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39部大正藏第15册P0549 月燈三昧經(10卷) 〖 高齊那連提耶舍譯〗.txt
大正藏第 15 冊 No. 0639 月燈三昧經
No. 639
月燈三昧經卷第一
高齊天竺三藏那連提耶舍譯
如是我聞。一時婆伽婆住王舍城耆闍崛山。與大比丘眾百千人俱。菩薩八十那由他皆一生補處。阿氏多菩薩摩訶薩而為上首。四天王釋天王。娑婆世界主大梵天王。及餘增上福德諸天。增上威勢阿修羅王。龍王夜叉。乾闥婆緊陀羅摩睺羅伽人非人等。前後圍遶瞻仰如來。時此眾中有菩薩。名月光童子。已於過去供養諸佛。殖眾善根自識宿命。信樂大乘安住大乘大悲相應。從坐而起偏袒右肩右膝著地而白佛言。世尊。我今於佛欲有所問。惟願聽許除我疑結。佛言。童子隨汝所樂。於彼彼問當為汝說令得歡喜。我一切智一切知見。於一切法有力無畏而得自在。與無障礙解脫知見相應。童子。如來無所不知無所不見。無所不證無不選擇。覺知無量無邊世界。童子。諸佛世尊。於彼彼問悉能隨答皆令心喜。爾時童子以偈問曰。
諸佛行於何等行 能為世親作光明
能得不可思議智 惟願救護解說之
何行得斯說法上 人中牛王天敬奉
不可稱量最上智 惟願為我善分別
我以深信故諮問 真實無有諂曲心
餘更無能證知我 唯是人尊所照見
我有廣大勝樂心 釋種師子知我行
我心不為語言故 唯願為我說助道
何法能將諸佛來 而得增長無邊智
於一切法到彼者 唯願為我善宣說
願說長養我行法 令得修成明利智
深心持戒不毀犯 遠離一切諸怖畏
云何於戒而不棄 云何於慧而不減
云何安住阿蘭若 云何而得增智慧
云何能入勝妙法 樂護禁戒無悔恨
云何於戒而不缺 云何能知有為性
云何得斯三業淨 無染穢心趣佛道
云何能得身業淨 云何能除口意惡
云何得離雜染心 唯願世尊隨問說
爾時佛告月光童子。菩薩摩訶薩若與一法相應。速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如是諸法悉皆剋獲。云何一法。若菩薩摩訶薩於眾生所。起平等心。救護心。無礙心。無毒心。是為一法相應。速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能獲如是功德之利。爾時世尊。而說偈言。
若有受持是一法 能順菩薩正修行
因此一法功德故 速得成於無上道
於一切處心無礙 勇猛菩薩所能行
初不起於憎愛想 如是則獲妙功德
若能如是修等心 則得證於平等果
如是法行俱平等 則得足下安平相
修於平等離瞋心 能除一切煩惱覆
以是因緣足下平 故獲足下蓮花色
彼能獨顯於十方 福德光明遍佛土
既得登於寂滅地 調伏無量諸眾生
童子。菩薩摩訶薩於一切眾生起平等心。救護心。無礙心。無毒心。為世間眼。證得三昧。名為諸法體性平等無戲論三昧。從彼三昧成就十法。何者為十。一身戒。二口戒。三意戒。四業清淨。五渡諸因緣。六悟解諸陰。七得界平等。八除諸入相。九斷滅諸愛。十證於無生。復有十法。一入諸法性。二顯示諸因。三不壞於果。四現見諸法。五修集於道。六與佛俱生。七智慧明利。八入諸眾生樂欲之智。九得於法智。十入無礙辯智。復有十法。一善知文字智。二已渡諸事。三得音聲智。四於界平等。五得界平等心生踊悅。六得於喜分。七得不曲心。八威儀調伏。九得質直心。十色無瞋變。復有十法。一面常怡悅。二言詞和雅。三恒先慰問。四常不懈怠。五恭敬尊長。六供養尊長。七生處知足。八修善無厭。九邪命清淨。十安住阿蘭若。復有十法。一地地安住智。二正念不忘。三得陰方便智。四界方便智。五入方便智。六證諸神通。七滅諸煩惱。八斷除習氣。九心常勇猛。十住不淨觀。復有十法。一知犯方便。二滅諸有流。三斷諸結使。四已渡諸有。五善識宿命。六於業果無疑。七於法思惟。八求於多聞。九得於利智。十得調伏地。復有十法。一不恃持戒。二不妄想分別。三無有輕躁。四住不退相。五出生善法。六厭離惡法。七不行煩惱。八不捨於學。九分別諸禪。十得一切眾生樂欲之智。復有十法。一善分別生處。二得於盡智。三善知語言智。四棄捨俗緣。五厭離三界。六不起下心。七不著諸法。八攝受正法。九守護正法。十知律方便。復有十法。一滅諸諍。二不相違。三不鬪訟。四忍平等。五得忍地。六自攝於忍。七善擇諸法。八心樂具戒。九決定方便善於問答。十善分別句義智。復有十法。一於法出生方便智。二善知義非義出生智。三前際智。四後際智。五現在智。六三世平等智。七善解三輪智。八心安住。九身安住。十善護威儀。復有十法。一不壞威儀。二分別威儀。三威儀端雅。四善解說誼。五得世智。六好施不慳。七恒舒施手。八常施不絕。九無物不施。十有慚。復有十法。一有愧。二棄捨惡心。三不捨頭陀。四於信無爽。五常行喜行。六捨所坐處施諸尊長。七捨於憍慢。八善攝於心。九善知心相應。十善知心起。復有十法。一善知義智。二善知法智。三遠離無智。四善入微細心。五識心自性。六善知法去來方便。七善知一切語言智。八善得詞無礙差別。九得義決定方便智。十棄捨非義。復有十法。一親近善人。二與之同事。三聽受其教。四遠離惡人。五修禪起通。六不著禪味。七遊戲神通。八得於世智。九遠離施設假名。十不厭有為。復有十法。一得利不忻。二逢衰不慼。三稱而不悅。四譏而不憂。五譽之不增。六毀之不減。七不苦。八不樂。九不親在家。十不在僧眾。復有十法。一捨不恭敬。二行於恭敬。三禮儀具足。四捨無禮儀。五不污俗家。六守護佛法。七宴默少言。八言行不麁。九與彼言談善能方便。十降伏諸怨。復有十法。一善知時節。二於諸凡夫不可知想。三於諸貧賤不起輕心。四有乞即施。五於諸貧者任乞不障。六於諸破戒不起嫌心。七念欲救彼。八善知所作。九攝受正法。十捨於財食。復有十法。一不營積聚。二讚歎持戒。三訶責犯戒。四敬奉持戒無有諂心。五一切所有悉皆能施。六誠心勸請。七如說而行。八承事智人。九於諸法決定深樂修行。十得譬喻智。復有十法。一於前際方便。二修善為首。三有諸方便。四斷除諸相。五棄捨諸想。六善知事相。七能演諸經。八於諸違順善得方便。九於諦決定。十證於解脫。復有十法。一所言真直。二顯自性智。三言說無疑。四繫想於空。五修於無相。六知無願性。七得四無畏。八於戒堅固。九入正具足。十得於智慧。復有十法。一繫想一緣。二少結親知。三不起濁心。四棄捨諸見。五得陀羅尼。六得智。七得明。八安住。九住持。十正勤。童子。是名菩薩摩訶薩從彼諸法體性平等無戲論三昧成就如是諸功德利。童子。如是三昧名為因。名為相應。名為教。名為門。名為作。名為道行。名為無疑。名為師導。名為行順忍。名為忍地。名為除去不忍。名為智地。名為遠離無知。名為建立於智。名為方便地。名為菩薩遊行。名為親近勝丈夫。名為遠離惡丈夫。名為如來所說佛地。名為智者隨喜。名為愚者所棄。名為聲聞難知。名為非外道地。名為如來所攝。名為十力所知。名為諸天供養。名為梵王禮拜。名為帝釋隨後行。名為龍神曲躬。名為夜叉隨喜。名為緊陀羅所讚。名為摩睺羅伽歎美。名為菩薩所修。名為智者所求。名為得無上道物。名為非財食施。名為除諸眾生煩惱病藥。名為智藏。名為無盡辯才。名為出生諸教。名為除諸痛苦。名為知三界。名為渡筏。名為渡四流船。名為出生名譽。名為讚顯如來。名為如來利益。名為光讚十力。名為出生菩薩道德。名為慈滅恚怒。名為悲除惱害。名為歡喜寂靜於心。名為捨所悲人。名為穌息大乘人。名為能師子吼。名為佛道。名為一切法印。名為引導一切智。名為菩薩遊戲園苑名為散壞魔軍。名為善逝衢術。名為成諸吉義。名為防捍讐敵。名為以法降怨。名為真實無畏。名為如實不妄求力。名為十八不共法根本。名為莊嚴法身。名為諸行威勢。名為莊嚴佛慧。名為棄諸愛著。名為悅佛長子。名為滿足佛智。名為非辟支佛地。名為清淨心。名為清淨身。名為成就解脫。名為無諸雜欲。名為無諸雜恚。名為非愚癡地。名為阿含智。名為能起諸術。名為除諸無明。名為滿足解脫。名為踊悅禪人。名為須見者眼。名為遊戲神通。名為能現神足。名為聞持陀羅尼。名為念持不忘。名為諸佛所加。名為導師方便。名為微細難知無相應者。名為捨於文字。名為深知義智。名為知見智。名為分別智。名為不可言說智。名為能調非智。名為質直者智。名為少欲者智。名為攝持精進。名為能持不忘。名為能銷諸苦。名為諸法無生。名為一言演說能知所有生滅諸趣。是名一切法體性平等無戲論三昧。說是法門時。會中有八十那由他人天得無生法忍。九十二那由他人天得隨音聲忍。七十六那由他人天得於順忍。六萬人天遠塵離垢得法眼淨。一千比丘盡諸有漏心得解脫。一百五十比丘尼盡諸有漏心得解脫。五百優婆塞得阿那含果。八百優婆夷得斯陀含果。是時三千大千世界六種震動。所謂。動遍動等遍動。踊遍踊等遍踊。起遍起等遍起。吼遍吼等遍吼。震遍震等遍震。覺遍覺等遍覺。東踊西沒。西踊東沒。南踊北沒。北踊南沒。中踊邊沒。邊踊中沒。以法力故忽然而起未曾有光。悉能暉照幽冥邊遠。乃至阿鼻地獄無不大明。是時世界鐵圍之間。黑闇眾生更相瞻覩。咸各驚言。何忽在此有斯人輩。爾時世尊。而說偈言。
我念往劫六億佛 本生皆在耆闍山
我於過去求道時 從彼諸尊聞斯定
時彼六億最後佛 為世間親作光明
號曰娑羅樹王佛 我從彼尊問是定
我時生在剎利種 於諸王中最尊勝
有子滿於五百數 具足一切諸伎能
我時為彼無上尊 建立伽藍滿一億
純用勝妙大栴檀 糅以金銀及眾寶
我時為王人愛樂 號曰毘沙謨達王
為佛廣設諸供養 滿足萬八百億歲
彼時最勝兩足尊 號曰娑羅樹王者
於其七億六千年 住壽世間弘道化
有八十億諸聲聞 三明六通常在定
住於漏盡最後身 如是聖眾無譏毀
我備種種勝供具 供養渡諸惡趣者
為欲利益諸人天 是以求於此三昧
我與妻子俱出家 持彼佛教無與比
於千四萬億歲中 我常諮問是三昧
八萬那由偈稱讚 異異偈頌八億兆
彼佛以此為他說 惟論此定之一品
頭目手足并妻子 種種珍寶及飲食
一切財貨無不捨 為求如是三昧故
念昔百億諸如來 復有恒河沙數佛
是等皆住耆闍山 宣說如是勝寂定
皆同釋迦一名號 佛子同字羅睺羅
給侍同名為歡喜 王城同號迦毘羅
最第一隻世知者 同名目連舍利弗
世界同名為娑婆 彼佛俱出濁惡世
我以諸供奉人尊 為欲行於菩提行
諸供養具皆奉上 為欲誦持此定故
發修勝行得此定 得斯定行無量種
安住一切德行者 得是三昧則不難
不著諸味離躁擾 不涉世俗無嫉妬
安住大悲離瞋恚 得是三昧則不難
遠俗不怖於世利 邪命清淨無煩惱
於戒皎然無所畏 得是三昧則不難
勇猛精進常不息 愛樂閑寂行頭陀
安住無我妙法忍 得是三昧則不難
善調伏心無戲論 安住威儀諸行等
樂行捨施無慳悋 得是三昧則不難
如來所有諸相好 及以十八不共法
力無畏等得不難 以能受持此定故
佛眼所見諸眾生 假使一時俱成佛
彼佛一一各壽命 千萬億數難思劫
彼佛各有無量頭 猶如大海諸沙數
一頭各有無量舌 其數亦如大海沙
彼一一舌各稱揚 持定一偈之功德
說其少分不能盡 何況書寫及受持
若有順定頭陀德 天修羅鬼所愛護
為諸王等常順從 受持難見寂定故
彼有無邊無礙辯 宣說無量百千經
於一切時常不斷 以持此經聞持藏
若欲得見彌陀佛 及彼安樂世界等
後大怖畏惡世時 應當聞持是三昧
我今於汝有付囑 我人中尊自勸汝
我涅槃後末世時 應當聞持是三昧
十方所有一切佛 過去世中及現在
彼佛皆學是三昧 得到無為佛菩提
童子。以是義故。若有菩薩摩訶薩欲於如來真實功德開示辯說。義味名號無有窮盡。一切所說為佛所記。汝今應當讀誦受持。為他廣說如是三昧。童子。何者如來實德名號。若菩薩摩訶薩住阿蘭若樹下空閑靜默獨坐。當如是學。謂如來應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御丈夫天人師佛世尊。積集如來勝妙功德。修諸善根而不壞失。以大忍力得諸相花及隨形好而自莊嚴。可愛色中最為增上。覩者無厭敬信愛樂。於諸智慧無能奪者。不可壞力化諸眾生。為菩薩之父。為賢聖之王。為向涅槃導師。無邊智慧無量辯才。梵音清雅言聲辯暢。相好希奇有目瞻仰。隨所觀處欲捨不能。得無比身。不為欲染。不為色染。過無色界。遠離諸苦棄捨諸法。解脫諸界非入相應。斷除諸結盡諸渴愛。渡於四流滿足智慧。安處涅槃住於實際。童子。此顯如來真實功德。是名菩薩摩訶薩住彼三昧。能獲如來真實功德。開說名義無有窮盡。一切所說諸佛所記。爾時世尊。而說偈言。
於無量數千劫中 不能說盡如來德
久集一切妙善根 為求如是勝定故
莊嚴美女姝妙身 最上希奇可樂色
我本決施無悔心 為求如是勝定故
捨所重財及僮僕 摩尼大寶與金銀
以勝上心而施彼 為求如是三昧故
以摩尼寶珠瓔珞 天冠臂印及金繩
昔曾奉施諸尊師 為求如是勝定故
諸妙香花無量果 皆是犍陀婆師香
我以此花散佛塔 增上淳至勝妙心
我以無量諸法施 歡喜開導諸眾生
於諸名聞及利養 我初不起如是心
我本集於頭陀德 獨在樹下默無言
無量慈悲愍眾生 為求無上菩提果
共住同戒無違諍 愛語常流潤澤音
言詞柔軟人樂聞 一切見之無厭捨
住於他舍離家慳 無量億生不嫉妬
歡喜常自行乞食 於諸請召皆棄捨
若有多聞能受持 於此三昧四句偈
如是便為供養我 以勝上心而尊敬
我昔行於種種施 長夜於戒而不犯
以無量種供養佛 為求如是寂定故
我於無量世界中 滿中摩尼而廣施
聞是三昧持一偈 此福過彼不可量
一切所有種種花 及諸妙香甚希有
供養一切諸如來 樂修善根無量劫
世間所有諸伎樂 勝妙飲食及寶衣
無量劫中增上心 常以供養諸十力
若人興於菩提願 當獲無上大法王
若人於此三昧經 聞說一偈福過彼
於恒河中所有沙 爾所劫數說其利
敷演彼德不能盡 以持無量福定故
童子。以是義故。菩薩摩訶薩於是三昧。應當至心受持讀誦。為他演說分別顯示。廣化眾生修是三昧。爾時世尊。即說偈言。
於彼佛所聞如是 無上勝妙之利益
是故我今為汝說 諸佛所說勝三昧
七億三千萬佛所 我於過去曾供養
彼諸一切如來等 亦說如是修多羅
由此能入大悲心 是故顯說此三昧
若有習學多聞者 得如來智則不難
若能於彼末世時 世間導師滅度後
有諸毀法惡比丘 於彼多聞不悕樂
雖說戒法而得活 自於戒法不樂行
雖說禪定而得活 自於禪定不樂行
雖說智慧而得活 自於智慧不樂行
雖說解脫而得活 自於解脫不樂行
雖說知見而得活 自於知見不樂行
如人口說栴檀香 於諸香中最為上
有人問彼說香者 汝所說香自有不
答云我實不聞香 但由說香而得活
於佛滅後末惡世 有不應式諸比丘
雖說戒法而得活 不能自行於戒法
於佛滅後末惡世 有不應式諸比丘
雖說定法而得活 不能自行於定法
於佛滅後末惡世 有不應式諸比丘
雖說慧法而得活 不能自行於慧法
於佛滅後末惡世 有不應式諸比丘
雖說解脫而得活 不能自行解脫法
於佛滅後末惡世 有不應式諸比丘
雖說知見而得活 不能自行知見法
譬如貧賤為他欺 後時富貴人所敬
人天龍鬼鳩槃荼 終不供養無定者
若得三昧微妙地 智者便得廣智藏
為彼人天之所敬 能以上施施眾生
我聞如是之利益 最為勝上佛所演
親屬資財皆悉捨 為欲聞說是三昧
月光童子心歡喜 合掌向佛說是言
我於佛仙滅度後 當護持此佛勝法
於自身命能棄捨 及諸世間種種樂
於後惡世怖畏時 當護持是勝妙定
我見世間無量苦 興大悲心而欲拔
於彼復起大慈心 而為說此勝三昧
眾中五百人咸起 亦願護持是三昧
童子於彼為上首 亦共持此勝三昧
爾時月光童子白佛言。世尊。所言三昧何者是也。佛言。童子。諦聽諦聽。當為汝說。謂一能寂滅於心。二無所起。三無和合智。四棄捨重擔。五得如來智。六成佛威力。七治其欲著。八滅除瞋恚。九斷離愚癡。十住心相應。十一捨不住心。十二樂欲善法。十三欲奪有為。十四安住正信。十五夜常覺悟。十六不捨禪定。十七增已生善。十八於生不樂。十九不造諸業。二十不計內入。二十一不計外入。二十二不讚自身。二十三不毀他人。二十四不在俗家。二十五戒行淳熟。二十六無能輕欺。二十七有大福德。二十八自知。二十九不輕躁。三十安住威儀。三十一捨麁惡言。三十二無怒恚心。三十三救護於彼。三十四護善知識。三十五護持密語。三十六於諸眾生不起害心。三十七不惱持戒。三十八恒柔軟語。三十九不依三界。四十於一切智而得順忍。爾時世尊。而說偈言。
我已開於甘露門 我已說諸法自性
我已示於生死過 我已開顯涅槃利
我已教離惡知識 常當親近善知識
離諸憒眾住寂靜 常修慈心而不絕
於清淨戒常護持 歡喜樂於頭陀行
若能常習於捨慧 得是三昧則不難
此能得於寂滅地 終不墮在聲聞地
必當證於佛智慧 剋獲諸佛無量德
見諸眾生有智器 為說佛慧以示之
若能發求無上智 得是三昧則不難
若為食起嫉妬心 當觀食已無有淨
用功無量乃得成 若深觀此能得定
無物能將此定來 必由淨戒之所起
諸法體性常寂然 凡夫無智不能會
若能心住於寂定 是人一切常有佛
人尊恒見諸眾生 常修如是寂滅定
念佛相好及德行 能使諸根不亂動
心無迷惑與法合 得聞得智如大海
智者住於此三昧 攝念行於經行所
能見千億諸如來 亦值無量恒沙佛
若人心有迷惑者 於佛法中取限量
於無量中無有量 如來諸德不思議
一切世間無與比 何況而能有過者
諸智諸德皆相應 於此不疑定成佛
得如來身紫金色 一切端妙為世親
緣於如是心安住 乃名得定之菩薩
此緣佛相是有作 能除一切有相想
然後安住於無相 乃能達於諸法空
能得安住於法身 知一切有而無有
無有之相修習已 然後觀佛非色身
我今為汝善說之 彼彼趣於如是處
所謂覺知諸緣事 無量思量常不斷
若有能生如是心 念佛相好及智慧
彼人能修如是念 一心趣向無退轉
若行若坐若經行 於諸佛智無疑惑
得無疑已作是願 令我得佛三界尊
必當得見諸如來 入佛法中能選擇
於此三昧而起已 稽首禮於十方佛
身口及意皆清淨 讚歎諸佛常不斷
常修如是念佛相 日夜恒見諸如來
若遇垂死最重疾 痛惱逼迫極無聊
念佛三昧常不捨 不令苦切奪此心
彼人自解是法故 則知一切諸法空
以住如是諸教門 於菩薩行不厭惡
得聞如是利益已 求於如來無等智
於後不生追悔心 最上菩提難得故
我今為汝無量說 汝於此法若不行
如人雖持良妙藥 於自身病不能治
是故應當知選擇 所謂求於勝三昧
戒聞布施常修習 得是三昧則不難
月燈三昧經卷第一
大正藏第 15 冊 No. 0639 月燈三昧經
月燈三昧經卷第二
高齊天竺三藏那連提耶舍譯
爾時世尊告月光童子言。過去久遠無量無邊不可思議過阿僧祇劫。爾時有佛。號曰聲德如來應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御丈夫天人師佛世尊。出現於世。童子。爾時聲德如來應正遍知。於初會眾集有八億聲聞。皆阿羅漢。諸漏已盡逮得己利。盡諸有結依於正教。心善解脫能到一切心自在岸。第二會集有七億眾。第三會集有六億眾。一切亦是大阿羅漢。諸漏已盡逮得己利。盡諸有結依於正教。心善解脫能到一切心自在岸。童子。爾時彼佛壽四萬歲。時閻浮提安隱豐樂。人民熾盛普遍充滿。童子。時閻浮提有二大王。一名堅固力。二名大力。此二大王。一一統領半閻浮提。二王境土安隱豐樂。人民熾盛普遍充滿。時聲德如來在大力王國出現於世。童子。是時大力王。請聲德如來及比丘僧滿足千年。以一切隨順清淨無過衣服飲食臥具湯藥而為供養。童子。彼聲德如來及聲聞僧。多饒利養恭敬讚歎。時有淨信長者諸婆羅門。於聲德如來及聲聞僧所發勇猛意。學大力王而設供養。謂以世財為勝供養。彼人不知行供養也。云何行供養。所謂受持五戒八戒。出家詣佛。親覲請問見深法忍。童子。時聲德如來作如是念。是諸眾生。志意下劣。不能受持五戒八戒。出家詣佛。親覲請問見深法忍。修於梵行寂靜遠離。受具足戒得比丘分。及以受行究竟善根。如是寂滅樂具無上妙樂悉皆遠離。但以世財而供養我。是諸眾生但希小樂謂為至樂。是諸眾生但重現法及後世法。不能愛重究竟善根。云何名重現法。謂樂五欲。云何名重後世善根。謂樂生天。云何名為究竟善根。謂究竟清淨。究竟吉祥。究竟梵行。究竟窮盡。究竟最後。究竟涅槃。我今說如是法。令此眾生於其檀行不為究竟最勝供養。但以無上行而供養我。童子。爾時聲德如來。欲覺悟彼大力王。及諸長者婆羅門等。而說偈言。
若人行於財食施 彼此不名相尊敬
如是所行不可歎 諸佛智者已遠離
若說無我智慧者 如是勝人應奉事
彼於聖諦信不動 奉敬是者佛所歎
若人財食而奉施 但獲現近少利益
若能遠離如是施 是人成就出家行
若有能起無財心 又能顯示無財法
亦能淨信無財者 是人速成無上道
無有處於五欲中 於妻子等生愛著
凡愚恒在居家者 是人而能得漏盡
厭離五欲如火坑 能於妻子離愛染
怖畏居家求出離 獲勝菩提則不難
無有過去諸如來 及其現在未來者
常在居家住欲地 而能獲得勝妙道
棄捨王位如涕唾 住於遠離空閑處
斷除煩惱降諸魔 悟解離垢無為道
若有恒沙世雄猛 千萬億歲而供養
有能厭患在家者 如是功德最為上
非是飲食及衣服 諸妙花香及塗香
如是等事供養佛 能如出家奉行法
若有樂求菩提者 能利眾生厭世間
趣向空閑行七步 如是福報最為上
童子。時大力王聞聲德如來應正遍知說如是等出家修行義利名已。復作是念。如我解佛所說義者。如來非說檀波羅蜜。以為究竟清淨究竟吉祥。究竟梵行究竟窮盡。究竟最後究竟涅槃。彼大力王復作是念。非在家住能得無上修得無上修行義利。而我今者遠離是行。我今要當剃除鬚髮被服袈裟。以家非家出家為道。童子。時大力王。與其眷屬八萬人俱前後圍遶。往聲德佛所頂禮佛足。右遶三匝退坐一面。童子。爾時聲德如來。知大力王及其眷屬心所欲樂。即為宣說一切諸法體性平等無戲論三昧分別顯示。童子。時大力王聞是三昧。歡喜踊躍深心愛樂。即於聲德佛所。棄捨王位正信出家。剃除鬚髮服三法衣。既出家已於此三昧廣能聽受讀誦憶持分別其義修行相應。以此善根於二億劫不墮惡道。次第復值二億諸佛。彼佛法中常得出家。一一佛所於此三昧聽受讀誦分別其義修行相應。以此善根次第滿百億劫。得成佛道號曰智勇如來應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御丈夫天人師佛世尊。利益無量無邊眾生。然後乃當入般涅槃。童子。汝當觀此三昧有是神力。能令菩薩招感佛智。童子。彼大力王所將眷屬八萬人等聞是三昧。歡喜踊躍心甚愛樂。亦皆隨王正信出家。剃除鬚髮被服法衣。是出家輩聞此三昧。讀誦受持分別解說修行相應。以此善根於二億劫不墮惡道。一一劫中值千萬佛。於彼佛所常得出家。既出家已聞此三昧。讀誦受持應修行住。以此善根於後滿百千劫。各異世界得成佛道。同號堅固勇健堪能如來應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御丈夫天人師佛世尊。利益無量諸眾生已。然後乃入無餘涅槃。童子。如是三昧有大威力。能令菩薩招致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
我念過去久遠世 不思議劫有佛出
能為眾生作利益 號曰聲德大仙尊
初會眾集滿八億 悉是聲聞諸弟子
第二會集七億數 第三六億阿羅漢
一切漏盡無煩惱 諸神通力到彼岸
其佛壽命四萬歲 國土世界甚嚴淨
時閻浮提有二王 號曰大力堅固力
是等二王所居土 一一各領半閻浮
佛出大力王國中 諸勝人天奉供養
其王於佛得淨信 恭敬供養滿千年
國人無量學是王 種種供養於如來
但以世財非法供 佛及聲聞悉豐足
爾時世尊作是念 我說是法令捨欲
必令彼王生厭離 於我法中而出家
彼時人尊說偈言 棄捨惡法是佛教
在家多過具諸苦 如法修行真供佛
時王聞說如是偈 獨趣空閑作是念
我今不能處家纏 而為最勝法供養
即捨王位如洟唾 并及八萬諸眷屬
一時俱往到佛所 頭面作禮住尊前
佛知此等之樂欲 為說難見寂滅定
彼聞愛敬而悅樂 一切歡喜即出家
既出家已於此定 讀誦受持廣分別
次第二億劫數中 未曾墜墮三惡道
是人以此諸善業 得見百億諸如來
於彼佛法恒出家 宣說如是勝三昧
是等於後得成佛 同號堅固大精進
利益無量億眾生 後入涅槃猶火滅
時彼往昔大力王 久成佛道號智勇
利益無量百億眾 置菩提已入涅槃
既聞如是勝利益 末世持經佛所讚
若能奉持佛法藏 是等速成人中上
童子。是故菩薩摩訶薩愛樂是定者。應當修習最初所行。童子。云何菩薩於此三昧最初所行。童子。若菩薩摩訶薩以大悲心為首。若佛在世。若佛滅後常勤供養。所謂花鬘末香塗香寶幢幡蓋音聲歌舞作倡伎樂衣服飲食病瘦醫藥。以此善根悉以迴向如是三昧。更不志求其餘諸法而供養佛。不求妙色。不求資財。不為生天。不求眷屬。唯念是法。是菩薩尚於法中不見有佛。況復法外而見佛也。是故童子。是為真供養佛。而亦不見有佛可得。不取我想。不求果報。是菩薩三輪清淨。以花鬘末香塗香寶幢幡蓋音聲歌舞作倡伎樂飲食衣服病瘦醫藥供養如來。迴向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以此善根得不思議功德不思議果報。得是三昧速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爾時世尊。即說偈言。
若人香奉無邊智 能得無量香果報
於千萬劫離惡趣 永無一切諸臭穢
千萬劫中行勝行 供養百萬億如來
成佛獲得勝戒香 若復了知無眾生
施香受香二俱無 若能起心如是施
則得柔軟勝順忍 若人增上修此忍
為他割身猶如錢 於千萬億恒沙劫
其心堅固不退轉 云何而得名為忍
云何復名為隨順 云何得名不退轉
云何復名為菩薩 欣樂自性無我法
以無我想無煩惱 能知諸法悉盡滅
是因緣故名為忍 諸佛所學隨順學
智者如法常修行 知諸佛法無疑惑
是故得名為隨順 若修行時有世魔
現作佛身說是言 佛道難得作聲聞
不肯信受名不退 覺悟惡見諸眾生
非此能證甘露道 勸捨惡道住善趣
是故得名為菩薩 忍者住於隨順道
以無我法令開悟 乃至夢中不起念
存有眾生壽命想 若魔無量如恒沙
化作佛身到其所 咸說身內有神我
即語無我汝非佛 以智了達諸法空
知已不與煩惱俱 以戲論故言說有
見已寂滅行世間 譬如世人所生子
隨即為其立名字 諸方推名不可得
當知此字無所來 為立菩薩如是名
菩薩諸方不可求 乃至實際求不得
如是知者名菩薩 假使海中熾火然
菩薩終不起身見 菩薩得住初發心
悉斷惡見煩惱盡 不見有其生滅法
所謂眾生及壽命 諸法體空猶如幻
非彼外道所能知 若於飲食生貪著
於衣鉢中起愛悋 及其掉戲輕躁者
是則不知佛菩提 多憙睡眠及懈怠
姦偽兇暴不攝斂 於諸佛所無淨信
是則不知佛菩提 毀破禁戒無慚愧
於佛法中無歸信 不敬同修梵行者
是則不知佛菩提 不毀淨戒具慚愧
於佛法中深愛樂 同梵行者能恭敬
是則能知勝菩提 念處以為聖境界
喜悅而作床臥具 以禪為食定為漿
是則能知佛菩提 無我忍為經行處
以空林中行正念 七覺香花甚可樂
嗅已得成無上道 菩薩體道所修行
非是餘人所行地 所謂聲聞及緣覺
誰有智者不貪樂 設我壽命極長遠
如恒河沙無量劫 說佛一毛德不盡
如來智慧無邊故 若聞如是大利益
無畏世尊之所說 速自教人持是定
無上菩提得不難
童子。是故菩薩摩訶薩應善巧知入三法忍。謂知彼第一忍第二忍第三忍。於是忍中應善巧知。復於其智亦善巧知。何以故。若菩薩摩訶薩於忍智中善巧知者。彼菩薩摩訶薩速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是故童子。菩薩摩訶薩若欲速求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者。於此三忍法門應當受持。持已為他廣分別說。利益安樂無量眾生救濟世間。利益安樂諸天及人。爾時世尊。為彼月光童子。即以偈句。頌此入三忍法門。
於諸眾生無違諍 口不宣說非益言
常能安住饒益法 是則說名為初忍
知一切法猶如幻 即於此相不取著
能於智中增無減 是故名為初勝忍
諸修多羅已修學 智與善說恒相應
於佛無量智不疑 是則名為初勝忍
若聞一切善說法 猶如佛說無有疑
能信一切諸佛法 是則名為初勝忍
於了義經常宣暢 如佛所說而演說
若說我人及眾生 即知方便為引接
種種外道諸異見 菩薩於彼心無擾
轉於彼人深悲愍 是名第二勝忍相
諸陀羅尼來現前 於總持門無疑惑
所說語言皆真實 是名第二勝忍相
假使四大相轉變 所謂地水火風等
於佛菩提永不退 是名第二勝忍相
世間所有諸工巧 菩薩悉能善修學
不見更有勝己者 是名第三勝忍相
奢摩他力得調伏 毘婆舍那山不動
一切眾生莫能欺 是名第三勝忍相
所有言說常在定 行住坐臥恒三昧
三摩堅固到彼岸 是名第三勝忍相
住於正定獲神通 於多佛剎往說法
智者神足勢無減 是名第三勝忍相
若修如是寂定時 諸餘一切群生類
不能知彼心分齊 是名第三勝忍相
假使世界諸眾生 一時作佛演說法
是人悉能具領受 是名第三勝忍相
東西南北及四維 上下二方亦如是
於諸方中悉見佛 是名第三勝忍相
悉能變現無量身 一切皆作真金色
於無量剎往說法 是名第三勝忍相
此佛世界諸閻浮 一切皆覩菩薩形
諸天及人咸識知 是名第三勝忍相
於諸佛法佛行處 導師所有諸威儀
智者悉能善修學 是名第三勝忍相
世界所有諸眾生 悉來讚歎是菩薩
菩薩於彼欣悅者 則於佛智未修學
世界所有諸眾生 罵詈毀謗是菩薩
於此若起瞋恨心 當知佛智未修學
若得利養心不喜 於違失時無憂慼
其心安住猶如山 是名第三勝忍相
一名隨順音聲忍 二名思惟隨順忍
三名修習無生忍 學此三忍得菩提
若於如是三勝忍 菩薩其有能得者
善逝見彼菩薩時 即授無上菩提記
若有聞此授記莂 不思議數億眾生
咸發無上菩提心 我要當作人中尊
聞說如是授記音 即時大地六種動
光明普照十方界 雨無量種勝妙花
若於如是三勝忍 其有菩薩能得者
悉不復見有生死 於彼起滅亦復然
若於如是三種忍 菩薩其有能得者
已老今老悉不見 安住法中得如是
菩薩了知種種法 體性空寂猶如幻
是空亦復非生滅 以諸法體空寂故
若有眾生來恭敬 禮拜尊重興供養
菩薩於彼無偏愛 深達世間體性故
若有眾生來打罵 菩薩於彼無嫌慢
轉於其人起悲心 為欲令其解脫故
若加刀杖及瓦石 其心於彼無忿怒
安住無我忍法中 菩薩不畏起瞋覆
菩薩了知種種法 體性空寂猶如幻
若能安住是法中 為諸人天所供養
有人手執利剛刀 割截一一身支節
心能忍受無恚恨 悲憐增廣初不壞
以刀屠膾支節時 菩薩即便生是念
汝若未得菩提處 願我莫證於涅槃
如是忍力最無上 於無我忍安住故
是諸菩薩大名稱 無量那由劫修習
復過是數如恒沙 猶未能得證菩提
於爾所時修佛行 況復覺智何可說
不可思議億劫說 彼諸德號無窮盡
於無我忍善安住 是大名稱諸菩薩
若欲能知菩提者 要當住於妙智聚
若修諸佛所說忍 得勝菩提則不難
爾時佛告月光童子言。於過去廣大久遠無量無數不可思議過阿僧祇劫。爾時有佛。名無所有起如來應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御丈夫天人師佛世尊。出現於世。云何名為無所有起如來應正遍知。童子。是佛生時上昇虛空。高七多羅樹。行於七步而作是言。一切諸法悉無所有。一切諸法悉無所有。其音遍滿三千大千世界。是時地神展轉相告至于梵世。而作是言。是世界中有佛出世。號曰無所有起如來應正遍知。其初生時於虛空中行於七步。而作是言。一切諸法悉無所有。童子。以是因緣。其佛號曰無所有起。彼佛成正覺時。所有樹木叢林藥草皆出聲言。一切諸法悉無所有。童子。時彼世界所出諸聲皆亦說言。一切諸法悉無所有。童子。爾時無所有起如來所說法時。有一王子。名思惟大悲。形貌端正人所愛樂心行調柔。童子。爾時王子詣無所有起如來所。頂禮佛足右遶三匝退坐一面。
爾時無所有起如來。知彼思惟大悲王子深心所樂。即為說是一切諸法體性平等無戲論三昧。王子聞已得淨信心。以家非家出家為道。剃除鬚髮被服袈裟。既出家已。於此三昧讀誦受持。廣為他人分別顯示。以此善根於二十劫不墮惡道。一一劫中值二億佛。過二十劫已得成佛道。號曰善思義如來應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御丈夫天人師佛世尊。出現於世。
童子。汝當觀此三昧有是威力。能令菩薩招致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童子。菩薩摩訶薩當安住深忍法中。云何菩薩摩訶薩能安住深忍。童子。菩薩摩訶薩應當如實觀一切法猶如幻化如夢如野馬如響如光影如水中月如虛空性。應如是知。童子。菩薩摩訶薩若如實觀一切法如幻化如夢如野馬如響如光影如水中月如虛空性者。是名菩薩摩訶薩安住深忍。若成就深忍菩薩。於染法不染。瞋法不瞋。癡法不癡。何以故。是菩薩不見於法亦無所得。不見染者不見染事不見染業。不見瞋者不見瞋事不見瞋業。不見癡者不見癡事不見癡業。菩薩摩訶薩於如是法。悉無所見亦無所得。謂若染若瞋若癡。是菩薩以無所見故。即無所染無瞋無癡。是菩薩如實無染無瞋無癡無顛倒心故。得名為定。名無戲論。名到彼岸。名為陸地。名到安隱。名到無畏。名為清涼。名為持戒。名為智者。名為慧者。名為福德。名為神足。名為憶念。名為持者。名黠慧者。名為去者。名慚愧者。名信義者。名頭陀功德者。名不著女色者。名無染著者。名應供者。名漏盡者。名無煩惱自在者。名心解脫者。名慧解脫者。名調伏者。名曰大龍。名所作已辦。名更無所作。名捨重擔。名逮得己利。名盡諸有結。名依正教心善解脫。名到一切心自在岸。名為沙門。名婆羅門。名沐浴者。名已渡者。名明了者。名為聞者。名為佛子。名為釋子。名除棘刺者。名度坑塹者。名拔毒箭者。名無熱者。名無塵埃者。名為比丘無覆纏者。名為丈夫。名善丈夫。名勝丈夫。名大丈夫。名師子丈夫。名大龍丈夫。名牛王丈夫。名善調丈夫。名勇健丈夫。名荷負丈夫。名精進丈夫。名兇丈夫。名如花丈夫。名蓮花丈夫。名分陀利丈夫。名調御丈夫。名月丈夫。名日丈夫。名作業丈夫。名兩足中上。名盡智邊。名多聞中勝。名已修梵行。名所作究竟。名一切惡不染。爾時世尊。說偈頌曰。
劫盡災壞時 世界蘯然空
如前後亦爾 喻諸法亦然
觀世間起作 悉住於水上
如下上亦爾 諸法亦復然
如虛空無雲 忽然起陰曀
知從何所出 諸法亦復然
如來涅槃後 思想覩佛形
如初後亦爾 諸法亦復然
猶如水聚沫 暴流之所漂
觀之無堅實 諸法亦復然
如天雨水上 各各有泡起
隨生尋散滅 諸法亦復然
譬如春日中 暉光所焚炙
陽焰狀如水 諸法亦復然
如濕芭蕉樹 人折求其堅
內外不得實 諸法亦復然
如幻作多身 謂男女象馬
是相非真實 諸法亦復然
譬如有童女 夜臥夢產子
生欣死憂慼 諸法亦復然
如人夢行婬 寤已無所見
愚愛終無得 諸法亦復然
如淨虛空月 影現於清池
非月形入水 諸法亦復然
如人自好憙 執鏡照其面
鏡像不可得 諸法亦復然
見野馬如水 愚者欲趣飲
無實可救渴 諸法亦復然
如人在山谷 歌哭言笑響
聞聲不可得 諸法亦復然
如牓教諸國 善惡由之行
非言教至彼 諸法亦復然
如人飲酒醉 見地悉迴轉
其實未曾動 諸法亦復然
緣起法無有 無有更不有
分別有無者 是則苦不滅
於有無分別 淨不淨諍論
遠離是二邊 智者住中道
觀彼先際身 於身無身想
若能如是知 即是無為性
眼耳鼻無限 舌身意亦然
於根分別者 聖道則無用
於諸根無限 體頑空無記
欲希涅槃樂 應修聖道業
演說四念處 愚者身證慢
身證則無慢 能離諸慢故
演說於四禪 愚謂得禪行
滅惑人無慢 慧觀斷慢故
演說四真諦 愚者謂見諦
見實則無慢 世尊如是說
雖廣讀眾經 恃多聞毀禁
多聞非能救 破戒地獄苦
自恃持戒慢 而不學多聞
持戒報盡已 還復受諸苦
多聞與持戒 二俱不自恃
恃慢薄福人 由是起眾苦
慢為眾苦本 諸導師所說
有慢苦增長 離之則苦滅
雖修世三昧 而不離我想
其過還復起 猶如優垤迦
若修彼無我 於中生欣樂
是涅槃樂因 非感世間法
如被眾賊圍 為命欲逃避
無足不能走 便為賊所殺
如是癡毀禁 欲出離世間
無戒不堪去 為老病死殺
如壯執刃賊 劫掠害諸方
煩惱亦如是 害眾生善根
多人說陰空 不知陰無我
若問陰有無 顰蹙瞋言對
若知陰無我 聞罵心不瞋
有或繫屬魔 悟空無忿怒
如人患身痛 多年苦逼惱
是病經時久 求醫欲治療
是人數推訪 便遇得良師
醫愍授好藥 汝服則令差
是人得妙藥 不服病不愈
非是醫藥咎 當知病者過
於此法出家 讀誦道品教
行修不相應 何能得解脫
諸法體性空 佛子觀是事
一切有悉空 外道空少分
智不與愚競 勇猛應捨離
若罵不念報 愚法汝勿嫌
智不愚往返 善知其性習
雖復共相親 後必成怨嫉
智不與愚密 知其志不堅
體性自破壞 凡愚則無友
若問如法語 毀戒者不欣
無因起瞋覆 當知是愚人
愚者與愚合 如糞與糞和
智智同一處 猶二醍醐合
不觀世間過 因果不信入
於佛語無信 在世被離壞
貧窮無財物 不活求出家
我法出家已 衣鉢極慳著
彼近惡知識 毀破我禁戒
不自觀己行 其心無安住
晝夜住非宜 作惡無有厭
身心恒放逸 口常說麁鄙
恒伺他愆過 覓便向人說
自覆己瑕玼 深是愚癡相
愚者貪嗜食 不能知節量
因佛得飲食 都無反報心
得上妙甘饍 不應於其法
反為食所害 如象食泥藕
種種上味饌 智者雖食之
根寂靜無貪 如法簡擇飡
雖有聰智人 慰愚問從來
於彼無親戀 但起悲愍心
智者恒利愚 愚反為衰損
我見是過已 獨處空如鹿
智者見是過 不與愚共俱
若與往來者 失天況菩提
智者恒住悲 住慈與喜合
常捨一切有 修定證菩提
悟道除憂怖 見人老死逼
於彼起悲愍 發言合真義
若人知佛法 離言說聖諦
若聞是法者 得離食聖愛
童子。以是義故。欲得成就堅固行菩薩應如是學。何以故。童子。堅固行菩薩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則為不難。何況此三昧也。爾時月光童子白佛言。希有世尊如來應正遍知。善能說此堅固之行。為入此三昧法。善說善建立一切菩薩所學。乃是一切如來行處。尚非聲聞辟支佛地。何況外道。世尊。我今當住是堅固行。何以故。我欲如佛所學。我今欲學。我欲知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故。我欲破壞於魔波旬及其眷屬。我欲脫一切眾生苦。唯願如來及比丘僧并諸眷屬。明受我請。為悲愍我故。如來爾時及比丘僧默然許受。月光童子明日請食為護彼故。時爾月光童子。既蒙如來許受供已。歡喜踊躍深自慶幸。即從坐起偏袒右臂。頂禮佛足右遶三匝辭退而去。
爾時月光童子。向王舍城還至家中。到已即於其夜嚴辦種種無量無數勝味飲食。於王舍大城一切諸處。悉懸繒綵散種種花竪幢幡蓋。燒眾名香施諸帳幕。掃治街巷除却瓦礫。於四衢道灑令清淨。散栴檀末雜寶遍布。復散種種花種種寶花。間錯其地猶如彩畫。又以無量種種莊嚴彫飾城巷。其城一切周遍已。有優鉢羅花。拘物陀花。鉢頭摩花。分陀利花。於其家內。純以牛頭栴檀用塗其宅。以種種莊嚴張諸寶帳。為佛世尊設上味食。是時童子作如是等莊嚴城郭街巷舍宅。辦諸供具一夜之中悉備足已。至明清旦。與八十那由他菩薩。阿逸多菩薩以為上首。其名曰觀世音菩薩。大勢至菩薩。香象菩薩。寶幢菩薩。難勝菩薩。文殊師利童子菩薩。勇健軍菩薩。妙臂菩薩。寶花菩薩。不虛現菩薩。如是等菩薩摩訶薩。於餘菩薩而為上首。與如是等大菩薩眾前後圍遶。出王舍大城往如來所。更整衣服。頭面作禮。右遶三匝白佛言。世尊。食時既至所設已辦。願垂臨顧入王舍城。至我室內哀受我供。
爾時世尊於中前時。著衣持鉢。與大比丘滿百千人菩薩摩訶薩。無量百千億那由他。天龍夜叉乾闥婆阿修羅迦樓羅緊那羅摩睺羅伽等。無量百千而設供養。恭敬讚歎。佛大威力。佛大神足。佛大變現。佛大威儀。放百千萬億那由他光。作百千種伎樂。雨種種天花。為受月光童子供故入王舍城。佛以久集無量善根。以右千輻輪足躡城門閫。時現種種神變未曾有事。諸佛如來若入城時。法皆如是現其神變。汝今善聽當為汝說。佛入城時所有神德。說偈頌曰。
大仙入王城 輪足躡門閫
威力動大地 眾生咸歡喜
諸乏飲食者 遠離飢渴患
其身皆飽滿 由佛履閫故
聾盲瘖瘂輩 貧窮薄福等
諸根悉全具 由佛履閫故
閻羅界餓鬼 食膿唾屎尿
悉得天味食 由佛履閫故
諸山及寶山 種種林花果
曲躬悉迴向 由佛履閫故
大海城邑聚 地皆六種動
不逼惱眾生 由佛履閫故
人天鳩槃等 歡喜住空中
為佛持寶蓋 發大菩提心
諸音樂不擊 自然出妙聲
眾人皆歡喜 由佛履閫故
百千萬億樹 向佛具花果
無量天住空 所設非人供
百千諸牛王 獸王師子吼
象馬悉歸禮 由佛履閫故
國中諸大王 見十力世尊
導師勝妙色 歡喜而頂禮
餘人心喜讚 或散諸妙花
合十指爪掌 稱佛為大悲
或散諸瓔珞 金鎖?臂印
或散師子條 發大菩提心
女人奉金鬘 又女散面花
或解金瓔珞 乳面手嚴具
或有散金花 及諸嚴身具
雖捨無一心 悕求諸佛道
城人布妙衣 或復散頂珠
及散眾寶網 佛至城門故
若人病苦逼 種種憂箭射
一切咸具樂 導師威德故
拘翅羅鸚鵡 孔雀頻伽等
諸鳥住空中 出和雅妙音
眾鳥心歡喜 出是妙音時
能滅修行者 貪瞋癡煩惱
無量億眾生 聞聲得順忍
為聖授彼記 未來咸作佛
見佛十力身 眾生樂佛智
我云何得此 佛知欲授記
佛一一毛孔 放百千種光
遍照諸佛剎 普眼入城故
障蔽於日明 摩尼寶天火
餘光悉不現 佛入城門故
百千蓮花敷 出地千葉淨
十力尊蹈上 與眾遊城巷
道路無穢污 純以香泥塗
遍城燒妙香 馨流甚可樂
巷陌甚嚴麗 除去諸瓦礫
十力功德故 具種種花香
百千惡夜叉 見佛金色身
起大悲愍意 淨心歸牟尼
諸天宮悉空 皆共來觀佛
在空雨眾花 佛入勝城時
若人以散花 於人天師所
佛上成花蓋 莊嚴身端好
人天修羅等 覩佛十力尊
心歡喜踊躍 未曾有厭足
右有百千梵 左帝釋亦然
無數天在空 恭敬三界尊
時佛現變已 開示勝妙法
百千眾聞者 發大菩提心
相好花為身 猶滿虛空星
佛處王御路 如淨空圓月
如淨摩尼寶 離垢無瑕穢
十方放光明 佛照剎亦然
諸天眾圍遶 人尊入王城
足履地如畫 來入月光宅
城郭悉莊嚴 百千億幢幡
栴檀塗其地 散花而莊嚴
佛在道行時 發廣悲愍心
口出無量光 吐香而說法
覩佛身生樂 得喜不思議
我等何時得 法王勝供養
無量人發心 我明亦請佛
憐愍救濟者 久遠難值遇
或巷城却敵 勝妙自莊嚴
辦具諸花瓔 散佛為菩提
或勝瞻波鬘 婆師目多伽
或復散繒綵 發勝純至心
或在家心淨 勝衣自莊嚴
以繒綵諸花 散大比丘眾
優鉢羅花等 復散妙金花
種種摩尼寶 或散栴檀末
現諸希有事 不可稱計數
佛入城門時 多人發道心
無煩熱見諦 善現善見天
阿迦尼離欲 一切來觀佛
密身及廣果 百那由他眾
如摩尼光曜 悉來瞻仰尊
淨天子無數 及諸少淨天
無量淨天子 悉來觀大仙
其少光天子 及無量光天
光音天子等 咸共來觀佛
其梵輔天子 并及梵眾天
定藏大梵等 皆來觀世尊
他化天歡喜 化樂天善心
兜率炎摩眾 三十三天王
四方四天王 財主毘樓勒
惡眼提賴吒 故來禮敬佛
大力夜叉王 及眷屬淨心
并親族在空 雨諸天妙花
恒醉持鬘天 執種種花鬘
并眷屬心喜 供養勝丈夫
百器足夜叉 并妻及眷屬
自擊美音樂 供養於如來
喜悅耽美歌 謂緊那羅王
居在香山頂 踊躍悉來集
婆稚睒婆利 羅睺毘摩質
并餘大威德 而雨諸寶物
過無量羅剎 多眾而圍遶
各持諸妙花 恭敬而散佛
阿耨大龍王 女善學音樂
擊百種妙聲 誠心供養佛
耨龍五百子 求廣菩提智
與親屬圍遶 咸共無上尊
阿波羅龍王 向佛而合掌
持龍勝真珠 在空供養佛
目真陀龍王 踊躍悉歡喜
散諸妙寶果 淨心而供養
彼起勝敬心 念佛種種德
諸親屬圍遶 皆來讚歎佛
難陀跋難陀 德叉黑瞿曇
與眷屬詣佛 屈膝禮善逝
伊羅鉢龍王 百眷屬號泣
憶念迦葉佛 厭惡此受生
我昔懷疑惑 壞小?蘭葉
是故生難處 不能知佛法
深厭此蛇身 願速捨龍趣
能知清涼法 道場所得者
餘多千龍王 海龍摩那斯
持上妙龍衣 來奉人中尊
調達擲佛石 夜叉住空接
其名金毘羅 恭敬在佛前
阿吒夜叉城 空無大夜叉
誡約悉令集 供養大仙尊
灰毛針夜叉 阿吒婆可畏
雪山婆多山 驢夜叉歸佛
種種異類身 被服甚可畏
多那由他鬼 持吉物奉佛
食海金翅鳥 變形婆羅門
寶冠自莊嚴 住空而禮佛
閻浮所有城 一切大林天
與城神俱來 供養世間解
無量林天至 并諸樹神等
及一切河神 集詣法王所
山峯巖嶺神 堆阜天亦至
泉池沼神等 共海神喜到
天人修羅鬼 迦樓鳩槃等
餓鬼富單那 悉來供養佛
諸天修羅眾 離慢咸供養
見佛入王城 觀之無厭足
過修菩薩行 供養曾世尊
彼作是淨業 眾生觀無厭
須彌輪山等 及閻浮諸山
不能為障蔽 諸佛照剎光
此娑婆諸海 土地悉平正
佛剎普皆遍 散眾花悉滿
百千種光明 法王足下放
地獄盡清涼 除苦獲安樂
十力為說法 天人得眼淨
無量百千眾 於佛道決定
無等等入城 現作是神變
無量百千劫 佛說尚難盡
如是勝德聚 牛王度彼岸
一切德究竟 頂禮佛福田
爾時世尊。與諸比丘前後圍遶。往詣月光童子住處。坐所敷坐。諸比丘僧次第而坐。
爾時月光童子。知佛菩薩比丘坐已。自手齎持多種美食。所謂佉禪尼蒲禪尼梨呵那諸沙尼等。又持漿飲以百味食。充足如來及以大眾。既充足已歡喜踊躍深自慶遇。佛及大眾飯食訖已。却鉢澡手。以萬億價寶衣奉上如來。比丘眾隨上中下次第。各以上中下三衣次第施之。
爾時月光童子。於佛及僧施衣物已。偏袒右肩右膝著地。合掌作禮住於佛前默念說偈。而問世尊。
菩薩智者行何行 常能解知諸法性
云何能入所作業 惟願導師為我說
云何能得於宿命 云何不復處胞胎
云何能得不壞眾 何故而得無量辯
無上定慧兩足尊 如我所問願記說
知諸眾生心所行 於一切法無有疑
佛知一切法體性 離言語法以言說
如師子吼摧野干 佛降異道亦如是
知諸眾生之所行 通達諸法到彼岸
無礙智慧淨境界 惟願法王為我說
知於過去未來世 及今現在亦悉了
三世無礙智堪能 是故我問釋師子
一切三世諸佛法 法王世尊悉能知
於法體性善覺悟 是故我問大智海
能離一切諸法過 已能斷於心穢故
剪除一切癡穢結 願佛為說菩提行
而佛所得諸法相 如所得相為我說
我聞如是法相已 依所聞相行菩提
眾生行相多差別 我作何行能解入
願為我說入行法 我得聞已則能知
一切諸法各差別 其體空寂性遠離
菩薩云何能現證 願為我說是法母
於一切法到彼岸 言說法句已修學
己自無疑除他疑 為我顯示佛菩薩
月燈三昧經卷第二
大正藏第 15 冊 No. 0639 月燈三昧經
月燈三昧經卷第三
高齊天竺三藏那連提耶舍譯
爾時世尊。知月光童子心所默念而作偈問。告月光童子言。若菩薩與一法相應。皆悉能獲最勝功德。速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何謂一法。童子。若菩薩於一切法體性如實了知。童子。云何於一切法體性如實了知。所謂一切法遠離於名。離於音聲。離於語言。離於文字。離於生滅因相緣相攀緣相。所謂無相遠離於相。非心遠離於心而知諸法。爾時世尊。即說偈曰。
諸法但說一 所謂法無相
是智者所說 如實而了知
若說如是法 菩薩了知者
彼得無礙辯 說億修多羅
導師所加護 顯示於實際
不分別假名 曾無有所說
以一知一切 以一切知一
雖有種種說 而不起於慢
其心能了知 一切法無名
隨順學諸名 而演說真實
諸所聞音聲 了知其聲本
了知聲本已 不為聲所染
知音聲本際 諸法相亦然
若能解一法 不復處胞胎
一切法無生 能了此無生
知生說生者 則能知宿命
若得於宿命 能知所作業
若常知作業 得堅固眷屬
若於是空法 菩薩能解了
無有不知者 此非煩惱際
於非煩惱際 凡愚妄分別
是故於億劫 數流轉生死
不能知妄想 猶如大導師
彼不作惡業 又不墮惡道
是諸凡夫等 不能知此義
便起誹謗心 如是滅苦法
諸法不可得 非無諸法想
若能如是知 彼想亦不見
我知如是想 凡夫妄分別
於離分別法 知者不迷惑
此為智者地 非是愚境界
是菩薩所行 謂空無分別
此是菩薩地 佛子之所行
佛法妙莊嚴 謂說寂滅空
是諸菩薩等 斷除諸有習
不為色所壞 安住於佛性
一切法無住 以無住處故
若能如是知 得菩提不難
修施戒聞忍 習近善知識
若能知是業 速證菩提道
是人常為諸天敬 乾闥夜叉摩睺等
龍鬼羅剎緊那羅 是等常來供菩薩
恒為諸佛所稱歎 與諸世間興利益
智慧相續樂寂滅 勝妙菩薩悲愍身
若有菩薩能知空 利益無量億眾生
柔和處眾演說法 聞者欣樂而愛敬
廣大智慧轉增明 以是智慧能見佛
亦覩莊嚴淨妙剎 聽受諸佛所說法
知一切法如幻化 猶如虛空自性空
能知體性是空無 能如是行無所染
其有修行菩提行 於諸事中不生著
知一切法如變化 而於諸剎示變化
能為諸佛所作事 幻法體性無去來
隨前所求得利益 謂能安住菩提者
恒念一切如來恩 願紹佛種不斷絕
能得光耀精妙身 成就三十二種相
其餘無量種利益 行勝菩提當能得
成就大力不可動 威德諸王無堪抗
具足福德甚端嚴 福與功德威光耀
諸天覩威不面對 謂行佛法智慧者
住於堅固菩提心 與諸眾生為善友
是人無復諸闇冥 顯示勝妙菩提道
離語言道無所欲 諸法寂滅如虛空
其有能知如是業 成就無量勝辯才
演說百千修多羅 能示彼法微細義
智者恒成無礙慧 能知微細法體性
常善知彼眾生信 學習一切語言音
為人顯示因果理 能獲如上勝妙事
具持力能無減少 入眾無畏梵行者
恒憶念持不忘失 善能悟解法性故
耳初不聞非愛語 恒常聽覽可樂音
口常宣說悅意言 是人善知法性故
念慧法智悉成就 其心清淨無穢濁
說百千經無滯著 若有所演不虛設
字句差別已修學 善解千億諸語言
名味義趣皆善解 由悟法性有斯德
夜叉羅剎天修羅 迦樓緊那摩睺茶
為彼八部常愛敬 斯由悟解法性故
惡心神眾毘舍闍 飲血食肉極毒害
其有持是寂定者 是等常能作衛護
聞於智者廣大言 心喜踊悅身毛竪
於彼菩提深愛樂 能獲廣大難思福
如是福報難可知 於百千劫說不盡
護持善逝法寶藏 無量無邊無限數
便為已供一切佛 過去未來諸世尊
及住現在十方者 以能宣說寂定故
若人為樂福德故 供養十力大悲者
無量無數億諸佛 時逕大海諸沙數
更有餘人樂福者 於此勝義持一偈
於彼劫盡惡世時 如是福德最為勝
若有能聽一偈者 是人便供一切佛
於此末代惡世時 斯為最勝上供養
是人便得最大利 堪受世間所奉敬
諸十力生最上子 於其長夜已供養
彼見我在耆闍山 我即為授菩提記
我已付囑彌勒尊 彼佛亦為授記莂
是人復為彌陀佛 為說無量勝利益
或復往詣安樂國 又欲樂見阿閦佛
無量無邊百千劫 是人不墮諸惡道
於此菩提行勝行 成就無量諸快樂
無量功德勝利益 如是我今已宣說
若欲如我功德者 應末世中正持經
童子。以是義故。菩薩摩訶薩能如是知不可思議諸法體性者。得如是功德之利。讚說如來真實功德。不謗如來言非真實。何以故。如來已得諸法為世所知。是人如實知於彼法。亦知無量如來功德。能知如實不可思議佛法。何以故。童子。佛有無量無邊功德。不可思議遠離於心。以是義故。餘不能思不能稱量。何以故。童子。其心無性又無形色不可覩見。童子。如是心體性。即是佛功德體性。如是佛功德體性。即是一切諸法體性。以是義故。童子。若菩薩說一切法體性一義如實知者。名為菩薩寂滅於心善解三界出離善根。如實了知如實知見。如實說無有異說。隨說而行無所執著。出過一切諸煩惱地。過於欲界色界。解脫無色界。過於名地過於聲地。善解離文字法。善解分別字智。善解離語言法。知於文字善於文字。善於字差別智廣知字智。善解一切法差別智。善於一切法廣差別智。善分別一切處法智。與不可思議佛法相應。魔王波旬及諸魔民所不能壞。說是法門時。有八億那由他諸天人等。得修無障法忍。一切皆為諸佛授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記。過四百八十萬阿僧祇劫。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種種名號國土差別壽命齊等。爾時世尊。而說偈言。
若有智慧諸菩薩 趣向勝妙菩提道
善於法義諸言說 能行一切法體性
口常宣說真實語 稱佛實德而演說
能知一切諸佛法 於三界尊無有疑
一切諸法同一義 以修空故如實知
彼無種種別異相 於此一義已修學
無分別想分別想 眾生壽命我人想
盡與無盡如是想 斷此諸想悉無餘
不見如來有其色 以知諸法自性無
亦非諸想隨形好 以斷一切顛倒故
一切諸佛不思議 遠離於心體寂滅
若人能得如是知 真見無上兩足尊
若有能知神我想 於中發起勝智慧
如是知於諸法已 彼便得名清淨眼
是人無有諸障礙 大智悟解出離道
充滿具足二種因 無有一切諸願樂
於真實處如實見 無有一切非實語
是人所有諸言論 隨順一切儀式法
智者出過於欲界 超色無色煩惱地
能於三界離染著 行在世間利眾生
超過一切名字地 及過音聲體性空
雖經久時演說法 於彼言說無所依
遠離諸想及戲論 斷除顛倒諸惡見
於其智慧善決定 是人勇健行如空
若魔多億那由他 為亂彼意作是言
悉能映蔽是魔眾 不從魔力自在攝
棄捨一切諸魔業 戒行清淨無熱惱
若能深樂禪樂者 彼則能知世間空
若說五陰是世間 已知彼法體空寂
既無其滅亦無生 一切諸法如虛空
寧當棄捨自身命 終不毀犯如來教
於戒護持到彼岸 隨其所願悉往生
遊行無量諸佛剎 見多那由他億佛
終不悕欲生天上 遠離一切諸願樂
是人不捨勤精進 於少時間行法行
於其十方諸佛所 善能讚詠而稱歎
爾時月光童子身 得聞如是寂滅定
棄捨一切利養事 修行諸佛所歎法
若有欲得自然智 我為一切世間上
應當學是勝三昧 若如是學人天最
爾時世尊告月光童子言。童子。是菩薩摩訶薩於是顯說三昧智。應善修習為人顯示。童子。云何顯示。所謂於一切法起平等心。無有彼此無有分別無無分別。無造無起無生無滅。一切妄想分別憶想起想皆悉斷除。心所攀緣意所思作。及諸假名皆亦斷除。亦斷一切諸惡覺觀。於陰界入無有自性。斷貪瞋癡。謂念慧解脫慚愧堅固修行儀式所應行處。謂空閑地智慧地。絕於去來一切菩薩所學。一切如來行處。一切功德成就。童子。是謂顯說如是三昧。若能顯說如是三昧。便不離諸定。其心不失一切三昧無有迷惑。起大悲心。利益無量無邊眾生。爾時世尊即於是時。而說偈言。
平等非嶮地 微寂難可見
斷除一切想 故名為三昧
非妄想分別 離見不可取
其心不可得 是名為三昧
正住如實定 不取一切法
如實不取故 故說寂滅定
法無少塵許 亦無少可得
無少可得故 故名為三昧
有得無得者 此名為妄想
於法離分別 故名為三昧
以聲故說義 是聲事非有
猶如響呼聲 又亦如虛空
眾生無所住 住處不可得
得與不得音 自性不可得
若去若墮落 去道不可得
去與不去音 於道如是知
存有定是取 存無定亦然
無著行菩提 證聖道亦爾
離嶮平等地 是定慧無相
佛子修習此 善修定相應
非文字所能 入是深義趣
捨諸語言事 得定無所取
得此定菩薩 如說相應住
設火焚世界 於中不被燒
無量劫火起 如空本不然
若知法如空 是人火不燒
若燒佛剎時 在定作是願
滅彼火無餘 人及地不毀
彼神足無邊 遊空無罣礙
隨學定而住 菩薩獲是德
若生若退沒 無起亦無滅
若能如是知 得此定不難
世間有生滅 如來之所說
若能知此定 當知是世親
於世間不染 世法不能礙
身若無礙者 能往諸佛剎
常見於淨土 及見世導師
彼得聞正法 在諸剎演說
彼不起無知 而說法性時
能通達諸法 如隨於法性
於億劫演說 辯才而不斷
能變作多身 其餘諸菩薩
變化諸菩薩 往遊諸佛剎
千葉蓮花上 加趺而安坐
顯示佛菩薩 總持修多羅
并餘億諸經 修習寂定故
唯除不退轉 餘不思議人
莫能盡其辯 顯示佛菩提
乘重閣而去 種種寶嚴飾
布散諸妙花 氛馥甚可樂
散布諸末香 并燒勝妙香
或散無量寶 為於菩提故
菩薩救濟者 如是無量德
斷除諸煩惱 獲得勝神足
不起於煩惱 清淨甚光耀
無為不可壞 是菩薩境界
寂靜深寂靜 離惱無煩惱
超過於戲論 樂無戲論法
文字無能入 諸法無相故
智知唯音聲 是故名定者
無盡勝寂滅 無功用不見
一切佛境界 實際無家宅
從諸佛修學 一切法自性
學是佛功德 到功德彼岸
非此亦非彼 本際無分別
是故一切佛 到功德彼岸
於未來不去 已知法性故
無功用戲論 到功德彼岸
爾時月光童子白佛言。希有世尊。如來應供正遍知。快能善說一切諸法體性平等。此說一切諸法體性平等菩薩所學。若菩薩於所說三昧能修學者。速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世尊我復樂說。如來我復樂說。善逝我欲少有所說。佛言童子。樂說便說。爾時月光童子在於佛前。合十指爪掌向佛住立。稱佛實德。說偈讚曰。
見生為老病死逼 貪瞋癡等常迷惑
佛本為發菩提心 願成正覺解眾縛
善哉無量劫修行 住檀調柔護諸過
持戒忍辱勤精進 善修禪定及智慧
以無悕望棄王位 妻子寶貨悉能捨
頭目手足及壽命 其心初無有疲厭
禁戒皎然淨無垢 捐棄身命常護持
善能禁制身口意 歸命善逝調心者
安住智礦忍力中 設使剜身無忿怒
以慈血變流出乳 歸命如來甚奇特
成就於力住十力 以無量智擇諸法
佛以悲愍於世間 救濟利益諸異趣
已知一切法體空 見諸世間悉虛妄
悟道契會性無我 知彼解脫無所脫
遠離煩惱及放逸 降伏魔力及軍眾
知道無垢無礙智 說寂無礙清淨法
假使虛空星宿落 地海城邑悉壞滅
虛空無為性變異 如來終無不實語
見於苦惱諸眾生 安住取著分別中
為彼顯示離取著 所謂甚深寂滅空
不可思議無數劫 大雄勇猛久已學
修學一切無著已 是故佛無諸過失
佛所修學一切法 如所得法為他說
此非愚癡凡夫地 又非一切諸外道
心常安住於我想 是名過失諸凡夫
若能善知無我法 無有一切諸過失
大雄所出真實語 恒常安住於實法
安住如是實法已 復能演說於實語
過去曾修真實行 乃能稱述於本願
獲得真實妙果報 是以能說真實語
具足所行真實行 善能覺於真實際
如是所修真實行 歸命人尊大智慧
其智最勝無倫匹 智慧具足甚光明
究竟到於勝智慧 歸命智慧言說者
能與眾生作親友 久遠修習慈悲心
善能安住而不動 不動猶如須彌山
天人所師備廣德 教誡大眾群生類
善逝甚深勝智慧 處眾無畏而震吼
如是無畏師子吼 如師子王威雄猛
降伏一切諸外道 猶如師子摧野干
大雄善能降不調 所調復能善調御
能令成就為善友 安住堅固而不壞
見彼苦惱諸眾生 最極依止於我見
為其演暢無我法 無有貪愛及不愛
不學愚癡凡夫人 依止嶮難不善徑
為彼顯示真實道 所謂趣向涅槃路
若有取著我想者 彼即住於極苦惱
以其不解無我法 謂能滅除苦惱處
不可思議劫數中 大智久已曾修學
修學遠離取著已 是故無有諸過惡
演說離過諸法句 世尊遠離於諸過
善說真實微妙語 口能解脫百種畏
無量那由百千億 天龍夜叉住虛空
愛樂無上最聖法 聞者靡不合真義
如來善美歡喜語 溫潤合時稱悅意
和合無量微妙音 憐愍解脫無數人
伎樂音聲百千種 一時奏擊相和合
悉是天中悅樂聲 如來一音能映蔽
迦陵頻伽諸鳥眾 同時共發微妙聲
能令他人生欣樂 於佛音聲非少分
擊發歡喜之音樂 善合一切諸管弦
吹貝鼓笛琴箜篌 於佛音聲悉不現
緊那羅王歌舞音 已曾善學百千樂
若得聞者咸歡喜 於佛音聲悉不現
拘翅鸚鵡舍利聲 孔雀哀鸞鴛鴦等
所有一切美音鳥 於佛音聲悉不現
可愛悅樂美妙音 世間所有善歌詠
悉來集聚同時發 佛聲最勝殊過彼
諸天夜叉修羅王 三界所有群生類
其中最勝上妙身 佛放一光悉映蔽
如來色身如花敷 一切相好以映飾
出生福果甚清淨 光明顯照於十方
鼛?䗍鼓箜篌音 銅鈸笙簫美妙聲
如是諸音相和合 百分不及佛一音
乾闥修羅摩睺等 夜叉所有美妙聲
并及三界諸妙音 於佛百分不及一
梵天所有諸光明 及諸有頂天身光
世尊若放一光明 餘光百分不及一
身口意業皆清淨 布施淨故世不染
功德寶聚人中王 自然功德無等等
讚歎十力實語已 童子歡喜作是言
以我供養佛法王 願此福成釋迦文
佛知彼勝最淨行 善逝于時起微笑
彌勒覩笑而請問 惟願人尊說笑緣
其時大地六種動 天龍歡喜住虛空
欣悅瞻仰兩足尊 請為我說笑因緣
諸佛智慧所了知 非佛弟子聲聞地
今欲安誰最勝道 惟願憐愍為我說
惟除慈悲牟尼尊 一切世間無堪者
堪能授於法王位 願為授於菩提記
我今善問世導師 釋迦牛王大威德
已度智慧光明岸 除斷貪瞋癡穢過
不可思議恒沙億 導師爾所劫修行
為求勝妙菩提行 為何因緣而現笑
能捨自身手足等 妻子眷屬餘親愛
常能修行是勝行 是故我問牟尼尊
象馬車乘及牛羊 奴婢摩尼真珠金
不見所有諸珍物 行菩提時而不捨
其智最勝悉顯現 知諸眾生之所行
心信性欲已善知 願說何緣而現笑
誰曾供養人中尊 誰復今成廣大利
誰能受行佛所行 為誰而能現此笑
其地于時六種動 億妙蓮花從地出
其花光耀具億葉 金色熾盛甚可愛
佛子處彼蓮花上 菩薩第一大神足
無量法師而雲集 是以我作如是問
擊鼓鳴鐃吹貝音 伎樂億數如恒沙
如是等輩諸音樂 佛聲於中最殊妙
拘翅頻伽鵞鶴等 眾鳥一時而雲集
俱時各出美妙音 於佛音聲非其比
誰往行檀持禁戒 無量億劫而修習
誰復供養人中尊 牟尼為誰而現笑
誰昔起大恭敬心 已曾請問兩足尊
何因緣故得菩提 而今便現是笑耶
所有過去十力尊 及今現在未來世
天人導師悉了知 是故我問人中塔
能知眾生心次第 於其神足而不減
又知眾生心所樂 是故我問牟尼師
修行無上最勝行 因相應法已善學
佛菩提道云何得 是故我問兩足尊
諸法微細難可見 空寂難稱不思議
修行十力之所行 是以我問世大師
若能善修慈悲心 於不思議眾生所
常不起諸眾生想 是故我問兩足尊
所行境界難思議 於其邊底不可得
已能度於心境界 是故我問兩足尊
布施持戒已究竟 智者明淨了三世
遠離一切諸過惡 為何義故現是笑
舍利目連居律多 及諸如來餘弟子
非是彼等所行地 惟佛境界最無上
於一切法到彼岸 諸有所學已究竟
導師起發大悲愍 宣暢微妙第一音
過去無量僧祇劫 亦曾問於如是義
得為救世之親尊 今既證果為我說
夜叉羅剎龍槃荼 瞻仰兩足最勝尊
一切恭敬合掌住 咸疑世尊何緣笑
多菩薩眾悉雲集 具足神通多億剎
如來心生最長子 一切恭敬而合掌
世尊導師非無緣 最勝丈夫而現笑
微妙語言鼓音聲 以何因緣而現笑
香象菩薩東方來 從彼阿閦佛世界
那由菩薩眾圍遶 為問釋迦故來此
又復安樂妙世界 觀音菩薩大勢至
那由菩薩眾圍遶 來問兩足釋師子
過去無量億佛所 供養無邊諸如來
猶如大海中沙數 為行無上勝菩提
一切諸佛所嗟歎 於菩薩德已究竟
十方世界悉聞知 文殊師利住合掌
遊行那由他佛剎 如是勝徒難可見
佛子功德已善學 一切合掌恭敬住
根器最勝餘更無 如是調伏柔軟者
能持一切佛法藏 願為宣說和潤語
世尊導師非無緣 最勝丈夫而現笑
微妙鼓音願演說 以何因緣而現笑
拘翅鴝鵒鵝孔雀 雷霆牛王聲震吼
願出天樂美妙音 惟願演說增樂語
善集慈悲離諸過 智慧現前斷愚癡
顯真實義離文字 於百千劫已修持
決定空寂知諸有 顯示苦滅諸句義
能壞一切外道智 空無眾生及壽命
諸佛修行百千行 百千種福而莊嚴
百千諸天咸讚歎 百千諸梵亦復然
夜叉羅剎等淨心 摩睺金翅龍欣喜
口常宣說無滯礙 淨妙業果之所起
所有諸佛滅度者 及今現在未來世
一切了知無障礙 從諸功德之所生
大海大地及諸山 一切咸皆六種動
諸天修羅龍摩睺 散諸上妙勝香花
斷除貪瞋及惛慢 尸羅心意悉清淨
寂靜音聲稱無想 大聖如是師子吼
具足辯才廣名稱 於眼於法善平等
世間無等亦無過 惟願大悲說笑義
拘翅頻伽及孔雀 命命等鳥妙音聲
一時共發甚可愛 於佛少音非為譬
大鼓金鉦及諸鼙 䗍貝簫筑琴箜篌
千種音樂俱時作 於佛少音非為譬
諸天千種美音樂 及諸天女妙歌聲
眾集相和生人愛 於佛少音非為譬
救世導師以一音 隨信種種發異解
一切皆謂佛為己 願大沙門說笑緣
諸天及龍妙音聲 迦樓乾闥毘舍闍
是等不能滅煩惱 唯佛音聲能斷除
雖復起愛心無染 行慈便能離瞋過
能生智慧離愚癡 能如是者離諸垢
佛音不出於眾外 能斷百種諸所疑
於其音聲無高下 牟尼妙聲寂平等
假使三千界散壞 大海一念盡枯涸
日月可令墜落地 世雄終無不實語
語言清淨六十種 吼音深美無所畏
如來梵言願為說 寂靜何緣而現笑
一切三有群生類 悉能了知彼所行
過去現在及未來 人尊願為說笑緣
所有如來大悲者 於諸力中得究竟
如來淨月圓滿面 終非無緣而現笑
爾時世尊。即於是時。以其偈頌。答彌勒菩薩摩訶薩曰。
如是月光童子者 讚歎如來愛無比
如是讚歎如來已 後還為世所稱美
昔日於此王舍城 已曾覩見多億佛
於彼佛所常請問 如是勝妙寂滅定
修行菩提道行時 於一切世為我子
常能具足無礙辯 恒常安住於梵行
彼人末代可怖時 惟是彌勒所證知
一切時中住梵行 能廣分別是三昧
若欲求是勝三昧 稱道所行則能得
無量億佛所攝受 供養最勝大導師
我住智中故記說 於此月光勝妙行
末代世時無障礙 於其梵行及壽命
知於千億諸如來 如觀掌中菴羅果
又復過彼恒沙數 能於未來修供養
諸天及龍有八億 夜叉眾有七千億
未來供養兩足尊 是等悉能相佐助
得聞如是授記已 歡喜愛樂而充滿
月光踊身七多樹 住空發於希有言
嗚呼佛說最無上 安住解脫智神通
安住決定勝智故 一切異論莫能壞
遠離二邊證解脫 觀察於事不著事
於三界中智無礙 悉無一切諸戲論
一切戲論而不染 諸見覺觀悉斷除
善修於道無所依 不為他壞不違他
又於三界無所依 斷除諸結所行淨
愛縛枝蔓悉捨離 諸有相續皆盡滅
悟解非有自體性 離言說法悉了知
於其顛倒無智者 如師子吼摧野干
佛今為現妙法藏 我今獲得妙寶聚
斷除一切諸惡趣 我今得佛定無疑
百福金色莊嚴手 願此寶掌摩我頂
對於天人大眾前 惟願人尊灌我頂
我念過去修行時 於師子幢佛法中
時有比丘甚聰叡 名曰賢施為法師
我作王子名黠慧 身遇病苦甚困篤
時彼賢施為我師 柔軟淳直備儒德
五百良醫無減少 咸皆盡來為我治
彼悉不能除我病 親戚眷屬懷憂惱
是時大師聞我患 便至我所而慰問
賢施即生悲愍心 而為我說是三昧
我得聞此三昧已 不顧財寶心愛樂
了知諸法體性故 其時病苦即除愈
比丘行於菩提行 得成佛道號然燈
我昔黠慧王子時 以此三昧除苦惱
以是因緣故童子 我憶是事今付汝
能忍罵詈毀辱等 受持讀誦如是定
末世比丘有無量 放逸毀禁多慳悋
堅著衣鉢樂為惡 於是三昧起誹謗
嫉妬輕躁縱諸根 止住俗家為貪利
常依出入息利活 是等當謗此三昧
舒手展足奢縱誕 趨步言笑自顧影
伴黨挑臂隨路行 若入聚落現異相
如是不應儀式人 晝夜繫心在童女
於彼色聲常愛著 遊行村邑現是儀
心常貪嗜於美食 戲笑歌舞及音樂
販賣貿易恒規利 憙樂飲醼及乘騎
廣貯積聚飲食已 命終墜墮三惡道
專事墾殖及耕田 保翫自己所住處
受他教命傳書信 棄捨禁戒及威儀
親近白衣違佛教 毀破禁戒住惡道
常作佛不讚歎業 所謂斗秤諸欺誑
造作如是諸惡行 以此惡行墮惡道
多饒財寶珠金貝 棄捨親愛而出家
不能安住淨戒聚 還為販肆作鄙業
牛馬雄雌相孚乳 惟恃財穀為勝想
何為出家除鬚髮 而不護戒及儀式
我於過去行菩提 於千劫中修苦行
為求如是寂滅定 愚人聞之生嗤笑
行非梵行憙妄語 常貪利養趣惡道
披梵行服為標式 毀戒謗定言非法
彼此遞互相破壞 不能應法求利養
各欲共相求短失 命終墮於三惡趣
百千人中難得一 謂能住於忍辱者
朋黨鬪諍無量人 棄捨忍辱恒忿競
咸自稱歎是菩薩 欲望聲流遍諸國
若得虛名自欣慶 尚無善行何況道
我曾不聞亦不見 無有淨行欲樂者
誹謗此法無欣慕 而能獲得菩提道
為不活故多出家 不求一切佛菩提
愚人安住我見中 聞說無我便驚怖
彼此更互恒諍論 我慢自舉相陵蔑
自稱己是說他非 常行不善妄歡喜
成就淨戒諸功德 安住慈心行忍辱
調伏柔濡淳善者 是等善人為彼欺
若有當來起惡心 極甚抵突為不善
喜樂鬪諍行非法 是等爾時得供養
我今善相勸告汝 汝當於我生淨信
於此如來所說教 彼惡人輩勿親近
於極貪愛及重瞋 多愚癡人惛慢者
無慚無愧行不調 汝於彼速起忍力
我今所說無量德 比丘於此不安住
非但口言得菩提 要須堅固行者得
月燈三昧經卷第三
大正藏第 15 冊 No. 0639 月燈三昧經
月燈三昧經卷第四(丹如來出城品第一之二)
高齊天竺三藏那連提耶舍譯
爾時婆伽婆在大眾中示教利喜已。即從坐起出王舍城。詣耆闍崛山敷座而坐。諸比丘眾。及諸天龍夜叉乾闥婆阿修羅迦樓羅緊那羅摩睺羅伽前後圍繞。爾時月光童子八百億人。并天龍八部諸鬼神等。及餘世界十那由他諸菩薩眾。持諸寶鬘塗香末香。衣服幡花種種音樂。建立幢蓋懸諸繒幡。出王舍城向耆闍崛山。詣如來所頭面禮足繞無量匝。以已所持花香衣服寶蓋幢幡。擊諸音樂設大供養。設供養已曲躬恭敬。為問法故却坐一面。
爾時月光童子作如是言。我於如來應供正遍知。欲有所問惟願聽許。爾時世尊告童子言。如來應正遍知。隨汝所欲恣汝問之。汝所問者則能利益無量眾生。吾當為汝分別解說令汝心喜。爾時月光童子既蒙聽許。即白佛言。菩薩摩訶薩成就幾法。能得如是一切諸法體性平等無戲論三昧。爾時佛告月光童子言。菩薩摩訶薩成就四法。能得如是一切諸法體性平等無戲論三昧。何等為四。一者善學柔軟同住安隱。到調伏地能忍毀辱。見法除慢是為初法。菩薩若能成就如是。便能得是一切諸法體性平等無戲論三昧。
復次童子。菩薩摩訶薩成就善戒清淨戒第一善清淨戒不濁戒不缺戒。不穿戒不雜戒。無定色戒自在戒。不可呵戒不退落戒。無所依戒無所取戒無所得戒。聖所讚戒智所讚戒。童子是為第二。菩薩具足是法。能得一切諸法體性平等無戲論三昧。
復次童子。菩薩摩訶薩深怖三界起驚畏心。厭離三界起不染心。不著三界起逼惱心。為脫三界苦眾生故起大悲心。趣向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發大精進心。童子是為第三。菩薩成就如是。能得一切諸法體性平等無戲論三昧。
復次童子。菩薩摩訶薩求於多聞無有厭足。為重於法不求財利。為重於智不求名聞。隨聞受持為他廣說顯示其義。以悲愍故不為親屬。菩薩復作是念。云何能令前聽法眾生於無上菩提速得不退轉。是為第四。菩薩成就如是。能得一切諸法平等無戲論三昧。童子當知。此三昧法門無量諸佛之所演說。無量諸佛之所讚歎。無量諸佛之所諮嗟。無量諸佛之所顯示。無量諸佛之所修習。爾時世尊。而說偈言。
我念不思那由劫 有佛號曰音聲身
彼音聲身如來尊 在世壽命六千歲
彼佛次前復有佛 號智自在世所愛
彼智自在正遍知 壽命一萬二千歲
彼佛次前有佛號 威德自在大勢力
彼威德佛人中尊 壽命七萬六千歲
彼佛次前復有佛 號大自在自然智
彼大自在天人師 壽命滿足千萬歲
彼佛次前復有佛 其佛號曰梵聲師
彼梵聲佛兩足尊 壽命滿足一億歲
彼佛次前復有佛 號眾自在最勝離
彼眾自在無比尊 壽命滿足六億歲
彼佛次前復有佛 其佛號曰聲自在
彼音自在婆伽婆 壽命滿足千萬歲
彼佛次前復有佛 號曰聲上為世燈
彼聲上佛世導師 壽命一萬四千歲
彼佛次前復有佛 號滿月面普名稱
彼滿月面普名稱 住世壽命一日夜
彼佛次前復有佛 其佛號曰日面滿
彼日面佛無比尊 壽命一萬八千歲
彼佛次前復有佛 其佛號曰梵面親
彼梵面親兩足尊 壽命二萬三千歲
彼佛次前復有佛 其佛號曰梵婆藪
彼梵婆藪天人師 壽命一萬八千歲
如是等佛同一劫 其數二百世導師
汝聽我今說佛名 皆是三界世間親
無毀身佛普音佛 遍威德佛遍聲佛
聲供養佛名聲佛 聲身勇佛聲身淨
智起智知善聰佛 智光映蔽智等起
智焰聚佛智勇佛 梵上梵命梵善佛
善梵天佛勝梵聲 梵音梵天梵施佛
威力威主善威佛 威德自在起威佛
威德眼佛善勝佛 怖上怖慧善可怖
可怖面佛怖起佛 可怖怖上見實佛
善眼月上勝導師 深遠音佛無邊音
淨音自在淨音佛 無量音佛善現聲
魔力音壞善眼佛 善眼淨面淨眼佛
無量眼佛普眼佛 善普眼佛勝眼佛
眼映蔽佛不毀眼 調伏上佛調伏佛
善調心佛善調佛 寂根寂意寂上佛
寂德極寂到定岸 寂心無上如來尊
住邊寂佛善調心 善調寂根定意佛
寂上寂德熾盛佛 度寂彼岸定勇佛
眾因陀羅王眾佛 眾自在佛映蔽眾
眾勝淨智大眾主 眾主勇健大眾佛
勝眾解脫正遍知
見法法幢法起佛 法體性起法力佛
法佛妙法勇健佛 自性法起決定佛
如此自性法起佛 合有八億皆同號
是佛出於第二劫 斯等如來我曾供
自性法起決定佛 若有得聞其名者
聞已受持淨業人 速能獲得是三昧
我今所說牟尼王 彼佛次後有餘佛
不可思議無數劫 佛號善勝音王佛
彼善勝王如來尊 壽命七萬六千歲
是如來尊初會時 有羅漢眾三十億
六通三明根調伏 具大威德四神足
住最後身諸漏盡 不為八法之所染
爾時復有菩薩眾 其數合有萬萬億
得六神通具辯才 於諸法空學究竟
以神通力遊億剎 展轉教化過恒沙
問諸如來所行道 還復住於本世界
博通一切修多羅 遊於世間作燈明
是謂佛子大神力 為利眾生遊諸國
遠離醜穢行梵行 不為欲故造諸惡
常為諸天所憙樂 於諸有中無所依
於空閑處常乞食 住於空寂行頭陀
多聞巧言大福德 能於三界無所著
樂於禪定無所畏 於義決定獲辯才
於辭句義已善學 佛子一問悉究竟
攝護一切諸善業 於無量劫修行滿
常為諸佛之所讚 演說解脫道句義
持戒清淨無穢污 如花處水無所著
於三界中常起厭 不為世法之所染
其心清淨業善淨 少欲知足具威德
安住當來聖德中 亦住三明殊勝道
要在修行非口言 自安於法為他說
為諸如來善攝受 委付一切佛法藏
於三界中起怖畏 以寂靜心常修定
常為諸佛所加護 說千億種修多羅
若說億種修多羅 遠離一切世間教
信於空寂說深義 無量名稱德如海
童子我於無量劫 常讚歎彼無餘間
我今但說其少分 猶如大海水一渧
彼時善勝音王佛 說此寂滅最勝定
是時三千大千界 諸天及人悉充滿
彼佛說此寂定時 爾時大地六種動
天人眾數如恒沙 安住不退菩提道
有王最上人中尊 號功德力大威神
具足有於五百子 顏貌端正甚壞麗
有妙夫人數八億 悉是王宮內眷屬
彼功德王所生女 合有一千四百億
是王八月十五日 方欲善受八戒齋
共於八億那由人 俱時往詣如來所
稽首無上兩足尊 即於佛前坐一面
如來知彼心所樂 即便為說勝三昧
是王聞斯三昧已 棄捨王位如涕唾
并捨一切所親愛 於彼佛所而出家
夫人後宮調順子 及諸女等皆出家
後宮眷屬及親眾 七十六萬那由他
彼王妻子出家者 安住勇猛常精進
經行不住滿八年 於經行時便命終
此大聖王命終已 還生本處王宮中
忽然化生無胎染 是時如來猶在世
其父號曰堅固力 其母號曰大智慧
其王生已白父母 勝音王佛住世不
時彼勝音王如來 曾為我說勝三昧
非是因緣非無緣 於諸有中唯說一
一切諸法體性印 出千萬億修多羅
是諸菩薩無上財 今佛猶說三昧不
說法不壞於因果 能修最勝八聖道
如來智慧見世間 了知諸法入真諦
身業口業皆清淨 意業清淨知見淨
出過一切諸攀緣 是佛猶說三昧耶
能知諸陰界平等 遠離一切諸入相
證於無生寂滅忍 是佛猶說三昧耶
無礙辯才入寂智 達解文字差別智
能過一切取著事 是佛猶說三昧耶
知諸音聲得欣喜 見諸佛已起深樂
得於聖趣柔軟直 佛猶說是三昧耶
不起瞋怒恒調善 發言美好常含笑
見諸眾生先語慰 佛猶說是三昧不
恭敬尊長無懈倦 禮拜供養恒瞻視
其身清淨具白法 法王猶說三昧不
於諸白法常無厭 住於空閑離邪命
憶念諸地不忘失 法王猶說三昧不
於陰善巧智神通 遠離煩惱調伏地
能斷凡夫語言道 法王猶說三昧耶
常能修進諸勝行 遠離犯戒知持犯
及離一切諸親愛 法王猶說三昧耶
出過一切諸有生 自識宿命離諸疑
其心敬法聞總持 佛今猶說三昧耶
出生深利勝智慧 信樂不動如山王
得總持門不退轉 世親猶說三昧不
常求一切白淨法 於惡法中恒遠離
心不遊入煩惱朋 如來猶說是法不
諸學究竟得自在 於諸禪定已窮盡
智慧能令信欣喜 說法牟尼猶在不
勝智增長知生智 無量智慧平等智
知於諸趣隨生智 牟尼王說是勝法
信心出家捨俗地 不著三界無所依
制伏其心令欣喜 是佛說是勝菩提
於諸法中無執著 常能攝受一切法
於諸業果信不動 最勝世尊說是法
戒律持犯果報智 滅於一切諸諍論
能說非違非諍地 兩足牟尼說是法
受於忍辱無瞋怒 於諸問答能善巧
知諸法句差別智 大悲世尊說是法
知於過去未來際 能知三世佛法性
知於三世分段智 自然世尊說是法
常能係心於一處 常能安身於聖地
於諸威儀常不改 人中牛王說是法
有慚有愧自莊嚴 知於世間應時語
一切常舒布施手 無上世親說是法
常能攝心有慚愧 亦常厭離惡不善
隨順頭陀常分衛 牟尼王尊說勝法
常懷慚愧恒欣喜 於尊供養恒恭敬
遠離憍慢修禮拜 如來說是勝妙法
策下劣心令其安 自能測量智分齊
遠離無知諸障礙 如是勝人說是法
能入心智語言智 決定能知諸言辭
遠離一切無利事 法王如來說是法
常得親近善知識 遠離一切不善者
常得信佛不放逸 牟尼說是無上法
知世假名但言說 常厭一切世間苦
於利得失無憂喜 牟尼說是最勝法
若得恭敬心不高 不得恭敬心放捨
得稱實歎心不喜 是世間師說是法
常捨一切諸惡道 不與俗流相交通
於出家眾亦不參 自然智者說是法
勇者遠離非行處 於佛所行常安住
威儀具足心善調 如是法母佛所說
常遠一切凡愚法 亦遠一切污家法
常護一切諸佛法 是法大智之所說
少言美妙善相應 他於人處能軟語
如法降伏諸怨敵 大智慧日之教法
知時節量諸飲食 慎勿委信凡夫法
若遇苦緣心不慼 是為如來善勝教
若見貧人令得財 若見破戒起悲救
以悲愍心為開曉 如是勝法如來教
常以法攝諸眾生 及捨一切諸財物
於諸八法無貯畜 如來大聖所說教
讚歎持戒訶破戒 堅持淨戒不詐偽
不積資財能棄捨 此是如來最勝教
深心啟請諸師長 隨所言說悉能行
常能親近諸法師 如是如來最勝教
心常愛樂恒恭敬 亦恒安住於正見
於諸善業能決定 如是如來最勝教
造諸善行為上首 善巧方便棄捨相
遠離於想及事相 是為如來無上教
於修多羅能解知 實諦句義善修學
證解脫智常善巧 是為如來最勝教
發言出於揩正語 心境相稱詞決定
有所宣說無有疑 是為如來最勝教
常應修習諸法空 安住戒力無所畏
遊行一切寂定處 是為如來最勝教
不求親愛及利養 其心無有諸諂曲
遠離一切諸惡見 是為如來最勝教
於陀羅尼得勝辯 智慧照明廣無邊
說法不斷辯才淨 是為如來最勝教
於四法門久修習 能入於行最賢善
於此佛教奉修行 是為如來最勝教
於佛所說隨順忍 安住彼忍離諸過
遠離非智住於智 是為如來最勝教
以智住於方便地 修習菩薩善巧行
為善丈夫所修行 是為諸佛最勝教
常離不應方便者 如來說此為佛地
若與智和佛隨喜 是名如來最勝教
佛地廣大非二乘 凡愚無智生毀謗
智者諸佛所攝受 是名如來最勝教
如來善知此法門 諸天恭敬所供養
千億梵眾恒隨喜 如來猶說三昧不
無量千龍恒禮拜 緊那金翅常讚歎
菩提樹下所得者 如來猶說三昧不
常為智人所求者 是善勝法之資財
非為財施無上藥 如來猶說三昧不
智慧腑藏辯無盡 能出億妙修多羅
善知三界如實智 如來猶說三昧不
說於船筏渡彼岸 不為四瀑之所漂
令名聞鬘得增長 是以說此三昧定
讚歎十種最勝力 及讚人中大牛王
菩薩功德勝無盡 正由得是三昧故
說於慈心除瞋恚 行大悲人大喜捨
於大乘者得穌息 正由說此勝三昧
為師子吼說勝行 此是佛智勝阿含
一切諸法體性印 如是三昧佛所說
能招一切種智智 求菩提者之園苑
此能破壞魔軍眾 謂是佛說勝寂定
能生正覺之功德 是一切法自性印
無生寂滅妙法印 導師所說勝三昧
於住法者作明術 在怨讎中而不現
如法降伏諸魔官 導師說是勝三昧
顯示無礙辯才地 諸力解脫及諸根
最勝十八不共法 由斯三昧得是法
求十力者之實法 諸佛勝智之本因
佛大丈夫所說法 憐愍救護世間故
最勝佛子所攝受 求解脫者所欲樂
聞是寂靜難見定 為諸佛子之所愛
諸佛滿足智慧處 智慧菩薩起求心
其心清淨無煩惱 應修如是寂滅定
身業清淨口亦淨 如來為示解脫門
無有雜穢愛欲縛 應當勤修是三昧
不生貪愛瞋恚地 速能獲得大智慧
能起於明滅無明 是故應修寂滅定
求解脫者令得滿 求三昧者必剋獲
離譏毀譽如來眼 應當修習是三昧
遊行通力多佛剎 神足能見諸佛德
陀羅尼門得不難 應修如是勝寂定
加持念根得菩提 亦能加持見多佛
以微細智說無生 修是三昧得不難
不應法者難覺悟 遠離一切文字故
不以音聲能了解 曾不聞定故不知
智慧菩薩已解了 如法王說而能知
寂滅無毀能測量 但為救度世間故
勇猛精進能善持 堅固護念恒不失
盡苦智慧及滅智 佛猶說是三昧不
演說一切法無生 亦說一切諸有生
諸佛如來妙智最 佛猶說是三昧不
是法童子所顯示 八十億千那由他
得勝隨順音聲忍 不退轉於勝菩提
堅固力王報子言 是佛世尊今猶在
王問童子如是言 汝於何處聞是法
子言聽我剎利王 我曾見於十億佛
於一劫中悉供養 具足諮問此寂定
已於九十四劫中 常得了知宿命智
從此不生胞胎中 正由修此三昧力
於彼佛所恒聽法 聞已深信而修習
我常堅固起此信 必證菩提無有疑
受持讀誦三昧時 若有人來問於我
乃至夢中無疑網 要必成於無上道
我從得於無貪愛 自知決定必成佛
亦常如是起欲樂 不知何時得菩提
為學受持勝三昧 若有比丘教我者
我於彼人生恭敬 亦如恭敬於諸佛
我於彼人教一偈 修行菩薩順忍時
好心瞻仰如善師 卑形恭敬而供養
老少中年比丘所 慚愧謙下生恭敬
恭敬於彼得現稱 福德後世名增長
於相違諍不忻樂 我時安住於少事
能知惡業趣惡道 能知善業趣善道
不應法說放逸者 於彼聞於不愛語
亦自思念己惡業 凡作業者無失壞
我時不瞋亦不慢 佛說忍力勤修行
諸佛恒常讚說忍 修忍易得菩提道
我本持戒恒清淨 亦令眾生住淨戒
恒常讚歎戒最上 由住淨戒人信受
恒常讚歎蘭若處 亦自安住淨持戒
勸人修行八戒齋 亦復教彼學菩提
勸人修習淨梵行 亦復教彼住法義
為他顯示菩提道 於命終後見多佛
我念過去世劫時 有佛號曰妙聲身
於彼佛前發弘誓 恒安忍力不傾動
本作如是要誓時 歲經八億四千萬
時魔譏毀來罵辱 我心初無有變動
爾時降伏魔官已 知我慈忍堅固力
以清淨心接足禮 五百眾發菩提心
我於往昔無慳悋 恒常讚歎行布施
大富豐財有譽聲 於飢饉時為施主
若有比丘持是定 或能修習為他說
即自恒常供養彼 作是心者令得佛
我時有彼無上業 見佛世尊人中上
生生恒受具足戒 得為比丘聽法師
我常樂於頭陀行 亦住空寂蘭若林
不為飲食故諂曲 少分所得皆知足
我一切時無嫉妬 亦常不著於居家
既不著家不憎妬 欣樂蘭若無退失
我時恒住於慈行 設有毀罵不瞋恚
以慈悲心善調柔 名聞花鬘滿十方
常習少欲而知足 樂於苦行修蘭若
亦恒分衛不厭倦 要誓堅固而不動
習行信心常清淨 於如來所信增上
良由信佛有勝利 諸根不缺恒端正
如佛所說即能行 成就如是堅固行
是堅固行有何利 諸天供養喜勸請
我所演說之功德 世間上德及餘德
其有智人應修學 為求菩提道行者
我今憶念難行行 本於往昔常修行
若今演說時節久 共汝相隨向佛所
彼大利智勝菩薩 獲得具足五神通
以神足力亦詣佛 與梵天王多千萬
堅固力王心欣喜 與諸眷屬億萬眾
俱共往詣如來尊 頂禮接足住佛前
佛時知王心樂欲 即為王說此三昧
是王聞此三昧已 棄捨王位而出家
其出家已於此定 受持讀誦為他說
後時過於六千劫 得佛號曰蓮花上
王有眷屬六百億 俱時從王詣佛者
彼聞如是勝三昧 欣喜踊躍亦出家
其出家者於此定 受持讀誦為他說
劫過六十那由他 同一劫中悉成佛
號善調伏智上佛 無量人天興供養
一一諸佛大名稱 度脫恒河沙數眾
堅固力王我身是 修行勝妙菩提行
昔時我子五百人 是彼最後護法者
我於如是千億劫 勇猛精進離懈怠
專心求此勝三昧 正為無上菩提故
童子若有諸菩薩 欲得如此勝定者
精進勇猛不顧命 應當學我勤精進
月燈三昧經卷第四
大正藏第 15 冊 No. 0639 月燈三昧經
月燈三昧經卷第五
高齊天竺三藏那連提耶舍譯
佛復告月光童子言。若菩薩摩訶薩於此三昧經典。受持讀誦為他解說如說修行。得四功德。何者為四。一者成就滿足福德。二者不為怨家所壞。三者成就無邊智慧。四者成就無量辯才。童子。若有菩薩摩訶薩。有能於此三昧經典。受持讀誦繫念思惟廣為人說。獲得如是四種功德。爾時世尊。而說偈言。
福德成就恒滿足 於一切時常不斷
受持如是三昧故 得諸如來之境界
勇健功德所守護 於一切時常成就
修行如是勝寂定 必獲無上勝菩提
彼無一切諸怨敵 常不為怨之所害
智慧成就悉滿足 於一切時恒不斷
彼人成就無量智 亦復具足無邊慧
無量無邊勝辯才 以持如是勝定故
成就滿足福德聚 亦成最妙菩薩行
彼無一切諸怨敵 以持寂滅勝定故
彼智廣大無有邊 亦成無邊勝辯才
其音美妙甚可樂 以說如是勝定故
善友智者所愛樂 謂能宣說自義故
諸人皆知是福藏 宣說如是勝定故
得勝利養妙衣服 亦獲勝妙上甘饍
顏貌端正甚可愛 以持如是寂定故
多見諸佛世間親 以無等供供養佛
無有一切諸障難 以持如是勝定故
住於佛前而讚歎 喜心說妙多百偈
於其智慧而不損 以說如是寂定故
十力世尊在前坐 相好莊嚴可愛身
無垢鮮淨如金山 以修如是勝定故
彼智曾無有損減 多聞智慧亦豐足
成就最勝大法藏 以說如是三昧故
智慧廣大無有量 多百劫說而不盡
聞於如是深寂定 如佛所說安住故
不生一切諸難處 如是佛子恒為王
如法治國常安隱 以持如是勝定故
無量無邊億劫數 十力說彼功德利
說其少分不能盡 猶如大海一渧水
是時童子甚欣悅 忽然從坐整服起
合十爪掌面向佛 生大欣喜而讚言
世尊大雄甚奇特 能為世親作光明
大牟尼尊說功德 顯示如是勝利益
大聖世雄為我說 願垂憐愍救護故
何人能於末代時 聽聞如是修多羅
迦陵頻伽妙音聲 深遠雷震悅樂聲
具足無量勝智慧 告月光童作是言
汝今諦聽我當說 無上最勝微妙行
若欲護持於法者 聽受如是三昧經
虔心供養一切佛 以清淨心求佛智
復應修習慈愍心 聽受如是修多羅
成就頭陀離過行 修行寂靜功德林
安住大勝上妙智 聽受如是三昧經
行於惡行諸眾生 及以毀破禁戒者
如是諸惡比丘輩 不能聞是三昧經
勇猛修行諸梵行 其心無有諸穢濁
常為諸佛所加護 此經當入彼人手
若人於諸無量佛 給侍恭敬修供養
是人當生末世中 此經墮在彼人手
若人在於過去世 於外道中行惡行
彼人聞是修多羅 其心不喜起嫌惡
於佛法中得出家 不為涅槃求活命
以慳嫉妬而自纏 彼必誹謗佛經典
貪著他家起慳悋 為魔波旬所加護
專求利養破禁戒 於佛法中必不信
往昔不殖於善根 未得智慧起高慢
依止我見愚凡夫 亦於末世心無信
於其世間禪定中 便謂已得果證想
自謂羅漢食他供 彼必謗佛勝菩提
所有一切閻浮處 毀壞一切佛塔廟
若有毀謗佛菩提 其罪廣大多於彼
若有殺害阿羅漢 其罪無量無邊際
若有誹謗修多羅 其罪獲報多於彼
誰能於此起勇猛 在於末代惡世中
正戒正法毀壞時 顯說如是修多羅
童子悲號而起立 叉手合掌發是言
我於今朝師子吼 在於最勝法王前
我於如來滅度後 在於末代惡世時
棄捨身命不悋惜 廣弘如是修多羅
能忍愚夫語言道 不實誹謗極損辱
罵詈輕毀及恐怖 勇猛精進而忍受
除去一切諸惡業 於過去世所造者
內懷不生於瞋怒 必當安住佛法中
淨妙閻浮金色手 摩彼月光童子頂
如來發於和雅音 月光童子大威德
我今正當加護汝 在於末代後世時
不令汝有諸障難 命難梵行諸障礙
更有餘者一時起 持法比丘八百人
自言我於末世中 必當護持是經典
爾時多億夜叉龍 即時從坐而起立
更有餘八那由他 啟請世尊如是言
我等於此比丘所 謂向從坐而起者
在於惡世末代時 我必擁護彼比丘
當說如是經典時 以佛神力加護故
所有恒河沙數界 無量佛剎悉震動
隨其所動諸世界 隨界應化作多佛
悉是釋迦所變化 演說如是修多羅
一切所有諸佛剎 不可思議億眾生
悉得聽聞是勝法 安住諸佛如來智
於此世界佛剎中 數有九億諸天眾
一切悉發菩提心 即於佛所散妙花
所有比丘比丘尼 優波婆素優婆夷
其數七億六千萬 悉得聞是修多羅
牟尼王尊授彼記 必當見彼兩足尊
其數猶如恒河沙 皆得修習菩提行
供養恭敬彼諸佛 為求如來智慧故
悉能於彼諸佛所 得聞如是妙經典
過於八億劫數中 皆當得成如來尊
彼福德者於一劫 度脫眾生令安樂
於其彌勒如來所 施設無上勝供養
善持彼佛真妙法 悉得往生安養國
彼離垢穢如來尊 其佛號曰阿彌陀
於彼廣設勝供養 為求無上菩提故
於其七十阿僧祇 滿足如是劫數中
不墮一切諸惡趣 得聞如是勝經典
若有於後未來世 聽聞如是修多羅
聞已悲泣而淚落 我已供養於彼人
我今勸語汝一切 我前所有現在者
由此故得菩提道 是以付囑此經典
是以童子。菩薩摩訶薩若欲樂求如是三昧。不可思議諸佛所說之法應善巧知。於不思議佛法應當諮請。應當深信不思議佛法。應當善巧求於不思議佛法。聞不思議佛法。勿懷驚怖勿增怖畏勿恒怖畏。
爾時月光童子白佛言。世尊云何菩薩於不思議佛法應善巧知。云何於不思議佛法應求請問。云何於不思議佛法深信清淨。云何聞不思議佛法。不生驚怖不增怖畏不恒怖畏。爾時有乾闥婆子。名曰般遮尸棄。共餘乾闥婆子五百同類俱。持音樂種種樂器。隨從佛後欲為供養佛。爾時般遮尸棄作如是念。如我於帝釋憍尸迦及三十三天前所設供養。今以此歌詠樂音供養如來天中之天應供正遍知。爾時般遮尸棄乾闥婆子。共餘五百乾闥婆子。皆各同時擊琉璃琴出妙歌音。爾時世尊作如是念。我以無作遊戲神力。令彼月光童子於不思議佛法中得一心住。復令般遮尸棄乾闥婆子等樂器歌音令現殊妙。爾時以佛神力故。令彼五百音樂善稱和雅發無欲音發順法音發應法音。所謂應不思議佛法偈言。
於一毛道現多佛 其數猶如恒河沙
佛剎國土亦復然 彼佛剎體空無相
於一毛端現五趣 所謂地獄諸畜生
及諸餓鬼天人等 皆悉清涼無逼窄
彼毛道處現海池 并諸河流及井泉
皆悉不逼復不窄 是謂佛法不思議
彼一毛頭現諸山 斫迦婆羅及須彌
目真隣陀大目真 是曰佛法不思議
彼一毛頭現地獄 燋熱寒氷糞屎等
有諸眾生生彼者 受於無量極苦惱
彼一毛頭現天宮 妙宮廣大十六旬
毛處諸天無量數 具受諸天極快樂
彼毛頭處佛出世 其中佛法極熾盛
彼無智者莫能覩 如是宿業行不淨
毛頭處聞佛涅槃 或時復聞法滅盡
彼毛頭處或復聞 佛今現在演說法
或復有人於毛端 謂己壽命無窮極
或復毛處聞短命 生已即滅不久停
或復毛道作是想 我得見佛設供養
佛亦不出不供養 直自想心而欣喜
譬如有人於夢中 耽著五欲受快樂
覺已不見其欲事 但以夢故妄見此
所見所聞憶念法 猶如夢想無真實
若有得此三昧者 悉能了知如是法
於其世間恒受樂 謂愛無愛不貪著
常能愛樂於山林 恒受如此沙門樂
若人無有諸取著 遠離一切諸我所
遊行世間猶犀牛 如風行空無障礙
修習於道起實智 一切諸法空無我
若有能修如是法 彼人辯才無有邊
此人恒受於快樂 其心不著於世間
其心猶如空中風 於愛不愛無所取
於不愛者難共住 於親愛者難遠離
棄捨如此二種朋 專求正法是人樂
若有聞聲貪愛起 是人必起於瞋怒
愚癡惛慢所纏縛 以慢力故得苦惱
若有能住於平等 善能謙下無高慢
愛與不愛善得脫 彼能常住欣喜行
安住於戒善清淨 以無垢心樂禪定
恒常樂住山林中 是人永離諸疑網
若人懷惑有顛倒 愚癡恒樂於諸欲
猶如鷲鳥貪尸肉 是人必自隨魔力
說此偈時。月光童子。於不思議甚深佛法中。得一心安住。堪能演說修多羅。爾時般遮尸棄乾闥婆等。得隨順音聲忍。無量無邊眾生。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無量眾生。於人天中得安樂利益。
爾時佛告月光童子言。菩薩摩訶薩於諸善根功德法利。應善決定。應不多事。應離惡知識。應依善知識。善知識所應常諮問。樂聞於法無有厭足。應當欣喜。常應求法常攝於法。應說正法。應善巧諮問菩薩。於菩薩所起於師想。於法師所應當尊重如己師想。童子。若有菩薩能受行此法。是人得不思議具足辯才。得信深入不可思議佛法之海。於不思議甚深佛法心得決定。於人天中能作照明。爾時世尊。而說偈言。
於過去世多億劫 不可稱量不思議
爾時有佛兩足尊 號因陀羅幡幢王
彼時佛說此三昧 謂無眾生無壽命
猶如泡沫及炎電 諸法亦如水中月
眾生壽命不可得 於此界沒他世生
所作之業無失壞 黑白業報亦不亡
因果相應勝法門 微細難見佛境界
文字句義不可得 是妙菩提佛所說
積聚總持大智慧 億那由經從定出
那由他佛所行道 如此三昧佛所說
善能滅壞諸病患 集眾菩薩功德財
一切諸佛咸稱讚 億那由天所供養
於諸凡夫說實語 常遠一切外道法
諸佛所讚勝戒財 如空中電難可執
過去無量億佛所 智者修行於戒施
久遠遠離惡知識 得於無上父資財
彼有比丘是法師 修行梵行慧日子
聞於此法而隨順 發於最上菩提心
彼因陀羅幡幢佛 告彼法師比丘言
比丘比丘第一難 於彼菩提發心難
護戒猶如摩尼珠 習近善友順菩提
於惡知識恒遠離 速得無上菩提果
往昔於此閻浮提 二不放逸長者子
於佛法中而出家 猶如犀牛依山林
得於四禪有神通 善諸偈論無所畏
地及虛空相悉知 於空中行如鳥飛
於寒林中安住時 林花繁茂甚奇特
一切異鳥悉來歸 二長者子共語言
爾時有王出遊獵 聞其語音至其所
時王恭敬而聽法 於彼法師深愛敬
時王共相慰問言 發是語已在前坐
時王具有多眷屬 從王行者滿六億
二中有一是法師 見王告言善諦聽
諸佛出世甚難值 惟願大王勿放逸
壽命迅速不久停 如山瀑水激川流
為老病死所纏逼 無有能救如己業
惟願大王護正法 建立諸佛十力法
於後惡世末代時 應當住於如法朋
如是無量聰慧者 以慈心故向王說
王及六億諸眷屬 咸發無上菩提心
時王聞是淨法句 調柔寂滅妙語言
善心踊躍而愛樂 頭面禮敬而辭去
時有無量餘比丘 為利養故入王宮
王知彼眾行不端 并於有德不恭敬
過去導師法已盡 未來惡世增長時
德器之人甚尠少 多有無量放逸者
剛強慳慢諸比丘 為求利養著諸見
於佛法中不正解 以諸非法向王說
應當殺害彼法師 本為王說空斷者
勸王及我修空斷 都不示王真涅槃
於其業報悉散壞 諂者說於陰空無
若能殺害彼法師 必令大法得久住
爾時常有護王神 是王過去善知識
長夜護王令離惡 彼天告王如是言
願王慎勿起是心 惡知識言甚可畏
莫於聰慧法師所 用惡人言興殺害
大王可不憶念耶 林間比丘所說者
於後末代惡世時 王應安住如法朋
天為彼王說實語 於諸佛法莫捨離
時王更有餘惡弟 在於邊方鎮國境
時惡比丘往教化 令殺法師說空斷
勸我昔來久修行 不欲令我求涅槃
大王汝兄甚愚惡 都自不欲令汝活
有二比丘為惡師 以神通力遊空行
以我知故來至此 今悉具向大王說
汝可速殺二呪師 必使及時勿後悔
王弟尋時被鉀仗 順惡人言故往彼
并及一切諸軍眾 詣彼林中比丘所
依林所有龍夜叉 知彼王弟惡心來
雨沙礫石大可畏 王及軍眾悉摧滅
今當觀惡知識言 摧滅如是大王眾
於法師所起恚心 於六十生墮阿鼻
時彼取著惡比丘 勸化如是剎利王
於後滿足十億生 受於無量地獄苦
彼天勸導彼王者 及餘擁護於法師
見於恒河沙數佛 覲佛供養及修行
是王眷屬滿六億 皆共王去聽法者
其所發於道心者 各別世界得成佛
彼佛壽命多億歲 智慧無等不思議
彼人悉修是三昧 說已皆當般涅槃
得聞如是勝妙智 能集尸羅功德法
勇猛精進不放逸 常遠一切惡知識
童子。菩薩摩訶薩應不著於身能棄於命。何以故。童子。若著身者作不善法。是以菩薩應知色身及以法身。何以故。諸佛法身所攝非色身也。佛以法身顯現非色身也。童子。是故菩薩摩訶薩欲行佛所行。欲求如來身。欲求如來智。欲知如來身。欲知如來智。於此三昧經典。應當受持讀誦為他廣說修習相應。童子。彼如來身無量福德之所出生。如來說於一義。所謂諸法從因生故。是離諸相以甚深故。法無限量無分齊故。法無有相無相性故。法無有相離諸相故。法無動搖善安住故。法無有二惟一相故。法不可見過眼境故。法不可思過心地故。法無動轉離戲論故。法不可說過音聲故。法無居處離窟宅故。法無窟宅離言音故。法無所依過諸見故。法無諸漏過諸報故。以心堅固離諸欲故。以不壞心離諸瞋故。以堅正智過諸癡故。有所說說諸法空故。無有生斷諸生故。以無常但言說故。出離聲地寂滅於聲故。有音聲以思想故。同思想以和會故。以世俗第一義諦故。以清涼離熱惱故。第一義諦以如實語故。無熱惱以涅槃故。無有壞無能勝故。無取著滅戲論義故。無戲論離攀緣故。無有邊際以說福故。無有微塵說微細故。次第大神通本業出生故。得自由自在力故。無破壞以堅實故。無有邊際以名號無盡故。廣大說大悲本業故。是為如來身。爾時世尊。而說偈言。
若有欲見世間親 及知佛身云何耶
於此三昧修習已 即能知於如來身
佛從福德所出生 其身清淨甚光曜
其相平等如虛空 種種差別不可得
諸佛菩提既如是 其相狀貌亦復然
其相狀貌不可得 如來身相亦如是
菩提相貌及以身 諸佛世界亦復爾
諸力諸禪諸解脫 如是悉同其一相
諸佛體性正如此 如來世親亦復然
無有能得見佛者 肉眼何能見正覺
無量多人作是說 我曾得見於諸佛
金色微妙無比身 一切世間皆顯照
諸佛如來之所加 以其力能有神通
便能得見於彼身 種種妙相自莊嚴
隨廣長相而能現 世間無能見其相
若有能知身相者 佛與世間無有別
若有能知其身量 所謂一切諸如來
佛身無身無差異 人與修羅亦復然
一切諸心悉空寂 受諸異報相亦爾
名色相貌既如是 清淨具足有光明
無有能知者 修此寂滅定
惟有世間親 不思億劫修
無量白淨法 從此三昧出
以定報力故 他不見我身
若有如是心 名色亦復然
心類各不同 名色相亦爾
若以麁大想 名色來隨彼
名色若麁細 悉從憶想起
若人想微細 名色亦如此
名色若不著 其心身光照
我念過去生 七十阿僧祇
此三種惡想 從本未曾起
以其無漏心 不思議億劫
利益眾生故 他不見我身
若有以此物 心意得棄捨
是人於彼物 更不共和合
我心得解脫 一切種物中
能體知其性 而起於智慧
於千億佛剎 我於中現化
為眾生說法 是故不可見
無相無狀貌 猶如於虛空
我身不可說 語言道斷故
法身大雄猛 其身從法生
曾無有色身 說之以為佛
若說於此身 聞已生欣樂
彼諸魔波旬 不能得其便
聞是深妙法 而不生驚怖
不以活命故 誹謗佛菩提
千億修多羅 如實智演說
為眾生照明 彼彼所至處
童子。是如來應正遍知。若欲知如來色身相業者。終不能知若青若青色若青相似若青相貌。若黃若黃色若黃相似若黃相貌。若赤若赤色若赤相似若赤相貌。若白若白色若白相似若白相貌。若紅紫若紅紫色若紅紫相似若紅紫相貌。若頗梨若頗梨色若頗梨相似若頗梨相貌。若火若火色若火相似若火相貌。若金若金色若金相似若金相貌。若電若電色若電相似若電相貌。若蘇若蘇色若蘇相似若蘇相貌。若毘琉璃若毘琉璃色若毘琉璃相似若毘琉璃相貌。若天若天色若天相似若天相貌。若梵若梵色若梵相似若梵相貌。童子。是為如來身。如來一切身相不可量。不可思議故亦不可說。所成就色身諸天世人莫能測量。如是長短廣狹一切種。無有限齊不可思議如是等不可數。爾時世尊而說頌曰。
一切世界中 所有諸微塵
并及泉池源 大海所有水
設有巧算術 無有知其邊
亦不知塵數 及與水渧者
如來之導師 引斯譬喻已
其水渧無限 微塵亦復然
我觀一切生 多於彼塵數
發心及起信 於一時悉知
若於我自身 顯現外皮色
諸眾生信欲 無有譬知者
若相及與業 其色像如是
莫能知佛者 我相正如是
佛遠離於相 顯示於法身
甚深無限量 是佛不思議
正覺不思議 如來身亦然
是不思法身 以顯法身故
心業不能知 無能思此身
及與其身相 都無測量者
彼法無限量 億劫所修習
得此難思身 發淨大光明
眾生無能取 取之不可得
是故如來身 難量不可思
於諸無量法 而取於限量
無分別法中 雖無有分別
於分別限量 說於無分別
離念無分別 是佛不思議
無限如虛空 莫能度量者
佛身亦復爾 猶如太虛空
若有諸佛子 如實知我身
彼得成於佛 世覩不思議
童子。菩薩摩訶薩有四種言論不可思議。及其演說亦不可思議難可盡邊。何等為四。一者諸行言論不可思議。二者呵責有為言論不可思議。三者煩惱資助言論不可思議。四者清淨言論不可思議。童子。是為菩薩四種言論不可思議。及其演說亦不可思議難可盡邊。童子。菩薩摩訶薩復有四種法何等為四。一者諸行法不可思議。二者呵責有為法不可思議。三者煩惱法不可思議。四者清淨法不可思議。是為四種。童子。菩薩摩訶薩復有四種相應。何等為四。一者諸行相應不可思議。二者呵責有為相應不可思議。三者煩惱相應不可思議。四者清淨相應不可思議。是為四種。童子。菩薩摩訶薩復有四種門。何等為四。一者諸行門不可思議。二者呵責有為門不可思議。三者煩惱門不可思議。四者清淨門不可思議。是為四種。童子。菩薩摩訶薩復有四種行說。何等為四。一者諸行行說不可思議。二者呵責有為行說不可思議。三者煩惱行說不可思議。四者清淨行說不可思議。是為四種。童子。菩薩摩訶薩復有四種音聲。何等為四。一者諸行音聲不可思議。二者呵責有為音聲不可思議。三者煩惱音聲不可思議。四者清淨音聲不可思議。是為四種。童子。菩薩摩訶薩復有四種語。何等為四。一者諸行語不可思議。二者呵責有為語不可思議。三者煩惱語不可思議。四者清淨語不可思議。是為四種。童子。菩薩摩訶薩復有四種語言道。何等為四。一者諸行語言道不可思議。二者呵責有為語言道不可思議。三者煩惱語言道不可思議。四者清淨語言道不可思議。是為四種。童子。菩薩摩訶薩復有四種權密說。何等為四。一者諸行權密說不可思議。二者呵責有為權密說不可思議。三者煩惱權密說不可思議。四者清淨權密說不可思議。是為四種。童子。菩薩摩訶薩復有四種知於諸天。何等為四。一者諸行知於諸天不可思議。二者呵責有為知於諸天不可思議。三者煩惱知於諸天不可思議。四者清淨知於諸天不可思議。是為四種。童子。菩薩摩訶薩復有四種見知於人。何等為四。一者諸行知人不可思議。二者呵責有為知人不可思議。三者煩惱知人不可思議。四者清淨知人不可思議。是為四種。童子。菩薩摩訶薩復有四種知名字。何等為四。一者諸行知名字不可思議。二者呵責有為知名字不可思議。三者煩惱知名字不可思議。四者清淨知名字不可思議。是為四種。童子。菩薩摩訶薩復有四種辯才。何等為四。一者諸行辯才不可思議。二者呵責有為辯才不可思議。三者煩惱辯才不可思議。四者清淨辯才不可思議。是為四種。童子。菩薩摩訶薩復有四種決定。何等為四。一者諸行決定不可思議。二者呵責有為決定不可思議。三者煩惱決定不可思議。四者清淨決定不可思議。是為四種。童子。菩薩摩訶薩復有四種入。何等為四。一者諸行入不可思議。二者呵責有為入不可思議。三者煩惱入不可思議。四者清淨入不可思議。是為四種。童子。菩薩摩訶薩復有四種度。何等為四。一者諸行度不可思議。二者呵責有為度不可思議。三者煩惱度不可思議。四者清淨度不可思議。是為四種。童子。菩薩摩訶薩復有四種金剛句。何等為四。一者諸行金剛句不可思議。二者呵責有為金剛句不可思議。三者煩惱金剛句不可思議。四者清淨金剛句不可思議。是為四種。童子。菩薩摩訶薩復有四種呪術句。何等為四。一者諸行呪術句不可思議。二者呵責有為呪術句不可思議。三者煩惱呪術句不可思議。四者清淨呪術句不可思議。是為四種。童子。菩薩摩訶薩復有四種出。何等為四。一者諸行出不可思議。二者呵責有為出不可思議。三者煩惱出不可思議。四者清淨出不可思議。是為四種。童子。菩薩摩訶薩復有四種修多羅句。何等為四。一者諸行修多羅句不可思議。二者呵責有為修多羅句不可思議。三者煩惱修多羅句不可思議。四者清淨修多羅句不可思議。是為四種。童子。菩薩摩訶薩復有四種辭句何等為四。一者諸行辭句不可思議。二者呵責有為辭句不可思議。三者煩惱辭句不可思議。四者清淨辭句不可思議。是為四種。童子。菩薩摩訶薩復有四種施設句。何等為四。一者諸行施設句不可思議。二者呵責有為施設句不可思議。三者煩惱施設句不可思議。四者清淨施設句不可思議。是為四種。童子。菩薩摩訶薩復有四種明句。何等為四。一者諸行明句不可思議。二者呵責有為明句不可思議。三者煩惱明句不可思議。四者清淨明句不可思議。是為四種。童子。菩薩摩訶薩復有四種信義句。何等為四。一者諸行信義句不可思議。二者呵責有為信義句不可思議。三者煩惱信義句不可思議。四者清淨信義句不可思議。是為四種。童子。菩薩摩訶薩復有四種行句。何等為四。一者諸行行句不可思議。二者呵責有為行句不可思議。三者煩惱行句不可思議。四者清淨行句不可思議。是為四種。童子。菩薩摩訶薩復有四種不思議句。何等為四。一者諸行不思議句不可思議。二者呵責有為不思議句不可思議。三者煩惱不思議句不可思議。四者清淨不思議句不可思議。是為四種。童子。菩薩摩訶薩復有四種無邊句。何等為四。一者諸行無邊句不可思議。二者呵責有為無邊句不可思議。三者煩惱無邊句不可思議。四者清淨無邊句不可思議。是為四種。童子。菩薩摩訶薩復有四種無限量句。何等為四。一者諸行無限量句不可思議。二者呵責有為無限量句不可思議。三者煩惱無限量句不可思議。四者清淨無限量句不可思議。是為四種。童子。菩薩摩訶薩復有四種無窮句。何等為四。一者諸行無窮句不可思議。二者呵責有為無窮句不可思議。三者煩惱無窮句不可思議。四者清淨無窮句不可思議。是為四種。童子。菩薩摩訶薩復有四種不可稱句。何等為四。一者諸行不可稱句不可思議。二者呵責有為不可稱句不可思議。三者煩惱不可稱句不可思議。四者清淨不可稱句不可思議。是為四種。童子。菩薩摩訶薩復有四種阿僧祇句。何等為四。一者諸行阿僧祇句不可思議。二者呵責有為阿僧祇句不可思議。三者煩惱阿僧祇句不可思議。四者清淨阿僧祇句不可思議。是為四種。童子。菩薩摩訶薩復有四種無量句。何等為四。一者諸行無量句不可思議。二者呵責有為無量句不可思議。三者煩惱無量句不可思議。四者清淨無量句不可思議。是為四種。童子。菩薩摩訶薩復有四種不可測量句。何等為四。一者諸行不可測量句不可思議。二者呵責有為不可測量句不可思議。三者煩惱不可測量句不可思議。四者清淨不可測量句不可思議。是為四種。童子。菩薩摩訶薩復有四種不行句。何等為四。一者諸行不行句不可思議。二者呵責有為不行句不可思議。三者煩惱不行句不可思議。四者清淨不行句不可思議。是為四種。童子。菩薩摩訶薩復有四種智句。何等為四。一者諸行智句不可思議。二者呵責有為智句不可思議。三者煩惱智句不可思議。四者清淨智句不可思議。是為四種。童子。菩薩摩訶薩復有四種智聚。何等為四。一者諸行智聚不可思議。二者呵責有為智聚不可思議。三者煩惱智聚不可思議。四者清淨智聚不可思議。是為四種。童子。菩薩摩訶薩復有四種智性。何等為四。一者諸行智性不可思議。二者呵責有為智性不可思議。三者煩惱智性不可思議。四者清淨智性不可思議。是為四種。童子。菩薩摩訶薩復有四種辯聚。何等為四。一者諸行辯聚不可思議。二者呵責有為辯聚不可思議。三者煩惱辯聚不可思議。四者清淨辯聚不可思議。是為四種。童子。菩薩摩訶薩復有四種辯性。何等為四。一者諸行辯性不可思議。二者呵責有為辯性不可思議。三者煩惱辯性不可思議。四者清淨辯性不可思議。是為四種。童子。菩薩摩訶薩復有四種修多羅。何等為四。一者諸行修多羅不可思議。二者呵責有為修多羅不可思議。三者煩惱修多羅不可思議。四者清淨修多羅不可思議。是為四種。童子。菩薩摩訶薩復有四種修多羅聚。何等為四。一者諸行修多羅聚不可思議。二者呵責有為修多羅聚不可思議。三者煩惱修多羅聚不可思議。四者清淨修多羅聚不可思議。是為四種。童子。菩薩摩訶薩復有四種多聞。何等為四。一者諸行多聞不可思議。二者呵責有為多聞不可思議。三者煩惱多聞不可思議。四者清淨多聞不可思議。是為四種。童子。菩薩摩訶薩復有四種財。何等為四。一者諸行財不可思議。二者呵責有為財不可思議。三者煩惱財不可思議。四者清淨財不可思議。是為四種。童子。菩薩摩訶薩復有四種學。何等為四。一者諸行學不可思議。二者呵責有為學不可思議。三者煩惱學不可思議。四者清淨學不可思議。是為四種。童子。菩薩摩訶薩復有四種境界。何等為四。一者諸行境界不可思議。二者呵責有為境界不可思議。三者煩惱境界不可思議。四者清淨境界不可思議。是為四種。童子。菩薩摩訶薩復有四種業。何等為四。一者諸行業不可思議。二者呵責有為業不可思議。三者煩惱業不可思議。四者清淨業不可思議。是為四種。童子。菩薩摩訶薩復有四種安住。何等為四。一者諸行安住不可思議。二者呵責有為安住不可思議。三者煩惱安住不可思議。四者清淨安住不可思議。是為四種。童子。菩薩摩訶薩復有四種修道。何等為四。一者諸行修道不可思議。二者呵責有為修道不可思議。三者煩惱修道不可思議。四者清淨修道不可思議。是為四種。童子。菩薩摩訶薩復有四種斷煩惱智。何等為四。一者諸行斷煩惱智不可思議。二者呵責有為斷煩惱智不可思議。三者煩惱斷煩惱智不可思議。四者清淨斷煩惱智不可思議。是為四種。童子。菩薩摩訶薩復有四種煩惱智。何等為四。一者諸行煩惱智不可思議。二者呵責有為煩惱智不可思議。三者煩惱煩惱智不可思議。四者清淨煩惱智不可思議。是為四種。童子。菩薩摩訶薩復有四種惡道智。何等為四。一者諸行惡道智不可思議。二者呵責有為惡道智不可思議。三者煩惱惡道智不可思議。四者清淨惡道智不可思議。是為四種。童子。菩薩摩訶薩復有四種非智智。何等為四。一者諸行非智智不可思議。二者呵責有為非智智不可思議。三者煩惱非智智不可思議。四者清淨非智智不可思議。是為四種。童子。菩薩摩訶薩復有四種畢定智。何等為四。一者諸行畢定智不可思議。二者呵責有為畢定智不可思議。三者煩惱畢定智不可思議。四者清淨畢定智不可思議。是為四種。童子。菩薩摩訶薩復有四種無差失智。何等為四。一者諸行無差失智不可思議。二者呵責有為無差失智不可思議。三者煩惱無差失智不可思議。四者清淨無差失智不可思議。是為四種。童子。菩薩摩訶薩復有四種無明智。何等為四。一者諸行無明智不可思議。二者呵責有為無明智不可思議。三者煩惱無明智不可思議。四者清淨無明智不可思議。是為四種。童子。菩薩摩訶薩復有四種苦智。何等為四。一者諸行苦智不可思議。二者呵責有為苦智不可思議。三者煩惱苦智不可思議。四者清淨苦智不可思議。是為四種。童子。菩薩摩訶薩復有四種憂智。何等為四。一者諸行憂智不可思議。二者呵責有為憂智不可思議。三者煩惱憂智不可思議。四者清淨憂智不可思議。是為四種。童子。菩薩摩訶薩復有四種貧智。何等為四。一者諸行貧智不可思議。二者呵責有為貧智不可思議。三者煩惱貧智不可思議。四者清淨貧智不可思議。是為四種。童子。菩薩摩訶薩復有四種生智不可思議。何等為四。一者諸行生智不可思議。二者呵責有為生智不可思議。三者煩惱生智不可思議。四者清淨生智不可思議。是為四種。童子。菩薩摩訶薩復有四種內智。何等為四。一者諸行內智不可思議。二者呵責有為內智不可思議。三者煩惱內智不可思議。四者清淨內智不可思議。是為四種。童子。菩薩摩訶薩復有四種外智。何等為四。一者諸行外智不可思議。二者呵責有為外智不可思議。三者煩惱外智不可思議。四者清淨外智不可思議。是為四種。童子。菩薩摩訶薩復有四種慚智。何等為四。一者諸行慚智不可思議。二者呵責有為慚智不可思議。三者煩惱慚智不可思議。四者清淨慚智不可思議。是為四種。童子。菩薩摩訶薩復有四種愧智。何等為四。一者諸行愧智不可思議。二者呵責有為愧智不可思議。三者煩惱愧智不可思議。四者清淨愧智不可思議。是為四種。童子。菩薩摩訶薩復有四種實智不可思議。何等為四。一者諸行實智不可思議。二者呵責有為實智不可思議。三者煩惱實智不可思議。四者清淨實智不可思議。是為四種。童子。菩薩摩訶薩復有四種修習智。何等為四。一者諸行修習智不可思議。二者呵責有為修習智不可思議。三者煩惱修習智不可思議。四者清淨修習智不可思議。是為四種。童子。菩薩摩訶薩復有四種事智。何等為四。一者諸行事智不可思議。二者呵責有為事智不可思議。三者煩惱事智不可思議。四者清淨事智不可思議。是為四種。童子。菩薩摩訶薩復有四種富伽羅智。何等為四。一者諸行富伽羅智不可思議。二者呵責有為富伽羅智不可思議。三者煩惱富伽羅智不可思議。四者清淨富伽羅智不可思議。是為四種。童子。菩薩摩訶薩復有四種取著智。何等為四。一者諸行取著智不可思議。二者呵責有為取著智不可思議。三者煩惱取著智不可思議。四者清淨取著智不可思議。是為四種。童子。是菩薩四種取著智不可思議。及其演說亦不可思議。說不能盡。童子。菩薩摩訶薩復有四種離惡道智。何等為四。一者諸行離惡道智不可思議。二者呵責有為離惡道智不可思議。三者煩惱離惡道智不可思議。四者清淨離惡道智不可思議。是為四種。童子。菩薩摩訶薩復有四種斷無明智。何等為四。一者諸行斷無明智不可思議。二者呵責有為斷無明智不可思議。三者煩惱斷無明智不可思議。四者清淨斷無明智不可思議。是為四種。童子。菩薩摩訶薩復有四種陀羅尼不可思議。及其演說亦不可思議。說不能盡。何等為四。謂不可思議諸行言說。於彼中智是名初陀羅尼。不可思議呵責有為言說。於彼中智是名第二陀羅尼。不可思議煩惱資助言說。於彼中智是名第三陀羅尼。不可思議清淨資助言說。於彼中智是名第四陀羅尼。如是四種不可思議。及其演說亦不可思議。說不能盡。童子。菩薩摩訶薩復有四種法陀羅尼。何等為四。謂不可思議諸行法。於彼中智是名初陀羅尼。不可思議呵責有為法。於彼中智是名第二陀羅尼。不可思議煩惱法。於彼中智是名第三陀羅尼。不可思議清淨法。於彼中智是名第四陀羅尼。童子。是名菩薩四種陀羅尼不可思議。及其演說亦不可思議。說不能盡。童子。菩薩摩訶薩復有四種相應陀羅尼。何等為四。謂不可思議諸行相應。於彼中智是名初陀羅尼。不可思議呵責有為相應。於彼中智是名第二陀羅尼。不可思議煩惱相應。於彼中智是名第三陀羅尼。不可思議清淨相應。於彼中智是名第四陀羅尼。童子。是名四種陀羅尼不可思議。及其演說亦不可思議。說不能盡。童子。菩薩摩訶薩復有四種陀羅尼門。何等為四。謂不可思議諸行門。於彼中智是名初陀羅尼。不可思議呵責有為門。於彼中智是名第二陀羅尼。不可思議煩惱門。於彼中智是名第三陀羅尼。不可思議清淨門。於彼中智是名第四陀羅尼。童子。是為四種陀羅尼門不可思議。及其演說亦不可思議。說不能盡。乃至斷除無明智。皆有四種陀羅尼不可思議。及其演說亦不可思議。說不能盡。皆如上說。
童子。是陀羅尼即是智慧。如是智慧則能了知一切諸法。但有名字是則名為法無礙智。如是法智能達於義是名義無礙。如是法智能知諸法言辭差別是名辭無礙。若說彼文字。若顯示若施設。若次第不斷。若開曉若廣。若分別若開示令淺。若平等普示。言不吃澁不瘖瘂不怯訥。說不滯著言辭任放。任放中勝是名樂說無礙。爾時世尊即說偈言。
言音所施設 出聲亦復爾
如所出音聲 佛智亦復然
所有諸佛智 聲施設亦爾
如是施設事 聲光明亦然
如是聲光明 戒名亦如是
如是戒名字 佛名亦復然
如是佛名號 佛功德亦爾
我知一眾生 悉知爾許名
佛無量語言 我先已宣說
戒名與佛名 眾生名亦等
有為多過患 涅槃德亦然
佛利益如是 譬喻以顯示
所有諸眾生 發心已顯示
導師一毛孔 出光亦如是
一切諸眾生 名號及信欲
如來過於彼 以聲身說法
一切眾生名 顯示一眾生
如是一人名 顯示諸眾生
一切平等入 此是正覺說
說於無量名 為諸菩薩故
我今云何能 說億不思經
受持是經典 顯示不怯弱
處眾無礙辯 演說億經典
如虛空無邊 辯才亦如是
是菩薩功德 清淨導眾生
受持是經典 成於無盡智
數數顯示說 於法能信受
彼增長智慧 猶如雪山樹
童子。是菩薩行法無礙。於法見法而得安住。童子。云何菩薩摩訶薩行法無礙。於法見法而得安住。童子。是菩薩摩訶薩。知非色不異色而說於法。知非色不異色而能修行。知非色不異色而求菩提。知非色不異色而教化眾生。知非色不異色而見如來。但不壞於色而見如來。非異色非異色性而見如來。色及色性及以如來等無有二。若能如是見諸法者。是名行法無礙。識想受行亦復如是。爾時世尊即說偈言。
以色顯菩提 以菩提顯色
是不相似者 最勝以顯說
所說色相麁 色性甚深奧
色與菩提等 差別不可得
如涅槃甚深 以聲故宣說
涅槃不可得 聲說亦復然
音聲及所說 彼二不可得
如是空法中 涅槃不可得
說涅槃寂滅 寂滅不可得
一切法無生 如前後亦爾
一切法體性 涅槃等相似
知者真出家 與佛法相應
若覩佛色身 說已見如來
我身非色像 無有能見者
知於色自性 是色相如是
能知色性者 為顯示大身
如是諸五陰 我已知相貌
達法自體性 安住於法身
安住法身已 為眾生說法
如來微妙法 不可以言宣
理深不可知 聞於正覺說
但音聲語言 我已得初果
若除一切想 遠離戲論事
無有存想者 而見世大師
若人能知空 即便知色相
無有異空說 別有色自性
若能知色者 是則能知空
若能悟空者 是則知寂滅
若人能知色 是色相如是
不為億魔嬈 退動彼菩提
不能知此道 取著則成失
非物取物想 物取於非物
為親財利誑 於法中有失
非果取果想 亡失沙門財
懈怠少精進 而不住戒聚
不應行法人 云此非佛說
或復有人言 我行於菩提
無慧難調者 更互不相敬
悕求美名譽 不善住禁戒
恒念何時得 名聞普周遍
為求利養故 廣集眾多人
慠慢縱放逸 專求覓利心
樂在白衣舍 為恭敬利養
造寺及塔廟 斯皆為名利
依止取著心 常求渴愛欲
專營世俗業 止住魔境界
向彼白衣說 愛欲如火焰
若入俗人家 當污他女歸
白衣於是人 恒作大師想
伺候男夫行 婦女相染合
彼家以美饍 供給是比丘
反於彼妻所 如自己婦想
白衣於婦所 尚不起嫉妬
而出家比丘 他妻生嫉忌
俗人處居家 善護持五戒
況得出家已 棄捨一切禁
鼓貝諸音樂 而以供養我
行供養最勝 末世莫能成
自毀諸禁戒 見他持律者
向於世間說 彼與我無異
聞讚持戒者 毀戒行惡境
聞說真佛法 云非佛所說
心無有慚愧 喪失沙門財
若勸真實語 誹謗我所說
戒不完具者 棄捨我道教
毀謗於正法 阿鼻獄為家
我未曾見聞 修習如是行
愚癡住惡者 能獲於佛智
彼諸諛諂者 及以多曲偽
我悉知是人 智矚恒不絕
我若一劫中 說彼諸過失
自謂菩薩者 但能說小分
童子汝當知 彼無惡不造
於後末世時 慎勿與親友
以不亂濁心 接引共語言
承事而供給 為求佛道故
當問其夏臘 若是耆宿者
應供養恭敬 頭面接足禮
勿觀他過失 彼必至道場
莫生瞋怒意 常起慈悲心
若見彼過咎 不對說其愆
常念所作業 必獲如是果
若於老少所 語言常含笑
發言先慰問 滅除己慠慢
衣服及飲食 常以奉供養
作如是心施 是等悉成佛
若長宿請問 為求法施故
應先作是言 我學習不廣
又復作是言 汝等甚黠慧
於汝大人前 豈敢輒宣說
說時勿倉卒 當簡器非器
觀其機器已 不請亦為說
若於大眾中 見他毀禁者
勿歎持戒德 當歎施等行
若見少欲者 與持戒相應
起於大慈心 讚少欲持戒
若毀禁戒少 持淨戒者多
得彼勝伴黨 便可歎持戒
初觀察大眾 悉樂諸善法
所有善法者 一切悉讚歎
施戒多聞忍 精進及少欲
知足遠離行 顯示如是法
讚歎如是法 盡說他世道
諸無悲愍事 慈心勿忿怒
在空住禪樂 遠離憒閙眾
汝當歎彼德 此名總持門
常樂空閑處 勿專行施業
一心修宴坐 莫謂戒最勝
住淨戒聚已 能集多聞持
求是三昧故 常供佛舍利
能以蓋幢幡 花鬘塗末香
為求是寂定 而供養諸佛
以勝上伎樂 妙歌相和雅
為供佛舍利 勇健不劣心
所有諸花鬘 一切香衣服
悉持供養佛 為求佛智故
眾生諸福分 平等施無偏
為求無礙智 謂諸佛無上
我曾先佛所 施設不思供
以無偏依心 求此寂定故
佛出甚難遇 人身得亦難
信佛法亦難 出家具戒難
汝今得值佛 發於菩提心
勿捨堅誓願 安住其善行
若受持此經 於後末世時
速得無礙辯 受持不忘失
若能持一偈 福聚難思議
況復悉能領 如義具足受
眾生盡得佛 勇猛悉供養
恭敬而尊重 盡眾生數劫
若於此三昧 能受持一偈
於彼前功德 十六不及一
我知佛智慧 不思議利益
受持此三昧 一切佛所行
月燈三昧經卷第五
大正藏第 15 冊 No. 0639 月燈三昧經
月燈三昧經卷第六
高齊天竺三藏那連提耶舍譯
爾時世尊復告月光童子言。菩薩摩訶薩應當成就善巧方便。童子。云何菩薩摩訶薩成就善巧方便。童子。是菩薩摩訶薩。於一切眾生所而起親想。是諸眾生所有善聚而生隨喜。晝夜六時於彼福德而生隨喜緣一切智以緣一切智心於一切眾生所而生福德。是菩薩以此善根速得此三昧。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爾時世尊即於是時。而說偈言。
於諸眾生為己親 所有一切福德聚
晝夜六時於此善 常能起彼隨喜欲
我隨喜彼淨持戒 乃至盡命不為惡
菩薩具足清淨信 所有福德悉隨喜
隨喜信樂諸佛者 於其法僧信亦然
隨喜能奉敬如來 為求無上菩提故
隨喜無彼我見者 無眾生等及壽命
隨喜能無諸惡見 聞勝空法深愛樂
於佛法中起隨喜 得出家已受具戒
少欲知足住林間 懷慈愍心猶如劍
隨喜獨一無侶者 處林猶如刀入匣
淨命常能少欲求 無有諂偽託親友
隨喜樂靜離憒閙 於家親屬無愛戀
於三界中常怖畏 遊行世間無染著
隨喜離彼戲論者 厭惡一切受生死
無有違諍行寂靜 得此三昧則不難
隨喜能識善惡者 常離一切諍論事
趣詣空閑林樹下 求聖解脫真佛子
隨喜常在空閑者 不自稱譽輕毀他
隨喜愛樂功德者 住於佛法不放逸
所有助道諸功德 是不放逸為根本
若有菩薩離放逸 得此三昧則不難
得值佛法為一藏 又得出家第二藏
淨信不濁第三藏 得此三昧第四藏
聞於大空佛境界 聞而不謗為勝藏
若得辯才為得藏 得此三昧亦勝藏
我已說彼諸善法 謂戒聞捨及忍辱
是不放逸為根本 佛說名為最勝藏
若有菩薩不放逸 即便具足諸辯才
於佛智慧無疑惑 得此三昧則不難
童子以是義故。汝應住於不放逸行。是諸菩薩所應修學。何以故。不放逸者尚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何況此三昧也。童子。云何菩薩住不放逸。童子。是菩薩成就善淨戒聚。童子。云何成就善淨戒聚。童子。是菩薩不捨一切智心學六波羅蜜。童子。若菩薩不捨一切智心行六波羅蜜。所有利益汝當諦聽。當為汝說。童子。菩薩信樂檀波羅蜜者。有十種利益。何等為十。一者降伏慳悋煩惱。二者修習捨心相續。三者共諸眾生同其資產。攝受堅固而至滅度。四者生豪富家。五者在所生處施心現前。六者常為四眾之所愛樂。七者處於四眾不怯不畏。八者勝名流布遍於諸方。九者手足柔軟足掌安平。十者乃至道樹不離善知識。謂佛菩薩聲聞弟子。童子。是為菩薩信樂布施十種利益。爾時世尊。即說偈言。
降伏於慳悋 增長布施心
攝受施堅固 生在豪富家
於其所生處 而能起捨心
為在家出家 諸眾生愛樂
若入大眾中 無畏不怯弱
勝名聲遠布 遍城邑聚落
手足恒柔軟 成就具足相
值遇善知識 聲聞佛菩薩
常懷惠施心 未曾有悋惜
為億眾生愛 是為捨慳利
生在豪富族 心常樂布施
攝受捨堅固 是為樂施利
處在大眾數 勝名遍諸方
手足柔軟好 是樂施之利
遭遇善知識 謂佛菩薩等
見已競來供 是樂施之利
童子。菩薩淨戒有十種利益。何等為十。一者滿足一切智。二者如佛所學而學。三者智者不毀。四者不退誓願。五者安住於行。六者棄捨生死。七者慕樂涅槃。八者得無纏心。九者得勝三昧。十者不乏信財。童子。是為十種淨戒利益。爾時世尊。即說偈言。
滿足一切智 如佛而修學
智慧者不毀 常無有怖畏
誓願不退轉 能安住勝行
逃避生死處 欣慕趣涅槃
安住無纏障 速得勝三昧
住於淨戒聚 遠離諸貧窮
其智恒清淨 修習佛所學
不為聖者毀 以戒清淨故
智者誓不退 勇健善住行
見世種種過 避之趣滅道
彼心無障礙 以住淨戒力
速得離惱定 是為淨戒利
童子。菩薩摩訶薩住於慈忍有十種利益。何等為十。一者火不能燒。二者刀不能割。三者毒不能中。四者水不能漂。五者為非人護。六者得身相莊嚴。七者閉諸惡道。八者隨其所樂生於梵天。九者晝夜常安。十者其身不離喜樂。童子。是為菩薩成就十種慈忍利益。爾時世尊。即說偈言。
是人火不燒 刀杖莫能傷
毒藥所不中 暴水無能漂
常為非人護 具三十二相
關閉諸惡道 皆是慈忍利
帝釋及梵天 欲得則不難
恒住安樂處 喜悅不思議
刀杖火不害 水毒亦不傷
天龍夜叉護 住忍獲此益
身相三十二 不畏墮惡道
死則生梵天 是住慈忍利
晝夜常安隱 喜悅充遍身
於眾清淨身 無有諸過障
童子。菩薩精進有十種利益。何等為十。一者他不折伏。二者得佛所攝。三者為非人所護。四者聞法不忘。五者未聞能聞。六者增長辯才。七者得三昧性。八者少病少惱。九者隨所得食食已能消。十者如優鉢羅花不同於杵。童子。是為十種精進利益。爾時世尊。即說偈言。
成就難折伏 其心無悔熱
為非人所護 常覩見諸佛
增長勝辯才 到於無盡智
獲得三昧性 無復諸病惱
所食諸飲食 入腹能消化
如優鉢在水 漸漸而增長
如是所聞法 聞已能增長
晝夜恒思念 終無有空過
如來勇猛勤 積劫被進鎧
降魔及軍眾 證道除憂怖
菩薩救諸趣 不顧戀身命
精進起法藏 我已顯彼德
精進難可伏 諸佛所攝受
若能獲是利 不久速證道
所聞不忘失 未聞者得聞
增長辯才力 是名精進利
速逮此三昧 無有諸病惱
隨其所噉食 消化得安樂
晝夜增白法 常勤不懈退
不久得菩提 堅心精進故
童子。菩薩摩訶薩與禪相應有十種利益。何等為十。一者安住儀式。二者行慈境界。三者無諸惱熱。四者守護諸根。五者得無食喜樂。六者遠離愛欲。七者修禪不空。八者解脫魔羂。九者安住佛境。十者解脫成熟。童子。是為菩薩禪定相應十種利益。爾時世尊。念說偈言。
彼不住非法 安住於儀式
遊行方便境 遠離非境界
其心無惱熱 善調伏諸根
受勝禪定樂 宴坐離諸緣
遠離渴愛欲 飡食禪定味
解脫魔境界 安止佛行處
樂獨林樹間 是為勝方便
修真實解脫 滅除諸苦惱
安心清淨法 遠離非儀式
住境遠非境 合禪獲是利
心不生熱惱 證無食聖樂
身心恒清涼 是禪相應利
處空根寂靜 其心離雜亂
獲得過人喜 方便離欲故
心不雜欲染 常遠魔境界
安止佛行處 彼解脫成熟
童子。菩薩摩訶薩行般若波羅蜜有十種利益。何等為十。一者一切悉捨不取施想。二者持戒不缺而不依戒。三者住於忍力而不住眾生想。四者行於精進而離身心。五者修禪而無所住。六者魔王波旬不能擾亂。七者於他言論其心不動。八者能達生死海底。九者於諸眾生起增上悲。十者不樂聲聞辟支佛道。童子。是為菩薩行般若波羅蜜成就如是十種利益。爾時世尊。即說偈言。
勇健一切捨 而不取施想
護持戒不缺 亦無有所依
智慧修忍辱 而不見眾生
勇猛勤精進 遠離於身心
修習勝禪定 不依於三界
諸魔靡能制 信慧之功能
於彼諸外道 其心不傾動
到於生死底 信慧之功能
於諸眾生所 而得大悲心
聲聞緣覺地 曾不生愛樂
於捨不存取 持戒亦無依
忍辱離生想 是信慧功能
精進而遠離 修禪無所依
不為魔所制 是信慧功能
他言論不動 達到生死底
於生起上悲 是信慧功能
聲聞緣覺道 不起愛樂心
為學佛功德 是信慧功能
童子。菩薩多聞有十種利益。何等為十。一者知煩惱資助。二者知清淨助。三者遠離疑惑。四者作正直見。五者遠離非道。六者安住正路。七者開甘露門。八者近佛菩提。九者與一切眾生而作光明。十者不畏惡道。童子。是為十種多聞利益。爾時世尊。即說偈言。
童子是十利 顯示於多聞
是諸佛世尊 如實而了知
煩惱及清淨 二助皆實知
能棄捨煩惱 安住清淨中
智慧除疑惑 正直他見心
常遠離惡道 止住正真路
開闡甘露門 近於佛菩提
為眾作光明 而不畏惡道
知諸煩惱資 又達清淨助
勇健離煩惑 栖薄清淨法
除眾種種疑 能正他人見
棄捨險惡道 多聞住善徑
能開甘露門 堅固近菩提
於眾如光明 終不畏惡道
童子。菩薩摩訶薩行於法施有十種利益。何等為十。一者棄捨惡事。二者能作善事。三者住善人法。四者淨佛國土。五者趣詣道場。六者捨所愛事。七者降伏煩惱。八者於諸眾生施福德分。九者於諸眾生修習慈心。十者見法得於喜樂。童子。是為菩薩行於法施十種利益。爾時世尊。即說偈言。
行於最勝施 於法無悋惜
彼有十種利 導師已顯說
棄捨世惡事 常能行善業
安住善人法 修行布施心
能淨諸佛土 如佛之所說
趣詣道場所 是為法施果
捨離一切事 修學於法王
降伏諸煩惱 彼得道不難
慈心施眾生 一切福德分
不起嫉妬結 獲勝過人樂
智者離惡作 勇猛為善事
住善丈夫法 法施者所得
彼淨佛國土 起助道善法
趣近於道場 是為法施利
於事無慳嫉 能了事自相
解脫諸取著 愛事無障礙
智者發是心 令眾有福分
得慈無嫉妬 善法中得樂
童子。菩薩摩訶薩。安住於空得十種利。何等為十。一者住佛所住。二者修禪無依。三者不樂一切受生。四者於戒不取。五者不謗賢聖。六者於一切眾生住不違諍。七者不得眾生事。八者住於遠離一切惡事。九者不謗諸佛。十者攝取一切白淨之法。童子。是為菩薩摩訶薩安住於空十種利益。爾時世尊。即說偈言。
天人尊所住 謂世親導師
勇猛能安住 謂無壽命等
得彼禪定樂 世間無所依
心不悕受生 以知法性故
於戒若不取 成就無漏戒
不生惡道中 常安住聖種
住於無鬪諍 世間最柔軟
了知一切事 稱如實體性
乃至捨身命 不誹謗如來
於空法決定 身證無所畏
一切世間親 佛道不思議
能持於佛道 空法無有疑
人尊之所住 非諸外道地
不依禪定樂 無眾生壽命
彼曾無所止 不依於禪樂
知無壽命法 恒有無願心
善知法自性 不依諸煩惱
信樂佛勝人 曾無取著心
彼常無鬪諍 觀事修離行
安住正覺道 能持如來法
童子。菩薩摩訶薩。住於宴坐有十種利益。何等為十。一者其心不濁。二者住不放逸。三者諸佛愛念。四者信正覺行。五者於佛智不疑。六者知恩。七者不謗正法。八者善能防禁。九者到調伏地。十者證四無礙。童子。是為菩薩摩訶薩住於宴坐十種利益。爾時世尊。即說偈言。
其心無濁亂 遠離諸放逸
住不放逸行 宴坐之境界
為世燈明念 增長彼信樂
佛智不思議 方便無疑惑
能知諸佛恩 不誹謗正法
安住善律儀 到於調伏地
得無礙辯才 樂獨處林中
捨恭敬利養 宴坐之境界
彼心不濁亂 曾無有放逸
智者常謹慎 是為寂靜利
無畏常愛念 信於佛所行
於佛智不疑 是為寂靜利
恒念如來恩 不誹謗正法
住律儀方便 是為寂靜利
彼到調伏地 速證無礙辯
演說百千經 恒常不滯住
速攝佛菩提 護持諸佛法
降伏諸異論 廣作佛菩提
菩薩於此終 往生安樂國
彌陀為說法 逮得無生忍
童子。菩薩摩訶薩。愛樂空閑有十種利。何等為十。一者省世事務。二者遠離眾閙。三者無有違諍。四者住無惱處。五者不增有漏。六者不起鬪訟。七者安住靜默。八者隨順相續解脫。九者速證解脫。十者施功而得三昧。童子。是為菩薩愛樂空閑十種利益。爾時世尊。即說偈言。
成就少事務 遠離眾憒閙
彼成無違諍 獨靜空閑利
其心無瞋惱 不增長有漏
常和無諍訟 是住空閑利
安心住寂滅 常樂遠離行
隨順無累智 速證解脫道
處林習禪定 棄捨眾閙過
不復起違諍 樂閑獲是利
常厭離有為 世間無欣慕
諸漏不增長 住林有是利
不起鬪諍過 心常樂寂靜
善禁身口意 住空有是利
隨順於解脫 速到無障累
常住樂恬靜 是住空閑利
童子。菩薩摩訶薩。樂於頭陀常行乞食有十種利。何等為十。一者摧我慢幢。二者不求親愛。三者不為名聞。四者住在聖種。五者不諂不誑不現異相又不激切。六者不自高舉。七者不毀他人。八者斷除愛恚。九者若入人家不為飲食而行法施。十者住頭陀行有所說法為人信受。童子。是名菩薩摩訶薩樂於頭陀行於乞食十種利益。爾時世尊。即說偈言。
彼人無我慢 不求託親友
利衰心平等 以住頭陀故
不壞於聖種 無諂亦無誑
自身不高舉 亦不輕毀他
棄捨愛恚心 說法無所悕
若說人信受 是為乞食利
不求親名利 安住聖種中
柔直不諂慢 是樂頭陀利
不自譽毀他 得譽不欣喜
聞毀無恚惱 是樂頭陀利
法施不為食 不求恭敬故
所言人信受 是樂頭陀利
童子。菩薩摩訶薩。住如是等功德利益。在於空閑得見佛藏。得於法藏。得彼智藏。得過去未來現在智慧之藏。童子。云何得於佛藏。童子。菩薩摩訶薩。樂遠離行。住於空閑獲五神通。何等為五。一者天眼。二者天耳。三者能知他心。四者善知宿命。五者神通境界。是菩薩以天眼界清淨過人。見於東方無量無數諸佛世尊。如是南西北方亦復如是。四維上下亦見無量無數諸佛。常得覩矚未曾捨離。童子。是為菩薩得見佛藏。童子。云何菩薩摩訶薩得於法藏。童子。是佛如來有所說法。彼菩薩以天耳界清淨過人悉皆得聞。是菩薩常得聞法而不遠離。童子。是為菩薩得於法藏。童子。云何菩薩得於智藏。童子。以是智慧能持諸法。於一切眾生大悲為首。以不癡心而為說法知彼法義。童子。是為菩薩摩訶薩得於智藏。童子。云何菩薩摩訶薩得過去未來現在智藏。童子。是菩薩如實知一切眾生心行。惟自心行次第所起。觀自心法以無亂想。修習方便如自心行。類他亦爾。隨所見色聞聲有愛無愛心皆如實知。童子。是名菩薩得過去未來現在智藏。童子。我今略說。住如是德菩薩摩訶薩得一切佛法。非諸聲聞辟支佛地。何況一切外道異論。爾時世尊。而說偈言。
我念過去無量劫 有佛如來大名稱
號曰威德眾王佛 為諸人天所供養
比丘十億具神通 達到辯才自在岸
住頭陀行心調伏 彼佛具足爾所眾
有城七億六千萬 其城廣長二千里
彼時世界閻浮提 最勝七寶之所成
其城殊妙甚奇麗 百園勝家而莊嚴
其園苑林如密雲 常有種種諸花果
所生異種諸林樹 菴羅閻浮芭蕉等
迦尼瞻波畢落叉 尼拘畢鉢眾鳥集
頻伽拘翅孔雀等 鵞王舍利甚歡樂
種種異類眾鳥音 臻湊遊戲百園裏
如提頭賴勝鵡王 那羅拘蜂鶴鳥聲
其身種種毛羽色 處在蓮花出妙音
所有卵生諸異類 出和雅音生人樂
遊行園苑自娛樂 歡樂遞相命呼聲
目多婆師輸迦花 波利耶多拘羅婆
娑呵迦樹如雲布 鉢頭芬陀拘牟頭
水中種種眾異花 莊嚴其池甚端妙
諸雜香花共嚴飾 時彼園林殊可樂
時閻浮提有一王 號堅固德為人主
彼王具足五百子 調柔端正學伎能
其國豐熟甚安隱 無有諸過常勝樂
地皆布散諸香花 與彼天宮無差別
牟尼法王於彼時 宣暢如是寂滅定
說諸有道猶如夢 無有初生及終沒
眾生壽人不可得 一切諸法悉虛妄
譬如虛空電幻化 又如野馬水中月
無有此世生滅法 亦無趣向他世者
曾所作業不失壞 三者黑白報不亡
無有斷常諸行等 不集於業不住有
非自作業還自受 亦非自作他人受
無有去者亦無來 眾生非有亦非無
無見取等惡見聚 亦無眾生及淨行
無生寂滅無相句 如來功德佛境界
是陀羅尼十力才 是佛如來勝行處
純白淨法功德聚 智德總持力最勝
神足變現勢無邊 六通辯才由斯起
於其自性曾無減 無行之行非法行
是法界中無所去 是行非行真法行
非音聲性入自性 於趣自性無所住
無住無依自性行 遠塵寂滅佛境界
定行勝定最勝定 非行自性有所住
於有自性常隨順 微細難見不動句
彼常安住而不動 住無所住住法性
不可得說住自性 是行不動住於法
以音聲說非聲道 音聲體道是法道
無別聲聚有所在 如是性行是法行
所說行音非生行 其法體性真義行
以音聲說眾生行 音聲眾生行俱無
於中文字無所入 智慧廣大義亦然
是道佛讚而修行 光明法理微細行
廣離塵垢智慧藏 若有能住無等等
常霔勝妙法施雨 謂第一空真義道
遠塵清淨第一句 寂滅勝寂離垢染
無分別取及戲論 是佛所說寂滅句
非初非中非後住 非有非無非方所
已知如是自性行 是無等法佛所說
堅固德王爾時聞 兩足世尊說是定
與八十億那由眾 歡喜信敬詣佛所
時王頂禮人中雄 以大信心恭敬佛
受教退住在一面 瞻仰敬心合指掌
佛知彼王淳淨行 根識自在到彼岸
世尊應其心樂欲 為說如是勝三昧
是王聞說第一義 廣發歡善聖信樂
棄捨一切四天下 離五欲樂而出家
彼王因是出家已 於佛決定深愛樂
時閻浮提一切人 咸皆捨欲而出家
比丘及尼樂習定 如來徒眾廣無量
粳糧自然從地出 諸天悉來而給侍
袈裟法服從樹生 無垢清淨甚可愛
割截縫治依量法 彼佛功德威力故
童子汝當觀彼王 捨家出家棄天下
觀彼三界如機關 為求廣大菩提樂
當於來世法末時 不能捨彼貧賤家
杻械枷鎖困苦者 於此勝法不生信
雖被枷繫杖策罰 罵詈毀辱百千種
王力多迫悉能忍 困苦貧極不捨家
資財乏少壽短促 徒勞辛苦無福報
愚癡不學諸伎能 是人常居凡俗地
迫愶無義頑暴惡 貪惜自富奪人財
調戲笑弄毀善人 自稱已發菩提心
愛他人妻奪資產 慳嫉狡猾多縱逸
離悲愍心趣惡道 亦自稱言我作佛
見他苦惱生欣悅 破戒暴虐懷惡心
不念恩報破壞他 大德為我說法行
聞他說彼菩提行 反於其人生瞋恚
若見法師少過失 增長加說百千種
童子汝今聞我說 於此人輩勿親近
若欲求證菩提道 乃至夢中莫往返
頭陀行中無量德 於無邊劫而演說
於如是德不安住 終不能得勝菩提
其心清淨恒善語 戒淨心柔言美妙
諸尊長所常淨心 不久便得是三昧
不從我慢生穢惡 其心清淨恒成就
棄捨憍恣及瞋怒 能得如是勝三昧
常念諸佛功德聚 皮膚金色無量德
佛身諸相自莊嚴 如秋夜靜眾星列
勝蓋幢幡及帳幕 塗香末香并花鬘
眾勝供養無等像 不久能得此三昧
栴檀沈水及末香 勝蘇油燈無量種
持供恒沙佛塔廟 不久便得是三昧
琵琶箜篌鼓妙音 簫笛鐃吹及鑽歎
種種美音百千萬 供養離惡最勝尊
造作無量佛形像 眾寶善巧而彫飾
姝妙端正最勝上 不久便得是三昧
常處林藪樂寂靜 棄捨聚落離著心
樂獨無二猶如劍 不久便得是三昧
我作法王汝為子 隨順學我三昧行
我昔得彼大名稱 其名號曰堅固王
我本供養無量佛 恒願護持清淨戒
於十力所起恭敬 為求如是勝定故
我於本昔棄妻子 捨頭手足及眼耳
未曾起彼下劣心 為求勝寂三昧故
象馬車步無量種 珍寶宅舍一切施
其心初無有悔恨 為求如是勝定故
奴婢財穀過百數 種種衣服及飲食
充滿一切來求者 為求如是勝定故
摩尼真珠勝金銀 琉璃金剛錢貝玉
所有一切悉能捨 為求如是勝定故
我捨珍寶嚴身具 瓔珞臂印師子絛
天冠寶網過百種 為求如是勝定故
微妙上勝多百億 我時歡喜而施與
劫貝鉢咄獨拘羅 為求如是勝三昧
昔見貧窮及繫閉 名役力求不獲苦
我於彼所能廣施 為求如是勝三昧
象馬牛羊白屋宇 園苑車乘寶莊嚴
我施百千貧乞者 為求如是勝三昧
億那由他林園苑 眾寶莊嚴而施與
施時歡喜起悲心 為求如是勝定故
王都城邑及聚落 種種土地悉皆捨
施已能生增上喜 為求如是勝藏故
一一寶聚如須彌 嚴身上服亦如是
我悉施與貧乞者 為求如是勝定故
富足無量諸貧窮 歸趣我者為救護
苦惱眾生令得樂 為求如是勝定故
昔於大地我最富 見諸世間極苦惱
棄捨王位諸所有 悲心盡願與彼樂
童子我昔為希事 無量劫中所為難
言說所陳無能盡 億劫我說尚難窮
我若所說眾迷惑 於佛所行無能信
備經無量諸苦事 為求如是三昧故
我今勸進汝童子 汝於我言生重信
善逝終無不實說 大悲實語佛最勝
其餘苦事百千種 我昔具受乾竭身
云何能得是三昧 若得脫人百千苦
於剎那中證此定 便獲真實智慧道
我時見佛那由他 過於十方恒沙數
獲致如意勝神足 能往百千諸佛剎
詣彼請問最勝尊 論難莊嚴百千種
時佛為我所宣說 酬答如向所問難
我悉能具領納受 乃至不忘一字句
既得聞是真實法 廣設無量百種難
敷演遠塵寂靜句 安無量眾智慧道
我住如是勝三昧 於無量劫學此法
昔日無量諸眾生 亦置無上最勝道
若人本來不見佛 於此勝法未曾聞
彼終不能生信樂 第一義空真實定
其有智人能解了 得於甚深真實德
聞第一義不驚怖 聞已生上歡喜心
彼彼能持我菩提 即是如來真佛子
希有猶如優曇花 我為多劫修苦行
彼人不畏墮惡道 常得遠離於八難
當見無量那由佛 亦能信是勝三昧
如彼彌勒獨無侶 於眾生所得淨智
是三昧經在彼手 我為授記如彌勒
是人成就念智慧 聞持究竟道增上
辯才樂寂無憂惱 是定在彼人手故
是人常得天供養 又為眾人所禮敬
恒為鬼神所護衛 以持如是三昧故
不為火毒之所傷 一切刀杖莫能害
入大水中不漂溺 斯由持是三昧故
是人恒住山林中 為諸天等所給侍
夜叉無量來供養 受持如是三昧故
智慧廣大如巨海 說佛功德無障礙
演暢諸佛真實德 以持如是勝定故
是人所聞無窮盡 猶如虛空無有邊
執智慧炬除闇冥 是人持是三昧故
柔軟美妙應義語 處眾演說智者愛
說如泉河澍無竭 以持如是三昧故
猶如醫王施良藥 又與眾生作歸舍
能為世間作光明 以持如是三昧故
是人不為愛欲心 樂於寂滅得禪樂
說於寂靜美妙言 以持如是三昧故
是人離相意不染 於一切相悉簡擇
心常寂靜而經行 以持如是三昧故
彼得無垢離垢眼 能見無量諸如來
得丈夫眼廣無邊 由持如是三昧故
孔雀美音應寂靜 迦陵頻伽悅意聲
合和諸樂出妙響 由持如是三昧故
成就雷霆聲遠震 眾鵝鍾鼓美妙音
美合百種勝伎樂 以持如是三昧故
無量無數僧祇劫 成就如是和雅音
所說語言如甘露 斯由持是勝三昧
餚饌飲食不貪嗜 於衣鉢中不生著
少欲知足善調柔 由持如是三昧故
能於自身不高舉 於他人所不輕毀
心常柔軟樂禪定 由持如是三昧故
常自觀察己所行 不見他人所闕失
與眾和顏無違諍 由持如是三昧故
悲心恩潤清淨慧 離邪正直無諂曲
意恒柔軟樂解脫 由持如是三昧故
心常樂行布施行 慳悋之結不能染
不為境界所攝錄 以持如是三昧故
端正殊特人喜樂 其身皮膚真金色
三十二相以莊嚴 以持如是三昧故
色相功德悉端妙 多人愛敬恒守護
男女大小觀無厭 以持如是三昧故
諸天龍神夜叉眾 於是人所悉歡喜
往詣家家皆讚歎 以持如是三昧故
梵王帝釋自在天 并餘一切來供養
其心都無起我慢 以持如是三昧故
彼離一切諸嶮徑 無有障難惡道畏
解脫一切恐怖事 由持如是三昧故
能聞佛說微妙法 無復一切諸疑惑
隨順趣入甚深法 以持如是三昧故
若聞賢聖微細法 悉能解了得究竟
由於過去因緣力 以持如是三昧故
如來說於如是言 善得利養心不舉
以是因緣得總持 斯由得是三昧故
是人臨欲命終時 悲慧雄猛彌陀佛
是佛為現住其前 以持如是三昧故
得見十力稱所求 及諸聲聞住其前
決定生彼安樂國 以持如是三昧故
假令一切眾生類 一時成佛盡有邊
其中一人咸供養 復過恒河沙數劫
若於後世末代時 得聞是定無諂人
能於是定起隨喜 過前功德非分數
童子當知寂滅道 是第一義空三昧
若書讀誦受持者 是人名為持法藏
童子。以是義故菩薩摩訶薩。若欲知一切眾生言音。及知一切眾生諸根差別。前後不同而應說法。童子。彼人於此三昧。應當受持讀誦廣為人說。又為攝一切眾生故。應當修習方便相應。爾時世尊。即說偈言。
若人曾見無量佛 亦曾諮問是三昧
是勝智人持此定 住第一善而不動
得於人天上妙樂 常得他人勝供養
又得禪定涅槃樂 是不放逸持定故
聞他讚已不生欣 若被罵辱亦無恚
八法不動猶如山 樂求解脫持定故
口初不說無義語 離瞋傲慢及諍論
忍辱調伏心歡喜 由不放逸持定故
其言柔軟諦審實 舒顏和悅先慰問
見諸眾生常含笑 以持勝淨三昧故
心常調伏不惱他 善攝五根持戒淨
住實少言利可愛 以持淨勝三昧故
常捨廣施無悋心 飢渴眾生令飽滿
自食不欣施他喜 善業人持直定故
為多百千諸天愛 夜叉修羅龍恭敬
獨處林中恒守護 勇猛持是勝定故
樂在寂靜離音聲 龍阿修羅恒親覲
一切無能怖畏者 以不放逸持定故
其聲猶如梵天音 又如眾鵝可樂聲
亦如五百美妙音 名聞遍彰諸世間
大地所有諸微塵 功德過於彼塵數
利益眾生功德藏 以修如是寂定故
童子。菩薩摩訶薩心生樂欲。我於一切法自性云何得知。童子。菩薩摩訶薩於此三昧。應當受持讀誦為他廣說修習方便相應。為攝一切眾生故。爾時世尊。即說偈言。
智者無恚愛 又不起愚癡
煩惱悉微薄 知勝寂法故
佛戒不缺犯 女色無縱逸
堅心求是定 知法離塵垢
智慧及神足 覲佛詣多剎
總持到彼岸 以知寂定故
速成兩足尊 為寂治煩惱
善拔惡毒箭 說無垢寂句
若人為良醫 善知病起由
學此智決定 解脫眾生害
學理得自在 無著堪供養
安眾無悕望 解知淨法故
人師子忍辱 打罵無瞋恚
屠割亦不惱 能知陰空故
忍力如須彌 都無計忍想
乃至佛不存 知有常空故
三界無量想 三世悉了知
能顯理無量 無畏學法故
於事不取想 愛憎悉不取
知法常空寂 得勝寂滅故
若說此勝定 不久見菩提
聖境善了達 施是獲多報
說億修多羅 所演無滯礙
辯才不斷絕 知法廣大故
若人不思劫 定慧猶如雲
說法無窮盡 知此寂定故
辯才不思議 求道必能得
說無邊億經 知法相名遍
佛說無上法 聞持令充滿
於中無疑惑 知法悉非有
愛語常行施 善捨拯貧樂
資生恣充足 悲愍世間故
當作閻浮王 愍眾無瞋怒
眾人起慈敬 以知空法故
端正妻男女 王位身皆捨
決定無悋悔 以知空寂故
若人割支節 夢寤都無瞋
曾供無量佛 以持空法故
供養牟尼日 三世無疲倦
大信心不動 是知空法故
善持佛法藏 住勝陀羅尼
不久得成佛 以持勝經故
世世不聾盲 曠劫具諸根
八難常遠離 係心說此經
為福離惡道 端正相莊嚴
心淨住神通 以斯佛現前
種種應化身 諸剎度眾生
若得見彼者 菩提意決定
智念無憂者 精進勢力起
勝法中究竟 末世持經故
身出千億光 其光蔽日月
若修習空定 不久人中勝
我求寂境界 千億僧祇劫
不捨勤精進 為然燈授記
智應行是經 說勝諸佛法
外道愚癡失 命終地獄煮
受苦最尤劇 那由劫乃盡
多劫畢罪已 得為甘露因
末代可怖時 近於無上道
護持我法藏 記彼持是經
月燈三昧經卷第六
大正藏第 15 冊 No. 0639 月燈三昧經
月燈三昧經卷第七
高齊天竺三藏那連提耶舍譯
童子。若菩薩摩訶薩。應常樂修神通本業。云何菩薩摩訶薩大神通本業。謂攝一切善法。不取戒聚不著定聚。於智慧聚亦不戲論。於解脫解脫知見之聚亦不取著。童子。是為菩薩摩訶薩大神通本業。若成就神通本業得大神通者。菩薩摩訶薩於一切變現自在。便能為一切眾生說法為攝大乘故。是菩薩於此大神通本業應常修學。爾時世尊。而說偈言。
神通本勝業 顯示無果報
悕果修諸行 取我想不除
所言神通者 佛智不思議
若住取著者 彼人無智慧
不思議諸法 音聲而顯示
若執於音聲 不達方便說
不曉方便教 靡知方便說
非法說為法 於法寧覺了
三千世界中 我時說諸經
義一種種味 彼悉不可說
所有十方佛 顯說無量法
諦思一句義 便則一切解
一切法無我 若人學此義
彼時習一句 悟佛法不難
諸法是佛法 若人學此法
如法而解了 便順於空法
諸語是佛語 一切聲事無
遍於十方求 佛語不可得
佛語最第一 佛語無過上
微細事悉無 是為語最上
彼法最無上 顯現不斷絕
無得微塵許 諸佛之所說
諸法不可得 無有法可證
如是知於法 能解佛菩提
彼若悟此法 便轉於法輪
轉於法輪時 則暢勝甘露
菩薩能解了 無上佛菩提
得為無等尊 令他悟佛智
無修及無願 無相謂與空
如斯四種門 佛說為解脫
眼耳及鼻舌 身意諸根等
此皆體性空 憍陳最初見
若能於此法 如實知體性
諍論彼便無 了達法相故
謂勇猛境界 菩薩救護者
悉無有疑惑 了法體空故
能達諸法性 故得名為佛
以難量法界 覺悟應度者
得諸佛之業 皆由戒身造
佛言及戒聲 皆同平等相
已說諸音聲 謂下中上音
平等悉一相 佛能示法教
佛法無所住 亦不在諸方
不生亦不滅 是故名無漏
非新亦非故 非散亦非合
非青亦非黃 非白亦非黑
難說不可取 藉言乃昭暢
此非音聲地 諸佛巧智通
彼是無漏法 是說無所依
不在十方所 是法佛所說
於佛滅度後 思念佛身相
即便覩佛身 以佛神力故
竟無有眾生 證於寂滅者
說於此法時 無量眾滅度
譬如彼日月 影現於百川
皆覩其像貌 諸法相如是
若知諸法性 猶若諸影像
終不以色身 得覩於真佛
諸法無形相 求狀不可得
如是無形法 即是佛法身
若人見法身 是名見導師
法身即正覺 如是名見佛
不得而示得 不得而說得
若欲求沙門 應當知此道
我已說真行 知眾生樂欲
若入祕密教 彼便無執著
若謂所證得 彼便無所克
此不得道果 故名非沙門
斯法甚深奧 未達作此說
彼教甚淵玄 難可以宣示
五眾事皆無 悉從虛妄起
無有能起者 及與五眾法
五眾之性相 即一切法相
佛說如是相 其相不可得
如虛空無物 諸法亦如是
前後及現在 三際如實觀
言說如虛空 空中無取故
如是法體性 無取如虛空
演說如是法 曾無有所說
於法無所見 是乃不思議
此法無自性 法體不可得
會佛菩提者 定滅之境界
若能如是知 於法便無著
若能不著法 彼人了法想
菩薩一切時 棄捨一切想
若人棄想者 佛法則無著
其際無可取 是名為實際
於際了達者 億劫能不著
本際妄分別 愚癡輪生死
十方遍推求 本際不可得
一切法空故 菩薩無所著
興行為菩提 其行不可得
如鳥飛虛空 足跡不可得
正覺性如是 菩薩能解了
如人善學幻 幻作種種物
示現諸色像 而實不可得
若取於得失 彼便無所得
其智猶如幻 非即同其幻
於是空法處 愚者妄分別
行於分別中 彼人趣惡道
眾生生老遷 流轉無窮已
沈沒生死中 苦惱無有量
世間生苦惱 由愚妄分別
未斷彼分別 漂流久生死
初樂及相應 習著欲果報
執取未能捨 住業煩惱故
眾生業不盡 瀑流欲所漂
數數而受生 數數還死滅
無智為魔嬈 造作諸惡業
處處而受生 便感諸死報
凡夫愚闇冥 而獲於生死
貧窮加楚切 復向不善趣
以刀鞭杖等 遞互相加害
造作此惡事 增長諸苦惱
我子及我財 凡夫妄分別
如是妄分別 復增諸有漏
彼增諸生死 是則為凡夫
流轉諸異趣 故名為凡夫
彼棄於佛法 增長諸惡法
則不得解脫 繫屬魔網故
愚因愛欲故 隨事穢女色
還趣於穢處 墮於諸惡道
欲染佛不歎 及近於女色
此怖畏諸羂 女羂最可畏
菩薩恒遠離 猶如惡毒蛇
常不親女色 知非是佛道
修學菩提道 如佛本所習
修學佛道已 速成無上道
彼得最無上 為世諸廟塔
智慧無過者 成於天中天
令他住八戒 戒身無垢染
無量諸億眾 勸教修菩提
與眾作利益 一切悉起悲
彼健智慧者 而擊於法鼓
震動魔王宮 及與魔眷屬
無量諸億魔 勸令修菩提
降伏諸異論 勝出諸外道
震動於大地 大海及眾山
變現為多身 種種諸雜類
大智能顯示 百千諸神變
震動無量剎 猶如恒河沙
降伏彼魔輩 便悟無上道
復化作妙樹 種種寶嚴飾
花果奇茂盛 芬芬甚可愛
或化為臺榭 樓觀及宮閤
勇健為變化 花池甚精明
滿八功德水 清冷無穢濁
若有眾生飲 滅除三種渴
若有飲此水 悉得於不退
能得無上智 堪為世導師
無上寂滅道 行者應當知
不達此道者 所謂是外道
若人親近彼 受行於言教
墜於大惡處 阿鼻難救拔
受大極苦惱 不可具論說
唯我能知足 及大勝菩薩
甚深難可覩 非愚凡夫地
謂住取著者 於此法生疑
變作勝莊嚴 無量種可愛
一切悉得往 無上諸佛剎
一切諸佛土 皆現諸異色
菩薩大神力 一切悉能現
大力大勇猛 被於堅勝鎧
執大金剛杵 摧滅於空法
自身所放出 無數大光明
其數如恒沙 滅彼世間闇
彼不染女色 亦不隨順彼
當離於此想 女想甚可䛩(烏故反)
佛土常不空 勇猛之所住
惡魔波旬等 不能為嬈亂
住於惡見者 不得遇諸佛
忿怒之所制 安住於慳貪
彼為魔波旬 生天及解脫
與其作障礙 是故墮惡道
觀察一切想 而住遠離想
彼人能得知 諸佛無上智
能見前後際 及與於現在
演說如是義 於中無所說
假名和合言 菩薩知如是
利益於含識 無量難思議
想者測知義 顯示能取故
其相無可取 便示寂滅義
不寂者是想 寂滅者是智
若知想自性 便離於諸想
若有想可遣 是則還有想
彼行想戲論 是人不離想
若人作是心 是想誰所造
是想誰能證 誰能滅是想
起想之法者 諸佛莫能得
即於此處有 無我離取著
若其心不生 何由得起想
若心得解脫 彼則無由起
若證於解脫 心則不思議
心不思議故 成就不思議
我本作是念 安住心地已
棄捨一切心 願成不思議
白淨法果報 覩見於無為
一念能了知 一切眾生念
眾生即是心 心即是如來
諸佛不思議 顯了於此心
若人作是念 云何得捨心
思惟於無心 能離一切心
若於死滅時 心隨於想轉
是人起思心 令心不解脫
愚存於女想 則便起愛欲
若能滅除想 便能無愛欲
若思無上法 是思最大思
以思諸法故 獲得真實心
憶念無窮已 長夜恒攀緣
諸邪異憶想 思心不可極
名心盡法者 盡中本無智
智慧非盡地 以法無盡故
假名語言道 亡言而演說
此法無差異 智慧無有盡
不生亦不滅 無相無狀貌
常於億劫中 顯現無相法
觀察一切有 安住非有中
未曾見有異 亦不見無異
假名有言說 顯示非有無
然彼一切佛 有無無所見
一切有為法 顯示於非有
若能知此法 便能見非有
常無有所證 畢竟無有故
若有可證者 便名為世間
若作如是心 我於世成佛
作此存有想 終不悟菩提
菩薩無畏者 於法無所求
自然無煩惱 是名為菩提
眾人作是言 我趣於菩提
以不知此道 彼遠佛菩提
以音聲說法 一切諸行空
音聲體自性 精微不可見
示大神通者 說此修多羅
利益諸菩薩 諸佛之所明
斷彼諸對治 謂諸煩惱等
彼住大神通 善修四神足
獲得於尸羅 於空則究竟
安住於神通 神足不思議
安住無願智 修智善清潔
求智無厭足 無量不思議
神通三昧中 任運無功用
是報恒空無 一切常寂滅
是報神足力 往遊億世界
見佛世燈明 猶如恒河沙
彼人於生滅 隨心而自在
以心自在已 其身得清淨
佛諸弟子中 若修神通力
於此報通者 十六不及一
一切諸天眾 不能見彼身
惟除佛世尊 及其同得者
彼身無諸疾 亦無髮白皺
及與羸虛老 臨終無苦切
彼無有疑滯 及與諸迷惑
晝夜恒演說 百億修多羅
一切諸煩惱 悉斷於習氣
一切眾生所 常起平等心
於百千三昧 無垢得自在
修習大智慧 為他而演說
男女二根等 一切遠離想
安住非有想 能說真決定
以清淨智慧 演說如實法
稱於隨順法 定慧之境界
彼修諸定者 不為有所滯
常以真實言 說法無不益
彼善得人身 遠離一切難
能報諸佛恩 常樂此經故
彼於無量劫 棄捨於世間
若於此妙典 乃至持一偈
已曾見諸佛 數數致供養
以愛此經故 速悟佛菩提
彼即見諸佛 恒在耆闍山
悉授彼人記 當見彌勒佛
彼見彌勒佛 若於末代時
持於此經者 得上愛樂心
安住實際中 成就不思議
於不思議際 無有諸疑惑
彼人無有疑 亦無微少惑
於佛語決定 菩提不難得
末代怖畏時 難可得修行
若得聞此經 便得無盡辯
愛樂此經者 無上佛法藏
佛及諸聲聞 彼便已供養
轉讀此經人 即是持法藏
一切供養中 法供最為上
若能持此經 難思佛菩提
謂佛無上智 彼智得不難
若於先佛世 曾持此經典
乃後末代時 身還遇此經
詣於諸佛剎 彼便能震吼
作大師子吼 佛吼不思議
於彼億佛所 釋師子所作
能以無量辯 演說無所畏
甘蔗功德種 而授彼人記
及於後末代 能護佛菩提
妙色皆具足 相好自莊嚴
神力速能往 悉見無量佛
神力化作花 端妙甚芬馥
常以銀水精 及諸琉璃等
一切諸寶貨 彼悉掌中出
為求菩提故 供養一切佛
無量諸供養 音樂及歌讚
自身毛孔出 猶如恒河沙
億類眾生等 若得聞是音
便得不退轉 無上佛智慧
為佛所讚歎 普聞其名號
諸方傳其名 自亦得聞見
若聞其名者 得滅一切想
既滅其想已 得見無量佛
如是之智慧 行於菩提行
為利諸眾生 故求菩提德
彼行智慧者 得於如是利
復得餘利益 能持此經故
若有諸婦女 聞持此經故
即轉於女身 能說甘露法
彼更不復受 如是女人身
具足諸妙色 成就相莊嚴
若於此勝經 顯示其功德
悉獲是妙果 速證於菩提
常於一切生 成就無所畏
若人於此經 菩薩之境界
無盡勝三昧 一切菩薩母
速證菩提者 應當持此經
彼得親近佛 亦近佛菩提
不久於此經 獲勝妙寂滅
此地勇健者 菩薩所安住
見世燈明照 猶如恒河沙
能作大力轉輪王 見佛十力寂定心
無量百偈而讚歎 得離垢地勝三昧
彼設無等供養佛 有大名號人中上
棄捨王位如涕唾 而修最上勝梵行
於勝佛法而出家 得此寂滅離垢定
得於勝善美妙語 演說不斷多億經
空無相願微細法 寂勝離垢無諸漏
自性空寂語言斷 出定能為多人說
甚深智慧常無量 廣大智慧無邊義
得此甚深三昧已 能為世間作照明
常修梵行恒皎潔 無諸腥臊及鄙穢
無量眾生令安住 使得寂定離諸垢
常得聰利捷速辯 多聞如海無量慧
語言善妙達諸法 持此寂定勝經故
了知諸業及工巧 曉於因論及醫方
到彼一切勇健岸 持此離垢寂定故
於諸偈論及戲笑 善於歌舞皆究竟
常為世間作師法 持此離垢寂定故
常有上妙諸眷屬 恒得一切上供養
能修勝妙菩提行 持此離垢寂定故
憂惱毒箭逼切心 彼智慧者無此患
恒無病疾常安隱 持此離垢寂定故
世間所有諸病患 一切身患及心患
彼人常無如此患 持此離垢寂定故
所有身痛及心痛 若有牙痛及頭痛
智者常無是痛惱 持此離垢寂定故
心有無量餘痛惱 從其意起燒其身
彼無一切起煩惱 持此離垢寂定故
猶如虛空無所染 自性無垢常清淨
彼人心淨亦如是 持此離垢寂定故
亦如日月之光明 其光頗執常清淨
彼心清虛亦如是 持此離垢寂定故
如人執持諸彩色 欲畫虛空不可得
彼人心淨亦如空 持此離垢寂定故
譬如風行於十方 遍遊諸方無所著
其心流注猶如風 不染世間得解脫
風行速疾不可見 不可羂網而繫縛
彼人志意深難知 持此離垢寂定故
壁上光影不可取 指水中像難可執
得於三昧在身時 無有能知彼人心
十方世界諸眾生 所有語言猶可算
得此三昧在身時 無能得知彼人心
得於如是寂滅定 其心無垢無染著
三界眾生無與等 惟除諸佛三界尊
離貪愛欲不染色 不以愚心著女人
得於如是勝定時 獲勝寂滅無所染
於彼男女無戀情 不染妻妾及眷屬
得於寂滅勝定時 善寂之行無所染
於其貨賄無所寶 不希天果不著財
其心清淨無妄想 由得此定獲勝益
不為生天修梵行 智者行檀不求報
為菩提因修梵行 得於離垢寂定故
不求王位修戒行 多人為此修梵行
為利眾生求菩提 專欲成就此定故
諸欲已棄身不惱 永不悕求婬欲事
斷除婬欲及慢高 由得如是寂定故
彼常不為瞋恚惱 瞋惱穢心永不生
常以慈心除瞋怒 由獲如是勝寂定
彼常不為愚蔽心 斯由智慧斷無明
獲得無量無閡智 由得斯定獲此利
以不淨觀除愛欲 慈心除瞋無有餘
智慧除斷無明網 獲此妙定照世間
無有睡眠及懈怠 離起煩惱及與地
永得解脫無雜穢 得斯三昧獲此利
不為慳貪之所逼 心常樂於惠施人
一切皆捨悉與樂 彼人能持三昧故
具足威勢無與等 一切常有大身力
一切世間無倫匹 菩薩由持勝定故
亦復能為轉輪王 具足七寶乘空行
彼時一切悉歸奉 是智慧者獲此報
最勝賢善豪貴家 資生眷屬悉豐備
象馬車乘及輦輿 豐饒金銀具眾寶
恒生貴族豪富家 如是展轉生勝處
於佛法僧深信樂 生於彼處眾人敬
閻浮提內不信家 悉皆能令生正信
能令建立菩提心 亦復令彼得道果
彼得無上菩提已 轉於無上妙法輪
若人知彼所說法 悉皆獲得無生忍
菩薩常樂慈愛育 悉能長養於眾生
恒為無量勝利益 開眾生眼除闇冥
若佛教導一菩薩 無量百千億眾生
彼悉於中殖善本 聞已即發菩提心
彼時剎土不空虛 智者奉持佛法故
佛子菩薩隨所住 廣利無量諸眾生
護戒無等持梵行 於無量劫淨三昧
於禪解脫常決定 如是菩薩名佛子
彼常修習勝神足 能往無量諸佛剎
於如來所聞正法 隨所聞已悉憶念
若住總持菩薩者 能說無量修多羅
又知過去諸眾生 未來現在亦復爾
曉悟含識諸生死 亦復了達於未來
無有從此向彼者 推其少分不可得
業既不至彼 求之亦難得
菩薩大名稱 及能解了之
最勝淨心者 安住於空寂
以無上大乘 運載於群品
彼不思惟念 存有眾生想
彼大名譽者 能悟無生法
彼雖有所說 不取眾生想
悟彼境界空 住於堅固智
顯說此三昧 佛法之所住
不起於思想 謂諸男女等
觀察於諸女 而坐於道場
坐於道場已 摧壞諸魔軍
於魔無所見 降伏諸魔眾
不見魔女來 而至於我所
坐於道場時 遣除一切想
以斷諸想故 一切大地動
須彌及大海 十方亦復然
於彼十方界 悉知彼眾生
菩薩神通力 震動於大地
六種震動時 以證菩提道
一切有為法 及以無為法
是法悉了達 但有說法音
無有能知者 此是諸法道
若知此道者 名為世間解
因緣故法生 因緣故法滅
因緣之體性 如實悉了達
若學一切法 空法能究竟
便知諸法道 窮盡一切法
彼所行法道 菩薩求不得
其有知此道 正覺不思議
若知一切道 便能獲究竟
遠離於惡道 能知諸法相
坐於道場已 作大師子吼
無邊億世界 言音悉充滿
復能動彼剎 世雄大名稱
善度眾生者 謂聖調御士
已證上菩提 起於菩提樹
無量諸億眾 應度者已度
然後能變化 化作無邊佛
往遊諸世界 利益於眾生
諸佛能安立 無量諸億眾
應化諸如來 為說最勝法
此為真大乘 名為如來智
能起眾生信 而作得佛因
此是真大眾 如來最妙乘
恭敬於如來 加敬於菩薩
於佛深加敬 法僧亦復然
欲證勝菩提 其心不下劣
敬奉於菩薩 尊重勇猛者
速皆登正覺 不久成如來
於千世界中 菩薩悉往詣
見於牟尼尊 菩薩無所畏
以諸勝寶末 遍散於大雄
糅以蔓陀羅 樂求菩提故
莊嚴於此界 為求佛功德
寶網以羅覆 遍至於十方
懸諸勝妙幡 建億寶幢蓋
無量種莊嚴 光飾於世界
變作勝臺閣 及以妙宮殿
廊廡盡端麗 眾寶相間錯
樓窓及宮室 皆作半月形
并雜香瓶等 皆用妙寶飾
種種諸馨物 悉出妙雲臺
於千世界中 香熏甚可樂
於彼普香雲 雨以香花雨
若有嗅之者 成佛大道師
便去於愛刺 亦復除瞋惱
碎壞於癡網 遠離諸闇冥
獲得勝神通 及於根力覺
諸禪與解脫 應受於信施
敷置億床座 布以眾妙衣
寶網羅覆上 花鬘而莊嚴
無畏諸菩薩 勇猛大士坐
具相莊嚴身 備諸隨形好
以諸妙寶床 莊嚴於此界
變作諸花池 滿八功德水
若飲彼水者 遠離一切患
速能離渴愛 得為世支提
復有餘世界 大士悉來集
讚歎佛功德 導師釋師子
若有得聞音 能成世道師
彼得不思議 此經能顯示
妙色金蓮花 億葉而稠密
最尊妙覺寶 處此蓮花臺
琉璃為莖葉 真金為花鬚
德藏摩尼間 變作眾億花
所出諸妙香 聞者皆欣樂
滅除一切病 六根悉充悅
貪愛及瞋癡 悉皆一時盡
除諸煩惱已 決定得成佛
此花出妙音 讚歎佛功德
法僧亦復然 聲滿十方界
空門與無相 及以無願法
那由眾聞已 皆得於不退
所出諸音聲 往遍億世界
無量眾聞已 發於菩提心
鴻鵠及孔雀 鸚鵡鴛鴦等
所出諸妙音 佛音最為上
以勝妙寶樹 變現於此土
端嚴最第一 珠鬘以垂布
所有莊嚴具 一切諸佛剎
於中最為勝 而現於此剎
妙衣瓔珞具 樹懸諸樂音
妙花怡悅心 一切恒垂布
是諸妙莊嚴 眾生得安樂
釋迦所住持 由聖神力故
如是要略說 釋師子功德
菩薩大名稱 於此智無疑
若能於此信 其行不思議
增長於智慧 如川赴於海
若欲量大海 無有能知數
我說菩薩法 是皆不思議
難思諸菩薩 安住如此際
演說美妙語 猶如恒河沙
無量諸劫中 菩薩常無取
若斷於取相 得近於菩提
假使法滅盡 終不毀淨戒
於行無殘缺 菩薩眾之首
良由愛欲故 令戒有漏缺
斷除於欲相 得於不逸定
常行寂滅定 不著於定味
無著無放逸 不為世所染
出過於世間 能往諸佛國
所謂安樂土 得見彌陀佛
復見諸菩薩 具足相莊嚴
到彼神通岸 究竟總持門
往遊億世界 頭面禮佛足
復能作照明 無量諸佛剎
遣除一切患 及壞諸煩惱
斷除諸結縛 一生補佛處
安樂諸眾生 永不墮惡趣
彼國諸眾生 斷除諸惡道
彌陀救護者 修治佛世界
本習不放逸 不可思議劫
汝等勿懷疑 彼佛自在力
能生增上信 速得生彼剎
女人聞歎國 能生增上信
得為男子身 能往億佛剎
那由他億剎 所有諸供具
悉供一切佛 不及慈一分
常修於戒定 無量禪解脫
修三解脫門 速成人中上
末法惡世中 菩薩若持戒
供佛常悲身 此供為最勝
是人供諸佛 過去及現在
未來最勝尊 惡世持戒者
十方佛悉見 菩薩末法中
護持佛禁戒 善子能護法
女人聞讚彼寶國 若生增上信樂意
便獲男子聰慧身 能往遊於億佛剎
那由他億佛剎中 所有種種供佛具
悉以供養於諸佛 不及慈心一少分
修持禁戒及三昧 并習諸禪四無量
亦修三種解脫門 速得成於世無上
供養諸佛常悲身 如此供佛世無比
若有菩薩不捨戒 於彼末代惡世時
是人能供一切佛 過去諸佛及現在
及以未來最勝尊 若有惡世持禁戒
十方諸佛見是人 菩薩若於後惡世
持於清禁佛所歎 是為我子能護法
爾時佛告月光童子。乃往過去無量無數不可思議曠大阿僧祇劫。于時有佛。號曰聲德如來應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御丈夫天人師佛世尊。童子。彼聲德如來。安置無量不可思議數眾生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令諸人天而修佛業已。然後入於無餘涅槃。童子。是時有王。名曰德音。彼王於佛如來應正遍知涅槃之後。為供養聲德如來故。起八十四千萬億塔。一一塔前然百千萬那由他燈明。以一切伎樂香花寶鬘塗香末香。復以一切衣服寶蓋幢幡皆為供養。諸佛如來。置於塔所。于時德音王。於如來舍利塔所獻供養已。會滿八十百千萬億那由他大菩薩眾集已。供給一切樂具。是諸菩薩皆為大法師。善能說法得無量辯才。善能顯示無量諸法真實功德。童子。爾時眾中有比丘。名安隱德。在彼會坐。年在弱冠。顏艶髮黑。住於童真賢妙之行。曾不受於色欲之樂。始受具戒初夏之時。童子。爾時德音王請大菩薩眾。為欲滿足六波羅蜜菩薩藏大陀羅尼善巧方便自在無礙。是故於其夜中請大菩薩眾在於佛前而為法會。時百千萬那由他燈皆悉熾明。掃灑堂宇散種種花敷種種妙衣。時德音王。與其後宮妃后婇女。及於輔相城邑人民與諸眷屬。以眾伎樂執持塗香末香花鬘衣服寶蓋幢幡。悉皆出已供養佛塔。供養已訖。共八萬宮人為聽法故皆昇高殿。爾時無量天人為聞法故悉來集會。爾時安隱德比丘。見百千億那由他燈熾然遍照。觀大眾會。即作是念。我亦行於大乘。樂求一切諸法體性平等無戲論三昧。若我今欲獲是三昧者。應當供養此佛廟塔。我今當作如斯供養。令諸天人阿修羅等生奇特想歡喜踊躍得法光明。令我供具映蔽彼王所有供具。令德音王及宮人眷屬見我供養皆悉歡喜。爾時安隱德菩薩。見於大眾在於塔前。為聽法故。即於其夜在佛塔前。衣纏右臂以油塗之。為供養佛故而熾然之。時安隱德菩薩住增上信。求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然右臂已其心無異顏色不變。童子。爾時安隱德比丘。然臂之時大地震動。其明映蔽無量百千行燈悉無光照。以此臂光遍照十方。爾時安隱德菩薩歡喜充滿。於一切諸法體性平等無戲論三昧。以和雅美妙辯正言音辭句而作歌頌。令諸大眾悉皆普聞。爾時眾中萬二千忉利天子。心生歡喜設種種供養。皆為法故而來會此。爾時德音王在高樓上。并後宮眷屬妃后婇女。見安隱德比丘然其右臂烔然紅焰遍照諸方。見已心作是念。此比丘必獲神足。乃作如斯希有變現。於其身命無有悋惜。
爾時德音王。見安隱德比丘希有神變心生愛樂。以淨信心及自善根力之所熏資。與諸后妃八萬婇女。從千肘高殿放身投下。為欲見此菩薩比丘。恭敬善根之力得現果報。即為天龍夜叉乾闥婆阿修羅迦樓羅摩睺羅伽之所護持不令墮落。以天龍夜叉乾闥婆阿修羅迦樓羅摩睺羅伽護持力故。是德音王及后妃婇女雖墮高殿。而於身心無所傷損不疲不怖。爾時德音王。兩手抱臂而大號泣。一切大眾皆亦如是。以見安隱德比丘然其臂髆如瞻波花鬘。臂復纖長如象王鼻。一切眾人見者奇歎。莫不呼嗟悲泣雨淚。爾時安隱德比丘。見此大王及諸人眾皆悉悲泣懊惱。而問王言。大王。何故悲號墮淚。及諸大眾悲啼乃爾。于時德音王。以偈答曰。
大智安隱德 聰慧勝法師
見汝然身分 以是故哀泣
汝顏甚端妙 猶如熾火聚
見汝毀身分 故增我憂惱
汝然右臂時 光耀十方界
映蔽於諸燈 星月復不現
大地悉震動 汝心無傾搖
我心起於敬 知汝非凡夫
於其千肘殿 共八萬宮人
我身自投下 身竟無諸患
善哉汝淨智 善哉意無上
善哉精進士 善哉成大信
汝然身臂時 其心無動異
發於歡喜心 兼復說妙法
猶若圓滿月 復如淨空日
如須彌山王 端妙亦如是
我作如是願 滿足大精進
故捐所愛身 利益於眾生
愛法故悲啼 喜樂廣無垢
汝已毀身分 故我極憂惱
天人所供者 無邊勝辯才
安隱德報王 便說是偈言
不以無身手 故名闕身分
若不持戒者 是名身分缺
以此臭穢身 我已供如來
難思議福田 一切世間塔
若人三千界 滿中七寶沙
於佛世尊所 為菩提故施
雖有施此供 餘供復勝此
若能知法空 便能捨身命
我今說實語 大王願諦聽
并及此眾會 一切聽我言
若我審決定 得成無上者
如此實不虛 令地六種動
說於此語時 大地便震動
見於希有事 諸天大歡喜
人天歡喜已 發於菩提心
無量難思眾 皆趣無上智
安隱德比丘 利益一切眾
安處億眾生 置於無上智
以此實法言 推體皆無實
此語審不虛 令臂還如故
若此法審實 安隱名亦無
十方悉推求 空故不可得
諸法猶如響 聲出於其中
求聲不可得 如是知諸法
畢竟了達者 於空無所畏
彼人語真實 相火不能燒
所有世眾生 天人夜叉龍
一切智威力 悉令悟寂定
若人及與天 所有世苦難
不退轉威德 一切速能壞
說於此語時 身臂還如本
安隱德比丘 身相具莊嚴
諸天千億數 住淨虛空中
信心以曼陀 散彼比丘身
此皆過人花 遍滿閻浮界
天女億那由 伎樂諸歌詠
安隱德比丘 作大師子吼
牟尼如來尊 令餘億佛土
各各於己剎 彼清淨大士
安隱德比丘 傳說其名號
比丘比丘尼 清信士男女
天龍及夜叉 乾闥緊羅等
彼聞決定業 安隱得離垢
信心求道者 其數如恒沙
安隱德比丘 聰慧得自在
為於佛智故 然臂不為憂
彼人於千剎 變身如恒沙
臂光遍照曜 猶如劫盡火
雨以眾香末 遍滿一切土
下至於大地 上天悉來集
一切供養具 莊嚴於此剎
其地滿真珠 供養安隱德
一切眾寶花 莊嚴於此剎
龍雨妙真珠 供養安隱德
復以一切寶 嚴飾於此剎
龍雨寶莊嚴 為供安隱德
最勝釋師子 住於耆闍山
於諸比丘前 而作師子吼
安隱德我是 德音是彌勒
於彼千億劫 共修菩提行
時見持戒者 安隱德智慧
無量諸女人 悉變為男子
諸佛悉授記 終無有疑惑
彼速得成就 證世自然智
聞於此經已 說決定功德
於己不生著 應學如是法
月燈三昧經卷第七
大正藏第 15 冊 No. 0639 月燈三昧經
月燈三昧經卷第八
高齊天竺三藏那連提耶舍譯
童子。是以菩薩摩訶薩。為欲樂求是三昧故。應修善根。行於法施。或行財施。以此檀度。以四種迴向而迴向之。何等為四。一者過去諸佛善巧方便。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願我亦得是善方便。以此善根迴向菩提。是名第一迴向。二者於善知識所。聞說如是善巧方便。受持讀誦而修學之。以此方便。令我得成無上菩提。願我長夜恒得值遇。以斯善根而迴向之。是名第二迴向。三者願我所得資財。共一切眾生受用。以此善根而迴向之。是名第三迴向。四者願我己身一切生處得財得法。攝護利益一切眾生。願我常得如是之身。以此善根而迴向之。是名第四迴向。童子。以此四種迴向。應以一切善根而迴向之。復次童子。菩薩摩訶薩求是三昧故。若在家若出家。以不諂曲心。奉事持戒人。若有能持是三昧者。若出家若在家。是人若遇病苦垂困。若能以己身分肉血除彼患者。若有成就增上信心。菩薩以不動心及清淨心。應當給施。童子。乃往過去過阿僧祇阿僧祇無量無邊不可稱不可量廣大不可思議劫。爾時有佛。號曰不可思議願勝起王佛如來應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御丈夫天人師佛世尊。彼佛如來應正遍知。即於是日得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變作無量無邊應化諸佛而為說法。善能調伏無量眾生。安置無漏阿羅漢道。亦復建立無量眾生。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得不退轉。是不思議願勝起王如來。即於此日壽盡入無餘涅槃。正法住世八萬四千億那由他百千歲。童子。是不可思議願勝起王佛。正法滅後。於末世時乃有無量執見比丘。彼諸比丘。於如是等修多羅中。不愛不樂不生信心誹謗毀訾。若有能持此等經者。為彼惡侶逼惱其身。口言呵毀乃至奪命。彼惡比丘為貪利養及恭敬故。殺於二萬受持此經諸比丘等。童子。彼時於斯閻浮提中。有一國王。名曰智力。受持正法。護持正法。本願成就。曾於先佛殖眾善根。童子。昔時於此閻浮提內。有一法師。名曰實意。受持如是三昧經典。入於王宮為善知識。有大悲故能為救濟利益憐愍。彼王憙樂見此比丘無有厭足聽法語論。往詣奉事親近供養。諮請問難聞說能持善能酬答。時彼比丘。善解廣略相收之義。威儀諸行悉皆具足。善能通達陰界諸入。善知一切眾生和會分離離已復合。亦知眾生威儀諸行樂欲性習。善知眾生根力精進。善知差別智慧性習。善知諦相應及不相應。酬答語言於義決定辯才深妙。亦能善知調伏眾生。含笑先語見者愛樂。遠離嚬蹙其心廣大。安住如是四無量心大悲相應。一切異論所不能壞。童子。爾時智力王有女。名曰智意。年始十六。顏貌端正形色姝妙。姿容充滿無不備具。彼實意比丘。以為師導。時彼比丘四大不調。於右髀上生惡黑瘡難可療治。一切醫師捨之而去。時彼智力王。見是比丘病篤困苦。恐其死沒號泣墮淚。及諸妃后八萬婇女。并及國土城邑人民。太子諸官軍眾將帥。守門防邏及以奴婢。親從左右并餘大眾。見此比丘悉皆啼泣。童子。時智力王先有親屬命終生天。於王夢中現面勸化。而作是言。此比丘病。要須未交童女新血洗之。亦用塗瘡。復取其肉煮之為羹。以種種味而調和之。與飯共食乃可除差。若不得此藥定難可起。爾時智力王見如是夢。覺已至明。即從臥起入於後宮。集諸宮人具說斯夢。我見是事誰能施此病比丘藥。令我善知識說善道者而得除愈。童子。爾時一切內外宮人婇女都無堪者。童子。爾時智意。於父王所聞是語已。知病比丘須如是藥。聞已歡喜身心踊悅。作是思惟。如父所言。我今此身未曾交合。施其尊者新血肉等。我於宮內最為幼年。於此法師阿闍梨所深生敬重。身口意淨求無染智。以身肉血施無著法師。持己身肉以種種味而調和之。我應為此病比丘藥。令我大師病苦消除得起平復。爾時智意。即持利刀深心住法。割身股肉其瘡血流。持此新肉調種種味而作羹臛。以金椀盛取身上流血。即奉王。勅喚病比丘來入宮內於父王前置席令坐。血洗瘡已又用塗之。復持此肉調以種種其餘勝味而作美食。為獲福故奉施法師。時彼比丘。不知不覺不疑有過。即便食之。是病比丘食此食時患苦即除。爾時法師病苦除已身安快樂。而為智力王。說勝妙法。為求是三昧故。令此宮內一萬三千諸婇女等發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爾時智力王。即便說偈。問其女曰。
汝於何處而獲此 新好人肉及以血
能為病者作美饍 令是比丘得安樂
遣誰何處殺何人 乃獲得斯勝好肉
以諸異味共和合 復得淨血而洗塗
法師食於此食時 并用新血洗塗瘡
能除如是大惡患 令彼尊者獲喜樂
於本親屬天神所 我從夢中聞是言
若能得於如是藥 乃可除彼比丘病
要以人身新出血 塗洗法師毒惡瘡
調和人肉令香已 而為彼食故奉獻
比丘但用此方者 即時病患必消除
惟有斯藥堪救療 不假餘法王速辦
我覺寤已從臥起 即入後宮說是言
一切宮人聞此語 悉皆默住無堪者
吾時復告宮人言 頗有能為如此事
捨己身分新血肉 和以種種餘美味
用斯藥食奉施彼 復以淨血而洗塗
法師比丘黑惡瘡 此方乃可得痊愈
若不以於如是藥 療治比丘惡瘡者
法師必當便死歿 正以闕於此方故
是時宮人聞斯語 咸皆默然不復言
無有能為此惠施 如是血肉之方藥
乃至一切三界人 都無能捨自身肉
宮中一一普遍告 寂然無有一言堪
我心敬重是比丘 眾人咸各愛自身
以其戀著己身故 不能割捨自肉血
善哉語我何處得 我時聞已心歡喜
聞父尊重勝妙言 其心勇猛不怯弱
智意童女報父曰 願父淨心賜垂聽
於己自身不愛戀 亦不計著於我想
能以勇猛捨自身 為求無上菩提故
惟願父王更賜聽 訪求人肉了不得
是故便割自髀肉 調以眾味奉法師
不殺他人非死肉 割身為作廣利益
比丘既得免患苦 我亦當獲無量福
王即問汝割身時 不甚為於苦逼惱
汝速備藥自塗瘡 勿令身將受大苦
聞其父王愍念言 惟願大王復賜聽
聞已深思正法行 業果如是不思議
我從父聞天所言 於己身命不顧戀
以信敬心而奉施 是故自捨新肉血
以己身分作利益 得除比丘毒惡病
我今既為無量福 以不堅身易堅身
其女復作如是言 惟願父王更少聽
聞於實法願受持 觀彼業果不思議
往昔造於不善業 眾生由癡墮惡道
身肉銷盡還復合 是故業報難思議
初時惟有形骨鎖 念頃身肉還更合
況復造作善業者 隨心所欲寧不得
雖割身肉初不痛 其瘡流血亦無苦
若割一切身分時 思念法故無瘡處
我於正法深愛樂 是故割肉而奉施
一切有為猶如幻 身瘡還合亦如本
譬如優曇鉢羅花 經無量劫或能現
比丘法師亦如是 閻浮提中時一見
猶如閻浮金聚光 若有觀者無厭足
法師實意亦如是 天人瞻仰無有厭
喻若飲於清冷水 熱時能去燋渴患
比丘法師亦如是 能除眾生諸渴愛
我捨股肉奉法師 并施己身新淨血
除彼法師四大苦 佛所歎者我已作
聖者成就相應德 及持如此勝實定
我已供養彼比丘 願斯福善得成佛
如香芬馥甚可樂 隨順時香勝栴檀
妙香普熏無不遍 持戒定者亦如是
猶如須彌最端嚴 遍照十方殊可愛
光耀地上及虛空 持戒法師亦如是
若人清淨深信樂 建立最勝妙寶塔
復有餘人來敬養 轉增造者最勝福
法師說者亦如是 我以淨心令安隱
割捨自身新肉血 我今已造正法塔
若有塔廟垂欲倒 智者扶令不傾動
復有人來供養塔 能令扶者獲勝福
比丘知法塔亦然 我以良藥除彼患
此能演說勝妙法 安置眾生無上道
法師比丘若殞歿 斯法云何而得聞
父王當知比丘喪 即便失是三摩提
法師亦如淨妙燈 療治眾生煩惱闇
安住廣大三摩提 救濟惡道諸群生
比丘所行不可測 恒常安住於大心
決定句義已善學 諸惡異論不能壞
於其無量億劫中 永不復受女人身
如佛所說上敬法 我於法師已恭敬
其佛世界如恒沙 滿中寶物奉如來
餘有淨心施足指 此福於彼最為勝
如是女人死滅後 便得見於千億佛
悉於彼佛得出家 受持如是勝三昧
於諸兩足尊佛所 及般涅槃最後時
如是一切常出家 佛子清淨無穢染
亦於燈明如來所 彼佛法中修梵行
我時得轉於女身 為大法師說勝法
智力王者彌勒是 恒常勇猛護持法
法師即是然燈佛 昔王女者我身是
能捨身肉無顧悋 供養功德自在者
恒常遠離諂曲心 為求如是三昧故
見彼比丘病苦逼 爾時所有啼泣者
一切皆獲不退地 畢竟永離諸惡趣
彼人無復眾惱逼 亦離謗法及病苦
五根具足不殘缺 心亦無有諸憂刺
一切端嚴皆殊妙 功德威神常熾盛
百福莊嚴三十二 皆由供養病者故
彼於我法悉出家 於其後代末世時
若能持我正法藏 彼當得見千億佛
受持恭敬我法者 是為攝持菩提種
廣能利益諸眾生 當得見於阿閦佛
聞我行勝菩提行 便得獲於聖所愛
一切本生莊嚴事 奉勝供養諸如來
比丘多聞持禁戒 見已淨心而奉事
復能遠離諸恚慢 恒為最勝大福故
速離一切瞋慢已 供養我子護法者
無量億劫離闇冥 終不墜於惡道苦
諍心畢定墮惡趣 雖持禁戒及多聞
供養諸佛廣行施 蘭若禪等莫能救
爾時長老阿難。從座而起。偏袒右肩右膝著地。合掌向佛而作是言。世尊。我於如來應正遍知所。少有諮問。願佛聽許。隨問為說。爾時佛告阿難。汝歸本坐。如來應正遍知。恣汝所問。我為汝說。令汝心喜。爾時長老阿難白佛言。世尊。唯然受教修伽多。唯然受教婆伽婆。已蒙聽許。於是阿難。即便謦欬而作是言。世尊。何因緣故。餘一一菩薩行菩薩行。遇截手足及以耳鼻。或挑兩目割其身分。於種種苦悉皆忍受。而不退轉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作是問已。佛言。阿難。汝若知我為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故備受苦者。汝尚不堪興意欲言。況能發問。阿難。假使有人從足至頂烔然熾焰。復有餘人往詣其所。而作是言。丈夫可來。於此熾然不滅之身與五欲合。隨意所受歌舞戲樂。佛言。阿難。於汝意云何。是人不滅熾然身火。隨意所受歌舞戲笑五欲樂不。阿難白佛言。不也世尊。佛言。阿難。是人未滅身火或可能受五欲之樂歌舞喜戲。如來不爾。往昔行於菩薩行時。見三惡道受苦眾生。及諸貧苦終無悅樂。阿難。若過去菩薩修菩薩行時。成就不缺戒不穿戒不尤戒不雜戒不取戒不動戒不濁戒不壞戒不淺戒不現相戒不相違戒正直戒如要誓戒攝眾生戒。阿難。如是成就諸戒菩薩摩訶薩行菩薩行。終不逢遇截手刖足割耳劓鼻斬首挑目。及餘身分亦不受於種種諸苦。速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阿難。乃往過去阿僧祇阿僧祇劫廣大無量不可思議不可稱不可量無有分齊。彼時有佛。號曰寶蓮花月淨起王佛如來應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御丈夫天人師佛世尊。阿難。彼時寶蓮花月淨起王佛。壽命九十九億那由他百千劫。彼於一切日月時中令九十億百千眾生安住佛法而不退轉。阿難。彼時寶蓮花月淨起王如來應正遍知。般涅槃已正法滅後。末法之中於此修多羅。無量眾生而厭惡之。無量眾生而遠離之。無量眾生而違背之。無量眾生而棄捨之。大可怖畏時。大厄難時。不雨時。若多雨時。非時雨時。飢饉時。邪見時。求外道語言時。惡獸夜叉時。雷電霹靂時。壞佛菩提時。有七千菩薩。於城邑王都聚落人民。從此而出。至普賢林中依彼而住。與善花月法師俱。時彼比丘為彼眾說陀羅尼法門。阿難。是善花月法師。於一時中獨處靜坐。以天眼界清淨過人。見多億菩薩殖諸善根於餘佛世界沒而來生此。彼若得聞是陀羅尼法門。便得不退轉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若不得聞此陀羅尼法門者。即便退失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於是善花月法師。作是念已。即從三昧起。往詣彼大菩薩眾所。到彼眾已而作是言。善男子。我今欲詣城邑聚落。而為眾生演說法要。爾時大菩薩眾白善花月法師言。我等一切諸菩薩眾。不樂仁者從此林出向彼王都城邑聚落。何以故。有無量我慢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於像法時憙奪人命。爾時善花月法師白菩薩眾言。若我護惜其身命者。則不能護去來現在諸佛法也。爾時法師。即說偈言。
恒常不住於我想 乃能護持如來法
諸佛廣大勝菩提 於惡世中能顯示
若離一切取我想 亦離眾生及壽命
於諸色聲香味觸 能速離者護佛法
若供百億那由佛 清淨信心施餚饍
亦施燈鬘及幡蓋 至於恒沙多億劫
若於正法衰末世 如是佛法欲滅時
於一日夜能護法 如是功德勝於彼
我為人中聖師子 正法滅時置不護
不得名為供養佛 又亦不名敬導師
汝等安樂自利益 善自將護於己身
於正法律莫放逸 應常安住修慈行
護持正戒而不雜 清淨皎然無垢穢
便為供養一切佛 所有過現諸如來
施勝法寶恒修忍 靜處習定善調柔
離諸鬪諍行妙因 往詣城邑救眾生
大智勝仙將欲下 或有悲泣或頂禮
願觀林樹香可愛 智者莫去救我等
往昔導師具十力 諸根寂靜善調柔
詣彼山林閑寂處 趣於無上勝菩提
又能善行菩提因 修集福德及智慧
住林隨順而學彼 大聖威德願勿下
汝身相好特微妙 頭髮紺青甚可愛
皮膚光麗如金色 輝赫照曜於大地
眉間毫相殊可愛 猶如珂貝鮮白光
勿令餘人起妬嫉 國主大臣或奪命
阿難。爾時善花月法師。即於彼菩薩眾。而說偈言。
所有過去諸如來 一切種智漏盡者
悉皆利益於三有 證於無上勝菩提
為求菩提修勝因 積集福德及智慧
習學彼故常修行 為欲救濟眾生故
一切右遶智神仙 頭頂接足而敬禮
戀仰歎息皆呼嗟 高聲悲叫悉號切
或有從高而墜墮 悶絕猶如大樹倒
不以彼言便退轉 福仙為利諸眾生
仙持衣鉢欲辭去 猶如雄猛師子王
都不顧眄於得失 以其安住法性故
勿令我止山林中 損減眾生諸善根
彼便往詣勝城邑 為欲利益眾生故
阿難。爾時善花月法師即便往詣城邑村落。為諸眾生而應說法。是比丘於清旦時。令九億眾生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住不退轉。然後次第遊行。至彼珍寶王城。於畢鉢羅樹下坐。時彼比丘夜坐到明入其城內。令三十六億眾生於佛法中得住不退轉。爾時比丘一日不食。不食已遂出王城。詣佛爪塔所。一日一夜竚立恭敬。時彼比丘復至明旦。到第二日猶故未食還復入於珍寶王城。令二十三億眾生安住佛法得不退轉。於第二日不食已復出王城。詣佛爪塔所日夜竚立。夜分盡已暨于清旦。到第三日仍故未食。還入王城。安置九億百千眾生於佛法中住不退轉。第三日不食已復出王城。至佛爪塔所日夜竚立夜盡到明。至第四日猶故未食。還復入彼珍寶王城。安置九十百千眾生。住於佛法而不退轉。於第四日斷食出城。詣佛爪塔所。日夜竚立夜盡至曉。到第五日猶故未食。還入王城。安置一切大王宮內及彼城邑聚落人民。於佛法中令不退轉。第五日不食已復出王城。詣佛爪塔所。日夜竚立夜盡至明。到第六日仍故未食。令王千子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住不退轉。第六日不食已還復出彼珍寶王城。詣佛爪塔所。於其日夜竚立恭敬夜盡到明。至第七日猶故不食。詣王城門。爾時有王。名勇健得。時王從後宮出昇於金車。白銀欄楯勝妙栴檀以之為轅。毘琉璃為輪上張幡蓋。寶幢莊飾寶樹嚴列。諸繒羅網彌覆車上垂眾絹疊。有八百童女執持寶繩而牽寶車。其女端正具眾妙色。愚者愛樂非智人也。有八萬四千剎利豪族侍衛於後。復有八萬四千婆羅門豪族及八萬四千長者豪族悉皆侍從。亦有五百玉女。昇於種種寶莊嚴輿在王前行。彼女俱時見是比丘。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獲不退轉。六百八十萬宮人悉見是比丘。皆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得不退轉。爾時眾人皆脫瓔珞及寶革屣。偏袒右肩右膝著地。咸皆合掌向彼比丘。作禮恭敬在前而立。爾時女人宿殖善根之所熏資。即下寶輿。偏袒右肩整理衣服。右膝著地。合掌敬禮彼比丘已。而說偈言。
今日威光遍照耀 於斯珍寶王都城
由是比丘入城故 眾人咸各住瞻仰
斷除一切愛欲過 亦離瞋恚及愚癡
嫉妬妄想眾結縛 一切悉皆能盡滅
是時勇健得大王 當爾出遊無人觀
兒等及餘諸眷屬 咸皆無有從王者
比丘處彼大王眾 端嚴殊特無有比
猶如十五圓滿月 一切眾星所圍遶
身如莊嚴真金像 復加工匠所瑩飾
猶若樹王妙花敷 比丘端嚴亦如是
又如帝釋大威德 千眼天主遊昇空
須彌山頂忉利王 比丘入城妙亦然
譬如梵王處梵眾 又似化樂天王主
欲界夜摩甚端嚴 比丘入城妙若斯
如日照耀於虛空 千種焰光除幽冥
遍照一切諸十方 比丘入城妙亦然
無量劫來廣行施 恒常護戒無穢雜
修於忍辱世無倫 以相嚴身妙如是
能起精進聖所讚 勇猛勝心修四禪
起智斷於煩惱網 是故比丘照世間
佛雄無比人中上 過去已澍勝法雨
未來現在亦復然 是彼法王之真子
願此比丘常無變 其色光照一切世
見汝威德及聞聲 映蔽王威都不見
汝自己身證於法 受行佛教遊世間
我等願捨此女身 亦當得如彼比丘
彼女一切皆合掌 說偈以散嚴身具
勝妙金鬘珠瓔珞 耳璫及以頸金鎖
勢若輪王觀大地 遊四天下起子想
國王剎利四姓等 於彼均心無憎愛
比丘已學陀羅尼 分別根力覺正道
猶彼滿月處眾星 亦如日輪光照耀
歸命十力調伏者 若人百劫讚不盡
無量千億多劫說 不能盡其一毛德
若轉法輪智慧句 微細無垢難見法
沙門魔梵婆羅門 敬禮醫王無比子
女說偈已皆歡喜 地散珠金布妙衣
髻珠瓔珞直百億 施彼比丘為菩提
爾時勇健得王作是念。此諸宮人心皆變異違叛於我。云何知也。悉脫臂印及珠瓔珞。偏袒右肩右膝著地。於此比丘合掌作禮。時勇健王。見善花月顏容端正。自顧形貌不如比丘。尋即驚怖恐奪王位。極大瞋怒。時彼比丘住於王道。吹塵入目視瞬動瞼。時勇健王作如是念。比丘染心著我宮人瞬眼期會。誰有能殺是比丘者。爾時勇健得王具足千子侍從其後。便詔兒言。汝今可斷是比丘命。其王千子為比丘故不受王教。王作是念。兒等尚不受我教勅。我今獨一而無伴侶。誰復能殺是比丘也。時勇健王有旃陀羅。名曰難提。常令殺戮毒害兇暴無所顧惜。王見難提歡喜踊躍。必能為我殺是比丘。尋時勅喚。時彼難提即詣王所。王語之言。汝今能殺是比丘不。若能殺者當重封賞。唯然大王。我當奉勅隨王所遣我能殺之。即於是日便斷其命。王告難提汝應當知今正是時。宜執利刀截彼比丘手足耳鼻。以其染心看我宮人。當以鐵鈎挑出其目。爾時難提。即受王勅手執利刀。割截比丘手足耳鼻竝挑兩目。王殺比丘已尋詣園林。是時眾人悲號懊惱。還復入於珍寶王城。爾時勇健王。七日之中在於園苑。心無悅樂都不喜戲亦不娛樂。過七日已。從園而出還來入城。於其王路見此比丘。死經七日棄之於道。七日之中形色無變。爾時勇健王便作是念。比丘死來經於七日身色不異。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定得不退轉無有疑也。我造惡業。必墮地獄受苦不久。作是念時。有八萬四千諸天。在於空中一時同聲。如是大王。如汝所念如汝所言。此比丘者。真是不退轉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王聞是語驚怖戰悚。身毛皆竪心生悔恨。爾時勇健得王。憂愁苦惱心悔恨已。而說偈言。
吾捨王位及城邑 金銀真珠摩尼寶
愚癡無智惡業者 我持利刀當自殺
昔時善花月法師 三十二相而莊嚴
入於王城光普照 猶如滿月星中王
我為愛欲所惑亂 婇女圍遶出城遊
昇於寶車剎利從 端正妙眼而來至
女見比丘皆欣悅 咸以喜心散金鬘
一切女人皆合掌 說偈歌歎彼比丘
我時娛樂出遊觀 剎利圍遶乘寶車
遇值端正妙眼人 是大威德如來子
吾時見彼起惡意 嫉妬瞋恚生害心
以見比丘入王城 眾女覩之欣喜故
光明遍照於四方 如月得出修羅口
眾人皆發於大聲 婇女見之悉歡喜
我昔出於麁惡言 普皆告勅其千子
速殺比丘為異段 斯是我之大怨家
一切童子悉持戒 憐愍愛念是法師
咸皆不受我教勅 吾時心懷極憂惱
見是比丘持淨戒 智慧相應如慈父
我時瞋心遣令殺 不慮阿鼻及後悔
時見難提住王路 毒害與人作苦惱
我為惡教勅彼人 截此比丘如花鬘
普賢林處甚端妙 眾仙瑧萃香芬馥
彼諸大眾失法師 猶如一子失其母
比丘可起詣賢林 以廣利益諸人眾
汝今既入此王城 彼眾將至大悲泣
妙花幢幡列在右 左廂端嚴亦復然
以諸妙衣布道路 比丘速起說妙法
汝入王城已經久 彼眾必當大悲哀
於彼佛法未盡時 不令斷於汝命根
假使有人大威神 廣名流布遍諸方
具足勢力迴大地 悉皆映蔽三千界
解脫苦箭離憂患 得聖歡喜相應法
彼若見聞尚生惱 況諸世間不荒迷
花月法師如山王 三十二相以莊嚴
喻若眾女爭花鬘 俄爾分析作異段
我造尤重不善業 墮彼阿鼻無能救
於諸佛所極遠離 以其割截比丘故
非子諸親能救我 輔相諸貴及僮僕
我既造於重惡業 是等眾人莫能救
過去未來一切佛 及今現在十方者
十力導師離煩惱 心如金剛我歸依
見彼比丘作異分 諸天悲泣悉號叫
往告彼諸菩薩眾 花月比丘為王殺
聰明利智法師者 具大威德名遍聞
安住陀羅尼菩薩 今在王城而被殺
經無量劫廣行施 護戒不動無穢雜
能修忍辱無比者 今在王城而被殺
無量劫來常精進 增上勝心修四禪
起智能斷煩惱者 今在王城而被殺
棄捨一切於身愛 亦不顧戀其壽命
從彼普賢林中出 今在王城而被殺
彼林大眾入王城 高聲悲叫悉號泣
見此比丘身數段 一切悶絕而擗地
是諸比丘啟王言 大王法師有何過
持戒無缺大名稱 能知宿世無邊事
於彼總持得究竟 善解世間悉空寂
為諸眾生顯無相 棄捨一切諸願想
演說微妙音可愛 諸根寂靜善調柔
了達過去宿世事 超出一切諸世間
當得為佛自然智 於彼世間最希有
淨眼明見無暗障 是謂慈心所照矚
貪愛婬欲甚鄙穢 能生苦惱喪天趣
習欲之人離多聞 名為損減智慧者
媅著愛欲為盲人 便能傷害於父母
亦復能害持戒者 是故應當棄捨欲
大王若習於愛欲 便失威德勝自在
趣向尤惡地獄中 生於大怖極苦處
殺害聰慧勝法師 造作如是重惡業
若欲志求菩提者 應當遠離如是惡
勝妙色聲香味觸 其心勇猛能棄捨
身意皆空猶如幻 眼耳鼻舌亦復然
修習施戒無倫匹 忍辱精進亦如是
已到禪定智彼岸 堪能利益於眾生
一切世間諸天人 能以慈心觀如來
彼眼能除大闇冥 悟解最勝上菩提
歡喜信心捨樓閣 象馬車乘及床敷
一切輦輿牛羊等 國界城邑諸村落
棄捨王位并金銀 真珠頗梨及珊瑚
頭目妻子悉能施 為求無上菩提故
歡喜供養無有比 妙花塗香及末香
種種諸幡勝幢蓋 美妙歌音眾伎樂
於諸有中離願想 了知三界悉空故
是以十力相莊嚴 光明遍照於十方
色欲二界而不著 及以無色亦復然
若住菩薩總持者 脫捨三界如蛇皮
無有我想眾生想 亦無男想及女想
彼修梵行無穢雜 菩薩安住總持故
有事無事想悉無 安不安想亦復然
非非數想非數想 以住菩薩總持故
非有有想悉皆無 非有命想眾生想
非有村想及城想 菩薩安住總持故
非非貪想非貪想 非非瞋想無瞋想
非非癡想非癡想 以住菩薩總持故
於其諸根及以力 禪定道品皆不著
悉能棄捨於三有 菩薩安住總持故
不為貪瞋之所染 亦無癡亂諂曲心
見佛十力設供養 智者不悕生天處
從他聞於深妙法 不起一切諸疑惑
譬如器盛清淨油 盡無盡相理亦然
正以貪戀故生愛 此則名為大煩惱
亦以瞋嫌故起憎 斯則名為惡恐怖
智者遠離此二邊 是謂能趣勝菩提
得為十力人牛王 出過一切諸世間
悉捨一切內外事 安住實際法性中
護持禁戒善清淨 無穿無缺無穢濁
彼於淨戒無間雜 亦復無其羯磨法
智人棄捨於二邊 能悟無上大菩提
月燈三昧經卷第八
大正藏第 15 冊 No. 0639 月燈三昧經
月燈三昧經卷第九
高齊天竺三藏那連提耶舍譯
爾時世尊。即說偈言。
我於往昔修行時 為王號曰勇健得
爾時有城名珍寶 彼王出城詣園林
乘駕寶車遇比丘 端正殊特甚微妙
三十二相以莊嚴 光明普照於十方
善花月名遍諸域 安住慈悲能利益
為救眾生故入城 功德威勢極端嚴
我時顏貌不如彼 遂起增上妬嫉心
愛欲媅荒所纏結 恐彼比丘奪王位
昔具千子為眷屬 乘駕寶車從我後
種種寶冠自莊嚴 行如忉利諸天子
於彼子中五百子 悉著妙寶摩尼履
寶冠瓔珞自嚴飾 金網彌覆於車上
婇女眷屬有八萬 一切端妙悉嚴麗
昇於寶輿見比丘 端正猶如須彌山
彼見悉皆如父想 各發無上菩提心
從彼受於淨梵行 脫勝瓔珞散比丘
我尋起上嫉妬意 便生瞋怒穢濁心
豪富惑亂勅子言 可殺我前立比丘
諸子聞父教勅已 深懷憂惱白父曰
願王勿作如是語 我終不能殺此人
若有割截我身分 經於恒沙多億劫
終不能殺是法師 以從彼發道心故
於彼尊所發是心 願我得佛人中勝
趣菩提者不為惡 我等悉是佛日子
王聞諸子如是語 即勅奴言喚旃陀
速呼魁膾殺比丘 在我宮人前立者
尋時將於殺者來 號曰難提極暴惡
手執利刀而鑒治 截此比丘為八分
比丘被斬身無血 割處流出千種光
亦有功德吉祥輪 是文肉裏炳然現
作斯尤重惡業已 我時為戲詣園林
一切歌舞都不樂 思念花月法師故
于時怱速出彼園 還來歸入珍寶城
於是乘車詣其所 到彼割截比丘處
即時空中聞惡聲 無量那由天號叫
咸言惡王造重業 死墮阿鼻受極苦
王時聞彼諸天音 心懷憂惱大怖畏
我為無量重罪過 以殺善花比丘故
如來具足無量智 是彼最勝真佛子
諸根調柔心寂滅 我為愛欲故殺彼
若有能持如來法 於正法藏滅壞時
能於世間然智燈 我為欲故殺是人
於諸世間為大醫 療治眾生煩惱病
復以甘露令轉下 為愛欲故而殺彼
受持導師勝法藏 黑闇眾生為燈明
持陀羅尼法王者 我為欲故而殺彼
為世演說勝妙法 甚深微細難可見
顯說趣於道場路 我為愛故殺彼人
其智清淨無穢雜 凝靜寂滅恒在定
為愛所盲遂便殺 欲是苦因應棄捨
過去未來所有佛 及今現在人中尊
功德無量如大海 一切合掌歸命彼
此死趣惡阿鼻獄 於彼無有能救者
不愛果業既自造 正由殺害勝法師
咄哉惡心造苦業 咄哉王位自傲慢
此處究竟無堅實 當捨一切而獨去
初無欲染修淨業 悲心愛語真佛子
獨為世親離諸過 我善花月何處去
嗚呼聖者具忍財 嗚呼妙色德相應
無諂戲論功德聚 汝今捨我何處去
我今始知大仙言 世間為欲之所壞
身心熱惱惡道因 如是知已捨欲行
此死趣惡地獄中 無有能得救濟者
造於極重之惡業 正由害彼比丘故
捨怖疲勞王位處 奉持禁戒修梵行
我今為彼自在者 歡喜淨心造大塔
為供無惱智慧人 智慧之藏慚愧者
勿令我墮三惡趣 亦離惡名及譏毀
妃后宮人諸親慼 最勝輔相及僮僕
剎利長者并諸官 王時哀泣向彼言
汝等為我速具辦 種種勝妙諸香木
名衣上服及蘇油 俟用燒此比丘身
汝今於斯速積集 一切勝妙眾香薪
隨時栴檀沈香汁 蘇卑力迦及龍腦
百千衣服蘇油塗 悉皆纏彼尊者身
我以增上信重心 種種供具而供養
聞彼大王教勅已 第一輔相城中民
以諸香油塗香木 種種勝妙眾香末
諸末香水而洗之 復用眾香塗其身
以蘇油衣纏彼體 置於此身香?上
古昔牟尼尊妙軀 舍利三斛有六㪷
彼王造作勝妙塔 種種供養恒禮拜
塗末香鬘百種讚 懸諸妙鈴及幢蓋
妃后宮人并子孫 從此出城而往彼
王於一日三供養 然後乃從塔所還
勝妙花鬘以供養 寶幢幡蓋而莊嚴
正以癡故造眾罪 於彼塔所悉懺悔
乃經九十五億歲 恒常懺悔不疲倦
智慧所攝勝清淨 堅持禁戒無缺漏
日夜長受八戒齋 清淨護持不毀犯
王為愛欲所纏蔽 自身造作不善業
身壞命終墮地獄 在於極苦阿鼻中
從昔以來不值遇 九十五億諸如來
於其九十五億劫 爾所世中常生盲
六十二億那由劫 雖得眼根還復壞
又於一億那由生 設令得眼還復失
亦復恒被截手足 及以耳鼻脣舌等
人中經億那由劫 諸餘生處亦如是
其王造作無量惡 於諸世間恒受苦
若有欲得安樂者 念已莫作少惡業
其王雖復懺先罪 而不得免昔所作
造斯如是惡業已 死後當墮阿鼻獄
斬截身首及四支 亦復割耳而劓鼻
挑其兩目不可算 無量億劫為欲故
廣造惡業酬盡已 後自剜身施他人
所謂斬頭并手足 捨王及子為菩提
所愛之妻多財產 宮人婇女象馬等
車乘船舫眾妙寶 無量億生為道施
勇健得王我身是 彼昔千子賢劫佛
蓮花上佛花月是 魁膾即是寂王佛
宮人妃后及城民 親戚知友并僕使
勝妙剎利與城主 爾許眾人我眷屬
若有於彼持禁戒 以信敬心供養者
一切悉皆般涅槃 以好心故證菩提
童子我昔無量劫 得見離垢無惱佛
修於勝上菩提行 往昔尚受如是苦
若有菩薩住總持 善修慈行安不動
彼終不墮諸惡處 供養離垢無惱佛
若欲得佛為法王 三十二相而莊嚴
應當護戒無穢動 說法不斷住總持
是故童子。若菩薩作是念。我今云何安樂而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耶。彼諸菩薩應當安住淨戒之聚。於一切菩薩所起於師想。爾時世尊。而說偈言。
若有菩薩住戒聚 以利益心行菩提
彼人速往可樂剎 能獲上忍為法王
是以心和安不動 恒常造作可愛業
然後得見多佛日 速得菩提離疑網
聞我如是最勝教 見諸比丘持淨戒
無諂曲心而奉事 然後不久得是定
若以恒沙諸伏藏 悉以七寶滿其中
彼藏如是極廣大 猶如無量恒沙剎
若有菩薩樂惠施 於其日夜常無間
勇猛布施不暫停 經於無量恒沙劫
若有聞此三昧者 便持一切牟尼藏
此為無量福德聚 過於前施難思議
如此福德廣無邊 能令滅於世間苦
是為最上功德聚 比於施福廣難量
隨順菩提第一藏 智慧菩薩能受持
若有持是三昧者 名具大財勝菩薩
是為佛法多聞海 彼人福德難盡邊
於此勝妙難思法 便名菩薩真護持
若有能說寂滅定 彼人菩提便增長
惟除世師調御士 具足大悲自然智
能獲無量諸功德 福德成就轉增上
於其三千大千界 無有能與其比者
餘人福德無與等 智所讚智亦復然
若人聞是三昧者 有能受持而讀誦
為求諸佛勝菩提 如是輩人乃與等
出生多聞猶如海 彼人福德不可量
受持讀誦此三昧 如是之人所攝福
童子若福是色者 一切世界莫能容
是故童子若菩薩 若欲供養一切佛
過現未來清淨者 應當受持是三昧
此是諸佛勝菩提 童子汝當信我言
如來所說無有異 我等諸佛言不虛
昔於難思百劫中 我為是故消渴身
常修最妙菩提行 為求如是勝定故
是故汝應受法藏 那由他經從斯出
此福聚廣不思議 以能獲得諸佛智
一切眾經此為首 出生無量諸善業
恒常無畏說是經 彼法邊際不可得
碎壞三千以為末 或可能知諸塵數
常說難思百千經 無有能得測量者
此佛剎中諸眾生 出入氣息猶可知
菩薩常所演說經 無有能知其畔際
若佛剎土如恒沙 其中六趣諸群生
有能測量其心數 無有知彼所說經
無量諸億世界剎 彼界大海河池沙
此諸沙數可算知 無能知彼所說法
析一毛端為百分 可以渧數多億剎
所有一切諸水聚 彼諸言音不可知
過去無量億劫中 所有一切諸眾生
其身塵數猶可算 不能知彼所說經
十方一切諸眾生 彼之音聲可算知
其所演說不斷絕 不能知彼修多羅
言詞句義已善學 復能演說一切法
廣大捷利之智慧 了知實法并問答
智慧通達深廣義 應常知心不思議
悉知音聲自體性 是故言說無罣礙
名為無礙大法師 為世說法無所著
問答解釋已善習 了達第一義諦故
於一句中億論釋 不思議說無滯著
學於無礙之句義 處眾演說無擁滯
若有常住此三昧 成就無畏不動轉
已得法力行勝行 能利無量億眾生
猶如須彌安不動 諸有猛風莫能壞
法師比丘亦如是 一切諸論無能異
三千大千世界剎 其中所有諸山等
一切風吹或動搖 比丘住空莫能動
若能與空恒相應 是佛決定所住處
若人定知諸法空 一切異論無能勝
諸餘邪說不傾動 一切外論無能壞
無有侵陵毀蔑者 由說如是寂定故
彼人窮盡於空法 恒常安住無量智
於一切法無有疑 持是最勝三昧故
諸力道品得不難 神足無礙辯才等
及獲勝通亦復然 受持讀誦是經故
死此生彼不為難 能見最勝無量智
不思議億那由佛 持是經者悉得見
於斯一切諸佛所 得聞如是離垢定
成就最勝相應智 能到四種辯才岸
於諸三千大千界 從其下際至有頂
諸天可愛光摩尼 及以七寶悉充滿
十方無量諸佛剎 下從大地至有頂
閻浮提金皆充滿 悉以此寶奉牟尼
一切世間所有寶 經無量劫用布施
奉施如來恒不絕 深信為求菩提故
若有比丘愛樂空 一念合掌而禮佛
比前廣施福德聚 施福不及迦羅分
若人得彼廣多物 信心為福故行施
為求無等佛菩提 我知世間已校量
若人於此三昧所 聞已受持四句偈
是人所集之功德 前福百分不及一
最勝菩薩行布施 未能速得無上道
若有聞是勝寶定 彼速得於上菩提
假使得於珍寶藏 遍滿無量恒沙剎
種種寶物悉充滿 菩薩不以為富足
若斷渴愛修功德 又能得是三昧者
便具一切諸資生 庫藏盈滿備大財
設令獲于四天下 智者於此不為喜
若得如斯離垢定 歡喜踊躍利眾生
爾時彌勒菩薩摩訶薩被於甲冑。便讚歎此三昧利益。亦為當來菩薩受持讀誦得歡喜故。助其勢力。而說偈言。
彼彼能持智人法 功德威勢救護者
亦於諸佛能受持 廣大勝妙之法眼
末世惡時多貪瞋 捨不放逸常放逸
實義滿足勝經典 誰有能得受持者
彼彼戒定忍聞財 善學威儀而莊嚴
愛樂法智解脫樹 能被慚愧勝上服
持大智慧樂出離 是為大地法山王
觀於世間無導師 為彼趣詣佛菩提
彼彼調伏心寂滅 是人趣向一切智
不調眾生令調伏 是一切智最勝子
自證解脫令他到 於愛枝條而得脫
於常放逸睡眾生 便能令彼得覺悟
彼彼恒樂善調伏 亦常喜樂於法施
不與一切妬嫉俱 好行惠施無愛悋
見彼逼切貧眾生 常令充足資生具
是滿功德第一道 智者一切恒修習
彼彼勝妙大法鼓 以歡喜心而擊之
斷除疑網解妙法 智慧堅固如金剛
住勝聖法處眾中 能知眾生心樂欲
演說最上甘露法 所謂勝要修多羅
彼彼自住勝神通 能施世間最勝眼
遣除癡闇猶如日 能生智慧亦如礦
顯示真實除怖畏 增上智慧修禪定
彼說最妙微細法 是名寂滅勝出離
彼彼聞持智人敬 建立信義增上福
能知世間勝法藏 恒常宣說美妙言
善巧言語達儀式 是法燈明之所依
常以善心利眾生 修行最上微妙法
彼住法道離塵染 及以潤益寂靜信
以法教化諸世間 得為最勝大法王
能為無上之法尊 住於第一上恭敬
恒常護持妙正覺 隨順轉於勝法輪
彼彼愚癡自縱者 覩見如是惡眾生
見心惑亂趣嶮道 臨惡趣門難越度
興大慈悲清淨心 起已能除世間苦
演說最勝微妙道 謂彼八正之勝路
是為彼法廣堅固 造作無上勝法船
能於生死煩惱海 濟渡怖畏諸世間
觀道品空為鎧甲 得為勇健大船師
彼岸離怖常安樂 安置眾生彼勝處
彼彼持咒威儀行 解脫一切苦逼迫
到於明術智彼岸 智者能知眾生欲
覩煩惱病無所歸 諸惡過患惱世間
以其法藥令轉瀉 如法為彼而療治
彼彼勝說摧異論 言辭上妙而自在
知諸言音達法義 勇健住於勝智地
忍辱之力智戰具 而被慈愍堅鎧甲
聖者以慧悅智人 安住法中無諂曲
彼彼三有最勝尊 於諸眾生得自在
見諸群生依魔道 遊行迷於正真路
彼道最上聖無垢 而能顯示無所畏
無量百千那由眾 往詣此道無憂處
彼彼為世作燈明 為救為歸為洲宅
怖畏眾生施無畏 安慰一切諸群生
見斯百苦之所惱 猶如生盲無所覩
然於最勝大法炬 演說顯示真實義
彼學工巧利眾生 能獲名聞功德樂
住於如法之技藝 令諸眾生得安樂
一切皆得到彼岸 能為最勝大導師
為愍世間趣菩提 令其安住無畏處
牟尼恒常無厭足 所謂智慧及福德
已到戒忍禪定岸 安住甚深微妙法
於其他所無有厭 演說最勝寂滅法
猶如天雨遍大地 法雨充滿亦復然
若有眾生往其所 求解深法及名義
於其彼所聞法寶 能除無量無邊苦
彼之廣大諸疑惑 速以法刀而斷截
到於戒忍三昧岸 能知眾生多信樂
大士至彼究竟智 已善了知群生欲
觀察眾生心所行 如心所行決定知
其有聞彼智慧言 令那由眾得淨眼
度於禪定解脫岸 能入安住真實道
億那由他諸魔眾 莫能測知其心行
猶如虛空中鳥跡 眾人悉不能測知
調伏寂滅智慧力 安住最上聖法中
自在摧壞諸魔力 悟解最上勝菩提
常得達彼神通岸 能速往詣百千界
見彼那由多億佛 其數亦如恒河沙
淨眼無有諸障礙 悉覩十方眾導師
守護諸根無所染 自在往於無量剎
設令十方諸眾生 一時悉成為導師
於彼那由他劫數 恒常讚說不斷絕
無礙辯才而不盡 所歎之德亦無窮
於此無等離垢定 持在心者能如是
爾時世尊。復欲顯示此三昧功德利益。說其菩薩本昔所行。亦為顯現增長月光童子力故。說己本緣。以偈頌曰。
童子汝今當善聽 我於百千劫所行
供養百千諸如來 為求如是勝寂定
過去不可思議劫 所有百剎塵沙數
汝當知是所說事 有佛號曰眾自在
彼佛如來有眷屬 滿足六十億千數
一切漏盡無煩惱 於八解脫善決定
是時一切諸大地 安隱豐樂無濁亂
一切眾人悉安樂 遊行往來適悅滿
大富饒財悉充滿 備受一切諸天樂
持戒調伏小煩惱 色貌端正樂忍力
猶如天宮諸天子 智者戒行功德具
於彼時世有一王 名聞廣大號善化
是時彼王有諸子 滿足五百具念慧
爾時勝王於佛所 捨彼六百萬園林
妙花果樹而莊嚴 奉佛具足大悲者
造寺備滿六百萬 經行床座亦復然
袈裟衣服億百千 敷置經行止息處
如是無量百千種 沙門一切所須具
彼時勝王信敬心 悉皆奉施於善逝
成就一切福德力 形色端嚴甚可愛
彼王常以十善道 自己及他悉安住
眾人百千那由他 隨從於王詣佛所
手執妙花及塗香 勝蓋幢幡并音樂
供養最勝佛世尊 合掌在頂而住立
千比丘眾默然住 人天修羅龍夜叉
一切恭敬而觀佛 善哉自然說何法
牟尼世尊知彼欲 亦知勝王最上心
佛能了達彼信樂 而為宣說此三昧
善逝演說是語時 大地諸山皆震動
念頃虛空雨眾花 百千蓮花從地出
已善了知妙義句 佛知彼欲為記說
為王說是寂滅定 汝聽往昔所分別
一切有無妄想起 空如野馬亦如沫
如雲電動皆空無 一切無我無眾生
過去未來法亦空 無去無住離處所
常無堅實如幻性 一切勝淨如虛空
非青非黃非赤白 名字空無但聲性
其心離心無心性 離諸音聲而空無
演說句味而不住 雖不說時字不空
文字亦不往諸方 亦復不從餘處來
其字無盡斯盡藏 若說不說恒無盡
常說句味而不盡 如是知者得無盡
若知此法無盡者 彼常能說無盡法
雖說千種修多羅 恒知諸法離文字
諸佛百千已過去 亦曾說於百千法
於一切法而無盡 法無所得故無盡
若人為他演說法 而不執著於文字
法本無我無眾生 彼能演說而無盡
智者演說一切言 不以語言易彼心
知諸言音如谷響 是故於言無取著
以諸言音說是法 是言念頃即壞滅
斯諸言音如是相 一切諸法相亦然
諸法無相亦離相 恒常無相相空寂
空寂無欲無取捨 是以寂定不可得
有為無為悉遠離 如是大仙無分別
遠離一切惡見道 了達諸趣悉無為
恒常無染無瞋癡 是以心體恒寂滅
以此三昧力最上 是故能知斯法空
如空山河及溪谷 聞於勝妙響音聲
有為流轉因緣起 一切世空猶如幻
智力愛樂功德法 安住智慧神通仙
發於語言能善巧 能說如是寂滅定
所言覺觀但妄想 世間不可得其邊
本際從來無有相 而為未來因緣道
造業所為有所起 隨上中下有所生
此法自性無知覺 法空無我應當知
黑白之業不壞滅 自所作者還自受
業不能到於果所 而業能為彼作因
諸佛演說世諦法 有為無為如是觀
無有真實及我人 一切世間相如是
一切諸有皆虛妄 猶如幻化水中月
空無亦如水聚沫 以聲顯說恒寂滅
一切悉捨無所取 持戒威儀亦無依
不著忍力諸眾生 如是行者得寂定
隨其王意所樂欲 如來稱機而演說
王聞世尊所說法 王及眷屬悉受戒
勝王聞斯三昧已 歡喜踊躍作是言
善哉能說此三昧 是故歸依佛世尊
彼時人眾具八萬 聞是最勝法體性
演說真實第一義 悉皆獲得無生忍
眾生無有其生滅 諸法無生恒空寂
王及眷屬如是知 咸各獲於無生忍
爾時善花棄王位 投彼佛法而出家
其王所有五百子 悉皆從王而出家
王及諸子出家時 餘人乃有無量數
一切為求佛法故 亦於彼法皆出家
自在如來為說法 具足滿於二千歲
王及其子并眷屬 二千年中修法行
過於如是年數已 彼佛世尊入涅槃
時諸聲聞悉滅度 正法於後甚衰微
彼王善花有勝子 號曰福慧具正信
王有法師為師導 受持如是勝寂定
聰明黠慧有念力 無量百千人供養
諸天百億俱侍從 往詣處處而讚歎
言語柔軟不麁獷 調伏樂戒善防護
其音和雅語可愛 智力總持悉具足
得勝袈裟百億數 比丘號曰名稱光
彼人福力無敵對 無量比丘起妬嫉
具足福德及色力 亦具智慧與神通
護持淨戒禪定力 比丘法力之所起
在家出家四眾等 眾人戀仰而愛樂
若於佛法得信者 愛重敬心而供養
其昔善花王勝子 號曰福慧淨信者
知彼比丘起惡心 於己師所便守護
時有五十萬軍眾 悉被鎧甲手持刀
常令擁護是法師 演說菩提寂滅行
於大眾中說是法 謂空無我無壽命
其有計我執著者 彼不喜樂法師說
不信空法比丘眾 尋時即起手持刀
言此妄說於非法 殺之便獲大福德
法師見刀不怖畏 以其思念空法故
無有眾生而可殺 空無我人如石壁
法師比丘即合掌 發言稱於南無佛
若其空法審不虛 令刀願為曼陀花
護持戒者願欲故 發言空中便雨花
大地諸山皆震動 刀即變為妙香花
爾時取見持刀者 彼眾比丘咸恥悔
令手執刀不能動 驚懼恐怕大怖畏
其有於佛得信者 所有愛樂空法眾
發大音聲而號泣 一切衣服悉奉散
法師比丘起慈心 於大眾前作是言
若人於我起瞋者 我為彼故行菩提
其法朋黨甚微少 法師恒為彼侵陵
聞於一切不喜言 忍辱之力轉增上
時彼法師八十年 演說如來空法藏
無量百千惡比丘 彼王力故令退散
是彼法師於餘時 利益無量百千眾
思量戒行無缺漏 即便往詣福慧所
王見法師甚恭敬 便即問彼比丘言
不令於我大師所 惱亂其心不喜悅
彼便答王願賜聽 諸佛忍力之所起
若於我所興惡言 便起增上勝忍辱
已於無量百千劫 過去世中修忍辱
稱光比丘我身是 釋迦如來作是說
彼昔福慧之王子 擁護稱光法師者
其於千生為我友 我已記彼為慈尊
其昔供養自在佛 為造勝妙塔寺者
時彼出家善花王 得佛名為蓮花上
我亦無量百千劫 受持如來最勝法
我已積集於忍力 童子汝應隨順學
吾般涅槃去世已 於後正法滅盡時
比丘樂於外典籍 彼便毀謗我勝法
輕躁調戲無慚恥 貪嗜飲食不護罪
乃於衣鉢而戀著 彼人謗我最勝法
常樂鬪諍無反復 於其貧窮下劣姓
在我法中而出家 彼不樂於空寂滅
順其魔意癡眾生 隨魔自在而執著
貪欲自縱凡愚者 彼不樂於空寂滅
在家出家四眾等 讒侫愚癡起惡心
隨順如是惡黨者 彼人末世謗空法
童子汝聞我教已 應常奉給蘭若僧
所謂樂於空寂者 如是輩人持佛法
我佛法中容彼人 出家受戒及布薩
離諸過染消信施 如是人能持菩提
乃至棄捨於身命 修習空法樂寂滅
於其空法心相應 樂住蘭若如野鹿
以幢幡蓋及花香 於諸佛所設供養
供養無等勝支提 速能獲得是三昧
建立無比勝塔廟 以諸金銀而塗飾
造諸形像無量種 為於菩提起慈心
所有一切供養具 天上人中淨妙者
汝應悉求供養佛 為求無上佛智故
應當如法觀諸佛 謂住十方諸如來
現前無量住法者 一切佛子能證知
心常利益憙布施 持戒清淨住忍力
樂行忍辱及遠離 能知一切諸法空
精進勇猛無懈退 務修禪定戒多聞
智慧了達常清淨 不久成於大悲者
以不淨觀除貪染 慈力能治於瞋恚
因緣之法破愚癡 便得最上無上道
觀身猶如水聚沫 一切皆空無堅實
觀察五陰悉空無 速得成於最勝智
離取一切諸惡見 不依壽命及我人
了知一切諸法空 速得成彼牟尼王
於諸利養不貪著 不得利養勿生憂
聞他讚毀心莫異 猶如須彌山不動
為求法故起恭敬 勿得聞已而報著
安住一切佛行處 速能遊於百世界
於諸世間悉平等 莫起憎愛差別心
慎勿求利及名聞 速得成於天人師
恒常讚說佛功德 以言辭句如實歎
眾生聞是讚歎者 於佛功德生愛樂
父母師長及眾生 如是一切悉恭敬
而不隨順於魔力 便獲三十二種相
常離一切諸憒閙 住於寂靜空閑林
既能自利亦利他 為求解脫速施作
常樂修習慈悲心 乃以喜捨亦復然
調伏寂滅應讚歎 速得成於利世間
若有欲得寂滅定 趣向無上菩提者
慎勿習近惡知識 恒常親近於善人
又莫願欲聲聞地 亦勿愛彼所修行
勇猛志樂佛功德 速得成佛當如我
恒說真實清淨語 慎勿妄言及惡口
常說可愛美妙言 能得最勝佛菩提
於其身命莫顧戀 慎勿自譽輕毀他
但自思念己功德 莫觀他人之所行
常樂觀空及解脫 於諸趣中勿願樂
捨一切相悉無餘 心恒安住於無相
常能遠離於二邊 於有於無莫分別
觀諸眾生但因緣 若能知此為大師
棄捨一切愛欲行 悉皆斷離穢濁心
剪除一切愚癡闇 得為寂滅人師子
恒樂觀察於無常 離諸有中苦樂等
穢污不淨及無我 如是修者為人尊
佛於世間作燈明 而能說此勝正法
彼亦降伏於魔力 已到無上勝菩提
我向所說諸功德 及示無量百千過
應當離過修功德 童子如是必得佛
月燈三昧經卷第九
大正藏第 15 冊 No. 0639 月燈三昧經
月燈三昧經卷第十
高齊天竺三藏那連提耶舍譯
童子。是故菩薩應當具足修學身戒。云何菩薩具足身戒。若菩薩具足身戒。於一切法得無礙智。謂身善修行。若身善修行者。於一切法得無礙智。是名菩薩具足身戒。
復次童子。若具足身戒菩薩。能獲三十二大人之相。得如來十力四無所畏四無礙智十八不共法。童子。是名菩薩具足身戒。
復次童子。具足身戒菩薩。能獲三解脫門。何者為三。謂空解脫門。無相解脫門。無願解脫門。是名具足身戒。
復次童子。若具足身戒菩薩。能得具足四梵住。何等為四。謂慈念一切眾生。悲喜捨心亦復如是。童子。是名菩薩具足身戒。
復次童子。云何菩薩修身善行。謂四念處四正勤四如意足五根五力七覺分八聖道分。是名菩薩身戒具足。
復次童子。具足身戒菩薩。能得四禪及四正受。能住大悲。得善覺觀。得寂滅覺觀。是名菩薩具足身戒。
復次童子。若菩薩具足身戒。遠離殺生偷盜邪婬妄語兩舌惡口綺語貪瞋邪見十不善業。㪷秤欺誑語言欺誑衣服欺誑。因官形勢割截破壞凌押繫縛邪曲虛妄。與貪共行一切惡業悉皆遠離。自禁防制無貪無取悉皆斷除。猶如斷截多羅樹頭。於未來世不復更起。無有生法。童子應知。此法是為菩薩具足身戒。童子。乃於往昔過阿僧祇阿僧祇廣大無量無邊不可思議劫。
爾時有佛。號曰智光如來應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御丈夫天人師佛世尊。於時住世六十億歲。爾時有王。號曰勝思惟。與其眷屬八萬億人俱。往智光如來所。頂禮佛足右遶三匝退坐一面。爾時智光如來。即以偈頌說身律儀。
猶如虛空無垢穢 自性光潔畢竟淨
如斯身戒亦如是 不可音聲而演說
音聲與空不可知 如是二種同一相
說於虛空無相貌 彼相便同於身戒
若知其戒惟一相 彼便具足戒律儀
智性無生境亦寂 真無漏中妄想盡
亦無貪著及愛欲 不於財色起渴愛
若不見於諸有過 終不能知是身戒
若有能知無漏戒 彼便無復一切生
當知羅漢法如是 非諸外道之所知
於諸三界心怖畏 於欲資產無貪愛
不悕王位及資財 彼能具足此身戒
我今說此身戒義 此義聲教不能說
若能知是法母者 是人常能住身戒
智者愛樂是義母 信樂是義故我說
遠離非義應真義 斯則常名住身戒
諸佛法中說何義 云何善能知是義
若能知於相應義 是即名為住身戒
若有觀察於無相 一切無我悉空無
彼人不名無戒者 是人修學實際故
觀一切有知非有 是人恒住非有際
於一切有無所著 是人能證無相定
若人知於無我法 自體空無性非有
是人不名無戒者 已覺決定真實故
若人能知五陰空 諸法寂滅無神我
彼便名為持戒者 其身不復行惡業
無有律儀取相者 存於我想心執著
若取色相執著人 起於愛欲無律儀
若常修學於實際 是人究竟真妙空
彼不更起於愛欲 不為無戒墮惡道
蟻子堪能動虛空 須彌安固復令動
若有善學實法者 諸天妙色不能動
彩色可以畫虛空 亦可手執於太虛
一切諸魔愛欲等 無有能得動搖者
呼響音聲猶可捉 大石沈水亦可浮
如是學於身戒者 無有能知彼心念
所有一切諸音聲 悉皆盛內於篋中
若住如是身戒者 無有能知彼住所
所有雲雷及電光 日月明等悉可執
若有住於身戒者 無能知彼身自性
四方所有諸風輪 羅網鈎羂可繫縛
若有住於身戒者 無有能知彼身量
其有住於制心者 非諸眾生之境界
能善修習身戒者 猶如虛空無能染
於其四方風行道 虛空鳥迹猶可見
彼之身量不可測 及心所行難可思
若住如是身戒者 彼無一切諸過惡
遠離一切煩惱聚 由學如是身戒故
住於清淨寂滅定 不為刀火之所害
彼身無能執捉者 由常修學身戒故
如是住者無怖畏 心無紛動無嫉妬
遠離一切諸厄難 修學如是身戒故
不畏刀杖及毒藥 亦不怖畏水火災
遠離一切諸厄難 修學如是身戒故
不畏雨雹及盜賊 所有一切毒害等
彼離一切我想故 以離想故無怖畏
遠離怖畏及恐懼 以無怖畏心不動
心不動轉無怖畏 億諸魔眾不能怖
若於菩薩身戒所 演說開曉及顯示
若有學是身戒者 諸億魔眾不能擾
若有欲知諸佛法 當知無有其限齊
若有修學身戒者 是人能為三界塔
若有欲知是佛法 不可思議寂滅眾
若學如是身戒者 其行堅固速成佛
若有欲得大仙法 不可思議佛十力
若學如是身戒者 修習佛力得不難
十八最勝不共法 諸佛如來所安住
若有修學是身戒 彼得此法不為難
若於七覺支寶所 及與神足辯才等
若有修學身戒者 獲彼妙果不為難
於其梵住及四禪 及以三種解脫門
安隱覺觀及寂滅 住身戒者得不難
四念處等及正勤 大仙五根及五力
亦於聖寶八正道 住身戒者得不難
於餘諸佛所有法 不可思議無限量
彼得此法悉不難 以學如是身戒故
得聞如是身戒已 是王獲得最勝利
歡喜踊躍而愛樂 於彼佛法便出家
出家已經十億歲 修行最勝淨梵行
恒常修行四梵住 利益世間諸天人
善修清淨梵住已 便得如是勝身戒
復見十方億千佛 修行如是菩提行
於彼勝法出家已 修行最勝淨梵行
具足多聞妙辯才 是名聰慧大法師
堅持禁戒無缺漏 戒身清淨無瑕穢
所謂聖戒無漏戒 當知聖戒是常住
童子我昔修菩提 爾時化作勝思王
汝勿致疑為異人 當知即是我身也
童子汝應隨順學 安住如是勝身戒
當為億眾廣宣說 不久亦當得如我
童子。是故菩薩當修行清淨身業。何以故。修行淨業菩薩摩訶薩。不畏墮於地獄畜生餓鬼閻魔羅等。亦不畏八難五趣苦厄。又不畏水火五兵毒藥王賊師子虎豹豺狼犀象熊羆一切惡獸毒蟲食肉之屬。亦復不畏人非人難。童子。修行清淨身行菩薩摩訶薩。欲以手掌舉此三千大千世界。若高一多羅。乃至十多羅。隨其所欲悉能舉之。童子。淨身行菩薩摩訶薩。能達究竟神通彼岸。彼以報得神足福德力故。攝取遠離隨順無染寂滅之定。悉皆能入依是定故。無漏成就得一切世間無礙之眼。云何神足。謂隨念能為威力自在。解了無滯隨欲能成故名神足。
復次童子。住神足菩薩摩訶薩。能為種種神變之事。所謂一能為多。多能為一。隱顯自在。石壁諸山徹過無礙。如風行空在於空中。加趺而坐。猶如飛鳥。履水如地。出沒地中如水無異。身出煙焰如大火聚。日月有大威德而能捫摸。欲為大身自在無礙乃至梵天。爾時世尊。即說偈言。
神通自在遊十方 於諸石壁及諸山
隨意徹過無有礙 猶如飛鳥順風行
履於大地猶如水 出沒自在無所礙
遊行於水不沈沒 猶若履於堅䩕地
一身能現於千身 無量多身能為一
隨意能現種種色 智者為渡眾生故
遊行空中如飛鳥 身出煙焰如火聚
復能己身悉流出 清淨涼冷香美水
智者端坐於此地 而能以手摩日月
一念能往梵天所 而為梵眾演勝法
千億梵眾聞法已 樂求無上獲勝利
復能往餘勝天處 而為演說最勝法
若其意欲說法時 便能震動大千界
又令無量億佛剎 微妙音聲悉充滿
童子。是故菩薩應當修學清淨身行。何以故。修行清淨身行菩薩摩訶薩。天耳界清淨過人聞於音聲。若地獄畜生閻魔羅處天上人中。若近若遠。是名天耳通。童子。菩薩復應修學清淨身行。何以故。修行清淨身行菩薩摩訶薩。常能知他心。有欲心如實知有欲心。無欲心如實知無欲心。有瞋心如實知有瞋心。無瞋心如實知無瞋心。有癡心如實知有癡心。無癡心如實知無癡心。有取心如實知有取心。無取心如實知無取心。有顛倒心如實知有顛倒心。無顛倒心如實知無顛倒心。有小心如實知有小心。無小心如實知無小心。有大心如實知有大心。無大心如實知無大心。有光潔心如實知有光潔心。無光潔心如實知無光潔心。無量心如實知無量心。有量心如實知有量心。總心如實知總心。無總心如實知無總心。亂心如實知亂心。無亂心如實知無亂心。定心如實知定心。非定心如實知非定心。上心如實知上心。無上心如實知無上心。解脫心如實知解脫心。非解脫心如實知非解脫心。無學心如實知無學心。學心如實知學心。童子。是名菩薩於他眾生心如實了知。
復次童子。菩薩應當修學清淨身行。何者菩薩清淨身行。所謂念知種種宿命之事。若一生二生三生。乃至十生二十生三十生百生千生萬生十萬生。百萬生千萬生萬萬生。復念知一劫百劫乃至千萬劫事。知劫成知劫壞。及知劫成壞。乃至知於無量劫成壞事。及知劫中彼曾有眾生。如是名如是姓。如是生處如是飲食。如是長壽如是短壽。如是久住如是壽盡。知如是受苦如是受樂。若於此處死彼處生。彼處死此處生。如是狀貌。如是國土。如是往事悉皆憶知。是名菩薩宿命智通。
復次童子。菩薩應當修習清淨身行。何者菩薩清淨身行。所謂天眼界清淨過於人眼。見諸眾生往來生死。若好色若惡色。若趣善道若趣惡道。若住善道若住惡道。若苦若樂。若勝若劣。如自作業皆悉了知。是諸眾生成就身惡行。成就口惡行。成就意惡行。毀謗賢聖邪見業因緣故。身壞命終墮於地獄。是諸眾生若成就身善行。成就口善行。成就意善行。不謗賢聖正見因緣故。身壞命終趣於善處。生於天上。童子。是名菩薩天眼界清淨過於人眼。見諸眾生往來生死。若好色若惡色。若趣善道若趣惡道。若住善道若住惡道。若苦若樂。若勝若劣。如自己業皆悉了知。是名天眼通。
復次童子。若修行清淨身行菩薩摩訶薩。以一念三世相應智慧。所有若知若見若得若證應當了知。彼一切悉知悉見悉得悉證悉皆了達。彼法云何。所謂無明緣行。行緣識。識緣名色。名色緣六入。六入緣觸觸緣受。受緣愛。愛緣取。取緣有。有緣生。生緣老死憂悲苦惱。如是十二因緣。應知應見應得應證應當覺了。如是無明滅故行滅。行滅故識滅。識滅故名色滅。名色滅故六入滅。六入滅故觸滅。觸滅故受滅。受滅故愛滅。愛滅故取滅。取滅故有滅。有滅故生滅。生滅故老死滅。憂悲苦惱一切皆滅。如實知見如實得證如實覺了。於四聖諦亦如實了知。是名漏盡通。爾時世尊。而說偈言。
菩薩已顯示 神通之次第
安住三昧中 悉能隨意到
善修其耳根 得難思天耳
其耳能得聞 導師所說法
能知眾生心 有欲及離欲
有瞋及無瞋 有癡及無癡
了知宿世事 本昔所居處
於其千億劫 智藏能照達
善修於眼根 得難思天眼
以眼見眾生 死此生於彼
一念能悉知 一切眾生念
如是悉了知 彼智不思議
童子。云何口戒。菩薩摩訶薩若成就口戒。則得佛六十種無礙清淨美妙音聲不可思議。是名口戒。
復次童子。若具足口戒菩薩摩訶薩。有所言說人皆信受。是名口戒。
復次童子。具足口戒菩薩摩訶薩。得三十二大人相。得如來十力。所謂是處非處智力。知諸眾生過去未來現在業處因果智力。知諸禪定解脫三昧正受。有煩惱無煩惱智力。知他壽命知他眾生根差別智力。知眾生種種無量欲智力。知諸眾生種種無量性智力。知一切至處道智力。知宿命智力。知一切眾生生死智力。知漏盡智力。
復次童子。若具足口戒菩薩摩訶薩。能得四無畏十八不共法。是名口戒具足。
復次童子。若具足口戒菩薩摩訶薩。得三解脫門得四梵住。是名具足口戒。
復次童子。具足口戒菩薩摩訶薩。略而言之。得四念處四正勤四如意足五根五力七覺分八聖道分。是名菩薩具足口戒。
復次童子。若具足口戒菩薩摩訶薩。得大悲梵住。得大捨梵住。得安隱覺。得寂滅覺。是名菩薩具足口戒。
復次童子。若菩薩摩訶薩具足口戒者。得遠離妄語兩舌惡口綺語。於父母師長所。不出麁言一切過惡之言。菩薩悉皆遠離於彼言說。如實了知如響如夢如幻如化如陽焰如光影。於此響聲乃至光影。悉無所得無分別。無取無緣無執著。是名菩薩具足口戒。童子清淨口戒菩薩摩訶薩。得一切佛語。得一切佛神足。得一切佛神通。爾時世尊。而說頌曰。
若與口戒相應者 是諸菩薩必獲得
一切諸法無礙智 是名具足於口戒
若與口戒相應者 獲三十二大人相
得佛十力不共法 是名具足於口戒
若與口戒相應者 能得一切諸佛法
謂我已說諸佛法 是名具足於口戒
若與口戒相應者 能獲梵住及辯才
逮不思議希有法 是名具足於口戒
若與口戒相應者 得四念處及正勤
具四神足根力等 是名具足於口戒
若與口戒相應者 得於大捨無所畏
得大悲愍清淨住 是名具足於口戒
若與口戒相應者 能得清淨安隱覺
及得寂靜覺觀等 是名具足於口戒
若與口戒相應者 遠離妄語及兩舌
復離惡口及綺語 是名具足於口戒
若與口戒相應者 終不誹謗於正法
亦不毀訾於如來 是名具足於口戒
若與口戒相應者 於其父母師長所
不作非法麁惡言 是名具足於口戒
若與口戒相應者 終不起口一切過
彼能悉離無有餘 是名具足於口戒
若與口戒相應者 能知語言猶如響
覺了音聲猶如夢 是名具足於口戒
了知無我及壽命 緣起虛妄猶如夢
能知語言如是者 是名具足於口戒
滅諦不實猶如夢 涅槃之體如夢性
菩薩知言如是者 是名具足於口戒
諸餘語言不可得 無有分別無滯著
無有攀緣無取執 是名具足於口戒
童子。云何名意戒。若具足意戒菩薩摩訶薩。得一切佛法。得一切神通。心得不動解脫。若具足意戒菩薩摩訶薩。得金剛三昧定。是名意戒成就。
復次童子。若具足意戒菩薩摩訶薩。得熾然光明。是名具足意戒。若具足意戒菩薩摩訶薩。得六十種美妙音聲相應。是名具足意戒。
復次童子。若具足意戒菩薩摩訶薩。得三十二大人相十力四無畏四無礙智十八不共法。是名具足意戒。
復次童子。具足意戒菩薩摩訶薩。得三解脫門。謂空無相無願。是名具足意戒。
復次童子。具足意戒菩薩摩訶薩。得四梵住。謂大慈大悲大喜大捨。是名具足意戒。
復次童子。具足意戒菩薩摩訶薩。得四念處四正勤四如意足五根五力七覺分八聖道分。是名具足意戒。
復次童子。若具足意戒菩薩摩訶薩。得住大悲。得住大捨。得安隱覺。得寂滅覺。得利益。得威儀。得勝行。是名具足意戒。
復次童子。若菩薩摩訶薩棄捨邪見不與邪見俱。斷除瞋恚不與瞋恚俱。斷除慳貪不與慳貪俱。棄捨懈怠不與懈怠俱。於父母師長所。不起諂曲心貪瞋癡心。亦不與俱。不捨菩提心。不捨信樂心。諸餘過惡覺觀心悉皆捨離。亦不與俱。是名具足意戒。善知諸法如幻如夢如化如焰如響如光影無去無來。亦復知苦如夢知無我如夢知無常如夢。知無眾生如夢知空如夢。意無所得無分別無滯著無攀緣無取執。童子。是名菩薩具足意戒。若菩薩具足清淨意戒法者。便遠離一切諸難。得不可思議一切諸佛法。得一切諸佛神通。得心解脫不動。童子。是名具足意戒。爾時世尊。而說頌曰。
一心諦聽勿亂想 所說意戒淨無垢
得聞法已起諸行 便能速悟於菩提
智者若持於意戒 第一寂靜廣不動
佛法難思未曾有 是則名為意戒淨
智者若持於意戒 心得解脫常不動
得如金剛最勝定 是則名為意戒淨
智者若能發起此 稱欲敷演廣利益
獲得六十微妙聲 是則名為意戒淨
智者意戒最為上 得三十二大人相
得佛十力諸功德 是則名說勝意戒
智者若持於意戒 獲得辯才及無畏
得勝希有難思法 是則名為勝意戒
智者若持於意戒 得四念處及神足
復獲正勤及根力 是名已說勝意戒
智者若持於意戒 能得清淨七覺支
亦能獲得八聖道 是則已說勝意戒
智者若持於意戒 獲得最勝大捨住
及大悲住淨無垢 是名已說勝意戒
智者若持於意戒 得安隱覺淨無垢
得遠離覺諸功德 是則名說勝意戒
智者若持於意戒 不與一切邪見居
恒常不起無明恚 是則名為意戒淨
若能具足意戒者 乃至少時不諂曲
父母師所無諂偽 是則已說意戒淨
智者若具於意戒 貪瞋等事悉永離
愚癡之法亦皆斷 是則已說勝意戒
智者若具於意戒 恒常不捨菩提心
信心決定終不壞 是則已說勝意戒
智者若具於意戒 所有一切諸過惡
皆悉遠離不與居 是則已說勝意戒
心能入於如幻法 猶如睡夢陽焰等
亦如光影呼聲響 是則已說勝意戒
知苦惱事猶如夢 及與無常空無我
心意能知如是者 是則已說勝意戒
知無眾生無壽命 悟諸因緣如輪轉
無所從來無去處 是則已說勝意戒
推求彼意無可得 亦無分別無滯著
無有攀緣無取執 是則已說勝意戒
第一義諦猶如夢 觀知涅槃亦復然
智者若了意如是 是則已說勝意戒
童子。彼云何名業清淨。見於三有猶如夢想。於彼厭離不起貪愛。是名業清淨。云何名過於攀緣。謂知陰界入如幻而遠離故。云何名了知諸陰。謂悟知諸陰猶如陽焰故。云何得諸界平等。謂知界等如化而棄捨故。云何遣除諸入。謂入如光影而棄捐故。云何名斷除渴愛。謂於一切法無諸攀緣故。云何名證於無生忍。於一切法無所得故。云何名知於諸業。謂發起精進斷除諸苦故。云何名顯示諸因。謂陰如響無有生故。云何名不壞於果。謂業果如夢而無所壞故。云何名現見諸法。謂諸法中得無生忍故。云何名修集於道。於一切法無所修故。云何名值遇諸佛。謂具一切諸佛戒行故。云何名智慧明利。謂於一切法獲無生忍故。云何名入諸眾生樂欲。謂知諸眾生前後根差別故。云何名得於法智。謂於一切法無所得故。云何名無礙辯智。謂能達如實法式故。云何名善知文字差別智。謂知三種語言差別故。云何名過於諸事。謂悟解無事故。云何名知於音聲。謂入音聲如響智故。云何名得歡喜。謂於一切法無所得。遠離苦惱棄捨重擔而出離故。云何名得於愛喜。謂於乞求者令得歡喜。知施時見利益故。云何名心調正直。謂能了知四真諦故。云何名正直威儀。謂調均身故。云何名遠離怒色。謂斷諸瞋過故。云何名面常怡悅。謂善戒共住安隱故。云何名美妙言。謂與他人說利益事故。云何名先言慰喻。謂先言善來速起迎接故。云何名不懈怠。謂不捨策勤故。云何名恭敬尊長。謂敬懼尊長如善知識想故。云何名供養尊長。謂隨所侍養從教故。云何名生便知足。謂於一切資生而不樂著故。云何名求白法無厭。謂集諸善法故。云何名命清淨。謂隨宜所得便生知足。若不知足便生諂曲。誇談誑誘激發他人。以利求利是事悉捨故。云何名不捨住阿蘭若處。所謂不棄策勤。樂於邊閑及以叢林巖穴㵎谷。愛樂於法。不與在家出家交遊。不著利養斷除渴愛受禪定喜故。云何名地地住處智。謂聲聞果處智。辟支佛果處智。菩薩地住處智故。云何名憶念不忘。謂念無常苦空無我故。云何名得陰巧便智。謂知陰界入差別而無所得故。云何名證於神通。謂獲四神足能為變現故。云何名滅諸煩惱。謂斷除貪瞋癡故。云何名斷除習氣。謂厭昔愚行不樂聲聞辟支佛地故。云何名為轉勝行。謂能起如來力無畏四無礙辯故。云何名修習因。謂斷除憎愛故。云何名知犯方便。謂知波羅提木叉。知毘尼。知戒故。云何名斷諸悔惱。於諸罪過。至誠懺悔更不重造。修諸善法故。云何名斷除愛戀。拔於三界渴愛枝條。發生未起之善已生之善。令不壞失故。云何名越過諸有。謂於諸三界。而無所得又不顧念。是名過於諸有。云何名明達宿命。謂憶知過去世事故。云何名於業果無疑。謂離諸斷常故。云何名思惟於法。謂思念如實之法故。云何名習於多聞。謂修習受持聲聞藏辟支佛藏菩薩藏故。云何名得捷利智。謂觀無生智猶如夢故。云何名樂欲於智。所謂常習智慧故。云何名通達智慧。所謂起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故。云何名得調伏地。謂菩薩所修學處故。云何名譬如於山。所謂不捨菩提心故。云何不動。所謂無分別不為煩惱所奪故。云何名不躁動。所謂於一切相無緣念故。云何名不退相。謂於六波羅蜜無減所缺恒常得見他剎諸佛故。云何名出生善法。謂親近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故。云何名厭離惡業。所謂堅持禁戒更不起惡故。云何名不行煩惱。所謂不起無明有愛及瞋故。云何名不捨於戒。所謂信因果恭敬如來故。云何名分別諸禪。所謂知心及數善巧方便而得一心故。云何名知一切眾生樂欲。所謂知根差別故。云何名善分別生處智。所謂知五趣差別故。云何名無邊智。所謂自然知於世間出世間法故。云何名言語次第智。所謂能知如來權密言說故。云何名棄捨俗緣。所謂身心遠離而出家故。云何名不樂三界。所謂於三界如實見過故。云何名不下劣心。所謂不捨於心若入正受亦復不捨故。云何名於諸法無執著。所謂於一切法棄捨愛故。云何名攝受正法。所謂護佛如是修多羅故。是名攝受正法。云何名守護正法。所謂一切謗法眾生。以法降伏是名護法。云何名信於業報。所謂於諸惡業。羞恥厭離修習善法故。云何名知律方便。所謂知自性犯不犯。知性罪犯不犯故。云何名滅諸違諍。所謂棄捨眾閙故。云何名不相違返。所謂不憙一切世間語言故。云何名忍地。所謂忍於身心逼惱故。云何名攝受於忍。所謂於他所說麁惡語言悉能棄捨忍辱無減故。云何名選擇於法。所謂知陰界入差別。知有漏助道清淨助道。於彼法而無所得故。云何名決定巧便。所謂於一切法無所言說故。云何名善知句義差別智。所謂通達一切諸法故。云何名法句出生善巧智。所謂說於如實法故。云何名知義非義差別智。所謂知法性無增無減故。云何名前際智。所謂因智故。云何名後際智。所謂緣智故。云何名三世平等智。所謂於一切事法。了知無有差別。安住無事法故。云何名知三世差別智。所謂於三世法。無所得亦無思念故。云何名心住。所謂不得於心故。云何名身住。所謂身念處是名身住。云何名護威儀。所謂威儀無有錯亂故。云何名不壞威儀。所謂覆藏善事故。云何名不分別威儀。所謂離樂欲惡心故。云何名諸根端嚴。所謂思量法趣所說相應能知時節。於如實法如實演說故。云何名世諦智。善知去來法故。是名世智。云何名解脫捨。所謂隨所有財不隱藏不慳嫉故。云何名常舒施手。所謂善共同戒故。云何名無有悋心。所謂信心盡施故。云何名慚。所謂恥諸暴惡故。云何名愧。所謂羞諸愚害故。云何名憎棄惡心。所謂知愚癡法棄之不與共俱故。云何名不捨頭陀。所謂要期堅固而無退轉故。云何名受於信義。所謂如言所作故。云何名起於喜行。所謂思念善法利益故。云何名近尊長住。所謂棄捨憍慢離懈怠事故。云何名降伏憍慢。所謂我不可得無攀緣故。云何名攝伏於心。所謂思念一切白法不失利益智故。云何名策舉心智。所謂知精進果不失智故。云何名知義辯智。所謂通達如實智故。云何名了知於智。所謂知世間法出世法故。云何名遠離非智智。所謂於如實法遠離取執故。云何名入心智。所謂不生滅智故。云何名部分別巧便智。所謂明利差別智故。云何名知諸言音智。所謂示如實法智故。云何名知處所智。所謂入於如實智故。云何名義決定方便智。所謂奉覲一切諸佛菩薩聲聞故。云何名棄捨非義。所謂善入過彼諸有故。云何名親近善人與共同事。所謂親覲諸佛菩薩聲聞故。云何名遠離惡人。所謂遠離取我懈怠故。云何名修禪發通。所謂離於欲刺不捨禪喜故。云何名不著禪味。所謂欲出三界故。云何名神通自在。謂住五通佛法難知而能為他顯示故。云何名解假名。所謂了知名不究竟故。云何名了言說施設。所謂知世俗名數文字故。云何名出過假名。謂了知無言說智故。云何名離世間。所謂先觀世間過惡故。云何不欣名利。所謂自性少欲故。云何不著利養。所謂無諸貪求離惡欲故。云何聞人譏罵不生瞋嫌。所謂體知諸陰界故。云何聞歎實德不生欣悅。所謂隱覆善法功德知利養過故。云何不悕恭敬。體知因果故。云何不得恭敬心不嫌恨。所謂不捨禪定心故。云何毀辱不恚。所謂觀察世法悟因果故。云何聞讚譽不高。為求善法出家故。云何名無諸利養心不憂慼。所謂觀察昔所作業故。云何不與俗人交通。所謂不悕資生故。云何名不樂非法出家人同止。所謂親近如法人不近非法人故。云何遠離非境界處。所謂棄捨五蓋故。云何名住所行境界。謂修四念處故。云何成就法式。所謂將護彼故。云何遠離非法。為自護善法故。云何不污他家。所謂離於親知過故。云何名護法。所謂具足求法如法作故。云何名宴默少言。所謂得寂滅智故。云何名善巧問答。所謂隨問能答智故。云何名降伏怨讎。所謂分別顯示如實法遠離取著故。云何知時。所謂能知歲月時故。云何不親凡愚。所謂見愚法過故。云何不輕凌貧賤者。所謂於一切眾生起平等心故。云何以財速施貧苦。所謂有乞求者即令施財施法故。云何於貧窮所能無礙施。所謂於彼眾生起於悲愍任乞求意捨內外物故。云何救濟破戒。所謂除犯戒業。安置淨戒中故。云何名為利益之事。謂能長養眾生故。云何名悲智。能見眾生未來苦惱故。云何名攝受於法。謂能令眾生入於如實法故。云何棄捨資財。所謂捨離諸陰以財惠彼故。云何不營積聚。所謂厭離資生見守護過故。云何讚述持戒。所謂善知持戒果報故。云何訶責毀戒。所謂善解犯戒過故。云何以無諂心奉事持戒。所謂於持戒者生難遭想故。云何名一切棄捨。所謂善信樂故。云何名增上信誠心勸請。所謂為他求樂利眾生故。云何如說能行。所謂具足善信聞即受行故。云何奉事比丘智人。所謂請問善事故。云何共他言論能生愛樂。所謂有證智教智故。云何名譬喻智。所謂以喻曉知法相本末故。云何名前際善巧。所謂自識宿命多聞故。云何名以善根為首。所謂於菩提起增上信復勸他故。云何名善巧方便。所謂懺悔隨喜勸請所作善根悉善迴向故。云何名斷除有相。所謂觀察諸事見諸法如夢故。云何名斷除於想。所謂遠離顛倒想故。云何名善觀事相。所謂得無相智故。云何名善說諸經。所謂能顯示譬喻本事善非善法故。云何名分別於諦。滅無明已名色不起故。云何名證於解脫。所謂得金剛三昧不動無分別故。云何名但說一言。所謂厭惡外道證於無生智故。云何名得於無畏。所謂知佛法力故。云何名安住於戒。所謂禁防身口波羅提木叉戒故。云何名入於三昧所謂不染三界故。云何名得於智慧。所謂善得無功用智故。云何名樂於獨靜。所謂遠離憒閙之過常不捨空閑故。云何名憙少親知。所謂少欲知足故。云何名不濁心。所謂入禪定除諸蓋故。云何名棄捨諸見。所謂遠離取著見故。云何名得陀羅尼。所謂隨所見法如實不忘顯示故。云何名得智照明。所謂知自性入故。云何名處。所謂心處所故。云何名安住。所謂信心所住故。云何名行。所謂住信行法故。云何名辯智。所謂知辯道故。云何名因。所謂無明因生諸行故。云何名相應。所謂應解脫法故。云何名法。所謂斷除渴愛故。云何名門。所謂斷除諸過故。云何名道。所謂無常苦空無我智故。云何名地。所謂十種無願地故。云何遠離於生。所謂斷除生法故。云何名智地。所謂不忘智故。云何捨離無知。所謂斷除愚故。云何安住於智。所謂智無所住故。云何名方便地。所謂修三十七助菩提法故。云何名菩薩境界。所謂行六波羅蜜故。云何親近善人。所謂近諸佛故。云何遠離惡人。所謂離於外道見取故。云何名如來所說。謂住如來力智自性解脫故。云何名佛地。謂得一切善法故。云何名智者隨喜。所謂過去未來現在諸佛聲聞辟支佛隨喜故。云何名愚者所謗。所謂一切愚者不能知故。云何名聲聞不能知。謂佛法不可思議故。云何名外道地。謂外道見慢方便故。云何名為如來所攝。所謂為大醫王難可得故。云何名速得十力。所謂勤修方便故。云何名為一切諸天供養。所謂善能出生一切樂故。云何名梵王禮拜。所謂從彼出生解脫故。云何名龍禮拜。所謂能斷一切惡道及諸見故。云何名野叉隨喜。所謂蔽諸惡道故。云何名甄陀羅讚歎。所謂能致歡喜解脫故。云何名羅睺羅歎美。所謂斷除生死故。云何名菩薩所修。所謂能獲一切智故。云何名智者所求。謂為得不退轉地故。云何名得無上財。所謂能得人天果報及解脫故。云何名非財施。所謂能除一切煩惱病故。云何名病患良藥。所謂滅貪瞋癡患故。云何名智藏。所謂常樂修習智故。云何名無盡辯。所謂見如實智故。云何名遠離憂愁。所謂知虛妄苦。而棄捐之悟無我故。云何名知於三界。所謂了知三界如夢幻故。云何名舟筏渡於彼岸。所謂信樂入般涅槃。修無常苦空無我智故。云何名渡四流舡所謂速得涅槃故。云何名求稱譽者。所謂能獲廣大法故。云何名讚顯如來功德。稱言施無量功德法藥故。云何名美歎如來名稱。謂言施一切功德解脫樂施主故。云何讚歎十力。謂稱言能施難得之法是大法寶主故。云何名菩薩功德。所謂能學此經三昧法故。云何名慈滅瞋恚。所謂對治瞋恚故。云何名為悲。謂滅除一切眾生苦惱故。云何名為喜。謂於一切眾生所生歡喜故。云何名為捨。謂無緣之悲能作佛所作故。云何名為安慰大乘人。隨所樂求一切佛法悉皆能與充足故。云何名為發行師子吼。所謂能致最上法故。云何名為佛智慧道。所謂於一切善法無所取著。而得善法故。云何名為解脫一切眾生。所謂能知從此岸到彼岸故。云何名為獲得一切智智。所謂斷除一切不善法故。集一切善法及一切解脫故。云何名菩薩園苑。能得喜悅自身安樂。亦令一切眾生安樂故。云何名降伏魔軍。所謂能獲一切力。能滅一切煩惱故。云何名安隱行呪術。所謂能盡一切苦難故。云何成就吉祥事。所謂能獲一切果報故。云何名為防捍怨敵。所謂斷除一切邪見及取著見故。云何名為降伏怨家。所謂以正法降伏諸外道故。云何得無所畏。謂於一切法能善觀察溫習故。云何求如實力。所謂求不顛倒法力故。云何名為十八不共法初相。所謂作一切善法故。云何莊嚴法身。所謂得三十二相莊嚴故。云何樂於解脫。所謂得初中後善故。云何名為所愛長子。謂能獲諸佛父之餘財故。云何名為滿足佛智。所謂惟長養一切白法故。云何名為非辟支佛地。所謂能獲最上無邊佛法故。云何名為清淨心。謂能斷除一切垢穢故。云何名為身清淨。所謂滅一切病患故。云何成就解脫門觀察無常苦空無我寂滅故。云何名為離諸雜欲。所謂能得甘露法句故。云何名離於瞋恚。所謂獲得大慈大悲故。云何名為非愚癡地。所謂得如實明故。云何名為阿含智。所謂知一切世間出世間所作業智故。云何名為能發起於明。所謂惟憶念趣一切善道故。云何名為斷除無明。謂滅一切非善趣憶想故。云何名為滿足解脫。所謂得大聖法故。云何名為修禪者猗悅。所謂能得喜樂一心故。云何名為眼見者。所謂見於實義無所見故。云何名為神通變現。所謂善修無障法故。云何名為神足現前。謂能獲一切法無分別智無有障礙故。云何名為樂聞陀羅尼。所謂了知一切法。於一切法能趣向涅槃平等故。云何念持不忘。謂一切攀緣自性滅故。云何名為如來住持。謂出生諸功德智慧不可壞故。云何名為方便善巧導師。謂令他趣向安隱快樂大城故。云何名為微細智猶如毛端。謂難可測知故。云何難知難可相應。謂昔所未曾得故。云何遠離文字。謂言語道不可得故。云何名為音聲難知。謂一切法不可思議故。云何名為智人能知。謂知法是無價寶故。云何名為已知調伏智所知。謂如言而作故。云何名為知於少欲。謂知多欲過故。云何名為勇猛精進。謂知不捨要期故。云何名為憶念總持。謂隨所為作不失故。云何名為窮盡於苦。謂斷除貪恚癡故。云何名為一切法無生。謂滅一切識一切願故。云何名為一言演說能知一切生死諸趣。謂觀一切法猶如夢幻以不取著故。童子。是名解釋三百句法門義了矣。童子。是為一切諸法體性平等無戲論三昧。爾時世尊。而說偈言。
佛法智無量 演說無窮盡
廣說諸法已 普獲諸功德
廣大如虛空 是法相如是
此為究竟寶 故名為方廣
眾生行無邊 為說法亦廣
無盡阿含義 故號為方廣
說此法時。無量眾生悉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無量眾生於菩提得不退轉。無量眾生發辟支佛心。無量眾生證於三果。復於此三千大千世界。六種震動。雨天妙香灑散天花。擊作百千萬種諸天音樂。於虛空中雨諸天衣。旋轉而下。作如是言。是諸眾生聞此法故獲大善利。是諸眾生於無量佛所。宿殖善本故。聞此法歡喜受持讀誦書寫為人解說。與一切眾生作上福田。成就利益一切眾生不斷佛種。是諸眾生。決定能為菩提先道。聞是法門起如實行。
爾時佛告阿難。汝當受持如是法門。讀誦受持書寫為人廣說。阿難白佛言。當何名斯經云何奉持。佛告阿難。是經名為入於大悲汝當受持。名為一切諸法體性。平等無戲論三昧。汝當受持。阿難白佛言。如佛勅旨。我當受持此法門。說此經已。爾時月光童子歡喜踊躍。阿逸多菩薩等八十億那由他菩薩。長老阿難及諸四眾。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淨居天子。娑婆世界主梵天王。及天帝釋四天王等諸天世人阿修羅眾。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月燈三昧經卷第十
存疑 卷第八六百頁上段九行思議上疑脫可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