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興藏第39冊 續編452 侶岩荷禪師語錄(7卷) 〖清 荷說 成純等記錄(依駒本印)〗 .txt
嘉興藏第 39 冊 No. B452 侶巖荷禪師語錄
序
余自集《寶積錄》後,年頹齒豁,嬾事筆墨,凡諸題詠,久矣謝絕。乙丑之秋,偶臥病中峰,日與山色溪聲,留連晨夕。適侍僧攜侶巖禪姪《語錄》至,讀未終篇,見其機語穎脫,識見軼群,誠吾家千里駒也,他日大振滹沱之道,正未可量。頗為吾金粟 昇兄喜。第愧余耄矣,恐不能見,然亦非昇兄頭正尾正,焉能得此瞎驢滅卻正法眼藏者哉?
時
康熙乙丑菊月天童山曉皙道人題於中峰疊秀軒
侶嚴荷禪師語錄序
自達磨東來,傳最上乘,掃除空有,不落言詮,直指心體,六傳而至曹谿,又五傳而至臨濟,兒孫遍滿天下。歷唐宋元明,一脈正傳,心燈炳煥。至天童密雲老祖,世稱奇傑,拈一條白棒,走四海英靈,坐斷聖凡情見,中興濟北綱宗,所以弘覺老人繼起
璽書,特徵
帝王問道,更得天岸老和尚宗風大振,宿學爭趨,道播青齊,令行吳越。今侶巖和尚乃天老和尚入室真子,識見精明,機用超卓,尋常一言一句,無非向上提持,發前人之所未發,《語錄》流布諸方,自有明眼量,不敢輕贅一辭。世尊云:「吾有正法眼藏,涅槃妙心,實相無相微玅法門,分付摩訶迦葉。」西天東土遞代相承直至於今,非偶然也,是為序。
時
康熙二十四年歲次乙丑佛誕日弟子陳量拜手書
侶巖荷禪師語錄卷之一
侍者成純記錄
住湖州烏山龍泉菴
示眾云:「把住牢關向上行,從教千聖不知名。和光略露些些子,大地咸叨化日恩。所以道,法無定相,遇緣即宗;道在人弘,隨宜得玅。重整古佛家風,勘驗衲僧巴鼻。發大用於機前,播真風於世外。主賓互換,權實雙行;縱奪臨時,卷舒自在。文殊普賢,光揚法社;德山臨濟,共贊昇平。祇如安家樂業一句作麼生道?天高群鳥正,海闊百川朝。」復舉三聖道:「我逢人則出,出即不為人。」興化道:「我逢人則不出,出則便為人。」師云:「二大老激揚箇事,如珠走盤,不留朕跡,真所謂調高一時,美流千古,然檢點將來猶未盡善。不見道,眾生度盡恒沙佛,諸佛何曾度一人?且道是為人不為人?」拈拄杖云:「鴛鴦繡出從君看,不把金針度與人。」卓一卓下座。
住苕城師子林
示眾云:「萬頃蒼茫一葉舟,東西南北任悠游。絲綸千尺頻施展,要使獰龍上直鉤。莫有衝浪錦鱗麼?」成紹出禮拜,起歸位立。師云:「不堪持論。」成緒問:「楓葉經霜赤,禪林瑞氣多。法王登寶座,一曲和滹沱。如何是滹沱曲?」師云:「水到渠成。」進云:「一句迥超今古意,大千何處不聞聞。如何是不聞聞?」師云:「粧聾作麼?」進云:「箇事已蒙師指示,普天匝地盡沾恩。」師云:「禮拜了退。」成系問:「昔日世尊拈華,今朝和尚豎拂,且道是同是別?」師云:「你試定當看。」進云:「恁麼則獅子窟中無異獸,象王行處絕狐蹤。」師云:「是同是別?」乃云:「當念不生,空諸有海;對境無心,名觀自在。拈一機,機機頓赴;示一法,法法全該。不須造作,豈假安排?擊碎兩處牢關,坐斷十方世界,猶未是到家消息,正好竿頭進步,撒手懸崖,直得石人鬥禮拜,鐵鋸舞三臺,更須知有向上一竅在。作麼生是向上一竅?要知噴鼻馨香意,須信風從華裏來。」復舉黃檗示眾云:「汝等諸人,盡是噇酒糟漢。恁麼行腳,何處有今日?還知大唐國裏無禪師麼?」時有僧出云:「只如諸方匡徒領眾又作麼生?」檗云:「不道無禪,只是無師。」師云:「黃檗老祖未免恃一己之見而小覷天下。我當時若見道『只如諸方匡徒領眾又作麼生』,但云:『不道無師,只是無禪。』山僧恁麼道,與古人是同是別?具眼者試辨看。」
供龍牌示眾,拈香祝聖云:「此瓣香,金為枝,玉為幹,根蟠劫外,葉覆須彌,端為祝嚴
上皇帝聖壽無疆,伏願聖明逾日月,睿算等乾坤,萬邦咸歸至化,四海共樂昇平,闔國官僚高遷祿位,遠近檀那盡沐天庥。」乃就座。舉古德云:「本來無位次,不用強安排。」師云:「大小古德,但知其一,不知其二。只如欲界雜居豈不是位次?四禪四空豈不是位次?四果四向豈不是位次?三賢十聖豈不是位次?等玅二覺豈不是位次?且道作麼生安排?」復躬身云:
「皇帝萬歲萬歲萬萬歲。」便下座。
佛誕齋僧,示眾云:「如來不出世,亦無有涅槃。恁麼說話已是潑狼潑藉了也,何況指天指地、目顧周行、一場特地?秪如現前諸公,人人鼻直眉橫,各各頂天立地,那箇男兒不丈夫波波,何故從他覓?然雖如是,無柰睛勞花發、睡熟夢生?不因漁父引,爭得見波濤?因齋慶讚一句又作麼生道?試玉須經火,求珠不離泥。」卓拄杖下座。
示眾云:「春日晴,春鳥鳴,春山疊疊,春水盈盈。一一七穿八穴,明明百匝千重。篆不雕之心印,演不說之妙門。汝等諸人只是不得將眼見併耳聽。何故?纔有纖毫即是塵。」
示眾舉圓明道:「瘥病不假驢駝藥。」三角道:「瘥病須假驢駝藥。」金粟先師云:「二大老活方死用,未稱好手。金粟則不然,一切臨時,膏肓必拔。」師云:「金粟老人死方活用,不妨好手。然檢點將來,未免執藥成病。山僧又不然,彼自無瘡,勿傷之也。」
示眾舉釋迦老子道:「若有一人發真歸源,十方虛空悉皆消殞。」演祖道:「若有一人發真歸源,十方虛空築著磕著。」圓悟和尚道:「若有一人發真歸源,十方虛空錦上鋪花。」楚石和尚道:「若有一人發真歸源,十方虛空針劄不入。」師云:「若有一人發真歸源,十方虛空十方虛空。」
示眾拈拄杖云:「拄杖子?跳,觸著舜若多神鼻孔,須彌山王忍痛不徹,驚倒婆稚阿修羅王,卻與帝釋眉毛廝結。正恁麼時,阿誰解交?」靠卻拄杖云:「有理不在高聲。」復舉古德云:「終日拈香擇火,不知身是道場。」又有云:「終日拈香擇火,不知真箇道場。」又有云:「終日拈香擇火,不知拈香擇火。」師云:「終日拈香擇火,便作拈香擇火。」
示眾舉洞山掇退果桌話,大溈哲和尚云:「還知洞山落處麼?若也不知,往往作是非得失會去。諸仁者,遮果子非但泰首座不得喫,設使盡大地人來亦不得正眼覷著。」師云:「蒼蠅偏向臭邊飛。既不作是非得失會,則遮果子盡大地人阿誰無分?然雖如是,恁麼會則易,相續也大難。」
示眾舉先聖云:「一切法無生,一切法無滅。若能如是解,諸佛常現前。」師云:「先聖恁麼道,恰似認奴作郎。山僧則不然,一切法無生,亦復無有滅。若作如是解,知君猶未瞥。畢竟如何?」乃搖手云:「不說不說。」
示眾舉金鸞一日在廚前見典座便問:「變生成熟即不無,典座離卻木杓道將一句來。」▆無語,自代云:「羊羔雖美,眾口難調。」端祖云:「法華則不然,離卻木杓一句作麼生道?人情若好,喫水也肥。」師云:「二大老恁麼答話,恰似家貧怨鄰富。山僧又不然,離卻木杓一句作麼生道?天寒日短,兩人共一碗。」
示眾:「不是心,不是佛。」乃展手云:「攃開兩手大家看,畢竟明明是何物?」良久云:「承虛接響人無數,到底難傳太古音。」便下座。
示眾舉千巖和尚示眾云:「教中道:『一切賢聖皆以無為法而有差別。』釋迦老子兩箇舌頭,無明只有一箇舌頭,一切賢聖皆以無為法而無差別。」師云:「若道無差別,違了世尊;若道有差別,背了祖師。且畢竟如何即是?」眾競下語畢,師云:「兩段不同,收歸上科。向下文長,付在來日。」
示眾云:「諸仁者,切莫欣聖厭凡,捨垢取淨。若情存取捨、意生欣厭,盡是錯亂顛倒。須知極樂世界與無間地獄同一受用。何故?報緣虛假,真性無二。便恁麼去,猶是依他作解、障自悟門。且畢竟如何話會?」良久云:「止止不須說,我法玅難思。」
示眾云:「學道如登萬仞山,無依倚處好追攀。只須高步毘盧頂,方可全身入鬧藍。」復舉婆子燒庵話,師云:「者則語古今拈弄者極多,爭奈十箇五雙出他婆子圈繢不得。山僧不惜眉毛,也要諸方檢點。正恁麼時如何?肚饑要喫飯。」
示眾云:「即心即佛,開口成雙橛;非心非佛,無言落二三。不是心,不是佛,不是物。」喝一喝云:「罕逢穿耳客,多遇刻舟人。」
示眾,舉僧問趙州:「如何修行得不錯路?」州云:「識心見性是不錯路。」師云:「咄咄,是何言歟?大小趙州猶作座主見解。設有問山僧:『如何修行得不錯路』,但向他道:『驀直去。』」
示眾云:「本來是佛,何用他求?直下承當,埋沒自己。儻更遲疑,白雲萬里。」卓拄杖云:「子期去不返,浩浩良可悲。」復舉青原令石頭持書與南嶽讓和尚曰:「汝達書了速回,吾有箇鈯斧子與汝住山。」頭至彼,未呈書便問:「不慕諸聖、不重己靈時如何?」嶽曰:「子問太高生。何不向下問?」頭曰:「寧可永劫受沉淪,不從諸聖求解脫。」嶽便休。頭回,原問:「子返何速,書信達否?」頭曰:「書亦不通,信亦不達。去日蒙和尚許箇鈯斧子,祇今便請。」原垂一足,頭便禮拜。師云:「我要問石頭,既不慕諸聖、不重己靈,更討箇鈯斧子作麼?然雖如是,手執夜明符,幾箇知天曉?」
示眾,舉金峰因僧參禮峰云:「我有則語舉似汝,但不得錯會。」僧云:「請和尚舉。」峰豎起拂子,僧作聽勢,峰云:「錯會了也。」僧以目視峰而出,峰云:「雪上加霜。」虎丘云:「金峰垂鉤四海,只釣獰龍;者僧清波有路,未免貪他香餌。諸人還知金峰為人處麼?見月休觀指,歸家罷問程。」師云:「金峰剜肉作瘡,者僧隨邪逐惡,虎丘證龜成鱉。山僧路見不平,也只要正眼流通。殊不知金峰老漢擬舉拂子時蚤已自錯了也。」
示眾舉雲蓋安和尚問石霜:「萬戶俱閉即不問,萬戶俱開時如何?」霜云:「堂中事作麼生?」安云:「無人接得渠。」霜云:「道也太煞,只道得八成。」安云:「卻請和尚道。」霜云:「無人識得渠。」師云:「兩箇漢絲來線去弄精魂。設有問:『堂中事作麼生?』但云:『分付維那打鐘著。』」
示眾舉古德云:「身口意清淨,是名佛出世;身口意不淨,即名佛滅度。」師云:「不著福智莊嚴,則身清淨;不談禪道佛法,則口清淨;不住靜照覺觀,則意清淨。」復云:「佛聻,切忌話墮時。」有僧出云:「恁麼則落空了也。」師云:「蒼天蒼天。」
示眾云:「法法皆備於己,切莫自生欣厭。隨時得座披衣,說甚萬年一念。」喝一喝。復舉雲峰因僧問:「如何是心地法門?」峰云:「不從人得。」僧云:「不從人得時如何?」峰云:「此去衡陽不遠。」妙喜云:「雲門即不然。如何是心地法門?不從人得。不從人得時如何?看腳下。」楚石和尚云:「或問天寧:『如何是心地法門?』『不從人得。』『不從人得時如何?』『早晨有粥,齋時有飯。』」師云:「設有人問山僧:『如何是心地法門?』『不從人得。』『不從人得時如何?』『佛國魔宮,天堂地獄。』」
示眾云:「處處真,處處真,塵塵盡是本來人。真實說時聲不見,正體堂堂沒卻身。既是正體堂堂,因甚道沒卻身?直饒玄會得,也是眼中塵。」復舉臨濟上堂云:「赤肉團上有一無位真人,常在汝等諸人面門出入,未證據者看看。」師云:「臨濟老漢漏逗了也。既是無位真人,因甚在赤肉團上?太煞粘牙綴齒。又說甚麼面門出入?雪上更加霜。諸仁者,若向者裏著得隻眼,捉敗古人,管取天下橫行。倘更躊躇……」拈拄杖云:「未證據者看看。」擲拄杖下座。
示眾舉興化云:「我昨日赴箇村齋,中途遇一陣卒風暴雨,卻向古廟裏避得過。」師云:「山僧夜來入城,回至中途驀遇卒風暴雨,直得前不搆村、後不迭店,通身是雨,沒迴避處。且道古人是山僧是?試辨看。」
示眾舉甘贄行者入南泉設齋,黃檗為首座,行者請施財,座云:「財法二施,等無差別。」甘云:「恁麼道爭消得某甲嚫?」便將出去,須臾復入云:「請施財。」座云:「財法二施,等無差別。」甘便行嚫。師云:「甘贄行者大似暴富乞兒賣弄殘羹餿汁,黃檗老祖雖然深辨來風,於中猶欠一著在。爭如現前諸公,盡是家裏人,只說家裏話,更不起模作樣。正所謂有麝自然香,何必當風立?因齋慶讚又作麼生?」良久云:「洎合重說偈言。」
示眾舉《華嚴》云:「若有見正覺,解脫離諸漏。不著一切世,彼非正道眼。」師云:「蓋為我法未忘,情存取捨。若實無我,則無一切法。若無一切法,則無一切境界。若無一切境界,則無所依。若無所依,則無所住。若無所住,則全體法界。」復云:「咄咄,不得住在者裏。」
示眾舉洞山參雲門,門問:「近離甚處?」曰:「查渡。」云:「夏在甚處?」曰:「湖南報慈。」云:「幾時離彼?」曰:「八月二十五。」云:「放汝三頓棒。」山次日卻上問訊:「昨日蒙和尚放三頓棒,不知過在甚處?」門云:「飯袋子,江西、湖南便恁麼去?」山於言下大悟。師云:「洞山雖悟,有屈難伸。諸仁者,還識雲門老漢麼?笙歌引出畫堂前,幾度醉遊明月下。」
示眾舉世尊一日陞座,大眾纔集,文殊白椎云:「諦觀法王法,法王法如是。」世尊便下座。師云:「世尊、文殊雖然唱隨合拍、縱奪可觀,若是激揚箇事,且緩緩。何故話在?」
示眾舉教中道:「玅性圓明,離諸名相。」師云:「釋迦老子恁麼說話,大似抱贓叫屈。秖如玅性豈不是名?圓明豈不是相?作麼生說箇離諸名相底道理?還有為釋迦老子作主者麼?出來與拄杖子相見。」
示眾舉般若多羅尊者因東印土國王請,齋次,王乃問:「諸人盡轉經,師何不轉?」祖曰:「貧道出息不隨眾緣,入息不居蘊界。常轉如是經,百千萬億卷,非但一卷、兩卷。」石屋和尚云:「諸禪德,尊者與麼答話,醫得眼前瘡,剜卻心頭肉。若有問福源:『諸人皆轉經,長老因甚不轉?』只對他道:『白日窗前,清宵月下。要轉便轉,要罷便罷。』諸禪德,且道福灥與尊者還有優劣也無?若檢點得出,許你具一隻眼。」師云:「一人於理上偏枯,一人向事上著到。若要理事圓融,二大老敢保未在。作麼生得如理如事去?」乃顧侍者云:「裝香著。」復頌云:「事理融通真法界,塵中經卷等三千。呼童香爇金爐內,坐聽森羅萬象宣。」
示眾:「離卻缾盤釵釧,真金不自外來。就乎酥酪醍醐,美味悉從中出。」喝一喝云:「毘婆尸佛蚤留心,直至如今不得玅。」復舉:「達磨大師云:『我本求心不求佛,拈一放一不是好手,了知三界空無物。將謂別有長處,不如端坐靜觀心,元來只在者裏。只此心心心是佛,依前錯認定盤星。』荷上座則不然,何用求心不求佛,須知三界非他物。若言端坐靜觀心,未免重添眼裏屑。」卓拄杖下座。
示眾舉保福云:「此事如擊石火、閃電光,搆得搆不得,未免喪身失命。」先師云:「保福大似徐六擔版。金粟不然,此事似地擎山,不知山之孤峻;如石含玉,不知玉之無瑕。搆得搆不得,不怕甕中走卻鱉。」師云:「二大老激揚此事,何異五彩畫虛空,徒勞心力耳。豈不見道,若以譬喻而顯示,終無有喻能喻此。且畢竟如何?各各歸堂喫茶去。」
示眾問云:「離心意識參,絕凡聖路學。秖如離心意識作麼生參?」眾久不出,乃云:「禪非意想,立意乖宗;道絕功勛,建功失旨。所以道,靈光獨耀,迥脫根塵。要須句外承當,莫向言中取則。明眼漢,沒窠臼,有時轉山河大地歸自己,毋意毋必;有時轉自己歸山河大地,毋固毋我。物物頭頭全彰,塵塵剎剎大用。不落己見外緣一句又作麼生道?」顧左右云:「座中盡是江南客,何用樽前唱鷓鴣?」擊拂子下座。
示眾云:「盡道迷因悟遣,誰知悟是迷根?直饒迷悟頓除,到此且居門外。何也?還家盡是兒孫事,祖父從來不出門。」
示眾云:「纖毫未盡遭魔罥,脫體無依在半途。且作麼生是到家底句?」良久云:「曾為浪子偏憐客,每向扁舟憶故人。」
示眾舉百丈一日侍馬祖行次,見一群埜鴨飛過,祖問云:「是甚麼?」丈曰:「埜鴨子。」云:「甚處去也?」曰:「飛過去也。」祖便扭丈鼻頭,丈負痛失聲,祖云:「又道飛過去也。」丈於言下有省。師云:「諸仁者,既是野鴨子飛去,因甚扭他百丈鼻頭?莫非物我不異,鼻頭便是野鴨子麼?恁麼見解,笑倒衲僧。既不然,百丈因甚悟去?山僧見處也要諸人共知。」拈拄杖云:「竿頭絲線從君弄,不犯清波意自殊。」卓一卓下座。
示眾舉先聖道:「在有破有,居空破空。二幻既除,中道不立。」師云:「先聖恁麼道,真所謂貧恨一身多。山僧即不然,有則同有,空則同空。隨流識性,觸處皆真。」喝一喝云:「出頭天外看,須是箇般人。」
示眾舉:「趙州因僧辭去,州曰:『有佛處不得住』,緇素分明;『無佛處急走過』,回途得玅;『三千里外,逢人不得錯舉』,枝蔓重生。僧云:『恁麼則不去也』,葛藤絆倒。州曰:『摘楊花,摘楊花』,本是釣魚船上客,卻來平地摝魚蝦。」
示眾舉雲門大師道:「古人因慈悲之故而有落草之談,隨語識人。若是出草之談,即不與麼。若與麼,便有重話會。」金粟先師云:「作麼生是出草之談?」以拄杖一時趁下。師云:「者正是落草之談。且如何是出草之談?劍去久矣,爾方刻舟。」
示眾云:「識得拄杖子,參學事畢。」拈拄杖云:「看看,拄杖子吞卻乾坤大地了也。且道三世諸佛向甚麼處教化眾生?歷代祖師向甚麼處流通正眼?蠢動含靈向甚麼處俯仰屈伸?汝等諸人向甚麼處轉身吐氣?若是箇漢,聞恁麼舉,一肩擔荷得去,擎展一任擎展,提持一任提持,橫三豎四,無可不可。其或未然,進一步,被拄杖子迷卻路頭;退一步,被拄杖子截斷腳跟;擬開口,被拄杖子礙卻舌頭;不開口,被拄杖子換卻眼睛。諸兄弟,還識拄杖子麼?若也識得,參學事畢;若也未識,急須識取。他時後日,莫被拄杖子瞞。」連卓拄杖下座。
示眾云:「一二三四五六七,朝朝暮暮為君決。眉毛剔起好生參,見得分明秖半橛。那半橛,應自瞥。須信人間只一僧,畢竟天無第二月。機解亡,玄路絕。金烏夜半徹天飛,百草頭邊齊漏泄。」喝一喝。復舉僧問雲門:「不起一念,還有過也無?」門云:「須彌山。」師云:「者僧轉身無路,雲門觸處傍通。汝等若向未舉已前薦得,管取天下橫行。其或未然,總被須彌山壓倒。山僧不惜眉毛,更為頌出。只要當人正眼開,何關起念不起念?韶陽拈出須彌盧,一擊虛空七八片。真堪羨。剎剎塵塵達本鄉,縱橫順逆皆方便。」
示眾云:「連日因居士與山僧講四書,驀拈一章要山僧自講,被伊抑逼一上,不妨舉似大眾。顏淵喟然歎曰:『見箇甚麼道理?速道速道。仰之彌高,鑽之彌堅,水中捉月徒誇巧。瞻之在前,忽焉在後,覓即知君不可見。夫子循循然善誘人,向你道甚麼博我以文、約我以禮,依然錯認定盤星。欲罷不能,夜明簾外轉身難。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爾,還須更進竿頭步。雖欲從之,末由也已,金鎖玄關擘不開。』諸兄弟,還知顏子落處麼?將成九仞之山,尚欠一簣之土。若到祖師門下,驀頭更與一拶,管取蓋天蓋地去也。山僧恁麼告報,汝等還揀辨得出麼?還緇素得明麼?若向者裏著得一隻眼,不用顧後瞻前,便請歸家穩坐。所以道,處處逢歸路,頭頭是故鄉;本來成現事,何必待思量?」喝一喝,卓拄杖下座。
示眾云:「眾生逐境生情,隨情造業,故爾業繫苦果。諸聖達境惟心,心體離念,所以萬德莊嚴。祗如衲僧分上又作麼生?」喝一喝云:「若是陶淵明,攢眉便歸去。」
示眾云:「覓心不得把心安,大丈夫兒豈自瞞?意氣不從天地得,真金須向火中看。所以道,垂鉤四海,只釣獰龍;格外談玄,為求知識。事是恁麼事,人須恁麼人。若是恁麼人,方明恁麼事。大眾,還知恁麼事麼?」乃卓拄杖云:「換骨洗腸重整頓,通身手眼更須參。」復舉天童密雲老祖因僧問:「如何是大事未明,如喪考妣?」祖云:「你是無主孤魂。」僧云:「既是大事已明,因甚亦如喪考妣?」祖云:「惟吾獨尊。」師云:「天童老祖機輪轉處如杲日麗於中天,正所謂高低普應,事理齊彰。爭奈錯會者多?山僧不辭頌出,秖緣不識本爺孃,孤苦伶俜客路長。踏得自家田地穩,人間天上更無雙。」
因事示眾:「夜來枕上參,無上勝長者而謂我言:『知時不論理,論理不知時。』恍於言下大徹,得無諍三昧,入隨順世間法門。覺則儼然。姑記之,以俟明眼證焉。」
示眾乃拈拄杖云:「是則觸,非則背,直截示人人不會。萬象森羅一口吞,須彌倒卓虛空碎。」橫按拄杖云:「非不背,是不觸,拈來顛倒從君數。辭窮識盡髑髏乾,五五依然二十五。」卓拄杖云:「觸即背,背即觸,爍迦羅眼莫能睹。無言童子口喃喃,斑斕大蟲不是虎。」靠拄杖云:「拈卻觸,去卻背,明眼人前何足貴。正體堂堂絕覆藏,見聞知覺真三昧。」復喝一喝。
示眾云:「如來涅槃心,祖師正法眼。一一露當陽,明明無隱諱。只要諸人略回光相,自著眼看,可以克證無生,頓超方便。不見水潦和尚參馬祖問:『佛法的的大意?』被祖攔胸踏倒,忽然大悟,起來呵呵大笑云:『百千法門,無量玅義,只向一毫頭上識得根源去。』諸兄弟,若恁麼豈不快哉?雖然如是,猶涉程途在。不涉程途一句又作麼生道?當臺寶鑑明如日,一亙晴空絕是非。」
示眾云:「釋迦老子道:『一切眾生具有如來智慧德相,但以妄想執著而不證得。』諸仁者,還知妄想執著麼?不但世間人我是非、塵勞煩惱是妄想執著,直饒念佛持咒、誦經禮懺也是妄想執著,持戒脩身、約教觀心也是妄想執著,六度萬行、迷悟因果也是妄想執著,安禪息慮、打七打五也是妄想執著,乃至綱宗玄要、賓主料揀、正偏回互、事理藏鋒,以要言之,總是妄想執著。且作麼生是智慧德相?還委悉麼?要知智慧德相,慎勿他求,但了妄想執著,便是智慧德相。秪如妄想執著又作麼生了?」乃拈拄杖云:「是柱不見柱,非柱不見柱。」卓一卓云:「是非已去了,是非裏薦取。」
示眾舉永明大士云:「有禪有淨土,猶如戴角虎。現世為人師,當來成佛祖。有禪無淨土,十人九錯路。陰境忽現前,瞥爾隨他去。無禪有淨土,萬修萬人去。但得見彌陀,何愁不開悟?無禪無淨土,鐵床併銅柱。百劫與千生,沒箇人依怙。」師云:「永明老人恁麼激揚,大似拗曲作直,傍若無人。山僧則不然,有禪有淨土,常見堅且固。有禪無淨土,猶落在頂墮。無禪有淨土,戀筏何能渡。無禪無淨土,正體堂堂露。」卓拄杖云:「一踏鴻門兩扇開,還須更進竿頭步。」喝一喝。
受龍山監院介衡請示眾:「自慚德薄福緣慳,土面灰頭不記年。忽地使符天外至,無端推出在人前。所以道,欲識佛性義,當觀時節因緣。山僧晦跡城隍,杜門守拙,適承安吉州當道眾護法台翰下頒,以東禪古剎見招,既而辭讓,不及理應,曲顧時宜,只得將從上乃祖乃父用不盡的八字打開,布施現前大眾,不惟知源達本,只要正眼流通。」驀豎拂子召眾云:「還委悉麼?若向者裏見得徹去,又何必福城東際始見文殊、樓閣門開方參慈氏?直下如天普蓋,似地普擎,如日普照,如風普吹,頭頭物物闡揚,剎剎塵塵示現。」拈拄杖云:「看看,拄杖子化龍去也。際會風雲當此日,為霖為雨潤乾坤。」卓拄杖下座。
侶巖荷禪師語錄卷之一
嘉興藏第 39 冊 No. B452 侶巖荷禪師語錄
侶巖荷禪師語錄卷之二
侍者成浩記錄
住安吉州龍山東禪寺
三門。「堂堂大道,千聖共行。入此門來,莫存知解。」
佛殿。「趙州不喜聞,老姥不欲見。試看新長老,為君通一線。」展具便拜。
據室。橫按拄杖云:「你有一尺去你一尺,你有一丈去你一丈。直饒格外承當,腳跟下好與三十拄杖。何也?要與衲子結冤讎,留待人天作榜樣。」
護法疏。「釋迦老子二千年前於靈山會上,以佛正法付囑國王、大臣、有力檀那,令其廣宣流布。」拈疏云:「只此便是原本契書。」
法座。「盡大地是箇寶華王座,行住坐臥總在裏許,因甚又要起模作樣?還委悉麼?雖然舊閣閒田地,一度行來一度新。」遂。
陞座拈香云:「此一瓣香,天上天下,世出世間,並屬照臨,咸承恩澤,爇向爐中,端為祝嚴:
今上皇帝萬歲、萬歲、萬萬歲!恭願皇圖齊北極,睿算尋南山。八荒咸歌有道,四海盡樂無為。」次拈香云:「此一瓣香,金剛心中流出,般若種智栽培,花開覺苑,記莂靈山,奉為滿朝文武、闔國勳貴、現前請主、護法尊官、闔郡、闔州縉紳、文學、居士,伏願共作皇家柱石,同為法社金湯,祿位高增,福基永固。」復拈香云:「此一瓣香,本無隱晦,曠劫彌新,無端東擲西拋,以致日昏月昧,昔年撞著箇沒意智老漢,被伊當頭指出,直得耀古騰今,光輝溢目,人天眾前不敢囊藏被蓋,供養金粟堂上傳臨濟正宗三十二世上天下岸老和尚,不圖報德酬恩,只要遞相鈍置。」斂衣就座。東昇大師白椎云:「法筵龍象眾,當觀第一義。」師云:「第一、第二已落言詮,莫有言外知歸者麼?不妨出眾相見。」問答畢乃云:「正體本無向背,大道迥絕方隅。寬廓非外,十方剎海目前觀;寂寥非內,大千同一真如境。有時孤峰頂上垂手,有時十字街頭晏坐。既無城市山林之異,豈有世間出世之殊?如是則法隨法行,法幢隨處建立;以一統萬,列眾象於臺前;舍短從長,截群機於句下;拈一莖草作丈六金身,體無不備;將丈六金身作一莖草,用無不彰;長河為酥酪,大地作黃金;不是神通妙用,亦非法爾如然;皆吾心之常分,豈有假於他哉?秪如法幢建立、正脈流通一句又作麼生道?」喝一喝云:「一句迥超今古意,百千萬派盡朝宗。」復結椎云:「諦觀法王法,法王法如是。」下座。
郡中眾護法請上堂:「全機大用,觸處現成。溢目清光,貫通今古。直下無一絲毫頭,遍界全彰奇特事。露柱腳跟穩密,燈籠眼目精明。蒲團坐斷千差,拄杖傍通一線。高低嶽瀆共轉根本法輪,小大鱗毛普現色身三昧。使處處齊知覺悟,教人人盡證真常。直得皇風蕩蕩,帝道平平,四海晏清,兆民樂業。且道憑箇甚麼得與麼奇特、與麼殊勝?」豎拂子云:「天上有星皆拱北,人間無水不朝東。」
請兩序。上堂舉鶴林玄素禪師住菴時有僧敲門,素云:「誰?」僧云:「是僧。」素云:「莫道是僧,佛來亦不著。」僧曰:「因甚不著?」素云:「無他棲泊處。」師云:「鶴林老人可謂門庭壁立,清振一時。然檢點將來,猶未盡善。夫善知識者,權衡在握,縱奪臨期。有時纖塵不立,有時遍界齊彰。纖塵不立處海納山容,遍界齊彰時針劄不入。然後可以建法幢,立宗旨,綱維佛祖,開鑿人天,發大機,顯大用,交為肘臂,互作主賓。所以道,你若立時我須坐,你若坐時我須立。拈起也珠迴玉轉,放下也草偃風行。秪如不拈不放一句作麼生道?妙舞只須誇遍拍,三臺元是大家催。」擊拂子下座。
至節上堂:「群陰剝盡,一陽來復。君子道長,小人道縮。所以道,時節若至,其理自彰。作麼生是自彰之理?梅花不被雪霜侵,爭得馨香滿巖谷?」
監院介衡圓戒請上堂:「釋迦成道日,諸人納戒時。聖凡無異路,達者自同途。汝等若能歇卻馳求,識取自己,則悟道持戒大似病眼見空花。其或未然,腳下泥深忙進步,縱行平處索隄防。」
除夕示眾:「一年將盡夜,萬里未歸人。若是到家者,拈來著著親。作麼生是到家底句?若也道得,大家團圞頭,共說無生話。其或未然,富貴故鄉歸未得,夜行衣錦待何如?」
元旦上堂:「佛法新年頭,有無俱莫筭。鑑徹在機先,吾道一以貫。作麼生是機先底句?今年且喜歲朝春,上元又是正月半。」
示眾:「今朝正月半,打鼓普請看。花燈處處燃,月色渾如練。燈月兩交輝,箇裏誠難辨。還辨得麼?直饒辨得分明,也是認光影底漢。」
示眾:「趺坐挺起脊梁,經行照顧腳下。恁般苦口叮嚀,只要諸人領話。還會麼?大蟲被虎傷,可煞令人怕。」
示眾舉南石琇禪師云:「情塵昜遣,理障難除。盡十方世界空索索地,欲求一法了不可得。有什麼情塵可遣?有什麼理障可除?」師云:「南石和尚猶欠悟在。只如『盡十方世界空索索地,欲求一法了不可得』,此正是情塵理障。若是㘞地一聲,方知盡十方世界是當人自己,盡十方世界是自己光明,盡十方世界在自己光明裏。雖然如是,也須實到者箇田地始得。」
示眾:「如來禪,祖師意,一箇鼻頭,兩處出氣。會得者似井覷驢,不會者如牛拽磨。」
示眾:「清明節屆,祭掃墳堂。隴頭陌上,士女奔忙。呼兄喚弟,拾翠尋芳。東野絃歌酒讌,西郊接盃舉觴。盡是胸襟流出,發揮本地風光。一一天真明妙,迥絕囊藏。若是克家種草,不向者裏承當。何故?須知別有好商量。」
示眾舉應菴和尚云:「三十三州七十僧,驢腮馬頷得人僧。諸方若具羅籠手,今日無因到淨明。」師云:「應菴遠祖恁麼說話,未免揚己抑人。龍山不然,三十三州七十僧,祥麟瑞鳳競頭爭。諸方盡是羅籠手,脫略還他過量人。如何是過量人?」顧左右云:「參退喫茶。」
示眾:「晨朝有粥,齋時有飯。一念相應,所作皆辦。作麼生是相應底念?石壓筍邪出,崖懸花倒生。」
示眾舉天目體禪師云:「久雨不晴,雲霧遮障。帶累衲僧,無處晒㫰。」師云:「大小滅翁恁麼語話,未免屈抑多人。龍山不然,久雨忽晴,雲開日現。俊哉衲僧,打成一片。正體堂堂絕覆藏,輝天鑑地真堪羨。」
示眾喝一喝云:「端陽佳節忽聞雷,百怪千妖化作灰。雖則本來田地淨,何如奪得錦標回?奪得後如何?不惟慶快平生事,正是男兒得意時。」
示眾:「九年面壁,不逢作者不開拳;三遭痛棒,一遇知音便分付。坐禪成佛,何異蒸砂而作飯?磨磚作鏡,慣將直釣釣獰龍。所以道,事存函蓋合,理應箭鋒拄。若是針芥相投,自然水乳契合。格外承當一句又作麼生道?幾回斫額頻相望,誰是庭前立雪人?」
示眾舉洞山云:「初秋夏末,諸兄弟東去西去,只須向萬里無寸草處去。」又云:「萬里無寸草處作麼生去?」石霜云:「出門便是草。」太陽云:「不出門亦是草漫漫地。」師云:「『萬里無寸草』,只道得一半。出門不出門,總是草裡漢。作麼生是轉身底句?但識目前無異路,何必行從鳥道歸?」
師誕上堂:「在家三十年,騰騰不造惡。出家三十年,兀兀不修善。正當六十時,不起聖凡見。等閒拈一機,佛祖猶難辨。故爾按下雲端,直得施權設變。假饒鐵額銅頭,換骨洗腸重煉。不是盡法無民,只要自開生面。剃起列祖心燈,與伊聯輝續燄。」喝一喝。
上堂問:「辨魔揀異,必資先聖綱宗;開鑿人天,須會祖宗的旨。如何是三玄三要?」師云:「何必重拈舊葛藤?」進云:「如何是第一玄?」師云:「扇子?跳上三十三天。」進云:「如何是第二玄?」師云:「築著帝釋鼻孔。」進云:「如何是第三玄?」師云:「東海鯉魚打一棒,雨似盆傾。」進云:「如何是第一要?」師云:「有佛處不得住。」進云:「如何是第二要?」師云:「無佛處急走過。」進云:「如何是第三要?」師云:「三千里外,逢人不得錯舉。」乃云:「秋高氣爽,大地清涼。梧葉飄金井,巖桂競芬芳。破砂盆全體獨露,乾矢橛遍界馨香。山蒼蒼,水茫茫,一一現成受用,頭頭本地風光。但見皇風成一片,不知何處有封疆?」
中秋示眾:「心月孤圓,性天朗耀。無黨無偏,虛明自照。供養修行拂袖行,總是門外打之遶。」
示眾:「花謝花開,自有春風管待;雲來雲去,逢迎一任青山。又何必缽盂安柄,土上加泥?管什麼松直棘曲,鳧短鶴長?」擲拄杖云:「兩眼閒閒天地外,笑看日月為誰忙?」
師在道場山首座寮。
結制。秉拂上堂,方丈和尚引座,云:「今朝十月二十,四眾年年雲集。盡道老僧母難,實為結制起七。若道結制起七,又是老僧母難。到者裏畢竟如何即得?不是真師子,兒果難分晰。大眾,要識真師子麼?」遂喝一喝云:「問取堂中第一座。」
師陞座云:「有問有答,賓主歷然。無問無答,玄微莫辨。還有識機宜、別休咎者麼?出眾相見。」問答畢乃云:「行腳高人結制,堂頭和尚慶生。不惟兩彩一賽,實乃好事多同。一一稽首問訊,各各人事匆匆。獨有堂中憍陳如尊者,自把暖簾放下,與十方衲子眉毛廝結,和氣氤氳,鉗鎚密運,爐鞴通紅,深錐痛劄,截鐵斬釘。秉拂上座,未免讚歎有分。且道讚歎箇甚麼?煆教表裏明如鏡,證取金剛不壞身。」卓拄杖下座。
秉拂:「夜見星,晝見日。鴨吞螺螄,眼睛突出。祖師心印鐵牛機,拈向當陽誰辨的?難辨的,真堪惜。須知彼此出家兒,切莫自輕而退屈。」復舉「石頭和尚云:『從來共住不知名』,恰似兩箇,『任運相將秪麼行』,也須照顧腳下,『自古上賢猶不識』,莫謗他好,『造次凡流豈可明』,不得以己妨人。秉拂上座則不然,聖凡名號閒言語,大地何曾有二人?月白風清山突兀,頭頭總是自家珍。」喝一喝。
秉拂:「一念不生,前後際斷。絕點純清,一條白練。美則美矣,善亦未善。去卻眼中釘,拔卻腦後箭。棒下解翻身,不住空王殿。拶透鐵壁銀山,方知本來成現。」喝一喝。復舉:「那吒太子析骨還父、析肉還母,復現本身,運大神力,為父母說法。佛眼和尚云:『肉既還母,骨既還父,以何為本身?』學人到者裏見得徹去,廓清五蘊,吞盡十方。苟或未然,秉拂上座更為頌出,白雲散盡露青山,只有金風不改顏。歲歲枝頭吹敗葉,歸根見蒂逼人塞。」
至節秉拂:「群陰剝盡復回陽,箇事何曾有覆藏?除卻目前諸障礙,本來正體露堂堂。且作麼生是本來正體?凍雲開豁山眉展,愛日新添一線長。」復舉疏山因僧問:「如何是冬來意?」山云:「京師出大黃。」師云:「者僧外感業惑塵勞,內傷禪道佛法。暑往寒來,眾苦縈纏,逼迫疏山用此一味藥頭,凡情聖解,蕩盡無遺,絕後再甦,更非他物。」復頌云:「直指冬來意,京師出大黃。病多諳藥性,經效始傳方。」
除夕秉拂:「古人以臘月三十日譬喻眼光落地之時,謂是年終歲盡之一大關頭也。如彼農業之家,為人忠厚,不惜勞苦,及時趕趁,預納租賦,當此之際,門無索債,倉有餘糧,燒榾柮火,煮野菜羹,團圞聚首,樂何如也。或有不守本分,好喫懶做,田地荒蕪,收成減少,在今之日單衣,[飢-几+爰]腹饑凍難禁,私債官銀,互相逼迫,舉家愁嘆,無地藏身,只管怨天尤人,不知自作自受。我輩沙門釋子,遠離俗累,發足參方,當以己事不明為急務,親近明師,正真決擇,發勇猛心,立堅固願,母論忙閒動靜,不拘春夏秋冬,心心不昜,念念無差,必至大悟大徹而後已。更要行解相應,方乃所作皆辦,此則自利而利他也。倘或心高氣傲,作事猖狂,志力衰微,偷安濫食,競爭人我,恣逞無明,戒律乖違,因果錯謬,愚癡邪見,造作無端,一朝病苦縈纏,方覺此身危脆,追思往事,怕怖慞惶,正所謂業識茫茫,無本可據者,此也。更或發心,精嚴戒律,誦持禮拜,作諸福業,修諸苦行,不遇明師,不聞正法,成有漏因,他生後世博得一場富貴而已。往往見富貴之人昧卻前因,不自忖量,將謂住世百千萬年,縱情恣意,妄作妄為,起無量貪瞋,造無邊惡業。殊不知一息不來,依舊隨業受報,輪轉三塗苦海之中,要如今日居名山大川、清淨伽藍、祖師法窟者豈可得乎?所以道,此事今生須了卻,免教累劫受餘殃。久立眾慈,伏惟珍重。」
秉拂:「喪卻目前機,去卻胸中物。深深海底行,高高山頂立。撥轉上頭關,踏翻知見窟。人言俊衲僧,我道成狼藉。不是盡法無民,只要共相委悉。」復舉丹霞天然禪師過慧林寺,值天寒,取木佛向火,院主呵曰:「何得燒我木佛?」霞以杖撥灰云:「我欲取舍利耳。」主曰:「木佛豈有舍利?」霞云:「既無舍利,更燒兩尊。」自後院主眉鬚墮落。師云:「看他古人得意之後,等閒拈出些子,不妨奇特。非但院主眉鬚墮落,直使盡大地人喪身失命。更聽一頌:為人徹底世間稀,忍凍丹霞不自欺。木佛更教重鍛過,令他院主落眉鬚。」
解制秉拂:「天寒人寒,瞞你諸人不得;滴水滴凍,且莫草草承當。所以道,見聞覺知是法,法離見聞覺知。直下如王秉劍,殺活齊彰,似鏡臨臺,妍媸立辨。一處透脫,千處百處光輝;一機洞明,千機萬機圓轉。不從菩薩覓神通,不向諸聖求解脫。人人常光現前,箇箇壁立萬仞。其或未然,莫道此間山勢險,前途更有最高峰。」
嘉興藏第 39 冊 No. B452 侶巖荷禪師語錄
侶巖荷禪師語錄卷之三
侍者成純記錄
室中舉古
殃崛摩羅尊者因持缽至一長者門,其家婦人正值產難,長者云:「瞿曇弟子,汝為至聖,當有何法,能免產難?」殃崛語長者曰:「我乍入道,未知此法。待我回問世尊,卻來相告。」卻反白佛,佛告殃崛:「汝速去報言:『我從賢聖法來,未曾殺生。』」崛奉佛語,疾往告之,其婦得聞,當時分娩。
尊者隨人起倒,世尊露面作竊,以致遞相鈍置。某若見問,持缽便行。何故?免得教壞人家男女。
維摩會上,三十二菩薩各說不二法門。文殊云:「我於一切法無言無說,無示無識,離諸問答,是為菩薩入不二法門。」殊問維摩,維默然。殊讚曰:「乃至無有語言文字,是菩薩真入不二法門。」
維摩默然,無本可據。文殊讚善,拗曲作直。若是不二法門,三生六十劫。
大隨一日菴前偶見一龜,僧指問云:「一切眾生皮褁骨,因甚者箇眾生骨褁皮?」隨以草鞋覆卻。
艸鞋覆卻,雖然坐斷千差,且無出身之路。我若見問,劈脊便棒。且道是皮耶?是骨耶?非但開卻者僧眼,亦免得諸人向形骸上著到。
世尊臨入涅槃,文殊大士請佛再轉法輪。世尊咄曰:「文殊,吾四十九年住世,未曾說著一字。汝請吾再轉法輪,是吾曾轉法輪耶?」
善哉希有,聞所未聞。
道吾因石霜問:「和尚百年後,有人問極則事,向他道甚麼?」吾喚沙彌:「添淨水著。」彌添水畢,吾謂霜曰:「問甚麼?」霜擬更問,吾便歸方丈。
轉功就位,句不停機,換斗移星,絲來線去,還他道吾好手。若是極則事,敢保未在。不見道,平蕪盡處是青山,行人更在青山外。
世尊初生,一手指天,一手指地,周行七步,目顧四方,自言:「天上天下,惟吾獨尊。」雲門云:「我當時若見,一棒打殺與狗子喫,貴圖天下太平。」
黃面瞿曇放憨賣俏,不顧傍觀者哂。跛腳雲門路見不平,未免垛生招箭。檢點將來,二俱不了。何似荷上座,侵晨淨面,黃昏打眠,遇飯喫飯,遇茶喫茶,更不敢與諸昆仲牽枝引蔓。何故?道泰不傳天子敕,時清休唱太平歌。
烏石食麵次有僧參,石引麵示之,僧便去。石至晚間首座:「新到在甚麼處?」座云:「當時便去了也。」石曰:「是即是,只得一橛。」
烏石將機就機,太煞廉纖。者僧雖是一撥便轉,腳跟下好與三十拄杖。何故?不合上人家門戶。
趙州一日因一婆子入齋堂曰:「者堂師僧俱是婆婆生底,惟有大孩兒忤逆不孝。」州纔舉首看,婆便出。
婆子步步登高,不覺全身負墮。趙老顧後瞻前,未免當斷不斷。山僧若見恁麼道,但言:「更須識取阿爺始得。」管教者臭老婆慚惶無地。
文殊菩薩一日令善財採藥曰:「是藥採將來。」善財遍觀大地,無不是藥,卻來白云:「無有不是藥者。」曰:「是藥採將來。」善財遂與地上拈一莖艸度與文殊,殊接得示眾曰:「此藥能殺人,亦能活人。」
善財握土成金,已是通身泥水。文殊殺活全彰,可惜龍頭蛇尾。我若見道「無有不是藥者」,劈脊便棒。何故?若不揮劍,漁父棲巢。
趙州到一菴主處問曰:「有麼有麼?」主豎起拳頭,州曰:「水淺不是泊舟處。」便行。又到一菴主處問,主亦豎起拳頭,州曰:「能縱能奪,能殺能活。」便作禮。
「大小趙州洎被二菴主換卻眼睛,山僧路見不平。」驀豎拳云:「能縱能奪,能殺能活。汝等諸人若便恁麼會去,一棒打折你驢腰。」
南泉、歸宗、麻谷同去禮南陽國師,泉於路上畫一圓相云:「道得即去。」宗便於圓相中坐,谷作女人拜,泉云:「恁麼則不去也。」宗曰:「是甚麼心行?」泉乃喚回,更不去禮國師。
南泉弄假偽真,歸宗將錯就錯,麻谷末上殷勤,未免隨邪逐惡。恁麼則不去也又作麼生?路遠夜長休把火,大家吹滅暗中行。
雪峰因僧參次峰問:「甚處?」曰:「浙中。」云:「船來陸來?」曰:「二途俱不涉。」云:「爭得到者裏?」曰:「有甚麼隔礙?」峰打趁。十年後,僧復來,峰問:「甚處來?」曰:「湖南。」云:「湖南與此間相去多少?」曰:「不隔。」峰舉拂子云:「還隔者個麼?」曰:「若隔爭得到者裏?」峰亦打趁。其僧住後,每見人必詬罵雪峰。同行聞,特去相訪,遂與點破。其僧每於中夜焚香,向雪峰遙禮。
雪峰老漢向萬仞崖前垂手,千尺井底救人,費盡腕頭氣力,洎合勞而無功。者僧三撘不回,亦似純鋼鑄就。末上因甚瓦解冰消去?敢問諸人淆訛在甚麼處?未到盡驚山險峻,曾來方識路高低。
趙州因僧問:「如何是毘盧圓相?」曰:「自小出家,不曾眼花。」
「大小趙州秖解全身遠害。若是入廛垂手,敢保未在。設有人問:『如何是毘盧圓相?』『碟兒大,碗兒小。』山僧恁麼答話,且道與古人還有優劣也無?」卓拄杖云:「梅須遜雪三分白,雪卻輸梅一段香。」
城東有一老姥,與佛同生,不欲見佛。每見佛來,即便回避。雖然如此,回顧東西總皆是佛。遂以手掩面,乃至十指掌中總皆是佛。
老姥雖然氣宇如王,未免一生擔版。我即不然,任他佛來魔來,總與箇普同供養。何故?大海若不納,百川應倒流。
趙州因尼問:「如何是密密意?」州於尼腕上捏一捏,尼云:「和尚猶有者箇在。」曰:「卻是你有者箇在。」
當時此尼若是箇人,但云:「眾眼難瞞。」管教者老漢藏身無地。
昔有婆子供一僧,常令二八女子給侍。一日,令女子抱定云:「正恁麼時如何?」僧云:「枯木倚寒巖,三冬無暖氣。」女回舉似,婆婆云:「我二十年只供得箇俗漢。」遂遣僧去,燒卻菴。
婆子雖有定亂之謀,且無容人之量。我若見僧恁麼道,更加一分供養。何故?為人須為徹。
盤山云:「向上一路,千聖不傳。」慈明云:「向上一路,千聖不然。」玅喜云:「向上一路,熱碗鳴聲。」
向上一路,步步踏著。
昔有僧到曹溪時守衣缽,僧提起衣曰:「此是大庾嶺頭提不起底。」曰:「為甚在上座手裏?」僧無對。
代云:「一任舉似諸方。」
昔有老宿問一座主:「疏鈔解義,廣略如何?」曰:「鈔解疏,疏解經。」宿曰:「經解甚麼?」主無對。
代云:「洎合錯下註腳。」
長慶因僧問:「眾手淘金,誰是得者?」慶云:「有伎倆者得。」曰:「學人還得麼?」云:「太遠在。」
別云:「無伎倆者得。」
別後語云:「汝有伎倆在。」
法眼問永明潛云:「教中道:隔壁聞釵釧聲,即名破戒。現前笙歌雜,還珠紫駢闐,且道是破不破?」明云:「好箇入路。」
別云:「眼裏無筋一世貧。」
菴提遮女問文殊:「明知生是不生之理,因甚卻被生死之所流轉?」殊云:「其力未充。」
別云:「現大人相。」
頌古
世尊未離兜率,已降皇宮;未出母胎,度人已畢。
火裏蟭螟吞大象,雲中鐵鷂產泥牛。情枯執謝超三際,正體堂堂靡不周。
世尊拈華。
鹽自鹹兮蜜自甜,那堪矢上又加尖?拈花若謂傳心印,迦葉而今笑更添。
《經》云:「諸可還者自然非汝,不汝還者非汝而誰?」
從前汗馬渾閑事,罷卻干戈百草頭。漢地不收秦不管,一身還有一身愁。
文殊令善財採藥。
門門有路透長安,滿目青黃豈易觀。了卻從前三不是,文殊早被善財瞞。
經題火字。
文彩全彰鑑者稀,幾人於此辨端倪?十成好箇金剛鑽,攤向街頭賣與誰?
《維摩經》:「不斷煩惱而入涅槃。」
一二三四五六七,煩惱菩提是何物?風前剪斷葛藤窠,一言勘破維摩詰。
百丈野鴨子話。
湖光澹蕩碧天秋,父子相將草裏游。無限落花隨水去,不令人見轉風流。
臨濟示眾云:「大凡演唱宗乘,一句中須具三玄門,一玄門須具三要,有權有實,有照有用。」便下座。
羲皇畫卦亦奇哉,朕兆纔分理事該。若識五行顛倒用,吉凶禍福絕安排。
南院啐啄同時話。
箭鋒相拄芥投針,見處何如用處親?佛口蛇心風穴老,一言賺殺幾多人。
三聖云:「我逢即出,出則不為人。」興化云:「我逢人則不出,出即便為人。」
「出不出,為不為,明眼人前莫屎沸。便恁麼去絕商量,也是瞎驢趁大隊。」復云:「噁。」
趙州示眾云:「佛之一字吾不喜聞。」
碧天雲淡晚風寒,醉把瑤琴月下彈。將謂調高人不識,誰知自被指頭瞞。
臨濟示眾云:「我當時在黃檗先師處問佛法的的大意,三度被打,六十拄杖,如蒿枝拂相似。如今更思一頓,誰為下手?」時有僧出云:「某甲下手。」濟度拄杖與僧,僧擬接,濟便打。
白髮佳人憶嫁時,幾番含笑幾番悲。兒曹只解兒曹事,一段風流說向誰?
曹山因僧問:「子歸就父,為甚父全不顧?」山云:「理合如是。」僧云:「父子之情何在?」山云:「始見父子之情。」僧云:「如何是父子情?」山云:「刀斧斫不開。」
直下渾忘祖父尊,肯將知解論疏親。從教六國煙塵靜,須信乾坤奉一人。
應菴和尚問密菴傑:「如何是正法眼藏?」密菴云:「破砂盆。」
千聖欲名名不得,如何喚作破砂盆?呼童拋在江心裏,免累時人掛齒唇。
五祖演和尚示眾云:「譬如牛過窗櫺,頭角四蹄俱過了,因甚尾巴過不得?」
通身手眼通身縛,對境無心被境迷。歷遍千門併萬戶,依然鼻孔大頭垂。
法眼問永明律中道:「隔壁聞釵釧聲即名破戒,現前笙歌雜還,朱紫駢闐,且道是破不破?」明云:「好箇入路。」
蓋色騎聲一句子,五篇七聚實難詮。筆描菩薩火裏走,泥捏金剛水底眠。也無玅,也無玄,莫把封皮作信傳。
南泉因陸亙大夫問:「肇法師甚奇特,解道天地與我同根,萬物與我一體。」泉指庭前牡丹云:「時人見此一株花如夢相似。」
天地同根物不殊,僧俗何分釋與儒?庭花指出渾如夢,一片冰心在玉壺。
藥山因高沙彌住菴後一日歸來值雨,山云:「汝來也?」彌云:「是。」山云:「可煞濕?」彌云:「不打者鼓笛。」雲巖云:「皮也無,打甚麼鼓?」道吾云:「鼓也無,打甚麼皮?」山云:「今日大好一場曲調。」
畫船簫鼓泛清波,異口同聲唱哩囉。趙璧燕金未是貴,一家和氣值錢多。
無業國師云:「一毫頭凡聖情念不盡,未免入驢胎馬腹裏去。」白雲端和尚云:「設使一毫凡聖情念淨盡,亦未免入驢胎馬腹裏去。」
聖凡情解俱消盡,馬腹驢胎得自由。有意氣時添意氣,不風流處也風流。
芙蓉一日辭歸宗,宗云:「甚處去?」蓉云:「歸領去。」宗云:「子在此多年,裝束了上來,為子說一上佛法。」蓉結束了上去,宗云:「近前來。」蓉乃近前,宗云:「途中善為。」蓉聆此言,頓忘前解。
昧卻自家珍寶,波波向外尋討。縱於言下知歸,未免隨人起倒。
大隨覆龜話。
皮褁骨兮骨褁皮,草鞋覆卻露全軀。知音不用頻頻舉,脫體風流更有誰。
智門因僧問:「蓮花未出水時如何?」門云:「蓮花。」僧云:「出水後如何?」門云:「荷葉。」
蓮花荷葉一枝枝,出水何如未出時?透網金鱗頭戴角,??猶自守空池。
修山主因僧問:「劫火洞然,大千俱壞。未審者箇壞不壞?」修云:「不壞。」僧云:「因甚不壞?」修云:「為同大千。」
春來和氣氤氳,秋後霜風凜冽。任他節序遷移,甕裏何曾走鱉?
祥菴主示寂日拈拄杖示眾云:「古人到者裏為甚麼不肯住?」眾無對,乃云:「為他途路不得力。」復云:「畢竟如何?」以杖橫肩云:「楖栗橫擔不顧人,直入千峰萬峰去。」言畢而逝。
直入千峰與萬峰,依然只在半途中。當時若解歸家語,楖栗何須肩上橫?
臨濟因普化在僧堂前喫生菜,濟見云:「大似一頭驢。」化便作驢鳴,濟謂直歲云:「細抹草料著。」化云:「少室人不識,金陵又再來。臨濟一隻眼,到處為人開。」
脫珍反著破斕衫,驀遇知音滿面慚。陌上相逢山頂立,異途同轍到長安。
首山因僧問:「如何是佛?」山云:「新婦騎驢阿家牽。」
新婦愛騎驢,阿家牽了走。新婦與阿家,翻手及覆手。首山齒缺不闢風,逢人慣自揚家醜。
雲門因僧問:「如何是佛?」門云:「乾矢橛。」
風吹日炙露荒田,信手拈來作話傳。逐塊韓盧難辨的,終朝立在糞缸邊。
臨濟將示寂謂眾云:「吾滅後不得滅卻我正法眼藏。」三聖云:「爭敢滅卻和尚正法眼藏?」濟云:「已後有人問你,向他道甚麼?」聖便喝,濟云:「誰知我正法眼藏向者瞎驢邊滅卻。」言訖端坐而逝。
從來養子見生緣,末上慇懃更可憐。縱有黃金過北斗,好兒終不使爺錢。
百丈埜狐。
不落不昧同因果,墮脫都盧一野狐。無事晚來江上望,片帆隱隱夕暘初。
德山拓缽。
攀華意不在枝頭,攪亂群芳蜂蝶愁。暗裏偷香頻賣弄,卻教骨肉翻成讎。
孚上座聞角聲有省。
情忘理極口難開,驀聽譙樓▆角催。撥轉上頭關捩子,月移花影入窗來。
臨濟問黃檗佛法大意,三度被打。
直下投身探虎穴,無依倚處肝腸裂。烏藤三頓拂蒿枝,父子不傳真秘訣。
後參大愚有省。
肋下還拳正眼開,豈從黃檗學將來?更言佛法無多子,卻似晴空震地雷。
雲門放洞山三頓棒。
當日韶陽曾據令,電光影裏分邪正。都緣一鏃破三關,喪卻洞山窮性命。
夾山參船子和尚。
落水點頭猶未瞥,覆舟自逝話難圓。相親唯有沙汀雁,夜宿蘆花兩岸邊。
長沙因僧問:「如何是上上人行履處?」沙云:「如死人眼。」曰:「上上人相見時如何?」沙云:「如死人手。」
從來作者遇知音,水入水兮金博金。鑑覺精純玄體昧,髑髏識盡眼初明。
央崛產難。
眾生惑業苦相隨,花不生空眼自迷。賢聖法來無障礙,分明一句示全提。
涅槃會上廣頞屠兒放下屠刀云:「我是千佛一數。」
放下屠刀云是佛,丈夫何故自甘屈?俊哉大集會魔王,百煉精金不變色。
女子出定。
同坐同行難比況,各人境界各人知。那伽本是真常性,動靜何曾有間時。
雲巖因道吾問:「大悲千手眼,阿那箇是正眼?」(云云)。
遍體通身露一斑,頭頭總是自家顏。殿前幡影風移去,砌下花陰月送還。
黃檗示眾云:「汝等諸人盡是噇酒糟漢。」(云云)。
參方要具參方眼,見地還須見地句。莫向他人行處行,丈夫自有沖霄志。
香嚴上樹。
本來成現豈多岐,何必將身掛樹枝?不得虎頭伸一問,婆心費盡有誰知?
趙州因僧問:「如何是祖師西來意?」州云:「庭前柏樹子。」
趙州不會西來意,卻把庭前柏樹推。懞懂禪流難辨別,又從柏樹上針錐。
趙州因僧問:「學人乍入叢林,乞師指示。」州云:「喫粥也未?」曰:「喫粥了也。」州云:「洗缽盂去。」僧於言下有省。
見利竿回應喫棒,現成公案復何疑?若從洗缽盂邊會,未免重添眼上眉。
趙州勘婆子語。
若然未透趙州關,箇裏當知行路難。婆子為伊勘破了,輕如毫末重如山。
趙州訪二菴主。
縱奪臨時顯大用,風馳電捲驗知音。而今欲識曾行處,八兩依前只半斤。
天王道悟禪師尋常云:「快活快活。」及至臨終乃叫:「苦苦。」又云:「閻羅王取我也。」院主問:「和尚當初被節度使拋在水中神色不動,如今何得恁麼地?」王推出枕子云:「汝道當初是如今是?」主無對,王乃趨寂。
樂則樂,苦則苦,五五從來二十五。百草頭邊徹一玄,方得名為主中主。
婆子燒菴話。
高山流水貴知音,黃葉休將認作金。自古為僧元不易,果然最毒婦人心。
雲門因僧問:「如何是西來意?」門云:「日裡看山。」
山從日裡看,一一無遮障。言下忽知歸,西來真榜樣。
玄沙因普請斫柴次見一虎,天龍曰:「和尚,虎。」沙云:「是汝虎。」歸院後,天龍問:「適來見虎,云:『是汝。』未審尊意如何?」沙云:「娑婆世界有四種極重事,若人透得,不妨出得陰界。」
鐵壁銀山一拶開,從教大地絕纖埃。令人常憶玄沙老,是汝之言實快哉。
玄沙三種病人語。
玄沙曲垂方便,瘖啞肓聾不薦。雲門雪上加霜,賺人墮坑落塹。
玄沙因僧禮拜次,沙云:「因我得禮你。」
因我得禮你,撥波而見水。虛空劄地崩,當下偷心死。
香林因僧問:「如何是衲衣下事?」林云:「臘月火燒山。」
臘月火燒山,香林露舊顏。本光瑞如此,大地沒遮攔。
高峰枕子因緣。
寤寐從教明歷歷,絕思量處費安排。翻身枕子驚殘夢,花影橫窗月上階。
疏山造塔話。
塔成面圓渾無縫,工價重拈驗作家。更有羅山多口老,賺他天下事如麻。
狗子無佛性話。
澄潭不許蒼龍蟠,烈燄偏容蚊蚋泊。利劍揮空海嶽昏,泥牛掣斷黃金索。
黃龍三關。
佛手驢腳與生緣,兔角龜毛一串穿。彷彿十成無價寶,依然不值半文錢。
本來面目話。
萬籟無聲泉石冷,長空雲散碧天寬。豁開兩眼看明月,莫似從前指上觀。
雪峰因入山採得一株木,其形似蛇,於背上題曰:「本自天然,不假彫琢。」寄長慶安禪師,安曰:「本色住山人,且無刀斧痕。」
本自生成不假彫,拈來特地驗同條。知音未肯重添足,留與諸方取次描。
高峰問眾:「盡大地是火坑,得何三昧不被燒卻?」
高峰老子多饒舌,大地從教火一團。透網金鱗猶滯水,果然身裏出門難。
未達境惟心,起種種分別。
境界自心現,迷妄生欣厭。而於一法中,起諸顛倒見。
達境惟心已,分別即不生。
境界自心現,何欣復何厭?一切事尋常,莫起尋常見。
曹山問強上座:「佛真法身,猶若虛空,應物現形,如水中月。作麼生說箇應底道理?」曰:「如驢覷井。」(云云)。
驢覷井兮井覷驢,渠今是我我非渠。長空月印千江水,遍界分形體自如。
瑞巖主人公話。
慚愧當年師彥老,自呼自諾機關少。逢人慣自說惺惺,直至而今猶未了。
黃龍南和尚垂語云:「鐘樓上念讚,床腳下種菜。」(云云)。
床腳鐘樓事似麻,等閒拈出驗龍蛇。當塗虎踞行蹤絕,坐斷千岐始到家。
雲門因僧問:「樹凋葉落時如何?」門云:「體露金風。」
秋高氣爽神清暢,林木蕭疏眼界寬。若道金風全體露,雲門自覺骨毛寒。
百丈惟政禪師有老宿見日影透窗乃問云:「窗就日?日就窗?」政云:「長老房中有客,歸去好。」
窗就日兮日就窗,前塵不了費商量。房中有客還歸去,歸到無歸始見常。
甘贄行者入南泉設齋(云云)。
知音何在口喃喃,眨上眉毛即不堪。可怪俗流無道理,卻來者裏顯顢頇。
巖頭因沙汰甘贄家過夏補衣次,贄行過,頭以針作劄勢,贄遂整衣欲謝,妻問曰:「作甚麼?」贄云:「說不得。」妻曰:「也要大家知。」贄舉前話,妻云:「此去三十年,須知一回飲水一回噎。」女子聞云:「誰知盡大地人性命被奯上座劄將去也。」
針尖頭上露鋒鋩,大地從教不覆藏。粉骨碎身誰會得,令他婦女費商量。
古德油餈。
到庄喫油餈,足不離方丈。可憐眼撘[睊-月+虫],特地尋模樣。
倩女離魂話。
與郎分袂侍郎行,一對鴛鴦畫不成。枕上夢回春漏寂,透簾斜月照孤衾。
天童密祖因僧問:「猛虎以肉為命,因甚不食其子?」童云:「自肉食不盡。」
野猿抱子歸青嶂,幽鳥啣花過碧岑。滿目風光皆自得,了無遺法累兒孫。
天岸老和尚因居士問:「一國之中尚有語音不對,十方世界數若微塵,如何是世界不異底的的句?」岸云:「諸惡莫作,眾善奉行。」
諸惡莫作,眾善奉行。他方此土,歷歷分明。了知解語非干舌,始識家家觀世音。的的句,為施陳,霜天月夜擣衣聲。
天岸老和尚因僧問:「教中道:『二諦融通三昧印。』如何是真諦?」岸云:「殺狗屠牛。」僧云:「如何是俗諦?」岸云:「成佛作祖。」僧云:「作麼生融通?」岸云:「屠兒成佛。」
觸目玄黃理事均,那堪更問俗和真?還他作者無分別,信手拈來著著親。
演教寺禮大悲懺,偶丐婦攜童子至,眾云:「觀世音菩薩來也。」將到壇前,知事者趁出。有問云:「終日翹勤頂禮菩薩,及乎菩薩到來因甚趁出?」眾無對。
師代云:「恐諸人執藥成病。」
欲登彼岸應須渡,既到當知勿用舟。若是執迷仍戀筏,依然不免溺中流。
嘉興藏第 39 冊 No. B452 侶巖荷禪師語錄
侶巖荷禪師語錄卷之四
侍者成純記錄
垂代
眾道友啟淨行會,示眾云:「只此一敘,非同小緣。汝等各各生希有心,作難遭想,直下徹悟,自理如說而行至究竟處,離諸退墮。所以道,欲行千里,一步為初。如何是最初一步?請諸公各下一轉語。」成棟云:「今日特來做會。」師云:「隨人起倒。」進云:「莫壓良為賤。」師云:「理無曲斷。」成緒云:「草履不沾塵。」師云:「你面上因甚有灰?」進云:「和尚莫誘人犯法。」師云:「脫空妄語。」成系云:「不向他人行處行。」師云:「你向甚麼處行?」進云:「威音那畔更那畔。」師云:「墮坑落塹。」成定云:「暫且牧牛。」師云:「此去西天路,迢迢十萬程。」成紹云:「與麼問即落七落八。」師云:「你不妨伶俐,如何是最初一步?」進云:「不勞彈指力,當下已圓成。」師云:「若起無事心,棒了趁出院。」眾下語畢,師云:「汝等要會最初一步麼?」乃高聲云:「看腳下。」
問眾:「古者道:『善財參遍處,黑豆未生芽。』各各向黑豆未生芽時道一句看。」文卿云:「雲在青天水在缾。」師云:「沒交涉。」岧梅云:「只恐枝葉太多生。」師云:「也只道得八成。」進云:「和尚又作麼生?」師云:「一華一佛土,一葉一釋迦。」
問眾:「懷州牛喫禾,因甚益州馬腹脹?」眾下語不契,師代云:「樂則同歡。」
問眾:「不與萬法為侶者是什麼人?」梅云:「高高山頂立,深深海底行。」紹云:「點即不到。」緒云:「家無二主。」定云:「床窄先臥。」師俱不肯,乃代云:「擔版漢。」
問眾:「一句當天,八萬門永絕生死。且道是那一句?」緒云:「舌頭不出口。」師掌云:「須知雲外千峰上,別有靈松帶露寒。」緒拜云:「大眾沾恩去也。」師云:「獨你無分。」復云:「既是大眾沾恩,因甚獨你無分?」緒云:「太平本是將軍建,不許將軍見太平。」師云:「不然。何不道:『禍不入慎家之門』?」
潘姚數居士到山,師問:「枯木崖前蹉路多,如何得不蹉去?」潘云:「人間無水不朝東。」師云:「只道得一半。」姚云:「從來不出門。」師云:「你因甚在者裏?」姚無語,師代云:「何不道:『某甲不是外人』?」
師偶恙,史、方二居士入山省視,師問云:「四山相逼時如何?」史云:「海闊從魚躍,天空任鳥飛。」師云:「者是甚麼時節,作恁般語話?」方云:「身在其中總不知。」師云:「既在其中,因甚不知?」方無對,師代云:「何不道:『某甲不在裏許』?」
問眾:「不入驚人浪,難逢稱意魚。驚人浪已入,如何是稱意魚?」緒云:「頭正尾正。」師云:「一釣便上。」良久,眾不出,師乃云:「一齊點下。」以拄杖旋風打散。
有募緣僧云:「居士今生作福來生受。」士云:「我徽州人,有錢不買半年閑。」僧無對。士舉似師,求代語。師代云:「家無千日貨,不是掌財人。」
問眾:「呂真人云:『自從一見黃龍後,始覺從前錯用心。』只如真人恁麼道,意在甚麼處?」眾下語不契,師代云:「曾為浪子偏憐客,故與行人指路頭。」
軒名「別一天」,師問眾:「如何是別一天?」紹云:「不離此地。」緒云:「居塵不染塵。」定云:「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眾下語畢,師云:「我則不然,何不道:『到者方知』?」
師嘗有偈云:「豁開兩眼看明月,莫似從前指上觀。」乃問眾:「如何是月?」超昂云:「黑漆漆。」系云:「普天匝地。」緒云:「劈開華嶽千峰秀,照見黃河徹底清。」師云:「總是一模脫出。只認得箇月影,要且不識真月。」乃顧緒云:「如何是月?」緒擬對,師以手掩其口云:「莫似從前指上觀。」
問眾:「大修(行人)當遵佛行,因甚不守毘尼?」眾下語不契,師代云:「到岸不須舟。」
師問拜經僧云:「只如經與你有甚冤讎,你只管拜他?」僧無語,師命眾代語。眾下語不契,師代云:「不圖打草,只要蛇驚。」
問眾:「把手牽伊行不得,惟人自肯乃方親。那裏是諸人自肯處?試道看。」緒云:「痾屎放尿盡是學人巴鼻。」師云:「錯。」紹云:「飯後必飽。」師云:「隨群逐隊漢。」棟云:「今日天熱赤膊。」師云:「一對無孔鐵槌。」系云:「踏著稱錘硬似鐵。」師云:「偶爾成文。」眾下語畢,師云:「須知遠煙浪,別有好商量。」
問眾:「既是天上月圓,因甚人間道月半?」眾下語不契,師代云:「一人傳虛,萬人傳實。」
師代友人擬禁中偈云:「恩情顧戀如枷鎖,枷鎖臨身念慮忘。獄吏牢頭親接引,腳跟不動到西方。」復問眾云:「如何是西方境?」眾下語不契,師代云:「阿㖿阿㖿,輕打我。」
問眾:「佛祖公案一箇道理,因甚有明與不明?」眾下語不契,師代云:「是汝等眼昏。」
問眾:「古聖不安排,至今無處所。因甚道水在長江月在天?」眾下語不契,師代云:「不經一事不長一智。」
問眾:「碟兒大碗兒小則不問,你諸人飯是米做一句作麼生道?」眾下語不契,師云:「須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問眾:「參方須具參方眼,如何是參方眼?」眾競下語,師俱不肯,乃代云:「善財童子,彌勒世尊。」
問眾:「樹凋葉落時如何?」系云:「窮無遮處。」緒云:「赤條條地。」昂云:「露出本來身。」師云:「我則不然,峰巒理舊容。」
問眾:「長安雖鬧,我國晏然。如何是晏然底句?」緒云:「萬里不掛片雲。」師云:「墮坑落塹。」棟叉手近前,師云:「一對無孔鐵槌。」文卿云:「眉橫鼻直。」師云:「同坑無異土。」系云:「太平天子。」師云:「茫茫者匝地普天。」眾下語畢,師代云:「滿耳青黃滿眼聲。」
問眾:「庭前殘雪日輪消,室內紅塵遣誰掃?」系云:「喚甚麼作塵?」師云:「自屎不覺臭。」紹云:「用掃作麼?」師云:「無繩自縛漢。」眾下語畢,師云:「誰人知此意,令我憶曹谿。」
問眾:「年窮歲盡時如何?」眾競下語,師俱不肯,乃代云:「請銷欠帳,免掛尊名。」
問眾:「既是金身羅漢,因甚被火燒卻?」系云:「賣盡風流。」紹云:「始得脫落根塵。」定云:「真金須向火中看。」師俱不肯,乃代云:「不見道『自了漢』?」
問眾:「依法生解,猶落魔界。獨脫一句作麼生道?」紹云:「將機就機。」師云:「葛藤遍地。」系云:「啼得血流無用處,不如緘口過殘春。」師云:「也只道得一半。」眾下語畢,師乃旋風打散。
問眾:「人人有箇影子,步步不離,因甚踏不著?」眾下語不契,師代云:「從門入者不是家珍。」
問眾:「先聖道:『應緣而化物,方便呼為智。』若不方便,喚作甚麼?」緒云:「從來不識。」師不肯,乃代云:「眼見如盲,口說如啞。」
問眾:「通身是口,因甚道不得阿爺名字?」緒云:「不敢犯上。」紹云:「惟恐玷污。」眾競下語,師俱不肯,乃代云:「恩深無語,懷抱分明。」
問眾:「雲門是佛祖兒孫,因甚要打殺釋迦老子?」紹云:「祖彌不了,殃及兒孫。」定云:「大用現前,不存軌則。」眾競下語,師俱不肯,乃代云:「不因舒毒手,爭見報恩人?」
師問僧:「名甚麼?」僧云:「惟善。」師云:「惡不可得,善自何來?」僧無對,師命眾代語。眾競下語,師俱不肯,乃代云:「但以假名字,引導於眾生。」
問眾:「是處是慈氏,無門無善財。因甚道琉璃殿上無知識?」眾下語不契,師代云:「江南地暖,塞北天寒。」
問眾:「有人犯罪當處決,若殺則違佛戒,不殺又違王令,且作麼生處斷?」眾下語不契,師代云:「格。」
問眾:「六箇骰子滿盆紅,作麼生賽?」眾下語不契,師代云:「好手不彰名。」
有誦經僧喫齋次,居士問:「《經》中道:『無眼耳鼻舌身意』,將甚麼喫齋?」僧無對。士舉似師,求代語,師云:「孟八郎漢又恁麼去也。」
眾諷經次,師問云:「白底是紙,黑底是字。那箇是汝等諷底經?」定云:「鐘鼓分明。」系云:「向下文長,明日與和尚道。」明一云:「滿口道不出。」密堅云:「諦聽諦聽。」師俱不肯,乃云:「穿雲俊鶻,便合乘時;止濼困魚,徒勞激浪。」紹云:「求波不離水。」師云:「切忌沒頭浸殺。」
問眾:「不萌之艸如何藏得香象?」眾競下語,師俱不肯,乃代云:「海闊山高。」
問眾:「教中道:『知有涅槃,不戀三界。』意旨如何?」眾下語不契,師代云:「似將黃葉止兒啼。」
問眾:「重陽九日菊花新意旨如何?」眾下語不契,師代云:「知音不用頻頻舉,達者應須暗裏驚。」
問眾:「未明心地印,難透祖師關。如何是心地印?」系云:「片月澄空。」師云:「也只道得一半。」系云:「和尚作麼生?」師云:「屋破見青天。」
一日舉古德云:「一念不落諸緣,證取自家境界。」師云:「大小古德慣捏死蛇頭,未解變通在。山僧不然,假饒念念攀緣,不離自家境界。」復顧眾云:「如何是自家境界?」昂云:「癢處多搔。」師云:「放汝三十棒。」眾競下語,師俱不肯,乃代云:「逆則嗔,順則喜。」
問眾:「盡大地是吹毛利劍,你向甚麼處存扎?」紹云:「金不博金。」師云:「學語之流。」紹云:「是何言歟?」師云:「盡大地是火坑,得何三昧不被燒卻?」紹云:「箇中無別物。」師云:「者是茶鍾,者是茶壺,作麼生說箇無別物底道理?」紹云:「和尚,莫眼花。」師云:「放汝三十棒。」
問眾:「既是透網金鱗,因甚麼重重點額?」緒云:「卻是和尚鈍置某甲。」師云:「且莫錯怪山僧。」眾下語不契,師代云:「何不道:『伯牙縱有高山調,不遇知音也是閑』?」
問眾:「不見一法是你諸人眼睛,者是蒲團,者是香版,作麼生說箇不見一法底道理?」紹云:「天上天下,唯我獨尊。」師云:「爭奈蒲團香版何?」紹云:「和尚莫錯認。」師云:「如何是不錯認?」紹云:「天上天下,唯我獨尊。」師云:「一口吸盡西江水則且置,試將我竹篦子吞吞看。」紹云:「和尚遞將竹篦子來。」師云:「看你吞吐不下。」
師有偈云:「每憶嵩山達磨,復思船子鳥窠。自無一椽一瓦,至今殿宇巍峨。」復顧眾云:「既無一椽一瓦,因甚殿宇巍峨?」緒云:「只為兒孫得力。」師云:「今日被者漢鈍置一上。」眾競下語,師俱不肯,乃代云:「古今榜樣。」
問眾:「教中道:『一切有身,悉皆不淨。』只如三十二相又作麼生?」眾下語不契,師代云:「污我法身。」
問眾:「貓兒因甚愛捉老鼠?」緒云:「分內事。」紹云:「貴圖天下太平。」弘機云:「熟境難忘。」師不肯,乃代云:「肚裏饑。」
師問以岸:「生死海中以何為岸?」岸無對,復命眾代語,緒云:「數珠在某甲手裏。」師云:「放下數珠更道始得。」紹驀豎拳云:「聻。」師云:「百尺竿頭弄嶮巘。」系云:「將為別有。」師云:「夢裏說惺惺。」眾下語不契,師代云:「到家何必問途程?」
問眾:「離心意識參,絕凡聖路學。只如離心意識作麼生參?」緒云:「某甲不敢節外生枝。」紹云:「本自無瘡,勿傷之也。」系云:「缽盂何必重添柄?」師云:「一模脫出,不堪共語。」乃代云:「如無手人行拳。」
問眾:「衲衣在空閒,假名阿練若。如何是真阿練若?」眾下語不契,師代云:「常在於其中,經行及坐臥。」
問眾:「既是演武場中,因甚偃旗息鼓?」眾競下語,師俱不肯,乃代云:「不見道天下太平?」
嘉興藏第 39 冊 No. B452 侶巖荷禪師語錄
侶巖荷禪師語錄卷之五
侍者成純記錄
機緣
金粟本師和尚一日落堂問眾:「各各向未生前道將一句來。」師云:「某甲口門窄。」粟云:「汝口門闊十丈。畢竟道箇什麼?」師云:「莫道無言好。」粟云:「杜撰禪和。」
粟問大眾:「經行如何是最初一步?」師云:「向和尚道,早已落二落三。」粟云:「如何是最初一步?」師擬議,粟打云:「何不道:『未問已前不較多』?」師有省。
粟問:「有一人在門內欲出出不得,有一人在門外欲入入不得,作何方便令彼出入自由?」師云:「大用現前,不存規則。」粟云:「如何是大用?」師云:「斬釘截鐵。」粟云:「恁麼則小用了也。」師云:「請問和尚如何是大用?」粟便歸方丈。
粟問:「虛空有體須親證,虛空體作麼生證?」師指傍僧云:「者僧忒恁麼長,者僧忒恁麼矮。」粟云:「閒言語。」
粟問:「善財童子登玅高峰頂參德雲比丘,因甚七日不見?」師云:「官不容針。」粟云:「七日後因甚別峰相見?」師云:「私通車馬。」粟頷之。
粟問:「枯木崖前蹉路多,如何得不蹉去?」師云:「歸家罷問程。」粟云:「如何是到家底句?」師云:「大家在者裏。」粟云:「爭奈座上無山僧、目前無闍黎?」師云:「家醜不可外揚。」粟云:「龍蛇易辨,衲子難瞞。」
粟赴香林安職事問眾:「二龍爭珠,因甚有爪牙者不得?」師云:「不道不得,只是不肯承當。」粟云:「監院事繁。」
粟問:「臘月三十日到來,畢竟將何抵對?請諸公各下一轉語。」師云:「心不負人,面無慚色。」適同參徵云:「既是心不負人,因甚侵晨便去討租米?」師云:「如此逼拶可謂面有慚色。」復有偈云:「四月插新秧,農夫曉夜忙。未收先納賦,何處得愁腸?」後與法雷和尚話次,偶及此,師云:「只如臘月三十日到來,兄道將何抵對?」雷云:「不因兄舉,洎乎忘卻。」師云:「真箇那?」雷云:「被兄看破。」
舟次因僧舉:「本師和尚問眾云:『古者道:「未明三八九,難透祖師關。」』眾下語不契。設問大師如何是三八九?」師云:「此去嘉興不遠。」僧云:「祖師關又作麼生透?」師高聲云:「班來班來。」僧云:「作麼?」師云:「莫教攔卻祖師關。」僧無語。
與法雷和尚同結茅於吳門穹窿之北,名住處曰:「味山」。師問雷云:「如何是山中味?」雷云:「到者方知。」師云:「道也太煞,只得八成。」雷云:「兄作麼生?」師云:「冷暖自知。」復有偈云:「謾道束腰須用篾,荷衣松食且隨時。有人若問山中味,冷暖從來只自知。」
有鄰僧每詰師來源,師云:「要且不從賢聖中來。」僧云:「莫非異類中麼?」師云:「隨語生解。」
與法雷和尚話次偶云:「從上古人兄弟輩同行腳者多,同住山者少。」雷云:「兩人住山成箇甚麼邊事?」師云:「古今榜樣。」復云:「兄道成箇甚麼邊事?」雷云:「各出隻手。」師云:「如何是出手底事?」雷云:「日間同煮飯,到夜各開單。」
同往雙林舟中,見硯上有塵,雷問云:「既在水中,因甚有塵?」師云:「垛生招箭。」雷將硯覆卻,師云:「狼籍轉多。」
雷舉:「摩尼珠,人不識,如來藏裏親收得。珠即不問,如何是藏?」師云:「無你棲泊處。」雷云:「恁麼則不成藏也。」師云:「兄見箇什麼道理?」雷云:「可惜許。」師休去。
雷問:「三界唯心,因甚芭蕉無心而生?」師云:「靈苗迥異。」雷云:「恁麼則有心也。」師云:「兄還識芭蕉麼?」雷云:「直饒與麼,未識震上座在。」師云:「是有心是無心?」雷云:「錯。」
舟過曹村,雷問:「既是金姓人所住,因甚喚作曹村?」師云:「前人置得。」師問:「既是曹村,因甚姓金人住?」雷云:「千年田,八百主。」
舉僧問報慈情生智隔因緣,雷問:「情未生時隔固甚麼?」師云:「山門對佛殿。」雷不肯,師隨問:「情未生時隔箇甚麼?」雷云:「重疊關山路。」
僧問:「古人道:『既是出水蓮花,因甚特地一場愁?』」師云:「垛生招箭。」又問雷,雷云:「兩重公案。」
同觀《臨濟錄》如蒿枝拂因緣至「某甲下手,濟度杖與之」處,雷云:「兄作者僧,作麼生免得臨濟打?」師云:「者賊。」拂袖便出,雷云:「勘破了也。」
觀《千巖錄》示眾云:「秖要諸人息戰,息戰後如何?熏風自南來,殿閣生微涼。」師云:「熏風自南來,殿閣生微涼。意旨如何?」雷云:「受用的受用,落節的落節。」師云:「兄還是受用還是落節?」雷云:「兄道我在甚處?」師云:「識得汝了也。」
又示眾云:「大眾還知老僧落(處麼)?如釣魚放生。」師云:「何須特地?少間,話及五祖巡人犯夜。」雷云:「釣魚放生、巡人犯夜,那一語親?」師笑云:「巡人犯夜。」
師問:「通身是病,大地是藥。還有為人處也無?」雷云:「著甚死急?」師云:「洎不問過。」
師問:「無手人行拳,無舌人解語。只如無手人打無舌人,無舌人道甚麼?」雷云:「太煞分明。」師云:「也只道得一半。」雷云:「兄試道看。」師云:「患聾那?」雷云:「設有人道兄在鬼窟裏作活計又如何?」師云:「一任舉似諸方。」
雷問:「有問有答,賓主歷然。無問無答時如何?」師云:「傾蓋如故。」師即舉問雷,雷云:「又是從頭起。」
雷食藥,問師云:「良藥苦口時如何?」師云:「禍不入慎家之門。」雷云:「有人道兄擔版又如何?」師云:「老兄向後不得惑亂人家男女。」雷云:「須是老兄始得。」
雷問:「逢緣不借時如何?」師云:「一舉四十九。」雷云:「恁麼則借了也。」師云:「錯會不少。」雷云:「莫是老兄見處麼?」師云:「疑則別參。」
師問:「教中道:『欲以譬喻而顯示,終無有喻能喻此。』釋迦老子四十九年費許多閒氣力作麼?」雷云:「不因漁父引,爭得見波濤?」師云:「秖如釋迦老子已前還有指示也無?」雷云:「錯過不少。」師云:「老兄不妨伶俐。」雷云:「面皮厚多少?」
師問:「不見一法,是大過患。且道不見箇什麼法?」雷云:「若是箇人,決不恁麼。」雷隨問:「且道不見箇什麼法?」師云:「普賢菩薩笑你。」雷云:「道也太煞,只得八成。何不道:『普賢菩薩來也』?」
在烏山同觀先老和尚錄有問眾云:「你諸人因甚眼上重添一道眉?」雷以手掩住云:「老兄合下箇甚麼語?」師云:「面目現在。」雷放手,師云:「兄又作麼生?」雷云:「金粟門下。」
同看月月紅話及去冬雪中大盛,雷云:「此花不是善知識,因甚倒行摩竭令?」師云:「始見烏山好手。」雷云:「兄為甚依傍艸木?」師云:「今日借兄鼻孔出氣。」雷云:「某喫飯兄還飽麼?」師云:「老老大大俗氣不除。」雷云:「今日放過一著。」
一日同虞山眾紳士諷經次,值侍僧請喫點心,鏡公王居士問:「教中道:『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和尚要點那箇心?」時居士註金剛經。師因云:「只要點老護法不可得底心。」士無語。後有僧問:「秖如不可得底心作麼生點?」師云:「喫粥喫飯更向人借口在?」僧無語,師掌云:「不知饑飽漢。」
僧問:「既是常熟因,甚麼水潦旱荒?」師云:「甜瓜徹蒂甜,苦瓠連根苦。」
因居士舉梁山會下園頭問話因緣,至「傾湫倒嶽時如何」,云:「此無別語可答,故梁山只得下座云:『莫教打濕老僧袈裟角。』」師云:「若與麼,只是依他作解,有甚麼自由分?須知死人路上有活人出身處。」士云:「便請大師別代一語。」師云:「汝試舉問來。」士云:「忽然傾湫倒嶽時如何?」師云:「猶涉泥水在。」士乃禮謝,師云:「逢人切莫錯舉。」
因僧舉有知識問眾:「如何是隨其顛倒、以緇為素?」眾競下語,有云:「面南看北斗。」有云:「日午打三更。」有云:「俗人頭戴僧冠帽。」有云:「染坊門前掛白布。」知識皆可之。師云:「總是一模脫出,隨語生解。所以古人道:『語不離窠臼,焉能出蓋纏?』」僧求代語,師云:「何不道:『和尚惜取眉毛』?」僧云:「此是學人語,設問大師時如何?」師云:「向他道:『山僧罪過。』」傍僧云:「前是學人語,後是師家語。去此二途又作麼生?」師云:「不會不會。」僧云:「既是善知識,因甚道不會?」師云:「不見道:『隨其顛倒,以緇為素』?」
因居士指壁間《法界圖》云:「人人出者裏不得也,只是任客投牙。」師云:「也須知有不在裏許者。」士云:「大師,若不在裏許即是外道了。」師云:「汝因甚刺腦入膠盆?」士無語,師便打。
與居士話次,舉雲居令侍者送褲與鄰僧,僧云:「我有孃生褲在。」士隨問:「孃未生時穿箇甚麼?」師云:「要且不是赤身。」士擬議,師掌云:「寄打雲居老漢。」
在扣水,一日食鬼芋次,冰云:「此物能去故疾。」師云:「與麼則禪和子喫了,佛病、法病、一切毛病去盡,各各做箇脫灑衲僧。」冰云:「再過三十年。」師云:「和尚因甚不肯自已?」冰云:「我無佛病、法病。」師云:「此亦是病。」
僧問:「古人道:『此事惟我能知。』如何是此事?」師云:「處女夢懷胎。」僧失笑,師云:「你作麼生會?」僧云:「某甲今日採茶。」師打云:「覺來空懊惱。」
居士問:「侍僧尊號?」師云:「修幻。」士云:「既是幻,用修作麼?」師云:「不得坐在無事甲裏。」士乃領解。
師有齋偈云:「衣底各繫神珠,烜赫光明無量。拈來呈似山僧,是名真法供養。」乃顧潘文卿云:「如何是居士底珠?」卿彈指一下,師云:「謝供養。」
術士問:「一口氣不來,畢竟向甚麼處安身立命?」師云:「試卜取一卦看。」士無語,師云:「將謂陰陽有準,元來業識茫茫。」
僧問:「『一切諸佛及諸佛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法,皆從此經出』,如何是此經?」師云:「築著磕著。」僧云:「如何受持?」師云:「莫作箇解會。」
師問願成:「你願成箇甚麼?」僧云:「願成無上道。」師云:「好人不肯做,偏向屎裏臥。」
成量問:「古人道:『不與萬法為侶。』和尚因甚侶巖?」師云:「我為法王,於法自在。」
僧問:「如何是《法華經》?」師驀豎拳云:「如是我聞。」僧云:「無量義處三昧又作麼生入?」師云:「更要重說偈言。」僧云:「恁麼則信受奉行也。」師云:「特地一場愁。」
僧問:「子歸就父,因甚父全不顧?」師云:「恐落今時。」僧云:「不落今時時如何?」師云:「與我過茶壺來。」
僧問:「如何是衲衣下事?」師云:「蚤兒叮虱兒咬。」僧無語,師云:「還識痛痒麼?」
系問:「客來要看,賊來要打。秖如半夜三更,人面似賊,賊面似人,作麼生辨?」師把住云:「道道。」系擬議,師拓開云:「不勞再勘。」
僧問:「無縫塔作麼生修?」師云:「者漢漏逗了也。」僧云:「某甲甚麼處漏逗?」師云:「若不漏逗,用修作麼?」
僧問:「雪覆千山,因甚孤峰不白?」師云:「天生尊貴。」
居士問:「蛇咬蝦蟆,救即是不救即是?」師云:「猶聽處分在。」便打。
僧問:「喚作溈山僧,又是水牯牛。畢竟喚作甚麼?」師咄云:「縮頭去。」
僧問:「如何是一切事究竟堅固?」師云:「痛則叫,痒則笑。」師浴次,因僧問:「既是清淨法身,因甚要浴?」師云:「謝汝殷勤。」僧浴次,復舉前問,師云:「也只要識些痛痒。」僧無語,師云:「元來不識。」
僧問:「古者道:『不栽梧桐免鳳來。』即今梧桐栽也,鳳凰因甚不來?」師云:「無他棲泊處。」僧云:「來也來也。」師云:「眼花不少。」
裁衣次師問:「無縫襖作麼生做?」系云:「針劄不入。」師云:「伎倆已盡。」紹云:「多一針不成,少一針不就。」師云:「依稀相似,彷彿不同。」緒云:「不勞針線已圓成。」師云:「未是作家。」緒云:「和尚又作麼生?」師云:「袖頭取領,腋下剜襟。」
僧問:「釋迦老子貶文殊向二鐵圍山,驚得四天王手忙腳亂。如何是袖手傍觀底句?」師云:「那裏得者箇消息來?」僧無語,師云:「杓卜聽虛聲。」
僧問:「盡大地是箇火坑,得何三昧不被燒卻?」師拈扇云:「汝喚者箇作甚麼?」僧擬議,師云:「照顧眉毛。」
棟問:「既是天聖寺,因甚被凡火燒卻?」師云:「山僧今日被汝看破。」棟擬議,師打云:「再犯不容。」
僧看《法華經》問云:「一小劫畢竟有多少時?」師彈指云:「會麼?」僧罔措,師云:「只知事逐眼前過,不覺老從頭上來。」
僧問:「杲日當空,無所不照,因甚被片雲遮卻?」師云:「闍黎伎倆有盡,山僧不采無窮。」
僧問:「無神通菩薩因甚足跡難尋?」師云:「擬見即乖。」僧云:「不擬時如何?」師云:「有甚迴避處?」
師偶恙,定問:「四大本空,五蘊非有。病從何來?」師云:「將謂你是俗漢。」定擬議,師便打。
僧問:「承教有言:『阿逸多不斷煩惱,不修禪定,佛記此人成佛無疑。』此理如何?」師云:「渾家不管興亡事,偏愛和雲占洞庭。」僧云:「謝師答話。」師云:「夢裏說惺惺。」
紹問:「不思善、不思惡時如何?」師云:「你擬向者裏躲根那。」便打。
師問:「心地法門,不從人得。既不從人得,因甚麼佛佛授受、祖祖相傳?」僧云:「若不入水,爭見長人?」師云:「也只道得一半。」僧云:「和尚作麼生?」師云:「何不道:『不得中郎鑑,還同野舍薪』?」
到空相寺,緒指佛偽問:「既是空相寺,喚者箇作甚麼?」師云:「汝不妨會得好。」緒云:「某甲不然。」師云:「你作麼生?」緒云:「暫將黃葉止兒啼。」師云:「眼裏無筋一世貧。」
僧問:「諸佛未出世,人人鼻孔遼天。出世後因甚杳無消息?」師云:「我道遍地是刀鎗。」僧擬議,師打云:「喪身失命也不知。」
系問:「大迦葉見佛拈花破顏微笑,須菩提聞佛說法涕淚悲泣。且道哭底是笑底是?」師云:「到家何必問途程?」
到天聖寺,緒問:「金剛正體劫火不能焚,山門頭四大老因甚全身敗壞?」師云:「你只見全身敗壞,且不識金剛正體。」緒云:「如何是金剛正體?」師指云:「秖者是。」緒云:「既是無塵殿,因甚眾僧終日打掃?」師云:「無塵亦須掃卻。」緒曰:「古云:『龍到水到。』殿柱龍蟠已久,因甚至今不見一勺?」師云:「虧欠汝箇甚麼?」緒擬議,師云:「猶要第二勺在。」便打。
僧問:「久覓知音當面一語,因甚不契?」師云:「你不肯山僧那?」僧擬議,師便打。
僧問:「是維摩病?是釋迦病?」師云:「試辨看。」僧遂彈指,師云:「沒交涉。」僧云:「蚤已打破大唐國也。」師云:「切莫弄虛頭。」僧云:「今日親見和尚。」師劃一劃云:「猶隔一重山。」
紹問:「大徹底人本脫生死,因甚命根不斷?」師云:「疑則別參。」紹擬議,師便打。
師問新到衲僧:「家,一人所在亦須到,半人所在亦須到。一人所在且置,如何是半人所在?」僧無對,師云:「何不道:『今日堂中又添一單』?」
有僧要回道場山,告假,師云:「你要到那裏去住?」僧云:「何處不稱尊?」師云:「你因甚在者裏納敗闕?」僧云:「某甲幾時納敗闕?」師云:「轉見不堪。」
僧問:「文殊是七佛之師,因甚出女子定不得?」師云:「道秦不傳天子敕。」僧云:「罔明是初地菩薩,因甚出得女子定?」師云:「只要重論蓋代功。」僧云:「且畢竟如何是定?」師云:「收得安南,又憂塞北。」便打。
僧問:「古人道:『你有拄杖子,我與你拄杖子。』意旨如何?」師云:「志同道合。」僧云:「『你無拄杖子,奪卻你拄杖子』,又作麼生?」師云:「病退藥除。」僧云:「如何是拄杖子?」師云:「大眾仰觀。」僧禮拜,師云:「逢人不得錯舉。」
僧問:「萬境俱侵時如何?」師云:「指不自觸。」僧云:「逢緣不借時如何?」師云:「更來討甚麼碗?」便打。
僧問:「山中猛虎以肉為命,因甚不食其子?」師云:「畜生猶有者箇在。」
圍爐次僧指火云:「者箇還雕琢得麼?」師云:「再添些柴炭來。」僧云:「過後如何?」師云:「光透大千。」
僧問:「大死底人卻活時如何?」師云:「更與本分草料始得。」僧擬議,師便打。
僧問:「十方諸佛呼為奴,歷代祖師喚作婢。且道主翁居何國土?」師云:「驢前馬後。」僧云:「拄杖子化為龍吞卻乾坤了也。只如乾坤作麼生吞?」師云:「開口見膽。」僧云:「一枝梅破臘,半夜日穿窗。且道屬誰家宗旨?」師云:「方於類集。」僧擬議,師打云:「逢人但恁麼舉。」
眾車水次有問云:「嘗聞將在謀而不在勇,力若不加,車輪因甚不轉?」眾無對,僧舉似,求代語,師代云:「眾位師發狠車,某甲到庫房裏討茶果來。」便行。
僧問:「出息不涉眾緣、入息不居蘊界時如何?」師云:「猶是時人窠臼。」僧云:「和尚又作麼生?」師云:「進前來向你道。」僧擬議,師便打。
系問:「無角鐵牛眠少室,且道有甚麼用處?」師云:「留待牽犁拽耙。」
話次偶小貓至,師云:「者箇貓兒生得伶俐。」緒云:「者樣伶俐因甚被南泉斬卻?」師云:「既被南泉斬卻,因甚又在者裏?」緒云:「者是和尚底家風。」師云:「料掉沒交涉。」緒云:「既被南泉斬卻,因甚又在者裏?」師指云:「貓,貓。」傍僧復如前問,師打云:「者野狐精。」
僧問:「蚯蚓因甚化為百合?」師云:「眾生顛倒。」僧云:「板鳴因甚犬吠?」師云:「一家有事百家忙。」僧云:「貓兒因甚愛捉老鼠?」師云:「放過則不可。」便打。
僧問:「古人道:『偷心死盡,方堪入道。』只如偷心作麼生死?」師云:「明眼人前莫說夢。」
僧問:「如何是普眼法門?」師云:「篩籃罾網。」
因居士舉先儒道:「讀一部《華嚴經》,不如看一艮卦。」時有客問:「只如《易經》從甚麼處起?」先儒以手劃一劃云:「從者裡起。」客曰:「者一劃又從甚麼處起?」先儒無對。士求師代語,師代云:「甲戊庚牛羊。」士云:「甲戊庚牛羊意旨如何?」師云:「問取起卦先生。」士云:「連者一劃撻抹時如何?」師云:「恁麼則覓起處不得了。」士乃領旨。
僧問:「船子和尚囑夾山云:『汝向去,直須藏身處沒蹤跡,沒蹤跡處莫藏身。』如何是藏身處沒蹤跡?」師云:「有佛處不得住。」僧云:「如何是沒蹤跡處莫藏身?」師云:「無佛處急走過。」僧云:「船子道:『我三十年在藥山秪明斯事。』如何是斯事?」師云:「三千里外逢人不得錯舉。」僧云:「謝師荅話。」師云:「摘楊花,摘楊花。」
僧問:「古德云:『莫謂無心便是道,無心猶隔一重關。』只如者一重關作麼生透?」師云:「莫作箇解會。」僧云:「某甲即不然。」師云:「你又作麼生?」僧云:「不勞重下註腳。」師云:「千重萬重。」復以偈示之:「饑來便喫飯,倦來便打睡。一切事尋常,莫作尋常會。」
僧問:「古者道:『見過於師,方堪傳授。』世尊三昧因甚迦葉不知?」師云:「好兒終不使爺錢。」
師問心鑑:「心如明鏡臺,因甚不得他黃梅衣缽?」鑑無對,復舉問師,師云:「更買草鞋行腳始得。」曰:「即今親近和尚又作麼生?」師云:「打破鏡來與汝相見。」
僧問:「如何是『海底泥牛啣月走』?」師云:「是大神咒。」曰:「如何是『巖前石虎抱兒眠』?」師云:「是大明咒。」曰:「如何是『鐵蛇鑽入金剛眼』?」師云:「是無上咒。」曰:「如何是『崑崙騎象鷺鷥牽』?」師云:「是無等等咒。」僧曰:「此四句中有一句能縱能奪、能殺能活,且畢竟是那一句?」師云:「菩提薩婆訶。」
僧問:「因甚趙州道狗子無佛性?」師云:「為伊吠虛逐塊。」曰:「因甚又道狗子有佛性?」師云:「灼然一喚便回頭。」
僧問:「既是龍生龍子、鳳生鳳兒,因甚道朱門生餓殍、白屋出公卿?」師云:「不見道『男兒當自強』?」
僧問:「洪波浩渺,白浪滔天。不假扁舟,如何得渡?」師打云:「到家何必問途程。」
僧問:「一子出家,九祖生天。因甚目連母墮地獄?」師云:「癡人前不得說夢。」復以偈示之:「出家功德實難酬,九祖生天第二頭。若識本來真面目,六凡四聖水中漚。」師偶恙,因僧問:「如何是祖師西來意?」師云:「山僧今日煩躁。」
僧問:「撥草瞻風,秪圖見性。只如性作麼生見?」師云:「面皺只因陪笑得,背駝還為打躬多。」僧云:「見得自性,便了生死。眼光落地,生死作麼生了?」師云:「當初只道茅長短,燒了方知地不平。」僧云:「了得生死,(便知)去處。四大分散向甚麼處去?」師云:「風送泉聲來耳畔,月移花影到窗前。」僧擬議,師打云:「不得向者裡躲根。」
存莽嚴宗伯問:「先聖云:『朝聞道,夕死可矣。』且道聞底甚麼道?」師擊案云:「還會麼?會得則根塵脫落,不會則循聲流轉。」嚴云:「只如悟道底人,還是生在天上生在人間?」師云:「應以宰官身得度者現宰官身,應以比丘身得度者現比丘身。」嚴乃欣服。
師問瀛渤:「不與萬法為侶者是甚麼人?」渤云:「惟我獨尊。」師云:「山僧聻?」曰:「臨機不見師。」師云:「放汝三十棒。」
僧問:「如何是有佛處不得住?」師云:「龍門無宿客。」僧云:「如何是無佛處急走過?」師云:「鳥道絕行蹤。」僧云:「只如道三千里外逢人不得錯舉,如何得不錯舉?」師云:「者漢話墮了也。」遂乃連棒打退。
侶巖荷禪師語錄卷之五
嘉興藏第 39 冊 No. B452 侶巖荷禪師語錄
侶巖荷禪師語錄卷之六
侍者成純記錄
偈
虞山金水若居士有晚年惟好靜之作,持以質師,師曰:「不識玄旨,徒勞念靜。」遂以偈示之,次來韻。
忘機何必隱深山,心若空時身自閒。但得現前諸念盡,母勞重把六門關。菩提有種休他覓,煩惱無根莫妄刪。饒舌淨名曾說破,那伽只在笑談間。
壽法雷和尚
文章德業足包天,應世雄才靜裏蠲。幻字肯存先覺譜,清名惟入祖燈傳。勒回河北千秋運,剷盡諸方五味禪。昨夜虛空宣壽量,言兄法系永綿綿。
客中偶感
離鄉兼得度,瞬目已三秋。塵念今雖遠,師恩愧未酬。志同冰雪冷,身逐水雲遊。謾說心燈續,荷衣憶上流。
壽燈法師
憶昔深林植聖基,俄然德業冠當時。玄機肯讓瑯琊辯,玅悟還同良遂知。言下頓開生佛面,聲前掃卻斷常疑。人天共祝燈王座,權把須彌作壽儀。
客中壽友
知音今偶遇,桃李競爭妍。幸值中和節,喜逢大慶年。同袍皆進獻,埜衲豈空拳?拈得天心日,權為祝壽錢。
慰仲紓陳居士
未疾維摩乍臥床,靈山傳敕勸敷揚。為憐捏目空中妄,欲醒迷頭鏡裏狂。但見有身多病苦,誰能去藥把心忘?且將香積頻頻獻,應驗文殊不二方。
哭本師和尚
曾記當年入室時,麤拳毒棒驀頭椎。冤深徹骨難分雪,幾度思量幾度悲。
豈料吾師遽爾歸,法門此際實艱危。謾言大地無依怙,正眼寥寥說向誰?
春日示徒
塵緣頓棄事非常,好把身心晝夜忘。莫道園中花易見,曾經無限雪和霜。
學道如撐逆水舟,一篙稍緩即隨流。而今幸遇風帆便,努力前行莫轉頭。
示禪者住山
與世無心堪入道,塵緣淨盡可居山。為僧應了為僧事,不了為僧也是閒。
輓潘文卿居士
相逢一語便相迎,促膝論心把見呈。機偶遲思忙打趁,由來埜衲不容情。
看破如何更著乖,塵緣熾盛道心衰。晴乾未作歸家計,驀雨臨頭悔不來。
不生一念諸緣寂,逐妄馳求徒自忙。今喜身心無別慮,回頭本地看風光。
輓術士
歷盡風光八十春,乾乾唯德自相親。而今夢破應須覺,濟世金丹莫外詢。
護生蓮社次韻
淨域不居塵不染,撈蝦摝蜆事偏新。刀頭突出孃生面,優缽花敷劫外春。
題活埋軒贈友
誰人肯向死前休,獨許吾兄出一頭。看破世間榮辱事,故將醒眼伴荒丘。
贈五聖閣華嚴道者
忘機何必隱深巒,布袋橫拖宇宙寬。覿面已知華藏海,逢人謾說酒臺盤。
贈友
陋巷簞瓢意自如,乾乾惟讀古人書。年來看破浮雲也,三顧從教不出廬。
贈定道者
極力匡扶賴爾身,人情爭似道情真。弁陽山子如吞卻,好與龐公作比鄰。
贈繼龐道者
滿載瀟湘徹底傾,西江吸盡悟平生。笊篱賣弄家風別,撈漉含靈出愛阬。
贈聚道者
不惟金湯法社,時參趙老機緣。若透其中端的,可與佛祖齊肩。
贈道場山老殿主
念年擇火與焚香,猶未知身是道場。一片慈心巖虎伏,兩行玅偈洞龍降。飯生臺畔群鴉集,補衲階前萬慮忘。須信黃梅承記莂,栽松憶昔破山陽。
贈萬月上座
廓落無依全聖智,瞥興一念瞖生睛。儻能直下離諸妄,性德昭然萬月明。
贈省牧禪人
省得牛兒何用牧,山童自向巖邊宿。從教隨分納些些,露地橫眠春▆綠。
贈系道者
羨爾頻將世念刪,杜門卻客勝居山。還須更進竿頭步,直透吾宗向上關。
贈緒道者
數載從余苦切磋,規模楞角盡揩磨。而今正好頻雕琢,把住塵勞驗若何。
贈紹道者
甘貧樂道世間稀,出入公門愈見奇。若向竿頭重進步,輝天鑑地丈夫兒。
贈經道者
儒釋從來無二致選官選佛豈多爭丈夫志在經天地何似心空繼祖燈
牧牛偈示徒
我昔山中曾牧牛鼻繩拽脫懶拘收而今放▆▆▆地倒臥橫眠得自由
惟慶禪人回里省師志修淨業偶偈示之
踏得自家田地穩娑婆極樂總徒然心光圓滿含沙界豈在尋常染淨邊
一缽千家飽便休得風流處且風▆▆知苦樂皆▆境達境惟心莫外求
詠祖華次演祖韻
皎潔靈根非外得芬芳五葉一花生色香迥出人間世不假栽培本現成
數珠贈量道者
燦爛心珠體自圓他方此土只如然為君拈出龜毛索儒釋將來一串穿
雪獅子
毋論哮吼驚群獸皎潔身心豈易觀不自作威難近傍真風匝地逼人寒
秦峰觀海
萬派千岐一滴收歸源始得不隨流須知更有深深處說與兒曹莫外求
鐘
紅爐百煉露真容滿腹經綸孰與同欲識聲光動大地當知全在裏頭空
拄杖
廉纖迥脫性條直挺特風標眾所欽佛祖當機難近傍為人徹底不容情
香爐
纔離娘懷心已灰受他磨琢幾千回人前莫笑常開口吐出清香遍九垓
爆竹
兩頭坐斷絕安排一線纔通正眼開觸著為人方便處驚天動地語如雷
題覺夢軒
覺了返觀夢裏身夢中不異覺時人而今夢破何須覺夢覺分明眼上塵
捏目戲言
空花空朵葉還空長短枝枝滿太空落得眼前空鬧熱收成結果總歸空
淨土偈
雲棲蓮大師舉自性西方惟心淨土拈云若直指西方豈但去此過十萬億佛剎為非也說箇自性已涉程途若實談淨土不惟寶池金地種種莊嚴者非也纔道惟心已成垢物去此二途畢竟如何是西方淨土參。
諸佛閫奧祖師心髓總被者老人發明殆盡予不自揣以偈贅之。
紅稀綠暗夏初長紫燕呢喃遶畫樑不識此間真教體更從何處覓西方
彌陀切莫向他求只要當人放下休雲散一輪光皎潔更嫌何處不風流
酒樓歌妓音聲細肉案屠兒語話麤忽地喚回霜夜夢彌陀元不異凡夫
避喧求寂身中刺滅妄趨真眼裏瘡心地不生諸所見何分東土與西方
鬧市孤峰同措足魔宮佛國共安居人言念淨蓮華發我道心空境自如
雲橫谷口空山靜花落谿邊野水香欲識彌陀真面目分明遍界不曾藏
泥犁不斷貪瞋苦極樂常聞戒定香識得報緣俱是假生天作佛任他忙
諸有空時萬法忘松風晝夜為敷揚眾生顛倒愚癡習盡是彌陀常寂光
山居十偈
焚香
非空非木亦非煙徹透三千及大千生佛未形全體露香嚴從此鼻遼天
禮佛
不住中間與兩頭恒沙玅義一時周雖然物物皆成現無相應須有相求
汲水
或問居山經幾秋谿深長杓句相酬離波覓水人無數罕見通源達上流
採薪
倒樹尋根直下休歸來不復更他求可憐枝葉摶量者爭是爭非空白頭
掃地
大地本來無寸土更從何處著塵埃橫拈倒用皆方便只要勞生眼自開
烹茶
無賓主句火爐傍今古何人解舉揚有問只須向伊道青絹扇子足風涼
栽松
天然骨格自凌霄親手移栽最上椒非但古今為榜樣須知不逐四時凋
灌園
旋旋鏟除閑草木時將心地灌鋤耕何期不用栽培力無種靈苗觸處生
宴坐
空生巖下無消息爭奈諸天花雨何三際十方俱坐斷笑他多口病維摩
經行
飯罷林間信步行山花野鳥笑相迎白雲流水談空諦說道無情即有情
雪日同法雷和尚山居八偈
圍爐
法雷震
凍踡雙腳下蒲團歲歲遭他徹骨寒門外好山看不得一爐榾柮且相安。
連朝積雪掩柴扉抖擻多年破衲衣寒氣相侵無計較爐中品字是生機
看山
東嶺西岡遍著花放開雙眼不會遮莫言別有孤峰在淨地何勞更攃沙。
幾樹銀花看不足相邀攜杖出松關誰知卻被白拈賊偷去門前大案山
冰澗
涓涓淺溜不聞聲莫問源流一鑑平大海任教寒氣滿自翻波浪拍天行。
澄清徹底未為優滴水冰生第二頭若要十成無滲漏須教大地絕纖流
簷凌
點滴相緣幻爾躬虛簷自託掛寒風忽然杲日當空出滿目晶熒一水融。
滴滴相承孰可通試將端的問龐公當初聞道水無骨今日看來似不同
寒花
庭際紅梅欲吐香被他寒勒盡摧藏只須揭起雲中日依舊風前播遠芳。
矻立巖阿傲雪霜幾番徹骨愈馨香但知孤榦藏山塢誰料佳名播遠方
折竹
幾筒瑯玗挺碧霄連朝積雪不相饒陡然一折全聲現露出香嚴滿而嬌。
一尖纔露播藂林高節頻遭風雪侵啐地折兮嚗地斷方知箇裏本無心
饑雀
相呼相喚似惺惺飛去飛來不暫停一粒飽君休別覓樹頭遺子是冬青。
本有一時俱打失波波空向外邊飛回頭若識家中寶百劫千生更不饑
啼鼠
靈鼠親人白晝啼只知求食別無知大梅老漢輕分付惹得狂風遍地吹。
相逢謾說道途艱冷淡隨時莫改顏且待來年三二月山花山果任君攀
一雲四景
大塔影(地影七段相次路問其中本大尖削正如塔之臥地土人呼為大塔影)
通身綿密難窺覷覿體崔嵬不可攀欲令含靈離苦趣故遺影跡在谿山
獅子口(山岩名也)
凜凜威風孰敢當千妖百怪盡潛藏全身突兀無人識只見渠儂一口張
缽盂峰
大庾嶺頭攜不去而今拋出在人前儂家豈是無收拾留待他年作正傳
隱山泉
一泓清冷映空山徹底無波體自閒只為利生心不盡分身流轉向人間
五欲偈
財
或行或坐獨披襟幾度臨風對月吟肱曲作枕惟自樂不知人世有黃金
色
觀己形骸渾不淨肯從餘處起閒愁諸般好惡皆前境達境惟心得自由
名
逃名何必羨巢由隨分三平兩滿休世事靜觀惟自得不知若箇是同儔
食
一念無求諸想盡饑來但覺野蔬香有時獨步空階上只見紛紛蟻子忙
睡
隨時豐儉絕追攀贏得身心鎮日閒衲被蒙頭伸腳睡肯將清夢落人間
一佛居
真淨界中纔舉念人天從此費分疏倘能直下明端的六合都盧一佛居
登道峰翠薇閣
傑閣排空上宗風念虎蹊坡僊留勝跡弘祖有拈提鳥解啣花舞雲來擇樹棲憑欄時一瞬自覺別峰低
月室
情隨物轉神多昧斂念回看眼自開匝地普天無限意一齊同入此中來
六窗緊閉心何切綿密工夫不放開者裏若還通一線徹頭徹尾透將來
方竹拄杖
用之則行捨之則藏端方其節自命非常
扶老挈弱性直心空立身方正不與眾同
筆
英豪肯被閒拘管脫白披緇暢本懷為了聖凡情解事拖泥帶水出頭來
拂子
究到羅紋結角處幾回屈曲露真機當陽展拓驅龍象佛祖從教聽指揮
燈籠
暗室高低總不欺腳根下事始無私光前耀後誰相似了了分明只自知
供香(代)
只此現前一著拈來迥脫根塵穿卻遼天鼻孔證取五分法身
燈油(代)
點著箇中消息遍界光明烜赫若向者裏承當何止福田利益
靜室
荷衣松食白雲鄰爭似街頭等箇人驀遇佈金賢長者卓錐有地孰云貧
米
與世不干諸境寂饑來無地覓松花因思昔日廬陵老米價曾拈驗作家
施茶(代)
流金爍石火雲天熱惱時聞客路邊若得渠儂身暢快趙州公案請君圓
戒衣(代)
威儀嚴整古規模無奈袈裟破碎多幾度裁雲補未就拈來特地告檀那
重裝五百羅漢(代)
各逞風流誇好手漫天網子一齊收令渠皮骨通身換若遇知音自點頭
華嚴期齋單
百城煙水參知識樓閣門開接善財欲透重重無盡義饆饠䭔子下將來
雪彌勒
因緣示現實奇哉大地從教絕點埃世界身心成一片龍華何必待當來
琉璃
箇中消息幾人知點著些兒徹四維一切聖賢光影裏輝天鑑地更由誰
香爐
兩耳閒閒聽自然幾回推出在人前心灰孰謂無言說五分法身親口宣
鐘
曾向紅爐煆過來當陽扣擊語如雷晨昏歷歷驚襲聵能使華胥夢裡回
磬
千搥百煉方成器大座當軒悅眾心法要咸承親指示人天瞻仰聽圓音
木魚
豈是龍門點頞回心空直使愛河摧自從代佛宣揚後歷歷聲光遍九垓
風
憶昔曾將劫火吹三禪天子盡攢眉煙塵掃蕩尋常事大地承渠一力持
無所從來無所去寂然不動遍虛空詰其本際離諸相誰敢將他喚作風
贈偉南法弟止影潯溪
大隱由來入市廛和光導物豈徒然言前勘破臺山語棒下掀翻普化顛剪燭攤書嵇古範杜門高枕慕先賢他年重振滹沱令滴水從教浪潑天
示般若會諸友
持戒持經修福者住無所住始相親聲求色見皆邪行不識如來淨法身
金剛正體離諸相只要當人眼自開乞食歸來趺足坐空生何故歎奇哉
身命資財數若沙布施供養福無差有為畢竟皆虛妄達本忘情始到家
示蓮社諸友
澄心觀想未為真禮誦無非助道因若得胸中諸念盡蓮華國裏現全身
原書闕
讚
出山像
皇宮既捨入山來何事匆匆又復回不說自家無定力向人猶嘆道奇哉
布袋和尚
睹史陀天不肯住街頭立地等阿誰逢人未語先陪笑半賣風流半是癡
觀音大士
聞性空兮空不立渾然一片利生心嚴中縷葉常趺坐是則名為觀世音
初祖
流沙遠涉總徒勞密意何曾有一毫語不投機蘆作渡浪頭爭似問頭高
金粟天老和尚
老漢一生倔強果是人難近傍擊毒鼓於機前置金圈於掌上斷盡衲僧命根滅卻正法眼藏對
天子賣弄風流笑諸方依模畫樣非但佛祖成冤直教父子生謗而今狹路重逢某亦當仁不讓試將惡水驀頭傾驢糞燒香為供養
華山見老和尚
吾師德相實難量體若冰輪行若霜立挽頹綱扶正法典型後學冠諸方
業師浪老和尚
師嗣南澗問和尚新安籍寓瓜洲養母三十年題住處名睦菴予薙染後即命參方。
睦州何異我師翁作略機宜事事同卻令雲門參鳥骨至今千載仰高風
烏山滄冰老法師
山川歷遍幾辛艱覓得巖巒自放閒偶爾禪餘詮教法名將義虎播人間
東昇禪師肖像
兩眼閒閒笑滿腮自歌自拍自徘徊調高孰謂知音少坐倚梧桐待鳳來
眾居士行樂
齊眉舉案真堪羨各佩輪珠百八顆有願雙雙生淨土同聲相應念彌陀
跏趺牛背絕塵蹤瀟灑悠然孰與同不貴金丹忘世味指揮如意任西東
男婚女嫁渾無事坐看橋流水不流聞說東林多逸士相邀占斷白雲頭
嘉興藏第 39 冊 No. B452 侶巖荷禪師語錄
侶巖荷禪師語錄卷之七
侍者成純記錄
雜著
因禪者育王禮舍利求示語
師舉世尊示隨色摩尼珠問五方天王曰此珠所作何色時五方天王互說異色世尊藏珠復抬手曰此珠所作何色天王曰佛手無珠何處有色世尊曰汝何迷倒之甚吾將世珠示之便強說有青黃赤白色吾將真珠示之便總不知時五方天王悉自悟道若向者裡著得雙眼未到育王早已見佛舍利了也其或未然不妨親到彼中以至誠心四事供養恭敬禮拜然後見紅見白見大見小見佛見光或見不見直下洞徹根源知他落處釋迦即是上座上座即是釋迦無二無二分無別無斷故如或情存彼此妄生異見只此便是隨眾生心循業發現而已若要見佛真身舍利更買草鞋行腳始得。
齋僧疏
淨名居士在毘耶城中運神通力以遣化人詣上方度四十二恒河沙佛土到香積如來所持彼香飯供養諸大菩薩及大弟子等令彼各各充足毛孔皆香聞此香者身意快然於七日後聲聞人未入正位者入正位未發菩提心者令發菩提心乃至得無生忍至一生補處然後乃消此實不思議事也茲者苕城古稱福地善知識剎竿相望往來參詢者挨肩接踵餘處俱有齋僧接眾之所惟本郡寂然行腳高士為道間關枵腹而過未免厚望於伊蒲況法海津梁檀波最勝能知人饑渴勞苦而軫念之即是慈悲佛性山埜久發斯願奈時緣未就適與數道友商之眾皆曰善欣然樂從誠恐力不從心又不忍其勝事隱而獨擅故告之大護法長者各出手眼如淨名居士共發不思議心運不思議神力作不思議勝事令雲水僧眾各各充足香積如來現前即是所獲福德壽命智慧辨才三昧解脫等又豈思議所能及哉。
放生引
蓋謂放生者以廣慈愛之善行也且夫含生之類雖形體各異而憐母愛子畏死貪生種種情念又何殊於人哉願諸仁發同體大悲之心行戒殺放生之事戒殺以免短促疾厄放生實為延壽增嗣積養慈心作當來人天基址成佛正因更祈互相勸化則功德善緣不可思議矣。
直指歸元說
三界無別法惟依一心作了心無所依見諸法實相所以道理隨事變業藉緣生事得理融返常合道又云依本覺而有不覺因不覺而有始覺心外無法法外無心心法兩亡本始不二名究竟覺原夫寂滅一心體絕聖凡修證不屬迷悟因果非思非議離相離名絕對絕待無住無依但真如不守自性而能隨緣忽於清淨心中瞥興一念乃逐境生情隨情造業隨業受報死此生彼輪迴六道而不休息此則依本覺而有不覺也倘遇善知識開示知身是幻悟世無常生老病死眾苦交煎遂乃生大厭離立大誓願頓捨世間深重恩愛發出世間無上道心屏絕萬緣單提正念毋論動靜忙閑不拘苦樂逆順心心無間念茲在茲忽然心花發明徹見本來面目此則因不覺而有始覺也到者裏只須求本色宗匠施格外鉗鎚撥轉向上關捩掃除聖解凡情擊碎兩處牢關掀翻佛祖窠臼別有生機一路不攀從上枝條此則名為究竟覺也祖祖相傳佛佛授受惟此一事實餘二則非真此事人人本有個個不無直下發真歸元則世出世間了無餘蘊矣。
師謂諸參徒曰夫善知識者乃紹隆佛種之人也所貴乎識見精明機用超卓行履端正志願堅強識見精明者始可續佛心宗傳持慧命機用超卓者方能辨魔揀異琢玉烹金行履端正者可以典型後學模範人天志願堅強者故乃等心死誓流通正眼其或未然何得名為善知識。
師謂諸參徒曰善知識出世行道非圖名聞利養熱鬧門庭實謂流通正眼導利人天接引後毘傳持慧命常住經營全賴執事劻勷賢能贊佐故爾現前景仰後世欽崇倘座下無得力之人院務知識兼之日浸月漸較短論長縱使常住豐盈難免流俗欲其經大傳遠豈可得乎凡有志於承先啟後者又不可不察焉。
師謂諸參徒曰參學不得力便生懈怠心昏沉瞌睡常處醉夢之鄉雖無惡業可造然實無善法可修慧性難明智光仍蔽未免徒喪光陰虛消信施其過亦非小矣原夫參者窮究性源辨明真妄學者精研妙理揀擇正邪凡有志於斯者只須發勇猛心立堅固願焚膏繼晷日新又新必至大悟大徹而後已慎勿更蹈前轍而不自知焉。
師謂諸參徒曰凡為僧者貴在知因識果儉樸存心惟道是求勿外貪染須知粒米寸絲實乃檀信之脂膏今假為入道之助緣耳汝之道成彼福無量所謂自利而利他也倘不思忖來處道業荒疏無愧無慚恣意妄費者後當牽犁拽耙以償之可不懼哉夫器者以其能為載物之用喻如人之能載道也觀諸丰標挺特氣度汪洋言皆合道事必師古乃人人器之謂處世必然致君澤民匡時秉政移風易俗緯地經天出世定為人天師表佛法棟梁清振一時美流千古此之謂大器也今人不達斯義卻將儉樸存心之高士為小器返以莽蕩無知之愚人為大器何乃顛倒錯謬之甚耶真所謂愚中之倍人也汝等又不可不知焉。
師謂諸參徒曰為人子弟以事父兄師長者因其和顏軟語曲盡真情故名曰孝居下敬上依教奉行曰順粗言唐突▆色乖張曰忤處卑慢尊違情拂意曰逆古云孝順原夫天性忤逆實由縱情但孝為人天所欽逆則鬼神皆惡孝乃善行之始逆在過咎之先孝是聖賢之基逆即三塗之本損益非他昇沉由己噫可不勉諸。
因禪者請益獨腳頌示之
師資道合同時啐啄得意忘言子覺母殼子母俱亡除病去藥大用現前應緣不錯。
續普賢菩薩發願偈
願我臨欲命終時盡除一切諸障礙面見彼佛阿彌陀即得往生安樂剎續曰不違安養入娑婆分身無量修諸行誓弘正法度眾生至佛菩提而不退。
偶言
病從業生業由惑起惑因不覺不覺依心自心若明雖病而無病也自心不明茫茫於業識之中縱勇健如力士實病之藪也此尋流得源之妙劑耳。
衲僧家日用應緣直須大用現前隨宜得妙不存軌則不踰矩如是則玄要料揀悉在其中矣。
於生死中無纖毫疑礙此見理真實之驗也神通聖末邊事不必論故曰於理明徹於事無虧。
富貴功名聲色貨利無常耶妙淨明心本元自性真常耶趨無常而捨真常者比比有誰肯棄無常而守真常者哉正所謂迷己逐物眾生顛倒也。
業隨報盡報逐時消苦樂相傾何關我事所以道何期自性本無搖動。
梵語佛陀此土云覺覺即不迷不迷則日用應緣念念不隨聲色轉念念不被見聞惑如此方名念佛人是箇了事漢即五濁而為極樂矣不然今日五千明朝一萬未免徒事空名耳祖師云空誦但循聲明心號菩薩念經念佛者當體此意。
有居士舉楞嚴經虛空消殞有疑質師師曰此何必疑經云晦昧為空又云迷妄有虛空當知虛空乃自心中之迷昧耳自心若明迷昧全消故曰發真歸元虛空消殞矣士乃豁然。
有居士問世間人作何等事是定業何等事是不定業求師方便開示愚迷師曰世間人未遇善知識未聞正法不知因果作諸不善是不定業何故倘遇善知識開示知因果罪福或不敢作故名不定既遇善知識開示知因識果忍心順習作諸不善是為定業於後縱有修持亦當受報如師子尊者等然雖如是定業亦不牢久譬如夢中遇難被縛覺則如故若得妙悟達境惟心豈復更有苦樂欣厭者哉士乃領解再拜而去。
有僧問柢如孔子所論性之至理與祖師所指見性之義如何師云難言也孔子謂喜怒哀樂之未發者乃渾然天理也曰明德白至善曰無聲無臭至矣故謂之中發而皆中節者乃天理流行而同塵闡道也故謂之和以此中和之道而於天地萬物之理則一以貫之故君子朝聞而夕死者得無憾焉若與祖師所指較之似隔一間不見古德云切忌向未生時著到又云言前薦得猶為滯殼迷封又云中亦不立所以雲門大師云直饒盡大地無纖毫過患猶是轉句不見一法始是半提更須知有全提時節僧曰如何是全提時節師云師子咬人韓猛逐塊遂乃連掌打退。
佛事
本師和尚忌日掛真設供云巴陵三轉語掛人唇吻楊岐女人拜笑倒傍觀又何必卷卻幀子合卻缽盂說甚麼東家作驢西家作馬總不落時人圈縷也須知別有生涯且道即今又如何施設良久云恩深轉無語懷抱甚分明。
業師浪山老和尚訃至掛真設供云黃葉蕭蕭落滿山凝然獨露我師顏大悲千眼難描邈那許時流覷一班恭惟 師翁老和尚行同皎月德重須彌晦跡城隍過隱山之操杜門養母高睦州之風始探驪珠於教海窮源徹底復整鉗鎚於密室琢玉烹金推荷在百尺竿頭更教向他山進步處身於萬仞峰前盡大地湊泊何從秪如驀劄相逢畢竟如何親近乃奠茶云飯罷即斟茶問訊依次立。
雪蒼法兄設供云頹綱立挽展全機縱奪臨時孰敢窺一片雄心光祖道未清魔孽已潛輝法門不幸梁棟傾摧哲人已往後學何依此其時也且道威音那畔還有者箇消息也無乃炷香云既是家裏人何必重饒舌。
葦菴法兄設供云相逢不拈出舉意便知有本是同根生何用揚家醜乃炷香云放過則不可。
祗樹林和尚掩龕挺特孤標世所珍凌霜傲雪事偏新芳葩正吐風前萎欲振先宗願未伸恭惟瞿仙瑋兄大和尚僧中鸞鳳法苑神龍正氣凜然真風奕世立志挽頹綱說甚山高海闊赤肩扶祖道從教地久天長正欲高懸慧照何期遽斂春光末後把住牢關故乃全身奉重諸兄弟還知祗林和尚為人處麼遂掩龕云坐斷生死涅槃方顯大機之用。
祖母蔣氏超妍優婆夷設供云世念紛紜夢裏萬般俱有人情憎愛覺來一物全無要須直下承當頓見本來面目所以道無常生死法與我不相干若能如是解何用哭蒼天既不用哭作麼生是報恩底句金蓮從地湧寶蓋自天垂。
先嚴徐公福智優婆塞設供云父母非我親誰是最親者擬心即錯諸佛非我道誰是最道者動念即乖最親最道處薦得儘足自由只如不擬心不動念時又作麼生良久云家醜不可外揚。
先慈吳氏超有優婆夷設供云毘嵐園內降生忉利天宮說法非但報德酬恩永作人天軌則然雖如是乃炷香云也少者著不得。
繼慈劉氏超靖優婆夷設供云亦非聖亦非凡到者裏孰分人我不思善不思惡恁麼時何有冤親此余三十年前在俗之語現前親屬各各共知茲因省覲慈幃何期謝世正所謂撒手到家人不識了無一物獻尊堂只得舊話重拈聊伸供養且道老母即今在甚麼處乃炷香云當堂不正坐豈赴兩頭機。
亡弟超越優婆塞設供云生不在我前死不在我後前後死生關直下急須透透得也古釋迦不先今彌勒不後誰弟誰兄孰長孰幼裂破無始愛網掀翻聖凡窠臼剎剎塵塵露本真世間出世俱成就。
方成紹起座女嫁男婚事事彰無生話已熟商量雖然聚首團圞好囑累承當豈可忘紹道者願須強勿輕五濁耽安養直向吾宗作棟梁。
王超燧點主本有智光渾莫睹無端咸被識情封為君點出金剛眼一念還觀萬境空。
潘成慶點主六十九年夢幻軀夢中作夢枉奔馳若還識得夢中主方是全身解脫時潘成慶還識夢中主麼若也識得天上人間得大自在其或未然山僧不惜眉毛為汝點出乃點云只者是。
純沙彌剃度志願如山不可移飧冰囓檗更忘疲為僧應了為僧事莫負青青兩道眉作麼生是為僧底事若要九祖生天須是心空及第。
義沙彌剃度脫白披緇豈偶然當知夙有大因緣好看古德真風在立雪齊腰志更堅。
敬沙彌剃度善來佛子鬚髮自落如貧得寶似病與藥蕩滌累世冤愆解釋多生愛縛若能堅忍不退自然離苦得樂作麼生是不退底句當知百行孝為先入道初心第一著。
顏沙彌剃度昨日夜叉頭今朝菩薩面菩薩與夜叉一切惟心現然雖如是只須識取自心始得。
助沙彌剃度既爾至誠來此地當勤精進絕周遮身心皎潔離諸垢是則名為真出家。
殿角有大蛛網破之復成者再四偶對云蜘蛛蜘蛛汝之覺性本自清淨只為情生智隔想變體殊迷失本心妄執我人起諸邪見以是因緣故獲斯報我今破卻汝網令汝永滅貪瞋歸依三寶不墮三塗當處出生隨處解脫作麼生是解脫底句遂破網云不勞彈指力群生出蓋纏(自後不復更見)。
放生云當體全空清淨身切忌無繩而自縛觸處分明解脫場隨其所住常安樂。
對靈小參一念普觀無量劫無量劫事即如今如今覷破者一念須識如今覷底人且畢竟如何是覷底人夏母吳氏老孺人還委悉麼若向者裏覷得破便見聖凡如幻影去住等空花八十一年前覓生相了不可得八十一年後覓死相了不可得生死既不可得且道老孺人即今在甚麼處安身立命豎拂子云東籬黃菊綻西土白蓮開。
對靈小參正體本來無二致秪緣念異別形軀若能了達虛空性情與無情總不殊作麼生是虛空性要知念佛看經者問取穿衣喫飯人。
對靈小參萬緣脫去閒閒地一念回光達本鄉世出世間無罣礙何分東土與西方。
對靈小參世事茫茫沒了期從今放下得便宜還觀一念空諸有正是身心解脫時。
觀瀾上座火性海無波非觀莫證境風浩浩觸目瀾生苟非具眼孰辨端倪歸源達本一句作麼生道擲火炬云裂燄爐中翻白浪眉毛剔起好生觀。
超月優婆夷火三遷教子四德嚴身忙裏偷閑念佛將沒作有齋僧正好精勤修學何期月落中庭月落後如何冰河烈燄騰騰起火裏芙蕖朵朵生。
智環尼掩龕不下笠子勘俱胝超方眼正指點臺山路上僧作略非常苟非作者孰解如斯雖然此猶是途路邊事作麼生是到家底句遂掩龕云智照洞然十方坐斷。
慧修尼入塔聞思修慧初心三昧深入一門圓通無礙指塔戶云此中深固幽遠坐臥經行自在。
一如上座起龕卓卓的的一痾便了擔板禪和錯會不少竿頭進步較些些心境一如方恰好 火性空真火性火真空經行坐臥常在其中眼睫眉毛俱落盡從教何處不圓通(患痢)。
自勤禪人火目己勤將自己參從教識盡髑髏乾當知痛癢非他物直截分明為指南急薦取莫顢頇紅爐燄裏翻身轉天上人間任往還。
烏山監院火以火炬打圓相云般若解脫法身一一本來具足無端自昧家珍不覺情生智隔只顧向外馳求未免認曲作直逗到臨末稍頭方知一無所得山僧今日將自卑上座從前所有種種習氣縛作一處拋在烈燄爐中煆教塵盡光生徹見本來面目乃擲火炬云咄。
慧潮禪師掩龕恭惟羅漢堂頭慧公法姪和尚生平樸素為法忘年踐實履真遐邇皈敬一條鐵脊兩道青眉歷遍諸方乃受菩提記莂分燈續燄實為古南曾孫栽田博飯守先德之遺風樂道安貧作後昆之模範秖如化緣既畢別轉機輪一句作麼生道遂掩龕云聖凡俱坐斷全體露真常 起龕善惡不思諸緣頓寂天雨寶花無路而入雖然坐斷千差未是當人極則若要大用現前更進一步始得 舉火拶透牢關十方通暢遍界遍塵分身無量開方便門示真實相轉大法輪乃擲火炬云在火燄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