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興藏第34冊 續編295 學佛考訓 錢唐俍亭和尚淨挺緝 秀州息波道人成源訂 .txt
嘉興藏第 34 冊 No. B295 學佛考訓
學佛考訓序
讀書難讀佛書尤難不博通不旁覽遂呶呶于是非得失之間蓋鮮有合也俍亭和尚于學無不窺著書滿家已卓卓自命矣雖然猶有慮今所稱禪學者皆闇於綠字赤文者也經生之家守其師說又不習禪典奈何於是取三古以來百世而上華梵語言及其行事探逸集微判為十部碎金積玉一無所遺大要足以贊空王延慧命扶庶類正人倫一覽之間儒佛畢備矣俍和尚之心何其廣且大也息波道人見而善之充厥篇章更為詮次用投貝葉之林將補貫華之義余歡喜踊躍敬題其首。
康熙九年佛誕日禹航同學弟嚴沆拜書
學佛考訓卷一
錢唐俍亭和尚淨挺緝
秀州息波道人成源訂
梵述
周書異紀首讖金人竺國高僧共傳碧眼聿尋康會之班為徵華梵之合。
輟耕錄云京師栴檀像頗著靈異故老相傳其像四體無所倚著人君有道則至其國學士程鉅夫瑞像殿碑亦云佛升叨利天為母說法優填國王乃刻栴檀為像蓋目連以神力挕三十二匠升叨利諦觀相好乃成也及佛來歸栴檀步空向佛作禮佛為摩頂授記曰我滅度後汝從震旦廣利人天繇是從西土至龜茲入涼州抵長安江南汴梁北至燕京居聖安寺自優填造像至延祐丙辰凡二千二百有七年屢著神異。
周書異記云穆王五十二年二月十五日天沸星出不雲而雨山吼波逆塵剎大震暴風忽起西方有白虹十二道南北通過此時佛涅槃也涅槃在跋提河畔娑羅林中。
四明阿育王塔晉太康三年從地湧出露盤五層中懸小鐘舍利綴於鐘下圓轉不定或作葡萄色或如金蓮花或如車輪五色變幻光彩映人非常有也按釋鑑周共和九年東天竺國阿育王盡收西域諸塔及龍宮舍利夜役鬼神碎七寶末造八萬四千寶塔命耶舍尊者舒指放光八萬四千道一光盡處安置一塔遍娑婆界在此震旦國者一十九所四明其一也。
佛國記云摩竭提國是阿育王所治城中宮殿皆鬼神作非世所造。
佛國記云那竭國城東北有佛錫杖牛頭栴檀所成長丈六七許正復千百人舉不能動。
廣弘明集云瑜珈之建寶塔百鬼助以日工雀離之起浮圖四王扶其夜力按雀離塔在健馱國高七十丈周三百步王修浮圖工木既訖有鐵柱無能上者王乃燒香散花感四王天來助一舉便到塔內事物咸是金玉旭日始開則金盤晃朗微風漸發則寶鐸和鳴西域浮圖此為第一伽藍記云此浮圖天火七燒佛法當滅。
寶康初道安至襄陽立寺建浮圖鑄銅像能起自行光明燭天又秦王符堅送外國金像彌勒至道安所光嘗照室以頂含舍利也。
太康中朱士衡得梵本道行經時于闐國王積火焚之火滅經存色更鮮彩士衡許州人黃初間棄俗出家為此土沙門講經之始。
僧會者康居國丞相子也出家遊行入中國至吳結茆行道吳帝延見言佛舍利甚異帝因設瓶嘿禱求驗經七日鏘然有聲光明錯發帝與公卿聚觀因建塔於建業佛佗里寺名建初時赤烏四年也。
吳帝問僧會曰佛教所明善惡報應何者是耶對曰明主以孝慈訓世則赤烏翔而老人星見仁德育物則醴泉湧而嘉苗生善應以瑞惡亦有報帝悅奉會為師。
永和中有金像現於荊州大司馬桓溫迎之不動時江陵滕畯捨宅為寺命法師曇翼主之翼率眾往迎飄然輕舉奉安本寺。
曇翼曇彥號二曇住法華山翼生腋下有毳毛三莖故名翼先是餘杭沙門法志誦法華經階下有雉馴聽凡七年化去志夢童子來謝曰因聽大經得離羽族今生前山王氏為兒志至其家果驗視腋下有毳因攜出俗後入廬山依遠公復往關中見羅什東還會稽隱秦望山誦法華經以老彥亦負時望相傳為許詢後身壽一百二十歲。
曇翼誦法華經十二年一夕忽有女子身披彩服手牽白豕至曰入山採薇迫日已暮豺獸縱橫敢托一宿翼力卻之女哀鳴不已令居草床夜半號呼腹痛甚急告翼按摩翼辭以持戒女呼愈甚翼乃以布裹錫遙按之翌日女化祥雲有白豕雙蓮凌空而去語翼曰我普賢大士來試汝耳郡守孟顗聞於朝建法華寺紀其異。
晉沙門帛法橋誦經乏聲禱大士者七晝夜豁然通利自是諷詠聲徹里門。
晉沙門竺道猷初止剡山後移赤城群虎蹲前猷誦經一虎竟睡猷以如意扣之云何不聽經經畢虎去又坐禪石室有大蛇十圍環遶猷不為動一日見男子前來曰弟子夏帝之子居此二千餘年今往寒石山輒推室以相奉乃鳴鞞凌雲而去蓋郎前大蛇也晉建興中有石佛二浮海來入吳松江道俗爭迎不能致有朱膺者奉佛素謹往迎之其輕如羽奉安通玄寺其一維衛佛其一迦葉佛也。
習鑿齒嘗詣道安自稱曰四海習鑿齒安對曰彌天釋道安兩人因相得甚歡習遺書謝東山有云若安者非常勝士恨公不一見耳。
符堅時籃田得古鼎容二十有七斛朝士無識之者以問道安安曰魯襄公所鑄也腹有篆文果信由是堅敕三館學士皆師於安國人語曰學不師安義不禁難。
天竺沙門真諦嘗譯起信俱舍等論往來河渚間以坐具敷水面跏趺其上或折荷葉而濟時人奇之每圖像爭相奉祀。
尸黎蜜多羅尊者天竺國太子也讓王位出俗至建康丞相王導見之曰此我輩人也太尉庾亮光祿周顗廷尉桓彝一時名公皆造門結友時呼為高座法師善梵唄清響凌雲孔雀諸經皆其所譯。
佛馱耶舍天竺國人也善毗婆沙論而髭赤因號赤髭毗婆沙至長安秦主郊迎供設如王者師一無所受時至分衛一食而已。
佛馱耶舍遊匡山為遠公所重嘗負鐵建塔於紫霄峰頂奉安舍利。
慧持廬山遠公弟也晉隆安中辭遠公入蜀止嘉州龍淵寺義熙八年垂誡門徒入定龕樹至宋徽宗政和三年風折其樹持乃出定。
鳩摩羅什父羅炎天竺人也龜茲國王聞其名請為國師王有妹遂逼妻焉生羅什什在胎其母慧解異常因名羅什此言童壽云。
杯渡在彭城聞羅什入關嘆曰吾與此子戲別三百年矣相見杳然遲於來世耳什在秦九年而卒闍維舌根不壞。
羅什嘗與母謁北山尊者尊者謂其母曰善護此沙彌年三十五毘尼無缺度人如優波鞠多不爾正俊法師耳。
僧肇幼家貧為人傭書遂博觀子史尤善老莊年二十為沙門三十二而卒詳定經論學者輻輳設難交攻並迎▆而解。
杯渡行於路攜一蘆圈中有四小兒長數寸眉目如畫杯渡語人曰此四天王也童子時時見之。
支謙字恭明月氏人初遊雒邑受學於支亮亮受學於支讖世稱天下博知不出三支謙博覽經藉為人細長黑瘦眼多白而睛黃時人語曰支郎眼中黃身雖細是智囊後避地歸吳吳主拜為博士嘗譯經一百二十九部。
道寶王丞相茂弘弟也辭榮為僧以學行顯。
佛圖澄天竺國人也永嘉四年至雒陽已百餘歲服氣自養積日不食善誦咒役使鬼神腹旁有孔以綿塞之夜則出光自照每臨水從孔出腸胃洗濯還納腹中雒陽寇亂潛伏草野石勒屯葛陂杖錫往見取水咒之俄青蓮華生缽內勒子斌既死澄以楊枝洒之復活益著奇跡壽一百七十度弟子道安等七千餘人。
佛馱跋陀罽賓國人也秦太子姚泓延入東宮與羅什辯法既渡江至匡山見遠公論義遠高之。
道安法師依陸渾山木食澗飲武帝立檀溪寺居之秦堅破襄陽奉師以去謂左右曰吾以十萬師取襄陽得一人半耳左右問為誰堅曰安公一人習鑿齒半人也師左臂有肉隆起方寸如印號印手菩薩然貌寢時語曰漆道人驚四鄰。
太元中道安入寂時西北雲開見樓閣幻出有異僧出入隙中指曰彼兜率天也。
傅大士名翕字玄風號善慧結庵雙樹因號雙林大士種植蔬果為人傭作與妻妙光子普建普成共衍佛法嘗謂其子曰我從第四天來出生於此。
寶誌公不知何所出東陽朱氏婦聞兒啼鷹巢中舉以為子故手足皆鷹爪也七歲依鍾山僧出家多顯神異常以剪尺拂扇掛杖頭負之行聚落蓋齊梁之讖云。
誌公嘗食鱠旋吐水中皆活洒然而去。
智者國師姓樓名惠約婺州人也梁武帝時召見等覺殿忽合掌入玻璃瓶中結跏趺坐少選化五色雲臺而出帝北面頂禮受戒。
普通初僧稠住王屋山聞兩虎交鬥以錫杖中解各散去。
達禪師得水觀三昧每入此定有窺之者惟見清水凝渟滿室沙門道僊從達遊得火光三昧所居之室玄夜朗照。
慧約法師梁武嘗從受戒羯磨日甘露霄降孔雀來馴得戒者四萬八千人及約示寂所乘青牛為之垂涕雙鶴悲鳴彌月而去。
白足沙門名曇始一名惠始清河張氏子也白足跣行泥滓不染故名赫連屈丐取長安道俗被戮而始接刃無傷屈丐怒召始於前以短刀自擊之竟不能害。
魏太武既誅沙門盡毀經像白足謁太武武怒命斬之不能傷又自抽佩刀擊之亦不能入投諸虎檻虎皆弭服武驚延師上殿悔謝皈敬。
周武將滅佛法有僧靜藹上書力諍不得遂歸太乙山敕遣侍者跏坐磐石自割身肉五臟皆外見手足頭面臠析都盡以刀割心捧之而卒次日合掌趺坐如故所傷餘骸一無遺血白乳湧流凝於石上。
慧力寺僧善周沐浴而化五日後鬚髮再生。
天竺國惠理法師至浙西見山巖秀麗曰此吾靈鷲山十小嶺不知何年飛來有洞舊藏白猿呼之猿果出。
隋仁壽初京城鑄丈六金像其日雨寶屑銀花香氣甚異又法師元琬造丈六金像始成天雨花花狀如雲母。
隋開皇中釋道英入水宴坐六宿方出又值冰厚雪深仰臥三宿方起。
大業初慧侃住棲霞寺往楊都偲法師所將還寺眾請現神力侃即從窗中出臂長數十丈。
金舌和尚趙人也修道中條山唐睿宗三召不至乃截其舌以進焚之化為金舌哦經如故。
清涼僧海豐苦行二十餘年人見其眉睫間常化佛百千大如黍米往來遊行已不覺也。
藥王菩薩姓韋氏名古字老師疏勒人也開元中至京紗巾毳袍杖藜而行腰懸葫蘆數百普施藥餌以一黑犬自隨凡有患者視之即愈帝敬禮為藥王菩薩。
萬回虢州張氏子幼時嘗致兄書六千里外朝往暮返因號萬回及為沙門所至顯化武后延入宮賜以錦衣令宮女給侍中宗賜號法雲壽八十飲水湛然而逝。
唐使王玄策過西域視維摩故居以手板量之方廣十笏蓋方丈所由名也維摩詰此云無垢毘耶離此云廣嚴有妻金姬子善思女月上大闡奇跡。
宗實上人樊司空子也捨官位妻子出家白居易作偈贈之有云榮華恩愛棄成唾戒定真如和作香今古雖殊同一法瞿曇拋卻轉輪王。
皎然名晝霅州人與靈徹遊甚善徹字澄源居越州雲門精持戒律又杭之西嶺僧標有高行三人齊名時人語曰霅之晝能清秀越之徹洞冰雪杭之標摩青霄。
貫休善畫兼能詩嘗題簡禪師院云忘機室入空靜與沃洲同惟有半庭竹能生竟日風登山海月上出定印香終繼後傳衣者還須立雪中。
溫州淨居寺尼玄機嘗習定於平陽山石窟開元中倒立而化將葬風雷陰黯失其柩越二日有自大石來者云是夕空中有簫磬聲柩已置峰上矣。
大曆中有鄒和尚不知所從來跨白驢結茅居徽山一日走鄰縣靈鷲山中其徒追及但見文殊石像耳始知為大士化身而白驢即獅子也。
婁道者承天寺僧也生有異相掌中一目中指七節乾興七年側臥而化焚之三日衣裓不動忽雷雨驟作薪火皆滅中出白煙自焚立盡獨留目睛與舌根不壞舍利無數。
金碧峰不知何許人高皇起兵見之宣州峰跏趺危坐不為禮上叱峰亦叱上曰可曾見殺人將軍乎峰曰可曾見不怕死和尚乎上乃釋劍作禮峰徐曰建康可王也洪武初上既即位召見奉天殿敕施摩伽斛食大興佛事入滅舍利五色。
尚師哈立麻者烏思藏僧也永樂中命建法壇十四日天花飛墜甘露降空有舍利自天而下青鸞白鶴連霄畢集金仙羅漢變現雲表又聞天樂來空一夕檜柏生金色花遍於都城內外帝自此潛心釋典作佛曲使宮中歌舞之。
瓦領禪伯西僧也永樂中帝與偕至靈谷寺觀向日塔影齋心嘿禱有五色圓光中見佛像及誌公像翼日天花雨空異香芬馥帝心大悅命圖畫示中外。
嘉興藏第 34 冊 No. B295 學佛考訓
學佛考訓卷二
錢唐俍亭和尚淨挺緝
秀州息波道人成源訂
燈餘
五宗失據百喙爭鳴昧普通之指歸失永嘉之遣意用收載籍廣附傳燈。
佛決疑經云梵王至靈山以金色波羅花獻佛請佛說法世尊拈花人天罔措迦葉微笑雪竇鑒頌云妃來有蜜語迦葉不覆藏一夜落花雨滿城流水香。
六祖盧行者母夢庭前百花兢發白鶴雙飛覺而有孕經六年始生生時光燭虛空異香馥郁不飲母乳每夜神人灌以甘露及歿白虹屬地異香襲人得法弟子四十三人惟青原思稱七祖按本傳以青原先南嶽時青原為首座故也。
傅大士偈云東山水上浮西山行不住北斗下閻浮是真解脫處又云行路易路易人不識半夜日頭明不悟真疲極固知半夜日頭東山水上當時已有其語。
永嘉參曹溪證悟著證道歌即時定中見其字化為金色滿虛空界。
寶掌和尚建康間來此土會達磨入梁掌就扣其旨有悟武帝延之內廷未幾如吳至天竺往鄮峰登太白穿雁宕盤礡於翠峰七十二庵貞觀十五年返飛來峰顯慶間入滅住世一千七十二歲。
布袋和尚相傳為彌勒化身一號長汀子嘗有詩曰▆缽千家飯孤身萬里遊青目睹人少問路白雲頭寒山拾得既著奇蹟間丘胤為之贊曰昔居寒山時來茲地稽首文殊寒山之士南無普賢聊申贊嘆拾得定是願超生死。
泗州大聖一號僧伽頂有穴以絮塞之夜則去絮香從頂穴中出煙氣滿房非常馥郁及燒香還入頂穴初遊西涼至雒陽唐中宗詔入宮禱雨奇應睿宗景雲間示寂帝問萬回曰僧伽何如人回曰觀音化身也。
青銼山和尚與忠國師友善國師言於帝三詔不赴懶殘詩有云世事悠悠不如山丘青松蔽日碧澗長流山雲當幕夜月為鉤臥藤蘿下塊石枕頭懶殘一名瓚被詔不受曰我豈有工夫為俗人拭涕耶牛糞中煨芋自食。
杜順和尚屢著神異少為隋文帝所重貞觀中引入宮禁妃主以下莫不拜從著華嚴法界觀行於世。
元和中道樹禪師結茅三峰有怪現化或現菩薩天仙放光出響師至怪滅人問何術師曰野狐有盡老僧無盡。
洪昉禪師南天王提頭賴叱請師至天供養於是置食食已身諸毛孔皆出異光毛孔之中盡能觀見諸佛。
僧無可贈圭峰詩云絕壑禪床底泉分落石層霧交高頂草雲影下方燈朝滿傾心客谿連學道僧半旬持一食此事有誰能。
嵩嶽元珪禪師見異人峨冠褲褶而至且曰吾嶽神也願師授戒師張座秉爐依律說戒神禮謝願報德師曰吾無須神請表跡師曰但移北樹於東嶺能乎神曰敬聞命其夕風雷奔掣屋震鳥喧詰旦和霽則北巖松栝盡移東嶺。
正覺禪師諱智廣初參鹽官有省常持鐵缽以一白犬自隨會昌廢教遁巖谷宣宗初乃出路逢巨蟒欲吞師師錫先飛正拄蟒口因徐入口中趺坐逮師出定蟒化為石矣既而所居雷雨湧沙山神移址環列八山中成梵宇遂稱九山著奇跡。
宋廣寧烏石潭梁果師嘗入山採薪夜則騎虎而歸人號伏虎禪師後尸解。
草衣禪師足不履地口不嘗味日無晝夜時無寒暑惟一繩床宴坐而已如是者三十年宰相權德輿嘗為之記。
保福豁禪師卓庵貴湖尋入湖頭山坐磐石而逝命以遺骸施諸蟲鳥。
烏巨山開明禪師入定叢竹間蟻蠹其衣敗葉沒脛偶摘桃浹旬不歸人往覓之見於桃樹下扳枝倚石而定後遊江郎巖有石龕命弟子纍石為戶入定其中好事者圖像祀之皆獲舍利。
大智禪師住洪州百丈少事龍泉師師命浣布見青黃二龍戲井中因以缽探之得二龍獻師時傳神異重雲暉禪師嘗往圭峰坐石壁間顧見銅瓶棕笠等物斂目良久曰此吾前身道具也因築庵居之虎豹引去龍亦他徙有祥雲湧出因號重雲。
行因禪師隱佛手巖居石窟江南李主三詔不赴入滅日立化終於巖中巖在廬山之北五峰如掌故名也。
會昌沙汰有僧無繹隱溫州瑞安東北谷結庵禪定閱十年藤蘿遶身儼然不動人號為藤蘿尊者。
會昌沙汰石霜隱瀏陽治陶巖頭隱鄂渚刺小舟來往慧忠禪師嘗作偈曰多年塵土自騰騰雖著伽黎未是僧今日歸來酬本志不妨留髮候然燈。
天皇悟禪師出青原第三世或傳天王道悟引丘玄素符載二碑並是偽造張無盡云二碑得之達觀穎穎嘉祐間入滅張無盡曾未之見何從得此蓋傳之者妄也(符碑載天皇四月十三日入滅丘碑載天王四月十三日入滅豈有兩人耶)。
舡子和尚詩曰三十年來海上遊水清魚見不吞鉤釣竿斫盡重栽竹不計功程得便休。
韓退之參大顛嘗曰和尚門庭高峻弟子於侍者邊得個入處。
石頭和尚天寶初住衡山南寺寺東有石狀如臺結庵其上故名石頭著草庵歌行於世。
李翱字習之韓愈門人也參藥山投機偈曰煉得身形似鶴形千株松樹一函經我來問法無多子月在青天水在瓶。
藥山乘月長嘯響動陵谷山下九十里皆應因號澧陽長嘯。
布毛侍者姓吳名元卿官翰林供奉元和十年奏帝曰臣幼不茹葷志願從釋詔許之謁鵲巢和尚吹布毛得悟因號布毛侍者法名會通建寺於葛嶺之西名招賢寺。
雲巖禪師語曰在欲渾無欲居塵不染塵百花叢裡過一葉不沾身闍維舍利一千餘粒。
石霜諸禪師住霜華山學者輻輳長坐不臥如枯株時謂之枯木眾僖宗詔不受。
龍湖禪師唐僖宗第二子也以黃巢亂斷髮逸遊人無知者從石霜領旨霜謂之火中芙蓉梁貞明間忽跨虎凌晨而出不知所往。
千頃禪師名楚南住錢唐支硎山初得旨於黃蘗雖應緣無倦而常住禪定或踰月或浹旬乃起僖宗賜紫著破邪論行世孫孺寇錢唐發塔視師爪髮俱長龐道蘊舉家學道子女同化去龐婆不知所往。
裴休字公美事黃蘗陸亙字景山事南泉並傳祖意白居易詩云如來說偈讚菩薩著論議是故宗律師以詩為佛事一音無差別四句有詮次欲使第一流皆知不二義。
皎然與覺禪師詩云山侶相逢少清晨會水亭雪晴松葉翠煙煖藥苖青靜對滄洲鶴閒看古寺經應憐叩關子了義共心冥。
皎然示靈徹詩云身閒始覺隳名是心了方知苦行非外物寂中誰似我松聲草色共忘機。
雒浦神劍歌云君子得之忘彼此小人得之自輕生他家不用我家劍世上高低早晚平。
洞山悟道偈云向前物物上求通只為從前不識宗如今見了渾無事方知萬法本來同又偈云世間塵事亂如毛不向空門何處消若待境緣除蕩盡古人那得喻芭蕉又詠華山偈云華嶽三峰翠插天上頭無路可攀緣不知誰有神仙手折取峰頭十丈蓮。
洞山遷化大眾號慟不止山忽開目謂眾曰勞生惜死哀悲何益令主事辦愚痴齋更延七日端坐長往雲居在洞山日結庵三峰經旬不赴堂山問子何不赴齋居曰自有天神送食山叱之居回庵寂然宴坐天神竟尋不見。
曹山寂一名章志慕曹溪故名所居為曹山南平鍾王雅重師致禮敦請師不往但書大梅山居偈一首付使者而已偈云摧殘古木倚寒林幾度逢春不變心樵客遇之猶不顧郢人那得苦追尋。
宗鏡云雲居膺和尚乃物外宗師此土七生為善知識道德孤邁智海弘深具大慈悲常盈千眾去海昏登歐阜就樹縛屋而居故曰雲居。
汾陽昭詠洞山偈云樓閣千山月江湖萬里秋蘆花同一色白鳥下汀洲。
汾陽昭序五位首正中來頗與洞山不合正中來是第三位誕生王子亦是第三位後人移易非洞山本位也。
浮山遠從太陽玄盡得洞宗綱要擬班固作九帶大弘正偏兼帶之旨。
法眼悟道偈云刀刀林鳥啼披衣終夜坐撥火悟平生窮神歸破墮事皎月目迷曲談誰能和念念永不忘門開少人過。
韶國師姓陳氏住天台謂錢忠懿曰智者之教年久寖失惟新羅有善本於是使使航海求之傳寫而返僧問永明壽如何是諸佛出身處壽云石牛生象子木女孕嬰兒又僧問如何是不思議事壽云紅埃飛碧海白浪湧青岑又僧問如何是正了無心壽云蘆花水底沉石虎山前鬥又僧問最後一言壽云化人逢幻士谷響荅泉聲會元失載。
壽禪師住雪竇偈曰孤猿叫落中巖月野客吟殘半夜燈此境此時誰得意白雲深處坐禪僧遷永明日惟一食。
楊無為序宗鏡錄云永明著宗鏡一書吳越忠懿王俶秘之教藏至宋元豐中始行於世又吳人徐思恭請法涌禪師廣為校布名錢唐新本今所傳者新本也。
楊無為嘗為投子青禪師作贊有云一隻履兩牛皮金烏啼處木雞飛半夜賣油翁發笑黑頭生得白頭兒。
雪竇顯禪師詩云雨過寒雲曉半開數峰如畫碧崔嵬空生不解巖中坐惹得天花動地來。
明教嵩禪師著定祖圖正宗記輔教篇上於朝朝命韓琦歐陽修考證入藏仍賜明教大師熙寧中示寂闍維六根不壞舍利不可計數。
佛光悟禪師郭汾陽後身也嘗著白衣跨牛橫笛遊於雒川人莫之識及坐脫有五色雲如車蓋現庭中移時不散。
文慧禪師與文潞公友善一日往潞公言別公使其子視之果坐脫矣火化舍利無數公執上所賜琉璃瓶祝曰舍利可得乎須臾煙入瓶中舍利填滿。
東林總禪師母夢白芙蓉而生後住泐潭其徒謂為馬祖再世。
雲居祐禪師住道林時道林像設冠於湘西蜂房蟻穴間見層出祐令悉毀之役夫不忍祐乃自鋤去人服其識。
隆慶閑禪師母夢吞明珠而娠及生白光照室滅後闍維煙所至處草木沙礫皆得舍利滿數斛。
雲蓋智禪師為人枯淡住後猶荷鋤理蔬圃至老不輟。
報本元禪師通書嗣黃龍南南不許召其來將詰本末及元至而南已遷化矣古人不輕大法如此。
西蜀無為山一老宿久修梵行人尊師之山中三百餘家同日設齋一時並到。
嚴陽尊者住黃石巖蛇虎受役嘗過南安江中有眠槎者礙舟摩娑之輒去又誡蛟蛟徙擲杖得甘泉屢著神異。
言法華多行市里或舉手畫空從屠沽遊飲啖無所擇時獨笑語市人目為狂一夕忽自入右掖門竟至寢殿侍衛呵不能止奏上上笑曰朕固嘿請也以太子事決之言但書十三十三都無所說後英宗即位濮安懿王第十三子也果如其讖。
端師子好頌漁父詞每月夜歌吟達旦自稱瀟湘釣客秦少遊嘗請說法端以手自指曰天上無雙月人間只一僧一堂風冷淡千古意分明下座。
自得暉嗣天童覺著五轉位頌時稱室中真子。
丹霞孤寂吟云不迷須有不迷心看時淺淺用時深此個真珠若採得豈同樵客負黃金。
芙蓉楷初隱伊陽有虎馴伏得法後以衣履藏鹿門山大觀初詔賜紫衣師號並不受。
真歇了禪師初住長蘆建炎末慈寧太后命開山皋寧建崇先寺歿諡悟空塔寺西桐華塢後百餘年發塔爪髮再長顏貌如生皋寧蓋今皋亭也慈寧韋后從二聖陷五國城及歸哀念道君建崇先顯孝寺。
呂正巳學士參真歇問衣裡藏珠是甚麼人師起抖擻曰一物也無已忽悟師贈以偈曰君今親切到長蘆抖擻衣衫一物無此去逢人如有問但言風急浪花麤已荅偈曰鍼芥相投夙有緣千年孤立雪庭寒禪人若問前程事萬里長安到不難正巳為宋名臣頗擅學行。
太白山道林禪師以女人染緣終身不見不為說法不受食不令入室道望孤峻逃梁山鑿窟而住。
獎山模禪師臨歿謂眾曰吾居佛時號慧空菩薩今緣畢吾往也因自身出火現龍奮迅三昧而逝。
趙清獻公忭悟道偈云默坐公堂虛隱几心源不動湛如水一聲霹靂頂門開喚起從前自家底。
鄭夷甫吳人也少登第聞金山佛印師譚笑脫去心竊慕之因閱楞嚴得悟後預知化日屹然立逝。
惟政禪師騎黃犢過公府俗稱政黃牛嘗擁毳袍敝甚又製荻衣為裘意夷然不屑也著作三十卷號錦溪集工書法絕勝秦少遊珍藏之。
張子韶嘗供十六大天杯茗悉化為乳子韶異之紀其事因作偈曰我欲供佛佛即現我欲供天天亦現佛子若或生狐疑試問此乳何處至狐疑即塵塵即疑終與佛天不相似汝今微有疑與惑鷂子便到新羅國。
子韶嘗作不怕念起只怕覺遲頌頌曰念是賊子覺是賊魁搥殺賊魁賊子何歸堂堂大路惟吾獨之越南燕北遼東隴西撒手便到何慮何疑神劍在山鍔冷光寒魈夔魍魎莫之敢干此名真覺秦時?轢。
光孝慧蘭禪師自號碧落道人嘗以布褌書七佛名號叢林稱蘭布褌建炎末為兀朮兵所執不屈索火自焚流光彌空舍利如雨。
解脫和尚依華嚴作佛光觀嘗於月夜見化佛作偈云諸佛甚深法曠劫今乃得若人明此門一切佛隨喜尚作禮佛忽不見空中偈云方便智為燈照見心境界欲知真實法一切無所見。
元叟端禪師詩云木落湫水寒千峰正岑寂惟聞虎嘯聲不見人形跡霜露濕巖莎月輪掛空碧此時觀此心獨坐磐陀石。
天如和尚詩云塵網苦多累暫閒如脫羈胡為塵外跡而乃東西馳聚譚每倉卒既遠翻多思眼前失真宰身外何求知百骸如僕馬勢合聊相隨氣運忽遷謝一散無重期來日不可待去日不可追靜緣當自保世故方無涯。
石屋禪師語曰重巖之下日對千山一根返源六處皆閑白雲飄飄綠水潺潺動靜兩忘別自人間。
海雲大士名印簡奉萬松老人命校試僧徒稱旨更請立孔子後儒佛皆賴以全後坐脫闍維舍利無算明昌四年詔萬松老人於禁庭說法后妃羅拜甘露霄降祥雲亙天御製詩贈之有金色界中兜率境碧蓮花裡梵王宮之句。
耶律楚才字晉卿參萬松老人蒙記莂號湛然居士嘗語人曰吾見萬松巍巍若千仞峰滔滔如萬頃波莫能涯際。
萬松秀云藥山天皇本嗣石頭兼師馬祖傳燈以天皇嗣石頭覺範憑碑後列名勒歸馬祖非也。
雪庭裕禪師嗣報恩秀詔奉帝師復廢寺二百三十六區論辯偽經火其書仍賜光宗正辨之號住萬壽分建燕薊長安太原雒陽諸剎師三閱藏教通群書善翰墨喜吟詠上堂普說十萬餘言播在叢席老歸嵩陽書偈而逝。
佛國禪師參萬松為侍者博學有才辯劉文貞公薦於朝將授以官不受乃賜佛國號及入滅火浴心口牙不壞掊地數尺猶得舍利奎章閣學士虞集為之略。
黃衣和尚每渡津即步行水面衣履不濕遇虎豹叱之而馭。
徑山雲峰禪師嘗見偃溪溪舉牛過窗櫺話峰劃然有省元兵入山剸刃及頸不為之動後入廷對與講師辨論講師屈服禪道大興於世。
雪軒成禪師趙王孫也初隱土窟有老人與語已忽不見師益自勵洪武初詔住天界御製詩贈之有曰不荅來辭許默然西歸隻履舊單傳鼓鐘朔望空王殿示座從前數歲年帝親至丈室問佛法大意。
雪軒嘗於鍾山說法聽者數萬人赴日本衍揚大化歷仁宣朝壽八十一坐脫闍維日煙焰皆成五彩異香縹緲舞鶴翔空火後收舍利無算賜塔鷲峰禪寺松庭嚴禪師洪武初弘揚法要力田給眾有偈曰晝拈塊石驅山鳥夜坐巢庵逐野豚腸斷秋風頻擊析目窺夜月更銷魂論者比之鏡清風穴自周王以下並師尊之奉紫伽黎就宮掖陞座說法。
無盡禪師姓王氏父好謙嘗書華嚴有五色舍利見於筆上師感而出俗住天台影不出山苦行自厲臨歿書偈曰生滅與去來本是如來藏拶破五須彌廓然無背向茶毘舍利無算。
虛堂禪師相傳為淮海和尚再世嘗遊五臺見祥光五道中大士影現洪武初示寂說偈曰七十八年守拙明明一場敗闕泥牛海底翻身六月炎炎飛雪茶毘煙所至處皆成舍利。
楚石琦住蔣山洪武中親承顧問臨滅說偈曰真性圓明本無生滅木馬夜鳴西方日出茶毘舍利絫絫夢庵禪師通禪宗兼精教乘洪武初示寂闍維舍利無數。
澹居禪師洪武初召見問以鬼神之理奏對稱旨學士宋濂作詩贈之有虎丘尊者名浮屠見性炯如摩尼珠之句盛傳都下。
宋濂嘗敘五宗始末云希遷之學湖南主之其傳為道悟悟傳崇信信傳宣鑑鑑傳義存雲門法眼皆出其下。
全室禪師字季潭諱宗泐洪武初詔師西域求法得莊嚴寶王文殊等經賜住天界後歸槎峰御製詩送之有寂寞觀明月逍遙對白雲之句傳以為美入滅茶毘舍利現於天界。
楚山禪師參趙州無字得悟嘗有語云青山綠水燕語鶯啼歷歷分明更疑何事宣德中出世。
雪光禪師住持西雲天順中入滅有云鐵笛橫吹任自由何必曹山不借借擲筆而化。
物外禪師有偈曰崑崙倒跨清風舞澗底泥牛鬥石虎磕著蒼松眼上眉蟭螟踏破虛空肚天順中住伏牛山。
月林禪師參本來人有省作偈曰本來人本來人無腦無頭作麼尋驀然揪著個鼻孔試看原來是白丁正德中住徑山。
玉芝禪師幼肄儒業參陽明子得良知之旨住天池有語錄行世。
清涼念禪師初閉跡五臺晝則一食夜則孤坐偶失明習定七日雙目復睹南遊越州湛然澄禪師往謁投契有五乳峰頭無[竺-二+鏃]箭射得南方半個兒之語盛傳海內住匡廬歷五臺說法。
笑巖禪師嘗宴坐見一沙門自空中持錫逼座而立須臾問荅畢復凌空去。
紫柏大師得旨於少室潤及遊京師宗說兼通化感宮掖忽罹無妄竟坐脫有紫柏集行世(住秀州楞嚴刻全藏流布)。
憨山大師氣岸高峻不與物伍住曹溪兼講老易註莊子七篇行於世。
雪嶠和尚隱徑山會雨雪浹句不得食幾斃忽聞空中語曰八地菩薩送供且至矣時聞谷大師住真寂攜一囊粟衝寒跨雪至相見且笑固知為菩薩再來也。
真寂和尚頌德山托缽云末後之句有也無德山父子太淆訛同條生不同條死活得三年恨轉多。
吹萬禪師生時有異僧到門謂為應真出現後開法聚雲及歿說偈曰朝打三千暮打八百要見聚雲眉毛出血闍維煙至松幕結為五彩得舍利三百餘粒工部熊月巖從之得法。
博山來禪師參壽昌昌舉龍吟虎嘯語令作頌山隨頌曰殺活爭雄各有奇糢糊肉眼曷能知光容不遂時流意依舊春風逐馬蹄。
黃蘗有禪師住黃州以怒罵為佛事時天童悟離金粟雲門澄住徑山諸方為之語曰天童打黃蘗罵纔到雲門便放下。
雲門澄一號散木老人嘗住顯聖掩關不出夏月苦旱苗就稿夜轆轤甚急忽見老人雜眾中同力作須臾溉注陶石簣學士聞而不信使人視之師固高臥無異也師道望優崇德王問法住徑山當八十一代石雨方禪師一名斷拂子初謁雲門呈偈曰平空一擲絕躊躇轉眼風波徹太虛會得竿頭舒卷意放生原是釣來魚自此投契晚住寶壽相傳為石田薰再來也由雲門遷雪峰領佛日歸龍門坐脫闍維頂骨不壞。
天界盛禪師與焦弱侯汪伯玉諸公友善說法四十年道場遍天下諸王貴人延入內廷尊重無與比晚著原道篇以見志有忌之者陷於獄時宰致問但書問余何事栖碧山詩酬荅而已餘無所言尋得釋已而坐脫住徑山當八十三代。
余集生仕開府參博山得旨嘗隱橫山與諸方往復機辯無礙慨天皇天王之誤作書正之引雪峰廣錄從先德山石頭以來傳此秘密一語為據觀者允服黃元公諱端伯號海岸嘗參博山受記莂後蒙難臨歿作偈有刀山是道場之句一時頌之。
嘯峰然禪師姓倪氏號樸庵仕給事中老而出俗修傳燈正宗一依景德之舊作熄邪辯有云天王道悟止據丘玄素一碑攷之唐史並無玄素其人益徵訛妄。
愚庵盂禪師夙擅宗風復弘講論諸方以為孤山後身歷建大剎歸老湖山結庵葛嶺頹然放適弄小舟吟詠達旦以端師子政黃牛自托年六十七坐化著摭古頌明宗正訛行於世。
愚庵幼習禪定自雲門受法後棲隱巖林宴坐忘返或攀樹而寂或坐茶灶下不起同人撼之久而乃出漢文居士姓徐氏錢唐人久棲巖谷獨抱天真睹梅花有悟因和中峰韻百首其一曰疏枝照影倍精神寒鎖孤峰獨露真幾度深山伴啼鳥一天明月問歸人雲開石磴閒中色雪捲松濤劫外塵歷歷香浮清夢斷始知今夜萬家春其二曰碧山深處暗凝神月落寒雲對影真歸去但留林下色往來還笑路岐人身憑遠嶂千重雪目斷長空萬里塵自是故園生意足空教錯認武陵春及歿坐脫。
嘉興藏第 34 冊 No. B295 學佛考訓
學佛考訓卷三
錢唐俍亭和尚淨挺緝
秀州息波道人成源訂
華雨
義虎未遙石麟有托取支那之言論求東土之齒牙將續貫花務弘卷軸。
委宛餘編云釋迦佛姓剎利字頓吉又為悉達阿彌陀佛是為普光功德山王波頗智光佛也一曰佛陀一曰浮屠一曰部多一曰母馱一曰沒陀五天竺異音故耳。
西域記云阿耨達池在香山之南大雪山北周八百里東南流入海者為殑伽河西南流入海者為縛芻河北流入海者為徙多河又潛流地下出積石山東北流入海者為中國之河源阿耨達華言無煩惱殑伽華言天堂縛芻華言青徙多華言冷也。
道卓嘗建塔感天龍護之得龍毛長三尺許按經云治故塔者生白身天其身鮮白入珊瑚林掃塔者生意澡天其身淨潔猶如明鏡去塔中草木者生光音天眾寶宮殿光明不可計量以花香供塔者生兜率天諸毛孔有栴檀香具三明六通及八解脫。
成住壞空八十轆轤劫總一十三萬四千四百年為一大劫龍漢為木劫赤明為火劫延康為土劫開皇為金劫上皇為水劫(過去莊嚴劫現在賢劫未來星宿劫)。
隋大業時佛經六千一百九十八卷唐開元時五千四十八卷宋雍熙中增新經凡九千五百卷龍宮海藏至此愈多矣先是龍樹菩薩入龍宮流傳天竺分八萬六千偈至中土其後摩騰入漢白馬馱經翻譯漸增遂不可量。
宗鏡錄云儒二十七家黃老二十五家釋有十二分教殊途同旨以心為宗。
羅什法師年十二偕母出家日誦三萬二千言博聞強記人莫能及秦主姚興迎入逍遙園公卿以下並師尊之集沙門八百餘人譯經三百九十餘卷。
羅什弟子生公肇公融公叡公謂之什門四聖。
生公名道生嘗入平江虎丘山豎石為徒講涅槃經至闡提有佛性處語石曰如我所說義契佛心否群石皆為點首後北涼曇讖重譯涅槃果與公契。
晉廢帝太和中沙門于法開善放光般若經兼通醫術或問曰師高明剛簡何以醫術經懷開曰明六度以除魔調九候以療病自利利人不亦可乎穆帝召之視脈竟不往。
支道林講法禁苑中朝名士殷浩郗超孫綽桓彥表王敬仁何充王坦之袁彥伯並結方外交及抗表還山群公祖餞一時標致。
道林在山陰講維摩經許詢為都講。
謝朓秋夜講經詩云四緣去誰肇七識習未央淵淵倒營魄苦陰蹙愁腸當時亦列高座。
卑摩羅叉天竺人也以眼青故名青眼律師出遊關左盛闡毘尼羅什所譯戒本得師乃行於世。
王屋山僧安講涅槃經有雌雉伏聽俄越州人家產女髮如雉毛安往一見如舊識乃知雉化生也。
義熙中內史孟顗等請譯華嚴經詔佛馱跋陀止道場寺譯經共六十卷時有二青衣童子每旦自庭沼中出炷香添水譯畢不見。
道英法師初習禪定宴坐深淵七日而出嘗講起信至真如門奄爾氣絕眾意其逝矣有都講識之曰此入滅盡定耳三日後果起。
那跋摩嘗居祗洹寺講法華經并華嚴十地品宋文帝率公卿日集座下。
梁武帝嘗請雲光法師講經於建康法雲寺感天雨華如雪及卒葬定林敕東園秘器給賜貴重無與比大通六年傅大士弟子傅睢詣闕上書有詔赴闕帝為設食及大同中再入召見壽光殿令講金剛般若經士揮尺一下而罷。
智者大師姓陳氏悟法華三昧駐建康瓦棺寺弘法僕射徐陵尚書毛貴並稟深旨著天台一宗。
貞觀中遣使入西域見畢缽羅樹即菩提樹釋迦成道處也一名思維樹一名無憂樹一名貝多羅樹高四百丈枝葉青翠經冬不雕。
籃田悟真寺有高僧寫涅槃經群鴿自空中銜水添硯。
圭峰禪師出家青蓮山講經地湧青蓮八龍聽講。
唐法師焚金刺血寫經筆端嘗有舍利又溫州法空院僧慧升結廬北巖寫法華經至普賢勸法品天雨舍利。
大業末僧智超誦法華經瓶水自溢。
永嘉中安慧寫大品經入火不燒。
大順初溫州火雲寺僧洪梵說法誦經陸地生蓮靈蛇聽法。
石斗山中法華寺碑載樵者掘地得石函藏一童子舌不壞上生蓮花一枝云是誦法華瑞相也。
不空三藏名不空金剛北天竺國人也初印度僧金剛智傳秘密教頗著奇蹟不空與僧一行道氤並師事之開元中不空攜弟子二十一人附崑崙舶返五天得密藏及經論五百餘部還京詔入內庭為帝灌頂賜號智藏及滅舍利數百頂骨不壞。
菩提流志南天竺沙門也本名達磨流支所譯有寶積經睿宗景雲間詔於北苑白蓮花亭譯經帝躬親筆受。
義淨法師譯藥師經二卷奉中宗旨也初中宗在房州持經獲應故命復譯及睿宗景雲留師大荐福寺譯經論二十部學士李嶠張說等並加潤色。
貞觀初道遜法師講涅槃經至請寄來生偈忽然而逝送柩於山有異花遶柩而生長三尺可五百餘莖賢首法師名法藏康居人也初燉煌杜順和尚傳華嚴觀藏得其教華嚴晉譯僅六十卷至是奉天后詔譯成凡八十卷開示宗旨有白光自口出又於東都講經至華藏世界品大地震動賜號賢首召對長生殿云。
清涼國師名澄觀姓夏侯氏山陰人也撰華嚴疏德宗貞元中降中使宣入都與罽賓三藏般若譯烏茶國所進華嚴後分四十卷又令造疏進呈賜號清涼時順宗在春宮親接師顏請撰了義自憲宗迄文宗並奉師表。
清涼國師既入滅有梵僧言於蔥嶺見二使者凌虛而過云東取華嚴菩薩大牙歸國供養有詔啟塔果失一牙闍維舌根不壞如紅蓮色。
李長者名通玄太原人日食柏葉棗餅因呼棗柏大士嘗負經山行遇一虎撫之曰吾欲著華嚴論能為擇棲止耶因以經囊負其背虎至神福山原下土龕而止士即於龕著論每夕口出白光以代燈燭有二女子汲水炷香食時具饌齋畢撤去如是五年著論畢滅跡不見。
唐憲宗詔譯經於醴泉寺諫議孟簡補闕蕭俛潤色文義。
修雅法師誦法華經歌云山色沉沉松煙幕幕空林之下盤陀之石石上有僧結伽橫錫頌白蓮經從旦至夕左之右之虎蹤狼跡十片五片異花狼藉。
窺基法師尉遲敬德猶子也從玄奘受瑜伽學通唯識開慈恩宗性豪侈每出入必治三車備經書食饌時號三車法師終南山宣律師持律精嚴感天廚供養聞三車之號心竊薄之一日基訪律師日過午天饌不至基辭去天乃來律師責以後時天曰適大乘菩薩在此翊衛嚴甚無自而入律師聞之乃大驚異茅山道士吳筠作書深詆釋氏時法師神邕者著論折之給事中竇紹見邕論嘆曰邕可謂塵外摩尼論中師子。
法師慧瑞住襄陽居山頂引汲為勞欲他去夜夢神人長丈許紫衣來前曰但講大乘經能令所居光明榮勝願住此勿他往法師需水易耳來月八日當得之自往劍南請一龍王行至矣及期果信。
慧眺法師習小乘法住哲公座下聞講大論心生不信六根流血後懺謝復學大乘。
崇慧法師大曆中與道士鬥法以身投猛火中須臾自出道士稱服。
宣律師云觀音大士昔為妙善公主世傳觀音為女身本此。
宣律師嘗行道中夜臨砌蹶且仆有年少介冑擁衛之師問為誰荅曰弟子博乂天王張瓊也以師戒德故來給衛耳又授師佛牙及餌藥脩合之法。
太平興國七年譯大乘莊嚴寶王經御製三藏聖教序(先是唐貞觀時太宗製聖教序)。
孤山法師諱智圓一號中庸子與處士林逋及慈雲懺主友善嘗自作祭文挽詩三日而滅景祐中啟塔爪髮俱長唇紅微開齒如珂雪。
慈雲懺主諱遵式所居為古靈山寺西巖有檜始西晉慧理法師年久枯壞式誦大悲咒以水灑而活之陸省庵持法華經偈云盥手清晨貝葉開不求諸佛不禳災世緣斷處隨他斷劫火光中舞一迴。
宣和中廢沙門為德士法師道永上書極諫帝怒黥之流春陵屢著神異建炎初召見命去其黥永曰先帝墨寶不忍去也帝大笑云卿到老倔彊耶賜號寶覺住大中祥符寺後坐脫闍維舍利無數。
天岸法師嘗於定中見一尊者授以犀角如意自是博辯無礙至正中海岸傾頹竟數十里師咒沙擲地救之賴以無恙。
浮休法師嘗住天竺適瓔珞泉涸禱之泉湧因名再來泉趙子昂每稱為僧中御史以師不妄言笑也至正中罹難入滅茶毘舍利如菽。
宋濂云毘尼之法魏嘉平中曇柯羅始持僧祗戒本至雒陽曇無德曇諦等繼之立羯磨法唐南山宣律師疏為四分律部。
管東溟居士吳人擅天台一宗自為講演習荊溪學者一時盡出其門。
萬曆七年慈聖皇太后命素菴法師講法華經至寶塔品空中忽現寶塔太后驚異出金縷僧伽黎賜之素菴襄陽人少為郡諸生出俗住栖霞大得賢首之旨。
萬曆十五年麓亭法師講華嚴大鈔於萬壽寺至入法界品天雨寶花大地震動。
嘉興藏第 34 冊 No. B295 學佛考訓
學佛考訓卷四
錢唐俍亭和尚淨挺緝
秀州息波道人成源訂
蓮宗
問白蓮於五老邀玄鶴於東林陶令可期客兒尚在非同河上之遊不入醉鄉之夢。
慧遠少為儒生博極群書尤邃老莊周易初止江州龍泉精舍後於廬山東林棲逸偶風雷夜作明發就觀良材駢列桓將軍伊驚異奏立寺焉時天下奇才多隱居不仕者遠公與劉遺民雷次宗等十八高賢結淨土之遊凡一百二十三人皆同誓願。
遠公東林雜詠云崇巖吐清氣幽岫棲神跡希聲奏群籟響出山瀏滴有客獨冥遊徑然忘所適揮手撫雲門靈關安足闢流心叩玄扃感至理勿隔孰是騰九霄不奮沖天翮妙同趣自均一悟超三益。
劉遺民嘗於定中見佛光照地皆成金色阿彌陀佛放玉毫光垂手引授又嘗入七寶池掬水而飲出定異香發毛孔間。
遠公送客不過虎溪一日與道士陸修靜徵君陶淵明共語不覺過溪遠乃失笑。
遠法師臨化山中峰澗寺落皆見千眼仙成隊執幡幢香花赴東林寺。
謝靈運嘗於東林鑿二池以栽蓮華時欲入社遠公謂客兒心雜未許也。
遠公退隱硤石山註涅槃經成擲其筆曰若疏義契理筆當駐空已而果然後人因名曰擲筆堂。
謝靈運淨土詠云法藏長王宮懷道出國城願言四十八弘誓拯群生淨土一何妙來者皆菁英頹年欲安寄乘化好晨征。
廬山東林於水上立十二葉芙蕖因波而轉定十二時謂之蓮華刻漏。
西林慧永初與遠公同依道安至太元中永公先至潯陽刺史陶範留憩廬山捨宅居之乃創寺曰西林嶺上一室曰香谷。
遠公報羅什偈云本端竟何從起滅自無際一微涉動境成此頹山勢惑相更相乘觸理自生滯因緣雖無主開途非一世。
劉孝綽詩云尋因途乃異及捨趣猶并苦極降歸樂樂極苦還生豈非輪轉愛皆緣對著情一知心相濁樂染法流清。
劉程之嘗作蓮社誓文有云識以悟心形由化革藉芙蕖於中流蔭瓊柯於詠言飄靈衣於八極沉香風以窮年辭旨並妙(遺民名程之)。
王融懺悔三業詩云樂由生滅患以身全業資境造事假言筌利名相倚榮辱茲纏燕驥匪躡銅鍇徒鐫感端風緒愛境情懸不勤一至何階四禪。
王齊之念佛三昧詩云妙用在幽涉有覽無神遊昧徹識以照麤積微自引因功本虛泯彼三觀忘此毫餘。
王融法樂辭云生老終已縈死病行當荐方為淨國遊豈結危城戀又云鷲巖標遠勝鹿野究清玄不有希世寶何以導濛泉。
李太白淨土詩有云向西日入處遙瞻大悲顏目淨四海水身光紫金山勤念必往生是故稱極樂珠網珍寶樹天花散香閣圖畫了在眼願托彼道場以此功德海冥祐為津梁八十一劫罪如風掃輕霜庶觀無量壽長願玉毫光。
溫庭筠詩云世機消已盡巾履一飄然一室故山月滿瓶秋澗泉禪庵過微雪香寺隔寒煙應共白蓮客相期松桂前。
耿韋詩云少年常昧道無事日悠悠及至悟生死尋僧已白頭雲迴廬瀑雨樹落給園秋為我謝宗許塵中難久留。
唐代宗嘗迎法照入宮令宮人五會念佛法照曾於并州作是會感動宮闈時稱五會法師弘淨土之教般舟和尚耑修念佛三昧所居為般舟臺柳子厚嘗稱之云壞衣不飾揣食不味百有二十而志不衰。
白居易嘗捐俸錢三十萬作西方圖為彌陀肖像并說讚曰極樂世界清淨土無諸惡道及眾苦願如我身老病者同生無量壽佛所。
永明壽偈云有禪有淨土猶如帶角虎現世為人師來生作佛祖。
圓照本歸老靈巖耑修淨業元祐中汴京曦法師嘗入定遊淨土見大蓮華光明黃色其二題曰宋比丘宗本之座定起以語本本曰本修禪時心在極樂無二相也。
廣慧大師住阿育王寺親睹舍利光中現釋迦佛身師遂誓焚身報佛取香油塗身合掌誦佛火然大眾見五色祥雲自頂上起光中現菩薩金身長可二尺晃然四照映雲而滅。
四空法師出家五臺山說法天花晝下及歿茶毘道俗見白雲中現樓閣莊嚴白鶴孔雀種種畢具俄而天樂振空移時方滅。
大行禪師誦彌陀經三七日睹琉璃地上佛及二大士現前唐僖宗聞其事詔入內庭賜號常精進菩薩及歿肉身不壞。
善導和尚每念佛一聲飛光一道隨口而出事聞朝廷敕所居為光明寺後登柳樹端坐而化。
少康法師縉雲人乞食得錢誘小兒誦佛一聲予一錢康聲獨高一日眾見佛從康口中出立逝之夕有光燭天。
四明尊者初欲焚身如藥王故事楊翰林億作札并傳旨留之及天聖六年無疾驟稱佛號而逝露龕二七爪髮俱長闍維舌根不壞舍利如雨。
馮濟川諱楫自號不動居士仕給事中所至與賢士大夫高僧逸民續廬山蓮社施藏經四十八藏藏五千餘卷紹興中具衣冠望闕再拜已換僧伽黎衣陞高座跏趺說偈而逝。
佛印禪師嘗講金剛經至六如偈有虎丘朱進士者聞而喜之因感異夢持誦不輟至老彌篤臨歿書偈曰八十九年朱公兩手劈破虛空腳踏浮雲粉碎立化菩提樹東泊然而逝。
廣平郡夫人馮氏嘗見慈受深禪師持戒念佛十年不惰一日忽書偈曰隨緣任業許多年枉作老牛為耕田打疊身心早歸去免教鼻孔受人穿異香馥郁安坐而化。
岳武穆詩云功業要刊燕石上歸休終伴赤松遊丁寧寄語東林老蓮社從今著再修鵬舉有心人夙饒慧業。
王禹偁詩云夢幻吾身是偶然勞生四十又三年任誇西掖吟紅藥何似東林種白蓮。
楊鐵崖題東林詩有云結爾東林社招我南山歌回視有漏因已悟影與魔。
陳師道寄參寥子詩云平生西方願擺落區中緣惟於世外人相從可忘年參寥子諱道潛與子瞻友善中峰偈云禪外不曾譚淨土須知淨土外無禪兩重公案俱拈卻熊耳峰頭開白蓮。
文潞公彥博專念阿彌陀佛欲結十萬緣會後如如居士顏丙作頌贊之有云如君膽氣大如天願結西方十萬緣不為一身求活計大家齊上渡頭船潞公年九十餘雒社耆英公為之首。
尚書陳瓚修淨業疾革置水榻前眾見冰中湧出七級浮屠欄楯鉤綴窗格玲瓏無不周備陳乃化去。
常熟黃觀察家一老媼耑修淨業臨歿一舊籃裙衣裡十二幅忽現出十二觀音像各幅變相不同咸具竹林鸚鵡之致經一晝夜乃滅。
南宋沈三郎耑心淨慮臨歿端坐而逝茶毘日有白鶴二十九隻飛鳴雲表久之西去。
蓮池大師姓沈氏仁和人有東昌悟道偈云二十年前事可疑三千里外遇何奇焚香擲戟渾閒事魔佛空爭是與非後住雲棲耑弘淨土為蓮宗第八祖。
袁中郎居士頗悟禪宗兼修淨土已卒而其弟小修夢來迎己且云幸生淨土矣弟曰何緣至此曰以某生時著西方合論耳武林虞淳熙著淨土詩亦生中品。
楊嘉禕家世閥閱年十三郎持不殺戒後入南雍益修淨業一日忽白光滿室青蓮現空見丈六金身接引而去。
仁和孫文學標妻朱氏持戒念佛嘗光中見化佛像燈燭熒然忽成五彩有佛跏趺其上及歿端坐合掌稱佛號不輟越三日顏色不變。
龍舒居士姓王氏篤信淨業著往生錄行於世。
于見素居士諱明照舉孝廉耑修淨土後為仕宦捐俸刻書本藏經以便學者與其弟潤甫及丹陽賀知機金壇繆仲淳吳江周仲大沈及庵吳孚泉嘉禾賀道星朱廣原君升曹石蒼諸公先後助揚並弘蓮社之學。
嘉興藏第 34 冊 No. B295 學佛考訓
學佛考訓卷五
錢唐俍亭和尚淨挺緝
秀州息波道人成源訂
慈航
觀魚濠上綽有深情放鳥林間自成高致將知天地與我同根矧云萬物皆吾一體。
陸法和自稱荊山居士少隱清溪為湘東王所重嘗將兵擊任約揮白羽扇返風滅火大敗約軍所至必立放生池以殺生為戒(天監普通以來武帝每戒屠殺)。
北齊高帝迎僧稠入宮受菩薩戒盡停五方鷹犬及傷生之具禁境內屠殺。
天台智者大師初弘教觀戒殺放生陳隋之間多尚其教。
貞觀七年敕禁堰寨取魚者并斷屠殺嘗禁捕魚先是詔天下年三月六日普斷屠殺至此遂著為令。
乾元二年詔天下諸州置放生池八十一所時昇州刺史顏真卿為撰碑記有流水救涸寶勝稱名等語一時傳述。
宋真宗天禧元年詔天下立放生池如唐肅宗故事王文穆公疏請西湖為放生池朝論可其奏慈雲懺主諷之也。
永明壽禪師初為吏輒以官錢放生坐罪當斬刀不能入乃得釋為僧日行百八善事鳥巢於衣裓中群羊跪而聽法有神遊地府者見冥王祀其像曰此彌陀後身也著宗鏡錄一百卷高麗嚮風歿葬宗鏡堂後。
宋僧觀公住黃巖正等寺嘗畜一鴝鵒令之念佛一日立化觀公葬之有紫蓮華出自土上尋之則華從舌本出也。
唐邵彪夢至一公府見大鑊中有蛤蜊作人身呼彪名彪懼念佛蛤變黃雀飛去彪後及第官安撫使。
唐文宗嗜蛤沿海官皆先時遞進一日設饌中有一蛤忽現菩薩形儀梵相具足帝大駭異貯以金粟檀香盒賜興善寺令眾觀之復令天下寺院各立觀音形像。
韋皋嘗訓一鸚鵡令念佛鵡斃皋曰是能念佛宜以桑門禮化之闍維果得舍利二粒皋為之記。
武后畜一鸚鵡名雪衣通心經后貯以金絲籠偶一日戲曰能作偈求解脫當放出籠雪衣若喜躍狀須臾朗吟曰憔悴秋翎似禿衿別來隴樹歲時深開籠若放雪衣去嘗念南無觀世音后喜即為啟籠居數日立化於玉球紐上后以紫檀作棺葬於後宮異苑唐文宗以浮屠事無補大化欲盡去之會尚食廚烹雞卵方燃火忽聞鼎中有聲極微迫而聽之乃呼觀世音菩薩也事與食蛤事頗類。
吳興郡宗益嘗剖蚌得羅漢像偏袒右肩翹首左顧以歸慈感寺。
唐詢家烹雞忽火光出釜中視之水面成五色有未產雞子黃化菩薩像眉目了然白化蓮華座。
穎川王戶部一日宴客庖人剖鱉有鬼判各一朱髮藍面左執筆右執簿種種具足。
李太宰生平持不殺戒偶過客客為殺鵝公不懌曰我固不食何為殺之有頃其鵝翎從地飛起結成蓮花現於前久之始散。
遂昌民宋甲剖一鱉中有比丘端坐握摩尼珠衫履斬然。
溧水俞集舟行淮上見蚌蛤必買放之一日買蛤倍價不售置釜中忽光起一大蚌裂開見觀音像旁有兩竹相對衣冠瓔珞竹葉枝幹皆真珠綴成舟人誦佛悔罪。
宣室志云當塗民劉成鬻魚蟹天暮泊舟四無人跡忽聞舫中有連呼佛號者見一大魚自舫中振鬣搖首而呼其聲甚厲劉毛盡豎匿身蘆中伺之俄而萬魚俱跳躍呼佛佛聲動地大懼悉投魚於江中。
恩州民張氏以屠牛致富一牛臨命跪若有請張竟殺之取其肝忽水珠迸出色如水銀而圓大小不等及烹肉刀不能割皆有圓珠胃臟盡然始知為舍利也張即日棄業作一塔葬之。
崇寧中衛州獲嘉縣民職氏屠豬祭賽有劉氏獵犬銜其棄骨四日不食劉使其子析骨視之有如來像髻珠如粟瞑目跏趺瞳子隱然莊嚴畢具晁旡咎作贊述之。
政和丁酉真州近村富人群犬爭銜一牛脛骨眾異而破之血凝如玉成菩薩形衣紋瓔珞相好奇特雖雕琢不及。
杜子美觀打魚詩有云蒼江漁子清晨集設網提綱萬魚急能者操舟疾若風撐突波濤挺叉入小魚脫漏不可紀半死半生猶戢戢大魚傷損皆垂頭倔強泥沙有時立東津觀魚已再來主人罷鱠還傾杯日暮蛟龍改窟穴山根鱣鮪隨雲雷干戈兵革鬥未已鳳凰麒麟安在哉吾徒胡為縱此樂暴殄天物聖所哀。
王荊公放魚詩云捉魚淺水中置之最深處當暑脫煎熬翛然泳而去豈無良庖者可使供匕箸物我皆畏苦捨之寧啖茹。
陸放翁嘗詠戒殺詩云物生天地間同此一大虛林林各自植但坐形骸拘日夜相殘殺曾不置斯須皮毛備裘褐膏血資甘腴雞鶩羊彘輩尚食稗與芻飛潛何預汝禍乃及禽魚豺虎之害人亦為饑所驅汝顧不自省何暇議彼歟又于人類中各私六尺軀方其忿怒時流血視若無我欲反其源默觀受氣初挺刃之所加慘若在我膚朝飯一釜豆暮飯一盃蔬捫腹茒簷下陶然歡有餘又云郊居去市遠豬羊稀入饌既畜雞鶩群復利魚蟹賤暴殄非所安擊鮮況親見那得屠殺業為客美殽膳餘年尚有幾過日如露電豈無園中蔬敬奉君子宴。
梁世有人常以雞卵白和沐云使髮光每沐輒破二三十枚臨死髮中聞啾啾數千雞雛聲。
獵戶某見一鹿盡力射殺之就視乃其子也大驚悔成疾尋死。
江陵劉氏以賣鱔為業後生一兒頭是鱔自頸以下方為人耳。
王克為永嘉郡守有人餉羊集賓欲讌而羊繩解來投一客先跪兩拜便入衣中此客竟不救請須臾宰羊為炙先行至客一臠入口便爾叫呼大作羊鳴而死。
梁孝元在江州時望蔡令某經亂廨焚寄寺住民將牛酒作禮係牛剎柱設座接賓牛忽觸階拜令大笑命左右殺之醉飽臥簷下醒覺體癢搔成隱疹因癩十許年死。
楊思達為西陽郡守值侯景亂時復旱饑民盜麥思達遣一部曲視盜者輒截手腕凡戮十餘人後部曲生一男自然無手。
齊有一奉朝請家甚豪侈非手殺牛噉之不美年三十許病篤見牛來舉體如被刀刺叫呼而死。
江陵高偉隨顏之推入齊凡數年向幽州淀中捕魚後病每見群魚齧之而死。
蔡京喜食鶉預籠畜而烹之嘗夢鶉數千訴於前其一致詞曰食君廩中粟充君箸下肉一羹數百命生死猶轉轂看君壽千春禍福相倚伏京甚畏之尋死陳元植嘗飼鳥夜夢緋衣人謂曰爾壽甚促因濟活生命以此延長後果百歲無疾而逝。
李景文嘗買魚放生後因餌丹砂中毒疽發於背醫不能療偶瞑目覺群魚濡沫其背快然清涼疾遂得愈。
蘇子瞻知杭州於西湖立放生會後人因之。
會稽陶石簣居士參散木老人力窮向上嘗作放生辨惑篇以貽世。
餘杭嚴忍公居士早年學道不耽世榮工書法作詩文廣迪吉錄規誨群倫創放生社於西溪河渚歲時不絕。
朔法師云鮆魚一首十身何羅魚亦一首十身音如吠犬又芘魚如鮒一首十身臭如蘼蕪魚雖濕生頗極怪異丹洛二水產人魚四足音如嬰兒諸懷之水產鮪魚魚身犬首音如嬰兒鯢魚似鯰四足聲似小兒能致風雨磁州出孩兒魚四足長尾聲如嬰兒東海有美人魚長六七尺美如婦人眉目口鼻手爪無不具足肉白如玉五色輕軟髮如馬尾陰形與丈夫女子無異橫公魚長七八大狀如鯉魚而赤晝在水中夜化為人奔?魚一名瀱非魚非蛟大如船長三四丈兩乳在腹下青丘之山出赤鱬其狀如魚而人面其音如鴛鴦海外有氐人國其人人面魚身而無足魚之與人相去曾幾罟師漁人習而殺之可嘆也嘉祐末有人攜一巨魚入京師能人言號曰海多人爭睹之嘗召至禁中賞賚盈積後至李氏園躍入池不可復獲(晉時江夏張騁所乘牛忽人言犬亦人言唐光啟元年河東有牛人言宋乾道初虎丘之雀人言荊南之虎人言盧傳素家馬人言夢澤之鹿人言南唐苑中鹿亦人言于闐野豕人言渭南主人豬亦人言嚴遵美家貓犬相對人言鄰陽龔紀貓人立而言羅含之雞能人言西周之犬能人言鄭宏之之犬黃撅能人言華表之鶴人言王周南家鼠能人言路岩家馬忽作人言東都龍門寺蜂作人言南州白鶴作人言固知人與眾生異形同體)。
黃帝遊雒水見大魚雨七日魚流而得圖書帝與天老迎之至翠溈之泉有鱸魚泝流而至蘭葉朱文五色畢見沉白圖以授帝蓋河圖雒書也禹觀於河見白面長人魚身出曰吾河精也授禹河圖而還於淵湯觀雒有黃魚化為黑玉武王渡孟津白魚躍舟腹下有赤文成字魚者龍之屬也魚可食乎。
姚江徐侍御舟中鱉作人言或命放之庖人不聽就烹剖中有帶甲人騎馬似天神狀庖人大驚仆悔無及矣。
嘉興藏第 34 冊 No. B295 學佛考訓
學佛考訓卷六
錢唐俍亭和尚淨挺緝
秀州息波道人成源訂
世辟
軒轅訪道漢武求僊苟知崔浩之非自鮮阿闍之難故登列辟致儆將來。
黃帝訪道崆峒得天真皇人之書其言與佛乘合。
漢明帝夢金人長大項有日光飛至殿庭詔問群臣無知者傅毅王遵等推周書異記謂西域有佛身黃金色是其祥也帝遣博士中郎一十八人入西域求佛法至月氏國遇梵僧攝摩騰竺法蘭奉佛經像來京師詔于西雍門外立寺因白馬馱經遂名白馬寺永平十四年詔道士費叔牙等與沙門辯法時正月十五日火大作佛經像不燬方士稽首欽服。
摩騰法蘭言如來入滅遺舍利育王設塔在支那者共十九處雒陽城東其一也夜有光怪民呼聖塚即日駕幸其處見三身現圓光中侍衛呼萬歲因為建塔凡九層高二百尺明年有金色手現塔頂。
永平中楚王英喜為浮圖每齋戒奉縑贖譴帝還之以助伊蒲塞桑門之饌。
簡文帝時沙門竺法義講經殿中王導孔敷承風敬友武帝亦預席。
簡文帝嘗作十空詩有云空持生識縳徒用長心災六塵俱不實三界信悠哉又云息形影方止逐物慮恒侵若悟假名淺方知實相深。
晉武帝太元六年立精舍殿內延諸沙門講道。
晉哀帝興寧中沙門竺法潛講般若於禁中著屐上殿都人聚觀帝強以衣冠不允及寧康中入寂帝錫詔曰法師理悟虛遠風鑑清高棄宰輔之榮襲染衣之素山居世外篤勤匪懈賜緡錢十萬助建塋塔敕葬沙門自潛始。
宋文帝謂丹陽尹何尚之曰適見顏延之宗炳著論發明佛法甚為名理並是開獎人意若使率土之濱皆感此化朕則垂拱致太平矣。
西域獻火浣布袈裟宋文帝嘗自服之。
宋文帝欲持齋不殺那跋摩尊者謂之曰帝王所修與匹夫異安在輟半日之餐全一物之命然後為弘濟耶須貽勤儉綏邦國耳帝撫几嘆曰俗迷遠理僧滯近教如師之言可謂天人之際矣。
宋明帝旦食常齋日誦般若經感舍利自空而下造湘宮寺又造弘普寺設丈六金像奉之。
竟陵文宣王齊之諸公子也篤意清尚雅好賓客每招致僧侶講論佛法弘支許之風親為眾僧行水賦食。
北齊文宣帝詔僧稠至京師受菩薩戒因建雲門寺於鄴以居之。
北齊成帝受菩薩戒於法上沙門修布髮掩泥故事梁武帝作金剛懺文有云無言童子妙得不言之妙不說菩薩深見無說之深(武帝足行離地頂有祥光日中無影)。
梁天監中賜法師慧超為壽光學士。
梁武帝自披袈裟講放光般若經感天雨花地變金色時謂之佛心天子。
武帝於華林園重雲殿集四部眾自講三慧般若經時傅大士在會王太子問法又劉中丞亦問法士曰日月停景四時和適云。
武帝嘗於含光殿焚疏默請雲光法師及誌公齋翌日誌公果至。
誌公年九十三入滅梁武帝以金二十萬易建康鍾山葬之建浮圖五級敕玉筠勒碑其上。
昭明太子刱惠義殿於東宮招天下名僧居之。
北魏獻文帝雅好浮圖禪位太子自稱太上徙居崇光宮宮在北苑建鹿野浮圖於苑中招致僧徒與譚禪理。
獻文帝嘗造天宮寺作佛像四十三尺又於長安北臺起永寧寺塔七級高三十丈又雲中造建明寺四方諸寺一千餘所度僧尼七萬七千人時頗稱治。
魏孝文帝令六宮侍女持六齋慕道者放之出家度僧尼萬四千人齋一切僧京城七日行道。
孝文帝詔就少室山立少林寺命佛陀禪師居之(同時選孔氏宗子一人封崇聖侯奉祠祭)。
魏宣武帝自講維摩經於式乾殿令沙門流支譯論於紫極殿又別立永明寺瑤光寺凡寺一萬三千僧二百萬。
北魏胡太后造石窟寺於伊闕設金玉像為浮圖九層高九十丈又造永寧寺於宮側頗極華侈。
陳文帝天嘉四年設無遮大會於太極殿僧徒十萬人。
陳太建二年建靈剎高十有五丈下安佛爪長二寸闊一寸藏諸寶篋光飛五色焰起一尋傳以為異。
陳文帝嘗作法華懺文有云理無二極趣必同歸但因業因心稟萬類之識隨見隨著異群生之相。
隋文帝微時嘗遇梵僧授舍利一褁及即位奉佛甚謹詔泰華嵩衡等州三十處各建舍利塔復分舍利於岐陝等五十三州同時建塔期用四月八日。
隋文帝嘗云朕興崇佛法好食麻豆前身是從道人中來少時在寺至今樂聞鐘鼓之聲史曰帝故同州般若寺尼所抱子那羅延也。
隋文帝嘗與后食從齒下得舍利以銀碗水浮其一示百官須臾忽化二粒先後得舍利十九粒盡放光明。
隋煬帝初封晉王任總江淮因從智者受菩薩戒既而淫侈毀戒每出入以女冠道士自隨又傍龍山作彌陀坐像高百三十尺及難作為近臣所弒蕭后與宮人撤漆版為小棺殯於西苑學佛不終可鑒也。
唐高祖捨晉陽舊第為興聖寺齋供千僧建道場於朱雀門南又於太極殿前七日行道。
唐太宗捨終南舊宮為龍田寺更名翠微寺又以太原舊第為天宮寺。
唐文皇以七寶箱奉舍利三十自內而出置金琉璃瓶分道往送三十州幢蓋伎樂種種供養。
唐文皇行方等懺悔法每空中放大光明七佛現相唐文皇寫經四十六藏十三萬卷修治故經四百部造金銅檀像六千餘萬區修治故像一百五十萬九千宮內造刺繡織成像及畫像五彩珠幡以億計崇緝寺宇五十餘所隋智高等齎梵經自西域還帝親為撰序又敕文臣虞世南李伯藥褚遂良顏師古岑文本許敬宗等分撰新寺碑誌。
貞觀五年立瑤臺寺顯慶四年以玉華宮為寺又以御服施諸寺僧禮薦所誅戮者。
太宗敕法師玄琬入宮為妃嬪及皇太子諸王受菩薩戒。
貞觀十九年召見三藏法師於鸞儀殿從平章房玄齡之請也又賜法師百金磨衲并寶剃刀尊重無比玄宗開元中嘗御華萼樓召法師道氤與道士尹謙論辯氤雄論奮發海注河傾謙對荅失次理屈辭殫帝嘆羨氤賜絹五百充法施另集佛道論衡一本庭議咸服。
唐肅宗志慕禪宗禮南陽為國師晨夕問道。
肅宗乾元中詔不空三藏入內廷為帝受轉輪王位七寶灌頂。
乾元中詔僧無漏入禁中立化足去地尺許。
代宗大曆中詔不空三藏為內侍大臣及諸將帥悉授灌頂加號大廣智三藏法師。
大曆中沙門崇慧與道士史華角法華履刃招慧慧躡而昇往返無害慧薪烈火於庭自入呼華華慚汗不敢視時代宗帥百僚臨觀之賜慧號護國三藏慧嘗持首楞嚴咒論者謂為咒力也後不知所終。
大曆中命作盂蘭盆會於禁中建巨幡自太廟迎入翌日太廟三室生靈芝帝賦詩稱美貞元間復建會尋故事云。
貞元四年詔迎岐州無憂王寺佛指骨入禁中供養貞元二年詔律師道澄入宮為妃嬪內侍授戒。
唐德宗嘗云萬有之法本原於心心生法生心滅法滅故以心觀心心外無法心惟常住道其遠乎。
唐憲宗元和中詔鵝湖大義禪師於麟德殿問道又詔重雲暉禪師住章敬召問便殿輒契玄旨。
唐宣宗大中間興崇禪學五宗始盛宣宗初依鹽官為沙彌避宮掖之厄也住水西更名資聖嘗作口號有云樓閣凌雲接爽溪鐘聲遙與櫓聲齊長安若問江南事報道風光在水西爽溪即月河也今秀州北城外三四里地近月河有古資聖寺存焉一名萬壽唐宣宗太子慕道嘗自霍至衡西望峰頂見文殊出現因以其山為太室號玉鏡峰至今常現瑞光晶彩如玉。
後唐莊宗見興化以手摸襆頭角又禮華嚴和尚奉為國師(燕王奉趙州閩王奉雪峰江南李主奉法眼吳越武肅王奉韶國師奉永明壽不可殫述)。
宋太祖屢造佛寺每歲度僧八千人修京師封禪寺為開寶寺北鎮五丈河極其巨[(一*一)/昍]。
建隆三年詔僧明童行試經得度通法華者乃准披剃。
開寶元年敕侍郎劉熙古監造金字銀字佛經各一藏四年再造金字佛經一藏五年敕雕佛經板一藏宋太祖嘗詔僧贊寧進阿育王塔舍利入禁中供奉因以開寶寺西北造浮圖十一級下作天宮以納之宋太祖嘗奉佛牙於東京大相國寺太宗因為之讚讚曰數重金色潤一片玉光寒廷臣一時稱善佛牙者唐高宗顯慶間得自宣律師世傳不絕者也真宗仁宗亦為製讚。
乾德二年詔沙門繼業等三百人往天竺求舍利及貝多葉至開寶九年始歸得涅槃經一函四十二卷乾德三年滄洲僧道圓自西域還得佛舍利及貝葉經四十夾。
宋太祖每長春節召三學僧入殿試義是日仍請大僧陞座說法著為令。
宋太宗每設問端考驗禪者時駙馬李遵勗頗擅玄學帝加寵眷。
大平興國中普度天下童行為僧自元年至八年度僧一十七萬。
宋真宗咸平中新譯經成御製序又御製法音集入藏。
慶曆三年詔迎佛牙於禁中禱雨以海上薔薇水灌之得舍利一顆貯琉璃瓶中七寶嚴飾藉以白疊覆以瓔珞龍鳳衣供奉踰月。
宋仁宗雅好禪學嘗閱投子語至僧問如何是露地白牛投子連叱遂有省因作釋典頌十四篇其首章曰若問主人公真寂合太空三頭并六臂臘月正春風後以賜大覺璉璉因屬和。
哲宗元符三年治少室更名面壁庵時出芝一十二本華各異色甘露雨於池夜有光四起燭天人以為異。
元祐癸酉九月一日夜開寶塔表裏通明徹旦宮中降御香祀之。
天聖九年詔迎曹溪衣缽入禁中清淨堂供養尋遣使送還(高宗奉德朋禪師作詩為贈有草深炯景重林茂夕陽微之句德朋住崇先即真歇嗣也)。
徽宗崇寧中禮佛牙入大內御製讚展敬次舍利隔水晶躍出如雨點。
政和三年詔尼慧光入內庭對御陞座說法賜號淨智大師尼說法且對御非制矣。
宋孝宗與僧問荅有空手鐵牛之句叢林傳之。
宋少帝度宗長子即德祐皇帝也宋亡纔七歲元世祖攜之北去降封瀛國公後習梵字為僧母金太后為尼宮人皆祝髮供送衣糧賜地頃畝(初妻公主後居沙漠為僧)。
金章宗嘗請報恩秀禪師宮掖說法妃主以下並拜感祥雲甘露之應。
元世祖嘗問僧元一曰孔老徒眾何以至少如來徒眾何以至多元一曰富嫌千口少貧恨一身多。
元世祖嘗問眾臣僚云每日還不放閒也無群臣無以對世祖乃於袖中出數珠示之。
元世祖嘗於宮中設齋齋畢天雨金花繽紛而下詔中林禪師焚道藏偽經。
世祖嘗賜大藏經三十六藏於歸化諸國寫泥金藏經一部貯以七寶琅函度僧尼無算詔免僧寺租稅洪武初為鍾山之會三學名僧一時並集帝親臨睹之頗極禪講之盛。
洪武四年詔江南高僧十人於蔣山大建法會駕親臨幸天花墜地竣事還宮佛光五道貫月燭天良久乃已。
永樂中文皇帝自製聖教序如唐貞觀故事於是南北兩藏極籤軸之勝。
永樂初仁孝皇后夢感佛說大希有功德經仁宗及漢王趙王皆為之序。
永樂十七年頒賜佛經於大報恩寺及淮安等處時彩雲滿天雲中現菩薩羅漢龍鳳獅象及七寶浮屠等天雨金花祥光大集有紅鳥白鶴飛繞盤旋移時不去。
建文帝以靖難兵至去為僧初太祖遺帝一小篋云有急視此及啟視但度牒而已帝遂披剃由湘湖入蜀至雲南去閩又遊廣西居壽佛寺十五年陞座說法歸者甚眾正統中思恩知州岑瑛聞於御史奏之驛送入京號為老佛有詩云流落江湖四十秋歸來不覺雪盈頭乾坤有恨家何在江漢無情水自流長樂宮中雲影暗昭陽殿裡雨聲愁新蒲細柳年年綠野老吞聲哭未休後終於大內(弘光時加封讓皇帝)。
嘉興藏第 34 冊 No. B295 學佛考訓
學佛考訓卷七
錢唐俍亭和尚淨挺緝
秀州息波道人成源訂
儒流
赤文綠字本絕筌蹄白馬玄龜自離聞見授之闕里之堂授彼儒童之跡。
孔子嘗云西方有大聖人不治而不亂語見列子。
華嚴演義云儒道深玅不越三玄周易為真玄老子為虛玄莊子為譚玄。
須彌四域經謂伏羲即寶曆菩薩女媧即吉祥菩薩辯正論亦稱太昊為應聲菩薩。
破邪論云孔子即儒童菩薩顏子即光淨菩薩老子即迦葉菩薩法行經亦稱顏子為月光菩薩今溧水縣南七十五里有儒童寺本孔子廟也唐景福二年立。
宣律師傳云周穆王時文殊目連來化穆王乃迦葉佛第三會說法也列子云穆王見化人其言有本也顏之推家訓云三世之事信而有徵家業歸心勿輕慢也萬行歸空千門入善辯才智慧豈徒七經百氏之傳哉明非堯舜周孔所及也。
顏氏又云內外兩教本為一體內典五禁外典五德適相符也仁者不殺義者不盜禮者不邪智者不淫信者不妄至如畋狩軍旅燕享刑罰因民之性不可卒除就為之節使不淫濫歸周孔而背釋宗抑何迷也。
顏氏又云凡人之信惟耳與目耳目之外咸致疑焉漢武不信弦膠魏文不信火布比比然矣執凡人之臆說迷大聖之妙旨而謂必無恒沙世界微塵數劫豈其然哉又世有咒師及諸幻術履火蹈刃移井種瓜十變五化尚能如此何況神通感應不可思量千里寶幢百由旬座化成淨土涌出妙塔其不足疑明矣。
顏氏又云善惡之行禍福所歸九流百氏皆同此論如以行善而偶鍾禍報為惡而倘值福徵便可怨尤即為欺詭彼頃橐顏回之短折原憲伯夷之凍餒盜跖莊蹻之福壽齊景醒魋之富強抑又何也若引之先業冀以後生或精誡不深業緣未感時倘差違終當獲報耳。
顏氏又云內教多途出家自是一法耳若能誠孝在心仁惠為本須達流水不必剃落鬚髮豈令罄井田為塔廟窮編戶為僧尼也若謂僧寺眾多賦役衰少執此而論是大不然昔妙樂之世穰佉之國自然稱米無盡寶藏時和年豐未必盡由農織也若能偕化黔首悉入道場康樂和平實始於此。
顏氏又云形體雖死精神猶存人生在世望於後身似不相屬及其歿後則與前身猶老少耳念念隨滅生生不斷人身難得勿虛過也。
沈休文著六道相續作佛義有云佛知不異眾生知語亦有本。
李義山贊佛偈云吾儒之師曰魯仲尼仲尼師聃龍吾不知聃師天竺善入無為稽首大覺吾師師之。
柳子厚嘗為曹溪作碑略云其道以無為為有以空洞為實以廣大不蕩為歸幾及千言務為褒顯蘇子瞻過而讀之謂其言與孟軻合。
劉禹錫佛衣銘曰不有信器眾生曷歸是開便門非止傳衣初必有終傳豈無己物必歸盡衣胡久持先終知終用乃不窮我道無朽衣於何有其用已陳孰非芻狗。
王貞白參雲居和尚偈云巘路躡雲上來參出世僧松高半巖雪竹覆一溪水不說有為法非傳無盡燈了然方寸內應始見南能。
獨孤及見開悟禪師問心法次第因作詩寄韓郎中有曰障深聞道晚根鈍出塵難濁劫相從慣迷途自謂安得知身垢妄始喜額珠完欲識真如體君嘗法味看。
司空圖與伏牛和尚偈云不算菩提與闡提惟應執著便生迷無端指箇清涼地凍殺胡僧雪嶺西。
顏真卿詩云忽?塵外軫遠訪區中緣萬法原無著一心惟趨禪。
太尉王旦久居政府病革囑翰林學士楊億曰吾未來願為苾芻林間宴坐觀心為樂至易簀時君為我剃鬚髮著壞色三衣用火葬禮營骨塔於先營之側億曰公職居宰輔未可以私廢公也與諸孤議但以三衣置柩中不藏寶玉而已。
夏英公竦宋宣獻公綬並在政府試童行因各取法華經七軸諷覽宋公十日夏公七日不遺一字。
歐陽永叔每誹斥佛氏已而參知政事輒病夢至一所十人冠冕環坐一人曰參政安得至此宜速反舍公出門數步復往問之曰君等豈非釋氏所稱十王者乎曰然公由是篤信佛法。
歐陽永叔詩云巾履諸方遍莓苔一室前萎花吟次落孤月定中圓齋缽都人施譚機海外傳時應暮鐘響來度禁城炯。
蘇子瞻地獄變相偈云我聞吳道子初作酆都變都人懼罪業兩月罷屠宰此畫無實相筆墨假合成譬如說食飽何從生怖汗乃知法界性一切惟心造若人了此言地獄自破碎子瞻蓋五祖戒後身也。
蘇子由獻佛印偈云塵沙印佛佛欣受怪石供僧僧不嫌空手遠來還要否更無一物可增添。
子由參順禪師言下大悟呈偈曰中年聞道覺前非邂逅相逢老順師搐鼻徑參真面目掉頭不用別鉗鎚枯藤破衲公何事白酒青鹽我是誰慚愧東軒殘月上一杯甘露滑如飴。
楊龜山和陳了翁偈曰盈科日進幾時休到海方能止眾流只恐達多狂未歇坐馳還愛鏡中頭。
胡安國頌南泉斬貓話有云手握乾坤殺活機縱橫施設在臨時玉堂兔馬非龍象大用堂堂總不知煞有手眼。
韓昌黎嘗訪大顛有三致書及留衣故事周濂溪作詩憶之云昌黎自謂如夫子原道深排釋老非不識大顛何似者數書珍重更留衣。
周濂溪參佛印禪師一日忽見草生有省以偈呈印曰昔本不迷今不悟心融境會豁幽潛草深窗外松當道盡日令人看不厭。
范希文呈瑯琊覺禪師偈曰連朝共話釋疑團豈謂浮生半日閒直欲與師閑到老盡收識性入玄關希文誦金剛般若經輒有冥契。
陳忠肅公寄靈源清禪師偈書堂兀兀萬機休日暖風柔草木幽誰謂二千年底事如今只在眼睛頭。
邵康節學佛吟云飽食豐衣不易過日長時節奈愁何求名壯歲投宣聖怕死老來親釋迦妄欲斷緣緣愈重徼求去病病還多長江一片平如練幸自無風又起波。
邵堯夫著元運會世說謂世界至寅而開至戌而閉其論與梵典合梵典謂世界磨滅經無量時重雲遍覆雨注梵天大風披拂吹彼聚沫旋至空中建立天地由此始也及三災起阿耨池竭大海乾枯七日並出煙燄彌空天下洞然謂為一劫開已復闔闔已更開其說如此。
陸龜蒙詩云自有家山供衲線不離溪曲取庵茅舊曾聞說林中鳥定後長來頂上巢。
游定夫與呂本中書曰佛書所說世儒亦未深考前輩不看佛書往往詆之殊不知其所闢者皆佛自以為不然者也。
朱晦庵參天童滅問如何是毋不敬滅叉手示之庵改容作禮。
朱晦庵齋居誦經詩曰端居獨無事聊披釋氏書暫息塵累牽超然與道俱門掩竹林密禽鳴山雨餘了此無為法身心同宴如。
朱晦庵寄山中僧有云箇中有句無人薦不是諸方五味禪晦庵未嘗以禪為諱。
劉克莊題達磨有云直以心為佛西來說最高始知周孔外別自有英豪。
朱晦庵語錄云達磨一切掃蕩不立文字實高妙於義學紫陽晚年近道故有此言。
真西山泉州題句云飽食安居樂矣哉這場春夢幾時回若還要醒如今醒莫待藤枯樹倒來。
張南軒參萬庵顏禪師豁然有省乃留偈曰聞聲見色只如常熟察精粗理自彰脫似虛空藏碧落曾無少剩一毫芒。
如如居士三教詠云硬似綿團軟似鐵六月炎天一點雪露柱燈籠笑點頭啞子得夢向誰說古來三教強安名釋迦掩室於磨竭夫子謂默而識之老聃謂大辯若訥直饒剖破作一家不免落在第二月。
王荊公讀維摩偈云身如泡沫亦如風刀刮香塗共一空宴坐世間觀此理維摩雖病有神通。
王荊公與真淨文蔣山元為方外友極嚴憚之元嘗謂公曰公有障道者三入道者一更一生兩生乃純熟耳公深服之。
或問程明道有鬼神否明道曰道無你怎生信道有你但去尋討著又問張橫渠渠曰自家要有便有要無便無。
元城先生曰世間事有大於生死者乎此事獨一味理會有個見處則於貴賤禍福輕矣。
司馬光嘗作華嚴法堂記有云佛之為人也清儉而寡欲慈惠而愛物雖草木蟲魚不敢妄殺蓋欲與物並生不相害也聖人之道何以異此。
李綱作詩送琮公往天台因為序略曰琮師隱居湖巖絕不至城市超然拔俗嘗從長蘆了遊了居長蘆聚徒五百餘道價籍甚余雖不之識然聲氣相合今見琮益知了之門風孤峻真楷老兒孫也退處天台琮將浮海訪之因賦詩贈琮且簡了公異時得歸決須相隨於石橋側可以握手一笑末有云煩師飛錫過天台為問了公何事了。
楊龜山曰莊子逍遙遊蓋無入不自得也養生主蓋行其所無事也曲譬廣喻張大其詞此即禪宗呵佛罵祖之意。
龜山曰為佛者既不讀儒書儒者又自小然則道何由明哉。
張文定公讀楞嚴有感述偈云一念在生滅千機縳有無神鋒輕舉處透出走盤珠。
張魏公參圓悟有偈云教外單傳佛祖機本來無悟亦無迷浮雲散盡青天在日出東方夜落西。
王子文諱或自號照了居士崇寧間棄官學佛往來登封盧氏山中二十年布衣蔬食井臼自親人傳其異嘗有偈云來何遲去何早二五不多十不少一聲杓木遍虛空誰識堂堂真照了。
趙黃山題仙和尚坐脫偈云桶底脫時無一物機輪轉處有三玄火中留得一莖草依舊光明燦大千。
文文山至南華山有詩云北行近千里迷復忘西東行行至南華忽忽如夢中物化知風塵患乃與我同有形終歸滅不滅惟真空笑看曹溪水門前坐松風晁沖之贈友詩云此老絕瀟灑久參曹洞禪胸中有丘壑手裡斲山川樹小風聲細巖深日影圓江湖不歸客相對一茫然。
饒德摻與友人詩云好貸夜窗三十刻胡床趺坐究幡風。
陳希賢坐禪偈云殿古寒爐空流塵暗金碧獨坐偶無人薦得真消息。
趙東山題陸子靜贊云儒者曰汝學似禪佛者曰我法無是超然獨契本心以俟聖人百世。
戴叔倫守歲詩云無人更獻椒花頌有客同參柏子禪已悟化城非樂界不知今夕是何年。
貫酸齋諱雲石高士也嘗作辭世吟有云洞花幽草結良緣被我瞞他四十年今日不留生死相海天秋月一般圓。
宋雪巖偈云立錐無地未為窮況有三椽似鶴籠語如東野肩頭瘦禪與西來鼻孔同。
吳草廬題羅漢圖有云四大假合成幻身大地山河俱幻境傀奇磥砢十六尊得遇世尊為摩頂諸多伎倆近狡獪雖未大乘亦機警有能領取像外意閉目超然發深省。
李純甫詩云空譯流沙語難參少室禪泥牛耕海底玉犬吠雲邊仰嶠圓茶夢曹山放酒顛書生眼如月休被衲僧穿。
屏山李居士嘗謁萬松有得因閱諸儒鳴道集廢卷嘆曰食我園椹不見好音乃為說以辨之大闡玄風指歸佛祖時耶律楚材為之序。
學士宋濂字景濂諡文獻相傳為永明壽後身也元時隱居自號幅巾居士博通內典撰護法錄行於世龍溪先生姓王氏學以陽明為宗與法舟濟禪師譚次溪忽謂濟云請師閉口濟云鼻孔撩天作麼生閉溪云多口阿師。
羅念庵諱洪先中狀元棄家學道嘗遊天寧佛閣次唐荊川韻有云高閣春殘始一登忽亡去住似遊僧齋鐘已罷鳥初下江雨欲來雲自蒸笑指風旛看動息屢從火宅試飛騰年來漸解無生法誰信前身也謝曾。
包鴻逵解元潛心禪理闈中以如切如磋八句命題公文有迷中得悟易辨悟後之迷難二語主司奇之拔第一後仕宦盡捐祿入流通藏經(先世瑞溪心弦兩公並弘藏典)。
陽明子姓王氏諱守仁其學以良知為宗嘗有言曰無善無惡心之體有善有惡意之用知善知惡是致知為善去惡是格物論者謂與禪為近。
徐愛字曰仁弘姚江之學與龍溪心齋並譚玄理著傳習錄行於世。
幻寄居士姓瞿氏輯指月錄行於世論三玄五位甚晰。
五臺居士姓陸氏平湖人博通內典多所著述三學禪士每奔走之參無趣空禪師傳斷橋一派。
馮具區會元與龔勉太守遊真如寺龔指塔云瑯琊爪髮再生莫入定否馮云是龔云幾時出定馮云待彌勒下生龔云彌勒幾時下生馮云待瑯琊出定乃大笑。
王侍郎嘗語雲棲曰夜來老鼠唧唧說盡一部華嚴經棲遽問曰貓兒突出時如何侍郎無語棲自代云走卻法師留下講案。
近溪先生姓羅氏嘗與壽昌唱和已而坐脫弟子輩遽呼之曰先生何乃爾耶公復起與語良久化去。
海門先生姓周氏辨朱陸異同輯聖學宗傳一書學者奉為標準參散木老人投契。
陶石梁會稽人參散木和尚輯宗鏡具體行於世著喃喃錄。
汪魏美居士舉孝廉參愚庵老人二十年不入城市臨歿作詩曰大化無停軌道術久殊轍住世守頑形問途猶未徹至人本神運可會不可說冰泮水還清雲開月方潔一旦破樊籠逍遙從此別輾然而逝。
王念西太史諱肯堂留心宗乘博通內典嘗題紫柏像云稽首紫柏大尊者威光殊盛魔外攝手中拂子生殺柄一切龍蛇受賞罰又著綱目準繩諸書行世世多宗之。
袁了凡職方學以慎獨為宗嘗參雲谷禪師著功過格立命篇以訓世。
嘉興藏第 34 冊 No. B295 學佛考訓
學佛考訓卷八
錢唐俍亭和尚淨挺緝
秀州息波道人成源訂
慧業
中朝宰相獨友支公高座上人偏留玄度魚山之響舊矣竹林之意終焉。
范曄西域傳論云靈聖之所降集賢懿之所挺生神跡跪異則理絕人區感驗明顯則事出天外漢自楚王英始盛齋戒之祀桓帝又修華蓋之飾將微義未譯而但神明之耶賢達君子多愛其法焉。
曹子建每讀佛經流連嗟玩遊魚山聞有聲哀婉因作梵讚今魚山梵其餘奏也。
支遁與謝太傅王右軍友善謝致書有云終日戚戚遲君一來以晤言消遣之一日千載也(右軍子獻之捨宅為寺)。
道林入滅戴逵過之曰德音未遠拱木已繁計神理綿綿不與氣運俱盡也。
阮孝緒學佛嘗依鹿林為精舍杜絕交遊任彥升欲訪焉不敢據進乃指鹿林謂其兄曰其室則邇其人甚遠著佛法錄五千四百卷。
孫綽嘗作遂初賦以示道林林曰君何如許綽曰高情遠志弟子早已伏膺然一詠一吟許將北面。
許詢澡心學佛為時所重簡文帝高其風每月白風恬思清言妙簡文不覺前席達旦忘倦(許詢江淹並捨宅為寺)。
陶弘景號山中學士於阿育王塔前受優婆塞戒隱居華陽著頌云宅無乃生有在有則還空靈構不待匠虛影自成功頗擅玄理。
劉勰字彥和梁通事舍人也著文心雕龍行於世大同二年表求出家賜法名曰慧地。
王胄述淨名詩云毘城有長者生平宿所尚復藉大因緣於焉念實相水沫本難摩乾城空有狀是生非至理是我皆成妄求之不可得誰其受業障。
梁天監中諸臣各持八關戒齋時徐防孔燾諸葛嵦庾肩吾沈約王臺卿李鏡遠並集分賦四城門詩一詠生云經行林樹下求道志能堅既有神通力振錫乘遠煙一登四弘誓至道莫能先不貪曠劫壽無論延促年二詠老云昔類紅蓮草自玩綠池邊今如白花樹還悲明鏡前壯心欲何在餘日乃西遷清樽不復樂蓬鬢豈還妍三詠病云拔劍平四海橫戈卻萬夫一朝床枕上迴轉仰人扶狀色隨肌減呻吟與病俱綺羅雖滿目愁眉獨向隅四詠死云誰忍心中愛分為別後思幾時相握手嗚咽不能辭雖言萬里隔猶有望還期如何九泉下更無相見時詞旨並妙。
徐陵字孝穆稱天上石麒麟者是也相傳陵後身為天台第六祖。
庾子山送炅法師葬詩云玉匣摧譚柄懸河落辯鋒性靈如不滅神理定何從意言警拔。
張說雜詩有云悟滅心非盡求虛見後生應將無住法修到不成名燕公嘗奉詔譯經語多雋朗。
王摩詰詩云植福祠迦葉求仁笑孔丘何津不鼓棹何路不摧輈念此聞思者胡為多阻脩。
王維與弟縉篤志奉佛食不葷血衣不文采居別墅在輞川有華子崗欹湖竹里館柳浪茱萸泝辛夷塢與裴迪遊其間賦詩為樂喪妻不娶孤居三十年母喪表請以輞川第施為佛寺。
宰相杜鴻漸嘗詣白崖山與無住禪師問法妙得禪解臨歿用朝服加僧伽黎剃鬚髮而逝遺命以沙門禮葬之。
蕭瑀梁明帝子也貞觀中入相嘗欲為僧已而不果唐史曰蕭梁有功在民餘祉及其後裔自瑀逮遘八葉宰相名德相望古未有也。
元德秀字紫芝性至孝終身不娶嘗刺血寫佛經異香芬馥彌日而息兄子在襁褓絕乳德秀自乳之數日涌流家貧或日一爨鼓琴以自娛房琯嘗云見紫芝眉宇名利之心頓盡。
劉禹錫題白樂天家居詩有云五月長齋戒深居絕送迎不離通德里便是法王城舉目皆僧事全家少俗情精修無上道結念未來生賓閣緇衣占書堂信鼓鳴戲童為塔像啼鳥學經聲蟲網籠歌扇流塵暗酒鐺不知何處道作佛幾時成白傅荅云賓客懶逢迎翛然池館清簷閑空燕語林靜未蟬鳴葷血還休食杯觴亦罷傾三春多放逸五月暫修行香印朝炯細紗燈夕焰明交游諸長老師事古先生禪後心彌寂齋來體更輕不唯忘肉味兼擬減風情蒙以聲聞待唯將戲論爭虛空若有佛靈運恐先成。
李白詩云澄慮觀此身因得通寂照朗悟前後際始知金僊妙幸逢禪居人酌玉坐相召清風生虛空明月見譚笑。
杜少陵詩云遲暮身何待登臨意惘然誰能解金印蕭灑共安禪。
李白東林詩云我尋青蓮宅獨往謝城闕霜清東林鐘水白虎谿月天香生虛空天樂鳴不歇宴坐寂不動大千入毫髮湛然冥真心曠劫斷出沒。
柳宗元詩云汲井漱寒齒清心拂塵服閒持貝葉書步出東齋讀真源了無取妄跡世所逐遺言冀可冥繕性何由熟。
孟東野詩云古樹少枝葉真僧亦相依山水自曲直道人無是非手持維摩偈心向居士歸空景忽開霽雪花猶在衣洗然水溪晝寒物生光輝。
許渾詩云開門新樹綠登閣舊山青遙想論禪處松陰水一瓶。
岑參禮鄭和尚詩云暫詣高僧話來尋野寺孤岸花藏水碓谿木映風爐頂上巢新鵲衣中帶舊珠譚禪未得去輟棹見踟躕可謂心乎愛矣。
元結詩云洞旁山僧皆學禪無求無欲亦忘年欲問其心不能問我到山中得無悶。
劉長卿聆梵唄詩有云靜分巖響荅散逐海潮還幸得風吹去隨人到世間。
高適聽講金剛經詩云了義同建瓴梵法若吹籟深知億劫苦善喻恒沙大捨施割肌膚攀援云親愛心持佛印久剽刮魔軍退。
胡宏讀禪要法詩有云天王如來現千世文殊思住問法義便遭貶向鐵圍山須臾復攝文殊至文殊拜起依位住問我此謫坐何過佛言汝自墮艱難故起現行為不可佛邊女子名離意端然入定方七歲又問何以不逐之佛言此女久無意女以無意遂獲免十方來眾何不遣如來自在神足禪有意測之近成遠。
黃魯直好作艷詞及參黃龍輒悟無隱之旨。
蘇子瞻薦亡父母嘗為彌陀作頌有云佛以大圓覺充滿河沙界我以顛倒想出沒生死中云何以一念得往生淨土我造無始業本從一念生既從一念生還從一念滅生滅滅盡處則我與佛同如投水海中如風中鼓橐雖有大聖智亦不能分別願我先父母與一切眾生在處為西方所過皆極樂人人無量壽無往亦無來。
秦少遊次辨才法師原韻詩有云尚有眾生未成佛肯超欲界入諸禪少遊不耑為綺語。
文與可寄開元澤上人詩云澤師瘦健如老鶴壞衲幾尺披左肩手持數珠讀梵筴不肯出院求齋錢我亦生平苦如此但恨尚有區中緣何時相對月明下坐徹清影譚幽禪澤師種竹與可畫竹固有同好也米元章晚年學禪有得卒於淮陽軍先一月焚其所好書畫奇物預置一棺坐臥其中及期遍請群寮舉拂示眾曰眾香國中來眾香國中去合掌而逝。
貢南湖送無學禪師歸江南詩有云拈花消息悟靈峰新賜袈裟染茜紅貝葉有書馱白馬葛藤無語問黃龍。
陸放翁詩云匆匆過三十夢境日已蹙誰知嘆亡羊但有喜得鹿本來亦何面認此逆旅屋逢人吹布毛出世不忍獨。
白玉蟬詩云已把功名等風絮鶴氅星冠懶成趣谷口人尋虎跡來林間庵在猿啼處好向青山白雲中參取翠竹黃花句道人珍重老維摩明日千峰萬峰去。
裘竹齋詩云試為眾生破一塵出經為筏度滄溟待渠到岸無驚畏復破微塵納此經。
楊用修博學無不窺嘗讀洞山廣錄惜不傳於世。
李滄溟詩云佛土秋逾淨花臺夜復香一燈醒夢幻孤磬散清涼月上梵輪滿湖開天鏡光新詩分妙偈病客對空王。
王元美嘗云赫連勃勃畫佛於背迫僧禮拜為雷震死魏太武誅僧毀寺見弒人手周武帝除佛法次年晏駕子夭國亡唐武宗去塔寺亦崩無子宋徽宗改佛為金仙約僧留髮尋有播遷之禍吁可畏已。
屠緯真諱隆字赤水著娑羅園清語行於世。
鍾伯敬諱惺楚人也能詩文習佛乘有楞嚴如說行於世(嘗與楊中丞鶴過德善山偶閱舊碑載德山鑒禪師譜牒出天皇石頭甚悉伯敬作詩紀其事)。
李贄字卓吾著藏書焚書與黃蘗和尚妙譚禪理。
倪文正公有家傳泥金法華經親為之跋略云黃金作字古錦為裝右軍神助之書長庚通靈之畫溯所由來非一夕矣文皇帝傳自民間純皇帝頒之戚里先君遊宦京師獲茲異寶余兄弟負薪執雉實感靈奇威王餘勣非虛語也宋呂許公曰子孫不信三寶者願勿生我家是用星列以貽永久公諱元璐仕兵部尚書崇禎間殉節。
徐忠懿公禮佛詩有云擬從方外學逃禪雨雨風風一棹偏海氣迸衣寒五月龍涎襄寺濕諸天危磯樹裏鷗情遠幽夢燈殘鴈影聯久點朝班愧前哲好將白法問南泉公諱石麒以吏部尚書殉節(公先世為宋翰林尚主兄弟三人並殉節家世奉佛再傳臧字子扎號日覺居士配劉將軍錡女負鹿門之志以禪悅老焉)。
祁忠敏公家世學佛捨宅為寺兄弟並從愚庵老人大弘西來之教公諱彪佳以大中丞殉節。
嘉興藏第 34 冊 No. B295 學佛考訓
學佛考訓卷九
錢唐俍亭和尚淨挺緝
秀州息波道人成源訂
玉卮
高譚名理崇尚虛無比諸樂廣之徒竟為裴頠所誚然人生正有餘閒況齊諧不妨志怪。
梵志詩云皇天未生我冥冥無所知皇天既生我生我亦何為無衣使我寒無食使我饑還天初生我還我未生時。
支遁詠懷詩云蕭蕭柱下迴寂寂蒙邑虛廓矣千載事消液歸空無無矣復何傷萬殊歸一塗道會貴冥想妄象掇玄珠。
支遁嘗寓書法潛求買勝地結廬荅曰欲求當給不聞巢由買山而隱。
支道林投跡剡山於沃洲卜嶺立寺行道有遺以馬者畜之曰吾賞其神駿耳有遺以鶴者縱之曰沖天之物豈耳目近玩哉人以為達。
阮嗣宗詩云自然有成理生死道無常智巧萬端出大要不易方。
嵇中散詩云位高勢重禍基美色伐性不疑厚味腊毒難治如何貪人不思。
陸士衡詩云澄神玄漠流棲心太素域弭節欣高視俟我大夢覺。
庾僧淵詩云胡不絕我欲反宗歸無生達觀均有無蟬蛻豁朗明。
陶淵明神釋詩有云甚念傷吾生正宜委運去縱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懼應盡便須盡無復獨多慮。
劉勰新論云水性宜冷而有華陽之溫泉火性宜熱而有蕭丘之寒燄按蕭丘在海中有自生火春起秋滅著木不焚故云。
江總遊西霞詩有云敬仰高人德抗志塵物表三空豁已悟萬有一何小始從情所寄冥期諒不少平生忘是非朽謝豈矜矯。
常建詩云牧馬古道旁道旁多古墓蕭條愁殺人蟬鳴白楊樹回頭望京邑合沓生塵霧。
宋之問詩云空山惟習靜中夜寂無喧說法初聞鳥看心欲定猿。
綦母潛詩云白月傳心靜青蓮喻法微天花落不盡處處鳥啣飛。
韋蘇州詩云釋子喜相偶幽林俱避喧安居同僧夏清夜諷道言對閣景怕宴步庭陰始繁逍遙無一事松風入南軒。
孟浩然詩云鹿門月照開煙樹忽到龐公棲隱處巖扉松徑長寂寥惟有幽人夜來去。
韓翃詩云披衣聞客至關鎖此時開鳴磬夕陽盡捲簾秋色來名香連竹徑清梵出花臺身在心無住他方到幾回。
釋齊己嘗有詩曰莫把毛生刺彽徊謁李膺須防知佛者解笑愛名僧聞者足戒。
寒山詩有云重巖我卜居鳥道絕人跡庭際何所有白雲抱幽石住茲凡幾年屢見春冬易寄語鐘鼎家虛名定何益。
拾得詩有云悠悠塵裏人常樂塵中趣我見塵中人心多生憫顧何哉憫此流念彼塵中苦。
亡名釋嘗有詩云先去非長別後來非久親新墳將舊塚相次似魚鱗茂陵誰辨漢驪山詎識秦千年與昨日一種併成塵定知今世上還是昔時人焉能取他骨復持埋我身語甚超詣。
周釋詩云可患身為患生將憂共生心神怕獨苦寵辱橫相驚朝光非久照夜燭幾時明終成一聚土強覓千年名。
護國禪師歸山作有云諠靜各有路偶隨心所安縱然好朝市終不忘林巒四皓將拂衣二疏能挂冠窗前隱逸傳每日三時看靳尚那可論屈原亦可歎至今黃泉下名及青雲端松牖見初月花間禮古壇何處論心懷世上空漫漫。
蘇子瞻詩云欲識當年杜伯升飄然雲水一孤僧若教頫首隨韁鎖料得如今似我能伯升名暹成都人中進士後出家往來吳越中頗擅名理。
宋子虛詩云雪頂霜眉齒半稀跏趺苔石看雲歸山童掃葉鶴飛起狼藉松花滿衲衣。
李彌遜訪真歇禪師詩云紅塵白髮不相投來就僧房借板頭大士法中龍象賁老翁心外水雲浮長蘆江靜千山月枯木巖寒一葉秋別後相逢重著語牧童橫笛倒騎牛時真歇住雪峰遠近皈仰。
方千詩云原上桑柘瘦再來還見貧滄洲幾年隱白髮一朝新敗葉平空塹殘陽滿近鄰閒言說知己半是學禪人情詞澹逸。
謝皋羽宿雪竇詩有云竇分滄海月禪入沃洲歌此地精靈聚中宵弄薜蘿亦復領略不淺。
淨因臻禪師嘗使文與可畫竹於壁曰使人見之心自清涼此君蓋助我說法也王晉卿訪法雲秀值秀他出因掃墨竹於壁秀不懌輒去之二公不同如此唐方士邢和璞與房琯遊至夏口璞钁於古松下得婁師德像謂琯曰能憶此乎琯忽憶前身為永禪師也永字師德。
韋皋初生有異僧見之曰此諸葛武侯後身也宜字之武言訖忽不見其後皋果仕蜀有美政。
張方平游瑯琊忽悟前身為知藏僧書楞伽未終乃續書之筆蹟宛然因號二生經方平字道安。
沙門圓澤與李源友善偶相率遊峨嵋舟次荊州南浦見錦襠婦人負罌而汲澤曰婦孕三年矣遲我為子三日浴兒願公臨顧一笑為信後十三年當於杭州天竺寺外與公相見耳至暮而澤亡婦乳三日源往見之兒果一笑源尋返雒後十三年自雒之吳於西山葛洪井耕見牧童扣角而歌源曰澤公健否荅曰李君信士也有吳越江山尋已遍卻回煙棹上瞿塘之句今傳三生石本此。
海印信禪師受供於防禦使宋氏再生為防禦女時圓照本住瑞光懸知其事往訪之甫月餘一見便笑本曰海印錯也女哭數聲而絕。
子瞻有子生四歲不能步履見辨才法師為摩頂行步如飛子瞻作詩紀其事詩曰我有長頭兒角頰峙犀玉四歲不能行抱負煩背腹師來為摩頂起走趁奔鹿乃知戒律中妙用謝羈束何必言法華佯狂啖魚肉。
日本國王子七歲悟佛法於菩提寺講經感天雨華梁太學博士江泌女八歲閉目靜坐誦出眾經闇與古合。
顏魯公既歿髮長數尺金色指爪出於手背。
天寶初有老僧九十餘自言徐敬業也已證第四果永徽中龍懷僧曇相入寂語人曰七年後當覓我廣漢王氏家行復歸此後七年弟子往求果符夙記。
理宗朝封弟竑為濟王將嗣大統已而無罪被殺德祐二年太后夢濟王介冑入曰吾且將兵由獨松滅汝社稷矣及元兵侵宋果由獨松關入有黃頭先鋒者酷類濟王固知其為再世也。
元順帝本宋少帝子也少帝既老住沙漠有貴人者憐之予一回回女有娠延祐七年四月十六日生一子明宗感異徵奪為太子文宗嘗謂學士虞集曰太子非明宗子也後竟嗣位為順帝亡元。
夏侯太初為司馬景王所殺族人祭之見太初來座脫頭置座旁悉取飲食納頸中還置頭其上為言曰已得訴於上帝奪司馬之嗣矣既而果應。
孫策既殺于吉偶對鏡見吉在鏡中顧則無之因撲鏡大叫須臾而死。
貞元中鹽官戴文家富性貪後死鄰家生一黑犢脅下白毛字曰戴文呼之輒應。
劉禹錫嘉話載畫工解奉先私人貲入已佯誓曰若爾當為牛報後死果為人家一犢背有文作解奉先字。
洪武乙酉杭州三茅觀雷擊白蜈蚣長尺餘有紅色楷書秦白起三字。
陸允成家烹雞雞背宛然李林甫三字。
萬曆丙子杭人屠豬腹下有丹書五字曰秦檜十世身京口鄔汝翼親見。
葉文鳳溫陵人登進士第調官天台簿遇生於旅邸假寐夢人請食麻餈既覺聞鄰居老嫗號哭問之曰忘兒忌目作麻餈祭享感泣耳文鳳問其所業曰業詩命取其舊業視乃與葉及第文一字無異因拜嫗為母奉之別所。
宋徽宗前身江南李後主也神祖見江南秘閣李主像嘆其人物俊雅而徽宗生時夢李主來謁故其風流文采與李主較近及北狩女直用江南李主見藝祖故事何報之速也高宗於韋后生時徽宗夢錢王乞還兩浙夢覺與韋后言之而后夢亦同建炎渡錢唐建都百有餘載乞兩浙之應矣。
幹離不陷汴京狀貌酷似藝祖伯顏下臨安形容似周世宗人疑以為再世。
唐開元末上蔡南李村百姓李簡癇病卒瘞後十餘日有汝陽百姓張弘義亦同病死經宿卻活不復問父母妻子且言我是李簡家居上蔡父名亮徑入亮家蓋借屍復活也。
顧況暮年有一子字非熊暴亡況哀悼不勝乃作詩曰老年喪愛子日暮泣成血老人年七十不作多時別非熊冥間聞之以情告冥官冥官憫之卻令再生況家二歲能言憶在冥聞父苦吟求再生事猶歷歷韓滉有吏作陰官滉疑之謂明旦某當何食吏乞疏於紙以驗及旦應詔適大官進糕糜一器上以半賜公公食過飽歸第醫者進橘皮湯至夜但飲漿水俄憶吏言取疏觀之果信。
韓擒虎將歿有甲士直入叩頭呼閻羅天子左右曰誰甲士曰迎相公蒞任已忽不見其子惡之擒虎曰生為上柱國死作閻羅王不亦可乎無疾而逝。
錢唐陸培官大行殉節有沈生入冥見之冠佩殊異天寶中雅禪師於東都建蘭若庭多古桐一日桐始華有蜂作聲如人吟詠諦視之具體人也師網獲其人寘紗籠中經月忽其類數百積於籠外語聲甚細亦不懼人師隱而聽之有曰孔昇君為君筮不祥君頗記否有曰君已除死籍又何懼焉有曰叱叱予與青桐君奕勝琅玕紙十幅師舉籠放之次日有人長三尺狀如天女詣師謝云是三清上仙也其事頗異崖州海外有鬼哭灘極怪異舟至則百千鬼卒沒頭隻手獨足短項互相爭趨舟人以米飯投之輒止。
晉僧朗住金榆山及卒所乘驢化為金相僧朗嘗語人曰金驢鳴天下平。
廣陵龍口寺僧於水潭獲小盆投少銀穀經夕充牣取其所得廣為營建後擲於潭化為金鴈而去。
普光寺僧明解姓姚氏頗聰慧彈琴賦詩工書法善畫兼飲酒喜交士大夫馳情俗網已而射策升第竟歸俗尋卒龍朔三年畫工張生者夢解來乞為寫經懺罪執手慇懃賦詩言別張寤猶憶之詩曰握手不能別撫膺還自傷痛矣時陰短悲哉泉路長松林驚野吹荒隧落寒霜言離何以贈留心內典章張素不識字倩人錄之如此。
姚少師名廣孝字道衍以僧從燕王為靖難之役著道餘錄行世先是相士袁珙一見衍謂曰劉秉忠之屬也秉忠字仲誨本為僧仕元署光祿大夫領中書省。
天界僧戒泐每涉世緣不耑戒律高皇諭之曰爾本清蟬入霄漢麗天風飲高露甚善乃故低飛掠殘花啖味甚於蛙蟻蝶乎泐慚悚。
嘉興藏第 34 冊 No. B295 學佛考訓
學佛考訓卷十
錢唐俍亭和尚淨挺緝
秀州息波道人成源訂
稗乘
玄圃積玉安石碎金在劉生七略之餘置茂先十乘之外義有取乎毘曇事或殊於左道。
秦穆公時獲一石佛公不識問由余由余曰穆王時有化人來此國或云是佛嘗於終南山造中天臺奉之非此像耶穆公於是築臺名高世臺安置石像。
秦皇二十九年沙門室利防等一十八人來自西域皇惡其異置之獄有金剛神碎獄門而出之始皇大懼具禮遣還。
牟子云堯事尹壽舜事務成旦學呂望丘學老?四師雖聖比之於佛猶白鹿之與麒麟燕鳥之與鳳凰也牟子生東漢初平中著理惑三十七篇梁僧佑律師載之宏明集。
漢武帝嘗得劫灰人不之識問東方朔朔乃識之按梵誌云劫石廣長各八萬四千由旬歷五百年有天人下來以六銖衣袖拂石一下更五百年再一拂拂盡此石為一劫劫壞成灰故名劫灰。
漢武故事昆邪王殺休屠王以其眾來降得金神長丈六置之甘泉宮其祭不用牛羊惟焚香作拜而已金神蓋郎像教也。
漢武帝嘗遣使張騫入西域聞釋氏之說心嚮往之惜莫能致。
哀帝元壽元年博士弟子景慮受大月氐王使口傳佛經一卷浮屠之說自此始其人名復豆云。
劉向列仙傳云百家之中得仙者百四十六人其七十四人已在佛經故撰記者七十。
永初間疏勒國獻佛袈裟長二丈帝曰審是佛衣必有靈異因置猛火上試之經日不壞。
大同五年扶南獻佛髮長一丈二尺詔沙門雲寶往迎之。
大同中梁武帝改造阿育王塔出佛舍利及爪髮髮紺青色長短無定旋曲如蠡。
武德中娑羅僧進佛齒所擊輒碎堅如金剛士女往觀羅拜盡敬。
陸士衡文如玄圃積玉無非夜光按玄圃山郎崑崙山也十洲記曰山有三角正北為閬風嶺正西為玄圃臺正東為崑崙宮廣三百六十億萬里七寶宮殿西域記云月生至滿謂之白月月虧至晦謂之黑月中國以月晦為一月天竺以月滿為一月中邊不同也。
梁四公傳云西海中有島島上有大林林皆寶樹中有萬餘家其人能造寶器所謂佛林國也島西北有坑盤掏深千餘尺傳言是色界天王之寶藏也。
王玄策西國傳云泥婆羅國西南至頗羅渡村東有水火池火焰從水中出以水沃之轉熾漢使曾於池架釜炊飯尋熟大海中有火出逾信也。
廣異記云天后時西域獻毘婁博義天王下頷骨及辟支佛舌頷大如胡床舌青蓮色。
昨夢錄云滑臺南一二里沙上有浮圖中安佛髮長及二丈有奇拳為巨螺其大如容數升物器非赤非青非綠根大於人指使兩人對牽之人自其中往來無礙又僧伽云佛髮青紺如藕絲莖。
西域有七枝秀草若羅漢生則此草生第三祖商那和修摩尊者生時九枝秀草應時而育。
玄裝傳云醯羅城中有佛頂骨周尺二寸佛髑髏如荷葉盤伽藍記云那迦羅阿國有佛頂骨方圓四寸黃白色下有孔受人手指閃然如仰蜂窠蓋佛滅度時頂骨四牙不壞故至今有存者。
王勃益州善寂寺碑云握仁王之寶鏡日月舍光驅梵帝之金輪雷霆靜祲蓋中國者三千日月萬二千天地之中央也慈恩經云輪王威定諸方亦有差別鐵輪奮戈始定銅輪奮威乃服銀輪遣使方降金輪望風順化優曇花三千年一現現則金輪王出世。
玄裝法師入西域至罽賓大林等國通三藏學後與胡商八十餘人渡殑伽河至毘婆沙國彼俗以人祀天裝與諸商被執以裝風度特異將戮以祭俄大風作塵沙漲天晝日晦瞑彼眾驚懼以裝為聖人遂釋之後復至中天竺入王舍城採大乘秘典得青象名馬馱經而還。
玄裝法師往西域取經手摩靈巖寺松枝曰吾西去求佛教汝可西長吾歸即東向既去其枝年年西指忽一年東向弟子曰教主歸矣果還因謂之摩頂松僊傳拾遺云五臺山五峰之巔皆有奇寶以鎮其巔東峰則有離岳火珠西峰則有麗農瑤室南峰則有洞光珠樹北峰則有玉澗瓊芝中峰有自明之金環光之璧每眾寶交光炤灼巖嶺春曉秋旦氣嘗屬天燦爛雲表(文殊化騎牛老人出現其處)。
雞足僧小沉與二僧乞食問識何法對曰能使死者生極東界或請入棺試之及啟棺則竟死矣有頃遂甦曰我生在七寶宮殿中何復來此耶人始驚服他日沉叩迦葉門門訇然中開隱身而入二人追呼門則閉矣固知小沉為迦葉化身也。
南詔張子辰習天竺法詔問修建有何功德辰乃坐露地前置一缽頃之有水晶觀音自缽中乘雲升空而去。
司馬承禎腦中有小兒誦經聲玲玲如振玉額如錢照射一席。
唐釋慧琳供養塑像忽生鬚三十六莖人以為異。
太康中竹林寺尼淨簡見天女持五色花自空中來尼遂騰身直上。
宋元嘉中那跋摩住祗洹寺奄化眾見一物如龍直上空中。
楚中鴉葬婆誦金剛經立化群鴉啣土而葬。
天寶中西番康居等三國圍涼州帝請不空祈陰兵往救有介冑神至帝問何神空曰北方毘沙門天王長子也既而西涼奏報城東北雲霧間神兵影現鼓角凌雲西番遁去因敕諸道城樓置天王像。
咸亨二年長安法海寺僧英見一異人自稱弟子謂之曰吳僧義濟藏有水陸儀文願師往求來月修設苟釋[狴-比+升]牢敢不知報英遂詣義濟果得儀文如法修設次日曛暮復見異人來謝曰弟子秦莊襄王也因指其屬十數輩云此范睢此穰侯此白起此王翦此陳軫此張儀各坐本罪幽囚陰府大夜冥冥無能救護昔梁武帝於金山寺設此齋前代紂王之臣皆免所苦弟子爾時亦得暫息然以獄情未決不便出離今蒙設齋此徒與列侯眾等皆乘善力將生人間念世異國殊故來相謝耳言訖不見。
武帝嘗假誌公神力見地獄諸相問何以止之誌公曰惟聞鐘聲其苦暫息。
稠禪師方造寺諸方施木數千師咒之諸木起空中自相搏擊聲若雷霆鬥觸摧折紛繽如雨。
鄧州一僧名隱慧日食二鳩或笑之師張口鳩從口出一能行一匍匐在地。
孝建中僧法朗多異跡能戶籥中入(後往龜茲國焚骸湧空而去)。
東魏天平中定州民孫敬德奉觀音甚虔後為賊橫引誣伏將赴市曹夢僧教誦觀音經凡十句誦之臨刑刀三折有司具狀聞丞相高歡審實表請免死所傳高王觀音經是也。
元豐三年使臣王舜封往三韓抵補怛洛伽山黑風驟起龜負舟大士現相得免表聞移建寺於梅岑賜額寶陀紀靈異也先是唐宣宗大中間有天竺僧至洞中親見大士與說法要後梁貞明始建寺云。
智者大師嘗夢登高山見一僧以手招引及至天台定光出迎曰憶昨相見否師大驚異因創庵居之後歸寂石城果如夢感。
晉蘇峻劫成帝幸石頭京城宮室悉皆煨燼獨太寧殿壁明帝手畫佛像屹然不壞。
張僧繇善畫有所畫地藏菩薩像在益州法聚寺一日忽放光於是展轉圖寫光明轉盛時麟德二年也劍州古延福寺有千年樹一株甚巨二白羊往來其下近之則不見。
有僧誦華嚴經忽一紫兔自至馴服不去隨僧起坐惟食菊飲清泉而已。
熙寧中李賓知潤州園中菜花悉作荷花中各有佛形如雕刻。
香闍黎止益州青城寺三月三日諸檀越所奉酒食隨得隨盡若填巨壑及晚臨坑大吐雉羊等肉自口出郎能飛走瀉酒滿坑魚鶩交錯。
經云佛為郁伽長者荒醉之人而說佛法即離酒失得佛法要淵明嗜酒嘗坐籃輿過遠公世因傳遠公[酉*右]酒誤也(陶淵明著搜神錄載佛靈跡不同干實所記)。
宋熙寧中京輔旱神宗齋禱甚力夜夢一僧馳馬空中口吐雲霧已而大雨使以像求之固五百羅漢中第十三尊者也參政作詩為賀有仙驥乘雲穿仗下佛花吹雨匝天流之句。
南城縣有石壁出泉如乳泡沫皆成佛面因名佛面泉。
天竺人尸羅有道術嘗於指端出浮屠一層高三尺諸神仙張旛蓋繞塔而行長不過五六分皆唱梵唄景龍中瀛州進一女子身上皆起浮屠塔廟及諸佛形像。
唐太宗時北斗七星皆化為僧遨遊西市。
輿地志云少室山有自然五穀神芝仙藥周太子晉學道上仙處也故達磨面壁在焉祖道相傳不絕。
瓦屋山嘗現辟支佛及普賢瑞相夜有神燈。
宣和中李伯源自廣南還楚攜有琉璃瓶貯佛舍利道由江上龍神乞之示以兆伯源乃跪船舷以瓶下投水忽開裂觀見其間神鬼百怪寶幢羽蓋迎導甚眾而不霑濕一人拱手上承舍利既下水即隨合舟柁輕颺轉首之間行百里矣。
呂相國端奉使高麗過海祝曰回目無虞當以金書摩詰經為謝比回風濤輒作遂取經沉之聞絲竹之聲起於舟下音韻清越非人間比。
宣和間泗州僧伽大士忽見於大明堂頂雲龍之上凝立空中風飄飄然吹衣而動傍侍惠岸木又皆在焉萬眾咸睹迨夕而沒。
洪武初武林翁祥卿得一圓石大可六七寸上現觀音大士莊嚴寶相坐寶蓮花善財童子合爪侍側學士宋濂曾為之贊。
馬郎婦者元和中見陝右美姿容人爭為偶女曰三日誦法華七卷乃可耳馬氏子能之女以身許至期復謂曰體中不佳俟稍安相見客未散已化去矣越數日有老僧杖錫至女所撥之不見惟黃金骨存焉且曰觀音大士垂方便化汝耳言訖飛空而去。
陳玄祐離魂記云清河張鎰女倩娘許配王宙後有賓僚來求張欲改許女聞鬱抑宙亦深恚托他事赴京日暮上船數里聞岸上行聲甚速問之乃倩娘也宙驚喜匿之於船連夜遁去倍道至蜀凡五年生兩子後忽思父母與婿俱歸婿先至鎰家首謝其事鎰曰倩娘久病深閨數年何有此事婿曰見在舟中鎰大驚使人驗之果信室中女聞笑而不語起飾粧更衣出與相迎翕然合為一體衣裳皆重今所傳倩女離魂是也五祖室中嘗舉此以驗學者。
宗鏡錄云有僧坐禪見一人擎一屍來云何故殺我阿母心知是魔取斧斫之須臾覺股上濕乃見血流蓋自斫其股也又一僧坐禪見一豬心知是魔以手拽豬鼻叫火來及攜火至乃自拽其鼻耳。
趙州投子有侯白侯黑語解者曰侯白名君素隋人見知楊素滑稽雄辯之才也所著有旌異記侯白侯黑猶李白李赤也李赤亦唐人效李白為詩甚不類(或作猴白猴黑或作候白候黑)。
隋李知章能辯論令人結舌號斷舌才又賀若弼父敦冤死臨刑呼弼曰吾以舌死子其慎之洞山正中來頌謂此。
宗泐嘗奉命西域取經一月而返上怪其速問之泐曰比至玉門關見一老僧騎白驢以經授臣并以文一紙寄上臣馬行數步不覺至此上取經及文驗之乃國初時御製祭寶誌公文也上益嘆异。
永隆吳中神僧也洪武中下度僧之令有冒請者上怒將刑隆請焚身以代上允之隆乃秉炬自焚骸骨不倒異香逼人群鶴旋舞。
雪庵和尚靖難後落髮為僧率其徒數十人[日*斥]夕誦經山中人謂且誦佛經不知其誦易乾卦也又好觀楚詞時棹舟中流朗誦一葉輒投一葉於水投已輒哭哭已又讀終卷乃已工於為文有詩若干首傳於世與河西傭補鍋匠東湖樵夫避姓名終隱或曰雪庵諱暨即松陽葉希賢也建文時官御史臺屢疏言兵事多所表見。
(浙江嘉興府楞嚴寺般若堂本年坊貲刻
計字三萬七千八百九十九箇
該銀一十八兩九錢伍分
康熙十年六月 日)