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49部大正藏第15册P0727 觀察諸法行經(4卷) 〖 隋 闍那崛多譯〗.txt
大正藏第 15 冊 No. 0649 觀察諸法行經
No. 649
觀察諸法行經卷第一
隋天竺三藏闍那崛多譯
無邊善方便行品第一
爾時婆伽婆。更遊王舍鷲鳥丘中。共大比丘眾。滿千比丘。共菩薩摩訶薩。有八十俱致菩薩摩訶薩。種種佛剎來集。皆得陀羅尼忍三摩地一生補處。證得過去未來智道。言說清淨不作詐善。不自稱讚無有貪婪。外道不勝過魔羅業。得諸佛法具成無畏。法障已過業障已滅。於法本性已得無疑。說歌頌句心無窮盡。不可思劫願鎧莊嚴。笑顏先語面無嚬蹙。辯才不斷。已得等忍三摩地陀羅尼。具成無邊辯才及勝無畏。百千俱致那由多劫。善說一句信解諸法。猶如幻焰水月夢影響等。無來無去無生無滅。空無相無願。顯不可取無有障礙。善知無邊智慧。善覺諸眾生心行智。如彼眾生信解。隨其信解善為說法。禁攝自心離法渴愛。具無慢忍善巧勝妙。如本性法攝取佛剎。功德莊嚴無邊作願。善能案行無數世界。念佛三摩地常現在前。善勸請無量佛。善知滅纏順眠煩惱。善知遊戲非一百千三摩地海。彼謂慈氏菩薩摩訶薩。曼殊尸利童真。觀世自在菩薩摩訶薩。大勢至菩薩摩訶薩。雲音菩薩摩訶薩。善百千開華智菩薩摩訶薩。無邊攀緣出意菩薩摩訶薩。電莊嚴鳴音王菩薩摩訶薩。無數俱致劫普生智菩薩摩訶薩。師子吼王菩薩摩訶薩。等不等觀菩薩摩訶薩。淨密金無疑王菩薩摩訶薩。寂觀菩薩摩訶薩。智王菩薩摩訶薩。不空見菩薩摩訶薩。賢護為首。十六大善丈夫。象香手者菩薩。無邊寶藏菩薩。智積菩薩。辯積菩薩。師子吼鳴音王菩薩。珠莊嚴瓔珞行菩薩。師子行步菩薩。陀羅尼自在王菩薩。得無邊辯才無畏菩薩。名稱菩薩摩訶薩。喜王菩薩摩訶薩。如是為首。共八十俱致菩薩摩訶薩。若此三千大千世界大王。或釋或梵或大梵。或天王或龍王或夜叉主。阿修羅伽留茶緊那羅摩睺羅伽人非人主。彼共眷屬圍繞。執持華鬘塗香衣蓋幢幡鼓樂。詣於佛所。到已頂禮佛足。作三匝繞。隨所執持華鬘香塗香末香衣蓋幡幢鼓樂。於世尊所作供養已。尊重受教合掌而住。
爾時喜王菩薩摩訶薩。七日斷食已。若經行若立若坐不臥不睡精勤求法。何等三摩地。令菩薩摩訶薩於無上大乘轉取遍智財寶智等。彼作此因緣已。即起於座一肩整衣。右膝著地。合掌向佛而白佛言。大德世尊。我於如來應正遍知。隨分欲問。若婆伽婆。賜我空閑。如我問已即為解說。如是語已。佛告喜王菩薩摩訶薩言。喜王。如來應正遍知。常作空閑解說問難。喜王。汝若如是欲問如來應正遍知。我即於汝彼彼所問。如問解說當令歡喜。如是語已。喜王菩薩摩訶薩而白佛言。世尊。何等三摩地菩薩摩訶薩具成三摩地故。菩薩摩訶薩如實知諸眾生心行。能入諸佛世尊說意。所說無倒順入隨音實智。能見現在諸佛世尊無有障礙順得無瞋諍法。於如聞如念法奉行。而住雖於世法中行。而不為世法所染。雖行遍智定中。而於彼自在不生。雖行涅槃法中。而不於中間涅槃。以未滿諸佛法故。雖行聲聞獨覺法中實行。而不於彼乘涅槃。出無邊念心不忘失。入諸眾生種種界門。無窮盡問辯說相續。攝取無邊功德莊嚴佛剎。於別智中得無餘智。雖成熟眾生不依眾生想而說法。彼無有見住。而將置涅槃。亦無一法可欲寂靜。雖行菩提而不依住。大智具成捨離有無二邊故。雖知諸法緣生。而於緣生法中不著。速證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降伏摩羅及與徒眾。諸他論師以法屈伏。當轉無上法輪。為天等世作法吼鳴。世尊。然佛法不可思。菩薩法不可思。菩薩行不可思。甚善世尊。我向問如來者。世尊以無數不可思諸種勝具佛智為我演說。若我於世尊邊聞已如實當行。如實行已當滿諸種勝具佛智。喜王菩薩摩訶薩。如是語已。復以歌頌問佛。此歌頌者。所謂。
我問論師月 世親人上者
若諸菩薩行 次第為解說
多眾等來無有邊 人天夜叉眾如信
聞勝功德佛法已 多百欲與覺相應
佛勝德中生信已 我問渡諸功德岸
名稱無邊知我心 他非我證除勝者
解散分別十力行 人天渴樂勝者德
菩提德行最無比 百大方便說智行
如破黑親共力者 如速放出智光明
如動三千所有地 如菩薩行當為說
婆吒勝覺樹 住此而抖擻
如放光照剎 俱致那由他
如大地震動 觸證最勝智
善行於行者 如行當為說
如有當得開華相 如生無邊音住持
如得正定等迷留 如菩薩行當為辯
如有開華相無垢 如有善巧聞持意
如有不動似迷留 滿百功德如行說
無等無稱無諂詐 無我應供無三垢
智眾所讚勝沙門 我今問彼勝人行
善意行持開華言 勝言無錯無濁語
善夫牛王利除垢 如速作佛為我說
若有多人來集此 晝夜精勤無異心
彼等聞此勝行已 當住如實菩提行
此多人天樂佛德 晝夜決力勤不餘
彼聞此行當奉行 當得十力破他力
如當得於三摩地 如得通智及辯才
如佛光照無邊方 當問智慧無邊稱
笑顏如如說如是 善知如如諸法中
如得智通廣住持 見十方佛百無垢
云何當得無比智 善那由多俱致經
當於說時無有錯 如菩薩行當為辯
我不問有樂 去離有趣者
我不問小行 去離諸行者
如得最勝德 百種功德圓
為我如是說 顏容喜笑者
我今不問有樂道 我今不問境界依
勝者我欲生甘露 十力所行如實說
善逝云何當淨施 云何持戒振去塵
云何忍慈皆欲樂 如有精進彼當說
云何愛智樂斷惑 云何智度斷名言
當如智海不可動 如菩薩行當為說
若我不得問善逝 於中我智盡不超
得度遍智功德岸 為我皆說無邊德
如是語已。佛告喜王菩薩摩訶薩言。甚善喜王。甚善喜王。汝今發行為多人利益故。為多人安樂故。為憐愍世間故。以義利益安樂天人故。亦為此時及未來菩薩摩訶薩不斷佛種性故。不斷法種性僧種性故。汝於如來應正遍知今問此義。如汝於恒伽河沙等佛世尊邊。已曾問難出生解說。喜王。彼宜善聽善作正念。我當為說。菩薩因何三摩地得此及異功德。知諸眾生心行。喜王菩薩摩訶薩言。世尊。如是樂聞。佛言。喜王。有三摩地說名決定觀察諸法行。菩薩摩訶薩若因此三摩地。得八十四千三摩地。得八十四千陀羅尼。得八十四千波羅蜜。速證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已。轉無上法輪。為天人等世當作鳴吼。喜王。彼何者是說名決定觀察諸法行三摩地。彼所謂如說如作。如作如說。身淨語淨心淨。求於利益。作朋友心。不為求欲。不捨於悲不為取法(十)。不失於信。自誓不動。善入眾生。言辭作調順。業順斂於身。捨離惡語。心無欺誑。苦者令潤。樂者教修(二十)。放逸者覺察。發勤者令決合法。悔者令出散。不住法想。離眾生想。不分別事想。捨諸取著。觀知於相。取戒不動(三十)。常求於智。離世所言。求出世語。自進不忘。順念於法。入如所作。順作儀式。於業必信。捨離不信(四十)。多有信解。於佛作念。有罪顯說。於福隨喜。勸請於佛。應禮者禮。無有高慢。不厭善根。常勤相應。不捨勤合(五十)。通出生句。信因作業。而受其報於緣覺察。不著虛實。有所言說(六十)。不住欲界。不同色界相。不著無色界。於業報果隨之而信。均與物分。有平等心。不害法教。合不合中無有瞋恚。他得利中亦不有嫉。滿其所望(七十)。度於法誓。不捨戒聚。除慢離瞋普割愚癡。不生貪行。隨得知足。不求眷屬。得利不高。無利不下(八十)。法利喜分不作貯積。惡言不報。自護口言。顯明菩提。察發勤合。顯明解脫。問於智者不放。斂攝不捨。住阿蘭拏(九十)。於頭多功德及以減省。普有喜樂。信解於空。不著諸事。聚中不依。界中不念。入中不見。境中不愛。除滅顛倒。心令念持智慧發生(一百)。行於聖行。順斂於心。隨順到福田地。除捨諸行。施不求報。戒中不念。不分別忍。不覆精進。不依定意。智知諸法(一百一十)。入六度地。不念自德不惡他德。不依諸行不稱量行。於涅槃中無有攀緣。走避流轉。於解脫中無有怖想。於受聚中有害者想。愛於滅度(一百二十)。安住於忍顏容喜笑先言問訊面無嚬蹙。敬老少中。其心淨信。不逼惱他作主滅諍。讚說寂靜勤教和合(一百三十)。愛憎等心求陀羅尼。諸眾生中如父母兄弟姊妹兒子親屬尊長朋友。平等愛念。愛聖如父。於近誦中如愛尊重。於菩薩中愛念如佛。法中愛念亦如自我。於多聞中無有厭足。行中奉行供養如來(一百四十)。上妙信解無有縮小。作三寶種。忍不定言。身中不惜。命中不惜。清淨活命。於乞食行而不捨軛。平等乞食以為愛美。善住阿囒拏處(一百五十)。捨離在眾。心常憙樂。不雜俗家。於出家者亦憙不雜。不作詐善。不自稱讚。說於愛語。菩薩乘中教化眾生。入於方便。常順念佛(一百六十)。思惟於法。常尊重僧。供養智者。親近解者。守護定意者。扶持勤合者。說菩提道。念修於法。信於福德。於眾生所教以善根(一百七十)。愛念信者。出散苦者。淨於威儀。慚而有畏。懼見慚悔。離於惡人。住如法行。向於除滅。求於聖行熏修念處(一百八十)。恒住正斷。普得神足。取於諸根。成就於力。觀菩提分。道不顛倒。入舍摩他。察發毘撥舍那。於心不喜。法中普喜(一百九十)。超過攀緣地中。而能不住。不驚。無見。生不墮想。護菩薩行。於佛行中作無量想。厭棄惡行捨先所作。淨於自業(二百)。祕毘那耶禁別解脫。不毀法教。以時而行離於非時。善巧入出知於願量。活命事中足而等喜。入諸智通。修三摩地入於所行(二百一十)。入於妙寶。如來所說取不可得。勤合者喜。顯明佛子。令聲聞者聞行。令獨覺者順知一道。菩薩財物。聲聞遊處。智者所行。是調順者所趣(二百二十)。重說法者。察多信者。示現佛道。求財者藏。求果者田。三火熱惱者園。得三摩地者華池。生白法者母。不信身者。令止繫緣於相(二百三十)。布置諸好。等住佛剎。得陀羅尼出種種智。熏修勤合。超摩羅境。勇健鬪戰割斷煩惱。摧滅不善熾然於善(二百四十)。勤作願者瓔珞。摩羅所不能破。所說無盡。世間不等。外道不知。已過聲聞法中。已出獨覺。安住遍智中。眾生入道之所趣到。善朋友言(二百五十)。如實覺察。是受報者等喜。欲飲者味。欲憙樂者鬘。向涅槃者乘。趣岸者船。欲度者筏。生盲者燈。欲見者眼。說法者炬(二百六十)。不虛者誓。欲施者財。欲解脫者方便。求戲者喜樂。等喜者淨信。歡喜者愛。求聞者性處。得三摩地者迷留。望得眼者帝釋。入鬪戰者勇健。欲住者窟。自心行者梵心。勤合者喜樂(二百七十)。不退轉者遊處。得無生法忍者淨心。智行者念。初業者方便。丈夫智者橦弩。三摩地者弓。說無我者那羅延。遍智者道。令解脫者生平等智。諸天所禮(二百八十)。諸龍奉華。眾人供養。學者所難。作無學者向禮。菩薩所讚。法主所念。覆藏根者城。善方便者道。勤合者利。疑者令散(二百九十)。欲者令斷。煩惱者吐。欲渡者浮。病者良藥。不顛倒見者治。箭者拔出。欲作淨者自在。欲作吼者無畏相。欲聞者所趣(三百)。涅槃者道。惡趣者遠離。欲色無色者超過。嚴佛土者瓔珞。金剛喻三摩地者生因。最後生者坐師子座。令福德者不失。求者令取。之者策進。墮者令起。懈怠者令發力(三百一十)。發事者建立。過發事者令止於定。令入諸事令捨取。鬪諍者令其棄除。於遍知者令其滿足。得出生無邊門。說勝義者令其不失。令說空者畢竟寂靜。信無相者令滅分別。信無願者止斷急務(三百二十)。令信捨者超過三世。順至諸處。善方便中於覺為燈。於未學者心不輕賤。於說法者無有所求。其錯法中不生瞋恚。於等乘者無有謗毀。不望其物而為說法。於說法者諸事供養。於聽法中心不散亂(三百三十)。於徒眾所無有欺念。於法施中無有斷絕。於純直者難可為問。於瞋恨者住於忍心。悔者令散。於道不息求於智聚。令依取者而得解脫。惡者令調。無住處者令捨(三百四十)。欲順念者令其正念。發起菩薩。顯示諸佛令四眾喜。味勝者美味。欲戲者雷。於甘露為門。涅槃行者所趣令欲。得不怖者有涼無熱。是得道者解脫繫縛(三百五十)。於樂心所請與利益。其心放息意樂身樂。智者所取堅受不捨。不轉如來方便道行。熏諸善根害諸不善根是無智者所學。入方便中者所成。不誑者相。順佛教者所行。智聚者明。示現佛剎。禮拜俱致。諸佛能作。俱致問難。斷其所疑。生長諸白淨法。棄捨助黑。不失諸福憙。福者愛生。憙樂者勇健。欲說者辯。說法者護。令諸因者生愛。於諸法中而有善巧。知於生滅示現如如。於徒眾中自心調伏。合方便者令喜。慢者令散。方便成就者坐。令思察者飽足(四百)。觀視無惡。法主者雷名稱。丈夫者勇步。煩惱垢者令止。諸見行者令害。聞者令持總持於法。令說法者無錯。不轉菩提。善諸入門。善根者聚。不斷佛眼。熾然法眼攝於聖眾。伏他論師。善作法語。菩薩所行。等心者月。求業者日。欲學者師。諸修多羅者護。智者將導。白法種子甘露熟果。順念於生。不染流轉。癡凡業者厭棄。如來功德者真實。讚歎者得無邊報。持者遍智因來。讀者利得所趣(四百三十)。書寫者入無邊功德智說者無量福德。是不來者度津。是不動者住處。諸世欲受者為說。諸佛已說稱揚。過去佛眾滿。未來佛所望。是現在佛智藏。諸眾生行入門。聲聞乘者普燈。獨覺乘者燭明。佛乘者持。諸出生者不失。示現佛手者印。是不覆藏者實。得疾智者轉生。能令問佛功德。令欲作者無厭。令煩惱火寂滅(四百五十)。得方便智。令解地界。令入水界。等入火界不住風界。出生解脫虛空界。淨於智界。順入法界。厭棄諸行。遮斷順眠。散於瞋礙。除捨愛憎。善巧自行。善巧他行。令欲說者辯才無盡。諸出生中令不入著。令相應者不可言說。捨於我相。除我所相。遠離入著(四百七十)。下心如犬。最妙入門。善繫於定。是乏者蔭。令渡於流。外論所不能破。於純直者。不可說惡。遠離睡眠。親近說法者。超過掉悔。除滅於疑。散於貪欲。遠離嬾惰。不見於我。顯明無我。不建立命。法中不觸。說中不諍。所辯合理。善於思惟。不作於行。有調順體。有不怯弱。畢竟信解。入眾不縮。自德不譽。他德不嫉。其心常行遍智。不取住處(五百)。離不合言。常淨等行。不愛其身。斂攝其心。於行善巧。思惟順念。不毀不慢。求於解脫。欲得無疑。念修梵行。於慈等心。於悲順攝。於喜當念。捨滅憎愛。於戒順攝。定皆出生慧悉覺知。所出生字言辭善巧(五百二十)。入諸說音。不為財利廣演說法。不喜共眾。一宿移行。既不舉取亦不下置其中覺知。不著諸法。顯明於如。不誑諸眾生。不斷三寶種姓。於法攝取(五百三十)。滿牢固願不羨小乘。與定相應晝夜不捨。滿諸淨心智慧功德(依梵本合有五百三十五句其中分句長短離合無一定准極少乃至二字為句極多乃至五字始成一句此乃隨義分句故也不可一一句後記數宜好詳之也)。喜王。此謂說名決定觀察諸法行三摩地。是菩薩摩訶薩境界入眾生行。取遍知智。此中法本說時。九十二那由多菩薩。無生法中忍生。五千眾生。先未發生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於今悉生。三十那由多畢竟淨心天及人等。遠塵離垢煩惱中出。諸法中法眼生。十百千比丘不受故。無漏心解脫。此三千大千世界。六種振動大光遍世。爾時世尊。復令此義無量顯明。即說歌頌。
所行清淨聖者道 其心解脫隨順法
菩提分眼辯法中 此三摩地善逝行
降伏摩羅遠離垢 除滅瞋障斷有愛
名稱及智善具德 此三摩地德智幢
於智為地及善道 諸聖者姓破摩羅
解脫於有善逝讚 此三摩地德智財
細入法行諸際門 順覺過惡已作斷
除滅於苦入勝樂 此三摩地善逝行
此是覺念覺分華 慚愧具足攝於善
菩提分鬘善逝趣 勝三摩地此已說
菩提分場解脫光 過彼星宿作明照
作於光明超三有 讚彼如是法勝月
三種方便望得淨 親近解脫最勝王
捨知識利及詐善 此三摩地應成就
於他毀辱當遠離 莫因知識自讚譽
常行乞食但三衣 勿作貯積與此合
望得諸聖等分戒 常應尊敬問智者
問已如實修行住 彼故當得寂靜定
若有戒美諸世中 遠眾欲憙舍摩他
勿作詐善莫慢生 彼故速當得勝定
於尊師所常恭敬 若老若中如初者
諸處如是常受教 欲求善逝所有財
勿作瞋面莫羞怯 見諸世人常共語
勿作貢高慢自在 彼故當得寂靜定
應當捨身莫愛惜 勿有懶惰多睡眠
晝夜修念意相應 彼於勝定則當得
等心諸世憙於慈 以悲意行菩提行
喜捨平等稱量意 彼於勝定則當得
應常守護十力財 於法破盡苦世時
若常守護法財物 彼當得此寂靜定
意常不著三界中 隨順憶念流轉苦
欲求涅槃安隱處 速得最勝無比身
隨順憶念無我空 於諸相中普遠離
亦離三有所作願 彼即速得大悲者
行施自守若調伏 持戒及忍如精進
常憙於定解脫智 此三摩地彼速得
如我昔行數百劫 如我說此菩提行
如我得覺寂靜安 如是等行速已觸
我是遍智善牛王 學我諸勝所有行
若行如我往昔行 彼當得佛人勝者
衣慚及食解脫味 心信於定憙空閑
無我歌詠常愛作 云何他智當觸樂
擔負罵詈堪忍他 勿懷怨恨不供養
應於業報當普信 彼於勝定則當得
遠離有見及惡道 當親近空聖所趣
晝夜精進力發起 彼於此定則當得
遠離二邊不愛道 近平等道若實路
如此修行佛所愛 若觀不生不作法
最勝不求妙華香 妙衣及以幢蓋等
若於法空隨順行 此是最勝第一供
觀察諸法行經卷第一
大正藏第 15 冊 No. 0649 觀察諸法行經
觀察諸法行經卷第二
隋天竺三藏闍那崛多譯
先世勤相應品第二
爾時世尊。復告喜王菩薩摩訶薩言。喜王。又復菩薩應覺諸法不依。應覺諸法不出不滅不作不生。遠離輕虛自空不牢不取不捨。應覺諸法無常苦無我寂靜。應覺諸法空無相無願。應覺諸法無我無眾生無命無富伽羅(二十)。應覺諸法不合不可作無自體無相無有。應覺諸法離染不行。離戲論不行。到最勝不種種(三十)。無戲論離戲論。不可取不持。無住處。不來不去不住。無字不可說(四十)。諸法不可言。不可將來。無業無報。應覺諸法不分別。無種種分別。斷普分別。諸想及念皆已除斷。破天等世得度五趣。度於眾生勝魔羅眾。超過煩惱魔羅。出聚魔羅。斷死魔羅。滿無著智。攝取三世勝色。為諸眾生所愛。為智者所供養。能於諸法見其法體。得肉眼淨到天眼明。到智眼行不動法眼。具足佛眼如月顯照。知諸眾生心行。不勤合者。當作覺察捨諸所取(二十)。於三千大千世界中。為諸天人作支。帝相隨順。得淨行地通無我際。知於出界諸眾生所。當作親尊離增上慢。有於忍力超五障礙。能於名色知其本性。順覺諸佛所說言辭。順覺三十二相(三十)。於得不得心有所取。皆已超過於世間得。而得世法不染。於諸眾生當為作舍。開涅槃門令諸眾生入無畏城。與甘露味演說於法。覺煩惱睡散眾生熱。斷其所著諸見縛等。六根不染。而為眾生說法。得十六字門所出陀羅尼。何者是彼十六種陀羅尼。所謂阿字不生義故。波字最勝義故。遮字四實義故。那字知名色生義故。陀字調伏義故。沙字超過著義故。迦字不失業報義故。娑字諸法平等義故。伽字甚深義故。他字勢力義故。闍字超過生老死義故。車字斷煩惱無餘義故。蹉字高出義故。詫字住義故。?字教化邊地彌黎車義故(梵本亦少一字)。善家子。此是得十六字所出陀羅尼。名得陀羅尼。所出巧智解知諸法自空。選擇諸眾生心。出離諸煩惱吐。諸凡夫所取通彼法相度流轉海。善說令喜設法施會。巧生諸字音智。解知於空樂佛解脫。捨愛不愛而無悋惜。於諸外道他論如法降伏。說師子吼得於佛智。興於法施吐諸煩惱破怨惡義。信諸佛轉法輪。通達於如乃至知法。瞋慢已離欲泥不染。調御眾生除去於垢。能以悲水洗於眾生。統領徒眾順得勢力。超過老死念千數劫。總持法藏通達寂界。得空等智順學盡法。諸眾生等所應讚歎。滿無障智得無熱惱。熏習順行摧魔羅軍。蔭覆三千大千世界。順念前世招涅槃地。作依止趣。其在家者盡皆覆護。知處非處不捨先誓。於諸眾生。以慈遍滿知聚無生。所念聞意當作正直。得栴檀那戒香。斷生死道順得涅槃。知諸法如那字觸住。喜王。彼如那字已上無字。彼亦無名亦不可說。亦無有聲。不施設名不知名說。彼諸聲言辭中。彼不過去不未來不現在。彼諸佛不已說不今說不當說。不生不出。如是等相諸法。菩薩當知。喜王。復有十六字陀羅尼所入門。所謂覺字行相說勝義法。度於四流。說無有名色法。善巧布施自守住忍。不倚六根行於六度。令滅欲煩惱故。而為眾生說法。巧知諸法差別。得深無疑。說處非處。知諸眾生所行。忍麁惡言捨皮肉髓。知念意行安住法界。解知那字盡入諸法。喜王。此是十六種字陀羅尼入門。喜王。若菩薩摩訶薩。正覺如是十六種字陀羅尼入門。如阿字無生義故。波字最勝義故。遮字度四流義故。那字說名色義故。陀字布施自守和合義故。沙字六通智義故。迦字不見業報義故。沙字諸法平等義故。伽字甚深義故。他字示現勢力義故。闍字示現生死義故。叉字示現忍力義故。車字吐極惡煩惱義故。娑摩字自大證覺義故。娑他字說處非處義故。多字說盡邊義故。彼則得此。說名決定觀察諸法行三摩地。因此十六種字陀羅尼菩薩摩訶薩。不為智者所訶。棄欲瞋癡。演說到彼岸道。得四無畏。受那羅延身。利割欲枝。得十力力值遇妙音。得滅熱惱。授聲聞獨覺記。遠離左道得如來地。如所言說如作即得。高慢眾生當令解脫。作佛事業順得聚智。疑得眾生斷其疑惑。以有和善共住安樂。滿足大悲超摩羅境。滿足美音除慢放逸。而得於忍善入深定。令度諸趣而為說法。於諸法中令得淺處。為住彼岸令到陸處。知諸眾生所行。知諸法方便行。念無數劫持諸法體。寂滅諸惡清淨諸疑。得空等智。順到滅煩惱處。速踐覺場。天龍當讚。順覺諸智巧滅燒熱。說諸眾生自體。食甘露食斷諸疑睡。捨離隨著所有習氣。以其大悲覆諸眾生。念前宿世見於涅槃功德。順覺凡夫所行。得密大智害諸異念。鳴於法螺。令住佛智超種種相。順覺出生知眾生處。能使佛剎豐滿。無彼熾然離於老病。速能順覺方便密語斷生死道。順到安隱涅槃。於惡摩羅速能降伏。於無量世界中見佛世尊。離欲已而聽法。亦不忘智。如所希望攝取佛剎。巧知遊戲。出生諸三摩地。喜王。菩薩摩訶薩。若得此說決定觀察諸法行三摩地。當知亦得薩婆若。何以故。然彼何時欲證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若一生若二若三若四若五若十若二十。若百生若千生若百千生。若一劫若百劫若千劫若百千劫。乃至欲於久時。彼亦久乃證覺。以願自在。於流轉中盡後際劫。何以故。然後於諸法中自在故。又佛說此陀羅尼字門品法本時。三十二千菩薩得忍。彼時此三千大千世界六種振動。爾時世尊說此歌頌。
無錯無濁無穢雜 離非趣行到甘露
應天地供作無等 持此方便十力行
喜作離怨滅荒塵 面如開華人天樂
應勝者德度有流 持此方便十力行
除滅他眾善他行 人天愛重拂他意
分別他行善巧意 此道中行十力行
捨增有取不如行 覺察人天如意決
行顯亦如空中月 此有眼行智者行
人天常愛彼意者 不樂有趣境無錯
分別百行眾中吼 此智者行照諸方
得十二十復有二 諸相妍妙人天奉
得失不著離二取 彼得此行照諸方
甘露施主善行施 常與勝財世牛王
十力大力降他力 不久得此智者行
分別多德勝念意 寂滅多苦與多樂
多人尊重善奉事 憙佛功德智學此
降眾不久如牛王 滅百熱惱離諸熱
飛虛空道多百剎 行此方便照諸方
信處善巧諸世信 信慚意住念無等
振去百著作世香 持此方便百德聚
分別多德吐三垢 彼有潤膩美妙言
善說百分天地中 持此德財勝無等
度人天住無畏城 振去闇塵如言說
如行無惱行如行 持此方便十力行
甘露財勝名聞至 勝德無等如行得
如意人天如言說 智者學此甘露道
無塵至處照十方 脫慢眾生直無曲
至無畏城離荒慢 持此方便十力行
言說善合化人天 不憙樂欲憙樂法
說作作者說百行 學此方便善意者
等意等行淨眾生 善合善美善行說
諸法中巧常與樂 行此方便喜甘露
惡摩羅力不久降 振去荒垢散三垢
行於此地與大財 持此方便十力行
超過惡趣行勝趣 象馬獸主戲行者
讚德持德百德滿 不久得此智者行
善巧處行不住有 勢力示現決勝力
至陸住水離諸膩 若學此行十力行
捨城及與村落地 捨愛不愛不樂境
及捨勝樹捨怨眾 智者學此決進力
憶念過去多百劫 念諸世中生及死
及念已先所聞法 持此寂靜勝定意
法炬熾然常令有 憙法彼施於財法
及持十力所行者 持此寂靜勝定意
住舍摩他有慈意 寂靜止意寂靜根
淨戒甜美愛語音 當有持此三摩地
喻如犀行無我所 得到閑方與閑道
離八不閑隨處住 持此寂靜勝定意
於念覺知自性行 亦當善巧知盡法
示現最勝堪忍力 於此中學勝義行
應得諸世所讚歎 多百數天當讚彼
作處作者作寂靜 於此智海親近住
鳥飛足跡當順行 於諸煩惱得寂滅
摩羅不行彼方便 此寂難見勤相應
說決定覺善逝行 拔斷有愛作無有
得彼世中常供奉 持此寂靜勝定意
所應斷者於此淨 斷煩惱已照三有
彼作蔭覆遍諸方 若持此勝三摩地
念他所行及自所 念已為說如順行
無慢行體勝者行 持此寂靜勝定意
有施捨已調伏意 善逝所趣速能行
施與無畏說無畏 此勝上定則便得
於諸世中當作親 錯誤已脫復令解
共集言議有善巧 若人修此三摩地
身等金剛全一合 速能破散魔羅軍
純白淨照無有垢 持此寂靜勝定意
是處而住處所應 於處不住上意得
於處非處有善巧 若此定意人能持
無著辯說佛功德 出生俱致多覺解
彼無疑惑不正意 此勝寂定有能持
於彼甘露速能信 亦常信於與樂者
得到果已護他世 此勝寂定有能持
解知於聚常自空 彼無錯誤無迷惑
諸行行到三有中 若人持此三摩地
當得捨離於老病 不被他降巧為直
其心相續憙持戒 若此定意人能持
割斷生樹是聖道 涅槃寂靜速能觸
彌黎車地彼不多 若人持此三摩地
不自讚揚巧妙語 功德名稱上普德
端正顯現眾中入 如昴宿月月淨空
眷屬眾具家姓名 善逝親眷彼時得
彼所有辯如水王 謂當持此三摩地
法自性相無我行 於諸世中順覺已
速作三千勇健主 此經希有平等行
乃至三千世中林 人姓三種眾生行
於彼勝上得智門 此勤相應觸甘露
毒刀及火不行入 不畏枷縛諸逼惱
夜叉羅剎不生害 若淨信心此相應
財無所失財不離 無病無憂無業報
不盲不瞎亦不瘂 如是有持此四句
六十三億二足上 普念於此相應者
彼所若與總持藏 此寂難見已相應
若於菩提欲疾觸 最安隱德若欲取
應令此勝經典行 諸所希望則滿足
彼故聞已善喜樂 若人於中求菩提
彼勤相應若四日 彼當得此勝寂定
八十俱致二足上 餘勝六十那由多
普念與此相應者 轉誦作此三摩地
若聞於此善得利 聞已若有作信解
佛功德中彼無惑 如到菩提如是持
彼故聞已此實行 莫得嬾惰憙無德
諸福決定到手中 若持此經若書寫
我念於先百數劫 有最勝者名辯幢
彼說此勝三摩地 王子月妙聞彼已
疾捨王位而出家 彼聞一夜及一日
於彼分中死時到 至餘剎土而復生
如恒伽沙復多彼 見已復見無邊勝
諸處聞此三摩地 於三劫中證勝覺
名曰寶炎最勝者 勝者然燈為說記
如是大利由聞此 彼故聞已莫嬾惰
我今欲作告汝等 天人所有美妙音
我於此中開寶藏 十力財物汝當取
又喜王。先過去世不可數劫。過不可數廣遠。無量不可思不可量。於彼時節。有佛名辯才瓔珞莊嚴雲鳴出吼顯音如來應正遍知出世明行具足善逝世間解無上調御丈夫天人教師佛婆伽婆。其佛剎土名無邊寶功德莊嚴。世界名無垢。劫名愛見又喜王。彼辯才瓔珞莊嚴雲鳴出吼顯音如來應供正遍知。有無量聲聞。有七十二俱致菩薩摩訶薩。並皆得忍到灌頂地。又喜王。於彼菩薩眾中。有菩薩說法者。名無邊功德辯幢遊戲鳴音彼有過量念行慚辯。於陀羅尼中。遊步盡至得五通智。彼白彼佛。令其觀已為四部眾廣說此說決定觀察諸法行三摩地。又喜王。於彼時節。有王子名福報清淨多人所愛鳴聲自在。而彼妙形端正可觀。最勝淨色成滿具足。於無上正覺中久已發行。喜王。福報清淨多人所愛鳴聲自在王子。聞有無邊功德辯幢遊戲鳴音菩薩說法者。說此名決定觀察諸法行三摩地。若入村城聚邑王都中說。時彼王子於彼說法者邊。聞此三摩地。聞已歡喜踊躍愛悅滿意。善意更生。詣向彼說法者菩薩摩訶薩所。到已頂禮彼說法者足。尊重愛敬合掌而住。於此三摩地中。復過量喜。欲聞此三摩地。彼說法者。復知彼過量淨信已。彼時廣說此三摩地。喜王。如是彼王子於彼說法者邊。聞此三摩地已。又復過量歡喜踊躍愛悅滿意。善意更生。隨所著衣而以奉覆。說如是言。令諸眾生得此三摩地寶。如此說法者菩薩摩訶薩。彼以於彼說法者所捨施善根。於現法中。承事八十恒伽河沙等諸佛世尊。於彼諸佛世尊邊。聞此三摩地。彼諸佛世尊所皆作最勝供養。於彼諸佛世尊教法中出家攝受正法。諸所不聞百千俱致修多羅而能辯說生念常滿。受變化生得五通智。得陀羅尼無著辯才。彼順次第行諸助菩提法。滿已於無邊功德寶莊嚴佛剎中。證覺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壽量無量。聲聞眾無量。菩薩眾無量。光明無量。願功德莊嚴無量。又喜王。彼時節中。有名無邊功德辯幢遊戲鳴音說法者。汝意莫作異見。何以故。喜王。彼大眼如來是也。不動如來為記菩提。又彼王子名福報清淨多人所愛鳴聲自在者。彼無量壽如來即是彼時王子也。又喜王彼王子聞此三摩地已。七十千劫業障皆悉滅盡。即得分別諸法句品出無邊門名陀羅尼及不遠離三摩地乃至菩提場。喜王。彼因緣故。如是當知。此三摩地於諸菩薩摩訶薩所。如是多作淨諸業障轉。莊嚴淨剎功德轉。速滿佛法轉。又喜王。先過去世不可數劫。過不可數廣遠。無量不可思不可量。於彼時節。有名淨面無垢月妙威藏如來應正遍知出世明行具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御丈夫天人教師佛婆伽婆。又喜王。彼淨面無垢月妙威藏如來應正遍知。所有佛剎功德莊嚴。我今不可一劫廣說。乃有如是無量功德。莊嚴聚集佛剎清淨。菩薩摩訶薩眾。於佛法中皆悉決定。喜王。於彼時節。有長者子名曰顯妙廣身。彼詣淨面無垢月妙威藏如來所。到已頂禮彼世尊足。即以無量摩尼寶珠瓔珞百千間錯奉覆彼佛。在前而住以欲法故。彼如來知彼淨信已。於此三摩地初中後廣說。喜王。如是彼長者子。於彼佛邊聞此三摩地已歡喜踊躍愛悅滿意。善意更生得大法力。得法力已。不用求天人中。彼七十千婦女捨已。普一踰闍那四大藏無邊寶滿捨已。八百園林捨已。諸所受用眾具捨已。於彼世尊教中。剃除鬚髮著袈裟衣。以信出家非家而行。又喜王。彼長者子先在家時。地不敷衣不曾足蹈。既行出家已。十千歲中。仍不敷衣足不蹈地。中不坐不臥。唯除食受用時。十千歲中睡眠不入。乃至於彈指頃。亦不曾分別欲分別瞋分別害。十千歲中異心不生。唯於遍智相應發行精進。得諸辭聲攝諸佛語名陀羅尼。成就普音入門名陀羅尼。彼如是熾然精進具足。乃有六十那由多天。於彼菩薩所勤行給侍起作相應。令其身心安樂精進堪能。彼如是行出家已熾然精進。聞此三摩地故。九十九俱致百千劫流轉皆悉背捨。現在值遇七十千佛。於諸處中行出家已。此三摩地持讀思惟。為他廣說。彼發行精進故。不放逸行故。成就此三摩地。於八劫中證覺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逮得如是佛剎功德莊嚴相住。如彼世尊淨面無垢月妙威藏如來所有剎土。我今見彼於南方分中四十四百千佛剎過已。名大莊嚴世界。彼中作佛有名善意憙。樂如來說法。無量菩薩摩訶薩眾集數不可盡。喜王。彼諸菩薩摩訶薩。若欲速於諸法隨順得自在者。此三摩地。當聞當持當說當念。爾時世尊。復欲過量讚說此三摩地功德令高出故。即說歌頌。
我念先世無邊劫 猶如恒伽沙無量
時有智者世間導 辯才鳴聲諸方聞
彼勝教中有比丘 持法智人說法者
此寂靜定彼說已 王子已於彼邊聞
即以自衣而奉覆 迴向最勝菩提道
復見無邊諸導師 得道彼號無量命
彼先所有慧作業 皆盡無餘無報果
聞此大妙三摩地 有辯才者具功德
彼於後時中 若有欲求道
應當聞此定 諸惡自當除
又佛無垢月 說此三摩地
長者子聞已 即取行出家
彼於十千年 思惟三摩地
足不蹈無衣 亦不入眠寢
此得勝菩提 唯有共聽故
不愛於家中 亦無欲財物
彼至諸佛剎 於彼皆已聞
諸行所入門 順覺已不久
其心彼先滿 亦滿彼意車
彼速得菩提 此何不勤作
後時當來世 多有求菩提
無資財無樂 不欲行出家
瞋罵而叱責 毀辱說惡語
各各共聞已 而言當作佛
千數非一苦 忍受為欲故
為愛欲作奴 而言當作佛
夢中見佛已 彼暫得蘇息
於他當欺慢 菩提我不疑
此經彼聞已 言聲不會義
而蘇息自心 不久當作佛
彼等聞此實 若所聞此已
彼無有所著 亦如空中風
有此出家已 多有求菩提
為知識故瞋 各各而生起
彼貧窮少福 限聞即喜樂
於他有欺心 我到菩提岸
見光得界已 眾生而供養
以此少等喜 知當到菩提
彼菩提大遠 若嫉妬諂曲
我到智數數 大遠最勝者
聞此經典已 知當得菩提
見無量壽剎 作佛當不久
大遠彼菩提 依止有得見
心若不相應 我當不記彼
及此長者子 財聚已捨離
於後出家已 後著乞食家
如此三摩地 於先然燈所
若聞好當作 不復渴愛生
彼剃髮出家 繫縛知識利
海中取麻擔 而捨於珍寶
聞中非決淨 無戒非出家
修行菩提道 彼故莫放逸
後時若有處 說時當聽聞
彼為知識故 復行不讚說
在前當禮拜 及當與稱善
如是以衣散 復行不讚說
泣淚灑作已 奉施於自身
彼復在眾中 而說其惡行
不愛阿遮梨 不重近誦者
為少而相破 以家相嫉惡
唯信他福德 自德不思惟
當生猛毒惡 知他富供養
華香及末香 幢蓋幡鬘等
鼓樂供養我 當言得菩提
此我實供養 聞此勝定已
當捨知識利 修行則相應
何供養色身 諸聚我已捨
應供養法身 亦如善實供
愛命捨離已 常宿阿蘭拏
念此修多羅 當盡於命世
喜王我告汝 修行此已聞
決莫共彼輩 諂曲作伴黨
於中我不讚 在眾中當言
此實此不實 於中莫欲信
不於境界所 有欲佛菩提
所有彼諸行 彼菩提大遠
我所有神通 此見大體力
諸此有禁戒 修行我得已
愛戒作分者 眾中似野獸
已捨知識利 獨宿阿蘭拏
我無有是處 我不說無實
久後末世時 此經付囑汝
無量壽放光 及不動法王
六十三億佛 眾會皆已見
教師皆付彼 久後令護法
如此經智印 我普持在後
三千即震動 諸天稱善言
多有華雨落 聞此付囑故
觀察諸法行經卷第二
大正藏第 15 冊 No. 0649 觀察諸法行經
觀察諸法行經卷第三
隋天竺三藏闍那崛多譯
先世勤相應品第二之二
爾時喜王菩薩摩訶薩。共三十千菩薩。聞如此等久後末世五十年正法破滅。淚出身動毛竪腋汗。即起於座。一肩整理上衣。右膝著地向佛合掌。共一咽喉而白佛言。世尊。我等於久後末世五十年正法沒時。彼中大厄至時。各各破時。說法者逼切時。遍智滅時。白法散時。空無命時。正法教破滅時。謗正法時。少智言語現時。共住雜話滿時。惡求活命時。各各行不讚譽時。摩羅嚴仗熾盛時。彼中轉大逼惱時。世尊。我等捨自身命。及棄諸知識樂。如犀牛行。若林若小林中離諸愛著。於如此等修多羅所。取如來智。到大法體智藏種性。不顛倒行所印。攝受無量善根陀羅尼經所印破諸外論。順覺遍智攝受正法。示現諸眾生樂。我等皆當寫讀持說。世尊。我等堪忍住泥羅耶。為此三摩地寶故。我等亦復不捨如來法僧。及不捨無上正覺。爾時彼諸菩薩摩訶薩喜王為首。一意一聲。於佛及諸天等世前。無上大法師子吼說已。說此歌頌。
應知我等心 如我欲求覺
無有異證明 唯除丈夫上
自然已知我等心 如我欲求勝佛智
我三有中無異證 如勝眾德到岸者
身命已棄捨 無餘兩足上
持此三摩地 於後大怖時
於身不愛及離命 諸親利樂捨無餘
行此無塵三摩地 後時中難有大惡
若劫無邊不可量 住泥羅耶惡苦畏
持此無塵三摩地 我當堪忍恒時中
如是苦惱無有邊 住泥羅耶困無護
持此無塵三摩地 我當堪忍惡害苦
於中我堪忍 不動牢精進
我請諸眾生 法施不求物
親利眾生利 供具諸所有
名聞及讚毀 我已忍捨離
我請諸眾生 實法不求物
我當廣說法 眾生法足飽
清淨既已有 當行菩提行
當作廣義利 為憐愍眾生
皮肉及以骨 髓血皆枯燥
我當不懈怠 以見苦眾生
皮肉與薄皮 及血我令燥
我今破此身 不生小精進
見此眾生苦 病觸大畏中
當令度苦海 陸處安無畏
我住阿蘭拏 捨離諸愛已
慈想已遍滿 與樂令無熱
閑林阿蘭拏 少聲我住止
捨離諸雜言 不共彼為愛
我當有慈意 與諸眾生樂
甘露勝樂與 病斷得樂性
彼所不順學 若彼離如言
我當修行住 如此經中說
我等不復彼 順學其所行
若彼凡非行 不實離如道
我等當常住 實語自境中
如此經中說 我當有彼意
我當不放逸 如佛陀所知
於眾生與力 於中我前行
我當常有不放逸 如勝者知遍智見
諸眾生中我與力 我當前行佛智中
我當墮火聚 若當食毒食
不為知識供 不說佛菩提
我為法故墮火中 食於毒食我入苦
不復繫縛知識利 無上菩提不廣說
摩羅若無量 作礙於我邊
已捨諸摩羅 當作世支帝
摩羅百千不可量 於中彼為我作礙
我皆已離無煩惱 無上支帝世當生
又於中喜王菩薩摩訶薩。以師子吼說時。此三千大千世界。六種振動大光遍世。諸眾皆以散華奉散上虛空中非一。諸天乃有俱致那由多百千。出聲稱善。復作無量無數俱致那由多百千音樂。說如是言。此喜王菩薩摩訶薩。不久向菩提場。當作如來師子吼說。如如來吼。諸天世前。爾時世尊。於喜王菩薩摩訶薩所。與稱善言。甚善甚善。喜王。汝能攝受正法。說此無上大師子吼。如汝已於恒伽河沙等佛世尊邊。如是師子吼說。喜王。善聽善聽正念作意。當為汝說所有菩薩摩訶薩攝受正法所生福聚。喜王。我今為汝作譬。以此譬故。於中有一智者丈夫知所說義。喜王。如彼東方分中恒伽河沙等佛剎。如是南西北方及下上方分中。如是十方及不正方中。恒伽河沙等佛剎。彼等皆作一城垣牆圍繞。然其牆量至有頂際。彼乃至爾許大。縱廣大城蔓菁子滿。尖頭繫住不概令平。時有異丈夫出生。以分別故。若彼諸蔓菁子右手取已。擲於上空所擲無間。彼大蔓菁子聚。乃至彼時如是風吹彼大蔓菁子聚。動散破已。擲至十方一一剎中。一一蔓菁子墮。終無有二。乃至所有大蔓菁子聚。諸佛剎中一一蔓菁子墮。喜王。於意云何。彼佛剎數能得方便知邊際不。答言。不爾婆伽婆。不爾修伽多。唯有如來還如是知。佛言。喜王。若復有信解施菩薩。乃至無量無數。復不可數佛剎。以七寶滿作已。而用施與。若有其餘尊重正法菩薩攝受正法。乃至一日夜中堪忍。為令正法久住故。此如是於彼過多福生。何以故。喜王。於一如來所攝受正法已。即於過去未來現在佛世尊所。而得攝受正法。喜王。諸寶捨時共漏共取。喜王。又法施時無漏無取諸苦轉滅。喜王。彼故汝等當信解法施。莫信解世財。汝等應以法供養供養於我。莫以世財供養。以法恭敬恭敬於我。莫以財物恭敬。何以故。喜王。諸佛世尊菩提從法而出。不由財出。爾時喜王菩薩摩訶薩而白佛言。世尊。我等亦當尊重正法不尊重財。何以故。世尊。必以法故菩薩摩訶薩證覺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不以財物。又財令煩惱長故。法令煩惱盡故而轉。佛於喜王菩薩摩訶薩所。與稱善言。甚善甚善。喜王。善說此言。法令煩惱滅故而轉。又喜王。善聽善聽正念作意。當為汝說。如先菩薩摩訶薩。攝受正法勤與相應。不惜身命。捨離諸樂及以知識財利恭敬。而於正法攝受。喜王菩薩摩訶薩言。如是世尊。我甚樂聞。佛言。喜王。於先過去世時不可數劫。復過無數無量廣不可量不可思惟。於彼時節。有佛名廣淨厚金普無疑光威王如來出世應正遍知明行具足善逝世解無上調御丈夫天人教師佛婆伽婆。又喜王。彼廣淨厚金普無疑光威王如來應正遍知。壽量無量。及有無邊功德莊嚴佛剎。及有七十俱致百千聲聞眷屬圍繞。并無量菩薩眾。悉已出無邊行順入法界。喜王。如是彼世尊廣淨厚金普無疑光威王如來過去滅已。於久後時正法沒時。有說法者。名無邊寶振聲淨行聚。其說法者盡到行處。得五通智總持自在。不斷辯才順入法行。彼入村城坊邑王都。而為眾生說法。所謂亦說此決定觀察諸法行三摩地以為發起。彼隨次第建立六十俱致那由多百千眾生於無上正覺。於彼時中。多比丘出似下入道(謂外道)著富伽羅。彼等不用此三摩地亦不能忍。彼以妬慳所纏。於彼說法者比丘所。謂王治境諸處村城坊邑王都。不聽知不令入。不共言不比數。喜王爾時彼說法者被驅出村。無怯避心。無小劣心。無瞋動心。無厚濁心。無雜污心。唯於正法如是順護。不惜身命捨諸財利恭敬已。有大林王其名二生(二生者鳥也初產卵一生也後出㲉二生也凡卵生者皆應二生以鳥卵生者多故獨得二生之號)。振聲散華而往趣彼。到已入坐。共三十千俱致菩薩。彼於彼林王中遊行。其四大王身天。乃至色究竟天。為聞法故來詣其所。彼於大天眾中說法。彼邊三踰闍那百千天人滿中顯現。於彼林王中為四大王身天眾。如是如是說法。令九十百千天不退轉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及無量百千天子證見道智。彼所四大王天三十三天主。及梵天娑訶主。勤來給侍隨其所為。若彼說法者給侍。亦有三十千俱致菩薩。喜王。於彼時節。有王名多人無憂普欲喜音。出閻浮洲。法王以法。於四洲中自在轉輪七寶具足。喜王。又彼多人無憂普欲喜音王滿足千子。然悉化生加趺中出。正念不失。內宮婦女八十四千。皆有梵行。又彼多人無憂普欲喜音王。常順梵行常入正定。喜王。爾時無邊功德寶振聲淨行聚說法者。知彼王心已於先世相應成就。決定發行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彼於寂靜夜中。變化自身作摩那婆像入月輪中。彼王在殿諸內宮圍繞。時從彼林王昇虛空中。猶如鴈王而無所著。詣彼多人無憂普欲喜音王所已。出月輪中作梵色像。於彼王前空中而住。普遍宮殿作光明已。即為彼王。而說歌頌。
莫非法行人地主 名聞稱譽必不增
以非法行不得樂 現在無樂人中主
地主汝先亦法行 四洲自在利今得
護法種性無令斷 人主順護於法行
於正法眼應順護 正法護已樂歡喜
多比丘出無禁行 誹謗善逝及菩提
我等發行佛菩提 如是眾生及見捨
若為此等行行時 如是眾生墮惡趣
此閻浮洲有比丘 無邊聚地振聲者
觀察於義說正定 無我無命富伽羅
彼說此寂三摩地 比丘諸世而驅遣
振聲淨妙林王中 於中宿住善護法
彼住彼林善喜樂 色究竟等天悉來
彼說此寂三摩地 多天俱致發行道
王像若汝何處欲 聞功德海三摩地
及為眾生多作利 今應詣彼說法者
如來出生甚難得 說正法友復甚難
求法眾生常最難 護法人主最難得
此閻浮洲汝自在 攝受正法汝應為
常與無畏說法者 如是說法城中到
若我所言王當作 當來多利必恒得
及為眾生當作利 復當得攝佛菩提
喜王。如是彼說法者。於彼王所覺察作已。如是還虛空道入於月輪。復詣彼林王所。彼王聞此覺察已歡喜踊躍愛悅滿意善意更生。彼夜過已。共滿千子及四分力眾并餘大多人眾。詣彼二生振聲散華大林王。到已向彼說法者所。於彼時分彼說法者。為彼大天眾及菩薩摩訶薩。廣說此三摩地。爾時彼王及子與人圍繞。共見彼說法者及菩薩摩訶薩。即得大愛淨信歡喜。彼等以淨信心。頂禮彼說法者足。及頂禮彼菩薩摩訶薩足已於一邊坐。彼隨坐已。彼說法者為說此三摩地。彼聞此三摩地已。得大踊躍愛悅淨信。爾時彼王即得此三摩地。及彼大多人眾中。八十四千眾生皆發無上正覺之心。及彼千子皆亦順得不斷辯才。喜王。如是多人無憂普欲喜音王。歡喜踊躍遍滿其意。即起於座。以得無價二衣。奉覆彼比丘說法者。王諸所有皆以與之。及施無畏蘇息。乃至盡壽給侍。隨其所為請與衣食。作如是言。比丘汝宜下入村城坊邑王都。我為侍者。令諸眾生當得此智。喜王。彼王如是語已。頂禮彼說法者及眷屬足已。出還本宮。喜王。爾時無邊功德寶振聲淨行聚說法者。從彼林王中起出已。入於村城坊邑王都中。發起為眾生等說法。彼王於諸人處宣教勅云。莫有一人於此比丘不愛念不意憙不敬重不比數。彼王千子隨彼說法者後。相續擁護為於法利。及餘三十千人王子眷屬。亦為彼菩薩摩訶薩而作給侍。隨其所為令解諸樂行故。喜王。如是彼說法者。為成熟眾生故。自身命量持經半劫。彼令無量眾生於三乘中皆已成熟。彼王及子并眾眷屬。若彼王子給使。作彼菩薩給使者。於中皆已發菩提心。彼以聞此三摩地善根前行故。皆共於八十劫中。承事六十頻婆羅諸佛世尊。諸處皆聞此三摩地。如其所欲攝取佛剎。於中或有到菩提者。或有現行菩薩行者。為成熟眾生故。喜王。如彼時節中有說法者名無邊功德寶振聲淨行聚。汝意疑謂異耶。莫如是見。何以故。無量壽如來是彼時節中說法也。又喜王。如彼時節中有王名多人無憂普欲喜音。汝謂異耶。莫如是見。何以故。不動如來是也。又喜王。彼時節中彼王千子。汝謂異耶。莫如是見。何以故。此賢劫中菩薩摩訶薩。若於賢大劫中千佛當出是也。又喜王。彼時節中彼無邊功德寶振聲淨行聚說法者。所有彼三十千菩薩朋友。隨彼後後相續圍繞。汝意疑謂異耶。莫如是見。何以故。彼諸菩薩摩訶薩。於一劫中證覺無上正覺。喜王。如是攝受正法勤與相應菩薩摩訶薩。為無量無數眾生而作義利。及速得此三摩地。喜王。彼故若我現前若我滅度。此三摩地。應當受持讀說思惟。為他廣演速當破摩羅軍。爾時世尊欲令此義過量高出。即復說此歌頌。
於諸眾生若與樂 千那由多不思歲
不得譬此福德量 若此心生菩提因
所有眾生十方中 彼等皆成勝獨覺
千俱致劫供養彼 淨心以樂常與之
若此菩提生欲已 云我當得二足上
此三摩地持一頌 此於彼福勝有餘
彼諸眾生得佛世 千俱致劫供養彼
彼亦不得喻此福 若一心生勝菩提
若於佛法守護者 此三摩地四句頌
非菩提心爾許福 如彼守護正法者
此世界中眾生等 若有化彼以菩提
於不受道若聞已 不生恐怖此福勝
若有菩薩行施與 如恒伽沙俱致劫
以諸珍寶滿於剎 亦不聞此三摩地
如是若有聞此定 四句歌頌智者持
過多取於福德聚 非多億劫而施與
若護菩提勝者可 此不可思無塵定
不可以言皆具說 若彼有福攝取者
於死時中見多佛 彼所有念未曾忘
於中所欲行剎土 此三摩地應書持
身所有樂如心樂 得生天上會聖者
當生未曾得苦惱 三摩地王隨喜故
千那由多所入門 無邊光明勝者許
我已住於勝力說 要由此定得菩提
如總持門得辯才 得三摩地如神足
智所得者聖無流 若演說此三摩地
智者所生諸剎中 彼當現前見諸佛
及聞彼法并受持 由於此定誦習轉
若得端正不少根 三十二種百福相
眾生見已得踊躍 由於此定誦習轉
智者美音悅意言 具六十分音岸到
攝取佛音淨眾生 由聞此定讚言善
彼當得慧而善利 彼亦得智而無濁
彼又知諸眾生心 若持此寂三摩地
無有一聲所入門 彼於其中不生辯
於諸聲中得善巧 由誦無塵三摩地
得不小心不羞怖 又得歡喜生踊躍
彼所喜樂未曾減 由廣說此三摩地
我今所見如到手 汝等今應作正心
汝等是子順我教 發行此定當令得
此有爾許我能說 汝等淨心行相應
至我今住應勤作 莫於後時當熱惱
(說諸法無邊行三摩地中攝受正法讚歎先世勤相應品分第二竟)。
觀察諸法行經授記品第三之一
爾時喜王菩薩摩訶薩白佛言。希有婆伽婆。最善希有修伽多。乃至如來。此攝受正法菩薩摩訶薩。所有功德稱說讚歎。世尊。何法具足菩薩得此三摩地。佛言。喜王。一法具足。菩薩得此三摩地。何者為一。喜王。於中菩薩牢固誓願。住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中。彼所若有破壞。若對前調弄。若向他毀呰。若違諍若瞋罵若訶責。彼於其中無忿無嫌無結恨生。於上觀察自心而住。我發菩提心時無人請我。若天若龍若夜叉。阿修羅伽留茶揵闥婆緊那羅摩睺羅伽及非人非非人。亦不有一世間他人請我。唯我自心思惟生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然我彼心生時諸佛皆知。我今不應如此。若我為他自在所破。若他對前調弄。若瞋罵若訶責。若輕欺若戲學。若害言若打。欲令恐怖捨於菩提。或捨眾生若復我作小意。或聲聞心或獨覺心生。我則欺誑諸佛世尊。若此心生菩提。我今須住牢禁誓願。彼心生時終不放捨。乃至未坐菩提場。喜王。此是一法具足。菩薩得此三摩地。爾時世尊欲令此義過量普明。即復說此歌頌。
智者常生牢固誓 為求無上大菩提
我於中間不疲乏 以不疲心行菩提
若被調弄及違諍 瞋罵訶責不供養
自心如是順安慰 於中無有瞋破生
若我菩提心生時 非天龍等而請我
諸眾生中我生悲 生心緣於菩提故
若復我今作小意 我則欺誑諸世尊
我當牢進不作疲 守護誓願而作佛
如是行者大名稱 此三摩地有現前
根本住立菩提心 行法菩提不難得
喜王。又別二法具足。菩薩得此三摩地。何者為二。如言如作。諸白法行取而不厭。喜王。於中何者如言如作。此菩薩聞有菩薩行。聞有佛法普滿。彼則取此而作。我亦行此。菩薩行已。因此當覺無上佛法。彼如所言。即取而作。如行成就。所行清淨。此是如言如作。云何諸善行中不厭。此菩薩作是念。遍智無量。如是眾生無量。我作義利。彼不可以少善根少行。於無量遍智而得普滿。為無量眾生而作義利。彼若發起如是善時。彼諸無量迴向而以迴向。當如大海求聞不厭。喜王。此是二法具足菩薩得此三摩地。於中又說此言。
如言即如作 彼無不如言
彼亦不言說 若有別異此
彼菩薩者如言說 如是相行聞已行
智者如說即如作 彼得此定佛功德
不厭足白法 彼等無有厭
彼無量菩提 無量功德性
又不厭足於白法 意常不足猶如海
無量無邊眾生界 不可小意而厭足
如所言說即如作 又不厭法於法求
於此二法順學時 彼得此定佛功德
喜王。又別三法具足。菩薩得此三摩地。何者為三。此菩薩三種禁戒成就。何者為三。彼謂身語意戒。又無三種煩惱燒熱。何者為三。彼謂貪欲燒熱瞋惡燒熱愚癡燒熱。及三界中不依而行梵行。此三法具足。菩薩得此三摩地。於中又說此言。
禁閉三種處 身語及意等
已寂三煩惱 不依三界中
禁閉身語及意等 三種煩惱意復寂
及三界中不作依 彼故速得三摩地
喜王又別四法具足。菩薩得此三摩地。何者為四。彼謂知因生法。知彼因已。及知因生法已。即捨其因。及不著因生法。彼如是知具足。菩薩不見有一法非因生者。彼如是念。若彼法因緣生者。彼空本性不生。又彼如是智具足已。不起無明。令滅無明故為眾生說法。不起諸行。令知諸行故為眾生說法。如是乃至不起老死。令超老死故為眾生說法。喜王。此四法具足。菩薩得此三摩地。於中又說此言。
既知於因緣 亦知因生者
彼則無有見 如斷及以常
及因亦普知 若相若自體
若法屬於因 於中智不著
因緣所生者 若有實是空
於中若智轉 彼得三摩地
普知無明已 諸行則不生
如知亦如說 利益眾生故
若有此四法 菩薩諸勝者
彼不難得此 佛讚三摩地
喜王。又別五法具足。菩薩得此三摩地。何者為五。喜王。彼謂菩薩知作知合知門知行知道。於中何者是作。所言作者。若於諸眾生中等心捨種種想。諸眾生中以一味慈。此名為作。於中何者是合。若知身中報熟。所作善業迴向菩提。於中不觸。此名為合。於中何者是門。所言門者。空門及甘露門(依梵本名云不死昔來義名甘露)。於中亦不由他。此名為門。於中何者是行。彼謂空行獨行如行。諸法本性普淨之行。此名為行。於中何者是道。所謂離於我作及我所作。聖正見者。此名為道。喜王。此五法具足。菩薩得此三摩地。於中又說此言。
等心眾生中 彼等作如是
亦信業報熟 則合此無上
非道小法普離已 求於善法不休廢
皆以迴向於菩提 而於菩提無所觸
知於解脫門 謂空及無相
亦不作於願 此是無上門
於諸法中有善巧 於諸法中常不依
獨自合於無生境 我及我所彼不生
智者所作合與行 及道四中恒住者
是合菩提不難得 況復此寂三摩地
喜王。又別六法具足。菩薩得此三摩地。何者為六。彼謂知眼及知眼自性。彼知眼已及知眼自性已。於意憙色不意憙色中。無有著礙到於等量。此色眼根不燒。如是知耳鼻舌身意。及知意自性。彼知意已知意自性已。於意憙法不意憙法中。無有著礙到於等量。此法意根不燒。喜王。此六法具足。菩薩得此三摩地。於中又說此言。
知於眼自性 非自性自性
彼不礙色中 若空若不淨
色中到等量 彼無有欲染
知本性體已 彼無有燒然
如是耳鼻所 舌身及以意
知彼自性已 諸法中不著
禁六境界中 令不走於外
自性智成具 非欲非離欲
如是智等最 是菩薩勝者
彼不難得此 佛讚三摩地
喜王。又別七法具足。菩薩得此三摩地。何者為七。彼謂不諂故。純直故。欲法故。求法故。觀察法故。開法故。行法故。喜王。此七法具足。菩薩得此三摩地。於中又說此言。
無有諂曲恒時直 及無異言意無異
如意所念如言說 智者自樂復與他
順法行法而住中 未曾以聲為最勝
如是勤合則得定 疾觸無上大菩提
彼有欲法大名稱 求聞未曾有厭足
如聞正念而觀察 彼還廣說為多人
喜王。又別八法具足。菩薩得此三摩地。何者為八。彼謂戒聚普淨故。諸愛著遠離故。常出家心故。樂住寂靜處故。不用諸利養故。不惜身心故。高大信解故。於愛不愛等心故。喜王。此八法具足。菩薩得此三摩地。於中又說此言。
普淨於戒聚 善淨中住止
已離諸愛著 勝教中出家
善逝教比丘 應捨於利養
而求住此寂 此定最難見
若念修此最上行 愛不愛中無有別
攝取八法而轉行 彼得此上三摩地
喜王。又別九法具足。菩薩得此三摩地。何者為九。喜王。彼謂此菩薩捨九瞋事。超九眾生住處。成就九次第定。過八邪倒。入八正中。離八不閑。證八解脫。知七識住。修七覺分。喜王。此九法具足。菩薩得此三摩地。於中又說此言。
眾生九住處 於中眾生依
斷離諸見故 彼無有依問
斷離八不閑 已觸八解脫
於七識住處 以正念普知
智者修念七覺分 斷諸分別拔煩惱
如是勤合則得定 亦復疾觸勝菩提
喜王。又別十法具足。菩薩得此三摩地。何者為十。彼謂捨諸所有故。堪忍純直攝取無量流轉故。滿足出世智故。不得諸眾生而大慈故。持諸所聞以多聞故。超諸施設而大悲故。不用諸樂方便善巧故。普念諸佛故。此十善業道。乃至夢中亦不忘失故。說法依菩提心不羨異乘故。喜王。此十法具足。菩薩得此三摩地。於中又說此言。
捨諸所有而歡喜 亦有忍語純直心
俱致劫行無有乏 彼速得此三摩地
有智慧者無煩惱 有慈心者無希求
攝受諸聞不忘失 彼得此寂三摩地
悲諸眾生不戲論 諸巧方便不受樂
普念諸佛正念者 彼得此寂三摩地
護諸十善皆清淨 乃至夢中不曾失
心念到於菩提行 未曾羨慕小乘中
若有如此法最勝 於諸佛法不難得
速得破壞魔羅眾 當觸最勝淨菩提
又此法本世尊說時。七十千眾生遠塵離垢法中法眼清淨。七千眾生皆發無上正覺之心。皆與不退轉記。三十千菩薩無生法中得忍。彼於後時欲護法城。無量眾生善根成就。此三千大千世界六種震動。大光遍世。三惡寂止。諸眾生前皆見如來。世尊從身復放光明。以此光故。無量無數世界大光遍滿。彼等眾生光到身已。彼皆於佛隨順正念。與樂相應去離熱惱。彼世尊光。於十方中無邊珍寶莊嚴。非一百千種色。俱致那由多百千葉蓮華出生諸處。蓮華中有似世尊奢迦牟尼如來像。然彼似如來像。彼蓮華中端坐顯現。彼諸處蓮華中蓮華臺上。有似喜王菩薩摩訶薩。右膝住於蓮華臺已。亦如是問此三摩地。彼諸如來。亦如是廣說此三摩地。一一如來覺悟成熟無量俱致那由多百千眾生。爾時世尊告喜王菩薩摩訶薩言。喜王。汝見普十方中似如是無量無數如來蓮華中坐及似喜王菩薩摩訶薩者不。答言。我見婆伽婆。我見修伽多。而我不知數量。佛言。喜王。能取恒河沙等數量。而不能知彼等諸佛世尊數量。所有如是諸佛世尊。汝所見者也。如是彼等似汝菩薩摩訶薩。亦復不能知其數量。
爾時世尊攝希有神力已。告喜王菩薩摩訶薩言。喜王。於意云何。如來從此佛土有處去耶。於坐動耶。汝亦有處去耶。答言。不也婆伽婆。不也修伽多。佛言。喜王。以是因緣。應知諸法皆如。生作住相。分別起出。無來無去。如所欲如所作。以無主者故。應見彼等皆空分離喜王。是故汝於諸法應當信解。見如焰夢影響水月電泡。汝等應如是學。何以故。深深信解菩薩。當得此三摩地。
觀察諸法行經卷第三
大正藏第 15 冊 No. 0649 觀察諸法行經
觀察諸法行經卷第四
隋天竺三藏闍那崛多譯
授記品第三之二
於中世尊。又告喜王菩薩摩訶薩言。喜王。若復菩薩依我眾生。恒伽河沙等劫。施與護戒念忍發進入定修智。若復菩薩信解諸法無我。此過多彼福德聚生。及速證覺無上正覺。何以故。喜王。昔過去世不可數劫。復過無數廣不可量無量不可思。彼迦羅彼三摩耶。有名寶光威輪王如來出世應正遍知明行具足善逝世間解無上調御丈夫天人教師佛婆伽婆。世界名有寶。劫名應往。又喜王。彼迦羅彼三摩耶。彼世尊寶光威輪王如來。有寶世界富滿豐足甚可憙樂。多人雜閙。平如手掌。無有瓦礫多饒金銀。如觸迦真隣泥迦衣。八道交連純青鞞琉璃夜。及有閻浮那多金體蓮華。大地分中自然出生。量如車輪香色妙好。彼世界寬廣有六十四俱致百千洲。一一四洲中有六十四俱致百千城。彼諸大城普廣三十二踰闍那。皆有七寶垣牆。有多俱致那由多百千眾生所住。一一大城有十二千村戍坊邑圍繞。彼諸大城一一有五百受用園。種種諸華果香寶樹圍繞莊嚴。彼諸園中一一有三十二華池。八分具足水普滿其中。金沙布散寶欄圍繞。鞞琉璃夜別以間錯。及有寶體優波羅。波頭摩。究牟陀。奔茶利華。而生其中。彼優波羅。波頭摩。究牟陀。奔茶利中。鵝鴈鵁鶄孔雀鴛鴦。迦羅類迦命命鳥眾住已各各出音。喜王。彼迦羅彼三摩耶。彼世尊寶光威輪王如來。有園名愛見。彼中世尊所遊。王所治處名為有月。依止而住。共七十二俱致聲聞。八十四俱致菩薩皆不退轉。喜王。有月王所治處。有七十二俱致眾生所住。彼諸處中八道相通。又喜王。有月王所治處。廣六十四踰闍那。七重垣牆七寶欄楯。種種諸寶門柱。及行列多羅樹普掛鈴網。又喜王。彼迦羅彼三摩耶。彼中有月王所治處。有王名寶月。於四千洲中轉輪自在。為法行法王。又喜王。彼寶月王。於彼有月王所治處。造立宮舍七寶所成。普廣四踰闍那。七重垣牆乃至七寶鈴網懸掛圍繞。及摩尼網以覆其上。彼宮舍中四方有四大園。一名雜畫車。二名常開華。三名憙見。四名正行樂。彼大園中有種種樹生。彼謂寶樹華樹香樹果樹。瓔珞樹衣樹音樂樹。富沙樹月上樹日上炎樹。彼大園中一一有四大華池。栴檀那水普滿其中。寶欄周匝。閻浮那多金沙布散諸寶。優波羅。波頭摩。究牟陀。奔茶利華。以覆其上。鴛鴦和鳴。又喜王。彼寶月王。有四十二千婦女。類如諸天童女。於中有一最大天婦。謂名有福。其色明顯過於諸天。又喜王。彼寶月王。有十二千子。形色勝妙見者信愛。最上淨色圓滿具足。有二十八大丈夫相普莊嚴身。喜王。時寶月王。出詣意喜見園中遊戲行樂。最大天婦名有福者。懷中忽有小兒化生加趺而住。形色勝妙見者信愛。有二十八大丈夫相具足。彼於生時如是說言。諸行無常無住無有安止。顛倒向法彼順相續。說此伽他。
諸行無常無安止 無住無牢倒向法
凡小念此為常安 以欲放逸無正念
諸天及人隨有欲 皆是無常盡法體
於欲未曾有厭足 無牢欲苦是苦根
有名寶光人中上 彼說無垢無為法
諸根於中寂無餘 及菩提樂聖無漏
尊今聽我此言語 如來出生好難得
宜共往詣善逝邊 天勝於天光明行
喜王。爾時寶月王向彼童子。復說伽他。
汝是天龍夜叉神 童子為我說此義
汝生即說如是語 於佛法所讚歎言
汝何處死此間來 汝名何等向我說
光明皆遍此園中 勝德威神汝顯照
童子報言。
東方有於丈夫上 修迷留聚導師名
我於彼死此間來 欲見法王寶光者
我名法上如是知 我今發行勝佛智
尊若復欲聽聞法 宜共往詣善逝邊
喜王。爾時寶月王。共法上童子并諸婦女。與諸王子及餘大多人眾圍繞在前。詣愛見園。向彼世尊寶光威輪王如來應正遍知所。到已頂禮佛足。三匝右繞一邊退住。彼大多人眾。亦頂禮彼世尊寶光威輪王如來應正遍知足已。一邊退住。法上童子。禮彼世尊足已。口鳴其足。說如此言。世尊。修迷留聚如來致問。世尊。少病少惱起居輕利氣力樂觸行不。法上童子說已。於彼世尊寶光威輪王如來前住已。向彼世尊而說伽他。
思議應供無上尊 最勝演說無諍行
度脫無量多眾生 人主在座我今禮
此三千界作教王 世尊能以法寶施
為他廣說法藏寶 破摩羅王羅剎軍
眾中如月光普照 廣說行渡彼岸道
教師五根及五力 五眼善逝我歸命
教師離諸煩惱盡 行此地中轉輪王
除却三垢猶如眼 世間離垢眼普淨
摩睺羅伽眾生人 無有不向人上者
最勝無高亦無下 我今敬禮諸世親
得與不得平等行 諸相華開丈夫月
不染世法如蓮華 世親能令愛枝斷
具足善調心已伏 施戒平等心無瞋
難伏眾生多已調 伏心善逝人中月
言語軟美善順意 說時能動於三千
天龍修羅及人等 彼各念此為我說
無眾生性此是空 無有於相願亦離
尊說此中無處去 亦無有來及無死
法界不動無住處 前際後際皆不著
於其中間如虛空 尊說此法無思念
世尊常說於實際 此中諸世迷亂轉
如盲煩惱瞋恚滿 彼等作念我及人
此法似如幻與雲 眼所見者空不動
若有得此勝妙忍 彼等教師常隨逐
猶如種種畫虛空 無處無有一處住
如是處住覺自然 故彼無有一處似
諸聲聽時無有實 亦不可見無住處
若聞若說亦復然 彼等本性空不動
勝者法體相亦無 當見如幻所示現
若見如體無分別 當見善逝亦如是
諸土平等土非土 諸佛平等佛功德
諸法平等法空寂 諸眾生等無眾生
不盡盡沒於盡中 不盡盡沒無盡中
其盡不盡盡不盡 此忍如是常隨順
分別分別起分別 諸法亦復無處起
若所起者常不起 此忍如是常隨順
見見常無有見體 若見不如如是觀
若其此等法空虛 此忍如是常隨順
未曾有能知前際 實際最勝以不知
若知於際常無際 彼之前際則隨斷
於邊無邊中不依 此岸彼岸常不住
若三有中無住處 彼則住於實際中
若其住於實際中 彼三有中無住處
若三有中無住處 彼則常住實際中
若色似如水聚沫 知受亦如浮漚等
想念猶如於陽焰 若知則住實際中
諸聚非固是有為 若知似於芭蕉等
知意與彼幻相似 彼聚殺者則已滅
若於慈悲善修念 於自及他無依止
修念最上清淨行 彼當作佛如淨天
若離普廣諸煩惱 彼則未曾有取著
捨諸所有無不捨 彼施善逝所讚歎
若身似如水中月 知語言道如山響
知心亦如空中電 彼戒殊勝三有中
若於忍調到彼岸 彼意外事不能損
能知六根如空村 彼忍善逝所讚歎
若樂閑獨無所畏 明智數行境界所
身心寂靜純直行 彼進殊勝三有中
若人煩惱本性滅 空無分別寂智者
若三有中想不轉 彼定善逝所讚歎
若知此中無有人 彼於上智則當得
應離戲論而寂靜 彼智殊勝三有中
若於有中無疲倦 俱致劫中行時苦
未曾羨慕下劣乘 彼摩羅眾皆恐怖
如於海中取滴水 我說最勝爾許德
佛法寬廣無有邊 未曾得於彼邊際
喜王。爾時法上童子。於彼世尊寶光威輪王如來前說此伽他時。遍諸三千大千世界六種震動。百千俱致那由多音樂同時鼓作。及雨諸香華鬘塗香末香。八千菩薩皆於無生法中忍生。其王寶月與諸婦女及諸童子并彼大眾。皆發無上正覺之心。喜王。爾時法上童子。向彼世尊寶光威輪王如來。如是白言。世尊。何等三摩地。令菩薩摩訶薩當得攝取諸法故。當得攝取佛土功德莊嚴故。當得滿足聲聞菩薩眾故。當得無上受用資財故。當得超諸魔羅諸煩惱惡故。當得滿足正念正意正趣慚愧住持智慧故。當得攝受諸所聞故。當得滿足五通勝智故。當得無著樂說總持故。當得滿足辯才故。當得滿足六波羅蜜故。當得滿足生家種姓形色受用故。當得悅意言音作業故。當得滿足諸功德故。當得善知入起諸定解脫三摩地故。當得滿足諸種功德智故。未得普智恒作佛事為眾生故。而住其前如是語已。彼世尊寶光威輪王如來。向彼法上童子。如是告言。童子。善聽善聽善作意念。當為演說。若三摩地具足。菩薩摩訶薩當得此。及其餘無量無數不可量勝功德。亦當速疾向菩提場。童子。有三摩地。名說決定觀察諸法行。若得三摩地已。菩薩摩訶薩超諸魔羅境界。當速證覺無上正覺。時彼如來為彼童子。以伽他音廣說此三摩地。
如言如所作 作已不妄說
身口意清淨 利益有慈心
於悲不忘失 及厭諸欲行
為法常樂求 誓智亦不捨
善巧言辭中 下入眾生智
不惜於身業 身中亦不貪
當離麁惡語 於心不戲論
給濟苦眾生 常覺放逸者
勤者教相應 悔者令散出
不住眾生想 (偈文梵本元少一句)
事想不分別 遠離於舉取
諸相亦當滅 不動所受中
常當求智慧 遠離世事語
當求於出世 正念不忘失
順念於諸法 如是當善巧
所作行具足 及順世間行
應當信業報 遠離不信心
應當信諸佛 彼等宜順念
常應說罪過 福聚當隨喜
及勸請諸佛 禮拜復迴向
常降伏憍慢 作善無厭足
亦常勤相應 數作莫放捨
成就正修行 當知所作因
莫逐施設名 被訶勿起恚
莫著於言語 勿念此為實
不求住欲界 色無色諸種
如業所受報 應當信彼果
分施所用物 於教不毀傷
等心於眾生 一人亦不害
勤懈並勿瞋 莫妬他所得
當滿心所欲 如法護誓願
於戒莫捨離 憍慢當滅除
背轉瞋恚過 愚癡亦拔斷
貪欲不發行 隨得便知足
捨離諸親知 無利心不下
得利亦不高 唯喜得法利
常作平等分 當離於藏積
所聞惡言辭 忍故能含受
常護於言語 當說菩提乘
常勸勤相應 恒近精勤者
常應問智者 增修細正定
莫捨空閑宿 住少欲頭多
應當信解空 於事無觸著
聚中不依止 界中亦不貪
不見得內我 不愛著境界
滅諸顛倒意 於心常住持
應當生智慧 常行正行業
其心不怯小 當念淨福田
諸行當放捨 施已無求望
亦不念持戒 於忍莫分別
不發起精進 定中亦不依
不忘失諸法 常應覺智慧
應當入諸波羅蜜 自功德中未曾念
聞他功德不瞋惡 有為無為心平等
恒時攀緣於涅槃 常於有為當遠離
解脫安隱恒時知 聚中想似於殺者
於涅槃處常生愛 恒時住於和忍中
笑面莫為嚬蹙顏 見於他人先問訊
於老宿中慈尊重 及心智慧常善續
於他亦未曾謫罰 諸有鬪諍令寂靜
於寂靜所常談讚 等和眾生常教合
愛不愛中心常等 常當求於總持門
如母愛於諸眾生 如父愛於諸聖眾
愛所尊重如近誦 愛於菩薩如佛陀
愛法亦如愛自身 及求所聞無厭足
既聞法已正修行 亦常供養於如來
於勝上法當信解 無羞怯心無懈怠
常當供養於三寶 常當堪忍不正言
常不愛戀於自身 壽命亦復不貪惜
清淨活命常乞食 不捨頭多常次第
宿住空閑未曾離 當捨徒眾遠復遠
莫樂共住在家者 莫作雜亂出家人
莫愛莫詐先善言 教化多人入佛智
說法時心無怯小 方便善入觀知他
於佛數數作意念 及常思法不放逸
亦於僧所常尊重 及於智者常供養
亦常親近巧便智 常作無諍於定者
於精勤者助好心 亦念修法信福事
教化眾生令作善 信者當愛心無曲
若觸苦事能開散 常依時行捨非時
常行恐畏及羞恥 彼罪惡中生慚怖
諸不正行遠離已 得正行者常親承
守護於戒為解脫 亦復當求於聖行
常當念修四念處 亦常親近四正斷
及當成就如意足 亦當出生於諸根
應當求力亦如定 於七覺分常觀察
常當修行八分道 亦求聚集舍摩他
毘撥舍那常生諦 心所隨喜而觀察
法中歡喜復生喜 亦當超越諸攀緣
聞無住處不驚怖 不可得處莫放逸
常當求望菩提行 佛行當作信稱量
應當厭棄境界行 先作行中亦當捨
自業清淨莫說他 律行不破恒時作
善學禁戒別解脫 常依時行捨非時
巧能籌量應來去 好物知量自禁止
及於聖種皆知足 亦復求入勝智通
三摩地中當攀緣 及於定行數知入
當入眾生心所欲 隨如導師所說言
亦應攝取無我說 若勤合者令歡喜
如最勝體所念修 常當念此三摩地
聲聞正行聞已信 於獨覺道當順學
諸佛種性破魔羅 常當求此三摩地
發行勝覺由於施 不退轉者佛所行
多俱致劫智者行 是聞海者法行處
此境界法尊重者 若當信解是實財
此示現佛所住處 於此法藏求寶者
於此田中彼求果 煩惱熱者憙園中
樂持法者此為苑 彼愛見者三摩地
欲求白法此母生 有所欲得無依者
勝妙諸相當繫取 隨相諸好亦布置
國土莊嚴此安住 此亦當得諸聞持
種種所出此順覺 清淨言說實聲語
亦能超越魔羅境 攝取久遠著鎧甲
殺害煩惱調伏依 此亦摧破諸不善
欲得諸善令熾盛 欲得求願作莊嚴
眾多魔羅不破斯 此於說時亦無盡
此求與等諸世間 外道論師不正說
此能超過聲聞法 獨覺勝者此為緣
一切智智此住持 眾生所趣亦此住
此能如實教誨他 此選時中善友語
無垢根者此天眼 及於法眼普欲求
求說法者此然炬 求真誓者此誠諦
求財施者此為捨 求脫見者此勤合
求憙定者此淨信 欲聞法海此正行
求迷留定此為力 欲求法道彼等主
為欲淨妙莊嚴者 自心調依彼是梵
方便求法此喜心 及不退者此所行
此是言說行所趣 常念智慧利根者
此是初業方便事 丈夫牛王彼智幢
欲求勝者彼等弓 求無我者那羅夜
若向普智此為路 求善脫者戒平等
此為天等常禮拜 此為龍等常散花
及為人等作供養 夜叉希有作讚美
百數羅漢亦作禮 菩提勝天亦稱歎
若如來等自所念 欲護根者彼等城
如法住者合方便 依止定者彼等得
諸有疑者令破散 有迷惑者悉令斷
高慢煩惱令滅除 欲渡彼岸能令渡
病纏逼者此良藥 其有病者此實治
煩惱毒箭能拔出 欲合理者作思念
眾中無畏師子吼 於善逝所求聞法
及為涅槃常此道 能斷所有諸惡趣
於三界所等超越 求功德土此莊嚴
金剛喻定彼於此 及最後生師子座
所求福德此不失 諸所欲求此攝受
常疲乏者令渴仰 未有精進此發欲
依攀緣者令安立 別異發行遮令住
有平等體此成就 依物憍逸此棄除
倒取取物此放捨 普知諸種周遍智
求智慧者此出生 求福設會此不失
依三有者令斷願 常無有相求菩提
三世空諸法 知已而不捨
方便智時時 為諸世間作
嗟慨佛種性 佛智是所由
莫求於錯失 於彼說法者
亦復莫欺陵 所見於未學
勿瞋說法者 當尊重近住
實聞當知實 莫毀謗智者
法施莫求物 說法亦勿慳
聞法共尊重 心意莫散亂
盡心為說法 若見樂欲者
莫斷法施說 勿緣於餘事
堪忍純直問 若問為解說
若惡心見者 彼中忍當作
悔及於疑惑 彼皆汝為斷
若見未得道 以道為彼說
思惟此定時 易得於佛智
諸所作諸供 於說法者邊
求八分勝道 勿緣於餘事
若諍競惡心 難伏常令伏
無依彼等足 神足若欲求
念慧及行處 彼等求法者
發起彼等說 若發行菩提
示現俱致佛 俱彼國土住
說化諸眾生 若彼說法者
此味是最美 若彼蘭拏行
及求遊戲通 而作師子吼
彼等智者行 為讚於寂滅
斷熱有清涼 此是不墮句
脫縛利益說 喜樂發於身
其心亦驚喜 智者遊戲智
彼求周遍智 淨信是等法
住不退佛智 決定為菩提
白法順薰習 諸惡皆當捨
殺害於黑助 白法即自來
彼等學戒者 若欲求福德
彼等此成就 若求則相應
彼等於此得 身中端嚴相
此行佛順知 諸聖親近已
明照智智中 佛智普智得
住此已當見 俱致端嚴土
此中彼大力 智者問於疑
除斷此諸疑 諸惑皆捨滅
此中生佛法 勝人所讚歎
捨離諸惡世 所有煩惱染
不失諸福德 於福若欲求
彼等智者緣 愛法為最上
及喜此法眼 親近猛健人
辯藏法泉流 欲求巧言語
已說彼等護 所有說法人
及智諸因緣 愛見依倚者
巧應諸法中 和合不和合
智體方便分 說於諸法已
如是現諸法 真實智思惟
於中斷渴網 當捨諸愛著
無明於中散 當得明現前
於中普知數 彼所說無著
智意種種心 於此廣說已
攝取色與名 彼等於中說
觀察六根所 猶如見空村
於觸知外者 佛智當得見
若離三種言 彼等於中取
及滅三種愛 彼等於中說
於中說棄捨 若彼所生處
彼等斷於有 於此定中說
絕生與病合 及離死毒箭
諸苦於中寂 諸流分別者
諸憂令歡喜 惡意令解散
成就淨方便 若彼法行者
飽足所觀察 若所有求勝
瞋惡中作明 若所有迷眼
此中佛雷震 轉於法輪時
健行此稱揚 若彼世間智
此中普洗除 若濁亂煩惱
此中害諸見 若所有我依
受取及與持 此中皆已說
不錯佛智中 如是當得勝
常增長諸法 此是巧智道
白法常積聚 遠離諸惡業
佛法常念修 說當無慳悋
莫斷佛種性 當住於彼中
熾然法種性 聖眾普能攝
應伏諸論師 外道欲起者
說法稱言善 彼等當興讚
常行菩提行 於彼無念心
如月諸眾生 常作朋友意
如日於諸法 恒持正思惟
常作教師想 於中思此定
此定猶如王 為眾生廣說
為智人導師 白法心正信
成熟甘露果 令念往昔生
受胎無染污 厭棄癡兒法
大仙佛功德 讚時無邊者
持時佛智慧 善逝所說時
及智書寫時 說時當得福
遠離諸外道 此是不動處
所說世間受 諸佛之所說
過去佛功德 悕望於未來
現在住諸佛 此是諸寶藏
令眾生入行 為說聲聞乘
於智不忘失 佛法此為印
此出彼猛健 此寶無變改
及速得諸智 欲問佛功德
欲法無厭足 散諸煩惱火
當得方便智 地界別思惟
當入水界中 入於火界定
風界無住處 空界不迷惑
示現智界中 令入於法界
厭離於諸行 令散諸愛染
憎惡諸有海 除滅諸膩患
令捨於諸法 自分別巧知
亦巧知他行 欲說無有盡
方便中無濁 出處當順知
我見應當捨 我所亦遠離
染著當棄除 憍慢常應伏
為食行如狗 施中等無貪
所食應飽滿 訖已當知樂
在陰莫為乏 大水當急渡
諸論不能破 純直無攀緣
遠離於睡眠 親近說法者
超過於掉戲 亦應滅疑惑
及令散諸欲 嬾惰亦遠離
不見得我處 無我令明顯
不住於命者 法亦不應觸
不鬪諍法中 平等說合義
以心善思惟 諸行無所有
當親近智者 諸處無怯弱
彼中當信解 在眾莫怖畏
當說他功德 自身勿高舉
遍智所行處 恒時應須行
莫愛著住處 應去如飛鳥
莫行為利養 亦勿計我身
心亦不減劣 巧知經行處
當隨順念修 莫思亦莫憶
亦當求解脫 常應在靜地
常念修梵行 於定速當得
慈於平等心 悲者順攝受
以喜為樂法 捨處當捨之
以戒憐愍他 以定當覺法
以智作應作 於後無悔惱
當出無盡智 亦應善巧辭
我說入語言 說處莫求利
莫樂眾雜語 是住無疲乏
不捨亦不取 諸法是菩提
莫壞滅諸法 如是說明顯
於眾生不誑 於寶當歸依
應攝受正法 作願當牢固
莫羨於小乘 晝夜應勤合
為求諸法故 遍智所由來
諸佛此為庫 三摩地如海
喜王。爾時寶光威輪王如來。為彼法上童子。以伽他歌。廣說此諸法行決定觀察說三摩地。彼說此三摩地時。寶月王及諸子眷屬得不退轉於無上正覺。滿足一千眾生發無上正覺之心。無量眾生學地增長。喜王。汝意彼迦羅彼三摩耶。名法上童子者。謂是異乎。莫作如是異見。何以故。汝善家子。即是彼迦羅彼三摩耶名法上童子也。善家子。彼迦羅彼三摩耶名寶月王者。今慈氏菩薩摩訶薩即是。彼迦羅彼三摩耶名寶月王也。若復彼諸王子。即此菩薩摩訶薩眾集會坐者是。喜王。爾時彼法上菩薩摩訶薩。與父母尊長及朋友知識。滿足三十六千俱致眾生。共於世尊寶光威輪王如來教中捨家出家。喜王。愛樂彼世尊教。作比丘比丘尼優婆娑迦優波斯迦者甚多。爾時世尊。此義知已。復欲過量顯明。即於此時說此伽他。
我念昔多俱致劫 時有最勝名寶光
彼有僧眾亦廣多 諸漏已盡及菩薩
彼之國土淨可愛 自然莊嚴如天宮
城邑聚落園莊嚴 以華布散平如掌
彼中有王名寶月 自在王於多千洲
福慧具足是智者 無邊庫藏廣神足
彼於園林樂遊戲 天婦懷抱童子生
名為法上善可觀 金色勝相聚嚴飾
彼始生已說妙語 說於佛法而讚歎
及在家惡空閑德 諸欲罪過亦廣演
化彼父母及親知 智者念須令淨信
彼王歡喜而踊躍 發向最勝大仙邊
童子不復入家內 即於彼園與其父
共諸親知及大眾 三十六億詣佛邊
彼大象王詣到已 寶光法王彼已見
增踊躍心第一愛 禮其足已坐於前
法上亦禮最勝足 攝取十指而合掌
如是敬重彼尊已 童子歌頌於伽他
彼於最勝多讚說 導師實德諸法體
王及諸子并徒眾 緣於菩提而發心
法上諮問於世尊 說此寂靜離塵定
猛健住此三摩地 證覺菩提伏魔羅
二足上尊知請已 知童子心已淨信
即為說此難見定 大威德者歌伽他
彼尊說此三摩地 諸佛菩提離塵寂
王及諸子共臣民 即住佛智不退轉
彼處多住學無學 如是已聞於寂定
復餘眾生多俱致 緣於菩提而發心
王及諸子并徒眾 皆令厭離五欲福
彼時童子為上首 於此捨家行出家
所有愛樂於教師 諸天及人皆普滿
彼善逝所眾甚多 於中數量不易得
喜王汝於往昔時 是彼童子名法上
若於彼中作父王 今此慈氏菩薩是
彼時所有諸王子 即是坐此諸會眾
眾生常在相續界 知已令淨行行中
是故聞此寂定已 應當受取常淨信
常為他說莫慳惜 當有佛智得不難
彼福之量不易得 說時多劫俱致數
若能持此勝上定 為眾當說莫放逸
爾時喜王菩薩摩訶薩白佛言。希有世尊。此三摩地多作利益。乃能與諸菩薩諸功德法令其轉生。世尊。菩薩欲得此三摩地。何等法應當親近。應當念修。應當多作。何等法應當不親近。應當不念修。應當不多作。甚善世尊。有何等法無何等法。婆伽婆。願為廣說。修伽多。願為分別。菩薩何法有何法無。佛言喜王。菩薩於流轉中無有疲倦。菩薩於眾生中無有差別。菩薩於資財中無有受取。菩薩於施無不平等。菩薩於學無不敬重。持戒無有生處。心無熱惱。心無怯弱。無有邪覺。無不思惟而有所作。於眾生中無有殺害。於他財中無有偷盜。於他婦中無有愛著。無語業惡無破壞言。無有惡口。無有綺語。不貪他財。無隨瞋恚。無有見行稠林。無有過菩提愛不毀謗法。不欺慢僧。於諸尊中無不敬重。於解脫門無有恐怖。於他作中無有疲倦。不自稱譽不毀呰他。流轉行中無有隨順。非流轉行中無不隨順。所發誓言終不移墮。於已作事終不重毀。他作知恩自作無求。於無力中無有欺陵。於未學中無有輕賤。不戀妻子無有愛憎。於教師中無有私密。法中作師無有藏隱。於諸法中無害破想。於法施中無有疲倦。於求法中無有懈厭。不以利縛而有所說。不以布施而作朋友。不諂承事。無有兩舌。不以幻惑親近承事。不惡於法。無我我所。不戀於身。不愛於命。無有我見。無有作怨。實不實中無有毀謗。於墮法中無瞋發覺。非少時愛。不負朋友。於親付所無有欺妄。實不實中不舉墮犯。不虛為證。不非時遣。他眾生中無諍競想。於發事中無有懈怠。不損於忍。不報惡言。不縛於怨。不欺卑下。隨聲戲言無有羨慕。於精妙中無有不捨。於所食中無有不分。於布施時不以惡物。於婦女所無有非行。於丈夫所無有染污。正信不捨。學戒不緩。無不慚愧。無不羞恥。無有少福。無有少聞。施已不悔。於智不錯。於三寶中無不敬重。於世諦中不為牢固。於勝義中無有入著無有見行稠林。無有我取不忘正念於正斷中無有異作。於神足中無有醉味根中不軟力中不羸。於覺分中無有不知。於道無倒。三摩地中無有著相。奢摩他中無有牢住。於毘撥舍那無有分別。於明解脫無有觸證。於諸諦中無有障礙。度彼岸中無不發起。聚中不著。界中不依。非時不得。於聲聞中無有見證(一百)。於諸菩薩無非教師。於諸入中無有意念。於諸境界無有依止。不以自業而生惡趣。於住胎中無有苦惱。於流轉中無有喜樂。於流轉中無有苦想。於諸出中無有驚怖。於諸眾生無非是田。無少種子。於所種處終不悕望。於諸福田受者無有空闕。於布施中不縛限量。於持戒中不縛限量。忍進定智亦不縛限量。流轉亦不縛限量。慈不分斷。大悲無偏。無有家慢。無資財慢。無有色慢。無自在慢。無眷屬慢。無多聞慢。無持戒慢。無有住空閑慢。無有頭多功德少欲之慢。無有慢慢。無有瞋癡。無有隨眠愛。於顛倒中不以為實。淨不淨中不以為二。不羨生天。不憙樂欲。非同業者。終不親近。無不勤合。不持世論。於外道中無不悲愍。於事物中無有想縛。於其自身不欲求樂。無有詐愛。不依魔羅。喜王。諸菩薩摩訶薩。所發誓言終不移惰。乃至竟菩提場(一百五十)。喜王。諸菩薩摩訶薩。此等皆無。自餘所有不得作者。應當莫作。於中何者有可作法。喜王。諸菩薩當不毀謗。菩薩不毀謗他。自得安定。諸作事中。不動不緩。當負重擔。於黑事中當不隨作。於白事中當作利益。少分行中當作超過。無量行中亦當已入。愛潤事中當作遠離。於法量中當不遠離。於生死苦當得解脫。於諸生中思惟故生當不解脫。不善業中當不攝取。於諸善根當作攝取。煩惱施中菩薩當慳。於法施中菩薩當不慳悋。外道學中當不修學。諸佛所許學中當善修學。不平等見忍中當作不忍。正見忍中當具足忍。惡作業中當作懈怠。善作業中當發精進。於非想非非想生中當忘憶念。於五通遊戲中當有定味。於起屍蠱道可畏呪術中當作無智。出世智中當作智慧。當如於月於諸眾生等心。白法增長故。當如於日遠離黑暗。作智光明故當如於地遠離於二。於諸眾生等心故。當如於水淨與不淨。諸垢無惡故。當如於火。諸煩惱燒故。當如於風。於諸法無所著故。當如虛空。無量智故。當如於海。求善根無厭足故。當如迷留山。諸他論師不能降伏故。當如蓮華。世間八法不染著故。當如於樹。無分別故。當如種性。無盡法故。諸煩惱不能蹴踏故。眾生行中當趣向故。不著諸趣。當向涅槃中故。當作善田。除去瞋恨惡棘刺故。當善選擇信。為初行故。當得大果。說四諦故。當得大利。於佛法中故。當得無障。於智解脫三摩地三摩撥諦中故。當得歡喜。以法喜故。當得已度。於諸生死苦泥中故。當墮相應。巧方便故。當作善業。脫離不相應故。當觀察善忍。於證中故。當作愛語。以內淨信故。當作牢固朋友乃至涅槃。最勝朋友故。當作淳厚。無幻惑故。當作質直。無諂曲故。當作柔軟。易共住故。當作可樂。內潤信故。當至諸處。隨順轉故。當作潤澤。以大悲故。當作渴仰。於菩提場故。當作不渴。於諸欲中故。當令飽足。於諸聲聞故。當作教化。於諸緣覺故。當作憶念。於諸善根故。當作發覺。於不善中故。當作守護。於正法故。當作不斷。於三寶種故。當作熾然。於諸善法故。喜王諸菩薩摩訶薩。當寂滅諸惡業故。喜王。略說不善法。諸菩薩無有也。諸行諸善法。應當說有也。如是汝等當學。我有如是教勅。
佛說此時。喜王菩薩摩訶薩歡喜。及彼自餘諸方來集菩薩摩訶薩。及諸大眾天人阿修羅犍闥婆等。聞佛所說莫不隨喜。歡喜踊躍不能自勝勤作供養。於佛所說皆大歡喜。
觀察諸法行經卷第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