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號1615永樂北藏第183冊 大明三藏法數(第36卷-第38卷) , 〖明 一如等編集〗.txt
永樂北藏第 183 冊 No. 1615 大明三藏法數(第36卷-第38卷)
大明三藏法數卷第三十六 石八
上天竺前住持沙門一如等奉 勑集註
二十五圓通(出楞嚴經)
性體周徧曰圓妙用無礙曰通乃一切眾生本有之心源諸佛菩薩所證之聖境也而有二十五種者謂諸菩薩及大羅漢於六塵六根六識七大各各悟入不同故也此由阿難於楞嚴會上雖聞根塵同源縛脫無二之旨而未達圓通本根請佛開示如來於是問諸弟子最初發心方便令其各各自陳證悟之由使阿難曉了圓通法門所入之處也然論圓通本無優劣如來令文殊選擇而唯取觀音耳根者盖為此方之人耳根聦利聞法易解當以音聞而為教體故特取觀音耳根為入道之門也然不取陳那音聲者以聲本屬塵根有聞性故揀陳那居初觀音極後以見取捨之明亦根塵首尾相貫之意也(六塵者色塵聲塵香塵味塵觸塵法塵也六根者眼根耳根鼻根舌根身根意根也六識者眼識耳識鼻識舌識身識意識也七大者地大火大水大風大空大見大識大也梵語阿難華言慶喜文殊梵語具云文殊師利華言妙德)。
【一音聲】音聲即聲塵也謂憍陳那等在鹿苑中聞佛說四諦之法密悟圓理了達一切聲塵本然清淨無動無靜皆是常住圓妙之音於是得入圓通故云如我所證音聲為上(梵語憍陳那華言已知四諦者苦諦集諦滅諦道諦也)。
【二色因】色因即色塵也謂優波尼沙陀因多貪欲佛令作不淨觀於是觀色身不淨之相生大厭離悟諸色性歸於虛空空色兩忘本然清淨於是得入圓通故云如我所證色因為上(梵語優波尼沙陀華言塵性)。
【三香因】香因即香塵也謂香嚴童子聞如來教於清淨室修習禪定見諸比丘燒沉水香遂觀此香氣非木非空非烟非火即是本然清淨妙香於是開悟得入圓通故云如我所證香因為上(梵語比丘華言乞士)。
【四味因】味因即味塵也謂藥王藥上二法王子等於無始刼為世良醫一切草木金石之味悉能徧知承事如來了知味性非空非有非即身心非離身心皆是本然清淨妙味從是開悟得入圓通故云如我所證味因為上(刼梵語具云刼波華言分別時節)。
【五觸因】觸因即觸塵也謂䟦陀婆羅先於威音王佛所聞法出家於浴僧時隨例入室忽悟水因既不洗塵亦不洗體中間安然得無所有妙觸清淨本來無染於是得入圓通故云如我所證觸因為上(梵語䟦陀婆羅華言賢守)。
【六法因】法因即法塵也謂摩訶迦葉等因觀世間六塵變壞悟法性空遂修滅盡定以滅意根受想不起妙法開明消滅諸漏得無生滅遂入圓通故云如我所證法因為上(梵語摩訶迦葉華言大飲光滅盡定者謂受想心滅出入息盡而證此定也諸漏者謂由一切煩惱漏落生死也從憍陳那至迦葉是於六塵悟入圓通)。
【七見元】見元即眼根也謂阿那律陀初出家時常樂睡眠被如來訶責因是七日不眠失其雙目世尊示以金剛三昧遂得清淨天眼是故不因眼根能觀三千世界猶如掌果於是悟入圓通故云如我所證旋見循元斯為第一(梵語阿那律華言無貧梵語三昧華言正受亦云正定三千者大千中千小千也旋見循元者旋大千之見循真性之元也)。
【八息空】息空即鼻根也謂周利槃特迦於過去世為大法師祕吝佛法不肯教人後感愚鈍亦以宿有善因遇佛出家以根鈍故憶持如來一句伽陀經一百日終不能誦佛令安居數息攝心因是觀息出入剎那生滅之相豁然無礙得入圓通故云如我所證反息循空斯為第一(梵語周利槃特迦華言繼道梵語伽陀華言諷頌數息者息即鼻中氣息謂從一至十漸漸而數也梵語剎那華言一念反息循空者反背妄根循依真空也)。
【九味知】味知即舌根也謂憍梵鉢提於過去世輕弄沙門有牛呞(音詩)病佛為遮謗賜之數珠令常念佛清淨心地又觀舌根知味之性非體非物應念得超世間諸漏悟入圓通故云還味旋知斯為第一(梵語憍梵鉢提華言牛呞以其宿世曾作牛王餘習未除故食後常虛噍也梵語沙門華言勤息還味旋知者謂不著塵味不隨妄知也)。
【十身覺】身覺即身根也謂畢陵伽婆蹉聞佛說諸世間不可樂事因行乞食被刺傷足舉身疼痛即反觀覺痛之心無有痛覺本自清淨如是思惟攝念未久身心忽空諸漏虛盡得入圓通故云如我所證純覺遺身斯為第一(梵語畢陵伽婆蹉華言餘習純覺遺身者謂覺心純淨而遺失妄身也)。
【十一法空】法空即意根也謂須菩提於曠刼來心得無礙蒙佛開示性覺真空於是頓入如來寶明空海圓通境界故云如我所證諸相入非非所非盡旋法歸無斯為第一(梵語須菩提華言空生寶明空海者即如來所證明妙之理無礙深廣也非所非盡旋法歸無者謂能非之心所非之相悉盡無餘而轉諸法塵皆歸寂滅也從阿那律至須菩提是於五根悟入圓通)。
【十二心見】心見即眼識也謂舍利弗於曠刼來心見清淨後於路中逢迦葉波宣說因緣從佛出家於一切法照了無礙悟入圓通故云如我所證心見發光光極知見斯為第一(梵語舍利弗華言身子心見發光光極知見者由心見發明而圓照萬法也)。
【十三心聞】心聞即耳識也謂菩薩已曾與恒沙如來為法王子常用心聞分別眾生所有知見若有眾生修普賢行分身百千皆至其處摩頂擁護令其成就心聞圓通普賢境界故云我說本因心聞發明分別自在斯為第一。
【十四鼻息】鼻息即鼻識也謂孫陀羅難陀從佛出家雖具戒律心多散動世尊教其觀鼻端白遂觀鼻中之氣出入如烟身心內明圓洞虛淨烟相漸消鼻息成白心開漏盡諸出入息化為光明照十方界即得圓通故云我以消息息久發明明圓滅漏斯為第一(梵語孫陀羅難陀華言好愛歡喜漏盡者生死之漏斷滅也明圓滅漏者真性明了圓融滅諸有漏也)。
【十五法音】法音即舌識也謂富樓那弥多羅尼子從曠劫來辯才無礙世尊知其有大辯才以音聲輪教其發揚於是助佛轉輪成師子吼悟入圓通故云我以法音降伏魔怨消滅諸漏斯為第一(梵語富樓那弥多羅尼華言滿慈是其父母名因以稱之)。
【十六身戒】身戒即身識也謂優波離最初隨佛踰城出家親觀如來六年勤苦承佛教戒乃至三千威儀八萬微細行業悉皆清淨身心寂滅悟入圓通故云我以執身身得自在次第執心心得通達然後身心一切通利斯為第一(梵語優波離華言上首)。
【十七心達】心達即意識也謂目乾連聞迦葉波宣說如來因緣深義即頓發心得大通達如來惠其袈裟著身鬚髮自落游於十方無所罣礙由是神通自在圓明清淨故云我以旋湛心光發宣如澄濁流久成清瑩斯為第一(梵語目乾連華言綵菽氏旋湛謂旋復澄湛之性也從人利弗至目乾連是於六識悟入圓通)。
【十八火性】火性即火大也謂烏芻瑟摩久遠刼前性多貪欲有佛出世名曰空王說多[婬-壬+(工/山)]人成猛火聚教其徧觀百骸四支諸泠煖氣由是諦觀神光內凝化多[婬-壬+(工/山)]心成智慧火因此火光三昧力故得入圓通故云我以諦觀身心煖觸無礙流通諸漏既消生火寶熖證無上覺斯為第一(梵語烏芻瑟摩華言火頭)。
【十九地性】地性即地大也謂持地菩薩於徃昔時普光如來出現於世曾為比丘平填道路造作橋梁行諸苦行後世復值毘舍浮佛出現國王延佛設齋爾時平地待佛毘舍如來摩頂告言當平心地則世界地一切皆平因是即得心開見身微塵及與世界一切微塵等無差別即得悟入圓通故云我以諦觀身界二塵等無差別本如來藏虛妄發塵塵銷智圓成無上道斯為第一(梵語毘舍浮華言遍一切自在如來藏者即一切眾生本具真如之理藏也)。
【二十水性】水性即水大也謂月光童子徃昔刼中於水天佛所修習水觀觀於身中涕涶津液大小便利與世界外諸香水海水性一同是時初成此觀但見其水未得無身經無量佛方得無身與諸香水海性合真空無二無別悟入圓通故云我以水性一味流通得無生忍圓滿菩提斯為第一(無生忍者謂一切諸法本來不生於此法中能忍可印證也梵語菩提華言道)。
【二十一風性】風性即風大也謂瑠璃光法王子徃昔刼中於無量聲佛所蒙佛開示妙明心體及說世界眾生皆是妄緣風力所轉即於爾時觀此世界及與身心各有所動遂即覺了此群動性來無所從去無所至身心發光洞徹無礙而入圓通故云我以觀察風力無依悟菩提心入三摩地斯為第一(梵語三摩地華言等持)。
【二十二空性】空性即空大也謂虛空藏菩薩於定光佛所得無邊身爾時手執四大寶珠照明十方微塵佛剎化成虛空身同(虛空)不相妨礙能善入微塵國土廣行佛事由是諦觀四大無依虛空佛國同一虛妄於同發明得入圓通故云我以觀察虛空無邊入三摩地斯為第一。
【二十三識性】識性即識大也謂彌勒菩薩徃昔刼中於日月燈明佛所而得出家修習唯心識定至然燈佛出世方乃得成無上妙圓識心三昧了一切如來國土淨穢有無皆是我心變化所現而悟入圓通故云我以諦觀十方唯識識心圓明得無生忍斯為第一(梵語彌勒華言慈氏)。
【二十四淨念】淨念即根大也謂大勢至菩薩等徃昔刼中於超日月光佛所修念佛三昧收攝六根定心念佛由是不假方便自得心開悟入圓通故云我無選擇都攝六根淨念相繼得三摩地斯為第一(從烏芻瑟摩至勢至是於七大悟入圓通)。
【二十五耳根】耳根者謂觀世音菩薩徃昔刼中於觀世音佛所發菩提心彼佛教其從聞思修入三摩提於是菩薩即於聞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動靜二相了然不生一念頓空聞性而入圓通矣經中所謂生滅既滅寂滅現前者即圓通之體也上合諸佛妙心下同眾生悲仰而現乎三十二應施以十四無畏等者乃圓通之用也故云我從耳門圓照三昧緣心自在成就菩提斯為第一(聞思修即三慧也梵語三摩提即三摩地也入流亡所者不隨聲塵頓入法流而亡其所入也三十二應者佛應獨覺應緣覺應聲聞應梵王應帝釋應自在天應大自在天應天大將軍應天王應四天王太子應人王應長者應居士應宰官應婆羅門應比丘應比丘尼應優婆塞應優婆夷應女主應童男應童女應諸天應龍應藥叉應乾闥婆應阿修羅應緊那羅應摩呼羅伽應人應非人應也十四無畏者一不自觀音以觀觀者二知見施復三觀聽旋復四斷滅妄想心無殺害五熏聞成聞六根消復同於聲聽六聞熏精明明徧法界七音性圓消觀聽返入八滅音圓聞徧生慈力九熏聞離塵色不能刼十純音無塵根境圓融十一消塵旋明十二融形復聞十三六根圓通明照無二十四我一名與六十二恒河沙名等無有異也)。
二十五護戒神(出法苑珠林)
護戒神者謂五戒之中各有五神為作衛護也灌頂經云若持五戒者有二十五善神衛護其身在人左右守於宮宅門戶之上使萬事吉祥也。
【一護不殺戒五神】一茶蒭毘愈陀尼護持戒人身辟除邪鬼二輸多利輸陀尼護持戒人六情悉令完具三毘樓遮那世波護持戒人腹內使五藏平調四阿陀龍摩坻護持戒人血脉悉令通暢五婆羅桓尼和婆護持戒人爪指無所毀傷(六情即眼耳鼻舌身意六根也五藏者心肝脾肺腎也)。
【二護不盜戒五神】一坻摩阿毘婆䭾護持戒人出入徃來使得安寧二阿修輸婆羅陀護持戒人所噉飲食悉使甘香三婆羅摩亶雄雌護持戒人睡夢平安覺窹歡恱四婆羅門地鞞哆護持戒人不為蠱毒所中五邪摩呼哆耶舍護持戒人不為霧露之毒所害。
【三護不邪滛戒五神】一佛䭾仙陀樓哆護持戒人口舌闘諍不行二鞞闍耶藪多婆護持戒人不為瘟瘧鬼所持三涅坭醯䭾多耶護持戒人不為縣官所得四阿邏多賴都耶護持戒人舍宅四方驅逐凶殃五波羅那佛曇護持戒人平定舍宅。
【四護不妄語戒五神】一阿提梵者珊耶護持戒人不為塜墓鬼所嬈二因臺羅因臺羅護持戒人門戶辟除邪惡三阿伽風施婆多護持戒人不為外氣鬼神所害四佛曇彌摩多哆護持戒人不為灾火所延五多頼叉三密陀護持戒人不為偷盜所侵。
【五護不飲酒戒五神】一阿摩羅斯兜嘻護持戒人若入山林不為虛狼所害二那羅門闍兜帝護持戒人不為傷亡所嬈三鞞尼乹那波護持戒人除惡鳥鳴狐鳴四茶鞞闘毘舍羅護持戒人除犬鼠變恠五伽摩毘那闍尼佉護持戒人不為凶注所牽(凶注者謂陰司注寫凶惡之事也)。
二十五有(出天台四教儀)
二十五有不出六道有生有死因果不亡之謂也然梵王天無想天及五那含天總在四禪天中而別出其名者以外道計梵王天為生萬物之主計無想天以無心為涅槃計五那含天為真解脫所以經教特立此三天為三有以對破外道之計也(六道者即天道人道修羅道餓鬼道畜生道地獄道也)。
【一四洲為四有】謂東弗于逮西瞿耶尼南閻浮提北欝單越也(梵語弗于逮華言勝梵語瞿耶尼華言牛貨梵語閻浮提華言勝金洲梵語欝單越華言勝處)。
【二四惡趣為四有】謂六道中修羅餓鬼畜生地獄四者皆由愚癡貪欲造諸惡業故感斯趣也。
【三六欲天為六有】謂欲界六天也一四天王天二忉利天三夜摩天四兜率天五化樂天六他化自在天(梵語忉利華言三十三梵語夜摩亦云須?摩華言善時分梵語兜率華言知足)。
【四梵天為一有】謂初禪中大梵王天乃三千世界之主也(三千者小千中千大千也)。
【五無想天為一有】謂四禪中之無想天此天以無心想為果故也。
【六五那含天為一有】那含梵語具云阿那含華言不還謂四禪中無煩天無熱天善見天善現天色究竟天亦名五淨居天此之五天名位雖別皆第三果聖人所居故通為一有也(第三果即聲聞阿那含果也)。
【七四禪天為四有】謂色界初禪天二禪天三禪天四禪天也。
【八四空處天為四有】謂無色界空處天識處天無所有處天非想非非想處天也。
二十五三昧破二十五有(出法華玄義)
梵語三昧華言正定二十五三昧破前二十五有者約理對治隨義以立名也盖欲色無色三界雖苦樂不同然實有生死執著故以此無垢等三昧之法一一破之令諸眾生出於諸有也。
【一無垢三昧破地獄有】謂菩薩由淨諸業惑證於無垢三昧愍彼眾生受於地獄之苦故以此三昧令其修行出離重垢所報之處也(重垢即惡業報處即地獄也)。
【二不退三昧破畜生有】謂菩薩修於持戒禪定破諸惡業自獲不退證於不退三昧愍彼眾生受畜生苦故以此三昧令其遠捨諸惡永不退失善道也。
【三心樂三昧破餓鬼有】謂菩薩修戒定慧破諸惡業證於心樂三昧愍彼眾生受餓鬼苦故以此三昧令其遠離諸惡而生喜樂也。
【四歡喜三昧破阿脩羅有】梵語阿脩羅華言無端正謂菩薩脩戒定慧破於惡業等怖證於歡喜三昧愍彼眾生受阿修羅苦故以此三昧令其離諸猜疑怖畏也。
【五日光三昧破弗婆提有】梵語弗婆提華言勝即東洲也謂菩薩修戒定慧獲一切智光破諸惡業無明等闇證於日光三昧愍彼東洲眾生受諸生死故以此三昧令其破諸惡業等闇而得出離也。
【六月光三昧破瞿耶尼有】梵語瞿耶尼華言牛貨即西洲也謂菩薩修戒定慧獲一切智光破諸惡業無明等闇證於月光三昧愍彼西洲眾生受諸生死故以此三昧令其破諸惡業等闇也。
【七熱熖三昧破欝單越有】梵語欝單越華言勝處即北洲也謂菩薩修戒定慧破諸我執證於熱熖三昧愍彼北洲眾生計著於我冰執難化故以此三昧令其遠離妄我計執不生而得出離也。
【八如幻三昧破閻浮提有】梵語閻浮提華言勝金洲即南洲也謂菩薩修戒定慧破諸虛幻惑業證於如幻三昧愍此南洲眾生果報雜雜壽命不定猶如幻化故以此三昧令其破於諸幻而得出離也。
【九不動三昧破四天王有】四天王者東方持國天王南方增長天王西方廣目天王北方多聞天王也謂菩薩修戒定慧破諸煩惱散乱證於不動三昧以此天游行世間則有果報惑業等動故以此三昧令其悉破諸動惑業亦得證此也。
【十難伏三昧破三十三天有】三十三天即忉利天也謂菩薩修戒定慧破一切惑業證於難伏三昧以此天是地居之頂果報惑業難以折伏故以此三昧令其破諸難伏亦得證此也(梵語忉利華言三十三)。
【十一恱意三昧破熖摩天有】熖摩梵語具云須熖摩華言善時分謂菩薩修戒定慧破諸煩惱證於恱意三昧以此天處空為恱而未有上界不動等恱故以此三昧令其捨離空處之恱而證不動等恱也。
【十二青色三昧破兜率陀天有】梵語兜率陀華言知足謂菩薩修戒定慧破諸煩惱證於青色三昧以此天果報宮殿服玩一切皆青故以此三昧令其捨離一切煩惱亦得證此也。
【十三黃色三昧破化樂天有】謂菩薩修戒定慧破諸煩惱證於黃色三昧以此天果報宮殿服玩一切皆黃故以此三昧令其捨離一切煩惱亦得證此也。
【十四赤色三昧破他化自在天有】謂菩薩修戒定慧破諸煩惱證於赤色三昧以此天果報宮殿服玩一切皆赤故以此三昧令其捨離一切煩惱亦得證此也。
【十五白色三昧破初禪有】初禪即色界天也謂菩薩修戒定慧證於白色三昧以此天果報一切皆白故以此三昧令其捨離一切煩惱亦得證此也。
【十六種種三昧破梵王有】梵王亦色界初禪天也謂菩薩修戒定慧證於種種三昧以此天主領大千世界種類既多果報不等故以此三昧令其捨離種種果報亦得證此也。
【十七雙三昧破二禪有】二禪亦色界天也謂菩薩修戒定慧證雙三昧以此天獨有內淨支喜支二種定相即果報雙而未見雙空雙假雙中之理故以此三昧令其捨離淨喜而證雙空等也(雙空者謂見思二惑俱空也雙假者謂見假思假即見思惑以此惑體虛假不實故也雙中者謂破見思惑同入中道也)。
【十八雷音三昧破三禪有】三禪亦色界天也謂菩薩修戒定慧證於雷音三昧以此天禪樂最深如冰魚蟄虫著於果報之樂故以此三昧而驚駭之令其捨離諸樂亦證於此也。
【十九注雨三昧破四禪有】四禪亦色界天也謂菩薩修戒定慧證於注雨三昧以此天如大地具諸種子若不得雨善芽不生故以此三昧之雨令其發生三諦之種亦得證此也(三諦者真諦俗諦中諦也)。
【二十如虛空三昧破無想天有】無想亦色界天也謂菩薩修戒定慧證於如虛空三昧以此天一期心想不行妄計果報非空而為涅槃故以此三昧破彼非空令其起修空淨之行亦得證此也(梵語涅槃華言滅度一期者從生至死也)。
【二十一照鏡三昧破阿那含天有】梵語阿那含華言不還即第三果生於色界之天也謂菩薩修戒定慧證於照鏡三昧以此天雖得無漏淨色但是果報之淨未獲究盡色空故以此三昧令其破彼報淨之色究竟真空之理亦得證此也。
【二十二無礙三昧破空處有】空處即無色界天也謂菩薩修戒定慧證於無礙三昧以此天得出色籠果報無礙未是空假中無礙故以此三昧令其捨離果報亦得證此也(色籠者謂色界色質籠罩也空假中即三觀也離性離相之謂空無法不備之謂假非空非假之謂中也)。
【二十三常三昧破識處有】識處亦無色界天也謂菩薩修戒定慧證常三昧以此天以識相續不斷為常此乃定報即非無為等常故以此三昧令其捨離定報之常亦得證此也。
【二十四樂三昧破不用處有】不用處又名無所有處亦無界天也謂菩薩修戒定慧證樂三昧以此天厭識處無邊入無所有處以此處如癡癡故是苦故以此三昧令其捨離於癡亦得證此也。
【二十五我三昧破非想非非想處有】非想非非想處亦無色界天也謂菩薩修戒定慧證我三昧以此天居無色界頂謂是涅槃果報猶有細煩惱等惑而不自在故以此三昧令其捨離煩惱亦得證此也。
二十五種外道?諦(出華嚴經隨䟽演義鈔)
二十五種?諦者乃是迦毘羅外道之所計也盖此外道亦修禪定有神通力知八萬刼中事八萬刼前冥然不知謂之冥諦從冥初自性生智大乃至神我開成二十五諦合為九位也(梵語迦毘羅華言黃色刼梵語具云刼波華言分別時節)。
【一冥初自性】謂此外道以八萬刼前之事冥然不知之處昧為自性故云?初自性。
【二智大】智大亦名覺大即增長之義謂冥初之際覺知增長故云從冥初生智大。
【三我心】我心亦名我慢即我執也謂由覺知生我慢心故云從智大生我心。
【四五唯】唯即微也五唯亦名五微即色聲香味觸也以色等五種由我執之心方現故云從我心生五唯。
【五五大】五大即地水火風空也此五種性徧一切處故名為大由極微而生故云從五唯生五大。
【六五知根】五根即眼耳鼻舌身謂之知者以此五種皆有知覺故也因五大而成故云從五大生五知根。
【七五作業根】五根即口與手足小便大便謂之作業者以此五種能作業用故也亦因五大而成故云從五大生五作業根。
【八心平等根】心乃肉團心即意根也謂之平等者以此根能徧一切根境而生分別也此亦五大所成故云從五大生平等根并前五知五作業共為十一根也。
【九神我】神我即第八識也外道執神我能生諸法常住不壞計為涅槃是二一一諦之主也(第八識即藏識也梵語涅槃華言滅度)。
二十八天(出天台四教儀)
【一欲界六天】一四天王天東方持國天王南方增長天王西方廣目天王北方多聞天王二忉利天梵語忉利華言三十三徃世三十三人同修勝業同生此天三須夜摩天梵語須夜摩華言善時分謂此天時時唱快樂故又云受五欲境知時分故四兜率陀天梵語兜率陀華言知足謂此天於五欲境知止足故五化樂天謂此天自化五塵而娛樂故六他化自在天謂此天假他所化樂事以成己樂即欲界天主(五欲者色欲聲欲香欲味欲觸欲也五塵者色塵聲塵香塵味塵觸塵也)。
【二色界十八天】初禪三天一梵眾天梵淨也以無染欲故眾猶民也謂此天是初禪天主之民眾也二梵輔天輔佐也謂此天是初禪天主之輔佐臣僚也三大梵天謂此天是初禪天之主也名尸棄刼初先生刼盡後滅主領三千大千世界也(梵語尸棄華言火三千者大千中千小千也言三千大千者摠別雙舉也)二禪三天一少光天謂此天光明少故二無量光天謂此天光明增勝無限量故三光音天謂此天以光明為語音故三禪三天一少淨天謂此天意識樂受清淨故二無量淨天謂此天淨勝於前不可量故三遍淨天謂此天樂受最勝淨周遍故四禪九天一無雲天以前諸天空居依雲而住此天在雲之上居無雲之首故號無雲二福生天謂此天修勝福力而生其中從因得名故三廣果天謂此天果報廣大無能勝故四無想天謂此天一期果報心想不行故(一期者謂從生至死也)五無煩天謂此天離欲界苦及色界樂苦樂兩滅無煩惱故六無熱天謂此天研究心境無依無處清凉自在無熱惱故七善見天謂此天妙見十方世界圓澄無塵垢故八善現天謂此天空無障礙精見現前故九色究竟天謂此天於諸塵幾微之處研窮究竟故。
【三無色界四天】一空處天謂此天厭於色身繫縛不得自在心緣虛空與無色相應住空處定故二識處天謂此天厭虛空無邊於是即捨虛空轉心緣識以識為處故三無所有處天謂此天厭於識處無邊於是捨識入無所有處亦名不用處謂不用前空處識處故四非想非非想處天謂此天居無色界之極頂非無所有處之無想非識處之有想故。
二十八宿(出法苑珠林)
大集經云佛告娑婆世界主大梵天王等言過去天仙云何布置諸宿曜辰攝護國土養育眾生大梵天王等白佛言過去天仙分布安置諸宿曜辰於四方中各有所主如云角宿主於眾鳥亢宿主於出家求聖道等爾時佛告梵王等言我亦使諸曜星辰攝護國土養育眾生汝等宣告令彼得知如我所分國土眾生各各隨分攝護養育故說二十八宿所屬不同各有威靈護衛也(梵語娑婆華言能忍)。
【一東方七宿】角宿主於眾鳥亢宿主出家求聖道者氐宿主水主眾生房宿主行車求利心宿主於女人尾宿主洲渚眾箕宿主於陶師。
【二南方七宿】井宿主於金師鬼宿主一切國王大臣柳宿主雪山龍星宿主巨富者張宿主於盜賊翼宿主於貴人軫宿主須羅吒國。
【三西方七宿】奎宿主行船人婁宿主於啇人胃宿主婆樓迦國昴宿主於水牛畢宿主一切眾生觜宿主鞞提訶國參宿主於剎利(剎利梵語具云剎帝利華言田主即王種也)。
【四北方七宿】斗宿主澆部沙國牛宿主於剎利及安多鉢竭那國女宿主鴦伽摩伽陀國虛宿主那遮羅國危宿主著華冠室宿主乾陀羅國輸盧那國及諸龍蛇蝮行之類壁宿主乾闥婆善樂(梵語乾闥婆華言香陰即帝釋樂神也)。
三十一色(出翻譯名義)
三十一色者謂青黃赤白光影明暗烟雲塵霧空此十三種名為顯色以其顯現為色故也長短方圓麤細高下正與不正此十種名為形色以其形量為色故也取捨屈伸行住坐臥此八種名為表色以其表彰為色故也。
如來三十二相(出法界次第)
謂如來應化之身具此三十二相以表法身眾德圓極人天中尊眾聖之王也。
【一足安平相】謂足下安立皆悉平滿猶如奩底也(奩力塩切奩底者即盒底也)。
【二千輻輪相】輻即車輪中之輻謂足下轂網輪紋眾相圓滿有如千輻輪也。
【三手指纖長相】謂手指纖細圓長端直?好指節參差光潤可愛勝餘人也。
【四手足柔軟相】謂手足極妙柔軟勝餘身分也。
【五手足縵網相】謂手指中間縵網交合文同綺畫猶如鵞王之足也。
【六足跟滿足相】跟足踵也謂足之踵圓滿具足也。
【七足趺高好相】謂足之趺高起如真金之色趺上之毛青瑠璃色種種莊飾妙好圓滿也(梵語瑠璃華言青色寶)。
【八腨如鹿王相】(腨時兖切)腨股肉也腨如鹿王相者謂足腨漸次纖圓如彼鹿王之腨纖好第一也。
【九手過膝相】謂雙臂修直不俯不仰平立過膝也。
【十馬陰藏相】謂陰相藏密猶如馬陰不可見也。
【十一身縱廣相】謂身儀端正竪縱橫廣無不相稱也。
【十二毛孔生青色相】謂身諸毛孔一孔一毛生相不亂右旋上向青色柔軟也。
【十三身毛上靡相】謂身諸毫毛皆右旋向上而偃伏也。
【十四身金色相】謂身皆金色光明晃曜如紫金聚眾相莊嚴微妙第一也。
【十五身光面各一丈相】謂身放光明四面各一丈也。
【十六皮膚細滑相】謂皮膚細膩滑澤不受塵水不停蚊蚋。
【十七七處平滿相】謂兩足下兩手兩肩項中七處皆平滿端正也。
【十八兩腋滿相】謂左右兩腋平滿而不窊也(窊烏?切不滿皃)。
【十九身如師子相】謂身體平正威儀嚴肅如師子王也。
【二十身端直相】謂身形端正平直不傴曲也(傴委羽切不伸也)。
【二十一肩圓滿相】謂兩肩圓滿而豐腴也。
【二十二四十齒相】謂常人但有三十六齒唯佛具足四十齒也。
【二十三齒白齊密相】謂四十齒皆白淨齊密根復深固也。
【二十四四牙白淨相】謂四牙最白而大瑩潔鮮淨也。
【二十五頰車如師子相】謂兩頰車隆滿如師子王也。
【二十六咽中津液得上味相】謂咽喉中常有津液上妙美味如甘露流注也。
【二十七廣長舌相】謂舌廣而長柔軟紅薄能覆面而至于髮際也。
【二十八梵音深遠相】謂音聲和雅近遠皆到無處不聞也。
【二十九眼色如金精相】謂眼目清淨明瑩如金色精也。
【三十眼睫如牛王相】睫目旁毛也謂眼睫殊勝如牛王也。
【三十一眉間白毫相】謂兩眉之間有白玉毫清淨柔軟如兜羅綿右旋宛轉常放光明也(梵語兜羅綿華言細香)。
【三十二頂肉髻成相】謂頂上有肉高起如髻亦名無見頂相謂一切人天二乘菩薩皆不能見故也(二乘者聲聞乘緣覺乘也)。
三十二應(出楞嚴經)
謂觀世音菩薩於徃昔無數恒河沙刼有佛名觀世音蒙彼如來授以如幻聞熏聞修金剛三昧同佛慈悲㧞苦與樂身成三十二應入諸國土化一切眾生也(刼梵語具云刼波華言分別時節聲教熏習故曰聞熏聞而復修故曰聞修金剛有堅利之能以喻三昧之力也梵語三昧華言正定)。
【一佛身應】佛梵語具云佛陀華言覺謂若諸菩薩入三摩地進修無漏勝觧現圓觀世音菩薩即應現佛身而為說法令其觧脫也(梵語三摩地華言等持進修無漏勝觧現圓謂修無為之法即趣入三摩地得無漏勝觧究竟圓成也)。
【二獨覺應】出無佛世無師自悟故名獨覺謂若諸有學寂靜妙明勝妙現圓菩薩即於彼前應現獨覺身而為說法令其觧脫也(有學者有所學也謂第三阿那含果已前俱属有學勝妙現圓者能妙萬物以明自性究竟圓成也)。
【三緣覺應】因觀十二因緣覺真諦理故名緣覺謂若諸有學斷十二因緣緣斷勝性勝妙現圓菩薩即於彼前應現緣覺身而為說法令其觧脫也(十二因緣者一無明二行三識四名色五六入六觸七受八愛九取十有十一生十二老死也緣斷勝性者謂觀因緣得斷煩惱而證勝妙之性也)。
【四聲聞應】聞佛聲教故曰聲聞謂若諸有學得四諦空修道入滅勝性現圓菩薩即於彼前應現聲聞身而為說法令其解脫也(得四諦空者謂觀苦集滅道四諦證真空理也修道入滅勝性現圓者謂從三果入滅將登第四無學果位勝妙之性現前圓成也)。
【五梵王應】梵王者即色界初禪天主也謂若諸眾生欲心明悟不犯欲塵欲身清淨菩薩即於彼前應現梵王身而為說法令其解脫也。
【六帝釋應】帝釋即忉利天主梵語釋提桓因華言能天主言帝釋者華梵雙舉也謂若諸眾生欲為天主統領諸天菩薩即於彼前應現帝釋身而為說法令其成就也(梵語忉利華言三十三)。
【七自在天應】自在天者即欲界第五天也謂若諸眾生欲身自在遊行十方菩薩即於彼前應現自在天身而為說法令其成就也。
【八大自在天應】大自在天者即欲界第六天主也謂若諸眾生欲身自在飛行虛空菩薩即於彼前應現大自在天身而為說法令其成就也。
【九天大將軍應】天大將軍即帝釋天主之大將軍也謂若諸眾生愛統鬼神救護國土菩薩即於彼前現大將軍身而為說法令其成就也。
【十四天王應】四天王東方持國天王南方增長天王西方廣目天王北方多聞天王也謂若諸眾生愛統世界保護眾生菩薩即於彼前應現四天王身而為說法令其成就也。
【十一四天王太子應】謂若諸眾生愛生天宮驅使鬼神菩薩即於彼前應現四天王太子身而說法令其成就也。
【十二人王應】謂若諸眾生樂為人王菩薩即於彼前應現人王身而為說法令其成就也。
【十三長者應】謂若諸眾生愛主族姓世間推讓菩薩即於彼前應現長者身而為說法令其成就也。
【十四居士應】謂若諸眾生愛談名言清淨自居菩薩即於彼前應現居士身而為說法令其成就也(名言者名教典雅之言也)。
【十五宰官應】謂若諸眾生愛治國土剖斷邦邑菩薩即於彼前應現宰官身而為說法令其成就也。
【十六婆羅門應】梵語婆羅門華言淨行謂若諸眾生愛諸數術攝衛自居菩薩即於彼前應現婆羅門身而為說法令其成就也(數術者呪禁筭藝調養方法之類是也攝衛者收攝其心衛護身口也)。
【十七比丘應】梵語比丘華言乞士謂若有男子好學出家持諸戒律菩薩即於彼前應現比丘身而為說法令其成就也。
【十八比丘尼應】梵語尼華言女謂若有女人好學出家持諸禁戒菩薩即於彼前應現比丘尼身而為說法令其成就也。
【十九優婆塞應】梵語優婆塞華言清淨士謂若有男子樂持五戒菩薩即於彼前應現優婆塞身而為說法令其成就也(五戒不殺不盜不邪滛不妄語不飲酒也)。
【二十優婆夷應】梵語優婆夷華言清淨女謂若有女子五戒自居菩薩即於彼前應現優婆夷身而為說法令其成就也。
【二十一女主應】女主天子之后也謂若有女人內政立身以修家國菩薩即於彼前應現女主身及國夫人命婦大家而為說法令其成就也。
【二十二童男應】謂若有眾生不壞男根菩薩即於彼前應現童男身而為說法令其成就也。
【二十三童女應】謂若有處女愛樂處身不求侵暴菩薩即於彼前應現童女身而為說法令其成就也。
【二十四天應】謂若有諸天樂出天倫菩薩即應現天身而為說法令其成就也(倫類也)。
【二十五龍應】謂若有諸龍樂出龍倫菩薩即應現龍身而為說法令其成就也。
【二十六藥义應】梵語藥义亦云夜义華言勇徤謂若有藥义樂度本倫菩薩即於彼前應現藥义身而為說法令其成就也。
【二十七乹闥婆應】梵語乹闥婆華言香陰即帝釋樂神也謂若乹闥婆樂脫其倫菩薩即於彼前應現乹闥婆身而為說法令其成就也。
【二十八阿修羅應】梵語阿修羅華言無端正以形貌醜陋故也謂若阿修羅樂脫其倫菩薩即於彼前應現阿修羅身而為說法令其成就也。
【二十九緊那羅應】梵語緊那羅華言疑神又云人非人以頭上有角似人而非人也謂若緊那羅樂脫其倫菩薩即於彼前應現緊那羅身而為說法令其成就也。
【三十摩呼羅伽應】梵語摩呼羅伽華言大蝮行即大蟒蛇也謂若摩呼羅伽樂脫其倫菩薩即於彼前應現摩呼羅伽身而為說法令其成就也。
【三十一人應】謂若諸眾生樂人修人菩薩即於彼前應現人身而為說法令其成就也(樂人修人者謂愛樂人身而修人之行也)。
【三十二非人應】非人即鬼畜之類也謂若諸非人有形無形有想無想樂度其倫菩薩即於彼前皆現其身而為說法令其成就也。
三十四心斷結(出天台四教儀集註)
謂三藏教菩薩扶惑潤生歷刼具修六度梵行饒益有情最後至於菩提樹下一念相應慧發真無漏之時以八忍八智十六心九無礙九解脫十八心頓斷見思習氣而成正覺故云三十四心斷結也(三藏教者即經律論三藏也扶惑潤生者謂此教菩薩雖已離見思之惑為欲化度眾生故伏惑不斷而示同三思生死也六度者一布施二持戒三忍辱四精進五禪定六智慧也梵語菩提華言道菩提樹者以佛於樹下成道故也見思者謂意根對法塵起諸分別曰見眼等五根對色等五塵起諸貪愛曰忍習氣者謂見思惑之餘習氣分也)。
【一八忍】忍即忍可印證之義一苦法忍謂觀欲界苦諦之法而能忍可也二苦類忍謂以色界無色界苦諦之法比類欲界苦諦觀之而能忍可也三集法忍謂觀欲界集諦煩惱之法而能忍可也四集類忍謂以色界無色界集諦煩惱之法比類欲界集諦觀之而能忍可也五滅法忍謂觀欲界滅諦之法而能忍可也六滅類忍謂以色界無色界滅諦之法比類欲界滅諦觀之而能忍可也七道法忍謂觀欲界道諦之法而能忍可也八道類忍謂以色界無色界道諦之法比類欲界道諦觀之而能忍可也。
【二八智】智即明了之義一苦法智謂因觀欲界苦諦而斷見惑之智明發也二苦類智謂以色界無色界苦諦比類欲界苦諦觀之而斷上二界見惑之智明發也三集法智謂因觀欲界集諦而斷見惑之智明發也四集類智謂以色界無色界集諦比類欲界集諦觀之而斷上二界見惑之智明發也五滅法智謂因觀欲界滅諦而斷見惑之智明發也六滅類智謂以色界無色界滅諦比類欲界滅諦觀之而斷上二界見惑之智明發也七道法智謂因觀欲界道諦而其斷惑之智明發也八道類智謂以色界無色界道諦比類欲界道諦觀之而斷上二界見惑之智明發也。
【三九無礙道】無礙者謂念念修觀斷惑不為惑所礙也盖欲界為一地色界初禪二禪三禪四禪為四地無色界空處識處無所有處非想非非想處為四地則三界共為九地每地各有九品思惑於一一地修此無礙道以斷之也(思惑言九品者謂因此惑難斷遂分上中下之三品於三品中又各分三品共九品也)。
【四九觧脫道】觧脫即自在之義謂惑業斷離無所繫縛而得自在盖欲界一地色界四地無色界四地共為九地每地各有九品思惑此惑既斷即證觧脫道也。
三十六物(出華嚴經隨䟽演義鈔)
【一外相十二】謂髮毛?齒眵(尺支切)淚涎唾屎尿垢汗也。
【二身噐十二】謂皮膚血肉筋脉骨髓肪(音方)膏腦膜也。
【三內含十二】含即含藏謂肝膽膓胃脾腎心肺生藏熟藏赤痰白痰也。
大明三藏法數卷第三十六
永樂北藏第 183 冊 No. 1615 大明三藏法數(第36卷-第38卷)
大明三藏法數卷第三十七卷 石九
三十七道品(出法界次第)
道即能通之義品猶類也合四念處等法門為三十七皆是入道淺深之氣類故云道品也。
【一四念處】念即想念處即身受心法也一身念處謂觀此色身皆是不淨也二受念處謂觀領受好惡等事悉皆是苦也三心念處謂觀此識心生滅無常也四法念處謂觀諸法從因緣生皆無有我也。
【二四正勤】正謂不邪勤謂不怠一已生惡令永斷謂一切惡法若已生者當精勤一心决剔令其永斷除也二未生惡令不生謂一切惡法若未生時當精勤一心遮止令其不復萌生也三未生善令生謂諸善法若未生時當精勤一心勇猛令其發生也四已生善令增長謂諸善法若已生者當精勤一心修習令其增長也。
【三四如意足】謂所修之法如願滿足也一欲如意足謂希慕所修之法如願滿足也二精進如意足謂於所修之法專注一心無有間雜如願滿足也三念如意足謂於所修之法記憶不忘如願滿足也四思惟如意足謂心思所修之法不令忘失如願滿足也。
【四五根】根即能生之義謂此五根能生一切善法也一信根謂信於正道也二精進根謂修正法無間無雜也三念根謂於正法記憶不忘也四定根謂攝心不散也五慧根謂於諸法觀照明了也。
【五五力】力即力用謂能破惡成善也一信力謂信根增長能破諸疑惑也二精進力謂精進根增長能破身心懈怠成辦出世之事也三念力謂念根增長能破諸邪念成就出世正念功德也四念力謂定根增長能破諸亂想發諸禪定也五慧力謂慧根增長能遮止三界見思之惑發真無漏也(三界者欲界色界無色界也見思惑者分別曰見惑貪愛曰思惑也真無漏者謂阿羅漢斷見思惑盡不漏落三界生死異於初果等故名真也)。
【六七覺分】覺即覺了分即支分謂此七法各有支?分齊也一擇覺分謂揀擇諸法之真偽也二精進覺分謂修諸道法無有間雜也三喜覺分謂契悟真法得懽喜也四除覺分謂斷除諸見煩惱也五捨覺分謂捨離所見念著之境也六定覺分謂覺了所發之禪定也七念覺分謂思惟所修之道法也。
【七八正道】不邪曰正能通曰道一正見謂能見真理也二正思惟謂心無邪念也三正語謂言無虛妄也四正業謂白淨善業也五正命謂依法乞食活命也六正精進謂修諸道行無間雜也七正念謂專心憶念善法也八正定謂一心住於真空之理也。
四十二字門(出華嚴經)
眾聖所由名之為門智論云四十二字是一切字之根本因字有語因語有名因名有義從此字門則能入於無相之智般若經云一字皆入四十二字四十二字亦入一字故華嚴經中善知眾藝童子告善財言我恒唱持此之字母入般若波羅蜜門所以眾聖皆由此而入於實相之慧也(梵語般若波羅蜜華言智慧到彼岸謂到涅槃彼岸也)。
【一阿字門】阿梵語具云阿提阿耨波陀華言不生謂一切法本來不生也經云唱阿字時入般若波羅蜜門名菩薩威力入無差別境界䟽云阿者入無生義無生之理統該萬法菩薩得此無生之旨則能達諸法空斷一切障也。
【二多字門】多大品般若經作羅梵語具云羅闍華言垢謂一切法本來清淨離諸染污也經云唱多字時入般若波羅蜜門名無邊差別䟽云是清淨無染離塵垢義。
【三波字門】波梵語具云波羅末陀華言第一義謂聖智自覺所得非言說妄想境界故也經云唱波字時入般若波羅蜜門名普照法界䟽云諸法皆等即普照法界。
【四者字門】者大品般若經作遮梵語具云遮黎夜華言行謂知一切法皆不可得亦知一切諸行皆非行故也經云唱者字時入般若波羅蜜門名普輪斷差別䟽云諸法無有諸行既空徧摧差別(普輪者普即普徧之義輪有摧碾之用言此字門能摧碾一切差別之法也)。
【五那字門】梵語那華言不謂知一切法離名離相不得不失不來不去故也經云唱那字時入般若波羅蜜門名得無依䟽云諸法無有言說文字性相雙亡故無所依。
【六邏字門】邏梵語具云邏求華言輕謂知一切法離輕重相故經云唱邏字時入般若波羅蜜門名離依止無垢䟽云悟一切法離世間惑染故。
【七柁字門】梵語柁又云陀摩華言善謂知一切法善相善心生故經云唱柁(輕呼)字時入般若波羅蜜門名不退轉方便䟽云悟一切法調伏寂靜真如平等無分別故。
【八婆字門】(婆蒲我切)婆梵語具云婆陀華言縛謂知一切法無縛無解故經云唱婆字時入般若波羅蜜門名金剛塲䟽云悟一切法離縛解故方入金剛塲(金剛塲即金剛心等覺菩薩位也)。
【九茶字門】(茶徒觧切)茶梵語具云茶闍他華言不熱謂知一切法無熱惱相故經云唱茶字時入般若波羅蜜門名曰普輪䟽云悟一切法離熱惱穢得清涼故是普摧義謂輪能摧碾一切煩惱也。
【十沙字門】(沙失我切)梵語沙華言六謂知人身六根之相皆自在故經云唱沙字時入般若波羅蜜門名為海藏䟽云悟一切法無罣礙故如海含容萬像(六根者眼根耳根鼻根舌根身根意根也皆自在者如眼根任運觀色自在無礙五根隨用亦復如是也)。
【十一嚩字門】嚩大品般若經作和梵語具云和波陀華言語言謂知一切法離語言相故經云唱嚩字時入般若波羅蜜門名普生安住䟽云悟一切法言語道斷能徧安住。
【十二哆字門】(哆丁可切)哆大品般若經作多梵語具云多他華言如謂入諸法真如之相不動故經云唱哆字時入般若波羅蜜門名圓滿光䟽云悟一切法真如不動圓滿顯現。
【十三也字門】(也以可切)也梵語具云夜他䟦華言實謂知色心等一切諸法入實相中不生不滅故經云唱也字時入般若波羅蜜門名差別積聚䟽云悟如實不生故則諸乘積聚皆不可得。
【十四瑟吒字門】瑟吒大品般若經作吒梵語具云吒婆華言障礙謂知一切法無障礙故經云唱瑟吒字時入般若波羅蜜門名普光明息煩惱故。
【十五迦字門】迦梵語具云迦邏華言作者謂知諸法之中無有作者經云唱迦字時入般若波羅蜜門名無差別雲䟽云作業如雲皆無差別。
【十六娑字門】(娑蘇我切)娑梵語具云娑娑華言一切謂入一切法時皆不可得故經云唱娑字時入般若波羅蜜門名降霔大雨䟽云即平等性。
【十七麼字門】麼梵語具云磨磨迦邏華言我所謂知一切法離我所故肈法師曰我為萬物主萬物為我所經云唱麼字時入般若波羅蜜門名大流湍激眾峯齊峙䟽云即我所執性若眾峯齊峙長流湍激。
【十八伽字門】伽梵語具云伽陀華言底謂知一切諸法根底不可得故經云唱伽字時入般若波羅蜜門名普安立䟽云即一切法行取性。
【十九他字門】(他他可切)他梵語具云多他阿伽陀華言如去謂入諸法處不可得故經云唱他字時入般若波羅蜜門名真如平等藏。
【二十社字門】社大品般若經作闍梵語具云闍提闍羅華言生謂知諸法之生不可得故經云唱社字時入般若波羅蜜門名入世間海清淨。
【二十一鎻字門】梵語鎻大品般若經作簸(無翻)謂知一切法不可得故經云唱鎻字時入般若波羅蜜門名念一切佛莊嚴䟽云即安隱性。
【二十二䭾字門】䭾梵語具云䭾摩華言法性謂知一切法中法性不可得故經云唱䭾字時入般若波羅蜜門名觀察揀擇一切法聚。
【二十三奢字門】(奢尸荷切)奢大品般若經作賖梵語具云賖多華言寂滅謂知諸法皆寂滅相不可得故經云唱奢字時入般若波羅蜜門名隨順一切佛教輪光明䟽云即寂靜性。
【二十四佉字門】梵語佉華言虛空謂知諸法猶如虛空不可得故經云唱佉字時入般若波羅蜜門名修因地智慧藏䟽云即如虛空性。
【二十五义字門】义梵語具云义耶華言盡謂入諸法盡性不可得故經云唱义字時入般若波羅蜜門名息諸業海藏䟽云猶言盡空業海。
【二十六娑多字門】娑多大品般若經作哆梵語具云迦哆度求那華言是事邊得何利謂知諸法邊得何所利故經云唱娑多字時入般若波羅蜜門名蠲諸惑障開淨光明(蠲除也)。
【二十七壤字門】壤大品般若經作若梵語具云若那華言智謂知一切法中無智相故經云唱壤字時入般若波羅蜜門名作世間智慧門。
【二十八曷攞多字門】梵語曷攞多又云阿施大品般若經作施華言義謂知一切法義不可得故經云唱曷攞多字時入般若波羅蜜門名生死境界智慧輪。
【二十九婆字門】(婆蒲餓切)婆梵語具云婆伽華言破謂知一切法不可得破壞相故經云唱婆字時入般若波羅蜜門名一切智宮殿圓滿莊嚴。
【三十車字門】車梵語具云伽車提華言去謂知一切法無所去故經云唱車字時入般若波羅蜜門名修行方便藏各別圓滿。
【三十一娑麼字門】(娑蘇統切)娑麼大品般若經作魔梵語具云阿濕麼華言石謂知諸法堅牢如金剛石不可壞故經云唱娑麼字時入般若波羅蜜門名隨十方現見諸佛。
【三十二訶婆字門】訶婆大品般若經作火梵語具云火夜華言喚來謂雖知一切法無音聲相亦可呼召無緣令其有緣經云唱訶婆字時入般若波羅蜜門名觀察一切無緣眾生方便攝受令出生無礙力。
【三十三縒字門】(縒七可切)縒大品般若經作嗟梵語具云末嗟羅華言慳謂知一切法無慳無施相故經云唱縒字時入般若波羅蜜門名修行趣入一切功德海。
【三十四伽字門】伽梵語具云伽那華言厚謂知諸法不厚不薄故經云唱伽字時入般若波羅蜜門名持一切法雲堅固海藏䟽云即平等性猶言厚薄平等如雲普覆。
【三十五吒字門】吒大品般若經作他梵語具云他那華言處謂知諸法無住處故經云唱吒字時入般若波羅蜜門名隨願普見十方諸佛。
【三十六拏字門】(拏妳可切)梵語拏華言不謂入諸法不來不去故經云唱拏字時入般若波羅蜜門名觀察字輪䟽云即離諸諠諍無徃無來行住坐臥常觀字輪。
【三十七娑頗字門】(娑蘇紇切)梵語娑頗又云頗羅大品般若經作頗華言果謂知一切法因果性空故經云唱娑頗字時入般若波羅蜜門名化眾生究竟處䟽云即遍滿果報。
【三十八娑迦字門】梵語娑迦又云歌大大品般若經作歌華言眾謂知五眾等法不可得故經云唱娑迦字時入般若波羅蜜門名廣大藏無礙辯光明輪徧照(五眾者即色受想行識謂此五法眾共相生而成身也亦名五陰又名五蘊)。
【三十九也娑字門】(也夷可切娑蘇可切)梵語也娑大品般若經作醝(無翻)經云唱也娑字時入般若波羅蜜門名宣說一切佛法境界。
【四十室者字門】室者大品般若經作遮梵語具云遮羅地華言動謂知一切法不動相故經云唱室者字時入般若波羅蜜門名於一切眾生界法雷徧吼。
【四十一侘字門】(侘恥可切)侘大品般若經作咤梵語具云多羅華言岸謂知一切法此岸彼岸不可得故經云唱侘字時入般若波羅蜜門名以無我法開曉眾生。
【四十二陀字門】陀大品般若經作茶梵語具云彼茶華言必謂知一切法必不可得故過此茶字後無字可說也經云唱陀字時入般若波羅蜜門名一切法輪差別藏䟽云即究竟含藏一切法輪。
四十八願(出大彌陀經)
謂阿彌陀佛最初因中名法藏比丘彼時於世自在王佛前白佛言我發無上菩提之心願作佛時身相光明剎土殊勝寧可得否彼佛知其智識高明心願廣大乃以二千一百萬佛剎善惡麤妙之相隨其心願悉令顯現法藏即一其心遂得天眼莫不徹見復白佛言我已攝取如上佛剎所以莊嚴國土清淨之行願有敷陳惟佛聽察遂發此四十八願也(梵語阿彌陀華言無量壽)。
【第一願】願我剎中無地獄餓鬼禽畜以至蜎飛蝡動之類不得是願終不作佛。
【第二願】願我剎中無女人無數世界諸天人民以至蜎飛蝡動之類來生我國者皆於七寶水池蓮華中化生不得是願終不作佛(七寶者金銀瑠琉玻璃硨磲碼瑙赤真珠也)。
【第三願】願我剎土中人欲食時七寶鉢中百味飲食化現在前食已噐用自然化去不得是願終不作佛。
【第四願】願我剎土中人所欲衣服隨念即至不假裁縫擣染浣濯不得是願終不作佛。
【第五願】願我剎土中自地以上至於虛空皆有宅宇宮殿樓閣池流花樹悉以無量雜寶百千種香而共合成嚴飾奇妙殊勝超絕其香普熏十方世界眾生聞是香者皆修佛行不得是願終不作佛。
【第六願】願我剎土中人皆心相愛敬無相憎嫉不得是願終不作佛。
【第七願】願我剎土中人盡無滛泆嗔怒愚癡之心不得是願終不作佛。
【第八願】願我剎土中人皆同一善心無惑他念其所欲言皆預相如意不得是願終不作佛。
【第九願】願我剎土中人皆不聞不善之名况有其實不得是願終不作佛。
【第十願】願我剎土中人知身如幻無貪著心不得是願終不作佛。
【第十一願】願我剎土中雖有諸天與世之人異而其形容皆一類金色面目端正淨好無復醜異不得是願終不作佛。
【第十二願】願假令十方無數世界諸天人民以至蜎飛蝡動之類皆得為人皆作緣覺聲聞皆坐禪一心共欲計數我年壽幾千億萬刼無有能知者不得是願終不作佛(刼梵語具云刼波華言分別時節)。
【第十三願】願假令十方各千億世界有諸天人民以至蜎飛蝡動之類皆得為人皆作聲聞緣覺皆坐禪一心共欲計數我剎土中人數有幾千億萬無有能知者不得是願終不作佛。
【第十四願】願我剎土中人壽命皆無數刼無有能計知其數者不得是願終不作佛。
【第十五願】願我剎土中人所受快樂一如漏盡比丘不得是願終不作佛(漏盡謂生死之漏盡也)。
【第十六願】願我剎土中人住正信位離顛倒想諸根寂靜盡般泥洹不得是願終不作佛(梵語般泥洹即般涅槃華言滅度)。
【第十七願】願我說經行道十倍諸佛不得是願終不作佛。
【第十八願】願我剎土中人盡通宿命知百千億那由他刦事不得是願終不作佛(梵語那由他華言萬億)。
【第十九願】願我剎土中人?得天眼見百千億那由他世界不得是願終不作佛。
【第二十願】願我剎土中人?得天耳聞百千億那由他諸佛說法悉能受持不得是願終不作佛。
【第二十一願】願我剎土中人得他心智知百千億那由他世界眾生心念不得是願終不作佛。
【第二十二願】願我剎土中人盡得神足於一念頃能超過百千億那由他世界不得是願終不作佛。
【第二十三願】願我名號聞於十方無數世界諸佛各於大眾稱我功德及國土之勝諸天人民以至蜎飛蝡動之類聞我名號慈心喜恱者皆令來生我國不得是願終不作佛。
【第二十四願】願我頂中光明妙勝如日月之明百千億萬倍不得是願終不作佛。
【第二十五願】願我光明照諸無數天下幽冥之處皆當大明諸天人民以至蜎飛蝡動之類見我光明莫不慈心作善皆令來生我國不得是願終不作佛。
【第二十六願】願十方無數世界諸天人民以至蜎飛蝡動之類蒙我光明觸其身者身心慈和過諸天人不得是願終不作佛。
【第二十七願】願十方無數世界諸天人民有發菩提心奉持齋戒行六波羅蜜修諸功德至心發願欲生我國臨壽終時我與大眾現其人前引至來生作不退轉地菩薩不得是願終不作佛(梵語波羅蜜華言到彼岸六波羅蜜即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智慧不退轉地者謂行與位皆不退也)。
【第二十八願】願十方無數世界諸天人民聞我名號燒香散花然燈懸繒飲食沙門起立塔寺齋戒清淨益作諸善一心繫念於我雖止一晝夜亦必得生我國不得是願終不作佛。
【第二十九願】願十方無數世界諸天人民至心信樂欲生我國十聲念我名號必遂來生惟除五逆誹謗正法不得是願終不作佛(五逆者殺父殺母殺阿羅漢出佛身血破和合僧也)。
【第三十願】願十方無數世界諸天人民以至蜎飛蝡動之類前世作惡聞我名號即懺悔為善奉持經戒願生我國壽終不經惡道徑遂來生一切所欲無不如意不得是願終不作佛。
【第三十一願】願十方無數世界諸天人民聞我名號五體投地稽首作禮喜恱信樂修菩薩行諸天世人莫不致敬不得是願終不作佛(五体者頭及兩手兩足也)。
【第三十二願】願十方無數世界有女人聞我名號喜恱信樂發菩提心厭惡女身壽終之後不復為女不得是願終不作佛。
【第三十三願】願凡生我國者一生遂補佛處惟除本願欲徃他方設化眾生修菩薩行供養諸佛者即自在徃生我以威神之力令彼教化一切眾生皆發信心修一切善行不得是願終不作佛。
【第三十四願】願我剎土之人欲生他方者如其所願不復墜於惡道不得是願終不作佛。
【第三十五願】願我剎土中菩薩以香華幡盖真珠瓔珞種種供具欲徃無量世界供養諸佛者一食之頃即可遍至不得是願終不作佛。
【第三十六願】願我剎土中菩薩欲以萬種之物供養十方無數諸佛即在其前供養既遍是日未午即還我剎不得是願終不作佛。
【第三十七願】願我剎土中菩薩受持經法諷誦宣說必得辯才智慧不得是願終不作佛。
【第三十八願】願我剎土中菩薩能演說一切法其智慧辯才不可限量不得是願終不作佛。
【第三十九願】願我剎土中菩薩得金剛那羅延力其身皆紫磨金色具諸相好說經行道無異於佛不得是願終不作佛(梵語那羅延華言金剛)。
【第四十願】願我剎土清淨照見十方無量世界菩薩欲於寶樹中見十方一切嚴淨佛剎即時應現猶如明鏡覩其面相不得是願終不作佛。
【第四十一願】願我剎土中菩薩雖少功德者亦能見我道塲樹高四千由旬不得是願終不作佛(梵語由旬華言限量或四十里或六十里或八十里)。
【第四十二願】願我剎土中諸天世人及一切萬物悉皆嚴淨光麗形色殊特窮微極妙無能稱量者眾生雖得天眼不能辯其名數不得是願終不作佛。
【第四十三願】願我剎土中人隨其志願所欲聞法皆自然得聞不得是願終不作佛。
【第四十四願】願我剎土中菩薩聲聞皆智慧威神頂中皆有光明語音鴻暢說經行道無異於佛不得是願終不作佛。
【第四十五願】願他方世界諸菩薩聞我名號皈依精進皆逮得清淨觧脫三昧住是三昧一發意頃供養不可思議諸佛而不失定意不得是願終不作佛(梵語三昧華言正定)。
【第四十六願】願他方世界諸菩薩聞我名號皈依精進皆逮得普等三昧至于成佛常見無量不可思議一切諸佛不得是願終不作佛(普等者謂於一切法皆平等也)。
【第四十七願】願他方世界諸菩薩聞我名號皈依精進即得至不退轉地不得是願終不作佛。
【第四十八願】願他方世界諸菩薩聞我名號皈依精進即得至第一忍第二忍第三忍於諸佛法永不退轉不得是願終不作佛(三忍即忍位中上忍中忍下忍也)。
善財五十三叅(出華嚴經)
經云善財童子初入胎時於其宅內自然而出七寶樓閣其樓閣下有七伏藏地自開裂生七寶牙童子處胎十月然後誕生形體支分端正具足一切眾寶自然出現一切庫藏悉皆充滿以此事故父母親屬及善相師共呼此兒名曰善財後因文殊師利菩薩至福城東住莊嚴幢娑羅林中為眾說法善財與五百童子詣文殊所頂禮其足白言惟願聖者廣為我說菩薩應云何學菩薩道乃至應云何令普賢行速得圓滿文殊告言善男子汝已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若欲成就一切智智應决定求真善知識勿生疲懈見善知識勿生厭足於善知識所有教誨皆應隨順於善知識善巧方便勿見過失文殊遂令善財徃於南方先叅德雲比丘次第展轉指示終叅普賢菩薩即得一切佛剎微塵數三昧門善財如是歷一百十城叅五十三善知識是為五十三叅也(七寶者金銀瑠璃玻?硨磲碼瑙赤真珠也梵語文殊師利華言妙德梵語娑羅華言堅固梵語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華言無上正等正覺梵語比丘華言乞士梵語三昧華言正定)。
【一叅】善財最初受文殊教徃勝樂國妙峯山叅德雲比丘至彼求覔經于七日見彼比丘在別山上徐步經行於是善財徃詣頂禮白言我已先發菩提心而未知菩薩云何學菩薩行乃至應云何於普賢行疾得圓滿時德雲比丘為說憶念一切諸佛境界智慧光明普見法門已乃云如諸菩薩無邊智慧清淨行門而我云何能知能說復令叅海雲比丘(梵語菩提華言道)。
【二叅】善財承教向海門國叅海雲比丘為說諸佛菩薩行光明普眼法門已乃云如諸菩薩深入一切菩薩行海等而我云何能知能說復令叅善住比丘。
【三叅】善財承教至楞伽道邊海岸聚落叅善住比丘見此比丘於虛空中來徃經行為說普速疾供養諸佛成就眾生無礙解脫門已乃云如諸菩薩持大悲戒乃至離垢戒等如是功德而我云何能知能說復令叅彌伽大士(梵語楞伽華言不可徃)。
【四叅】善財承教至達里鼻茶國自在城叅彌伽大士為說妙音陀羅尼光明法門已乃云如諸菩薩普入一切眾生種種想海等功德我今云何能知能說復令叅解脫長者(梵語達里鼻茶華言消融梵語陀羅尼華言總持)。
【五叅】善財承教漸次遊行十有二年至住林城叅解脫長者為說如來無礙莊嚴解脫門已乃云如諸菩薩得無礙智乃至而於己身及諸世界不生二想如是妙行而我云何能知能說復令叅海幢比丘。
【六叅】善財承教至閻浮提畔利伽羅國叅海幢比丘為說般若波羅蜜三昧光明已乃云如諸菩薩入智慧海淨法界境等而我何能知其妙行辯其功德復令叅休捨優婆夷(梵語閻浮提華言勝金洲梵語般若華言智慧梵語波羅蜜華言到彼岸梵語優婆夷華言清淨女)。
【七叅】善財承教至海潮處普莊嚴國叅休捨優婆夷為說離憂安隱幢解脫門已乃云如諸菩薩其心如海悉能容受一切佛法等而我云何能知能說復令叅毘目瞿沙仙人(毘目瞿沙梵語具云毘多羅涅瞿沙華言最上無恐怖聲)。
【八叅】善財承教向那羅素國叅毘目瞿沙仙人為說菩薩無勝幢解脫已乃云如諸菩薩成就一切殊勝三昧等法而我云何能知能說復令叅勝熱婆羅門(梵語那羅素華言不懶惰梵語婆羅門華言淨行)。
【九叅】善財承教至伊沙那聚落叅勝熱婆羅門見彼勝熱修諸苦行求一切智四面火聚猶如大山中有刀山高峻無極登彼山上投身入火語善財言汝今若能上此刀山投身火聚諸菩薩行悉得清淨爾時善財即登刀山自投火聚未至中間即得菩薩善住三昧纔觸火?又得菩薩寂靜樂神通三昧時勝熱婆羅門告善財言我唯得此菩薩無?輪解脫如諸菩薩大功德?等法而我云何能知能說復令叅慈行童女(梵語伊沙那華言長直)。
【十叅】善財承教至師子奮迅城叅慈行童女為說般若波羅蜜普莊嚴門已乃云如諸菩薩其心廣大等虛空界入於法界福德成滿等法而我云何能知能說復令叅善見比丘。
【十一叅】善財承教至三眼國叅善見比丘為說菩薩隨順燈解脫門已乃云如諸菩薩於如來家真正受生等法而我云何能知能說復令叅自在主童子。
【十二叅】善財承教至名聞國河渚中叅自在主童子為說一切工巧大神通智光明法門已乃云如諸菩薩能知一切眾生數及能知一切諸法差別等而我何能說其功德示其所行復令叅具足優婆夷。
【十三叅】善財承教至海住大城叅具足優婆夷為說菩薩無?福德藏觧脫門已乃云如諸菩薩一切功德猶如大海甚深無?等而我云何能知能說復令叅明智居士。
【十四叅】善財承教至大興城叅明智居士為說隨意出生福德藏觧脫門已乃云如諸菩薩成就寶手徧覆一切十方國土以自在力普雨一切資生之具而我云何能知能說復令叅法寶髻長者。
【十五叅】善財承教至師子大城叅法寶髻長者為說菩薩無量福德寶藏觧脫門已乃云如諸菩薩得不思議功德寶藏等法而我云何能知能說復令叅普眼長者。
【十六叅】善財承教至藤根國普門城叅普眼長者為說令一切眾生普見諸佛歡喜法門已乃云如諸菩薩如大藥王若見若聞乃至安住平等寂滅之樂而我云何能知能說復令叅無厭足王。
【十七叅】善財承教至多羅幢城叅無厭足王至彼城已問無厭足王所在之處諸人荅言此王今者在於正殿坐師子座宣布法化調御眾生可治者治可攝者攝罰其罪惡决其諍訟撫其孤弱皆令永斷殺盜邪滛時善財依眾人語尋即徃詣乃見其王將諸罪人或斷手足乃至或以湯煮或以火焚善財念言我為利益一切眾生求菩薩行今者此王滅諸善法作諸惡業云何於此而欲求法救護眾生作是念時空中有天告言善男子汝莫厭離善財即禮其足王令入於宮中徧觀所住宮殿廣大無比皆以妙寶之所合成王復告言我若實作如是惡業云何而得如是果報如是色身如是眷屬如是富贍如是自在遂為善財說菩薩如幻觧脫已乃云如諸菩薩得無生忍乃至普入一切平等三昧而我云何能知能說復令叅大光王(無生忍者謂一切法本來不生於此法中而能忍可即證也)。
【十八叅】善財承教至妙光城叅大光王為說菩薩大慈為首隨順世間三昧門已乃云如諸菩薩慈心普蔭諸眾生等法而我云何能知其行能說其德復令叅不動優婆夷。
【十九叅】善財承教至安住國叅不動優婆夷為說求一切法無厭足三昧光明已乃云如諸菩薩如金翅鳥遊行虛空無所障礙能入一切眾生大海見有善根已成熟者即便執取置菩提岸等法而我云何能知能說復令叅徧行外道。
【二十叅】善財承教至都薩羅城叅徧行外道為說至一切處菩薩行已乃云如諸菩薩身與一切眾生數等乃至以無我智周遍照耀而我云何能知能說復令參鬻香長者。
【二十一參】善財承教至廣大國參鬻(音育賚也)香長者名優鉢羅華為說調和一切香法已乃云如諸菩薩遠離一切諸惡習氣不染世欲斷煩惱等而我何能知其妙行說其功德復令叅婆施羅船師(梵語優鉢羅華言青蓮華梵語婆施羅華言自在)。
【二十二叅】善財承教至樓閣大城叅婆施羅船師為說大悲幢行已乃云如諸菩薩善能遊涉生死大海乃至能以神通度眾生海而我云何能知能說復令叅無上勝長者。
【二十三叅】善財承教至可樂城叅無上勝長者為說至一切處修菩薩行清淨法門已乃云如諸菩薩具足一切自在神通悉能徧徃一切佛剎等而我云何能知能說復令叅師子頻申比丘尼(剎梵語具云剎摩華言土田)。
【二十四叅】善財承教至輸那國迦陵迦林城叅師子頻申比丘尼為說成就一切智解脫已乃云如諸菩薩心無分別普知諸法等而我云何能知能說復令叅婆須蜜多女(梵語輸那華言勇猛梵語迦陵迦華言相闘戰)。
【二十五叅】善財承教至險難國寶莊嚴城叅婆須蜜多女為說菩薩離貪際解脫已乃云如諸菩薩成就無邊巧方便智而我云何能知能說復令叅鞞瑟胝羅居士(梵語鞞瑟胝羅華言纏裹)。
【二十六叅】善財承教至善度城叅鞞瑟胝羅居士為說菩薩所得不般涅槃際解脫已乃云如諸菩薩以一念智普知三世一念遍入一切三昧等而我云何能知能說復令叅觀自在菩薩(梵語涅槃華言滅度三世者過去現在未來也)。
【二十七叅】善財承教至補怛洛迦山叅觀自在菩薩既至彼山處處求覔見其西面嵓谷之中泉流瑩映樹林蓊欝香草柔軟右旋布地時觀自在菩薩於金剛寶石上結加趺坐無量菩薩恭敬圍繞為說大悲行門已乃云如諸菩薩已淨普賢一切願已住普賢一切行等而我云何能知能說復令叅正趣菩薩(梵語補怛洛迦華言海島又云小白花)。
【二十八叅】善財承教已爾時東方有一菩薩名曰正趣從空中來放身光明映蔽一切日月星電觀自在菩薩遂令善財叅禮時正趣菩薩為說菩薩普疾行解脫已乃云如諸菩薩普於十方無所不至智慧境界等無差別而我云何能知能說復令叅大天神。
【二十九叅】善財承教至墯羅鉢底城叅大天神為說菩薩雲網解脫已乃云如諸菩薩猶如帝釋已能摧伏一切煩惱阿修羅軍等而我云何能知能說復令叅安住地神(梵語墯羅鉢底華言有門梵語釋提桓因華言能入主言帝釋者華梵雙舉也梵語阿修羅華言無端正)。
【三十叅】善財承教至摩竭提國菩提塲中叅安住地神為說不可壞智慧藏法門已乃云如諸菩薩常隨諸佛能持一切諸佛所說等而我云何能知能說復令叅婆珊婆演底主夜神(梵語摩竭提華言善勝梵語婆珊婆演底華言春主)。
【三十一叅】善財承教至摩竭提國迦毘羅城叅婆珊婆演底主夜神為說菩薩破一切眾生暗法光明觧脫門已乃云如諸菩薩成就普賢無邊行願等而我何能知其妙行說其功德復令叅普德淨光主夜神(梵語迦毘羅華言黃色)。
【三十二叅】善財承教至摩竭提國菩提塲內叅普德淨光主夜神為說菩薩寂靜禪定樂普遊步解脫門已乃云如諸菩薩具足菩薩所有行願了達一切無邊法界等而我云何能知能說復令叅喜目觀察眾生主夜神。
【三十三叅】善財承教即於菩提塲右邊叅喜目觀察眾生主夜神為說大勢力普喜幢解脫門已乃云如諸菩薩於念念中普詣一切諸如來所疾能趣入一切智海等而我云何能知能說復令叅普救眾生妙德夜神。
【三十四叅】善財承教即於會中叅普救眾生妙德夜神為說普現一切世間調伏眾生解脫門已乃云如諸菩薩集無邊行生種種解等而我云何能知能說復令叅寂靜音海主夜神。
【三十五叅】善財承教叅寂靜音海主夜神為說念念出生廣大喜莊嚴觧脫門已乃云如諸菩薩深入一切法界海等而我云何能知能說復令叅守護一切眾生主夜神。
【三十六叅】善財承教即於菩提塲如來會中叅守護一切眾生主夜神為說甚深自在妙音觧脫門已乃云如諸菩薩能知能說一切語言自性於念念中自在開悟一切眾生等而我云何能知能說復令叅開敷一切樹花主夜神。
【三十七叅】善財承教即於此佛會中叅開敷一切樹花主夜神為說出生廣大光明觧脫門已乃云如諸菩薩親近供養一切諸佛入一切智大願海等而我云何能知能說復令叅大願精進力救護一切眾生夜神。
【三十八叅】善財承教即於會中叅大願精進力救護眾生夜神為說教化眾生令生善根觧脫門已乃云如諸菩薩超諸世間現諸趣身等我今云何能知能說復令叅妙德圓滿神(諸趣身即六道等趣之身也)。
【三十九叅】善財承教至嵐毘尼園叅妙德圓滿神為說菩薩於無量刦遍一切處示現受生自在觧脫門已乃云如諸菩薩能以一念為諸刦藏等而我云何能知能說復令叅釋迦瞿波女(梵語嵐毘尼華言樂勝圓光刼梵語具云刼波華言分別時節梵語釋迦華言能仁梵語瞿波華言女)。
【四十叅】善財承教至迦毘羅城叅釋迦瞿波女為說觀察菩薩三昧海觧脫門已乃云如諸菩薩究竟無量諸方便海等而我云何能知能說復令叅摩耶夫人(摩耶梵語具云摩訶摩耶華言大術)。
【四十一叅】善財承教一心欲詣摩耶夫人所作如是念此善知識遠離世間住無所住如是之人我今云何而得親近時有寶眼神及蓮花法德等神住虛空中種種讚嘆摩耶夫人復有羅剎鬼王語善財言汝應普禮十方求善知識時善財受行其教即時現見大寶蓮花從地湧出摩耶夫人在於座上於一切眾生前現淨色身遂為善財說菩薩大願智幻觧脫門已乃云如諸菩薩具大悲藏教化眾生等我今云何能知能說復令叅王女天主光(梵語羅剎華言速疾鬼)。
【四十二叅】善財承教遂徃天宮叅王女天主光為說無礙念清淨莊嚴觧脫已乃云如諸菩薩出生死夜朗然明徹等而我云何能知能說復令叅徧友童子師。
【四十三叅】善財承教從天宮下至迦毘羅城叅徧友童子師別無指示但言可問善知眾藝童子當為汝說。
【四十四叅】善財承教即於會中叅善知眾藝童子為說四十二字母法門已乃云如諸菩薩能於一切世出世間善巧之法以智通達到於彼岸等而我云何能知能說復令叅賢勝優婆夷(四十二字母者一阿字二多字三波字四者字五那字六邏字七柁字八婆字九茶字十沙字十一嚩字十二哆字十三也字十四瑟吒字十五迦字十六娑字十七麼字十八伽字十九他字二十社字二十一鎖字二十二䭾字二十三奢字二十四佉字二十五义字二十六婆多字二十七壤字二十八曷攞多字二十九婆字三十車字三十一娑麼字三十二訶婆字三十三縒字三十四伽字三十五吒字三十六拏字三十七娑頗字三十八娑迦字三十九也娑字四十室者字四十一佗字四十二陀字也)。
【四十五叅】善財承教至摩竭提國婆怛那城叅賢勝優婆夷為說無依處道塲觧脫門已乃云如諸菩薩一切無著功德行而我云何盡能知說復令叅堅固觧脫長者。
【四十六叅】善財承教至沃田城叅堅固觧脫長者為說無著念清淨莊嚴觧脫已乃云如諸菩薩獲無畏大師子吼安住廣大福智之聚而我云何能知能說復令叅妙月長者。
【四十七叅】善財承教即於本城叅妙月長者為說淨智光明觧脫門已乃云如諸菩薩證得無量觧脫法門而我云何能知能說復令叅無勝軍長者。
【四十八叅】善財承教至出生城叅無勝軍長者為說菩薩無?相觧脫已乃云如諸菩薩得無限智無礙辯才而我云何能知能說復令叅最寂靜婆羅門。
【四十九叅】善財承教至城南法聚落叅最寂靜婆羅門為說菩薩誠願語觧脫已乃云如諸菩薩與誠願語行止無違等而我云何能知能說復令叅德生童子及有德童女。
【五十叅】善財承教至妙意華門城叅德生童子及有德童女二人為說菩薩幻住觧脫已乃云如諸菩薩善入無邊諸事幻網彼功德行我等云何能知能說復令叅彌勒菩薩(梵語彌勒華言慈氏)。
【五十一叅】善財承教至海岸國大莊嚴園其中有一廣大樓閣名毘盧遮那莊嚴藏善財於樓閣前恭敬頂禮讚歎稱揚一心願見彌勒菩薩時彌勒菩薩從別處來為說種種法要善財白言唯願大聖開樓閣門令我得入彌勒彈指出聲其門即開命善財入見其樓閣廣博無量同於虛空聞不可思議微妙法音善財即得無量諸捴持門住菩薩不可思議自在觧脫復令叅文殊師利菩薩(梵語毘盧遮那華言徧一切處)。
【五十二叅】善財承教到普門國蘇摩那城思惟觀察希欲奉覲文殊師利是時文殊師利遙伸右手過一百一十由旬按善財頂為說妙法令得成就阿僧祇法門具足無量大光明乃至令入普賢行道塲及置善財自所住處文殊師利還攝不現於是善財渴仰欲見普賢菩薩(梵語蘇摩那華言恱意梵語由旬華言限量梵語阿僧祇華言無數)。
【五十三叅】善財於文殊師利所得三昧已普攝諸根一心求見普賢菩薩起大精進心無退轉即見普賢菩薩在如來前眾會之中坐寶蓮花師子之座身諸毛孔出光明雲令諸眾生生大歡喜善財見已踊躍無量普賢菩薩即伸右手摩觸其頂為說諸法善財即得一切佛剎微塵數三昧門。
六十二見(出大涅槃經)
謂外道之人於色受想行識五陰法中每一陰起四種見則成二十見約過去現在未來三世論之成六十見此六十見以斷常二見而為根本則總成六十二見也(四種見者謂於五陰中如計色大我小我在色中為一見我即神我謂識神也又計我大色小色在我中為二見又計離色是我為三見又計即色是我為四見也色陰既爾受想行識亦然)。
佛六十四種梵音(出不思議秘密大乘經)
佛告寂慧菩薩言如來非於唇齒舌喉及其面門出諸音聲當知如來音聲從虛空出具有六十四種殊妙之相。
【一流澤聲】謂如來音聲流演潤澤也。
【二柔軟聲】謂如來音聲溫柔和軟也。
【三恱意聲】謂如來音聲歡恱一切眾生意也。
【四可樂聲】謂如來音聲巧妙而可愛樂也。
【五清淨聲】謂如來音聲清淨而不雜染也。
【六離垢聲】謂如來音聲純妙遠離諸垢染也。
【七明亮聲】謂如來音聲明顯流亮也。
【八甘美聲】謂如來說法音聲甘和美妙能使聽者得法喜之味也。
【九樂聞聲】謂如來說法音聲稱機淺深令眾生樂聞而不捨也。
【十無劣聲】謂如來音聲希有殊勝而不陋劣也。
【十一圓具聲】謂如來說法於一音中而具足一切音也。
【十二調順聲】謂如來音聲隨機說法調伏眾生使其信順也。
【十三無澁聲】謂如來音聲融通和暢而無澁滯也。
【十四無惡聲】謂如來說法音聲嘉羙而不麤獷也。
【十五善柔聲】謂如來說法音聲柔和善順而不卒暴也。
【十六恱耳聲】謂如來說法音聲恱可人意而愛聽無厭也。
【十七適身聲】謂如來說法音聲能令聞者支體調適而得輕安也。
【十八心生勇?聲】謂如來說法音聲令人發起勇猛之心而進修也。
【十九心喜聲】謂如來法音羙妙能令聞者心生欣喜也。
【二十恱樂聲】謂如來說法之音能使聞者歡喜而快樂也。
【二十一無熱惱聲】謂如來法音使諸聞者消除熱惱而得清凉也。
【二十二如教令聲】謂如來演說如法教誡命令而能啟發蒙昧也。
【二十三善了知聲】謂如來法音善觧决了遍知一切諸法也。
【二十四分明聲】謂如來法音於諸事法如理分㭊無不明了也。
【二十五善愛聲】謂如來以善法音開化一切眾生令其愛樂也。
【二十六令生歡喜聲】謂如來說法之音令人生歡喜之心也。
【二十七使他如教令聲】謂如來法音能使聞者展轉啟發於人皆如教令也。
【二十八令他善了知聲】謂如來法音能使聞者善觧一切諸法也。
【二十九如理聲】謂如來所發音聲皆契真如之理也。
【三十利益聲】謂如來說法之音能利益一切有情也。
【三十一離重復過失聲】謂如來所出音聲契合理趣從始至終皆無重復過失也。
【三十二如師子音聲】謂如來音聲一切聞者自然信伏如師子一吼百獸畏伏也。
【三十三如龍音聲】謂如來法音清徹幽遠如龍之吟也。
【三十四如雲雷吼聲】謂如來說法唯以一音遠近普及如雷之吼也。
【三十五如龍王聲】謂如來說法音韻清遠如龍王所發之聲也。
【三十六如緊那羅妙歌聲】梵語緊那羅華言歌神謂如來所出梵音如彼歌音羙妙適恱一切也。
【三十七如迦陵頻伽聲】梵語迦陵頻伽華言妙聲鳥謂如來法音羙妙如彼禽之聲也。
【三十八如梵王聲】謂如來所說法音如梵王之清淨聲音也。
【三十九如共命鳥聲】共命鳥者一身二頭之鳥也謂如來所說法音吉祥如彼禽之聲也。
【四十如帝釋美妙聲】謂如來說法之音如天帝釋之美妙音聲也(帝釋梵語釋提桓因華言能入主言帝釋者華梵雙舉也)。
【四十一如振鼓聲】謂如來音聲震響如鼓遠近皆聞也。
【四十二不高聲】謂如來演說圓音聲不高大得中道也。
【四十三不下聲】謂如來演說圓音聲不卑下亦得中道也。
【四十四隨入一切音聲】謂如來說法之音普入群機融通眾音也。
【四十五無缺减聲】謂如來法音圓滿具足也。
【四十六無破壞聲】謂如來凡所演說真實不虛無能破壞也。
【四十七無染汙聲】謂如來所說法音純圓獨妙離諸煩惱無染著也。
【四十八無希取聲】謂如來說法利樂一切眾生無所希望離取著也。
【四十九具足聲】謂如來所演法音稱性而說妙理具足也。
【五十莊嚴聲】謂如來所演聲教如實之談端莊而嚴肅也。
【五十一顯示聲】謂如來演妙法音顯現妙理開示眾生無有隱晦也。
【五十二圓滿一切音聲】謂如來說法音聲圓滿具足一切音也。
【五十三諸根適恱聲】謂如來所演妙法音聲眾生一聞諸根適恱也。
【五十四無譏毀聲】謂如來法音不譏毀一切眾生凡有言說皆信順也。
【五十五無輕轉聲】謂如來圓音普攝一切不輕浮遷轉也。
【五十六無動搖聲】謂如來所說法音得無所畏而諸外魔不能動搖也(外魔者外道天魔也)。
【五十七隨入一切眾會聲】謂如來法音普入眾會隨機得聞也。
【五十八諸相具足聲】謂如來說法之音具足一切諸相也。
【五十九令眾生心意懽喜聲】謂如來所出語言普令十方一切世界眾生心意歡喜皆謂所說從如來口門而出亦無互相重復而諸眾會各隨音聲曉了諸法然實非如來口門中出也。
【六十說眾生心行聲】謂一切眾生其數無量行亦無量如來所說眾生心行畧有八萬四千種?但為根性下劣眾生令其易得觧入故也。
【六十一入眾生心意聲】謂如來具秘密智所出語言隨入一切眾生心意然不從如來口門中出正所謂從虛空而出者也。
【六十二隨眾生信觧聲】謂如來所出語言隨諸眾生種種信解心意成熟普使隨應而得了知也。
【六十三聞者無分量聲】謂如來音聲無有分量世間一切天人魔梵沙門婆羅門等雖能聞之亦不能知其邊際分量也(魔即魔王梵即梵天梵語沙門華言勤息梵語婆羅門華言淨行)。
【六十四眾生不能思惟稱量聲】謂如來音聲妙輪出種種聲宣說法時假使徧滿三千大千世界一切眾生皆居緣學之地亦不能思惟稱量也(三千者小千中千大千也言三千大千者總別兼舉也)。
大明三藏法數卷第三十七卷
永樂北藏第 183 冊 No. 1615 大明三藏法數(第36卷-第38卷)
大明三藏法數卷第三十八 石十
上天竺前住持沙門一如等奉 勑集註
小乘七十五法(出圓覺經䟽鈔)
小乘七十五法攝為五類謂色法十有一心法一心所有法四十有六不相應行法十有四無為法三也。
【色法十一】色即質礙之義謂眼耳鼻舌身五根色聲香味觸五境及法處所攝一分此十一種皆有色相可見可對故總名為色法(法處即意識所取之境具有四分一心所法二不相應法三無為四無表色今言法處所攝一分者正是無表色也無表色者謂意識緣於過去所見之境雖分別明了而無所表對故也)。
【心法一】心法者謂心雖無形質而有覺知之用以能緣慮分別名之為心即意識也(此專言意識者蓋小乘之人唯知心王是第六意識而不知有第七第八二種之識也)。
【心所有法四十六】心所有法者以對意識心王而言之也此四十六合為六位徧大地有十一受(領納前境也)二想(於境取像也)三思(起心造作諸業也)四觸(對境也)五欲(希望樂境也)六慧(揀擇善惡法也)七念(記憶不忘也)八作意(能警覺者為性心來起能警令起心已起能引趣境也)九勝解(於理明了無礙也)十三摩地(梵語三摩地華言等持離沉掉曰等令心專注不散曰持)此之十法通善通惡遍一切心故云遍大地也大善地有十一信(於善法深樂不疑也)二勤(於諸善法精進修習也)三捨(遠離掉舉也)四慚(恥己無德也)五愧(羞為惡行也)六無貪(於五欲境心生厭離也)七無嗔(於違情之境不起忿怒也)八不害(於諸有情不加損惱也)九輕安(遠離昏亂也)十不放逸(於不善法心不染著也)此之十法不通於惡唯是善業能通至無漏聖道故云大善地也(無漏者不漏落三界生死也)大煩惱有六一癡(於事理迷惑不了也)二放逸(縱恣欲境也)三懈怠(身心不勤也)四不信(邪見多疑也)五昏沉(心神迷惑也)六掉舉(內心搖動也)此之六法依五識第六識第七識而起不通於善唯是惡法故云大煩惱也大不善有二一無慚(不知羞恥也)二無愧(陰為不善也)此之二法謂人無慚愧則無惡不造故云大不善也小煩惱有十一忿(暴怒也)二覆(不令人知己過也)三慳(於一切財不能惠施也)四嫉(心懷妬忌也)五惱(外境違情不自安忍也)六害(損惱有情也)七恨(怨恨也)八謟(媚恱入意也)九誑(詭詐不實也)十憍(矜己傲他也)此之十法但依第六識而起故云小煩惱也不定法有八一悔(或作惡事或不作善事心皆追悔也)二睡眠(謂人睡眠神識昏昧夢中見境或善或惡或不善不惡也)三尋(尋即尋思即心中所起之念或善或惡或不善不惡也)四伺(伺即伺察亦心中所起之念也心麄而浮曰尋心細而沉曰伺二者皆是心念但分麄細耳亦通善惡不善不惡也)五貪(引取無厭也)六嗔(忿怒不息也)七慢(自恃陵他也)八疑(猶豫不決也)此之八法通於善惡無記三性故云不定法也(無記者謂不善不惡無所記錄故也)。
【不相應行法十四】一得(於一切決造作成就也)二非得(於一切法不能成就也)三眾同分(如人之類其形相似也)四無想異熟(此即無想報外道修無想定命終生無想天以其果報異世成熟故曰異熟)五無想定(外道所修之定想心俱滅故也)六滅盡定(得此定者受想之心滅盡諸識不起也)七命根(第八藏識種子并出入息煖氣三者連持不斷也)八生(諸法生起也)九住(諸法未遷也)十異(諸法漸衰也)十一滅(諸法消盡也)十二名身(依事立名眾名聯合故曰名身)十三句身(積言成句眾句聮合故曰句身)十四文身(文即文字眾字聯合故曰文身)此之十四法有名無體不與色法心法及心所有法相應故云不相應行法也。
【無為法三】一擇滅無為(擇即揀擇滅即斷滅以智滅惑所顯真理理無作為也)二非擇滅無為(不假智力斷滅諸惑性本清淨無所作為也)三虛空無為(真空之理離諸障礙猶如虛空無所作為也)蓋前色法心法及心所有法不相應行皆是世間有為之法此之三法是出世間之法故名無為然七十五法不出乎色心而色則由心造也若攝末歸本唯心一法耳。
八十隨形好(出華嚴經隨䟽演義鈔)
指爪狹長薄潤光潔手足指圓纖長柔軟節骨不現手足各等無差指間充密手足圓滿軟淨光澤筋脉盤結深隱不現兩踝深隱骨不顯露(踝胡瓦切)行步正直端莊嚴肅行步威容齊整如師子王行步安平穩如象王行步有儀進止詳緩回身顧視必皆右旋支節漸次安布殊勝骨節交結宛如龍盤膝輪圓滿妙善安布隱處妙好圓滿清淨身支潤滑柔軟鮮潔身容敦肅自在無畏身支堅固稠密相属身支安定厚重不動身相端嚴光明離垢身有圓光隨處照耀腹形方正柔軟不現臍深右旋圓妙光澤臍厚妙好不窊不凸(窊烏?切)肌膚勻淨鮮明離垢手掌充滿柔軟方平手文深長明直潤澤唇色紅潤如頻婆果(梵語頻婆華言相思)面門圓滿妙好端嚴舌相長廣彌覆難量發聲威震如雷普聞音韻美妙和暢清遠鼻高脩直兩竅不現諸齒方整堅密鮮白諸牙明潔漸次鋒利目廣清淨洞徹分明眼相脩廣如青蓮華眼睫上下齊整稠密雙眉脩長黑澤細軟雙眉綺靡紺琉璃色雙眉高朗猶如半月耳厚脩長輪埵成就兩耳相好綺麗齊平容儀端麗見者無厭額廣圓滿平正殊特身分殊勝上下勻等首髮脩長紺青稠密首髮香潔柔潤光澤首髮齊整不亂不雜首髮堅固永無斷落首髮光滑塵垢不著身分堅實逾那羅延(梵語那羅延華言金剛謂堅固也)身體莊嚴長大端直諸竅清淨塵垢不染身力充美無與等者身相嚴好眾所樂觀面輪脩廣淨如滿月顏貌舒泰光顯含笑面顏光澤遠離塵垢身支嚴淨恒無垢穢諸毛孔中常出妙香面門常出微妙之香首相妙好周圓平等身毛纖柔紺青光澤法音圓辯隨機普應頂相高妙無能見者手足指網分明嚴整行不履地去地四指而地現印文神力自持不待他衛威德遠震善類恱聞魔外慴伏(慴質涉切)音聲和雅恱可眾心觀機淺深隨類說法一音演說隨類得解次第說法各隨機緣等觀有情冤親平等所為先觀後作各赴機宜相好具足瞻視無盡頂骨堅實窮劫不壞顏容奇妙常若少年手足胸臆吉祥德相妙好具足。
八十一品思惑(出天台四教儀集註)
思惑者謂眼等五根對色等五塵而起貪瞋痴慢四惑也言八十一品者以欲界為一地色界初禪二禪三禪四禪為四地無色界空處識處無所有處非想非非想處為四地共為九地欲界一地具九品貪嗔癡慢四惑所謂上上上中上下中上中中中下下上下中下下也色界四地無色界四地亦各有九品貪癡慢三惑但除瞋恚以上二界不行嗔故是則九地各有九品思惑共成八十一品也(三界思惑分九品者以此惑難斷故細分之令二果斷陁含三果阿那含四果阿羅漢次第斷除也)。
八十八使(出天台四教儀集註)
使即驅役之義謂此見惑能驅役一切眾生流轉三界生死故也言見惑者以意根對法塵起諸分別也凡有十種一身見謂於色受想行識五陰之中妄計為身也二邊見謂於身見計斷計常隨執一邊也三見取謂於非真勝法中謬見涅槃生心而取也四戒取謂於非戒中謬以為戒取以進行也五邪見謂無明不了邪心取理也六貪謂於諸欲境引取無厭也七瞋謂於逆情之境而起忿怒也八癡謂於事理之中迷惑不了也九慢謂自恃才德富貴輕蔑於他也十疑謂迷心乖理猶豫不決也此之十使歷三界四諦下增减不同共成八十八使蓋欲界苦諦下十使具足集滅二諦下各有七使除身見邊見戒取三使道諦下有八使除身見邊見二使則四諦合為三十二使也色界無色界四諦下皆如欲界只於每諦下又除瞋使故一界有二十八使二界合為五十六使并前欲界三十二使總成八十八也(集滅二諦各除身見邊見戒取者謂此三使皆依苦諦而起而此二諦則無也道諦除身見邊見者謂此二使亦苦諦所起而此則無也然不除戒取者謂外道執取邪戒妄為正道故於此不除也上二界除瞋使者以上二界無瞋故也)。
九十八使(出天台四教儀集註)
謂欲界有貪瞋癡慢四種思惑色界無色界各有貪癡慢三種思惑三界思惑共為十使并前見惑八十八使合之而為九十八使也。
大乘百法(出大乘百法明門論)
百法束為五門謂色法十有一心法八心所有法五十有一不相應行法二十有四無為法六共成一百也。
【色法十一】色即質礙之義謂眼耳鼻舌身五根色聲香味觸五境及法處所攝一分此十一種法皆有色相可見可對故總名為色法(法處即意識所取之境具有四分一心所法二不相應行三無為四無表色今言法處所攝一分者正是無表色也無表色者謂意識緣於過去所見之境雖分別明了而無所表對故也)。
【心法八】心即識心謂眼識耳識鼻識舌識身識意識末那識阿賴耶識此八種識皆有分別之義俱属於心故名心法(梵語末那華言意梵語阿賴耶華言藏識)。
【心所有法五十一】心所有法者以對八識心王而言之也此五十一合為六位徧行法有五一作意(能警覺者為性心未起能警令起心已起能引趣境也)二觸(對境也)三受(領納前境也)四想(於境取像也)五思(起心造諸業也)此五種法起則同起故云徧行也別境法有五一欲(希望樂境也)二勝解(於理明了無礙也)三念(於曾習境記憶不忘也)四等持(離昏沉掉舉曰等令心專注不散曰持也)五慧(揀擇善惡法也)此五種法起時各起故云別境也善法有十一一信(於諸善法深樂不疑也)二慚(恥己無德也)三愧(羞為惡行也)四無貪(於五欲境心生厭離也)五無瞋(於違情之境不起怒心也)六無癡(於事理明解决了也)七精進(於諸善法精勤修習也)八輕安(遠離昏亂也)九不放逸(於不善法心不染著也)十捨(遠離掉舉也)十一不害(於有情不加損惱也)此十一種法皆是善法故總云善也煩惱法有六一貪(引取無厭也)二瞋(忿怒不息也)三慢(自恃陵他也)四無明(於事理無所明了也)五見(即邪見也)六疑(猶豫不決也)此六種法能惱亂眾生故總云煩惱也隨煩惱法有二十一忿(暴怒也)二恨(怨恨也)三覆(不令人知己過也)四惱(外境違情不自安隱)五嫉(心懷妬忌也)六慳(於一切財不能惠施也)七誑(詭詐不實也)八謟(媚恱人意也)九害(損惱有情也)十憍(矜己傲人也)十一無慚(不知羞恥也)十二無愧(陰為不善也)十三掉舉(內心搖動也)十四昏沉(心神迷惑也)十五不信(邪見多疑也)十六懈怠(身心不勤也)十七放逸(縱恣欲境也)十八失念(遺失正念也)十九散亂(心常放逸也)二十不正知(以妄為真也)此二十法隨逐前六種煩惱而生故云隨煩惱也不定法有四一惡作(或已作惡事因循或不作善事心皆追悔也)二睡眠(謂人睡眠識神昏昧夢中見境或善或惡或不善不惡也)三尋(尋即尋思心中所起之念或善或惡或不善不惡也)四伺(伺即伺察心中所起之念也尋思之心麄而浮伺察之心沉而細二者皆是心念但分麄細耳亦通善惡與不善不惡也)此四種法於善惡無記三性不定而起故云不定也如是諸法從阿賴耶藏識種子所生依心所起與心俱轉相應故皆名心所有法(無記者謂不善不惡無所記錄故也)。
【不相應行法二十四】一得(於一切法造作成就也)二命根(第八識種子并出入息煖氣三者連持不斷也)三眾同分(如人之類其形相似也)四異生性(眾生之妄性不同也)五無想定(心想俱滅外道所修之定也)六滅盡定(受想之心滅盡諸識不起也)七無想報(外道修無想定命終生無想天壽命五百劫想心不行如冰夾魚也)八名身(依事立名眾名聯合曰名身)九句身(積言成句眾句聯合曰句身)十文身(文即是字眾字聯合曰文身)十一生(諸法生起也)十二住(諸法未遷也)十三老(諸法漸衰也)十四無常(今有後無也)十五流轉(因果相續流轉不斷也)十六定異(善惡因果決定不同也)十七相應(因果和合不相違背也)十八勢速(諸法遷流不暫停住也)十九次第(編列有序也)二十時(即時節也)二十一方(即方所也)二十二數(即數目也)二十三和合(不相乖違也)二十四不和合(互相乖違也)此二十四法有名無體不與色法心法及心所法相應故云不相應行法。
【無為法有六】一虛空無為(真空之理離諸障礙猶如虛空無所作為也)二擇滅無為(擇即揀擇滅即斷滅以智滅惑所顯真理理無作為也)三非擇滅無為(不假智力斷滅諸惑性本清淨無所作為也)四不動無為(即第四禪天得不動地所修出世之理無所作為也)五受想滅無為(受想心滅所顯真理無所作為也)六真如無為(不妄曰真不異曰如真如之理無所作為也)蓋前色法心法及心所有法不相應行皆是世間有為之法此之六法是出世間之法故名無為然百法不出乎色心而色則由心造也若攝末歸本唯心一法耳。
百八三昧(出大智度論)
【首楞嚴三昧】梵語首楞嚴華言徤相分別梵語三昧華言正受亦云正定謂菩薩住是三昧則於諸三昧行相多少淺深悉能分別了知而一切魔惱不能破壞是名首楞嚴三昧。
【寶印三昧】謂菩薩住是三昧於一切三昧悉能印證然諸寶中法寶為最今世後世乃至涅槃能為利益是名寶印三昧(梵語涅槃華言滅度)。
【師子戲三昧】謂菩薩住是三昧於一切三昧中出入遲速皆得自在於諸外道強者破之信者度之譬猶師子戲時而能制伏諸羣獸也是名師子戲三昧。
【妙月三昧】謂菩薩入是三昧能除無明暗蔽諸法邪見譬猶滿月清淨無諸障翳而能除破黑暗是名妙月三昧。
【月幢相三昧】謂菩薩入是三昧一切諸法通達無礙皆悉順從譬猶大將以寶幢作月之像人見此相悉皆隨從是名月幢相三昧。
【出諸法三昧】謂菩薩住是三昧能令一切三昧出生增長譬猶時雨之降而草木皆生是名出諸法三昧。
【觀頂三昧】謂菩薩入是三昧能徧見一切三昧如住山頂悉見眾物是名觀頂三昧。
【畢法性三昧】謂諸法體性無量無二難可執持菩薩入是三昧則能决定知諸法性而得定相譬猶虛空無能住者得神足力則能處之是名畢法性三昧。
【畢幢相三昧】謂菩薩住是三昧則能决定持諸三昧法幢於諸三昧最為尊勝譬猶大將得幢表其尊大之相是名畢幢相三昧。
【金剛三昧】謂菩薩住是三昧則智慧堅固能破諸三昧譬猶金剛堅固不壞而能碎諸萬物是名金剛三昧。
【入法印三昧】謂如人入國有印得入無印則不得入菩薩住是三昧即能入於諸法實相是名入法印三昧。
【三昧王安立三昧】謂菩薩住是三昧則於一切諸三昧中而得安住譬猶大王安住正殿召諸羣臣皆悉從命是名三昧王安立三昧。
【放光三昧】謂菩薩住是三昧則能放種種光明照諸三昧悉皆明了是名放光三昧。
【力進三昧】謂菩薩住是三昧於諸三昧得自在力常能神通變化度諸眾生是名力進三昧。
【高出三昧】謂菩薩住是三昧所有福德智慧皆悉增長諸三昧性從心而出是名高出三昧。
【必入辯才三昧】謂菩薩住是三昧則能辯說一切三昧悉知眾生語言次第及經書名字等悉能分別無礙是名必入辯才三昧。
【釋名字三昧】謂菩薩住是三昧則能釋諸三昧名字及諸法義令人得解是名釋名字三昧。
【觀方三昧】謂菩薩住是三昧於諸三昧出入自在無礙故能以慈悲憐愍平等之心觀於十方眾生皆得度脫是名觀方三昧。
【陀羅尼印三昧】梵語陀羅尼華言總持謂菩薩住是三昧則能持諸三昧印分別諸三昧皆有陀羅尼是名陀羅尼印三昧。
【無誑三昧】謂菩薩住是三昧不生愛恚無明邪見於諸三昧都無迷悶之事是名無誑三昧。
【攝諸法海三昧】謂菩薩住是三昧則三乘法皆攝入是三昧中如一切眾流皆歸於海是名攝諸法海三昧(三乘者聲聞乘緣覺乘菩薩乘也)。
【遍覆虛空三昧】謂菩薩住是三昧以三昧力能遍覆無量無邊虛空或放光明或以音聲充滿其中是名遍覆虛空三昧。
【金剛輪三昧】謂菩薩住是三昧則能持諸三昧於一切法中所至無礙譬猶金剛輪所徃無有障礙是名金剛輪三昧。
【寶斷三昧】謂菩薩住是三昧則能斷除一切三昧煩惱諸垢如有真寶能治諸寶令得潔淨是名寶斷三昧。
【能照三昧】謂菩薩住是三昧則能以智慧照了諸法譬猶日出普照世間事皆顯了是名能照三昧。
【不求三昧】謂菩薩住是三昧則能照了諸法皆如幻化三界愛欲悉斷都無所求是名不求三昧(三界者欲界色界無色界也)。
【無住三昧】謂菩薩住是三昧則能照了諸法念念無常無有住相是名無住三昧。
【無心三昧】謂菩薩住是三昧則心心數法悉皆不行是名無心三昧(心即心王心數法即受想行法也不行者謂皆諸法皆不起也)。
【淨燈三昧】謂菩薩住是三昧則能離諸煩惱之垢而智慧之燈清淨明發是名淨燈三昧。
【無邊明三昧】謂菩薩住是三昧則能以智慧光明普照十方無邊世界眾生及無量諸法皆悉明了是名無邊明三昧。
【能作明三昧】謂菩薩住是三昧則能照明諸法譬猶暗中燃炬無不明了是名能作明三昧。
【普照明三昧】謂菩薩住是三昧即能普照諸法種種三昧門譬如輪王寶珠光照四邊是名普照明三昧。
【堅淨諸三昧】謂菩薩住是三昧則能令諸三昧清淨堅牢不為一切垢法之所染壞是名堅淨諸三昧。
【無垢明三昧】謂菩薩住是三昧能離一切諸三昧垢破除一切無明愛欲煩惱亦能照了一切三昧是名無垢明三昧。
【歡喜三昧】謂菩薩住是三昧能生無量無邊法歡喜樂是名歡喜三昧。
【電光三昧】謂菩薩住是三昧於無始世來所失之道還復能得如電光蹔現行者得路是名電光三昧。
【無盡三昧】謂菩薩住是三昧滅諸法無常等相即入不生不滅真實之理是名無盡三昧。
【威德三昧】謂菩薩住是三昧則得無量威德自在莊嚴是名威德三昧。
【離盡三昧】謂菩薩住是三昧則能見諸三昧無有窮盡而於無量阿僧祇劫善本功德果報不失離於一切斷滅之見是名離盡三昧(梵語阿僧祇劫華言無數時)。
【不動三昧】謂菩薩住是三昧能知諸法實相畢竟空寂智慧與三昧相應於一切三昧及一切法都不戲論是名不動三昧。
【不退三昧】謂菩薩住是三昧常不退轉即是阿鞞䟦致是名不退三昧(梵語阿鞞䟦致華言不退轉)。
【日燈三昧】謂菩薩住是三昧則能照了種種法門及諸三昧譬猶日出能照一切世界又如燈明能破暗室是名日燈三昧。
【月淨三昧】謂菩薩住是三昧則智慧清淨利益眾生又能破諸三昧無明如月圓明破諸黑暗是名月淨三昧。
【淨明三昧】謂菩薩住是三昧則能明了諸法無有障礙是名淨明三昧。
【能作明三昧】謂菩薩住是三昧則與般若之智相應能於諸三昧門而作光明是名能作明三昧(梵語般若華言智慧)。
【作行三昧】謂菩薩住是三昧則能發起先所得諸三昧故是名作行三昧。
【知相三昧】謂菩薩住是三昧則見一切諸三昧中有實智慧之相是名知相三昧。
【如金剛三昧】謂菩薩住是三昧則能破一切煩惱結使無有遺餘譬猶金剛能破諸物滅盡無餘是名如金剛三昧(結使者謂一切眾生為惑業纏縛驅役入於生死也)。
【心住三昧】謂心相輕疾難制難持菩薩住是三昧則能攝諸散亂心不動轉是名心住三昧。
【普明三昧】謂菩薩住是三昧於一切法見光明相無諸黑暗以神通力普照世間了了無礙是名普明三昧。
【安立三昧】謂菩薩住是三昧於一切諸功德善法中安立堅固如湏彌山安立不動是名安立三昧(梵語須彌華言妙高)。
【寶聚三昧】謂菩薩住是三昧則能轉一切所有國土皆成七寶是名寶聚三昧(七寶者金銀琉璃玻瓈硨磲碼碯赤真珠也)。
【妙法印三昧】謂菩薩住是三昧得諸佛菩薩深妙功德智慧之法印諸三昧是名妙法印三昧。
【法等三昧】謂菩薩住是三昧則照了眾生及一切法悉皆平等是名法等三昧。
【斷喜三昧】謂菩薩住是三昧能觀苦空無常無我不淨等相於一切世間心生厭離不起樂著之想是名斷喜三昧(苦者謂觀五陰之身實有生死逼迫等苦也空者謂身及諸法本來皆空也無常者謂身及諸法終歸壞滅也無我者謂四大各離何者是我也不淨者謂觀身相皆不淨也)。
【到法頂三昧】謂菩薩住是三昧則能以般若方便之力而到於法山之頂是名到法頂三昧(法山之頂以喻此三昧在諸三昧之上也)。
【能散三昧】謂菩薩住是三昧即與空慧相應而能破散諸法是名能散三昧。
【分別諸法句三昧】謂菩薩住是三昧則能分別一切諸法語言文句為眾生演說詞無滯礙是名分別諸法句三昧。
【字等相三昧】謂菩薩住是三昧觀諸字諸語悉皆平等呵罵讚歎無有憎愛是名字等相三昧。
【離字三昧】謂菩薩住是三昧不見字在義中亦不見字在字中是名離字三昧。
【斷緣三昧】謂菩薩住是三昧則能於樂中不生喜苦中不生瞋不苦不樂中不生不知捨心於此三受遠離不著則心滅緣斷是名斷緣三昧。
【不壞三昧】謂菩薩住是三昧則能了法性畢竟空寂戲論不能破無常不能轉是名不壞三昧。
【無種相三昧】謂菩薩住是三昧了法無相而不見諸法種種之相是名無種相三昧。
【無處行三昧】謂菩薩住是三昧則能知三毒火然三界故心不依止涅槃畢竟空故亦不依止是名無處行三昧(三毒者貪瞋癡也)。
【離朦昧三昧】謂菩薩住是三昧則能於諸三昧中微翳無明等悉皆除盡是名離朦昧三昧。
【無去三昧】謂菩薩住是三昧則不見一切諸法去來之相是名無去三昧。
【不變異三昧】謂菩薩住是三昧能觀一切諸三昧法皆不見有變異之相是名不變異三昧。
【度緣三昧】謂菩薩住是三昧於六塵中諸煩惱緣悉皆盡滅能度六塵大海亦能超過一切三昧緣生智慧是名度緣三昧(六塵者色塵聲塵香塵味塵觸塵法塵也)。
【集諸功德三昧】謂菩薩住是三昧修集一切善根功德初夜後夜無有休息譬猶日月運轉不停是名集諸功德三昧。
【住無心三昧】謂菩薩住是三昧但隨智慧不隨於心而住於諸法實相之中是名住無心三昧。
【淨妙華三昧】謂菩薩住是三昧則能於諸三昧中開諸功德華以自在莊嚴如樹華開敷樹自嚴飾是名淨妙華三昧。
【覺意三昧】謂菩薩住是三昧令諸三昧變成無漏與七覺相應是名覺意三昧(無漏者謂惑業已斷不漏落生死也七覺者念覺擇法覺精進覺喜覺輕安覺定覺捨覺也)。
【無量辯三昧】謂菩薩住是三昧得無量辯才樂說一句經無量劫而不窮盡是名無量辯三昧(劫梵語具云劫波華言分別時節)。
【無等等三昧】謂菩薩住是三昧觀一切眾生皆如於佛觀一切法皆同佛法與無等等般若波羅蜜相應是名無等等三昧(無等等者謂諸佛般若世無與等而一切眾生平等共有故曰無等等梵語般若波羅蜜華言智慧到彼岸)。
【度諸法三昧】謂菩薩住是三昧則能入三解脫門超出三界度三乘眾生是名度諸法三昧(三解脫門者空解脫門無相解脫門無作解脫門也)。
【分別諸法三昧】謂菩薩住是三昧則能分別諸法善不善有漏無漏有為無為等相是名分別諸法三昧(有漏者謂因煩惱惑業漏落三界生死也有為者世間法也無為者出世間法也)。
【散疑三昧】謂菩薩住是三昧則能於一切法中疑網悉斷得一切諸法實相是名散疑三昧。
【無住處三昧】謂菩薩住是三昧則不見諸法定有住處是名無住處三昧。
【一莊嚴三昧】謂菩薩住是三昧則能觀見諸法皆一或一切法有相故一或一切法無相故一或一切法空故一皆以一相智慧莊嚴如是三昧是名一莊嚴三昧。
【生行三昧】謂菩薩住是三昧能觀種種行相入相住相出相如是諸相皆空亦不可見是名生行三昧。
【一行三昧】謂菩薩住是三昧與畢竟空相應更無餘行次第是名一行三昧。
【不一行三昧】謂菩薩住是三昧不見諸三昧一相以此三昧而能兼行諸餘觀行是名不一行三昧。
【妙行三昧】謂菩薩住是三昧不見諸三昧二相即是畢竟空相應三昧一切戲論皆不能破是名妙行三昧。
【達一切有底散三昧】謂菩薩住是三昧能以無漏智慧通達三有乃至非有想非無想之底一切諸有皆悉令其散壞是名達一切有底散三昧(三有者欲有色有無色有即三界也底者即非有想非無想天以其難到故名底也)。
【入名語三昧】謂菩薩住是三昧則能識一切眾生一切物一切法名字一切語言無不解了是名入名語三昧。
【離音聲字語三昧】謂菩薩住是三昧觀一切諸法皆無音聲語言常寂滅相是名離音聲字語三昧。
【然炬三昧】謂菩薩住是三昧則能以智慧炬照明一切諸法無錯無著如然炬夜行不墮險處是名然炬三昧。
【淨相三昧】謂菩薩住是三昧則能清淨具足莊嚴三十二相又能如法觀於諸法總別之相亦能觀諸法無相清淨是名淨相三昧(三十二相者足安平相千輻輪相手指纖長相手足柔軟相手足縵網相足跟滿足相足趺高好相腨如鹿王相手過膝相馬陰藏相身縱廣相毛孔生青色相身毛上靡相身金色相身光面各一丈相皮膚細滑相七處平滿相兩腋滿相身如師子相身端直相肩圓滿相四十齒相齒白齊密相四牙白淨相頰車如師子相咽中津液得上味相廣長舌相梵音深遠相眼色如金精相眼睫如牛王相眉間白毫相頂肉髻成相也總相者諸法和合為一相也別相者諸法種種差別也)。
【破相三昧】謂菩薩住是三昧則不見一切法相何况於諸三昧之相是名破相三昧。
【一切種妙足三昧】謂菩薩住是三昧則能以諸功德種種莊嚴禪定智慧悉皆具足清淨是名一切種妙足三昧。
【不喜苦樂三昧】謂菩薩住是三昧能觀世間之樂多過多患虛妄顛倒非可愛樂觀世間之苦如病如箭入身心不喜樂以一切法虛誑故樂尚不喜何况於苦是名不喜苦樂三昧。
【無盡相三昧】謂菩薩住是三昧則能觀一切法不斷不常無壞無盡是名無盡相三昧。
【陀羅尼三昧】謂菩薩住是三昧則能持諸三昧而聞持等諸陀羅尼皆自然而得是名陀羅尼三昧(聞持者陀羅尼名也謂得此陀羅尼者一切語言諸法耳所聞者皆不忘失也)。
【攝諸邪正相三昧】謂菩薩住是三昧於正定聚邪定聚不定聚一切眾生都無所棄一心攝取而不見有邪正等相是名攝諸邪正相三昧。
【滅憎愛三昧】謂菩薩住是三昧則能滅諸憎愛於可喜法中而不生愛可惡法中而不生嗔是名滅憎愛三昧。
【逆順三昧】謂菩薩住是三昧則能於諸法中逆順自在能破一切邪逆眾生能順一切可化眾生而又不著逆順之相是名逆順三昧。
【淨光三昧】謂菩薩住是三昧於諸三昧光明清淨諸煩惱垢皆不可得是名淨光三昧。
【堅固三昧】謂菩薩住是三昧而於諸法實相智慧相應皆悉堅固猶如虛空不可破壞是名堅固三昧。
【滿月淨光三昧】謂菩薩住是三昧則淨智光明具足滅愛恚等火清凉功德利益眾生譬猶秋月圓滿破諸黑暗清凉可樂是名滿月淨光三昧。
【大莊嚴三昧】謂菩薩住是三昧則大莊嚴成就見十方如恒河沙等世界以七寶華香莊嚴佛處如是等莊嚴功德而心無所著是名大莊嚴三昧。
【能照一切世間三昧】謂菩薩住是三昧則能照眾生世間住處世間五眾世間一切諸法是名能照一切世間三昧(五眾者即色受想行識五陰也)。
【三昧等三昧】謂菩薩住是三昧則能觀諸三昧不見有深淺之相觀一切有為之法皆從因緣而生與三昧相悉皆平等無有定亂是名三昧等三昧。
【攝一切有諍無諍三昧】謂菩薩住是三昧則能於一切法中通達無礙不見是法如是相不見是法不如是相於眾生中亦無好醜諍論但隨其心行而攝受度脫之是名攝一切有諍無諍三昧。
【不樂一切住處三昧】謂菩薩住是三昧則不樂住世間以世間無常故不樂住非世間不著於空故是名不樂一切住處三昧(非世間者出世間之法也)。
【如住定三昧】如即有無不二之義又即空也謂菩薩住是三昧則知一切法如實相不見有法過此如者是名如住定三昧。
【壞身衰三昧】身衰者謂血肉筋骨等和合為身是身多患常為饑寒疾病所逼以致身衰菩薩住是三昧故以智慧力分分破壞身諸衰相乃至不見不可得相是名壞身衰三昧。
【壞語如虛空三昧】謂菩薩住是三昧不見諸三昧語業依聲而有如虛空如幻化不生憎愛是名壞語如虛空三昧。
【離著虛空不染三昧】謂菩薩修行般若波羅蜜觀諸法畢竟空不生不滅猶如虛空雖得是三昧而於此虛空三昧之相亦不染着是名離著虛空不染三昧。
一百八法明門(出佛本行集經)
法明門者為令眾生破除昏暗通達一切智慧也故護明菩薩在兜率天宮欲下人間託生即於師子座上宣說此一百八門留與諸天以作憶念然後下生也(護明菩薩即釋迦牟尼佛在天宮之號也梵語兜率華言知足)正信法明門謂不破堅牢心故淨心法明門謂無穢濁故歡喜法明門謂安隱心故愛樂法明門謂令心清淨故身行正行法明門謂三業清淨故(三業清淨者謂身不殺不盜不[婬-壬+(工/山)]也)口行淨行法明門謂斷四惡故(四惡者妄言綺語兩舌惡口也)意行淨行法明門謂斷三毒故(三毒者貪嗔癡也)念佛法明門謂觀佛清淨故念法法明門謂觀法清淨故念僧法明門謂得道堅牢故念施法明門謂不望果報故念戒法明門謂一切願具足故念天法明門謂修廣大心故慈法明門謂隨所生處善根攝勝故悲法明門謂不殺害眾生故喜法明門謂捨一切不喜事故捨法明門謂厭離五欲故(五欲者色欲聲欲香欲味欲觸欲也)無常觀法明門謂觀三界慾故(三界者欲界色界無色界也)苦觀法明門謂斷一切願故無我觀法明門謂不染著我故寂定觀法明門謂不擾亂心意故慙愧法明門謂內心寂定故羞恥法明門謂外惡滅故實法明門謂不誑天人故真法明門謂不誑自身故法行法明門謂隨順法行故三歸法明門謂淨三惡道故(三歸者歸依佛歸依法歸依僧也三惡道者餓鬼道畜生道地獄道也)知恩法明門謂不捨善根故報恩法明門謂不欺負他故不自欺法明門謂不自譽故為眾生法明門謂不毀呰他故(呰與訾同)為法法明門謂如法而行故知時法明門謂不輕言說故攝我慢法明門謂智慧滿足故不生惡心法明門謂自護護他故無障礙法明門謂心無疑惑故信解法明門謂決了第一義故(第一義者謂中道之理無二無別也)不淨觀法明門謂捨慾染心故不諍闘法明門謂斷嗔訟故不癡法明門謂斷殺生故樂法義法明門謂求法義故愛法明法明門謂得法明相故求多聞法明門謂正觀法相故正方便法明門謂真正行故知名色法明門謂除諸障礙故(名即心色即身也)除因見法明門謂得解脫故無怨親心法明門謂於怨親中生平等故除方便法明門謂知諸苦故諸大平等法明門謂斷於一切和合法故(諸大者即地大水大火大風大空大根大識大也)諸入法明門謂修正道故(諸入者即眼入耳入鼻入舌入身入意入色入聲入香入味入觸入法入也)無生忍法明門謂證滅諦故(無生忍者謂一切法本來不生於此法中而能忍可即證也)身念處法明門謂諸法寂靜故(身念處者身即五陰中色陰念即能觀之觀處即色陰所觀之境也)受念處法明門謂斷一切諸受故(受即領納之義謂眼等識領納色等諸境也)心念處法明門謂觀心如幻化故(心即五陰中識陰也)法念處法明門謂智慧無翳故(法即五陰中想行二陰也)四正勤法明門謂斷一切惡成諸善故(四正勤者一已生惡令斷二未生惡令不生三已生善念增長四未生善令生也)四如意足法明門謂身心輕故(四如意足者欲如意足念如意足精進如意足慧如意足也)信根法明門謂不隨他語故(信者謂信正觀及助道法則能生諸善法也根即能生之義)精進根法明門謂善得諸智故(精進者謂修行正助之法勤求不息也)念根法明門謂善作諸業故(念者謂專念正助之法而無他念也)定根法明門謂心清淨故(定者謂攝心在正助之法相應不散也)慧根法明門謂現見諸法故(慧者謂以智慧觀察苦集滅道四諦之法也)信力法明門謂過諸魔力故(信力者力即力用謂信根增長則能遮斷一切疑惑也)精進力法明門謂不退轉故(精進力者謂精進根增長則能破諸身心懈怠也)念力法明門謂不共他故(念力者謂念根增長則能破諸邪念也)定力法明門謂斷一切念故(定力者謂定根增長則能破諸亂想也)慧力法明門謂離二邊故(慧力者謂慧根增長則能遮止三界見思之惑也二邊者空有二邊也)念覺分法明門謂如諸法智故(念覺分者念即想念覺即覺了分即支分謂修出世道時善能覺了常使定慧之法均調也若心沉時當念用擇法精進喜三支属慧故也若心浮時當念用除捨定三支属定故也)擇法覺分法明門謂照明一切諸法故(擇法覺分者謂觀諸法善能揀別真偽也)精進覺分法明門謂善知覺故(精進覺分者謂修諸道法時善能覺了勤心在於真法之中也)喜覺分法明門謂得諸定故(喜覺分者謂若心得法喜善能覺了住真法喜也)除覺分法明門謂所作已辦故(除覺分者謂斷除諸見煩惱之時善能覺了不損真正善根也)定覺分法明門謂知一切法平等故(定覺分者謂若發禪定時善能覺了不生妄想也)捨覺分法明門謂厭離一切法故(捨覺分者謂若捨念著之境善能覺了虛偽永不追憶也)正見法明門謂得漏盡聖道故(正見者謂修無漏行見四諦分明也漏盡者謂三界煩惱惑業斷盡不漏落生死也)正分別法明門謂斷一切分別無分別故(正分別即正思惟謂見四諦時思惟籌量為令增長入涅槃故也)正語法明門謂斷一切名字音聲語言知如響故(正語者謂攝口業住於正語也)正業法明門謂無業無報故(正業者謂除身一切邪業住於清淨正業也)正命法明門謂除滅一切惡道故(正命者謂除邪命利養住於清淨正命也)正行法明門謂至彼岸故(正行即正精進謂身心專精勤求涅槃也)正念法明門謂不思念一切法故(正念者謂念念在於正助之法也)正定法明門謂得無散亂三昧故(正定者謂攝心正助之法入於正定也梵語三昧華言正定)菩提心法明門謂不斷三寶故(梵語菩提華言道三寶者佛寶法寶僧寶也)依倚法明門謂不樂小乘故正信法明門謂得㝡勝佛法故增進法明門謂成就一切諸善根法故檀度法明門謂念念成就相好莊嚴佛土教化慳貪諸眾生故(檀梵語具云檀那華言布施)戒度法明門謂遠離惡道諸難教化破戒諸眾生故忍度法明門謂捨一切瞋恚我慢謟曲調戲教化如是諸惡眾生故精進度法明門謂悉得一切諸善法教化懈怠諸眾生故禪度法明門謂成就一切禪定及諸神通教化散亂諸眾生故(禪梵語具云禪那華言靜慮)智度法明門謂斷無明黑暗教化愚癡諸眾生故方便法明門謂隨眾生所見威儀而示現教化成就一切諸佛法故四攝法法明門謂攝受一切眾生得菩提已施一切眾生法故(四攝法者一布施攝二愛語攝三利行攝四同事攝也)教化眾生法明門謂自不受樂不疲倦故攝受正法法明門謂斷一切眾生諸煩惱故福聚法明門謂利益一切諸眾生故修禪法明門謂滿足十力故(十力者知是處非處智力知過現未來業報智力知諸禪三昧智力知諸根勝劣智力知種種解智力知種種界智力知一切至處道智力知天眼無礙智力知宿命無漏智力知永斷習氣智力也)寂定法明門謂成就如來三昧具足故慧見法明門謂智慧成就滿足故入無礙辯法明門謂得法眼成就故(法眼者謂知一切眾生各各方便所化之法門也)入一切行法明門謂得佛眼成就故(佛眼者謂覆障雖密無不見知也)成就陀羅尼法明門謂聞一切諸佛法能受持故(梵語陀羅尼華言總持)得無礙辯法明門謂令一切眾生皆歡喜故順忍法明門謂順一切諸佛法故得無生法忍法明門謂得受記故(受記者謂菩薩受作佛之記也)不退轉地法明門謂具足往昔諸佛法故從一地至一地智法明門謂灌頂成就一切智乃至得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故(從一地至一地智者謂從等覺菩薩之智至妙覺果佛之智也灌頂者謂等覺菩薩將入妙覺之位如轉輪王太子受王位時以四海水灌其頂也梵語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華言無上正等正覺)。
百八煩惱(出天台四教儀集註)
昬煩之法惱亂心神故名煩惱謂眼耳鼻舌身意六根對色聲香味觸法六塵各有好惡平三種不同則成十八煩惱又六根對六塵好惡平三種起苦受樂受不苦不樂受復成十八煩惱共成三十六種更約過去未來現在三世各有三十六種總成一百八煩惱也(好惡平三種不同者如色塵有好色有惡色其不好不惡之色名為平也聲香味觸法五塵亦然受即領納之義苦受對惡塵而起樂受對好塵而起不苦不樂受對平塵而起)。
千二百五十人(出因果經)
謂耶舍長者子朋黨五十人優樓頻螺迦葉師徒五百人那提迦葉師徒二百五十人伽耶迦葉師徒二百五十人舍利弗師徒一百人大目犍連師徒一百人此千二百五十人並先事外道勤苦累刦而無所證承佛化導即得證果於是感佛之恩一一法會常隨不捨故諸經首列眾皆云千二百五十人俱者以此也(梵語優樓頻螺迦葉華言木?林梵語?提迦葉華言河梵語伽耶迦葉華言城梵語舍利弗華言身子梵語大目犍連華言采菽氏)。
八萬四千塵勞(出華嚴孔目)
八萬四千塵勞者塵即染污之義謂種種邪見煩惱能染污真性也勞即勞役也謂眾生被邪見煩惱勞役不息輪轉生死無有盡時論其塵勞根本不出十使於十使中隨以一使為頭則九使為助遂成一百約三世各有一百共成三百而現在世一百時促不論相助於過去未來二世二百又各各以一使為頭九使為助共成二千合前現在世一百共成二千一百又約多貪多嗔多癡等分四種眾生各有二千一百共成八千四百又約四大六衰各有八千四百總成八萬四千塵勞也(十使者使即驅役之義一貪二嗔三癡四慢五疑六身見七邊見八邪見九見取十戒取也多貪者謂於五欲可意之境而多貪愛也多嗔者謂於逆情之境而多忿怒也多癡者謂無所覺了而於貪嗔之境溺而不已也等分者謂貪嗔癡三心一齊而起也四大者地大水大火大風大也六衰者謂色聲香味觸法六塵能衰損善法故也)。
八萬四千法門(出賢刦經)
八萬四千法門者昔佛告喜王菩薩修習行法自第一光耀乃至分舍利凡三百五十度無極法門一一法門各有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智慧之六度共成二千一百度無極於諸貪[婬-壬+(工/山)]瞋恚愚癡等分四種眾生各以此二千一百度無極教化而開覺之合成八千四百度無極一變為十總成八萬四千度無極法門此之法門為三界無上良藥為百千種人除八萬四千塵勞也(度無塵者謂事理行滿度生死流登涅槃岸無有窮極也三百五十度無極者光耀度無極世度無極為眾生故行度無極住度無極生死度無極所著度無極益他人度無極處所度無極道度無極慧度無極已修立行度無極逮得度無極念度無極離世度無極造有所作業度無極休息道度無極不置速度無極應順度無極造作度無極無作度無極意度無極勤修度無極正真度無極行捷疾度無極深奧度無極雜度無極清淨度無極無際度無極信道度無極為眾生厄故行度無極法故度無極寂樂度無極樂觀寂度無極一切所入度無極說處度無極無害度無極無敗度無極貧度無極不迴還度無極廻轉度無極嚴淨度無極堅強度無極興盛度無極充滿度無極為世度無極度世度無極無上度無極不亂度無極無怨度無極怨敵度無極攝持度無極無所攝持度無極報應度無極無報度無極自然度無極無所有度無極廣普度無極華度無極無量度無極慕求度無極所厭度無極妙樂度無極無樂度無極樂聞持度無極生死長度無極無斷度無極樂純淑度無極禪度無極神通度無極世巧便度無極慈愍護度無極行哀度無極歡喜度無極勸護度無極勸邪見度無極勸正見度無極勸住見度無極勸無住度無極勸無侍度無極勸意度無極勸忍度無極造業度無極無所造業度無極有餘度無極無餘度無極佛興盛度無極明度無極持住明度無極佛興成就度無極意不忽度無極佛興立在家度無極出家來度無極愍哀博聞來度無極出家不斷戒度無極住神通度無極神通意不斷度無極入欲度無極立度無極應進度無極眾報度無極無報度無極無樂度無極時進度無極光明度無極無量光度無極報安光度無極不廻還度無極娛樂度無極鮮潔度無極成世法度無極淨世度無極成種度無極來成眷屬度無極不壞眷屬度無極除塵來淨度無極觀土度無極宣誓度無極無放逸度無極周旋度無極滅度度無極豪貴度無極理眷屬度無極無所忘失度無極三十二相度無極順時度無極知時度無極分別度無極順世度無極邊際度無極蠲除度無極金剛度無極造救度無極自然度無極伏魔度無極無退度無極一時度無極無所著度無極三昧度無極訓誨度無極佛道度無極一切智度無極無餘度無極有餘度無極可止度無極諸佛度無極方便度無極愁慼度無極開化真陀度無極異度無極四意斷度無極四神足度無極四禪度無極四意止度無極四諦度無極信根精進根意根智慧根定根度無極信力精進力意力定力智慧力度無極七覺意度無極八品道行度無極寂然度無極所觀度無極樂明度無極來觧脫度無極比丘聖眾度無極八部會度無極歸觧度無極分別度無極別度度無極繫觧法度無極分別順理度無極辯才度無極無厭度無極六度度無極眼耳鼻舌身心度無極愍他勸助度無極愍己度無極法度無極宜度無極剖判度無極勸樂度無極三脫門度無極異行度無極觧他度無極勤用意度無極十種力度無極四無所畏度無極大哀度無極肉眼天眼慧眼法眼佛眼度無極自在度無極娛樂度無極難得自歸度無極十八不共諸佛之法度無極曉了方便度無極純淑度無極見自然度無極三界行度無極觀清白行度無極法種度無極八等度無極道跡徃來不還無著度無極緣覺度無極菩薩度無極盡慧度無極無所生慧度無極建立慧度無極致天眼天耳心智自在見過世事知他心念神足漏盡六通度無極威儀度無極愍傷度無極行空度無極捐拾度無極滅度度無極變化度無極流布法教度無極分舍利度無極然其中名有重出者乃經中所載之舊文也)。
大明三藏法數卷第三十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