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32部大正藏第15册P0460 佛說慧印三昧經(1卷) 〖 吳 支謙譯〗.txt
大正藏第 15 冊 No. 0632 佛說慧印三昧經
No. 632 [Nos. 633, 634]
佛說慧印三昧經一卷
吳月氏優婆塞支謙譯
聞如是。一時佛在羅閱祇耆闍崛山中。與摩訶比丘僧千二百五十比丘俱。菩薩有四十億人。皆逮得陀隣尼。悉得諸三昧。皆逮得空法。皆得寂無想法。悉逮得不動搖願。悉得無所著陀隣尼行。得無央數陀隣尼門。佛爾時便三昧三摩越。㸌然無色。不可見不可得。如虛空不可知。無所住不可得。無吾無作。亦無來亦無去。亦非住亦非止。亦非偶亦非不偶。亦非身。亦非憂亦非喜。亦非心亦非不隨心。亦非行所語。亦不有是語空。亦非著。佛爾時作是三昧三摩越。便不見佛身。亦不可得想。佛身佛心意。亦不可得想。亦不見中衣外衣及與坐。亦不見經行時。亦非聲。爾時三昧咸神照三千大千日月。於是三千大千佛剎諸日月光明皆為覆蔽不見。諸摩尼寶諸踰填寶。諸天及天坐。諸釋梵所有名香。悉為其歇。是皆三昧威神力之所蔽隱。三千大千剎土。但聞是三昧香。照於諸佛剎。其中人民眼不為遮迦惒摩訶遮迦惒。及須彌山諸黑山之所覆蔽。爾時便有七寶交露。覆蓋三千大千剎土。一切諸佛剎及與竹園。耆闍崛山。若干種華悉遍布滿其中。其地悉平等。地為生蓮華。其華大如車輪。一華者有十萬葉。其花上悉有七寶蓋。摩竭提國界地。悉為柔軟如天綩綖。有東方恒邊沙佛等。遣無央數一生補處菩薩。令到沙訶樓陀剎土。有多陀竭阿羅訶三耶三佛。名為釋迦文。今現在一切諸佛境界。深入多陀竭慧印三昧三摩越。若有菩薩積累功德。奉行六波羅蜜。百劫除漚惒拘舍羅。不如一時聞是三昧。諸菩薩即受其佛教。持神足飛到竹園中。前為佛作禮。皆却坐蓮花上。如是南方恒邊沙佛等。亦復遣無央數菩薩。西方北方東南方西南方西北方東北方上方下方。如是恒邊沙諸佛等。各復遣無央數一生補處菩薩。令到沙呵樓陀剎土。有陀竭阿羅訶三耶三佛。名為釋迦文。今現在一切諸佛境界。深入陀竭慧印三昧三摩越。若有菩薩積累功德。奉行六波羅蜜。百劫除漚和拘舍羅。不如一時聞是三昧。諸菩薩即受其佛教。持神足飛到竹園中。前為佛作禮。皆却坐蓮華上。爾時於是三千大千剎土。諸比丘僧及諸菩薩。所在遠方皆來會於竹園在於佛前。爾時無央數菩薩。及四十億比丘菩薩。皆來會於竹園。用是三昧威神故。於是三千大千剎土。諸釋諸梵諸摩夷亘天。諸遍淨天。一切諸龍王。諸鬼神王。諸犍陀羅王。諸阿須輪王。諸迦留羅王。諸真陀羅王。諸摩睺勒王。是諸王皆各從無央數官屬來到佛所。前為佛作禮却住一面。爾時於是三千大千剎土。諸天及人非人。從下上至二十八天。中無空缺皆悉遍滿。尊弟子舍利弗羅。摩訶目迦蘭。拘提迦栴延。邠耨文陀尼弗羅等。即到文殊師利前。問文殊師利言。佛向者三昧三摩越。今皆不見不知所至到處。願為吾等說之。文殊師利答舍利弗羅言。仁者智慧而具足。何以不各各自三昧共推索無央數佛剎。知佛身何如行。即時舍利弗羅等。各各自三昧共推索無央數佛剎。了不見佛身。亦不知所至到處。舍利弗羅等。即從三昧起。復前問文殊師利言。吾等以各各三昧。推索無央數佛剎。亦不見佛身。亦不知所湊。願欲聞知惟為說之。文殊師利言。賢者舍利弗羅等。不知佛所至到處者。悉且安坐。佛須臾頃自當來還。爾時佛從慧印三昧起。便動三千大千佛剎。舍利弗羅等。便前白佛言。佛住何三昧。吾等以智慧眼推索佛。了無有能知其處者。佛語舍利弗羅言。佛所至到處。非若阿羅漢辟支佛等所可知。獨佛自知之耳。所以者何。無念不動不搖故。
舍利弗羅。佛身有百六十二事。難可得知。何等百六十二事。非身。無作。無起。無減。未常有。無有比。亦無所比。亦無行。亦無所至不可知。亦無習一切淨。無所有。亦不有。亦不行。亦不住。亦非生。亦非受。亦非聞。亦非見。亦非香。亦非味。亦非細滑。亦無往啟。亦無還答。亦非啟答。亦非心。亦非念。亦非心。心念離於心心等。心無所等。無所與。無來。無去。亦非潤。亦非澤淨。不復有。亦非恐。亦非懼。亦非動。亦非搖。亦無造。亦無成。亦非滿。亦非不滿。亦非見。亦非明。亦非不明。亦非冥。亦非不冥。亦非滅。已離滅。於滅中淨。復淨清淨。於色無所有。無愛欲。一切非我。離於非我。住無所住。亦無處。亦無從。亦非無從。亦非法。亦非不法。亦非福田。亦非不福田。亦非盡。亦不可盡。無所有。離於無所有。遠離於字。遠離於嚮。遠離於教。遠離於行。遠離於念。亦非禍。亦非不禍。亦非量。亦非不量。亦非來。亦非去。亦非雙。亦非不雙。亦非猗。亦非不猗。亦非相。亦非不相。無有相能現相。無諸入。亦非著。離諸著。一切人令得信。不受入住。於諦諦復諦。一切非我度。無所度。淨無所淨。度厄難為無所度。所說不說二無所等。於等無所等。無量等。與空等。無處等。無生等。不可得等。所安無所安。寂復寂。寂明中復明。於行無轉能轉行。一切斷諸所著。諸法諦無有二。從本來無所有。所覺者已諦覺。已度於一切行。行所度無所度。亦非是。亦非不是。亦非長。亦非短。亦非圓。亦非方。亦非身。亦非體。亦非入。亦無所入。亦非世。亦非世所有。亦未曾有見者。亦未曾有知者。亦非去。亦非不去。亦非世因緣。亦非不世因緣。如是身不可獲。亦非有。亦非無。亦無有去。亦無有來。亦非心念。亦非憂。亦非作。亦非不作。亦非諍。亦非不諍。亦非泥洹。亦非不泥洹。亦非行。亦非不行。是為百六十二事。
佛告舍利弗羅言。佛身如是。欲想視佛身無有能見者。所以者何。佛身不可以想見知。佛爾時欲曠大慧印三昧。於十方便說偈言。
是身亦非身 於身已度脫
亦無作無有 壞亦無所得
一切諸法相 雙亦非不雙
欲見諸佛身 所處皆如是
不是非不是 非憂非不憂
不取亦不放 不等亦不長
不樂亦不住 一切無從生
佛身已如是 便能致安隱
亦非作不可 獲空無有想
亦非色心無 有我亦非一
於受無所受 於有無所有
一切諸正覺 其身諦如是
不剛亦不弱 無瑕亦不穢
不斷亦不連 不有亦不壞
亦無所得於 多少無所亡
欲見諸佛身 一切無塵垢
不見亦不聞 非香無細滑
不知亦不動 譬之若如影
住形於一切 曉諸著人心
佛已成其身 一切各如是
非身亦非體 非等亦非諦
非淨非不淨 諸根無所有
不藏非不藏 譬如水中月
欲見諸佛身 一切悉如是
身復與身從 因緣本自然
不生亦不滅 無來亦無往
不見於三界 然現若如幻
欲見諸佛身 不動亦不搖
非聲亦非諍 非默亦非寂
非獲未常有 不有亦無彼
譬如虛空本 自然無所有
見佛已如是 晝夜當供養
一切及十方 億千諸佛剎
上至廿八天 滿中諸珍寶
悉以供養所 乃至無數劫
不如書是經 其福出彼上
譬如恒邊沙 復倍無數劫
展轉於其中 常等行慈心
不如曉了惠 解是印三昧
如是無數載 其德過彼上
若在五道中 展轉無數劫
如是若干劫 一切能悉忍
不如一時慧 解是印三昧
其福如芥子 在於須彌邊
若人在三界 生已便長大
一切悉戴之 能忍無數劫
其身不以勞 不用作勤劇
如是悉能忍 不如解三昧
譬人生悉遍 復多於劫數
其百劫中沙 一切以為數
不如晝夜力 行是印三昧
其福欲譬之 不可以比慧
其如是智者 常與行相隨
於無數劫中 譬之如一塵
能諦曉了是 慧印三昧者
其福欲譬之 若海取一滴
莫持色相好 想視欲見佛
莫如著有者 欲見多陀竭
如須菩提所 見者為見佛
見佛已如是 一切無三千
如是舍利弗羅。多陀竭慧印三昧。諸菩薩摩訶薩。於十方無所罣礙。悉使願欲見諸佛。當內至意晝夜行是三昧。便見一切十方諸菩薩無央數行三昧門。住於無所罣礙法。是為陀隣尼所猗門。從是中成其相。從是中成其好。如是行者諸罪蓋悉得除。諸魔事悉已過。佛所說皆審諦。佛所住及所語。無空缺悉具足。身所行無瑕穢。意念所行淨無垢。若欲曉佛所行。欲解了一切人意。令各得其所。欲起願成佛剎者。當行是三昧。欲得佛頂中光明者。欲起比丘僧者。欲莊嚴其剎土者。自在所欲作所欲行。當奉行是三昧。所以者何。譬如一切藥樹在所。求索悉具足。是三昧亦如是。菩薩於是三昧中。所求索亦悉具足。佛爾時便說偈言。
無上慧為慧王 慧能散諸欲著
是尊慧入慧門 是印經無量慧
知根行住智地 智無礙智去冥
智消著智說法 經如日照三界
常等行於三昧 一切著諦所斷
諸三昧慧印將 諸佛者等是種
欲得寶度無極 願福相福神足
志所願從是得 是三昧諸佛樂
王樂國及臣下 寶無上寶如來
婬怒垢悉消除 寶三昧說是經
從我學恭敬意 持淨清除吾我
勇猛者壞生死 持諦法得三昧
慧能說所當說 持是慧智能多
慧能放光明遍 是經者慧之門
等能降盡吾我 六十二諸所疑
到佛門無恐懼 便從是相好具
三尊中佛為尊 獨能說七覺意
為懈怠示現法 是三昧不可盡
一切法當廣說 入無低陀隣尼
持是法入十方 陀隣尼譬如海
於是中成施與 戒忍辱及精進
禪智慧不可盡 住是經成無極
莫恐懼施罪地 及諸魔與惡道
行三昧無能害 如所願得為佛
菩薩住於是法 以十方為明證
其來者索法器 持是經得法住
過去佛經是母 當來者亦從是
現在佛從是出 行是者為佛子
罪垢除行不轉 過第七住法去
其有住是經者 便具足諸佛寶
說是法時。三十恒邊沙等諸菩薩。皆得是三昧。六十八那術他菩薩。諸罪蓋皆除悉住阿惟越致地。皆得不可盡陀隣尼所入聲。六十億天與人。從本已來未曾起菩薩意。今皆發阿耨多羅三耶三菩提心。聞是三昧皆悉願樂。願樂已後。便住阿惟越致地。當為阿耨多羅三耶三菩提。佛爾時便授其決。却後三十億百千劫。皆當為佛。號名離於恐怖。諸菩薩各自起願。便得無所從生法忍。然後於其剎土。悉得為佛。皆同一字。佛爾時三昧遍視眾會。告文殊師利言。以是故。文殊師利。菩薩欲護我法者。當作無所著住。當悔當持當說之。常當清淨獨處。不當有所猗。文殊師利。便從坐起整衣服。以頭面著地。為佛作禮。白佛言。我能忍護是無所著法。於菩薩道無吾無我。不有亦未曾有。不見亦不聞。不得亦不亡。爾時眾會中。三十億菩薩。皆叉手起住。白佛言。我等能忍是無數阿僧祇劫。擁護菩薩行。諸菩薩。各以身上衣供養佛。便即起願。佛語彌勒菩薩言。念若本所願行。於後當持是法。於是三十億菩薩中。八千菩薩能持是法耳。其餘菩薩者。皆剛強不能持法。於後皆當亂我法。亦不悔亦不持。彌勒有七事起菩薩意。何等為七事。一者起菩薩意。二者法欲盡時護法使不盡。起菩薩意。三者為十方人非人起哀。起菩薩意。四者見菩薩便起菩薩意。五者施與起菩薩意。六者見他人起菩薩意。便效起菩薩意。七者聞佛身有三十二相端正人向讚歎。便起菩薩意。彌勒。是為七事。其可起怛薩阿竭菩薩意。其護法使不盡。其哀十方人非人起菩薩意。是三昧輩能護菩薩意。疾得阿惟越致。其四輩起菩薩意者皆為剛強菩薩。佛語彌勒菩薩言。有五法住。疾得阿惟越致。何等為五法。一者等心於十方人非人。二者無所適莫於他人財寶。三者其有說經法者。沒命從後終不說其惡。四者其有供養衣被。若床臥具病瘦醫藥。所當得者適無所慕。五者深入微妙法中。是為五法。菩薩住知是阿惟越致菩薩相。復有五法。菩薩住為剛強。何等為五法。一者面目無好色。二者所作皆怯弱。三者慳貪。四者諭諂。五者口但道空。是為五法住菩薩剛強相也。復有五法。菩薩住知是阿惟越致法。何等為五法。一者無我。二者無人。三者不處法有二。四者不著於菩薩。五者不持想視佛。是為菩薩五法住。疾得阿惟越致。佛爾時便說偈言。
不當貢高 及與嫉妬 妄造非說
索人長短 亦非口語 及與怯弱
如是曹人 不能護法 若有行者
在於空閑 能忍微妙 不但口言
譬若如犀 常樂獨處 如是曹輩
能護後法 常喜獨處 樂於清淨
譬如怖禽 樂在深山 不樂供養
譬如虛空 如是人者 能護尊法
朽棄軀體 及與壽命 何況世間
所有珍寶 力行精進 於無所著
如是法器 能護後法 於後來世
當有是人 當自說言 我菩薩行
志意迷亂 著於世間 不能奉行
護於明法 我念宿命 提惒竭佛
過於爾時 八十億劫 爾時有佛
號為光明 為一切人 說是三昧
第一大會 八十那術 第二會六
七十那術 第三會七 十三那術
皆悉逮得 阿惟越致 其佛壽命
住世一億 項中光明 七十踰旬
比丘僧數 九十九億 逮得自在
皆阿羅漢 爾時有王 典主人民
名為慧上 是遮迦越 爾時縱廣
閻浮利地 其里數計 二萬踰旬
四天其數 皆悉如是 王有采女
六十億人 其子千人 皆悉具足
其國土名 極樂無厭 王治諸國
二萬郡縣 國中人民 各有戲園
常樂安隱 五穀自然 譬如天上
無所不有 爾時尊王 於夢中聞
有佛於世 名為光明 從夢悟起
便到佛所 從諸臣下 六十億乘
爾時從佛 聞是尊經 微妙三昧
諸佛奧藏 便以諸國 奉上與佛
所當供養 無所乏少 一切諸國
為佛供養 立起講堂 用栴檀香
一切講堂 具人供養 所可經行
金薄布地 具足於八 萬四千歲
不起王事 但供於佛 不樂睡臥
勤力事尊 亦不起俗 無愛於國
設使有人 說王功德 日日說之
不能究竟 所可供佛 不可稱數
所以者何 悕望三昧 便即獨處
內自思惟 今是三昧 甚深微妙
今我不可 在於飲食 欲得悕望
成是三昧 便即棄國 剃去鬚髮
因入深山 受行正戒 於三千歲
無有休息 行是三昧 未嘗睡臥
佛天中天 中間所道 所可說法
皆悉啟受 其光明佛 般泥曰後
國縣起塔 六十四億 諸塔供養
各五百蓋 七寶交露 及與香華
諸天繒綵 及與帳幔 挂樹燈火
各有八千 約省飲食 以為節度
積累其數 八十萬歲 為一切人
說印三昧 未常從人 有所悕望
若人讚歎 不用為喜 何況於世
當有愛欲 若有請者 意常遠離
至心內行 常護後法 七十那術
與八十億 於是數中 世世逢佛
如是計數 供養無極 常遇明法
得是三昧 若有起意 護菩薩行
其欲學者 當如我學 不稸財寶
欲解微妙 內行至意 無有虛飾
後來世人 當自說言 我所作業
是菩薩行 欲得供養 非求法者
住在有中 言一切空 亦不曉空
何所是空 內意不除 所行非法
口但說空 住在有中 說菩薩行
我無所疑 時王慧上 阿彌陀是
爾時千子 是劫得佛 今大眾會
於我前者 時皆棄家 悉為比丘
我念宿命 無數佛時 住於名字
常作沙門 佛所說經 皆悉諷誦
奉行空事 猗在有中 如是作行
不可稱數 持想猗住 供養諸佛
供養如是 不得慧行 轉意作行
便向慧門 却後與提 惒竭佛會
斷吾狐疑 便見平等 爾時封拜
得諦要決 當於後世 人中為佛
爾時瓶沙王第一夫人。名為拔陀斯利。阿闍世之母也。亘那臘者拘隣之女也。瓶沙王第一夫人拔陀斯利。便從坐起。前到佛所為佛作禮。以雜綵珠衣及五百七寶華蓋供養於佛。便自說言。我於後來世當解是三昧。當持是三昧。其有持是法者。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我當擁護之。衣被飲食床臥具病瘦醫藥。教一切人發菩薩意。不誹謗於空法。不但口說空。朽身不惜壽命。何況世間所有。爾時瓶沙王宮中八千采女。及摩竭提國中六萬優婆夷。聞是三昧。皆發菩薩意。皆悉願樂是三昧。然其後世皆當持是法。佛爾時便笑。若干種色光。色色各異從口中出。青黃赤白遍照無央數佛剎。皆覆蔽日月之明。還繞身三匝。便從頂上忽然不現。爾時拔陀斯利。便於佛前讚歎佛。而說偈言。
在人中無有上 於行中無所等
今三界無有比 佛威神如盛華
如飛鳥在虛空 若欲笑一切可
所可說皆柔軟 悉飽滿於十方
口所說如蓮華 人中上悉與眼
今所說無不可 聲軟好如梵天
今佛笑當何感
佛爾時。為瓶沙王夫人拔陀斯利亘那臘。說偈言。
我自念無央 數恒邊沙劫
爾時於世有 佛名為福明
教授世間住 壽六十七劫
爾時法王眾 僧復無央數
時有遮迦越 王名為慧剛
王有兩夫人 一名為月明
於欲無所索 諸法無所著
棄家行學道 一億歲護法
如是不可計 於無數諸佛
法欲盡時生 彼護於後法
然後來世世 恒邊沙佛等
當復於彼處 生護於後法
遮迦越慧剛 王於阿閦佛
與諸夫人數 皆生於彼國
悉已護法壽 終後為男子
生須摩訶提 見阿彌陀佛
八千婇女及 摩竭優婆夷
若法欲盡時 常當護佛法
壽終後皆得 卅二相如佛
坐於蓮華到 阿彌陀佛前
是諸婇女供 養當如慧王
然於後來劫 一切無愛欲
便於後來劫 一切當為佛
教授諸天人 為其說正法
是時佛剎中 亦無有魔事
其剎無愛欲 亦無三惡道
常以無央數 諸菩薩為僧
亦不聞道有 阿羅漢之名
若有人欲護 於諸佛法者
不求欲得名 聞及與壽命
如是行住者 疾近為菩薩
自在其意願 欲起何剎土
若等諸菩薩 當起恭敬意
我起恭敬意 無所猗護法
作是行者便 得去離生死
莫於世間作 習貪著於欲
我所以於無 數劫以妻子
捨國及頭目 用索佛法故
無行者用供 養故壞佛法
便展轉起諍 欲得供養故
時坐八十億 人垂淚而言
若法盡時吾 等當護後法
說經動三千 剎諸天散華
快善哉世間 人乃聞是經
一切恒邊沙 無數諸佛剎
滿中諸珍寶 悉以供養佛
不如一時信 解是印三昧
其福欲譬之 不可以比慧
不用力及強 可得菩薩行
聞佛尊正法 便起菩薩意
其有起恭敬 於是尊經者
作行如是者 便疾得為佛
爾時彌勒菩薩白佛言。後當有幾人能受持是三昧者。佛語彌勒菩薩言。彌勒。若有後來世人。持想起功德者。設使我說若便不樂。彌勒菩薩白佛言。願佛愍傷一切人故。唯為說之。若有諸菩薩諦欲學者。菩薩當護其行令無缺減。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佛語彌勒菩薩言。若有菩薩。於百佛已起菩薩意。然後壞敗菩薩行。若有菩薩。於千佛已起菩薩意。然後復起菩薩意。誹謗方等經亦不解。若於十萬佛已起菩薩意。然後亦復起菩薩意。不誹謗方等經。亦不諷誦讀之。若於百萬佛已起菩薩意。然後亦復起菩薩意。不誹謗方等經。亦不諷誦讀之。若於一億佛已起菩薩意。然後亦復起菩薩意。聞方等經書之。於其中不曉了。若於十億佛已起菩薩意。然後亦復起菩薩意。得方等經。書之諷誦讀之亦不能得法忍。亦不能得是三昧。亦不樂是三昧。若於八十億佛聞是三昧。持之諷誦讀之。已於八十億佛前。皆起菩薩心。得方等經。持之書之諷誦讀之。得是三昧。堅持無瑕穢奉行之。終不為魔所得。不為罪所蓋。若於阿僧祇劫中。所作諸罪。若頭痛便除其罪。若亂意。若見誹謗。若見輕易。若少得供養。於一世皆畢其宿命罪。若供養阿僧祇佛。然後終不怯弱心堅住內曉了。若菩薩有惡道罪。然後所生不端正。便除其罪。若多病瘦。若不為人所敬。生於卑賤家。生於見輕易家。生於貧窮家。生於邊遠家。生於慳貪家。生於外道家。生與怨憎不可共會。與不解意共會。心多憂念。在國國相攻伐處生。在郡郡相攻伐處生。在縣縣相攻伐處生。在聚聚相攻伐處生。於種姓諸家相攻伐處生。所可處相攻伐處生。不見善知識。不數聞法。不能得衣被飯食床臥具病瘦醫藥。既得少少耳。所說可於凡人不可長者。亦不能解了其意。於功德不能致得增益。數在於譴過中。數為他人所亂。不能得所便供養。若得聞法不解。若見惡夢於夢中除其宿罪。為罪垢所可摧。魔所可作不覺魔事。常與不可共會。若有好衣被食飲。一切諸可持與他人。若於百佛手。自作功德心無瑕穢。爾時皆壞敗。以是故諦復諦內起好心。可當忍者一切僧那僧涅。於深微妙法堅住於行行。於後來世人。當持是法。爾時可意王菩薩與文殊師利菩薩。及六十賢者。留於後世令護後法。佛爾時便說偈言。
莫行諛諂 猗有所著 當正其意
持慧行住 深行微妙 住不動忍
當作是行 疾求三昧 莫作諂猗
遠離著垢 莫貪諸有 樂於所諍
當行平等 譬如虛空 如是行者
十種力寶 常當堅意 住於菩薩
當學微妙 佛之奧藏 一切諸受
慧意無欲 已有是行 得寶三昧
常當等心 於諸憎愛 視善知識
如見諸佛 樂於施與 內行平等
有是行者 疾曉三昧 慧經光明
不可盡寶 住是三昧 不可勝數
是經之明 過於日光 故說是經
當入尊慧 譬如日月 諸寶燈明
若如冬月 高山上雪 譬如釋梵
及與四天 是經光明 出於彼上
是經除結 及與意罪 降伏眾魔
便得安隱 神足徹視 得知宿命
曉知一切 人意所欲 我念宿命
無數劫時 愛欲悉盡 一切無餘
時佛讚歎 說是印經 當如我學
疾得不久 若有行者 諦知空虛
內意曉空 其本自然 作是行者
為著於空 持法行者 遠離於空
我泥曰後 人當說言 一切諸法
視之若夢 若持諸法 欲有所譬
其意所起 故為是著 空無有生
亦無作者 亦無來者 不見有住
不行是法 著於有中 便自說言
我已知空 得善知識 從其聞法
衣毛竪起 淚出如言 今師實尊
是賢者人 轉後便說 百惡之言
多有卑賤 貧窮之人 望供養故
便自稱譽 求安名聞 因作沙門
污亂正教 持法弟子 猗於佛道
便作沙門 作菩薩行 不住菩薩
譬如海邊 遙視彼岸 行不具者
非是菩薩 若在空閑 言我行淨
於其內行 不住清淨 常望供養
親近厚善 便自說言 我是沙門
若於我道 作沙門者 住於佛法
如水蓮華 於是經中 行之如法
有是行者 能護佛法 今可意王
當受我教 莫作著行 如世間人
遠離世俗 可得佛好 以故囑若
可護後法 譬如那術 剎土中人
取恒邊沙 皆悉種之 一一諸沙
皆或為實 是一實者 成一恒沙
如是計數 千反種之 如是轉計
諸恒邊沙 計數如是 過若干剎
舉一沙者 以為計數 以是計數
東方如是 是沙計數 皆令使盡
十方一切 皆悉如是 如是剎數
諸佛滿中 一一諸佛 各數如是
一切諸佛 有萬種聲 於無央數
恒邊沙劫 說經功德 無有盡時
若人有行 於是經義 常當內意
住是經法 當諦奉行 如上所說
是經道慧 無有邊幅 譬如芥子
在須彌邊 若人從海 取水一滴
說經功德 其譬如是 見經尊故
作無著行
爾時可意王菩薩。與文殊師利及六十賢者。白佛言。法名為法。何等為法。寧可得知法貌不。佛語可意王菩薩。與文殊師利及六十賢者。法法名善男子無作之貌也。無作者為何等貌也。不可得之貌也。不可得者為何等貌。不可盡之貌也。不可盡者為何等貌。無所起之貌也。無所起者為何等貌也。無所滅之貌也。無所滅者為何等貌。無所獲之貌也。無所獲者為何等貌。無所猗之貌也。無所猗者為何等貌。無所處之貌也。無所處者為何等貌。無所出之貌也。無所出者為何等貌。不動搖之貌也。不動搖者為何等貌。離於動搖之貌也。離於動搖者為何等貌。無心之貌也。無心者為何等貌。無念之貌也。無念者為何等貌。無二之貌也。無二者為何等貌。平等之貌也。平等者為何等貌。非有之貌也。非有者為何等貌。無所住之貌也。無所住者為何等貌。無所行之貌也。無所行者為何等貌。無懈怠之貌也。無懈怠者為何等貌。法無處所之貌也。法無處所者為何等貌。泥洹之貌也。文殊師利白佛言。設使是法展轉不相知。何所法當盡者。令吾等護後法。佛語文殊師利菩薩言。起法法想者欲得度。欲得度者住於法。住於法者便處二法。處二法者為滅法之行也。法亦不滅亦非不滅。我今若等護是後法。佛爾時便說偈言。
已住吾我 便言有世 持想作行
欲脫於世 起是念者 為住二法
是為惑事 非正法行 法無作者
亦無壞者 不可見知 亦無人所
著於有者 因起想行 便自說言
我已忍空 起想念空 是為非法
法無所有 便行有法 一切所起
為無所有 於行寂然 是為法印
於想有動 便即自縛 法本清淨
便起有法 一切諸法 譬若如響
著於有者 便處二法 清淨慧法
慧不得慧 於慧慧中 無有逮者
一切不見 可起習者 癡慧皆空
俱無所有 若使自然 當有所有
便可滅壞 就於泥洹 設使諸法
有所住處 人與非人 皆為泥洹
若人於世 自取自放 是想非想
而求泥洹 自起吾我 一切皆爾
所起諸法 亦無識念 愚癡與智
於是二事 語從口出 為無所有
起想行者 便惑其中 壞滅生死
欲求泥洹 心不知心 其本自然
於本自然 亦不知心 一切諸法
自然如夢 能欲起行 持有作諦
起有法者 非是諦行 滅行法者
非是諦法 假令滅行 為是諦者
諸起有法 皆當為佛 佛所覺者
為無所覺 所可說法 為無所說
所可度人 為無所度 佛為諦見
無所起法 設使泥洹 當為是色
佛諸弟子 悉當在中 假令泥洹
為常住法 大哀四等 皆成蠕動
一切人人 不能相見 於世自號
持我作人 諦視世間 無我無人
空無所著 是為泥洹 偶皆言者
自呼為諦 壞敗滅受 欲得為道
已不起法 便為一法 持有行法
處是四諦 諸佛所處 皆處一法
坐於佛樹 何有四諦 如是行者
不曉菩薩 作行如是 壞敗佛法
作沙門者 當如其法 所可愛欲
不當稸積 欲成三昧 諦其行者
譬若如犀 常樂獨處 八十億佛
人中之王 行是三昧 諸佛悉知
若有尊天 已見諦者 晝夜擁護
持法之人 經不可盡 照明一切
入是法藏 無端底門 其有信行
是三昧者 常於夢中 與諸佛會
佛爾時告文殊師利菩薩言。若有人欲得菩薩道者。菩薩當奉行是三昧。若欲成相若欲成好。十種力四無所畏十八法不共。若大哀無所著。欲得自然慧眼。若欲成比丘僧。若欲成菩薩。若欲成佛剎。若欲得慧陀隣尼一切人所可說聲。欲離於世。欲知一切人所可道。欲得力。欲得曉了三昧。當奉行如上所教。即為如佛。如將如大將。如將中將。為一切上。為一切大哀。為怛薩阿竭。所可說。皆平等。無量等。與空等。無處等。所說等。人中上。所以者何。我住於是三昧。提和竭佛時。我已得佛道。文殊師利白佛言。設使提和竭佛時得佛道。何復為世間。佛告文殊師利菩薩言。用三事故在於世間。何等為三。一者作佛事。二者度十方人非人。三者不違本願。我爾時已得佛道為泥洹已。佛爾時便說偈言。
行是三昧 於無底念 疾得為佛
一切十方 無央數佛 護持法者
便悉得聞 無量無底 諸經正教
持是經者 便得無極 陀隣尼門
欲知人聲 諸慧三昧 當於是經
四諦度脫 無所著慧 能伏諸有
無起無滅 無有處所 能致清淨
便逮相好 一切功德 及十種力
欲解微妙 諸深慧法 當行是經
欲得解了 一切世人 墮於冥者
欲諦教人 除其婬怒 清淨行者
當於是經 晝夜勤力 作無上行
當樂精進 於廿一日 奉行印經
莫持懈怠 及與安隱 欲求是法
常持柔軟 無嫉妬意 在於空閑
以法施與 持戒供養 便得其願
等意自守 示一切人 以三昧經
莫樂愛欲 譬如蓮華 不著於水
堅住精進 譬如飛鳥 在於虛空
行是已後 便得無極 陀隣尼門
說是經時三千剎土六反震動。諸天億百華香伎樂。及與幢幡繒蓋交露。七寶瓔珞金敷色華。及摩尼寶水精琉璃。以供養佛。一切尊天諸天玉女。及龍鬼神阿須倫迦留羅比丘僧優婆塞諸優婆夷。皆大歡喜。悉棄捐家。放捨所有妻子諸寶起菩薩意。於一那術說行菩薩不能究竟。其起菩薩意者。皆得阿惟越致。無央數恒邊沙人皆得阿羅漢。十方諸飛來菩薩。皆得歡喜去。佛說是經法時。阿僧祇人皆發菩薩意。八十那術人皆得阿惟越致。三億六萬菩薩得是三昧。無央數人皆得阿羅漢道。可從十方諸來菩薩。皆得是三昧。佛爾時說經已竟。可意王菩薩。文殊師利。及六十賢者。瓶沙王夫人跋陀斯利亘那臘。諸天人民。龍鬼神阿須倫。聞經皆大歡喜。前為佛作禮而去。
佛說慧印三昧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