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03部大正藏第13册P0583 阿差末菩薩經(7卷) 〖 西晉 竺法護譯〗.txt
大正藏第 13 冊 No. 0403 阿差末菩薩經
No. 403 [No. 397(12)]
阿差末菩薩經卷第一
西晉月氏國三藏竺法護譯
聞如是。一時佛在如來所遊居土。於寶嚴淨巍巍道場。悉是正覺之所建立。大德莊嚴而依積累神妙行業。成佛報應諸菩薩宮。宣揚無量如來變化。入無底慧遊於殊勝。心懷悅豫。剖判普等。所修聖行。諮嗟當來。無際功勳名稱無限。平等正覺以成佛道。善轉法輪。開化無數諸學門徒。而於諸法常得自在。知眾生性曉了諸根度於彼岸。隨時方便除諸罣礙。佛事無處住無所住。與大比丘眾六百萬人俱。心行和安。消滅塵勞恩愛眾弊。則是如來為法王子。修深奧法因正法生。威儀禮節進止光光。為大眾祐親歸如來。
復與無極諸菩薩俱。其數甚多不可稱限。一切大聖神通已達。逮得總持辯才無礙。神智妙達不可攀喻。一心念頃遊無量國。供養十方諸如來眾。明識所奉聽法無厭諮受奉宣。常懷勤修訓誨群黎權智普備。所度無極立無蓋門。皆越妄想無應不應。近一切智諸通慧地。
其名曰天明菩薩。選戰菩薩。照藏菩薩。除慢菩薩。勇步菩薩。眼根菩薩。離言菩薩。除冥菩薩。如是等類菩薩會者。浩浩皓皓不可思議德皆如是。
爾時世尊。入諸菩薩所願成行。其法名曰無陰蓋門。淨諸開士嚴妙道場。正覺法力具無所畏。聖慧之室遊於諸法而得自在。攝總持印。曉了辯才。所入道門以大神通普至啟明。講暢分別不退法輪等御諸乘。通一法界無所破壞。頒宣眾生諸根意性。敏達堅要決一切法。降伏魔場隨應順法皆能開化。塵勞結著迷惑邪見六十二疑。闡無礙智明解無際。所勸助業尋為發遣。入於諸佛平等道慧。無施無望無處所門。演說諸法如審真諦。等處有想及與無想。曉了深奧十二緣起。積功累德不可稱限。莊嚴諸佛身口意行。志得由身所知無盡。修四聖諦。教授聲聞身心靜寂化緣覺乘逮一切智。具阿惟顏興大乘學。入一切法恣已獨步。嘆詠如來功勳之德。隨時宣示委靡撫恤訓誨以漸。導闡法藏顯其處所。除斯微翳開示明曜。世尊陶演講釋法教。使普流布周于十方。
于時東方自然出現大金色光。其光照此寶淨道場。及曜三千大千世界靡不周遍。大明韑曄皆蔽此土。日月釋梵及四天王。所有威曜悉不復現。大神妙天諸尊巍巍。天龍鬼神揵沓惒阿須倫迦留羅真陀羅摩睺勒。光明悉歇。諸明月珠焰光寶珠。大火錠燎悉亦消滅。如來至真無極大光。諸阿惟顏菩薩身明獨顯現耳。其餘一切所有光明皆沒不現。此大千國迥遠懸絕窈隱闇冥。日月光明雖為廣大。威神巍巍不能及逮。照於彼鄉悉蒙光暉。其明不礙樹木牆壁須彌大山雪山黑山目隣山大目隣山鐵圍山大鐵圍山。其明通過照於三千大千世界。至無擇獄極於上方。地獄餓鬼畜生中者。其身皆荷此道明曜。眾苦悉除惱痛休息身心為安。各相慶賀自謂遭時。於佛左側寶淨道場。尋自然生六十億姟七寶蓮華。其香芬馥普悉流布聞莫不歡。其華柔軟大如車輪。光色煒曄葉無數億。百千寶成其形正圓。而斯華上施交露帳校飾珠蓋。其華所演甘美好熏。悉遍三千大千世界。此三千國諸天人民所有名香。值斯華香悉亦消索。天上世間所遊居類。荷此華香咸樂法香不好愛欲。
於時賢者舍利弗。覩如是像無極光明清淨蓮華。驚喜無量。即從坐起行詣佛所。長跪叉手問世尊曰。今者所覩為何瑞應。現如是像顯大光明。清淨蓮華不可稱計。自昔已來未曾見聞。佛告舍利弗。有一菩薩名阿差末從東方來。與六十億菩薩俱。與眷屬圍遶欲至此土故前現瑞。佛說未久。阿差末菩薩應時現身。與六十億菩薩俱進。則以菩薩無極威神顯大神足。開士變化震動佛國。奮大暉曜雨眾華香。亦復俱作百千伎樂。至於寶淨廣普道場。往詣佛所。住上虛空如處於地。叉手自歸。以一音聲請告三千大千世界。則以義偈。讚世尊曰。
聖雄捨貪欲 鮮潔無垢染
其慧除窈冥 施以清淨眼
斷三垢勞惓 消盡眾瑕疵
永滅諸塵勞 今故稽首佛
棄去所破壞 化裂愚癡網
聖主有十力 畏者悉降伏
超越於眾會 捨寂三放逸
獨步如師子 所遊無恐懼
其離垢光明 無所不照曜
普念於一切 濟度眾瑕穢
無明在蔽隱 消除諸闇塞
其光所照曜 如日出於雲
見眾人孤苦 則為興愍哀
蠲除老病死 無救為設護
導師誘眾生 弘慈常愍哀
其所修行業 如醫療諸疾
尊舍利御眾 化無明愚憃
聞已他人患 度之如船師
化無數塵勞 所興眾妄想
其所遊居處 無著如蓮華
了一切諸法 本淨是寂寞
口所演音聲 悉從因緣生
無本橫造作 由習而致此
愍世懷慈哀 降訓於眾生
歸命如虛空 見一切如此
處在於世法 不動如大山
眾生因無覺 習行不要業
雖遊習居處 皆度生死難
道眼甚鮮明 猶如青蓮華
其威神巍巍 如月之盛滿
一切世間人 咸共諮嗟德
捨惱不樂俗 以故稽首佛
於是阿差末。與六十億菩薩。頌此偈讚佛已。從虛空下稽首佛足。遶聖七匝却坐蓮華。時舍利弗。承佛威神而前問言。唯然世尊。阿差末菩薩為從何來。其佛所號。國土何類。世界遠近去是幾所。佛言。汝自以此問阿差末。當見發遣。時舍利弗問阿差末。仁族姓子。所從來處去此遠近。其佛所號。世界云何。時阿差末報舍利弗。耆年續有去來想乎。舍利弗曰。唯族姓子吾想已斷。阿差末曰。唯舍利弗。其想斷者志不懷二。何緣興念而發此問從何所來。唯舍利弗。其有來者為合會迹。假使去者為別離迹。若令不會無別離者。彼無去來。其無去來為聖道行。唯舍利弗。其有來者自然造相。若有去者罪福盡相。計罪福者為自然相。若於罪福盡諸相者則無有相。無往相者聖道所趣。唯舍利弗。其有來者謂所願相。若有往者離於所願。其所願相離所往相則聖道相。唯舍利弗。其有來者為起生相。若有往者則為滅相。除生往相不起不滅。無所往者則聖道相。唯舍利弗。其有來者為訓誨門。若有往者教授盡索。生無教授無盡之門則趣聖道。唯舍利弗。若有往來則墮於俗。無有去來乃謂為道。唯舍利弗。以消去來。除於當來及諸境界。乃趣聖道。唯舍利弗。其有來者為現在相。若有去者為是離相。至於現在及去離相。則趣聖道。唯舍利弗。其有來者為是報應緣起之相。若有去者盡報應相。無有報應不起不滅。至於無相乃趣聖道。唯舍利弗。其有來者隨俗緣合而致徑路。若有去者謂是音聲。言教文字為徑路也。設除音聲文字因緣徑路則趣聖道。時舍利弗問阿差末。唯族姓子。吾今以此仁有辯才故欲相問。所以然者。欲得聽采本所未聞。猶族姓子。關尹主者。應得推問出入往反。設有重貨。若復空行。欲得責稅故宜難詰。卿何所齎以時輸稅。唯族姓子。吾亦如是鄙等徒類為聲聞種。依猗他音而得解脫。合與緣響常宜諮受。諸正士等以用護斯將養大乘。從是出生聲聞緣覺。以是之故。善哉族姓子為。分別說所從來處。去此遠近。如來國土號字云何。阿差末曰。唯舍利弗。如來在前便可啟問。當為發遣。眾會被蒙決諸疑網。時舍利弗前問佛言。阿差末菩薩所從來處去是遠近。其佛所號。國土何類。其聞名者無央數人。咸發道意被大德鎧。佛言。舍利弗。諦聽善思。彼世界名有稱功勳。及如來號若有聞者。勿得懷疑悉共信之。如來至真無所罣礙亦無陰蓋。一切敏達靡不通暢。咸言受教。佛告舍利弗。東方去此度十江沙。諸佛國土滿中諸塵。過若干剎有世界。名阿尼彌沙。彼有佛號三曼跋陀如來至真等正覺。現在說法(阿尼彌沙者晉言不眴三曼跋陀者晉言普賢)。不眴世界無有聲聞緣覺之名。世尊聖眾純諸菩薩。於往古世造行已備。布施調意。安庠聖哲。禁戒博聞寂無放逸。止足功勳建立閑靜。以忍辱力心不懷害。堅固精進積功累德。每生自克。普皆禪思脫門三昧而正受矣。以神通慧而自娛樂。以無極智光明之曜隨時分別。班宣一切章句義理。所懷慈心等如虛空。其哀堅強愍於眾生。知其志性而開化之。其喜悅者。為雨甘露道法之味。雪除一切瞋恨怨結。其行護者離於二乘。以空無想立無願法。拔濟塵勞眾魔穢濁危害之患。明識眾生根本所趣十二緣起。觀察其疾應病與藥。執御斯心平等恒一。如地水火風無有憎愛。降棄一切眾邪異學。若干法戰堅跱幢幡。猶如勇將大軍之師折伏嚴敵。入於深覺諸佛正法。十力無畏。離二品會。順從因緣有無之業。超越諸見中間之行。棄捐吾我及人壽命有無處所。反真向偽倒見之本。諸經典門。如來法王法印印之。所演辯才無所罣礙。於無央數億百千劫所暢音辭無能障塞使不通流。以佛神足感化無量佛國。周旋往反終而復始。曉了隨時。蠲除一切恐懼瞋恚憍慢自大。所演音聲如師子吼。亦如雷震。察於眾生上中下行。堅固親友永立究竟滅度之地。興無極雲感法雷震。暢慧解電雨甘露水。宣道法珍。不斷三寶。志性清淨如明月珠表裏通達。正覺照曜相好殊勝。則以禁戒而自莊嚴。以百千德而文飾體。以諸佛法至阿惟顏一生補處。奉遵修行。篤信眾生聞化解脫。隨其志性令各得所。覺意總持為師子座嚴淨道場。明識超入四無所畏。皆現諸佛所興事業正覺聖體。取捨進退其心強勇而得自在。轉於無上法輪之寶。
爾時眾會聞諸菩薩功勳之德。歡喜踊躍不能自勝明心生焉。則取天上青黃紅白上好蓮華及諸意華。僉共供養佛散阿差末諸菩薩上。同俱舉聲稱揚威德。我等善利為獲福慶。乃能遭值此等正士得覩曉遇。稽首歸命而供養之。其有眾生。得聞此黨諸菩薩名德不可量。因斯所聞悉當興發菩薩大心。于時於彼三萬六千諸來會人。咸發無上正真道意。佛語舍利弗。阿尼彌沙土者。無地獄餓鬼畜生眾惡諸苦。無奉戒勅亦無犯禁。不聞見女人。所以者何。皆由化生蓮華交露。無有慳貪亦無婬恚離于癡畏。悉都無此三毒之名。何況餘乎。其土人民無上中下好醜差別普等無殊。亦無是我及非我所。復不飲食。所以者何。喜法為食解義為漿。常自坦然。了不念渴亦無飢想。亦非我故亦無他故亦無眾魔恐難之患。又其佛土甚極廣大。一日月照六十億四方之域。所以者何。諸菩薩本願之所致也。由是之故共一日月。又其土地無有丘墟高下斜傾。普悉平正。皆紺琉璃皆以眾寶而雜廁間。其地柔軟如天綩綖。以十八事莊嚴國界。其樹悉寶行伍相當。常生華實冬夏恒茂。無沙礫石眾穢之瑕。黑山雪山其土諸山。皆以諸寶雜合而成猶如須彌。
于彼佛土天上天下適等無異。捨於世業以法為土則無王者。唯以如來普賢至真而為法王。又其土法不用文辭告誨諸菩薩也。欲諮受經往詣佛所。觀之無厭不以為惓。所以者何。其心欣然應時逮得佛心定意。尋則近至無所從生法忍。由是之故其土號曰不眴也。何謂得佛心定意。不以色相不以種好。亦復不以本宿行故而致是德。亦不悕望作是致是。所以者何。不念過去當來之者。亦復不念今現在世。亦不由從五陰六衰而致之也。
何謂為五。其五陰者謂思六根。其六根者謂眼耳鼻口身意所別。其六衰者知色聲香味細滑法。不用見聞心意識此眾業之所致也。不以巧偽生滅之所致也。無等無邪亦不造意無所悕望。亦非以是亦非不是之所致也。亦不從一二三之所致也。不因心意識。亦不以曉內外眾念妄想是非之事而致之也。亦不色痛想行識之所由致。亦不用戒定意慧解度知見。十力不護四無所畏諸佛之法。不可以意想知之。不用見聞故之所致。不以想相亦無我想。不以五陰六衰生滅之處。亦無所住亦無不住。無色痛想行識之處。亦不眼色耳聲鼻香舌味身軟心法之所致也。亦不得處。所以者何。不可以目而見眾相。不可想處見不可見。不起不滅其不終者則不有始。斯住處者因緣所為乃致於是。消除歸滅塵勞之穢。所以者何。用愛欲故。故曰當滅。由斯之故斷於因緣。用吾我故以是當滅。其淨咸明不增不減。亦復不念是安是苦。作是計者不離於欲。亦不用念而以為煩。諸想本脫故行備悉。已能備悉達如無身。色何可得無有痛者。何從有痒。常住如法。若不想道則非俗業。設無所聞何從有識。無所見者亦無所得。無所得者可謂脫矣。亦復不得意念普思心所惟法。亦不齎持無所生矣不覩來者不見往生。本不可得猶如諸法皆等無異。譬如有人上向瞻空。其目所覩不能別知何所是空。何非虛空。佛意如是。菩薩得佛心定意時。知諸佛法。眾相種好悉具足成道慧備悉。如來所宣。諸菩薩等皆能解暢。則尋啟受諷誦通利。普能周備曉諸佛法。佛告舍利弗。普賢如來。其所頒宣初無二言。何謂為二。一不講著。二不說斷。悉修平等無有適莫。何謂為無。未曾有念從人諮受。亦不自念己有所知。斯諸菩薩適見佛已。輒則具足六度無極。佛言。云何具足。捨眾色想無所悕望。是則具足施度無極。不想佛身達之本無。則已備悉戒度無極。所以者何。不自想故以得成就三十二相。計於諸法假有號耳。相無有盡住是不起。是故名曰忍度無極。一切諸法普不可見亦無所聞。所以者何。菩薩大士。見善不悅見惡不慼心無適莫。是故名曰進度無極。心不想念。不可想者而寂恬怕。是故名曰寂度無極。解色相空。不以此相而懷自大。是故名曰智度無極。佛言。其諸菩薩在彼土者。因便具足六度無極。逮得無所從生法忍。遍察十方諸佛國土。眾菩薩學少有能逮不眴剎土普賢所誨諸菩薩者。
舍利弗謂阿差末菩薩。快哉仁者。彼之佛土諸菩薩眾功勳難量。阿差末尋問舍利弗。賢者欲見不眴國土普賢如來乎。舍利弗報。唯欲見之。及眾會者皆當被蒙咸荷福慶功德轉增。時阿差末即於座上。三昧正受而現神足。所入三昧其號名曰遍見諸佛土。使諸會者及舍利弗。皆得盡見不眴佛國普賢如來。莫不欣然為未曾有咸共起住。僉為彼佛稽首作禮。佛之聖旨使舍利弗及眾會者。於衣裓上自然有天華香。則取東向散彼佛上。其華至彼。於其國土在于佛上。遍諸菩薩普同佛界。彼土菩薩自問其佛。今此眾華微妙殊特。為所從來光光若斯。普賢如來告諸菩薩。此之瑞應。是阿差末今到忍界。奉養諮受釋迦文佛。十方菩薩咸往會彼。所以然者。講大乘故。彼土菩薩復問佛言。此間顯變何佛威神之所恩化。彼佛告曰。釋迦文佛十方菩薩咸往會彼。所以者何。講大乘故。彼土菩薩復問佛言。此間聞之。彼佛告曰。釋迦文佛演暢分別大會緣品。時彼菩薩復問其佛。其忍世界去是遠近。佛言西方去此如十江沙。諸佛國土滿中諸塵。設舉一塵著一佛土。如是盡取一一諸塵。次布西方諸佛世界。眾塵悉索。過若干土。乃至忍界釋迦文佛遊居教處。彼土菩薩復白佛言。唯願欲見能仁大聖興隆道化。時普賢佛演身光明通照十方。彼諸菩薩及眾會者皆覩此土。彼諸菩薩尋時皆起遙自歸命。為釋迦文佛一心作禮。彼眾菩薩遙見忍界充滿菩薩無空缺處。怪之驚喜自問其佛。彼佛告曰。十方佛國諸菩薩眾不可稱載。聞當頒宣大會緣品故往啟受。舍利弗問阿差末菩薩。誰字仁者名阿差末(阿差末者晉曰無盡意)。答舍利弗。用諸法故曰不可盡。所以者何。一切諸法亦不可盡。舍利弗言。願以不可盡法而解說之。阿差末言。本發意時亦不可盡。所以者何。悉遍諸欲婬怒癡醉而無所縛。所以者何。不與羅漢及緣覺乘而俱同塵故。發心已來堅固其志不可轉移。所以者何。不為邪業之所迷誤。一切眾魔不能壞意。有是心者其諸功德悉為成辦。遊于無常而獨總攬眾之元首。所以者何。有計常者則生死業。所以特尊解道有常。名曰為尊。出無常故。從發心來其心坦然無所縛著。所以者何。不離諸佛功德業故。所修事業無能得短。所以然者一切眾惡悉盡索故。其心永安。不可動故其心無侶。所以然者希有逮故心如金剛。所以然者。皆知一切諸法之故所不可盡。苞裹諸法道慧之故。從發心來強若金剛。等眾生故。其心質直而無諛諂。故號曰正而無偏頗。從發心來常懷鮮明。所以然者本清淨故。以去眾垢悉消諸冥。其慧顯曜窈隱皆明。從發心來沐浴眾穢。所以然者。其信甚固無所捨故。發心甚大無有邊崖。所以然者。心若虛空。發心曠然。所以然者。含受眾生當因度故。發心無盡。所以然者。其慧玄曠無所罣礙。從初發心無所不入。所以然者。大慈無極亦無盡故。其發心行無能斷者。所以然者。功德願故。發心甚安極可愛敬。所以然者。為諸眾生所喜樂故。發心特尊與眾超異。所以然者。一切外學聲聞緣覺之所奉故。其所發心無能知意。所以然者。非諸凡俗之所及逮。猶如農夫不能達知聖王之事。發種類心。所以然者。各各從其本種之業皆獲其果。一切諸法常存在故。從初發心以為道本。所以然者。由是所致得大安故。發心已來而自莊嚴。所以然者。成功勳故。發心已來與眾殊別。所以然者。達聖慧故。發心已來甚為微妙。所以然者。用廣布施普及眾生。發心已來建立至願。所以然者。具足戒禁。其發心已來而無等侶。所以然者。無所不忍。其發心來無能抑制。所以然者。用精進行無懈廢故。其發心來無所慕樂。所以然者。寂度無極致定意故。其發心來無所歸趣。因其曉了智度無極。其發心來永無所住。所以然者。用無極慈故。其發心來根株堅強。所以然者。用行悲哀故。其發心來常懷悅豫。所以然者。於諸眾生懷等心故。其發心來雖遇苦樂不以為動。所以然者。護一切故。其發心來為諸如來所見將養。所以然者。用順十方諸佛教故。其發心來欲度一切五趣眾難。所以然者。興隆導化。其發心來不捨三寶無所違廢。所以然者。將順佛戒成聖眾故。
阿差末菩薩。復謂舍利弗言。一切智心寧可盡乎。舍利弗報言不也。猶如虛空不可窮極。其一切智心不可盡極亦復若斯。如來禁戒亦不可盡。所以者何。戒是根原故不可盡。如來定意由無有盡。智慧解脫度知見無根故不可盡。計於十力四無所畏。十八不共諸佛之法。斯則是根。此亦心本故不可盡。取要言之。一切諸佛法為元首。由斯心行故不可盡。三寶無斷。因是之心故不可盡。猶如一切眾生四大。何謂四大。地水火風亦不可盡。計是智慧用一切故。咸復曉了不可思議眾生心行。本願不斷故不可盡。所以者何。修奉道願故不可盡。皆無所生靡不恍惚。一切諸法根原無窮。故不可盡。
阿差末菩薩經卷第一
大正藏第 13 冊 No. 0403 阿差末菩薩經
阿差末菩薩經卷第二
西晉月氏國三藏竺法護譯
阿差末菩薩謂舍利弗。發菩薩心永無窮盡。所以者何。不文飾故。亦不諛諂其心質直。故曰殊特。不為綺辭用清淨故。平正無邪。其心柔軟而無麁獷。篤信真要未曾變改。所立堅強而無動轉正住不搖。無能憎嫉而嬈害者。以何等故無能嬈者。其行治業莫能逮故。有所建立無能誹者。所以莫能譏謗者何。敢所興造無根原故。所以無根用中正故。所言至誠終無有異。有所興功無所悕望不求名稱。為眾所歎咸共戴仰無能得短。所以無能得其短者。有所造作長安隱故。所以自致永安隱何。所興功德無懈惓故。所以不厭用愍一切眾生之故。所以愍念眾生者何。用無極慈為懈惓者而興精進。所以者何。欲以養育眾生之故。所以養育眾生者何。由斯之便成功德故。所修效力不悕望福。所以無求。其心淨故皆蒙法恩故。無所求人亦有力。何謂為力。曰是佛力。以是之義護一切故。所以護之。欲令群黎各得其所。所以欲令各得所者。使無恨故。所以無恨。所作事業極安諦故。所以諦者由是之故。無能制止無能諫抑令止寂然。猶若紫金而無點污。所以喻之如紫金色以無有穢。所以無穢用本淨故。所以為淨本行去穢故。所以去穢內以淨故。所以消瑕瑕已盡故由是清淨。阿差末謂舍利弗。心已淨者貪欲轉消。其無貪欲是不可盡。其諸惡心不能復亂。又其心明護於惡意。由是之故曰不可盡。其心瞋怒有所眾貪。汲汲于欲貢高自大。諸所不可皆悉盡索。將為菩薩常護是心。當曉是心而不可盡。捨無瞻勢及諸垢濁。當達是心不令懈怠。則知其心為不可盡。若憒亂者隨時將護。其無智者養育使成計於一切眾生之黨。有功德法無功德法。咸便度脫至於大安。則知其心而不可盡。訓誨一切眾生之等諸在厄難。皆令興立無極功德。則知是心永不可盡。
阿差末菩薩謂舍利弗。菩薩所習亦不可盡。所以者何。用所布施故不可盡。諸可惠與是名曰習施度無極。於一切物多少取足不以汲汲。是則名曰戒度無極。一切有嬈於菩薩身。不起瞋心如毛髮者。是則曰習忍度無極。所積功德常在眾前而不在後。是則曰習進度無極。一切所學悉勤用心。是則曰習寂度無極。諸所聽聞悉欲博達。是則曰習智度無極。菩薩當學修于大慈。何謂大慈。若有厄難來自歸者欲求救濟。寧亡身命不負要誓是則習慈。其行哀者等猶如稱。若有加益不以忻悅。設誹謗者不以憂慼。是為菩薩隨時等哀。菩薩所學則以三事。淨身口心終不傳惡。未曾念邪愚憃之業。菩薩雖學獨步無師亦不自大。其所學意不捨普智諸通敏慧。攬諸佛法菩薩之業。在人所求不逆其心無所短乏。致一切法而得自在。又習悔過。身有罪惡未曾藏匿。用無量福勸助功德。菩薩修學讚勸諸佛頒宣道義。奉習勤學正士之法。所以學此正士之法。欲成覺故。其心堅固不捨弘誓無極德鎧。所以不捨欲化一切眾生之故。阿差末菩薩謂舍利弗。菩薩有四為不可盡。何謂為四。一曰開示之心。二曰法施。三曰訓誨眾生。四曰積累功德。是為四。復有四。一曰習在閑居山巖獨處。有施多少趣足而已。二曰於眾功德而無厭足。三曰博學不惓。四曰所願智慧不以為勞。是為四。復有四。一曰校計規度。二曰思惟本末。三曰智慮通達。四曰所念普具。是為四。復有四。一曰離于眾惡而修上脫。二曰其上脫者是菩薩教。三曰解諸惡本。四曰念于微妙無上之脫。是為四。復有四事。一曰解於五陰。二曰。曉於四大地水火風。三曰了六衰之原。四曰其所覩見十二因緣無有邊際。是為四。復有四事。一曰無常生死之語而不可盡。二曰苦痛之教。三曰無吾我訓。四曰寂寞無為之業亦不可盡。是為四。阿差末謂舍利弗。舉要言之。諸菩薩學皆近佛道。以是之故分別道俗悉不可盡。
阿差末菩薩謂舍利弗。菩薩修行心不可盡。所以者何。於諸功德而不懈怠。從次轉上成就其處。所云處者。菩薩十地。其所修行猶如大海所苞無厭。所以然者。多所救度一切眾生。其所修行則為元首。所以然者出其上故。修行最上所可總攬。諸在下者令修專行一切法故若持眾善。所以者何。用最尊故。所以修度因則受決。皆由專精用不退故自致具足。因其專精所願輒成。以成大願。其所修行永無所恃則是定意。依修柔軟所造行者而不缺漏。修行伏意是其道業修行自守。所以者何。以不復與眾惡從事故。專精布施。菩薩不以身心有所貪愛。轉增上故。專精奉戒亦為甚難。所以然者。教犯戒者使不為惡故。專精忍辱亦為甚難。所以然者。雖在尊位財富極樂。不輕貧賤羸劣弱者。是為忍辱。所修專行精進難。及坐佛樹下。若有人來。言起避去我坐其處。先取佛道即捨與處。是為精進。專精禪思所以難者莫能及逮。所修專精輒能成辦。無所悕望故。是曰禪思。專智慧難。所以者何。積功累德不以勞煩。是為智慧。出入行步安庠和雅威儀備悉。所以然者。其功祚強無能危者。修無所畏曉了深法鈎玄致遠故奉修尊心。所以然者。其明極微無不達故行不可盡。所以者何。所住堅固。何謂專精。其意坦然常念一切。無所依者令得其依。若有闇冥使覩道明。無所歸者悉受其歸。其無善友為之善厚。其諛諂者令修質朴。見其麁獷顯示忍辱柔軟和雅。所以者何。以德化故在譎詭中而為列露真正之義。於校飾中不為綺大。在無反復行報恩德。在眾惡處而修善行。在廢退處奉修德祚。在欺慢處常行恭恪。在貢高處不懷自大。在求便處無能得短。不念人惡不宣缺漏。若在不正輒往將護使入正諦。一切眾生皆來到所。見之欣然無瞋恚心。其有諫喻示進退宜當然不然。心無增減。篤信禍福所作歸身。若在曠野山居巖處如法無異。不貪利害不惜身命。心淨之故初不增減。常護其口不忘傳語。不求奉敬。所以者何。恒知節限止足而已。其心柔和不隨弊惡失禮義者。有功德故。度於生死息眾苦患。所以者何。由是之故菩薩慧意永不可盡。生死往反亦不可盡。以權方便。明了隨時訓誨眾生迷於終始。不可盡者。使求佛道明不可盡。舍利弗問阿差末言。乃有異不可盡乎。阿差末言有。問何所是。阿差末曰。菩薩布施復不可盡。所以者何。六度無極不可盡故。菩薩布施悉無有限。所謂限者某是某非。當施與某不施與某甲。施不普濟不應為施。舍利弗問言。菩薩之法當云何施。阿差末曰。飢者食之。所以者何。人依衣食乃得存命便能蘇息。坐起言語則為安隱。身體康寧氣力強盛。渴者施漿除其消渴。所以者何。若在後世。周旋生死常不渴乏。有求車者輒隨意與。由是之報後所生處。神足飛行在所至到。其無衣者因施與之。後世所生便不抵突常抱慚愧。若於冥處施之燈火。則得道眼通見十方。若於世尊師父寺舍二親長老前。而作倡伎以娛樂之。後世所生得道耳聽徹聞無極。若無香者則施與之。後世所生逮致戒香慧定解脫知見品香。是身為被德熏之香。若復有求雜香名熏。即與所好。後世所生身體香潔莫不悅豫。所有甘美殊異之味。人來求者輒從意與。後世所生常得餚饌。若不甘者入口即美。宿之所殖而得是相。其無手巾因施與之。後世所生清淨無垢。為人所護。其無護者為之將護。猶若屋室。所以喻室覆蓋人故。隨其所乏而施與之。後世所生悉獲所當尋得周給病與醫藥。後世所生身常無病不生不死。無有眾患恒獲安隱。一切備足靡所不主。其無僕使給與奴婢。後世所生自然具足。萬乘帝主制上御下無所乏少。其求眾寶則能與之。後世所生備悉成就三十有二大人之相。布施雜物若干種品。後世所生得八十種眾好之姿。象馬施者後得大乘無極之意。以田施與因得具足寂度無極。妻子施與惠所珍愛。後無異心當得佛道。所以者何。佛者極上尊無儔匹。假使有人從其菩薩。求滿倉穀即能與之。未曾貪悋後逮法藏。充備道慧無所匱乏。菩薩設得為轉輪王主四天下。七寶盈滿。若有來求而不愛惜輒能盡施。後所生處逮一切智。諸通聖慧廣濟一切。以妙伎樂而施與者。後得經典樂以法樂莫不歡然。若為勢位有忠羽翼行菩薩法。猶如王者之忠臣。有人來求以自輔政即能與之。由是之故後佛法教欲坐道場。於佛樹下降伏魔兵。以手施人。後為一切道法之首。耳鼻施者。後身具足無一缺漏。以眼施者。後逮法眼為一切首道法之眼。以頭施者。後所生處。三世特尊。獨步無侶諸通敏慧。肌肉施者。後成佛道人來聽經。捨諸不要皆獲真正菩薩。破骨以髓施者。後得佛道身如金剛無能動搖。
阿差末曰。菩薩不以色故而有所施用修正故。若來求多後人求少。悉遍與之使各得足。若施與時不恐不怖不畏不懅。無貪行施不懷悔恨心未曾變。菩薩無輕慢施專心而與。無諛諂施。不持惡物無所中者以與人也。菩薩布施。未曾觀察某有福祚。甲有罪殃無有狐疑不別好醜。不中斷絕遺漏施也。何謂中斷遺漏施於大會中獨與一人不與一人。悉欲遍濟。所以者何。菩薩所施常懷篤信。不念懈惓無惱患施。菩薩布施不呼人至前。目自見面乃與之也。亦不思惟某善某惡。不必選求得成道者來者便與。施人之後不作是念。某已得道某不得道。菩薩施與見奉持戒人來受其物不以欣然。見無戒者亦無異心。其所施與不望還報。有所施者不求名稱。使遠近聞不自咨嗟。不惡誹謗菩薩施與。不行煩擾不懷恨施。無瞋恚施不歡喜施。菩薩布施不念後世當得其福。不起忿心罵詈愚施。有來求者不前却彼乃施與之。不輕易施。不倩他人持物往與。所以者何。手自酙酌。亦不念言值吾前施。不當前者不施與之。不罣礙施自用心施。不卒暴施手自授之。不沈吟施乍與乍不與。菩薩不念吾所可施疲惓勞極。施從來者不多不少。不選擇物惡者與之好者留之。若有來求如本言要未曾減損。菩薩所施愍念眾生弘無偏黨。欲令受者常獲安隱。若施與時則念其人是吾國界。所以者何。一切皆是菩薩之道地也。又所施者少不輕己多不歡喜。雖布施多不自察言。我今廣施所與如法無悕望故。菩薩所施不念是福。當有所生受其功報。所以者何。施於一切眾生蒙恩故。所施人者亦不念之。吾於天上天下人中獨致尊勢。其所施與普為眾生。不以其福求慕四王釋梵之位。亦復不貪轉輪聖王。不習聲聞緣覺之心。菩薩施與心不念言。所施具足亦不惟少。足與不足有所施者。使一切眾不離於佛諸通敏慧。所施與者常得其時無有不應。不以兵仗毒藥施與。以安施人不加嬈害。菩薩布施從佛法教。所可惠施知一切空。所以施者以為因緣有所興發。由斯之故而不可盡。所施與者悉曉無想。為諸想者建其因緣故不可盡。所可施者皆達無願。為諸願者作善因緣。由是之宜故不可盡。以道法意而有所施。其心堅強完具甚安無所破壞。菩薩所施其在三界無能逮者。所可施與欲令其福歸流一切菩薩之業。其志常建一切智心。以是之故為不可盡。所施與者以脫諸想。總攬眾魔令不自在。離諸煩苛故不可盡。菩薩所施與眾超異。明泥洹故。所可施者決眾疑心故不可盡。所施與者正住佛道不懷異心。所施等願故不可盡。菩薩所施坐佛樹下得成正覺。所施與者及無央數。不可稱計眾生之類。皆荷濟度故不可盡。所施與者不可盡矣。其事廣大。所施與者以得道處。無能動者無能超踰。況復施者故不可盡。所施與者其心坦然。如一切智故不可盡。
舍利弗言。善哉善哉。仁者阿差末。嘆菩薩施及不可盡。快哉乃爾。願欲受聽菩薩戒禁不可盡誼。阿差末曰。菩薩戒淨亦不可盡。有六十四事。何謂六十四。菩薩行仁不懷害心加于眾生。身亦不殺不取人物不犯他妻。若見菩薩及向眾生。常行至誠未曾兩舌。有諍訟者常和解之。終無罵詈不為惡口。所以者何。常有慚恥所言護舌不妄說事。於一切人不念嫉妬。不興恚心向于眾生。所以者何。由此能忍後世端正。常正其心不事餘學。恒抱悅心在於佛道。所以者何。其心清淨無有塵垢愛樂佛法。所以然者。解無異法能出上者。至心在道用慈仁故。若見沙門梵志輒以五體而自歸禮。何謂為五。兩手兩膝及其頭腦稽首足下。所以者何。因得佛道一切歸故。心常柔軟見人犯非慎己不為所不缺戒。無有聲聞緣覺心故。於諸犯戒而無所犯。所以者何。後世不欲生在於魚獵愚闇家故。常修精進而不懈怠。所以者何。不與邪惡共從事故。戒禁完具未曾闕漏。親近智德解深法者。不違遠故。篤信禁戒所奉正故。順戒如法一切眾生皆歌嘆故。其護戒禁清徹至真。本心快故行持戒要。無能傳非說其瑕穢。無邪心故。其戒完具。不復迷惑從六衰故。所奉戒行莫不宣聞諸佛正覺之所知故。戒無所求如己樂故。戒知止足無所貪故。其戒純淑不雜眾惡。身意坦然無所樂故。常好閑居未曾喜樂於眾閙故。戒能備悉如道法訓。不從他人有所受故。謹慎禁戒不以好服而為綺飾。德無能逮誓如本願。不以甘美而亂意也。所以者何。以有道力制眾惡故。所行如戒諸天人民莫不悅故。行慈心戒護眾生故。修悲哀戒忍眾苦故。遵于護戒不懈怠故。以等心戒為一切眾。任於善惡無二心故。常察禁戒不為損耗。不聽其心為馳騁故。戒不念惡不傳人非護一切故。堅執持戒不聽其意隨所欲故。順布施戒養育一切眾生之故。為忍辱戒不起心故。志精進戒不迴轉故。禪思之戒得安定故。奉智慧戒博聽正義無厭足故。修廣聞戒覺要法故。隨善師戒達諸法故。捨惡師戒離眾邪學不真路故。無猗身戒知諸萬物皆無常故。不貪命戒其功德業如紫金故。無悔恨戒其意淨故。無虛飾戒學清淨故。不煩苛戒其意鮮明無垢濁故。不焦然戒不燒身故。不迷惑戒不隨欲故。不危燒戒無所害故。無抵突戒心不亂故。伏心之戒意無誤故。通寂靜戒不為俗業之所廢故。順真正戒智如教故。具諸願戒本清淨故。如如來戒。所以者何。隨本要故。如佛定戒常懷等心度眾生故。從一切智入道門戒。所以者何。不抱恨故。是為菩薩六十四事。清淨禁戒而不可盡。
阿差末菩薩復謂舍利弗言。菩薩復有淨戒。不自貪身不念一切。不想我人不計壽命。不思名色痛想行識。不猗四種地水火風。各有四大戒。不有眼色耳聲鼻香舌味身觸心法。無身口心其戒向淨。是相一心而不迷荒。諦觀諸法戒以過空無想不願。亦無形像過於三界。不著不縛。其戒不念爾故不為已生。所以者何。無所生故。所以為戒無作不作本無所造。由是之故戒無部界。此止中間亦無所止。意淨為戒識無所住。所以者何。無想念故。戒無所拘。所以然者。無欲力故。亦不住色亦不無色。而俱同塵是名曰戒。離婬怒癡因愚冥脫是故曰戒。不著不斷捨十二緣是故曰戒。不念我所除我不我。不住欲故是故曰戒。無作不求不住色想。亦不處在一切名色是故曰戒。不隨因緣無煩無苛。無我非我不與疑合是故曰戒。亦不貪福不無功德。以越諸惡非法之事。所以者何。愚者非法是故曰戒。無有擾惱其身心止是故戒相。奉慎戒者如病得愈。不斷諸佛經典正籍。法身坦然不可盡故不斷法身。所以者何。無二業故。一者不著。二者不斷。不斷聖眾因用脫故。不斷諸學。所以者何。順禁戒故。
阿差末菩薩謂舍利弗。因本清淨故不可盡。何謂俗戒。謂生死處亦有盡矣。所以者何。在于五趣故名曰盡。所以盡者。有往反故不住一處。其外神仙五通之戒世俗之智。求上長壽神足命盡。所以者何。戒禁盡故。人戒十善亦復有盡。所以者何違捨戒故。諸欲天子戒亦有盡。所以者何。功德畢故。諸色天子定戒亦盡。所以者何。其定亂故。無色天子寂戒亦盡。所以者何。寂意荒故。其道迹學無學羅漢戒亦有盡。所以者何。猗泥洹故。其緣覺戒亦復有盡。所以者何。無大哀故。
阿差末謂舍利弗言。唯菩薩戒獨不可盡。舍利弗問。以何等故戒不可盡。阿差末曰。其戒盡者斯皆非戒。所以菩薩戒不可盡。其心不捨一切智故。是正真戒為不斷種故不可盡。何謂果實道果無盡。所言種者謂菩薩心。所云果實則佛十力至不可盡。故曰菩薩戒不可盡。
阿差末謂舍利弗言。菩薩忍辱亦不可盡。有三十二事。何謂三十二無盡。不著欲者不興此念。是我妻子身皆不犯不令他犯。是故忍辱亦不可盡。不念眾惡不恨一切。不恚眾生不惟人惡。不與人諍不忘助人。有所毀擊亦不掩戲。自護身行將護眾人。慎己心不隨。常思善德無愛欲意。得莊嚴身。信作善惡當得報應。口不妄語其心清淨。菩薩心強不捨一切。諦自思計心所念邪。即覺知之。心和柔軟。將護其心令惡不生。修清淨行生于梵天。從天上下還在人間。具足德相眾好八十。逮致和音猶如梵天。脫婬怒癡。不以惡顏恚恨向人。所作功德未曾亡失。降伏外學眾邪異術。以捨眾病不遭厄難。以順具足諸佛道法。是為忍辱悉不可盡三十二。是菩薩忍辱。何謂忍辱。若罵詈身默不和之。若撾捶者不念報之。是謂忍辱。所以者何。不見撾者不覩己身杖本空故。若有瞋者亦不懷恨。言若幻化其起意來不生心逆。能伏意故。若念惡者心若不知自思惟之。斯人齎惡吾不宜效。有稱譽者不用悸喜。所以者何。不生此念得利益也。降伏心故。若有衰耗不以憂慼己知足故。見人歎者不用為綺。若有誹謗不以為動。所以者何。智廣大故。有恭敬者不自貢高修性安故。設禮拜者不用悅豫。亦不說言卿宜當然。若得勢位不以自大。所以者何心不動故。愍哀眾生雖在勤苦不以患厭。在於樂處不用歡喜。曉了俗事皆無常故。不以世八事而見傾動。所以者何。不處其中為人所嬈。終不還報無敢犯者。假使有人節節解身悉能忍之。因欲具足菩薩業故。若害身者終無異意。了身四大合成散滅何足可貪。所以者何。緣是忍故當得佛身。悉忍眾惱不可計難。所以者何。緣是得致建立大安至道力故。菩薩若在梵志學中。現身入火無所傷害。欲令其人知心清淨。化于惑意使志反真因得上天。其梵志學好喜火祠。菩薩所現無所不變。道德超殊莫能逮者。所以者何。諸梵帝釋四方天王。稽首菩薩皆為作禮。菩薩忍辱無有邊底以是之故曰不可盡。其罵者忍不以為恨。亦不念之誰罵我者。因是寂然便入法忍。不思惟之罵吾眼耳鼻口身意。若罵心乎罵所在耶。則過諸衰便逮法忍不念一切誰來罵者。尋能得入無人之忍。是諸忍者悉不為忍。所以者何。假有號耳。諦計其忍猶山中響。有解此者入無常忍。不念得我及得他人。逮中和忍亦不自念。身隨法教某不住法。是名曰忍。我獨住道其餘人者不建立道不興斯念。我念空不念實。念無思想不念有想。念忍無餘不念忍餘。念忍無願不念有願忍無生死不有終始。忍為可無不可。忍為有德不為無德。念忍無生不念所生。忍度於世不與世合。忍為入道不為無道。念忍為脫不為無脫。解忍泥洹不為生死。菩薩忍辱不生此念。所以者何。不平等故。菩薩等忍為何謂也。解入空無所斷無所著。是菩薩忍。亦不念生不念不生。不念化生。若無化生。不興念言有之與無。曉了此義至不可盡。以是名曰不可盡。忍悉無所作。不思當然及與不然。無有現者無縛無脫。亦無所生無造起者。故無所生而不可盡。其忍如斯。是為逮得無所從生法忍。如計無所從生法忍。至于如來坐佛樹下。入此忍者應得受決曰不可盡。說是法忍品時其在會者咸皆讚曰。善哉善哉。如阿差末所說誠無有異。時十萬天。悉以天華名香幡蓋。供養奉散阿差末身諸菩薩上。諸天伎樂自然為鳴以娛樂之。心各曠然懷寬弘意。一切皆言令諸眾生普悉得明。若如來忍其聞此音。不恐不懼心不在懅。諸華名香幡蓋充滿。遍于三千大千佛土。
阿差末菩薩經卷第二
大正藏第 13 冊 No. 0403 阿差末菩薩經
阿差末菩薩經卷第三
西晉月氏國三藏竺法護譯
佛告阿差末。仁者於今為能苞裹一切眾生乎。阿差末言。承佛聖旨具悉任受。阿差末菩薩適入三昧。應時一切諸有色身。供養華香繒蓋幢幡皆入臍中。其身如故不增不減。有一菩薩號曰大淨。問阿差末所入三昧名曰何耶。顯現變化乃能悉受一切色身華香幡蓋。其身如故而不增減。阿差末曰。其定號名普受色身。大淨復問。是三昧者但能受此復受餘乎。阿差末曰。三千大千國土悉入於身不見所在。所以者何。以威神故無所增損。時諸眾會諸天人民。菩薩聲聞皆各有念。猶如久渴望想飲矣。欲見大士所化神變。佛知眾心語阿差末。為一切人現是三昧。阿差末曰。輒奉聖教。應時十方諸會菩薩佛及眾僧。悉自見身坐阿差末臍。阿差末臍現有國土名普莊嚴。諸菩薩服如莊嚴國眾菩薩也。亦復皆現在其臍中。所顯普嚴巍巍如是現威變已眾會各坐續復如故。大淨菩薩報阿差末。三昧聖恩威德超殊光光乃爾。阿差末曰。是不足言。所以者何。三千大千天地山陵。悉受色身為微末耳。受江沙土不以為迮。況其餘耶。說忍辱品演神足時。七十姟仁和善人發大道心。萬二千菩薩皆得無所從生法忍。
舍利弗問阿差末。願樂復聞菩薩精進而不可盡。阿差末曰。菩薩有八精進無盡。何謂為八。一曰被于弘誓大德之鎧。是為精進而不可盡。二曰合集精進而無所退。三曰勤學長養一切功德。四曰常欲養育普及眾生。五曰造立無數福慶之原。六曰心元無求諸度無極。七曰曉了智慧而無窮極。八曰欲得備悉一切佛法以故無盡。是八精進而不可盡。阿差末曰。所以名曰被弘誓鎧。不以生死用為勞苦故。所以者何。不計劫數當成佛道。亦不思念於若干劫行菩薩業。所以名曰為弘誓者。不限長遠無量劫故。菩薩猶為一切之本。方俗所更始數。一日至十五日。若三十日合為一月。十二月為一歲。如是轉進至十萬歲。若百千萬歲發意求道。悉却是數猶若干載。乃見一佛。如是比數諸江河沙。初發意等一切眾人。各皆發心各悉包容。江河沙等諸菩薩亦如是。無央數不可計一切人悉發意。意所知裁及一事。其未所知不可稱計。猶如供養江沙等佛。然後乃具施度無極。戒忍精進一心智慧。三十七品亦復若斯。菩薩聞是其心不懈。不捨弘誓大德之鎧。江沙等人皆發道意。合集此德乃能具足一大人相。一切如是各如前功。乃悉周備諸大人相。其大人者謂菩薩也。菩薩聞是不以為勞。所以者何。未曾違捨弘誓鎧故。是為菩薩被弘誓鎧而不可盡。
何謂增長精進而不可盡。若有菩薩勤欲聞法。不計遠近不惡水火。所以者何。無懈惓故。菩薩增長合集功德不用退却。合會勸助眾功德故。何故合會。欲以開化眾生之故。令其度脫使入泥洹故。而般泥洹不以懈慢。有堅固心無能迴者。常求功祚不用厭惓。恒住大哀故曰合集。菩薩所至行步坐起不忘道心。如一念頃念佛法教。護於一切不以為煩。故曰合集而不可盡。何謂長養一切精進而不可盡。所立功德志願常存於諸通慧。以故名曰為不可盡。猶如眾龍還雨大海。不可別知渧數多少計之無盡。諸通慧者功德如是至不可盡。何謂造立無數功德。所作用心為一切故常懷等意。所立功祚不離通慧。所修福願欲使眾生皆共蒙恩。以故名曰立無數德。何謂心求諸度無極。眾生四大悉不可盡。不可數者入此諸數。一曰悉教三千大千世界眾生之類。如是比像不可稱載。阿僧祇人皆開化之無限如斯。百倍千倍萬倍億倍。百億萬倍不可計喻。所教度者為少少耳。聞是不恐亦不畏懅為應精進。是謂造立無數功德而不可盡。何謂曉了智慧而無窮極。菩薩功德不可盡故。如是悉計一切普智諸眾生本所作功德。乃及道迹往來不還。無著緣覺皆合此德。乃成於佛一毛功德合集計是。各各悉成體諸毛孔巍巍眾德。乃能成佛兩眉間相。若斯眉間千倍之福乃成頂相。所以者何。天上天下無能堪任見佛頂故。以是故曰德不可盡慧無窮極。又復何謂慧無窮極。正使三千大千世界眾生悉篤信佛。如是信佛其信百倍。乃與奉信者同等功耳。設奉信等周滿三千大千世界。其智百倍不及八等人。若八等人滿三千大千世界。其智百倍不如道迹。若三千大千世界充滿中人。求道迹業往來不還及與無著。其智百倍不如一緣覺智。若三千大千世界滿中緣覺。猶不如一發意菩薩之智。正使三千大千世界。充滿其中初發意菩薩。其智百倍不如阿惟越致。正使三千大千世界眾生悉成不退轉。其智百倍猶不如一一生補處菩薩之智。正使三千大千世界眾生為一生補處。其智百倍不如一如來處處慧力合諸力無所畏入佛法遊要慧所以者何。其一切智悉入佛意。菩薩聞是不恐不懼不畏不難。是則名曰習無窮慧而不可盡。何故習無窮慧而不可盡。用入一切眾生心故。正使過去眾生心念無限其發道意。一人明解悉曉了知此諸過去眾生心念。等於眾生猶如一人。如斯比像不可稱計。眾生之黨皆婬怒癡之所覆蓋。復有一人入婬怒癡惑亂之中。而為眾塵見憒迷荒。菩薩發意恒以道慧皆知眾生婬怒癡亂。是曰慧明之聖弘智。若諸眾生悉各發意。善惡因緣因緣所為起者滅者。如是慧者雖處其中心不以煩。皆能暢達猶如虛空。其虛空者無不空處。聖慧者然。心所明解三世眾生靡所不達。故名曰慧而無窮極亦不可盡。何謂一切佛法亦不可盡。悉具一切六度無極求諸佛法。若有菩薩從初發意所修方便。然後乃致坐佛樹下。發心功德不可稱計。普悉具足皆成佛法。故曰菩薩合諸佛法而不可盡。
復有菩薩合集精進亦不可盡。身所立德不以為難。口演功祚亦不以惓。意惟勤修。其身口心三事精進則是元首。何謂意精進其意泰然。何謂泰然用求佛道。用求佛道為何謂也。恢弘其心寂無所為。何謂發是。發是意者謂發道心是。此則菩薩之大哀也。何謂菩薩地。信樂無我是曰為忍。何謂發是其發是者悉能總攝一切眾生故。何謂為處。用得備悉具諸法故。不以生死為勤勞也。其發是者不著三界。其發是者身諸所有無所愛悋。又其處者所可施與。不嘆宣已有斯德行。所謂處者。不以禁戒而自稱嘆意存自大。又其處者忍眾苦惱不以是業而懷憍慢。所謂其處所獲功德。轉曰增益巍巍無量。所謂處者是志度脫。不離布施伏心制意。所謂處者學問無厭如法習教。所謂處者如所聞義。奉行不改無有異意。所謂處者習學思惟不可講法。權謀方便不以為難。習無悕望所頒宣法。翫習諷誦念察曉了其義之所歸趣。不用勞厭而懈廢也。學修元元無所想報。是有四事是為菩薩之所修行。所以者何。其能發此慈悲喜護。又其處者所瞻察意普懷大哀。又其處者緣是之故。具足五通習無生死。又其處者得四意止逮于順理。不當所思而不惟之。又其處者知四意斷不廢功德。亦不抑制無福慶人。所以者何。修中間行。又其處者神足所習。如佛法教無所悕望。又其處者習學善德諸根不亂。無限非法悉能分別。又其處者謂十種力。無有能勝心懷聖智。又其處者欲求佛覺。諸興造行入眾法義。而不自大成七覺意。又其處者求斯道德不念諸來。及住去者亦無所想。又其處者慕求肅敬。寂靜其志而無憒亂。又其處者欲得正觀。明察諸法求其所存。又其處者曾所博聞便能修習。常如法住務修身德行。又其處者求于法身而損眾俗。妄想之著信達無形。又其處者謂彼音聲常欲莊嚴。隨時暢出通于十方。又其處者樂如道行。脫不脫者使至永安。又其處者謂不合非勸化四魔。何謂四魔。一曰身魔。二曰罪塵魔。三曰死魔。四曰天魔。又其處者離諸惡習修眾德本。諸穢寂然而不興亂。又其處者普見道慧察眾緣起。又其處者見諸所入世俗所作。消息方便因濟度之。又其處者咸覩道法而隨時化。是意精進而不可盡。若有能具一切處者。終無諸難所作悉解。不以妄想住所行慧。亦不動轉一切所行皆不離慧。何謂菩薩行不離慧。所行功德悉因是法。常為一切興無極慈。無極慈者不盡世俗。因佛道慧不隨無為。是名菩薩無盡精進。宣說精進不可盡時。九十六垓諸天世人。皆發無上正真道意。三萬二千天子悉得無所從生法忍。
舍利弗復問阿差末菩薩言。豈復有義施度無極不可盡乎。阿差末曰。用十六事而不可盡。聲聞緣覺所不能及。何謂十六。一曰所施不懷異心。而悉具足如來法施。二曰所施不興斯念。吾緣是故當獲福報。三曰所施普愍一切不懷異心。四曰所施不念望得三昧正受。所以者何。不樂生于淨居天上常好人間。五曰所施皆能達知眾生心行。六曰所施其意清和。所以者何。欲使其心隨己計故。亦令其身從心所念。七曰所施如受者意。所以者何。其德以過色無色天。八曰所施與寂寞俱亦復恬怕。所以然者。過諸聲聞緣覺上故。九曰所施不協恨心。所以者何。欲使究暢至成就故。十曰所施威神巍巍無能制斷。十一曰以智慧施普等眾生立度一切。十二曰其所施者所施與人隨意喜樂。而惠救之心常正安。所以者何。能御意故。十三曰其所施與不斷三寶。所以者何。不捨如來至真之種。十四曰所施常明不懷猶豫而不迷惑。十五曰所施與者順如法教。所以者何。所行隨義。十六曰所施與無所不知。有所興造樂智慧本。所以者何。欲令其智。無有窮極甚廣大故。是為菩薩十六事業施度無極而不可盡。
何謂為禪心寂靜故。何謂神通慧具足故。何謂為慧所見諸色是則不通。覩諸色盡其意不隨此名曰通。所以者何。而不中道行取證故。其所聽聞皆在不通。諸可有音悉無逮得此名曰通。悉能曉知眾生心行是則不通。心除此智不以盡心而造證矣。所以者何。不取羅漢此名曰通。能自知本因所從來是則不通。不於三世而有罣礙此名曰通。遍諸國土是則不通。雖遍諸國解無所有無剎土想此名曰通。信向諸法是則不通。達見一切諸法本末此名曰通。一切所作有妄想意是則不通。曉了眾生無所悕望此名曰通。樂欲往生若過諸天釋梵四王是則不通。菩薩皆知一切聲聞緣覺所修聖慧。悉能總攬此名曰通。為眾元首。所曰元首在於諸法最上之故。因是名曰通慧功德而不可盡。阿差末菩薩復謂舍利弗言。因諸亂意菩薩以故習自伏心。是曰為禪。其智慧者悉捨眾惡是曰禪定。又菩薩行習住定意則無變心。所以者何。云修正住。修正住故習六度無極。正諸法故。習諸法者用正故學。習菩薩行等心眾生。已等眾生便等諸法。已等諸法知菩薩心。已知菩薩則能暢解眾生志操。知眾生已則知諸法。是名曰習弘等一切眾生之類。悉等諸法而無適莫。等住諸法。是名曰定意為正受矣。空無想願謂等生死。等生死者便等諸法。其已平等坦無偏黨。心普等者等眾生心。等眾生心已乃謂平等。故曰普等。其心所行平若虛空。如地水火風無有愛憎。其心等者無憂無喜。其身已住不眴佛土。定若三昧。不以諛諂如本際住。而不自大亦不賤。己不癡不惡亦不多辭。唯欲曉了法之本原。是時非時常隨時宜。不從一切世俗之穢越世八事。利衰毀譽苦樂有名失稱。捨諸有為不好憒閙。隨是法者不離三昧。所以者何。皆見天下所造立行。隨其所行續在三昧莫能知者。是曰菩薩善權方便。深入智慧寂度無極。若欲三昧執御其心。由無極哀而隨因緣。所以者何。用眾生故。斯義名曰善權方便。寂然恬怕三昧之業。此為聖慧。已如三昧所建立者依仰佛慧是曰善權。而於諸法永無所求是曰智慧。奉執定意又以功德化護諸法是曰善權。其心坦然不壞法身是曰智慧。以三昧定住念佛身。諸相種好是曰善權。弘恩元元念佛法身是曰智慧。於三昧中念佛諸音。猶如梵聲是曰善權。思知諸法無有言辭是曰智慧。住於三昧心如金剛是曰善權。雖獲禪定不忘世俗眾生群黨是曰智慧。而於三昧念備本願長育一切。是為處處隨時善權。又於禪思解于眾生悉無吾我是曰智慧。遊于三昧不捨諸法是曰善權。曉無本末亦無根原是曰智慧。修于三昧思諸佛土悉為清淨是曰善權。解諸佛土都無所有是曰智慧。在三昧住惟有佛樹修之莊嚴是曰善權。身離眾欲而無穢濁是曰智慧。又在三昧念轉法輪是為善權。遵行禪定轉無所轉是曰智慧。住于三昧欲見菩薩。以相莊嚴是曰善權。以濟眾苦無有煩惱是如來禪。如來禪者了一切法。永不貪欲不想塵勞。知諸情樂除眾法想名曰禪思。是為菩薩所生地慧。開士大士以諸一心與法不同塵是乃名曰不可盡禪。不為一切眾魔得便。則為正覺造諸法器。所以者何。靡不含容。正士說此寂度無極不可盡時。四萬菩薩得日明三昧。何謂日明三昧定者。猶日出時燈火炬耀。星宿月光闇蔽無明。菩薩已逮是三昧者。一切眾聖咸為覆蔽。所以者何。其慧巍巍明弘廣故。一切聲聞緣覺智明皆為覆蔽。以故名曰日明三昧。菩薩已住寂度無極。悉能逮成諸三昧定。粗舉都較。取要言之。演諸三昧名。有三昧名曰照明。有定名月光。有定名莊嚴。有定名嚴燿。有定名修嚴。有定名無極暉猛伏。有定名其明消冥。有定名如諸法教。有定名成光明。有定名無所憂。有定名立堅固。有定名等如太山。有定名法明。有定名法御。有定名法君。有定名法慧順教。有定名感法寶。有定名法城總持御。有定名知人意行。有定名幢英棄眾煩苛。有定名力制四魔。有定名已成十力。有定名斷諸罣閡。有定名造燈光。有定名堅住若地。有定名如須彌。有定名猶安明。有定名智行光燿。有定名智不可計隨具教。有定名心教柔軟。有定名無所求脫。有定名如水日月光。有定名猶如佛身。有定名等諸無我。有定名調象隨教。有定名見得諸佛念。有定名法意無礙。有定名無退不轉。有定名眾毒消淨如月。有定名入空寂。有定名曉眾想。有定名無願。有定名住一心。有定名如金剛。有定名無極光莫能當。有定名自在淨。有定名內諸勞煩盡。有定名廣大如空。有定名入一切業。有定名心思得慧。有定名慧悅人無盡。有定名成聖慧。有定名總無所忘。有定名冥普見明皆多樂。有定名慈行。有定名心本淨大哀。有定名入諸護。有定名心等入無所礙脫。有定名法法住。有定名智明達。有定名解暢。有定名不可數。有定名充飽眾。有定名無不了。有定名脫慧隨化眾。有定名金剛蓮華。有定名了無常。有定名尊智慧。有定名勇伏。有定名諸佛念。有定名隨教明脫。有定名嚴佛土。有定名開闢靜諸國。有定名入眾生心喜。有定名正真直。有定名以菩薩道六度無極嚴。有定名覺解結。有定名覺意華。有定名施脫若天藥。有定名光無不周。有定名明無住佛。有定名甚深妙。有定名積寶如海。有定名如山方面。有定名神足甚廣無不總。有定名見無數佛。有定名總諸學。有定名如彈指頃無不知。有定名智不可限計如大海。如是等定億億巨姟。菩薩以住寂度無極普備斯定。
阿差末菩薩復謂舍利弗言。智度無極而不可盡為何謂也。如所聞慧趣建立行故曰不可盡。應如斯行有八十事。何謂八十。
順所聞 尋如意 如教習 從善友命 不自大 所作不忘 常恭恪 從經業 如言從 數習智 勤心受 不失節 不忘念 意不亂 興寶意 顯藥志 除諸病 是意器 樂忍辱 思樂諦 入慧意 學無厭 施無所慕 施無適莫 所聞諦思 歡喜啟受 心悅身輕 其意清和 而無煩苛 所學如本 常喜說法 聞欲向道 法自守者 好聞正 不在異學
唯受雅智度無極 逮於菩薩方等經 但慕聽權方便經 又好聞習四等心 復察解了無神通 如初意耳無異念 心務於諦善方便 唯欲聽之無生法
不貪觀 但悅慈 了十二緣 達無常 知於苦 暢無我 欲知寂 分別空 解無相 體無願 曉生死 了功德 達眾生 知無忘 嚴其音 若城郭 所聞勤執 樂聽經寶 在俗知俗 啟於中意 以為伴侶 欲聞降伏 諸事業
常志思僥 普入諸法 慕斷貧乏 所云貧乏 謂智不足 念解遵通 曉解聖慧 悅受正道 曉無智者 悉化使知 了常遭苦 給不足者 別離一切 無功德業 明識其本 眾惡不為 暢益身義 達利眾生 解安隱行 樂不懷恨 欲別至尊 無極之事 念諸佛法 所因獲致
是為名曰如所聞慧輒建立行。
阿差末菩薩謂舍利弗言。菩薩有三十二事所入隨時。何謂三十二。隨音響入(一)。欲入於觀(二)。入心所行(三)。入身求脫(四)。而濟眾生(五)。入不斷無常(六)。入無所著(七)。入隨因緣所可作為(八)。所入無人(九)。入於無壽(十)。入於無命(十一)。入去來今之所住處(十二)。入功德業(十三)。入空不懈(十四)。入于無想(十五)。而入無願不廢勤修。不以空取證無想不願護已不墮(十六)。欲入三昧而修正受。悉向成就三昧正受。以故不生無色天。所以者何擁護所致(十七)。又入諸通智慧之原。雖爾不入盡滅之徑(十八)。又入無生濟諸所生(十九)。復入本際思惟其義(二十)。欲入無際而不取證。所以者何有將護故。所云無護則為聲聞(二十一)。欲入眾生解無吾我不捨大哀(二十二)。入一切畏生死之難(二十三)。所可遊入雖有生死無為生故(二十四)。又入所厭眾諸塵勞(二十五)。入厭欲者亦不墮落。所以者何不中取證(二十六)。又入不思貪欲之黨入不捨法(二十七)。入諸犯法而不為非(二十八)。入權方便所以者何。由因眾生意墮貪愛欲開化故(二十九本闕三十)。所入教授應病與藥(三十一)。菩薩所度各得其所(三十二)。是為三十二事所導如事。所以者何不失節故。猶欲入城會從門入。欲暢眾緣當眼察之。解緣業者則不諍訟。欲令無爭莫如自守。欲知無言為隹快者不如莫語。所以者何。不喜語者自護身口。不欲所止勿在彼居。不欲動者慎勿得轉。無悕望者亦無所想。是故曰等。欲不迷色當正堅住。已堅住者爾乃達至。不樂令變常自謹慎。若慕寂靜將養己者勿得稱己。不欲下者莫自矜高。不高不下具足正法。不喜損者無有能譴。若樂便安所作無失。無所失者則無有疑。無有疑者解無本故便無所失。等於三世而無差特。等三世者無所增損。不住於色痛想行識。亦無殊特。眼見色識則無所住。耳聲識鼻香識舌味識身軟識意法識。悉無所住。從本淨行如法如慧。如審諦行如無吾我。見諸法行無我曰慧。解諸所有皆無所有。亦悉無本是名曰慧。不以身綺而懷自大是名曰慧。知於菩薩習正真慧。達為一切眾生之故。眾生故者心常不捨不離諸法。是乃名曰菩薩習慧。
阿差末菩薩經卷第三
大正藏第 13 冊 No. 0403 阿差末菩薩經
阿差末菩薩經卷第四
西晉月氏國三藏竺法護譯
阿差末菩薩謂舍利弗言。菩薩習智入於諸法。故無所著是名曰慧。有十六事不與慧合。何謂十六。用無明故而起陰陽。從生老死皆不與慧同。諸所作為亦不同塵。亦復不與六十二見而雜錯也。不自貢高亦不卑己。有利無利若譽若謗。若稱失名若苦若樂。過世八事貢高自大謙卑恭慎。俗間有是二十一事。不與合同。去眾煩惱不為愚冥。覺寤睡眠脫諸恐懼。不與罪合及諸心垢。不除五陰故至生死。身魔罪魔死魔天魔而共合也。一切眾生我人壽命。無所悕望而造因緣。諸有悕望俗間之念。當爾不爾是與非事皆縛著業。有所貪慕與戒反矣。不奉禁戒。奉禁戒者。忍辱瞋恚精進懈怠。一心亂意智慧愚冥。以度無極貢高謙遜。皆離是事堅住不住謂梵志也。定意堅強功德剛柔。消一切念使無有餘。便屬無為。國土好醜眾生吉凶一切善惡。愚慧識明生死滅度。諦與不諦離一切念。其智者無所覩。無有見無有相不想泥洹。何謂為慧。察之計校八法功德曉了八法。何謂為八。曉於五陰了四大。解六衰別四諦。達十二緣暢明三世。識分別一切羅漢及緣覺。至菩薩演諸法。何謂曉五陰。諸所生滅猶如幻化。夢中所見芭蕉野馬山中之響鏡中之像水中泡沫。觀於諸色我人壽命。解色如此。痛如水泡。想若野馬。生死如芭蕉。識者如幻計。水泡沫野馬芭蕉幻化。所以者何。此微妙故。其微妙者無我無人無壽無命。是曉五陰我人壽命猶如幻矣。識亦如幻是曉五陰。五陰墮俗。世俗相者閃現便無。是為世相。其世相者非常苦空非身之業。其知是者曰曉五陰。何謂了四大地水火風。其法界者不為剛強。水者法界則無有水。火亦法界不以自熱。風者法界不用動搖。其四大者謂眼所識計於法界。不以眼視。視悉知之。其法界者不以耳而聽聲。鼻不向香口不味味。身不細滑意不著法。悉解法界悉以具足。眾生法界如講授之。嘆情志性法界平等平等如稱。欲界法界亦等如稱。色無色界法界悉等如稱。生死之界。泥洹之界。法身之界。等稱如空。法界亦如。所以者何。有德無德亦等如空而無有異。亦不可量悉叵稱載。其泥洹界亦復若茲不可講說。此入法界是名曰智號了四大。何謂解六衰。如解言曰。其眼亦空而無吾我。亦不無我是亦悉空。所以者何。解我空者在於諸衰而不為衰。是則名曰解於六衰。諦計六衰不著不斷。是為菩薩解於六衰。眼色為衰所視不墮。所以者何。不中道取證。耳鼻口身意亦悉如是。是曰菩薩解於六衰。何謂六衰。其能分別六衰。別六衰已便入于道。不別衰者則非是道。又如菩薩用大哀故不近不遠。以眾生故不捨大道亦不離施。是曰菩薩解於六衰。何謂別四諦。知苦習盡道不得五陰處。是曰知苦所生為習。色現尋滅名曰為盡。得道無道心以等住故曰為道。菩薩知四諦而不取證。所以者何。護一切故。是曰別四諦。復有三事。何謂為三。其真諦相審解如本。其世俗言假有號耳。了真諦心不念有無。審解本者一切諸色悉為平等。所以者何。不中道取證。以相為應。是則名曰別於四諦。阿差末菩薩曰。其諦有一無有二也。所以者何。如來至真無所悕望。亦不想求色與無色。無所悕望這得其中。是別四諦。復有五陰苦者是惱之相。好解空者。是曰苦諦。暢達五陰所從緣起。是曰習諦所見萬物皆有想求。別了其意而不貪慕。雖不求者亦復不忘。是曰等知盡滅之義。不與去來今現在事而俱同塵亦不住中。是曰盡諦欲致道者。了苦習盡不在二事。所謂二事猶豫結網。是曰盡諦。諦觀察之知之為苦。是為菩薩別於四諦。一切所見苦樂善惡。心覩世間悉了本末。是曰知苦諸緣皆苦。是名曰習。解慕世苦不以為求。雖不求望不墮盡證。所以者何。不中取證故。是曰菩薩因知求道。猶欲渡水而不求船。不能橫越思惟其便。若得板木乘騎其上可以得度。所以者何。不憂不度不愁在苦。作是行住如四諦教。不以色諍而墮取證。是曰菩薩別於諦矣。意察生苦苦從緣生亦不從緣。是曰知生。一切所生亦無所生無有起者。亦不滅盡不興滅意。是曰意寂而苦滅矣。樂知求勝而伏其心意解入此。是曰知道不住其中。所以者何。慧無住故。是曰菩薩別知四諦。
何謂達於十二因緣。謂因無明便致生死。如諸法教其有所生。了不可見亦不可知。所以者何。無有生故亦非不生。以了如斯因緣之事。緣求泥洹諦了眾生。所行不等有上中下。緣作罪福故造行道。所當致者興無生緣。修諸法業與道合者。是為名曰解十二緣。設無是緣則消除矣。所謂消除謂無明滅。無明滅者謂老病死滅。老死已滅。能達此者解十二緣。諸所有因悉法所總。諸所有緣皆法所合。其因緣合非我非彼。亦復不是我人壽命。悉無所入。如是入者不在一切諸所有也。其意普解是十二緣。菩薩悉欲具足諸法。具諸法已皆了無常不墮取證。所以者何。護眾生故。是曰菩薩解十二緣。何謂明三世。悉知去意有德無德。觀身他人等無有異。所以者何。身有誤失他人有過。悉代悔之逮所作福。因此福祚發心求道。是為菩薩過去功德。其當來意所作功德。悉用發心立菩薩願。諸所發心以護制持。執心堅固不受濁意。是當來福。今現在意所作求德。以正眾緣是為功德。悉捨諸穢不隨非教是不離德。所以者何。近佛道故。是現在福。察去來今。信三世空。觀三世法。則以智慧無元勸助。去來今佛用善權故。曰則三世諸去法盡。所以者何。不可見故。不以去德而變其心。諸當來法視無所生不以是疑。察現在法亦無所住則無處所。所以者何。不捨道心。是故名曰明於三世普達智慧。過去已滅當來未至。現在無住智無破壞。菩薩興德悉欲合同。是故名曰明於三世。以慧悉念過去功德。所以者何。今者所作皆前世福。因發來心當來發心故。斯智慧業具足所願。其現作德不以為難。所以者何。菩薩願故。是則名曰明於三世。為諸眾生於過去世悉知作德。所以者何。護眾生故。往古所教今續化之。所教訓者欲令其人見當來佛神足變化於法道義便有增益。有增益已亦增福利益諸群黎。佛以興世多所饒益。其所誓願悉無罣礙。是則名曰明於三世。
何謂明解羅漢及緣覺乘諸菩薩德。若無佛者則無羅漢。佛興于世有羅漢法。羅漢法者因聲聽解。得聞聲者便備戒禁。戒禁已備謂以如戒。已如戒者具戒定慧度知見品。是則名曰明解聲聞。從是所緣得阿羅漢。知德無德而了非常。得脫生死在於三界。悉厭眾欲達非常苦。所以者何。諸法無常。其泥洹寂亦無所有不求所生。所以者何。畏生死故。畏生死者不信俗業。身如怨讎四大若蚖。六衰空野不願所生。五趣周旋受泥洹護。如是行者明解聲聞。何謂識解緣覺者菩薩皆知。云何緣覺所造立德。所興功祚出羅漢上。所以者何。所行精進超越過上。施與持戒聲聞不逮。所以者何。聲聞所行其心局迮。所奉供佛慧不足言。既入佛法所學樂小不愚不慧。所以者何。聞眾樂音而穢厭之。所學少少常喜懷恨。依大德勉而樂尊務。所興施與思十二緣。由求得脫己身校計。獨信守道從緣起行。而建立功德。是則名曰識解緣覺。
何謂暢解大乘之業。所入曉德不可稱載。其乘廣大曠然無極。為眾生黨行權方便。其德莊嚴不以為難。皆惠眾生之所欽樂。以度無極化成大乘。悉知一切人心所行。欲度脫之越眾緣起。不謂佛道為難得也。復以光明照於眾生。其心特尊卓然無侶。度一切苦曉了諸法。無有陰蓋。降伏眾邪皆令清和。總攝道法三十七品。威德殊特猶跱幢幡。遊十二緣不著不斷。諸所可見憂慼睡眠。婬恚調戲不可之事。悉遠離之真以佛慧。諸相種好而為綺飾。以乘嚴己身口意行。所以者何。無有罪咎。是則名曰大乘功德。大乘功德則是天上天下眾生之度。何謂一切眾生之度。諸法悉合謂脫不脫。脫不脫者。菩薩大士充續功祚。是名曰脫。曉了生死所興功德。謂身口心以明曉了口作功德身立福祚。身口心行三事生死。菩薩以緣曉知脫便。願薩云若諸通敏慧。是曰明達。脫以復曉諸不脫者。五度無極入智度無極。謂為脫者不以為難。解度無極常悉總攝。菩薩善權皆蒙光明照于一切。所以者何。則以四事總及他人。無我無人無壽無命無執無捨。是故分別。用脫之故造菩薩願明解度脫。謂於生死稍稍得進以無所斷。無所斷者不滅生死。不滅生死者是為菩薩無所破壞。所以者何。不與無瞻勢者從事。以是故曰分別。未脫空無想願。以此法察曉了諸見菩薩信故。所以者何。於三脫中能不墮者。是曰未脫謂不取證。在於三界而無所著。是名曰脫。雖在三界廣施方便。所以者何。用明智故不墮取證。是則名曰曉了脫德。所造功法皆以具足諸通敏慧。已具通慧不離普智。是曉諸法。阿差末菩薩謂舍利弗。是八事法與智慧合而不可盡。是智慧法咸知分明以能分明。如佛法者無有殊異。所以者何。以去睡眠非法之故。是則願力便逮道法。諸經慧相智慧光明照於本際。已入於慧。諸欲見者悉以曉了能至泥洹。總持慧故不捨道法。以信智慧眾垢悉除。其大智者則是諸法之元首也。自然慧者無有師主。皆解諸欲而無所著。所以者何。因逮道明以慧斷根故不可盡。眾想悉空所以造根。由癡冥故欲致聖明。則以慧藥教守道者咸得正住。其來學者以慧訓誨各使得所。用智慧明悉照癡冥各令得明。其無眼者悉獲法眼僉得徹視。無餘慧明皆越諸色。真諦之慧無復結網。以慧教告。其不伏者悉令自降。為諸闇冥顯智慧眼。不可盡慧靡所不入行莫不周。所以者何。暢十二緣。所宣智明。解諸縛著令無誤失。不以生死而為迷荒。阿差末菩薩謂舍利弗。菩薩大士以慧總攬。入眾生心隨其所行。皆見心念明解分別群黎之黨。無功德者以慧導利。菩薩智慧悉遍聲聞緣覺之乘上至正覺。是為慧處。斯菩薩學名曰智慧而不可盡。演智度無極暢不可盡。說道品法時。三萬二千菩薩悉得無所從生法忍。
阿差末菩薩復謂舍利弗。慈氏菩薩而不可盡。所以者何。其慈曠大無邊際故。仁若虛空不可限量。所以無邊者猶若眾生四大如空無所不周。以慈普覆亦如四大。地水火風不可稱限故不可盡。菩薩弘慈亦復若茲不可窮極。故曰無際。猶空無邊一切四大悉不可量。眾生無盡仁不可限。故曰菩薩大慈無盡。
爾時舍利弗問阿差末。眾生四大數不可盡為何謂也。阿差末曰。地水火風其數過於藥草叢林。時舍利弗復問。可為眾生興引譬乎。阿差末曰。可假借喻。不可以民庶為數極。舍利弗問。所喻云何。阿差末曰。猶如東西南北四維上下合為世界。各如江沙十方佛土合為大海。取一切人盡住海邊。各以一毛取海水數。舉一渧水為一江沙人。舉二渧水為二江沙人。如是渧數大海水盡。眾生之限不可盡極。群黎四大亦不可數亦復若斯。菩薩大慈靡所不周。阿差末菩薩謂舍利弗。若能弘慈。其德福慶不可盡極。舍利弗言。實不可盡。阿差末曰。若有菩薩聞眾生數不可窮盡。不恐不懼不以懷懅。爾乃應曰慈不可盡。阿差末謂舍利弗言。其弘慈者是菩薩護。復為眾生有功效業。所以者何。無有失故。眾惡麁獷悉永消除。伏眾怒害及諸愛欲。其有見者莫不悅顏。所以者何。無有眾邪。諸有恐懼咸悉盡愛。其道正端而無偏邪。悉能化導諸亂心者。其有危難往就慰濟。所以者何。欲度脫故。諸有繫縛莫不解散。諸諛諂者修備質朴。唯學道要不慕世榮。悉為釋梵之所欽奉。常以智慧靡所不覩。所以者何。護眾生故。修四等心不懷異意。悉棄塵勞入佛道要總持慧業。以德自嚴以超眾德。三十二相八十種好。皆以具足諸不備悉。度脫快哉快哉泥洹顯導眾生。不在八懅不閑之地。樂以法樂以法自娛。總攝眾欲不貪王土。等心眾生所行無異淨此普慧。其犯戒者悉將護之。現忍辱力無得自用而懷慢恣。不捨精進禪思一心三昧正受。其心不亂以智慧業。諸所聽受弘慈具足。自從身出不依仰人。不從魔教。所以者何。以獲大安。因智慧解恥諸非法。悉愈眾病覆護眾生。常自安身亦安一切。羅漢法者但欲自護不護眾生。當以大慈加哀一切。阿差末謂舍利弗言。慈有三事。何謂為三。一曰慈施一切曉了慈施法等。二曰慈正真等。三曰常以普慈加于眾生。所謂等者發菩薩心。慈與法等謂成就業。與慈普等因成忍辱。是謂三事慈不可盡。
阿差末謂舍利弗言。菩薩大士奉無極哀而不可盡。何謂為人。所云人者喘息為本。本者謂命。菩薩至行以哀為本。成大乘故。猶轉輪王紫磨金輪以為始元。然後七寶輒來具足。菩薩大乘亦復若斯。以有大哀諸佛法寶普悉周備。猶如長者有一微妙清和之樂。其音哀美入于骨髓。菩薩大士逮致弘哀。愍念眾生過於骨肉。猶如長者而有一子愛之無極。菩薩之業大哀為本然後具足。所以者何。為一切教大哀無諂。無諂行者有弘哀故。便不自大專自用意。亦不虛飾以至真行。心中至直而無有異。是為弘哀。所以者何。無有邪心以逮愍哀。其心敦誠亦無憍慢而自放逸。順隨一切誘進開化而度脫之。身無所損。以勢力故不貪壽命。則自愛己眾惡離散。覆護眾生其心已淨。不捨貧匱諸厄難者。所以者何。不以勞故其心堅固。是則愍哀。其心不退因入大道。菩薩真意能勤將護。是為大哀。若為諸佛作證解明。亦為自己證明供養。復至大哀其心清淨所行無異。所以者何。能捨己安而安眾生。見危厄者身欲代之。心不協恨荷負一切。不以為重堅志精進。是名曰哀。所以然者。能忍辱故。其羸劣者將護扶之。若有病者身體臭處其心不惡。欲以勞來眾危難故。倩講法者不以為惓。具足道心隨人所喜。隨人所喜者。謂入異學各得開解。常抱功德以為莊嚴。身諸根具而不墮苦。因成愍哀心等無餘。以安一切所以曰哀。無人諍訟。所以者何。無所貪故乃能備哀。心無悔恨常護禁戒。悉樂導利一切眾生。身若金剛不可毀傷。以身惠施無所悋惜。勸助他人令興功德。是則愍哀。雖身立德而懷欣然。不如勸人建立福祚不用禪悅。所以者何。常為一切既在欲中。思察道慧不以為勞。是則愍哀。所造功德未曾懈惓。為無畏施捨貪悋心。欲使眾生咸成所願。思開達者輒令建立無極大哀。所以者何。為懈廢護勸讚導首也。若有犯戒及誹謗人。菩薩靜定不念是言。所以者何。常以佛戒教訓十方。有行惡者心哀傷之。以如來忍誨無瞻勢及愚冥黨。所以者何。化令其人內入佛法。菩薩普教令學於佛三十二相哀。哀亦不可盡。
阿差末復謂舍利弗言。菩薩大士一切所施以哀為本。故曰建立無極大哀。亦皆以應布施持戒忍辱精進一心智慧六度無極。亦復備悉三十七品。所以者何。獨能遊步無能為師。所行安諦而無瑕穢。以慧愍成一切眾生。曰菩薩哀為不可盡。何謂菩薩喜不可盡。所由等心為不可盡。所以者何。思察法典其心悅豫。不以為勞捨諸音樂。不以為樂心普住法。以法自娛身意降伏。所謂伏者見人所作不應義理。衣毛為堅心悲雨淚。好菩薩道其心欽樂。願如來身具諸種好。三十二相以為莊嚴。諸法功勳常欲聽經未曾厭飽。恒執經文常欲堅持。以應法者不以世榮而在心懷。常以法樂而以自娛。等心一切隨其所喜而開化之。所以者何。各令得所如佛法教。是曰行喜。執意覺弘不違如來至真之法。究暢威靈。其羸劣者心不慕法。諸貪飻者心不清淨。雖在三藏不懷自大。能謹慎者代之歡悅。其犯非者加之愍哀顯示道徑。身心已越惡趣恐懼。堅奉戒法猶如來禁等無差別。若罵詈者心不協恚伏令柔忍。尊敬長老謙遜年幼。顏色常和心無錯亂。應人隨順先人問訊未曾諛諂。是則名曰菩薩行護而不可盡。
阿差末謂舍利弗。菩薩神通亦不可盡。何謂神通。一曰天眼。二曰天耳。三曰知他心念。四曰知往古。五曰飛行。六曰漏盡。何謂天眼計諸天眼龍揵沓惒及諸鬼神羅漢緣覺目所見者。不如菩薩目之所覩。悉超於彼一切徹視無能及者。為尊為上為最殊妙巍巍無匹。菩薩眼者。靡所不達覩諸徑路。其眼所見周於十方無邊世界。諸有色像麁細大小遠近廣狹。悉以天眼見之明了一一分別。因彼天眼見十方已。覩於五趣所生住處。而察群黎生死所歸。知其報應所當獲果。識斯根原。亦復曉了諸根強弱。其十方界諸佛世尊國土功勳清淨鮮明。咸亦覩之察其戒淨。以此功勳勸助己土。常住禁戒所願輒成。以此天眼則觀諸佛。不退轉地諸菩薩眾這見斯義。正士之黨學其所行。威儀禮節舉動進止。安庠和雅立于法門。總持辯才智慧善權。隨時方便教學具足。以真諦眼普見一切無所罣礙。察一切色悉為虛偽無一真正。以至誠眼亦見解脫及與結縛。以至誠眼見之本淨顯曜鮮明。於諸境界悉無所着。以至誠眼不復起生塵勞結網。見若干冥不懷沈吟。以至誠眼不住顛倒一切蔽礙不慎之法。所視明徹用法光暉而照曜之。以至誠眼宣布聖慧。不慕飾著因緣諸行。未曾懷恨無結無望。不猗塵勞一切放逸。以至誠眼剖判勞惓。厭賢聖者隨根所由而開化之。不違失相皆遣光明等照眾生。以至誠眼其心清淨。除諸根株永令無餘。離於自大無有垢穢。心性清淨而無所著。以至誠眼逮見佛眼。捨心自在而不馳騁。除去虛偽不安諸疾眾結之黨。以至誠眼達知義理進退所歸。其法淨者慧聖章句。行無罣礙執御眾生。建立大哀刈棄亂法。諦度彼岸使無有罣。所見審諦親近道場。無所依怙見乞求者不懷瞋恨。誨毀戒者護眾恨心將養懈怠。其亂心者為現禪定。其邪智者施以慧眼。若失徑者顯以正路。志在小乘教以佛道微妙大法。令入普智順從正覺不廢神通。是為菩薩天眼徹視無盡神通。
何謂天耳無盡神通。以此天耳普聞十方不可稱限。諸佛世界所有形類。天龍鬼神揵沓惒阿須倫迦留羅真陀羅摩睺勒所說音聲。人與非人言語所趣。一切賢聖諸佛聲聞緣覺言辭。諸菩薩等所暢音教。以此天耳咸悉得聞。所聽了了無一蔽礙。及復察聞地獄餓鬼畜生音聲。麼麼小虫蚊虻蚊蜂。㲖拂音聲皆得聞之。其心所樂善惡是非。皆從眾生口之所演悉亦知之。口之所宣罪福報應。若有口說貪婬瞋恚愚癡繫縛。或有懷結口辭麁獷。或口貪恚出現愚憃。或口訥鈍所說麁獷弊惡之言。或口貪欲而演結染。或懷結怒演凶堅辭。或懷愚冥口演騃癡。或有心性清淨和調口言侏張。或口言善心性懷害。或口柔和心性安隱所說清淨。或身口意不相應者。悉天耳聽神通無礙皆曉了之。以此天耳聞諸仁賢及諸不賢。於賢不賢亦無所著。耳聽惡聲不懷憂慼。常興悲哀廣大慈愍。若遇惡聲致無極慈。悉知去來現在眾生一切所行達如審諦。以此天耳聞十方佛所頒宣法。輒能受持念之不忘。如己所聞常樂道法。察如應器而訓誨之。各令得所不但一反。聞如來法數數啟受。無能妨廢使心退忘。又其菩薩本行道時。皆從諸佛啟奉道教。若干眾會各各說法。悉察眾生諸耳所聽。輒能自然演其法教。彼若群生識經義者聽所說法。不識義者不肯聽之。假使耳根法界清淨。其天耳界聖慧清淨。設使耳界自然淨者眾生亦淨。若察耳界隨其音聲。文字言義悉能聽了。一切眾生生在五趣。傳若干響所語不同不可稱載。隨斯音暢而入說法。其耳所聽皆從真諦。咸以勸助如來道耳不樂餘乘。是為菩薩天耳所聽無盡神通。
阿差末菩薩經卷第四
大正藏第 13 冊 No. 0403 阿差末菩薩經
阿差末菩薩經卷第五
西晉月氏國三藏竺法護譯
阿差末言。唯舍利弗。菩薩神通知他心念亦不可盡。何謂知心。達諸群黎過去所念當來所思現在所想。又其菩薩知心如幻。則隨時宜勸誨眾生。說報應行禍福所趣。某人心和所報善德。某人行中得中間報。某人行劣得劣弱報。某人志性心喜布施。某人好持戒忍辱精進一心智慧。某人志性愛樂慈心悲哀喜護。某人志性慕學大乘。某人志性好學聲聞緣覺之乘。某人體性本殖所種各異不同。某人德本當以某藥而療治之。用修薄福故生賤處。某行淨德心性不明。某人心淨所行清。某人心淨所行了定。如是比類悉知眾生古昔世時。心所念異所修不同。因其所行而為說法。是則名曰知他心念佛知當來眾人所懷。某人當來因奉禁戒報應如是。布施所報亦復如是。忍辱精進一心智慧其亦若茲。所行俗業得俗事報。某人來世修學大乘。所行法則威儀禮節報應如是。眾生當來舉動進止。威儀諸業心念各異。後當報受所種果實悉曉了之。某人志性行不淳淑。當隨顛倒眾患之難。因其所知心行則解。從其法器而為演法。所宣法者終不倒錯應病與藥。若演法時無所置思。咸復達覩現在眾生。心念是非審諦明了。知於某人懷貪欲心。某性多瞋某挾癡冥。知某無欲某無瞋恚愚騃之心。因其塵勞心性馳逸。悉解此等眾生所念。緣其勞穢而為說法各令解達。所詣眾會察其心本。應病與藥各為宣暢。假使眾人心懷猶豫。志不自決迷惑馳騁。雖有進退懷抱沈疑。不明智慧惑心惡行。行來所念不能卒解。覺了心性斷除塵勞。又去罣礙離垢清淨。光明顯曜而無所受。無所造立捨於瑕疵。以法光明照於一切眾生心行。隨時入教而為說法悉令普達。是為菩薩知他心念無盡神通第三之業。
阿差末言。菩薩念往古知不可盡。敢可憶念思逮了本。群黎之類皆悉荷蒙。如來聖旨堅住法界。熟惟真宜而不可動。性不卒暴備悉禪定。不懷怨望住而審諦。知十五十百世千世。識不可計億載世事。天地成敗合散進退。一劫十劫百劫千劫。了無數億百千姟劫。名字種姓言語飲食所更苦樂。自知本原見他眾際。古昔從來別已種德。眾生善本身所立功。勸助佛道照眾生心。使識善本勸發道意。前世宿命苦樂安危。忽已悉過皆歸無常苦空非身。愚者迷惑。以色自倚貢高勢富。憍恣眷屬荒亂自大。恃怙貴位貪釋梵職。慕四天王轉輪聖帝。樂諸所趣終如五旋。好于愛欲尊高之處。喜為己身求想安隱。緣是欲得化於他人。設慕世位當察非常苦空非身。暢過去劫所行本末。其現在事無有處所。寧失身命不犯非義。古昔所立功德之本。咸用勸助悉具大道。現在善本執御眾生。棄邪行業不斷三寶。佛法聖眾發一切智。是為菩薩知往古世而自證明第四神通不可盡誼。何謂菩薩神足飛行。神通已達不可盡者。自察己心而好精進攝受法典。所修業行輒能成就。恒得由己常諦奉行。於四神足現在目前。諸通悉達無所復為。以無數品顯現神足。威變無量。則以一身化無數身。以無數身還復一體。飛行飄疾如一念頃。不礙牆壁鐵圍山川。經自通過如鳥遊空。坐於虛空如處地上。履水而行如在陸土。出入無間如無門戶。以是神足觀察人根而開化之。從其眾生因可訓誨而顯神足。為現端正顏色無比。或因毛孔而演大光。或立威神隨其形類而開度之。應病與藥各令得所。或聲聞緣覺像色貌立之。或現佛身而開化之。或現釋梵色像形貌。亦如四鎮轉輪聖王。種種異形教誨群生。或現畜生形貌像類。從其眾人之所好喜。各為說法因而將養。勢力堅強多懷毒害。瞋恚盛者因其所宜而闡慈心。或顯大力或四征力。或半鈎鎖或具鈎鎖力。其力無極勢不可限。須彌山王甚大巍巍。高三百三十六萬里。廣長入海其數亦等。以一指擎擎之挑擲他方佛國如投一果。其菩薩力終不損耗。又此三千大千世界。廣長無邊下盡地際。極於上方三十二天舉著右掌。於若干劫擎之不勞。建神足力顯其聖慧。以此威德聖慧所致恣意所欲。能舉大海投之牛跡。在於牛跡亦不逼迮亦不漏逸。能變牛跡以成大海。假使劫燒天地欲壞。建立威神變為洪水。道化聖旨成為水災。欲使為火輒如意念。取要言之在所顯示無一蔽礙令變為幻。上中下法如意所欲無不成者。無能動移妨廢之者。釋梵魔天及與他方。所作如法輒從經教。捨諸佛道威神無盡。其餘眾人天上世間。無能作威移菩薩德。以此威力為諸民庶顯若干變。悅豫功勳頒宣經道。有是神足其心堅強未曾退還。度魔境界塵勞之穢。入佛境土不煩擾人。應其所乏各令得所。往古宿世所造德本。諸魔官屬不能毀之。是為菩薩神足變化。第五神通而不可盡。
阿差末復謂舍利弗言。菩薩漏盡神通要者。不住有為不處無為。以大慈故不造生死。以大悲故不住滅度。欲成道德不著終始。欲現佛身不住滅度。顧戀一切不迷塵欲。化度十方不取滅度。行施戒忍精進一心智慧。隨時不惑流潤。行權方便不慕無為。欲具本願志性清淨。不違道慧方便開化。在於生死五道坦明。不樂無為六通平正。不難五趣六度四等。四恩四辯三十七品。療生病死成其佛土。嚴淨三場不處有無。生死無為皆觀自然等如虛空無進無退。是為菩薩第六神通而不可盡。
阿差末言。唯舍利弗。菩薩大士有四恩行而不可盡。何謂為四。一曰布施。二曰仁愛。三曰利益。四曰等與。其布施者謂有二品。一曰衣食金銀珍寶車馬人從。二曰法施。廣布經典靡不周流。其仁愛者亦有二品。若有求者恣意與之。欲聽經者為講說法。其利益者亦有二品。自成己行具他人願。其等與者亦有二品。如自己身所念思惟建立功德。來求衣食諸所可乏悉施與之。加復勸人令住道業。又所謂施。見乞求者踊躍與之。面色不變益加熙怡。彼仁愛者見來乞求愍如赤子。彼利益者勸諸來求。令住坦然平等之地。彼等與者假使有人。身行口言心念缺漏。訓之令護三事相副令入大乘。復次捨心貪嫉則曰布施。精進不斷名曰仁愛。有所利益志性清和後不懷恨乃曰利益。勸入大乘不墮小意是曰等與。復次慈心順窮則曰布施。興發歡悅懷恕戀心乃曰仁愛。興大悲哀被戒德鎧。為群黎故而忍眾苦名曰利益。養護諸行令不損耗勸一切智是曰等與。復次若求法者亦能惠與。無所悋惜則曰布施。其仁愛者有所施與。兼以法教使得坦然。其利益者。亦為己身復為他人興隆道化。其等與者。為一切故。尋發道意諸通慧心。復次內外所有皆能放捨。不懷妄想則曰布施。稱譽一切功勳之慧。不違師友乃曰仁愛。捨身之安所便身誼。念憂他人名曰利益。合集要行若住苦惱。既自勤修思慧成道觀之如掌。以惠他人不懷悒悒是曰等與。何謂法施如己聞法為他人說。興仁愛者若有所演。不貪衣食利養之業。彼利益者若教他人諷誦經法。隨時而授未曾勞惓。何謂等與。未曾違遠一切智心。常隨法訓不以為患。何謂布施。愛喜法者不乏衣食。鉢器履屣諸床臥具病瘦醫藥所當得者。他人所乏輒能與之。觀其志性尋為說法各使得所。其等與者能加施人淨三道場。不望想報則用勸助無上正真最正覺心。復次其法施者。於諸施中最第一尊。作是察已乃興法施。其仁愛者斯心質朴顯愍哀義。其利益者念道義理不受嚴飾。其等與者班宣佛法道慧具足。復次其布施者具足備悉諸度無極。其仁愛者成於戒禁忍度無極。其利益者進度無極。不墮顛倒退思補過。其等與者。廣大禪思智度無極。復次其布施者。則應初發菩薩心行。其仁愛者。奉修正行順菩薩本。其利益者。成不退轉菩薩法教。其等與者。則謂一生補處菩薩之基業也。復次其布施者。立道根本。其仁愛者。喻於備悉牙莖枝葉稍成道教。其利益者。喻於道法究竟華茂芬葩熾盛。其等與者。究竟果實道德之業。是為名曰菩薩四恩。
阿差末言。唯舍利弗。菩薩大士有四辯才亦不可盡。何謂為四。一曰義辯。二曰法辯。三曰應辯。四曰辭辯。何謂義辯。曉於諸法真諦之義。明己所達識報應慧。所知和雅不自修功。入因緣慧不壞法界。悉達本淨入於無本。悉解本無了住本際。永無有際曉解空義。奉修無想在於無願。曉無所求立無所行。明諸行者入一慧門。不計有人不見吾我。無壽無命道智則一。遊正真慧知於過去無央數劫。曉於當來無邊際義。識於現在一切眾行。悉解五陰猶如幻化。四種如蚖諸入若空。滅寂內行外無所遊。解諸國土無有境界。心意無形其所行至。為無所到觀其志性。明識審諦苦無處所。於諸所習而無所造。其滅盡者自然之相曉入徑路。分別諸法句義所趣。通入諸根暢達五力建立寂然。明察所觀一切所有。如幻芭蕉野馬形影夢中所見山中之響水中之月。悉虛無實。以若干相了為一相。知合會者必當別離。今欣欣者後會憂慼。曉聲聞乘因音而解。知緣覺乘從十二緣寂靜歸一。暢大乘學。積累無量一切德本。乃成大道是謂義辯。復次其義辯者唯歸仰義。一切諸法皆趣於義亦無所歸。所以者何。一切諸法所歸趣者悉皆空空是謂為義。一切諸法悉無有想。其解無想是謂為義。一切諸法悉無有願。其無有願是謂為義。一切諸法悉歸澹泊。其澹泊者是謂為義。一切諸法悉無有人無壽無命。其無壽命是謂為義。若曉諸法分別如此。是謂義辯。其講說法無所處當言有處所。彼土所講則不可盡。所演辯才無能障翳。諸佛世尊之所言教。悉遙勸助所宣聖慧。真諦無異無有罪釁是謂義辯。
何謂法辯。若了諸法隨時而入。善惡禍福興德罪釁。有漏無漏在世度世。苦樂危害塵勞瞋恨。各有品類。入於生死若處泥洹。分別法界方俗之業。是謂法辯。復次其法辯者。曉諸貪欲心所戀慕某人好色知當何藥而療治之。某婬泆盛某貪欲強或有少欲。某可除欲某不可除。或從往本欲應欲來。或當來世習貪欲相。或於現世習貪欲相。或復有人內懷貪欲外無恩愛。或復有人外抱貪欲內無恩愛。或復有人內外有欲。或復有人覩其顏色。而發情欲聞聲不動。或復有人聞其音聲。而興貪欲不以色動。或復有人因其聲像而興色欲。或復因香諸味細滑。由心諸法而起貪欲。或復有人無色聲香味細滑之念。是為貪欲眾生所行。當作是入其貪欲門所習。或欲二萬一千。其瞋恚行亦二萬一千。其愚癡行亦二萬一千。其等分行亦二萬一千。若能解了於此諸行八萬四千。便能隨時而開化之無有損耗。其不入慧誘進令前。不失其節解知應器。殊特下劣有所頒宣無所侵抂。是謂法辯。
何謂應辯。若能普入一切音詞。諸天之聲。世間人聲。諸龍鬼神揵沓惒阿須倫迦留羅真陀羅摩休勒人與非人所有音聲。悉能得聞五趣眾生所說之響。隨其音響而為黎庶講說經法。是謂應辯。如是隨順而為演法。是則應辯。曉了經典知其文字觀所入義。如是品類解一種言十種百種。了男女言大小嬰孩。亦知過去當來現在文字所趣。亦解一字。又了二字之所入處。亦知一字獨而無侶。亦知二字而無有伴。是謂應辯。應於真諦言無缺漏。了了分明而無誤失。訥隧之言義理備悉。所在眾人皆悅其辭無怨望者。頒宣深義文辭至質合宜文飾。自察其心從佛之教。觀於眾生志性所趣。而為應義使心開解。歡然踊躍各得其所。是謂應辯。
何謂辭辯。所說應時辭不亂錯。言不中止無能制者。所可說義無能障塞。卒問尋對應機飄疾。答不遲晚如所問報。不失應節不違問者。辯才無諍所說辯才。應真諦法立忍辱力。所宣深妙演若干義。辯才次第不越來意。布施持戒忍辱精進一心智慧。分別一切章句義理。講說意止意斷神足根力覺意。發心成道觀察寂然。解暢一切禪思脫門三昧正受。入于聖慧剖判三乘。悅可一切眾生所念。言詞和雅語無瑕穢亦無麁言。不合義者。口不卒暴舌不迷荒惡言之教。所語柔軟清淨無病。言語徐詳無不實詞。隨時事義所傳輒正。不卒不暴方便隨意。無有異詞亦無細言竊微盜語。所語列露無屏處言。極高舉聲言詞安隱。有所說者無能得短。諸賢聖眾所共咨嗟。所稱揚者通流他國。其音微妙亦如梵聲聞者悉達。口所言詞不違法教。皆見一切眾生根本應其心念而為說法。其聞法者。輒隨平等斷苦惱患。是為菩薩詞辯無盡。
阿差末言。唯舍利弗。菩薩辯才復有四事而不可盡。何謂為四。一曰取義不取識。二曰歸慧不取所識。三曰歸於要經而不迷惑。四曰自歸於法而不取人。何謂為義何謂為識。入於世法是謂識著。度世之法乃謂為義。所謂識者布施調意明智安庠。所謂義者化於調定寂寞澹泊歸于聖慧。所謂識者。咨嗟生死而不患厭。所謂義者。雖在生死不處顛倒。悉能越度終始之患。所謂識者。咨嗟泥洹功德之勳。所謂義者。一切諸法本淨滅度不懷望想。所謂識者。隨其本乘而為分別。所謂義者。入一法慧。所謂識者。一切所有皆能布施無所愛惜。所謂義者。淨三道場歸一大道。所謂識者。護身口意普學禁戒。嘆譽止足功德之行。所謂義者。護身口意解不可得悉無所作。是謂禁戒能為清淨。所謂識者見諸貢高自大憍慢放恣懷瞋含毒之士。為演安庠忍辱之德。所謂義者行能自致無所從生法忍。所謂識者。慇懃精進。分別一切德本之義。所謂義者。無應不應無雙無隻。所行精進而無所住。所謂識者解脫禪思脫門安庠三昧正受。所謂義者。曉了滅盡定意正受。所謂識者。一切所聞輒能受持智慧道原。所謂義者。觀於智慧無有處所亦不可得。所謂識者。頒宣於斯三十七品道義之訓。所謂義者。奉行遵修諸佛道法。因諸報應致道果證。所謂識者。剖判苦諦及習盡道。所謂義者。至於滅寂證明澹泊。所謂識者。因其所生悉由無明至老病死。所謂義者。以滅無明及老病死亦無永除所謂識者。講說所觀寂然之本根原所歸。所謂義者。因其慧明而得解脫至微妙智。所謂識者。解婬怒癡分數適等本不可別。所謂義者。以得永消眾惡諸想不念懷恨。所謂識者。解脫一切諸陰蓋法罣礙之難。所謂義者。遊無蔽礙解脫慧門。所謂識者。咨嗟三寶功德無量。所謂義者。以離於貪不與欲合奉宣功勳。所謂識者。若有菩薩從初發意常歎開士一切禁戒名稱之美。所謂義者。一心念頃皆能曉了。尋得成就一切敏慧。取要言之悉能講宣八萬四千諸品法藏。是謂為識。於諸文字諸所識著。解無所得義無處所。是謂為義。
何謂為慧何謂為識。住於識者則有四事。一曰識在於色心處其中。二曰而懷妄想處在縛著。三曰遊於生死識在周旋。四曰迷惑識著不能自拔。是謂為四。何謂為慧。其識不處住五陰地。斷諸陰蓋色痛想行識。是謂為慧。復次所謂識者。曉了四大地水火風。假使識行不住四種。識不馳騁不壞法界是謂為慧。復次所云識者。眼色耳聲鼻香舌味身觸心法。所識之著是謂為識。設使消除外不遊逸。慧之所導於一切法無所悕望是謂為慧。有所猗著則生識矣。亦從想念悕望多求而生識矣。是謂為識。若無所受亦無悕望。心不懷念無所慕樂。志不望報是謂為慧。有為行法則住於識。修無為行識無所住。奉無為明乃謂為慧。若住起分名謂為識。不起不滅識無所住乃謂為慧。
何謂為取經義。何謂為取。慇懃元元求諸經典是謂為取。若於經典致入道果是謂取義。若於諸經成就眾行是謂為取。若能分別諸經本末是謂取義。若在諸經入造行業是謂為取。若於諸經滅盡罪福。永除塵勞是謂取義。若於諸經採取要慧。而為他人說塵勞業是謂為取。若於諸經了了分別清淨章句是謂取義。若於諸經厭生死難。愁慼不樂是謂為取。其於諸經觀察生死及與滅度不以為二是謂取義。若於諸經但宣雜句嚴飾之教是謂為取。若於諸經愛樂深義鈎奧致遠坦然無為是謂取義。若於諸經想識無數心念眾生是謂為取。若於諸經喜於識知。心無所生是謂取義。若於正經計吾我人及與壽命。含血之類懷可不可造立悕望。所可說者悉無有主。強立本末君長之主是謂為取。其於諸經解空無想無願之法。不起不生悉無所行。不計吾我及與壽命。講三脫門是謂取義。何謂為法何謂為人。若著人者何從修法是謂為人。若在於人不捨諸法。而住境界是謂取法。復次所謂人者。云諸凡夫凡庶性行乃謂為人。若於凡夫奉真人義。修於篤信執持經典合八等。人道迹人往來人。不還人無著人。緣覺人菩薩人。復有一人出現於世。多所愍傷多諸安隱。慈哀三界諸天世人及三惡趣莫不蒙濟。名曰如來。如來正真普安一切。顯示徑路化於黎庶使入道義。假使有人依猗著求則無有護。因欲開化此等迷惑。故為說是當歸於法莫取於人。計於法者無所造作。無有同像無作不作。住無所住亦無根本。普行平等等於正真。亦等邪業以邪等正以正等邪。邪正無二無所悕望悉無所行。於一切法逮致自然。其相究竟猶如虛空是謂為法。所開導法亦不思念以為恩德。若入於此法門義者觀一切法皆為道法。悉御諸法不以勞惓。是諸菩薩四歸之義而不可盡。
阿差末菩薩經卷第五
大正藏第 13 冊 No. 0403 阿差末菩薩經
阿差末菩薩經卷第六
西晉月氏國三藏竺法護譯
阿差末言。唯舍利弗。菩薩功德業及聖慧業亦不可盡。何謂德業。若能布施出身所有。持戒之德道慧之業。常行慈心思惟定意。行無極哀奉眾善本。為己身施亦為他人。合集功德勸施一切。三世眾生普及諸學及與不學諸緣覺乘。亦復勸助諸初發意。學菩薩法逮入行者。不退轉等一生補處。過去當來諸現在佛。普勸德本所行休祚。咸皆祝願諸佛賢聖。講經法師以是功德使得長存。壽命無極勸眾德本。雖合福祚其不發意勸發道心。已發心者使度無極。若有貧匱救攝以財。其身病者給與醫藥。隨時供養不懷諛諂。其羸劣者勸立忍辱。其蔽藏罪令不匿過。常懷羞恥列露殃舋奉敬現在諸過去佛。愛敬歸命其師和上。常行法施化無師主。勤修精進求法不懈。見諸法師視之如佛。聽法無厭抱念心懷。聞遠有經十四千里。故自舉往不以為勞。雖說經法不慕利養。孝順父母夙夜供養。不離左側常念反復乳哺之恩。不以懷恨積德無厭。身行謹勅體無綺飾。常護口辭不演麁言。自守其意心不懷毒。建立佛寺講說精舍。所獲功報猶如梵天。何謂梵福。初成佛時尋欲滅度。諸天儼然皆來勸助。本為一切欲度十方。五江三源流泆不息。願守本誓開度一切。迷惑盲冥顛倒上下六十二見沈塞閉在九十六徑。唯須大聖以明濟之。佛言善哉天王懷慈。五濁之世甚難開化。當分三乘開化誘進。然後能入無上大道。此梵天福不可稱限。其興佛寺功德亦然。積無量度。因此功勳具足諸相三十有二。奉行若干眾善之本。由是周滿八十種好。修行十善而不自大。莊嚴其身端正姝好。棄捐一切惡言麁辭。緣是莊嚴口演辯才。常有慈心不懷毒害。則莊嚴心淨如明珠。莊嚴佛土神通變化。莊嚴經典為他人說。莊嚴眾會令奉道教。棄除兩舌惡口讒言鬪人。諮受經典而觀察之。以何開度令至大道。有所頒宣未曾越次。亦無所抂顏色和悅。眾人見之莫不歡然。剪去陰蓋一心聽經。其意明利以為莊嚴。稽首歸命諸佛正覺莊嚴道場遵眾德本。以為元首淨所生處。將護罪福愛欲塵勞。逮得寶掌皆能布施一切重寶故無所望。以無極財而施與者。得致無盡廣大寶藏。面常和悅不興慼顏。以故親友伴黨同學莫不喜歡。等心眾生緣是得致平坦如掌不輕未學。喜然燈火貢上佛寺。父母師友得淨光明靡所不照。積德奉戒行無點污。世世所生。在清淨處不演他穢。若在胎藏常無垢染。奉行十善生於天上。還在人間未曾想念一切結網。以故獨步而無虛妄。訓無師法故於諸法。最極尊豪。志性清淨普世眾人視之無厭不惜身命未曾欺中無所侵枉。因本諸願悉能具成諸佛道法。緣是之故備眾德本。是舍利弗薄立德本。將育隨時獲福無量。復過於此不可稱限。吾粗舉要不悉敷之。何謂慧業所從因由。受其神識知五慧通。何謂為因何謂為由其多欲者常求佛法。明慧親友常與其俱諮受奉敬。執御佛慧不求聲聞緣覺之乘。離於自大奉如尊聖敬如正覺。志性和調覩諸親友。遵於慧義不著言辭。見諸法師所行道品。不樂外形聞所說法勤修法教。斯行法者是為慧業。
何謂法業。希求少欲不在汲汲少辭尠言。常自覺悟修行精進。有所聞義思惟稱量。飢虛於法未曾懈惓。其心鮮明不為五蓋之所覆蔽。悔其罪舋消化眾殃。其意質朴而無諛諂。以行為要愛法樂法。以法為本舉動為法。恒求經義如救頭然髮索及肌。勤勤修身習行元元。未曾違遠。馳趣殊勝捐棄亂會。獨在一處樂於閑居。習仁賢行限節知足未曾退還。樂於法樂不慕世榮。求度世法志不忽忘。舉動進止常樂要義。求柔順業積累堅要。常懷慚恥修敏念慧。遣諸無智棄除愚癡。盲冥羅網慧眼清淨。其所覺了極為曠遠。以無為慧聖意遠照。現在智慧當來功勳。不自揚名嘆他功勳。善修聖業不離罪福淨修道慧。復次其慧業者。有四事施而得致之。一曰施紙竹帛。二曰以筆施惠令寫經本。三曰施與好墨及以上硯。四曰法師所演講若干法。因從啟受。一切世間諸可難致供養法師。或以頌偈施與於人。若有妙法授與法師。不懷諛諂至誠布施。施此四事得致慧業。逮於五事信戒慧解度知見品。將護四慧而得自在。何謂為四。一曰將護法師以為師主。二曰將護種姓不起亂心。三曰將護土地鄉邑人意。四曰自守護心令不馳騁。是為四事。復有四事親近慧業令德成就。何謂為四。一曰以深經典奉進法師。二曰晝夜慇懃親近慧義。三曰衣食供給所乏。四曰漸近道場而不退還。是為四緣。是之故致五力慧。何謂為五。一曰信力。二曰解脫力。精進不廢博聞無厭。三曰意力不捨道心。四曰定力等視諸法。五曰智力所聞不忘。是為五力。戒慧力業復有四事。何謂為四。一曰以法安諦奉行禁本。二曰思惟經典察義所歸。三曰以法勸助於正真道。四曰務求要訓以法為戒。是為四慧。忍行業復有四事。何謂為四。一曰精進求法。若加惡者罵詈其身而皆忍之。二曰愛樂法者。若遇鬪訟飢渴寒熱悉能忍之。三曰奉敬善師順和上命。四曰元元思法忍空無想不願之義。是為四。精進行業復有四事。一曰勤求聽經不以勞惓。二曰聞則執持未曾遺忘。三曰精修說法不以懈廢。四曰元元奉行以為正業。是為四。禪定行業復有四事。一曰根心寂靜而無憒閙。二曰常一其意苦樂無二。三曰一心精專求諸神通。四曰入于佛慧消除俗智。是為四。智慧行業復有四事。一曰不住斷滅。二曰不處有常。三曰其心不迷曉了不亂緣起之本。四曰信無吾我。是為四矣。善權慧業復有四事。一曰樂世法者隨俗而化。二曰計有人者隨之牽來。三曰復以經道因遂誘進。四曰修慧解者因明而度之。是為四。道慧之業復有四事。一曰修六度無極而得至道。二曰以達歸盡遊于正化。三曰其學調心調七覺意。四曰常進遵行一切智慧之本。是為四。無厭聖業復有四事。一曰聞法無厭。二曰頒宣經典而無懈難。三曰試惱察原不以為勞。四曰明達高節通利無惓。是為四矣。
阿差末復言。其能周入。若布施者當正觀業。持戒忍辱精進一心智慧慈悲喜護。所以者何。菩薩一切雖未成就。演智慧首為聖土地。悉歸於道住于正慧。化無慧義使歸大乘。一切諸魔不得其便。皆為諸佛所見建立。至一切智無上正真。是為菩薩聖慧之業而不可盡。
阿差末言。唯舍利弗。菩薩意止亦不可盡。彼自觀身觀他人身。觀身本行成精進業。察身報應所從合成。知身無主無可貪者。猶如觀外草木眾果叢林芻草。從因緣生悉無主名。是身如是。猶如草木牆壁瓦石水中之影。五陰四大諸入所惑。觀己身空無有吾我。不得久常無有堅固。危脆之物分離之法。以是之故不當計身是我所也。以此危脆無堅固身當求要義。何謂為要。如來身者乃謂真要。吾當勤求成佛聖體無極法身。猶如金剛不可破壞。超越一切三界俗身。縱使此體瑕疵無量。因是當除一切穢濁。當致如來空慧法身。以勤修力合集眾德。真誠俱會察四大身。吾以此身皆為眾生志求修道。猶如察外所有四大地水火風成若干形。門戶井竈造立屋宅。生活之業以安眾人。吾四大身亦復如是。以若干事而依怙之。興若干便無量財貨。爾乃得安養身之業。觀身苦痛不可稱限。觀形無常生死往反。不當復貪無極受形。觀身無我。而眾生類不解本末。當訓誨之令患厭此。觀身寂然將至一定令修靜默。當觀身空無想無願。便歸澹泊清淨本際。彼自觀身觀他人身。無所慕樂不計堅固。知不長存察內身行。不復聽從內諸塵勞愛欲之患。又觀外身。未曾得與外塵俱合。身無勞穢所行清淨。身以清淨然後遂致像好體嚴身像已成。為過諸天及世間人。顏容巍巍無有儔匹。是為菩薩自觀己身。觀他人身建立意止。
何謂菩薩自觀痛痒。觀他人痛痒而得意止。菩薩發意觀察如是。所可經歷皆是苦惱。彼察痛痒採求聖慧。選擇明智慕樂寂然。正使遭樂不繫在欲。若存在欲緣致苦痛。見諸眾生墮諸惡趣三塗之難。為興大哀。不以結網而見繫縛。雖身以值不苦不樂諸痛痒者。不為癡冥結網而見繫縛。雖在痛痒意故寂定。從來所更不苦樂痛。則以聖慧顯示眾生。棄捐痛痒無益之義。蠲除一切眾生痛痒。被澹泊鎧心自念言。此等群黎歸在痛痒。不自覺知。縛在眾苦痛痒之地常懷憂慼。依猗不苦不樂之痛為之迷荒。以是之故不入智慧。攝大哀者入于智慧。曉了休息一切痛痒。因此大哀使諸眾生免除眾難為宣經典。何謂名之為痛痒也。心中懷惱或復成樂。何謂選擇此無痛痒無我人壽。又彼菩薩不猗痛痒。亦無貪護。所受痛痒。無反覆行無倒痛痒。亦無妄想諸見痛痒。亦無眼耳鼻口身心之痛痒。亦無色聲香味細滑之痛痒。眼所屬者從因緣起。計於苦樂無苦無樂是謂痛痒。取要言之內外亦然。從因緣生以致痛痒。苦樂善惡不苦不樂。其一痛痒因一心識。二痛痒者謂有內外。三痛痒者隨過去教。從當來行因現在識。四痛痒者謂從四種地水火風。五痛痒者從念五陰色痛痒思想生死識。六痛痒者從六衰故。七痛痒者從七識故。八痛痒者或從八邪而迷荒故。九痛痒者謂九神處。十痛痒者謂十惡業。取要言之。一切痛痒皆由貪樂。因從念欲而致眾痛。是故言曰不可數人其痛無量。菩薩於彼觀己痛痒觀他人痛痒。知眾群黎起分痛痒。當顯慧業使諸眾生因痛痒慧覩見德本除去諸罪。是為菩薩觀己痛痒觀他人痛痒心意止也。
何謂菩薩自觀己心。觀他人心其意止也。其菩薩心未曾忽忘。舉動行步常自將護而復察之。心適起已尋便消滅。無常住處不住在內。亦不在外不兩間得。吾從初始發菩薩心已來。彼心盡滅離別星散悉無有處。其無無處不可處之。心在某處其心所集眾德之本。是亦滅盡離別星散。無處不處不可分別。所可因勸發道意者亦復自然。以是故曰心者不知心。心者不見心。心心不相待。何謂其心而發無上正真道意成最正覺。其道心者不與善合。其善本心不與勸助。意共俱合。其清淨心不捨道心。其人觀此不恐不怖亦不懷懅。又復心念十二因緣。甚為深妙不失報應所種果實。心亦不著於一切法。假使因緣從報應致。一切諸法無有真諦亦無君主。恣其所欲而自迷惑。吾當精進執其一心使不迴轉。何謂心法。何謂迷惑。心如幻化無能淨者是為心法。假使皆捨解迷惑事。勸助佛國是亦迷惑。心如夜夢覺不知處是為心法。若於禁戒而行謹慎然後自勸。是五神通是為化變。心如野馬本末滅盡是為心法。設以順從一切忍力。安和正覺莊嚴其心而化變矣。用勸助之是為化變。心如水月究竟自然。寂靜澹泊是為心法。若悉精進勸發具足。無數佛法是為化變。心不可持亦不可見是為心法。若復備悉禪思脫門三昧正受。願佛定意是為化變。心者無形無比無教。亦無像色是為心法。若能頒宣分別智慧。勸助佛道推往古世是為化變。心無因緣終不起生是為心法。若能導御一切德本是為化變。設無有對心終不起是為心法。若因法報修於道心是謂為變。其心境界永離垢濁初無所生是為心法。若導御心得致報應。至於佛界是謂為變。菩薩自觀己心觀他人心。得神通已其心一定。尋見一切眾生心念。因說罪福皆自然矣。菩薩自見其心見他心已則興大哀。已興大哀教化眾生不以勞倦。其心不滅亦復不盡。堅住其心不與生死。而俱同塵能自制心。以此聖慧通達之心。入於不起無所生法。不墮聲聞緣覺之地。常自御心堪任具足諸佛道法。一心念頃以智慧心。逮得無上正真之道為最正覺。是為菩薩自察己心。觀他人心得至意止。
何謂菩薩自觀其法。觀他人法得法意止。以明智眼普見諸法。未曾中忘至成佛道。自觀其法觀他人法。是時菩薩悉見諸法。其想於空令脫空義。脫無想願度無所生。亦無所滅而離諸行。等見諸法捨於緣起。十二牽連觀法界行。菩薩察法不隨非法。不計吾我亦不計人壽命處所是謂為法。何謂非法。自見吾我計人壽命。覩於斷滅計有常存。而見有無合散之事。一切諸法皆亦是法。一切諸法亦復非法。所以者何。曉空無想及無願義。是一切法皆為應法。自計吾我縛在諸見。是一切法悉為非法。彼自觀法觀他人法。菩薩行此不見諸法。何所佛法誰非佛法其無徑路無有解脫亦無生死。皆能開導一切諸法。處於眾生逮得無蓋無極大哀。療諸塵勞己心發念。是無塵欲亦無不塵。所以者何。是所趣者開度平等。不疑塵勞不畏貪欲。曉了是者乃名曰佛。塵欲自然道亦自然立心如是。雖有所住亦無處所。不住立意而名曰住。是謂為住。立於法界不住法界。不住人界則無所住名曰虛空。一切諸法等如虛空。若有菩薩自觀身法觀他人法。則能導御諸佛道法。一切諸法皆歸解法。若曉了者乃能顯發。盡於無為亦無所盡。道無生處不生之處。觀察眾生未曾捨離。無生本際趣法意止。意在諸法而令堅住。不著聲聞緣覺佛法。何謂不著何謂處當。心所在處常能堅住。其住不迷未曾忽忘。觀已來際其法所由。亦觀他法而得意止。頒宣無量分別章句。所行無際等御佛法。可悅一切眾生心念。降伏眾魔得自在慧乃謂道義。是為菩薩自見己法。見他人法得至意止。何謂四意斷而不可盡。身諸惡法未興起者令不起生。以生尋滅而修精進。自攝其心所念順義益加精勤。是謂平等奉精進行。不失順節習修平均。以能攝心觀於正諦此之謂也。所以者何所念順義。惡不善法不復重來。何謂不善。毀戒亂定惑於智慧。何謂毀戒。欲生天上則謂毀戒。不從法教其缺戒品是謂毀戒。何謂亂定。違失禮誼行不專精。心在他念是亂定意。何謂惑於智慧。斷諸邪見見若干品顛倒諸事。陰蓋礙法其缺智慧是謂不善。假使諸惡如是像法興起來者。而不聽之是一意斷。假使諸惡不善法興即尋覺之。知之非法不善報應。了之損耗為行穢矣。名之冥室修奉順義消不淨欲。則以慈心而除瞋恚。解十二因緣而滅愚冥。其盡塵勞是謂為斷。同因緣起觀其所生。不得本末而無所斷。一切諸法從習行致是二意斷。設令善法未興起者勸令興發。顯使精進自攝其心嘆無量德。所以者何善法無量。菩薩大士所應修行。當樂慧根眾德之本。皆由精進致諸福慶。顯揚通致德祚之原是三意斷。所可謂言善法若興令得堅住。不畏失節不忽忘之。益樂元元夙夜精進。自攝其心以勸助道斯謂平等。所以者何。勸道心者德本不朽。所以者何。其心清淨。雖處三界而無所著。若有勸助德猗三界則謂盡索。若能勸樂志一切智。謂通慧本終不損耗是四意斷。何謂菩薩而修神足。神足有四。已自發樂慇懃精進。彼以何習興神足本。當行四等慈悲喜護。常當遵習四無放逸。廣大其心而不貪身。以能治心奉第一禪。如是至四以得禪定身心輕便。身心已便所謂入神通。以入神通。即生神足。勤修精進元元志道。以勤樂故輒親道義。以精進故能成此法。以勤修故而致此義。一心觀察以方便法。曉致神通故謂神足。常愛樂故能有所變。以精進故能使成就。以專精故能了廣大。聊自修德輒成於道。有計於彼菩薩神足。緣是之故而得親近。有心自在所欲至到無能違者。諦行所致究竟根原眾行備悉。魔不能制等如虛空。徹視無邊洞聽無際。定意無限神足無底。見一切根自覩其原。是為菩薩行四神足而不可盡。
何謂菩薩修於五根而不可盡。何謂為五。一曰信根。二曰精進根。三曰意根。四曰定根。五曰慧根。何謂信根常信諸法。何謂為法其正見者信遊生死。隨其神足以成彼行。不樂他神而解第一真諦之義。脫于深妙十二因緣。無吾我人空無想願無所著相。普信諸法不墮諸見。信諸佛法信於十力四無所畏。不懷狐疑亦無猶豫。合集佛法令無限際是謂信根。何謂精進根。所信法者因此精進諸根益明踰日月光是精進根。所可用法修精進根。由是之故不失意根。其意廣大不住崖際是謂意根。斯意靜然不違意根意廣如空。以之意根專精不亂是謂定根。其定意根常住寂名。而專守一是謂慧根觀察曉了。若於此法如是色像。分別無我是謂慧根。如是五根能具足者具諸佛法。其能具者住受決地而不動移。猶如外學五通仙人雖視胎中不能豫別男女之根。諸佛世尊亦復如是。菩薩所學未成五根則不授決。五根已達然後受決。是為菩薩五根無盡。
何謂諸力則有五力而不可盡。何謂為五。一曰信力。二曰精進力。三曰意力。四曰定力。五曰慧力。何謂信力。常懷篤心在一寂靜而不迷荒。無有色像住見佛形。亦知他法一心寂靜。所在信力未曾退轉是謂信力。何謂精進力。設常元元修於精進。在在修德勤於經典。所生之處其心堅強。所修德本天上世間無能毀者。亦不能制令不增益。由是之故德本興盛至無限量是精進力。何謂意力。所在念法心不懈廢。愛欲眾難無能犯者。以此意力越眾塵勞。其菩薩者意之所念。天上世間無能亂者是謂意力。何謂定力。若在眾會遊憒閙中所在寂靜。頒宣道力進止行步。第一禪者無能蔽礙。所修德本專精道行亦無能毀。第二禪者修於歡悅。內清澹泊而不有礙。第三禪者欲化眾生。將護正法無所觀察。逮於四禪者亦無所礙。以此四禪修禪品類無能踰者。所修定意無能亂者。定意自在是謂定力。何謂慧力。若處俗法及度世法悉能曉了。所生之處無能為師。悉知世俗章句文字。所造立業神仙異術。五經六藝方俗異書。菩薩不學自然知之。及度世法無所不通。菩薩以此聖明之慧。心能通暢天上世間獨步無侶。隨時頒宣。是謂慧力而不可盡。
阿差末菩薩經卷第六
大正藏第 13 冊 No. 0403 阿差末菩薩經
阿差末菩薩經卷第七
西晉月氏國三藏竺法護譯
何謂覺意。菩薩所行有七覺意。何謂為七。一曰意覺意。二曰法覺意。三曰精進覺意。四曰喜覺意。五曰信覺意。六曰定覺意。七曰護覺意。何謂意覺意。所思念法而觀察經。審於正典思惟經法。稱揚專念自察其意。不得法相能曉了此。何謂諸法無有相者。其相自然諸法悉空。其能曉了如是覺念是謂意覺意。何謂法覺意。若能分別八萬四千諸經法藏。選擇諸法應於藏義。若不應藏歸於正義。若無正義近義遠義清義深義。若第一義曉了法力。合者散者決不決者。悉能選擇知其本末是謂法覺意。何謂精進覺意。若以此意由是宣法。攝取信定所護聖慧。以微妙力樂於強識無能制遠。精進修行此平等行是精進覺意。何謂喜覺意。所愛樂法篤信不離。常懷喜悅而不怯弱。其身口心常得休息。思務道法消化塵勞愛欲之患是謂喜覺意。何謂信覺意。若能所信永離身心。愛欲塵勞心住定意是謂信覺意。何謂定覺意。由以意定達了諸法。分別聖慧心以專精。明識諸法諸根通利。斷眾倒見所住無處。皆由定故能致此耳。解無吾我諸法平等是謂定覺意。何謂護覺意。若能思惟分別法界。心不馳騁猗在俗法心無邊際。不為俗法之所迷惑。不住假號無能動者。無思無念無喜無慼。由是之故得至聖路柔順法忍是謂護覺意。此七覺意而不可盡。
何謂正見。賢聖度世不住吾我。不住人壽命無所猗見。不住有見及與無見不住德本。不墮邪見六十二疑是謂正見。何謂正念。凡夫所念婬怒癡病塵勞之弊。菩薩學者不想念此。唯念戒定慧解度知見事所示現品。常念道義恒一其志。謂心不邪是謂正念。何謂正語。所說言辭不自見身不見他人。言語柔和不演麁義。以此宣教入於聖道。不說世談無益之言是謂正語。何謂正治。所修行者罪福眾義不行此法。唯修正道平等之義是謂正治。何謂正業。演賢聖辭多所悅豫。而知止足不捨限節。不貪利養不懷諛諂。心不遊逸所修輒善將養威儀。見他得供不懷嫉妬。己所得養安身而已。不犯殃釁隨佛教訓是謂正業。何謂正便。若修方便從其正教。不從婬怒愚癡愛欲而俱同塵。常遠此便樂於聖道。至成滅度無為之義。常思念此是謂正便。何謂正意。其意所住真正不受不懷諛諂。而悉覩見生死之難一心思惟無為之道。不忘聖路是謂正意。何謂正定。以定意故乃謂平等。由是之故諸法悉等。其於正定而立平等。若有菩薩住此定者。等度眾生不越正慧。是謂正定而不可盡。去來今佛皆遊此路。若有菩薩順從此教習學頒宣。是則名曰八道而不可盡。
阿差末言。唯舍利弗。菩薩寂然所觀察者亦不可盡。何謂寂然。其心澹泊寂寞定然。諸根不亂專精無想。作性安隱不卒不暴。庠序靜思捨不順念。樂於一義除眾憒閙。好喜閑靜其身寂寞。心未曾亂思於閑居。無有眾惡不匿其過。不墮邪見而知止足。志性清淨威儀備悉。不越禮節知其隨時。舉動應宜供養順教。合集德力而不自大。不猗名稱功勳遠聞。其心專精樂於獨處。一心禪思興於慈悲。而行悲哀修於喜悅奉行觀護。從第一禪至八不思議定意之門是謂寂然。又其寂然業不可量。若能通達於此業者是謂寂然。
何謂為觀。分別智慧奉修道法。無我無人無壽無命。觀五陰身四大法種。觀諸衰入猶如空聚。分別具成而觀察知。十二因緣順無所亂。捨離諸見覩諸報應。因緣果實曉識德果。所造證明入於正真。已能入中省眾聖慧。所謂觀者平等法明。所見諸法而正諦觀。不見異法空無想願。唯覩於此三脫之門。所謂觀者。不見處所屋室之宅。亦復不無不見起分。不得顛倒妄想之業。所謂觀者永無所見。設無所見是謂為觀。於諸所見而無所見是謂為觀。如是見者名真諦見。乃能曉了隨佛之教。如是見者為菩薩故。不墮無行不住正行是謂為觀。此則名曰菩薩寂然正觀而不可盡。
阿差末言。唯舍利弗。菩薩總持辯不可盡。何謂總持積累德本。思惟大業八萬四千諸品法藏執持誦念。思之懷之不捨精進是謂總持。又總持者。皆能啟受諸法所說。聲聞緣覺諸菩薩眾。一切群黎文辭言說。所講義理悉能識念是謂總持。假使劫燒天地遇災其身壽終。又彼菩薩雖遭此難。續識總持懷在心中。未曾忽忘亦不迷荒。以聖慧眼普見諸法如自察掌。是為總持亦不可盡。
何謂辯才無有盡者。所謂辯者所說無礙。若講誼時無能制者。辯才通利無能斷者。音辯無限節。卒問尋對應機無難。通達如水無一質礙。前世宿命所造清淨行。報應所致乃得此辯。諸佛所護諸天宿衛。所講說者終不唐舉。辭無所侵趣無為道。如是辯才皆為備悉。恭恪謙下相人之器而為宣法。其有聞者各得其所不豫思惟。有來問者吾當說此。所詣眾會趣見人根。發生心念而為說法。本所從來生在人間。志性真正一劫宣經而不休息。所講經典無所罣礙。是為菩薩辯不可盡。
阿差末言。又有菩薩講一切法。皆歸無常物非我有。其慧所說而不可盡。一切皆苦諸法無我。菩薩宣此亦不可盡。何謂無常。觀本末事悉歸無常無有科律。其無常者不可令常。從始以來無不無常是謂無常義。何謂苦義。雖有歡樂會當歸盡。願不久存論說眾苦悉趣空無。其空無者亦虛無實。虛空苦義正等無異。何謂非身。於我不我永無本末。彼亦為虛寂靜無要。有計其空及空義者悉無有身。何謂寂義。於寂無寂乃謂為寂。所解脫者而於澹泊亦無澹泊是謂為寂。所謂脫者。修於靜默除一切想。除諸想已斯曰無為泥洹之寂。此謂寂滅義。是為菩薩行四諦之法而不可盡。
菩薩所行常修一道不遵他行。何謂一乘道。菩薩獨步而無有侶。唯一己身得成無上正真之道為最正覺。被大德鎧。自攝精進無極勢力。其身獨立不從他教。超諸俗力一己遊步。被於堅固非常德鎧。以此開化一切眾生是謂教化。所訓誨者諸賢聖教菩薩大士。所訓誨者是謂教化。施非我伴我是施侶。持戒忍辱精進一心智慧。則非我伴吾是慧侶。亦復不住六度無極。吾順奉行諸度無極四恩之行。不興發我吾當建立攝諸四恩。取要言之。諸善德本不能立我。吾當建立攝諸德本。如是像法無有伴侶。當自獨立而無二伴。住金剛場以己身力降伏眾魔。一發心頃得成無上正真之道為最正覺。是為菩薩一乘之道而不可盡。
阿差末言。唯舍利弗。菩薩善權亦不可盡。何謂善權。諸佛世尊隨時便宜。道法自遇有所開化。以權方便親近道心。其善權者因虛空生無有邊際。志性隨時令致殊特。其善權者皆能具足諸度無極。所生之處因權行戒布施忍辱。護身口心得至佛道不廢精進。若無權者違失精進。善權一心轉進聖慧。不爾心亂善權智慧。不捨生死周旋之難。善權慈者多所養護除諸不仁。善權哀者不厭生死開化一切。善權喜者不樂一切諸所好慕。善權護者修眾德本而不迴還。善權天眼得佛十眼。徹視十方而無邊際。善權天耳得佛十耳。聞十方聲心所念形。善權知心見眾生根悉曉本末。善權方便念過世事。見於三世去來今義。善權神足在所至到而無限節。多所開化十方黎庶。善權方便知眾生性。隨以方便而誘?之。善權修行曉眾人相本末終始。善權所度過於此際令至彼岸。善權入塵化眾愛欲令度諸垢。善權下擔去諸五陰所負重殃。善權行限而所頒宣不可稱載。以諸有限說無邊際。善權勸化諸弱劣根。誘進退者使廣無極。以權方便知其時節。增減進退非時行時。以權方便因其正路。入於邪徑眾生之類。住於邪路化入正道。以權方便能使尠少變為廣大。其廣大者能使無限。以權方便諸諍亂者伴侶相憎勸令和合。以權方便其在下士小乘之黨。使住微妙。以權方便得至滅度。還入生死免此餘人。以權方便解諸繫縛閉塞羅網。以權方便能使壞結心志忍辱。以權方便常在寂靜不墮滅盡。以權方便悉能解達一切所修。威儀禮節不失儀式。以權方便觀諸眾生。而不毀戒常順正禁。以權方便有所攝取而不諍訟。以權方便興隆道法宣布十方。以權方便獨步三界而無患難。以權方便得至脫門致無所行。以權方便棄不賢行。雖在其中不與同塵。以權方便與道者俱入不違訓。善權方便捨於無為。能入生死濟脫眾患。以權方便入於魔界。照諸塵勞愛欲之根。以權方便計於一切。無有一切亦不無有。是則名曰菩薩所行善權。方便入不可盡。
阿差末言。是舍利弗。菩薩所行八十品第而不可盡。諸佛世尊皆由此法。八十無盡而出生矣。阿差末菩薩說是法門不可盡品時。七萬八千人。從本以來未發道心。應時皆發無上正真道意。五萬二千菩薩。尋時逮得無所從生法忍。一切眾會咸取眾華。若干種香諸寶華蓋。以用供散如來至真。及阿差末諸菩薩上。奉敬歸此無極經要。天於虛空鼓諸天樂。舉聲稱嘆佛者世尊。從無數劫所積德本。自致正覺廣度一切。今阿差末菩薩大士。稱舉經典宣揚本末不可盡誼。若有人聞此不可盡經典要者。心不懷疑信持諷誦為他人說。篤佛言者。亦當逮得如是功德不可盡誼。佛取體衣賜阿差末。一時嗟嘆阿差末菩薩言。善哉善哉快說此經。如來所勸代之悅豫。十方江沙今現在佛亦共咨嗟。時阿差末取佛所賜。著其頂上而嘆說言。此世尊衣當以頂奉夙夜承事。為是天上世間擁護至尊無量佛之所服。應時十方各有寶幢寶蓋寶幡。各自然至。覆阿差末菩薩之上。寶衣寶蓋寶幢幡中。自然演教而出音言。善哉善哉阿差末菩薩。快說此辭能講頒宣無盡法門。十方諸佛咸共嗟嘆。
時舍利弗前問佛言。今此寶衣寶蓋寶幢。從何所來乃演此音。佛告舍利弗。阿差末菩薩前所曾化眾生之類。使發無上正真道意。各於十方皆成正覺。此如來等故遣此來。供養報恩正士本德。頒宣洪業大會之品。供養經典故覆其上。時諸眾會見此變化。聞佛所說益復加敬。阿差末菩薩大士。歡喜踊躍。我等善利宿本祿厚。乃得值見阿差末菩薩。稽首諮講其聞此法福不可量。假使有人聞阿差末菩薩名者。德無能限。況復面值得歸聞經。其佛大聖嗟嘆勸之。豈況凡庶。佛告舍利弗。若族姓子族姓女學菩薩乘。諸佛世尊住世一劫。咸共供養布施所有。奉修禁戒而無所毀。假使眾人加之痛害皆能忍之。元元精進行如救頭所火然熾。禪思一心不懷憒亂。觀察智慧不失時節。奉敬諸佛如是終劫。復有族姓子族姓女。聞此經典篤信受持。而諷誦讀專修奉行。進退在心。佛嘆此等六度無極。皆為備悉疾逮無上正真之道為最正覺。所以者何。若有菩薩學此經典。心自發念我學斯經。具為人說頒宣悉周。是則名曰能悉備具施度無極。所以者何。受此經者計於法施。眾施之上近於佛道。若具禁戒所度無極無所犯負。眾行周悉無一缺漏。是故名曰戒度無極。所以者何。菩薩若宣此經典時普備禁戒。一切眾生不能稱載。功德之勳所不能逮。假使菩薩忍一切法。眾所嬈害而心不起。不如誦學此經典要。悉為人說以為行智。而得具足忍度無極。其身口心常行精進。欲度一切未曾懈廢。是則名曰進度無極。其有專精於此經典。思惟不亂一心定意。是第一禪所度無極。若於此經現在察惠。拾取其義知行所趣。是則名曰智度無極。是舍利弗若有精學此經典者。因少行故具足菩薩六度無極。以是之故當作斯觀。若有菩薩取此經典誦在心懷。若載竹帛上着經卷。為以得攝一切諸法。諸佛經典執在手掌。可使四大變之令異。無能作威轉其道意。所以者何。是經名曰諸菩薩印當求斯印。假使有人奉是印者。則能遵奉一切佛法。
時四天王與營從俱。皆執兵仗捨之一面。叉手白佛。我等四天是佛弟子。以得道跡能共堪任。供養此等諸族姓子及族姓女周匝宿衛。受是經典持諷誦者奉之如佛。所以者何。一切諸乘皆由此生。
於是天帝前白佛言。數從如來諮受經典。其數百千未曾得聞如此經義。暢達進理無有遺疑。我曾往昔與忉利天。數數聞經初未值斯。若有郡國縣邑村落州城大邦宣此經者。當詣其所聽所諮講。擁護法師益其氣力。精進堅強勇猛不怯。辯才通利獨步無畏。斯族姓子以無所畏獨在眾中。若在屏處廣宣此經。佛言。善哉善哉拘翼。若發勇意欲護法師。樂令氣力精勤無難。佛言拘翼。若護法師則護經典。以護經典則能將護一切眾生。時梵忍天王前白佛言。吾當捨離梵天之樂。禪思等心往詣法師所說經處。擁護法師現四瑞應令覺知之。其梵天王來至斯會從諸天人。何謂為四。一者令見微妙光明。二者得聞天香。三者法師所說流利而無質礙。四者章句相次義不相越。是謂四事。說是經時心無所忘口語辯慧。一切眾會悉欲來試無能亂者。心懷念法一心聽經。以此四事所現惠意。當知梵天與諸眷屬來詣彼會。
時魔波旬前白佛言。因此經典令我羸劣無一勢力。若有菩薩聞斯經典則為受決。所遊諸國視之如佛。唯然世尊。我身於今見阿差末威神聖力。棄諸貢高不懷自大。所以者何以此經典當興擁護宿衛法師。從今自制不敢違教。所在流布行此經典。遙將養之不敢嬈亂。
爾時世尊告阿難曰。汝當勤受於此經典。持諷誦讀為他人說。當令正法永得久存。阿難白佛言。唯然世尊。我已啟受諷誦已達。但不能堪令普流布如諸菩薩。佛告阿難汝且默安。自當有人普令流布。今此會中有諸菩薩。主護正法當令奉宣布此大化。
于時彼會有六十億諸菩薩眾。尋從座起應護正法。前白佛言。唯然大聖。吾等俱共當受此經大會法品。隨時流布遍於十方。及此忍界皆當蒙恩。彌勒菩薩護法王典。當廣宣布斯經典要。佛滅度後若有菩薩。在於末俗五濁之世。得聞此經持諷誦讀。當知彌勒之所建立。時佛讚告諸菩薩曰。善哉善哉諸正士眾。汝等佛前而自咨嗟欲護正法。則為擁護十方江沙諸佛正法。
時阿差末菩薩前白佛言。唯然大聖當見原恕。向者我身所講經典。力少智薄所宣句誼或能不備。是故歸佛見捨罪釁。及諸菩薩奉無盡法。佛告阿差末。卿所說法句誼相次。無一違理逮無罣礙。若有菩薩無陰蓋者。所宣道教無有缺漏。分別經義審如所言。況今正士暢此經典。表裏通達所度無極豈不及乎。今阿差末得四分別。辯才智慧所暢自在。而於大乘無所依仰獨步無侶。宣決眾疑度于彼岸。若有菩薩住此道地。其身口心終無缺漏。於一切慧以為元首無所不通。身口心行而皆備悉。十方無數百千億佛。皆共咨嘆卿所講說。今佛相恕表裏通達無一遺漏。十方諸佛亦復俱然。
於是阿難前白佛言。此經典者所號云何以何奉持。佛告阿難。此經名曰阿差末菩薩之所講說義理章句而不可盡。其要名曰阿差末品。阿難若有人受此經法者。其心轉明強識義理。功勳之正轉百千倍。為他人說則立佛事。佛說如此。阿差末菩薩。賢者阿難諸天龍神。莫不歡喜。稽首而去。
阿差末菩薩經卷第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