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49部大正藏第14册P0854 佛說光明童子因緣經(4卷) 〖 宋施護譯〗.txt
大正藏第 14 冊 No. 0549 佛說光明童子因緣經
No. 549
佛說光明童子因緣經卷第一
西天譯經三藏朝奉大夫試光祿卿傳法大師賜紫臣施護奉 詔譯
如是我聞:
一時,佛在王舍城,迦蘭陀竹林精舍。而彼城中,有一長者,名曰善賢,有大財寶富饒自在,然彼長者,於諸外道尼乾陀等,深生信重。長者一時,以彼世因緣故,其妻懷妊。而後一日,世尊於其食時,被袈裟衣,執持應器,入王舍城,次第乞食,漸次至彼善賢長者舍。
時彼長者,遠見世尊漸近自舍,即謂妻言:「我今同汝,詣世尊所。」作是言已,即與其妻,前詣佛所。到已白言:「世尊!我名善賢,此是我妻,其人懷妊,日月將滿,當所生者,是男?是女?」
佛言:「長者!汝妻胎中,決定是男,其後生已,家族富盛,最上吉祥,現於人中受天勝福,乃至最後,於我法中出家學道,斷諸煩惱,證阿羅漢。」
是時長者,即取滿鉢上味清淨飲食,奉上世尊。世尊受已,作如是言:「願其施者,吉祥安樂。」世尊言已,持所施食,還復本處。
佛去未遠,有一外道,是彼善賢先所重者,見佛世尊已,即作是思惟:「豈非今時因此沙門瞿曇,長者於我破本信心,我宜往彼詢問其故,沙門瞿曇來何所說?」時彼外道,作是思惟已,即詣長者舍,作如是言:「長者!沙門瞿曇有何願求,來至汝舍?復作何說?」
長者白言:「我師聖者!我妻懷妊故,乃問彼沙門瞿曇,當所生者,是男?是女?彼謂我言:『定當生男,生已決定家族富盛,最上吉祥,現於人中,受天勝福,乃至最後於我法中,出家學道證阿羅漢。』」
而此外道,本善占相,聞是言已,即取白石,施設算法,算量其事為虛為實。彼設算已,具知其事,如佛所言,實無虛妄。而彼外道,雖知其實,然作是念:「我今若以如實而說,即此長者於彼沙門瞿曇,定生信重,我今宜應語長者言:『瞿曇所說有實有虛。』」時彼外道,作是念已,呼長者妻,近外道前,取左右手,復看手文,及瞻面相。
爾時善賢長者,即白外道言:「我師聖者!先已設算。何故重復看其手文及瞻面相?」
彼外道言:「我適算彼瞿曇所說,及相汝妻,審知其事,少分真實,少分虛妄。」
長者復言:「何者真實?何者虛妄?」
外道答言:「瞿曇所說汝妻生男,此說是實;所言生已家族富盛,此亦是實。然子生時,合有少分火光明事,此子後必壞汝家族,所言最上吉祥,現於人中受天勝福,此是虛妄。長者!汝豈曾聞於人世中受天福者,斯為難信,所言於瞿曇法中當出家者,此說是實,以彼衣食因緣所逼切故,而後決定於瞿曇邊樂求出家。所言斷諸煩惱證阿羅漢者,此是虛妄,以沙門瞿曇法中,決定無有斷諸煩惱,證聖果者。」
爾時善賢長者,聞說是事,若虛若實,其心疑惑,即生愁惱,白外道言:「我師聖者!其事云何?我今宜應當何所作?」
外道告言:「長者當令汝子生後,於我教中出家修學,即能普學一切事業。長者!我雖此說,汝自籌量。」時彼外道作是言已,即出其舍。
是時,善賢長者靜在一處,審自思惟:「我今一切不能顧惜而悉棄捨,宜設計謀壞所妊子。」作是思惟已,善賢長者即持毒藥,塗摩妻腹。
是時,長者左邊摩藥,子轉右邊,右邊摩藥,子轉左邊,乃至遍腹,無處容受,塗摩毒藥,其妻以故,即趣命終。善賢意謂:「母既命終,子亦隨滅,而後無人壞我家族,亦復無人得證聖果。」
爾時長者,既見其妻已趣命終,即時涕淚號泣。隣人親屬,來相慰問善賢長者:「汝妻何以忽然命終?」長者報言:「因懷妊故,而忽命終。」親屬隣人來相問已,各還自舍。
善賢長者即自思惟:「我妻已歿,勿置家中,可為施設諸所用物,送尸陀林。」作是思惟已,即為備辦所用諸物,將欲出送。隣人親屬知己,復來謂長者言:「汝妻已歿,不須啼泣徒自生惱。」
是時,長者即取青、黃、赤白眾色衣服,及珍寶具,而為莊嚴,長者即時與諸親屬,圍繞出送,置尸陀林。
爾時先占相者,外道尼乾陀,知是事已,心大歡喜,即持幢蓋,嚴飾而行。於王舍城,周遍巷陌四衢道中,告諸外道尼乾陀等言:「汝等知不?沙門瞿曇先言:『善賢長者妻當生子,其後生已,家族富盛,最上吉祥,現於人中受天勝福乃至最後,於我法中出家學道,斷諸煩惱,證阿羅漢。』彼虛妄說,今善賢妻,已趣命終,子亦隨滅。汝等當知,譬如大樹,根既斷壞,枝葉華果,其何能得?」諸外道輩,相言告已,心皆歡喜。
諸有清淨信者,當知佛世尊者法爾真實,無所不知,無所不見,無所不解,無所不了,起大悲心,普攝世間。作一護念,施一無畏,已能圓滿止觀二行,已能成就三調伏事,已渡四流煩惱大海,已能安住四神足行,以四攝法,普攝眾生。於長夜中,常念度脫,已能成就四無所畏,斷五分結,已出五趣,六法具足,六波羅蜜,悉皆圓滿,具足六種佛常行法,開七覺華,成八正果,成就三摩鉢底,九先行善,十力堅固,名稱普聞十方世界。具足千種最勝自在,於日三時及夜三時,常以佛眼,觀察世間,正知見轉於眾生中,諸所施作。何處若有增?何處若有減?何處若煩惱?何處受極苦?何處若破壞?何處具有煩惱極苦破壞等事?何處施設少分方便?何處施設大方便力?何處施設諸方便事?何處眾生墮於惡趣?何處眾生得生天界?何處眾生得解脫果?何處眾生未種善根者?令種善根。何處眾生已種善根者?使令成熟。何處眾生已成熟者?令得解脫。佛世尊者,具足如是功德,言無虛妄,離諸過失。
爾時世尊,審知時處因緣等事,知其所應放光明時,即從口中,出現青、黃、赤白眾色光明,其光周遍,上下照耀。光下照時,所有等活地獄,黑繩地獄、眾合地獄、號叫地獄、大號叫地獄、炎熱地獄、極炎熱地獄、阿鼻地獄,如是等八熱地獄,光明照已,悉變清涼。所有皰地獄、皰裂地獄、阿吒吒地獄、呵呵鑁地獄、虎虎鑁地獄、青蓮華地獄、紅蓮華地獄、大紅蓮華地獄,如是等八寒地獄,光明照已,悉變溫暖,以佛光明最勝因故。
其中眾生,蒙光照觸,身得離苦,心生適悅,各作是言:「我等以何罪因,墮在此中?今日覩是希有光明。」地獄眾生,發起如是清淨心時,世尊大悲,復於光中,現變化事。彼諸眾生,見所化已,又作是言:「我等今日見是變化希有等相,此處出已,應不復於惡趣受生,以佛光明最勝因緣故,身離苦惱,心生適悅。」作是言已,各發最上清淨信心,彼地獄業,皆悉滅盡,即分人天二趣受生。
地獄眾生,由是真實,如應得利已,是佛光明,又復上照四大王天、忉利天、夜摩天、兜率天、化樂天、他化自在天、梵眾天、梵輔天、大梵天、少光天、無量光天、光音天、少淨天、無量淨天、遍淨天、無雲天、福生天、廣果天、無煩天、無熱天、善見天、善現天、色究竟天。光明上照如是等天已,於其光中,演出無常苦空無我之聲,復於光中說伽陀曰:
「譬如大象沒泥中, 以勇力故即能出,
佛教勇猛大力故, 能令生死軍摧壞。
今此正法善調伏, 所行遠離諸過失,
息彼三界廣輪迴, 滅盡眾生苦邊際。」
爾時世尊所放光明,各各隨往,乃至遍照三千大千世界。而佛世尊,雖放一光,其光收時,隨應各異:世尊若欲說過去事,其光即當從佛後隱;若欲說彼未來世事,其光即當從佛前隱;若欲說彼地獄趣事,其光即從佛足心隱;若欲說彼傍生趣事,其光即從佛足面隱;若欲說彼餓鬼趣事,其光即從佛足指隱;若欲說於人趣中事,其光即當從佛膝隱;若欲說彼小轉輪王事,其光從佛左手心隱;若欲說彼大轉輪王事,其光從佛右手心隱;若欲說彼天趣中事,其光即當從佛臍隱;若欲說彼聲聞菩提,其光即當從佛口隱;若欲說彼緣覺菩提,其光即當從佛眉隱;若欲說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其光從佛頂門而隱。今佛世尊所放光明,遍照三千大千世界已,其光旋環,却從世尊口中而隱。
爾時尊者阿難,先侍佛邊,見此光明,即前合掌白佛言:「世尊!今此種種妙色最上清淨光明,從佛口出,廣大照耀,普遍世界,以何因緣,其事如是?」作是語已,即說伽陀曰:
「佛於世間為最上, 安住正因而真實,
久已遠離二語言, 斷除憍慢等過失。
如世商佉及蓮藕, 非無因故色自白,
如來最勝人中尊, 非無因故光明現。
如來以自行願力, 現證神通及大智,
觀察聽者樂聞法, 佛人中主欲敷演。
大智寂默大牛王, 必說最上妙法語,
如來清淨一音宣, 眾生疑網皆除斷;
又如大海及山王, 若無因故不能動,
如來正覺人中尊, 無因不現光明相。
大智觀察因緣事, 如應所作皆利益,
隨諸眾生所希望, 故現如是光明相。」
爾時,世尊告阿難言:「如是!如是!阿難當知,如來.應供.正等正覺,若無因緣,不放光明。我今將欲詣尸陀林,汝可往告諸苾芻眾,謂言:『如來將詣尸陀林中,汝諸苾芻發勤勇者,如應各各被袈裟衣,侍從如來,往尸陀林。』」
是時,阿難受佛教勅,即詣諸苾芻所,到已作如是言:「佛勅諸苾芻,如來將詣尸陀林中,汝諸苾芻發勤勇者,如應各各被袈裟衣,侍從如來,往尸陀林。」爾時,尊者阿若憍陳如、馬勝、嚩澁波、大名、跋捺哩迦、舍利子、目乾連、迦葉、滿稱等,諸大聲聞眾,受佛勅已,即如常儀,被袈裟衣,來至佛所。
爾時,世尊與諸大眾,前後圍繞,詣尸陀林。所謂善調伏者,調伏眾圍繞;解脫者,解脫眾圍繞;安隱者,安隱眾圍繞;律儀者,律儀眾圍繞;應供者,應供眾圍繞;離貪者,離貪眾圍繞;妙相端直者,妙相端直眾圍繞。
猶如牛王,牛眾圍繞;又如象王,象眾圍繞;如師子王,眾獸圍繞;如彼鵝王,鵝眾圍繞;如金翅鳥王,金翅鳥眾圍繞;如婆羅門,學眾圍繞;如大醫王,求療者圍繞;如勇猛將軍,眾圍繞;如大富者,財寶圍繞;如大商主,商眾圍繞;如最上首者,多人眾圍繞;如小國王,臣佐圍繞;如轉輪王,千子圍繞;如月天子,眾星圍繞;如日天子,千光圍繞;如持國天王,乾闥婆眾圍繞;如增長天王,鳩盤茶眾圍繞;如廣目天王,龍眾圍繞;如多聞天王,夜叉眾圍繞;如毘摩質多羅阿修羅王,阿修羅眾圍繞;如帝釋天主,三十三天眾圍繞;如大梵王,梵眾圍繞;如底彌囉,魚現大海中;如靉靆雲將降大雨,周匝諸雲皆悉圍繞。
如來諸根,調柔善順,威儀端儼,離缺失相,如大象王七支拄地平正圓滿,離諸過失。如來具足三十二相、八十隨好,殊妙莊嚴,清淨體相,無能勝者,圓光熾盛,廣大照耀,如千日中一光明現。又如寶山高顯而出,一切最勝,普遍賢善,十力四無所畏,三不護三念住,及大悲等,諸功德法,皆悉具足。
是時,復有無數諸苾芻眾,及無數百千人眾,周匝圍繞,隨佛行詣尸陀林中。佛所行時,有十八種法,而可稱讚。何等十八?一、無火怖;二、無水怖;三、無師子怖;四、無虎怖;五、無海難怖;六、無他軍怖;七、無賊盜怖;八、無王難怖;九、無惡人怖;十、無關稅津渡道路等怖;十一、無人怖;十二、無非人怖;十三、無非時怖;十四、天眼天耳如實見聞;十五、施設光明廣大照耀;十六、於法自在;十七、於人自在;十八、無病惱等。如是善法,佛所行時,皆悉具足。
爾時,復有無數百千天人,各各來集,隨從世尊,往尸陀林,觀佛世尊所應作事。
佛說光明童子因緣經卷第一
大正藏第 14 冊 No. 0549 佛說光明童子因緣經
佛說光明童子因緣經卷第二
西天譯經三藏朝奉大夫試光祿卿傳法大師賜紫臣施護奉詔 譯
爾時王舍城中,有二童子:一姓婆羅門;一姓剎帝利,其剎帝利童子,名曰壽命。
是二童子,從王舍城出,於其路左,共為戲劇。彼壽命童子,久發正信;婆羅門童子,不具正信,乃謂壽命童子言:「我聞世尊先說:『善賢長者妻當生子,其後生已,家族富盛,最上吉祥,現於人中受天勝福,乃至最後,於我法中出家學道,斷諸煩惱,證阿羅漢。』彼善賢妻,已趣命終,子必隨滅,長者親屬,送置尸陀林中。我知是事,豈非世尊說妄語邪?」
時壽命童子,即為婆羅門童子,說伽陀曰:
「日月星宿可墜地, 山石從地可飛空,
海水淵深可令枯, 佛語決定無虛妄。」
是時,婆羅門童子聞是伽陀已,謂壽命童子言:「汝或不信,我今同汝,往尸陀林,審觀是事。」
于是,世尊從王舍城,次第而行。彼二童子,猶在路左,共為戲劇。時壽命童子,遙見世尊大眾圍繞,以宿善根故,即說伽陀曰:
「希有大牟尼, 離諸動亂相,
人天大眾俱, 次第而圍繞;
以師子吼音, 能破諸外論,
善斷眾疑網, 最上難得見。
佛往尸陀林, 威儀相可觀,
如風飄密雪, 清冷而遍空。
釋迦牟尼尊! 現光明變化,
剎那瞻覩者, 隨應獲利益。」
爾時,摩伽陀國主頻婆娑羅王,聞「佛世尊先說:『善賢長者妻當生子,其後生已,家族富盛,最上吉祥,現於人中受天勝福,乃至最後,於我法中出家學道,斷諸煩惱,證阿羅漢。』彼妻已趣命終,長者親屬,送尸陀林。今佛世尊,與諸大眾圍繞,亦詣尸陀林中。」王聞是已,即自思惟:「我佛世尊,若無義利,而輒不往彼尸陀林,將非善賢之妻死而復生,世尊往彼欲為施作諸利益故?我今宜應往觀是事。」是時,頻婆娑羅王作是思惟已,即與耆舊、大臣、宮嬪、官屬圍繞而出。
王出城時,彼二童子,尚居路左,共為戲劇。彼壽命童子遙見頻婆娑羅王已,即時前詣,說伽陀曰:
「最勝摩伽陀國主, 臣佐圍繞出王城,
發起決定淨信心, 一切人眾皆歡喜。」
是時,佛及一切人天大眾、頻婆娑羅王,乃至壽命童子等,咸悉至於尸陀林中。
爾時世尊,即從口中,放淨光明,普照眾會。時彼先占相者,外道尼乾陀等,亦在會中,覩佛世尊放光明已,即作是念:「今此沙門瞿曇,於大眾中,現光明相,豈非善賢之子不命終邪?」作是念已,謂長者言:「長者!我觀沙門瞿曇現光明相,必是汝子存而不沒?」
善賢長者白言:「我師聖者!此事若然,我當云何?」
外道告言:「長者!汝子若存,當令入我法中普遍修學。」
爾時,長者將焚其妻,先已積薪,并所用物,置尸於中,舉火以焚,火焰既發,即從臍間,漸次破裂,中出蓮華。於其華中,有一童子,端然而坐,面貌端正,色相殊異。是時會中無數大眾,悉覩是相,歎未曾有,諸正信者,憶佛前言誠無虛妄。時彼外道尼乾陀,觀是事已,心生苦惱,斂然而住。
爾時,世尊即告善賢長者言:「長者!汝今收此童子,護持養育。」
時外道尼乾陀,竊觀長者面相已,謂言:「長者!焚尸火中,忽出童子,於一切事,皆不吉祥,汝今不應收歸養育。」時善賢長者,即不肯受。
是時,佛告壽命童子言:「汝宜收此童子護持養育。」
時壽命童子,先審思已,後白佛言:「於我舍中,無處容受,設得此子,非我所宜。」
時善賢妻焚燒已竟,以佛光明威神力故,火自息滅。於剎那間,天降細雪,自然清冷,收置餘薪,淨其焚地。是時,火中出者童子安然而住。
于是,世尊普告壽命童子等言:「汝等有正信者,勿學外道邪異誑亂,當住正念。」
壽命童子白佛言:「世尊!我於王族生,亦於王族老,我身清淨,猶如牛頭妙栴檀香,等無有異,我實不知外道邪異誑亂等事。」
是時,世尊又復告彼善賢長者言:「今此童子是汝之子,汝可收歸護持養育。」
彼善賢長者,邪見堅固,不行正道,即時又復竊觀外道尼乾陀面。
彼外道言:「善賢長者!汝宜審思,今此童子,火中遺殘,大不吉祥,雖火不燒,而相豈善?汝若收歸,決定令汝家族破壞,又復於汝命不相益,及於汝身為多損惱,凡所欲事,不得和合。深自籌量,無宜後悔。」長者聞外道言已,復不肯受。
爾時,世尊即謂頻婆娑羅王言:「大王!汝今收此童子,王宮養育。」時頻婆娑羅王受佛教勅,即速起身曲躬伸手取其童子,普遍觀瞻已,即白佛言:「我依佛勅,收歸王宮。然此童子,作何名字?願佛世尊,善為安立。」
佛言:「大王!今此童子從火中得,應為立名號火光明。」
爾時,世尊於大眾中,以此童子,付授頻婆娑羅王已。即時觀察審知頻婆娑羅王,及諸會眾,若體若性,心所樂欲,如其所應,廣為說法。是諸會眾,得聞法已,中有多百人,發起最上清淨正信,有證須陀洹果者、有證斯陀含果者、有證阿那含果者、有證阿羅漢果者、有能進發煖位善根者、有能進發頂位善根者、有能進發忍位善根者、有發聲聞菩提心者、有發緣覺菩提心者、有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者、有發歸依攝受心者、有於學句起攝受心者。如是會眾,以佛功德及正法力,眾和合事,隨其所應,咸得利益。
爾時頻婆娑羅王,即離佛會,將此童子,還復王宮。是時大王召八宮嬪,以為八母;二為養母,使令恩養;二為乳母,使令乳哺;二為淨母,使令灌浣;二為戲母,使令伴習戲翫。如是王勅八母,付其童子,自乳哺中,至於成長,或乳或食,及餘所須。於晝夜中,撫憐恩育,無令闕失。後漸長成,如清淨池一蓮秀出,愛護存惜,其義亦然。
乃至後時,光明童子,有一舅氏,久持財物,出外商販,漸歷歲年,未由還復。忽於一時,外聞人說:「我妹懷妊,佛為記說:『定當生男,其後生已,家族富盛,最上吉祥,現於人中受天勝福,乃至最後,於我法中出家學道,斷諸煩惱,證阿羅漢。』」時彼舅氏,聞此語已,即速聚收商販財物,涉遠齎持,還歸自舍。既至舍中,知妹已歿,悲號啼泣,審自思惟:「外先所聞佛記我妹定當生男,乃至斷諸煩惱,證阿羅漢。今妹既歿,佛虛設言,豈佛世尊亦妄說邪?」作是念已,即往隣家,詢問其故,謂隣人言:「我出外方商販始還,先聞人說,我妹懷妊,佛為記言:『定當生男,其後生已,家族富盛,最上吉祥,現於人中受天勝福,乃至最後,於我法中出家學道,斷諸煩惱,證阿羅漢。』我聞是說,歡喜而歸。洎至家中,妹已亡歿,佛所設言,豈非虛妄?」
是時隣人,即謂舅氏,說伽陀曰:
「星月可處地, 山石可飛空,
大海可令枯, 佛語誠無妄。」
時彼隣人說伽陀已,復謂舅氏言:「世尊所說實無虛妄,汝妹亡歿,然有其因。以善賢長者信外道言造殺害業,由殺因緣汝妹亡歿,光明童子有大威力,火不能燒蓮華中出,而今在彼頻婆娑羅王宮中養育。」是時隣人,具以前事,告其舅氏。
時彼舅氏,聞此語已,即還家中,謂善賢長者言:「長者所為,不依理法,以何事故,我妹致終?然我審知我妹懷妊,汝設計謀,不全生產。汝以邪見,信受外道,起殺因緣,殺害我妹。光明童子有大威力,火不能燒,蓮華中出,今在王宮,此實非理。汝可速詣王宮於今日中取童子歸,斯為甚善。若不然者,我必與汝作不和合,我即當持白灰,於街巷路陌四衢道中,乃至隨處,遍散其地,普令地白,使人驚異。我當唱言:『善賢長者殺害女人,我妹先因此人壞命。光明童子今在王宮,王亦今時作無義利。』我於隨處,必作此說,汝自籌量,無貽後恥。」
爾時,善賢長者聞此語已,心生憂惱,作是思惟:「如舅氏說,將非實邪?若實然者,我必懷慚。」作是思惟已,即詣王宮。既至王所,跪拜伸敬,具以前事而白王言:「大王!我尚輕小,王最勝上,若不與其童子,恐謗於王,願王今時與此童子。」
王言:「長者!我本無心取此童子,是佛世尊付授於我,若非佛勅,我豈取邪?汝若欲取此童子者,今自宜應往詣佛所,具陳斯意。」
是時,善賢長者即出王宮,往詣佛所。到已,白佛言:「我有親屬,從外來歸,彼謂我言:『光明童子今在王宮,於今日中,速令取歸斯為甚善。若不然者,彼不和合,乃至當於四衢道中,唱言:「善賢殺害女人,我妹先因此人壞命。光明童子今在王宮王亦今時作無義利。」』我以是事,適詣王宮,取彼童子。王言:『先因佛令收養。』故我來此,願佛令王還我童子。」
爾時世尊,知是事已,觀其善賢長者,今時若不得此童子,苦惱逼心,無有是處,定當嘔血而趣命終。佛大慈悲,為作救護,即告尊者阿難言:「阿難!汝可往詣頻婆娑羅王宮,如我辭曰:『佛問大王得無病不?今有一事,當聽佛言:「善賢長者來取光明童子,王今宜應速當授與。善賢長者若不得此童子,苦惱逼心,無有是處,定當嘔血而趣命終。」』王悉是事,應如佛言。」
是時,尊者阿難承佛聖旨,即時往詣頻婆娑羅王宮,到已見王,如佛辭曰:「佛問大王得無病不?今有一事,宜聽佛言。善賢長者來取光明童子,善賢若不得此童子,苦惱逼心,無有是處,定當嘔血而趣命終。大王應悉是事,宜速付授。」
爾時,頻婆娑羅王受佛勅已,即作是言:「大德尊者!迴至佛所,願傳我語:『頻婆娑羅王稽首世尊足下,致敬問訊世尊,如佛教勅,我已聽受。』」是時尊者阿難即出王宮,迴至佛所,具如王言,白佛世尊。
時頻婆娑羅王,即速宣召善賢長者,到已謂言:「善賢!今此童子久在宮中,護持養育,八母看侍,乳哺依時,我心愛憐,過甚親子。今雖佛勅還付於汝,然汝亦當體我心意,日日三時,汝自將來,我欲觀視。」
善賢長者敬受王命,即白王言:「我受王勅,敢不遵承,日日三時,將詣王所。」
是時,頻婆娑羅王即以眾寶妙莊嚴具,鉸飾大象,令光明童子乘此寶象,別勅臣佐,而令伴送至長者舍。而後長者,日日三時,送至王宮,王親觀視光明童子,凡所施作,皆如理法。
乃至後時,其父善賢,趣命終已,光明童子即為家主,既嗣家業,轉復精進,信佛、信法、信苾芻眾,歸佛、歸法、歸苾芻眾。
其父善賢長者,於此方處,先造殺業;光明長者,今為其父,修營福事,乃於自舍,常時備辦,四事豐足,承事供給四方苾芻,乃至將來結集世尊正法藏者。上首耆年,諸大聲聞,亦常供給所須供養。光明長者於王舍城,修如是等,種種福事,悉為其父,而作利益。
爾時,有一商客,是彼善賢長者先同商販,故舊伴侶,久在外方,商販未還,素念此人不造善業,又復聞知今已亡歿,子名光明,嗣為家主。其光明長者信佛、信法、信苾芻眾,歸依三寶,如理所作。時彼商客,聞是事已,傷念善賢,慶快光明長者,即以上妙牛頭旃檀之香,造一大鉢,滿盛眾寶,遠從外方,遣人持來,遺彼光明長者,以為信記。又令來人傳如是言:「所願長時記念不忘。」
是時,光明長者即以呪句,而加護之,其呪所謂:
「計那唧呬吒夜嚩(一句) 室吒夜嚩(二) 羯哩迦吒計那嚩(三) 仡哩係[怡-台+(日/工)]咩(四)」
說此呪已,復作是言:「如是寶鉢,若沙門、若婆羅門、若大威力諸神通者,當受此鉢,如應得樂。」如是加持已,即持此鉢,出王舍城,先於路左,立一大柱,綵繪莊飾,上復懸鈴,置鉢於下,永為標記。
是時,有諸外道如彼常法,於明旦時,詣河洗浴,經由路次,見此寶鉢,即時問彼光明長者言:「長者!汝安此鉢,當何所用?」
光明長者具以元因告諸外道。彼外道言:「諸有清淨沙門釋子,堪受此鉢,餘無力能而堪受者。」外道言已,隨處而散。乃至後有耆年大德、諸苾芻眾,入王舍城,持鉢乞食,亦於路左,見此寶鉢,即乃問彼光明長者言:「汝安此鉢,當何所用?」
光明長者亦以元因,廣如前答。諸苾芻言:「長者!今此寶鉢,非我等受,當持奉佛,即能增長善利,滅諸罪垢。」時諸苾芻如是言已,隨處而散。
佛說光明童子因緣經卷第二
大正藏第 14 冊 No. 0549 佛說光明童子因緣經
佛說光明童子因緣經卷第三
西天譯經三藏朝奉大夫試光祿卿傳法大師賜紫臣施護奉 詔譯
爾時,尊者十力迦葉,遊行到彼置寶鉢所,見是事已,即詣光明長者舍,問長者言:「汝置寶鉢於其路左,當何所用?」光明長者即以前緣,具白尊者。
是時,十力迦葉作是思惟:「我聞善賢長者信重外道,先造殺業,光明長者今於此地為作福事,我今不應棄此鉢去,宜現神力,令光明長者圓滿志願。」作是思惟已即以神力,舒其右手,譬如壯士屈伸臂頃,取其寶鉢,持還所止。
時諸苾芻見十力迦葉持寶鉢來,咸共白言:「尊者!汝於何處而得此鉢?」十力迦葉具以前事,告諸苾芻。時諸苾芻又復白言:「尊者!汝為此鉢故,所現神力,如法儀不?」十力迦葉言:「諸苾芻!設如法儀?不如法儀?我已施作,今復云何?」
時諸苾芻具以其事,即共白佛。佛告諸苾芻言:「若非時處,及無義利,不應輒現神力等相,所現非宜,必生過失。」
爾時,世尊即以神力,化出四鉢:一、金;二、銀;三、吠瑠璃;四、頗胝迦。化此四已,又化四鉢:一、鍮石;二、赤銅;三、白銅;四、木。如是化已,將前四鉢次第安布,將後四鉢亦復安布,一一鉢中,滿盛上好可食香藥,送置一處,令苾芻眾所應受者隨意而取。於後,佛攝神力鉢亦不現。乃至後時,光明長者天中勝福,吉祥相現,殊異等事,時時自出。
是時王舍城、瞻波國,二界中間,有標記柱,彩繪莊飾,下有二鉢:一、鐵;二、瓦。是鉢先加持已,安置於此二界。不遠有一稅場,諸商販者輸納王物。有一守稅人,諸子眷屬,財帛具足,然不修善,於稅場所,而忽命終,作大惡夜叉,亦在彼方,守護稅場。諸子一夜夢夜叉言:「可於彼地標記柱上懸一大鈴,凡諸商人經此稅場,若有稅物隱而不納,其鈴自動。守稅人知,即速追集,重復搜撿,獲所稅已,而乃放去。」諸子得夢,至明旦時,即與親屬,往稅場側,尋見其柱,乃依所夢,懸鈴於上。
爾時瞻波國中,有一居家婆羅門,名曼[寧*也]怛謨,營貿為業。忽於一時,與自妻室,同在一處,妻謂夫言:「我今共汝營謀家業,滋彼財穀,以備所須,豈可安然都無營作?汝今宜應往市肆中,買㲲華蘂極妙好者,我當為汝織成白㲲,持出貿易,豈無利耶?」時婆羅門如其妻言,買得持歸,妻乃設以機織之具,次第敷置,緝織其㲲,是蘂細軟,妙好無比,布以經緯,緻密細均,如是勤力,織成其㲲,即謂夫言:「今此白㲲,上妙細軟,價直千金,汝可持出外,若有人酬千金價,當可授與。其或價直不滿千金,汝應隨處,可出輕言,是處無人而能辯識此妙細㲲。」唱是言已,即當持往他處貿易。
爾時,曼[寧*也]怛謨婆羅門具如妻言,持此細㲲,入市貿易,竟無有人酬千金者。憶妻所說,乃唱是言:「瞻波大城無有一人識此細㲲。」言已持歸,與妻同議,此既無人酬是價直,宜往他國,必有識者,更相告已。
時婆羅門復將一叚曾所著者,同前新㲲,置傘柄中,隨商人眾,隱覆而行,漸出本國。適王舍城,經彼二界所有稅場,是諸商人,既至彼已,置隨行物,聚集一處。時守稅人,次第搜撿,彼諸商人,即各以其所應稅物,輸納於王。眾中唯有曼[寧*也]怛謨婆羅門,隱覆先置柄中白㲲,而不輸納,獨在一面。
是時稅場之側,先所安立標記之柱,其所置鈴,自然作聲。彼守稅人,即知眾中有隱稅者,乃謂商主言:「今此柱上鈴自作聲,非風吹動,非人搖擊,我已審知,汝此眾中,豈非有人隱覆稅物不輸納邪?」時守稅人即速呼集,重復搜撿,於此眾中,不見一人有其稅物隱不納者。時諸商人,互相知悉無稅物已,咸欲前進,鈴又作聲。如是數四,累細撿覆,無隱稅者。商主乃謂守稅人言:「我此眾中無隱稅者,必是他眾私隱前去。」作是言已,眾共僉議,謂是此一婆羅門,隱覆稅物。
乃至最後,彼守稅人於曼[寧*也]怛謨婆羅門處,執而不捨,堅求其稅。時婆羅門言:「汝今何故而相謀執?汝已顯見我實無物,若有少物隱不納者,罄我所有,悉以輸稅。」作是言已,鈴又作聲。時守稅人秖於此婆羅門處,委細搜撿,乃謂彼言:「咄!婆羅門!汝今何故,堅隱稅物,而不肯納?汝今聞此鈴聲頻震,是事希有,汝今當知,此柱之下,必有天神,而作加護,汝宜輸物無自貽咎。」
婆羅門言:「天神加力,我信是實。」言已於傘柄中,出其白㲲示守稅人,作如是言:「此即是我所隱稅物,汝宜收之。」
時守稅人受此㲲已,謂婆羅門言:「既不輸王,非我所受,迴奉天神。」言已持㲲掛於柱上,復謂婆羅門言:「我已掛㲲,奉彼天神,汝或欲者,當自取之。」時婆羅門即取其㲲,而乃前進,於一靜處,亦復如前安傘柄內,隱覆而行,漸次入於王捨城中。
時婆羅門顯張其㲲,貨於市肆,冀望有人酬千金價;如是周行,竟無有人酬千金者。時,婆羅門作是唱言:「王舍大城,無人辯識此妙細㲲。」唱是言時,光明長者乘以寶象,方從王宮,還歸自舍。適聞此語,而忽驚愕,即時暫住,謂婆羅門言:「汝今何故於此城中,出輕易語?」彼婆羅門,即時無答。光明長者言:「汝宜具說此事元因。」
婆羅門言:「我從本國,持此二叚上妙細㲲,而來貿易,若人酬我千金價者,我即與之,我已周行,無人酬價。」
光明長者言:「汝可持來,我暫觀視。」時婆羅門即隨長者,至於舍中,乃展其㲲,示於長者。長者見已,即能辯識,乃謂婆羅門言:「今此二㲲,一新一故,故者酬汝五百金錢。」
婆羅門言:「長者所酬,其價未當。」
光明長者言:「我今現見,此是故物,浣濯乃新。」長者即時將此故㲲,於重樓上,自空投下,其㲲體重,即速墜地。光明長者復謂婆羅門言:「餘一新㲲,我欲觀視。」時婆羅門,即取新㲲,持授長者。長者觀已,亦復如前,向空投下,其㲲體輕,良久徐徐方乃墜地。
彼婆羅門即生信重,乃作是言:「光明長者有大威力,今此細㲲,若新若故,我悉奉汝,不取其價,汝當受之。」
長者答言:「我家巨富,汝歷艱辛,安可無名受汝此物?我今各與汝千金錢,鬻我二㲲。」時婆羅門得其價已,持還所止。
光明長者先以故㲲,授彼家僮,後將新㲲,自作淨巾,而常受用。乃至後時,光明長者用是巾已,向日?曝。
是時,頻婆娑羅王臣佐圍繞,方欲上殿,忽為暴風,飄其浴巾,落於王前。時頻婆娑羅王,謂侍臣言:「今此細㲲,從何所來?唯應王者,乃可受用。」侍臣白言:「大王曾聞,轉輪聖王臨位七日,天雨黃金,王今統臨,天雨細㲲,後必非久亦雨黃金。」
王言:「汝等知不?我聞佛記,光明長者現於人中受天勝福,今此細㲲,必應是彼所用之物,風飄至此,可召其人而還授之。」
是時,光明長者即至王前,王言:「長者!佛先記汝,現於人中受天勝福,今此細㲲,必汝所有,今還授汝。」
時,光明長者鞠躬伸手,捧受其㲲,受已觀見,是己所有,即白王言:「此是我家所用淨巾,適因曝於日中,風飄至此,其事如實。」
王言:「長者!佛記於汝,受天勝福,吉祥相現,佛語諦誠,其事如是。」又言:「長者!汝今勝相若此,何不請王於汝舍中,暫一觀視?」
長者白言:「願王今時幸我小舍。」王言:「長者!汝可先還備諸飲食。」
長者白言:「大王!受天福者,不假營造自然成辦,願王臨幸。」
爾時,頻婆娑羅王即與臣佐圍繞,出詣光明長者舍。長者前導,王至彼舍,於其外門,見守門婢,色相殊異,王乃暫住,長者白言:「大王何故住而不進?」
王言:「長者!我見汝妻,故乃暫住。」
長者白言:「此非我妻,是守門婢。」
王即前行至中門外,又見一守門婢,王復不進,長者白言:「王復何故住而不進?」王同前答。長者白言:「此非我妻,亦是守中門婢。」
王即前進入於中門,見摩尼寶地上,有蟲魚流水之相,王意謂是池沼,在此亦復暫住。長者白言:「大王何故住而不進?」
王言:「此處有水,故不前進。」
長者白言:「大王!此處無水,是摩尼寶所成之地。」
王言:「長者!若是寶地,何故有諸蟲魚流水等相?」
長者白言:「大王!上有旋輪彫鏤蟲魚等相,下是摩尼寶光映照故爾。」王雖聞是說,猶故未信,即時取自指環,前擲於地,環擊地聲,王乃信是摩尼寶地。
時頻婆娑羅王既入其舍,處師子座。時長者妻出拜王前,而忽淚下。王言:「長者!汝妻何故見王垂淚?」
長者白言:「大王!妻拜王前,何敢垂淚?但為王所著衣有木煙氣煙薰目故,而忽淚下。是故,大王!受天福者,所欲飲食,有如意寶,自然能出。」
爾時,頻婆娑羅王在長者舍,住經七日忘還王宮。時諸臣寮,共詣阿闍世太子所,白言:「太子!王在光明長者舍,經今七日,於國政事,有所妨廢,太子宜往請王還宮。」
時阿闍世太子,即詣光明長者舍,白父王言:「我王何故忘還王宮?於國政事,有所妨廢。」王言:「我在此舍,始經一日,國有政事,汝豈不能暫代吾治?」
太子白言:「父王當知,住於此舍,已經七日。」
王聞是語,顧視光明長者問言:「實不?」長者白言:「實爾,大王!已經七日。」
王言:「長者!汝此舍中,觀於何相,以分晝夜?」長者白言:「華開華合,以分晝夜;異鳥和鳴,及不和鳴,以分晝夜;摩尼寶珠光現不現,以分晝夜。其或有華合而非夜,有華開而非晝;有珠光隱而非夜,有珠光現而非晝;有異鳥寂然而非夜,有異鳥和鳴而非晝。」
時,頻婆娑羅王聞是事已,即謂光明長者言:「我信佛語,真實無妄。佛所說汝現於人中受天勝福,其事如實。」時頻婆娑羅王言已,出長者舍。
彼阿闍世太子,方出舍時,私竊取一摩尼寶珠名扇恒俱,授一侍人,還王宮已,召而謂言:「適所授汝摩尼寶珠,汝可持來,我欲觀視。」侍人開手欲奉太子,其珠不見,即時白言:「不知此珠失於何處?」是時太子,即將侍人而行捶打。
光明長者以天福力,即知其事,來問太子言:「何故捶打此侍人耶?」
太子答言:「我適汝舍,盜摩尼珠,授此侍人,今忽隱諱。我已作盜,此復轉盜,其罪愈甚,故行捶打。」
長者白言:「汝取我珠,此不名盜,今既不見,亦非他盜,此珠現今復在我舍。何以故?受天福者,方可用故。太子若復別有所欲,悉當奉汝,我無所悋。」
時阿闍世太子,心生疑念:「我今於此長者,未有希取,將來我父頻婆娑羅王命終已後,我乃求彼財寶諸物。」作是念已,阿闍世太子與提婆達多,結搆異謀,害父王命。
乃至後時,殺其父已,自行灌頂,處於王位,乃召光明長者而謂言曰:「長者可為我兄,欲就汝舍而共居止,凡有所須,汝應給我。」
時光明長者作是思惟:「頻婆娑羅王正法治世,此人猛惡又復勃逆殺其父王,私自灌頂處於王位,今於我前,出矯誑語。欲止我舍,我應隨順,我若違彼,必因此人,壞我家族。」作是念已,白言:「大王!我知汝心,必有所欲,願就我舍,凡有所須,隨意受用,我當於後却往王宮。」
阿闍世王言:「若能如是,乃為甚善。」作是議已,是時大王先詣其舍,長者還復來詣王宮。
長者所有天人吉祥勝相,寶藏諸物,長者行處而悉隨至。彼阿闍世王在長者舍,見珍寶藏,七遍出現,七遍隱沒,作是思惟:「今此舍中,寶藏諸物,必隨彼去,我不能得。我今宜應別設異謀,潛遣數人極兇惡者,同載一車,往光明長者所,盜竊珍寶。」彼人到已,巧設計謀,伺行盜竊。
時光明長者,在高樓上,侍女圍繞。時諸侍女見此車中所載之人,先已默識是兇惡人,來作盜竊。侍女見已,笑指而言:「此是兇惡盜竊之人。」是時,長者忽聞笑言:「具知其事。」於是諸人隱之終夕,至明旦時,多人共見,咸唱是言:「阿闍世王是惡逆人,殺害父王,今復遣諸惡人,來長者所,偷竊珍寶。」
時,阿闍世王知是事已,即遣使人,來光明長者所,謂言:「長者!何故多人輕謗於我?」
時光明長者知王意已,即速驅逐惡人令去。長者即自思惟:「阿闍世王極大惡逆,殺害父王,豈非後時亦復於我?致殺害事,我今棄捨一切所有,憶佛先記,於佛法中,出家學道,斷諸煩惱,證阿羅漢。我今宜應投佛出家。」作是思惟已,即出寶藏,施作種種悲愍利樂布施等事。
佛說光明童子因緣經卷第三
大正藏第 14 冊 No. 0549 佛說光明童子因緣經
佛說光明童子因緣經卷第四
西天譯經三藏朝奉大夫試光祿卿傳法大師賜紫臣施護奉 詔譯
爾時,光明長者施作種種悲愍利樂布施等事已,而不告諸眷屬親愛,潛詣佛所。到已,頭面禮世尊足,前白佛言:「世尊!願佛今時施我善利,我今於佛法中,樂欲出家,受具足戒,而為苾芻,淨修梵行。願佛大慈,攝受於我。」
佛言:「善來於我法中,勤修梵行。」作是言時,光明長者鬚髮自落,僧伽梨衣自然著身,成苾芻相。然後執持應器及淨軍,持經七晝夜,心住正念,淨修梵行,威儀可法。如百臘者。
佛以自著僧伽梨衣,與覆其頂,光明苾芻,諸根寂靜,一心正住。是時,空中有聲讚言:「佛於今時與滿意願。」光明苾芻即復發起勤勇堅固之意,諦觀五趣,生死輪迴,動轉循環,無有窮盡。眾生諸行,種種差別,墮生死中,唯佛正法,而能解脫。如是觀已,見四諦法,了知生死,遠離三界貪愛之想,視諸金寶與泥土等,斷盡煩惱,證阿羅漢果。三明六通,悉得具足,最上無比,履空高舉,如意自在,於世名聞利養等事,而悉不著,釋梵諸天,咸來供養。
是時會中諸苾芻眾,見是事已,心生疑念,俱白佛言:「世尊!今此光明苾芻,以何因緣,未出家時,現於人中,受天勝福?入佛法中,始出家已,即能斷除一切煩惱,證阿羅漢?」
佛言:「諸苾芻!此光明苾芻宿種善根,今已成熟,逮得所利,如應決定,今正是時。是故光明苾芻,以宿善因緣,獲如是果。
「復次,諸苾芻當知,諸業果報皆從自因所作,非外地界所成,亦非水火風界所成,亦非從餘蘊處界成,若善不善,皆由自業,獲諸報應。」
爾時,世尊為諸苾芻說伽陀曰:
「一切眾生所作業, 縱經百劫亦不忘,
因緣和合於一時, 果報隨應自當受。」
佛告諸苾芻:「汝等諦聽光明苾芻往昔因緣。過去九十一劫,有佛出世,號毘婆尸如來.應供.正等正覺.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御丈夫.天人師.佛.世尊。其佛與六百二十萬苾芻眾,遊行到滿度摩底大國城中,安止一處。彼國有王,名滿度摩,其王正信,正法治國,國土廣大,人民熾盛,安隱豐樂,離諸疾苦饑饉等難,亦無鬪諍怨害盜賊恐怖,人民和順,善相具足。
「時彼城中,有一長者,名曰積財,於法正信,其家大富,財寶無量,與毘沙門天王等無有異。時彼長者,知毘婆尸如來與苾芻眾,來至城中,即自思惟:『我欲請佛及苾芻眾飲食供養,及就我舍安居三月。』作是思惟已,詣彼佛所。到已,頭面禮佛雙足,退坐一面。
「時,毘婆尸佛乃為長者,如其所應,宣說法要,示教利喜。積財長者聞正法已,即從座起,整治衣服,合掌向佛,而白佛言:『世尊!我今請佛及苾芻眾,就我舍中,飲食供養及就我舍,安居三月,一切所須供給承事,願佛慈悲赴我所請。』毘婆尸佛即時默然。積財長者見佛默然,知已受請心生歡喜,頭面禮足,即出佛會,還復自舍。
「是時,滿度摩王聞毘婆尸佛與六百二十萬苾芻眾,遊行到此國城之中,即作是念:『我今請佛及苾芻眾,就我宮中,飲食供養,及就我宮安居三月,一切所須,隨應供給。』作是念已,即與臣佐官屬圍繞,詣彼佛所。到已,頭面禮佛雙足,退坐一面。是時彼佛如其所應,為說法要,示教利喜。王聞法已,即從座起,整治衣服,合掌向佛,而白佛言:『世尊!我今請佛及苾芻眾就我宮中,飲食供養,及就我宮安居三月,一切所須,飲食衣服,臥具醫藥,隨應供給,承事供養,願佛慈悲受我所請。』
「佛言:『大王!我已先受積財長者所請。』
「王言:『願佛且就我宮,飯食供養,我當告勅積財長者。』
「佛言:『大王!法爾不應違於先請。』
「爾時,滿度摩王頭面禮毘婆尸佛足禮已,即從佛會,還所居宮,亟遣人使詣積財長者所,傳教勅言:『汝今當知,我已先請毘婆尸佛及苾芻眾,汝可別日營辦供養。』積財長者白使者言:『願王哀察,我已先請彼佛及苾芻眾。』
「使還白王,王復遣告長者:『汝今居我國中,於理亦應我先供佛。』長者白使者言:『大王若言居王國中,王合先請者,理實不然;願王今時勿相違礙。』
「使還具白,王復遣言長者:『當知設汝所請,我亦不障,然若能造勝上食者,佛當自赴。』
「爾時,積財長者聞是語已,即於是夜,燃以香木,營辦種種清淨最勝上味飲食。滿度摩王,亦於宮中,辦造飲食。至明旦時,長者舍中,敷設莊嚴妙好床座,及淨水器,安布已訖,遣人詣佛,白彼佛言:『飲食已辦,食時亦至,願佛降赴,今正是時。』
「爾時,毘婆尸佛與苾芻眾,食時著衣,執持應器,詣積財長者舍,受其供養。到彼舍已,佛先洗足,處於最上妙好之座;諸苾芻眾,亦各洗足,次第而坐。積財長者恭敬合掌,前禮佛足。禮已,即持最上飲食,躬自奉上佛世尊已,次第各各奉諸苾芻。是時,彼佛及苾芻眾,飯食訖已,收置其鉢盥手清淨,次第安坐。積財長者,亦於佛前,恭肅而坐,聽佛說法。
「爾時,毘婆尸佛為積財長者,如其所應,宣說法要,示教利喜。長者得聞法已,心大歡喜,頂禮佛足,積財長者如是供養已,佛出其舍。
「爾時滿度摩王,尚於宮中,營辦飲食,求勝長者,乃謂侍臣言:『我此宮中,眷屬嬪御,而甚廣大,何人善為營造勝上殊妙飲食,而能勝彼積財長者?』侍臣白言:『大王但當禁止諸賣薪者,而彼長者自不能辦供佛之膳。』王如其言,即令禁止:『若固賣者,不應住我國中。』
「時積財長者聞有教勅禁賣薪者,心生忿恚,即作是言:『今我舍中,自有香木,何須彼薪以焚身邪?』是時長者,舍中先燃香木,及以香油,營造飲食,是香普薰彼大城中。
「滿度摩王聞是香已,問侍臣言:『今此妙香,從何所來?』侍臣白言:『此是積財長者燃以香木,營造飲食,是彼餘香,來至於此。』
「王聞是語,知佛已赴長者所請,轉復愁惱,謂侍臣言:『今我宮中,何無香木?』侍臣白言:『市無香木,其何能得?大王當知,彼積財長者家雖巨富,而無子息,一旦終歿,必無繼嗣,凡彼所有,悉歸於王。』時滿度摩王,雖聞是語,亦復不悅,臣白王言:『大王!且止愁惱,王當別日請佛供養,如王所欲,我悉能令勝彼長者。』
「爾時臣佐作是言已,即於滿度摩底城中,悉令除去一切沙礫不淨等物,以旃檀香水,灑令清淨列淨水瓶,焚諸妙香,以真珠寶,交錯垂布,立諸幢幡,散種種華,猶如天中歡喜之園,等無有異,清淨莊嚴,眾寶具足;敷置種種妙寶之座;營辦廣大,細軟甘美,種種上味,清淨飲食色香具足,如天蘇陀悅意上味,如是飲食,所應供養三界中尊。既安布已,時諸臣佐,俱白王言:『今此大城,內外清淨,種種莊嚴,上味飲食,悉已成辦,願王請佛,飯食供養。』
「時滿度摩王,見是事已,心生歡喜,即遣使者,詣毘婆尸佛所,而白佛言:『飯食已辦,食時亦至,願佛降赴,今正是時。』爾時,毘婆尸佛與苾芻眾,食時著衣,執持應器,詣滿度摩王宮,受其供養。到已,佛先洗足,處於最上妙好之座,諸苾芻眾亦各洗足,次第而坐。時滿度摩王,即持寶吉祥瓶,自佛已降,遍行淨水,以佛神力故,有吉祥龍,自然住空,持百傘蓋,覆佛世尊及苾芻頂。王第一妃執其珠金眾寶莊嚴上妙寶扇侍立佛側,餘諸宮嬪亦執寶扇侍苾芻側。時滿度摩王,前禮佛足。禮已,即持上味飲食,躬奉世尊,然後各各,奉諸苾芻。
「爾時,積財長者知佛亦赴滿度摩王所請,即時遣人,潛詣王宮,觀其敷設莊嚴飲食等事所作何若。是人至彼,具見殊勝,貪止不還,如是累遣人去,亦復不還。最後長者即亦自往,至王宮已,備見莊嚴供養等事,乃自思惟:『今王宮中,如是敷設,不知何人而能辦作?我家何故無能此者?』作是念已,還歸自舍,謂守庫人言:『汝可取諸金寶置於門首,有來求者,隨意當與,勿須引入,我不能見。』時積財長者,作是念已,即入舍中,寂止一處,榰頥不悅。
「是時,帝釋天主以淨天眼,見是事已,乃作是念:『今此界中,積財長者布施供養毘婆尸佛,是為上首施主,彼心淨信,我宜變身助其營造。』作是念已,隱帝釋天主身,現婆羅門相,詣積財長者所。到彼舍已,謂守門人言:『汝可入告長者言:「有憍尸迦族婆羅門,今在門外,欲見長者。」』守門人曰:『長者有言:「凡有來者,不應引入,或有所求,隨意當給。」汝婆羅門!若有所欲,宜自持去,何故須求見長者耶?』
「婆羅門言:『我於諸物,都無希取,然今但欲求見長者,汝宜為我速入通達。』
「時守門人,即入白言:『有一憍尸迦族婆羅門,今在門外,欲見長者。』長者告言:『汝可謂彼婆羅門曰:「若有所求,自當持去,何故須欲求見我耶?」』
「時守門人,即出具告。婆羅門復言:『我無所求,唯欲與彼長者相見。』時守門人,再白長者。於是長者,許其相見。婆羅門入已,白長者言:『汝今何故榰頥不悅?有何憂愁?』
「爾時,長者說伽陀曰:
「『我不說憂事, 說亦不能脫,
若令我得脫, 我即為汝說。』
「時婆羅門言:『汝但具說憂愁所因,我必為汝善解其事。』時,積財長者具說所因已,彼帝釋天主即攝婆羅門相,還復本身,謂長者言:『我是帝釋天主,我今當遣毘首羯磨天子,來助於汝,營辦勝上飲食供佛。』作是語已,隱復天宮,即勅毘首羯磨天子言:『汝往積財長者舍,潛助營辦供佛之事,不亦善乎!』
「時彼天子奉帝釋命,潛助長者,乃以神力,即變大城,悉令清淨,如天境界;敷設種種上妙珍寶嚴飾之具,天諸寶座,天妙飲食,皆悉具足;有愛囉嚩努龍王,自然住空持白傘蓋,覆於佛頂,餘吉祥龍,各持傘蓋,覆諸苾芻頂。有天童女,執金寶莊嚴最上寶扇侍立佛側,餘諸天女各執寶扇侍苾芻側。時積財長者,即持種種上味飲食,躬自奉上佛及苾芻。
「時滿度摩王,即謂使者言:『汝可潛詣積財長者舍,觀其敷設莊嚴飲食,其事何若?』使者奉命,即潛詣彼,具見莊嚴殊異等事,見已忘還;復遣近臣去,亦不還,遣大子去,亦復不還;乃至最後王自詣彼,潛立門側。
「爾時,毘婆尸佛知王在外,即謂長者言:『汝先因滿度摩王發不善語業,斯為罪咎;其王今在汝舍門外,汝可速出悔謝其過。』長者即出,見其王已,悔過自責,迎王前入。王入舍已,具見種種天妙莊嚴及飲食等,見已悉忘前事,乃謂長者言:『汝所供佛,勝上若此,如能日日如是供養佛及苾芻,斯無等比。』
「時積財長者起清淨心,前禮佛足,發是願言:『願我以此,如實布施佛及苾芻,所作善根,當生獲得大富自在,一切具足。所生之處,得於人中現受天福,不起多貪,具離貪行。願如今日,得善法利,值佛正法,歸佛出家。』發是願已,毘婆尸佛及苾芻眾,即住長者舍,安居三月。」
爾時,釋迦牟尼佛告諸苾芻言:「於汝意云何?爾時毘婆尸佛法中,積財長者豈異人乎?今光明苾芻是也。彼時於滿度摩王所,出不善語業,由是因故,果報無失,於五百生中,與母同其火焚,乃至今生,亦復如是。然於毘婆尸佛所,先種善根,及發大願,今已成熟,為大富長者,一切具足。現於人中,受天勝福,所作善利,乃至威力等事,與彼毘婆尸佛時,等無有異。而今最後於我法中,出家學道,斷諸煩惱,證阿羅漢。
「諸苾芻!以是因緣,汝等當知,一切眾生,若造一黑業因,決定當受一黑業報;若造一白業因,決定當受一白業報。是故,諸苾芻!若黑業因、若白業因,一一果報,決定無失,當知皆是自分所作。汝等諸苾芻,應如是修學。」
佛說此經已,諸苾芻眾,聞佛所說,皆大歡喜,信受奉行。
佛說光明童子因緣經卷第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