精勤念佛行道。廣行布施。利樂眾生。每日設一百僧齋。王與后妃。親手行食。時請名僧。咨扣妙法。三十餘年。精專無替。一日宮中見彌陀佛西方聖眾來迎。祥瑞不一。端坐示滅。神色怡悅)。
學士張抗 持課往生
(徃生傳云。晉翰林學士張抗平生積善。信重佛門。誓課大悲心十萬遍。願生西方。課畢。年遇六十。忽寢疾。唯念阿彌陀佛。謂家人云。西方淨土。元只在堂屋西間之內。阿彌陀佛座蓮華上。翁兒在蓮華池。金池地上。禮佛嬉戲。言訖。念佛而亡。翁兒乃孫子名。方三二歲而亡矣)。
晉劉遺民 摩頂往生
(徃生傳云。東晉逸士。劉程之。字仲思。號遺民。依遠公共修淨土。專坐禪。作觀想法。方半歲。即於定中。見佛光照耀。又地皆金色。居山十五年。末年又於想念佛中。見阿彌陀佛身紫金色毫散照。埀手下接。以臨其室。程之慰幸。悲泣自陣曰。安得如來為我摩頂。以衣覆我。佛乃為摩其頂。引袈裟以覆之。他日想念。又見身入七寶大池。蓮華清白相間。其水湛湛。如無邊岸。中有一佛。頂有圓光。?有卍字。指池水曰。八功德水。汝可飲之。程之飲水。甘美盈口。乃還猶覺。異香發於毛孔。乃曰。淨土之緣至矣。廬阜諸僧皆來會。程之對佛像。焚香再拜。祝曰。我以釋迦遺教。故知有阿彌陀佛。此香當先供養釋迦如來。次供養阿彌陀佛。復供養法華會中佛菩薩眾。以至十方佛菩薩眾。願令一切有情。俱生淨土。祝畢。與眾話別。面西端坐。斂手氣絕。年五十九)。
信士牧鄉 執幡往生
(徃生傳云。唐信士鄭牧卿。榮陽人。舉家奉佛。母及姊妹同祈淨方。至開元二十一年。因疾困篤。有醫人及同道者。咸勸喻謂。且進魚肉。以救羸軀。痊復之後。修持淨戒。不亦可乎。牧卿曰。噫如此浮生。縱因葷穢而得痊乎。終歸磨滅。不奉佛禁。而惜微命何為。確然不許。遂嚴佛事。手執幡脚香爐。一心稱念阿彌陀佛。復作是言。丈夫一心不退。願徃西方。奄然長徃。異香充庭。隣里共知。舅氏夢寶池花敷。見牧卿合掌趨上。時當五十九)。
京兆房翥 勸化往生
(彌陀感應圓云。唐房翥。京兆人。暴死至陰府。見閻羅王。王曰。據案簿君。曾勸一老人念佛。已生淨土。君承此福。亦合生淨土。故來相見。翥曰。先許金剛經萬卷。巡禮五臺。未欲徃生。王曰。誦經巡禮。固為好事。不如早生淨土。王知意不可奪。乃放還。以此知勸人修者。非徒徃生。又感動幽冥也)。
宋郡希文 神遊脫難
(龍舒文云。鎮江郡彪。字希文。為士人時。夢至一官府。人皆稱安撫。彪自喜曰。豈非予及第後作安撫乎。行至前見一宮員。問曰。汝知汝未及第。因不對曰。不知令引彪去。看見一大鑊煑蛤蜊。見彪乃作人聲。叩彪姓名。彪遂念阿彌陀佛。方念一聲。蛤蜊皆變作黃雀飛去。彪後果及第。至安撫使。以此見殺生阻人前程。不可不誡。又見佛力廣大。不可不誡。又見佛力廣大。不可不敬。官職自有。定分不可苟求)。
參軍仲回 問疑往生
(徃生傳云。王仲回。光州司士參軍也。無為郡人。因陳本郡。圬垾水利。大司農得其實請。朝廷推恩。乃有是命。其為徃信厚。未甞與人校短長。天衣懷禪師住鑯佛道場時。亦甞諸問。而鄉里以善人稱之。既而信向淨土。但未具深心耳。至元祐初。問余曰。經典多教。念彌陀生淨土。祖師則云。心即是淨土。不用更生西方。其不同何耶。答曰。實際理地。無佛無眾生。無樂無苦。無壽無夭。又何淨穢之有。豈得更以生不生為心耶。此理奪事也。然而處此界者。是眾生乎。是佛乎。若是佛境界。則非眾生。又何苦樂壽夭淨穢之有哉。試自忖思。或未出眾生之境。則安可不信教典。志心念彌陀。而求生淨土哉。淨則非穢。樂則無苦。壽則無夭矣。於無念中起念。於無生中求生。此以事奪理也。故維摩經云。雖知諸佛國及與眾生空。而常修淨土。教化於群生。又問如何得念不間斷。答曰。一信之後。更不再疑。即是不間斷也。司士忻躍而去。至二年十二月旦之夕。余守丹陽郡。忽夢司士云。向蒙指示淨土。今已得生。特來相謝。乃再拜而去。翌日召丹徒。令陣安止語其夢。蓋陳令深信淨土故也。後數日。得司士之子進士術。哀計乃知信。然又聞司士未亡七日已前。預知時至。與鄉舊為別。余弟仵亦在坐。屢有見謝之語。然則司士決生淨土矣。元祐四年四月八日。無為揚傑述)。
今日道場同業大眾。如上所說。男眾往生。今為士丈夫。當自念云。光陰迅速。幻身難保。不如每朝以頃刻之暇。修西方法門。現世可以消災。身後更無苦趣。若發大菩提心。轉以化人。其為福報。豈易量耶。身後必得往生。相與志心。五體投地。歸依世間大慈悲父。南無教主釋迦牟尼佛南無西方呵彌陀佛南無當來彌勒佛南無七佛南無十方十佛南無三十五佛南無五十三佛南無百七十佛南無莊嚴劫千佛南無賢劫千佛南無星宿劫千佛南無十方菩薩南無十二菩薩南無文殊師利菩薩南無普賢菩薩南無觀世音菩薩南無大勢至菩薩南無清淨大海眾菩薩
又復歸依如是十方盡虗空界一切三寶無量賢聖(一拜)。
隨文皇后 異香往生
(徃生徵驗傳云。隋文帝后。雖居王宮。深厭女質。常誦阿彌陀佛。至臨終時。異香滿室。從空而至。文帝問闍提三藏。是何祥瑞。答曰。西方有佛。號阿彌陀。皇后。業高。神生彼國。況聖教分明。無致疑矣)。
荊王夫人 立化往生
(龍舒文云。荊王夫人。元祐間。與婢妾精修西方。唯一妾懈怠。夫人斥去。其妾悔悟。精進久之。謂他妾云。吾今夜當生西方。是夜異香滿室。無疾而終。明日同事之妾。告夫人云。昨夜夢。化去之妾。託致起居云。夫人訓責我修西方。今以獲徃生。感德無量。夫人云。使我亦夢。乃可信耳。其夜夫人夢見。亡妾敘謝如前。夫人云。西方可到不。妾云可到。但從妾行。夫人隨之。見池溏廣大紅白蓮華大小相間。或榮或悴。種種不同。夫人問云。何以如此。妾云。此皆世間發念修西方人也。纔發一念。池內便生蓮華一朵。若願心精進。則華日日敷榮。以至大如車輪。若願心退轉。則華日日萎悴。以至殞滅。次見一人坐蓮華上。其衣飄揚散去。寶冠瓔珞莊嚴其身。夫人問云。何人也。妾云揚傑也。又見一人坐於華上。妾云馬玗也。夫人云。我當生何處。妾引行數里。許遙望見一金壇。金碧照曜。妾云此夫人化生處。乃上品上生。夫人既覺。防問楊馬所在。傑已亡。而玗無恙。是知精進不退者。雖身在娑婆之內。其神已在淨土矣。後夫人於生日。秉爐焚香。望觀音閣。而立子孫方具獻壽之儀。已立化矣)。
夫人馮氏 病差往生
(龍舒文云。馮氏夫人。名法信。贈少師諱詢之女。適陳宣使。陳思敬少多疾。及嫁疾尤甚。醫者以為不可療。往見慈受深禪師。問愈疾之方。深教以持齋誦佛。夫人盡去葷血。及莊飾之奉。衣掃塔服。專以西方為念。行坐語默。動靜皆西方也。剎那之次。念秋毫之善。酌水獻華。誦經行道。一以為西方之津粮。十年間無惰容。心安體徤。神氣昌旺。人皆尊向之。一日忽書偈云。隨緣任業許多年。枉作老牛為耕田。打疊身心早歸去。免教鼻孔受人穿。族黨恠之。夫人云。行即西歸。何恠之有。乃臥疾。微有喘息。忽矍然而起云。吾神遊淨土。面禮彌陀。觀音左願。勢至右盻。百千萬億清淨佛子。稽首慶我來生其國。若宮殿林沼。光明神麗。與華嚴經及十六觀經所說一同。明日安然化去。家人聞妙香芬馥。不類人間。及三日茶毗。舉戶如生)。
觀音縣君 侍女往生
(龍舒文云。觀音縣君。姓吳氏。其夫都官員外郎呂宏。亦悟佛理。夫婦各齋戒清修。吳氏有二侍女。亦絕葷血。勤力助為勝業。其一頗好禪理。既病。猶怡然笑話而逝。如委脫然。其一奉戒尅苦。或終月不食。但日飲吳氏所呪觀音淨水一盞而已。忽見金蓮捧足者三。數日見其膝。又數日見其身。又數日見其面目。其中乃阿彌陀佛。左右則觀音勢至也。又悉見其堂殿國界皎如指掌。曉然知其為淨土。問其詳。則云。彼皆清淨男子。經行遊樂。無女人也。又問。彼佛如何說法。云我得天耳。故但見問答指顧。而不能聞所說也。如是者三年。未甞一瞬不在目前。忽感疾。自言。徃生乃終。吳氏事觀音有靈感。每於淨室。列置缾缶數十。以水注滿。手持楊枝誦呪。必見觀音放光入缾缶中。病苦者飲水輙愈。所呪水積歲不壞。大寒不凍。世號觀音縣君)。
信女梁氏 目明往生
(徃生傳云。唐清信女。梁氏。括州人也。宿殃所鍾。雙目無見。遇僧勸令念佛。一聞教誨。係心相續。三年之後。兩目洞開。無復纖翳。所患既痊。勤苦彌切。至貞觀三年二月中。不豫。自知報盡。臨終之時。合村共見阿彌陀佛與諸大士幡華降迎。遂終于世)。
溫文靜妻 辭親往生
(徃生傳云。唐并州晉陽縣溫文靜妻。先患半身不遂。寢臥床枕。其夫告曰。終朝臥地。何不念佛。其妻問曰。念何佛。夫曰。念阿彌陀佛。妻奉教而念。二年之中。精志不絕。罪障消殄。彼佛現前。金光洞徹。備覩聖妙之事。於是極懷悲愧。謝其夫曰。長病多時。惱亂不少。蒙教念佛。感應殊異。後日報終。當徃生彼國。請告父母兄弟諸親。設齋取別。文靜初未信之。試集親賓。一依請請。齋訖。信女辭曰。今隨佛後。徃生西方。惟願父母親屬。勤心念佛。於後生來。念佛一門功德不可思議。言罷。即正坐西向。自稱佛號。舉家齊念。見佛來迎。寂然而終)。
姚范行婆 佛候往生
(徃生傳云。姚行婆。上都人。貞觀年中。因范行婆勸念阿彌陀佛。臨終時見佛來迎。乃曰。未與范行娑別。請佛暫駐相待。佛處。虗空。候范行婆至。手執香爐。奄然而逝)。
世子童女 勸母往生
(法苑珠林云。童安。宋朝魏世子。梁郡人。父子三人俱修西方。唯妻不修。安年十四死。後七日。却迴啟母曰。兒徃西方。父兄及己。已有蓮華。後當化生。唯母獨無。兒今暫歸相報。至後母依兒教。曰念彌陀。四人盡得徃生安養矣)。
今日大眾如上所說。女眾往生。今為女眾。當自念云。據佛所言。欲心重者受婦女身。已非善業。若不自省。更加嫉妬。貪欲業緣轉深。果報可畏。若能迴心懺悔。絕其非念。仁慈以待婢妾。溫和以禮上下。常念阿彌陀佛。定生極樂世界。若轉化親戚及婢妾。其福報無窮。必上品生。相與志心。五體投地。歸依世間大慈悲父。南無教主釋迦牟尼佛南無西方阿彌陀佛南無當來彌勒佛
又復歸依十方盡虗空界無量形像優填王金像。栴檀像。阿育王銅像。吳中石像。師子國王像。諸國土中七寶像。真珠像。摩尼寶像。紫磨上色閻浮檀金像。
又復歸依十方如來一切髮塔。齒塔。牙塔。爪塔。頂骨塔。一切身中諸舍利塔。袈裟塔。匙鉢塔。澡缾塔。錫杖塔。如是等為佛事者。
又復歸依諸佛生處塔。得道塔。轉法輪塔。般涅槃塔。多寶佛塔。阿育王所造八萬四千塔。天上塔。人間塔。龍王宮中一切寶塔。
又復。歸依十方盡虗空界一切諸佛歸依十方盡虗空界一切尊法歸依十方盡虗空界一切賢聖南無文殊師利菩薩南無普賢菩薩南無觀世音菩薩南無大勢至菩薩南無清淨大海眾菩薩
又復歸依如是十方盡虗空界一切三寶無量賢聖(一拜)。
犯戒雄俊 暴亡往生
(徃生徵驗傳云。唐釋雄俊。城都人。善講說。無戒行。所得施利。非法而用。又曾還俗。入軍營殺戮。逃難再入僧中。大曆年中。忽死。見閻羅王。判入地獄。俊高聲曰。雄俊若入地獄。三世諸佛即成妄語。觀經云。下品生者。造五逆罪。臨終十念。尚得徃生。俊雖造罪。不作五逆。若論念佛。不知其數。言訖徃生西方。乘臺而去)。
販鷄鍾馗 念佛往生
(徃生傳云。張鍾馗。同洲人。販雞為業。永徽元年臨終。見宅南群雞集。忽見一人著緋皂。幘駈雞唱言。啄啄。其雞四交。上啄兩眼。出血在牀。至苦時。值普光寺僧導令。鋪聖像。念阿彌陀佛。忽聞異香。奄然而逝)。
屠牛善和 十念往生
(徃生傳云。唐張善和。殺牛為業。臨終見牛數頭作人言。云汝殺我。善和大恐。告妻云。急請僧來救我。僧至云。十六觀經說。若人臨終。地獄相現。志心十稱南無阿彌陀佛。即得徃生淨土。善和不暇取香爐。即以左手擎火。右手捻香。面西專切念佛。未滿十聲。乃云。我見阿彌陀佛從西而來。與我寶座。言訖而終)。
冤鬼仲舉 急念往生
(龍舒文云。仲舉。姓陳。又名仙龍。舒郡望江人也。甞妄殺人。後見鬼現仙。畏懼急急。念阿彌陀佛。鬼不敢近。仲舉念佛不已。鬼遂不現。後常念佛。臨終坐化。後半年。附本家孫女名妙光云。我因念彌陀。已生極樂世界。舉動言語。一如平生。親戚相知。皆來看至。兩三日。家人云。惜乎你在生時。不曾傳得。喜神供養。仲舉遂現。儼然如平生。唯面帶少顏。蓋西方長生不老。其頭如佛之螺髻。望江人周憲叔。於王日休處。言之)。
瘤病吳瓊 一聲往生
(又臨安府仁和吳瓊。先為僧。後還俗。前後兩娶。生二子。屠沽無所不為。常與人作厨。子每殺雞鴨等物命以手持起叨云。阿彌陀佛子好脫此身去。遂殺之。連稱佛數聲。每切肉時。一面切肉。一面念阿彌陀佛。常念不輟。教村中人。念經修懺。及勸人念阿彌陀佛。後眼上生瘤。如雞子大。乃憂怖。造一草庵。分散其妻子。晝夜念佛修懺。紹興二十三年秋。告村中人云。瓊來戌時去也。人皆笑之。將用椀鉢鍋子盡與人。次日晚。報諸道友。行婆云。瓊去時將至盡來。與瓊高聲念佛。相助將布衫。當酒飲了。即寫頌云。似酒皆空。問甚禪宗。今日珍重。明月清風。端坐合掌。念佛叨一聲。佛來即化去)。
今日道場同業大眾。如上所說。造惡行兇。冤業病苦。亦得往生。勸罪惡人。當自念云。我平生罪惡既多。一旦暝目之後。將如之何。須急懺悔迴心。念阿彌陀佛。發大願云。願我見佛。得道之後。盡度從生。以來所害眾生。皆生淨土。相與志心。等一痛切。五體投地。歸依世間大慈悲父。南無教主釋迦牟尼佛南無西方阿彌陀佛南無當來彌勒佛南無華日佛南無軍力佛南無華光佛南無仁愛佛南無大威德佛南無梵王佛南無量明佛南無龍德佛南無堅步佛南無不虗見佛南無精進德佛南無善守佛南無歡喜佛南無不退佛南無師子相佛南無勝知佛南無法氏佛南無喜王佛南無妙御佛南無愛作佛南無德臂佛南無香象佛南無觀視佛南無雲音佛南無善思佛南無文殊師利菩薩南無普賢菩薩南無觀世音菩薩南無大勢至菩薩南無清淨大海眾菩薩
又復歸依如是十方盡虗空界一切三寶無量賢聖(一拜)。
今日道場同業大眾。如上往生傳中所說人等。已離穢土。俱趣淨方。孕七寶池。捨脆胎苦。不歷三祗。便成佛道。今欲速超生死。得涅槃常樂。無出往生一門矣。
禮念彌陀道場懺法卷第四
麟
(音隣)。
唄
(音貝)。
揖
(伊入切)。
顗
(音蟻)。
穎
(余頃切)。
俟
(牀史切)。
施牀
(上式支切設也)。
捐
(音緣)。
挹
(音邑)。
煬
(音樣)。
榻
(音塔)。
綽
(昌約切)。
探
(音貪取也)。
寤
(音悟)。
踵
(之隴切)。
昂
(五剛切)。
援
(音園)。
姑卒
(下子律切)。
郁
(於六切)。
?
(音鬘)。
濡
(音儒)。
替
(音剃)。
怡
(為支切)。
嬉
(許其切)。
阜
(扶九切)。
榮
(音螢)。
噫
(於其切)。
葷
(音熏)。
確
(苦角切)。
翥
(章庶切)。
彪
(悲幽切)。
蛤
(音閤)。
蜊
(音利)。
圬
(音烏)。
垾
(音?)。
翌
(於計切)。
訃
(音赴)。
仵
(音五)。
斥
(音尺)。
萎
(於為切)。
悴
(秦醉切)。
殞
(于敏切)。
玕
(音盂)。
恙
(音樣)。
衣掃
(上去著也)。
旺
(于放切)。
喘
(音舛)。
矍
(居縛切)。
盻
(匹莧切)。
蛻
(音稅)。
缶
(方負切)。
括
(古活切)。
係心
(上音計)。
駐
(音注)。
戮
(音六)。
幘
(音責)。
仙
(呼煙切)。
瘤
(音溜)。
娶
(音趣)。
輟
卍續藏第 74 冊 No. 1467 禮念彌陀道場懺法
禮念彌陀道場懺法卷第五
○極樂莊嚴第五
今日道場同乘大眾。前已廣明往生傳錄。次應隨喜極樂莊嚴勝妙境界。宜應發起欣樂趣向之心。求願往生。且初生淨土。已得超昇。始見彌陀。永無退轉。速悟無生法忍。頓捐有漏凡情。喜樂難思壽命。無量諸佛世界。有無邊極樂莊嚴為第一。相與志心。等一痛切。五體投地。歸依世間大慈悲父。南無教主釋迦牟尼佛南無世自在王佛南無西方阿彌陀佛南無四十四俱胝佛南無北方現在一切諸佛南無無量光嚴通達覺慧佛南無無量天鼓震大妙音佛南無大蘊佛南無光綱佛南無娑羅帝王佛
如是等佛。如殑伽沙。住在北方。廣長舌讚佛土功德攝受法門。南無文殊師利菩薩南無普賢菩薩南無觀世音菩薩南無大勢至菩薩南無清淨大海眾菩薩
又復歸依如是十方盡虗空界一切三寶無量賢聖(一拜)。
今日道場同業大眾。志心諦聽。西方淨土微妙莊嚴。如經所說。次第開陳。
法藏誓願 修因莊嚴
(無量壽經云。佛告阿難。乃徃過去。無央數劫。有佛名世自在王如來。十號具足。時有國王。聞佛說法。發無上道。意棄國捐王。行作沙門。號曰法藏。才高智勇。與世超絕。白佛言。我發無上道。意願說法。我等修行。令我於世速成正覺。㧞諸生死勤苦之本。時世自在王佛。為說二百一十億諸佛剎土天人善惡國土麤妙。法藏比丘聞已。修行五劫。於世自在王如來前。超發四十八殊勝大願)。
四十八願 願力莊嚴
惡趣無名願
(一者。若我成佛。國土有地獄餓鬼畜生名者。我終不取正覺)。
無墮惡道願
(二者。若我成佛。國中眾生有墮三惡道者。我終不取正覺)。
同真金色願
(三者。若我成佛。國中有情。若不皆同真金色者。我終不取正覺)。
形貌無差願
(四者。若我成佛。國土有情。形㒵差別。有好醜者。不取正覺)。
成就宿命願
(五者。若我成佛。國土有情不得宿命。不知億那由他百千劫事者。不取正覺)。
生獲天眼願
(六者。若我成佛。國土有情若無天限。不見億那由他百千諸佛國者。不取正覺)。
生獲天耳願
(七者。若我成佛。國中有情不獲天耳。不聞億那由他百千諸佛說法者。不取正覺)。
普知心行願
(八者。若我成佛。國土有情無他心智。不知億那由他百千佛國有情心行者。不取正覺)。
神足超越願
(九者。若我成佛。國土有情不獲神通。於一念頃。不能超過億佛剎土者。不取正覺)。
淨無我想願
(十者。若我成佛。國中有情起少分我我所想者。不取正覺)。
決定正覺願
(十一者。若我成佛。國土有情若不決定成等正覺者。不取正覺)。
光明普照願
(十二者。若我成佛。國土有情光明有限。不照邪由他百千億佛剎者。不取正覺)。
壽量無窮願
(十三者。若我成佛。國土有情不壽量無限。乃至筭數劫者。不取正覺)。
聲聞無數願
(十四者。若我成佛。國中聲聞無有能知其數。若有知者。不取正覺)。
眾生長壽願
(十五者。若我成佛。國土有情不壽量無限齊者。不取正覺。除願力受生)。
皆獲善名願
(十六者。若我成佛。國土有情有不善名者。不取正覺)。
諸佛稱讚願
(十七者。若我成佛。彼無量剎中無數諸佛不共稱讚我國者。不取正覺)。
十念往生願
(十八者。若我成佛。餘剎有情聞我名已。願生我國。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覺。除五無間誹謗正法及毀聖人)。
臨終現前願
(十九者。若我成佛。餘剎有情發菩提心。願生極樂。臨終我當現其人前。若不爾者。不取正覺)。
迴向皆生願
(二十者。若我成佛。餘剎有情聞說我名。善根迴向。願生我國。若不爾者。不取正覺)。
具足妙相願
(二十一者。若我成佛。國中菩薩皆不具三十二相者。不取正覺)。
咸階補處願
(二十二者。若我成佛。國中菩薩咸悉位階。一生補處。行普賢道。若不爾者。不取正覺)。
晨供他方願
(二十三者。若我成佛。國中菩薩晨朝供養他方無數諸佛。食前還至本國。若不爾者。不取正覺)。
所須滿足願
(二十四者。若我成佛。國中菩薩所須種種供具。於諸佛所。植諸善根。不圓滿者。不取正覺)。
善入本智願
(二十五者。若我成佛。國中菩薩不善順入一切智者。不取正覺)。
那羅延力願
(二十六者。若我成佛。國中菩薩若無那羅延堅固力者。不取正覺)。
莊嚴無量願
(二十七者。若我成佛。國中諸莊嚴具。若有能知。及總宣說者。不取正覺)。
寶樹悉知願
(二十八者。若我成佛。國中無量眾色寶樹諸菩薩眾不了知者。不取正覺)。
獲勝辯才願
(二十九者。若我成佛。國土眾生不獲得勝辯才者。不取正覺)。
大辯無邊願
(三十者。若我成佛。國中菩薩若不成就無邊辯才者。不取正覺)。
國淨普照願
(三十一者。若我成佛。國土光淨。普照佛剎。如明鏡中現其面像。若不爾者。不取正覺)。
無量勝音願
(三十二者。若我成佛。國界之內。有無量音。殊勝超世。若不爾者。不取正覺)。
蒙光安樂願
(三十三者。若我成佛。十方眾生蒙我光。所照燭者。身心安樂。若不爾者。不取正覺)。
成就總持願
(三十四者。若我成佛。十方菩薩聞我名者。若不得陀羅尼者。不取正覺)。
永離女身願
(三十五者。若我成佛。諸佛土中若有女人。聞我名已。得清淨信。發菩提心。來生不拾女人身者。不取正覺)。
聞名至果願
(三十六者。若我成佛。諸佛土中菩薩聞我名已。若不修行至菩提者。不取正覺)。
天人敬禮願
(三十七者。若我成佛。十方菩薩聞我名已。發清淨心。一切天人不敬禮者。不取正覺)。
須衣隨念願
(三十八者。若我成佛。國中眾生所須衣服。應念即至。若不爾者。不取正覺)。
纔生心淨願
(三十九者。若我成佛。諸眾生類纔生我國。若不皆獲心淨安樂如羅漢者。不取正覺)。
樹現佛剎願
(四十者。若我成佛。國中群生欲見諸佛淨國。於寶樹間。悉皆出現。若不爾者。不取正覺)。
無諸根缺願
(四十一者。若我成佛。餘剎眾生聞我名已。諸根有缺。德用非廣者。不取正覺)。
現證等持願
(四十二者。若我成佛。餘剎菩薩聞我名已。若不現證三摩地者。不取正覺)。
聞生豪貴願
(四十三者。若我成佛。餘剎菩薩聞我名已。壽終不生豪貴家者。不取正覺)。
具足善根願
(四十四者。若我成佛。餘剎菩薩聞我名已。若不修行其善根者。不取正覺)。
供佛堅固願
(四十五者。若我成佛。餘剎菩薩聞我名已。供養諸佛。乃至菩提有退轉者。不取正覺)。
欲聞自聞願
(四十六者。若我成佛。國中菩薩所欲聞法。自然得聞。若不爾者。不取正覺)。
菩提無退願
(四十七者。若我成佛。餘剎菩薩聞我名已。於菩提心。有退轉者。不取正覺)。
現獲忍地願
(四十八者。若我成佛。餘剎菩薩聞我名已。不獲忍地於諸佛法現證不退轉者。不取正覺)。
(佛告阿難。徃昔法藏比丘者。今西方極樂世界無量壽佛是。國土嚴好。壽命無量。眷屬不可思議。一切皆是因中所發大願之所成就)。
今日道場同業大眾。如經所說。四十八願修因莊嚴。相與志心。五體投地。歸依世間大慈悲父。南無教主釋迦牟尼佛南無西方阿彌陀佛南無當來彌勒佛南無善意佛南無離垢佛南無月相佛南無大名佛南無珠髻佛南無威猛佛南無師子步佛南無德樹佛南無觀釋佛南無慧聚佛南無安住佛南無有意佛南無鴦伽陀佛南無無量意佛南無妙色佛南無多智佛南無光明佛南無堅戒佛南無吉祥佛南無寶相佛南無蓮華佛南無那羅延佛南無安樂佛南無智積佛南無德敬佛南無文殊師利菩薩南無普賢菩薩南無觀世音菩薩南無大勢至菩薩南無清淨大海眾菩薩
又復歸依如是十方盡虗空界一切三寶無量賢聖(一拜)。
彌陀名號 壽光莊嚴
(彌陀經云。佛告長老舍利弗。從是西方過十萬億佛土。有世界。名曰極樂。其土有佛。號阿彌陀。今現在說法。舍利弗。彼土何故名為極樂。其國眾生無有眾苦。但受諸樂。故名極樂。舍利弗。彼佛何故號阿彌陀。彼佛光明無量。照十方國。無所障礙。是故號為阿彌陀。彼佛壽命及其人民無量無邊阿僧祇劫。故名阿彌陀。阿彌陀佛成佛已來。於今十劫。彼佛有無量聲聞弟子。皆阿羅漢。非是筭數之所能出。豈知諸菩薩眾亦復如是。彼佛國土。成就如是功德莊嚴字號)。
三大士觀 寶像莊嚴
(觀經云。想彼佛者。先當想像。閉目開目。見一寶像。如閻浮檀金色。坐彼華上。見像坐已。心眼得開。了了分明。見極樂國七寶莊嚴寶地寶池寶樹行列。諸天寶幢彌覆其上。眾寶羅網。滿虗空中。見如此事。極令明了。如觀掌中。見此事已。復當更作一大蓮華在佛左邊。如前蓮華。等無有異。復作一大蓮華。在佛右邊。想觀世音菩薩像。生左華座。亦作金色。如前無異想。一大勢至菩薩坐右華座。此想成時。佛菩薩像皆放光明。其光金色。照諸寶樹。一一樹下亦有三蓮華。諸蓮華上各一佛二菩薩像。遍滿彼國。此想成時。行者當聞水流。光明及諸寶樹鳧鴈鴛鴦皆說法法。出定入定。恒聞妙法。行者所聞。出定之時。憶持不捨。與修多羅合。若不合者。名為麤想。見極樂世界。是為像想)。
今日道場同業大眾。如上所說。彌陀名號。寶像莊嚴。相與志心。五體投地。歸依世間大慈悲父。南無教主釋迦牟尼佛南無西方阿彌陀佛南無當來彌勒佛南無梵德佛南無寶積佛南無華天佛南無善思議佛南無法自在佛南無名聞意佛南無樂說聚佛南無金剛相佛南無求利益佛南無遊戲神通佛南無離闇佛南無名天佛南無彌樓相佛南無眾明佛南無寶藏佛南無極高行佛南無提沙佛南無珠角佛南無德讚佛南無日月明佛南無星宿佛南無日明佛南無師子相佛南無違藍王佛南無福藏佛南無文殊師利菩薩南無普賢菩薩南無觀世音菩薩南無大勢至菩薩南無清淨大海眾菩薩
又復歸依如是十方盡虗空界一切三寶無量賢聖(一拜)。
彌陀國土 極樂莊嚴
今日大眾。重復志誠。一心諦聽。大阿彌陀經云。阿彌陀佛作佛以來。凡十小劫。所居國土名須摩提。正在西方。去是閻浮提地界。千億萬須彌山佛國。其國地皆自然七寶。一者白銀寶。二者黃金寶。三者水晶寶。四者瑠璃寶。五者珊瑚寶。六者琥珀寶。七者硨磲寶。為地曠蕩。甚大無極。各自焜煌參明。極自軟好甚妹。無比諸八方上下眾寶中。精自然合。會化生耳。其寶皆第六天上之寶也。其國無大小海水江河山林溪谷。無有幽冥之處。亦無春夏秋冬。亦無大寒大熱。常和調中適甚。快善無比。皆有自然萬種之物。百味飯食。意欲有所得。自然在前。所不用者。即自然化去。即皆隨意。國中悉諸菩薩羅漢。無有婦女。女人往生。即化成男子。皆面目端正。淨潔絕好。悉同一色。無有偏醜惡者也。皆才猛黠慧。衣自然之衣。心中所念道德。其欲語言。皆豫相知。意所念言。常說正事。所語輙說經道。終不說他餘之惡語。其語言音。如三百鍾聲。皆相敬愛。無相嫉憎。如兄如弟。皆心淨潔。無所貪慕。自知前世所從。來生億萬劫時。宿命善惡存亡。現在却知無極佛言。八方上下無央數佛國。諸天人民。及蜎飛蠕動之類。生阿彌陀佛國者。皆於七寶水池蓮華中化生。便自然長大。亦無乳養之者。皆食自然之飲食。其身體亦非世間人之身體。亦非天上人之身體。皆積眾善之德。悉受自然虗無之身。無極之體。其殊好無比。佛言。所居七寶舍宅。有在虗空中者。有在地者。有欲令舍宅最高者。舍宅即高中。有欲令最大在虗空中。皆自然隨意。中有殊不能令舍宅隨意者。皆是前世求道時。不慈心精進耳。佛言。諸菩薩羅漢悉皆洞視徹聽。見知八方上下去來現在之事。復知無數天上天下人民及蜎飛蠕動之類。心意所念善惡。口所欲言。皆知當何歲何劫得度脫。得人道往生阿彌陀佛國。知當作菩薩羅漢皆緣知之。佛言。八方上下無央數諸天人民蜎飛蠕動之類。其生阿彌陀國。當作佛者。不可復勝數。諸作羅漢。得泥洹道者。亦無央數。不可復計。阿彌陀佛為諸菩薩羅漢說經時。都悉大會。講堂上諸菩薩羅漢及諸天人民無央數。都不可復計。皆飛到佛所。為佛作禮。却坐聽經。其佛廣說道智大經。皆悉聞知。莫不歡喜踊躍。心開解者。即四方自然亂風起吹七寶樹。作五音聲。七寶樹華覆蓋其國。皆在虗空中。下其華之香遍國中。皆散佛及菩薩羅漢上。華墮地皆厚四寸。小萎即亂風吹。萎華自然去。如是四反。佛言。我第二弟子摩訶目乾連。於諸佛國菩薩阿羅漢中。最為無比。飛行進止。智慧勇猛。洞視徹聽。知八方上下去來現在之事。百千億萬倍。共合為一智慧。當令在阿彌陀佛國中羅漢邊。其德尚復不及百千億萬倍。佛言。第一四王天。第二忉利天上。至二十八天上。諸天人皆持天上萬種自然之物。百種雜色。華香繒綵。劫波育氎衣。萬種伎樂。轉倍好相勝。各持來下。為阿彌陀佛。作禮供佛。及菩薩阿羅漢諸天人皆復大作伎樂。當是之時。快樂不可言。諸天更相開。避後來者。轉復供養如前。乃至其作菩薩者。皆欲令悉作佛。作佛已。轉復教授八方上下諸天人民及蜎飛蠕動之類。皆復欲令作佛。作佛已。復教授諸無央數天人氏蜎飛蠕動之類。皆令得泥洹道去。諸可教授弟子者。展轉復相教授。轉相度脫。至令得四果辟支佛道。轉相度脫。皆得泥洹之道。不可復計。劫終無般泥洹時。佛言。我說阿彌陀佛功德國土快善盡夜一劫。尚復未竟。我但為汝曹小說之耳。
今日道場同業大眾。如大經說。彌陀國土極樂莊嚴。相與志心。五體投地。歸依世間大慈悲父。南無教主釋迦牟尼佛南無西方阿彌陀佛南無當來彌勒佛南無見有邊佛南無電明佛南無金山佛南無師子德佛南無勝相佛南無明讚佛南無堅精進佛南無具足讚佛南無離畏佛南無應天佛南無大燈佛南無世明佛南無妙香佛南無持上功德佛南無離暗佛南無寶讚佛南無師子顏佛南無滅過佛南無持甘露佛南無人月佛南無喜見佛南無嚴莊佛南無珠明佛南無山頂佛南無名相佛南無法稱佛南無文殊師利菩薩南無普賢菩薩南無觀世音菩薩南無大勢至菩薩南無清淨大海眾菩薩
又復歸依如是十方盡虗空界一切三寶無量賢聖(一拜)。
寶河清淨 德水莊嚴
(大寶積經云。佛告阿難。彼極樂國無諸山海。而有諸河。八功德水?流恒激。出徵妙音。譬若諸天四千伎樂。安樂世界其聲普聞。有諸名華。㳂流而下。和風微動。出種種香。居兩岸邊。多栴檀樹。脩條密葉。交覆於河。結實開華。芳暉可玩樂。群生遊。隨意徃來。或有涉河。濯流嬉戲。感諸天水。善順物宣。深淺寒溫。曲從人好。阿難。大河之下。地布金沙。有諸天香。世無能喻。隨風散馥。雜水流芬。彼國人眾。或時遊覽。同華河濱。激流之響。雖獲天耳。終竟不聞。或有願聞。即隨領悟。百千萬種佛法僧聲。所有眾生。或已生。或現生。或當生皆得諸妙色身。形貌端正。神通自在。福力具足。受用種種宮殿園林衣服飲食香華瓔珞。隨意所須。悉皆如意。如是飲食。即同食已。色力增長。而無便穢)。
寶殿如意 樓閣莊嚴
(又經云。若諸有情所須宮殿樓閣。隨所樂欲。高下長短。廣狹方圓。及諸牀座。妙衣敷上。以種種寶而莊飾之。於諸眾生前。自然出現。人皆自謂各處其宮)。
晝夜長遠 時分莊嚴
(校量佛剎功德經云。不可思議光王菩薩白眾言。汝諸佛子。今當諦聽。此娑婆世界滿一大劫。校量時分。是彼西方極樂世界無量壽佛剎一晝夜)。
今日道場同業大眾。如經所說。寶河清淨。晝夜長遠。無量莊嚴。相與志心。五體投地。歸依世間大慈悲父。南無教主釋迦牟尼佛南無西方阿彌陀佛南無當來彌勒佛南無定義佛南無施願佛南無寶眾佛南無眾王佛南無遊步佛南無安隱佛南無法差別佛南無上尊佛南無極高德佛南無上師子音佛南無樂戲佛南無龍明佛南無華山佛南無龍喜佛南無香自在佛南無大名佛南無天力佛南無德鬚佛南無龍手佛南無善行意佛南無因莊嚴佛南無智勝佛南無量月佛南無寶語佛南無日明佛南無文殊師利菩薩南無普賢菩薩南無觀世音菩薩南無大勢至菩薩南無清淨大海眾菩薩
又復歸依如是十方盡虗空界一切三寶無量賢聖(一拜)。
二十四樂 淨土莊嚴
(安國鈔云。所言極樂者。有二十四樂。一欄楯遮防樂。二寶網羅空樂。三樹陰通衢樂。四七寶浴池樂。五八水澄漪樂。六下見金沙樂。七階際光明樂。八樓臺陵空樂。九四蓮華香樂。十黃金為地樂。十一八音常奏樂。十二晝夜兩華樂。十三清晨策勵樂。十四嚴持妙華樂。十五供養他方樂。十六經行本國樂。十七眾禽和鳴樂。十八六時聞法樂。十九存念三寶樂。二十無三惡道樂。二十一有佛變化樂。二十二樹搖羅網樂。二十三千國同聲樂。二十四聲聞發心樂)。
三十種益 功德莊嚴
(群疑論云。西方淨土有三十種益。一受用清淨佛土益。二得大法樂益。三親近佛壽益。四遊歷十方供佛益。五遊諸佛所聞法授記益。六福慧資粮疾得圓滿益。七速證無上正等菩提益。八諸天人等同集一會益。九常無退轉益。十無量行願念念增進益。十一鸚鵡舍利宣揚法音益。十二清風動樹如眾樂益。十三摩尼水漩宣說苦空益。十四諸樂音聲奏眾妙音益。十五四十八願永絕三塗益。十六真金色身益。十七形無醜陋益。十八具足五通益。十九常住定聚益。二十無諸不善益。二十一壽命長遠益。二十二衣食自然益。二十三唯受眾樂益。二十四三十二相益。二十五無實女人益。二十六無有小乘益。二十七離於八難益。二十八得三法忍益。二十九身有常光益。三十得那羅延身益。如上略述。法利無邊。聖境非虗。真談匪謬)。
今日道場同乘大眾。如上所說。一切莊嚴。相與志心。五體投地。歸依世間大慈悲父。南無教主釋迦牟尼佛南無西方阿彌陀佛南無當來彌勒佛南無定意佛南無無量形佛南無照明佛南無寶相佛南無斷疑佛南無善明佛南無不虗步佛南無覺悟佛南無華相佛南無山主王佛南無大威德佛南無遍見佛南無無量名佛南無寶天佛南無住義佛南無滿意佛南無上讚佛南無無憂佛南無無垢佛南無梵天佛南無華明佛南無身差別佛南無法明佛南無盡見佛南無德淨佛南無文殊師利菩薩南無普賢菩薩南無觀世音菩薩南無大勢至菩薩南無清淨大海眾菩薩
又復歸依如是十方盡虗空界一切三寶無量賢聖(一拜)。
今日道場同業大眾。如經所說。極樂莊嚴。不可思議。勝妙境界。十方淨土。諸天王宮。無能比者。是故我等與一切眾生。願往彼國。同得受用一切莊嚴。無盡快樂。永得清淨。長辭四趣。面奉彌陀。親承授記。六度四等。無不備行。具四辯才。得佛十力。相好嚴身。神通無礙。入金剛心成等正覺。
禮念彌陀道場懺法卷第五
鳧
(音扶)。
焜
(音魂)。
煜
(音皇)。
黠
(胡八切)。
衣自
(上去)。
繒
(疾陵切)。
氎
(音疊)。
濬
(音峻)。
㳂
(音緣)。
萃
(音悴)。
漪
(音衣)。
卍續藏第 74 冊 No. 1467 禮念彌陀道場懺法
禮念彌陀道場懺法卷第六
○禮懺罪障第六
(夫禮懺罪障者。禮謂禮佛。懺謂懺罪。真性本空。曾無一物。妄心既作。遂有萬端。罪起之源。於斯為最。由是三毒。內發十惡。外彰舉足。盡是無明。觸目皆成有漏十二支。而因緣不斷。十八界而生滅無窮。生天上而每遇五衰。處人間而常遭八苦。無逾六趣。難出四生。俱處輪迴。未蒙解脫。欲成淨果。須懺業因。信悲相接。則何罪不除。凡聖交通。則何障不遣。欲入往生之路。須歸禮懺之門。罪障既以消除。身心必然。清淨六門冷落。悉亡久翳之塵。一性圓明。定發本來之照。但得雪消去。自然春到來)。
今日道場同業大眾。前以廣明極樂莊嚴勝妙樂事。隨喜已竟。喜躍無量。歎未曾有。今乃將陳發露略啟二門。先懺自身。後代父母。且自身者。一心既運。三寶復歸。各運虔誠。求哀發露。我等佛子自從無始曠大劫來。無明覆心。迷自佛智。妄惑造業。生死轉迴。背佛法僧。隨惡師友。眼根著色。為恩愛奴。不覩如來法身周遍。耳貪聲境。殘害無窮。不聞如來圓音妙法。鼻貪香氣。結使是生。功德妙香不能齅覺。舌貪眾味。餐噉眾生。妄言綺語。惡口兩舌。毀謗三寶。陵辱尊親。豈餐如來甚深法味。身根著觸。躭染無窮。晝夜荒迷。不知止足。備造諸惡。行殺盜染。諸佛慈光不能照囑。意根著法。觸境攀緣。念念常生貪嗔邪見。一切諸惡從意根生。寧知如來甚深法界。六根三業。備造諸罪。展轉無窮。備障眾善。不能發起大菩提心。不能修行一切善法。長夜受苦。無有厭心。如是等愆。唯佛知覺。念悉禮懺。永斷相續。又此罪障從顛倒生。無有定實。本唯空寂。唯願西方阿彌陀佛。慧日垂光。消我身心業惑霜露。慈風普振。摧重業山。法水長流。洗我心垢。惟願我等及與父母。速達心本。永滅罪根。法界眾生同得清淨。
又復歸依如是十方盡虗空界一切三寶無量賢聖(一拜)。
今日大眾伏為自身斷除無量怨結罪障。等一痛切五體投地。歸依世間大慈悲父。南無教主釋迦牟尼佛南無西方阿彌陀佛南無當來彌勒佛南無月面佛南無寶燈佛南無寶相佛南無上名佛南無作名佛南無無量音佛佛南違藍佛南無師子身佛南無明意佛南無無能勝佛南無功德品佛南無月相佛南無得勢佛南無無邊行佛南無閑華佛南無淨垢佛南無見一切義佛南無勇力佛南無富足佛南無福德佛南無隨時佛南無廣意佛南無功德敬佛南無善寂滅佛南無財天佛南無文殊師利菩薩南無普賢菩薩南無觀世音菩薩南無大勢至菩薩南無清淨大海眾菩薩
又復歸依如是十方盡虗空界一切三寶無量賢聖(一拜)。
今日道場同業大眾。重復志誠。求哀懺悔。眾等應思。父母在昔人中。因其愛子之私。以召危身之禍罪。因我積禍。乃及親俯首三思。良增悲慟。今伸歸命。泣血求哀。庶憑三寶之威。以滅雙親之罪。相與痛切五體投地。含悲哽噎。雨淚交流。弟子(某甲)等奉為無始劫來至於今日法界父母眷屬親緣。今對彌陀及十方三寶。志心思念。我之父母。昔因癡愛。保惜我身。如經所說。懷躭守護。就濕迴乾。咽苦吐甘。乳哺養育。乃至究竟憐愍。造無限罪。欺賢誣聖。給我衣食。殺害生靈。滋我口腹。愚迷顛倒。癡愛纏綿。致使命終。沈淪惡道。皆因我身。昔時負累。是故我今身代父母。從始至今所有殺生偷盜不淨邪婬妄言綺語惡口兩舌及貪嗔癡十惡熾然。無罪不造。隨順邪師。不信三寶。或破五戒八戒十戒乃至具足。闡提撥無因果。誹謗大乘方等經典。破人善事。無慈愍心。不肯歡進同梵行者。乃至殺父殺母。殺和尚阿闍利。出佛身血。破羯磨轉法輪僧。殺阿羅漢。破塔壞寺。殘毀經像。駈役僧徒。或令罷道侵損。玄用現前十方三寶財物。不淨說法。汙梵行人。如是普於三寶師長父母法界眾生邊。造種種罪。自作教他。見作。隨喜重重。重重無盡。無盡遍周法界。充塞虗空。今對阿彌陀佛。皆悉懺悔。惟願阿彌陀佛威神力故。如湯消冰。應念化成無上智覺。又復阿彌陀佛四十八願。憐愍有情。放淨光明。攝取不捨。所居極樂眾寶莊嚴。菩薩往生。永不退轉。修行無間。直至菩提。本師釋迦牟尼及十方諸佛。殷勤勸讚。一念乃至十念。一日乃至七日。稱名繫念。決定往生。我等愚迷不信不順。或時聞已。心則輕笑。見念佛人。惡心毀破。設有信者。無決定心。業緣深重。世務牽纏。身在道場。心緣世諦。口談極樂。意戀娑婆。於念佛時。心多散動。三種淨業片善無成。十六觀心一事不徹。雖為出家。不修僧行。唯貪利養。毀戒破齋。誑惑眾生。妄稱師匠。非法說法。法說非法。未得謂得。未證謂證。口口說空。步步行有。無慚無愧。不覺不知。如斯等罪。無量無邊。願乞除滅。又有眾生。不信出家是解脫道。深著五欲。不樂往生。不修梵行。佯作善人。念珠在手。毒惡存心。恣騁無明。堅牢鬪諍。橫起是非。不分邪正。明附惡友。惱乱行人。陷己陷他。為地獄種。魔彼魔此。障淨土生。如是等罪。無量無邊。願乞除滅。臨命終時。或遭橫死。牆崩屋倒。樹折巖摧。水火漂焚。蟲傷獸齧。刀兵遽至。毒藥暴傷。卒病臨身。不遑念佛。或纏綿重病。苦迫身心。宛轉號呼。難安正念。或無善友。助發淨因。由是種種罪障因緣。臨命終時。不得見佛。不得往生。流轉娑婆五濁惡世。三塗八難隨業受生。五痛五燒最為極苦。未來生死無有盡期。或墮胎生金鎻之難。五百歲中不得見佛。此皆從昔已來。不信阿彌陀佛。不信往生淨土。身口意業輕慢毀謗。以是因緣。雖復發心。多諸障難。我今稽首阿彌陀佛。惟願天眼天耳他心。大慈大悲。哀愍攝受。聽我懺悔。令我父母及法界眾生。報障。業障。煩惱障。不信佛言障。不樂修行障。五濁惡世障。邊地疑城障。不聞三寶障。凡是往生一毫之障。悉願消除。一切清淨。正信現前。不疑不退。決定往生極樂世界。速成正覺。轉大法輪。圓滿普賢廣大行。願懺悔已。歸命禮阿彌陀佛。
今日道場同業大眾。今復普為一切四生六道無量有情。自他父母。或在家出家。無始至今造諸罪業。障往生路。障淨土生。一切罪障。願乞除滅。相與志心。等一痛切五體投地。歸依世間大慈悲父。南無教主釋迦牟尼佛南無西方阿彌陀佛南無當來彌勒佛南無淨斷疑佛南無無量持佛南無妙樂佛南無不負佛南無無住佛南無得叉迦佛南無眾首佛南無世光佛南無多德佛南無弗沙佛南無無邊威德佛南無義意佛南無藥王佛南無斷惡佛南無無熱佛南無善調佛南無名德佛南無華德佛南無勇德佛南無金剛軍佛南無大德佛南無寂滅意佛南無香象佛南無那羅延佛南無善住佛南無無所負佛南無月相佛南無電相佛南無恭敬佛南無威德守佛南無智日佛南無上利佛南無須彌頂佛南無治怨賊佛南無蓮華佛南無應讚佛南無知次佛南無離憍佛南無那羅達佛南無常樂佛南無不少國佛南無天名佛南無見有邊佛南無甚良佛南無多功德佛南無寶月佛南無師子相佛南無樂禪佛南無無所少佛南無遊戲佛南無文殊師利菩薩南無普賢菩薩南無觀世音菩薩南無大勢至菩薩南無清淨大海眾菩薩
又復歸依如是十方盡虗空界一切三寶無量賢聖(一拜)。
今日道場同業大眾。(某甲)等。又以無始已來。至於今日。輪轉六道。受四生身。或男或女。非男非女。遍一切處。起無量罪。或為大身眾生。更相食噉。或為細身眾生。更相食噉。以強陵弱。有如是等相食殺業。無量無邊障菩提心。障菩提願。障菩提行。障淨土生。今日懺悔。願乞除滅。(某甲)等自無始已來。至於今日。於六道中。受四生身。於其中間。所起罪惡。無窮無盡。如是等罪。唯有十方三世諸佛大地菩薩。盡知盡見。如諸佛菩薩。所知所見。罪惡多少。今日志誠稽顙求哀。慚愧懺悔。已作之罪願盡消滅。未作之罪不敢復作。仰願十方三世一切諸佛。以大悲心。受(某甲)等今日懺悔。以大悲水。洗(某甲)等能障菩提一切罪垢。畢竟清淨。令得往生西方淨土。相與志心。歸依世間大慈悲父。南無教主釋迦牟尼佛南無世自在王佛南無西方阿彌陀佛南無三十五尊懺悔佛南無金剛不壞佛南無寶光佛南無龍尊王佛南無精進軍佛南無精進喜佛南無寶炎佛南無寶月光佛南無不空見佛南無寶月佛南無無垢佛南無離垢佛南無勇施佛南無清淨佛南無清淨施佛南無娑留那佛南無水天佛南無堅德佛南無栴檀功德佛南無光明吉祥佛南無光德佛南無無憂德佛南無那羅延佛南無功德華佛南無蓮華光遊戲神通佛南無才功德佛南無德念佛南無善名稱功德佛南無帝幢王佛南無善遊步功德佛南無鬪戰勝佛南無善遊步佛南無周匝莊嚴功德佛南無寶蓮華遊步佛南無寶蓮華善住娑羅樹王佛南無一十二尊懺悔佛南無寶勝藏佛南無寶光王火?照佛南無一切香華自在力王佛南無百億河沙決定佛南無振威德佛南無金剛堅強消伏壞散佛南無寶光月殿妙音尊王佛南無歡喜藏摩尼寶積佛(佛名下注語准上不須讀)南無無盡香勝王佛
(若有眾生。持念此佛名者。即得超越無量劫生死之罪。當得宿命智)。南無師子月佛
(若有眾生。聞此佛名。生生之處。常得遠離畜生之身。滅除無量劫生死之罪)。南無歡喜莊嚴珠王佛
(若有四眾。聞此佛名。五體投地。歸依頂禮。即得超越五百萬億阿僧祇劫生死之罪)。南無帝寶幢摩尼勝光佛
(若有四眾。聞此佛名。歸依頂禮。超越五百萬億劫生死之罪)。南無東方解脫主世界虗空功德清淨微塵等目端正功德相光明華波頭摩瑠璃光寶體香最上香供養訖種種莊嚴頂髻無量無邊日月光明願力莊嚴變化莊嚴法界出生無障礙王如來阿羅訶三藐三佛陀(一拜)
(此一佛名號。出五千五百佛名經第一尊佛名也。經云。若有人犯四重五逆誹謗三寶。及犯四波羅夷。是人罪重。假使閻浮提地碎為微塵。一一微塵成於一劫。是人有若干劫數罪。若能稱念此一佛名號八十二字。一遍禮一拜者。如上等罪悉皆消滅)。南無西方淨土極樂世界三十六萬億一十一萬九千五百同名同號大慈大悲阿彌陀佛
(此上佛號。名曰彌陀。大課寶王論云。釋迦佛在世時。有翁婆二人。用糓一㪷記數。念阿彌陀佛。願生西方佛云。我別有方便。令汝念佛。一聲得多糓之數。乃教念上佛名。甞以淨糓挍之。六百萬粟為一㪷。六千萬粟為一碩。六億為十碩。六十億為百碩。六百億粟為千碩。六千億粟為萬碩。六萬億粟為十萬碩。此佛名數乃是六十萬碩。令一合九勺九抄。令一百粒之數。令於一聲之中。可敵半劫之功。以此教二老人。則其功德甚大。能滅無量劫罪。出決疑集)。南無文殊師利菩薩南無普賢菩薩南無觀世音菩薩南無大勢至菩薩南無清淨大海眾菩薩歸命十方盡虗空界一切諸佛(一拜)歸命十方盡虗空界一切尊法(一拜)歸命十方盡虗空界一切賢聖(一拜)
願共諸眾生往生安樂國至心歸命禮西方彌陀佛。
又復歸依如是十方盡虗空界一切三寶無量賢聖(一拜)。
今日道場同業大眾。以今懺悔。清淨禮念三寶功德因緣。願四生六道一切眾生。始從今日。至於往生。以佛神力。隨心自在。當成正覺。轉大法輪。還度有情。同生淨土。懺悔已。志心敬禮西方一切常住三寶。
○發菩提心第七
(夫發菩提心者。趣真戶牖。立聖階基。古佛因此而成。先覺由斯而證。眾行初首。諸心本源。冠五位之權輿。貯三乘之囊槖。或致彌伽之敬。以初心弗。異於終心。或推羅漢之前。蓋小果難同於大果。無盡功德不可稱量者矣)。
今日道場同業大眾。相與自他禮懺。罪障已竟。身心清淨。堪任發起大菩提心。乃可求生淨土宜各志誠。歡喜踊躍。歸依世間大慈悲父。南無教主釋迦牟尼佛南無世自在王佛南無西方阿彌陀佛南無五十五俱胝佛南無下方現在一切諸佛南無示現一切妙法正理常放火王勝德光佛南無師子佛南無名稱佛南無譽光佛南無正法佛南無妙法佛南無法幢佛南無功德友佛南無功德號佛
如是等佛如殑伽沙住在下方廣長舌讚佛土功德攝受法門。南無文殊師利菩薩南無普賢菩薩南無觀世音菩薩南無大勢至菩薩南無清淨大海眾菩薩
又復歸依如是十方盡虗空界一切三寶無量賢聖(一拜)。
今日大眾將發大心。略啟三門。一辨抑揚二興勝行三陳正願
(初復分二 初稱揚彼土 二呵斥此方)
初稱揚彼土者。彌陀經云。從是西方過十萬億佛土有世界。名曰極樂。其土有佛。號阿彌陀。今現在說法。彼土何故名為極樂。其土眾生無有眾苦。但受諸樂。名曰極樂。次呵斥此方者。娑婆穢土。五趣雜居。內焚燎於三毒。外煎熬於八苦。脆如坯器。危若火宅。攬四緣而聚立因。四相以遷移。今日大眾。發求生西方菩提心者。欲忻淨土七珍。先厭閻浮四相。聊陳依正莊嚴。略辨抑揚旨趣。各各志心。五體投地。歸依世間大慈悲父。南無教主釋迦牟尼佛南無西方阿彌陀佛南無當來彌勒佛南無德寶佛南無應名稱佛南無華身佛南無大音聲佛南無辨才讚佛南佛金剛珠佛南無無量壽佛南無珠莊嚴佛南無大王佛南無德高行佛南無高名佛南無百光佛南無喜悅佛南無龍步佛南無意願佛南無寶月佛南無滅己佛南無喜王佛南無調御佛南無喜自在王佛南無寶髻佛南無離山佛南無寶藏佛南無月面佛南無威德寂滅佛南無愛相佛南無多天佛南無須炎摩佛南無天威佛南無寶眾佛南無寶步佛南無師子分佛南無極高行佛南無人王佛南無善意佛南無世明佛南無寶威德佛南無德乘佛南無覺想佛南無喜莊嚴佛南無香濟佛南無香象佛南無眾炎佛南無慈相佛南無妙香佛南無堅鎧佛南無威德猛佛南無珠鎧佛南無仁賢佛南無文殊師利菩薩南無普賢菩薩南無觀世音菩薩南無大勢至菩薩南無清淨大海眾菩薩
又復歸依如是十方盡虗空界一切三寶無量賢聖(一拜)。
第二興勝行者。略陳二種。或偏修一行。或具行八法。且初者。經云。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聞說阿彌陀佛。執持名號。若一日二日。乃至七日。其人臨命終時。阿彌陀佛現在其前。即得往生極樂世界。即斯一行。通具三心。一直心。正念真如法故(以每念知念。法性身即心即佛。真法身故)。二深心。樂修一切諸善行故(撿防身口。益自益他。心行六度。總攝三歸。明記在懷。俱稱為念)。三大悲心。救拔一切眾生苦故(申念佛心。救濟三苦八苦諸眾生故)。一行精進三心具足。二具行八法者。維摩經云。成就八法行。無瘡疣。生於淨土。謂饒益眾生。而不望報代。一切眾生受諸苦惱。所作功德。盡以施之。等心眾生。謙下無礙。於諸菩薩。視之如佛。所未聞經。聞之不疑。不與聲聞。而相違背。不嫉彼供。不高己利。而於其中。調伏其心。常省己過。不訟彼短。恒以一心。求諸功德。即此八因。通收五願。既識往生之行。不離五願三心。人各虔誠同宜。偈曰。
仰啟盡十方 無量無邊界 一切佛菩薩
我從今已往 求生極樂國 誓發菩提心
有情無邊誓願度 福智無邊誓願集
佛法無邊誓願學 如來無邊誓願侍
無上菩提誓願成
復次離相修行者。依言滯相。增生死之繫縛。捨事歸真。證涅槃之常樂。況欲神棲淨土。必須心了真空。若能觸目見靈源。即此塵緣為淨剎。偈曰。
今所發覺心 遠離諸性相 蘊處及界等
能取所取執 諸法悉無我 平等如虗空
自心本不生 空性圓寂故 如諸佛菩薩
發大菩提心 我亦如是發 是故志心禮
今日大眾。往生勝行。念佛為先。八因具足。五願修成。欲了唯心淨土。須依離相菩提。相與志心。五體投地。歸依世間大慈悲父。南無教主釋迦牟尼佛南無西方阿彌陀佛南無當來彌勒佛南無善逝月佛南無梵自在王佛南無師子月佛南無福威德佛南無正生佛南無無勝佛南無日觀佛南無寶名佛南無大精進佛南無山光王佛南無施明佛南無電德佛南無德聚王佛南無供養名佛南無法讚佛南無寶語佛南無救命佛南無善戒佛南無善眾佛南無定意佛南無喜勝王佛南無師子光佛南無破有闇佛南無照明佛南無上名佛南無慧利王佛南無珠月光佛南無威光王佛南無不破論佛南無光明王佛南無珠輪佛南無世師佛南無吉手佛南無善月佛南無寶嚴佛南無羅睺守佛南無樂菩提佛南無等光佛南無至寂滅佛南無世最勝佛南無無憂佛南無十勢力佛南無喜力王佛南無得勢力佛南無得勢佛南無大勢力佛南無功德藏佛南無真行佛南無上安佛南無提沙佛南無文殊師利菩薩南無普賢菩薩南無觀世音菩薩南無大勢至菩薩南無清淨大海眾菩薩
又復歸依如是十方盡虗空界一切三寶無量賢聖(一拜)。
第三陳正願者。願乘此受戒念佛功德。臨命終時。無諸障難。七日已前。預知時至。心不顛倒。身無痛苦。遇善知識。教稱佛名。願阿彌陀佛與諸聖眾。現在其前。放大光明。授手迎接。自見其身。乘金剛臺。隨從佛後。如彈指頃。往生彼國。到彼土已。見佛聞法。悟無生忍。究竟至於不退轉地。願與法界眾生。一時同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惟願阿彌陀佛慈悲證明。
願以此功德 普及於一切 我等與眾生
同生極樂國
今日大眾。發起覺心。陳其正願。臨終決定。往生樂國。相與志心。五體投地。歸依世間大慈悲父。南無教主釋迦牟尼佛南無西方阿彌陀佛南無當來彌勒佛南無大光佛南無電明佛南無廣德佛南無珍寶佛南無福德明佛南無造鎧佛南無成手佛南無善華佛南無集寶佛南無大海智佛南無持地德佛南無義意猛佛南無善思惟佛南無德輪佛南無寶火佛南無利益佛南無世月佛南無美音佛南無梵相佛南無眾師首佛南無師子行佛南無難施佛南無應供佛南無明威德佛南無大光王佛南無文殊師利菩薩南無普賢菩薩南無觀世音菩薩南無大勢至菩薩南無清淨大海眾菩薩
又復歸依如是十方盡虗空界一切三寶無量賢聖(一拜)。
今日道場同業大眾。已發大菩提心。所生功德。六度四等。日夜增明。四無礙辯。樂說無盡。得八自在。具六神通。三昧總持。應念現前。百福莊嚴。無不具足。當成佛道。還度眾生。
禮念彌陀道場懺法卷六
齅
(許救切)。
矚
(音燭)。
哺
(音脯)。
誣
(音無)。
齧
(五結切)。
燎
(音了)。
脆
(此芮切)。
疣
(音尤)。
鎧
(苦亥切)。
卍續藏第 74 冊 No. 1467 禮念彌陀道場懺法
禮念彌陀道場懺法卷第七
○發願往生第八
(夫發願往生者。順釋迦偏讚之言。應法藏度生之願。臨終之際。感聖眾。以來迎。往生之時。蒙彌陀而接引。託質七珍池內。化生九品蓮中。壽量難窮。身光無數獲七辯之智。具六通之威。菩薩為鄰。聲聞作伴。我等如是。眾生亦然。俓挺鉄石。心同歸金色界。唯此願王獨不捨。剎那引導入蓮池)。
今日道場同業大眾。相與發起大菩提心竟。我等應知。從今已去。生如來家。為法王子。預清淨眾。繼往生人。是故復應修學菩提行願。如阿彌陀佛最初因中。為法藏比丘。所發四十八願。又如普賢文殊廣大行願。亦如十方三世諸大菩薩所有行願。我亦如是次第修學。惟願我等同生淨土。五體投地。歸依世間大慈悲父。南無教主釋迦牟尼佛南無世自在王佛南無西方阿彌陀佛南無六十六俱胝佛南無上方現在一切諸佛南無梵音佛南無宿王佛南無香光佛南無如紅蓮華勝德佛南無示現一切義利佛
如是等佛。如殑伽沙。住在上方。廣長舌讚佛土功德攝受法門。南無文殊師利菩薩南無普賢菩薩南無觀世音菩薩南無大勢至菩薩南無清淨大海眾菩薩
又復歸依如是十方盡虗空界一切三寶無量賢聖(一拜)。
今日道場同業大眾。志心發願。願(某甲)等普及四恩三有法界眾生。從今已去。安住第一義諦。修佛淨業正因。孝養父母。奉侍師長。慈心不殺。修十善業。受持三歸。具足眾戒。不犯威儀。發菩提心。深信因果。讀誦大乘。勸進行者。念佛念法。念僧念戒。念施念天。以志誠心。深心。迴向發願心。稱佛名號。讚佛光明。觀佛依正十六妙境。念佛本起四十八願。籌量三輩。深入五門。隨順三種菩提門。信受十方諸佛教。或以散心定心。修散善定善。依經起行。畢命為期。惟願阿彌陀佛聖力冥加。神通顯益。令我等凝神覺路。暗蹈大方。進止威儀。不離見佛。如執明鏡。自見面像。及於夢中。常見彼國眾妙樂事。慰悅我心。令生增進。哀愍覆護。法種增長。承佛威神。遠離魔事。又復無量劫來業惑塵勞。皆為梵行。善根功德。同入大因。積集諸緣。併用迴向。臨命終時。無諸障難。七日已前。預知時至。身無痛苦。心不顛倒。身心安樂。如入禪定。遇善知識。教稱十念。阿彌陀佛與諸聖眾。現在其前。放大光明。授手迎接。自見其身。乘金剛臺。隨從佛後。如彈指頃。往生彼國。生彼國已。見佛色身。眾相具足。見諸菩薩。眾相具足。光明寶林。演說妙法。聞已即悟無生法忍。身真金色。等無差別。三十二相。六通自在。具大辯才。演一切智。那羅延身。壽命無量。供養如意。妙服自然。不聞惡名。不著身見。諸上善人俱會一處。住正定聚。恒不退還。究竟至於一生補處。受用清淨大乘法樂。晝夜六時。供養阿彌陀佛。每日清旦。奉事十方如來。聞法授記。得陀羅尼。化身自在。周遍十方。無佛國中。成等正覺。極重苦處。遊戲神通。隨眾生心。應所知量。對現色身。晝夜說法。無有休息。念念中令不可說不可說眾生發菩提心。念念中令不可說不可說眾生住普賢行。福慧資粮。悉得圓滿。同成無上正等菩提。各各莊嚴淨土。各各攝化眾生。如阿彌陀佛。等無有異。惟願阿彌陀佛。慈悲證明。
今日道場同業大眾。願諸眾生。悉具菩薩清淨佛土。歡化慳嫉。悉度眾惡。八難之處。攝諸諍訟。瞋恚之人。勤行眾善。攝懈怠者。定意神通。攝諸亂想。已發願竟。相與志心。五體投地。歸依世間大慈悲父。南無教主釋迦牟尼佛南無西方阿彌陀佛南無當來彌勒佛南無寶名佛南無眾清淨佛南無無邊名佛南無不虗光佛南無聖天佛南無智王佛南無金剛眾佛南無善障佛南無建慈佛南無華國佛南無法意佛南無風行佛南無善思名佛南無多明佛南無蜜眾佛南無功德守佛南無利意佛南無無懼佛南無堅觀佛南無住法佛南無珠足佛南無解脫德佛南無妙身佛南無善高佛南無普德佛南無文殊師利菩薩南無普賢菩薩南無觀世音菩薩南無大勢至菩薩南無清淨大海眾菩薩
又復歸依如是十方盡虗空界一切三寶無量賢聖(一拜)。
今日道場同業大眾。各自發如是願。尋眾惡所起。皆緣六根。六根是為眾禍之本。雖為禍本。亦能修集無量福業。故勝鬘經言。守護六根。淨身口意。以此義證生善之本。故於六根發大誓願。
初發眼根願
願今日道場同業大眾。廣及十方四生六道一切眾生。從今已去。乃至往生。願眼常不見娑婆世界一切眾惡不善之色。願眼常見西方阿彌陀佛閻浮檀金色八萬四千隨形相好光明。觀音勢至紫金色身。清淨海眾端正微妙。三十二相極樂國土。無量莊嚴清淨之色。常見一切眾生。往生淨土。得無生忍。現前授記。歡喜之色。已發眼根願竟。相與志心。五體投地。歸依世間大慈悲父。南無教主釋迦牟尼佛南無西方阿彌陀佛南無當來彌勒佛南無妙知佛南無梵財佛南無實音佛南無正智佛南無力得佛南無師子意佛南無華相佛南無積智佛南無華齒佛南無功德藏佛南無名寶佛南無希有名佛南無上戒佛南無無畏佛南無一切天佛南無梵壽佛南無日明佛南無樂智佛南無寶天佛南無珠藏佛南無德流布佛南無智王佛南無無縛佛南無堅法佛南無天德佛南無文殊師利菩薩南無普賢菩薩南無觀世音菩薩南無大勢至菩薩南無清淨大海眾菩薩
又復歸依如是十方盡虗空界一切三寶無量賢聖(一拜)。
次發耳根願
又願今日道場同業大眾。廣及十方四生六道一切眾生從今日去。乃至往生。願耳不聞娑婆世界諸惡不善之聲。願耳常聞西方阿彌陀佛於七寶講堂廣宣妙法。自然風起。吹諸寶樹。及寶羅網。微妙音聲。如百千種樂。種種奇禽演暢五根五力七覺分八聖道之聲。常聞一切眾生往生淨土彌陀讚言善哉善哉。是人不久成佛之聲。已發耳根願竟。相與志心。五體投地。歸依世間大慈悲父。南無教主釋迦牟尼佛南無西方阿彌陀佛南無當來彌勒佛南無梵牟尼佛南無安詳行佛南無勤精進佛南無炎肩佛南無大威德佛南無薝蔔華佛南無歡喜佛南無善眾佛南無帝幢佛南無大愛佛南無須蔓色佛南無眾妙佛南無可樂佛南無善定義佛南無牛王佛南無妙臂佛南無大車佛南無滿願佛南無德光佛南無寶音佛南無金剛軍佛南無富貴佛南無勢力行佛南無師子力佛南無淨目佛南無文殊師利菩薩南無普賢菩薩南無觀世音菩薩南無大勢至菩薩南無清淨大海眾菩薩
又復婦依如是十方盡虗空界一切三寶無量賢聖(一拜)。
次發鼻根願
又願今日道場同業大眾。廣及十方四生六道一切眾生從今已去。乃至往生。願鼻不聞娑婆世界諸惡不善之氣。願鼻常聞極樂國土於晨朝時和風微動鉢曇摩華。?物頭華。及天雨曼陀羅華。其氣普熏周遍國界之香。已發鼻根願竟。相與志心。五體投地。歸依世間大慈悲父。南無教主釋迦牟尼佛南無西方阿彌陀佛南無當來彌勒佛南無迦葉佛南無淨意佛南無知次第佛南無威猛德佛南無大光明佛南無日光曜佛南無淨藏佛南無分別威佛南無無損佛南無蜜日佛南無月光佛南無持明佛南無善寂行佛南無不動佛南無大請佛南無德法佛南無莊嚴王佛南無高出佛南無炎熾佛南無華德佛南無寶嚴佛南無上善佛南無寶上佛南無利慧佛南無嚴土佛南無文殊師利菩薩南無普賢菩薩南無觀世音菩薩南無大勢至菩薩南無清淨大海眾菩薩
又復歸依如是十方盡虗空界一切三寶無量賢聖(一拜)。
次發舌根願
又願今日道場同業大眾。廣及十方四生六道一切眾生。從今已去。乃至往生。願舌恒不甞娑婆世界諸惡不善之味。願舌恒甞極樂世界寶器。隨意而至。百味飲食自然盈滿。雖有此食。實無食者。自然飽足。無所味著之味。已發舌根願竟。相與志心。五體投地。歸依世間大慈悲父。南無教主釋迦牟尼佛南無西方阿彌陀佛南無當來彌勒佛南無海德佛南無梵相佛南無月蓋佛南無多炎佛南無違籃王佛南無智稱佛南無覺想佛南無功德光佛南無聲流布佛南南滿月佛南無華光佛南無善戒佛南無燈王佛南無電光佛南無光王佛南無光明佛南無是足讚佛南無華藏佛南無弗沙佛南無日端嚴佛南無淨善佛南無威猛軍佛南無福威德佛南無力行佛南無羅睺天佛南無文殊師利菩薩南無普賢菩薩南無觀世音菩薩南無大勢至菩薩南無清淨大海眾菩薩
又復歸依如是十方盡虗空界一切三寶無量賢聖(一拜)。
次發身根願
又願今日道場同業大眾。廣及十方四生六道一切眾生。從今已去。乃至往生。願身不覺娑婆世界諸惡不善一切諸觸。願身常覺極樂世界宮殿樓閣微風觸身。安和調適。猶如比丘得滅盡定。清淨寶地。八功德水。清明澄潔。洗灌其身。蕩除四垢之觸。常覺一切眾生往生淨土。不寒不熱。不飢不渴。飛行自在。與諸菩薩聽法之觸。已發身根願竟。相與志心。五體投地。歸依世間大慈悲父。南無教主釋迦牟尼佛南無智聚佛南無調御佛南無如王佛南無華相佛南無羅睺羅佛南無大藥佛南無宿王佛南無華王佛南無德手佛南無得叉迦佛南無流布王佛南無日光佛南無德藏佛南無妙音佛南無德主佛南無金剛眾佛南無慧頂佛南無善住佛南無意行佛南無梵音佛南無師子佛南無雷音佛南無通相佛南無安隱佛南無慧陰佛南無文殊師利菩薩南無普賢菩薩南無觀世音菩薩南無大勢至菩薩南無清淨大海眾菩薩
又復歸依如是十方盡虗空界一切三寶無量賢聖(一拜)。
次發意根願
又願今日道場同業大眾。廣及十方四生六道一切眾生。從今已去。乃至往生。願意常知娑婆世界貪欲瞋恚愚癡為患。常知身殺盜染妄言綺語兩舌惡口為患。常知殺父害母。殺阿羅漢。出佛身血。破和合眾。謗佛法僧。不信因果。是無間罪。常知人死更生報應之法。常知遠惡知識。親近善友。常知諮受九十六種邪師。為非常。知三漏五蓋十纏之法是障。常知三塗可畏生死酷劇苦報之處。願己常知極樂國土清淨海眾。無我所心。無染著心。無忿恨心。無厭怠心。勝心深心定心。愛樂法心。滅諸煩惱離惡趣心。常知一切菩薩所行。具足成就無量功德。得深禪定。究竟一乘之心。已發意根願竟。相與志心。五體投地。歸依世間大慈悲父。南無教主釋迦牟尼佛南無西方阿彌陀佛南無當來彌勒佛南無梵王佛南無大牛王佛南無利陀目佛南無龍德佛南無寶相佛南無莊嚴佛南無不沒音佛南無華持佛南無音德佛南無師子佛南無莊嚴辭佛南無勇智佛南無華積佛南無華開佛南無力行佛南無德積佛南無上形色佛南無明曜佛南無月燈佛南無威德王佛南無菩提王佛南無無盡佛南無菩提眼佛南無身充滿佛南無慧國佛南無文殊師利菩薩南無普賢菩薩南無觀世音菩薩南無大勢至菩薩南無清淨大海眾菩薩
又復歸依如是十方盡虗空界一切三寶無量賢聖(一拜)。
次發口願
又願今日道場同業大眾。廣及十方四生六道一切眾生。從今已去。娑婆世界。乃至往生。口常不毀呰三寶。不謗弘通經人。說其過惡。不言作善。不得樂報。作惡不得苦果。不言人死斷滅不復更生。不說無益損他人事。不說外道所造經書。不教人作十惡業。不教人作五逆業。不稱揚人惡。不言俗間好戲笑事。常發善言。不勸人造罪。不斷人造福。願口常念阿彌陀佛觀音勢至清淨大海眾菩薩。願常教人建立彌陀佛像。修諸供養。求生淨土。如救頭然。願口常教一切眾生往生淨土。以無礙智。演說佛法。具諸辯才。已發口願竟。相與志心。五體投地。歸依世間大慈悲父。南無教主釋迦牟尼佛南無西方阿彌陀佛南無當來彌勒佛南無最上佛南無清涼照佛南無慧德佛南無妙音佛南無導師佛南無無礙藏佛南無上施佛南無大尊佛南無知力勢佛南無大炎佛南無帝王佛南無制力佛南無威德佛南無善明佛南無名聞佛南無端嚴佛南無無塵垢佛南無威儀佛南無師子軍佛南無天王佛南無名聲佛南無殊勝佛南無大藏佛南無福德光佛南無梵聞佛南無文殊師利菩薩南無普賢菩薩南無觀世音菩薩南無大勢至菩薩南無清淨大海眾菩薩
又復歸依如是十方盡虗空界一切三寶無量賢聖(一拜)。
今日道場同業大眾。重復志誠讚佛。偈云。
阿彌陀佛真金色 相好端嚴無等倫
白毫宛轉五須彌 紺目澄清四大海
光中化佛無億數 化菩薩眾亦無邊
四十八願度眾生 九品咸令登彼岸
重復志誠歸依西方阿彌陀如來應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御丈夫天人師佛世尊。度人無量。拔生死苦。以今禮懺清淨讚佛功德因緣。願四生六道一切眾生。從今已去。至於命終。以佛神力。隨心自在。同生極樂。共見彌陀。皆成佛道。
今日道場同業大眾。華嚴經入不思議解脫境界普賢菩薩行願品云。又復是人臨命終時。最後剎那。一切諸根悉皆散壞。一切親屬悉皆捨離。一切威勢悉皆退失。象馬車乘。珍寶伏藏。如是一切無復相隨。唯此願王不相捨離。於一切時。引導其前。一剎那中。即得往生極樂世界。到已即見阿彌陀佛。文殊師利菩薩普賢菩薩觀自在菩薩彌勒菩薩等。此諸菩薩色相端嚴。功德具足。所共圍遶。其人自見生蓮華中。蒙佛授記。得授記已。經於無數百千萬億那由他劫。普於十方不可說不可說世界。以智慧力。隨眾生心。而為利益。不久當坐菩提道場。降伏魔軍。成等正覺。轉妙法輪。能令佛剎極微塵數世界眾生。發菩提心。隨其根性。教化成熟。乃至盡未來劫海。廣能利益一切眾生。善男子。彼諸眾生若聞若信此大願王。受持讀誦。廣為人說。所有功德。除佛世尊。餘無知者。是故汝等聞此願王。莫生疑念。應當諦受。受已能讀。讀已能誦。誦已能持。乃至書寫。廣為人說。是諸人等。於一念中。所有行願皆得成就。所獲福聚無量無邊。能於煩惱大苦海中。拔救眾生。令其出離。皆得往生阿彌陀佛極樂世界。又如普賢菩薩所發願王已。相與志心。五體投地。歸依世間大慈悲父。南無教主釋迦牟尼佛南無西方阿彌陀佛南無當來彌勒佛南無燈王佛南無智頂佛南無上天佛南無地王佛南無至解脫佛南無金髻佛南無羅睺日佛南無莫能勝佛南無牟尼淨佛南無善光佛南無金齊佛南無眾德天王佛南無法蓋佛南無德臂佛南無鴦伽陀佛南無美妙慧佛南無微意佛南無諸威德佛南無師子髮佛南無解脫相佛南無威相佛南無斷流佛南無慧藏佛南無知聚佛南無無礙讚佛南無文殊師利菩薩南無普賢菩薩南無觀世音菩薩南無大勢至菩薩南無清淨大海眾菩薩
又復歸依如是十方盡虗空界一切三寶無量賢聖(一拜)。
今日道場同業大眾。所發誓願。悉同十方。盡虗空界。一切諸佛大菩薩眾所有誓願。不可窮盡。我今誓願。亦復如是。廣大如法性。究竟如虗空。窮未來際。盡一切劫。眾生不可盡。我願不可盡。世界不可盡。我願不可盡。虗空不可盡。我願不可盡。法性不可盡。我願不可盡。涅槃不可盡。我願不可盡。佛出世不可盡。我願不可盡。諸佛知慧不可盡。我願不可盡。心緣不可盡。我願不可盡。起智不可盡。我願不可盡。世間道種法道種智慧道種不可盡。我願不可盡。若十種可盡。我願乃可盡。乃至虗空世界盡。眾生及業煩惱盡。如是一切無盡時。我願究竟恒無盡。發如是大願已。相與志心。五體投地。歸依世間大慈悲父。南無教主釋迦牟尼佛南無西方阿彌陀佛南無當來彌勒佛南無寶聚佛南無善音佛南無山王相佛南無法頂佛南無解脫德佛南無善端嚴佛南無吉身佛南無愛語佛南無師子利佛南無和樓那佛南無師子法佛南無法力佛南無愛樂佛南無讚不動佛南無眾明王佛南無覺悟眾生佛南無妙眼佛南無意住義佛南無光照佛南無香德佛南無令喜佛南無不虗行佛南無滅恚佛南無上色佛南無善步佛南無文殊師利菩薩南無普賢菩薩南無觀世音菩薩南無大勢至菩薩南無清淨大海眾菩薩
又復歸依如是十方盡虗空界一切三寶無量賢聖(一拜)。
今日道場同業大眾。願俱捨惡道。常生淨土。財施無盡。法施無盡。福德無盡。安樂無盡。壽命無盡。智慧無盡。四無量心。六波羅蜜。常得現前。四無礙辯。六神通力。如意自在。常得見佛聞深法。行菩薩道。勇猛精進。不休不息。乃至進修。當成佛道。廣能度脫一切眾生。
禮念彌陀道場懺法卷第七
卍續藏第 74 冊 No. 1467 禮念彌陀道場懺法
禮念彌陀道場懺法卷第八
○求生行門第九
(夫求生行門者。念有五門。修有四方。此方白業。將熟彼土。紅蓮已生。蓋觀利鈍之機。廣說頓漸之教。初則量力修進。忖己功夫。乘閑暇之時。取幽靜之處。或踵九品之軌。則或依三輩之規繩。或有良緣而結社。或無勝侶則孤修。須求同志深究佛乘。勿與餘人空談世務。只宜杜絕人事。屏棄塵緣。無義不言。非時不出。布衣蔬飯。護戒持齋。行願迴向。於西方事理。專修於淨土。若依此法。決得往生。閻浮精進不多時。極樂逍遙無量劫)。
今日道場同業大眾。相與發起往生大願已竟。次應漸依求生行門。如法修進。是以有願無行。其願必虗。有行無願。其行必孤。要須行願相符。福智相資。必得往生。疾成聖道。志意虔誠。五體投地。歸依世間大慈悲父。南無教主釋迦牟尼佛南無世自在王佛南無西方阿彌陀佛南無七十七俱胝佛南無東南方現在一切諸佛南無最上廣大雲雷音王佛如是等佛如殑伽沙住在東南方廣長舌讚佛土功德攝受法門南無文殊師利菩薩南無普賢菩薩南無觀世音菩薩南無大勢至菩薩南無清淨大海眾菩薩
又復歸依如是十方盡虗空界一切三寶無量賢聖(一拜)。
今日道場同業大眾。若欲勸人求生淨土。安心起行。作業修因。定得往生。今於諸經集成眾行。奉勸人人。隨其廣略。依經修行。盡獲勝果。頌曰。
初修每日晨朝時 合掌面西持聖號
各念十聲復頂禮 龍舒淨土文內說
(龍舒文超脫輪迴㨗徑圖略云。大藏十餘經言。西方淨土事。人皆蓮華中生。衣食化成。長生不老。其修行法門有九品。今節出眾人可通行者。□阿彌陀佛有大誓願云。我作佛時。十方眾生。至心信樂。欲生我國。十聲念我名號。而不生者。我不作佛。現世可以消災解怨。增福保壽。每朝合掌。向西頂禮。念曰。南無阿彌陀佛。南無觀世音菩薩。南無大勢至菩薩。南無清淨大海眾菩薩。已上名念十聲。復頂禮。次念大慈菩薩讚佛。懺罪迴向發願一遍)。
(十方三世佛 阿彌陀第一 九品度眾生 威德無窮極 我今大歸依 懺悔三業罪
凡有諸福善 至心用迴向 願同念佛人 盡生極樂國 見佛了生死 如佛度一切)
(復頂禮而退。此偈大有威力。能滅一切罪。長一切福教人念得福報。至誠如是。必中品生。更加精進。轉以化人。使更相勸化。則上品生。罪惡人修。亦下品生。此間念佛。西方七寶池生蓮華一朵。標其姓名。他日於其中託生。比陰府記姓名。待其命盡。來追者大不同矣)。
今日道場同業大眾。善攝心耳。渴仰諦聽。天親論曰。若有願生彼國者。勸修五念門。五門若具。定得往生。何者為五。一者身業禮拜門。所謂一心專志。恭敬合掌。香華供養。禮拜彼阿彌陀佛。禮即專禮彼佛。畢命為期。不雜餘禮故。二者口業讚歎門。所謂專臆讚歎彼佛身相光明。一切聖眾。自相光明。及彼國中。一切寶莊嚴光明等故。三者意業臆念觀察門。所謂專意念觀彼佛。及一切聖眾身相光明國土莊嚴等。如觀經說。唯除睡時。恒憶恒念。恒想恒觀。此事等故。四者作願門。所謂專心若晝若夜。一切時一切處。三業四儀所作功德。不問初中後。皆須真實心中發願。願生彼國故。五者迴向門。所謂專心自作善根。及一切三乘五道。一一凡聖。等所作善根。深生隨喜。如諸佛菩薩所作隨喜。我亦如是隨喜。以此隨喜善根。及己所作善根。皆悉與眾生共之。迴向彼國故。又到彼國已。得六神通。迴入生死。教化眾生。徹窮後際。心無厭足。乃至成佛。亦名迴向門。五門既具。定得往生。隨起業行。不問多少。皆名真實業也。
(大親論云。觀行四修法。用策三心。五念之行。速得往生。何者為四。一者恭敬修。恭敬禮拜彼佛一切聖眾故。名恭敬修。畢命為期。誓不中止。即是常時修准甘露。疏云。恭敬修復有五種。一敬有緣聖主。行住坐臥。及便穢等。皆獲西方。二敬有緣像教。設彌陀像。及持其教。三敬有緣師友。恭敬親近故。四敬同學人。即同修淨業者。玄相勸益故。五常敬三寶。是彼生勝緣故如此敬修。決定往生。二者無餘修。所謂專稱彼佛名。專想專禮。讚彼佛及一切聖眾等。不雜餘業。故名無餘修。畢命為期誓不中止。即是常時修。三者無間修。所謂相續恭敬禮拜。稱名讚歎。憶念觀察。迴向發願。心心相續。不以餘業來間。故名無間修。又不以貪嗔煩惱來間。隨犯隨懺。不令隔念隔時隔日。常便清淨。亦名無間修。畢命為期。誓不中止。即是常時修。四者迴向修。謂菩薩已免生死。所作善法。迴求佛果。即是自利。教化眾生。盡未來際。即是利他。然今時眾生。悉煩惱繫縛。未免惡道生死等苦。隨緣起行。一切善根且速迴願。往生彌陀佛國。到彼國已。更無所畏。如上四修。自然任運自利利他無不具足)。
一行三昧求生門 獨處空閑捨亂意
係心專念見彌陀 文殊般若如是說
(文殊般若云。欲明一行三昧。唯勸獨處空閑。捨諸亂意。係心一佛。不觀相貌。專稱名字。即於念中。得見彼阿彌陀佛。及一切佛等。問曰。何故不令作觀。直遣專稱名字耶。答曰。乃由眾生或業障。重觀難成。就是以大聖悲憐。直勸專稱名字。正由稱名。易故相續。即生問曰。專稱一佛。何故現多。此豈非邪正相交一多雜現耶。答曰。諸佛大悲等故。彌陀願力深故。問曰。一切諸佛。三身同證。悲智果圓。亦應無二。隨方禮念。課稱一佛。亦應得生。何故偏歎西方專。禮念等有何義也。答曰。諸佛所證。平等是一。若以行願來收。非無因緣。然彌陀世尊。本發深重誓願。願以光明名號。攝化十方。但使信心求念。上盡一形。下至十聲。一聲等。以佛願力。易得徃生。是故釋迦及以諸佛。勸向西方。為別異耳。亦非是稱念餘佛。不能除障滅罪也)。
齊戒觀想彌陀佛 觀音勢至二大士
身生淨土坐蓮華 十六觀經如是說
(十六觀經修持法門略云。齋戒潔已。清心淨慮。面西安坐。閉目默然。觀想阿彌陀佛真金色身。在西方七寶池中大蓮華上坐。其身長丈六。兩眉中間。向上有白毫右旋轉。光明照曜。紫金色身。以停心注想於白毫。更不得妄有分毫他念當令閉目開目。悉皆見之。蓋欲念念不妄也。如此久久念心成熟。自然感應。見佛。全身。此法最上。謂心想佛時。此心即是佛。又過於口念也。次觀想觀世音菩薩身紫金色。手掌白蓮華。其天冠中。有一立化佛。次觀想大勢至菩薩身紫金色。其天冠肉髻上。有一寶瓶。次想自身生於西方極樂世界。於蓮華中。結跏趺坐。作蓮華合想。開想見佛菩薩滿虗空中)。
今日道場同業大眾。誠心諦聽。稱讚淨土攝受經疏云。念佛法門有二種。謂心及口。心為念體。口為念相。心念則深而難。口念則淺而易。皆是往生西方正行。隨其根器。有上下故。今略指陳心口法或。即為二門。且心念者。於寂靜處。隨六時中。供養禮讚。行道畢已。出道場來。到所止處。若欲入觀念佛之事。若坐若立。正面西向。一心合掌。十稱阿彌陀佛觀音勢至諸菩薩眾大悲名已。發是願言。弟子現是生死凡夫。罪障深重。輪迴六道。若不可言。今日遭遇真善知識。得聞彌陀本願名號。雖復稱念。冀得往生。奈以不識阿彌陀佛身相光明及觀音勢至二大菩薩。願佛不捨本弘誓願。慈悲攝受。令弟子見。或欲臥眠。亦發此願。而於夢中。時得見之。
今日道場同業大眾。普為一切求生行者。相與志心。五體投地。歸依世間大慈悲父。南無教主釋迦牟尼佛南無西方阿彌陀佛南無當來彌勒佛南無大音讚佛南無淨願佛南無日天佛南無樂慧佛南無攝身佛南無威德勢佛南無剎利佛南無得乘佛南無上金佛南無解脫髻佛南無樂法佛南無往行佛南無捨憍慢佛南無智藏佛南無梵行佛南無栴檀佛南無無憂名佛南無端嚴身佛南無相國佛南無蓮華佛南無無邊德佛南無天光佛南無慧華佛南無頻頭摩佛南無知富佛南無文殊師利菩薩南無普賢菩薩南無觀世音菩薩南無大勢至菩薩南無清淨大海眾菩薩
又復歸依如是十方盡虗空界一切三寶無量賢聖(一拜)。
三輩求生門
捨家棄愛作沙門 發菩提心修功德
佛與大眾現其前 即得住生安養國
(無量壽經云。佛告阿難。十方世界諸天人民。其有至心。願生彼國。凡有三輩。上輩者。捨家棄欲。而作沙門。發菩提心。一向專念無量壽佛。修諸功德。願生彼國。臨壽終時。無量壽佛。與諸大眾。現其人前。即隨彼佛。徃生其國。便於七寶華中。自然化生。住不退地。智慧勇猛。神通自在。是故阿難。其有眾生。欲於今世見無量壽佛。應應無上菩提之心修諸功德。願生彼國)。
隨緣修善持齊戒 懸繒散華然燈香
身隨化佛生彼國 住不退轉如上輩
(佛告阿難。其中輩者。十方世界諸天人民。其有志心願生彼國。雖不能行作沙門大修功德。當發無上菩提之心。一向專念無量壽佛。多少修善奉持齋戒。起立塔像。飯食沙門。懸繪然燈。散華然香。以此迴向。願生彼國。其人臨終。無量壽佛化現其身。光明相好。具如真佛。與諸大眾。現其人前。即隨化佛。徃生其國。住不退轉。功德智慧。次如上輩者也)。
若人十念或一念 歡喜信樂不疑惑
臨終夢佛亦往生 功德次如中輩者
(佛告阿難。其下輩者。十方世界諸天人民。其有志心。欲生彼國。假使不能作諸功德。當發無上菩提之心。一向專意。乃至十念。念無量壽佛。願生其國。若聞深法。歡喜信樂。不生疑惑。乃至一念。念於彼佛。以志誠心。願生其國此人臨終。夢見彼佛。亦得徃生。功德智慧。次如中輩者也)。
今日道場同業大眾。如佛所說。無量壽經教修三輩。求生行門。相與志心。五體投地。歸依世間大慈悲父。南無教主釋迦牟尼佛南無西方阿彌陀佛南無當來彌勒佛南無梵財佛南無寶手佛南無淨根佛南無具足論佛南無上論佛南無弗沙佛南無提沙佛南無有日佛南無出泥佛南無得智佛南無謨羅佛南無上吉佛南無法樂佛南無求勝佛南無知慧佛南無善聖佛南無綱光佛南無琉璃藏佛南無名聞佛南無利寂佛南無教化佛南無日明佛南無善明佛南無眾德上明佛南無寶德佛南無文殊師利菩薩南無普賢菩薩南無觀世音菩薩南無大勢至菩薩南無清淨大海眾菩薩
又復歸依如是十方盡虗空界一切三寶無量賢聖(一拜)。
九品求生門
志誠深心迴向願 不殺具戒誦大乘
修行六念化佛迎 是名上品上生者
(觀無量壽經云。阿難及韋提希。上品上生者。若有眾生。願生彼國者。發三種心。即得往生。何等為三。一者志誠心。二者深心。三者迴向發願心。具三心者。必生彼國。復有三種眾生。當得徃生。何等為三。一者慈心不殺。具諸戒行。二者讀誦大乘方等經典。三者修行六念。迴向發願。願生彼國。具此功德。一日乃至七日。即得徃生。彼國此人。精進勇猛。故阿彌陀如來。與觀世音大勢至。無數化佛。百千比丘。聲聞大眾。無量諸天。七寶宮殿。觀世音菩薩。執金剛臺。與大勢至菩薩至行者前。阿彌陀佛放大光明。照行者身。與諸菩薩授手迎接。觀音勢至。與無數菩薩。讚歎行者。勸進其心。行者見已。歡喜踊躍自見其身。乘金剛臺。隨從佛後。如彈指項。徃生彼國。生彼國已。見佛色身。眾相具足。見諸菩薩色相具足。光明寶林。演說妙法。聞已即悟。無生法忍。經須臾間。歷事諸佛。徧十方界。於諸佛前。次第授記。還到本國。得無量百千陀羅尼門。是名上品上生者)。
不必受持方等經 解第一義明因果
紫金臺上見全身 是名上品中生者
(經云。不必受持讀誦方等經典。若解義趣。於第一義心不驚動。深信因果。不謗大乘。以此功德。迴向願求。生極樂國。行此行者。命欲終時。阿彌陀佛與觀世音大勢至無量大眾眷屬圍遶。持紫金臺。至行者前。讚言法子。汝行大乘。解第一義。是故我今來迎接汝。與千化佛。一時授手。行者自見坐紫金臺。合掌叉手讚歎諸佛。如一念頃。即生彼國。七寶池中。此紫金臺。如大寶華。經宿則開。行者身作紫磨金色。足下亦有七寶蓮華。佛及菩薩俱時放光。照行者身。目即開明。因前宿習普聞眾聲純說甚深第一義諦。即下金臺。禮佛合掌。讚歎世尊。經於七日。應時即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得不退轉。應時即能飛行。徧至十方。歷事諸佛。於諸佛所。修諸三昧。經一小劫。得無生忍。現前授記。是名上品中生者)。
深信因果奉大乘 但發無上菩提意
聞法位登十地初 是名上品下生者
(經云。亦信因果。不謗大乘。發無上道。心以此功德。迴向願求。生極樂國。行者命欲終時。阿彌陀佛及觀音勢至。與諸眷屬。持紫金蓮華。化作五百佛。來迎此人。五百化佛一時授手。讚言法子。汝今清淨。發無上道心我來迎汝。見此事時。即自見身坐金蓮華。坐已華合。隨世尊後。即得徃生七寶池中。一日一夜蓮華。分開。七日之中。乃得見佛。雖見佛身。於眾相好。心不明了。於三七日。復乃了了。聞眾音聲。皆演妙法。遊歷十方。供養諸佛。於諸佛前。聞甚深法。經三小劫。得百法明門。住歡喜地。是名上品下生者。是名上輩生想。名第十四觀)。
受持五戒八戒齊 修行諸戒迴向願
見佛聞法證無學 是名中品上生者
(經云。若有眾生。受持五戒。持八齋戒。修行諸戒。不造五逆。無諸過患。以此善根。迴向願生極樂世界。臨命終時。阿彌陀佛與諸比丘眷屬圍繞。放金色光。至其人所。演說苦空無常無我。讚歎出家。得離眾苦。行者見已。心大歡喜。自見己身坐蓮華臺。長跪合掌。為佛作禮。未舉頭項。即得往生極樂世界。蓮華尋開。當華敷時。聞眾音聲。讚歎四諦。應時即得阿羅漢道。三明六通。具八解脫。是名中品上生者)。
若人至心一日夜 持戒持齊無破缺
聞法即得須陀洹 是名中品中生者
(經云。若有眾生。若一日一夜受持八戒齋。若一日一夜持沙彌戒。一日一夜持具足戒。威儀無缺。以此功德。迴向願求生極樂戒香熏修。如此行者。命欲終時。見阿彌陀佛。與諸眷屬。放金色光。持七寶蓮華。至行者前。行者自聞空中有聲讚言。善男子。如汝善人。隨順三世諸佛教故。我來迎汝。行者自見坐蓮華上。蓮華即合。生於西方極樂世界。在寶池中。經於七日。蓮華乃敷華既敷已。開目合掌。讚歎世尊。聞法歡喜。得須陀洹。經半劫已。成阿羅漢。是名中品中生者)。
孝養父母行仁慈 臨終復遇善知識
化生一劫證無學 是名中品下生者
(經云。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孝養父母。行世仁慈。此人命欲終時遇善知識。為其廣說阿彌陀佛國土樂事。亦說法藏比丘四十八願。聞此事已。尋即命終。譬如壯士屈伸臂頃。即生西方極樂世界。生經七日。遇觀世音大勢至。聞法歡喜。過一小劫。成阿羅漢。是名中品下生者。是名中輩生想。名第十五觀)。
若人雖不謗尊經 造眾惡業無慚愧
化生十劫十地初 是名下品上生者
(經云。或有眾生。作眾惡業。雖不誹謗方等經典。如此愚人多造惡法。無有慚愧。命欲終時。遇善知識。為說大乘十二部經首題名字。以聞如是諸經名故除却千劫極重惡業。智者復教合掌叉手。稱南無阿彌陀佛。稱佛名故。除五十億劫生死之罪。爾時彼佛即遣化佛化觀世音化大勢至行者前。讚言善男子。汝稱佛名故。諸罪消滅。我來迎汝作是語已。行者即見化佛光明。遍滿其室。見已歡喜。即便命終。乘寶蓮華。隨化佛後。生寶池中。經七七日。蓮華乃敷。時觀世音大勢至放大光明。住其人前。為說甚深十二部經。聞已信解。發無上道心。經十小劫。具百法明門。得入初地。是名下品上生者)。
若有眾生犯眾戒 盜取僧祇三寶物
念佛忽託寶蓮中 是名下品中生者
(經云。若有眾生。毀犯五戒。及具足戒。如此愚人偷僧祇物。盜現前僧物。不淨說法。無有慚愧。以諸惡業而自莊嚴。如此罪人。以惡業故。應墮地獄。命欲終時。地獄眾火一時俱至。遇善知識。以大慈悲。為說阿彌陀佛十方威德。廣讚彼佛光明神力。亦讚戒定慧解脫知見。此人聞已。除八十億劫生死之罪。地獄猛火化為清涼風。吹諸天華。華上皆有化佛菩薩。迎接此人。如一念頃。即得往生七寶池中。蓮華之內。經於六劫。蓮華乃敷。觀世音大勢至以梵音聲。安慰彼人。為說大乘甚深經典。聞此法已。應時即發無上道心。是名下品中生者)。
若作五逆十惡業 應墮地獄受諸苦
臨終念佛亦超昇 是名下品下生者
(經云。或有眾生。作不善業。五逆十惡。具不善業。如此愚人。以惡業故。應墮惡道。經歷多劫。受苦無窮。如此惡人。臨命終時。遇善知識。種種安慰。為說妙法。教令念佛。此人苦逼。不遑念佛。善友告言。汝若不能念佛者。應稱無量壽佛。如此志心令聲不絕。具足十念。稱南無阿彌陀佛。稱佛名故。於念念中。除八十億劫生死之罪。命終之時。見金蓮華。猶如日輪。住其人前。如一念頃。即得徃生極樂世界。於蓮華中。滿十二大劫。蓮華方開觀世音大勢至以大悲音聲。為其廣說諸法實相。除滅罪法。聞已歡喜。應時即發菩提之心。是名下品下生者。是名下輩生想。名第十六觀)。
今日大眾。如佛所說十六觀經。勸修九品。求生行門。相與志心。五體投地。歸依世間大慈悲父。南無教主釋迦牟尼佛南無西方阿彌陀佛南無當來彌勒佛南無人月佛南無羅睺佛南無甘露明佛南無妙意佛南無炎明佛南無一切主佛南無樂智佛南無山王佛南無寂滅佛南無德聚佛南無天王佛南無妙音聲佛南無妙華佛南無住義佛南無功德威聚佛南無智無等佛南無甘露音佛南無善守佛南無利慧佛南無思解脫義佛南無音勝佛南無梨陀行佛南無善義佛南無無過佛南無行善佛南無文殊師利菩薩南無普賢菩薩南無觀世音菩薩南無大勢至菩薩南無清淨大海眾菩薩
又復歸依如是十方盡虗空界一切三寶無量賢聖(一拜)。
禮念彌陀道場懺法卷第八
卍續藏第 74 冊 No. 1467 禮念彌陀道場懺法
禮念彌陀道場懺法卷第九
○求生行門之餘
若人端坐正西向 九十日中常念佛
能成三昧生佛前 文殊般若如是說
若人專念一方佛 或行或坐七七日
見身見佛即往生 大集經中如是說
十日十夜求齊戒 懸繒幡蓋然香燈
繫念不斷得住生 無量壽經如是說
十日十夜六時中 五體禮念不斷絕
現見彼佛即往生 鼓音王經如是說
一日二日若七日 執持名號心不亂
佛現其前即往生 阿彌陀經如是說
今日大眾。如經所說。求生行門。相與至心。五體投地。歸依世間大慈悲父。南無教主釋迦牟尼佛南無西方阿彌陀佛南無當來彌勒佛南無華藏佛南無妙光佛南無樂說佛南無善濟佛南無眾王佛南無離畏佛南無辯才日佛南無名聞佛南無寶月明佛南無上意佛南無無畏佛南無大見佛南無梵音佛南無善音佛南無慧濟佛南無無等意佛南無金剛軍佛南無菩提意佛南無樹王佛南無槃陀音佛南無福德力佛南無勢德佛南無聖愛佛南無勢行佛南無琥珀佛南無雷音雲佛南無善愛目佛南無善智佛南無具足佛南無德積佛南佛大音佛南無法相佛南無智音佛南無虗空佛南無祠音佛南無慧音差別佛南無功德光佛南無聖王佛南無眾意佛南無辯才輪佛南無善寂佛南無月面佛南無日名佛南無無垢佛南無功德集佛南無華德相佛南無辯才國佛南無寶施佛南無愛月佛南無不高佛南無文殊師利菩薩南無普賢菩薩南無觀世音菩薩南無大勢至菩薩南無清淨大海眾菩薩
又復歸依如是十方盡虗空界一切三寶無量賢聖(一拜)。
若人聞彼阿彌陀 一日持念至二日
繫念現前即往生 般舟經中如是說
晝夜一日稱佛名 慇懃精進不斷絕
展轉相勸同往生 大悲經中如是說
一日一夜懸繒蓋 專念往生心不斷
臥中夢佛即往生 無量壽經如是說
今日大眾。如經所說。求生行門。相與志心。五體投地。歸依世間大慈悲父。南無教主釋迦牟尼佛南無西方阿彌陀佛南無當來彌勒佛南無師子力佛南無自在王佛南無無量淨佛南無等定佛南無不壞佛南無滅垢佛南無不失方便佛南無無嬈佛南無妙面佛南無智制住佛南無法師王佛南無大人佛南無深意佛南無無量佛南無法力佛南無世供養佛南無華光佛南無三世供佛南無應日藏佛南無天供養佛南無上知人佛南無真髻佛南無信甘露佛南無金剛佛南無堅固佛南無文殊師利菩薩南無普賢菩薩南無觀世音菩薩南無大勢至菩薩南無清淨大海眾菩薩
又復歸依如是十方盡虗空界一切三寶無量賢聖(一拜)。
住大乘者清淨心 十念念彼無量壽
臨終夢佛定往生 大寶積經如是說
五逆地獄眾火現 值善知識發猛心
十念稱佛即往生 十六觀經如是說
若有歡喜愛樂心 下至十念即往生
若不爾者不成佛 四十八願如是說
今日大眾。如經所說。求生行門。相與志心。五體投地。歸依世間大慈悲父。南無教主釋迦牟尼佛南無西方阿彌陀佛南無當來彌勒佛南無寶扇明佛南無梨陀步佛南無隨日佛南無清淨佛南無明力佛南無功德聚佛南無具足眼佛南無師子行佛南無高出佛南無華施佛南無珠明佛南無蓮華佛南無愛智佛南無槃陀嚴佛南無不虗行佛南無生法佛南無相好佛南無思惟樂佛南無樂解脫佛南無知道理佛南無文殊師利菩薩南無普賢菩薩南無觀世音菩薩南無大勢至菩薩南無清淨大海眾菩薩
又復歸依如是十方盡虗空界一切三寶無量賢聖(一拜)。
諸有聞名生志心 一念迴向即往生
唯除五逆謗正法 無量壽經如是說
臨終不能觀及念 但能生意知有佛
此人氣絕即往生 大法鼓經如是說
若人念佛生疑惑 住在疑城五百年
猶勝天宮無退墜 彌陀大經如是說
(大彌陀經云。佛言。其人作是以後。若復中悔心意狐疑不信作善。後世當得其福。不信徃生阿彌陀佛國。其人雖爾續得徃生。其人壽命。病欲終時。阿彌陀佛即令其人於臥止夢中。見阿彌陀佛土。心大歡喜。意自念言。我悔不知益作諸善。今當徃生阿彌陀佛國。其人但念。口不能復言。即自悔過者。疑若減少。悔無所及。其人命終。即生阿彌陀佛國。不能得前至。便道見二千里。七寶城中。心獨歡喜。便止其中。亦復於七寶浴池蓮華中化生。即自然受身長大。其城如第二忉利天上。自然之物。其人亦復於城中五百才。竟乃得出。至阿彌陀佛所。心中大喜。其人聽經。心不開解。意不歡樂。智慧不明。知經復少。所居舍宅在地。不能令舍宅隨意高大。在虗空中。復去阿彌陀佛大遠。不能得近。其人久久。亦當智慧開解。知經勇猛。心當歡喜。次如上等一輩也。所以者何。皆坐前世宿命。求道時。中悔狐疑。暫信暫不信。不信作善。得其福德。皆自然得之耳)。
今日大眾。大經所說。求生行門。相與志心。五體投地。歸依世間大慈悲父。南無教主釋迦牟尼佛南無西方阿彌陀佛南無當來彌勒佛南無多聞海佛南無持華佛南無不隨世佛南無喜眾佛南無孔雀音佛南無不退沒佛南無斷有愛垢佛南無威儀濟佛南無諸天流布佛南無寶步佛南無華手佛南無威德佛南無破怨賊佛南無富多聞佛南無妙國佛南無華明佛南無師子知佛南無月出佛南無滅闇佛南無無動佛南無次第行佛南無福德燈佛南無音聲治佛南無憍曇佛南無勢力佛南無身心住佛南無善月佛南無覺意華佛南無上吉佛南無善威德佛南無知力德佛南無善燈佛南無堅行佛南無天音佛南無安樂佛南無日面佛南無樂解脫佛南無戒明佛南無住戒佛南無無垢佛南無文殊師利菩薩南無普賢菩薩南無觀世音菩薩南無大勢至菩薩南無清淨大海眾菩薩
又復歸依如是十方盡虗空界一切三寶無量賢聖(一拜)。
今日大眾。甘露疏云。善言慰論。令心歡喜者。四分律云。為病人說法。令其歡喜。十誦律云。應隨病者。先所習學。而讚歎之。不得毀呰。退本善心。隨願住生經云。佛告普廣菩薩四輩弟子。臨終之日。願生十方佛剎者。先當洗浴身體。著鮮潔衣。燒眾名香。懸繒幡蓋。歌讚三寶。讀誦尊經。為病人說。因緣譬諭。善巧言詞。微妙經義。苦空非實。四大假合。隨心所願。無不獲果。言心緣佛像者。若無苦心明者。令緣真佛身相相好光明等。若為苦逼心乱者。設像令緣。口稱佛號。准西域祇園寺圖云。寺西北角。日光沒處。為無常院。若有病者。安置在中。堂號無常。多生厭世。去者極眾。盡生西方。其堂內安一彌陀佛像。金薄塗之。面向果方。當置病人。在像前坐。若無力者。令病人臥。面向西方。觀佛相好。其像手中。繫一五色綵幡。令病人手執幡。脚作往生淨土之意。像前燒香散華。供養不絕。生病人善心。言屬稱十念。聲聲相續令高聲稱念。藉聲束心。使心不散。故大集經大莊嚴論皆說高聲念佛有十種功德。一能排睡眠。二天魔驚怖。三聲徧十方。四三塗息苦。五外聲不入。六念心不散。七勇猛精進。八諸佛歡喜。九三昧現前。十往生淨土。然念通四儀。約勝劣為上下。謂以行住坐為上。唯臥為下。又沐浴新衣。盥漱焚香。息緣靜坐。對佛合掌。念持為上。反此為下。又定念為上。散念為下。又有二種。一未終時念。或定或散。容可涉緣。二臨終時念。須屏絕諸緣。一心專注。若心境差違。別為誤失。故苾十念也。
今日道場幽顯大眾。善攝心耳。志誠諦聽。經教略云。於其象生。若墮地獄三塗等趣。有一罪人。在世之日。曾讀彌陀往生經教。稍知宿命因緣果報。覩此光明。心中默念。我等受苦。皆因前世造諸罪業。招此苦報。於三塗中。經無數載。冥冥長夜。應無此光。必是西方極樂阿彌陀佛。所放光明。救度於我。遂謂眾曰。我等生世。惡業深重。不知經教。不識正法。信邪倒見。欺罔幽明。故受此苦。無由出離。我等幸遇。獲瞻此光。可隨吾念。彌陀聖号。懇切志誠。願離此苦。一切罪人聞是語已。瞻禮光明。應聲齊念南無阿彌陀佛。如是志心令聲不絕。具足十念。冥官獄吏不能禁止。牛頭獄卒變成善人。須臾之間。枷鏁能脫。彌陀接引。乘空而去。皆得往生西方淨土。又大經云。彼佛光明有十二號。無量光佛。無邊光佛。無礙光佛。無對光佛。焰王光佛。清淨光佛。歡喜光佛。智慧光佛。不斷光佛。難思光佛。無稱光佛。超日月光佛。彼佛光明。照十方圓。無所障礙。若有像生。遇斯光者。三垢消滅。身心柔軟。歡喜踊躍。善心生焉。若在三塗勤苦之處。見此光明。皆得休息。壽終之後。皆蒙解脫。
今日道場幽顯大眾。重復志誠。一心諦聽。彌陀經教直訣略云。若有眾生。新亡舊化。已墮地獄餓鬼傍生三塗等趣。惡業深重。不遇佛光。或有一人。高聲唱言。語諸罪人。勿得恐怖。我憶宿命。在人間時。曾讀彌陀度生經教往生淨土直訣法門。分明廣說。若人臨終合掌向西。志心苾念南無阿彌陀佛六字法門。一聲能滅八十億劫生死重罪。十聲能滅八百億刧生死重罪。縱有千劫生死重罪。十念具足。滅盡無餘。彌陀決定。將諸聖眾。親來迎接。若不如願。誓不成佛。又於因中。為法藏比丘。初發願偈曰。我至成佛時。名聲超十方。人天忻得聞。俱來生我剎。地獄鬼畜生。亦生我剎中。昔者法藏成佛已竟。號阿彌陀。酬願度生。今正是時。我等命終。現墮三塗。惟願西方阿彌陀佛。天眼見我。天耳聞我。他心知我。大慈大悲。不違本願。接引我等。離苦得樂。速生淨土。佛語可憑。必無妄說。於是罪人。為苦所逼。發勇猛心。雨淚交流。異口同音。齊聲苾念。南無阿彌陀佛。具足十聲。又復禮拜未舉頭頃。彌陀現前。一切罪人。枷鏁解脫。蒙佛願力。隨化佛後。如一念頃。即得往生。極樂世界。
(無量壽莊嚴經上卷說。阿彌陀佛。昔發誓言。證得菩提。所居佛剎。具足無量。不可思議功德莊嚴。所有一切眾生。及琰魔羅界。三惡道中。地獄餓鬼畜生。皆生我剎。受我法化。乃至一生。令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今日道場同業大眾。普皆奉為若幽若顯求生行者。等一痛切。相與志心。五體投地。歸依世間大慈悲父。南無教主釋迦牟尼佛南無西方阿彌陀佛南無當來彌勒佛南無堅出佛南無安闍那佛南無增益佛南無香明佛南無違藍明佛南無念王佛南無蜜鉢佛南無無礙相佛南無信戒佛南無至妙道佛南無樂實佛南無明法佛南無具威德佛南無至寂滅佛南無上慈佛南無大慈佛南無甘露主佛南無彌樓明佛南無聖讚佛南無廣照佛南無文殊師利菩薩南無普賢菩薩南無觀世音菩薩南無大勢至菩薩南無清淨大海眾菩薩
又復歸依如是十方盡虗空界一切三寶無量賢聖(一拜)。
今日道場同業大眾。求生行門所生功德。惟願阿鼻䥫城。即時破壞。悉為淨土。無惡道名。其餘地獄。一切苦具轉為樂緣。刀山釰樹變為寶林。鑊湯爐炭化成塗香。牛頭獄卒皆起慈悲。無有惡念。地獄眾生得離苦果。不造業因。等受安樂。如第三禪。一時俱發無上道心。速歸極樂。更願四生六道一生眾生。念惡道苦。發菩提心。同生淨土。當成正覺。
○總為禮佛第十
今日道場同業大眾。前說求生行門。自利已竟。次總禮佛。專乃利他。夫總為禮佛者。普賢十願禮敬為先。天親四修歸依為首。故我世尊慈悲願重。喜捨心增。標指西方。勸修淨業。顯壽光之無量。明依正之難思。餘經盡而獨留。廣舌覆而同讚。故得人天共仰。凡聖同歸。蓋以利自利他。益存益亡。運菩薩心。嚴諸佛土。固宜勇猛。代為一切。若幽若顯。六趣四生。無量有情。相與志心。五體投地。歸依世間大慈悲父。一心敬禮過去久遠刧中 南無定光佛 南無日光佛 南無月光佛 南無栴檀香佛一心敬禮娑婆教主釋迦牟尼佛一心敬禮世自在王佛一心敬禮西方阿彌陀佛一心敬禮助成往生藥師瑠璃光佛一心敬禮六方諸佛一心敬禮東方世界 南無阿閦鞞佛 南無須彌相佛 南無大須彌佛 南無須彌光佛 南無妙音佛一心敬禮南方世界 南無日月燈佛 南無名聞光佛 南無大焰肩佛 南無須彌燈佛 南無無量精進佛一心敬禮西方世界 南無無量壽佛 南無無量相佛 南無無量幢佛 南無大光佛 南無大明佛 南無寶相佛 南無淨光佛一心敬禮北方世界 南無?肩佛 南無最勝音佛 南無難阻佛 南無日生佛 南無網明佛一心敬禮下方世界 南無師子佛 南無名聞佛 南無名光佛 南無達摩佛 南無法幢佛 南無持法佛一心敬禮上方世界 南無梵音佛 南無宿王佛 南無香上佛 南無香光佛 南無大?肩佛 南無雜色寶華嚴身佛 南無娑羅樹王佛 南無寶華德佛 南無見一切義佛 南無如須彌山佛
如是等六方恒河沙數諸佛。各於其國。出廣長舌相。遍覆三千大千世界。說誠實言。汝等眾生。當信是稱讚不可思議功德一切諸佛所護念經。一心敬禮極樂世界 文殊師利菩薩 普賢菩薩一心敬禮極樂世界 觀世音菩薩 大勢至菩薩 彌勒菩薩一心敬禮極樂世界一生補處諸大菩薩一心敬禮極樂世界 馬鳴菩薩 龍樹菩薩一心敬禮極樂世界阿鞞䟦致菩薩一心敬禮極樂世界新發道意及十方來生淨土一切清淨大海眾菩薩一心敬禮極樂世界。長老舍利弗。摩訶目揵連。摩訶迦葉等。諸大聲聞。一切賢聖一心敬禮。梵釋四王。金剛天等。諸護法眾
今日道場同業大眾。以今懺悔發心禮佛功德。普願十方盡虗空界一切天主。一切諸天梵王帝釋。護世四天王。日月星辰。主方主火。主稼主林等。各及眷屬。又願難陀龍王。䟦難陀龍王等。又願阿修羅王。各及眷屬。又願人道一切人王。臣民將帥。及其眷屬。又願十方比丘比丘尼。式叉摩那。沙彌沙彌尼。及其眷屬。又願閻羅王界。一切地獄。餓鬼道。畜生道。一切眾生。及其眷屬。又願十方盡虗空界。窮未來際。若大若小。一切眾生。及其眷屬。以今禮佛功德因緣。皆令獲得三業清淨。發菩提心。證解脫道。(某甲)等仰承阿彌陀佛大誓願力。諸大菩薩一切賢聖修行願力。無量無盡智慧力。功德力。自在神通力。覆護眾生力。安慰眾生力。盡諸天諸仙漏力。攝化一切善根力。救拔地獄眾生力。救度一切餓鬼力。免脫一切畜生力。令諸眾生。得如是願。(某甲)等始自歸依三寶。終至禮佛。功德善根勝因。令諸眾生。得如所願。(某甲)等又承三世諸佛西方阿彌陀佛大慈悲力。十方諸佛大慈心力。六方諸佛大悲心力。三十五佛滅煩惱力。五十三佛降伏魔力。百七十佛度眾生力。千佛攝受諸眾生力。九十九俱胝佛成就力。觀音普賢流通懺法力。令諸眾生。得如所願。
今日道場同業大眾。如是普為十方法界四生六道。或聖或凡。若幽若顯。一切眷屬。無量眾生。總為禮佛。相與志心。五體投地。歸依世間大慈悲父。南無教主釋迦牟尼佛佛無西方阿彌陀佛南無當來彌勒佛南無威德佛南無見明佛南無善行報佛南無善喜佛南無無憂佛南無寶明佛南無威儀佛南無樂福德佛南無功德海佛南無盡相佛南無斷魔佛南無盡魔佛南無過衰道佛南無不壞意佛南無水王佛南無淨魔佛南無眾上王佛南無愛明佛南無菩提相佛南無智明佛南無文殊師利菩薩南無普賢菩薩南無觀世音菩薩南無大勢至菩薩南無清淨大海眾菩薩
又復歸依如是十方盡虗空界一切三寶無量賢聖(一拜)。
今日道場同業大眾。相與志誠。五體投地。奉為四恩。三有法界眾生。志心迴向。從今已去。至坐道場。一切罪障皆得清淨。一切煩惱皆得斷除。一切功德皆得圓滿。隨願往生西方淨土。菩提行願皆獨處(下昌與切)係(音計)悉成就。福慧資粮皆悉具足。四無量心六波羅蜜常得現前。四無礙智六神通力。如意自在。住首楞嚴三昧。得金剛身。不捨本誓。還度眾生。同生淨土。皆成佛道。
禮念彌陀道場懺法卷第九
嬈
(奴了切)。
中悔
(上去下上)。
諭
(音喻)。
呰
(將此切)。
鮮潔
(上音仙)。
厲
(力世切)。
盥
(音灌)。
屏
(音餅)。
卍續藏第 74 冊 No. 1467 禮念彌陀道場懺法
禮念彌陀道場懺法卷第十
○自慶第十一
今日道場同業大眾。前乃總為禮佛已竟。與諸眾生。俱蒙解脫。過去者已得往生。見在者當得往生。未來者依此修行。亦得往生。今者宜應自慶。眾等踊躍。相與志心。五體投地。歸依世間大慈悲父。南無教主釋迦牟尼佛南無世自在王佛南無西方阿彌陀佛南無八十四俱胝佛南無西南方現在一切諸佛南無最上日光名稱功德佛
如是等佛如殑伽沙住在西南方廣長舌讚佛土功德攝受法門。南無文殊師利菩薩南無普賢菩薩南無觀世音菩薩南無大勢至菩薩南無清淨大海眾菩薩
又復歸依如是十方盡虗空界一切三寶無量賢聖(一拜)。
今日大眾。若知自慶者。則復應須修出世心。何者自慶。佛言。地獄難免。我等相與已得免離此苦。是一自慶。餓鬼難脫。我等相與已得遠離痛切。是二自慶。畜生難捨。相與已得不受其報。是三自慶。生在邊地。不知仁義。相與已得共住中國。道法流行。親承妙旨。是四自慶。生長壽天。不知植福。相與已得更復樹因。是五自慶。人身難得。一失不返。相與已得。各獲人身。是六自慶。六根不具。不預善根。相與清淨。得深法門。是七自慶。世智辯聰。返成為難。相與一心歸憑正法。是八自慶。佛言。見佛為難。相與已得。瞻對尊像。是九自慶。佛言。聞法復難。相與已得。餐服甘露。是十自慶。佛言。出家為難。相與已得。辭親割愛。歸向入道。是十一自慶。佛言。自利者易。利他為難。相與今日一拜一禮。普為十方。是十二自慶。佛言。捍勞忍苦為難。相與今日各自翹勤。有所為作。不為自身。是十三自慶。佛言。讀誦為難。我等大眾同得讀誦。是十四自慶。坐禪為難。而今見有息心定意者。是十五自慶。相與志心。踊躍歡喜。五體投地。歸依世間大慈悲父。南無教主釋迦牟尼佛南無西方阿彌陀佛南無當來彌勒佛南無善寂佛南無梵命佛南無知喜佛南無神相佛南無如眾王佛南無持地佛南無愛日佛南無羅睺月佛南無華明佛南無藥師佛南無持勢力佛南無福德明佛南無喜明佛南無好音佛南無法自在佛南無梵音佛南無文殊師利菩薩南無普賢菩薩南無觀世音菩薩南無大勢至菩薩南無清淨大海眾菩薩
又復歸依如是十方盡虗空界一切三寶無量賢聖(一拜)。
今日大眾。如上所說。一十五種。是在世間。求生淨土。修因之慶。次復應知。一十五種。是出世間。往生淨土之慶。人各志誠。攝心諦聽。佛言。此教難遇。難信難知。今遇此教。易信易知。是十六自慶。佛言。前生不遇此教。所以不出三界六道生死輪迴。是十七自慶。佛言。眾生濁惡。障重福薄。雖有此教。迷而不知。知而不行。今遇此教。能知能行。是十八自慶。佛言。不知此教。多修雜善。無決定心。不出輪迴。今遇此教。專修一行。決出輪迴。是十九自慶。佛言。無善根人。臨命終時。多見惡境。或值惡緣。不聞經法。罪業牽纏。哀號恐怖。入於地獄。求救無門。今蒙此教。臨命終時。值遇善緣。及逢善友。教修此法。廣為演說西方淨土善相勝法。一一指陳。其心歡喜。發願往生。或聞善友。教稱十念。或自念十聲南無阿彌陀佛。連連稱念。具足十聲。惡境便滅。善境現前。其人自見阿彌陀佛觀音勢至清淨海眾。親來迎接。身坐蓮臺。或乘蓮華。身隨佛後。往生淨土。是二十自慶。生淨土已。九品四色。七寶蓮池。自然化生。成清淨身。離胎胞質。是二十一自慶。生淨土已。身真金色。具三十二相。形貌端嚴。無諸醜陋。是二十二自慶。生淨土已。具六神通。飛空自在。遊歷十方。作大佛事。是二十三自慶。生淨土已。壽命無量。與佛齊等。更無中夭。是二十四自慶。生淨土已。衣食隨念。宮殿逐身。自然快樂。七寶莊嚴。一切具足。無求不得。是二十五自慶。生淨土已。具無礙辯才。得八萬四千陀羅尼門。智慧明了。無不通達。是二十六自慶。生淨土已。與大菩薩觀音勢至。為其勝友。無怨憎會。是二十七自慶。生淨土已。六時聞法。悟無生忍。是二十八自慶。生淨土已。更無退轉。直至成佛。是二十九自慶。忍力成就。乘大願船。却來三界。遍歷十方。生死海中。復度眾生。往生淨土。同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是三十自慶。相與志心。踊躍歡喜。五體投地。歸依世間大慈悲父。南無教主釋迦牟尼佛南無西方阿彌陀佛南無當來彌勒佛南無善業佛南無意無謬佛南無大施佛南無名讚佛南無眾相佛南無德流布佛南無世自在佛南無德樹佛南無滅癡佛南無無量佛南無善月佛南無無邊辯相佛南無梨陀法佛南無應供養佛南無度憂佛南無樂安佛南無世意佛南無愛身佛南無妙足佛南無優鉢羅佛南無華纓佛南無無邊辯光佛南無信聖佛南無德精進佛南無文殊師利菩薩南無普賢菩薩南無觀世音菩薩南無大勢至菩薩南無清淨大海眾菩薩
又復歸依如是十方盡虗空界一切三寶無量賢聖(一拜)。
今日大眾。如是自慶。因緣無量。非復弱辤所能宣盡。凡人處世。苦多樂少。況今相與有此大慶。皆是十方三寶威力。阿彌陀佛大願之力。宜各志心。懷思恩德。歡喜踊躍。奉為。
國王。父母師長。上中下座。信施檀越。善惡知識。天龍八部。太山府君。五道大神。一切鬼神。琰魔王界。十八獄王。并諸眷屬。廣及十方。三界六道。無窮無盡。含情抱識。有佛性者。五體投地。志誠歸依十方三世盡虗空界一切三寶。西方阿彌陀佛。願以慈悲心。同加攝受。以不思議力。覆護極接。令三界六道一切眾生。從今已去。越生死海。往極樂國。行願早圓。俱登十地。入金剛心。成等正覺。
○普皆迴向第十二
今日道場同業大眾。前以自慶已竟。次乃普皆迴向所修西方懺法。迴向法界眾生。同成無上菩提。共證真如實際。相與志心。五體投地。歸依世間父慈悲父。南無教主釋迦牟尼佛南無世自在王佛南無西方阿彌陀佛南無九十九俱胝佛南無西北方現在一切諸佛南無無量功德火王光明佛
如是等佛如殑伽沙住在西北方廣長舌讚佛土功德攝受法門南無文殊師利菩薩南無普賢菩薩南無觀世音菩薩南無大勢至菩薩南無清淨大海眾菩薩
又復歸依如是十方盡虗空界一切三寶無量賢聖(一拜)。
今日大眾。普為十方。盡法界一切眾生。以此修集禮念彌陀懺法。一切善根功德勝因。惟願西方淨土阿彌陀佛。慈悲證明。普皆迴向。宜各人人。等一志心。
稽首歸依大導師 十方三世諸如來
今集彌陀禮懺法 救度生死愛河人
八萬行中詮要行 顯示西方淨土門
自勸勸他生彼國 願佛慈悲力加護
稽首歸依無量壽 彼國他方大悲主
聞名渴仰遙頂禮 願共自他親奉侍
廣引諸經讚淨土 教令念佛往西方
今日大眾。如上所說。普為法界眾生。修集彌陀懺法功德。普皆迴向已。相與志心。五體投地。歸依世間大慈悲父。南無教主釋迦牟尼佛南無西方阿彌陀佛南無當來彌勒佛南無真實佛南無天主佛南無高音佛南無信淨佛南無婆耆羅陀佛南無福德音佛南無炎熾佛南無無邊德佛南無聚成佛南無師子遊佛南無不動佛南無信清淨佛南無行明佛南無龍音佛南無持輪佛南無財成佛南無世愛佛南無法名佛南無無量寶名佛南無雲相佛南無慧道佛南無妙香佛南無虗空音佛南無虗空佛南無文殊師利菩薩南無普賢菩薩南無觀世音菩薩南無大勢至菩薩南無清淨大海眾菩薩
又復歸依如是十方盡虗空界一切三寶無量賢聖(一拜)。
今日大眾。如普賢行願所發迴向。偈曰。
我今迴向諸善根 為得普賢殊勝行
願我臨欲命終時 盡除一切諸障礙
面見彼佛阿彌陀 即得往生安樂剎
我既往生彼國已 現前成就此大願
一切圓滿盡無餘 利樂一切眾生界
彼佛眾會咸清淨 我時於勝蓮華生
親覩如來無量光 現前授我菩提記
蒙彼如來授記已 化身無數百俱胝
智力廣大遍十方 普利一切眾生界
我此普賢殊勝行 無邊勝福皆迴向
普願沉溺諸眾生 速往無量光佛剎
今日大眾。如上普賢所說迴向已。相與志心。五體投地。歸依世間大慈悲父。南無教主釋迦牟尼佛南無西方阿彌陀佛南無當來彌勒佛南無天王佛南無珠淨佛南無善財佛南無燈炎佛南無寶音佛南無人主王佛南無羅睺守佛南無安隱佛南無師子意佛南無寶名聞佛南無得利佛南無遍見佛南無世華佛南無高頂佛南無無偏辯才佛南無差別知見佛南無師子牙佛南無梨陀步佛南無福德佛南無法燈蓋佛南無目揵連佛南無無憂國佛南無意思佛南無樂菩提佛南無文殊師利菩薩南無普賢菩薩南無觀世音菩薩南無大勢至菩薩南無清淨大海眾菩薩
又復歸依如是十方盡虗空界一切三寶無量賢聖(一拜)。
今日道場同業大眾。願弟子等。承是修集懺法迴向。所生功德。仰願當今皇帝皇家眷屬。從今已去。至坐道場。護持佛法。如薩陀波倫。大悲滅罪。如虗空藏。能遠聽法。如瑠璃光。善解難法。如無垢藏。又願(某甲)等所生父母。歷劫親緣。從今已去。至坐道場。散形空界。如無邊身。具十功德。如高貴德王。聞法歡喜。猶如無畏。神通勇猛。如大勢至。又願(某甲)等和尚阿闍梨同學眷屬。上中下座。一切知識。從今已去。至於道場。各得無畏。如師子王。影嚮大化。猶如寶積。聞聲救苦。如觀世音。善能諮問。如大迦葉。又願(某甲)等出家在家信施檀越。善惡知識。各及眷屬。從今已去。至于道場。解諸危厄。猶如救脫。相㒵端嚴。猶如文殊。能捨業障。如棄陰蓋。設最後供。等於純陀。又願諸天諸仙。護世四王。聰明正直。天地虗空。主善罰惡。守護持呪。五方龍王。龍神八部。幽顯靈祇。各及眷屬。從今已去。至于道場。大慈覆護。如何逸多。精進護法。如不休息。遠證讀誦。猶如普賢。為法焚身。猶如藥王。又願十方一切怨親。及悲怨親。四生六道。一切眾生。各及眷屬。從今已去。至於道場。心無愛染。如離意女。微妙巧說。如勝鬘夫人。能行精進。如釋迦文。所有善願。等無量壽。所有威神。如諸天王。不可思議。如維摩詰。一切功德。各各成就。無量佛土。悉具莊嚴。仰願十方盡虗空界。無量諸佛。諸大菩薩。一切賢聖。以慈悲心。同加攝受。救護拯接。所願圓滿。信心堅固。德業日遠。慈育四生。等如一子。令諸眾生。得四無量心。具六波羅蜜。應念見佛。皆如勝鬘。一切行願。畢竟成就。等與如來。俱登正覺。
○囑累流通第十三
(夫囑累流通者。續彌陀之慧命。傳佛祖之心燈。法藉緣興。道由人顯。彌陀教內。囑累重宣。淨土經中。流通廣演。今則佛曰已遠。末法時臨。以懺法囑累於十方。仗佛力流通於萬古。更冀龍天密佑。賢聖冥加。俾進道而無魔。令修行而有賴。人天同慶。水陸咸忻。更相歡化於無窮。遞玄弘揚於不朽。或聞或見。盡徃西方。若受若持。咸歸極樂。願希劫海傳無盡。共助彌陀作指南)。
今日道場同業大眾。前以普皆迴向已竟。次應囑累流通。仰願十方三世一切聖賢。梵釋四王。金剛天等。護法神眾。令此懺法。盡未來際。流通不絕。廣度群生。多所饒益。自行勸他。見聞隨喜。乃至書寫。讀誦受持。同得往生西方淨土。是故我等五體投地。歸依世間大慈悲父。南無教主釋迦牟尼佛南無世自在王佛南無西方阿彌陀佛南無東北方現在一切諸佛南無無數百千俱?廣慧佛
如是等佛。如殑伽沙。住東北方。自佛淨土。及十方佛。各各示現廣長舌相。遍覆三千大千世界。周匝圍繞。說誠諦言。汝等有情。皆應信受。如是稱讚不可思議佛土功德一切諸佛攝受法門。南無文殊師利菩薩南無普賢菩薩南無觀世音菩薩南無大勢至菩薩南無清淨大海眾菩薩南無護持國界梵釋四王天龍八部諸賢聖眾歸依十方盡虗空界一切諸佛(一拜)歸依十方盡虗空界一切尊法(一拜)歸依十方盡虗空界一切賢聖(一拜)
願共諸眾生 往生安樂國 志心歸命禮
西方彌陀佛
又復歸依如是十方盡虗空界一切三寶無量賢聖(一拜)。
今日道場同業大眾。重復志誠。囑累流通。仰啟十方盡虗空界一切菩薩。護法神王。以本願力。誓度眾生。攝受眾生。無窮無盡。同善知識。無分別想。願一切眾生。知如來恩。親近供養。願諸菩薩。慈悲哀念。令諸眾生。不違其教。悉能受持。無有懈息。得無礙乘。究竟自在。始自歸依三寶。終至囑累流通。所有造懺功德。悉以迴施法界眾生。仰願彌陀世尊。及十方諸佛。現為我證。令我所願。皆得成就。願諸眾生。俱生淨土。聞法悟道。功德智慧。悉皆具足。與諸菩薩。等無有異。入金剛心。成等正覺。相與志心。五體投地。歸依世間大慈悲父。南無教主釋迦牟尼佛南無西方阿彌陀佛南無當來彌勒佛南無法天敬佛南無斷勢力佛南無極勢力佛南無慧華佛南無堅音佛南無安樂佛南無妙義佛南無愛淨佛南無慚愧顏佛南無妙髻佛南無欲樂佛南無樓志佛南無無量無邊盡虗空界 無生法身菩薩 無漏色身菩薩 發心菩薩南無興正法馬鳴菩薩南無興像法龍樹菩薩南無十方盡虗空界 無邊身菩薩 師子遊戲菩薩 師子奮迅菩薩 師子幡菩薩 師子作菩薩 堅勇精進菩薩 金剛慧菩薩 棄陰蓋菩薩 寂根菩薩 慧上菩薩 常不離世菩薩 藥王菩薩 藥上菩薩 虗空藏菩薩 金剛藏菩薩 常精進菩薩 不休息菩薩 妙音菩薩 妙德菩薩 寶月菩薩 月光菩薩 薩陀波倫菩薩 超三界菩薩 大准提菩薩南無文殊師利菩薩南無普賢菩薩南無觀世音菩薩南無大勢至菩薩南無清淨大海眾菩薩
又復歸依如是十方盡虗空界一切三寶無量賢聖(一拜)。
今日道場同業大眾。今此念佛禮懺往生法門。過去諸菩薩已修。已生安樂國。未來諸菩薩當修。當生安樂國。現在諸菩薩今修。今生安樂國。我等有幸。亦修此法。相與如是三世菩薩。同共集會。遊履極樂清淨佛土。受用最勝廣大法樂。彌陀經鈔云。勸一人念佛。即是成就一眾生往生。一眾生往生。即是成就一眾生成佛。一眾生成佛已即度無量眾生成佛。無量眾生成佛已。轉度無窮眾生成佛。其未來諸佛出世善因。皆由此始。是以修集彌陀禮懺法門。成就眾生。往生淨土。成佛捷徑。出世要津。無量功德。蓋非小補。今則剖開寶藏。指出衣珠。分付有緣。普同受用。頂禮奉辭。一切和南。三乘聖眾。禮念彌陀懺法已竟。
願以此功德 普及於一切 我等與眾生
當生極樂國 同見無量壽 皆共成佛道
迴茲有作之功。上助
無為之化。伏願
當今皇帝萬歲。
天眷文武千秋。
聖日並佛日常明。
金輪與法輪雙運。風調雨順。歲稔時康。萬國歡忻。四邊寧靜。十方抱識。同為極樂之化生。法界含靈共作彌陀之海眾。仰惟
大覺俯賜
證明。謹懺。
禮念彌陀道場懺法卷第十(終)
捍
(音旱)
No. 1467-D
前龜山朗公。早蛻名韁。今善講且誠孝(免)。益敬之。乙卯春仲。來謂(免)曰。吾以大懺。願為兼善。盖末流入佛。捷逕止此而已。至順間。三藏順菴寓燕時。板其懺本。徒安旻天寺庶廣印行自火於辛丑。恨其湮沒。幸因師幹事重刊。喜而相之。子將以一語著于末(免)。曰。何敢贅焉。公微笑而去。比再來。方請䟦。辭未之已。乃引徵聊激信佛者。昔羅僧發徵居西孔寺。令世一開士。期萬日修淨土業。及期。果與二千檀家共西邁。所謂萬人同得去。明矣夫。古今不二。而人法亦一也。但信之深淺。念之勤怠。有不同耳。苟能於佛深信勤念者。根塵潔而法器成。故臨終十念。佛必來迎。其言淨土甚易往。信哉。公可斯語而後復繼之曰。今板既訖功。文壽其傳。而使覽者。有所感焉。更相力勸而念之至。為家淨土而人彌陀。則公之願償矣。師之事畢矣(免)。於是乎。乃敬書。以助大懺之弘闡。此亦壽福
君國之一道也。
倉龍丙辰仲春朔日岩遯朴(免)妥夫書
No. 1467-E 彌陀道場懺法跋
成化四年秋九月日
大上王奄棄群臣。我
殿下哀慕罔極。印成彌陀懺法。轉於
殯側。臣切聞
大雄氏曰。西方有無量壽佛國。名極樂。一念信心。即得往生。受諸快樂。而此懺法。伏諸佛之威神。懺多生之宿障。直指往生逕路。實為成佛階除。所謂西方淨土一訣往生。無上菩提兩手分付者矣。我大行王。夙植德本。洞達真乘。其尊崇
三寶。誕揚玄化十方
佛天所共證明。豈但一念信心而已哉。
超生淨界。頓證佛果也。無疑矣。推其極盡。十方界莫不均霑利益。同成無上正果也。然後已焉。嗚呼豈易量哉。
通政大夫禮曹參議臣 李克墩 謹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